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T $ 1 80 2023 JANUARY 364 www.artouch.com 17世紀 法國博韋皇家製造廠〈午宴〉, 羊毛、絲綢,309 9×422 9公分,保羅 蓋蒂博物館藏。 古美術 帶動歐洲開明啟蒙思潮的中國風藝術 奢侈精品巨人卡地亞和伊斯蘭藝術 訪談曹興誠、洪三雄 臺灣的護國神山是故宮 奈良博「春日大社 若宮國寶展」 瀋陽故宮「清宮仿古文物展」 書品》以拙成巧,姿態橫出:王寵〈千字文〉 文物醫院》養心殿〈雙身雅滿噠噶唐卡〉之修復 浮世馨香 談清顧媚〈畫幽蘭〉卷 塚本麿充演講「日本的宋畫保存:改型與再創造」 倫敦.巴黎.香港2002秋拍成績 風靡歐洲的 東方藝術
2023 年,新的經濟總體預測鋪天蓋地而來,全球主要經
濟體面臨著不同試煉與挑戰。俄烏戰爭開打已逾 300 天,
持續衝擊國際糧食、能源及金融市場。歐洲能源危機大作
戰、美國打通膨顧不了衰退、中國全面解封路迢迢、日本
貨幣政策寬鬆或緊縮大抉擇⋯⋯。臺灣就在世界之中,不
可能置身於外,勢必與各國連動受到影響,要不然日前台
積電外派工程師前往美國一事,也不會引起這樣大的軒然
大波,甚而提升到國安議題。
世界為連動的一整體,任何一個區域的變化都可能帶來牽 一髮而動全身的全球效應,「連結性」為樞紐關鍵。過去 我們習慣從中國中心的角度去看待大藝術史,或許在面對 新的一年,可翻轉一下,換由西方的角度去理解認識什麼
是東方。「中國風(Chinoiserie)」為 18 世紀歐洲的國際旋 風,背景是對異域風情的好奇與興趣,此浪潮在藝術上表 現出什麼?想像他者,又如何將其轉化消融於自身?東西 碰撞,世界不會僵滯,開放將帶來對話。 「風靡歐洲的東方藝術」,輔仁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張 省卿以〈帶動歐洲自由、開明啟蒙思潮的中國風藝術〉為
長吳奕芳〈東方元素的奇異想像─ 18 世紀俄羅斯的中國風 尚〉、葉舜瑜〈飄洋過海大變身─ 18 世紀法國加裝金屬鑲 飾的中國瓷器〉三篇分就掛毯、建築、瓷器不同的材質載 體類別,於法國、俄羅斯、歐洲諸國跨域,談異域、異質 碰撞時之想像火花與共生再創。關注歐亞世界的建築與物 質文化的自由譯者苑默文,則延伸時間軸線,以〈異域風 情,吹入時尚界─奢侈精品巨人卡地亞和伊斯蘭藝術〉聚
焦於近現代時尚巨人卡地亞家族,在設計奢侈精品時借鑑 了大量伊斯蘭藝術的元素,啟發靈感,使之成為一門時尚 經典好生意。
當地球是圓的、世界不再平行,新的挑戰、新的契機是什 麼?真正的「知道」就是承認自己的「不知道」,以開放 的態度接軌世界,面對未來。張省卿專題文中結語或可 提醒我們:「這個以自由為基礎的人間仙境與世界文化的 特質,正可以讓歐洲學者與政治菁英對抗當代的歐洲本位 主義,是造成歐洲改革的新契機。」不泥於威權本位,換
6 2023 1 Editorial 編輯手記
2023,開放視界, 東西南北風光好
此專題定錨導航,講述 17、18 世紀歐洲所建構出一個混 合想像與事實的中國樂園。長期致力於全球化、東西藝術 交流研究的她,以暨宏觀又精微、豐富多元的圖像,領航 讀者進入新視界。江采蘋〈帝王狂想曲─博韋皇家製造廠
〈中國皇帝掛毯〉〉、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所
位思考,放大格局,可使自身內涵更為多元豐富且充實。 解封平安,跨界移動,推薦這期雜誌,也推薦賴毓芝《跨 界的中國美術史》、張省卿《新視界:全球化下東西藝術 交流史》之書,去看「這是什麼東西?」祝福諸位新的一 年,東西南北風光好,春夏秋冬氣象新。 藍玉琦
特約撰述 劉榕峻李如珊 美術設計 憨憨泉設計 電話 02-25602220 傳真 02-25673297 古美術編輯部電子信箱 gumeishu@gmail.com
今藝術 & 投資
總編輯 嚴瀟瀟
企劃主編 朱貽安 執行編輯 林芷筠 標題翻譯 廖蕙芬 美術設計 憨憨泉設計
典藏
總編輯 張玉音 企劃編輯 陳晞 採訪編輯 楊椀茹 網路編輯 李孟學陳思宇 社群編輯 蔡昕縈 特約主筆 吳牧青 典藏藝術諮詢
2023 JAN 364 2023 年 1 月 1 日出刊 訂書價格表 ※以上國外訂價皆以航空計算,如需掛號者,每月需另加 10 美元 或新台幣 20 元郵資。 國內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新台幣 30 元 國外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美金 50 元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 4363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本社同意不得刊載 一年 12 期二年 24 期 國內定價新台幣 1940 元 3670 元 大陸 港澳 新台幣 3850 元 7500 元 亞洲新台幣 4750 元 9200 元 歐美新台幣 5680 元 11000 元 訂閱期數 訂閱區域 17世紀法國博韋皇家製造 廠〈午宴〉,羊毛、絲綢, 309.9×422.9公分,保羅.蓋蒂 博物館藏。 編輯手記 Editorial 2023,開放視界,東西南北風光好 藍玉琦|6 藝文 Note 藝訊板塊 編輯部|12 專題 Special Report Let's go party! 風靡歐洲的東方藝術 編輯部|16 帶動歐洲自由、開明啟蒙思潮的中國風藝術 張省卿|18 帝王狂想曲 博韋皇家製造廠〈中國皇帝掛毯〉 江采蘋|26 東方元素的奇異想像 18 世紀俄羅斯的中國風尚 吳奕芳|30 飄洋過海大變身 18 世紀法國加裝金屬鑲飾的中國瓷器 葉舜瑜|36 異域風情,吹入時尚界 奢侈精品巨人卡地亞和伊斯蘭藝術 苑默文|44 發行人.社長 簡秀枝 法律顧問 劉承慶 典藏.古美術 總編輯 藍玉琦 執行編輯 李思潔謝蔆霠 編 輯 江采蘋葉舜瑜
謝盈盈
資深企劃執行 林素珍 劉玉錦 鄧祥彬 企劃執行助理 葉偉方 北京地區業務副理
行動電話 13910223375 北京地區發行專員 黃茜 電話 8610-51056692 上海地區業務副理 張華 行動電話 13386202280 數位雜誌及國內外發行專員 許銘文 徐福伊 蔡芷瑜 訂閱、讀者服務專線 02-25602220#300 301 302 307 傳真 02-25420631 戶名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郵撥 19848605 社址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6 樓 印刷 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排版 高瑞電腦排版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局版台誌字第 9657 號 斯蘭藝術
ymhsieh5@gmail.com
田繼超
星座 Zodiac Sign 摩羯座 江采蘋|52 人物 Portrait 訪談曹興誠、洪三雄 臺灣的護國神山是故宮,不是台積電 簡秀枝|54 展覽 Exhibition 千年貴族文化與信仰 奈良國立博物館式年造替紀念特展「春日大社若 宮國寶展」 何玉新|64 大器載道 瀋陽故宮博物院「清宮仿古文物展」 劉曉晨|70 鑑賞 Connoisseurship 浮世馨香 談清顧媚〈畫幽蘭〉卷 鄭淑方|76 文物醫院 Hospital for Conservation 佛光重現 養心殿西暖閣佛堂〈雙身雅滿噠噶唐卡〉 的修復保護 王猷|86 書品 Calligraphy 以拙成巧,姿態橫出:王寵〈千字文〉 何炎泉|92 論壇 Forum 揭開文物的生命史 「日本的宋畫保存:改型與再創造」演講紀要 江采蘋|96 動態 Events 回望謐院,千載宋韻餘音不絕 後記「我聞—謐院宋瓷展」 藍玉琦|98 25 位藏家的力量,張大千鑠古燦今 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鑠古燦今—張大千書畫 特展」 藍玉琦|102 中華文物學會交接新禧,張富荃任第 16 屆理事長 編輯部|105 拍賣 Auction 黃花梨家具競投熱烈.銅鎏金佛像表現耀眼
108 張大千水月觀音居魁首 香港邦瀚斯 2022 秋拍成果 編輯部|113 香港華藝國際 2022 秋拍圓滿收官 張大千山水領銜,清乾隆西洋鐘競價激烈 華藝國際(香港)|114 羅芙奧 2022 秋季拍賣會 「翰墨丹青—書畫及古文物專場」驚豔收槌 羅芙奧|115 展訊 Calendar 本月展訊 編輯部|116
倫敦巴黎 2022 拍賣戰報 編輯部|106 佳士得香港 2022 秋拍,斬獲 27 億港元 古美術顯赫私人珍藏成績斐然 藍玉琦|
開館首年大禮 香港故宮獲捐 1145 件文物珍藏
01 蘇富比進駐亞洲 50 週年 新設香港旗艦藝廊將於 2024 年啟用 國際拍賣行龍頭蘇富比(Sotheby's)2023 年迎來進駐 亞洲 50 週年,更加積極地展現其深耕亞洲及香港市場的 決心,於近日宣布將在香港中環開設全新的旗艦藝廊, 空間規劃為兩層樓、占地達 2 萬 4000 平方呎,預計於 2024 年落成啟用。此旗艦藝廊將全年無休開放公眾參 觀,並全面展示蘇富比的各項服務,包括拍賣、私人洽 購、名家展覽等,乃至於甫推出的 Buy Now「即時收 藏」網上平臺。 蘇富比亞洲總部亦將遷至太古廣場六期的全新辦公大 樓,規模為四層相連、占地 3 萬 6000 平方呎,預計也在 2024 年開幕,屆時距全新旗艦藝廊僅一步之遙。蘇富比 也預告在 2023 年,將有為期一年的 50 週年慶祝活動, 包括於香港、中國及新加坡舉辦大型巡迴展覽,及與多 位亞洲知名時尚引領者合作,其中有被譽為「街頭服飾 教父」的藤原浩(Hiroshi Fujiwara),將與蘇富比攜手 呈現令人期待的拍賣系列。(整理/謝蔆霠) 02 蘇富比將於2024 年進駐置地遮打(Landmark Chater),開設旗艦藝廊。 圖取自蘇富比微信公眾號。 明〈龍紋束髻冠〉,夢蝶軒捐贈。圖取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官網。 12 2023 1 Note 藝文 藝訊 板塊 202 3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 2022 年 12 月 12 日宣布,館方於開館首年獲得 12 位香 港知名收藏家和藝術家捐贈共 1145 件 中國及世界文物珍藏,涵蓋金銀飾物、 陶瓷、青銅、石雕、水墨畫、織繡、家 具和鐘錶等,時代橫跨五千年。以金銀 器收藏聞名的夢蝶軒主人盧茵茵及朱 偉基,本次捐贈 946 件中國古代金銀飾 品,包括古代貴族的個人飾物、馬匹及 車輛等飾物;懷海堂主人鍾棋偉捐贈 38 件中國明清青花瓷器;中國傳統家具專 家、嘉木堂主人伍嘉恩捐贈了 3 件中國 明式家具,包括〈夾頭榫平頭案〉及〈黃花梨圈椅〉一對。敏求精舍前主席、達文堂主人陳 永達捐贈了〈青花「一把蓮」紋盤〉和〈白瓷暗刻「一把蓮」紋大盤〉2 件明代瓷器;曾任敏 求精舍兩任主席的攻玉山房主人葉承耀則捐贈 17 件織繡唐卡〈班禪源流〉。此外還有黑國 強、鄭維揚捐贈的石雕、家具及陶瓷等。這批珍品部分已於香港故宮開幕專題展「同賞共樂 ─穿越香港收藏史」中展出,其他藏品將於今年陸續亮相。(整理/江采蘋)
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上線 六大石窟、6500 份精彩資源大 公開 近日,敦煌研究院和騰訊聯手打造的 「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上線,堪稱 內容最權威的官方敦煌學研究開發素 材庫。裡面包含了六大石窟的壁畫和 藏經洞文獻,共有 6500 份高清數位資源檔案。素材庫 分為數類:「自選素材」收羅六大石窟的高清素材──莫 高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北山石窟、西千佛洞、 榆林窟,點選後可以依方位和空間區域劃分,使用便利;
「藏經洞文獻」包含院藏漢文、藏文藏經洞高清文獻;
「壁畫元素」有敦煌壁畫中的經典圖案,甚至去背與線
稿等處理過的圖像;「藝術攝影」則是石窟外部風景及
窟內各種彩塑、壁畫的攝影素材。過去想獲得敦煌官方
的高清圖片,必須經過漫長的申請流程,現在可以透過 註冊、實名認證使用素材庫的資源。若是個人用途,可以 免費下載;若為學術研究、新聞報導等用途,則需付費使
睽違九年,懷想狂草藝術家 「卜茲藝術蒐藏特展」再現創作歷程 2022 年 12 月 29 日至 2023 年 1 月 11 日,「古巖寒華─卜 茲藝術蒐藏特展」於國父紀念館三樓逸仙藝廊展出。卜 茲,本名陳宗琛,別號少俊,別署溪心散人。1959 年 出生於臺南,受到父親薰陶始研習書法,師承曹秋圃、 陳其銓,擅長各體書法,尤精於狂草,取法於傅山、八 大、徐渭、張旭、懷素等,以獨特的「卜茲八鋒旋書」 聞名,樹立風格鮮明的當代書法藝術。1997 年卜茲信 札有言:「書法之道的歸宿是心靈,只有在技巧無礙、 心靈會歸之際,書法才能趨近圓熟。當生命的智慧點燃 書寫的技巧,書法才能自由奔放,變化萬端,隨性前 行,無罣無礙。」呈現他對於書法創造力的渴求。2013 年卜茲因病逝世,享年 55 歲,令人無限緬懷。 在卜茲逝世九年後,策展團隊集結家屬與多位藏家收 藏,展覽呈現卜茲早、中、晚期的不同風貌,懷想卜茲充 滿生命力的書法 墨藝。因展品眾 多,除了國父紀念 館,部分作品於新 北市中和「意在 藝術」空間展出至 1月14 日。(整理 /江采蘋) 師法自然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崇高美德: 中國藝術中的自然象徵」展 2022 年 9 月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推出「崇高美德:中國藝術中的自然象 徵」展,遴選館藏超過百件中國繪畫、書法與器物作品,闡釋中國藝術 的常見自然意象和主題,展期至 2023 年 1 月 29 日。在中國藝術作品中, 花卉植物、動物及其他各種自然界的景物無所不在,這些自然景物不僅 是畫家、書法家的靈感來源,也被廣泛地應用在家具擺設、宮廷器物上。除裝飾性作用,來自自然的主題往往也帶有歷史、 詩歌和文化寓意。例如竹子堅韌不拔、不畏嚴寒的特性,象徵頑強不屈的君子品性;梅則不畏霜雪,獨步早春,象徵高潔孤 勇的傲骨。藝術家透過種種自然意象讚頌生命、抒發情感、表達美好的祝願,增加作品的層次和深度。重點展品有清鄭燮 〈蘭竹圖〉、清顧玨〈竹雕筆筒〉、明唐寅〈墨竹圖〉。清代鄭燮〈蘭竹圖〉描繪巨石一塊,蘭竹數株,構圖疏淡自然、秀 美有力,極具文人氣息。此作為鄭燮50歲時所繪,時他出任山東范縣知縣,此作繪畫內容與詩詞皆表現出其寄望南歸,歌頌 文人歸隱自然的理想。(文/葉舜瑜) 03 05 04 清鄭燮〈蘭竹圖〉局部,34.9×374.7公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古巖寒華─卜茲藝術蒐藏特展」於意在藝術 空間。圖取自意在藝術粉絲專頁。 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 13 ART&COLLECTION
用。(整理/江采蘋)
162023 1
多麼歡樂! 1700 年 1 月新年嘉年華期間,法國凡爾賽宮上演了一場新 穎、時尚的中國風盛宴 舞廳滿是中國塔擺飾,樂師、舞者身穿中 國風服飾,甚至有扮演中國皇帝的演員登場。「餐巾紙和桌布都是東 方的產物,餐盤也都為瓷器,這無疑是一場傑出的中式派對。」 17世紀開始,一股歡愉、充滿異國風情的潮流襲捲歐洲,連路易十四 也瘋狂。這股東方炫風如何形成?歐洲、俄羅斯的藝術中藏著哪些東 方元素?還有還有,近現代時尚界怎麼也吹起異域風?東方魅力無法 擋,翻開專題,派對節目上演囉。 17 ART&COLLECTION
182023 1 帶動歐洲自由、開明啟蒙 思潮的中國風藝術 文.圖|張省卿(輔仁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暨教授、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藝術史博士) 圖 1 約翰.格奧爾格.內斯菲爾(Johann Georg Neßtfell)1727 年作梳妝桌上可 見耶穌會士與天文學家圖像,維森泰德(Wiesentheid)宮殿藏。圖引自 Renate Eikelmann(ed.),Die Wittelsbacher und das Reich der Mitte- 400 Jahre China und Bayern(München: München Hirmer Verlag GmbH 2009), p331. 啟蒙時代的異國風尚 「中國風」(Chinoiserie)在藝術史中,主要是指約於 18 世紀在歐洲發展出來的一種藝術風潮。歐洲藝術 家們,以中國為學習及效仿榜樣,進而創造出屬於歐 洲人的藝術風格。這種藝術風格的靈感來自東方,是 歐洲藝術家添加對東方中國想像後,創造出的藝術作 品。中國風最早約源於 17 世紀,18 世紀為其最盛行 時期,並一直延續到 19 世紀。從很多的作品中可以看 出其題材與內涵主要是表現歐洲人想像與認為美好的 理想中國世界。今日這些作品散布在歐洲各地大大小 小的宮殿博物館中,中國風設計內容既豐富又廣泛, 被歐洲藝術家大量運用在各類不同物質媒材中,舉凡 繪畫、雕刻、工藝器物(圖 1)、建築、園林、城市景 觀與綠地規畫等都可見其身影,例如陶瓷、掛毯、壁 飾、漆器、屏風、樂器、家具、族徽、絲綢刺繡(圖 2)、油畫、鑲嵌畫與壁畫等,此外,也見於室內設計 圖 2 荷蘭約 1700 年作織品上可見中國寶塔刺繡,慕尼黑王宮巴伐利 金國家宮殿、園林、湖泊行政管理處藏(Bayerische Verwaltung der staatlichen Schlösser, Gärten und Seen, Residenz München)。圖引自 Renate Eikelmann(ed.),Die Wittelsbacher und das Reich der Mitte- 400 Jahre China und Bayern, p16.
19 ART&COLLECTION (圖 3)與裝飾(圖 4)。建築則有宮殿、亭臺、樓閣、 曲橋、園林內奇岩怪石裝置,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中國 村的建造。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風不只是一種裝飾藝 術,它更是歐洲表達啟蒙開明思潮與表現深刻人文內 涵的一種藝術風格。另外,在一些廣義的中國風認知 中,這類藝術作品不限於歐洲製造,也有來自如中 國、日本與東南亞等亞洲地區製造者,這些配合歐洲 品味而生產的工藝品和藝術品中,有很多源自歐洲藝 術家的原創手稿,作品很多是東西融合的藝術。 「中國風」指的是具備中國風格、中國造形,其實在 17、18 世紀的歐洲,還沒有中國風(Chinoiserie)這個 詞,這個詞的根源可追溯至法文的「Chine(中國)」, 在法王路易十四時代(1638 1715),一些王室記錄 的中國工藝品條目中,常常出現「façon de la Chine (中國式)」或「à la chinoise(中國品)」等字條。而 「Chinoiserie」一詞最早則出現在法國文豪巴爾札克 (Honoré de Balzac,1799 1850)於 1836 年發表的小 說中,文中論述一名法國貴族是個中國迷,家中擺飾 具有中國風味的工藝品。一直到 1878 年,Chinoiserie 被正式收錄在法蘭西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出版 的《學術辭典》(Dictionnaire de l'Académie)中。到了 19 世紀下半期,中國風泛指依據中國品味而製作的物 品與藝術品。在今日藝術史學界,中國風這個專有名 詞也可稱為「中國熱」(註 1),主要根源於歐洲人對 異域(Exotism)風情的興趣,幻想東方大帝國 中 國境內充滿和平安樂與自由氛圍,中國人口眾多,人 民卻享有良好人文教養。 國際旋風 中國風、中國熱,這股在 18 世紀歐洲各地造成的新 時尚、新風潮,等於是歐洲當時代流行的國際旋風, 各地區有一些彼此相近的共同特色。但因為歐洲各地 區和各國家對中國的理解、轉用,以及再創的背景不 圖 3 慕尼黑帕戈登堡宮殿(Saletl in der Pagodenburg)瓷廳。©Wikimedia Commons 圖 4 慕尼黑帕戈登堡宮殿(Pagodenburg)中國廳(Salon)。圖 引自 Renate Eikelmann(ed.),Die Wittelsbacher und das Reich der Mitte- 400 Jahre China und Bayern, p28.
262023 1 帝王狂想曲 博韋皇家製造廠〈中國皇帝掛毯〉 文.圖|江采蘋 頭插孔雀羽毛、留著兩撇鬍子的君主自信微笑,坐在五彩幔帳之 中;大象自王座探出,西洋龍駐守屋頂,彩色小鳥漫天飛舞。這 是哪一國的奇妙景象?由跪拜者的髮辮、茶几上的青花瓷,以及 遠處的塔樓來看,這是一幅以中國為背景的奇妙異想,只是摻雜 西洋、波斯、印度等各國意象,讓人嘖嘖稱奇。 17 世紀,來自中國的瓷器、家具、絲織品在法國上層社會大受 歡迎,太陽王路易十四也對遙遠的東方國度興趣盎然。透過入華 傳教士的見聞,歐洲人得以獲得中國風土的各式資訊。在圖像 方面,歐洲人非常仰賴遊記中的插圖,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荷
神祇、不存在的異獸等,讓歐洲人對中國的印象更添神祕的色彩。 1690 年代,博韋皇家製造廠(Manufacture Royale de Beauvais)為 路易十四之子曼恩公爵製作了一系列以「中國皇帝」為主題的掛 毯──這是一間服務皇室、貴族與富人的工廠,專門生產奢侈的 織物、花邊、掛毯和地毯。此套〈中國皇帝掛毯〉共有九幅,分別 為〈覲見皇帝〉、〈皇帝出巡〉、〈狩獵歸來〉、〈天文學家〉、〈豐 收〉、〈皇帝出航〉、〈皇后出航〉、〈午宴〉、〈皇后品茶〉,據研 究還有一幅〈採茶〉,現未見實品。根據博韋公司的管理檔案,掛 毯底圖的繪製者是巴普蒂斯特(Batiste)、馮特內(Fontenay)和 維爾南薩爾(Vernensal),皆效力於法國皇家學院。這套作品極為 華麗、繁複,製作時甚至織入金線,符合歐洲人對中國富饒的想 像,成為中國風掛毯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套。
蘭東印度公司成員約翰.紐霍夫(Johan Nieuhof)的《荷使初訪 中國記》,以及德國耶穌會教士阿塔納修斯.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的《中國圖說》。然而,像基歇爾這樣的作者並未親自到 訪中國,而是透過傳教士轉述的內容創作,結果作出了不少似是 而非的中國圖像,如充斥熱帶植物的自然環境、形象詭譎的中國
27 ART&COLLECTION 17 世紀法國博韋皇家製造廠〈覲見皇帝〉, 羊毛、絲綢,465.5×313.7 公分,紐約大都 會博物館藏。©Public Domain
302023 1 東方元素的奇異想像 18 世紀俄羅斯的中國風尚 文.圖|吳奕芳(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兼副教授) 另一條重要的貿易要道則是經由中亞、印度,甚至 黑海岸,而與中國有了接觸的機會(註 2)。研究指 出,15 世紀時俄國商人阿發那西.尼吉丁(Afanasy Nikitin,?-1475)從特維爾(Tver)出發,經由裏海 沿岸城市,穿越波斯,在抵達阿拉伯半島的馬斯喀特 後穿越阿拉伯海,最後抵達印度,在其與印度通商的 貨品清單中,已經可見中國商品。直到 17 世紀中期, 中亞的商隊絕大多數由卡爾梅克人(Kalmykia)掌握, 他們成為遊走在中 國與俄羅斯間的運輸商品代理人。 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Leopold I,1640 1705)派遣至莫斯科任大使秘書的約翰.考伯(Korb 圖 1 蒙帕萊斯爾宮漆廳內局部。©Wikimedia Commons 「中國風尚」(註 1)作為俄羅斯的一種流行現象出現 於 18 世紀。隨著中俄政治與貿易交流頻繁,早於 17 世紀時期,俄羅斯已經從中國進口大量各式香料、 茶葉、家具、昂貴的絲綢與中國工藝製品。沙皇阿 列克謝(Aleksey Mikhailovich,1629 1676)的科羅 緬斯克宮殿(Kolomenskoye)就曾以中國布幔鋪飾牆 面。此外,受到西歐「中國風尚」的影響,1720 年彼 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672 1725)下令在位於芬 蘭灣的夏日宮邸蒙帕萊斯爾宮(
飾而成的多間中國廳房和大型中國主題建築群。 17 世紀中俄貿易通路大開 中國製珍貴布疋蔚為風潮 關於中俄的早期交流,有些學者指出在 15 世紀時 期,古俄羅斯已經出現中國的記載,但是相關資料十 分有限。自古以來,西伯利亞即為中國與俄羅斯貿易 的重要交通要道,也因此以伊爾庫茨克、恰克圖與托 博爾斯克等幾座沿線城市為首,形成一條重要的貿易 網絡。俄羅斯商人大量購買來自中國的絲綢、棉布、 草藥、銀、茶等物品,其中又以重量輕,易攜帶的各 類布料如:綢緞、花緞、錦緞、天鵝絨及薄紗為大 宗。這些進口的布疋彌足珍貴,在俄國被視為餽贈賓 客的昂貴禮品。直到 17 世紀下半葉,西伯利亞市場 絕大多數的東方貨物皆為中國製品。
Monplaisir Palace)建 造漆廳(Lacquer Cabinet)(圖 1),一直到 18 世紀中 葉,隨著橘堡(Oranienbaum)「中國宮殿」(Chinese Palace,1762 1768)的建造,這股流行風尚又開 始熾熱起來。凱薩琳二世執政時期(Catherine the Great,1729 1796 在位),中國風尚在俄羅斯的發展 達到最高峰,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即是以不同媒材裝
禮,且需親手交遞國書之兩點要求下,雙方未能達成共 識。此次覲見最終未能達到預期的政治效益,然而在訪
華的購物清單中,我們看到不少「天鵝絨、錦緞」等昂
貴中國紡織品。彼得大帝時期的俄羅斯大使尼古拉.斯 帕法里(Nikolai Spathari,1636 1780,註 4)出使中國 重點任務之一,即是商談購買中國商品,特別是關於布 料的買賣。
自 16 世紀以來,中國製品經由陸路商隊輸入俄羅斯已
為常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交易還是以輕、
軟的物品為主,特別是質地良好的綢緞與塔夫綢,這類
31 ART&COLLECTION
Joanne Georgio,1670 1741,註 3)日記《莫斯科遊記》 ( ( )) 中即曾記載卡爾梅克人銷售包括了茶、八角、中國菸 草、瀉藥等名貴舶來產品在內,包羅萬象,玲瑯滿目的 商品。 不同於 17 世紀歐洲特別鍾情瓷器與漆器,此時的俄羅 斯商人對於布疋的採買,顯現出更大的興趣。俄羅斯第 一次正式訪華使節團始於沙皇阿列克謝時期(Aleksey Mikhaylovich , 1645 1676 在位),於 1653 至 1657 年 間,由大使費多爾.拜可夫(Fyodor Baykov,1612 1663)銜命前往大清帝國,其主要任務在於開拓商務、 鞏固中俄友誼。但礙於沙皇下令不得對順治皇帝行跪拜
和波紋綢等昂貴布料也多為金色」。另從政治家雅各. 列塔菲斯(於 1671 至 1673 年間旅居莫斯科)的著作《與 托斯卡納大公科西莫三世講述莫斯科見聞》( )之描述,得以勾勒 17 世紀中國工藝製品在 俄羅斯流通的情形,以及常見的裝飾手法:「以華美的 中國絲綢(塔夫綢、絲、錦緞等)綿密地包覆廳房,牆 面經常搭配東方製品,例如家具、瓷器、漆器。」這個 裝飾手法也常見於 17 世紀末期顯赫的貴族世家,如戈 利岑(House of Golitsyn)家族列佛勒特宮官邸之中。 18 世紀俄羅斯宮廷的中國風尚 中國風尚作為一個異國情調的代名詞,風行於 18 世紀 的歐洲。俄羅斯方面,在彼得大帝歐化運動時期,追 隨西歐的流行時尚,曾在芬蘭灣的避暑小屋蒙帕萊斯 爾宮設計一間使用 33 片漆板裝飾牆面的漆廳。據文獻 指出,這間漆廳之製作與歐洲中國風尚 拆解中國 進口的漆屏風,重新進行裝飾的慣用手法不同。此處 所用的全部漆板皆由 1720 年俄羅斯聖像畫師契赫諾夫 (I. Tikhonov)和費多羅夫(P. Fedorov)繪製,並邀請 帕列赫村(Palekh)地方匠師科圖欣(A. V. Kotuhi)製做 「畫板」。漆廳內部以托架鑲嵌於牆面上(或飾於漆板框 架)放置瓷器的設計手法,來自法國建築師丹尼爾.馬 羅(Daniel Marot,1661 1752)的設計(圖 2)。俄羅斯 18 世紀常見的中國風尚廳房,尚有建立於聖彼得堡近郊 的夏宮大宮殿(The Peterhof Grand Palace,1714 1755 年建)的東、西中國廳(1766 1769 年建)、彼得三世宮 殿(Peter III's Palace)的畫廳(The Picture Hall,圖 3)。 圖 2 丹尼爾.馬羅 1703 或 1712 年作《丹尼爾.馬羅作品集》中的壁爐設計,紐 約大都會博物館藏。©Public Domain
布料常用於製作宗教儀式中的聖衣與聖器,或是作為鋪 飾沙皇宮殿以及貴族豪宅房間牆面與各式窗簾。中國 布料價值不菲,同時又能夠營造出豪華氣派的氛圍。 特別的是,據研究指出,「為迎合時下流行的金銀刺繡 風格,這些常用於宮殿、官邸的天鵝絨、綢緞、錦緞
世紀起,歐洲金屬鑲嵌範圍開始擴展至當時
362023 1 飄洋過海大變身 18 世紀法國加裝金屬鑲飾的中國瓷器 文.圖|葉舜瑜 圖 1 在 17 世紀荷蘭畫家威廉.卡爾夫(Willem Kalf 1619 1693)約於 1660 年所繪的 靜物畫中,可見鑲嵌著金屬裝飾的大盤與執壺。©Public Domain 飾性的「新器物」。以下就讓我們一同來賞析這 些漂洋過海的東方瓷器,在歐洲匠人巧手改造下 的新樣貌。 歐洲早期的金屬鑲嵌瓷器 歐洲對珍貴材質製品進行包邊鑲飾的傳統悠久, 在拜占庭時期至中世紀晚期的宗教繪畫、聖像與 聖物上都可見貴金屬鑲嵌或塗以金漆作為裝飾。
3)。據 研究,此瓶可能在 14 世紀時就已傳入歐洲,於 拿波里及耶路撒冷國王查爾斯二世(Charles II of Anjou-Sicily, King of Naples and Jerusalem)在位 期間(1285 1309)裝鑲金飾後贈予其子(即之 後的匈牙利國王路易一世 Louis I of Hungary, 1326 1382);路易一世又在金屬鑲飾上刻家 族徽章和字銘後轉送查爾斯三世(Charles III of Durazzo,1345 1386)以祝賀其於 1381 年登基 為拿波里國王。百年來此瓶幾經易手,因曾為 英國收藏家威廉.托馬斯.柏克福德(William Thomas Beckford,1760 1844)豐山堡(Fonthill 16 世紀初,葡萄牙人隨著新航路的發現來到中國,開啟了中 國與歐洲的直接貿易,中國瓷器開始大量運往歐洲。有趣的 是,部分瓷器在歐洲被二次改造,歐洲本地工匠在這些中國 外銷瓷器上鑲嵌(mount)金屬飾件(圖 1),有的瓷器經過金 屬鑲嵌後甚至改變了其原有的功能。經過歐洲匠人的巧手, 中國瓷器一改原有的風貌,搖身一變成為金光閃閃,極富裝
14
進口的工藝品與奇珍異寶上,諸如玻璃器、瓷 器、象牙雕、鸚鵡螺等,透過金屬鑲嵌更提升了 這類珍品的價值。 在幾件歐洲早期鑲嵌金屬裝飾的中國瓷器中, 以一件元代晚期景德鎮出產的〈青白瓷玉壺春 瓶〉最為人所熟知。此瓶現今還留有過去鑲嵌金 屬附件的孔洞(圖 2),透過傳世的水彩畫作也 可推測當時其附加金屬裝飾的樣貌(圖
and Papal Treasures: The Franciscan Mission to China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Art of the West, 1250-1350. San Francisco: Desiderata Press,1999. p.132.
2、註 3)。可見早期 在法國、德國與英國都有在東方瓷器上鑲嵌金屬裝 飾的情形。到了 18 世紀,德國雖仍在瓷器上加裝金 屬裝飾,然此時加飾的對象卻轉以麥森(Meissen) 瓷器廠仿製的東方瓷器為主,且這類金屬鑲嵌絕大 部分亦不在德國本地製作,而在法國巴黎完成。英 國方面,雖仍有對少部分東方瓷器進行金屬鑲嵌, 然更大量的金屬附件也開始被鑲嵌到本地製作的瓷
37 ART&COLLECTION Abbey)宅邸舊藏而得「豐山瓶」(Fonthill vase) 之名。最後由世襲的漢彌爾頓公爵家族(Duke of Hamilton)贈予都柏林愛爾蘭國家博物館(註 1)。 由此見得,中國瓷器在當時不僅被視為珍稀的寶物 而被添加金屬鑲飾,從其上的銘文紀錄亦透露出中 國瓷器被作為歐洲諸國政治外交上的贈禮。 除了豐山瓶,目前學界公認早期在歐洲鑲嵌金屬 裝飾的瓷器還有:1365 年法國安如公爵(Louis duc d'Anjou,1339 1384)擁有的一件裝鑲銀鎏金飾的 中國瓷碗(原物未存);現藏於德國卡塞爾(Kassel) 黑森州立博物館(Hessisches Landesmuseum),很 可能是由日耳曼地區的伯爵卡氏(Count Philipp von Katzenelnbogen,1402 1479)在1433至1444 年間前 往中東旅遊時帶回並送交鑲嵌的銀質鍍金碗;坎 特伯里(Canterbury)大主教威廉.渥罕(William Warham,約 1450 1532)於1530 年送給牛津新學院 (New College)的銀質鍍金鑲嵌明初青瓷碗,以及 現藏於英國大維德基金會,由 16 世紀英國商人山 謬.連納(Samuel Lennard,1553 1618)委託金屬工 匠改製的銀質鍍金青白瓷碗(註
器上(註4)。 18 世紀法國金屬鑲嵌瓷器 自 18 世紀開始,於東方瓷器上進行金屬鑲嵌的改造 之風在法國更為盛行。不僅如此,當時鑲嵌瓷器的 消費市場也匯聚於法國巴黎一帶,今日博物館與私 人收藏所見的傳世金屬鑲嵌東方瓷器亦多源自於法 國。美國保羅.蓋蒂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 即藏有一批在法國進行金屬鑲嵌加工的東方瓷器, 綜觀這類金屬鑲嵌瓷器,學者謝明良曾依據其鑲飾 工藝技法、裝鑲部位和鑲嵌之目的歸納出以下幾種 類型(註 5): 左 圖 2 元代晚期景德鎮窯〈青白瓷玉 壺春瓶〉,高 28.3 公分,愛爾蘭國家 博物館藏。©Wikimedia Commons 右 圖 3 巴泰勒米.雷米(Barthélemy Remy)1713 年作〈豐山瓶水彩畫 〉。圖引自 Lauren Arnold,
Gifts
Princely
442023 1 異域風情,吹入時尚界 奢侈精品巨人卡地亞和伊斯蘭藝術 文.圖|苑默文﹙自由譯者,長期關注歐亞世界的建築與物質文化﹚ 當我們談到時尚奢侈品,或是時尚界大名鼎鼎的卡地亞家族,你的腦 海中會聯想到什麼呢?是燈紅酒綠的大都會?還是佳麗名媛的倩 影,或是百貨公司裡價格不斐的亮眼精品和繽紛奪目的珠寶呢? 是否有人想到這個法國時尚巨頭也曾是東西方藝術風格交融 的橋樑呢? 早在 1909 年,卡地亞的重要銷售人員 Jules Glaenzer 曾去 過中國進行市場評估。除了收集到的各種資訊,Glaenzer 還帶回了中國珠寶和文物。1925 年卡地亞也設計過一個中 國風格濃郁的玉雕鯉魚座鐘(圖
聯繫。相信很多讀者未曾注意過的是,伊斯蘭世界的藝 術和設計紋樣與卡地亞精品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伊 斯蘭藝術甚至啟發了許多 20 世紀初的卡地亞經典之作。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在 2021 年就舉辦了「卡地亞與伊斯蘭藝術:對現代的追求」 (Cartier and Islamic Art: In Search of Modernity),展覽還在 2022 年移師至美國的達拉 斯藝術博物館。這個有趣的展覽向我們展示了卡地亞的經典珠寶設計和伊斯蘭世界的 藝術傳統之間的聯繫,還有卡地亞第三代傳人路易.卡地亞(Louis Cartier,1975 1942,圖 2)個人對伊斯蘭藝術的興趣並給卡地亞公司帶來的影響,為世人講述了一 個文化如何發生移轉和變化,以及伊斯蘭藝術經由奢侈品牌走入現代時尚設計的有趣 故事。 進入歐洲視野的伊斯蘭藝術 要講述卡地亞和伊斯蘭藝術的故事,我們不妨稍稍耐心一點,把視角放得更為寬廣一 些,先把時間軸調回到 200 多年前。公元 1798 年,法國人拿破崙對埃及和敘利亞發動 一場輕鬆的入侵,世界歷史的天秤澈底傾向了歐洲。自從被拿破崙閒庭信步般地「遠 足覽勝」之後,由九世紀起在世界各個領域居於領先地位的穆斯林世界終於被歐洲超 過,地中海東部和南部的伊斯蘭世界就像熟透了的果子一般,紛紛掉落到歐洲殖民者 圖 1 1925 年卡地亞巴黎〈「飛返 逆行式指針」鯉魚造形座鐘〉。 圖引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皇家風 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W53。
1)。歐洲對於異域風格的 興趣並不僅限於歐亞大陸東端的中國,隨著歐洲強權在 18 世紀的興盛,伊斯蘭世界和歐洲發生了愈來愈多的
上的收購活動也顯示,他把東
方的藝術作為當前藝術生產的 潛在靈感來源。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歐洲,尤其是文藝 中心巴黎,來自東方的藝術十 分受到藝術界的歡迎,無論是 梵谷還是莫內、馬蒂斯,都受 過亞洲藝術的滋養。路易.卡 地亞和當時的許多收藏者都是在巴黎上流社會中推 崇亞洲藝術的先鋒人物,例如路易.卡地亞的鄰 居,珠寶商的亨利.弗維爾(Henri Vever,1854
45 ART&COLLECTION 的籃子裡,淪為了以英法為主 的歐洲各列強的殖民地。 除了北非的法屬殖民地,和法 國聯繫最密切的「東方」位於 今天的地中海東岸地區,這裡 也被稱作「近東」或「黎凡特 (法語中的「東方」之意)」,以 區別歐洲人較晚接觸到的「遠 東」。在和東方密切的接觸中, 伊斯蘭藝術中的裝飾圖案,無 論是物品或是建築物上的裝 飾,也潤物細無聲地進入到了 歐洲的設計中。卡地亞和伊斯 蘭藝術的故事就要從卡地亞創 始人的兩個孫子,路易.卡地 亞和雅克.卡地亞(Jacques Cartier)對伊斯蘭藝術 的興趣說起。 作為卡地亞家族的一員,路易.卡地亞所受到的言 傳身教和所處的職業環境都確保了他擁有一對藝術 慧眼,他既是 18 世紀古董家具的熱情收藏者,同時 也是中國藝術、日本藝術的愛好者,而且還是一位 藏書家,書房中擁有豐富的書籍、手抄本收藏。在 這些收藏中,也包括和伊斯蘭藝術相關的內容。 路易.卡地亞對伊斯蘭藝術的終身愛好的起 點和兩場展覽有關,分別是 1903 年在巴黎和 1910 年在慕尼黑舉行的伊斯蘭藝術展覽。在 20 世紀初,伊斯蘭世界的土地幾乎都已經淪 為了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加之發生在 1905 至 1911 年的伊朗立憲革命,以及鄂圖曼帝國滅 亡前的分裂和動盪(圖
3),導 致了大量精英家族的命運發生 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數的藝 術品經過各種途徑流向了歐洲。 作為一名設計師,路易.卡地 亞對於藝術生產活動有著很濃 厚的興趣,而且他在藝術市場
始大量收藏日本浮世繪的歐洲收藏家之一。另外, 著名伊斯蘭藝術品經銷商喬治.狄莫特(Georges Demotte,
圖 2 卡地亞第三代傳人路易.卡地亞(1975 1942) 。©Public Domain 圖 3 1922 年鄂圖曼帝國末代蘇丹穆罕默德 六世匆匆離開伊斯坦堡。©Public Domain
1942),也是一名東方藝術的大收藏家,乃最早開
1877 1923)在踏足到藝術市場之前,本 身也是一名珠寶商。
收藏家身分的曹興誠、洪三雄 前聯華電子董事長曹興誠近期成為政治紅 人,對於兩岸議題批判的砲火猛烈,儼然 成為媒體寵兒。其實,曹興誠是傑出藝術 收藏家,曾是臺灣清翫雅集理事長,在華 人藝術文物領域擁有重要地位。政治、國 防議題談得太多,大家彷彿忘記他的藝術 文化修辭與貢獻。12 月 6 日晚間在臺北「雙 清館」,曹興誠接受典藏訪問,展現他另 一個浪漫面向的人生風華與感悟。 「雙清館」是同樣愛好藝術文物的收藏家 洪三雄、陳玲玉夫婦的私人收藏館。「雙 清」取自「冰玉雙清」,冰是水製成的, 洪姓帶水;玉指的是大律師陳玲玉。因二 人都愛古董,在前故宮博物院長秦孝儀的玉成下,取名「雙清館」,以銅 爐、竹雕、鎏金佛像、石雕、唐卡、琺瑯器等收藏知名,漆器也是該館特 色獨具的一類典藏。雙清館年年出版《30 古吧》,是私人收藏物件賦予學 術研究,出書立傳,臺灣私人藝術文物收藏的典範之一。 洪三雄同時也是清翫雅集前理事長,與曹興誠是老朋友,話題從政治選 舉、財經產業發展到藝術收藏,無所不談。訪談中,洪三雄也不時作補 充,是少見藝術收藏界的完整談話。 曹興誠生性調皮,他自稱「八不居士」,即「不大不小企業家,不多不少 收藏家,不高不低佛學家,不得不說為大家。」其中有一重要身分就是收 藏家。他曾提過藝術收藏,就如同談戀愛,採訪的話題就從戀愛開始, 「愛,是否已成往事?」曹興誠永遠興趣廣泛。一下研究歷史,一下轉為佛 法,不乏新戀情,對於精耕細作多年的藝術文物,當然不會放棄。他自嘲 太忙了,把藝術文物擺一邊,冷處理,但沒有出脫轉賣。 542023 1 People 人物 訪談曹興誠、洪三雄 臺灣的護國神山是故宮,不是台積電 文|簡秀枝(典藏雜誌社發行人.社長) (右起)收藏家曹興誠、洪三雄。圖/簡秀枝提供。
曹興誠的收藏,曾入選全球百大收藏家之列。從商周的青銅器、古玉,唐三彩
及彩塑,宋明清瓷器,乃至現當代藝術畫作,令人目不暇給。其收藏室被圈內
人封為「小故宮」,中國文物收那麼多,與他近期猛烈批判中國共產黨,是否 產生矛盾,會不會影響他對中國文物未來收藏的態度與方向,外界十分好奇。
「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收藏中國文物,並不代表認同中共所作所為,不
應該混為一談。我再說一次,文物就是文物,世界文化財,不屬於中國共產
黨,不能輕易畫上等號。」曹興誠認真又嚴肅地說。
好的物件像談戀愛,讓你怦然心動
起。」比如畢卡索、莫內作品,曹興誠說他非常喜歡,也期待收藏,但實在太 貴了,只好多看看,留下美好印象就心滿意足。曹興誠公開承認他是以談戀愛 的心情,隨心、隨緣、隨性作收藏,所以品項龐雜,古今中外都有,「收得有 點亂七八糟!」他笑笑地說。 「近期比較忙,沒有時間去接觸藝術,誘惑減少,購藏慾望也降低,所以沒有 什麼新的斬獲。」他認為,談收藏,倘若都希望建立系統,以有限的資金追求 無限的藏品,永遠會有遺憾。一旦太執著,什麼系列的什麼物件,非收藏到不 可,就會形成被敲詐勒索的局面,非常不健康。曹興誠曾是企業經營者,知道 自己樹大招風,外界對他們收藏方向盯得很緊,一不小心就會被當作肥羊或冤 大頭,因此他非常謹言慎行,低調因應。 當然,隨著閱歷增加,見多識廣,曹興誠碰到怦然心動的物件,已經不多了, 「藝術收藏,追求一種感動,不一定貴才有感動。一旦物件進入收藏,經常把 玩在手,研究欣賞,必然產生濃厚感情。就像養寵物,日子久了,一定有感 情,雖然以前曾處理過一些收藏品, 現在年紀越來越大,要處理(賣) 掉那些曾經有感情的物件,並不容 易。」 曹興誠對於社群媒體,像 Facebook,以 前他不曾使用,現在覺得該平臺不錯, 可以抒發與承載許多觀念性的東西。 「未來比較有空閒的時候,我準備介紹 曾讓我感動過的收藏品,那些感動, 無關價錢,不一定昂貴才會感動人。」 對藝術文化的認知,以及隨著年歲增 長,其所見、所悟、所感也更加立體 深刻,希望一吐為快,擴大分享。 如何看待自己的中國文物收藏?
禮讚、珍惜、守護與珍藏。」以國立 故宮博物院(簡稱臺北故宮)為例, 曹興誠說,國寶南遷是指 1930 年代初 至 1940 年代末,因躲避戰火,中國國 寶級別的文物,自北平故宮博物院輾 轉南下的過程。而最後運往臺灣的文 物,則是其中最為精華的部分,目前 多收於臺北故宮。 當年蔣介石的決策,固然牽扯到政權 主體性的考量,但從近現代歷史的史 實來看,中共「土八路」不尊重文物 是事實。曾有文獻檔案記載,某領導 人物喊出「紫禁城是封建遺毒,應該 放火燒掉。」令人毛骨悚然。當年千 里迢迢文物南遷,是那一代人善盡人 類文明的保管守護之責,備嘗艱辛, 55 ART&COLLECTION 曹興誠在雙清館接受簡秀枝採訪。圖/簡秀枝提供。
「藝術收藏,真有如談戀愛,當看見一件好的物件,會讓你怦然心動,就會想 去收藏,去擁有它,有如遇見了一位好對象,喜歡上了,才會談戀愛,希望跟 她在一起。但談戀愛,不必然有結果,回到藝術收藏也是一樣,何時會怦然心 動,不得而知,為一個藝術文物心動起來,想展開購藏行動,但也不見得買得
綜觀曹興誠的中外古今藝術文物收 藏,其中有一大類為中國藝術品,究 竟他如何看待中國藝術品?以及中華 文化與文物間的關係,又如何定義? 「藝術收藏,不管是民間收藏,或者 公家博物館收藏,都是世界文化財、 世界文明遺產,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
日文中,「造替」指的是翻新社殿、神寶或陳設用器等的 事業,而在特定年份「式年」(如每隔 20 年)所進行的造 替,即所謂「式年造替」。日本奈良的守護神社春日大社 自和銅二年(710)創建以來,一直奉行著每 20 年一次的 「式年造替」制度,歷經 1200 年仍未嘗中斷。
不久前的令和四年(2022)10 月,正是春日大社之攝社 「若宮神社」本殿的第 60 次「造替」工程告一段落之際。 (攝社指的是本社之外,受到該神社管理的小型附屬神 社。攝社祭祀的通常是與本社祭祀之主神有深厚關係的 神。)為了紀念此意義重大的事件,奈良國立博物館東西 新館特於 2022 年 12 月 10 日至 2023 年 1 月 22 日,舉辦式年 造替紀念特展「春日大社若宮國寶展:千年貴族文化與信 仰」,一舉公開以藤原攝關家為首的平安貴族們獻給若宮 神的太刀、弓和裝飾品等凝聚當時頂尖技術的工藝品。(攝 關政治,約盛行於公元 866 至 1086 年,是平安時代藤原北 家利用「攝政」或「關白」職位,作為天皇的代理人或輔 佐者而獨掌朝廷權力的政治形態。而藤原家全體祭祀的氏 社為春日大社。)與此同時,還透過古往今來翻新改造的 器物與相關資料,回顧那些承擔式年造替重責大任的人們 之熱情與努力軌跡,以四大單元帶領觀眾重新體會日本文 化的深奧和輝煌之處。
642023 1 Exhibition 展覽
春日若宮神的誕生 此展第一個單元旨在透過古文獻和繪畫等作品來介紹若宮 神的誕生及其信仰的傳播。據古史記載,若宮神社的主尊 春日若宮神,是在長保五年(1003)3 月 3 日巳刻(上午 10 點左右)以蛇的模樣出現在春日大社本社本殿的第四殿, 御名為「天押雲根命」或「五所王子」(意指第五位神)。 由於蛇與水和農業自古即有深厚的關聯,若宮神因此被視 為水德之神、五穀豐登之神、甚或學問之神而廣受人們信 仰。日本神道有多不勝數的各種神明,但在神社裡一般是 看不到神像的。古神道相信神明是不可見而存於萬物中。 在推行神佛習合(將日本本土神道信仰與傳入的佛教逐漸
菩薩被等同視之,在很多作品中都能見到其身影。 式年造替記念特別展 春日大社若宮國寶展 奈良國立博物館|2022/12/10 2023/1/22 (前期 2022/12/10 2022/12/25,後期 2022/12/27 2023/1/22) 千年貴族 文化與信仰 奈良國立博物館式年造替紀念 特展「春日大社若宮國寶展」 譯撰|何玉新 圖|奈良國立博物館
折衷、融合為一的信仰系統)的鎌倉時代,神與佛被認為 是同一本體的不同化身。若宮神與佛教中代表智慧的文殊
若宮御料古神寶的世界:王朝文化精粹 春日大社所藏文化財之一大特點,便在於其自古以來一直存放在神社 內,受到精心的保護。供奉於正殿的物品,就有 292 件「本宮御料古神寶
類」和 49 件「若宮御料古神寶類」被指定為國寶,另有 17 件古神寶銅鏡 類和單獨的手匣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第二單元主要展示的是「若宮御
料古神寶類」,包括專為神靈所準備的器用(各種工具),以及貴族們所
供奉的物品,涵蓋了蒔繪、螺鈿、玻璃工藝等平安時代最頂尖的技術, 以及極盡奢華的王朝文化瑰寶。
根據平安時代貴族的日記,在歌會或典禮等場合上,會擺放飾以松竹梅
65 ART&COLLECTION 〈奈良國立博物館「若宮國寶」展〉 如鎌倉時代 13 世紀的〈春日宮曼荼羅〉,是描繪春日大寺景觀的制式春日 宮曼荼羅中規模最大的存世品。畫中神社等建築都勾勒得相當仔細,並 以精細的筆觸描繪出一棵棵樹木。在浮現於空中的金色圓相中,描繪了 被視為春日大社諸神原型的五尊佛菩薩,分別為不空 索觀音、藥師如 來、地藏菩薩、十一面觀音及文殊菩薩,其中文殊菩薩即是代表若宮神 的本地佛(註 1)。〈文殊菩薩立像〉(圖 1)是較為罕見的立像形式五髻文 殊菩薩,其英姿颯爽的五官表現,很接近鎌倉時代著名佛雕師善 之作 風。據說此像與善円製作的奈良國立博物館藏〈十一面觀音像〉和美國亞 洲協會藏〈地藏菩薩像〉,皆是以佛的姿態來表現春日社祭神的本地佛, 原本構成一組五尊中的三尊(三宮、四宮、若宮),可能相當於建保三年 (1215)供奉在建於春日山內的興福寺四恩院十三重塔(此塔已於 1479 年 燒毀)中的五尊本地佛。
圖1 鎌倉時代13世紀〈文殊菩薩立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全期展出) 圖 2 國寶 平安時代 12 世紀若宮御料 古神寶類〈金鶴及銀樹枝.銀樹枝〉, 奈良春日大社藏。(全期展出)
或鶴龜的洲濱臺(仿沙洲形的臺子)或雛道具(小型擺設)等精心製作的 「人工製品」,以營造風雅吉慶的氣氛。若宮御料古神寶類的〈金鶴及銀 樹枝.銀樹枝〉(圖 2),據說就是這類製品中唯一的遺物,呈現純金的
702023 1 Exhibition 展覽 2022 年 11 月 16 日,適逢瀋陽故宮博物院建院 96 週年(註 1),為慶祝這個特別的日子,瀋陽故宮博物院舉辦「大器 載道—清宮仿古文物展」特別遴選院內 120 件精品文物, 展覽共分為「彩釉官造 名窯遺風」、「翰墨雲煙 方家臨 寫」、「精工巧雕 美玉新琢」與「熔鑄彝尊 吉金更新」四 個單元,展示院藏清宮瓷器、書畫、玉器、金屬等不同材 質的仿古文物(圖 1)。 彩釉官造 名窯遺風 仿古瓷係指「後期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種所燒造出來的瓷 器」,廣義來講,這種仿古行為還包括對瓷以外的其他材 質器物之仿製,如仿青銅器、金銀器、漆器、木器等仿生 瓷。清代仿古之風盛行,尤以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仿 古瓷品質為佳。仿古瓷貫穿清代前期至晚期,主要仿前代 名窯瓷或仿製前代瓷器的造形、釉飾、年款等,此時的仿 古瓷器對前朝其他材質器物的仿製,亦能達到惟妙惟肖的 效果,真正實現了仿古「七十二變」。清代仿古瓷的發展 離不開督陶官的貢獻,其中貢獻最大者,非唐英莫屬。據 文獻記載,雍正七年(1729),時任御器廠協理督陶官的 唐英已奉旨燒製「仿嘉窯青花龍碗」、「仿官窯大瓶」、「仿 成化紅龍碗」、「仿鈞窯雙管」等仿古瓷器。 清乾隆〈青花回紋雙環耳蓋豆〉(圖 2)為圓蓋,束頸,鼓 腹,肩部兩端設對稱環狀耳,高足。頂蓋蓋面拱起式似傘 狀,帶寶珠形鈕。通體繪青花,蓋面繪十字四葉紋;蓋沿、 頸部、上腹均飾回紋,下腹飾如意雲頭紋,足下為獸面 大器載道─清宮仿古器展 瀋陽故宮博物院|2022/11/15 2023/11/15 圖1 瀋陽故宮博物院「大器載道—清宮仿古文物展」展覽現場。 大器載道 瀋陽故宮博物院 「清宮仿古文物展」 文.圖∣劉曉晨(瀋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圖5 西周中期〈裘衛盉〉,口徑20.1公分,腹深13.9公分, 流 相距 39 公分,高 27公分,岐山縣博物館藏。圖 引自陝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陜西金文集成寶雞卷岐山 1》,陝西:三秦出版 社,2016,頁110。 71 ART&COLLECTION 〈瀋陽故宮清宮仿古文物展〉 圖 2 清乾隆〈青花回紋雙環耳蓋豆〉,「大清 乾隆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全高17.7公 分,口徑 9.7公分,腹徑15.9 公分,足徑8.7 公分,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圖4 清乾隆〈青花蓮花托八吉祥 紋盉式壺〉,「大清乾隆年 製」六字三行篆書方款,高 21.5 公分,腹徑 15.5 公分, 圖 3 春秋後期〈狩獵紋豆〉,口徑18.5 公分,通高21.4 公分,北京故宮博 物院藏。圖引自李經緯,梁峻,劉 學春《中華醫藥衛生文物圖典金 屬卷第2 輯》,西安:西安交通大學 出版社,2017,頁212。 紋,足盤邊飾水渦紋一周。足內有青花「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 行楷書款。豆為古代用以盛放黍、稷等穀物及醃菜、肉醬等調味品
另一件仿青銅器造形的瓷器為清乾隆〈青花蓮花托八吉祥紋盉式壺〉(圖 4),此壺圓蓋,口微撇,束頸,鼓腹,直流,圓弧把,平底,下承四空心 柱足,通體滿飾青花紋飾。蓋頂有橋形鈕,蓋面滿飾番蓮紋,蓋 口沿處有一周青花回紋。壺頸部、流部、把部及四腿足均滿繪 纏枝花卉,肩部有一圈回紋。腹部為蓮花托八吉祥紋,八吉祥 又稱佛教八寶,即法輪、法螺、傘蓋、白蓋、蓮花、寶瓶、雙 魚、盤長。壺底部有「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方款。 《說文》:「盉,調味也。」。王國維《說盉》:「盉之為用,在受尊中之酒 與玄酒和之而注之於爵。」盉為一種古老的容器之一,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 陶盉,青銅時代盉成為青銅器的寵兒,流行於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圖 5)。這種仿青銅盉的瓷器製作可追溯到明宣德時期,《清內務府活計檔》即 載:「乾隆三年(1738)四月十八日,⋯⋯太監胡世傑交宣德窯青花八吉祥 高足壺一件。傳旨:著交唐英,照此壺款式花樣多做幾件,得幾件並原樣先 送來。欽此。」文獻中提到的「宣德窯青花八吉祥高足壺」就是指明宣德年間 仿製的青花盉式壺。乾隆三年唐英奉旨仿製明宣德青花四足茶盉壺,這種行
的器皿。器型始現於新石器晚期,盛行於商周(圖 3)。這類仿商代青 銅豆式樣的制式青花雙環耳豆,創燒於康熙朝,乾隆朝傳世甚少。北京 故宮博物院即藏有一件康熙款青花獸面紋豆,其器身紋樣與此器幾乎相 同,惟蓋鈕樣式及蓋上所飾紋飾不同。瀋陽故宮博物院藏以外,中國三峽 博物館也藏有一件,兩者年款、器型、紋樣皆同的乾隆款青花回紋雙耳豆。
Hospital for Conservation 文物醫院 清乾隆〈雙身雅滿噠噶唐卡〉(圖 1)原狀陳列於 養心殿西暖閣佛堂二樓西南角(圖 2),養心殿 西暖閣仙樓佛堂修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 乾隆十二年(1747)裝修完畢後開始懸掛供奉唐 卡,其中多數唐卡為乾隆中後期由宮中中正殿 畫佛喇嘛所繪,或由蒙藏高僧及貴族歷年所貢。 清乾隆〈雙身雅滿噠噶唐卡〉裝幀外縱長 142.5 公分,外橫寬 106 公分;畫心橫寬 90 公分,縱長 115 公分;畫心為布底礦物和植物顏料彩繪,裝 幀為紅色纏枝蓮紋織錦緞,天池地玉均為 14 公 分,左右側幅均已缺失;畫心四周裝襯三條牙 子(指貼於唐卡畫心四周的兩道紅色或黃色的絲 帶貼面,為唐卡特有裝裱形式,藏語稱之為「彩 虹」。)寬約 0.5 公分,牙子包括紅、黃、黑三 色,質地亦為織錦緞(均已脫落殘缺),整幅唐 卡的背襯為黃色暗花綢,卷楣杆為竹製。 佛光重現 圖1 清乾隆〈雙身雅滿噠噶唐卡〉修復前。 圖2 養心殿西暖閣仙樓佛堂二樓唐卡分布圖。紅框處為清乾隆〈雙身雅滿噠噶唐卡〉掛置處。 文.圖|王猷(北京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館員) 養心殿西暖閣仙樓佛堂二樓唐卡分布圖(a)養心殿西暖閣仙樓佛堂一樓唐卡分布圖(b ) 862023 1
〈北京故宮文保科技專欄〉 圖3 清乾隆〈雙身雅滿噠噶 唐卡〉畫心上中文與藏文「雙 身雅滿噠噶」題記。 圖4 清乾隆〈雙身雅滿噠噶唐卡〉正面病害圖例。 因此幅唐卡裝襯與畫心的縫線全部開裂, 在其畫心左側上部邊緣發現被裝幀所遮擋 書寫於畫心的題記「雙身雅滿噠噶」,畫 心火焰的右上角亦有藏文題記(圖 3), 譯為「雙身雅滿噠噶」,遂重用此名。雙 身雅滿噠噶,即大威德金剛,梵文名「閻 魔德迦」( ),藏文名「多吉久 謝」(Dorje Jigje),蒙古文名「雅曼德迦」 (Yamantaka),漢譯為「大威德明王」、 「聖閻曼德迦威怒王」等。在藏傳佛教中, 大威德金剛被視為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化 身,與勝樂金剛、密集金剛同為格魯派主 要的本尊。其掛供於養心殿西暖閣佛堂內 的牆壁已 270 餘年,受自然環境影響產生 各種老化後的病害問題,病害主要分為畫 心與裝襯織物兩部分,包括:塵垢、蟲蛀、 折痕、皺褶、縫線開裂、磨損、污漬、顏 料脫落、裝幀缺失斷裂與褪色等 11 種病害 (圖 4)。其中裝幀縫線開裂嚴重,左右側 幅和右下部分缺失。上下裝幀有明顯的褶 皺、斷裂和蟲蛀孔洞,褪色情況也較為嚴 重,並積有污漬和塵垢;牙子部分已缺失 並且與裝幀、畫心完全分離;背襯整體脆 弱,有多數蛀洞和開裂現象。 病害圖例 1. 蟲蛀 2. 摺痕 3. 皺褶 4. 縫線開裂 5. 磨損 6. 汙漬 7. 顏料脫落 8. 裝幀斷裂 9. 塵垢 10. 褪色 11. 裝幀缺失 87 ART&COLLECTION
1) 卷以草書寫就,布局疏朗,以拙取巧,帶 有樸質天真的風骨。乍看雖然平淡,然結 字、筆畫卻相當富有變化,自有疏秀出塵 與瀟灑超逸的特質。 中晚明最具影響力的鑑賞家王世貞 (1526 1590):「晚節稍稍出己意,大 巧若拙,書家之上乘,婉麗遒逸,為時所 趣,幾奪京兆價。」(《弇州山人續稿》卷 149〈像贊〉)、「雖結法小疏,而天骨燦
Calligraphy 書品 922023 1 文.圖|何炎泉(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研究員) 以拙成巧,姿態橫出: 王寵〈千字文〉 王寵(1494 1533),字履仁,後字履 吉,號雅宜山人,長洲(今蘇州)人。書 史上習慣稱其書風源於王羲之、虞世南, 然而祝允明、蔡羽對他影響更大。去世時 僅 40 歲,書法成就甚高,與祝允明、文 徵明並稱吳中三家。王寵〈千字文〉(圖
圖1 明王寵〈千字文〉,27.8×46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然,姿態橫出,有威鳳千仞之勢。」(《弇州山人四部稿》卷 132〈王履吉白雀帖〉) 指出王寵書法聲名直逼祝允明,還點出其特色在於「拙」與「姿態」上,不僅在用拙 方面達到最上乘,姿態也有著「威鳳千仞」的氣勢。 學者推論王寵書法中的「拙」,與他主要以刻帖作為臨摹範本有關。古代法帖主要透 過木板刊刻的方式傳播,木材軟弱的特性,使得點畫輪廓容易處理得平滑光潔,如 此便很容易失去墨在紙上滲透暈染的複雜效果,傳拓後也會顯得呆板與單薄,出現 被評論家所詬病的「木板氣」。木板氣雖是學習刻帖容易染上的惡習,然而王寵卻能 透過木板氣產生出與眾不同的拙趣。
其書法中拙趣究竟是如何出現的,最主要是透過用筆傳遞出生澀的感覺。「交友」(圖 2)一共出現三個交叉用筆,第一組最能體現出拙的趣味,左撇起筆處刻意遲疑一 下,才將筆鋒調整好,寫到三分之二處時讓筆鋒偏掉,下方邊緣線出現兩個折角, 右邊的反捺就相當順暢,直到收筆處才稍微收得有點不乾脆。「交」字中間兩點的 動作也刻意誇大,形成狗骨頭般的怪模樣。接下來的兩個叉就非常俐落平順,與上 面顯拙的寫法完全不同,視覺上屬於漂亮流美的範疇,形成巧拙相間的審美節奏。 圖2 明王寵〈千字文〉「交友」一共出現 三個交叉用筆,第一組最能體現出拙的 趣味。
93 ART&COLLECTION
透雕螭龍瑞獸紋圍子架子床〉鏤雕著麒麟、獅子和螭龍等 吉祥圖案,展現明末貴族之富麗堂皇,以 47 萬 8800 英鎊 成交。 南印度毗奢耶那伽羅王朝 14 至 15 世紀〈銅雪山女神立像〉 成交價 118 萬 4500 英鎊。此雕塑來源有緒,鑄造的是印度 教濕婆神配偶帕爾瓦蒂(Parvati)動人的理想化形象,具
2022 年 10
珍藏」第一部分拍賣,為此系列揭幕,第二部分拍賣於 12 月移師倫敦蘇富比舉行。何鴻卿爵士的收藏匯通中西,無
上拍 40 件拍品,件數成交率 80 %,總成交額接近 2980 萬 英鎊。此場拍品以西方藝術品為主,其中 6 件亞洲藝術作 品均高價成交。中國古董家具部分,競投氣氛激烈,明末 〈黃花梨獨板馬蹄足翹頭案〉長而不寬,兩端翹起,具典 雅的線條,簡潔之設計展示了珍貴的黃花梨木自然之美, 可設於廳堂,陳置珍玩寶物,或於書房中用作畫案,表 現個人品味。此品以逾低估價 8 倍多之 160 萬 8000 英鎊成 倫敦巴黎 2022 拍賣戰報 文|編輯部 圖|倫敦蘇富比、巴黎佳士得 交,居此場亞洲藝術之冠。晚明〈黃花梨拼樟木四件櫃〉 一對展現了中國古典家具優雅、簡約與功能性的結合,以 逾低估價
花底座上,象徵著孕育、母性與女性的理想美。元〈青花 荷塘鴛鴦紋花口大盤〉可謂元青花之經典,描繪荷塘中鴛 鴦成雙戲水,藍地印花環綴,層次分明奪目。此盤直徑超 過 40 公分,尺寸碩大,可見元代工藝發 展的成熟,以 100 萬 3000 英鎊成交。 12 月 8 日「何東:何鴻卿爵士私人珍藏」 第二部分日場共上拍 213 件拍品,件數 成交率 94 %。〈銀嵌寶九龍戲珠紋璽〉四 面有高浮雕之雙龍奪珠,頂部飾一條五 爪龍,盤繞於代表龍珠的綠松石與象徵 火焰之珊瑚四周,印面為兩行漢文與兩 行滿文,此品曾在 1980 年 11 月紐約蘇富 比拍賣時斷代為「清雍正」,以逾低估價 倫敦蘇富比:南印度毗奢耶 那伽羅王朝14 至15 世紀〈銅 雪山女神立像〉,高 80.7 公 分,估價 60 萬至 80 萬英鎊, 成交價118 萬 4500 英鎊。 倫敦蘇富比:〈銀嵌寶九龍戲 珠紋璽〉,8.9×8.6×8.6 公分, 估價1萬至1萬 5000 英鎊,成交 價100 萬 3000 英鎊。 黃花梨家具競投熱烈 銅鎏金佛像表現耀眼 倫敦蘇富比:明末〈黃花梨獨板馬蹄足翹 頭案〉,269×46×89 公分,估價 20 至 30 萬英鎊,成交價160 萬 8000 英鎊。 106 2023 1 Auction 拍賣
倫敦蘇富比
月,香港蘇富比舉行「何東:何鴻卿爵士私人
論是玉器與中式黃花梨木家具,抑或西洋古典油畫、18 世 紀銀器,皆展現出其所在年代已臻化境的精湛工藝。香港 與倫敦蘇富比共舉辦了四場現場拍賣與一場網上拍賣, 合拍出 475 件拍品,總成交額達 1 億 330 萬英鎊(9 億 3160 萬港元),超出拍前總估價一倍。綜觀五場拍賣成交率達 93 %,七成以超越高估價成交,有 22 件拍品成交價逾 100 萬英鎊。 12 月 7 日「何東:何鴻卿爵士私人珍藏」第二部分夜場共
2 倍多之 56 萬 7000 英鎊成交。晚明〈黃花梨六柱
圓潤的臉龐與杏眼,窄腰、寬臀的柔美豐滿身材,配戴華 麗的珠寶,飾有臂章、手鐲及華美服裝,立於精緻的雙蓮
佳士得香港 2022 年秋季拍賣會 16 場現場拍賣,共錄得總 成交額約 27 億港元(以下未特別標註幣值皆為港元)。中 國古美術部分瓷器工藝品表現優於書畫,「雲中玉筵─重 要亞洲私人古玉珍藏:秦漢篇」、「卓木沁香:曾氏收藏 中國古典家具」、「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中國近 現代及當代書畫」、「中國古代書畫」五大專場
精品」,共 291 件,成交率 77.31 %,成交總額 4 億 8295 萬 1920 元,斬獲 8 件千萬價位。私人顯赫珍藏,來源有緒, 且估價合宜、平易近人,締造百分百成交率,人氣買氣兼 具,獲非凡佳績。(上季 160 件拍品,共斬獲 2 億 4557 萬 佳士得香港 2022 秋拍,斬獲 27 億港元 古美術顯赫私人珍藏成績斐然 文|藍玉琦 圖|佳士得香港 700 元,締造 7 件千萬佳績。) 11 月 29 日,佳士得香港「雲中玉筵─重要亞洲私人古玉珍 藏」系列來到最終章「秦漢篇」。73 件拍品,100 %成交, 總成交額 7286 萬 3940 元,落槌總額為低估價 205 %,如預 期水準。唯一估價逾千萬之領銜精品西漢晚期〈玉辟邪〉, 引起追捧,奪得千萬佳績,冠蓋全場。電話委託座席上競
西漢晚期〈玉辟邪〉,長7.2公分,估價 800 萬至1200 萬港元,成交價 2685 萬港元。西漢〈鷹熊搏鬥玉飾〉,長5 公分,估價30 萬至50 萬港元,成交價327 萬6000 港元。 108 2023 1 Auction 拍賣
654 件拍 品,共締造 12 件千萬佳績,成交總額 7 億 6624 萬 300 元。 瓷器工藝品: 西漢古玉受追捧、黃花梨香几破紀錄 11 月 29 日,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會瓷器工藝品類登場。 「雲中玉筵─重要亞洲私人古玉珍藏:秦漢篇」、「卓木 沁香:曾氏收藏中國古典家具」、「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
舉此起彼落,主要由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兩位專家,唐晞 殷(Sherese Tong)和裴朝輝(Felix Pei)手中委託買家競 奪,約近十分鐘,最終裴朝輝手中電話委託買家,以 2200 萬元落槌,逾低估價 3 倍多之成交價 2685 萬元,迎來全場 掌聲。此辟邪青白玉質,局部灰黑色,沾有少量硃砂;張 口露齒,四肢半蹲,雙翼飛張,生動有力,曾著錄於 1999 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此外,西漢〈鷹熊 搏鬥玉飾〉亦吸引爭相出價,最終以逾低估價 8 倍多由現 場買家,成交價 327 萬 6000 元,獲得亞軍。西漢晚期〈白 玉鳳紋韘形珮〉成交價 302 萬 4000 元為第三高價。
注意事項: 1.2023 文物拍賣大典預計於 4 月下旬,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則延後出版,出版後陸續寄送。 2. 發票/贈品將於收到訂單後一週內寄出。 3. 雜誌於每月 1 日出刊發售,若讀者當月 5 日前尚未收到雜誌,敬請來電洽詢! YES! 。 2023/02/28 □古美術□今藝術&投資雜誌□一年12期或□二年24期(任選) 訂閱方案 (任選) 訂閱價 □A專案/一年12期 加贈經典選書壹本 一年期訂戶適用 專案選書(任選) 未勾選則隨機出貨 □色繪古都: 京都陶瓷漫步 □當文創遇上法律: 讀懂經紀合約書 □一年期 NT $1940 □二年期 NT $3670 □B專案/二年24期 加贈經典選書貳本(色繪古都、當文創遇上法律:讀懂經紀合約書) 二年期訂戶適用 2023 文物拍賣大典預購 75 折,訂閱雜誌加購享 65 折優惠! 數量 品項 單買優惠 訂閱加購 2023文物拍賣大典 (定價$2000/本,早鳥優惠,搶先預購) $1500/本 $1300/本 決定你的 格局與態度 月首發! 文物拍賣大典 COMING SOON! 2023CHINESE CERAMICSANDWORKSOFART AUCTION 2023文物拍賣大典正式開始預購! 即日起訂閱典藏雜誌《古美術》or《今藝術 & 投資》,可享最優 惠價格加購(預購)2023 文物拍賣大典;新年度訂閱典藏超值優 惠,加質不加價。 □ 色繪古都: 明晚期 項元汴款黃花梨鑲大理石帶屜板香几,成交價人民幣 4,197.5 萬元 (香几圖片來源)北京保利 2022 年春拍「逍遙座—重要名藏明清古典家具」專場 Lot 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