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觀點BioMed|9月刊

Page 1

生醫觀點

有態度有觀點的生技醫療媒體

2016年9月 定贏傳媒 出版發行

西 西里的味 蕾 珍 珠 橄 欖油分級 很 重 要

世紀疾病–憂鬱 情緒 「菌- 腸- 腦 軸線」是關鍵!

中 西醫搭配治療

幫你 更 好 Dr.林孟穎

生殖醫學 搶 救 不 孕危機 PGS有助提高著床成功率 掃一下 ! 立即訂閱電子書 更多有態度的專業訊息帶著走!


GIVE ME

PARAFUSE 瘦小 臉 神 技

救救大小臉 日式正骨減齡法神乎奇技 總是習慣用單側牙齒吃東西,腮幫子一邊大、一邊小?愛 美,是人之天性,想要臉型左右對稱、五官立體有形,誰 說一定要揮刀動針?透過PARAFUSE專家們神乎奇技的按 摩手法,細膩地調整骨骼、肌肉和脂肪位置,不用挨痛也 能矯正臉型,同時緊緻肌膚,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都漂亮。

還妳年輕!日本瘦小臉達人這樣做 左右對稱的小V臉是評分顏值的基礎。然而,台灣人因先天骨骼構造和體質的關係,原本出現胖胖臉、大餅臉的比例就比 西方人高,再加上後天不良生活型態的影響,包括:肥胖飲食、長時間低頭滑手機、坐姿不良愛駝背、側睡、長期用單側 牙齒咀嚼、喜歡單手撐著下巴等等習慣,經年累月之下,頭部骨骼之間的咬合縫隙會擴大,臉部的小骨頭會發生極其細微 的移位,脂肪慢慢滲入縫隙中,縫隙周圍長出贅肉,造成面部肌肉構造產生變化,出現水腫、大小臉、歪斜臉、雙下巴、 法令紋等臉部問題,不僅破壞美感,也讓人更顯老氣。 想要找回年輕、美麗又精緻的臉龐,又不想要冒醫美整形失敗的風險,透過PARAFUSE按摩技巧就能辦得到!PARAFUSE小 臉矯正是日本「瘦小臉達人」佐藤惠美子,集結23年美容服務經驗,苦心鑽研創造出4種獨特的矯正手法,非侵入式地從 頭、臉、頸、肩等部位進行按摩,放鬆肌肉,推移臉部脂肪和臉骨,雕塑立體輪廓,改善胖臉、老臉以及台灣人常見的大 小臉問題。

式 パ ラ ディ

ステ 小顔エ

とは

解密PARAFUSE瘦臉 骨技 [ コルギ ]

4

技法

在臉部皮膚表面施加一定的力度,推動頭骨回到之前位置上,縮小骨 骼間的縫隙,改善骨骼位移。

矯正手技 [ 整顔 ] 以精密的按摩力度和角度,對骨骼、肌肉和脂肪位置進行細部修正, 以改善浮腫、大小臉、歪斜臉、鬆弛等不同的臉部問題。

泰式古典按摩 [ タイ式マッサージ ] 從肩、頸、頭、臉四部位進行按摩,放鬆和恢復肌肉彈性,緊實和拉 提肌膚,減少細紋和臉部下垂的問題。

輕揉骨技 [ バンドトリートメントコルギ ] 以輕揉的方式按摩,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刺激皮膚深層排除老廢物 質,進而煥發明亮,也有助於後續保養品的吸收。


THE BEAUTY 信念之美

FAITH

年僅40歲出頭,佐藤惠美子卻已 將獨創的PARAFUSE瘦臉術推向國 際,全球壘計超過1500名美容師拜 師於門下,且男女不拘,關鍵除了 按摩技法之外,還有骨子裡那股執 著的職人精神……。

男人也瘋學瘦臉矯正術 「瘦小臉達人」佐藤惠美子自高中畢業後投入美容沙龍業,鑽研小臉矯正已有23年,筆記本寫滿了行程和前幾個月就預約 好的VIP客戶,其獨創的PARAFUSE瘦臉術一推出,就在日本的美容界掀起話題,登門拜師者絡繹不絕。 目前PARAFUSE學校在日本當地有超過1000多位學員;海外學員也多達500名以上,分別來自法國、義大利、土耳其、俄 羅斯、英國和美國等國。特別的是,PARAFUSE學校也吸引許多男性美容師報名學習。相較於女性美容師,男生的天生手 溫高,按摩更有放鬆的效果。而且,男性美容師的手勁強、力道足,下手矯正可以做得更仔細、到位,不僅能服務女性顧 客,對於越來越注重外表的型男、美男,也能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其中兩名學有所成的男學員—原野由旭和綿貫辰哉,就 分別在競爭最激烈的東京銀座、白金台開立個人工作室,預約的顧客天天滿額。

職人態度:天天護手不嫌煩! 除了進修技術之外,佐藤惠美子強調,保護好自己的雙手,保持雙手的柔潤觸感和神經觸覺,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專業 態度。因此,每天晚上會用40℃溫水浸泡雙手約5分鐘,保持雙手的正常溫度,離水後擦去多餘水份,擦上頂級的滋潤護手 霜輕揉按摩一下,再載上手套保護著睡覺。

【專家簡介】

佐藤惠美子(Sato Emiko) 佐藤惠美子投身美容沙龍行業23 年,擁有精湛的手技,以「協助顧客 回復到健康狀態」為出發點,創辦 「PARAFUSE小臉矯正學校」,並在世 界各國傳授瘦臉和美容經驗,在日本 美容界獨占鰲頭,稱霸小臉市場。

日本瘦臉神技

11

預計

月在台開課

想要習得這項瘦小臉技術,不一定要遠渡日本了!PARAFUSE 小臉學校宣布預計於10月18、19日在台北、台中舉辦說明 會,可免費報名參加,11月正式開班授課,歡迎有經驗的美 容師或是開業美容經營者皆可報名,學員只要修完內容紮實 的10小時課程,經過佐藤老師考核,即可取得證書。另, PARAFUSE學校未來也將成立PARAFUSE FACE 台灣分公司, 提供學員做後續的專業諮詢和進修。


SEPTEMBER 2016 基因科技| Genetic Technology

8 ─── 看見未來產業 基因體科技竄起

營養與保健 | Nutrition & Health Care

24 ─── 過量農藥易引發慢性疾病 有機農法讓你「食」在安心 台灣大學農藝系 郭華仁 教授

11 ─── 國際生技大廠 ROCHE 和 ILLUMINA 上半年營收成長:分子診斷與基因定序為焦點

26 ─── 吃椰子油好嗎? 營養師:屬於人體易吸收的中鏈脂肪酸

13 ─── 未來奧運戰局 基因科技也加入禁藥規範!?

28 ─── 橄欖油好健康? 營養師:分級很重要

16 ─── 癌細胞請注意! 基因編輯魔術師已隨著免疫療法進入人體試驗

30 ─── 西西里的味蕾珍珠 綠橄欖有限公司 張明健總經理

19 ─── 新癌症免疫療法 靠他人免疫細胞抗癌?

32 ─── 卡卡上班族要注意 每日補充 5 益菌告別便秘

21 ─── 光控你的細胞! 啟動光遺傳臨床治療

1

4


營養與保健 | Nutrition & Health Care

34 ─── 納豆菌可抗胃酸 促腸道健康

38 ─── 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 減緩化療副作用

40 ─── 五大營養素護眼抗氧化 蝦紅素勝出

生殖醫學 | Reproductive Medicine

46 ─── 中西醫搭配治療 幫你更好「孕」 鼎鈞中醫 林孟穎院長

50 ─── 生殖醫學搶救不孕危機 PGS 有助提高著床成功率

52 ─── 不孕、高齡生育的好幫手 胚胎植入前染色體基因篩檢 (PGS)

42 ─── 世紀疾病-憂鬱情緒 新妙方:「菌 - 腸 - 腦 軸線」是關鍵!

44 ─── 精神健康新曙光 陽明大學研發亞洲首支精神益生菌

5


BIOMED

COPYRIGHT 生醫觀點

有態度有觀點的生技醫療媒體

生醫觀點 雜誌 2016 年 09 月 15 日 營運總經理兼召集人 / 廖士儼

童寶玲 |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 台大醫學院婦產科臨床副教授

行銷企劃部總監 / 盧玫君

葉德輝 | 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副教授 /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雷桂美 | 榮譽顧問

經理 / 林詳崴

廖偉翔 | 和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策略發展部總監 / 洪正宇

趙子豪 | 楓康連鎖藥局 藥師

專案企劃部副理 / 李旻峰

盧永修 | 北榮遺傳諮詢中心 諮詢專員 博士

行政統籌專員 / 張珈瑄

賴宗炫 | 國泰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

生醫編輯群 / 洪嘉駿

賴釗毅 | 台北亞緻 / 凡登 整形外科診所主治醫師 簡伯承 | 英專耳鼻喉科皮膚科聯合診所 藥師

/ 林皇芹 / 錢怡君 / 黃俊儒 健康醫療網編輯群 / 林怡亭 / 張子容

發行單位 / WinWin Media 定贏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許碩穎

10595 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 102 號 B1 樓 ( 三和大樓 )

/ 郭庚儒

電話 / (02) 7702-1168

/ 關嘉慶

傳真 / (02) 7702-1488

網頁設計部副理 / 李筱菁

製版印刷 / 博創印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資深美術編輯 / 游原浩

登記證 /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 2164 號

資深攝影記者 / 黃耿賓 財務部會計主任 / 連珮吟

如欲刊登廣告或其他合作,歡迎來信,將有專員與您聯繫

生醫觀點顧問群 /

biomedviews@winwinmedia.com.tw

吳彰哲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

版權所有 / 非經本刊同意不得轉載

吳賜猛 |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命科學系 副教授

生醫觀點 © BioMed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林孟穎 | 鼎鈞中醫院長

版權聲明:生醫觀點所刊載所有內容,均為本公司所有或已獲得 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任何人士不得未經本公司或版權持有人的 書面同意,以任何方式抄襲、更改、複印、出版、上傳、下載及 發放本網站內的資訊及材料。 為了尊重授權使用之智慧財產權, 本網站會附上文獻出處,如需引用該等資料,可向本公司洽詢, 或直接與版權持有人接洽。

林冠宏 | 中國文化大學園藝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 徐明洸 | 臺大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 / 台大醫學院專任副教授 梁宏碩 |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郭安妮 | 中山醫院婦產科 主治醫師 / 美人魚診所 院長 郭景文 | 榮譽顧問

生醫觀點盡一切努力提供可信與正確的醫療、健康等相關生技資 訊,但有鑒於正確的診斷與醫療視個人狀況而有差異,生醫觀點 並無意取代專業領域醫師的診斷建議,因此生醫觀點並無法為個 別讀者提供相關建議, 無須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陳崇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總藥師 陳慶檀 | 欣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業務經理 傅木錦 |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命科學系 系主任

合作夥伴 歡迎 網站 / www.geneonline.news

官方網站 / www.healthnews.com.tw

基因領域專業媒 體

洽詢

合作夥伴

成為

即刻聯絡 biomedviews@winwinmedia .com.tw


2016 年,無論對於基因技術或個人化醫學方面來說, 都是令人振奮的一年,特別是在臨床應用的領域。基 因編輯術CRISPR的第一個人體實驗在美國通過,成為 生物醫學的重要里程碑;同年6月,美國FDA通過第 一個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 )的非小細胞肺癌藥物 Tarceva的伴隨式診斷(Companion Diagnostic),而液 態生物檢體(liquid biopsy)在早期發現,用藥的篩檢 以及疾病治療的追蹤方面,都將是一種強大的工具; 癌症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的部分,許多令人振 奮的臨床數據顯示免疫療法可以有效的對抗特定癌細 胞,而如何針對適合的族群做治療前的篩檢,以及在 功效和毒性間取得平衡,將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隨著基因科技的進步,醫療革命正在發生。基因線上 特別精選相關文章,包含產業動態、疾病治療以及 CRISPR技術所帶來的驚人效果與隱憂,邀請讀者與我 們一窺究竟。


基因體科技竄起 看見未來產業

文 | 基因線上編輯群

遠見雜誌 30 週年系列活動《看見大未來 國際大師論壇》邀請經濟趨勢著作《未來產業 (The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的作者 ─ 前白宮科技創新顧問 Alec Ross 來台演講。 他斷言,在工業化時代,擁有土地和天然資源的人就能掌握權力,在資訊化時代,誰能 掌握數據、解讀數據,誰就能擁有力量與商機。在未來的 20 年內,人工智慧、基因體 科技、科技金融(數位貨幣)、網路安全以及大數據分析,這五大領域將成為主宰全球 經濟的關鍵「未來產業」。

8


SEPTEMBER 09

鼓勵冒險創新 政策開放是關鍵 Alec Ross 強調,要孕育這些「未來產業」,必須根本從教育 做起,建立鼓勵創新的文化、勇於承擔風險的態度,不能懲 罰失敗。美國的成功,並非來自先天條件的優勢,而是源自 對於移民開放的文化和政策,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前仆後繼而 來,為經濟發展貢獻所長。在當今美國的前五百大企業當中 有 40% 的創新企業是由新移民或是新移民的兒女所創立,例 如:Google、YouTube、Yahoo 都是當代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創 新商業模式。與談人 環瑞醫投資控股 李祖德 董事長則認為: biotech 是由下而上(button up)的產業,應該向下至校園紮 根,鼓勵創業、容忍失敗,才有成功的條件。

基因定序快速崛起 Liquid Biopsy 是領頭羊 lec Ross 認為,上一波的兆元產業根植於 0 與 1 的編碼,下 一波兆元產業將來自於我們的遺傳密碼。環瑞醫投資控股李 祖德董事長指出:醫療改革和精準(個人化)醫療是生技醫療 產業的兩大主軸趨勢,精準醫療的核心則來自於高階影像醫 學、免疫與基因體醫療、互聯網應用三者之間的相互整合。 與談人台中榮民總醫院許惠恒院長提到,雖然基因定序和大 數據分析已能提供家族遺傳疾病與藥物效力評估的有用參考 數據 (精準醫療),但伴隨而來的則是資訊安全和隱私的議 題。液態生物檢體(Liquid Biopsy)能偵測血液中游離的腫瘤 DNA(cell free tumor DNA)進行基因分析,能檢查出低於核 磁造影(MRI)偵測極限1%大小的腫瘤。液態生物檢體(或 稱液態切片)僅需經由體液採樣進行分析,則為癌症甚至其 他重大疾病的早期偵測診斷和預後追蹤開啟新的契機,可能 將顛覆現行的醫療產業模式。

更多內容 請見

基因線上

官網 :http://www.geneonline.news

9


面對未來產業崛起 台灣必須更開放 台灣在科技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礎,民眾普遍具有高素質的教育水平,在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基因)科 技等方面,都具有先天的優勢條件。Alec Ross很有信心地說,若台灣是一檔股票,他會毫不遲疑地購買。 然而,台灣在生技醫療方面,最大的限制來自於法規限制過於保守,讓基因體在精準醫療的應用受到很大的 阻礙和衝擊。台灣可向美國借鏡的是人才與政策的開放與彈性態度,找到具有先天優勢與產業價值的部分與 life science做跨領域整合,配合政策法規的彈性開放,相信能夠開創出新的局面。 備註: 一般而言,Liquid Biopsy可大致分為三個範疇: 1 Circulating Cell Free DNA(cfDNA):血液當中游離的 DNA 片段長度通常在100~200bp左右,主 要來自體內細胞代謝、凋亡的產物,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分析,可偵測到體內 DNA 片 段是否有不正常的倍數增加,目前較廣泛的應用有:腫瘤細胞DNA檢測和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 因檢測(NIPT/NIFTY)。 2

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腫瘤生長過程會釋放出部分的癌細胞到血液循環當中,藉由 偵測血液中的癌細胞數量與型態,能夠早期監控腫瘤的生成與轉移或追蹤治療預後腫瘤復發的 狀況,目前已經有部分檢測平台已經被允許用於特定的癌症的臨床檢測。

3 Circulating exosomes and 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細胞與細胞之間為了相互聯繫所釋 放出來大量(1010-12/mL)的膜狀微小囊泡(30~100nm),包覆有許多蛋白質(protein)、 miRNA、mRNA等訊息傳遞物質,會藉由體液的循環系統送達目標組織細胞發會作用。近年來研 究發現有些癌細胞會藉由釋放一些腫瘤胞外體(Tumor-derived exsosomes)來促進腫瘤的生長與 轉移,因此也被看好應用於癌症的早期偵測與癌細胞轉移監控。 10


SEPTEMBER 09

國際生技大廠 Roche & Illumina

上半年營收成長:分子診斷與基因定序為焦點

文 | 基因線上編輯群

今年七月底,羅氏大藥廠(Roche Diagnostics,以下簡稱 Roche)和基因定序大廠Illumina分別宣布上半年和 第二季的營收都呈現上漲的趨勢,而其貢獻似乎都來自於次世代定序(NGS)、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 等技術的成熟,為許多疾病研究、非侵入式診斷、基因檢測等項目帶來重大突破,因此相關生技公司也成 為全球投資人追逐的熱門焦點。 分子診斷讓 Roche 上半年營收成長六個百分點

總部位於瑞士的Roche在7月21日宣布2016上半年度的銷售額為250.2億瑞士法郎(CHF),和去年的235.9億 瑞士法郎相比,成長了6個百分點,其中分子診斷部門貢獻16%,而幕後功臣就是基因定序技術的進步和分 子診斷對醫療的貢獻。在分子診斷部門中,病毒檢驗(virology testing)項目尤其熱門,例如肝炎、人類免 疫缺陷病毒(HIV)及人類乳突病毒(HPV)的病毒負荷檢查(viral load testing)的銷售額上漲了12%,可 見重大疾病、傳染病的檢測漸受重視,Roche也表示今年四月起和6個中低收入的國家合作,增加當地C型肝 炎病毒檢驗及治療的管道。

更多內容 請見

基因線上

官網 :http://www.geneonline.news

11


上個月,Roche的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診斷試

物資料庫客戶的增加帶動銷售成長30%。此外,

劑Cobas EGFR Mutation Test v2通過美國FDA批准,

Illumina本季的研發費用較去年同期多了30%,對

作為抗癌藥物Tarceva的伴隨式診斷試劑,這也是

此,該公司表示和旗下兩家子公司:提供血液檢測

美國FDA首次批准液態切片的診斷試劑,為液態切

的Grail和主打個人基因服務的Helix有關。比爾蓋

片技術的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此外,Roche提到

茲,亞馬遜創辦人等都有投資Grail,可見液態切

它的LightMix Modular Zika Virus Assay已於上月取

片技術前景看好,因為偵測ctDNA時要取得切片檢

得安全認證標誌CE mark並成功上市,運用高通量

體(biopsy)有一定的難度,使得癌細胞後續的突

PCR系統LightCycler 480,分析有Zika病毒感染症狀

變難以被即時掌控,但液態切片技術卻可提供更即

的患者血液。唯獨糖尿病護理的銷售下降6%,但

時且更全面的癌細胞訊息,對於治療中的病人反應

Roche指出其中有4%是由於固定匯率波動所造成,

也能有更好的監控,不過要真正進到液態切片的時

且「美國持續給予價格壓力」也是營收下降的可能

代仍有許多問題,如敏銳度(sensitivity)需要克

原因。

服。

定序技術成熟 Illumina 第二季營收上升 11%

Helix的部分,或許是生物資料庫的建置及大數據

位於聖地牙哥的基因定序大廠Illumina宣告今年第

分析,再加上民眾對基因檢測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

二季營收為6.001億美元,較去年同季的5.394億

解,使得美國市場上不乏個人基因檢測的產品,然

成長了11個百分點。Illumina總裁兼執行長Francis

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院長法蘭西斯•柯林斯

deSouza表示此次營收的成長歸功於定序設備和

(Francis Collins)曾親自試用不同家基因檢測公

陣列相關產品需求增加,其中陣列產品由於DTC

司的產品,並發現某些項目各家公司的結果略有不

營銷(Direct To Consumer)、醫療相關研究和生

同,這也是每家基因檢測公司正在努力改善之處。

12


SEPTEMBER 09

未來奧運戰局 基因科技也加入禁藥規範 !? 文 | 基因線上編輯群

運動違禁藥物的使用規範與糾舉一直是維持國際運

能適合於檢測出使用基因興奮劑的運動員。於是,

動盛事公平性的重要焦點之一。2016年的里約奧

里約奧委會也著手規劃未來奧運更嚴格的檢測手

運也不惶多讓,俄羅斯此次鬧出至少有1/3的選手

段,以避免未來基因科技被應用在運動員的作弊

因為藥物檢測未達過關標準而在開賽前遭到國際奧

上。

委會禁賽處分的醜聞,許多調查指出甚至有可能是 俄羅斯政府帶頭鼓勵選手服用禁藥集體舞弊。

基因興奮劑 強化運動員實力 基因興奮劑是指以基因治療的方式進入運動員相關

由於基因科技的突飛猛進,雖然到目前為止,基因

靶細胞內進行基因改造,令人體產生類似興奮劑作

編輯技術主要都是應用在治療一些罕見和嚴重的疾

用的物質,進而在競賽中獲得不公平的優勢。使用

病的高度實驗性研究,但在可見的未來裡,資金充

基因興奮劑和一般的興奮劑一樣屬於作弊行為嗎?

裕的運動員如果想透過生物駭客的協助改變自己的

應該是的,但和常規的興奮劑相比,基因興奮劑卻

基因增強肌力,也不再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天方夜

更難為人覺察。

譚。也因此,既有的奧運檢查項目與規範,將不再 更多內容 請見

基因線上

官網 :http://www.geneonline.news

13


在7月23號到25號於英格蘭舉辦的歐洲科學公開論

國際奧委會醫學與科學主任Richard Budgett指出,

壇會上,瑞典Karolinska醫學院運動生理學家Carl

最新的興奮劑檢測系統不會在里約奧運會期間使

Johan Sundberg指出:「有一種基因興奮劑能增強

用,但是等系統經過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

腎臟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增強人體耐

的授權實施後,里約奧運運動員的血樣將被運往世

力。還有的基因興奮劑能瞄準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界各地的興奮劑檢驗實驗室,在里約奧運會結束後

(VEGF),提高血液供氧能力。目前,全世界只

開始進行分析,這將是體育運動中第一次引入基因

有少數幾家實驗室有能力提供基因興奮劑,能夠

測試,且國際奧委會可以在十年內對運動員的尿樣

檢測這種作弊手段的實驗室更是少之又少。」,

進行追溯檢驗。

Carl Johan Sundberg說明,通過血液檢測基因中興

基因工程 設計超級完美運動員算不算作弊?

奮劑含量,查看是否有介導基因轉移的病毒運載

奧委會以其前瞻的視野在問題未發生之前就積極謀

體或者其他基因改造的標誌,能識別促紅細胞生

求防範的方式,可是如果科學家做的不僅僅只是利

成素(EPO)在人體內的含量,進而檢測出運動員

用基因作為興奮劑,改造運動員的體質呢?如果徹

是否曾服用興奮劑類藥物紅細胞生成激素刺激劑

頭徹尾的從胚胎的選擇開始,編輯設計出以運動為

(ESA)。

目的而生的寶寶,算不算作弊?如果算的話,又要 如何辨識防範呢?

14


SEPTEMBER 09

早從1988年開始,倫敦Hammersmith醫院的醫生就 已經發展出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 PGD)的技術,可以事先挑選出 染色體正常與不帶有家族遺傳性疾病基因的胚胎植 入子宮,降低新生兒攜帶有罕見家族遺傳疾病的機 率,而隨著基因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罕見疾 病這些年來逐漸加入清單中,能被科學家篩選與過 濾。 哈佛大學教授George Church更預言,現今的CRISPR 基因剪輯技術只要在5到7年的發展,就足以成熟到 能完美剪輯DNA,完全設計出一個基因優勢寶寶。 屆時不只是預先剔除有缺陷的基因,連想要哪方面 運動優勢的寶寶,將都有從頭打造的可能性。而這 些都不再只是科幻小說的情節,現在,已經有父母 可以利用PGD技術選擇孩子的性別,且已有基因公 司提供運算服務,以父母雙方的基因分析替爸爸媽 媽預測未來小孩的生理特徵。當然,人們坐在電腦 前模擬設計自己想要的寶寶樣貌的那一天,還沒有 來臨。儘管人類研究基因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但究 竟哪部分的基因影響怎樣的運動能力,仍有很多的 未知。可是,另一方面來說,人們卻也已經不難想 像在不久後的未來,設計寶寶的運動力將會是有可 能的事。 屆時,是要在國際運動盛事另闢戰場給 CRISPR 設 計出的贏在起跑點上的運動員寶寶們?還是從根本 杜絕這個可能性?在人類有那樣的能力來臨之前, 還有許多技術、安全、法律與倫理問題,需要跨國 與跨專家領域的對談,才能在 CRISPR 基因技術發 展成熟前,訂定出最適合未來社會的規範。

更多內容 請見

基因線上

官網 :http://www.geneonline.news

15


癌細胞請注意 基因編輯魔術師 已隨著免疫療法進入人體試驗 文 | 基因線上編輯群

人類離治癒癌症越來越近了嗎?過去,治療癌症的藥物多以小分子 化學藥物或大分子抗體為主,現今晉昇至細胞層次的癌症免疫療法 (Cancer Immunotherapy),而其中最後矚目的是嵌合抗原受體重 組T細胞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logy therapy, CAR-T)。基因編輯技術出世後,被媲美為可操縱基因的上帝之手, 因其能對基因進行精確操作,比傳統的病毒導入技術還要準確與高效 率卻又便宜。這兩項轟動2014年生醫界的焦點將要融合在一起,會擦 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2014年,美國生技公司開始募集資金開發CAR-T,不少大公司如諾華(Novartis)及輝瑞 (Pfizer)都有自己的CAR-T產品;目前全世界已經有數百個臨床試驗通過嵌合抗原體使 T細胞瞄準癌細胞的特定抗原。CAR-T療法的步驟包括: 1 分離出病人的免疫T細胞 2 大量擴增CAR-T細胞,並且將CAR-T輸回病人體內。 3 以基因工程技術將T細胞嵌合上能辨識癌細胞,或是誘發自行活化的抗體,製造出 癌細胞殺手的CAR-T細胞。

16


SEPTEMBER 09

然而,大多數的CAR-T僅針對B淋巴細胞上的抗 原CD19,所以他的標靶腫瘤侷限於B淋巴細胞 衍生出的血液瘤細胞,對多數的腫瘤是無能為 力的;有限於CAR-T細胞只能辨識細胞表面抗 原,所以開發新興或實體瘤的抗原嵌合體相當 困難。高抗原辨識度的CAR-T細胞雖然威力十 足,但是攻擊癌細胞所產生的細胞因子也會造 成患者的異常免疫反應;CAR-T細胞經過增強修 飾後,也可能會對非腫瘤細胞所產生的微量抗 原引發脫靶毒性。 提及基因剪輯,大家想必耳熟能詳火紅了一陣 子的CRISPR。其實CRISPR最早是細菌用以保 護自身的武器,當噬菌體等外源DNA入侵時, CRISPR會辨識特定外源DNA而發揮剪切作用。 而今經過科學家的改造,CRISPR成了著名的基 因編輯魔術師,其多項優點:無物種限制、低 失敗率與脫靶率,使得生醫各界極力想把它應 用在自己的領域上。

更多內容 請見

基因線上

官網 :http://www.geneonline.news

17


為了能突破CAR-T在實體瘤領域的應用,第四代的CAR-T將會融入CRISPR編輯技術。今年 六月底,美國國家衛生院(NIH)通過了由美國賓州大學Carl June帶領團隊提出的CRISPRCAR-T臨床試驗申請,但目前仍等待FDA核可,預計最快年底可以實行。CRISPR可以升級 CAR-T細胞的兩大功能: 1

可同時敲除多個目標基因:最重要的莫過於免疫檢查點(check point),最好的範例即 是當前的「抗癌明星抗體藥物」的標靶PD1(Programed Death-1)。PD1是免疫細胞上抑 制自身活性的重要蛋白,防止免疫細胞過度活躍,但聰明的癌細胞會通過PD1來防止免 疫細胞的攻擊自己。

2

編輯增加 T 細胞基因:Carl團隊將會在患者的T細胞中添加NY-ESO-1蛋白受體基因,這 是Carl團隊新發現的腫瘤表面蛋白,這種直接編輯基因而取代嵌合多種抗體的方式,可 以確保抗體的完整性以及形體的功能差異。

CRISPR和CAR-T的結合,是美國各生技公司躍躍欲試搶先機的項目;CAR-T領導級的諾華與CRISPR新星公司Intellia Therapeutics展開先機合作,接著首家募股上市的基因編輯公司Editas與朱諾(Juno Therapeutics)也欲拔 此頭籌。雖然這些公司尚未申請進入臨床研究,但他們手中都握著某些相關技術的專利,可想而知,抗癌之戰對 諸多公司而言,不僅是場速度之戰,也是團隊合作夥伴之爭。

超英趕美大「藥」進 中國率領首例 CRISPR 人體試驗

美國科學界激烈角逐首例CRISPR臨床試

TCR),並且插入他們發現的NY-ESO-1蛋白

驗,然而,今年七月底,中國宣布今年八

受體基因。奪得CRISPR首例人體試驗固然

月將要啟動全球首個CRISPR人體試驗。中

是件榮耀,但通常試驗的啟動才是挑戰的

國華西醫院腫瘤學家盧鈾教授所帶領的團

開始。

隊,將要利用CRISPR敲除肺癌患者T細胞的 PD1基因,加強T細胞的抗腫瘤能力。其實

今年七月初,Juno發生了3名CAR-T臨床試

在2015年,FDA已通過了抗PD1的抗體免疫

驗患者因引發神經系統毒性而死亡,美國

治療肺癌藥物上市,但此藥物並不是對所

FDA立即強迫中止試驗;不過後來因檢驗出

有人都有效果,所以冀望從基因層面編輯

誘發原因可能是預處理中的某一化學成分

PD1會有超越的效果。第一期試驗主要著重

導致嚴重神經毒風險,一周後FDA允許繼續

於其安全性與副作用,這是最初步卻也是

進行試驗。儘管Juno宣稱旗下的其他研究

最重要的階段。

並不受會受到影響,業界仍然有不少人擔 心此次的事件將會為CAR-T療法掀起安全議

18

盧鈾團隊的試驗設計與Carl所申請的計劃

題,導致未來FDA對於CAR-T的審核會更有

試驗非常相似,但Carl將會編輯3個基因:

更高的門檻,更不用說CRISPR級的CAR-T試

敲除PD1和一個T細胞受體(T-cell receptor,

驗了。


SEPTEMBER 09

新癌症免疫療法 靠他人免疫細胞抗癌? 文 | 基因線上編輯群

癌症治療的新曙光:免疫療法與基因療法

免疫療法:向健康者借免疫細胞來用

癌症是源自基因異變的疾病,它的形成往往由數種

在2013年,美國《Science》期刊將癌症免疫療法

致癌基因的活化或數種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所累積

選為年度最具有突破性的科學進展。而在2016年

而成。癌症治療,除了透過早期發現以手術切除腫

5月19日,荷蘭癌症研究中心(Netherlands Cancer

瘤得以根治以外。其餘的就只能仰賴

Institute),挪威奧斯陸大學與奧

放射線治療,化學及標靶療法來延長

斯陸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在

壽命。隨著醫學與研究的精進,免疫

《Science》的一項研究成功使癌症

療法與基因療法在近年逐漸取代了上

免疫療法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在此項

述的傳統治療方法,成為癌症治療領

研究中,以荷蘭癌症研究中心的Ton

域的新希望。

Schumacher與奧斯陸大學與奧斯陸大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極為複雜的,它不

學醫院的Johanna Olweus組成的研究

只保護我們免於傳染病的侵襲,更能

團隊假設,即使癌症患者本身的免疫

夠有效率的清除造成病變的細胞。但是,當免疫機

細胞無法辨識與對抗腫瘤細胞,或許可以向健康捐

制減弱或失去控制的時候,邪惡的癌症細胞便有機

贈者承借(borrowed)免疫細胞來並肩抗癌。

可趁,甚至使得病情一發不可收拾。長久以來,科 學家嘗試利用各種方法強化人體免疫系統來治療癌

研究團隊先將帶有基因異變的腫瘤細胞加入從健康

症,這些治療方法被統稱為癌症免疫療法。

捐贈者的免疫細胞裡,刺激免疫細胞的活化。接 著將活化的免疫細胞中的部分靶向組件(targeted components)植入到癌症患者的免疫細胞中,便能 夠使癌症患者的免疫細胞成功辨識癌細胞。

更多內容 請見

基因線上

官網 :http://www.geneonline.news

19


圖/Human T cell

健康

T 細胞才有能力辨識癌細胞

在免疫系統中,T細胞擁有辨識異常細胞及消滅腫瘤細胞的能力。而人體的免疫系統卻無法 有效殺死癌細胞,是因為狡猾的癌細胞發展出與免疫細胞和平相處的方法。在人體健康的 情況下,T細胞能夠有效率的透通免疫細胞表面上的蛋白質片段,分辨入侵的外來物。而癌 細胞雖然也會在細胞表面表達外源蛋白片段(foreign protein fragment)或新生抗原(neoantigens),卻能夠僥倖躲過T細胞的辨識及攻擊。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先是收集了3名黑色素瘤患者在腫瘤細胞表面上所呈現的所有外源 蛋白片段,再測試患者T細胞的辨識度。實驗結果發現,儘管患者的癌細胞呈現了大量不同 的外源蛋白片段,患者的T細胞卻仍無法成功辨識大部份腫瘤細胞的異常蛋白片段。但是, 健康捐贈者的T細胞能夠成功辨識出許多患者T細胞無法辨識出的異常蛋白片段。 透過訪問,研究團隊表示,儘管此研究仍在初期階段,距離用在癌症治療仍有一段路要 走。但是,此研究的實驗結果證明了利用健康捐贈者來外包(outsource)癌症免疫力的假 設是合理的。未來研究團隊將致力於探索可以被T細胞辨識的外源蛋白片段及分離T細胞更 有效率的方法。

20


SEPTEMBER 09

光控你的細胞! 啟動光遺傳臨床治療 文 | 基因線上編輯群

植物是如何讓自己向著太陽以利光合作用的進行?其實植物葉子細胞中存 在著對光線敏感的色素蛋白,好比人類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當感知光的 來源會改變其蛋白質結構,而傳遞訊息給植物改變其生長方向。而科學 家在藻類的「眼點」中發現一種感光蛋白:第二型光敏離子通道視蛋白 (Channelrhodopsin-2, ChR2),科學家們突發奇想,如果將其彌補人類視網 膜感光蛋白異常的病患的視蛋白,會不會讓他們恢復視力?! 光遺傳學(Optogenetics)是當前神經科學領域最先進的科技之一,利用基 因學的方法在大腦中安裝一個光控制的開關;藉由特定波長的光調節,大腦 中欲調節的機制開關就能打開。這種有趣的光控機制即是一種天然海藻感光 離子通道蛋白ChR2,藍光可以誘發此通道讓陽離子流進細胞內,導致神經 衝動。許多創新的發明一開始都不被大眾所接納;從2005年的默默無聞, 到2010年被Nature Method選為年度突破方法;光遺傳學之父Karl Deisseroth 使用病毒基因載體感染宿主,導入光調控性的ChR2基因於特定於老鼠海馬 迴的細胞株中,成功利用藍光激活此神經細胞的活性,控制動作電位與突觸 傳導的興奮與抑制,這是第一個光遺傳學技術利用於哺乳類細胞的例子。然 而,早在2005年,這種突破性的想法卻被「無未來實際應用性」的原因接 連被頂尖期刊拒稿,卻在發表後引起神經學界的一波跟隨。

更多內容 請見

基因線上

官網 :http://www.geneonline.news

21


22


SEPTEMBER 09

由大腦至目標全身 從模式到進行臨床

光遺傳學治療步入臨床 失明患者可望一線曙光

近年來,光遺傳學應用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2012

光遺傳學治療史上的第一位病人:今年二月底,

年Karl與諾貝爾得獎主Tonegawa Susumu的合作結

一名因為色素性視網膜炎(retinintis pigmentosa,

果,在小鼠海馬迴注射裝有ChR2的載體並連接光

RP)而失明的患者接受了RetroSense的治療。色素

纖至此腦區。接受刺激訓練後,小鼠海馬迴內的特

性視網膜炎是一個遺傳傾向的慢性疾病,患者由於

定細胞(後命名為記憶痕跡細胞,engram cell)會

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包括視錐與視桿細胞逐漸死

被活化並表現ChR2;有趣的是,小鼠在接受藍光

亡,故眼睛無法將信號通過神經傳遞給大腦;全球

之後表現出他們「記得」訓練反應的行為。結果證

約略1/10的盲人是因為此疾病而失明,且目前沒有

明了記憶的儲存是由神經細胞間建立新的連結所形

任何治療辦法。RetroSense的光遺傳基因治療RST-

成的,而回想這些回憶需要強化這些連結神經,但

001是通過賦予視網膜神經節細胞適量的光敏感性

腦部的受傷或老化便會阻塞這些連結而影響記憶的

來彌補光感受器的缺失,患者將被感染攜帶ChR2

提取;然而,這些無法讀取的記憶痕跡仍然保留在

基因的病毒,使神經節細胞變成感光細胞,而當藍

失憶的大腦裡,通過刺激與活化相關的細胞信號通

光照色刺激後將視覺訊息傳送至大腦。

路便可疏通這些遺忘的記憶 然而,已知藻蛋白對光的敏感度只有視錐細胞的千 而10年後,光遺傳學已不僅適用於結合核磁共振

分之一,而且視網膜的複雜網絡來自多種光敏視細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了

胞的訊號,而不只仰賴單一藻類ChR2的「初始信

解神經活動模式及訊息形成而繪成大腦圖譜,其技

號」,此外,ChR2僅對藍光敏感,意味著RST-001

術的應用逐漸在其他領域探索人體的奧秘:今年3

療法成功的患者也僅能夠看到藍色的事物。倘若

月,美國Tufts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將此技術應用

RetroSense的試驗結果順利,接下來的研究將會是

於癌症,他們在模式蛙胚胎轉殖Ras癌基因與可被

如何提升ChR2恢復人類視力的程度了。

藍光誘發的正電離子通道蛋白,當接受藍光刺激 後,可使得去極化狀態的腫瘤細胞因正電荷離子通

目前產學各界除了嘗試將光敏蛋白轉殖與表達在各

道的開啟而回復到健康細胞的負極化的狀態,降低

種模式體,廣泛應用於各類可被激活或抑制的細胞

腫瘤的形成。

活性異常疾病,同時開發各類適合的光敏蛋白,及 其對特定生物功能和行為的影響。另一項極具潛力

雖然光遺傳學技術在實驗室裡掀起一波熱潮,但是

的臨床應用也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反項於激發神

需要在小鼠或模式動物體內植入侵入性光纖,限制

經的視網膜療法,Karl協辦的加州的新興生醫公司

了這項技術的臨床應用。然而,美國的私人生醫研

Circuit Therapeutics 仰賴於光可出透皮膚的能力,

創公司RetroSense Therapeutics率先將這一革命性的

欲利用光敏蛋白來抑制神經元活性,通過抑制疼痛

技術帶到臨床醫學,RetroSense也於今年《MIT 科

訊號傳送到大腦以達到止痛的效果。此外,為了可

技評論》獲評為年度「最聰明」的創意公司之一。

以獨立於光纖,科學家嘗試開發規模小且獨立發光

眼睛是實行光遺傳學的理想標靶,因為眼睛對光線

的移植物質;光遺傳學的終極目標是可以通過特殊

極具敏銳,且視網膜直接暴露外在光線,不需要額

系統來偵測出病發產生的異常神經訊號,並且可

外的光纖或手術實行,更重要的是,免疫細胞無法

以自行誘發光源進而修補異常訊號而抑制發病的症

進入眼部攻擊基因轉移的外源性蛋白。

狀。

更多內容 請見

基因線上

官網 :http://www.geneonline.news

23


BEAUTIFUL COUNTRYSIDE

過量農藥易引發慢性疾病

EXPERT

有機農作幫助完整生態保育,提供健康安全食材 文 | 林詳崴

近來,許多媒體曾大幅報導:「研究:有機食物沒有更 營養,無益健康。」但經過台灣大學農藝系郭華仁教 授嚴謹的學理考證,發現這是天大的誤會,實際上這是 取材於2012年的研究報導。當年一篇學術論文(SmithSpangler),標題是『有機食物比慣行農法的食物更安 全、更健康嗎?』,論文的摘要表示:「有機食物中有

採訪專家 | 台灣大學農藝系 郭華仁 教授 研究專長

益健康的成分沒更多,但有害物質,如農藥殘留與(肉 品的)抗生素、病菌…等,會較少。」郭教授問:「既 然少了有害物質,怎麼說無益健康?」。

24

.種子技術

.有機農業

.種子生態學

.農業科技法律

推廣有機農業超過20餘年,著有《種子學》


SEPTEMBER 09

慣行農法當道 田園不再自然 曾經,您有站上那鬱鬱蒼翠的農田上,

養料的細菌就會增多,把土壤有機質用

踩著鬆軟的土壤,聽聞那天然風味的鳥

光,進而讓土地越貧乏」, 破壞生態平

語花香? 然而,現代都會化的生活,

衡「農藥不僅殺蟲,也毒殺多種田野生

多數人皆少有機會碰觸到農業,即使偶

物,除了破壞生態平衡外,農藥殘留也

爾經過農田,也感受不到自然的氣息。

是現代人食用蔬果的最大問題之一,過

因為現代農業倡用「慣行農法」,即大

量農藥間接累積於人體內,造成肝臟、

量使用化肥與農藥、除草劑的農耕方

腎臟的負擔,影響人類健康」,水土保

法,這樣的好處是初期可以增加農貨的

持失衡「大量使用除草劑,造成土壤表

產收,但是長期下來,它帶來的卻是可

層植被死亡,無法涵養水份,且因缺乏

怕的負面效益,土地貧乏「施用過多氮

植物的根吸附土壤,導致大雨大水沖刷

肥,土壤中此類細菌將會減少,而需要

時,容易出現土壤流失」。

政府應鼓勵有機農法

針對於此

倡導自然生態與人文發展的結合

郭華仁教授給相關單位的建議

台灣自1992年起,推行有機農 法已有20多年,然而有機田佔農 田總面積,比例也僅0.8%,僅花 蓮、台東有較多的有機田,其他地

觀念與習慣難改 二戰後,各國政府為配合產 業發展,長年教育農民需使 用此類化工品。

法規面:訂定有機農業法納入農產 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及有機農促進 條例草案的,精神執行面:與民間 團體合作展開全民教育,說明全面 化有機農業的重要性與急迫性。

區比例更低。 成本費用問題

如同毒癮般 已無法停用

農民以除草劑降低人工除草 的成本,即使想轉作有機農 法,也受限於門檻較高,政 府對應的補助較少,農民無 力承擔經濟面臨的壓力。

由於長年使用化肥及除草 劑,造成土壤生態與植被的 改變,原本多數有利於植物 生長的生態系統已死亡。

推行著實不易 主因有三

有機食品雖已推行多年,民眾大多也都了解有機食品含有較天然健康的物質,但礙於政 府政策問題,在有機農作的推廣仍有一定的難度。郭華仁教授認為目前的農業有如: 「加護病房型農業」,隨著人類長年使用石油製品,除作能源、一般民生製品外,也轉 作農藥、化肥使用,然而,隨著石油遲早面臨消耗完的一天,及目前水資源的逐漸匱 乏、溫室效應…等人為因素造成環境改變,進而影響生態變遷,這些都會帶給人類生存 嚴重的影響。有機農地的提升是根本解決諸多環境問題的有效辦法之一。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25


COCONUT OIL

EXPERT

吃椰子油好嗎? 屬於人體易吸收的中鏈脂肪酸 健康醫療網編輯群 | 關嘉慶

人和動物的脂肪幾乎全是長鏈脂肪,而椰子油正屬於中鏈脂 肪酸,進入人體後直接分解產生能量,較少轉換為人體脂肪 儲存或在血管中聚集,也不會增加膽固醇,因而有助於預防 專家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 周千欽 營養師

心臟病。 食用油風暴後,家庭主婦開始檢視每天該吃什麼油最安全, 吃什麼油更健康;就連椰子油,也都受到民眾高度關注!營 養師指出,椰子油對健康各有利弊,就好像一體兩面,若是 平常要吃椰子油,最好選用不要太精緻加工的椰子油。

26


SEPTEMBER 09

椰子油屬中鏈脂肪酸 易被人體吸收 椰子油在最近幾年暴紅,不只是

可以增加好的膽固醇,這是其好

椰子油千萬不要太過精緻,不要

烘焙時可以食用到椰子油,就連

的一面;但是,椰子油中所含有

選用加工烘焙的椰子油。

炒菜,也有人開始使用椰子油。

的棕櫚酸和肉豆蔻酸,卻會增加

「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

總膽固醇,這卻是其壞的一面。

量蛋白質、低醣類飲食,主要用

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表示,椰子

另外,根據國外一項研究顯示,

於治療兒童癲癇。而相關研究則

油屬於中鏈脂肪酸,較易被人體

椰子油可以延緩阿滋海默症惡

是發現,由於生酮飲食只攝取少

吸收的食用油。雖然吃椰子油有

化,能夠防範失智症,也致使椰

量的醣類,肝臟便會將脂肪轉換

不少好處,但是卻也有壞處;就

子油受到不少高齡者青睞。周千

成脂肪酸和酮體,酮體運經腦

好像一體兩面。周千欽營養師進

欽營養師指出,此項研究即是

部,取代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

一步表示,椰子油所含有的成分

以椰子油來進行「生酮飲食」療

進而可提供腦部營養,以達到活

中,以月桂酸最多,由於月桂酸

法;但是要注意的是,所攝取的

絡腦部訊息傳達。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27


OLIVES OIL EXPERT

橄欖油好健康? 營養師:分級很重要 健康醫療網編輯群 | 張子容

橄欖油的因為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橄欖多酚,許多臨床實驗 發現,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因此被奉為油品界的聖品。但是 你知道嗎?橄欖從栽種、採收、儲存、榨油、裝瓶與運送等過程, 專家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 周千欽 營養師

28

都會影響橄欖油的品質,大賣場裡陳列了百百種橄欖油,選對才能 吃得健康。


SEPTEMBER 09

品油師是關鍵 除了透過化學儀器的分析外,品油師更是在評鑑油 品優劣的關鍵角色。依照O.N.A.O.O.透過感官品油的 評鑑,規範:有果香,沒有任何負面感官者,才能 宣稱Extra virgin olive oil,而負面感官低於3.5者, 屬於Virgin olive oil,高於3.5者屬於Lampante(義大 利原意是燈油的意思,就是品質差,只能拿去點燈 用),不可直接食用。榨油廠完成榨油後,橄欖油 裝瓶公司通常會聘請品油師,透過感官評鑑(嗅覺與 味覺)來確認橄欖油的品質與等級。 Lampante 低級橄欖油去哪了?

部分廠商利用除臭與精煉的技術,將不適合食用的 Lampante等級的冷壓初榨橄欖油,混合一點點extra virgin olive oil,成為市面上的Pure olive oil也就是 「純橄欖油」,而初榨後的果渣還可以透過化學溶劑 的萃取,製作成Refined olive oil,就是俗稱的「精製 橄欖油」。 慎選橄欖油 聞出好健康 現代商人將Lampante純化、脫臭、精緻,變成純橄欖 油,這樣的加工過程,橄欖油中許多對身體有益的 營養素、多酚類、抗氧化物就會慢慢消失,只吃到 『油』而已。因此建議,最好只買Extra virgin olive oil,買回去後先聞聞看是否真有果香或青草香,好 的特級初榨橄欖油聞起來會像果汁一樣清香。

橄欖油的分類與等級 依照國際橄欖油委員會I.O.C(international Oliver Council)的定義最 適合食用的橄欖油分為三類: 1 Extra virgin olive oil

特級初榨橄欖油

2 Virgin olive oil

初榨橄欖油

3 Ordinary olive oil

普通初榨橄欖油

三者間的差別在於其酸價(油品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小於0.8%、 2.0%、3.3%,要製作品質優的初榨橄欖油,一定要全程控制在 28°C以下,才能宣稱為冷壓製程。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29


西西里的味蕾珍珠 義大利傳奇Pavarotti是上帝所親吻過的聲 音,而能療癒撫慰杜蘭朵公主的,就是這 來自西西里的味蕾珍珠;一滴滴珍貴的 “BARBERA巴貝拉”初榨橄欖油。

BARBERA橄欖油的創始者“Renzo BARBERA”於1890年選擇 定居在巴勒莫(西西里第一大城)一個經歷希臘、羅馬、阿 拉伯、拜占庭及歐洲各國洗禮的文化聖地。1936年Manfredi Sr.突發奇想,前往威尼斯玻璃島,設計了第一支橄欖油玻璃 瓶,1894年創立之初起,即屢獲國際大獎,今年2016又再度 拿下第二十五屆義大利佩薩羅國家橄欖油比賽最優良獎。 歷來共獲得超過世界性橄欖油獎項五十餘座,這麼多激烈競 爭下所拿到的這些肯定,超過代表著BARBERA的品質相當穩 定,面對全球的競爭、最嚴格的檢驗,依然是世界最高等級的 初榨橄欖油產品。獲獎無數!金獎油品實至名歸。百年後的今 天依然風靡全球。 義大利橄欖油的產量雖然只佔了世界橄欖油總量的22%左右, 但義大利特級初榨橄欖油所獲歐盟高品質橄欖油認證的產品卻 高達43個,好的初榨橄欖油味道有多種風味層次,從辛辣、 甘醇、熱帶果香…等;品油師會將橄欖油倒在品油杯中,在掌 中加以旋轉搖晃,將油溫適度提高,聞香查察是否有前述氣味 出現,再快速吸一小口油立即吞下,感受喉嚨是否出現淡淡苦 感或是辛香微辣的感受。 文 | 胡毓偉


N。1 甜度最為平衡,入口甘醇, 尾韻帶著果香,食用後有香 甜的綠番茄和清新的橄欖辣 味相當適合各式高級菜餚, 尤其是肉類,可以昇華出食 物中更細緻的風味。

N。3 口感溫和,帶有堅果杏仁 味,在果味及辣味上完美和 諧,適合使用在各式冷盤及 青蔬沙拉中。

N。5 完熟的熱帶果香及杏仁松子 香 沒有苦澀口感,些許辛 辣味保留原始豐富的口感及 飽足香氣。相當適合各式海 鮮菜餚,可以帶出食物中 的精髓。更可以每日飲用 5~10ml。

LORENZO BARBERA產品選項十分豐富可滿足您對於餐飲烹飪的任何需求,其中獲得世界級獎項的初榨橄欖油 超過10款以上,絕對是品味料理的最佳魔法珍珠。「義大利人的廚房裡絕對不會只有一瓶橄欖油」 綠橄欖總經理Tommy」這樣跟我說著,對於把橄欖油當成廚房的靈魂如此看待的義大利人來說,準 備幾瓶好的橄欖油在料理架上是天經地義的。不同方式製作的初榨橄欖油對應著不同的餐點食材, 如初榨橄欖油極品LORENZO系列

每天為自己的健康加分 一瓶好的初榨橄欖油,不但只能在每年10~12月進行採收一 次,採集後的油裝瓶完成後也只有不到一年多的保存期,是 相當珍貴的液體黃金。初榨橄欖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最高達可70%),這對身體循環系統單元有好處。此外, 初榨橄欖油沒有經過化學處理,也沒有添加防腐劑,所以保 留了橄欖成熟後所含有的維生素、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其他 健康的天然成分。綠橄欖有限公司所進口的BARBERA初榨 橄欖油,是您呵護自己健康身體與生活品質好的選擇,唯有 最天然的油品,才能給您最需要的健康元素。 邁向更美好的品味人生 現代社會往往處於緊繃又高壓的生活重擔之下,我們可以讓 自己在飲食文化上做更好的選擇,在餐桌前放鬆心情好好舒 壓一身的疲憊,僅僅一滴初榨橄欖油會讓您得到美味提升的 層次感受,並且舒緩勞苦的身心,迎接更多挑戰。 買了份Prime或Choice等級的牛肉,請善待自己千萬別再使 用廉價的橄欖油來料理他了!幾滴的用量卻足以損毀美好的 食材,換瓶好的BARBERA初榨橄欖油,雖然價格比起其他 油品稍高,但身體會誠實的告訴自己這些細微且強壯的力量 在體內展開,別讓廉價的油品成為無盡的負擔。花崗岩碾壓 鮮活的初榨所帶來的絕對品味提升、爽朗的健康安全升級, 心靈與身理的體認上您將得到更多美味與健康的愉悅享受。

綠橄欖有限公司 | 張明健 Tommy 總經理

「請把西西里放在餐桌上,你們將感受歷史的味道」— 歌德 綠 橄 欖 有 限 公 司 h ttp ://w w w .greenol i ve.tw

服務專線 0800-660-110


卡卡上班族要注意 每日補充5益菌告別便秘

健康醫療網編輯群 | 林怡亭

30歲的方小姐從事科技製造業,每天面對工作壓力,又擔心自己會不會出現在下一波 無薪假名單內,持續的精神壓力、過度疲勞,再加上多外食、久坐及少運動等,於是便 秘上身,方小姐就曾經因一週都無法順利排便,便秘嚴重,甚至必須吃瀉藥來排便,讓 她苦不堪言。 飲食西化、壓力大 容易「腸」出問題 腸道保健專家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醫師表示,一星期內排便次 數少於三次且排便量太少、糞便太硬或排便困難持續多天,就可稱之為便秘。根據統 計,全台灣約有600萬人有便秘困擾,等同於三人就有一個飽受「不通」之苦。隨著飲 食西化,肉食主義盛行,加上睡眠不足、壓力太大及運動不足,都是上班族常見便秘原 因,若不積極尋求改善,就可能演變成習慣性便秘,引發更多健康問題。

32


SEPTEMBER 09

GOOD BACTERIA 許多疾病源自不健康腸道,維持健康從「腸」計議

每日補充5益菌,維持健康事半功倍

王輝明醫師進一步說明,很多疾病都是因腸道不健

王輝明醫師建議,平時應增加益生菌的攝取,促使

康引起的,當腸道中的益菌數量多過壞菌時,中間

腸道健康、維持消化道機能,促使腸道菌叢生態平

菌會扮演協助健康機轉運作的推手;相對地,若菌

衡,一天最少需要補充超過100億的活菌數。但益

相失衡,中間菌則可能轉換為壞菌的幫手,因此便

生菌種類繁多,每一株菌種都有自己負責的工作;

秘、腹瀉、濕疹、過敏等問題就會找上門了。而便

研究指出,副乾酪乳酸桿菌、酵素乳酸桿菌、嗜酸

秘會使腸道益菌大量減少,腸道機能受到影響,嚴

乳酸桿菌、雷諾氏乳酸桿菌及比菲德氏雙歧乳酸桿

重損害了人體的健康。毒素若是堆積在腸道內,除

菌五益菌能夠相互支援。益生菌不是吃越多越好,

了破壞菌相平衡、造成腸道細胞發炎、病變外,也

建議民眾慎選適合自己的腸道保健方式,才能享有

可能會經由循環系統轉移至其他器官,造成其他臟

健康人生。

器細胞病變。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33


NATTO

促腸道健康

納豆菌可抗胃酸

EXPERT

健康醫療網編輯群 | 郭庚儒

你吃的益生菌有效嗎?坊間有許多益生菌產品,主打進促腸道 健康、改善便祕;但有些人天天吃卻沒有效果,可能是吃錯 了!國內研究發現,高達9成的益生菌會被胃酸殺死,而納豆菌 可抵抗強酸,通過胃酸、直達腸道,才能真正發揮功效。

專家 |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林桓生 醫師

34


SEPTEMBER 09

現代人飲食不均衡

黏性愈強食物酵素含量也愈高

容易便秘、增加罹癌風險

可預防大腸癌

益生菌有許多種類,如乳酸菌、比菲德氏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桓

菌、酵母菌、納豆菌等,對身體的好也不

生表示,黏性食物的黏,來自高纖維、高酵

少,尤其現在人飲食不均衡,外食族的蔬

素,經過攪拌其黏性愈強、酵素含量也愈

果量攝取不足,容易便祕,甚至增加罹患

高,例如納豆、秋葵、海藻、昆布、山藥、

腸癌的風險,而補充益生菌能夠增加好

木耳等,能減少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吸收,並

菌、抑制壞菌,維持腸道健康環境。

提供益菌維生的原料,可促進消化與排便, 進而預防大腸癌。

孢子型納豆菌可耐強酸高溫 不易被胃酸分解

黏性食物也是控糖好幫手!林桓生指出,碳

研究發現,高達9成以上的益生菌,入口、

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質是人體重要的3大

下肚之際,就先被胃酸分解,幾乎沒有活

營養素,其中碳水化合物來自單醣類的砂糖

菌可通過強酸,就算補充再多也無效,建

與水果、澱粉類的穀物與豆類,以及食物纖

議民眾選擇時要留意益生菌的種類。實驗

維,攸關血糖高低。

證實,孢子型納豆菌在常溫下穩定,且耐 強酸高溫,不會被胃酸分解,可直達腸 道,促進腸內好菌活化、抑制壞菌增生, 能夠確實改善腸道環境,達到改善便祕的 效果,維持身體機能健康。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35




FUCOIDAN 減緩化療副作用

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

文 | 生醫編輯群

台灣之光!國內最新研究證實,

衛福部日前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

性病輔助上已有許多重要發現,

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可改善癌症

因,不意外的癌症連續34年位居

而最新的研究顯示,台灣小分子

惡病質,並能降低化療所產生之

十大死因之首,因癌症死亡的人

褐藻醣膠在改善化療所產生的副

副作用,成果已登上美國《腫瘤

數,更占全部死亡人數近3成,

作用上,成效相當顯著,這項研

標靶》醫學期刊(Oncotarget),

顯見癌症問題,已成為國人健康

究結果,也獲得美國癌症醫學期

此研究也是全球首度發現小分子

頭號殺手。近年來,從褐藻類所

刊Oncotarget肯定刊載。

褐藻醣膠改善化療副作用之詳盡

萃取出來之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

機轉。

(Oligo Fucoidan),在癌症及慢

利用生物水解切割為「小分子」 提高萃取率 褐藻醣膠為褐藻所含之獨特多醣體成分,台灣研究單位利 用生物水解方式,將其切割為「小分子」形式,不僅提高 萃取率,也大幅提升其生物活性。藉由近年來產官學界持 續投入研究,已證實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可抑制癌細胞周 遭血管新生、促使癌細胞走向凋亡、降低癌細胞轉移及癌 幹細胞復發…等功能,因此對於癌症臨床輔助治療具高度 上圖 | 研究證實,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 可大幅降低化療產生的副作用,減少肌肉 生長抑制素myostatin、活化素Activin A、 促發炎細胞因子NF-κB活化,改善癌症惡病質。

38

發展潛力。


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具有三 大降低化療副作用之功能 -增加肌肉蛋白生成 -降低肌肉萎縮速度 -保護腸胃道的代謝及吸收功能

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 具抗發炎、減緩癌症化療副作用 慈濟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周志中說明,高達8成癌症 患者接受化療,都會出現肌肉萎縮、腸胃功能損傷、 厭食、疲勞,以及抑制蛋白質吸收等副作用,最終造 成惡病質而增加死亡率。最新研究發現,台灣小分子 褐藻醣膠可改善化療造成的腸胃功能損傷,還具有雙 向調控的功能,在減少肌肉萎縮的同時,並且增加蛋 白質生成,大幅改善化療副作用、提升存活率。 周志中教授在先前研究發現,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具 有良好抗發炎功能,因此認為對於化療所引起副作 用,應該具有顯著改善效果。於是耗費數年時間實 驗,針對罹患惡性膀胱癌之小鼠,研究單純接受化 療,與合併餵食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之個體差異。

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 下階段4大研究方向 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目前已於教學醫院,完成大腸直腸癌患者的人體臨床收案,並正在進行解盲分析,周志 中教授肯定,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對於癌症治療輔助的發展前景,下一階段具有四大研究方向:

1 可針對不同癌症、不同期別進行人體試驗 2 發現更多抑制癌症機轉的方法 3 可望降低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 4 加成化療、放療之效用。希望能讓癌友在治療期間,提高生活品質,順利完成癌症治療過程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39


EXPERT

五大營養素護眼抗氧化

蝦紅素勝出 健康醫療網編輯群 | 許碩穎

小時候總聽到長輩說,多吃胡蘿蔔可以讓眼睛漂亮,現在有 醫學證實此說法了。日前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多 吃「類胡蘿蔔素」蔬果(如青花菜、菠菜)的人,視網膜衰 專家 | 童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醫師 陳沛仁 醫師

40

退程度比同齡者輕微,而葉黃素、蝦紅素、玉米黃素,就是 類胡蘿蔔素大家族的成員之一。


SEPTEMBER 09

ASTAXANTHIN 五大營養素可護眼蝦紅素為最

釋,其實不論是葉黃素或是蝦紅素,都有抗藍

研究更指出,花青素、葉黃素、玉米黃素、β-胡

光、紫外線、抗氧化等作用,目前也有研究指出

蘿蔔素和蝦紅素,這五大營養素都有護眼功效。

可降低黃斑部病變、降低白內障生成的機會。

而其中,又以蝦紅素的抗氧化性最高,不僅能消 除眼部疲勞、舒解不適,還可避免黃斑部提早退

而一般人以為眼睛痠澀、乾眼症就要吃葉黃素,

化(AMD)、青光眼,也可保護糖尿病患者眼部

陳沛仁醫師強調,乾眼症患者應可多攝取不飽和

健康,遠離失明。研究解釋,當眼睛露在陽光、

脂肪酸類食物,並非葉黃素,如亞馬仁、杏仁、

紫外線下,會導致自由基產生對眼部造成傷害。

酪梨、鮭魚與橄欖油等。此外,如研究所述,多

研究也表示,蝦紅素比β-胡蘿蔔素能夠更有效的

吃β-胡蘿蔔素也可護眼,但也有研究指出,吸菸

避免紫外線所帶來的氧化傷害。

者攝取β-胡蘿蔔素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

對此,童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沛仁醫師表示,根

醫師呼籲,民眾要護眼,就要從平時的均衡飲食

據目前學界研究,就「抗氧化」效果,蝦紅素確

做起,各色蔬果都應攝取、外出時配戴太陽眼鏡

實比葉黃素來得好,在動物實驗中可知蝦紅素對

保護眼睛、隔離紫外線,若眼鏡有不適時,應立

於青光眼、眼壓高的患者有緩解的效果。醫師解

即至眼科檢查,才能避免黃斑部病變等傷害。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41


DEPRESSION

世紀疾病

憂鬱情緒 新妙方:「菌-腸-腦 軸線」是關鍵! 文 | 林詳崴

「憂鬱症」與愛滋病和癌症同樣惡名昭彰的疾病,正悄悄地向台

EXPERT

灣社會襲來,礙於精神疾病的汙名與標籤,民眾經常懷抱恐懼與 誤解,使得憂鬱症的病患錯過早期介入的黃金治療時期,有感於 門診病人和家屬的痛苦,蔡佳芬醫師決定走入社區宣導,從預防 醫學做起,希望能幫助更多人。 面對民眾詢問如何預防憂鬱症或擔心自己可能有憂鬱症的疑慮, 蔡佳芬醫師表示:「每個人都會有憂鬱的時候,但不是每個人都 會得到憂鬱症,建議維持健康身心的方法,不外是規律的生活作 息和營養均衡的飲食,但現在多一項新選擇,補充精神益生菌, 紓解壓力與身心症狀,或許能幫助你避開憂鬱症的情緒浪潮。」

42

專家 |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 蔡佳芬 醫師


SEPTEMBER 09

當消化醫學遇上精神醫學 菌腸腦軸線理論的新突破 早在上個世紀,肝膽胃腸科的醫師們就熟悉利 用抗生素、益生質或益生菌改善腸道菌叢的狀 態,讓病人恢復健康。21世紀後,為了解開 憂鬱症與自閉症的謎題,精神科醫師們也嘗試 解決病人臨床上出現的功能性消化疾病,動物 實驗證實,特定益生菌能改善病人腸道發炎的 菌可能影響精神心理的研究已漸趨成熟也是

理論與實務結合 從腸道保健看憂鬱症防治

近年來引發醫學界熱烈討論的「菌-腸-腦軸線

臨床上經常見到精神科患者併有消化問題,部

(microbiome gut-brain axis)」。

分精神用藥也有便秘與抑制食欲的副作用,蔡

2015年10月Nature期刊刊登了“Brain Meet

佳芬醫師在門診時也常遇到病患諮詢藥物之外

Gut”專文,文中列舉多項指標性的菌腸腦軸相

的選擇,蔡醫師相當樂於推薦患者使用較安

關研究,McMaster大學Stephen Collins教授長

全、無副作用的益生菌作為輔助。

症狀,且能有效改變腸道血清素的濃度,腸道

期追蹤因感染大腸桿菌與曲狀桿菌而導致罹患 慢性腸躁症的病患,並且發現這些病患當中有

蔡佳芬醫師分享臨床案例時提到,一位罹患憂

極高比例合併罹患憂鬱症及焦慮症,這項研究

鬱症的婦女平時十分注重攝取蔬果,但仍有便

成為帶動相關研究的濫觴,啟發許多國際機構

祕困擾,並明言拒絕軟便劑,蔡醫師評估後,

競相針對菌腸腦軸研究投入資源,在台灣,由

建議病患使用精神益生菌,經過幾個月服用,

蔡英傑教授帶領的陽明大學研究團隊亦開發出

病患狀況逐漸穩定,而陪伴婦女就診的丈夫也

「PS128精神益生菌」,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能

明顯感受到妻子情緒較為安穩,甚至自己也一

夠改善實驗鼠的類憂鬱行為,調節實驗動物腦

起服用,舒緩長期照顧患者的身心壓力。

內的多巴胺和血清素濃度。

精神健康從腸計議 好心情飲食指南 平時工作忙碌、壓力大、或是遭逢失戀、失婚或失親等重大創傷事件,許多人的情緒困擾通常伴隨不規律 生活與飲食失調的狀況,因此出現暫時而輕微的焦慮或憂鬱症狀,蔡醫師推薦下列食物,改善身心狀態:

1 富含維他命B群的食物,可穩定神經、緩解疲勞: 小麥胚芽、動物瘦肉及肝臟、堅果、深色蔬菜(綠花椰菜、波菜…等)、奇異果。 2 富含色胺酸的食物,為身體製造血清素的材料,協助神經傳導: 大豆、香蕉、牛奶、南瓜子、芝麻、鮭魚、鱈魚。 3 富含鈣、鎂的食物,神經傳導需礦物質作為訊息傳遞的輔助功能: 牛奶、小魚乾、黑芝麻、豆腐、海帶。 4 功效經科學驗證的保健食品:精神益生菌,富含Ω3脂肪酸的魚油,維他命B群 蔡醫師亦提醒大家,坊間廣告盛行以巧克力、蛋糕或飲料等高糖份、高不飽和脂肪的食物療癒心情,雖具有暫 時提振心情的功效,但其效果短暫且有引發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以及『糖上癮』疑慮,並不建議經常使用。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43


TWILIGHT

EXPERT

精神健康新曙光 陽明大學研發亞洲首支精神益生菌

文 | 林詳崴

2011年,台灣經濟部以學界科專計畫補助陽明大學蔡英傑教授 團隊近四千萬台幣經費,開啟「以腦腸軸線為基礎之益生菌研 發」專案,為台灣開發出全亞洲第一支可改善憂鬱、焦慮、 腸 躁症狀的「精神益生菌」;後續包括高齡者憂鬱症、自閉症、 帕金森氏症等相關臨床研究案亦已陸續啟動,為國內精神醫學 界近期最關注之熱門話題。 專家 | 陽明大學生化所 蔡英傑教授

蔡教授表示,益生菌的研究進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功能性益生菌株研究大不易 三年四千萬孕育驕傲成果 蔡英傑教授及其團隊研究乳酸菌

1

腸道消化功能改善

數十載,是亞洲相關領域的權

2

免疫調節功能

威。陽明大學團隊自其菌株庫中

3

預防代謝症候群

具功效特色之專利「精神益生

4

神經心理調節功能

菌」,其中植物乳桿菌PS128為

近千株益生菌中,篩選出四株各

第一株進入人體臨床研究且已商 品化上市之菌株。


國際研究趨勢:精神健康從「腸」開始 “Mental Health:Thinking From the Gut”是2015年2月Nature期刊所刊登,著名科技評論 作家Charles Schmidt執筆之專文,其副標為「對腸道菌的研究進展,孕育出展新的精神益 生菌(Psychobiotics),可以治療焦慮、憂鬱及各種情緒障礙。」文章中列舉許多重要研 究,例如以抗生素、病菌感染、壓力處理等方法,老鼠腸道菌失調時,會出現類似憂鬱、 躁鬱,甚至自閉症的行為,以及各種神經系統病變,而投予特定的益生菌株後,則可有效 改善這些異常現象。Nature此文,恰恰歸納與摘錄出近幾年菌腦腸軸線的研究趨勢,以及 精神益生菌突飛猛進的實驗成果。

雙向調節多巴胺與血清素濃度

元數量相較於控制組的小鼠多出許多,而

PS128獨佔精神益生菌鰲頭

且活動能力與平衡感表現有顯著的進步,

植物乳桿菌PS128在動物實驗當中,可有

甚至更勝於使用帕金森氏藥物的小鼠。

效改善實驗動物的類憂鬱、類焦慮、類妥 瑞及類帕金森症狀。蔡英傑教授表示,在

以輔助食品問世 邁向醫藥領域

國際上目前發表的幾支「精神益生菌」研

PS128益生菌完成階段性動物實驗後,先以

究中,PS128具有其獨特性,主要在於它

輔助食品問世,陽明大學團隊與技術移轉廠

能調節增加前額葉皮質多巴胺濃度,減少

商益福生醫啟動一系列臨床研究案,包括與

紋狀體多巴胺轉運子活性,也是目前全球

宇寧診所合作、已通過IRB完成收案的「植

唯一研究證實能夠調節腦中多巴胺濃度的

物乳桿菌PS128改善自閉症孩童行為效果研

益生菌菌株。

究」;進行中之「PS128對老人憂鬱症狀舒 緩及生活品質改善」;以及規劃中的重度憂

蔡教授說,在類憂鬱小鼠的實驗模式當

鬱、帕金森氏症、妥瑞症等研究,深獲國內

中,PS128展現極佳腦部神經傳導物質調

外醫學中心及專門診所支持。

節能力,能刺激類憂鬱小鼠增加多巴胺及 血清素分泌、降低壓力賀爾蒙,在強迫游

此外,蔡英傑教授研究團隊亦與新加坡南洋

泳實驗中求生意志加強、在曠野實驗中也

理工大學、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 Star)、

明顯增加移動距離,活動力、冒險欲望都

日本糖鎖工程研究所(GlyTech Inc.),以

恢復旺盛。類帕金森氏症小鼠的實驗模式

及韓國藥廠Samoh Pharma等單位進行跨國技

裡,PS128則扮演保護多巴胺神經元的重

術合作。蔡英傑教授期待以他的益生菌專業

要角色,動物實驗證實,吃過PS128菌株

為全世界帶來驚喜,再次顛覆傳統對益生菌

後,類帕金森氏症小鼠腦部的多巴胺神經

的想像。


EXPERT

中西醫搭配治療

林孟穎 板橋鼎鈞中醫診所 院長

幫妳更好「孕」!

文 | Michael 攝影 | 黃耿賓

不孕症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男女兩方的問題都可能導 致不孕,除了少數先天遺傳的缺陷外,多半是由於晚婚、 生活作息雜亂、三餐不定時、工作壓力大…等因素造成。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我國每七人就有一人有生殖上的 問題,鼎鈞中醫林孟穎醫師認為,在西醫診斷框架之下, 無法檢測到的問題,透過中醫輔助,也能提供另行解決。 經歷 ───────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 中華經絡美容醫學會顧問 林口長庚醫院西醫部醫師 台北長庚醫院中醫部醫師

傳統中醫學理論 結合現代最新醫材與輔具 過往,我們認識的傳統中醫治療方式, 在醫師把脈問診之後抓

台大企業管理學分班學員

取藥材給病患,病患帶回家後,需花些時間熬煮成湯藥飲用,

長庚大學中醫研究社講師

有時病情需要,配合針灸的治療方式,容易讓部分病患產生抗

長庚大學中醫系課程校外 (審議委員)

拒害怕的心理。 專長於不孕症中醫治療的林孟穎醫師表示,隨著時代及技術的

電話 (02)2968-6878 診所 新北市板橋區府中路67號3樓

演進,配合女性需要被呵護不害怕治療的心理,現今中醫的治 療方式已經有所改變。


1

2

3

科學中藥

4

水藥便利包

5

丹田灸

貼灸

6

撳針

耳鑽

治療方式 1

科學中藥:由GMP認證藥廠以專業

4

貼灸:將艾草絨製成艾條貼片,一 體成型用於所需穴位。

儀器濃煎藥材,賦形為方便調劑的 中藥粉粒,省下病患煎煮水藥的時 間。

5

撳針:屬於皮內針的一種,最新 的技術已可將針尖研磨成直徑

2

水藥便利包:不少中醫診所配備有

0.2mm,松葉型針尖,貼上體表時

專業的高壓水藥煎煮器材,醫師處

疼痛感甚微,特殊膠布處理不易發

方後放入藥材,藥材有效成分析出

癢,可貼一週,達到不痛且持續的

量高,減少藥粉賦形劑的服用。搭

針灸目的一整個禮拜168小時。

配耐高溫的便利包包裝,回家飲用 只需剪開倒出,加熱即可飲用。

6

耳鑽:傳統中醫針灸學問之中有一 塊領域是“耳穴”過往常用王不留

3

丹田灸:艾灸薰臍常用於體質虛寒

行子以膠布貼於耳朵穴位上,病患

類型的不孕病患,丹田灸桶更是特

必須想到就去按壓穴位。現今已有

別設計給此類病患,使用的時候,

磁珠、鈦珠的改良進化,甚至表層

下方的空間,正好可容納針灸毫針

結合國際知名品牌的水鑽,美觀度

的高度,讓艾灸薰臍與毫針針灸能

大大提高,並且不需要病患的按壓

夠同時進行。

才能產生穴位的刺激,持續作用的 時間比以往更長。

另外,現行針灸毫針皆為拋棄式,用完即丟,依法規由醫療廢棄物回收 單位處理,減少感染疑慮。檢測儀器方面也有了「脈診儀」以及「舌診 儀」的發明,可提供定量化指標供診斷參考,再加上西醫的檢查檢驗以 及治療方式,常常有不錯的效果。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臨床統計, 比起單只有西醫的不孕症治療,四個月後成功機率提升為3.5倍。


中醫醫學理論不同於西醫 但搭配效果治療出奇有效

5

大不孕症證型

1 血瘀:飲冷過多,曾做過人工流產,或是在懷孕生產後保養 沒有做好

這五大類原因只是概略的分類, 例如在中醫理論中,腎虛又分腎 陽虛與腎陰虛,所開藥方是不同 的,針灸常用穴位如氣海、關 元、帶脈等,也會依照每個患者 病證不同而做加減調整。

2 肝氣鬱結:精神壓力大、對事過度執著、個性固執倔強之人

一般女性在治療不孕症的方向, 會比男性複雜許多,主要原因是

3 腎虛:先天稟賦不足(如初經開始經期就未曾正常)或是後 天房事不縱慾過度導致

女性月經週期有不同的階段,隨 著經期前中後與排卵期治療的側 重點不同,藥方跟著調整,相對

4 陰虛血熱:日夜顛倒作息,長期沒有適時補充水分,患者常 午後、夜間手心發熱 5 濕積:精緻飲食中,酒肉肥甘容易生濕 ,佔現代不孕症中醫 病因很大一塊

的,男性部分較不那麼複雜,主 要是針對“西醫診斷”以及“中 醫體質”進行調整。


林孟穎

醫師

治療三軸線 1

2 中醫體質

西醫診斷

科學化、客觀分析不孕原

以中醫醫學理論的框架進行

因,並可定量化追蹤中西醫

診斷、治療

治療成效

3 生理週期 依女性月經週期不同階段治 療的側重點不同,適時調整 處方藥物與針灸

解決不孕症之道 詳細診察及適時調整治療方式 總結以上所說,中醫的治療,除了日常按時服用中醫藥方調整體質,隨月經週 期參照不同的飲食建議,針灸、丹田灸也是常用治療方式。如果要持續針灸調 整經絡的效力,可以使用不痛撳針、兼具美觀的耳鑽,貼在相關穴位持續的刺 激以延續治療的效力,提高治療的效果。


PROCREATION

文 | 錢怡君

近年來,因為環境、生活壓力、晚婚晚育等,造成

一般不孕症治療,一開始會使用口服或是注射刺

不孕的比例逐年上升。據統計目前台灣生育年齡的

激排卵的藥物,增加排卵的數量,以提高受孕

夫婦當中,就有約15%的夫婦有不孕的困擾。造成

率。而也可藉由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不孕症的原因很多,而男性因素約佔40%,女性因

of husband sperm;AIH)的方式,將經過篩選

素約佔50%,還有其他原因不明因素大約佔10%。

後品質較優良的精子送入已經刺激排卵後的子 宮或輸卵管中,或是透過試管嬰兒(in vitro

不孕症與治療

fertilization;IVF)的方式,從卵巢取出卵子,與

大部分的不孕症是屬於生殖能力較低下而非真的不

經過篩選的優良精子,進行體外受精及培養,胚

孕不育,這些夫婦本身能夠產生卵子或精子,但因

胎正常發育至3-5天時,再將胚胎植入子宮。若是

為賀爾蒙不平衡、女性排卵或卵子與精蟲品質問

不明原因的不孕症、進行IVF受精率卻偏低、精子

題、生殖道問題等造成較難受孕的狀況,而透過醫

與卵子無法結合受精時或精子太少等狀況,則可

師的治療,能提高懷孕的機率。

藉由顯微受精(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技術,將單一精子直接注入卵子細胞質內達 到受精的目的,受精成功後再將胚胎植入。

50


SEPTEMBER 09

生殖醫學 PGS搶救不孕危機

PGS有助提高著床成功率

例行性產檢 確保胎兒健康狀況

胚胎著床前染色體基因篩檢(Preimplantation

然而每項醫學檢測技術都有其極限,PGS主要用

Genetic Screening, PGS)是在進行體外受精後,先檢

於偵測染色體數目是否異常、是否有非平衡性轉

測胚胎的染色體是否正常,確認後再做植入的方

位以及染色體片段缺失重複等結構異常。 PGS篩

式,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在胚胎發育至第5天的囊胚

檢無法檢測單基因疾病,例如:地中海型貧血、

期,取滋養層細胞切片,檢測胚胎是否發生染色體

肌肉萎縮症等,則需採取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

數量異常、非平衡性轉位以及染色體片段缺失重複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另外,

等。對於有習慣性流產、多次試管嬰兒都失敗、高

雖進行PGS植入正常胚胎並成功著床,但胚胎持續

齡產婦等族群,透過PGS檢查,可避免植入染色體

發育的過程細胞會不斷的分裂及染色體的重組,

有異常的胚胎,進而提高胚胎著床的成功率也降

所以不能排除胎兒有染色體異常的可能,應持續

低因為胚胎染色體異常而流產的可能性。有研究

進行孕期的產檢及胎兒染色體的檢測,以確保胎

指出,若單純進行人工生殖,胚胎著床率約40%左

兒的狀況。

右,而人工生殖並輔以PGS檢測,則胚胎著床成功 率則可提高至60%左右。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51


不孕、高齡生育的好幫手 胚胎植入前染色體基因篩檢(PGS) 文 | 生醫編輯群

生育率下滑 成為台灣未來經濟隱憂 近年來由於晚婚的趨勢,不孕症的人口逐年上升,行醫

EXPERT

三十多年的資深不孕症醫師 生泉婦產科 潘世斌 院長談 起,從二十年前每12~13對才有一對不孕,到現在每6~7 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不孕症列 為正式的疾病項目,有許多不孕、重複流產的夫妻,紛 紛尋求婦產科醫師的協助。 試管嬰兒技術成熟 受孕成功機率高 傳統上的治療是讓患者服用排卵藥、施打排卵針,或是 做人工洗滌、人工授精,成功率大約僅能在15~20%左 右,但是因為女性生育年齡延後,讓受孕又更加困難, 直到試管嬰兒技術問世才獲得改善。試管嬰兒是將精子 和卵子透過自然培養或是顯微注射的方式在體外進行受 精,挑選出型態較佳的胚胎進行培養與植入母體,一般 來說成功機率大約將近5成左右。但這些型態較佳的胚 胎,仍然有部分會因為染色體異常的問題而無法順利著 床、受孕,從外觀上很難分辨,必須仰賴胚胎植入前染 色體基因篩檢(PGS)來輔助篩選。 52

圖 | 生泉婦產專科試管嬰兒不孕中心 潘世斌 醫師


SEPTEMBER 09

重複流產關鍵主因 胚胎染色體異常

問題而流產,可選擇做胚胎植入前染色體基因篩檢

潘世斌醫師提到,有不少前來求助的婦女朋友,都

(PGS),提高成功懷孕的機會。潘世斌醫師提到,

曾經發生兩次以上懷孕在6週至8週左右就發生流

以前早期做胚胎植入前染色體基因篩檢(PGS),是

產,臨床上稱為重複流產。重複流產的關鍵原因來

在受精後培養第3天的胚胎(8~12細胞)取得單一細

自精子和卵子品質不良,造成胚胎的染色體數目發

胞做染色體的分析,但單一細胞無法代表整個胚胎

生異常,導致胚胎發育缺陷。其他原因還包括: 生

是否正常,參考價值較低。現在都改採取受精後培

活習慣、肥胖、免疫系統問題、子宮環境、卵巢與

養第5天的胚胎(囊胚期)其中少量的細胞,因為細

內分泌的問題(黃體激素不足、甲狀腺素、腎上腺

胞的狀態較為穩定,可進行精準的染色體基因分析

皮質素分泌異常)、血管發生血栓或發炎(與免疫有

(99.9%以上),再選擇最好的胚胎植入,就臨床經

關)影響胎盤的養分提供,都可能造成重複流產或

驗來說,受孕成功率幾乎增加一倍。但潘醫師也不

不易受孕。

諱言,即使選擇最好的胚胎植入,也不見得100% 能著床受孕,仍必須考量其他的生理條件因素,但

胚胎植入前染色體基因篩檢(PGS)

至少能排除染色體異常造成的受孕失敗。

有助提升人工受孕成功率 在精子和卵子結合前,無法預知受精卵的染色體正 常與否。若要排除人工受孕時胚胎因染色體異常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53


人工受孕成功懷孕仍須接受染色體產檢 有不少人以為做了胚胎植入前染色體基因篩檢 (PGS)成功懷孕,就代表胎兒的染色體是正常的, 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在胚胎發育的過程當 中,還是有可能發生無法掌握的突變,目前國際標 準普遍認為人工受孕的孕婦必須接受染色體產檢。 潘世斌醫師建議,透過胚胎植入前染色體基因篩 檢(PGS)成功懷孕,搭配產檢時進行非侵入性胎兒 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NIFTY PLUS)或是侵入性的 羊水檢查(甚至羊水染色體基因晶片),雙重防護之 下,才能將胎兒異常的風險降到最低。

同卵、異卵雙胞胎皆能接受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 根據統計,人工受孕的孕婦超過1/3懷有雙胞胎, 潘世斌醫師提到,人工受孕又以異卵雙胞胎占絕大 多數。以往雙胞胎孕婦若要採取精準的染色體檢 查,多半採取侵入性的羊膜穿刺檢查。但目前已有 些臨床公開數據文獻證實,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 因檢測(NIFTY)在雙胞胎也能精準分析常見的染色 體異常如:唐氏症(T21)、愛德華氏症(T18)、巴陶氏 症(T13),對同卵、異卵雙胞胎的精準度皆能與單 胞胎檢測達到相同的水平(>99%),讓雙胞胎的孕 婦也能享有安全產檢的保障。

54


欲接受檢測或有相關疑問 請洽詢您的婦產科醫師


健康指標 基因套組

癌症基因 檢測套組

心腦血管 基因套組

腫瘤抑制健康指標

肺癌

急性心肌梗塞

心腦血管健康指標

大腸直腸癌

高血壓

憂鬱傾向

胃癌

高血脂

阿茲海默症(老年失智)

胰臟癌

心律不整

帕金森氏症

膀胱癌

腦中風

痛風

腦膜瘤

突發性心臟停止

非酒精性脂肪肝

口腔癌與咽喉癌

冠狀動脈疾病

第二型糖尿病

食道癌

週邊動脈疾病

骨質疏鬆

甲狀腺癌

靜脈血栓性栓塞症

青光眼/剝落性青光眼

喉癌

腦動脈瘤

黃斑部病變(視力喪失)

鼻咽癌

高三酸甘油酯血症

耳硬化症(聽力喪失)

慢性淋巴白血病(血癌)

乳房健康指標(女性)

黑色素細胞癌(皮膚癌)

姙娠糖尿病(女性)

基底細胞癌

攝護腺健康指標(男性)

腎癌

健髮健康指標/落髮風 險(男性)

上皮細胞癌 攝護腺健康指標(男性) 睪丸癌(男性) 乳房健康指標(女性) 卵巢癌(女性) 子宮肌瘤(女性)


體重管理基因 檢測套組

肌膚基因 檢測套組

遺傳性乳癌 與卵巢癌 BRCA基因檢測

天賦潛能 基因套組

肥胖體質基因檢測:

肌膚彈力因子

身高潛能

BRCA1 基因序列分析

脂質型肥胖基因

肌膚抗UV因子

骨骼發育能力

BRCA2 基因序列分析

澱粉型肥胖基因

肌膚修護因子

運動爆發力與

代謝型肥胖基因

肌膚抗皺因子

耐力潛能

臟器型肥胖基因

肌膚抗敏因子

學習專注力潛能

頑固型肥胖基因

聯想力潛能

減重體質基因檢測:

天生色彩DNA (人格特質傾向分析)

運動減重基因 飲食減重基因

情緒控管能力 (EQ)潛能 樂觀傾向/ 社交能力(SQ) 視力健康 (重度近視風險) 閱讀能力/ 文字理解力潛能

基因檢測 服務套組

Gene Health 準確、容易 一次到位的檢測

服務專線 02-8770-7228



TEL:02-8770-7228 WWW.GENEHEALTH.COM.TW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