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空間與社區中心設計
在淡水,聽水觸雨
ARCHITECTURE
PORTFOLIO
李映質
在淡水聽水觸雨 神聖空間與在地水紋理
在淡水老街熱鬧區的教堂,被興高采烈的遊客圍繞著,買菜的居民穿梭在旁邊的 巷子中,神聖空間連結著各種人,將之帶離吵雜的空間,進入到神的擁抱。這個 能夠迎接著不同性質的人的基地,也扮演著呈現淡水在地特色的角色。而「水」 成就了淡水口岸的發展、在大屯山腳的淡水迎接著逕流而下神賜的水源、居民靠 岸居住,水與淡水,密不可分,所以將水的元素帶入神聖空間之中,建立淡水與 在地教堂空間的關係。
聖經故事-上帝開創世界
耶和華最初讓霧氣從地上升起,滋潤全地,並制定法則控制水的蒸發和雨的降落。在第二個創 造日裡,上帝造了天空,讓大量的水升上高空,只讓一些水留在地上。
第三個創造日,耶和華又想到在海洋之間要有陸地,並伸出雙手變出一座座高高低低的高山和 丘陵,及一望無際的平原,陸地也滯流的湖泊和流動的河川。有了陸地和水源,祂繼續讓陸地 長出青草、美麗花朵、結滿肥美果實的樹木、可結種子的蔬菜等各類植物,大地一片青翠茂盛。
耶穌水源 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 -
約翰福音3:3-7
依山傍海的淡水
淡水位於台灣西北端,淡水河 下游北岸,大屯山群西側,隔 著淡水河河與觀音山相望。
境內除淡水河口狹小平原外, 大屯山陵覆蓋了淡水鎮大半, 形成山城河港。
大屯山群
淡水口岸發展區
淡水是東南亞海陸的中途站,大屯山又是極好的航途指標,因此至今七千年來一直有人類入居淡 水,主要聚落沿河岸呈現狹長型分布,順著山崗走勢向上層疊相連成市街。淡水開港通商,此後 貿易商船往來頻繁,外國洋行與傳教士匯聚,使得淡水一躍成為北臺灣最大的港市與物產集散地 ,也成為西方文化登陸臺灣的門戶。
如1872年加拿大籍的馬偕博士(1844-1901)即選擇定居於淡水,以此做為宣教、行醫和辦學教 育的根據地。淡水河系的形成,以及內河航運與淡水口岸的發展,都和淡水的地理因素密切的關 聯。
在淡水丘陵、平地、河中可以 發現不同的水紋理,看見水源 由天降下後經過山上和平地匯 聚至淡水河中的整個過程。
空間想像Sketch 山上的水文常存在於路
降雨時,雨滴落在屋簷
徑之中,例 : 淺溝、地
上,再低落至地上,這
下逕流,並隨著路徑有
些立面上的水流,在走
引導的特性。
在淡水老街區中層出不
在山上是以「聽」為主 來感知水,走在封閉、 較無視覺感知的空間中 時「聲音」能夠成為最 主要的感覺。
窮。
河面上除了擁有水的各 個方向的紋理外,還映 照著上方的景色。希望 在實際的映照外,也可 以做為空間的形式。
C`
A B` 7
1
2
3
A` 5
4
B
6
C
SITE PLAN
1.社區交誼廳 2.閱覽空間 3.露陸親水空間 4.管理室 5.儲藏室 6.公共廁所 7.廚房
12
13
10
11 14
8
9
B1 PLAN
20
15
19
18
16
17
2F PLAN
21
21
3F PLAN 8. 教堂 9. 牧師休息室 10. 停車場 11. 展覽空間 12. 台電機房 13. 水箱機房 14. 水幕機房
ROOF PLAN
15. 16. 17. 18. 19. 20. 21.
禱告間 客房 神職人員生活空間 表演空間 社區教室 多功能空間 頂樓活動空間
與水互動的各個空間
聽水入口 人進入較封閉的路徑中,不知何處 傳來水流的聲音,直到到達教堂的 入口處,視野、光線漸漸開放明亮 ,水流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抹 天光,帶領教徒們走入神的擁抱。
水紋教堂 禮拜時間,十時的陽光斜著打入教堂上 的水池。透過水池的反射,光線將水的 一舉一動帶入教堂中,風、雨、晴時所 看到的紋路都有所不同。
露陸親水空間
1F
禮拜的教徒們不是直接看到如神的光的 存在,而是透過水,如水的分享漣漪般
將表演空間抬高至二樓
灑入教堂。
,底下形成穿廊兼親水 空間。
雨中活動空間 / 穿廊 下雨時 可形成連接兩社區教室的活動空間, 無雨時 為社區教室、表演空間的穿廊。
觸雨走廊 下雨時形成由雨滴落下所圍出的 走道空間,連接入口與社區教室。
水源表演空間
2F
以表演傳播教義,分享神賜水源。 以水幕為背景的劇場,希望透過 大面開窗將活動分享出去。
立面的水
降雨時,雨滴落在屋簷上,再低落至地 上,這些立面上的水流,在走在淡水老 街區中層出不窮。
希望在立面上呈現出下雨時的淡水街區 中,水順著雨遮、鐵皮留下時層層水幕 的情景,利用直向、有些許深度的紋理 ,雨落下後流到層層紋理中,在立面上 形成一道道細流,而後匯聚至地。
E ELEVATION
W ELEVATION
S ELEVATION
N ELEVATION
A - A` SECTION
B - B` SECTION
C - C` SECTION
指導老師
賴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