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祕密基地 Vol.01

Page 1


Contents

目錄

04 落山風大聲說 04 國慶VS.圍城―我們可以不政治嗎?

06 封面故事 06 聚落的興起與沒落 12 為民而生的藝術空間 22 歷史建物的新生與未來發展 28 市場的現在進行式

34 專欄 34 社會觀察 36 攝影Photograph 38 音樂Music 40 食物戀

42 思啥咪計畫 42 思啥咪計畫 總 編 輯:鄭郁芬 採訪編輯:張文瑄、張雅婷、鄭郁芬、程佳德 實習記者:王譯慧、陳佳柔 封面設計:程佳德 qaa99632@gmail.com 版面設計:陳威豪 i1234567oowei@gmail.com 特約美術:劉雅昀 gazette0627@gmail.com 發行單位:小步生活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


與時俱進的必然結果? 這幾年屏東有了一些改變,打破以往保守、缺 乏發達建設的刻板印象,大型百貨、連鎖餐廳的進 駐,讓屏東予人耳目一新的氣象。同時間,有人發 現漸趨繁榮的屏東,似乎也逐漸在流逝當地原有的 溫度與味道。有原在他鄉求學的學子返鄉逐夢,希 望以所學留住他印象中的屏東;有見證屏東變遷歷 史的店家,堅持以傳統的技術、樸實的態度,守護 地方的故事、默默耕耘。我們何其幸運能夠在屏東 這塊土地上念書、生活,感謝鼓勵我們反思的空間 出現,與在地勇於實踐理念的小人物們。 義大利作家Italo Calvino曾說: 「愛一座城市,不是因為它有七大或七十七大 奇跡,而是因為它能解答你的問題;或是因為 他問你的問題,迫使你要做出解答……」

在我實際走入每一個二手資料的現場後,才開 始對「地方」產生認同與想像。上大學以前,沒有 交通工具與出走的勇氣,對家鄉的認識僅止於每日

通勤的風景與書本上的介紹,偌大的資源在我眼前 展開,我的世界卻始終狹隘。南下至屏東念書後, 除了適應大學的團體生活,最難得便是與自己獨處 的時光了。利用這些零碎的時間,我騎著從家鄉寄 下來的老三陽,一人走過潮州、萬丹、內埔、東 港、枋寮,這些別具風味與特色的小鎮,不在喧嘩 的市區、不在遊客必經的觀光路線裡,也不在大眾 對於屏東的刻板印象中。地方的體驗教我認識了何 為生活,何為文化。 創刊號的主題──屏東現場,在紀念地方帶給 團隊的啟發及感動,涵蓋人與人間質樸的互動、興 盛與衰弱的產業建築、在地的生活型態……。我們 都怕,那些簡化與被過度吹捧的標籤,一個城市, 亦然。希望藉由刊物的出版,讓在地的故事得以被 記錄、傳頌,異地的朋友也能以文化的角度認識, 南國除了陽光、沙灘、娛樂觀光,之外的文化脈絡 與美麗故事。 總編輯 鄭郁芬

關於《Sat.祕密基地》 Sat.為星期六的縮寫,讀者可以在週末拿起我們的刊物,就像躲進祕密基地裡,得以享受閱讀帶來的自在與收穫。 關於小步生活 小是個很有包容力的單位,明白自身之渺小,才能看見宇宙之大。走踏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的步伐雖小,但每一小 步都有它跨出的意義與價值,我們思考與記錄下這些微不足道,希望小小的足跡,也能為讀者及團隊帶來一些衝擊 和省思。 歡迎加入

小步生活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bubuschooling 意見回饋、贊助出版,歡迎聯繫: summercheer21@gmail.com


11月 Nov. 1

1

2

2

3

4

1

1

【2013古謠歌唱˙民謠高歌】 1 2 11.01 快樂熊店 12:30 林宏道 一杯咖啡小餐館 14:00 黎竹紅/張錦桂 春成書店 16:00 陳英/沈陳菊花 11.02 關山田庄所在 16:00 蔡美玲/吳蔡翠眉 錫安木屐王 16:00 林允祥

【50CC插畫創作展】 活動時間:2013.10.26 ~ 2013.11.13 09:00~17:00 活動地點:枋寮F3藝文特區遊客中心

【紙雕˙建築――翁參隆+翁獅父子聯展】 活動時間:2013.10.24 ~ 2013.11.24 09:00~18:00 活動地點:文物陳列館4樓

【水水詩意――大地新生機 電影暨專題講座】 水滋養萬物,是人類的重要資源,濕地更是大地與溪流 之肺,本次展覽配合屏東縣地方文化館及文化生活圈規 劃水水聯展,介紹屏東縣各重要濕地,以及民眾如何參 與濕地保護的概念。 10.12(六) 15:00~17:00 1 專題講座 濕地專家曾昭雄「屏東自然環境資源」 10.19(六) 10:00~12:00 2 電影天地 返家千萬里 11.02(六) 15:00~17:00 3 專題講座 侯鳥達人蔡乙榮 「濕地上的天使們」 11.23(六) 08:00~18:00 4 大鵬灣濕地之旅

【凝視直心˙另一種心動「彩繪童年」特教生創作展】 活動時間:2013.10.05 ~ 2013.11.24 10:30~18:00 活動地點:佛光緣美術館-童幻星空兒童創意坊

※活動內容與時程公告皆以粉絲專頁的發佈內容為主。


12月 Dec.

5

3

2

4

3

4

【月琴DIY體驗製作】 2013.08.30 ~ 2013.11.03 (每週六、日,皆有) 8月~11月在恆春鎮陳達故事館,開設提供民眾製作 月琴之DIY手作課程體驗,藉由方便組裝的材料包設 計,讓民眾能夠更容易親近月琴,使月琴不再是件專 業的樂器,同時還是能夠餽贈予人的伴手禮。以月琴 之樣式,分解成諸個小元件,讓沒有木工基礎的民 眾,照著說明書就能夠組裝完成。 【排灣之美――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特展】 活動時間:2013.07.19 ~ 2013.12.31 09:00~18:00 活動地點:台灣排灣族雕刻館 文化處以近二年來的古物文化資產維護保存執行成 果,以排灣之美的特展方式,呈現文物修護的過程以 及修護後的成果展示。 【小草大樹】創意生活市集――兩鄉人的市集 1 11.26(二)美和科技大學 2 12.03(二)屏東教育大學 12.10(二)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3 12.15(日)屏東市中山公園 4 【小草大樹】臉書粉絲團

2

【小步策劃】 青島街散步導覽 1 時間:11.29(五)15:00~18:00 地點:青島街 導覽團體:小步生活 2 閱讀快閃活動 時間:12.21(六)13:00~17:30 地點:高雄捷運站 活動名稱:黏書人 【屏行】屏東大專院校熱門音樂巡演 11.19(二) 18:00 1 大仁科技大學活動中心外大投影幕下 11.26(二) 18:00 2 美和科技大學北區小舞台 12.03(二) 18:00 3 屏東教育大學西校表演廳 12.10(二) 17:30 4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活動中心二樓 12.15(日) 16:00 5 SOGO百貨前 【屏行】屏東大專院校熱音巡演 臉書粉絲團






文、攝/張雅婷

於屏東市青島街的勝利新村,及靠近六 塊厝的大鵬七村,同是眷村,卻在近年 面臨不同的命運。青島街曾面臨遷村的危機,而 後有開發、商業團體的進駐,才找出勝利新村的 新契機,順利保護了眷村文化,同時發展出屏東 的文化創意產業;反觀大鵬七村,國防部的眷村 改建計畫預計於103年執行,所有住戶必須於102 年年底搬離,這片全台保留最完善的空軍眷村, 即將成為歷史,所有房舍景觀,將只能透過照片 知其一二。

08

復甦的青島街 青島街目前為屏東市區極富文化特色的區 域,且縣府已核定為歷史建築,以維護眷村文 化,接著縣府與民間進行合作,先行開放十數 間眷舍,由民間提出經營管理計畫,經審核後 標租。透過年輕人的創意與運作,青島街已經 為屏東文化創意產業帶來一股新氣象。 無論是「小陽。春日子」,在三位年輕人 的用心經營下,以攝影、園藝、圖書、藝術, 拉近與人的距離;「南國1949」以獨樹一格的 裝潢與經營理念,展現餐廳獨有的韻味;「清 營巷茶舖」用人文薈萃的空間,傳達音韻與品 茗之美;「發條鳥」結合生活素材及創意,販 售文創商品,推廣屏東在地文化……等等,這 些店家乘載了許多文化的意象,只是各用不同 的手法表現,在地因此充滿了活力與可能性。


在城市,一處讓心靈沉澱的街道 太陽西下,暈黃柔弱的色調在屋簷磚瓦灑上 一片寧靜,隨著路燈亮起,打起微醺的主意。青 島街人潮漸多,推開整修後雅致的簡餐店,鈴鐺 聲在頭頂上方擺盪,在偌大的店內之中,抬頭一 瞧,能夠清楚地看見屋脊,高挑的頂部還保留著 日式風格,木紋殘留著時間沾染的痕跡,建築原 始的樣貌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儘管內部做了部分 整修,仍不減其歷史的風采。 對眷村感興趣的民眾,自然對眷村多一份情 感與牽絆。青島街成為許多民眾放鬆身心的所 在。一個愜意的午後,放下工作,徒步徐行於青 島街上,體驗眷村之美,或者選擇坐下來品茗抑 或喝杯咖啡,伴隨煙霧氤蘊而上,許多心事也都 隨之昇華、煙消雲散。 凋零的大鵬七村 大鵬七村原為空軍士官退役後的住所,過去 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民生凋敝,當時蔣宋美齡為 婦聯會會長,號招募款籌建大鵬七邨,至今眷村 已與在地居民一起走過半個世紀。隨著時代變 遷,大部分居民陸續選擇遷出,而國防部的眷村 改建計畫預計於103年執行,屆時將收回國有土 地,另作其他規劃,大鵬七村將不復在。

1.大鵬七村多數居民向外遷出,徒 留一幢幢空屋的寂寞。 2.大鵬七村菜市場已閒置成為車庫 及堆放雜物的場所。 3.現址將成為虛構的門牌,彷彿過 去都是海市蜃樓,不曾存在。 4.青島街簡餐店內,屋頂結構完 好、肌理鮮明。

09


1.水塔昔日身影在芒草間幽 晃,斑駁的不是牆面,而是 破碎的繁華。 2.試圖挽回春天的牆面彩繪, 卻阻止不了政府拆遷的決 意。

10


只要談及這裡的過去…… 「當時人民生活很痛苦啊!沒有社會,沒有經濟, 什麼都沒有,這種日子你們根本無法體會!」 「旁邊里長辦公室還有當年的照片呢!」 「別被嚇著了,在眷村,你問一個人問題,會有十 個人回答你!」 穿梭在大鵬七村,房舍仍保有古樸的面貌, 整齊劃一的巷道,沒有汽機車喧騰,偶爾會以為誤 入萬人空巷。里長辦公室仍安穩地存在,居民多會 聚集在此天南地北地聊著天。儘管說著一嘴對岸的 字正腔圓,身邊的收音機卻流出濃厚台灣風情的閩 南語老歌,每人手握一把竹扇,彷彿此生就已足 矣。 關於那些被擱置的風景 大鵬七村內有一座水塔,可說是此地的大地 標。過去因自來水系統不發達,眷村離自來水廠 遠,管線也尚未牽到眷村,村民建議建設水塔抽取 地下水飲用,解決飲用水問題;隨著自來水的發 達,水塔逐漸淘汰,現今水塔成為當地居民情感的 凝 聚 力 , 同 時 也 是 村 民 的 共 同 記 憶 。

而堪稱「最原始的眷村辦公室」,到現在里 長還使用麥克風廣播重要的訊息,里長表示: 「未來鵬程里及凌雲里一帶將作為反潛基地的眷 舍,所有的房舍都要拆除重建。這一幢里長辦公 室是眷村居民集體記憶的總和,他曾向相關單位 建議保存,也承諾願意與村民繼續穿軍服駐守, 讓辦公室成為此地懷舊的據點,但未獲允諾。」 倘若不搬離,將會斷水斷電,只好忍痛離開這片 土地。開雜貨店三十年的奶奶幽幽地說:「雖然 明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若真的全散了,我 們這些人的心靈故鄉又該寄託何處呢?」 在巷弄內遊走,幾面經過彩繪的牆,令人想 起台中的彩虹眷村及高雄左營自助新村;創作來 自潮州的郭伊鴻,他看到這個即將消失的眷村, 及少部分的住戶仍堅守著家園到最後一刻,深受 感動,他希望能夠賦予這個即將改建的眷村一個 新風貌,決定畫到這個眷村被拆除、不能再畫為 止。儘管未來大鵬七村將成為歷史名詞,這些景 物卻會在腦海形成一幅悠緻的桃花源景色,恆存 於人們心中。

11




於屏東市林森路上的老李生活藝術空 間,簡約的招牌、親和的店名,安靜地 與在地的民生、信仰共存於一條大街的一隅,不 留心注意,很容易就會錯過這樣一個別具巧思的 替代空間。空間的負責人為同屬台南應用科技大 學畢業的陳建利(阿利)與郭奕辰(一層),兩 人於大學期間即有成立一間自己的工作室的打 算,畢業後,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兩人共同尋 覓、規劃、整理出了老李。老李的成立在於打破 藝術與人的距離,目前規劃空間的一樓為藝術展 演使用,二樓陳列部份文創商品與老李喜愛的書 籍,並提供水果汁與輕食的選擇。

14

老李的前身是一個什麼樣的空間?當初為什麼會 選擇這樣的空間作為藝術呈現的平台? 單純喜歡這樣的空間,有與之前對話的感覺。 「之前騎樓多是做小吃生意,內部是小吃 店的座位,因為做過太多次生意了,牆壁貼了很 多東西,地板也都是油垢,整理花了一些時間與 功夫。這棟建築是與隔壁棟一起建成,長得一模 一樣,特別喜歡它的窗花,外觀也相當討喜、可 愛,二樓還有一個隔間,感覺蠻有可塑性與想像 的空間。有些人會在老屋外觀拉皮、將舊的建物 敲掉,很幸運這邊有完整的保留下來!單純喜歡 這樣的空間,有與之前對話的感覺。」


理念反應空間的呈現,老李的成立背後是基於什 麼樣的理念呢? 我們希望一般的民眾、孩子都能接觸藝術! 「以往看展都要到文化中心或高雄,展覽的 內容也多為傳統、大型,且具一定專業水準的作 品,民眾對於展覽的內容多抱有距離感。要怎麼 讓民眾能夠更接近藝術創作?像替代空間這樣的 地方,不一定如同美術館這麼專業或須具有美術 背景的創作人才好申請,我們希望一般的民眾、 孩子都能接觸藝術!只要有創作的熱情,無論攝 影、插畫,有自信發表自己的作品,我們都可以 在這提供您展覽。」 如何讓一般的民眾了解進而認同老李的理念呢? 希望大家養成看展、接觸藝文的習慣,因為美的 東西就像音樂一樣,是必然的存在。 「我們提供場地讓有心創作的人士來發表作 品,讓前來觀展的人覺得自己也可以做得到,進 而也嘗試自己創作。為使民眾了解到創作背後的 價值更大於一幅作品表面的定價,我們醞釀這樣 的氛圍,提供民眾了解藝術真正價值的管道。希 望養成大家看展、接觸藝文的習慣,因為美的東 西就像音樂一樣,是必然的存在。」

1.破土而出的幼苗,象徵老李微小卻十分堅韌的在地精神。 2.保留古早味的空間外觀。 3.老李負責人:阿利(左)、一層(右)。 4.樓梯間的另一個空間,低矮天花板壓縮空間予人的空蕩感。

15


1.老李不定期舉辦文化交流的聚會及講 座。 2.空間另提供文創商品的寄售服務。 3.通往二樓梯間的牆面,盡是老李親民 logo的發想圖。 4.寧靜、舒適的冰菓室空間。 5.一樓空間多為策展使用。 6.適合閱讀與音樂演奏的空間。 7.老李的大門也是經阿利與一層之手打 造而成。

經營老李至今,與當初「打破藝術予人的距離」 有沒有碰到什麼困難? 曾有客人在展期問過老李:「請你們現還在裝修 嗎?」 「老李的常客為家庭,晚飯後,常見一家 人來散步、看展。我們曾試圖用各種方式去消匿 距離感,但多少還是會有距離的感覺。印象最深 刻的是,曾有客人在展期問過老李:「請問你們 現在還在裝修嗎?」因為展覽空間多以平面展示 為主,空間空蕩蕩的難免會有些距離感,民眾若 於門口躊躇不前,就會直接邀請民眾進來參觀! 也曾試圖不關門,但會有灰塵、排骨味(老李旁 為便當店)、冷氣不涼……等等問題。」

16

二樓冰菓室是一開始就有的規劃嗎? 偏實驗性質的東西,讓空間充滿可能性。 「今年四月才開始規劃冰果室。二樓一開 始為老李的工作室,幾次有人詢問二樓有無開 放,才計劃將空間分享出來供大家交流。念大學 時,非常喜歡能夠代表台灣的東西,接觸過水果 禮盒包裝,實際走下鄉與農民交流。印象中,早 期的台灣有很多家冰菓室,每個地區都會有,加 上自己喜歡喝果汁,便將二樓打造成一個安靜的 輕食空間,再放些自己喜歡及搜集來的書供大家 閱讀。」


在台南念書的經驗有沒有影響兩位看待屏東的方 式? 一種悠活感、生活的情調。 「住在台南一段時間,喜歡台南的步調與傳 統小吃給人的溫度。屏東雖也有二手書店,但多為 漫畫、參考書,總感覺屏東少了一些地方的情調。 這幾年,才陸續看到一些文化的連結發生,像是藝 文空間與咖啡店的興起,唯創意市集還是比較少 見。」 身為以在地自居的店家,對屏東有什麼樣的想像? 屏東其實有一些可愛的小店與異於其他地方的風 景。 「有了代步工具後,常會騎著車在街上晃, 發現屏東其實有一些可愛的小店與異於其他地方的 風景。然而愈來愈多大集團的進駐,對比在地的盛 衰,希望屏東可以有多一些具人情味的特色餐館或 書店!之前縣政府著重推廣屏東縣的觀光,藝術近 年來漸漸被重視,期待它未來的發展。」

未來有希望在空間中加入哪些元素或突破嗎? 希望有一些立體的展覽、當代藝術在空間內發 生! 「剛開始規劃有很多藍圖:音樂、講座、戲 劇……等等偏實驗性質的東西。今年大多是以邀 請的方式,邀請創作者參與空間的創作,民眾可 以透過展覽更明白空間的運作。未來希望有一些 立體的展覽、當代藝術的作品在空間內發生,或 是再多加入一些創意、有趣的展覽內容。之後會 再做局部的調整,一、二樓的室內規劃,也會與 現在不太一樣。」

店家地址:屏東市林森路27-2號 老李 臉書粉絲團

17


文、攝/鄭郁芬

在民國四十年,台灣便有雜貨店的足 跡,雜貨店在鄰里間具有舉足輕重的地 位,身為民生用品的匯集地、資訊交流的空 間,甚至扮演起凝聚地方共識的重要角色。如 今,雜貨店淡出大家的需求與話題,功能與樣 貌也隨之為大型、連鎖量販商店取代,從繁 榮、喧嘩的市街,走向街坊鄰居的日常。一間 雜貨店的存在,承載了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 也成為我們比照今昔環境變遷的活教材。

18


沒有名字的雜貨店 近年因老屋再利用而有了新生氣的青島街 上,一家經營超過一甲子的雜貨店,在烈日褪去 的午後,由一位老奶奶緩緩地拉開鐵門,熟練地 轉動遮陽棚的把手,將置於大門口椅子上的陽光 覆去。遠遠望去,羅列整齊的醬油瓶罐、香菸盒 子、米酒、罐頭、黑松沙士與小朋友最愛吃的王 子麵……,琳瑯滿目的家用食材及器材,小小店 面,五臟俱全。 經營雜貨店的鄭奶奶現已高齡78歲,15歲便 從爸媽手中接下這間雜貨店,問到老奶奶昔日經 營雜貨店的時光,老奶奶笑說:「以前單純多 了,現在花樣好多。」舉目望向店內一隅,擺放 零食的玻璃櫃除了傳統的足球巧克力、青箭口香 糖、散裝小肉乾……,還多了蛋黃派、洋芋片、 蘇打餅……等等進口零嘴。陸續上門的客人,一 罐啤酒、一瓶高粱、一瓶涼水、一瓶醋,待在小 店裡一個下午,不至絡繹不絕,倒也好不熱鬧。

1.雜貨店裡獨有的風景:磅秤與傳統收銀機。 2.奶奶開心地指著孫子為她拍攝的照片。 3.早期,實施菸酒專賣制度,雜貨店門口多掛有菸酒 公賣局的牌子,成為民眾購買菸酒的窗口。 4.破洞的水桶被親戚拿來做成小凳子。 5.櫥窗內仍能看見早年由味全、味王公司生產的味 精。

19


20


遷徙的決定,意外打開創作的開關! 鄭奶奶的雜貨店在民國81年搬到現在的位 址,原先在對面的鐵路局用地經營,因丈夫的父 親於鐵路局退休後,原地與屋舍被收回,才搬到 現在的民宅,重啟一家雜貨店的生意。 搬到現址後,對面鐵路局的用地卻遲遲沒有 f 開發的計畫,奶奶的親戚遂在空地的圍牆上創 作,他將每年都會汰舊換新的舊春聯一一保留, 再一一貼到鐵皮圍牆上,希望可以讓路過的有緣 人都沾染這份喜氣。近期卻因天災的侵襲,加上 長年日曬、風吹、雨淋,春聯多已斑駁、破爛; 換下春聯的創作,取而代之的是過期報章雜誌的 剪貼藝術,還有創作者想藉創作帶入能夠影響地 方觀念的社會議題:核能與都市開發。 傳統毋須用來顛覆,不一樣的地方總是自然發生 鄭奶奶的孫子――阿達,長年以黑白影像紀 錄老奶奶與老爺爺經營雜貨店的過程,他的創作 與商品一同被陳列在雜貨店的架上,連店家的鐵 門、對面的鐵皮圍牆也有他的塗鴉作品。初來到 這間雜貨店,除了深刻感受到雜貨店原始的味 道,建立在非關交易的習慣與質樸的互動上,在 看完每一幅阿達的作品後,更強烈地感受到雜貨 店在販售雜貨之外的可能性,有著存於這個世代 的使命與意義,或許我們將看到的是一個另類的 展覽空間、一個提供世代對話的舞台,在一間雜 貨店萌生。

店家地址:屏東市青島街50號

1.集合日常所需,雜貨店仍為當地 居民生活中的好鄰居。 2.阿達拍攝了一系列以爺爺奶奶經 營雜貨店為主題的黑白攝影照。 3.親戚將當代議題融入創作中。 4.鄰居們喜歡聚在雜貨店前嗑瓜 子、開講。

21




文、攝/張文瑄

美崙美奐 慶源商號的熱血新力 訪竹田,一入村就被一棟棟傳統的閩客建 築吸引住。竹田美崙村,一個客家小聚 落。沿著通明路向前行,首先看到了裕盛商店, 接著就找到了「慶源商號」。與慶源商號的負責 人――阿路,相約在慶源門口會面,她家就在慶 源商號後面,前後門的格局,就是為了方便做生 意與處理家務。

24

什麼是「商號」?與外國人交易的「洋行」是一 樣的用途嗎? 「慶源商號建於日治時期,至今已經大概 近一百年的時間了,建成後的三代都是經營雜貨 鋪生意。我的曾祖父是當時的地方仕紳,並當過 村中的鄉民代表,所以這間商號除了平常交貨的 生意人與買雜物的客人外,也有不少跑來這裡討 論時事的村民,因此也兼具了資訊交流的功 能。」


慶源商號成立的背後故事? 「從小就很喜歡爺爺,比較怕奶奶,常在睡 覺的時候跟爺爺同擠一張床,那段日子的記憶很 深刻。」隨後一指慶源商號二樓其中一間上了鎖 的房間,阿路說裡頭還有與爺爺共同的回憶―― 單車,遂將「單車」這個元素拿來作為慶源商號 文創公司的商品創作核心。

如何為現在的品牌做更多的推廣與創新? 「因為本身學過餐飲,所以希望慶源商號能 成為一個結合藝術與飲食的藝文咖啡館。我找了就 讀樹德科技大學時的老師――郭挹芬女士、設計師 和建築系朋友來慶源商號走走,評估它的現況和未 來的發展性,並設計相關概念的文創商品。目前產 品材質上最想用皮革來表示!」

替慶源商號融入老屋欣力的動機? 「在我念樹德科技大學研究所時因為讀的是 應用文化創意設計,所以畢業製作就想以老家 ――美崙村,作為撰寫論文的藍圖。過程中找了 許多學習案例、獲得來自各方的支持,到現在成 立了一家文創設計公司。所做的這些不只是為了 保存這棟懷著童年記憶的老房子,更重要的是慶 源商號成為我們家族彼此成員間的聯繫。慶源商 號是家族裡每個人的共同回憶,他們在這邊出 生、成長、開創事業,刻劃的歲月既深邃且漫 長。在這麼久的時間內,家裡也不曾有長輩說要 把這間已經閒置近20年的老房子拆除,因為沒有 一個人捨得。當我要做這個畢業計畫的時候,村 長還很激動地握著我的手,說道『就是需要有你 這樣的人才!』然後竭盡所能地給予我所需要的 協助,非常謝謝村長。」

在美崙村中是否也有村民,想要為自家的老屋或房 舍做保存與再生的行動? 「很可惜,目前美崙村只有我有這樣的想法 與行動,因為時代的改變,現在也只有老一輩的村 民還保有勤儉的性子,認為祖先留下來的舊產要好 好守住,但也僅限於保守的私人領域;而新生代的 村民在接受了社會變遷的洗禮,有更多新穎的想法 與作風,不珍惜古舊事物或疏於保存。然而要踏出 去的第一步,便是需要有一個主動、成功的案例才 能夠帶起地方的復甦。」

有沒有其他相關機構給予協助、指導?或是實踐 計畫的援助方案? 「就像各地的老屋欣力運動一樣,一個成功 的案例就會開始帶動起其他的行動,如星火燎原 般在一個地方崛起。儘管這樣的聲音在屏東還是 小眾,但我想一定還有很多村落就跟美崙村及慶 源商號一樣,必須藉由自己的行動與外力的協 助,如「屏東竹田驛站社區營造協會」與「台南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來壯大自 己的聲音。希望能夠一步一步來,先將慶源商號 的品牌推出去,有了平台就可以有更多合作的機 會與夥伴。」

阿路最後開心的表示:「我就是那個熱血的 先鋒者!」

邱麗文(阿路) 。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 計研究所 。竹田鄉美崙村客家人 。慶源商號邱家第四代 。慶源商號文創設計事 務所負責人

慶源商號 臉書粉絲團

1.店面低調的外觀,從洗石子的店名刻板 上,可以看到慶源商號輝煌的印證。

25


文、攝/鄭郁芬、許雅舒

從屏東菸廠看工業遺產的未來 期,台北松山菸廠因誠品集團的進駐而 聲名大噪,松菸在1998年停產後,從市 定歷史古蹟轉型至文創園區,在以成為北市 「原創基地」為目標的努力下,逐漸有了不同 於以往菸廠風華與功能的樣貌誕生。屏東也有 這麼一座歷史建築,座落於市區一隅的屏東菸 廠,於2002年停止營運,它的存在訴說著地方 曾經的繁榮歷史與大環境的變遷。

26


當代文化影響建物的興或衰 屏北一帶,曾有菸草王國的美譽,後因加入 WTO與外來菸葉的引進,進口菸成為大宗,台灣菸 逐漸被進口菸取代,屏東菸廠於是關廠,昔日菸 廠的產業歷史也逐漸為人所淡忘。屏東不似台北 有迫切的都市用地開發需求,菸廠從閉廠至今, 不具拆除爭議地存在,安安靜靜地走過了11年。 菸廠現今仍留有部分大型機具,其他機械設 備多於當初閉館時變賣。「菸葉採收後,要先讓 它氧化並且灑上除蟲藥,這樣的工程,必須存放 兩年才可完成。也有些菸廠會進口國外的菸葉來 加工。」廠內大型機具都已停擺,卻仍留有作業 流程說明牌,讓我們可以想像昔日菸葉加工的過 程。 近期因其對面的農業改良場被規劃成屏東演 藝廳使用,菸廠也有再利用成文創園區的聲音出 現,地方希望將此區變成一文教中心,使藝文在 屏東深根發展。任職於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的楊舒 婷與沈郁琪,兩位盡責的公務員目前協助屏東縣 政府進行屏東菸廠的保存與再利用。屏東縣政府 目前邀請地方演藝團體進駐菸廠,將其中一間原 本廢棄的老屋舍,改建成嶄新與富有人文氣息的 演藝團體排練室,室內景象寬敞、潔淨,讓致力 於表演藝術的藝文人士有個良好的空間,作為休 憩與練習的場地。未來這裡也會設置菸葉的展示 館,藉由留存的製菸設備讓我們認識製菸產業。

工業遺產的歷史價值與未來發展 日治時代,菸葉為台灣主要的經濟作物之 一。廠內,日本傳統的木造建築多已拆毀,僅存 一座斑駁的煙囪屹立在廠中,見證著屏東菸場的 興衰;現存於廠內的房舍普遍是戰後70、80年代 以鋼筋水泥為建材的建築,相當堅固。 老建築與地方一同走過光榮與興衰,一棟歷 史建物的存在,其實好不容易。近年來,老屋欣 力的被廣泛討論與應用,小至咖啡廳、民宿,大 至文創園區、機關單位,我們看到建物在不同時 代的功能與風貌,活化的意義於此誕生。屏東菸 廠曾與我們一起為屏東打拼,經孤伶地閒置十年 後,終於開始被討論、利用,我們期待它以嶄新 的姿態再度面世,也希望菸廠之於南國居民的集 體記憶,得以在發展中完整保存。

1.鳥瞰屏東菸廠,高聳的煙囪為廠內僅存的日式建物。 2.製菸設備多已變賣,舊地為鍋爐運轉空間。 3.成為辦公室與排練場地的牆面彩繪。 4.宛如電影場景般的菸廠一隅。 5.來自美國的菸葉除骨機,共12盤(道程序)。

27






















48



採訪編輯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