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頭--一個歸家的故事(新版)/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A Story of Homecoming

Page 1


p1-11.indd 11

目 錄 contents 二十週年再版序/013 自序

/與一幅畫的因緣際會/017

前言

/小兒子、大兒子、父親/041

第一部: 小兒子

/047

CHAPTER 1 林布蘭與小兒子

/050

CHAPTER 2 小兒子離家

/060

CHAPTER 3 小兒子歸家

/078

第二部: 大兒子

/101

CHAPTER 4 林布蘭與大兒子 CHAPTER 5 大兒子離家

/104

/112

2017/4/13 下午4:19


p1-11.indd 12

CHAPTER 6 大兒子回轉

/128

第三部: 父親 /147 CHAPTER 7 林布蘭與父親 CHAPTER 8 父親的迎接

/150

/160

CHAPTER 9 父親召開歡宴

/178

結語

/成為父親 /194

尾聲

/活出畫作的精意 /217

致謝

/227

附註

/229

圖片來源

/233

2017/4/13 下午4:19


二十週年再版序

耶穌是小說家?出色的短篇小說家? 如果有人主編一本《歷代短篇小說名著 選》 ,你想耶穌口述的比喻、故事(小說)有可 能入選嗎? 看來〈浪子回頭〉和〈好撒馬利亞人〉兩 篇,上榜的機會都很高。 話說〈浪子回頭〉 ,是篇完全未引用典故, 百分之百原創的短篇故事,讀來一點都不生澀。 販夫走卒,人人聽得懂、看得懂。 奇特的是,中外傳道人以浪子故事為題的講 章並不多見。似乎它已然自足、已然完整,不需 傳道者費心料理。 然而,美學大師林布蘭竟不懼艱難,以畫作 詮釋故事的精髓;靈修學作家盧雲竟跨越「一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13

013 ▎二十週年再版序

2017/4/14 下午 03:38:28


篇」講稿的篇幅,以專書重述這篇六百字不到的 比喻。 慶幸耶穌口述的這個比喻,出現在《路加福 音》 (路加醫師的文采出眾) 。 慶幸林布蘭彩繪了如此佳構。 慶幸盧雲神父未壓抑胸中滿溢的「浪子」意 識;沉澱,再沉澱之後,神父作家下筆書寫。 而我們因此有了手上這本《浪子回頭:一個 歸家的故事》 。 二十年來,本書華文版不斷再刷,說明我們 老是四處遊蕩,說明許多人正在尋找一個可以回 去的家。

吳鯤生

浪 子 回 頭 ▎014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14

2017/4/14 下午 03:38:28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4

2017/4/14 下午 03:38:27


自序

與一幅畫的因緣際會

一張複製畫 當年看到一幅掛畫,是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的〈浪子回頭〉的特寫。誰知這看似 微不足道的際會,竟然設定了一場漫漫的屬靈探 索,使我對自己的服事有了新的認識,也給我新 的力量,活出我的召命。這場探索的核心是:一 幅十七世紀的畫作與其畫家,一則第一世紀的比 喻與其作者,還有一個二十世紀尋索生命意義的 人。 故事開始於一九八三年,法國車斯里村 (Trosly)的秋天。我當時有幾個月時間在一個 叫「方舟」 (L’Arche)的團體,那裡是心智障礙 者的希望之家;由一位加拿大人范尼雲(Jean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17

017 ▎自序

2017/4/14 下午 03:38:28


Vanier)創立。車斯里,只是遍佈世界的九十處 方舟團體之一。 有一天去「方舟」的資料中心,看朋友西蒙 娜.藍德蓮(Simone Landrien) 。兩人聊天的時 候,我無意間看見門上的一張大海報。上面有個 老人身著紅袍,溫柔地碰觸著跪在身前衣衫襤褸 的孩子。我竟看得目不轉睛。兩個人物的親暱, 紅袍的溫暖,男孩衣袍呈顯金黃,還有包圍著兩 人的深邃光芒牽引著我。但最令我戀棧的是人物 的手—老人的手—觸摸男孩的肩膀,也觸及 我心中從未被人觸及的角落。 猛然發覺自己並沒有在聽藍德蓮說話,就對 她說: 「跟我講講這張畫吧。」藍德蓮答道: 「那 個啊,是林布蘭〈浪子回頭〉的複製海報。你喜 歡嗎?」我還盯著看,良久才喃喃地說:「好 美,但不只是美……看得你又想哭又想笑……我 說不出感覺,可是心卻抽痛。」藍德蓮說: 「或 許你該自己有一張。在巴黎可以買得到。」 「沒 錯」 ,我說: 「我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張。」

浪 子 回 頭 ▎018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18

2017/4/14 下午 03:38:28


第一次看見〈浪子回頭〉這幅畫,我剛結束 在美國六週之久的巡迴演講,呼籲教會團體盡其 所能防止中美洲內戰。我筋疲力竭,累得半死, 幾乎都走不動了;我焦躁、孤單、煩亂、心靈貧 乏。巡迴當中,我覺得自己是為公義、和平奮戰 的勇士,無懼地面對黑暗。可是結束後,我覺得 自己像個柔弱的孩子,只想爬回母親的膝上哭一 場。喝采、咒罵的群眾一離開,我立即體會到絕 然淒涼,當時若有什麼引誘讓我情緒、身體得歇 息,我一定輕易中計。 我是在這種情況下,在藍德蓮的辦公室門上 初見林布蘭的〈浪子回頭〉 ,心頭不禁狂跳。漫 長的拋頭露面之後,父子的輕柔擁抱表達了我當 時渴望的一切。我就是那旅途勞頓的兒子,只想 被父親抱一抱,我在尋找安全無虞的家。回家的 兒子就是我,我只想作那回家的兒子。我處處遷 徙已久:爭論、懇求、警誡、勸慰。如今,我只 渴想有個地方安然憩息,有歸屬、回家的感覺。 那以後發生了很多事。即使我已不再非常疲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19

019 ▎自序

2017/4/14 下午 03:38:28


乏,重回講學、旅遊的生活,林布蘭描繪的擁抱 卻已鐫刻於心靈,遠非任何情感的辭彙能形容。 這幅畫把我帶到生命的深處,遠超乎生活忙碌的 起起伏伏,也代表了人心不止息的想望:渴盼落 定行腳、安然無虞,並且有個長久的家。忙著與 多人周旋,處理多種問題,在多處都是要角,居 此之際,浪子重回家園的念頭一直留在心裡,在 我的屬靈生命愈來愈見分量。由林布蘭的畫作引 發,想要有個長遠的家,這種想望愈來愈深,愈 來愈強,使得畫家竟成為我可靠的同伴與嚮導。 從初見林布蘭的海報兩年後,我辭了哈佛大 學的教職,回到車斯理的「方舟」 ,住了整整一 年。這次要決定我是否要受召在「方舟」與心智 障礙者一同生活。那轉變的一年裡,尤其覺得與 林布蘭的〈浪子回頭〉格外親近。我到底是在尋 找一個家!而這位荷蘭同胞(譯註:林布蘭是荷 蘭人) ,成了我特別的友伴。那年結束前,我已 決定以「方舟」為我的新家,加入它在多倫多的 組織「黎明之家」 。

浪 子 回 頭 ▎020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20

2017/4/14 下午 03:38:28


畫作 就在我準備離開車斯里前,友人馬伯璧與妻 子邀我到蘇聯旅遊。我的第一個反應是: 「我可 以看到那幅畫了。」從我迷上這幅名作,就知道 原畫由凱瑟琳大帝於一七六六年收藏在聖彼得堡 (革命後該城改名為列寧格勒,最近又恢復原名 稱)的隱士園美術館(Hermitage) ,那幅畫還在 原處。我從沒夢想過這麼快就有機會親得一見。 我當然很想擁有第一手資料,去認識這個影響我 的思想、情感、感受甚深的國家,但是想到能有 機會坐在顯露了我心中渴望的畫作前一探究竟, 欲睹蘇聯真貌的期盼就一點也不足為道了。 從啟程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長遠以「方舟」 為家的決定,與蘇聯之旅有密切的關聯—這個 關聯,我敢確定就是林布蘭的〈浪子回頭〉 。我 隱約覺得親睹這幅畫,能讓自己經歷前所未有、 重返家園的奧妙。 筋疲力竭地講完學,回到一處安歇的地方, 就是回家;離開老師、學生的世界,住進為心智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21

021 ▎自序

2017/4/14 下午 03:38:28


障礙者人士成立的團體,就是回家;到一個用高 牆森嚴的守衛將自己與世界分隔開來的國家,與 她的人民見面,也可說是一種回家的樣式。除此 以外,也超乎此;對我來說,「回家」是步步走 向展臂等待我、想要永遠懷抱我的那一位。我知 道林布蘭深深了解這靈裡的重返家園。我知道, 當林布蘭畫〈浪子回頭〉時,他的生活經歷,一 定使他深深明白了何為真正、永久的家。我覺得 如果進入林布蘭描繪的父與子、神與人、憐恤與 痛苦的愛中,我就能識透生與死。我隱然盼望, 有朝一日藉著這幅畫作能道盡我對愛的觀感。 人在聖彼得堡是一回事;有機會在隱士園靜 靜揣想〈浪子回頭〉又是另一回事。待我看見等 著進美術館的人潮,不由得焦急起來。我怎能看 到最想看的那幅畫?又能看多久呢? 還好,我的憂慮得以解脫。我們在聖彼得堡 的正式行程結束後,鮑比的母親蘇珊.馬西女士 (Suzanne Massie)那時住在該地,邀我們到她的 家住幾天。馬西女士是俄國文化、藝術的專家。

浪 子 回 頭 ▎022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22

2017/4/14 下午 03:38:28


她 的 著 作 《 黃 鵬 之 境 》( T h e L a n d o f t h e Firebird) ,對這次旅遊的事前準備助益匪淺。我 問她:「我要怎麼樣才能就近觀賞〈浪子回頭〉 呢?」她說: 「盧雲,別著急。我一定會讓你看 到你心愛的作品,而且讓你看個夠。」 在聖彼得堡的第二天,馬西女士給了我一個 電話號碼,說: 「這是我的好朋友艾力士 • 布連 茲夫(Alexei Braintsev)的電話。找他,他會幫 忙你看到你的〈浪子回頭〉 。」我立刻打電話, 艾力士以略帶口音的英文一口答應,約我在非觀 光客入口的側門見面。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六日,星期六,下午 兩點半,我沿著涅瓦河,經過隱士園的正門,找 到艾力士指示我的門口。有位坐在一張大桌前的 人,讓我打電話找艾力士。不多久,他出來迎 接,態度極其和善。他帶我穿過華麗的長廊、優 雅的階梯,到了觀光客遊覽不到的角落。那是個 天花板很高的長形房間,看起來像以前的畫家工 作室,四處堆放著畫作。中間有幾張大桌子與椅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23

023 ▎自序

2017/4/14 下午 03:38:28


子,堆滿了東西和紙張。我們坐了不一會兒,就 看出艾力士是修復部門的主管。他極其和善,並 且對於我想要花時間看林布蘭的作品深感興趣, 只要我需要,他都願意幫忙。他立刻帶我去看 〈浪子回頭〉 ,並且告訴守衛不要打擾我,讓我在 那裡。 我來了;正對著三年來朝思暮想的畫作,深 受其華嚴之美震懾。它的尺寸比實物大;豐潤的 紅色、棕色、黃色;陰暗的背景、亮麗的前景, 尤有甚者,所有的光亮環抱著父子二人,四周又 有四個神祕的旁觀者,這一切都遠出乎我意料。 我曾想過,原作品是否會叫我失望。事實正好相 反。這幅畫的高華與丰采,似乎使周遭的每樣東 西退居幕後,也完全擒獲了我。來到這裡,的確 是回到家了。 很多觀光團隨著導遊快速地來去,我坐在畫 前的一張紅絨椅上,就這麼看。現在看的是真 品!不僅有父親擁抱著歸家的兒子,還有大兒子 與其他三個人物。這是張巨大的油畫,八呎高、

浪 子 回 頭 ▎024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24

2017/4/14 下午 03:38:28


六呎寬。我花了好一段時間,只是叫自己體認自 己已經在那裡,慢慢品味自己確是身處夢寐以求 的作品前,單單享受我是獨自一人在聖彼得堡的 隱士園,觀賞〈浪子回頭〉 ,愛看多久都沒關係。 這幅畫的位置再理想不過了;牆上有扇窗以 八十九度的斜角,將充足的光線映照在畫上。坐 在那裡,我發覺光線隨著下午時間益見飽和,耀 眼。四點鐘,太陽又以不同的光芒籠罩畫面,而 陰暗的陪襯人物—早上看來還模糊—似乎走 出了黑暗的角落。夜色將近,陽光益發金燦閃 耀。父子二人的擁抱也更加強烈、深沉,而旁觀 者似乎更直接地參與這復和、赦免、心靈得醫治 的場面。我漸漸體認到,每一光影變化都是一幅 不同的〈浪子回頭〉 ,而我為這自然與藝術的水 乳交融,看得出神良久。 等艾力士再現身,兩個多小時已經不知不覺 溜走。他笑容親切,並作出鼓勵的手勢,提議我 去喝杯咖啡,小憩片刻。他帶我穿過雄偉的廳 堂—多為舊時沙皇的避寒行宮—回到剛才去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25

025 ▎自序

2017/4/14 下午 03:38:28


過的工作室。艾力士與同事已經準備了滿桌的麵 包、乳酪、甜點,請我都嘗嘗看。當初想要靜觀 〈浪子回頭〉 ,卻作夢都沒想到能與該藝術館修復 藝術品的諸君子喝下午茶。艾力士與同事把他們 對林布蘭作品的了解傾囊相授,也很想知道我何 以對這幅畫如此著迷。聽了我屬靈角度的觀察與 反思,他們既訝異也有些不解,不過聽得很專 心,一直要我多說些。 喝完咖啡,我又回到畫前留連了一小時。直 到守衛與清潔工毫不含糊地讓我知道:藝術館要 關門,我待得夠久了。 四天以後,我又去看了一次〈浪子回頭〉 。 那次發生了很有趣的事,非寫出來不可。由於晨 光照在畫上的角度,使得光漆散出攪擾視線的光 澤。所以,我就把一張紅絨椅挪到反照不出光澤 的角度,好再清楚看到畫中人物。有個年輕守 衛,戴著帽子,穿著類似軍裝的制服,看見我竟 如此放肆地隨意搬動椅子的位置,非常生氣。他 走過來,以一連串的俄文和世界通用的手勢,命

浪 子 回 頭 ▎026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26

2017/4/14 下午 03:38:28


令我把椅子搬回原處。我指著太陽和畫布,試著 向他解釋搬椅子的原因,可是白費力氣。我只好 把椅子搬回原處,然後坐在地板上。但是,守衛 卻更惱怒。我比手畫腳地試著要他同情我的煩 惱;守衛就要我坐在窗下的暖氣機上。那裡角度 不錯。不過有個館內解說員帶著大群人走過來, 嚴詞命令我下來坐在紅絨椅上。守衛見狀又非常 憤怒,用了大堆話語和動作告訴解說員,是他要 我坐在暖氣機上的。解說員好像不服氣。不過, 他還是決定重新招呼那批觀光客。他們正在看林 布蘭的作品,猜測人物的大小。幾分鐘後,艾力 士來探望我。守衛立刻走上前,兩人談了很久。 守衛顯然在說明出了什麼狀況。可是討論得太 長,我竟然擔心起會有什麼意外。然後,艾力士 突然離開。我一時感到很歉疚,招惹這般麻煩, 恐怕他生我的氣。不過,十分鐘後,艾力士又回 來,還拿了一把四腳漆金的紅絨椅。特別為了 我!他咧開嘴笑,把椅子放在畫前,招手要我去 坐。艾力士、守衛與我,三人都笑了起來。我有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27

027 ▎自序

2017/4/14 下午 03:38:28


了自己的椅子,不再有人不同意。突然,整件事 變得很滑稽。三張空椅子,不容人搬動,然後從 行宮其他房間搬來的這張華美扶手椅,卻任我隨 意搬動。多麼豪華的官僚!我想如果畫中人目睹 整個經過,也會與我們會心一笑吧。我無從知 道。 我總共用了四個多小時看〈浪子回頭〉 ,記 下了導遊與觀光客的話,陽光強弱的不同效果, 以及我內心深處的經歷。我愈來愈融入耶穌講 過、林布蘭畫過的這則故事。在隱士園度過的珍 貴時刻,有朝一日可會開花結果? 當我離開那幅畫作,我走到年輕守衛那裡, 想要表示謝意,包涵我這麼長時間觀賞。當我注 視俄羅斯帽子下的雙眼,我看到跟我一樣的人: 恐懼、但懷著極其想要被饒恕的渴望。他那沒有 鬍鬚的年輕面孔,浮現出一抹溫柔的笑容。我也 笑了。我們兩人都感覺到安然自在。

浪 子 回 頭 ▎028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28

2017/4/14 下午 03:38:28


事件 造訪隱士園幾個禮拜後,我就抵達多倫多 「方舟」的「黎明之家」擔任牧職。雖然我已經 用一年弄清楚自己的服事路向,辨明上帝是否呼 召我與心智障礙者一同生活,我還是擔憂,懷疑 自己能否勝任。我以前並沒有多花心思在心智障 礙者問題。恰恰相反,我的焦點一直是大學生與 他們的問題。我會講課、寫書,說明如何有條有 理講解,如何定標題、小標題,如何建構理論, 如何分析。但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與那些不會說 話的人溝通。事實上,就算心智障礙者能夠說 話,也對邏輯辯證、立論充足的意見沒什麼興 趣。如何向這些雖不是以腦卻用心在聆聽的人宣 講福音,我就知道得更少。 我於一九八六年八月來到「黎明之家」 ,深 信這是無誤的抉擇,不過心裡仍充滿對前路的不 安。儘管如此,我深信在課室待了二十多年後, 如今要信得過上帝會以其特有的方式,去愛心靈 貧窮的人—即使我沒什麼給他們—他們卻能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29

029 ▎自序

2017/4/14 下午 03:38:28


給我很多。 抵達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個好角落把〈浪子 回頭〉掛起來。我的工作空間很理想。不論我坐 下讀書、寫東西、談話,都能看見那幅畫。父子 間那不可思議的擁抱,後來成為我靈程中密切的 一部分。 從我去過隱士園後,對畫中的另四個人物知 道得更多。兩男兩女,佇立在光暈的四周,父親 歡喜迎接兒子歸家的地方。他們的眼神讓人好生 疑惑。究竟,他們對所見的場面有何感受、想 法?這些旁觀的人,引起了各種解釋。當我省思 自己生命的旅程,愈發覺得自己長久以來都在扮 演旁觀者的角色。我經年在屬靈生活的各方面指 導學生,幫助他們明白屬靈生活的重要。可是, 我自己可曾敢走進中央,跪下,讓饒恕的上帝擁 我入懷? 表達意見、設定立論、辯明立場,或釐清眼 界,這類單純的事向來都給我大權在握的感覺。 通常,我若能掌握得住事理不明的情況,就能心

浪 子 回 頭 ▎030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30

2017/4/14 下午 03:38:28


覺安然,如果甘冒自己受情況掌控的危險,心就 安定不了。 當然,也有禱告、靜修,或與屬靈長者交談 頻繁,但是我從未完全撇棄旁觀的角色。雖然心 底始終渴望能成為圈裡人往外看,卻一而再、再 而三地選定外人的位置,由外朝內觀望。有時是 好奇地觀望,有時是嫉妒地觀望,有時是焦躁地 觀望,偶爾也有柔情地觀望。但是,倘若放下安 全、重要的旁觀位置,似乎是縱身躍入茫茫的未 知境界。我很想控制自己的靈程,至少仍舊能預 估一些成果,撇棄旁觀的安全,成為軟弱的歸家 兒子,簡直太不可能了。教導學生、傳授歷世歷 代對耶穌的言行提出的詮釋、披露先賢選擇的靈 程,就好像畫中旁觀的四個人,圍觀那只應在天 上才有的擁抱。站在父親身後的兩個婦女有遠有 近,坐著的男人凝望空間、眼光游移不定,高大 直立的男人則不以為然地看著眼前平臺上的情 景—他們代表各種不願置身的態度。淡漠、好 奇、發呆,或專心觀察;有人凝望,有人觀看;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31

031 ▎自序

2017/4/14 下午 03:38:28


有人站在背景裡,有人靠在拱門上,有人兩手交 叉席地而坐,或站立彼此緊握著手。我對這些內 裡或外在的態度再熟悉不過了。有些看來比較自 在,但是所有的人都沒有直接參與在這場父子的 重逢中。 從在大學教書到與心智障礙朋友同住,至少 朝著父親擁抱屈膝的兒子那座平臺邁前了一步。 那是光明、真理、愛心之處,是我極想去、臨之 也情怯的地方。在那裡我將得到一切我想望的、 一切我曾希冀的、一切我將需要的,在那裡我也 必須放開我緊握在手的。在那裡我迎頭看見:真 正接受愛、赦免與痊癒,遠比付出更為艱難。在 那裡不再是賺取、配得、犒賞。那裡是全然降 服、全然信靠之處。 我到「黎明之家」不久,有個叫林妲的年輕 美麗女孩,搭著我的肩膀說: 「歡迎」 。林妲有唐 氏症。她對每個新來的都這麼說,而且滿懷愛心 與坦然的信心。可是我怎能受她擁抱?林妲與我 素昧平生,絲毫不知道我來黎明之家以前是做什

浪 子 回 頭 ▎032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32

2017/4/14 下午 03:38:28


麼的。她從未撞見我的黑暗面,也未發掘我的光 明角落。她從未讀過我寫的書、聽我演講,也未 曾與我好好談過話。 所以我大可以笑一笑,說她可愛,然後若無 其事地走開?還是說,林妲正站在那個平臺上, 以她的手勢說: 「上來,不要怕羞。你的天父也 想擁抱你!」不論是林妲的歡迎、鮑比的握手、 葛瑞革里的笑容、亞當的沉默,或是雷蒙的言 詞,我每次似乎都在取決,到底要「解析」他們 的表態意所何指,還是單單當作是更上一層,更 親近一點的邀約。 在「黎明之家」的日子並不容易。我經歷了 許多內心的掙扎,也嘗到精神、情感,與靈裡的 痛苦。但是沒有,絕對沒有一樣蘊含著已經到家 的感受。從哈佛到「方舟」只不過是一小步,由 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由批判者變為悔改的罪人, 由傳授愛的教師變為被愛的人。我絲毫不明瞭回 家的旅程有多艱辛。我不明瞭自己的抗拒心有多 根深柢固,而「恍然徹悟」 、屈膝任淚水奔流會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33

033 ▎自序

2017/4/14 下午 03:38:28


有多折磨。我不明瞭置身林布蘭畫作所描繪的重 大事蹟有多困難。 趨向畫作中央的每一小步,都像是達不到的 一項要求:再次要求我放開掌控的意欲,再次撇 棄預知生命的渴望,再次捻息不知這一切導向何 方的恐懼,再次降服於不止息的愛。我知道,自 己若沒有經歷無先決條件的愛,就永遠活不出最 大的愛的誡命。從傳授愛到讓自己被愛的歷程, 遠比我所理解的漫長。

異象 自我來到「黎明之家」所發生的事,多數記 在日記裡、筆記本上。可是若要以原貌示人,並 沒有多少合適的內容能與他人分享。用詞太粗 糙、太喧囂、太「血淋淋」 、太赤裸。現在時機 成熟,我能夠回顧那些翻騰的日子,以比當時更 客觀的態度描述那引起一切心靈爭戰的地方。我 還是不能完全自在地依偎於天父安適的懷裡。從 多方面看,我還正朝著中央移動。我還是像那個

浪 子 回 頭 ▎034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34

2017/4/14 下午 03:38:28


浪子:外遊,準備演講,期想到了天父的家,會 是什麼景況。但我確實已在回家的路上。我已經 離開遠方,又感受到愛就在身旁。所以,我能夠 分享自己的故事,其中有盼望、有光亮、有安 慰。我過去幾年的生活是故事的一部分,不是困 惑與絕望的經過,而是走向光亮的旅途點滴。 林布蘭的畫在那段時期裡,一直在我心頭 上。我換了很多地方懸掛:辦公室、教堂、「清 泉」 ( 「黎明之家」的祈禱屋)的起居間,然後又 回到教堂。在「黎明之家」 ,或在外,我演講時 多次提起這幅畫:對心智障礙者與他們的幫手、 對牧師與神父,或形形色色的人。我愈講〈浪子 回頭〉 ,我愈看作是我個人的圖畫;上面不僅有 上帝想要講給我聽的故事精髓,也有我想要講給 上帝、講給人聽的故事精髓。全部的福音盡在其 中,我的整個生命盡在其中,我所有朋友的生命 也盡在其中。這幅畫已成了一扇奧妙的窗,我能 夠跨過,進入上帝的國度。這又好像一扇巨門, 我能夠穿越遷至生命的彼岸,再回頭觀望此岸的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35

035 ▎自序

2017/4/14 下午 03:38:29


人與事,觀望那拼織成我生命的各色奇特組合。 多年來我仔細觀察人生百態,想要瞥見上 帝:孤獨與愛心、悲傷與喜樂、仇恨與感恩、戰 爭與和平。我尋求了解心靈的起伏,辨識出只有 稱作愛的上帝才能滿足的饑渴。我設法找出超乎 片刻的長久,超乎現時的永恆,超乎驚懼畏縮的 完全的愛,以及超乎人間悲情炎涼的屬天慰藉。 我不時指陳,渴想跨越生命的有限,晉升那更 大、更深、更廣、更美,超乎人所思所想的境 界,也不斷地說,這境界現今就看得見、聽得 見、摸得著,只要你肯相信。 然而,我在「黎明之家」的日子,踏進了前 所未至的內心世界。那是上帝停留之處,是我被 普愛眾生的父親擁抱之處。祂提名呼喚我,說: 「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這也是我親嘗不 屬這世界的喜樂與平安之處。 這地方一直在那裡。我早已知道那是恩典的 泉源,然而,我總是不得其門而入,不能真真實 實地住在那裡。耶穌說: 「愛我的人必遵守我的

浪 子 回 頭 ▎036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36

2017/4/14 下午 03:38:29


誡命,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以他為 家。」 (約十四 23,依原書英文直譯)這句話一 直銘記在心。我是上帝的家啊! 但是要體驗這番話的真切卻非常不容易。沒 錯,上帝居住在我最深處的內心世界,可是我怎 能呼應耶穌的呼召「以我為家,正如我以你為 家」 (約十五 4,依原書英文直譯) ?上帝的邀約 清楚明顯:在上帝以為家的地方為家。這是最艱 難的屬靈挑戰,看起來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我的心思、感受、情緒、熱望,常常遠離上 帝選擇為家的地方。回家,留在上帝的居所,傾 聽真理與愛的話語,的確是我最怕的旅程,因為 我知道上帝是忌邪的戀人,祂要的是我整個人。 我什麼時候才準備好接受這種愛? 上帝自己指示了方法。在「黎明之家」的日 子,瀕受情感或身體危機的干擾,所以只好更以 九牛二虎之力試著回家,試著在尋得見上帝的地 方尋見上帝—我的內心聖所。我不敢說已經到 家了;這一輩子都不能,因為尋見上帝的路途遠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37

037 ▎自序

2017/4/14 下午 03:38:29


超乎死亡的界限。這雖然是漫長、耗神的旅程, 但沿途也充滿驚喜,叫我們淺嘗抵達最後終點的 滋味。 第一次看見林布蘭的畫,不像現在這麼熟悉 上帝在我裡面的家。但是我對父親擁抱兒子的濃 情,令我知道自己正拚命尋找一個地方,一個像 畫中的年輕人被安然懷抱的地方。當時我不能預 見需要做什麼才能走近那個地方。我為著事先不 知道上帝在我身上的計畫,心存感恩。但是,為 了經過內心的痛苦,內心開闢了新天地,我也深 深感恩。如今,我有個新使命:就是從那新天地 傳講、書寫,傳送回我自己生命裡的多方天地, 以及別人汲汲營營的生命。我必須跪在天父面 前,將耳朵貼近上帝的胸膛,不受打擾地聆聽祂 的心跳。然後,然後我才能小心、溫柔地道出所 聽見的。現在我知道,要從永恆向今時傳述,從 長久的喜樂向我們在世的短暫生命傳述,從愛之 家向懼怕之家傳述,從上帝的居處向人的住所傳 述。我深知召命之艱鉅,但我也堅信這是惟一的

浪 子 回 頭 ▎038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38

2017/4/14 下午 03:38:29


道路。大家或可稱此為「先知的」異象:以上帝 的眼目看人世。 這對於凡人如我實際可行嗎?更要緊的是: 這真的是我的選擇嗎?這不是形而上的問題,而 是使召命的問題。我受召進入我生命裡的聖所, 也是上帝所選擇的住所。到達該處的惟一途徑是 禱告,不住禱告。眾多爭戰、眾多痛苦可以釐清 前路,但我確信,只有藉著不住禱告,才能登堂 入室。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39

039 ▎自序

2017/4/14 下午 03:38:29


前言

小兒子、大兒子、父親

次看到〈浪子回頭〉那年之後,我的屬靈

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藉此也建構了我的

故事。 第一階段是作小兒子的經歷。長年在大學執 教,密切參與中南美時事,頗令自己迷惘。我投 身各種運動,離家遙遠,遇見生活方式、理念形 形色色的人。然而到頭來,覺得流離疲憊。看見 畫中父親如此溫柔觸摸小兒子的肩頭,擁他靠近 心懷,深覺自己就是那個迷失的兒子,想要回 家,像他一樣被擁入懷。長久以來,我以為自己 是返家路上的小兒子,期待父親迎接的那一刻。 然而,我的觀點出其不意地轉變了。先前走 投無路的感覺使我深深認同小兒子。自從在法國 生活與去了聖彼得堡的隱士園美術館後,這種感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41

041 ▎前言

2017/4/14 下午 03:38:29


覺意識已經退居幕後。我決定加入多倫多的「黎 明之家」 ,因此覺得比先前踏實些。 屬靈旅程的第二階段,是由一位朋友引發 的。英國來的巴爾特.葛維耿(Bart Gavigan) 自去年起,成了知我甚深的摯友。有天晚上,與 他談起林布蘭的畫。巴爾特若有所思地看著我 說: 「我覺得你更像大兒子。」就是這句話,為 我內心開闢了一方新天地。 坦白說,我從沒有認為自己是大兒子,但 是,經巴爾特當面挑明,無數念頭掠過我腦海。 首先,我確實在家中排行老大,就憑此簡單事 實,我覺悟到自己一直過著肩負責任的生活。從 六歲起,我就想作神父,從未改變過心意。出 生、堅信、洗禮、按立,都在同一間教會。我向 來順從父母、老師、主教,還有我的上帝。我從 沒有蹺家、浪費金錢和時間,或追求感官享受, 也沒有迷失於「淫蕩醉酒」 (路二十一 34) 。我 一生都是負責、守成、顧家。即便如此,其實我 跟小兒子一樣迷失。突然,我以嶄新的角度審視

浪 子 回 頭 ▎042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42

2017/4/14 下午 03:38:29


自己,看出自己的嫉妒、怒氣、多疑、固執、陰 鬱,尤有甚者,不易察覺的自義。我發現自己多 麼會抱怨,思想、感受中夾雜了這麼多憎恨。我 一時百思不解:我怎麼會把自己比作小兒子。我 確實是大兒子,雖然畢生「留在家」 ,卻與小兒 子一樣迷失。 我在父親的農田辛勤工作,卻從未完全體會 在家的喜樂。非但不為自己得到的好處感激,反 而變得憤恨:嫉妒弟弟、妹妹出去瞎闖,卻被欣 喜地迎接回來。在「黎明之家」頭一年半,巴爾 特那句明察秋毫的話,不斷指引我的內在生命。 然而,之後還有更多的經歷。慶祝自己按立 神父三十週年後的幾個月,我逐漸落入極黑暗的 內心世界,體驗了內心無邊的痛,甚至到了不堪 留在所屬群體的地步。我只得離開,找別人幫助 我度過這場掙扎,直截了當醫治我的內心創傷。 我只帶了幾本書,都是有關林布蘭與浪子回頭比 喻的書。我住處偏僻,遠離友人、群體,讀到了 這位荷蘭畫家一生坎坷地走過困苦歷程,終至完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43

043 ▎前言

2017/4/14 下午 03:38:29


成這幅傑作,給我很大的安慰。 我花了不少時間看他在落魄、夢醒、悲傷時 創作的精采畫作,也明白了那幾已失明的老人以 全然饒恕、慈憐的手勢抱著兒子,是如何從林布 蘭的畫筆下出現。人必得在生命旅程中死過無數 回,流過無數淚水,方能畫出如此謙遜的上帝肖 像。1 就在經歷無邊的內心痛苦之際,另有一位朋 友道出我亟需的一句話,開啟了屬靈歷程的第三 階段。蘇.默絲樂(Sue Mosteller)自七○年代 即加入「黎明之家」 ,也多虧了她的出力我才加 入,而且在我有困難的時候支援我、鼓勵我:只 要能得到內心的自由,無論多大的苦都要捱過 去。我「隱居」的時候,她來看我,談起〈浪子 回頭〉 ,她說: 「不管你是大兒子或小兒子,你受 召是要成為父親。」 她的話有如晴天霹靂,因為幾年來與這幅畫 朝夕共處,看老人擁抱兒子,我從未想到:父親 的角色,才能完整地詮釋我終其一生的召命。

浪 子 回 頭 ▎044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44

2017/4/14 下午 03:38:29


她不容我辯解,又說:「你 一 輩 子 在 找 朋 友;從我認識你,你就不停地尋找人的關愛;你 對一大堆事情有興趣;你四處找人注意、賞識、 肯定你。該是發揮你真正召命的時候了—作父 親,迎接子女回家,不質問他們任何問題,不求 任何回報。看看畫裡的父親,就會知道你受召的 位分是什麼。在『黎明之家』 ,我們以及你周遭 的人,大多數不需要你作好朋友,甚至不需要你 作友善的弟兄。我們需要你作父親,發揮真正憐 愛的權柄。」 望著身穿紅袍、滿面鬍鬚的老人,我很不甘 心把自己想成那個模樣。我頗能認同花天酒地的 小兒子與忿忿不平的大兒子,可是像那個老頭 子,不怕失去什麼,因為已經失去了一切,只有 付出,這念頭令我陷入恐懼。不過林布蘭六十三 歲過世,我的年紀與他相近,而不是與那兩個兒 子相近。林布蘭願意把自己擺在父親的位分,我 又有什麼不能? 受到默絲樂激勵,一年半過去了,我逐漸找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45

045 ▎前言

2017/4/14 下午 03:38:29


到屬靈的父職。這是場緩慢、艱辛的過程,有時 也想就一直作兒子,永不變老。然而,我已品嘗 孩子回家,以饒恕、祝福的手勢,欣喜若狂擁抱 他們的喜樂。如今,我也略微知道,如何作個不 質問、單單想要迎接孩子歸家的父親。 自從我第一次看林布蘭的海報,生活的林林 總總不僅激起寫這本書的靈感,我也從其中得窺 本書的結構。首先我要思考小兒子,然後大兒 子,最後是父親。因我的確是小兒子;也是大兒 子;也正要成為父親。若你也願意親自踏上這趟 屬靈旅程,我以禱告衷心期盼,你也能在內心不 僅發現自己是上帝的迷失兒女,也能尋見為父亦 為母的上帝。

浪 子 回 頭 ▎046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46

2017/4/14 下午 03:38:29


結語

成為父親

孤獨的步履 我第一次看到林布蘭〈浪子回頭〉的畫中細 節,一場屬靈旅程就此設定,引領我寫出這本 書。現在要寫結語了,才發現這趟旅程竟是如此 漫長。 一開始我就知道不僅是小兒子,大兒子也會 顯出這趟旅程的重要。而父親很久以來一直是 「他者」 ,接受我,赦免我,給我住處,賜我平安 與喜樂。父親就是我回轉的地方、旅程的目的 地,也是我最終的安息之所。我只有漸漸、同時 經歷不少痛苦,才體認到:若天父一直是個局外 人,我的靈性旅程就永遠不會完整。 我恍然大悟,自己做過最精采的神學、靈性 塑造,並不能完全解開我認為天父是令人畏懼的

浪 子 回 頭 ▎194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194

2017/4/14 下午 03:38:34


觀念。我雖然認識天父的愛,卻沒有因此得以拋 棄祂是在上的權威,可以隨己意管制我的想法。 不知道為什麼,因為我懼怕上帝的能力,以致覺 得自己的愛似乎很有限,即使極其渴望與祂親 近,也認為保持安全距離為上策。我知道無數人 會與我有同感。我看過很多人,不論他們的年 齡、宗教信仰或生活方式,因怕自己變成上帝報 復、懲罰的對象,竟然對他們的心理與情感造成 極大的戕害。這害人匪淺的恐懼感,是人類的一 大悲劇。 林布蘭的作品與他自己的悲慘經歷,提供我 脈絡,從中發掘靈性生命的最後一個境界:撇開 一切對天父的恐懼,並且能夠學像祂。只要天父 在我心裡引起的是懼心,祂就是個局外人,無從 居住在我裡面。林布蘭的作品顯露了父親的脆 弱,使我醒悟:我的最終使命確實是要像天父一 樣,每天活出屬上帝的慈悲。我是大兒子,也是 小兒子,但我不能一直如此,我乃是要成為父 親。作父母的都是先作兒女才升作父母,而每一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195

195 ▎結語

2017/4/14 下午 03:38:34


個兒女都要自己選擇踏出童稚,成為父母。這是 艱辛、孤獨的步驟,尤其是在這父母難為的年 代,不過這是完成靈性歷程必經的一步。 林布蘭雖然沒有把父親擺在畫作的中心,但 他的中心地位卻再清楚不過。因為所有的光芒從 他發出,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林布蘭忠 實於比喻的內容,把我們的注意力首先引到父 親,而不是其他人物上。 我竟然花了這麼長時間才把注意力放在父 親,這讓我驚訝不已。要認同兩個兒子很容易, 他們外在或內心的誤入歧途是那麼容易體會,又 充滿人性,一旦看出我們與他們的關聯,很自然 就能引起共鳴。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把自己比 作小兒子,根本不曾想過自己更像大兒子。可 是,當有個朋友對我說: 「你不是故事裡的大兒 子嗎?」我就很難作他想了。其實,我們或多或 少都經歷了生命的殘缺。不是貪婪就是怒氣,不 是情欲就是忿恨,不是輕薄就是嫉妒,總有什麼 留在每人心裡。我們的殘缺可以多種方式表現出

浪 子 回 頭 ▎196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196

2017/4/14 下午 03:38:34


來,一切的過犯、罪行、戰爭都是從人心滋生蔓 延的。 那麼父親呢?如果父親居中心地位,如果我 要與父親認同,那麼為什麼花這麼多心力在兩個 兒子呢?為什麼只談論如何成為兒子呢?其實真 正的問題是:你願意成為父親嗎?說「兩個兒子 就像我」 ,我有種被了解的快意。那麼說「那個 父親像我」 ,我又會有什麼感覺呢?我願意成為 父親嗎?我願意不只成為被赦免的人,更願意成 為赦免人的人嗎?不只是受歡迎歸家,也願意歡 迎他人歸家嗎?不只是接受慈悲,也願意施予慈 悲嗎? 教會或社會豈不有股無形的壓力,要我們一 直作個倚賴的孩子?教會在過去豈不過於著重順 服,以致信徒很難成為獨立的屬靈成人?而這個 消費型態社會,豈不鼓動我們耽溺於孩童般的自 我滿足?有誰曾激勵我們,從幼稚的倚賴中解 脫,接受成人的責任?我們自己又豈不時常想要 逃避為父的戰兢職責?林布蘭確曾逃避了。只有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197

197 ▎結語

2017/4/14 下午 03:38:34


經過無數的苦難傷痛,瀕臨死亡邊緣,他才能夠 明白,並且畫出真正的靈性父職。 耶穌說過的話中,最激進的是: 「你們要慈 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路六 36)上帝的 慈悲由耶穌口中道來,不僅是要表現上帝如何樂 意就近我,赦免我的罪,賜我新生命與快樂,更 是呼籲我要像上帝一樣,向他人顯出同樣的慈 悲。如果,浪子比喻的含義僅止於人犯罪、上帝 赦免,我很容易就會聯想到自己犯罪,是上帝表 現赦免的大好時機。這種解釋沒什麼挑戰。我只 會縮進自己的軟弱,不住希望上帝閉眼不看那些 罪,不管我做了什麼,祂就讓我回家。這種虛幻 不切實際的看法,不是福音的信息。 不管我是大兒子或小兒子,我受召的目的 是:真切認識我是慈悲天父的兒子,我是後嗣。 無人比保羅寫得更清楚: 「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 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 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祂一 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八 16∼

浪 子 回 頭 ▎198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198

2017/4/14 下午 03:38:34


17)身為兒子與後嗣,我就是繼承人。我注定要 步父親的後塵,把祂賜給我的慈悲施予別人。歸 向父親最終的目標是自己成為父親。 成為父親的呼召,排除了一切把這則故事 「軟化」的詮釋。我知道自己是何等渴望被擁入 安穩的懷中,但是我真的想要成為兒子與後嗣, 並承受這個名分的含義嗎?在父的家中,我要將 父的生命化為己有,按祂的形象全然改變。 最近有次照鏡子,驚覺自己與家父極其相 像。看我自己的容貌,我突然看見二十七歲那年 見到的人:我崇拜又批評、愛他又怕他的人。我 花不少心力從此人的面孔尋找我自己。很多對自 己 的 問 題 , 諸 如 「 我 是 誰 」、「 我 以 後 要 做 什 麼」 ,都因著我是這人的兒子而形成。當我看見 這人在鏡中突然出現,驚覺比起兩人的相似,我 所知道兩人之間的一切差異實在是微不足道。震 驚之餘,我體認到我的確是後嗣、繼承人,受別 人崇拜、懼怕、讚美、誤會,像我對父親一樣。

校園-128.190-A1602-浪子回頭-(P1-240)-4校pr5_廣今.indd 199

199 ▎結語

2017/4/14 下午 03:38:3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