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YK
黐線以外 21032014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一 任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記者。熱衷 於環保、人權及國際議題,曾於聯 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實習, 亦曾前往美國紐約代表非政府機構 世界信息傳輸機構紀錄聯合國經濟 及社會理事會會議。 對寫作有濃厚興趣,閒時會寫小說 及新詩。新詩〈緊急聯絡人〉及小 說〈無涯〉曾獲第七屆大學文學獎
在傳媒界的工作令她學會質疑,對
這年代,人人黐線。 現在的人,坐車黐線,食飯黐線, 連看電視都要黐線。 黐線與離線,早成為兩代吵架催化 劑。然而,資訊的世界不囿於這兩
反而涉及文化傳承、媒體、溝通, 甚至是全球化經濟的理論。
網絡上每一個論點、每一段影片、 每一幅相片,都抱持求真的精神。
讀完之後,你或許發現,資訊世界 很遼闊,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為資
她認為,活在這個各式各樣資訊喧
訊築起一道圍牆,看不見牆外更值
囂的年代裏,批判思維能有助人不
得探討的問題。
封內摺頁攝影:黃國榮
模特兒:江世輝
封面攝影:藍強
會迷失在眼花撩亂的數據裏。
先後於聖彼得小學、聖保羅書院、香港大 學理學院畢業。熱愛科學、看海、行山、 攝影。七十年代投身「突破運動」, 成為推動本土青少年工作的先鋒;後再 進修媒體及文化,先後獲取哥頓康維爾 神學院神學碩士、保齡格蘭大學影視廣 播學碩士、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藝術碩 士及維真大學傳理學博士等。 在「突破」服務四十年,從事青少年教
種狀態,牽涉的課題,也不只「離 線比黐線利多於弊」之類的探討,
突破機構總幹事。
育、領袖培育、影音媒體製作等。於海 外擔任菲律賓教會與文化顧問、世界性
劉善茗 回應
收編於《四十二張手帖》。
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顧問 饒宗頤文化館館長
作者 | 梁永泰
梁永泰 著作
新詩組及小說組優異獎,新詩作品
陳萬雄博士
資訊洪流中創造離線空間
級榮譽畢業生,副修創意寫作,現
梁永泰著作 劉善茗回應
黐線以外
回應者 | 劉善茗
貫穿全書是:廣博的知識; 深刻的思考;豐厚的人文底蘊; 趨時及身的題目;輕鬆的筆調; 真是值得推薦的好書。
影音作品有《圖像學生》、《黃土地,你
基督教事工發展顧問;在本地出任教育 及社福發展諮詢委員等。
往哪裏?》、《亞太新人類》及《根》。 著有《新領袖DNA》、《哪個孩子不出 色》、《生命逆轉 — 聖經人物的第二 曲線人生》等。 曾獲榮譽包括:港大理學院七十周年傑 出校友、港大傑出畢業生、美國大學名 人錄、世界知識分子名人錄、香港城市 大學榮譽院士等。
004 :
變變變
如果因着資訊科技的發達,人處理資訊的能力提高,資訊的仿真度愈來愈 清晰,儲藏密度日高,網絡的傳送與覆蓋面愈來愈闊,科技產品愈來愈容 易使用, 而當民間的資訊量達至某一個水平,人類生活文化社會就會由 「量變」變為「質變」,促使我們的生活習慣、決定模式(decision making pattern)、溝通方法、工作形式等都產生了根本的變化。這變化影響我們的 地域感、空間感、時間觀念、表達能力和思想方法。可以說,這繁衍出一 種新的人類形態,一種網絡文化,一種「網中人」。
沒有網絡,真的會死?先做一個上癮測試, 看自己算不算網絡成癮吧! 旅行時,到達餐廳或旅館的第一件事問導遊:「這裏有沒有 Wi-fi ?」 連上 Wi-fi 後,第一件事不是上載照片,就是查看 WhatsApp 短訊 以及上 Facebook 打卡 和朋友的話題,都是圍繞他人 Facebook 的照片或 Status 沉默是因為大家低頭玩電話 即使說話期間,每分鐘都會不期然看一看電話有沒有新短訊 食物來了會讓手機先吃 拍了的照片會上載到 Facebook 或 Instagram 逛街時,遇到奇人異士會秒速拿出手機拍下來 然後放上 YouTube 祈求推上報 試想你一日沒有網絡支持還熬得過去。兩天、三天? 大概遲些可以拍一部地球災難片,叫做無「網」之災。
007 :
跨越兩代的 Rosetta Stone
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放置着一塊名為 Rosetta Stone 的石塊,上面分別 以三種文字:古埃及圖像文字(hieroglyph)、古埃及通俗文字和古希臘文 字,刻着同一個信息。這石塊堪稱是大英博物館的鎮山之寶,歷史價值在 於刻寫的年代(公元 196 年),加上三種語言互相對照(對古文字的解釋和 印證),見證了古文明的文化交流史實。我在紀念品店買了一塊袖珍的仿製 品,卻要用放大鏡,才能閱讀其中的文字。 不錯,從石刻我們可以認識古代的文字、人的思想和文化的交織。資訊傳 流要靠盛載器,文字是一種記載資訊的符號,石頭是刻文字的載體;寫作 是一種技術,石刻是另一種技術;選擇最堅固耐用的石頭是一種學問,寫 下文字的美術是另一種學問,而文字石刻的保存、維修、展覽又是多種學 問與事業。所以,資訊的產生、記錄、存留和傳播,都是人類文明的結 晶,不可忽視。
日語中以漢字「顏文字」(かおもじ)稱呼表情符號,「顏」即是臉龐,「顏 文字」就是指用文字和符號組成一組圖案去演繹作者的心情。現在,不少 香港青年人也喜歡以「顏文字」溝通。 你知道這些表情是什麼意思嗎?
答案:1. 高興 2. 憤怒 3. 驚愕
想知道更多?前去這個資訊年代的 Rosetta Stone 吧! http://facemood.grtimed.com/
用圖像代替文字表達信息已成趨勢, 上面的顏文字代表心情, 內含的信息量不大。 但近年興起了以圖表顯示本來深澀難懂的資訊, 內容一目了然,非常易明, 這種方法叫 infographic。 許多媒體為方便讀者消化, 都以設計精良的 infographic 取代絮絮不休的文字。
創造你的 infographic http://infogr.am/
看看世界各地的 infographic http://visual.ly/
027 :
中文的壞處
有了文字,人的寫作與思想可以比較繁複,進行深度的討論,古書分章分 節,小說也有長篇的出現。 中國文字是象形為主,然後有會意、轉注、假借、形聲和指事,所以中國 文字有美術感,是刺激人想像的符號,是視覺為主的文字。 西方文字是拼音為主,無論是希臘文、拉丁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 或英文,都是由腓尼基(Phoenecians)的拼音文字演變而來,是聲音先 抉,再由拼音創作文字。所以,一個字的長短符號,與本身所指的東西沒 有直接關係,只有說出來才有意思,寫下來是拼聲音吧了。 無論怎樣,文字的好處不少,叫人思想精密,可以作出哲學辯論、記載科 學理論,也有連貫性,能建立人的邏輯思考、推理、分析的能力。
因為中文以象形為主,與西方文字不一樣。 中文的字型包,往往較英文的字型包大好幾倍。 現代中文常用字庫有約四千字。 因此用中文表達意思時,需要有最少四千個字以確保能完整表達句子。 而西歐語體是以字母為基礎, 以英文為例,字母只有二十六個, 因此二十六個字母就足夠表達任何句子。 當我們討論電子通訊的效率時, 其中一個考慮的因素是如何用最少儲存量儲存最多的信息量。 所以,某些專家認為,在資訊的儲存量上, 中文的確較英文(及以拼音為主的西歐語系)失色。
以科技層面而言, 相信用英文較中文有效的文章 http://languagelog.ldc.upenn.edu/myl/ldc/ llog/OneWorldOneDream.html
持相反看法的文章 http://itre.cis.upenn.edu/~myl/languagelog/ archives/002379.html
036 :
電視不死?
有一次,我在往內蒙古的呼和浩特途中,看見許多人在市集中表演雜技, 又擺賣多種貌似中國製造的成藥,說是能醫百病,但事實是否如此?想怕 未必。 同樣,資訊科技到臨前,曾有人預言它的威力,可以趕走大眾傳媒。一本 名為 Wired 的雜誌斷言:「電視已死!」言之鑿鑿,但有如電視趕不走電 影、趕不走廣播、趕不走書籍、趕不走雜誌,網絡也沒有「殺死」電視, 只是多了許多網上錄像,每個人都成了電視台,個人電子網頁充滿音樂與 影像。在洪流下,電視不死,卻因新媒體盛行而改變。
資訊科技,趕不走大眾傳媒,卻會削弱大眾傳媒。 同時,也開放了不同的平台給我們發表意見。 現在我們很喜歡在以下這些網站瀏覽別人的文章, 或發表我們對文章及社會現象的觀點及角度。
主場新聞 http://thehousenews.com/
香港獨立媒體 http://www.inmediahk.net/
輔仁媒體 http://www.vjmedia.com.hk
評台 http://www.pentoy.hk
除了評論文章以外,我們還喜歡用網絡看電視劇集。 網上的本地劇集以重溫居多, 通常在上映後一段時間開始可以上網重溫一星期。 但是,有很多以內地為基地、 容許大家瀏覽國內外最熱門最新的電視劇集及電影的網站, 例如 PPS、土豆、風行、優酷等, 卻很大可能違反了版權法律。 如果我們不知道網站有沒有買得影片的版權, 應該儘量避免瀏覽那些網站上的影片,以免觸犯法律。
041 :
聽?
聽覺資訊素養(aural literacy)又怎樣?我一直以為自己的聽覺不錯,可 以辨析好的音樂與音響,有 tenor(男高音)聲底,唱過詩班,甚至試過獨 唱。直至我在一個中學的科學展中試聽音頻器所發出的聲音,才發現自己 的聽覺音域並不如想像的闊,尤其是在高音方面,很多聲音都聽不到,對 我來說這是一個令人謙卑的過程。 雖說天生的音域受聽覺限制,我們仍可以栽培自己的聽覺意識和素養的。 對人的聲音敏感度高,便能聽懂這人的心情如何、分辨聲音的距離感,也 可以聽出很多層次。有一次,我的導師蘇恩佩帶我們一羣《突破》編輯往 長洲,聽松濤海浪,在沙灘或山頂,竟能聽出千百種聲音,這正是聲音的 資訊素養的鍛鍊,聆聽聲音中的層次、空間感。 聲音學是電影學中重要的學科,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靜音」(silence), 在靜音的室內有「室音」(room tone)、迴音、殘響和實感。現場收音比 後來的配音真實,而電影配樂中運用不同樂器,可考究的領域也不少,如 音樂有和諧與交錯(contrapunctal)、音域(dynamic range)、音質純度 (fidelity)、雜音(noise)、噪音比(signal to noise)、音頻(frequency) 和混聲(mixing)等,其學問真是窮一生也學不完。 我的電影老師教導,電影的震撼力百分之八十來自聲音,百分之二十才是 來自影像。一般人以為相反,所以拍不出好電影。獲得好評的《無間道》 是罕有重視音響的港產片,而《伊莎貝拉》甚至以音樂帶動情節。很多經 典 電 影, 如 The Lord of the Rings 系 列、Alien 系 列、The Godfather 系 列、The French Connection 系列等,都是以音響見稱,其逼力很強,不 單只靠影像。要是不信,下次看電影時將其音量收至極細,看看電影往哪 裏去。
我向來不太理會音樂的質素, 現在聽歌通常會用 YouTube 一邊看 MV 一邊聽音樂。 但我有朋友對音樂要求很高,所以不喜歡 YouTube 中被壓縮過的音樂。 現在的手機一定包括音樂播放的功能,有人以為手機中聽歌會失真, 但事實並不是的。有一些以播放音樂作賣點的手機能確保音樂不受壓縮。 現在熱愛音樂的人都愛直接從網上購買, 或把音樂從光碟轉化為電腦檔案,再放進手機裏。 只要配上一個性能良好的耳筒,就能把家中的環迴立體聲喇叭隨身攜帶。
CMYK
黐線以外 21032014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一 任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記者。熱衷 於環保、人權及國際議題,曾於聯 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實習, 亦曾前往美國紐約代表非政府機構 世界信息傳輸機構紀錄聯合國經濟 及社會理事會會議。 對寫作有濃厚興趣,閒時會寫小說 及新詩。新詩〈緊急聯絡人〉及小 說〈無涯〉曾獲第七屆大學文學獎
在傳媒界的工作令她學會質疑,對
這年代,人人黐線。 現在的人,坐車黐線,食飯黐線, 連看電視都要黐線。 黐線與離線,早成為兩代吵架催化 劑。然而,資訊的世界不囿於這兩
反而涉及文化傳承、媒體、溝通, 甚至是全球化經濟的理論。
網絡上每一個論點、每一段影片、 每一幅相片,都抱持求真的精神。
讀完之後,你或許發現,資訊世界 很遼闊,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為資
她認為,活在這個各式各樣資訊喧
訊築起一道圍牆,看不見牆外更值
囂的年代裏,批判思維能有助人不
得探討的問題。
封內摺頁攝影:黃國榮
模特兒:江世輝
封面攝影:藍強
會迷失在眼花撩亂的數據裏。
先後於聖彼得小學、聖保羅書院、香港大 學理學院畢業。熱愛科學、看海、行山、 攝影。七十年代投身「突破運動」, 成為推動本土青少年工作的先鋒;後再 進修媒體及文化,先後獲取哥頓康維爾 神學院神學碩士、保齡格蘭大學影視廣 播學碩士、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藝術碩 士及維真大學傳理學博士等。 在「突破」服務四十年,從事青少年教
種狀態,牽涉的課題,也不只「離 線比黐線利多於弊」之類的探討,
突破機構總幹事。
育、領袖培育、影音媒體製作等。於海 外擔任菲律賓教會與文化顧問、世界性
劉善茗 回應
收編於《四十二張手帖》。
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顧問 饒宗頤文化館館長
作者 | 梁永泰
梁永泰 著作
新詩組及小說組優異獎,新詩作品
陳萬雄博士
資訊洪流中創造離線空間
級榮譽畢業生,副修創意寫作,現
梁永泰著作 劉善茗回應
黐線以外
回應者 | 劉善茗
貫穿全書是:廣博的知識; 深刻的思考;豐厚的人文底蘊; 趨時及身的題目;輕鬆的筆調; 真是值得推薦的好書。
影音作品有《圖像學生》、《黃土地,你
基督教事工發展顧問;在本地出任教育 及社福發展諮詢委員等。
往哪裏?》、《亞太新人類》及《根》。 著有《新領袖DNA》、《哪個孩子不出 色》、《生命逆轉 — 聖經人物的第二 曲線人生》等。 曾獲榮譽包括:港大理學院七十周年傑 出校友、港大傑出畢業生、美國大學名 人錄、世界知識分子名人錄、香港城市 大學榮譽院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