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
跟著策展人Xavier Rey逛故宮 奧塞美術館旋風來台
以第三翅膀─ 穿梭 觀念.藝術.歷史 藝術,不再只是一幅畫或一件雕塑,而是一種觀念的釋放…… 是對哲學、政治、人性、物質文明等發展,給予回應的種種形式和態度。 乘著飛翔工學中看不見的懸空力量,穿梭於觀念、藝術、歷史之中, 尋找觀念藝術與藝術觀念間有跡可尋的思想美學蹤跡。
藝 術觀 念及其 不滿 高千惠 /著 定價 420 元
本書是一本藝術觀念 念 與觀念藝術 術 的史敘與思考筆記,目的在為當 代藝術的論述背景作 作 出觀念、理 理 論、實踐的文脈追蹤。試圖從過 去的藝術史、經典人 人 文思想、近 近 代思潮與當代藝術作品中,重新 觀看藝術觀念和觀念藝 藝術的新對話 話,以便打開觀念藝術的黑盒子, 窺看歷史時空下的藝術 術觀念之形成 成。
聯合推薦 ˙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 文 學科課程 程 主任 文潔華 ˙ 高雄 高雄師範 師範大學 大學跨領 跨領 領 域藝 域藝術研 術研 研 究所 究所所長 所長 吳 瑪 悧
陳 愷璜 璜 ˙ 台灣 台灣前衛 前衛藝術 藝術家 家 梅丁衍 ˙ 臺北 臺北市立 市立美術 美術館館 館館 館 長 長 黃海鳴 ˙ 觀念 觀念與跨 與跨領域 領域藝術 藝術 術家
延伸閱讀
風火林泉:
藝術,以××之名
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
高千惠 /著
高千惠 /著
定價 320 元
定價 420 元
典藏藝術家庭∣訂購專線:(02)25602220 分機 300 許銘文 傳真:(02)2542-0631 ∣典藏藝術網 http://artouch.com/books/ ∣典藏叢書 FB https://www.facebook.com/Artcobooks
ㇸ 䕝 Ὸᷴ ㇷ 忪 ⏖Ọ 嵗 㘩 䔏「 䙫 凑 喰 䔘 ⏊ ┱ 」 !
押井守 押井 守
著
謝承翰/ 高詹燦 = 譯
的
從 電 影 學來的 工作 生 存 法 則
䛲
曢
特別推薦
⽘
,
⭟
杇
孃
䙫
偞
⠛
㰩
䔆
⾪
㲼
!
妹 㨊 剙, ⬷ , 䔘 㘖 凑 㱡⮁ ⷘ 䙫 ! !
角色學 「 因為人一生的經驗有限,無法遍歷所有與人有關的 知識與文化,所以才需要『 虛構 』的世界。」—押井守
Ἥ⓷嬏 榓 Ⅎ …… 晚⣶㯸 冄旃䮧
電影是公司職員都該看的最佳教科書!
本資深動畫導演押井守,曾穿著球鞋走過坎城紅毯,這次從東京蔦屋書店
的古典電影區挑了九部經典電影, 用他颯爽俐落的「 刷刷刷 」風格, 或犀
⽘娼ạ — 偞⠛⛽㕮ὃ⮝ —
⇡䈯ạ — ⽘娼ạ —
日
利或幽默或帶著思考,將心比心地再以其電影從業生涯之所見所行,私底 話與實例不時穿插其中,無論你是何等職位、哪個角色,機會可以翻轉, 命運可以修整,姿態必須有型,並且要與自己一決勝負。 本書將隨著每個人的場域與位置不同,產生不同的視野,最重要的是─ 你,想把自己放在哪個位置?
訂購專線︱(02)25602220 分機 300 許銘文 典藏藝術網︱http://artouch.com/books/
傳真︱(02)2542-0631
典藏叢書 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books
文化創意產業 21
定價︱430 元
ART INC THE ESSENTIAL GUIDE FOR BUILDING YOUR CAREER AS AN ARTIST
個人創意事業營生指南
1人
藝術 無限
公司
我 是 藝 術 家 ,我 自 己 賣 作 品
LISA CONGDON 著 郭䉎䉎 郭䉎䉎
譯
誰 說 創 作 就一定 得 勒 緊 䋞 帶 ? 但若只是端著作品, 眼巴巴等著慧眼獨具的經紀人看上你, 那䋞帶勒多緊都沒用。
戶 名:典 藏 藝 術 家 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帳 號:1 9 8 4 8 6 0 5 | 地 址:台 北 市 1 0 4 中 山 北 路 一 段 8 5 號 3、6、7 樓 | 客 服:0 2 - 2 5 6 0 - 2 2 2 0 # 3 0 7
數位時代改寫了創作生態, 主動出擊, 讓粉絲軍團找到你。
ISB N978- 986 -9280 2-7 -3 / NT NT$$360 360
網際網路時代的潛力與可能 性 ,改 寫 了 創 作 者 的 發 展 路 徑 。作 者 提 供 讀 者 越 過 傳 統 守 門 人( 經 紀 人 )、直 接 面 對 買 家 的 各 種 建 議 與 做 法:你 不 必 再 等 著 被 物 色 、被 挑 選!你 可 以 建 立 自 己 的 全 球 數 位 藝 廊 ,培 養 一 大 批 瘋 狂 粉 絲 ,每 個 人 都 是 你 服 務 的 對 象 … … 最 後 ,你 通 常 都 不 必 找 他 們 ,而 是 他 們 來 找 你!
別躲在 畫布後面了!
麗莎・康頓
www.artouch.com/books// www.artouch.com/books
FROM TAIWAN 航向威尼斯雙年展
TO THE WORLD
CONTENTS
136 藝術之風,吹向國際,航向威尼斯! 與心靈之美不期而遇|游如伶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陳意華
96
94
90
北京保利 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編輯部
北京保利 佛教美術夜場|編輯部
北京保利 現當代藝術|編輯部
105
104
102
101
北京東正 2017春季拍賣會|編輯部
華藝國際 2017春季拍賣會|編輯部
中誠 佛教美術夜場|編輯部
羅芙奧 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編輯部
羅芙奧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編輯部
嘉德香港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編輯部 100
98
140 謝德慶 在藝術的時間,做時間的藝術|徐詩雨Shih-yu Hsu 144 李明維
拍賣預告
PREVIEWS
人犀之間的生命本質|曾暐婷
150 李光裕 以開放姿態面對生命價值|林亞偉 156 施力仁
No. 115
124 佳士得香港 東西爭輝,閃耀香江|林亞偉
2017年05月01日出刊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68
藝術脈動 展覽大觀
168
來自黃金年代的藝術之風 奧塞精品在台灣|柯舒寧.陳意華
176
遊走真實
謊言之間
赫斯特打造奇幻大展|藍文鈺 180
下一個黃金年代!
白石畫廊台北開幕大展
藝博會直擊
|游如伶
186
「舟」遊而求索 潘公凱在中華藝術宮與龍美術館|林霖
190
衝突與和諧之間 2017惠特尼雙年展|曾馨霈
194
藝術,不存之地 忠泰美術館當代藝術展|游如伶
158
景氣下的藝術奇蹟 2017台北新藝術博覽會|陳芳玲
164
VIP預展寫下佳績! 第9屆Young Art Taipei|陳意華.游如伶
176
市場動向 FLASH 藝市鎂光燈
180
76
千呼萬喚的「焦點」 莊普個展在誠品畫廊|陳意華
77
從左鎮萌芽的驕傲 索卡邁向25周年 |林亞偉
78
林安琪長路漫漫回家路 板橋林家後代亞洲首個展 |陳意華
79
從紐約到華盛頓
洪易的街頭奇幻動物園 SCANNER
81
在暗房裡作畫 羅傑.拜倫的失控人間 |游如伶
82
是危機抑或是轉機?
市場掃描
158
RESULTS
|柯舒寧
紐約攝影市場觀察|黃亞紀 86
開拓新路的大無畏 具體派襲捲也趣 |陳芳玲
88
年輕藝術家的新舞台! 心動藝術新空間 |陳意華
106
拍賣結果
香港蘇富比
曾梵志+沃荷打響亞洲春拍 |林亞偉
120
112
香港蘇富比 日本藝術鋒頭健 |林琬娸
116
香港蘇富比 穩定成熟的市場 |林琬娸
118
香港蘇富比 穩步上揚的力度 |林琬娸
120
香港蘇富比 最吸睛!自然與藝術的永恆美學 |林琬娸
生活藝術 198 樂響園圃
204
音樂要不斷努力,永不停止 專訪鋼琴家梅尼可夫(上)|焦元溥
202
美味的舌頭 海膽與酒 |聶汎勳
204
Sotheby's Spring Sales
聶飲釀
精品藝術
車視界
粉紅之星與日月之神|林嘉瑞 206
咆哮絢麗的年代 1938 Horch 853A Special Roadster|Benson Chiu
208
回家的路上2|阮義忠
212
創作與初心|黃子佼
攝影故事
藝術不設限
62
68 名家專欄 王德育.藝想
68
康丁斯基的藝術觀 抽象風格的衍變|王德育
74
俄羅斯魔幻寫實|吳華
58
古物今說
60
我的美術史 寫給藝術的歌|姚謙
62
魯迪之眼
李明維與他的「關係美學」
64
周彤談藝
文以載道的精神本源|周彤
66
上海觀察 資料熱和感覺冷的原因|祝君波
56
強大的溫柔|林亞偉
多姆斯收藏
名家專欄
編輯手記
古董與古物之辨|洪三雄 |Rudy
No.115 發行人 社長
簡秀枝
法律顧問
劉承慶
編輯群顧問
徐文瑞
發展研究室總主筆
鄭又嘉
《典藏投資》 編輯群 總編輯
林亞偉
資深編輯
陳意華 柯舒寧
編輯
陳芳玲 游如伶
特約採訪編輯
陳韋晴 顏鈺倫 林琬娸 楊椀茹 萬永婷
美術總監
謝献志
美術設計
憨憨泉設計有限公司
《典藏古美術》 編輯群 總編輯
廖堯震
特約主筆
陳啟正
採訪主編
藍玉琦
助理主編
劉洋名
執行編輯
梁悅詩
編輯
王怡文 張筠
特約撰述
劉榕峻 李如珊
編輯助理
楊岱蓉
《典藏今藝術》 編輯群 編務顧問
朱庭逸
總編輯
高子衿
企畫編輯
張玉音
採訪主編
林怡秀
執行編輯
高愷珮
編輯 特約採訪編輯
游雅筑 呂學卿 陳飛豪
《典藏讀天下.今藝術》 編輯群 主編
林亞偉
執行主編
吳敦畫
採訪編輯
李素超 張亞慶 徐佳蕙
美術設計
陳佳
大陸地區特約撰述
王維薇(北京).趙川.張淳雅(上海)
海外地區特約撰述
徐詩雨.李佳玲.馬元中(紐約).郭冠英(美西).李立鈞(柏林). 王馨梨(巴黎).林潔盈(義大利).游崴.陳慧盈.林逸欣(倫敦). 丘德真(澳洲).郭書瑄(荷蘭).黃姍姍.黃琬雯(日本).巫祈麟(芬蘭)
網站總監
艾力恩
網站編輯
陳玉華 林依靜
行政管理部執行副總經理
劉靜宜
行銷事業部總監
林素珍
中南部地區業務經理
劉玉錦
中國區業務顧問
宋安平(手機 13911606221)
北京地區業務副理
田繼超(手機 13910223375)
北京地區發行專員
黃茜
社長特助中國區代表 北京辦事處
謝盈盈(手機 13552864708)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蘋果社區南區9號樓B座1707室 電話 86-10-58264541 傳真 86-10-58264542
上海辦事處
上海市浦東南路855號世界廣場34樓 電話 8621-58825010*343
上海辦事處業務副理
嶋本昭三《黑色渦流》.瓷漆、畫布、裱於木板.183×231cm.
李芊樺.鄭敏惠.鄧祥彬
業務助理
葉偉方
業務代表專線
02-25602220.04-23724919.07-3384104 02-25673297
1965。預估價:1300萬至1800萬港元。 © Shozo Shimamoto Association
張華(手機 13386202280)
業務代表
發行專員
許銘文.徐福伊
會計
古佳華.王榆璇.林雅玲.劉惠婷
印刷
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創刊號於2007年12月1日
www.artouch.com
EDITORIAL
強大的溫柔
5
月的全球當代藝術盛宴,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隆重登場,台灣藝術家今屆 的參與陣容十分堅強,藝術的本源力量,就在於藝術家的心靈。這次,從
大會主題展邀展的藝術家李明維,台灣館藝術家謝德慶,聖馬利諾國家館藝術 家李光裕,乃至於平行展藝術家施力仁,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有著既強大,但 又溫柔的心靈。 與李明維相識的友人,都能體會什麼是如沐春風,這四個字形容他最恰當 不過了,與他的作品相觸,就像是春風拂來,在心湖裡投下一顆自己未曾見過 的寶石,盪起了陣陣自己未發現過的漣漪。新作品《不期之美》,李明維將在 威尼斯展廳裡游走,並邀請一位觀眾,到斯卡帕花園稍坐,享受花園美景,以 及主人李明維模仿唯妙唯肖的蟲鳴鳥叫聲;主人再回來時帶來禮物,但附帶的 條件是:觀眾離開雙年展後,在下一次遇見「美的時刻」才能將包裹打開。每 個人美的時刻都不盡相同,這就是李明維觸動心靈的力量。他透過作品,讓我 們真正去思索自己與周邊的美,不期之美。 謝德慶,一位心靈力量無比堅強的藝術家。個兒不大,但作品的力量卻有 如山嶽。他多年移居紐約,講話帶著那一絲絲台灣國語腔語,就像位鄰家的歐 吉桑,隨和裡有著堅毅。這次於威尼斯「做時間」個展,展出《一年行為表演 1980-1981》(「打卡」)與《一年行為表演1981-1982》(「戶外」),以 及謝德慶的自藏文獻與物件。光是想像,一年365天,每天每個整點鐘,都必 須打卡一次;還有一整年的時間都得生活於街頭,不得進入任何遮蔽物,就可 以想像其中的艱難,而且,這兩件作品幾乎是連續進行的。無怪乎,謝德慶在 行為藝術領域,已然是泰山北斗的地位。 受邀於聖馬利諾國家館舉行大型個展的李光裕,他是台灣藏界與民眾耳熟 能詳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在台北捷運站,在台中國美館等處,已經是我們生活 裡常伴的藝術品,因此對他過往的創作符碼十分熟悉。但,李光裕在威尼斯海 明威故居「羅塔.伊萬柯宮」發表的新作,展現了一位藝術家如何超越自己的 故事,李光裕自承,苦,伴隨著自己,那如何正視苦,擺脫慾望與煩惱?他的 心靈,就在石膏的揉捏裡愈發強大,在其多年一脈相承的作品體系裡,他的新 作破而後立。在台灣雕塑藝術家群裡,李光裕為人尊崇,這次躍上國際舞台, 更是一飛沖天的契機。而市場價值必然跟隨著學術成就,本屆台灣藝術家亮相 威尼斯雙年展,後續效應不容錯過!
56
FLASH
近
年來,活躍於亞洲各大藝術博覽會的台灣抽象藝術代表之一的莊 普,去年在藝術北京、上海ART 021引起熱切關注。繼去年在大
趨勢展出後,莊普終於在千呼萬喚下重返睽違多年的誠品畫廊,「晴日 換雨 緩慢焦點」個展於4月1日至5月7日隆重登場,展出20餘件 2015 至2017年的作品,包括5件大型立體裝置新作。對莊普而言,進駐誠品 的大空間,在平面繪畫之外結合視覺、身體感與空間感,展現藝術家 近十年來在藝術創作上孜孜不倦的思考與嘗試。
千呼萬喚的「焦點」 莊普個展在誠品畫廊 1980年崛起於台灣的莊普,以獨特的方印繪畫呼應東方的哲學思想,創造難以言喻的抽象美感。在看似 理性邏輯的背後,是藝術家對生活的感性流露。蓋印的規律節奏和機械化的反覆動作,展現現代繪畫冷抽 象的理性、次序、經緯,在低限主義脈絡中以點線面與色彩元素思索抽象的可能。莊普以一公分的大小表 現繪畫的透視、素描、尺寸等結構關係所形成的抽象美感,是藝術家方格陣地上匍匐前進的竊竊私語。 1980年以「蓋印」概念一炮而紅的莊普,此展亦不例外地推出1980年代早期衍生而來的代表作,如 《白色的雪花愉快地吹著口哨》。莊普的「蓋印」源自於在西班牙讀書的經驗。「剛到西班牙時注意到 西方人的體型壯碩,個性活潑、外放,與我們東方人的冷靜、內斂很不同,他們畫素描時站的姿勢就比 你強,畫得線條大膽,用簽名代表自己。我就想到東方人用蓋印方式回應,『蓋印』能凸顯我的東方身 份。」莊普以一公分的印章大小為基礎,反覆不斷地畫格子,再以冷暖色製造畫面深度。對莊普而言,印 章在歷史跨度上,代表的是占領平面的空間。「藝術這東西是假設性,不是真的, 是藝術家虛構出來的東西。對我而言,蓋章就是假設性,假設我占領它們(畫出來 的格子),占領了之後再否定它。(用線條把格子劃掉)我以此觀念做出畫面的排 列組合。」在此辯證下「蓋印」創造了莊普的抽象藝術。 此展的代表作《晴日換雨》是一幅約300號的作品,為莊普2017年新作。此作由3張 畫作並置而成,以3種代表色彩向推崇的藝術大師發出致敬之意。莊普深受西班牙藝 術家哥雅的影響,他援用哥雅的「黑色繪畫」,創作出黑色的哥雅,而另外兩位是粉 紅的莫內,以及橘色的羅斯科。「哥雅的黑色魅力,神秘詭異;粉色系則是來自莫內 春天的睡蓮,色域的羅斯科是橘紅。我在他們的作品中找到神秘感的魅力,再以自己 方式詮釋。」特別的是現場還展出早期概念發展而來的裝置《曬日子》,一顆顆光滑 的圓滾滾的石頭串成了時間的痕跡。莊普表示,此作受到貧窮藝術的啟發,他希望以原 始的手法探討數理和時間的概念。「以前的人利用結繩記事計算時間,我則是結合中 國傳統文化,選擇每一月份代表的植物或花朵來計算時間的流逝。」 去年莊普作品在中國大陸能見度大幅提升,引起熱切關注。在誠品畫廊總監趙琍 將莊普納入誠品畫廊旗下後,莊普未來的市場走勢如何,非常值得關注。 (文.攝影
陳意華)
1 誠品畫廊展出台灣抽象藝術家莊普個展「晴日換雨 緩慢焦點」。 2 台灣抽象藝術家莊普與新作《晴日換雨》。 3 莊普《白色的雪花愉快地吹著口哨》。 4 首度曝光的立體雕塑作品《城過草木生》。
FLASH FL ASH
台
南,這座近年吸引全台到國際旅人的南台灣古城,不僅 僅 有著文化古蹟景點與美食的號召,當代藝術的活力也在
這座台灣古城散發活力。尤其從4月到6月,在耘非凡美術館 有一檔「非凡 索卡25周年大展」,達百件的亞洲現當代藝術 作品,是一檔讓南台灣鄉親為之驕傲的展覽。4月15日,耘 非凡美術館萬頭鑽動,這是南台灣難得的當代藝術饗宴,源 於索卡藝術中心與富立建設的攜手合作。
從左鎮萌芽的驕傲 索 卡 邁 向 25 周 年 富立建設打造的台南頂級建案「耘非凡」,由於富立建設總監陳聰徒深愛藝術,將1層與2層空間特闢為 美術館,更多次向索卡藝術負責人蕭富元邀展,期盼透過創立、紮根於台南的索卡藝術,提供南台灣一場 前所未有的高規格展覽。今年適逢索卡成立25周年,身為台南人的蕭富元一口允諾。4月15日開幕當天, 台南左鎮國小與國中的國樂團,為到訪嘉賓現場演奏。蕭富元感性的說,他就是五十 台南左鎮國小與國 年前從左鎮國小畢業,感謝左鎮這塊土地栽培他成長。「當年左 鎮在台南算是窮鄉僻壤,人口只有五千人,但風景優美,這兒還 挖掘出台灣島最早的二萬年前史前人類左鎮人化石。」飲水思源 的蕭富元說:「1992年,我在台南開了第一家索卡;1996年的時 候,在台北開了第二家;2001年到了北京,第三家索卡成立。今 天,索卡成為面向國際的畫廊,在全球最頂級的藝博會香港巴塞爾 天 藝術展,只有索卡一家來自台南!」 索卡從台南到台北,再征戰到北京,蕭富元感念一路支持相挺 的台南收藏家,讓索卡一路茁壯。「非凡 索卡25周年大展」的展 品,就是濃縮的蕭富元收藏眼光。開幕當天重要拍賣行主管無不 親臨捧場,就可佐證這批藏品的豐富與價值。在耘非凡美術館的 展場,1樓展場展出國際級的經典作品,2樓展場則以當代藝術為 主,有著實驗性質強烈之作,包括台灣「未來社」成員。 因為台南的土地與鄉親,滋養了蕭富元率領索卡,締造了台 灣第一家橫跨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到東南亞現當代藝 術的畫廊,今天,蕭富元透過「非凡 索卡25周年大展」的展 品,回饋台南鄉親當代藝術的魅力,帶著諸多璀璨的藝術品 衣錦還鄉。蕭富元不僅為索卡立下了25周年的里程碑,也為台灣 衣 畫廊產業樹立了標竿。(文 1
林亞偉.圖
索卡藝術中心)
「非凡 索卡25周年大展」開幕剪綵嘉賓:(右至左)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中華文物 學會副會長陳筱君、清翫雅集理事長林木和、索卡藝術負責人蕭富元、台南市副市長張政 源、富立建設總監陳聰徒、台南市政府秘書長李孟諺。
2 蕭富元(左一)與台南市副市長張政源(右七),與索卡藝術家合影。 3 耘非凡美術館的1樓展場,展出國際級的經典作品。 4 小谷元彥(Motohiko Odani)作品《空 意識的穿越》,是1樓展場最受人關注的作品之一。 5 「非凡 索卡25周年大展」的2樓展場以新銳當代藝術家作品為主。
FLASH
活
躍於瑞士、英國的藝術家林安琪(Angela Lyn)來自赫赫 赫 有名的板橋林家,長年旅居海外,因此國內鮮少人認識
她。林安琪的作品流露出東方的文化底蘊,但混血兒的臉孔卻 又難以定義,如今在長年追尋與思索中,她找到「家」的意 義,同時也開啟了這場追尋之路的亞洲首場個展的序幕。3 月底,台北正藝美學空間以「回家路漫漫」為題,展出林安 琪多年來對「家」的思索與創造,作品涵蓋了繪畫、裝置。
林安琪長路漫漫回家路 板橋林家後代亞洲首個展 正藝美學空間一樓的展間,映入眼簾的即是一幅長軸的風景山水之作,與水泥建築 築 空間的樸實相呼應,這風景彷如置身僻靜的山林幽谷,在寧靜的氣息中與悠悠自然 然 對話。 1955年出生於英國的林安琪,1972年首次來台與台灣親人相見,期間曾在輔仁大 仁大 學學習中文與繪畫,隨後於拜安姆蕭藝術學院攻讀純藝術。林安琪從小在東、西方家庭成長,透過創作思 索在東、西不同文化激盪下的身份認同。1947年,林安琪的父親因為政治關係而無法返台,致使他長年 有一種「有家歸不得」的失落,父親把與家鄉有關的物件擺放在家裡,藉以撫慰思鄉之情,林安琪在這樣 的環境薰陶下孕育出屬於自己的東方特質,同時也不自覺在創作中流露出屬於自己的東方繪畫風格。舉例 來說,她以西方古典「風景畫」為主題,但畫面卻散發出隱隱的東方幽微氣息。從畫作中可以看到林安琪 的畫面布局,與顏料運用的巧思,如畫面空間大量的留白。而在顏料調製上則採用了近似「墨黑」深藍或 綠,創造出彷如黑墨在宣紙上的暈染效果,使畫面呈現出一種既屬西方的精準理性,又屬東方的情趣。林 安琪表示,「雖然畫面顏色又輕、又薄,看起來很淺,但我花了很多時間調配色彩比例,對我而言這就像 東西方文化的融合,看似簡單但卻又不容易。」 來到二樓的展間,這裡呈現的風景畫都與「距離」息息相關。每件作品已經單純到畫面只呈現枝幹或樹 葉的一角,透過物件與空間的遠近關係,創造出一種可能是心理的,或者是視覺的距離感受。林安琪笑著 說,試想如果畫中的樹幹再延伸一點,直至畫面的中央,甚至超過三分之二,你會 說 試想 覺得這樹幹很具侵略性,好像要衝出畫面的感覺。如果只在畫面的邊角亦產生退縮 覺得這 之感。對她而言,畫面的協調性是屬於華人的哲學。特別是在現今世界,大量的 之感。 資訊與影像塞滿人們的內心,缺少對話和溝通的互動,讓人沒有時間和空間去感 資訊與 受,不斷被資訊餵食,而繪畫使人沉澱思緒,對她而言尤其重要。 受, 除了風景畫,在三樓的展間,林安琪特別安排了與生活感有關的作品,她挑 除 選了自己身邊的物件作為繪畫的題材,如鞋子或珍珠等。林安琪在家鄉的首 展,以古董箱子與青銅製鞋的裝置,闡述家族對她的意義,同時也述說華人傳 展 統女性的綁腳文化。漫漫長夜路迢迢的追尋中,林安琪找到了心靈的歸屬之 統 地,開啟觀者不同形式的回家之路。(攝影.文 地 1 正藝美學空間個展,林安琪(Angela Lyn)與其作品合影。 2 正藝美學空間林安琪亞洲個展「回家路漫漫」。 3 正藝美學空間林安琪亞洲個展「回家路漫漫」。
陳意華)
FLASH
改
編自英國《衛報》專欄作家班傑明.米(Benjamin Mee)回 憶錄而成的電影《我們買了動物園》,描述一位喪偶的單親
爸爸,為了讓全家人遠離傷心地展開新的生活,辭去工作,帶著兒 女遠走他方,在因緣際會下,買下了一座動物園的奇妙經歷;並 且,一家人在這座動物園裡,跟著動物與員工們一起重新拾回了 愛與希望,撫平傷痛,並重展笑顏……。同樣在中年迎來人生轉 折、正式出道成為藝術家的洪易,也同米一家人一樣,和動物一起展開 起展開
從紐約到華盛頓 洪易的街頭奇幻動物園 「第二人生」,然而稍稍不同的是,洪易是將所到之處的城市街頭,都變成了他歡樂的動物園! 美國arnet藝術新聞在冬去春來時分,選出了18件令人振奮、銷融寒氣、「走春」必看的紐約公共藝 術,而洪易在百老匯街頭展出的11件大型動物雕塑位列第2名;報導中提及,這些色彩鮮活的動物雕塑, 象徵著台灣幸運的意涵,讓充滿「本土味」的台灣雕塑,站上國際性的大舞台發光發熱。也讓人瞭解到, 藝術,有時候不需要艱澀的大道理或探索沉重的議題,好比法國藝術家妮基.桑法勒,撫平了童年時的陰 影和創傷,以形象豐滿活潑、顏色鮮豔、散發愉悅與熱情而聞名世界的「娜娜」系列作品一樣,是能讓人 在忙碌川流的城市之中偶然駐足,會心而笑,帶給人們快樂,僅此而已。 現在,這批令人歡欣愉悅的作品,在踏上美國後,從西岸大城舊金山長征到東岸的世界之都紐約,終於 於今年4月28日,在文化部的協力之下,進軍美國政治心臟地帶的華盛頓DC,並一路展至10月份。而這, 也是首度有台灣藝術家在此舉行大型藝術展。展出地點皆為華盛頓重要地標,包含自由廣場、白宮與國會 山莊之間、哈洛德廣場等地,共9件大型和4件小型作品,為華盛頓街頭增添一抹台灣文化風采。 性格豪爽的洪易,笑著這麼說他「出道」成為藝術家後,由台灣走向世界的心路歷程:「藝術就是一場 內在感性思維與外在理性妥協的學習,只要能明白生命的目標與價值並 內 莫忘初衷,就能不輕易被環境妥協、被他人干擾。我也鼓勵年輕人往前 莫 走,一旦找到目標就要勇往直前。」正如華盛頓展覽行前舉辦的記者會 走 當天,文化部政務次長楊子葆所提到的:「現在在台灣,好久沒有人講 夢,也好久沒有人講熱情。」往往,生活的不易和挫折,消磨著堅持與 熱愛,而洪易從「台灣夢」走向「美國夢」的成功,無疑帶給徬徨不定 的年輕藝術家們一劑強心針: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是否擁有毅然轉身、 「買下動物園」的勇氣?又是否還留存對藝術單純美好的初心?若你心 中也有遲疑,或許,今夏走一趟華盛頓DC雙橡園與華盛頓市中心,洪易 與他為世界帶來歡樂的動物,會告訴你這些問題的答案。 (文.攝影 柯舒寧) 柯舒 1 洪易《圓龍 EA》.鋼板烤漆.250×210×220 cm.2016。 1 洪 22 在紐約百老匯街頭,遊客十分喜愛與笑臉迎人的《三羊開泰》之作。(攝影
林亞偉)
33 印象畫廊負責人歐賢政、江妙玲伉儷、藝術家洪易、與文化部政務次長楊子葆在記者會上合影。 (由左至右) 44 洪易在舊金山市政廳前廣場舉辦的「花漾動物嘉年華」展覽,圖為作品《長景祿》。(印象畫廊提供)
SCANNER
3
月 時 , 赴 紐 約 參 加 最 負 盛 名 的 A I PA D 攝 影 博 覽 會 ( T h e Photography Show presented by AIPAD)。AIPAD為國際攝
影藝術經紀人協會(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Art
是危機抑或
Dealer)的簡稱,其所舉辦的博覽會在專業度上一直是30餘年來國際 頂尖,這次亦安畫廊台北的參展,也是首次有台灣畫廊參與展出。 當參展消息傳開,有藏家朋友詢問我是否未來將專注在攝影經
是轉機?
營,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一直是繪畫與攝影並重的畫廊,亦安畫廊 台北在繪畫、當代藝術上一直有專業的表現。但不可否認的是,筆者 對攝影確實情有獨鍾,這是因為攝影實在是一個太有意思的市場了,
紐約攝影市場觀察
相較繪畫市場高低取決於風格、潮流、與最重要的好壞精品,攝影還
文.攝影|黃亞紀
這個相較封閉的市場,估計會在未來幾年內有大幅度的改變。
會因為技術、媒材的演變而有更多的價格差異,也有更多的寶藏可以 挖掘─ 因此如筆者過去所說,攝影一直是更專業且小眾的市場,但
AIPAD攝影博覽會觀察 AIPAD攝影博覽會與另一攝影博覽會巨頭Paris Photo巴黎攝影博 覽會相較,因地緣關係更加著重在戰後美國攝影外,參展畫廊的年資 也普遍較高、相較品味較為保守─ 筆者一開始就明白這會是一場硬 仗,我們因此帶去了已在該博覽會露臉數次的須田一政罕見的彩色 vintage cibachrome(cibachrome為西霸彩色相紙,是已經不再製作 的相紙種類),與在紐約的台灣年輕藝術家廖健行(Jeff Liao)的作 品,兩個不同時代與國際的藝術家,對於台灣社會風景這個主題的不 同詮釋與對話,專業度與精彩度皆受高度矚目與評價。 儘管保守,AIPAD攝影博覽會依然吸引了歐美最重要的美術館策 展人,除了美國本地的紐約MoMA、洛杉磯蓋提美術館、芝加哥美 術館、舊金山MoMA等外,歐洲的泰德美術館、龐畢度藝術中心、 卡提布列松攝影基金會這樣的機構,都到此美國最大平台交流。畫 亦安畫廊台北參展
紐約攝影博覽會展位。
廊部分,儘管今年因移師Pier94參展成本大增而 造成數家紐約核心畫廊如Yossi Milo等的退出, 但紐約最大的經紀人Howard Greenberg、Bruce Silverstein、Edwynn Houk依然都在最好位置租 下了最大展位。在企畫展方面,博覽會則邀請 國際最大攝影收藏─德國的Walther Collection 策畫了以「Identity」為主軸的學術展覽,參展 的收藏作品跨越了早期達蓋爾式照片到當代作 品,也涵蓋歐美、亞洲、非洲不同區域。 在銷售上表現最好的,可能是來自倫敦的 Richard Saltoun,他們除了帶了現在攝影市場 正火熱、剛在紐約MoMA等地舉辦數個學術 展覽的俄國前衛攝影如羅德琴科(Alexandr Rodchenko)以外,也帶來畫廊主力─ 觀念、 行為藝術、女性藝術的攝影如阿爾梅達(Helena A l m e i d a ) 、 威 爾 克 ( H a n n a h Wi l k e ) 。 卡 拉洛法(%ėOD .ROiʼnRYi)數千塊的vintage
82
photogram賣得也相當不錯,畢竟趕上了這波實物投影的市場趨勢且價格親民。 說到實物投影(photogram),除了曼雷(May Ray)是博覽會中必見重點之 外,日本藝術家瑛九的實物投影作品很意外地也出現在Paul M. Hertzmann的展 位中,更意外地是開幕當晚兩張作品立刻售出,都由美國的美術館收藏。負責人 Susan Herzig表示,他們之前也做過瑛九的展覽,作品也立刻由洛杉磯蓋提美術館 收藏。瑛九是戰前開始活躍且英年早逝的日本藝術家,他的藝術影響了日本前衛 一代如細江英公、河原溫等。作品定價皆為2萬美元。但相較瑛九作品的熱度,日 本當代攝影在博覽會的反應並不熱烈,筆者展出的須田一政雖然同樣引起蓋提美
左
AIPAD紐約攝影博覽會中展出日本藝術 家瑛九的實物投影作品。
中 羅德琴科的《母親肖像》永遠是經典, 開幕立刻售出。
術館的興趣,但首因彩色作品在美國是第一次展出,又因美國攝影經紀人與美術
右 行為藝術預計未來在攝影市場會持續升
館的關係穩固,新畫廊較難從如此體制中一開始就有所斬獲─ 同樣帶來日本當代
溫,圖為阿肯錫(Vito Acconci)的數件
攝影且首次參展的倫敦Michael Hoppen、安特衛普的Ibasho,應該都有同樣感受
vintage作品。
─唯Hoppen去年已在Armory Show展示過且市場又算剛起步的深瀨昌久《鴉》的 vintage,夾帶著攝影集再次復刻的風頭上,明顯獲得市場青睞,現場換過幾次作 品,價格都在3萬美元上下。 主場的美國攝影家方面,亞當斯(Ansel Adams)當然是主流中的主流,但除了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風景外,會場隱藏版的珍稀品是一張1932年的vintage《Winter – Yosemite Pine Branch in Snow》:雪地裡美麗的松葉景象,也是1937年亞當斯工 作室發生大火時留下少數一批照片中的一張。這張作品2002年蘇富比拍賣時約1萬 5美元,現在定價6萬美元,就品項而言應算合理。數年前一度大流行的抽象與超 現實表現的懷特(Minor White)、薩默(Frederick Sommer)已經鮮見,取而代 之的是市場價位仍然屬中上的卡拉漢(Harry Callahan),卡拉漢視覺上更具抽象 感,同時也有疊影作品,算是符合現在的視覺趣味趨勢,也與實物投影的光影感異 曲同工。有趣的是,大都會博物館即將開幕大型佩恩(Irving Penn)大展,這次卻 是我看過佩恩作品最少的一次─ 看來畫廊在這之前都已經把作品賣光了?亦或在 等待佩恩的價格再次上漲呢?
攝影拍賣週市場觀察 A I PA D 攝 影 博 覽 會 期 間 也 是 紐 約 的 攝 影 春 季 拍 賣 週 , 今 年 菲 利 浦 、 佳 士 得 都 很特別地增加了攝影拍賣的場次,而在最後成交上,佳士得明顯獲得領先地位, 總成交額逼近560萬美元,拍賣中最高價的3件作品也都由佳士得締造:韋斯頓
83
COVER STORY 佳士得香港
既輸入,也輸出,例如以亞洲二十世紀藝
東西爭輝,閃耀香江 2017佳士得香港春季拍賣會
術為例,林風眠、常玉、廖繼春、阿凡迪 (Affandi),到日本具體派與韓國單色 畫派等作品,都是處於這樣的雙向道上。 同樣的,被藝術史認可的西方大師包括畢 卡索(Pablo Picasso)、克林姆(Gustav
文|林亞偉 圖|佳士得香港
Klimt),米羅(Joan Miró)等等,他們同 樣亦是處於文化雙向道的概念表現,他們既
5
月底即將登場的佳士得香港春拍季,西方與東方傑出藝術品在香
探索其它文化,融入自身兼容並蓄,而創新
港會議展覽中心預展現場的相互爭輝,不僅僅是今春拍賣的全球
出自身獨到的風格,例如畢卡索取經非洲藝
焦點,更會是藝術展覽上,難得的東方與西方精品真正的同場對話!
術,在立體派的突破裡融合了原始主義,完
西方戰後與當代藝術精品,亞洲收藏家是此一區塊近年來成長最迅速
善他的語言,形成了他的藝術豐碑。張丁元
的收藏群,因此引入西方戰後與當代之作進入香港拍賣市場,愈形豐
假設,如果畢卡索一直停留在粉紅色或藍色
富的藝術品匯集香江,讓香港成為真正與紐約、倫敦並駕齊驅的全球
時期,他的成就將原地踏步,不會擁有而今
拍賣重鎮。
的地位。
記憶猶新的收藏家,當不會忘記早在2012年,佳士得亞洲區副主
因此,張丁元率領的佳士得團隊,除了建構
席暨亞洲現當代藝術部主管張丁元(Eric Chang),就已經策畫亞洲
亞洲藝術的拍賣平台,一直透過展覽的呈現,
現 當代藝術品,與西方戰後與當代藝術品的對話。5年前的秋拍季
讓亞洲藝術與西方藝術對照。只是在全球現當
前,佳士得網站即推出一段訪談視頻《無國界的藝術語言》,由張
代藝術領域,亞洲與西方藝術相比,的確缺乏
丁元與當時佳士得紐約當代藝術部國際總監暨專家主管,以及晚間
美術史家更進一步的梳理研究,也少了像歐美
拍賣專家主管井上光司(Koji Inoue),共同就西方與東方藝術品對
龐大且多元的美術館體系,透過展覽與學術研
話。亞洲藝術家裡的朱德群、趙無極與曾梵志,西方藝術家裡的波
究討論,一步步奠定西方藝術大家的藝術史定
洛克(Jackson Pollock)、羅斯科(Mark Rothko)、克萊因(Franz
位,連帶同步拉抬了市場價值。
Kline)、法蘭西斯(Sam Francis)、蘇拉吉(Pierre Soulages)與
因此,與西方藝術家相較,同樣像海綿
巴斯奇亞(Jean- Michel Basquiat),都是這3位專家當時透過作品互
般吸收,並吐納出自身成果的亞洲藝術家,
相探究東、西方美學異同的傑出藝術家。而這些佳士得香港5年前即
當前得到的藝術史與市場價值肯定仍遠遠不
討論的西方藝術家作品,到了今春,有更多來到了亞洲。
及西方藝術家。於是,今春的佳士得夜場
在2012年時,張丁元就說:「這支影片的籌畫,是佳士得各部門
「融藝」專場,就是期盼透過這樣的東方
專家不斷討論研究,花了三、四年的時間才有這支影片的出爐。我想
與西方藝術品對話,讓人們更容易 理解亞
這支影片會成為下一階段的概念,也就是西方市場更深入地了解東方
洲與西方藝術各擅長之處,立於同樣的比
藝術家的價值,亞洲市場也更理解西方藝術品帶來的影響。」5年前
較基準點,從不同的時空背景來討論東西
的這段話,在今春的佳士得夜場得到更深刻的實踐。張丁元在2002
藝術家在觀念,造型,美學的本質,讓拍賣
年提出「亞洲當代」的概念,涵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台灣到東
場不僅僅只是拍賣,而是東西方藝術家原創
南亞藝術,開始更全面的向收藏家推薦亞洲當代藝術;然後在2012
性的較量!讓藏家透過親身的雙眼辨證,透
年推出的《無國界的藝術語言》,預告The art world becomes one,
過與藏界、學界的交流,更深入理解西方到
而在2017年的春拍,佳士得香港夜場更進一步落實當年的計畫。 於
東方藝術的價值比較。這,也是佳士得擘建
是,亞洲春拍重頭戲的佳士得「亞洲現當代藝術夜場」,今春將分成
亞洲藝術平台,將亞洲藝術推向全球舞台的
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融藝」專場,融合了西方戰後與當代藝術作
希望。其實,這恰恰呼應了中國抽象藝術先
品與亞洲現當代藝術作品,在此「融藝」專場爭奇鬥妍;而第二部分
驅 吳大 羽的這句話:「介紹西洋藝術 ,整
則計畫按照時間軸,再按人物、風景、抽象這三大類主題,呈現亞洲
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新藝
現當代藝術家的傑出作品。
術。」佳士得也相信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
從擘建泛亞洲藝術平台,到一步步透過佳士得拍賣平台,介紹
術家們有很大一部分的作品為東西藝術交流
更多亞洲藝術邁入全球藝術市場,張丁元在多年的鑽研裡發現,許
的創新,不僅是東西文化的視覺橋樑,也是
多藝術家的創作,是處於「文化雙向道」的概念,面對不同的文化
全球美術史的新章篇。
124
趙無極《29.09.64》.油彩、畫布.230×345 cm.1964。預估價:3800至4800萬港元。
A
點的抽象 從草間彌生、李聖子、朴栖甫到余友涵以 「點」結構再重組的作品,形成以「點」形
強大,她要獨闖一條路,而在抵達紐約一年後,她的「無限網」系 列創作開始成形,之後伴隨著她一生的創作路。
組不同風貌的創作。草間彌生1960年創作
這位從小飽受幻覺苦楚的日本前衛藝術家,家鄉的植物都能鮮活
的《無題》一作,是她最為人熟知的符碼之
得彷彿與她對話,南瓜成為她的玩伴,她以畫南瓜簡單的手腕畫圈
一,一圈又一圈的小弧形,形成她的「無限
動作療癒自身,她曾自述:「我筆下的網不僅超越自己,更超越畫
網」系列。草間彌生在1958年移居紐約,孤
布本身。這些網一直延伸至牆壁、天花,最終覆蓋整個宇宙。在我
注 一擲踏上異鄉創作路的她,心靈既孤單又
內心不斷重複增生這股強泉性的迷戀,我就是這種強迫性的增生和
朴栖甫《描法 NO. 10-79-83》.鉛筆、油彩、畫布.1979-1983。
余友涵《抽象 1991-2》.壓克力、 畫布.117×160 cm.1991。
預估價:700至1千萬港元。
預估價:400至600萬港元。
125
FROM TAIWAN 航向威尼斯雙年展
TO THE WORLD
威尼斯台灣館普里奇歐尼宮邸外觀。
藝術之風, 吹向國際, 航向威尼斯!
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攝影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
初夏
文|陳意華
的微風,吹拂著威尼斯水都的波光粼粼,兩年一度的 藝術盛事「威尼斯雙年展」將在5月中旬揭開序幕。 超過120位藝術家的作品在這座浪漫的古老城市中激
盪出更多當代的火花與思考,對藝術發出澎湃的禮讚。 第57屆的威尼斯雙年展(The 57th Venice Biennale)將於5月13日至 11月26日於威尼斯隆重登場。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總策展人由法國柯里絲 汀.馬歇兒(Christine Macel)擔綱。柯里絲汀.馬歇兒是龐畢度藝術 中心策展人,2013年曾擔任威尼斯雙年展法國館策展人。今年2月份, 柯里絲汀.馬歇兒宣布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藝術萬歲」(Viva Arte Vive)重新回歸藝術本身,並且重申當代藝術框架下藝術家所扮演的角 色和責任。策展人表示:「我們生活的世界上充滿衝突和動盪,人本主 義遭受嚴重威脅。藝術是人類最寶貴的部分,是反思、自我表達、自由 和探討根本問題的理想場所。藝術是對生活肯定回答,儘管其後時常有 一個『然而』的存在。在當代諸多辯爭中,藝術家的角色、聲音和責任 占有前所未有的關鍵地位。」也因為如此,「藝術萬歲」更像是聲讚 嘆,呈述對藝術和藝術家狀態的熱情,也是一場和藝術家一起設計、被 藝術家設計、為藝術家設計的展覽,關注藝術家所選擇的展覽形式、提 出的問題,發展脈絡和選擇的生活。
136
陳意華)
L a B i e n n a l e d i Ve n e z i a
參展規模完整 歷年參展人數之冠 今年的參展藝術家逾120位,在參展名單中出現不 少耳熟能詳的名字如Olafur Eliasson、Frances Stark、 Philippe Parreno、Kader Attia、Edi Rama與Anri Sala 等,近幾年都在重要藝術或學術機構舉辦過展覽或得到 大獎,此外尚有1985年以後出生的藝術家如Rachel Rose 與Agnieszka Polska等皆有令人振奮的新作。台灣長年 來關注威尼斯雙年展動態,更於1995年首度參展威尼 斯雙年主動向國際藝壇發聲,藉此反映台灣當前的藝術 發展樣貌。本屆台灣參展藝術家規模可謂歷年之冠,涵 蓋威年斯雙年展主展館,乃至大會認證的平行展。威 尼斯雙年展可分為主題展(Central Pavilion)、國家館 (National Pavilion)與平行展(Collateral Events)。 主展區有綠園城堡(Giardini)、軍械庫(Arsenale)。 綠園城堡包括主題館與國家館。除了這兩大展覽區域 外,平行展則散布在威尼斯的各大古蹟與建築中。今年 參展威尼斯雙年展的台灣藝術家包括李明維、謝德慶、
旅居海外多年的台灣藝術家李明維,今年可說是風 光的一年,最大的肯定莫過於受邀參展本屆威尼斯雙年 展主題館,今年他將在威尼斯雙年展中呈現兩件代表作 品,在主展場軍械庫展出2009年的《補裳計畫》(The M e n d i n g P r o j e c t) , 和 斯 卡 帕 花 園 呈 現 新 作 《 不 期 之 美》(When Beauty Visits)。台灣第二代雕刻家代表的 李光裕,今年也獲邀成為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參展藝術 家,將代表聖馬利諾國家館參展的他,將呈現為此展創 作的《鬥牛系列》雕塑,並且以「有無之際:李光裕特 別計畫」(To Have and Have Not: A Special Project of Lee Kuang-Yu)個展,進駐素有「海明威故居」之稱的 貴族官邸羅塔.伊萬柯宮。 成名於國際的行為藝術家謝德慶,本屆也將代表「台 灣館」參展,以「做時間」(Doing Time)主題,展出 早期未發表的作品以及在紐約創作的「一年行為表演」 的系列作品。1950年出生的謝德慶,1974年偷渡到美 國,他以放逐的姿態在身體、行為以及存在的處境挑戰 既有體制,展現極致的藝術實踐,代表作為1978年的5
李光裕與施力仁。
件觀念性前衛藝術「一年行為表演」,2009年紐約現代
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攝影
陳意華)
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推出吳天章「別說再見」展 覽。(耿畫廊提供)
137
台灣館代表
謝德慶
謝德慶在3月24日於香港藝術中心出席《做時間》座談。 ©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Hsieh Tehching 在藝術的時間,做時間的藝術 文|徐詩雨 Shih-yu Hsu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自去年
7月台北市立美術館宣布
謝德慶與他的藝術
由藝術家謝德慶代表台
謝德慶最著名的作品是5件各耗時一年完成的一年
灣參加 2017威尼斯藝術
行為表演,包括「籠子」、「打卡」、「戶外」、
雙年展後,藝術圈無一不引頸期盼更多展覽細節。而
「繩子」與「沒有藝術」,5月登場的「做時間」則
一向很少參加公開活動的謝德慶罕見地與策展人亞德
是首度同時展出兩件一年行為表演作品:《一年行為
里安.希斯菲爾德(Adrian Heathfield)在熱鬧的香
表演1980-1981》與「打卡」《一年行為表演1981-
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進行了一場對談。這場由台北市
1982》「戶外」。一向不善言辭的謝德慶在座談中
立美術館與香港藝術中心(Hong Kong Art Center)
直接播放這兩件作品中的影像,在「打卡」短短的6
共同舉辦的展覽同名講座「做時間」(Doing Time)
分鐘影片中,觀眾看到的是謝德慶站立在打卡鐘旁不
不僅是為了5月即將開幕的展覽暖身,也讓擠滿香港
斷上下晃動的身軀,身旁打卡鐘的指針飛速前進,頭
藝術中心的觀眾得以一窺這位宣稱自己已是「次等藝
髮迅速生長。藝術家一整年每個小時準點打卡,留下
術家」的行為藝術先驅的風采。
的8760幀無聲影格轉變為「一年」這個地球圍繞太
140
策展人亞德里安.希斯菲爾德暢談自己對謝德慶作品的詮 釋與理解。©Taipei Fine Arts Museum
謝德慶的講座吸引大批觀眾前往參加,在場外有同步投影放映。©Taipei Fine Arts Museum
陽旋轉一圈概念的見證。而由美國激浪派收藏大家希
倘若作品不易察覺或判讀,倘若作品不是由宣稱自己
爾曼夫婦收藏的「戶外」則將近十年未曾公開展示。
是藝術家的人所創作,那這還是藝術嗎?」他認為謝
在該件作品開始前,謝德慶宣告自己在紐約街頭度過
德慶的「打卡」與「戶外」恰切地反映了人類生活在
一年,不進入任何有遮蔽物的地方。影片中記錄著藝
晚期資本主義下的現況,也激賞台灣選擇在世界充滿
術家這一年的生活片段:並行在圍籬中不停吠叫的狗
對移民與不同種族的歧視的現下,挑選了謝德慶這位
旁、哈德遜河畔旁的清洗、緩緩行走過威廉斯堡大
自外於國界與藝術的流放者,肯定那些在不以國家作
橋,以及那最為戲劇化的一刻─ 遭警察逮捕進入警
為界線,處在幾近一無所有的狀態中的人們所創造出
局。這個意外事件讓謝德慶不得不違反自己的宣言在
的價值。而謝德慶在腦海中規畫的回顧展也透過希斯
警察局度過了一晚,但諷刺的是,他同時也成為法官
菲爾德的述說逐漸浮現,5個相等大小的展廳展示了
認證的「嚴肅的藝術家」。
前5件一年行為表演所留下的文獻物件,展廳間的距
這種矛盾在謝德慶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如同策展人
離都精準的以創作間隔時間等比例呈現,在最後一個
希斯菲爾德提問的:「倘若無法再現或是顯而易見,
展示空間則是13間等同大小的連續展廳,當中空無一 物,只有在出口處掛著謝德慶完成13年計畫時的聲 明:「我讓自己活著」。
作品與檔案、藝術與次等藝術 精確地轉化時間與空間的關係,以及機械般儀式 化的紀錄機制都是謝德慶經過一番思考的視覺呈現。 他提到其實在每件作品開始前,都會花一段時間進行 實驗,就像太空人上太空前會在地面做一些測試一 樣,如果實驗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十或四十,不如 預期,即使那個概念再好,他都不會去執行。而如果 成功率有百分之七十,他就會放手一搏。像是在「打 卡」這件作品中,他發現一般的鬧鐘無法讓他整點準 時打卡,因此買了一個相當昂貴可以設置30秒提醒的 手錶。謝德慶也面臨到難以被叫醒的困境,在現場展 在座談會結束後,謝德慶與亞德里安.希斯菲爾德馬不停蹄地趕回台北為今年新增 的實習計畫實習生親自授課。
示當時設計出利用放大器將鬧鈴聲放大的裝置置於床 頭的一張照片。策展人希斯菲爾德也笑說這是他第一
141
主
題
展
李明維
Mingwei Lee 與心靈之美不期而遇 文|游如伶 台灣藝術家李明維獲邀參加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 (李工作室提供)
「一日
早晨,黎明之前,天色猶
這段故事出自伊朗導演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
黑,我開車帶上一條繩索,
的電影代表作《櫻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電
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我找
影描述一名尋死的中年男子,親自在荒地挖掘坑洞,
了一棵桑樹(mulberry tree),將繩索拋到樹枝上,
打算吞服大量安眠藥後躺進墓穴中。他駕車漫駛在市
卻屢屢失敗,只好爬到樹上纏結繩索,手不經意觸摸
區與郊區之間,一路上,遇見貧窮的工人、年輕士
到柔軟的桑葚。我嚐了一口,味道甜美多汁,於是我
兵、工地守衛、神學院學生和一名在博物館工作的土
一顆接一顆吃了起來,突然間,太陽從山峰升起照拂
耳其老人,男子與他們交談,或載他們一程,追問並
茵綠的大地,多美的一幕!接著,我被一群正要去上
聽取對方的故事,並詢問對方願不願意協助埋葬他,
學的孩子吸引了,他們看著我並停下腳步,要求我搖
每段辯證都反映出這些偶遇之人對生死的想法。阿巴
晃果樹,並撿拾墜落的果實吃了起來。我感到快樂。
斯曾在受訪時說,這部電影談的是生命的選擇。電影
我採集這些桑葚並帶回家,彼時我的妻子仍在睡夢
叩問人生值得或不值得活,以及為何而活?
中,而她醒來後也享受果實甜美的滋味。一顆小小的 桑葚拯救了我的生命……。」
144
電影末段那名上車的土耳其老人,便向男主角述說 文首這段回憶。接著,老人問尋死的男子:你要放棄
L a B i e n n a l e d i Ve n e z i a
李明維《不期之美》將於斯卡帕 花園展演。(李工作室提供)
日升日落、天空、清泉和星月之美,以及四季變換孕 育的果實嗎?你要放棄這一切、放棄櫻桃的滋味?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藝術萬歲」中,台 灣藝術家李明維將進行參與式表演裝置藝術計畫《不 期之美》,在斯卡帕花園裡無聲地朝觀眾提問:何謂 美?我們如何定義美的時刻?曾有人問李明維:「你 的作品是藝術嗎?藝術在哪裡?」他的回答是:「你 吃蘋果的滋味是什麼?那個就是我要給你的答案。」 從阿巴斯的電影到李明維的「關係美學」,不同領 域、不同世代、不同國籍的創作者,因為同樣擁有不 凡的藝術心靈而產生連結;阿巴斯用電影探索生死命 題,而李明維擺設歡慶的盛宴,兩者皆隨機邀請入座 的觀眾參與思考,留下如人飲水盡在不言的餘韻。 的本質,獲邀參展的李明維對此表達認同,「藝術不
參與式藝術 心靈深戲
該是為了美術館、藏家、藝博會而生,而是像空氣般
1964年生於台灣埔里的李明維,具有加州藝術
自然,在藝術家的吐納之間出現,是後來的機制將藝
與工藝學院藝術學士、耶魯大學藝術研究所雕塑創
術商品化。現在藝術似乎走向極端,以數字來看衡量
作碩士學位,長年旅居紐約,現居巴黎,這20多
價值,但那對藝術的本質無益。很多雙年展、三年展
年來以創作具有公眾面向、互動性質的參與式藝術
或藝博會,一進展場有上千件作品,這些作品可能是
(Participatory art)而享譽國際。今年威尼斯雙年展
畫廊的選擇,似乎愈大聲的東西愈好,當一千件作品
策展人柯里絲汀.馬歇兒(Christine Macel)以「藝
都是如此時,令人疲勞。」
術萬歲」作為主題,將展覽舞台還給藝術家以及藝術
最初,策展人柯里絲汀邀請李明維在威尼斯再現 《聲之綻》,這件作品於2013年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 館首度發表,之後陸續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東京森美術館、波士頓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 演。2015年12月,《聲之綻》移至紐約大都會博物 館演出,演唱家在展廳中徘徊,隨機邀請一位民眾入 座,在展區高矗的石佛及敦煌壁畫前,為其獻唱奧地 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歌曲。《聲之綻》所到之處皆獲得 正面迴響,更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十大最佳展覽 之一,但李明維考量到威尼斯雙年展的時空條件並不 適合展演此作,另構思了全新作品《不期之美》。 李明維的參與式藝術作品是開放、流動、充滿機 遇且不可預料的,會因為時空差異以及參與者的生命 經驗,而發酵出不同的故事,這也是其迷人之處。如 風到來的未知,正是李明維作品極為重要的部分。此 外,參與式藝術具有遊戲的成分,藝術家在特定時空
李明維(右)與富邦金控與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翁美慧的合照。
條件中,以合適的物件建構一處「會面場域」,並制
145
FEA 聖馬利諾國家館
李光裕
Lee Kuang Yu
雕塑藝術家李光裕。
以開放姿態面對生命價值 文|林亞偉 圖|采泥藝術
「如果
你夠幸運,年輕時待過巴
座全球目光關注的舞台十分艱難,但台灣有一組團隊
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
做到了,他們曲線達陣,而且成績斐然。列寧的紅色
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
革命有一句名言:「推廣共產主義,莫斯科到巴黎最
饗宴。」這是文豪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留
近的距離是經由北京。」甫成立5年的采泥藝術,成
給巴黎的句子,從此讓世人嚮往巴黎。那麼,海明威
立之際即手握的王牌藝術家李光裕,是采泥總經理林
曾經長住過的威尼斯「海明威之家-羅塔.伊萬柯
清汶堅信遭受市場嚴重低估的藝術家,林清汶念茲在
宮」(Palazzo Rota Ivancich),如果能在這裡舉辦
茲,要將李光裕推向國際舞台。今年,采泥做到了。
個展,會反饋這位藝術家什麼樣的饗宴呢?這位藝術
林清汶攜手李光裕通向威尼斯的道路,取道義大利的
家,又會留給我們什麼樣的盛宴呢?李光裕,他就是
國中之國聖馬利諾!
這一位藝術家。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因為昔年中國的政治介入 而無法冠以「國家館」名義,只能以平行展的「台灣
從聖馬利諾走向世界的大門 5月揭幕的威尼斯雙年展,眾星雲集,但要躋身這
150
館」面向世人,而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藝術家 唯一在「國家館」的個展級藝術家,就是李光裕,他
將成為聖馬利諾國家館的參展藝術家,在「羅塔.伊萬柯宮」 萬柯宮」 舉行個展,展出達30件作品! 義大利的國中之國聖馬利諾,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政體, 主政體, 是歐洲文化的代表國家之一,聖馬利諾看中李光裕,不僅背後 不僅背後 有采泥團隊加上國際策展人楊心一的牽線推動,更重要的是李 要的是李 光裕一路以來的創作過程與作品展現,亦符合聖馬利諾國家 諾國家
李光裕《太極》.銅. 35×32×82 cm.2013。
館計畫於海明威之家的雕塑特別計畫,因此決定邀請李光裕 請李光裕 作為特別計畫的唯一參展藝術家。3月18日,聖馬利諾國家文 諾國家文 化管理局局長、威尼斯雙年展聖馬利諾國家館政府主管Paolo 管Paolo Rondelli來到台北,宣布聖國的威尼斯雙年展計畫。這是林清 這是林清 汶曲線達陣的成績,他實現了讓李光裕躍上國際舞台的承諾, 的承諾, 從台北到了威尼斯,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旁的「羅塔.伊萬 塔.伊萬 柯宮」展出,這兒是人們到訪威尼斯最負盛名的一級「蛋黃 級「蛋黃 區」,名副其實的兵家必爭之地。
李光裕《鬥牛系列》:《機智的鬥牛士》與《格蘭納達》.銅.245×122×129 cm
32×26×157cm.2016。
151
施力仁
平行展
Li-Jen Shih 人犀之間的生命本質 文|曾暐婷 圖|現代畫廊
藝術家施力仁於記者會現場述說此次參展心得。
13日,台中現代畫廊舉辦2017威尼斯
了永久性的展覽館,同時,基金會積極拓展國際關
雙年展「個人結構──金鋼再現.生
係 , 自 2 0 11 年 開 始 , 將 國 際 藝 術 計 畫 「 個 人 結 構 」
生不息:施力仁當代藝術展」的行前
(Personal Structure)呈現於此,每年尋覓、邀請世
新聞發佈會,藝術家施力仁此次參與威尼斯雙年展
界各地、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者,參與、組織藝
平行展的展出,是受非營利組織──歐洲文化中心
術或建築雙年展,由藝術家們各自表述其對「時間、
(European Cultural Centre)暨全球藝術事務基金會
空間與存在」議題的觀點,以思想為導向,針對同個
(Global Art Affairs Foundation)之邀請。接著,4
議題進行討論,期間亦舉辦座談會,以促進藝術家、
月21日,施力仁再於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見證這位
藝術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想法交流。
4月
藝術家多年深耕兩岸藝壇的努力。
今 年 的 「 個 人 結 構 」 一 展 , 由 策 展 人 Va l e r i a Romagnini 和 Lucia Pedrana所策畫,並為施力仁的
藝術萬歲!雙年展旅程啟航!
「金鋼再現.生生不息」展覽,安排兩個獨立展廳,
全球藝術事務基金會的總部於2009年設於荷蘭,
展出《犀牛陣》、《生生不息》、《金鋼再現》等作
並在義大利威尼斯大運河、鄰近里亞托橋(Ponte
品。過去數十年來,施力仁持續不間斷地以犀牛作為
di Rialto)的本博宮(Palazzo Bembo)內,設立
其雕塑藝術創作的重要題材,他從中國各朝代的古
施力仁將在本博宮內藉由犀牛裝置《承犀自然.生生不息》探討「文明是否已經站在滅絕的邊緣?」希冀透過展覽引發人們思考生與死、人與自然等關係。
156
Madre solo hay una
你一定 看 過 犬 類 百 科 、鳥 類 百 科 ⋮ ⋮ 但 你 看 過﹁ 媽 類 百 科 ﹂䆩?
什麼都不丟媽─ 總是年年蟬聯「在一平方公尺的空間內裝入最多物品」的競賽冠軍。 咆哮媽─ 䭪的音域很廣,不只用來表示憤怒,也用來表示很開心見到你。 氣象媽─ 有個氣象媽的家庭,旅行時總會有滿出來的行李……
「媽媽生態及特質」的圖文狂想,翻開書讓人就想對號入座, 你的媽是䬟類?你又是䬟類?
3
拉葵兒・狄亞兹・瑞格拉 — 著 林娟卉 — 譯
ISBN 978-986-94060-6-2 NT$400
種媽媽的溫馨狂想 分類百科 獻給在崩潰之餘,都還在刷新人類紀錄的所有媽媽!
戶 名:典 藏 藝 術 家 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帳 號:1 9 8 4 8 6 0 5 / 地 址:台 北 市 1 0 4 中 山 北 路 一 段 8 5 號 3、6、7 樓 / 客 服:0 2 - 2 5 6 0 - 2 2 2 0 # 3 0 7
www.artouch.com/shop
左 台北國際當代藝博會Young Art Taipei 2017 4月15日至16日 於台北喜來登飯店揭幕。(台北國際當代藝博會提供) 右 台北國際藝術村「專家面對面」(Portfolio Review)。 (台北國際當代藝博會提供)
邁
入第9年的台北國際當代藝博會(Young Art Taipei,簡稱YAT), 4月15日至4月16日於台北喜來登飯店隆重登場,14日的VIP預展銷
售成績亮麗,成交近百萬元,力抗不景氣所帶來的陰霾。3天展覽下來作
VIP預展寫下 佳 績!
品銷售延續過去的佳績,據主辦單位統計,本屆銷售表現亮麗的畫廊如 來自日本的湘南台,在藏家預展當日創下21件作品售出的紀錄,而香港 的觀止堂、台中的亞米藝術、台北的博藝畫廊、青雲畫廊及晴山藝術中 心等銷售成績亦接近完售。 YAT主要是針對45歲以下年輕創作族群所創辦的平台,加上飯店型的博覽
第9屆Young Art Taipei
會形式,展出的作品多以尺寸精緻小巧為主,非常適合首度踏入藝術收藏的 愛好者,近十年來的積極深耕後,除了挖掘不少潛力年輕新星外,近幾年 在攝影方面的著墨也日益成熟。舉例來說,創辦第4年的Photo Eye攝影系列
文|陳意華.游如伶
活動,其中在「專家面對面」(Portfolio Review)策畫方面則以堅強陣容著 稱,本屆依照慣例由沈昭良策畫,但卻以前所未來的規模邀請到19位的國內 外專家學者擔任評審,在15日下午從眾多競爭者中由日本的參賽者水島貴 大系列作品《Long Hug Town》勝出。首度舉辦的「攝影市集」(Photobook Fair)邀請台、日、韓、中國以及新加坡等專業出版社參展,14日於台北國 際藝術村登場,旋即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鶩。
參展畫廊與亮點之作 本屆YAT參展畫廊共63間,包括台日韓等,首度參展的畫廊如台北心動藝 術空間、台南的若即若離藝術,甫成立的朗讀藝術,以及澳門的尋藝會、韓 國的Aile Gallery等。首度來台的澳門畫廊尋藝會,藝術家范世康在現場為觀 眾作畫,由觀眾自訂畫題,作品價格亦由觀眾自行定價,互動交流熱絡, 在開幕預展當天吸引不少人參與。參展已逾3次的日本畫廊夫馬現代東京| 文京藝術在VIP預展當天兩件舟越桂的素描作品旋即銷售一空,定價新台幣 逾40萬,而去年在佳士得拍賣以高價售出的日本藝術家稻葉友宏(Tomohiro Inaba)的雕塑也在YAT亮相,以鐵絲結合壓克力的立體雕塑,解構的超現實 2017年新潮賞得獎與入圍之作。(攝影
164
陳意華)
十分吸睛,有別過去以「牛」為題材,今年呈現馬的新作。
左
Bluerider Art旗下來自芝加哥的藝術家Rine Boyer之作。 (攝影
陳意華)
右 維嘉畫廊展出旅美攝影家章潔個展。(攝影
陳意華)
維嘉畫廊今年推出攝影家章潔個展,展出四大系
也很有趣,她利用挖剪圖畫(cutout)技法,在畫布
列作品,包括中藥浴(Chinese Herbal Bath)、浮
正反面灌上樹脂,使其乾燥後轉化為立體的雕塑,藉
生(Smothered In Motherland)、城市幻象(City
以拉近作品與觀者的距離,此雕塑作品定價為2萬8千
Illusion)以及無向之流(No Direction Flow),其
元。即將於Bluerider Art展出的西班牙藝術家Garcia
中入選新潮賞為「城市幻象」系列的《阿姆斯特》
de Marina首度於YAT曝光的攝影作品,以幽默風趣
(Amsterdam)之作。「城市幻象」系列,以重曝手法將
的方式組合而成,為這些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小物件賦
城市各種面貌結合起來展現虛擬城市的面貌,奇特的魔幻
予新的觀看視野,戲謔的手法令人開懷。另外首度在
效果很吸引人,此系列作品皆為藝術微噴,版數8件,定
YAT曝光的X Bluerider也推出多件獨特商品,如熱銷
價約新台幣10萬元。有趣的是現場的展出的「中藥浴」系
缺貨的Rine Boyer與Bluerider Art的刺繡別針等,這
列,由藝術家親自上陣,以自拍方式收集來自家鄉氣味的
些文創商品價格皆在萬元有找,不僅親民,且易於入
中藥材料進行創作,對長年旅居紐約的章潔而言這是家鄉
手購藏。 以平面作品《冰河期》入選新潮賞的陳硯平,為大
與母親記憶的連結。 今年Bluerider Art展出來自芝加哥的藝術家Rine
河美術獨家代理藝術家。他以混融各種顏色的黑色棉
Boyer,以年輕世代為主題,將個體的自我主張與情境氛
布作為基底,運用漂白水蘸刷或噴灑使其褪色,形成
圍具體呈現,Rine Boyer首次在YAT展出的幾組雕塑作品
心中構思的抽象圖形,再把棉線、串珠、鋁片等媒材
左 澳門畫廊尋藝會負責人蘇侃哲。(攝影
陳意華)
中 夫馬現代東京|文京藝術經理夫馬笑奈(Emina Fuma)與雕塑家稻葉友宏(Tomohiro Inaba)之作。(攝影 右 東家畫廊展出台南新藝獎得主林龍杰個展「微物叢」,圖為藝術家林龍杰與其作品合影。(攝影
陳意華)
游如伶)
165
EXHIBITION
來 自黃金年代的藝 術 之 風 奧塞精品在台灣 整理|柯舒寧.陳意華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法國馬賽市立美術館館長暨前奧塞美術館藝術典藏及 繪畫部總監Xavier Rey。(攝影
「印
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4月8
陳意華)
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
日起於故宮圖書文獻大樓隆重登場。此次
這次在故宮的展覽,除了延續韓國展出外,在布
展覽僅巡迴韓國首爾及台北兩站,展出包括梵谷、米
展的呈現上更為多元。在整體作品的呈現概念上,
勒、雷諾瓦、莫內、塞尚、高更、竇加、秀拉與德拉
希望能做到承先啟後的精神,所以作品的擺放位置
克洛瓦等藝術大師69件作品,完整展現西方十九世
會不太一樣。展覽的第一個區塊以「古典主義與浪
紀下半葉豐碩的藝術成果,展品總保值超過150億台
漫主義」為開端,揭開奧塞美術館館藏的風華。
幣,曠世鉅作匯聚故宮盛大展出。而因應此次大展,
路易.詹默《梅曾斯的酷刑》(1865)這幅畫讓
本展策展人、也是法國馬賽市立美術館館長暨前奧塞
人很糾結,這個人被繩子綑綁,光線打在男子身上
美術館藝術典藏及繪畫部總監Xavier Rey,也跟隨這
不是旁邊的女子,這個女子是寄生在男子身上的宿
批難能可貴的精彩作品來到台灣,提供了更完整的面
主,不斷地吸取其靈魂使得男子備受折磨。這個故
相與脈絡,帶領觀者進入巴黎那個璀璨輝煌的藝術年
事典故源自於古代經典《埃涅阿斯紀》,以古希臘
代;《典藏投資》特別整理了這次展覽的介紹,讓讀
羅馬時代的酷刑處置戰俘,將戰俘與屍體綑綁在一
者們跟著策展人Xavier Rey的腳步,一睹這批精采之
起,以嘴對嘴的方式讓戰俘腐敗至死,呈現出歷史
作!(以下內容為Xavier Rey第一人稱口述)
殘暴的一面。此畫面中的人物背後是曠野的景色,
故宮「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開幕記者會,由左至右為畫廊協會鍾經新理事長、力晶文化基金會詹曼君執行長、閣林文創吳尚飛董事長、法國 奧塞美術館Alain Lombard行政長、國立故宮博物院林正儀院長、中國時報張景為副社長、中國信託金融控股高人傑行政長、六福萬怡酒店吳維寧經理一同完成 拼圖為展覽揭開序幕。
屬於浪漫主義,但中央的人物呈現的是古典主義的風 格,除了討論畫面空間外,亦可看到當時的藝術家透 過古典經典的象徵隱喻來比擬當代的議題。 另一幅作品是朱爾.勒費弗爾的《真理》 (1 8 7 0) 我 把它放在轉角的位置,是為了呼應 此 展 的時代意義。奧塞美術館主要的館藏為法國十九世紀 代表藝術家之作,法國藝術70年的館藏都在這裡。 奧塞美術館和其他美術館最大不同之處是,它的前身 是法國巴黎一座現代化的火車站,歐洲對國家概念的 形成,以地理性劃分為主,火車站代表的是新興思想 匯聚的文明象徵,在這個交會地帶形成南來北往的國 際風潮。《真理》這幅畫欲呈現的即是一種過渡性的 感覺。我們可以注意畫中的人物背後是風景畫,但看 不太清楚,那是因為畫家利用深的顏色把風景隱沒其 中,藉以突顯中間的人物,這就是古典風格的技法, 不過更為有趣的是裸體女子手中高舉的鏡子,十足象 徵性,它代表了工業革命與新科技所帶來的轉變。裸 女主題與象徵科學革命的鏡子讓此畫產生一種現代 感,更重要的是高舉的鏡子代表了科學的啟蒙照亮了 整個歐洲大地。 尚-雷昂.傑洛姆的《鬥雞》(古希臘青年鬥雞) 中的人物極具古典姿態。此畫強調優雅、細膩的人物 的表情;對古典主義而言,人物漂亮與否是關鍵,因 為模特兒不漂亮,畫就不完美。我們把這幅人物的主 題放在這裡,代表這是屬古典式的作法,但並不代表 它就缺乏新意,你可以看到在畫面中地板或背景已經 出現一種模糊感,慢慢帶出屬於印象派的風格。其實 之前有人問到「模糊感」是否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
上 國立故宮博物院林正儀院長歡迎民眾蒞臨參觀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 中 「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展覽現場。(攝影 下 「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展區。
陳意華)
EXHIBITION
竇加《證券行群像》。
出現了,也就是說在文藝復興時就看到印象主義的色 彩。我認為是的。從這幅畫中即可見在古典畫派中已 逐漸出現印象派的元素,從此畫中可見此演進。
雷諾瓦《彈鋼琴的少女》。
部模糊的形體,很有當代縮時攝影的流動感。 舉世聞名的印象派藝術家雷諾瓦,在他晚年的時 候創造了一個交錯的藝術感,這所指涉的是兩個部 分:一個是印象派裡面那種色光分離的藝術感,另
學院派與寫實主義 十九世紀後半葉的攝影技術描繪人們的日常生活, 當時的藝術家也運用畫作來表述。
一個則是傳統的古典畫派技法。這啟發了印象派之 後讓所有的形狀和線條慢慢消失的新畫派。從《彈 鋼琴的少女》中可以看出,雷諾瓦晚年的時候,會
《雨果肖像》描繪的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法國詩人,
特別將人物臉部描繪得清楚,而背景又採取印象派
畫家(雷昂.柏納)用寫實的方式畫出來,這件作品
式的做法。畫面下方躺椅的描繪是一個非常具現代
對光的描繪對比強烈,與展間這牆面其他幾件作品晦
感的表現方法,過去是非常少見的,雷諾瓦首度將
暗的光感是非常不一樣的。
這些日常生活的用品融入進印象派的畫作中,可以
羅特列克《保羅.勒克雷爾肖像》這件作品的素描
說是一件指標性的作品。現存面世的《彈鋼琴的少
感非常的強烈,特別是在背景處理的方面,讓人感受
女》,有一幅收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雷諾瓦是
到畫面的流動感,而這與當時的時空背景是有相呼應
窮人家的孩子,他年輕的時候必須要幫人家畫肖像
的,例如當時的科技進展與工業的發展。畫面中這些
畫賺錢,因此留下了很多這類肖像作品,直到50、
非比尋常的顏色使用,是為了讓觀眾的觀感和視野進
60歲,他才變得有名一些,所以當時的藝術界權威
行融合,創造畫裡面的深度,這種限縮視野的感覺是
其實是不太喜歡雷諾瓦的,因為雷諾瓦畢竟是畫師
從文藝復興以來就很常被使用的方式。
出身。奧塞的這件《彈鋼琴的少女》,是雷諾瓦在
竇加《證券行群像》這幅畫就更有趣了,這件作品
晚年受到官方認可時所創作的,也是第一批進入法
的色調並沒有特殊之處,反倒是讓人強烈感受到素描
國藝術收藏的印象派畫作,因此我認為奧塞美術館
式的筆觸留在畫面上。作品中所要強調的主體,其實
的這件館藏相當具有指標性。
只有在證券行群像中間這位戴眼鏡的男士。整件作品
展間內另外兩面牆上的畫作可以與前面介紹的
都充滿了素描式的動態感,特別是前方這位男士的手
作品做一個比較和呼應,是一個較為傳統的表現方
遊 走真實
謊言之 間
赫斯特打造奇幻大展 文|藍文鈺 Aliza Lan
近
十年沒有推出新作品的英國藝術家赫斯特
喜好,我沒有辦法取悅每個人!」事實也如此,因
(Damien Hirst),今年4月初在威尼斯展出有
為他知道其實只需要取悅會收藏作品的藏家及博物
可能是他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大型展覽:「Treasures
館就好了。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長期支持赫
自2008年赫斯特與倫敦蘇富比合作的夜拍
斯特的佳士得大股東皮諾(François Pinault),慷慨
「Beautiful Inside My Head」,他成為第一位 (也
地提供他在水都威尼斯的兩間世界級私人美術館空
有可能會是唯一的一位)為自己舉辦個人拍賣會的
間:Punta della Dogana與Palazzo Grassi,讓一向只
當代藝術家。連續兩晚,赫斯特為其拍賣所創做的
在博物館舉辦大型展覽的赫斯特可以盡情的創作。並
新作品拍出總成交價1億1千100萬英鎊,而他作品
搶在雙年展前先開幕!
的價格也創下前所未有的新高。但不幸的是,那場
從8號的媒體預展後,各界評論相當兩極化,許多
拍賣剛好碰到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景氣開始快速下
資深藝評家非常直接的說,這個展中所有的作品都應
滑,帶著赫斯特作品價格一起走。許多當時賣出的
該再被放回海裡;也有一些正面的評論,他們很高興
作品,現在都已經折價。因此許多藝評稱這次威尼
看到赫斯特再度發揮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提醒藝術
斯的展覽,為赫斯特期望能夠東山再起的展,藉由
界他依然是個有創作實力的藝術家。赫斯特對負面評
這次的展覽,讓他的作品在市場上可以再度恢復到
論並不陌生,但面對這些他都會說:「大家各有各的
一定的價格。
上
Demon with Bowl(Palazzo Grassi中庭)。Captions for Damien Hirst in Venice
下 在海底發現Hydra and Kali。Captions for Damien Hirst in Venice
Hydra and Kali在展於Punta della Dogana中。 Captions for Damien Hirst in Venice
進入赫斯特新創的奇幻世界前,這次展覽的策
如何打撈沉船古物。從未見過這樣的當代藝術展,已
展人Elena Geuna告訴在場的人:「Somewhere
完全達另一個境界。赫斯特最終的目的是,挑戰大家
between lies and truths lies the truth.」她請來參觀
對藝術接受度的極限,讓到此參觀的人不停猜測,眼
的人務必記得這句話,而同樣一句話也在Punta della
前的這些文物到底是真還是假?而他也開玩笑的說:
Dogana入口旁的文字解說中出現,不斷的提醒大
「It’ s all about what you want to believe.」如果你願
家深思。預告短片中多位專業潛水人員在海底「發
意沉浸在赫斯特所編織的故事中,那這一切都是真
現」這些被遺忘千年的大型雕塑,讓不知情的人會
的。
誤以為是大英博物館的展覽。為了與真正的古文物 類型展覽一樣具有學術性,圖錄還特別邀請前羅浮
無法判斷真假的背景故事
宮館長Henri Loyrette與知名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系
這次跟他以往個展不同在於,除了約190件令人驚
教授Simon Schama各寫了一篇文章,甚至還邀請歐
奇的作品外,它還有個複雜的故事。赫斯特打造出
洲海洋考古學院院長Franck Goddio執筆,特別討論
一位兩千歲的藏家Cif Amotan II。前土耳其奴隸,
左 以孔雀石所雕塑的蛇髮女妖梅杜莎。Captions for Damien Hirst in Venice 右 赫斯特《Aspect of Katie Ishtar ¥o-landi》。Captions for Damien Hirst in Ven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