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呼召尋求、職涯探索、工作設計的新想像/The Fabric of This World:Iquiries Into Calling,Career Choice, and the

Page 1


006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錄 推薦序:工作的新視野 / 左心泰 / 008 譯者序:在工作上經歷上帝的救贖 / 楊璿 中文版序 / 020 作者序 / 022 引言 / 027

1 第

1

/ 012

部 縱橫古今談工作 / 033 章

工作─ 神賜的特權?做牛做馬的重擔? / 035

古希臘人的解決之道 / 040 中世紀的後續發展 / 051 文藝復興時期的顛覆 / 062 馬克思:人類用工作實現自我 / 065 弗洛伊德:工作是一種自我否定的形式 / 075

承先啟後:召命概念的應許 / 081

2

人的工作,上帝的護佑─ 基督教的召命概念 / 083

路德:上帝的護佑顯現於人手所做的工 / 084 加爾文宗的發揮:工作與社會生活的有機結構 / 095 加爾文宗的修正:蒙召去改革墮落的結構 / 106 普世合一:當代天主教的立場 / 110

目錄頁.indd 6

2017/4/14 下午3:46


007

2 第

3

部 召命概念的應用 / 123 章

工作、生活、職業選擇─ 投身於神聖的經世大計 / 125

人生對對碰:職涯選擇 / 126 眾裡尋它千百度:找工作 / 142 改變體制:衝突與對策 / 159 取得平衡:工作與召命 / 165 改革後的隱修制度:禱告的工作 / 173

承先啟後:從職涯選擇到工作設計 / 176

4

人類工作的塑造─ 管理理論與工作設計 / 179

泰勒:管理科學化,工作殘酷化 / 185 梅奧:「霍桑實驗」發現工作的人性面 / 199 阿吉里斯:組織結構與自我實現的衝突 / 204 赫茲伯格:人性需求,激勵與保健因子 / 210 麥格雷戈:X理論、Y理論、整合式管理 / 214 杜拉克:尊重人、目標式管理、為工作負責 / 220 利弗林:優良工作場所的信任倫理與公平政治 / 227 吃虧或是佔便宜: 非得在「人」與「利」之中選一個嗎? / 235 工作設計的現成選項:把召命的意義還給工作 / 239

附註 / 249 人名索引 / 273 主題索引 / 275 參考書目 / 281

目錄頁.indd 7

2017/4/14 下午3:46


008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推薦序: 工作的新視野

收到校園書房出版社邀請我寫推薦序的電子信件,我 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因為這本書之所以有中文版,始作俑者 好像就是—我自己。這本書是我在神學院上課時的指定讀 物,讓我獲益頗多。因此,知道校園開始出版「工作」書系 時,我便向編輯團隊大力推薦。終於,七、八年後,它誕 生了。 我是個喜歡閱讀《30》 、《天下》 、《遠見》這類雜誌的 人,我想知道不同的人如何談「工作」這回事,包括工作的 態度、如何規畫和進深、辦公室裡的人際關係、企業如何發 展……。為什麼呢?因為一個簡單的事實—工作佔據我一 天的大半時間,所以如果我想過得開心一點、有意義一些, 那麼我就必須「學會工作」 。我有一位老師曾經這樣比喻, 工作是我們的第二個伴侶,因為扣掉睡覺時間後,我跟工作 的相處時間,有可能還多過我跟我老婆的相處時間!倘若感 情不佳,不就痛苦哀哉? 我曾經翻譯過兩本書,因此當我推薦這本書,也曾想過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8

2017/4/14 下午 05:21:49


009

推薦序:工作的新視野

要如何翻譯書名。The Fabric of This World,直譯是「這世界 的織物」 ,不過這樣翻譯,說不定會被理解為「服飾編織小 物」之類的書。Fabric 的另一個意思是「架構」或「構造」 , 但若譯成「世界的架構」 ,又覺深澀。我只能說,如果你才 剛開始翻閱這本書,你會需要讀完一半,才能漸漸明白原書 名的概念,是在表述個人工作與世界運作的密切關聯。要用 中文如實呈現這些,對譯者和編輯而言,也實屬不易。 如果你問我,這本書對我的意義是什麼,我會告訴你: 它幫助我用一個中庸又實際的眼光去看待工作。我還記得自 己一開始閱讀時,有點摸不著頭緒,因為作者花了不少篇幅 解釋羅馬人、希臘人等等文化裡的工作觀。 「這不是神學院的指定書籍嗎?我還以為作者會講述聖 經如何看待工作這件事。怎麼開始變成哲學歷史課了?」 當我硬著頭皮讀完第一章後,才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 (因此,希望讀者別放棄第一章) 。而神奇的是,我現在不太 記得這本書的大多內容,卻反而記得第一章的重點! 出版社最後決定的書名是《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呼召 尋求、職涯探索、工作設計的新想像》 ,可見這不是一本只 跟你講道理的書,也直接切入實際面的問題。關於這一點, 作者在第二部的一開頭就讓讀者放心:

今日的讀者可能很想問:這一切與我何干?這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9

2017/4/14 下午 05:21:49


010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些新知如何幫助我們處理「選擇職業」這個通 常頗為棘手的實際問題?有人被一份工作綁住 了,但絲毫不覺得這是他的召命,那該怎麼 辦?有人覺得他這一行的成規和標準作業流程 已經嚴重腐蝕他的道德操守,又該如何是好? 還有人不安地漸漸意識到,職涯的要求已經佔 據了他全部的生活,得到的回報卻只是一個空 洞的承諾,說世俗成就與物質財富可以換來幸 福。 (126 頁) 作者不只探究工作及召命/呼召的關係(第一部) ,也 進入應用層面(第二部)談職涯選擇。更重要的是,他注意 到個人主義對於職涯選擇的負面影響,因此,他也討論到工 作制度的社會結構層面,甚至包括管理層面的議題。 沒有一本書可以完全解決讀者的所有問題,但我想,無 論是從思考面切入,或是從應用面起手,這本書都會是一個 很好的起點。 耶穌曾經說過: 「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 (約 五 17)英文聖經 NRSV 版本是這樣翻譯的:My Father is still working, and I also am working. 我們的神,是一位工作的神。 這從創世記第一章開始,就可以看得出來。我深信祂關切人 們的工作,不只是靈命如何,或是有沒有上教會、傳福音。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清2.indd 10

2017/4/18 週二 下午 3:47:08


推薦序:工作的新視野

011

祂的救贖,也涵蓋工作這個層面。 然而,根據我跟友人及不少畢業生的交談,能享受工 作的人,卻是少數。對許多人來說,工作反而像是一種重 擔、掙扎、報應,甚至是咒詛。面對工作的種種現實,這本 書是否真能帶給中文讀者更遼闊的天空、更清晰的視野,以 致我們對於「工作」的學習,能夠愈來愈上手,也愈來愈有 盼望? 主啊,我深願能夠如此,求祢幫助!

台灣校園福音團契傳道

左心泰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1

2017/4/14 下午 05:21:49


012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譯者序: 在工作上經歷上帝的救贖

記得當年,校園書房出版社提供兩本書給我選擇,我無 需多想就決定翻譯李 • 哈迪的這本書,因為這個主題實在太 切身相關了。我自己經過幾次跨幅很大的職涯轉換;從散佈 各行各業的同事同學得知,加班到凌晨十二點甚至次日天亮 的賣肝生活,對許多人來說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在教會裡, 已出社會的青年所提的代禱事項,與工作相關者佔比總是最 高。究竟,工作在生活中的地位、意義、價值是什麼?基督 信仰對工作會有或該有什麼影響?這些都是我不時思考的問 題,當時也希望藉著翻譯這本書,更多更深地尋得答案。

全書架構簡介 哈迪果然沒叫人失望,他是位條理分明又不失詼諧的 好嚮導,帶領讀者一步步探索廣大而複雜的工作世界。本書 第一章先概述西方思想史上「工作」觀念的演變。身為哲學 教授的哈迪,選擇了幾個斷代作為代表,從一般咸認為西方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2

2017/4/14 下午 05:21:49


013

譯者序:在工作上經歷上帝的救贖

文明濫觴的古希臘時代開始,歷經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 再到近代影響力無遠弗屆的歐陸兩大思想家—馬克思與弗 洛伊德,串成一線。因此,第一章讀來彷彿一部小小的西方 思想史,只是獨樹一幟,專從「工作」這個視角切入,頗有 新鮮感。比如說,平常我們談弗洛伊德,可能講到自我、本 我、超我等等,卻鮮少特別去探究弗洛伊德怎麼看「工作」 。 到了第二章,哈迪又梳理出一條「工作神學」的發展脈 絡,始自十六世紀啟動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德,述及加爾文 與後繼的清教徒,最後將視野拉大,納入第二次梵蒂岡大公 會議後的當代天主教。若與第一章所述中世紀教會對於工作 的觀點合併觀之,儼然又是一部小小的、針對「工作」這個 主題的基督教思想史,對基督徒讀者來說別具意義。 跟著哈迪走這一趟上下兩千年的溯史之旅,並不只是 增廣見聞、平添趣味而已,更會發現原來今日我們對工作的 好些觀念,都可在史上某個時代找到根源,甚至深深受其模 塑而不自知。述古,是為了鑑今知來。在第一、二章的基礎 上,第三章開始探討現代人進入工作世界後會遇到的各種實 際問題。應當怎樣選職業、找工作?工作與生活的比重要如 何拿捏?萬一職場文化弊病叢生,又該如何是好?哈迪很幽 默地拿自己早年的職涯經歷開刀,作為引子,又訪談了不同 領域的專業人士,結合第二章的工作神學,提出許多中肯可 行的建議。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3

2017/4/14 下午 05:21:49


014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第四章則縱覽美國二十世紀的企管理論流變,進一步 探討「工作設計」對於工作者的影響。對一些較少接觸商管 題材的讀者來說,這些內容或許稍嫌生硬;至於熟稔商管理 論的專業人士,未必同意哈迪對於各家管理理論的評價。不 過,不同的見解正是對話的基礎。基督徒該如何拿自己用生 命去認識、去體會的信仰,和自己所學的專業對話?這一章 可謂作了初步的示範。

對二十一世紀社會與教會的提醒 很多人都認為工作問題大抵是「個人」的事,因為事 涉工作者的各種抉擇與行動。本書的一大特色,就是將工作 議題拉高到「社會」層面來剖析。哈迪所勾勒的基督教召命 概念,將工作定義為發揮上帝所賜的各種才華能力去服事鄰 舍/他人的場所。僅次於「愛主—你的上帝」的誡命,就 是「要愛鄰如己」 (可二十九 12∼31) 。因此,追隨基督的 人,不可能不關注自己的工作有怎樣的「社會內容」 、「社會 價值」 、「社會責任」 ,亦即這份工作對服務人類群體、締造 社會共善究竟有多少正面貢獻。哈迪直言不諱: 「福音派對

於工作的省思,依然落在現代個人主義的箝制之中…… 完全從個人利害的角度來處理工作議題,只求引人進入 工作世界的現存架構,卻不曾細察甚至質疑這些架構。」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4

2017/4/14 下午 05:21:49


015

譯者序:在工作上經歷上帝的救贖

(30∼31 頁)本書的核心觀點,著實擴大了我們看待工作問 題的視野與想像空間。 儘管本書出版迄今近三十年,但在為了翻譯而細細咀 嚼的過程中,我仍不時驚嘆—驚覺且感嘆,工作世界的諸 多現象其實無甚改變。乍看之下,本書似乎儘講些古時的思 想、過去的事,但我相信,細心的讀者不時可在書中拾得洞 見靈光,觀照二十一世紀當下的處境,從而受到啟發,面對 未來的挑戰。 舉例而言,中文版問世之際,適逢臺灣社會為了「一 例一修」鬧得沸沸揚揚。勞動法規的修正,本是為了矯治整 個臺灣職場積弊已深的超時工作現象。依據本書的「工作乃 召命」概念,過勞文化實在是受罪轄制的墮落社會結構的產 物,因為人乃照上帝的形象所造,並且領受上帝的命令,藉 手中的工作妥善治理這地,因此,任何工作內容或制度,若 是把人當成運轉不休的機器,讓人失去應有的形象,不能盡 情發揮恩賜、追求上帝賦予他的使命,就必須用上帝的道加 以審視、批判、改革。 更有甚者,過勞文化已假借忠心服事之名,悄悄進入一 些教會,尤其是以琳瑯滿目的活動為號召、慕道友導向的大 型教會,一年到頭大中小型活動愈辦愈多,上上下下疲於奔 命,長期累積下來,不僅產生服事倦怠,健康受損,甚至過 勞致死的也有所聞!忠心服事當然是美事,卻不等於忘了上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5

2017/4/14 下午 05:21:49


016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帝也要人享受安息的命令,忘了主耶穌自己做工事奉有時、 退修禱告有時的榜樣。倘若基督的身體竟不能與這世界分 別,反而跟著過勞的社會一起成了過勞的教會,那是何等諷 刺! 年輕時曾涉足廣告業的哈迪,也在書中直批,由於勞 力分工愈形精細,加上徹底廣告化的文化助虐,現今的社會 經濟結構產生了許多工作,專門生產或銷售一些華而不實、 危害環境又殘害社會的貨品或服務。然而,若以召命概念為 準繩衡量,「有些工作服事鄰舍的程度就是比不上其他工

作」 ,例如「製造鑲鑽的眉筆,不如生產有度數的眼鏡」 (143∼144 頁) 。一個習於奢侈消費、過度消費,也因而過 度生產的社會,必然造成自然資源的浪費,這同樣背離了上 帝要人妥善治理這地的命令。本書雖然沒有另闢篇幅探討這 個問題,但哈迪的論點足以提醒教會:若在講臺上教導信徒 要過著真正簡樸的生活,就不可能不同時面對某些類型的工 作所製造的資源濫用與環境問題。這些工作儘管並不違法, 甚至光鮮亮麗令人豔羨,但基督徒從事之前,實應三思。 又例如,受到成功神學影響的教會,風氣所及,會友在 考量工作條件時依然習慣只看金錢報酬、晉升階梯,或者以 獲得上市跨國企業錄取為傲,視為榮耀的見證到處分享,卻 對這家企業經常登上報紙版面的嚴重工安問題或是壓榨員工 的劣蹟置若罔聞。但願,因著本書對於工作乃「服事鄰舍」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6

2017/4/14 下午 05:21:49


譯者序:在工作上經歷上帝的救贖

017

這層含義的析論,真心尋道的弟兄姊妹在看待工作的社會價 值時,得以跳脫單單追求 GDP 成長的觀點;請人為自己找 到「理想工作」代禱時,也不再只求錢多事少離家近,甚至 能更深入思考所謂「職場使徒」 、「基督徒企業家好見證」的 定義。

面對未來,迎向挑戰 對於當代,本書助人省思關於工作的各種社會現象與 體制缺失。對於未來,哈迪也在為中文版特別撰寫的序中指 出,這世界只會以愈來愈快的速度繼續變化。誠然,基督徒 若遵循本書的勉勵,在工作的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上致力恢 復人受造的形象、維繫造物主藉人手中的工作護佑這世界的 心意,必然感到任重道遠,甚至步步荊棘。然而,第三章中 有一段令我特別感動的話,指向終末的救贖盼望,可作為我 們今世努力不懈的動力:

聖靈的更新大能,藉著基督與他的身體—教 會,已經在動工。……上帝國度的未來,早已 闖進此刻的現實之中。……在基督裡的救贖意 謂整個受造界都要更新,要參與基督的救贖生 命,就要反對各種邪惡、罪行,儘可能地剷除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7

2017/4/14 下午 05:21:49


018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罪惡,不讓上帝為人類生活所定的美好次序受 到扭曲。……儘管我們不會心存幻想,以為在 上帝完全實現地上的統治之前,靠我們自己的 努力就能建立一個基督教的社會;然而,只要 力所能及,我們依然必須努力去醫治、恢復一 個破碎了的世界,並且盼望上帝將來必要完成 的大事。 (157∼159 頁) 充滿變動,充滿挑戰的未來,或許正是基督信仰的試金 石,試驗我們是否真的認識上帝,能夠用上帝的道不斷反思 工作議題,也測驗我們是否真的相信上帝,在瞬息萬變的工 作世界中,敢於作出與世不同的選擇。 哈迪的寫作風格平實而直接,從不舞文弄墨,但從他 所舉事例的選材角度,以及偶有一道諷刺鋒芒閃現的敘事方 式,多多少少仍可看出他的價值批判。但願這個中譯本傳達 出這些特色。感謝校園書房出版社的編輯同仁悉心協助,翻 譯這本書令我受惠良多,深願各位讀者也從書中獲得你所需 要的幫助和啟發。

楊璿 二○一七年三月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8

2017/4/14 下午 05:21:49


020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中文版序

欣聞這本談工作與召命的書已譯成中文。我有幸造訪中 國兩次,一次是去廈門大學教暑期課程,一次是去成都的四 川大學參加研討會。招待我的東道主棒極了,兩趟造訪留下 許多美好回憶。此外,我在加爾文學院也有多位很棒的中國 學生。很高興我的著作有一部分將以他們的母語出版。 本書寫於二十七年前,時至如今,這世界已經變了。假 使要我現在來寫這本書,我一定會強調在原書中只占了小小 分量的幾個主題。 這世界不僅變了,還以愈來愈迅速的步調持續變化。數 位革命加快這世界的創新速度,全球電信與交通業的成長也 促使世界經濟轉變得愈來愈快。因此,如今在大學裡習得的 知識與技術,愈發不可能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內應付所需。 當然,在今日的世界裡,為了找到給薪工作,擁有這些技能 還是很重要;不過放眼明日,更重要的是擁有與人文學科相 關的各種通識技能:分析閱讀的技能、主題研究與創新發想 的技能、清晰且有說服力的口語及書面溝通技能──再加上 有能力看出當代更大範圍的脈絡,並且借鏡過去的各種傳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20

2017/4/14 下午 05:21:49


中文版序

021

統,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為了達到上述目標,研讀歷史、 藝術、文學、哲學、宗教,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學習,然而 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還必須學會如何學習。 本書第四章談管理理論與工作設計,對這章我依然滿 意;但我覺得當年低估了「公司所有權」這個問題的重要 性。我仍相信,在國營公司工作跟在私營企業工作一樣悲 慘;但現在我認為,無論是藉著分紅、認股,還是合夥的 方式,員工若是分享公司一部分的所有權,事情大有可能 改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八一年發布的《論人的工 作》通諭(Laborem Exercens)中宣稱,要確保工作中的人 性受到尊重,「就要讓每個人以自己的工作為基礎,有完全 的權力自視為他所工作的這個大平台的部分持有人,與其他 人合作。邁向這個目標的方法,就在於將勞方與資方的所有 權儘可能連結起來,並且製造各式各樣具備經濟、社會、文 化用途的中介團體」 (引自該通諭第 14 節) 。我相信,這世界 已經準備好探索新的所有權模式,而新模式可望降低勞資雙 方之間的張力,進而避免我們在二十世紀面對過的那些極端 選項。

李 • 哈迪 二○一七年三月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21

2017/4/14 下午 05:21:49


027

引 言

引 言

分析美國社會的暢銷書《心靈的習性》 (Habits of the Heart)中,作者羅伯•貝拉(Robert N. Bellah)及合著者 宣稱:若要恢復日常生活、恢復「社會生態學」 ,核心條件 必然是「工作意義的改變」 。1 他們堅信,工作的意義必須改 變,因為長久以來,工作的意義總避不開現代個人主義精 神的影響。這種精神宣揚一個理念:工作是為了個人晉升, 而非貢獻大眾;若任此觀念擺布美國人的生活,勢必撕裂社 會、腐蝕民主體制。 根據《心靈的習性》所詳述的文化分類,現代美國的 個人主義有兩種形式: 「功利型」與「表現型」 。我們周遭的 功利型個人主義者,把人生的意義鎖定在工作世界裡,投身 工作是為了追求個人成就,而成就的高低則往往以金錢來衡 量。這些人工作認真、競爭力強,願意犧牲個人生活,只為 了提升事業。表現型的個人主義者則剛好相反,慣於逃離工 作世界的殘酷現實,尋求個人生活的意義:人際關係、休閒 娛樂、「生活風格領土」 。這些人決定跳出「老鼠競賽」 (譯 註:老鼠在滾輪內不停原地奔跑,不曾前進) ,讓自己的存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27

2017/4/14 下午 05:21:50


028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在更有人味、更為敏銳。然而,這兩種個人主義者,主要還 是為了自己而活。前者用「工作」追求自我實現,後者靠著 「不工作」來實現自我,兩種工作態度都不是以服務他人為 主要目的。貝拉及其同僚則主張,倘若美國社會要重新團結 起來,全國一心面對未來的挑戰,那麼,工作的意義一定要 轉變成「為公眾利益盡一己之力」 。 不過,對美國人來說,「工作就是服事鄰舍」這個理念 絕非舶來品。如今當道的文化思想是現代個人主義,但其中 另有兩股脈絡,可上溯至美國歷史早期的文化傳統:共和政 體與聖經思想。建立麻薩諸塞灣殖民地的英國加爾文宗教 徒,清楚表達出聖經傳統的社會生活觀,強調「工作」是一 種互助服務的形式,是一個召命(vocation) 。貝拉及其同僚 認為,召命的概念確實深植於美國的文化傳承,如今一定 要恢復起來,躬行實踐。若想重建混亂分裂的社會,就需要 「重新動用召命或呼召(calling)的概念,用新的方式回到從 前的理念:工作是對全體利益的貢獻,而非只是個人晉升的 手段」 。2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這本書,或可解讀為一個嘗 試,試圖協助重振「工作乃召命(或謂呼召) 」的概念,至 少在自稱為基督徒的社群中,應該有一些影響力吧。我的主 要用意,在於為召命概念添上血肉、勾勒歷史背景。工作之 於人類生活有何意義,看法紛紜,我試圖從中標示出召命概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28

2017/4/14 下午 05:21:50


029

引 言

念的定位,闡明此一概念在宗教上的完整內容,探索在小我 與大我的層面上,可能有哪些實務上的影響。 快速瀏覽本書目錄,就能看出我把召命概念的研究分為 兩大部分:闡釋與應用。第一部是在闡釋,我先重述西方歷 史上對於工作的看法。我所採用的結構,靈感得自於改革宗 神學的一個主題。加爾文(John Calvin)的大作《基督教要 義》 (Institutes)的前幾章說道:我們了解上帝幾分,就了解 自己幾分。我在本書第一章中擴大了這條公式,並且轉化為 第一部的研究方法:我們乃是根據自己對神(the divine)的 認識去理解自我、理解工作在生活中的地位。長久以來,西 方思想家懷著這樣的想像:人類在宇宙系統中佔有一席之 地,介於神與動物之間;人身上有一部分像神,但也有一部 分像動物。不僅如此,大多數西方思想家都同意,人類必須 重視、發展,並且加強像神的部分,貶低、忽視,甚至壓抑 像動物的部分。儘管有此共識,人對神性的看法卻五花八 門。因此,人到底哪裡像神,又該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大家 各說各話,莫衷一是。我在第一章指出,人對自我的理解, 直接且明確地形塑了西方歷來對工作的看法,而人對自我的 理解,又取決於人對上帝的領會。工作這種活動,有時把人 降低到動物存在的層次,有時又將人高舉至神聖存有的狀 態。因此,人對工作的看法一向時而負面,時而正面。 人對工作的各種看法有天壤之別。以此為背景,我在第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29

2017/4/14 下午 05:21:50


030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二章提出肇始於新教改教家的「工作乃召命」概念。就某個 意義來說,「工作乃召命」的概念,在醜化與美化工作的兩 極之間闢出一條中間路線。本書稍後會談到,我們工作的時 候,身上帶有上帝創造主的形象,這正是召命概念的主張。當 然,召命概念不止於此。改革宗的思想也主張,上帝藉著祂 呼召我們去做的工作,在這世界繼續祂的創造活動。不過, 正因如此,工作儘管確實關係到我們身上肖似神的部分,卻 仍不能把我們變成神。反之,工作使我們成為上帝在地上的 代理人、管家,賦予我們一個重責大任:開發這地的豐富資 源,造福人類群體。儘管工作並不能把人變成神,卻也不 至於把人貶為動物。工作涉及的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質素。 本書第二部,是基督教召命概念的兩種實際應用:一是 針對個人議題,談職涯選擇;二是針對社會議題,討論工作 制度的設計。幾位福音派作家近來出了好幾本書,探討基督 教對於工作的理解,以及工作與職涯選擇有何關係。我認為 這是好事,顯示美國有許多基督徒關心信仰與工作生活的關 係,也證明大家渴望把信仰與生活整合起來,尋找宗教上一 以貫之的意義,這是值得鼓勵的。然而,這些書籍所提供的 實用建議,大多侷限於職涯選擇的個人議題,卻很少探問: 在工作現有的社會結構下,怎樣追求個人選擇的職涯才是最 好的方式?這些書也幾乎沒談到工作的社會結構本身有哪些 問題。由此觀之,福音派對於工作的省思,依然落在現代個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30

2017/4/14 下午 05:21:50


031

引 言

人主義的箝制之中,倒不是說他們鼓吹甚或寬宥「用工作追 求自我」的理念,而是他們仍舊完全從個人利害的角度來處 理工作議題,只求引人進入工作世界的現存架構,卻不曾細 察甚至質疑這些架構。到了第三章的結尾,以及第四章一整 章,我試圖根據召命概念在實務上的可能影響,批判檢視 「工作」的社會與結構層面。我深信這樣的檢視有其必要。 僅從個人角度出發處理「工作」議題,勢必不完整。因為惟 有在人人負責地運用自己的才能,真正地服務他人的社會結 構之中, 「工作」才稱得上是「召命」 。 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滿心掛念著正在為未來職涯作預備 的大學生。不過我想,任何受過教育、關心工作意義的人, 無論處於人生哪個階段,都能從本書獲益。然而,在此有一 言相勸:第四章談的是管理理論,專門為有意進入或已經身 在管理階層的人而寫,一般讀者若是不疑有他,一頭栽進 去,或許會覺得其中談到美國管理理論發展過程的論述太過 專業,對自己沒什麼幫助。這類讀者也可以在讀完第三章之 後便放下本書,仍能擁有「完整的閱讀體驗」 。不過,我還 是希望流暢有力的論證能夠席捲讀者一路進入第四章,直達 結尾,因為這一章清楚解釋了當今工作世界的結構出自哪些 理念,而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得跟工作的世界打交道。 最後要提醒學者:本書儘管有學術基礎,卻不是探討 「工作」的學術論文。為了幫助讀者讀得舒服些,我已經儘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31

2017/4/14 下午 05:21:50


032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量把閱讀門檻降到最低,也把旁支的討論減到最少,塞進 附註裡,供學者參考。有些學者一定會注意到,本書顯然 並未提及也未討論令人聞之色變的「韋伯論題」( “ Weber Thesis ”) 。韋伯主張,促使北歐資本主義興起的熱烈經濟活 動,實乃更正教徒(Protestants)為了紓解加爾文宗預定教 義所造成的宗教焦慮而作的努力。韋伯的主張飽受其他著作 的批評。 3 這個主題既然已經費了許多墨水,我不覺得有必 要再添一筆,而且我也不想讓這個論題主導我對於更正教召 命概念的探討。韋伯論題純屬推測,據我判斷,理所當然不 再可信。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32

2017/4/14 下午 05:21:50


章名頁.indd 3

2017/4/14 下午5:44


126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一章說過,基督教傳統的工作觀是以上帝在聖經中的

自我啟示作為基礎。今日的讀者可能很想問:這一切

與我何干?這些新知如何幫助我們處理「選擇職業」這個通 常頗為棘手的實際問題?有人被一份工作綁住了,但絲毫不 覺得這是他的召命,那該怎麼辦?有人覺得他這一行的成規 和標準作業流程已經嚴重腐蝕他的道德操守,又該如何是 好?還有人不安地漸漸意識到,職涯的要求已經佔據了他全 部的生活,得到的回報卻只是一個空洞的承諾,說世俗成就 與物質財富可以換來幸福。 這些問題真的很困難,而且答案必然是因人而異的。不 過,前一章討論過基督教對於「工作乃召命」的理解,以此 為根據,我們或許可以發現一些基本的指導原則,找到具體 的答案。

人生對對碰:職涯選擇 基督教視工作為神聖的呼召,這個概念與選擇職業的問 題究竟有何關聯?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進行兩個初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26

2017/4/14 下午 05:21:53


127

第三章 工作、生活、職業選擇

步的觀察。首先,對於熟悉聖經語言的人來說,「選擇職業」 這句話本身就怪怪的(譯註:英文的「職業」一詞實源自 「召命」 ,兩者是同一個字 vocation) 。因為在新約聖經裡, 「職業/召命」 (或謂「呼召」 ,古希臘文的 klesis)這個詞彙 最主要的含義與「福音的呼召」有關,就是這麼單純,沒有 別的。我們領受的呼召,是要悔改、相信(使徒行傳二章 38 節) ;我們領受的呼召,是要與耶穌基督共享團契(哥林多 前書一章 9 節,和合本修訂版) ;我們領受的呼召,是要出黑 暗、入光明(彼得前書二章 9 節) ;我們領受的呼召,是要成 為聖潔的(彼得前書一章 15 節;哥林多前書一章 2 節) ;誠 然,我們領受的呼召就是成為聖徒(羅馬書一章 7 節) 。由 此看來,聖經並非要求我們在各式各樣的呼召當中,決定哪 一個最「適合」自己,然後選它;其實,所有人都領受了同 一個呼召—作門徒的呼召,因為所有基督徒都有同一個義 務,就是追隨基督,進而成為上帝要我們成為的人。福音的 呼召不是要人從事某個職業,而是要人成為聖徒。 不過,基督徒也領受上帝的命令,要用上帝給的恩賜來 愛鄰舍、服事鄰舍,所以這也是基督徒的呼召。使徒彼得寫 道,我們各人都「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 的好管家」 (彼得前書四章 10 節)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某些 恩賜、某些才幹與能力。恩賜不是拿來讓自己名利雙收的。 相反的,擁有恩賜的同時就擁有義務,必須運用這些恩賜來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27

2017/4/14 下午 05:21:53


128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建造信仰群體以及人類社會全體(羅馬書十二章 4∼21 節) 。 因此,我們領受的呼召,不單是要成為特定的某種人,也要 去做特定的某些事。 由於上帝的呼召有上述的雙重特性,所以從前的清教 徒習慣區分「普遍呼召」與「特殊呼召」 。普遍呼召指的是 蒙召成為基督徒,不拘人生崗位是什麼,都表現出跟隨基督 的人應有的美德。使徒保羅稱這些美德為聖靈的「果子」 : 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加拉太書五章 22∼23 節) 。我們無權在這些德行中挑挑揀 揀。既然作基督徒,這些美德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是聖靈 在我們生命中動工的成果。 另一方面,特殊呼召指的是從事某個職業。並非所有 的基督徒都蒙召從事同一種職業。使徒保羅談到教會內部的 工作時,稱以下這些特殊呼召為聖靈的「恩賜」 :作使徒、 先知、教師、行異能的、治理事的等等(哥林多前書十二章 28∼31 節) 。並非所有的人都蒙召成為使徒,或先知,或教 師,因為聖靈為基督身體上的每個肢體安排了特定的工作, 各自不同。我們不該什麼都做,也沒有能力什麼都做,只能 做上帝賜給我們能力並呼召我們去做的事。人人都履行自己 的特殊呼召,就能建立一個相互依存的聖徒群體,在教會的 元首基督裡合一。 心裡先有了普遍呼召和特殊呼召之分,再來談「職業選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28

2017/4/14 下午 05:21:53


129

第三章 工作、生活、職業選擇

擇」 ,才會符合聖經的原則,而且具有宗教上的重要意義。 1 人生總有某些十字路口,需要面對找出恩賜、選擇職業的問 題。有了一個職業,就有具體的機會,可以遵行上帝的命 令,發揮恩賜,服事鄰舍。這不僅適用於教會內部的工作, 也適用於社會上的工作,因為儘管聖經談的主要是「屬靈的 恩賜」在信仰群體中的運用,但是基督教的傳統已經大致擴 充了聖經的原則,承認「天生的才能」一樣來自於上帝,而 且應當用於廣大人類群體的利益。2 第二個初步的觀察,就是我們應當提醒自己,召命是一 個較為寬廣的概念,以免太快從召命的問題跳到給薪工作的 問題。人不一定要擁有給薪工作才能擁有召命。說真的,我 們每個人任何時候都身兼好幾個召命,其中也許只有一個可 以當成給薪工作。用馬丁路德的語言來說,任何時候我們都 身在好幾個崗位:為人父母,為人子女,身為公民,身為教 區的教友等等,而每個崗位都包含一個特定的召命。身為父 親,我的召命就是要愛護、管教孩子;身為兒子,我的召命 就是要孝順父母;身為公民,我的召命就是參與政治流程、 遵守政府的裁決與規範;身為教區的教友,我的召命就是運 用屬靈恩賜,造就基督的身體。也許我並沒有一個給薪工 作,但不表示我就沒有人生的呼召。 此外,就召命的廣義概念來看,人永遠都有好幾個召命 在身,這是某些社會關係與歷史環境造成的結果,不是出於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29

2017/4/14 下午 05:21:53


130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自己的選擇。舉例而言,我生於二十世紀中期的現代美國, 祖先是白種盎格魯薩克遜族的更正教徒。我並未要求、也未 選擇被生下來,但就是來到人間了。單純從人的角度來看, 這一切似乎純屬偶然。我難道不能生在中國明朝,當個女人 嗎?或是生在海盜威廉•沃克(William Walker)統治下的 尼加拉瓜,作個農夫?為什麼我就是生成現在這個種族、這 個國籍,擁有這副軀體和脾氣呢?這真的很難說個明白。 有些相信無神論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已經思考過了,認 為人的身分顯然出自偶然,並且稱這種情況為殘酷的「事實 性」 ,或謂人類存在的「被拋擲狀態」 。人發現自己被拋進某 個處境,顯然毫無規律理由可言,而人類的任務,就是要把 荒謬的環境改造成自己任意選擇的、有意義的人生計畫。 但是,若從有神論的觀點來看,事情就大大不同了。 我這個人的存在,並不是偶然的結果,也不是宇宙中一樁意 外,而是上帝想要的結果。我之所以是我,是有原因的,儘 管我也許無法立刻明白原因何在;我被放在這裡,也是有目 的的,而我多多少少需要去發掘,而不是發明這個目的。與 我有關的事實都是指標,指出神對我生命的旨意,而這些指 標,必須依據上帝所啟示的道來解讀。也許我繼承了龐大的 家業,突然有錢到不知如何是好,但這不是我自己的選擇。 這是一個荒謬而無意義的事件嗎?不是的。這是上帝的護 佑,而我應該從中分辨上帝的旨意,以塑造我人生的方向。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清2.indd 130

2017/4/18 週二 下午 3:48:21


131

第三章 工作、生活、職業選擇

畢竟,有錢人光是因為有錢的緣故,就已經有了一個神聖的 召命:用錢創造他人的福祉。很多跟我有關的事都不是我自 己選的,但不表示這些事情都沒有意義,也不表示這些事情 必須借助我所作的其他選擇才會有意義。 即使召命就是給薪工作,也未必出於個人的選擇。事 實上,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工作向來就不是自己選的。古 往今來,世上有許多地方的人,對於自己要做哪種工作並沒 有太多選擇,純粹迫於形勢,例如原生家庭的經濟基礎、財 務需求與現有就業市場的綜合影響。這些條件都不是自己能 控制的。有人生來就是種田的農夫,或是因為當時惟一的工 作機會在工廠而成了工人。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評論道: 「今天,我們認為這個社會的缺陷是工作 機會受制於階級或出身而固定不變;可是才不久之前,這 正是全人類自然而然、而且顯然無可避免的處境。」 3 選擇 工作的自由是一個相對新鮮的社會現象,但從歷史的角度來 說,需要面對這種選擇的人,的確還是少之又少。 因此,基督教群體仍未研究出指導方針,教人如何認真 負責地選擇工作,這也不足為奇。同樣無濟於事的是,今日 的基督教世界有很多地方仍然視工作為俗事,與宗教信仰關 係不大。 然而,早在十六、十七世紀,更正教的改教家已經嘗試 制定職業選擇的原則。一方面,他們堅信生活的所有層面,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31

2017/4/14 下午 05:21:53


132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包括每日的工作,都應該榮耀上帝;另一方面,他們意識到 當時的人開始獲得更多選擇職業的自由。中世紀社會的死板 結構正在崩解,社會生活開放起來,益發多采多姿,變得更 有彈性,高等教育也不再是貴族的專屬權利。結果就是有愈 來愈多的人可以選擇愈來愈多種類的工作。這正是大好的機 會,讓改教家依循上帝的道,研究職業選擇的原則。 他們是如何進行的呢?他們從聖經的見證找到起點與方 向,再加上對於人類處境的省思,先為工作下了定義,大致 如下:工作就是讓人運用上帝給的恩賜去服事鄰舍的社會場 所。4 因為上帝並未把人造成自給自足的個體,5 所以每個人 都有一些基本需求,是無法單靠自己就能滿足的。人出於生 活需要而群居,個體與個體互相依存。因此,我們必須運用 自己的天賦去服務別人,別人同樣也來服務我們,共同把這 個社會建造成一個互助的系統。 有了上述的工作概念之後,兩個實際的問題立刻就浮 現了:上帝給了我哪些恩賜?我要怎麼為了別人運用這些恩 賜?因此,要作出負責任的職業選擇,第一步就是要弄清 楚,上帝到底賦予我哪些恩賜。 這個過程本身可能是煎熬、痛苦又漫長的,沒有誰一生 下來就在背上貼著一張職務清單。我們必須在逐步認識自己 的過程中,發掘自己的職業傾向。可是,自我認識可能是一 條漫漫長路,往往到了必須決定職業的那一刻,都還不很清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32

2017/4/14 下午 05:21:53


133

第三章 工作、生活、職業選擇

楚自己的天賦到底在哪裡。如果不確定自己擅長什麼的話, 反省過去的經驗通常很有幫助。好好問問自己:我做過什麼 事,而且做得還不錯?我運用過哪種技能?規畫、調查、執 行、建設、修理、創造、寫作、教學、監督?我學過哪種知 識?汽車、電腦、財務、行政、食物、花卉、音樂、數學? 我跟哪種對象打過交道?數字、文字、人、機械、生物、程 式、機構?我用什麼身分與別人建立關係?隊員、領袖、獨 行俠、教練、主管、專家?我過去的職位究竟是自主性高、 責任重大,還是經過嚴密分工,只能從事特定活動? 6 回顧 一生的經歷,認識自己的才能,也許再加上一些指引,就可 以漸漸看出自己能做好哪一種工作了。 除了反省過去的經驗之外,對於未來的經驗保持開放的 心胸,也同等重要,因為自我認識就是一個沒有定論的開放 式過程。二十世紀的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在其著 作《教會教義學》中也強調這個事實:

說到人對自己的預設立場,人的行動必須隨時 而且全方位保持開放,熱切學習,留下調整的 空間,永遠在準備好的狀態,順服上帝至高無 上的命令,才會容讓自己的行動轉往新的方 向、採取不同的方式,哪怕這些方式若從他對 自我能力與角色的認知來看,似乎不可能或沒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33

2017/4/14 下午 05:21:53


134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必要。分析到最後,一個人了解自己的程度並 不大於他主宰自己的程度。人必須一次又一次 容讓自己的為人被顯現出來。因此,人既屬乎 上帝,他的真實自我,也就是他真正的天賦資 質以及限制,會一再地向他揭露出來;惟有時 時留心,並且對此保持開放的心胸,然後作出 相應的決定,採取行動,才是忠於自我。這樣 的行動或許比他迄今認為自己蒙召去做的事更 加大膽,但也有可能更加卑微。7 因此,選擇職涯的過程可能需要做些實驗。假使我眼前 有好幾個工作可選,看起來都同樣實在、同樣有趣,我與其 因為缺乏足以作決定的因素,而任由自己躊躇不前,倒不如 就選一個做下去。在做這個工作的過程中,我一定會學到一 些沒做之前所不知道的事。我有可能確定自己實在作了正確 的選擇,也有可能剛好相反,發現自己百分之百作了「錯誤 的」選擇。別擔心,我還是有收穫。我已經更了解自己,而 且還可以把「待選工作清單」再劃掉一條。 此外,職涯的決定很少是無可挽回的。大多數的現代 人一生經歷過四、五次職涯轉變。我念高中的時候想要進入 電影業,因為我愛電影,也想拍幾部電影,可是後來我成了 一名廣告設計師。不久之後,我在舊金山灣區的一間藝術工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34

2017/4/14 下午 05:21:53


135

第三章 工作、生活、職業選擇

作室做事,發現自己深受哲學科系的吸引,因為當時我需要 釐清某些重要的人生議題。如今,我是一間人文學院的哲學 教授。而且我猜想,大多數年過三十的人,大概也有類似的 曲折經歷,然後才做到現在的這份工作。職涯之路很少是筆 直到底的,通常都會辛苦地東彎西繞、遇上沒有標誌的十字 路口、被迫下交流道、走進死巷子、陷入死胡同。我在加爾 文學院指導的哲學系學生,常因為不確定哲學是不是他們的 呼召,而猶豫要不要讀研究所;這種時候,我通常會告訴他 們,要發現哲學是不是個人呼召的最好方法,就是去讀研究 所。人不可能事事都知道之後才開始行動。要在工作的世界 中開闢出一小方天地,「從錯誤中學習」是不可少的要素。 巴特說得一點也沒錯: 「人惟有在其運作範圍內毅然開始工 作,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的運作範圍何在。」8 就業輔導與測驗也可能有幫助。倒不是說要把就業測驗 的結果當成最後的定論。測驗結果的準確度,取決於測驗設 計得好不好,你作答時有多精確、多坦白,以及解讀測驗結 果時夠不夠謹慎。但是就業測驗至少有這個功用:可以安慰 你,再次肯定你覺得已經了解自己但又不大確定的地方;或 是挑戰你,提示你從未考慮過的可能工作。 缺乏自我認識,並不是選擇職涯時會遇到的惟一問題。 貪婪、驕傲、嫉妒、恐懼等等的罪,也可能來攪局,蒙蔽我 們的目光,以致看不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適合做什麼樣的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35

2017/4/14 下午 05:21:53


136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事。我們也許因為薪水的緣故而看上某種職涯,把它當成一 種手段,用來獲取數不清的財富與物質享受。又或許,我們 因為社會名望的緣故而深受某種職涯吸引,想要向別人證明 (也許是向自己證明) ,我們比他們想的(或是比自己想的) 更有才華、更有能力,把可能從事的職涯當成了一支魔杖, 只要在眾人面前揮一揮,就可以贏得尊敬、驚嘆、羨慕。 又或許,我們對上帝創造自己的方式並不滿意,嫉妒某人的 恩賜與成就,在追求可能從事的職涯時,下定決心要變得 像那人一樣,那人做得出色的事,自己也要做得同樣出色, 把職涯變成了貪戀的工具。也有可能,我們一開始之所以瞄 準某些職涯,是因為家人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期望。我們很怕 讓父母失望,又怕萬一闖不出別的名堂,其他人會怎麼看自 己,於是把職涯變成了避難所,用來逃避別人,尤其是逃避 自己。基於上述種種偏差的動機,我們有可能說服自己,以 為自己有資格從事某些職業,然而,促使我們作出選擇的原 因,與我們特有的恩賜、周遭眾人的需求,完全無關。 或許,我在一個十分尊重高知識份子的社群中長大,加 上成長背景的某些特色,因而感受到不可抗拒的心理需要, 想要別人都非常尊敬我。又或許,我在一個有深厚反智傾向 的社群中長大,加上成長背景的某些特色,因而感受到不可 抗拒的心理需要,想要跟這個社群區隔開來,建立自己獨立 的社會地位。總而言之,基於某種連我自己都不完全明白的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36

2017/4/14 下午 05:21:53


137

第三章 工作、生活、職業選擇

潛藏動機,我發現自己相當自然地被吸往一個方向:追求知 識。進了大學之後,我甚至可能大膽策畫,打算直攻「智力 成就」的頂峰,那裡繚繞著冰冷稀薄的「理論概念」空氣。 於是,我宣布要主修哲學。 就這樣,我開始確信自己已經在哲學中找到了真正的呼 召。可是,我真的找到了嗎?上帝真的已經賜給我相稱的智 力,以及追尋真理的由衷熱情嗎?還是說,我只是在自欺欺 人?光是根據個人的自我省察,實在很難回答這些問題。像 這樣自欺的機會,多到簡直數不完。就算我每一門哲學課的 成績都爛透了,爛到足以瓦解任何一個正常人類的勇氣,我 還是可以說服自己相信:眼前的失敗,完全是因為教授的教 學法太糟糕,或是因為教授沒能力看出我的作業暗藏天分。 由於對目標堅定不移,所以我不顧良師益友的忠告,繼續攻 讀研究所。在我所選擇的領域裡,榮耀屬於我,誰也奪不 走。於是,我繼續像個白痴似的,試圖向所有人證明我不是 個大白痴。 因為人類生來就有自欺的天分,所以最好去找公認見解 成熟、不偏不倚的人,問問他們的意見。也許我堅信上帝特 別呼召我去做某個工作,但是其他人也在我身上看到那些我 自認為有的恩賜嗎?我的朋友能否從我的生活模式看出那些 我說我有的熱情、愛好、關注?我的老師是否認為我在智力 上足以勝任,個性上也非常適合我所選擇的職涯?他們的忠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37

2017/4/14 下午 05:21:53


138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告可能讓我信心大增,也可能把我打趴在地。但是,一定要 向人詢問。通常,想要在上帝面前對自己誠實,就一定要尋 求別人的幫助。 這樣看來,對於社會地位的認知,再結合某些心理需 求,很可能把人推向一個根本不適合的工作。但也可能剛好 反過來:低下的社會地位,再加上類似的心理需求,很可 能驅使人遠離一個出奇適合的工作。也許我有傑出的機械才 能,而且真心喜愛汽車。在我眼中,汽車是一個由通風管與 排氣歧管、調節閥與發電機、凸輪軸與機軸所組成的精密系 統。在敲竹槓大師充斥的修車世界中,我也許能夠以技師 的身分,真正地服務人群。可是,叫我去修車的建議惹火了 我。畢竟,誰想當「黑手」呀?我爸媽會怎麼想?我的朋友 會怎麼想? 想要找到人生的利基,所需要的也許不只是誠實面對自 我,還得要注射一劑強烈的「謙卑」 。正如加爾文所說的: 「沒有什麼工作卑賤到不能在上帝眼中閃閃發光、無比寶 貴。」9 世人眼中無足輕重的職業,對上帝來說可能很重要。 人類社會的職業排行榜,跟上帝國度裡的排行榜,往往截然 不同,請切記兩者的差別。收垃圾的人,比起打算推動行銷 專案去說服家庭主婦「優雅生活,一定少不了粉紅泡泡洗碗 精」的廣告業務企劃,前者所提供的社會服務,價值不知高 出後者多少倍,但是出於某些難解的原因,後者就是享有較

Q485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312頁.indd 138

2017/4/14 下午 05:21:5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