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地圖:踏上基督信仰的豐盛旅程》

Page 1


目錄頁.indd 8

2014/11/25 下午7:06


目錄頁.indd 9

2014/11/25 下午7:06


部名頁.indd 1

2014/11/25 下午7:03


章名頁.indd 1

2014/11/25 下午7:03


018

靈性地圖

So Much More

現有的一切之外,一定還有什麼,不止於此。物質宇宙 有的不只是活蹦亂跳的次原子微粒、廣袤冰寒深不可測

的空間;捲過肅穆群山的不只是低語的松濤;生活不單是早晨 的通勤時光、紙杯裡的咖啡、路邊賣報的大嬸、應付應付的 花言巧語,不是只有晚間新聞一成不變地播報犯罪、戰爭, 加上插科打諢和汽車廣告作為點綴;人生不止於片段零星的渴 望、殘舊即逝的喜悅。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不止於此」一直向我們呢喃低 語。山雀在飼料槽輕快地啄食時,我們聽見了;在老婦眼角的 皺紋間、暖暖拂過花瓶的陽光裡,在任何熠熠生輝的平凡事物 中,我們看見了。當喜樂衝破生命的邊緣,「不止於此」揚聲 吶喊,如同呱呱落地的新生兒,彷彿漫天繽紛、恭賀春臨的蘋 果花,又如交響曲、奏鳴曲和一切非凡的藝術。當我們孤寂憂 傷,「不止於此」轟然咆哮,就在孩童的墓旁、事故的現場, 以及大戰的戰場。當人心破碎、文明崩解,在嶙峋嵯峨之間的 黑暗中,在我們痛苦難耐的每一幕,我們感受到這個「不止於 此」 。對我們許多人而言, 「不止於此」的揣想,正是信仰的起 點。 這個起點真是微妙。我們感受到了嗎?又好像不大有把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18

2014/11/25 上午 09:25:05


第一章/不止於此 019

握。我們活在一個懷疑的時代。至少在西方,我們學會以懷疑 論來看待一切超越的感知,和任何無法看見、觸摸、衡量的真 實(reality) 。這樣的懷疑論一點也不新潮,每個時代都有自 己的懷疑形式。不過,隨著科學、工業、科技在前幾世紀堂 而皇之崛起,懷疑論也生出兩條長腿,昂首闊步,大搖大擺起 來。懷疑論始終時髦,並且不斷推陳出新,近來更以一種憂鬱 美學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因為我以教文學維生,所以我很熟悉 那些瑰麗而絕望的小說,處處講空論虛的詩詞,以及表面璀 璨、骨子裡哀愁的文章。在文學、歌曲、電影和許多其他領 域,這種觀看世界的時髦角度,表面上在向不朽的人類精神致 敬,承認存在的奧祕—卻語帶嘲諷。換句話說,這種觀點希 望「不止於此」 ,又想表現得英勇決絕、坦率無諱,於是悲悲 戚戚地下了結論:沒有「不止於此」這回事。許許多多現代的 藝術和公開言論,都向超越性投以仰慕的飛吻,視之為一種觀 念或心理現象,然而這是背叛的吻,因為我們對超越性說的 是: 「你真美,但是你並不真的存在。」這是何等可怕的拒絕 方式。 懷疑論可能在派對上贏得點頭稱是,不過,或許你像我一 樣,早已察覺那是一種不必要的逞強。到頭來,懷疑論仍舊束 手投降,相信冷漠的宇宙就是問題的終點,並且決心用瀟灑的 姿態承受一切苦難就好。你圍著窄窄一條別緻時髦的雪紡紗圍 巾,讓身體頂著宇宙中零度以下的寒風,似乎很勇敢,但是何 必呢?難道寒冷一定是真相,取暖的方法一定是假象?或許 帽子、靴子、掛在前廊的長大衣也很真實,而且你剛好穿得 下。曾在明尼蘇達州過冬的人都知道,就算把頭髮弄得亂七八 糟,也要戴上又大又暖的帽子,無論看來有多傻氣或俗氣。相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19

2014/11/25 上午 09:25:05


020

靈性地圖

So Much More

信確實「不止如此」 ,就是承認在這種處境中有什麼衣物就穿 上,才是明智之舉。

問其所以然 集體智慧不一定正確,卻一定值得深思。歷代各地都出 現「超越的真實」 (transcendent reality)這種概念,近來興起 不時被稱為「科學的自然主義」或「科學主義」的現象,僅是 少數的例外。若彙集東方、西方、天南地北、甚至來自叢林沙 漠……各式各樣的思想,從中會浮現一種體悟:人類同時具 有肉體的、心理的、屬靈的本質。我們除了參與物質的世界以 及個人認知和心思的世界之外,也同時參與那「不止於此」之 中。雖然關於「超越的真實」本質為何,已有許多討論,現在 且讓我們把「超越性」定義為某種存在的層面,既無法被物質 世界容納,也無法受人類(無論集體或個人的)心思掌握。超 越性可能和這兩者(物質世界和人類心思)交織在一起,卻不 等同於它們。總之,在太空塵粒和人腦力所及範圍之外,某種 存有的確存在。 當你同意有一個超越物質和人類心思的存在向度,就表示 你認同歷史上所有偉大的智慧傳統了。1 當你面對那些低語、 吶喊、怒吼,你選擇的不是無奈地聳聳肩,而是承認除非先向 這「不止於此」說「是」 ,否則無法真實地探索或解釋你的某 些經驗。 或許妳是個女人,妳充分研讀了一切關於懷孕的書籍,仰 賴詳細研究而來的資訊,注意受孕、胎兒發育、分娩的每一細 節。但是當妳在痛楚和狂喜之中,將那滑溜溜的奇妙活物推出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20

2014/11/25 上午 09:25:05


第一章/不止於此 021

體外,當妳凝視著他的眼睛,妳遇到一個全新的生命,一個存 在,一個意識體。妳也才知道這是一樁奧祕,相形之下,妳的 一切資訊不過如小浪拂岸。 或許你是研究生,全心投入科學,花了多年盯著實驗室的 儀器,在筆記本上寫下方程式。你曾經以科學方法和經驗主義 為傲;可是現在你和專業領域中的菁英共事過了,你開始明 白:在科學的尖端,知識並非最有力量,而是最懂謙卑的。為 何某樣東西會存在,而非不存在?宇宙又是如何達到就我們所 知剛好適合生存的密度?事物為何是這樣,而非那樣?你一如 往昔地熱愛科學也追求知識,但現在你相信:那些科學明顯無 法回答的問題,才是最……美妙的。 或許妳曾經是愛逛動物園的小女孩。妳喜愛長頸鹿和牠身 上美麗的斑點、一搖一擺的高聳頸子;大象用好笑的鼻子到處 探索;獅子甩動鬃毛,舔舐牠的大腳掌;水獺在水面上劃出條 條細浪。妳發現說明牌上的解釋總是十分正式,表示動物為了 進化的用處,才有這般那般的生理適應作用。但妳納悶:企鵝 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只是為了有用嗎?那牠黑白相間的燕尾服 又怎麼說?貓頭鷹眼睛迷人的琥珀色呢?為什麼所有的動物既 有趣又美麗?於是妳了解到,由於某種原因,這個世界的運行 並非純粹為了度過下一日,或下一個十億年。在自然界實用性 的核心中,妳再自然不過地發現了喜悅。 或許你還未滿二十歲,可是早已有些奇特的事臨到你身 上,絕非人所能設計。一個陌生人無意中向你說了什麼,引導 你脫離危險,或朝你所愛的事物前進。這裡一樁小插曲,那裡 一絲感覺。這一切是否有某種安排,或是某種目的? 又或許你是個男人,仍舊活在父親過世的陰影下,腦中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21

2014/11/25 上午 09:25:05


022

靈性地圖

So Much More

浮現這樣的畫面:他因癌症而憔悴的身體躺在棺木裡,化了 妝,縫起來的嘴唇緊閉著,看起來十分不真實—那根本不是 他。你現在感到與父親完全分離,卻也感受到一份沉重而陰 鬱的愛。過去,你從未多加思考,因為你忙著在這世上出人 頭地,但現在你有疑問了。為什麼你堅信這個凡人的生命價 值,絕不限於從他第一次呼吸到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的這段短 短時間?如果根本就沒有人死後的存在這回事,為什麼你會存 有這樣的嚮往?而這樣的嚮往又有什麼好處? 人的個性;宇宙不可思議的複雜結構;其他活物引起的喜 悅;奇怪的事件順序;人與人的至情,逼得我們堅信「死亡」 這明顯又普遍的現象實在不合理,於是提出抗議……我們就承 認吧,這些「真實」所需要的解釋,早已超越了生存的實用 性,也不止於我們的神經元碰撞出來的奇異火花。也許,激動 你心的是別的事物—是馬勒一首蕩氣迴腸的交響曲,是海洋 那亙古不絕於耳的咆哮,是聖彼得大教堂天花板上的壁畫,是 你的兩歲女兒把頭倚在你肩上的動作;甚至很可能,只是簡單 的一點觀察(對我來說這就足以拍板定案了) :人類有能力讚 嘆驚奇,有能力去愛,並且進而問其所以然。

看重靈性但不信教 如果我們願意同意「超越的真實」存在,也相信人類可以 透過各種方法察覺到它,我們就會想為這「真實」正名。那是 一個不具位格的生命力量嗎?有一位神?許多神?就算你勉強 同意有一個具有位格的神祇存在,你仍然得面對許多選擇。有 的選擇是由各大宗教的傳統勢力所支持:伊斯蘭教的阿拉,猶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22

2014/11/25 上午 09:25:05


第一章/不止於此 023

太人的神,基督徒的三一神,印度教的各種神明。當然還有其 他可能的選擇,不過背後的群眾勢力就比較小了。例如,很可 能有一個網站,是為了埃及太陽神銳神(Ra)的敬拜者而設 置。我們深知自己處於各樣見解百花齊放的時代,這是一個匯 聚了各種世界觀的大市集。總之,我們得想辦法處理這混亂的 局面。 這年頭有一種處理方式,就是自稱看重靈性但不信教。這 種說法我聽過許多次,所以當我收到朋友傑夫的來信,我真的 很開心。他自認為是「沒有感覺,堅持不可知論的猶太人」 , 而他在信中承認道: 「我這人只是不大看重靈性而已,這種想 法讓我愈來愈自在。」我心想:真令人耳目一新,終於有人不 堅稱自己多麼看重靈性! 「看重靈性但不信教」往往意指一個人承認有個「超越 性」的向度存在,卻寧可不去定義它的本質,讓它保持模糊不 清,而且認為它通常不具有位格。這是可以理解的想法,因為 替「超越的真實」下定義的選項多到令人發狂。更何況,沒有 人能否認:那些堅信「超越的真實」有個名字的人,也可能造 成危險。我們回顧上個世紀,看見大地上一片焦黑的戰壕、徒 留瓦礫的建築、支離破碎的屍體,看見現代主義對於人性與進 步所抱持的樂觀態度從根基裂開大洞、硝煙彌漫。我們罹患了 「集體創傷壓力症候群」 。我們非常清楚,權力欲一旦結合了有 關種族、政府形式—當然,還有信仰—的信念,就會產生 世上最致命的力量。更不用說上個世紀的史達林、希特勒、海 珊了。他們追隨尼采,把他奉為無人可比的先知。他們披上別 的意識形態來掩飾自己狂傲的虛無主義,害我們現在徹底懷疑 這些「披風」 。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23

2014/11/25 上午 09:25:05


024

靈性地圖

So Much More

因此,「看重靈性但不信教」似乎是十分人道又愛好和平 的做法,但我們無法由此推論說,若想根除不對的信念,就只 能用很少、或很朦朧、甚或自相矛盾的解毒劑—畢竟,「宗 教味不濃的靈性」背後,所渴望的都是最高貴的人性才能提供 的:和平共處,個人至樂,人類福祉(往往也包括動物和樹木 的福祉) 。更深入個人的層次來說,對超越性抱持含糊不清的 信念,可以避開一個有位格的神所帶來的麻煩。一旦你從一個 生命力量轉向一位神,你就是在和一個「他者」打交道,祂可 能要求你做你不願意的事,例如放棄性行為、或放棄金錢、 向別人解釋你為什麼要向一個看不見的存在說話。你寧可默 想也不要禱告;你揉合各種令你開心、又對你自身幸福有用的 信仰;你的選項保持開放;凡是能奏效的,通通緊抓不放。若 是說出「我的意思是,我相信那是真的」 ,就表示必須謙卑下 來,就是在承認自己失敗了。 人生中總有某個時間點,我們必須作兩個決定。首先要決 定的,是關於一位超越的神,某些認知是否比別的認知更接近 真理?或許你認為,關於「超越事物」的一切概念,都與難解 得驚人的真理相距十萬八千里。在這樣的前提下,你確實可以 認為一切的宗教要麼的確可以帶人通往神,要麼全都誤解了 神。此外,還有另一個可能:無論真理難解到何等驚人的地 步,某些概念和別的認知比起來,還是比較精確的。我個人依 照後面這個選項而活,因為我認為,當你承認世上有真理的那 一刻,必然會認為我們應當竭力弄明白這真理到底是什麼,因 為事關人類的尊嚴。我們也許會絆跌仆倒,我們也許會受限 於自己的認知,但我們總該努力一試。畢竟,無論我們是否注 意過,我們原本就是靠著各種不同的真理概念而活;因此,最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24

2014/11/25 上午 09:25:05


第一章/不止於此 025

好的方法就是現在開始注意。如果讀者諸君覺得這些話有道 理,那麼接下來要處理的問題,才是最困難的:哪些信仰最接 近真理?我們如何衡量比較不同的信仰呢?

拾級而上與縱身一躍 魯益師在上個世紀中葉寫下《返璞歸真》 ,主張基督教信 仰最能說明真理。他從宇宙的道德律開始論述,一直推論到基 督教教義,巧妙呈現兩者的同質性。這項策略在今日惟一的缺 點,就是理性已經遭受重創。我們已經失去信心,不再視理 性為解答真理的萬能工具。人們曾經以為,理性、科學、科 技,還有資本主義,終究能解決人類自古以來的問題,但是經 過二十世紀的多次大戰以及其他的道德災難,這種過度的樂觀 早已瓦解了。我們必須承認,理性並非如西方一直認為的那樣 是社會的救主,也不是最高的仲裁者。理性很少是通往宗教信 仰的路。 毫無疑問,理性必須得到滿足,信仰才有可能持久。套 用中世紀歐洲寓言作家的說法,理性是一位美麗又霸道的 人物,她頭戴王冠。上個世紀頂尖的哲學家柏庭格(Alvin Plantinga)在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任教多 年,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思考、撰寫有關知識和信仰的事。柏 庭格在最近期的作品中,以哲學上極度嚴謹的方法,論證了 「相信神」這件事有理性為據: 「相信神」是「相當基本的」 , 正如我們相信其他人存在,相信自己能記得一件事,或相信我 們的感官在正確情況下能提供可靠的資訊。他為有神論(特別 是基督教)的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論據,甚至連他不信神的同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25

2014/11/25 上午 09:25:05


026

靈性地圖

So Much More

事都不得不放棄靠著「邏輯的重拳,一拳擊倒」信仰。2 不過,雖然理性和「信仰一位神」相容,但理性的架構通 常不會像一道梯子般,領人從不信步步爬到信;想要獲得信 仰,還得透過其他媒介。哲學家祈克果(Søren Kierkegaard) 指出,人的信仰是一種跳躍。有人是跳一小步,有人是向死亡 挑戰的大飛躍。對某些人而言,跳躍的比喻根本不適合,信仰 反而比較像一再轉向或跨步,甚至只是傾身靠近而已。但總有 理性以外的某樣事物,輕輕推了人一把,使人朝信仰而去。近 來我們在承認「超越的真實」方面有一大優勢:理性現在比較 不令人執迷了,我們比較容易把同等或甚至更重的分量賦予特 殊的經驗,多過於繁複的理性。 魯益師接受基督教信仰並非藉由理性,不過他和許多人一 樣,是先走理性路線來接近信仰。我想他了解,理性思辨的功 能主要像是在開墾灌木地帶,挪去樹枝殘根,使信仰有成長的 空間,或解放早已栽種的信仰,使它能進一步成長。使人往 信仰而去的「輕推一把」 ,反而是由經驗而來。這裡說的「經 驗」是指一種個人的變化力量,融合了認知、理解、記憶。我 們一向努力為自己的經驗取名,增進自己對經驗的理解;因 此,我們要靠著聆聽別人描述他們的經驗、仰賴他們見證自己 的所見所聞。當某件事喚醒我們,想起自己擁有卻不明白的經 驗,當某件事終於賦予我們的經驗一個貼切之至的名稱,深印 心中,我們就會改變自己的思考和生活方式了。別人見證了 自己對「超越的事物」的經驗;這些事在我們腦海中盤旋打 轉;我們一次又一次嘗試捕捉當中某些可能的解釋,並且測試 這些解釋能否吻合我們自己對於「超越的事物」的經驗。隨著 事件和認知不斷累積,描述那些經驗的某些名稱始終深印心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26

2014/11/25 上午 09:25:05


第一章/不止於此 027

中,一個輪廓逐漸浮現,而我們本來混亂的理解也慢慢轉化為 信仰。

一把抓住,開始領悟 對我來說,最令我感動的一群見證總是指向基督教信 仰。那些終於信了耶穌的人,他們的故事無論是超凡的奇遇或 平凡的旅程,始終都以深印人心的名稱涵蓋了我們的經歷。 聖經是這類故事的主要來源。到目前為止我一直避免引用 聖經,因為只有當你承認神存在的可能,聖經經文才具有權 威。不過,即使先不考量經文的特殊權威,把聖經視為一群龐 雜而耀眼的見證依然是有益處的。聖經裡許多聲音都說: 「怪 事臨到我們,我們沒有選擇這真理,甚至不曉得什麼事情臨 到我們身上。但神抓住了我們,我們要把這件事告訴你,好 幫助你了解那臨到你身上的事。」約翰福音的作者描述完耶穌 的生平和工作之後,以這宣告作結論: 「為這些事作見證,並 且記載這些事的就是這門徒。我們也知道他的見證是真的。」 (二十一 24)由基督徒所彙集的聖經,從記載創造和族長的第 一卷書(創世記)到充滿天啟異象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 , 都在述說一個持續不斷的故事,在這故事中,許多人都和同 一位神相遇。舊約描述各式各樣的人面對這位神時的超凡經 驗:摩西在燃燒的荊棘旁,哈拿在聖殿求神賜子,先知以賽亞 和撒拉弗在神的寶座前。新約的人物相信,他們所經歷的耶 穌,是同樣一位神全新的(雖然並非毫無先兆的)啟示:馬利 亞與天使加百列,福音書的作者群,猶太律法學者保羅,以及 在他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攔住他、使他失明的那道大光。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27

2014/11/25 上午 09:25:05


028

靈性地圖

So Much More

在聖經的書頁以外,還有自新約時代以來眾人的故事, 他們對「超越的事物」的戲劇化經驗,與基督教信仰的解釋 吻合。法國數學家兼哲學家巴斯噶(Blaise Pascal)在異象中 看見神,驚奇得說不出話來,只能在紙條上潦草寫下幾個字來 描述它—「火」 、「喜樂的眼淚」 、「耶穌基督」 ;3 十二世紀的 女修道院院長兼作曲家,賓根的希德嘉(Hildegard of Bingen) 眼見異象;衛理宗的創始人約翰 • 衛斯理(John Wesley)苦 悶多年,不知道自己在神面前是否正直,有一天在倫敦的阿爾 德門大街上,覺得他的「心奇異地溫暖起來。」4 古往今來, 名人也好,俗子也罷,他們的故事有的驚心動魄,有的平淡平 凡,有的多采多姿—全都湧上一波高峰。這些故事使人無法 置之不理。 到現在為止,我把宗教信仰講得像是一個人悄悄推理一番 之後做的選擇,如同考選擇題時選 A 而不選 B,或是在沙拉吧 前選用烤麵包丁而不選農家乳酪。然而,我傾聽人們的見證故 事後發現,基督教信仰首先並非一套經過謹慎選擇的信念,而 是關於與一位神人相遇。人們解釋道:無論他們願不願意, 他們遇到了某件事,而且無法否認這件事的真實性。他們認 為,神抓住了他們。 我的朋友保羅 • 威利斯(Paul Willis)是一位詩人兼英文 教授,他描述自己信主是從一堂主日學課程開始的,就在奧勒 岡州一間浸信會的地下室,由他的母親授課。她用厚紙板做 成的愛心當教具,向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解釋:我們都有黑 色的心,但耶穌會賜給我們白色的心,只要我們願意向祂祈 求。不知怎的,這番解釋深深吸引著保羅。後來他在自己房間 安靜時,請求耶穌動這項手術, 「有點像是重新粉刷臥室」 。幾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28

2014/11/25 上午 09:25:05


章名頁.indd 2

2014/11/25 下午7:03


038

靈性地圖

So Much More

果,神以某種方式造訪我們,與我們同在;如果,神藉 由某個景況向我們傳達或暗示一個信息;那麼,我們

的回應很可能會是感恩和驚奇,也很可能是困惑或恐懼。不 過,最有可能的還是這些複雜情緒交織混和。如果有神,這位 神會是什麼樣子?我要怎麼找答案?神是站在我這一邊,還是 跟我作對?我該躲起來嗎?還是說,我終於找到了避難所,可 以不再恐懼? 一切大型宗教都有辦法撩起我們的恐懼,又讓我們安 心,但是關於神,基督徒相信某件其他宗教信徒都不信的 事:神成了我們的一分子—而且是永遠如此。路加福音第一 章述說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故事。天使向一名猶太少女顯現,帶 來神的信息。雖然這個名叫馬利亞的少女相信她族人的神,但 神的使者親自來訪,一開始還是令她不知所措。不過,天使請 她安心: 「不要怕。」天使告訴她說,她將生下一個超凡的孩 子。在她的世界、她的人生、她的身上,神會彰顯祂自己。 「主和妳同在了,不要怕。」 (28、30 節) 這個驚人的時刻,啟動了人類史上最戲劇化的神聖啟 示:一個人類嬰孩誕生了,他同時也是神。基督徒稱之為 「道成肉身」 ,就是神以人的肉體顯現。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38

2014/11/25 上午 09:25:06


第二章/神之舞 039

基督徒相信嬰孩耶穌既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這信 念違反了邏輯。對於相信「神之所以偉大,就在於祂離我們很 遙遠、不同於我們」的人,「道成肉身」的說法實在大不敬。 怎麼可能呢?為什麼該這樣做呢?沒有人能回答這事怎麼可 能,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只能站在「奧祕」的懸崖邊。但是為 什麼該這樣做,就容易了解得多。有一位神遠在天邊,能力也 遠大於我們,如果祂渴望和我們有任何關係,就必須想辦法讓 我們認識祂。問題在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神打算高高在 上和我們保持距離到什麼程度?神打算在我們當中運行到什麼 程度? 我們在大自然的莊嚴和繁複優雅中看見神;不過,大自然 也給我們留下許多有關神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藉著一本由 神親自保守看顧,在特別情況下形成的神聖書籍,來知道更多 關於祂的事情。不過即便有聖經—珍貴、有啟發性、不可或 缺的聖經—也還是不夠。自然界與書卷都不足以啟示神的豐 盛,因為對神而言,二者都不夠。如果神是一個具有位格的存 有,那麼要讓我們認識祂的最佳方式,就是藉由位格,且是 我們熟悉的形像:人。基督徒相信神選了人的形像,好把鑰 匙交給我們,開啟有關祂的奧祕。像這樣取了我們的本質, 似乎降低了神的榮耀和能力,然而,這正是我們最需要認識神 的地方:神的本性是愛,這種愛,願意為了別人的緣故而降低 自己。透過道成肉身,神出於愛而降低自己的高度,有如作家 長的跪下來安慰害怕的孩子,以憐憫的臉頰貼上淚痕斑斑的 臉,說: 「不要怕,我與你同在。」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39

2014/11/25 上午 09:25:06


040

靈性地圖

So Much More

道成肉身的故事 為了盡我們所能地去想像基督教的這項核心信念,我們必 須花點時間沉浸在新約聖經裡。聖經這本著作集,不但見證了 神怎樣在拿撒勒人耶穌裡面向人類完全啟示祂自己,也記錄了 這過程如何形成,而這一切對我們又有什麼意義。 路加福音(福音簡單來說,就是「好消息」 )提到,天使 向馬利亞顯現,宣告她要生下一個孩子,並且給他取名叫耶 穌,接著便描述這嬰孩日後的身分: 「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 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 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 兒子」 (一 32∼33、35) 。藉著天使的話,路加向讀者陳明耶 穌的全部身分。耶穌是猶太人等待已久的彌賽亞(或「受膏 者」 ) ,來自大衛家,是幾世紀以來眾先知早已應許必來的那一 位。他必拯救以色列民脫離苦難,結束流亡,使神的同在臨到 榮耀的錫安城—復興的耶路撒冷,讓列國都看見。但是天使 暗示,耶穌比這些都還要更偉大。他和神的關係比僕人或受膏 者更親近—他是神的兒子。神的兒子在第一世紀的猶太教並 不是個新稱號,意指格外聖潔、與神非常親密的人。無論是 彌賽亞一詞還是神的兒子這個頭銜,並不必然暗指神性。1 但 是,緊接著耶穌的生、死、復活之後,這個詞彙的意義延伸 得更加深奧,因為耶穌的跟隨者開始明白,原來,出人意料 的,耶穌就是神。 然而,新約的四卷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全 都清楚表明,耶穌周遭的人不容易了解他的身分。耶穌長大開 始傳道,甚至當他受折磨遇害時,周遭的人奮力想判定他到底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40

2014/11/25 上午 09:25:06


第二章/神之舞 041

是先知、政治領袖、打定主意搗蛋的傢伙,還是一位史無前例 的人。在我看來,福音書坦承,就連耶穌最親近的跟隨者都感 到困惑,正表明了這些敘述的真實性。福音書告訴我們,耶穌 多次嘗試說明自己的身分,例如,約翰福音就記載了耶穌被捕 處死之前的一番長談(十四 8∼11) 。雖然門徒不知道究竟會 出什麼事,但還是緊張害怕起來。一位名叫腓力的門徒求耶 穌「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 。耶穌回答: 「腓力,我 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人看見了我,就是看 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我在父裡面,父在 我裡面,你不信嗎?……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 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做的事信我。」在全部四卷福音書 中,每當耶穌想要解釋或證明他跟神之間的關係(這位神,就 是他的猶太跟隨者及其列祖列宗世世代代敬拜的神) ,別人的 反應往往是困惑,甚至發怒。門徒有時似乎想通了,但有時又 懵懵懂懂。 如果福音書寫得更直接一些— 如果耶穌乾脆說:「看 哪,事情是這樣的:我是三位一體神的第二位,生自於永 恆,與父為同一存有……等等……等等。」故事裡的人則回 答: 「啊,我懂了,當然是如此。」那麼,基督徒不就更容易 「證明」有關耶穌本質的確切神學論述?不過我覺得,福音書 呈現耶穌身分時所用的方法,其實更有見識。他們對讀者慷慨 大方,在核心議題上也交待得清楚明白。對讀者慷慨大方的意 思是說,福音書奉上了四份關於耶穌生平的記載,每一份都以 自己的方式表明,要了解這個人可真是一大挑戰哪。但是每一 份也都針對耶穌的身分,提供了豐富的見證和證據。福音書在 核心議題上清楚地表示,每位讀者都必須經歷發現耶穌的過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41

2014/11/25 上午 09:25:06


042

靈性地圖

So Much More

程,接受邀請,開始遵循他的教導和處世之道。因此,福音書 的文字容許故事中的主要演員展現他們的發現過程,並且邀請 讀者自己來回答耶穌在文本中詢問門徒的問題: 「你們說我是 誰?」 (馬太福音十六 13∼20;馬可福音八 27∼30;路加福音 九 18∼22) 。 福音書誠實地記錄耶穌周圍人的困惑,卻也描述了眾人終 於明白的時刻,並且用這些「啊哈!原來如此!」的時刻來鼓 勵讀者。在三卷福音書裡,大膽的門徒彼得首先宣告耶穌的身 分。他得出結論說,耶穌是神應許給猶太人的彌賽亞,是希臘 文的 christos 「基督」 (馬太福音十六 16;馬可福音八 29;路 加福音九 20) 。耶穌的朋友馬大,因為耶穌沒有及時趕到她兄 弟拉撒路的病榻旁救活拉撒路,而痛苦失望,但馬大依然告訴 耶穌說,她相信他是基督(約翰福音十一 27) 。她的自白似乎 真的打動了耶穌,讓他決定要施行那超級戲劇化的神蹟:呼 叫拉撒路從墳墓出來。在馬可福音這卷最體貼懷疑者的福音書 中,除了彼得,沒有人敢站出來說耶穌是誰,直到最後耶穌 死在羅馬人的十字架上,才出現整卷福音書中第二位作出宣 告的人,而且還不是門徒,是羅馬軍隊的百夫長,他肅然起 敬道: 「這人真是神的兒子!」 (馬可福音十五 39;馬太福音 二十七 54) 。 當然,攔阻所有耶穌跟隨者明白他身分的最大絆腳石,就 是他的受苦與死亡。即使在他死前,門徒總算相信了耶穌是神 應許給猶太人的彌賽亞,福音書依舊坦承,當門徒埋葬了他受 損的屍體以後,是何等地失魂落魄、失望恐懼。彌賽亞理當拯 救以色列,不是英年慘死!過去也有人想當彌賽亞,結果殉道 而死,他們的跟隨者視此為領袖任務失敗的標誌,不是馬上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42

2014/11/25 上午 09:25:06


第二章/神之舞 043

鳥獸散,就是再把希望寄託在別的領袖身上。2 然而在耶穌死 後,他的跟隨者卻發生了大不相同的事:他們的人數暴增。根 據福音書記載,耶穌死後第三天起的一系列事件,清楚說明了 這一點。耶穌門徒中有婦女發現他的墳墓是空的,並且看見天 使在異象中說明耶穌已從死裡復活,便跑去告訴其他門徒。約 翰福音(二十)述說彼得和約翰聽見婦女的報告後,奔向墳 墓。他們看見墳墓是空的,裹屍布整整齊齊捲著。他們相信某 件神奇的事發生了,卻沒把握到底發生的是什麼事。墳墓事件 之後,所有福音書也都記錄了耶穌向門徒顯現—在這些奇妙 的記載中,耶穌已和從前大不相同,以致他們一開始還不一定 能認出他來,雖然他的確是那位他們深愛的主。 關於耶穌的復活,福音書再次坦承,要理解這些事件並且 接受它們是真的,有多麼困難。第一世紀的猶太人熟悉復活的 觀念—不是在同一個身體內恢復意識,或只是死後以靈體繼 續存在,而是確確實實地再次化為肉身。有些(雖不是全部 的)猶太人相信,義人終究會集體復活,畢其功於一役,這是 流亡後的盛大歸回的一部分。3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看到,即 使是耶穌最親近的門徒,也沒有立刻相信他們的拉比會以這種 方式實際從死裡復活。沒有任何人指望會出現個人的復活。許 多人都知道,門徒多馬堅持要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根據約翰 福音的說法,耶穌應允了他,向他顯現,並且邀請他來摸自己 手上的釘痕。 那麼,這位拿撒勒人耶穌,拉比兼醫治者,先被羅馬當局 釘十字架,之後復活,究竟有什麼意義?很顯然,門徒最後從 震驚裡回過神來,想起耶穌一直嘗試向他們說明,根據猶太教 的預言,彌賽亞有一部分的任務便是要受苦、死亡,最後復

Q440 靈性地圖--三校.indd 43

2014/11/25 上午 09:25:0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