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投資 ART.INVESTMENT》No.94 2015/08 Preview

Page 1

PEOPLE

NT.180

新銳藏家Alain Servais:威尼斯雙年展是最棒的博覽會!

2015 August No.94


CONTENTS 2015年8月1日出刊

No.94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30 有圖就有真相

92 102 110 120 126

拍賣結果

RESULTS

90

85 倫敦當代藝術夜場 魅力無窮的培根|藍文鈺

80 倫敦印象派夜場 克林姆領銜再創新高|藍文鈺.楊椀茹

BASEL 巴 塞 爾|陳意華 VENICE 威 尼 斯|劉方瑀 FLORENCE 佛 羅 倫 斯|陳意華 ROME 羅 馬|萬永婷 GOURMANDS 美 饌 饗 宴|陳意華.劉方瑀.聶汎勳

讀蔡廣斌的自拍水墨敘事|冀少峰.陳暢

89 金仕發 刷新紀錄!向蕭勤致敬!|編輯部


DISCOVERY

166

發現文物

北京故宮

90歲 單霽翔親點鎮館之寶!

|林亞偉

市場動向 FLASH

58

索卡喬遷大展

亞洲視野,世界之窗

藝市鎂光燈

羅芙奧張增偉卸兵符

|楊椀茹

持續為藝術貢獻己力|林亞偉

優遊藝壇任倘佯 倪再沁逝世後畫廊個展|陳芳玲 當插畫脫離文本…… 犀利與抒情的敘事曲|楊椀茹 走過十年掌聲 粉樂町實境展轉身告別|楊椀茹 捕捉不可視的存在 谷公館林國威個展|楊椀茹 南院元年,花間樂世! 名畫化身故宮院慶代言|林亞偉 SCANNER

66

高更的應許之地

68

藝術之鑽閃耀西岸 王薇的館長路|姜映彤

72

國際大展的登「陸」碼頭 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姜映彤

市場掃描

終受時代肯定的偉大藝術家|artprice

藝術脈動 ART FAIR 博覽會直擊

EXHIBITON 展覽大觀

138

深入開幕前線 Masterpiece London 2015|藍文鈺

142

取自於景.返諸於景 赫普沃斯的雕塑回顧展 赫普沃斯的雕塑回顧展|陳慧盈

144

聽見名畫的頻率 英國國家藝廊中的「音景」|陳慧盈

146

中國當代進行式 何杰與張凱的倫敦首役|翁浩原

148

紐約與他的紐約 菲利普帕雷諾的「催眠術」|徐詩雨

150

攝影下的真實? 查爾沃斯的藝術之眼 查爾沃斯的藝術之眼|徐詩雨

154

時代先鋒:馬塞爾經典重現

58

文獻展60周年紀念展有感|周國璟

157

直指本形的美學課題 在物與物「反光」之間|陳芳玲

158

睽違二十年的回顧展 巴爾杜斯再續東方情|陳芳玲

160

話語的終結 維米爾什單色畫再入貝浩登 維米爾什單色畫再入貝浩登|陳芳玲

162

陸離光怪的視覺實驗 郭鴻蔚的「怪陸離光」|楊椀茹

164

斷擦去與重寫的歷史 肯特里奇的樣板劄記 肯特里奇的樣板劄記|公孫萌

154


76

76 “威尼斯雙年展是,最棒的,博覽會!”

PEOPLE 藝流人物

比利時收藏家Alain Servais|馬文

生活藝術

收藏生活

174

由佛法與科學觀之…… 緣起性空收藏心|楊椀茹

176

Movie and Music

樂響園圃

訪韓國鋼琴巨擘白建宇(中)|焦元溥

180

Tiramisu et vin 義式甜味的浪漫風情|聶汎勳

182

Jadeite 一泓碧波巧做工|林嘉瑞

184

英倫風走闖賽車界

聶飲釀

精品藝術

車世界

藝術漫步

Blower Bentley in the style of Vanden Plas|Benson Chiu

186

ART IS SYMPHONY|姜映彤.張亞慶

192 藝術不設限

多姆斯收藏

虛實之間

名家專欄

編輯手記

動畫,如藝術│黃子佼

186

名家專欄 46

梅迪奇禮拜堂

52

奧地利的曹斐式幽默│吳華

54

消失的波洛克(11)|黃文叡

36

藝術縱橫 半世紀前的家書|鄭勝天

38

冷眼熱筆

42

我的美術史 台北抒情曲|姚謙

44

魯迪之眼 到北京看樣板戲|Rudy

34

酷暑下的行旅|林亞偉

王德育.藝想

昊藝術酒店的聲.色.饗.宴

│王德育

賣你一份荒涼|簡秀枝

46


EDITORIAL

酷暑下的行旅

假來臨,適逢兩年一度的威尼斯雙年展,此刻的義大利恰恰最適合 藝術行旅,編輯部推出「Art walk in Europe」專題,跟著大家來到

義大利半島,從威尼斯、佛羅倫斯到羅馬,絕對是一生中值得一探的藝術 城市。 而最近,鬧得最沸沸揚揚的另一個議題,就是與義大利一海之隔的希臘 紓困案。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起地之一,論科技,希臘人面對海洋,在航 海中探尋星座的奧秘;論武功,希臘人有亞歷山大帝…。而今,我們透過 荷馬的兩篇古希臘最偉大的史詩《伊里亞德》與《奧德賽》,就可遙想往 昔希臘的風華。但這個有著千古傳承的民族,卻落得而今的處境。 沒有不衰敗腐朽的王朝,有盛極而哀,自然也有由弱轉強。即便曾是全 球經濟強權之一的義大利,這個人們最喜愛前往旅遊的國家,也面臨龐大 債務壓力,當我們歐洲行旅漫步義大利時,看著一座座殿堂,看著十五世 紀文藝復興大師留下的藝術傑作,不禁得感嘆,時間沖刷下,真正留給後 世的往往是藝術品,凝結每個時代風景的藝術品。 在希臘破產之際,同樣有一件影響深遠之事,則是中國股災。中國滬 深股市在盛夏的爆跌,中國官方為了救市,據悉動用了達5兆人民幣的代 價,相當於中國國民生產毛額的10%,代價巨大,影響深遠。股市的波 動,最直接影響人民的財富,自然也使得藝術市場為之動盪。仍在調整中 的亞洲現當代藝術市場,在最大力量中國財富的縮水下,可以預見未來幾 季,仍會處於調整期。 因此,在這個可以更冷靜自持的時間裡,消失了市場狂熱時的耳語, 可以更清晰得看到,哪些藝術家努力創作的作品,將來有可能與文藝復興 時期的巨匠比肩,哪些可以與北宋畫家的山水意境比擬,更富有我們這個 時代的精神與意義。希臘破產,中國股災時,各城市的好展覽依舊不斷。 這個月,從紐約、倫敦、卡塞爾、北京、香港、台北,都有不同的展覽風 貌,陪讀者度過這個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熱的酷暑。

34


FLASH

什麼樣的因緣使得亞洲舉足輕重的藝術作品齊聚一 堂,又是什麼樣的活動能讓亞洲各大拍賣行的高階主

管專程與會呢?走一趟台北索卡,謎底就昭然若揭了。 7月4日,成立23年的索卡藝術中心將台北空間喬遷至大 內藝術區的首檔展覽「世界之窗─ 亞洲新趨勢」隆重揭 幕,熱情參與的來賓將上百坪的展場擠得水洩不通,以體 現他們對索卡的支持與肯定,其中更不乏重量級藏家、藝

亞洲視野,世界之窗 索卡喬遷大展 人現身,現場氣氛熱鬧歡騰猶如一場別開生面的老朋友 人 聚會。 聚 索卡當然也是誠意十足地祭出積累了23年的壓箱寶 與大家分享。陣容堅強的超級展覽,匯集23位來自台 與 灣、中國、日本、韓國、印尼、泰國、菲律賓的藝術 灣 家;從現代跨進當代的27件作品,都是難得一見的珍 藏。挑高新空間呈現出非凡的新氣象,在日後將可以 提供形式更為多元的藝術作品,像是設置在一樓大廳 牆面的席時斌《告知─ 來自飛馬與獅鷲獸的神話》 寬 度 就 將 近6公 尺、自天花板懸吊而下的李暉《蛻變》,都是首次在 尺、自天花板懸吊而下的李暉《蛻變》, 台北展出的作品,氣勢懾人。而當特地安排的舞者於展場中圍 繞著作品翩然起舞,更是豐富了欣賞藝術的多重感官享受。 在展覽開幕前,踏入藝術圈業已25年的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資 深顧問陸潔民也為來賓娓娓道出索卡負責人蕭富元為台灣藝壇 開拓外國藝術的鑑賞,而對於兩岸藝術的往來交流更是功不可 沒。陸潔民表示,蕭富元有靈動的思想與極佳的眼力,因此無 論是在應對經濟發展動向以及挑選藝術家,都再再證明了他 具備一位優秀畫廊經營者的能力:點子、底子、裡子、面子 和場子。 索卡與藝術家的關係不僅停留在商業上的交往,更是 竭心地為藝術家策畫舞台;和藝術家洪凌已經合作了16 年,於今年底將會有空前盛大的跨國巡迴展覽。而早在 2003年,索卡就已領先同業引入日韓藝術進到台灣,蕭富 元在此時結識韓國單色畫派大師朴栖甫,至今仍維持良好 的情誼,藝術家每年還會親筆寫賀年卡給蕭富元。這次在 畫廊櫥窗展出的,正是連藝術家都自認是極具創作指標意 義的作品《描法No.901201》。 蕭富元除了感謝各界長久以來的鼓勵與鞭策,也語氣堅


FLASH

索卡喬遷大展嘉賓雲集

1.

2.

5.

3.

4.

6.

9.

7.

10.

8.

11.

12.

1.

索卡藝術台北負責人蕭博中。

7.

藝術家劉國松。

2.

收藏家許宗煒。

8.

藝術家席時斌與作品《告知─來自飛馬與獅鷲獸的神話》。

3.

左為佳士得台北總經理翁曉惠,中間為佳士得亞洲當代

(攝影

專家佟立華。

9.

楊椀茹)

藝術家洪凌與作品《幽暮》。

4.

邦瀚斯亞洲區副主席暨亞洲藝術總監Magnus Renfrew。

10.

5.

羅芙奧董事長王鎮華(右)。

11. 關渡美術館館長曲德益(右),牆面為趙無極《20.06.84》。

6.

左起:黃麗萍、寒舍藝術中心董事長王定乾夫婦,藝術

12.

藝術家梁銓與台南索卡經理蘇美玲合影,後為作品《無題》。 藝人溫昇豪(中)與簡沛恩(右)。

家梁銓、保利香港拍賣執行董事張益修。

定地說道:「23年的時光,若以人的年齡計算,剛好是個青年。我認為索卡是間永續經營的畫廊,接下來 的路還很長,索卡絕對會持續引介最優秀的藝術家,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 「世界之窗─ 亞洲新趨勢」自蕭富元的洞察目光而起,作品選件與布展則是索卡台北負責人蕭博中策 畫,邀請觀者一起回顧索卡一路走來的脈絡之際,更要在未來共同見證索卡所認定的亞洲美學主導世界藝 術發展動向的願景。 下回踏入大內藝術區,走過路過可千萬不要錯過,台北索卡在此繼續呈現最具前瞻性的亞洲當代藝術。 (文

楊椀茹.圖

索卡藝術中心)

1 台北的索卡藝術於7月喬遷至大內藝術區,挑高的空間可容納更多大型作品與觀眾。(攝影 2

楊椀茹)

開幕酒會上與會藝術家合影,由左至右:索卡負責人蕭富元、席時斌、林葆靈、姜美先、文鳳宣、梁銓、洪凌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資深顧問陸潔 民。(攝影

楊椀茹)

3 由左至右為:晟銘董事長林木和、索卡藝術負責人蕭富元、羲之堂負責人陳筱君。 4 蘇富比台灣董事總經理林宛嫻(左二)與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林家如(右二)率蘇富比團隊恭賀索卡喬遷。


FLASH

灣最大拍賣公司羅芙奧,在春拍甫落幕,秋拍啟動前的此刻,有了最新的人事 變化,執行長張增偉任職於7月底,交卸經營的重擔。從2011年9月擔任羅芙奧

拍賣執行長迄今,張增偉近四年的任期,從羅芙奧最核心的現當代藝術拍賣部門延 拍 展,擴大成立了另外三大部門: 2011年成立藏酒部門,2012年成立珠寶部門,2013 展 年成立古文物部門,讓羅芙奧的拍賣業務更多元,更具國際格局。 年 這些年的亞洲藝術市場,隨著市場大餅的擴大,也充滿激烈競爭,羅芙奧從一家 立足台北,插旗香港拍場的拍賣公司,隨著張增偉的加入,逐步奠定更大的多元基

羅芙奧張增偉卸兵符 持續為藝術貢獻己力 礎。羅芙奧董事長王鎮華肯定的說,透過張增偉的視野,公司運作更具國 際觀;此外,張增偉的執行力落實在公司有目共睹,例如一上任立刻恢復 羅芙奧季刊,更擴大原本僅有藝術投資取向的內容,增加各類型生活品味 乃至文物的介紹。 張增偉加入羅芙奧的近四年,在台灣市場市占率依然笑傲群雄,但這 些年恰是亞洲藝術市場從前一波景氣高點逐漸向下滑落的調整期,尤其 香港戰局更是愈加殘酷。香港市場由於免稅,又是最接近中國大陸收藏家的門戶, 是兵家必爭之地,菲利普斯已經決定在香港設立拍場,又添競逐者。而香港拍賣行 大戰打到現在 ,日本、韓國的小型拍賣公司已然退場或縮小規模,中國大陸二線拍 賣公司遲遲不敢跨入,就是因為香港市場經營成本非常高昂。以羅芙奧為例,每季 在香港拍場的營運成本,不計算香港分公司職員薪酬等成本,光是飯店場租、藝術 品進出口托運、保險、人員差旅、保全等等買用,每季至少100萬至150萬美元間。 未來,羅芙奧的戰略依然持續深耕香港,透過香港吸引更多國際買家,透過香港 讓委託方有更多的售出選擇。古文物部門總監陳啟正於日前去職,羅芙奧未來的古 文物拍場,將更堅持質感精緻的路線,待籌備妥當後,再正式啟動徵件計畫。 而今,張增偉卸下羅芙奧執行長一職,將專注於自己的易雅居家具與房地產投資 事業等。加入羅芙奧前即醉心收藏的張增偉,將透過易雅居於台北東區的據點,串連周圍商家,從自身出發 逐步打造該區的公共藝術街景。雖然離開了羅芙奧,但張增偉依然會透過他積累的豐富經驗,為台灣當代藝 術風景貢獻心力。每年在易雅居舉行的當代藝術展覽,結合居家環境布置的藝術品策展,總能吸引更多的新 藏家入手收藏,這方面的策展,張增偉同樣會有更多心力,帶著易雅居團隊尋覓更多的優秀作品。 (文

林亞偉.圖

羅芙奧)

1 羅芙奧董事長王鎮華(左)與張增偉(右),與趙無極 《爭榮競秀》一作。此作於去年春拍推出,以2億4336萬元 新台幣成交,寫下台灣拍賣市場最貴油畫紀錄。 2

2014年,易雅居舉行「花木述石-彭康隆當代水墨個展」。 (易雅居提供)

3 今年羅芙奧香港春拍,「老爹善緣─黃天才藏扇」專場寫下 100%成交的拍場白手套紀錄。 4 羅芙奧依然穩居台灣拍賣市場的龍頭老大地位。


FLASH

灣當代藝術巨擘倪再沁去年應了大未來林舍畫廊創 辦人林天民之邀,約定今年舉行其展覽。未料,病

逝的消息先傳了出來。幾經家屬討論後,方才同意了這第 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由全體繼承人提供作品給商業畫廊 的倪再沁水墨個展。 無論藝術管理、行政、評論、研究,以及當代文化與 文人水墨,倪再沁皆有大成,而居其創作核心的仍舊是

優遊藝壇任倘佯 倪再沁逝世後畫廊個展 那樸質無華的水墨創作。2010年底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媒體大哼—倪再 沁特展」中,那占據關鍵位置的「黑畫」無疑正是一例。 乍聽之下,溫文儒雅的文人水墨,與暴力又直接的當代藝術或許相距甚遠,但若回顧東方文人藝術的 歷史脈絡,藉由各種創作回應時事、提出觀點與個人批評,卻是自古便已存在的傳統精神,以及身為知識 份子的文化任務。比起當一位純粹而靜默無聲的藝術家,倪再沁或許更希望能發揮自身於整體文化的影響 可能。他曾表示自己是「有意見就撰文提出、想諷刺時事就做當代藝術,兩者都膩了還可以坐下來畫畫水 墨」。這般的跨度創作對多數人而言是難以想像的,但倪再沁就是有本事能於其中平衡穩坐,樣樣精采之 餘,亦自處得當。擁有如此豐富的才情顯然令人欽羨異常,但對藝術家而言,這恐怕僅是單純地憑心動念 遂起而行。 直言不諱的性格,帶給倪再沁的水墨一份獨特的憨直爽暢,無華不取巧的筆墨亦不致使其畫面顯得蒼 白;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珍貴的誠摯與直白。一筆一墨地堅持著中鋒用筆的勁道,畫面構成則濃縮了東西 方繪畫各時期的風格特質。沒有譁眾取寵,不致喪失風格特性,反覆堆疊的線條與色彩深具難以言說的魅 力。事實上,現仍無法以任何既有的傳統名家之特質予以歸類。倪再沁的水墨緊扣自身的成長經驗與學 養,吸納傳統養分卻不失新意,每每獨創的風格領著我們跨越了山巒百 川,經歷對當代社會的種種反思之後,又將我們帶入對海洋靜物的無盡凝 川 視。 視 展覽由策展人吳繼濤命名為「任倘佯」,除指涉藝術家一生任性自得的 性情,也有對其離世而終能灑脫自在的祝福,同時也囊括展覽作品題材。 性 策展人在展覽專文中寫道:「(從)奮力撥開山水畫史碑嶺上的層層大 策 山,跨越自身晦澀淒楚的水墨荒原,然後縱身躍入藍藍大海,讓自己迴 山 盪在海闊天空任倘佯。」此外,展出作品可銷售的部分皆獲藏家買單, 盪 而收益將用做倪再沁作品的修復與整理。其餘作品,除了少數為家人挑 而 選做為紀念外,大多將贈與公立美術館或專業機構,作為典藏用途;同 選 時,也有意於明年向官方單位提出大展企畫,再次完整地回顧其創作歷 時 程與經典作品。(文 程

陳芳玲.圖

大未來林舍畫廊)

1 左起大未來林舍台北負責人林岱蔚、倪再沁女兒、關美館館長曲德益、倪再沁妻子、新任國 美館館長蕭宗煌、大未來林舍畫廊創辦人林天民、策展人吳繼濤、東海大學教授李思賢。 2 倪再沁「任倘佯」個展。 3 倪再沁《窗外樹叢》.水墨複媒宣紙.182×96.5 cm.2004-2008。


SCANNER

2014

年1月,朱紅色的舊飛機庫面向著黃浦江,敞開了大 門。余德耀美術館作為首間進駐「西岸文化走廊」

的藝術載體,在5月17日這天迎來了開館大展「天人之際」,展出了

國際大展的

近70位中外藝術家的作品,也宣告了余德耀將自己對藝術、收藏的熱 情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公眾。2015年3月,「天人之際II:上海星空」 展覽延續了首展的宗旨,也確立了美術館在學術上的定位,並獲得

登「陸」碼頭

2015年度最佳美術館的榮耀。 回望開館至今,一年多來的歷程,余德耀坦言:「美術館在剛起 步的前幾年是孤獨的,但我們不怕,因為好的美術館是不怕寂寞的。

上海余德耀美術館

我們的目標是如何將成功的展覽帶給民眾,讓他們感受到藝術的氣 息。美術館的成長是要慢慢來的,所以我提出來『十年樹木,百年樹 人』。畢竟當代藝術、美術館在國內還是比較稀缺的,所以需要時

文|姜映彤 圖|余德耀美術館

間。」

國際大展相繼登場 今年9月,曾在紐約MoMA造成萬人排隊的《雨屋》(Rain Room)將正式登陸,緊接著明年3月賈克梅第有史以來全球最大的 回顧展也將在此誕生,接連兩大轟動全球的展覽相接在余德耀美術館 登場,也間接證明美術館僅一年的時間即受到全球藝術圈的肯定與支 持。

上海余德耀美術館。

72


左 余德耀美術館與賈克梅第基金會的展覽合作計畫。由左至右為余德耀美術館創辦人余德 耀、余德耀美術館法定代表人劉欣芳、賈克梅第基金會總監凱薩琳.格雷尼爾、余德耀 基金會總監Ashok Adicéam。 右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余德耀希望藝術能開枝散葉的氣魄與胸襟。

接受採訪時,余德耀表示,法國政府聽聞了余德 耀美術館與賈克梅第基金會的展覽合作計畫,並對 展覽的內容、品質持高度認同的態度,現在展覽已 經升級為中法文化高級別人文交流專案。因此整個 展覽的緯度也升高成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回顧展。 總共展出約250件作品,包括原始塑形時的石膏、 手繪圖稿等。從來沒有一個美術館有這樣展出過, 這對各個媒體、美術館等業界人士是一個很大的震 撼,也證明了他們對中國上海充滿了期待。對美術 館來說,是鼓勵也是壓力,而且壓力很大。為了更 好地呈現賈克梅第的展覽,美術館的改造現在已經 開始動工,因為動線、硬體設施都要準確。但對美 術館本身也是有益處的,因為更多高品質的展覽及 項目會在余德耀美術館內進行呈現。接下來2016 年會有劉野的個展,在明年下半年預計會有Jeffrey Deitch OVERPOP的展覽,2017年也計畫與美國德州 Modern Art Museum of Fort Worth合作舉辦Kaws大 展。國際知名的美術館相繼邀約與余德耀美術館合 作,也間接肯定了美術館這一年多來的努力,展覽 規畫已經排到2018年。在訪談中,余德耀先生特別 提到公共教育是美術館最重要的責任之一,美術館 作為一般大眾生活的一部分,還是需要教育從旁去 輔助。

73


SCANNER

「養」出藝術的枝芽 左

” .

×

×

余德耀美術館立足西岸,而文化走廊這塊從建設到現在也才短短兩 年,除了美術館外,陸陸續續有很多文化項目的生成,在未來這裡肯 定會是上海的文化走廊。余德耀認為徐匯濱江是需要「養」的,要花 兩三年的時間把它變成人流量集中的區域,當然現階段還需要完善它

右 余德耀美術館與賈克梅第基金會的展覽

的地鐵、公車等接駁運輸,將來兩三年後媒體港、夢工廠也將入駐。

合作計畫。後排左起為法國外交與國際

余德耀美術館作為西岸文化走廊的一員,美術館的成功也是西岸文化

發展部部長洛朗.法比尤斯先生、中國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女士;前排左起為

走廊的成功,而西岸文化走廊引進的其他項目的成功,也同是美術館

賈克梅第基金會總監凱薩琳.格雷尼爾

的成功,所以愈多美術館、藝博會等活動在這紮營肯定對西岸的繁榮

女士、余德耀美術館法定代表人劉欣芳 女士。

有很大的提升。作為其中的一員,余德耀美術館要做好展覽及教育專 案,盡到這責任並有所貢獻。 作為私人美術館,在資金籌備上,余德耀坦言不易。這歷程是痛苦 的,但也要有所堅持。籌辦美術館是一個文化貢獻,余德耀說:「作 為海歸華僑,我是比較純粹地想做一個事情,就像我的父輩有了一定 年齡後會想回歸,對自己的祖國有所貢獻。當我講這理念時,很多國 內的人都覺得我是『外星人』,但華僑就是有這種傳統。因為我的興 趣是收藏,所以想開美術館。要建立起美術館的聲望不易,需要摒棄 許多外在的『誘惑』,但卻能收獲尊重與認可。我講過一句話:『我 寧願不做美術館也不做違背我良心的事情。』」

“ ” ×

. ×

「堅持」是余德耀美術館起步的原則,立足西岸一年,因為對藝術 影響力的堅持、對學術的堅持,讓余德耀美術館在短時間內即被國際 認可,並將國外重要的展覽引進上海,讓中國民眾也能同步享受享譽 全球的藝術資產。 走入美術館的大廳,卡特蘭的《生命之樹》屹立在側,樹梢的綠葉 就像余德耀所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現在的辛苦是為了將來能 聚更多的藝術之氣,在西岸開枝散葉,這是美術館無私開闢出的豐饒 土壤,為人類的文化資產向前鋪路。

74


今年9月,曾在紐約MoMA造成萬人排隊的《雨屋》(Rain Room)將正式登陸。(有蘭登國際提供)

《雨屋》登陸余德耀美術館 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已經成為現代藝術發展的趨勢,蘭登國際(Random International)工作室的作品《雨屋》(Rain Room)就是這樣一件把智慧科技在藝術領域發揮到極致的互動裝置作品。在倫敦和紐約的展覽都大獲成功,需要排隊 數小時才能一覽這件神秘作品的真容,不過漫長的等待絲毫不影響人們對它的期待與稱讚。而今年9月1日,這件引人 萬分遐想的作品《雨屋》將首次登陸亞洲,來到上海的余德耀美術館。為此,《典藏投資》專程採訪了余德耀美術館 的館長余德耀先生,聽他講一講《雨屋》背後的故事。 《雨屋》是怎樣來到余德耀美術館展覽的,這是外界很感興趣的問題。但與認為是美術館煞費苦心才邀請到這一作品 的猜想不同,余德耀告訴採訪團隊,的確是藝術家主動聯繫他希望能在余德耀美術館做這次展覽的。成本太高、操作過程 太複雜、對作品不瞭解,這些問題都讓余德耀很猶豫是否要舉辦這個展覽,各方面的困難使關於這次展覽的交流中斷了一 個月之久。不過,藝術家並沒有放棄在余德耀美術館開辦展的願望,雖然這件當紅的作品收到多方邀請,但藝術家都一一 拒絕。就這樣,憑著藝術家的誠懇和作品自身的優秀,余德耀美術館決定接受種種挑戰,把值得品味的藝術品帶到中國, 這樣才有了這次各方拭目以待的展覽。 高科技參與藝術作品的展示早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而《雨屋》最大的不同是把冰冷的技術與感性的體會結合在一 起。最先進的動態感測裝置和無數3D小相機能精確地感受到物體的存在,並以此控制雨滴的下落。在一場能不被淋濕的 傾盆大雨中,在一個融合奇幻與真實的詩意空間中,各種思緒、情感像雨滴一樣環繞著觀者。這樣,觀眾不僅能擁有一次 掌控自然的難得體驗,不僅參與並成為了整個展覽的主角,更重要的是在這件小小房間中所獲得的獨特感悟。就像余德耀 所說的:「你進去聽到的都是下雨聲,看到的是燈光、線條,好像忽然間到達了不同的空間。你會很彷徨、很興奮,它會 讓你感覺永遠找不到路、會讓你回想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可能改變你整個對人生的態度、感官認識、和對生死的思考等 等。」 為了保證這種難得的體驗品質,余德耀也提到展覽期間會控制每次進入的人數為20人,體驗時間大約為十分鐘。但 時間並非衡量作品價值與重量的標準,這短短的十分鐘內會發生什麼倒沒有人能提前知道,之前的展覽中甚至有人在 雨屋中成功求婚,對此余德耀也戲稱:「這麼浪漫當然成功,要求婚的趕緊來。」 《雨屋》所引起的熱潮一如既往,但也有不同於以往的小驚喜。在被問及此次展覽與之前的展覽是否有不同之處 時,余德耀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並指出這次展出的是升級版《雨屋》。首先在技術方面,經過之前兩次展覽,各種裝 置有了細微的調整與改進,藝術家也直言本次展覽將會是他們幾年來最滿意的一次。其次,在作品的空間方面也有所 不同。紐約的展覽是在美術館外面特意搭建的屋子,占地面積有100平米。而余德耀表示,此次展出的《雨屋》面積 擴大到了150平米,並且《雨屋》將被整體移進余德耀美術館裡面,因而能感受到的空間範圍整整有600平米。總體來 說,本次展覽將更加雄偉、更有氣勢。 既有創新改進之處,當然也有不變的品質保證。藝術家本身對作品的嚴格要求有目共睹,余德耀透露曾想邀請舞 蹈家在雨屋中表演,營造一種更唯美浪漫的氛圍,但都被藝術家拒絕了。另外在技術方面,MoMA也會全力協助。在 品質保證基礎上的創新到底會給我們帶來怎麼樣不同的體驗,這還需要觀眾們親身去感受。而在上海展覽過後,《雨 屋》也將於明年登陸北京繼續進行展覽。

(文

徐佳蕙)

75


Alain Servais

Aartir F

黎的路易威登基金會於今年6月中旬舉行了一項為期兩天三場 的國際研討會,分別從美術館、藝術史和市場的角度,審視與

分析當今藝術體制運作的變化。其中,比利時收藏家阿蘭.瑟爾維 (Alain Servais)參與了聚焦藝術市場的論壇,他以嚴肅、不無擔憂 的語氣,提出許多關於今天藝術市場運作的新的遊戲規則─ 畫廊帝 國擴張、藝術品牌化與大量資金流的注入─ 如何影響藝術創作走向 的真知灼見。同時,他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同樣受邀參與收 藏家論壇,探討分享同樣的主題。筆者在瑞士巴塞爾博覽會常青畫 廊(Galleria Continua)的展位前遇見他,他正準備和畫廊主敲定購 買一件作品─ 他特別聲明:不是巴塞爾博覽會場上展示的,而是前 一個月在威尼斯雙年展印度和巴基斯坦館看到的,作品出自常青畫 廊代理藝術家希爾芭.古普塔(Shilpa Gupta)之手。

不容忽視的收藏眼界 瑟爾維現年51歲,曾多年服務於銀行界,專長國際債券交易和投 資理財,如今為獨立金融顧問。1990年代中期開始進入當代藝術收 藏,一開始聚焦當代攝影藝術,近十年來以支持錄像和網路等電子 媒介藝術著稱。2012年被《現代畫家》 (Modern Painters)選為50位50 歲以下最令人興奮的收藏家之 一;2014年夏天被美國《藝 術新聞》(Artnews)列為全 球值得關注的十位收藏家之 一。

馬文

︶。︵ 提供︶

、阿蘭.瑟爾維提供 Art Basel

比利時收藏家阿蘭.瑟爾維︵

圖 | |

76

巴 比利時收藏家

t s e B

威尼斯雙年展是,最棒的,博覽會!

PEOPLE


、、 、、

瑞瑞士士巴巴塞塞爾爾藝藝博博會會的的收收藏藏家家論論壇壇::﹁﹁

他是個用功的收藏家。每次出門,不論是參觀博覽會或雙年展等大型國際展,行前一定紮 實地做好準備功課,仔細閱讀自雜誌、網路蒐集來的展覽所有相關介紹,以及畫廊寄來的藝 術家資料,標示出必看不可的作品─亦即他目前關注或有意收藏的對象,訂下密集緊湊的參 觀路線。他像名獵人,提高警覺地留意各種可能潛在的獵物。作為收藏家,他對一切充滿好 奇,不放過任何接觸和理解藝術的機會。「我每年看大量的藝術創作,這能幫助你對既有的 觀點產生懷疑,學習從不同角度看事情。」以今年的瑞士巴塞爾為例,他的行程滿檔。「我

、、

每年的路線都差不多,星期一早上到,星期五離開,這讓我有充裕的時間慢慢看。」他透露 了他的巴塞爾攻略指南:第一天早上先參觀Volta博覽會,下午List博覽會,晚上參加巴塞爾 博覽會「藝術無限」特區的貴賓開幕;星期二早上再看一次Volta,11點進巴塞爾博覽會會 場,星期三看大量的美術館─ Shaulager、巴塞爾藝術館、貝耶勒基金會等,當然也包括巴

。︵

塞爾博覽會;星期四一樣的行程,美術館和博覽會。今年,瑟爾維較往常多待了兩天,因為 他受邀參加巴塞爾博覽會組織的一場題為「金融化:來自金融界的收藏家」的對話。

提供︶

從容不迫的逛展門道 瑟爾維並非媒體傳為奇觀的那種守候巴塞爾博覽會大門,帷幕一拉起立刻衝往名牌畫廊 搶購當紅藝術家作品的買家。他一點也不焦慮或緊張,而是花時間慢慢看,仔細看。「真正 的收藏家是非常有耐心的!」他笑說,「我沒見過任何收藏家朋友在走廊上奔跑,非買某 位藝術家不可,會精神緊繃、有壓力的,多半是投資客。」他進一步解釋,「對一位真正的 收藏家來說,他可能會看上五、六件作品,有時漏掉一件反而讓人鬆一口氣,因為可以省點 錢。」他話鋒一轉,語出驚人地說,「實際上,世界最棒的博覽會在威尼斯!我喜歡在威尼 ﹂﹂由由左左至至右右為為::

斯雙年展買藝術品,勝於任何一個博覽會。」 為什麼威尼斯雙年展是「博覽會」?「眾所皆知,威尼斯雙年展沒有經費,所有藝術家的 參展作品都是由畫廊出資製作。」 為什麼威尼斯雙年展是「最棒」的博覽會?「藝術家肯定會把最好的作品拿去參加威尼斯 或是美術館展覽,而非博覽會。」




FEATURE 文.攝影

Venice 威尼斯

陳意華

— Florence 佛羅倫斯

Rome 羅馬

Gourmands 美饌饗宴

萊 茵河

博覽會

貝耶 勒

人文主義

巴塞爾街頭的建築風貌各具特色, 走訪一趟真是美不勝收。

巴塞爾

Basel 巴塞爾


巴塞爾市政廳是當地最 負盛名的地標,由醒目 的紅色沙岩磚牆堆砌而 成,旁邊還有高塔鐘 樓;右圖即是市政廳內 部的Lucius Munatius

L

Plancus雕像。

4月,世界鐘錶、珠寶展

世紀起在重建過程中找來北方文藝復興畫家小

覽、藝術秀等紛紛上演,

漢斯.霍爾班(Hans Holbein der Jüngere)

在巴塞爾,一年四季總有

為市政廳繪製壁畫,其他包括《約沙法告誡法

跑不完的國際大型展會。其實,巴塞爾的夏日

官》、舊約聖經的《希律王》與《最後的審

藝術秀,也是不遑多讓。夏日前夕,6月中旬

判》等壁畫,以及Lucius Munatius Plancus雕

的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in Basel)開場,

像。此外,如巴塞爾大學也是不容錯過的景

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藝術愛好人士參與,從初夏

點,1406年創辦而成,是北方的人文主義中

延燒金秋,為這座寧靜、古典的城鎮,注入當

心,人文主義學者伊拉斯莫斯(Erasmus)曾

代藝術的朝氣與活力。

在此執教,也是當時的人文主義與印刷業發達

每年

6月的巴塞爾,微涼、舒適的氣候與台灣

的所在地。19世紀,德國哲學家尼采曾在此任

的濕熱形成了強烈對比,晚間8點多,天光猶

教,並且完成了不少著作。位於萊茵河高地的

亮,萊茵河畔的餐廳紛紛點上了燈,打開了大

巴塞爾大教堂(Munster)於11世紀完成,哥

門,迎接貴客來臨。緩緩穿城而過的萊茵河

德式建築與高聳的尖塔十分壯觀。

水,為巴塞爾風情增色不少,河畔邊的餐廳、

除了國際大型展覽匯聚地外,素有瑞士的佛

飯店與咖啡館,為這座寧靜的城鎮帶來活潑的

羅倫斯美譽的巴塞爾,也是15世紀北方人文主

朝氣。這條歐洲最長的河流,把巴塞爾分成為

義重鎮,文化氣息濃厚自然不在話下,這裡的

西岸的舊城與東岸的小巴塞爾。

公、私立博物館高達三十幾家,而且擁有世界

巴塞爾是瑞士第三大城,僅次於蘇黎世和日內

一流的收藏機構與藏品,莫怪乎走進巴塞爾,

瓦。她坐落在瑞士的西北部,位於德法瑞三國的

總是能感受到悠閒的文藝氣息,而其中最熱門

交界地帶,從九世紀起至羅馬帝國統一後,隸屬

的必訪之地,非歐洲最大美術館之一巴塞爾美

於德法,近三百年來是德國屬地,直到1501年正

術館(Kunstmuseum),與位於近郊的貝耶勒

式加入瑞士邦聯。不同於其他歐洲城市在歷經兩

基金會(Foundation Beyeler)莫屬。即便是

次世界大戰後不少城市都遭受到破壞,維持中立

繞了地球一大圈,今年的夏日盛宴,絕不能錯

國的瑞士成為遠離烽火戰場的避難地,保留了不

過巴塞爾!

少中古世紀以來,至16世紀的古典建築。漫步巴 塞爾街頭,禮品店、餐廳、露天咖啡館,穿梭街 道的電車、巴士,若搭乘電車,沿街可欣賞到各 式古典精緻的建築樣式,如繁複優雅的渦旋狀, 四平八穩的文藝復興式等,還有典雅的裝飾樣 式,別有一番風情。 想要感受城市風光得從巴塞爾的市中心, 即舊城區的市政大廳開始逛起,位於市集廣 場(Marktplatz)旁的巴塞爾市政廳(Basel Rathaus),是當地最負盛名的地標,由醒目 的紅色砂岩磚牆堆砌而成,旁邊有高塔鐘樓。 市政廳創建於1290年,是巴塞爾最早的政治 中心所在地,不過1356年因地震而毀壞,16

95


RE Basel 巴塞爾

Venice 威尼斯

Florence 佛羅倫斯

Rome 羅馬

Gourmands 美饌饗宴

翼獅

運 河

雙年展

劉方瑀 攝影 陳意華

威尼斯

EN 頂著

古 根漢

熱烈的陽光,空氣中瀰漫著海水的味道,河岸兩旁的古 老建築訴說著威尼斯過往的輝煌,河道間一艘艘載著遊 客的船隻來回穿梭,這便是夏日的威尼斯。今夏正值威

尼斯藝術雙年展舉辦期間,當代藝術在這座古老城市中找到對話的方式, 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造訪,以當代藝術的視角,感受威尼斯的 另一種風情。 從中世紀開始威尼斯便是世界貿易版圖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威尼斯 的壯大富有,可從城內留下的宏偉建築深刻感受。現在的威尼斯雖然已走 下往日海上貿易的舞台,但是兩年一度的威尼斯雙年展為今日的威尼斯找 到當代的新定位。

104


每年雙年展主辦單位與知名策展人合作,

等著遊客的不只是雙年展的主題館與國家館

對當下世界正在發生或值得關注的議題,並透

而已,攤開威尼斯地圖,當代藝術更散落在這

過藝術家的創作進行討論。今年策展人恩威佐

座城市的每個角落。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

(Okwui Enwezor)以「全世界的未來」(All

家或策展單位不會錯過這個歐洲藝術盛典的季

Wo r l d ' s F u t u r e s ) 為 主 題 , 提 出 各 國 面 對 科

節,躬逢其盛,透過不同主題的會外展,讓威

技、後工業時代與資本主義帶來的失序現狀所

尼斯處處都有驚奇。

產生的焦慮。受邀藝術家們以裝置、影像、雕

徜徉在威尼斯這座魅力無窮的水都,心裡惦

塑等素材,回應策展人的命題,以各種角度呈

記著那些閱之不盡的展覽。雙年展期中的威尼

現對現代社會種種脫序現象的反思。

斯,不僅有炫麗的教堂、交雜的水道、浪漫的

E

當代藝術不僅只發生在軍械庫的主題館中,

貢多拉,當代藝術的加入點綴,更為古城帶來

移往綠園展區的國家館區,每屆的雙年展此處

新生。聖馬可廣場前高聳的翼獅與守護神聖馬

都是各參展國相互較勁的場域。國家館展出的

可之像,仍持續守護著這座歷史古城,見證威

內容,可以看到各國藝術的發展現況與藝術家

尼斯輝煌的延續。

對於當下社會議題的回應,透過藝術,可以看 到每個國家的發展、社會的變遷、現下的困境 與對未來的展望,是各國在前衛思想上競爭的 場域。

翼獅圖騰、水道游船,帶有歷史韻味的建築,構成威尼斯的風範。


FEATURE

鹽田千春《手中的鑰 匙》,日本館作品。 (鹽田千春提供) © 鹽田千春

Basel 巴塞爾

Venice

Florence 佛羅倫斯

Rome 羅馬

Gourmands 美饌饗宴

雙年展

威尼斯

Bi

本屆

威尼斯雙年展共設58座國家

萬物皆有靈性的思想。」這件令人冥思而具有實驗

館,其中29座分布在花園

性的作品在展館內外均可觀賞,作品四周的舒適空

中,其他的則設於軍械庫展

間中播放著錄下的林濤之聲。

區和數座輝煌的宮殿中;所有參展作品和群展

不遠處的荷蘭館內,德.弗里斯(Herman de

均將體現總策展人恩維佐設定的主題:「全世界

Vries)在充滿極簡與唯美風格的裝置《以一切

的未來」。在不同展館轉悠一番後,不得不說,

方式存在》(To be all ways to be)中召喚著

大量作品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都充滿陰鬱色彩,並

五感與四大元素。地面部分的《108磅大馬士革

透露出懷古戀舊的氣息,展現的未來幾乎滿目絕

玫瑰》(108 pound rosa damascena)帶來獨特

望、災難、政治化。

的感官體驗,圓形堆放的玫瑰花蕾以濃郁豐富 的芬芳撩撥著參觀者的個人情感。牆上的作品

如夢如幻的綠色花園

之一《威尼斯瀉湖日誌》(From the laguna of venice - a journal)則通過一系列從瀉湖中打撈

在亞美尼亞大屠殺百年之際,位於聖拉扎羅 島的亞美尼亞館順理成章地摘取了本屆威雙的國

膩思考。

家館金獅獎,最佳藝術家由美國女藝術家派珀

特別值得褒獎的是美國館中喬納斯(Joan

(Adrian Piper)獲得。而「心獅獎」則要頒給

Jonas)創作的《悄無聲息地來》(They come

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在綠城花園中的炫目裝置

t o U s w i t h o u t a Wo r d ) , 這 組 影 像 裝 置 結

《手中的鑰匙》(The Key in the hand):以紅

合了視頻、晶體、聲音、光線以及孩童、動

線懸掛的5萬餘把舊鑰匙之下擺放著兩隻破舊的

物、風景圖像等多種元素。在烏拉圭館,麥奇

殘舟,唯有詩意瀰漫其間。

110

的天然和人造材料表達了對大自然強過萬物的細

(Marco Maggi)的作品《全球近視》(Global

如果加設個「冒險金獅獎」,得主無疑將是

Myopia)在牆上彙集了大量細碎貼紙、紙片,

法國館的布林澤耶.穆日諾(Céleste Boursier-

與ERCO燈具打出的奇妙光線交相輝映。該作品

Mougenot)的作品《革夢》(Rêvolutions)。這位

以無窮小的細膩詞彙語言追溯著早已消失或根本

法國造型大師與策展人拉維妮(Emma Lavigne)

未曾存在過的古老城邦痕跡。

配合,打造出一場森林之聲的芭蕾。「三棵樹緩慢

花園展區另一個讓人心動不已之處當屬塞爾維

地移動著,」策展人介紹說,「影響因素包括新陳

亞館,格魯巴諾夫(Ivan Grubanov)在《聯合

代謝、漿液流動和對光影的敏感度。其中蘊含的是

死國》(United Dead Nations)中追憶著曾經的


波爾坦斯基《Animitas》.高清影像作品(彩色、音效、24小時).2014年。拍攝於智利聖佩

格羅斯《無題小號》,主題展作品。(威尼斯雙年展提供)

德羅德阿塔卡馬鎮的塔拉布林,主題展作品。(威尼斯雙年展提供)© Alessandra Chemollo

© Alessandra Chemollo

共和國、帝國及遺失的民族。展板上,淺淡到幾

男子在芝加哥一座廢舊的教堂中抬起推翻一扇門

乎看不見的國家名隨之創立和滅亡的日期顯現出

的場景,背景的音樂是黑人風格的福音歌曲。放

來;地面上則堆積著大量旗幟,各種各樣的色彩

映廳入口處擺放著來自該教堂的舊鐘,無論是對

混作一團延伸開去。這一作品在對「國家」概念

關於「失去」的認知還是對試圖重建這座教堂的

進行探討的同時,也與雙年展本身「臨時藝術聯

群體,這件作品都不失為一份厚重的獻禮。 在這一件件悲情橫溢的藝術作品中,波爾坦

合國」的特點相呼應。

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Animitas》簡

軍械庫裡的硝煙

直宛如一陣幸福的清風。這部影片拍攝於智利的 塔拉布林,畫面上是荒漠中掛滿鈴鐺的樹枝草

軍械庫展區電光火石,作為主題展的主要展

杆,風過之時發出裊繞的樂音。而在巴塞利茲

區,這裡交織著各種構思,136位參展藝術家帶

(Georg Baselitz)的畫作中,線條的表現力則

來的作品中令人眼花撩亂。首當其衝的是瑙曼

強勢依舊。

(Bruce Nauman)閃爍的霓虹燈裝置。該作通

土耳其館中,亞美尼亞裔藝術家薩爾基斯

過色彩、造型的有力組合體現了藝術家對當下社

(Sarkis)的作品《氣息》(Respiro)與軍械庫

會的思考。視角敏銳的美國攝影家西蒙(Taryn

的建築優雅地融為一體:在兩個彩虹霓虹燈和兩

Simon)通過歷史性廳堂中精美的花束,映射國

面鏡子之上展示著七名孩童的水彩手印;同時可

際協議難以長久維持的特點。一段文字、幾張花

以聽到通過七彩棱鏡譜出的音樂;裝置一直延伸

卉的照片,再相應配上已然枯萎的同品種實物,

到牆面,一幅幅具有藝術家標誌風格的彩色玻璃

構成了一部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政治花草集」。

將古老工藝與現代圖像完美結合,給人帶來一縷

在格羅斯(Katharina Grosse)創作的《無題

柔和而必要的「氣息」。

小號》(Untitled Trumpet)中,唯美豔麗的龐

這難道不正是關於我們未來的最美展望嗎?在

大體量與其對宇宙災難性的預示令人驚心動魄。

本屆雙年展上,藝術似乎被烙上了無限的焦慮,

美國藝術家蓋茨(Theaster Gates)作品《避難

幸而仍有一些佳作能為參觀者的心靈帶來平靜,

與殉道的日子已一去不返》(Gone are the days

再稍上幾許在當下威尼斯並不多見的優雅。

of shelter and martyr)以巨大的視頻展現出兩名

(文

Virginie Chuimer-Layen)

《典藏投資》雜誌與法國德魯奧(Drouot)集團旗下擁有123年歷史的《La Gazette Drouot》(嘉澤德魯奧)雜誌合作,雙方分享每期精采內容與讀者。 《La Gazette Drouot》是歐洲最主要提供拍賣市場、藝術文化報導的媒體。 總部位於巴黎,每週推出紙版週刊;此外亦包括中英文雙版國際刊。

http://cn.gazette-international.com/

111


COVER ARTIST

有圖就有真相

文|冀少峰 圖|蔡廣斌

讀蔡廣斌的自拍水墨敘事

廣斌近期的視覺表達,著實折射出一個自我內在心態 的深刻轉變,這不僅僅是視覺圖像的轉向,更是其對

激變的社會現實所做出的激情思考和視覺想像,面對整個社 會的宏觀結構發生激烈變化的同時,巨變的社會必然迫使我 們做出自我的思考和判斷,那麼用怎樣的方式來回應社會的 變化問題呢?因為轉折中的社會出現了許多新問題,這是以 往的社會從來沒有遭遇過的,僅僅靠現成的知識儲備、思想 儲備難以回答,由此,重新尋找回應時代的生活方式和藝術 方式是蔡廣斌不能不思考又必須做出回應的一個問題。

「微世代」現象 我們依稀地記得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年輕人逛街都 喜歡拍大頭貼,後來用手機拍,當iPad流行時,自拍或拍他 已然成為一種時尚,緊接著微博、微信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微 控時代,於是大家在這個公共平台上曬思想、曬靈魂、曬空 虛、曬滿腹哀怨,微信上的自拍圖像往往充斥著炫、賣萌、 宅文化精神,透過手機微信似乎已然觸碰到了人們的靈魂深 處,在一個大家一起曬靈魂的時代,如果不搞出點炫,又怎 麼能在微信上跟粉絲們「混」呢!無「微」就out。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可以說手機拍照徹底打破了相機的 神秘感、儀式感,拍照已不是專業人士的絕活,它體現的是 一個平等、公開、自由的年代的開始,這開啟的必然將是一 種人類亙古未有的新的生活方式和藝術方式。一個毋庸置疑 的事實是,一個無往而不微的時代開始了,就連蘇珊.桑塔 格(Susan Sontag)的高論在這期間已顯出了一種不合時宜 來:「許多人拍照時會忐忑不安,並非因為像未開化的人那 樣害怕受到傷害,而是因為害怕照相機的不認可。」但手機 的便捷、廉價,其圖像的逼真動人,其閱讀的便利,都導致 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開始,即數位開始擠壓文學,介面不 斷欺負紙面,圖像日漸代替讀字,手機的無所不能徹底顛覆 人們慣常的生活認知、藝術表達方式,而蔡廣斌近期的視覺 圖像世界無疑正是這種手機自拍或拍他所產生的一種藝術新 力量。

134


時代的自拍像 熟悉蔡廣斌的人都知道,他雖不善言辭,但在低調含 蓄中,內心湧動著的卻是一種對藝術和人生的激情,他 敏銳地感知到我們生活新方式的開啟,必然會帶來一種 新的文化類型,因為新的生活方式已經把我們變成了不 一樣的人,而藝術在實踐上必須跟得上或適應這個激變 的社會的發展,其實貫穿蔡廣斌視覺敘事主線的仍是一 個在危機四伏的現實世界裡,人們的一種生存的焦慮體 驗問題。 可以說蔡廣斌緊扣住這個時代脈搏,於日常生活方式 中,把自拍或拍他所帶來的視覺體驗透過其水墨敘事給 閱讀者帶來一種陌生化的視覺經驗,蔡廣斌以自我的獨 樹一幟的微體驗、微敘事、微表達來彰顯自己對當代社 會和藝術人生的真誠思考和洞察性表達。 蔡廣斌沉浸在「自拍」的水墨遊戲中,在遊戲與輕 鬆中,自覺不自覺地和這個社會的時尚潮流結合在了一 起,油然而生的則是新的存在感和新的生活方式所帶來 的新的藝術實踐方式,而這種實踐透過其當代表像與傳 統的水墨媒材的對接來展演自我的情感和內心的世界, 在自拍或拍他中也找到了人生的誘惑,沒有複雜的效 果,亦鮮有複雜的敘事情節,但撲面而來的還是一種演 繹著人們在現實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感受到的內心世界, 他以極富時代表徵的、真正的當下表達,為閱讀者描繪 出的是一個比現實生活更為真實的精神世界,但隱匿其 間的則又有一種不安神秘的特徵,可以毫不誇張地講, 這一幅幅自拍像,無疑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鏡子— 光 怪陸離,時光飛逝,一切皆在虛幻中的這樣一種真實處 境。而其深刻之處,也在於更多地借助自我的鏡像,反 映出人類普遍的悲哀及人性深處的秘密,特別是模糊而 有光暈的圖像背後,實則隱藏著的是一種時代的焦慮與 悲情意識,即在物質主義時代人們的一種不堪忍受的絕 望,對未來出路的迷茫及人類孤獨的生存處境,及人與 人之間的冷漠與疏離,揭示出在物質化的社會中,人們 內心深處的那份孤獨與憂傷,一種隔膜狀態,一種對現 實的迷惘,由此,不能不反觀我們的現實。

135


COVER ARTIST

上 蔡廣斌《他拍.空間》. 水墨. 100×60cm×2.2014。 下

在繁華的都市生活中,在緊張單調而又重複的工作中,血性日復一日地逐漸喪失,個 性逐漸磨滅的一種落寞、孤寂、憂傷、疏離與空虛及毫無意義的忙忙碌碌這一生存情態, 特別耐人尋味的是,在光暈背後,在雙目被暈眩得難以看清現實世界及對未來命運的猜測 這樣一種生命狀態中,他以自我獨特的視覺描述給閱讀者帶來一個人所感知的真實世界,

蔡廣斌《東灘2》.

看似無個性,實則有著極強的可辨識性,看似真實,但的確又顯得荒誕不真實,以此揭示

水墨、影像.

出了在光暈背後表像下的內在本質— 即通過自拍的靈暈,又借助他所精擅的水墨表達,

100×360cm.2010。

從而揭示出隱喻著的光明與黑暗。 對於有著深刻的社會主義經驗背景的蔡廣斌而言,他用這種微敘事來消解他以往的社會 主義經驗的宏大敘事,比如他的《白求恩》,用這種微表達來凸顯自我那顆敏感而又細膩的 心靈,用微體驗來詮釋整個社會對生存的一種焦慮與迷茫。蔡廣斌的視覺圖像世界是一個自 媒體時代的預言,在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每個人都在傳播,每個人都在自拍 或拍他,以此傳達出每個人的生存實境和焦慮體驗,而自媒體的這種隨機性、隨意性、快速 性、便捷性的傳播方式,無疑又會在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內心深處產生刻骨銘心的體驗。


蔡廣斌《自拍.iPhone.01》.水墨、影像.235×165cm.2013。

蔡廣斌的這種自拍水墨敘事,無疑帶有一種前衛中的普及性,因為他所著力表達的恰 恰是日常而又平常的經驗中所尋找到的超越慣常習慣的水墨經驗。蔡廣斌的藝術是真正的 資訊社會的一種文化表徵,他反過來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如果置身這樣一個激烈變 革的時代,不能做出自我積極的對應和思考,而依然帶來的是那種農耕文明的不食人間 煙火的虛假與清高,那才是一種背叛現實的、無力的「虛 假」。 其實蔡廣斌的視覺表達已然超越了水墨的視域與表達, 他已經步入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藝術領域— 當代藝術的情 境,而其文化身份也發生了重要變化,他不再僅僅以水墨 藝術家,而是以一個異常活躍而又精於表達並能凸顯自我 原創性、獨立性思考的當代藝術家身份在進行創作。由 此,我們亦發現,蔡廣斌掙脫的不僅僅是水墨的種種枷 鎖,實則獲得的是更為寬廣的藝術領地。蔡廣斌的這些自 拍水墨表達,當然不是蔡廣斌,它只是蔡廣斌的一幅肖 像,只不過蔡廣斌讓水墨敘事擁有了更大的力量感,一種 被創造出來的新的真實。 這正如夏卡爾所言:「我所描繪的不是虛構,而是比現 實更為真實的存在。」 因為有圖才有真相。

蔡廣斌《自拍.iPhone.NO, A07》.

水墨.105×240cm.2014。 右

蔡廣斌《自拍.iPhone.NO, A12》.

水墨.240×105cm.2014。


EXHIBITION

聽 見名畫的頻率 英國國家藝廊中的「音景」 文|陳慧盈 Huiying Chen

國國家藝廊近年積極為典藏品尋找當代詮釋, 如同當期展覽「音景」的主視覺設計中,音波

般的多彩色帶銜接了簡約的黑白色塊,這是國家藝廊 在先前嘗試用視覺、表演藝術進行古今對話後,委託 六位(組)音樂家或聲音藝術家個別挑選一件典藏品 進行創作,以音樂和繪畫的共鳴開創另一種可能。

「凝聽」繪畫,「觀看」音樂 芬蘭畫家卡勒拉(Akseli Gallen-Kallela)的《凱 泰萊湖》(Lake Keitele)描繪遺世獨立的北國湖 景,只有幾抹銀色的寬筆觸切斷了沉靜的湖面,表現 芬蘭民間傳說中以英雄維納莫寧(Väinämöinen)的 甦醒描述起風的自然現象。著名的野地聲音紀錄者華

生(Chris Watson)採集了北方極地森林的自然聲響 與薩米族(Sami)男子的吟唸(yoik)─ 這是薩米 人對自然的模仿,與祖靈的溝通,更是對事物本質 的詮釋─創造一個人與自然共融的場域。 曾以聲音裝置奪下透納獎(Turner Prize)的 菲莉普茲(Susan Philipsz)則是挑選小霍爾班 ( H a n s H o l b e i n t h e Yo u n g e r ) 的 《 使 節 》 ( T h e Ambassadors)再現人世中的政治衝突。菲莉普茲在 暗喻政治與宗教傾軋的各種靜物中以象徵不和諧的 斷弦魯特琴為發想,拆掉小提琴中的一條弦,將另 外三條弦分別從不同喇叭傳出,而觀眾置身其中, 音調時而交疊,時而分離,形成一種雖可感受卻無 以名狀的不協調。 加拿大藝術雙人組卡蒂芙(Janet Cardiff)與布爾 斯.米勒(George Bures Miller)則根據安托內羅 (Antonello da Messina)的《書房中的聖傑洛姆》 (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創造一座微型劇場。 鉅細靡遺再現畫中場景的立體模型雖是缺了主角聖 傑洛姆,但隨著燈光變換與音樂的轉折,嘈雜的鳥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使節》(Jean de Dinteville and Georges de Selve('The Ambassadors')).1533。©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Antonello da Messina《書房中的聖傑洛姆》(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 約1475。©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鳴、雨聲、人聲與機器聲等種種環境音創造出空間 與時間感,搬演了這位智者的生活痕跡。


English or French (?)《威爾敦雙聯畫》(The Wilton Diptych).約1395-9。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作曲家穆里(Nico Muhly)將音樂作為細察《威 爾敦雙連畫》(The Wilton Diptych)的方式,牽引 觀眾一一摸索這件英國國王理查二世(Richard II) 隨身祭壇畫中的蛛絲馬跡,從象徵理查二世的那隻 頸上圈繞皇冠的白色公鹿,到政治對峙一觸即發的 國王與聖人,經過圍繞聖母子的天使,終於理查二 世那受時間腐蝕的家徽。緩慢神祕的古提琴音反覆 不間斷,讓觀眾可選擇離去,或是重啟旅程。 塞尚的《大浴女》(Bathers(Les Grandes Baigneuses))以色彩與造型創造人體與風景間某種 相互呼應的協調感,原就擅長以音樂作為視覺敘事 方式的名電影配樂家雅德(Gabriel Yared)讓樂音不 只是流水般的絮語,還透過展覽室中四處安置而各 自傳送不同樂器聲的揚聲器,為觀眾與畫中之間創 造了千變萬化的感受空間。 而作為英國獨立搖滾天團The XX靈魂人物的Jamie xx則在比利時新印象派畫家里塞伯格(Théo van Rysselberghe)的《海景》(Coastal Scene)中見 到自己的創作歷程。各自獨立卻又在觀眾眼底融成 一片絢爛的點彩,正如Jamie xx的混音創作讓不同 音軌最終在觀眾的耳中組構成精采的音樂。因此, 近看這件畫作時,震動耳膜的是各種雨滴般的節奏 聲響,但當往後站到展覽室尾端,距離提供給觀眾 的,不僅是一片波光瀲灩,也是一場交響共鳴。 漆黑的展室中,音樂如燭光,為觀眾照亮了這些 畫作背後精微幽妙且廣闊的詮釋空間。 上

Paul Cézanne《大浴女》(Bathers(Les Grandes Baigneuses)).約1894-1905。©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A k s e li G a ll e n - Ka l l e l a《 凱 泰 萊 湖 》 (L a k e Keitele).1905。©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Théo van Rysselberghe《海景》(Coastal Scene).約1892。©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音景(Soundscapes) 展覽地點:倫敦英國國家藝廊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展覽日期:2015.07.08– 09.06


EXHIBITION

紐 約與他的紐約 菲利普帕雷諾的「催眠術」 文|徐詩雨Shih-yu HSU

利普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6月11日至8 月 2 號 在 紐 約 公 園 大 道 軍 械 庫 ( P a r k Av e n u e

Armory)的展覽「催眠術」(H{N)YPN(Y}OSIS) 無疑是今夏最值得觀看的展覽。正如同名稱中括弧 內的字母所暗示的,展覽是關於紐約與記憶中的紐 約。印象中這座城市閃爍的霓虹燈與川流不息的交 通聲響經過藝術家的編排,轉化成一種帶有詩意又 優雅的解讀。帕雷諾本人曾說:「沒有展覽就沒有 所謂的藝術品。」的確,「催眠術」帶給觀眾目眩 神迷的沉浸式體驗,召喚著他們在炎炎夏日中駐足 於此,感受時間的流動與公園大道軍械庫中詭譎的 氣氛。

「催眠術」利用五部影片、二十六個裝置與一個 旋轉舞台重現紐約的風貌。進入公園大道軍械庫挑

進入公園大道軍械庫挑高無樑柱的空間後,迎面而來的是菲利普帕雷諾 招牌式的燈光天幕式裝置《丹尼街》。(攝影

高無樑柱的空間後,迎面而來的,是由天花板垂降

Andrea Rossetti)

在菲利普帕雷諾最新的作品《人群》中,人群或走或坐,或是聊天, 這些動作都發生在觀眾身處的公園大道軍械庫空間裡。(攝影

James

Ewing)

訪談展覽策展人之一:Hans-Ulrich Obrist 典 「催眠術」都是藝術家菲利普帕雷諾的作品,您認為作為一個策展人在展覽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H 我很早就認識菲利普帕雷諾了,十六年前我幫他在巴黎做了第一個個展,從那之後我們就很熟。他的作 品一直與空間和時間有關,特別是「催眠術」。我覺得我的角色就是每天與他討論,策展人的使命就是把藝 術家的想法化為現實。 典 這次的展覽與帕雷諾過去的展覽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H 很多地方都不一樣。在過往的展覽中,他的作品強調觀者如何感受空間的轉換,像是在巴黎龐畢度或是 東京宮的展覽。但這次在公園大道軍械庫,帕雷諾第一次使用一個這麼大的完整空間,觀眾可以在空間中自 由地移動。而這麼巨大的空間也讓展覽中的很多元素像是大螢幕、天幕式燈光裝置、鋼琴演奏等得以和諧地 共存。而全新創作的作品《人群》中,你可以看到影片中的人物看著你,你看著影片中的人物,有點令人困 惑的感覺。杜象曾經說過:「我可以看見你看見的,但我聽不到你聽到的。」基本上這就是這個影片的靈感 來源。另外一個不同點是,在這個展覽中,更多現場即興的元素被加了進來。像是現場鋼琴演奏,將 2D動畫 人物化作真人的兒童舞者等。整個團隊,包括帕雷諾包括帝諾席高(Tino Sehgal)包括另外一個策展人艾立 克斯(Alex Poots)都一直保持著密切的溝通與合作。


《典藏投資》與SCREEN介面合作,提供讀者更多的影像與媒體藝術。 SCREEN介面2014年成立於紐約,以策展的概念,播放、評論、推廣影 像與媒體藝術。

www.onscreentoday.com

左 「催眠術」展覽中放映的影片。(攝影 Andrea Rossetti) 右 觀眾得以聆聽現場鋼琴演奏巧妙地穿插在閃爍的燈光與設計過的影片中。(攝影 James Ewing) 下 菲利普帕雷諾「催眠術」展覽一景。(攝影 James Ewing)

而至,造型各異的藝術家招牌燈光天幕式裝置《丹

以聆聽現場鋼琴演奏巧妙地穿插在閃爍的燈光與設計

尼街》(Danny the Street, 2015),伴隨著現場轉播

過的影片中。

室外的交通聲響,燈光不停轉換閃爍頻率與亮度。

紐約無疑是貫穿影片的主題。《6月8號, 1968》

這其實與人們每日所見的紐約相差甚遠,但是不知

(June 8, 1968, 2009)講述了一趟由紐約開

怎的,紐約的輪廓卻被這些裝置召喚至腦海中。在

往華盛頓特區的火車旅程;《看不見的男孩》

燈光天幕裝置之間,一個巨型LED螢幕播放帕雷諾

(Invisibleboy, 2010)則是一個住在紐約中國城小男

2000年的作品《世界以外的每個角落》(Anywhere

孩的奇想世界;《瑪麗蓮》(Marilyn, 2012)則是

O u t o f t h e Wo r l d , 2 0 0 0 ) 。 動 畫 模 擬 角 色 安 禮

發生在這位超級巨星曾經住過的紐約飯店房間裡。藝

(Annlee)隨著劇情的推演變成了真實的幼童,天

術家對紐約熙來攘往的人群印象深刻,因此在最新的

真地問著:「你好嗎?」這並非唯一一件精心策畫

作品《人群》(The Crowd, 2015)中,人群或走或

的事件。坐在位於空間正中的旋轉舞台上,觀眾得

坐,或是聊天,這些動作都發生在觀眾身處的公園大 道軍械庫空間裡。但觀眾有時是俯瞰人群,有時置身 人群,更有可能面對人群的凝視,這些人群的注視卻 帶點過度親近的恐懼。而背景中忽明忽滅的燈光像極 了同一空間中天幕式裝置燈光閃爍的頻率,但在影片 中卻毫無這些裝置的蹤影。這種曖昧不清創造出一種 似曾相似的熟悉感,但又不能說是一樣的體驗。而無 論是影片中的人群或是現場的觀眾,都在等待,等待 著未知,等待著時間的流逝。 「催眠術」於6月11日至8月2日在紐約公園大道軍 械庫展出,票價為十五美元。

153


EXHIBITION

陸 離光怪的視覺實 驗 郭鴻蔚的「怪陸離光」 文|楊椀茹 圖|百藝畫廊

Nothing can be seen without light. ƺLorenzo Ghibertiă1378-1455Ąḉᗟ౭፞Ꮄฒࣁ

入百藝畫廊的「怪陸離光」展場,乍看這一幀幀

調和劑的油畫顏料進行創作。透過一層層的堆疊過

漆黑的作品,或許會認為郭鴻蔚發展了一個全新

程,媒材彼此交融所產生的無法預期之結果,形成

系列。以往作品可見的斑駁、模糊,運用了顏料與調

更為豐富的視覺表現與變化。而這些具體形象隱沒

和劑之間的流動、融合或稀化作用,以呈現時間與記

在亮光表面當中,更因著油劑的反光性質,必須要

憶的交揉痕跡。這種對材料特性充滿探討想像、帶有

在光線投射之下才得以一窺其面貌。

實驗精神而成的偶然意味,同樣存在這次的展覽中, 而且可以看到藝術家對於視覺圖像與思維邏輯的連結 關係之辯證,選擇了更直接、最根本的要素─光。

一場以光為主體的展覽 置於展場入口處的《入口 No.1》正如其名描繪一

一般來說,人在觀看物品的時候都以為掌握了它,

個瞳孔,摻入大量凡尼斯的油彩如同心圓般發散、淋

但這不過是視網膜接收光線對物品的反射、進入大腦

漓層疊乃至於漫出畫面、深邃無底,意指眼睛是接收

之後所形成的訊息,其實看到的都只是光線。光線對

光線的入口,至於這場以光線作為媒介的展覽,正為

於視覺辨識有很大的影響,更可以說是一個先決條

習以憑藉視覺取得資訊的觀者提供一種罕見的觀展經

件,它才是讓一切無所遁形的關鍵角色,這也成為郭

驗,捕捉到的視覺意象竟有不斷變化的可能。而《球

鴻蔚近期探討的議題。延續藝術家對各種介質相互影

體 No.2》,一顆在舞廳可見的鏡面迪斯可球,如宇宙

響的高度興趣,他在黑底色的畫布上以摻入大量油性

星體般懸浮在空間之中,右側近乎刺眼的橙色光芒,

上 《紅色擬晶體》.40×50 cm.畫布上油彩光油.2015。 左 《入口No.1》以瞳孔為發想,50×50 cm.布上上光油油畫.2015。 右 《球體No.2》擬真的鏡面效果在地面投射出強烈的反光,150×150 cm.布上上光油油畫.2015。左為《藍色礦物質》.80×80 cm.畫布上油彩光油.2015。


上 《光群No.1》呈現出奇特的建築量感,窗內燈光會隨著觀者移動而呈現 視覺上的明暗變化。150×200cm×2pcs.布上上光油油畫.2015。

下 《光亭》.150×150 cm.布上上光油油畫.2015。

看角度的移動,室內光線的忽明忽暗、色調也呈現或 暖 黃 或 偏 白 的 傾 刻 轉 換 , 提 供 觀 者 一 種 真切 的 臨 場 感,而對空間內部的情境投射不同想像,強化了與作 品產生互動的回應關係。

光線也是最終的話語權 儘管藝術家完成了作品,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 仍可以說他把最終的話語權讓給光線。光線成為畫面 之所以成形的顯影劑,由它來主宰觀者能夠看到什 麼;不同程度的明暗、大小與方向等光線設定,會使 在展場燈光照耀之下,確實地反映投射在展場地面

作品有所保留地呈現出不明面貌,也因此阻礙了觀者

上,亮燦燦的一片。猶如真實而具體的球,躍然呈現

慣以在面對畫面時的全盤掌握。在光線分布不均的狀

出一股內蘊在平面畫作當中的能量。

態下,他們知道看似幽暗的畫面並不代表內容相對空

展出的作品題材主要取自於能夠反映光線的物

乏,因而試圖用左右走動、前後傾身、上下俯仰等方

件,像是鏡面、玻璃、水晶礦石等以及藝術家往返

式感受光線反射在畫面上的不同角度,以得到更多潛

於住家與工作室所見的夜間街市景觀。一覽無遺的

藏在其中的訊息。在難以識別的一片漆黑之中,每一

觀看方式在此並不存在,這些被描繪的對象則有如

道在畫面忽焉乍現的光線像是帶有溫度,則讓人有種

輪番登台表演獨角戲,置身於全黑的背景之前、明

找到線索、感到慰藉的暖意,以致滿幅的黑色調性不

亮的聚光燈之下,被觀者屏氣凝息地專注望著,等

顯得森冷。而藝術家正是意欲為觀者揭示存在於表象

待它們吸收並反射光線而呈現出各異形象與光彩;

之下不可見的精神層面,直視內部未曾被察知的寓

空間被打破、時間被凝結,觀者在悄然的畫面與展

意。然而,這樣被觀者視為偽裝、乃至出其不意的現

場內感受當中的隱喻。藝術家運用媒材的特性,讓

形,純粹只是各種媒材在經調和之下的真實反應,複

光線掌控物件的成像、牽動觀者的感知,並創造無

雜的乃是人的思維感知。

限的可能。正如《光亭》所表現的,一座脫離現實

在「怪陸離光」一展,光線成為藝術家無法掌控或者

環境、四面玻璃圍成的崗亭,背對觀者的白衣人物

說是可以恣意調整的元素;一旦滅掉光源,畫面上的存

散發出奇異氛圍的光芒。

在即被視而不見而失去意義,習以為常的「眼見為憑」

而面對兩聯屏的《光群 No.1》,只見龐碩的建築

觀念就在瞬間瓦解。處在一個經心布局的奇觀式場域

輪廓與暗黑的夜色融為一體,由溢出室內光線的矩

中,看見了什麼?抑或說真相是什麼?觀者藉由觀看作

形窗戶以透視排列的方式形塑其量體規模。觀者依

品,得到一種嶄新的視覺體驗與觀察模式。作品成為藝

循這些片段的景觀、按照以往的視覺經驗以自行建

術家一種趨光試驗的途徑,與觀者一同追尋如何重新去

構大樓的形貌,在某種程度上也參與創作。隨著觀

「看」,並持續思索隱而未現的種種。

167


DISCOVERY

北京故宮

170

90歲 單霽翔親點鎮館之寶!

文.攝影|林亞偉 圖|本刊資料室


北京故宮館長單霽翔(中) 與第九屆清翫雅集理事長洪 三雄(左)、與現任理事長 陳國和(右)進行交流。

盛暑的北京紫禁城,迎來了民 間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收藏 團體:清翫雅集。在清翫雅集 理事長陳國和的率領下,包括 清翫收藏家,以及北京保利拍 賣總經理李達等嘉賓,在 賣總經理李達等嘉賓 ,在北京 北京 故宮建福宮裡,與主人,北京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有一場 精采的會面交流。

年,皆是兩岸故宮九十周歲的紀念時刻,台北故宮,6月率先推出北 宋范寬《谿山行旅圖》等重要展品。以紫禁城建築聞名於世的北京故

宮,擁有豐富館藏同樣不遑多讓,4月底於武英殿書畫館,先行推出「故宮 藏歷代書畫展」等展覽。武英殿展出的68件書畫展品,從東晉到明清的歷代 書畫作品,包括晉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卷》(傳唐褚遂良摹本)、五代董源 《瀟湘圖卷》、北宋黃庭堅《行楷書送四十九侄詩卷》、北宋米芾《行書珊 瑚帖頁》、南宋馬遠《水圖卷》、清朱耷《行書弇州山人詩軸》等,件件精 采令人目不

給。到了9月,將盛大推出「石渠寶笈」特展。民國14年的10

月10日,故宮博物院於紫禁城掛牌成立,今年的10月10日,北京故宮亦將盛 大展開院慶,從「石渠寶笈」特展,到開放紫禁城四大區域,歡喜為故宮慶 祝九十周歲。 九十周歲的兩岸故宮,今年的展覽精采可期。在北京故宮下半年重頭戲揭幕 之前,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他在與清翫雅集成員交流時,娓娓道來北 京故宮的豐富館藏,與下半年展覽的重頭戲。本刊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171


DISCOVERY

控制人流 推廣展覽 故宮的收藏以清宮舊藏為主體,而今天面對當代藝術家要捐贈故宮作品, 我們一般都不接受捐贈,我們就三條原則:一:藝術家極著名。二:為藝術 家代表作。三:無論名氣多大,捐贈作品十件以內。故宮的庫房是有限的, 我們希望國內其它的博物館,也都有機會收藏。 當前,中國國內的許多博物館藏品依舊無法滿足展覽需求。例如,故宮庫 房裡收藏的揚州八怪,我們有1800件,揚州只有130件;他們辦展覽得跟我 們借。明四大家,都是蘇州人,但蘇州博物館只有7件唐伯虎,1件仇英都沒 有。我們有220件沈周,180件文徵明,125件唐伯虎,105件仇英,加起來 一共是630件。在民間的收藏品,如果又大量蒐集於故宮,不利於其它博物 館展覽。但如果是清宮舊藏要捐贈,我們都非常歡迎。 而參訪故宮的觀眾,2002年我們第一次突破700萬,當年全球最多參訪觀 眾的博物館是羅浮宮。過了十年,也就是2012年,故宮來到了1500萬人,我 就是這一年來到故宮。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控制減少參觀人數,但成效甚微。 今年元旦那麼冷的天,來了4萬8千人;清明節應該掃墓的,結果來了9萬9千 人,都來故宮了。五一的三天假期,兩天突破10萬人!我們從6月13日開始 限制每日參觀人數,每天不得超過8萬人,否則氛圍不好,對文物也不好。 限流,需要很大的勇氣。大家看圖片就知道,故宮的太和殿廣場,擠滿4萬 人是什麼模樣,8萬什麼模樣,18萬會變成什麼樣!擠滿了人。

紫禁城內藏有2萬座西洋鐘錶。

過往人們參觀故宮,導遊一帶就往裡衝,先去看皇帝坐的殿,再看皇帝躺 的殿,再看皇帝休息的花園,然後就出門了。其實我們兩邊都有很多非常好 的文物展覽,但大部分觀眾還是一直往前走,沒有停下腳步往東西兩側來看 展,非常可惜。故宮持續要做的,就是加大宣傳我們的展覽。

打開完整的紫禁城 館舍修繕後的重新開放,會是世人關注的焦點。故宮從2002年到2020年

左 龍椅旁的銅爐與仙鶴在拍賣市場上皆是億元港 元身價。 右 故宮藏傳佛教文物研究中心裡的佛像。


的整體保護修繕工程,注重每個細節及觀眾體驗。故宮的開放面積,在2002 年動工修繕時僅30%,去年已到52%,擴大到今年的65%,明年將達到

左 三希堂。 右 紫禁城內光是雕工品就有1萬多件。 下 清乾隆.宗喀巴坐像,以紫金塑成。藏於北京故宮。

76%,預計5年後,將開放達80%。這項整體保護修繕工程,並拆除各種臨 時建築,未來的紫禁城裡只有古代建築,沒有任何一座現代建築。 未來,比如慈寧門、慈寧宮到大佛堂等其它宮殿,這些都要開放。故宮 修繕工程要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原狀,保留歷史性,比如寧壽宮花園,就是人 們習慣稱之的乾隆花園。乾隆花園,就是乾隆要當太上皇的時候,給自己建 的寧壽宮花園,面積只有80米乘160米。花園的前二期開放了,但後二期這 九十年來都沒開放過。現在我們正主持修繕,每一個修繕環節,都要記錄詳 細,並且公開出版修復報告。 例如修繕好的倦勤齋,大家從外觀來看,是很不起眼的一棟建築,但裡 面挺複雜的,倦勤齋最具特色的就是其內檐裝修。地面是蘇州產的金磚; 所有的門扇樑架都是紫檀雕刻而成的,而圖案裡都是竹絲(將竹子劈成頭 髮般粗細),裡面嵌著玉石,是2300塊和闐玉;戲台邊的竹柵欄都是金絲 楠木製的。修繕工程裡,也就是倦勤齋最具特色的通景畫修復,是一大工 程。例如通景畫的後壁紙,成分為竹漿,即紙漿全是純竹子纖維。而這種 竹子只有安徽的山裡才有,還得尋覓紙漿的傳承人,經過一年多的實驗, 才重現當時的後壁紙。 而在紫禁城的西城鄰近金水河有一塊地,那兒將建成361米長的兩排一層 樓房子,面積是1萬3千平方米,將會成為我們文保科技的庫房,開放觀眾 參觀,了解我們文保修復的過程。而紫禁城還有高高的紅牆,紅牆圍河的 面積,占紫禁城面積的三分之二,但現在的紅牆裡,還有九個工作機構在 辦公,對古建築有很大的威脅。這排房子的九個單位會搬出,將來整理後會 完全開放。 故宮收藏的文物,只有在原地展覽才是最有尊嚴。流到海外像是孤 魂野鬼,沒尊嚴的。上次到訪台北故宮博物院,我在演講分享時也這 樣說,我發現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專家直瞪我的。他們展覽水準很好, 文物收藏保存得很好。

175


ART EXPRESS

寂 寞修正果 劉振夏水墨人物畫展 整理|編輯部 圖|羲之堂 ěϚ̧ӵɾౢഐ‫݈ࠌڄ‬ç௲ᓙᕅ޴ᗟிᙋԽ‫ڄ‬ԙమ֜ጒશéĜ þ௾ࠜᙄ

振夏幼年即隨外祖父一家定居蘇州,喜歡繪畫乃出

以水墨為媒材,表現人物非常不容易。人物畫得精

於天性,然而真正趨使他走向丹青之路的,是他不

妙要形神兼備、以形寫神,用中國畫的語言把中國的人

屈不撓的性格。成長過程命運多舛,畫畫遂成了心靈療

物畫達到極致,劉振夏在這方面下了功夫,取得了非常

癒之所寄,苦難相隨,卻更堅定他對藝術無悔的追求。

了不起的成就,他懷著滿腔熱情為漁民、工人、農民等

1981年,劉振夏在蘇州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以水 墨寫實人物畫《漁婆》等作品蜚聲中國藝壇,得到畫壇

栩如生。

名家、藝評界高度的讚揚;與此同時,上海電視台在黃

寧靜致遠,藝術家甘於自外人世間的繁華,執著於

金時段播出了專題節目《妙在傳神─ 劉振夏和他的水

藝術漫長而孤獨的求索,終究在30年後修成正果。劉振

墨肖像畫》,他一夕成名。

夏在當代藝壇樹立了一個典範。

就在當紅之時,劉振夏卻悄然退隱,深居蘇州姑蘇

本次是劉振夏來台首次個展,多數人對他是陌生

城潛心作畫,堅持「不發表、不展出、不賣畫、不應

的,但觀者駐足於畫前,他矢志不移的信念所澆灌的藝

酬」,在藝術道路上踽踽獨行,直到2012年,沉潛近

術感動了我們,強烈的生命力量,蓬勃而不間斷地湧

三十載,年近古稀的劉振夏帶著一批力作重回人們的視

現。

野,驚豔畫壇。 上 劉振夏《大漠鼓樂》.205×610 cm.2012。 下 劉振夏《旅途》.156.8×161.8 cm.1984。

劉振夏水墨人物畫展 主辦單位:國立國父紀念館、蘇州永源齋畫廊、 財團法人周大觀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畫學會、中央軍校美術聯誼會 承辦單位:羲之堂 展覽時間:2015.8.22 (六) - 8.27 (四) 開幕茶會:2015.8.22 (六) 3:30pm 開放時間:9:00am - 6:00pm 展出地點:國立國父紀念館3樓 逸仙藝廊

198

勞動者造像,總能夠捕捉畫裡人物的神髓,靈動鮮活栩


中國書畫•日本收藏—關西百年收藏記事 作者 曾布川寬、西上實等人 定價 620 歷經百年動盪的文化至寶,如何重回美術殿堂的永恆居所?日本關 西家族的鑑藏記錄!難得一見的大師作品都將在本書一一揭開其神 祕面紗。

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 作者 高千惠 定價 420 藝術,不再只是一幅畫或一件雕塑,而是一種觀念的釋放,是對哲 學、政治、人性、物質文明等發展,給予回應的種種形式和態度。 乘著飛翔工學中看不見的懸空力量,穿梭於觀念、藝術、歷史之 中,以尋找觀念藝術與藝術觀念間有跡可尋的思想美學蹤跡。

這樣收藏也可以?!— 當代藝術這麼買,跟著藏家學收藏

作者 安德里亞.貝利尼、Andrea Bellini等 定價 320 市場價值、投資眼光、直覺品味?什麼才是致勝收藏的關鍵策略? 40位國際資深藏家的收藏投資心法,教你當代藝術如何買?給未來 藏家最受用的啟發!

即日起訂閱典藏雜誌任一刊典藏精選叢書任選, 優惠價 起!

$1940

※前5名訂閱成功者,加贈「阿爾卑斯皇冠:列支敦士登秘 藏瑰寶展」特展圖冊乙本 (價值$1,300)

訂閱雜誌自2015年

新訂戶

續訂戶 ( 編號 )

■ 收件人 ■ 電話

月開始訂閱 或 □接續期數。

■ 住址

<優惠期間2015/7/1-2015/8/31止> 請勾選下列雜誌訂閱方案:(任選) 專案

雜誌一年12期

訂閱優惠

(任選)

□古美術

A265

NT$620

NT$1999

□投資 A260

□加贈【這樣收藏也可以?!- 當代藝術這麼買,跟著藏 NT$1940

家學收藏】NT$320

■ 有效日期 20 _ _ / _ _

■ 卡號 _ _ _ _﹣_ _ _ _﹣_ _ _ _﹣_ _ _ _ ■ 簽名(同信用卡)

□加購2015中國文物拍賣大典 □加購2015中國書畫拍賣大典

■ 金額 NT$ ■ 卡別 □VISA □MASTERCARD

□加贈【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NT$420

A259 □今藝術

■ E-mail ■ 統一編號

□加贈【中國書畫•日本收藏-關西百年收藏記事】 A264

專案價

NT$3000

□加購2015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拍賣大典 Ps.上述方案需搭配雜誌訂閱(一年期雜誌搭配一項優惠品) ※前5名訂閱成功者,加贈「阿爾卑斯皇冠:列支敦士登秘藏瑰寶展」特展圖冊乙本

ATM轉帳

帳號:5050-0125-2469-00 銀行代號:009

帳戶後末4碼 / 轉帳後請回傳本訂單

郵政劃撥 帳號:19848605 戶名: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項 1. 發票/贈品將於收到訂單後一週內寄出。 2. 雜誌於每月1日出刊發售,若讀者當月5日前尚未收到雜誌,敬請來電洽詢! 地址104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85號3樓 電話:(02)2560-2220 傳真:(02)2542-0631

նᕆᗠீႏ www.artouch.com


藝術閱 夏日美學烏托邦 典藏【藝術閱】 開啟你的藝術新視野 收藏【最優惠】 打造你的美感生活月 活動時間:8/14 ∼ 8/31 止 限時消費滿 500 免運費,加贈好禮2選1

藝 術就是生活,閱讀美學新 方 案 典藏叢書、親子童書,一律

7

拍賣大典,藝術珍藏,各年度全系列限時特惠

6 12

全系列紙本雜誌短訂最優惠,訂閱半年 全系列電子雜誌閱讀最方便 ,訂閱一年

讀者服務專線:02-25602220 #312 #338

期,加贈過刊

期,加贈

6

6

期!

期!

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