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第748期 (2024/08 ) 「與你一起反省人生,剖析問題,探索出路」

Page 1


第 63 卷 • 第 8 期

與你一起反省人生,剖析問題,探索出路

★ 回望情緒之旅

★ 父母年邁,福音傳不進去怎麼辦?

★ 教導子女面對同性戀運動的挑戰

1

回望情緒之旅 /恩雅

我的情緒像海浪,雖短暫,卻容易讓我陷入其中。信主後, 我在情緒管理方面逐漸從讀經禱告中慢慢得到智慧。

5 回家的感覺真好 /曉恩

當我仰望星空時,感受到地球在宇宙中的孤獨;當我舉目人 間時,看到人在人海中的孤獨,這種感覺無法排解。

8

父母年邁,福音傳不進去怎麼辦? /曉君信箱

父母年邁,每次看到他們帶著衰老和病痛的身體,活在毫無 指望、毫無喜樂的光景裡,我心裡難過極了。

14 教導子女面對同性戀運動的挑戰 /譚克成 孩子們很容易接受同性戀和同性婚姻。作家長的如果不贊成 這種文化或趨勢,該如何與子女談論這些事情呢?

17 光與生命的光 /嚴惠來

在上帝的真光中,不論善惡都會原形畢露,無一能逃避。在

黑暗中無法分辨善良與邪惡,但在真光之中就能分辨清楚。

20 不一樣的名利人生 /鄒長江

人生最寶貴的名是甚麼?是得上帝兒女的名分。人生真正的 利是甚麼?是得永遠的生命。

22 猜年齡 /羅妮麗 /說地談天

24 一生不缺乏 /張琨 /隨筆

封底 我們都急功近利 /白衣 /觀察人生

請瀏覽本會網址 ccmusa.org(備本刊繁、簡體文字版及圖文版)

出版發行︰中國信徒佈道會 地址︰1269 N. McDowell Blvd., Petaluma, CA 94954-1133 U.S.A.

通訊地址︰P.O. Box 750759, Petaluma, CA 94975-0759 U.S.A.

電話︰(707) 762-1314 傳真︰(707) 762-1713 電郵︰lit@ccmusa.org

總幹事 / 劉耀光 主編 / 田茂穗 文字編輯 / 王鋒 設計.插圖.印製 / 濛一設計坊

創刊於一九六二年 創辦人 / 王永信

本刊不收訂費,歡迎索閱、轉介及捐助印刷費。

版權所有,如欲轉載,請來信申請。作者文責自負,立論不代表本刊。

你所收到的此刊,是由你或你親友替你索訂的;若想取消,請填寄讀者回應第24頁。

CHINESE TODAY ( ISSN 1045-6147 ), Vol.63, No.8, Aug., 2024. Published monthly by Chinese Christian Mission, 1269 N. McDowell Blvd., Petaluma, CA 94954-1133 U.S.A. Printed in Hong Kong, China. Periodicals postage paid at Petaluma, CA. POSTMASTERS: Please send address changes to Chinese Today, P.O. Box 750759, Petaluma, CA 94975-0759 U.S.A.

回望情緒之旅

恩雅

情緒化的我

我有充沛的情感,算不上多 愁善感,但有著細膩的心思,看 電視劇時容不得一點煽情就會落 淚;但是消極情緒對我的影響遠 遠超過積極的情緒。朋友說一句 不合宜的話,我就可能會對她的 友情打個問號,很久才培養起來 的良好友誼甚至會被一句話的傷 害抹殺。我的情緒像海浪,雖短 暫,卻容易讓我陷入其中。輕則 影響心情許久,重則被情緒控制, 做錯事,說錯話。

情緒可能會稍縱即逝,也可 能久久不能忘懷,甚至在童年記 憶中的情緒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成 人後的待人接物。很多情緒的產 生是建立在當場的感受和過去類 似的經歷。

剛到美國時在德州接觸教 會,得到很多幫助,我很感激教 會裡很多有愛心的人,但是信不 信是另外一回事兒。我經過了很 多掙扎,禱告得到我想要的就說 是偶然事件,然後又有需要就再 禱告。現在看來,那時的我一邊 抵觸上帝,一邊靠上帝熬過了自 己的情緒變化。初到美國千頭萬 緒,加上我豐富的感受,多變的 情緒如天氣變化無常,自己很難 做好心理調節。其實我一直都是 靠教會姊妹的陪伴,雖不相信教 會所宣揚的耶穌,但相信上天有 眼,相信冥冥中有位天地的主宰 必不虧待我,這樣我才能勝過很 多擔憂懼怕、惶恐不安。當我回 顧過去,看見在我的經歷中實在 無法否認聖經的教導改變了我,

作者(中)與母親及兒子

而且我經歷的事情不能不說是因 為有了上帝的參與,我才能熬過 來,不再受情緒的奴役,慢慢明 白我要作情緒的主人。

戛然而止的大哭

教會姊妹聽我抱怨,陪我說 話,也帶我讀聖經。初讀詩篇很 困難,很難理解作者情緒的 180 度轉彎,前面在傾訴抱怨,短短 幾行之後就是感謝讚美。在教會 大家經常引用:「……一宿雖然 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 篇30:5)我實在想不通,如果我 已經哭了一夜,早上要麼累得睡 著了,要麼腫著眼睛心裡苦澀在 那乾瞪眼,怎麼會歡呼呢?到底 是甚麼讓詩人可以豁然開朗,從 哭泣轉為歡呼?

之後我就有一次類似經歷, 那是和家人爭吵後覺得不被理解,

大哭不止。一首詩歌在我心裡響 起:「你可知祂能,祂肯,祂正 帶你路。」那個「祂正」深深地 打動了我。我這麼一攤爛泥,上 帝也正在帶我走嗎?怎麼可能! 我情緒失控,靠大哭不止來抒發, 但當我想到上帝仍在掌權,祂仍 愛我,仍在帶我走,我的眼淚就 止住了。我停止哭泣,安靜下來, 願意接受我所處的境遇。

後來我學到影響情緒的並不 是周遭發生的事情,而是我裡面 的想法在驅使情緒的反應,這裡 舉一個聖經例子吧!舊約撒母耳 記上的開篇講了一個生育困難的 女子被氣哭,不吃飯,丈夫給她 雙倍的飯菜,還親自安慰她說: 「有我不比十個兒子還好嗎?」被 丈夫愛,物質豐富,但她就是被 困在不能生育的難處中。然後她 跑去殿裡默禱,卻被教會領袖誤 解為不正經的女子,喝醉了酒, 她不得不為自己辯解說明緣由。 接下來,這位教會領袖就說了一 句話:「妳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 願以色列的上帝允准妳向祂所求 的!」她就得平安了,回去吃飯, 臉上再不帶愁容了(參撒母耳記

上1:1-18)。當她去禱告的時候, 她還沒有懷孕,沒孩子的事實並 未改變,但是她裡面的想法改變 了她的情緒狀態。到底是教會領 袖的一句祝福安慰了她,還是她 在傾心吐意的禱告中得到了從上 帝而來的安慰,相信上帝必聽她 的禱告,應允她?我不知道,但 從這個故事中,我學會像她一樣 禱告,把自己的需要全然交在上 帝手裡。這正是改變我情緒的想 法:都交給上帝,上帝愛我,必 不虧待我。這樣我就可以從難處 困境、消極情緒中喘口氣,看開 來,最終走過去。

現在的情緒管理

接受上帝作我的生命之主 後,我在情緒管理方面也逐漸從

讀聖經和禱告中慢慢得到智慧。

第一步:對自己的情緒警覺。

這一步很難,瞭解自己比瞭解他 人難多了。看自己沒偏差,不包 庇自己,不為自己的失誤找理由 很難。我經常不是嚴於律己寬以 待人,而是嚴於待人,寬以律己。

當我對情緒警覺的時候,就有機 會有能力對情緒叫停。

第二步:疏導情緒。面對驚 濤拍岸,叫停並不等於情緒的浪 潮真的停在半空中,總要有個落 浪的沙灘。因為瞭解自己的情緒 化,我是完全繳械的狀態。一個 情緒的大浪拍來,我就禱告:主 啊!求祢趕緊撈我出來,祢知道 我沒有控制情緒的能力。祢來控 制我,不要讓我控制自己,我控 制不好。祢來作我的落浪沙灘, 傷害最小,而不是自己累半天築 起大壩,然後一下子就被情緒巨 浪打得稀巴爛。

第三步:認罪悔改。俗話說, 一個巴掌拍不響。對別人生氣的 時候,我可不是這麼想的。我想 的是:都怨他,他做了甚麼甚麼,

不可思議,沒有甚麼更不能讓人 原諒的了,走到哪說理都是他的 錯。我不止這麼想,也這麼跟教 會的姊妹講。雖然我沒覺察,但 是姊妹理解我在情緒裡,牢騷滿 腹,生氣的我只看到事情的一個 方面。姊妹總是積極聆聽陪伴, 我卻在傾訴抱怨中得不到平安, 翻來覆去,無可奈何。這時姊妹 會開導我:聖經說要愛你的仇敵, 現在怕是愛不起來,那就為對方 禱告吧!以禱告去愛那不可愛之 人。是啊!就算陌生人,我也願 意關心祝福,何況是親人朋友呢? 然而當我願意為傷害我的人禱告

的時候,卻發現這哪裡是禱告, 完全是對上帝重複一遍已經對姊

妹發過的牢騷。禱告變為:上帝, 祢都知道的,不用我再傾訴一遍,

或者是禱告中再控訴對方一遍。 就是這樣來到上帝面前,上帝依 然溫柔對待我,一點點讓我看到 自己的不是。接著我跟上帝摔跤: 是的,我錯了這麼一點,可他錯 的更多。最終有一天,不再揪著 對方的錯不放,不管對方如何, 先為自己的錯甘心來到上帝面前 認罪悔改。那時心裡的平安,真 的如聖經所說,我有平安如滿溢 的江河臨到。因為透過認罪悔改, 我自己不再困在罪中,也不再揪 著對方的罪不能忘懷,而是相信 上帝掌管一切,我必不致缺乏。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個勇不 是匹夫之勇,而是勇於來到主面 前認罪悔改的那一方。不再被情 緒控制,而是知道主愛我,主在 掌權,不被我情緒裡的滔天巨浪 轄制,仍舊相信主。每個人的經 歷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會在 情緒波動中經歷上帝的陪伴 和大能,只要你願意來到主 面前。太多的時候,我不願 意到主面前,結果就是吃完 虧,再乖乖回去。

親愛的朋友,也願上帝 幫助你的情緒之旅。 作者(中)與父母及兒子

回家的感覺真好 曉恩

生的意義究竟在哪裡?我 們為甚麼而活?「寄蜉蝣 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就是我 們人生的真實寫照嗎?半生以來

我一直在叩問,不,應該說這個 問題一直在縈繞著我,無論我躲

藏在哪裡。如果失去了存在的理 由,我們為何還要存在?

曾經從馬列主義開始,我在 各種主義、學說裡周遊,從「現 代」走進「後現代」,直至「後後 現代」去尋求人生的答案。後來, 我確信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人生 是孤獨、人生是重複、人生的意 義就是無意義。當我仰望星空時, 我感受到地球在宇宙中的孤獨; 當我舉目人間時,我看到人在人

海中的孤獨。這種孤獨、蒼涼感, 任何的友情、親情、愛情都無法 排解。人生的過程就宛如希臘神 話中的西西弗斯,將石頭推上山 去,石頭滾下來,再推上去;又 似中國神話裡在月亮中的吳剛, 不斷地砍著桂花樹,剛砍下一點, 那樹的傷口馬上就癒合了;還像 鄉間被蒙上眼睛拉磨的驢,一直 以為自己在向前進,實際上不過 在原地打轉而已。

幾年前在北京的時候,有一 個信主的弟兄開始向我傳福音。 已經變得「老練」「成熟」的我, 不再輕易「上當受騙」。應該說 我對基督教文化並不是很陌生, 但我始終將其視為一種文化的形

態;對聖經從來沒有涉及過它的 真實性問題,因為我一直將其作 為神話傳說對待。當他像「真的 一樣」給我講耶穌時,我竟然有 些憐憫他,覺得「這麼大的人怎 麼一點都不成熟」;但他毫不氣 餒,不斷給我傳福音,我有點「盛 情難卻」。他送給我一本英漢對 照的新約聖經,我說:「正好學 學英文。」打開書我忽然覺得那 書似曾相識,原來不知何年何月, 忘記了從哪裡來的同樣一本新約 聖經,正立在我的書架上。

隨後我帶著這本書去外地開 會,在飛機上開始閱讀。旁邊一 個外國人問我:「妳在讀聖經?」 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解釋說我是 做文化研究的,所以要研究研究 聖經。我跳躍著將新約從頭到尾

過了一遍,因為我認為有很多地 方重複。讀完我有許多的疑問, 例如關於猶太人的問題,關於 那些沒有信主卻要下地獄的「好 人」,如何看待人類所創造的文 明、文化的多樣性問題。逐漸地 我開始閱讀與聖經、人類史前文 明有關的書,瞭解之後漸漸認識 到耶穌確有其人,聖經中的許多 記載是真實的。

雖然我自己顧慮重重,卻鼓 動別人去信,認為別人沒有我這 樣的「心理負擔」。我鼓勵我的 丈夫去教堂,因為當時他一人在 外,在教會裡可以多交些朋友, 我知道教會裡的人比外面的要好, 也可以使他避免「跌倒」。我的 二姨已經到了肺癌晚期,我知道 信耶穌的人面對死亡的坦然,因 為他們真的相信有天堂。我打電 話給當地的基督教會,請他們派 人去給我二姨傳福音。他們派去 了一些老頭老太,這些人一進病 房就說「不求現世,只求永生」 之類的話,並說是她北京的親戚 讓他們來的。我表妹「義正辭嚴」 地說:「我表姊受過那麼多教育, 那麼有學問,怎麼可能迷信。」

然後,不由分說就將他們轟了出 去;但我還是將一些福音小冊 子給了我表妹,讓她給她媽媽讀 讀。我去醫院探望二姨的時候, 她已經憋得喘不過氣來,她說:

「妳給我禱告禱告,讓我能喘過 氣來。」但我憋了半天,羞於開 口,最後一扭頭跑了。我為她費 盡心機討來了特效藥,這藥使她 的生命又延續了一個多月。我現 在唯有盼望她不是因為我而失去 永生!

我來美國不久,丈夫突然遇 到了一位闊別已久的同學,他過 去的「哥兒們」。兩人竟然在同 一家公司供職,但因為不在同一 個樓裡,此前竟未曾碰過面。他

的那位同學幾年前信了主,是一 個很虔誠的基督徒,我們一家就 這樣隨著他開始經常去教會。

教會裡有很多屬靈方面的書 籍、影像、磁帶可以

借閱,有許多虔誠的、對聖經很 有領悟的基督徒,教會的弟兄姊 妹熱誠地幫助我們在屬靈方面長 進。雖然我還有許多疑惑,但我 懂得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能 用人的理智去理解上帝,祂是神。

不必「杞人憂天」,祂所行的一 切是出自對人類的大愛。人無完 人,都有罪性,難道我沒有驕傲 等罪性嗎?當我換個視角認識上 帝、重審自己的時候,我的內心 享有了過去從未體驗到的平安。

在以後的讀經和團契生活中,我 終於完全來到主耶穌面前認罪悔 改,把自己的餘生交託祂掌管, 我真切地感受到主對我和我一家 的愛。當你知道宇宙萬物的創造 者就是你天上的父,祂時時在看 顧你、保守你時,你就不再是蜉 蝣、螞蟻了。我們每個人都是按 照祂的形像造的,並且要在祂那 裡享受永生,這種感覺是 何等的美妙,我們還有甚 麼可畏懼的?

現在,我可 以說:「我回家 了,回家的感覺 真好!」

父母年邁,

福音傳不進去怎麼辦?

曉君信箱

親愛的曉君:

我的父親今年 93 歲,母親 87 歲。他們住在老年公寓裡,我 每週末過去給他們買菜、料理家 務。平時他們要看醫生時,我就 帶他們去就診。生活上凡我能做 的,我都會盡全力幫扶他們。20 多年來,我也曾多次嘗試給他們 傳福音,但無神論的世界觀在他 們心中根深蒂固,他們對福音很

抵觸。每次去他們的公寓,看到 他們帶著衰老和病痛的身體,活

在毫無指望、毫無喜樂的光景裡, 我心裡難過極了。除了今生沒有

生活品質,他們不知道一個人若 不信耶穌救贖的大能,其最終的 結局將是多麼可怕!我知道這個 結局,因此心中常常憂悶焦慮, 甚至絕望。我曾無數次向主呼求 禱告:「主啊!求恩主憐憫他們, 讓他們能認識祢,接受祢捨命的 大愛與救贖!」但這種呼求似乎 沒有看見甚麼果效。他們在世上 所剩的日子不多了,我實在不敢 多想,心情因此常常會跌進深深 的谷底,無法振作起來。請問, 我到底該怎麼辦?謝謝您! 愛父母的絕望人

親愛的愛父母的絕望人:

讀你的來信,深深理解你為 年邁父母抗拒福音的焦急心情。

如你所說,兩位長輩現在是「帶 著衰老和病痛的身體」,因為不

認識主耶穌,如其他沒信上帝的 人晚年一樣,「毫無指望、毫無 喜樂」。你自己信了上帝,嚐到 了救恩的滋味,有平安喜樂,當 然巴不得他們也能認識上帝,得 到永生,而且將來有一天與你在 天堂永不分離。

但是給自己的親人,特別是 父母傳福音,對每一位基督徒都 是重大挑戰。老年人的特徵是比 較固執,對年輕人沒有耐心。他 們心裡很容易有種逆反:「我看 著你長大,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 還多。」父母看著我們長大,無 論我們如今有怎樣的成熟,成長, 成就,他們都太瞭解我們,就不 太願意我們反過來給他們灌輸與 他們一輩子世界觀不同的東西。

畢竟他們從小到老都是在無神論 的環境下生活和薰陶,有些 還長期在政府部門工作,

是官員或是教授,對福 音的抗拒是很自然的事。

先入為主的理念容易牢固,如一 張白紙寫過字,畫過畫,再塗改, 談何容易?更何況,接受主耶穌 為我們生命的主,是一場屬靈的 爭戰。魔鬼也害怕我們親近上帝, 得救贖,必定會進行百般阻撓, 讓我們不願承認自己是罪人,不 願意相信有一位看不見、摸不著 的上帝,不願意相信有一個就在 眼前的永生。那我們是不是就要 放棄這份孝心呢?不能。我們還 能做甚麼?我提幾點建議,也許 你已試過,那就持之以恆地堅持 下去。

一、活出見證

傳福音最首要的是活出好見 證。真實的信仰絕不局限於教條 式的規勸,乃是自然流露於生活 中的生命改變。因為父母對子女 的個性、脾氣、習慣瞭如指掌, 最具說服力的傳福音行動,是讓

他們親眼看見子女信主後的改變。

我們一旦有新變化,他們會非常 敏感。比如說以前我們一遇事就 焦慮,現在活出信心,凡事禱告 交託上帝,從心裡流露出喜樂; 以前好生氣,現在變得更寬容, 更有愛心和耐心。對老人的孝心 也是不厭其煩,哪怕自己很忙, 哪怕他們囉嗦和固執,特別是傳 福音時,態度一定要平和,切莫 因他們不信而急躁和生氣,甚至 批評。要站在他們的角度提醒自 己,努力理解他們的「不理解」, 多思考他們的困惑和挑戰,多一 些包容和忍耐。要默默不斷地為 他們禱告,凡事多說造就人的話。

生活的見證就是飄散在家裡的基

督馨香,印證口傳的真實。在等 待的同時,我們可以盡力讓他們

體會到我們的愛,但最終還是要

靠聖靈在他們心中親自做工才行, 因真正能改變人心的只有上帝 自己。

二、恆切禱告

20 多年來,你曾多次嘗試向 父母傳福音。我相信你父母雖沒 接受福音,但應該聽了福音的基 本信息,就是人生來就有的罪性 是人人都死的原因,上帝的兒子 耶穌基督為拯救人類,道成人的 樣式,聖潔的祂為贖我們的罪而 死在十字架上,又死後復活,戰 勝了死亡。凡願意認罪悔改信耶 穌的,罪就被代贖和洗淨,並得 到永生。這個福音道理並不複雜, 但信祂太難,因為超過了人的理 性邏輯;加之撒但在人心裡會有 各樣聲音阻攔人認識上帝,所以 接受福音需要人的信心及聖靈的 開導。我們需要恆切為他們代禱, 鑒察人心的上帝,總能用特別的 鑰匙開特別的心鎖。人心驕傲, 我們靠自己的能力和口才,無法 讓人心服。除了你獨自禱告,也 可以請教會的弟兄姊妹們一起代 禱,而且你還可以嘗試在他們面 前為他們代禱。你每次探望他們

時,請他們允許你為他們做一個 簡短的禱告再離開,把他們接下 來的日子(健康、睡眠、飲食、

心情等)交託在慈愛的上帝手中, 求上帝保守看顧他們,賜他們救

恩;特別是當他們身體軟弱、心 靈懼怕的時候,他們在你的禱告 中除了能直接感受到兒女對他們 的愛和關切,不知不覺中也面對 著掌管人心的上帝,他們甚至可 能會漸漸依賴你為他們禱告。

在中世紀古羅馬帝國時有一 位虔誠的基督徒媽媽,兒子不信 上帝,且生活很墮落。她越禱告, 他越做得罪上帝的事,但媽媽不 放棄,一直禱告 32 年。兒子終 於回頭悔改,後來成為教會歷史

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寫了《論三 位一體》《上帝之城》《懺悔錄》 等名著,這個人叫奧古斯丁。長 輩為小輩得救恩,靠的是禱告, 小輩為長輩得救恩,同樣需 要禱告。「……這福音本 是上帝的大能……。」

(羅馬書1:16)正如上 帝自己所說的:「……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 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

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4:6) 三、智慧幫助

當然禱告是求上帝做我們做 不了的事,上帝仍然要我們盡自 己當盡的責任,祂要藉著我們傳 福音來磨練和操練我們的靈命。

除了禱告上帝開父母的心,也要 求上帝賜我們耐心、愛心以及說 話、行事的智慧。

1. 福音道理生活化。 你父 母都是高齡老人,不要把福音講 得太難太複雜。我認識一位弟兄, 他信上帝後,就從年份的來歷、

星期天的來歷、中國醫院十字架 標誌的來歷等父母生活中都很熟 悉的事物上打開話題,分享自己 為甚麼信主及上帝如何改變他、 賜福他家的見證,話題都與自家 生活有關,他們聽得進去,也講 到渴望親人在天堂裡永遠不分離

的心願。另一位教會姊妹給父母 傳福音時,在一張紙片上印了四 句話:「耶穌基督是真神,我是 罪人求主恩,十字架上為我死, 我信耶穌得永生。」在這福音紙 片的背面放了一張全家福照片。

兩面都過塑後送給老人,他們因 著照片也不會扔掉福音信息。也

許聖靈會藉這幾句話在他們心裡 播下種子,並做鬆土的工作,使 種子發芽。當然,傳福音沒有刻 板的套路。

2. 邀請他人來關懷。如果你 身邊有適合的主內弟兄姊妹,可 以用心安排他們多和你父母接觸, 也可以請教會的牧師師母去關懷 他們。他們本來就年邁孤獨,要

是有與他們年齡和經歷相仿的基 督徒去傳,聊聊天,談談心,可 能更有話題,更能共鳴。

3. 文字影像是工具。有位信 主的中國大學教授,只要開口向

父親傳福音,就容易鬧彆扭。他 們不在一個城市裡,只好常年寫 信,談生活時也談福音,推心置

腹地告訴父親人從哪裡來,要往 哪裡去,人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十多年後,父親終於願意多聽兒 子講福音,並決志信了主耶穌。

還有一位在美國的大學教授,母 親已是基督徒,傳福音給父親時, 父親很排斥。在父母來美國探望 她時,她因上班,就讓他們在家 看一些信仰見證的影像,也放一 些見證書刊。他們因為語言不通, 又沒有車子,無法出門,所以在 家沒事時就看這些影像和書刊。

後來終於有一個見證故事打動了 父親,他願上教會,進一步聽了 牧師講的福音,就決志信了主耶 穌。為了把真理表述得清楚明白 並避免爭執,建議你使用福音書 籍和影音資料。

親愛的愛父母的人,我不 想再稱呼你是「愛父母的絕望的 人」。你關懷照顧父母,也要注 意你自己的心理和身體健康。人

總是很希望能夠掌控一切,但我 們不是救主,只有上帝才是。不

要灰心,上帝做事有定時,往往

人的盡頭就是上帝的開始。你只 要盡孝心幫助,恆切禱告,剩下 的事當交給上帝。我們會為你和 你父母禱告,求上帝給你智慧和 能力,開你父母的心門。我們的 上帝是聽禱告的真神,我們應該

順服祂的帶領、祂的時間,願祂 的旨意成就!「但願使人有盼望 的上帝,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 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 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馬書 15:13)

請上本欄網頁 https://ccmusa.org/xj/xjcontent.aspx?id=tr

讀者來信

加拿大朱姊妹:我是《中信》月刊的多年讀者。我在加拿大,一 直給我年邁的父親傳福音。剛開始他還在電話視頻中忍耐聽幾句, 後來就不耐煩了,總是以還有事要做為藉口,不再聽下去。去年我 回中國時,帶著一摞我看過的《中信》月刊給他看,因為裡面有很多 信主的好見證,希望能解開他的結;但是他將雜誌放在一邊,並沒 有興趣。

回國一趟傳福音沒有甚麼果效,我帶著對父親救恩的焦急心情 返回加拿大。感謝主,兩個月後我父親在電話中對我說,他在家閒 得慌時開始看《中信》,看了一期又一期。他開始想更多地瞭解福音, 也時不時問我一些信仰問題。有一天,我問他願不願意在上帝面前 悔改,接受祂的救恩和永生,他居然答應了,跟著我做了決志禱告。 非常感謝你們在主裡的辛勞,你們雜誌上的很多文章都是真情實感, 把真理放在個人的生活中來見證上帝。願主賜你們智慧和力量,繼 續多多使用你們!

導子女面對 同 性 戀運動的 挑 戰

在歐美社會和政府幾乎都 接受了同性戀和同性婚姻, 所以很多學校都開始教導學生同 性戀和同性婚姻是正常可行的, 近年來更進一步推行變性、雙 性、跨性別和不定性別的運動。

因為學生通常認為學校教的所有 知識都是正確的,所以孩子們很

容易接受同性戀和同性婚姻。作 家長的如果不贊成這種文化或趨 勢,我們該如何與子女談論這些 事情呢?

一、父母先做好榜樣

向子女示範男和女的區別,

父親有男子氣概,保護家庭,保 護女性,肯擔當,沒有娘娘腔,

做男人應做的事;母親不要奪取 了父親的角色,要支持丈夫,表 現溫柔的一面。父母要真正相愛, 讓子女感受到男女相愛是何等美 好,實踐美滿婚姻給子女看,而 不是只在電影中出現。孩子們看 到作男作女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 這是最正常不過的。

二、肯定子女的性別

父母分別向兒女教導男女的 不同,男與女的外貌有何不同, 穿衣打扮和行為的不同,剛和柔 的配搭等。媽媽需讚賞兒子的英 俊,誇他的強壯;爸爸也需讚賞 女兒的美麗等,讓子女欣賞自己, 欣賞他人。

三、家庭性教育

不要依賴學校老師教性教 育,而由父母親自教導性教育, 因為性不只是行為,而是做人的 道德觀。從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 和別人的身體,都有文化和宗教 上的分別。同性戀、雙性戀和跨 性別也有道德觀的界限,華人家 庭不必接受美國主流文化的標準。

性開放帶來的病患(身體和精神 上)是有目共睹的,父母需教子 女做明智的選擇。

四、合法不等於好事

父母要跟子女解釋現今社會

有些合法的事未必是好事,我們 做了就很可能帶來傷害,例如吸 煙、吸大麻、喝酒、色情、賭博 等,在很多地方都是合法的,但 對人有害,對家庭社會和國家都 有破壞。所以好孩子不應做這些 事,也不要受朋友引誘去做;而 同性戀和變性等行為也是列為此 範圍之內,雖然被合法化,也要 盡力避開。

五、有損健康

父母要跟子女解釋在互聯網

上可以找到不少醫學文章談論同 性戀肛交的害處,因而引起同性 戀群體很多疾病和傳染病,例如 性病、愛滋病、大便失禁、肝 炎、直腸癌、猴豆、精神病等。

這些病症在正常忠心的一夫一妻 中是很少發生的。另外現時政府 推行的兒童變性的醫學程式,是 在兒童八歲時就給他們服用一種 叫 Lupron 的藥物。這種藥物可 以強制性降低體內荷爾蒙的產生, 通常給性罪犯服用以致大大減低 他們的性衝動,現在沒有經過 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 准便給兒童服用,阻止其發育, 幫助他們變性。Lupron 的副作用 會讓兒童有骨質疏鬆症、關節炎、 視力不佳、疲倦、失憶和情緒波 動等。進一步便是用手術切除和 改造生殖器,使在變性過程中的

青少年痛苦不堪。父母要告訴孩 子愛他們,保護他們的身心靈健 康成長,避開不健康的行為。

六、身歷其境

如果孩子聽了以上教導還不 信服父母,仍然相信同性戀和變 性可行的話,還有一個方法可以 試。父親可以向孩子講這樣類似 的話:「孩子,你認為同性戀和 同性婚姻是正常的,是嗎?那我 想預先告訴你,明天你放學回家 時,你的媽媽將已不在家,因為 爸爸發現原來我是同性戀者,所 以我要和你媽媽離婚,請她搬出 去,而請陳叔叔搬進來,你將會 有兩個爸爸,你說好嗎?」又曰: 「孩子,你認為變性是可行的嗎? 那我想預先告訴你,明天你放學

發現原來我是女人長在男兒身, 我會做變性手術,所以你暫時會 有兩個媽媽,但我不肯定將來會 不會愛上另一位男子。若是發生 的話,我將會和你媽媽離婚,請 她搬出去,而請那男子搬進來, 那時你將會有兩個新的爸媽,你 說好嗎?」聽了以上的例子,你 的孩子十有八九都會說:「我不 要,我要我的媽媽。」而當他感 受到這荒唐的事可能發生在他身 上時,他便會如夢初醒,不再受 外界愚弄。

聖經中上帝對邪惡人行各種 壞事深惡痛絕:「他們雖知道上 帝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 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 別人去行。」(羅馬書1:32)這不 就是當今的寫照嗎?向入世未深 的兒童下手,成功率會很高,但 是末世人會「掩耳不聽真道,偏 向荒謬的言語。」

(提摩太後書 4:4)所以,父母有責任教導子 女避開邪說。「要教訓你們的兒 女,無論坐在家裡,行在路上, 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 命記11:19)保護子女,不就是 父母應做的嗎?

光與生命的光

嚴惠來

光與空氣、水、土壤、食

物一樣,都是人及各種生 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缺少任何一樣,一切生物都無法 生存和生活。

光通常指照耀在物體上,使 人能看見物體的那種物質,如日 光、燈光、月光等(總稱為可見

光),還包括看不見的紅外線(也

叫紅外光線或熱線)和紫外線(也

叫紫外光)。在日常生活中,利 用自然光線作為光源的稱為自然 採光;利用燈光照亮室內、場 地、車中等作為光源的稱為人工 照明。

光能分開、驅散黑暗:有了 光,人在黑暗中行走而能看見周 圍的路不致跌倒,因為光所到之 處黑暗立即被分開、被驅散;有 了光,能使人見到物體,從事學 習、工作和生活等各項活動。生 物生長和發育有賴於光線的照射,

在光線照射不到之處生物發育受 阻,也可能死亡。綠色植物的葉 綠素在日光照射下,通過光合作 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製成有機物 質並排出氧氣,而有機物質和氧 氣是人與動物生存和生長的必需 物質。光是生命的能量,能帶給 人生命,沒有光,許多生命將會 死亡。光還具有殺菌作用:對已 受細菌污染而不能煮的棉衣、被 褥、床單等,可利用日光曝曬四 至六小時,能消除或殺滅其上的 病菌。醫學上常用紅外線、紫外 線等照射,用來治療某些關節炎、 皮炎等疾病。物質由於光的照射 而產生化學變化,如照相資料的 感光、顏料的褪色等都是由於光 化作用的結果。日光有助於睡眠: 據研究發現,人每天如照射 15

分鐘自然光(陰天在家中以日光 燈照射也可),當會受益匪淺。

生命的光

「生命的光」是指耶穌(參約 翰福音1:4;8:12)。因為只有耶 穌的真光,才能把世界和人的黑 暗(明顯的或隱藏的罪惡和過犯) 統統顯明出來。聖經中提到「上 帝就是光。」

(約翰一書1:5)光 代表公義、仁愛、善良、純淨、 真實、聖潔和可靠;黑暗代表罪 惡和邪惡。「上帝是光」是全然 聖潔和真實,只有祂能夠引導人 脫離黑暗的罪惡。在上帝的真光 中不論是善,是惡,都會原形畢 露,無一能逃避。在黑暗中無法 分辨善良與邪惡,但在真光之中 就能分辨清楚,正如黑暗在光的 面前無法存在,罪惡在聖潔的上 帝面前也無立足之地。

聖經說:「凡接待祂的,就 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 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 12)所以,信(接待)耶穌的人, 就得到上帝的永恆生命,這生命 就是人的光。這光是真光,不但 能使人認識真理,而且還能使人

過愛上帝愛人、恨惡罪惡、遠離 黑暗的生活。一個得到真光的人, 必定會轉變不良的行為嗜好(吸 煙、酗酒、吸毒等),建立良好 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適宜體 育鍛鍊、重視預防保健等),促 進身體、心理和心靈的健康。

耶穌對門徒們說:「你們是 世上的光。」(馬太福音5:14)信 耶穌的人,要遵照耶穌的教訓, 把耶穌生命的光照在人前,在日 常生活上要有好行為,愛弟兄、

愛鄰居、愛眾人;應當使人對上 帝的事發熱心,用愛心使人感到 溫暖,這樣便能將榮耀歸給在天 上的父。如果我們都能行在上帝 生命的光中,我們的家庭、社會、

國家,乃至世界就會發生奇異的 大變化,不僅使我們的身、心、

靈健康,而且會有耶穌所賜的平 安、喜樂、諒解與和睦。

昔日有一位傳道人,在非洲 的野蠻地方傳道。他的妻子被野 蠻人殺死,他的兒女也被殺害, 他自己亦被囚禁,準備在某日某 時斬他的頭來獻給他們的偶像。

幸而有一天晚上忽然森林大火, 野蠻人匆匆逃亡,這位傳道人也

得機而逃。當他剛走出監房時, 突然聽見東方火堆中有小孩的叫 喊聲,他連忙跑過去把那孩子搶 救出來。原來那孩子不是別人, 正是野蠻人酋長的獨生子。傳道 人把孩子救了之後,跑去交給正 在哀哭焦急的酋長。此時酋長被 傳道人以善勝惡的愛心所感動, 就下令全體部落的人都要相信耶 穌,於是主耶穌為他在當地開了 傳道之門。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斐勒 (1839-1937)勤奮能幹,生前全 力做生意掙錢,賺到億萬財富, 到年老時才信耶穌。信耶穌後不 但生命改變,對金錢的看法也徹 底改變。當他領悟到聖經「施比 受更為有福」的真理後,反過來 開始儘量捐輸,盈千累萬地施給

需要的人。比如為促進人類公共 衛生及醫療設備,他成立洛克斐 勒基金會;又捐獻巨款在中國北 京創辦一流水準的北京協和醫學 院,為中國栽培了許多優秀的醫 生。洛克斐勒享年高齡 97 歲時 才安然離世,而其墓碑上是這樣 寫的:「我在地上所投資的都會 過去,但在天上所投資的將存到 永遠。」

退休前,我本人原是中國浙 江省某醫學院的老師,也是職稱 評審委員會成員。某日一位老師 來我家中,要我在評委會開會時 推薦他,當時還送紅包給我,被 我拒絕了。我對他說:「我是基 督徒,一概拒絕任何人為評職稱 送我任何東西。」他非常感動地 離開了。我認識到:收不義之財 的紅包是在黑暗中行,我們應當 按聖經的教導作「世上的光」。

朋友,如果你尚未相信主耶 穌,當你享受上帝所賜予的日光 時,更請你來接受耶穌基督生命 的真光。這真光能使你得到永恆 的生命,使你走向平安、喜樂的 永生道路。

不一樣的 名利人生

鄒長江

萬有來自上帝

人所追求的名利其實都是虛 名虛利,因為人類所有的創新和 勞動,歸根結底都來自於上帝的 創造物。比如人改進生產技術或 農作手段,使水稻、玉米或其他 農作物產量有所提高,發明者本 人得到名利,我們人群也藉以得 利。孰不知,水稻、玉米或其他 農作物生長的土壤,甚至整個地 球都是上帝創造的,而且肥料或 農具的元素也源於上帝的創造。 科學家發現某個藥物能治療某 種疾病,發明者本人得到名利, 某些人群也藉以得利(延長壽命 等)。孰不知,若沒有上帝造的 空氣,我們活不過五分鐘;沒有 水,人也活不過幾天……。不是 人的發明創新不重要,但不要在 名利上過分看重,更不要驕傲自 大。如果與上帝造天造地、造世 間萬物的大能相比,這些發明創

新還有甚麼可誇的?我們哪時哪 刻不是仰仗上帝的恩賜而活?除 了剛才提到的空氣、水以及土壤 以外,如果離開日月星辰,衣食 住行,我們連活著都談不上,那 些「名利」又算得了甚麼?

生命重於名利

上帝的兒子主耶穌道成肉身

在世上,一句話或一個動作就使 瞎眼得看見、五餅二魚使幾千人 飽足有餘、死人得復活。人類奮 鬥了幾千年,尚做不到這三樣中 的任何一種(手術可使白內障患 者恢復些視力,但和天生瞎眼得 看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看看 耶穌做的那些,可曾要過甚麼人 間名利?祂做這些以後,感到高 興的不是自己能得到甚麼,而是 為更多的人願意認識上帝,跟隨 上帝而高興。祂從來沒有貪戀過 人間的甚麼名利,如果祂真想要,

只是舉手之勞的事。

人間的「名利」帶給你的不 過是人的捧場,或升職加薪等好 處。名會被忘,財會耗去,到老 來還是兩手空空。人生最寶貴的 名是甚麼?是得上帝兒女的名分: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 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

(約翰福音1:12)人生真正的利 是甚麼?是得永遠的生命。「上 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 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 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3: 16)

此名此利,無論我們在世上 貧富如何,能力如何,只要願意 都能得到。因為這些都是上帝給 我們的恩典,是祂在十字架上付 出生命的代價為我們所預備的。

只要我們這些罪人到聖潔的上帝 面前認罪悔改,憑著信心就能免 費得到,且終生享受。朋友,願 你早得這樣的名與利。

猜年齡

羅妮麗

一天,我去一個幼稚園檢 查環境和教學情況。我來 到一個三至四歲的幼兒課堂,孩 子們正在室外活動。有一群孩子 在沙池裡做蛋糕,我對孩子們說, 能不能給我做一個生日蛋糕啊? 小朋友說好啊,他們就開始用沙 土做出了一個「蛋糕」。有個小 男孩從地上撿來樹葉和花瓣把蛋 糕裝飾一下,然後他們就開始慶 祝我的「生日」。準備點「蠟燭」 時,有個孩子問我幾歲。我反問 他們:你們說我幾歲了?於是孩 子們就開始數數。有的說我三歲, 有的說我四歲,猜啊猜,這時有 個女孩很興奮地說她猜對了,是 七歲!結果孩子們又蹦又跳,同 意她猜的,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開 心地為我慶祝「七歲」生日。忽 然有個小孩子問我:「妳怎麼那 麼老呀?」我看著這群天真可愛

的孩子,就與他們一起歡呼遊戲。

我沒有告訴他們我的真實年齡, 因為 50 多歲的數字對他們的理 解力來說,太難了。

孩子們這個年齡段,能自主 地數到七,已相當不容易了。我 們成年人能從「1」數下來,也是 有個限度,不可能數到盡頭。孩 子們的認知是有限的,成年人的 認知同樣有限;而有限的人來揣 摩無限的上帝,還自以為是,就 像三歲孩子數到七,就以為猜對 了我的年齡。這讓我很感慨,上 帝創造的人,是在時空之內的有 限者,體力有限,智力有限,壽 命有限。所以要認識上帝,不是 靠我們的聰明、智商、經歷,而 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 要顯明上帝的義。」(羅馬書3: 25)一句話,只有靠信心,人才 能認識無限的上帝。

你願意相信  耶穌基督嗎?

若願意,請做以下禱告:

天父上帝,我從心裡承認祢 是獨一真神。祢愛人類,曾差遣 祢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 被釘十字架,用祂的寶血洗淨我 們的罪;第三天從死裡復活,救 我們脫離死亡的權勢。我相信耶 穌基督是人類唯一的救主,是道 路、真理、生命,只有藉著祂, 我才可以回到祢那裡,認識真理, 得著永生。我明白以往因不認識 祢,我是個罪人。求祢赦免我, 接納我作祢的兒女,幫助我更多

地明白真理,堅定信心,一生跟 隨耶穌,遵行天父祢的旨意。奉

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你若做了以上禱告,希望你填寄「讀者回應」 (本頁右表)與我們聯絡。

歡迎投稿

1. 期盼您用文字事奉主,請勿一 稿多投。

2. 來稿請註明中英文姓名、電話、 電郵、住址及所屬教會名稱, 供內部存檔。

3. 來稿寄至 lit@ccmusa.org,採 用結果會儘快告知。

我的姓名(英文)

地址(英文)

電話

電郵地址

Ⅰ. 本期讀後感或心聲分享

( 8/2024 )

□我尚未相信,盼能進一步認識耶穌,請寄有關信 仰材料。

□我願意相信耶穌。(第一次決志)

□請為我介紹教會(語言)

□訂閱幫助我讀聖經的每日靈修雙月刊 《 》

□我已是基督徒。

Ⅱ. 請為我以下的事代禱

Ⅲ. 我願支持貴刊

□我要把福音刊物送給親友,請每月給我: 本(中文* 繁體 /簡體月刊) 本 Challenger(英文季刊)

□我願分擔印製費,茲附上 元。

Ⅳ. 自己訂閱及介紹新讀者(可準時按期收到) 姓名(英文)

地址(英文)

電話或電郵地址

姓名(英文)

地址(英文)

電話或電郵地址

* 請圈選 繁體 /簡體 本。如地方不夠,請另紙填寫。

24 8/24

奉獻支持中信事工,請用以下方式: (美國境內奉獻者收據可作減稅用)

1. 用美金支票或銀行匯票:抬頭請寫CCM,寄中信地址: P. O. Box 750759, Petaluma, CA 94975-0759, USA。

2. 網上奉獻(信用卡或PayPal):請到中信網頁 www.ccmusa.org,或致電中信(707)762-1314。

3. 網絡銀行 Online Banking 每月自動轉賬。

4. 奉獻股票或互惠基金(Mutual Fund),請轉賬中信戶口: CCM’s A/C with Charles Schwab 2288-9880, DTC # 0164 Code 40;並電郵通知中信: accounting@ccmusa.org。

5. 特別捐贈遺產策劃:歡迎來電(707)762-1314或電郵 ccm@ccmusa.org跟我們聯絡,中信可提供幫助。

更改資料或停訂:

□ 調整刊物數量,由份改為份。

□取消重複刊物(編號 )。

□ 停止訂閱。

□ 更正姓名、地址:

姓名(英文)

地址(英文)

電話或電郵地址

免費索取

問世人最愛甚麼,十個裡 面可能八個會說:最愛錢。

錢少了怕餓著,錢多了仍嫌不夠, 大家晝思夜想的是如何賺到更多 的錢。有人拚命打工,有人拚命 省錢,甚至有人去偷去搶,最後 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

是的,我也同意沒有錢是萬 萬不能的。我們要在世上生活, 要食人間煙火,處處得花錢。日 常開銷,水電煤氣,房車保險, 讀書旅遊,哪一樣都少不了用錢。

可是錢從哪裡來?我們又如何能 夠一生不缺乏?

聖經上說:「施比受更為有 福。」(使徒行傳20:35)又說:「好 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 必得滋潤。」(箴言11:25)這裡 已經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要想 一生不缺乏,就得施,就得捨。

★《蒙福的「新生」》(簡體)(迎新單張)

★《奇妙的心臟》(福音單張)

電話:(707)762-1314

電郵:ccm@ccmusa.org

捨之後才有得,得之後再捨,這 樣就如耶穌應許給世人的:「你 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 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

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 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 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加福音6: 38)這是創造萬有的上帝給人的 應許。

曾經讀到老子的《道德經》 裡的一段話:「天長地久。天地 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長生。」上帝創造的天地, 因為它們的存在不是為了自己, 所以上帝讓它們能夠長久而存。

人要效法天地的精神,天行健, 普施甘霖,日月輪照;地勢坤, 厚德載物,百穀生焉。天地的施 予從未間斷,但是它們卻從不缺 乏;它們並不索取,而是任運自 然,遵循宇宙之道,這宇宙之道 便是「捨」的精神。若我們除自 己夠用以外,能夠「甘心施捨, 樂意供給人」(提摩太前書6: 18),那麼上帝就能將各樣恩惠 多多地加給我們,使我們凡事常 常充足(參哥林多後書9:8),充 足之後就「可以多多施捨」(哥

林多後書9:11)。如此,我們何 須整日為錢財愁煩,我們的一生 必不缺乏。

耶穌為世人捨棄了自己的生 命,但是祂把更豐盛的生命賜給 了人,自己也在高天之上,坐在 上帝的右邊。曾經親眼見到或親 耳聽到許多傳道人、牧師甘願放 下自己豐厚的待遇去傳揚福音, 拯救人的靈魂。雖然他們手頭的 錢財並不寬裕,但是他們一生不 缺乏,他們的兒女敬虔,家庭和 美。上帝在他們手裡所辦的一切 事上賜福給他們,使他們不必為 地上的所需而憂慮,因為他們已 經將財寶積存在天上,「為自己 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 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 摩太前書6:19)

朋友們,若我們能「先求祂 (上帝)的國和祂(上帝)的義」 (馬太福音6:33),不僅這一生不 缺乏,更有將來在天堂裡永恆的 豐盛等著我們。

我們都

急功近利 白衣

我們都急功近利。寫作的希望有神來之筆, 一揮而就;讀書的希望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做 生意、買彩券的希望一本萬利;經濟低迷時,市 民希望政府早日推出立竿見影的政策,改善經濟; 病人切望藥到病除;我們禱告祈望神蹟快現。總 之要快,要有好結果,最好馬到成功。

然而上帝的意念不同於我們的意念,上帝的 設計是「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傳道書3:1)揠苗助長反把事情搞砸。愛迪生試 用了 1,600 種材料,才成功發明電燈。亨利 • 福 特破產五次,才創立了福特汽車公司。上帝用了 30 年鍛鍊約瑟,才讓他作埃及宰相;又用了 80 年造就摩西,才差他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很多偉 人都經過千錘百鍊,通往成功的路並非坦途。

忍耐不容易,卻是必須學習的功課。沒有忍 耐,我們將無法穿越彷彿永無盡頭的風雨,像很 多人那樣會選擇放棄。沒有忍耐,我們無法忍受 那些我們視作不可愛的人。沒有忍耐,我們永遠 無法體會上帝的心意,不明白祂為何不立刻懲罰 罪人。沒有忍耐,我們不可能完成上帝的旨意。

求上帝幫助我們除去急功近利的心,「脫去 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 頭的路程。」

(希伯來書12:1)行完上帝的旨意, 直到得著祂的應許(參希伯來書10:36)。

PERIODICALS

Chinese Today , P.O. Box 750759, Petaluma, CA 94975-0759 U.S.A. 歡迎線上訂閱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