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美術 ART&COLLECTION》No.346 2021/07 Preview

Page 1

www.artouch.com

2021 JULY

346

古美術

書畫典籍話祈雨

天佑甘霖 NT$180

傳宋人〈霖雨圖〉(局部), 絹本設色,150.1×84.8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唐宋時期的龍畫與畫龍祈雨儀式

書品》提按:聚散離合

雨落潤大地─從溥心畬的祈雨文說起

開卷》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苗栗後龍普玄壇祖壇之《祈雨科》及相關文物

北京故宮〈清人油畫弘曆騎馬像軸〉的初步修復

三種〈麻姑仙壇記〉的複製、縮放與排版

威風凜凜!瀋陽故宮館藏御用馬具選介

奈良大和文華館「旅行的美術」展

倫敦.巴黎.香港.北京2021春拍成績單



編輯手記

今日雨,大沛甘霖蘇萬物 下雨了,真好。 氣候變遷,水資源日益珍稀,甚而有「藍金」之稱。臺 灣前陣子面臨著 56 年來最大旱事,水情告急,因而農田 停灌、輪流限制民生用水、水庫乾涸到影響水力發電等 等,幸得 6 月初降雨舒緩,漸次恢復。

我們看「乾隆皇帝的祈雨儀式」,有錢陳羣乾隆二十四年 (1759) 《御製祈雨文》冊、永瑢乾隆四十三年(1778) 《大 雲輪請雨經結壇儀軌圖說》為證,圖文兼具有真相。將眼 光拉回臺灣,民間的道教科儀中如何祈雨,又有哪些道 具文物?正牌道士王凱平以苗栗後龍普玄壇祖壇之《祈雨 科》為例說明,設壇掛畫禮拜諸神,唱念「龍王 ⏴ 雨歌」

臺灣每年水量仰賴春雨與颱風過境。據中研院環境變遷研

( 音同「叫」,召喚之意)「祈求甘雨速速來」。回到臺

究中心研究觀察,暖化使鋒面往北移,所以臺灣附近的

灣一甲子前,國立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蔡耀慶講述溥

春雨減少;颱風帶來的降雨,貢獻了臺灣整年大約 40% 的

心畬 1957 年〈關渡天后宮祈雨文〉、1958 年〈淡水關渡天

雨量。颱風路徑往北走、掠過臺灣的機率也增加,2018、

后碑〉書法,不是祈雨完就閃人,而是依循古禮,有事前

2019、2020 連續三年,2018 年 7 月只有一個瑪莉亞颱風影

祈禱、事後酬謝之儀,懷著感恩敬畏之心。最後,別忘了

響到臺灣,2019 年有三個颱風但都沒有直接登陸,影響

「商羊」,專題最後一篇「祈雨動物園」,讓大家知道大甲

臺灣時間都很短暫,去年汛期無颱風過境,直至 11 月初

鎮瀾祈雨儀式「商羊」從何而來?還有其他抗旱神獸與祭

才有閃電颱風擦邊球,但影響甚微,所以過去三年來,

祀犧牲,有鵝有狗有青蛙等眾神奇寶貝協助祈雨。

因颱風帶來的雨量非常低。依經濟部水利署資料,過去 70 年來,臺灣豐枯水年的循環期間由 19 年縮短為 7 年,

策劃專題時仍是旱情,開始謀劃後已降甘霖,可喜可賀。

降雨量減少枯水年造成的乾旱災害增加,日益嚴重。

然而當旱象極可能成為常態,下一步又該如何做?中研 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成立「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觀測

天不下雨,如何是好?還記得彼時新聞,農田水利署與 大甲鎮瀾宮合辦祈雨法會,廟方睽違 58 年依古禮祈雨儀 式,連上古的獨足鳥「商羊」模型都搬出來,起舞一番。

追蹤,臺灣自來水公司持續執行「降低漏水率計畫」、省 水標章器材助攻,水利署持續辦理水庫「防淤隧道工程」 並積極尋求多元水源開發等等。

面對旱魃肆虐,《典藏.古美術》也首度以「天佑甘霖」 為專題,探討祈雨文化。就先從「雨神同行」出發,在漢

殷商卜辭中「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

代畫像石、敦煌壁畫、元明寺廟壁畫中看到神明形象:雨

來雨?其自南來雨?」占卜的祝禱小文,不論何方來雨,

師、風伯、雷公、電母興雲布雨。在神明之後,不可不提

不論古今何處,不論開源節流,祈雨之思當是人須敬畏

到的祈雨神獸必是「龍」,劉榕峻講述唐宋時期的龍畫與

自然,且借用專題中蔡耀慶之言,「在『祈求』的同時,

畫龍祈雨儀式,使「蛟龍見而雲雨至」。有了基本組裝配

時刻反省時旱不雨的真正緣由,加強畏『天』意識,樹立

備認識,進入儀式主題。祈求風調雨順為民生所望,亦是

保護自然的觀念,此中或是祈雨儀式所具有的深厚德政

國之大事,出現旱災時,在位者絕不可能悶不吭聲,讓

內涵及現實教化意義。」 藍玉琦

4

2021.7


發行人.社長 簡秀枝 法律顧問 劉承慶 典藏.古美術 總 編 輯 簡秀枝 副總編輯 藍玉琦 企劃編輯 曾令愉

CONTENTS

ART & COLLECTION

編 輯 江采蘋 葉舜瑜

2021 JUL

特約撰述 劉榕峻 李如珊

346

美術設計 憨憨泉設計

1992 年 10 月 1 日創刊 2021 年 7 月 1 日出刊

典藏 ARTouch.com 總編輯 全媒體數位總編 張玉音 今藝術 & 投資 執行主編 嚴瀟瀟 企劃主編 朱貽安 執行編輯 林芷筠 標題翻譯 廖蕙芬

編輯手記

Editorial

今日雨,大沛甘霖蘇萬物

藍玉琦|4

美術設計 憨憨泉設計 典藏 ARTouch.com

藝文

Note

藝訊板塊

編輯部|10

總 編 輯 張玉音 網路編輯 李孟學 童詠瑋 鄧韻琴 社群編輯 許雲喬

專題

特約主筆 吳牧青

Special Report

國際專案企劃 & 編輯 謝盈盈 電話

02-25602220

傳真

02-25673297 gumeishu@gmail.com

古美術編輯部電子信箱 古美術總企劃 劉玉錦

資深企劃執行 林素珍 鄭敏惠 鄧祥彬 企劃執行助理 葉偉方 中國區業務顧問 宋安平 北京地區業務副理 田繼超 行動電話

13910223375

北京地區發行專員 黃茜 8610-58264541

電話

8610-58264542

傳真

上海地區業務副理 張華 電話

8621-58825010 轉 343

手機

13386202280

發行專員 許銘文 徐福伊 蔡芷瑜 訂閱、讀者服務專線

02-25602220#300.301.302.307

02-25420631

傳真

香港代理 大業公司 香港中環利源西街 7 號 電話 852-5245963.5250496

天佑甘霖

大陸代理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上海分公司

編輯部|14

雨神同行─圖像中尋雨師蹤跡

地址 中國 200001 上海市福州路 355 號文化商廈 9 樓 電話 8621-63747048

江采蘋|16

蛟龍見而雲雨至─唐宋時期的龍畫與畫龍祈雨儀式 祈請眾神降甘霖─清代乾隆皇帝的祈雨儀式

劉榕峻|24

祈雨動物園─抗旱靈獸 vs. 祭祀犧牲

19848605

社址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6 樓 印刷 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排版 高瑞電腦排版股份有限公司

葉舜瑜|32

稽顙應感─後龍普玄壇祖壇之《祈雨科》及相關文物 雨落潤大地─從溥心畬的祈雨文說起

8621-63201402

傳真

戶名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郵撥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局版台誌字第 9657 號

王凱平|40

蔡耀慶|46

曾令愉|52

典藏 ARTouch.com

典藏藝術家庭 Art & Collection APP

࠵ऐᄱथ‫ڸ‬ 訂閱期數

傳宋人〈霖雨圖〉(局部), 絹本設色,150.1×84.8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訂閱區域 國內定價新台幣

一年 12 期

二年 24 期

1940 元

3670 元

大陸 港澳

新台幣

3850 元

亞洲

新台幣

4750 元

9200 元

歐美

新台幣

5680 元

11000 元

7500 元

※ 以上國外訂價皆以航空計算,如需掛號者,每月需另加 10 美元 或新台幣 20 元郵資。 國內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新台幣 30 元 國外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美金 50 元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 4363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本社同意不得刊載


文物醫院

Hospital for Conservation

當文物走出展櫃─ 芻議古書畫複製如何適應社會發展 王天鳳 |94

書品

提按:聚散離合 何炎泉|100

開卷

最美麗的距離?行政法人博物館在臺灣─ 黃心蓉《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Calligraphy

Reading

黃心蓉|104

拍賣

Auction

2021 春拍,倫敦巴黎重要專場拍後戰果── 倫敦邦瀚斯、巴黎佳士得、巴黎蘇富比成績 金浩鈞|108

張大千潑彩〈碧峰古寺〉逾 2 億港元, 領銜中國藝術品─ 佳士得香港 2021 春拍總額 35 億港元 藍玉琦|110 絕色觀音驚豔,張大千巨構對聯領銜─ 香港邦瀚斯工藝精品、中國書畫傳佳績

大暑

時令

Season

金浩鈞|114

江采蘋|58

北京保利 2021 春拍 44.59 億元人民幣, 億元歸來創紀錄! 藍玉琦、葉舜瑜|115

下一站!跟著畫師去旅行── 大和文華館「旅行的美術」展 仁方越洪輝|60

展覽

Exhibition

唐寅行書詩卷熱度高,宣德水月觀音像創佳績 ──中國嘉德 2021 春拍戰報 江采蘋|120

前數位時代藝術作品的複製、縮放與排版─ 淺談三種〈麻姑仙壇記〉 唐寧|66

鑑賞

Connoisseurship

瀟灑走一回─ 從中國藝術史看馬具的發展

特輯

Highlight

20.65 億人民幣!華藝國際春拍回顧─ 大美夜場成「鎮場王牌」 華藝國際(北京)|124 千萬拍品榮登場,乾隆帝御筆行書摘桂冠 中貿聖佳 2021 春拍成績單 江采蘋|126

劉曉晨|72

威風凜凜─ 瀋陽故宮館藏皇帝御用馬具 劉曉晨|78 「朕」在修復中─ 北京故宮〈清人油畫弘曆騎馬像軸〉的初步修復

北京誠軒 2021 春拍成交率破九成,穩健發展 江采蘋|127

展訊

Calendar

本月展訊 編輯部|128

王茜|88

為因應網路資訊時代來臨及增加本雜誌內容的廣泛傳播達到藝文推廣之宏效,本雜誌刻正進行藝術網路之建構,以期能結合現代科技,服務更多的讀者。同時為兼顧在本刊投稿作 者之權利,免生著作權之糾紛,本刊特此宣達:即刻起,凡受本刊邀稿,或於本刊投稿經採用者,本刊除將文稿刊登於本雜誌(含電子雜誌),著作人並同意本刊將文稿內容透過網 路廣為傳播,著作人如有不同意見者,應先聲明或保留。

本刊為提供中國藝術文物資訊之交流平台。本刊刊載之拍賣、古玩城、博覽會、商家展覽等市場相關報導,以及商家和拍賣公司於本刊刊登之廣告內容,均不負辨偽鑑真之責。


藝文

藝訊 板塊 2 0 2 1

01

國之重器「盂克雙鼎」重聚滬上 上博「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館受贈青銅鼎特展」

上海博物館現正舉行「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館受贈青銅鼎特 展」,展出自殷商晚期至春秋戰國的有銘青銅鼎21 件,均為 1952 年上海博物館成立以來各界人士捐贈,其中最引人注目 的是潘氏家族捐贈的〈大盂鼎〉、〈大克鼎〉將重聚上博。 與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毛公鼎〉合稱「海內三寶」的〈大盂 鼎〉、〈大克鼎〉 ,是迄今所見有銘青銅鼎中最大的兩件,19 世紀先後出土於陝西眉縣、扶風地區,原為潘氏家族珍藏,

〈大盂鼎〉,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版取自維基百科。

1951 年潘氏後裔潘達于將包括〈大克鼎〉、〈大盂鼎〉在內 的400 餘件文物全部捐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其中〈大 克鼎〉成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大盂鼎〉則於1959 年北上,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2004 年為紀念潘達于百歲誕 辰,雙鼎曾聯合展出。此次〈大盂鼎〉、〈大克鼎〉重聚滬上, 並與范季融、胡盈瑩夫婦捐贈的〈秦公鼎〉 ,孫煜峰捐贈的 〈劉鼎〉,李蔭軒、邱輝夫婦捐贈的〈寧女父丁鼎〉 ,沈同樾捐 贈的〈父庚祖辛鼎〉等19 件青銅鼎共同展出,相當難得。展 期至7 月18 日。(文

02

曾令愉)

〈大克鼎〉 ,上海博物館藏。 圖版取自維基百科。

一覽吳門書派風采 浙江大學「三吳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書法」特展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推出「三吳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書法」,為該校首個以私人藏品為主的學術特展,共展出93 件套作品,絕大多數展品為首次公開展出,其中82 件來自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 本次展覽分成四單元:「啟示與醞釀」、「吳門四家」、「天下法書歸吾吳」、「周邊的挑戰」,橫跨明代300 年,呈現以16 世紀吳門書派為中心的明代江南書法的發展歷程。展名靈感來自明人王世貞舊藏《三吳墨妙》,該冊分上下兩卷,集有34 位 明代書家的墨蹟並附評述,是王世貞重要的收藏,也是呈現江南地域文化意識的重要標誌,本次展出的《三吳墨妙》是香港 中文大學文物館所收藏的部分。其餘展出作品包括宋克、沈周、李應禎、祝允明、文徵明、唐寅、陸深、陳淳、王寵、豐 坊、文彭、文嘉、王穉登、項元汴、莫是龍、董其昌等人的作品。展期至9 月12 日。(整理

江采蘋)

《三吳墨妙》 ,紙本冊頁,共24 開,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藏。圖版引自薛龍春《三吳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書 法》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No.019。

10

2021.7


03

04

千年門楣回家了 美國正式歸還泰國兩件被盜文物

夏日炎炎,看展消暑 五島美術館「清涼消暑之 美」展

泰國政府5月31日舉行 慶祝儀式,歡迎兩塊千

日本五島美術館和大東急記念文庫藏品,精選約

年門楣從美國重歸故

50 件以「涼」為主題的藝術品,推出「清涼消暑之

土。這兩件砂岩門楣各

美」展,展出如描繪瀑布與消暑風景的日本畫、清

重達680 公斤,據考源

雅的禪宗墨蹟、歌詠秋冬的和歌墨蹟、清潤的青瓷

自泰國東北部宗教聖地 沙繳府的普拉薩考隆歷

與白瓷、靛藍動人的青花瓷等。展品包括臨濟宗高

美國返還泰國的砂岩門楣之一。圖片取自法新社。

僧一山一寧的墨蹟,一山一寧出身中國台州,元代

史保護區(Prasat Khao Lon historical sanctuary)和武里南

渡海至日,先後擔任幾座重要禪宗寺院的住持,本

府的巴沙農洪(Prasat Nong Hong),時代約可溯及10 世紀

次展出之〈園林消暑偈〉所寫的詩錄於他的語錄,

末至11 世紀,為古高棉風格的藝術文物。

是一山一寧的草書代表傑作。

泰國美術部總幹事普拉蒂普・彭塔科(Prateep Pengtako)

此外,展覽也推出日本畫先驅橫山大觀〈飛泉〉、

指出,這兩件門楣可能是越戰期間遭竊後非法運出,輾轉被捐

寺崎廣業〈夏令〉、〈定窯白磁蓮弁文水注〉、十返

贈給舊金山市,並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多年。泰國東

舍一九著《怜悧怪異話》等作品,藉視覺之美、鬼

方大學考古學家塔農薩克・漢王(Tanongsak Hanwong)於

怪圖像,讓人自心底甩開暑氣。展期至8 月1 日。 (文

舊金山亞博發現這兩件文物,2016 年發起網路運動呼籲歸還文

江采蘋)

物,泰國政府亦於2017 年5 月向美國提出返還要求,但館方堅 鎌 倉 時 代(14 世 紀) 一 山 一 寧〈園 林 消 暑 偈〉 , 紙 本 墨 書, 29.9×60.3 公分,五 島美術館藏。圖片取 自五島美術館官網。

持兩件文物並非贓物。而後美國國土安全部介入,進行為期三 年的調查後指出這兩件文物為非法進口,根據聯邦法律應沒收 處分,舊金山市於今年(2021)2 月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同意 處分。這兩件古老門楣目前正於曼谷國家博物館展出,泰國政 府後續將評估是否送歸原址保存。(文

05

曾令愉)

出版如何影響地圖傳播? 《東亞輿圖印刷文化:晚明的出版熱及其跨境關係》

阿姆斯特丹大學出版社近日出版亞歷山大.阿克金(Alexander Akin)新書《東亞輿 圖印刷文化:晚明的出版熱及其跨境關係》(East Asian Cartographic Print Culture: The Late Ming Publishing Boom and its Trans-Regional Connections),Akin 為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為舊金山古董書店 Bolerium Books 的共同創辦 人。本書主要闡述明末出版業的擴張如何影響東亞地圖資料的流通與變化。書中以大 量印刷的輿圖為重點,收錄 Akin 對於16 世紀末與17 世紀初一系列地圖的研究,內容 包括地理教育、軍事和歷史,分析在沒有當代歐洲地圖學重大理論或科技變革的情況 下,地圖是如何滲透入出版資料中。並藉由考察同時期朝鮮和日本等鄰國的發展,指 出此時期東亞可以被視為一個交流和出版網絡,而非各自獨立具有製圖背景的個體。 書中更重新審視了耶穌會士在這一背景下的地位,認為在明朝國土上印刷地圖時,耶 穌會士是當地地圖出版熱潮及其跨地區影響的參與者。(整理

葉舜瑜)

Alexander Akin 新書《東亞輿圖印刷文化: 晚明的出版熱及其跨境關係》(暫譯名)。書 影取自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官網。

ART&COLLECTION

11


14

2021.7



年, 臺 灣 逢 56 年 來 最 嚴

神,反映了先人對自然現象的素樸認識,

重 乾 旱, 風 雲 固 非 人 類

然比起星宿,人民更容易接受形象具體、

所能掌控,面對難解的缺水危機,萬民祈

擬人化的神明,故畢星、箕星之說終不如

上蒼垂憐,降下甘霖。祈雨要拜什麼神?

其他神明的說法普遍。

媽祖、龍王、神農大帝紛紛成為請託的對

江 │采蘋

圖像中尋雨師蹤跡

文.圖

象,其實中國上古時期就有專司雨水的 神明─雨師。雨師為雨神的泛稱,經常 與風、雷、電等天象的諸神相提並論。 關於雨師之名,東漢《風俗通義》解釋: 「師者,眾也。土中之眾者莫若水。雷震 萬里,風亦如之。至於太山,不崇朝而遍 雨天下,異於雷風,其德散大,故雨獨稱

在降雨神怪之中,當以「商羊」最廣為人 知。商羊是傳說中的神鳥,雨將至時, 商羊會縮起一隻腳起舞(另一說商羊為獨 足),有人視商羊為一種雨徵,有些則將 商羊當作雨神,如約成書於明代的《三教 源流搜神大全》便直稱商羊為雨師:「雨 師者,商羊是也。商羊,神鳥,一足,能

師也。」即是說,雨水遍灑四方、滋養大

大能小,吸則溟渤可枯,雨師之神也。」

地,取其眾多之意,故稱為「師」。關於

又一說以「計蒙」為雨師,計蒙是傳說中

雨師為何人、何物,說法甚多,有些奉星

的神怪,龍頭、人身、鳥爪,臂生羽毛,

宿為雨師,亦有以神怪、人物為雨師者,

能夠致雨,《山海經.中次八經》:「又東

不一而足。

百三十里日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 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而龍首,恆遊于漳

先 秦 時 代, 古 人 以 星 宿 之「畢 宿」為 雨 師。畢宿乃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按現代人 熟悉的星座概念,畢星屬於金牛座的一部 分。古人觀察天象,發現月亮經過畢宿 時,下雨的可能性大,《詩經.小雅.漸 漸之石》即言:「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在此「離」字通同「麗」字,為經過之意。

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又如水神共工 之子「玄冥」為北方之神,因北方屬水, 故被認為是雨神、水神。另一說「萍翳」 (或作屏翳)呼號能夠起雨,故為雨師, 屈原《天問》云「蓱號起雨」,漢代王逸 注「蓱,萍翳,雨師名也」,可惜文獻中 鮮少對萍翳的外型有所描述。

學者認為,此處的月專指滿月,而上古

16

2021.7

時期(約 6000 年前)滿月出現在畢宿附近

雨師傳說也不乏神仙、傳奇人物,晉代

時,應為處暑前後,恰為多雨時節,因此

《搜神記》指出上古神仙「赤松子」是神農

畢宿被當作雨神。與司雨的畢宿相對者,

時的雨師:「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

是司風的「箕宿」。箕宿也是二十八星宿

服冰玉散,以教神農,能入火不燒。至崑

之一,古人認為月亮經過箕宿是起風的徵

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兆,是為風伯,與雨師相對,東漢蔡邕

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

《獨斷》就如此說明:「雨師神,畢星也。

時,復為雨師,遊人間。今之雨師本是

其象在天,能興雨」、「風伯神,箕星也。

焉。」赤松子被描述成火焰不侵、隨風雨

其 象 在 天, 能 興 風」。 以 星 宿 為 風 雨 之

來去的神仙,炎帝的小女兒拜為師,也得


FEATURE:

PRAY FOR RAIN

成仙。有趣的是,實際存在的歷史人物也會被神化為雨師,例如

漢代畫像石中的雨師

唐代名將李靖被奉為雨師。《唐逸史》中有一則故事,說李靖遠 行於深山,夜半遇到一位老婦請託他代天行雨,於是李靖騎青驄 馬上天,從水瓶中滴下幾滴水,結果人間大雨,人民感念其恩, 奉為雨神。《山西通志》記翌城縣四望村有風雨神廟,主祭便是

在漢代畫像石中,「天象」是相當常見 的題材,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皆是描繪 的對象,這些天象往往被擬人化,呈神 靈、 瑞 獸 的 姿 態, 如 金 烏、 月 蟾、 風

唐衛公李靖。

伯、 雨 師、 雷 電 神, 反 映 了 漢 代 對 宇 唐代以後,佛教影響漸深,龍王逐漸成為人們印象中興雲布雨的

宙、天人的認識。漢代畫像石中的雨師,

主神,而雨師的重要性降低。在道教體系中,水官、龍王具有更

一 如《風 俗 通 義》所 說 的:「師 者, 眾

高地位,雨師則成為附屬的神祇。穿越時空,雨師形象千姿百

也。」雨師不是特定的單一人物,經常成

態,圖像中的蹤跡待人追索。

群結隊的出現。

圖1

河南南陽王莊〈風雨 圖〉拓片。圖版引自 王建中編《中國畫像 石全集6.河南漢畫 像石》,鄭州:河南 美術出版社,濟南: 山東美術出版社, 2000,頁 2000 ,頁126 126。 。

◆河南南陽王莊〈 風 雨 圖 〉 河南南陽王莊畫像石墓發掘於 1983 年,該室形制屬魏晉時期,但畫像石屬東漢風格, 且有圖像倒嵌、錯置的情況,可能是魏晉時代利用東漢建材改建的結果。南陽王莊墓 室規模不大,但出土 25 幅畫像石,題材豐富,有畋獵圖、鼓舞圖、女媧伏羲圖、河伯 圖、風雨圖等。 〈風雨圖〉(圖 1)為蓋頂石畫像,描繪天帝出巡的情景,畫面上部有三個神人拖曳座 車,車上一人挽韁駕駛,另一人應為天帝,座車的形狀為五星連線,乃古代星圖中的 「五帝星座」。畫面左上的四個星星,形狀似「室宿」的雲雨星座。畫面右方身形高大 者為風伯,正在張口吹氣,四周飾以風雲線條。左下為四名雨師,披髮邁步,抱罐向 下傾水行雨。在《韓非子.十過》中記載黃帝出巡,雨師、風伯為之灑掃開路:「昔者 黃帝合鬼神於西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 道。」那麼王莊〈風雨圖〉所描繪的合是天神出巡時「風伯進掃,雨師灑道」的景象。

ART&COLLECTION

17


圖1a 宋摹傳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六龍雲車」,絹 本設色,27.1 本設色, 27.1× ×572.8 572.8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劉 │榕峻

唐宋時期的龍畫與畫龍祈雨儀式

文.圖

人基於「同類相感」之觀念,認為

者。例如宋摹傳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龍這種與水密切相關的神話動物,

畫中,洛神乘著由六條龍拉曳的雲車騰

有興雲致雨之能。例如中國古代傳說之

雲奔馳(圖 1a),或於詩人曹植與女仙洛

「應龍」,有翼,能蓄水,善於興雲施雨。

神之間的水中飛升的龍(圖 1b),或如五

《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

代阮郜〈閬苑女仙圖〉中仙女所乘之龍等

黃帝乃命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 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應龍已殺蚩

翻開畫史,可以發現龍和雲霧、水或風雨

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支,故南方多

雷電一直是相連結的意象。以畫龍點睛聞

雨。」

名的南朝梁畫家張僧繇(活動於 6 世紀)有

龍能施雨,可能與其和水神的關係有關。 古代最早見於記載的水神是河伯,原名 「馮夷」或「冰夷」,相傳其渡河溺死,被 天帝封為河伯,為主掌黃河之神,兼具降 雨 能 力。《楚 辭. 九 歌. 河 伯》「乘 水 車 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魚鱗屋兮龍

24

2021.7

(圖 2)。

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

畫龍引來雷電或風雨的軼聞。北宋《宣和 畫譜》云:「僧繇畫龍,點睛則聞雷電, 破壁飛去。」表現其畫龍與雷電的關係。 又如宋人《吟窗雜錄》載:「蘇州崑山惠 聚寺張僧繇畫龍,每因風雨,龍或騰趠波 塘,有傷禾苗,鄉人患之。僧繇乃盡鍊捩

堂,紫貝闕兮朱宮」,即描寫河伯乘水車

(鎖)之,仍畫一釘釘捩。」這些具有濃厚

駕馭二龍,居於魚鱗紫貝所裝飾的廳堂,

靈異意味的描述,本意或許在凸顯張僧繇

王逸注云「河伯化為白龍,游於水旁」。

畫龍的「逼真效果」,但這類張僧繇畫龍

可知在古人心目中,龍與水神關係緊密,

致雨的故事,也顯示出人們確實認為龍有

或擔任神仙的座騎,或聽其命令行事,或

興雲施雨之神力,留下「畫龍祈雨」的想

穿梭於天地人神之間擔任傳遞訊息的使

像意境和信仰空間。


FEATURE:

PRAY FOR RAIN

圖1b 宋摹傳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水中 之龍」,絹本設色,27.1 之龍」,絹本設色, 27.1× ×572.8 572.8公分,北京故 公分,北京故 宮博物院藏。

圖2

五代 阮郜〈閬苑女仙圖〉局部,絹本設色, 42.7× 42.7 ×177.2 177.2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首次官方畫龍祈雨紀錄 從文獻來看,在唐代以前,以龍祈雨的 活動大多是藉助與龍相類的「物象」來進 行,例如漢代有堆土龍祈雨的習俗,以 為可招誘真龍來降雨。北周庾信〈和李司 錄喜雨〉詩云:「臨河沉璧玉,夾道畫龍 媒。」倪璠注:「《新論》:『劉歆曰:致 雨具作土龍。龍見者輒有風雨,起以迎送 之,故緣其象類而為之。』」簡言之,也 就是利用與龍相類似的媒介物引龍現身, 以致風雨之意。 圖3

唐 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之〈妙品下十 人.馮紹正〉引《明皇雜錄》關於馮邵正畫 龍致雨的記載。圖版引自《景印文淵閣四庫 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 。

ART&COLLECTION

25


中國古代農耕社會中,人們的生產活動仰賴自然氣象物

候,生活和降雨與否息息相關,乾旱持續時間越長,在穀

物糧食欠收之際終將導致饑荒,造成社會動蕩不安。而年度收成 的好壞直接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繁榮,因此每逢久旱不雨,民間 和官方皆會舉行各式各樣的祈雨活動來祈求天降甘霖。 中國古代官方祈雨儀式十分多元,其中以「雩祀」最為隆重,其 影響遠遠超過其他官方的祈雨。自先秦時期雩祀便已基本成形, 至清代官方更加重視,乾隆朝甚至將雩祀作為一種常規,列為國 家祭祀大典之一。本文將從中國古代官方祈雨活動談起,簡述乾 隆皇帝祈雨儀式的發展淵源與形式。

中國古代官方祈雨 葉 │舜瑜 圖

國 │立故宮博物院

清代乾隆皇帝的祈雨儀式

中國以農為本,自古即發展出多樣的祈雨文化,根據儀式的形式 又可分為一般祈雨和作為國家禮祀的祈雨。一般祈雨儀式中,主 持者的身分廣泛,下至地方官吏、中央主管機關,上至皇帝都能 舉行。地方官吏主持的郡縣祈雨對象通常是郡內名山、河流、風 伯、雨師等自然神靈,及社廟、先賢祠廟、佛寺道觀等。古代中 央專門管理祭祀禮儀的機構亦擔任祈雨一職,不同年代之祈雨對 象有所不同,西周時期以山川等自然神靈和古聖先賢為主,漢代 以後對象還延伸到佛、道等宗教神祇。而當京城發生旱災或地方 發生嚴重旱災的情況,皇帝也會親自為民祈雨,其形式多樣,祈 雨對象、地點亦隨歷代不盡相同,常見有名川大山、宗廟、社稷 和郊壇等。漢代以後,隨佛、道教信仰傳入,在面對災害時皇帝 也會借助宗教乞求神靈的助祐。此外,還有加入古老民間信仰, 禱雨於群神祠、龍潭和龍祠等祈雨方式(註 1)。 國家禮祀的祈雨則稱雩祀,具有一定的禮儀規制及章程,規模比 一般的祈雨儀式更為浩大而隆重。一般認為,雩祀類型可分為兩 種,一為每年四月舉行的常規雩祀,稱為常雩;另一種則是因天 大旱所舉行的大雩。雩祀一直是皇室生活中的大事,早在殷商的 甲骨文卜辭中即見王室舉行雩祀活動,為歷代帝王所重視。然 而,常雩卻是在清代乾隆朝才確立下來,不僅如此,清代官方亦 並存著多元的祈雨儀式,這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32

2021.7


FEATURE:

PRAY FOR RAIN

清代官方祈雨儀式發展 滿清為騎射民族,入主中原前並未有祈雨祭祀的傳統。為順應以農業為本的帝國治理需 求,其生產方式產生改變,逐步發展出一套祈雨儀式。及至乾隆朝乃將雩祀儀注制度化, 正式將不定期的祈雨祭典列為常態性之國家祭祀。 官方祈雨活動自順治年間即有記載:順治十四年(1657),因久旱無雨引發災情,順治帝躬 詣圜丘,並譴官至社稷壇、天神壇與地祇壇三壇祈禱,實施祈雨之禮。此時期祈雨時間不 固定,因事而禱,祈雨地點也不僅限於天壇圜丘。據記載,大祀前皇帝、王以下陪祀各官 皆需齋戒三日,並禁止屠宰、罷刑名。祭祀當天,皇帝著素服,徒步從紫禁城走到天壇, 沿途不除道,不設鹵簿,不奏樂;壇上不設配位,不祭玉,不舉行飲福受胙禮。該次祈雨 眾人行祭禮畢,尚未還官即大雨如注(註 2)。至康熙朝亦遵循順治十四年之禮式,但分工 更為精細,此時期祈雨儀式也更加頻繁地舉行。康熙九年(1670)發生旱災,命禮部同順天 府祈雨,隔年康熙親自禱雨(註 3),其在位期間幾乎年年親自祈雨。此後清代皇帝躬祀祈 雨成為常態。雍正時期祈雨對象擴大,民間靈驗的神祇也成為祭拜對象。雍正十年(1732) 帝諭令抗旱,著禮部、太常寺虔誠祈禱,照例禁屠宰、不理刑名,且譴官至天神壇、地祇 壇、太歲殿禱雨,並祭四海之神(註 4)。至乾隆初年,祈雨儀式仍沿襲舊朝的傳統,然而 這一祈雨祭典在乾隆七年(1742)時產生了變化。

北京圜丘壇。攝影

江采蘋。

ART&COLLECTION

33


年,臺灣面對旱情挑 戰,政府進行多項限

王 │凱平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生、後龍普玄壇祖壇門下參師嗣法道士︶ 2021.7

後龍普玄壇祖壇之︽祈雨科︾及相關文物

文.圖

40

水之於道教

水政策舉措,而在民風信俗氛圍濃厚

談到雨水的問題,必然要先理解道教的「水」

的臺灣,民間也自發性地進行多場道

以及「水」從何來?老子《道德經》:「上善若

教的祈雨活動,希望藉由官民齊心,

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對於道教而言,水是

自助天助之下,能夠協助臺灣寶島挺

一種神聖的存在,它孕育著萬物的生命,能涵

過難關。

養世上所有不潔而淨化之,因而在道教儀式中 是一樣足以聖化俗物、清靜一切的媒介工具,

道教作為漢人的民族宗教,紮根於中

極其珍貴而難得。而世人所使用之水資源,道

國,源於上古時期的原始宗教與黃老

教認為是由上天依循道體規律,降於凡間,先

方術,在先秦老莊道家思想的基礎之

是構成十二河源,然後藉由司掌雨水的神祇,

上,吸收儒、墨、陰陽等諸家之言,

調起河源之水並透過降雨的方式,在地上形成

建立一系列崇拜「道」的理論體系與

溪流川澗以灌溉生靈,其餘之水再匯入十二河

修道方法,融入民間巫覡色彩與朝堂

源,該理論看似充滿宗教信俗色彩,竟也與時

宗法祭祀構成齋醮科儀活動,在教團

下科學所研究建構之「水循環」不謀而合,足

組織形成後,遂成宗脈而延續中土,

見古人之智慧。

其發展至今,可說是乘載著漢人長遠 而深厚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思維。

在道教「水循環」之中,主要掌管雨水的神祇 便是「龍王」。「龍」在道教之中的形象可說是

400 年來,漢人大量遷播臺灣開墾之

吸收上古神話傳說的存在,民間視為安鎮、祥

際,道教也跟隨著先民開墾的腳步,

瑞的象徵,祂統領著水族眾生,興雲降雨是祂

開始在臺灣這塊土地生根傳衍。在那

的職責,凡是水之在處,無論江河湖海,都有

個唐山過臺灣的飄搖年代,有支道脈

龍王駐守於其中。《太上洞淵神咒經》與《太上

從福建同安出發,抵達後壟港(今苗

護國祈雨消魔經》這二部道教經典談及,世人

栗縣後龍鎮),擔著道教經書與法物

若有倒行逆施、紊亂綱常、物慾滔天等行惡之

渡海來臺的他們,相信這裡是祖師爺

舉,上天便會降下禍根,令龍王只將霖澤落於

給予他們的應許之地,於是正式落腳

善好之地,使惡貫之處旱魃作害、國土炎旱、

於後龍,開啟長達 200 多年的普玄法

疫炁流行,唯有待其人民虔心懺悔齋戒、作諸

脈,其地位對於臺灣的道教史,尤其

功德,使得正法宣行,方能感通上天,令龍王

是竹苗海線靈寶道派系統,占有重要

應時甘潤、降下澤沛。由此不僅看出道教如何

的一角。本文特別針對後龍普玄壇祖

解釋凡間旱象的發生,也理解向來強調陰陽和

壇流傳之《祈雨科》及相關文物進行

諧、自然平衡的道教,在依循著中國自古「天

初探,析理道教特有的祈雨法科與教

人感應」的說法之下,如何以「天懲」之說,

化思維,延伸發掘潛藏於民間信俗的

使得人的行為與自然現象產生呼應關係,藉此

藝術經典。

達到教化社會的宗教功能。


FEATURE:

PRAY FOR RAIN

後龍普玄壇祖壇及 其《祈雨科》 《祈雨科》之法本內容 之法本內容

1

先於高地搭設莊嚴法壇,再至水邊另外結壇進行祈雨科儀。

2

科儀開始即先啟請諸神,首先恭請昊天主宰玉皇上帝臨壇

後龍普玄壇祖壇之先祖吳曹,約於清乾

做主,再禮請素有祈雨盛名之神真 —清水祖師、富有仁

隆至嘉慶年間,攜帶經儀法本與法物,

憫之心的護法尊神 —康王(康元帥)、以及司掌雨水之一

自福建同安渡海來臺,遷居於今日苗栗

切龍王暨諸位列聖,降臨壇場接受生民獻衷虔禮。

後龍街市衍續法脈,傳香至今 200 餘年, 其道脈屬於道教靈寶派之一支,平日於

3

心願之後,即開始禮拜「玉皇大塔聖號歌」,令所有祈雨百

鄉里從事各項道教法事服務與禮俗相關

姓進行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的叩拜,藉由群體共同表現如此

諮詢,凡舉廟宇神誕慶典、地方建醮法

至誠苦勵的行為過程,冀能感動上天,進而使上蒼生憫念

會,或是喪葬功德齋儀皆有涉略,其後

之心,然後再拜「龍王祈雨聖號」(圖 1)並在石頭、布帛、

人秉持一貫「奉道虔誠」、「紮實行法」

犁頭之上書寫符令再投入水潭,亦將祈雨牒文焚燒入水。

的執業精神,在地方上頗負盛名,堪受 鄉里委託,故能傳芳百年,尤其在竹苗 海線靈寶道派式微的今日,後龍普玄壇 祖壇之地位可謂屹立不搖而獨樹一幟。 道教之《祈雨科》隨著道派法門多元、錯 縱的歷史脈絡影響之下,各地作法也有

儀式經由道士替百姓說文呈詞,上表黎庶急切渴望甘霖的

4

接著自水潭取一缸水,作為龍瑞甘霖的象徵,之後將此 「龍水」恭敬迎入高地之莊嚴法壇,最後唱三次「龍王⏴雨 歌」(圖 2),向龍王傾訴百姓的苦處,祈求上帝的悲憫, 再於法壇之中,接續禮拜三官經、北斗經、玉樞經、祈雨 經等一系列有關於祈雨之降福消災的道教經典。

所異同。今日後龍普玄壇流傳之《祈雨

如此慎重齋誠之行科,倘若得到上天感通,普降甘霖,須

科》乃清道光年間之法本,其儀式結構

再擇吉日舉行「謝雨科」來答謝上蒼。上述即是普玄壇流傳

尚屬普玄壇之特有作法,儀式如下:

之祈雨科的法本內容與作法。

圖1

清道光年間《祈雨科》法本內所記載各大 龍王之聖號。

圖 2 〈龍王 雨歌〉內容為百姓向龍王傾訴炎旱 之苦,希望藉由虔心禮拜, 能得到上帝的悲 憫,降下霖沛。

ART&COLLECTION

41


楔子 水,日常生活中重要資源,人類文明發展

雖有工程建設,但是一旦長期不雨,同

離不開水,對早期人類而言,一旦缺水就

樣得面臨缺水的命運。東漢許慎《說文解

很難生活,是以四大古文明都發展於大河

字》對旱的解釋是:「旱,不雨也。」這

流域,可見用水的便利性與穩定生活之密

是一般人對乾旱的認知。只不過,多久

切關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相反地, 突來的大水,也可能摧毀家園。於是,關 於水的種種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迫使人 類利用各種方法去抵抗大自然的災害。

蔡 │耀慶 ︵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組助理研究員︶

從溥心畬的祈雨文說起

在人類尚未進入農業社會以前,生活以逐 水草而居,此處沒有水源,就往水源充裕 的地方遷徙。在農業社會形成以後,生活

2021.7

了,因為不同地區對不降雨的感受差異 很大。雨林地區,幾乎常年有雨;而沙 漠地區,長期不降雨都不值得大驚小怪。 即使現在科技進步,也無法使得各地雨 量均衡! 臺灣有句氣象諺語說:「有錢難買五月 旱,六月連陰吃飽飯。」這是說農曆五月

相對穩定,糧食的種植需要水,人的生活

有旱象算是好事,因為此時是雨季,故

需要水,用水需求急速成長,因應之道是

略顯乾燥的天候反而能使農作物的根向

發展相關的工程技術,以便穩定供水,開

土壤深層發展,有利後期生長,也有助

渠分流,文明發展史上遂有灌溉工程應運

於作物的抗災能力。到了農曆六月,氣

而生,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所留存的灌溉工

溫升高,農人便期待連續降雨,使作物

程遺跡,迄今約有 6、7 千年的歷史。慢慢

生長加快,增加產量。確實,臺灣主要

地,人們也懂得在溪流、河流和河口處建

供水來自梅雨與颱風時期的降雨,在每

造屏障,用來防止洪水泛濫、儲作飲水或

年 10 月後各地都少降雨,得等隔年的 5、

灌溉,逐漸形成現在世界各地都見得到的

6 月間雨季到來,如果天公不作美,沒有

水庫。

46

不下雨才算是乾旱呢?這就不容易回答

充沛的雨水,便意味著難逃缺水的夢魘。


FEATURE:

PRAY FOR RAIN

在民國祈雨的大清宗室溥儒 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從民國前五年開始到

讓我們將目光放回一甲子前的臺灣。1949 年渡海來臺的

民國六十七年(1907-1978),臺灣地區共發

溥心畬,逐漸習慣此地的風土民情,並行走多處。丁酉

生五次大乾旱,分別是民國前一年(1911)、

年(1957),他寫了一篇〈關渡天后宮祈雨文〉(圖 1):

二十三年(1934)、四十三年(1954)、五十九 年(1970)及 六 十 七 年(1978)。 民 國 六 十 七 年開始,臺北市因連續三年發生嚴重缺水,實 施分區配水,市民苦不堪言。當時大臺北地區 主要使用青潭堰的水源,不敷需求,等到翡翠 水庫完成後,大臺北地區的缺水情況才得以改 善,但期間仍出現嚴重缺水,所幸老天爺及時 下雨,才解決這個困境。近年來,臺灣的年降 雨量雖未明顯減少,但是一年中下雨的日子漸 少,意味著集中雨量的時間縮短。尤其從去年 (2020)下半年開始,降雨過少,加上雨水沒 有落在集水區,各地水庫逐漸乾涸。未料今年 (2021)缺水情況比前幾年都要來得嚴重,許 多縣市不得不採取各種限水措施,為了讓大型 工業可以渡過缺水時期,經濟部還允許缺水縣 市鑿井抗旱。

「維丁酉七月,大清宗室溥儒,謹以果醴禱於天后聖母之 靈,曰:天德建極,地道廣運,崇山大川,是降神祇。 利萬類而貞庶物,孚佑化育,神實司之。祭秩王公,尊 崇禋祀。夫雨暘時若,恆則為災,百穀不登,水火違 性,陰陽相戰,民多固疾,春秋伐木焚巫,變置社稷, 厥德不脩,以咎神人,天益降災於厥躬,為亢旱水沴之 禍。遡自四紀以來,國無祀典,上下神祇,靡所憑依, 先民廢祀,鬼神乏主,九州之內,四海之外,黷兵亂 紀,滅絕天常,惟茲海隅,民奉舊典,不泯馨香,歲時 牲醴,以答神庥,使其報本無徵,何以勸善。昔者聖王 責躬而雨,賢君一言而妖星退舍。天聽在卑,咫尺斯應。 帝念列祖之明德,神憫烝民之塗炭。赫赫洋洋,儼若來 格,將濟眾於倒懸,用拯於已溺,澍時雨而起禾稼。予 小子儒,敢充犧牲,為臺灣八百萬餘生民,祈旦夕之 命,神其體乾元生物之德,沛降霖雨,施仁流澤,無俾 神羞。聰明在上,實昭鑒之。丁酉七月亢旱不雨,時宿

旱象要如何解除?只能把祈雨儀式搬上檯面,

北投鳳凰閣中,乃備果酒禱於關渡天后宮作此文。西山

期待天空趕快下雨。

逸士溥儒記。」

圖1

溥心畬1957年書〈關渡天后宮祈雨文〉, 溥心畬1957 年書〈關渡天后宮祈雨文〉, 紙本,22.1 紙本, 22.1× ×124.4 124.4公分,私人收藏。 公分,私人收藏。

ART&COLLECTION

47


旱不雨人人慌,奇招法寶一籮筐,飛禽走獸水族總動員,

命運卻是大不同。先民觀察自然天候,以動物的各種反應

為雨兆,發展出各式各樣動物祈雨法,有傳說中的珍禽異獸被尊 奉為呼風喚雨的神奇寶貝,例如大甲鎮瀾宮的祈雨儀式懸掛傳說 中的知雨之鳥「商羊」;鏡頭轉向凡間世俗,卻有不少動物成了 祭雨儀式上的無辜犧牲,如宋代有泛蜥蜴求雨習俗,若蜥蜴搶抓 一空便以「山寨」壁虎來代替;還有被宰的白鵝、被遊街示眾的

祭祀犧牲 vs.

曾 │令愉

抗旱靈獸

文.圖

狗兒、被活埋的蛤蟆與青蛙……。

鳥禽

究竟,誰是祈雨儀式上的閃亮神獸,誰卻要倒大楣成為供品?各 地又有什麼樣奇怪的動物祈雨法?本文報你知!

會跳舞的知雨之鳥:商羊 《自由時報》2021 年 3 月 7 日報導:「大甲鎮瀾宮與農委會農 田水利署合辦祈雨儀式,全員皆穿白衣『披麻戴孝』,儀式 中還有『商羊』,引發民眾好奇。」 商羊,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知雨之鳥,其特徵為獨足,傳說 若見商羊飛舞必有大雨,故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神鳥。典出曹 魏王肅注《孔子家語.辯政》:「齊有一足之鳥,飛集於宮朝 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使使聘魯問孔子。 孔子曰:『此鳥名曰商羊,水祥也。昔童兒有屈其一腳,振 訊兩眉而跳,且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今齊有之,其 應至矣。急告民趨治溝渠,修堤防,將有大水為災。』頃之 大霖,雨水溢泛。」王充《論衡.變動》則云:「商羊者,知 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其說略有不同,認 為是「屈一足起舞」而不是「一足鳥」。 關於商羊的形象目前僅見文字描述,或有認為即是《山海 經》裡人面獨足的「橐 注》有「橐

」。清人吳任臣《增補繪像山海經廣

」圖,云「其狀如梟,人面而一足」,並引《臨

海志》云:「獨足鳥,文身赤口,晝伏夜飛,將雨轉鳴,即 孔子所謂商羊也。」

52

2021.7


FEATURE:

PRAY FOR RAIN

清 吳任臣注《增補繪像山海經廣注》卷 吳任臣注《增補繪像山海經廣注》卷22之「橐 」,金閶 書業堂藏版、乾隆五十一年(1786)夏鐫本,哈佛燕京圖書 書業堂藏版、乾隆五十一年(1786 )夏鐫本,哈佛燕京圖書 館藏。圖版取自哈佛燕京圖書館網站。

清 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卷 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卷27 27之 之 「鸛圖」,1934 「鸛圖」, 1934年中華書局武英殿縮印本。圖版取自維基 年中華書局武英殿縮印本。圖版取自維基 文庫。

真實版的好水之 鳥 : 鸛 商羊是存在於傳說的神鳥,而現實生活中確實有「知雨之鳥」的存在。古人觀察鸛鳥 雨前會長鳴於蟻穴之上,等待下雨時螞蟻出穴而食之。清代類書《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禽蟲典》「鸛部.彙考」載《詩經.豳風.東山》「鸛鳴于垤」句,孔穎達 正義云「鸛是好水之鳥,知天將雨,故長鳴而喜也」;朱熹註「鸛,水鳥似鶴者也, 垤蟻塚也。將陰雨則穴處者,先知故蟻出穴而鸛就食之,遂鳴於其上也」。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鸛鳥雨前長鳴是因為覓食,而傳說中的商羊舒翅而跳,則很可 能是鳥禽因為濕氣導致翅重難飛。這些最接近雲雨變化的鳥禽們,自然成為人們心 中的氣象預報員。

蒼鵝無罪亦可憐 久旱不雨時,有人殷殷盼望知雨之鳥,卻也有人磨刀霍霍向白鵝。蘇軾詩〈次韻舒堯 文祈雪霧豬泉〉所云:「長笑蛇醫一寸腹,銜水吐雹何時足。蒼鵝無罪亦可憐,斬頸 橫盤不敢哭。」在宋代的畫龍祈雨儀式中,要配合宰鵝犧牲,如《宋史》載真宗景德 三年(1006)五月旱,實施畫龍祈雨儀式,便「刎鵝頸血置槃中,楊枝洒水龍上」。 而後宋代官方還正式頒行了宰鵝祈雨法,《續資治通鑑長編》載熙寧十年(1068)「 出蜥蜴祈雨法,試之果驗,詔附宰鵝祈雨法頒行之」。此法在宋代之後仍偶見施用, 如《明一統志》載廣州府東筦縣寶山有石瓮飛瀑,「歲旱,居民刑白鵝禱雨於此」。

ART&COLLECTION

53


展覽

本次展覽,展出了大和文華館藏品中有關旅行的作品。在

站 !

日本,有許多描繪旅人身影的作品,尤以平安時代的和歌 故事《伊勢物語》主人公為代表。在描繪這類故事場景的 作品中,表現了你我都能體會到的情感,像是離開熟悉土

跟著畫師去旅行

地的孤獨感、或親睹日常未見事物的喜悅等,從而引發人 們的共鳴。 此外,還有許多描繪旅途中美麗的景物、人潮洶湧的名勝

大 和 文 華 館「旅 行 的 美 術」展

的作品。展覽另將展出可說是因畫家的旅行而誕生的畫 作。這些注重色彩和構圖所創作出的作品,在在向今日的 我們傳達了身歷其境的感動。 每當欣賞那些讓人聯想起旅行的美術品時,人們即便不離 開當下的所在,也能體會到旅行的樂趣。現今在新型冠狀 病毒(COVID-19)感染症傳播的影響下,很難輕鬆自在地

文|仁方越洪輝(大和文華館學藝員)

翻譯|何玉新

圖|日本大和文華館

旅行,因此我們企劃了這次展覽,透過欣賞能帶來旅行感 受的美術品,希望為人們的心靈帶來一點安慰。在此將介 紹其中部分的展品,盼能讓諸位一面遙想往昔的旅行者, 同時沉浸在旅行般的心情中。

重要文化財 江戶時代中期 尾形光琳〈扇面貼交手筥〉, 18.8×27.3×38.2 公分。

旅行的美術 日本奈良 大和文華館|2021/7/9-8/22

60

2021.7


〈奈良大和文華館「旅行的美術」展〉

重要文化財 江戶時代中期 尾形光琳 〈扇面貼交手筥〉之西行 物語圖。

首先關注的畫作是那些迫於命運擺布而離開故鄉

第一章 物語之旅

者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們所身處的美麗風景,好

☐ 西行物語 「西行物語圖」貼在箱盒的側面,以「西行物語

似代替他們訴說著悲傷和喜悅等感情。

繪卷」作為其繪製的根據。西行(1118-1190)

本次展出一件重要文化財為江戶時代中期尾形光

以平安時代的和歌作家而知名,但他出家後便離

琳〈扇面貼交手筥〉。覆以金箔的箱盒上,貼著

開家人,過著流浪的生活。圖中所描繪的西行,

尾形光琳(1658-1716)及其身邊畫師所繪製的

神情看來相當悠閒自在,似乎正享受著潔白的沙

圖畫。由於各圖上皆可見到摺痕和骨架的痕跡,

灘。清晰的色彩與徐緩的輪廓線,是尾形光琳作

可知每幅畫原來都是貼在扇子或團扇上。這次我

品的特點之一,營造出令人愉悅的和諧感。本圖

們在這些貼於箱盒的圖畫當中,特別注意到「西

雖無落款或印章,但從出色的用筆看來,能判定

行物語圖」和「富嶽圖」。

是出自尾形光琳之手。

☐ 伊勢物語 此件箱盒內,有一用來分隔上下兩層、被稱作 「懸子(かけご)」的部件,其上貼有描繪富士 山的「富嶽圖」扇面。當中雖未描繪人物,卻 讓人想起了《伊勢物語》中主角內容講述他在夏 日見到富士山竟降下猶如鹿背上白點花紋的白 雪,感到相當驚訝,因而吟詠「夏之和歌」之一 首的場景。這首和歌,充滿了只有在旅途中才 能見到的珍貴風景的新鮮感動。在本圖中,尾 形光琳於淡淡的金色間塗滿大量純白的顏料, 描繪出富士山美麗的風景。

重要文化財 江戶時代中期 尾形光琳 〈扇面貼交手筥〉之富嶽圖。

ART&COLLECTION

61


鑑賞

前數位時代藝術作品的複製、 縮放與排版 淺談三種〈麻姑仙壇記〉 文.圖|唐寧

當今數位時代,圖像取得甚為便利,

遠不止於此。以書法史上赫赫有名的

之一。〈麻姑仙壇記〉原碑今已不存,

放大縮小也不過彈指之間。但如果說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為例,只需將

拓本作品則版本眾多。學界一般將這

到精準的圖像複製,在中國一般是從

三件不同的拓本並置(圖 1),便可知

批拓本按字體大小分成大字(約 5 公

晚 清 時 期 引 入 珂 羅 版(collotype)技

如果只是追求複製,三本之間的差異

分)、中字(約 2 公分)、小字(不到 1

術 開 始 算 起, 其 實 是 非 常 晚 近 的 事

絕不可能如此離譜。如今人們對於同

公分)三種。它們都是顏真卿所書嗎?

情。複製技術雖然姍姍來遲,然而對

一份文本放在手機、平板和筆電等不

它們彼此之間顯而易見的視覺差異又

複製品的需求卻早已存在,畢竟真蹟

同載體上產生的視覺差異想必非常熟

當如何解釋?以下按各版本出現的先

在任何時代都難以獲得。晚清以前,

悉,而這種因應不同觀賞期待來複製

後順序分別解讀。

書法作品的複製就在書蹟上石、製成

文本並進行調整的現象,古人同樣不

拓片、拓片臨摹、臨本翻刻、再製拓

陌生。〈麻姑仙壇記〉就是極佳範例。

片之間循環往復。書蹟和拓片在黑白

從「玄妙」現場到「忠義」人 格:大字本〈麻姑〉

兩色間輪替,視覺效果頗似攝影中的

〈麻 姑 仙 壇 記〉全 稱〈有 唐 撫 州 南 城

「正片」和「負片」。當然,翻刻畢竟

縣麻姑山仙壇記〉(為行文之便,以

大字〈麻姑〉現藏於北京故宮、上海

不是今日電腦文書軟體的「複製」加

下 簡 稱〈麻 姑〉), 書 於 唐 大 曆 六 年

圖書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地。學者

「貼上」這麼準確無誤,每次翻刻都意

(771),是顏真卿在江西撫州刺史任

對現存六種版本精細比對後,認為無

味著和原蹟的進一步疏離。書法史研

內遊覽南城縣麻姑山時,撰文記述麻

一 是 唐 碑 原 拓, 現 今 質 量 最 佳 的 版

究的一大重心就是分辨書蹟的真偽並

姑的事蹟並刻碑。該作品全文 900 餘

本也只是北宋仿刻的作品,當然還有

梳理不同拓本間的源流,但箇中趣味

字,以楷書書寫,是顏真卿的代表作

對北宋拓本翻刻作品,情況複雜(註 1)。不過顏真卿確實曾經親書 大 字 〈麻姑〉並刻碑,他在〈麻姑仙壇記〉 結尾處寫道「真卿幸承餘烈,敢刻金 石 而 志 之」即 是 明 證。 碑 帖 鑑 定 學 (rubbing connoisseurship)孜孜不倦地

圖 1 左起大字、中字、小字〈麻姑仙壇記〉,依比例呈現。

66

2021.7


圖 4 大字本〈麻姑仙壇記〉,拓本,34.8×40.8 公分,北 京故宮博物院藏。圖片取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官網。

圖 3 傳 13 世 紀 李 成、 王 曉〈讀 碑 圖〉, 絹 本 水 墨, 126.3×104.9 公分,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圖片取自大 阪市立美術館編《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品選集》 ,東京: 朝日新聞社,1986,頁 28。 圖 2 唐 顏真卿大曆十四年(779)作〈顏勤禮碑〉 , 268×92 公分,西安碑林博物館藏。圖片取自西安碑 林官網。

字的指引下,一一感受四面八方湧現 的道教神蹟。這種感覺可以用〈讀碑 圖〉(圖 3)來解釋:碑自然是畫面的 核心,而碑後方李成風格的古樹以及

追求碑刻與拓片的斷代及品質,卻對

荒涼的遠景同樣不能忽視,它們共同

擁有豐富資訊的文本內容和物質形式

構成了這幅畫作中蕭瑟的氛圍。不幸

興趣缺缺,然這些都是理解書法史的

的是,當石碑轉換成拓片,從麻姑山

密鑰。在唐代一端,我們擁有一篇完

運抵汴京,這種「臨場」感就無可避

整的文章和一塊大致可以想像其樣貌

免地消失了。以今日的經驗視之,唱

的石碑(圖 2);而在北宋一端,我們

片固然方便,卻永遠無法取代親臨小

則有好幾件拓本和宋人留下的品評文

巨蛋現場所能獲得的全方位體驗。

字。知道這些以後,我們能了解書法 史的什麼呢?

不過汴京的士大夫其實也不關心這種 「臨場」感,他們需要的是他們心中

圖 5 唐 顏 真 卿〈顏 勤 禮 碑〉碑 陰 整 拓(即 從 圖 2 中 拓下)。圖片取自劉子瑞主編《 真卿書法全集》第 6 卷,天津市: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頁 1763。

其實〈麻姑仙壇記〉文章已經交代了

儒學典範顏真卿的手蹟。顏真卿的事

顏真卿的書寫脈絡。全文前半段抄錄

蹟,包括「安史之亂」中起兵抗敵、

晉朝葛洪《神仙傳》中有關麻姑的部

厲斥朝綱之亂、最後在李希烈叛亂中

分,後半段則列舉麻姑山附近的種種

就義,都對北宋的士大夫有著強烈的

道 教 名 勝 及 靈 異 事 蹟(註 2)。 顏 真

人格感召力(註 3)。他們在「書如其

卿並不是簡單地進行列舉,而是以麻

人」的觀念之下,掀起了收集顏真卿

姑仙壇為中心,一一標識各名勝的方

書蹟的狂潮,像歐陽修就收集到大批

位,譬如東南有蓮花變色的池塘,東

顏真卿石碑的拓片。拿到拓片後,他

北有見證滄海桑田的螺蚌殼。後半段

們還將字一一剪下,改裝成適合放在

文字極度強調一種「臨場」感,即一

桌上觀賞的剪裱本,也就是如今大字

個遊客站在麻姑仙壇前,在顏真卿文

〈麻姑〉(圖 4)的裝裱形式。在這樣的

ART&COLLECTION

67


特輯

清 郎世寧〈乾隆皇帝大閱圖 軸〉,絹本設色,430×288 公 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瀟灑走一回 從中國藝術史看馬具的發展

圖1 東周〈銅鏡〉 ,河南洛陽金村出土。上 有「騎士刺虎」圖案。圖版取自劉敦願《美 術考古與古代文明》,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7.7,頁243。

文.圖︱劉曉晨(瀋陽故宮博物館研究員)

北朝樂府〈木蘭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

考古馴馬小史

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四句排比,寫出了木蘭在 趕赴沙場前奔買戰馬及乘馬用具的緊張氣氛及迫切心

72

◆首先被發明的馬具:轡頭

情,也說明了乘馬用具於軍武戰備的必要性。乘馬用

《三字經》有言:「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人

具包括轡頭、鞍具、馬鐙、鞭策等。轡頭是籠於馬首

類在告別漁獵時代後,進入了農耕社會,此時人們將馬作為

之上,用於駕馭馬匹,包括絡頭、銜、鑣及韁繩;鞍

家畜來飼養,在征服野馬的過程中,人們發現馬擅跑且敏

具為騎乘之用,附帶穩固馬鞍的韉、障泥、肚帶、 杏

捷,故而發明了馴馬工具「轡頭」。到了商周時期,馬主要

帶等;馬鐙是供人上馬和騎乘時蹬踏的用具;鞭策則

被用於駕車,此時轡頭中的絡頭結構漸趨成型,至東周時期

用於驅使馬匹按照人類的意願完成各種動作。

告於完備,而馬銜、鑣也由銜鑣聯鑄,逐漸發展成分鑄。

2021.7


〈那些年,朕在馬背上的時光……〉

◆因應戰爭而出現:鞍具 梟雄紛亂的戰國,騎兵開始參與作戰,戰馬逐漸代替戰車,為馬 具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為了在戰場上安全且舒服地駕馭戰馬,鞍 具由此而生。馬鞍的發展大致經歷了裸背、鞍墊、低鞍橋、高鞍 橋四個階段。洛陽金村出土東周銅鏡上的騎士刺虎的圖案(圖1), 是目前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描繪騎士的圖像,當中馬頭上有絡, 前胸有鞅帶,後有 杏 帶,但背上有韉無鞍。秦至西漢時期,馬具 形制相似,陝西咸陽秦始皇陵陶俑坑及陝西咸陽楊家灣西漢墓中 出土了大量騎兵陶俑(圖2),馬上出現了如鋪韉、鞍墊、 杏 帶、 絡頭、馬銜鑣等馬具。《後漢書》之〈馬援傳〉云:「馬者,甲兵之 本,國之大用。」西漢建立了官營馬廄,設專人養馬、馴馬,培育 良馬。漢代的馬廄已具有備鞍、製具、釘馬掌等多項服務製作功 能。據文獻記載,當時各廄的數量達到「馬皆萬匹」的程度。西漢 晚期,前後鞍橋的馬鞍才出現。河北定縣出土的錯金銀銅車飾上, 騎馬射獵人像中出現了帶前後鞍橋的馬鞍。從甘肅雷臺東漢墓出 土的青銅騎士俑上,可以看到精緻的前、後帶高鞍橋的馬鞍。

◆解放騎兵雙手:馬鐙

圖4 十六國北燕〈木芯鎏金銅馬鐙〉,1965 年 遼寧北票西官營子馮素弗墓出土,遼寧省博 物館藏。

馬鐙發明於高橋馬鞍之後,自西晉始加入馬具的行列。馬鐙最初 的功能僅為蹬踏上馬之用。從湖南長沙西晉永寧二年(302)墓裡

掘的北燕馮素弗墓中出現了最早的雙側安裝馬鐙

出土的一批釉陶騎俑(圖3)中的馬具來看,當中除了有絡頭、鞅

的實物(圖4)。從東晉南朝墓和北魏及東魏、西

帶、 杏 帶、高鞍橋的馬鞍及韉、當胸等,在馬鞍左側還出現了鐙

魏等出土墓葬中,也發現大量的陶馬模型,馬上

革較短、呈三角狀的單只馬鐙(註1)。到了十六國時期,雙馬鐙

的馬具也被精細地塑造出來,如絡頭、杏 帶、鈴

出現,使馬鐙具有實際騎乘意義,它在使騎乘者能更好地控制身

飾、障泥、馬鞍、韉、雙鐙等,隨時代發展而越

體平衡,解放雙手的同時,也使戰爭變得愈加殘酷。遼寧北票發

臻精美、齊全。

圖2 秦〈騎兵俑〉,陝西臨潼秦俑二號坑出土。

圖3 西晉永寧二年(302)〈釉陶騎俑〉,湖南長沙兩晉南朝隋墓出土。 ART&COLLECTION

73


特輯

「朕」在修復中 北京故宮〈清人油畫弘曆騎馬像軸〉的初步修復 〈清人油畫弘曆騎馬 像軸〉修復前。

文.圖︱王茜(北京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館員)

〈清人油畫弘曆騎馬像軸〉是清朝宮 廷繪畫中的精品,真實記錄了同時代 清朝宮廷皇帝的生活。本文將詳細介 紹此件作品前期初步修復的過程,包 括紙張的檢測、畫面加固與清潔,為 油畫後期的保護修復提供依據。

作品簡介 院藏〈清人油畫弘曆騎馬像軸〉 ,紙本油畫,315×220 公分,是乾隆時期的繪 畫作品,根據本院書畫部李湜考證(註1),應是郎世寧於乾隆六年(1741) 以中西合璧的技法為南苑新衙門特製的畫作,以彰顯皇帝威風凜凜的氣概。 畫中描繪的場景,據朱家溍研究(註2)是乾隆四年(1739)弘曆親臨南苑狩 獵場檢閱八旗軍的佇列及各種兵器、火器的操練活動,以壯軍威,鼓舞士 氣。皇帝騎在馬背上,身穿華麗的盔甲,戴著頭盔、佩劍和弓箭。

88

2021.7


〈那些年,朕在馬背上的時光……〉

這是一幅真實的宮廷肖像畫,畫家用西方繪畫技法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 進行創作。騎馬肖像畫在中國皇室肖像畫中很少見,但廣泛存在於歐洲當時的貴 族肖像畫中。馬和騎士的視角、軀幹和頭部四分之三傾斜的繪畫技法,明顯源於義大利的繪畫 傳統,不僅具有人物的寫實性,同時賦予畫面深度和活力,襯托出威嚴和力量。畫家基本上 採用中國傳統的繪畫工具和基底材,但減弱了對景物、人馬的素描手法,以平光處理明暗, 線條在起到輪廓線的作用後幾乎被色彩隱去,天空中雲彩的畫法全出自西法,近景的草葉亦 近乎西方的靜物寫生,只有遠山的結構保留了清宮寫實山水的風格。這幅畫沒有畫家的簽名, 據作品畫風應系郎世寧在中國早期的作品。本幅作品的構圖與細節,和院藏另一幅同樣被認 為是由郎世寧所作的絹本畫極為相似,後者尺幅略大,為332×232 公分。 本幅畫是由12 張不同尺寸的紙組成,紙與紙之間有重疊黏合部分。繪畫的病害包括:基底層 發硬、變形;畫心橫向連接處起翹;彩繪層與基底層的碎片脫落,原畫紙和托裱層部分脫離; 畫面邊緣撕裂、有蛀洞;光油層退變,導致畫上廣泛分布白化現象;繪畫層缺失,主要集中 在畫作的下部。整體而言,該繪畫尺寸大,病害較多,修復難度高。在進行整體修復前,開 展了緊急修復與初步干預,包括檢測紙張的基本特性,對畫面進行加固與清潔實驗。

基底層發硬、變形。

拼接處起翹。

白色蛀洞。

光油層的缺失。 ART&COLLECTION

89


文物醫院

當文物走出展櫃 峨捍‫ݘ‬䨗向蕦蕣ই֜螕䛑ᐒ䨝咳疻 文.圖|王天鳳(北京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書畫複製組館員)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設有「書畫複製

日,這一摹本更尤為珍貴。此時期古書畫複製承

組」。古書畫複製品是博物館為滿足藏品保護與

擔了展示、存檔、大眾賞析的作用。

大眾文化運用之業務。不同於贗品,複製品履行 著文物資訊無差別還原的職責,包括其材質、 工藝、技法等。文物複製品的種類多元,涵蓋銅 器、漆器、陶瓷等,並衍生複製品收藏、買賣 等行業,古書畫複製品直面經濟發展訴求,運 用文物賦予的滋養開啟新的序幕。本文針對古書 畫複製品進行論述,提出古書畫複製品如何適 應社會發展。

2000 年以後,高畫質掃描儀及各類列印設備相 繼進入博物館行業,並且產生了複製品行業, 2011 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臨摹技藝被列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博物館 中的複製工作,從人工臨摹發展到照相複製, 進入數位複製階段,隨技術的嫻熟對外合作的 機會增加,北京故宮博物院相繼應山東膠縣博 物館、新疆博物館要求,複製了〈妙法蓮華經〉

古書畫複製發展階段 古書畫複製的發展伴隨著科技進步,從材料至 功能都有所轉變,基本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古代 時期「複製」一詞被稱之為「摹本」,摹本的概 念就是臨摹借鑑原作的筆法、立意、氣格等, 而眾多摹本業已成為文物。宋摹蕭繹的〈職貢

與〈伏羲女媧像〉。與此同時,複製品在大眾視 野中相繼嶄露頭角,雅昌、榮寶齋、聖彩虹等 多個書畫複製企業占領了文博機構的大市場。古 書畫珍品從博物館展廳走向大眾生活中,此時 是古書畫複製發展最為快速與開放的時期,「複 製」走出了傳統的藩籬,複製品成為「商品」,

圖〉、宋臨楊子華的〈北齊校書圖〉、唐梁令瓚

產生了經濟效益。

摹張僧繇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等,諸多的

古書畫複製品發展至今臻於成熟,無論資源或

真蹟已失傳,而摹本的重要性在於通過臨摹探

技術上,博物館及企業在產量上都能夠滿足社

究出真蹟的技法和風貌,在此時期的摹本與商 品經濟並無關聯。

會的需求。但是,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複製品 品質下降,高成本品質的複製品逐漸走向廉價

1949 年以來,中國各地博物館依次建立開放,

的贗品,誤導了大眾審美中書畫文物的本色,

珍貴的文物不適宜長時間展陳,複製品替代了

在市場經濟中供大於求。

原件文物的陳設功能。1956 年榮寶齋師傅赴北

94

2021.7

京故宮博物院臨摹了宋元繪畫,最具代表的臨

古書畫複製與社會發展

摹 成 果 當 屬 馮 忠 蓮 摹〈清 明 上 河 圖〉 ,時至今

市場經濟是指通過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經濟形


〈北京故宮文保科技專欄〉

原件: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絹本淡設色,24.8×528 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為局部。

馮忠蓮臨摹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圖為局部。

傳 承 譜 系 金仲魚

陳林齋

馮忠蓮

金禹民

鄭竹有

劉 玉

嵇為民

張炳謙

沈 偉

王天鳳

亢大妹

巨建偉

郭文林

廖安亞

余昭華

桂小明

侯鐵力

常保立

劉曉林

王曉薇

金小燕

劉炳森

楊 頻

北京故宮古書畫複製傳承譜系。

ART&COLLECTION

95


書品

「提按」並非從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的書寫技法,是因應桌子出現後才發

提按: 聚散離合 文|何炎泉(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 圖|何炎泉、國立故宮博物院

展出來的控筆技巧,其主要功能是控制毫毛的聚散離合,以達到調整 筆鋒位置的效果。至於桌子尚未運用於書寫中的晉唐時代,由於採用 持紙書寫的方式,加上字體較小的緣故,「提按」的筆鋒調整工作都 是使用轉筆(捻管)的方式來處理。隨著桌、椅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中, 書家開始將紙張放置於桌上書寫,持筆角度也更加垂直於紙面,字體 也因為桌子所提供的穩定的書寫面而開始加大,原先適用於持書小字 的轉筆法已經顯得捉襟見肘,於是便逐漸發展出新式的提按之法。 當筆往下按時,筆毫隨之發散鋪開,線條也加粗,此時仍然要注意中 鋒的使用,否則線條就會變得扁薄無力。然而,書寫過程中最難的不 是按,而是提筆。什麼時間點該提是最難掌控的,書家的優劣勝敗往 往由此分出。提筆的作用很大,可以瞬間將離散的筆毛往中心聚合, 這是因為毛筆的彈性與錐狀,加上墨水的吸附與重力。提與其他筆鋒 控制的循循善誘方式不同,有著非常直接的效果,可以立即調整筆鋒 位置,在書寫速度較快的行草中運用最廣。

明 祝允明〈書七言律詩卷〉 紙本,本幅30.8×395.9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祝允明 66 歲時書此四首七言律詩,詩文收於《懷星堂集》 ,其中〈閒居秋日〉更是多次抄寫。全卷落筆迅速, 字形變化多端,行間相互穿插,既有密不通風,也有疏可走馬的強烈對比效果。書寫時,今草與狂草交替使 用,筆勢連綿不絕,氣象萬千,筆勢縱橫,別有一股傲視群倫的豪氣。儘管屬於狂草作品,卻能狂放而不 亂,點畫間無一不合乎規矩法度,處處展現出高超的用筆技巧與深厚的書學涵養,不僅是個人草書之高峰, 也是書法史上之傑作。 釋文:閒居秋日。逃暑因能蹔閉關。未須多把古賢攀。江(此字點去)并拋杯勺方為懶。少事篇章恐礙閒。風 墮一庭鄰寺葉。雲開半面隔城山。浮生只說潛居易。隱比求名事更艱。宿茅峰。下馬門前一振衣。翠微亭迴 逼清徹。雲端洞裡山中(以上兩字點去)真人過。月下山中長史歸。絳霧暈牀砂氣伏。紫雲穿竇朮芽肥。神方 能詠不能遇。一夜爽靈峰外飛。宿金山寺。窗中一抹海門焦。珠貝魚龍共此宵。枕得善才參後石。洗來天漢 轉時潮。神遊會解靈妃珮。耳靜能傳少女簫。況是梵王宮闕裡。蓮花葉上暫逍遙。句曲道中。老至誰憐畫錦明。 春來聊得客襟清。霄依星斗宮牆府(此字點去)臥。曉旁神仙宅舍行。眼看山多城郭少。肩挑詩重簿書輕。何 時總入煙霞去。不見人間寵辱驚。乙酉秋日叢桂堂酒次書。枝山道人。

100

2021.7


ART&COLLECTION

101


拍賣

張大千潑彩〈碧峰古寺〉逾 2 億港元, 領銜中國藝術品 佳士得香港 2021春拍總額 35 億港元 文︱藍玉琦 圖︱佳士得香港

佳士得香港 2021 春季拍賣於 5 月 28 日圓滿落槌,15 場 拍賣成交總額高達 35 億港元(以下不特別標示幣值者皆 為港元),總成交率 88%,逾半數拍品成交價超拍前高 估價。其中尤以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系列拍賣近 20 億元,創亞洲佳士得該類別史上最高成交總額。 中國古美術部分,推出「中國古代書畫」、「中國近現 代及當代書畫」、「凝秀輝英─歐洲私人珍藏玉雕」、 「赫維寧漢莊園珍藏中國古典家具」、「中國重要瓷器 及工藝品」五大專場,共斬獲 5 億 8964 萬 6250 元,件 數成交率較上季增長,參與者眾。領銜之最高價拍品出 現於「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為張大千潑 彩巨作〈碧峰古寺〉成交價 2 億 910 萬元,此跨越類別 之重要拍品現身於晚間拍場,成功吸引更多的關注,獲 得佳績。

中國書畫:張大千潑彩巨作席捲 5 月 26 及 27 日,佳士得香港中國書畫部「中國古代書 畫」、「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連同張大千潑 彩巨作〈碧峰古寺〉,以及於 5 月 11 至 26 日期間進行的 「丹青薈萃─中國書畫網上拍賣」,此季香港春拍中國 書畫成交總額 4 億 5619 萬 2875 元,締造 1 件億元巨作, 2 件千萬佳作。 最高價者張大千〈碧峰古寺〉。拍賣官郭心怡以 7400 萬 元起拍,1 億元後氣氛緊張,由現場二位買家爭奪,男 士 vs. 女士,最終由男性買家以 2 億 910 萬元競得,寫下 張大千作品第二高價拍賣紀錄,更是近五年來拍賣中成 交價格最高的張大千作品(第一高價為 2016 年香港蘇富 比春拍,張大千〈桃源圖〉成交價 2 億 7068 萬元)。中 國書畫部國際專家主管游世勳:「張大千應該個人特別 喜歡這個作品,甚至於送到日本去裱褙。無論是畫面跟 110

2021.7

張大千 1967 年作〈碧峰古寺〉,設色金箋,127.7×63 公分,估價待詢,成交價 2 億 910 萬港元。


明 文徵明 1540 年作〈行書─自書詩七首〉 ,紙本,35×706 公分,估價 200 萬至 400 萬港元,成交價 1825 萬港元。

本身的裱褙,張大千都用了很大的心

流拍,故總成交金額成績低於理想。

思。」本幅創作於 1967 年,鮮豔的石

(上 季 2020 秋 拍 共 108 件 拍 品, 成 交

青、石綠潑灑於華麗的金箋,此瑰麗

總額 1 億 1446 萬 3750 元,件數成交率

的巨碑式潑彩山水為張大千巴西時期

69.4%)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且深受大千 個人喜愛,特意送往日本進行裱工, 並飾以大千在日訂製的大風堂「七寶 燒」軸頭,依瓦當形式製有「三千大 千」字 樣, 十 分 難 得。 此 幅 為 李 祖 萊、李德英伉儷舊藏,李、張兩家交 情匪淺,大千與李家夫婦以弟、弟媳 相稱,李家三小姐秋君更是大千一生

王國維 1923 年作〈〈齊國差跋〉、〈頌壺跋〉〉,墨 拓紙本,140×50 公分,估價 8 萬至 12 萬港元, 成交價 375 萬港元。

該場最高價拍品為明代文徵明 1540 年 作〈行書─自書詩七首〉,經過多方激 烈競投,成交價 1825 萬元,超越拍前 低估價 9 倍,成為唯一逾千萬的古書 畫佳作。文徵明辭官鄉居後,常書寫 自作詩,此卷寫於 70 歲時,書在京舊 詩七首,國立故宮博物院即藏有他 88

競價飆升逾估價 46 倍多,最終成交價 375 萬元,為本場第六高價。此外, 清和碩莊親王〈監門清源妙道真君〉, 為和碩莊親王博果鐸命宮廷造辦處繪 製一系列佛教水陸畫之一,細膩地描 繪出二郎真君法像。博果鐸乃清太宗

歲時行書〈自作詩卷〉。其流傳史據

皇太極之孫,承澤裕親王碩塞長子,

的 事 務 多 由 李 祖 萊 夫 婦 代 為 操 辦,

跋文知,清初(1684)已為日人師市

康熙皇帝堂兄。此作成交價 250 萬元,

1971 年於香港大會堂舉辦「張大千近

兵衛正清收藏,又為沼邦光、沼國幹

超越拍前低估價 12.5 倍,成績喜人。

作展」,盛況空前,二人交情非同尋

父子所有。前後曾兩次以拓本形式刊

最高估價拍品,著錄於清宮《石渠寶

常。李祖萊是張大千四位遺囑見證人

行,一為日本章盛館於 1879 年刊行;

笈三編》的張宗蒼〈梧館新秋〉,估價

之一,張大千會將此幅珍罕巨作贈予

另一拓本現藏於揚州市圖書館。第二

5500 萬至 7500 萬元,乏人問津,以流

李家,證見了二家深厚情誼。〈碧峰

高價為明代呂紀〈松鶴雙壽〉,逾低估

拍收場。

古 寺〉曾 於 2010 年 11 月 30 日 佳 士 得

價 11 倍之 575 萬元成交。第三高價為

香港成交價 6114 萬元、1996 年佳士得

山本悌二郎舊藏之黃道周小楷〈八閩

香港成交價 200 萬元。

文葉敘〉,成交價 525 萬元。

紅 粉 知 己。1949 年 後, 張 大 千 香 港

中國近現代書畫: 張大千領銜 5月27日,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238

最大黑馬則為王國維〈〈齊國差跋〉、

件拍品,拍賣成交總額1億 6786 萬3750

〈頌壺跋〉〉墨拓紙本。王國維兩篇題

元,件數成交率達 85%,66%的拍品成

5 月 26 日,「中 國 古 代 書 畫」77 件 拍

跋文字見收錄於〈觀堂集林外二種〉 ,

交價超越拍前高估價。逾千萬的高估價

品, 成 交 總 額 達 7287 萬 2500 元, 件

所錄缺少年分、款識及寓所等資料,

拍品共 5 件,僅 1 件拍出,締造 1 件千

數 成 交 率 達 72 %,65 % 的 拍 品 成 交

不無遺憾,幸得此手拓題字補全。自 6

萬佳作。(上季 2020 秋拍 233 件拍品,

價超越拍前高估價。然因高估價拍品

萬元起拍,旋即引發多方熱烈競投,

件數成交率 82.4%,總成交額 2 億 114

中國古代書畫:文徵明奪魁

ART&COLLECTION

111


ꗆ 蔩 牽 㮆ܻ ‫ݗ‬ 藔㬵 牽 ꕾᥝ 睞蝡 ꗆ 蔩䰬 य़፡ 䒍 獉牼

Look Again

ஞ 瞁

How to

Experience the Old Masters

「再看一次」,看透古典名畫的天才密碼!

YES! զཁగ㕕ᯑࢽฒࣗ

݄։࢝గ㕕 。

ʪҎԼ༏ዳ‫ࢸؒظ‬2021/08/30ࢭʫ੥ޯબԼྻ༏ዳํҊʢ೚બʣ □古美術 □今藝術&投資雜誌 一年12期或二年24期(任選) 訂閱方案(任選)

訂閱價

□A專案 一年12期雜誌加贈經典選書 壹本 □藝術,原來要這樣看! □手作的日常

ᆼεⅰᑻຯ

□B專案

□一年期 NT $1940

Ⳓ⻐䢬‫ۆ‬Ϛ⾾㐛ឺ⇎

一年期訂戶適用 專案選書(任選) 未勾選則隨機出貨

□二年期 NT $3670

二年24期加贈經典選書 貳本

(藝術,原來要這樣看!手作的日常)二年期訂戶適用 文物拍賣大典特價

折,訂閱雜誌加購享

品項

2021文物拍賣大典(定價$2000/本)

數量

折優惠!

單買優惠

訂閱加購

$1800/本

$1600/本

注意事項: 1.發票/贈品將於收到訂單後一週內寄出。 2.雜誌於每月1日出刊發售,若讀者當月5日前尚未收到雜誌,敬請來電洽詢!


www.artouch.com/books/

ঁউ䢺104 ‫۾‬٩຋ˬ൴٩㊊ˍᣡ 85 ⴻ 3Ǎ6Ǎ7 ឫ ೟ᕘ䢺02-2560-2220#302

禪 與現代美術 Zen in the fifties 國內第一本關於禪與西方 五 ○ 年代藝術研究之論述 當西方碰上東方

威斯格 •

W stgeest We

作 海倫 • 威斯格茲Helen 作者

當現代藝術碰上禪 本書為荷蘭藝術史學者海倫 茲 所 撰 寫 的 一 份 嚴 謹 學 術 論 述, 語 言 涵 蓋 英、 法、 德、 日, 歷 時 將 近 兩 年 的 時 間, 經 由 多 名 學 者 審 查, 才 將 中

420 元

定 定價

文 版 完 整 呈 現 出 來。 又 因 為 禪 與 現 代 藝 術 具 有 的 抽 象 思 維, 極 不 易 去 求 證 兩 者 之 間 的 關 係, 因 此 作 者 花 了 相 當

年代 ○

長 的 時 間 去 與 藝 術 家 訪 談、 收 集 與 解 讀 文 獻, 企 圖 驗 證 禪 與 西 方 五

年代東西方藝術與文化 ○

藝 術 的 感 通 與 關 聯。 其 主 旨 在 於 探 討 二十世紀五

間 的 交 融 和 感 通, 尤 其 是 禪 文 化, 更 是二十世紀西方現代藝術趨之若鶩之 精神境界。

現代東西方藝術互動史 Interaction in Art betw t een East and W West

譯 曾長生、郭書瑄 譯者

㒾ൎ؈ᎅnjᆬ‫ܓ‬䢺ՒⳇⳒ⻐೮༆⢮ͮᕔ㡉Պ‫ ܅‬ຫⴻ䢺1984860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