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培理自傳 照我本相 Just as I 【試讀本】

Page 1


作者簡介

葛培理(W illiam Franklin G raham 或 B illy G raham )出生於 1918 年 11 月 7 日美國北卡羅 萊那州夏洛特鎮附近牧場的一個長老會家庭, 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基督教福音佈道家,第二次 世界大戰以後福音派教會的代表人物之一。他 是自杜魯門以來十一位美國總統的牧師。在蓋 洛普 20 世紀名人列表中排名第 7。 1939 年,葛培理被按立為美南浸信會牧師。伊利諾州惠頓學 院(W heaton C ollege)人類學畢業。1943 年 8 月 13 日,與宣教士 之女鍾路得結婚。1948 年至 1952 年任明尼蘇達西北學院校長。 葛培理從惠頓畢業後參加了青年歸主協會(Y outh for C hrist), 走遍美國和歐洲,1949 年 9 月組成佈道團,在洛杉磯舉行佈道會 引起轟動,原定 3 周,結果延到 8 周,帶動了全國佈道會的熱潮。 1950 年 成 立「 葛 培 理 佈 道 協 會 」 (T he B illy G raham E vangelistic A ssociation,B G E A ),此後由他主領之佈道會均統稱為「 葛培理佈 道大會 」 (T he B illy G raham C rusade)。 至 九○ 年 代 初, 估 計 全 球 (在美國境外)共有超過一億一千萬人次親身出席參加過他的佈道 會,帶領了三千二百萬人信主,他的足跡幾乎遍及世界各大重點城 市,衝破了種族、文化和政治的障礙。 葛培理透過電視、廣播、電影和網路接觸的聽眾比歷史上任何 人都多,超過二億人,分布於 185 個國家。2005 年 5 月是他最後 一次公開露面。

作 者 簡介

001


作者簡介

葛培理(William Franklin Graham 或 Billy Graham)出生於 1918 年 11 月 7 日美國北卡羅 萊那州夏洛特鎮附近牧場的一個長老會家庭, 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基督教福音佈道家,第二次 世界大戰以後福音派教會的代表人物之一。他 是自杜魯門以來十一位美國總統的牧師。在蓋 洛普 20 世紀名人列表中排名第 7。 1939 年,葛培理被按立為美南浸信會牧師。伊利諾州惠頓學 院(Wheaton College)人類學畢業。1943 年 8 月 13 日,與宣教士 之女鍾路得結婚。1948 年至 1952 年任明尼蘇達西北學院校長。 葛培理從惠頓畢業後參加了青年歸主協會(Youth for Christ), 走遍美國和歐洲,1949 年 9 月組成佈道團,在洛杉磯舉行佈道會 引起轟動,原定 3 周,結果延到 8 周,帶動了全國佈道會的熱潮。 1950 年 成 立「 葛 培 理 佈 道 協 會 」 (The Billy Graham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BGEA),此後由他主領之佈道會均統稱為「 葛培理佈 道大會 」 (The Billy Graham Crusade)。 至 九○ 年 代 初, 估 計 全 球 (在美國境外)共有超過一億一千萬人次親身出席參加過他的佈道 會,帶領了三千二百萬人信主,他的足跡幾乎遍及世界各大重點城 市,衝破了種族、文化和政治的障礙。 葛培理透過電視、廣播、電影和網路接觸的聽眾比歷史上任何 人都多,超過二億人,分布於 185 個國家。2005 年 5 月是他最後 一次公開露面。

作 者 簡介

001


│目 錄│

序 言

再版序

前言:周旋在兩位總統之間 杜魯門1950,金日成1992

Part - 1 生命奠基 1918 1943

第一章 在鄉間農村

第二章 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第三章 蒙召傳道

第四章 北方現身

第五章 遇上路得

第六章 青年歸主

第七章 大學校長

第八章 佈道擴展

Part - 2 事工開始 1946 1949

葛培理自傳

0 02


Part - 3 人生轉捩 19 4 9 19 5 5

第九章 分水嶺

第十章 佈道旋風

第十一章 邁向未來的高峰

第十二章 將軍成為總統

第十三章 在英國的突破

第十四章 在歐洲的影響

第十五章 進入亞洲

第十六章 印刷的力量

第十七章 曼克頓的馬拉松

第十八章 直到地極

第十九章 邁向全世界

第二十章 踏進鐵幕背後

Part - 4 直到地極 19 5 6 19 6 7

003


Part - 5 動盪亂世 1960 1976

第二十一章 一千日

第二十二章 德州來的棟樑

第二十三章 外展到破碎的世界

第二十四章 我的貴格會朋友

第二十五章 從密西根來的醫治者

第二十六章 鐵幕開啟

第二十七章 喬治亞州的主日學老師

第二十八章 莫斯科與更遠的地方

第二十九章 憑機智與信心領導

第三十章 新的日子破曉

第三十一章 擴闊眼界

第三十二章 有經驗與活力的領袖

第三十三章 太平洋彼岸的巨人

第三十四章 打開意想不到之門

第三十五章 新的日子、新的方向

第三十六章 從阿肯色州到華府

第三十七章 危急時刻挺身而出

Part - 6 新的領域 1977 1997

葛培理自傳

0 04


Part - 7 ︱

第三十八章 團隊努力的成果

第三十九章 半個世紀的好友

第四十章 在家千日好

第四十一章 恩典十年

第四十二章 錦繡前程

附 錄

全國祈禱紀念日的講章 ( 2001 年 9 月 14 日)

致 謝

葛培理佈道團

葛培理的著作

生命反省

005


Part­­-3 人生轉捩 1949 │ │

1955


第九章

分 水嶺 洛 杉 磯 1 949

果照事前新聞報導的多寡來預測的話,洛杉磯的佈道大會注

定要失敗收場。並不是當地的籌備委員會沒有努力,他們雇用了勞 埃德 • 篤克特(Lloyd Doctor)想辦法引起人們的興趣,他是當地 救世軍的公共關係主任。聚會開始前的某一天,勞埃德說服了幾位 記者前來參加我平生召開的第一次記者招待會。第二天我們急切查 遍每份報紙,看看記者寫了甚麼。 什麼也沒有寫。 就傳媒而言,我們就當時為止動員最多、規模最大的洛杉磯大 會,將會是毫無意義的事件。 後來勞埃德給我安排和洛杉磯市長會面,會面過程不長。《洛 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在後面的版頁上,刊登了會談的照 片和描述。除了委員會在報紙的教會專欄所打的廣告外,那報導就 是頭兩、三個星期我們在媒體上唯一的曝光。 要我們去洛杉磯佈道的邀請,是來自一群名為「 大洛杉磯基督 聯盟 」 (Christ for Greater Los Angeles)的商人,代表大約二百家教 會。這些商人曾贊助過其他傳道人舉辦類似的佈道運動,成果也都 很豐碩。現在他們要我去講道,同時也要克里夫和貝弗利前去。我 同意了,但堅持要符合幾個嚴格的條件。 第一:他們要努力擴大教會的支持,盡可能邀請更多的教會與

第 九 章︱ 分 水 嶺︰ 洛杉磯 1949

007


宗派參與。第二:他們須將預算由七千美元提高到二萬五千美元, 在廣告與宣傳方面投入更多。第三:帳篷要建得比原先計劃的還 大;根據我們在城市佈道的經驗,大會進行期間,會眾人數會陸續 增加。 洛杉磯方面除了不同意增加預算外,都答應了我們其他要求。 他們堅信不可能籌出那麼大的一筆錢。 他們也言之成理。在那些日子,佈道大會只需投入適當的人力 物力即可,果效也是一般。即使最大的聚會,也不常聽到會有超過 五十人回應邀請,接受基督。福音佈道會若有二千人以上出席,就 可以說辦得相當成功。大洛杉磯基督聯盟的委員會一定認為,他們 承諾籌集七千美元算是非常大膽了。 對老一輩的基督徒而言,我的做法有點魯莽無禮。不過我自己 知道,我替洛杉磯所構想的方案,比以前任何一次的格局都更寬 廣、也更為大膽。我除了堅持要增加預算外,還提出另一個似乎不 太可能的條件:委員會必須授權給當地的牧者來領導大眾和負責講 台的職事。我認為委員會只代表一部分的福音派,不能發揮很大的 影響力。 我與克里夫商量,他表示同意。我以書面通知主辦單位,如果 他們不能看清大局、憑著信心前進,並且願意承擔財務的風險,那 麼我們只能取消這一次的佈道大會。

除非 大多數 教會支 持 ,洛 杉 磯 就不 會 震 動 我在 1949 年 2 月這樣寫著:「 當我想到我們來到洛杉磯後,可 能只有寥寥可數的教會支持我們,就令我膽戰心驚。除非大多數教 會願意踴躍支持,不然洛杉磯就不會震動。」 我有限的經驗也叫我明白,若沒有本地教會與牧者通力合作,

葛培理自傳

0 08


不僅出席的人數會大受影響,初信者跟進的工作也會同樣遭殃。 我的目標之一,是要強化地方的教會。我不但希望教會的信徒 能夠來,也要替當地的教會盡一分力。 我要求委員會符合前述的條件,令他們很為難,也不相信他們 能夠照辦。然而向前直奔的緊迫感如火焰般在我內心熊熊燃燒。我 寫信給委員會的秘書克勞德 • 岑金斯(Claude Jenkins)說:「 我確 信……只要復興能夠從洛杉磯開始,全世界也必會有迴響。讓我們 切勿因任何羈絆而裹足不前,神可以使用這星星之火,點燃全國復 興之火。你肩擔重大的責任。讓我們憑著禱告勇往直前。」 洛杉磯新鮮出爐的報導指出我正在惹事生非。有幾個反對的人 散佈扭曲捏造的消息,說我在自吹自擂,純粹是要撈錢。我堅持前 述的條件,很可能叫這件事火上加油。要取得委員會同意,倒真是 需要奇蹟。後來我發現委員會是那麼真誠要推動福音傳播,我佩服 他們真的是了不起,在神面前將自己謙卑下來。他們全盤同意我們 的要求。這一次的佈道大會於是排定在九月最後一個星期開始,為 期三週。 洛杉磯大會的人數,起初每晚平均有三千人,星期天下午大約 有四千人。因此帳棚到那時為止都不曾滿座。 我能感受到群眾對佈道會的興致與日俱增,出席人數也不斷上 升。不過,我發現自己主要是對基督徒講道。路得在十月寫給家人 的信中,說出了她的看法:「 要讓未信主的人來到帳棚,不是容易 的事。」 儘管如此,我還是懷著自信與滿腔的熱誠傳揚福音。我說話一 向聲音洪亮,而且熱情澎湃(也有人說是帶著權柄)。不過,自從 在森林之家山林中那一次關鍵的經歷後,我內心已不再掙扎。我所 傳的信息和我內心深信的真理沒有任何的斷層。棚內一百五十呎的 講台中央,就在講道台的正前方,擺放了一本打開的巨型聖經模

第 九 章︱ 分 水 嶺︰ 洛杉磯 1949

009


型,共二十呎長並二十呎寬。對我而言,這決不是巧合。 演員史都華 • 韓布倫(Stuart Hamblen)真的邀請我上他的節 目擔任特別嘉賓。起初我有一點遲疑不決。雖然韓布倫是西岸廣播 界的頭號人物,但佈道委員會可會願意讓我上菸草公司贊助的節目 嗎? 我越思考就越覺得吸引。基督自己豈不是與罪人在一塊嗎?豈 不是因為他那樣做,才飽受當時宗教領袖批評嗎?我為何不也冒一 次險呢?我答應去。

到帳 棚去聽 葛培理 講 道 在節目上韓布倫倒是先給了我驚喜。韓布倫以未經潤色的態度 向聽眾說:「到帳棚去聽葛培理講道。」更令我和他聽眾吃驚的是, 韓布倫接著說:「我也會去!」 我們後來才曉得在史都華出席的第一個夜晚,他已確知自己有 罪,需要耶穌拯救自己。史都華不明白自己靈裡發生的交戰,勃然 大怒,高視闊步走了出去。接下來兩、三天史都華都沒參加。以後 每次來,史都華都是滿臉怒氣。有一次史都華離開時,還對我揮拳 頭。 三個星期佈道大會原訂在十月十六日星期天結束,即將進入尾 聲。在最後一次聚會的那星期,由於神明顯賜福,有幾位委員會成 員主張佈道大會再延長幾天。其他人認為應該如期結束;詩班,栽 培員與其他工作人員都疲倦了,因此現在不見好就收,到頭來可能 會令人掃興收場。收支已達到平衡,現在舉辦單位只需替克里夫和 我收取愛心奉獻。人人都相信在星期日的最後一場聚會,帳棚會湧 進很多人,大會能圓滿結束。 大會應該延長嗎?這不能只由委員會來決定。我們需要主清楚

葛培理自傳

0 10


引導。格瑞第、克里夫、貝弗利和我在最後一個星期為這事不斷禱 告求問神。最後我們決定仿效舊約中基甸的方法,將一束羊毛放在 外面,求神藉著決定性的記號清楚顯明祂的旨意。 第二天早晨四時三十分神的印證發生了。 我在蘭格姆旅店的房間被電話鈴聲吵醒。有一個人泣不成聲, 哀求即刻見我。原來是史都華。我叫醒了格瑞第和威爾遜,他們和 路得一同到另一房間禱告。 我起身梳洗完畢,史都華和他敬虔的妻子蘇姬(Suzy)已到了 門口。我們一起分享和禱告,然後那粗獷的牛仔憑著稚子般的信 心,將他的生命交托給基督。在下一場的佈道會中,史都華也來到 台前。史都華歸信基督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他父親, 他父親是在德州西部保守派衛理公會的傳道人。從電話中我都能聽 到史都華父親因喜樂而發出的歡呼。 沒有多久,史都華就用他感人心弦的經歷寫成一首歌,是他 與約翰 • 韋恩(John Wayne,著名演員)一次談話後,有感而發 寫 成, 歌 名 叫〈神 能 成 就 的 事〉(It Is No Secret [What God Can Do])。迄至今日,這首歌仍是人們最愛聽貝弗利唱的金曲之一。 不久之後,史都華又作了一首見證歌曲,叫〈這所舊屋〉(This Old House),我想這首歌在全國廣播節目〈你的流行歌曲榜〉(Your Hit Parade)中有好幾個星期高居榜首。 1949 年那個夜晚,克里夫和我就延長佈道會的事有了明確的 答案。有些人才剛聽說有佈道會這一回事,才剛開始思考福音。顯 然主在這些人的生命中還有未完成的工程。我們告知委員會必須延 長佈道會,他們也同意了。 但究竟要延多久呢?下一個星期,也就是我們延長聚會後的第 一個星期,我們聽到史都華在自己的節目中作見證,告訴聽眾基督 如何改變他的生命。這件事傳遍了西岸的大街小巷,這是否也是大

第 九 章︱ 分 水 嶺︰ 洛杉磯 1949

0 11


會需要再次延長的印證呢? 克里夫和我在以前的佈道會上,從沒有見過群眾如此興高采 烈,熱情高漲。大家都舉棋不定的情況下,我們同意最好還是像基 甸一樣將羊毛再次放在外面,祈求主再賜下印證。我們是經驗不足 的年輕人,需要學習的事還有很多(克里夫比我小四歲半)。我們 的妻子也在適應我們變化不定的生活方式,但我們也想體貼她們的 感受。神會再次清楚指引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走嗎? 我抵達帳棚為下一場聚會做準備時,眼前的景像叫我吃了一 驚。佈道會開始以來,第一次擠滿了新聞記者和攝影師。在此以 前,這些人鮮有關注聚會,報章也只有少量報導。我問一位記者究 竟發生了甚麼事。 那記者回答說:「 威廉 • 藍道夫 • 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剛剛親吻你們了。」 這位記者的話搞得我一頭霧水。我知道那名字,赫斯特是大名 鼎鼎的報業鉅子。我沒有見過他,不過跟很多美國人一樣,我讀過 他的報紙。第二天早上,《洛杉磯觀察報》(Los Angeles Examiner) 的頭條刊登著佈道會的新聞,當晚出爐的《洛杉磯先驅快報》(Los Angeles Herald Express)接 著 繼 續 報 導。 這 兩 家 報 社 都 是 赫 斯 特 的。我整個人都驚呆了。隨後赫斯特在紐約、芝加哥、底特律與三 藩市的報紙也刊登同樣的消息,然後這幾間報社的競爭對手也接二 連三爭相報導。在此之前,我曾懷疑在這個地區以外,到底有沒有 報社的總編輯聽過我們在洛杉磯的佈道大會。 我百思不得其解,想知道原因,卻無從找到解答。赫斯特終其 一生沒有與我見過面,沒有通過電話或書信上的往來。據推測,赫 斯特下令他的編輯「 捧紅一下葛培理 」,有很多傳聞說我們是如何 引起赫斯特注意;至於赫斯特何以會有興趣宣傳我們,則不得而 知。有一個比較吊詭的說法,指到赫斯特和行事頗受爭議的伙伴馬

葛培理自傳

0 12


利昂 • 戴維斯(Marion Davies)化了裝,親自來帳棚參加聚會。不 過我懷疑這說法的可信程度。 1949 年 11 月 14 日的《時代雜誌》用了一連串華麗鋪張的詞句: 「 來自北卡羅來納,金髮碧眼,有著喇叭般肺活量的威廉 • 富蘭 克林 • 葛培理,是南方浸信會的牧師,兼明尼阿波利斯西北學校 校長。葛培理踏上講台,就深深影響龐大的聽眾,直到唱頌〈求賜 復興靈〉這聖詩為止。葛培理把麥克風夾在衣服上,增強了他深邃 甕聲的嗓音,叫他說話時能在平台上行走,有時踮起腳來,把某一 論點說得清楚,有時握緊拳頭將手指向天空,盡力讓說話的聲音能 傳到帳棚最深遠的角落。」

奇蹟的 開端 新聞報導只是奇蹟的開端。越來越多生命更新歸主,這些奇妙 的見證引起公眾注意。大會夜復一夜繼續進行,吸引了場場爆滿的 群眾。連世界各地的媒體也無法解釋這種情景。我也不知從何說 起。就像路得所說,也許神使用了赫斯特先生推動這些聚會,但一 切都是神的作為。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在大會結束之前,我們要全 力前進,義無反顧。 有一位俄勒岡州梅得福特鎮(Medford)的退伍警官,在洛杉磯 佈道會的第三週曾參加我們的聚會。返家之後不久,那警官寫信給 我說:「 我很高興你們能繼續辦下去……我祈求神繼續賜福給你和 你的事工。」那警官在信的結尾解釋為何附贈愛心禮物:「 一點小 錢希望能幫上你。請繼續擴大帳棚。」 那正是我們的任務。十一月開始時,佈道會繼續進行。遠在印 第安那州的報紙頭條新聞也宣傳「 老舊的信仰橫掃洛杉磯 」。記者 將我與比利 • 桑迪(Billy Sunday)相比;教會領袖說,這一次的

第 九 章︱ 分 水 嶺︰ 洛杉磯 1949

013


佈道大會是「南加州有史以來最大的復興」。 大會進入第五週的時候,我們重新編排座位,以便容納額外 三千張椅子。椅子還是不夠坐,群眾擠到街上。我們又擴建場地, 把原來四百八十呎長的帳棚擴大了一倍。每一場聚會都有記者到 場,而且報導的內容都很積極正面。 美 聯 社(Associated Press)把 我 們 的 新 聞 列 為「 最 優 先 的 電 報 」,發送給全世界。《生活雜誌》與《時代雜誌》都刊登佈道大會 的新聞。而且《洛杉磯時報》(赫斯特報系的主要對手)當然也大幅 報導。 群眾因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前來參加,不光是信仰的原因。毫無 疑問,有的人只是好奇過來看熱鬧。另一些人只是抱著懷疑的心 態,順便來證明自己的偏見正確。很多人被逼得走投無路,希望孤 注一擲扭轉惡運。我們聽說還有少數人受洛杉磯郡法官判決出席佈 道會做為處罰。那位是女法官,非常支持我們的事工。她認為罪犯 在我們的帳棚待一晚,強過在牢房過一夜。 有一位從尤卡谷(Yucca Valley)來的牧師,跟他的教會請假, 專門在我們每次聚會後在帳棚守夜。那位牧師要我們叫他「 強尼 」 (Johnny)。他睡在講台下面,順便看守講台。有一個夜裡,強尼 聽到入口處的鎖鏈發出格格聲。 「誰在那裡?」強尼喊道。 「只是我!」有人回答。 「你要幹甚麼?」 「我只是要尋找耶穌。」 強尼當場就領那人歸主了。 我定期將報告寄給我在明尼阿波利斯西北學院的秘書盧文 • 葛斯塔夫遜(Luverne Gustavson)。有時我忘記了加州與明尼蘇達 州有兩小時的時差,打電話到喬治 • 爾遜家中時,那邊已是凌晨

葛培理自傳

0 14


兩點,我向他報告晚上聚會的情形。 在洛杉磯,我們向主再求一個印證。我們應該將聚會延長進入 第六個星期嗎?出席人數還在繼續增加。不過我不要把數目上的成 功,誤以為是神的旨意。主若沒有指示,我們不敢貿然前進。 有一個巨大的風暴正由太平洋直撲向洛杉磯。如果風暴吹襲沿 岸,則會對我們巨大的帳棚與數千張摺椅造成極大破壞。我們祈 禱,若是神要我們繼續下去,就祈求風暴不要吹襲洛杉磯。第二天 早晨,新聞說那大風暴已在大洋消散,連氣象專家都驚呼不可思 議。我們懷著極大盼望、感恩的心情,帶著疲憊下垂的肩膀,進入 了第六個星期。我從來沒有講過這麼多篇道、耗費那麼多精力。我 們準備的講章都說光了;因此每天必須準備一篇新的,要花上六至 八個小時。我漸漸忘了在講章裡添加事例與應用的實例,儘管我明 知這些是好講章必須具備的元素。在以後的信息裡,我大多引用聖 經章節。我有二、三本老舊的聖經,可讓我將經節剪下來,貼在我 的講章大綱上。然後我可在講台上照讀出來,就不用另外再寫。 有一位不信主的電影明星向我說了這樣一句屬靈的金石良言: 「 培理,論娛樂表演,你不是我們的對手,我們知道其中所有的訣 竅。但如果你站在台上傳揚聖經真理,我每晚都會來。」我採納那 明星給我的忠告。

聖靈早 已對 大 家說話 有一、兩個晚上佈道會進入了高潮時,我們邀請一些初信者跟 大家見證基督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他們的分享是如此打動人心, 後來我意識到聖靈早已對大家說話,我只要簡單扼要闡釋福音,邀 請會眾接受基督,人們就會到台前來了。 有一個夜晚,有一個人從酒館乘計程車過來。我還在講道時,

第 九 章︱ 分 水 嶺︰ 洛杉磯 1949

015


那人已經來到了台前。我邀請格瑞第帶他去旁邊栽培員祈禱的帳 棚,然後我又請任何願意加入的人也上來。雖然講道尚未結束,已 有好幾十人來到前面。那人憑著信心接受基督。藉著神的恩典,他 開始了全新的生命。 會眾散去良久後,還有些人在會場逗留,其中有些人純粹閒 逛,有的人心裡愁煩,無法入睡,所以在臨時搭起來的聖所尋求幫 助。牧師強尼兼值夜員叫這些人在台前坐成一排,然後向他們讀 經,講解福音,並為他們祈禱。 有時我也會請人代我證道。湯瑪斯從明尼阿波利司來過兩、三 次。有一個晚上,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與撒馬利亞錢囊慈善 機構(Samaritian’s Purse) 的創辦人鮑伯 • 皮爾斯(Bob Pierce)代 我證道。我將這些講員介紹給會眾,結束時再回到講台邀請人決志 歸主。 除了準備講章之外,我極需要時間禱告,將我的重擔卸下來交 給主,同時尋求神在證道和事奉上給我指示方向。有幾天早上五點 鐘的時間,我去到格瑞第的房間,請他和我一同禱告。第三個星期 後,因我之前承諾了要在中西部舉行一個佈道活動,所以必須離 開。但克里夫和貝弗利陪伴著我,給我加油打氣,盡他們的力量減 輕我承受的重擔。 在 路 德 會 的 屬 靈 領 袖 阿 敏 • 傑 斯 宛(Armin Gesswein)領 導 下,南加州以及全國其他地區聚集在一起禱告。學生在基督教大學 院校禱告;商人在辦公室禱告;家庭在他們家中禱告,教會會友則 舉行特別禱告會。法蘭克 • 勞巴哈(Frank Laubach)宣稱禱告為世 界上最強的力量。這種力量支撐著我,並將神的祝福從天上降下, 臨到洛杉磯(勞巴哈極力提倡在世界上教育不能普及的地方,要教 導當地人讀書寫字)。 日復一日,有四十至五十位婦女忠心不渝為我們代禱,然後出

葛培理自傳

0 16


席聚會,每晚坐在講台的正前方。這些婦女信心十足,期待神又要 再次做大事。 媒體曝光率不停增加,各方的邀約從各處湧來,要我們出席各 種重要場合,例如在民間團體、教會、富豪與名人豪宅內的福音聚 會、學校集會,還有許多一對一的訪談等等,叫我每天經常不得不 多講三、四場道。 自從佈道大會的新聞短片在電影院播放後,街上開始有人認出 我們。當然,我們沒有專職人員處理每天排山倒海而來的電話、書 信與電報。就算不是精疲力竭,我離那地步也只有數步之遙了。 第六個星期結束前,我不用再放一束羊毛在外面,來決定是否 還要如此聚會下去。前一陣子《時代雜誌》那位文采洋溢的作者, 曾形容我的肺活量能支撐「 喇叭般洪亮 」的聲響,還說我有「 深邃 甕的嗓音 」。但是在最後幾星期,我常覺得體力不支,幾乎不能站 上講台。我必須在台上不停踱步,以免我站著不動時就會跌倒。大 會開始以來,我的體重直線下降,黑色的圓圈圍住我的眼晴。克里 夫和貝弗利(貝弗利為了他的廣播節目,每星期必須返回芝加哥一 天)也心力交瘁。陪著我們一路走來的妻子也是如此。比麗 • 巴 羅士竭力彈鋼琴,像我們任何人一樣辛勤努力付出。還有勞林 • 惠特尼(Lorin Whitney)孜孜不倦演奏風琴。路得自己每天也都待 到很晚,栽培需要幫助的人。一直到所有人都已接受栽培,不然我 們中間沒有一個人會離開那個用來做為栽培室的小帳棚。

什麼時 候軟 弱 ,什麼 時候 就剛 強了 雖然在身體、精神和情感方面我都透支殆盡,神卻從不間斷在 靈性上更新我,叫我體會祂無窮盡的恩典。我認為佈道大會該結束 了,但神叫我堅信佈道大會應繼續。我的一切資源都用盡了,所以

第 九 章︱ 分 水 嶺︰ 洛杉磯 1949

017


我必須全然依靠主供應信息,並賜下能力傳講出去。保羅說:「 神 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得完全,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 強了。」 (哥林多後書十二 9-10)。似乎是我身體越是軟弱,神就越 能使用我樸實的語言大大彰顯祂的能力。 還有一件事令我掛慮。我任職西北學院的校長,在學年度的第 一個學期剛好碰上了洛杉磯佈道大會。明尼阿波利司那邊的學生也 在猜想他們的校長到底會不會回來。學校把報上的新聞剪下來貼在 公告欄,讓學生知道最新的進展。學生從專欄上的剪報得知所發生 的一切。當然,他們為佈道會禱告,並為每一段與主成就大事有關 的報導興奮不已。然而,有幾位董事會的成員因校長缺席而發牢 騷。賴利博士的遺孀瑪麗也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她已故的丈夫任命 我接替自己做校長,究竟是不是明智之舉。 另一個擔憂,就是在洛杉磯這段期間我的家庭所付上的代價。 路得的姐姐蘿莎和姐夫蒙哥馬利(Don Montgomery),在佈道運動 的最後一週從新墨西哥州來與我們團聚。他們將安妮一起帶來,這 段時間安妮由他們照顧。我看見蘿莎抱著安妮時,問道:「 這是誰 家的孩子?」我連自己的女兒都不認得。這小孩子睡覺時哭著要姨 母,不要媽媽。 但是在洛杉磯接近第八個星期時,我們大家都知道必須結束 了。並非主減少祂的祝福。路易士 • 贊帕瑞尼(Louis Zamperini) 就在那時悔改歸主的,他是美國賽跑選手,曾於 1936 年柏林奧運 會從德國國會扯下一面納粹萬字國徽的德國旗。後來在二次世界大 戰中,路易士在太平洋上空被擊落,在救生筏上漂流了四十七天。 日本飛行員對路易士發動俯衝式攻擊,把他當作打靶的目標,但他 倖免於難。日本人俘虜了路易士,把他囚禁了兩年。雖然路易士 是著名的運動員與戰爭英雄,返國後卻感到悲傷痛苦,理想破滅, 精神崩潰。有一個晚上,路易士和妻子走進我們的帳棚。他接受基

葛培理自傳

0 18


督,生命從此煥然一新。 1949 年洛杉磯的佈道會結束了。比預定的時間晚了一個月。 一如事前所料,最後一週的星期三在亞歷山大旅社舉行的牧師早餐 會,有五百名牧者和其他基督徒工作人員前來共襄盛舉。原本計劃 聚會一小時,結果大約花了四小時。大家聽韓布倫、沃斯、贊帕瑞 尼和哈維 • 弗瑞賜(Harvey Fritts)等人的見證。哈維就是在廣受 喜愛的電視節目中扮演札克上校(Colonel Zack)的明星。岑金斯 在報告中指出有人認為早餐會是這次佈道會在屬靈方面最精彩的環 節。 11 月 20 日星期天下午,在最後一次聚會開始前兩小時,一萬 一千人湧進帳棚,只剩下可以站立的地方。幾千人在街上轉來轉 去,無法進場。也有幾百人離開了,因他們聽不到信息。四百五十 位教牧同工和我一起站在講台上,今後要牧養在這段時間裡到台前 接受耶穌的人,這重大挑戰就落在他們身上。 就當時而言,出爐的統計數字非常驚人。在八星期中,幾十萬 人聽了福音,數千人回應接受基督為救主;其中百分之八十二從未 委身加入任何教會。還有數千個已信了耶穌的人來到台前,將自己 再次獻給主。有人計算了一下,我們一共舉行了七十二場聚會。我 講了六十五篇完整的講章,也在小組聚會中分享了福音數百次。此 外,還有主持廣播節目。 那一天晚上,在最後的聚會之後,湯瑪斯、路得和我帶著疲憊 的身軀乘上聖達菲超級首領號列車,希望能在返回明尼阿波利司的 旅途上休息兩天。我們受到列車長和服務生歡迎,彷彿我們是甚麼 名流人物一般。說真的,這種經驗還挺奇怪的。 我們爬上各自的臥鋪前,一齊跪下禱告。既感恩又懼怕,主對 我們的恩惠是那麼浩大,對洛杉磯大會是何等祝福,而現在我們居 然不知如何開口感謝祂。我們懼怕沒有足夠的能力承擔主賦與我們

第 九 章︱ 分 水 嶺︰ 洛杉磯 1949

019


的使命。現在人們對我們的寄望已是如此之深。 火車在堪薩斯城停留片刻,我們遇到幾名記者。抵達明尼阿波 利斯時,報界又在那兒等候採訪。幾位雙子城的牧師和西北學院的 教職員和學生也都在場。在此之前,我還未真正意識到洛杉磯佈道 會的影響是如何深遠。但在下幾個星期中,我才領悟到在洛杉磯的 華盛頓街與希爾街轉角的佈道大會從此改變了我的事工與一生。一 夜之間,我們這個以在青年歸主與西北學院任職的傳道人為首的 小小佈道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已是全國和全球復興所寄託的希 望。我們所到之處,總有人要我們替他們重現洛杉磯的榮耀景象。 然而他們所不知的是,那一切都不是我們的成就。我仍只是鄉村傳 道人,要做的事很多。不管你要怎樣稱呼,不管將來情況會怎樣演 變,這全部都是神的作為。 明尼阿波利斯報界一片喧嚷之中,喬治 • 威爾遜的小女兒跑 上來,遞給我一支玫瑰花。 她說:「培理叔叔,我們都有為你們代禱。」 當然,我自己的兩個小女兒每夜都為我禱告。這樣看來整件事 情就一目了然,成就這一切的所有秘密就是:神垂聽了禱告。 (節錄自《葛培理自傳:照我本相》第九章「 分水嶺:洛杉磯 1949」)

葛培理自傳

0 20


第四十一章

恩 典十 年 1 9 9 7 - 20 0 7

回顧過去十年,為寫作這一章做準備的同時,我心裡面也充

滿了感恩,看到神的恩典如此真實,也感謝祂所賜的一切機會。神 給我們加添了這段年月,讓我們繼續服事祂。 隨著歲月流逝,我也開始祈求神清楚告訴我何時該停止佈道事 工。我知道神的工作不是依靠一個人來完成。神興起另一些人將福 音傳給下一代時,就是我該退出的日子了。一方面,神未曾要我的 事工結束,我也不想就此停下。但在另一方面,我也不想抓著不 放。我見過有些人,他們該退休的時候,還是不放開原來的位置, 我不想成為其中一員。我也不想讓基督成為眾人的笑柄,例如要人 攙扶我上台,或因我語無倫次,要把我請下台。我知道自己的生命 掌握在神的手中,我在台上的時候,主也可以把我接走。不過我知 道這不是主結束我事工的方法,我也希望能按照主的時間行事。 令我覺得好笑的是,我七十五歲之後,每次舉行一場佈道大 會,都會至少引來一位記者猜測那會否成了我們的最後一場。一場 又一場的佈道大會過去,可是神很清楚表明時候還沒有到。最令我 驚訝的一件事,就是為數眾多的年輕人來參加大會,有時候超過會 眾人數的一半,許多人還決志歸主。我體力衰退之際,我再次見證 到自己一直都深信的事實:福音信息裡面蘊含屬靈的力量,並不是 特別依靠講員的能力或口才。我重複想起神對保羅的應許:「 我的

第四 十 一 章 ︱恩 典 十年 ︰ 199 7-2007

021


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哥 林多後書十二 9)。為了保存體力,我們將佈道會縮短到四天,後 來只有三天。大會期間我也限制自己的會外活動,我不再對民間團 體或牧者演說。為了保護身體,我也回絕了年輕時可能會接受的邀 請。 我們在 1988 至 2005 年之間,舉行了不過十八次的佈道會。有 些是像弗雷斯諾和路易維爾這樣的小城市,有些則是進入到我們最 大且戰略地位最重要的城市,包括聖地雅哥、達拉斯、渥太華(加 拿大)和聖路易斯。灣區的大會是由一個月內大大小小的聚會組 成,分別在聖荷西、舊金山和奧克蘭三地舉行。

福音交 棒 這段期間,我個人覺得最具有紀念意義的佈道大會,是 1998 年在阿布奎基的大會,我的葛福臨在前兩晚證道,最後兩晚由我結 束。我心裡確定神很清楚引導葛福臨,也賦予了葛福臨這方面的恩 賜,將福音傳給下一代。從那時起,葛福臨在美國各大城市與世界 各地四處奔波,接受邀請舉行佈道大會(葛福臨稱為福音節慶)。我 相信葛福臨清楚宣告基督是通往救恩的唯一道路,以及透過撒瑪利 亞錢囊,熱心援助有需要的人,在這個世代成為神手中有力的使者。 葛培理福音佈道協會的董事會在 2000 年正式任命葛福臨為執 行長,一年後選他擔任總裁,我保留著主席的名銜。葛培理福音協 會邁向未來的時刻任命了葛福臨,確立了一次順利的交接。葛福臨 擔任撒瑪利亞錢囊總裁的職位時,已清楚顯露了他的異象與領導才 能,現在也引領我們的機構穩步向未來前進。葛福臨第一個職責就 是要監督我們的總部,從明尼阿波利斯遷移到夏洛特。我們在明尼 阿波利斯的辦公室已沒有足夠空間,當我們有機會購買在夏洛特機

葛培理自傳

0 22


場附近的一塊六十三頃的空地時,董事會感到神帶領我們朝這個目 標前進。我們在 2002 年 10 月為新的總部舉行動土典禮。那遷移的 過程在 2003 年底已接近完成。第二棟建築在 2007 年 5 月也宣告完 工,是一座圖書館和展示我們事工檔案的中心。我們希望圖書館會 舉行持續的佈道會,訪客不僅能夠瞭解我們的事工,也能夠來認識 基督。 過去十年來我們舉辦過十八次佈道大會,當中有兩個大會令我 特別難忘,可說是完美的休止符。 第一個是大洛杉磯的佈道大會,舉行地點在玫瑰環形劇場。 如我之前所述,我們的佈道大會在洛杉磯第一次受到了公眾注意 (1949 年)。後來我又在那兒舉行過幾次佈道會,很希望最後一 次能夠再回到那個充滿活力的地方。洛杉磯在第一次大會舉行的 五十五年內,已有了巨變,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移民群體,以及為 數眾多的超大型教會(mega-churches,1949 年這個字還未出現)都 聚集在此。然而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來參加大會並委身歸主的人 心靈中那種飢渴。 另一個是大紐約佈道大會,舉行日期是 2005 年 6 月 24 至 26 日, 地 點 在 法 拉 盛 — 羅 娜 公 園(1964 至 1965 年 紐 約 世 界 博 覽 會 場,以及聯合國成立後最初五年內的所在地)。如果 1949 年的洛杉 磯大會是我們事工的起點,那 1957 年的紐約大會則是範圍最廣的 一次,一共在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了十六個星期,不僅讓福音的影 響力衝擊了紐約大都會,透過廣播和電視也影響了整個國家。過了 近半個世紀後,我們接受了代表九十個宗派、共一千四百間教會的 邀請,來這裡舉行紐約市佈道大會,這是我們這些年來的第八次佈 道大會。經過許多禱告和思考,我讓所有人知道這是我服事以來最 後一次佈道大會。 紐約和洛杉磯一樣,自從我們舉行第一次大會之後,也經歷了

第四 十 一 章 ︱恩 典 十年 ︰ 199 7-2007

023


很多變化。紐約一直像是吸收移民的大磁鐵,在 2005 年紐約大概 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城市。據說在可羅娜公園步行可抵達的範圍 內,可以找到說一百三十種語言的人。整個城市的屬靈氣氛也不一 樣,紐約現在不僅是很多歷史悠久教會的所在地,也座落了幾間美 國最具有創意、增長最為迅速的教會。整個城市仍籠罩在九一一世 貿大廈恐怖攻擊的陰影之下,很多人於是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為 靈魂中最深處的問題尋求解答。雖然這次我們只舉行了三場大會, 還是有將近二十五萬人在反常的炎熱天氣下前來參加。媒體表示關 心,我深表感激。

最後一 次佈道大會 從某些方面來說,最後一場佈道大會對我是情緒澎湃的時刻, 雖然我內心深處感到很平安。有許多我的家庭成員都參加了大會 (連我們的曾孫也來了)。一些老朋友也來了,雖然我只能見到其 中幾位。紐約市市長麥可 • 彭博熱烈歡迎我們。紐約州兩名參議 員查爾斯 • 舒默和希拉蕊 • 柯林頓(還有她的丈夫比爾)也都到 場。我身旁有多年來的同工克里夫 • 巴羅士和貝弗利 • 謝,他 們忠誠事主,並在我們的事工中服事超過半個世紀,令我非常感 動。如果這麼多年來整個團隊沒有齊心協力,我們的事工是不可 能完成。我要強調,儘管我的名字響亮(這是我非常不想見到的情 況),但事工一直是團隊合作的關係,尤其是與克里夫之間,還有 許多其他同工從一開始就一直支持著路得和我。神賜給我一個何等 優秀的團隊。上個星期天,我俯視著人山人海的會眾,心中默默感 謝神給我這樣的恩典,能在六十多年來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 紐約是我最後一場佈道大會,但神賜給我力量,我還有繼續講 道。2006 年 7 月我去到巴爾的摩,於葛福臨舉辦的福音節慶的最

葛培理自傳

0 24


後一天講道。年初(在三月)葛福臨和我一起去探訪受颶風破壞的 新奧爾良市,並在那裡傳道。卡崔那風災之後,撒瑪利亞錢囊是其 中幾個將救濟物資運到災區的機構之一。葛培理福音佈道協會與撒 瑪利亞錢囊機構一直致力把幫助與安慰帶給災區。我們探視整個城 市(特別是災情慘重的第九區)的時候,才認識道電視的報導根本 就不足以展現出那座歷史悠久的城市遭受的重創。我們聽到最了不 起的見證,來自很多生還者,他們面對這麼艱難的時刻,展現出勇 氣與決心。令我們尤其感動的是,我們遇到一些牧師,他們已一無 所有,但仍決定留下來,因為他們相信上帝呼召他們要盡力重建家 園,並服事被擊散了的羊群。 佈道會佔了我大多數的行程,但其他活動也給了我機會表明信 仰,包括一些不常見的場合。過去十年來,令我記憶深刻的一場活 動,叫做科技、娛樂與設計的大會。這個一年一度只有應邀者才能 夠參加的場合,集合了美國最具有創意和經營頭腦的人才,從他們 的觀點來探討未來的世界。我看來是這些人首次邀請的宗教代表, 從宗教信仰的觀點來發表看法。事實上我差點就拒絕了邀請,我怎 麼可能在這精英聚集的地方有所貢獻呢?但最後我還是接受了。坦 白說,一個原因是由於我好奇,想知道這些出類拔萃的領袖對未來 會提出怎樣的見解。我們居住在瞬息萬變的世界,我一直相信基督 徒應該善用神給我們的新工具,去擴展福音的影響力。

我們應怎樣渡過這一生 經過很多的禱告後,我決定用詩篇二十三篇為基礎,傳講科學 與工業技術不能回答的屬靈問題。我指出這首詩的作者大衛居住的 時代,與我們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經濟急速發展的社會大為不同。 大衛生活的年代才剛開始使用鐵器,但是他發現只有神能夠回答人

第四 十 一 章 ︱恩 典 十年 ︰ 199 7-2007

025


類最基本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為什麼在這裡? 我們應怎樣渡過這一生?死後該去何處?大會參加者對我實在是再 和善不過了,我們私下交談的時候,很多人非常關心我所講的主題。 我發現上了年紀,乃有喜樂,也有哀傷。 感到喜樂,是因我們看到了我們家庭增長,特別是見到孫子長 大成人,曾孫也一個一個來到世上(寫作時已有二十九個)。他們 各自有自己的個性,而且也面對年輕人遭遇的挑戰和問題。我們為 他們各人獻上感恩,路得和我常常為他們禱告。有時侯,時光似乎 倒流了四五十年,孩子在客廳追逐,或大聲玩著遊戲,木屋裡回響 著他們嬉戲的聲音。 我們能看到孫子們委身基督(有些經過了多年掙扎),心中也 充滿著感恩。有幾位孫子也感到神呼召他們進入服事,例如葛福臨 的大兒子威爾是牧師,現在也在佈道大會上講道(他稱這些大會為 慶典)。 年紀大了也有悲哀之處,過去十年來尤其是要與越來越多對我 們很重要的人告別,其中有些人是我們團隊的同工,在我們的事工 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他們忠心的服事已記載在這本書裡。他們 帶來友誼和鼓勵,幫助了我們,是他們料想不到的。他們每個人都 影響了我們的生命,我也會非常懷念他們。 路得和我都提醒自己,每一個親友先行回到天家,都只是暫時 分離,有一天我們會在永恆與他們相會。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會安 息在主裡,將會與眾聖徒合唱: 「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 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 (啟五 12) 這是我們的希望,老年只是讓這盼望顯得更為真實。 (節錄自《葛培理自傳:照我本相》第四十一章「 恩典十年: 1997-2007」)

葛培理自傳

0 26


第四十二章

錦 繡前 程 放 眼 未來

差不多六十年前獻身耶穌基督,自此以來曾與不同的人士相

遇,他們持守各式各樣能想像到的宗教與哲學觀點。這些人屬靈追 求的程度,與他們決志委身的深度,都令我感動。與此同時,隨著 歲月流逝,我自己越來越相信基督福音的唯一性與真實性,信心越 來越強。 那是不是由於我頑固,或無知自欺呢?決不是。這是由於不斷 進深明白耶穌基督是誰。聖經說,耶穌基督就是神道成肉身,衪在 兩千年以前定意來到人間,在耶穌基督裡成為人的形像。耶穌不只 是另一位偉大的宗教教師,也不僅是長期以來找尋屬靈真理的一 人。耶穌就是真理本身,是道成肉身的神,只有衪能說:「 我就是 道路、真理、生命。」 (約十四 6) 如此聲明的證據就是,基督掙脫了死的綑綁,從死裡復活了, 這是幾百人有目共睹的一件大事。這事就將基督與所有曾在世上生 活的人區分開來。 我將別人引向基督,那是因為我完全相信只有基督才是神對生 命問題的最終答案。我曾親眼看見基督改變了無數人的生命,那些 人真正悔改,憑信心回轉歸向主。新約中用最發人深省的方式形象 化描述屬靈的轉變,可在重生(born again)或新生(new born)這 個詞裡見到。以前我曾提過,耶穌與宗教領袖尼哥底母對話時,曾

第 四 十二 章 ︱ 錦繡 前 程 ︰ 放眼未 來

027


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約 三 3)我們人人都需要耶穌這樣教導;從人內心而來藉著神的大能, 屬靈上得以重生或更新。 這怎麼可能呢?

只有神 能做的事 尼哥底母問過同樣的問題。耶穌回答說,從某種立場說,這是 奧秘,因為屬靈的重生是只有神能做的事。另一方面,我們以信心 歸向基督,並且將我們自己順服衪時,此事就成就了。神透過聖靈 住在我們的生命裡面。神開始從我們裡面改變我們,並且給我們全 新的理由看待生活。無論是婚姻能破鏡重圓,或是酒徒擺脫酒癮, 或是青少年找到了生命的新方向與新意義,都是因為神的工作而發 生的。 我以前已提過,美國國會於 1996 年 5 月 2 日授與路得和我一 枚國會金獎章。 我在那天致詞中,講到基督時代的第三千年即將來臨,以及將 會帶來的道德與屬靈的挑戰。我們無疑將在二十一世紀繼續看到驚 人的科技成就,正如在二十世紀一般。然而二十世紀雖有科技的進 步,卻是有史以來最血腥最悲慘的世紀。為什麼?因為我們根本的 問題來自人心,所以傳揚福音的使命永遠絕對必要。 當然,沒有人知道未來;只有神知道,因為未來掌握在神手 中。這新的一千年中有怎麼樣的新機會等著我們呢?有什麼殘暴專 橫的邪惡力量,要試圖攫取我們的世界呢?又有什麼新的意識形 態,要欺騙人類走入歧途呢? 只有神知道。 今日可以斷言的是:有些我們看到的趨勢,可能使福音傳揚更

葛培理自傳

0 28


為困難。美國的基督徒將面對新的挑戰,因為我們居住在日益多元 化的社會,這一種多元化不僅表現於宗教信仰方面,在人民的生活 方式與道德觀念方面亦然。世俗主義猖獗而具侵略性,可能迫基 督徒處於防守的狀態,甚至淪為被鄙視的少數。這樣的情形以前 曾發生過。再者,由於今日大眾娛樂媒體的傳播,很多孩子迷失在 毒品、縱慾主義或道德的相對論中,這情況對我們的未來不是好徵 兆。 科技發展,不同社會在各個方面上可互相影響,這是幾個世代 以前決不可能預見的。世界不斷變化,因此傳揚福音的方法也隨之 變化。然而聖經的信息將永遠不變,沒有時間性,對每一個世代都 適用。 這個信息是什麼呢?

沒有神,生命永遠不會完整 首先,這信息是關於神的信息,神照著祂的形像造人。神創造 了我們,並因愛我們,叫我們能和睦相處,而且和祂團契。我們來 到世上絕非出於偶然。神將我們放在此地,是帶有一個旨意。神的 旨意要成為我們生命的基礎與中心,否則我們的生命永遠不會完 整,不會圓滿。 那信息也是有關人類的,並且是關乎我們每一個人。聖經說, 我們執意背叛神,決定在不需要祂的情況下自謀生活,因而已與神 分開隔絕。這就是聖經指到的「 罪 」:選擇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神 的道路,並且不讓神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正當的位置。我們世界中充 滿比比皆是的道德紛擾與痛心之事,便是這一點的有力證據。報紙 頭條新聞天天叫囂,我們生活在被罪蹂躪的破碎世界裡。 不過與此同時,上述的信息也宣告神仍愛我們。神渴望饒恕我

第 四 十二 章 ︱ 錦繡 前 程 ︰ 放眼未 來

029


們,並將我們帶回祂那裡。神現在立即要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 的。然後神要我們和祂在天上共渡永恆,永不再嚐到這世上的痛 苦、憂愁、與死亡。 不僅如此,神已竭盡所能引導我們與祂和好,所用的方法超乎 我們想像。依照神的計劃,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贖罪,親 自承擔我們應受的審判。現在,基督已因從死裡復活,將死的綑綁 掙脫,為我們開了永生之路。 基督復活也向所有世代證明了耶穌確是如自己描述一樣:是神 的獨子,從天上降生,將我們從罪惡裡釋放。現在神無條件賜給我 們赦罪的禮物,給與我們永生的恩賜。 最後,福音的信息也關係到我們如何回應。像其他的恩賜一 樣,我們不會自動得到神的救贖,我們必須先接受。神已帶來救 恩,但我們必須憑信心伸出手接受。 我們該如何做呢? 首先,向神承認我們是罪人,需要神的饒恕;然後藉著神的幫 助,為我們的罪悔改認罪,並從罪裡走出來。 然後,要將生命交託給耶穌基督,讓祂成為我們生命的主和救 主。新約中最有名的經文很簡明敘述了這福音:「 神愛世人,甚至 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因為 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 (約三 16 ~ 17)神今日在恩典裡邀請我們接受祂的兒子,進來到 我們的生命中。 若是你從未如此做過,現在我即請你低頭憑信心作簡單的禱 告,向耶穌基督敞開心門。神照我們的本相接受我們。不管我們是 誰,或者曾做了什麼,但因著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我們都可以得 救。我不能因曾對大批人傳道而進天國。我只有一個原因能進天 國:基督為我而死,而且我信靠祂為我的救贖主。基督也為你而

葛培理自傳

0 30


死,而且無條件賜給你永生的恩賜,只要你將生命交託給祂。 你這樣做的時候,即成為神的兒女,永遠被接納在神家中。神 也會進來住在你裡面,叫你從心裡發生變化。人若曾將生命交託基 督,就不會與原先一樣,因神的應許是真實的: 「若有人在基督裡, 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一切都是出於神,祂 借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 (林後五 17 ~ 18) 我們在全世界看到這樣的見證,發生的次數實在數不清,也能 照樣發生在你的生命中。今日就將你的生命向基督敞開吧。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那一年,我成為全時間的傳道人。在那人 心惶惶的時代,很多人心裡想要能帶給他們穩定與有持久價值的信 息。神旨意安排之下,我們能夠回應那些年間顯而易見的屬靈飢餓 與價值追求。然而時代變了,從性解放到七○年代人的理想破滅, 種種變化橫掃世界,給傳福音帶來新挑戰與新機會。 未來也將是一樣。然而有一件事永遠不變:神極愛人,要人人 都將生命獻給衪,而且親自認識衪。人的心靈若是缺少了神,就永 遠不會滿足。我們是神所創造的,除了神以外,任何的東西都不能 填滿人的心。我們這時代世俗主義與道德混亂的情況越發加劇,實 際上可能促使很多人更願接受福音,正如多個世紀前聖徒奧古斯丁 向神禱告說:「 祢為自己創造了我們,因此我們內心未曾在祢裡面 找到安息以前,就永不能安寧。」那將是令人興奮的時代。 不,我不知道未來,但我確知這件事:最好的時刻尚未到來! 天國等候我們,而且將比我們所能想像的任何事榮耀得多。正如聖 經所說:「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 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衪,因為必得見衪的真 體。」 (約壹三 2)這是每一個信徒的盼望,是我的盼望,但願也是 你的盼望。

第 四 十二 章 ︱ 錦繡 前 程 ︰ 放眼未 來

031


我知道自己不久生命將會終結。我為此感謝神,同時也為神在 此生賜給我的一切而感恩。 但我盼望天國。 我盼望與比我先進天國的朋友以及愛人團聚。 我盼望得到天國的自由,可脫離憂愁與痛苦。 我盼望以我們現在無法想像的方式服事神。 而最要緊的是,我盼望得見基督,屈膝衪面前,為衪給我們所 做的一切獻上讚美與感謝,特別感謝衪施恩在這地上使用我,而且 是照我本相(JUST AS I AM)來任用我。 (節錄自《葛培理自傳:照我本相》第四十二章「 錦繡前程:放 眼未來」)

葛培理自傳

0 32


作者簡介

葛培理(W illiam Franklin G raham 或 B illy G raham )出生於 1918 年 11 月 7 日美國北卡羅 萊那州夏洛特鎮附近牧場的一個長老會家庭, 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基督教福音佈道家,第二次 世界大戰以後福音派教會的代表人物之一。他 是自杜魯門以來十一位美國總統的牧師。在蓋 洛普 20 世紀名人列表中排名第 7。 1939 年,葛培理被按立為美南浸信會牧師。伊利諾州惠頓學 院(W heaton C ollege)人類學畢業。1943 年 8 月 13 日,與宣教士 之女鍾路得結婚。1948 年至 1952 年任明尼蘇達西北學院校長。 葛培理從惠頓畢業後參加了青年歸主協會(Y outh for C hrist), 走遍美國和歐洲,1949 年 9 月組成佈道團,在洛杉磯舉行佈道會 引起轟動,原定 3 周,結果延到 8 周,帶動了全國佈道會的熱潮。 1950 年 成 立「 葛 培 理 佈 道 協 會 」 (T he B illy G raham E vangelistic A ssociation,B G E A ),此後由他主領之佈道會均統稱為「 葛培理佈 道大會 」 (T he B illy G raham C rusade)。 至 九○ 年 代 初, 估 計 全 球 (在美國境外)共有超過一億一千萬人次親身出席參加過他的佈道 會,帶領了三千二百萬人信主,他的足跡幾乎遍及世界各大重點城 市,衝破了種族、文化和政治的障礙。 葛培理透過電視、廣播、電影和網路接觸的聽眾比歷史上任何 人都多,超過二億人,分布於 185 個國家。2005 年 5 月是他最後 一次公開露面。

作 者 簡介

00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