HoHaiYan magazine 063

Page 1



編者的話

狩獵與漁獵 神聖的生命交換 仲夏剛過,花東各部落的豐年祭告一段落了, 在那一場場祭典當中, 大家一定體驗到狩獵與漁獵都是祭儀中非常神聖的一部分。 狩獵與漁獵是人類最初追求蛋白質的原始方式,也是神聖的生命交換的過程, 以獵物的生命來交換人類的生存,因此原住民族總是以崇敬的態度面對授獵與漁獵, 與同樣重要的農事形成維生兩大系統。 漢人們總說原住民族「打獵」,其實他們是到上山去拿老天爺賜予的獵物,回來跟部落族人 分享。他們不會在動物的繁殖哺乳期打獵,必須等秋收之後,小動物可以離開媽媽了, 才會上山打獵。為了讓族人遵守這些原則,各族都有流傳下來的規矩與禁忌,所以 長久以來原住民族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卻不曾讓物種滅絕。 本期封面故事,將帶領大家認識排灣族、布農族的狩獵文化,以 及達悟族、噶瑪蘭族的漁獵文化,讓大家了解原住民族如何讓 一個成年男人經過狩獵與漁獵的訓練,學會了敬天、愛 地,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存模式,也練就出文化傳 承的技能,才得以活躍台灣山林數千年,仍保 育山林物種,使之生生不息!


01 編者的話

樂學習 理財筆記 123

說故事 原 Young 看天下

04 天地萬物皆有靈 我們特別不一樣

06 音樂讓人充滿自信 親愛國小愛樂樂團以音樂為人生志業 部落傳說

12 天神下凡與大洪水 撒奇萊雅族的神話傳說 神話冒險王

16 太古傳奇―太陽之淚

40 美麗石板屋與成家夢想 哼流行學族語

42 用母語歌唱出對土地的希望 安歆澐〈希望〉溫暖人心 換換 i 誰來晚餐

46 叢林裡鬥智的生存遊戲 跟著東谷沙飛下的獵者打獵去 心靈樹豆湯

52 暑假返鄉 為部落注入新活力


Contents 封面故事

22 向山海學習

分享祖靈的恩賜

總論篇》

24 敬天愛地的原住民族文化 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祖先智慧

部落篇》

26 延續狩獵精神,連結布農青年 東布青要找回布農文化

狩獵篇》

30 跟著耆老認識自然共生文化 敬畏感恩天地的山林之子

漁獵篇》

34 漁獵文化兼顧生態平衡 海洋子民的生活智慧

長知識 科學原來如此

54 竹的藝術之美 泰雅族的竹樂器 好讀少年

58 駐守校園30年的人文書店 新竹清華大學的水木書苑 彩繪豐年祭

62 祈禱

63

2016.08 月號  No. 臺灣 YOUNG 雙月刊 發 行 人:夷將•拔路兒 Icyang.Parod 出版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地 址:24220 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 439 號北棟 16 樓 網 址:www.apc.gov.tw GPN:2009305554 ISSN:9771811924007 洽詢專線:02-8995-3132 創刊日期:2004 年 3 月 29 日 出刊日期:2016 年 8 月 10 日 中華郵政臺北誌字第 456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企畫製作:商周編輯顧問公司 編輯總監:黃怡蒨 資深編輯:潘芊樺 廖珮君 美術設計:何靜宜 郭丁元 封面插畫:蔡嘉驊 地 址:104 臺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 141 號 6 樓 電 話: (02)2505-6789 傳 真: (02)2500-1932 網 址:www.bwc.com.tw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本刊圖、文局部或全部,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或翻印。 本刊若有破損、缺頁、裝訂錯誤,敬請寄回更換。


原 young

http://goo.gl/mMnxEM

004

法新社、美聯社

時間:每年 10 月 8 ∼ 10 日 相關資訊:

翁健偉 圖片提供

球藻節

撰文

他們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靈魂,必須對事物保持著尊敬的精神,也因此誕生了﹁熊祭﹂、﹁球藻節﹂。 北海道冰天雪地的氣候環境孕育了阿伊努人,

天地萬物皆有靈

看天下

祭」的起源與發

著肉體與靈魂分開的時候

明, 和 阿 伊 努 人

感謝熊神,人們才有資格

賴以為生的狩獵文化密不

享用這些野獸的肉體。因

可分。由於北海道冬季的

此這個感謝獵物靈魂的儀

氣候嚴寒,所以農作物、

式,就是「熊祭」的起源。

捕魚以及打獵得到的獸

按照以往傳統,阿伊努人

肉,如鹿肉、熊肉等,都

會趁著熊冬眠時,捕獲幼

必須經過燻乾的手續,才

熊,以人乳加以飼養約一

能儲藏到冬天食用。

到兩年後,再藉由「熊祭」

也因為存著一份敬畏 的心,他們認為獵捕到的

的儀式,把小熊的靈魂送 回熊神的懷抱。

野獸都有靈魂,必須藉由

隨著保育概念的興

「送靈」的儀式,讓牠們

起,如今「熊祭」已經不

的肉體與靈魂分開。也趁

再是以宰殺野獸為重點,

阿伊努人

棲息北海道的珍貴民族

阿伊努人(Ainu),又稱為「愛努人」或「愛奴人」等。在日 本明治天皇統治日本後,日本政府將他們的棲息地「蝦夷地」 改名稱之為「北海道」,也納入了日本的領土,也因為開墾人 口的不斷移入、通婚以及強制同化的政策,純種的阿伊努人口 逐漸減少。1984 年北海道政府進行調查時,僅存有兩萬多名 阿伊努人。日本政府 1997 年終於願意正視阿伊努族群與其文 化的珍貴性,頒布了「阿伊努文化振興法」。民間一位名為前 田的日本人,因為熱愛阿伊努文化,在北海道阿寒湖畔買下大 片土地,無條件租借給阿伊努人,讓原本散居在北海道各地的 阿伊努人有了一個基地,也有了民俗村的成立。


1

而把焦點放在恭送熊靈、

除了「熊祭」之外,

茅草屋內的物品上,眾人

感謝熊神的舞蹈。「熊祭」

因為擔心人類過度開墾對

雙手捧著器皿,一邊小聲

舞蹈的特色,在於以各種

於大自然造成無法彌補的

發出「嗚」的聲音,一邊

肢體動作模仿這些野獸的

傷 害, 阿 伊 努 人 在 1950

飲用;到了第三天,他們

舉止,這也被聯合國教科

年代發起了「球藻節」,

會拿著球藻進行遊行,最

文教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希望透過在阿寒湖生長的

後再搭乘圓木舟把球藻送

球狀海藻,感謝湖神的庇

回,表示與大自然為友、

佑與恩惠。「球藻節」是

和平共存的理念。無論是

每 年 從 10 月 8 日 開 始,

「熊祭」還是「球藻節」,

在阿寒湖邊所舉辦為期三

都可以看出阿伊努人深信

天的活動,第一天從湖中

大自然萬物皆有神明,敬

撈取的球藻,放在茅草屋

畏大自然的理念,與現代

頂上靜置一晚;第二天由

人對大自然保育理念不謀

長老主持儀式,把酒灑在

而合。

2 1. 阿伊努人將球藻歸還阿寒湖 2. 以肢體動作模仿野獸舉止來感謝 熊神的傳統舞蹈。

no.63 08 . 2016

| 005


我們特別

撰文、攝影

蔡嘉瑋 圖片提供

輕擦泰雅族子民的臉龐,和他們懷著愛與熱情的心。 這些交織而成的樂曲,和奧萬大的楓林一起共振,隨著風, 環繞在親愛部落山城中的,有鳥語、蟬吟,還有親愛愛樂團員們用弓摩擦琴弦的悠揚音樂,

王子建

親愛國小愛樂樂團以音樂為人生志業

音樂讓人充滿自信

不一樣 國道 6 號高速公路來到埔里,一路

沿著臺 14 線進入山中,來到奧萬

大國家森林遊樂區。車子經過一條又一條 小小的蜿蜒山路,沿途都插滿了藍色的旗 子,上面印著「親愛提琴故事節」的活動 宣傳。旗子隨風飄揚,也彷彿聽到了樂音 在飄揚。 陳珮文老師和王子建老師,兩位夫 妻檔可以說是成立親愛愛樂的重要推 手。 2006 年, 陳 老 師 和 王 老 師 偶 然 得 知親愛國小正在徵求兩位美術老師,因 為喜歡深山的環境,兩個人於是一起來 到這裡,希望可以為偏鄉的學校服務。 然 而, 親 愛 國 小 與 他 們 原 本 所 設 想 的 情形有很大的不同。親愛國小所在的地 區,主要是泰雅族與賽德克族部落,學 校 學 生 人 數 約 在 50 至 60 人 之 間。 學 生人數之所以如此少,主要原因在於家 裡比較富裕的孩子,大多會送往平地的 學校就讀。留在親愛國小的孩子,大多

1

006


2

3

4

1. 陳珮文老師和王子建老師因緣際會到親愛國小任教,進而開啟了山裡這些國小學童的音樂之路。 2. 親愛國小學生所組成的親愛愛樂樂團,憑著不懈的努力與優秀的技巧,成為南投地區弦樂比賽的常勝軍。 3. 從南投縣親愛國小傳出了悠悠樂音,陳老師賢伉儷實現了部落孩子的音樂夢,為原住民族文化注入新的力量。 4. 樂團學生沉浸在音樂世界中,在走廊上可以看見他們努力練習的身影,聽見大小提琴的聲音此起彼落。 no.63 08 . 2016

| 007


我們特別

不一樣

是家裡不那麼富裕的孩子,學校能夠提 供的資源沒有那麼豐富。

從音符中發現學習好奇心 陳珮文老師和王子建老師希望可以 為學生帶來不同的視野,用有別於傳統 教育的方式,替親愛國小學生的未來, 另闢希望的道路。喜歡音樂的陳珮文老 師正好剛學會了小提琴,有時候會在下 課的時間拉琴。無意間的舉動吸引了學 生的眼光。學生圍繞著小提琴,好奇的 提出許多問題,甚至脫口而出說:「我 想要學琴。」 「本來對唸書沒太大興趣的孩子, 竟然第一次主動說他想要學習。我不能 放棄這個機會。」學生的好奇深深感動

2

了陳珮文,她決定試著去滿足這些孩子 的好奇和學習動機。學期結束後,陳珮

在放學的時候無償教授小提琴給有興趣

文用自己的考績獎金買了四把小提琴,

的孩子。事實上,小提琴並不是一件容 易學習的樂器。一般人要能夠上手就要 花上許多時間。然而,在陳珮文課後教 學的過程中,親愛國小的學生展現了不 可思議的音樂天分,原住民族生來優秀 的音感,讓他們輕易克服了許多障礙, 短短幾個月就可以演奏一般人數年才能 習得的名曲,陳珮文老師相信只要有適 當的引導和教學,加上優秀的技巧和不

1 1. 王子建老師受到陳珮文老師影響,為樂團製作小提琴,

懈的努力,親愛國小一定能夠在舞台上 綻放精彩的光芒。

日積月累努力下有了製琴室。

2. 小提琴身上有著原住民族圖騰,獨特又美麗,不僅有 一般演奏用的尺寸,還有迷你版的小提琴。

3. 親愛愛樂的成員已經不只是小學生,畢業後持續攻讀 音樂班的學長姊也是團員。

008

自己做的琴拉起來最好聽 陳珮文老師投入小提琴的教學之


3

後,她的老公王子建老師也受到感染。

弦樂團就像是一家人

由於不懂音樂、無法親自教學,王子建

陳珮文老師發現,當這些孩子畢業

老師決定用其他的方式協助這批愛琴的

進入一般的教育體系之後,往往在功課

孩子。想了許久,他決定發揮他身為美

上表現不如預期,最後失去自信,迷失

勞老師的專長,自己替小朋友製作小提

人生的方向,陳珮文老師和王子建老師

琴。王子建老師先是向銀行借錢,添購

因此決定,如果可以就要陪這些孩子走

了製琴所需的配備和材料,然後還買了

得更遠。他們開始鼓勵孩子參加音樂班

許多相關的原文書專心研究。

考試,以音樂做為人生的志業。

王子建老師希望不只要製造音質好

如前所言,親愛國小的孩子大部分

的小提琴,還要做出有濃厚原住民族特

家境沒那麼富裕,因此多會選擇有提供

色 的 小 提 琴, 親 愛 國 小 校 園 中 的 製 琴

宿舍的學校就讀。不巧的是,草屯國中

室,就是他努力而來的成果。製琴室中

音樂班並沒有提供住宿,於是王子建與

擺放著剛做好的小提琴,除了有小提琴

陳珮文夫妻倆決定買下草屯公路旁的透

所需的標準配備,琴身上也不乏原住民

天厝,提供日後所有能夠考上草屯國中

族的圖騰圖示,色澤鮮艷、相當美麗。

音樂班的畢業生住宿。此外,他們也貸 no.63 08 . 2016

| 009


我們特別

不一樣

款買了一輛小巴士,接送孩子上下山。

今年剛升上國一的沈上暘,不只是

當老師無怨無悔的付出之際,孩子

親愛愛樂連續兩年的首席,也是草屯國

也 受 到 老 師 的 熱 情 感 召。 2016 年, 有

中音樂班的榜首。雖然話不多,拉起琴

些親愛愛樂的成員已經考上藝術大學,

來 卻 是 架 式 十 足。 憑 著 天 生 的 絕 對 音

邁向頂尖演奏者的舞臺。他們沒有忘記

感,沈上暘的音樂潛力備受看好。沈上

老師當初的恩澤,每到假日就會自願回

暘 表 示, 在 親 愛 弦 樂 團 裡, 老 師 是 不

到部落,親自指導學弟妹拉琴。十年下

參與任何的練習的,都是由學生自主練

來,親愛國小的弦樂團已經變成一個互

習。因此,首席除了要以身作則之外,

相扶持的大家庭。暑假期間走進校園之

也必須要有領導大家一起努力的能力。

中,不管是教室、走廊、甚至操場上,

能夠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感受到團隊合

都可以聽見大小提琴的聲音此起彼落。

作的經驗,對他而言是無比可貴的。

在 這 些 聲 音 之 間, 除 了 艱 苦 的 練 習 之 外,也多了愛與傳承的弦外之音。

一弓一弦走出不同人生 「學琴不只是學一種技藝,更是一 種多方面的學習。」陳珮文老師表示, 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音樂對這些 孩子來說,其實是一個環境。在這個環 境裡頭,他們可以找到成就感和學習的 1

動力,因此比較不會失去自信。

學校簡介

親愛愛樂樂團 親愛愛樂小提琴社團成立於 2008 年 2 月, 而親愛愛樂樂團於 2014 年立案,這是一個 來自山裡的樂團,在充滿楓葉傳奇的奧萬 大,由一群親愛村的孩子,用音樂改變生命。 親愛愛樂是他們對音樂的執著,相信聲音可 以傳遞感動,用聲音記錄生命。期待一起用 聲音改變世界。

010

成員人數:32 人 首席小提琴:蔡駿霖 得獎紀錄:

2016 年 全國學生音樂大賽 國小弦樂合奏特優 冠軍

3

2014 年 全國學生音樂大賽 國小弦樂合奏特優 冠軍


2

1. 對這些孩子來說,他們可以在小提 琴找到學習的動力和成就感。

2. 沈上麟受到哥哥沈上暘影響也愛上 小提琴,感情也因此更為融洽。

3. 沈 上 暘 是 親 愛 愛 樂 連 續 兩 年 的 首

席,在團練時用心指導團員,帶領 大家一起努力。

3

沈上暘的弟弟沈上麟也是親愛愛樂

還要可以判斷調性、節奏、音樂術語等

的成員。看著哥哥拉琴長大的他,小時

音樂知識。音樂班的同學很多都是從小

候便對小提琴有濃厚的興趣。「我希望

就 開 始 學 習 樂 理, 她 必 須 從 頭 開 始 摸

2 以 跟 哥 哥 一 樣。」 沈 上 麟 活 潑 地 表 可

索。然而憑著不懈的努力,高念慈也能

示,家裡雖然一開始反對兄弟倆學琴,

夠脫穎而出,並且鼓勵學弟妹不要輕易

但是因為兩個人都在音樂方面有不錯的

放棄。

成績,表演的時候他們也邀請家人到現

如 今, 親 愛 愛 樂 的 成 員 已 經 不 只

場聆聽,家裡也漸漸的開始以這對兄弟

是 小 學 生, 畢 業 後 持 續 攻 讀 音 樂 班 的

為榮。平時練習的時候,沈上麟也會向

學 長 姊 也 是 團 員。 對 這 些 孩 子 來 說,

哥哥請教指法,兄弟倆也因此感情更為

樂 團 不 只 是 樂 團, 更 是 他 們 的 家 庭 和

融洽。

他 們 的 部 落。 提 琴 的 一 弦 一 柱 之 間,

高念慈則是南藝大音樂系的學生。

串 起 了 師 生 的 情 誼, 也 鋪 成 部 落 未 來

雖然已從學校畢業一段時間,但受到老

的希望。親愛愛樂帶動了地方的特色,

師的熱情感動,她還是會在假日回到學

奧 萬 大 除 了 深 紅 的 楓 葉 以 外, 如 今 也

校教琴。「雖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

多 了 提 琴 的 橘 紅。 美 麗 的 色 彩 與 精 湛

高念慈說,剛去唸音樂班的時候,對於

的 演 奏 背 後, 是 陳 老 師 與 王 老 師 十 年

樂理的學習花了很大的力氣。就讀音樂

累 積 下 來 的 感 動, 也 是 臺 灣 寶 島 上 令

班的過程中,不只要能把樂器演奏好,

人動容的琴音故事。 no.63 08 . 2016

| 011


部落

撰文

林瑞珠 口述

是與其虔誠的祖靈信仰有相當關聯的傳說。 有關於撒奇萊雅族的起源眾說紛紜,最主要的為土生起源說與大洪水起源說,

居花蓮奇萊平原的撒奇萊雅族,據說曾有天神下 凡與人間女子通婚,教授族人農耕的技巧,後來

因為族人懶散,招惹天神生氣,因此降下大豪雨,造成 大洪水淹沒村莊,以此警告提醒族人勿忘勤奮工作。

督固

撒耘 插畫 • 伊央

撒奇萊雅族的神話傳說

撒耘 •

天神下凡與大洪水

傳說

土生起源說:人神結婚 傳說撒奇萊雅族是從

兩 人 就 結 成 夫 妻。 天 神

土地裡發展出來的民族。

Botong 入 贅 到 Sayon 家

相傳祖先發源於靠近今天

後很不習慣,整天只會製

花蓮七星潭附近的海岸,

作陀螺不事生產,因此族

一個叫 Nalalacanan 的地

人 都 很 瞧 不 起 他。 有 一

方,那是由撒奇萊雅族的

天,他將所製作的陀螺全

祖先吃過的貝殼所堆積的

都放到了田裡轉動,頓時

小山丘,有個叫 Botoc 的

全都翻土了,接著他種了

男子,和一個叫 Sabak 的

甜瓜子與苦瓜子,甜瓜子

女子,就是從這個小山丘

後來長出了稻米,苦瓜子

中誕生,後來他倆結為夫

則長出了小米,族人非常

妻,就成了撒奇萊雅族的

驚喜,接著他又教授族人

祖先,也因為他們來自土

農耕的方式及祭祀的禮

地,也被稱為土地之神。

儀,農耕於是走進撒奇萊

繁 衍 三 代 之 後, 有

雅族人的生活中,後來他

個叫 Kolomy 的生了一個

就被稱為「智慧之神」與

女 兒 叫 Sayon, 有 一 天

「禮儀之神」。

Sayon 來到一處叫 Balalat

三年後,天神 Botong

的 水 塘 取 水, 認 識 了 下

的任務完成,必須回到天

凡 人 間 的 天 神 Botong,

上,因為路途遙遠,他希

族語關鍵字 結婚(Palaacawa):某人跟某人結婚。 012


望已經懷有身孕的妻子

Sayon 卻因旅途勞累一時

那裏的掃叭頂石柱,而下

Sayon 能夠留在年世已高

疏忽而嘆了一口氣,梯子

半截則掉落在花蓮市花崗

的父母身邊,好照顧家裡,

頓 時 斷 裂,Sayon 從 天

山,直到日治時代才被移

但 Sayon 想跟隨他一起回

上摔落到地上,她的肚子

除,至今不知去向。

到天上的家,天神 Botong

破裂,從裡頭跑出了鹿、

至 於 Sayon 和 天 神

只好依了她。

豬、牛、雞等許多動物,

由 於 Botong 的 家 在

先她一步的 Botong 則回

天上,需要爬一道很高很

到了天上,Sayon 因此成

長 的 天 梯, 天 神 Botong

為「動物之神」,管理自

Botong 相 識 的 那 個 水 塘 Balalat 附 近, 後 來 繁 衍 成 Towapon 、 Cikep 、 Ciko、Pazik 四 大 部 族,

囑 咐 妻 子 Sayony 在 爬 梯

然界的動物。至於那座斷

一 直 到 現 在, 撒 奇 萊 雅

的時候絕對不能發出任

裂的天梯,上半截掉落在

族 人 仍 會 在 水 塘 Balalat

何 聲 音, 兩 人 就 這 樣 非

瑞穗鄉舞鶴村馬立雲部落

舉 行 祈 雨 儀 式, 並 祭 拜

常辛苦的往上爬,爬啊爬

(Maibol) 附近的掃叭頂,

的,再一步就要登天了,

也就是今天仍然豎立在

Kolomy、Sayon 和 天 神 Botong。 no.63 08.2016

| 013


部落

傳說

大洪水起源說:劫後重生 很久很久以前,因為

平原,還是找不到其他的

下豪雨,河水暴漲,達固

發生了大洪水,一對兄妹

人,只好結婚繁衍後代,

湖灣頭目連忙帶領族人往

搭乘一艘獨木舟漂流到臺

成了撒奇萊雅族的祖先。

砂婆礑山逃命,眼看著洶

灣島,在花蓮鹽寮上了岸,

天神告誡撒奇萊雅族

湧的洪水就要淹上來了,

舉目四望沒有別人,為了

人必須勤勞耕作,虔誠祭

頭目馬上率領族人跪求天

延續族群,決定分開找尋

拜天神與祖先,但長久安

神一整夜,祭司說:「必

其他人的蹤跡。他們渡過

樂之後,族人逐漸變得懶

須要用少男少女來獻祭,

湍急的花蓮溪,來到奇萊

散而觸怒了天神,於是降

洪水才會退去!」

014


神更生氣了,瞬間水位急 速上升。 祭司面帶惶恐,似有 難言之隱的說 :「天神想要

口述者簡介

督固•撒耘 族別:撒奇萊雅族 現職:撒奇萊雅族自治會秘書 長

頭 目 的 小 女 兒 Dawa。」 頓時,頭目和族人們都很 憂傷,因為大家都很喜愛

繪者簡介

頭目的小女兒,她長得十

伊央•撒耘

分美麗,而且聰明伶俐手

族別:撒奇萊雅族

腳勤快,且善體人意,沒 有人捨得讓她去當祭品。

現職:生化博士、財團法人花 蓮縣帝瓦伊撒耘文化藝 術基金會董事

頭目與族人均舉棋不 定,突然,在亡族滅種的

看見這片堅貞的岩壁,族

關 頭,Dawa 走 上 米 篩,

人便稱之為 Sipiledacay,

男孩 Namoh 也立時跟進,

亦即「神的印記」,大家

兩人相視而笑,十指相握

都認為那是天神為 Dawa

的向族人揮別。族人呼喚

和 Namoh 立 的 石 壁, 見

著 Dawa 回來,但米篩竟

證兩人的愛情與為族人犧

向洪水深處流去,瞬間,

牲奉獻的情操,同時也提

兩人就消失在大洪水中了。

醒族人必須勤奮工作,不

此 時, 大 雨 奇 蹟 似

可懶惰散漫,更不可對神

的停了,洪水也退去後,

明不敬。

天空乍現一道光芒,所有

從此之後,風吹、雨

族人都跪在泥濘中嚎啕大

淋、土生、火燒、敬神、

頭目徵求了志願者,

哭。砂婆礑山壁上則露出

勤奮、自愛、愛人,便成

經過祭拜之後,將一對自

了一大片三角形的雪白大

了撒奇萊雅族的立族精

願的男女和祭品放在大米

理石岩塊,在奇萊平原上,

神,三角形也成了撒奇萊

篩一起推入洪水中,卻被

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清晰的

雅族重要的圖騰。

洪水沖回岸邊。祭司搖搖 頭說:「神不接受他們!」 頭目趕緊又找了一對男 女,卻還是被退回。而天

族語關鍵字 大洪水(Mabalad):撒奇萊雅族的起源傳說。

no.63 08.2016

| 015


神話

冒險王 本故事純屬虛構 圖文

太古傳奇 再來亂! 不給你吃 飯!

哼! 好心沒好報! 不管了……

016

就是現在! 上!

邱若龍


就這樣! 雙臉人終於被 打敗了!

呵呵呵…… 這真有意 思!故事 情節很精 彩…… no.63 08 . 2016

| 017


神話

冒險王 不同的是,在「阿帕塔 尼族」的傳說中……

雙臉人是他 們的祖先,

018

這故事好像可以 拍成電影呢!

英勇善戰! 所向無敵!


「阿帕」就是 阿爸的意思, 「塔尼」是雙 臉人的名字。

在喜馬拉雅 山有許多族 都是阿帕塔 尼族的子 孫……

「雙臉人」的故事究 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或是真有其人……

先不管為何 相隔遙遠的 地方竟有如 此相似的傳 說……

難不成是外星人!傳說 真能全信嗎?那孫悟 空、豬八戒怎麼辦?

哦。

……

no.63 08 . 2016

| 019


神話

冒險王

嗯…… 原住民族中 有許多族的 傳統服在背 部都織有菱 形圖案,那 代表著祖靈 的眼睛,意 思是祖靈能 幫忙守護來 自背後的危 險……

我想雙臉人大概有 這樣的來由吧!

020


哇!太棒了!這個 見解真是有說服 力!原來如此。

原來傳說是有文 化背景的…… 不簡單。

來!帶你們 去看一樣東 西……

待續 no.63 08 . 2016

| 021


分享祖靈的恩賜

向山 海 學習

封 面故事

022


狩獵與漁獵是原住民族的重要文化, 可惜隨著時代環境變遷, 我們對其感到生疏或有所誤解。 這其中包含的其實是, 祖先對於山林與大海的智慧, 進一步了解, 才能更深刻認知其文化的內涵, 以感恩的心帶回老天爺賜予的獵物。 no.63 08 . 2016

| 023


撰文

張勵德 圖片

反而充滿與大自然相處的智慧與保育概念,維護自然資源永續發展。 深入探究各族的文化與禁忌,就能發現這並不是野蠻的行為, 狩獵與漁獵是原住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生計活動與傳統文化之一,

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祖先智慧

《 總論篇 》

Fotolia

敬天愛地的原住民族文化

封 面故事

起原住民族文化,很多人最先想到 的就是狩獵跟漁獵。有些現代人以

為,這是很不文明的行為,但事實上,在 過去沒有商業交易的時代,人類生活一切 需求都只能從環境中取得。原住民族祖先 們靠農耕、採集、狩獵維持生計,其中的 狩獵更是族人肉類與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重要性相當高,因此也衍生出很多社會、 文化等不同層面的意義。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裴家騏教授 一直以來都關注環境保育議題,他指出 從古今中外歷史可以知道,如果一個朝 代過度濫用環境資源,就容易引發疫病、 飢荒或戰爭,例如古羅馬就是因為資源耗 盡而走向滅亡。但深入看過去臺灣原住民 各族,數千年來謹守祖先代代相傳下來的 規矩,有些雖然看似無法理解,其實裡面 蘊含著先人善用資源、永續管理的智慧在 內,因此從來不虞匱乏,更將獵物視為祖 靈的賜予充滿感激,讓狩獵行為多了更深 一層的神聖意義。

1

024


2 1. 以前傳說原住民族原本不需要打獵就可以得到肉,在獵人偷砍下山豬腿之後,就必須跟動物搏鬥才有收穫。 2. 原住民族的狩獵智慧,讓資源能夠生生不息,也希望可以將傳統永續傳承給原住民族下一代。

長期從事南島語族及臺灣原住民族

無形中降低動物及環境的壓力,讓資源

研究的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

能夠生生不息,比起現代用嚴格的法律

長林益仁也說,過去原住民族曾有一個寓

規範還有用!」

言故事這麼說:以前族人不需要打獵,需 1

臺灣幾乎每個原住民族部落,都有

要肉就把山豬召喚過來,拔一根毛吹一下

自己口耳相傳的獵場,由長老、頭目或家

就有;但有一個貪心的獵人為了得到更多

族就是獵場的管理者,每個獵人取得獵物

的肉,竟偷偷拿刀砍下山豬腿,劇痛的山

後,部落族人互相分享獵物,不僅讓人

豬逃回山上,從此獵人就必須跟動物搏鬥

際關係更緊密,大家互相約束不濫捕獵,

才能有收穫。「這個故事背後有著原住民

也讓山林資源有更好的管理,這其中的智

族自古以來重視自然的宇宙觀,面對環境

慧就像是現代人所談到的「動態管理」。

必須有規範、絕對不能貪得無厭!」

「很多人以為狩獵是野蠻、破壞環境的行 為,其實深入了解各原住民族對於狩獵

禁忌法則永續狩獵文化 各族傳統對狩獵中有很多禁忌與神

的文化,就知道這是一個錯誤的刻板印 象。」

話,例如觀察鳥的飛行路線、編隊,就

現在年輕原住民族,首先應從小先

能確定今天適不適合去獵捕;或是獵人

把母語學好,有機會多跟著長輩或部落耆

一同出發時有人摔跤、放屁,就被視為

老,深入認識部落的環境與文化,才能找

不祥之兆,必須取消狩獵行動。林所長

回部落狩獵的傳統,重新培養部落獵人的

說:「可別小看這些小禁忌,它因此減

素養,深化部落的保育文化,才能讓原住

少了打獵的次數,也節制了狩獵行動,

民族狩獵的傳統永續傳承下去。 no.63 08 . 2016

| 025


撰文

黃子嘉 圖片

東布青

Salizan Istandaa

希望能再將布農族人凝聚在一起,將逐漸式微的傳統技藝、文化再發揚光大! 致力於打破布農族傳統的氏族、郡社的藩籬,積極連結布農青年, 簡稱為﹁東布青﹂的社團法人臺東縣布農青年永續發展協會在2015 年成立,

東布青要找回布農文化

《 部落篇 》

026

造自己的聚會場地,為凝聚文 化共同努力。 3. 布農族的文化與狩獵、小米緊 密結合,時序及祭典都跟著小 米耕作期而走。

3

1

延續狩獵精神,連結布農青年

封 面故事

2

1. 布農族青少年透過狩獵的實際

2. 東布青召集布農青年回部落建

體驗,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


傳統布農族人在初春種下小米後, 開始進入農忙期,疏苗、除草,待小米苗 逐漸長大後,就進入農忙空檔,為期一個 月時間,布農族男子會上山打獵,並廣邀 親友到家裡作客舉辦射耳祭活動,大家一 同共享獵物。 射耳祭結束後,開始準備收成小米, 收成的小米舉辦進倉祭,之後婦人開始織 布,為入冬作準備,小米的生長週期,左 右布農族人的生活作息,而獵人藉由打獵 巡視自己的獵場,甚至藉此擴張領域,尋 找適合搬遷居住的地點,對於獵人而言, 自己的獵場有多少獵物,牠們常走的路徑 等,都掌握的一清二楚。

狩獵論壇為布農族發聲 東布青的理事長 Salizan Istandaa 指 出,其實布農族的年輕人已經與狩獵漸行 漸遠,就連上一代的獵人也不多,許多還 已經逐漸凋零,但狩獵對布農族文化至關 重要,因此今年趁著全國布農族射耳祭在 海端鄉舉辦,東布青也藉由布農族人大集 合舉辦狩獵論壇,談論狩獵議題、傳統與

2

布農族傳統生活中,狩獵及小米與

法律的衝突,並邀請為了讓老母親品嘗

每個布農族人息息相關,不過布農

充滿回憶的「山肉」、打獵而遭逮判重刑

族人遷居山下,加諸國民教育後,傳統生

的獵人王光祿,分享自己打獵遭逮捕的經

活及文化不斷流失,尤其年輕一輩甚至面

驗,以王光祿血淋淋的案例,讓布農族人

臨自我認同的疑慮,去年東部的布農族青

重視傳統與法律衝突的問題。

年們,成立了社團法人臺東縣布農青年永

狩獵論壇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拉年

續發展協會,簡稱「東布青」,希望透過

輕布農族人一起共同參與討論,當年輕的

課程的介紹、獵場的踏查,帶領布農族青

布農族人不打獵,可能覺得政府法令與自

年們,重新認識祖先腳底下的土地。

己無關,但其實法令壓迫狩獵的行為,讓 no.63 08 . 2016

| 027


封 面故事 會中沒有商業行為,大家都一起分享,傳 統報戰功中,獵人也會將自己打獵的成果 公告週知,也藉此在部落獲得更高的社會 地位。 雖然狩獵對於布農文化很重要,但 以現今的社會而言,要以狩獵維生幾乎不 可能,不過 Salizan Istandaa 強調,培訓 1

營的重點要讓青年知道分享的傳統美德, 還有各部落的傳統領域、獵場的踏查等, 最傑出的獵人可以知道獵場有多少獵物,

布農族獵人動輒得咎,甚至導致傳統文化

但也能帶著民眾入山成為最佳的生態旅

迅速流失,布農族的年輕人有義務要關心

遊導覽員,不見得一定要執著於狩獵。

相關議題,共同為布農族發聲。

布農族東群部落學校長江聰明指出,

除了狩獵論壇外,東布青還舉辦狩

以往狩獵經驗都由父執輩的帶領下,與兒

獵文化培訓營,由有經驗的獵人帶領年輕

子入山打獵,透過打獵過程傳承文化,如

人上山,在山裡經驗老到的獵人,除了介 紹可以食用及利用的植物外,還教學員辨 識及觀察動物行走的路徑,如何設置陷阱 等,才能捕獲獵物。 1

培訓營中還有肢解整頭豬的課程,

肢解過程除了技術傳授外,還強調布農族 人分享的倫理及男女分工的細節,豬肉由 男子肢解,女子則處理內臟、洗腸子還有 料理。Salizan Istandaa 強調,哪部分的 豬肉要給哪位長輩,在布農族中都有嚴格 的規範,即使是送禮分享也不能送錯。

部落踏查尋找部落的獨特性 Salizan Istandaa 說,布農族狩獵的 價值在於分享,獵人們入山後尋找獵物、 與獵物搏鬥,並帶著獵物下山與族人分 享,在部落是公認勇敢的獵人,布農族社 028

2 1. 在小米收成後舉辦進倉祭,布農族人還會殺豬共享。 2. 布農族透過獵場踏查(實地查案看)、傳統領域的調 查,繪製部落地圖,來延續狩獵的精神。

3. 東布青與教授布農族傳統技藝為主的東群學校關係密

切,主要傳授青少年族語、打獵、種小米等傳統技能。


3

今狩獵逐漸式微,東布青號召有危機感的

化、觀光與產業,唯有透過不同族群的

青年們一起加入,也看見布農族新一代的

面對面接觸、溝通及共同學習,文化才

希望。

能彼此交流,外界對於布農文化才能有

江聰明說,傳統布農族人認為,拿

更深層的認識。

槍打獵的獵人並不是最厲害,反而是透過 觀察獵物行蹤,在沿途設下鋼索陷阱的獵 人,並因此捕獲獵物,才是部落民眾景 仰、公認擅長狩獵的獵人。

東布青學校深層認識傳統文化 東布青的成立還有一個重要目的,

族語關鍵字 射耳祭(Malahodaigian) 意思是「射山鹿的耳朵」,是布農族傳統祭 儀之一也是成年禮,男性布農族人須經射耳 祭後才算成年。

就是希望可以讓布農族青年返鄉就業, 因此協會一直留意臺東的工作職缺,介 紹更多青年回鄉就業。目前東布青還有 舉辦「東布青學校」,不分族群招攬 18 歲以上的學員,Salizan Istandaa 說,為 期 6 天的課程中,在部落學習布農文化、

東布青簡介 東布青成員組成以臺東布農族青年為主,協會 透過年輕人串聯,要將青年們帶回故鄉就業, 重振部落文化,也要持續學習布農族傳統技能, 並加強部落踏查、繪製部落地圖,找出各部落 的獨特性。

傳統領域踏查等,今年的課程主題是文 no.63 08 . 2016

| 029


撰文、攝影 林佩君

透過神聖的過程傳遞山林知識與山林之子應有的責任與使命。 1 年365 天因不同祭儀需求上山取用山林動物生命,祭拜天地, 與大自然平衡共處是原住民族最重要的生活哲學,排灣族卡拉魯然部落遵照古老傳統,

敬畏感恩天地的山林之子

《 狩獵篇 》

跟著耆老認識自然共生文化

封 面故事

住民族傳統生活以自然共生文化最 引以為傲,也就是一般人說的狩獵

或打獵文化,但是,太多人對這樣的文化 存在許多誤解,包括從文字字義上產生的 誤解。位於臺東市新園里的排灣族卡拉魯 然部落長老杜東龍,語重心長地解釋,在 漢人文化為主導力量的社會下,原住民族 的語言和文化並未得到完整的轉譯。

山林之子與自然共生 排灣族稱之為 emalju 的文化透過漢 語解釋為打獵或狩獵文化,事實上,這樣 的定義不夠完整,它的意涵是指與山林平 衡共處之道,有著對山林敬畏感恩之心, 在取用所需資源的同時,必須負起照顧與 復育的責任,而非以生存需求為唯一目標 的打獵或狩獵侵略性行為。 此 外, 男 人 上 山 取 用 所 需 資 源, 這些人在漢語定義是獵人,在排灣族文 化裡不是如此解釋。這一群山林之子叫

chinunan,意思是特別受到恩賜、被神 眷顧的人,不可以稱之為獵人。獵人的意 義隱含著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敵對狀態,人 類是動物的敵人,甚至人類高高在上的驕 傲態度,但是在原住民族文化裡不是這樣 看待山林裡的生命,無論是態度或語言都 必須審慎,深怕對森林有所不敬。

學習自然共生懂得惜福分享 杜東龍回憶大概是 4、50 年前那個 年代,排灣族與山林的關係是相當密切 的,男孩 8、9 歲就要入山學習,甚至每 030


排灣族要上山取用自然資源 會帶上各種不同的工具。

no.63 08 . 2016

| 031


封 面故事 山林之子必須透過儀式入山取用資源, 並非臨時起意就可隨意入山取用,那是 對山林的大不敬。杜東龍以部落群體和 家族群體相關的祭儀,簡單地介紹了排 灣傳統祭儀中與自然共生的取用時機。 以部落群體來看,兩大祭儀進行時,部 落的所有男人都要出動參與,一是收穫祭 時的 mavusuan,二是播種祭結束後的

lemingue。 收穫祭也就是豐年祭,每年 7、8 月 中進行,卡拉魯然部落針對國中以上的健 康男孩子,會安排 7 天的文化傳承活動, 其中三天會帶往聖山,也就是深山野境 接受自然共生的訓練。每年進階式訓練, 1 1. 排灣族卡拉魯然部落長老杜東龍熟練地拉弓,聲明上

山取用資源,並非以生存需求為唯一目標的打獵或狩 獵侵略性行為。 2. 排灣族部落家裡,常常見到一些動物獸骨的裝飾品, 擺放在屋簷下,彰顯主人家的英勇。

難度不斷提高,往前推進至成年,這是屬 於部落的傳統文化,由青年會所的頭目負 責召集與組織可接受訓練的男孩子,並非 一般的體驗活動,而男孩子們必須接受這 樣的洗禮。播種祭結束後的 lemingue 則

個月就要聚會一次,然而,時代轉變, 1

為一天的儀式,所有男人上山圍捕取得祭

現在只能透過收穫祭來臨時教育年輕人。 年輕人學習的自然共生文化,除了關於怎 麼在山林生存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保 持謙遜的態度、珍惜大地資源的精神以及 與他人共享、分享的慈愛之心。例如,自 山林取得一隻山羌,要知道如何處理與使 用,必須熟知每一個部位的處理方式,全 部都要帶回部落,不可隨便浪費。

收穫祭為傳承的重要時節 排灣族文化裡 1 年 365 天因應不同 時節各有不同祭儀,隨著祭儀的前後, 032

2


品,祈求太陽神造物主保佑未來一年豐

至 八 十 歲 的 vuvu 舉 辦。 不 過, 杜 東 龍

收。兩大儀式取得的祭品不可小於山羌以

特別解釋,在漢人文化裡這樣的儀式稱

下,例如飛鼠即不算在內。

為祝壽,可是在排灣文化裡並沒有這樣

另 外, 部 落 群 體 行 動 的 儀 式 還 有

的字眼,當族人生命長壽時,並不會尋

一 個 比 較 特 別,2、3 年 進 行 一 次 的

求其他人的祝福,而是必須對天神心懷

bakiduru,大約每年 4、5 月間上山採筍。

感激,感謝太陽神造物主賜予生命,即

不過,不是字義上的筍,這裡的筍指得是

smanevuruvurung。此時,家族成員圍

鹿茸,這是頭目特有的權利,邀請山林之

坐在一起用晚餐,長者發言,謝天謝地,

子上山採筍,只能找公的,即使山豬或山

並進行家族講話。每一個祭儀入山前都有

羊出現在眼前都不可碰。要進入山中採筍

禁忌必須遵守,入山時取用大自然的生命

前,會進行儀式詢問天神是否可以進行,

皆神聖並感恩。

並在頭目的家進行祭天儀式。

在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之中,人類必 須學習與自然共生之道,不能只有滿足

入山禁忌敬天敬地

於一時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懂得惜福感

除了部落需求,另外則為家族祭儀,

恩之心,遵守生命生生不息的法則,聆

須動員部落族人入山尋找牲禮,包括除

聽耆老們傳承千百年的智慧,才能世世

喪、孩子滿一歲、高齡長者感恩等。家族

代代皆擁有豐美的山林資源,取之不盡,

有喪事時,須於 3 至 7 天內安排上山,

用之不竭。

大約三至五個人,一個晚上的時間尋找祭 品。孩子的部分為其滿 1 歲時進行,男 孩稱 pachierap,意思是要佩刀,女孩稱

族語關鍵字

為 pakava,意思則指有一套族服,此時, 家族成員會入山取用牲禮,大約 3 天之 內要完成,不限大小。

山林之子(Chinunan) 漢語誤解的獵人,其實是指特別受到恩賜、 被神眷顧的人。

長 者 的 祝 福 儀 式, 主 要 針 對 七 十

no.63 08 . 2016

| 033


撰文

唐祖湘、林瑞珠 圖片

讓我們以雅美族與噶瑪蘭族為例,了解這些捕魚高手有哪些傳統漁獵技巧吧! 其重要性就如同電腦與英文為現代基本工作能力一樣, 在部分原住民族中,捕魚與造舟是原住民族祖先必須具備的生存技能,

海洋子民的生活智慧

《 漁獵篇 》

、達志影像、王文彥、林瑞珠 Fotolia

漁獵文化兼顧生態平衡

封 面故事

美族一般又稱達悟族,居住在臺灣 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由於蘭嶼四周

環海的獨特生態環境,因此孕育出雅美族 人靠海維生,與海洋相互依存的生活方 式,漁獵也因此成為主要經濟活動之一, 經由代代相傳,便成為雅美族人極珍貴的 傳統文化了。

飛魚季禁忌多顯現先人智慧 朗島國小胡龍雄校長是雅美族的在 地校長,他指出雅美族人將一年的漁獵概 略分成三個季節:飛魚季、夏季以及冬 季,基本上,不同的捕魚季節,就會用不 同的方式,捕不同的魚類,這是為了讓 不同環境屬性的魚類資源得以休養生息, 也就是說,雅美族很早就有生態保育的觀 念,在捕魚時會盡量減少對大自然的衝 擊,維持海洋生態系的穩定。 每年約二至六月,當黑潮經過臺灣 東方海域,就會為蘭嶼帶來包括含飛魚、 鬼頭刀、牛港鰺在內的大量洄游性魚類, 飛魚不僅是雅美族人的食物來源,也被

034


得特別重要。 飛 魚 不 但是雅美族重 要的蛋白質來 源,生活作息 及傳統祭儀 更形成飛魚 2

文化,無論慶 典、祭祀、與 生命禮儀等都

與飛魚息息相關,許多禁忌其實也顯露出 老祖宗的生活智慧。例如,飛魚季這段時 間,不能釣魚、射魚,不能捕捉珊瑚魚、 底棲魚等,只能捕捉飛魚和浮在水面上的 洄游性魚類,否則會受到詛咒,日後捉不 1 1. 雅美族人利用拼板舟出海捕魚。 2. 在捕獲飛魚後,雅美族人會將其整理風乾。

到魚。 飛魚季結束後的夏季,以及十一月 到隔年二月的冬季,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 捕撈底棲性的魚類,也就是指棲息在珊瑚

視為天神所賜予的神聖物品,因為地處

礁周邊的魚類,而這樣的禁忌,就是要讓

大海當中的蘭嶼,生活環境艱苦,食物

底棲性的魚類適度的繁殖,讓海洋生態資

來源較為貧乏,每年造訪的飛魚自然顯

源永續。

no.63 08 . 2016

| 035


封 面故事

1

魚分三種:好魚、壞魚、老人魚

年紀的耆老吃魚經驗多,較能承受腥味。

雅美族將珊瑚礁魚類分為三類:好

拼板舟是雅美族不可或缺的捕魚工

魚、壞魚、老人魚。好魚是味道鮮美、肉

具,只要是雅美族的男人都一定要學會造

質細膩的魚,任何人皆可吃,但因為女

拼板舟,且學會划拼板舟後才能到外海捕

性需要哺乳餵養下一代,需要更多營養,

撈大型洄游魚類,此外,雅美人在夏季會

主要給女性食用,壞魚指皮粗、肉腥的魚

持魚槍去潛水射魚,或是放漁網或手拋網

種,因這些魚類會去吃附著在珊瑚礁上的

去網魚,所以需要學會潛水,冬季因東北

海藻,有些海藻是有毒的,吃到毒海藻的

季風正盛,天候不佳,則必須用釣竿在岸

魚類就是壞魚,通常僅供男人食用;老人

邊釣魚;雅美族捕魚要學會的工具與技

魚是色澤黑黝、腥味較濃的魚類,因為有

巧,實在是包羅萬象呢。

036


難忘的捕魚經歷

從幼年到成人學習捕魚技能 捕魚是雅美族男性必須具備的生存

一個人滑拼板舟捕魚,是雅美族男性成長必有的 人生經歷,胡校長分享一次難忘的個人經驗: 「有回我自己獨自划拼板舟去捕飛魚,沒注意拼 板舟有漏水,等到漁網快要收完後,才發現船也 跟著快沉下去,非常驚險。」這次沉船經驗不但 沒有讓他懼怕大海,更學到捕魚時不能只專注在 一件事上,要會隨時掌控漁船與四周環境,類似 危險事件再沒有發生過了,讓他成為真正的捕魚 高手。

技能,從小到大,是以漸進方式來學習, 胡校長說,兩三歲的孩子會在灘頭學習游 泳,約國小一年級就在岸邊拿著釣竿,先 在部落灘頭練習釣魚,隨著年紀增長,慢 慢離海岸線越來越遠,到了五、六年級, 同儕間會拿小魚網去捕撈珊瑚礁魚類,上 了國中,青少年就會練習用小魚槍在珊瑚 礁區射魚,到高中階段,十七、八歲的青 年體能已與成人相當,就會用大型魚槍去 射更大珊瑚礁魚類,約十八歲到二十歲, 家裡有船的父親,就會帶兒子去練習划拼 板舟、學習捕捉飛魚與珊瑚礁魚類,甚至 一個人操舟,總之,一切捕魚技法都要在 成年前後學會。

2

「划拼板舟、捕飛魚,這些都是雅 美族生活中的一部分,成年男性學不會就

1. 捕魚是雅美族男性必須具備的生存技能,所以從小就

餓肚子,而且在部落社會地位就不高。」

2. 拼板舟對達悟族人而言,是海上生計及儀式活動中相

胡龍雄校長表示,學習漁獵技巧還必須懂

會到海邊學習捕漁相關技能,成年後會用大型魚槍。 當重要的工具。

得觀察自然現象,例如,學用釣竿釣魚必 須認識漲潮、退潮等潮汐相關知識,學潛

訓練。

水或網魚時,要一併知道海流與地形的特

現在雅美族部落中,仍然維持傳統

性,學射魚時,要知道太大的魚不要射,

漁獵文化,只不過現在青少年因活動更多

否則容易造成自己的生命危險,這傳遞了

元,學習捕魚技巧的時程稍微延後,所以

雅美族的傳統文化,也遏止了人類濫捕、

蘭嶼當地國中小學校如果有能力,都會盡

貪婪的情況發生,對青少年來說是很好的

量設計一些文化課程,帶著孩子體驗漁獵

族語關鍵字 拼板舟(Tatala):為世居蘭嶼的達悟族製造、使用的器具,多用於漁撈活動使用。

no.63 08 . 2016

| 037


封 面故事 文化,有興趣的話,歡迎一起加入他們的 行列。

噶瑪蘭族海祭新年之始 時序來到暖和的春末四月初,莿桐 花開了,適合捕撈飛魚的時候就到了,飛 魚隨著潮水游到東海岸,此時就是從蘭陽 平原遷徙到花蓮新社的噶瑪蘭族人開始 出海捕飛魚的季節,也就是新年之始,噶 瑪蘭族的男人會選擇一天聚集到海邊舉 行海祭 (Laligi)。 海祭當天,長老在海邊行過祭祖儀 式之後,青年男子下海捕抓魚蝦,然後就 地烹煮,鮮魚加上隨地採集的野菜一起煮

1 1. 噶瑪蘭族誠心恭請海神接受供品,並庇佑噶瑪蘭族來 年討海生活豐收、人人平安。

2. 針對不同的海裡生物,噶瑪蘭族會使用不同的漁具來 捕抓:左邊 2 隻鉤子是挖牡蠣的,右邊則是抓龍蝦及 海膽的網和鉤子。

1

出滋味鮮美的魚湯,以此滋養每個噶瑪蘭 族人。同時,長老也會派人把部分漁獲送 回部落裡,和未能參加的族人一起分享。 在連續兩三天的海祭活動之後,正是進入 捕魚的季節。

捕魚小禁忌 原住民族有許多不明原因的禁忌,多為安全考量。

1. 出門前不能有人打噴嚏。 2. 出海前以鳥占卜,如果屁股對著你就不能出海。 3. 不能摸別人的魚槍。 4. 捕魚一般以男性為主,平日女人也會下海,但 女人不能參加海祭。

5. 不能跟出海捕魚的人說,要跟你分幾斤,可說 分一點給我。

過去噶瑪蘭人出海捕捉飛魚乘的是 獨木舟,最多可乘坐四人,曾任原民會 噶瑪蘭族專任委員潘禎祥表示,四人各 有分工,一人掌舵、一人看船,兩人放 網收網,是必須通力合作的活動。隨著 時代的改變,現在已經沒有人在乘人力 2

獨木舟了,改乘動力小船,機動性更快。 038


只是受全球海洋過度撈捕的影響,以前

菜」,就是要到海邊釣魚,或潛水去撈捕

出海必豐收,除了飛魚之外,還有鬼頭

龍蝦、海膽、九孔、各種螺類,也會在珊

刀、旗魚,回航必有滿船的漁獲,但現

瑚礁海岸上撿一些野生牡蠣、抓些螃蟹、

在比以前差多了。

螺類等等。潘禎祥表示,小時候五、六歲 就跟著母親到海邊玩,媽媽潛水撈海鮮,

飛魚乾燥食用一整年

他就在岸上幫忙看東西,和表哥們一起

飛魚季從四月一直持續到七月,對

玩,只要到海邊兩個小時,就可以滿載而

於噶瑪蘭族人而言,飛魚是跟生活緊密結

歸,到了國中階段就很會潛水了,十五、

合的東西,捕獲的飛魚要食用一整年,所

六歲捕漁的技術就很高超了。現在的孩子

以保存的方法就很重要,一般都用鹽巴醃

雖然沒辦法像以前那樣體驗滿船豐收的

漬,或煙燻乾燥、日曬法來保存過冬,類

經驗,但大人們還是很樂於帶著青少年到

似臘肉的概念,烹煮的方式則很單一,多

海邊潛水,傳授漁獵的技巧,大約有一半

半加上野菜一起熬湯。

的孩子技術都不錯。所以對於未來的傳

除了搭船出海捕飛魚之外,噶瑪蘭 人把海洋當菜園,他們說:「要去菜園拿

承,潘禎祥認為只要噶瑪蘭人住在海邊, 就還是海洋的子民。

噶瑪蘭人把海洋當菜園,說要去菜 園拿菜,其實就是要到海邊釣魚或 撈捕其他海鮮如螃蟹、螺類等。

族語關鍵字 海祭(Laligi):在出海前獻祭海神等精靈,祈求平安與豐收。

no.63 08 . 2016

| 039


123

理財筆記

撰文

王志鈞 插畫

由族人一片一片、胼手胝足,慢慢建構出來的生活夢想。 排灣族的石板屋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地方,更是在祖靈護祐下,

蔡嘉驊

美麗石板屋與成家夢想

, 對 你 來 說, 是 一

屋夢。但別忘了,台灣原

岩作為建材,門楣圖飾有

間 屋 子? 還 是 一 個

住民族過去都是靠自己的

百步蛇、人頭紋、山羊或

親手構築的夢想?

一雙手,為自己與家人搭

山豬等木雕,部分以石灰

起世上最美麗的房子。

及烟黑作為塗料,讓黑白

對許多走入都市工作 的青年來說,昂貴的房子

以排灣族來說,著名

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購

的石板屋是使用板岩或頁

040

圖紋的石板屋成為富有生 命張力的素樸藝術品。


用人力背負這些岩板到地

堆疊石板,且較大的石板

基上。從石塊上敲下的石

放在屋頂下方,愈往屋脊

板,還要再利用鐵鎚和鐵

放的石板愈小。

棒將邊緣敲打成大小適中

這項構築技法一直流

的規格。接著要將事先找

傳至今,而它給年輕人的

到的緩坡剷成畚箕形,再

啟發是,不要擔心自己無

把石片層層疊砌到兩面側

法擁有一間屋子,要怕自

壁與後牆上,過程繁複,

己沒有認真工作、儲蓄,

使得蓋房子往往耗時又費

並透過有效率的理財方式

工。

來累積財富,可能會需要 傳說早期排灣族人蓋

一些時間,但只要堅持理

的石板屋下雨常會漏水,

想,祖靈最終會守護你完

直到有一天,有一條百步

成夢想。

蛇突然出現在族人面前說:

如果你也想擁一個屬

「你們的屋頂,必須用我

於自己的家,記得在將來

身上鱗片的排列方式來構

進入社會工作時,把賺來

築。」此時族人才恍然大

的錢像石板一樣,慢慢疊

悟,並依循著百步蛇的指

放起來,最終就會擁有一

示,由屋簷部分慢慢往上

個美麗的家園喔!

族語關鍵字 百步蛇(Kavulungan):排灣族人的祖靈象徵,能幫 助他們完成夢想。

但這些石板屋並非

關於作者

一蹴可成,排灣族人得先

王志鈞

利用一把尖鐵棒,從石塊

現任:財經暢銷作家、自由文字工作者

一角敲出一條裂縫,再用

學歷: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鐵片將整片板岩劈開,最

著作:《每月必存 8,800 的理財魔法:用小錢滾出 30 歲的百萬 富裕人生》、《管好你的錢》等書。

後以麻繩將石板固定,再 no.63 08 . 2016

| 041


哼流行學族語 撰文

鄭可欣 攝影

在歷經莫拉克風災後,表達出對土地的愛與重建信心,期盼藉由該曲鼓勵更多人。 ﹁雖然破碎雖然傷痛,來吧不怕來吧一起,重新站起來。﹂歌手安歆澐用鄒族母語作詞,

陳宇君 圖片提供 安歆澐

安歆澐〈希望〉溫暖人心

用母語歌唱出對土地的希望 042

自阿里山鄒族的 ,

擁有高䠷身形巴掌

臉龐與細緻的輪廓,許多

而在轉換文字的過程中, 創作出令人動容的字句, 隨時把握靈感的來源。」

人對她的印象多數是在凱 渥擔任名模時的表現,其

好歌手齊聚一堂

實她最早是在歌唱比賽中

為鄒族發聲

脫穎而出,從此開啟她歌 唱創作與演藝圈之路。

在獨立唱片公司的 期間,安歆澐學習了許多

高中時,因為擁有好

歌唱技巧,也同時奠定了

歌喉,在同學的鼓勵下,

創作的基礎。之後安歆澐

她參加了歌唱比賽,並一

因著亮眼外形,加入了凱

舉拿下了第一名與唱片合

渥模特兒公司,參與了廣

約,年紀輕輕就隻身前往

告、走秀、主持的活動,

臺北,在什麼都不懂的情

並成為有名氣的模特兒,

形下,因緣際會進入了獨

但在她的心中仍然對歌唱

立唱片公司擔任歌手,更

充滿熱情。

在此過程中嘗試創作。 安歆澐說:「當時錄 音室的老師教我試著寫日 記,將生活中感動與印象 深刻的事物記錄下來,進

在歌手高慧君的帶領


過風 音樂可撫慰人心,走 , 樂 災的傷痛,而族語音 可宣傳母語的重要。 下,邀請了 4 位鄒族女生 組成「鄒女」,發行了臺 灣樂壇第一張以原住民鄒 族語言為主所創作出的流 行音樂專輯〈鄒女。在唱 歌〉,全由鄒女們親自參 與創作。 專 輯 中 收 錄 11 首 創 作歌曲,其中 8 首堅持以 鄒族母語歌唱,安歆澐說: 「雖然我在部落長大,對 族語不陌生,可是要唱成

歌手簡介

安歆澐 族別:鄒族 出生地:嘉義阿里山山美部落 得獎紀錄: 娛樂百分百范瑋琪歌唱比賽優勝 娛樂百分百莫文蔚歌唱比賽最佳視覺獎 第一屆原住民族語流行歌曲創作比賽佳作

no.63 08 . 2016

| 043


哼流行學族語 曲調,傳承母語,發音可 不能馬虎,為了學習真是

傳承母語,發音可不 能馬虎,更因此發 現鄒族語的深奧。

吃盡苦頭,更因此發現鄒 族語的深奧。」 為了學習鄒語,5 個 人除了請專業的老師指導 之外,還特地回到家鄉與 長者討論,了解自己的文 化,安歆澐說:「真的很 開心,可以唱自己創作的 歌曲,又可以傳揚鄒族文 化,雖然辛苦,但非常值 得。」

用族語創作「希望」 為風災祝福 莫拉克颱風時,安歆 澐正巧在山上部落,當時

族語小辭典

Tata´za( 被 ) 渴望、想要

tata´e 渴望、想要

造句 Tata´za `e yu´fafoinan honcihin´ila meelx bua cou. 多麼渴望他們年輕人可以講鄒語。 會話 Q: Zou cuma na osko tata´za ci macucuma ? 你渴望什麼東西 ? A: Os´o tata´za simo yonghu ci yxsx. 我渴望那件美麗的衣服。

Uhtan´e 來這裡

uhtaa´e 去那裡

uhnee'e 去那裡(更遠)

造句

Mita ahoi uhtan´e,mitacu uhtaa´e, tatacu uhnee´e.

他先過來這裡,然後再去那裡,等一下他要去更遠的那裡。 會話 Q: Tako mainenu ho uhtan´e ? 你什麼時候要過來? A: Te´o ahoina´a uhnee´e , ta´u uhtaa´e ho yonto kuyai, ta´ucu coeconx ho uhtaan´e. 我要先到較遠的那裡,接著去那裡搭車,然後走路過來。

044


聯外道路中斷、通訊系統 失聯,土石流讓家鄉的土

〈tata´za 希望〉 作曲:董事長樂團 作詞:安歆澐

地滿目瘡痍,她義不容辭 的加入志工,協助救災工 作,燃起血液裡積存已久 對自然與土地的熱情,在 董事長樂團邀請下,她寫 下了〈希望〉的歌詞。 當時除了阿里山的部

miko umnu acuhu miko n'a umnu maitan'e 都好嗎? 一切現在過得平安嗎?

miko umnu acuhu 'asngucu e'ohu 'e hie 都好嗎?一切時間一直在走

e'vono moso kuzo e'vono moso nac'o

落外,最嚴重的就是高雄

雖然破碎雖然傷痛

小林部落滅村事件,安歆

uhtan'e 'ote smoyo uhtan'e noepohu

澐說,土地的反撲歷歷在 目,因此〈希望〉一曲僅 搭配極簡的樂器編排,使 用古老的鄒族語言,唱出 對土地的愛慕之聲,節奏 就如同震盪在水波上,將 濃郁的生命力如漣漪般擴 散。

來吧不怕來吧一起

hohiyan hohiyan tena pela 'ivaha peac'a 重新站起來

hohiyan hohiyan tatola melx 'ivaho yu'ti'eopx 我們會手牽著手

hohiyan hohiyan mo cocovo 'e ceoa hoito no'upi 土地因我們保護而微笑

hohiyan hohiyan tatola melx 'ivaho pasunaeno

為傳承文化盡力

我們會再度歡喜快樂

期盼更多族語創作 安歆澐闖過星光大 道、創作音樂、主持節目、 入圍金鐘和金曲獎,每一 次的經歷都讓她變得更加 茁壯。安歆澐說,音樂可 撫慰人心,走過風災的傷 痛,而族語音樂,可宣傳 母語的重要,未來的她還 要繼續地學習,用創作與 歌聲記錄美妙的族語。

立即掃描 QR code 一起邊唱歌、邊學族語!

no.63 08 . 2016

| 045


撰文

袁庭堯 攝影

賴建興

046

學習動物的生存邏輯,感受大自然狂野的魅力。 受邀到部落作客的都市孩子黃鶉宇,由同樣就讀高一的 Gogom 接待, 一個隱身在深山的布農族部落,提供了豐富的生態導覽及文化體驗行程。

跟著東谷沙飛下的獵者打獵去

叢林裡鬥智的生存遊戲

換換 i誰來晚餐


鄉部落在聖山 Tongku Saveq(玉

前所未有的震撼教育。陪同接待的族人

山)的守護之下,全村共 150 戶、

Gogom Tanapima 同 樣 也 是 高 一 的 學

700 位居民,多半從事蔬菜、葡萄、番茄、

生,就讀臺中青年高中的她,專攻音樂,

紅藜等精緻農業。部落以「望美社區合

擅長鋼琴、豎笛、歌唱、木吉他、爵士鼓,

作社」為核心,結合自然生態與布農族

是橫跨古典與流行樂的音樂好手,國中

傳統文化,提供豐富的生態導覽及文化

開始到都市求學,平時最期待假日回到

體驗行程。

部落,參與教會服事活動。

在部落長大,目前在望鄉發展協會 服務的年輕人巴利告訴我們,部落歷經

豐富動植物知識是求生的關鍵

三次遷村,始終沒有離開 Tongku Saveq

時代演進之下,懂得傳統狩獵技巧

的視線,在 1943 年、日據時期,最後一

的族人已相當稀少。Sai 是優秀的布農族

次遷移至現址。為了緬懷舊部落的生活,

獵人,擁有 15 年高山嚮導的豐富經歷,

「望鄉」之名由此而來。

足跡遍布臺灣百岳,這次準備了許多豐

來自彰化縣,目前就讀溪湖高中一

富實用的野外課程,趁著暑假,要帶領

年級的黃鶉宇這次受邀到部落作客,熱

兩位年輕人深入古道,體驗布農族珍貴

愛運動與大自然的他,準備要進行一場

的先民智慧。 望鄉部落的「獵人古道」,顧名思 義,過去曾是布農族人的傳統獵場,後 來因應時代變遷轉型成為登山步道,迄 今仍富含豐富的動植物生態,看的見山 豬、水鹿、山羌、飛鼠的蹤跡,假日總 是吸引不少熱愛山林運動的人前來攀爬。

Sai 帶領著大家,以安靜、敏捷的步 伐在樹林間穿梭。鶉宇難得踏上原始的 山徑,走起路來小心翼翼,必須不斷適 應地形帶來的改變。Gogom 也是第一次 跟隨部落的獵人上山,一草一木都讓她 覺得新鮮。 「山上遇到黑熊,該怎麼辦?」 Sai 隨時都會丟出問題,考驗大家的腦力。 「裝死,就真的會死,因為臺灣黑熊會 吃腐屍,往上跑才有活命的機會。」 no.63 08 . 2016

| 047


換換 i誰來晚餐 頭舔,最好不要靠近。」 「鬼香蕉,顧名思義,族人從來沒 看過它結出香蕉,應該都被猴子吃了。」 「樹洞流出的黑色汁液,是甲蟲最 愛的食物,往下挖,就能發現驚喜。」 「隨樹幹攀爬的野生愛玉,山上才 嘗得到限量美味。」 山上的一切讓鶉宇看的是目瞪口呆,

Sai 帶領他看見另外一個全新的世界,也 完全顛覆了都市生活的印象。Sai 的指導 讓他有種「在山上迷路也不擔心」的安 心感。

射箭、放陷阱

獵人必備技能

除了充足的山野知識,對一名布農 1

族獵人來說,弓箭和陷阱製作更是重要的 技能。

1. 「獵人古道」曾是布農族人的傳統獵場,因應時代變

弓箭是發現獵物時、主動出擊之用。

遷轉型成為登山步道。

2. 腎蕨的球莖滿是空隙和水分的構造,是獵人在山上緊 急補充水分的重要來源。

3. Sai 教導鶉宇和 Gogom 親手製作自己的陷阱,體驗動 物被套抓的感受,十分新奇。

「每一位獵人,都有一把自己專屬的弓。」 擅長射箭的巴利,從弓的材質、構造,到

正當眾人走的大汗淋漓之際,Sai 突 然停下腳步,彎下腰一口氣拔起成串的植 物。Sai 扯下根部如一圓硬幣直徑大小的 球莖,抹去泥土後,隨即丟入口中嚼食, 也丟給鶉宇和 Gogom 一人一顆。原來, 這是腎蕨的球莖,滿是空隙和水分的構 造,嚼起來相當脆,帶點草香和回甘的苦 味,分布廣泛,是獵人在山上緊急補充水 分的重要來源。 「這是咬人貓,除了用手掌摸、舌 048

2


3

架設使用、瞄準定位、放箭,細心帶領鶉

間被套抓的感受。鶉宇對於簡單構造的陷

宇和 Gogom 體會百步穿楊的快感。

阱,能巧妙地隱身野外,捕捉到活蹦亂跳

鶉宇和 Gogom 兩人都是第一次接 觸 弓 箭,Gogom 第 一 箭 就 直 接 命 中 靶

的動物,感到不可思議,也對獵人「取之 有道」的永續智慧感到佩服。

心,自己都相當訝異。鶉宇也一次次的嘗 試,在掌握放箭的要領後,果斷的搭弓放 箭,箭也應聲入靶。

竹砲、蘆葦笛

獵人的養成教育

對早期的布農族獵人來說,狩獵講求

然而,在山上的多數時間,獵人們

團體戰,在山上遠距離進行溝通,必須仰

會仔細搜索蛛絲馬跡,在動物慣行覓食

賴「蘆葦笛」。Sai 示範,先拿出浸泡水

的路徑上施放陷阱,趁其不備加以捕捉。

的蘆葦,用刀片從中平均剖開,含入口中

僅僅仰賴箭竹、幾支長短不一的竹條、竹

且調整深度後,便能吹出「嗚」的聲音。

片、細繩,藉由簡單的結構與彈力,就能 捕捉到小型動物。

Sai 告訴大家,蘆葦笛發出的聲音相 當自然,類似動物的鳴叫,有時候反而會

鶉宇和 Gogom 依照 Sai 的教導,親

吸引動物好奇前來。不過,主要的作用在

手製作自己的陷阱。完成後,兩人還特地

於獵人們於山林之間、追獵圍捕的聯繫與

用手掌模擬動物腳步,觸發陷阱,體驗瞬

提醒,避免誤傷自己人。 no.63 08 . 2016

| 049


換換 i誰來晚餐 在精采的體驗課程之後,Sai 也趁機 會娛樂大家,拿出箭竹,用鋸子鋸出合適 的長度,製作「竹砲」。Sai 表示,竹砲 的製作簡單,透過簡單的壓力構造和就地 取材,就能營造射擊樂趣,是布農族兒童 的共同記憶。小時候在學校只要一下課, 到處都能看見孩子們相互追逐,忙著塞子 彈、分邊作戰。 「不要小看今天學到的技術,它們

2

都是獵人必備的生存技巧。」Sai 告訴大 家,獵人在追獵的過程中,要能隨時能夠

柴火上,整片豬肉金黃酥脆,吱吱

製作獵具或求生器材。而製作竹砲、蘆葦

作響。一旁的生鮮蔬菜分別入湯及燜烤,

笛需要的切削、鋸物的能力,是獵人們必

飄散出陣陣香味。Sai 特別向鶉宇介紹布

備的技巧,關係到狩獵的效率。

農族人的飲食習慣,他以高麗菜為例,建 議整顆洗淨後,以十字刀法剖開,塞入肉

狩獵文化震撼都市記憶

燥後悶蒸,就是一道布農族的傳統美食。

獵人生活體驗告一段落,眾人在歸

一天的獵人體驗活動在布農族美食

途中,聞到空氣中飄來陣陣肉香。原來,

饗宴中,畫下完美句點。愛好大自然的鶉

Sai 早在山上一處平坦地,事先請朋友準

宇,雖然平時有許多和父母遊山玩水的經

備了一頓野味大餐,要讓飢腸轆轆的大夥

驗,但這次深入部落、隨著獵人學習後,

飽餐一頓。

讓他有了全新的視野與想法。Gogom 也 說,到都市念書之後,受到不小的文化衝 擊,讓她體認到部落傳統文化的獨特與重 要性。學會手做童玩,讓她在同學面前, 宛如魔術師般,總是帶來笑聲與驚喜。 「Mihumisang !」 眾 人 用 同 一 句 話相識道好,也用同一句話不捨道別。最 後,在玉山的見證、祝福之下,鶉宇和布 農族結下不解之緣,對原住民族的智慧與 勇氣留下深刻的記憶;Gogome 也從獵 1

人 Sai 的身上,看見布農族文化的驕傲, 也加深她守護、推廣傳統文化的決心。

050


3 1. 一同製作了蘆葦笛後,Gogom 跟鶉宇分享能夠成功吹出聲音的方法。 2. 鶉宇在 Sai 的協助之下,小心地使用刀片製作竹砲,這種自己動手做的經驗相當珍貴。 3. 鶉宇射箭初體驗,在掌握放箭的要領後,果斷的搭弓放箭,箭也應聲入靶。

體驗感想

望鄉部落輕旅遊 千歲吊橋:八通關古道遺址,橫跨阿里不動溪,連結望鄉部落與彼端的鄒族久美部落,兩端橋面各有布農、鄒族 傳統意象。建於清朝光緒年間,過去曾是部落居民重要的交通幹道,原木板吊橋受風災損毀後,修整成為堅固的 鋼索吊橋。 獵人古道(原名:「馬奴多斯」獵人古道):全長約 7 公里,部分為 原始路徑,入口海拔高度 800 公尺,最高點為瞭望台(海拔 1500 公 尺),能將玉山主北峰、南玉山、八通關大山、東埔山、郡大山、陳 有蘭溪等壯闊天然景致盡收眼底。 家戶門牌介紹:各家戶門口都有生動逗趣的故事牌,例如:引進農法 開墾部落土地的人,擅於放陷阱的人,傳統飾品製作達人等。

no.63 08 . 2016

| 051


唐祖湘 口述者

在開學之前,我可以在部落中參加那些 有意義的活動呢?

波宏明 圖片提供

A:暑假是原住民族青少年認識自己民族的珍貴時光,

達志影像

052

撰文

讓專家告訴你可以如何安排部落活動,為今年暑假留下更燦爛的回憶。 距離開學還有一段時間,青少年朋友是否已經回到部落,與好久不見的家族團聚了呢?

暑假返鄉 為部落注入新活力

心 靈樹豆湯

應該好好把握,回到家鄉部落可以參加傳統祭典,像是 阿美族豐年祭、排灣族祖靈祭等都在這段時間舉行,體 驗傳統生活文化特色;青少年也可以加入青年會,從旁 學習如何舉辦婚喪喜慶,參與部落事務的運作。 各地方政府也安排了不少活動,例如:原民會近年 推廣建立部落學校,包括排灣、卑南、阿美、泰雅及布 農族均有,適合國、高中的原住民族學生參加,是重新 認識族群文化的好機會;新北市政府暑假推出族語魔法 學院,是每週一梯次,以夏令營方式結合原住民族文化 的特色課程,就像返回原鄉遊學體驗一樣;另外有些部 落也與鄉公所合作舉辦青少年營隊,可以在活動中與原 住民族同儕相處。不論參加哪一種,青少年都可以拿手 機或攝影工具記錄下來,留下充實的回憶。


我是到城市裡讀書的學生,暑假是我少數可以長時間待在 部落裡的時候,該如何把握時光維持與部落裡族人的情感 呢? A:暑期的時間較長,是部落家族凝聚情感的好機會,尤其部落是大家庭的概 念,每個孩子都是部落的孩子,進了部落大家就是一家人,青少年不用擔心像 在都市一樣與人相處有距離感。原住民族社會非常尊重家族與倫理教育,可以 多跟父母拜訪認識家族親友,了解彼此的輩分關係,如果有學過一點族語,可 在拜訪部落長輩時,主動開口講給老人家聽,他們 一定會非常高興。 不只認識家族親友,青少年也可藉此了解自身 部落社會制度,像是頭目是誰、體系怎麼運作,也 可親身體驗部落的生活,像是跟長輩到自己家族的 田地,學習鋤地、拔草、下田耕作,或者跟著上 山打獵、溪邊捕魚等,這些與部落土地的互動, 都是在學校課堂上、書本裡學不到的情感連結。

我非常喜歡暑假在部落裡的生活,開學總是讓我覺得焦慮, 該如何平衡? A:部落跟都市生活的氛圍不一樣,青少年回到部落時心情完全放鬆,是很正 常的事,但要返回都市繼續學習時,無論是城鄉間地理的移動,或者是放假與 開學在心理的銜接,都難免會讓青少年感到焦慮,而這時期正是學習時間管理 的階段,所以要加強自主安排訓練,培養調適的能力,只要提前做好開學的準 備,就能輕鬆迎接嶄新的學習生活。

專家小檔案

波宏明 族名:Puljaljuyan, Kalevuan

學歷:政治大學民族學碩士

族別:排灣族

現任: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學會理事長 得獎紀錄:原曙獎─原住民社會發展有功人員

no.63 08 . 2016

| 053


科學

撰文、攝影 林瑞珠

除了竹屋之外,他們還製造了各種竹樂器,豐富了泰雅族的音樂世界。 竹子,被廣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其中又以泰雅族運用最廣,

泰雅族的竹樂器

竹的藝術之美

原來如 此

泰雅族擁有各種竹製樂器,隨時都能演奏成美妙樂曲。

笛 的 悠 揚, 竹 琴 的

候, 以 南 為 熱 帶 季 風 氣

鏗 鏘 明 亮, 向 來 廣

候,皆適合竹子生長,加

受樂迷喜愛,世界各地的

上竹子屬於多年生禾本植

傳統樂器均有以竹子製作

物,砍伐之後不須重新栽

的管樂器、打擊樂器、弦

種,地下莖即可連續萌發

樂器,各自依其文化風土

新芽,加上生長迅速,完

與人情,發展出豐富多元

全 成 長 後 的 高 度 可 達 35

的竹樂器,流傳極廣,其

至 40 公 尺, 幾 乎 整 支 都

中以東南亞國家使用最廣

是可應用的材料,而且輕

泛,臺灣亦然,竹樂文化

盈好搬運,因此成為廣受

早就存在於原住民族的傳

喜愛的材料。

1

統生活中,幾乎每個部族

泰雅族所生活的北、

都有口簧琴,包括生活於

中 部 山 區, 因 為 有 滿 山

平原的平埔族也很風行,

遍野的竹林,得以就地取

其他還有竹笛、鼻笛,以

材,而成為很懂得運用竹

及配合舞蹈的竹鼓,流傳

器的民族,在建築方面有

至今,以泰雅族的竹樂器

竹屋,器皿方面有餐具、

種類最多。

汲水桶、漁獵用品,在樂 器方面除了有廣為人知的

054

就地取材豐富音樂世界

口簧琴,還有獵首笛、竹

臺灣位在北回歸線

琴、四弦琴、竹膜笛、竹

上,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

筒鼓、弓琴等樂器。加上


這麼大片竹林,是 我們泰雅族隨手可 得的藝術資源。

不只是我們部 落, 臺 灣 其 他 地方也有許多 竹林呢!

no.63 08 . 2016

| 055


科學

原來如 此

木頭製的木杵、木琴,以

堅韌的特性,抗拉力強, 1

乎是家戶必備的器皿,取

及風之琴,儼然可以組個

而且比混凝土可以承受更

之加工成樂器,就變成日

竹木小樂團了。

大的擠壓,是許多熱帶國

常娛樂或祭典活動必備的

竹器之所以受到喜

家的常用建材,尤其石化

工具了,泰雅族對竹子的

愛,乃因它的組織有非常

產品尚未普及的年代,幾

運用可謂達到極致。

1

用各種竹製造不同樂器 住在桃園復興鄉山上 溪口部落的林明福,擅長 製作口簧琴,從一弦到五 弦都做得很精緻,還能透 過泰雅古語吟唱泰雅族遷 移史至桃園歷史,他的太 太吉娃斯 • 諾幹更精於 口簧琴的吹奏,堪稱泰雅 族國寶。 林明福表示,泰雅族 人很早就了解到取竹子的 不同部位、不同材質,可 以製作不同型態的樂器, 例如竹子的中空有節,乃 自然天成的共鳴器,是製 作管樂器的最佳現成材 料,泰雅族人便以此原理 製成長短粗細不同的竹 笛;數支長段有序連成一 排則為竹琴,取之敲擊,

2

則成為音色響亮的打擊樂 1. 此為望鄉部落長者左手扶著弓 琴,並以右手食指彈撥琴弦來 演奏樂曲。 2. 泰 雅 族 國 寶 ― 林 明 福 與 吉 娃 斯 ‧ 諾幹賢伉儷演奏自製之 口簧琴。

056

器。至於它的揉韌外皮, 則可單獨拿來製作口簧 琴。 一般竹子長到三至六


年即可砍伐使用,長年使 用竹器的泰雅族人,對不 同年份的竹子特性十分了 解,可依不同需要,取不 同部位或不同年份的竹子 來製作所需要的竹器,例 如需要耐久性,例如竹笛

泰雅族不同的竹樂器 獵首笛 Pngao 獵首笛是過去泰雅族人獵頭後吹奏的樂器, 藉以安慰死者魂魄,有長、短兩型,曲調淒 惻、幽遠。過去部落勇士如果出草獵首聽到 笛聲,就表示馘首英雄成功歸來。現在則用 一般竹笛來吹奏。

或一般器皿,就用五至六 年的竹子;如果需要拉張 強度較佳的竹子,例如弓 琴,就選擇三到八年的竹 子,具有彈力極佳外皮的 竹子。 竹膜笛則採用竹膜 較厚的刺竹、桂竹,年份 不拘,竹膜厚聲音就高, 竹膜薄聲音就低,可依不 同的厚薄來創造不同的聲 調,不過竹膜笛通常是小

弓琴 Latuk 很多部族都有弓琴這樣的竹樂器,並非如一般所知, 布農族才有弓琴,它屬於擦弦樂器,利用一長條竹片 彎曲成弓,再用一條鐵弦或月桃弦繫於竹弓兩端,並 用蜂膠黏好。彈奏時左手扶著弓琴,右手食指彈撥琴 弦,或以左手食指按壓,右手彈奏。

竹管琴 Lubuw luma 這是住在角板山的陳志光發明的,靈感來 自美國藍人樂團所使用的打擊樂器,陳志 光將幾支長短有序的竹筒綁成一排,少則 四根,多時可幾根一起組裝,利用軟拍拍 打筒口,將氣流拍入竹筒,與竹板摩擦產 生震動,便發出高低不同的音調。

孩隨做隨玩,壞了就丟的 簡易型玩具,和其他可長 久保存的竹樂器的性質不 同。 住在桃園角板山,從 事竹樂器教學製作的陳志

口簧琴 Lubuw 泰雅族的口簧琴又稱竹簧琴或竹口琴,將竹子剖半,在剖切面裝上 簧片,加一條細繩,以手拉繩,口吹簧片,就能產生震動發出聲音。 最普遍的是一簧,也有二簧、三簧、四簧,其聲調可藉由簧片的厚薄、 粗細、寬窄來調音。泰雅族人經常聚在一起用不同簧片數目的口簧 琴一起合奏,形成抑揚頓挫的樂曲。

光表示:「竹管愈長音愈 低,愈短音愈高,在竹管 中挖孔,孔愈大音愈高, 愈小音愈低。」他就是依 這個原理來調音,把每一 根都長短不一、粗細不同 的竹笛做到完全音準。 no.63 08 . 2016

| 057


撰文

翁健偉 攝影

見證了清大從原本的理工學風,慢慢到人文歷史的轉型過程。 坐落於新竹清華大學校區內的水木書苑,即將在明年就要滿 30 年,

吳偉祺

30

新竹清華大學的水木書苑

駐守校園 年的人文書店

好 讀少年

1987 年 左 右, 清

也更名為水木書苑。

大為了配合學校轉

清大是一個比較民主

型,從純粹的理工科技逐

制度的學校,校方在校園

步發展人文、通識教育,

書店合約期滿前會舉辦公

有了重新打造校園書店的

民投票,讓教職員、學生

念頭。水木書苑老闆蘇至

來投票。只要通過一定比

弘回憶,因為自己大學就

率的投票人數的贊同、肯

讀歷史學系,退伍後開的

定,就可以擁有跟學校優

是呈現人文特色的書店。

先續約的權力。而水木書

在因緣際會下,把原來的

苑每一次合約結束之前,

書店搬移到清大校園內,

都通過投票的肯定,一直

水木書苑 簡介 地址: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 101 號 清華大學風雲樓一樓 電話:(03)5716-800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09:00 ∼ 20:00 週六週日、國定假日,10:30 ∼ 19:00 (寒假、暑假期間) 週一至週五,09:00 ∼ 19:00 週六週日、國定假日,10:30 ∼ 19:00

058

1


到現在。

堅持人文特色 朝向社區書店發展 一 般 來 說, 校 園 書 店往往只存在於大學,國 中、高中的學校很難維持 校園書店。而在清大校園 裡頭,也有漫畫店,可能 是全臺灣唯一在校園內 開 設 的 漫 畫 店。 這 樣 的

2 1. 水木書苑從 1987 年開始坐

落於清華大學,一直以來都 備受學生肯定。 2. 書店擁有各式各樣的書籍, 學生可以在這裡根據不同分 類找到需要的書。 3. 書店裡舒適的閱讀空間。

3

現象,反應了清大本身自

小朋友不會自己到書店,

由、開放的學風。

都是需要父母帶他們前

面對清大校園的自由

往,希望可以透過故事屋

風氣,水木書苑依然以人

的作法,吸引到更多人口

文社會文學藝術,環境、

來造訪。

自然科學等為主軸,始終

而以往校園裡頭,通

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近

常會有各式各樣的藝文活

六、 七 年 來, 隨 著 網 路

動,但近年校園裡頭的藝

科技的發展、智慧型手機

文活動也逐漸改變。因此

的風行,影響了大眾對於

水木書苑結合了臺灣紀錄

閱讀的習慣。水木書苑開

片的工作者、小眾的獨立

始朝向社區書店的方向轉

音樂等,讓他們可以在書

型,在這樣的契機下,以

店內舉辦各種交流活動,

「水木故事屋」的形式,

一方面讓大家有機會接觸

開始推動兒童閱讀。因為

到這些平日較少得知的資 no.63 08 . 2016

| 059


好 讀少年 訊,另一方面也讓大家有

究竟是否適合。二手書店

這樣的理念依然可以持續

不同的動機可以上書店,

的經營者,即使經營了一

散播。

吸收更多的藝文資訊。

段時間,也不見得能如願

分享二手書籍 「書香再傳」

收到合適的二手書。」到

維持閱讀習性

現在,水木書苑還在摸索

莫因升學而中斷

自己的二手書定位。

蘇 至 弘 認 為, 臺 灣

水木書苑最初經營二

在接觸二手書的過

社會的閱讀風氣從小就有

手書市場,是因為校園書

程中,約六、七年前清大

培 養, 但 是 到 了 國 中 以

店的關係,讓清大學生課

教授提出來「書香再傳」

後,家長、社會為了升學

程唸完了,可以把用不到

計畫,呼籲大家把不需要

考量,所謂的「閱讀」就

的教科書拿出來。從教科

的書捐出來,讓書籍能夠

只侷限於教科書,教科書

書開始,慢慢地經營二手

再運用,不是讀完了就放

以外的其他書籍一律被禁

書市場。但也因為二手書

在家裡積灰塵,而是讓書

止,讓「閱讀」無法成為

籍的來源並不容易掌握,

籍可以去到有需要的人身

生活的一部分。他不希望

蘇至弘說:「二手書就是

邊。水木書苑認同這樣的

用靠寒暑假作業規定,大

要靠機緣,有人會請你去

理念,而成為「書香再傳」

家要寫讀書心得報告的方

收書,也是要到了對方那

的種子店。雖然此一計畫

式,這些都扭曲了「閱讀」

邊才知道會收到什麼書,

目前是暫時中止,但相信

真正的意義,在態度上還 是跟「讀教科書」沒有不 同,無法「閱讀開拓視野」 「閱讀找到樂趣」「閱讀 找到朋友」。 他認為閱讀是需要 陪伴的,建議像是大學到 部落的服務志工隊,甚至 服替代役的原住民族,回 到部落去傳承、推廣自己 部落的文化。應該用「陪 伴」、「帶領」這樣的概 念來推動閱讀,不光只是 「發起民間捐書送書的活

二手書要靠機緣,有需要的人可以到二手書專區碰運 氣。

060

動」就可以達成。


優質 讀物

水木書苑的推薦書單,不約而同都是認識臺灣。一方面從自然、歷史 角度看待臺灣,一方面則是從成長的角度回顧臺灣所發生種種現象, 希望可以帶給讀者不同的視野。

《我的青春、我的 Formosa(上)(下)》

《少年臺灣史》

作者:林莉菁

作者:周婉窈

簡介:漫畫家林莉菁回憶過往,以小女孩的眼光,看

簡介:從「地球和美麗島的誕生」、「臺灣給世界的

當時臺灣的全體戒嚴、威權教育、升學主義、社會解

禮物」,到「轉型正義和美麗新國家」,了解臺灣的

嚴、賄選亂象……與成年的自己對談,看龐大的國家

歷史,必須「從頭講起」,我們的視野拉遠、拉廣,

機器如何影響微小的個人認知,意識形態如何左右價

然後當我們回頭看這個島嶼的歷史,才能更真切地感

值判斷。可讓青少年知道那個年代的荒謬,以及現在

受到它的獨特性,進而珍惜它的多樣性。

民主的可貴。

no.63 08 . 2016

| 061


彩 繪豐年祭

祈禱

繪者簡介

彭琦 族名:Pacake Taugadhu 族別:太魯閣族 現職: 「好奇工作室」平面設計師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