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球藝術市 2016
場精品成交紀錄,輔以各類排行
書收錄全球
İǭǫǬDz͛ٮۏ̂ıษࢦ˯ξĊ
挖掘藝術收藏價值,探索投資新標的! 更宏觀的排行,更精確的分類! 天朝御器夯!康乾寶璽、御琴連創天價新高 ◆
本
典藏藝術網: http://artouch.com 典藏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artxartouch
榜 與 市 場 分 析 專 文, 理 性 分 析 全 年 度
藝 術 市 場 亮 點 及 未 來 趨 勢, 無 論 視 為
市 場 新 鮮 人 的 入 門 指 南, 或 是 資 深 藏
家 與 研 究 學 者 的 輔 佐 圖 鑑, 都 將 是 當
今拍賣市場上,資料最豐富的工具書。
囊括港台、大陸、歐美各大拍賣公司
年春秋兩季的拍賣精品,分門別 2016
年藝術 2016
類為讀者完整呈現八大類五千多筆拍 品精美圖文紀錄。 包含﹁
文物市場解析﹂,由全球經濟動向切
2016
年市場現象;以及 2016
年中國瓷器十大賞析﹂、﹁ 2016
入,深入分析 ﹁
年中國工藝品十大賞析﹂,詳盡介紹
年中國文 2016
前十大頂級拍品;還有﹁歷年中國文 物前十大排行榜﹂和﹁
物分類排行榜﹂,為讀者提供多面向 的參考資料。
1600 元 三本合購特惠價 NT 4200 元
單本定價 NT 2000 元 特惠價 NT
青花罐破億價!瓷雜精品穩步衝出景氣寒冬 ◆
͛ۏ
廈門心和美術園提供 《清乾隆大威德金剛》
◆ 2017 文物拍賣大典 ◆ 2017 書畫拍賣大典 ◆ 2017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拍賣大典
劃撥帳號:19848605 戶名: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104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3 樓 客服專線:(02)2560-2220 分機 300 傳真電話:(02)2542-0631
7萬張門票銷售一空! 見證巴塞爾非凡魅力|林亞偉
FEATURE
102 108 來巴塞爾看什麼?|陳芳玲.陳意華
David Zwirner Hauser & Wirth|陳芳玲.陳意華
111 畫廊盤點|林亞偉.陳意華.陳芳玲.林怡秀.林琬娸.呂學卿 124
No. 114
96
93
90
白石×隈研吾當藝術與建築相遇 留存記憶情感的空間|游如伶
立足國際,打造亞洲跨區平台 白石畫廊的野望|林亞偉
五十周年進軍台灣 白石畫廊開啟藝術交流新里程|編輯部
拍賣結果
RESULTS
拍賣預告
PREVIEWS
巴塞爾 旋風 登港!
Art Basel Hong Kong 2017
88
84
日本iART 東京拍賣圓滿落槌|編輯部
中國嘉德 2017年春季拍賣會|編輯部
Moment
The ART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Enjoy
128 遇見自由的出口 策展人格拉斯.坎特談「藝聚空間」|林琬娸
CONTENTS 2017年04月01日出刊
SPECIA SP SPE PE PECI C ALL RE CIA REP EPOR RT
154
在流動的饗宴中 與常玉相約巴黎|高玉珍
160
綻放台灣—「藏玉於家」定調文創新高度|陳芳玲
168
畫外之音—為常玉史博館大展估價|陳意華
市場動向 FLASH 藝市鎂光燈
SCANNER 市場掃描
54
藝術是自由的書寫 谷公館韋嘉個展|游如伶
55
通往當代繪畫新路徑 大未來林舍英倫繪畫三人展|游如伶
56
身處難以辨認的世紀 趙博揭露真實的良藥|楊椀茹
57
采泥藝術曲線達陣!
58
社會現狀的放大鏡 王蔘轉化遊逛動物園經驗|陳芳玲
59
當瓷器與瓷飾相遇…… 333畫廊激盪出新火花|游如伶
60
國際市場振翅揚聲 台灣之美跨.境.遇|黃鈴珺
61
影像紀錄的新篇章 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吳珈瑤
62
立足台灣,放眼國際 耘非凡攜手索卡迎25周年|楊椀茹
66
百年之後
李光裕站上威尼斯舞台|林亞偉
66
專訪大皇宮羅丹大展策展人 |Céline Piettre
69
揮軍香江,走過七年 專訪紅門創辦人Adriana Alvarez-Nichol|林琬娸
74
前進香港藝術新聚落 德薩遷址黃竹坑|林琬娸
76
華中新藝術能量 K11武漢藝術村|翁浩原
80
動盪下的挑戰 2016全球藝術市場總結|artprice
144
藝術脈動 EXHIBITON 展覽大觀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150
74
144
一座火車站,一個時代的縮影 奧塞美術館國際巡展|陳漢金
150
見證歷史的時刻 側記國美館「硬蕊
132
進擊香港藝術週 Art Central Hong Kong 2017|陳意華.陳芳玲.林琬娸
138
台灣畫廊前進中東 第11屆Art Dubai|陳意華
140
藝術初心的多元面貌 2017台北新藝術博覽會|編輯部
悍圖」展|陳芳玲
174 174 收藏家
玉石有靈,異獸在人間
程壽康的「肖生玉」
|林琬娸
生活藝術 180
相信音樂,就能撼動人心 專訪鋼琴家賀夫(下)|焦元溥
184
My Dear Art
192
臭味相投! 韭菜與酒|聶汎勳
194
Sotheby’ s HK 卡地亞領銜,閃耀春拍|林嘉瑞
196
乘載匠心的珠寶方舟 Van Cleef & Arpels頂級工藝|林琬娸
198
Preston Tucker的大夢 Tropedo|Benson Chiu
200
回家的路上1|阮義忠
204
接近藝術,很難嗎?|黃子佼
樂響園圃
電影藝術
談紀錄片《一個人的收藏》|游如伶
聶飲釀
精品藝術
186
車視界
攝影故事
藝術不設限
名家專欄 46
康丁斯基的初期藝術表現 具象的表現主義風格|王德育
52
為什麼霍克尼討喜?|吳華
32
古物今說
34
冷眼熱筆
38
我的美術史 一個人的收藏與音樂|姚謙
40
魯迪之眼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收藏家|Rudy
42
周彤談藝
44
上海觀察 談第一千金的收藏|祝君波
30
三百萬藝術從業人員|林亞偉
王德育.藝想
多姆斯收藏
「翡翠青瓷」的感動
名家專欄
編輯手記
196 |洪三雄
播雲見天青|簡秀枝
溪岸圖何以成絕響|周彤
EDITORIAL
三百萬藝術從業人員
截
稿之際,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正如火如荼舉行,這場匯聚全球242家畫廊的盛會, 有著強大的集客力。前兩天的貴賓預展,來自全球各地的買家已經挑走性價比
高的作品。但同樣的,還有現在看起來價格不高的無數藝術品,卻是未來明星。就像 2015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時,甫入圍「寶馬藝術之旅」(BMW Art Journey)的楊 嘉輝(Samson Yang),其結合聲音在花崗岩上的作品,一件8千美元。今年,楊嘉輝 已經是代表香港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成名藝術家了。 收藏,是一種品味,是一種認同,如果藏品帶來升值,那更讓人激動了。就在香港 巴塞爾展期,瑞銀集團(UBS)與巴塞爾藝術展共同發布首份全球藝術市場報告,非 常值得參考。關鍵數字包括:2016年全球藝術市場銷售額約566億美元,較2015年衰 退11%;其中,畫廊占57%,拍賣占43%。全球三大主要市場,分別為美國、英國與 中國,美國雖然2016年銷售額大降,但仍以占全球40%市場的份額,穩居龍頭。UBS 的報告裡,還提及了藝術行業為全球帶來31萬家營運商,其中畫廊大約29萬家,拍賣 公司為1萬4千家,而藝術行業全球從業人口約為300萬人。 感謝UBS的報告,為我們勾勒出一個精準的藝術市場全貌。而今全球人口是73億 人,300萬是其中的少數。在許多人的眼裡,藝術與真實生活是有距離的。音樂人姚 謙喜愛收藏,他注資近200萬人民幣,發行了《一個人的收藏》紀錄片,不是以他的 視角,而是以一位年輕導演徐浩軒的視角看藝術,預計要上院線,但他已經做好虧錢 的打算了。片裡很有意思,隨機採訪街上行人怎麼看藝術,得到這樣的回答:「去美 術館看就好了,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這些錢去環球旅行多好!」「不就是垃圾 嗎?」「有錢人才能搞藝術……。」這不是全貌,但卻是一部分人的直接反應。 當代的藝術,早早不再是過往西方世界服務貴族、東方世界詩書畫合一的文人畫 了,更關注周遭世界裡的變化,透過藝術家的敏銳、誠懇、智慧或是狡詐到各種心 緒,為我們觀察宇宙的每一個細節。他們不是科學家,但卻是另一層面的感性者,勾 勒出許多當下到未來的畫面,警示我們,提醒我們。而藝術,恰是最無煙的產業,也 是最能帶入無形資產的產業之一。4月,日本白石畫廊進駐台北,開幕即邀請多位合作 藝術家與團隊一同造訪台北同慶,他們來台,就會為台灣帶來更多可能的變化,更多 的蝴蝶效應!
30
FLASH FL ASH
西
方藝術發展迄今,繪畫流派歷經一代代典範轉移,此刻藝術 術 家站在看似與百年前無異的架上畫布之前,還能如何超越、
怎樣創新?台北大未來林舍畫廊邀英國獨立策展人塔瑪.亞農 (Tamar Arnon)與艾利.薩谷利(Eli Zagury)共同策畫「現時 流:英倫繪畫三人展」,從即日起至4月23日止,展出活躍於國 際的英國年輕藝術家奈爾.雷特(Neil Raitt)、卡洛琳.沃克 (Caroline Walker)和尼克.葛斯(Nick Goss)的作品,他們
通往當代繪畫新路徑 大未來林舍英倫繪畫三人展 皆以創新的繪畫表現方式,反映自身所感知的社會文化現象,而這也是大未來林舍畫廊持續引進西方傑出 藝術家,與本地藝術圈互相激盪成長的具體作法。 藝術家奈爾.雷特的創作來自對1980年代鮑伯.羅斯(Bob Ross)的電視繪畫教學節目「The Joy of Painting」的反動。此一仍在市面流通的教學影片,教導觀眾如何按照步驟畫出精緻的風景畫,繪畫被拆 解成可按表操課的技藝,只須遵照程序仿作即可完成,且透過數位時代的傳播載體,進入工廠流水線般靈 光盡失的複製生產模式。藝術家不禁要問:那麼繪畫存在的價值為何?循此脈絡,奈爾.雷特擷取傳統風 景畫的「構件」:斜屋頂的小木屋、山丘、樹木和河川等單元─ 若繪畫是一種語言,這些元素已近乎陳 腔濫調,藝術家將這些獨立出來的景物在畫布上規律地複製拼湊,讓原本失去靈光的單薄圖像,轉化成當 代藝術獨特的反諷趣味,同時也打破西方單點透視的模式,以多點透視提供全新的油畫觀看路徑。 和煦的陽光、飯店裡碧藍的泳池和鮮豔茂盛的植栽,棕櫚樹無處不在的熱帶度假勝地裡,女子漠然地斜 倚露臺,或別過臉坐在庭院裡,或跪俯於泳池邊,甚至在畫面缺席─泳池水面漂浮著粉紅泳圈,浴巾隨意 披掛在躺椅上,畫面鋪陳富裕、奢華、享樂的背景,卻流動著不符期待的鬱鬱寡歡。藝術家卡洛琳.沃克的 寫實繪畫像精心運鏡的電影,以封閉的景框反映畫中角色的心理意識,構圖則引導觀眾處於窺視的角度。刻 意為之的泳池場景,令人聯想到霍克尼(David Hockney)平靜水光下慾望洶湧的游泳池系列,而人物懨懨 的姿態及寂寥的情緒,卻有一點霍普(Edward Hopper)畫中角色在城市生存無以名之的孤獨感。 藝術家尼克.葛斯長期觀察在倫敦郊區生活的移民,自助洗衣店是他們日常出入的場所,此一族群受 限於社經條件,不得不在此洗滌、晾曬衣物,亦即公然曝露護藏身體隱私的物件。藉由對生活的觀察,使 得尼克.葛斯的繪畫具有記錄時代即景的特質,但他並非直接導向寫實手法,而是以簡約的抽象線條和靈 透的色彩構成圖像,並在畫面一角刻意突顯單一具象元素,例如一台洗衣機、一隻穿著鮮豔鞋襪的孤懸的 腳,這種手法使得畫面有如「記憶的場景」─腦中率先浮現銘心而清晰的 記憶點,接著,當時的情景如漣漪一般,模糊、破碎、透明地擴散開來。 大未來林舍畫廊台北負責人林岱蔚表示:這三位藝術家的共同之處,在 於從西方繪畫傳統中根深柢固的透視法與結構著手,試圖解決當代繪畫遭 遇的瓶頸,且在探討各種社會議題之際,也未忽略更為重要的繪畫表現方 式的創新。這次受邀展出的英倫藝術家,即以不同的創意表現,回應了各 自遭遇感知的時代樣貌。(文
游如伶.圖
大未來林舍畫廊)
1 大未來林舍畫廊台北負責人林岱蔚(右)與策展人Eli Zagury合影。 2 卡洛琳.沃克《Folly》.油彩、麻布.200×280 cm.2016。
FLASH FLAS FL AS
推
廣藝術家邁向國際舞台,采泥藝術今年有了創新的作法, 讓李光裕成為國家館代表藝術家!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即
大 將在5月揭幕,要能登上這座全球當代藝術競技館,通常有三大 管道:一、獲邀參與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二、獲邀參與國家館 館 展覽,三、獲邀參與平行展。每年,各國的國家館藝術家僧多粥 粥 少,以台灣館為例,前屆為吳天章,本屆為謝德慶。那麼,藝術家 術家 如何突破重圍?李光裕的代理畫廊采泥藝術,透過多年的布局與努力,今年
采泥藝術曲線達陣! 李光裕站上威尼斯舞台 曲線達陣,讓李光裕成為聖馬利諾國家館主展館的代表藝術家,呈現「有無之際:李光裕特別計畫」大型 個展! 聖馬利諾,義大利的國中之國,可說是全球最袖珍的迷你小國之一,就位於威尼斯到羅馬的路程之中。 聖馬利諾雖小,但在威尼斯亦擁有展覽場館,主展館即為文豪海明威昔日在威尼斯的故居「羅塔.伊萬柯 宮邸」(Palazzo Rota Ivancich),位於威尼斯市中心,距離聖馬可廣場步行10分鐘路程。那麼,李光裕 如何獲邀成為聖馬利諾國家館的代表藝術家?近年來,李光裕的雕塑創作屢見突破,讓代理畫廊采泥藝術 負責人林清汶,渴望讓其雕塑作品更為世人所知,威尼斯雙年展即是最佳的學術舞台。於是,透過長年在 中國大陸、歐美藝壇的策展人楊心一居中牽線,推薦李光裕作品給聖馬利諾國家文化管理局局長、威尼斯 雙年展聖馬利諾國家館政府主管Paolo Rondelli,雙方可說一見傾心。 3月18日,Paolo Rondelli更特別來到台北,攜手李光裕宣布 「有無之際:李光裕特別計劃」個展,這不僅僅是聖馬利諾國家 「 館首次以官方身份邀請台灣藝術家代表聖國,也是台灣藝術家第 館 一次代表其它國家國家館參與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裡, 一 各國邀請他國藝術家代表參展不乏先例,例如德國就曾邀請艾 未未。Paolo Rondelli表示,李光裕作品不僅切合聖國本屆「Ink 未 Art」展覽主題的東方精神,其雕塑作品更透過自身的生命經 歷,恰恰與曾在羅塔.伊萬柯宮邸居住的海明威的文學作品相 呼應。 展覽由聖馬利諾國家館策展人Vincenzo Sanfo策畫,由國際策展人楊心一擔 展覽由聖馬利 任學術主持。在羅塔.伊萬柯宮與威尼斯戶外廣場,將展出藝術家特別為威尼 斯雙年展創作的《鬥牛系列》雕塑,以及其他時期經典作品,還呈現紀錄片、 藝術家檔案等,總計展出約30件作品。這次李光裕雕塑站上威尼斯雙年展,不 僅圓了藝術家前進威尼斯的展覽夢想,代理畫廊采泥藝術曲線達陣的作法,同 僅 樣是國內藝術圈的新創之舉!(文 樣
林亞偉.圖
采泥藝術)
11 李光裕於「有無之際:李光裕特別計劃」學術討論會暨媒體分享會。 22 嘉賓合影,由左至右為:學術主持楊心一博士、李光裕、聖馬利諾國家文化管理局局長暨威尼斯雙年展聖馬利諾國家館政 府主管Paolo Rondelli、采泥藝術負責人林清汶。 33 聖馬利諾國家文化管理局局長暨威尼斯雙年展聖馬利諾國家館政府主管Paolo Rondelli。 44 李光裕《探春》.銅.156×127×240 cm.2016。
FLASH
2012
年成立於高雄的台灣藝術有限公司,以 多元經營方式推廣台灣藝術,內容包括
畫廊以及藝術村之營運、美學課程之規畫、文化論壇之舉 辦、南台灣藝文資訊之報導等。2015年始與中國嘉德藝術 中心簽訂合作協議,經歷近兩年的交流溝通,正式於今年 2月宣布雙方的合作,力圖匯聚並共同發展彼此的藝術品市場資源與業務合作方式,也藉以扶植台灣藝術 家拓展國際市場。在上述契機下,台灣藝術有限公司特此舉辦「台灣之美:跨.境.遇-台灣現當代藝術
於國際市場振翅揚聲 台灣之美跨.境.遇 特展」,邀請11位多於八○至九○年代在海外留學歸國,分別任教於 大專院校藝術科系,且持續創作的畫家,包括林金標、林偉民、林富 大 男、洪根深、郭博州、陶文岳、陳香伶、陳顯棟、葉竹盛、蔡獻友、劉 男 永仁共同參與。展覽主題透過不同面向的「跨越」概念,建構在探究參 永 展藝術家之境遇背景、文化心理、創作語彙所映射出的台灣藝術發展環 展 境。 境 展出的多件抽象作品中,可見藝術家歷經西方藝術教育後,在媒材詮 釋、形式風格呈現的多重語彙。陶文岳將對生活點滴的觀照,轉化成畫 釋 面 中 由 點 、 線 、 面 和 圖 騰 符 號 構築的抽象空間,結合明亮的色調開展自我靈性的對話;林偉民以朦朧 的象徵符號呈現層次豐富的構圖,藉以呼應人與土地之間深刻記憶的往復回返;葉竹盛將各種自然元素取 樣抽象出來轉化為著重材質與肌理表現的繪畫形式,詮釋對生態環境現實議題的關懷;同樣以大自然為題 材創作的陳顯棟,畫作中可見鮮明的色階鋪陳及對比,透過色塊間深沉、明亮等不同張力形成視覺衝擊。 林富男的作品嘗試以畫、貼、噴、染、拓、暈等方式繪製山水主題,並試圖在油畫創作上融入寫意的潑 墨技法;劉永仁的創作受故鄉影響,以「類稻桿堆的三角形」為主要視覺形象,著重轉化形象中精神性的 部分,並體現於畫面空間的張力。洪根深的繪畫以水墨為基礎並力求觀念與媒材的創新,題材多反映他的 內在情感,或對社會現象、藝術本質的省思;郭博州以複合媒材將水墨、油彩的繪畫形式相容於畫面中, 構成恣意粗獷的視覺布局;林金標的油畫在寫實表現中注入他的奇幻想像,營造出具超現實感的場景構 圖,畫面中的圖像也常用以做為某種精神性的象徵語彙。相較於此,陳香伶筆下的花鳥圖騰、精巧霓裳、 或女子形貌,同樣有著西方古典寫實技法,卻蘊涵細緻典雅的東方古意,主題多圍繞在女性角色定位與自 我價值認定的議題,畫面時兒流露出傷感悲懷;蔡獻友的創作旨在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其靈感來自哲學 家哥德的《植物變形記》,進而將「以葉植樹」的創作主軸體現於畫作中錯落的植物樣態,將畫布轉化為 土地。 此次展出的11位藝術家也透過台灣藝術股份有限公司的促成,以及與藝文界的研議,籌組了「台灣研創 藝術聯盟」,台灣藝術公司董事長林富男亦期許透過此檔展覽做為起點,在未來將持續以展覽、論壇、或 其他文化交流方式,致力於增進台灣藝術於中國或國際市場的優勢。 (文
黃鈴珺.圖
台灣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1 郭博州《真放精微》.複合媒材.90×180 cm.2015。 2 「台灣之美:跨.境.遇-台灣現當代藝術特展」於台灣藝術有限公司的展覽現場。
FLASH
亞
洲首創的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Chiayi International Art Doc Film Festival, CIADFF)邁向第4屆,並於3月17日至4 月2日之間展開,在
以兼具非主流、弱勢和被壓抑的南方精神的前提下,持續發掘了眾多進不 了主流影展的優秀影片,共計49部影片參展,其中包括10部世界首映、16 部亞洲首映和14部台灣首映,為歷年來首映影片數量最多的一年。 影展今年更進一步正式更名為「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從「紀 錄」取代過往「紀錄片」一詞,不難看出影展除了延續傳統影像紀錄,更試圖涵括更多優秀的藝術紀錄
影像紀錄的新篇章 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 短片和錄像作品,前者有來自歐洲不同國家組成的10部短片《視界》 (VISIÓNS)、後者如楊泳樑《陌入止境》、黃文海《夢遊》和汪紹綱 《三戰》。藝術總監黃明川曾指出,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並非群眾、 綜合和競賽性影展,而屬於觀念與思考性影展,首屆創辦以來,期間都 持續觀察與記錄著世界的變化,並在綜觀趨勢後而推演出影展的主題。 今年影展以「內心寶藏」(Inner Treasure)為主題,專注在人們探索 內心時發現精神寶藏,而「寶藏」不單單僅指涉精神內心、更隱含著全 人類的故事,觀眾追尋著不同影片呈現的藝術形式與軌跡、人生困境與成功、宇宙哲理與奧妙。主題涵括 四大放映單元,包括「女心聲聲處」(Precious Words of Hers)、「硬追逐」(Hard Pursuit)、「靈魂 永駐」(Timeless Soul)和「傳統現代方程式」(Past at Present)。 「女心聲聲處」主要探索女性的身處環境和心靈狀態,觀眾可在印度導演阿南.巴瓦丹(Anand Patwardhan)於1995年拍攝的作品《父親兒子與聖戰》中,發現印度國族主義和男性沙文主義如何助長 當地女性暴力,或是在謝光誠《夏日酷暑的輓歌》裡驚嘆導演巧妙地運用一隻蚊子的掙扎,揭露受暴女性 的故事。藝術家或獨立製片的宿命即是「硬追逐」,他們總是在困難環境中找尋自身夢想,觀眾在《石頭 記》中體驗著藝術家展望試圖揭露宇宙起源的艱辛旅程;《不可承受之重》裡盲人攝影師透過藝術治療以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抑或在《珊妮.里昂》一片中理解曾是美國色情女星的珊妮.里昂,如何蛻變成印度 寶萊塢明星。 「靈魂永駐」呈現著經典傳奇性人物,從法國當代攝影家安德烈.維萊(André Villers)、土耳其裔 攝影師阿拉.古勒(Ara Güler)、編舞家莎夏.瓦茲(Sasha Waltz)、行為藝術家帕夫倫斯基(Pyotr Pavlensky),到當代藝術收藏家烏利.希克(Uli Sigg),呈現著多元的影像紀錄和拍攝手法,挑戰著觀 眾的視覺經驗。最後在「傳統現代方程式」的主題中,則試圖詮釋傳統過去的影像紀錄,猶如在《錢江衍 派》中的4位導演,以邀請家人扮演異議份子的方式回溯歷史事件;或是在《27段時光冥想》中導演透過 拼湊27個簡短片段,呈現遊走於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種種耐人尋味的議題。 如同法國坎城影展從一片荒蕪開始,第4屆的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儘管在預算上被刪減,仍堅持走下 去並呈現獨特的紀錄風貌,期許影展的未來能猶如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謝佩霓所言:「有著堅持走下去的 浪漫」。(文
吳珈瑤.圖
嘉義國際藝術影展)
1 Anand Patwardhan《父親兒子與聖戰》。 2 Erinnisse Heuer & Patryk Rebisz《不可承受之重》。 3 楊泳樑 《陌入止境》。
SCANNER
立足台灣 放眼國際 耘非凡攜手索卡迎25周年 文|楊椀茹 圖|索卡藝術
2
年前,台北索卡藝術喬遷大直新址所推出的「世界之窗 亞洲新 趨勢」大展,尚令人記憶猶新。如今,在春意盎然的四月天,索
卡藝術將再次祭出超高規格的「非凡 索卡25周年大展」,將於4月15 日隆重開幕,並有長達2個半月的展期。而展覽地點則選在台南甫落 成的「耘非凡美術館」,無論展品陣容與展場空間都堪稱美術館等 級。春訪台南,古都藝風徐徐,除了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所主辦、已於 3月初起跑的台南藝術節以及3月中旬展開的台南新藝獎,又為府城增 添一樁不容錯過的藝術盛事。 由富立建設打造的頂級建案「耘非凡」,近期一舉躍為台南豪宅 的新指標,更值得一提的是,富 立建設總監陳聰徒相當喜愛藝 術,對於年輕藝術家的支持也是 不遺餘力,耘非凡大廳即展示著 台灣新銳雕塑家席時斌的大型作 品。陳聰徒秉持著將藝術推展至 生活之理想,慨然將其中一幢大 樓的2層樓、廣達600坪的商用空 間轉而打造作為美術館之用,意 在將展覽導入日常環境,拉近大 眾和藝術之間的距離,進而產生 關注和興趣。 在規畫耘非凡美術館之時,陳 聰徒多次向索卡藝術負責人蕭富 元邀展,希望借重紮根於台南的 索卡以其豐厚的收藏與宏觀的視 野,提供在地的民眾一場前所未 有、國際高度與廣度兼具的藝術 盛宴。適逢索卡打算籌辦成立25 周年的大展,有感於1992年於台 上 草間彌生《花-綻放在午夜》.玻璃纖維、金屬、特殊塗料.136×220×228 cm.2009。 下 耘非凡大廳展示台灣新銳藝術家席時斌作品。《告知-來自飛馬與獅鷲獸的神話》.不鏽鋼、鈦金鍍膜.353×590×15 cm.2015。
62
南起家,如能在發跡地舉辦大型 特展更顯其紀念意義,終於在去
年底敲下此次檔期,並定調呈現索卡見長的「亞洲的近現代跟當代藝術的展覽」。 蕭富元指出,台南在藝術相關活動大多關注於在地藝術家,喜愛藝術的民眾也
左 洪凌《華秋》.油彩、畫布.250×325 cm.2014。 右 毛旭輝《紫色.一個設計師的私人空間
因而少有機會親炙國際級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另一方面,他也觀察到台南具有淵遠
之一》.油彩、畫布.160×200 cm.
流長的文化歷史之優勢,近年來成為許多外國遊客造訪台灣的必遊之處,文化古都
2014。
的魅力使台南在觀光層面走向國際化。若是能在藝術推廣與發展同樣具有與國際接 軌的廣闊視野,對於文化古都的長遠發展必有相乘之效。
45位藝術家串起新視野 在展覽內容的考量上,蕭富元表示,索卡經營藝術家的一貫理念是「藝術家必 須要有自己的文化,技法可以是西方的,但思想要是東方的」。這個觀點可以從 2012年舉辦的「索卡視界20周年」和2015年呈現的「世界之窗 亞洲新趨勢」得到 驗證,梳理與彰顯各區域藝術文化特色是索卡投身藝術產業最為努力的目標。「不 過,既然這次是規畫國際型展覽,範圍就相當廣闊,只要是優秀的藝術家,值得推 薦給大家認識的都納進來。」因此,索卡團隊在3個月的籌備時間即迅速祭出媲美 美術館等級的超強陣容,以索卡長年經營的亞洲藝術家為本,從東北亞的日本、韓 國,到台灣與中國,乃至於東南亞的印尼、菲律賓,再加上台灣當代藝術團體「未 來社」的新銳藝術家,一共45位藝術家、合計約100件藝術品,讓觀眾將得以一次 飽覽亞洲當代藝術的發展與面貌。以此作為策畫展覽的初衷,蕭富元話鋒一轉,為 這檔非凡大展所下的註腳是「立足台灣,放眼國際。」 可想而知,偌大展場裡豐美的作品勢必會讓大家目不暇給。蕭富元表示,展品 在配置上不斷然以國家區域作為劃分;1樓展場將呈現國際級的經典作品,以已然 載入美術史冊的大師或是備受各方讚賞的藝術家為主角;2樓展場則以當代藝術為 主,呈顯實驗性質強烈、風格獨特的創作。在此,蕭富元也特別點出2件不可錯過 的作品: 一位是大家必然知道的草間彌生。值此同時,日本東京的國立新美術館因應開 館10周年現正舉辦草間彌生的個展,而跳脫以往具標幟意義的南瓜雕塑,在是次 個展中展示了花型雕塑。「所以,我們在這次也同樣選擇一件大型的雕塑《花-綻 放在午夜》,呈現與日本同步展覽的概念。」而這件大型雕塑作品將會擺在展場入 口,勢必成為注目焦點。 另一件則是日本新銳藝術家小谷元彥(Motohiko Odani)的作品《空:意識的 穿越》,蕭富元透露,這件作品只有兩個版次,一件被日本森美術館所典藏,另一
63
SCANNER
作
為法國最負盛名的羅丹(Auguste Rodin)研究專家及羅丹青 銅雕塑作品集等多部書著的作者,安托瓦內特.諾曼德-羅曼
(Antoinette Le Normand-Romain)實至名歸地受任成為在巴黎大皇 宮舉辦的羅丹百年忌辰紀念展聯合策展人。這次盛大的展覽已醞釀了 十年之久。從華盛頓國家美術館一次駐所研究返回法國後,這位女專 家於日前接受了本刊的採訪。
百年之後
問 從美國到亞洲,羅丹在世界各國都家喻戶曉且備受推崇。這種對 其創作的普遍認可,您認為從何而來呢? 答 答案其實相當簡單。在十九世紀,雕塑總是被寄予某種資訊:教
專訪大皇宮羅丹大展策展人
育大眾、表現宗教或神話故事……也就是說,其主題總是與西方文化 緊密相連。羅丹是第一位擺脫這種框架以突出人體本身表現力的雕 塑家,其塑造的人體表達出的是人類共有的激情。這一點自二十世
文|Céline Piettre
紀初開始更為突出,其作品完全成了帶有獨特表達力量的形體,作品 題目也因此變得具有描述性。比如雕塑《行走的人》(L'Homme qui marche),雖是由創作施洗者聖約翰塑像時的兩件習作組合而成, 但仍首先體現了一個行走之人的形象。 問 羅丹的現代性體現在哪裡呢? 答 這剛好是我們之前談到的那點,它通過表現主義體現出來。事 實上羅丹作品的現代性也正是我們在大皇宮展覽中選用的主線。不 要忘了,羅丹是第一位展出不完整形體卻將之視為已完成作品的雕 塑家。他的這種理念自十九世紀末便開始顯現,比如雕塑《冥想》 (Méditation)的人體造型就沒有胳膊。羅丹將之從《地獄之門》 (La Porte de l'Enfer)中拿出,作為詩歌的象徵放到了《維克多.雨 果紀念雕像》(Monument à Victor Hugo)。他覺得在這件作品中, 胳膊並沒有什麼意義,於是決定就這樣在巴黎、斯德哥爾摩、德勒斯 登等地展出。我們在他留下的一封書信中可以讀到他對作品完成的確 認。這在雕塑藝術的發展中是至關重要的。羅丹不再像希臘雕塑家菲 狄亞斯那樣相信理想化的完美形體。他將視角轉向自然,認為自然從 不出錯,真正醜陋的是通過扭曲雙眼所見來使之變得迷人的謊言。 問 這種現代性是否也體現在他的創作方式中呢? 答 是的。羅丹創作的出發點從來不是一個想法,而是一個形體—他 是一位用手創作的藝術家。我想像他晚上在工作室裡,架子上擺著成 百上千個小雕像。他的目光停在其中一個之上,定睛觀察,意識到他 可以將之與另一個組合起來,一件作品於是就這樣誕生了。羅丹創作 是很憑直覺的。他對來自外界的反映格外敏銳,他的記者朋友們曾如 是評價……同時他也給意外留出很大空間。高大的維克多.雨果像在 一次摔倒後留下了凹凸不平的額頭,而羅丹認為並不需要完全修復。
奧古斯特.羅丹( (
,
) 《冥 《冥想》 想》
)又為「出自地獄之門」( ).石膏像.
羅丹博物館.羅丹捐贈.
.
×
×
。巴黎
。 羅丹博物館.攝影
問 「百年展」(L'exposition du centenaire)這一氣勢恢宏的題目 是誰想到的? 答 我們為展覽的題目討論了很久。最後選中「百年」這個字眼,因 為其點出了時長。展覽是以一種三拍節奏建構起來的。在每一個重要
單元,都會呈現該時期羅丹的創作、羅丹作品收藏者(及其藏品)和羅丹對其他藝
左
奧古斯特.羅丹(
,
)《殉道者頭像》(
術家的影響這三個方面。隨著展覽的深入,羅丹的作品逐漸淡出,直至完全由當代
).石膏像.
雕塑佔據的最後一個單元。應該說,這更是一個關於雕塑的展覽,自羅丹展開,延
.約 捐贈.
伸至雕塑藝術在二十世紀的發展。我剛開始工作時,曾參與過一個法國十九世紀雕
×
×
。巴黎羅丹博物館.羅丹 。
羅丹博物館攝影工作室.攝影
塑的展覽,1986年,也是在大皇宮;本次的羅丹紀念展可以看作是關於雕塑藝術 中
思考的第二篇章。
馬庫斯.呂佩爾茨( 生於
紙面鉛筆與水粉. 。
問 為什麼在每個單元都設有一個關於藏家的部分?
下的羅丹是之後很晚才被藝術家和藝術史學家真正發現的。我們力圖將這兩者都
右
×
.
畫廊.
羅丹在工作室中。 。 羅丹博物館.攝影
展現出來。1929年,朱爾斯.馬斯特鮑姆(Jules Mastbaum)創建了費城羅丹博物 館。其展現出的是一個傳統視角的羅丹,收有大理石雕刻的《吻》(Baiser),卻 沒有一件像《冥想》或《行走的人》那樣最為現代的作品。這種上世紀20年代的視 角已經不再適用於今天。在本次展覽中,我們還專門在一間展廳中展出了一批以羅 丹作品為核心的當代個人收藏。 問 您是如何選擇作品的?比如如何決定選擇哪件銅雕? 答 我們非常注重作品的鑄造品質、來源和製作日期。把巴黎羅丹博物館裡的雕 塑都搬到就位於塞納河另一側的大皇宮沒有任何意義。況且,羅丹是一位作品遍 及全球各大博物館的藝術家,因此展現不同館藏的精粹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們於 是從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都借來了展品。這些機構擁有羅 丹博物館所沒有的藏品,包括一些名作最早的青銅鑄造件,比如《殉道者》(Les Martyrs)。《地獄之門》對於展廳而言太過龐大,但當然也被提到……。
《典藏投資》雜誌與法國德魯奧(Drouot)集團旗下擁有123年歷史的《La Gazette Drouot》(嘉澤德魯奧)雜誌合作,雙方分享每期精采內容與讀者。 《La Gazette Drouot》是歐洲最主要提供拍賣市場、藝術文化報導的媒體。 總部位於巴黎,每週推出紙版週刊;此外亦包括中英文雙版國際刊。
).
.科隆和紐約。
答 從今天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兩個羅丹:一個是藏家面前和各種展覽上的人前羅 丹,另一個是私下的羅丹。後者總是一往直前,雕塑成了創作主題本身。但這個私
,
)《無題》(
http://cn.gazette-international.com/
×
.約
COVER STORY
白石畫廊 開啟藝術交流新里程
五十周年進軍
草間彌生《無題》. 複合媒材. 33×145.4×114.5 cm. 1963。
整理|編輯部 圖|白石畫廊
成
立於1967年的白石畫廊,為日本現、當代藝術發展
長白石幸榮對於台灣藝術環境之深厚歷史與健全發展傾慕
的重要先鋒之一,迄今設有東京、輕井澤、香港等
多年,歷經十年策畫終於此時落實夢想。基於對台灣的重
亞洲空間據點,2012年於日本成立「輕井澤新藝術美術
視非常,因此特別邀請即將接手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設
館」,在畫廊既有之作品典藏與藝術家推廣的系統外,更
計的當代建築大師隈研吾先生(Kengo Kuma)主掌台北
進一步在學術領域紮根。繼2015年於香港開辦首個海外據
空間設計。此一空間,將是台灣首個隈研吾設計中因當代
點後,於2017年4月正式進駐台灣台北創設展覽空間。
藝術而生的作品,由於是首度在現有的建築中進行空間創 作,因此亦是他建築生涯中最為特別的挑戰之一。隈研吾
十年磨一劍 白石畫廊以藝術的自由性與開創性為信念,創立後便 致力於國際各界推廣日本戰後與當代的重要藝術表現。
先生作品中所貫徹之「順應風土、環境氣候、師法自然」 的精神,更是與白石畫廊跨國經營中期盼以土地為本,彰 顯台灣的中心思想相應契合。
合作代理藝術家繁多,其中包含日本戰後前衛先鋒「具 體美術協會」之核心成員群。近年更以日本為基地,積
90
開幕首展:我愛台灣
極參與各大國際藝術博覽會,如甫於上月落幕之紐約軍
開幕首展以「我愛台灣」為題,感性明示白石畫廊對
械庫藝博等,自俄國莫斯科至德國科隆,自英國倫敦至
於台灣藝術環境的敬重與想望。展覽將集合畫廊50年間
巴西里約,足跡遍布全球南北。隨亞洲各據點之接續成
合作代理之藝術家經典作品與美術館系統之重要典藏,
立,一步步完成下一個世代的全球布局願景。
展出包含由吉原治良(Jiro Yoshihara)所領軍之日本戰
擇定於創立50周年之際開設台北空間,不僅是白石畫廊
後最具影響力之前衛藝術團體「具體美術協會GUTAI」
進軍國際的重要里程,與台日友好的文化交流外。畫廊社
巨擘—白髮一雄(Kazuo Shiraga)、田中敦子(Atsuko
李禹煥《從線》.礦物顏料、油彩畫布.129.5×193.6 cm.1979。
Tanaka)、嶋本昭三(Shozo Shimamoto)、上前智祐
吉原治良《圓》.油畫畫布.45.5×53 cm.1971。
展開對話可能
(Chiyu Uemae)、元永定正(Sadamasa Motonaga)、
開幕首展將於4至6月間分做三部呈現,展覽命題直率而
鷲見康夫(Yasuo Sumi)、名坂有子(Yuko Nasaka)、
刻意避開艱澀的學術框架,不僅僅是為了一份落地生根於
前 川 強 ( Ts u y o s h i M a e k a w a ) 、 向 井 修 二 ( S h u j i
斯的情懷,更冀望透過平實直述的表現,引領觀者重新進
M u k a i ) 、 松 谷 武 判 ( Ta k e s a d a M a t s u t a n i ) 等 ; 日 本
入畫廊空間,開啟畫廊、觀者、與創作之間的三重對話。
不 定 形 藝 術 代 表 — 今 井 俊 滿 ( To s h i m i t s u I m a i ) 與
台北,作為白石畫廊國際計畫的新章,承繼以藝術
堂本尚郎(Hisao Domoto);戰後以藝術行為涉入社
自由性與開創性為本的理念,希冀將此空間定調為一個
會 運 動 的H i - R e d C e n t e r之 創 始 成 員— 高 松 次 郎 ( J i r o
「跨時代,跨國界,跨領域」的實驗場,一個不懈嘗試
Takamatsu)、赤瀨川原平(Genpei Akasegawa)與中
畫廊作為機構之各種可能性的自由基地,一個足以開啟
西夏之(Natsuyuki Nakanishi);物派系統中的代表人 物— 李禹煥、菅木志雄、中村一美;承繼日本傳統藝 術進而推向極限發展的井上有一、千住博、海老原露 巖、二川和之、大樋年雄、上原木呂與十二代三輪休雪 等人;以及日本當代活躍於世界舞台中,最受矚目的草 間彌生與奈良美智,以及大竹伸朗、桑山忠明、內藤樂 子、磯邊行久、齊藤誠、小松美羽等60餘位藝術家,共 近200件作品同場獻藝。其中將不乏重磅作品如具體美術 各家於具體派活動時期(1954-1972年)之時代經典、李 禹煥1979年「從線開始」系列作品、草間彌生1963年軟 雕塑與5米巨幅白色無限網代表作品、以及奈良美智的3 米大型雕塑與創作迄今最大尺幅紙上作品。此外更加入 畫廊即將合作推廣的各國藝術家如法國當代極限主義代 表丹尼爾.布罕(Daniel Buren)、中國青年藝術家楊 泳梁與黃宇興、美國藝術家萊迪.約翰.迪爾(Laddie John Dill)、菲律賓裝置藝術家馬克.賈斯丁尼安 (Mark Justiniani),與荷蘭裝置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 夫曼(Florentijn Hofman)等不同創作,揭示畫廊未來 的經營觸角將超越國別的限制。
田中敦子《91F》.合成樹脂漆、畫布.直徑200 cm.1991。
91
FEATURE
Enjoy
The
巴塞爾 旋風 登港!
ART
Art Basel Hong Kong 2017
Moment
FEATURE
ART BASEL
Kaikai Kiki Gallery展位,吸睛力十足,右四為畫廊創辦人、藝術家村上隆。 (Art Basel提供)
7萬張門票銷售一空! 見證巴塞爾非凡魅力
文.攝影|林亞偉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再次為
大監審海外投資,以舒緩人民幣貶值壓力,而這個議
全亞洲最強的吸磁藝博會打
題,也是開幕記者會上,中國與香港媒體最關心的問
下另一塊堅固的基石,爆棚
題,是否會影響展會的買氣。巴塞爾亞洲總監黃雅君
的人潮,銷售一空的7萬張門票(單日票每張250港
當時說,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一小時後我們就能
元),驗證展會藝術品,為廣大參展觀眾帶來的「打
知道了;而巴塞爾面對的是來自全球各地的買家。開
卡」魅力。而最重要與最實際的,則是銷售成績。雖
幕記者會後,從會場裡穿梭的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
然沒有最精準的統計數字,但在第一天3月20日的貴
軍、龍美術館館長王薇、影星趙薇,再到多組不同大
賓預展,面臨最大銷售壓力的西方國際畫廊,頻頻傳
陸城市趕赴香港的VIP團,以及香港、台灣收藏市場
來佳績,就知道第一關已經輕舟已過萬重山。高古
的大腕級藏家與畫廊同業,乃至日本、韓國、東南亞
軒畫廊亞洲區董事總經理 Nick Simunovic,開心地
諸國再到西方藏家,就可大致判斷此次展會的熱度。
抱著Kaikai Kiki畫廊與貝浩登聯合代理的日本藝術家
一小時後,答案揭曉,巴塞爾再度鞏固其畫廊心中的
Mr.合影,可見一斑。
第一品牌地位。
第5屆
身為亞洲藝術市場而今的最大買主,中國大陸動
就在巴塞爾展期,瑞士銀行(UBS)與巴塞爾藝
見觀瞻。中國政府去年實施嚴格的資本匯出管制,加
術展共同發布一份全球藝術市場研究報告,2016年
103
全球藝術品市場為566億美元,較去年衰退11%。有
歡、最想推薦收藏家的作品,像是5月就要參加第57
趣的是,這塊大餅裡,畫廊占比57%,較2015年的
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有美國館代表的布拉德福
營收還小幅成長3%;拍賣則占比43%,而較2015年
特(Mark Bradford),英國館代表的菲莉達.巴洛
營收大幅衰退26%,顯現當前的全球藝術市場,距
(Phyllida Barlow),還有同期於威尼斯研究院美術
離2014年全球達682億美元的高峰,依然處於下調階
館舉行的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展覽。這
段。而畫廊市占率的逐漸回穩,代表畫廊在各自空
些都是很棒的作品,我們不會帶來迎合市場口味的作
間、私洽業務乃至博覽會收入,正處於一個平穩期,
品,我們同樣希望收藏家今年能造訪威尼斯,見證這
不似拍賣市場面臨景氣亂流,徵集精品不易下的衰退
些藝術家展覽的魅力。」展位上的這些作品,全數銷
情況。
售一空。Hauser & Wirth亦選在香港展會舉期,邀請
大牌西方畫廊的東進策略 而作為全球最具代表的藝博會之一,香港巴塞爾 歷屆皆維持大約50%亞洲畫廊,50%歐美畫廊的參
達14位旗下藝術家一同造訪香港舉行畫廊成立25周 年酒會,聲勢浩大。同時宣布Hauser & Wirth「25周 年」全新中文網站上線,讓人們更容易理解畫廊與其 代理藝術家的生涯。
展比例,今年是香港巴塞爾第5屆,如果從Art HK第
再以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為例,每年皆
1屆開始算起,今年已是第10年,銷售成功的西方畫
會選定重點推廣的藝術家,像是前年的尼奧.勞赫
廊,愈來愈清楚自身在亞洲博覽會市場的推廣策略。
(Neo Rauch),去年的米歇爾.波爾曼斯(Michaël
以龍頭畫廊為例,例如Hauser & Wirth旗下逾60位代
Borremans),再到今年的呂克.圖伊曼斯(Luc
理藝術家,其藝術家名單是許多初入當代藝術市場的
Tuymans),透過藝術家本人來到香港,一年又一年
收藏家不熟悉的,但Hauser & Wirth仍然堅持在香港
的讓亞洲藏家認識這些西方傑出創作者。
端出他們心目中的好菜,也藉由亞洲市場熟悉的旗
已經在亞洲設立據點的畫廊,例如高古軒,每年
下藝術家張恩利,吸引更多潛在藏家來到展會。創
展會皆精選旗下藝術家或是畫廊收藏的作品,陣容齊
辦人伊萬.沃斯(Iwan Wirth)說:「我帶來我最喜
全,例如李希特、村上隆、Sterling Ruby,Alexander
高古軒畫廊亞洲區董事總經理 Nick Simunovic(左), Kaikai Kiki畫廊與貝 浩登聯合代理的日本藝術家Mr.開心合影,見證展位銷售熱度。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亦是香港畫廊周。馬凌畫廊德輔道空間舉行謝素梅 個展。由左至右為: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謝素梅、巴塞爾藝術展 總監Mark Spiegler。
FEATURE
108
SPOTLIGHT
來巴塞爾 看什麼?
Lévy Lé vy Gorvy Gorvy
李奇登斯坦《宇宙學》
李奇登斯坦《宇宙學》.油彩、壓克力、畫布.271.8×425.5 cm.1987。
羅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1977年開始創
經典人物頭戴桂冠,令人想起義大利形而上學派喬治歐.
作超現實主義系列。這項藝術潮流強調夢境分析與潛意
德.奇里訶(Giorgio de Chirico)簡潔的羅馬雕塑,以及
識,看似與藝術家重視形式的創作手法大相逕庭,但其別
畢卡索1930年代經典時期的作品。作品中央出現馬格利特
樹一幟的風格卻為藝術家帶來發揮的空間。
常用的窗戶圖案,而前方漂浮著一塊瑞士起司,代表藝術
這幅展場最大的李奇登斯坦畫作《宇宙學》價值2千萬
家早期藝術生涯。《宇宙學》畫如其名,各種滿載歷史意
美元。他將多個超現實主義的比喻共治一爐,卻充斥個人
涵、緊密相連的形狀拼湊成複雜的層次,代表多元化現代
的獨特記號,刻畫其作品演變過程。作品左右兩邊的兩個
藝術史的來臨。(文.攝影
陳芳玲)
03 安尼旭.卡普爾《Mirror(Pink to Purple)》.不 鏽鋼、漆.149×149×21 cm. 2016。(Kukje Gallery / Tina Kim Gallery)
04 安尼旭.卡普爾《隨機三角鏡》.不鏽鋼與樹脂. 150×150×20 cm. 2016。(Kamel mennour)
05 安尼旭.卡普爾《Mirror(Gold)》.不鏽鋼、金. 115×115×19 cm.2014。(Gladstone Gallery)
01 01
02
03
安尼旭.卡普爾《隨機三角鏡》.不鏽鋼. 130×130×16.5 cm.2016。(Kukje Gallery / Tina Kim Gallery)
02
安尼旭.卡普爾《Mirror(Cobolt Blue to Magenta over Pagan Gold)》.不鏽鋼、漆.165×165×26 cm.2016。(Lisson Gallery)
Kamel menour Lisson Kukje / Tina Kim Glads Gladsttone
04
05
安尼旭.卡普爾的鏡子系列 安尼旭.卡普爾(Anish Kapoor)的鏡子始終是佔用許 多觀眾相機記憶體的作品之一。
公分;後者直徑165公分,現場最大。70萬英鎊的則是 韓國Kukje
Ti n a K i m 畫 廊 帶 來 的 從 粉 紅 漸 層 至 紫 色 的
這次出現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鏡子至少5件。Kamel
《Mirror(Pink to Purple)》,直徑149公分。這面鏡子
menour畫廊的《隨機三角鏡》採鏡面切割,同Lisson畫廊
在展出幾天後便被賣掉,悄悄換上了另一件切割面的鏡
鈷藍到洋紅金色版本的《Mirror(Cobalt Blue to Magenta
子。再來65萬英鎊金色鏡子出自Gladstone畫廊,尺寸最
over Pagan Gold)》一樣要價75萬英鎊。前者直徑150
小,直徑僅115公分。(文.攝影
陳芳玲)
109 Luxembour Lux embourgg & Day Dayan
封塔納《Attese》 畫廊以「切割」為主題呈獻這位藝術巨匠盧齊歐・封塔 納(Lucio Fontana)創作於1950至1969年代的「切割」 系列。對於空間的研究暗示了超越物質界限的無窮,給人 一種從畫布下揭開宇宙空隙的感受。 《Attese》定價650萬美元,除了是場上最大的封塔納 畫作,也用上了最吸引人的紅色來表現藝術家具批判性且 備有建設性的藝術姿態— 「有創意沒什麼大不了的」, 重要的是能夠超越繪畫的形式主義向動態發展,讓人足以 感受到「存在於空間中的平靜、宇宙的嚴謹、無窮中的安 寧」。(文.攝影
封塔納《Attese》.水彩畫布.73.5×60.5 cm.1968。
陳芳玲)
季豐軒
李華 《翔翥》 不同於黑白山水,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所 見的3幅李華
畫作全是水墨金箔地日式屏
風。他選用1960至1990年代間的古老金屏風 媒材取代傳統宣紙,用嶄新手法呈現傳統山 水的力量,令人耳目一新。 《翔翥》取自「龍翔鳳翥」,但圖面不 見龍也不見鳳,而是在樹幹的近景中,展現 枝幹與樹葉一體彷彿瀑布飛瀉奔騰般的神采 飛揚之感。再者,《翔翥》呈以少見的6片 屏風,且雖素雅如宋代山水,卻以極致的工 李華 《翔翥》.水墨、金箔地日式屏風.212×376 cm.2017。
筆 技 法 闡 釋 其 解 構 西 方 主 意 後 蔚 蔚 大 堂 的氣 宇。定價130萬美元。(文.攝影
陳芳玲)
Gladsttone Gallery Glads Gallery 奈良美智《One Foot in the Groove(For Donnie Fritts)》 奈良美智常把可愛但面露邪惡的小孩和動物,與漫 畫與動漫等流行文化,以及他對龐克搖滾的熱愛連結起 來,反映其對社會及人生的觀感。 這幅向鄉村樂手Donnie Fritts致敬的作品,是藝術家 罕有的壓克力木板畫,也是是次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最 大幅的奈良美智作品。藝術家借用歌名One Foot in the Groove的作法,切合玩字的風格,令人產生相應的聯 想。然而反觀畫面,主角不在墳墓而是躺在雲端,既孤 單無助,卻善良惹人憐愛。奈良美智筆下的人物擁有多 重情感與性格,但不同的面向並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反 叛與純真同時存在的。定價175萬美元。 (文.攝影
陳芳玲)
奈良美智《One Foot in the Groove(For Donnie Fritts)》.壓克力木板. 220.3×349.9×10.2 cm.2010。
FEATURE
128
ENCOUNTERS
遇見_自由的出口 策展人格拉斯.坎特談「藝聚空間」
Dinh Q. Lê 作品《深藍的海》。(Art Basel提供)
文|林琬娸
129
策展人格拉斯.坎特(Alexie GlassKantor)於何采柔《在第二天,星期 六,你的三分鐘……》裝置作品前。 (攝影
林琬娸)
「藝聚
空間」(Encounters)展示 全球著名藝術家創作的大 型雕塑及裝置,作品於展
場的中心位置展出,突破傳統展會展位的界限,給 予觀眾另一番的藝術體驗。就像是首次受邀展出的 台灣當代藝術家何采柔,她帶來《在第二天,星期 六,你的三分鐘……》作品,透過藝術家的表演與 裝置方式,讓人們透過作品,看到平常生活裡,一 些看似微不足道而遭我們忽略的細節,思考我們 是如何的消耗或換取時間?在21日貴賓預展時即 排起長龍。而藝術家金守子(Kimsooja)帶來的 《Deductive Object》一作,是從一顆打磨成橢圓 形的石頭(印度文化的梵卵)為靈感,創作出一枚 「宇宙蛋」,讓人們在展區裡思緒可以跳脫空間與 時間的限制。那麼,「藝聚空間」還有哪些作品可 以來細細品味?我們很榮幸有請策展人格拉斯.坎 特(Alexie Glass-Kantor)以她的角度,帶領我們遊 走其中,同時分享她的策展感受和心得,聽她細說 過去3年來在自身創造力上的改變。以下為格拉斯. 坎特第一人稱口述。 今年已經是我第3次策展「藝聚空間」,你們不能 想像我激動興奮之情猶如第一次,更開心的是我已 經被委任明年回來繼續我的工作,那表示今年10月 開始我又會四處尋找拜訪藝術家,審視他們的公共 藝術展覽空間計畫書。好吧!說回今年的主題「時 間」,我從來都對它如何能在藝術裡表達出來感興 趣。身為澳洲人,我能不為時間所分心著迷嗎?我 們可是處於地球的最南端,時間至少比鄰近亞洲國 家快上3個小時。 巴塞爾有嚴格的規定我不能在「藝聚空間」上建 立房間把空間隔離出來,因為畢竟這分隔在兩層的 四行展覽空間裡說穿了是條通道。這裡的空間高度 達14米,我喜歡尋找能好好利用這高度的藝術品,
ART FAIR
(Art Central提供)
第
三屆Art Central藝術博覽會, 3月21至25日於中環新海濱, 在佔地達1萬平方公尺的臨時建物區舉行。今年超過百家畫廊
共襄盛舉,分別在「藝壇萬象」、「新晉菁英」兩大展區登場,其 中75%參展畫廊來自亞太地區,今年台灣參展畫廊共11家,包括正
進 擊香港藝術週
藝美學空間、藍騎士藝術空間、首都藝術中心、大象藝術空間館、 德鴻畫廊、十方藝術空間、雅逸藝術中心、科元藝術中心、木木藝 術、青藝術、宛儒畫廊等,以及來自日本的白石畫廊,《典藏投
Art Central Hong Kong 2017 文|陳意華.陳芳玲.林琬娸
資》特別精選此次參與盛會的12間畫廊,以饗讀者。
大象藝術空間 以學術策畫亞洲多元面貌
以
學術策展推廣當代藝術的大象藝術空間,今年二度參展,展 出新加坡藝術家劉金桔、中國藝術家沈少民以及杭春暉之
作。 中國藝術家沈少民的《標準-達利》一作擺放在角落,皺褶 畫布上的達利肖像吸引不少觀者向前拍照、取鏡。國際雙年展參 展常客的沈少民,作品形式多樣,包括裝置、影像以及觀念繪畫 等,這次展出的「標準像」系列,靈感來自當代藝術經典人物, 以戲謔、趣味手法對歷史、記憶提出自我的省思。來自新加坡的 劉金桔,充滿中國人文情趣的水墨之作帶來一片寂靜之境,十分 吸睛,由於藝術家產量少,作品有限,定價較高,從5萬至10萬6 千港元之間。同樣來自中國的新工筆代表杭春暉,現場展出的作 品很特別,結合浮雕與工筆的精髓,營造出中西的虛實之境,帶 給人無限想像。今年大象帶來8件作品,平均作品價位落在5萬到 15萬港元之間,對於已有藝術收藏習慣的藏家而言,是很好入手 的價位。20日的VIP之夜展間的人潮不斷,連續兩年參展的畫廊負
DA XIANG ART SPACE 大象藝術鍾經新帶領團隊二次參展Art Central。
132
責人鍾經新表示,今年明顯感受VIP之夜人流大幅增加,而且本屆 參展畫廊水平一致,作品質感也不錯。 (文.攝影
陳意華)
首度參展Art Central的青藝術,
正藝美學空間首度參加
藝術總監周銘志。
Art Central,推日裔美 籍藤村真最新力作「寂
青藝術
靜.美」系列。
正藝美學空間
力推市場派與街頭藝術
ARTRUE
今
靜謐之美洗滌人心
QING ART GALLERY
年首度參加Art Central的青藝術推出兩位藝術 家聯展,分別是中國藝術家劉玖通與台灣塗鴉
牆外層層細緻的綠水,在Art Central喧囂的展場
藝 術 家 林 軒 毅 之 作 。1 9 7 7年 出 生 的 中 國 藝 術 家 劉玖
內,開啟一處僻靜的清幽。首度參展的正藝美學空
通,近年來在拍賣市場受到各方矚目,而他的書法線
間帶來日裔美籍藝術家藤村真,受到日本作家遠藤周作
條與水墨的筆觸,展現東方詩意之美,更是深得買家
小說《沉默》的啟發,創作出來的一系列「寂靜.美」
的青睞。近年來的抽象繪畫受到市場的關注,看似傳
(Silence and Beauty)之作,作品在展場一曝光,吸引東
統的題材,在劉玖通內心的「想像」山水行旅中,展
方到西方藏家親炙,20日的VIP 之夜已有不少人關注。在
現藝術家當代的新思維。
展
傳統日本文化中,美與苦難幾乎是分不開的,藤村真在小
有趣的是,青藝術帶來的另一位藝術家,卻以另類
說《沉默》中獲得的啟示幫助他反思個人在信仰與美之間
且前衛的手法,展現當代藝術另一種思考。今年初甫
的關係與拔河,「寂靜.美」系列的創作,可說是藝術家
結束新加坡藝術登陸藝博會(Art Stage Singapore)
的信仰追尋最美的心靈探索之旅。擅長以日本畫技法融合
後,台灣街頭藝術家林軒毅(Colasa)馬不停蹄轉
西方當代思維,藤村真堅持以金箔、銀箔、天然礦物、古
往香港,參加Art Central,以「從錯綜複雜中發現簡
墨、雲肌紙等少見的珍貴材料創作。
潔」為題展出兩大系列之作。林軒毅從垃圾,甚至是
從藤村真的繪畫中得以見到,不論是近看或遠觀,隱
廢棄不用的材料為創作元素,在街頭藝術創作中打造
約之間總會感受到閃閃發亮的色澤,極為美麗,而這就是
個人品牌,近幾年,受到國際知名品牌的青睞,林軒
稀有寶石磨成粉末散發出來的美麗光澤。由於材料取得不
毅已經和幾家知名國際品牌合作,如adidas、agnes
易,作品產量有限,正藝美學同時也帶來藏家較少見到的
b等。這次在Art Central展出的《戴珍珠耳環的少
藤村真水墨、山水的卷軸之作讓大家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歷
女》,靈感來自於荷蘭畫家維梅爾的作品,他把水泥
程。藤村真之所以繪製水墨之作,是為了保存日本卷軸技
漆、噴漆、碳粉等材料利用轉印手法印到畫布上,而
術這項工藝,他冀望透過持續不斷的創作使得這項技藝得
另一系列則是藝術家利用垃圾袋作為材料,創造出平
以保存延續下去。此外,展場中還呈現數幅小尺寸之作,
面的浮雕形式。青藝術藝術總監周銘志表示,今年首
而這些作品是記錄藝術家創作歷程中所留下的痕跡,小尺
度參展Art Central,特別推出已在市場受到關注的劉
幅之作很吸睛,尤其是外國藏家的詢問度很高,作品價位
玖通以及台灣街頭藝術第一把交椅的林軒毅,藉此建
約在3千至6千美元之間。 (文.攝影
立畫廊品牌形象。 (文.攝影
此
陳意華)
陳意華)
次同時兼顧藝術家與畫廊負責人身分而站在第一線銷售作品的蕭耀,在首
首都藝術中心
都藝術中心參加Art Central時,以「好色之圖」系列迎向了聚集於香港的
色相與靈性之美
國際藏家。「好色之圖」系列始於1996年,5、6年前方才定調基礎語彙,除了 用詼諧、隱喻的方式描繪身體性器,表達人類最原始的慾望,也反諷東方社會 的保守與西方藝術開放的矛盾情感。蕭耀透露,是次詢問作品的人多是西方臉 孔。他們無不心領神會,莞爾一笑。 為了形構作品與作品之間的對話關係,首都藝術中心另帶來了徐畢華的畫 作。長年追求「道藝合一」的創作與生活哲學養出了她別具女性能量與東方意 境的抽象作品。在其色彩與點線面之間的律動中,蘊藏了觀照其架構的桃花源 所需的「地、水、火、風、愛」元素。 換句話說,徐畢華陰陽和合講究平衡相生的中道美學,某程度地與蕭耀關懷外在 物質世界與內心幽微活動的感官「色、受、想、行、識」相呼應。畫面各異其趣,
CAPITAL ART CENTER
卻不衝突,彼此之間輝映出屬於首都藝術中心的經營策略與走向。是次展出作品共
徐畢華與蕭耀攝於各自作品《大氣迴旋》、
23件,價格各約10萬元上下,備受香港國際藏家肯認。 (文.攝影
《開枝散葉》前。
陳芳玲)
133
ART FAIR
即將跨入第7年的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跨
藝 術初心的 多 元面貌 2017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入第7年的台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7), 主辦單位始終堅持「以藝術家為核心」的策展理念「初心」,
獲得廣大藝術家與愛好藝術人士的支持與肯定,藝術總監李善單更在 去年大膽挑戰,提出開放「預購」藝術家2017年最新創作系列的想 法,獲得藏家熱烈支持。「台北新藝術博覽會」這個「絕對品牌」已 是藏家心中的保證! 今年特別嚴選來自全球63國360位藝術家,展出作品高達3千件, 藝術題材豐富、多元,且各具地方特色及文化內涵,涵蓋各種當代藝 術的不同面向。主辦單位除了評選嚴格,堅持每屆汰換新血,以高達 6成的名額,讓更多具有創意與潛力的新面孔參展。
整理|編輯部 圖|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2017年的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即將在4月14至17日於台北世貿三館隆 重登場,大會每年都會以不同主題,展現博覽會新風貌,今年主題為 「初心-從第一幅作品開始」,展出藝術家以當初畫下第一筆的熱 情,呈現出今年的參展精彩作品,如同主辦單位年年提醒自己,在成 功與掌聲中,仍本著初衷來辦展。 在藝術總監李善單的規畫下,今年規畫大會策展區、國際當代藝 術、紐約當代藝術基金、國際藝術家沙龍大展、中國當代藝術、台灣 當代藝術、國際藝術家大獎賽、文創藝術及藝出慈悲等九大展區,讓 參觀者跟隨藝術家創作的「初心」開始,感受每一位藝術家從事創作 的起始旅程。以下精選部分參展藝術家作品,讓參觀群眾先饗這場美 麗盛宴。
台灣╱李善單&瑪馨玲 「氣」系列由藝術家李善單與瑪馨玲師徒聯手創作,體現「修行 要有道氣」、直指心證的意涵:萬相、無相,或萬物、抽象,皆有運 行,皆可表現。落花的氣,不是落花;流水的氣,不是水;浮雲的氣
李善單、瑪馨玲《氣
140
天地大氣》.丙烯、畫布.130×162 cm.2017。
左 Carlo Alberto Palumbo《The Globe》.油彩、畫布. 100×150 cm.2016。 右 瑪馨玲、陳誼欣《三千大千 世界
天地心》.丙烯、畫
布.117×91 cm.2017。
是變,風動的氣是化……。 具象抽象,抽象具象,大象 無相,相無定相。道為正體,氣為道用。道無言而無所不 在,氣無形而無不功用。法身無形可變萬相,即是也。
義大利╱Carlo Alberto Palumbo 1976生,寫實古典畫家,在國際間享有盛名,曾 得過「義大利拉古納」大賽等無數大獎,並在2011
李善單是全新領域「圖騰能量油畫」的開創者、心靈
年獲義大利藝術學院選拔為10年來最傑出藝術家,
能量風格的先驅,迄今已榮獲48項國際藝術大賽獎,是
得以參加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在義大利國家館中
百 年 來 亞 洲 第 一 位 以「油畫個人館」獲邀參加 2 0 0 9年 威
展出作品。創作特色是以精湛的解剖式人體技法及中
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也是亞洲第一位與國際頂級超跑品
古世紀畫風,再現華麗的古典技法。透過畫中人物衣
牌DiMora跨界合作的藝術家,擁有「超前衛藝術家」、
著的不同材質不同畫法,和色彩所醞釀的中古貴族氛
「當代東方的畢卡索」、「二十一世紀當代藝術大師」等
圍,他成功營造出皇室的奢華、權力傳承的表徵,以
美譽。
及無與倫比的富貴氣息。認為展現成熟作品的最基本
瑪馨玲為台灣新銳藝術家3人組─張心禹、王馨薇與鄭
元素,是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了解繪畫的材料並正
如玲,2011年首度合力創作「合氣一相」系列,旋即入選
確使用它們,同時投入許多時間從事人體繪畫和經典
「西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第159屆秋季展」而崛起於國際藝
作品的練習。
壇,作品並成為日盛企業、台灣工業銀行、克緹集團等三 大集團收藏。
台灣╱瑪馨玲&陳誼欣
義大利╱Ivan Lardschneider 1976年生,是一位擁有奇想幽默感的雕塑家;他 喜歡把人物的頭部放大,以強調主角的性格和特徵,
由藝術家瑪馨玲與陳誼欣共同創作,特色為每幅作品都
也讓觀眾可以自由地發揮想像力……究竟人物代表的
會畫上光點,用光點象徵芸芸眾生內在的佛性,佛性一旦
是 善 用 腦 力 的 工 程 師 、 會 計 師 、 還 是 廣 告 創 意者 ?
顯現便會發光,佛性顯現多少便發出多少相應的光。每幅
他的作品永遠不會只是沉默的展示,而
作品依主題不同,有不同的構圖及用色,代表不同的空間
是積極的與觀眾交流互動。每件作
及環境,但其涵義直指心證,皆在描繪對佛法的體悟與闡
品都能帶給觀眾許多驚喜也延
明佛性!瑪馨玲擅長充分挑戰油彩的流動與自由性,在不
伸無限的想像空間。「只是
可預測的變化中,掌控出內聚的精神,同步具有「隨緣不
想回到童年,用最樸實的語
變.不變隨緣」,達到意相境相、虛實並生的境界。陳誼
彙來創作,也希望將超越
欣目前就讀於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AAU),藉創作表
一切言語的純真之心帶
達人生的美好,喜歡用鮮明飽滿的色彩賦予畫作生命力,
給每一位觀者。」藝
並融合浪漫童話氣氛給觀者幸福洋溢的感覺,作品帶有豐
術家如此說。Ivan
富的故事性。 Ivan Lardschneider《Heavy Head》.銅雕.87×45×90 cm.2016。
141
一 座火車站,一個 時 代 的 縮 影 奧塞美術館國際巡展 文|陳漢金 圖|奧塞美術館
此
次奧塞美術館藏品在故宮的展出,不只是這個 著名場館所有繪畫收藏的一個縮影,還足以呈
現出法國藝術發展上,一段黃金時期的脈絡─ 從推 翻 復 辟 政 權 革 命的1848年,直到第一次世界 大 戰 爆 發 的1 9 1 4年。在這半個多世紀裡,法國藝術發展見 證了西方社會逐漸從舊時代過渡到新時代,古典主 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還 有其他許多流派,相繼應運而生,此起彼伏,還經常 相互傾軋、互動,熱鬧、豐富非凡,使得巴黎成為藝 術的首都。此文嘗試以藝術史的觀點,為這個流派紛 起、百家爭鳴的精彩時段理出頭緒來。
奧塞美術館內部。
一座「火車站-美術館」的象徵性 1986年底,一座由巴黎市中心廢棄的火車站,被
的建築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現代建築。不
改建而成奧塞美術館,它的獨特與日後的成功,是由
料這新建築不只得不到讚美,還招來了罵聲連連,
許多原因,巧妙的湊在一起而造成的。我們先回溯到
因為實在不好看,也不實用。中央市場改建的重大
更 早 些 的1970年代,那是個講求進步、效率, 追 求
失敗,使得當局於1978年規畫一座新的大型美術館
「現代」精神的時代,法國當局恨不得除舊布新,
之際,不再迷信於新建築,而是選擇了古蹟再利用
想把首都加以現代化。1973年,位於巴黎正中 心 、
─ 將「奧塞火車站」的廢墟加以改建。「奧塞美術
佔地廣濶的「中央市場」(Les Halles)老舊卻美觀
館」就在數年後落成、開幕了,用來收藏1848年到 1914年之間的藝術品。 奧塞美術館的藏品定位於十九世紀後半到二十世 紀初,是從舊時代到現代的一個過渡時期,所以該 館對新、舊觀念的傳承、交替、對立、互動、傾軋 這些問題特別敏感。建館場址本身,已象徵性的體 現出這些問題。美術館的前身「奧塞火車站」正好 完成於1900年,那是為了輸運許多來自各地的旅 客,前來參觀該年在巴黎舉行的世博會─ 一個無 比盛大的、兼容並蓄的文化、藝術、科技的展示場 合。奧塞火車站的建築,也是兼容新舊,它的鋼構
傑洛姆《鬥雞(古希臘青年鬥雞)》(1846)。
上 德拉克洛瓦《獵虎圖》(1854)。 下 米勒《拾穗》(1857)。
主體,就像艾菲爾鐵塔般,是當時尚屬新穎的建材 與科技;然而鋼架之外的石材外壁,以及其上許多 細緻的刻飾,卻是傳統的、保守的。火車站本身, 就像此美術館的一幅著名的畫作─ 莫內的《聖拉札 爾車站》(Gare Saint-Lazare)一般,透露出某種工 商業時代的詩意。 奧塞美術館尚未創立之前,法國十九世紀中葉 直到一戰之前的藝術品,主要被分散的收藏於羅浮 宮、盧森堡美術館、橘園美術館;它的創立,使得 兩世紀之交的美術典藏有著明顯的定位,一方面承 續羅浮宮到十九世紀中葉為止的古老傳統收藏,另 方面則預示了龐畢度中心「現代藝術美術館」的新 趨勢;如此而與羅浮宮、龐畢度中心三足鼎立,成 為法國最重要的三大美術館。奧塞美術館的展示, 在搖擺於傳統與現代之際,力圖破除一般人「傳統
典、傳統畫風,在十九世紀發揚光大。這個傳統,可
就是保守、落後,現代就是進步、積極」的迷思,
上溯至路易十四時代所創立的「繪畫與雕塑學院」
嘗試讓人們瞭解,傳統與創新經常是互為表裡、相
(1 6 4 8年 ) , 到 了 十 九 世 紀 初 , 被 改 稱 為 「 美 術 學
輔相成的。過去經常被貶低的十九世紀古典派、學
院」(1 8 1 6年 ) 。 經 官 方 認 可 的 藝 術 家 們 , 或 經 由
院派,並非如一般成見那麼不堪,而是蘊涵著許多
官方設立美術學校訓練出來的畫家們,在他們的畫作
細緻、微妙之處;況且這些傳統畫風,並非一些現
上展現出相當傳統的畫風:對稱、平衡、明晰的結
代趨勢全然反抗、擺脫的對象,無論寫實主義、印
構;素描、線條的注重;節制、典雅的色彩處理。這
象派、自然主義或象徵主義,其實都與傳統派息息
些畫家的作品,在官方主辦的「沙龍展」公開展示,
相關。
尋求社會的認可。 安格爾紮實的技巧、雅致的畫風,將古典風格在
在「古典」傳統中浮現的「浪漫」
十九世紀中葉推向極點,他為數頗眾的效法者,甚至
傳承羅浮宮收藏的餘緒,奧塞美術館的繪畫展
被稱為「安格爾派」,他們時而根據古代的題材創
示,是從古典與浪漫的對峙開始。古典派主將安格
作,時而為當時上流社會的人士繪製肖像畫,以迷
爾(J.-A.-D. Ingres,1780-1867)與浪漫派領袖德
人、討好的畫風取悅中產階級的品味。這些安格爾派
拉克洛瓦(E. Delacroix,1798-1863)的對立,早在
的畫家中,若畫風過於保守、復古,經常被稱為「學
十九世紀前半已開始,一直延續到世紀中葉。
院派」(académisme)。
安格爾將法國源遠流長的,總是由官方主導的古
安格爾的畫作大部分被收藏於羅浮宮,奧塞美術
見 證歷史的時刻 側記國美館「硬蕊
悍圖」展
文|陳芳玲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
3
月11日中午12點,台北氣溫20度,多雲時陰。一
人在。總之,一夥人浩浩蕩蕩地坐著四排式的大巴
夥人說好了搭統聯客運南下到國立台灣美術館參
(45人座),空位僅5個左右。
加悍圖社的第31場重要展覽「硬蕊
悍圖」。
這檔由館方助理研究員周郁齡策畫的展覽,歷時半
這趟路程稱得上順暢。12點半發車,下午2點半就 抵達國美館了。
年時間準備,目的是替這即將邁入第20個年頭的台灣
大夥大致逛了一圈展場後,陸陸續續前往開幕
老牌團體,重新梳理其前身脈絡,以及定位它在當代
式舉辦處水牛廳集合。起初以為就是一般開幕式,
藝術中的承接與轉化的角色。
未料還不到開幕時間3點半,現場已冠蓋雲集。與
這一夥南下的人輩分涵蓋圈內老中青,藝術家、學
會來賓除了剛剛在大巴裡的重量級藝術界人士,還
者 皆 有 之 。 11 點 1 0 分 , 資 深 藝 術 家 顧 重 光 最 先 抵 達
包括廣從屏東、高雄、台南、苗栗、台北甚至台東
約定處國父紀念館位於仁愛路的大門口。接續上車並
來的各方要角。舉凡:文化部次長楊子葆、文化部
坐在車子前方的還有潘麗紅、韓湘寧、黃銘哲、賴純 純、何孟娟、黃琬玲、陶文岳、王焜生、白適銘、莊
150
國美館「硬蕊
悍圖」開幕式。文化部次長楊子葆(前右 )、司長梁永斐
(前右 )、國美館館長蕭宗煌(前左 )與副館長陳昭榮(前右 )、前館
普……而輩份輕的黃亦中、林浩白等幾乎坐在車子後
長黃才郎(前左 )、策展人周郁齡(前左 ),以及悍圖社藝術家與貴賓
頭。當然睡過頭或基於其他理由而自行前往的也大有
合影。(攝影
陳芳玲)
左 國美館「硬蕊
悍圖」
的檔案區展場。 中右 悍圖社歷史文獻。
司長梁永斐、國立台灣美術館副館長陳昭榮、國立
愈來愈熱絡,彷彿一場闊別已久而期盼不已的同學
台灣美術館前館長黃才郎、台北當代藝術館前館長
會,彼此之間不僅噓寒問暖,打卡拍照,甚至直播
石瑞仁、台北市立文化局前局長謝佩霓、國立彰化
現場互動。剎那之間,都快忘了同一下午在台北也
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系主任陳冠君、世新大學教授駱
有個超強吸引人潮的磁鐵(場)— 國立歷史博物館
麗真、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張惠蘭、台北國際藝
的「相思巴黎— 館藏常玉展」的開幕記者會。(當
術村總監吳達坤、國藝會總監翁淑英、毓繡美術館
然,藝術圈與文化界積極參與且支持的311反核大遊
執行長黃翔、獨立策展人胡永芬與蔡明君、藝評人
行也吸收了部分人潮。)
孫曉彤、作家李維菁……以及藝術家盧明德、李銘 盛、張美凌、高雅婷、侯忠穎、凌瑋隆……還有魚
活在當下
刺客爐主李俊賢和相關成員、女藝會成員們、數家
悍圖社的成立得從30幾年前一群文化大學畢業
畫廊老闆、拍賣公司負責人與知名藏家……夯不啷
的 學 長 學 弟 談 起 。1 9 8 0年 , 他 們 組 成 了 幾 個 小 的幫
噹地擠得現場水泄不通。工作人員急忙加擺椅子,
派。1985年,正式集結成一個有清晰理念的團體
就怕怠慢了諸位賓客。
「台北畫派」— 悍圖社的前身。他們在自己的土地
正式開幕前,當地青年樂團「農村武裝青年」在
尋 找 養 分 , 向 自 己 的 文 化 紮 根 。1 9 9 7年 畫 派 解 散。
一旁帶來表演。隨著歌聲與樂器的飄揚,現場氣氛
然而在多元的當代藝術環境下,他們自覺不為主流接
美術街展區,左為吳天章《關於蔣介石的統治》、《關於毛澤東的統治》,右為陸先銘《對她的仰望》、楊仁明《思考中的知識份子》、郭維國《新樂園》。
151
SPECIAL REPORT
在流動的饗宴中,與 相約 巴黎
常玉
文|高玉珍 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常玉《萬物靜觀皆自得》. 油彩纖維板.128×72 cm.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
1978
年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博 館)第一次舉辦留法藝術家常玉
(1901-1966)遺作展,展覽檔期非常短(9月16日至 9月22日)。1990年10月1日至10月27日是我第一次為 常玉策展,當時在史博館展覽組工作,對於展覽一向 敏銳的我,有關節慶及館藏特色總會整理設計到展覽 中,偶然的機會查詢館藏作品時,恰巧看到了常玉的 相關圖檔及資料,因此在期待中完成了常玉的展覽。 記得因為經費有限,當時只印製出版了一本小畫冊, 封面採用館藏號26888的油彩《花》,一束白色劍蘭 插在透明玻璃瓶中,綠色枝梗向四方散開,黃色背景 與白色桌布用黑色線條區隔開來,最有趣是桌邊灰黑 條紋小花貓正爬向花瓶的一剎那,畫面從靜態中驟然 興起一股騷動不安的趣味!我也在展覽規畫期間,仔 細檢視欣賞常玉每件畫作,深深愛上常玉獨特簡單的 風格。雖然當時展覽並未引起太多人注意,但最近與 一位常玉收藏家聊天,她告訴我因為看了1990年那 次展覽就瘋狂愛上常玉,還冒很大風險從法國拍賣會 中買了她生平的第一件常玉作品,開啟日後收藏常玉 作品的緣分。那次展覽之後,我一直牢記常玉的生日 (1901年10月14日),1995年他生日時我策畫了「雙 玉交輝─常玉 潘玉良畫展」;2001年他百歲紀念時我 再次策畫了大型「鄉關何處─ 常玉的繪畫藝術」展, 當時除了巴黎和紐約收藏的作品參展,台灣已愈來愈 多常玉的愛好者與收藏家,台灣儼如常玉藝術世界的 最佳歸宿。
COLLECTOR
文|林琬娸 圖|蘇富比
程壽康 的「肖生玉」
壽康,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蘇
程
富比亞洲區業務蒸蒸日上的關鍵人
物。他灑脫的為人,智慧的話語,幽默的 口吻,總能在不經意間,勾起全場的笑 意。《典藏投資》有幸能與他進行訪談, 專訪內容主要是關於他新出版的私密收藏 專書《異獸人間》;程壽康以最私密的一 面示人,心情輕鬆愉快地聊著他的私人生 活,從家教甚嚴說起,訴說著高中前從未 參加過露營、舞會等到柏拉圖式戀愛的認 同,認為物質上短暫歡愉的滿足度遠不及 細水流長的情感……本次專訪親證他的行 事手腕與人格魅力,重情又精明,老練又 優雅,天平兩端看似矛盾的特質,在他身 上卻能平衡出某種其獨特的魅力。以下為 專訪內容。 典 在那麼多收藏類別,為何選擇玉器 作為藏品?您還記得第一件購藏嗎? 程 我喜歡可以在手上把玩、與之親 近、配戴身上的物品,而玉器正好不謀 而合。雖然也喜歡文房珍玩,貪其實用 性高,可總不能抱著香爐外出吧!打從 我開始收藏的時候瓷器已經不便宜了, 我只是個上班族,只能在可負擔的範圍 內購買心頭好,那時候就算是分期付款 也沒有能力購藏官窰瓷器,那倒不如物 色價廉物美的玉器。我猶記得第一件收 藏是八○年代在中國公司購買的白玉雙 獾,約2、3千元,那時候貨源供應足,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
174
哪怕在百貨公司也找得到好貨。
典 玉器多是看質地、雕工及題材等,請問您收藏的準 則是什麼呢?有沒有什麼您特別要求的重點? 程
雕工確實是重要的,能為玉石錦上添花展現藝術的
氛圍,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玉的本質。就算玉是硬的 石頭,但也能感應其溫暖油潤,這是它本身滲透出來 的。其他人常說玉摸多了,便會光鮮潤澤,我個人覺得 這說法很玄。試想玉是多堅固的材質,需要長久的打 磨,我不相信日摸夜摸便能摸出好玉來。用上衛生紙一 擦,原以為是玉質上的油潤,其實只是自己的油脂分泌 (笑),我敢打包票說,不好的玉放上一百年也還是不 好的玉。 程壽康私人收藏專書《異獸人間-程壽康藏肖生玉》。
典 一般中國藏家喜歡收羊脂白玉或和闐玉等,這類玉 典 您是什麼時候開始認真收藏?可否和我們分享這收
色油潤潔淨,如此討喜的材質也是您的心頭好嗎?
藏路上,一路走來最令您愛不釋手或印象深刻的藏品?
程
程 就是剛剛說的,從那段時間起就一直留心玉器,直
只要質地是油潤光澤,帶有皮殼。就算是所謂的白玉,只
到現在為止,週末我也依然在逛古董店,就算只是看看
要把它們放在一起比拚下來,也可以分辨到不同程度的
開心。有時候動了心會日思夜想,我一般會給予自己一
白,有些是較黃,有些則是較灰。
我對白玉並沒有特別的偏愛,灰玉、黃玉我也收藏,
個冷靜期,要是之後也依然念念不忘,那就會幫自己了 件心事,這種內心的鬥爭總是永無休止。在初期的時
典 成為國際拍賣行亞洲區的掌舵人,這一身分有令您
候,我也有出售收藏品,可是現在,要到我願意付錢購
更瘋狂地投入收藏嗎?畢竟每天都能接觸目不暇給的藝
買的地步,一般也捨不得把它賣出去了,所以這幾年我
術品。面對諸多誘惑,Nicolas Chow(蘇富比亞洲區副
的銀行帳戶只有出沒有進,哈哈!很難說哪一件特別喜
主席暨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仇國仕)說您是一位好奇
愛的,玉器的多樣性,件件形態不一,這也是我購藏玉
心強的收藏家,什麼門類都能觸發您的喜好,但熱度能
器的原因。
持久的,只有玉器。其它種類的藏品,為什麼沒有辦法 像玉器一樣,始終如一的成為您的心頭好?
典 在玉器的收藏裡,有大型的擺件,也有上手把玩的
程 誠然由於工作的緣故我有幸能夠接觸頂級藝術品,
小件。請問您有偏好那一類型嗎?玉器的雕刻多是動
可我不是一個瘋狂的人,我的理智可是從小到大培養而
物,還是人物呢?有特別偏愛哪個朝代的玉器嗎?
成,因此我清楚明白自己的頂點,在此領域內能觸碰到
程 高古玉於我來說較難斷代及辨其真偽,陪葬的出土
最高處就已經高興不已了。小時候我有諸多嗜好,學習
物也彷彿對往生者不敬,故我一般收藏漢代以後的傳世
劍擊、鋼琴和小提琴等,可是這些皆需要長時間的練習
玉。動物和人像的雕工皆喜歡,較少收藏的就是平面的
以達至一定的水平,故這些愛好並沒有持續下來。可能
玉牌子,因為我認為立體圓雕最能體現工藝水平,從而
當初開始購買玉器時,也沒有想到會持續了30多年,只
確立鑑賞價值。
是這些年下來,一直在看一直在買,赫然發現豐富的藏
175
MOVIE ART
My Dear Art 談紀錄片《一個人的收藏》
文|游如伶 圖|牽猴子整合行銷
姚謙(左)與徐浩軒合影。(攝影
游如伶)
早
年音樂事業有成的姚謙,邁入後中年階段,藝術
信任,「因為他們比我更接近這個時代,未來是他
收藏成了人生的A-side,更從20餘年的藝術收藏
們的。」過去他曾是唱片公司主管、打造出無數知
經驗發想,監製紀錄片《一個人的收藏》。30世代的徐
名歌手,這種識人眼力來自於人與人間的情感互動
浩軒畢業自台大經濟學系,曾隨導演陳懷恩拍攝文學紀
本能。「我很樂意當年輕歌手的歌迷,也很樂意當
錄片《逍遙遊-余光中》及《如歌的行板-瘂弦》,雖
浩軒的粉絲。當我看人的時候,不是要一個會生金
然已有8年紀錄片工作經驗,但一年多前,藝術對他而
雞蛋的母雞,而是覺得這人有意思,合作過程會讓
言仍是陌生的領域。兩人在一場詩集發表會上結識,在
我覺得很有意義、很有趣。我很樂意當『橋』的角
姚謙的挑戰下,對藝術懵懂的徐浩軒承接《一個人的收
色,讓別人通過我而去抵達什麼。」另一方面,自
藏》拍攝工作,展開一場藝術世界冒險。
稱狐狸的他,也想看看一個藝術赤子,如何看待繽
就如同支持年輕藝術家般,姚謙也給予徐浩軒完全
184
紛的藝術世界?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 合影。(攝影
)、《一個人的收藏》導演徐浩軒、出品人暨監製姚謙(由左至右),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電影首映
林亞偉)
紀錄片工作前期,光是磨合拍攝腳本,兩人便 往來十多次,次次都被姚謙駁回。「他會很明確地
盡量接招,然後想辦法解決,所以我就放心的去吃牛 肉麵了!」
告訴你,這不是他要的東西,」徐浩軒說,「過程
拍攝時間介於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之間,工作
中好幾次我想是不是該跪下來請辭,因為被否定了
團隊從台灣啟程,足跡遍及十座城市,拜訪海內外重
那麼多次。」但姚謙從未動搖過,「憑著審美的直
要收藏家如烏利.希克、施俊兆、楊濱、喬志兵和宮
覺,就覺得是浩軒了。對於未知的冒險很重要,浩
津大輔,以及藝術家王光樂、趙剛、宋冬、舟越桂和
軒是願意接受冒險的。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剪接,把
策展人皮力等,也參與年度藝博會、拍賣會及展覽活
看似零散的片段整合出有意義的局面,看完後覺得
動,以拼圖般的影像湊組出當下藝術世界的面貌,並
溫暖而不煽情。」
將由西方主導的藝術觀點轉移至亞洲。紀錄片於3月
挑戰來自姚謙對紀錄片全新的期待,「不是只 給華人看的電影,還要讓外國的觀眾看見。」長年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首映,預計今年5月院線上映,此 外也會在網路發布6支有關藝術收藏的視頻。
投身紀錄片工作,徐浩軒已有一套習慣的影像操作
受限於緊湊的時間及工作成員編制,使得拍攝過
方法,「但我只要一做出前人有過的東西,謙哥就
程像一場挑戰極限的藝術世界冒險。他們在王光樂的
會說不要。打個比方,就像煮一道菜,專業廚師自
北京工作室裡,看藝術家如何創作「壽漆」,此一概
有一套程序,這裡要放鹽,再來加點味精,但謙哥
念來自福建鄉間習俗,當地人在生前為自己準備一具
會說不要味精。我會心慌地想,『沒有味精可以
棺木,年年刷覆新漆以免棺木風化或遭蟲蛀。王光樂
嗎?』他不斷挑戰我既有的思維,鼓勵我走出舒適
在畫布上一遍一遍疊蓋新漆,圖像最終如一朵瓣緣潔
圈,而這部影片的敘事方式,他希望能呈現過往紀
白,花心漸轉為濃黃的緬梔花的截面,死亡衰敗的氣
錄片沒有做過的東西。」對談過程,姚謙專心傾聽
味也轉化成生之芬芳。他們在托斯卡尼風雨下探訪藝
導演的分享,不時有點驚訝:「我都沒發現你們崩
術復興的小城,走入收藏家置滿橡木桶的幽闇酒窖,
潰了。」並且大笑說:「因為他們都是體貼的人,
天花懸垂的水晶器官風景與沉睡在漫長時光中的紅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