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投資 ART.INVESTMENT》No.102 2016/04 Preview

Page 1


Boucheron 琺瑯昆蟲鑽石別針一對 Boucheron 琺瑯烏龜別針一對 火蛋白石鑽石墜子 紅寶石鑲鑽花形別針 粉水晶配綠柱石蝸牛

嘉記寶石有限公司 LUCKY JEWELRY CO.

台北市仁愛路四段310號1樓 www.lucky-jewelry.com TEL:886-2-2700-3322 FAX:886-2-2703-8817






羅芙奧香港2016春季拍賣會 現代與當代藝術 拍賣 預展

諮詢

5月29日 | 香港君悅酒店(宴會大禮堂) 5月14-15日 | 台中 豐藝館 5月21-22日 | 台北 富邦人壽大樓國際會議中心 5月27-28日 | 香港 君悅酒店(M樓茶園) 陳惠黛 +886 2 2708 9868 | 鄧秀麗 +852 2889 0859 ravenel.com | info@ravenel.com

劉海粟 (1896-1994)《憶寫黃山天海一線天》1987 彩墨 紙本 144 x 366 cm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羅芙奧台北

春季拍賣會

A R T

G R O U P

拍賣

6月5日 | 下午2:00 | 台北富邦人壽大樓國際會議中心

預展

台中 台北 香港 台北

諮詢

_ LQIR#UDYHQHO FRP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 | | |

5月14-15日 5月21-22日 5月27-28日 6月3-4日

| | | |

台中豐藝館 台北富邦人壽大樓國際會議中心 香港君悅酒店M樓 7LI¿Q 台北富邦人壽大樓國際會議中心

朱德群《橘黃的筆跡》2004-2005 油彩 畫布 [ FP





ӊ ᴾ ⮡ ᴹ

THE FIFTH MOON 䲩ᓣ䂟 Chen Ting-Shin 俤䦴ⶵ Fong Chung-Ray 㜗ཽѣ Hu Chi-Chung 亝⿅⭕ Ku Fu-Sheng ࢿുᶴ Liu Kuo-Sung ᒪ ᴾ ᰛ ᴾ ᰛ










2016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拍賣大典 熱賣中!

聚聚 焦焦 .. 當當 代代 市市 場場 新新 浪浪 潮潮

綜綜 觀觀 市市 場場 消消 長長 ,, 掌掌 握握 投投 資資 風風 向向

華人市場漸趨理性;日本、韓國表現持續成長,

年是否會再度刷新榜單? 2015

此書收錄全球 2015 年亞洲現當代藝術市場之精品成交紀錄, 蒐羅著名大師與新興藝術家之當紅作品。輔以各類排行榜、市場分析專文

賈藹力 《無名日 2(雙聯作)》(局部)

帶您迅速了解全年拍場表現。豐富完整的圖文紀錄,不論是藝術投資亦或是

圖鑑查閱,一本滿足您悠遊市場所需。

上海佳士得

◆ 2016 文物拍賣大典 ◆ 2016 書畫拍賣大典 ◆ 2016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拍賣大典 單本定價 NT 2000 元

預購特惠價 NT

1600 元 三本合購特惠價 NT 4200 元

訂閱典藏雜誌(古美術 / 今藝術 / 典藏投資)另有優惠!! 劃撥帳號:19848605 戶名: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104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3 樓 網址:www.artouch.com/shop

電話:02-25602220 分機 360 傳真:02-25420631





ۢ າ

文物拍賣大典 熱賣中! 2016

掌握市場脈動,探索投資契機

中國文物市場已趨穩定,唯中價位拍品銳減,透露不安定因子? ◆

年全球中高價位中國文物拍品成交資訊、 2015

高端瓷器依舊亮眼,高古瓷、銅器、佛像衝出低迷,逆境成長 ◆

本書提供

拍賣成交紀錄排行榜及專文分析年度市場表現;

是目前市面上最豐富完整的拍賣情報實體工具書。

無論身為收藏家,還是準備投資市場的您,

掌握關鍵情報,洞察拍賣趨勢,才能搶得

文物拍賣大典︾ 2016

先機,創造收藏與投資的最大優勢。

將帶您挖掘藝術收藏價值,

探索投資新標的!

໢ Ο

清乾隆 青花蒼龍教子穿蓮紋螭龍耳尊 香港佳士得

◆ 2016 文物拍賣大典 ◆ 2016 書畫拍賣大典 ◆ 2016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拍賣大典 單本定價 NT 2000 元 預購特惠價

元 三本合購特惠價

訂閱典藏雜誌(古美術 / 今藝術 / 典藏投資)另有優惠!! 劃撥帳號:19848605 戶名: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104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3 樓 網址:www.artouch.com/shop

電話:02-25602220 分機 360 傳真:02-25420631



2 0 1書 6 畫拍賣大典 熱賣中!

中國嘉德

掌握市場脈動,探索投資新契機

年逆勢抗跌新焦點。 2015

潘天壽 《鷹石山花圖》

年中國書畫市場去泡沫化後的急遽萎縮,是機遇還是挑戰? ◆ 2015

潘天壽、李可染作品破億高價成交額,成 ◆

ќ ᖟ ą Ը ྤ

《 2016 書畫拍賣大典》

本書提供 2015 年全球中高價位書畫拍品成交資訊、年度市場系列專文、拍賣 成交紀錄排行榜,是目前市面上最豐富完整的拍賣情報實體工具書。無論是身

將帶您挖掘藝術收藏價值, 探索投資新標的!

為收藏家,還是準備投資的您,掌握關鍵情報,洞察市場趨勢,才能搶得先機, 創造收藏與投資的最大優勢。

◆ 2016 文物拍賣大典 ◆ 2016 書畫拍賣大典 ◆ 2016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拍賣大典 單本定價 NT 2000 元 預購特惠價

元 三本合購特惠價

訂閱典藏雜誌(古美術 / 今藝術 / 典藏投資)另有優惠!! 劃撥帳號:19848605 戶名: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104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3 樓 網址:www.artouch.com/shop

電話:02-25602220 分機 360 傳真:02-25420631


ਪ‫ݲ‬এ৤ ৤។Р෈ 2016 04 23

05 08

૯ོР෈ 04 23 15:00 17:00






in HONG KONG NEW YORK PARIS

2016,_ 走一遭……

ART FAIR 104

No.102

封面藝術家

COVER ARTIST

遠征海外市場! 尊彩新星閃耀國際藝博會|楊椀茹

凝視經典 放眼當代 以台灣藝術為尊|楊椀茹

88 從陳澄波到台灣當代 尊彩的小余傳奇|林亞偉

ART BASEL in HK東西交會香江 藝術不眠之城|林亞偉.陳意華 走覽巴塞爾,精彩作品看這裡|編輯部 Encounter with Encounters|林琬娸 I Cried Because I Love You:Tracey Emin|林琬娸 Spotlight 畫廊盤點|編輯部 ADHD 展會外的另外一場驚喜|陳意華 ART CENTRAL 咫尺外的另一場盛會|林琬娸 THE ARMORY SHOW褪去冬日紐約 老牌藝博的新挑戰|徐詩雨 Shih-yu Hsu ARIS綻放初春巴黎 專訪總監Guillaume Piens|黃九蓁

CONTENTS 2016年4月1日出刊

用美丈量空間 台北美福大飯店藝術規畫|張玉音



Sigg Collection Four Decad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SPECIAL REPORT I

希克藏品大展

76

劇變中的回眸 M+希克藏品 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林琬娸

大人物 如同鏡子,映現中國當代藝術全貌 專訪收藏家希克|林琬娸 立足香港.面向世界 專訪M+策展人皮力|林琬娸

市場動向 FLASH FLAS 藝市鎂光燈

SCANNE SCANNER 市場掃描

58

亂花迷眼 蜷川實花的華麗首巡|楊椀茹

59

因應香江大戰 拍賣界開啟人事新局|林亞偉

60

思辨存在的對話意趣 水谷篤司&曾上杰雙個展|楊椀茹

61

以水墨傾注宇宙 黃光男的天問|陳意華

62

台灣限量原創版畫展接棒 未藝術展出「有印良品」|陳意華

63

從感悟到實物 姚仁喜的內境外象|徐佳蕙

64

當代藝術烏托邦 首屆烏鎮當代國際藝術邀請展|徐佳蕙

66

藝術無國界 專訪白石幸榮|林琬娸

70

藝術再生 尚.杜布菲的市場價值|artprice

72

奧運之年 美妙之城 聚焦日漸蓬勃的里約藝市|Alain Quemin

藝術脈動 ART FA FAIR 博覽會直擊

EXHIBITON EXHIBITO 展覽大觀

158

146

古都春藝 療癒當道

150

藝術家齊力揮灑人生風華 2016 Art Revolution Taipei|編輯部

156

紅海戰略中的生存戰 Young Art Taipei 2016|編輯部

158

嶙峋身影邁向當代

160

真實,不做作

162

機器.思考.人 電腦的模仿遊戲|陳慧盈 Huiying Chen

165

I am What I Play 探索何塞-瑪利亞.卡諾|公孫萌

166

走入藝術家的祕密花園

160

第五屆台南藝術博覽會|楊椀茹

賈克梅第回顧大展|徐佳蕙

反骨藝術家黃永砯

|張亞慶

皇家美術學院庭園畫展|林逸欣

166



Artfor Norge

SPECIAL REPORT II

170

NOR北向之路WAY

─挪威藝術領土─ PART.1

PART.2

藝術生態 ECO ART

藝術家

收藏家

|王凱梅

PART.3

在孟克的光暈下

特羅姆瑟電影節

永夜裡的光影

牧藝於野橡樹山

Tromsø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收藏之風

Beyond the Scream

:DNH XS LQ ÀOPV

COLLECT

Letter from Christian Ringnes

埃利亞松的環保之聲

196

冰、藝術與作為人類

200

品味決定一切 華格納夫婦的收藏哲學|徐詩雨 Shih-yu Hsu

196

生活藝術 樂響園圃

聶飲釀

精品藝術

車世界

攝影故事

精選好書

藝術不設限

|李素超

204

撼動人心的冒險 訪鋼琴大師巴杜拉-史寇達(上)|焦元溥

208

$EDORQH DQG :LQH 啜飲海潮芬芳|聶汎勳

210

'H %HHUV 0LOOHQQLXP -HZHOV 千禧藍鑽|林嘉瑞

212

日本第一輛超級跑車 1967 Toyota 2000GT|Benson Chiu

214

伊斯坦堡的呼愁

218

藝術市場大爆發|編輯部

220

才氣與熱情|黃子佼

(1)|阮義忠

214

名家專欄 王德育.藝想

48

英國最傑出的雕塑家

亨利.摩爾的藝術 多姆斯收藏

市場點評

名家專欄

48

編輯手記

54

從哪裡找尋靈感?│吳華

56

談菲律賓藝術博覽會|張學孔

42

古物今說 三分俠氣

44

我的美術史 價值與真偽│姚謙

46

魯迪之眼 培養藝術的花圃│Rudy

40

革新世界的基石│林亞偉

一點童心|洪三雄

│王德育



No.102 發行人 社長

簡秀枝

法律顧問

劉承慶

編輯群顧問

徐文瑞

發展研究室總主筆

鄭又嘉

《典藏投資》 編輯群 總編輯

林亞偉

資深編輯

陳意華

編輯

柯舒寧 陳芳玲 楊椀茹 游如伶

特約採訪編輯

陳韋晴 顏鈺倫 楊智婷 林琬娸

美術總監

謝献志

美術設計

憨憨泉設計有限公司

《典藏古美術》 編輯群 總編輯

廖堯震

特約主筆

陳啟正

採訪主編

藍玉琦

助理主編

劉洋名

執行編輯

梁悅詩

編輯

王怡文 張筠

特約撰述

劉榕峻 李如珊

編輯助理

李怡萱

《典藏今藝術》 編輯群 編務顧問

朱庭逸

總編輯

高子衿

執行主編

林姿君

企畫編輯

張玉音

採訪編輯

林怡秀

編輯

高愷珮

編輯助理 特約採訪編輯

孫孟巧 吳樹安

《典藏讀天下.今藝術》 編輯群 主編

林亞偉

執行主編

吳敦畫

採訪編輯

李素超.張亞慶

助理編輯

徐佳蕙

美術設計

宋丹丹

大陸地區特約撰述

王維薇(北京).趙川.張淳雅(上海)

海外地區特約撰述

徐詩雨.李佳玲.馬元中(紐約).郭冠英(美西).李立鈞(柏林). 王馨梨(巴黎).林潔盈(義大利).游崴.陳慧盈.林逸欣(倫敦). 丘德真(澳洲).郭書瑄(荷蘭).黃姍姍.黃琬雯(日本).巫祈麟(芬蘭)

網站總監

艾力恩

網站編輯

郭慧敏.陳玉華.楊雯麗

行政管理部執行副總經理

劉靜宜

行銷事業部總監

林素珍

中南部地區業務經理

劉玉錦

北京地區營銷業務部總監

宋安平(手機 13911606221)

北京地區業務專員

田繼超(手機 13910223375)

北京地區發行專員

黃茜

北京辦事處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蘋果社區北區一號樓2908室 電話 86-10-58264541 傳真 86-10-58264542

上海辦事處

上海市徐匯區大木橋路158弄20號3101室 電話 021-64046976.021-64046973 傳真 021-64049671

上海辦事處業務專員

張 華(手機 13818003935) 干詩雨(手機 13818046365)

助理

邱敬燁(手機 13816484445)

業務代表

李芊樺.鄭敏惠.鄧祥彬

業務助理

葉偉方

業務代表專線 陳澄波《淡江中學(崗)》.油彩畫布.90×116.5cm.1936

02-25602220.04-23724919.07-3384104 02-25673297

發行專員

許銘文.徐福伊.劉晏辰.張子倫

會計

趙沂菽.王榆璇.林雅玲

印刷

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創刊號於2007年12月1日

www.artouch.com



EDITORIAL

革新世界的基石

曆年後,亞洲藝術圈的移動路線,是從上海到香港。3月的第三周,上海龍美術館 的「萬相萬象」埃利亞松大展,余德耀美術館的賈克梅蒂回顧展,上海當代藝術館

的黃永砯「蛇杖Ⅲ:左開道岔」同時揭幕!第四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為3月的香港藝 術祭推向最高潮。除了香港巴塞爾,香港同時間各大展覽相互爭輝,例如烏利.希克博士 與香港M+博物館合作,推出「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大展,從作品裡,就能看到中國這 四十年劇烈變化的軌跡。 世界一直在變,今年的世界,變得更為劇烈。許多優秀的當代藝術家,反應的恰是這 個世界。就像黃永砅這位甚少針對自己作品發言的藝術家,他說,「觀眾看不懂,怎麼 辦?沒關係,有時我也看不懂。」世界的變化,捉摸不定。在巴黎恐攻後,歐洲議會所 在地的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遭逢恐攻。這對生活在歐洲富裕國家的人們,無疑是心靈上 的最大創傷。挪威,是北歐的富裕國家代表,也歷經不同的藝術風貌變遷,這期凱梅為 我們帶來完整的挪威特企,從藝術一角,窺見北歐這個富裕國度,他們怎麼做藝術。 香港巴塞爾的藝聚空間,每屆展出的巨大雕塑與裝置作品,讓一般藏家不見得能有空 間收藏,但大,往往帶給人更大的衝擊。印尼藝術家Tintin Wulia的一件《Five Tonnes of Homes and Other Understories》,她蒐集了香港中環的廢紙箱,從這些收拾、販賣紙箱的 人手中,綑成箱箱圍繞在香港巴塞爾展區的作品。這些紙箱,可能就是遊民在中環空橋下 搭紙箱屋的建材,或者是每個周末在中環封街的街道上開心野餐的外籍幫傭使用,一綑綑 的紙箱,旁邊是李希特價值近3千萬美元的抽象刮畫,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這處全球資本 的流動之處,告訴我們貪婪的全球經濟裡,任何不起眼的角落裡都有著這樣的「生存」。 藝術,有時候投影創作者的心境,畫面筆觸道盡一切;有時候,投射著這個時代的 各個議題。當代的問題,我們這一代藝術家如何發現、詮釋,透過「藝術品」記錄當 代,也留給了下一代。我們這一代人,或許看不懂某些傑出又前瞻的藝術家作品,但下 一代人,他們在那個環境,會很自然的就理解了。賈克梅蒂的雕塑作品,愈來愈得到人 們的認同,不僅價格屢創新高,其在雕塑史的地位同樣愈見崇高。賈克梅蒂的雕塑,反 映了二戰後的時代氛圍,戰爭摧殘過後,人們之間的內心景象,不就是他的雕塑模樣 嗎?日漸富裕的全球各國,而今處於經濟成長停滯,區域衝突再起,恐攻蔓延,全球氣 候升溫……,賈克梅蒂的作品,面對這樣的今日世界,可謂歷久彌新。面對這樣的全球 議題,埃利亞松用他的作品,經過縝密的科學計算,讓我們進入他的鏡面世界,體悟幻 鏡之虛。同時間,埃利亞松也堅信,人們透過藝術文化的智識與交流,是可以改變世界 的。傑出藝術家的作品,記錄了我們,也會是革新世界的基石。

40


畢費B. Buffet (1928-1999) 馬薩林紅衣主教 130×97cm 油畫 1962

愛力根畫廊 GALERIE ELEGANCE TAIPEI

台 北市114 內 湖 區 瑞光路408號一樓 408 RUI-GUANG RD., TAIPEI, TAIWAN TEL 886-2-26588388 FAX 886-2-26582088

eye.art@msa.hinet.net 開放時間 11:00 -19:00 (星期一∼星期六)

愛力根畫廊

清明休假 4 月 02 日 至 4 月 05 日

畢費1928年出生於巴黎,15歲時在孚日廣場(Place de Vosage)的美術夜校學習,旋即以優異的成 績考進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才華洋溢的畢費以著其獨特的畫風初入藝壇,1948年即獲法 國藝評家大獎(Prix de la Critique),各國接踵而來的邀約與展覽讓他聲名大噪,而這時的畢費年 僅20歲! 美術史上百年難求一位代表性畫家,而畢費的乍現轟動了全法國,也為沉寂的藝壇注入了一 股新氣象。其所處的環境正是二次戰後民生蕭條,人民生活艱困的年代。他以著激情、以著 敏銳的雙眼開始描繪屬於這時代的樣貌:戰爭、法國大革命、聖女貞德、馬戲團小丑等系列 作品,畫面皆賦予我們強烈的印象。而其冷冽的黑線條如利刃似地刻下人們的悲傷與苦澀, 果斷且絕對,這懾人的悲愴性也如同電影般寫實地紀錄著不安又渴望平和生活的心境。 畢費在戰後抽象繪畫蓬勃發展的時代,以其具象繪畫表現力突重圍,大放異彩!1965年更獲 藝評家評選為戰後最重要的十大畫家之一;1971年獲頒法國榮譽騎士勳章(Légion d'Honneur); 1974年獲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畢費終其一生皆狂熱於繪畫,而其生命也為藝術發光發熱, 他自己曾說:「包圍於我身旁的仇恨與痛苦,是世人獻給我最好的禮物。」這位傳奇畫家於 1999年結束了生命,留給世人的是他的戲劇性人生! 作品珍藏於法國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法國里爾美術館、俄羅斯冬宮 博物館、日本畢費美術館、台灣台南永都美術館等,台北愛力根畫廊曾於1996年舉行畢費在 台首次個展,台灣高雄市立美術館亦於1996年舉辦畢費作品回顧展,皆大獲好評!


COLUMNS

年1月15日早晨,電話傳來

辰洋曾說,歷史上他最羨慕兩個

「寒舍主人」蔡辰洋辭世的

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和乾隆皇帝。

惡耗。除了震驚,更多不捨。辰洋

博物院院長可以有機會飽覽、上手

和我相交30餘年,竟然不告而別,

為數可觀又最精華的館藏中國文

如此難以接受的殘酷事實,徒然增

物,浸淫在文化、藝術的歷史長河

添一片心酸。

中,豈止是人生一大快樂。乾隆皇

我特別在此追憶蔡辰洋,因為

帝則是中國歷代對於中國文物藝術

他絕對是中國文物收藏界值得大書

最懂得欣賞、保存和創造的君王。

特書的奇才。在台灣收藏界,他算

但辰洋卻直指乾隆在許多珍貴的古

雙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洪三雄

是資歷相當老的前輩,對石頭的偏

字畫上隨意亂蓋鑑賞圖章,簡直就

曾任清翫雅集第九屆理事長、中華文物學會

好、對木材的鍾情,更是他賞玩古

像違章建築,破壞了古文物的真與

第十一任理事長,其「雙清館」是兩岸三地

董的獨到成就。

美。而且,乾隆時代的藝術創作老

藏界友人必訪之處。每年,雙清文教基金會 出版收藏年鑑《30古吧》,更成為藏家出版

辰洋喜歡壽山石、田黃。每件石

是追求標新立異、豪華絢麗、精雕

論述的標竿圖書,「古物今說」專欄,讓讀

材他都會親自操刀測試硬度並嚐試

細琢,反而像暴發戶般流於繁瑣、

者一饗洪三雄觀點。

石末的味道,以鑑別石種。他更拜

低俗。此乃崇尚品味與美學者的肺

王北岳、周澄為師學習篆刻,在一

腑之言,我深然其說。

刀一劃之間實地融會石材的生命。 親身體會、驗證其實、杜絕空言, 正是辰洋所以能夠成為古董界權威

三分俠氣 一點童心

的原因。 辰洋曾親篆一顆閒章送我,邊款 「雙清館賢伉儷 偶見佳石 環環 雙清 靈透珍賞 甲申春日 堪石 特贈」。印面刻著「至約于精、深 思而敏於行」,這句子正是他自己 古董生涯的寫照。博學精研、深思 踐行,其實就是他品鑑古董功力高 超的不二法門。 木頭更是辰洋的最愛。他精研 紫檀與黃花梨家具。木紋、顏色、 硬度,他自有一套認知的標準,不 惜刮下一些木材細末,以酒精滲出 顏色來佐證木材的品種,更親自下 刀以測木質的硬度。將實踐哲學運 用到古董收藏實務,辰洋當屬一 絕。1996年寒舍出版他的巨著《紫 檀》,一時洛陽紙貴。在他耳濡目 染之下,我對於木、石也獨有所 鍾,他特地將他收藏的「木石居」 墨寶轉贈予我,如今睹物思人,不 勝惆悵。

42

蔡辰洋曾親篆一顆閒章贈予洪三雄,邊款「雙清館 賢伉儷 偶見佳石 環環雙清 靈透珍賞 甲申春 日 堪石特贈」。印面刻著「至約于精、深思而敏 於行」。


「寒舍」古董商場於1996年成 立,正是「十信事件」金融風暴無情 摧殘之後。辰洋找我當董事長,他 說「你是我可以信賴的人,你當真 的董事長,負責公司;我就專責文 物」。當時媒體一再以「寒舍主人不 姓蔡?」為題大作報導,其實真正 「寒舍主人」就是蔡辰洋。為「寒 舍」的英文名字命名時,有人建議

木材是蔡辰洋的最愛,他對此著力甚深,並特地將他收藏的「木石居」墨寶轉贈予洪三雄。

用「Humble House」,但不免有意

開始認真布局系列收藏,以致能集中

放逐海外不能回台的長時間裡,辰洋

猶未盡之感。後來我和陳玲玉以及

精力在文房、竹雕、漆器、香爐和藏

從不間斷支助陳的眷屬。他常說:

Baker & McKenzie的外國律師陸台

傳佛教藝術上專業研究。期間有一件

「交友存三分俠氣」,正此之謂也。

蘭一起商議,結論認為應該要加上

趣事,辰洋曾讓了一件點金鬲式爐給

辰洋感人的灑脫,更表現在他1985

「My」,「寒舍」的真正意涵才能

我,沒想到過了半年,那些點金竟然

年因十信案而錢財散盡之時。看得

顯現。辰洋也樂表同意,才有今天的

褪色消失殆盡,原來它是新仿的。兩

開、放得下,就是辰洋的處世哲學。

「My Humble House」。

個老行家,居然同時犯了錯,為此辰

他可以從花花公子蛻變而安於命運的

洋和我不禁相視而笑,直說「還要繳

淬煉。他對原住民情所獨鍾,經常訪

學費」!

問偏鄉部落協助他們創業,支持原住

「寒舍」開幕時引用孟子的話 「賢者而後樂此」,作為開拓客群的 Slogan,藉以避免玩物喪志的批評。

頗負盛名的台灣「清翫雅集」,就

民球隊,招待學生到台北觀光,與原

辰洋正是一個賢者,他把古董這老玩

是辰洋大力鼓吹發起設立的。在我重

住民同住、同歌、共飲。洗盡舊時的

意玩出了新名堂,更建立了文物藝術

回台灣定居之後,他就推薦我加入。

鉛華,晚年在他身上只能看到簡單樸

的事業。辰洋喜歡王羲之《蘭亭集

許多先進可藉以相互切磋琢磨,讓我

素的穿著,和原住民手飾與背心的優

序》中一段雋永的話「欣於所遇,暫

視野大開,乃能更虛心求知。「清翫

雅。從絢爛歸於平淡、安於平淡,正

得於己,快然自足」。他認為不管作

雅集」有一次月會在辰洋主持的艾美

是辰洋所謂:「處世留一點童心」。

為收藏家還是古董商,都不宜經常一

酒店舉行,用餐時有會友抱怨湯不

當初辰洋決定買下長兄辰男曾經擁

以物喜、一為己悲。文物本就是一代

夠熱。他知道之後,沒多久就宴請全

有的喜來登飯店經營權時,就邀了幾

一代的傳世之物,任何人都只能短暫

體會員在艾美酒店席開數桌向大家賠

位好友包括我、潘文華和殷琪出資,

得到而無法永遠擁有,何不敞開胸

罪。辰洋一向外表嚴肅,卻能細心體

大家都樂得彼此情義相挺,我還擔任

懷、不計得失、快然自足?

察別人的喜怒好惡,他柔情的這一

了監察人。媒體喜歡濫用「王子復仇

面,鮮為人知。

記」來渲染,辰洋只是淡淡的回答:

1989年我舉家移居美國舊金山, 只好離開「寒舍」,告別文物藝術商

我和辰洋同庚,打從初次相識到30

「我和喜來登張家是好朋友,根本沒

場。原本對於古董一竅不通的我,在

幾年後,他一直都用台語稱呼我「三

有仇,哪來復仇?我只不過中年重新

辰洋幾年來刻意牽引、隨機指導之

雄兄」。這就是他的修養、重視情

創業而已!」他淡然無私、豁達開朗

下,終能開竅而漸入佳境。到美國之

義。「寒舍」草創之初,財務一向吃

的大器一表無遺。

後,我有更多的時間專心鑽研古董而

緊,辰洋卻包容許多因「十信案」牽

如今,一個兼具俠氣和童心的老友

產生極大的興趣,並到全美著名的博

連入獄的十信舊屬到「寒舍」就業。

離去了,但他喜歡又跳又唱的山地歌

物館仔細觀賞、深入研究,也開始了

他的哥哥辰洲在台北看守所和陳水扁

曲〈再會吧!我的心上人〉卻餘音迴

收藏之旅。

鄰居,辰洋受了哥哥之託,不論財務

繞不絕於耳。只有援用靈堂裡我獻上

2000年之後,我逐漸返台長住,辰

狀況如何均無條件全力支援陳水扁一

蘭花的一句話和他道別:「辰洋兄,

洋經常找我閒聊,也推介了不少不同

路當選市長、總統。他和竹聯幫精神

一路好走!」

領域的好古董給我。因他的鼓勵,我

領袖陳啟禮是忘年之交,當陳啟禮被

43


COLUMNS

前,藝術圈發生一樁作品真

作上繼續探索發展。有些藝術家,

偽事件,引起眾人關注討

贏得他人認同的欲望不強,所以不

知名音樂人暨收藏家 姚謙

論。在藝術圈裡,藝術品的真偽問

怕被世界忽略和遺忘。一件作品完

五年級生,是個略微過動的文藝中年,最大

題始終存在,而真偽之爭的導火

成,就如同一段思考的記述完成,

己。由於藝術收藏想法跟別人不同,才開始

線,則往往來自藝術交易過程。一

對許多創作者來說,往往比署名更

撰寫專欄。收藏是一件很自我以及與時間賽

件藝術品,在群眾認知中是真是

為重要。然而,一件作品完成多年

偽,的確足以影響藝術市場對其價

之後,當它呈現在大眾面前,接受

值的判斷,這是因為市場上所有商

評價或遂行交易,此時作品出自誰

品的價格,都是在參酌交易雙方與

的手筆,將成為市場價格的關鍵之

大眾觀感的情況下,所得出的結

一。大眾習慣從署名來辨認真偽,

論,藝術市場也不例外。雖然,更

而真偽也影響了觀看者的情感。

的興趣就是工作、思考、旅行以及嘲笑自

跑的事,如果讀者欲知細節,請看專欄。至 於代表作?都是些不足上墓誌銘的東西。

價值與真偽

44

多時候是出讓者與買入者之間的協

這些年,當代藝術的真偽事件不

定,但群眾與消費者的認知,仍深

斷,這又反映了什麼?年初發生的作

深左右大部分的藝術交易。真偽的

品真偽事件,創作日期距今不遠,創

認定,就像一刀雙面刃,能讓作品

作者自然得承受各方質問。於是,創

的市場價格產生雲泥之別。過往的

作者承認,一件他原以為是偽作的作

真偽之辯,多半發生於作品的創作

品,確實出於自己之手。此案劇情波

者已不在人世,兩造各有論述與觀

濤洶湧,牽涉者廣,我們在抽絲剝繭

點,也因此,原本持有作品之人,

的過程中,也順道檢視一次中國當代

以及想要承接購藏者,對價格的看

藝術市場的價值觀。一件創作不過

法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二十年的作品,卻引起真偽之爭,這

判斷真偽的方式,不外傳承上

背後包含了不少訊息:時代變遷所造

的求證、家屬的證明、學者的推斷

成的價值改變,以及各種利害關係的

和著錄的對照,甚至可以用科技方

博弈。我讀完藝術家最後的說法,內

法分析。最簡單、初淺且快速的判

心甚是感傷,那些千言萬語道不盡的

斷,則是確認藝術品上的署名。署

原因,皆無奈而明確地簡化成大眾想

名的意義,在創作者與其他人眼

要的結論。以同理心看待,每一位創

中,自是不同。署名,經常是藝術

作者都抱持不停推翻自己的改變的勇

家對於作品告一段落的表示,亦可

氣,才可能成為藝術家;也因此,承

表達某一創作階段的完成。當然,

認自己從前的作品,不但是負責任的

也有許多藝術家在創作完成時,

態度,更包含面對過去的勇氣。我依

不願意署名,原因很多,有人不

然認為,藝術家無須為藝術品的市場

以滿足他人為目的,有人則想在創

價格負責,一旦為了維繫自己的市場


安迪.沃荷的作品《Antoine Grunn》。(蘇富比提供)

張恩利《紅色容器》.油畫.127×114 cm.2006。(蘇富比提供)

價格,而做出任何表態,反倒成為藝

實驗。那些非他親手完成的作品,支

術家最大的致命傷。

撐起他在藝術與通俗流行文化之間的

這次的作品真偽之辯,檢驗角度

討論,這有別於當今一些藝術家出於

更該面向居中的仲介者。其中一名

算計而在工作室量產,兩者背後意義

當事者提出:請藝術家勇於面對自

不同。而安迪.沃荷過世後,其作品

己曾經有過的價值。這一個論點,

的價格也交由群眾認知來定義。此次

值得我們思考。這句話應該送給經

藝術真偽事件,看似告一段落,真偽

歷過這個時代的人,不僅藝術家需

問題卻不會因此落幕。無論如何,收

要面對,收藏者更應該去面對。當

藏者與喜愛藝術的人,在面對一件藝

多年以後,過去購藏的藝術品有了

術品時,也許該重新思考:你是因為

高昂的市場價值時,你是否能一本

藝術家的名氣,抑或作品感動了你,

初衷地喜愛它?當他人質疑作品,

才進而喜愛或收藏?當你清楚自己的

或者對它的評估低於你的市場價格

動機,真偽之辯便影響不了你,因為

期待時,你是否能一如初衷地喜愛

這代表你已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判斷和

藝術?而藝術圈的從業人、學者涉

審美,藝術價值的真偽,才是自己關

入是非時,除了維護自身名譽外,

切的核心,而我也常常如此省問自

是否能客觀地理解他人立場,以及

己。

整個藝術市場的秩序與倫理? 忽然聯想起安迪.沃荷(Andy Wa r h o l ) 挑 戰 藝 術 與 商 品 之 界 限 的

45


Jm\q k Na]o

Spring工作室創辦人貝明湄。 (攝影

Parasol Studio)

明湄(Mimi Brown)出生在加 州,大學就讀哈佛大學音樂與 州

比較宗教科系,之後,在史丹佛大學 比較宗教 知名收藏家Ā曾文泉

取得企管碩士學位。30歲以前,她在 取得企

曾文泉,為前華特迪士尼台灣董事總經理,

紐約擔任音樂創作與製作人,曾經在

如今是走訪全球各大美術館與博覽會的知 如今是走訪全球各大美術館與博覽會

羅馬與加州的幾個非盈利機構工作。

名收藏家暨策展人。 近年來其藝術收藏範 近年 圍,從現代涵蓋到當代藝術,並跨入策展領 圍,從現代涵蓋 域,活躍於藝術圈。 域,

2005年,她跟隨先生到香港生活,先 生在金融圈享有盛名,思考著如何讓 妻子繼續在藝術領域裡活動,於是建 議她可以成為當代藝術的收藏家。貝 環顧當時的香港藝術環境,眾多本土

培養藝術的花圃

我剛開始知道這個計畫時,想到歷

業畫廊開始進駐,高古軒、白立方等

史上重要的美國策展人華特.霍普斯

國際畫廊等接踵而至,然而這是否得

(Walter Hopps, 1932-2005)在1950年

以提升當地藝術家的創作環境?亞洲

代就讀UCLA期間,創辦的新德爾工

的藝術家在擁擠競爭的香港,又是否

作室(Syndell Studio)。這間工作室

還有「話語權」?同時,香港本地已

其實是個小型非盈利空間,開放給許

經有太多的藝術藏家;當許多的貴婦

多不同背景的人,作為交流與研究的

選擇穿上高跟鞋、珠寶、當季名牌,

場域,之後華特的展覽甚至上了《時

穿梭於開幕、拍賣、時尚派對時,她

代周刊》的封面,他是當時在美國西

選擇將這筆錢,開設一間花圃,一間

岸藝術圈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專門培植藝術小樹苗的花圃。

46

創作的工作室,以及一間廚房。

與國際的拍賣公司林立,國際一級商

2012年8月,Spring工作室正式開

貝明湄成立了一個非盈利藝術和

幕,規畫五年時間,像給自己一個時

文化的創意平台,相似於藝術家實驗

間上的壓力;截至2016年1月,剛好

室的場域,策畫包括:藝術家和策展

是五年時間走完一半。回顧過去的成

人駐留計畫、展覽、音樂、電影及講

績,Spring工作室規畫了100個公共

座等跨領域國際藝術項目,彰顯香港

項目,以及95位藝術人士駐村,今

的同時與全世界接軌,實踐藝術家的

年的1月,更獲得了新加坡Prudential

創作野心。這筆錢作為未來五年藝術

Eye Award的亞洲最佳當代藝術中心大

空間經營的預算,在香港島南部香港

獎。工作坊針對不同背景的藝術家,

仔的黃竹坑工業區,規畫出一個超過

提供短期的駐留,目前的總監兼策展

三百坪的空間,裡面除了有可以作為

人為李綺敏(Christina Li)。

展覽或交流以及藝術發表的空間,還

當許多過往的討論,談到「未來

有四間不同風格的房間 ,提供藝術圈

美術館」的風貌時,認為美術館應是

人士如藝術家或學者、策展人居住和

個「實驗室」,也是場冒險;不同


Production still from Duilian by Wu Tsang. Courtesy of the artist, Spring Workshop, Hong Kong and Galerie Isabella Bortolozzi, Berlin. Photo: Ringo Tang.

Lost title (2015), Wu Tsang. Courtesy of the artist.

領域溝通空間的想法被熱烈討論,但

圓球,兩邊鬢角剃光,在暗黑播放錄

傳譯」,對語言以及故事傳達在建構

礙於公共領域或政府管理,幾乎少有

像作品的房間,聲音吵雜,我弄不清

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質詢。1906

美術館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在小漢斯

眼前這位看似男生,又像女生的藝術

年,秋瑾離開她的丈夫與家庭,到日

(Hans Ulrich Obrist)與哈洛.史澤

家,我們客套寒暄。之後我在網路上

本求學,然後參加「共愛會」,這個

曼(Harald Szeemann)的對話錄裡,

找尋她的資料,發現自己居然漏掉這

神秘組織,是由一群激進的「金蘭姐

小漢斯提到:「1980年代,有成百上

位華裔美籍,集當代藝術家、兩性平

妹」組成,透過她們,秋瑾進入慾望

千座美術館成立,但重要的藝術場所

權人士、演員、電影製作人於一身的

與革命的世界。電影透過這個歷史故

還是那麼幾家,原因何在?」史澤曼

人物;光是在2012年,她就參加了惠

事,試圖提點出「酷兒歷史」(Queer

說:「一個地方是否重要取決於個

特尼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以及光州

History)。

性,有些機構對於藝術既無熱情,又

雙年展,其紀錄片《Wildness》曾進

無勇氣。」如今,很多新美術館花了

入MoMA,也曾在倫敦泰特美術館展

大量人力財力,僅僅只為了聘請一位

出。

「明星」建築師,也以為這樣就可以

曾吳在Spring工作室駐留後,推出

成為重要的美術館。其實,硬體的設

取名「對聯

備,缺了史澤曼所說的「個性」,充

展─ 一個超過十年時間研究,全新

對練」(Duilian)的個

其量美術館只是個載體。貝明湄給自

委任製作的實驗電影計畫,透過影

己五年時間,投入時間精力,工作室

片,詮釋中國女革命家秋瑾不為人知

的個性,已經慢慢呈現。

的另一面。標題「對聯

對練」,點

去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我

出秋瑾作為詩人的文字對聯,而對練

在香港M+美術館,由Yung Ma策畫的

又拉出傳統武術裡,雙人劍術的相互

「流動的影像」(Moving Images)

切磋。展場以錄像裝置呈現,結合魔

開幕場合,遇到貝明湄;她高興的拉

幻、真實紀錄與武打元素,捕捉秋瑾

著我,介紹當時在Spring駐留的藝術

少為人知的一面,聚焦在私人生活,

家曾吳(Wu Tsang)。當時對曾吳作

以及圍繞她身邊的女強人們。「對

品不是那麼熟悉,她把長髮挽成一個

聯」解密官方對話裡的秋瑾被「錯誤

47


FROM A SCHOLAR

英國最傑出的雕塑家 亨利.摩爾的藝術

王 德育

於美國藝術史頂尖名校—紐約大學Institute of Fine Arts取得藝術史博士學位,並於 美國任教多年,基於傳薪桑梓,於1999年返國創辦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並任所 長;之後轉任臺北市立大學,推廣藝術不遺餘力。王德育教授奉行孔子「君子不器」 之論,碩士階段研習西洋藝術史;博士階段鑽研中國藝術史;這當中又不斷致力於研 究台灣美術史。治學嚴謹,中英文著作頗多,允稱學貫中西藝術史之大師。

利.摩爾(Henry Moore)是二十世紀英國最重

英國軍官結婚,她跟著母親先後移居巴黎、倫敦。摩

要的雕塑家,他對自然風景的興趣啟發他對英國

爾和艾琳娜於1929 年結婚,婚後擇居於倫敦的漢普斯

藝術傳統的探討,他整合歐洲的現代主義以及非西方 的藝術元素,創造獨特風格的雕塑;然而,引起國際 觀眾關注的則是摩爾深沉人道關懷的藝術表現。

特德區(Hampstead)。 摩爾於1932至1939年間任教於切爾西藝術學校 (Chelsea School of Arts),擔任第一任雕塑系系主

就目前陳置在世界各美術館的戶外雕塑數量而言,

任。他的藝術發展相當順利,1928年在倫敦的瓦倫藝

以亨利.摩爾首屈一指,他的雕塑遍布全世界,有

廊(Warren Gallery)舉行首度個展,獲得好評,也結

六十幾個國家收藏他的雕塑作品,僅僅美國就有七十

識了英國藝術評論泰斗赫伯•里德(Herbert Read),

多個城市陳列摩爾的戶外雕塑作品。

並成為終身摯友。於1931年,摩爾在瑞士蘇黎世的造 型展覽中展出三件作品;1930年代,他在倫敦的萊斯

亨利.摩爾的藝術養成

特藝廊(Leicester Galleries)舉辦三次個展。

亨利.摩爾於1898年出生在英國約克郡的煤礦小鎮

由於親身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摩爾反對法

卡斯特霍德(Castleford),在八個小孩中排行第七。

西斯主義;因此除了活躍於藝壇之外,他也關心時事

他自幼喜歡雕刻木頭和捏塑黏土,本來計畫在中學畢

和參與政治活動。西班牙內戰在1936年7月爆發,英國

業後進入藝術學校就讀;然而,他的父親認為他應該

政府採取不涉入的政策,當時很多英國藝術家支持共

務實地擔任小學老師,因此他進入母校教書。

和政體,摩爾在1936年聯署一份呼籲英國政府參加西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兩年後的1916年,他被徵召入

班牙內戰的宣言,並積極幫忙繪製文宣品,他甚至在

伍參戰,由於在1917年法國的康布雷(Cambrai)戰

1938年應共和軍之邀計畫前往西班牙,但遭到英國外

役中受到毒氣襲擊,摩爾被送回英國療養。痊癒後,

交部的攔阻;當時摩爾還創作了一系列西班牙監獄的

他重回學校教書,但他發覺教職不是他的最愛,於是

圖畫,以超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法西斯政府牢房的殘

在1919年申請退伍軍人獎學金並進入里茲藝術學校

酷。

(Leeds School of Art)就讀,他又在1921年獲得獎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摩爾在倫敦漢普斯特德區

金前往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

的住所被炸毀,於是在1941年他遷居至倫敦哈特福

學習雕塑。

特郡(Hertfordshire)的佩里格林(Perry Green),

在1924年畢業後,摩爾留在皇家藝術學院開授雕塑

從 此 一 直 住 在 此 地 。 戰 時 藝 術 家 諮 詢 委 員 會 ( Wa r

課,任教七年。在1928年,他結識了正在學習繪畫的

Artists Advisory Committee)曾經邀請摩爾紀錄當時

艾琳娜•瑞德斯基(Irina Radetsky),艾琳娜出生於

的平民生活情景,雖然雕塑是摩爾的主要創作媒介,

基輔,父親在俄國大革命時遇害,後來她母親與一位

但他所描繪的倫敦地鐵站的避難情景以及稍後的煤礦

48


亨利.摩爾 《西風》 翁利.高底爾-布傑斯卡 《直立之鳥》 1914 石灰岩 67.6×26×31.4 cm 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

雅各.耶普斯坦

1928-29

《鑿岩機》

波特蘭石

1913

倫敦聖詹姆斯公園地鐵站入口處的門楣

石膏人像裝置在鑿岩機上 205×141.5 cm 原作由藝術家親自摧毀,1974年又重建

工素描都被公認是卓越的藝術表現。

啟迪了他開始嘗試非西方藝術的觀念和風格,因此得

亨利.摩爾的藝術成就卓越,陸續應邀於各大美術

以突破歐洲的雕刻傳統,特別是十九世紀風行的新古

館舉行回顧展,並在1948年贏得第24屆威尼斯雙年展

典主義風格。此外,摩爾在1925年造訪巴黎,看到

的國際雕刻獎,此後雕塑訂單應接不暇,在1950年代

了一些當代雕塑作品,尤其是布朗庫西(Constantin

製作了許多公共雕塑。在1963年,他獲頒不列顛傑出

Brancusi)對形體的精簡變化以及對雕塑的藝術理念

勳章(British Order of Merit),以彰顯他在藝術領

深深影響了摩爾的創作觀念。

域的傑出成就,從此他的名字後面就加上OM兩個字

此外,年輕時的摩爾也深受兩位定居於英國之外國

母。摩爾在1986 年過世,在西敏寺舉行追思儀式,埋

雕刻家的影響,一位是來自法國的翁利.高底爾-布傑

葬在聖保羅主教座堂的藝術區。

斯卡(Henri Gaudier-Brzeska),另一位是美國籍的 雅各.耶普斯坦(Jacob Epstein),他們兩位都反對

藝術風格的發展 亨利.摩爾在1920年代的雕刻大多是小型的作品, 他特別喜愛使用英國的宏騰石(Hornton stone)和榆

先製作小模型再放大的技法,都主張採用直接雕刻的 方式,將材料中的形體直接釋放出來,而這種觀念可 以上溯到米開蘭基羅的創作理念。

木,並且順應石頭的色澤以及木頭的紋理來創作;由

高底爾-布傑斯卡的代表作有1914年的《直立之鳥》

於摩爾抱持忠實於材料的信念,因此他喜愛直接雕刻

( B i rd s E re c t ) , 而 耶 普 斯 坦 作 於 1 9 1 3 年 的 《 鑿 岩

的作法,他認為材料有它本身內在的生命力,雕塑家

機》(The Rock Drill)更是令人震撼。耶普斯坦的

應該尊重媒材的內在屬性,讓媒材的材質成為作品表

前衛作品結合了原始藝術的粗獷和現代主義的大塊面

現的元素之一。

風格,並且大膽直接採用現成物品做為藝術表現的元

在1921年,摩爾偶然讀到英國畫家兼理論家羅傑. 弗來(Roger Fry)的著作《想像與設計》(Vision and

素,在英國曾經引發激烈的抨擊,但卻激勵了摩爾探 討原始藝術和突破傳統的表現方式。

Design),這本書提到非洲和前哥倫布的美洲藝術,啟

作 於 1 9 2 8 - 2 9 的 《 西 風 》 ( We s t W i n d ) 是 摩 爾

發他前往大英博物館親炙歐洲以外的藝術。大英博物館

的第一件公共雕刻作品,使用波特蘭石(Portland

的收藏品非常豐富,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古

Stone),安置在倫敦聖詹姆斯公園地鐵站入口處的門

代墨西哥的藝術特別吸引他,他認為這類雕刻不但彰顯

楣。《西風》的風格不但顯現了高底爾-布傑斯卡和耶

了石頭的質感,而且對形體有全方位的概念,都是任何

普斯坦的影響,而且反映了二十世紀初年流行於歐陸

時代的石雕所不能比擬。他覺得參觀大英博物館的人類

的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這種風格的雕刻基本

學收藏品比他所受的學院訓練更為重要。

上以大塊平面表現簡化的形體,搭配以幾何塊面為主

摩爾對墨西哥、埃及以及非洲的雕刻都深感興趣,

的建築,兩者相得益彰。

49


FROM A SCHOLAR 亨利.摩爾 《母與子》 1924-25 宏騰石 64×41×69 cm 英國曼徹斯特市立藝廊 (示意圖:王德育繪製)

「母與子」系列 摩爾從年輕就對「母與 子」的題材深感興趣,除 了「母與子」的題材本身 具有普世的價值以

亨利.摩爾

《嬰兒塑像》

《吸奶的嬰兒》

前哥倫布美洲歐梅克(Olmec)文化

1927

西元前 1200-900

收藏地不詳

低溫陶、拋光、素燒後上紅色顏料

(示意圖:王德育繪製)

31.1×33.3×16 cm 美國巴爾的摩沃爾特斯美術館

外,在西方的文化 傳統裡,一般「母與 子」的圖像意指「聖母與聖子」,因此具有基督教的

濕,因此在冬天,每當他放學回家,她母親就會叫他

內涵意義。

用藥劑幫她按摩背部。

摩爾在1924-25 年使用宏騰石雕刻《母與子》

摩爾所雕塑的一系列「母與子」,沒有一尊是母

(Mother and Child),只有上半身的母親將小嬰兒

親注視著嬰兒,嬰兒趴在母親的胸前吸奶,但母親的

抱舉在頭上。對這件早期雕刻,摩爾採用大塊面的風

頭卻總是注視著別處,彷彿正在思索其他事情。作於

格,放大母親的身體比例,展現壯碩雄偉的感覺。值

1927年的《吸奶的嬰兒》(Suckling Child)只表現

得注意的是,嬰兒的頭部,尤其是上嘴唇往上噘的形

趴在母親乳房吸奶的嬰兒,甚至沒有了母親的形象。

狀,顯示了前哥倫布美洲歐梅克(Olmec)

有人認為這種表現是源自摩爾與他女兒瑪麗(Mary

文化嬰兒雕像的影響。

Moore)的緊張關係,其實完全無關,因為瑪麗出生

摩爾曾經告訴他的朋友愛德華.羅帝

於1946年,當時摩爾已年近50歲。或許是摩爾與母親

提(Edouard Roditi),當他在1924年製

的年齡代溝使然;或許是摩爾成長的年代與環境,不

作第一件《母與子》的習作時,他不自

善於談論個人的感情或想法;或許僅僅是整體雕塑造

覺地回想起他小時候所熟知但遺忘很久

型的構圖考量。

的意像;他又解釋道:他是一個礦工

在1930至1932年間,摩爾又製作了一系列的《母與

的兒子,排行第七,當時他的母親已

子》,探討「大與小」、「強壯與弱小」、「保護與

經不年輕;他母親的背部又罹患 風

被保護」的關係。作於1932年的《母與子》堪稱是這

左 米開蘭基羅 《梅迪奇聖母》 1521-31 大理石 高 226 cm 佛羅倫斯聖羅連佐宗座聖殿 中

亨利.摩爾

亨利.摩爾

《母與子》

《母與子》

1936

1932

安卡斯特石

綠色宏騰石

高51 cm.

99.5×53.5×38 cm

英國文化協會典藏

英國羅伯暨麗莎.桑斯伯里典藏館

(示意圖:王德育繪製) (示意圖:王德育繪製)

50


左 亨利.摩爾 《聖母與聖子》 1943-44 宏騰石 北安普頓的聖馬太教堂 (示意圖:王德育繪製) 右 馬扎秋 《聖母與聖子》 1426 卵彩、木板 134.8×73.5 cm 英國倫敦國家藝廊

一系列探索的終極之作,形體依然簡化,雖然還是採

與子》的前衛風格,因此這件《聖母與聖子》傾向具

用大塊面,但已不再拘泥於平面,而是順著形體展現

象的表現。

自然的彎曲;依然表達母親身為強者的觀念,非常寬

在面對傳統題材《聖母與聖子》,藝術家難免與傳

厚的肩膀與縮小的頭部形成強烈的對比,更襯托足以

統產生關聯,事實上,摩爾的這件構圖頗受托馬索.

讓嬰兒安心依靠的厚實肩膀。

馬扎秋(Tommaso Masaccio)作於1426年之《聖母與

在這件摩爾的《母與子》中,嬰兒趴在母親的胸

聖子》的影響。這幅馬扎秋的畫作收藏於倫敦國家藝

前,讓人不禁聯想起米開蘭基羅的《梅迪奇聖母》

廊,摩爾以地利之便,得以觀摩此作。聖嬰坐在聖母

(Medici Madonna)。摩爾將母親的下半身衣袍改為

的膝上,面對觀者,而聖母的頭則轉向另一邊,這種

粗壯的腿,並在凳子鑿穿一個洞,不但增加整體造型

構圖對摩爾的影響相當明顯;此外,摩爾的藝術觀也

結構和動態的繁複感,也加強了肢體在不同角度所產

傾向馬扎秋之簡潔而龐碩的效果。摩爾這件《聖母與

生的均衡張力,更擺脫了聖母形象的聯想。雖然這件

聖子》的風格融合了他早期《母與子》的簡化造型,

《母與子》的表現出色,但仍然尚未脫離二十世紀初

有一些地方採用平的塊面處理,然而,聖母的光滑圓

現代主義風格的影響。

形膝蓋以及流暢的衣袍折紋則形成穩定整件作品的造

在摩爾接觸了超現實主義以後,他的藝術表現有

型力量。

了大幅度的改變,例如他在1936年使用安卡斯特石

除了「聖母與聖子」的題材不得不傾向具象表現

(Ancaster Stone)所雕刻的《母與子》,全然擺脫了

之外,這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方興未艾之際,摩爾

人體實際的造型,順勢自然蜿蜒成形,唯一可辨識人

應邀描繪倫敦地鐵站的避難情景,這個經驗使他得以

形的線索只有表示眼睛的圓圈,然而,兩個交融的形

體認如何結合具象表現和前衛風格,才能更有力表現

塊呈現出母子契合無間的濃郁情感。

戰爭時期人類所遭受的苦難和堅強應對。因此,這尊 《聖母與聖子》不僅需要考量造型,更須兼顧形體力

北安普頓的《聖母與聖子》

量與精神感召的均衡。在簡潔而龐碩的造型上,摩爾

北安普頓(Northampton)的聖馬太教堂(Church of

使用流動的曲線減低了僵硬的氛圍,所呈現的動感蘊

St. Matthew)在1943 年委託摩爾製作一件《聖母與聖

含了撫慰人心的平和,聖母與聖子的簡化臉孔呈現肅

子》(Madonna and Child)的雕像。這是一件大型作

穆而莊嚴。摩爾以現代的風格延續了文藝復興時代以

品,摩爾先製作六件低溫燒陶的小模型,提供給委員

來的「聖母與聖子」題材。

會挑選,之後再使用宏騰石從事雕刻,這種製作方式 與他之前的直接雕刻作法不同;此外,由於宗教題材 和教堂委訂的考量,顯然他不可能再採用1936年《母

斜臥人體 據傳,摩爾或在1922年從一本墨西哥藝術的書籍

51


FROM A SCHOLAR 亨利.摩爾

亨利.摩爾

《斜臥人體》

《斜臥人體》

1938

1929

綠色宏騰石

宏騰石

88.9×132.7×73.7 cm

57×84×38 cm

倫敦泰特藝廊

英國里茲市立藝廊

(示意圖:王德育繪製)

(示意圖:王德育繪製)

《恰克穆爾》 阿茲鐵克文明 西元900-1000

亨利.摩爾

墨西哥市國立人類學博物館

《斜臥女人》 1930 宏騰石 加拿大渥太華加拿大國家藝廊

看到一禎前哥倫布美洲「恰克穆爾」(Chacmool)

山巒連貫,並且搭配哲麥

的照片,或是於1925年在巴黎的托卡碟霍博物館

雅所設計的現代風格建築。

(Trocadéro Museum)看到「恰克穆爾」的石膏翻鑄

這件1938年的《斜臥人體》不但人體的形狀更加抽象

像。「恰克穆爾」是存在於阿茲鐵克(Aztec)和馬雅

化,又出現了穿透人體的孔洞,在風格與美感上開啟了

文明的一種雕刻,表現一個斜臥的人,腰部平躺在地

新的境界,明顯展現了摩爾的獨特風格。

面上,雙腿曲起,靠著手肘支撐上半身,手擺在腹部 並拿著托盤,可能是用來擺放祭品,也可能是放置犧 牲者的心臟,頭部則以90度轉向正面。基本上,「恰 克穆爾」是一個人形的供桌。

人體與風景的轉化 長久以來,學術界一直關注摩爾的人體與風景的關 係。摩爾的《斜臥人體》不但姿勢奇特,這種姿態還

看到「恰克穆爾」的圖像之後,摩爾開始著迷於

特別凸顯了人體與大地的關係;摩爾承襲了英國浪漫

這種奇特的姿勢,因而開啟了他一生持續探討和創作

主義的傳統,著重對大自然的情感,因此援引大自然

的 《 斜 臥 人 體 》 ( R e c l i n i n g F i g u re) 。 最 早 的 一 件

的風景來闡釋人體。

《 斜 臥 人 體 》 作 於1 9 2 9 年 , 摩 爾 與 艾 琳 娜 於1 9 2 9 年

摩爾小時候的住家附近有個阿蝶爾森林(Adele

結婚,或許這件《斜臥人體》是請新婚妻子當模特

Woods),他曾經描述在森林中的參天古木下有一塊

兒。1929年的《斜臥人體》與1930年的《斜臥女人》

大石頭,石頭的形狀總讓他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因

(Reclining Woman)都明顯有「恰克穆爾」原始造型

此在山巒、岩石、樹木等風景元素的啟迪之下,作於

的影響。

1938年《斜臥人體》的整體造型宛如起伏的山景,身

摩爾認為墨西哥石雕不但碩大,而且蘊含莊嚴肅

體如同山丘裡的洞穴,彎曲的膝蓋像是陡峭的石壁,

穆,十足展現了石頭的內蘊力量;他又認為大多數的

甚至人頭也像似長在山丘上的樹木。摩爾轉化他對自

原始藝術具有強烈的生命力,原始民族單純而直接去

然景觀的情感,以抽象的形式來表現人體;他認為分

感受生命和自然,他們藉由藝術呈現他們的信仰、希

解的結構有其優點,如果將人體的各部位予以拆解,

望、甚至恐懼;原始雕刻出自原始民族對生命和神祕

就不會只看到實際的人體,例如膝蓋和胸部可以看成

自然的虔敬,展現了永恆的純真,嚴肅而感人。

是山丘。

從風格而言,1929年的《斜臥人體》還是顯現高底爾-

摩爾在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初經常造訪巴黎,當時

布傑斯卡和耶普斯坦厚重造型的影響。1938年,應建築

超現實主義盛行,超現實主義主張開發理智與邏輯之下

師瑟吉.哲麥雅(Serge Chermayeff)的委託,摩爾製作

的潛意識,影響了摩爾擺脫外形的再現。摩爾曾經如此

了一件《斜臥人體》(Recumbent Figure),擺置在住宅

說道:「希臘晚期或羅馬雕刻所呈現的美並不是我的雕

的陽台;在視覺上,這件雕刻的起伏造型與周遭起伏的

刻所要表現的目標。」他認為好的藝術應該同時包含不

52


亨利.摩爾 《四個組件的構圖:斜臥人體》 1934 康柏蘭雪花石 17.5×45.7×20.3 cm 倫敦泰特藝廊 (示意圖:王德育繪製)

同的面相:秩序和意外、理智和想像、意識和潛意識, 藝術家應該充分發揮這些面向。因此摩爾這種以風景比 擬人體的轉化與超現實的藝術思潮有所關聯。

《鐘與肚臍》(Bell and Navels)。 摩爾採用康柏蘭(Cumberland)雪花石製作《四個 組件的構圖:斜臥人體》,除了石材出自英國本土以 外,這種石頭密度較高,而且不像一般雪花石帶有透

超現實主義的雕刻 摩爾於1933年加入「單元一」(Unit One)的藝術 團體,由畫家保羅.納希(Paul Nash)在1933年所創

明感,摩爾喜愛這種雪花石的質感,他在1930-35年期 間經常使用這種石材。之後,摩爾顧慮石頭的質感可 能會凌駕藝術創作表現,他就不再使用這種石材。

立,主要提倡現代藝術、建築與設計。在這時,摩爾

摩爾認為一件成功的的雕刻必須兼顧粗獷和光滑

也接受超現實主義的思潮,參加1936年在倫敦新伯靈

的表面,光滑才足以凸顯作品,而粗獷才可以顯現材

頓藝廊(New Burlington Galleries)所舉行的國際超

質;完全光滑的表面又難以使觀者的眼光凝視太久,

現實主義展覽,成為英國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健將。然

因此摩爾在《四個組件的構圖:斜臥的人體》極其光

而,摩爾承襲了英國愛好自然景觀的文化傳統,職是

滑的表面上鐫刻了一些細線條,使雕刻表面產生一些

之故,摩爾雖然受到超現實主義的影響,但他並沒有

質感變化。在雪花石上鐫刻會產生白色的痕跡,這時

完全恪守超現實主義的理念。

期的摩爾菸癮很重,因此他使用燒過的火柴棒或鉛筆

超現實主義啟迪摩爾探索人類的心理層面,也啟

或把黑色壓揉到線條裡,製造沉黯的線條效果。

發他嘗試拆解人類形體的可能性。在他作於1934

摩爾之所以在雕刻中採用鐫刻的線條,一方面經由

年的《四個組件的構圖:斜臥人體》(Four-Piece

對比來強化雕刻表面的光滑感,另一方面則可讓線條

Composition: Reclining Figure)中,四個形體近乎幾

增加整體作品的動感。此外,這種採用鐫刻的線條主

何,安置的方式不十分連貫,除了揚棄人體外形的再

要來自原始藝術的啟迪,尤其是舊石器時代的骨雕,

現之外,也脫離了傳統雕刻完整團塊的觀念,更建立

因為年代久遠,骨雕上的鐫刻線條顯得更為黯沉,因

起雕刻內部空間與外在空間的嶄新觀念。

此摩爾也加黑線條。

這種人體分解的意象顯然是源自超現實主義的手

在1930年代,亨利.摩爾不但接受超現實主義的影

法,但在發展這個新觀念的過程中,摩爾自己承認

響,又關注抽象形式的重要性;他一次又一次探索「母

他曾經受到同時期超現實風格作品的影響,尤其是

與子」、「斜臥人體」的主題,他援引自然風景做為比

賈寇梅提(Alberto Giacometti)作於1932年的《喉

擬,採用抽象的形式來表現人體,這種融合景觀的厚實

嚨被割開的女人》(Woman with her Throat Cut)、

雕塑喚起了人們對自然形體和人體的關注。

畢卡索在1930年所畫的《基督釘在十字架上》 (Crucifixion)、阿爾普(Jean Arp)作於1931 年的

53


DOMUS COLLECTION

從哪裡找尋靈感?

(註)

「未完成:依然可見的念頭」展覽中,從捷克特別借展的提香作品《馬斯雅斯之剝皮》。

過去的一世紀,大部分住在、或去過紐約的人都很清楚 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怎麼

去,因為它的地址非常好記,也就是紐約市中央公園旁、第五 大道1000號。最近,博物館開始啟用第2座大樓,離大都會原 址10個路口。自從惠特尼美術館遷址到紐約肉類加工區(Meat Packing District)的新家以後,大都會博物館就租下了原惠特 尼 的 老 樓 , 並 對 這 座 早 年 由 建 築 師 馬 歇 爾 . 布 勞 耶 (M a r c e l Breuer)設計的建築進行改裝,以供未來8年大都會使用(8 年期滿可續租)。3月18號,這座被人稱為「大都會布勞耶」 (Met Breuer)的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目前只要買一張門 票,就可以參觀兩個館。在同一座城市裡有分館的開闢,為展 覽格局、美術館管理開啟了新的篇章。 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知名博 物館;自1872年開幕,占地面積約8公頃,展出面積有20多 公頃,收藏有300萬件藝術品。包括古典希臘、埃及的出土文 物,歐洲大師的油畫以及大量美國視覺和現代藝術。博物館還 藏有大量非洲、亞洲、大洋洲、拜占庭和伊斯蘭的藝術品。

吳 華

多姆斯收藏共同創辦人。來自

大都會博物館館長湯馬斯.坎培爾(Thomas P Campbell)

台北,旅居上海,平時周遊世

於2009年出任館長後,積極推動博物館的現代化。為了填補大

界各地,掌握國際當代藝術動 態,支援各種新銳藝術項目。

(多姆斯收藏 www.domuscollection.com) (Instagram:rosywu1010)

都會對當代藝術的專業空缺,4年前,Sheena Wagstaf被請到 大都會博物館擔任新成立的現當代藝術部門主管,她曾任倫敦 泰德美術館(Tate Modern)的首席策展人。布勞耶分館的開 幕大展之一,是已故印度藝術家納思林.莫哈麥迪(Nasreen

54


Mohamedi)在美國的首次個展。莫哈麥迪曾經在2007

20世紀的藝術,由於展覽的開放性很大,幾乎讓所有

年的德國文獻展參展。她精美的畫作、手稿,輔以生

作品都能安插。在該房間,你會看到蒙德里安(Piet

平的筆記和照片,在布勞耶是一個遲來卻完美的回

M o n d ri a n) 、 巴 奈 . 紐 曼 (B a r n e t t N e w m a n ) 、 賈

顧。在美國籠罩著的本土主義的政治氣氛下,布勞耶

斯伯.瓊斯(Jasper Johns)、布萊思.馬登(Brice

開幕展之一給了一位印度藝術家,確實是一個值得肯

Marden)、布魯思.瑙曼(Bruce Nauman)、伊

定的多元選擇。

娃.海瑟思(Eva Hesse)、羅博特.萊曼(Robert

而在布勞耶的3樓和4樓,則是「未完成:依然可見

Ryman)。《衛報》記者指出,儘管策展人從過去幾

的念頭」(Unfinished: Thoughts Left Visible)。這個

百年至今的西方藝術史挑出大作,在展覽視覺上非常

大展,是大都會的Andrea Bayer、Kelly Baum和倫敦

壯觀,但是策展想法卻很單薄。《華爾街日報》(The

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的Nicholas

Wall Street Journal) 的寫作標題是:「未完成:依然

Cullinan共同策畫。他們從大都會的收藏(輔以部分借

可見的念頭:在大都會布勞耶,一齣晦澀的史觀。」

展),從過去500年到現代藝術史中挑選,然後對觀眾

副標題是:「重量級藝術品被用來襯托輕量級的展

獻上200件作品。展廳裡有一面非常引人注目的牆,上

題。」

面掛了16世紀的義大利繪畫,包括提香(Titian)《馬

不論展題和作品的兼容性是否欠佳,還是媒體過

斯雅斯之剝皮》(Flaying of Marsyas)(從捷克特別

於刁難,這個「未完成」大展提供一般觀眾一個集合

借展),從這幅內容不安的畫作,觀眾的注意力,會

式的藝術饗宴。策展人企圖將經典現代和當代放在一

再分散到文藝復興時代及後期的經典作品,包括委拉

起,這確實是非常罕見,一般機構根本做不到的策展

斯貴茲(Diego Velazquez)、林布蘭(Rembrandt)

規畫(考量到經典作品的運輸保險)。大都會布勞耶

等。為了對應這個「未完成」的主題,該展呈現西

已經公布了今年下半年的項目,包括2016年7月展開

方歷史上幾張未完成,在後來的學術討論中變得很傳

黛安.阿博斯(Diane Arbus)的早期攝影展(1956-

奇的繪畫,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作品是雅克路易.大衛

1962),10月則是凱利.詹姆斯.馬歇爾(Kerry

(Jacques-Louis David)的《Death of Bara》。在側

James Marshall)的第一次美國大展。大都會布勞耶

廳,策展人專門展示了一系列經典木板繪畫和版畫,

擁有的是大都會跨時間、跨地域的豐沛藝術寶藏。但

從它們當年的未完成狀態上也彷彿能呼應策展主題,

是,大都會布勞耶會是一個新的美術館,還是原有老

亮點包括布勒哲爾(Bruegel)在蘋果木上的漫畫。另

館的分支?目前還不明朗。相信策展人未來如果能以

外一間,則展示了5張透納(Turner)未完成的海景與

議題式地、觀點式地切入並策畫展覽,那布勞耶將被

風景畫作。

認為是銜接藝術史過去和未來最好的世界級藝術博物

自從新聞發布會以後,媒體似乎對大都會布勞耶有

館。

負面的聲音,而且大部分是在琢磨展覽的主題。英國 《衛報》(The Guardian)的評論是:「未完成」這

註釋

個展覽定義過於籠統。展覽中,有一個房間專門展出

標題截取自二月大都會博物館在《紐約時報》刊登的全版廣告 。

55


MARKET

談菲律賓藝術博覽會 2016年菲律賓藝術博覽會現場。(圖 張學孔提供)

去我們對菲律賓比較陌生,台灣只有索卡藝術中心引進 菲律賓藝術家,不過這一兩年有一些變化,像是路由藝

術參加菲律賓藝術博覽會(Art Fair Philippines),以及陸續 有菲律賓藝術家參加台北藝術博覽會,我們對菲律賓的藝術才 有初淺的認識。 菲律賓經濟近幾年成長迅速,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4到5%, 相對也帶動藝術蓬勃的發展,而我最早注意到菲律賓當代藝 術,就是在菲律賓藝術博覽會。相較於當地政府與畫廊協會主 辦的馬尼拉藝術博覽會(MANILART),嚴選展商的菲律賓 藝術博覽會,由私人舉辦,以當代藝術為主,主辦人的年紀都 不大,約在40歲左右。今年參展畫廊共40家,較去年的34、35 家稍微增加,第一屆參展的畫廊不到20家,今年邁入第4年, 參展畫廊已有40幾家,包括印尼、日本、香港、新加坡、台灣 與西班牙。我認為它已經做起來。菲律賓藝術博覽會的展場很 特別,選在停車場裡面,共三個樓層,每一樓層高度不高,利 用停車場的特性規畫成小書店、吧台等,其中的兩個樓層是展 館,另一樓層是休息室,他們的場地使用很精簡,展位費用相 對便宜許多,很適合形式多變的當代藝術展出,今年第4屆已 吸引不少國外展商與國內年輕藏家青睞。 邁入第6年的馬尼拉藝術博覽會,前兩屆參展畫廊數量龐 大,第一屆高達60幾家畫廊參加,今年規模明顯縮小,銳減到 30幾家。馬尼拉藝術博覽會以傳統的現代藝術為主,偏向裝飾 性,比藝術登陸新加坡(Art Stage Singapore)略遜一籌,藝 術登陸新加坡的前身是新加坡畫廊協會舉辦的。雖然馬尼拉藝

張 學孔

藝術博覽會達人,經年走

術博覽會也有當代藝術,但大部分都轉到菲律賓藝術博覽會。

訪觀察世界各地藝術博覽 會,了解藝術市場動態。 新苑藝術負責人,同時也

是大苑會展公司創辦人,推動策辦高雄、 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

後殖民當代藝術發展 這次我在菲律賓藝術博覽會看到很不錯的特展,其一是1950 年代抽象表現主義大師Alfonso Os-sorio的作品。這位藝術家 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波洛克是好朋友,他出生於菲律賓,十

56


幾歲到美國,這幾年逐漸受到菲律賓買家的關注。菲

前有醞釀,但菲律賓卻是從1950年代到1960年代就受

律賓長達200年的時間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美

到全世界當代藝術各種流派、運動發展的影響。我認

西戰爭後才為美國所殖民,直到二次大戰後獨立,菲

為研究東南亞的藝術應該把「後殖民當代藝術發展」

律賓的藝術很直接地受到西班牙的影響,就像印尼受

列為題目,不過要注意的是,有關後殖民當代藝術這

到荷蘭的影響一樣。從美西戰爭後到二戰,菲律賓最

部分,不只發生在東南亞、非洲等,舉凡二戰之前尚

終在1946年正式獨立,1965年起由馬可仕統治,馬可

未獨立的或者獨立後的國家區域,其美術運動皆與後

仕和美國的關係很密切,自然菲律賓藝術發展也受到

殖民有關,亦即脫離帝國主義後的美術發展皆與後殖

美國影響。這次在菲律賓藝術博覽會看到不少藝術家

民 有 密 切 的 關 係 。 如 印 尼 的 藝 術 家U j i H a n d o k o, 作

的作品與美國文化相關,其中講述不少美國在政治、

品運用到美金、政治人物圖案等亦都觸及後殖民的內

經濟與文化上的影響力,隱約點出菲律賓被殖民的歷

容。

史,而這些都反映了菲律賓部分生活受到美式生活的 影響。

市場能量蓄勢待發

另一方面,我發現菲律賓藝術不論是在繪畫或其他

事實上,我們很難從一場藝博會梳理出菲律賓當

方面都表現得很好,不會比台灣差,以前和東南亞客

代藝術整個發展樣貌,因為一場藝博會參展的畫廊僅

戶接觸時,他們對菲律賓的藝術很推崇,創作形式也

30、40幾家,只能由此看出一個輪廓,很難深入,

很多元,包括繪畫、雕塑、裝置等,甚至比我們的藝

但倒是可從中歸納菲律賓藝術家的創作特色:一為政

博會還要多變。如菲律賓藝術家Marc Justiniani的新

治議題,其次是宗教性題材。我在現場看到不少藝術

媒體,以超現實的繪畫形式創作,製造出無窮盡的景

家的創作隱含宗教的象徵意義,不論是主題還是形式

深,突破平面畫框的限制,也是令人驚豔,其作品曾

上,像是作品中出現人們上教堂做禮拜、贖罪、禱告

在新加坡展出,藝術家也將於今年5月來台參展福爾摩

等情景,例如有件裝置就運用燈光製造出敬拜的氛

沙101。

圍。我在現場看到不少聖經上的人物,或許這是因為

其實,馬尼拉都會區很富庶,馬尼拉的畫廊約200

菲律賓過去曾隸屬於天主教國家西班牙的緣故。舉例

多家,城市氣氛看起來比台北進步,人民愛好自由而

來說,菲律賓雕塑家Daniel Dela Cruz,作品多取材

且很樂觀,但貧富差距很大。以我的觀察,菲律賓當

自聖經故事,Daniel承續其父親手藝,為傳統工匠出

代藝術不會走得比台灣差,而且相當多元,這個藝術

身,但因接觸當代藝術與收藏,作品開始蛻變。再如

的發展方向還是和美國有關。探究菲律賓的歷史,從

菲律賓藝術家Raffy Napay的雙面畫,這幅作品是正反

1960年代起進入馬可仕統治時期,當時的民眾還保有

兩面,一面是帶有古典技法的繪畫,另一面則是錄像

相當的自由,而台灣則從1949年起就處於戒嚴時期

形式。

(1949-1987),相對而言較封閉;台灣的當代藝術發

一般而言,菲律賓藏家比較保守,較少收藏國外藝

生在1980年代前後,1987年解嚴後突然爆發,雖然之

術家的作品,不過這兩年藝博會的推動,慢慢地轉變其 收藏行為,像今年參展的日本畫廊就有作品 成交,以我的觀察,這與菲律賓整體經濟有 關。近幾年菲律賓經濟突飛猛進,國民所得 快速增長,相對帶動藝術市場的能量,菲律 賓藏家是否會將資金投注到國外藝術家的作 品,我估計還要再兩三年,對菲律賓富人而 言,作品的價格並不是問題,多方的交流與 接觸將逐漸打開收藏的可能。 (口述

張學孔.整理

陳意華)

2016年菲律賓藝術博覽會現場。(圖 張學孔提供)

57


FLASH

年春天,台北最美麗的風景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蜷川實花

(MIKA NINAGAWA)的攝影作品向來以充滿感官刺激

與情緒張力的畫面為人著稱,強烈的個人風格讓她在日本攝影 圈佔有一席之地,更受邀擔任2020年東京奧運的籌委會理事。 除了純藝術創作之外,她更跨足商業、時尚等拍攝,甚 至二度執導電影,全方位表現讓人驚嘆。現正於當代館展 出的「蜷川實花展」為世界巡迴展的首站,也是她出道以來最大規 最大規

亂花迷眼 蜷川實花的華麗首巡 模的一檔展覽,極其奢美地呈現20年的創作歷程與作品成果。 模 迥異於日本「侘寂」(Wabi-sabi)流派追求簡單、寂靜的境 界,蜷川實花自認創作觀念是傾向於「琳派」(Rinpa),強調 界 華麗感、裝飾性的風格。鏡頭下最經典的花和金魚,呈現出如幻 夢般不真實的絕麗姿態,總能讓觀者目眩神迷。然而,過於鮮 豔的花朵有種難辨真假的狀態,而金魚亦為不存在於自然界的 生物,是人類為了滿足私欲所培育出來的新物種。《花系列》 (Flowers Series)運用色彩的布局與對比賦予花朵鮮明的個性 與意識,而《液態夢幻》(Liquid Dreams Series)則由兩個展間分別以相片和錄像作品呈現金魚優游的 與意識 而《液態夢幻》(Li id D 美麗身形。蜷川實花揭露出人類對於美麗事物的憧憬與追求之熱切,卻無意為此做任何評判,只是純粹將 那股能帶給人類視覺滿足感的魅力予以攫取。 而在本次展覽最特殊也別具意義的就屬《櫻系列》(Sakura Series)展間,這是藝術家於2011年春天所 拍攝的櫻花,東日本在這年3月11日發生了災情嚴重的地震跟海嘯。一個月後的櫻花盛開如昔,日本民眾 卻依然沉浸在哀痛之中,不復以往賞花季節的歡樂心情。蜷川實花思考著能夠如何幫助大家,身為攝影師 的她便在一周內拍下了2500張的櫻花,希望大家回憶起這段時光時亦能想到當時在身邊仍圍繞著美好的事 物;藉由鏡頭凝結而永遠不凋的櫻花,散發出溫暖的蓬勃生機也激勵著人心。 蜷川實花以獨有的視覺美學呈現出鮮麗燦爛的世界,創作游刃於藝術與商業之間並擅於進行結合,她認 為藝術不該只有高端消費族群才能擁有的美好;能夠讓大家從不同的面向感受、接觸自己的作品是相當有 趣的;因此,大到飛機機身的塗裝、小至原子筆的設計,對她來說都是一樣重要的合作計畫,也都強烈地 呈現出辨識度極高的蜷川實花風格。儘管藝術創作和商業攝影的功能和目的截然不同,但對於蜷川實花而 言,拍攝時的感情是毫無二致的,「在按下快門的瞬間,也正是我被觸動的時刻。」兩種拍攝型態她都樂 在其中。正因為如此,大眾也才能輕易地從生活中沉浸在蜷川實花 充滿魔幻色彩的迷人國度。(文.攝影

楊椀茹)

1 日本攝影師蜷川實花於台北當代藝術館。 2

蜷川實花《液態夢幻系列》捕捉金魚的美麗身形。©mika ninagawa Courtesy of Tomio Koyama Gallery

3

蜷川實花《櫻系列》展間重現2011年日本櫻花盛開美景。©mika ninagawa Courtesy of Tomio Koyama Gallery

4 蜷川實花《自拍像系列》。©mika ninagawa Courtesy of Tomio Koyama Gallery

58


FLASH

港,全球第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免稅的自由港,藝術品交易的天堂。但在最 大購買力來源的中國大陸藝術購買力,這兩年明顯滑落之際,拍賣行走馬換

將,開始新的輪替。尤其,意欲挑戰第一線佳士得、蘇富比兩大龍頭的其他拍賣公 司,更是如此。 司 農曆新年後,第一顆香港拍賣行人事震撼彈,即是擔任邦瀚斯(Bonhams)拍賣行 亞洲區副主席及亞洲藝術精品董事的Magnus Refrew,與香港辦公室的7位行政職員, 亞 遭邦瀚斯解僱。Magnus是亞洲乃至歐美藏界熟悉的人物,他在2014年離開巴塞爾藝 遭

因應香江大戰 拍賣界開啟人事新局 術展亞洲總監一職後,邦瀚斯開心延攬他加入亞洲團隊,開拓亞洲地區的業務,但從 2014年9月履新還不到一年半,即被邦瀚斯英國最高管理層請走。一來可見邦瀚斯的 經營管理作風,二來可見亞洲藝術市場已經沒有了2014年下半年的樂觀。 Magnus進入邦瀚斯的一年多任期,於亞洲現當代藝術部門的徵件策略,乃至拍品展 覽都有了好的開端,人們驚豔於其台北預展、香港預展,媲美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水 準,這當然是Magnus帶來的最立即改變。只可惜受限大環境不佳,以及香港這塊競逐 激烈的市場,使得邦瀚斯的亞洲現當代拍場,無法立即反映高績效,例如去年香港秋 拍成交率僅約5成。邦瀚斯的人事震撼,固然是拍賣行囿於經營成本壓力下的決定,但 這個決定,讓市場對於今年亞洲藝術市場的信心遭受波及則是不爭的事實。 這 Magnus離任後,邦瀚斯很快宣布Edward Wilkinson為亞洲區行政總監,而在去年 底加入邦瀚斯Ingrid Dudek,則擔任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門主管。其中,Ingrid 底 Dudek是亞洲收藏家熟悉的面孔,她在2006年至2015年間任職佳士得,是佳士得亞洲 D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的專家,在拍賣廳裡,Ingrid的客戶著實貢獻良多。她去年底加 二 入邦瀚斯後任職紐約,職銜為(紐約)亞洲現代及當代藝術部門總監,而今正式成為部 入 門主管,她會為邦瀚斯的亞洲現當代拍場帶來哪些新風貌,同樣令人好奇。 此外,去年秋拍才於香港設立拍場的富藝斯拍賣(Philips),同樣在近期委任柯強聲(Jonathan Crockett)擔任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亞洲主管暨亞洲區副主席,將於5月9日正式履新。柯強聲曾任職倫 敦佳士得、香港蘇富比,亦曾開設顧問公司,亦是亞洲藏家熟悉的面孔。他如何在與老東家的競爭裡,為 富藝斯殺出血路,是今年香港拍賣的另一大看點。同時,佳士得也發 發 布了新的人事,原亞洲區總裁(不含中國)魏蔚,成為全面負責亞洲 的亞洲區總裁;原中國區總裁蔡金青,則委任為佳士得中國區主席。 (文

林亞偉.圖

本刊資料室)

1 邦瀚斯拍賣行亞洲區副主席及亞洲藝術精品董事Magnus Refrew的離任,為香港拍賣行人事投下 震撼彈。 2 去年底加入邦瀚斯的Ingrid Dudek,擔任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門主管。 3 去年秋拍才於香港設立拍場的富藝斯拍賣,在近期委任柯強聲擔任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亞洲 主管暨亞洲區副主席。 4 香港邦瀚斯,於金鐘太古廣場的「邦瀚斯藝廊」展示與拍賣空間。

59 5 9


FLASH

代畫廊呈現的「木形喚覺:水谷篤司&曾上杰木雕雙個展」,為 年度企畫「立體三部曲」的終章。儘管兩者的作品面貌殊異,但

創作核心都關注於存在意識的思辨因而形成豐富的對話意趣。 日本藝術家水谷篤司生長於內陸的岐阜縣,故鄉山巒起伏的景緻始終 縈繞心頭不散,也讓他思考著自然景觀持續遭到人為介入而改變風貌 的問題,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何以要如此對待生長於斯的環境;因 而,他的創作在探討自然與人為的拉扯。

思辨存在的對話意趣 水谷篤司&曾上杰雙個展 散置在展場中六件《某個世界的開端》,呈現出大陸板塊漂流的狀態,並可看到作 品的上下部分呈現出極端的對照:上層猶如自然山林的起伏地貌,而下端則像人工建築般的規則 般的規則 模矩。上層的微型山景,彷若遭到動物利爪扒抓的效果,這是藝術家隨著每天的心情和想法去刻鑿,呈現 從小到大對山林景緻的記憶和感覺。由於每天的身心理狀態都有所差異,這些變化也都在作品上如實反映 出不同的刻痕效果;對水谷篤司而言,這一刀刀鑿下的更是最真切的生活紀錄。正因如此,儘管以刀鑿刻 的創作手法粗獷,仍會讓觀者感到一股帶有回憶往昔時光的感性意味。 另一系列以乾漆塑成的作品則是再現熊的掌和爪,因為藝術家認為,熊是山林中最有力量的動物;而在 日本部分地區更有將熊視為神靈的觀念。厚實的圓掌、如鉤的趾爪分別象徵著日與月,反映出藝術家對自 然力量與運行奧秘之崇敬。 而台灣藝術家曾上杰則是著眼在內心世界的探究。每個人都是由意識與潛意識共同形塑而成的殊異個 體;不同於可被外在環境改變或再造的意識,潛意識伴隨著主體而生,是一種看不見卻如影隨形的精神力 量,牽引著主體的舉動情緒。在木雕創作上,曾上杰採以罕見的拉長、變形手法,扭曲的人物是他幻想的 潛意識樣貌,能輕易做到真實人類無法表現的動作,用高張力的造型藉以點出不可見的、蟄伏的潛意識具 有難以估算的能量。而人物造型保有明顯的刻鑿痕跡、肌理與線條變化,就像是潛意識在周邊流淌、穿梭 所形成的存在證據。 展出的作品大多可看到分別代表意識和潛意識的兩個人物緊密相依,儘管看 起來是共生伴隨,卻也可從當中略帶壓迫意味的互動行為,透露出一種彼此拉 起 扯傾軋的曖昧關係。然而,在作品《前行III》則可看到潛意識已然不需依附主 扯 體而能獨立存在,手持著一枚象徵新生的蟲蛹走向未知的境界。 體 曾上杰透過再次認識與深入剖析自我的創作過程,將難以言明的精神意念予 以精確捕捉與再現,也引發觀者高度的共鳴,而作品更在開幕當天即寫下近乎 以 全獲購藏的佳績。(文.攝影

楊椀茹)

1 藝術家水谷篤司與《某個世界的開端》系列作品合影。 2 水谷篤司《像是閃電的爪或者是獸牙2》.乾漆、銀箔. 33×17×16 cm.2015。 3 藝術家曾上杰與作品《前行 III》合影。 4 曾上杰《前行 II》.木、壓克力顏料、色鉛筆.55×61×140 cm.2015。

60


FLASH

任北美館、史博館館長和台藝大校長的黃光男,在教學與創 作上皆占有十足份量,近年卸下前國策顧問職務,黃光男回

歸水墨畫家身分,將全部的熱情傾注於創作上。3月4日,心晴美術 館舉辦黃光男個展「光彩—時空影舞」,除了展出近來備受矚目 的「黑、白、紅」系列作品外,首度曝光的抽象水墨「天問」系 列也問世。位於台北安和路一段巷弄的心晴美術館,開幕會當天 門口擺滿了慶賀的花籃,現場更是嘉賓如潮,學術界、政壇貴賓皆到 到

以水墨傾注宇宙 黃光男的天問 場共襄盛舉,包括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文化部部長洪孟啟、 教育部前部長黃榮村,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等人蒞臨,展現 了黃光男從藝壇到政壇的好人氣。 去年於國父紀念館展出大型水墨展「世紀水墨」後,黃光男首度 於私人美術館舉辦個展,他語帶幽默地說:「『心晴』是好晴天, 我不假思索就過來」。「光彩—時空影舞」個展,涵蓋傳統水墨與 抽象繪畫等系列之作,其中備受矚目的「天問」系列,是首度曝光 的新作,抽象水墨形式,有如宇宙迸發的光彩,表現性十足,是藝 術家對宇宙天地的哲思。行走於展間中亦不難被紅黑強烈色彩張力 所吸引,如「金木水土火六合」一組六幅,純熟技法與巧妙的色彩搭配,蘊含新東方水墨的氣息。此外, 這次在展覽中出現不少典雅的傳統水墨作品,包括以慈母花園一隅為題材之作,以及充滿家庭氣息的瓜果 小品等,而對於從小生長在農村的黃光男而言,台灣的點點風光如高屏溪、大武山等皆納為他創作的重要 題材之一。 開幕展當天下午,由台灣藝術大學院長廖新田主持的作品賞析講座,同時也邀請廖仁義教授、前國立故 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王耀庭、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林柏亭、彩墨畫家林昌德分享黃光男藝術創作的生 命美學。曾以黃光男創作為研究對象的廖仁義表示,黃光男是一位社會意識與反思性格強烈的藝術家,其 水墨創作展現的是「胸懷天地的美學生命力」。廖仁義認為,藝術家背後的精神是文化中國與景物台灣, 而其筆墨精神上溯到文化中國美學,然景物台灣則代表他來自農家子弟的身分,黃光男之作集筆墨、身 體、生命與土地的相通是一大特色。這場講座在廖新田院長妙語如珠的主持下顯得生動有趣,帶動現場熱 鬧氣氛。此展將至4月30日為止。展覽結束後,今年11 月將移師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心晴美術館執行長孫 玉霞也表示,畫展開幕前即有不少作品受到藏家預定, 而且詢價熱烈,開幕當天亦售出不少作品,藏家熱情支 持不遺餘力。(文 1

陳意華.圖

心晴美術館)

文化部長洪孟啟、藝術家黃光男、心晴美術館創辦人潘芳中賢伉儷(左至 右)。

2 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左)與黃光男夫人(右)。 3 黃光男個展開幕的與談嘉賓。 4 黃光男於展覽開幕致詞。


FLASH

2

月底甫於台北非常廟藝文空間舉辦的「有印良品—藝術家與絹印作品 展」,3月19日移師到高雄未藝術接續演出。由悠畫廊與椿版畫工作

室共同策畫完成的「台灣當代版畫創作計畫」,邀請到台灣當代藝術具 代表性的中生代藝術家以及多位年輕新銳,以絹印版畫為主,創作一系 列的限量原創版畫作品,參與計畫的藝術家包括:楊茂林、姚瑞中、蘇 孟鴻、范揚宗、王亮尹、黃椿元、曾雍甯、許維穎、高雅婷等。 版畫藝術一直與我們的生活脫離不了關係,從年節節慶的年畫、賀

台灣限量原創版畫展接棒 未藝術展出「有印良品」 卡、服飾上的圖文、廣告或海報等,處處可見版畫的蹤影,不過可惜的是傳統版畫 卡 在數位版畫興起後逐漸沒落。悠畫廊總監朱怡瑾表示,版畫是古老的藝術,由於大 在 量印刷的盛行,版畫「手工質地」的特色卻受到忽視。為了找回原創版畫的價值, 量 朱怡瑾與椿版畫工作室共同合作,邀請台灣當代藝術家參與創作,由藝術家親身 製作、參與原創手工版畫的製版、分色等,為限量的「原創版畫」找回新生命。 如今,這項計畫在歷經5年時間,從邀約到製作完成,終於在2月份首度於VT非常 廟藝文空間曝光,3月份則以「有印良品—台灣當代版畫創作計畫」為題,在未 藝術亮相。椿版畫工作室負責人黃椿元表示,每種版種製作的方式與風格各有特 色,版畫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有所差異,如絹印版畫,印出來的色彩飽和,很適合 大色塊面積的作品,而平版因油墨不會太厚重,則適合呈現線條的筆觸。 這次展覽由每位藝術家推出2至3件作品,版數從20到60版,定價方面以藝術家目前的市場行情做推算, 此展中以姚瑞中的定價最高,一件原創版畫售價逾新台幣5萬元,姚瑞中特地為這項計畫以「小天下」系 列為主,創作了全新的3件版畫,目前已售出16套,銷售表現十分亮眼。此外,如新銳藝術家范揚宗、蘇 孟鴻、高雅婷等與王亮尹等皆有作品成交,其中王亮尹的「蛋糕」系列的版畫也被誠品行旅收藏於總統套 房,而高雅婷這次推出的原創版畫,國立台灣美術館也典藏一套。朱怡瑾表示,國外的版畫市場已深入大 眾生活中,版畫藝術由於金額不高易於入手,適合對藝術感興趣的人士,可惜台灣這方面較少受到重視。 目前在國際拍賣會上如倫敦蘇富比也推出版畫專拍,知名藝術家在國際藝術市場的流通表現也不差,其 中以安迪.沃荷的絹印版畫最受歡迎。她表示,這次在台灣展出後很快地這些版畫也將推行到香港、日本 等,讓台灣藝術家作品打入普羅大眾生活中。(文

陳意華.圖

VT 非常廟藝文空間、未藝術)

1 「有印良品」移師到高雄未藝術接續演出。 2 范揚宗《浮潛》一作。 3 台北非常廟藝文空間舉辦的「有印良品—藝術家與絹印 作品展」展覽現場。 44 未藝術開幕現場,參觀民眾欣賞王亮尹的「蛋糕」系列 版畫。


FLASH

春伊始,乍暖還寒之際,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舉辦了 「內境.外象」姚仁喜作品回顧展,展示了姚仁喜的重要創

作和感悟,也為這個春天注入了一絲靈動。 3月6日開幕式當天,姚仁喜與任祥夫婦、策展人暨台北市文化 局局長謝佩霓、MOCA館長龔明光等人悉數到場。開幕式前後的 讀者見面會以及講座活動更是座無虛席。姚仁喜的建築生涯已有 40年,而他創建的大元建築事務所也已走過了30年,從以台灣的

從感悟到實物 姚仁喜的內境外象 新竹高鐵站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到轟動一時的烏鎮大劇院、台灣的水月道場,再到去年剛和大家見面 的台北故宮南院、蘇州誠品書店,姚仁喜的名字和作品都已經融入了兩岸的生活。 展覽主題「內境.外象」意為內心感悟與創作實物間的關係,展覽也力圖展現從內心所想到作品呈現的過 程。「內境」部分以一系列電影、音樂融入大型裝置的手法,呈現姚仁喜的內在思維和哲學理念。「外象」則 精選了姚仁喜的代表性作品,通過草圖模型、繪圖紙本等全面地呈現於觀眾面前。展覽方式也並非以上資料的 簡單羅列,而是通過巧妙的融合讓觀眾能踏入這些作品之中,並跟隨一個個線索追隨建造者的腳步。 為了更好地達到這種效果,姚仁喜在MOCA內部做了些許改造,他搭建了一個貫穿兩樓的方體空間, 並以大元建築標誌性的橙色展牆為序幕。一樓為「喧囂與寂靜」展廳,是由200多根圓柱構成直徑10米的 圓形空間,圓柱上滾動播放著《心經》的章節。整體影像長度5分鐘,字體滾動3分鐘後停止2分鐘,之後 再迴圈播放。滾動時的字幕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而停止後的黑暗空間又令人沉思。二樓則播放著姚 仁喜的訪談、工作紀錄片甚至做飯的生活片段,在這些影像中我們能瞭解姚仁喜對於直覺、空間蘊含的情 感以及建築戲劇性的追求,也能看到工作之外的姚仁喜,或許正是這些生活中和工作中各方面點滴的積 累,才能讓他的創作這麼富有靈性和動人的力量。在這個兩層 方體的外牆上,懸掛著一幅巨大的螢幕,播放著姚仁喜作品的 影像,有夜幕下並蒂蓮般的烏鎮大劇院,有山光水色中的蘭陽 美術館,有陽光下投射著「水中月,空中花」的水月道場,順 著MOCA玻璃窗下的緩坡環繞觀看這些影像,又能有些新的體 悟。這個方體之外,MOCA的三層空間又被分為數個部分,共 同展示著姚仁喜的創作模型及影像記錄。 對於建築,姚仁喜投入了太多,這一座座建築裡飽含著他對 電影的癡迷、對禪宗的修行、對平凡情感的捕捉,也只有在瞭 電 解這些之後才能明白他構建的「舞台」,成為他口中「既是演 解 員又是觀眾」的一員。(文 員 1 2

徐佳蕙.圖

上海當代藝術館)

建築師姚仁喜。 「內境」部分以一系列電影、音樂融入大型裝置的手法,呈現姚仁喜的內在思維和哲學 理念。

3

「外象」精選了姚仁喜的代表性作品,通過草圖模型、繪圖紙本等全面地呈現於觀眾面 前。

4

「喧囂與寂靜」展廳,是由200多根圓柱構成直徑10米的圓形空間,圓柱上滾動播放著 《心經》的章節。


SCANNER

年年初,烏鎮將舉辦首屆「烏鎮當代國際藝術邀請展」,這個 坐落在浙江省桐鄉市北端的古鎮,有著六千餘年的悠久歷史,

自古便被稱作「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潺潺流水穿城而過,烏篷船 悠閒地漂蕩,歷經風霜的雕花門廊散發著古樸的木香,整個景區依舊 保留著水鄉原始的格局與風貌,一草一木都似在傾訴千百年來這水中 孕育而出的故事。

當代藝術烏托邦

烏鎮景區雖是保留古老風貌的封閉景區,但絕非閉塞之地。烏鎮 作為兩省三市交界之處,水路、陸路均為便利,也吸取周邊城市先進 之處,特別是文化建設方面的經驗。2013年烏鎮引入了戲劇節,歷

首屆烏鎮當代國際藝術邀請展

經三屆之後已經成為國際性盛會;2015年,木心美術館開館,烏鎮 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美術館。2016年,烏鎮當代國際藝術邀請展的舉 行,標誌著烏鎮的國際化和文化建設又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文|徐佳蕙 圖|烏鎮當代國際藝術邀請展

大師雲集,鑄就國際烏托邦 「烏托邦.異托邦」是本次展覽的主題,策展人馮博一解釋, 「烏托邦」一方面是水鄉烏鎮所代表的烏托邦情懷,在城市化建設的 過程中很多小鄉村逐漸落敗,而烏鎮經過改造變成了既保留傳統風貌 又放眼世界的新型鄉村。另一方面,烏托邦理想在中國有著歷史淵 源,例如古人所描繪的「世外桃源」,而在新中國建設、改革開放的 過程中也不乏烏托邦式的理想。「異托邦」則是在實現烏托邦理想時 發生的脫節與變異,這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是正常現象,也代表著現 實社會的處境。而異托邦與烏托邦有聯繫、有差異、甚至截然相反, 似乎也可引申為藝術與現實的關係。「烏托邦.異托邦」既反映社會 現象,又契合藝術創作過程,還暗喻著舉辦地烏鎮,讓人對展覽更加 期待。 展覽主題是一條線索,由它串起的藝術家和作品才能撐起整個展 覽,而從本次展覽公布的名單就能一窺烏鎮的文化野心。來自15個國 家和地區的40位(組)藝術家中,不乏阿布拉莫維奇、荒木經惟、 徐冰等大家,其中28位藝術家將在開幕前後抵達烏鎮,宋冬、隋建 國、霍夫曼等9人,於3月10日至28日期間分別在烏鎮舉辦講座。奧

烏鎮為知名江南水鄉,現在力圖加入文化藝術風貌。

利弗.赫爾寧則在3月初已經落腳烏鎮,進行駐 地創作。馮博一介紹有12位藝術家為本次展覽專 程創作了14件作品,除了赫爾寧,還有安.漢密 爾頓、劉建華、陳志光等人。主辦方也特意組織 了3次包括22位藝術家在內的實地考察,讓藝術 家對烏鎮有更深入的瞭解。

旅遊風貌與藝術資源融合 這樣一個為數不多的、在小城鎮舉辦的國際性 展覽,在確定參展藝術家和作品時也會有不同的 考量。馮博一透露,藝術家的知名度、作品的接 受度以及與烏鎮氛圍的契合度都是需要考慮的因 素。「第一次在烏鎮做大規模展覽,打開知名度 是目標之一,一定要找大眾比較熟悉的藝術家。

64


比如霍夫曼做的黃色小鴨也在中國展出過,還有像艾未未等眾所皆知的藝術家。因 為烏鎮是旅遊景區,觀眾會以遊客為主,藝術家知名度愈高帶來的影響就愈大,對 大眾也更具吸引力,這是以觀眾為考量;此外,作品的辨識度要強,不能太小眾。 在美術館舉辦學術性、實驗性的展覽是正常的,但面對大眾並不強調這一點。」 本次展覽的大部分作品集中在新改造的北柵舊絲廠內,這個在改革開放後停產 的舊廠房,被改造成具有LOFT性質的藝術區,既有歷史痕跡又適用於現代展覽。 由7幢建築組成的舊絲廠分設為7個展廳,集中呈現大部分作品。另一個展覽場地是 西柵景區,展示了劉建華、約翰.考美林、安迪.萊提寧等7位藝術家的作品,這 些作品有著公共藝術的性質,適合在室外展覽,也有和烏鎮當地環境比如老戲台相 結合的作品。其中,霍夫曼的新作就特意結合了烏鎮自然景觀,其巨大的、卡通式 的作品風格,與傳統東方景致融合,也被馮博一視為展覽的亮點之一。

2015年底開幕的木心美術館。

右 藝術家奧利弗.赫爾寧為烏鎮藝術展創作 作品,該作品於開幕當日全部完成。 下 藝術家尹秀珍為烏鎮藝術展創作作品。

用誠懇打動人心 在烏鎮舉辦大規模的國際性藝術展覽,當然會遇到不少問題,馮博一透露與國 外藝術家溝通時發生的狀況:「我們名單中有很多知名的國外藝術家,比如阿布拉 莫維奇,由於我們的展覽是第一屆,不像威尼斯雙年展那麼有名氣,所以展覽對她 來說可能是無所謂的。因此,我們向這些國外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介紹烏鎮, 也請很多人來參觀,還透過朋友的關係去聯繫。之前奇奇.史密斯答應參展,但因 為太忙又想取消,我就寫了一封信給他,說明他在中國的知名度,也向他介紹了觀 眾對他作品的期待,可能因為這種真摯,他最後決定參加我們的展覽。另一個問題 就是作品的呈現方式,一些形態複雜的作品對於呈現方式有很高的要求,比如達米 恩.赫斯特帶來一組平面廣告作品,附上一份36頁的詳細文本強調作品應該怎麼 放,以及需要避免的問題。」 被問及如何向廣大民眾推薦本次展覽時,馮博一說明了三個特點。「一是在烏 鎮這個隸屬中國最小行政單位的地方,舉辦如此大規模、囊括諸多知名藝術家的展 覽,這是最大的特點。二是我們嚴格按照當代藝術展的過程與方式來舉辦,有請藝 術家考察,有去國外工作室挑選作品,也有根據烏鎮環境專門創作。我們的主題是 針對現實問題、具有問題意識的,同時又是面向大眾的。三是在大城市、美術館看 展覽是主流方式,在邊緣小鎮做展覽,感受及思維都會不一樣,再加上烏鎮本身的 環境、文化,感受會更加多維也更加豐富。」展覽已於3月27日揭開序幕,至於具 體的作品,馮博一不願意「劇透」,只有親自走入烏鎮的畫船雨眠之中,才能感受 到當代藝術與古老水鄉結合的獨特美感。

65


SCANNER

藝術無國界 專訪白石幸榮

香港白石畫廊在2016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展覽期間, 策畫了「鷲見康夫:以混亂自治」一展。

文|林琬娸 圖|白石畫廊

港白石畫廊在2016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策畫了「鷲見康夫:以 混亂自治」一展,展出藝術家超過40件橫跨60年藝術生涯的作

品,包括由具體藝術協會時期17年間的創作到近期的作品,大部分都 未曾展示於公眾。具體派主張自由地創作並追求各種不同的實驗,在 當時確實是前衛而獨樹一幟的,即便到了現在,具體派的藝術家依然 令人刮目相看。這次在香港的展覽,也是這位剛逝世的大師的首度回 顧展,鷲見康夫創作的魅力和影響力,至今依然存在。《典藏投資》 專訪白石幸榮社長,聽他娓娓道來白石畫廊進前香港的契機、具體派 與白石畫廊的緣分,以及具體派在全球美術潮流的發展和影響。 典 白石社長在香港開設據點將近一年,請問當初前進香港的契機為 何? 白石 我們在東京銀座的畫廊已成立50餘年了,香港作為國際化城 市,是白石畫廊藉以邁向國際的重要一步。另外,現代藝術在香港的 市場氣氛較為熱鬧,資金的周轉流向亦較為方便,而日本有高消費 稅,對高端藝術品影響尤甚。所以藉著在香港成立畫廊,以此作為 交流的舞台,推介我們的藝術家。我們一直想在香港成立畫廊,只 是之前忙於籌備我們位於輕井澤的現代美術館(Karuizawa New Art Museum),所以待其成功開幕時,我們便迫不及待在香港籌備新的 畫廊。 典 您希望畫廊能建立起什麼樣的形象?是採取藝術明星路線,還是 確立學術的角度呢? 白石 我希望白石畫廊能將我們推薦並相信是美術館級別的藝術家, 帶領到他們所屬的層次和領域。一直以來,我們只代理有藝術價值的 作品,其能作為藝術文化遺產,廣受世人尊敬和推崇。我們相信具體 派(Gutai)有其市場價格,且一直以來被低估,尤其與同為戰後藝 術如美國的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中國的趙無極相比 香港白石畫廊白石幸榮社長。

更是如此。無論是戰後前衞抽象或具體派的藝術家,他們靠自己創作 並沒有模仿他人,比如說,白髮一雄(Kazuo Shiraga)用自己的雙 腳作畫,而鷲見康夫(Yasuo Sumi)則是用算盤作畫。然而在這些藝

66


術家創作的五○年代,當時的人們並不欣賞及理解他們的藝術。他們的創作,起碼 超前當時半個世紀,在茫茫的時間洪流裡,這些優質的藝術品禁得起時間的考驗,

左 鷲見康夫1960-70年代紙上作品。 右 鷲見康夫香港展覽一景,展示大幅畫布作品。

並沒有被淘汰並長存下來。 典 您如何看待過去一年畫廊舉行展覽的成效?在香港經營畫廊與日本市場的經 營,有那些差異? 白石 我們希望有足夠的展覽空間,能充分展現藝術家的創作,促使觀賞者全心全 意投入藝術家的世界,更深入地了解藝術家。但礙於香港高昂的租金,所以我們選 擇偏離市中心,在這背山面海充滿禪意的環境,為觀賞者帶來平靜,藉以洗滌日常 雜務纏擾的心靈。其實為了更全面地發展及吸引人流,我們已於3月23日在香港中 環荷李活道開啟分店。在香港營運畫廊,對我來說,就像是成立一間全新的公司, 必須重新適應並努力配合全新的經營環境及香港的同事,我們希望慢慢地把香港塑 造成亞洲區的總部。 典 您可否和我們分享參與海外藝術博覽會的經歷和體會?例如Art Stage Singapore和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白石 我們每年平均起碼參與十個藝術博覽會,甚至遠赴中東地區如阿布達比,希 望把我們所認同的藝術家帶向國際、面向世界,我們相信好的藝術品不受時間和地 域限制,只靠美感來溝通,並沒有語言和文化的隔閡。具體派被世界各地予以認同 並受到充分的肯定,我們相信它已在美術史上留名,比如說,巴西媒體曾報導我們 舉行的展覽,而2012年美國《時代雜誌》亦有上前智佑(Chiyu Uemae)的介紹。 別說是藝術世界,於我自身而言,世界本就是一體。我的太太是日本和台灣的混血 兒,所以我的子女也有華人的血統。我兒子的名字包含了中華和日本之意,中華民 族於我而言也如同家一般的親切。 典 您可告知這次參與香港的典亞藝博,有什麼不同的體驗及感受呢?可曾想過參 與中國內地的藝博會? 白石 我們畫廊當然希望有機會能參加中國的藝術博覽會,透過藝術展建立共同 點,並向世界各地推介及展示我們所認同的藝術家,這向來是我們的目標。我尤其 相信交流的重要,中國的藝術家在日本舉行展覽,反之亦然。雖然護照上的國籍是 日本,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地球人更甚於定位自己是日本人。我選擇從事文化藝術 的原因,就是藝術可以體現地球村的概念,這國際化的視點,正是我們畫廊的企業

67


SCANNER

文化,並以保存及推動人類文化遺產為使命,透過上乘的藝術品,幫助我們打 破世俗的限制,並以創作作為共同語言。 典 在白石畫廊的客戶群體裡,目前香港本土的藏家,以及其他地區的藏家比 重,可否請您分享,不同地區收藏家對白石畫廊代理作品的不同喜好,例如台 灣藏家,是否最喜愛白石代理的草間彌生作品? 白石 歐美、台灣和香港的市場,共占了我們九成的買家比率,例如歐美的藏 家較多喜歡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抽象系列,以及與義大利貧窮藝術 (Arte Povera)有關聯的具體派;而台灣和香港的藏家,則比較喜歡草間的南 瓜系列,日本只占餘下的一成。隨著戰後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美國的傑克遜. 波洛克和中國的趙無極同為戰後藝術的具體派,我們相信,它們都是人類留下 的重要文化遺產,藏家們自然對其感興趣。 典 您怎麼看中國內地的藝術市場?尤其是高稅收的問題,這著實成為外國畫 廊進入中國的難題。 白石 我認為只要是在當地做生意,就得遵守和尊重當地的法則和條例,一定 要有此正面的想法,我們畫廊也希望能有機會讓日本藝術品被中國接納,藉此 走入市場,了解中國。可能自小出於對《三國志》的嚮往,使我對中國事物充 滿好奇。人生也只能活一次,若有機會探索中國市場又有何不可呢! 典 您為何選擇鷲見康夫作為畫廊在巴塞爾藝術展期間的展覽呢? 白石 我們畫廊是他的主代理,他既是很好的藝術家,也很平易近人,我們之 間的相處就像朋友一般。很遺憾他在籌備展覽期間過世了,未能親臨目睹展覽 開幕。這次的展品,大多由他的遺孀交給我們,從未在藝術市場曝光,也許以 後再也沒有機會舉辦像這樣的大型展覽。這就當作是回顧展,藉以紀念一直慷 慨支持白石畫廊的他,當然,我們也萬分尊敬他的藝術創作。 典 您是如何規畫這次的展覽?可以和我們分享您的策略和想法嗎? 白石 說實在的,也沒有什麼刻意的策略,僅按照展品的長度及高度,作為空 間規畫的準則。 典 日本具體派,是這兩、三年迅速在亞洲藝術市場崛起的當紅流派,而白石 畫廊已經擁有許多具體派藝術家的收藏與代理權。可否請白石社長分享,最早 畫廊是如何有遠見,一步步地收藏具體派作品,並且簽下藝術家的代理權? 上 鷲見康夫《美與真》SY-57.

白石 我們籌備輕井澤現代美術館時,認識了一班日本戰後現代美術的專業策

混合媒材、畫布.40.9×31.8 cm.1990。

展人,涉獵的有平面的繪畫和立體的雕塑,如上前智佑擅長的混合媒體。或

下 鷲見康夫《Vibrator 》SY-55.

許這是緣分吧!剛好遇上了具體派的藝術家。我們也透過二手拍賣市場收集畫

墨、紙.53.0×45.5 cm.2000。

作,希望把我們推廣的藝術品提升到我們相信的價值,這也是白石畫廊保障藏 家們投資的方法。 典 以鷲見康夫為例,白石畫廊是如何開始與藝術家合作的?

68


白石 如上所說,或許這是命運的安排吧!我覺得最重要是,了解具體派在未來所 能取得的價值及歷史意義。

左 鷲見康夫1960年代到2014年的作品。 右 由布、合成顏料、網製作的混合媒材作品 (最左),回顧鷲見康夫早於1955年具體 派戶外實驗性展覽中的破格創作。

典 在去年11月香港佳士得秋拍,鷲見康夫作品《友和友》畫作,估價40萬到60 萬港元,最終成交價達81萬港元(含佣金),拍出不錯的成績,是否已經逐漸帶動 鷲見康夫在日本之外的收藏熱度?我們也發現,在亞洲之外,義大利拍賣市場也常 出現鷲見康夫的作品,義大利地區的藏家,也是收藏鷲見康夫的一個西方藏家區塊 嗎? 白石 是的,很幸運目前有很多客人對我們所代理的藝術品感興趣。在日本之外, 鷲見康夫的市場熱度和氣場已明顯積累起來,在貧窮藝術特別活躍的義大利,當地 藏家更是關注他的作品。 典 日本具體派藝術家,強調透過材質的特性、色彩、形體,來體現作品的美感。 您認為,在具體派藝術家裡,鷲見康夫的作品,與其他藝術家相較,最突出的特點 為何? 白石 鷲見康夫是表現型的藝術家,他運用全身,並配合各種不尋常的工具,如算 盤、梳子、傘子、馬達等進行創作,製作出強而有力的螺旋和平行線,彷彿在紙、 畫布、布和網上律動。他在畫布上剛勁地動作,展現忘我的狀態和氣氛,猶如置身 無人之境。他不受界限與過去拘束,探索並展現個人的自由意志,讓觀賞者感受其 想像力,而以人為本一直是他創作的核心。 典 在您推廣具體派藝術家的過程裡,最開始,是如何一步步讓收藏家,能夠窺 探、進入具體派藝術家的創作世界?畢竟,具體派藝術與傳統藝術的美感體驗,完 全相異。 白石 我們製作精美而高質素的圖錄,並邀請資深策展人撰寫文章,詳細介紹之。 我們希望能使大眾認識和了解具體派,使其文化傳承下來,尤其是藝術家創作時開 心而自由的過程,以及他們在材質上的選擇和運用。 典 您對鷲見康夫此次在香港的展覽有何期許? 白石 我希望能與各界人士有更多的邂逅、更好的相遇,並期望能夠將驚喜帶給觀 賞者,讓大家更喜歡藝術。成功締造沒有地域障礙的世界性畫廊,這就是我的願 景。

69


SCANNER

術不會前來躺在我們為它鋪好的床上;一旦有人提到它的名字, 它馬上就跑了:它喜歡隱姓埋名。

在策展人拉菲爾.布維耶(Raphaël Bouvier)的策畫下,大型展 覽《尚.杜布菲的風景變形記》(Jean Dubuffet. Métamorphoses du paysage)於瑞士貝耶勒基金會(Fondation Beyeler)揭開序幕(展期 為2016年1月31日至5月8日)。展出作品借自眾多國際級的博物館和重

藝術再生

要的私人收藏家,以及巴黎杜布菲基金會(Fondation Dubuffet)。這 項展覽以杜布菲和恩斯特.貝耶勒(Ernst Beyeler)之間的故事為主 軸。貝耶勒擔任杜布菲的經紀商多年,為他賣出750多件作品,貝耶勒 基金會本身也收藏了這名法國藝術家的多件名作。杜布菲是引發二十

尚.杜布菲的市場價值

世紀藝革命的藝術家之一。

原生藝術之父

文.圖|artprice

1901年,杜布菲出生在勒阿弗爾(Le Havre)一個酒商家庭裡,中學

翻譯|李沅洳

畢業隨即前往巴黎,全心投入繪畫。但是這條路走得並不順遂,因為他 很快就對習得的藝術與文化標準提出質疑。在朱利安學院(Académie Julian)學習一段時間後,年輕的杜布菲試圖找出自己的道路,卻遇上 了瓶頸。他放棄繪畫整整8年,轉而接手家族的賣酒生意,直到將近 40歲的時候,才又決定完全重返藝術之路,奠下原生藝術的基石(約 1945年),並因此拜訪了多處位於法國和瑞士的精神病院。他感興趣 的是非常規的新藝術型式,是那些邊緣人、自學者、孩童和精神病患 的作品,並在其中找到「原生藝術甚於文化藝術」(Art brut préféré aux arts culturels,這是他的首次宣言)的靈感。杜布菲獲得巴黎左岸 畫廊(galerie Rive Gauche)和紐約皮耶.馬蒂斯畫廊(galerie Pierre Matisse)的支持,於1950年代狂熱投入工作和新發現。一系列作品陸 續出現,例如壓實顏料系列、蝴蝶翅膀畫作、乳牛系列、拼貼畫、地 形學、肌理學、植物元素、材質學……等等。他於1960年代初期轉變 風格,為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準備回顧展時(1962年),開始 創作「鳴路波」(L'Hourloupe)系列,直到1974 年為止。「Hourloupe」是由狼(loupe)和矇騙

尚.杜布菲市場價格指數演進

(entourloupe)組成的混合詞,這個新的藝術領域

以2000年一月100為基準

以藍色、白色等基本色調來創作圖畫、雕塑、建築 和各種拼貼,1964年在威尼斯葛拉西宮(Palazzo

250

Grass)亮相。尚.杜布菲是那個時代的著名創作 者,當今藝術市場十分重視其價值,並自然而然地

200

擁抱所有被這名原生藝術理論家稱揚的「作者」。 150

最高行情 今日,尚.杜布菲是全球拍賣市場排名第26競爭

100

力最強的藝術家。2015年5月,紐約佳士得高價售 出《巴黎波爾卡》(Paris Polka),讓他的年度排

50

名晉升了34位。這幅創於1961年大型畫作出自「巴 黎馬戲團」系列(Paris Circus),被佳士得視為是

0 2005年

2006年

70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杜布菲最好的作品之一,估價「約2500萬美元」,


> 50萬美元 6%

瑞典 1%

其他 1%

尚.杜布菲拍賣成交紀錄TOP5 作品名稱

作品成交金額 (含手續費)

Paris Polka (1961)

5萬 - 50萬美元 31%

拍賣公司

22,150,865 €

2015年05月11日 紐約佳士得

Le tissu social (1977)

6,704,808 €

2015年11月11日 紐約蘇富比

Cité Fantoche

5,973,868 €

2014年11月11日 紐約蘇富比

Le gai savoir (1963)

4,996,721 €

2014年07月01日 倫敦佳士得

Trinité-Champs-Elysées

4,065,665 €

2009年11月11日 紐約蘇富比 © Artprice.com

法國 23%

美國 50% 0 -5 000美元 37% 英國 25% 5 000 - 5萬美元 31%

2011年至2015年 尚.杜布菲作品價格區間分布

2011年至2015年 尚.杜布菲拍賣成交地理分布

這是一場風險很高的賭注,因為當時杜布菲的作品從未超過1千萬美元的拍賣門檻。然 而,這幅作品在「展望過去」(Looking forward to the past)專場上的表現優秀,不僅以 2480萬美元成交,也使得這場拍賣會創下史上最佳拍賣紀錄之一(佳士得於2015年5月11 日賣出34件作品,共獲得7億590萬美元,寫下公開拍賣史上第3高的成績)。由於賣出此 一重要作品,這名法國藝術家的拍賣紀錄在一年內多了1700萬元。事實上,前一期已經創 下740萬美元的最高紀錄,因為紐約蘇富比於2014年11月11日賣出創於1963年的大型畫作 《傀儡之城》(Cité Fantoche)。2000年至2016年,杜布菲的作品總價值提升了161%,在 美國(51%的市場)比在他渡過大半生的法國(20%的市場)還活躍。

未來的原生藝術市場 原生藝術發現者的市場價格比任何邊緣藝術家都還高,但是這些昔日密藏的作者對 市場的影響力也愈來愈大。矛盾的是,位於藝術界邊緣的原生藝術已經成為藝術市場 的新興領域。遭歷史抨擊、受知名專業人士(畫廊、評論家或策展人)維護的原生藝 術,不再限於專門收藏此一創作形式的博物館,而是進入全球知名的博物館,例如巴 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的常駐展掛出賽赫芬(Séraphine de Senlis)的作 品。原生藝術的觀眾群擴大了。每年在巴黎和紐約舉辦且大受歡迎的「業餘藝術博覽 會」(Outsider Art Fair),使這個市場得以紮根並專業化。佳士得於2016年1月在紐 約舉辦最新一屆的博覽會,並於同年1月22日策畫了首次原生藝術專拍「表達自由: 業餘民間藝術」(Liberation Through Expression: Outsider and Vernacular Art),在 藝術市場掀起了一場小革命。這場革命正是大西洋兩岸愈來愈多的愛好者所期待的, 因為,今日原生藝術的買家不再僅限於專精邊緣藝術家的圈內收藏者,這些買家的收 藏擴大並混合了各式種類,提高了直觀世界的能力。

《典藏投資》雜誌與法國Groupe Serveur集團公司旗下子公司artprice合作,隔月與讀者 分享精采內容。artprice.com的藝術資料庫提供市場上純藝術類的拍品指數,包括藝術 家交易指數、作品價格指數等,是藝術作品買賣交易、資訊交流的指標性平台。

http://www.artprice.com/

71


SCANNER

奧運之年 美妙之城 聚焦日漸蓬勃的里約藝市 文|Alain Quemin

著2016奧運會腳步的臨近,被譽為「美妙之城」的里約熱內盧 將迎來全球體育迷蜂擁而至的空前盛況。而不甘落後的藝術愛

好者們同樣可以從里約近幾年的蓬勃發展中受益匪淺。城內到處都 在施工改造,規模最大的當屬有軌電車項目。在這裡風捲雲湧的藝 術舞台上,驚人的前進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有時甚至會出現戛然而 止的失敗,比如蘇黎世達羅斯拉美收藏基金會(Daros Latinamerica Collection)2013年3月在里約市中心創辦的Casa Daros文化中心就已 於2015年12月關門停業了。

待開發的市場潛力 在巴西,只要一個項目還未最終完成甚至已持續多年,就談不上 成功與否。近年的一個新現象是,里約開始在文化上挑戰巴西經濟中 心聖保羅,使這兩大城市間由來已久的競爭顯得更為激烈。在巴西人 上 丹尼爾.布倫《顏色、光、投射、影、透明:原 位與定位建造》(Cores, luz, projeção, sombras, transparência : obras in situ e situadas).2015。里約

過去的觀念中,二者的角色似乎已經固定:聖保羅令人想到的是擁有 大量印象派館藏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其他重要藝術機構、自1951年

熱內盧Nara Roesler畫廊提供。© 攝影 Pat Kilgore ©

創辦到現在已獲得巨大影響力的聖保羅雙年展、眾多頂級畫廊的匯集

Nara Roesler畫廊

和誕生於2005年的「SP Arte」藝博會;而里約熱內盧則以獨特的環

下 《明天博物館》館內。 © Bernard Miranda Lessa

境和景觀聞名於世。與此同時,後者城市內的自然風光也激發了豐富 的藝術創作。如果說藝術市場一邊倒地集中於聖保 羅,生活在兩個城市的巴西知名藝術家數量則不相 上下。 直到2011年,隨著首屆「藝術里約」(Art Rio) 當代藝術博覽會的舉辦,一切都開始改變。原本以 為藝術市場在里約並不存在、里約藏家怎麼都得去 找他們眾多的聖保羅畫廊……在與會期間,他們很 快意識到自己錯了。幾經調整、將規模合理化後, 里約的藝博會終於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巴 西藝術市場的一大特點是「自產自銷」:圍繞巴西 藝術家,由巴西畫廊賣給巴西藏家。這主要源於重 要藝術作品關稅高達近40%的國家保護主義政策。 介於現行法律的阻礙,一些資本雄厚的藏家在購納 外國藝術家作品─尤其是大家名作之後,多是將之

72


置於其在巴西境外的住所或一些自由港區域,而非帶回巴西境內。 意識到里約有待開發的市場潛力後,兩大城市的藝商們在近幾年搭乘經濟的快

左、右 明天博物館外觀。 © Bernard Miranda Lessa 下

埃內斯托.內圖《NixiForestKupiXawa》.

車迅速展開擴張計畫,使當地的藝壇景觀呈現出全新的面貌。在此之前,里約的藝

棉、稻草、繪畫和木.650×1550×1010

術地圖並沒有什麼突出之處,不存在某個門類的聚集區域,不像很多畫廊都集中在

cm.2015。

具有波西米亞風情(日益減少)的馬達萊娜鎮富人區(Vila Madalena)或高端花 園區的聖保羅。事實上,一些畫廊在里約尋找落戶地點時也出現過失誤。比如與藝

裝置現場:埃內斯托.內圖和Kaxinawá 族:Aru Kuxipa 神聖的秘密。 © Jens Ziehe, Vienna 2015

術家埃內斯托.內圖(Ernesto Neto)關係密切的A Gentil Carioca畫廊就曾失策地 選擇了市中心……要知道,巴西城市的中心地帶由於治安問題很難吸引藏家的光顧 從而逐漸形成畫廊區。 因此,一如聖保羅,里約南部最為安定的高端富人區成為今天眾多當代藝術畫廊 落戶的首選範疇;該區域包括相互臨近的伊帕內瑪(Ipanema)、加維阿(Gávea) 和植物園(Jardim Botânico)區。亦帶幾分波西米亞風情的住宅區加維阿是莫雷 拉.薩勒斯研究所(Instituto Moreira Salles)優美建築的所在地,落戶於此的Silvia Cintra、Mercedes Viegas和Anita Schwartz三家畫廊獨闢蹊徑地分散於當地畫廊聚集 區之外。咫尺之遙,在伊帕內瑪潟湖附近可以找到2014年8月開放的聖保羅知名畫廊 Nara Roesler分店;該畫廊主要代理亞伯拉罕.帕拉特尼克(Abraham Palatnik)、 卡利托.卡瓦侯沙(Carlito Carvalhosa)、何里歐.奧迪塞卡(Hélio Oiticica)、胡 里奧.萊.帕爾克(Julio Le Parc)、維克.穆尼斯 (Vik Muniz)、丹尼爾.布倫(Daniel Buren)和 扎維耶.威蘭(Xavier Veilhan)的作品。

藝市升溫與創作蓬勃 近三年之前,一個更為重要的項目被提上日程, 落成日期幾經推遲後現被定在今年6月,那就是巴 西畫廊界另一巨頭─ 聖保羅Fortes Vilaça畫廊在 加維阿不遠處所設分店的開放。該店將入駐位於 植物園區的賽馬會舊址。Fortes Vilaça畫廊代理的 不僅有阿德里阿娜.瓦勒亞(Adriana Varejão)、 貝特麗茲.米拉塞斯(Beatriz Milhazes)、埃內 斯托.內圖(Ernesto Neto)、雅克.雷納(Jac Leirner)、朱利安.沙曼托(Julião Sarmento) 等巴西藝術名家,也有里瓦尼.諾伊恩史旺達

73


SCANNER

左 埃內斯托.內圖的作品。 © Alain Quemin 右 維克.穆尼斯《無處而來的明信片:伊帕內

(Rivane Neuenschwander)、羅德里戈.馬修斯(Rodrigo Matheus)等年輕 新星。這家新店是其聖保羅總店面積的近兩倍。就在該店旁邊,關閉了其伊帕

瑪》(Postcards from Nowhere : Ipanema).數

內瑪展廳的Laura Marsiaj畫廊也將重新開放;後者原先所在地臨近科帕卡瓦納

碼激光打印.180×240 cm.2015。(藝術家與

(Copacabana),近幾年突然顯得偏遠起來。如果這些計畫都能最終實現,里

Nara Roesler畫廊提供) 下 卡塔諾.德.阿爾梅達《椽》(Jangadeiros). 布面丙烯.180 ×160 cm.2014。 © Anne Villepoix

約的版圖將會產生巨大改變。 與里約熱內盧藝術市場升溫相伴的還有當地創作場所的蓬勃,這一氣象近 幾年來的標誌當屬市中心附近聖基督區的一家廢舊廠房:Fabrica Bhering。 這家外觀優美的昔日巧克力廠今天被改造為數量眾多的藝術工作 室,比如以金屬、木材和牛角為材料的雕塑家喬治.羅德里蓋 茲.阿基拉(Jorge Rodríguez Aguilar)工作室;在其中落戶的各 類商家店面也同樣值得一看,比如經營典雅復古家具的Garimpo Contemporâneo。 藝博會、畫廊和藝術工作室的聚集提高了可見度,形成了一股 龐大氣勢;此外,多座新建博物館也與中心區南部的里約現代藝 術博物館和海灣另一邊尼泰羅依區(Niterói)的當代藝術博物館 相輔相成;前者落成於1948年,是巴西最大博物館之一,後者則 出自建築大師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之手。2013年3 月開放的里約藝術博物館(MAR)為市中心再添精彩,在聚焦以 當代為主、帶有團體特點藝術創作的同時,也切實從周邊居民的 角度考慮來「大接地氣」。去年12月,與之近在咫尺的「明天博 物館」(Museu do Amanhã)也竣工落成。儘管內部展示的是科 技而非藝術,但由著名建築大師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設計的館身堪稱一件名副其實的藝術傑作,且蘊含著 奧運之年里約藝術新起點的象徵。

《典藏投資》雜誌與法國德魯奧(Drouot)集團旗下擁有123年歷史的《La Gazette Drouot》(嘉澤德魯奧)雜誌合作,雙方分享每期精采內容與讀者。 《La Gazette Drouot》是歐洲最主要提供拍賣市場、藝術文化報導的媒體。 總部位於巴黎,每週推出紙版週刊;此外亦包括中英文雙版國際刊。

74

http://cn.gazette-international.com/



76 希克藏品大展

Sigg Collection Four Decad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SPECIAL REPORT I


香港九龍西九文化區鳥瞰圖。M+是 一所位於西九文化區的視覺文化博物 館,展出20及21世紀的藝術、設計、 建築和影像,預計將於2019年啟用。 「M+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展覽現場。(攝影

Grace)

M+希克藏品 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 文|林琬娸 圖|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M+

希克藏品」巡迴展,終於回到M+博物館的根據地─ 香港,儘管M+博 物館尚未開幕,最快也要再等3年。M+透過舉辦「M+進行」,作為

博物館大樓落成前的展覽實驗平台,至今展覽進入第10回,名為「M+希克藏品: 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有別於海外展出使用富含挑戰色彩的名稱 「對即是錯: 1975年至今的中國當代藝術」,這一檔於2月23日至4月5日的展覽,精要闡述40年 來當代藝術在中國的發展。 除了變更展覽名稱外,展品的挑選,亦與過往在瑞典和英國的展覽不同。每次展 出,M+策展團隊都必須和當地策展人溝通,參酌當地觀眾的品味,以及他們對中 國當代藝術的理解程度,也因此每檔展覽各有特色。此外,先前展品的創作年份只 到2008年,這一次展品則到2012年,比較接近當代的氣候;藉由拉長論述時間, 也拉近了創作故事與觀賞者的關係。每次展覽,策展團隊少不了和烏利.希克博士 (Dr. Uli Sigg)溝通主題,長期合作下來,希克不但對其運作更加熟悉,彼此之間 也建立了信任基礎。 最初,希克單純地希望透過藝術了解中國文化,其後更以豐富的收藏,梳理中國 當代藝術史的脈絡。他本著文化機構的形式,系統性地收藏,使得這次的展覽,能 以編年時序的策展手法,論述中國當代藝術從萌芽到成熟的發展過程。這次展品逾 80件,涵蓋了油畫、水墨、雕塑、攝影、錄影和裝置等媒介,風格多樣,充分反映 社會的變遷。其中95%的展品來自希克的收藏,其餘則是M+的館藏。M+認為,希 克的藏品系列,能透過其他藝術品來進行對話。 展覽劃分成三個時代,主要的社會事件,遙遙呼應藝術展覽,作品之間縱橫交 錯,主線和副線互相牽引。展覽現場,沒有刻意採取革命性的布局,但並非單線發 展,可看出中國當代藝術之間的對話和香港亦有聯繫。M+希望闡明中國當代藝術 除政治角度外,也包含了社會脈動,乃至全球歷史及藝術史。

77


SPECIAL REPORT I

希克藏品大展

左 曹斐《誰的烏托邦》.單頻道錄像.21”.2006。(香港M+ 希克藏品,圖片提供

曹斐及維他命藝術空間)

右 艾未未作品《靜物》現場裝置中。

與西方藝術交流 按策展時序,將率先走進1974年至1989年的篇章。

其後活躍於1979年至1981年的「星星畫會」,藝術

這一階段,處於冷戰結束及文化大革命後期,主流藝

家透過藝術創作,進行批評和解放。彼時波士頓藝術

術仍不脫政治宣傳,但不少藝術家接受西方藝術薰

博物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在北京開展,

陶,思路上出現了改變。最早自發組織,進行邊緣地

對他們影響甚深;在那裡,他們認識了坦率的波洛克

下藝術實驗的「無名畫會」,藝術家們自認與社會有

(Jackson Pollock),刺激他們追求藝術的自由奔放。

所距離,他們多數來自杭州美術學院,與西方藝術如

1985年,這些多為自學的藝術家,返回學校,追求學

印象派和立體派皆有接觸交流,這是重要的起步。其

術自由。接著經過85新潮時期的「池社」、「北方藝

中,藝術家張偉的風格從七○年代慢慢轉變,由山水

術群體」、「廈門達達」,以及1989年著名的「中國

而具象,最後再往抽象發展;一幅七○年代後期繪製

現代藝術大展」。這一篇章,呈現藝術家如何在公共空

的油畫,使用自製的破舊畫布,在同一塊畫布前後兩

間的邊緣,思考並表達自身的獨立個性,另追求隨意和

面上色,藉以練習繪畫技巧,可見藝術家心性內斂,

隨機的藝術創作,比如觀念創作,打破傳統的藝術意

似乎並未想過有朝一日出售畫作。此外也從藝術家鄭

義。接著至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大展」的15年間,

子燕借來畫盒,小小的盒子,正是毛語錄的袋裝尺

他們在當時蔚為主流的社會現實主義藝術中,找尋對話

寸,方便攜帶也易於收藏,要是遭受官方審查還能輕

方式,並探討藝術創作自由從放鬆趨向收緊的進程。

易躲過。

左 觀眾可於手機及平板電腦使用互動展覽導覽,深入了解展覽及作品。 圖中作品:方力鈞《無題》.油彩畫布.250×180 cm.1995。(香港M+ 希克藏品) 右 張洹《為無名山增高一米》.彩色照片. 69×103.5 cm.1995。 (香港M+ 希克藏品)

78


藝術介入社會 第二個篇章,呈現1990年至1999年間,中國加入國

最後,展覽進入2000年,並以奧運作為時代的轉

際貿易組織後,藝術生態及創作的多樣性。在鄧小平

捩點,圍繞著奧運前後的中國社會展開。這一時期,

南巡後,改革開放只講經濟發展,不談政治。此時,

中國經歷全球一體化及城市化急速發展,藝術家關注

中國社會開始走向都市化、商品化,迎來西方消費主

這些劇烈變化對日常生活及創作的影響。他們焦慮走

義時代,這為藝術家帶來新的創作契機及激進實驗,

得太快,可能會忘記中國的傳統文化,其中有人改變

比如說,「玩世現實主義」(cynical realism)及「政

創作手法,由純粹的政治視角,轉而將日常生活元素

治波普」的興起。他們用波普的手法,將政治符號放

加入創作中。藝術家開始反思中國與西方、傳統與現

在商品上,像是王廣義玩世不恭的毛紅格,在當年看

代之間的二元關係,尋找自身與傳統的關聯,試圖探

來是極具爭議的。藝術家在思想解放後與自己拔河,

索當代藝術創作、中國現實及文化定位之間複雜的聯

尤其探索如何在國際上重新定位。隨著展覽平台與日

繫。藝術介入社會這一觀念,也重新進入藝術家的視

俱增,以及畫廊的加入,中國當代藝術商業化,藝術

野,例如曹斐,她待在東莞工廠3個月,進而延伸出創

家開始賺錢,而新的身分認同,使他們產生文化焦

作。這些展品皆反映中國藝術家在政治及社會的拉扯

慮,並思考應該追求什麼。這也促使九○年代中期以

中,如何繼續追求藝術自由,參觀者也可藉此瞭解現

來,在行為藝術、攝影、錄像及觀念等藝術領域裡,

今中國蓬勃的藝壇。

出現大量激進的實驗性作品,引領中國當代藝術走回 地下。 「M+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展覽現場,圖中作品為張洹的《家譜》。(攝影

Grace)

79


SPECIAL REPORT I

大人物

如同鏡子, 映現中國當代藝術全貌 專

文|林琬娸 圖|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利.希克博士(Dr. Uli Sigg),這個對藝術界而

典 您怎麼看待經濟危機對中國藝術市場的影響?

言並不陌生的名字,憑一己之力,記錄中國當代

S

現今的經濟情況,對中國藝術市場確實有下調

藝術的軌跡,並有系統地建立收藏體系。現於香港舉行

的趨勢。從國際市場上相對較低的價格,一躍成為高

的「M+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被視為最

價的藝術品,總體而言,價格比西方藝術在國際上略

全面的中國當代藝術展覽。希克曾居住北京多年,在收

高,這對價格確實有影響。

藏藝術這40餘年來,他的足跡遍及中國各地,拜訪1000 多位藝術家,收藏約2000件作品。身為中國當代藝術收

典 目前的經濟環境,是否對您的收藏產生影響?如

藏規模最大也最完整的藏家,他以藝術品來編年紀事,

有,那又是什麼樣的影響呢?

填補1979年他初到中國時,猶空白一片的當代藝術收藏

S

體系。《典藏投資》專訪這位說話謹慎、不茍言笑的瑞

會。就我個人而言,樂見藝術市場的價格有所調整,價

士收藏家,將他的收藏心法分享給讀者。

格下跌對於像我這樣的收藏家有利,並提供好時機。因

我向來認為,市場危機對收藏家來說,是難得的機

為我是不賣作品的,並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用來收藏。

80


國際知名收藏家烏利.希克。

張偉︽福綏境公寓︾.油彩紙本. . 1975 。︵香港 26×19 cm

要。收藏與否,取決於是否決心參與藝術家的一系列作 品,不是只有個別的作品,因為單一作品並不能好好論 述藝術家本身想要訴說的故事,以及表達的藝術理念。 現在,觀看我的藏品,它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及見證中 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從藝術到社會事件,都可從我的收

希克藏品︶ M+

藏展現出來。 我購藏藝術品的決定,基於展示一段歷史的原則, 像是藝術機構的收藏,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品味和愛好。 所以我不像依據個人趣味來收藏的藏家,會根據趣味的 轉變來調整藏品結構。我的目的是建立中國當代藝術的

典 隨著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的氣氛和環境的改變,您的

收藏體系,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過程並展示全貌。

收藏理念是否產生變化?

有些作品我可能不喜歡,但它在整個發展過程占有一席

S

我認為真正的藏家是不受市場影響的。現在市場下

之地,也會被我收藏。收藏家或藝術機構,必須好好地

跌了,我的收藏計畫也沒有太大改變,也許還會擴大我

分布藏品,闡明藝術家背後創作的原因,他們可能會猶

的收藏件數,這要取決於我看到了什麼作品。不管市場

豫,但是不太可能全基於市場考慮,本身的文化歷史考

的走向如何改變,我都會繼續收藏,不太關心收藏後藝

量也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例如非洲藝術很便宜,但它不

術家的作品價格。收藏對某些人來講,可以跟隨潮流,

是藝術界的焦點,又或者柏林有很多很好的藝術家,但

但是我不能,我有自己的方式。當我意識到國內也好、

他們多半不能倚賴藝術創作維生。

國外也罷,都沒有個人或團體系統地收藏中國當代藝術 品時,我就著手把當時藝術家正在做的、有代表性的作

品收集起來,這些不一定是當時最好的作品,但卻是最

前,可曾考慮在中國開設展覽空間?

重要的作品。如果我想買進某件作品,我會和那位藝術

S

家討論,了解他的作品試圖向世界展示什麼。這是我做

國開設展覽空間。我在歐洲、美國、拉丁美洲舉辦了

決定的基本因素。

很多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展覽,向世界展示和介紹中

您決定將收藏捐贈給香港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之 我此刻比較著重於展覽和收藏,並未考慮過在中

在收藏方面,我有一個總原則,就是希望收藏的作

國當代藝術。我希望能多做展覽,如目前正在瑞士兩

品能表現中國當代藝術的總體狀態。這包括兩個標準,

家美術館展出約150件我個人其餘的收藏,完全獨立

首先,這件藝術品走在當代藝術前沿,能體現當代藝術

於M+的藏品,展覽的方式以「中國耳語」(Chinese

演進的過程。其次,它記錄著中國的點滴,並不一定表

Whisper)為主題,有別於現在M+以編年時序的策展

現為「中國的」藝術,而是無論放在何時何地,都稱得

手法。又如M+希克藏品曾在2014年於瑞典默奧大學

上很好的作品。當然,這個標準並非一成不變。近年

(Smeå Sniversity)的BildmSseet美術館展出,其後

來,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價格暴漲,我也改變了以往系統

在2015年於英國曼徹斯特惠特沃斯美術館(Whitworth

收藏的做法。比如說,我現在試著從更宏觀、嚴格的角

Art Gallery)展出,兩個展覽譽滿歐洲,吸引逾13萬名

度,挑選及收集當代藝術;一年之中,我大概收集50、

訪客參觀。這些展覽雖然有幫助,但相對較小,難以將

60件作品。儘管有些作品令我激動,其他人卻沒有這種

M+藏品的氣勢全帶出來,空間也不足以展示M+藏品的

感覺,但我相信自己的判斷。那些有代表性、衝擊力、

廣度和深度。M+藏品需要較大的展覽空間,我熱切地

爆發力的作品才會被我收藏。

期待它在2019年的開幕。

典 隨著預期的經濟情況,您認為世界各地的美術館,

典 您可曾考慮和拍賣公司合作,拍賣藏品?

可會轉變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態度?

S

S

藝術品,只會購買藝術品。

我認為,明確地訂立購藏藝術品的前提和目的很重

目前沒想過,儘管他們一直聯繫我。我從未出售過

81


SPECIAL REPORT I

大人物

張培力︽ ? . 1987 。︵香港 M+ 希克藏品︶ X第四號︾.油彩畫布. 180×198 cm 張曉剛︽血緣 — 大家庭 號 年︾.油彩畫布. 149×180.5 cm . 1998 。︵香港 17 1998

國際拍賣行持續加大引進東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的力 度,您是否也對東亞地區的藝術感興趣?

S

我並不是當代東亞藝術的專家,我所了解的並不比別

人多。我擁有的當代東亞藝術藏品,多半從畫廊購買,因 為它們和畫廊有合約,甚或是獨家代理。我也不時從其他 藝術家手中獲得作品,以亞洲藝術家為主。我的東亞當代 藝術收藏來源,包括韓國、日本、北韓及印尼,但並非有 系統地收藏,這些純粹是我感到喜歡、認為主題有趣並被 吸引的作品。

典 如今,您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的甄選標準,是否還 和從前一樣呢?您要親自接觸藝術家本人後,才決定是 否收藏他的作品? 在上世紀九○年代的中國,我們不常見到當代藝

希克藏品︶ M+

S

典 捐贈藏品後,您還是一直收藏中國當代藝術,隨著

術家的作品及其展覽,相對而言,直接接觸藝術家本人 更為容易。因此,我在過去40年裡,拜訪逾1000位中 國藝術家。我一直認為,只有深入藝術家的生活,才能 真正了解他們的藝術品。藝術品只是一個表象,隱藏在 它背後的是什麼?為什麼他會做這些作品?只有與藝術

的作品,直到他有新的想法後,才會再進行收藏。

家面對面交流,我才能找到答案。收藏作品,不僅止於 購買最後的製成品。與藝術家交往,了解他們的個性,

典 您如何看待中國當代藝術的前景?

明白其創作過程,並追蹤他們心態的轉變,也同樣非常

S

重要,而這些步驟連同大量的研究工作,共同構成了整

一直是焦點的中國當代藝術。比如說,我在新加坡的朋

個收藏過程。迄今,我每年仍頻繁來到中國,拜訪藝術

友們,他們都在收藏東南亞當代藝術。然而中國地大物

家,參觀藝術展,從中國藝術家手中直接收藏作品,只

博,我相信必然會有好的藝術家誕生。我認為這次市場

要他們不斷創造有趣的作品,他們就會受到我的關注,

危機,對藝術家的影響是正面的,因為藝術家有更多時

進而被納入我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體系。

間思考自己的藝術,而不是關心市場。藝術家不應該抄

東南亞當代藝術多年來被忽視,如今它正迎頭趕上

襲自己或別人。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完全掌握在藝術

典 當您發現收藏的作品,其實是抄襲或是借鑑西方當

家的手中,他們必須創作好的作品,才能使中國當代藝

代已有的表現時,您將如何面對它呢?

術更有競爭力。

S

82

我不認為我會購藏這類作品,這可能只發生過一

次,也少有機會發生的。可能有類似的藝術創作,但其

典 您曾任記者、商業機構高層、外交官,更是國際著

理念必定不同,藝術性的取態和切入點也是迥異的。我

名的藝術收藏家;您如何看待自己的眾多身分?

是以一種文獻式的手法開展蒐集工作,收藏的是一位藝

S 從一些人的角度來看,也許認為,我是改革開放後

術家的整體發展過程,而非特定的發展階段。如果我曾

第一批來中國的外國人之一,也是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收藏過某一位藝術家的作品,而他仍持續創造有趣的、

的參與創始人。但對我而言,能和中國緊密地互動,給

有別以往的作品,就算改變多麼細微,它依然值得我收

予我更大的影響,有幸能集結一個系統性的藝術收藏體

藏。甚至,我還會刻意購買他某一階段的藝術作品,以

系,帶給我更大的成就和滿足感。收藏家的身分,雖然

補充收藏體系的不足。不過,如果他沒有轉變,他的一

並非我的職業,但收藏研究完全吸引了我,這也是我最

系列作品只在表述一個觀點,我將不再繼續收藏這系列

受社會認肯的身分。


中國知名策展人皮力。

立足香港.面向世界 專

M

+

文|林琬娸 圖|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港,從來不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創作基地,但卻

是中國當代藝術吸引全球目光的重要舞台。香

吸引人,如這般大量的當代藝術藏品,在中國是十分

我早於九○年代就認識希克博士了,他的藏品很

港M+博物館,今年 月推出「M+希克藏品:中國當

難得的。由於收藏家和機構缺乏興趣,以及之後的市

代藝術四十年」大展,幾乎揭櫫一條完整的中國當代

場熱潮,早期許多作品受到破壞。因此,要建立一個

藝術史線索,更是

發展的重要里程碑。M+博物館

兼具深度、廣度和高品質的收藏系統,非常困難。然

最快於2019年開幕,屆時將是亞洲地區最具指標性的

而希克藏品被公認為1970年代至今,中國當代藝術品

當代藝術美術館。中國知名策展人皮力博士,身兼批

中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也最重要的收藏。整批藏品

評家、策展人、畫廊負責人及中央美術學院教育工作

包括350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為大型畫作及裝

者,早在2012年 年 月便赴任 月便赴任M+博物館,擔任高級策展

置藝術,它們自1990年代早期就被系統化地整理成博

人。《典藏投資》專訪皮力博士,一探他與這批備受

物館級收藏。

矚目的藏品及未來亞洲最大的博物館,將碰撞出什麼

希克藏品,是中國當代藝術最重要的個人收藏,全 面展現及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自二十世紀七○年

樣的藝術火花?

代以來飛速發展的歷程。希克藏品的捐贈和M+博物館

典 可否和我們分享香港 任策展人?

博物館為何能吸引您來擔

的購藏,是M+博物館自成立以來最顯著的發展;再 者,M+博物館立足香港,它是一個全球化的事業,也


SPECIAL REPORT I

大人物

是國際性的博物館,不以單一的民族、國家及地區文 化為背景。作為藝術工作者,這是難能可貴的機會, 不是每個世代都有幸碰上如此機遇,得以研究這類藝術 品。即使我曾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12年,仍是在2012年 通過全球招聘,以及層層的策展人面試後才獲此重任。

典 作為M+視覺文化博物館的策展人,您是怎麼理解 「M+」的?

M+是香港全新的視覺文化博物館,不只是視覺博

物館,是比視覺藝術「多一點」,尤其以文化作為主 題演講。它將是一個新形態的美術館,而不是我們傳 統理解的博物館;跟藝術中心相比,它有收藏,跟博

典 可以和我們分享您在香港M+的工作計畫嗎?和身

物館相比,它的門類又更多元,人們將在這裡看到文

兼批評家、畫廊負責人及中央美術學院教育工作者有

化創造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在日益密切聯繫的

什麼不同呢?

全球視野中,為視覺文化記錄過去、透視現狀、貢獻

皮 我在香港M+,只要是跟中國藝術有關的工作都會

未來。

做。我認為在中國做展覽是為藝術服務,是在生產藝術。

M+博物館的目標,是成為類似於美國現代藝術博物

可是,在香港是為教育公眾,例如M+有很全面的保存、

館(MoMA)和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研究和修復部門,公眾也會與美術館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這類文化評論中心,重點展出二十及二十一世紀,特

畢竟,西方與中國藝術體系的操作模式是不一樣的。

別是二戰後來自香港、中國、亞洲乃至全世界的藝 術、設計、建築及影像。透過跨界的嘗試,同時挑戰

典 自2012年起,M+舉辦「M+進行」展覽,作為博

並遵守界別之間的規限,擔任不同觀點、敘述方式和

物館大樓落成前展出不同形式作品的實驗性平台,您

觀眾層面的交匯點。

是怎樣看待其成效?

劉韡︽風景畫︾.黑白照片.

宋冬︽哈氣,天安門︾.彩色照片.

. 1996 。︵香港 M+ 希克藏品︶ 120×180 cm . 2004 。︵香港 M+ 希克藏品︶ 306×612 cm

84


黃銳︽圓明園新生︾.油彩畫布. . 1979 。︵香港 55×70 cm

展現過去40年以來,當代藝術在中國 的萌芽與發展。基於他龐大而豐富的藏 品,透過大量的研究工作,展覽從1974 年始,此後直至2012年,每一年均有展 品對應並聯繫著社會變革。對於敏感題

希克藏品︶ M+

材,M+會透過各項活動重新詮釋、評估 及重寫藏品的意義和闡釋,貫徹博物館 希望以當代出發的理念。策展團隊把知 名的、重要的、具有歷史價值的藏品串 連起來,使觀眾全面理解上下文,認識 中國當代藝術藏品的深度和廣度。

皮 「M+進行」是M+於2019年開幕前,透過租借城市

因此展覽以研究為基礎,首次採取編年時序的策展

空間,譬如公園,做一些常規性的展覽。 在我們看來,

手法,有別於以往他的藏品展按主題去發揮,如「山

建立博物館不光只是建構硬體,更為重要的是軟件,如

水—無字的詩:希克收藏展」和「麻將—中國當代藝

內容和配套設施。我們需要建立目標觀眾群和本地交流

術希克收藏展」。另外,香港是繼紐約和倫敦作為國

溝通對話,培養積極的互動關係。這樣的平台,也可以

際藝術商業市場的中心,M+希望提供多個與商業價值

是電影院,比如為了配合這次希克展覽,我們特別策畫

不一樣的切入點,旨在讓觀賞者讀到一個首尾一貫的

了延伸項目「M+放映:四十年」。從中挑選8件難得一

故事,精要闡述從中國當代藝術的根源,直至最近10

見的藝術家流動影像、紀錄片及劇情片,從影像領域的

年的發展。

角度出發,展現中國當代藝術在歷史上的重要轉捩點, 探索其過去數十年間的發展軌跡。 我們還有「M+展亭」,它旨在為團體、藝術家、設

典 從希克上千件藏品中挑選逾80件藝術作品展覽, 可否和我們分享M+的揀選標準?

計師及其他舉辦小型獨立展覽及活動的單位提供展覽

皮 我必須強調,揀選標準純粹以藝術質素和歷史重

場地。在M+博物館大樓落成之前,展亭將是M+舉辦

要性為主,沒有考慮政治因素。譬如九○年代催生了

展覽的主要場地,它會進一步將博物館的使命伸延至

很多新的流行風格,像是「政治波普」、「玩世現實

文化區內的公園及公共空間。將於今年落成的「M+展

主義」和「豔俗藝術」等,出現了大量以攝影、錄像

亭」,會被設置為展期3年的希克收藏館,展後與其他

裝置以及行為和概念藝術等領域的激進實驗性作品,

作品合展,在總面積為6萬平方米的M+大樓內。最後

我認為,複雜的張力關係是該時期中國當代藝術最有

我們更有一系列的公眾論壇,「M+思考」帶領群眾與

意義的特點。

視覺藝術、設計、建築及影像專家探討相關領域的重 要議題。這些學術研討會,再加上網上雜誌的教育,

典 西方藝術界將希克捐贈藏品與M+,列為全球五大

透過線上去實踐博物館的功用。所以就算實體的博物

藝術品捐贈計畫之一,人們很重視希克與M+藏品的首

館尚未落成,但其消費族群已組織起來。因此待博物

次展出,您對展覽有何期許?

館建成時,我們已有固定、特定的訪客造訪。

皮 我期望觀展人數創下高峰,展覽期間我們將舉辦 一系列教學活動,加深公眾對展覽的理解,並拓寬中

典 「M+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作為

國當代藝術的討論空間。其中包括講座「超越前衛:

「M+進行」展覽系列第十回,您的策展方針可和以往

三個中國藝術家的創作個案」、各式導覽團,如周末

的展覽不同?

導覽團、策展人現場導覽、通達導覽團、學校導覽團

皮 希克博士按系統收藏,他的購藏不是建基於他的

及教師活動,內含教師預覽及專題講座和教師工作

喜好。哪裡有歷史空缺,便往哪裡填補,期望能全面

坊。教師將參與由策展人帶領的展覽導覽,以及由中

85


耿建翌︽第二狀態︾.油彩畫布, 一組四張.

SPECIAL REPORT I

大人物

國當代藝術研究員主持的專題講座,讓教 師更瞭解展覽內容,進而引導學生瞭解中 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與成就。這為期6週的

︵每張︶. 170×130 cm

展覽,目前已有超過70個學校團體預約參 觀,換句話說,我們每星期會有超過10個 單位造訪。另外,我們正在舉行測試實驗 性質的展覽計畫,譬如編排作品的安放, 這些皆為未來的博物館開創先河。

。︵香港 1987

典 您認為希克的捐贈,對中國甚至亞洲

希克藏品︶ M+

的當代藝術版圖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皮 在過去40年,希克藏品是目前為止, 唯一一個沒有因為交易而被拆散的收藏系 統,因而能達到很好的展示及陳列效果, 它完整地保存並記錄中國當代藝術文化, 使我們能集中地看到中國當代藝術的來龍 去脈。希克博士把一整個收藏系統轉交給 博物館,基於香港自由寬鬆的社會氛圍, 再加上博物館採用西方營運管理的模式─ 特別是在研究、保存和修復的規範上,香港作為國際城 市,催生了使中國藝術和西方產生聯繫的國際化展覽。

泰德現代美術館、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法國龐畢度中 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它們開幕之初都是

典 您可以和我們分享M+未來購藏或策展的方向嗎?

地區性的,隨著年月為人們所認識,如美國現代藝術博

譬如M+在2016年的館藏方向是?想法為何?

物館也有80多年的歷史了。所以,這是我們最基本的理

皮 除了希克先生捐贈的1463件藏品,我們還會繼續

念,也就是把國際敘事和中國本地的敘事結合在一起。

增添別的藏品進來,除了接受捐贈,我們也會考慮採

86

用購買和租借作品的方式。相信未來將會有一個比較

典 對您來說,這項工作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在哪個方面?

立體的收藏體系,確實地反映M+作為香港博物館的特

皮 目前中國缺少一個容易看到收藏展示當地藝術發展

質,第一步我們先要把脈絡梳理起來。M+正在發掘、

歷程的博物館,很多年輕人不太瞭解其豐富的傳統文

認識、參與和建立從香港角度出發的藏品,從地域上來

化。我們以非常當代的形式吸引大量的中國觀眾,讓年

說,我們要從香港的視角來看館藏和視覺文化,包含流

輕人對其傳統文化有更好的認知,使他們瞭解屬於自

動影像和攝影的發展。我們既收藏香港,也收藏珠三角

己國家的當代藝術。M+從來不是一個視覺藝術的博物

至中國和亞洲的藝術品。我們所謂的國際敘事,指的是

館,那視覺文化的博物館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試圖打

瞭解整個西方的當代史,在M+,我可以看到最好的英

通不同視覺文化的關係。視覺文化,包括了建築、設

國藝術和國際敘事的關係,看到美洲和國際的關係,我

計、視覺藝術的綜合體。這個總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M+

們希望M+是特別強調亞洲和所謂外部的當代藝術之關

博物館,開放後將是亞洲最大的博物館。M+如何讓觀

係的美術館。

眾知道並理解其意義和作用,又如何在區域內啟動文化

這就像每天打開中國的報紙,你可以看到最基本的新

上的改變,是我們最大的挑戰。我們要成為全球文化舞

聞事件發生在哪個區域,但是對不同區域的新聞有不同

台上一道重要的力量,期許藉由M+將香港打造成具有

的側重點。情況一如現在全球知名的美術館,例如英國

世界一流藝術和文化設施的地區。



COVER ST

焦 點 人 物

尊彩藝術中心

林亞偉

3

從陳澄波 到台灣當代

尊彩的小余傳奇

月22日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迎來第四屆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這場全球最頂尖的藝博會之一,尊彩 藝術中心帶來台灣當代藝術家的許家維個展「回莫村計畫」,讓觀眾看到台灣傑出的青年藝術家,用

鏡頭與作品,述說亞洲中南半島,中、泰、緬邊境,一群在國共內戰後遺落於此的中國軍隊故事。 許家維,是尊彩代理的諸多當代新銳之一;去年,尊彩以台灣前輩藝術家陳澄波個展申請,首次獲邀參 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從自己的土地出發,邁向國際;從內湖的一家小畫廊,茁壯為台北近年來最火熱知 名的畫廊之一,尊彩藝術中心創辦人余彥良、陳菁螢夫婦,樹立了畫廊的新典範。不誇張的說,當前台灣 各藝術院校有志藝術家夢想的年輕新秀,許多都想與尊彩合作。


尊彩藝術中心創辦人余彥良︵左︶、陳菁螢夫婦,攝於

年尊彩創辦之初的畫廊。 1993 余彥良︵左︶、陳菁螢夫婦 2016 年攝於尊彩藝術中心。

不 遺 餘 力推 廣 陳澄 陳澄波 波 1993年,尊彩是一家夫妻檔創業的小畫廊,而今23個年 頭之後,為什麼能蛻變為台灣的代表畫廊之一?負責人余 彥良更受邀擔任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與藝術史教授 蕭瓊瑞、蔣伯欣、修復專家張元鳳教授等專家學者,一 同在基金會擔任董事推廣陳澄波藝術。在陳澄波家屬眼 中,余彥良是位備受信賴的畫廊主,而且,在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立志推廣 基 金會 金 立志 志 推廣 推 陳澄波藝術的藍圖裡,敏銳的藝術市場知識更是不可或缺,藝術圈裡的「小余」,就 成為這個低調的家族,最信賴的畫廊圈友人。 2014年從台南啟程,巡迴北京、上海、東京,再於台北故宮正館為展覽終站的「澄 海波瀾-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是陳澄波因228事件遇難後,歷經30年作 品不見天日,逐漸曝光展出後,歷年來最盛大的展出。這檔展 覽,同時是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多年積累成果的展現,包 括作品的修復,修復成果報告的發表,乃至在各地 的學術研討會與論文發表,包括中文、日文、英 文、德文版本的學術研究,豐富了陳澄波那個時 代的藝術。但這場展覽,或許因為未曾有過如 此規模的盛事,而招致「炒作」的批評;評者 認為,這是市場基礎沒有打開,價格做不上 去了,才開始亞洲巡迴展以拉抬學術價值。 這對於從1993年畫廊開業,即致力推廣台灣 前輩藝術家的余彥良而言,頗感心酸;他 引用了陳澄波夫人張捷女士的一句話: 「咱做乎天看。」張捷女士,她被 稱為「藏畫的女人」,她默默藏 畫,堅信總有一天能用畫作,用 藝術為丈夫翻案。而她,成功 了。 其實,如果說畫廊在「炒 作」陳澄波,那麼2014年香 港蘇富比秋拍夜場裡,出現 一幅陳澄波極重要,創作於 1937年的《嘉義公園》, 就不會流標收場。這幅底價 2000萬港元的畫作,是陳澄 波最好的嘉義公園代表作之 一,而且,畫作裡還有兩隻 丹頂鶴,宛如芭蕾舞者在水 池伸展。陳澄波的寫生地點 遍及嘉義市各處,他曾言 「我的畫室與其說在室內還 不如說在大自然中」,因此


COVER STORY

焦 點 人 物

年,陳澄波作品集第肆冊《藏寶圖》出版,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重光先生登門拜訪,閱讀畫冊, 亦肯定余氏夫婦多年推廣父親畫作的用心。

右 余彥良(左)與藝術家朱銘合影。 下 尊彩於

年出版的第肆冊《 藏寶圖》封面。

後人推論,畫中現身水邊的丹頂鶴,極可能為畫家親眼

余彥良還清楚記

所見,此刻看來成了畫作的亮點。2014年10月,當時在

得,10多年前,當他 他

香港拍賣廳無數重要藏家屏息以待中,《嘉義公園》無

第一次拜訪陳重光先

人出價而流標,讓人為之扼腕。如果基金會與畫廊,耗

生,藝術家陳澄波

費無數精力與資源籌辦東亞巡迴展,將陳澄波讓更多人

長子的家時,客廳

認識,目的是為了炒作畫價,那麼如此重要的作品在如

擺置ㄧ張傳統的木

此關鍵的拍場上拍,就該運作讓其順利成交。

頭茶几,上面墊了

畫廊招致部分人士「炒作」的評價,對於一心推廣陳

一塊玻璃,玻璃下,則填滿了各家畫廊老闆、 則填滿了各家畫廊老闆

澄波等前輩藝術家的余彥良來說,有點兒無奈。但這位

拍賣公司專家的名片;滿桌的名片彷彿向余彥良示威,

在藝術圈裡總是爽朗迎人的畫廊主,卻也是經歷多年,

輪不到你。「我算是最晚來的了……。」余彥良仍然記

透過言行一致的展覽與作為,才逐漸為陳澄波家族所接

得這一幕畫面,宛如昨日。余彥良坦言,當時陳重光對

受。因為,陳家與台灣其他一樣曾蒙受228事件的家庭一

他的印象並不是太好。由於尊彩在1997年,畫廊開業的

樣,傷口都需要時間癒合。低調,一直是陳澄波家族的

第3年推出「陳澄波與陳碧女紀念畫展」,陳碧女為陳澄

行事準則,炒作,更不是他們的風格。

波次女,「虎父虎女」的口號讓展覽頗獲好評,更讓北 美館之後跟進典藏陳碧女畫作。但在最初,陳重光認為 余彥良是將姐姐陳碧女的畫作「騙」出展覽的,一連串 的誤解,導致陳重光對甫入畫廊產業的余彥良有誤會。 但誤會,終究只能是誤會。尊彩從1998年出版第壹 冊《台灣前輩畫家的藏寶圖》,到2005年第肆冊的《藏 寶圖》出版,不斷努力推介台灣前輩藝術家,而這第肆 冊《藏寶圖》更等於是陳澄波的專屬圖錄,讓陳重光更 登門拜訪尊彩閱讀畫冊,亦肯定了余彥良、陳菁螢夫婦 這些年推動父親畫作與其他前輩藝術家的用心。而2010 年尊彩新館開幕敲定:「璀璨世紀—陳澄波與廖繼春雙 個展」的計畫後,陳重光更在新空間裝修期間即來勘查 場地,並親自主持開幕後的作品導覽活動,可見陳重光

年,尊彩藝術中心將陳澄波、廖繼春、洪瑞麟、廖德政等作品帶至北京中國美 術館參加「二十世紀中國油畫展」展出,首創台灣前輩藝術家於中國展覽之紀錄。

對尊彩的肯定。從尊彩開業之初迄今,余彥良念茲在茲 的,就是推廣這片土地的傑出藝術家,因為他們的作


巡迴展覽期間,基金會成員與研究團隊於上海尋訪陳澄波當時參與藝文活動之地點。

品,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台灣,以及這個時代台灣的根源 由來。他這樣的精神,得到了陳澄波家屬的支持。

余彥良創業之初的前3年,他自己騎著摩托車,拿著 太太自己照相打字的展覽傳單,挨家挨戶在內湖、東 湖、大直一帶投郵箱,希望能讓更多的人走進畫廊看展

擦亮本土藝術家的名字

覽。因為畫廊就開在大馬路邊,他愈開業,與走進畫廊

1993年,尊彩還只是內湖成功路大馬路旁的小畫廊,

的人們交流,就愈來愈清楚,台灣教育嚴重缺乏對本土

當時第一檔的展覽,即是廖繼春、楊三郎、李石樵等前

藝術的介紹,人們念不出10位台灣自己的前輩藝術家,

輩藝術家。時至今日,當尊彩有了第三處新家,落腳內

人們只知道吳昌碩、張大千……,知道莫迪里亞尼、畢

湖瑞光路,擁有一座達3層樓的恢宏展館,當塗鴉藝術

卡索,卻不熟悉自己土地上的陳德旺、蕭如松、廖德

家Candy Bird作品充滿了一樓展場,當許家維的當代錄

政……,太多太多,他希望自己的畫廊能多盡一分力,

像今年代表尊彩參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尊彩3樓的展

推廣這些藝術家。因為,如果自己都不重視,那麼本土

場空間,依然掛著金潤作、陳德旺等老輩藝術家的油彩

藝術家必然成為邊緣。台灣的教育與政策,一直缺乏對

畫。一股寧靜的氛圍,在3樓,那是老畫家在當時的局限

視覺藝術的教學紮根,讓余彥良感嘆:「這讓瑞光路的

下,所能創作的最大自由。余彥良這樣說:「不民主,

路燈不美,階梯不美……,公民沒有美學意識,怎麼會

你就只能畫這樣。民主的人,能塗鴉能揮灑。我要讓大

有漂亮的路燈、美麗的招牌呢?」

家都進來,看年輕藝術家,也看老藝術家。」陳澄波的

但余彥良不灰心。其實,這位有著台北最大畫廊展館

年代,只能在狹小的框架裡創作,老畫家歷經日治、戒

空間的畫廊主,骨子裡是一個文青。他大學考取的是國

嚴……,當代藝術家則不受局限,天馬行空。而尊彩,

劇組,雖然受限家庭壓力念機械,但最愛的還是藝術;

成為一處從本土出發,以台灣最開始的前輩畫家為起

他曾立志要到《講義雜誌》、《聯合文學》工作寫文

點,再到無界限的台灣當代新銳的展演之所。

章,甚至辦出跟他們一樣好的雜誌。余彥良,他就懷抱

年,尊彩後花園李梅樹「肆福臨門」特展之展覽現場。

右 「璀璨世紀—陳澄波與廖繼春雙個展」開幕現場,余彥良(左)與藏家施俊兆夫婦合影。


COVER STORY

焦 點 人 物

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台南展場「澄海波瀾」。台南市長賴清德(左)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重光於畫作《新樓風景》前合影, 此為陳澄波在台南取景的作品。

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北京展場「南方豔陽─陳澄波藝術大展」一景。

著這樣的理想與浪漫,投入了藝術產業,開創了畫廊。 在23年前,內湖還不是今天交通擁塞,科技公司林立的 此刻,他就來到內湖開疆闢土了。

從專業、敬業到樂業 余彥良曾經經手趙無極的一幅重要作品《向杜甫致 敬》,這張畫最早出現市場時,是1992年的法國Briest

他與夫人陳菁螢,選擇在內湖的大馬路邊開業,而不

拍賣公司,當時以25萬法郎成交。後來作品在台數年,

是當時畫廊匯集,人文薈萃的忠孝東路阿波羅大廈,就

歷經2位藏家輾轉來到余彥良的畫廊。當時,要在台灣

是希望吸引更多對藝術有興趣的過路客,推廣作品給他

推廣趙無極的抽象畫並不容易,這幅《向杜甫致敬》畫

們,讓他們成為收藏家。余彥良一點都不諱言,創業維

作,余彥良定價360萬元,不斷遭到藏家的砍價遲遲未能

艱。1997年,余彥良、陳菁螢的老大出生,當時經營畫

賣出。但余彥良與陳菁螢依然深信畫作的價值。終於,

廊到負債的余彥良,身上只剩下5000元,不得不硬著頭

這幅畫作被一位路過的藏家一眼相中,沒有殺價多少即

皮向父親借了5000元,才有錢到醫院。他懷抱著對藝術

成交。陳菁螢回憶,當時非常開心的請藏家到旁邊的鐵

的熱情,熱情的擁抱藝術,藝術,終究回饋了他。

板燒餐廳,吃一客300元的套餐,滋味特別好。而這位藏

幼稚園孩童參觀尊彩藝術中心。


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東京展場「台灣近代美術─留學生們的青春群像 (

)」一景。

家,從此成為尊彩的好友。《向杜甫致敬》一作,這位藏家一收藏就 是15年,直到2008年釋出,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的2008年香港佳士得 秋拍,拍出4565萬港元的天價,當時刷新趙無極作品拍賣紀錄。 親身經手、推薦《向杜甫致敬》一作,讓余彥良感懷甚深,這對他 而言是寶貴無價的學習,堅定他推廣自己心目中好藝術的初衷,堅定 了他打造一個夢幻藝廊空間的信心。余彥良深深記得達賴喇嘛的一句 話。達賴喇嘛第一次在英國公眾前演講是在西敏寺,這座英國歷代君 王加冕所在的教堂。達賴喇嘛的第一句話:「我不在乎建築物。」他 面對滿場的聽眾接著說:「我最在意的是你們的想法、你們的心。」 余彥良,他用「心」,打造尊彩的全新3層空間。面對參觀、探究、 讚 美 尊 彩 空 間 的 群眾、友人,余彥良是這樣說: 「 你 被 這 處 空 間 吸 引,如果換成是你,你會怎麼做?」 尊彩的新空間,在2010年12月以「璀璨世紀—陳澄波與廖繼春雙 個展」,驚豔世人!原來,在台灣真的有畫廊空間可以媲美美術館等 級,做出美術館等級的展覽。因為,緣自於「用心」。這也是余彥良 一直勉勵員工的人生態度:「專業,而後敬業,尊敬你的行業;更要 樂於推薦別人的樂業!」從專業、敬業到樂業,就是這23年來,尊 彩愈形茁壯的重要祕密。這個團隊的初衷,就是推廣最喜愛的本土藝 術,也因此,他們在去年承接於台北中山堂舉行的「向大師致敬」展 覽 , 去 年 適 逢 黃 土水的百二誕辰,中山堂更擁有 藝 術 家 的 國 寶 之 作 《水牛群像》雕塑,因而由尊彩舉辦了這場以黃土水為中心,另含10 位台灣前輩雕塑的大展。逾百件的雕塑,置於中山堂光復廳與戶外廣 場,堪為近年來最盛大的台灣前輩藝術家雕塑展覽。但對尊彩這家畫 廊而言,卻是毫無利潤可言,但余彥良依然勇於承接。因為他堅信, 來自原生土地的創作,終將得到認同。邊緣,不會永遠在邊緣。

彥良也從當年的文青,成為藝術圈大老。他找尋自己喜愛的藝術,推 展自己喜愛的藝術,而藝術的養分,終究會回饋到他的身上。

多年,左起:陳菁螢、余彥

良、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重光、基金會董事長

就像23年前的內湖,不是台北的中心,而今的內湖,人文科技風華 正茂,大內藝術區成為代表台北藝文力的首善之區。23年的歲月,余

尊彩與陳澄波家屬已結交 陳立栢。

蕭瓊瑞教授(左)為陳澄波巡迴展台北故宮「藏鋒」展覽 之策展人,亦是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


CO

OR

經 營 理 念

尊彩藝術中心

楊椀茹

凝視經典 放眼當代 以台灣藝術為尊


尊彩藝術中心董事長余彥良(左一)與當代藝術家以跳躍宣告展覽開幕。

23

年前,尊彩藝術中心從經營台灣前輩藝術作品起家,而如今,在談到台灣的當代藝術, 尊彩同樣是最具代表畫廊之一。

在2010年搬遷到台北內湖瑞光路現址,3個樓層、約2000平方米的寬敞規模,得以落實多年來 囿於空間限制而未能同時呈現的當代藝術,在首檔展覽隆重推出「璀璨世紀-陳澄波與廖繼春雙 個展」後,自此也可以看到形式多元、內容多變的當代藝術展覽一檔接著一檔呈現。經典與當 代,兩個看似涇渭分明的領域在尊彩偌大的空間中和諧地存在,也呈現出尊彩獨有的經營路線; 尤其是賦予畫廊本身著重於藝術學術研究、推廣的社會責任。


COVER STORY

經 營 理 念

在畫廊開業之初的1990年代,台灣前輩藝術家的市場雖然火熱, 但相關的史料與研究並不完整,「在因緣際會之下,我們認識了一 些前輩藝術家的家屬面臨到作品保存與管理的處理階段,因為我們 都對史料工作有興趣就開始協助他們整理。」總經理陳菁螢回憶, 首先面臨的就是老畫修復的問題、再來就是如何重新推廣的手法。 台灣的美術史固然重要,但要讓年輕世代接受和理解並不是件易 上

年,遷至現址首檔展覽「璀璨世紀—陳澄波與廖繼春雙個展」 開幕現場。

中 下

樓部分展場常設展示台灣前輩藝術家作品。 寬敞的畫廊空間,打造出美術館等級的經典作品展覽。

事。因此,畫廊則是採逆向的方式進行,藉由近年已建立起一定口 碑的當代藝術展覽來帶動年輕人對過往的經典藝術重新關注。「就 像卡塞爾文件展並不都是展出最新的創作,可以看到策展人常會將 1950、60年代的作品再重新拿出來跟當屆的主題進行對照與詮釋, 甚至會將博物館內的史前文物跟當代藝術做對照。所以我在看這些 國際展覽時,也會去思考畫廊的策展方向、台灣的前輩藝術家要怎 麼去做。當然,目標是以更多、更年輕化的新世代去更容易理解台 灣整個歷史,所以就從當代藝術再回頭。」尊彩將欣賞前輩藝術家 以及喜歡當代藝術家這兩類不同族群巧妙地置於一處;當年輕觀眾 被吸引前來看當代展覽時,也會很自然地到3樓來看前輩藝術家作 品,並進行不同時空的創作對照。

回饋台灣土地 為了呈現今年開春的首檔當代藝術雙個展:「陳依純─你夢見 電子羊了嗎?第N次毀滅,重新來過」以及「Candy Bird 床邊故

96


尊彩藝術中心大事記 1993

尊彩藝術中心開業。

1997

舉辦「陳澄波與陳碧女紀念畫展」。

1998

出版第壹冊《台灣前輩畫家的藏寶圖》。

2000

帶陳澄波、廖繼春、洪瑞麟、廖德 政4位台灣前輩藝術家作品,赴北 京中國美術館參加「20世紀中國油 畫展」,首開台灣前輩藝術家至中 國展覽之先河。

2005

出版第肆冊《台灣前輩畫家的藏寶 圖》。

2006

舉辦李梅樹「肆福臨門」特展。

2010

遷至內湖瑞光路現址,為台北市展覽空間最大的畫廊。

上 尊彩近年擴增的工作團隊。

12月,首檔展覽為「璀璨世紀—陳澄波與廖繼春雙個

下 「超驗與象徵—台灣新造形藝術展」串連台灣戰後抽象藝術發展的3個世代。

展」。

事」,尊彩特地閉館進行裝潢。在展覽開幕當天,董事長余 彥良表示:「很少有商業畫廊會願意停止所有的商業活動來 支持非商業的東西,但這是我20多年來做事的想法,因為 我不是在做一個職業、我是在做一個事業。因為事業是要回 饋、要付出,必須為社會做一點事情,因為都是我們生活的 土地。如果你熱愛這片土地,就會支持這件事情。」一個商 業畫廊能夠暫停半個月的營業,只為了打造最貼合作品調性 的空間,尤其是配合Candy Bird的街頭塗鴉藝術,特地在室 內疊砌出如迷宮式的迂迴空間,余彥良更在布展期間熬夜陪

2011

6-8月,舉辦「楊三郎回顧展」。 12月-2012年1月,舉辦「流光剪影:台灣人物誌」前輩藝 術家聯展,展出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樹、顏水龍、楊三 郎、李石樵、洪瑞麟與蕭如松等藝術家的人物畫。

著藝術家現地創作,就可以知道他們追求的不僅只是表面的 熱鬧場面和話題,而是透過展覽欲傳達給大家的當代精神和 能量。開幕當天爆滿的人潮就直接反映出觀眾對尊彩的期待 和肯定,而兩位藝術家對於社會現象的觀察也提供觀眾進一 步的省思。當代藝術和現下社會現象有密切的呼應和關聯, 而創作於1920、30年代之時的作品,也一樣反映了藝術家 對於當時環境的心理投射。因此,陳菁螢表示:「尊彩愈前 衛,對陳澄波、廖繼春等前輩藝術家的幫助愈大。」

陳澄波《勤勞》.油彩畫布.1928。


COVER STORY

經 營 理 念

同樣地,正因為當代藝術的創作形式與媒材多元, 才能持續吸引觀者關注和討論;例如:吳耿禎的剪紙藝 術、蔡潔莘的紙漿雕塑、蔡坤霖的聲音裝置等。然而, 當藏家缺乏當代藝術的收藏經驗時,往往會顧忌不知道 如何收藏而卻步。畫廊在此時就要協助藏家將當代藝術 進行具體化的收藏與呈現、解說各種媒材的收藏方式, 也要讓藏家理解在國外這些創作特殊媒材的藝術家同樣 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我們也一直在做藝術觀念推廣 的工作,讓藏家不再只是關注傳統的架上繪畫,也和其 他畫廊做出差異性。」 如今,尊彩簽約的藝術家有13位,合作過的更高達 60多位,當中有40位是長期配合的穩定關係。而每檔 展覽也都會和藝術家簽訂合約,明訂雙方的責任和權益 等各項展覽,避免合作過程中產生爭議,也能促進藝術 產業在運作上更為合理而健全。陳菁螢也認為,如果藝 術家跟畫廊只是短期合作的關係,藝術家的創作脈絡不 見得會被畫廊透徹理解,也不太容易被推薦給藏家,更 不用說雙方可以進到討論如何讓創作的質與量更大化之 階段,而只能停留在一號或一件多少錢的零售業模式。 尊彩和經紀的藝術家建立很多事情,包括經紀制度、策

上 Candy Bird在「床邊故事」個展大玩跨界合作,建築師蕭有志為觀眾介紹作 品。(攝影

楊椀茹)

下 尊彩針對每檔當代藝術展覽打造多元的空間形式,此為吳耿禎「一千零一夜 九個海一片黃昏」,以3張長桌擺放1001件剪紙創作。(攝影

楊椀茹)

展模式等,「當藝術家進入尊彩的體系,他就像賺到一 個秘書部。中英文履歷會整理得很仔細,圖檔的尺寸、 顏色會很準確,讓大家透過畫廊網站可以很清楚地瀏

著手梳理台灣美術史

覽。」而完整、有系統的建置,更讓尊彩在和企業洽談

回顧這23年,憑著「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之信念,

藝術合作時,能夠立即提供豐厚的藝術品、推薦適當的

尊彩以台灣各世代藝術發展的線性脈絡為軸,從1926

藝術家,在企業具備比私人藏家更充足的經費、資源和

年入選帝展的陳澄波到2016年的年輕藝術家持續向兩

執行能力的條件下進行大規模的計畫,而發散出來的藝

端推展,梳理台灣藝術歷程與學術論述,呈現出發展至

術影響力就能更為廣泛。

今之多元面貌。而對於社會大眾長期對台灣藝術發展歷 程的忽略與陌生,以致於談到前輩畫家或許只說得出陳 澄波、廖繼春、楊三郎,現代藝術則只知道劉國松、蕭

尊彩多次為企業空間注入藝術能量。此為塗鴉藝術家Candy Bird 為創見資訊公司的員工餐廳所繪製的塗鴉。

勤。「我們最終是希望能逐漸把台灣美術史跟台灣的藝 術面貌建立起來。如果民眾對他們的創作不是很熟悉, 那我們就著手整理這段美術史、挖掘出來。另外,也要 讓大家知道台灣的現代藝術不是只有東方、五月畫會, 能夠更全面、客觀地認識。」因此,尊彩持續以不同的 學術角度切入、徵集眾多作品,透過一檔檔展覽呈現台 灣各時期的藝術發展風貌。 然而,陳菁螢也指出台灣藝術環境的一個問題,在台北 藝博會不時能看到畢卡索等重量級作品出現、美術館亦會 舉辦印象派等大師級展覽,且都能引發觀眾熱烈關注。然


而,台灣對於本地的前輩藝術家卻未有同等的重視與期盼,甚

2012

5-7月,舉辦「彩筆江河.陳澄波」尊彩20周年 ×雙特展。

至將之視為傳統守舊、了無新意。放眼國際級畫廊和一線藝博 會都相當重視所謂的經典藝術這部分,就像去年的香港巴塞 爾藝術展,尊彩以經營20年的陳澄波闖進亞洲視野展區。沒有 展出大師級作品的藝博會,是吸引不了藏家的。「台灣人如果 都是在看國外的大師作品,也會對自己沒有自信。文化工作是 百年大業,而且藝博會是最親近民眾的藝術活動。」陳菁螢表 示,在今年的台北藝博會,尊彩就規畫要重新呈現台灣的大師 級作品。而面對台灣藝術被邊緣化的此一看法,陳菁螢認為一 個國家的文化資產不能用市場的邏輯去定位,否則會忽略很多 重要性;投資歸投資、文化歸文化,身為台灣人,還是要給下

2013

愛與美的禮讚」台灣藝術

一代這些文化資產和文化尊嚴。「很多藏家會收華人作品,卻 對於收台灣藝術家的作品會有疑慮。但是我覺得,文化資產不 全然是市場邏輯,尊彩會努力經營到他的歷史價值被彰顯。就

大展。 2014

在學術與商業之間取得平衡,對台灣藝術歷程的過去、現 在乃至於未來之發展,尊彩視台灣藝術為重要文化資產的想

10-11月, 舉辦「抽象.符 碼.東方情」台灣現代藝

像是陳澄波作品價格無論拍高或拍低,對於他在台灣美術史的 地位都沒有影響。」

5-6月,舉辦「雋永風華—

術巨匠展。 2014 協辦「澄海波瀾—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

台北故宮展場﹁藏鋒﹂。

2015 展」,從台南啟程,巡迴北京、上海、東京,展 覽終站為台北故宮正館。

法始終沒有改變,動作亦未曾減緩。台灣前輩畫家其人其畫 皆屬台灣社會珍貴的文化資產,除了文物保存、學術研究、 史料建置應有悉心規畫,作品的適切修復與妥善保存更是刻 不容緩的當務之急。從陳菁螢信心十足地說:「我只要看到 一個裂痕、一個筆觸就知道是誰的作品。」就可以知道尊彩 長年對於台灣前輩藝術家的重視與用心,這早已超越一般商 業畫廊的投入和關注。目前尊彩正在著手整理1954年由陳德 旺、張義雄、張萬傳、金潤作、廖德政、洪瑞麟等人成立的

2015

9-11月,於中山堂舉辦「向大師致敬」台灣前輩 雕塑11家大展。展覽以黃土水為中心,呈獻逾百

「紀元畫會」資料,「作品還不算難找,學術論述才是最花

件台灣前輩藝術家的雕塑,堪稱近年來最盛大的

心力的部分。」如果沒人開始,一轉眼10年、20年又要過去

雕塑展覽。

了,這些珍貴紀錄又要淹沒在歷史之中。 「尊彩能夠經營前輩藝術家,在於作品能掌握的到。如果 手上只有零星幾件,我們也不會做二手市場、更不想讓時間 在替藏家找作品或代購之中流逝。我們喜歡做看得到成果的 事情,而且對社會是有幫助的。」陳菁螢表示,做任何事情 都要看最初的理想設定為何;對尊彩而言,畫廊的經營成果 並非以買賣藝術品之價格來衡量,而是爬梳與彰顯台灣藝術 價值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感。這23年來,尊彩從雋永的前輩藝 術家到最貼近現下社會脈動的當代藝術家,為社會大眾完整 呈現台灣各世代的藝術面貌。「幸運的是,我們從年輕時就 在做這行,到現在還是覺得很值得;我認為這是沒辦法放手 的,尊彩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2015

12月-2016年1月,舉辦「超驗與象徵—台灣新造 形藝術展」。


T

名 揚 四 海

尊彩藝術中心

楊椀茹

尊彩新星閃耀國際藝博會

遠征海外市場! 2014年2月參展倫敦全球藝術博覽會Art14 London。

年來,台灣畫廊興起參與國外藝術博覽會的熱潮,

效率和紮實的展覽內容讓大家驚嘆。然而,身為行動派

在這一批揮軍海外的畫廊當中,尊彩在短短3年迅

的陳菁螢也直指,「我覺得台灣畫廊在參與國際藝博會

速累積了豐碩的成果與經驗,不容小覷:自2014年首度

的弱勢,還是在經驗和成本不太會拿捏,所以大家都帶

參加新加坡Art Stage開始,尊彩帶領一批年輕藝術家參

著賠錢的心理準備去。但是我不喜歡這樣想,我認為第

與國際藝博會屢有斬獲,例如:去年赴英國參加Art 15

一年賠錢沒關係、第二年就一定要賺回來,再沒有也要

London,徐薇蕙就受到策展人青睞,特別以她的面膜

得到名聲,一定要讓藝術家得到某種層面的肯定。」有

系列作品做為「ART15 TALKS 女性藝術家於藝術市場

企圖心、設定目標的態度,讓尊彩在參展過程中隨時檢

之重要性」的論壇主題。另外,去年尊彩也和紐約的畫

視,不斷強化與累積經驗值,積極調整到最佳狀態。

廊合作,將陳依純的《林水源傳奇》系列作品推進邁阿

對於有心想取得國外藝博會門票的畫廊,陳菁螢則點

密海灘展會(Art Basel Miami)的「光映現場」(Film

出大家普遍在提案的最大盲點就在於,「畫廊總是習慣

Library),引起不少注目。而今年,陳依純也以《25年

以自家現有代理的藝術家去申請各種藝博會,但這樣是

前的那一夜》入選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最沒有效果的。必須要好好分析各個藝博會策展人的理

除了每個月在畫廊的開幕展覽、台灣的在地藝博會之

念方向和趨勢,畢竟國外的思維和我們完全不一樣,需

外,尊彩更馬不停蹄地參與國外藝博會,以驚人的執行

要重新調整和培養畫廊的藝術家群。如果畫廊都是經營

2014年1月參展Art Stage Singapore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

2014年9月參展博羅那上海國際當代藝術展(SH Contemporary)。


左 2015年3月參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中 2015年5月參展倫敦全球藝術博覽會Art15 London。

視覺感強烈、討喜好賣的作品,一線藝博會都是進不去

右 2015年10月參展北京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

的。」知己知彼,是最基本卻也是最關鍵的不變定律。 畫與創作方向。」正如現在台灣藝術家都想出國參展,雙方

做藝術家的伯樂

都必須有同樣的目標才能夠實際而具體地討論作品要怎麼調

近6年來,尊彩接觸了大量的年輕創作者,藉以將畫廊

整。例如,裝置作品要如何設計成可以拆解、在搬運時可以

的藝術家陣容調整至最完善的狀態,而對於他們在創作

減少運費和風險;在降低參展成本的同時也能達到最好的展

上的支持更是不遺餘力。陳菁螢以近兩年皆入選香港巴

覽效益,如果沒有在創作前做好溝通,很多作品都是不適合

塞爾的錄像藝術家許家維為例,他採用4K技術拍攝的成

出國的。而畫廊的每一檔展覽都是最好的訓練,也會是國際

本很高,是由尊彩和一個法國的基金會共同投資。「這

藝博會在評選時的參考依據。另外,更要善用當地資源的影

是尊彩的理想,如果我們有能力支持優秀的藝術家,那

響力進行宣傳,尊彩去英國參展時便和ArtReview、Artsy等

麼台灣的藝術界就可以崛起幾位新星。讓藝術家不用囿

媒體與線上電商合作,就曾經有遠在瑞士的藏家透過網路資

於經費問題而在創作路上受阻;我們希望能夠在藝術產

訊而和尊彩聯繫並訂購作品。

業中做出幾個典範,給予藝術家一種勉勵和信心,同時

由於近年密集出國參展,善於掌握數據資料的陳菁螢也注

也能避免讓很多藝術家同質化。」畫廊要當藝術家的伯

意到瀏覽尊彩網站的海外流量有持續的增長,因此畫廊網站

樂,而藝術家在畫廊經營下也會更具競爭力,包括創作

的呈現,如:藝術家資料、作品資訊等都要有完整的英文版

內容、成本概念等都會有優勢。

建置,都是因應國際化的必須做的產業體質調整,尤其在國

陳菁螢認為台灣的當代藝術家雖然創作想法很開放,

外參展時,就能在現場直接把資訊提供給藏家參考。這也是

但也比較缺乏執行力。她表示:「所以,我的工作就是

在面臨未來更加國際化的趨勢,整個台灣畫廊產業需要全面

去督導藝術家控管成本以及有效率地呈現展覽,另外也

提升的層面。

會給予創作上的建議、讓他們保有自己的特色。」畢

正如陳菁螢所回顧的:「尊彩過去20年的成長幅度,還

竟,藝術家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再只是同行,現在接收資

沒有近6年變化來得大;6年所呈現的展覽質量、作品成交

訊的管道太多,讓觀眾的口味越來越挑,不容易被沒有

數、國際化程度都以驚人的速度飆升。」在連續2年皆入選

特色的藝術品打動。因此,尊彩也幫藝術家規畫如何再

倫敦藝博會、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兩個展區後,尊彩更將目光

去提升和轉換創作,讓藝術家跟社會更貼近,能見度和

放遠,設定要闖進尚未有亞洲畫廊叩關成功的布魯塞爾藝博

效率都會提高。更樂見藝術家嘗試更多元的形式創作,

會,也讓大家期待尊彩能夠再下一城。

以吸引不同屬性的藏家關注。至於要拓展新的藏家群, 己待在本地市場。陳菁螢表示,尊彩在這幾年帶出國參 展的藝術家,作品庫存量都驟減至原本的一、兩成,甚 至有的僅剩一、兩件而已;當市場已經擴展到國際時, 藝術家的創作量反而是不夠支應的,行情更不再只是按 著隨年紀增長的傳統模式。

遠征海外 放眼未來 「我不喜歡跟藝術家說共體時艱,我希望大家是一起 以積極的心態懷抱著共同的未來,進行接下來的展覽規

年 月3參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2016

另一個好方法就是把藝術家帶到國外去,不要只限縮自


空 間 藝 策

採訪.整理

尊彩藝術中心

張玉音

用美丈量空間 台北美福大飯店藝術規畫 陳澄波數位版畫畫作《岡》於美福飯店客房走道。

年初,台北大直新地標— 「台北美福大飯店」

品。其中,劉得浪更基於美福與大直地區深厚的淵源,

(Grand Mayfull Hotel Taipei,簡稱美福)進行試營

在飯店3樓大廳繪製了兩幅巨大的油畫《台北城之時光走

運,主打優質的餐飲品質與豪華的客房設施,為本土企業

廊一、二》,呈現飯店所在地的前景是松山機場、後景

自創餐旅品牌樹立典範;飯店的室內規畫,更邀請專業的

是北投和陽明山的環繞訂製作品,未來也將持續完成台

畫廊團隊─尊彩藝術中心協助諮詢與規畫,餐旅空間與藝

灣玉山景觀及呈現自然特色的畫作,納入飯店聚焦台灣

術的結合,也深化來往旅客心靈上更深層的體驗。

之美的意象中。然而陳菁螢也表示,尊彩作為一間專業 畫廊,其立場與角度有別於一般設計公司,通常不會單

細膩規畫台灣之美

方面滿足業主訂製作品的要求,而是與藝術家一同找到

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菁螢表示,飯店董事會非常希望

風格、主題,適切回應業主的期待。這當中因雙方溝通

能為台灣藝術發展及藝術家盡一分心力,因此邀尊彩協助

而產生的創造性,反而賦予作品更高的藝術價值,也因

規畫飯店的藝術品擺設,將台灣藝術之美導入飯店建築的

此在這次規畫中,尊彩得到董事會的支持,得以充分發

精神中。這個規畫案歷經6年的提案時間,直到3年前建築

揮。

破土,畫廊團隊才進駐細緻地丈量空間,先獲得尺寸等基 礎資訊,進而不斷彙整藝術品提案給予董事會。

美福的董事會尤其鍾情陳澄波的作品,希望能在飯店 空間充分呈現這位在台灣歷史上重要的藝術家。因此,

由於美福的空間非常廣闊,目前尊彩規畫的提案僅是

尊彩提出建議,運用藝術微噴(Giclée)輸出高度擬真數

第一階段,包括大堂、餐廳、客房走廊、貴賓中心都擺

位版畫,將陳澄波版畫分布在不同樓層,並製做詳盡的

設原作。由於此處以喜慶宴會居多,飯店方希望畫作的

說明牌,達致推廣台灣藝術的意義。飯店一樓目前也規

意象能喜氣些,另外也要替飯店設想公共空間與保存、

畫畫廊空間,同步展出陳澄波的數位版畫,未來將多以

維修等問題,因此某些前衛的裝置、錄像受限於此,無

藝術教育作為展覽規畫的主軸,這讓陳菁螢盛讚飯店經

法被採納,但被採納的作品皆能呼應美福、尊彩熱愛台

營方落實支持藝術的理念。

灣藝術的形象,比如劉得浪、張翠容、金芬華等人的作


劉得浪作品《台北城之時光走廊一、二》。

陳澄波數位版畫於飯店餐廳,左至右為《亭側階梯瞭望》、《上海碼頭》、《運河》。

企業文化與藝術品味的磨合 面對企業、飯店等大型空間規畫的邀約,畫廊要如何

記錄飯店每一項設施的細節。在與美福合作的案例,她

處理、因應這般合作提案?陳菁螢認為,畫廊本身的歷

便把所有在各國頂級飯店的相片燒製成光碟,給予董事

史與文化是最重要的識別,尊彩6年前便廣泛尋覓和簽約

會成員參考,使其感受到畫廊方周全而細緻的設想。想

藝術家,從前輩經典、現代、當代等數個光譜經營,讓

要使品味各異、專業面向不同的董事會成員都能滿意,

畫廊的藝術家數量、藏品的基礎皆綽有餘裕,面迎相對

是非常困難的挑戰,但尊彩做足功課的誠意,使得畫廊

寬廣的空間類型,就能規畫不同的風格提案供合作方選

方後續推薦藝術家時,能得到業主充分的信任。

擇。此外,向企業體提案的過程,也須不斷磨合彼此的 品味,因為無論擺設哪件作品,都必須獲得所有董事會

讓合作成為一段佳話

成員同意,因此得歷經多次簡報,雙方才能取得對於藝

尊彩與陳澄波基金會深厚的淵源,並非一蹴可及。尊彩

術品規畫主軸的共識。她也認為,合作前企業方能充分

甚早就確認台灣藝術史耕耘的方向,而董事長余彥良編輯

掌握畫廊的特質及藝術家群像最佳,尤其企業、飯店多

出版《台灣前輩畫家的藏寶圖》圖冊,藉由史料、實地造

以公共空間的展示為主,影響效應大於一般私人收藏,

訪等親歷的過程,堆疊出自身對於台灣藝術史、土地、歷

而且收藏量也大,即便磨合的時間長久,但對於挹注藝

史紋理的視野,基於這份建構台灣藝術史的誠意,才得以

術家經費有實質的幫助,也讓未來的計畫獲得執行的資

逐步獲得數位前輩藝術家二代的信賴。此次尊彩規畫美福

源。陳菁螢表示,這類合作案不同於畫廊經營,需要長

飯店一案,重現陳澄波的數位版畫,也讓陳澄波的孫子陳

時間累積經驗,才有條件接手這樣的規畫案。

立栢協同夫人在春節期間,帶著高齡91歲的父親陳重光一

作品的布展方式也是一大挑戰。基於安全性這項首要

同北上入住。前輩畫家家屬與尊彩經營團隊於美福團聚,

考量,尊彩團隊多次場勘,甚至與工地主任多次開會,

共賞陳澄波的畫作,成為一段佳話,也顯示他們對這項合

確認畫作放置之處是水泥還是夾板,才能因應承重條

作案的重視,以及對尊彩團隊的支持。

件,選擇擺設哪件作品。陳菁螢也在多間國際頂級飯店

當藝術進入飯店、企業等更多元的場域,也讓藝術

居住,以身體力行的方式,體會國外的飯店如何布置、

推廣的觸角增添更多可能性,成為畫廊空間的再延伸。

空間如何應用,而藝術品又是如何安置?她從美學與空

藏家到這些公共場域行走或休憩,在有人、燈光和家具

間結構的審視角度,看待每一趟頂級旅店的體驗,甚至

擺設的空間中,更能掌握適合自身的藝術品的尺幅與特 質,而藝術家也會在經歷企業收 藏的不同案例中,累積因應企業 文化的調整方式。這些經驗的縱 深,對於畫廊經營方、團隊與藝 術家,皆是鍛鍊更成熟心態與靈 活提案的理想契機。

張翠容《四季系列—清鸝早春圖》於美福飯店。


ART FAIR

2016,_ 走一遭……

in HONG KONG NEW YORK PARIS



FEATURE

ART BASSEL

RT BASEL

東西交會香江 今春

,香港帶來了最新的亞洲藝術市

藝術不眠之城 文|林亞偉.陳意華

香港巴塞爾無畏景氣寒冬,依舊吸 引忠實與新手藏家進場。人潮後的 作品,為美國藝術家Pae White以 紡織物與雕塑元素結合創作的華美 掛毯《Metallics & Modules》。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Nebula》,成為全場最受藏家熱議詢問的作品。下

場交易訊息。最具指標的香港巴

午三點開展瞬間即有4組藏家搶訂,可惜作品只有1

塞爾藝術展,於3月26日順利落

件僅能滿足1位藏家,而且早被藏家預定,作品價格

幕,也為人們確立了藝術市場的信心。亞洲乃至全球

約150萬美元。現場不斷有藏家詢價,可見埃利亞松

的經濟引擎之一的中國大陸,即便經濟成長數字衰

近年來的崛起之勢,已是銳不可擋。甫於上海龍美

退,更歷經去年的股災,但在中國大陸買家領銜之

術館開展「無相萬象」的埃利亞松,已不僅是歐美

下,日本、韓國、台灣、印尼、菲律賓、香港,乃至

私人美術館的最愛當代藝術家,亦是亞洲私人藏家

歐美藏家,例如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得主李奧納多.迪

的鍾情所在。台灣的觀眾亦有機會見到埃利亞松之

卡皮歐等諸多藏家與會、購藏,讓準備充分,呈現高

作,中國信託金控位於台北南港的金控總部,已邀

水準作品的畫廊,終究能得到市場肯定。

請委託埃利亞松於大樓空間內設置作品,台灣的觀

在3月22日下午3時開始的貴賓預展,以及3月 23日的VIP預展,連續兩天的時間讓特邀貴賓入

者,很快能目睹這位精擅科學計算,一環扣一環創 作而出的虛幻鏡相作品。

場,在偌大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兩層樓展區, 享受悠閒的購藏氛圍,較上一屆僅一天的貴賓預

東西對接的藝術市場

展,讓主力買家有充裕的時間。經濟景氣稍差的 情況,讓買家有了更大的議價空間,除非是像柏

此次,埃利亞松的《Your Solar Nebula》作品,

林的neugerriemschneider畫廊,帶來的奧拉維爾.

只是全場焦點之一。今年的239家參展畫廊,亞洲與

埃 利 亞 松 ( O l a f u r E l i a s s o n ) 作 品 《 Yo u r S o l a r

亞洲之外各占50%,西方現當代藝術作品在香港展


107

卓納畫廊帶來的比利時藝術家博伊曼 斯(Michaël Borremans)的《The Shaker》,由龍美術館館長王薇購藏。 (攝影 林亞偉) 右 韓國Kukje Gallery帶來Haegue Yang

知名的「Sonic Figure」 系列作品,以 及展會裡最齊的韓國單色畫作品。(攝 影 林亞偉)

in HK 埃利亞松的《Your Solar Nebula》作品,是全場焦 點之一。(攝影 林亞偉)

場的呈現,也愈來愈具風範。過往,攜帶大牌名家

家來到香港,預展第一天即有買家洽購作品,這僅

的二流之作,卻定價一流價格的情況已不再復見,

僅是龐大買氣之一。最著名的中國當代藏家,上

亞洲藏家為主的香港巴塞爾,已經不再是任人宰割

海龍美術館館長王薇,就買下了卓納畫廊(David

的不對稱市場。而隨著亞洲藏家的眼力提升,愈來

Zwirner)帶來的杜馬斯(Marlene Dumas)與博伊

愈能找到符合市場行情價格的心儀之作。而且,

曼 斯 ( M i c h a ë l B o r r e m a n s) 兩 幅 佳 作 。 本 屆 卓 納

光是登錄大會的作品資訊就達1萬3千件,從現代

畫廊帶來比利時藝術家博伊曼斯,特別為香港巴塞

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作,一路延伸到當代今年的最新

爾準備的5件作品全部售出,定價從25萬到160萬美

作品,這是一個認識全球各地藝術的絕佳舞台。而

元,包括上海、北京、台北、香港與首爾的各方藏

且,愈來愈多的藏家有了歷屆參展心得,更提前做

家下訂,王薇即買下最大幅的《The Shaker》。去

好準備工作,預先了解感興趣藝術家的所在畫廊,

年博伊曼斯在卓納畫廊的倫敦空間展出新作,已燃

直奔目的地,收藏獵取成功後,再悠遊自在的認

起藏家的購藏興趣。在卓納的策略下,愈來愈多的

識、發掘自己先前未曾接觸的畫廊、藝術作品。

歐洲藝壇青壯健將,正逐步打開於亞洲的知名度,

而中國大陸買家,依然是最大,與成長最快的

從去年的德國藝術家尼奧勞赫(Neo Rauch)到今年

收藏群,目光從中國現當代橫跨西方現當代,例如

的比利時藝術家博伊曼斯,讓亞洲藏家認識傑出的

北京博美藝術執行董事徐娟,就帶了一團北京藏

西方當代。


FEATURE

於藝聚空間展出絲綢刺繡作品的韓國藝術家Kyungah Ham(右),與藝聚空間策 展人Alexie Glass-Kantor(左)在作品前合影。(攝影 林亞偉)

ART BASEL

108

德薩畫廊展出「Essential Red」主題,李希特與趙無極,兩幅學術到市場皆高的畫作,與 藝聚空間裡,印尼藝術家Tintin Wulia以紙箱皮製作而成的作品,形成強烈的反差。(攝影 林亞偉)

善用位處亞洲的優勢 在西方當代名家的衝擊下,亞洲畫廊帶領的亞 洲新銳,其實同樣百花齊放。過往的中國當代千萬

隨著巴塞爾成功建立起亞洲與全球藝術圈對話的橋

港元等級價格起跳的大牌藝術家之作,只餘少數名

樑,在展會前的鋪排運作就愈顯重要,尤其在香港擁

家之作在展場出現,更多的是青壯輩與年輕藝術家

有據點的畫廊,更是能善用此優勢,聚客效應之外,

的崛起。香格納畫廊、長征空間、站台中國、空白

點燃展覽的效果。例如貝浩登畫廊香港總監龍玉,擁

空間、艾可畫廊、索卡藝術中心、當代唐人藝術中

有深厚的韓國藝術圈資源,即在畫廊空間舉行朴栖甫

心、星空間、Leo Xu Projects、楊畫廊……等等,

個展,成功炒熱話題。同樣的還有英國藝術家翠西.

都有令人眼睛一亮的老中青輩佳作。中國當代藝術

艾敏(Tracey Emin),此次立木畫廊與白立方畫廊

的青壯輩藝術家,在拍賣會創造高價不再是他們依

聯合舉行「I Cried Because I Love You」,藝術家更

循的老路,而是透過畫廊的推介在國際平台上,與

來到香港於展會現場舉行講座,引爆今年的艾敏收藏

更多的國外畫廊、美術館、基金會等機構進行合

熱潮。佩斯香港,則推出戰後美國普普藝術代表羅森

作,更全面的曝光介紹中國當代藝術。而巴塞爾的

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首次於香港的個展,同

平台,就是最重要的交流平台之一。

樣成功,亦讓展位上的兩幅重要羅森伯格作品成功售

而近兩年以銳不可擋之勢制霸亞洲藏家眼球的

出,其中之一的買家為美術館。畫廊手上有質優的藝

韓國單色畫派,最亮麗的展區即是Kukje Gallery。

術家牌可以打,在準備充足的操作下,即能力抗今年

Kukje Gallery是韓國單色畫派的重要推手,本次

的景氣寒風,引燃熱點。

帶來李禹煥(Lee Uflan)、朴栖甫(Park Seo-

而台灣畫廊表現其實也不遑多讓。今年有9家台灣

Bo)、河鍾賢(Ha Chong-Hyun)、權寧禹(Kwon

畫廊參展香港巴塞爾,多家畫廊銷售成績斐然,耿畫

Young-Woo)等藝術家之作,從1980年代的成熟之

廊展牆上作品已全數售出,以王懷慶、蘇笑柏,搭配

作到近期新作,讓人們看到單色畫的風采。例如李

彭薇之作呈現一脈相承的東方美學,效果甚佳。索卡

禹煥2015年的近作《對話》,定價約30萬美元;朴

藝術中心以毛旭輝個展為主,搭配台灣青年藝術家林

栖甫1982年的佳作《描法No. 101-82》等。當然,

葆靈、席時斌等,力薦台灣藝術家登上國際舞台。大

還有近些年的韓國新秀Haegue Yang的裝置與平面

未來林舍從常玉、吳大羽、朱沅芷,再到中國當代的

畫作。此外,今年Kukje Gallery推介的女藝術家

劉煒,從小尺寸作品的一方天地,再到當代油彩的山

Kyungah Ham絲綢刺繡作品於藝聚空間展出,一針

水表現,銷售表現突出。第二次參展的尊彩藝術中

一線牽引著南韓與北韓,一個國家,一道鴻溝,兩

心,力推許家維個展,他的錄像作品與掛毯亦傳出銷

個世界,深獲關注。

售捷報,在在顯示台灣藝術家不輸其他藝術家的潛 力。


109

善用位處亞洲的優勢

當前的香港巴塞爾,已經是畫廊儲備寒冬薪柴的 好場所,只要有好作品,就不愁沒有買家。從4年

近幾年亞洲藝術博覽會蓬勃發展,2007年的杜

前的2013年的第一屆香港巴塞爾,當時共245家參

拜 藝 博 ( A r t D u b a i ) 、 2 0 11 年 的 藝 術 登 陸 新 加 坡

展畫廊,2014年第二屆亦為245家,去年調整為231

(Art Stage Singapore),以及2013年創辦的上海

家,今年則至239家。平均約從500家申請畫廊裡篩

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ART 021)等,迅速成為該

選而出。此外,今年共28家畫廊首次參展,包括歐

區的代表品牌。這兩年來,因為全球經濟成長面臨

美畫廊的18家、非洲畫廊的1家,亞洲畫廊的9家,

衰退,藝術市場歷經了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最嚴

例如台灣的百藝畫廊。

峻考驗。根據歐洲藝術基金會(TEFAF)公布的藝 術市場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銷售總體

上 下

巴黎Balice Hertling畫廊,持續去年的推薦,今年帶來 Neïl Beloufa 最新的雕塑作品。(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倫敦Atlas Gallery,帶來馬克.奎安(Marc Quinn)以英國超模凱 特.摩絲(Kate Moss)為創作女體的知名「Myth(Sphinx)」系列雕 塑。(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下滑7%,由682億美元跌至638億美元。其中,中 國藝術品市場大幅下跌,總銷售額減少23%,降至 118億美元,從去年的全球藝術市場第二位跌至第三 位。而中國市場衰退的最大來源即是拍賣市場,而 藝博會市場則是難以全面統計,但能長年參與香港 巴塞爾的畫廊,已然建立起品牌力。香港巴塞爾的 成功,的確逐漸讓亞洲藝術市場天秤不再嚴重傾向 拍賣行,有心深耕經營的藝廊實力正逐漸壯大。 有趣的是,香港巴塞爾深入亞洲藝術市場後, 也以不受限的態度觀察亞洲藝術收藏市場的種種變 化。例如2014年首度推出由中國策展人李振華擔任 策展人的新項目「光映現場」(Film),於香港藝 術中心agnès b. 電影院播放,挖掘亞洲深具潛力的 錄像藝術家。 香港巴塞爾的熱絡氣息為連日溼冷的香港增溫, 不少衛星藝博會也趁勢與香港巴塞爾齊發聲,推出規 模不一的藝博或者飯店藝博,炒熱東方明珠,如去年 加入的Art Central,位於中環海濱碼頭,愈來愈有口 碑;未申請進入香港巴塞爾的畫廊,Art Central就是 另一個選擇。連續八屆的亞洲當代藝術展,今春於港 麗酒店舉行,達四層樓的各家畫廊,精準定位另一批 迥異於香港巴塞爾的藏家,作品平均價格介於1萬至10 萬港元之間,十分親民。一位畫廊主還透露,3月的香 港巴塞爾盛會必定要前來,就不如預定一間飯店展位 推廣作品,交流藏家,畫廊同仁還可分批看展,一舉 數得!香港的3月,成為藝術的不夜城;在香港巴塞爾 進駐後,改變了當地的藝術生態,並且以豐富的文化 藝術氣息,持續地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躍升為亞洲藝 壇不可錯過的年度盛事。


FEATURE

鹽田千春( )《 》(椅子)。以棉線編織療癒傷痛。 (攝影 陳意華)

走覽 巴塞爾, 精彩作品 看這裡

ART BASEL

伊薩.根澤肯《 》(演員)。人與人的相遇都充滿 不確定性,是以香港侷促不安的氛圍而製。(攝影 陳芳玲)

整理|編輯部 《 》。南 韓藝術 韓藝術家 家 設計, 北 韓 織 工一針一線 一線織 織出來。縫補之 補之間 間,透 露兩 韓的鴻溝 鴻溝。 。(攝 影 林亞偉)

以 蜘 蛛 雕 塑 聞 名的 名的女 女 性藝 性藝術 術 家 露 易 絲•布 爾 喬 亞( )的作 的作品 品《一對蜘 蛛》。(攝 影 陳意 陳意華 華)

古爾斯基《 》。香港巴塞爾的盛況一如證 交易所般 人潮、錢潮滾滾。(攝影 陳芳玲) 費爾南多.波 .波特 特羅( )《吸 《吸 煙的女 人》。 畫筆下展現性 感魅 力的胖女 人。(攝 (攝 影 陳意華)

喬瑪.帕蘭薩《藍色的安娜 》。怪怪比例不是編 排失誤,既古典也當代,既虛幻也真實是藝術家的 作品特質。(攝影 陳芳玲)

110

《 》。一吹氣,就會像三個舞者般 跳舞。博覽會裡難得的美術館之作。(攝影 林亞偉)


瑪 莉 娜.阿 布 拉 莫 維 奇《 愛 人 》、 》、《 《肖像 與 花 》、《 礦 房 的 椅 子 》。 》。紀 紀念愛情有很 多 方 式, 式,藝 藝術家選擇 與戀人 烏雷走完長 城。(攝 (攝 影 陳芳 玲)

安尼旭.卡普爾《無題(珍珠星空綠 像能把人吸進去的黑洞。

埃利亞松《 》。幻鏡之作,映照萬 象,映射人與自然間的關係。(攝影 林亞偉)

透明黑)》。既像星空,也

馬琳.杜馬斯《愛你的鄰居》。這位精神表現主義 者一出手,各路藏家都來了。(攝影 陳芳玲)

跨越性 跨越 性 別的 別的日 日本 藝 術 家 森村泰 昌( )之《 肖 像 畫( )》 ( )。 。( (攝 影 陳意華) 王福瑞的《聲點》( 空下呢喃的台灣聲音。(攝影

喬治.巴塞利茲《 》。藝術家說 過其創作原則是:不和諧、不平衡、富破壞性,但得出來的 結果一而再變得和諧。(攝影 陳芳玲)

)。是夜 陳意華)

張鼎《旋轉立方》。站在作品前你能怎麼捕捉你的 臉,又看見了什麼真實呢?(攝影 陳芳玲)


FEATURE

Encounter with Encounters

ART BASEL

112

文|林琬娸

的 香 港 巴 塞 爾 藝 術

延續去年「藝聚空間」的空前成功,澳洲雪梨

展 , 「 藝 聚 空 間 」

Artspace行政總監格拉斯坎特(Alexie Glass-Kantor)再

(Encounters)這個策展

一次擔任策展人。她鼓勵觀賞者參與並將自己投身到這

部分,是 Art Basel吸引觀者的品牌項目,是Art Basel從

些富有野心的裝置藝術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帶出這個體

瑞士巴塞爾、美國邁阿密到香港的常設項目。目的是透

驗,從去年的20組作品,減少到今年的16組。其中6 件

過大型雕塑及裝置藝術,讓藝術活力滲透於展區之間,

作品是在香港展會首次登台亮相,其中5件作品更是特定

觀賞者可在穿梭畫廊展區之餘,喘息一下在座位區歇歇

專門為了「藝聚空間」這場地而創作的。現在讓《典藏

腳,玩自拍照,更挑戰傳統藝術展廳的局限。入選的展

投資》帶領大家走進「藝聚空間」 的現場,精心挑選5

品既要有深意,亦要具有吸睛的元素。

件大型雕塑及裝置。

第四屆

澳洲藝術家Brook Andrew的《建築(吞噬)帝國》

Brook Andrew

(Building (Eating) Empire)是一個像舞台一樣的作品。 從舊圖片檔案挑選影像打印在布料上,由黑白的光學圖案 包裹,借鑑於他母親土著祖先文化的符號。藝術家期望能

為弱勢不能發聲的社群發聲,審視舊制度下原住民的生活狀況 及所帶來的困境和創傷,探討受殖民統治的原住民並放大殖民地 時期複雜的社會架構。另外也有特意選擇動物在勞動的影像,反 映動物在建立殖民地國家和旅遊業發展的角色和地位。 澳洲藝術家Brook Andrew的作品《Building (Eating) Empire》。(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成長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陳箴,其《打開密封的中心》是他於 去世前3年即1997年所完成的創作,靈感來源是他與震教徒團體 (Shaker community)在緬因州安息湖的交流。作品由金屬、木 頭以及其他物件組成,帶有豐富道教色彩的日常生活容器,整個 架子懸浮升起,溫婉地訴說著歷史文物的重要性,反映對待歷史 物件應有的尊重。在陳箴創作的年代,中國社會走進城市化及消 費主義時代,這種社會變化為藝術家帶來新的創作契機,尤其是 在國際層面上如何重新自我定位。新的身分認同令他產生文化焦 慮,從而激發了創作觀念藝術這激進的實驗性作品。藝術家 在探討新中國的可能性,思考中國會變成怎樣和可以變 成怎樣。作品反映中國藝術家在本土國際、政治社會的 拉扯中,如何繼續追求藝術自由的狀況,闡述中國藝 術生態及創作的多樣性。

陳箴

策展人格拉斯坎特,介紹陳箴作品《打開密封的中心》。 (攝影 林亞偉)


113 韓國藝術家Kyungah Ham的《Chandeliers for Five Cities》,從南韓把要編織的圖像,例如代表著虛假和奢侈

Kyungah Ham

的吊燈和噴泉,傳遞到北韓女工手上。透過傳遞要編織的圖像 同時傳遞外來的訊息,在被封鎖消息的同時,女工們有了接觸外 界的途徑。她們被告知外面的世界如何,政治上的貪污為當地人 民生活帶來了恐懼和不安,南北兩韓人民之間的互動溝通,聯繫 了彼此分隔在兩地的人民。朝鮮分裂成兩個國家,北緯38度線分 隔了同一個民族,更因為北韓政體的關係,北韓民眾缺乏與外界 溝通,探索外界的可能。兩韓的政治宣傳戰,就是驅使藝術家創 作的開端,她在2008年在家門前發現一張北韓宣傳單,於是開始 思考,如何讓她的訊息,穿越北緯38度線這座長城。藝術家是透 過中間人的牽線,才得以讓作品草圖送到北韓織工的手上,而一 張A3尺寸的草圖,而今在絲綢上刺繡成巨大逾2米的5件作品,一 針一線是如此的精細,卻也與原有的草圖產生若干誤差。Kyungah Ham的作品,由源頭發想到中間的製作再到完成,反映了而今地

韓國藝術家Kyungah Ham的作品《Chandeliers for Five Cities》。 (攝影 林亞偉)

球村依然存在的巨大鴻溝與衝突。 現居住在澳洲布里斯本印尼裔藝術家 Tintin

Tintin Wulia

Wu l i a 的 作 品 《 F i v e To n n e s o f H o m e s a n d O t h e r Understories》,是她留意到一綑綑舊紙皮被出售作回 收用途,雖然說是廢物再用,然則背後依然有商機。 Tintin Wulia也注意到同樣的舊紙皮被分拆賣給在周日得

到休息的香港外籍家傭,她們會買舊紙皮作為嬉戲聊天的臨 時空間,順道用來擋風遮雨。藝術家探討經濟、文化、環境 之間的影響,深入研究社會問題,投入外籍幫佣社區的互 動,為她們的舊紙皮畫上故事風景和純粹裝飾。 Tintin Wulia的《Five Tonnes of Homes and Other Understories》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Tromarama

藝術家三人組Tromarama 的作品《Private Riots》。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最後為三人組合Tromarama的作品 《Private Riots》,他們用上197個木製橫 額真實地反映抗議時用上的標語、口號、 標誌和符號。他們本在印尼雅加達生活成 長 , 後 來 遷 到 萬 隆 。 Tr o m a r a m a 深 感 城 市 化和氣候的轉變,尤其是過往3年土地轉化 的劇變,政府的貪污、麻木短視的經濟發 展策略,嚴重破壞了環境。


FEATURE

ART BASEL

114

I Cried Because I Love You:Tracey Emin 文|林琬娸

談年輕 的時候

我一直以外來人、第三者的角度 來看自己的創作,年輕的我以為 一切來得容易,現在我明白一切得 來不易,亦懂得感恩和欣賞自己的創

作。我很珍惜地把握每個機會,我知道我只有自己的 藝術創作代表自己,我所有的只是我的創作,如沒有 藝術品我什麼都不是。我喜歡在創作時自己的心靈和 思緒,所以我執著每件藝術品如何擺放和表達,我希 望能被正確地理解。年輕的時候很大膽地創作,目的 是要觀賞者明瞭我的訊息。現在年紀大了,隨之而來 是時間少了,既然訊息已在年輕的時候傳達了,現在 更著重訊息是被正確地翻譯和理解。出席這些座談會 就是要直接傳遞我創作的理念給觀眾,要是我死後就 翠西.艾敏是 今年香港巴塞 爾藝術展的藝 術強風代表。 (香港巴塞爾 藝術展提供)

不能為自己的創作自辯了。我很喜歡在逛畫廊的時 候,聆聽觀眾對我作品的評價,我會固執地堅持自己 的創作理念,因為我就是我自己藝術品最好的代言 人。我會很氣憤好些藝評人對我進行心理分析,然後 引用在我的作品上。

香港

巴塞爾藝術展開啟藝術大爆炸, 諸多藝術家攜帶作品登陸香江, 其中最強勁的一股,非英國藝術

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莫屬。從立木畫廊與

年輕的時候曾做流產手術,那是

談生命 的意義

很痛苦的經驗,死去的胎兒在我的 身體裡。那感覺太痛苦,令我有兩

白立方畫廊合作展出的個展「我哭只因我愛你」(I

年不能創作。但我知道我要克服這

Cried Because I Love You),再到她在3月24日於

難受的感覺來實現自我救贖,因為創作

Art Basel沙龍與香港企業家鄧永鏘爵士舉行對話,成

是我生命中的必須。我不是因為別人喜歡我的作品與

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熱點。誠如鄧永鏘爵士所說,藝

否而創作,我的生命是依靠創作來維持。當然要是我

術就像是香水,散落在每人身體上再飄散而出的香味

的展覽得到觀眾的喜愛,我還是會很高興的。我從沒

各異,藝術對每個人的影響也各不相同。這位著名女

有想過自己會有小孩,但是受孕是難能可貴的體驗。

藝術家一直是很開放誠實地剖析自己的心理狀況,她

在懷孕之前我會為我看見的風景作畫,然則現在我畫

的真誠坦率配以細微幼小的聲線,形成強烈的對比。

的未必是我看見的,更重要的是我所感受生命的真實

以下為《典藏投資》節錄翠西.艾敏的真情自白,帶

意義。這都是因為受孕帶給我的體驗,這是我從未想

領大家直接走進她的私密世界。這位昔年英國青年藝

過受孕會帶來的感覺。

術家(young British artists)的代表人物,讓我們一 起分享她一路走來的創作心理。


115

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於香港巴塞 爾展位,呈現的翠西. 艾 敏 作 品 《 Wa n t i n g to be with you》, 2015,gouache on paper,Photo by George Darrell © Tracey Emin。

談創作 的恐懼

一直以來面對空白的畫紙我都帶

從女孩成長為女人,驚覺時間的飛逝,但重要的是就

著恐懼,我就像站在懸崖邊上,知

算年紀漸大也不要輕易妥協。我最喜歡的是秋天的清

道自己能夠隨著畫紙自由自在地飛

晨,在霧曦晨光中思考自己。我害怕陽光的來臨,自

起來。我好像包在蠶蛹內隨時準備破

己好像會被太陽照得一清二楚,完全被揭露自己的脆

繭而出,探索我的心靈歷程。可是我從來都不確定,

弱。就如我從來不發短訊的,但我每天寫下很多文

我帶著誠惶誠恐、戰戰兢兢的心情開始我的第一筆。

字。約10年之前我還一直寫日記,但這10年來已停

我從來都不確定我的創作會帶領我到哪裡,我甚至不

了下來。因為我突然意識到某天或當我死後,這本日

知道我的創作何時該停下來、何時該收筆。我猜想這

記可能比我本身的創作還值錢。

需要時間和距離來確認這幅作品已完成,或別人的意 我一直能自由地創作我想創作的

見。創作有時帶來熱烈的狂喜興奮狀態,有時亦會帶 來無比痛苦的沉淪,所有負面自責情緒不斷湧現。就 好像置身於一段關係般,作畫是關於我和空白畫紙之

談未來 的創作

藝術品,只是年輕時候的我不知道 自己在做什麼。而現在已年屆53

間的關係,藝術是填滿天堂和人間之間的距離或是地

歲,我已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做什

獄也說不定。我如實地血淋淋掰開自己的心緒,就像

麼。我確定展覽主題的方法好像是寫論

畫裸體,於我來說是在傳遞自然的訊息,我的身體是

文般,我一直不間斷地創作,然後突然間主題自己浮

最快用來聯繫自然的訊息。我以多層次塗抹、擦拭和

現出來,向我招手並明確地展示。例如我成長的地方

最少的色彩勾勒自己的身體,表達孤寂、性慾之苦和

有很多霓虹燈,所以運用這個媒體於我來說從不陌

離別的心酸。我的創作不是要改變世界,我只是想改

生。之前的概念藝術創作多為混合媒體,未來我希望

變我的內在世界。

可多用銅器作為材料。以前我認為銅器是很陽剛男性 化的,然而我相信我能展示其柔弱女性化的一面。故

談飛逝 的時光

對好些人來說他們最喜歡春季,

我這個大中華區首個個展「我哭只因我愛你」呈現一

代表萬象更新、花團錦簇、生氣勃

系列全新的油畫、刺繡、霓虹燈及青銅雕塑作品,繼

勃。然而春天對我來說是殘酷的季

續以自身經歷轉化為藝術品,追溯既坦白、赤裸又真

節,一年之始令我突然意識到自己

摰的情感。


FEATURE 高古軒

SPOTLIGHT

116

明星藝術帶來頂級享受

為全球頂級畫廊的高古軒,同樣是展區內藏家川流不 息。高古軒本屆推出旗下諸多明星藝術家作品,包括2件 各訂價250萬美元的傑夫.昆斯(Jeff Koons)《Gazing

Ball》,鑲入昆斯招牌氣球的畫作。村上隆今年新作《Title TBC(727)》,定價300萬美元;正在日本橫濱美術館展出自身收藏 的村上隆,亦穿梭會場搜尋心儀藝術家的作品,例如就在佩斯畫廊 的teamLab的今年作品《Black Waves》駐足良久。而曾梵志以亂草 系列描繪自身背景的《自畫像》近作,定價250萬美元。 而今年是錄像藝術之父白南準的逝世十周年,高古軒展出一件 錄像裝置與一組難得一見的草圖,草圖全數售出。高古軒延續去 年的推廣,持續帶來白南準之作。除了高古軒,還有James Cohan Gallery、Hakgojae Gallery皆推介白南準之作。日本藝術方面,人 氣高的奈良美智畫作,定價240萬美元。而在畢打行畫廊空間展出 的藝術家Dan Colen「When I'm Gone」個展,亦展出作品於香港 巴塞爾會場,介紹給亞洲觀眾,Dan Colen在其「花卉」系列創作 裡,放棄顏料與畫筆,改以擊碎、敲砸、重壓等方式創作。(文. 攝影

林亞偉)

上 下

高古軒畫廊亞洲區董事總經理Nick Simunovic(右),與藏家友 人於村上隆今年新作《Title TBC(727)》合影。 昆斯的2件各訂價250萬美元作品《Gazing Ball》。

銷售創下佳績!

立木

立木畫廊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展位一景。

見藝術家的演進,適逢雪梨雙年展展出,有非常多的澳洲 觀眾前來拜訪。 身為美洲和亞洲都有據點的畫廊,立木畫廊把亞洲據 紐約為根據地的立木畫廊,和白立方畫廊一

點設定為介紹亞洲少見的藝術家,像是非洲藝術家等,也

樣,都有香港的展覽空間,因此更能瞭解當地

幫助旗下的藝術家有更廣的接觸。尤其畫廊創辦人Rachel

藏家和亞洲市場。和白立方一同舉行的翠西.

Lehmann和David Maupin,早年在紐約就和其他韓國藝術家

艾敏也同樣是展出的重點,展位的正中央就是她的最新刺

關係十分良好,也常往返紐約和亞洲,因此亞洲的據點剛

繡作品。而正在美術館舉行大秀的韓國藝術家徐道獲(Do

好實現這項需求。對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顧客來源,以北

Ho Suh)展出兩件形式和媒材極為不同的作品,除了一

京、韓國、澳洲為主,當然還有三地巴塞爾藝術展都參加的

件大眾熟悉、以塑膠纖維以及金屬骨架編織出的居家用品

藏家。另外畫廊也發現,有愈來愈多的亞洲博物館來到博覽

外,也帶來發想更早於空間系列的作品、以美軍銀片項鍊

會現場,探詢或是購買藝術品,像是台灣、新加坡、首爾和

串聯而成的金縷衣雕塑品;公寓裡頭的火爐則以15到20萬

北京的博物館策展人都有來訪。立木畫廊表示,對於目前的

美元售出。另外一個畫廊合作多年的韓國藝術家Lee Bul

經濟預測來看,似乎沒有受到影響,而且是歷年來在香港銷

也是展出的重點,此次帶來的作品以1998年創作的重要代

售成績最好的一次。(文.攝影

表作與去年剛從工作室完成的雕塑做對比,企圖讓觀眾看

翁浩原)


117 林舍

第一代華人藝術家列陣 上 下

大未來林舍畫廊台北負責人林岱蔚。 小房間裡的劉煒畫作,右圖《無題》乃2016年新作。

台北空間負責人林岱蔚說:「吳大羽的油畫數量少,就 100件。每季拍前徵件都有拍賣公司上門來問作品,因 此這次帶來的《無題-27》也是早早就被藏家買下,定價 125萬美元。」由於再三評估其作品條件與市場價格的 可能性,林岱蔚現階段為畫廊訂定了加強推廣吳大羽紙 上作品的策略。5件小幅的紙上作品分別定價8萬至30萬 人民幣不等,相較拍場同尺幅拍品低了至少2萬人民幣, 因此識貨的藏家們毫不吝嗇地出手。有人買了比預期多 的件數,也有人不管才首日開展便要求畫廊將作品打包 直接帶走。畢竟2000年時的行情是可以如今價格一口氣 買下十件同尺幅的紙上作品。換言之,15年間,吳大羽 紙上作品起碼漲了10倍。 至於朱沅芷,林岱蔚認為如今價格仍算委屈,近幾年 只有香港、台灣藏家意欲跟進,因此刻意選在這樣的國 際平台與2位藝術家並陳,增加其曝光率與可親性。除了 與其他同輩藝術家品評其身價,也拉開其不同時期的創 作來比較:這次林舍帶來藝術家4件屬舊金山與巴黎時期 的作品價格,是其共色主義時期的一半。林岱蔚笑說: 「『哪邊委屈推哪邊』是畫廊很重要的經營想法。相對 追求既有價值,一味追求市場口味,創造其價值更讓人 有成就感。」 此 外 , 小 房 間 裡 陳 界 仁 的 錄 像 《 幸 福 大 廈Ⅰ》 與 劉 煒 畫作也吸引許多人觀看。同時,某種程度地維持2位藝

度搬到會館三樓展出的大未來林舍畫廊,以常

術家參加香港巴塞爾的紀錄。尤其後者受到蘇富比以預

玉、朱沅芷、吳大羽列席「第一代華人藝術

估價3千萬至4千萬港幣將上拍《革命家庭系列(三聯

家」聯展,且一改過往黑色地毯與展牆的強勢

作)》的可望破成交紀錄的影響,去年買過作品的藏家

布置,代以木地板白牆襯托經典畫作的不菲價值。畫廊

今年再度登門。(文.攝影

方表示,原以為位置不如以往,沒想到現代藝術市場雄 厚,不少藏家是直奔三樓展場找好東西。同時,挾著位 處紐約知名畫廊Acquavella Galleries隔壁、「藏家休息 室」(Collectors Lounge)對面等地利之便,不僅得到 了接觸大腕藏家的機會,也較為有效地曝光作品。 基於第一代華人藝術家的市場詢問度因稀缺性致使高 詢問度,畫廊方推介作品的方式也與過去有所區隔。以 400萬美元《果宴》坐擁現場最高價的常玉為例,不僅 發現西方藏家接受度頗高,也很能理解其裸女素描的線 條韻味,足見其國際市場的鋪墊與發展。 而最令畫廊方意外的吳大羽作品,今年收穫甚豐。 被視為上海老輩代表藝術家之一的他,作品成為近年中 國藏家進場的選項之一,也因此其市場價格翻了數倍。

大未來林舍畫廊展場一景。

陳芳玲)


FEATURE Acquavella

無法抗拒的經典魅力

年,都會有畫廊經理新藝術家的新聞, 今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名牌畫廊端 出那些新合作藝術家,都深受矚目。本

屆強占版面的,就是以經營現代藝術大師之作聞 名的紐約Acquavella畫廊,帶來兩幅王衍成的抽 象近作,宣示與旅法中國藝術家王衍成的初步合 作。 王衍成的抽象作品,是近年來抽象作品熱潮 裡,逐漸受到關注的藝術家。他旅法的背景與 創作手法,讓人們容易聯想趙無極、朱德群兩 位前輩大師。王衍成來自東方,亦深受中國人講 究的氣韻生動,他透過鮮明的色彩對比,潑灑而 出的磅礡氣勢,樹立了自身的風格。2014年12 月,王衍成於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行個展,這是 Acquavella總監葉正元(Ken Yeh)第一次深入 接觸藝術家作品,去年,他參訪王衍成的巴黎畫 室,發現其這兩年的創作愈發突破,因此開啟了 與王衍成的首次合作,雙方正評估洽談未來的進 一步合作。 品牌開始與王衍成合作,著實令人驚 豔。這是在金融海嘯前,Acquavella與曾梵志合作 之後,近年最新與中國當代藝術家合作的開端。此 次展出的兩幅王衍成抽象新作,一幅65萬美元,一 幅120萬美元已售出,Acquavella的品牌威力可見一 斑;王衍成在未來可能成為畫廊旗下的藝術家,亦 成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首日新聞。 Acquavella持續其經典魅力,帶來高更(Paul Gauguin)1892年的《The House》畫作。此作在 當年完成後在法國售出後,逾百年的時間僅歷經 三手主人,從此不再於公開市場現身,可謂是極 其珍稀的大溪地畫作。《The House》定價3500 萬美元,引起極大關注。畫廊更呈現一件「性價 比」高的作品,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的 1982年作品《Untitled X》,定價1250萬美元。 近2米寬,逾2米高的大作,吸引諸多極感興趣的 買主現身,連佩斯畫廊負責人格林姆徹都來到展 位一起關注。Acquavella畫廊的代理之作,包括 1千萬美元的畢卡索,1050萬美元的莫內,180萬 美元的曾梵志,再到50萬美元一件的竇加雕塑, 可說星光熠熠,或許全部畫廊作品總價,榮登香 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冠。(文.攝影

林亞偉)

上 中 下

Acquavella畫廊總監葉正元(Ken Yeh), 與高更《The House》一作。 王衍成的抽象畫,在Acquavella畫廊初次亮相。 德庫寧的《Untitled X》一作,定價1250萬美元。

SPOTLIGHT

118


119 索卡

索卡藝術中心參展2016香港巴塞爾推出毛旭輝個展。

毛旭輝坐鎮迎賓

毛旭輝《新生.倒下的靠背椅》.壓克力畫布.139.5×220 cm.2015。

同過去3年採聯展形式入選香港巴塞爾藝術

是自身消化這一悲劇的內心呈現。雖然這一系列少了

展,今年特別規畫了中國當代藝術家毛旭

早期對社會的銳利批判,但仍忠實書寫生命歷程的精

輝的個展,展出新作油畫8件,以及早期

神,依然受到藏家們喜愛。早在開展前,便有廣州藏

1991年起的7件素描。

家到場先行以18萬美元買下《紫色.感謝拉赫瑪尼

毛旭輝2015年入選中國百大權力人物,在擁護的

諾夫》,之後象徵這一超脫情感的《涅槃.從紫色到

藏家群眼中是少數在此年歲仍持續創作的85新潮藝術

金色(一個設計師工作室的消失與重生)》也尋獲新

家之一。這次在展會露出的新作除了具備其固有繪畫

買家。而其餘仍繪椅子圖像的作品如《永遠.倒在紅

語彙椅子、剪刀等物件,並從2014年發展出至親所

土上的兩把椅子》、《風化.靠背椅》,以及後來上

愛的「紫色」系列的脈絡中,另添金、銀二色,既轉

牆的《新生.倒下的靠背椅》等4件,乃至最大件的

化原本失去女兒的傷痛經驗,也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

《歸來》也皆有人考慮,一同為不久後4月30日將在

融入祝福與禱告的意味,整體開朗明亮。據稱,如此

北京空間舉行的藝術家個展率先告捷。

轉變在於藝術家後來接觸佛法,企以彰顯極樂世界的

此外,小房間以梁銓、曾健勇、趙博、譚軍、林葆

金色替身為設計師的女兒祈求跳脫輪迴之苦,同時也

靈、席時斌等人的作品布置,接待入座的貴賓們。截 至24日為止,曾健勇《撿盡寒枝》和《風繼續吹》、 席時斌《獅王遊戲》的6個版次全數售出。 藝術總監蕭博中透露,比起歷屆參展經驗,此次 VVIP之日雖提早開放,下午便讓藏家們入場,但整體 來說數量依然較往年減少,23日恢復正常,24日雖然 人潮增加不少,不過就索卡而言僅5%是想買作品的有 效藏家。成交件數與去年相差不甚遠,但因畫作單價 較低,總營收額是下降的。至於買家結構方面,毛旭 輝作品的出手者仍為中國人,席時斌的則意外打開香 港市場。同時,這次台灣出手的藏家也較往年減少, 僅佔一成。(文.攝影

陳芳玲)

索卡藝術中心董事長蕭富元,左圖為毛旭 輝的《風化.靠背椅》,右邊則是草圖。


FEATURE

SPOTLIGHT

120

os/Ischicawa Caarlo

年輕藝術家雙個展

C

arlos/Ischicawa僅成立4、5年,便已經參加過多個世界上 最重要藝術博覽會:包含紐約的軍械庫藝術博覽會、斐列 茲倫敦,現在,則是第一次參加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此次

藝博會上,Carlos/Ischicawa帶來2位都是於1986年出生的藝術家: 泰 國 出 身 , 其 後 於 美 國 發 展 的 藝 術 家 K o r a k r i t A r u n a n o n d c h a i, 以及哥倫比亞出生再到英國發展的Oscar Murillo的雙個展。其中 Korakrit去年曾經在北京的UCCA開展,畫廊老闆Carlos表示,在北 京時遇到很棒的觀眾,發現亞洲很有藝術能量,是她尚未發現的, 因此參加香港巴塞爾是為了想要有更多對話。 Korakrit展出燈箱作品和裝置雕塑;Oscar Murill則是近年在國際 藝壇上非常受到歡迎的藝術家,去年在威尼斯雙年展有展出,更被 美國畫廊巨擘David Zwirner簽下。為了這次的展覽,Carlos特別請 Oscar創作新的作品,一系列的報紙壁畫以及他從家鄉和親戚朋友 交換的T-shirt,都拓印上有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字樣並

重疊地圖。Carlos表示藝術家是想要表達隨著文化的遞移,世界也 愈來愈近的概念。關於銷售狀況,她很滿意,頭幾天已售出幾件,

也有人洽談Oscar的裝置;來訪的人都很熱情、投入,並且非常慷 慨。(文.攝影

翁浩原)

Carlos/Ischicawa帶來Korakrit Arunanondchai與Oscar Murillo 兩位藝術家的雙個展。(Carlos/Ischicawa提供) Oscar Murillo的作品傳達出「隨著文化的遞移,世界也愈來愈近」 的概念。

印度藝術家Subodh Gupta的大尺寸油畫作品 《food print》十分趣味,上頭都是印度日常生活 的菜餚,在攤位的正中央頗為引人注目。

單色畫派領風騷

阿拉里奧

位參展的藝術家也是在當時在前衛運動中引領風騷的崔秉 昭(Choi Byungso)。崔秉昭也是單色畫派的先驅之一, 大多只使用鉛筆在報紙、雜誌上頭作畫。 除了單色畫,他們還帶來了韓國前衛藝術運動第一代 自韓國的阿拉里奧畫廊(Arario Gallery),目

的領導者金丘林(Kim Kulim)的錄像作品,以及表演時

前擁有在韓國的兩個空間,以及上海的一個空

的攝影,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他也在英國的泰德現代美

間,先前在紐約也曾有空間,但是目前集中在

術館展出,並為館藏之一。韓國藝術家之外,印度藝術家

亞洲市場。除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外,畫廊積極參與新加

Subodh Gupta的大尺寸油畫作品,遠看會以為是一個個版

坡「Art Stage」、上海「ART 021」、「藝術北京」等博

畫套印在帆布上的作品,但是其實近距離看是一個大型油

覽會。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共有15個藝術家參與,但是

畫的作品,剛好作品標題為《food print》,十分的趣味,

在現場只展出13個藝術家。阿拉里奧畫廊將焦點集中在韓

上頭都是印度日常生活的菜餚,在攤位的正中央頗為引人

國大師在1960和1970年代的作品以及近作。之所以選擇該

注目。其中也有兩個非常年輕的中國藝術家:高磊和倪有

年代的作品,除了在藝術史上是重要的一頁,單色畫依然

魚。關於本次的銷售狀況,預展第一天業績離五成還有些

是市場最受青睞的品項,因此,他們就帶來韓國大師沈文

距離,但是阿拉里奧畫廊對接下來幾天的景況信心十足!

燮(Shim Moonseup)的一系列的抽象雕塑作品;另外一

(文.攝影

翁浩原)


121 香格納

微縮中國當代20年

格納畫廊,今年歡慶20周年,在香港巴 塞爾藝術展,也幾乎是香格納畫廊創辦人 何浦林(Lorenz Helbling)透視下微縮的

中國當代20年,老中青三輩藝術家的傑出之作。20 年前的1996年,香格納的第一檔展覽,就是丁乙的 「十五.紅色」(15×RED),而今二十個年頭過 去了,很難得的,丁乙與香格納依然維持密切的合 作關係。一如今日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首日預展, 香格納展牆上,展出1997年丁乙的創作:《十示97(34/35/36/37)》,這是一幅紅色的三米大作。 20年前的丁乙個展,也是紅色。20年後的紅色, 丁乙的學術與市場價值已扶搖直上,這幅定價約400 萬人民幣。其實,不只是丁乙,像是昔年任意擺在角 落、樓梯間的曾梵志、張恩利等無數藝術家作品,而 今在拍賣場出現,已經是要用白手套搬運作品了。何 浦林也趁著20周年,與浩然藝術與教育基金會,於香 港賽馬會合辦晚宴,逾200人出席,可謂是中國當代 從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到畫廊主的盛宴。 香格納的展位,呈現余友涵、趙半狄、張恩利、丁 乙、張鼎、歐陽春、胡介鳴、鳥頭、趙洋等藝術家之

香格納畫廊負責人何浦林(Lorenz),與余友涵《站⬥》一作。

作,梳理出一條香格納代理的中國當代脈絡。余友涵 較為人少見的創作畫面,去年的《站䮷》一作,定價

與裝置項目,與策展人Alexie Kantor合作,推出張鼎

500萬人民幣;這是余友涵隨著歲月增長,觀察老年

的《18個立方》,鍍金的立方體走在其間,歡迎參觀

生活融入自身創作的難得之作。在2012年的北京匡時

者隨意在其上刮擦畫,引起極大關注。展位裡也有一

春拍,趙半狄《蝴蝶》一作以2760萬人民幣成交;而

件《旋轉立方》,定價35萬人民幣。公共空間裡那件

此次香格納也帶來趙半狄的自畫像《我的花園》,定

已然刮痕累累的《18個立方》,與此處透亮的黃金立

價800萬人民幣;畫面中的男子,即是趙半狄的自畫

方體,形成強烈反差。(文.攝影

林亞偉)

像。重拾畫筆畫油畫的趙半狄,這件《我的花園》, 是中國當代裡價格最高的自畫像之一。 香格納今年在藝聚空間(Encounters)的大型雕塑

左 右

香格納呈現趙半狄《我的花園》油畫,是趙半狄的自畫像。 張鼎的《旋轉立方》,黃澄澄的表層,映照著丁乙的作品: 《十示97-(34/35/36/37)》。


FEATURE 尊彩藝術中心

SPOTLIGHT

新銳藝術家的國際視野

年是尊彩藝術中心二度獲選進入香港巴塞爾藝 術展,分別在「亞洲視野」與「光映現場」 兩大項目推出多位台灣藝術家之作,包括許

家維、陳依純、陳思含、張立人、吳其育。其中「亞洲 視野」中新銳藝術家許家維的觀念性之作「回莫村計 畫」,以宏觀的國際視野,成為本屆關注的焦點。許 家維於2012年至2015年投入「回莫村計畫」,本屆共 展出2件錄像與數件掛毯,以及一件地景模型裝置(共 兩 版 ) , 目 前 第 一 版 正 在 荷 蘭 凡 . 阿 比 美 術 館 ( Va n Abbemuseum)展出。在VIP的第一天即已開出亮眼紅 盤,多件錄像、掛毯之作順利成交,如掛毯以1.3到1.5 萬美元成交,折合新台幣約40幾萬,錄像作品亦有多版 成交,表現超乎預期。 回莫村計畫聚焦國共戰爭時期,一群中國軍隊從雲 南撤退後駐紮緬甸邊境,成為世界孤軍的故事。泰緬邊 境不少被忽略的村落,當時美國在此地設立情報局,收 集泰緬邊境的情報,藝術家許家維希望藉此計畫揭開泰 緬邊境一些遭受迫害村落背後的神秘面紗,以期引起國 際關注,提供實質的資源與協助。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 陳菁螢觀察到,目前錄像與裝置藝術已蔚為風潮,是國 際上不可忽視的策展趨勢,有別於去年展出的台灣前輩 藝術家之作,今年尊彩將深耕多年的新媒體藝術家一併 帶到香港這個國際平台,展現了多年來關注新媒體的苦 心經營,特別是本屆推出許家維觀之作令人耳目一新, 她笑著說不少外國人對情報局的題材很感興趣,錄像作 品裡的猴神故事也很吸引人,猴神是泰國文化的重要圖 騰,泰皇還以此命名,而故事中的猴神如何保護這群奮 鬥的孤軍,更是引發不少好奇之心。 錄像作品外,現場懸掛牆上的三件藍、白、卡其相間 的掛毯也是「回莫村計畫」的延伸作品。遠看其作會發 現,隱約其中的人物十分有趣。這些掛毯是利用世界各 地捐贈給孤兒院小朋友的資源製作而成,仔細端詳掛毯 上的圖案是當地孤兒的工作情景,他們利用國際捐贈的 裁縫機與布料,做成一朵朵繡花再拼貼編織成掛毯。這 些手作的地毯成為參展現場的一大亮點,而其背後深遠 含義更是值得嘉許,妥善運用資源靠自己的勞力換取尊 嚴或許也是另一種價值所在。(文.攝影

上 中 下

陳意華)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現場許家維「回莫村計畫」之錄像作品。 尊彩余彥良與藝術家許家維合影。(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回莫村計畫」的裝置之作《情報紀念所》。

122


123 Crousel hantaal Cr Ch

老牌畫廊的獨到品味

Chantal Crousel以不同的藝術家展 現畫廊獨特性格中的歧異和豐富性。

家最新想法的創作,同時也讓畫廊本身的形象和特色更趨 一致,因此不以單一藝術家,而是不同的藝術家展現畫廊 獨特性格中的歧異和豐富性。同時展出正在美術館和博 物館展出的藝術家,也是他們的戰略之一,例如:先前 在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Turbine Hall委託案的墨西哥藝術 歡慶35周年的巴黎老牌獨立藝廊Chantal

家Abraham Cruzvillegas的雕塑;代表丹麥參加威尼斯雙

Crousel,自成立以來,一直以獨特的眼光、

年展的傅丹(Danh Võ)的兩件作品《無題(2015)》和

知識分子的氣質,以及學術類的展覽和藝術

《我們的人名(細節)》都以7萬美元售出;剛獲得2016

家聞名,並關注於當下社會、政治的發展,而不是易於

年Marcel Duchamp攝影大獎的Melik Ohanian的作品也

銷售與否;像是早年對先前代表瑞士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全數售出;以及深受亞洲藏家喜愛的韓國藝術家Haegue

的Thomas Hirschhorn的挖掘,就是一個其中的案例。

Yang,也剛才結束北京UCCA的個展。其中展位最昂貴的

Chantal Crousel在1990年代發掘的許多藝術家,後來幾乎

作品為墨西哥藝術家Gabriel Orozco的作品,開價50萬美

都成為許多國際連鎖大畫廊合作的對象,其獨到的品味,

元,目前與藏家洽談中。

是有目共睹的。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Chantal Crousel

雖然目前只有在巴黎設點,Nikalas表示,單一據點也

親自坐鎮,她就像是不羈的搖滾女王,非常有個性,一

是他們的優勢所在,讓畫廊獨特的身分更被為接受,而且

如她帶來的藝術家和作品。目前畫廊是由她的兒子Niklas

代理的藝術家非常全球化,這也是他們不需要透過海外據

Svennung經營。

點,而是靠著藝術家本身的行動性來作為全球布點。但還

Niklas Svennung表示,這次帶來的藝術家都是3年內在 畫廊空間展出過的藝術家,他們的展出策略為展現藝術

是會有許多的海外合作,尤其近年來和中國的關係相當緊 密。(文.攝影

翁浩原)

艾可

Jurgen Ots香港首度露臉

自上海的艾可畫廊,去年成立滿10年,今年 參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出中國、比利時與香 港藝術家,包括李姝睿、萬揚、王一、胡昀、

Jurgen Ots、李傑、呂振光等。艾可畫廊專注於中國當代 青年藝術家,合作過的知名藝術家如李傑、呂振光等, 今年推出的數位藝術家在兩天的VIP時段即已售出多件作

王一的作品,理性的手法帶有冷冽的抽象美。

品,包括李姝睿的3件1組作品、李傑的2件作品、萬楊的 大尺幅之作以及王一的抽象作品。

以1萬6千美元成交,至於李姝睿的3件1組小品則以7萬人

1981年出生的李姝睿,2005年起以噴槍創作了「光」

民幣成交。另一位出生於上海的王一,以層層疊疊的色層

系列引得關注,致力於探索光與空間關係的李姝睿其作品

呈現現實生活的秩序與結構,理性的手法帶有冷冽的抽

隱含一股令人著迷的魅力而深受喜愛,在VIP的第一天旋

象美,現場展出的1件黃綠色相融作品在VIP期間迅速成

即售出。另外一位香港知名藝術家李傑將取材自日常生活

交。艾可畫廊今年除了持續推廣市場上備受關注的藝術家

的物件與藝術結合,是香港目前具代表的藝術家之一。艾

外,這次也首度帶來未曾在香港展出過的比利時藝術家

可畫廊與李傑私交甚篤,合作關係已有6年多,今年在香

Jurgen Ots,Jurgen Ots喜愛從人們過去的集體記憶中找尋

港巴塞爾藝術展中的3件作品也受到關注,VIP時段也成

題材賦予意義,作品形式簡潔吸引觀者的注意。(文.攝

功售出2件,其中1件的《Throw the ball into your eye.》

陳意華)


FEATURE

SPOTLIGHT

124

James Cohan

豐富多樣的東西薈萃

J

ames Cohan目前在紐約有兩個畫廊空間,之前位在上海法租界的畫廊已經停 業,因此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就變成畫廊維繫其與亞洲關係的重要橋樑。在 這次的展位上,採取混合的策略,有東方,也有西方;有大師級的,也有正

在崛起的。展出的作品從繪畫、雕塑、裝置,到錄像應有盡有,可以說是涵蓋範圍 頗大,歧異度非常的高。 大 師 級 的 作 品 如 錄 像 藝 術 大 師 B i l l Vi o l a 的 《 宣 導 者 之 一 土 、 空 、 火 、 水 》 (Martyrs-Earth, Air, Fire, Water),以4個垂直屏幕,配合4個錄像作品為一個組

合。這個系列是由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委託,其中一個版本永久展示於教堂裡頭,也 是教堂的永久收藏品,是全世界第一個被教堂收藏的錄像作品。來自英國的藝術 家李查德.隆恩(Richard Long)則是應畫廊邀請,特別創作了一個現地製作名為 《香港圈》(Hong Kong Circle)的地景作品。畫廊同時也展出巴西藝術家Beatriz Milhazes的繪畫作品,同樣以幾何式圓形作為表現模式,也可以感受到她受到馬諦 斯、康丁斯基,以及數學哲學的影響。當然不能錯過中國藝術家徐震|沒頂公司出 品的大型壁掛裝置藝術, 在新代理的藝術家部分,畫廊帶來去年在威尼斯雙年展,以兩個紙彈相撞的 《The Ak47 vs The M16》,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創作團體螺旋槳組合(The Propeller Group),這次展出的作品以雕塑為主,採取同樣的創作發想和實現手 Bill Viola錄像作品《宣導者之一土、空、火、水》。

法,將古典,抑或是古董、舊物,結合嶄新的元素:比如古代沒有的人造衛星,就 被他們創作為《古董地球衛星》(Antique Earth Satellite),或是利用古時候越南 公主床的其中一塊木頭,結合古典歷史和現代的想像,加上翅膀變成一座飛船,趣 味又具當代性的處理手法。(文

翁浩原.圖

James Cohan提供)

德薩

巴塞爾常客的制勝祕訣

1977

年於巴黎創辦的德薩畫廊(de Sarthe Gallery),以經營法 國印象派到現代派以及戰後大

師為主,代理的藝術家包括趙無極、朱德群、德庫寧、 安迪.沃荷與陳箴等。連續多年是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常 客,德薩畫廊今年卯足力氣除了在「亞洲視野」的展位 外,也在「藝聚空間」推薦深具知名度的中國藝術家陳箴 的裝置作品《打開密封的中心》。 很特別的是,今年德薩畫廊以「紅色」基調吸引不少注

德薩藝廊展出新銳藝術家林菁菁精彩作品。

目的眼光,展牆外是趙無極、李希特的大作,展牆內有西 方大師米羅壓鎮,同時也呈現近年來備受矚目的日本藝術

此外,近年來德薩也積極經營新銳藝術家林菁菁、王國

家白髮一雄、吉元治良、上前智佑等具體派大師之作,這

峰等當代藝術家,今年兩位亦是本屆主推的潛力新星,去

次德薩畫廊帶來的作品依舊是學術與市場知名度兼備的重

年6月,北京德薩畫廊甫舉辦林菁菁個展「明天曾經無限

要藝術家,是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一大亮點,其中令人驚

美好」,這次參展作品中出現不少2015年的近期新作,

豔的李希特抽象刮畫,亦是場中不可錯過的焦點,目前李

林菁菁在布面綜合材料上以特殊的絲線進行縫製,對藝術

希特的作品一畫難求,只要現身即成為藏家競逐的對象,

家而言縫補的行為本身代表「修補」的意義,同時也具備

由於畫廊不願透露此作價格,但以李希特行情估計其價值

「破壞」的力量,繡線貫穿於畫面上,也為視覺帶來全新

近3000萬美元。

挑戰。(文.攝影

陳意華)


125 耿畫 廊

墨彩東方銷售亮眼 上 下

耿畫廊負責人耿桂英與中國藝術家蘇笑柏2015年新作。 耿畫廊負責人耿桂英、TKG+總監吳悅宇與中國藝術家 彭薇以及藏家趙素堅夫婦(右一、左一)合影。

以大漆創作為主的中國藝術家蘇笑柏,今年帶來新 作《天青》,懸掛在展場的焦點位置上十分吸睛,而 宛若宋瓷的色澤清透淡雅更叫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 過去蘇笑柏的作品整個畫面平整光滑,此一新作其特 別之處便在於畫面上的那一抹線,為作品增添不少光 彩,此作以近兩百萬人民幣成交,現場的另外兩件作 品也在VIP當天如數售出。在展間的另一側是中國女 性藝術家彭薇的大尺幅之作145×345公分的2016年 新作《我想起了你》(I Remembered you)備受關 注,這次耿畫廊的展覽規畫與大會的主題相承,以現 代藝術家關良之作與彭薇的纖細唯美的彩墨之作相呼 應,透過不同形式的跨世代對話,展現承先啟後的精 神。彭薇的大尺幅之作淡雅秀麗,但作品背後的意義 與情感卻是濃烈的書信,指的是一個人從絕望到充滿 希望的情感轉變過程,值得細細品味。現場還展出彭 薇的兩件作品,一件是小尺幅的冊頁,現場的兩件作 品皆售出,大尺幅之作則以260萬人民幣成交。懸掛

度參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耿畫廊,在 「墨彩東方」脈絡下帶來學術、市場知名 度兼備的藝術家之作,包括關良、趙無

極、王懷慶、蘇笑柏與彭薇,3月21日的VIP之日即 已開出紅盤,而且成績十分亮眼,蘇笑柏、彭薇、王 懷慶之作皆有成交,另外一件鎮館作品是趙無極之 作也在VIP當天被保留下來,耿畫廊負責人耿桂英表 示,即使在不景氣下好的作品依舊不受影響,這次像

在外牆上的是中國藝術家王懷慶,是首度於香港巴 塞爾曝光的「中國皇帝」系列新作,以帝王肖像為藍 本,描繪歷史文化背後的權力核心,藝術家以非具象 的形式帶給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這次作品中出現女 性掌權者的形象,帶給現場觀者更多討論的空間,此 系列是王懷慶近年來的重要代表作,今年銷售也不遑 多讓,兩件作品皆成功售出,其中一件定價為168萬 美元。(文.攝影

陳意華)

是蘇笑柏與彭薇之作不少藏家愛不釋手,目前還有藏 家在排隊等候中。

左 王懷慶的「皇帝系列」。 右 今年耿畫廊的布展空間極為雅緻與寧靜,有別於以往。


FEATURE + TKG

126

SPOTLIGHT

台灣藝術家向世界 Say Hello

經多年的品牌深耕,TKG+今年首度帶著五位 台灣藝術家登上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而且皆 為學術根底深厚的中生代藝術家,包括:吳

天章、姚瑞中、袁廣鳴、高重黎、蘇育賢。TKG+總監 吳悅宇表示,這次展出的五位台灣藝術家是讓海外收藏 者開啟對台灣藝術家理解與認識的好機會,例如袁廣鳴 的作品引起不少收藏者的共鳴,成為此展中備受關注的 藝術家之一。首度登上舞台的TKG+布展空間雖小但卻 精緻,吳天章的錄像裝置傳出來的老歌歌聲,充滿濃厚 的懷舊滋味,台味十足,音樂打破語言與文化的疆界, 帶來另一種詮釋作品的新視野。 在VIP當天最為熱門之作即是藝術家蘇育賢的DVD創 作 , 以 難 得 一 見 的DVD 形式呈現,深得國際策展 人 的 關注。此作的創作背景是收錄了三個來自不同背景且受 到忽視的社會邊緣人,藝術家以獨立音樂製作的形式說 出三位小人物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透過藝術重生,這 群承載著不堪生命的老靈魂,在音樂裡奮力吶喊。作品 定價很親民,120元港元,幾乎人人都可下手擁有。 另一位受歡迎的藝術家則是甫於去年在威尼斯雙年展

上 下

TKG+負責人吳悅宇與袁廣鳴之作。 台灣藝術家吳天章的錄像裝置。

展出的藝術家吳天章之作,今年首度於香港展出,現場 播放的《再見春秋閣》吸引不少人駐足觀看,大藏家希 克也收藏了吳天章的另一組錄像之作《難忘的愛人》。 而在現場播放的吳天章的《再見春秋閣》,總共六版, 前兩版已經售出,第三版保留,定價為新台幣240萬元。 除了吳天章之外,袁廣鳴的作品詢問也很高,懸掛在外 牆上的袁廣鳴攝影之品《能量的風景-靜態》,打破習

以為常的生活狀態,是此展的另一吸睛焦點,私人收藏 與藏家團皆深感興趣。高重黎展出的錄像裝置《假面與 陸伍玖在燈箱前的巧遇》,目前已有美術館對此作有興 趣,目前計畫收藏中,而姚瑞中展出的攝影作品《廢墟 迷走-神偶遶境》也在洽詢中。(文.攝影

陳意華)

左 蘇育賢的DVD以親民的價格帶動收藏的第一步。 右 姚瑞中的攝影作品《廢墟迷走-神偶遶境》。


127

英國豪瑟沃斯藝廊(Hauser & Wirth)總監尼

口耳相傳的中國好當代 維他命

爾.溫曼(Neil Wenman)列為此次展會值得一 看的畫廊之一的維他命藝術空間,不是單純如

白或漆上其他色彩的展牆,而是貼上藝術家白雙全在法院 聽庭審時,隨手畫上的不知名圖案加以複製的壁紙,作為 其參展布置策略,確實吸引不少目光。這一名為《噩夢牆 紙》的作品是以殘酷的社會事件對應潛意識為素材,連結 人們平時一邊開會、學習,一邊繪製抽象圖案的無意識行 為。相較此一呈現了其對人性的觸摸,對面牆上的海水、 地圖、海景照片則測量了地域的邊界。《邊界上的海平 線》計畫共執行了31次,但實際成為作品的則是這次展會 上的14至16號三件。白雙全搭著船到香港海岸線內推4公

維他命:白雙全2016年新作《邊界上的海平線》。

里處,取所在水平線1.8公里內的海水。金屬製成的地圖 上標示了每一海水的精確經緯度,而照片就是當時所攝海

由》、《言說與自圓其說》依然展現了藝術家從已知世界

景,一同呈現了其對主權

挖掘未知的精神,與潛意識中的焦慮對話,給出自身觀察

國土的個人化感知。

雖以白雙全作品做了這次的形象宣傳,但站在畫廊立 場,徐坦的觀念創作計畫因與觀眾間仍有距離,更須在現 場加強推動。這次帶來的《社會植物與思想痙攣(第一章

的脈絡之餘,盼引起再交流的可能。 走一趟香港巴塞爾的維他命,或可驗證歐美畫商眼中正 熱且看好的中國當代風景之一。(文.攝影

陳芳玲)

節)》、《關鍵的實驗室:社會植物學— 捱與動物性自

日動

東洋畫仙的真與美

然官方宣稱,日動畫廊乃首次參加香港巴塞爾藝術 展,但就副社長長谷川智惠子記憶所及,二十年前便 曾來過香港展會。她說:「當時一半繪畫一半古董的

設定讓畫廊參加兩次後便以性質不符為由不再參加了。」時隔 二十年,不僅香港展會因外資挹注產生脫胎換骨的轉變,畫廊 自身亦專注亞洲市場,尤其去年甫在台北安置新居,因此畫廊 方對此行的喜悅之情盡顯於色。 之所以鎖定梅原龍三郎作為個展藝術家,除了因應新空間 所在地台灣與藝術家間的美術史脈絡,並提升其於國際藝壇間 的注目度外,也是回應大會希望日動可以介紹日本現代畫派經 典藝術家的要求。再者,梅原龍三郎的親切與善良讓她與丈夫 多次因公赴法時受到了許多照顧,常常一同吃飯逛街看展覽。 對她來說,這猶如祖孫情的關係影響其深遠:「梅原龍三郎的 真誠令我相當悸動,一如他追求真實與美的精神。以這些瓶花 作品來說,他是先將花插入花瓶後再繪製的。」選件方面,除 了藝術家曾遊訪北京、台北等處取東方元素入作外,晚年筆觸 恣意、顏色奔放的《薔薇》、《牡丹》也是此番展出要角。貴 賓之夜,不僅這些作品遭藏家們預定,最高價的《富士山》 (1945)、展場尺幅最大的《Sun Flowers》詢問度亦十分熱 副社長長谷川智惠子與Keiko Mitomi合影於梅原龍三郎 《Sun Flowers》前。 下 梅原龍三郎《富士山》.紙本油彩.91.3× 67 cm. 上

1945。

烈,乃至展會對外開放第一天,又有《跳舞的崔承喜》與《竹 窗與裸女》分別以3.5萬美元賣出。(文.攝影

陳芳玲)


FEATURE 百藝

SPOTLIGHT

128

井上有一風光出征

上甙百藝畫廊總監禚宏順與藏家合影於井上有一作品《鳥》前。 下甙為了讓藏家欣賞,正從倉庫搬出井上有一《舟》一作。

度出征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百藝畫廊,以個展 形 式 進 入 「亞洲視野」(Insight)區, 展 出 井 上有一(Yuichi Inoue)各階段的作品數件。負

責人禚宏順稱這次結果比想像中好。單單貴賓之夜,定價 10萬美元的《鳥》(1976)、《哄》(1961)因為尺寸 大,字意特殊,創作年代經典,因此觀望客組頻繁,不乏 中國與香港的美術館人員詢問。而討喜的《花》(1970) 更因符合香港空間小的特性,當天便被香港藏家以2.8萬 美元的價格收藏。「我很意外這些大陸藏家與外國人們都 熟悉井上有一的創作路數。如此也見得藝術家的收藏群廣 大。過去百藝的經營以台灣市場為主,這次是第一次到香 港來,但透過這幾天的經驗,我發現貴賓之夜來的人都已 先做好功課,也踴躍地盼望畫廊為他們預留作品。」禚 宏順表示,在博覽會進行至一半之際,因多數作品都已賣 出,所以便已先在25日翻新牆上作品。 採訪當下,除了剛好有位藏家想多看點井上有一的作 品,因此特從儲物室搬出尺幅較大的《舟》,筆意簡單, 構圖大方。也巧遇藝人任賢齊到場觀看作品,致上兩人長 達三十年友誼的祝賀之情。

的想法帶來新的刺激:「在還未挹注西方資金的香港藝博

之所以選擇策展形式參展,一方面是因應展會高品質的

會,其藝術佔據亞洲市場的比例並不高,很難想像有一天

評審結果,一方面則是為了呈現這位藝術家在書藝上的成

會見到如此多的西方畫廊與藝術品大舉入侵的面貌。但這

就與價值。透過不同階段的畫作呈現─ 1955年的純粹繪

已成既定事實,也暴露了短短幾年間亞洲藏家對這些作品

畫性表現、1960年代抽象文字系列、1970年代轉向辨識度

的收藏野心。所以,縱使百藝的香港一役風光也成功,但

較高的文字系列,乃至1980年代晚期以碳棒進行的日文書

不能在此自鳴得意,如何思考自身未來,並籌謀有效策略

寫等,可以清楚瞭解其創作歷程中對於書寫的研究精神。

與清楚定位將是畫廊的重要課題,也是面對國際化衝擊的

藉由這次參加這一國際藝壇盛事,也為禚宏順經營畫廊

井上有一個展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一景。

翻身時刻。」(文.攝影

陳芳玲)


129 佩斯

連鎖效應生滾人氣 佩斯北京空間總裁冷林。

中的塔拉.多娜文(Tara Donovan) 也都有作品展出。就冷林說法,這份 名單與往年無太大差異,主要是在 適應中國市場的基礎上選擇藝術家作 品,但部分藝術家作品則在供不應求 的份上,尊重藝術家的展出意願。比 方奈良美智的2016年新畫《吸血鬼 山丘》即本人親赴現場確認作品,並 以65萬美元成交。藏家反應熱烈的 還有張曉剛的紙上油畫《孤獨的小提 白立方、立木的策略相同,選在香港巴塞

琴》和《青梅竹馬》與雕塑《母與子》、查克.克

爾期間推出大牌藝術家個展,同時也配合

洛斯(Chuck Close)的肖像畫、尹秀珍與仇曉飛的

個展在博覽會上展示他們的作品。香港佩

作品……由於藏家分布廣泛,有三分之一為老藏家

斯在博覽會前夕21日,舉行美國普普藝術家勞森伯格

帶來的新客戶,因此在畫廊創始人格里姆徹(Arne

(Robert Rauschenberg)於港的首次個展,帶來其

Glimcher)眼中,博覽會的群聚效應與預期心理將彌

《Slide》、《Shiner》、《Urban Bourbon》……等

補香港目前現當代藝術空間不足的狀況,有助於開拓

等五件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的作品。而在隔天

該地的藝術市場。(文.攝影

陳芳玲)

的博覽會貴賓夜則有《刺青(展開)》、《野草莓凋 零(城市波旁)》兩件大作的身影。此番連袂展出7

件,至24日止賣掉6件,不乏美術館出手。早在今年

1月16日剛在紐約佩斯落幕的其晚年作品展覽,以慶 祝畫廊代理勞森伯格基金會及紀念畫廊與其的長期合 作,未來將在尤倫斯、泰德舉行大型回顧展。 善用全球不同分支畫廊連鎖效應一直是佩斯的強 項,使同一藝術家在各空間巡迴,最大值地將資源充 分運用。除上述因素外,選擇這次香港巴塞爾參展藝 術家作品名單的北京空間總裁冷林說:「勞森伯格作 為抽象表現主義晚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將照片、廢棄 物等物件納入畫中,打破傳統繪畫的邊界,對中國當 代藝術造成深遠影響。」追根究柢,還是得提起其在 1985年於中國美術館展覽對85美術新潮起到的推波 助瀾作用。因此將其做擺為展位外牆門面,有著勾動 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的關係,作為這一西資中地,亦 或佩斯自身即便有著亞洲色彩,但仍為代理足量的中 國藝術家的背景,起到相互輝映的張力。 連鎖效應不光反映在勞森伯格作品入展的事實上, 宋冬的窗戶裝置、teamLab的錄像《黑色波浪》也是 一樣的情況。此外,甫從畫廊下檔的杉本博司,以 及「卡爾德獎(The Calder Prize)2005-2015」展

左為塔拉.多娜文《無題》(2015),右為勞森伯格《刺青(展開)》 (1980)。 左至右為現場最貴650萬美元的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荒 原》(1985)、宋冬《無為之為碎片010》(2014)、《野草莓凋零 (城市波旁)》(1988)。


FEATURE

SPOTLIGHT

130

Silveerleens

菲律賓藝術家來說故事

律賓畫廊Silverlens是東南亞畫廊中能夠擠身晉 身 瑞 士 巴 塞爾的代表性藝廊, 2011 年前進 新 加 坡,進駐吉門營房拓展據點,Silverlens的觸

角延伸世界各地在藝術圈內極為活躍。今年Silverlens參 展的藝術家包括Ryan Villamael、Gabriel Barredo、Gina Osterloh、Martha Atienza、Maria Taniguchi等,其中Ryan Villamael與Gina Osterloh之作在開放VIP進場的兩天之內 皆有作品成交。今年Silverlens特別另闢一獨立展間向大家 介紹菲律賓藝術家Gabriel Barredo的大型裝置。以戲劇場 景著稱的Gabriel Barredo善於營造說故事的氛圍,透過各

Silverlens負責人Isa Lorenzo與Ryan Villamael的紙雕作品。

種小物件以隱喻或象徵手法引領觀者進入作品的情境與氛 圍中,雖然一時之間或許很難理解作品的真意,但卻也成

色彩濃厚,但其巧妙且精緻的細節處理仍深深擄獲藏家

功地吸引觀者的眼球。這次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中出現的

的心,今年展出的兩件新作在VIP第二天全數售出,定價

日本玩偶、宗教器物等充滿神秘色彩的物件,在微弱光線

皆為5千美元,可知其歡迎程度不在話下,此外擅長在攝

下格外震懾人心,此作定價為58萬美元,是此次參展作品

影作品中融合雕塑、繪畫與行為藝術等元素的菲裔美國

中的第一高價,不過可惜的是在VIP結束前尚未售出。

人Gina Osterloh,亦有兩件形式抽象的攝影之作成交。

除 了G a b r i e l B a r r e d o大型裝置外,亦曾在台北 展 出 的

(文.攝影

陳意華)

藝術家Ryan Villamael的紙雕之作是另一亮點,雖然工藝

Th

Glenn Ligon omas Dane 擊出漂亮全壘打 來自倫敦的畫廊負責人Thomas Dane。

期新作「陌生人」(Stranger)系列,主要靈感就是源自 於非裔美國小說家兼社會批評家James Baldwin於1953年 發表的文章《村莊裡的陌生人》;作品主要以油畫、紙質 畫作與膠卷或霓虹燈等呈現。 走進白牆面的展間,格外引人注目的墨黑發亮的大尺 幅作品高掛展牆,仔細端詳畫面的處理,消逝的文字若隱

自倫敦的Thomas Dane Gallery二度參與香港巴

若現,發亮的墨漬散發出著疏離的抽象美,Glenn Ligon

塞爾,今年首推紐約知名藝術家Glenn Ligon

利用印刷技術以及油畫筆、石墨、煤灰等材料,在製版過

個展,在VIP期間8件作品全數售罄,擊出漂亮

程中讓字跡從清晰到模糊難辨,文字背後的意涵也逐漸消

全壘打。來自倫敦畫廊負責人Thomas Dane表示,Glenn

解,取而代之的是畫面的抽象形式,文字的消解似乎也

Ligon在美國擁有高知名度,但亞洲對於藝術家的作品並

隱喻身分的不確定性,作品核心精神也與第三世界的困

不熟悉,因此今年特別帶到香港與亞洲收藏家接觸。如今

境相呼應。這次展出的8 件作品中大件作品如「Stranger

首度於亞洲平台曝光銷售成績斐然。1960年出生的Glenn

Study」等系列定價為60萬美元,另一小件如《Mirror II

Ligon是非裔美國人,善於利用當代藝術和歷史文獻的文

Drawing # 26.2010》等作品定價在4.5萬美元以內,在嚴

字或段落,探索美國在種族、職業、性別和身分等問題。

肅主題的背後優雅冷靜的風格也備受藏家青睞。(文.攝

這次展出的兩大系列 2010年的「鏡子」(Mirror)以及近

陳意華)


131

! 參與項目最活躍的畫廊 Lisson Gallery

羅大眾都熟悉的Julian Opie、以及「時光瀑布」藝術家宮 島達男從2013到近期的作品。在市場保證中,增添了許多 的可看性。其中宮島達男,在亞洲近期很受到歡迎,去年 里森畫廊在藝聚空間展出雙人組合Nathalie Djurberg & Hans Berg的裝置藝 術《A Thief Caught in the Act(Flock of Birds)》。(里森畫廊提供)

倫敦有兩處空間和米蘭一處空間的英國里森

底才在雪梨當代美術館有一個大型的調查展覽,也正在上 海進行大型委託製作,畫廊表示這是一個極佳的時機推展 他的作品。

畫廊(Lisson Gallery),是此屆香港巴塞爾

Ryan Gander則是畫廊強打的年輕藝術家,剛在墨爾本辦過

藝術展參與各個項目最多的畫廊,除了畫廊

展覽,去年底也在倫敦的空間辦過個展,在里森畫廊過去的

薈萃的主展區外,在藝聚空間則是有雙人組合Nathalie

展位,都有一件小的作品,今年則一口氣是帶來四件作品,做

Djurberg & Hans Berg的裝置藝術《A Thief Caught in the

一個完整的呈現。策展總監Greg Hilty透露,Gander是正在崛

Act(Flock of Birds)》,其中一間以6萬歐元出售給北

起的藝術家,媒材多元,其一件非常觀念性、結合攝影和雕

歐藏家:在光映現場則是以錄像見長的英國藝術家John

塑的作品《Associative Ghost Template》在預展當天以3萬到4

Akomfrah帶來的《Peripeteia》,以登場和消失為題,追

萬歐元賣給一位來自中國的藏家,也顯示觀念性作品在亞洲

蹤非洲在歐洲最早出現的蹤跡。今年大會和環球貿易廣場

市場接受度開始升高。而Julian Opie則是畫廊第一次到亞洲參

共同委託在西九龍摩天大樓的燈光裝置《時光瀑布》,也

展(當時為Art HK第二屆)的藝術家,當時也以個展的形式

是由畫廊帶來的藝術家宮島達男(Tatsuo Miyajima)所

發表,非常受到市場青睞,因此持續的在亞洲推廣。最後,當

作。

被問到是否有在亞洲擴點的打算,Greg的回答是「沒有」,但

在畫廊的主展區,主打四位受到亞洲市場的青睞的藝術

是畫廊即將在紐約開設新空間,在5月斐列茲展覽期間開幕,

家:包含大家熟悉的卡普爾(Anish Kapoor)、來自英國

預計展出古巴出生、1950年代移民美國的人瑞藝術家Carmen

年輕藝術家Ryan Gander、在亞洲市場無論是藏家或是普

Herrera的作品,作為紐約空間開幕展。(文.攝影

大田

讓藝術展開對話的空間

為亞洲唯一擁有草間彌生代理權的日本畫廊大田畫廊 (Ota Fine Arts),當然不會錯過將草間彌生成為畫廊的 中心,帶來了一件立體雕塑和南瓜系列三彩的平面作品,

其中有著高跟鞋和花朵造型的雕塑品,預展第一天已售出,總價超 過50萬美元。不過這次除了草間彌生以外,大田畫廊特地將展區分 為兩個部分,一共帶來9個藝術家,並聚焦在亞洲市場,充分地讓藝 術品有獨立的空間和趣味的對話性。 其中一個隔間展出草間彌生的南瓜系列,配合兩位非常年輕的藝 術家作品,分別是1981年出生的Tsuyoshi Hisakado所作的動能鏡片裝 置,以及1977年出生的Nobuaki Takekawa的繪畫和裝置作品。在另外 一個展區則是以繪畫為主,如印尼畫家Ay Tjoe Christine、日本畫家 Masanori Handa、中國畫家唐狄鑫和新加坡畫家Zai Kuning等,企圖展 現亞洲藝術的多樣性。其中Tsuyoshi Hisakado的裝置和Masanori Handa 繪畫,加上草間彌生的雕塑,在前兩天預展合計超過100萬美金的成 交,成績不俗。畫廊表示,在亞洲做展覽和在外國比起來,比較不需 要用「東方美人」(Oriental)的方式來吸引藏家,更能展現繪畫的深 度和力量。(文.攝影

翁浩原) 上 下

大田畫廊區隔出的隔間,讓藝術品展開對話性。 草間彌生高跟鞋和花朵造型的雕塑品,預展第一 天已售出,總價超過50萬美元。

翁浩原)


FEATURE 白立方

132

SPOTLIGHT

引發話題的翠西.艾敏 內外,都吸引大批的本地觀眾前去觀賞。 除了翠西.艾敏外,身為唯一能夠拿到赫斯特(Damien Hirst)第一手作品的畫廊,當然不會錯過在亞洲展出他 的作品。這次畫廊採取的方式,也頗為趣味,將他1993年 經典的「色點」(colored spots)系列和最新開發的「色 表」(color charts)系列放在同一道牆兩面展示,可以讓 觀眾清楚的看見藝術家對於顏色和形狀多年來的探索。其 白立方在香港巴塞 爾的展區一景。

中1993年的色點畫以60多萬英鎊賣出。 和其他藝術博覽會策略不同,香港巴塞爾是由白立方 香港空間主導,配合倫敦辦公室,因為身處本地的畫廊,

和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博得同樣注目的,大概只有

對於當地藏家和市場的洞悉是最精確的。像是展出新簽

英國藝術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在博

約中國藝術家何翔宇的觀念畫作,在第一天就被中國藏

覽會期間,一共在4個地方都能看到她的蹤跡。

家以約10萬美元購藏。畫廊也將4月會在倫敦空間以及

因為藝術家本身的要求,讓代理她的英國畫廊和美國畫

Glyndebourne Festival空間展出的印度裔英國藝術家Raqib

廊,攜手在香港的空間展出她在亞洲的首次個展「我哭只

Shaw帶來亞洲,想要引介亞洲的藏家,其展出的畫作,自

因我愛你」,這個充滿詩意的標題,和藝術家在1990年代

畫像系列開價超過80萬英鎊,已經有亞洲美術館策展人的

的豪放不羈大不相同,媒材也從裝置回歸到繪畫本身,以

詢問。此外之前在香港空間辦過個展的加拿大攝影師Jeff

及她擅長的刺繡。大幅繪畫作品大約在30萬英鎊左右,而

Wall的作品,此次也在巴塞爾名單中,售價大概落於60萬

類似尺寸的刺繡作品在17到19萬英鎊之間。無論是在會場

美金左右。(文.攝影

貝浩登

高人氣的村上隆!

翁浩原)

左為陳飛《中產階級審視的魅力》,售價10 萬美元;右為陳可《夢露與星辰》和《1995 紐約29號》,後者以75萬美元成交。

如其他國際大畫廊牽制香港空間與巴塞爾藝術 展的策略,貝浩登除了舉行韓國藝術家朴栖甫 在香港的首展外,也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出

其作品《描法No. 021015》(2002),售價25.9萬美元, 引來多組藏家詢問,但礙於單色畫近來市場火熱及如今的 頹靡經濟,藏家們紛紛表態盼等這季春拍結束後再來決 定。不過,日本藝術家村上隆挾其高知名度倒沒這些疑 慮,直徑250公分的《On a summer's day fluttering of insects'wings death

The incessant

As Iponder my impending

There, the moon over the ruined castle》(2016)

首日即以120萬美元被收購,24日再掛上其另兩幅方形作 品,加起來150萬美元,分別納入了中國、西方與東南亞 藏家的口袋。

除 了 兼 顧 賣 相 外,貝 浩 登 的 選 件 也 不 一 味 迎 合 近 年 市

貝浩登銷售總監黃知衡提到,今年首兩日約有近五成作

場風向標,赫蘇斯.拉斐爾.索托(Jesús Rafael Soto)

品銷售,在這不景氣、未抱期待的狀況下,如此成績算是相

《Vibrationes coqilles》(1996)呈顯與當今市場流行不一

當欣慰。整體說來,穩重、保守是其給這次藝博會的評價。

樣的極簡氛圍,並融入物質性的思考,被黃知衡稱是商展

然,陳飛、陳可、黃宇興等的詢問度不比大牌藝術家村上

中少見的學術型作品,定價48萬歐元。無論如何,這次貝

隆、朴栖甫低,作品價格均10萬美元內,一方面顯示了地域

浩登以30位藝術家51件作品的陣容參展,不僅下了重本,

性藏家的喜好,一方面也直指可親價格的參展策略。

也在競爭激烈的藝博會中傲笑香江。(文.攝影

陳芳玲)


133 Z ir ne Daaviid Zw

2015 Power 10 0 No.3的手腕 畫廊創辦人大衛.卓納。

巴塞爾的新面孔也逐年增加,今年來到了5位。創辦 人的合夥搭檔茱莉亞.喬爾恩(Julia Joern)解釋,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創作類型多元, 但近年與拉沃爾.德.基舍(Raoul De Keyser) 的油畫共同受到亞洲藏家的喜愛;去年秋天在紐約 空間舉行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回顧展 時,畫廊不僅獲得了部分作品,且無論靜物、風景 所流露出的簡潔氣質都在二級市場擁有不小客群; 席格馬.波爾克(Sigmar Polke)、喬丹.沃爾夫森 (Jordan Wolfson)則是去年新代理的藝術家。至於 固定班底,她說明從歷屆的參展銷售經驗中便已證實 了他們作品在亞洲市場的可行性。另一位合夥人傑 年藝術圈炒得火熱的話題之一是在紐約、倫

哈.法戈納托(Gérard Faggionato)補充,單單貴賓

敦各有駐點的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開出

之夜,比利時藝術家波爾曼斯的5件畫作便已銷售一

了將於香港新闢空間一事。然而,一年過去

空,定價25萬至160萬美元不等,可謂參展以來最成

了,當再次在香港巴塞爾見到眾多經營階層人士,對於

功的一次出擊。而畫廊主大衛.卓納最喜歡的尼奧.

各家媒體追問目前的亞洲計畫進度如何時,無論地點或

勞赫《Hatz》(2002)也以130萬美元割愛。備受藏

可能合作的大中華藝術家名單,他們皆異口同聲地說還

家們矚目的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重回今

在努力中。不過,未能如願再看到國際大畫廊進駐香港

年參展名單,眾夥紛紛上前詢價,《愛你的鄰居》

的局面,並不影響眾藏家們前往這次展會一睹卓納畫廊

(1994)據聞與波爾曼斯的《The Snaker》(2016)

帶來15位以上藝術家的作品。在21日開幕後兩天,攤位

於首日同入了龍美術館館長王薇的私藏。呂克.圖

展牆便遭動手腳,改頭換面一番。

伊曼斯(Luc Tuymans)的《Forever》售價160萬美

尚在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的年代,畫廊創

元,奧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的兩幅油畫

辦人大衛.卓納便開始突破亞洲市場,乃至今年參展

25萬美元,沃爾夫森兩幅同名《無題》則分別售出

香港巴塞爾,已是第六次以香港為起點累積對該市場

7.5萬美元……就亞洲藏家結構來說,畫廊也掌握了

的鋪陳。同時,本著畫廊的專業與過往經驗,讓此次

北京、上海、台北、首爾與香港等城市的重要藏家,

的參展藝術家達到了最大突破。除「畫廊薈萃」的15

再次驗證了畫廊主獲選為《ArtReview》2015 Power

位藝術家外,還多了「藝聚空間」的伊薩.根澤肯

100第三名的經營手腕,以及對市場的敏銳度,從而

(Isa Genzken)。此外,這份參展名單除連四屆入

制定適宜一戰亞洲的策略。(文.攝影

陳芳玲)

圍的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曾根裕(Yutaka Sone)、尼奧.勞赫(Neo Rauch)、米歇爾.波爾

曼斯(Michaël Borremans)為固定班底,首現香港 右

左至右為奧斯卡.穆里略《catalyst#10》(2012-14)、席格馬.波 爾克《Pruckfehler(Printing Error)》(1986)、呂克.圖伊曼斯 《Orange Red Brown》(2015)。 左為馬琳.杜馬斯《愛你的鄰居》,右為尼奧.勞赫《Hatz》。


FEATURE

SPOTLIGHT

134

馬凌

與親密感的對話

乎年年參展的馬凌畫廊,今年在「親密感」的 策展主題下發展出形式豐富多變的創作風格, 參展的藝術家包括,王衛、高倩彤、袁遠、

Jeremy Everett與黃炳。在兩天的VIP銷售中如袁遠、高倩 彤、黃炳的作品皆已成交,其中黃炳的錄像作品《狗仔式 的愛》定價5萬5千港元,五個版次如數成交,成績亮麗。 有趣的是,藝術家藉由視覺語言探索對親密感的詮釋與 形式,細膩闡釋多元且富有意義,如近年來受到關注的香

美國藝術家Jeremy Everett《Untitled》 凝結的色情雜誌,以 5200美元成交。

港女性藝術家高倩彤,探討的是居住空間與親密感的斷裂 問題,高倩彤在住宅大樓的欄杆上塗上白色,將私人空間 毫無忌憚地袒露在觀者眼前,再次強調「隱私全都露」的 暴力行為,這次展出的兩件作品中的一件《Untitled》也在 VIP期間售出。去年10月甫於馬凌畫廊首度舉辦個展「地底

膩的筆觸依舊受到藏家青睞,這次在VIP期間也以45.5萬

工程不合格」,透過媒材探討人在居住空間的心理狀態,

港元成交。此外,馬凌畫廊還特別推薦美國藝術家Jeremy

正好與香港狹窄居住空間與環境不謀而合,高倩彤詩意的

Everett各種不同風格的系列作品,從平面的繪畫到雕塑

作品風格對社會議題毫不隱諱的批判,備受關注。另一位

等。其中一件名為《Untitled》令人驚豔,將色情雜誌結晶

中國藝術家袁遠,今年也以親密為題推出新作《隱私》,

化藉此探討現代人對於流動價值的條件論的態度,此件雕

豔紅的布幕與來自中東的手工藝品,營造出俗豔宛如妓院

塑以定價5200美元成功售出。(文.攝影

陳意華)

的氣氛,與袁遠以往的風格截然不同,但縝密的構圖與細

典藏雜誌社發行的《Yishu: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典藏國際版)》,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左 香港M+策展人馬唯中(左)獲頒「2015 Yishu中國當代藝評獎」。 中 評論家董冰峰(左)獲頒「2015 Yishu中國當代藝評獎」。 右 Yishu 頒獎:演講嘉賓和本屆上屆獲獎人合影。

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合作,頒發「2015 Yishu中國當代藝

評獎」,兩位得主為評論家董冰峰與香港M+策展人馬唯中。

第 101 期 《 典 藏 投 資 》 更 正 啟 事 ◎ 101期《典藏投資》〈Feature─市場回顧與展望〉專題報導中,第104頁第二段「……2015年已上升至3千萬美元。」為誤植,原文 應為「……2015年已上升至3萬4千美元。」特此更正。 ◎ 本刊專欄作家黃文叡博士的「虛實之間」藝術小說專欄:「消失的波洛克」,從本期(102期《典藏投資》)起暫停刊出,本刊特向 忠實讀者致歉。「消失的波洛克」計畫未來成書出版,以饗讀者。


135

ADHD

文.攝影|陳意華

展會外的另一場驚喜

是亞洲藝術圈的重要月份,一年一度的

領觀者透過作品與之對話,藉以喚醒人們對自然環境、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3月24日於香港會議

政治社會等議題的關注。去年四月周文斗在北京德薩舉

中心揭開序幕,敲響了香港藝術季的序

辦的「消失的邊界」個展,聚焦在我們如何感知自己的

曲。3月21日德薩畫廊首先於中環雪廠街的畫廊空間舉

身體、心理狀態,與社會現狀的連結而提出回應。周文

辦中國藝術家周文斗個展,雖然當晚雨勢驚人,但絡繹

斗探索在主體與客體間,那條看不清楚的界線。

3月

不絕的人潮仍不畏風雨前來捧場。

這次展覽延續他對當代議題的關注,以醫學上的專

一走進展場很難不被墨汁的氣味所挑動,巨大的球體

有名詞「ADHD」為題,揭露現代人在倍速成長的當代

裝置擺放在展場的中央,這是周文斗首度於香港舉辦的

社會裡,在大眾集體焦慮的潛意識下所做的不自覺的反

個展「ADHD」。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簡稱)

應,對於周文斗而言,雨刷企圖刮掉不斷湧現的墨汁,

在醫學上被定義為病態,重複性動作、缺乏專注力、機

但卻總是徒勞無功,或許這就像希臘神話裡的薛西弗斯

械性重複、過度活躍和不能自我控制等行為,這些症狀

推著石頭上山,但卻無法阻止它不斷往下滾的宿命,這

正好反映了現今人類的日常生活型態,周文斗透過展覽

種周而復始,不斷地重複毫無意義的行為,或者就是藝

引領觀者重新反思自己在尋常生活下的無意識行為與反

術家想要陳述的困境。不過有趣的是,我們在涓涓流動

應。周文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展覽籌備時間長

的水墨裡,刮刷後反射的鏡子裡看到自己有點清晰卻又

達一個多月,原本計畫讓整個球體進駐空間,但礙於空

模糊的身影,這似乎回應藝術家的提問,即便是徒勞無

間的關係分割為四個部分。他笑著說,一開始打算用機

功,人類還是企圖掙脫掉命運的枷鎖,在反思中找到一

油,不過因為執行上的困難而改用墨汁,這次使用約1.5

條生路。

公噸的墨水量。 1970年於北京出生的周文斗,1998年前往西班牙學習 繪畫,超過十年的時間皆在西班牙創作,其創作形式廣 泛且多元,從繪畫、裝置到攝影,近年來更專注於裝置 藝術。周文斗對當代議題深感興趣,他以詼諧的手法帶

左 右上 右下

德薩畫廊推出中國藝術家周文斗個展「ADHD」。 德薩畫廊Vincent和藝術家周文斗在ADHD裝置旁合影。(德薩畫廊提供) 中國藝術家周文斗正在進行創作。(德薩畫廊提供)


FEATURE

ART CENTRAL

SPOTLIGHT

文.攝影|林琬娸

咫尺外的另一場盛會

除了

引頸期待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另一 場藝博盛事,還有香港中心藝術博 覽會(Art Central)。由當初的Art

HK被收購變成Art Basel,去年3月Art HK的原班人馬再 舉辦一個新的名為Art Central的展覽會。去年首屆Art Central吸引了逾3萬觀眾。第二屆展出的藝廊共有100 家,較去年多了20家,更有30家首度來港參展,展出超 過5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及新晉藝術家作品。來自 21個國家的上百家藝廊,當中有七成半來自亞洲區,所 以只要一踏進會場,自然會感到它的亞洲特性。 博藝畫廊帶來12幅台灣當代藝術家林萬士的作品,他 的作品已連續兩年在羅芙奧拍賣行有上拍成交的紀錄, 藏家群已經逐步建立起來。博藝畫廊第一次參展就位處 核心中央經典展區「藝壇萬象」,是對成立還不到4年的 博藝畫廊的肯定。畫廊也曾參加中國內地和東南亞的藝 術博覽會。今次畫廊帶來的作品則較大,那是因為對買 家有信心,會是真心喜歡林萬士的創作。博藝畫廊坦率 地分享,只要賣出3張作品就已經超越這次參展的虧本門 檻,而開幕短短一天即已傳出銷售佳績。 出生於台灣宜蘭,留學英國的林萬士有著濃濃的鄉土 情結,其思鄉懷鄉的愁緒在其作品內表露無遺,譬如他 的家面對著龜山島,故此龜山島也常在其作品內出現。 他的筆觸線條簡潔有力,其動態感尤其明顯,利用勾突

上 下

博藝畫廊首度參展Art Central,帶來12幅台灣當代藝術家林萬士的作品。 藍騎士藝術空間的第二次參展Art Central,推介海外攝影和裝置藝術, 展出效果極佳。

而形成的平波和水波紋更是打動人心。構圖簡單,但其 深沉熟練的筆法展露無遺,展現其信心,一筆而就,揮

要把每一個細微部件拆開來個別拍攝,然後再還原重裝

灑自如。

拍攝組合圖,揭露了使用X光創作與挑戰的過程以及肉

和博藝畫廊同樣地位於核心展區「藝壇萬象」的藍騎

眼看不到的視覺角度。

士藝術空間則展示全然不同的藝術風貌,主要是代理歐

藍騎士也展出以當代大型裝置及銀針筆繪畫著稱的美

美當代藝術家的藍騎士帶來逾20多件作品,共展出4位

國藝術家Carol Prusa,她使用文藝復興時期銀針筆技術

藝術家。其中包括法國雙人聲光藝術家組合NONOTAK

繪畫至圓頂球體的作品上,壓克力材質的球體繪上鈦白

studio於公共展區展演廣受好評的聲光裝置藝術作品

色塗層,表面上的小洞以光纖連結,接上電源後發出如

《DAYDREAM》,以音樂、空間及動態視覺交錯搭配

魔幻般的光影視覺效果。每一個細節都是藝術家透過個

兩人的絕佳默契;他們利用幾何圖形構建空間感,借用

人的哲學思想精心設計而成,巧妙展現靈性與宇宙交織

投影器營造投視效果,展現光影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而成的奧妙氛圍。這次是主要推介海外攝影和裝置藝術

還有首度於香港聚焦展出英國的X光攝影藝術家Nick

的藍騎士藝術空間第二次參展,展出效果極佳,觀眾亦

Veasey,他利用X光片拍攝,穿透布料之間的特性,把

川流不息。

布料的細節和紗線的紋路一一呈現。底片每塊約40×50 公分,故每幅作品至少需要拍攝4至6次,有好些作品需

136


NEW YORK PARIS

紐約軍械庫藝術博覽會中,香檳休息區的上方有「軍械庫 焦點:非洲觀點」藝術家之一Karo Akpokiere創作的動力 機械裝置《Alternate Art Fair》。(攝影 徐詩雨)


The Armory FEATURE

褪去冬日紐約

NEW YORK

老牌藝博的新挑戰 文 . 攝 影 | 徐 詩 雨 Shih-yu Hsu

今年的冬天出奇地溫暖,是近

術展」(Art Basel in Hong Kong)移至3月底舉行的

5年來最暖和的3月。這讓喜歡

策略調整影響。不但亞洲畫廊對是否需要遠道而來參

追逐流行的紐約藝客們大鬆一

展顯得猶疑,急欲搶攻亞洲藏家荷包的歐美畫廊也紛

口氣,至少不用像去年一樣踩著泥濘的融雪趕著

紛出走參加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例如旗下代理多名八

「軍械庫藝術周」(Armory Arts Week)中大大小

○年代活躍於紐約東村藝術家的P.P.O.W今年就未見

小不同的藝博會、活動與派對。照理說,這樣的好

其身影 。

紐約

天氣應該替「軍械庫藝術博覽會」(The Armory

不僅僅是外部大環境帶來許多不利因素,軍械庫

Show)以及其衛星展會的主辦單位帶來一些好心

藝博會內部營運團隊也出現人事動盪。從2011年起

情,但是2016年的全球經濟展望並不樂觀。不但美

任職總監的諾亞.霍羅維茲(Noah Horowitz),去

國去年第四季GDP數字不如預期,中國GDP成長預

年夏天被挖角至巴塞爾藝博會,新任總監人選班杰

測也是近20年來最低,替正要拉開序幕的2016年藝

明.傑諾修(Benjamin Genocchio)去年底才被正

術市場籠罩上一層淡淡的陰霾。

式任命。之前擔任《Artnet News》總編輯的傑諾修 雖然熟悉藝術市場,但並沒有實際執行藝博會的經

大環境衝擊下的新定位

驗,難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大刀闊斧地做出變革。

一向標榜為紐約最國際化與最有歷史的軍械庫藝術

因此軍械庫藝博會整體架構仍延續著往年傳統:位

博覽會,已經邁入第22個年頭,只是悠久的歷史,也

於92碼頭的「現代專區」(Modern)、94碼頭的

成了這個軍械庫藝術周軸心展會的沉重包袱,不但口

「當代專區」(Contemporary)、「軍械庫呈現」

碑不敵這幾年同時舉辦並快速竄起的「獨立藝博會」

(Armory Presents)與「軍械庫焦點」(Armory

(Independent Art Fair),更受到了「香港巴塞爾藝

Fo c u s ) 。 出 乎 意 料 的 是 , 在 記 者 會 上 , 傑 諾 修 邀

紐約軍械庫藝博會新任總監班杰明.傑諾修(Benjamin Genocchio)於開幕記者會致詞。

138


Show 139

紐約Marianne Boesky 畫 廊 代 理 藝 術 家 Matthias Bitzer混合媒 材作品大有玄機,畫面 四個等分各自有不同的 處理。 Nara Roesler帶來巴西 藝術家Artur Lescher 的作品《Maggi》 (左)與《Rio de Parede》。

Thaddaeus Ropac畫廊將展位打造成一個充滿未來感的繽紛世界。

請了由美國畫商協會(Art Deal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主辦的「藝術展」(The Art Show)藝博 會總監亞當.雪佛(Adam Sheffer)上台致詞,可 預見未來兩個藝博會將會有更多合作,聯手鞏固3月

Zwirner)帶來「圖像世代」藝術家之一雪莉.勒文

紐約軍械庫藝術周在全球化市場中的地位。

(Sherrie Levine),以及德國藝術家烏富岡.提爾 曼(Wolfgang Tillman)的攝影作品,後者於預展

國際知名畫廊買氣不減

當天就迅速售出。

本屆軍械庫藝博會共有來自36個國家的205間畫

旗下囊括多名具有少數族裔背景的藝術家的紐

廊參展,相較於2015年來自28個國家的199間畫

約畫廊Jack Shainman,帶來近來在紐約地區有多

廊,顯示出參展畫商數量更多、更國際化的趨勢。

項 公 共 藝 術 計 畫 的 H a n k Wi l l i s T h o m a s 的 雕 塑 作

這些數字不但證明霍羅維茲時代做出限縮參展畫商

品,以及非裔畫家Barkley L. Hendricks的肖像畫

的策略已被棄用,也是觀察軍械庫藝博會未來發展

作。Hendricks自2009年在哈林美術館(The Studio

方向的重要指標。知名連鎖畫廊倚仗本身雄厚的資

Museum in Harlem)舉辦個展後,市場熱度逐漸提

本,並未從軍械庫藝博會缺席。同時參加「藝術

升,作品最後以20萬美元成交。一向帶來不錯作品

展 」 與 固 守 軍 械 庫 藝 博 會 地 盤 的 卓 納 畫 廊 (D a v i d

的倫敦畫廊Sprüth Magers選擇了Rosemarie Trockel 的陶瓷雕塑,以及Craig Kauffman以壓克力製作的

Paul Kasmin畫廊旗下藝術家Bernar Venet的大型鋼鐵雕塑《不確定的線》 (Indeterminate Line)算是最「沉重」的展品之一。

裝置;藝術家Trockel使用陶瓷製作出金屬材質的質 感,但在造型上採用了如混凝土般的人造物狀態, 作品翻玩材質本身與雕塑的定義,是會場中少見的 佳作。正在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 舉辦回顧展的瑞士藝術家雙人組合Peter Fischli / D a v i d We i s s 的 作 品 , 也 可 以 在 S p r ü t h M a g e r s 畫 廊的展位見到。紐約Marianne Boesky畫廊則帶來 Matthias Bitzer混合媒材作品,該藝術家喜歡從文 學作品與科學研究中尋找作品的起點,展出的《藍 色緞帶保羅》(Paul Blue Ribbon)結合了燈箱、裝


FEATURE

行為藝術家Romina de Novellis在VIP預展時裸身演出,質疑女性在藝術中作為 凝視主體的傳統。現場畫廊協助發送茉莉香氛,觀賞的感官增至嗅覺。

置與肖像繪畫,將整件作品圖像擴展至三維空間, 相當特別。

NEW YORK

同樣在「軍械庫焦點:非洲觀點」展出的藝術家Dan Halter質疑了中國 與辛巴威之間難以釐清的政經關係。

地理區域主題性呈現 由於受到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排擠效應,本屆

來自巴西的藝術家Artur Lescher創作的裝置,一 向希望改變觀者對空間的認知,由在聖保羅與里約 熱內盧都設有空間的畫廊Nara Roesler帶來這兩年 的新作品,算是賣相不錯的佳品。而來自荷蘭阿姆 斯特丹的Upstream Gallery可說是本次軍械庫藝博 會的最大贏家,因為在VIP預展的第一個小時內, 該畫廊帶來的作品就全數售出,其中包括David Haines 2015年全新的炭筆肖像創作《Portrait of Boy with Two Hears》。畫廊總監Martijn Dijkstra 對新任藝博會總監傑諾修的領導多有肯定,並認為 軍械庫藝博會已奪回全球當代藝術市場的重要位 置。另一個贊同此番言論的畫廊,非來自南非的 Stevenson Gallery莫屬,暌違五年後重新參加軍械 庫藝博會,旗下女性攝影藝術家Zaneli Muholi挾帶 著剛在布魯克林博物館結束個展的氣勢,傳出帶來 的作品版數全部售出的捷報。而另一值得注意的市 場焦點,則是目前旅居柏林的波蘭裔藝術家Alicja Kwade,她擅長使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之物,如 鏡子、燈泡、鐘錶等進行創作,改變其既有的狀 態,挑戰人們對於時間、空間、重量這些單位的認 知。Kwade前陣子剛受紐約公共藝術基金(Public Art Fund)委託製作公共藝術裝置《奔跑對抗》 (Against the Run),作品也進入柏林知名的波洛 斯私人收藏(Sammlung Boros),許多參展畫廊如 冰島的i8畫廊、倫敦里森畫廊都可以見到該名藝術 家作品。 瑞士藝術家Raphael Hefti單版攝影作品。

參與的亞洲畫廊為數不多,僅僅只有來自中國的 墨齋畫廊、韓國母女檔經營的Kukje / Tina Kim、 東京的大田畫廊(Ota Fine Arts)與印度新德里的 Espace。而墨齋畫廊呈現的鄭重賓作品,針對中國 傳統的水墨畫進行當代詮釋,成功售予紐約的博物 館,替畫廊打了一劑強心針。Kukje / Tina Kim則 延續這幾年畫廊一貫策略,主力銷售韓國單色畫派 (Dansaekhwa)藝術家如李禹煥(Ufan Lee)、 朴栖甫(Park Seo-bo)與權寧禹(Kwon Youngwoo)等人。儘管沒有台灣畫廊參與展會,但是紐 約Ronald Feldman Fine Arts畫廊極具野心地,以 個展形式展出台灣藝術家黃世傑的大型沉浸式裝置 《Disphotic Zone》。畫廊銷售人員表示,今年展 會作品整體多為繪畫,而錄像與裝置較往年少。儘 管大型裝置並非銷售首選,但他們相信黃世傑的作 品在人潮熙來攘往的藝博會中,可以打造出不一樣

140


141

黃世傑的大型沉浸式裝置《Disphotic Zone》 將展位轉換成深海的無光世界,而台灣夜市裡 爭奇鬥豔的LED燈光則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

的觀賞體驗。藝術家本人也表示,此次展會的場布 是最大的挑戰,需要在兩天時間內完成裝置安裝、 設定等工作。不過當看到觀眾進入展位,臉龐被作 品燈光照亮的一刻,仍舊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 的。而該作品也於預展當天結束時成功售出。 「軍械庫呈現」則提供成立未滿10年的畫廊呈現 藝術家個展或是雙人聯展,興許能見到一些令人耳 目一新的作品。但各家畫廊似乎預見了偏向保守的 買氣,帶來的作品大多為討喜的平面繪畫或攝影。 瑞士藝術家Raphael Hefti創作中一向留有時間與不 確定性的痕跡,此次在RaebervonStenglin展出大型 攝影作品,是藝術家使用特殊的感光材質,在底片 上利用不同程度的曝光留下的痕跡,形成色彩多變

麗色調,對身為非裔的自我認同有著更為輕鬆的省

的抽象影像。也因為創作過程特殊,每幅作品都僅

視。但同樣是色彩輕快的視覺語言,伊索比亞Addis

此一件,引來不少人詢問。而紐約Higher Pictures

Fine Art畫廊的藝術家Emanuel Tegene探討的卻是

帶來的Letha Wilson選擇在影像中按圖索驥,去除

國內緊繃的社經環境。在美國國內正因多起族裔因

特定區域的圖像,以金屬嵌入,將原本二維的平面

素造成警民衝突的社會語境中,「非洲觀點」本應

作品延伸至另外一個空間,相當有趣。

可以與藝術一同做出更激進與更刺激思考的宣言。

在兩年前聲勢浩大地呈現亞洲當代藝術的「軍械

只可惜這麼做並不能保證參展畫廊念茲在茲的銷售

庫焦點」,今年聚焦的主題是「非洲觀點」,邀請

數字,讓「非洲觀點」展區夾在92碼頭的「現代專

線上平台Contemporary And (C&)的兩位非裔女性

區」與94碼頭的「當代專區」間,顯得進退兩難,

創辦者Julia Grosse與Yvette Mutumba策畫,呈現

尷尬莫名。

以非洲藝術家與非裔離散藝術家的作品。策展人強

「非洲觀點」的窘境也是軍械庫藝博會的困境,

調非洲不該是作品刻板印象的標籤,希望透過新生

近年輪番以亞洲、中東、非洲等地理區域主題性呈

代藝術家與主流當代藝術接軌的視覺語言,呈現一

現畫廊與該地區藝術家,縱然替藝博會帶來可宣傳

個更現代的非洲當代藝術風貌。這個論述可恰如其

的話題與特定的觀眾,但是當各個非西方視角的區

分地套用在奈吉利亞Echo Art畫廊帶來女性攝影師

域被消費過後,軍械庫藝博會又該何去何從?在連

Namsa Leuba的作品,Leuba挪用商業時尚攝影的豔

藝博會都走向全球連鎖的趨勢中,更多藏家、策展 人、畫廊與基金會董事,也漸漸將目光轉移至展品 品質更勝一籌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Art Fair New York)。總監傑諾修當然意識到了危機, 語重心長地宣稱此屆展會結束才是他工作的開始。 所幸2016軍械庫藝博會落幕時,紐約的名流與重要 機構的策展人依舊捧場,大多數的參展畫廊對銷售 成績也抱持滿意的態度,一掃經濟低落的陰影。而 無論經濟轉好轉壞,到了明年3月,每個喜歡熱鬧 的紐約客依舊還是會繼續談論著,又在軍械庫藝博 會的會場見到了誰。 Emanuel Tegene的作品色彩輕盈, 主題卻是反映時事的沉重社會議題。


FEATURE

PARIS

藝術總監Guillaume Piens 2015年攝於韓國。

A PARIS 綻放初春巴黎

專訪總監Guillaume Piens 文|黃九蓁

圖|藝術巴黎

大皇宮舉辦的「藝術

G 我們是一個一年一度的春季當代藝術博覽會,

巴黎」(Art Paris)

不同一般的當代藝術博覽會,我們也推廣二戰之後

博覽會至今已第十八

至今具有歷史價值的作品。藝術巴黎每年都會有一

屆 , 自 G u i l l a u m e P i e n s於2 0 11 年 起 接 掌 藝 術 總 監

個貴賓國,例如從2014年的中國年、2015年的新

後,便將整體定位設為向東方開放的市場(中歐至

加坡與東南亞年以及今年的韓國年,這幾年下來,

亞洲),逐漸變成一個有自我特色的春季展會。展

藝術巴黎已經成為一個擁有獨立特色的藝博會。另

會去年共接待5萬5千的參觀人次,而在參展畫廊

一個特點在於,藝術巴黎不僅僅想朝著「國際化」

中,法國畫廊占48%,國外畫廊則占52%。值得注

走,更希望向大眾展示所謂的法國藝術創作的特

意的是,其中更有40%的畫廊都是首次參加藝術巴

色,所以50%的法國畫廊選擇,反而是我們刻意塑

黎博覽會。《典藏投資》有幸在展會開幕前專訪藝

造的重點。此外,相比FIAC擁有許多來自英美與德

術總監Guillaume Piens,帶領大家一同了解藝術巴

國的參展畫廊,我們則不同,藝術巴黎博覽會的外

黎的定位與市場價值。

國畫廊很多來自東方,如伊朗、俄羅斯、韓國……

於巴黎

等等。我們嘗試做的是,一個「互補的」聚會,而

藝術巴黎的定位 典 全 世 界 一 共 有289 個藝術博覽會,您認為藝術 巴黎,在這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非一個「增添的」聚會。


143

韓國參展畫廊Gana Art.YungNam Park《Moonlight Song》. 繪畫.200×250 cm.2013。

典 這兩年和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撞期,有沒有受到 何種影響? G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對我們來說確實有很大的影 響,但是從2017年開始,我們會逐漸遠離與亞洲的競 爭,2017年的主題國是非洲,因此會有來自不同境域 的畫廊加入。如此一來,應該可以減少和香港巴塞爾 的衝突,畢竟在差不多的期限很難有畫廊同時參加兩 邊的展會。不過我們還是有很多來自亞洲的畫廊,例 如香港的10 Chancery Lane依舊很忠實地參加了本屆 博覽會。至於藏家的部分,受到的影響就少很多,我 們的展會比起香港巴塞爾是相對地區性的,香港巴塞 爾以中國藏家為主,我們則相反地以歐洲藏家為主。 我覺得整個世界的藏家族群分布各自有特色和喜好, 很多藏家喜歡選擇春天的巴黎。

典 會不會想要改期呢? G 不會,藝術巴黎的時間點非常的完美。對巴黎 來說,3月底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這個時段我們在 杜樂麗公園有偏向設計的「PAD Paris」博覽會、在 瑪黑有「Drawing Now」當代繪畫博覽會,另外, 在布隆尼亞爾宮(Palais Brongniart)舉辦的「巴黎 繪畫」博覽會(Paris Tableau)則是每年同時段攜 來歐洲的古典、經典大師之作。於此同時,各大博 物館都會特別在3月與10月(FIAC)之際推出精彩 的展覽,這些作品都是難在亞洲看到的,觀眾不會 只為了一個展覽而來,他們來到巴黎同時也是為了 享受整個城市豐富的文化。我們也會帶著VIP參觀 各大博物館與基金會等。今年不論是在藝術巴黎博 覽會或是在巴黎的其他角落皆能見到亞洲藝術的蹤 跡,例如路易威登基金會的特展「本土:變革中的 中國藝術家」等,都有很出彩的節目,因此我們能 夠呈現不同的、多元的東西給觀眾。 典 主要的藏家客群是?有很多年輕藏家群嗎? G 我們有70%的藏家來是法國或是法語區,30% 的外國藏家,當然這個數字會不斷的改變,藝術巴 黎這幾年來愈來愈走向國際化了,因此能夠吸引更 多的國外藏家前往,相信今年會有不一樣的比例。 目前已經有很多外國藏家表示對韓國當代藝術的濃 厚興趣,而藝術巴黎正以此作為今年的焦點。我們 也有很多年輕的藏家。相較FIAC這類型的展會,我 們有很多中型、小型的畫廊,他們的作品毫不遜色 卻較好入手。在開發新的、年輕的藏家群上面我們 做得很好。

Promises計畫推薦:Galerie Gourvennec Ogor. Martine Feipel& Jean Bechameil《完美世界》(Un monde parfait).綜合媒材.2013。 韓國參展畫廊Gallery SoSo.Yun Soo Kim《風之沙 漠》(Desert of Winds).繪畫、雕塑、裝置.2005。


FEATURE

韓國參展畫廊Gallery Simon.Bae Hyung Kyung《Allusion》.雕塑.2013。

PARIS

Sabine Vazieux畫廊.金煥基《無題》.繪畫. 61×46 cm.1970。

典 從 您 2 0 11 年 開 始 擔 任 藝 術 總 監 , 最 大 的 改 變

G 韓國比起中國、日本藝術被談論的機會少了很

是?

多,然而愈來愈多很好的韓國藝術家逐漸在市場被

G 最大的改變是為藝術巴黎建造一個獨特的形

認識。2016年是法國與韓國建交130年,法國正在

象 。 就 像 你 剛 剛 提到的,在全世界將近 300 個藝術

大舉慶祝,並規畫許多相關的藝文活動,我們當然

博覽會之中,觀眾非常清楚我們的目標以及實踐的

也不會錯過。當然,最主要選擇韓國的原因在於大

過程。對我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博覽會世代已經有

眾對於韓國藝術的興趣大幅增長,期待度很高。我

太多僅以商業為主的展覽,而我們的目的則很有大

們想要呈現出韓國藝術的特色,他不僅在中國與韓

部分希望能挖掘新興的、有潛力的藝術。另外,探

國之間,而是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

索新世界之時,我們完全不忘捍衛法國的藝術創 作,這很重要。外國的藏家來的法國不會只想看那

典 你們如何開發新的客源?是不是有推出網絡購

些已經在全世界知名的國外的作品,他們當然會想

買的機制?

要看只有法國才看得的藝術作品。

G 我們借助很多網路行銷策略。並建立了一個強 力的網站,你可以從國家、年代、媒材、作品價

典 您認為,巴黎能夠回到當代藝術的龍頭老大

格……等等各種方面來選擇,當一個人想要觀賞作

嗎?像倫敦和紐約的地位?

品或是購買作品的時候,我們可以提供他很明確的

G 我們本身不是一個以經濟發展為主的城市,紐

選擇,並且讓他們直接聯繫畫廊。我們的網站還可

約或倫敦在經濟的市場上本身占有不一樣的地位,

以虛擬出人體與畫作的比例大小,讓觀眾更能想像

所以自然而然的藝術交易也會更加活躍。但是巴黎

作品的真實樣貌。每一件在網站上的作品也完全可

仍舊是當代藝術中非常重要的城市,她是一個十字

以被分享在各種社群網站,透過這層網絡關係,我

路口,在巴黎有非常多的交流,他們相互影響改

們能夠觸及到更多不同的顧客群。我們另外給每一

變。這裡也愈來愈多私人藝術基金會,除了LV基金

個參展畫廊設計他們展會的介紹單,我們會與很多

會之外,名建築師Jean Nouvel建造的巴黎愛樂廳也

當代藝術收藏協會合作,免費帶這些團體進來看展

剛落成一年。整個城市的文化氛圍濃厚,藝文活動

覽,開發更多對藝術有興趣的愛好者。

非常多,顯而易見,將近十年以來,愈來愈多外國 畫廊都會想要來巴黎參展。我想這是因為巴黎在重

典 您可以和我們介紹一下「Promises」計畫嗎?

新調整她的自我定位。

G 這個展區專門用來推薦年輕的畫廊,並且每 年全部更新,不重複推薦。我們會尋找資歷低於5

計畫與觀察

年,卻具有潛力的畫廊參加,每一間畫廊都有26平

典 今年是韓國年,您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方公尺的空間可以使用,可帶來至多3位藝術家。

144


145

我們贊助50%的參展費,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年輕

典 根據您豐富的經驗,您認為現今買家的在市場

的畫廊更有機會。當然也會配合貴賓國的策畫,例

中的地位有什麼轉變嗎?

如今年就有兩間畫廊也帶來韓國藝術家參展。年輕

G 現在的藏家愈來愈「專業化」。愈來愈多藝術

畫廊,年輕的藝術家,為我們帶來新的發現。

顧問,藏家也能在網站上作足功課,所以研究愈來 愈專業。此外,現在的法國也開始看往東方的藝術

典 您這次有沒有主打的,您個人推薦的亞洲的畫

或是其他的市場,不再只追尋法國創作,擁有愈來

廊與藝術家?

愈開放的角度。我認為現在的法國藏家應該是最大

G 當然最主要的是韓國的畫廊,我們邀請了幾間

的中國藝術品的收藏者,在大家尚未進入中國市場

重量級的,例如:Gallery Simon、UM Gallery

之時,很多藏家已經開始專心關注這塊市場,例如

Park Ryu Sook、Gana Art等韓國畫廊參加。另

Sylvain Levy。強調一下,對我來說這個「中國」

外也會邀請特別有意思的中小型畫廊,例如Gallery

不是國家的區分,是一種文化上的中國,因此台灣

SoSo雖然鮮為人知,但他們所帶來的作品都非常

也是在這其中的。

棒,Yun Soo Kim的作品呈現了完美的藝境。而展 出中國藝術家的畫廊也非常多,香港ON/Ggallery展

典 在您看來,藝術市場未來的中期與長期的趨勢

出任航作品,我很喜歡;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會是什麼?

畫廊、巴黎北京畫廊的楊泳梁、北京Beautuful

G 當然我們不能簡化這個問題,所以有點難簡單

Asset Art Project帶來邱志傑的佳作、紐約Klein

回答。以今年來說,雖然大多數的人因為整體經濟

Sun Gallery有李洪波的最新作品,在巴黎的A2Z

環境的下滑,在收藏上面變得相對保守許多,不過

Art Gallery則代理多位住在法國的華裔藝術家,而

我們有注意到「繪畫」這個題材的買賣還是相當熱

Sabine Vazieux畫廊專精戰後抽象的中國藝術家,

門。再說中國這塊,我是認為中國藝術家未來會更

她這次也有帶來韓國同時代的大家金煥基。來自布

回到自己的傳統上,他們現在還受到很多外在或是

魯塞爾的ifa畫廊同樣也帶來如同高氏兄弟等重量級

西方藝術的影響,沒有一種自己傳統上的樣貌。我

藝術家的作品。我們和FIAC愈來愈不同,他們朝著

們很期待年輕一輩的華人藝術家能夠多使用自己的

英美系前進,我們則朝著東方(這裡的東方指涉中

傳統來創作,例如邱志傑的作品我們就非常欣賞。

歐、東歐與亞洲)邁進。

這點是很重要的,回到自己的根。

邱志傑《眾生系列》.繪畫.146×215×5 cm.2013。

ON/Gallery.任航《無題000031》. 攝影.67×100 cm.2012。


左 傳承藝術中心負責人張逸群(左)與德鴻畫廊負責人陳世彬合影。 右 文化部次長許秋煌(左二)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王瑞棋(右二)及秘書長游文玫(右一)欣賞作品。(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提供)

古 都春藝 療 癒當道 第五屆台南藝術博覽會

文化首都自許的台南市於3月18至20日舉行了第五屆的台南藝 術博覽會,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主辦,邀集44間台灣

與日本畫廊攜手於大億麗緻酒店展出逾600件藝術品,為人文薈萃的 府城再注入一股濃厚的藝術氣息。而台南市政府也於3月17日的開幕 當天,聯合舉辦2016年美術節慶祝酒會暨台南新藝獎頒獎典禮,盛情 與會的各界藝文人士齊聚ㄧ堂,集結台南深厚的文化底蘊。本屆參觀 人潮踴躍,更是寫下逼近8000人次的新高紀錄。

用藝術療癒人心 阿波羅畫廊在這次除了呈現寫實風格的中生代藝術家作品之外,亦

文.攝影|楊椀茹

積極提攜新生代藝術家,得到畫廊和台灣工銀教育基金會舉辦的「構 圖.台灣」徵件競賽首獎的藝術家黃法誠所做的《這城市過於正面思 考-4》獲大會提列為重點作品,亦於本次展出於維也納駐村的創作, 發展出迥異之前的風格。土思藝術則帶來藝術家閻瑞麟為陪伴女兒成 長所共同創作的《動物園》系列作品,首度曝光的20多件木雕作品,

左 伊日藝術展出楊宗嘉的小型雕塑,左為 《森林粉綠兔》、右為《白小熊》。 右 乙皮畫廊呈現東台灣的藝術風情。

使用檀木、烏心石、肖楠等多種木材製作呈現出溫潤質地造形奇幻童


左 阿波羅畫廊帶來年輕藝術家黃法誠新作《維也納03》。 右 土思藝術呈現閻瑞麟充滿童趣的《動物園》系列作品。 下 日本小暮畫廊帶來台灣觀眾喜愛的奈良美智作品。

趣,頻頻吸引觀眾圍觀。而藝術家尚有另一《魚和鳥》系 列,作品數量更突破千隻,目前尚在規畫展覽事宜,相當 令人期待。至於晴山藝術中心在VIP預展當晚,彭偉新和 林經哲的作品即售出多件,而陳珮怡以膠彩靈巧細繪寵物 貓的數幅作品,也吸引多位藏家駐足欣賞。 專營台灣當代藝術的伊日藝術,在台南發生地震災情後 即舉辦為期一個月的「HOPE 0206藝術攜手義賣展」,並 將所得全數捐給台南震災專戶。而本次參展的藝術家楊宗 嘉以自身成長經驗的缺憾感化為創作能量,將親手編織的

創作,以原住民的生活和傳說為創作主題,畫面瀰漫

毛線織品穿戴於動物造型雕塑之上,象徵著溫暖與保護極

著天真質樸的氛圍。

度療癒人心,其中一件《森林粉綠兔》定價3萬元,於預 展當天由一名女性藏家購入。而來自花蓮的乙皮畫廊藝帶

飯店藝博小而美

來多位於東台灣創作的藝術家,令人耳目一新;大會推薦

因著飯店型藝博會的輕鬆、居家的展示型態,不少

的洪莫愁小幅作品《依偎》在VIP預展當天就售出,藝術

畫廊紛紛祭出台灣民眾喜愛的奈良美智作品,其中以日

家以描繪腿部的姿態來呈現人際情感交流的各種狀態,而

本大阪的YOD Gallery展出一件作於1998年的壓克力紙

腿部的留白和背景的飽滿原色產生強烈的視覺張力亦耐人

上作品《Sad Dog》,定價新台幣480萬元最為價昂,

尋味。藝術家阿緹蓉則是在成為花蓮原住民媳婦後才拾筆

引發觀眾關注;而向井正一(Syoichi Mukai)則顛覆嬰 兒的柔弱形象,讓他們穿上機械盔 甲,幽默地呈現出新世代捍衛自身權 益的勇氣,定 價新台幣9萬8千元的 《Babytector-New Suit》在開幕首日 便獲藏家購藏;而美國塗鴉藝術家 KAWS的經典圖像、限量百件的木製 公仔《Originalfake Wood》也是一亮 點,定價為新台幣84萬元。至於年年 皆來台南報到的日本小暮畫廊亦展出 多幅奈良美智作品,定價落在新台幣 28至55萬元不等。 左 晴山藝術中心負責人陳仁壽。 右 朝代畫廊負責人劉忠河。

147


索卡藝術中心展間一隅。

德鴻畫廊的參展作品則採國際經典名家與台灣新生代 藝術家的雙軸線進行。經典名家除了有草間彌生、奈良美 智,更有被視為歐普藝術代表的維特.瓦沙雷利(Victor Vasarely),作品充滿迷離感的幾何構圖令人目眩,而台 灣的創作者則呈現出對環境變遷、生態變異之憂慮,如: 黃子瑞對於舊時代用品的描繪、林國瑋則呈現出挖土機開 發環境的情景,作品發人深省。朝代畫廊亦在草間彌生、 奈良美智與丁雄泉等名家作品之中,推出林餘慶與魏杏 諭、董凱銘等台灣年輕藝術家作品。 在地深耕多年的台南索卡藝術中心在VIP預展當晚作品 銷售件數即突破兩位數,其中尤以新銳藝術家馮雯琳以幽 微氣氛描繪花卉的作品買氣最盛,定價依尺幅落在1萬元 上下;而藝術家飯田桐子則同樣以甜美中略帶傷感的作品 吸引不少觀眾目光。台中的洛德藝術畫廊在去年與陳澄波 文 化 基 金 會 授 權 合 作 , 精 心 挑 選2 4 件 作 品 , 各 限 量9 9張 的同尺寸藝術微噴版畫,且每件作品皆有基金會榮譽董事 長陳重光親筆簽名,定價落在2.4至15.8萬元不等,藉以 平實價格進行藝術普及與教育推廣之用,引發觀眾熱烈討 論。而東家畫廊亦推出余承堯與趙秀煥的版畫作品,細膩 質感亦吸引觀眾定睛細賞。

新秀出線 藝博亮點 台南藝博會異於全台同質展覽的獨家呈現,即為當屆台 南新藝獎6位得主與畫廊媒合的展售。正如文化局長葉澤 山表示,歷屆新藝獎得主亦在全台各項藝術計畫與競賽有

上 日本YOD Gallery帶來充滿趣味性的向井正一作品,《Babytector-New Suit》 (左)與《Babytector-Gatekeeper》。 中 新藝獎得主陳妍伊與《良禽擇木而棲》系列作品。 下 新藝獎得主莊克柔與作品《沒有單純的風景》合影。

148


左 洛德藝術畫廊呈現限量的陳澄波藝術微噴版畫作品。 右 琢璞藝術中心展出洪郁喜以水墨結合拓印的作品。

優異表現,是參觀台南藝博會時不可錯過的亮點。蘇誼亭的《城市》 系 列 以 攝 影 輸 出 結合手繪的手法,捕捉在城市遊 走 當 中 稍 縱 即 逝 的 景象與心境;陳妍伊則將街頭的監視器與台灣鳥類的形象相互結合, 《良禽擇木而棲》暗指人造環境中逐漸失落的自然;莊克柔的《沒有 單純的風景》,則以設置於城市中的軍事基地為探討,勾繪出令人不 安 的 空 間 氛 圍 所 造成的心理質變。尹子潔探討繪 畫 於 平 面 之 中 的 深 度,《一種運動練習》以視覺進行來回觀看的過程形塑出思考之具體 結果。蔡宗祐則擺脫尋常繪畫邏輯,實驗另一種可能並將之實踐於呈 現生活經驗中感到刺目的片段。而蔡玉庭運用白膠裹覆物件所得的再 複製形體或印痕,抓取住虛實之間的連結關係進而呈現出如夢似幻的 詩意想像。 於3月舉辦的台南藝術博覽會在當地政府積極領頭與藝文人士用心 參與的熱切支持之下,跳脫短線的商業交易模式、著重於長遠的藝術 交流思維;在藝博會展覽會場之外,更有長達ㄧ個月展期的台南新藝 獎活動,藉由20件入選作品與各種藝文空間之串聯和融合,讓藝術向 下紮根而吸收在地養分得以逐年茁壯,已成為南台灣在春季最豐美的 藝文盛事。

新藝獎得主尹子潔與作品《一種運動練習》合影。

東家畫廊帶來余承堯的作品。

新藝獎得主蔡玉庭與投影作品《游游吃掉》。

149


第六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藝術形式豐富、媒材多元,且各具地方特色及文化內涵,一次呈現當代藝術的不同面向。

「以

藝 術家齊力 揮 灑人生風華 2016 Art Revolution Taipei

藝術家為核心」為策展主軸的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Art Revolution Taipei),打破全球藝博會以畫廊

為主的慣例,從配置到設計都以藝術家為中心,每一展位就是一 位藝術家的個展。自2011年首屆展會一鳴驚人後,歷屆都獲得各 界廣大迴響,2015年A.R.T.更以「鐵血策略」挑戰亞洲及台灣藝 廊「將藝術品抬高價格,再讓藏家殺價」的陋習,也獲得進場藏 家信賴與熱烈支持,寫下84.89%藝術家成交率,台北新藝術博覽 會儼然已成為亞洲國際藝術展會新指標。 第六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共聚集了47個國家、315位藝術家、 高達3000多件展覽作品,藝術形式豐富、媒材多元,且各具地方

整理|編輯部

特色及文化內涵,一次呈現當代藝術的不同面向。主辦單位除了

圖|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評選嚴格之外,堅持每屆汰換新血,以高達6成的名額,讓更多具 有潛力、作品水準一流的新面孔參展。 藝術總監李善單精心策畫,規畫出多元且各具內涵的十一大 展區:大會策展區、國際當代藝術、紐約當代藝術基金、國際藝 術家沙龍大展、中國當代藝術、台灣當代藝術、新水墨、藝企相 投.藝企風發、2016 國際藝術家大獎賽、文創藝術與藝出慈悲。 本屆大會精神主題訂為「人生風華」,參展藝術家將以精彩作 品,各自展演藝術創作的人生脈動。以下精選12位國際藝術家的 參展作品,讓熱愛藝術的讀者先睹為快。

跨越時空的創意 台灣藝術家李善單,被義大利《羅馬日報》譽為「當代東方畢 卡索」,國際藝術界稱為「圖騰能量油畫」開創者、心靈能量風格 先驅,並為百年來第一位以「個人油畫館」獲邀參加「威尼斯雙年 展」的亞洲藝術家。其獨樹一格的圖騰畫風與禪意義涵,已超越當 李善單《掌握乾坤

稀世珍寶》.銅、億萬年化石

(彩斑菊石).78×53×80 cm.2016。

150

代藝術局限,引起全球藝壇的注目,迄今已獲繪畫、雕塑、裝置藝 術及攝影等154項國際大賽獎項。


繼去年以億萬年化石為素材,蛻變為全球唯一、博物館級 典藏品後,藝術家今年更挑戰以世所罕見的純信龍、滄龍等 化石以及超大炫麗的彩斑菊石、如玉般質地的木化石,推出 令人震撼的年度大作。本件作品中的彩斑菊石,是藝術家獲 邀至加拿大彩斑礦區優先挑選取得,不僅體積碩大、色彩更 是瑰麗飽滿,再搭配量身打造的銅雕與藝術家親繪的圖騰, 展現了絕妙的創意。

向柴契爾夫人致敬 成 軍 於 2 0 11 年 的 台 灣 女 子 藝 術 創 作 三 人 組 瑪 馨 玲 , 由

左 瑪馨玲《鐵娘子2》.丙烯、木板.60.5×72.5 cm.2016。 右 陳誼欣與「中華汽車」攜手的跨界創作—藝術彩繪車。 下 Brita Seifert《At The End of All Time》.Pastel.80×60 cm.2015。

張心禹(MANIHOO)、王馨薇(Singway)與鄭如玲 (Ling Ling)三位新銳藝術家所組成,首度合力創作的

轉化為童趣溫馨的畫面,讓觀者感受到快樂與幸福。本

「合氣一相」系列作品氣勢磅礡、一氣呵成,獲得入選

屆特別展出的藝術彩繪車,則是與「中華汽車」攜手的

「西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第159屆秋季展」的亮眼佳績,至

跨界創作。陳誼欣將新的喜洋陽系列作品從平面變為立

今已得到十餘項國際大賽肯定。瑪馨玲畫風多變,從初始

體,以形象樂活、外型時尚的COLT PLUS海洋特仕車為

「充分挑戰油彩的流動與自由性」的抽象大器山水、以

畫布揮灑創意。

「幾何與線條」構築的寫意靜物,到即將推出的肖像畫, 都令人驚豔。這次推出的最新創作「鐵娘子系列」,靈感

眠寐和清醒的邊界

來自於柴契爾夫人的私人珍藏品。在本系列的每幅畫作

1963年出生於德國萊比錫的Brita Seifert,自1980

中,藝術家們運用創意與巧思,將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

年開始,以具有批判性的超現實主義繪畫表達對於

的私人藏品如瑪瑙石樂器擺設入畫,向這位近代史上舉足

當前政府和社會的不滿,希望藉此喚醒人們並帶來

輕重的女性致敬,既緬懷其風範與鋼鐵般意志,也表現出

變革。1989年9月東德開始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10

她所具備的生活情趣和品味。

月演變成全國性抗議衝突後,Brita Seifert被強制驅 離。在1989年至1992年間到蒂賓根學習藝術,隨後

浪漫童話氛圍

前往義大利工作,之後回到柏林。畫風開始轉為夢幻

1990年出生於台灣的陳誼欣,曾獲英國「2014國際藝術

般的超現實主義,以晨曦或黃昏餘暉作為場景,象徵

大師獎」入選等國際獎項肯定。鮮明飽滿的亮麗色彩、活潑

白天和夜晚、眠寐和清醒之間的邊界,畫中人物多為

中洋溢著生命力,是藝術家畫作予人的第一印象;融合外國

藝術家自身的投射,彷彿是現實與想像之間模糊的幻

文化的浪漫童話氛圍,則來自少女時期負笈加拿大的生活體

影,引領觀者進入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無意識世界,

驗。例如:她的第一個油畫創作系列「雪芽彩系列」,就是

感受情感的熱度和生命的強度。目前活躍於德、美、

以生長在寒帶地區的白樺樹為主題,象徵在加拿大留學的成

加、荷等地,台北新藝術博覽會為其作品之亞洲首

長過程。陳誼欣以孩童般的好奇心面對世界,並用畫筆將之

展,精彩可期。

151


Hiroyuki Asano《Light Rays from Space-Time》.

Vladimir Volegov《Wisteria》.Oil on Canvas.

Kurma Venkata Siva Prasad《Woman with Rabbits》 .

Stone Sculpture.40×30×44 cm。

73×92 cm.2014。

Acrylic on Canvas.90×130 cm.2015。

畫布上的村野生活

會,曾贏得中國、美國、韓國及義大利的雕塑競賽獎。他的

1 9 6 6 年 出 生 的 印 度 藝 術 家 K u r m a Ve n k a t a S i v a

作品被收藏在日、義、法、德、葡萄牙、盧森堡、加拿大、

Prasad,是台北新藝術博覽會「2015國際藝術家大獎

中國、韓國及台灣。他個人對加拿大的東海岸和聖約翰市特

賽 」 首 獎 得 主 ,也是1977年印度安德拉邦省政府的

別感興趣,因為大陸、海與風,特別吻合他雕塑中所強調的

「JanmaBhumi 國家級書畫比賽」金牌獎得主。來自

自然與美的概念。他始終相信:遠古的時代,可以在遙遠的

印度的他,是一個自學藝術家,毫無藝術背景,卻因

現在被看見。他用石頭表達時間,在石頭上鑽孔,孔洞即是

為對周遭環境的感知力強,所以開始自學繪畫。其對

時間之洞,風超越時空穿過時間之洞,讓我們從中看見過去

美的領略與詮釋獨到,以象徵性的手法、極強的構

及未來,獲得恆久的感動。

圖,透過畫作傳達自我心中主觀的意念和詩境般的想 像。童年村莊故事,經常在他心裡湧現,於是將對鄉

捕捉記憶瞬間

村的情感表現在畫作上,作品表達了村民們與原生物

1957年出生的Vladimir Volegov,來自俄國哈巴羅夫斯克。

種的緊密關聯性,諸如植物、動物與鳥類等等,這些

3歲時即展現繪畫天份,備受各方關注。自烏克蘭藝術學院

都和村莊的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畢業後,以商業藝術設計出道,獲得多次海報設計大獎。33 歲投入真正的繪畫藝術領域,遊歷歐洲各個藝術大城,諸如

用石頭表達時間

巴塞隆那、柏林、維也納,如今已是知名的人物畫印象派畫

1963年出生的Hiroyuki Asano,畢業於日本大阪大學

家,善於捕捉永恆的記憶瞬間。其創作筆觸鮮明、色彩大

藝術學院。目前除了是雕塑家,也是東京學藝Gakugei

膽,盡情展現女性溫柔婉約之美,不論是看著花兒、做白日

大學的副教授。自1987年以來,他參與多項展覽及研討

夢、甚至打個盹,溫暖明亮的陽光、宜人的景色,呈現出女 性純然之美,讓觀畫者不禁想置身其中。

打開另一世界的維度 1960年出生Modesto Trigo Trigo,是藝術家暨雕塑家, 具有照相寫實的精細功力,曾為西班牙王室和大型企業家 創作肖像畫。認為肖像畫的目的不是為了捕捉現實,而 是一種主觀視覺的對話。當美麗的情感經驗透過相機記錄 時,所拍攝出來的照片是客觀的、理性的、沒有溫度的, 但作為真正情感一部分的藝術品,卻可以透過不同元素的 組合傳送當下的美感經驗,讓觀者走進畫作裡。藝術品打 Modesto Trigo Trigo《Woyerismo Mórbido》.油彩、畫布 .116×81 cm.2015。

152


Giuseppe Sticchi《The island of pine》.Acrylic on Canvas.

Peter H. Harskamp《Sitting Woman with Cat》.

Alfonso Cuñado《Claustro de las Duenas

50×40 cm.2015。

Oil on Canvas.100×100cm.2015。

(Salamanca)》.Oil on Panel.100×100cm.2015。

開了另一個世界的維度,它不再是一件裝飾品,而是一種

以身體記錄當下

蛻變的存在,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另一個世界,或者與之互

台灣藝術家許東榮於1947年出生,青少年時期即奠定

動。2010年入選法國秋季沙龍展並獲Zendel獎,享有國際

了傳統國畫的基礎,同時學習玉雕、素描和水彩;1971

聲 譽 。2 0 1 5年 首 次參加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即獲好 評 , 今

年進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開始接觸純藝術創作。初期

年再度帶來最新力作,即將開啟觀者新視界。在這次的作

繪畫以寫實為主,後受雕塑影響而轉向抽象。近期作品

品《Woyerismo Mórbido》中,以畫中人物為比例尺,與

結合中國書法與西方藝術,拋棄一般使用的繪畫工具,

背景形成一種強烈的對照,並且運用攝影廣角般的視野

改以整個身體的姿態活動記綠創作的當下,更單純地表

度,精準地掌握光影的變化和對比,創造出逼真的臨場感

現出藝術家對生命的詮釋與哲思,特殊媒材在畫布上留

超現實之夢 Giuseppe Sticchi於1961年出生於那不勒斯的藝術世

下近似淺浮雕的半立體書寫痕跡,運筆姿勢視覺化,展 現出濃厚的「東方韻味」,充滿了生命的張力,提供觀 者全新的視覺經驗和感受。

家,用獨立的精神大膽探索,尋找新的形狀和顏色來傳達 情感。以丙烯酸及混合媒介創作,是一位超現實主義和印

形狀與顏色交融的樂章

象派的藝術家。擅長用畫筆述說靈魂棲息地的故事,反映

Alfonso Cuñado於1953年出生於西班牙薩拉曼卡,

過去先民時代的生活,及對當前生活的深刻省思。更運用

創作純粹是由形狀和顏色所交融而成的樂章。大學主

燈光和色彩營造出特殊的氣氛,色彩非常鮮明、豐富又具

修化學的他,對顏料的質感和特性有深入的了解與

有個性。表現手法是將不相干的物件組合在一起,構成別

掌握,並堅持自行尋找木料、設計並製作畫板,對他

具象徵意義的新圖像,創造更深刻的藝術語言。透過作

而言,為畫板上漆即是創作的開始。善於運用抹刀和

品,呈現奇幻如夢境或潛意識的超現實世界,在精細的描

刷子,創作主題多為靜物、風景和音樂演奏家,運用

繪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交互輝映中,審視著內心,並感受

強烈互補色之間的對比與平衡突出主題,用色溫暖明

線條、色彩與空間的獨特變化。

亮,呈現出一種動態透視,讓畫作如變幻無窮的萬花

豐富優美的生命力

筒,像是一位即興創作的爵士樂鋼琴家。歷屆參展以 來,一直是受到藏家高度歡迎的歐美藝術家之一。

荷蘭國寶級藝術家Peter H. Harskamp出生於1951年,在視 覺藝術學院就讀期間,開始接觸到繪畫與銅雕。儘管是不同 的創作領域,在作品中卻結合天衣無縫,明確可知的張力與 穿透的風格,作品具有濃烈的表達性,常運用幾何技巧,保 存主題強烈的氣勢,屬辨識度鮮明且獨特的立體派畫風,有 「荷蘭畢卡索」之稱。擅長描繪日常生活中與人們朝夕相伴 的動物與靜物,在寫實風格中賦予純淨的特質、融入幻想元 素,並運用幾何技巧、豐富的色彩表現主題的氣勢與生命, 作品散發著優美、平衡與柔情的氛圍。曾獲邀參與歐洲與紐 約的許多重要展覽,更於歷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中參展,深

許東榮《楓之林》. 複合媒材. 183×142.5 cm.2015。

受藏家喜愛爭相收藏。

153


超時空浪漫 細

細描繪著圖騰、佛手般的優雅銅雕,將世 所罕見、稀有難遇、保存完整的純信龍化

石、巨型滄龍化石,以及超大炫麗彩斑菊石、 溫潤如玉的木化石,如菩薩細心呵護般捧在掌 間……,這一件件令人驚嘆的「億萬年化石圖騰 銅雕」,是藝術家李善單以絕妙創意,展現他心 中跨越時空的浪漫。 「這些化石在地底下經過幾億年漫長的等待, 有一天再度出現在世人面前。這麼深的緣分,我 覺得是很浪漫的事情,它可以是收藏品,也可以 變成藝術品。我以結合藝術創作的想法,讓它以 藝術品的面貌重生,面對大家。」這位被歐美藝 壇譽為「東方畢卡索」、「超前衛藝術家」,一

李善單《掌握乾坤

路走來獲得百餘項國際大獎殊榮的當代藝術家李

(純信龍).231×120×160 cm.2016。

龍征天下》.雕塑.銅、億萬年化石

善單,娓娓道來創作緣由,而這個「超越人類極 限」、以「億萬年化石與當代雕塑結合」的創作概念,也是藝壇第一人、藝術史上難得一見。

當代雕塑結合史前化石 再創里程碑 可溯源至億萬年前的化石,是古生物歷經漫長歲月、在岩層中石化後留下來的珍貴遺產。李善 單開拓當代藝術前所未見的創作新視角,將之與當代銅雕跨越時空巧妙結合,讓化石在藝術界中 重獲新生,蛻變為博物館級藝術品。 去年此一系列作品首度於台北新藝術博覽會發表,便令藏家驚嘆、讓藝術家讚賞。慧眼獨具的 國際大藏家克緹集團總裁陳武剛則表示:去年全世界遍尋不著,卻見李善單將如此華美瑰麗的彩 斑菊石,與當代雕塑結合為藝術佳作,豈能錯過!於是在預展中不到一分鐘即決定收藏。今年李 善單推出此一系列的年度新作,則將再次挑戰自我,不論選用的化石及圖騰銅雕創作,都將再度 超越、再創里程碑。

珍稀化石難可值遇 世所罕見的無價之寶 化石珍品可遇不可求,若無出土或擁有者釋出,即使願出重金也難求。而李善單今年運用於創 化石 作的純信龍、滄龍、海龍、魚龍及彩斑菊石、木化石等化石,不但都是博物館級藏品,更是 作 罕見的珍品!其中純信龍和滄龍化石,更讓專門研究化石的古生物專家嘖嘖稱奇。 罕 出現於作品《掌握乾坤

龍征天下》、被李善單稱為「龍珠藏腹」的純信龍化石,到目

前為止堪稱全球唯一。據古生物專家表示:生存於三疊紀的純信龍(Pistosauroidea),是 前

李善單《掌握乾坤

154

帝王至尊》.雕塑.銅、億萬年化石(彩斑菊石).123×54×75 cm.2016。


上 李善單《掌握乾坤

施無畏》.雕塑.銅、億萬年化石

(滄龍頭).206×168×40 cm.2016。 下 李善單《掌握乾坤

玉樹臨風》.36×30×30 cm。

早期從陸地轉向海中生活的動物。牠的長脖子和鰭狀肢,就是演化的證明,學者們也是以這兩大 特徵認定牠是蛇頸龍的祖先。但純信龍化石出土的數量非常少,骨架完整更是稀有,第一件於 2006年出土、保存完整的純信龍化石,還成為美國《古脊椎動物》期刊的封面報導。 李善單用於創作的這件純信龍化石,從脖子、脊椎、尾巴甚至到每一根腹肋骨都非常完整, 古生物專家表示,這唯有在缺氧環境及活體瞬間掩埋的狀況下,才有可能完整保存,純信龍出土 數量非常稀少,如此保存狀態完整相當罕見;更特別的是,純信龍化石腹部有一謎樣的圓形球狀 物,這是他第一次看到,所以無法確定圓形球狀物是外來物,還是純信龍本身。這件純信龍化 石,不僅稀有,甚至連其所呈現的盤龍姿態,本身即相當具有藝術性,堪稱大自然的絕佳創作。 作品《掌握乾坤

施無畏》中的滄龍頭骨化石,同樣令人嘆為觀止!在電影《侏羅紀世界》中

破水而出的巨無霸,就是活躍於白堊紀、有「海中霸王」之稱的滄龍。 完整的大型滄龍頭化石出土數量也不多,目前台灣只有台中國立科學博物館收藏一件。李善單 用於創作的滄龍頭骨化石,出土於摩洛哥,頭骨完整、牙齒排列整齊無脫落已屬稀有難得,甚至 還能看見小牙增生的痕跡,更是罕見。再從頭骨長206公分、寬168公分的尺寸來看,推估這條滄 龍的體長至少有15公尺。

圖騰銅雕皆是唯一 展現創意與文化底蘊 面對這些跨越億萬年而來化石,李善單為它們各自量身打造溫潤渾厚、 手為造型的銅雕,再繪以圖騰,每件作品皆是獨一無二,既展現恢宏廣大 的氣度,也產生震攝人心的力度。 而這一雙雙獨一無二的手,李善單說:「這是佛菩薩的手,象徵著祂對眾生 的呵護。我創作不同的手的雕塑,就是想表達這菩薩般的呵護、疼愛,對化石 經過這麼長時間辛苦等待的一種慰諭。」基於如是的宗教素養、文化底蘊和浪 漫,李善單在億萬年後與它們相遇、賦予它們藝術新生命。 此一系列「億萬年化石圖騰銅雕」,將於4月22日至25日在台北世貿三館 登場的「2016台北新藝術博覽會」現場展出,屆時愛藝者可親臨現場近距 離觀賞鉅作,感受藝術家跨越時空的浪漫。

155


2010年辦理新潮賞,發掘藝術新秀。

上 結合當代藝術論壇,邀請國內外學者共襄盛舉。

一兩年台灣的藝博會競爭已陷入一片紅海戰略,在小小的台灣寶

島上竟出現了將近20個藝術博覽會,看似為了區域平衡而生的地

方性藝博會,大量重複曝光的藝術作品,這些「複製貼上」的藝術博覽 會真的活絡了台灣的藝術市場,還是成了終結藝術市場的推手之一。

紅海戰略中的 生 存戰

青年藝術家的發聲平台 經歷台灣經濟起飛「台灣錢淹腳目」的1980年代,人民開始關注起 溫飽以外的生活品味,此時藝術產業開始活絡、台灣的畫廊如雨後春 筍般竄出,為了凝聚台灣整體畫廊組織意識,並促進市場交易,1990

Young Art Taipei 2016

年代可說是台灣藝術博覽會大活躍的時期,當時台灣社會本土意識高 漲,藝術市場多關注在陳澄波、楊三郎、楊英風、朱銘等大師作品,

整理|編輯部 圖|YAT

而台灣當代青年藝術創作正逐漸醞釀,期待成立一個能將青年藝術家 推上國際舞台的平台。 2009年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Young Art Taipei)在幾間畫廊 的推波助勢下而生,成立的初衷很單純;而針對45歲以下年輕藝術家 的定位更是明確,作為共同創辦人之一─ 朝代畫廊負責人劉忠河表

寒舍集團董事長賴英里女士蒞臨 YAT,專心觀賞藝術作品。

藝廊玩創意,藝術品呈現手法多元, 讓觀眾驚嘆不已。

156


日本知名藝術家村上隆連續蒞臨支持YAT。

2014年辦理「PHOTO EYE」活動,國際策展人及當代攝影師雲集。

示:「國外多年的參展經驗是YAT成立的契機。就在2008

是他們進入藝術市場的第一站」。

年同業共赴海外參展回台後,深感台灣藝術創作人才的流

第八屆Young Art Taipei報名展商突破百家,創下

失嚴重,他明確提議應該速速著手推動青年藝術家的發

歷年最高,顯示年輕藝術家旺盛的企圖心;但是本屆

聲平台,這是YAT成立的動機起源。」Young Art Taipei

執委會卻逆向操作,不盲目擴張,而是根據展商對於

2016年執行長─ 德鴻畫廊負責人陳世彬也表示:「八年

年輕藝術家的「推廣」、「支持」等訴求下,從中挑

了,這就是一份責任,堅持YAT責無旁貸。」

選了62間展商,維持YAT良好的市場品牌,更力邀國 外專業藝評、藏家蒞臨YAT,打造良好商業慣性,讓

維持良好品牌 台灣每年有超過20個美術學系的畢業生投身藝術創作,

展商與觀眾之間達到成功的雙贏模式,這才是藝博會 歷久不衰的原則。

文化部更自2008年起開始推動「Made In Taiwan-新人推

2016年開春全球就有三個大型國際藝博會宣布喊

薦特區」,為的就是鼓勵青年藝術創作,促進當代藝術發

停,這使人們有更充分的理由相信未來的大環境只會

展。Young Art Taipei一路挺進,陸續在2010年開辦「新

更加艱困,而這麼多的藝博會會是度過市場寒冬的仙

潮賞Young Art Award」發掘了國內外不少藝術新秀,更

丹靈藥,亦或者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藝博會

於2014年起開辦「PHOTO EYE」系列活動,專注亞洲攝

不需要英雄主義,更不需要造神運動,如果藝博會沒

影市場的脈絡及動向,發展至今儼然成為亞洲青年藝術家

有堅持、沒有區隔性,只是一味的複製貼上「國際藝

的前哨站,許多藝術家更特別與簽約代理畫廊註明「YAT

術博覽會」的字眼,失敗與成功其實只是一線之隔。

知名作家及藝人蔡康永也蒞臨觀賞YAT年輕當代藝術作品。

日本藝術家塚本智也(圖中)獲得2014年新潮賞大獎,

目前在藝術市場已成為當紅炸子雞。

157


嶙 峋身影邁向當代 賈克梅第回顧大展 文|徐佳蕙 圖|余德耀美術館

2016

年,賈克梅第逝世50周年之際,倫敦泰 德美術館、巴黎畢卡索美術館等都將舉

茅屋學院學習雕塑,師從安東莞.布德爾(Antoine

辦重要展覽紀念這位雕塑大師。而余德耀美術館3月開

Bourdelle),初期受到原始主義、立體主義諸多影

幕的「賈克梅第回顧展」不僅是賈克梅第在中國的首

響並嘗試開闢屬於自己的創作方向。7年後,賈克梅

次大展,也是2007年龐畢度藝術中心展覽之後全球最

第進入超現實主義藝術圈,直到1935年,這一時期

大規模回顧展。展覽由余德耀美術館和賈克梅第基金

賈克梅第的作品受夢境的影響顯著。

會共同舉辦,賈克梅第基金會總監凱薩琳.格雷妮爾

之後因為看重以現實為出發點,賈克梅第被超現實

(Catherine Grenier)擔任策展人,並由阿德里安.卡迪

主義團體排除在外,他的雕塑在尺寸上出現了日益縮

(Adrien Gardère)對余德耀美術館進行空間設計,力

小的趨勢。這種風格在賈克梅第童年時便有跡可循:

圖呈現一個「當代的」賈克梅第。

據說兒時在畫梨子的素描時,賈克梅第堅持把梨子畫 得比實際小很多,原因是這才是他真正看到梨子的感

風格形成的最初 賈克梅第(1901-1966)出生於瑞士義大利語區的

為顯著的特點,二戰期間,賈克梅第回到瑞士日內瓦

小村莊柏格諾沃(Borgonovo),父親是新印象派畫

避難,他在那裡遇見了日後的妻子暨重要模特安妮特

家喬瓦尼.賈克梅第(Giovanni Giacometti)。在父

(Annette),也在此時創作了大量微型雕塑,對此賈

親的影響下,賈克梅第自幼便學習繪畫並嘗試為家人

克梅第解釋:「我縮小雕塑尺寸,是為了將它放回到

製作雕塑,弟弟迪亞哥(Diego Giacometti)也成為

我看到一個人時的真實距離……另外,為了整體理解

他日後重要模特之一。21歲時,賈克梅第進入巴黎大

而不沉溺於細節,我需要遠處觀察……所以我後退得

上下 余德耀美術館「賈克梅第回顧展」展覽現場。

158

受。以個人感受為真實的風格也逐漸成為賈克梅第最


賈克梅第《高個女人(四)》.銅.270×31.5×56.5 cm.1960。 Collection Fondation Giacometti, Paris inv. 1994-0174 © Estate Giacometti (Fondation Giacometti + ADAGP) Paris, 2015

越來越遠,直到看不見人。」直到戰後,賈克梅第嘗

樣,「關於尺寸」部分中,大小各異的雕塑被

試把雕塑的尺寸放大,並將之前整體尺寸比例化的縮

擺放在一起,從中透露出的是賈克梅第對「真

小演變為不合比例的瘦削,發展出他風格化的細長人

實」的探索與感悟。

物形象,形成了自己晚期的成熟風格。

與當代語境結合 成熟前的研究與嘗試

一樓的大展廳集中展示了賈克梅第成熟時

余德耀美術館「賈克梅第回顧展」在3000平米的

期的代表作品,瘦削細長的人物所帶來的無力

展廳中呈現了250件作品,凱薩琳對此次展覽的描

感和孤獨感,是賈克梅第對戰後世界的解讀,但

述 是 「 一 個 宏大的、有野心的展覽」,以及「 全 新

更重要的,這瘦弱中所蘊含的力量,則是賈克梅

的、當代的、實驗性的展示方式」。

第給戰後人們的禮物與安慰。展覽結尾處「大通

展覽按照時間和主題的雙重線索分為12個部分,

銀行中心計畫」是整個設計最大的亮點,阿德里

從 二 樓 展 廳 開始,主要展現了賈克梅第早期各 種 風

安還原了賈克梅第為大通曼哈頓廣場設計的創作

格 的 嘗 試 。 比如「從立體主義到超現實主義」 部 分

計畫,《大頭像》、《高個女人(四)》和《行

梳 理 了 大 茅 屋學院時期原始藝術、新立體主義 和 超

走的人(一)》依次擺放在大通銀行的模擬建築

現實主義分別在賈克梅第作品中所留下的影響。

前,這是賈克梅第未能完成的一項公共建築專

除了這些大眾較為熟知的部分,「藝術 家庭」作為展覽的第一部分,展出喬瓦

案,其中也包含著他最為著名的雕塑作品。 余德耀美術館使這一項目重新問世,也真

尼筆下各個時期的賈克梅第畫像以及賈

正讓觀眾走入賈克梅第的雕塑之中。阿德里

克梅第童年時期以家人為模特的繪畫和

安將一樓整個空間打造成純白色,與青銅形成一種現代感

雕像,讓這位遙遠的藝術家變得鮮活起

與古舊感的對話,而形狀不一的平台也將觀眾拉進了與作

來。同樣,「製造神話—鏡頭裡的賈克

品的對話。「對話」是阿德里安進行布展設計時最為注重

梅第」用各種照片豐富著賈克梅第的形

的部分,就像凱薩琳所強調的,展覽不是單獨作品的展

象。「為喬治.巴塔耶製作插畫」部分則

示,而是要與當代語境相結合。這也是展覽所強調的要呈

展現了雕塑之外的賈克梅第。 除了用種類各異的作品和生活片段充盈 藝術家形象外,在對賈克梅第更為拿手的雕

現出一個「當代的」賈克梅第,這種當代性是一種親密 性,只要觀眾能和作品產生聯繫與對話,賈克梅第就處在 當代,就環繞在觀者周圍。

塑方面的主題展示,更能體現出凱薩琳所說

作品展覽之外,凱薩琳和阿德里安還特意還原了兩處

的實驗性手法。為了凸顯賈克梅第的多元化

對賈克梅第意義重大的處所—位於巴黎伊波利特-曼德隆

嘗試,凱薩琳將一些不同時期但一脈相承

街46號的工作室,以及賈克梅第時常光顧的咖啡廳。真實

的作品集中展示,觀眾也能更清晰地捕捉到

再現的23平米的畫室承載了賈克梅第一生的創作,在畫室

賈克梅第思維與手法的變化。如「對頭部的

前,余德耀美術館還特意為兒童開闢了製作泥塑的場地,

迷戀」部分,將賈克梅第所做的頭像雕塑集

就像凱薩琳所說的,「賈克梅第在創作時已經把自己的童

中於同一展廳,包括妻子安妮特、弟弟迪亞

年融入其中,兒童可能不瞭解這些雕塑的背景知識,但他

哥、模特麗塔、好友波伏娃等人的或微型

們能夠更直接地感受其中傳達出的情感。」賈克梅第的影

或真人比例的頭像雕塑,材質也囊括了石

響不僅僅是經典作品的流傳,重要的是這作品背後關於人

膏、青銅等,甚至還有少見的著色石膏頭

性、價值、自由的痛苦掙扎和光明啟示;「賈克梅第回顧

像。透過這樣對同一描繪物件—頭部的

展」也以自己的方式把賈克梅第和他的意義帶入當下,帶

全面展示,賈克梅第理解世界、研習雕

進觀眾的生活。

刻手法的成長軌跡也隱藏於其中。同

賈克梅第《行走的人(一)》.銅.180.5×23.9×97 cm.1960。 Collection Fondation Alberto et Annette Giacometti, Paris, inv. 1994-0186 © Estate Giacometti (Fondation Giacometti + ADAGP) Paris, 2015

159


EXHIBITION

真 實,不做作 反骨藝術家黃永砯 文|張亞慶 圖|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2016

年3月17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定?」這一連串的反詰,都是反骨藝術家黃永砯的

裡,藝術家黃永砯的大型個展「蛇杖

典型回答。

Ⅲ:左開道岔」如期亮相,展出重要作品25件,除 《頭》、《蛇杖》等數件大型裝置外,更回顧早年部 分作品,試圖呈現藝術家多年來持續探索及反思的創 作能量,其中多件作品更於中國首次展出。

製作、參與混亂的時代 黃永砯,他曾是1985-1986年「新潮美術運動」的 核心人物,「廈門達達運動」的領導者。1986年,

「蛇杖Ⅲ:左開道岔」號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迄今

黃永砯和幾位廈門同鄉藝術家成立「廈門達達」,

規模最大的裝置展,百科全書式地呈現黃永砯20年來的

成為85新潮中最具顛覆精神的藝術流派。9月,黃

作品。然而,被問及如何定義這次展覽性質時,黃永砯

永砯發表文章宣稱這個團體的目的是在全國前衛運

只輕描淡寫道:「它,就是一個普通的展覽。」

動中進一步「製作和參與混亂」。很快,這個群體

黃永砯是「反藝術」的。被問及藝術的本質是什

兌現諾言,焚燒第一次群展的所有作品,以及一塊

麼?他答:「藝術有本質嗎?」「大的作品有沒有必

「達達展在此結束」的牌子。之後他們還焚燒宣言

要?大的作品意義何在?難道必須是大的作品才會有

「如果作品是守靈,那麼焚燒作品就是火化。守靈

大的思維嗎?」「觀眾看不懂,怎麼辦?沒關係,我

是 壓 抑 的 , 而 火 化 則 令 人 興 奮 …… 」 並 於 1 2 月 策

有時也看不懂。」「由一個藝術家介入這個世界,不

畫「襲擊美術館事件」:「廈門達達」向福州美術

覺得危險嗎?」當人們讚譽黃永砯在中國現當代藝術

館遞交一個虛假計畫,展覽前突然改變計畫,動員

史位居重要地位時,他反問:「你怎麼知道?誰來確

全體參展藝術家把美術館周圍的物品搬進美術館。

上、左、右 藝術家黃永砯個展「蛇杖Ⅲ:左開道岔」展覽現場。


不要花哨 要單刀直入 「蛇杖」典故出自《聖經》中的〈出埃及記〉。上 左 黃永砯《頭》.火車車廂、鐵軌、動物標本.多尺寸.2011-2016。

帝問摩西:「你手上的是什麼?」摩西回答:「一枚

右 黃永砯《首領》.動物標本、金屬、布.2012。

手杖。」上帝說:「把它扔在地上!」摩西聞言照做 而手杖變成一條蛇,使他驚慌而逃。但上帝又對摩西

黃永砯解釋,他們要襲擊的不是觀眾,也不是美術

說:「伸開你的手抓住它的尾巴。」於是摩西伸手抓

館,而是參觀者對「藝術」的看法。

住它,這時它又變回一枚手杖……。

策展人侯瀚如分析:「黃永砯是『達達』的核心 力量,回顧黃永砯的作品,也似回顧了中國現當代

從羅馬MAXXI,到北京紅磚美術館,再到上海 PSA,黃永砯完成了「蛇杖」三部曲。

藝術的發展。黃永砯表達的是對這個社會的不安,

最初,「蛇杖」計畫是黃永砯為位於西方宗教首

不安而產生了『爭執』:與自我爭執,與他人爭

都羅馬的義大利國立21世紀藝術博物館MAXXI所構

執,與建築空間爭執,與機構爭執。這種情緒和精

思,其焦點在於宗教對抗。在北京紅磚美術館進行

神在現今作品中一樣能看到。」

的「蛇杖II」,將目光轉移到本土和全球社會權力關

除了一些激進而前衛的藝術製造事件外,黃永砯

係重組的主要動機:領土爭執。而此次展覽「蛇杖

還將那些「叛逆因數」放進創作。1987年,黃永砯

III」 , 藝 術 家 對 統 治 力 量 的 探 討 批 判 , 提 升 到 更 全

將浙美學生視如聖經般藉以瞭解西方現代藝術的讀

面也更精準的高度,且引領我們參與他對命運的追

物《現代繪畫簡史》,連同《中國繪畫史》丟進洗

問:如何選擇前行的方向?向左還是向右?面對事物

衣機,攪拌成一堆紙漿,紙漿放在玻璃上,而玻璃

的命運,正確的選擇是否存在?

放在木箱上─ 這成為85新潮期間對傳統藝術的最大

黃永砯謙虛表示,自己是一個「外行」。但在黃永砯

反叛。繼「洗書」後,黃永砯的作品《爬行動物》

的作品裡,卻能感受到他對世界的看法。不難發現,他

用洗衣機攪洗大量報紙,再把報紙堆成墳墓。1989

在日常生活、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地緣等各個領

年,黃永砯將《爬行動物》帶到西方首展,廣受西

域,乃至形而上層次的行動中,對於不同文化、不同傳

方藝術界矚目。

統、不同意識形態及政治體制之間的對峙與衝突,發展

1989年5月,黃永砯應邀參加巴黎「大地魔術師」

出深刻充分的思考。為什麼要關注這些「大命題」?黃

展,此後定居巴黎,中國國內甚至有人高呼「終於

永砯說,「這些東西雖然不能直接與我們發生關係,卻

將這個瘋子趕走了」。從那時起,黃永砯的藝術生

漸漸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的認知,甚至未來。我

涯劃分為兩個階段。有些西方評論認為,出國前,

們要透過人力或其他途徑去改變,而不是同流合污。我

黃永砯的作品僅是一些有限的實驗,出國後才真正

的介入是點到為止的,但是創作不要花裡胡哨,要單刀

開花結果;有些國內評論則認為,黃永砯出國前創

直入,做應該做的事情。」

造自由且具顛覆性的藝術,之後僅僅是對西方藝術

侯瀚如描述這場展覽:彷彿演化成一個巨型的狩獵

體制的投靠。對於各執一詞的論調,黃永砯不表看

場。人們在其中角力的同時,和其他或真實或想像的

法,僅僅反問一句:「如果我沒有離開中國,你覺

動物、或自然或人造的事物之間相遇並搏鬥。這是一

得現在的黃永砯還會跟89年之前一樣嗎?」

幅世界圖景,使人興奮,又讓人警醒。

161


EXHIBITION

機 器.思考.人 電腦的模仿遊戲 文|陳慧盈 Huiying Chen

技與人類的關係無疑是 英國藝壇近期最熱門的

議題。從蛇形藝廊、白教堂 藝廊到索麥塞府(Somerset House)等,媒體、網路、數據 等議題接連成為這些藝術機構 對現下人類活動的省思。但對 曼徹斯特美術館而言,科技革 新不只是當代生活的寫照,而 是一段在地歷史的反映。1950 年任職於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 家圖靈(Alan Turing)在論文 《電腦與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中開篇即問及:「機器能思考 嗎?」 這個問題不僅為圖靈戴上電 腦科學之父的桂冠,更從此改 寫了人類歷史的旋律。他設計

歇爾馬克《談話》.曼徹斯特美術館展場.2015-16。(攝影

了圖靈測試(Turing Test),以一個人與一台機器擔

爾馬克(ToveKjellmark)的《談話》(Talk)是與

任受測者,透過一連串的文字問答,讓測試者辨別何

曼徹斯特大學電腦科學院等機構合作,以「脈衝神

者為機器,以檢驗電腦是否具備模仿人腦的能力。站

經網絡結構(SpiNNaker)」技術創造兩個機器人,

在 這 段 歷 史 上 回應獲選為2016年歐洲科學之都的時

討論人類大腦、夢境、身分與意識問題,甚至會斥

事,曼徹斯特美術館因而花費5年時間籌備「模仿遊

責打擾的觀眾,人類在此只能扮演旁觀者。正如這

戲」這檔展覽,邀請8位國際藝術家從電腦科技發展

項科技在以電腦模擬人腦神經元結構的同時,也是

的原點延伸出當代觀點。

開拓對人腦生物運作機制的了解,雖帶有些許說教

從機器發掘人性

162

Michael Pollard)

意味,但歇爾馬克透過再創一個有機與無機之間愈 見曖昧的「自然」預測著我們的未來。

策展人嘉納薇(Clare Gannaway)以創意、對話

而控制往往是人與機器最直接的關係。法國藝

與情感作為貫穿整檔展覽的軸線,這是在人工智能發

術家格朗戎(Paul Granjon)的《我是機器人嗎》

展已不可同日而語的當代,對我們慣以區別人與機器

(Am I Robot)是一個可全自動運作,也可讓觀眾

異同的標準提出質疑,看藝術家如何在機器中創造生

從控制室透過遠程通訊操作的機器人。但當人們試

命,也探問這樣的過程是否讓我們更了解人性。如歇

圖將自己的生命特質投射在機器上時,卻會發現這


林克《情書1.0》.曼徹斯特 美術館展場.2009年。(攝 影 Michael Pollard)

費洛納基《魚—鳥》.曼 徹斯特美術館展場.2003 年迄今。(攝影

Michael

Pollard)

座機器人並非順從的傀儡,而會從人類的操控中進

的思想形象化為虛擬肉身時,這些均質化為共相的過

化學習,並透過程式感知環境變化以自行判斷如何

程是否也將人類最寶貴的獨特性消磨殆盡?

與展場中的人事物互動。格朗戎藉由模糊演算法與 人為操控之間的界線探討人與機器的共同進化。而

以考古挖掘當代

英國藝術家卡珀(James Capper)帶著濃厚重工業

「模仿遊戲」無意書寫一段不可撼動的科技發展

氣息的行動雕塑看似生活中常見的推土機等器械,

史,反倒更接近媒體考古學的精神,亦即挖掘各種所

但張揚的爪足卻同時令人聯想起昆蟲的動態。《電

謂「過時」的科技,打散時間的經緯,模糊「新」與

步》(TELESTEP)延續卡珀將機械的實用價值轉

「舊」的分際尋找媒材的當代意義,以破解科技的

換為創意價值的興趣,讓會走動、攀爬的機械透過

進步神話 (註) 。如林克(David Link)的《情書1.0》

藝術家人機合一的操作在環境中留下印記,延展了

(LoveLetters 1.0)精細地複製了1950年代曼徹斯特

藝術家的身體創作行動,也顯現一段人與機器相互

大學工程師史特奇(Christopher Strachey)開發的情

溝通妥協的過程。

書產生器,並同時展示復原過程的各種檔案資料。這

「人類」在阿金斯(Ed Atkins)與赫胥曼.

是對過往科技的致敬,也是賦予其當代精神的方式。

李 森 ( Ly n n H e r s h m a n L e e s o n ) 的 作 品 中 則 非 單獨存在的實體,而是存活在0與1組合中的眾人 化 身 ( Av a t a r ) 。 如 阿 金 斯 的 《 動 態 表 演 捕 捉 》 (Performance Capture)將2015年曼徹斯特國際藝 術節(Manchester International Festival)中200位 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動作與形象擷取至電腦中,經 由數位造型、剪接與配音合成一個電腦化身。赫胥 曼.李森則在網路上創造一名虛擬的《露比探員》 (Agent Ruby (1998-2002)),透過與觀眾的互動累 積知識、塑造性格,以她的成熟世故反映人類各種 網路溝通模式。如同「化身」這個源自梵文的詞彙 原是描述無所定形的神祇降落塵世體現為肉身,這 兩件作品則讓我們思考著,在科技採集與模仿人們

163


EXHIBITION

上 王郁媜《心連心》.2015-16年。(圖

藝術家及

曼徹斯特美術館提供) 下 卡珀《電步》.曼徹斯特美術館展場.2015 年。 (攝影 Michael Pollard)

眾從磨合到熟悉的過程,因為每個觀眾的造訪對他 們而言都是侵略,卻也帶來新的溝通契機。 旅 英 台 灣 藝 術 家 王 郁 媜 ( Yu - C h e n Wa n g ) 的 創 作則始於她2015年在曼徹斯特科學與工業博物館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駐館期間對龐 大典藏的分析。《心連心》(Heart to Heart)瀰漫 著蒸汽龐克(Steampunk)的氛圍,擬人化的火車 站、鑄字機、引擎製圖、紡織廠蒸汽引擎是她寫作 的科幻小說的主角,在影片、現場表演、藝術家緻 密的繪畫,以及用產自曼城而曾被全球報業採用的 萊諾鑄字機(Linotype)製版印刷的文字中反覆重 現。他

她們思考著機器的身分認同,想著自己如

因為當電腦機械式地以各種迴路集合語言的片段,組

何在博物館庫房中復活、再現集體回憶,讓一段段

織成人類情感密度最高的文字表達形式時,卻更顯露

人與機器共創的在地歷史如風琴摺頁般地疊合在此

這些情緒實源自人類想像力的投射。

時此刻,回憶過去,也懷想未來。

這 樣 的 情 感 在 費 洛 納 基 ( M a r i Ve l o n a k i ) 的

60餘年來仍無機器可以毫無異議地通過圖靈

《魚—鳥》(Fish-Bird)則是兩個分別喚做「魚」

測試。然而,這已非重點。有如媒體理論家帕

和「鳥」的電子輪椅,也是一對無法比翼雙飛的苦情

瑞卡(JussiParikka)描述的殭屍媒體(zombie

戀人。空輪椅暗示著人類的缺席,也註定兩兩技術上

media),與其說這些作品被過往媒材的幽靈附身,

無法靠近,只能感應、記憶對方與觀眾的動作,不斷

更確切地是這些存載記憶的機器透過藝術重生,轉

地列印文字互訴衷曲,並讓滿場的紙條洩漏他們與觀

化為思考人性、社會與歷史的機器。

註釋

模仿遊戲 The Imitation Game 展覽地點:曼徹斯特美術館(Manchester Art Gallery) 展覽日期:2016年2月13日-2016年6月5日

164

JussiParikka. What Is Media Archaeology? Cambridge, UK: Polity, 2012, p.1-5.


EXHIBITION

I am What I Play 探索何塞-瑪利亞.卡諾 文|公孫萌 圖|大未來林舍 展覽現場,何塞-瑪利亞.卡諾與現場觀眾互動。 展覽現場,何塞

京三月鶯啼絮飛,我來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埃及那些畫木乃伊的熱蠟畫,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

(CAFAM),看拉丁樂壇「老大哥」何塞-瑪

歷史,仍然保存得很好。相反地,油彩作為人類發

利 亞 . 卡 諾 的 新 展 。 卡 諾 年 輕 時 便 作 為 西 班 牙 樂隊

明的最重要的繪畫材料之一,卻沒有這種持久性。

Mecano的成員而出名,而直到2002年,他才正式投

這種對天然材質和穩定性的追求,恰好與卡諾的

身 於 視 覺 藝 術 的創作。2004年,卡諾作為藝 術 家 舉

藝術視角和創作風格形成了對比。「現實與真相的

辦了自己的個展,這次在CAFAM的展覽已經是他在

異與同」,提供了卡諾十幾年來視覺藝術探索的兩

中國的第5次展覽。

條線索。一條是著眼社會、經濟、物質世界的短暫

在藝術創作上,卡諾使用了傳統的熱蠟畫

性,另一條更加關注他對自己生而為人內在的、形

(encaustic)技法,這種古老的創作手法歷史悠久,

而上的探索。卡諾推崇烏拉圭藝術家傑奎因.托雷

可以追溯到西元前5世紀的希臘時期(Hellenistic

斯-加西亞的觀點,認可「現實具有三個維度,而真

Period)。它是在融化的蠟裡加入顏料,有時也混合

相只有兩個維度」,並且把該觀點帶進了他的大部

一定比例的天然樹脂,在木板、畫布等材料上作畫,

分創作。卡諾認為世間所發生的一切事件都是三維

然後加熱固定而成形的創作手法。策展人王璜生評價

的,然而那些我們不曾親身經歷而是透過其他管道

道:「卡諾運用『蠟』為材料媒介,製造出一種有肌

所獲得的資訊,卻都是二維的。這是因為在資訊被

理凹凸狀而同時半透明有空間深度的畫面,在這種特

傳播、闡述、報導的過程中,事件的第三個維度被

殊的媒介和技術難度底下,創造出自己獨特的藝術語

轉述者的觀點所替代了。因此,他說:「客觀世界

言和風格。」

中沒有完全客觀的二維表達。」

在人類文明的古典時期,視覺藝術的創作門類還

柏拉圖認為宇宙萬物有集成的真理,而人的認知相

沒有像當今一樣被細化,另一方面,材料的發明也不

對於真理,就如同鏡子裡的投影,而藝術創作所依據

如今天社會發達,因此促生出了一系列類似希臘文明

的真實,實際上只是對這投影的刻畫。卡諾創作於2004

的熱蠟畫、中東地區的lustre painting的藝術創作方

年的「華爾街100」系列,正是在諷刺物質世界中人忘

法。這些視覺表達手段都具備一種跨媒介的共同點,

記了為尊嚴而生活的本質,轉而投入沒有盡頭的金錢追

模糊了繪畫、雕塑和工藝的界線。熱蠟之於油彩,具

求。當時的華爾街宛如神話,世界上所有的精英人士都

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極強的流動性,以及恆久的穩定

到此追逐功名。藝術家正是用蠟這種持久性材質,復刻

性。蠟,是與蜜蜂相關的天然材質,需要非常複雜的

當時那些宣傳金融精英神話的媒體報導,以此諷刺「神

繪畫技巧。同時作為最抗氧化的物質之一,即使是古

話」後來在金融危機時瞬間蒸發。 大衛.鮑伊曾說過「I am what I play」這句名言,這 也適用於同為音樂人的卡諾,他的音樂和藝術作品都是 用不同角度闡述相同的思考結果,用藝術家本人的話來 說,便是「充滿力量地追隨命運,直到不再與命運為 敵,而是合為一體」。

何塞-瑪利亞.卡諾的作品《華爾街100系列(1-3)》。


走 入藝術家的祕密 花 園 皇家美術學院庭園畫展 文|林逸欣 圖|皇家美術學院

月底的西洋復活節剛過,正式宣告春季來臨。 此時倫敦也從寒冷枯寂的氛圍中,逐漸散發出

印象派的園林表現與國際風潮 19世紀末工業化進展迅速,人類與自然的傳統

一股春暖花開的氣息。位於英國倫敦市中心的皇家

和諧關係產生重大變化。向來以描寫「現代生活」

美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現正舉辦「圖繪

(Modern Life)為主旨的印象派畫家們,當然不

現代花園:從莫內到馬諦斯」(Painting the Modern

會忽視眼前這項熱門議題。為了重新尋找與自然界

Garden: Monet to Matisse)特展,將以超過120件的

的聯繫,花園便成為重要的仲介角色。它不僅代表

近現代繪畫作品,帶領觀眾欣賞當時知名藝術家筆下

新式休閒空間,更替創作者提供一項絕佳素材。這

繁花似錦的庭園盛貌。這批展作的創作時間,約從

些藝術家通常把庭園當成戶外工坊,對於最新的園

1860年代到1920年代為止,其中包含了印象派、後

藝知識也頗有研究。在一畦綠意盎然院子裡,他們

印象派和前衛派等佳作名品,借展收藏機構來自歐美

從中找到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並讓自己舒展身心

主要國家。此外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莫過於設有克

於大自然的浸潤之下。就像莫內一樣,古斯塔夫.

勞德.莫內(Claude Monet,1840-1926)專場,是

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1848-1894)也是

愛好者認識其花園系列的最佳時機。

一位醉心庭園的畫家,兩人時常通信討論園藝之 事,互道各自栽種植物的過程情 形。另外每個畫家對於庭園內容的 喜好也有所不同,例如卡米爾. 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1903)偏好傳統的蔬果菜圃,而皮 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Renoir,1841-1919)則鍾 情於野生荒蕪的園子,認為這能體 驗到更多豐富的色彩、味道與質 感。 這股19世紀的園藝繪畫運動, 透過法國印象派藝術家的提倡,很 快地便散布於西方國度,成為一種 國際創作風潮。例如英國畫家約 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便在科茨沃 爾德地區(Cotswolds)的博得威 村莊(Broadway),度過數個夏

Pierre-Auguste Renoir, Monet Painting in His Garden at Argenteuil, 1873. Oil on canvas, 46.7×59.7 cm. Wadsworth Atheneum Museum of Art, Hartford, CT. Bequest of Anne Parrish Titzell, 1957.614. Photo © Wadsworth Atheneum Museum of Art, Hartford, CT

日創作時光。而丹麥畫家勞瑞茲.


Joaquín Sorolla, Louis Comfort Tiffany, 1911. Oil on canvas, 150×225.5 cm. On loan from the Hispanic Society of America, New York, NY. Photo © Courtesy of The Hispanic Society of America, New York

Henri Matisse, The Rose Marble Table, Issy-les-Moulineaux, spring-summer 1917. Oil on canvas, 146×97 cm.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Mrs. Simon Guggenheim Fund, 1956. Photo © 2015. Digital image,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Scala, Florence / © Succession H. Matisse/ DACS 2015

圖森(Laurits Tuxen,1853-1927)和佩德.柯羅耶

舉世聞名,但對於他個人深厚的園藝學識卻所知甚

(Peder Krøyer,1851-1909),則在該國北方的斯

少。儘管身為一位業餘園藝家,但在莫內的私人藏書

卡恩鎮(Skagen)持續繪畫。在德國柏林地區,當

裡,卻有著豐富的植物圖鑑與栽植手冊,甚至連專業

地印象派畫家馬克思.利伯曼(Max Liebermann,

的園藝雜誌都加以訂閱。由此看來莫內對於描繪花園

1847-1935)也以萬湖(Wannsee)為根據地,繪製

的熱愛,不僅受到社會環境影響,更是出於自我內心

出一系列的花園景致。其他諸如西班牙的華津.索

的熱烈喜愛。

羅拉(Joaquín Sorolla,1863-1923)和美國的查爾

根據本次策展團隊指出,在19世紀末的歐洲花園

德.哈薩姆(Childe Hassam,1859-1935),也都在

裡,最受大眾喜愛的花類品種就是鳶尾花(Iris),

自己或友人的庭園花圃處,留下生動的精彩創作。

尤其像種植於莫內花園裡的日本鳶尾花(Iris

在此描繪花園景觀之舉,已成了一種針對都會繁忙

Kaempferi)更是備受推崇。在1880年出版的《歐洲

生活的療癒方式。透過沉浸園林世界裡,藝術家開

植物溫室和花園》(Flore des serres et des jardins de

始創造他們眼前的遁世處與心中的桃花源。

l’ Europe)一書中,便描述該花聚集著豐富條紋、網 狀、雜色和斑點等各類形態,非常值得多加關注。到

如何建造一座園圃

了1 9 1 0年 時 , 另 一 款 全 新 品 種 的 紫 色 鳶 尾 花 出 現 ,

在本次展覽裡策展單位不僅陳列出繪畫名家的代

其並以「莫內夫人」(Madame Monet)之名開始流

表作品,也展示許多相關的書籍、雜誌、照片、文

傳 。1 9 1 3年幫忙照料莫內花園的園藝師菲利克斯.

檔和信件等等,來說明當時西方興起的園藝潮流是

布勒伊(Félix Breuil),還以莫內的鳶尾花為研究

如何深刻影響著各地創作者。譬如存世照片中便記

主 題 , 發 表 文 章 於 專 業 期 刊 上 。1 9 2 2年 莫 內 成 為 巴

錄莫內在法國吉維尼(Giverny)的花園實景,而且

黎國際鳶尾花大會的代表團成員,會中他利用色澤分

他的原始信件和建造藍圖,也都能告訴觀眾畫家自

析來討論鳶尾花的分類問題,顯示出畫家廣博的園藝

己當初是如何構思花園水景。現在莫內的這座花園

學識。


幽微之感,更隱含著往昔輝煌帝國的衰敗嘆息。盧 西諾的友人若亞津.川斯特(Joaquin Mir Trinxet, 1873-1940),也是位以色彩賦詩的傑出創作者。 在他多幅的庭園主題作品裡,除了實景描述外,更 多的是一種難以捉摸的迷離情緒。此外受到莫內的 影響,法籍畫家亨利.悉達尼(Henri Le Sidaner, 1862-1939)亦在不同季節或相異時刻,不斷地重複 描繪他的私家庭園,特別在薄暮微光時分,全篇畫 作充滿了詩意性。同時在南方的亨利.馬丁(Henri Martin,1860-1943),則使用多彩的點描法並以象 徵主義之姿,創作出一個寧靜浪漫的私人天堂。 文 森 . 梵 谷 ( Vi n c e n t v a n G o g h , 1 8 5 3 - 1 8 9 0 ) 可說是當時以前衛手法來描繪園景的關鍵人物,其 使用粗獷筆法和濃重色彩,來傳達個人內在的浮動 情緒。這種嶄新的表現方式和圖式語彙,幾乎影響 整個20世紀初期的藝術界。跟隨著梵谷的步伐, 許多藝術家不再只是關注眼前景色,而是更加深入 探討事物背後的存在實境。野獸派畫家亨利.馬諦 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和拉烏爾.杜菲 Wassily Kandinsky, Murnau The Garden II, 1910. Oil on cardboard, 67×51 cm. Merzbacher Kunststiftung. Photo © Merzbacher Kunststiftung

(Raoul Dufy,1877-1953)雙雙以繁複色彩和簡約 形式來進行繪畫實驗,將庭園裡繽紛的花草樹木, 再現於帆布畫面上。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埃米爾.諾

花園,人間天堂 這次展場中的一個廳室裡,籌畫人員安排了數幅

爾德(Emil Nolde,1867-1956)的鮮明色彩運用, 也透露出他自己對於植物花卉的熱愛。奧地利的古

不見人跡內容的花園畫作,凸顯寂靜庭院的深邃氣氛

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1918)則

與沉思意味。譬如具有憂鬱傾向的西班牙畫家聖地

是把花朵轉化為一顆顆如珠寶般的馬賽克圖飾,建

牙哥.盧西諾(Santiago Rusiñol,1861-1931),在

立起獨特的個人風格。而俄裔的瓦希里.康丁斯基

其空蕩的園林表現處,不但傳遞出個人內心世界的

(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進一步地把物象

Pierre Bonnard, Resting in the Garden (Sieste au jardin), 1914. The National Museum of Art,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Oslo. Photo © Nasjonalmuseet for kunst, arkitekturog design/The National Museum of Art,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15


外觀濃縮至抽象元素,並配合著大膽綺麗用色,捕 捉到事物的內在精粹。這些極具實驗精神的創作人 士,都從自然界裡汲取能量,展現出日常園景的多 元面貌。 由於19世紀末的城市擴張與工廠劇增,人們對 於恢復自然環境的呼喚態度,遂演變成一種烏托邦 世界的理想追求。遂此,花園這一概念,亦衍生為 一個私人庇護場所,在許多文獻和繪畫裡進而出現 「人間天堂」(Paradise on Earth)的敘述表現。例 如莫里斯.丹尼斯(Maurice Denis,1870-1943) 在其花園中出現的謎樣女子場景,即滲透著天主教 的宗教寓意。與丹尼斯同為「先知畫派」(Nabis) 中堅人物的還有皮埃爾.博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和愛德華.維亞爾(Edouard Vuillard, 1868-1940),他們皆屬於1890年代在法國崛起的新 興創作團體。該派成員喜用平面感和裝飾性手法來

Claude Monet, Lady in the Garden, 1867. Oil on canvas, 80×99 cm.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 Photo ©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Photography: Vladimir Terebenin

表達個人的自省內觀,受到同時期的象徵主義影響 甚大。除此之外這批畫家亦結合後印象派的繪畫理 念,繪製如夢似幻般的花圃景觀。在日光中描繪事

最後栽植了超過70種不同的樹木與花卉。1899年他

物,於幻想裡沉思自然。

繪製了12幅睡蓮系列作品,成為現今流傳於世的經典

莫內的生命花園

名 品 。1902年 他 再 度 擴 建 花 園 池 塘 , 並 從 中 獲 得 啟 發而描繪光影與睡蓮之間的倒影互動。在經過一連串

本次策展團隊在展覽中,專門規畫出兩個展廳來

的習作後,1909年莫內於巴黎的杜蘭德-魯埃爾畫廊

陳列莫內早、晚兩期的花園繪畫,以吸引擁戴他的

(Galerie Durand-Ruel),展示題名為「睡蓮:水景

大批民眾前來觀賞。在早期部分,自從1883年莫內

系列」(Nymphéas: Série de paysages d’ eau)的48

與家人遷居至吉維尼之後,便開始逐步設計他的私

件繪畫,頓時轟動各界。

人花園。為了滿足個人的園藝企圖,莫內不但建立

到 了 晚 期 部 分 , 在 1 9 11 年 莫 內 第 二 任 妻 子 過 世

起一座溫室,日後更雇用至少6名園丁來幫忙整理,

後,他因心情不佳加上視力衰弱不良,約3年內他都 極 少 動 筆 作 畫 。 要 到1 9 1 4年 莫 內 才 開 始 再 次 專 注 於 他 的 水 塘 花 園 , 並 且 持 續 以此 為 題 直 到1 9 2 6年 過世 為止。在這段期間裡他不僅繼續描繪睡蓮,也開始對 鳶尾花和其他池岸花卉產生興趣。當一戰爆發後,吉 維尼居民和莫內家人相繼遠離,但莫內仍執意留下並 以繪畫為志。此時在他的作品中,也出現了柳樹蹤 跡,可能藉此表達他對於戰爭悲劇發生的傷痛。為了 繪製晚年所作的大型睡蓮作品,莫內還特定建造一間 工作室,其技巧與構圖也趨於抽象,與當時的藝術潮 流不謀而合。最後整場展覽就在不同主題的呈現下, 觀眾得以從花園繪畫的發展過程中,了解上世紀之交 歐洲現代藝文思潮的轉折變遷。 Claude Monet, Nymphéas (Waterlilies), 1914-15. Oil on canvas, 160.7×180.3 cm. Portland Art Museum, Oregon. Museum Purchase: Helen Thurston Ayer Fund, 59.16. Photo © Portland Art Museum, Portland, Oregon


NOR北向之路WAY ─挪威藝術領土─

170


for Norge 北在上,在我們的習慣意識中北方是代表著遙遠

岸;有一年三個月永晝和永夜的北境。如此特殊

寒冷的地球邊緣,是寂寞蕭索的世界盡頭。

的大自然風貌,塑造著獨特的北方人的性格,複

挪威地處世界北方的斯堪地納維亞半島,從北海

雜的歷史背景和富裕的福利社會現狀,是挪威文

到北極海的海岸線,從南至北貫穿著挪威的整個

化滋生的根基。

西部,深入到臨海的大山,形成著名的峽灣風

這個世界盡頭的地方喚起藝術家怎麼樣的創作激

光。挪威領土中有一半面積延伸到北極圈以北的

情?這個世界首富的福利國家藝術家如何生存?

地區, 50 萬人口居住在北極地區,占挪威總人口

藝術市場又怎樣表現? 2016 年初,《典藏》受挪

的十分之一;挪威可說是人類進入北極的大門。

威王國文化部之邀,來到世界盡頭,體驗藝術的

氣候和地理在這片北方土地上幾乎是比人類活動

方方面面在冷酷仙境的表現。(文

王凱梅)

更要活躍的因素,這裡有一年300個下雨天的西海

171


SPECIAL REPORT II PART.1

藝術生態 ART

Art

for Norge

文|王凱梅

Beyond the Scream 在孟克的光暈下

一聲強烈震撼的尖叫 自然界的色彩 頓時打碎了自然界的線條 …… 我確實聽到了 一聲尖叫 ─ 摘自孟克私人筆記

北極圈內特羅姆瑟一景。 (攝影

王凱梅)

在從奧斯陸機場開向市區的列車上,車窗外一片片掛著厚厚的雪霜的林 木不斷向後退去,這片因為一首歌和一本書而「誤打誤撞」知名的挪威

森林,冬天的基調同調情浪漫無關,有的只是凜冽肅穆。從特羅姆瑟到奧斯 陸,也算是到了挪威的南方,但挪威國土的最南端相較中國還在漠河以北, 人依舊是在地球頂端的北極地區。無盡的海包圍著這個世界盡頭的國家,連 接在零星的城市之間的是茂密的森林、荒涼的村莊和人與人之間疏離遙遠的 距離。 挪威著名的現代劇作家約恩.福瑟(Jon Fosse)不厭其煩地描述他在挪威 西海岸的書桌前面對著的那片變化莫測的海,感觸其令人不安的隱隱威脅, 在寒冷黑暗的冬夜化作與心靈憂鬱的對峙。對生命焦灼敏感細膩的體驗難道 是上帝賜予北歐人的特權,讓這些身體魁偉的北歐人在內心最細微的地方找 到駕馭生命的精神支撐點?

172


Karl Johan Avenue (攝影

王凱梅)

卡爾約翰大街

孟克的遺產:心靈的尖叫 又還有哪個挪威人能最精準地展現了這種身處 無底深淵、心懷凌雲壯志的生命焦灼呢?當然是 孟克(Edvard Munch)!

下1.2億美元拍賣紀錄的《尖叫》是用蠟筆畫在木 板上的。 在西方繪畫史上,孟克的名字總是和《尖叫》

來到挪威,想到挪威的藝術,誰能繞得過孟

聯繫在一起,而他對表現主義的深遠影響其實遠

克這關。沿著市中心著名的卡爾約翰大街走到臨

不只是一幅《尖叫》;事實上,德國表現主義的

街的「大旅店」,當年孟克和他的同時代的藝術

重要人物如Ludwig Kirchner和Emil Nolde等人,

家、知識分子朋友們見面聊天的咖啡廳外面,依

無不深受孟克畫風的影響─ 人物造型的扭曲、色

然掛著舊式字體裝飾的店鋪門幌,街裡街外的面

彩邏輯的混亂、畫面未完成的狀態等等表現主義

貌和孟克畫中的情景幾乎沒有變化。只是下著雪

畫風;孟克算是開闢新河的第一人。

的奧斯陸,天空與道路是混然一體的鉛灰色,孟

孟克幼年時不斷遭遇的家庭成員的死亡帶給

克在一個晴朗夏天裡看到「不同顏色在空氣中顫

他的陰影,讓他隨時感覺著死亡天使在肩頭的重

動,所有東西被音樂分裂了顏色」的奇妙經歷,

量,但即使是在精神近乎崩潰狀態下,他依舊能

只有去到孟克博物館和國家美術館看了。

清醒地用色彩和曲線去描繪腦海中出現的死亡的

奧斯陸國家美術館裡有一整個展廳是給孟克

形貌,用詩意的文字記錄下自己內心的焦灼。而

的,這裡有孟克最著名的那些作品,比如《橋上

且,孟克還是一個積極接受新鮮事物的人,他早

少女》(1901)、《病床上的女孩》(1925)、

早地擁有了自己的照相機,並樂此不疲地將這一

《 聖 母 像 》 ( 1 8 9 4 ) …… 等 等 , 當 然 吸 引 世 界

新技術用到繪畫中,在掌握了照相技術的利弊之

各地的遊客一定要親眼目睹的畫就是《尖叫》

後,他更早早地斷言:「照相機雖然能拍照,但

(1893)了。孟克一生畫了四個版本的《尖

它只能呈現,不能再現,而再現內心感受,人類

叫》,每個版本用的都是不同的材料,像國家美

依舊需要繪畫。」這應該是來自藝術家最深刻地

術館這張是畫在油畫紙上的蛋彩畫,而四年前創

認識「繪畫不死」的響亮言論。

173


SPECIAL REPORT II PART.1

藝術生態 ART

Art

for Norge

星期日下午雪後的奧斯陸大街上,不見多少行人,美術館裡倒是熱鬧很 多。孟克廳裡年輕遊客如織,在《尖叫》面前擺出各種絕望的表情玩自拍; 一些本地的中年人,跟著一位輕聲用挪威語講解的導遊,在每幅畫前都停留 很久。就是在此時,此地,此刻,一個問題很自然地浮現出來:一百年來, 那個被恐懼扭曲得像骷髏一樣的鬼影,那個在橙紅、大紅、裹夾著絲絲縷縷 藍色的天幕下發出的尖聲驚叫,依舊回盪在現代社會的各個層面。是什麼讓 這樣一幅描述人類內心最黑暗和絕望情緒的作品、一幅被心理學家用來分析 焦灼、恐懼和痛苦的畫面成為廣為流傳的大眾圖像? 學者阿爾維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把圖像與人類的關係分類為 「表達缺失的圖像」,「代表謎團的圖像」和「再現噩夢的圖像」,人類在 觀看圖像時引發對自身狀態的反思,讓某些圖像代表了普眾的心態而廣為流 行,如他所說:「圖像為我們揭示世界,或者把我們揭示給世界。」在孟克 的《尖叫》中充滿著這些缺失、噩夢和謎團的因素,不斷困擾著人類思想中 積極的一面,也同樣揭示出我們內心中黑暗絕望的一面。這一點就連孟克作 品在拍賣行經歷的驚豔禮遇似乎也在回應著同樣的焦慮。面對「一聲尖叫」 喊出1.2億美金,蘇富比拍賣行的負責人說:「《尖叫》最能讓大眾產生情感 共鳴,因為很多人都會有畫中人那樣想站在一座橋上尖叫的衝動。」 大雪過後的第二日,我來到奧斯陸市區的橡樹山公園(Ekeberg Park),腳 下的奧斯陸峽灣被迷霧遮掩著,只能聽聞下面道路的車水馬龍。1892年的夏 天,就是在這座山上,孟克經歷了靈魂被猛然撞擊到的一個驚駭體驗,在他 觀眾在孟克美術館裡參觀。 (攝影

的私人筆記中,孟克記錄了畫《尖叫》的源起:

王凱梅)

「夕陽正在落山 已浸入到地平線以下的 火焰之中。 它就像一柄 火紅的血劍 劃過天穹。 蒼天如血 遭條條火舌切割 群山漸成深藍 海灣分割成 紫藍、黃與紅色— 那輪噴薄的血紅 照在山路與扶欄上— 我的友人轉瞬變成 炯炯發亮的赤白 我感覺到了 一聲極響的尖叫。」

174


Munch museet

孟克美術館

(攝影

王凱梅)

孟克文字的意象在最終完成的《尖叫》中幾乎

人生,在藝術家的鏡頭注視下,一個中年女子走進

不折不扣地得到了再現,這段源於自然的經驗對色

鏡頭,她低著眉頭慢慢醞釀著情緒,接著,她把目

彩的描繪通過孟克自身的心靈感應為人類內心世界

光正對著鏡頭,從那憋足了氣力緊攥畫框的雙手,

的恐懼和傷感託付上了顏色。圍繞在孟克身邊的他

你可以預感將會聽到怎樣一聲歇斯底里的尖叫;女

摯愛的親人,不斷被病痛和死亡造訪,對他自身來

子開始喊了,但從她大張的口中沒有一點聲音發

說,色彩與經驗之間的感受都是精神與外界通靈的

出,她再次張大嘴,鏡頭記錄下她無聲的吶喊和她

印記,他不是在畫自然,他是在畫自然與他內心體

本人那近乎恐慌的面孔─ 當一個人失去尖聲狂喊

會結合後的重播,在畫「自然的平方根」。

的能力,她要用什麼方式讓自己心中的複雜情緒釋

一個多世紀過後,這片激發孟克畫出《尖叫》的

放出來呢?

山坡也給另外一位藝術家帶來啟發,2013年8月,

阿布拉莫維奇自己曾經完成過一個「放空聲音」

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來到橡

的行為,在3小時裡,她不停地喊直到身體再發不

樹山莊,在孟克眺望峽灣的地方豎起一個畫框,在

出一點聲音。阿布拉莫維奇的藝術實踐讓身體在達

這裡,她邀請了270名年齡從2歲到97歲之間的奧斯

到極限後的虛空中得到淨化,現在她把這種實踐帶

陸人,讓他們站在孟克畫中人物的角度吶喊尖叫。

到現代人焦灼和恐懼起源的地方,讓安靜克制的挪

被稱為行為藝術教母的阿布拉莫維奇,一向以自

威人民在「尖叫」誕生的地方驚聲尖叫起來。在她

己的身體為工具來創作,用沉默和凝視與觀眾建立

的鏡頭裡,不少尖叫的人在聲音幾乎將面部肌肉扭

溝通,用呼吸和吶喊清空身體和內心。而這個專門

曲擊毀的過程中,眼淚也奪眶而出。在許多人的自

為奧斯陸橡樹山公園的創作,卻是完全依賴於當地

我感受中,他們從來沒有過如此透徹、如此真實地

人對孟克《尖叫》的感受的現場表達,阿布拉莫維

面對自己內心的焦慮,尖叫成為一種另類的心靈的

奇將現場影像剪輯成1小時17分鐘的作品,作品記

救贖方式。

錄的就是270個尖叫。每一個尖叫似乎代表著一種

175


SPECIAL REPORT II PART.1

藝術生態 ART

Art

for Norge

OCA

挪威當代藝術 辦公室

(攝影

王凱梅)

自然的聲音:超越孟克的遺產 阿布拉莫維奇對孟克遺產的當代解讀,表達的

讓人驚訝的是一筆提供給商業畫廊參加國際藝博會

正是複雜的人類情感超越時代的永恆性,而今天

的資金,這筆資助豐裕到足以支付國際藝博會高昂

的挪威社會無可避免地經歷著各種改變。挪威是

的攤位費,只要該畫廊在挪威從事代理在當地工作

西方發達國家中少有以資源為經濟基礎的工業國

生活的各國藝術家,就可以申請這筆資助。

家 , 豐 富 的 大 西 洋 海 底 石 油 資 源 在 上 世 紀 七 ○年 代讓挪威從一個北歐漁業農業國一舉躍入世界首 富的行列。面對大自然的恩惠,挪威人驕傲但不 自負,在奧斯陸街頭那些在上海大街上常常可以 看到的奢華豪車反倒少見,只是在過往挪威人看 似簡樸但肯定價格不菲的品牌冬裝中看出來,這 是一個殷實卻又低調的樸 樸 素民族。 在奧斯陸,筆者走訪了挪威的當代藝術辦公室, 這是政府文化部下屬的一 一 個機構,專門負責挪威當 代藝術的推廣和進行支持 持 ,為藝術家提供資助,為 政府藝術專案提供專業諮 諮 詢和委託藝術家。在挪威 身為一位藝術家,首先是 是 一個可以得到政府固定資 金的職業,儘管這筆資金 金 不是高收入的月薪,但足 以保障藝術家的日常生活 活 ,以讓他們衣食無憂地全 身心投入創作。在政府給 給 予藝術的各種資助中,最

176

挪威當代藝術辦公室外觀。(攝影

王凱梅)


藝術家Camille Norment作品《Rapture》。(挪威當代藝術辦公室提供

photo by Matteo De Fina)

挪威當代藝術辦公室發起這樣形式的財政支援,目的就是支援本土藝術機 構更有膽識地把挪威藝術家帶到國際視野中。奧斯陸是一個不足50萬人口的 首都,專門經營當代藝術的畫廊屈指可數,而藝術家能夠展示作品的機會大 多落在藝術家自營的獨立空間,政府對畫廊的支持也包括這些藝術家空間。 在奧斯陸期間,筆者造訪了這樣一家受益於政府資助的私人畫廊,畫廊 主是移居挪威的英國人。這個主推歐洲青年藝術家的畫廊才成立四年,就已 經參加過美國和歐洲的多場藝術博覽會;駐留本土發展畫廊對於挪威這樣一 個藏家基數弱小的藝術市場定然不是生存之計,政府對商業畫廊的支持也是 在推動挪威藝術家走向國際化。當藝術行業挖空心思地進行著各種藝術商業 化、市場化的時候,挪威的藝術家和畫廊處在一種得天獨厚的環境,是不是 顯得過分單純?在藝術市場商業化的運作和政府的財政支持之間,挪威的例 子實屬罕見。 Katya Garcia-Anton是挪威當代藝術辦公室的主任,也是2015年的威尼斯 雙年展北歐館的主策展人,專家領導專家,這是取信政府的保障。在愈來愈 全球化的藝術界,挪威的當代藝術圈也在面向世界開放,Katya本人來自西班 牙,她的領導團隊也來自世界各地。今天,奧斯陸人口有四分之一是外國移 民,藝術反映的時代精神也勢不可擋地從關注本土延伸到打開國際視角。 代表挪威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Camille Norment是居住在挪威的美國 人,她的藝術實踐包含聲音、視覺裝置和與自然結合的空間運用,成為一種 感官的新體驗。在威尼斯她的作品《銷魂》 ,從古老的西方樂器玻璃琴的顫音 出發,將聲音從一種聽覺體驗擴散為音波的視覺感受,從而達到精神昇華。 據說玻璃琴通過水在玻璃中演奏發出的聲音能喚起女人身體的情欲,在中世 紀的教廷看來,這種美妙的聲音在呼喚天使的同時也在引誘魔鬼,和諧與不 和諧的微妙差異在Norment的演繹中變成由不同音箱播放模仿玻璃琴演奏的聲 音和由人聲組成的合唱團的聲音,裝置與人的互動讓空間彷彿演變成人體的 脈搏和呼吸,而散落在地上的玻璃窗碎片,再次把不和諧音的力量轉變成強 烈的視覺體驗,也將場館外的自然邀請進來,體現著北歐藝術一貫的自然之 風。 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的影像作品。(攝影

王凱梅)

177


SPECIAL REPORT II PART.1

藝術生態 ART

Art

for Norge

在Katya看來,Norment跨媒介多方位的創作也 反映了當代藝術發展的一種趨勢,像Norment這樣 兼藝術家、音樂家、舞蹈家和作家於一身的多元 創作者,這種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多種身分的藝

回歸本土:藝術的多元化

術家自由地跨界組合,重新發掘了所在地的歷史 傳統,建立起了同當前的對話,這在西方當代藝 術的語境下是一種發展趨勢。在挪威,這種身分 的重建,還包括挪威本土的少數民族藝術家在強 勢文化衝擊下對自身文化歷史的再認識,當代藝 術能夠持續地、敏感犀利地代表時代精神正是因 為其源頭這些不斷充溢的活力。

178


Katya

約阿爾.南古(Joar Nango)是住在北極特羅姆 瑟的薩米族藝術家,他的藝術創作通過行為介入 和公共空間發生關係,在重塑自我身分和民族意 識的探索上,南古非常抗拒外界將薩米文化簡單 粗暴地歸置於馴鹿和吟唱的偏見,他走出了一條 自己的道路。 南古和藝術家Tanya Busse共同發起一個藝術項 目名為「公共空間釀酒計畫」,在對特羅姆瑟的 城市設施進行調研後,尋找到溫度、溼度和光線

Artist

都滿足釀酒的理想場所,於是他在公共汽車站的

Joar Nango

供熱口和城市圖書館的閱覽室偷偷地將家庭釀酒 的整套設備埋伏其中,在他的精心呵護下,一批 自釀的北極烈酒成功出籠。

在特羅姆瑟的藝術家中心,南古請公眾和媒體一齊來品嘗他造的「特羅姆 瑟特釀」。南古的行為在挪威媒體引起很多爭議,他隱藏在公共空間的釀酒 裝置因為被繳獲也上了新聞頭條。私自釀酒觸動的是北歐人同酒欲罷難休的 關係中最敏感的神經。在這個北部高寒地區,酒是孤獨和驅寒時候最好的夥 伴,尤其在薩米村落,酗酒引發各種社會犯罪、家庭暴力時有發生,而在歷 史上,統治者甚至將酒作為一種征服手段,讓更多的薩米人因迷戀酒精而失 去家園。酒在挪威今日這個福利社會,是一項由政府專控的國家生意,私釀 酒是觸犯挪威法律的違法行為。 南古的「公共空間釀酒計畫」是對社會空間的干預和對法律規範的挑釁, 在這些看似調侃的舉措中牽動的,又是和他自己來源息息相關的薩米人同現 代社會的關係。南古立足的薩米歷史也是挪威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他 關心的昔日遊牧民族在當下社會的生存狀態,也將他帶到遠在蒙古的烏蘭巴 托,帶到北京站台空間,今年冬天他又北上到北冰洋的冰原,同那裡的獵人 共同生活,為他受邀參加的明年的第十四屆卡塞爾文獻展做調研。2014年南 古同楊福東合作,為楊福東在挪威北方的攝影專案設計建造了展示空間,用 挪威北方漁民曬鮭魚的傳統木架結構裝置那些被楊福東的鏡頭捕捉的挪威北 方海邊的少年。在南古的創作中,回歸本土這個最具地方性的表達,體現的 正是同為地球村民的國際性。 南古的﹁公共空間釀酒計畫﹂。

179


SPECIAL REPORT II PART.1

藝術生態 ART

Art

for Norge

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

在歐洲的經濟和政治處在遲緩、衰退、矛盾重重的國際大趨勢下,世界盡 頭 也 不 再 是 世 外 桃 源 仙 境 。 2 0 11 年 在 奧 斯 陸 市 中 心 和 烏 托 亞 島 發 生 的 屠 殺 案,一個極端分子瘋狂地奪走了86名青少年的生命。直到今天,在我走過奧 斯陸街頭當年發生爆炸的政府大樓前時,看到那裡依舊被建築布料覆蓋著, 大樓外面每天擺放當日新聞的布告欄,龜裂玻璃窗裡的報紙自慘案那天再沒 有換過。

OSLO

奧斯陸

180

奧斯陸橡樹山夜景,此處亦為昔日孟克創作《尖叫》之地。 (橡樹山國家公園提供)


對於一個在世界盡頭與世無爭的和平國家,重

陸歌劇院、Renzo Piano設計的Astrup Fearnaly當

新建立生活和未來信念的過程漫長艱難,思念與

代藝術博物館已經開館、還在建設中的國家美術

悔恨、負罪與恐懼、包括憎恨和復仇的種種心態

館、孟克美術館新館也將在近年竣工。一個更具

都讓整個民族長期處在心理治療的進程中,這個

野心的市政建設,正在討論一條從海灣到橡樹山

時候,藝術的救贖作用就顯得尤其重要。在過去5

公園的空中纜車,而在那裡,一位任性的挪威私

年中,奧斯陸城市在美術館、博物館上的投資讓

人藏家剛剛把價值5000萬美金的個人收藏無償捐

這裡成為歐洲少有的一座大興土木的城市。圍繞

獻給奧斯陸城市,將橡樹山公園改造成一座雕塑

著奧斯陸海灣上大理石打造的世界最昂貴的奧斯

公園……。 離開奧斯陸的下午,久違的太陽將卡爾約翰 大街那些奶油色的百年建築照耀得更加溫馨,街 心公園裡傳來孩子們在冰場上溜冰發出的快樂喊 聲,肩扛滑雪板的年輕人愉快地從我身邊走過, 從奧斯陸市內坐兩站地鐵,就可以到積雪的森林 裡越野滑雪了,難怪挪威在冬奧會上總是囊括各 項越野滑雪的金牌。生活在這裡寬鬆悠閒,一切 和一個世紀前的情景幾乎一樣,但肯定早已不再 一樣。孟克畫過許多卡爾約翰大街的街景,在他 的時代,每個星期天的午後兩點,是奧斯陸的紳 士淑女們在卡爾約翰大街散步的固定時間,那些 穿著體面的禮服、戴著精緻禮帽的男男女女,沿 街一直散步到皇家公園的路途上,其間一定發生 過許多精彩浪漫的故事。在這個世界盡頭的冷酷 仙境,藝術一直沒有離開人們,即使被冰雪封 鎖,被死亡困擾,即使被人性中的仇恨侵蝕,在 這裡,熱愛生活的溫情總是在融化冰雪。

奧斯陸發生屠殺案時碎裂的佈告欄至今仍然維持原貌。(攝影

王凱梅)

181


SPECIAL REPORT II PART.2

特羅姆瑟電影節 Tromsø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Art

for Norge

文|王凱梅

Wake up MR ÁPQW 永夜裡的光影 「生命在向我召喚 夏夜就在兩個月後」 ─ 摘自孟克私人筆記

182


月到挪威,正是一年當中黑暗最漫長的時 節,從駛向北極地區的飛機上朝下看,漂浮

在北極海上的大陸和島嶼,被懸落在地平線下的 太陽發出的光暈籠罩在一種淡紫嫣紅的色調中。 天和海在寒冷清純的空氣中不斷變幻著顏色,再 把這種色澤捉摸不定的光反射到起伏的雪山上 來,這份光的幻影在天空中被彷彿霞光又猶如夕 陽的最後一抹亮光燃了一下後,北極的黑夜就在 下午兩點鐘降臨了。飛機盤旋在大片的曠野和海 灣 上 空 , 隨後降落在北緯 69度一座安靜的 北 極 城 市特羅姆瑟,旅程在大片的曠野和海灣間安歇的 城市中靜悄悄地開始了。顏色和光線,這兩個帶 給人類的生存溫暖和愉悅的因素,這兩個藝術創 作中最賴以生存的元素,在挪威的表達就是帶著 這樣一種無法妥協的極致氣質。 北極圈內特羅姆瑟一景。(攝影

王凱梅)

電影《THIS YEAR IS NOT LAST YEARS BROTHER》截圖。 (特羅瑟姆電影節提供)

1897年8月,瑞典人安德列和他的一行三人的探

的竟然是安德列在北極永夜到來前最後一次關於日

險隊從挪威最北方的冷岸群島出發,試圖用熱氣球

照的記錄,想像那個時刻的安德列,在落筆之後將

飛越北極點。他那英雄而又浪漫的壯舉在熱氣球起

面臨4個月黑夜的悲壯心情。但安德列並沒有等到

飛僅僅3天後就夭折在北極海的浮冰上,在接下去

北極海下一個日出的到來,那次日誌的30年後,探

的生存奮鬥中,安德列把每一天的生活都詳盡地記

險隊的遺骸連同保存完好的探險日誌被偶然經過的

錄在探險日誌中,包括每一天日照時間的長短,冰

捕鯨船發現,世界知曉了3位年輕的北歐人曾經面

層顏色的變化。北極的夏日隨著太陽開始南移迅

對的極地冰雪、刺骨寒風、無涯的黑暗和不時出現

速地變冷變黑,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光線就從每

在帳篷周圍的北極熊的英勇經歷,更有他們被大自

天的8小時降至1小時。1897年10月20日,安德列

然吞噬的命運。進入21世紀的現代社會,大氣變暖

在日誌中這樣寫:日照時間0,下一次日出時間,

在融化冰層,北極圈的鯨魚、海豹和北極熊數目在

1898年2月20日。

減少,但人類終究無法改變的日出日落依然在漫漫

在特羅姆瑟機場的大巴在暗夜中沿著圍繞城市的 海岸線行駛的路上,不知為什麼我的腦海中湧現出

永夜中俯視渺小的人類,長達4個月的黑夜,北極 人民如何面對?

183


SPECIAL REPORT II PART.2

特羅姆瑟電影節 Tromsø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Art

for Norge

由上而下 《來自思諾薩的神人》 《北極圈的超級英雄》 《我和我妹妹》 《北方大山》 (特羅瑟姆電影節提供)

來自北方的故事 在寒冷地方最黑暗的季節裡,還有什麼比看電影更能慰藉心靈、逃避 現實的呢?藝術救贖人類孤獨的功能顯得尤為重要。 每年1月,北極圈內的凍土完全被黑夜籠罩,天空不時閃過飄忽不定 的北極光,北極地區最大的電影節就在特羅姆瑟開幕了。窗外是極地雪 景,室內卻溫暖如春,在電影院的黑暗中和眾多同你一樣尋求慰藉的人 坐在一起分享螢幕上另外一個時間和地域裡的其他人的生活和故事,這 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 在特羅姆瑟電影節的開幕式上,我同在座的600多名挪威觀眾一起分享 了開幕影片《來自思諾薩的神人》(Mannen Fra Snåsa)。這是一部描 述一位擁有奇異治病功能的老人的紀錄片,導演Margreth Olin是挪威電 影界在國際影壇最受矚目的紀錄片導演。在影片中Olin跟蹤著這位「來 自思諾薩的神人」治癒病人的過程,記錄了一個又一個在老人雙手的撫 摸下身體解脫、精神救贖的動人時刻。影片中,在北歐的夏日草甸上, 獲救的金髮少女展開雙臂擁抱大自然的唯美場景將救贖的精神感受上升 到一種近乎宗教式的體驗,讓人想到,在這個與大自然最接近的地方, 人們對科學之外的世界的理解和認可是不是更貼切呢?世界存在著,以 其自身的花開花落表示著其存在的神祕性。在世界盡頭的極地暗夜中,

184


(特羅瑟姆電影節提供)

Verdensteatret 世界電影院

(特羅瑟姆電影節提供)

電影的光影將這種存在的神祕性化作了燃亮黑暗的正能量,我從挪 威觀眾為影片發出的笑聲和掌聲中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 「來自北方的故事」是特羅姆瑟電影節上最具有北方特色的放 映單元,這裡放映的影片都是來自北極地區和巴倫支海地區的電影 人創作的短片和紀錄片,讓人們看到在這片遼闊凍土上蘊藏的強大 的藝術創造力。北方單元的開幕片《北極圈的超級英雄》(Arctic Superstar)記錄了一個流行歌手用薩米語說唱的年輕人的勵志故 事,影片同樣贏得了在場觀眾的熱捧,放映結束後影片的主人公現 場為大家說唱了一段,觀眾即興與之歌舞互動,讓我感覺到這些生

8VSQW¢ -RXIVREXMSREP *MPQ *IWXMZEP

活在北 極 圈 裡 的 人 骨 子 裡 的 熱 情 。 北 極 的 薩 米 人 大 多 都 居 住 在 挪 威、瑞典和芬蘭的極地地區,至今仍然以馴養馴鹿為主要生活方 式。薩米人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語言習俗和最具特色的薩米吟唱

特羅姆瑟電影節

藝術,但在歷史上,他們被基督教征服被迫放棄本族的薩滿信仰甚 至語言和歌聲,在納粹人種論氾濫歐洲的黑暗時代,薩米人被鄙視 為劣等民族,甚至被禁止繁衍後代。所有這些遭遇成為今天的薩米 人爭取本民族平等待遇的動力,也讓這裡的藝術家把對本族文化身 份的思考和個人聲音的呼籲列入他們的藝術實踐。薩米地區擁有薩 米藝術協會、電影協會、支持和贊助結合本土文化從事藝術創作的

漫長永夜中排隊看電影的人龍。(攝影

王凱梅)

年輕人。薩米語的說唱同傳統吟唱的碰撞,以及 薩米語言的電影、詩歌、文學翻譯在當地都如火 如荼。依附著這片古老神祕的北方凍土,本土文 化的傳承便是這裡富饒豐厚的藝術資源。 在 「 北 方 故 事 」 單 元 放 映 的 瑞 典 短片 《 北 方 大 山》(Northern Great Mountain),講述一個被迫 放棄自己薩米身分竭力融入主流社會的老人在故 鄉的大山中重新尋找自己的根的故事;芬蘭紀錄 片《我和我妹妹》(Me And My Little Sister)試 圖從自己妹妹的同性戀婚禮中探測出本土薩米文 化的禁區。薩米文化的豐富性為在這裡成長的藝 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但如何利用這些資 源並且不落入各種來自他者的約定俗成的偏見、 讓自己的身分超越僅僅用來滿足外人對異族文化 的好奇心進行創作,則是北方年輕人在藝術和電 影的追求道路上必須面對的一個挑戰。

185


SPECIAL REPORT II PART.2

特羅姆瑟電影節 Tromsø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特羅姆瑟電影節主 席瑪莎與中國電影

Art

導演顧桃(左)、 耿軍(右)。

for Norge

(攝影

王凱梅)

電影帶來春天

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把一個冬日裡昏睡的北極城市帶入電影故事的國際視野。 電影節的主席瑪莎(Martha Otte)是一位移居挪威的加拿大人,她對我說 起20幾年前她初到特羅姆瑟時,冬天的街道上幾乎看不到外出的人;而今, 電影把人們從溫暖的家中召喚出來,分享的快樂讓整個城市在一年中最黑暗 的季節裡熱鬧、快樂起來。 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已經成為挪威最受歡迎的電影節,一周的電影放映 售出6萬多場次的門票,對於一個人口總共才7萬的城市來說,豈不是傾城出 動?在特羅姆瑟,我親眼目睹了觀眾觀影的踴躍,主放映單元的影片幾乎場 場爆滿,排隊買票的長龍竟然會讓來看電影的人繞道而行,可算是這個沒有 交通擁堵的城市的「人為堵塞」。城市廣場上還放映戶外電影,周末那場正 是一部挪威產的新動畫片,廣場上坐滿了觀眾,到處都是騎在爸爸肩上、舉 著鹿肉熱狗一邊吃一邊看電影的小朋友。或許是地球變暖的進程在北極格外 明顯的原因吧,這個1月的特羅姆瑟有幾天的溫度竟然只有零下5度,對於北 極人來說,電影猶如把春天帶到了城市。 在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26年的歷史上,今年的電影節也是放映中國影片最 群眾改變以往不愛出戶的習 慣,在戶外觀賞電影。 (特羅瑟姆電影節提供)

186

多的一次。由長期研究中國藝術電影的加拿大策展人謝楓(Shelly Kraicer) 為電影節帶來當下中國:「邊緣影像」放映單元,精選了來自歷年北京獨立


電影節、南京獨立電影節的優秀作品,將迅猛變 化中的中國以多角度的畫面帶給北極觀眾,展現 出中國電影人的創造力、勇氣和對個人命運、歷 史當下的犀利觀察。 柴春芽的《我的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散漫著 詩意、哲學和宗教的氣息,是作家出身的柴春芽 用影像完成的對自己西北故鄉的祭奠。耿軍的金 馬獎獲獎電影《錘子鐮刀都休息》用東北人的寡 語和幽默,刻畫出一個後工業時代的中國關於荒

由上而下

廢的故事,耿軍鏡頭下荒涼的東北凍土,讓北極

《人民公園》

觀 眾 在 熟 悉的風景中看到了陌生的國情。 而 7 8分

(特羅瑟姆電影節提供)

《我的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

鐘的影片《人民公園》以一鏡到底的技術魅力, 把公園裡各種狀態的中國人的平凡且快樂的時光 呈現出來。中國獨立電影並不僅是以對抗政府或

顧桃長期關注北方遊牧民族的生存狀態;《犴達

敲擊政治話題為獨立性的,這些影片的藝術的內

罕》記錄了在大興安嶺林區中最後一代鄂溫克獵人

涵、詩意的電影語言和發自草根大眾的幽默機敏

的故事。鄂溫克人同北極的薩米人一樣,以馴養馴

以及充滿個人敘事的人文關懷,才是其有別於憑

鹿為生,在現代化進程中,遊牧民族被迫離開他們

藉明星和特技奪取票房的商業片的獨立性,這種

祖先生活的村落,移居到城鎮生活。這樣的變遷在

獨立性是這類影片藝術品質的保障。

北極薩米人的生活中也無可避免地發生著,也讓顧

在「另一個北方」的主題下,中國獨立製片

桃的影片在特羅姆瑟的放映格外有意義。

人李姍姍為電影節帶來了中國的北方電影,李睿

有意思的時代產生有意思的藝術,無疑我們

君導演的《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呈現給北極觀

正處在這樣一個有意思的時代。剛剛結束的巴黎

眾一個乾枯荒涼的河西走廊和其間蘊藏的豐富厚

氣候峰會將控制地球升溫作為世界所有國家的責

重的民族文化,兩位騎著駱駝穿行沙漠的裕固族

任,此前北極似乎從來沒有這樣深入地成為我們

男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來自內蒙古的導演

生活的一部分。就在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落幕的 當天,國際北極前沿研討會在特羅姆瑟開幕,同 氣候變暖一樣急迫的是北極資源合理開發的問 題,開發北極海航道會革命性地改變地球的物流 通道,但代價會是什麼?歐洲難民大潮讓這個世 界的盡頭不再平靜,就在我在特羅姆瑟的那些 天,上百名敘利亞難民竟然從北極海岸邊的國境 線上由俄羅斯步入挪威。變化是這個世界無可阻 撓的發展趨勢,電影用影像的語言感受這些變 化,無論是宏大敘事,還是作者自序,它的發生 地可以在遙遠的他鄉異地,也可以是足不出戶的 個人世界,讓故事精彩起來的一定是人的命運, 即使是在世界的盡頭。

群眾改變以往不愛出戶的習慣,在戶外觀賞電影。 (特羅瑟姆電影節提供)

187


SPECIAL REPORT II PART.3

收藏之風 COLLECT

Art

for Norge

文|王凱梅

牧藝於野橡樹山 能用財富回報這個城市, 讓奧斯陸人民也分享到帶給我快 樂的東西, 就是我的藝術收藏。

─ 摘自克利斯蒂.瑞納訪談

威藝術界裡有個「任性哥」,叫克利斯蒂. 瑞納(Christian Ringnes),一位今年62歲

的億萬富翁、房地產大亨、名揚海外、挪威最重 要的收藏家,卻常常因為不按常理出牌的舉動, 在挪威當地媒體的聚光燈下現身。 他出生於1954年,他的家族創建了挪威最大的 放在人民劇場外奎安的雕塑作品 《司芬克斯》。(攝影

188

王凱梅)

啤酒廠而發跡,之後瑞納家族的名字就寫在挪威 最著名的啤酒瓶上了。對於瑞納來說,藝術收藏


特瑞爾的作品《Skyspace》。(圖橡樹山國家公園提供.攝影

Florian Holzerr)

已經成為他人生快樂的最大衝動了,這份衝動在

只是迷你玻璃瓶。今天,瑞納的藝術品收藏包含

他童年的時候就萌發了。那一年,克利斯蒂從爸

從現代主義開始的名家羅丹、米羅、雷諾瓦等到

爸的酒櫃裡找到一個裝蘭姆酒的迷你瓶,小瓶子

活躍在當代藝術界的重要藝術家,例如克雷格

的精美造型讓這個七歲頑童眼睛一亮─ 迷你酒瓶

(Tony Cragg)、侯哲爾(Jenny Holzer)、特瑞

遂成為克利斯蒂的第一個收藏,如今,這位世界

爾(James Turrell)、格雷厄姆(Dan Graham )

級的藝術品藏家還擁有5萬多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迷

等藝術家的雕塑作品。

你酒瓶,並且為此特地造了一個博物館。 當然,讓瑞納成為世界級大藏家的原因還不

189


SPECIAL REPORT II PART.3

收藏之風 COLLECT

Art

for Norge

布爾喬亞的作品《The Couple》。(攝影

王凱梅)

捐獻了一座公園 2 0 11 年 , 瑞 納 先 生 把 重 金 購 買 的 英 國 藝 術 家

一向高舉女權主義大旗,在男女地位平等的追求

奎安(Marc Quinn)的 的 雕塑作品《司芬克斯》捐

上走得最遠的挪威,毫不遲疑地對藝術界產生批

獻給奧斯陸市民;以世界名模凱特.摩絲(Kate

判。不只是凱特.摩絲的公共雕塑引發女性身體

Moss)為原型,一個兩 兩 腳舉過頭頂,下體極端暴

的討論,提醒藝術界重新認識女性地位的複雜內

露的巨型大理石雕塑,被放置在奧斯陸市的人民

涵,目標又指向瑞納捐獻給奧斯陸市民的另外一

劇場外走道上。這裡是奧斯陸的文藝青年看展看

個宏大的藝術工程,那便是以「女性」為主題的

戲的紮堆之地,也是中年知識分子經常出入的地

橡樹山雕塑公園。

方,一個正在演示著高難度的瑜伽動作的凱特.

在大多數西方國家,藝術品捐獻都附帶有對藏

摩絲,立刻成為奧斯陸市的一大景觀,也如一塊

家個人收入減免的優惠條件,而在挪威,這樣的

巨石拋入平靜的挪威文化 化 圈。

稅收優惠竟然都是沒有的。而又是什麼驅動瑞納

「可憐的凱特.摩絲,快把腿放下來吧,這

將自己數十年的收藏無償捐贈?建立一份無論從

動作看著好讓人難受!」「這麼醜的雕像,而且

學術還是市場角度,都屬於優秀藝術家的重要作

還擋在走道當中,連進劇場對面的餐廳都得繞著

品收藏,瑞納又堅持著何種收藏理念呢?

走,太影響食欲了。」口氣溫柔一些的奧斯陸市

在奧斯陸的時間來去匆匆,不巧未能與瑞納先

民在社交網站上這樣留言,但權威的藝術評論家

生謀面,聽他親自講自己的收藏歷程,我只能把

就不那麼客氣了,挪威日報的藝術評論版乾脆以

一些提問轉交給瑞納先生。回到上海後沒幾天,

「億萬富翁的低俗趣味」為題目,抨擊瑞納用金

瑞納先生的郵件就及時到了我的郵箱。讀著他的

錢堆砌起來的藝術追求:「無不散發著擁有者低

來信,再次欣賞奧斯陸的雪天裡橡樹山公園留在

級的佔有欲望。」

我相機裡的影像,一個心地坦誠,慷慨的收藏家

對 於 在 公 共 藝 術 中 將 女體 視 為 「 物 品 」 的 藝 術 歷史淵源,放在當代藝術市場中延續的觀念,在

190

的形象在我眼前更加立體了。


'SPPIGXSV

Christian Ringnes 典 請來談談你的雕塑公園吧,你從收藏現代派 大師的作品到現在收藏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對於 你來說,當代藝術吸引你的是什麼呢? 瑞 橡樹山雕塑公園的主題是「女性」,你一 定 知 道 奧 斯 陸 有 一 個 維 格 蘭 雕 塑 公 園 ( Vi g e l a n d

(橡樹山國家公園提供)

Park),那裡展示的都是維格蘭(Gustav Vi g e l a n d ) 創 作 的 充 滿 陽 剛 氣 的 男 性 為 主 導 的 作 品,在橡樹山我要頌揚的是女性的力量,我想通 過雕塑展現給公眾作為藝術作品的女性在藝術史 發展進程中的演變,所以現代派大師的作品與當 代藝術的共存在這裡是必須的。 在我看來當代藝術更具有挑戰性,他們比古典 藝術中表達的思想更能帶來驚喜,範圍和呈現方 式也更多樣化,開放的理解,個人化的視角,帶 給觀眾對當下世界的思考,這些都是當代藝術吸 引我的地方。

布爾喬亞的作品《The Couple》。(橡樹山雕塑公園提供)

典 許多西方國家對於藝術品捐獻是有稅收上的優 惠的,就我所知,在挪威是沒有這樣的稅收優惠政 策的。你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收藏無償捐獻出來? 瑞 奧斯陸是我的事業發展和收穫的地方。我是 一個地產商,也承建許多奧斯陸的城市建設工 程,就比如橡樹山上的餐廳,那是一幢最具上世 紀三○年代北歐實用主義風格的老建築,有一段 時間整個房子都瀕於荒廢了,我承包了這個建築 的修復和經營,現在它已是奧斯陸著名的美食餐 廳。對我來說,能用財富回報這個城市,讓奧斯 陸人民也分享到帶給我快樂的東西,就是我的藝 術收藏;這是我建造這個雕塑公園的最終目的。 目前,挪威沒有對藝術品捐獻的稅務減免,當 然,如果有的話,那會更好。不過,減稅不是我 捐獻的目的,我建這個公園就是想為公眾做點 事,回報社會。 典 你挑選藝術作品有什麼標準嗎?在你的收藏品 成為奧斯陸城市的雕塑公園後,你在選擇藝術品上 會受到政府決定的限制嗎? 瑞 我只買我喜歡的作品,一件藝術作品一定是 因為在感情上觸動了我,讓我念念不忘,才會想 要擁有。這種觸動可以是積極向上的,也可能是 憤怒不安的,但一定是讓我動心了的藝術。我認 同另外一位挪威藝術藏家對藝術品收藏的看法: 「一個好的收藏總應該有些讓人爭議的作品,否 則藝術太容易了還有什麼意思?」在我把藏品捐 獻出來後,雕塑公園成為一個展示藝術品的公共 場所,現在管理收購藝術品的機關是一個6個人組 成的專家團隊,他們會向我的藝術基金會建議作 品,如果我們決定要買,最後還是要通過奧斯陸 市政廳的藝術管理部門。這個步驟聽上去有點麻 煩,但實際操作起來其實也很方便,因為這6人 專家小組,分別就來自代表我的藝術基金會團隊 和代表市政府團隊,最終的關鍵在於藝術品的品 質,而不是一個政治決定。

191


SPECIAL REPORT II PART.3

收藏之風 COLLECT

典 你是藝術藏家,也是商人、企業家,你用什麼方式獲得藝術界的資訊? 你怎麼看藝術品和投資之際的關係?

Art

瑞 我從來沒有為了掙錢而買藝術品,在我的這麼多年的藝術收藏歷程中,

for Norge

我從來沒有賣過一件藏品,這樣的收藏態度也要求我對所做的選擇更加挑 剔,因為好的藝術作品總是愈來愈貴,我要集中精力和財力才能買到讓我動 心的作品,所以我也要不斷地學習,掌握藝術界的新動態。我很少去參加藝 術博覽會,更喜歡通過我的專家小組去看畫廊、美術館的展覽,和策展人、 藝術家成為朋友,瞭解他們的藝術和對藝術的看法。我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時 間去做和藝術有關的事,但我要經營我的事業,掙錢買更多的藝術品啊!算 下來,我一個月會有4天的時間,和我藝術基金會的專家在一起,只談同藝術 有關的事。

「只談同藝術有關的事!」一句話道出了把

性,帶動這些交流和對話面對時下的思考。

收藏從樂趣發展為迷戀,進一步成為事業的機緣

對於像瑞納這樣,從事其他行業而把收藏藝術

所在。近年來,當代藝術藏家的劇增是畫廊、拍

視為愛好的許多人來說,「談藝術」讓他們從主

賣行甚至藝術家本人都意識到到一個趨勢,在西

業中枯燥無聊的財務資料解放出來,面對眾多充

方,尤其以瑞納為代表的從現代藝術品的收藏涉

滿創造力的頭腦,用色彩、聲音、圖像、雕塑等

足到當代藝術收藏領域的變化,也更讓藏家隊伍

等形式的藝術創作,將關係到社會問題、世界危 機、人類記憶情感等抽象的討論,演變成能夠呈

Art News)對2001到2013年全

現在眼前看到的、聽得見、摸得著的藝術作品,

名頂級藏家購買的藝術品調查顯示,87.5%

這是藝術給予人類的最大恩賜,而能夠擁有這樣

的頂級藏家只收藏或部分收藏當代藝術,完全不收

的恩賜,便是一個藝術收藏家得到的最大的快

年的32%降低到2013年

樂。

收藏當代藝術成為了一種社交方式,

瑞納的任性,便在於他認識到這一點,並且毫

在擁有共同喜好的同類人群中,藝術成為了一種破

不吝嗇地把這其間的快樂分享給這個社會的每一

冰的交流語言,而當代藝術以其對社會當下的敏感

個人─完全免費。

的作品︽ Walking Woman ︾。︵攝影 王凱梅︶ Sean Henry 赫斯特的作品︽天使的解剖學︾。︵攝影 王凱梅︶

192


改變中的挪威當代藝術圈 從市中心坐上開往海灣的有軌電車,一會兒功 夫便來到了橡樹山公園。橡樹山公園本是奧斯陸 市政府的國家森林公園,這裡聚集著記錄奧斯陸 人文歷史發展的許多重要遺跡,從維京海盜時代 國 王 修 建 的道路,到 18 世紀貴族在這裡開闢 的 莊 園,工業化進程抵達挪威時,橡樹山上建起了現 代化的住房和餐廳,滿足城市裡新興的資產階級

克雷格的作品《

》。(攝影

王凱梅)

享受自然和美好生活的需求,而在第二次世界大 戰挪威被納粹德國佔領的4年中,橡樹山的四周 埋下了很多防禦地雷,讓這片安靜的土地承受著 戰爭的不安。橡樹山上的小路曾經留下過孟克的

剛滿月,捨不得放牠獨自在家,平時上班把狗帶

足跡,這裡望去的峽灣風景就是被孟克畫進《尖

到辦公室裡,今天陪我外出只好把這隻剛剛帶回

叫》裡的血色黃昏。

家養的小狗帶在身上。

而又是藝術把橡樹山同瑞納聯繫在了一起。幾

這位1980後的挪威姑娘在倫敦、紐約的藝術

年前,瑞納宣布將自己雕塑作品收藏無償捐獻給

市場上工作多年,一年前決定返回挪威工作。從

奧斯陸人民,這份價值5千萬美金的厚禮,包括

喧囂的大都市回到安靜的奧斯陸,做這個決定不

從 現 代 派 大師到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8 0 多 件 ,

只是因為想家,在她看來,這些年挪威的當代藝

「任性哥」的大手筆又讓挪威人民吃了一驚。

術界發生著許多巨大的變化。奧斯陸海濱一線的

冬日的公園本來遊客就稀少,幾天的大雪又將

歌劇院、美術館建設給挪威的藝術圈子帶來的活

山路覆蓋得嚴實,走在上面禁不住兩腳打滑,手

力;愈來愈多的挪威藝術家在國際展覽中露面;

緊緊抓住同行的挪威當代藝術委員會的幹事奧羅

關於藝術的討論,也從北歐傳統的政治性立場性

拉的手臂,卻見她從身上的背包裡托出一隻調皮

問題,引向對藝術市場和產業發展的關注,包括

的小狗放到雪地上,小狗一著地歡快地搖著尾巴

一向矜持的北歐人不願談到的藝術與投資的話

在雪地裡打滾。奧羅拉抱歉地向我解釋說小狗剛

題,也被新一代的年輕藏家群挑起。

193


SPECIAL REPORT II PART.3

收藏之風 COLLECT

Art

for Norge

在奧斯陸期間,奧羅拉帶我見到了剛剛成立的「國家美術館年輕藝術贊助 人」的創辦人Katinka Traaseth。這個才成立一年的團體吸引了40多位收藏當 代藝術的年輕人,他們因對當代藝術的共同愛好走在一起,共同做一些同藝 術有關的、有趣的事情,看展覽、聽講座、拜訪藝術家工作室、相互交流最 近關注的藝術家、購買的藝術作品。 贊助人制度在歐洲有著悠久的歷史,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無一不是在強大的 藝術贊助人的支持下從學徒走向大師;今天,在歐洲逛美術館的時候,在許多 作品下的標牌上經常能看到的贊助人名字,就是這一傳統的延續。「國家美術 館年輕藝術贊助人」還不只是個興趣小組,他們更高遠的目的是形成強有力的 公關,通過組織成員的個人捐款和招攬外界投資,向政府文化部遊說,為國家 美術館購買當代藝術,尤其是挪威和北歐的年輕當代藝術家作品。 這個組織中的許多成員都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和經濟實力,儘管才成立 一年,他們已經和挪威文化部部長進行過兩次會談,宣揚他們的主張。正是 這種社會對文化藝術開放的態度,吸引著像奧羅拉這樣有國際經驗的藝術界 人才在挪威發展事業。不過和中國的80後找到工作首先要買車買房的想法不 同,奧羅拉在搬回奧斯陸後首先投資的財產是一隻頑皮的小狗,她把對自己

Tony Oursler的作品《Cognitive & Dissonance》。 (橡樹山國家公園提供)

責任心的考量從對狗的關愛開始培養了。


羅丹的作品《Eva》。(橡樹山國家公園提供)

侯哲爾的作品《Cliff Sappho》。(橡樹山國家公園提供)

承載歷史文化的公園 沿著積雪的山路一路走著,橡樹山公園的雕塑就

(Damien Hirst)的作品《天使的解剖學》,一個

不時地從叢林和道路兩邊同我們相遇了。不遠處羅

精美的古典女神的大理石雕塑裸露著身體,也裸露

丹的名作《愛娃》(Eva)在風雪中環抱上身的雙

著身體內的器官,悄然地立在雪地上,如悲劇般的

手羞怯地將臉埋住,扭動的身體似乎要掙脫人類認

神的顯形。

識自身的原罪,隔著叢林望去更像是用雙臂在抵禦 風寒,抗爭命運。

在天使的雕像背後被大雪覆蓋的土地上還隱約露 出一些殘磚斷石,奧羅拉告訴我,奧斯陸被德國人

深受羅丹影響的挪威本土藝術家維格蘭的作品

佔領的年代裡,這裡曾經是祭奠戰死德國士兵亡靈

《男人與女人》,把一對深陷在情愛中的男女的激

的墓地。自然與藝術在這片土地上的結合在很大程

情與遏制,都凝固在了身體糾結的一剎那間,在寂

度上已經超越了每一個造訪者眼睛和身體的直觀體

靜的自然中發出呼喚人性的吶喊。

驗,而將美學體驗帶入通往精神和靈魂地帶的無際

此刻一抬眼望正看到不遠處大樹上懸掛著一對身 體透亮的鋁製人體,裸露在外面的下體和被包裹進

想像,又在落入紅塵後的土地上滲透到來自地層深 處的歷史記憶中。

寬厚的帶子裡的上身在寂靜的森林中隨著風自由晃

大自然承載著人類的共同記憶,在橡樹山多種層

蕩著,那般詭異給雪地上的森林添加了一層接近死

次的沉澱中,自然與時光啟發著人類審度自己命運

亡的寒氣─ 恐怕再沒有比此地此景更絕妙地呈現

的目光,正如李白暢敘天倫的感受:「夫天地者萬

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的作品的地方了。

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

而將人類命運的惆悵,演變成哥德式驚魂一刻

幾何?」

的相遇,是在林中的一片空地上突然出現的赫斯特

195


ARTIST

冰、藝術 與 作為人類 埃利亞松的環保之聲 文|Minik Rosing、Olafur Eliasson 翻譯|李素超

ICE ART HUMAN ěᗟிᏻ༳‫ݵ‬೷ளʿϚ‫ڄ‬çᗟிചΆ‫˙ڄ‬θ‫෇ڏ‬ϚӍߡգç࡛ζᏻ༳‫ݵ‬भ෺Ϧ‫ڄܯ‬ç͟ᏻ༳ճЉ̸ࣅ˻ç঻ ࣅ்ύၲ‫ݠ‬ʿψำԳ‫ڄږ‬θϫç঻੯ൂ˙୥ઘգ˜ՙᝂᝀç঻੯ྦྷᏣ‫ܫ‬ʪ࡭‫ڄ‬Ϧ֮˻éѕ޴ᗟிࣁ঻੯֜ྰ ᏝࠀிᏇ௠ᆟ‫ڄ‬઄๣ጅဟϐѕӍ݃ဝ‫ל‬çѓӍʛҹૻ঻ӕѕ‫؞܇‬Ϛർལʕࣉᚹçઘռ‫ܫ‬ʪ࡭ˀ෇̓ࣉΕéĜ ─埃利亞松

人類的深層意識裡,保留著文明之前的集體記憶,

源於冰

那時的我們還沒有對世界的基本認識,更沒有能力

冰是如此美妙而又不同尋常的物質。那些南極和格陵

影響我們的周遭,人類思想純真,地球對我們來說猶如

蘭的冰原經由成百上千年的積雪形成,它們在自重作用

天堂。人類發展的歷史就像一個人的成長,從無憂的童

下沉澱成冰川層。就像樹的年輪反映其年齡,層層冰川

年到具備有知識與責任心的成年,而人類的童年記憶在

反映了時間的演進,承載著上千個世紀以來氣候與環境

整個人類發展的集體記憶中占據的比重如此之大,以致

變遷的記憶。

幾千年過去了,它們依舊讓我們難以釋懷,常在宗教和

地球自白堊紀以來,原本幾乎沒有任何季節變化的熱

神話中與我們相遇和相伴。這個深埋在我們意識當中的

帶氣候逐步降溫、變乾燥。南極冰原慢慢形成,世界穩

集體記憶就是冰的記憶和冰對我們的影響,這種影響不

健地朝著一個全新的氣候邁進,生態系統也隨之產生變

僅是針對氣候的,而且是深入到我們的整個文明的。

化。我們人類的祖先屬(Homo)在從冰河時代起開始誕

196


左 埃利亞松《幸福》.木、橡膠、黑色燈、塑 膠、水、螢光肥皂泡水、發泡器、控制器、風 扇.2011。(攝影

李素超)

右 埃利亞松《開放的金字塔》.鋼、鋁、鏡箔、 木、漆(黑色)、聚光燈.2016。 (龍美術館提供)

在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 1967-)的藝術創作中,大自然是他作品發生的背景、呈現的 現場和帶給他一切關於藝術、科學、人道主義思考的出發點。這位出生在丹麥的冰島人毫無 疑問地在血脈中承傳了北歐民族在同大自然艱苦的鬥爭與並存的歷史演變中塑造的對大自然 的謙卑態度、敬畏之心。在面對氣候變化這個關係著人類共同未來的急迫問題的時候,埃利 亞松從其自身來自於北極冰原的成長環境出發,更急迫地意識到冰川溶化對北極環境的威 脅,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可以說,埃利亞松是在以一個北歐海盜後代的歷史觀,面對他經常 步行的冰島的大山和格陵蘭島的冰川,感觸到自然的依託與他身上的重任。在將責任化為行 動的歷程中,他堅信藝術具有感動人性、改變世界的力量。在他的各種氣勢壯觀、驚心動魄 的大型裝置藝術的背後,不僅有著嚴密的科學定律的支持,更有著一個藝術家對藝術力量的 篤信和為地球環境的吶喊。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期間,埃利亞松同丹麥大學地質系教授Minik Rosing共同撰文〈冰、藝術與作為人類〉(Ice, Art, and Being Human),將一個環境主義者 的政治訴求融入他自身從事和信仰的藝術的感召力中,提醒人們氣候變化的危機感和立刻行 動的急迫感。 在我們關注挪威藝術的特別企畫推出之際,埃利亞松在上海龍美術館的首次個展「無相萬 象」也正在進行中,跨越北極的藝術靈感帶給我們來自世界盡頭的人生思考。這裡,我們把 埃利亞松發表在他個人網站上的文章〈冰、藝術與作為人類〉略為編輯後翻譯成文,為大家 呈現一位在宏大藝術裝置背後的思維慎密、知識淵博的藝術家。同時,作為本刊聚焦的北極 藝術的內容之一,本文也為這片冰封土地同當代文明的深層關聯加上了一條科學和藝術的註 腳。(文

王凱梅)

生於非洲大草原。可以說,人類之所以存在,正是歸功

的文明創建的往事,而所有文明都有被洪水覆滅的神話

於冰川及其運動。約1萬年前即冰河時代的晚期,氣候變

傳說,如何去理解這種滅頂之災並學會與之相處,自一

得異常穩定,也最容易預測。穩定的氣候使得人類對未

開始就是困擾人類的問題。

來的預測成為可能,我們也可以利用我們的智慧制定計

每年夏天,格陵蘭島上的冰層將大量表層融化的冰川拋

畫,適宜地開採自然資源。畜牧業的產生使得文明的曙

入海中帶來海面提升,但同時,海面升騰的水蒸氣凝結成

光照亮肥沃的土地,正是在這樣穩定的氣候條件下,我

雪重新落到冰原,幾千年來,格陵蘭島上的冰原在融化與

們的文明才得以生根發芽。

再生間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但自這一個千禧年之後,格

那時候,海平面比今天低了120米。隨著氣候變暖,冰

陵蘭島上冰的消融開始以遠高於其再生的速度增長,並以

原迅速減少,水平面的上升導致最初的文明消亡。在人

每年上百立方千米的速度流失著,成為地球海平面升高的

類集體記憶的最深處聚集著眾多關於早期文明消亡和新

一個重要原因。今天,全球海平面正在以一年3毫米的速

197


ARTIST

左 埃利亞松《環形彩虹》.壓克力棱鏡、鋼、鋁、 電機、三腳架、鏑燈.2005。(攝影

李素超)

右上 埃利亞松《你的多元視野》.鏡子、不鏽鋼、 鋁.2011。(攝影

李素超)

右下 龍美術館展出作品《靜止的河流》由5個1米見方

ICE ART HUMAN

的,從黃浦江抽取的水而製成的冰塊排列而成 (攝影

王凱梅)

度上升,我們正面臨一場新的、人為的大洪水。

模式上的,這是導致氣候問題的源頭,這就是為什麼探 尋新的可持續能源迫在眉睫。我們的行動取決於切身的

文化與藝術的方舟

情感與經驗。知識會指導我們如何來達到目標,但目標

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影響,最大的挑戰之一是人

本身及行為的動機必須出自我們自身的情感。體驗藝術不

類普遍的無動於衷,人們不願承認科學可以幫助我們瞭

是在學習新的東西,而是於我們自身與藝術作品之間突然

解人類的行為與這個星球未來之間的關聯。氣候變化的

尋覓到聯繫,並且通過這種聯繫讓我們能夠更真實地表達

懷疑者們不去想是否人類活動影響了地球,相反,他們

自己,這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在看到一幅畫時心中感到

的方法是拒絕接受現有的知識,否認科學證明的礦石燃

釋放,讀一本書時會感到書似乎是在讀你,看完一部戲時

料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似乎不知者就是無罪。

會覺得心與大腦更相通了。藝術的力量在於它可以表達情

改變不會在一夜間發生,所以我們現在就應該行動起

感,讓思想可觸,讓精神有形。藝術是社會整體重要的一

來。現代社會是建立在傳統化石燃料為基礎的能源消耗

部分,藝術家們一直以來有著用藝術轉化思想、情感與觀

198


左上 埃利亞松《美》.1993 展覽現場圖片: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2015 攝影

Anders Sune Berg

圖片來源:藝術家、柏林neugerriemschneider畫廊、紐約Tanya Bonakdar畫廊© 1993 Olafur Eliasson 左下 埃利亞松《你消失的花園》.2011 攝影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工作室.2011

圖片來源:藝術家、柏林neugerriemschneider畫廊、紐約Tanya Bonakdar畫廊 右 埃利亞松《你的無聲運行》.玻璃纖維、不鏽鋼、漆(黑色)、泡 沫、水、塑膠、噴嘴、塑膠管、泵、頻閃燈、鋁箔.2003

念的傳統,化萬物於可觸可感中,與社會息息相關。

當生產者。藝術關乎著個人經驗與共同經驗間的關係,

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人與重要社

偉大的藝術作品創造一個存異的共榮局面。不論我們能

會問題的脫節,甚至對其不聞不問。在我們的所知與所

否在一件作品所傳遞的資訊抑或表達方式上取得意見一

感之間存在著一道巨大的鴻溝,如何才能將知識轉化為

致,但它都給我們帶來共同體驗的經歷,將我們凝聚在

行動從而真正意義上改變我們的行為方式?用事實來支

一起,激勵著我們在不放棄個人和情感經驗的前提下,

持氣候變化的科學很重要,但它並不能帶來行動,只有

成為這個世界上積極和有志向的一分子。

在我們掌握了知識之後才能擔負起責任。 要做到改變,文化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文化幾乎總是

2016。

藝術就是解決之道,而科學,是確保人類在這個地球 上的美好未來的工具。

可以將知識變為行動。與將參與者視為商品消費者和服

(本文節選、翻譯自Minik Rosing與Olafur Eliasson

務物件的商業關係不同,文化基於雙方的信任,它慷慨

於2015年發表在Olafur Eliasson工作室官方網站的文章

大度,包容萬象;它邀請人們即成為接受者,也可以充

〈Ice, Art, and Being Human〉)

199


COLLECTOR

品味決定一切 華格納夫婦的收藏哲學 文.攝影|徐詩雨 Shih-yu Hsu

術館替單一私人收藏策畫展覽在一般人眼中似乎 有利益衝突的嫌疑,在肉品包裝區新址落腳未滿

一年的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卻毫不避嫌地替華格納夫婦的收藏舉辦展覽— 「華格納夫婦收藏展」(Collected By Thea Westreich Wagner And Ethan Wagner)。原因並無其他,因為這是 繼創辦者惠特尼女士之後,美術館史上接獲最大的單筆 捐贈之一。華格納夫婦近800件的當代藝術品收藏,有 接近500件捐贈給著重美國本土藝術的惠特尼美術館, 而歐洲藝術家的創作則是進入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華格納夫婦於自宅中合影,牆上 Ricci Albenda 的2009年作品《I was just thinking》 也在此次展覽中展出。(Photo by Jason Schmidt)

G e o rg e s - P o m p i d o u ) 典 藏 。 翻 開 藏 品 清 單 , 夫 婦 兩 人 30年的收藏幾乎含括了近40年的當代藝術史不可或缺

雪 曼 ( C i n d y S h e r m a n) 與 菲 利 浦 . 帕 雷 諾 ( P h i l i p p e

的名字:丹.佛萊文(Dan Flavin)、羅伯特.高伯

Parreno)等。如此令人驚豔的名單,讓人不禁好奇這對

(Robert Gober)、傑夫.昆斯(Jeff Koons)、辛蒂.

夫婦背後的收藏哲學。

華格納夫婦收藏焦點展廳, (

)利用水晶吊燈創作的《

著法國與越南歷史中的複雜情緒。

得獎藝術家傅丹 》,訴說


左 Robert Gober, The Ascending Sink, 1985. Plaster, wood, wire lath, steel, and enamel, two parts: 92×38×27 (233.7×96.5×68.6) overall. Promised gift of Thea Westreich Wagner and Ethan Wagner P.2011.167. © Robert Gober (圖片提供

惠特尼美術館)

右 Charline Von Heyl, Boogey, 2004, acrylic, oil and charcoal on canvas, 82×78 in., Promised Gift of Thea Westreich Wagner and Ethan Wagner,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Petzel, New York.(圖片提供

惠特尼美術館)

下 相較於惠特尼美術館的其他展覽,華格納夫婦收藏展的觀眾群年齡層普遍偏高。

藝術與大眾媒體 席雅.韋斯雀治.華格納(Thea Westreich Wagner)女士早年在公關業任職,爾後出於對 藝術的熱愛驅使她轉職成立了自己的藝術咨詢公司,這讓她相當了解藝術產業的各個面向。 伊森.華格納(Ethan Wagner)先生一開始則是收藏原住民文化藝術品,然而因緣際會幫藝 術家出版藝術家書籍(Artist Book)的經驗讓他得以與藝術家直接交談,獲取新知,這份成 就感讓他轉而開始收藏當代藝術。華格納夫婦原先各有一段婚姻,從1980年代一同開始收藏 藝術品,兩人有志一同地認為,品味是成就收藏的關鍵。他們一同參加開幕、參觀博物館, 然後各自從展覽中選出一件最愛的作品,並互相討論選擇它的原因。華格納夫婦更驕傲地透 露,兩人幾乎每次都選到同一件作品,這種好默契,不但替夫婦倆的生活增添不少樂趣,也 在收藏之路上得到更多的信心。 展覽由惠特尼美術館與龐畢度中心的策展人聯手 策畫,入口展廳呈現的是華格納夫婦收藏的焦點, 其中羅伯特.高伯於1985年創作的《上昇的水槽》 (The Ascending Sink),是當年華格納夫婦參觀 過該藝術家工作室後就決定買下的作品。他們說, 多年來朋友在家中看到這件作品時,都覺得他們瘋 了;之後高伯在藝術圈漸露頭角,更於2014年在紐 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舉辦 回顧展,驗證了華格納夫婦當時獨具慧眼的判斷。 華格納夫婦相信,真正的藝術乍看可能難以理解, 甚至令人感到奇怪,但是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與求 知慾去理解藝術家的想法與創作的理由,不但有助 於他們做出購入與否的決定,也是品味養成不可或 缺的步驟。對藝術家的信任,更影響了華格納夫婦


COLLECTOR

左 Liz Deschenes, Green Screen #7, 2001. Chromogenic print: sheet, 49 9/16×66 (125.9 ×167.6)Promised gift of Thea Westreich Wagner and Ethan Wagner P.2014.12.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iguel Abreu Gallery, New York(圖片提供

惠特尼美術館)

右 理查.普林斯1988年的作品《南西致她女友》。 下 入口展覽說明文字旁展示的是克里斯多佛.沃爾 2002 年的作品《無題》。

的收藏策略,他們有著持續購入已收藏的藝術家不同時期作品的習慣,一直到作品的售價無法 負荷為止。例如此次展出傑夫.昆斯作品《垃圾場》(Junkyard)是2002年的創作,但早在昆 斯1980年代創作吸塵器系列時,華格納夫婦就已經開始收藏昆斯的作品。 華格納夫婦收藏展由主題方式呈現,展廳一當中多件作品都圍繞著藝術家針對大眾媒體 與商業廣告中流通的影像創作主題。其中,可見以挪用手法作為標誌風格的理查.普林斯 (Richard Prince)早期以標語形式創作的繪畫;同樣以標語形式創作,近年來在市場上炙手 可熱的克里斯多佛.沃爾(Christopher Wool)的作品也沒有缺席。以商業攝影風格圖像,翻 玩攝影技術與媒介定義的克里斯多佛.威廉斯(Christopher Williams),與援引時尚、電影 與行為藝術元素的藝術家組合勃南黛有限公司(Bernadette Corporation),同樣藉由平面攝 影作品,凸顯商業行為製造出的圖像如何影響著藝術家。

多元收藏品味 不難發現,華格納夫婦對攝影作品有著高度的偏好,在展廳二中以龐克年代為主題的展 區,戴安.阿布斯(Diane Arbus)記錄波多黎各移民的女性肖像、已故藝術家麥克.凱力 (Mike Kelley)早期記錄酷兒圈的攝影,與賴瑞. 克拉克(Larry Clark)記錄同志圈親密行為的攝影並 置,這些1970至1980年代間透過鏡頭觀看的少數族 群,反映出藝術家如何替當時社會的弱勢發聲。這類 嚴肅的氣氛沒有持續太久,隔壁展廳中,另一群藝 術家拋開了沉重的包袱,用略帶嘲諷的語調反思藝術 圈的權力結構。大衛.羅賓斯(David Robbins)選 擇當時藝術圈中的好友,如辛蒂.雪曼、羅伯.朗格 (Robert Longo)等人,拍攝了如同雜誌封面成功人 物般的肖像。懸掛牆上的攝影中,露出自信笑容的藝 術家,與一旁坐在地上的滑稽傀儡木偶,形成了強烈 的對比。這些木偶是由藝術家菲利浦.帕雷諾與里克 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共同創作的作品, 木偶的原型有藝術家本人、關係美學中知名的藝術


上 Bernadette Corporation, Creation of a False Feeling, 2000. Inkjet print: sheet, 70 1/2×49 13/16 (179.1×126.5); image, 60 11/16×47 1/16 (154.1×119.5). Promised gift of Thea Westreich Wagner and Ethan Wagner P.2014.10. Courtesy Greene Naftali Gallery.(圖片提供

惠特尼美術館)

下 黑特.史德耶爾與利茲.德社納,在策展人眼中都是對抽象繪畫的當 代詮釋。

家,也有知名機構的策展人,代替該角色執行關係美 學中最重要的一環— 參與,無疑是幽了自己一默。 華格納夫婦對裝置類作品也抱持著高度興趣,他 們本身也不諱言,許多裝置購入後並沒有放在家裡, 也不曾公開展示過,而這次展覽從另一方面來說,提 供了他們好好欣賞作品的機會。在以歐洲19世紀工 業設計與裝飾風格作為靈感創作的策展主題區,可以 看到策展人試圖將展覽空間轉化成一個舒適的居家空 間,當中包括藝術家組合Jeroen de Rijke與 Willem de Rooij、藝術家西蒙.史達令(Simon Starling)、 Marc Camille Chaimowicz等人的裝置作品,但在博 物館挑高寬敞的白立方空間中,還是透露出些許格格不入。展廳六則是以當代手法演繹抽 象繪畫為主題,展示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的三數位螢幕裝置《紅色警戒》(Red Alert)與利茲.德社納(Liz Deschenes)的《七號綠色屏幕》(Green Screen #7)等作品。 透過跳脫繪畫本身的媒介來詮釋抽象繪畫,是一個大膽有趣的策展嘗試。 華格納夫婦的確如他們所堅持的一樣,持續購入自己內心所愛、所相信的藝術家作品,而 非一味追求當時市場熱點。此次捐贈名單中的許多藝術家,在夫婦倆開始共同收藏的1980年 代,職業生涯才剛開始起步,作品價格並不高昂。例如辛蒂.雪曼許多作品當時數百美元就 能購得,如今她不但是圖像世代(The Picture Generation)的指標性人物,二級市場的價格 也屢創紀錄。從展覽中也看出夫婦倆對於反映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情勢的作品以及攝影、裝置 這類非傳統媒材的偏好,這也呼應了他們收藏之路上對自己品味的堅持。 正當中國甚至整個亞洲地區興起一陣建立私人收藏博物館的風氣時,華格納夫婦將收藏品 捐贈惠特尼美術館的舉動,似乎讓人有點難以理解。但比較兩地的藝文環境,在美國將收藏 捐贈給通過政府立案的非營利組織(通常是指領有 501(c)(3) 證明的機構),不但對藏家本 人有抵稅誘因,作品也可以在健全的體制中得到更有系統的梳理,以及推送到該機構原本的 觀眾群面前。而在台灣、中國甚至亞洲的當代藝術環境,以私人收藏為基礎的美術館其實是 當地民眾接觸當代藝術重要的一環。換言之,如何收藏,對於開設空間的亞洲藏家來說,不 僅僅是個人喜好的選擇,也背負著於空間所在地推廣當代藝術的重要使命。這場將於6月巡迴 至巴黎龐畢度中心的華格納夫婦收藏展,或許會是一面最好的借鏡。


CLASSIC & MUSIC

撼 動人心的冒險 訪鋼琴大師巴杜拉-史寇達(上)

杜拉-史寇達(Paul Badura-Skoda, 1927-) 生於維也納,並於維也納開始他的音樂學習

生涯。他最重要的老師分別為維奧拉.舍恩(Viola Thern)和奧托.舒爾霍夫(Otto Schulhof, 1889-

鋼琴大師巴杜拉-史寇達。

1958),以及來自瑞士的名鋼琴家艾德溫.費雪

(圖片來源

金革唱片)

(Edwin Fisher, 1886-1960)。1948年,他自維也納 音樂學院畢業,並獲頒鋼琴演奏及指揮兩科目的最 高 成 就 , 不 久 更贏得「奧地利音樂大賽」首獎,2 2 歲便受邀和指揮大師福特萬格勒與卡拉揚演出。他 曲目廣泛,至今所錄唱片高達200張,又是著述豐富

事,而這的確支持了藝術。就音樂的重要性而言,

的學者,論文、專著、樂譜校訂等都有驚人成就,

能和維也納相比的大概只有巴黎。

是20世紀舉足輕重的音樂大師。 今年邁入89歲的巴杜拉-史寇達,將於今年6月17

焦 所以當我們聽舒伯特的《匈牙利旋律》這樣的

日再度於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這也是他最後的世

作品時,我們必須記得這不是一位維也納作曲家在

界巡迴演奏會,之後將只在歐洲演出。筆者在2013

描寫或想像「異國」,而是他用自己熟悉環境中的

年11月有幸訪問大師,將以兩期內容整理巴杜拉-史

素材來寫自身。

寇達的藝術心得,希望讀者能夠把握機會,切勿錯

巴 的確如此。以前的人把匈牙利的吉普賽音樂當

過在台灣欣賞巴杜拉-史寇達琴藝的最後機會。

成匈牙利音樂,而維也納的餐廳、街頭、節慶場合 等都常見吉普賽樂隊和曲調。這是維也納音樂文化

204

首先,可否請您談談維也納這個「夢中之城」?

的一部分,我們也要用更寬廣的眼光來看那時的地

巴 我很幸運能在這個城市出生、成長。作為當年

域環境,不能被國界束縛。在匈牙利貴族任職的海

奧匈帝國雙元首都之一,維也納是權力和金錢的中

頓,其筆下的匈牙利(吉普賽)風格,和在維也納

心,而這吸引了音樂家和藝術家前來,文化也因而

的布拉姆斯所寫的匈牙利風格,也應該放在這個概

豐厚。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國文化與人才在此

念中思考。此外,像是貝多芬的三首拉祖姆夫斯基

聚會交流。以前的維也納是奧國、德國、義大利、

弦樂四重奏,雖然是應委託作曲者俄國駐維也納

捷克、匈牙利、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等國家與地

大使拉祖姆夫斯基(Andrey Razumovsky,1752-

區的交會點,是像紐約一樣的國際大都會,在維也

1836)之要求而加入俄國旋律,但考量維也納當時

納可以聽到來自各地的音樂,維也納也發展出屬於

的國際大都會本質,這些旋律對維也納人而言也不

自己的音樂風格。音樂是生活的主要根源,也是讓

陌生。那時維也納有各地王公貴族居住,拉祖姆夫

生活得以延續的力量。那時的富有貴族和現在有錢

斯基最後就在維也納終老。總之我們要以更具歷史

人有一點非常不同,就是他們認為有錢有權也就有

感也更富想像力的方式,來看當時維也納作曲家作

責任,要為文化藝術貢獻己力,要為下層階級做些

品中的各種元素。


焦元溥 不務正業但也不誤正業的國際關係碩士,現為倫 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著有《遊藝黑白》、 《聽見蕭邦》、《樂來樂想》等八本專書。除了 在聯晚「樂聞樂思」等報章雜誌可以讀到他的文 章外,你也能在台中古典音樂台FM 97.7和Taipei Bravo FM 91.3聽到他的聲音。

焦 小提琴家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1904-1992)在其自傳中說,有次他在 房裡練貝多芬《克羅采奏鳴曲》第三樂章,對街鄰居聽了和他揮手,很高興地問他 為何會演奏土耳其音樂。巴爾托克則說他曾在巴爾幹半島,聽到非常類似貝多芬 《田園》交響曲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民俗曲調。現在的我們若演奏貝多芬的這些作 品,是否該以更民俗音樂的角度去表現呢? 巴 那時民俗與娛樂音樂,和嚴肅音樂之間並非壁壘分明,作曲家可以引用各種素 材創作,素材也彼此融合。就像紐約有某些社群只說西班牙文,中國城內可能只說 中文,那時維也納也是如此,有義大利、猶太人、捷克、匈牙利等社群,義大利社 群還有專門上演義大利歌劇的劇院。所以貝多芬這樣的音樂仍是「出於維也納」而 非來自外國,只是這個維也納和今日的維也納不同。但說到底,知道作曲家靈感為 何固然有趣,更重要的還是作曲家究竟怎麼寫又寫了什麼。是他們把素材放到更高 的層次表現,不然我們只需要聽素材本身即可。 焦 身為維也納人,您怎麼看維也納和奧地利風格?是否真有這樣的風格? 巴 在這全球化時代,傳統風格或學派已經很難維持不變,彼此之間的分別也愈 來愈小。直到我從維也納音樂院退休時,我的同事幾乎都是維也納或奧地利人,但 現在則各國教授都有。不過維也納還是有自己的風格。就像紐約、上海匯聚各地人 士而形成獨特的風格,維也納風格也是基於這種混合,成分主要是奧國、匈牙利、 捷克、義大利、法國和猶太,是由彼此互動中找出相似共同之處而形成的風格。我 用兩個笑話來回答維也納和奧國人的特色:被問到信心來自何處,柏林人會說「未 來」,維也納人會說「過去」;德國報紙寫第一次大戰戰況:「情況很嚴重,但仍 然有希望」;奧國報紙則寫:「情況毫無希望,但並不嚴重」─ 哈哈,就算沒希 望,你還是可以活得下去,這就是維也納的特色。 焦 就音樂而言呢?您會如何描述維也納風格的鋼琴演奏? 巴 對我而言,那是一種融合準確、美麗與和諧,強調人性溝通的演奏風格─ 最 後是真正的重點。如果只有優雅美麗的聲音,精準高超的技術,演奏出的音樂卻不 能與人溝通,那就喪失了維也納風格的精神。但我說的是維也納風格的理想,很多 其他風格也追求這樣的理想。比方說我的老師費雪不是維也納人─他母親是瑞士 人,父親是捷克人─但他的演奏也擁有如此品質。他讓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生活方 式,是深刻人類經驗的溝通。這是透過樂曲達成的溝通,而樂曲則是作曲家轉化 「更高層次靈感」的成品。我的作曲家好友馬汀(Frank Martin,1890-1974)為我

205


CLASSIC & MUSIC

寫了一首鋼琴協奏曲,裡面有很炫很難、效果很好的

焦 我知道您是心胸非常開放的音樂家,總是在找

樂段,但他偏偏只用了一次。我說:「這不是很不經

新想法,不會固守於某一意見。

濟嗎?我花了這麼多工夫才練好,你若是能多用幾次

巴 我每次打開樂譜,都當成第一次閱讀,隨時在

該有多好?」「但我不能,」馬汀說,「因為到最後

譜上寫下新靈感與新想法。我不只寫自己的想法,

不是我寫樂曲,而是樂曲自己寫自己,我只是轉達來

也把作曲家曾有的各種想法謄上去,思考其中的道

自天上的靈感,順服於更高層次的創造。」這聽起來

理,寫太滿我就再買一本新樂譜。當然,不是所有

很玄,但創作就是如此難以言說。若創作如此,那麼

新點子都禁得起考驗,所以我有鉛筆也有橡皮擦,

我們更可以清楚,從靈感到作曲家、作曲家到樂曲、

但我永遠都以全新的眼光來看樂曲。就像我老師費

樂曲到演奏者、演奏者到聽眾,所有環節都是溝通,

雪說的,每次演奏都該有新想法,都該帶來新感

演奏家就是要溝通。

覺,哪怕這些新意有多微小,都值得珍惜。

焦 您對樂曲的詮釋也是如此。

焦 透過錄音,現在聽眾多半對樂曲極為熟悉,自

巴 的確。我想室內樂是訓練溝通的最好方式。有次

然會期待在現場也聽到沒有錯誤的演奏,但冒險會

我和人合作莫札特雙鋼琴奏鳴曲,對某樂段爭執不

帶來犯錯……

下,後來他說了句:「你有你的意見,我有我的,但

巴 但不冒險也就沒有自由,而藝術怎能沒有自

為何我們不按音樂的意見演奏呢?」說也奇怪,我們

由?所以我常說,現在許多鋼琴家最大的問題,不

馬上就沒有爭執了。我和歐伊斯特拉赫的合作也是如

是他們會彈錯音,而是他們不會彈錯音!如此討論

此。他不是維也納人,但也來自具有豐厚音樂文化的

自古有之。以前論者評價克拉拉.舒曼、塔爾貝格

傳統。我們排練時也有意見不合,但最後都能順著音

( S i g i s m o n d T h a l b e rg , 1 8 1 2 - 1 8 7 1 ) 和 李 斯 特 的

樂的道理解決歧見。不過說到演奏,我還必須強調自

演奏,說克拉拉演奏有少許錯音,塔爾貝格沒有錯

發性的重要。有些演奏家技巧極高、琢磨極好又非常

音,李斯特則是錯音一堆─ 但他仍然是最撼動人

穩定,每次演奏都一樣,聽起來像是播放唱片。能夠

心、最具啟發性的演奏家。當年李斯特和塔爾貝格

達到這樣的精準洗練自然很不容易-比方說偉大的

雙雄競賽音樂會,評論說塔爾貝格的演奏「天下最

米凱蘭傑利,還有我非常喜愛的波里尼-但我更珍

佳」,李斯特則是「世界唯一」,這「最佳」與

惜那些願意在演出中冒險,保持開放並大膽嘗試不

「唯一」之間的差別,道理就在此矣。

同表現手法的音樂家,像福特萬格勒、克納佩斯布 許(Hans Knappertsbusch,1888-1965)、克利普斯 (Josef Krips,1902-1974)、費雪、柯爾托等等。

206


໢ Ο

本書提供 2015 年全球中高價位中國文物拍品成交資訊、 拍賣成交紀錄排行榜及專文分析年度市場表現;

是目前市面上最豐富完整的拍賣情報實體工具書。

日止。 30

拍賣大典任一本即可享最優惠訂購特價! 2016

月 4

訂閱典藏雜誌︽古美術︾ ︽ or今藝術︾ ︽ or典藏投資︾

並預購

特價優惠只到

文物拍賣大典 2016

掌握市場脈動,探索投資契機

圖 / 清乾隆 青花蒼龍教子穿蓮紋螭龍耳尊 / 香港佳士得

ۢ າ

新訂戶

續訂戶 ( 編號 )

■ 收件人 ■ 電話

訂閱雜誌自2016年

月開始訂閱 或 □接續期數。

■ 住址

<優惠期間2016/3/1-2016/4/30止> 請勾選下列雜誌訂閱方案:(任選) 雜誌一年12期(任選)

■ E-mail 訂閱優惠

專案價

■ 統一編號 ■ 金額 NT$

□古美術 □今藝術 □典藏投資

□加贈訂閱雜誌3期

NT$1940

□預購2016中國文物拍賣大典 □預購2016中國書畫拍賣大典 □預購2016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拍賣大典

■ 卡別 □VISA □MASTERCARD

■ 有效日期 20 _ _ / _ _

■ 卡號 _ _ _ _﹣_ _ _ _﹣_ _ _ _﹣_ _ _ _ NT$3000

YES! 我要另外預購2016拍賣大典 □2016 文物拍賣大典(定價NT2000元)預購特惠價NT1600元

■ 簽名(同信用卡)

ATM轉帳

帳號:5050-0125-2469-00 銀行代號:009

帳戶後末4碼 /

□2016書畫拍賣大典(定價NT2000元)預購特惠價NT1600元 □2016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拍賣大典(定價NT2000元)預購特惠價NT1600元 □2016拍賣大典(文物/書畫/亞洲當代)三本合購特惠價NT4200元 Ps.上述方案需搭配雜誌訂閱(一年期雜誌搭配一項優惠品) ※2016拍賣大典預計出刊時間:文物(2016/3/15)

轉帳後請回傳本訂單

郵政劃撥 帳號:19848605 戶名: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書畫,亞洲(2016/4/15)

注意事項 1. 發票 贈品將於收到訂單後一週內寄出。 2. 雜誌於每月1日出刊發售,若讀者當月5日前尚未收到雜誌,敬請來電洽詢!

地址104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85號3樓 電話:(02)2560-2220 傳真:(02)2542-0631

նᕆᗠீႏ www.artouch.com


WINE & STORY LIFE

Abalone and Wine 啜飲海潮芬芳

國尊貴經典食材的鮑蔘翅肚燕,與其說吃在珍

氣瓶的自由潛水方式,單人潛入10到20米深的海岸

稀,還不如說吃在手工繁複。中國地幅遼闊,

邊採集野生鮑魚。只是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從事

古代沒有方便的冷藏設備與快速的運輸工具,所以想

這個行業,野生鮑魚應該被裝備完善的潛水客吃掉居

要一年四季在任何地方都能吃上一份海鮮料理,得想

多。新鮮野生捕獲的鮑魚價位高,也無法隨處可見,

想辦法。古老的智慧鑽研發現,乾燥脫水便能延長海

便有熟煮的鮑魚罐頭應運而生。鮑魚罐頭最著名的

鮮的保存時限,還能進而濃縮海鮮的風味。不過,還

應該算是墨西哥的「車輪鮑」(Calmex)了,年節

原風味的方法也不簡單,以乾鮑為例;浸發、換水、

送禮、大型超市、百貨公司甚至高檔中餐廳裡都不難

剔淨、焗水、炆煨等步驟,常常得花費數日的時間。

見到。因為已經煮熟殺菌過,打開封蓋取出鮑魚後即

也許正因為料理乾貨總費時費力,傳統中國料理在使

可張嘴大啖一番,切片佐沙拉或是燉鍋土雞湯,爛熟

用這些食材時,最後都以老母雞、金華火腿等煨煮,

後再把整罐連原汁一起倒入雞湯中,便可增添尊貴的

讓鮑蔘翅肚充分吸收這些風華滋味後才能上桌。如同

海味。雖然泡在馬口鐵罐內久了,開罐總有些微金屬

《射鵰英雄傳》裡,黃蓉為了心上人能學到洪七公武

味,卻不掩鮑魚原始風味與口感,鮑魚罐頭算是吃鮑

藝而燒的「二十四橋明月夜」蒸豆腐一般。只是,當

魚最快也最方便的方式了。

海鮮吸收了那麼多複雜華麗味道,對於搭配葡萄酒來 說並不是件好事。尤其再用乾燒或紅燒等來收尾的手

Grillo釀成氣泡酒倒有另一番風味,也適合新鮮鮑魚料理。

法,會讓葡萄酒選擇的方向完全不同。

Inzolia又稱Insolia,除了西西里島種植之外,中部的托斯卡尼也有少部 分種植,在該區叫Ansonica。渾厚酒體帶著堅果、麥桿香氣,與傳統乾

鮑魚產地首推日本的大黑鮑,最著名的產地在青 森。傳統的捕獲方式來自世代相傳的海女,以不靠氧

208

鮑更為契合。 右

稀少的Ribolla Gialla品種即使在義大利種植也不超過300公頃。


聶汎勳 Nien,學美術,法國遊蕩三年後發現,原來也可 以在餐盤上做作品,最後以此為業。曾遠赴法國巴 黎藍帶廚藝學校取得法國料理及葡萄酒證書,並 曾榮獲台灣Penfolds盃侍酒師賽冠軍、台灣法國 侍酒師比賽亞軍。法國香檳榮譽騎士團,香港國 際酒類競賽葡萄酒評審。曾任A CUT Steakhouse 侍酒師,現任Marriott Taipei F&B Operation Manager。著有《聶的嗜酒美學》一書。

薄醬油長時間低溫烹煮也能帶出 新鮮鮑魚的海潮滋味,同時綿軟 與彈牙口感兼具。

新鮮鮑魚有個私房煮法,趁鮑魚還活生生的時候放進淺平底鍋中,加入白酒或是米酒蓋過鮑魚肉的部 分。等待5-10分鐘,鮑魚吸收了酒精開始進入半昏迷狀態後,開中小火加入奶油煨煮,至鮑魚5分熟程度 便取出剔腸去殼,將肉橫切成片即可。如此一來鮑魚肉質軟中帶嚼勁,同時也不失海潮芬芳,算是最簡 便又美味的做法之一。 要能應付新鮮鮑魚的彈牙口感,以及海水潮間帶的碘味,甚至發乾鮑魚的基本湯底滋味,第一個 讓人聯想到的是來自遙遠的西西里島(Sicilia)。以生產著名加烈酒Marsala聞名的西西里島,因國 際資金與知名釀酒師以及更多的夢想追尋者移入,讓原本生產Marsala加烈酒的主要葡萄品種Grillo、 Inzolia與Cararratto等,在這10年間分別各自獨立門戶,展現品種的獨特個性,帶給西西里島更多元 的現代面貌。例如在19世紀末,為了取代感染根瘤蚜蟲(Phylloxera)的葡萄藤,而開始在西西里島 大量種植的Grillo品種;生命力強、適應西西里島強烈寒冷的冬季海風,除了是Marsala加烈酒的主 要品種外,如今單獨釀造的Grillo總能展現飽滿酒體,些許花香與綠色新鮮草本植物氣息交織,在鄰 近海邊的地區更夾著明顯海風鹹味。綜合上述這些特性,西西里島的Grillo與鮑魚算是絕配(巧合的 是,西西里島東岸也存在義大利唯一的野生鮑魚生長地)!而近年被證實是西西里島原生葡萄品種的 Inzolia,除了厚實酒體外也經常散發出堅果、乾草等風味,只是香氣表現較弱,酸度也不太高,一般 不太單獨釀造,多與Chardonnay或是Cararratto一起調配,即使如此,與鮑魚仍然有不錯的呼應。 最後,我們從義大利南方越過長長的靴狀本島,來到與斯洛維尼亞(Slovenia)交界的北部義大利 Friuli-Venezia Giulia。在13世紀的文獻中便出現過的葡萄品種Ribolla Gialla(當時叫Rabola),僅 僅只在此區種植了不到300公頃,基本上會釀成清淡酒體卻保有高酸度的日常餐桌酒。但近來受到喬 治亞共和國傳統原始釀酒方式的啟發,在此區開始將Ribolla Gialla連皮帶梗整串丟進埋在土裡的大 型陶罐中,採愈少人為干預的原始釀法所釀造出來的「橘酒」(Orange Wine / Vin macération),讓 Ribolla Gialla與鮑魚搭配有不錯的驚喜。因為如同釀造紅酒一樣,帶著果肉連著皮與葡萄汁一起發 酵,即使白葡萄皮並沒有花青素的色素會溶解出來,卻會讓類黃酮素大量的釋出與氧化,進而加深顏 色,甚至呈現像是橘子皮般的橘紅色,也因此才有橘酒的名稱出現。成為橘酒的Ribolla Gialla擁有更 多的風味,像是花香、乾果、礦石等,口感也因長時間泡皮而跟著厚實飽滿起來,與新鮮鮑魚絕無違 和感! 不過如果碰上傳統的乾鮑發成,再以紅燒、乾燒等手法料理的話,顏色與風味皆重,此時可能選擇 一瓶成熟的西班牙里奧哈(Rioja),抑或濃郁肥美的新世界美國,甚至是新興南美國家葡萄酒,會 優於白酒的搭配。至於海鮮遇到高單寧紅酒所產生的怪鐵鏽味,別擔心,紅燒的糖與醬油,再加上紅 酒肥厚的口感,絕對讓你很難察覺的,畢竟,此時鮑魚原始的滋味早已所剩無多。

209


LUXURY ART

De Beers Millennium Jewels 千禧藍鑽

藍鑽《迪比爾斯千禧瑰寶 》。

圖|香港蘇富比

港蘇富比春拍這次的重頭戲是一顆10.10克拉

餘兩顆也獲得「濃彩」級別,匯聚一堂可謂千載難

內部無瑕橢圓形鮮彩藍鑽《迪比爾斯千禧瑰寶

逢。總共12顆美鑽自2000年千禧展出後,只有《千

4》(預估價:2億3500萬至2億8000萬港元)。

禧瑰寶11》曾出現在公開市場上,這顆重5.16克拉的 梨形內部無瑕鮮彩藍鑽於2010年4月由香港蘇富比拍

千載難逢的千禧體驗 為慶祝2000年千禧的到來,迪比爾斯與史坦美斯 集團合作,在1999至2000間於倫敦的千禧巨蛋向全 世界展示了一系列無比珍貴稀有的鑽石,命名為《迪 比爾斯千禧瑰寶》。這個耗數十載搜集而成的珍藏包

出,成為珠寶業界一時佳話。 《千禧瑰寶4》是拍賣史上最大橢圓形鮮彩藍鑽, 更是「千禧瑰寶」系列中唯一採用橢圓形切割的藍 鑽,更顯與眾不同。各種寶石之中,彩鑽不論顏色 濃淡均屬最稀有的一種,色彩濃豔飽和、重量超過 10克拉且淨度達內部無瑕的藍鑽更是極為難得。藍

括一顆重203.04克拉的鑽石《千禧之星》,以及11顆

鑽只占整個卡利南礦區出產量的0.1%,其獨特的

共重118克拉的藍鑽,其形狀和重量各異,全部經過

色彩來自極微量的硼元素(Boron),大部分天然

精心切割和打磨,每一顆都以迪比爾斯專有技術鐫刻

藍鑽都帶有灰色副色或因為顏色分布不均而出現無

上千禧瑰寶的相應編號。

色帶。過去十年,具此等顏色的原鑽開採量愈來愈

這11顆千禧藍鑽全部開採自南非的卡利南礦 (Cullinan Mine),其中有9顆獲美國寶石學院 (GIA)評為彩鑽最高顏色評級「鮮彩」級別,其

少,近年出現在市場上的同類鑽石均由私人珍藏釋 出而非直接來自鑽石礦。


林嘉瑞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畢業後至紐約美國寶石學院 取得GIA寶石鑑定師資格,曾經在投信金融業及 外商銀行任職,由於家族經營珠寶及藝術品古董 領域,結合財金投資及珠寶專業為珠寶藝術投資 相結合之專家,目前現職為嘉記寶石公司CEO暨 萬寶周刊藝術總監和專欄主筆,專門研究高端珠 寶藝術品的投資與收藏。

彩鑽世界拍賣紀錄 彩鑽拍賣市場近年愈見強勁,蘇富比多年來曾經拍賣過不少重要彩鑽,包括去年 11月刷新鑽石世界拍賣紀錄的《約瑟芬的藍月》(Blue Moon of Josephine)等。 以下整理蘇富比囊括的藍鑽、粉紅鑽、白鑽、黃鑽及綠鑽世界拍賣紀錄:

藍 鑽 世界拍賣紀錄 12.03克拉內部無瑕鮮彩藍鑽《約瑟芬的藍月》 日內瓦蘇富比 2015年11月 成交價:48,468,158 美元(每克拉 4,028,941 美元)

粉 紅 鑽 世界拍賣紀錄 24.78克拉濃彩粉紅鑽《格拉芙粉紅鑽》 日內瓦蘇富比 2010年11月 成交價:46,158,674 美元(每克拉 1,862,739 美元)

白 鑽 世界拍賣紀錄 118.28 克拉,橢圓形 D 色無瑕,Type IIa鑽石 香港蘇富比 2013年10月 成交價:238,680,000 港元,約30,600,000美元(每克拉 258,708 美元)

黃 鑽 世界拍賣紀錄 100.09 克拉,VS2 淨度,鮮彩黃鑽《格拉芙鮮彩黃鑽》 日內瓦蘇富比 2014年5月 成交價:16,347,847 美元(每克拉 163,331 美元)

綠 鑽 世界拍賣紀錄 2.52 克拉鮮彩綠鑽 日內瓦蘇富比 2009年11月 成交價:3,078,914 美元(每克拉 1,221,791 美元)


AUTO BOUTIQUE

日 本第一輛超級跑 車 1967 Toyota 2000GT 圖|RM Auctions

212

美日混血、可樂瓶線條、鋁合金車身、低扁的

Silvia小跑車的推手,在Silvia成功推出後,開啟了

造型……成就日本第一輛超跑。

他對於跑車設計的起源。然而2000GT的概念車推

1960年代,所謂的跑車都是被「西方」車廠所

出後,Nissan並不想要生產這輛跑車,Albrecht只

把持,例如義大利的Ferrari 275、英國的Jaguar

好向Toyota提出這計畫,沒想到Toyota爽快的答應

E - Ty p e 、 德 國 的 P o r s c h e 9 11 以 及 美 國 的 C h e v r o l e t

Albrecht的提議,並任命自家的設計師Satoru Nozaki

Corvette都呈現出許多線條優美的車輛。但在日本,

再精細設計這輛原型概念車,最終在1965年的東京車

從 來 沒 有 類 似 的車輛被製造出來;直到1965年 的 東

展上發表,並於1967年正式量產,在三年的時間內總

京車展上,Toyota發表了一輛名為2000GT的跑車,

共製造了351輛2000GT。Toyota 2000GT也是1960年

開啟了東方世界對於超級跑車的研究。

代裡唯一一輛能與西方跑車抗衡的日本超跑。

雖 然 名 為 「 To y o t a 2 0 0 0 G T 」 , 但 是 這 計 畫 一 開

在車身的造型上,2000GT可以說是承襲著1960年

始 並 不 是 由 To y o t a 啟 動 , 反 而 是 日 本 另 一 家 知 名 車

代GT跑車的造型:修長的車頭、柔順的屋頂弧線延

廠Yamaha所提出。在當時的日本,車廠間合作相當

伸至車尾、向上開啟的頭燈設計、由塑膠玻璃製成

頻繁,2000GT由Yamaha的德美裔設計師 Albrecht

的日行燈外蓋、異常低扁的車身,以及像極了可樂

Goertz所領導;Albrecht先前在Nissan工作,是創造

瓶造型的車身弧線都是2000GT的招牌。鈑金材質用


Benson Chiu 3歲開始就能分辨路上車輛的牌子、車型,對車輛 的研究從兒時開始培養,至今收藏近萬輛火柴盒 及金屬汽車模型。畢業于英國Sotheby’s 藝術 學院的東亞藝術碩士學位,對藝術、精品皆有敏 銳的洞察力,之後更加入了著名的國際經典車拍 賣公司,專精於1950、 1960年代的歐洲運動跑 車及現代收藏級限量跑車。團隊經手過的車輛拍 賣包括了經典的1964 Ferrari 250 GTO以及1963 James Bond Aston Martin DB5等。

上了鋁合金,輪圈則是鋁鎂合金,輕量化的設計讓2000GT也得以跟其他歐洲競爭對手一樣在賽 道上一同競爭。內裝則是經由Yamaha特別設計,用上Yamaha鋼琴部門提供的木頭,內裝飾板 及方向盤都是由Yamaha製作鋼琴以及小提琴的工匠所製作,其餘像是真皮座椅等舒適配備也是 無一不缺。 在性能方面,引擎用上了當時Toyota當家旗艦轎車Crown的2.0升直6引擎。這具引擎經由 Yamaha的精密調教後,另外加上頂置雙凸輪軸及3具Solex 40 PHH化油器,可以產生最大馬 力150匹;後期的9輛MF-12車型則配上了2.3升的SOHC 2M引擎,最大 馬力雖稍許不同,但最高時速都可高達216公里。全車系都配上了5速 手排變速箱、後輪驅動、4輪碟煞以及防滑差速器,手煞車則非常先進 的直接以咬住後輪碟煞的方式設計……這些規格跟其歐洲對手有過之 而無不及。 在發表當時,2000GT以6800美元的售價開賣,這價錢比起同級的 Jaguar和Porsche要貴上許多;即使價錢不具競爭性,但是車迷間相信 Toyota販售這輛車幾乎沒有利潤可言,完全是在展示自家造車工藝,而 不是以賺錢為目的。大部分的2000GT都是施以白色塗裝,只有少數以紅 色示人,在總數351輛之中,只有60輛銷往美國。 2000GT不單純以市售超跑自居,在賽事方面也有相當不錯的成績。在 正式發表前,2000GT在1966年的日本大賽拿到第三,隔年在日本富士賽 車場的24小時大賽得到第一。除此之外,這輛車還在72小時FIA的測試 中創下了非常多紀錄,只可惜這輛創下這些歷史紀錄的車在之後的意外 撞毀。之後,Toyota送了3輛給當時知名的賽車手Carroll Shelby,Carroll 以自家車隊名義用了2輛2000GT參加了SCCA大賽,1輛作為備用車輛; 雖然成績斐然,但只參加了1個賽季,Shelby之後還是繼續使用Ford賽 車,Toyota則拿回一輛回日本改裝成為之前創造FIA 紀錄的測試車外 觀,這輛車目前現存在Toyota工廠,另外2輛Shelby賽車則還在美國。 除了賽事之外,2000GT也參與了1967年的James Bond電影《雷霆谷》 (You Only Live Twice)的拍攝。在片中,主角Sean Connery因為身高 太高,使得片商要求Toyota打造出開篷版本,造就出獨一無二的一輛 2000GT開篷版。在45年後,Toyota 2000GT已經是一輛經典─一輛能與 歐洲重要跑車抗衡的車款。雖然沒有像Nissan Z這麼出名,但是在收藏 家眼中,這是第一輛日本最值得收藏的車款,當今保存良好的2000GT價 值高達百萬美金。

213


PHOTO STORY

伊 斯坦堡的呼愁( 1 ) 文.攝影|阮義忠

生即旅行,從小到老是時間的旅行,從家鄉到

1998年5月我們在那兒待了7天,拍了些照片,但

他鄉是空間的旅行,與任何人的相遇離不開

1 8年 後 的 今 天 才 真 正 開 始 整 理 。 當 年 走 過 的 地 方 ,

緣。心中沒感動便不會留下印象,沒印象的事等於不

拜谷歌圖片搜尋功能所賜,多半能夠得以確認。但

曾發生,而那個特定時空的自己也彷彿不存在了。

那一粒粒散開的珍珠之所以能夠串起,還是因為讀

在辦《攝影家》雜誌的10年間(1990-2000),我 和老伴走過許多國家,並非純觀光,主要是去認識攝

Pamuk)的《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

影家、跟他們邀稿,或是參加攝影節、研討會。回想

此書的中譯本在台灣早已發行,我卻毫無所悉,直

起來,這些旅行之所以能那麼圓滿,都是因為當地友

到2013年8月應邀參加雲南大理國際影會,才曉得簡

人引路。

體字版都已第8刷了。有天在古城閒逛,從洋人街拐到

造訪伊斯坦堡,全是為了去亞美尼亞首都葉里 溫。飛機一星期只有一班,到的那天剛好飛走。

214

了土耳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Orhan

人民路,見到一家書店在顯著位置放著我的好幾本著 作,欣喜之餘信步踏入,想買本書當紀念。


阮義忠 四十年來先後出版了《人與土地》、《台北謠言》、 《失落的優雅》及《正方形的鄉愁》等十本攝影集, 並在世界多國個展。作品為巴黎現代美術館、尼普斯 攝影博物館、水之堡攝影藝廊、維多利亞暨亞伯美術 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典藏。其論著《當代攝 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攝影美學七問》被視 為海峽兩岸攝影啟蒙書;創辦之《攝影家》雜誌被譽 為最具人文精神的攝影刊物之一。

小書店非常親切,名海豚阿德,主人挑書眼力相當好,細細瀏覽,本本都 讓人心動。對黑白照片我特別敏感,一眼就瞄到封面有兩個小男孩在看海的這 本。帕慕克的著作甚豐,之前我卻只看過《我的名字叫紅》,雖是以酒館說書 人的身分講歷史故事,內容卻時常述及藝術觀點。 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書裡的一段話:「惟有真正高超的藝術技巧,才能 讓一位藝術家計畫出無可匹敵的作品,又不留下任何透露自己身分的痕跡…… 人們所追求的風格,只不過是泄露我們自身痕跡的一個瑕疵。」在當代藝壇強 調、吹捧個人風格之際,此番見解真是甚得我心。 晚上休息,在旅館捧起書便放不下手,沉迷了一星期。書中所配的近百張 照片尤其觸動我,因為絕大部分是出自土耳其國寶攝影家阿拉.古勒(Ara Guler)之手。每看一張照片,都會讓我想起在伊斯坦堡與他相處的時光。當 時並不明白他建議我,或是親自帶我去的那些地方有何特別,看完《伊斯坦 堡:一座城市的記憶》,終於明白了他的心意。 該書簡介點出了作家與此城的親密牽扯:「對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堡一直 是座充滿帝國遺跡的城市。這個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滲入少年帕慕克的 身體和靈魂之中。如今作為作家的帕慕克,以其獨特的歷史感與善於描寫的傑 出天分,重訪家族秘史,發掘舊地往事的脈絡,拼貼出當代伊斯坦堡的城市生 活。跟隨他的成長記憶,我們可以目睹他個人失落的美好時光,認識傳統和現 代並存的城市歷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傷感。」

伊斯坦堡之眼 阿拉.古勒的工作室有四層,二樓專門會客。世界各地的攝影家、新聞記 者、作家、藝術家只要來伊斯坦堡,便會到這兒坐坐,求教有關土耳其的大事 小事。受他款待過的攝影家無數,其中包括布列松、馬克.呂布、伊涅茲.哈 阿拉.古勒拍過許多世界 名人,畢卡索旁邊的那位

斯、約瑟夫.寇德卡、薩巴斯提奧.薩爾加多。

是導演帕拉贊諾夫,世人

逗留伊斯坦堡期間,我和老伴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古勒的熱情與慷慨。除

以為他是蘇聯人,其實他

了安排我們認識當地文化,他還推薦在該國攝影圈相當活躍的安馨.烏贊德斯

是亞美尼亞裔。

(Engin Ozendes)女士幫《攝影家》雜誌的〈土耳其專號〉組稿。更重要的 是,沒有他的引薦,我根本造訪不了魂牽夢縈的亞美尼亞。 出生於1928年的古勒為馬格蘭(Magnum)圖片社成員,地位崇高、人盡皆 知,是土耳其少數具國際知名度的攝影家,被尊稱為「伊斯坦堡之眼」。早在 1962年已得過「徠卡大師獎」,之後獲頒的榮譽包括土耳其「世紀攝影師」、 「文化藝術大獎」,法國「國家榮譽勳章」以及美國「露西終生成就獎」。 他於2009年出版的《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堡— 40年的照片》(Ara Guler's Istanbul: 40 Years of Photographs)一書,有帕慕克為他寫的介紹文。

215


PHOTO STORY

古勒自稱「視覺歷史學家」,自始至終擁抱「報導 攝影師」這個身分,認為攝影只能反映現實,在藝術

交叉背後,看來像個漫步的沉思者。只有拍照的人 明白,其實他隨時都在準備捕捉畫面。

追求方面的價值不高。「我攝影作品最重要的元素便

那天下午經過一家老茶館,我們跟著拐進去,剎

是『人的存在』,提供有關『人』的記憶,特別是他

那之間有如踏入百年前的時空。坐在門口的茶館主

們的生活及遭遇。」

人美髯花白,氈帽下的雙眸炯炯有神,活脫脫一位

工作裡堆滿了書籍、相紙盒以及古勒從世界各地帶 回來的紀念品。有一面牆掛著他拍的世界名人;放眼 望去,唯一認不出的只有畢卡索旁邊的那位。

奧斯曼帝國的角色。 沒開燈,大理石小方桌在黝黯的室內一張捱著 一張,有的缺角,伴著暮氣沉沉的靠背木椅,吞吐

「這是謝爾蓋.帕拉贊諾夫(Sergei Parajanov),

著時不我予的幽光。所有牆面掛滿相框,框與框之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人們都以為他是蘇聯

間又釘著、貼著、懸著各種剪報、資料。如果這還

人,其實他的父母都是亞美尼亞族。」

不叫泛濫成災,是因沒把那些泛黃的插畫、照片、 證書、旗幟、獎狀,以及整本、整張釘在牆上的雜

加拉塔的老茶館

216

誌、報紙算進去。

獨立大街位於歷史悠久的貝伊奧盧區(Beyoglu),

老闆跟古勒閒聊,紅茶一杯接一杯地喝,座位周

是君士坦丁堡鼎盛時期的時尚中心。十九世紀不但已

遭也堆滿書報、文件。可惜不懂土耳其文,看不出

有華貴的馬車、先進的電車,商家還時興用法文做廣

所以然。感覺肖像以政壇人物居多,整個空間鬱悶

告。如今街道依舊布滿書店、藝廊、戲院、餐廳、精

有如近代史陳列館。

品店、咖啡館以及父傳子、子傳孫的老字號糕餅店。

只能猜測,這家所謂的「加拉塔最老」的茶館絕

小區熱鬧的很,古勒的步調卻是完全屬於他自己

對有獨特意義,說不定還是當年革命元老共商建國

的慢悠悠。徠卡相機不像一般人那樣掛在脖子、肩膀

大計之處。對知道底細的人來說,老茶館供應的絕

上,而是用掌心握著,手腕纏著相機帶。雙臂放鬆地

不僅是飲料,還有一個令他們緬懷的時代氛圍。


左頁

有一種情緒叫呼愁

加拉塔老茶館主人,活脫 脫一位奧斯曼帝國的角

土耳其的傳統茶館不接待女客。幾位老漢各自窩在不同角落,似乎均有專屬

色。牆面掛滿肖像、資

空間。可以想像,來這兒聊天打牌、抽煙發呆的主顧,在熟悉的舊事舊情環繞

料、剪報,有如土耳其近 代史陳列館。

之下,感覺有多麼溫馨。 兩位面帶風霜的男人坐在窗戶兩頭,彼此靠得那麼近,神情卻是那麼遠。

右頁 喧鬧的市集中,有個角落 異常冷清。陽光從遮陽篷 間的細縫鑽入,唯獨打在 這位年輕人身上。

陽光偶爾闖進來,將斑駁的牆角蒸出陣陣難以形容的氣息。難道,這就是「呼 愁」? 在伊斯坦堡,有一種情緒叫「呼愁」。帕慕克在《一座城市的記憶》書中用 了幾乎一整章講這個詞兒:「『呼愁』起源於和憂傷一樣的『黑色激情』,其 辭源歸因於亞里斯多德時代最早提及的基本體液(黑膽質)……『呼愁』不是 某個孤獨之人的憂傷,而是數百萬人共有的陰暗情緒。」 該書是2003年出版、2007年翻譯成中文的。1997年用相機定格的這個畫 面,讓我在18年後的今天有了新體會。 當時拍的另一張照片也透露了同樣的情緒。有天走在喧鬧的市集中,突然發 現這個角落異常冷清。年輕人的前方座椅、後方店面均籠罩在陰影裡。陽光從 屋簷與遮陽篷之間的細縫鑽入,恰恰打在他身上。 喧囂褪盡,就是本真出現時;然而,強烈的明暗對比讓人感覺特別不實,彷 彿眼前所見乃是劇場一景。一個人面對的陰影,成了整條街的憂鬱象徵。空氣 中的凝重,難道也是「呼愁」?

217


BOOKS

藝術市場大爆發

很榮幸為我的書《錢暴:21世紀藝術市場大爆發》 (Big bucks: the explosion of the art market in the

21st century)繁體中文版撰寫這篇序言。 讀者必然已經知道在過去這十年裡,藝術市場已顯現 出驚人成長,就在這十年多一點的時間裡,價值就變成兩

整理|編輯部

倍。本書第七章勾勒出中國在這卓越的業績中有多麼重 要,而且,2011年的數字顯示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 藝術市場。 然而2012年中國市場終於冷卻下來,這是三年來首度放 緩,銷售金額減少了24%。中國滑落至第二位,在美國之 後,但領先英國。原因有好幾個:其一為中國經濟成長變 慢,還有2011年中國大陸的醜聞,當時海關取締為了節稅 而低報貨物價值的現象。中國的進口關稅很高,有些收藏 家沒有誠實申報。當局調查、審問收藏家,並沒收佳士得 (Christie’ s)與蘇富比(Sotheby’ s)的拍賣圖錄,令整個 市場為之一凜,當然導致了收藏家的買氣下滑。 然後它也讓有問題的報告結果浮上檯面。2013年《紐 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在頭版刊登了一篇名為 《真假難辨的中國藝術品市場》(Forging an Art Market in China)的文章。文中質疑許多拍賣公司的戰績,揭露 許多在拍賣會上買下的物件並未付款,而且流標拍賣品仍 計入售出部份的現象。所有這些元素,包括中國經濟於 2012年之後趨緩,以及從2013年開始的反腐行動,也都 衝擊到市場。我們的最新數字是2014年的,根據研究機構 artnet的資料顯示,中國與香港的藝術品拍賣銷售數字為 43億美金,比2013年掉了7%。

書名:錢暴:21世紀藝術市場大爆發 作者:喬治娜.亞當(Georgina Adam)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16.01

218


不過在比較新的藝術市場裡,中國是最重要的,並且

「藝術生態系統」時,那麼這樣的進步已非常可觀。問題

佔了全世界銷售的四分之一─ 實在很驚人,因為這個國

是中國系統的發展會跟隨西方系統的腳步,亦或採取其他

家在一個世代之前根本沒有藝術市場。

形式?這樣的事情向來難以預測,但我認為中國系統會依

重要的是要記得中國是個新的藝術市場,這讓它的表

循西方的模式。

現更引人注目。其兩家最大的拍賣公司保利(Poly)與

這個預測的關鍵因素在於全球化與網際網路:我們生

嘉 德 ( G u a r d i a n ) , 分 別 創 建 於 2 0 0 5 年 與 1 9 9 3 年─ 現

活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而且關於藝術、藝術家和活動的

在它們是具有挑戰力的公司─ 佳士得、蘇富比、邦瀚斯

知識會瞬間傳遍全世界,這樣的結果使得品味也全球化

(Bonhams)與菲利普斯(Phillips)則成立於18世紀!

了。所以「名牌」藝術家,或受到新品種獨立策展人推銷

跟美國與歐洲的模式相比,就必需著眼於「藝術生態

的藝術家,無論是從台灣到多倫多,或從首爾到舊金山,

系統」的所有面向:亦即畫廊、收藏家、拍賣公司、藝評

大家都知道。雙年展和其他類似活動把這票同樣的藝術家

家、策展人、美術館與藝術博覽會。除了近年才開始有拍

帶到光州、新加坡或橫濱,以及聖保羅或威尼斯。目前在

賣公司以外,中國也缺乏畫廊的基礎建設─ 藝術交易是

亞洲建立自己藏品的美術館將會受到這些活動的影響。況

在1980年代晚期才又重新開始。而且這個系統也不一樣

且藝術買賣會藉由在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地設立拍賣公司

─這不是西方那種「里歐.卡斯泰利」(Leo Castelli)

和畫廊來刺激交易。有趣的,是要注意中國拍賣行業協會

模式,亦即藝術家對畫廊很忠心,畫廊也會培養和推銷他

業已至西方參訪考察,去看那裡的業務是如何進行的。

或她,中國藝術家經常從工作室直接銷售作品,或是在不

自《錢暴》首度付梓後,還有個持續增強的元素就是

同的經紀人之間跳來跳去。經紀人或藝術家可藉由造假的

投機,因為有一些年輕藝術家特意製作「為市場而做」的

作品價格來操弄拍賣。收藏家也不尊重畫廊系統,只要有

藝術品。其中有許多作品名之為「以過程為本的抽象作

辦法就會把畫廊排除在外。而且持平而言,畫廊也沒有能

品」,也就是說這些平面藝術作品的製作過程變成了「故

力讓藝術家在國際上曝光。

事」。以紐約為據點的呂西安.史密斯(Lucien Smith)

這個現象正在逐漸改變─ 有較多的中國畫廊參與境外

就是個例子,他把顏料裝進滅火器裡再噴到畫布上,以製

的藝術博覽會展出,藝術家本身比較忠於其經紀人,而且

造「雨畫」,用細細的噴濺顏料形成一個抽象圖案。以此

拍賣界漸漸製作較誠實的報告。而佳士得與蘇富比進入中

來製作大型的系列作品,這些非常類似的作品可輕易售

國大陸(於2013與2014年)也有激勵作用,它們可在特

出,並用來投機,但它們的價格或許也被操弄了。

定條件下進行拍賣。提到它們的到來,中國拍賣行業協會

然而這些作品的市場是反覆無常的,價格雖然容易飆

會長張延華說:「引進西方拍賣公司就像把一條鱷魚放進

高,卻也很快就崩盤。我心裡絲毫不懷疑,這類作品對市

池塘。它會讓魚游得比較快,」意思就是這樣的競爭會刺

場的向下修正完全沒有抵抗力,而且無論如何它們命中注

激和改進當地的公司。

定不會在藝術這個領域留下任何重要的永久性衝擊。

由於中國缺乏既定的市場,認可─ 亦即決定哪些藝術

藝術市場能否像過去這三、四年那樣繼續成長?2015

家值得投資且會持續下去─ 亦來自拍賣公司。部份原因

年初有些跡象顯示市場可能在轉弱。其中之一就是中國的

是那裡的美術館仍比其他國家少,而且正如我們所見,畫

反腐運動,因為那令包括藝術在內的許多事物花費衰減,

廊系統就更不重要了:還有因為這個國家缺乏訓練有素的

再加上中國的經濟放緩、俄羅斯盧布和油價的暴跌,還有

策展人與藝術評論家。

許多國家的政治動亂。

目前中國正在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建造美術館,這終究

另一方面則是藝術品與奢侈品的重疊部份越來越大,

會為它們展出的藝術家提供關鍵性的認可。然而許多那些

許多增長型經濟體的消費者購買力逐漸提高,世界各地都

匆匆築起的私人美術館,有很多是房地產計畫的一部份,

在建造新的美術館,以及對藝術的興趣和知識有更寬廣的

雖然它們具備了諸如建築物之類的「硬體」,但仍缺乏例

洞察力,我相信在未來幾年裡,這一切將會支撐這個市

如收藏品、策展、保存等「軟體」。有些或多或少是經過

場,然而或許不會有2014年那樣驚人的成績。 (本文為

偽裝的銷售空間。所以中國在這些方面仍有進步的空間。

《錢暴:21世紀藝術市場大爆發》中文版導言)

當考量到中國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創造出它自己的

219


UNLIMITED

才氣與熱情

藝術家蔡爾平的作品。

你可能在台北101、台南藝博會、奇美博物館等 地,或是機場藝品店的櫃子裡看過蔡爾平的工藝 珠寶

穿戴作品,然後發現這些看似以熟悉的媒材

創作的成品,價格不斐,畢竟,這是藝術!這些飾 品獨一無二,當然要價比量產的高,而以各種看似 藝術家蔡爾平的作品。

工業配件的小五金來重組創作的人,其實不少。我 的朋友十多年前曾在威秀的商品櫃買過類似材料的 手作小項鍊;國際一線奢華品牌Prada也出品過類似

覽看多了,一定會美感疲乏,如果了無新意,也

媒材的吊飾人偶,價格不低,可是,若要將以上三

會造成收藏疲乏(除非目的只是為了典藏巨作或

者做一比較,蔡爾平的作品,是我心中的第一名,

是因行情提升而入手),而對於看展、策展、參展幾乎

因為他的作品配色大膽又和諧,除了一些小五金如

是同步進行的我,還比大家多了一個工作,那就是在人

金屬線外,還搭配了他自創的陶瓷技法彩鑲瓷,綜

間衛視「創藝多腦河」裡,主持訪問藝術家們的故事。 節目轉眼做了9季,300多集裡,雖然來賓範圍還 包括其他藝術創作,如文創、潮牌、市集、時尚、音 樂、電影等各領域創意賢達,但仍以藝術圈居多。因 此,聽故事、問故事,也造成我的一大壓力,聽多問 多,終會疲乏!反之,當出現了與眾不同的受訪者與 故事,醒神與驚喜的感受,就會非常明顯!雖說作品 本身仍是主角,但背後的創作人,才是作品的生父, 如果沒有他們注入靈魂,再精準的作品也是枉然。

220

藝術家蔡爾平的作品。


黃子佼 1988年以學生藝人出道,演藝版圖橫越大中華, 一路身兼多重身分,從藝能界到潮流,途經時尚 與藝術,還跨導演與文字。近年沉浸3C潮流藝術 時尚文創設計,推廣並參與創作與策展。是興趣 多元涉獵廣泛的跨媒體創意人。

藝術家蔡爾平的作品。

合媒材,組合出許多動物,如魚蝦或變色龍等,不但充滿童 趣,也飽含造型上的巧思美感與前衛美學。更棒的是,蔡爾 平自身的故事也很迷人。 1950年出生的蔡爾平,父親是北港一帶懸壺濟世的醫師, 但父親未要求他繼承,因為父親說:醫生醫病,藝術醫心。 學陶後,他30多歲赴美,離開家業,帶5000美金與太太一起 闖天下,包括自製飾品擺攤,還一邊唸書一邊到各博物館美 術館欣賞古今藝術派系,所以吃得很省,多是自己滷的蛋, 燒窯也不大,還必須偷偷藏在洗手間,以免房東發現。後來 成名,美國各點邀請供貨,名人與名牌紛紛上門,他們日日 趕工上架,偏偏遇上仿冒品攪局,經歷了一場低潮,但才氣 與熱情是本錢,蔡爾平夫婦一路挺過來,這幾年更回歸鄉 里,譬如在北港打造深情花園,用的是回收場裡的鍋碗瓢盆 等不起眼廢棄物件,還有當地一般工人的聯手創作。除此之 外,還創辦文創設計大賽。當然更幸福的是蔡太太一路的陪 伴,以及他的女兒也從事創作工作,相信這些都是讓蔡爾平 總是童心未泯、活力四射與笑容滿面的原因吧!

221


ART EXPRESS

與 古為戲 龍美術館王劼音個展 文|王曉孟 圖|龍美術館

動社交平台的出現壓縮了傳統觀念中的時空距 離,一個展覽,無論此時彼地,一段文字介紹,

手機上不斷「刷屏」的現場圖片,瞬間便可能讓人產生 身臨其境之感。但問題也隨之出現,有些展覽無論親臨 現場還是流覽圖片,並不能給觀眾帶來足夠的情感反 差,不過,2016年4月30日即將在上海龍美術館開幕的 王劼音個展,卻是一個不到現場便無法感受其特別之處 的展覽。 一言以概之,展覽最大的特點,即是龍美術館將出 借部分中國古代書畫館藏,通過獨特的布展設計,與王 劼音的油畫創作,並置展示在同一個展場當中。

222

上 王劼音《三月芳菲》.布面丙烯、油彩.120×160 cm.2006。 中 王劼音《百草園》.布面丙烯、油彩.140×200 cm.2003。 下 王劼音個展將於上海龍美術館舉辦。


王劼音《浮光》.布面丙烯、油彩.80×60 cm.2009。

王劼音《山居圖》.布面丙烯、油彩.100×200 cm.2003。

布展脈絡 按照預期,布展將分為兩個部分,從龍美術館一層 的樓梯開始,層層往下,這裡將展示館藏的民國時期關 良、林風眠等藝術家的作品,並與王劼音早期的創作進 1941年出生的王劼音本是設計出身,之後廣泛涉獵

行比較。下層展廳是展覽的重中之重,將展示王劼音不

版畫、油畫、水墨等多種藝術形式,他的創作遵循「自

同時期以山水為主題的作品,與之相伴的則是龔賢、髡

然」,具象與抽象之間的「意象形態」充滿人文氣息,

殘、八大山人、髡殘、羅聘、王原祁的畫作。最特別的

一種隔世的淳樸彌蕩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在本次展覽的

地方在於,這些古畫將連同卷軸整體裝裱在鏡心裡,再

策展人蕭斌眼中,王劼音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藝術家,數

通過布展的方式將鏡框遮掉,最終只展示畫芯的部分。

十年的藝術探索已經形成了穩定的風格,但是藝術家近

除了王劼音的30餘件油畫,現場還將展示他的一件四聯

期的個展並未能夠清晰闡釋其作品的學術性,因此需要

屏水墨作品,並直接裝裱在展廳的牆上。展覽還預留了

一個特殊現場讓觀眾全面瞭解這位藝術家。

一面3×10公尺的牆面,屆時王劼音將現場進行塗鴉, 與展出作品和觀眾完成一場即興的互動。這也註定了展

展覽構思 但展覽得以成形還是事出偶然,蕭斌在與龍美術館

覽並非想像中那麼嚴肅,在某種程度上,它更像是王劼 音與古代繪畫進行的一場遊戲。

館長王薇的閒談中提到了他的想法,王館長欣然應允,

這也將是一場論文式的王劼音個展,特殊的布展方

不僅安排展期,而且還同意出借現有的館藏作品與王劼

式,將盡可能地去除作品的傳統感,最大限度減少觀眾

音一同展出。不過,這並非是以古畫為噱頭進行的一場

的誤讀,它也註定了觀眾只有親臨現場,才能感受到古

傳統與當代之間的簡單對話。在蕭斌看來,中國傳統繪

代繪畫與當代藝術家作品並置所形成的氣氛。也正因為

畫並不像人們習慣性以為的那樣屬於過去時,古代的很

如此,展覽的布展週期將長達半個月,之所以下這麼大

多藝術家都非常當代,如八大山人、髡殘、梅清等人的

的功夫,正如策展人蕭斌所言,展覽方式已經成為整個

作品,無論是語言、線條以及畫面的構成感和意境,其

創作生態的一部分,藝術家創作的完成並不意味著作品

現代性並不亞於西方在二十世紀的探索。這些作品既可

的完成,只有觀眾親臨現場,並獲得非習慣性的體驗,

視為具象,也能視為抽象,乃至抽象與意象的融合,這

一切才宣告結束。

樣的界定與人們對王劼音作品的形容如出一轍。而王劼 音的作品又極富古意,同時在形式和材料上又保持了很 強的當代感,這與上述古代繪畫的特點正好遙相呼應。 古代繪畫的當代感,王劼音當代作品中的古代文人畫情 境,二者便在同一個場景中完成了互換。

王劼音個展 展覽地點:上海龍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6年4月30日-6月20日

223



Laurent Grasso Studies into the Past. Oil on oak. 25.3 x 16.7 cm (9 15/16 x 6 9/16 in). Photo: Claire Dorn

G A L E R I E P E R ROT I N I S P L E A S E D TO A N N O U N C E

T H E O P E N I N G O F I T S S E O U L S PAC E O N T H U R S D AY A P R I L 2 8 , 2 0 1 6 W I T H A N I N AU G U R A L E X H I B I T I O N B Y L AU R E N T G R A S S O F RO M A P R I L 2 8 TO M AY 2 8 , 2 0 1 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