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0 至 1930 年代的魔術師,不用把戰鬥機或自由 神像變走,也無須運用什麼特技效果,只要利用一些傳統而帶 點造作的把戲,就能娛樂觀眾,例如把美女放入箱子鋸成兩 半、把神奇球體懸浮在半空、把繩子剪開兩段後能自動復原、 從一個銀幣變出一箱財富、在絲巾裏摸出一隻白鴿等。 而其中一個戲法,叫做「印度神仙索」。 手執繩索的魔術師走上射燈照着的舞台。台上除了魔術師 和繩索之外,什麼也沒有。接着,魔術師開始講故事來吸引觀 眾,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叫他們忘記家中在漏水的水龍頭、辦 公室桌上還未完成的工作,以及其他種種惱人的問題。這些閒 扯幫助魔術師施展他的法力。 在這魔法裏,魔術師說的故事,永遠都是環繞一件久遠的 神祕事情,是在印度一個不知名的地方發生的,我已經忘了大 部分的細節,但全都關於一位聖人。與此同時,魔術師把手裏 的繩索往天上拋,然後它就神奇地掛在雲端,不會掉下。然後
130
7 攀上事業的階梯? 人羣中走出一個小男孩,沿着繩索往上攀,直至在雲端消失。 然後那根繩索會掉下來,而男孩就從附近的一個籃子裏走出 來,技驚四座。 現代的魔術師會把「印度神仙索」加以變化:他把繩索 的一端拋上觀眾席的橫樑,它就好像神奇地掛在上面。或許可 以再花巧一點,先把繩索放在地上,然後用笛子吹奏出一些迷 幻音符,使繩索像眼鏡蛇般徐徐上升,直至到了天花板的陰暗 處,就掛在那裏。這時候,魔術師從觀眾中邀請一位年輕人 「自願」出來,叫這位「素未謀面」的青年爬上繩索,直至在 繩索頂部消失,然後從後台或觀眾席中走出來。 這是一個不錯的戲法。我特別喜歡它,因為它給我這個關 心自己事業的人,帶來一點適切的啟示。 試想像用梯子來代替繩索。這梯子就是事業的階梯,而那 個從觀眾席走出來的年輕「自願者」就是你。幻想一下你在事 業階梯上一步一步的爬上去,你身邊的人就以艷羨的目光驚歎 地望着你的每一步。你爬得愈高,就愈成功。你身邊的朋友、 摯愛和不認識你的旁觀者,都為着你的成就歡呼拍掌。有些人 望着你所在的高處,會為他們身處的低位而自卑和羞愧。但你 依然繼續往上爬,愈爬愈高,直至……你在雲端消失。 旁觀的羣眾默不作聲,接着梯子破開,木碎和螺絲散落地
131
上。 頃刻間靜默無聲,你再次出現,就在你原來的位置。但這 次沒有人歡呼喝采,也沒有人拍掌歡迎你回來。四周依然靜默 無聲。 眾人都難以置信,這道事業階梯原來只是一個幻覺。
向前、向上⋯⋯和向內 殘酷的現實是,正如印度神仙索一樣,事業階梯並不能帶 你到什麼地方去。公司會倒閉、職位會撤消,你一直期待的升 職可能永不實現。在你現時工作崗位喜歡做的東西,可能正正 是你在事業階梯往上爬所要放棄的。我停留在編輯崗位,沒有 繼續往上爬,是因為我不想放棄編輯工作、與作者一起構思新 書。所有我認識的高級編輯,每天都花大部分時間開會、預備 開支預算案、為老闆做報告。這不是我想過的生活。 語錄
金錢算什麼?如果一個人早上起來,晚上睡覺,中間能作自己喜 歡的事,這個人就算成功。 — Bob Dylan
132
7 攀上事業的階梯? 本書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假定,是就業市場在二十世紀末已 有劇烈轉變。就業保障觀念不再,為員工保飯碗的良善僱主買 少見少,取而代之的是僱員要為自己的事業作打算,僱主和員 工互不相欠。 這樣聽來好像有點殘酷,但這個轉變也並非全然不好。員 工若把自己的事業交在僱主手上(縱然是最有良心和最關懷員 工的) ,當公司被迫面對裁員和倒閉的危機時,他們就要承受 極大的風險。好像迪士尼電影中的小鹿斑比,牠的父母突然被 人帶走,牠就驚慌失措、徬徨無助,心內充滿自我懷疑和被遺 棄的感覺。當我們愈為自己的事業負上責任,我們就愈能為自 己在工作上遇到的風浪作好準備。 可是這樣也有一個大弊端。當我們為事業掌舵時,很容易 會變得過於自我中心,只會關心:「這件事和我有什麼關係? 它對我有什麼好處?為什麼我要關心這些事?」結果我們把事 業看成生命的全部。但你知道嗎?我們的生命不應只是為了工 作。這是事業階梯的假象。只懂得將目光集中於事業階梯的 人,會以為必須在公司裏升到某一個職位、賺到某一個水平的 薪酬、投入許多的年月、完成某一些目標,生活才算過得好。 假設你站在一把真的梯子上,爬上一半,然後問自己: 如果我退後一步又怎麼樣?(先旨聲明,如果你真的做這個實
133
驗,我不會為後果負責!)不用牛頓告訴我們,也知道你在階 梯的半空退後一步的話,應該會跌下來。 大部分人以為,在事業階梯上往後退,結果就是會「跌下 來」 ,事業會粉碎,他們要從第一級再來一遍,一切都要重新 開始。 他們有所不知,能讓自己真正享受事業的樂趣 ─ 亦即 愛上你餘生從事的工作 ─ 的方法,就是必須憑信心向後踏一 步。你必須往後退,站遠一點,遙望你此刻身處的位置、你曾 經到過之處、你將要去的地方,並問問自己:「這是我一生想 做的事嗎?這真是神想我做的事?還是我把時間和精力都虛耗 在錯誤的工作上?甚至是走錯了生命的方向?」 在一本優秀的書 The Path 裏,作者 Laurie Beth Jones 這 樣寫:
自小我便立志要以寫作為生。在我的廣告公司裏,我 的確做得到。但有一天,當我為一間醫院撰寫一個廣告 後,我憤怒和沮喪得把那份草稿捏成一團摔向牆壁。問題 不在我那份稿寫得不好,而是它「只是剛剛好」,也剛剛足 以讓我賺夠錢付賬,讓我繼續活在我真正夢想的陰影之 下。* 註: Laurie Beth Jones, The Path(New York: Hyperion, 1996), 19.
134
7 攀上事業的階梯? 當 Jones 把那廣告草稿扔掉,她正是在事業階梯往後退。 諷刺的是,那是一道完全由她自己一手建造的階梯。她以一己 之力創立了一間成功的廣告公司,客戶來自美國各地。她可以 揀選自己喜歡的工作,滿足自己而非別人的期望。可是,她發 現自己太專注於擴展公司規模,漸漸失去當初推動她的熱情, 幾乎在完全察覺不到的情況下,她發覺自己偏離了原先的方 向,埋首於一份經濟回報高卻滿足不到自己情感和靈性需要的 事業。 她決意要往後退,冒着跌下來和失去一切的風險。但要是 她繼續抓緊着那事業階梯,這就意味着她將會失去生命中所熱 愛的一切。這正正就是耶穌這段話的意思: 「人若賺得全世界, 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 (〈路加福音〉9:25) 若你正在建立事業的路途中,往後退作反思是困難的。一 般人對爬登事業階梯的印象,就好像一列載着有限燃料的蒸氣 火車,沿着火車軌上山,轟隆轟隆的往上爬,車頭冒着白煙、 車輪壓着火車軌一步一步地前進。要把火車駛離主線,駛進支 線路軌?或者是在上山的半路中途停下來?你必定是發瘋了。 正確的方法是讓它繼續前進,直至到達山頂。在那裏你就可有 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在下山的途中停下來或試走其他支路。但 現在,到達山頂是惟一的目標。
135
然而,對於那些一心要在事業階梯向上爬的人來說,職場 根本沒有所謂的「頂峰」。他們永遠也不會到達那個以為存在 的位置,而自此以後便是「下坡路」。他們可以在公司裏做到 最高級,但仍然不滿足於自己的成就。到時他們的消費已隨着 職位的晉升而培增,從前覺得是天文數字的收入,現已無法應 付日常的生活開支,所以他們便要跳槽,尋求更豐厚的待遇。 因為不斷要尋找工作的滿足感,他們從來沒有片刻停下來,衡 量一下他們對事業的選擇,到最後,他們的職業生涯,就是在 失衡的狀態中度過。 資料
沒壓力的工作! 根據 2002 年《美國職業評級年鑑》(Jobs Rated Almanac ),壓力 最小的五項工作如下: 1. 樂器維修員 2. 從事花藝或花舍的人 3. 病歷記錄員 4. 精算師 5. 鏟車操作員
136
7 攀上事業的階梯? 你不必把退離事業階梯看成一次性的事件,或是只在事業 生涯有重大轉變才做的事。相反,你可以養成習慣,在事業路 途上前行一步之前,就退後自行檢視一下。這樣可以保證,你 必定能夠到你所想的地方、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把自己的潛能 發揮至最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帶備旅途所需的工具 我喜歡在旅行前作好準備。 啟程往比利時和法國之前幾個星期,我買了法文日常用語 手冊和錄音帶,希望在下飛機前盡量掌握最多法文。(不過充 其量只是「我是美國人」、「我的名字叫波比」、「請問洗手間在 哪裏?」等短句)我在每年一度的紐約之行的兩個月前,都會 重溫當地的街道圖和地鐵路線圖,搜集一下餐廳推介,並更新 對紐約地標的記憶。結果,我對曼哈頓街道的認識,比我居住 了十年的城市還要好。 你無須為了得到最大的收穫,而花費過多時間計劃如何 「離開你的事業階梯」。但你可以留心以下五個要點,它們有助 你衡量你的內在和外在成就,並為未來定下目標 ─ 不論你正 在重新評估現時的工作,或剛剛投入一份新工作,又或是單單 希望認識自己的才能和興趣。
137
1. 給自己充足時間 我們大部分人都在以「ASAP」(即愈快愈好,as soon as possible)為金科玉律的公司裏工作。愈快就代表愈好。如果 一天裏沒有實質成果,那一天就好像白過了。 是時候忘記「ASAP」了!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等量的 時間,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需要的時間也會不同)但我 們肯定需要一些時間淡忘眼前的工作壓力,留些空間讓自己仔 細思量。用曼哈頓作比喻,這就好像由喧鬧的時代廣場,走到 中央公園湖中的一隻小艇上。你不能夠眨一下眼,就由一個地 方去到另一個地方,這段旅程需要時間,還要加上耐性。 在 Rolling Nowhere 一書中,Ted Conover 寫了一段他乘 火車四處流浪的經歷。他是一個家境富裕的大學生,但他渴望 放假,在了解人性的好奇心驅使下,他暫時離開慣常的生活, 去看看那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但只過了三天,他就發現了 一些重要的事情,是關於他自己和這種流浪的生活方式:
我匆忙地跟其他流浪客見面,盡快學習如何像其他的 專業流浪客那樣坐火車。但火車旅程並不是為匆忙的人而 設的。我的暑假排滿了一連串約會、預先安排好的會議、 緊湊的巴士和飛機行程等等。所有事情都要在最短的時間 內完成,時間就是金錢,等待就是浪費。但我發現,乘撘
138
7 攀上事業的階梯? 火車並不是這樣的。這是一段不事生產的時間,差不多完 全沒有經濟效益。事實上,生命更在乎觀察、思考和交 談。* 無論你用什麼方法騰出空閒時間,在哪裏花掉這段時間, 這段時間都是你所需要的。 故事 S
「我免費為你工作,好嗎?」 在我十六歲生日後不久,我搬到三藩市去,縱然沒有工作經驗和 特殊技能,我開始尋找工作。當時我只有一紙高中文憑、在大學 裏唸了一個學期,除此以外,我什麼都沒有。 我努力翻閱求職廣告,凡我認為自己有能力勝任的工作都申請。 在 Woolworth's 百貨公司當文員?「對不起,小伙子,你需要有 多一點經驗我們才能聘請你。」但一直沒有人請我,我又何來經 驗?對不起,我們幫不到你。收銀員?對不起。侍應生?用不着 你。大廈管理員?不。任何工作也好?對不起,你必須有一點工 作經驗。那麼,你可否讓我免費替你工作一星期,使我可以向你 證明我能勝任這份工作?對不起,小伙子。
註: Ted Conover, Rolling Nowhere(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84.), 24.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