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l0017遺珠拾穗:清末民初基督新教聖經選輯(試讀檔)

Page 1


xvi

導論:清末民初新教中文聖經拾穗

一、中文聖經翻譯的性質 聖經具有文學的特質,那麼聖經是否是文學作品?英語的「文 學」(literature)一 詞 源 自 拉 丁 文 littera,後 者 可 以 譯 成「字 母」 (letter of the alphabet),綜合其意思有「由字母組成的東西」(things composed of letters)之意。簡言之,“literature"即是由字母組成的文 章。聖經雖有基督徒所信奉的神聖特質,卻是由真實的人,在真實的 歷史時空中,所撰寫的作品彙集。以這角度而言,聖經本身無疑是一 部文學的作品,因為聖經的眾多書卷擁有不同的文學類別,例如論述、 記事、詩歌、戲劇或講章等。正如歷史上所有作品一樣,聖經的眾多 作者也是使用受眾熟悉的語言,以他們作品的文學體裁,撰述聖經的 著作。1 基督教會所認識的聖經,主要是指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即基督 教的舊約),以及新約的希臘文正典。隨著基督教信仰的傳播,聖經 也翻譯成不同語言。中文聖經翻譯歷史的最早階段,就是景教在唐初 前來中國時開始的。天主教傳教士在元朝和明末,以及新教傳教士在 清中葉先後來華,也是伴隨著中文聖經的翻譯事工。儘管明末清初的

1

關於聖經的文學特質,參 The Bible as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


導論:清末民初新教中文聖經拾穗

天主教傳教士已有少量聖經的翻譯,但在中國並沒有任何完整的聖經 譯本出版。2 在基督教傳播的歷程中,聖經的翻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當基督 徒傳教士把聖經帶到有異於聖經原書撰寫的文化和語言環境時,他們 就會把聖經翻譯成當地的語言,也會按照傳教地區在當時的需要,而 在翻譯上採納不同的取向。英國長老會(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來華的傳教士汲約翰(John C. Gibson, 1849–1919)在總結十九世紀中 文聖經翻譯的經驗時,就指出這項工作具有雙重意義。第一,是向未 信者忠實地表達基督教信仰的內容,既可以引領人蒙神光照與悔改, 也可以為信仰而辯護剖析。第二,是為基督徒讀者提供可靠的典籍文 本以供閱讀。3 無疑,上述雙重意義在中國教會史中清楚呈現。不過, 二十世紀中國人對聖經的理解,卻還要加上另一重意義,就是中國人 以中國文化的角度,摸索聖經信息對當代的意義,並且按照中國文學 的特性(這在某程度上被視為是中國人的思考模式),翻譯和編寫聖 經的文本。 十九世紀,當新教來華傳教士在面對著如何把福音傳給中國人 時,他們所關注的,並不是政治、文化、思潮的傳播,而是如何讓中 國人認識可以脫離罪惡的生命之道。在敬虔主義和清教徒思想的氛圍 之下,來華傳教士對於中國的社會文化,主要是注目於福音的接觸點。 故此,中文聖經的翻譯工作,必須是以福音的傳播作為前題。

2

3

關於聖經翻譯的歷史,參蔡錦圖,《聖言千載:聖經流傳的故事》(香港: 基道出版社, 年)。 參 “ " Records of the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y of China, Held at Shanghai, 1890 。

xvii


xviii

遺珠拾穗

早期傳教士翻譯聖經,主要是以傳揚福音為考慮的取向,為的是 讓神的道拯救中國人的靈魂。在中國教會還沒有建立的初期,傳教士 最關心的是,如何讓未信的中國讀者在閱讀聖經時,可以明白基督教 信仰的意義。故此,除了把聖經直接翻譯出來之外,傳教士也會依循 中國傳統文學的形式,把聖經重新整理和編纂,為的是讓中國讀者更 容易接納和閱讀聖經的內容。早期基督教作品如《勸世良言》或把聖 經信息編成《三字經》一類的形式,遂成為傳教士經常用作講解聖經 真理的工具。隨著中文聖經的翻譯數量漸增,把某些聖經經文編輯再 印,或加上信息的講解或演繹,也成為傳教事工的一個重要環節。 當中國教會的信眾日增,尤其是受過相當教育的基督徒,除了按 著聖經的信理受教,在信仰中成長之外,聖經對當代中國人的意義, 亦日漸受到重視。尤其是近代中國經歷重重困厄,包括政治、社會或 文化,基督徒自然深覺若能從聖經的信息,梳理眼前境況的困惑,從 而尋找群體或個人的出路,那是被視為極具需要而又可能的事。因此, 聖經的翻譯就不僅是宗教性的事業,更被視為是中國人的安慰和盼望 所在;而以中國文學的技巧融入聖經的信息中,也不止是文化的交流, 更是讓永恆的真道呈現在瞬間的世局中。這一點,是理解中國近代聖 經翻譯作品的關鍵。

二、新教傳教士的聖經翻譯作品 從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天主教傳教士在他們的教理著述中, 滲入了少量中文的聖經經文。從十八世紀至今,天主教中文譯經的數 量不多,卻一直見有成果。4 明末清初,天主教的聖經翻譯,主要用於 教會禮儀,例如在講壇上的宣講、福音信息、在日課經中的聖詠吟唱, 以及對經唱頌所引用的經文等。


導論:清末民初新教中文聖經拾穗

現存最早期的天主教中文聖經譯本,是十八世紀初由法國巴黎外 方傳教會士白日昇(Jean Basset, c.1662–1707)翻譯的新約部分,5 以 及法國耶穌會士賀清泰(Louis Antoine de Poirot, 1735–1813)在清初 從拉丁文譯成的官話《古新聖經》。6 這兩部早期中文聖經是按照拉丁 文聖經的忠實翻譯,不過都沒有出版通行。在同期有另一部聖經單卷 譯本,即一七三○年由法國耶穌會傳教士殷弘緒(Père Francois Xavier d'Entrecolles, 1664–1741)在北京出版《訓慰神編》,附有〈多俾亞 傳〉(Book of Tobias),在譯文中有所增刪,參有可供中國讀者理解 的解說。這是中國天主教會第一部出版的聖經單卷版本,藉此對信徒 生活有所論述。7

4

5

6

7

關於天主教中文譯經,參 “ " Die Heilige Schrift in den katholischen Missionen: Gesammelte Aufsätze ;《天主教中文聖經翻譯簡史》(香港: 年); “ "載《聖 聖經協會, 言 之 僕:陳 維 統 神 父 晉 鐸 金 禧 紀 念 文 集》(香 港:思 高 聖 經 學 會, 年),頁 ; “ " The Bible in Modern China: the Literary and Intellectual Impact ;蔡錦圖, 〈天主教中文聖經翻譯的歷史和版本〉,載《天主教研究學報》,第 期, 年),頁 。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關於白日昇的譯經,參蔡錦圖,〈白日昇的中文聖經譯本及其對早期新教譯 經的影響〉,載《華神期刊》,第 期( 年 月),頁 ,其中注 、頁 列出近期討論這抄本的論文。 關於賀清泰的譯經,參 “ " Altai Hakpo 。 筆者只見過一八七二年慈母堂的重刊複印本,封面刊載:〈訓慰神編/天主 降生一千八百七十二年/主教亞弟盎郎准慈母堂重梓〉。這部複印本見於周 燮藩主編,《東傳福音》,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合肥:黃山書社, 年),第三冊,頁 。

xix


xx

遺珠拾穗

由十九世紀初基督新教傳教士初次踏足中國,直至這世紀末,中 文聖經譯本不斷出現。早期新教傳教士工作的範圍主要是在澳門、廣 州和東南亞華人僑居之地。在一八四二年滿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 條約》之後,五個通商口岸向外國人開放,隨著來華傳教士的人數逐 漸增加,於是翻譯一部可供所有傳教差會使用的聖經,就成為迫切的 需要。當香港開埠之後不久,新教傳教士隨即在此商議翻譯聖經,而 整 項 工 作 最 後 於 一 八 五○ 年 代 初 在 上 海 完 成,被 稱 為 委 辦 本 (Delegates’ Version)。 從此,中文譯經成為西方來華傳教士在中國教會最重要的貢獻之 一。直至十九世紀末,在半個世紀之間,出現了大量聖經譯本,其中 不乏合作的成果,例如一八七二年在北京出版的官話新約譯本是由華 北幾位傳教士合譯的,某些方言譯本也是一樣,但這些譯本大多只在 某一地區流傳,而且是建基於個別傳教士的努力。在二十世紀初之前, 具有廣泛地域和宗派代表性的聯合譯本,僅有前述的委辦本,以及一 八 九○ 年 在 華 傳 教 士 大 會 議 決 的 聯 合 譯 經 計 劃 和 合 本(Union Version)。委辦本是十九世紀中葉由不同差會與條約口岸的傳教士代 表(被稱為「委辦」,Delegate)合作翻譯的文言聖經譯本,和合本則 是一八九○年在華傳教士大會議決的聯合譯經計劃,耗時數十年,最 後完成至今仍然對中國教會深具影響力的中文聖經譯本。8

8

一八九○年在上海舉行的傳教士大會議決翻譯的聯合中文譯本,分為文言文 (文理)、淺文言(淺文理)和官話(國語)譯本等三種語體類別,並且成 立三個委員會負責翻譯。一九○七年在上海舉行的傳教士大會上,決定合併 深文言及淺文言譯本。文言版本於一九一九年出版,一九二三年修訂。官話 版本於一九一九年出版,一九三九年改名《國語和合譯本》,一九六二年將 《舊新約全書》改稱為《聖經》。一九八八年由聯合聖經公會修訂,稱為《新 標點和合本聖經》。近年再進行修訂成《和合本修訂版》,新約於二○○六 年出版,新約的修訂和舊約於二○一○年完成。參 The Bible in China: History of the Union Version: or the Culmination of Protestant Missionary


導論:清末民初新教中文聖經拾穗

雖然中文譯本以文言或官話為主要語言,但在十九世紀百年之 間,中國基督新教教會也有文言、淺文言、官話和不同方言聖經的翻 譯,廣泛流傳在中國的土地上。在方言譯本方面,除了官話系的少量 方言之外,以吳語系譯本為最多,其次為閩語系、客家語系、粵語系 等,合共有二十多種。9 這些方言譯本大多只是翻譯了部分經卷,以漢 字印刷,也有以羅馬拼音字母譯寫漢字的譯音刊行,部分更是兼具兩 者。民國以後,另有少量以注音方式印行的版本。10 除了翻譯聖經外,新教傳教士也撰寫了不少傳教書冊,包括把聖 經重編的書刊。這一類以聖經為基礎所編纂的作品,可以分為下列四 類。 第一類是聖經經文的單行本,這類作品是以經文的節錄或選輯為 主,包括按主題摘錄,或抽取不同經文再編排整理的書刊。最早的例 子 是 英 國 倫 敦 傳 道 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傳 教 士 馬 禮 遜 (Robert Morrison, 1782–1834)的《救世主坐山教訓》,載錄了馬太 福音五至七章(即登山寶訓)的經文。11 這部書刊只有十葉(filo)的 小冊子,12 一八三四年在美國波士頓出版,是當地第一部中文讀物。

9 10

11

12

Bible Translation in China “ " The Bible in Modern China 。 關於方言聖經的出版概覽,參本文末「附表:基督新教中文聖經譯本概覽」。 關於討論中國方言聖經的論文,參游汝杰,〈聖經方言譯本書目考錄〉,載 年),頁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叢刊》,第 輯(湖北教育出版社, 。 馬禮遜譯,《救世主坐山教訓》(波士頓: , 年)。本書經 文是基於一八二三年的版本而編的,不過部分經文和標點略有不同。參 哈佛燕京圖書館館藏編號 。 「葉」( )等於西方書籍的兩頁( )。在十九世紀以中國書籍出版 方式印刷的中文聖經,往往是以「葉」的方式編頁碼。下同。

xxi


xxii

遺珠拾穗

馬禮遜在較早之前的一八三一年出版《聖書日課初學便用》,也是這 類經文選輯。13 這類作品只是聖經經文的節錄,沒有加入任何注釋或 附加文章。由於新教徒信奉聖經經文會自行說話的信念,故此不少傳 教士把他們認為對未信者或信眾有意義的經文印行,而不加解說。 到 了 一 八 三○ 年 代,英 國 倫 敦 會 傳 教 士 麥 都 思(Walter H. Medhurst, 1796–1857)編纂《福音調和》,14 把與耶穌的言論和事蹟 有關的經文,按照時間次序編排成福音書的合參本,是同類書刊的首 部。這類聖經節錄的作品(尤其是福音書的合參),以後偶有出現。 例 如,美 國 美 部 會(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傳教士裨治文(Elijah C. Bridgman, 1801–1861)和美國北長 老會(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傳教士克陛 存(Michael S. Culbertson, 1819–1862)合譯的《摘錄舊新約書》,15 在一八五○年代中葉出版,就是對舊約和新約摘錄的一部早期書刊。 第二類是把聖經經文與其他文獻或禮儀結合的作品。最早的是一 八一八年馬禮遜的《年中每日早晚祈禱敘式》,16 取自英國國家教會 《公禱書》(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聖公會的禮文書)的早晚 祈禱敘式,在禮儀中附上詩篇的經文。這類作品主要是為了教會禮儀 而編撰的,例如美國聖公會(American Episcopal Church)來華傳教士

13 14

15

16

馬禮遜編譯,《聖書日課初學便用》(廣州, 年)。全書共分三冊。 麥都思編譯,《福音調和》(巴達維亞刷印, 年)。全書合共八卷。本 書有兩部修訂的版本,由同一印刷廠印,分別於一八三五年在馬六甲,以及 一八三七年在新加坡出版。 裨治文、克陛存譯,《摘錄舊新約書》(出版地不詳, 年 )。本書摘 錄的經文有:出埃及記十九章 節至二十章 節、約翰福音一章 節至三章 節、十一章 至 節、十四章 至 節、十七章 至 節、馬太福音 節。另有〈摩西生卒考〉、〈耶穌生卒考〉兩文。 六章 至 馬禮遜編譯,《年中每日早晚祈禱敘式》(廣州, 年)。偉烈亞力提到 本書的出版地是馬六甲。參 。


導論:清末民初新教中文聖經拾穗

施約瑟(Samuel I. J. Schereschewsky, 1831–1906)在一八八○年把《公 禱書》的詩篇翻譯成淺文言出版,但二十世紀之前在聖公會以外的其 他宗派卻不多見。 第三類是聖經注釋,即在聖經的經文外加上注釋。早期傳教士的 聖經注釋,不僅是經文的注解說明,也有藉經文講解福音,以及說明 聖經對信徒生活行為的意義。故此,在解說經文之際,有不少對福音 信仰或禮儀體制的介紹,有別於現代專門釋經的論著。最早的中文聖 經注釋是馬禮遜的同工米憐(William Milne, 1785–1822)的《新增聖 書節解》,17 這部作品在米憐逝世之後的一八二五年出版,是新約以 弗所書的經文及注解。本書附有詳盡的序言,介紹以弗所書的作者保 羅的生平和書卷內容,在每段經文之後,以「解字句」、「註經義」 及「勸戒」等課題,解說經文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上的應用。 在這類著述中,更重要的是麥都思從一八二六至一八四九年間不 斷修訂再版的《神天之十條誡註明》,18 以馬禮遜的十誡及新約某些 經文為基礎,廣泛地論述中國人在信仰上的特徵,並從這個角度思考 基督教的意義。這部作品經過多次重印修訂,顯示它深受歡迎。一八 七九年的《十條聖誡》是另一部十誡及詮釋,19 其經文用《委辦本》 經文,然後附上每一誡的注釋,由福州福音堂出版。

17

18

19

博愛者[米憐]編譯,《新增聖書節解》(馬六甲:英華書院, 年)。 參 牛津圖書館館藏編號 哈佛燕京 圖書館館藏編號 。此書的原意應是撰寫整部聖經的注釋,但只 出版了以弗所書一卷。「註經義」即「注經義」。 麥都思的《神天之十條誡註明》載於本書第一部:〈附麥都思:神天之十條 誡註明( )〉。關於這部著作的詳細解說,參本書第一部前言。 《十條聖誡》(福州:南臺霞浦街福音堂, 年),載於本書第一部: )〉。 〈附十條聖誡(

xxiii


xxiv

遺珠拾穗

在十九世紀期間,十誡或其他經文的注釋其實並不算多。當時附 上注釋的中文聖經版本,大多為單卷的書卷,一般是把注釋附在經文 之後出版。至於附錄的資料,例如地圖、眉注或注釋,以及編纂串珠, 則到十九世紀末葉才較多見。 上述三類作品,基本上都沒有改動經文的內容(即使有,都是極 輕微的修訂),而是在編排、注釋或附錄上,作出配合整理。較特別 的是第四類作品,這是把聖經經文以中國人慣用的文學體裁(有時也 會參考近代西方文學形式)重新翻譯,作出修訂,以配合中國文學的 特質,期讓中國讀者更能接納和理解聖經的信息。 十九世紀新教傳教士的這類譯述,主要見於詩篇(或其他詩體類 經卷),可能由於詩篇有較大的修訂空間,讓譯經者可以運用中國文 學的特性來翻譯。 現 存 這 類 著 作,第 一 部 是 一 八 六 七 年 英 國 長 老 會(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傳教士賓為霖(William C. Burns, 1815–1868)在 北京以官話編譯的《舊約詩篇官話》,20 由倫敦傳道會出版。這是最 早出版的官話詩篇,運用西方詩體的「四音步」(tetrameter)形式翻 譯。「音步」是英詩中有重讀與非重讀音節的組合方式,若每一詩行 有四個音步的稱「四音步」。在《舊約詩篇官話》中,以「四音步」 的形式翻譯詩篇,並且每章章首附有簡略的介紹,部分在經文中或末 段加上注釋。以第一篇經文及注解為例(下文字款大小按原書):

第一篇此篇統論善惡之品行,善惡之報應,一二節詩人以善者所 棄取而辨別之,又讚歎善者之大福焉,三節以樹得滋潤而結實,譬

20

賓為霖譯,《舊約詩篇官話》(北京:倫敦傳道會, 。

年)。參


導論:清末民初新教中文聖經拾穗

善人之沾恩而昌盛,四節以風吹散之糠,譬惡人之無用而將亡,五 六節,言上帝後必審判世人,定惡者之罪,而使之與善人永離,以 顯主好善惡惡之至情。一行不從惡人計謀,站立不在罪人道

路,落坐不挨侮慢座位,這等的人,是有福,二他專喜 懽上主律法,把主律法,晝夜思念,三他像樹木,種在溪 邊,按時結,葉不乾黃,凡他所作,件年順利,四那些 惡人,和他不同,好比粗糠,被風吹散,五惡人受審,站 立不住,罪人難入義人的隊,六義人的路,上主曉得,21 惡 人的道,終歸滅亡。 上述首段細字,講解這篇詩篇的要旨,然後其經文是按照希伯來 原詩的經節安排,再以「四音步」的形式翻譯。為了配合音節,賓為 霖是以「上主」翻譯聖名,而不用當時委辦本已採用的「耶和華」一 詞。在此另附詩篇二十三篇的經文及注解,以供參考:

第二十三篇此篇作詩者,欲發明上帝,待己之洪恩,及已沾恩 之快樂,故一至四節,以牧人養羊譬之,五節以主人待客譬之,末 節言已必常沾主之恩,永居主之屋,觀此篇可知敬主者,福莫大 焉。此篇大闢所作。一上主乃是我的牧人,故我必定毫無欠

缺,二主使我臥青草中間,領我走到靜水旁邊,三使我靈魂 出了迷路,22 帶我直走公義道途,都因自己,名字緣故, 四雖然走過陰翳死地,有主同在,我必不怕,你棍你杖,

可安慰我,五你曾為我,擺設筵席,我的仇敵,俱各目, 又曾用油,抹我頭顱,載福的杯,滿到流出,六恩典慈悲,

21 22

在此有細字插入:「猶言喜懽」。 在此有細字插入:「或作蘇醒起來」。

xxv


xxvi

遺珠拾穗

定然和我,一生相隨,至終不離,上主屋內,我必居住, 天長日久,永無遷移。 賓為霖的《舊約詩篇官話》是首部以官話翻譯的舊約詩篇,而且 是運用詩體的格式(儘管這不是希伯來詩體的原來格式)。賓為霖的 詩篇在一八七○年再版,經文重新排列,注釋較之前版本的字體較小。23 同樣以官話翻譯的詩篇,要到一八七四年,才見於施約瑟的《舊約全 書》。24 賓為霖的上述翻譯,相當嚴謹地表達經文的意義,沒有重大增 刪。相對之下,一九○八年由內地會傳教士鮑康寧出版的《詩篇精 意》,增刪的幅度卻頗大。25 這部作品以中國傳統詩句形式翻譯詩篇, 其譯文詩句多為六字、七字或八字,接近官話口語,並不按照經文原 來的節數區分,而是由每四句組成一段,部分是每六句或每八句組成 一段。鮑康寧在序言中說明:「此詩歌只用官話編成,意思要眾人一 目了然,看得透澈,唱得明白,得著其中的靈意」,其翻譯是以通達 淺白為旨,卻是以中國傳統的詩文格式翻譯聖經的詩篇。 以 上 兩 部 都 是 官 話 的 譯 本,英 國 倫 敦 會 傳 教 士 湛 約 翰(John Chalmers, 1825–1899)於一八九○ 年以文言楚辭的形式,翻譯了詩篇 一至十九和二十三篇,其中第二十三篇採用了「九歌體」,是首部完 全用中國傳統文學形式翻譯的聖經。26 湛約翰是倫敦傳道會傳教士,

23

24 25 26

賓為霖譯,《舊約詩篇官話》(上海:美華書館, 年)。牛津版本藏書 號: 。另參: 。 施約瑟譯,《舊約全書》(北京:美華書院, 年)。 鮑康寧的《詩篇精意》載於本書第二部:〈鮑康寧:詩篇精意( )〉。 湛約翰編譯的 A Specimen of Chinese Metrical Psalms 載於本書第二部:〈湛約 )〉。 翰:A Specimen of Chinese Metrical Psalms(中文韻律詩篇選輯,


導論:清末民初新教中文聖經拾穗

曾參與一八七二年成立的一個保存和修訂委辦本經文的委辦會,也是 和合本文言譯本的翻譯委辦會委員。湛約翰和巴色會(Basel Mission, 崇真會的前身)的韶瑪亭(Martin Schaub, 1850–1900)於一八九七年 翻譯和出版的《新約》,更是在和合本之前以文言翻譯的最後一部完 整新約。如此資深的聖經譯者,在一八九○年的這部詩篇中,以中國 古代楚辭的方式,把詩篇的部分經文翻譯。相同的做法,要到四十多 年後,才見於中國學者李榮芳(1887–1965)和朱維之(1905–1999) 以楚辭形式翻譯舊約的耶利米哀歌。 十九世紀末由傳教士翻譯的聖經,主要見於以上所述。當然,晚 清傳教士還有聖經敘事文學類作品,即是以聖經的故事為基礎,加以 擴寫或重新編排的作品。這類作品不一定按照聖經的經文作出編排, 而是以傳記的形式重述故事,也會提出教導。晚清聖經敘事文學類作 品,往往會對聖經的經文作出較多的修訂和重編,讓讀者較易接納和 理解。27 普魯士新教傳教士郭實臘(Karl F. A. Gützlaff, 1803–1851)在 一八三○年代的不少著述(例如《耶穌神蹟之傳》),28 即屬這一類。 一八五○年代的倫敦傳道會傳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1897) 曾把舊約的約瑟故事改編為章回體小說《約瑟紀

》(1852),29 更

是聖經與中國傳統文學融合的典型。30 類似的例子,還有理雅各的《亞 伯拉罕紀

27

28 29

30

》(1857)和《耶穌山上垂訓》(1858)等,這些作品選

關於晚清的基督教敘事文學,參黎子鵬編注,《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 (新北:橄欖出版有限公司, 年),導論,頁 。 愛漢者編纂,《耶穌神蹟之傳》(新嘉坡:堅夏書院, 年)。 關於理雅各的生平,參 James Legge: A Pioneer at Crossroads of East and West 。關 於理雅各撰寫或翻譯的基督教作品,參 。 參 黎 子 鵬,〈《聖 經》的 中 國 演 義── 理 雅 各 史 傳 小 說《約 瑟 紀 》 ( )研究〉,載《漢學研究》,第 卷第 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出 版, 年),頁 。

xxvii


xxviii

遺珠拾穗

取聖經的素材,豐富聖經的情節和人物性格,增強中國讀者對聖經的 閱讀興趣與接受。

三、中國基督徒在聖經翻譯上的參與 在中文聖經翻譯的過程中,傳教士有中國助手協助,但這些助手 通常不能獨立承擔譯經的責任。31 十九世紀新教早期的聖經譯本由傳 教士主力翻譯,例如馬禮遜和郭實臘,而他們也有中國助手協助。早 期的譯經工作,一般是由傳教士把聖經經文以英文或口語中文讀出, 然後由中國助手寫成文言中文。傳教士與中國助手會一同閱讀這份稿 本,再由傳教士核對希伯來文或希臘文經文。跟著,中國助手會查考 有疑問的語句或用詞,審查是否有別的意思。最後,通常由一名中國 人閱讀整篇經文,以檢查有否過分西化的表達方式,傳教士也會審閱 是否合乎原文。傳教士是最終定稿者,而他們甚少會完全信任中國助 手的意見。32 顯然,傳教士不可缺少中國助手的協助,但在新教中文聖經翻譯 歷史的頭一個世紀,中國同工的名字常常是匿名的,而他們工作的重

31

32

中國人最早獨自翻譯的新教聖經譯本,是在一八二○年代末由兩名廣東人馮 亞生和馮亞學在德國所翻譯的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以及路德的《信仰小問 答》(Kleiner Katechismus)。不過,他們的譯文語法生澀,對傳教事工與中 國教會毫無影響。參 The Bible in China 。 參 Opening China: Karl F. A. Gützlaff and Sino-Western Relations, 1827 1852 ,對郭實臘譯經工作的描述。這段描述,普遍適用於早期的中文聖經 翻譯概況。



簡介 雅歌(Song of Solomon)在舊約聖經中共八章,基本上為一本愛 情的歌集,以詩歌的體裁描寫男女互相傾訴愛慕之情。本書透過良人 和書拉密女之間的愛情,歌頌了上帝與所愛的人之間莊嚴永恆的愛。 因此猶太人認為,本書是描寫神和他選民的關係,但基督徒則認為是 喻表基督和教會的關係。猶太教和教會傳統皆認為本書由所羅門所撰 寫(故此名稱直譯是「所羅門之歌」),書中共有七次提到所羅門。 不過由於書中沒有提供任何歷史背景,故此其實不能確定作者和寫作 日期。 本書收錄許地山的《雅歌新譯》(1921)和陳夢家的《歌中之 歌》(1932),兩人都是民國年間著名的中國文學家,重新編寫和翻 譯了雅歌。 1. 許地山:《雅歌新譯》(1921) 許地山(1894–1941),名贊 ,字地山,筆名「落花生」(落華 生)。他先後就讀於燕京大學文學院和英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 一九三五年應聘

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許地山的著作頗多,尤

其是文學作品,有《空山靈雨》,《綴網勞蛛》等。 許地山的《雅歌新譯》載錄於《生命》月刊第二卷第四冊(一九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頁一至八和第二卷第五冊(一九二一年十二月) 頁一至十八。《生命》月刊是由北京生命社主辦的雜誌,在一九二○ 至一九二六年間出版,至一九二六年與在北京的《真理週刊》合併為 《真理與生命》。許地山在《生命》中所發表的雅歌譯文,是參考了 Richard G. Moulton 的聖經著作。1 1

Richard G. Moulton, ed., The Modern Reader's Bible: the Books of the Bible with Three


簡介

《雅歌新譯》分兩期刊載。前一期是序言,詳盡分析雅歌的結 構;後一期是雅歌的詩文。《雅歌新譯》把全卷分為七首牧歌,按次 序為(牧歌一)婚期,(牧歌二)新婦對於求婚底回想,(牧歌三) 訂婚日,(牧歌四)新婦底噩夢,(牧歌五)王對於新婚底默想, (牧歌六)新婦眷戀她在利巴嫩底家,以及(牧歌七)在利巴嫩葡萄 園裏重與愛者訂約。許地山按他對雅歌全詩每一節頌歌者身份的理解, 而作出仔細的編排和分段,其詩文也按照新詩的格式而分行印刷。 許地山的《雅歌新譯》在翻譯上並沒有完全跟隨《和合本》的譯 文,而是使用了民初新詩的格式和用語,而且加入了許地山對雅歌用 語的詮釋和理解,例如詩中「」和[]所作的說明,即為許地山對詩 文背景和意義的說明。許地山的《雅歌新譯》是第一部完全由中國人 的聖經書卷,具有其歷史性的意義。 2. 陳夢家:《歌中之歌》(1932) 陳夢家(1911–1966),筆名「陳漫哉」,浙江上虞人,生於南 京。陳夢家的父親是牧師,長期任職廣學會編輯,故此在家庭宗教的 薰陶下,自小對基督教信仰深有感情。在中國文學歷史和學術研究上, 陳夢家是一九三○年代新月派的現代詩人和考古學家。陳夢家早年畢 業於南京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後改名為「中央大學」)法律系,一九 三二年到北京燕京大學,就讀於宗教學院,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攻 讀古文字學,一九三七年曾在西南聯大、美國芝加哥大學、清華大學 任教,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七年和妻子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回國後 在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一九五二年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 員。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陳夢家在中國文革期間自縊而死,年僅五 十五歲。陳夢家一生著有多部詩集及其他學術研究專著,對於基督教

Books of the Apocrypha Presented in Modern Literary Form (New York, London: Macmillan, 1907)。


遺珠拾穗

的作品卻不多。陳夢家曾在廣學會編的《明燈》上發表譯詩《東方古 國的聖詩》(三首),是其中少數的基督教作品。在詩文創作上,陳 夢家在一九二○年代末就讀於南京中央大學期間,曾先後受教於聞一 多和徐志犘,並在一九三○年代出版詩集。一九三二年三月,陳夢家 應聞一多之邀,前往青島大學任他的助教,並在其指導下研究甲骨文。 四月,陳夢家修改他在淞滬前線所寫的詩結集出版。陳夢家逗留在青 島的時間極為短暫,但在學術研究上深受聞一多影響,也開始了對古 文字學和考古學的研究。2 陳夢家對雅歌的翻譯、修訂和出版,就是在 此一時期之前不久及其間。 陳夢家的雅歌譯本名

《歌中之歌》,此一譯述在談及陳夢家的

生平著述中極少被提及。3 在其「譯序」中,陳夢家提到他的基督教信 仰,以及他作為一位基督徒的自覺,並且期望用優美的漢語譯介雅歌。 陳夢家在一九三一年秋天開始翻譯雅歌,十一月完成初譯,但他的朋 友田津生患病,最後離世,使他的翻譯停了下來。陳夢家到了青島, 於一九三二年三月修改譯文,用了幾晚譯完了雅歌,並為這首詩撰寫 了序言。這篇序言刊於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二日出版的《南開大學週刊》 (第 131 期),限於篇幅,當時只發表了〈《歌中之歌》譯序〉,後 來這篇序言收錄於《夢甲室存文》。同年十一月,《歌中之歌》全文 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一角從書》的第五十種,以《歌中之歌》 的書名出版。 陳夢家在雅歌譯文之前,撰寫了詳盡的序言。與許地山的《雅歌

2

關於陳夢家在青島的短暫生活,參夢之儀,〈陳夢家的青島〉,載《紙上光陰─ ─ 民 國 文 人 研 究》(台 北:秀 威 資 訊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2013 年),頁 97–107。

3

近年出版的陳夢家文集,收錄了《歌中之歌》的序,見於陳夢家,〈《歌中之 歌》譯序〉,載《夢甲室存文:陳夢家著作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 頁 163–167。另參同書,頁 95。


簡介

新譯》一樣,陳夢家也是參考了 Richard G. Moulton 的聖經著作,4 從 而翻譯其中的詩句。然而,陳夢家並不贊同 Richard G. Moulton 將這詩 分為七折的結構,而是按他自己的揣摩,將全詩分為十七闋,每一闋 立一個小標題(因此他的分段方式與許地山不同)。陳夢家認為,每 一闋可以是一首獨立情詩,對唱的或獨唱的。他從雅歌詩文的許多象 徵中,看到希伯來民族的「愛」,以及從其中見到的崇高意義。

4

同注 1。


遺珠拾穗


許地山:雅歌新譯* 雅歌新譯 雅歌。許地山撰寫序言及翻譯。載《生命》第二卷第 四冊(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頁一至八)和第五冊(一 九二一年十二月,頁一至十八)。

緒言 1 雅歌這書,不知道是誰所做,相傳出自所羅門王底手筆; 所以好些希伯來卷子都用─ (ㄕㄧㄦ 首,3

ㄏㄚㄕㄧㄖㄧㄇ

2

ㄚㄕㄦ

ㄌㄙㄌㄝㄇㄚ)冠在卷

意思是「所羅門所造最優美的歌」。這個名目,自然是後

人加上去底。學者從文體和歌內所用字眼上頭研究,就知道這 書底編成,遠在所羅門以後,也許是所羅門原作,後人修改底。 總之這書底作者不一定是所羅門,而其編成底年代當在西歷紀 元前一百年至二百年之間。

* 1 2 3

本文原已有分段句讀,今以新式標點重新標記之。 下文刊載於《生命》第二卷第四冊(1921 年 11 月),頁 1–8。 意即「所羅門的歌中之歌」,原文在希伯來文沒有母音。 ㄕ ㄧ ㄦ ㄏ ㄚ ㄕ ㄧ ㄖ ㄧ ㄇ ㄚ ㄕ ㄦ ㄌ ㄙ ㄌ ㄝ ㄇ ㄚ,其 漢 語 拼 音 即 zhieng kazhichim azheng dzdema,此為許地山對前句希伯來文的音譯方式,以下皆同。


遺珠拾穗

我們現在先把這書在神學上等等讖緯的解說擱開,4 單從文 學方面研究,看他對於文學界有什麼供獻。論到這歌底文體, 學者立說,各有不同:有人說這是「昏媾的歌劇」( );有 人 說 這 是 一 篇 催 妝 詩(Epithalamium)或 牧 人 底 婚 歌;5 有 人 說 是 戲 劇;最 可 靠 的 是 牧 歌 (Idyl)底說法。6 現在這本就是新譯依

ㄇㄠㄌㄊㄣ(R. G.

Moulton)底近代學者聖經(The Modern Reader’s Bible)重譯 底。7 要明白雅歌底內容,得先明白他底文體。據近代學者之評 定,既然說是牧歌,那麼,我們可以從牧歌底體裁先行研究一 下。牧歌底界說很不容定。這種文體,在文學史上,到後期的 希拉詩才顯然成立。在那時期,做這類韻文底詩人,當以,ㄙ ㄛㄎㄖ

ㄊㄛㄙ(Theocitus)代表;8 而其起源,是出於西西

利島(Sicily)人所唱牧人生活底歌詞。西西利的歌曲在羅馬和 近世文學上,可說是多描寫游牧生活底文學。因他們底作品 是牧畜的,所以用「牧歌」這個詞來該括他們。牧歌底原文 (ㄟㄉㄩㄌㄧㄎ)是從

(ㄟㄉㄛㄙ)轉來底。9

ㄟㄉㄛㄙ底本意,直譯作「形式」,或「小像」;從文體說,

4

讖緯,原指占驗符命的學說,此指穿鑿附會的說法。

5

催妝詩,即新婚喜歌,在婚禮上獻給新娘新郎的抒情頌歌。

6

牧歌,即田園詩。

7

ㄇㄠㄌㄊㄣ,其漢語拼音即 maoltan。此指:Richard G. Moulton, ed., The Modern Reader's Bible : the Books of the Bible with Three Books of the Apocrypha Presented in Modern Literary Form (New York, London: Macmillan, 1907)。本書多次再版, 不確定本文根據哪一年的版本。下同。

8

ㄙ ㄛ ㄎ ㄖ ㄊ ㄛ ㄙ,其 漢 語 拼 音 即 ziogchitgang,此 指:忒 奧 克 里 托 斯 (Theocitus,約公元前 310 年-前 250 年),古希臘著名詩人、西方田園詩派 的創始人。在他之後田園詩派得到了重大發展,並逐漸成為歐洲文學中的主流 體裁。

9

ㄟㄉㄩㄌㄧㄎ,其漢語拼音即 eidunig。ㄟㄉㄛㄙ,其漢語拼音即 eidoang。


許地山:雅歌新譯

就是「形式文」。有些文學家說,Idyl 和 Eologue 是同義的字; 而 Eologue 是從

ㄎㄌㄝㄍㄝ

ㄣ,10 選出)而來,

故此,這類歌詞也可以名「優美的選錄」。 牧歌雖然和抒詩、事詩,及戲劇詩相仿,但他底描寫 範圍很窄,沒有上說三種那麼大,所以近代詩人用「瑣詠」 (Trifles)這個詞來做他底別名。他底內容,不是描寫戰事,不 是描寫英雄的行,也不是描寫那受性慾束縛底戀愛,乃是描 寫牧畜生活底家庭瑣事,附屬於

底戀愛,和一般的迷信。

我們明白牧歌有這三種特性,對於解釋文體和字義底困難就可 以減少許多啦。 牧歌底描寫法有好幾種;從ㄙ

ㄛㄎㄖ

ㄊㄛㄙ底著作中

可 以 看 出 有 些 是 附  和 尾 聲 底 抒  歌(lyric Song with a Refrain);11 有些是戲劇的抒詩;有些是事的史詩;有些是 催妝詩;有些在一篇之內夾雜幾體韻文;而最常見的,是對語 式的問答(Amrbn dialoue)。12 在我們底《詩經》裏頭,要找出 合於牧歌體裁底詩很少,13 稍微可以拿來做例底,有〈邶風〉裏 底〈靜女〉,和〈小雅〉底〈白駒〉、〈無羊〉諸篇。這是因 我們祖先底游牧生活早已過去,故此,《詩經》裏底「農歌」 比牧歌更多。至於在居住小亞西亞一帶底民族中,這類底歌詞 是很盛行底。我們拿舊約來說:利伯加訂婚底故事(創世記二 十四章),14 參孫娶亭拿女底故事(士師記十四章),15 和以士

10

ㄎㄌㄝㄍㄝ

ㄣ,其漢語拼音即 iklegeian。

12

ㄙ ㄛㄎㄖ ㄊㄛㄙ,即前文所提的忒奧克里托斯(Theocitus)。 Amrbn dialogue 等字於原文中模糊難辨。

13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下文所提的〈邶風•靜女〉、〈小雅•白駒〉等

11

詩,均收錄於《詩經》。 14

利伯加,即「利百加」,為舊約聖經創世記人物。她是以撒的妻子,以掃和雅 各的母親(創廿二 23,廿四 15;羅九 10)。利百加與以撒的訂婚故事,記載在 創世記廿四章。


遺珠拾穗

帖記底文體都是介乎歷史和牧歌之間;16 而路得記和舊約外傳底 妥必特記(Story of Tobit)就是純粹的事牧歌了。17 雅歌是一卷抒的牧歌(Lyric Idyl)。從表面上看來,這歌 是很戲劇的;因其中有問答,且在問答中說一件故事,故 此許多註釋家說他是一齣戲劇。但我們要知道抒詩底寫法, 在文體中最流動的:寫詩底人可以用述的、問答的,和純抒 的筆法寫成他。戲劇和抒詩底分別。從根本上說起來,有 兩個不同的地方,現在就略略地說一說: (一)在一個戲劇裏,各幕中間各個角色所演底技藝和言 說都有一定的規則。在抒詩裏,縱然是一首問答體的抒詩, 寫詩底人可以在問答中

[插]入他自己底反感,或其他與詩

內人物無關係底事(在本書內,凡屬這類底章句和和尾聲 都用星芒形底記號標出來)。和尾聲在一切抒詩中,常 補述的詩句,且和詩內底問答或事沒有什麼連屬。我們可以 拿底波拉底歌(士師記五章)來做個例。18 在「那時,耶和華底 人 民 到 城 門(十 一 節)」那 句 底 下,歌 者 忽 用 頓 呼 法 (Apostrophe)接下去說:

15

參孫,以色列人的士師,神興起他來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壓制,不過 他一生迷戀女子,因而做出許多不合宜之事。參孫娶亭拿女子的故事記載在士 師記十四章。

16

以士帖記,即「以斯帖記」,為舊約聖經的一卷,書中敘述猶太人在亞哈隨魯 統治期間對抗滅族危機的故事。

17

路得記,舊約聖經的一卷,敘述路得和她婆婆拿俄米之間的故事。底妥必特記, 即「多比傳」,為舊約次經之一卷,記載多比和他的兒子多比雅斯被亞述王放 逐不久後在尼尼微城所遇到的傳奇性歷程。

18

底波拉,舊約聖經士師時代的以色列女先知,也是以色列的士師,曾與巴拉領 導以色列人擊敗迦南王耶賓的將軍西西拉(士四–五章)。她所唱頌的底波拉之 歌(士五 2–31 上)可能是由公元前十二世紀保存下來的古老詩歌,這首詩歌包 括了古代希伯來文語法的某些特徵,有助於希伯來文學的研究。


許地山:雅歌新譯

(男子)

底波拉呀,醒起,醒起, 你當醒起,醒起唱詩。

(女人)

巴拉呀,你當興起, 虜掠你底仇敵。

在ㄙ

ㄛㄎㄖ

ㄊㄛㄙ底作品裏頭,19 事體和戲劇體常混

用在一首詩內。而希伯來詩,末了有尾聲底意思不是使他成 詩內問答底一部分,乃是指明各章段落底終始。 (二)戲劇和抒詩底第二異點是:劇中各角表演底時間 都有一定,且要依次序排演下去。他底重要職能是顯示一個 故事,所以在一齣戲劇裏頭,沒有重覆的言詞和動作。抒情詩 就不如此。他可以用戲劇的問答法,可以隨意在各段落中反覆 述,不受時間順序底限制。 以上兩則就是戲劇和抒情詩的根本異點。明白這個,再回 本題,說這篇雅歌底內容。 雅 歌 底 內 容,學 者 底 意 見 也 不 一 致。ㄝ ㄨ ㄚ ㄌ ㄉ (Ewald),20 和ㄉㄖㄞㄈㄦ(Driver)等,21 說歌中是述一 個書拉密女和所羅門底事。那女子本是一個少年牧人底未婚妻, 所羅門把她佔了(見舊譯本六章十至十二節),且帶她到耶路

19 20

即前文所提的忒奧克里托斯(Theocitus)。 ㄝㄨㄚㄌㄉ,其漢語拼音即 euand,此處應指十九世紀德國聖經學者 Georg Heinrich Angust Ewald

Das Hohelied Salomos,Übersetzt mit Einleitung,

Anmerkungen und einem Anhang über den Prediger (1826) 一書中的觀點,認為雅 歌是有三個主角:所羅門、書拉密女和另一個普通牧羊人。這個觀點亦曾出現 在十八世紀的聖經研究著述:J. F. Jacobi, Das durch eine leichte und ungekünstelte Erklärung von seinen Vorwürfen gerettete Hohe Lied (Celle, 1772)。 21

ㄉㄖㄞㄈㄦ,其漢語拼音即 dchaifeng,此處應指十九世紀的舊約著述:S. R. Driv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iterature of the Old Testament (New York: Scribners Sons, 1891)。


遺珠拾穗

撒冷(舊譯本一章四節),底是要表示他底富貴和愛情。但 這村女很愛她的故夫,雖然以王的聲勢尊榮也不能動她底心, 所以在耶路撒冷不久,又回到故鄉和那位牧人結婚(舊譯本八 章五至十四節)。這個說法底謬誤處,是看雅歌一齣戲劇; 看本書一章六節、三章六節、四章十六節至五章一節、七章九 節等,就知道新婦底口氣完全是在結婚後說底。 有些人說這歌是描寫結婚週日(Wedding week)在耶路撒冷 守節期底光景。要知道這個節期底概

,可以拿參孫和耶利米

二人娶妻底事(士師記十四章十六節以下,耶利米十六章九 節),22 詩篇第十九篇(五)六節底話,和馬太二十五章一節耶 穌底譬喻來比較一下就知道。ㄨㄝㄗㄙㄊㄧㄢ(Wetzstein)說,23 現在利亞人底婚禮,和本書所載底有些相仿。在結婚週日之 內,村裏底人都聚在一處,將打穀板搭成寶座底形狀,以一對 新人王和后,使他們坐在上頭;然後同唱讚揚二人肉體美底 歌詞。唱完之後,新人才和大一同作劍舞(Sworddance)。24 照這樣說,歌內底所羅門不過是理想的美男子,耶路撒冷 兒就是隨嫁底媵婢;書拉密女,據ㄅ

ㄌ(Budde)說,25

女 是指

書拉女亞比煞(列王記上卷一章三節)而言,26 不過是他們思想

22

耶利米,猶大末年的先知,在猶大王約西亞十三年奉召為先知(公元前六二七 年),作先知超過四十年,直至耶路撒冷(公元前五八七或五八六年)陷落和 被擄初期。

23

ㄨㄝㄗㄙㄊㄧㄎ,其漢語拼音即 wuezstik。此處應是指德國聖經學者 Johann Gottfried Wetzstein (1815–1905) 的雅歌研究,他提出以「文學的」(literal)角度 解釋雅歌,而不以宗教或寓意的角度解經。由於他曾任普魯士駐大馬士革領事 (1848–1862),因而熟悉敘利亞的婚禮文化傳統,並以此來解釋雅歌。

24

Sworddance,原作“Swarddance",應為拼寫錯誤。

25

ㄅ ㄌ,其漢語拼音不詳,此處應是指德國聖經學者 Karl Ferdinand Reinhard Budde (1850–1935) 的著述 The Song of Solomon (1894)。

26

書拉女,即書密拉女。


許地山:雅歌新譯

中底美女子罷了。這個解法,也是很牽的。我們看歌詞底意 思,就知道裏頭所載並不是一種浮泛的或普的描寫,預備出 來給大用底。這在各種宗教或聖經辭典上已經說得很明白, 這裏就不多贅了。 從文體上辨別起來,就知道這卷抒情的牧歌所描寫底故事 有以下所述底光景。 所羅門王領他底扈從去巡視在利巴嫩山邊底葡萄園,在 那裏遇見一個美麗的書拉密女。這女子不敢就近他,因他是王 底緣故。於是所羅門喬裝做牧人去和她交往,後來,竟然得她 底戀愛。所羅門回到耶路撒冷,就用王的儀仗去迎接她,封她 后,且命她離開利巴嫩。這歌底起首就是描寫新王后到耶路 撒冷時,在王宮裏行婚禮底情形。 雅歌底文體和內容如上述,那麼,篇內所詠底故事可以 分做七闋,而且各闋都可以獨立。第一歌描寫吉期底情形:新 婦和她底媵婢──「耶路撒冷女兒」──來到宮庭,所羅門 在前頭領。在那裏舉行新婦入門禮,引新婦越過門檻。這位 新婦覺得她自己從村野生活中忽然被選入宮,恐怕那班長在城 市生活底媵婢們批評她,故不得不向他們說明自己底容貌長得 不如他們底緣故。她向媵婢們聲明以後,新人彼此有一會秘密 的談話。後來,他們跟親迎的儀仗從宴賓室走入洞房。作歌 底人在末了用和尾聲來做這典禮底終結,聽歌底人也就理會 那時是新人安息底時候啦。 第二歌是描寫新婦回憶他們結婚底前底事。她想起,在一 個和暢的春天,她底愛者來找她,正談得高興,忽然被她弟兄 底聲音阻住了。她底弟兄所說「葡萄園裏底小狐狸」底話意是 雙關的。在和尾聲之後,新婦想起從前做過一個夢底情形, 又把夢境說一遍。


遺珠拾穗

第三歌是描寫訂婚拿天底光景。在這一闋裏頭,我們可以 看出牧歌底特性:因前頭那一大段不是歌中底人唱,乃是作 者用問答法來述當日所羅門到村裏所用底儀仗,歌中人儘可 以在一邊沉默,等他唱完再唱。在這歌裏,描寫所羅門說他 怎樣愛她,怎樣要求她離開利巴嫩。至於求婚底話,他從處女 底象徵(關鎖底園)那方面映襯出來。這書拉密女也用同一的 象徵(……來吹我底園……)來表明她底許諾。以後,作者用 他祝福底話來做這歌底結尾,說: 「我底朋友們,請喝罷, 我所愛底,喝罷, 多多地把愛情喝了罷。」 第四歌是描寫新婦底噩夢。他夢見所愛底在夜間來找她, 就起來穿衣服;到她把沒藥倒在手裏,耍整一整容貌底時候, 她底愛者已經不見了。她跑出來找她,行城裏,又被兵卒羞 辱一頓。她忽然又覺得自己不慌不忙地回到宮中和她底侍從底 詠隊談話。她說起新郎怎樣地美,怎樣地愛;那夢,就在無意 中消散了。 第五歌完全是新郎述說他初次遇見那位書拉密女底回想。 第六歌和第七歌,從現在通行底話說起來,就是描寫二人 度光景月蜜底。27 起先是新婦和她丈夫所說底話。他要求新郎和 他一同回到他們初次發生戀愛底地方。於是二人一同回到利巴 嫩在那裏,說了許多話;說她底愛怎樣堅實;她底嫉妒怎樣 很惡;還要求新郎不但要做她田地底主人,且要做她心裏底主 人。全歌到這裏,就算完了。

27

月蜜,即蜜月。


許地山:雅歌新譯

然明白這歌底體裁和內容,我們可以再從詞句和意義上 研究一下。在全歌裏還有兩件事須要說明和注意底。 (一)在第五歌裏第三段說: 「那裏有六十位王后,八十位妃, …………… 后妃見了,也向他讚美…──」 以後緊隨王室這邊底人對於新婦底讚美詞, 「她底外觀如晨光, …………… 她是什麼人?」 隨新婦對那班驚訝她底人表示她那種沒有說出來底感。 「我下入葡萄園,要看谷中青綠的植物, …………… 我底心就將我放入我尊長底車。」 隨有一排偶句(Couplet), 「回來呀,回來呀, …………… 使我們得以觀看你。」 這表明宮裏底人怎樣羨慕她。她也用偶句回答她們說: 「你們何要觀看書拉密女, 像觀看瑪哈念底跳舞呢?」 這些偶句也許唱不出來,不過是作者一種表現底方法便了。 在偶句之後,王才接續說他底回想: 「王女啊…… ……………」


遺珠拾穗

從此以後,就沒有雙方直接問答底話,因這不過是一個 回想,並不是完全和戲臺上底表演一樣。我們這樣底回想 戲劇化的回想。這種回想在第一歌裏也有。如: 「我底靈魂所愛底啊, …………… 到牧人幔幕底旁邊,牧養你底羊羔。」 ㄇㄠㄌㄊㄣ說,28 從這一段,我們可以確實證明歌裏底故事 是怎樣底。新婦這時,大喜過望,因這喬裝底牧人(所羅門 王)底尊榮,遠出乎她意料之外。她自然要向新郎發問;但新 郎底回答只循她底話語漫說幾句。這種筆法,在愛底牧歌 裏頭,是很常用底。 (二)雅歌雖是一種演唱純粹夫婦愛底歌,但其中底困 難處,就是:多妻制制度(舊譯六章八節)和貞操主義底不調 和;和歌裏有等等屬於性慾很熱烈的表現。我們要解決這個困 難:第一,要知道作歌底人是生在富於感底民族中;第二, 不但作者和我們底民族性不同,而詩歌底體裁也不一樣。這是 因東方民族底詩歌常把形容(Imagery)和象徵(Symbolism) 底方法混在一起,29 我們應當知道底。 形容和象徵底分別,是:一個將想象中底事物具體地寫出 來;一個只把觀念中假定的聯想(Conventional Association)描 寫出來。簡省地說:形容法是刺戟的、描畫的;象徵法是

的、分析的。在雅歌裏頭,屬於兩性關係底象徵如:「葡萄 園」、「關鎖底園」、「禁閉底井」等;又「牆壁」貞操底 象徵;「門」溫良底象徵;「鹿游於百合花間」等等,都

28

ㄇㄠㄌㄊㄣ,此指 Richard G. Moulton 博士。

29

Imagery,原作“Imdgery",應為誤植。


許地山:雅歌新譯

不是寫實的。不過在表現上用那些來做假定的事物而已。 希伯來詩家底形容法然和象徵法相混,所以歌裏所: 「頭如金」「鼻如朝大馬色底利巴嫩塔」、「眼如希實本 巴特拉併門旁底水池」等等,在修詞學上,我們不能斷定他們 是屬於那一種方法,只可理會作者是用來表現百體中最優美的 形狀而已。希伯來詩家對於美詞上也不甚注意,所有形容,只 選擇些比較相似底事物來用。像: 「我所愛底啊, 我曾以你套在法老車上底良駒 …………… 你鑲上銀的釘飾。」 這 一 段,在 近 代 的 詩 歌 裏 頭 必 是 很 少 用 底。用 直 譯 法 (Literalism)來譯文學,總會失掉原文若干價值和意義,但我 們須知作者所用底比喻或形容本是希伯來人而設,我們只能 理會他底意思便了。 至於雅歌底神學的解釋,好些神學家和詁經家已經說了許 多;但除掉「耶和華與選民底關係」(舊約時代)和「基督與 教會底關係」(新約時代)底解釋之外;30 沒有別的講法。依現 代多數學者底意見,與其說這歌應靈性上底要求而作,毋寧 說他是一篇描寫純粹夫婦愛底歌。 一千九百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許地山依ㄇㄠㄌㄊㄣ博士底意見述於北京燕京大學神學院 31

30 31

(新約時代),原文缺「)」。 ㄇㄠㄌㄊㄣ,為 Richard G. Moulton 博士。北京燕京大學神學院,即北京燕京大 學宗教學院,始於一九二一年,一九五○年獨立成燕京宗教學院,為現今燕京 神學院的前身。


遺珠拾穗

雅歌新譯目次 32 牧歌一

婚期

牧歌二

新婦對於求婚底回想

牧歌三

訂婚日

牧歌四

新婦底噩夢

牧歌五

王對於新婚底默想

牧歌六

新婦眷戀她在利巴

牧歌七

在利巴嫩葡萄園裏重與愛者訂約

底家 33

[注意](一)原有章節,用數字和蘇州碼記在各句底下。34 (二)括方裏底字句是ㄇㄠㄌㄊㄣ補上底,35 本不在原 文裏頭。 (三)有星芒形記號底是尾聲和作者

32 33

底句子。

下文刊載於《生命》第二卷第五冊,一九二一年十二月,頁 1–18。 利巴嫩,近代中文聖經譯本譯「黎巴嫩」,可指「利巴嫩山」(申一 7)、「利 巴嫩(地)」(書一 4)或「利巴嫩平原(谷)」(書十一 17),均為同一地 方,但意義略有不同。這區域是舊約時代以色列的西北邊界(申十一 24),是 加利利海北方的山脈。

34

35

蘇州碼為中國民間常用的記數方式。蘇州碼與阿拉伯數字的對照方式如下: 蘇州碼

阿拉伯數字

1

2

3

4

5

6

7

8

9

ㄇㄠㄌㄊㄣ,此指 Richard G. Moulton 博士。


許地山:雅歌

所羅門底歌,是歌中底歌*36 牧歌一

婚期

一〡 37

[在王宮外面,親迎的儀仗進行 後面跟

一班耶路撒冷

:尊貴的新郎引

新婦,

女兒底侍從歌詠隊]38

新婦

一〢 39

願他用口與我親嘴。 因你底愛情比酒更美; 你底膏油馨香; 你底名字如膏油瀉出底香味; 所以童女們都愛你。 [走到宮門,少住一會。]

* 36

本文原已有分段句讀,今以新式標點重新標記之。 所羅門,大衛和拔示巴所生的第二個兒子,以色列的君王。他出生時由於受到 神的眷愛,先知拿單為這孩子取名叫「耶底底亞」(Jedidiah),意思是「蒙耶 和華所愛」(撒下十二 24;王上一–十一;代下一–九)。所羅門在耶路撒冷作 王共四十年,以色列在他統治下國力達到頂峰,而有能力建造聖殿。他撰寫了 大量文學作品,並且素以智慧著稱。所羅門晚年陷於容許偶像崇拜的危機,神 因此懲罰以色列,導致國家在所羅門死後分裂。

37

即雅歌一章 1 節。

38

在格式上,原文的排版並不統一,在每個詠唱者的唱詞之間,有時隔行,有時 則沒有隔行。本文一概在所有詠唱者之間隔行標示。

39

即雅歌一章 2 節。


遺珠拾穗

新婦(對新郎) 引領我──

一〤 40

侍從歌詠隊 我們要跑

跟隨你。

[新郎扶新婦越過門檻。] 新婦 王帶我進入內室。 侍從歌詠隊 我們必因你喜樂歡欣, 我們要稱讚你底愛情, 比稱讚美酒更甚。 新婦 她們愛你是理所當然底。 [新婦在宮內訓示她底侍從歌詠隊。] 新婦 耶路撒冷底

女兒阿,

我雖然黑,

一〥 41

是秀美。

我如基達底帳棚,42

一〤 43

40

即雅歌一章 4 節。

41

即雅歌一章 5 節。 基達,以實瑪利的第二個兒子(創廿五 13;代上一 29),亦為阿拉伯的遊牧民

42

族(賽六十 7;耶四十九 28)的族名及其所居之地,舊約聖經常以此名代表阿 拉伯人或東方人。


許地山:雅歌

如同所羅門底幔子。 不要因

太陽把我曬黑了就輕看我。

我同母的弟兄憎惡我, 他們使我看守葡萄園, 我底葡萄園,我自己

說求婚底回想:她要把新郎從前的喬裝

[新婦與新郎低聲 探問出來;新郎

不曾看守過!

很神秘地回答她。]

新婦 我靈魂所愛底啊,

一〧 44

請你告訴我, 你在何處牧羊, 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45 我何必像蒙

臉底人,

在你同伴底羊

旁邊走

新郎 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人哪, 你若不知道, 只管隨

底腳

往前走,

到牧人帳幕底旁邊,牧養你底羊羔。 [親迎的儀仗從宴賓室進行,到洞房裏。]

43

一〤,疑為誤植,此處應為雅歌一章 5 節下。

44

即雅歌一章 7 節。

45

晌午,中午。

46

即雅歌一章 8 節。

一〨 46


遺珠拾穗

新郎 我所愛底啊, 我曾以你 你底兩

一〩 47

套在法老車上底良駒。 ,因髮辮更顯得秀美,48

你底頸項,因珠串更顯得華麗。 我要

你編上金的辮子, 你鑲上銀的釘飾。

新婦 當王坐席那時,

一〡二 49

我底甘松香就發出香味 我以我底良人

一袋沒藥,

常存在我懷裏 我以我底良人

一棵鳳仙花,

是在隱基底園裏。50 新郎 看哪,我所愛底你甚美麗;

一〡〥 51

看哪,你甚美麗; 你底眼睛直像鴿子底。

47 48

即雅歌一章 9 節。 ,為「腮」之異體字。

50

即雅歌一章 12 節。 隱基底,死海西岸的一片綠洲,位於希伯崙的東南方,該地盛產葡萄(歌一

51

14),是猶大支派的地業(書十五 62)。 即雅歌一章 15 節。

49


許地山:雅歌

新婦 看哪,我底良人,你甚美麗, 你也很知趣: 我們以青草 以香柏樹

笫,52

房屋底棟梁,

以松樹

椽子。53

我是谷中底百合花, 是沙崙底玫瑰。54 新郎

二〢 55

我所愛底在諸女兒中, 好像百合花在於棘叢。 新婦

二〣 56

我底良人在諸男子中, 好像蘋果樹在於林叢。 我喜喜歡歡地坐在他底蔭下, 嘗他果子底滋味,覺得甘甜。 他以愛情

標幟加在我上面,

還領我到設筵底房間。 求你們給我葡萄乾使我力量加增,

52

笫,原作「第」,應為誤植。

53

椽,音同「船」;椽子,用以支撐房頂的橫木。

54

沙崙,位於約帕和迦密山之間的海岸平原,此處土地肥沃,植物生長豐茂,適 合放牧(歌二 1)。

55

即雅歌二章 2 節。

56

即雅歌二章 3 節。


遺珠拾穗

給我蘋果使我心神歡欣: 因我

愛情害了病。

容他底左手在我頭下, 容他底右手把我摟定。 *

和尾聲

耶路撒冷底 我指

女兒啊,

二〧 57

羚羊,

或田野底

鹿對你們發誓,58

不要驚動,不要把愛情激起, 要等到他自己願意。

牧歌二

新婦對於求婚底回想

[說明那愛者怎樣因

熱情來到她底山居;這段因緣怎樣被

阻。] 新婦 哦,這是我良人底聲音! 看哪,我底良人來臨, 他躥過諸山岳,60 越過諸丘陵。 我底良人好像羚羊,或像小鹿: 看哪,他站在我們牆後,

57 58

即雅歌二章 7 節。 ,為「麃」之異體字,音同「袍」,為一種中型鹿類。

59

即雅歌二章 8 節。

60

躥,音同「汆」,向前跳躍。

二〨 5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