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從家庭開始——敘事治療的實踐歷程

Page 1

生 活 與 輔 導

列小慧

敍事治療主張:將人與問題分開,人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

甚至懷疑自身價值。敍事治療告訴我們,有時對人生及自己的看法,會

師、資深社工,曾任外展工作。

被社會文化、環境及建制蒙蔽甚至誤導,造成人生種種困擾與失落。 《敍事從家庭開始 —— 敍事治療的尋索 歷程》出版於 2005 年,上篇講解敍事治 療的歷史、理論內容,作者細述如何與

敍事治療幫助人尋回自身美好的價值觀和期望,擺脫問題纏擾,活出豐 富及多樣化的人生。

敍事治療相遇。下篇是作者將敍事治療 應用於家庭生活中,幫助她與天生資優 但性格獨特的孩子相處。敍事治療改變 了作者沮喪的家庭生活、緊張的親子關 係、失職的母親角色,讓作者重尋生活 的創意與滿足。

實踐敍事治療法外,作者更將這幾年的 家庭生活片段,與步入青少年期的孩子 相處的故事娓娓道來,見證敍事治療如

何芝君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副教授

何促進家庭與親子關係,實現生命的精 采。

秦安琪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敘事從家庭開始

21/05/2012(2版2刷)

於 2002 年追隨敍事治療法創始 人米高.懷特(Michael White) 學習敍事治療法,是澳洲阿得雷 得(Adelaide)德 維 治 中 心 (Dulwich Centre)第 一 屆 國 際 進深文憑課程的畢業生。除了將 敍事治療應用在不同個案(如子 女教養、個人情緒等)及訓練之 上,對於敍事治療於本土的運用 亦有進一步的思考及體會。 著作包括:《媽媽不想錯下去》。

列小慧 著

本書是一個特許(Privilege),是作者與我們分享她的生命故事、她作為母 親的掙扎和困難。作者對子女和家人的愛、對人的尊重和關懷,及背後的信念 和堅守,讓她創造了新的生命故事。 作者在書中分享的生活片段及提出的問句,相信會為讀者帶來閃亮時 刻,讓你找到個人的內在知識、方法,以創造自己選取的身分和生命故事。

敍事治療的實踐歷程

本次修訂,除內容重新編排,幫助讀者

敍事治療認為每個人的生命皆是一個情節複雜、人物眾多、經歷豐富的 故事。我們透過故事的敍述,對自己、對事物、對人情、對環境進行反思, 賦予生活新的意義,塑造自我身分,重建一己的生命方向。 本書作者對自己作為一個「好」母親和「專業」社會工作者的身分和能 力產生懷疑、感覺失落之時,遇上敍事治療,體會到對抗主流社會文化壓制 的可能,並藉此重塑她與三名孩子的關係,肯定自己在工作、教學上遇到不 同生命故事的好奇和尊重。 本書承載着作者的親子體會及運用敍事治療的實際經驗,是各位家長、 社會工作者、教師、輔導員必須一讀的好書。

敍事從家庭開始

當人遇上各種困擾難題,會以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自己就是問題所在,

CMYK


112 敍事從家庭開始

5

不要迫我做善事

最近有機會與「大怪」「二怪」一起收看有關貧窮國 家兒童的生活片段。看到那些兒童吃不飽、穿不暖,沒有讀 書的機會,整天只待在垃圾山上撿值錢的垃圾變賣來維持生 計。「大怪」「難得地」有所感動,深深感受到在港生活是幸 福的;而「二怪」只安靜地,以他一貫「憐憫」的眼神看着 那些受苦的兒童。 「大怪」的「難得」和「二怪」的「一貫」早在他們年 紀還小時已經如此。記得「大怪」只有五歲左右、「二怪」 只有三歲左右(「三怪」還未面世!),有次經過一條隧道, 「大怪」與「二怪」高興地在隧道內追逐,「二怪」卻忽然停 下來,站在一個乞丐面前,以「憐憫」的眼神看着對方,對 方是一個肢體殘障,把斷肢暴露出來的乞丐。「二怪」看在眼


裏,突然走到我面前說:「媽咪,錢錢。」然後就從我的零錢 包取去一點錢,很有禮貌地放在乞丐用來行乞的盤子裏,那 乞丐還未來得及道謝,「二怪」已高興地跑去追趕在前頭的 「大怪」;不過由於隧道內有幾名乞丐,「二怪」走不了幾步又 再次停下來,仍以「憐憫」的眼神看着對方,然後重複上述 動作,直至把我所有零錢都取去為止!更難得的是這樣的情 況不單單在「二怪」年幼時才出現,就是他漸漸長大,了解 到金錢的「重要」時,他仍然懷有憐憫人的心。有次甚至把 自己袋裏所有零用錢都有禮貌地送進乞丐的盤子裏去,我看 在眼裏,十分感動! 至於「大怪」,他彷彿從來沒有被乞丐的情況所感動,我 甚至懷疑他究竟有否看到乞丐的存在。有一次忍不住問「大 怪」,怎麼總不見你如「二怪」般伸出施予的手?大怪直截了 當的說:「細佬已經做了,還需要我重複嗎?」我實在懷疑如 果「二怪」不在場,而「大怪」又見到乞丐的話,他會否真 的伸出施予之手?直至有一次接「大怪」放學,他真的從口

113

第四章 解構主流論述


114 敍事從家庭開始

袋把零錢放到乞丐的盤子裏。我驚訝他何以會有此行動,他 回應說:「平時細佬已經做了,又何須我多此一舉!現在我想 做便做,有什麼大不了?」 無論如何,雖然「大怪」看到貧窮國家兒童的情況產生 「難得」的感動,但這並沒有驅使他大解善囊,更沒有減低他 對「被迫」做善事的不悅! 話說「大怪」的學校要求每名學生在這個學年,每月以 少於十元的費用,助養一個貧窮國家的兒童。我看過有關通 告後亦不以為然,反正「大怪」對於花自己零用錢參與助養 計劃並沒有多大反應。沒料到有一次跟「大怪」及他的同學 家長談到此事,「大怪」提到這是學校對每名學生的要求時, 他感到「不滿」,認為做善事必須出於自願,不能強迫。我相 信學校必定有對學生詳述計劃的意義和目的,無論家長們表 示「這只是個小數目」,又或「這是個很有意義的行動」等, 都不能說服大怪,他幾乎以「辯論」的口吻與該家長討論, 另外兩個同學亦和議大怪的論點,表示「做善事必須出於自


願,且發自內心,否則失去了做善事的意義」等。 在現今這個高舉個人權利、自由選擇的社會裏,相信沒 有人會反對要尊重個人的選擇,只是我們甚少思考究竟我們 是否真的「自由地」作出選擇?米高.懷特談及當代權力 (modern power)對人的影響時,指出當代權力透過「正常化 判斷」(normalizing judgment)對人類生活產生強而有力的塑 造力,為了避免被視為「不正常」,人們會主動追求被主流 社會視為「正常」及「有價值」的行為,並努力維持這個行 為,直至變成一個理所當然的做法╱想法,甚至被奉為「真 理」,叫人人都不得不跟隨。 我並沒有與「大怪」爭辯應否用強制的方法去「做善 事」,我只問「大怪」,如果學校有一千名學生,即表示有 一千個兒童的生活因着他們這個「被迫的行動」得到改善, 那麼究竟我們的着眼點應放在自己是否自願,還是一羣活在 貧窮,甚至死亡邊緣的孩子身上?究竟我們是否一切都以個 人利益、權利作為優先考慮?或許當我們收到助養兒童的感

115

第四章 解構主流論述


116 敍事從家庭開始

謝信,見證這每月幾塊錢為他生命帶來的改變,我們得到喜 悅時,還來不及多謝學校的「強迫」!「大怪」和同學聽後, 「大怪」回應我說:「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吝嗇的人,就是要再 多一點錢,我也十分樂意。」 有感前述與大怪對於這個「強制性做善事」的對話很有 意思,便將話題帶到課堂與一羣社工系學生討論(他們都是 大學一年級,剛開始接觸社會工作的學生,對社會工作的理 念、價值取向並未有深入認識)。在大約一百個學生當中,差 不多有八至九成學生都贊同「大怪」的論點:做善事必須出 於自願,否則便失去了做善事的意義。但當我問到底有多少 人會主動選擇去做善事,表示願意的人寥寥可數;而當我問 有多少人有 NDS 及 PSP 遊戲機時,大部分男同學(其實這不 單是男生的玩意,女生喜愛玩遊戲機的也不少)都舉手表示 有,並十分喜愛,情況跟差不多每名女生都會擁有至少一件 名牌貨(不管是否「A 貨」)相若。我反問他們真的是「自由 地」作出選擇嗎?在這個消費主義掛帥,追逐名牌的香港,


若果你沒有電子遊戲產品,沒有名牌,差不多就等於失去了 大部分與人交往的話題。雖然沒有遊戲機或名牌不至於「不 正常」,卻會被視為「落後」「次一等」。 是的,在這個高舉個人權利,強調自由選擇的社會,我 們真的要問,究竟我們是否真的「自由地」作出選擇?還是 我們都被大社會的價值所影響,在避免被視為不正常的大前 題下,主動追隨那些眾人都以為對的「正常化判斷」?眾人 以為對的事,是否一定不會錯?

117

第四章 解構主流論述


148 敍事從家庭開始

4

學懂駕馭單車,就駕馭了問題

三怪」是一個可愛伶俐的妹妹,她的出現,不單叫 3

「大怪」第一次經歷上帝應允他的禱告, 也釋放了「大怪」 的溫柔,對妹妹呵護有加;加上傳統對女性「撒嬌」的接受 程度比較高,漸漸地,「三怪」變得愈來愈愛「撒嬌」,小小 事情卻反應大大,其中怕痛是她一大特色。 但奇怪的是,「三怪」對於學踏單車卻有無比勇氣及毅 力。早在「三怪」四歲時已嚷着要我教她踏兩輪單車,只是 她的年紀實在太小,要控制單車及自己的平衡實在困難。但 「三怪」仍苦苦痴纏,我惟有帶她去嘗試一次,讓她親身體會 到自己未能應付也好。不出所料,在個多小時的學習中,她 並未能把單車控制得好。我安慰她,說這不是她的問題,只 是她年紀太小,相信一兩年後定能做到。


不過,「三怪」對此事卻是鍥而不捨。我家附近有個單 車公園,所以每個星期六早上「三怪」都提出到那裏學踏 單車。其實, 她踏單車,最辛苦的是我,每次都跑得汗流浹 背,滿面通紅。所以我經常藉故推卻這個活動,例如說天快 下雨了、天氣太熱恐怕會中暑、今天很累、踏單車容易受傷 等等,但「三怪」卻始終念念不忘,每到星期五就查詢明日 的天氣和我的狀態等。這樣子拖了半年,終於在去年的國慶 日,「三怪」學懂踏單車了!這比我們預計的時間要早得多! 現在,踏單車已成為我們家庭樂的主要節目。 有一天,「三怪」突然問我: 「媽媽,你知我為什麼一定要 學踏兩輪單車?」我不以為然,她隨即說:「因為我不喜歡這 樣,這是不平均的(其實她的意思是不公平)!」起初我不 太明白她的意思,再三問清楚後,才知道,原來「三怪」很 不願意每次外出踏單車時,爸爸只帶着兩個哥哥在單車徑踏 着單車奔馳,剩下她一個人踏着有輔助輪子的單車在公園繞 圈子,而我則坐在旁邊看着她。她表示這是「不平均」的! 我不需要澄清「不平均」是什麼意思,重要的是她不喜歡這

149

第五章 將問題外化


150 敍事從家庭開始

樣,亦因着她不喜歡被這個問題纏繞,而產生無比動力去對 付問題。 或許我們的生命狀態也一樣,只見到有很多問題,並認 定自己(或認定對方)就是問題所在,因而變得無助及無 奈,並沒有想過改變的可能。但當我們將人與問題分開,見 到問題才是問題,我們只不過是被問題所影響;並透過為問 題命名,重新檢視問題對我們的影響,重新決定我們是否願 意繼續被問題纏繞。就像「三怪」一樣,當她下定決心不讓 問題控制自己的時候,就能產生無比動力去駕馭問題。其實 當我們回顧一下,或者會發現我們曾經運用了不同的方法去 駕馭問題,只是我們過去未有察覺而已!


練習室 外化對話的問句 1. 在管教子女上最困擾你的問題是什麼?是子女的成績落 後?是你易發脾氣打罵子女?還是其他呢? 2. 你會如何形容這個問題?你會給它一個什麼名字呢?(失 敗?無助?就以失敗為例子吧) 3. 失敗出現時會如何影響你?會影響你的情緒嗎?會影響你 與家人的關係嗎?會影響你的日常生活嗎? 4. 「失敗」的威力有多大?你如何察覺到它的威力呢? 5. 你喜歡繼續被「失敗」控制你嗎?為什麼?

151

第五章 將問題外化


生 活 與 輔 導

列小慧

敍事治療主張:將人與問題分開,人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

甚至懷疑自身價值。敍事治療告訴我們,有時對人生及自己的看法,會

師、資深社工,曾任外展工作。

被社會文化、環境及建制蒙蔽甚至誤導,造成人生種種困擾與失落。 《敍事從家庭開始 —— 敍事治療的尋索 歷程》出版於 2005 年,上篇講解敍事治 療的歷史、理論內容,作者細述如何與

敍事治療幫助人尋回自身美好的價值觀和期望,擺脫問題纏擾,活出豐 富及多樣化的人生。

敍事治療相遇。下篇是作者將敍事治療 應用於家庭生活中,幫助她與天生資優 但性格獨特的孩子相處。敍事治療改變 了作者沮喪的家庭生活、緊張的親子關 係、失職的母親角色,讓作者重尋生活 的創意與滿足。

實踐敍事治療法外,作者更將這幾年的 家庭生活片段,與步入青少年期的孩子 相處的故事娓娓道來,見證敍事治療如

何芝君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副教授

何促進家庭與親子關係,實現生命的精 采。

秦安琪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敘事從家庭開始

21/05/2012(2版2刷)

於 2002 年追隨敍事治療法創始 人米高.懷特(Michael White) 學習敍事治療法,是澳洲阿得雷 得(Adelaide)德 維 治 中 心 (Dulwich Centre)第 一 屆 國 際 進深文憑課程的畢業生。除了將 敍事治療應用在不同個案(如子 女教養、個人情緒等)及訓練之 上,對於敍事治療於本土的運用 亦有進一步的思考及體會。 著作包括:《媽媽不想錯下去》。

列小慧 著

本書是一個特許(Privilege),是作者與我們分享她的生命故事、她作為母 親的掙扎和困難。作者對子女和家人的愛、對人的尊重和關懷,及背後的信念 和堅守,讓她創造了新的生命故事。 作者在書中分享的生活片段及提出的問句,相信會為讀者帶來閃亮時 刻,讓你找到個人的內在知識、方法,以創造自己選取的身分和生命故事。

敍事治療的實踐歷程

本次修訂,除內容重新編排,幫助讀者

敍事治療認為每個人的生命皆是一個情節複雜、人物眾多、經歷豐富的 故事。我們透過故事的敍述,對自己、對事物、對人情、對環境進行反思, 賦予生活新的意義,塑造自我身分,重建一己的生命方向。 本書作者對自己作為一個「好」母親和「專業」社會工作者的身分和能 力產生懷疑、感覺失落之時,遇上敍事治療,體會到對抗主流社會文化壓制 的可能,並藉此重塑她與三名孩子的關係,肯定自己在工作、教學上遇到不 同生命故事的好奇和尊重。 本書承載着作者的親子體會及運用敍事治療的實際經驗,是各位家長、 社會工作者、教師、輔導員必須一讀的好書。

敍事從家庭開始

當人遇上各種困擾難題,會以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自己就是問題所在,

CMYK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