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宣教的教會--從新約看神學與實踐

Page 1

90mm

14mm

162mm

陳濟民

成為宣教的教會

這是一個嶄新的世代, 我們需要重新界定宣教的意義。 說起宣教,你會想起什麼? SLOVAKIA

1937 年出生於日本神戶,畢業於香 港伯特利學院、崇基學院,並獲美國 西敏神學院道碩、神碩學位,以及英 國曼徹斯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 於香港、英國、美國加州等地牧會,

230mm

港中國神學研究院講師及教務主任 (1978-82)、加州富勒神學院華人宣 教系主任(1982-91)及中華福音神 學院院長(1998-2004),2004 年 榮退後仍教學不輟。著作等身,計有 《新約神學精要》、《未來之鑰:啟示 錄注釋》(中國神學研究院)、《保羅 神學的十堂課》、《十架牧養學:從哥 林多前書學習教會建造》、《認識解經 原理》、《新約倫理談叢》、《盼望的話

道:解讀約翰福音》(校園)、《哥林 多後書》(天道)等書。

而這句耳熟能詳、倒背如流的大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至今仍鏗鏘有力地發出呼聲,教會應當如何承接與回應?

華神榮休院長陳濟民老師,多年來研究、掘取新約中所蘊涵的宣教信息,

從新約看宣教神學與實踐 Toward a Missional Church

A New Testament Perspective on Mission Theology and Practice

他指出,整本新約聖經的基本教導都根植於主耶穌的大使命,而經文中的 「萬民」乃是「所有族群」的意思,因此教會的宣教事工必須擁有跨文化及 超越種族的眼界。全球化影響下國際性大都市的出現,成為不同民族的匯集 之地,本地宣教和海外宣教的疆界也隨之逐漸消弭。那麼教會應當如何跨越 華人宣教經驗的窠臼,更新「跨文化宣教」的模式與思維,勇敢迎向主耶穌 的呼召?

陳 老師從傳統華人思想、文化處境出發,對於「宣教」、「傳福音」、「跨 文化宣教」有廣闊的視野、入微的觀察,梳理新約聖經各書卷的宣教神學

新約 中的宣教觀與基督教的本質有 陳濟民/著

密切的關係。基督信仰的本質,是一 個世界性的宗教。新約信息最獨特之 處是:上帝是獨一真神,萬物的創造 主宰,耶穌基督也是宇宙的君王。而 新約書卷共同的基調是:三一真神在 審判地上萬國之前,要成全祂在舊約 時代的應許 —在耶穌基督裡,為世 人帶來救贖。因此,在此基本信念之 下,教會和信徒最主要的職責,便是 要向普世之人宣揚這個真理,而宣揚 之最終成果,也必須是領人歸向獨一 真神,且相信耶穌基督是主! ─摘自本書導言

觀;原來,保羅闡述「因信稱義」的真理,就是教導跨文化宣教的基本原 則—在神的愛中接納文化差異!本書字字句句閃爍著對靈魂的關切,勾

陳濟民/著

語:啟示錄的十堂課》、《目睹生命之

眼前浮現遠在異鄉的宣教士臉孔,或是主日帶著長者們上教會的外籍看護?

90mm

成為宣教的教會

:從新約看宣教神學與實踐

主要服事領域為神學教育,擔任過香

是曾經參與過的鄉村短宣隊,還是冷颼颼聖誕夜的街頭福音佈道行動?

162mm

勒出華人教會宣教事工立論與實踐的基底與深刻省思,《成為宣教的教會: 從新約看宣教神學與實踐》是今日華人教會與每位宣教工作者的必讀好書。

NT$320

設計/林鳳英

校園

校園書房出版社

A1546

518mm A1546.indd 1

2015/11/17 下午5:08


z 目錄 å

致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導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1 章 從馬太福音看宣教:使萬民作門徒. . . . . . . . . . . . . 15

2 章 從馬可福音看宣教:救贖與委身 . . . . . . . . . . . . . . . 49

3 章 從路加福音看宣教:神廣行拯救 . . . . . . . . . . . . . . . 73

4 章 從約翰福音看宣教:彰顯主耶穌生命的光彩. . . . 97

5 章 從使徒行傳看宣教:大能的手 . . . . . . . . . . . . . . . . . 135

6 章 從保羅書信看宣教:宣揚神的大恩大愛 . . . . . . . . 165

7 章 從普通書信看宣教:逆境中的見證. . . . . . . . . . . . . 197

8 章 從啟示錄看宣教:天地大戰 . . . . . . . . . . . . . . . . . . . 219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錄頁.indd 1

246

2015/11/17 下午5:01


致謝 007

致謝

這本書能順利面世,必須先感謝天父的慈愛、主耶穌的 恩典以及聖靈的啟迪。這是筆者多年來寫作歷程中,真實的 經驗與感受。其次,感謝筆者的妻子楊曉美女士。為著讓筆 者能專心寫作,多年來她一直承擔許多額外的工作。也要謝 謝徐庸蕙姐妹。這次也是她在繁忙的牧會工作中,加班替筆 者修稿。校園書房出版社的同工在文字事工所付上的時間和 精神,也是筆者要感謝的。

陳濟民 誌於大洛杉磯 主後二○一四年八月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7

2015/11/17 上午 10:47:53


SLOVAKIA

008 成為宣教的教會

導言

神的作為和引領非常奇妙,往往遠超過人類所能揣想。 信主後不久,就聽聞傳道人提及東南亞地區福音的需 要,自己也頗受感動,進而有全時間事奉的念頭。一九五五 年從伯特利神學院畢業前,有位老師問我要不要考慮去東南 亞事奉,那時並沒有排除此項事奉的可能性,也請他進一步 幫忙查詢。當然,神知道我的恩賜並非在於開荒佈道,所以 後來沒有成行。 出人意外地,一九六八年,竟然在神引領下去到新加坡 的門徒訓練中心任教。那時學生不超過二十人,卻是來自亞 洲各地,除了台灣、香港的華人之外,還包括馬來西亞、印 尼與澳洲的華裔,還有印度、日本、韓國和菲律賓人。師資 不多,卻涵蓋了美國、英國、紐西蘭、韓國,和我們這對在 當時算是無國藉的夫婦,而這些老師惟一共同的身分則 是—海外基督使團的宣教士!此後筆者在另一些地區事奉 時,許多時日也都是以「宣教士」的身分取得居留權。更叫 人驚訝的是兒子一家與小舅子夫婦,後來也都蒙神的恩典成 了宣教士,我們夫婦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宣教士的支持者。 同樣奇妙的是神在一九八○年代,將我們帶到富勒宣教 學院事奉。開學時,學校依慣例要介紹新老師,當時採用的 是問答方式。其中一個問題是:你來這裡做什麼?我頑皮地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8

2015/11/17 上午 10:47:53


導言 009

說:美國也是一個宣教工場!會後有位同事將我拉到一旁, 好心地提醒說:在這裡要說自己是一位宣教士。後來發現一 個很有趣的現象,我一直自認為是在從事神學思考,但在宣 教學院的同事眼中,我是在從事跨文化神學工作,而「神學 院」(富勒神學院有三個學院,其中一個直譯是神學學院, 中文簡稱為神學院)那邊的人所從事的神學研究,其實是針 對西方教會的本土神學研究。筆者自以為是在向華人傳福 音,可是對同事們而言卻是跨文化宣教!我必須承認,這是 一個很大的震撼,卻是事實。 以「世界性」的現象而言,自二十世紀末開始,基督教 整體的情況與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已截然不同。在那以前,可 以把世界區分為:西方基督教世界,以及非西方的宣教地 區。然而如今,西方世界反而進入所謂「後基督教」時代, 基督徒不再是多數,對社會的影響力也大不如前。反過來, 從前宣教地區的基督徒人數,業已超過西方教會,而西方有 些人則成為傳統中典型的宣教對象。由於世界性大都市的出 現,不同民族的人聚集在同一個大都市中,其中有些人根本 不需要學習當地的語言,就可以活得相當自在,更難以區分 本地宣教和海外宣教。這是一個嶄新的世代。因此需要重新 界定宣教的意義。從這個角度看,作為一個傳統宣教工場中 的基督徒來反思宣教工作,其實有它的好處,可以從受眾的 經驗思考其中的問題。 另一個寫作的原因,是筆者退休之後,有些好友以為目 前華人教會中的信徒,投身於各種宣教事工,需要對聖經原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9

2015/11/17 上午 10:47:53


SLOVAKIA

010 成為宣教的教會

則有進一步的認識,因此鼓勵筆者為他們增添材薪。因此, 這本書也就聚焦於這群工作者,目的是為他們提供一個新約 宣教事工的輪廓。基於此,本書的風格依舊是理論與實踐兼 顧,首先著墨新約書卷中有關宣教的神學信息,而後以自身 多重經驗累積,做出實際的省思。在神學研究中,「宣教學」 本來就是實踐神學的一支,換言之,當討論新約的宣教神學 時,事實上也正在應用新約中的神學信息。若按今日實際的 處境而言,宣教事工所遭遇的問題,雖然與新約時代不盡相 同,但解決的方案卻必須以新約的教導為指引,並從過去的 宣教經驗中汲取教訓。兩百多年來,中國是一個主要的宣教 工場,其中有不少功課值得今人學習與省思。 當然,之所以要探討新約的宣教神學,最重要的原因與 新約聖經本身之性質有關。近代新約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是透過第一世紀的文化背景,來解讀新約的經文。當筆者嘗 試以這種方法切入來研讀新約時,發現一件既無法否認,又 相當明顯的事實,就是:保羅書信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宣 教士,而保羅書信的收信對象,主要是在宣教工場上的教會 與信徒,有些則是宣教工作中的年輕同工。談論的內容大都 是宣教工場上發生的事情。即便是羅馬書,雖然內容涉及神 學與教義部分,卻是保羅宣教信息的核心,也是他對宣教策 略和工場上信徒發出的挑戰,明顯有宣教之目的。當筆者再 仔細鑽研新約其他書卷,也有相同的發現。而且,近年越來 越多西方的新約學者,也開始撰述這方面的文章和書籍。從 新約研究的角度而言,作為一位研究新約的華人,用中文書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10

2015/11/17 上午 10:47:53


導言 011

寫一本與新約本質有關的書籍,不單是應該的,甚至可以說 是筆者欠華人信徒的一筆債。在北美和台灣兩地,我以前就 開設過新約聖經與宣教的課程,講授保羅宣教神學、從約翰 福音看宣教等等。多年來也曾在一些刊物發表過與宣教有關 的各式文章,表達一些反芻心得。此次,將這些年來思考的 成果做一個較全面性的交代,也算是還債。 這次所採用的寫作進程,是依不同作者的著作來討論其 書卷的信息與應用。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它能夠反映出整本 新約確實與宣教有關,而且不同書卷有其特殊的貢獻。但這 種架構也不是沒有缺憾。第一,讀者會感覺有點零散,甚至 略顯凌亂。這是因為有些宣教的課題,本來就需要全面性的 討論,才能較為詳盡。第二,某些課題雖然也會在新約其他 書卷中出現,筆者卻沒有提及。這一點在談論四本福音書時 越發明顯。再者,同一位作者在獨特的貢獻之外,其實還有 不少值得注意之處,然而這本書中也未多加著墨。 完成這本書,我再次感受新約信息的震撼—並不是因 為發現前人未曾提及的理論,而是因為體驗到自己所寫的內 容,其實是非常淺顯且熟知的真理,可惜往往因為受到周圍 許多不同的聲音影響而模糊了焦點。如今先將這些要點指出 來,希望可以幫助讀者避免筆者曾經走錯的岔路。 第一,新約中的宣教觀與基督教的本質有密切的關係。 基督信仰的本質,是一個世界性的宗教。新約信息最獨特之 處是:上帝是獨一真神,萬物的創造主宰,耶穌基督也是宇 宙的君王。而新約書卷共同的基調是:三一真神在審判地上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11

2015/11/17 上午 10:47:53


SLOVAKIA

012 成為宣教的教會

萬國之前,要成全祂在舊約時代的應許—在耶穌基督裡, 為世人帶來救贖。因此,在此基本信念之下,教會和信徒最 主要的職責,便是要向普世之人宣揚這個真理,而宣揚之最 終成果,也必須是領人歸向獨一真神,且相信耶穌基督是 主! 第二,在新約中,宣教與傳福音其實是同一件事。宣教 的信息就是福音,從事傳福音的工作,也就是從事宣教的事 奉。「傳福音」這個名詞比較注重福音的信息和意義;「宣 教」這個名詞比較注重傳福音的對象和地點,但要完成傳福 音的工作,就不能不宣教,而宣教時也就必須傳福音。倘若 傳福音是教會和基督徒的核心工作,宣教就不僅是一個重要 的神學課題,而是教會和基督徒必須實踐的核心行動。 第三,耶穌基督和保羅都致力在他們有生之年,將福音 傳遍其工場上每個角落與每個族群,普及社會中各種不同的 階級。宣教地點必定要越過自身居住的社區,宣教的對象更 是包括自己種族以外的人。因此,傳福音與宣教的分別,不 再是前者指國境之內的工作,後者指國境以外的工作。從事 宣教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走出自己所屬的社群,到另一個文 化和族群之中傳福音。跨文化宣教之所以重要,正因為這種 宣教對象,多數是住在海外。 第四,福音的基本內容是:耶穌基督死而復活,已勝過 魔鬼,使人罪得赦免,並帶進一個以敬拜獨一真神為中心的 新世界,世人在聖靈大能的運作下,可以預嚐這種恩典,最 終是罪惡、苦難與死亡全被消滅。因此,宣教的工作是全人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12

2015/11/17 上午 10:47:53


導言 013

的救贖,言行並重,而宣教士本身也是信息的一部分。 第五,在新約時代,文化與處境的差異是宣教工作很重 要的因素之一。而新約跨文化的宣教工作,基於「因信稱 義」的信念,將產生一種獨特的教會形態和生活方式,而且 充滿活力。 第六,在新約中,宣教者與信徒在當代社會中,基本上 是屬於弱勢者,而且是在非常不利的環境下進行宣教工作, 但他們卻擁有豐富的屬靈資產。新約聖經對宣教士的要求, 是要他們效法主耶穌,付出自己性命為代價。而宣教工作之 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所做的,正是三一真神親自要做的, 得到三一真神的授權,並有祂的引領和支持,使跟隨者經歷 死而復活的大能。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13

2015/11/17 上午 10:47:53


SLOVAKIA

014 成為宣教的教會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14

2015/11/17 上午 10:47:53


1

從馬太福音看宣教: 使萬民作門徒

章名頁.indd 1

2015/11/17 下午5:04


章名頁.indd 2

2015/11/17 下午5:04


第一章/從馬太福音看宣教:使萬民作門徒 017

(一)聖經基礎

凡談論新約的任何課題,都必須注意新約的主人

翁—耶穌基督的看法。在這方面,新約的特點之一

就是擁有四本福音書,且從不同的角度記載耶穌基督的事 蹟。因此最好是個別地檢閱每本福音書的貢獻與焦點。由於 四本福音書的排列是以馬太福音開始,筆者也就按此秩序從 這書卷著手,看這本福音書如何談論主耶穌在宣教事工上的 教導。 當然,涉及馬太福音與宣教信息,一般信徒會立即想到 第二十八章結尾的「大使命」,主耶穌復活後,命令祂的學 生從事跨文化宣教。但是,若按這本福音書之呈現手法,讀 者更會發現馬太福音具有相當濃厚的猶太色彩。在馬太福音 第十章,耶穌差遣十二使徒時,一開始就吩咐他們說:「外 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馬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 (5 節)。倘若讀者不是系統性地解讀這段經文,必定會覺得耶 穌是一個狹隘的種族主義者。其次,馬太福音第十五章迦南 婦人為女兒求醫的事蹟中,主耶穌不僅對她說:「我奉差 (24 節) ,而且居然 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 還說: 「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26 節) 。這句話乍看簡 直是種族歧視!但是,這本福音書卻又以大使命作為結束, 這種矛盾且衝突的現象,到底要如何理解呢?這是否表示主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17

2015/11/17 上午 10:47:54


SLOVAKIA

018 成為宣教的教會

耶穌在世時對宣教事工的興趣不大?向外邦宣教的事工,是 否真正合乎主耶穌的心意?因此討論新約的宣教,從馬太福 音著手,確實是非常合適的切入點。 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的大使命,誠然是非常重要之課 題,因此筆者所採取的進路也會圍繞在大使命中兩個重要主 題上。首先,將討論耶穌基督的王權與祂所傳講之天國福 音;其次,將進而說明門徒們的使命和培養。

一、王權與天國 根據馬太福音,主耶穌的身分是天國的君王。因此福音 書一開始,即提供了一個族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讀 者知道耶穌真正的身分與其歷史淵源。換言之,作者要讀者 認知—耶穌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這個介 紹看來似乎非常簡單,卻有兩個重點:第一,此卷福音書充 滿濃厚的舊約背景及色彩,亞伯拉罕和大衛是舊約中兩個重 要的人物。第二,若是按希臘原文直譯,這句經文應當是 「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後裔」 。作者是先提及大衛;再提 及亞伯拉罕,表示他認為大衛的子孫的身分,比亞伯拉罕的 後裔更為重要。為什麼呢?因為當代的猶太人都自認為是亞 伯拉罕的後裔,而且引以為傲(參太三 9) ,但他們也知道亞 伯拉罕的後裔不都是大衛的子孫,而能繼承大衛王位的只有 一人。馬太福音作者要讀者特別聚焦於—耶穌不僅是亞伯 拉罕的後裔,更是「大衛的子孫」!因此,馬太福音的族譜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18

2015/11/17 上午 10:47:54


第一章/從馬太福音看宣教:使萬民作門徒 019

最後是以「那稱為基督的耶穌」結束(太一 16) 。接續的經 文也強調約瑟是「大衛的子孫」 (太一 20) 。第二章介紹主耶 穌時,說祂要作猶太人的王;又說祂降生在伯利恆(太二 2、6)。同時作者也指出,當代有些人面對耶穌時,就以 「大衛的子孫」來稱呼祂(太九 27,二十 30) 。 然而,耶穌也強調,神所應許的這位「大衛子孫」與大 衛之間,不僅有血緣的關係,而且大衛也稱祂為主(太二十 二 41∼46) 。進而,祂自認不單是大衛的子孫,更是神的兒 子,且與神之間有非常獨特的關係。根據馬太福音記載,主 耶穌說過一句非常獨特的話:「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 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 沒有人知道父。」 (太十一 27)作者的重點在於主耶穌的這 種身分,不單是祂自我啟示而已,天父也在主耶穌生平兩個 關鍵時刻從天上說話,證明主耶穌是祂的兒子。第一次是受 洗的時候(太三 17),第二次是在登山變像之際(太十七 5) 。同時,彼得代表門徒們在該撒利亞腓立比也是如此宣稱 (太十六 16) ,連負責將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百夫長,也說 祂真是神的兒子(太二十七 54) 。 這種獨特的身分對主耶穌而言,有何重要性呢?根據馬 太福音第三章之記載,在主耶穌受洗時,天父從天上說話之 先,神的靈降臨在祂的身上,而在天父說話之後,聖靈就引 領主耶穌進入曠野受魔鬼的試探。第四章記載魔鬼的試探, 就是針對主耶穌身為「神子」的身分。魔鬼挑戰祂:你身為 神的兒子,當然可以將石頭變成餅;你若是神的兒子,從聖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19

2015/11/17 上午 10:47:54


SLOVAKIA

020 成為宣教的教會

殿的房頂跳下去也不會死;你作為神的兒子,不就是要承受 世上萬國與其中的榮華嗎?馬太福音也記載,當主耶穌被釘 在十字架時,群眾提出的挑戰依舊是:你既是神的兒子,可 以從十架上下來吧(太二十七 39∼40) ?這些經文在在表示 神的兒子擁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祂不會死亡,且要使世 上的萬國歸信,在地上建立神的國度。 在馬太福音描繪之下,耶穌基督是一位滿有權柄的人。 祂勝過魔鬼的試探之後,隨即有天使伺候(太四 11)。當 然,世上的人也都「要聽祂的」 (太十七 5) 。馬太福音更進 一步說明,當耶穌基督教導學生的時候,聽見之人都發現祂 與當代的老師截然不同,是帶著特有的權威(太七 29) 。值 得注意的是,作者提及耶穌基督在世的事工,首先聚焦的事 件就是痲瘋病人對祂說: 「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太 八 2)可見這位痲瘋病人確信耶穌基督有醫病的能力。 作者接續指出一名羅馬軍官請求耶穌為他的僕人醫病, 亦是相信祂絕對具有這種權力,只要說一句話就立刻能解決 問題(太八 8∼9) 。後來,門徒更是驚覺,連風和海也都聽 從祂(太八 27) ,甚至加大拉的惡鬼也要徵求祂的許可,才 能造成出奇的結局(太八 28∼34)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耶 穌基督不僅能醫病,更宣告赦罪。這是神自己才能做的事, 也是世人難以得到的事(太九 1∼8) ,然而主耶穌降生最主 要的目的,就是要救人脫離罪惡(太一 21) 。 倘若讀者詢問:耶穌基督在醫病趕鬼和赦罪的事情上, 彰顯祂的權威,此舉與宣教的工作有什麼關係呢?在馬太福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pr2_楊.indd

20

2015/11/19

下午 05:36:29


第一章/從馬太福音看宣教:使萬民作門徒 021

音中,至少可以獲得兩個重要的意義。第一,在馬太福音第 八章,作者清楚揭櫫:耶穌基督不單作為應許之君王、神的 兒子;更是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耶和華的僕人,為世人承擔 罪惡的後果(太八 17,參太十二 17∼21) 。第二,這些舉動 正表示天國降臨人間(太十二 28) ,而耶穌基督在世傳講的 福音信息,就是天國要在地上展現(太四 17) 。 馬太福音描述的耶穌基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祂有 權柄統管萬有,也運用這權柄讓世人知道天國要在地上呈 現。馬太福音也記載,耶穌基督在世就是朝著這個目的工 作。在這焦點上,作者分三方面敘述。首先,他指出耶穌基 督工作的地點是祂刻意選擇的—馬太福音中耶穌基督主要 的工作地點是加利利。作者在第四章講到耶穌基督公開事奉 時就是如此宣稱(太四 12) 。此外,耶穌基督第一次差遣學 生出去工作時,也是吩咐他們在猶太地區傳福音(太十 5) 。 然而,馬太福音記述中,另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指出 「加利利」這個地點其實是一塊跳板,是為以後的發展鋪 路。因此,作者在第四章提及主耶穌回到加利利之後,接續 引用以賽亞的話,指出這是「外邦人的加利利」 (太四 14∼ 16,特別是四 15) 。因為加利利雖然是法利賽人看不起的地 方,但猶太地若要與北方國家來往,主要通道就必須經過此 處,而這地方的人也正是代表那些被黑暗和死亡捆綁的人。 馬太福音更記載,主耶穌死在十字架以先,已經預言祂將要 回到加利利(太二十六 32) ,復活以後,祂也吩咐門徒回到 加利利與祂見面(太二十八 10) 。到加利利做什麼呢?祂是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21

2015/11/17 上午 10:47:54


SLOVAKIA

022 成為宣教的教會

在「加利利」這地方,對門徒宣佈了大使命(太二十八 16∼ 20) ! 主耶穌的大使命並不是祂復活以後才規畫的任務。在馬 太福音第十三章,主耶穌清楚地表示世上有些人不會接受祂 傳的福音,也有些人因不同的理由半途而廢,但是祂也藉著 芥菜種的比喻,指出天國必定會在世上繼續發展(太十三 31∼32) 。另外,祂宣稱: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 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 (太二十四 14)主耶穌在此 處的談論,原本是回答門徒所提出的問題,內容是有關末世 的來臨,也就是神最後的審判。由於涉及末世的審判,這段 經文探討的就不僅是猶太地區的事,而是涵蓋當時整個世 界,特別是當時的羅馬。 主耶穌在第二十四章 4∼14 節說明末世的預兆時,明顯 地指出門徒在這段時間中,生活絕非輕鬆自在。除了國與國 之間的戰爭,以及地震饑荒之外,門徒還要遭受無理的逼 迫,以及面對信徒可能有的軟弱。但緊接著,祂卻突然話鋒 一轉,指出正面積極的作為,亦即信眾會得救並且福音會傳 及普世。這表示在最後審判之前,雖然是信徒生活最為艱難 之時刻,神仍然會施行救贖的工作,普世萬民都可以像主耶 穌那個時代的猶太人一樣,有悔改的機會,躲避神嚴厲的審 判(參太三 7∼12,四 17)。這也表示,主耶穌在馬太福音 第二十八章頒佈大使命之前,已經向門徒們提及普世傳福音 的工作。他們在主耶穌死而復活以後所要實踐的,正是主耶 穌自己在世所成全的,差別只是傳福音的地點不再侷限於巴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22

2015/11/17 上午 10:47:54


第一章/從馬太福音看宣教:使萬民作門徒 023

勒斯坦,而對象也不再聚焦於猶太人而已。 為什麼要轉移工作場所呢?從馬太福音可以歸納出三個 原因。第一,天國子民的資格本來就不是靠血緣的關係,而 是憑藉信心。此觀點在馬太福音第八章的記載中披露。這章 經文在架構上是繼續闡述第四章下半段的記載,論及耶穌基 督在加利利工作的一些細節,以三個神蹟開始。其中第二件 事蹟是醫治羅馬軍官的僕人(太八 5∼13) 。此事件在三個神 蹟中,位居中間,卻是記載得最詳細的,因為它具有深厚的 含義。這位軍官聽見主耶穌要去到他家,回應的話語顯示他 明白猶太人與羅馬人之間有芥蒂。可是主耶穌對他說的話卻 更重要,因為祂明白地指出猶太人並不能靠血緣的關係進入 天國,反而是「從東從西,將有許多(有信心的)人會來, 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太八 11;編 按: 「有信心的」為作者所加) 。主耶穌這句話表示天國的子 民與血緣無關,是全世界每一位接受主耶穌權柄的人,都可 以進入的。 馬太福音十五章 21∼28 節記載一位迦南婦人,求耶穌 醫治她女兒的事件,也反映出同樣的道理。表面上看,主耶 穌好像有「種族歧視」的問題,但仔細閱讀經文,這個故事 的高峰並非耶穌拒絕醫治迦南婦人的女兒,而是耶穌稱讚她 的信心,並答應了她的祈求。因此,這段經文其實清楚顯 示,耶穌基督在世時工作的焦點,雖然是以色列人,卻同樣 回應其他種族的人出於信心的祈求。 其次,因為猶太人拒絕神的恩典,神就將恩典賜給外邦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23

2015/11/17 上午 10:47:54


SLOVAKIA

030 成為宣教的教會

4、普世的使命 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大使命」的吩咐中,有幾個重點 值得留意。 首先,使命的根據。主耶穌說的內容並非從第 19 節開 始,而是在第 18 節業已揭櫫。第 18 節之經文為讀者提供了 海外宣教的真理基礎:耶穌基督復活後的王權不僅是普世性 的,更是宇宙性的!在這命令的背後,是主耶穌的憐憫和慈 愛(參太九 36) 。不過仍要留意:這並不表示門徒要等到擁 有主耶穌那種憐憫和慈愛,才開始在萬民中傳福音。傳福音 給萬民,乃基於這是萬王之王的命令! 第二,使命的對象。經文在此處特別提及傳福音的對象 是 「 萬 民 」。 在 馬 太 福 音 中 , 萬 「 民 」 之 原 文 用 字 是 ethnos。希臘文字典指出,新約時代界定社會政治群體時, ethnos 這個用詞是指在群體中最大的單元。使徒行傳就是用 這個字,形容迦南地的七「族」 (徒十三 19) 。不過,這個字 有時也指向「外邦人」 ,一如所謂的「外地人」 (參太五 47, 十 18) 。而在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這用詞指的又是什麼範 疇呢?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主耶穌論述末世的預兆之一, 就是門徒要被「萬民」恨惡,福音卻要傳給「萬民」 (9、14 節)。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綿羊和山羊的比喻中,主耶穌在 末日要審判「萬民」,他們今世對福音的回應,決定了來世 的命運,因為他們今生的行動,呈現出是否為天國的子民 (太二十五 31∼46) 。因此,若用現代的語言表達,第二十八 章所謂的「萬民」應翻譯為「所有的族群」最能達意。這用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30

2015/11/17 上午 10:47:55


第一章/從馬太福音看宣教:使萬民作門徒 031

詞並沒有排除猶太人,也不是宣稱福音必須傳給世上每一個 人,其重點是指向猶太人以外眾多的族群。換言之,主耶穌 的大使命談論的是跨越文化的宣教工作。從時間的角度看, 主耶穌復活以後宣教的對象,絕對包括世上所有的族群。而 在馬太福音記載中,主耶穌也曾先後兩次差遣門徒出去工 作:一次是在馬太福音第十章;另一次是在第二十八章。這 兩次差派最大的差異,是第二次的「對象」和「活動的範 圍」擴大到全世界。因此,若是討論門徒在主耶穌復活以後 的宣教工作,就必須以這一點為基準。 第三,宣教的行動。主耶穌要門徒做什麼呢?許多讀者 將馬太福音「大使命」這段經文重點,放在「你們要去」的 「去」字。然而,在希臘原文中,大使命最主要的動詞,其 實是「使『萬民』作門徒」 。 「去」字在原文是分詞,雖然可 以當命令動詞解讀,卻絕對不是主要的動作。意思是說,要 萬民作主耶穌的門徒,必須要先「去」到他們那裡,但是 「去」了以後,做什麼呢?就是要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這才 是更重要的焦點。 如何使萬民作門徒呢?主耶穌進一步說明:首先是施 洗,這是傳福音以後,有人認罪悔改接著要做的事情(參太 三 1∼6) 。其次是教導他們遵守主耶穌所有的教訓。施洗約 翰傳的信息中已指出,真正悔悟的人會結出悔改的果子(參 太三 7∼12) 。同時,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也宣稱天國的子 民必須依照神的話生活(太七 15∼27) ,接續又說:所謂天 國中的「家人」就是遵行神旨意的人(太十二 30) 。所以在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31

2015/11/17 上午 10:47:55


SLOVAKIA

032 成為宣教的教會

馬太福音作者的觀點中,天國子民的生活與悔改是一體的兩 面。此外,馬太福音中有個眾所周知的現象,亦即作者系統 性地介紹主耶穌在世的教導。是那些內容呢?即第五至七章 的登山寶訓;第十章門徒的工作手冊;第十三章對天國本質 的教導;第十八章對教會運作的認識,以及第二十四至二十 五章對末世的闡釋。其中有屬於教義性的思維,也有對實際 工作的指導。因此,在主耶穌的心目中,宣教工作不僅是帶 人信主而已,也是要信徒展現出萬王之王神國的生活。 第四,使命的保證。這項使命有可能成功嗎?主耶穌首 先要門徒注意,這工作不是他們獨立去做,而是有祂的同 在。耶穌基督降生的目的原就是要成全以馬內利的應許(參 太一 23) 。因此,從時間的角度切入,這一點非常寶貴,因 為主耶穌復活以後已超越時空限制。更重要的是,這同在的 應許是「直到世界的末了」仍然有效。即便在第二十四章, 主耶穌已說明世界終結之前日子將是艱難困苦(參太二十四 。祂也從沒應許天色常藍,卻宣告那掌握宇宙權柄的 1∼31) 主永遠同在,說明這個大使命是祂再來之前,所有門徒自始 至終都要做的事。 5、宣教的果效 探討馬太福音的宣教觀,就不能不聚焦於教會。現代的 基督徒對「教會」這個名詞絲毫不陌生,但在四福音中,只 有馬太福音提及這個名詞,因此透過馬太福音的內容,可以 明白宣教與教會的關係。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32

2015/11/17 上午 10:47:55


第一章/從馬太福音看宣教:使萬民作門徒 033

根據馬太福音記載,主耶穌死在十架上,為的就是要建 立祂的教會,而使徒彼得代表眾門徒承認主耶穌是基督且是 永生神的兒子之際,也就成為教會的基石(太十六 13∼ 19)。這段經文有些細節不容易解讀,由於與「教會」的主 題沒有直接關係,在此不多加表述。有學者指出,司提反在 其講道之中,就是用「教會」這個名詞,來形容在曠野中敬 拜神的群體(徒七 38,原文直譯,和合本作「會」 ;參七十 士譯本的申三十三 4,和合本作「會眾」 ) 。筆者覺得以此背 景來解釋馬太福音第十六章經文中「教會」這名詞的出現, 非常合適。值得注意的是,主耶穌在此處指出,「教會」獨 特之處就在於:有一群跟隨耶穌的人,承認耶穌是基督且是 神的兒子,而主耶穌也藉著這群人做的一切,建立了一個組 織,稱之為「教會」。而眾所皆知,這「教會」絕不是一棟 建築物而已,她具有非常的能力,且將存到永遠,因為主耶 。 穌說即便是地獄的火,也無力摧毀這「教會」 談到教會,主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十八章指示門徒,跟隨 祂的人若是犯罪而不悔改,就要告訴教會(太十八 17) 。當 祂說這話的時候,「教會」顯然還不是日後所見具有組織的 社團,但第十八章 17 節卻精準表示,「教會」基本上是主耶 穌的跟隨者組成的群體,而且有權柄去處理成員之間的糾 紛。換言之,使徒傳福音的結果,除了使世人成為主耶穌的 跟隨者和天國的子民之外,更是促使他們一起過群聚的生 活。這個群體生活在主耶穌的權柄之下,同時也從主耶穌得 權柄,可以處理內部的罪惡。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33

2015/11/17 上午 10:47:55


SLOVAKIA

036 成為宣教的教會

(二)省思與實踐

論及宣教工作,稍受裝備的信徒都會立即聯想到主耶穌 在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頒佈的大使命。倘若仔細閱讀馬太福 音的內容,則會發現這本福音書為信徒提供了整全的跨文化 宣教事工之神學基礎,同時也指出一個具體可行的實踐步 驟。就此觀點可有兩方面思考與反省。

一、宣教的基本要點 1、宣教的原因:天國君王的命令 馬太福音記載主耶穌的事蹟,獨特之處就在於指出祂是 天國的君王,擁有莫大的能力,卻具有憐憫之心,又深刻明 白人間的疾苦,因而運用祂的權柄從事拯救。而祂施行救贖 最基本的原因,是因為祂看見世人都陷在罪惡之中,要將他 們從罪惡中救拔出來。論及宣教使命時,馬太福音有兩段重 要的經文,亦即第十章差遣十二使徒,以及第二十八章的大 使命。這兩段經文都強調主耶穌作為君王的權柄!在第十 章,祂將自己的權柄賜給門徒,差派他們出去宣教,在第二 十八章,祂以君王的權柄命令學生去宣教,同時要使萬民作 祂的門徒。 在筆者追求信仰的過程中,初聞宣教信息時,呈現在眼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36

2015/11/17 上午 10:47:55


第一章/從馬太福音看宣教:使萬民作門徒 037

前的經常是許多宣教禾場上可憐的情況。一九六○年代筆者 在西敏寺神學院讀書時,曾與同學去到一間美國教會參加崇 拜,會後有一位負責宣教的長老請客吃飯,談話中他的妻子 非常善意地問:「你們在家鄉有椅子坐嗎?」讓筆者深感愕 然,不知該怎樣回答才好,心中更是感覺她太輕看中華這種 屬於高度文化地區之人。後來才想起他們教會曾差派宣教士 到台灣宣教,或許她看過一些當年或早期台灣山地的照片, 才會有此一問。而在她問題的背後,卻顯示出傳統宣教信息 的影響力,也突顯她並不明白宣教工場的實況。 也許你會問:激發聽眾的同情心,難道也會有錯誤嗎? 聖經提及主耶穌看見許多人,如同羊沒有牧人而心生憐憫。 確實,每個世代都需要憐憫之心。但在現今的社會處境下, 若僅是因為世人物質的窮困,而鼓勵教會參與宣教,這背後 仍有相當嚴重的問題。第一,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些宣 教禾場不僅擁有高樓大廈,而且當地的生活花費甚至可能比 宣教士原先居住地更加昂貴。當然,世上並非沒有貧困的地 區,筆者也曾親眼目睹其破敗景況,但是目前許多宣教地 區,真正值得憐憫之處並非物資的缺乏,而是物質豐富卻不 知道自身境況之窮乏。今日若是宣教士一定執意要去到極其 貧窮的地區,或許還真不好找,即使找著了,也會發現那些 地方的宣教士人數可能已經趨向飽和。 第二,推廣宣教事工更重要的原因,是主耶穌乃天國君 王,祂命令門徒要出去宣教。許多時候宣教行動出現問題, 往往是信徒以主觀的感覺,決定教會的行動,常會聽見這種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37

2015/11/17 上午 10:47:55


SLOVAKIA

038 成為宣教的教會

聲音— 禱告之後沒有感動— 換言之,也就不必去宣教 了。但事實上,即使教會沒有憐憫之心與宣教的負擔,仍是 要聽從主耶穌的命令—宣教工作是主耶穌要做的事,即使 教會從未反省過要去做,甚至是思想過卻覺得沒有負擔,都 必須要去做! 保羅傳福音,就是揣摩到主耶穌這大使命的精神。保羅 在哥林多前書論及他傳揚福音,曾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 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巳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 (林前九 16∼17)他說 這段話,是在他信主之後,原本沒有想過要從事跨文化的福 音工作,可是這是主耶穌的吩咐。同時他也知道,若僅是基 於責任感而去做,仍然沒有完全掌握主耶穌的心意,所以保 羅另外加上一句:「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既然必須 做,那就讓自己做得心甘情願吧! 2、宣教的對象:所有的族群 整本新約聖經的基本教導,根植於主耶穌的大使命,宣 教的對象乃是世上萬民。宣教工作必須涵蓋跨文化與超越種 族的福音工作。衡量一個地區的福音工作成功與否,不能僅 以當地有多少信主人數為標準,還需要檢視這地區的信徒, 是否將福音傳給其他的種族。因此,每間教會的願景中,都 必須包括跨文化的宣教工作。 在華人教會中推動宣教事工,常會發現一個頗為奇特的 現象。華人向來注重且熱衷於傳福音事工,因為就人數而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38

2015/11/17 上午 10:47:55


第一章/從馬太福音看宣教:使萬民作門徒 039

言,華人幾乎佔全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信徒比例始終 偏低;然而若論及跨文化宣教,似乎就不太重視。甚至認 為:華人自身傳福音的工作都無法顧及,更遑論向普世宣 教?這其實也是與人口眾多有關。 面對跨文化的宣教事工,華人教會必須承認過於忽視。 按筆者所知,中國宣教史上第一位推動跨文化宣教的人,是 宣道會的宣教士翟輔民牧師,當時福音進入中國業已超過一 百年。中國信徒開始有意識地推動宣教工作,則是第二次世 界大戰之後的事情。華人教會非常注重向同胞傳福音,但美 中不足的是直到今日,許多宣教工作仍然是以華人為對象。 根據聖經的教導,跨文化宣教是所有教會都必須依靠主的恩 典去突破的事工。不然,信主的人數再多,還是無法完成主 耶穌的大使命。 在反省宣教「對象」時,近代宣教學者指出,經文中所 謂的「萬民」,並不是指世界上每一個人,也不是目前世界 上每一個國家,而是指向所有的族群。根據語言學,這觀點 是正確的,近年也有新約聖經學者支持。在實踐上,這觀點 也相當重要。第一,「族群」很重要的特徵之一,在於它擁 有自己的語言。因此凡要從事跨文化宣教工作者,就必須花 費時間心力,去學習當地的語言。但從宣教史來看,卻發覺 許多宣教士因著救靈魂的心極其迫切,反而沒有花時間好好 學習語言與文化,以致影響宣教之深遠果效。第二,基於語 言之重要性,將聖經翻譯成各種(當地)語言的工作,是值 得大力支持的。這工作並不容易,而近代語言學的研究與發

校園-A1546成為宣教的教會(P1-256)-5校_楊.indd 39

2015/11/17 上午 10:47:5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