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季刊151期

Page 1

JULY 2022 151 Vol.
CONTENTS 目錄 專訪人物 熱愛鄉土 筆耕不輟的紀錄者 │ 02 當期專題 烈嶼新生 走讀芋香之島 │ 08 烈嶼黃厝三層樓的故事 │ 10 姐妹花再現第二春 蔡師傅手工麵線 │ 14 東林北街古早味 剉冰 │ 18 飄香數代的烈嶼平民美食 │ 24 源興興柑仔店 │ 28 南樂閣老洪天映與群聲南樂社 │ 32 職人藝象 糊紙技藝大師 翁文標 │ 36

文創報報

金門縣文化局許績鑫局長談  文創發展的目標 │ 42

藝文現場 藝文線上 金門文創生活節  成果發表巿集上菜囉 ! │ 44

走讀社區 看見南風隙古道  綠色風獅爺的故鄉 │ 50

文藝青旅

植創 jGarden 落腳後浦藝文特區 巧思廢棄物媒材手作創意品 │ 56

一碗牽起兩岸情的麵 民族小吃 │ 60

熱愛鄉土

筆耕不輟的紀錄者

林馬騰 Lin Ma Teng

人物
專訪

文‧圖/楊彧

「金門文化獎」第 4 屆得主林

馬騰,秉持一生對鄉土文化的熱 愛,孜孜不倦於地方古文物的尋

覓、蒐集,建檔保存,並作成口

述歷史紀錄,也將親身經歷撰寫

成 15 本書,是本地知名的文史

工作者。

投筆從戎 一生戎馬的光榮歲月

林馬騰,現年 78 歲,烈嶼上林人。但他的 父輩前五代,在清中葉五口通商時就下南洋,前 往新加坡謀生,他祖父的弟弟林信屏經營航運業 得法,賺了不少錢,於是在民國 25 年寄了 5 千 大洋回來,蓋了一座目前為縣定古蹟的「林信屏 洋樓」,次年落成,這座洋樓後來也陪伴了他的 大半生。

4

幼年的林馬騰正好碰上國府從大陸撤

退到臺灣,到處兵荒馬亂,目睹戰爭亂

象,經歷過數次砲戰,他做過流亡學生、

自耕農、民防隊、軍中雇員等,一直到民

國 53 年,他毅然輟學從軍,考取政戰專

修班,成為一名職業軍人,但也因此改變

了他一生的命運。

被砲彈擊中

「我曾駐紮大膽島一年,擔任少校

營輔導長,民國 64 年碰到蔣公逝世,在

4 月 7 號那天,我已從大膽島移防回小金

門,駐地在龍蟠山發電廠旁,當晚共軍以

大量宣傳彈砲擊金門,其中有一發竟鑽進 30 公分厚度的中山室掩體,剛好打中我 右側身體,當場臂斷髖骨裂,肚破腸流, 緊急送後頭野戰醫院,因傷口太大,輸 血 2 萬多 CC,才從鬼門關搶回一命,後

來送到三總住了一年,經過多次開刀、復 健,最後才坐在輪椅上出院。」回憶這段 過程,林馬騰還是激動不已。

服務軍旅時,林馬騰曾參與「國光計 畫」演訓、「砲戰十周年」備戰、中美聯

合演習、擔任開鑿坑道、戍守大膽島等艱 鉅任務,曾榮獲全國「模範連隊」、「莒 光連隊」、「政戰楷模」等,獲頒勳獎

5
林信屏洋樓目前是縣定古蹟

家裡活脫是一座文物館

章數枚,在任砲兵營少校輔導長時,被敵 砲重傷,因為身障不適合軍旅,他只好辦

理退伍,獲得國防部頒發「作戰二等殘」

撫恤令,不過,他很感激當時的總戰部主 任王昇上將,曾三次撥冗親臨病房探視,

後來又下手條讓他轉回故鄉到烈嶼國中服

務。在烈嶼國中,他先從幹事做起,後來

升任組長,一直做到民國 92 年退休,前

後 28 年之久。

重拾筆墨 話我鄉土

「退休前我一直在想,退休後我要做

什麼?」喜歡古物,熱愛鄉土文學的林馬

騰,就把他的親身經歷寫成《走過滄桑歲 月》,這是他的第一本書,此後他以訪問

耆老、搜集史料等方式,以及親身經歷, 撰寫出版著作計有:《烈嶼的烽火歲月》、

《細說烽火話烈嶼》、《大膽島的風雲歲 月》、《金門的烽火煙塵》、《烈火淬煉 的島嶼—耆老口述歷史》、《風雞履痕— 老照片說故事》、《秘島—大二膽島的秘 境秘史》、《福佑上林—烈島鍾英映古

莊》、《古物舊事世代情》、《開鑿九宮 坑道那段歷史》、金門村史《古韻今輝—

上林鄉社史》、《思古幽情大膽島》、《將 軍爺的故事與籤解》、《老兵憶舊—大膽 島雜談》等 14 本著作,最新的一本《老

6

兵故事—悲壯的歲月》也在編印中。

此外,參與編撰出版書籍計有:《烈

嶼鄉志》、《上林林氏族譜》、《烈嶼風 情》、《烈嶼景點導覽》、《大膽導覽解 說》等 10 餘冊。

林馬騰從民國 95 年催生烈嶼「文化

館」的過程,更令人嘖嘖稱奇,他說,如

果不是天時地利人和,也不可能催生出文 化館。

當時剛好碰到文建會在推動各鄉鎮成 立文物館,又剛好碰到烈嶼鄉公所搬新

家,原本消防隊想要爭取使用舊的鄉公

所,但當時的鄉長林金量認為不適合,支

持他成立文化館再利用,此後他一直擔任 志工,輔導館務運作,而成為一個富有內

涵的熱門觀光景點,遊客已逾百萬人次, 創地方文化館成功的先例。

「那時剛好很多民宅拆遷改建,很多

老物件都被丟棄,我們就把它撿回來,適 逢烈嶼國中的林福德老師退休,我們志同 道合,就一起做田野調查,並向文建會申 請三年經費補助,文建會後來以專刊介紹 《在垃圾堆撿來的文物館》,可以想見烈 嶼文化館成立確實十分的艱辛。」

林馬騰夫婦育有一男二女,都已成家 立業,子女都很孝順,有五個內外孫,夫 婦享受子孫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幾十年 下來,林馬騰對地方文物的保存和傳承, 樂此不疲,即使身體的病痛也不會讓他懷

憂喪志,甘願做一個快樂的文史志工。

7
多年來累積 15 冊的創作

烈 嶼 L i e y u

當期專題

新 生

走讀芋香之島。

文‧圖/林麗寬

三層樓,在一般的城市屬於矮房子,然而在烈嶼鄉曾經是最高 的大樓,黃厝三層樓是當地很有知名度的「名店」。

店名來自於駐地師長的巧思

「黃厝三層樓硬體建築於民國 75 年興建,初時只蓋二樓,因 房子不夠居住,經師部長官幫忙,本於一樓開雜貨店、二樓設餐 飲部、三樓自住原則,方獲同意蓋高三樓,76 年竣工。朋友提議

以『三層樓』直接當店名。一日師長來家,認為逕用『三層樓』 稱名太通俗,因此改定『黃厝三層樓民宿』。因全採用烈嶼芋頭 入菜,如僅以芋頭訂店名又深覺不妥,幾經思量,終於確定『三 層樓芋頭餐館』。」莊姊猶如電腦般,井然有序陳述民宿與餐館 的店名命名始末。

10

到處取經 主打芋頭食材

「為求展現與眾不同的特色,咱店殫

精竭慮多方研發創意料理。還曾遠赴大陸

廣西桂林試吃所謂很有名的荔蒲芋頭;又

遠赴台灣大甲、甲仙⋯⋯等地親自品嘗各

式芋頭食品,終於發現烈嶼芋頭因地質、

氣候和土壤的綜合孕育,特別芳香綿密、

入口即化,決意取為餐館主打料理食材。

初時先做芋頭冰、甜點,後續再融入金門 傳統芋頭料理。」老闆娘莊姊對創業經過

點點滴滴敘說明白:「赴台吃到海藻食品,

頗覺創意,我店也嘗試開發芋頭水餃、南

瓜麵,幾經挫敗,才臻理想。」

之後,再設想芋絲手捲、芋頭丸⋯⋯

等菜色,以及芋頭片、芋頭絲、芋圓、炸

芋頭角各種芋頭零食,和 XO 醬、桑葚醬、

辣椒醬、日曬地瓜簽等,歷經多次錯 誤,研發精神不減,但堅持使用烈嶼芋 頭卻是不變的執著。後因烈嶼芋頭須大 量採購,竟形成缺貨,該店因而提出只 要能削得掉皮,大小芋頭全部收購,一 舉打破烈嶼長久以來只兜售大芋頭的販 售模式。

以在地天然食材製作而成的零嘴深獲消費者喜愛
11
厚切香芋片榮獲台灣百大伴手禮肯定

烈嶼芋頭特色餐

「『芋香石蟹』曾是店中名菜之 一,為顧及生態和環保,唯恐小螃蟹被 抓光,刻意放棄不再出菜。並遵從輔導 老師的建議,除不斷研究特色菜外,也 設計二人以上即可訂合菜的特別點菜方

法,讓少數人亦可品嘗大桌型的烈嶼芋 頭特色餐。菜色分別為干貝蚵乾飯、蚵 仔煎、芋頭丸子、芋戀肉、芋絲手捲、 沙歲炒角瓜、烏坵紫菜魚丸湯、芋泥桑 葚綜合冰。」

現下,店中單點菜單有三類,第一類

冰品,計有芋泥招牌冰、芋泥雙胞胎、芋 泥桑葚綜合冰、紅豆牛奶冰、芋球燒仙草 等。第二類有手工芋頭丸子、芋頭鮮蚵麵 線、蚵仔煎、金門魚丸烏坵紫菜湯、鮮時

蔬、芋戀肉、干貝蚵乾香芋飯、芋絲手捲 等。第三類為簡餐:干貝蚵乾飯+金門魚 丸烏坵紫菜湯+青菜+芋泥丸子,一人份 170 元,讓獨身來客也可一嘗「三層樓」

的金門口味芋頭特色餐食。

12
芋泥招牌冰香濃好吃

其中伴手禮是第三代小老闆放棄台灣 高薪回來研發生產,年輕有為具創意,未 來店務蒸蒸日上,必然指日可待。「吃冰 配芋頭丸子,已成我店特殊景觀。」堅苦 卓絕、不畏逆境求新求變展契機,是「三 層樓芋頭餐館」的成功秘訣。

厚切香芋片  台灣百大伴手禮

在老闆賢伉儷孜孜矻矻努力經營,並

抓緊金門朝觀光產業發展的時代腳步,烈 嶼「黃厝三層樓芋頭餐館」除享譽饕餮, 亦獲獎連連:厚切香芋片名列「台灣百大

伴手禮」;《看見金門》遴選為「金字好

店」;經濟部評選為臺灣優質餐廳;金門

縣政府衛生分級評核為優等獎等。

豐富多樣的特色美食等您來品嚐

13

文‧圖/楊揚

到過烈嶼旅遊的人,對蔡師傅手工麵線一定不陌生,這家 位於湖下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附近的貨櫃屋餐廳,由蔡 子語、蔡育軒這對姐妹花經營,不但將父親的手工麵線工 廠發揚光大,而且還建立自己的口碑。

14

蔡子語說,她父親蔡錫嘉早年經營小

百貨做阿兵哥生意,但民國 83 年開始撤

軍後,生意無法繼續做下去,當地居民失

去了經濟來源,不知何去何從,父親只好

跟著友人學習製麵,在 88 年成立家族麵

線工廠,但品牌要被巿場接受需要時間,

所以一開始也是慘澹經營,一直到 92 年 才稍有起色。

「父親的經營方式是傳統式的,用電 話和口耳行銷,主要客源是在地人,手工

麵線品牌很多,競爭激烈,沒有自己特 色,客人根本就不會有品牌忠誠度。」蔡

子語表示。

2013 年,蔡子語從屏東科技大學農

園生產系畢業,思考如何回鄉創業,當時

網路媒體開始盛行,她琢磨自行創業不

易,於是思考如何承繼父業,因為她的

兄姐都留在臺灣工作,父親年紀也慢慢大

了,麵線工廠如果沒有人接手,可能就得

收手了,所以她著手開始在粉專、自媒體 平臺建立一些銷售管道,希望能增加一些 業績收入。

業,我們念同科系,她是低我兩屆的學 妹,回來後有人可以商量,所以我們決定

結合伴手禮、餐飲,開設實體店面,於是 選擇在湖下這塊靠馬路地點,剛好那時正 流行貨櫃屋改造成為打卡熱點,我靈機一 動,決定利用三只四十尺的貨櫃打通,成 為小金首家貨櫃屋特色餐廳。」

蔡家兩姐妹,蔡子語打扮中性,戴帽 子像個小男生,妹妹蔡育軒則比較高,兩 人站在一起好像姐弟一樣,不過妹妹比較 文靜,能言善道是姐姐,所以對外都是由 姐姐發言,蔡子語雖然個頭小,但是很有 主見,清楚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

姊妹打造貨櫃屋特色餐廳 「兩年後,妹妹育軒也從屏科大畢
15
位於湖下勝利門 附 近的蔡師 傅貨櫃屋餐廳

|蔡師傅手工麵線|

從菜色命名找出賣點

餐廳的特色主打烈嶼的特產芋頭,但

是要想建立口碑就要有新的賣點,所以姐

妹倆絞盡腦汁自製麵點,並從餐點名稱來

吸引顧客的眼光,例如「芋猶未盡」就是 一道利用芋泥、肉燥去擀拌麵;「海巿蜃

蚵」顧名思義就是海蚵麵線;「唬爛肉」

則是軍用豬肉罐頭和芋頭的結合;「芋泥 雞」則是取雞的特定部位做成。

另外還開發兩種炸物,「芋鳳丸」利

用蛋黃和芋泥結合;「乾酪丸」則是乾酪

和芋泥的結合,還有一道招牌炒拉麵,一

定要來店裡才吃得到。

16

顧客吃完覺得好吃,就可以在店裡購

買她們的產品,另外也利用網路行銷、推

廣自家的麵線、麵條產品,從量販包到送

禮精裝盒都有,蔡子語說,經營到現在 5

年多了,可以看出顧客的年齡層下降了, 明顯年輕化。

網路行銷火紅

網路行銷有了口碑之後,一些行腳節

目像納豆、庹宗康主持的「旅行應援團」

也來幫她們宣傳,歌手龍千玉、向慧玲來

小金參加芋頭節也特地到店裡用餐,臺北

巿長柯文哲的太太陳佩琪也來了,還有一

堆網紅,她們把貨櫃屋的四周開放給客人

塗鴉留言,這也是一種行銷手法,拉近與 顧客的距離。

「最好的口碑是口耳相傳,產品要好 才有說服力,有回頭客。」蔡子語說,她

們家的麵線 Q 度夠,原料只用麵粉、水

及少許鹽,沒有加其他東西,十分單純、

健康,但口感好,一般外面的手工麵線水

煮 30 秒起鍋,靜置久了就糊掉,無法挾

起來,但她們家的手工麵線仍維持一定的

口感,這是她們可以自誇的地方,另外,

因為有自己的工廠,價格也較平實。

好產品才有續航力

談及兩姐妹自己創業五年多來的心 得,兩人異口同聲說道「很辛苦」、「跟 吃人家頭路比沒有比較輕鬆」,不過自己 是老闆賺的錢都放在自己口袋,這種成就 感很實在,「也很開心客人想投資!」蔡 子語頗為得地意說道。

這兩年因為疫情造成不便,不能入內 用餐,只限外帶,但慕名而來的顧客還是 很多,為了方便客人用餐,她們便在室外 設用餐桌位,經常可見門口馬路旁坐著用 餐的顧客,店內卻空無一人的奇景。

面對預計今年十月通車的金門大橋, 會對烈嶼的商家產生什麼影響?或衝擊? 小金門人是如何看待這條橋?蔡子語說, 過去他們最怕是生病,橋一通在醫療方面 來說是很好的,有緊急狀況能立即往大金 門,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對於在地店家, 未來會怎麼發展還是個未知數,應該大家 都在觀望中吧!大橋一通可以帶來更多觀 光客,但是競爭也會更激烈,她們會提高 服務品質,利用口碑來爭取回頭客。

這對姐妹花承襲父業,用她們的靈活 方式,不但將手工麵線發揚光大,還再造 傳統產業的第二春。

17

文‧圖/楊揚

位於東林北街 58 號的「北街古早味」,是一家專業的 剉冰店,負責人林長征有多重身份,他身兼鄉民代表 及烈嶼商圈理事長,這家冰店在民國 99 年開業,網路 評價很高,因為使用在地食材,製作出最道地的芋頭 剉冰。

— 剉冰 18

招牌剉冰 讓人口水直流

芋頭冰幾乎是到烈嶼旅遊品嚐的美食

之一。回溯到東林早期有「三怪」,其中

阿玉婆的剉冰就是三怪之一,據蔡姓老闆

娘轉述:「當時東林市場有『三怪』,包

括夏賣剉冰冬賣湯圓的梁阿婆、賣豬腳麵

線的阿公、還有賣廣東粥的,在當時是東

林生意最好的店,一個人只能買一碗,不

能多買,不怕煮的賣不掉,是每天賣到缺

貨,當時的店家每到傍晚就趕快關上門,

不讓其他客人上門,因為太累了,做不

完,每天都是這樣⋯⋯」可見當時東林市

場的盛況。

據《增修烈嶼鄉誌》中提及,在民

國 38 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烈嶼地

區駐軍顯著增加,為了提供 1 萬多

位軍民採購食物及日常用品,於是

李漢秋鄉長於 52 年籌建「東林市

場」,龐大駐軍為小金門的經濟開

創了另一番面貌。烈嶼鄉東林聚落,

早期戰地政務時期為烈嶼師師部所在

地,大量軍人的進駐使這個地方出現了

烈嶼鄉的第一條街道-東林老街。

大份量的北街芋圓冰

19

林長征製作古早味 剉冰現場

東林街有「小西門町」之稱

東林街商店為了因應軍隊的需求,陸

續發展出各種不同的產業,尤以民國 59 年 電力供應後百業俱興,例如照相、刻印、

鐘錶修理、冰廠、汽水廠等技術性的產業,

供應地區居民及駐軍的生活所需,東林街 堪稱金門的「小西門町」,一位吳女士就

說,她家很早就搬到東林街做生意,當時

一天的營業額就是公務員一個月的薪水,

因為烈嶼有一個師,一萬多名阿兵哥的消 費,大多集中在東林街上。

民國 81 年宣佈解除戒嚴後,烈嶼地區

軍隊陸續縮編,兵源逐漸減少,往日東林

市場及東林街的榮景已不復存在,目前東

林商店已經關了九成之多,東林市場由 50 年前的百家爭鳴到現在僅剩下不到 20 家。

承襲「東林三怪」

為了復興烈嶼的商圈,林長征決定在

北街開店,承襲阿玉婆的純手工剉冰,黑 糖是自己熬,加上在地生產的芋頭及相關

食材,果真闖出名號。以最知名的「招牌 冰」為例,剉冰淋上黑糖,加上一球芋泥、 桑椹、芋頭圓、地瓜圓、紅豆,最後加上 牛奶,這樣一大盤賣 70 元,物美價廉, 當然受到大家歡迎。

林長征表示,四年前生意最好時,他 假日一天可以做 200 到 250 碗剉冰,顧

客大排長龍,平日則是 100 碗上下;但

目前因疫情影響,觀光客少了很多,又不 能內用,只能外帶,所以目前跌到 50 碗

上下,這兩年多來的新冠疫情對他確實影 響很大。

21

「北街古早味客群起初是以在地人及

軍方,之後透過背包客及網路行銷,大家

口耳相傳,名氣才漸漸大起來,觀光客到

小金玩一定要吃一盤北街古早味剉冰,方

才不虛此行。」林長征如此形容。

剉冰要好吃一定要兼顧品質,像他熬

煮黑糖水,是先使用黑糖和砂糖先翻炒,

再和龍眼乾熬煮三至四個小時,所以味道

特別香純,不會太甜,此外,食材也配合

季節,像三、四月就推桑椹,冬天就改推

洛神花,至於芋頭,烈嶼芋是有名綿密,

素來享有「烈嶼芋唔免哺」( 不用嚼 ) 美

譽,贏得「香芋頭」、「紫寶石」美名,

但林老闆說,芋頭要中秋節過後才是最

好,時候到他就大量採購冷凍起來備用, 就是因為如此堅持品質,所以才有好口 碑。他說,近兩三年因受到疫情影響,業 績下跌不少,窮則變,變則通,他開始跟 餐廳合作。

在餐廳現做「芋仔冰」

像烈嶼幾家大型餐廳都樂於跟他配

合,團菜最後一道就是他做的「北街芋頭 冰」,如果團餐人數多,他就親自到餐廳 現場做,人數少則從店裡做好送過去,「北 街芋頭冰」份量十足,很多觀光客吃了都 大呼過癮,這道餐後甜點也變成遊小金讓 人最深刻難忘的回憶。

22
配合旅客到餐廳現場製作「芋仔冰」
23
位於東林北街的北街古早味

飄香數代的烈嶼平民美食

合成糕餅店

文‧圖/楊天厚

風雞、北風王、風獅爺是烈嶼鄉「三 寶」。旅客在「離島中的離島」烈嶼鄉

探幽攬勝之餘,總不忘選購些富有地方

特色的美食當伴手禮。就傳統糕點而言, 以能彰顯戰地風光的「桶餅」最受青睞, 它是陪伴烈嶼鄉親成長的傳統常民美 食,更是觀光客喜愛的伴手禮。

24

獨樹一幟 桶餅美味

1958 年八二三砲戰以前,烈嶼因資源

匱乏,居民生活普遍清苦。之後國軍大舉

進駐,全面性高消費能力,使烈嶼鄉親生 活大獲改善,消費能力亦明顯提升。

旅遊業蓬勃發展後,烈嶼逐漸成為觀 光熱區,特別是仰慕大膽島神秘色彩的觀

光團、背包客,為一睹神秘的大膽戰地風 光,常將金烈水道擠得水泄不通。

烈嶼特色美食「桶餅」,源自於閩南

傳統信仰,是葷素菜碗供品當中獨樹一幟 的角色。軍管時期的西方村老街曾經繁華

一時,到老街選購桶餅曾是烈嶼行的重頭 戲。

目前已傳承四代的合成糕餅店,就坐 落在烈嶼西方村傳統聚落中,與老街近在 咫尺。外觀與一般民宅無異,店面沒有豪

華裝潢,古董級櫥櫃陳列的卻是令人聞香 下馬的傳統糕餅。拜網路行銷之便,慕名 前來採購的行商過客總如過江之鯽。透過

APP 管道訂購的顧客群,已逐漸成為消 費主力。

據合成糕餅店第四代傳人林信光表 示,該店源自於福建惠安,早在第一代曾 祖父時就已是惠安地區的糕餅界達人。第

25
合成糕餅店第四代老闆林信光

二代祖父林好德時移居金門烈嶼,幾經遷

徙最終落籍西方村現址,當年隨同其祖父 前來烈嶼製作糕餅的惠安師傅就有好幾位。

承傳家學淵源的糕餅手藝,歷經第三代父

親林國川的持續改良精進,更確立良好口 碑。現在店主林信光盡得家傳絕學精髓,

又能不斷創新嘗試、開發新產品,透過網

路行銷,每天門庭若市。

手工製作 烈嶼限定的美味

「目前烈嶼地區製作桶餅的店家僅剩

三處。我們家所有系列產品皆為純手工製

作,餅品香酥 Q 軟,廣受顧客喜愛,舉凡

舊雨新知,一吃成主顧。以前傳統農業社 會,年長者習慣以桶餅沖泡奶粉當早餐,

或充當下午茶點、宵夜。我們家的桶餅用

熱開水沖泡即溶化,這是別家產品望塵莫 及之處;逢年過節,桶餅的銷售常有應接

不暇情況。」林信光老闆對自家產品信心 滿滿的點出糕餅的獨到之處。

早期傳統消費習慣有淡、旺季之分。

就傳統觀念而言,夏天容易上火,糕餅的 銷售量明顯減少;中秋以迄來年清明節的 時刻,吃糕餅可驅寒、補充體力。現今拜 網路訂購、宅配之便,及夏天已成旅遊旺 季,觀光客蒞店採購等利多因素加持,讓 合成糕餅店每天現做各類產品皆能完售, 在 COVID-19 疫情肆虐期間,顧客大部分 以宅配方式訂購居多。

所謂桶餅,顧名思義就是裝在鐵桶裡 販賣的糕點。本屬常民的傳統美食,早前 卻因經濟困乏,一般人只能零散購買,無 力整袋選購。當時做好的桶餅須挑往市場 兜售,平常時間則置放桶中,以保品質的 新鮮穩定。

坐落在西方村聚落的合成糕餅店

26
剛起鍋的蒜味麻花卷

坐月子補品

這種以麵粉、豬油、砂糖、油酥、芝

麻、珠蔥、綠豆沙、麥芽糖等多種配方為

佐料的餅類,用料實在,工序繁複,從製

作到烘焙,全靠經驗與人力,才能製作出

味美可口的傳統美食。

桶餅除了充作供品之外,最重要的功

能就是提供產婦「做月子」食用,或病人

養病滋補身體聖品。以麻油、薑絲煎桶餅

曾是烈嶼地區產婦調理身體的重要選擇,

起鍋之前再灑些高粱酒提味,那可是令人

垂涎欲滴、齒頰留香的平民美食經典。

秉承家傳製作糕點絕技的店主林信

光,每天除了忙於糕點的製作,同時也

不忘回饋社會,攸關各項公益事業的參 與,林信光總是不落人後。2020 年 8 月 25 日,林老闆就曾接受金門更生會邀請, 百忙中特別撥冗前往傳授更生同學製作 閩式傳統點心技能,傳承在地的好滋味。

百年老店合成糕餅店系列產品 原味桶餅
27
受邀指導更生同學製作閩式點心

源興興柑仔店

柑仔店的創意甜點坊

文‧圖/林麗寬

「多栩栩如生的艷麗色澤!多美輪美奐的創意 造型!」烈嶼鄉「源興興商店」的烘焙別具創 意,各式特製蛋糕與甜點令人由衷讚嘆。

28

店主一家三代和樂融融

充滿童趣及藝術造型蛋糕

立姿芭比娃娃、天竺鼠車車、玫瑰 花園、各式花海、米老鼠來訪、唐三藏 重現、豬八戒降臨、哆啦 A 夢重見、骰 子待擲、兒童玩具車、天鵝飛舞、熊大 玩偶佇立、小白兔蹦跳、溫馨心形、女 性內衣樣式⋯⋯等,有的詼諧風趣、有

的充滿意涵、有的正經八百、有的獨具

曖昧暗示⋯⋯各式各樣特殊藝術蛋糕造 型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

坐落於烈嶼鄉青岐村 41 號的「源興 興商店」,另有「民樂商行」稱名,兩 個店名雖不同,卻屬同一家商店,是金 門申請「菸酒牌」產生的特殊情況。

第一代創店起源於 1952 年,慧黠有 生意頭腦的阿嬤林森富,為能進階改善

家中經濟,用阿公洪清源在外打拚存下 的微薄積蓄當本金,再以阿公姓名末字 的「源」,加上「興興」當店號,寓意 生意興隆、家族興旺,初期便以販售手 工點心為主。

阿兵哥曾經是最大客戶

國共戰爭之後,國軍進駐金門地區, 不論是金門本島,或島外的烈嶼鄉,號 稱「十萬大軍」的阿兵哥,霎時搖身變

成為金門鄉親的衣食父母,舉凡食、衣、 住、行、育、樂六大民生需求,皆需在 地的供應,因此也大大提升金門鄉親的 就業機會。作為青岐村內僅有的一家雜 貨店 –「源興興」,經常是全店完銷, 無貨可賣。

29

隨著金門百姓經濟收入的增加及物質

生活的改善,考量兼顧阿兵哥特殊飲食需

求,1970 年代,「源興興」一如金門其

他專做阿兵哥生意的商店,也改造為「民 生日用品供應站」的基本供貨站,晉級為

休閒娛樂歡唱場域:投幣式電話、洗衣店、

撞球間、冰菓室、娛樂室、烘焙坊、西藥

房、生活情報站,各項滿足阿兵哥需求的 多元服務應運而生,相比當今 7-11 和全 家超商還要更多角化經營、提供了更多元

化的服務功能。

2011 年,一度釀成北台灣重大災害 的「納莉颱風」來襲,在「納莉」小姐不 可理喻發飆下,竟強力吹跑「源興興」高

掛於店門口的招牌。颱風過後,配合不 同時空背景的轉換,第二代經營者洪烈 民先生,將對民眾的祝福把自己的姓名 末字加上樂,以「民樂商行」做為柑仔 店重新登記的商標,重生的「民樂商行」 儼然成為「源興興」的分身。

30
店內陳列商品散發濃濃古早味

轉型柑仔店 + 點心坊

數十年的「軍愛民、民敬軍」生活模

式,在 1992 年 11 月 7 日「戰地政務解嚴」

號角響起之後乍然解體。隨著駐軍的大量

撤離,現今社會消費習慣的變異,網路購

物形態的大量興起,便利商店的積極展店

競爭,「源興興」柑仔店生意已大不如前。

為求轉型開拓商源,原有正職工作私

下卻樂愛手做甜點的第三代經營者洪 綉

敏,為重拾第一代阿嬤當年手做點心創業

的初衷,將老店轉型成為柑仔店+點心坊

+咖啡屋的複合式商店,主要營業商品

亦慢慢轉移至客製創意蛋糕與甜點,雖

不曾刻意在店面展示販售,但在好評不斷

及口耳相傳下,不曾停歇的接到各種生日

蛋糕、彌月蛋糕、下午茶糕點等客製化訂

單,彌補了烈嶼島上沒有專門西點烘焙坊

缺憾。

在閩式古厝啜飲咖啡

位於「源興興」旁側 41-5 號的閩式

古厝,是提供客人啜飲咖啡的甜點屋,牆

上有畫師彩筆揮灑春夏秋冬代表花卉:牡

丹、荷花、菊花、梅花的水墨畫,直接在

牆面上作畫,別具意趣與特色,據洪綉敏

老闆娘供稱,原本爸爸曾希望掛上加框的

畫作,是在地的金門吳鼎信先生倡議無框

造型更添意味。此外,洪綉敏還經營臉書

「巧克力棉花糖」社團,「源興興」所產 製的創意蛋糕和甜點,盡然臚列,成為展 現設計與眾不同的洪綉敏創意櫥窗。

源興興商店獲得金門老店認證

「2021 年,金門縣政府辦理金門老 店登錄活動,由縣府協助製作一塊老店招 牌,並由金門著名書法家吳鼎仁大師親題 落款『民樂商行』。」幹練樂觀又熱情的 老闆娘接受訪談,不厭其煩詳加說明,還

描記現享四代同堂天倫樂。古厝映襯老 店,饒富思古幽情,也儼然是一部戰地政 務期間的金門生活縮影。

源興興,一間創立於 1952 年的柑仔

老店,承載超過一甲子的光陰,也述說著 屬於它的陳年老故事。

31

烈嶼群聲南樂社

文‧圖/楊天厚

「小時候在後浦觀賞南管樂演出,那 是我的初體驗。廿幾歲經商時,在廈門五

號碼頭聆聽南管樂的悠揚樂章,從此被 『傳染』到,一頭栽進這個絃管園地。」

溫文儒雅的洪天映創會理事長,不疾不徐

地道出他與南管樂結緣的始末。

初始純粹興趣使然,練唱多未照正統

工尺譜節拍,後來禮聘泉州吳淑珍老師授

課,才漸窺堂奧;老師領進門後,幾位同 好勤加演練,逐漸心領意會。南管樂器一

個「管」需學習四個月,整個學程前後共 計八「管」。南管練唱過程中,對洪天映 啟發最深的,是在迎城隍陣頭結緣的朱元 前輩,他將佛雕所得,全部用在南管樂的 推廣與弘揚。

日後洪天映在擔任「群聲南樂社」六

32
南樂閣老洪天映與群聲南樂社

年理事長任內,率領團員台閩兩地交流多

達廿餘次,為兩岸三地文化交流盡心盡

力。為了「群聲南樂社」的發展,洪天映

出錢出力添購樂器、樂譜,並積極爭取社

會各界認同贊助。2021 年日月光集團,

慨然捐助新台幣壹拾貳萬元,提供社團添

購樂器,作為推廣傳統古樂文化之用。

成立群聲南樂社

2003 年是洪天映重要轉捩點。為了

充實自己,洪天映重拾南管樂器,並招募

志同道合好友籌組「群聲南樂社」,初時

大家意願不高,僅有黃麗寬、陳麗英兩位

成員,會館就設在東林漁會旁。讓洪天映

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年的無心插柳,而今竟

柳樹成蔭,成員曾慢慢累增多達 295 位, 而且是金門地區南管樂團動能最強的藝文 團體。

訪談中,洪天映把「群聲南樂社」

的成長史區分為五個階段,從創社第一 階段的兩位社員,再由第二階段推進到 今日第五階段的 28 位成員,但真正參

與表演的總維持在 12-15 人左右。推究 緣由,實因女性社員忙於相夫教子,還 要日理萬端家務,分身乏術。儘管如此, 大部分社員仍會排除萬難,讓南管樂的 演練得以持續,團員這份堅持,讓洪天 映十分感動。

積極吸收 新血輪

南樂社團員老化問題嚴重,且年輕

社員對曲譜背誦力道不足,這些都讓洪 天映戚心擔憂,其中又以樂器手的日漸 短缺,最讓洪天映憂心不已。為了社團 未來的蓬勃發展,洪天映總不辭辛勞,

「群聲南樂社」首任 社長洪天映 33

積極奔走鼓吹,一面吸收新成員加入,一

面用心栽培新血輪。如今看到社團的日漸 茁壯,並持續繳出亮麗成績,多年的心血 總算沒有白費。

發源於泉州的南管,原稱絃管,亦有

南音、南樂、五音、郎君樂等⋯⋯不同稱

謂。清朝康熙 52 年(1713),因南管樂

「沉靜幽雅」,故御賜「御前清客」雅稱。

它保有中原古音,因有「漢族音樂」美譽。

2009 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 無形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演奏樂器主要

包括「頂四管」(上四管)的洞簫、二絃、

三絃、琵琶、拍等;「下四管」的響盞、

雙鐘、四塊、以及噯仔、品仔(橫笛)等。

「群聲南樂社」共有 12 支樂器,主攻琵

彈奏琵琶的洪天映社長

琶與二絃的洪天映前理事長娓娓道出南管 樂特色,及深受世人愛戴成因。

樂音飄揚 愉悅身心

坐落在西路村的「民眾服務站」, 是「群聲南樂社」團員練唱的大本營。

尋常時刻每天上午 9:30–11:30 都有

團員在練習,碰上交流前夕則在晚上 7:

30–10:00 間加強演練。唱南管以「絃」

會友是交流重頭戲,資深團員可連唱幾個 小時沒問題;西樂一般可看譜演出,南樂

則不能看譜表演。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 會,是「群聲南樂社」堅持的信念,每年 總會前往老人休閒中心、日照中心等地,

安排 1-2 場慰勞演出,愉悅長輩們身心。

34

與台、閩交流熱絡

任內與台、閩兩岸三地長期交流是洪

天映最滿意的地方。與台灣地區交流的南

管樂團計有台南、鹿港、新竹、基隆、永

和、高雄,其中又以台南的七次互相切磋

最頻繁;福建地區則以泉州、漳州、廈門、

同安、石獅等地為主;大小金門間則不定

期與其他南管社作互動,如金門樂府傳統

樂團、金門浯江南樂社、金門南樂研究

社、金沙弦管社、斗門南樂社、金門縣仙

洲薪傳南音社等同好,不定期舉辦「金門

縣南館整絃大會」、「金門南樂大會師」、

「大小金門南管交流活動」,期盼在交流

中,相互切磋絃技。

2015 年 7 月 1 日,文化局在邱良功

古宅成立「金門傳統音樂館」,固定場館

的設置,以提供鄉親認識傳統音樂的美學

價值,及做更普遍且深入的學習。烈嶼 「群聲南樂社」則於民眾服務站內,自發

性開辦每週至少兩晚的「南樂研習社」練 唱。

「群聲南樂社」目前已成國內外知名 藝文團體;洪天映前理事長也因長期為家 鄉傳統音樂做弘揚與傳承工作,榮膺金門 縣第二屆文化獎得主,暨金門縣政顧問桂 冠,眾望所歸,又實至名歸!

35
烈嶼「群聲南樂社」在東林會所練唱歷史鏡頭(左二為洪天映前理事長)

文‧圖/楊天厚

「舉凡慶成醮(俗稱奠安)、貢王、平安醮、普度、做功德, 甚至后湖村海醮⋯⋯等,我都參與過。每件作品都是心血 結晶,也是自我的肯定。先父生前曾再三諄諄教誨,從事 糊紙業的人,一定要『存陰德』,以負責認真態度,讓自 己的作品盡善盡美。」這是高齡 93 歲,從事糊紙業超過一 甲子的翁文標師傅令人欽佩的處世哲學。

36

翁文標師傅糊製中的作品,為添加龍柱的豪華型「表裡」。

9 歲開始學習糊紙

翁文標師傅出生於 1930 年。其父翁

享杭曾師承泉州名師,習得專精糊紙技藝

後,即投入此行業。祖籍金寧鄉盤山村頂

堡的翁享杭,育有五子二女。傳承其衣缽

的有次子翁文標、三子翁文辛、四子翁文

林等 3 人。

翁文標師傅自 9 歲起即追隨父親學習

糊紙技藝,其後曾一度行經商,從事批發

業。人生的轉折,似乎上蒼早有安排,冥

冥中註定棄商回轉老本行的翁文標師傅,

註定要「吃這碗飯」,也讓他能夠在故鄉

金門成為文化傳承的尖兵。

1984 年筆者曾專訪過他,是位技藝

精湛、平易近人的長者,令人印象深刻。

三十年後再次登門造訪,歲月似乎不曾在 他身上留下太多刻痕,神采依舊,只多了 練達、沉穩的智慧。

在糊紙業這個市場,翁文標師傅仍以 其堅持的處事態度,獨領業界風騷,更在 2011 年為他贏得「金門文化獎」桂冠, 誠乃實至名歸。

求丁嗣「栽花換斗」科儀作品,花叢上五朵白花、兩朵 紅花,象徵「五男二女」。兩側為顧花童子

37

百歲人瑞 記憶超強

高壽已近期頤的翁文標師傅,記憶力

不輸年輕小伙子。糊紙業所涉獵的層面很

廣,種類繁多。從廟會慶典、葬儀「做功 德」(或拜懺)、貢王(或送王船)、中

元普度、后湖村每逢「兔年」定期舉辦的 「海醮」⋯⋯等一應紙糊用品,林林總總

多達數百種,每尊作品各有不同造型和尺

寸,翁文標師傅皆能隨手拈來,如數家 珍。「除非頭殼壞掉,否則怎會忘記?」

談到超強記憶力時,翁文標師傅竟以戲謔

十二年才舉辦一次的后湖海醮,糊紙 業該準備的品項計有:帶騎的山神爺、土 地爺;天公壇;四大將(康、趙、馬、溫); 閻羅;水府龍宮;大士爺;四海龍王;靈 厝;童子(兩尊);桌頭婢女;壇內馬匹; 范、謝二將軍。此外,還有騎獅、騎虎⋯⋯ 等帶騎人物,總數不下 20 多尊。「我前

前後後共接了三次的海醮糊紙工作,第一 次酬金新台幣 10 多萬,第二次 20 多萬,

第三次是三天醮儀,規模更大,品項更 多。」翁文標師傅不疾不徐娓娓道來,記 憶力如同一部高能量的電腦,令人不得不 肅然起敬。

口吻幽了自己一默。
38
1994 年拍攝的翁文標師傅與其糊製中的雙落雙護龍華麗「靈厝」

除了金門本地固定市場外,臺灣地 區有些老主顧也會專程前來訂製。翁文

標師傅隨手指著目前仍高懸壁上,以塑

膠紙加封的「大士爺」成品說:「這就

是臺南鄉親指名訂製的。金門本地的大

士爺為坐姿,臺灣大士爺為立姿,這是 臺、金兩地相沿成習的慣例。」

象徵玉皇大帝的「天公壇」(或表

裡)是醮儀中必備的品項。「奠安」這

種百年難逢的盛會一定用「天公壇」。

它有豪華型(六面),也有普級型(三面)

區別,價碼不同。豪華型目前價格約 4

萬 5,000 元左右。

天公壇分三層,上層主角為天官;中 層為青、黃、紅,象徵天、地、人三卷表 裡;下層為麟兒與底座。青色代表天官, 黃色代表地官,紅色代表水官。天公壇兩 側為南、北斗星君。周遭則是飛天美女, 以及象徵「祈求吉慶」的「旗、球、戟、 磬」等精美圖案。

定期舉辦的平安醮用「表裡」也有豪 華與普級型差別,豪華型約 5,000 元,普 級型約 2000 元之譜。筆者專訪當天所拍 攝,就是加龍柱的豪華型表裡。表裡用色 可任意調配,但天青、地紅、中間用黃色 則是定例。

39
喪儀「做功德」,超度亡靈的魂身。

前排兩尊為山神爺,後排中間為土地爺。

糊紙學問大

奠安紙糊用品比較多,兩朝醮用天

公壇;南、北斗;帶騎山神爺、土地爺。

帶騎的六宿爺:鄧九公騎青龍(屬東方甲

乙木);張山騎螣蛇、雷鵬騎勾陳(前者

為天父,後者為地母,同屬中央戊己土);

馬方騎朱雀(屬南方丙丁火);徐坤騎玄

武(屬北方壬癸水);神龍(尺寸有 6 公

尺與 9 公尺,前者由兩人持拿,後者需用

四人)。還需五大神:有巢氏、九天玄女、

荷葉仙師、魯班先師、羅經先生。此外還

為「過步橋」專用的「橋頭將軍」(左),與「橋 尾土地」(右)

有四神衣、六宿衣、表官、五斗燈、地龍、

地虎,以及除煞的黑虎等。

周密規劃 顧客滿意

「 貢王」用的王船(規模較小的稱 「送王船」或「添載」)。以前官澳、

後浦頭、成功、昔果山、古崗、湖下等 村,以及烈嶼許多村落皆有送王船科儀,

目前大金門僅剩湖下村雙忠廟仍維持傳統 習俗。王船依尺寸的大小,及繁複的差異

40

而有不同價碼。大型王船須在當地村廟糊

製,事前的備料可謂千頭萬緒,翁文標師

傅都會按照固定的步驟作周密的規畫,製

作出讓顧客滿意的作品。

做功德用的物品以靈厝最繁雜,靈厝

的式樣往往隨著超度的魂身多寡而定。魂

身多的用「雙落加雙護龍」,或「疊樓」

(更時髦的用洋樓)。為節省用度,大部

分採用一落二櫸頭,或一落四櫸頭,一般 以閩南傳統建築為樣本,並且以縮小的比

最近十年來,做功德的事主比例在快

速銳減當中。據翁文標師傅觀察,主因應

與殯儀館的設置,以及價值觀的不同、環 保意識的抬頭等因素有關。站在文化傳承

面來說,政府相關單位似可在每個村落設 置一座焚化爐,俾便於「化吉」大型紙糊

湖下雙忠廟醮儀中,由翁師傅親手糊製的「王船」。

奠安用,長 6 公尺的神龍。

例糊製。
作品。
41

金門縣文化局許績鑫局長談

文創發展的目標

「金門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今

年已邁入第六年,是一個全新的里程

碑,111 年轉換一個方式執行,預計透

過舉辦『2022 金門城市博覽會規劃執

行案』,規劃於金門後浦小鎮,串連到 各展區的文化觀光亮點,構築金門核心

的文化生活與風格,期待藉此讓大眾看

見金門文創產業的發展與成果,營造有 利於吸引各產業與文創人才落地發展的 環境。」

「針對本縣在城市建設、生活機能、

社會治理、科技運用及特色產品以不同面 向導入文化議題,設計思考元素呈現具獨 特創意及國際視野規格的內容,串聯後浦

小鎮,創造吸引縣民與外地遊客前來參與 的亮點,期許以全新格局詮釋『文化創意

產業』的價值 」,許局長對文創產業充滿 了期許。

許局長表示,金門縣政府為鼓勵研發

暨銷售紀念商品,觀光處也在今年度特別

在知名景點總兵署開設文創賣店「總兵小

舖」,文化局也將 109 年開發的文創商

品於此販售寄賣,本次開發的 6 款各鄉鎮

文創品未來完成相關量產後,也將於此販 賣,希望來金門的遊客,能夠過文創品留 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為了將金門的文創產業推廣出去,文 化局特地在台北西門町紅樓舉辦成果發表

市集,也媒合業者將商品於紅樓販售,這 是金門文創新的開始,希望產業能一起為 金門觀光青創努力。

許局長期許金門臺北與西門紅樓充分 合作,讓「兩門」先通起來,增強產業的 競爭力,今年度並且加強實體銷售與電商 銷售平台上架,目前洽談 pinkoi 及嘖嘖

文創販售平台。並將今年輔導的五家業者 開發的文創商品上架至西門町紅樓及屏東 勝利新村販售。

42

金門縣文化局長 許績鑫

43

藝文線上 金門文創生活節

成果發表巿集上菜囉!

金門文創生活節成果發表會

文‧圖/楊揚

6 月 4-6、11-13 日,連續兩個星期假日,金門 縣文化局在台金兩地舉辦「金門文創生活節成 果發表會」,分別在台北巿西門町紅樓及金門 浯江書院舉行,展出風獅爺鬃毛襪、K Beer 金 門精釀啤酒、浯島鱟背包、來識金聲 - 金門話

書籤、作客伴手禮 - 花帔禮盒,期望透過成果

發表市集展現業者對金門文創努力的結晶,更 進一步體驗金門風情。

44

西門、金門舉辦 兩場成果發表會

台北場的開幕儀式在 6 月 4 日下午於台北西門町紅樓北廣場舉 辦,金門縣文化局局長許績鑫、紅樓總監李志勇、麥傑廣告總監陳 進東、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王德明、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 李銘鈺、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及眾多貴賓也到場參加開 幕典禮。

金門場的開幕於 6 月 11 日下午舉行,由縣府秘書長陳祥麟主 持,金門縣文化局局長許績鑫、西門紅樓總監李志勇、建設處處長 李有忠、金城鎮代會主席陳天成、金城鎮公所秘書陳欽進等貴賓與 會觀禮。

陳祥麟秘書長表示,金門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今年已邁入 第六年,是一個全新的里程碑。此次計畫邀請許多文創相關的專家 與在地業者,一同為金門在地的文創努力,而在此次計畫中舉辦了 很多的系列活動,透過文創講座的舉辦,拉近業者、民眾與文創之 間的距離,並透過創意成果發表市集,向民眾展現出這幾個月來業 者們的心血成果。

秘書長陳祥麟(右 3)金城鎮代表會主席陳天成(左 3)建設處長李有忠(左 1)文化局長許績鑫(右 1)等貴賓

出席金門場文創成果發表會

45

他期許金門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

能以一個全新格局詮釋「文化創意產業」

的價值,文化產業結合創意新舞台,透過

文創讓更多人看見金門的美與好。

建設處處長李有忠表示,金門文創是

生活歷史的體驗,透過年輕創意把歷史背

景及庶民特色做成產品元素,對於地方觀

光產業發展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而且在金

門發展當中,有很多人到金門,感受金門

的熱情之外,戰地、僑鄉及閩南文化,都

令金門引以為傲,更希望在文創作品呈現

出來,讓旅客把金門文化帶回去,也把金 門文創發揚光大。

46

借重他人經驗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曾任宜蘭縣文化局長的西門紅樓總

監李志勇博士表示,他這幾天在金門走 走,感受真是太棒了,充分展現金門文

化底蘊及特色,縣府在文化施政紮下很

好的成績;而且,金門這幾年的發展成 果,各界有目共睹,且讚許有加。

他指出,金門文創很有特色,從地 方出發把金門文創做很好的發揮,期許

金門與西門紅樓「兩門」串聯起來,未

來有很多可能性會發生,並對文創有信 心及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李志勇博士擁有文化人類學和博物館 學等領域學習背景,並曾擔任宜蘭傳藝園 區—全聯善美文化藝術基金會營業處總監 和文教處總監、國際 NGO 組織—法國東

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秘書長,對於文化資 產領域的保存與教育推廣,文化創意產業 的輔導和發展,大型節慶活動的辦理均有 豐富經驗。曾成功執行宜蘭國際童玩藝術 節、歡樂宜蘭年等知名節慶活動,金門文

化局也希望借重他的經驗,讓金門文創產 業走出去。

許局長與店家在西門町紅樓前合影

47

五家受輔導業者 文創商品各有所長

金門文創生活節成果發表市集,受輔

導五家業者包括:

1 肯娜國際有限公司推出 KBEER 金門精釀—復刻冰菓室回憶—冰菓獅跟他

好冰友,透過酸酸甜甜的滋味,打造初戀 的味道,進而傳達出金門精釀獨有的風 味。

2 田木子良品社—來識金聲—金門

話書籤,則是從對傳承金門話的熱情出

發,創造出經由文字紀錄與圖像轉譯的精 美書籤,既實用又能學習金門特色。

2 金門話書籤 48
1 KBEER金門精釀

4 吳騏的風獅爺鬃毛襪,取自風獅 爺背上威風凜凜的鬃毛作為設計元素,並 搭配上鮮豔亮眼的色彩,穿上後讓你走路 有風又有風獅爺的保佑作用。

5 李家穎—浯島鱟背包,將金門常 見的海底遠古生物—鱟,製成手工皮製背 包,傳達出成雙成對,堅貞厚實的情感。

4 風獅爺鬃毛襪

※年輕學生代表業者展示產品

3 作客文人工作室—「作客」伴 手禮花帔禮盒,承襲金門八百多年歷

史的花帔,為傳遞最初的祝福給新生 嬰孩,更有驅邪避凶和保庇賜福的意

涵,期望新生兒都能平安長大。

3 花帔禮盒

5 浯島鱟背包

兩場大型的文創生活節成果巿集發表 會,受限於疫情雖然無法聚攏太多人群, 但宣傳效果已達到,另外,金門縣文化局 也開發六款專屬於金門在地的文創商品, 為每個鄉鎮開發屬於自己的文化商品,結 合在地的特色,用趣味的文創讓金門被更 多人看到。

49

看見南風隙古道 綠色風獅爺的故鄉

金沙鎮斗門社區發展協會

文‧圖/李佳融

金門十八寶,斗門山外好

斗門社區以陳氏為主,橋頭宗祠、官

路頂宗祠、三公宗祠、學考宗祠共有四間

家廟,為金門十三陳之一。是早期必經的

古官道,也是國共內戰軍力部屬前緣,同

輝哥&財哥

時因上游擎天水庫及斗門溪旁支流所構大 片斗門平原使社區的農作物相當豐饒,居

民沿社區種植蔬果,加上百年古樹圍繞, 有了如此之美名。

金沙鎮斗門社區發展協會
50

社區推動非工作 而是歸屬與熱情

這天斗門社區正迎來一場活動「手作紅龜 糕 、守護綠風獅」活動,輝哥與財哥一唱一和

超級默契,用風獅爺打造傳統紅龜糕粿模,搭 上黃槿綠葉,結合社區陳媽媽們的示範,帶領 著遊客走入斗門社區,認識社區百年老樹群的 綠風獅故事。

當斗門女婿 遇見斗門子弟

社區內有三棟洋樓,其中陳景成洋樓

融合回教風格便是輝哥其夫人家族的老

宅。總幹事范姜輝先生,當地居民稱叫

「輝哥」,為斗門女婿,參與斗門社區發

展協會發展活動已有 4 年;而陳進財先

生當地居民稱叫「財哥」,參與斗門社區

發展協會發展活動已有 3 年,是投入社區

營造工作的斗門在地青年,亦社區多元就

業專案管理員及志工,輝哥與財哥於 109

年向金門縣文化局提出「綠色風獅爺的故

鄉」製作斗門聚落植物導覽手冊,開啟守

護斗門綠風獅之路,也啟動了斗門社區守

護綠風獅的文化小旅行。

輝哥幽默與熱情專注的將斗門社區發展傳承理念傳達給參與者

由文化局協力重新開拓的南隙風古道
金沙鎮斗門社區發展協會 51

斗門社區風頭樹的起源-祚木,為斗門社區先民種下的第一株綠風獅,守護著斗門社區。

斗門社區發展協會的輝哥與財哥,帶

領參與者走入古樹群(綠風獅)環繞的斗

門社區,沿途解說著閩南古厝傳統老宅

「煙炙磚」、家廟、旗桿座、正偽山川

脊、筒瓦等各式特色,經過先民早期利用

牛隻轉動輾碎地瓜石輾、何斗里公所所立

老榕古樹特別的水泥文字砌、民字出頭的

軍事標語及地下坑道「偽座椅」。接著走

到了一株不起眼的老樹旁,告訴參與者這

是先民種下的第一株綠風獅,風頭樹的起

源-祚木,說著先民擁有百畝良田卻棄田

不作改種樹故事,財哥說斗門社區曾發生 件嚴重大事,即是族譜遺失,經村民大會 無果,因此請示神明並於光緒 12 年(1886

年)前往大陸尋親,返回路上巧遇一算命 師,算命師給了村民一樹苗,告知先民,

若樹苗種滿百年以上,不用尋親,祖先自 來。 先民回到斗門,召開村民大會並請示 神明,其神明指示不止要種一棵樹,而是 要種整片樹,斗門才能興旺。於是先民在 村落東北角種了一排風頭樹,直至民國 76 年大陸宗親寄了三封信,並於 91 年完

百年守護斗門的綠風獅群
52

成與大陸地區尋根緬祖蒂連,正好經歷了 101 年。如此巧合,讓斗門社區今日擁有

了這片風頭樹林,也幫居民擋住凜冽的東

北季風,得以於此生存與種植作物,更讓 斗門社區成為金門地區擁有最多列管身分

的百年古樹。

范姜輝總幹事說這老榕樹群的水泥砌特殊解說牌值得

保存下去

看見南風隙古道

因 109 年籌措製作「綠色風獅爺的故 鄉 聚落植物導覽手冊」,採訪過程中,

一位耆老指著不遠處山隙,用閩南金門話 說那裏是「Lamhuangkhiah」(為金門話

發音)。僅憑著耆老口耳相傳,此處早期 並無中文用字,因地形與發音之意由金門 縣文化局予以正名為「南風隙」。

斗門社區的夏日,有道南風從太武山 南方隘口處爬過太武山,形成了一股如同 屏東強勁的落山風,吹向斗門村落,斗門 居民擔心村落的氣運會被這道強勁的南風 吹散,便在此築了一道石牆來擋住強風, 讓村落的氣運得以凝聚;加上早期務農時

財哥解說意謂民字出頭軍事標語的老厝牆

范姜輝總幹事示範石輾轉動
53

古官道與南風隙古道工作人員胼手胝足重新開路過程(斗門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

由斗門平原眺望太武山,山凹處為當年南風隙古道。

南風隙古道

54

期,居民腳力十足,順著河道溪谷上爬,

南風隙便是斗門往金湖城鎮最短也是最重

要的一條交通要道,同時走山線的好處,

即可以避開當時的海盜,爾因軍事管制,

居民就此改道,南風隙古道也淹沒於叢叢 樹林中。於是輝哥與財哥於 111 年度起

向金門縣文化局提出文化部社區營造及村

落文化發展計畫,開啟秘境探尋「南風隙 古道」得以讓部分「南風隙古道」重現。

作物為夏天高粱、冬天小麥,休耕期則種 植黃色油菜花,大地一片花海、高粱、小 麥田,蔚為田園勝景,也成為旅客駐足觀 賞,留影拍照之景點。(引述自斗門社區 發展協會)

斗門社區的命名「蓋因我祖居漳

(州)時,堂名拱斗,遂函承其斗,曰斗 門,即今之斗門也,所以復開一斗門者, 丹心不忘之意,職是故爾」(引述自陳炳 容老師撰寫之祖譜序中解釋)。斗門溪亦 如同斗門社區之命名意涵,斗門社區發展

斗門溪早期可種植甘蔗、海水每次大

潮湧進截水,鹽滷柴燒成為鹽場。今主要

協會期許能持續沿續承上啟下,將傳統古 官道、天然資源環境、滋養居民的斗門溪 永續傳承。

文化部司長文化資源司長洪世芳(國家人權博物館新任館長)、文化局藝文推廣科周祥敏科長、江柏煒教授等委員, 於 111 年踏查南風隙古道重新開通狀況(留影處為仙人座-馬蹄印)。

下一步啟動守護的目標 「斗門溪」
55
56
金酒三十公升陶甕切割改造成多肉造景組盆

植創jGarden落腳後浦藝文特區 巧思廢棄物媒材手作創意品

植創美學設計工作室

文‧圖/楊威廉

因應疫情影響 開發手作體驗

原本從日本東京 MODE 學園室內設

計學科畢業的蔡宜宸,多年外派東莞、越 南、印尼、深圳工作後,結婚成為「金門

媳婦」,隨丈夫定居金門。

她在 2017 年取得 ACP 園藝治療師

證照,隔年落腳後浦 16 藝文特區創業成

立「植創美學設計工作室」,店名為「植

創 jGarden」,營業項目以多肉植物組盆

為主的植栽禮品、也常年接受地區單位

及學校邀請,進行手作課程設計、講授手

作、彩繪技巧和植物種植體驗課程。

蔡宜宸因個人對植物、廢棄物回收再

生、創意改造有濃厚興趣,現階段在疫情

期間,她有了更多的時間沉澱與思考,進

而開發新型態的手作體驗課程、植物美學

概念與友善環境的概念傳遞。在美學概念

及美感層次提升上,植物不再是單一的養

2020 年蔡宜宸承接林務所 1 號溫室設計與植物佈置種 植,發揮巧思重新改造。

植,選擇適合的花器與植物做搭配,可以 提升整體的質感與展現植物的生命力,希 望大家的生活環境能透過植物佈置,呈現 隨處是風景的驚喜。

57

植創美學工作室致力於資源廢棄物回

收再生與創意改造為理念,利用生活周遭

的物品,如寶特瓶或鐵罐容器,原本像垃

圾的廢棄物經過創意發想改造,透過手作

與植物栽種的過程,傳遞手作樂趣,並透

過植物觀察、養植成就,達到自信、社交、

情緒安定、健康維持及療癒心理等益處。

2020 年底,蔡宜宸受邀承接林務所

1 號溫室設計與植物佈置種植,透過前期

溝通掌握林務所現有資源優勢與想法,將

林務所的木頭、木片、木樁等結合多肉植

物、仙人掌與空氣鳳梨,運用植物配置概

念與鑲嵌技法,讓多肉植物有更多風貌的

呈現,歷經二個月時間重新改造,賦予了 1 號溫室在植物多樣貌的呈現上有了更多

的可能性,成為過年踏青的熱門拍照打卡 景點。

軍事風格水泥創意 遊金觀光客驚豔

金門縣尚義機場規劃洋溢迷彩主題色 彩的「金門形象館」策畫「浯島美感生 活-金門文創商品特展」,植創美學設計 工作室也展出相關原創泥作作品,如北山 播音牆、瓊林反空降堡、金門電話亭等水

泥創意花器,縮小版的迷你北山播音牆輕

巧可愛,搭配上迷你國旗,金門特色一覽

無遺,讓遊客驚呼連連,讚賞金門文創有 特色與溫度,適合當做旅遊小物紀念品。

林務所 1 號溫室設計
主題館呈現多樣貌風貌
58
迷你北山播音與金門電話亭水泥創意花器

另外,在 2022 年度的「高雄巨蛋國

際旅展」上,金門館邀請蔡宜宸指導「迷 你版北山播音牆」泥作花器多肉種植體

驗 DIY,吸引南部的旅客到會場體驗種植

樂趣,種植前讓體驗者聽聽北山播音牆的

由來,再實際操作種植、國旗製作等,成

品兼具金門特色,結合療癒人心的多肉植

物,體驗者無不誇讚,直說一定要到金門

旅遊看看真實版的北山播音牆,無疑對金

門觀光旅遊做出不小的貢獻。

運用廢棄物循環經濟 推動低碳永續環境

蔡小姐致力推動廢棄物循環經濟成盆

栽藝術品,養成惜福愛物的好習慣,讓金

門成為低碳及永續的美好淨土。在巧思的 發揮上,鋁罐、馬克杯或舊碗盤等坯體表 面的美觀處理,皆可運用各種工藝、手法

與技巧來呈現,使其煥然一新,成為種植 植物的器皿。

將「空氣鳳梨」擺放石蚵外殼天然造型,完成 具有地方特色的資源再生作品。

金門另一項廢棄物-石蚵殼,在植創 的巧思設計下,利用金門特有石蚵外殼天 然造型,找出支撐點沾黏,形成天然立體

型態,將「空氣鳳梨」擺放或沾黏在石蚵 殼上,再運用飛機木作成小花插,寫上自

己的心愛溫馨語句,即可完成一個具有地 方特色的資源再生作品。資源再生運用創 作居家植物美學,在享受手作樂趣的同 時,從中讓身心獲得紓解,也讓閒置物品 獲得新生命。

59
60

一碗牽起兩岸情的麵

民族小吃

文‧圖/蘇大衛 廈門麵

民族小吃店用一碗道地的廈門麵,讓來自泉州的陳老闆

得以牽起橫跨兩岸的親情,也溫暖了金門鄉親的味蕾。

人情味之島  開啟金門新人生

位於金城鎮民族路上的民族小吃店,

以所在道路為店名十分簡單明瞭,也表達

了民族小吃店給顧客的形象——樸實又實

在的好料理。還未走進店裡,便傳來陣陣

濃郁的沙茶香氣,以及隨著炒泡麵在熱鍋

翻騰傳出鏘鏘聲響,老闆陳頂熱情地招呼

每一位來客,用一道道家常料理滿足一個 個飢腸轆轆的胃。

掌廚的陳頂老闆與太太夫妻倆其實都

不是土生土長的金門人,陳老闆來自泉州

石井,早年他的叔公跟著部隊來到台灣,

所以來自大陸的他也有了台灣親人,因此

與台灣有著親切的緣分。他起先前往東南

亞新加坡工作,手藝很好的他,從事餐廳

料理工作七八年,民國 103 到了台北的餐

廳工作,因緣際會認識了老婆,後來孝順

的陳老闆為了能夠就近回家探望,選擇離 開繁華的台北大城市,109 年與太太來到

金門落腳開店,開啟了他們的金門生活。

陳老闆說,與他的家鄉泉州石井隔海 相望的金門,真是座宜居的島嶼,不僅風 土人情和福建、廈門、泉州等沿海城市十 分相像,重點是金門對於外來的「新金門

人」也都十分友善,只要腳踏實地肯做, 金門鄉親們都會樂於接受支持,充滿人情 味這點令他感觸深刻,也是大城市裡感受 不到的。

61
|夫妻倆攜手從異鄉來到金門生活打拼| 62

平凡小吃  不平凡的好滋味

來到民族小吃,當然不能錯過這裡

的特色小吃,除了有廈門有名的特色沙

茶麵、芥菜飯、炒泡麵、養生燉湯以及

新推出的炒滷味,每一項都令人食指大 動。炒泡麵是遊客們來到金門必吃的特

色小吃。

但民族小吃的炒泡麵更有學問,與

一般店家單純的將麵炒開不同,陳老闆

還加入他獨創的特製醬汁,讓麵條吸飽

醬汁後再放入肉絲、雞蛋、蔥、紅蘿蔔

絲等多種配料在鍋中拌炒,香氣逼人,

讓人一口接一口,份量上相當具有飽足

感,吃起來十分過癮。

道地的廈門沙茶麵更是陳老闆的拿

手絕活,沙茶麵的靈魂 沙茶湯頭,

濃郁誘人的道地香氣與台灣常見的台式

沙茶醬不同,配料一般為三樣:豆腐、

鮮蝦與鳥蛋,還可以加價肉片、貢丸、

鴨血等配料,滿滿一碗好料,搭配被沙

茶湯汁所包覆的 Q 彈麵條,濃郁的口感

讓人彷彿置身廈門街頭。

下次來到金門,不妨來到民族小吃, 來吃上一碗有著濃濃人情味的廈門麵 吧!

63

JULY 2022 151 Vol.

893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 66 號

(082)323169 (082)328638

(082)320431

(04)2422-2277

線上閱覽

金門季刊電子書 @issuu.com

出版者 發行人 總策劃 總編輯 主編 執行編輯 規劃設計 發行 地址 電話 傳真 印刷 金門縣政府 楊鎮浯 許績鑫 洪蘋萱 李海瑩 翁御勛 蘇大衛 徐宜鈴
金門縣文化局

落花生

古早以來,花生即是小金門主要的農產 品之一,收成後採用陽光曝曬法,秋天 時節,走過村落內人家的前庭後院,俯 首抓起便是花生一把。

線上閱覽 金門季刊電子書 @issuu.com 走過烽火歲月 連起嶄新未來 金門季刊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