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萊默 著— Donald Clymer
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雪倫.克萊默 Sharon Clymer Landis
譯— 王震芳
橄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
寬 廣 的 心
The Spacious Heart : Room For Spiritual Awakening
好評推薦
對渴望與基督更親近的人來說,這本書有它深邃動人 的地方。目的是要將焦點放在如何恢復我們身上那個神所 造、純摯溫暖的形像。 —劉幸枝牧師,中華福音神學院兼任老師(主授講道法)
唐和雪倫啟發了我們,擴大我們與神、與自己、與他 人之關係的視野。我們因此想要培養更深的覺知,來聆 聽、尋找那位最慈愛地關心我們的主。 ,藍山事工創辦人 —雪兒.申克(Sheryl Shenk)
這是一本充滿對照的書—由一對兄妹共同撰寫,分 享他們個人的生命歷程,從憤世嫉俗到喜樂,從北美的不 滿足文化到感恩,從世俗到靈性覺知,充滿豐富的個人故 事和提問,挑戰北美的文化,激發思考,有助於靈性成 長。 , 《神聖的停歇》作者 —愛泊爾.山崎(April Yamasaki)
3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本書引發了對活潑的靈性生活的熱情,同時也引發了 對窮人的深度同情。很少看見有人像本書作者所採用的方 式,把路加福音「貧窮的人有福了」 ,和馬太福音「虛心 的人有福了」連接起來,使用難忘的故事和洞見去描述這 兩個信仰面向的重要性。 ,牧師/專業諮商師 —哈維.尤德(Harvey Yoder)
4
目 錄
推薦序一 對神的作為更加寬廣和敞開/馬華.唐恩 07 推薦序二 人心問題的癥結不是「宅」,而是「窄」!/施以諾 09 前言 11
1
第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21
2
第 章 必壞的食物和不義的錢財 47
3
第 章 當下時刻 69
4
第 章 從花草學習 91
5
第 章 邀請你的惡魔喝茶 109
6
第 章 萬 一她是個神祕超能力者? 127
7
第 章 以開放的心連結天與地 151
5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8
第 章 你的心在哪裡? 177
9
第 章 超越我們自己 203
第
10 章 當神沒有出現時 223
第
11 章 大笑的耶穌 245
第
12 章 讓我的靈魂跟上 265 後記 289 詞彙表 292 註解 294
6
推薦序一
對神的作為更加寬廣和敞開
迫切地想要閱讀兩位門諾會的會友唐.克萊默弟兄
我
和雪倫.克萊默姊妹共同撰寫的《寬廣的心:打開
靈性成長的空間》 ,結果它並沒有讓我失望。事實上,與 門諾會會友有關的幾項特點,使本書成為我讀過的最佳靈 修書籍之一。 本書第一個特點就是強調公義。唐曾在拉丁美洲宣 教,有服務極度貧窮者的經歷,而本書前兩章凸顯公平, 其為靈性成長和生活的核心。在基督教各宗派之中,這是 門諾會基督徒擅長的領域,所有跟隨耶穌的人可從他們身 上學到許多。 本書另一獨特面向是第 8 章所強調的安然自適,這是 一種願意為神的緣故而受苦的特質。當然,耶穌是這個特 質的最好典範。它也可被描述為心思中平安與平靜的美 德。在熱情、忙亂、煩擾的文化裡,沉著和平靜是基督徒 在面對艱難和壓力時一種非常重要的靈性品質。 同樣的,本書呼籲憐憫,而非幸災樂禍,或者因別人 受苦而歡樂(第 10 章) 。在這個嫉妒並報復別人的社會 裡,基督徒需要成為一個另類群體,立下憐憫、良善和同
7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情的典範。 門諾會還有許多其他典型的特點,但您最好還是閱讀 唐和雪倫的著作,而不是我的,所以最後我要提到一種他 們合著的風格,是特別適合本書的主題的。本書每章都提 出一種負面的驅動力,像瘟疫般感染我們身處文明世界的 公民,克萊默兄妹檔沒有以教條方式來闡述靈性操練,而 是藉由講述他們的故事,引導我們學習各種靈性操練的技 巧和習慣。 他們的故事仁慈地邀請我們為了自己的心的成長,模 仿他們展現的過程和程序,引導我們對神要在我們裡面所 要做的一切,變得更加寬廣和敞開。 我的靈性生活和操練藉著深思本書的內容而被大大加 強。我為你禱告,希望你也能如此領略。
馬華.唐恩(Marva J. Dawn) 神學家/作家/演說家 華盛頓州溫哥華市
8
推薦序二
人心問題的癥結不是「宅」, 而是「窄」!
在一次震驚社會的隨機傷人案後,有媒體記者朋友
曾
來訪問我,希望我以精神科職能治療學者的角度,
發表對該事件的評論;近年來,每當有兇殺事件或是隨機 傷人案,許多媒體或是網友們便常會有意無意地把矛頭給 指向「宅男」 ,認為那些人成天足不出戶,成了怪人、成 了社會治安隱憂。但其實我對這樣的歸因一直頗感不妥。 事實上,歷史上不少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他們都有點 宅、有點內向,然而他們不但沒有變成社會問題,反而成 了社會棟樑,倒是有些外向、話多的人,卻因為心胸狹 窄,或是對成功的定義過於狹隘,漸漸變得憤世嫉俗,偏 激不已,這樣的憤進心態,恐才是社會需要注意的關鍵。 是以我當時曾在受訪時對媒體朋友說:人心問題的癥結不 是「宅」 ,而是「窄」 ! 可不是嗎?我們太需要學習有一顆寬廣的心了!這本 書《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裡面分享了許多 實用的觀點,包括如何不落入憤世嫉俗?如何以更憐憫的 心態去看待某些不可愛的人所遭遇的患難?這些議題,正
9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一顆寬廣的心,可以讓我們避免落 入「窄男」 、 「窄女」的負面態度中。 本書除了內容扎心之外,還有一點讓我很佩服,就是 它是一本兩人合著的書,一本書有多人合著並不稀奇,大 家分頭各寫不同章節即可,然而這本書卻是同一個章節分 別收錄了兩人各自的觀點,但卻又相輔相成,呈現起來毫 不違和,這點就相當不容易。看了作者簡介,才知原來本 書的作者是一對親兄妹!無怪乎寫作默契如此之佳!古人 說「打虎還需親兄弟(妹)」 ,看來不只是打虎,寫書也 是。 鄭重向各位推薦這本《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 間》 ,願這本書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祝福與療癒。
施以諾 作家 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專任精神科副教授 臺北市醫學人文學會理事長
10
前 言
前 言
位同仁和我(唐)在一所基督教的大學圍桌而坐。
幾
其中一位同事一直談到他的薪資何等微薄,以及他
在這所大學教書所做的犧牲。我的心思出現了他美麗的家 園和最新大型休旅車的圖像,我納悶他還需要什麼。我的 心思也出現了我的朋友里卡多的圖像,他住在墨西哥一處 我曾工作的鄉村,我想到他必須怎樣極度節儉,餐桌上才 能有像樣的食物。 我在一所基督教大學的餐廳排隊買午餐。在我前面的 一位學生問另一位正要離開的學生, 「你今天的午餐吃了 什麼?」這位正要離去的學生,臉上露出一副嫌惡的表 情,嚷著說:「老樣子」 。 我是來這個學校參加一系列的會議,討論有關我的宣 教機構在墨西哥一個鄉村的工作。我想抓住這個學生並告 訴她, 「我知道在我們的鄉村裡,有數百個家庭會很高興 吃到那樣的食物。」 一位新朋友和我正在討論我對耶穌的服事的觀點。我
11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說我比較喜歡稱之為「激進派」 ,比較不喜歡稱之為「保 守派」或「自由派」 。當時我與其他宣教士是在一所語言 學校,為著在拉丁美洲的服事做準備。另一位男士從旁聽 到我們的對話,走過來跟我說, 「激進派就是自由派,自 由派就是共產黨。」這番話結束了我們美好的對談。 我在一家超市站在擺著早餐穀片盒的架子前面,有數 百種可以選擇。我曾和家人一起住在墨西哥的鄉下,那裡 的超市僅有六種不同的穀片:兩個品牌的玉米片、兩個品 牌的麩麥片、一個品牌的糖漿玉米片,以及麥片。 我嚇呆了!對尋找一盒早餐穀片沒有任何頭緒。茫然 中,選擇了玉米片。 我參加了一整天的教會特會,隔壁桌有一位女士忙碌 地注視她正在打筆電的雙手。她的手指在她面前的這台小 機器上不停跳動,她偶爾抬起頭聆聽講者所說的,但不久 又回到打字工作。這一整天下來,她只暫停幾次。我不知 道在她的生命中有什麼如此重要,以致她不能在這個房間 與其他人同在。
12
前 言
本書作者 唐和雪倫是兄妹,他們在有十一個孩子的大家庭中長 大。因為有這麼多手足,以致他們看起來像在兩個不同的 家庭長大。唐是這個家庭的前半部,雪倫是後半部。他們 幾乎不了解彼此的成長過程。唐是男的,雪倫是女的,這 讓他們對歸屬這個大家族的意義有不同的詮釋。唐的個性 外向,容易和人打成一片,雪倫卻是害羞的。 不知不覺在中年時,兩人都察覺他們在某些事情上有 共通點:對生命奧祕的愛好。唐是一位拉丁美洲的宣教工 作者,面對令人破碎的受壓迫處境時,他發現他的這個愛 好。雪倫則不必特別去發現她有這個愛好,因為它總是會 表現出來。她僅需要一些工具去定義她所經歷的。兩人都 不知道對方曾接受靈性導師的訓練。有趣的是,他們突然 發現了一位新的姊妹和一位新的兄弟!因此就展開了他們 共同撰寫本書的旅程。
對唐的介紹 當我閱讀榮.羅海瑟(Ronald Rolheiser)的精彩著 作《聖潔的渴慕》 (The Holy Longing,中文暫譯)第三章 時,我第一次了解到心的溫醇是靈性一個重要的部分。 1 他稱「心的溫醇(mellowness)」是基督徒靈性「不可或 缺的基本要素」 ,和個人的禱告、品德、社會正義以及參
13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與團契生活一樣重要。2 其中三個要素對我來說是有意義 的,至少其中兩項是多數人對基督徒信仰表現的標準期 待。社會正義這個要項比較不常包括在保守的福音派對基 督徒靈性的表達中。另外一方面,雪倫和我所屬的門諾會 重浸派傳統,在歷史上已經認定社會正義是耶穌傳道信息 的一部分。我在中美洲和墨西哥服事窮人的個人經驗帶給 我許多祝福,所以羅海瑟把社會正義包括為健康靈性的一 部分,對我來說並不意外。 然而,心的溫醇突然出現在我面前是相當奇特的。雖 然我們接受了靈修訓練,無論是我或我的妹妹,都沒有見 過這樣的觀念。這樣的觀念在靈修文獻中幾乎沒有任何參 考資料。在我們所知任何神學著作中都沒有關於它的參考 資料。事實上,甚至「溫醇」這字在聖經中找不到。彼得 前書三章 8 節提到一個「溫柔的心」是基督徒展現的特質 項目之一:「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 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這可能是最接近羅海瑟想法 的一節經文。所以我們要面對這個問題,它如何可能是基 督徒靈性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 ?它是像其他三個要素 那樣重要嗎? 或許因為這個想法對我來說如此奇異,以及因為我對 靈修的普遍好奇心,我開始讓這個想法浸透我,我開始以 完全不同的方式閱讀聖經。令我們尷尬的是, 「溫醇」這
14
前 言
字是與我們的文化背景相反的,我的妹妹和我皆在其中被 養育,以致我們很費力地去了解羅海瑟的想法。首先,新 教的工作倫理在美國一般文化中是如此普遍。努力工作向 前並保持領先,比保持溫醇會帶來更多的壓力。然後,改 革宗傳統的全然敗壞的觀念(請見本書後頁有關神學或其 他你可能不熟悉的靈性專有名詞之詞彙表) ,透過五○年 代或七○年代(如果不是更早)的復興和更新的運動,有 意識或無意識地滲入門諾會培育出來的基督徒的心裡。不 幸地,抗拒神所給予我們的溫暖天性,會帶來更多的壓力 和憂慮,完全沒有心的溫醇。 最後,我們的信仰傳統重視門徒訓練—嚴格遵守耶 穌登山寶訓的教導—導致對「完美主義」的強調,這是 沒有人可以衡量的。壓力、憂慮、和更多壓力。我發現在 我們的靈性傳承和操練中,有許多地方確實需要溫醇,心 的溫醇。這是一種全球性的需要。身為靈性導師,我和我 妹妹都曾幫助許多有宗教傳統或沒有宗教傳統而在靈性上 受傷的人。他們大多可以培養一種更為平衡的靈性,特別 是羅海瑟所指出擁有溫醇之心的那種靈性。 對於這個主題,在許多深思熟慮之後,以及在工作坊 和退修會中測試了幾個概念之後,我們可以下結論,心的 溫醇的概念需要更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寫了這本書。 溫醇是有關一個寬廣或敞開的心。它是一個溫柔的
15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心,一個心樂於不斷增長對神和靈性的認識。不論我們如 何描述它,有著這樣一個心的人,就是在生活所有面向更 願意等候神、經歷神同在的人。
對雪倫的介紹 我相信神的愛是一個體驗,不僅是一個安慰人的神 學理論。我希望這本書所分享的故事將鼓勵你去留意、 驗證、珍惜神與你互動的溫柔方式。我在本書講了許多故 事:包括我自己的和那些為靈性指引來找我的朋友的。即 便他們答應我可以使用他們的故事,我把他們的名字和背 景改了,因為他們的故事是屬於他們的,我敬畏地對待所 有故事。我感謝他們願意分享他們在禱告和靈性成長中的 喜樂和難處。但願你也找到安全的人和地方,開始分享你 與神的相遇,可以讓人們共同經歷神的富足、深奧、豐富 的愛、創意和趣味。
經歷神:神是光、愛、活力的泉源(雪倫) 人性在經歷神時是被淹沒的。就像一隻魚在尋找大海 一樣的荒謬,我們經常尋找神並忘記我們與神沒有分開。 對神的體驗單單就是這樣,不管我們有沒有覺知。我們唱 著〈祈求平安〉 (Prayer for Peace)這首歌的歌詞, 「基督
16
前 言
在我們前面,基督在我們後面,基督在我們腳下,基督在 我們裡面,基督超越我們,我們周遭一切是基督。」卻仍 對神視而不見,並感到害怕。我們要用敞開的心和眼睛去 看,也需要操練分享有關神的故事。我們努力為我們的體 驗找話語去表達;我們害怕來自他人的譏諷和懷疑。不 過,我相信神的故事給我們支持並激勵。每個故事啟示神 的一個不同面貌;當人們對神的故事保持沉默,我的視野 就受限了。當故事被分享出來,我們對神的共同所見就被 加強和擴大。 羅馬書八章 38-39 節,保羅說任何事都不能叫我們與 神的愛隔絕。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 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高處的,是低處的。任 何事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但是有時人心感覺不配 和不能接受神完全的愛。敞開我們的心門接受救贖,比接 受神豐富的愛可能要容易。 接受神的愛需要信心,這比較是心的部分,而非頭腦 的部分,比較是奧祕的,而非邏輯或理性的,因此經歷神 的深刻感動難以用言語表達。對分享或甚至想要經歷神的 人,宗教的語彙會成為一種真正的阻礙,所以我學習使用 對我來說比較真實並對別人來說較有盼望的用語。神成為 神聖之愛,也就是真、善、美、生命。聖靈是愛的靈。對 我來說,基督就是愛,基督以愛、憐憫、創造、誕生、受
17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苦、死亡、復活和升天的大能恢復整個宇宙的生機。 幾年前,當我參加一場比較國際化的心靈旅程,我開 始去找一位心靈導師作諮商。剛開始,我對可能被要求去 做的或會經驗到的感到懼怕。有一次上課時,我的導師問 我如何經歷神。我想了一下告訴她,我覺得神像光、愛和 活力的泉源,流經我的身體和靈魂。我也告訴她,神讓我 有一個水龍頭去控制這個水流。 「為什麼你需要控制這個水流?」 「我不知道……或許我會被撞倒……或許我會太有活 力……或者或許我對它仍有一些害怕。」 「再多談談你的害怕,」她說。 「我害怕如果我坐在充沛的水流底下,我將變得真 的不同,或許太屬靈,那麼我將無法與人們保持友好關 係。」 她想了一下,然後說, 「你已定義了這個懼怕,所以 你能把它拿起來,好好看著它,請你在與神的同在中檢視 它。」她閉起眼睛;我猜她要請我禱告了。 這時我感到焦慮並有一些被拋棄的感覺。我不想要滿 懷恐懼地面對神。我希望我的導師會和我一起禱告或為我 禱告,於是我閉上了眼睛並靜默不語。 在靜默中我想到,我是個多麼容易把自己的深入想法 記錄下來、或思考要用什麼禱詞,或者讓愛從我的心流到
18
前 言
神那裡的人。同時我也想到要自己全然地敞開禱告、邀請 基督與自己坐在一起並檢視自己不了解和懼怕的事情,那 會是多麼恐怖。身為一個視覺型的人,我很好奇自己的恐 懼看起來會像什麼,所以我請求神給我一個圖像。 瞬間,我昨晚見到的一個月亮圖像出現在我的心思 裡。這個月亮是圓滿、閃耀的,被圍繞在一個柔和的金色 光暈中。我記得我凝視月亮,感受到我內在產生的一些領 悟,但是我以單單沉浸於這份美景為足,沒有勉強覺知發 揮作用。這個對月亮的記憶使我害怕,它好像是一個來自 神的禮物。 突然,我感覺自己浸潤在一個深邃、溫暖、舒活的水 流裡。當領悟浮現,我的皮膚感覺刺刺的。在月亮之下, 神已給我一個愛的異象,而非我恐懼的圖像。月亮代表 我,圍在月亮旁邊的溫和暈光代表神:神包圍著我,輕柔 地支持我,承擔我,啟發我,抱住我,愛我。在我的異象 中,月亮在發光,不是神。當我了解聖潔的神走向我,刻 意並慈愛地黯淡下來,以致我不會無法承受時,淚水從我 的眼中湧出。 不久我的淚水消失了。因我明白自己可以信靠這位 神,並且毫無恐懼地歡迎祂進入我的內在深處。我在神聖 的水流中行動,不需要掌控,因為神從不征服我,或要求 我成為不是我被造要成為的樣子。我能發光,完全因為神
19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的愛而發光,不害怕我會無法掌控現實的局勢。我安靜坐 著,默想神的溫柔,驚奇於神竟然來到每個尋求祂的人面 前,以他們需要的方式醫治他們、愛他們。 我的導師問我經驗到什麼,我就告訴她了。 「所以,發光的感覺如何?」她臉上帶著開朗的笑容 問我。 我沒有言語可以形容它,就是也回報一個開朗的微 笑。那堂課的其餘時間,我們安靜坐著,我們的臉面發 光,我們的靈魂沐浴在神聖之愛的同在中。
20
第
第
1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憤世嫉俗者的形成(雪倫) 一位少女坐在露台上,撫弄著一隻可愛的灰色虎斑貓 的耳朵。這種灰色的虎斑貓到處都是,並沒有任何特殊之 處,除了一點,這隻貓是這個女孩最好的朋友。女孩把自 己的晚餐分給這隻飢餓的貓吃,牠感激地把臉頰緊緊靠在 她的肩膀上。女孩用當保母打工所賺的零用錢,為這隻貓 購買飼料,把牠養得胖嘟嘟的,肚子圓滾滾的。女孩與貓 之間很容易傳達感情。每天下午女孩從校車跳下來時,灰
21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貓喵喵叫又蹭腿,歡迎她回來,他們總是快樂地團聚。 週末是充滿快樂的。在看似永無止境的生活瑣事之餘 的悠閒時刻,女孩和貓一起坐在露台上曬太陽,或者坐在 草地上,或者坐在一棵樹樁上。女孩向貓傾訴她心中的每 件事,貓咪則和女孩分享牠捉到的最好獵物:一隻在門外 的野兔及一隻在露台踏墊旁被咬了一半的老鼠,作為回 應。他們彼此關心,女孩也了解這隻貓愛的表達,即使她 因死去的小動物供物而感到難過。 一個陽光燦爛的週六早晨,女孩高興地自動起床。某 件事讓她起個大早。她心情輕鬆並充滿期待,快速穿好衣 服,希望在早餐和例行活動開始之前,能有更多時間與小 灰相處。她打開露台的門,卻沒看到她那隻飢腸轆轆的貓 咪。她察看了每個地方。不久,她心中充滿小灰被汽車輾 過的畫面或其他恐懼的憂慮。 「啊,我太早起床了。」她 如此想著並安慰自己, 「小灰仍在外面捕捉獵物。」她吃 了早餐,讀完一本書,然後當她的兄弟姊妹起床時,這天 的活動就開始了。女孩把貓飼料裝滿盤子,搖晃著,使 乾糧發出大的響聲,並且叫著:「來喔,貓咪,貓咪,貓 咪。」小灰從來不會錯過早餐。牠絕對不會錯過飼料袋劈 哩啪啦的聲音,以及乾糧倒進碗裡時喀喀聲。女孩的呼喚 聲充滿露台,接著是庭院,然後漸漸變慢,並且充滿苦 惱,在住家旁的馬路上重複喊著。
22
第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幾個小時之後,她進了廚房,全心看著媽媽並問她今 天早上是否看到小灰。媽媽有些猶豫,轉過身來,然後快 速閃過,好像刻意忽略這個可怕的早晨所發生的每件事, 她解釋: 「你爸爸帶牠去拍賣市場了。女兒,醒醒吧!這些年 來,當你所有的貓咪到達一定的體重時,你就知道牠們會 怎樣!你不能這麼天真。」 然而,這女孩是天真的。一個完全的理想主義者,這 孩子的心如頭上的天空是敞開和寬廣的。在十一歲時,她 就變得堅強、明智,也變得憤世和冷酷。這個特別的早 晨,她領悟過來,悲傷轉為憤怒,她以不信任和堅忍意志 的超硬外殼,成功地把自己的心包裹起來。 她回想起以前的週六的早晨和遺失的貓咪。週六是當 地拍賣市場的「小動物市集」日;她如何能不把兩個事件 連在一起?在她的心築起圍牆之後,她的思想也立即關閉 起來。她若想到她曾救回的心愛寵物,現在成了實驗室的 動物,被關在籠子裡,受折磨,被拿來作實驗,全身無 力,那麼她無法從罪惡感裡走出來。她無法接受她其實根 本沒有救回那些貓,而是把肥胖健康的牠們送進她最可怕 的惡夢裡。 我們許多人的童年經驗是受傷的。雖然故事中的年輕 女孩就是我,但這個孩子象徵了每個孩子。這是一個全世
23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界的故事:我們努力去了解我們的文化、努力長大。我們 起初都是單純天真並敞開心胸的,充滿愛的,可能還記得 我們曾和賜給我們氣息的慈愛的主完美地連結在一起。最 後生命傷害了我們,我們以層層的盔甲把自己包裹起來。 如果我們受到傷害,或者我們的夢想經常破滅,我們就可 能變得厭倦、疑惑、憤世。從憤世轉變為喜樂,這是我們 的醫治,是我們信仰之旅的一部分。
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 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約翰福音十五章 11 節
從搞笑到憤世(唐) 我讀中學時,被認為是班上的活寶。在我們的畢業 紀念冊中,我照片底下的描述是:「風趣為他贏得許多友 誼」 。很不幸地,不停地搞笑也為我帶來麻煩。私立門諾 中學的校長聽到許多對我的抱怨,說我從未認真看待任何 事,因此我被叫到他的辦公室。身為班上的一位幹部,我 應該表現出穩重的感覺和溫順的儀態。相反地,別人常聽 到我在學校廳堂大笑,與朋友嬉鬧,常常玩得很開心。 直到我前往中美洲的宏都拉斯,與門諾會的一個機
24
第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構—門諾志工服務隊一起工作,這一切才改變。我基於 信仰因素不參與越戰,在宏都拉斯為美國政府服役兩年。 可以確定的是,這個改變並不是突然發生,而是在以後幾 年慢慢演變而成。十九歲時,我從賓州鄉間單純和隔絕的 世界走出來,進入開發中國家的多元文化和貧困世界中。 我沒想過這個經歷會如此深深影響我。影響我的就是我所 看到的赤貧。我無法解釋我的生活型態—在我的國家只 是較為低層的中產階級—與那些注定生活在宏都拉斯的 人們為何有如此懸殊的差距,特別是那些住在比較鄉村地 區的人們。文盲和營養不良是普遍的現象,更令我感到非 常驚訝的是,透過宏都拉斯的朋友,我發現為什麼這裡的 多數人會生活在貧乏的光景裡,我自己的國家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
訴說他們的故事使我憤怒 當我離開時,一位宏都拉斯的朋友告訴我, 「永遠不 要忘記你在這裡所看到和所知道的,把我們的故事告訴你 所遇到的每個人。」所以那就是我要做的。我成為一位西 班牙文老師,並且使用每個機會,在上課時訴說他們貧 困、受壓、被帝國宰制的故事。我在教會講述他們的故 事。直到許多年後我才明白,當我一再訴說他們的故事 時,我變得越來越憤怒。
25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許多與我同期的美國傳道人持續傳講一些違背耶穌對 財富之危險的教導:「重要的是你們對金錢的態度,不是 你實際所擁有的財富數量」 ,與此同時,在宏都拉斯和其 他許多拉丁美洲國家的弟兄和姊妹們卻持續陷入越來越深 的貧窮底線。當與我同時代的美國人不斷建造比以前更大 的住家,開著比以前更貴的車子時,我在拉丁美洲的朋友 們卻被迫面臨各種新威脅,新自由經濟政策無論帶來任何 微小的經濟成長,都是一面倒地嘉惠於銀行家和已開發國 家的商業利益。 我在憤怒中卻沒有看到,那些許多我知道陷入赤貧的 人,雖然在物質上是極度貧窮的,在屬靈上卻是非常富足 的。他們更多倚靠神,甚至在最簡單的事情裡都看到神。 最重要的,如同我們將在談論感恩的那一章所看到的,他 們沒有把任何一件事視為理所當然,他們為來到他們眼前 的每件小事感恩。除了倚靠神,他們為了能活下去也彼此 倚靠。
一個受挫的理想主義者 我為自己內在的憤怒找理由,類似舊約聖經先知傳統 的發義怒,但它慢慢吞噬我的靈魂。我進入學術的殿堂, 但這並沒有給我太多幫助。起先我以為透過研究進步的馬 克思主義、社會制度、解放神學以及深度心理學,可以學
26
第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到一種知識架構來終結我的憤怒。不幸地,當你攀爬學術 的梯子越高,你就在解構上越專精,能把任何事都拆毀, 卻經常無法從你所拆毀的信念系統中建造一個新的基礎。 你學會批判每件事。我的憤怒和我的教育結合起來,使我 極度憤世嫉俗。那個開心快活、從未把任何事看得太嚴肅 的年輕人已死。相反地,他表現出來的是一個苦毒、憤世 嫉俗、吹毛求疵的人,走向危機。我不是讓自己痛苦,就 是讓身邊的每個人痛苦。 憤世嫉俗吞沒一個人性格中的喜樂,也帶走希望。根 據大衛.米札拉(David Mazella)在他的著作《現代憤世 嫉俗者的形成》 (The Making of Modern Cynicism,中文暫 譯)裡所寫的,憤世嫉俗是「沒有希望的未來,毫無有意 義的改變」 。1 他引用的諺語就是我的寫照:「在每個憤世 2 嫉俗者底下,躺著一個失望的理想主義者」 。 我多麼期
待我在拉丁美洲的朋友的景況能變好,有真實的政治和經 濟改革發生。新興社會運動所承諾的,被一些史上極端殘 酷獨裁的政權粗暴地粉碎了;商業取向的美國政客大都支 持這些獨裁政權。新神學承諾窮人將被高舉,他們「在地 上」將如同「在天上」 ,但這承諾被「成功神學福音」和 「天上賞賜」末世論的浪潮所粉碎,這浪潮淹沒了成長中 的福音派教會講台。 這兩個神學的浪潮,成功神學福音和天上賞賜末世
27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論,不經意地支持了北美強權的經濟和政治政策。希伯來 先知和耶穌所教導的社會正義,被視為不合聖經的極端分 子的理論。這些就是我憤世嫉俗的緣由,就是我後來所遇 到的危機的根源。
靈性危機 即便當時我無法辨認自己到底是憤怒還是憤世,我 認為藉著回到拉丁美洲並直接針對貧窮和受壓迫的問題 工作,可以療癒我生命中的挫折感。我花了三年多的時間 在墨西哥的門諾會中央委員會工作。在那裡時,我與一群 墨西哥門諾會的青年領袖開會,彼此分享我們的生命故 事。輪到我時,我說明我的挫折,將其稱為我的「中年危 機」 ,並且使用其他心理學的專有名詞。一位年輕女子看 著我的雙眼說:「弟兄,這樣聽起來,你好像面臨靈性危 機。」 如果她打我一巴掌,傷害都比這句話少。她這一句話 就摘下了我的面具,向世界暴露出我的偽善。當我處於靈 性危機時,在「宣教禾場」作為福音大使的我是誰呢?她 的那個陳述很重要,促使我尋求一種更深的屬靈、更溫醇 的心、一種可以融化我冷酷嘲諷及緩和我怒氣的方式。它 並沒有在一夜之間發生,我仍在這個歷程中。但是,那 個開心快活的人已經回來了,卻沒有玩世不恭的人格。
28
第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靈性危機」迫使我學習如何深度反省。它迫使我轉向內 在—發現我的靈魂,以及在其中神在我出生前就賜予的 喜樂。
戰勝憤世嫉俗 一個人要變得憤世嫉俗,不需要跑到國外並經歷到我 所面臨的問題。憤世嫉俗同樣會發生在那些深陷個人危機 的人,例如:所愛之人意外身故、重要關係破裂、遭遇有 致命危險的疾病或殘廢或失業等。有時候這些事是突然來 到,有時候則經過一段時間而形成。無論是哪一種情況, 憤世嫉俗變成一種工具,來對抗那種「活在沒有希望的未 來」的強烈感覺。要對這種憤世嫉俗進行療癒,一個人需 要敞開他的心。可以藉著培養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五章 11 節所說的喜樂而做到:「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 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祂告訴門徒的是什麼?就是神愛他們,為使他們的喜樂可 以滿足,他們應該住在那愛裡,才能培養一個有靈性覺醒 空間的心。
找到內在的喜樂和一個更寬廣的心 我在稍早提到,我的憤世情結迫使我轉向內在。轉 向內在幫助我發現我的本質,就是在我的靈魂裡有神的
29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樣式,我是按神的真實形像被造的。在那裡我找到被神所 愛的喜樂。歷代許多聖徒都談到人在出生前與神的親密。 榮.羅海瑟(Ronald Rolheiser)寫道:「在我們每個人裡 面無法辨識的地方,有一個黑暗的記憶,曾經被一雙手所 碰觸和撫摸,那遠比我們自己的雙手更溫柔。」 「那個撫 摸留下一個永遠的印記,這個愛的烙印如此溫柔與美好, 透過這個記憶我們看見了其他所有的事。」3 如同羅海瑟所指出的,人在出生之後,那個親密的記 憶變得模糊,而且為著一個必死的身體和社會化的層層覆 蓋而苦惱,結果產生不安。不安其實是一種「神聖的渴 望」 ,嚮往回到出生前與神曾經擁有的親密。對此,聖奧 古斯丁(St. Augustine)在他的《懺悔錄》 (Confessions) 一書中表達得最好:「祢為祢自己創造我們,喔,主,我 們的心只有安息在祢裡面,它才會得到安息。」 轉向內在,回到靈魂,或者回到無意識,如同精神分 析家卡爾.榮格所說的,它不全是光明的與喜樂的。事實 上,人需要穿越社會化的層層覆蓋和來自我們家庭和文化 的種種聲音,才能到達我們的生命本質、我們靈魂的核 心。這些覆蓋層包含了自我中心和種族優越感的驕傲,導 致我們轉離我們本質的良善而去犯罪。 第九世紀凱爾特族的哲學家愛留根納(John Scotus Eriugena)相信, 「當我們觀看我們自己的內在,我們內在
30
第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的所有一切,我們會看見黑暗和邪惡的芒刺,但更深之處 仍是神的良善。」4 我們內在的旅程,可以是漫長而艱難 的,但至終我們明白我們被造和存在的原因。我們交出我 們不安的心、我們神聖的渴望,並且在神的裡面找到我們 的安息。我們回到我們記憶中出生前的親密關係。我們沐 浴在神對我們的愛裡,我們的喜樂就滿足了。
藉活潑的想像而喜樂 這要如何達成?轉向內在有許多方法。因為本章大部 分是談到我自己個人的旅程,所以我將繼續順著那個方 向,分享對我最有幫助的方法。當我要進入無意識時,我 發現活潑的想像、行走默想,以及音樂是有用的。 活潑的想像是一個用來轉向內在的技巧。5 在成長過 程中,我的父母阻止我活潑的想像。他們認為它是邪惡 的。不過形像和想像之間有清楚的關係。我們按照神的形 像被造;神想像我們並創造我們。想像和創造是親戚。當 我們使用我們的想像,我們不僅正在使用我們從神而來的 形像,而且我們也正在創造。 我想像自己坐在一個高山湖岸的圓木上。在瑞士我妻 子家的附近,的確有這樣一個湖泊。這個風景美麗極了。 我邀請那些大多透過夢境在我的無意識裡出現的角色,與 我一起坐著並聊天。我們談到為何他們在我的夢裡拜訪
31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我,我挑戰他們或請求他們的赦免。有時我邀請耶穌和 我在一起。我們談論在我有意識的生活中我正在處理的課 題。我經常請求耶穌的赦免。有時我沒有邀請的角色會出 現。有時我們爭論,有時我們一起大笑。當我離開這些景 象時,總是感受到更加完整,更多被喜樂與感恩所充滿。
藉行走默想而喜樂 行走默想是另一個轉向內在的極佳方法。過去這些 年,我使用一些技巧來推動這個過程。有時候我在走路 時帶著一節聖經經文,並且一再重複思想它。不一定是聖 經中的長段經文,一些有意義的短句便已足夠。例如,詩 篇二十三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或者主禱文:「願祢 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你呼吸的韻律,加上聖 經經文的複誦,隨著腳步的穩定節奏,幫助你來到神的面 前。 有時我運用一首歌,而非聖經的一節經文。一首喬 治.比佛利.謝(George Beverly Shea)創作的詩歌來到 我的腦海:「主,在隱密禱告之處,我愛祢的同在。我的 靈魂與祢交通,屬地事物全都消失。主,我愛祢對我的顯 現,祢對我如此真實,正如當祢在加利利山上,祢愛的觸 摸的確醫治我。」或者,我在走路的時候用手機聆聽這首 詩歌。再一次,把呼吸、複誦和行走結合在一起,產生了
32
第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讓我感覺神正與我同在的必須要素。 我最喜愛的方法之一,就是隨著行走和呼吸的韻律, 一次又一次複誦耶穌禱文。「主耶穌,神的兒子,憐憫 我這罪人。」 (編註:東正教傳統靈修禱詞)多少世紀以 來,許多基督信仰修道者都使用這種禱告方式讓自己來到 神的面前,不斷操練禱告。有一次,在進行這種禱告時, 我看見地平線上出現一大朵雲團。它展開了,兩隻充滿愛 的手臂往下並環抱著我。許多次當我從活潑的想像回到現 實時,我在赦免、恩寵、和安慰的圖像中找到安息,這些 是藉著這種禱告所產生的。這些安息也提醒我,神愛我, 並且我能住在那愛中—在那愛中我的喜樂得以滿足,我 的心也變得更成熟。
藉音樂而喜樂 呼吸、韻律和律動,能使一個人接觸到宇宙更廣大的 韻律與神的「心跳」 。古代歐洲的凱爾特人在海邊吟唱他 們流傳已久的祈禱文,藉著一代又一代口述的習俗傳遞下 來。這就是「所以他們的聲音可以融入『波浪所發出的聲 音』及其歌頌讚美可融入『無盡大海的讚美』」6 。音樂包 含所有這些元素。所以聽音樂時我轉變了。 音樂一直是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部分。當我想到我從 憤世到喜樂,我不得不提到音樂。在我最黑暗、最憤世的
33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日子中,音樂提振了我的精神。這是相當普遍的。一位學 生在我討論音樂的一個課程中表示, 「無論何時我感到鬱 悶,我拿起我的吉他邊彈邊唱,直到我的精神振奮,我的 心情轉換。」另一位學生補充, 「有時我想要唱歌,有時 我僅僅想要聆聽。任何一個方式,音樂都能感動我。」 神多次透過音樂觸動我的靈魂,不管我是否想要聽。 就像重複呼叫撒母耳,神持續推動我去辨認我心中所感覺 到的靈魂擾動,但是我不斷把神推到一旁。有一次,我正 獨自一人開車跨越美國,聽著一首古典的聖樂。雖然我是 那樣的僵硬、憤世,我的感情卻如此被觸動,以致必須把 車停在路邊。有好幾分鐘,我無法克制地流淚。我全身顫 抖,靈魂被洗淨。我的眼淚是喜樂的。 不管我是否了解原因,這些眼淚提醒我早期與神的親 密,它被我的經歷和社會化所拋棄。或許,我不知情,那 時我正「加入全宇宙讚美神的聲音。」7 這個經歷在我最 痛苦和憤世的期間,對我是一個不時讓我回轉的指標。這 是我透過音樂接受到神最強烈觸碰的經歷之一。在我最黑 暗的期間,我接受過更多次。 唐.麥考密克(Don McCormick)在他的著作《同 伴:以基督為中心的禱告》 (Companions: Christ-Centered Prayer,中文暫譯)表示, 「歌唱(音樂)可以是一種深 度熱情的禱告。」8 我相信神透過音樂給我的觸動就是如
34
第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此熱情的禱告,從無意識中湧現出來。因為我的憤世使我 不能在比較傳統的禱告形式中表達我心中那些最深的渴 望,神就使用能引起我注意的方式。因為我找回了較快樂 的自己,從那時起我經常回到音樂的美妙,作為一種火熱 的禱告形式,以恢復我的喜樂。這可以防止我又回到以往 的憤世嫉俗裡去。 最近有三個不同的人告訴我,我總是帶著微笑。這與 我因憤世而眉頭深鎖的暴怒日子比較起來,是何等一個對 比。我運用活潑的想像、行走默想和音樂,幫助自己戰勝 憤世嫉俗。別人所注意到我臉上的笑容,真實呈現出我的 喜樂得到滿足並逐漸培養出一個溫醇的心的結果。
經歷神:一位極度操心的母親(雪倫) 接下來的故事發生在貓咪事件之後的幾十年,是有關 母親與我之間的另一個互動。首先我想要提出的是,貓咪 的故事如何形塑了我的成長歲月。那天之後,我在任何關 係中,都努力隱藏我的感受並麻痺我容易受傷的心,開始 情緒化地封閉自己。我以為這是成熟的方式,並且形成了 對於愛的堅固信念,渾然不知這是錯誤的信念。 許多人也是如此。在我們人生的前半段,我們保衛 我們的創傷,維護或膨脹我們的自我感覺,說服自己我
35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們的想法和判斷是正確的。人生接下來的後半段,則忙於 剝開那些覆蓋層,也讓我們和我們的傷口及感知保持一些 距離,以便重新發現並揭露真實的自己。當我們這麼做的 時候,我們也驚訝地發現對神有更深的感知。任何階段都 與年齡無關。有些人在二十幾歲時就開始了層層剝落的歷 程;有些人則在中年過渡階段迅速進入這個歷程。有些人 受傷太深,以致從未開始,有些人則剛好在離世之前進 行。我分享我的貓咪故事,作為我自己剝落歷程的一部 分,並不是要怪罪我的父母做錯了什麼或我自己有什麼誤 解。第一個故事帶來了第二個故事。這兩個故事顯示,這 個層層剝落的歷程如何帶進與我們自己、與神更深的連 結,我們因此從憤世變為喜樂。 現在,我理解我的父親所做的跟我的貓咪一樣,就是 把在野外補捉到的獵物帶給我。我父親只是想把他的家庭 照顧好。他是一個務實的男人,販賣他能賣的物品,以供 應家庭所需。他沒有閒工夫去了解他的每個孩子,特別是 不會引起注意的安靜孩子。我們的文化並沒有鼓勵我們反 思我們的生活和對於自己的選擇和行動的想法。我們全都 根據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的所知,盡力做到最好。 然而,在傷心「貓」日的發現,使我開始懷疑神是慈 愛的、生命是安全的。它燒掉我天性中的理想主義,並削 弱我充分表達感情的任何意願。我和動物有如此深度的連
36
第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結,讓我感到憤怒和羞愧,我努力不要在乎太多事情。深 深感受到我不能接受自己的情感, 「否認」成為我未來歲 月的故事情節。在自我保護中否認或隱藏自己,硬起心去 適應環境,去舒緩壓力,去取悅別人,或去歸屬於某處, 都會帶來一些後果。我變得非常謹慎,充滿懷疑,不再加 深與我自己的關係,攔阻自己與神以及與其他人建立關係 的能力。生命感覺很膚淺。有時感覺很好,但大多時候缺 乏深度、真誠和意義。 在我多年對父親和神心懷憤怒之後,我終於能把它放 下。在憤怒的底下,我發現另一個需要被關注的創傷:從 母親而來一種在情感上被遺棄的感受。再一次,容許我自 己去感覺、醫治和釋放之後,我開始了解,大環境中不信 任情感的文化影響了母親。我們的文化稱讚力量、努力、 服從、分析思考、獨立,以及對自己心智和情感的控制。 雖然大笑和唱歌是可以接受的,但那些我們認為「強烈 的」或「負面的」情感則是不被接受的。因此,我那甜美 敏感的母親,不能以連她自己對自己都無法展現的方式向 我展現。 小孩很會模仿父母,這比要他們聽從父母的吩咐做事 更容易。母親和我也不例外。我們兩人都吸收了我們文化 中對情感的不信任,對通往靈性的直覺或溫柔方式的不信 任,這使我們自己窒息。女人的被動性在我母親的時代被
37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視為可貴的,但是對我來說,它導致了我隱藏自己和變得 憤世嫉俗。由於拒絕自己的某些部分,我損害了自己心靈 和情感的健康。 自我覺察整合了我們曾經不相信或不承認的事情,帶 來了對神和生命更深的體悟,促進靈性上的成熟、信任和 喜樂。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完全接受和體驗神的愛,我們 不能真正愛別人或我們自己。如果我們經驗到愛是壓力, 而非共享,那麼要經驗到與神、與生命、與我們自己、與 別人的連結或情感親密所帶來的深度喜樂,將是比較困難 的。有時這個歷程快速發生,就在洞悉或釋放的「啊哈」 一刻;大多時候這個剝落、發現的歷程是緩慢並持續的。 貓咪的故事發生至今,一下就過了六十年。母親現在 約八十五歲,正與失智症搏鬥,她為失去的每種能力感到 驚慌,包括寫字或甚至僅僅是畫一條直線。奇妙的是,她 仍能交談。為了讓她發出自己的聲音,並希望能捕捉到一 些她生平的故事,以免永遠消失了,我協助她寫日記。母 親有十一個散居在全世界的孩子,她寫了許多信,但從未 持續撰寫個人日記,也不認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有什麼重 要。所以當我完成我們的日記,她害羞起來。 剛開始,她只告訴我一些笑話或蠢事,好讓我有材料 可寫。幽默是她處理不舒服和不確定記憶是否正確的方 法。後來,我鼓勵她說出她記得的故事,這個鼓勵和這個
38
第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簡單的例行動作安慰了她;她放鬆並開始談論她的人生。 今天早晨,我們一如往常地對談,一個故事帶出另一個故 事,因為過去比現在容易記憶,母親告訴我一個我以前從 未聽過的故事。 她敘述,在結婚之後沒有多久,父親離開本州時,她 如何卑下地為其他男人做整理家務的工作,她幾乎無法適 應身為妻子和母親。父親因為信仰不肯從軍,選擇搬到紐 澤西州的萬寶路市,在一家州立精神病醫院工作,而不是 在軍中服務。因為與父親分離的悲傷,以及獨自撫養她第 一個孩子,母親說她必須找工作,以養活她自己和兒子吉 米。她個子嬌小、個性含蓄、非常年輕,對教會和家庭之 外的世界很陌生,並且缺乏生活經驗。母親提到,當她為 那些失去妻子並需要照顧孩子、或未婚並需要有人協助打 理家務和做農場雜務的男人工作時,她是何等緊張。這些 男人可能自己會感覺難堪;母親說到他們是如何咆哮著下 命令或咕噥著下指令。她停下來,凝視著房間對面的金色 搖椅,我害怕她退到心思的迷宮裡。我瞥見她的臉呈現她 並沒有迷失。我感覺到她記憶的深度。那時候她一定痛苦 地覺得度日如年。她繼續快速地說。當她看著我努力速 記,她的雙手無助地抖動。她談到牛奶濺出提桶、她的嬰 孩在陌生的穀倉裡被遊戲圍欄困住而嚎啕大哭、在不熟悉 的廚房爐灶上把餐點燒焦,以及她所承受的羞辱和疲乏。
39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她的雙手突然靜止不動,母親告訴我,在父親工作的 同一家醫院裡有一個女性的職缺。她欣喜若狂地和吉米與 父親會合了。母親的眼睛發亮,想起她的期盼。當他們下 班後,他們就能在一起了,但是當他們兩人都在工作時, 吉米必須待在日間托育中心。那時似乎如此受到眷顧,如 此充滿希望,她似乎逃離了她的痛苦。這時母親再度安靜 下來;我放下筆和日記,把它們推出視線之外,握住她的 手。 在紐澤西的工作僅是另一種形式的苦難。她告訴我, 男性病人如何威脅她。他們遠比她高大,而且非常強壯, 幾乎沒人管,經常因藥物影響而變得爭強好鬥。母親是一 個嬌小柔順的賓州荷蘭裔女子,沒有受過醫護訓練,當然 缺乏臨場機智,她必須清掃他們的房間並整理他們的床 鋪,這些男姓病人有恃無恐地監督這兩項工作。他們把食 物和違禁品藏在床墊底下的角落裡。 艱難的不只如此,母親每天在建築物之間穿梭時,必 須經過我那在遊戲場蹣跚學步的哥哥。因為受到與母親分 離的精神創傷,他總是一個人沿著圍籬奔跑,哭著找媽 媽。當她經過他時,總是盡可能快跑,把頭轉向另一邊。 她不能注視我那正在大哭的哥哥。我被這個故事所震撼 並吸引,但立刻知道為何母親如此做。她認為她是在保護 我的哥哥免於更深的創傷。她認為不要看會使他的痛苦減
40
第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輕,也讓她比較容易忍受。母親不能面對她或她孩子的這 種痛苦,因為除了「不看」 ,她沒有其他處理的方法。 我的心為她感到破碎。我為她和我哥哥所受的折磨而 傷痛;我甚至為自己刻意低估自己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創 傷而傷痛。我也為我自己傷痛,憶起我的貓咪和母親「轉 頭」的痛苦。我一直以為她不在乎,也意味著神不在乎。 相反地,她如此深深在乎,她害怕自己受不了。聆聽她的 觀點給我的傷痛帶來了新的光照。就在那時,我的內在小 孩經歷到神是一位深切關心的母親。 我繼續坐著,安靜並溫柔地撫摸著我母親的手。我們 的眼中有淚,我們彼此對笑。母親在訴說這個故事時,她 的心思費力想著細節,但是她的靈魂如此流暢地敘述著。 在深度聆聽她說話時,我沒有因為表達自己的評論而破壞 這股能量,我們進入一個更深的空間,一個有愛的、敞開 的、醫治的神聖之地。 雖然失智症對母親和我們的家庭帶來如此多的挫折和 憂傷,但我也意識到它為我所帶來的強烈祝福—母親降 低戒心,她溫柔美麗的靈魂也因此開啟了一扇窗戶。我珍 惜這些年與她和父親更深交流的時光,特別是當我成長 時,這對我來說是不可得的。我們多數人直覺地知道我們 因這種愛的連結而被造。當我們汲汲營營謀生時,我們渴 望情感上的親密和連結,因為它支持我們的靈魂。我們多
41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數人既沒有充分經歷這種與別人更深的分享,也不容易找 到提供安全感或引導的地方,幫助我們如何真實地對待彼 此,並且溫柔地對待我們的故事。 雖然我不記得誰說了這句話—我們的故事對神是神 聖的,正如神的故事對我們是神聖的—我真的記得,作 為一個在靈修過程中的學生,這句話如何衝擊我。它聽起 來有些大言不慚而神祕!神真的尊重我的故事,如同從我 童年起就尊敬聽到有關神的所有故事?我相信這樣一位寬 宏大量的神、一位如此充滿愛的神,以致我和所有人一 樣,都被邀請與神分享並尊重彼此所有的經歷?我覺得很 奇妙,想像一下如果我們都相信那個簡單的句子,我們的 教會、小組、家庭和職場將如何轉化! 我們如何看我們的故事為神聖的?我們如何尊敬我們 靈性的旅程、過程、靈性的追尋和失足?更多的敞開和釋 放,較少的要求或譏諷,這是可能的嗎?是的,這是可能 的!藉由留意從我們裡面所發出的,用慈憐、不論斷、不 施壓、不貼上內在評論的標籤而開始。當我們開始尊重我 們自己對生命的情緒反應,讓它們就是那樣,不去壓抑、 論斷,或趕走所出現的,我們就尊重了我們的本性。當我 們能溫和地對待自己,就較有可能把我們的故事告訴神。 當我們學習完全讓神來愛我們,當我們在聖愛的同在中可 以認同我們所有的感覺和經驗,我們就增進了我們認同和
42
第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尊重別人故事的能力。這個歷程醫治了我們,層層剝開了 我們,釋放我們的捆綁和蒙蔽,並且幫助我們給予他人自 由。 分享生命中所有經歷到的,包括最踏實的奮鬥和輕 鬆的事情,會給我們帶來交流和親密。每個人既是受苦 的,也是歡樂的;分享沉重的事情通常比分享生活中美好 和正面的事情,更能把我們的心連結在一起。情感和靈性 的親密,呼喚我們真摯而真實地繼續走在信仰的旅程上。 許多青少年和年輕人拒絕戴上以前世代被要求展現出的那 種和善的「教會臉」 。他們知道那種總是投射出幸福感或 是努力維持嚴謹的基督徒生活的人們,並不存在於這個真 實的世界,而且對那些生活混亂或心靈破碎的人而言,不 能帶來什麼希望。當我們能彼此分享我們的痛苦,團結在 一起,不去論定什麼是痛苦和什麼是苦難,我們就擁有自 由、醫治和真誠的人性連結。什麼時候我們能傾聽並了解 彼此的故事,不需要加添我們自己對這些故事的評論,我 們就尊重了講故事的人。尊重彼此的故事會使我們在披露 自己的故事、在表現出真實一面的時候有安全感。 因為我們的故事是重要的,神傾聽並敬虔地保存它 們。我們在成長中經常被教導要作某種人並採用某種思 考方式,我們這樣做以取悅威權,這就變成我們對神的回 應。我們粉飾我們自己,以便在神的面前看起來美好。這
43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讓我想起母親若對我們的抱怨感到厭倦,往往會引述的一 節經文:「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 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 們都要思念。」 (腓四 8)她把這節經文用在我們身上, 如同用在她自己身上,當作平息我們幼稚的抱怨的一種方 式。如果某些想法和情感已經被論定為負面的,那麼這節 經文比較是強迫的,而非有愛的。我不是一個神學家,但 是我現在理解,純淨的思想是持續靈性操練的結果。一個 人必須了解這種操練和努力,才能放下那些厭煩並選擇喜 樂。我們經常匆忙地越過了這個需要我們先去注意到的摔 角過程。 我了解到,我不能要求我自己的孩子放下某些我不容 許他們擁有的東西。所以,當他們挫折時,我幫助他們把 他們的經歷說出來,尊重他們的感覺。這整個歷程是沒有 效率而混亂的,而且通常發生在我趕時間的時候!就跟所 有父母一樣,我會失去耐心,但希望在他們的生活中,一 個感情和靈性健康的藍圖能被畫出來。 在我童年時,音樂和歌曲帶給我一些語言來表達與神 同在的情感和親密。我能唱出我沒有勇氣以口頭或熱情表 達的事情。每個世代是建立在上一代的經驗上,我運用我 父母透過音樂表達親密的能力,對我自己的經歷有更深的 表達,不管是用唱的或用寫的或用講的。我不常表現情感
44
第
1
章 沐浴在聖愛的同在中
上和心靈上的健康狀況,但是我想朝那個方向持續成長, 它將帶來自由、溫醇,以及喜樂的湧流,比快樂湧流得更 深。這個喜樂,這個對神聖之愛的專注,以及知道我的故 事被神存在心中,使我從憤世逐漸轉向喜樂。
45
第
12
章 讓我的靈魂跟上
後 記
根據榮.羅海瑟的書《聖潔的渴慕》 ,一個溫醇的心 是「基督徒靈性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我們的書中,這個 心被稱為一個敞開或寬廣的心、一個接納的心、一個溫柔 的心,如同我們試著賦予「溫醇之心」的意義。在這樣做 時我們發現,要把羅海瑟四個基督徒靈性要素其中之一與 其他三個分開來談是不可能的。溫醇的心是黏結這四個要 素的膠水。 基督徒靈性不可或缺的第一個要素是個人的禱告和品 德。我們整本書都提到,與神單獨相處的時間,對培養溫
289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醇之心是重要的。或許我們所建議的與我們一般所想的禱 告方式不同,但它們確實是禱告。我們提到個人的避靜、 歸心祈禱、在世俗事務中培養對神的覺知、感恩的禱告、 聖潔的呼吸、意識省察,我們甚至在第 11 章間接提到 「聖潔的休閒」為一種禱告的形式。當然禱告的焦點是使 我們與神的關係更好,去學習認識神,而非僅僅相信神。 根據羅海瑟所言,健康的靈性不可或缺的第二個要素 是社會正義。我們對社會正義沒有做明確的陳述,但是以 幾個方式間接提到它。我們有幾章談到匱乏和豐富、感 恩、恐懼、憤世嫉俗、掌控和慈悲,都是我們的世界缺少 社會正義所造成的結果。當我們開始面對並處理我們自己 的破碎並更多敞開我們的心,我們感知到這個世界其他的 破碎。這樣的感知引發我們去接觸並療癒其他人,因為我 們不只是獨立的個人,也是破碎的社會體系成員。 健康的靈性不可或缺的第三個要素是參與信仰團體。 雖然我們已經被社會化,我們不是脫離現實的靈魂,僅單 獨浸潤在與神同在的個人避靜裡。我們需要活在與其他人 的關係中,並且我們需要與能分享我們心中實踐聖潔渴望 的其他人建立關係。就像乞丐一樣,我們需要告訴其他每 個人,要到哪裡找食物:身體的食物及靈魂的食物。 在第 7 章,我們寫到有關社區的消失造成內在孤寂 感,我們需要在團體裡與人與神立約。在第 8 章談到有關
290
後 記
對神恩寵的臣服,做到這一點的唯一方式就是讓我們自己 倚賴別人。對基督徒而言,參與一個信仰團體就能做到這 一點。 一個溫醇的心讓我們把健康靈性所需的所有這些要素 都凝聚在一起。溫醇的心讓我們能達到其他三個要素的要 求,卻沒有讓我們過度看待自己。在整本書中,我們檢視 在我們文化中許多不溫醇的要素。我們的目的使我們暫停 並反映我們文化中對我們靈性有負面影響的部分,並且對 這些文化傾向提出改進之道。我們希望我們對培養有靈性 覺醒空間的寬廣之心的建議,能幫助你培養一個健康的靈 性,因而成為你所在之家庭、社群和世界的更健康的成 員。
291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詞彙表
歸心祈禱(Centering prayer):歸心祈禱就是默觀禱 告的一個方法,促進內在的寧靜。這種禱告幫助我們放下 我們的想法和躁進,經歷我們裡面神的同在。它是與神的 關係,也是靈性的操練。 意識省察(Consciousness examen):意識省察是對一 天活動的虔誠反省,以檢測神的同在並察覺祂對我們的指 引。它是基督徒教會一個古老的操練,能幫助我們看見在 我們整個經歷中神動工的手。 默觀禱告(Contemplative prayer):安靜地思想神和 我們的生活等等,讓這個過程引導出我們的行動。默觀禱 告是靈性修練和門徒訓練的鑰匙,因為若無對聖言安靜、 不受打擾的專注,或把我們自己的生活與耶穌作比較,我 們很難看見神想要在何處把轉化帶入我們的生命中。 引導式想像(Guided imagery):引導式想像是一個 溫和卻有力的默想形式,專注並引導想像,經常使用字句 和音樂加強療癒或產生一個被期待的身體回應(例如減少 壓力、憂慮或疼痛) 。 聖言誦禱(Lectio divina):這是一種禱告和閱讀聖言
292
詞彙表
的方式,吸引我們聆聽神並看見聖言在我們每天生活中所 產生的影響。它是一種應該和研讀聖經一起進行的操練。 實行聖言誦讀時要出聲,緩慢地誦讀一段文字,然後花一 些時間安靜地思想在這段經文中的字句。 默想(Meditation):默想是將我們的思想專注於一段 聖言,或者神的特性,或想像藝術作品中祂的形像,或者 甚至一個現實生活的事件,以便更清楚看見神。默想也幫 助我們離開混亂的世界,以便找到跟隨耶穌活在世界中的 途徑。 全然敗壞(Total depravity):全然敗壞是一個宗教的 概念,特別是加爾文主義者基於原罪的概念而發展出來 的。每個人出生時都有犯罪並行惡的傾向。這因神的恩典 而被抵銷了。
293
寬廣的心:打開靈性成長的空間
註 釋
前言 1. Ronald Rolheiser, The Holy Longing: The Search for a Christian Spirituality (New York, NY: Image, 2009), pp.4370. 2. 同上,頁 66-70。
第1章 1. D a v i d M a z e l l a , T h e M a k i n g o f M o d e r n C y n i c i s m (Charlottse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07), p.4. 2. 同上,頁 4。 3. Ronald Rolheiser, The Restless Heart: Finding Our Spiritual Home in Times of Loneliness (New York, NY: Image, 2006), p.54. 4. J. Philip Newell, Listening for the Heartbeat of God: A Celtic Spirituality (Mahwah, NJ: Paulist Press, 1997), p.36. 5. 羅伯.強生(Robert Johnson)有一本關於夢境和積極的 想像的傑出著作《內在工作》 (Inner Work: Using Dreams and Active Imagination for Personal Growth,中文暫譯) 。
294
註 釋
他是從榮格的角度來書寫。 6. Newell, Listening for the Heartbeat of God: A Celtic Spirituality, p.46,他引用了蓋爾人的詩和歌詞。 7. 同上,頁 46。 8. Don N. McCormick, Companions: Christ-Centered Prayer (Maitland, FL: Xulon Press, 2004), p.109.
第2章 1. Mary Jo Leddy, Radical Gratitude (Maryknoll, NY: Orbis Books, 2002) 2. 同上,頁 19。 3. 同上,頁 21。 4. Walter Brueggemann, Deep Memory Exuberant Hope (Minneapolis MN: Augsburg Fortress Publishers, 2000), p.72. 5. 同上,頁 71。 6. David Fouche, “Being Present to Toxic Culture: A Wake-up Cal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iritual Direction, Vol, 17, no. 1 (March 2011): p.32. 7. Mary Jo Leddy, Radical Gratitude (Maryknoll, NY: Orbis Books, 2002), p.27. 8. Henri J.M. Nouwen, 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A Story of Homecoming (New York, NY: Random House Digital,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