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美術 ART&COLLECTION》No.358 2022/07 Preview

Page 1

www.artouch.com

2022 JULY

358

古美術

避暑乎!

北京保利 2022 春季拍賣會 佚名︵宋︶ ︿萬花春睡﹀圓光 ︵局部︶ NT$180

北京保利2022春拍:佚名(宋) 〈萬花春睡〉圓光(局部), 絹本設色,徑27公分。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幽居有伴」第二期

書品》有唐第一妙腕:孫過庭《書譜》

奈博中將姬與當麻曼荼羅特展

文物醫院》英國18世紀〈銅鍍金羊馱人物及鷓鴣鳥鐘〉修復研究

韓國中央博物館李健熙捐贈藏品一週年紀念展

雲端關鍵字》通草畫 Pith paper painting

悵望千秋一灑淚─記周澄先生

劉墉:范寬點描畫法的鼎足三作

薛志揚 傳奇 從「討 討海人」到 」到「篆 篆刻家」─薛

202 022 2春 拍快 拍快遞 遞





編輯手記

Editorial

夏季的養生之道

「* 本展涉及幽魂鬼怪等內容,若對此內容敏感者,請自行

的奇觀),最受用的保健養生良方,邀請到杏莆堂中醫診

斟酌是否適合入場觀看;12 歲以下之孩童建議由成人陪同

所院長賴宛鍾當本月駐站醫師,來一場〈夏日居家養生中

入場。」

醫保健──中醫師家庭的夏日對話〉,夏日養生保健,盡

彷彿是電影輔導級的警語,臺南市美術館「亞洲的地獄

在其中,並附上貼心五點小叮嚀。

與幽魂展」絕對是近期人氣最燒滾滾的展覽,人稱「殭屍

雖各篇類項獨立,但其中有些關聯,或可打通任督二脈,

展」。炎陽下排隊成長龍,指望用陰氣消暑的一場夏日鬼

清涼一夏。以「西瓜」為例,北宋滅亡後透過女真人才開

物語,在陽氣過盛的狀況下,倒是不用想了。心裡清涼,

始在中原栽種,南宋中葉後已大規模栽植,繪畫篇中可見

肉身似乎也就會跟著降溫了。桃木劍收起來,糯米不怕摻

清涼瓜果於宋人畫中。而據科普篇,宋代又正是中國平均

黏米,免嚇到收驚,本刊推出適合闔家觀賞的消夏專題

最熱的朝代。在中醫篇則論及西瓜為「天生白虎湯」,若

「避暑乎! Beat the heat 清涼大作戰」。 首先來說說,為什麼選在國曆七月?因為今年七月是夏

因高溫陽暑,喝西瓜汁、吃西瓜就很適合,可直接清熱解 暑。

日最熱的時節,節氣上遇小暑(7 月 7 日)「小暑一過,

看完這次有趣的消夏專題,就如同看完展覽,感官情緒的

一 日 熱 三 分」, 大 暑(7 月 23 日),「小 暑 大 暑, 有 米 也

刺激愉悅消退後,或因有所啟發,結合過往經驗,進而延

懶煮」,天熱人就懶。加以,「熱在三伏」,初伏(7 月 16

伸思索,即便展覽熱期過去,仍可就教諸位方家。「迴響

日)、 中 伏(7 月 26 日), 末 伏(8 月 25 日)。 酷 熱 燠 溽,

(Extension)」專欄,即是這樣開闢出來的,上一期的穆斯

暑氣一波波,正是消夏好時節。舉凡穿薄紗、袒露肚、吃

塔法 ・ 苑默文〈中國紙和伊斯蘭世界──臺北故宮「航向

西瓜、搧涼風,為了消夏解暑這件事,真的是不分古今,

天方」特展後的再思考〉,蘇雅芬〈評茶也評人──姚文瀚

絞盡腦汁,物質上、飲食上、心靈上的全都出動。 專題推出五方清涼帖。繪畫篇:〈從頭涼到腳趾頭──消 夏圖奇招大比拼〉,赤膊赤腳躺平全都錄,消暑勝景看起 來。器物篇:〈煩悶暑氣 Out !──古人消暑必備神器〉, 八大居家夏日良品寶,有備有涼。書法篇:〈筆底清涼意 ──書法史中的避暑與銷夏〉,帖中記夏熱、暑毒,書中

〈畫賣漿圖〉考證〉則是臺北故宮「遺珠─大阪市立美術 館珍藏書畫」特展後的反饋,皆獲得很好的迴響。本期, 超級重磅以 14 頁推出劉墉〈范寬點描畫法的鼎足三作〉, 在臺北故宮「鎮院國寶」特展後,還能有什麼思索?他以 畫家的眼睛、親筆臨摹的體驗,追尋帶看范寬〈谿山行旅 圖〉、〈雪景寒林圖〉、〈雪山蕭寺圖〉。

有東林避暑、銷夏灣記,「避暑乎」則出自〈九成宮醴泉

閱讀夏日的七月,闔家清涼平安。最後謹錄賴醫師叮囑,

銘〉。科普篇:〈古代的夏天究竟有多熱?──由文獻與

「夏季炎熱,暑氣對不同體質所造成的侵害也不盡相同,

古氣候指標來看中國古代的夏季溫度〉唐宋元明清相對溫

總歸一句,『勿過與不及』。體質過旺者,勿貪涼飲冷;

度,科學體感。除了知識面的娛樂(也可當獵奇,吳彬畫

體質虛弱者,宜顧護陽氣。飲食作息有所撙節,便是夏季

中高逾二層樓的「大冰山」景色,至今看來都是不可思議

的養生之道。」 藍玉琦

16

2022.7


發行人.社長

簡秀枝

法律顧問 劉承慶 典藏.古美術 總 編 輯 簡秀枝 副總編輯 藍玉琦 執行編輯 李思潔 編

2022 JUL 2022 年 7 月 1 日出刊

358

輯 江采蘋 葉舜瑜

特約撰述 劉榕峻 李如珊 美術設計 憨憨泉設計 總編輯

典藏

全媒體數位總編 張玉音 今藝術 & 投資 執行主編 嚴瀟瀟 企劃主編 朱貽安 執行編輯 林芷筠

編輯手記

Editorial

藝文

Note

夏季養生之道 藝訊板塊

標題翻譯 廖蕙芬

藍玉琦|16

美術設計 憨憨泉設計 典藏

編輯部|22

總 編 輯 張玉音 網路編輯 李孟學 童詠瑋 鄧韻琴 社群編輯 許雲喬

專題

特約主筆 吳牧青

Special Report

電話

02-25602220

傳真

02-25673297 gumeishu@gmail.com

古美術編輯部電子信箱 古美術總企劃

劉玉錦

資深企劃執行

林素珍 鄧祥彬

特約業務 鄭敏惠 企劃執行助理

葉偉方

北京地區業務副理

田繼超 行動電話

北京地區發行專員

黃茜

電話

8610-58264541

上海地區業務副理

13910223375

8610-58264542

傳真

張華

電話

8621-58825010 轉 343

手機

13386202280

發行專員 許銘文 徐福伊 蔡芷瑜 訂閱、讀者服務專線 傳真

02-25602220#300.301.302.307

02-25420631

香港代理 大業公司 香港中環利源西街 7 號 電話

避暑乎! Beat the heat 清涼大作戰

852-5245963.5250496

大陸代理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上海分公司 地址 中國 200001 上海市福州路 355 號文化商廈 9 樓 電話

編輯部|26

8621-63747048

8621-63201402

傳真

戶名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郵撥

19848605

社址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6 樓

從頭涼到腳趾頭─ 消夏圖奇招大比拼 江采蘋|28

印刷 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排版 高瑞電腦排版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局版台誌字第 9657 號

煩悶暑氣 Out !─ 古人消暑必備神器 葉舜瑜|38 筆底清涼意─ 書法史中的避暑與銷夏

羅啟倫|42

夏日居家養生中醫保健─ 中醫師家庭的夏日對話 賴宛鍾、陳瑛|48 古代的夏天究竟有多熱?─ 由文獻與古氣候指標來看中國古代的夏季溫度 北京保利2022春拍: 佚名(宋)〈萬花春睡〉圓光 (局部),徑27公分。

李思潔|56

訂書價格表 訂閱期數 訂閱區域 國內定價新台幣

一年 12 期

二年 24 期

1940 元

3670 元 7500 元

大陸 港澳

新台幣

3850 元

亞洲

新台幣

4750 元

9200 元

歐美

新台幣

5680 元

11000 元

※ 以上國外訂價皆以航空計算,如需掛號者,每月需另加 10 美元 或新台幣 20 元郵資。 國內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新台幣 30 元 國外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美金 50 元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 4363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本社同意不得刊載


開卷

漫談失意文人、儒商與晚明出版業─ 漫遊藝術史作者群《漫遊怪奇藝術史:從怪奇小 路,走進藝術史的冷知識和驚嘆號!》 林麗江|122

動態

鯤鵬之變,書寫逍遙遊 ─ 異雲書屋「樗寫:林俊臣書法創作展」

Reading

時令

Season

觀蓮節

江采蘋|60

Events

紀念

Remembrance

悵望千秋一灑淚─記周澄先生

陳宏勉|62

從「討海人」到「篆刻家」─ 薛志揚傳奇 薛平南|68 展覽

Exhibition

封面

評賞南宋宮廷院畫〈萬花春睡圖〉 黃小峰|130 春期─ 北京保利 2022 年春拍中國書畫萃珍 北京保利|136

拍賣

北京永樂 2022 春拍舉槌在即─ 書畫版塊著重學術,中國瓷雜御器紛呈

Cover Report

隱逸不寂寞─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幽居有伴:中國畫中的隱逸 與交遊」特展第二期 林逸欣|74

Auction

中將姬與當麻曼荼羅─ 奈博「貞享本當麻曼荼羅修理完成記念特別展」

北京永樂|140

清乾隆〈鬥彩萬福慶壽大瓶〉坐鎮,十件千萬高價 ─佳士得香港 2022 春拍收穫 33.5 億港元

何玉新|80

一位收藏家的邀請─ 韓國中央博物館「李健熙捐贈藏品一週年紀念展」

藍玉琦|144

香港邦瀚斯春拍成績單─ 書畫林風眠掄元,瓷器工藝品成交額突破預期

陳怡融|86

迴響

Extension

文物醫院

Hospital for Conservation

雲端關鍵字

Keywords for Database

書品

Calligraphy

范寬點描畫法的鼎足三作

藍玉琦|126

編輯部|148

劉墉|92

雙城聯動,大千扛鼎─ 華藝國際 2022(香港)春拍圓滿收官

但聞鷓鴣鳴─ 英國 18 世紀〈銅鍍金羊馱人物及鷓鴣鳥鐘〉修復 研究 楊曉晨|106

華藝國際(香港)|149

巴黎蘇富比春拍圓滿落槌─ 乾隆朝精品奪得市場矚目 編輯部|150

繪畫不用紙?畫在植物髓芯上的外銷畫─ 通草畫 Pith paper painting 葉舜瑜|112 有唐第一妙腕:孫過庭《書譜》

何炎泉|116

巴黎邦瀚斯「德馬圖珍藏首場拍賣」成績亮眼─ 法國吉美博物館行使特權成功投得 編輯部|151 展訊

Calendar

本月展訊

編輯部|152


藝文

Note

藝訊 板塊 2 0 2 2

01

東方諾貝爾獎得主揭曉 英國藝術史學家潔西卡.羅森獲唐獎漢學獎

2022 年唐獎漢學獎得主於6 月20 日揭曉,由牛津大學教授 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獲得,為唐獎漢學獎首 位女性得主,更是漢學獎首次擴及藝術史研究範疇。羅森 長期擔任大英博物館東方古物部主任,1994 年後執教於牛 津大學中國藝術與考古專業,是目前中國藝術與考古領域 最為活躍的西方學者之一,專研中國青銅器、玉器,尤其 關注中國與中亞鄰國的交流。另一研究專業為中國的墓葬 文化,關切商周至秦漢墓葬形式和內涵的轉變,並利用考 古出土文物說明物質文化和觀念的深刻變化。其代表著作 有1984 年出版之《蓮與龍:中國紋飾》 ,比對了中、西兩 套視覺系統,並從裝飾紋樣系統出發,仔細描繪了蓮樣與 龍樣的傳播之旅;1990 年出版的《賽克勒所藏西周青銅禮

2022 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圖 取自唐獎官網。

器》為西周青銅器研究領域的經典著作,也奠定了她在青 銅器研究中的學術地位。 唐獎由臺灣企業家尹衍樑效法諾貝爾獎精神捐助成立,發揚盛唐精神,每兩年一屆,有「永 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四大獎項,各項獎金新臺幣5 千萬元,為全球 獎金最高的學術類獎項。(整理

02

江采蘋)

史博館、國美館新任館長上任 梁永斐專任史博館館長,廖仁義任國美館館長

7 月1 日,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國立臺灣美術館新館長雙雙上任,原國美館館 長梁永斐專任史博館館長,國美館館長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 授廖仁義接任。 梁永斐於2020 年11 月接任國美館館長,今年2 月開始兼任史博館館長,兼 任史博館館長期間,梁永斐梳理國美館及史博館兩館分工定位,並完成史博 館館藏盤點,更讓延宕已久的整建工程順利步上軌道,預計於明年8 月試營 運,對於整建後營運方向梁館長亦有完整擘劃。 新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法國 巴黎第十大學美學博士,具美學評論、

新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梁永斐。圖 文化部。

策展與博物館管理專業,現任國立臺北 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兼圖書館館長及傳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駐法國臺灣文 化中心主任、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所長、北藝大主任秘書等。文化部長李永得相信廖仁 義能帶領國美館強化臺灣美術史、攝影史建構,與國際接軌,讓世界看見臺灣的藝術能 新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圖 文化部。

22

2022.7

量。(整理

江采蘋)


03

香港故宮開幕盛事 九大展覽呈現古今中外藝術精萃 㪁᫓ᐅ೫̏૯ൢ⿪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香港故宮)於7 月2 日開幕,為慶祝香港回 歸中國50 週年,香港故宮將分階段展出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出借的900 多件 文物,當中有166 件屬於國寶等級,如北宋〈定窯孩兒枕〉、北宋〈洛神賦 圖〉,以及首次離開中國大陸赴展的米芾行書〈研山銘卷〉等。

പ㧍ൢ⿪ 紫禁萬象─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 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

作為首次曝光,香港故宮推出九大展覽,除呈現北京故宮收藏精華,亦有香

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

港文化機構、當地藏家所出借之收藏及作品。特別展覽「國之瑰寶─晉唐宋

龍顏鳳姿─清代帝后肖像

元書畫」展件多為國家一級

器惟求新─當代設計對話古代工藝

文物,而「馳騁天下─馬文

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

化藝術」則包含中西方與馬

古今無界─故宮文化再詮釋

相關的藝術品,包含繪畫、

ṁ‫׆‬ൢ⿪

雕刻等品項,共計111 件。

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

(整理

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

李思潔)

唐 韓滉〈五牛圖〉(局部),北京故宮 博物院藏。圖取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官網。

04

邦瀚斯人事異動 中國古董藝術部、亞洲管理 團隊重組

05

最後一位國寶押運人仙逝 索予明享嵩壽102 歲

邦瀚斯近日公布中國古董藝術部亞洲管理團隊任命:

故宮國寶文物來臺最後一位押運人,「索公」索予明於6

虞詠芝出任中國古董藝術部主管,唐冶獲擢升為中

月19 日11:30 在家中逝世,享嵩壽102 歲。索予明1920

國古董藝術部董事。由虞詠芝、唐冶及李富怡組成

年生於湖北江陵,1941 年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落腳四川南

之香港團隊,將與以中國古董藝術部環球主管阿薩

溪縣李莊,招募一批繪圖人員,索予明遂應徵入院,自

夫.海曼(AsaphHyman)及美國區亞洲藝術部主

此加入保護國寶行列。1949 年成為第三批文物來臺押運

管高德莎(Dessa Goddard)為首的專家團隊緊密

負責人,護送國寶文物安全抵臺。

合作。

索予明為文物遷臺歷史的見證者,來臺後成為漆器研究

虞詠芝的拍賣事業始於倫敦邦瀚斯總部,受訓三年

專家。2015 年,時任總統馬英九致贈遷臺有功人員感謝

後於2014 年以專家身分轉戰香港,2020 年曾出任香

狀,表揚國寶押運人高仁俊、張銀武和索予明,索予明

港蘇富比中國古董藝術部專家及副董事,現重返邦

親自領取感謝狀。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搶救遷臺歷史記憶

瀚斯。原任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部門董事的唐治,於

庫」在今年5 月推出的索予明的訪談影片,為最後的公開

2018 年加盟倫敦邦瀚斯,次年調職香港,帶領香港

身影。索予明的一生,時代的記憶,謹引其言:「人與事

團隊於今年春拍取得歷史性佳績。李富怡則先後任

都會改變,但歷史事實是

職蘇富比、佳士得及倫敦重要古董商,2019 年加入

變不了的,每一件古物都

邦瀚斯,參與過多場重要拍賣專案,經手重器包括

是見證,也是一首史詩。」

剛刷新國際市場上明永樂燭臺成交紀錄之一對明永

(文

樂〈青花纏枝花卉八方燭臺〉。(整理

葉舜瑜)

藍玉琦)

索予明(1920-2022)。圖截自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搶救遷臺歷 史記憶庫」拍攝影片。

ART&COLLECTION

23


26

2022.7


ART&COLLECTION

27

㤚യ⯞㫾ᓿᤷ䢲㌪⑨᪹᩷䢲ᆾቈᩕᓿ⎘ࣰ䢲۞⡃⏴ೀᐪᎯ䢲ㄈ〦ˮ㕗റ‫۾‬आģģᬠҧଦ̞ࡴ䣅ηᆪ㟚୥䢧

͎ໝˑᕕṁ‫׆‬ᶥ䢧റᓿ‫ݸ‬૯ᓿ዁㐧‫׍‬Ϝ䢲ՖᕖǙ˕;ǚˮⅲ‫⧀;׀‬ˮ;䢲ᒶˏໝˮᕏᶥⅲˏᣣᕩ㟢ǐㅷ㡫㭙ᵨ䢲ᶥᨹϜ⾴䢲ଫΰയ ᇻ᳅ᶥ૯အἄ䣅㟚ռᤷᦔ‫׾‬Ⴭ䢲˙ଫㅒ۵́Ꭺ₤ͳ؊䢲⇐⇐㒆̮⥀ᨃ૯㟚ⅲ㑫ᓿ⎏ᑜ䣀˙∑᩷⯫䢲Ѱ㌱⩃ⱖ⮂䣁⎘㐽᪹᩷‫ك‬ঃ䢲Ѩ ⼾㌪ᢶՒ੺䣁ॼ⫗⮂˖ᆬᨃ䢲⦪⮂ᗣܽ㨔⟞㔑䢲ᆘϜˏᖣଠ㔡‫ݸ゠ⷌݸ‬ⅲǙ㔡ⷌ᥅ǚǐ㡙̞ᕚ㐊Წ㨔ḵ䢲㈶⮏㡫ᤷᕏ↪ⅲᓁ╈䢲 㑰‫ۿ‬Ǚճ⃜ૠᦱǚ䢲゠ώ㌪㭕ǐ


江 │采蘋

從頭涼到䳾趾頭

文.圖

ၾ ॕ 霎 ॰ ೗ य़ 穉 ೪

日炎炎,熱浪襲人,現代人的避暑方法多,最簡單的莫過於躲進冷氣房,配

上冰品涼飲;或是到海邊、溪澗、游泳池,戲水忘卻溽暑。回想沒有電力

的古代,古人如何消暑納涼?即便沒有冷氣與冰箱,古人消暑奇招一籮筐,縱 覽消夏圖,從衣著到配備、從飲食到居家擺設,一一評比,看看誰是消暑的個 中高手?

暑氣薰人,躺平為上 每當氣候溼熱,好像怎麼動都熱,無論是移動、勞動、運動,在高溫襲擊下,動 輒揮汗如雨,此時不如躺平不動,緩下氣息與心跳,靜靜感受周遭的一絲微 風,似乎就能涼爽得多。古賢深諳此道,如陶淵明有云:「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 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躺在窗邊享受一陣涼風,便能快活得有如無 憂無慮的太古之人,連陶淵明都這麼說,夏日的躺平族大可躺得有理、躺得優雅。

ၾॕ霎妿َྃ牧蛭ଘ 犋 盛 纨 疑 ᐺ 劉貫道〈消夏圖〉(圖 1)以全套配備為我們示範了文士如何風雅一臥。主人公赤 足躺在臥榻上,一足交跨,舒展雙腳,鞋子則置於踏床上。別看他身後有屏風、 方案,便以為這是室內,屏風旁有一叢生長在土裡的芭蕉,另一側也有竹葉婆 娑,看來他是把整套配備搬到庭園中享受了。 文士身穿寬鬆的衣物,領口敞開,袒露胸肩,衣服為黑邊,一道如吊帶的白帶掛 在肩頭,此種穿著謂之道袍,或稱野服、直裰,乃燕居之服,也具有隱逸的象 徵。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說明這種服飾:「布衣大袖,周緣以皂,下加襴,前繫 圖1 元 劉貫道〈消夏圖〉, 29.53×71.12公分,納爾遜- 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28

2022.7

二帶,隋唐野服之,謂之馮冀之衣,今呼為直裰。」在描繪魏晉高士的作品中,經


圖2 宋〈柳陰高士〉,65.4×40.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圖3 南宋〈槐蔭消夏圖〉,25×28.4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常可見此類穿著,於〈柳陰高士〉(圖 2)可更清楚看到道袍的構

用於借指學宮、學舍。此外,古時科舉考試

造。穿道袍突顯瀟灑不羈的特質,任憑衣袖垂落,如此寬鬆開

多舉辦於秋天,是槐樹開花的季節,因此參

敞的衣著大概也是夏日最佳 RXWÀW。

加科舉考試也別稱為「踏槐花」。

〈消夏圖〉中生活器用與文房清玩齊全,主人公一手拿拂塵,一

這名文士想考取功名嗎?案頭上擺放的確實

手持書卷,背靠「隱囊」,隱囊是用於靠伏的軟墊,一如今日的

是文房用具,有辟雍硯、筆插、書卷,以及

懶骨頭,後方還斜倚著阮咸。身後的案頭上的東西可不少,竹 書帙包裹若干書卷,旁置銅鐘、荷葉蓋罐、盞托數碟,長頸瓶 插滿靈芝。桌子前側黑色盆狀物,實為「辟雍硯」,是南北朝至 唐初盛行的一種圓形硯式。地上的矮几上則放了冰盤,中央立 著不小的冰塊,既能散發涼氣,又能冰鎮瓜果。

一個四腳魚造形的水滴。不過從主人公的姿 態來看,真看不出絲毫努力向上的企圖,他 將鞋子隨意地褪在床邊,翹起雙足,袒露 胸腹,伸著慵懶的懶腰。雖然沒有冰盤消 暑,一旁的屏風繪著雪景,聊以替代冰雪之

禬 莩ԏӥ牧䰐犥盛秚 〈槐蔭消夏圖〉(圖 3)中一名高士將床榻、屏風、書案移至槐

職。在槐樹之下,文士擱下筆墨之事,不思 汲汲營營,專於小憩。劉貫道〈消夏圖〉中

樹之下,槐樹枝葉濃密,成為涼爽的庇蔭。槐樹對於讀書人

的文士尚且是清醒的,頗有偶像包袱地持

來說,具有特別的文化意涵。周代宮廷外有三棵槐木,三公朝

著「道具」,像是有備而來的擺拍;相較之

覲天子時面向三槐,因此「三槐」被借代為三公,有官位的寓

下,〈槐蔭消夏圖〉的文士已全然放鬆,他

意。漢代長安城太學附近有一片槐林,每半個月舉行書籍、笙

陶醉地閉眼,掛著一抹怡然自得的微笑,享

磬樂器買賣的市集,成為讀書人聚會貿易之所,而後「槐市」被

受度更勝一籌。

ART&COLLECTION

29


葉 │舜瑜

煩悶暑氣 !

文.圖

‫ݘ‬ Ո ၾ า ஠ 㯪 ᐟ 瑊

Out

日炎炎,熱氣蒸騰,手持電風扇、涼感毛巾、水冷氣、冰棒甜筒……為了

打擊煩悶暑氣,現代人必備各式各樣的消暑聖品。在千百年前的古人又是如

何消暑納涼的呢?讓我們一同解密古人度過夏日的消暑神器。

争‫҄݋‬譶ੲ牧Ⴔ争݈ 詴 恝 提到古人消暑必備神器,最直覺想到的就是扇子了。宋代文人陶谷詩句:「淨君 掃浮塵,涼友招清風」。每到夏天幾乎是人手一扇,在酷暑裡為人們招來清風的 扇子,可謂最佳「涼友」。扇子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自戰國始,扇子即依據 使用者的身分與功能,分為禮儀上使用儀仗扇與實用扇。在實用扇方面,品類繁 多,由文獻和考古資料顯示,漢代以前已有竹扇、羽扇,漢至明初之際,中國用 扇以絹、羅製成的圓形團扇(紈扇)為主,至近代仍有使用(圖 1)。而發源於日本 的摺扇,雖在宋元時期已傳入中國,卻因當時中國因未有自造紙製摺扇的技術, 未獲得大眾青睞。至明永樂初期,日本朝貢使大量進貢日本摺扇,成祖因其開 闔方便,甚為喜愛,命工如樣仿製,並作為賞賜臣子之用,摺扇便逐漸流行 起來。而後中國摺扇又與書畫藝術密切結合,文人雅士不僅拿扇來搧風引 涼,還在扇面上題字作畫,搭配精雕細琢的扇骨,這種懷袖間的雅物遂成 為明清以後用扇主流(圖 2、圖 3)。 夏天除了濕熱,蚊蟲還很多,而古時驅趕蚊蟲的最佳利器,就屬麈尾。 關於麈尾具體的樣貌,目前學界未有定論,有一說認為麈尾形同拂塵(圖 4),一般對這類麈尾的印象,多來自魏晉時期名士手中的清談之物,手柄前 端附有獸毛、形如動物尾巴的持物;另一說則認為其形如扇。透過文獻記載則可

圖1 民國〈團扇〉,徑 2 3 . 6 公 分。圖 引自國 立 歷 史博物館編輯委 員會《扇的藝術》,臺 北:史博館,19 96,頁 286。

圖 2 明 唐 寅〈畫 秋 山 行 旅〉,17×44.5公分,國立故 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 物院Open Data

38

2022.7

發現,麈尾作用除清談時「探玄理微」,還能「拂穢清暑」(註 1)。這個用於「拂 穢清暑」的麈尾形象,或可由日本正倉院藏的〈柿柄麈尾〉(圖 5)略知一二。此件 麈尾收藏於黑色漆盒內,中心為黑色柚木製成的夾板與握柄,夾板兩側尚存部分 黃褐色毫毛,依其殘存的現況推測,可能是具搧風、驅蚊二合一功能的麈尾。

圖3 明 文徵明、王穀祥、陸師 道〈書詩〉,16.5×44公分,國 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 博物院Open Data


圖 5 六 朝 或 唐〈柿 柄 麈 尾〉,殘全長61公分,正倉 院藏。圖引自張清文、史一 媛〈扇底風流─魏晉名士 用扇雜考〉,《大匠之門》 第20期,2018年,頁195。

圖4 明中期〈雕漆剔紅四 季花卉紋拂塵〉,長28. 5 公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藏。©Public Domain

Ӟ 걿ଟ굉牧ᴻ倀薹公Ի妔౯ 扇子與麈尾真能驅逐蚊蟲嗎?宋代陸游曾作詩:「澤國

中,明清已降的用香文化亦隨宋元發展而流傳至今。

故多蚊,乘夜吁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快。」說

由此可知焚香與古人生活息息相關,除用於祭祀,

明扇子驅趕蚊蟲功效有限,故取艾草薰之。宋代《格物

亦與其他實用需求結合,例如順應四季更替,在不

麤談》也提及:「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

同時節更換不同種類的香料,達到夏日驅蟲、除濕

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指的即是端午節前後古

與消暑等功能即是一例。

人焚燒艾草、浮萍、煙葉,並配以雄黃製成的薰香來 驅除蚊蟲。而時序進入小暑、大暑,天氣熱不可耐,在 午後焚燒沉香,亦不失為消除暑氣的好方法,有詞云: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可見除 了物理性驅蚊解熱,古人還使用焚香作為化學對策。

而因應焚香需求,與之配套的薰香爐也隨而發展。 其中漢代最為流行的博山爐(圖 6),極具代表性。 這類香爐器身如豆,上設鏤空山形蓋,有的下帶一 盤。將香料置於其中焚燒,不僅能夠薰香驅蟲、使心 神安寧,爐中煙霧緩緩升起,繚繞其中彷彿出自仙

中國用香的歷史可溯自周代,周人即存在以升煙祭天

山,博山爐亦是象徵漢代仙家思想中的仙山器物。隨

的「禋祀」;至漢代張騫通西域後,來自西域的香料

著時序的演進與功能的不同,北朝至隋唐時期薰爐

不斷輸入,焚香方式與器具改變,用香爐燃香以薰居

形制產生變革,此後香爐的材料與造形更加多元,

室、衣物之風在貴族間流行了起來;及至宋代,不僅發

宋代以降,文人士大夫更將焚香發展成休閒活動,

展出精緻的薰香文化,焚香也已融入常民日常生活之

瓷質(圖 7)、玉質香爐(圖 8)亦十分受到歡迎。

圖6 漢〈博山爐〉,高26.8公分,國立故宮 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圖7 元 龍泉窯〈青瓷三足爐〉,高14.2公 分,口徑16.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圖8 明〈青玉鼎爐〉,通寬12.3公分,通 高9.3公分,口徑8.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 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ART&COLLECTION

39


羅 │啟倫 ︵博理基金會研究員︶

羅 │啟倫 、國立故宮博物院

筆底清涼意

괝 ဩ ‫ݥ‬ Ӿ ጱ 螨 า ꖮ 栓 ॕ

二個季節總讓書家苦惱,一是冬季、一是夏天。冬季必須「呵凍」,凍僵

的不只是墨池、還有自己的雙手,顫顫巍巍,辛苦可知。夏天雖然有扇可

「拂暑」,然而暑熱逼仄,總讓人心煩難耐,難以靜心寫字。總不如春有百花秋有 月,詩人春秋多意興,筆墨佳作好相隨。 即使如此,書史中還是有不少夏日之作。最著名的避暑書作,莫過於許多人自小 臨習的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圖 1)。皇帝避暑,自非尋常事。唐太宗將隋文帝 建於寶雞麟遊約一千米高地的仁壽宮,修復擴建為唐代避暑第一離宮九成宮。又 在宮內發現甘冽的泉水,故令魏徵撰文、歐陽詢書丹,立碑記事,即為後世視 為楷法極則的〈九成宮醴泉銘〉。銘中稱「至於炎景流金,無鬱蒸之氣。微風徐 動,有淒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可知九成宮信為避暑之聖地。 不過對於芸芸書家而言,既無離宮、也無別墅,如何度過漫漫夏日之威,只能從 他們的書作中一起感同身受。

ॕ෭ᇙꗙၾา觶ߝ ʒ 䮉 獟 ୗ̻ ॕ 公 ૼ ̼ 楊凝式(873-954)雖為五代十國之人,他的書藝卻為後來北宋蘇東坡、黃庭堅等 推崇,故而近代學者多將他目為「書道由唐入宋的樞紐人物」(臺靜農語)。楊凝 式目前留存的書蹟並不多,僅〈韭花帖〉、〈跋盧鴻草堂圖〉、〈神仙起居法〉、〈夏 熱帖〉四件,可能還是楊凝式當時多作 「題壁書」,故其書史地位雖高,卻罕 見其蹟。 其中,大草狂放書之的〈夏熱帖〉(圖 2),即是楊凝式提到夏日炎炎之際,如 何特調一杯清涼解渴的飲料: ኼ Ϸ ૧í ࢬ ᇊ ᝂ ᅟ ՞ ‫׈‬ç ‫ ۂ‬෢ ම Ⴞ ̐çѮ଒ࠓٗࣕéࠜŀŀŀՕ˃աçම ђ ʿ Ϩ ʛçăʓ ᆚ Ϫ ೉ ๑Ąॣăʓ ʅ м ೉๑Ąé 此帖殘損多字,漏失幾處關鍵字。不過 開頭就說,即使夏天酷熱,然而自己卻 是體履佳宜,狀況不錯,就是因為「長 飲 酥 蜜 水」, 還 想 要 介 紹 朋 友 多 飲 此 物。所謂「酥蜜水」,應該就是唐宋時 期流行於上層社會的蜜奶調合之飲品。 圖1 唐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拓本,日本東京三井文庫藏。

42

2022.7


圖2 五代 楊凝式〈夏熱帖〉,23.8×33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楊凝式所言「酥」,即是奶酥,是從牛奶、羊奶中提煉出

另 外, 記 載 兩 宋 庶 民 生 活 的《東 京 夢 華 錄》與

來類似奶酪、奶油一類便於保存的固化奶製品。「醍醐」

《夢梁錄》,亦有一種酥蜜相調的甜飲「蜜浮酥柰

則是從奶酥再多次提煉而出,可知頂級美味。這類型的奶

花」。顧名思義,應該就是用冷凝的酥油做出白

製品於魏晉南北朝由北方遊牧民族慢慢傳入中原,至唐代

色的柰花(一說為茉莉花)形狀,放在盛了蜂蜜的

已多有記載,到宋代更與蜜、糖相調,口味變化更顯豐

盤中,想必是視覺與味覺的多重享受。

富,成為上層社會頗為追求的美味飲食。

所以,言情小說中常用來形容美人的酥手、酥

如詩詞中常見的「酥山」一物,乃是將奶酥加熱到近乎融

胸,並非讓男人銷魂欲「酥」之意,而是美人膚

化的狀態,拌入蔗漿或蜂蜜,在盤子上滴淋成山巒的形

白如「奶酥」。由此可以想像,楊凝式製作的那

狀,最後放到冰窖裡冷凍後取出食用。可以想見冰爽甜

一杯「酥蜜水」,應該就是用蜜水慢慢調開潔白

膩,入口即化,與今日冰淇淋十分形似,乃為唐宋時期的

滑潤的奶酥,一如今日流行坊間飲料店的奶蓋

夏日消暑聖品。唐人王泠然〈蘇合山賦〉中,便曾盛讚酥

茶,無論在視覺與味道,絕對堪比「QQ ㄋㄟㄋㄟ

山之美味「味兼金房之蜜」。

好喝到咩噗茶」!

ART&COLLECTION

43


賴 │宛鍾 ︵杏莆堂中醫診所院長︶、陳瑛 ︵臉書﹁中醫太太的日常閒話﹂版主︶

夏日居家養生中醫保健

文.圖

Ӿ 蠴 䒍 疑 ସ ጱ ॕ ෭ 䌘 扖

生病的因素,不外乎是先天體質、性格、身處的氣候環境、生活習慣。先天

體質和性格,與心性、心境有關,一般不容易改變。但環境氣候卻可透過日

常生活觀察及推敲研究,找到疾病出現的端倪,再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來達到 養生的目的。 現代人常常忽略人終究是自然的一部分,身處於自然,天地四季氣候、陰陽消長 的複雜變化,從外而內影響著人體。從中醫傳統理論來看,萬物生長發展也順其 規律,春溫春生,夏熱夏長,秋涼秋收,冬寒冬藏。當季節不同,對人體各方面 的影響,也會明顯不同。 我開始注意到四季變換在中醫上的意義,是偶然間賴醫師跟孩子們描述秋天:「秋 天,是農作物收成的季節,也是分開、離別的季節。果實不管再怎麼長,到秋天 時一定要落下,離開大樹。分離是秋天的本質,所以秋天也有種肅殺之氣、金銳 之氣,像秋決、秋刑,古時候的犯人砍頭都在秋天。」我不禁好奇地詢問,「那夏 天呢?」 ěࢬ˭‫ݵ‬Άጅ‫ء‬ୣ‫ׄڄ‬໢ç‫إ‬ᕐèಿ‫ٵ‬Ά‫ۂ‬ռ๨ࠓèੂ‫ޥٵ‬ʍ‫ء‬ୣéၷˤ݈ʿ‫ݵ‬ᕐ ᄦ௲̳୏ʄขîĜ 古人觀察夏季,有兩個面向,一是主「長」,陽氣升長,一則主「發」,向外發 散。萬物長大,是夏季很重要的部分,《黃帝內經》、《禮記》、《太元經》等許 多古籍多提及這樣的觀察。經過春季回溫、蠢蠢欲動、初始萌生,緩緩醞釀三個 月。到夏季時,天地之氣已相互調整到最好的蘊養,使萬物蓬勃生長,這是最恣 意縱容生命長大的季節,正是陽氣最盛之時。 夏天,也是發散、耗散的季節。生長需要能量,也 耗散能量,炎熱氣溫使皮膚的毛孔努力張開,貪 婪地散熱、流汗,氣血隨熱往外耗散,大量消耗 身體的能量,精神容易渙散。當陽氣上升外散,身 體內部反而空虛,好發的疾病多在肌表。此時人 體全身氣血集中於上焦(橫膈膜以上),心肺氣血 旺盛,腸胃則處於低運作階段,胃口自然不佳; 且因內部氣血不足,稍有不慎,易受濕邪、寒氣 侵襲,而產生腹瀉、腸炎。《黃帝內經.四時調 神大論》裡將陰陽消長的過程,衍伸於四季的更 替,提出春夏季時陽氣升長,陰氣下降;秋冬陰 氣上升,陽氣下降。因此夏季若順勢保護補養體

唐 王冰註《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明嘉靖二十九年武陵顧從德復宋刊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 國立故宮博物院。

48

2022.7

內的陽氣,入秋時,則有足夠的能量得以收藏。


因此夏季養生的重點,在於適應暑熱、防止因避暑而過 分貪涼、防暑氣濕邪入侵,同時要顧養身體陽氣,方 為正道。

ॕ ෭訅ஞ ěԽᝂ͐࠱঻୕Ά݃Ϡ঻ඹèᇊඹ‫ڄ‬ϙ̄ç௲‫ݵ‬ᚙ‫ؠ‬ ğ˻Ġ‫ڄ‬ᇷᗄéĜ 常聽到夏日熱情如火,五行中夏季也屬火,對應臟腑為 「心」。中醫的「心」,是一種分類,非單純指解剖學上 的心臟,十分複雜。要了解「心」,必須先知道火的概 念。《尚書.洪範》曾言「火曰炎上」,火的形象,具有 溫熱、往上延燒的特性。熱往上衝,往上、產熱,都是 火的本質。 身體裡什麼是屬於火的系統,帶有火的功用呢?像馬達

明 高濂《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夏卷.夏月氣數主屬圖》,明萬曆時期雅尚 齋刊本,哈佛大學圖書館藏。

起伏特別大等「心火旺」的現象,反應在身體上,就 容易出現中暑、失眠等問題。 所謂「夏日養心」,包含兩種意涵:

運作不停的心臟、血液循環系統、身體部位指腦部、

如果體質本來就比較燥、容易上火、火氣大、口乾

頭部、面部。從疾病來看,只要有明顯的發熱狀態,如

舌燥、有口臭、容易流鼻血、面紅耳赤、血壓高的

發炎、紅腫、熱痛。頭面部的疾患,如發燒、口瘡、

人,在夏季炎熱、陽氣升發的助長下,這些「心」的

眼睛結膜發炎、流鼻血、中風、腦炎、腦損傷(包括外

情況會更加劇烈,所以這個季節心火旺的人就要避免

力撞擊)。輕微的如晚睡熬夜,口乾舌燥,或是用腦過

心火亢進無節制,進而產生疾病;熬夜、忙碌操勞、

度,心火過旺,口舌生瘡,這些上火的熱現象,都是屬

情緒不穩定、壓力大、睡眠時間太少都會造成火氣

於「心」的一部分。夏日炎熱,身體溫度提高,新陳代

大。生活日常作息要維持正常,不要過度。飲食上則

謝加快,熱往頭上衝。容易感到心煩氣躁、易怒、情緒

須忌口,口味不宜太重,少吃油炸、燒烤、辛辣刺激 的食物、滋補藥膳、熱性水果(如荔枝、龍眼、 桃杏、櫻桃、榴槤等),勿過度飲酒。可吃些退 火的食物,如水分多的水果、瓜類,涼性飲品 如綠豆湯、冬瓜茶、青草茶、仙草、薄荷茶、 檸檬汁、甘蔗汁、花草茶、蘆薈汁、烏梅汁、 木耳蓮子湯。另外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茶,可 退心火,但苦味屬寒性,多食傷胃,適量即可。 如果是體質虛寒,身體能量低下、心氣不足的 人, 本 身 不 容 易 上 火, 可 以 趁 夏 天 陽 氣 旺 盛 之勢,溫養集中在上焦的血氣,處理身體的虛 寒。《黃 帝 內 經》中 所 言「聖 人 春 夏 養 陽, 秋 冬養陰」,後面會提到的三伏貼可以「夏治冬

冬瓜。岩崎灌園《本草圖譜》卷43,江戶晚期繪本,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病」,便是源自於此理。

ART&COLLECTION

49


李 │思潔

古代的夏天究竟有多熱?

文.圖

ኧ ෈ 糽 ꖮ ‫ݘ‬ 䶷 狡 瞲 䰤 㬵 ፡ Ӿ 㾴 ‫ݘ‬ դ ጱ ॕ 疄 伩 ଶ

人怕熱,古人也怕熱。現代人有冷氣、電扇等電力設備度夏,古人只能依賴

扇子、涼飲、實際的或是心靈的避暑,來營造絲絲涼意。令人好奇的是,我

們看畫中的古人時,衣著樣式鮮少因隨季節而改變。那麼,古人所感受到的夏天 溫度,真的「很熱」嗎?

ই֜矐介‫ݘ‬դ䶷伩牫 在沒有精準測溫儀器的古代,如何得知當時的氣溫呢?植物的生長是比較的基準 點。花時早一天開或晚一天開,可能代表著當年的氣候已經與過去有所不同。或 許有人會存疑,植物對於溫度的感知,有如此敏感嗎?現代科學已經證實,植物 是有效反映氣溫的自然物件。植物的生長與環境溫度密切相關,如果環境溫度未 達一定下限時,植物無法生長,因此無論是開花或是結實,都是足以反映當時氣 溫較以往高或低的事實。古人重視農書,不僅因為中國「以農立國」,這些看似繁 瑣記錄花開結實的文字,其實反映了當時的氣候變化。 除了文字,還有一類被稱為「古氣候指標(Paleoclimate Proxy)」,常用的指標有冰 芯、年輪、珊瑚礁、花粉、孢粉、沉積物岩芯等,可以讓現在的科學家來推斷古 氣候的情況和變化。每一種指標反映的時間範圍和解析度不同,舉例而言,樹木 年輪受到當年與上一年的氣候因素影響;冰芯記錄的時間尺度最長可達數十萬年; 海洋沉積物雖然時間尺度長,但可能受到海流以及生物砂穴等因素干擾。而無論 是海洋沉積物或是地質沉積物,都只能分辨兩個世紀間不同的氣候,無法確定幾 十年間氣候的不同。近年來,科學家試圖以珊瑚、石筍、硨磲貝等有碳酸鈣成分 的動物進行古氣候解讀。已有研究顯示,珊瑚的骨骼分析可以解讀出數小時內的 氣候變化,提供更多的細節資訊。

̿ ॕ 公 ̀ই ֜ ୽ 段 ‫ ݘ‬դ ኞ ၚ 牫 中國歷史悠久,時代跨度極長。歷朝的氣 候變化,不僅影響古人生活,也可能是重 大歷史事件的導因之一。秦漢以來,中國 氣候大致有著暖冷交替的階段,秦漢時期 氣候溫暖,但至兩漢之際卻有寒凍。東漢 中期溫暖,至東漢晚期又轉寒。 隋唐至中唐(581-740)是氣候溫暖期,但 自公元 741 年逐漸轉冷;唐中後期(741- 907)雖然整體偏冷,但其間有氣候明顯 回 暖 的 時 期。 由 文 獻 中, 可 以 探 知 到 初 明吳彬作《歲華紀勝》之「結夏」,29.4×69.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中可見古人利用「冰 山」取其涼意。究竟,古人的夏天有多熱呢?

56

2022.7

唐的氣候溫暖,影響農作物,如武德五年


(622)四月戊辰,小麥早收,因此唐高祖命令京城各 官員休假,親事務農,協助麥收。《資治通鑑》中同樣 記有貞觀二十一年(647)三月,唐太宗患有風疾,又 因暑熱而備感痛苦。到了夏天,天氣更為燠熱,唐太 宗因此下令修終南山太和廢宮為翠微宮,並於五月 開始在此避暑,處理朝政。唐中後期後雖有數年回 暖,氣溫與初唐時相去無幾;但整體仍是走向寒冷的 氣候結構。 大量史料證據表示,公元 1100 至 1200 年的歐洲處於 溫暖期,夏季暖乾、冬季溫濕,又被稱作「中世紀暖 期」。中國的五代北宋,正值此時期的中前期。五代

唐人〈宮樂圖〉,48.7×69.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圖中,可以看到唐代女性穿著寬大的衣袍,脖頸處肌膚裸露,似乎較有 「夏裝」之感。

雖然延續了唐末的寒冷,但北宋時整體氣候偏暖。公 元 960 至 1110 年,北宋首都開封「無冰、無雪」的暖 冬年度計有 47 年,占總年數的三分之一。北宋氣候溫

的紀錄,冬季氣溫嚴寒,影響春夏果收。當時的桑椹

暖,各地多有收穫再熟稻的紀錄。除了影響中原地區

果收,較現代江蘇南部遲約 10 天。明代正式進入了

的農業,契丹身處的東北地區農業也蓬勃發展。《遼

小冰期,氣候總體偏向乾冷。文獻中有「異常初霜」

史.食貨志》中記錄自初年起,農穀充足,甚至可以

的紀錄,如《明英宗實錄.卷四十四.正統三年七月》

資助鄰國。但自北宋末期開始,氣溫轉冷,文史資料

有「七月霜降不時,傷害稼禾」,推測降霜至往年早

中苦寒的紀錄增加。

了 51 天;同樣也有「異常終霜」紀錄,如《明史.卷

南宋則是中世紀暖期的尾聲。長期居住在北京長春宮 的道士丘處機曾於寒食節作〈春游詩〉中「清明時節杏

二 十 八. 五 行 志》所 記 1466 年「四 月 乙 巳, 隕 霜 殺 苗」,較往年終霜晚了 18 天。

花開,萬戶千門日往來」,反映當時北京的物候與現

然 而, 氣 候 的 轉 變 並 非 線 性 的。 雖 然 明 代 氣 候 的

代相去不遠。由南宋的作物文獻中,可以探查出當時

大 趨 勢 是 往 乾 冷 前 進, 但 中 間 仍 有 少 數 幾 年 高 溫

的溫度已較先前朝代溫暖,甚至可能高於現代。過去

難 耐, 如《明 史. 卷 二 十 九. 五 行 志》中 記 1469、

不耐寒的溫州蜜柑種植地界北移至南京,而今日的柑

1470 及 1474、1475 年皆為暖冬,不僅「冬,燠如夏」

橘類水果,僅產於江蘇太湖一帶,種植北界至少比現

(1469),並且「冬,以無雪祈禱」(1475);1478 年

代北移一個緯度。同樣地,茶樹的種植也較今日北移

河北徐水地方志亦有「九月,桃李花」的二次開花

了一個緯度。苧麻的生長與溫度更是相關,元初的官

「災 樣」。15 世 紀 後 半 至 17 世 紀 上 半, 由 中 國 各 地

撰農書《農桑輯要》中記陳、蔡兩州(今河南淮陽與汝

的古氣候指標,可以以明地觀察到暖-冷-暖-冷

南)每年可收三次苧麻,而今日三收苧麻的北界位於

的階段,其中最為溫暖的應是洪武十二年(1379)左

南陽至南京一線,同樣北移了一個緯度。就現代氣候

右,蘇南地區稻穫可達三收。此後,需至嘉靖到萬曆

學的認知,一個緯度會造成攝氏 0.7 至 1 度的溫差。

年間,蘇州才再有廣泛種植再熟稻的紀錄。

元代開始氣溫緩步下降,由青康藏高原敦德和古里雅

清代文獻中記有氣候相關的資料甚多,除了朝廷的正

冰芯等古氣候指標,都顯示氣候由中世紀暖期往小冰

式文件(皇室、內務部、軍機處等的檔案)便有 1000

河期移動。元代後期(1320-1370)史料中有大量寒冷

多萬件(卷冊),各地地方志、私人筆記小說等,數

ART&COLLECTION

57


紀念

Remembrance

悵望千秋一灑淚

記周澄先生 文.圖︱陳宏勉(書法篆刻家)

5 月21 日周澄夫人來簡訊,說周澄先生入院11 天,期待漸入佳境,未料 25 日早上起床後,就收到有訊息告知先生昨天離世了(5 月24 日,享壽 82 歲)。 先生身體有白血病的徵兆,應該2009 年初就出現了,即使有堅強的醫 療支援,那段時間仍無法出門。時值大專院校篆刻比賽,請先生主持 開幕,權宜之下,邀他赴宜蘭尋非醫之醫,身體居然逐漸正常,也適時 在比賽開幕式出現,忙到下午評審閉幕而無恙,身體逐漸正常下來。身 體好了以後,閒不住的他,又在兩岸臺灣各地南征北討起來。一直到 2017 年臺灣印社和終南印社篆刻交流展之前,舊疾轉遽,必須定時輸血 補充,但生活狀況依然正常,仍一起到西安和終南印社舉辦交流展和活 動。近兩年先生身體逐漸轉壞衰弱,不時進出醫院,2020 年國父紀念館 舉行「蒸雲洗石─周澄八十回顧展」時,身體已經很衰弱了,必須以輪 椅代步,無力致詞。年初先生身體精神稍好時,還寫寫字、整理一點未 完成的作品,但一切狀態依舊是不可逆。

周澄(1941-2022)。

62

2022.7


首獎,後來又看到他和鄭多鏗一起成為70 年度中山文藝獎篆刻類得主。

印社因緣 認 識 周 澄 是 在1982 年, 因 邀 集 生 年1940 至1960 年 中 青 世 代 印 人, 組 成「印 證 小 集」之時。1979 年12 月王北岳先生創辦了 《印林》雜誌,每期介紹有經典、臺灣資 深和青年三個不同世代的篆刻家,在一卷 2005年臺灣印社於國父紀念館展覽合影,後排左起第六位為周澄。

一期介紹過陳昭貳後,1980 年4 月一卷二 期就介紹了周澄,接下來中青輩一個個輪 流被專題介紹。但是雜誌畢竟只能刊登一 次,就沒有機會再上版面了,當時眾人思 考如何聚集中青一代擅篆刻者,於是擬定 一個屬於臺灣中青輩印人的雙月刊,自行 負責費用與作品,便可有自己固定的版面 空間,出刊時在同人家中聚會,備簡單茶 水、糕餅點心、水果,以見面切磋為要。 「印 證 小 集」就 是 這 樣 產 生 的,1982 年10 月邀集的年齡層在1940 年至1960 年之間, 幾乎都是渡海來臺篆刻家在美術科系、社 團或入室弟子的精華,周澄是年紀最長, 資歷最完美的同人,1983 年元旦第一集出 刊聚會就在周澄家,此後由薛平南、楊式

2007年西冷印社訪臺,為周澄、薛平南頒發會員證書,前排左一為周澄。

昭、黃勁挺等輪流主辦,眾人出席很踴躍。 「印證小集」成立的第二年,就在國軍文藝

1973 年我到臺北讀藝專時,周澄就享大名了。當時藝術教

活動中心二樓及高雄中正文化中心文物陳列室舉辦同人作

育館有他的個展,我對水墨畫懵懵懂懂,只知道先生的畫

品展。1987 年因王壯為的推薦,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

法和藝專諸師長完全不同,和故宮的古畫也不同,回家研

廊展出,是國內首次有印屏和絹印放大印拓一併展出的展

究一陣,我也透過這個展覽知道江兆申先生。

覽;周澄提供所收藏之田黃和壽山石增添教育和可觀性,

這一年年底我隨鄭多鏗至梁乃予先生處學篆刻,隔年全國

且邀王壯為先生在遵彭廳做一場演講。

美展第一次開辦篆刻類,我在全國美展榜單上看到周澄得

成立五年後諸多因素,社刊改為半年一集,後又改為年

了篆刻第一名,當時對他的認識是畫國畫的,居然得篆刻

刊。社團聚會兼聚餐,同人展則每二至三年必有一盛會。

ART&COLLECTION

63


紀念

Remembrance

從﹁討海人﹂到﹁篆刻家﹂

薛志揚傳奇 文.圖│薛平南(書法篆刻家)

日前國父紀念館50 週年慶,舉行「典藏特展」的開幕式,看到志揚學生 時代,參加全國書畫比賽第二名的篆書對聯,以及我為國父紀念館所刻 的「博愛心傳」、「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兩方印章。策展人古耀華兄, 在「藝耀中山」單元中,介紹中山文藝獎美術類之得獎群像,特地提到 陳宏勉、林淑女伉儷,薛平南、薛志揚昆仲,均先後獲獎,成就了極少 見的夫妻檔與兄弟檔獲此殊榮的藝壇佳話。開幕式歸來,即告知志揚這 項典藏展的訊息,沒想到數天之後,傳來志揚在睡夢中往生的噩耗,一 時如晴天霹靂,很難平撫心緒,也數度與姐妹通話中泣不成聲,因而回 想當年帶他北上讀書的往事。 1972 年7 月,我藝專畢業留校任助教,當時志揚已國中畢業一年,因來 自「放牛班」,斷了升學的念頭,故隨大姐夫出海捕魚,數次出航後, 仍無法適應乘風破浪的討海生活,只好留在家中協助家父經營的礦油 行。後來想起志揚曾獲高雄縣國中組書法比賽首獎,或許身上流著藝 術的血液,於是帶他北上報考復興商工美工科,也順利錄取。在就讀 期間,都列班上前幾名,其中 以油畫表現最突出,曾獲全省 美展優選,書法則受教溥孝華 老 師(溥 心 畬 哲 嗣), 也 代 表 學校多次獲獎,從此拾回向學 的信心。

薛志揚(左,1957-2022)和薛平南 (右)1989年同遊桂林。

68

2022.7


圖1 薛志揚刻「紀伊西林攷藏」, 1.7×2.9公分。

圖2 薛志揚刻「雪泥鴻爪」, 5.1×5.2公分。

圖3 薛志揚刻「采風堂珍 藏書畫印」,1.7×2.9公分。

1975 年7 月自復興商工畢業,志揚賦閑等待服役,正好

志揚篆刻,遵循壯師不主一格的印路,於漢印、古懊、皖

壯師退休,需要一位「書僮」協助鈐印搨邊款、以及磨墨

浙二派、及晚清名家,多所涉獵而融會貫通。其篆法雅

伸紙,因我賃居晉江街,與金門街的「玉照山房」近在咫

正、布局安詳、行刀暢快,且工寫兼優,既雅健秀逸,

尺,志揚自然成為最佳人選。在近一年的隨侍親炙,深入

亦大器磅 䣜,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其作品以2006 年10

觀察壯師治印過程,從寫稿、上石、奏刀、修飾、行款,

月,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鐵筆丹心」篆刻個展最具代

必感悟良多;這時在壯師的指導下,開始嘗試刻印,由於

表。計展出《心經》53 方、《大悲咒》85 方、東坡〈赤壁

過人的領悟力,早期習作即穩如老手,不見稚弱之態,尤

懷 古〉23 方、 崔 子 玉〈座 右 銘〉21 方, 石 濤 語 錄10 方、

其傳達壯師勁挺俊朗風神,無人能出其右,這應歸功於

臺灣諺語10 方、李白〈將進酒〉27 方,並有閒章25 方,

「書僮」經驗,印證了「目擊道存」,免於「隔一層」。而

總數達254 方。其中多組套印,由收藏家盧鐘雄先生提供

志揚深受壯師愛惜,隔年原定六人的入室弟子拜師(即譚

精美芙蓉石,並請廖德良先生雕鈕,堪稱「三美並」的空

煥斌、周澄、蘇峯男、薛平南、杜忠誥、徐永進),遂增

前大製作。芙蓉石凝結溫潤、行刀爽利,向為印人所鍾愛

加志揚成為「王門七子」。

的石種,而志揚日對佳石,摩挲陶然,興到刀隨,是何等

志揚退伍後,再考入藝專夜間部美術科,就讀期間,當同 學奔波於半工半讀之際,志揚已能鬻印自給,篆刻課更是 同學請益的對象。藝專畢業之後,漸漸嶄露頭角於印壇, 先後兩度榮獲全國美展第二名、省展永久免審查、中山文 藝獎、中興文藝獎諸榮譽,並歷任全國美展、全省美展評 審委員,可見篆刻造詣,已廣受肯定推重。因此蘇峯男院 長,禮聘志揚回母校(臺藝大)指導篆刻課程。這時志揚 的生活形態,和我極其相似,既以書印創作為專業,同時 是「非常勤」教授。

的福緣。 今列舉十數方作品短評,以見印風一斑: 「紀伊西林攷藏」(圖1):為西林昭一教授所作,清雅出 塵,得讓翁韻致。 「雪泥鴻爪」(圖2):早期為李義弘教授所作,行刀雄快, 勢如破竹,意猶未盡。 「采風堂珍藏書畫印」(圖3):為李奇茂教授所作,擬陳巨 來元朱文,亦勻潔可喜。

ART&COLLECTION

69


展覽

Exhibition

圖1 明 王紱約1410年作〈江山漁樂圖〉(局部),全幅27×688.7公分,Ex coll.: C. C. Wang Family, Edward Elliott Family Collection, Purchase, The Dillon Fund Gift, 1982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紐 約 大 都 會 博 物 館「幽 居 有 伴 ─ 中 國 畫 中 的 隱 逸 與 交

隱 逸 不 寂 寞

遊(Companions in Solitude: Reclusion and Communion in Chinese Art)」特展現正推出第二期,共分為八個子題陳 列,包括面對自然、草堂茅舍、漁父樵夫、高隱文士、跨 越空間、庭園行樂、詩文書法與文會雅集,藉此探討中國

紐 約 大 都 會 博 物 館「幽

藝術中的獨處和聚會主題。下文將擇要簡介部分精品,以

居 有 伴 ─ 中 國 畫 中 的 隱

中國傳統文士的退隱與往來為視角,反思當前的人際分合

逸 與 交 遊」 特 展 第 二 期

與生活際遇。

悠悠漁父 對於生存於元末明初動盪年代的畫家來說,「漁父」這個 主題象徵了他們逃離紛爭世界的理想。與元四大家之一倪 瓚(1301-1374)同樣來自無錫的王紱(1362-1416),曾 因事被累,謫戍山西十餘年。直至永樂朝(1403-1424) 文|林逸欣

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初年,才因善書被薦,供事文淵閣,官中書舍人。其後歸 退江南,隱居九龍山。展品〈江山漁樂圖〉(圖 1),大約 繪製於 1410 年間。王氏以吳鎮(1280-1354)的創作風格 為宗,峰巒人物間用其本色,灑落渾厚,尤稱兼美。在寫 實景觀描寫與抽象筆墨線條之間,王紱的繪畫作品體現了 後期文人藝術家,善於通過前代大師的筆法來表達自己的 情懷與意圖。 另一幅與漁父畫題相關的展品,則是唐寅(1470-1524) 的〈葦渚醉漁圖〉(圖 2)。唐氏早年因牽涉科場舞弊案受

幽居有伴─中國畫中的隱逸與交遊特展第二期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2022/1/31-8/14

74

2022.7

累革黜,遂灰心仕途,始遊歷各地。後雖受到寧王朱宸濠 (1476-1521)的賞識,前往南昌任職,但仍不久放歸,致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幽居有伴」第二期〉

圖2 明16世紀早期 唐寅〈葦渚醉漁圖〉,72.2×37公分,Bequest of John M. Crawford Jr., 1988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圖3 明16世紀 佚名〈琴鶴圖〉,103.2×49.8公分,Ex coll.: C. C. Wang Family, Gift of Mr. and Mrs. Earl Morse, 1972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力繪事並鬻畫為生。本幅完成於 16 世紀早期,筆墨流動,

回展覽宣傳重點。畫幅中央一名身著白袍的文士,正在書

揮灑自如。畫上題跋自云:「插篙葦渚繫舴艋,三更月上

房茅屋中撫琴吟唱,他坐於獸皮墊上,旁邊還擺放著香爐

當篙頂。老漁爛醉喚不醒,起來霜印䮼衣影。」圖中可見到

等文玩,身後的童僕則等待招喚,另有一隻白鶴漫步前

一名漁人,醉醺醺地睡在船篷下,兩旁圍繞著蘆葦水草,

方。若環顧四周可見到潺潺流水、高聳奇石與翠綠梧桐,

一輪明月掛在夜空中,呈現出寂靜獨存的詩意氛圍。

共同塑造出一個安靜祥和的隱居世界。傳統士大夫向來大 多擅長在自家庭園裡,精心建構起一個與自然景物相結合

高隱文士

的優雅環境,不但可以遮蔽世俗外界的干擾,更可藉之修

創作於 16 世紀間的明代佚名之作〈琴鶴圖〉(圖 3),是本

身養性,期盼達到天人合一理想的居家場所。

ART&COLLECTION

75


展覽

Exhibition

當 麻 曼 荼 羅 奈 博 「貞 享 本 當 麻 曼 荼

中將姬與當麻曼荼羅:一祈一紡的故事

羅 修 理 完 成 記 念 特 別 展」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2022/7/16-8/28

貞享本當麻曼荼羅修理完成記念

特別展

※ 展覽分前後期(前期 7/16-8/7,後期 8/9-8/28) 週一及 7/19(二)休館。 但 7/18(一)及 8/5(一)有開館。 譯撰|何玉新

圖|特別展「中將姬與當麻曼荼羅」廣報事務局

奈良當麻寺的主尊─約四平方公尺之 巨大國寶織物〈綴織當麻曼荼羅〉 ,被視 為出現在大約 1250 年前的奇蹟曼荼羅, 因而備受尊崇。據說編織出當麻曼荼羅 的,是盼望極樂往生的奈良時代貴族女 性「中將姬」,她的傳說也從鎌倉時代 到現今一直廣為人知。 所謂「當麻曼荼羅」是一種通稱,指的 是當麻寺藏 8 世紀作〈綴織當麻曼荼羅〉 以及後來摹寫其圖樣的曼荼羅作品,其 畫面構成乃是在中央表現極樂淨土,周 圍表現《觀無量壽經》的內容。人們信 仰當麻曼荼羅和中將姬的歷史悠久,有 許多根據〈綴織當麻曼荼羅〉而製的副 本,日本中世以後,不僅製作出許縮小 版 本, 也 出 現 了 同 尺 寸 的 摹 本。 其 中 最詳盡傳達出〈綴織當麻曼荼羅〉之圖 樣、並以鮮豔色彩進行描繪的名作,便 圖1 重要文化財 江戶時代 貞享三年(1686)〈貞享本當麻曼荼羅〉,奈良當麻寺藏。(全期展示)

是繪於江戶時代延寶七年(1679)、並 於貞享三年(1686)得靈元天皇之御筆 而告成的〈貞享本當麻曼荼羅〉(圖 1, 以下簡稱貞享本)。

80

2022.7


〈奈博「中將姬與當麻曼荼羅」展〉

圖2 重要文化財〈當麻寺緣起.卷下〉, 圖為局部,奈良當麻寺藏。(前期展示)

本次展覽將展示此貞享本修復完成後的美麗面貌,並介紹修復過程中所 鑑別出的資料,同時呈現貞享本製作計畫之全貌。除此之外,以貞享本 之製作作為當麻曼荼羅信仰史上的劃時代大事,詳細介紹其周邊的當麻 曼荼羅信仰,和與之環環相扣的中將姬信仰之發展。 當麻曼荼羅作為日本第一靈像持續受到人們信奉,而中將姬作為女人往 生極樂故事的主人公,亦長久受到人們喜愛。祂們不只受人尊崇,還拯

圖3 鎌倉時代14世紀〈中將姬像〉, 奈良當麻寺中之坊藏。(全期展示)

救無數眾生,若能讓各位觸及到這段歷史,實為萬幸。

當麻曼荼羅與中將姬的故事 當麻寺的靈寶「當麻曼荼羅」自奈良時代被供奉在該寺以來,一直是人

面貌。29 歲時,中將姬便在阿彌陀的迎接

們信仰的對象。在當麻寺內,至今仍保存有三件曼荼羅作品,即:供奉

下,順利往生極樂淨土。

於奈良時代的根本像〈綴織當麻曼荼羅〉、作於室町時代的〈文龜本當 麻曼荼羅〉,以及作於江戶時代的〈貞享本當麻曼荼羅〉。當麻曼荼羅信 仰,以及綴織當麻曼荼羅的製作者、人稱「中將姬」的奈良時代貴族女 性的故事(圖 2),皆流傳長久。

當麻寺藏〈中將姬像〉(圖 3)為現存最古老 的中將姬像,呈剃髮出家之姿,身披袈裟, 手持念珠,雙手合十。其前方桌上所放置的 經卷,據信是傳說中中將姬所抄寫的《稱讚

貴族之女中將姬出生於奈良時代,是擁有美麗、純潔心靈的女性。然而

淨土經》。此外,雖說不易看得清楚,但畫

生母過世後,她卻遭繼母冷漠以對,險些在山中遇害。幸而純潔的中將

面上方描繪了迎接中將姬,準備返還極樂淨

姬受人之助,在山中長大,並偶然與父親重逢,回到了都城,之後於當

土的阿彌陀聖眾一行人,並於左上的方形色

麻寺出家。當中將姬心懷對極樂淨土的憧憬時,阿彌陀如來和觀音菩薩

紙的第二行寫下了中將姬往生的日子:「寶

現出化身,以「蓮糸」(註 1)織成當麻曼荼羅,向她展示了極樂淨土的

龜六年(775)三月十四日。」

ART&COLLECTION

81


展覽

Exhibition

圖1 國寶第216號 朝鮮 鄭㔦1751年作〈仁王霽色 圖〉,79.2×138公分,韓 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圖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和國立現代美術館為迎接已故三星集

一位收藏家的邀請

團會長李健熙(1942-2020)捐贈文化遺產和美術品的一 週年,於今年 4 月 28 日至 8 月 28 日舉辦「一位收藏家的邀 請─已故三星會長李健熙捐贈藏品一週年紀念展」。韓國 國立中央博物館館長閔炳燦表示:「這次特別展的策展方

韓 「李 一

國 健 週

式是為了反思李健熙的哲學,體現他跨越時間與流派收藏

文化遺產和藝術品並捐贈它們的行為。」為此,受贈機關

展 」

聯合精心挑選,代表古代文化遺產及當代藝術,相互交 織,形成對話,以突顯李健熙收藏的多樣性,揭示韓國文 化的特點。

已故三星會長李健熙的捐贈品齊聚一堂 2021 年 4 月 28 日,依據三星集團已故李健熙會長的遺囑, 其收藏品中的 2 萬 1693 件文化遺產捐贈給了韓國國立中央 文.圖|陳怡融(首爾大學考古美術史學系研究生)

博物館,另外向國立現代美術館捐贈了 1488 件近現代美術 品。同時將 102 件近現代美術品分別捐贈給五處地方美術 館,即光州市立美術館(30 件)、大邱美術館(21 件)、楊 口朴壽根美術館(18 件)、濟州李仲燮美術館(12 件)、全 南道立美術館(21 件)。

86

一位收藏家的邀請─

此次特別展「一位收藏家的邀請」由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已故三星會長李健熙捐贈藏品一週年紀念展

和國立現代美術館共同主辦,另有五間公立美術館參與,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2022/4/28-8/28

由李健熙捐贈品受贈機關全體合作展出,展示七個機關,

2022.7


〈韓國中央博物館李健熙捐贈週年展〉

多達 295 項、實則 355 件捐贈品。展品包括從史前時代到 21 世紀的金屬、陶土器、 文獻典籍、木家具、雕刻、書畫、油畫作品等,時期和領域相當多樣。韓國國立 中央博物館將展出鄭 㔦(1676-1759)的〈仁王霽色圖〉(圖 1)等 308 件作品, 國立現代美術館將展出莫內(Oscar-Claude Monet,1840-1926)的〈蓮池〉等 35 件作品。光州市立美術館有金煥基(1913-1974)〈作品〉 ,大邱美術館有李仁星 (1912-1950)的〈穿黃色衣服的女人像〉、朴壽根美術館有朴壽根(1914-1965) 的〈閑日〉、李仲燮美術館有李仲燮(1916-1956)的〈玄海灘〉、全南道立美術 館有千鏡子(1924-2015)的〈滿船〉等,五間公立美術館展出 12 件作品。展品 中,國家指定文物有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參展的〈一光三尊像〉(圖 2)等 13 件國 寶和《三賢手簡帖》等 20 件寶物。

展示捐贈者收集哲學的展覽策劃 已故三星會長李健熙在 2004 年的三星 Leeum 美術館開館詞中提到:「收藏和保 存文化遺產是為了人類文化的未來,我認為這是時代強加給我們所有人的一項義 務。」李健熙以人類文化的保存這種收藏哲學為基礎,收藏了跨越時代和領域的 文化遺產和美術品。此次一週年紀念特展旨在重溫收藏和捐贈的意義,並展示出 圖2 國寶第134號 三國時代 6世紀〈一光三尊像〉 又稱〈金銅菩薩三尊立像〉,青銅金鍍金,高8.8公 分,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圖 韓國國立中央博 物館。

李健熙捐贈品的多樣性。為此篩選出文化遺產和近現代美術的代表展品,相互連 接,體現韓國文化的認同感。展場為反映這種策展意圖,由第一部分「介紹我的 家」和第二部分「介紹我的收藏品」所組成。 第一部分「介紹我的家」將收藏家的家裝飾成隱喻空間,展示李健熙的眼光和愛 好的收藏品。首先展示以「家庭和愛情」為主題的近現代繪畫和雕塑。張旭鎮

圖3 朝鮮 丁若鏞1814年作《鄭孝子傳》(上), 17.9×132.4公分。《鄭婦人傳》(下),16.6×160.2 公分,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圖 韓國國立中央 博物館。

(1917-1990)的〈家族〉通過天真無邪的畫風傳達了無懈可擊的親情。以及首次 公開的朝鮮時代丁若鏞(1762-1836)的《鄭孝子傳》和《鄭婦人傳》(圖 3),這

ART&COLLECTION

87


文物醫院

Hospital for Conservation

但聞鷓鴣鳴 舣㾴 Ӯ夵̻柣梧ᰂᗤ泼Ոᇔ现灴濄澆楮̼狕盋Ꮈ绗 文∣楊曉晨(北京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館員)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銅鍍金羊馱人物及鷓鴣鳥鐘〉(圖 1)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英 國 Williamson 製造精品,清代宮廷時 鐘。 其 尺 寸 為 79×63×53 公 分, 根 據其工藝風格及品牌存續時間,判斷 此鐘製造時間大概為 1780 至 1795 年 代左右。這種大型英國鐘錶,進入宮 廷的途徑主要有兩項,一為宮廷訂製 採買,二為西洋進貢。北京故宮博物 院藏與此同時代的英國鐘錶品牌眾 多,經修復發現的有如 James Cox、 Barbot、Williamson 等 等。 英 國 鐘 錶 在選材、設計、製造等各個環節均經 嚴格審核,其製造精度與細節,均比 同時期歐洲其他國家製造的鐘錶高, 堪稱極品之作。此鐘即北京故宮博物 院藏英國鐘錶中的上乘之作。其整體 造形生動可愛,在銅鍍金底座上,有 一吹笛牧童悠然閑立,旁有一綿羊及 其幼獸,綿羊背上馱一紅色鐘錶,其 上有一鷓鴣鳥停駐,鳥後有樹一株, 鷓鴣鳥彷彿與樹間休憩,呈現祥和寧 靜的歐洲鄉野之景,快活而靈動,整 點報時是由氣袋發聲,模擬鷓鴣鳥的 鳴叫,讓人甚為喜愛。

106

2022.7

圖1 英國18世紀〈銅鍍金羊馱人物及鷓鴣鳥鐘〉修復前。


〈北京故宮文保科技專欄〉

圖2 羊腹中的音樂機芯。

文物傷況

修復步驟

〈銅鍍金羊馱人物及鷓鴣鳥鐘〉原常年展

本次主要修復步驟依次為:拍攝存檔、拆卸、拍照修中

出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鐘錶館內,因經年陳

照片、清洗、安裝調試、拍攝修後照片,詳細修復內容

放,積灰或油泥較為嚴重,後提陳至文保

如下:

科技部古鐘錶修復組內進行修復。此次修 復重點及難點主要在鷓鴣鳥鳴叫機械零件

◆拆卸

的調試,由於此鐘經年未曾使用,其氣袋

此鐘因走時、報時系統和音樂系統互不相干,是兩套

動作已不靈活,包括連杆機構及傳動結構

獨立運作的系統,故決定先將上部鷓鴣鳥及其聯動的

等,均因積灰或油泥而難以動作。在拆卸

走時、報時部分拆卸下來,再將羊腹中的音樂機芯(圖

時,即要小心觀察其各個部分的連接配合

2)取出。

情況;清理時,要注意將鏽蝕、積灰、油 泥等全部清理乾淨,方可進行組裝;組裝 調試時,由於氣袋結構及鷓鴣鳥嘴之設計 空間狹窄,都需進行精心調試,方可使得 這二者配合如一,完成表演。

此鐘上部鷓鴣鳥部分是由螺絲固定,將螺絲取下後,即 可將其整體結構全部取下,露出下面的走時報時機芯及 氣袋(圖 3)。取下鷓鴣鳥結構後,因為其下部有凸出 的齒輪配合結構,故要選擇一合適位置平放。接著將時 鐘殼套(圖 4)取下,此鐘殼套共由八根長銷子固定,

走報時機芯

氣袋

圖4 〈銅鍍金羊馱人物及鷓鴣鳥鐘〉殼套。

圖3 走報時機芯及氣袋。

ART&COLLECTION

107


封面

Cover Report

評賞南宋宮廷院畫〈萬花春睡圖〉 文︱黃小峰(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 圖|北京保利

第一次見到〈萬花春睡圖〉(圖 1)是

十分特別,繁花錦簇,春光爛漫,

〈萬 花 春 睡 圖〉呈 現 團 扇 畫 形 式。

在李慧漱編著的《精緻的時刻:西

又輔以深宅大院,美人春睡,不由

存世的古代團扇實物很少,大部分

湖與南宋藝術》展覽圖錄(Exquisite

得令人心襟動搖。換句話說,這幅

的團扇畫在使用後都被拆下來裝裱

Moments: West lakes & Southern Song

畫有很強的視覺感染力,這不僅是

成 冊 頁。 仇 英〈竹 院 品 古 圖〉中 的

Art , China Institute Gallery,2001)

因為細緻的描繪和鮮豔的設色,更

賞古雅集,就以觀賞一套團扇冊頁

之中,隨即被吸引。這幅畫的主題

在於場景安排和敘事結構的精心。

為中心。有一些存世的宋代團扇畫

圖1 宋〈萬花春睡圖〉。 130

2022.7


有比較明顯的扇骨痕跡,比如〈荷亭

畫團扇在宋代很盛行,皇宮內苑、達

建築環境是畫面的主要因素,畫中是

嬰戲圖〉(圖 2,波士頓美術館藏)、

官貴人、平頭百姓,都很喜歡。皇宮

一 個 高 等 級 的 庭 院, 有 四 種 建 築 元

〈骷髏幻戲圖〉(圖 3,北京故宮博物

裡的畫扇與宮廷活動有密切關係,由

素,由近及遠依次是:方形水池、歇

院藏)等,但也有不少痕跡不是很明

宮廷畫家專門繪製,用於宮廷生活的

山頂建築、長廊、攢尖頂建築。長廊

顯。痕跡明顯與否可能會與很多因素

方 方 面 面。 宋 代 的 宮 廷 藝 術 活 動 興

將畫中庭院分成兩個部分,長廊清晰

有關,比如扇骨的裝配方式、團扇使

盛,宮廷畫家的作品存世也較多。在

畫出了斗拱,暗示至少應是高級官宦

用時間、後世修復等,甚至也不排除

判斷一件佚名作品是否宮廷繪畫的問

之家。水池、歇山頂建築組成的小院

一些從未裝配扇骨使用的扇面,當然

題上,學術界主要依靠風格研究,這

是更具私密性的空間,是供人物休息

其中也包括一些被後人處理過而近似

一環很重要,但也常因為沒有明確的

團扇畫的作品。〈萬花春睡圖〉在畫

證據鏈而成為模糊地帶。〈萬花

面正中縱向有輕微的破損,尤其是上

春睡圖〉的圖像因素可拆解

下兩邊最明顯,這可能就是團扇中央

為四個方面:建築物、人

扇骨留下的痕跡。宋代團扇中央扇骨

物、植物、動物。如前人

上下一般都較粗,所以難免這兩個部

判 斷, 圖 像 因 素 中 都 具

分留下的痕跡更重。

有明確的南宋特徵。

圖3 宋〈骷髏幻戲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2 宋〈荷亭嬰戲圖〉,波士頓美術館藏。

ART&COLLECTION

131


史作檉

YES! 我要訂閱雜誌並自

史作檉的宗教文明哲學新力作。

﹁所謂﹃極﹄,

就是人所無法真知而表之事。﹂

月開始訂閱 。

〈以下優惠期間至2022/08/31 止〉請勾選下列優惠方案(任選) □古美術 □今藝術 & 投資 雜誌 一年12 期或二年24 期(任選) 訂閱方案(任選)

訂閱價

□A專案 一年12期 加贈經典選書 壹本 □極樂園辯證100條 □博物館策展人工作指南:認識、 □一年期 NT $1940 管理與展示物件 ˏໝᕩ〖ᆮ㑗 പᙍ㑤ᕊ䢮ͯ㑤䢯ᕲٚ㑤‫ם‬㢍៬֨ㆸ

□ B專案 二年24期 加贈經典選書 貳本 ■極樂園辯證100條

□二年期 ■博物館策展人工作指南:認識、 NT $3670 管理與展示物件

̣ໝᕩ〖ᆮ㑗

2022文物拍賣大典特價9 折,訂閱雜誌加購享8 折優惠! 品項

2022文物拍賣大典(定價$2000/本)

數量

單買優惠

訂閱加購

$1800/本

$1600/本

注意事項: 1.發票/贈品將於收到訂單後一週內寄出。 2.雜誌於每月1日出刊發售,若讀者當月5日前尚未收到雜誌,敬請來電洽詢!


⪨䙁↱䵛 崢 ↱㕖⋽

爄㐫噖⋾ 䨲 ⤂Ⲻ嫦

定價: 700元 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㐍 梘 ր㐍梘痀ց笢⮬儱跖銋㵶㣧橱╚ꂁ䌑鱂陨⺬陮劕㐍梘㖪冎㵣䏲╒䱳疶⺬挗⟥♸溸䬚何阜沃ր雨 㐃 〘 詈馫㝙㕔䬚䕒⦒㐍梘㐍梘䬚䕒⦒㝙㕔ց♧䬚皒䕒䬚何㝃軹♧ꇕ侷䧶✐ꇕ庍⻉⟥♸掿╭溸㐍梘㷦 鎮 ⯀㖪冎ꄻ◳㖪冎屜劕锟做蕞匯做溸⺜⪿겲㗛䠌⪾劕▖䒠㞂沍蕞䪊䯦⺪䠂溸棚杆⺬挗耙䠌 

阐鮫㸢紎 ⮖塎 ⪿趵跖銋㵶䎂մ 溭鉿ꌄ ⪿趵粷鴤剹䍕 IUUQT CPP LTUPSF BSUPVDI DPN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