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文獻 第十卷第一期

Page 1



10

1

2020 年 6 月


10

1

2020 年 6 月

CONTENTS 刊頭語/劉正元

003

研究論文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李淑君

006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莊世杰

032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廖德宗、郭吉清

072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蔡孟愉

110

文獻編譯 一九三○年臺灣產業總說/何聰明

134

田野現場 高雄市二二八史蹟探查/蔡博任、杜正宇

156

文化光影 高雄小故事──鳳山城垣重修記︰圍龜放蛇鬥風水/陳昱名

176

高雄小故事──龍虎塔/許玉霞

178

高雄小故事──舊城老人葉石濤/徐錦成

180

大事紀要 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闕妙芬整理

184


刊頭語 發生於 2014 年 7 月 31 日晚間的高雄氣爆公安意外事件,除不幸造成人員傷亡外,更對 當地人高雄市民造成巨大的陰影。我本身也居住在氣爆點附近,親眼目睹了氣爆後的熊熊火 光、被巨大氣爆震到裂開的道路,被震歪傾倒的汽車,以及空氣中四溢的丙烯氣味。災後, 官方和民間迅速展開復建工作,這些重建工作同時是物質的,也是心靈層面的。首篇李淑君 的論文,從作者對於受災區前鎮區竹東里里民,如何從災難後展現他們的生命力,透過公共 彩繪達成集體療癒的目的。作者一開始檢視了高雄成為石化重鎮的歷史結構過程,讓讀者 比較清楚氣爆背後的結構性因素。其次,本文重點還是放在氣爆後成立的「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團隊,團隊成員包含罹難者家屬、高雄氣爆自救會成員、里民及在地藝術家, 共約五十人組成。作者認為:以藝術來集體療癒的討論涉及哈伯瑪斯的公共性討論──亦即 討論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與強度、及漢娜.鄂蘭提出的「交互主體」(inter-subjectivity) ──亦即在事件中誰是主體的討論。作者由這個個案中,探討社區主體介入公共藝術過程後, 如何達成集體療癒與社區連結的實際過程。 其次,大樹在地文史專家莊世杰在田野蒐集了八張清代的大庄地區古書契及尾契,文件 年代從清嘉慶元年(1796)到光緒 18 年(1892),內容涵蓋土地買賣、移轉、知見人(見證 人)、價格及買賣原因等重要史料。作者分別從這些古書契中再現的地名(特別是「大庄社」 這個地名)、族群互動軌跡(鳳山八社的遷移)語言(如古書契中的「上手」二字)、與相 關宮廟共同出現的人名(如〈鳳安宮碑記〉中出現的黃掽獅)等爬梳文本,文末兼及探討大 庄其他重要社會經濟及民俗調查等面向,附錄中作者也提供這些一手史料的內容及詮釋,體 現古書契如何成為讀者了解當地過去社會生活的重要參考文本與價值。 若干重要文資點的發掘一直是本刊物專注的焦點之一,目前在地不少文史保存團體也協 力加入這個團隊工作並卓然有成。第三篇日治時期半屏山地下配水池的文獻及現場實察的文 資發掘成果即是一例。作者廖德宗及郭吉清根據日治時期軍方的史料、海軍水道交接清冊及 水道技師石井多三的文字稿呈現:日本時期因為軍事需求,海軍建立了不少地下水道,範圍 除了大樹、仁武、左營主幹線外,也送水至漯底山及岡山海軍航空隊。其中又特別為第六海 軍燃料廠建立獨立的工業水道,想要達成工業及戰備儲水的雙重功能。2015 年高雄煉油廠正 式停工後,在地文史團體得以在 2017 年底正式進入煉油廠內部進行勘查,之後並撰寫出正式


調查書面資料。作者後續期許更多的專家學者投入這個剛開始起步的水道調查研究。 第四篇研究論文則是從語言景觀(Linguistic landscape)的角度探討高雄勞工公園夜市商 家看板的實地語言調查。過去對於夜市的調查多著重在飲食文化的面相,較少從社會語言的 角度來觀察夜市。作者在結論中明確指出:一、部分商家會使用外來語來代替中文;二、販 賣異國商品所使用的外來語比例會高於販賣本地食物商家;三、商品的字體大小會大於商家 的名稱;四、商家會使用注音符號或同音字表達臺語;五、看板上不只呈現商家名稱,也會 夾雜廣告詞。文末,作者也提出未來可以繼續延伸到高雄市其他地區的語言景觀研究,同時, 也可以繼續探討這些語言的使用是否有變遷或地區差異的現象。 文獻編譯專欄選錄何聰明〈一九三○臺灣產業總說〉,原文取材自刊登於昭和 6 年 (1931)的《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第十五卷臺灣篇〈產業概說〉,撰稿者分別是學者和官方 工程師:三尾良次郎及高橋春吉。何聰明在翻譯上採取摘要節譯方式,讓讀者一窺當時兩位 專家觀察下的臺灣產業種類、特性與條件,內容涵蓋農業、漁業、林業、礦業等,對於讀者 了解當時日治後期臺灣產業的發展方向與重點助益甚大,同時,讀者在閱讀之餘,也可了解 殖民者如何以全貌性的觀點來擘畫臺灣這塊殖民地。另外,田野現場杜正宇高雄二二八事件 的遺址基礎調查,地點涵蓋高雄要塞司令部、高雄火車站、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臺灣基督 教長老教會岡山教會、高雄煉油廠辦公室、左營舊城派出所、鹽埕埔壽星戲院、高雄中學、 七賢路的台電公司高雄辦事處等,這些被銘刻的地景是活生生的政治史及轉型正義教材。 此次為配合左營見城計畫主題,文化光影以左營舊城為空間主題,收錄三篇高雄小故事 文章,其中有描寫地景,也有描寫人物(葉石濤);語言使用上有華語,也有使用漢羅書寫, 分享給讀者。

主編 2020 年 4 月 27 日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 撰文/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 李淑君

摘要 2014 年高雄氣爆事件後,「高雄氣爆自救會」、彩繪者、災區居民發起「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團隊,以前鎮區竹東里為核心展開舊社區的彩繪行動。本文以「生 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氣爆區彩繪重建行動為田野,訪問了在地藝術家、災區居 民、高雄氣爆自救會,探討災後彩繪行動公共性的可能、協商與侷限。首先,本文認為 此次彩繪是一場在地人發起的在地重建行動,「災難共同感」為此項行動的動機,而「改 造家園」則為行動目的。其次,災後彩繪的活化社區一來是針對三十多年老舊社區的改 造,二是彩繪意象在災後創傷的療癒。最後,竹東里居民在參與彩繪過程的互動與介入 可以看見公共性的參與、排除與協商。社區主體介入彩繪的過程,亦展現了對話、災後 焦慮轉移、社區連結的可能。 關鍵詞:「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高雄氣爆、社區彩繪、災難、重建

本文為科技部計畫「階級、族群、性別、地方交錯主體的災難敘述:高雄氣爆事件女性創傷敘述與性別視角的重建觀點」(計 畫編號 104-2410-H-037-003-MY2)之部分成果。本文感謝匿名審查人之寶貴且仔細的審查意見,讓我在修改過程獲益良多。 此外,亦感謝計畫助理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許惠鈞協助田野資料繕打與整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 士候選人陳麒文協助校稿。在此特別感謝田野受訪者的研究參與,另受訪者名字皆為化名。 投稿日期:2019 年 4 月 16 日 接受日期:2019 年 6 月 5 日

007


008

10 卷 | 第 1 期

“Color River in Kaohsiung” after Kaohsiung Gas Explosions Shu-Chun Li Assistant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Gender Studies,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 After 2014 Kaohsiung gas explosions, the “Color River in Kaohsiung” started painting activities in the old community, Zhudong. My paper discusses “Color River in Kaohsiung” reconstruction to discuss the survivor’s agency and negotiation. I point out that the reasons participants involved in “Color River in Kaohsiung” are “identity of disaster community” and the hope to transformation of homes. Secondly, the post-disaster painting group aims to reform the old community and heal postdisaster trauma. Finally, the residents’ action has agency and negotiation in the painting process. The involvement of community subjects in the process of painting shows the possibility of dialogue, postdisaster anxiety transfer, and community connection. Keywords: “Color River in Kaohsiung”, Kaohsiung Gas Explosions, Community Painting, Disaster Reconstruction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壹、研究背景與問題 貳、社區行動、災後重建與公共性 參、研究方法 肆、災後重建、藝術行動與公共空間 伍、結論 : 高雄氣爆彩繪重建行動、意義與公共性

壹、研究背景與問題 2014 年 7 月 31 號,高雄丙烯外洩導致氣爆事件,使得高雄前鎮區、苓雅區、鳳山 區於氣爆災後出現社會秩序斷裂、失去「日常生活」的狀態。前鎮區、苓雅區、鳳山區 為死傷、路損、屋損的主要地區。該區居民在路面嚴重毀損後,有數個月處於交通封鎖、 驚嚇不安、難以入睡的情境中。 高雄氣爆發生的結構因素在於石化工業包圍著大高雄都會區。高雄煉油廠、一輕、 二輕與五輕設置在高雄楠梓區,楠梓區東側則緊鄰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南高雄則有 三輕、四輕的林園工業區。高雄成為臺灣的石化重鎮也是國民黨的策略性工業的結果。1 追本溯源,高雄的工業化始於日本殖民時期,戰後國民政府將高雄建立為工業化重鎮。 吳連賞提到日治時期高雄便因南進基地而展開城市的發展。國民黨來臺之後,透過重化 工業與加工出口二元性的經濟策略發展工業化都市,從日治時期到國民黨的政策是高雄 成為重化工業城市的歷史成因,其產業發展在日治時期奠定發展的雛形。2 戰後國民政府 於 1946 年設立煉油廠、1958 年設立臨海工業區、1960 年設立塑膠工業區、1966 年成立 高雄加工出口區、中國石油公司、中國鋼鐵公司、高雄硫酸錏,民營的石化業亦於 1965 年設立。1990 年後,重工業化的趨勢逆轉,服務業興起,3 但重工業與石化業在高雄留下 難以轉型的危害與風險。 大致上,四十年來的工業發展,以楠梓區與小港區為工業快速發展區,左營區、三 民區、前鎮區為工業穩定發展地區,工業發展衰退地區有鼓山、鹽埕、前金、新興、苓

1

關於高雄石化業的論述參考王振寰,〈國家機器與臺灣石化業的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8(1995),頁 1-37。徐世榮,〈試論科技在地方環保抗爭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後勁反五輕抗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18(1995),頁 125-152。鄭執翰,〈在後勁呼吸的自由──兼論反五輕運動的歷史思考〉,《生態台灣》,9(2005), 頁 82-98。

2

吳連賞,〈高雄市產業發展過程與轉型方向〉,《高市文獻》,22(2)(2009),頁 1-28。

3

謝國雄,《港都百工圖:商品拜物教之實踐與逆轉》(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3),頁 61。

009


010

10 卷 | 第 1 期

圖 1 高雄市前鎮區竹東里地理位置 資料來源:高雄市里政資訊網。資料檢索日期:2017 年 8 月 17 日。網址: http://kh.twup.org/?pn=allmap&cl=9&id=khi39#mt。

雅及旗津區,然而在小港、前鎮、楠梓、三民等區一直是工廠聚集區。4 然而,高雄作為 石化與加工業二元的城市,是高雄氣爆災難上歷史上的成因。高雄氣爆事件發生的地點 前鎮區、苓雅區、鳳山區為勞工階級比例較高之地方,而本文欲探討氣爆後自發性重建 的「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正位於前鎮區竹東里一帶,因此本文訪談 竹東里與鄰近社區,發現該區域居民以洗車業、租車業、餐飲服務業、加工區工作者為 主要行業別。前鎮區與苓雅區周圍即是前鎮加工區、大林蒲工業區、往北是楠梓加工區, 不少居民往返於工業區工作。竹東里亦位於南高雄勞工階級密度高的老舊社區,前鎮、 小港一帶有前鎮加工區、小港工業區,往北則是楠梓工業區,往南則有林園工業區,而 高雄在戰後成立高雄加工出口區後,大量農村勞力湧入工廠工作,形成此區域的特性。 本文所探究的社區彩繪地點為高雄市前鎮區竹東里,今日前鎮區共 59 里。5 竹東里 位置東至凱旋三路與瑞誠里、瑞北里為界,西至和平二路與竹西里為界,南至凱旋三路 221 巷及英明一路 72 巷與竹內里為界,北至二聖一路與竹北里及苓雅區英明里為界(如 圖 1)。住宅以公寓建築為主,里民以勞工階級及販賣餐飲商店家居多。6 筆者田野觀察

4

吳連賞,〈高雄市產業發展過程與轉型方向〉,頁 1-28。

5

興仁國中,〈前鎮行政區沿革簡史〉。資料檢索日期:2017 年 8 月 17 日。網址:http://www.hjjh.kh.edu.tw/%E6%9 C%AC%E5%9C%9F%E6%95%99%E8%82%B2/1-1.htm。

6

高雄市里政資訊網。資料檢索日期:2017 年 8 月 17 日。網址:http://kh.twup.org/?pn=allmap&cl=9&id=khi39#mt。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與訪談得知,社區居民位居民行業類別有不同世代的差異,30 多歲以上的青年不少在外 縣市工作或居住在其他區域,此區域常住居民有每日前往大林蒲工業區工作的員工,亦 有自行開業的小吃餐飲店。 本文田野觀察到氣爆區以勞動階級為主要職業別,在道路受損最嚴重的凱旋路段以 租車業為主,而往苓雅區竹東里地區的行業類包含餐飲服務業、加工區工作者為主要行 業別。其中洗車業與租車業者,不少是在城市發展過程由鄰近的鄉鎮搬遷到前鎮區一帶 定居於此,如 60 歲的李田提到自己是在雲林出生的雲林人。國小畢業就出社會,1979 年來高雄當學徒學修車,日後在凱旋路買房子經營租車業(田野訪談,2016 年 8 月)。 在前鎮區居住三十多年、擔任洗車業、現年 60 歲的林豪也是從路竹搬遷到前鎮一帶從事 洗車業,至今洗車業為業四十幾年(田野訪談,2016 年 9 月)。 前鎮區一帶聚落的形成,受到鄰近重工業發展,不少居民由外縣市遷居於此定居討 生活而形成聚落,根據田野訪談得知,前鎮區「舊部里民以勞工居多,通常是做工的, 因為重工業而從外縣市來這裡討生活,所以在這定居。」(田野訪談,2016 年 8 月)。 除了前鎮區氣爆點凱旋路多為租車業與洗車業工作者,在前鎮區往苓雅區的巷弄內一帶 亦為氣爆受災區,這一區則為老舊社區。苓雅區住戶劉勤口訪提到:「這帶是四、五十 年的老舊社區,居民以 50-70 歲的老人居多,他們的小孩大部分在外縣市讀書或工作, 不住這。居民的經濟狀況平平,多屬於中下階層,做工的、在工廠上班的人比較多,往 小港或外縣市通勤。」(田野訪談,2016 年 9 月)可以看到氣爆災區的為數十年來工業 發展下所形成的聚落。竹東里的空間以舊式五樓公寓為主要建築,受災路段往小港方向 則有前鎮加工區、大林蒲工業區,往北則是楠梓加工區,當地居民亦有每日前往大林蒲 工業區工作的員工,災區以勞動階層居多。在氣爆之後,該區災區居民、罹難者家屬、 重傷者自發性籌組「高雄氣爆自救會」,之後亦促成「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 團隊的成立。「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成立過程為 2014 年,發起人自救會成員 阿信與張章同來到氣爆區場勘,連繫到高雄在地的彩繪者雯秀串聯起 50 位共同討論與參 與的行動者,並以接力的方式來完成竹東里街道的彩繪。 在高雄氣爆發生後,災區的社區空間的重建上,政府挹注資金在整修道路與房屋外 觀的修整,被稱為氣爆後的「拉皮」工程。然而,由罹難者家屬、在地居民所組成的「高 雄氣爆自救會」除了協助罹難者與重傷者的賠償事宜之外,並發起災區的重建彩繪行動。 彩繪行動參與者包含災區居民、在地藝術家、罹難者家屬、災區周邊的高雄在地人、氣爆 自救會成員共同成立「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團隊。共有 50 位成員於「生之河流

011


012

10 卷 | 第 1 期

Color River in 高雄」臉書社團討 論與進行災區之一苓雅區竹東里 巷弄的牆面的彩繪行動(田野訪 談,2016 年 3 月 )。 本 文 以 高 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團隊的社區彩繪行動作 為研究,以參與式觀察與質性訪 談「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 雄」的參與者與高雄氣爆受災區 的居民,觀察「生之河流 Color

圖 2 「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在竹東里舊社區的彩繪意象 與色調 說明:「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以「河流」作為意象,延 伸到海洋、生命之河、生態物種等各種延伸,彩繪色調多以藍色、暖色 系等繽紛的顏色為主調,筆者 2016 年拍攝於竹東里。

River in 高雄」社團彩繪行動如 何展開、此災難重建的意義與公 共性為何。 「 生 之 河 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展開高雄竹東里舊社區的 彩繪重建行動,是以「河流」作 為意象,延伸到海洋、生命之 河、生態物種等各種從「河流」 發想的延伸,彩繪色調多為藍色

圖 3 「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色調 說明:「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色調多以藍色、暖色系等 繽紛的顏色為主調,2016 年拍攝於竹東里。

以及暖色系等繽紛的顏色為主 調,但亦參雜部分深色厚重的色 調(如圖 2、3、4)。此行動目 的在於以相對於氣爆大火的「火 河」進行災後社區彩繪行動,以 達到災後創傷療癒與社區重建的 效果,並在氣爆災區進行集體彩 繪藉此展開社區藝術公共化與災 難重建工程。本文欲探究團隊如

圖 4 「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元素 說明:「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運用的海洋元素,2016 年拍攝於竹東里。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何展開行動?災後彩繪行動的意義為何?其行動如何在老舊社區打造災後的生活空間?生 活在其間的居民如何在此行動產生互動與對話?此互動與對話中,有無展開社區災民主體 性與公共性?上述議題欲探究災後社區行動與公共性的意義為何。

貳、社區行動、災後重建與公共性 「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發起人阿信 7 提到此次災區彩繪重建的靈感來源為 這幾年國內外興起的社區彩繪行動。回顧臺灣社區行動發展史,從內政部 1991 年公布〈社 區發展工作綱要〉,到 1994 年文建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主要強調社區意識的凝聚,將「社 區」建構為行動的據點,並強調由下而上的社區行動,在臺灣的社區總體營造的運動中, 突破社區在戰後的「去歷史化」、「去社區化」的困境,重新打造社區共同記憶的方式。8 雖然臺灣的社區總體營造是由上到下的政府政策,但論者王文誠也提出臺灣社造的浮現, 並非由下而上的主動過程,而是由上而下的國家計畫與動員過程中,翻轉並造就了具有草 根性、反身性的社造運動。9 近幾年,臺灣在推動社區彩繪行動從北部的寶藏巖藝術村到南 部土溝村彩繪,社區營造興起的一股彩繪村熱潮,形成藝術介入公共、彩繪打造社區的模 式。然而公共行動的介入,必須反思社區的主、客體是誰?行動者、居民是否形成上、下 位階?陳冠華《走進內壢裡:以合作取代介入的社區藝術行動》意識到藝術介入社區必須 以合作模式取代介入模式,讓觀眾也成為藝術創作的過程。10 高雄氣爆彩繪行動,亦具有 自發性、由下而上的社區營造特性,但氣爆後的社區彩繪的特殊性在於「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是起因於風險災難,此災難形成社區行動的轉機。如滿田彌生所提及的,社 區活化是災後重建的一種可能。11 災後重建的前行研究中,容邵武從文化親密性角度思考 公共性,以 921 之後的桃米社區重建過程,指出臺灣公共性特色中的「文化親密性」,亦

7

為顧及匿名性本研究所有研究參與者名字皆為化名。

8

陳梅卿,〈從歷史學的觀點執行社區總體營造〉,《臺灣文獻》,67(2)(2016),頁 5-50。

9

王文誠,〈反身性的社區營造:實踐性的地理學想像〉,《都市計畫》,38(1)(2011),頁 1-29。

10 陳冠華,《走進內壢裡:以合作取代介入的社區藝術行動》(臺北:田園城市,2014)。 11 滿田彌生, 〈災後重建與社區活化:臺灣與日本災難重建研究與人類學的對話〉, 《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16(2014), 頁 33-52。

013


014

10 卷 | 第 1 期

即居民之間的熟識與彼此之間的關係會成為溝通互動的基石,此為公共領域的另一面向。12 本文認為災區的彩繪行動不僅是活化社區,目的亦在於災難療癒、情緒釋放與災後重建。 在討論社區的公共行動時,首先必須仔細釐清的是「公共」、「公共性」、「公眾生 活」的意義。關於「公共性」的思辨與討論中,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在提出公共 領域是個體公民聚集在一起, 以理性溝通共同討論公共事務,進而維護公共福祉,而公民 參與的強弱為公共性的決定性因素。13 另一位探討公共性的重要思想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提出「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方能形成一個社群,且在相聚過程認識彼 此的差異,就會在主體互動中建立起公共領域。漢娜.鄂蘭將人的活動分為勞動(labor)、 工作(work)與行動(action)三個層次,勞動是生活與生計,目的在於保障了個人的存活; 工作是「人造」世界中進行生產,然而,只有行動(action)才能展現個體的多元性,並致 力於開創政治體,達到真正的公共性、展開「行動的生活」。14 上述的討論,指出公共性 的重要層面,亦即參與者必須成為公民、互為主體性,共同開創政治體。 曾旭正將社區行動的「公共性」分為三種意涵:一是基地的公共性;其次是議題的公 共性;第三則是行動的公共性。15 三種層次的公共性,也就是在公共空間展開社區行動, 必須以公共議題作為訴求、凝聚社區的共同行動與意識便成為公共性的三個層次。陳冠華 以內壢里作為社區公共行動的據點,提到一些公共建築的建築師退居幕後不再主導設計過 程,將設計交由居住者或社區組成的委員會,因而推進了公共化與居民主體性。16 此觀點 便是強調民眾參與形塑公共空間的重要性。陳冠華認為臺灣近年的文化政策發展,從廣設 文化中心、公共藝術設置辦法、社區總體營造,以至於藝術介入空間,是一系列企圖讓文 化藝術走入大眾生活的努力,以及藝術文化普及化、公共化的趨勢發展。17 藝術公共化過 程重要的是為誰而作的議題,且社區藝術公共化的意涵是藝術家、居民與社區之間的對話 與互動。18「藝術的公共性」是藝術家的自我與他者交織在一起,形成經驗的流動,走入

12 容邵武,〈文化親密性與社區營造:在地公共性的民族誌研究〉,《臺灣社會學刊》,53(2013),頁 55-102。 13 參 考 汪 暉、 陳 燕 谷 主 編,《 文 化 與 公 共 性 》( 北 京: 生 活. 讀 書. 新 知 三 聯 書 店,1998)。 哈 伯 瑪 斯(Jürgen Habermas)著,曹衛東等譯,《公共領域的結構性轉型》(臺北:聯經,2002)。汪民安,《文化研究關鍵詞》(南 京:江蘇人民社,2007)。 14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著,林宏濤譯,《人的條件》(臺北:城邦文化,2015)。 15 曾旭正,《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臺北:文建會,2005),頁 12。 16 陳冠華,《走進內壢裡:以合作取代介入的社區藝術行動》,頁 6。 17 陳冠華,《走進內壢裡:以合作取代介入的社區藝術行動》,頁 32。 18 董維琇,〈在地文化與社群參與的藝術能量:米倉藝術家社區藝術家進駐計畫〉,《視覺藝術論壇》,2(2007), 頁 13-29。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社會對大眾發聲的主張。曾旭正以「有機藝術家」形容臺灣畫家顏水龍,認為積極投入所 處的社會、不自我設限、營造新生事物、創造公共性才是有機的藝術家。19 上述的研究皆 指出公共性的主體為民眾,社區共同行動才具有公共性格。 高雄氣爆災難後重建的社區彩繪行動,以災區的老舊巷弄展開公共空間的改造,具備 初步層次的「基地的公共性」的意義,然而更重要的是動機背後的「行動」的公共意義為 何?以及參與模式與災後重建主體的行動才能深化對於公共性的討論。前行研究指出在公 共建築與公共設計的論述觀點中,十分強調在地居民的主體性,強調社區居民介入行動的 重要性。在基地的公共性、議題的公共性、行動的公共性三個面向上,公共空間的設計應 該是居住者或社區自己,而非菁英的設計師、專業人員。社區彩繪作為藝術公共化必須與 居民產生對話,公共化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參與公共化才得以形成。在高雄氣爆之後的災 區彩繪行動如何展開?彩繪行動的意義為何?災區彩繪藝術行動所形成的災後的意義與公 共性為何?災民主體如何介入與參與為本文欲探討的內容。災後的社區重建與社區藝術行 動,不應該是由上而下的過程,其中必須有居民主體的參與與互動,共同創造社區空間的 意義。本文欲探究團隊如何展開行動,災後彩繪行動的意義,以及如何在老舊社區打造災 後的生活空間與公共性,曾旭正提出藉由改變公共空間(public space)可以改變公共生活 (public life),因為公共空間與公眾生活是一種辯證發展的關係,公共空間的改變也會形 成公眾生活發展的空間,並產生社會關係的改變。20 而高雄氣爆彩繪行動如何透過公共空 間的改變,影響災後的公眾生活亦為本文探討公共性時所要討論。

參、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以田野觀察與深度訪談法探討「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 重建行動與意義。本文田野觀察與訪談的時間從 2014 年 9 到 2017 年 3 月。觀察地點聚焦 苓雅區、前鎮區氣爆重災區。除了竹東里之外,為更加理解災區狀況,亦走訪了高雄前鎮 區、苓雅區、鳳山區看災後重建與狀況,並訪問了高雄前鎮區竹東里、竹西里、苓雅區林 榮里、苓雅區福東里、鳳山區、鳥松區等不同地區的受災民眾。筆者於 2014 年 9 月初次

19 曾旭正,〈在社區重思藝術──邁向新時代的有機藝術觀〉,《南藝學報》,4(2012),頁 63-82。 20 曾旭正,〈營造社區公眾生活與公共空間的基本課題〉,《建築學報》,87(2014),頁 159-174。

015


016

10 卷 | 第 1 期

接觸高雄氣爆自救會,2015 年 7 月開始深入災區展開較為深入的訪談與接觸,並接觸「生 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於 2017 年 3 月結束田野與訪談,總共進行將近兩年半的田 野觀察與訪談。本文的受訪者包含在地藝術家、行動召集人、在地居民、「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幾位發起成員、提供彩繪的屋主、災區居民共三十多位,其中參與彩繪或住 在彩繪社區的受訪者有 10 位。在深度訪談上,皆與受訪者進行一到三次不等的訪談,每 次訪談時間約 1 到 2 小時左右,除了深度訪談之外,亦在參與過程對周邊居民進行非正式 的訪談。 訪談目的在探討災難重建的社區彩繪行動如何展開、行動呈現的意義為何、又如何與 災區的居民產生的對話,並企圖從其行動探討在地居民與藝術家的行動是否打造了災後的 公共空間。在高雄氣爆之後,道路與房屋損毀災情嚴重的為苓雅區、前鎮區,而高雄氣爆 彩繪行動的公共彩繪地點為高雄前鎮區竹東里三十多年老舊社區,社區多為五層樓的公寓 式建築。彩繪地段以高雄前鎮區竹東里的英明一路等三條巷子為主要地段,聚焦竹東里彩 繪行動進行社區重建議題的深度訪談。

肆、災後重建、藝術行動與公共空間 一、行動的發起:災難記憶與地方認同 「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團隊的彩繪基金來自於罹難者家屬阿信拿出父親罹 難後的撫慰金作為重建彩繪行動基金,支出彩繪行動者的基本車馬費用、材料費、人事 費等,使得參與行動的人有基本的資金以供彩繪所需,但大致上彩繪行動有某一程度的 義務性質,參與者跳脫了漢娜.鄂蘭所說的,為求生存的「勞動」面向,進入到「行動」 的公共領域。其中彩繪發起人阿信自小在竹東里長大,氣爆發生當天,父親罹難身亡, 當時為處理災難後續議題而從臺北調職回高雄,並發起高雄氣爆自救會。阿信身為災區 住戶與罹難者家屬的雙重身分,使他在社區行動上以社區網絡作為基礎展開行動,為社 區彩繪提供彩繪的基金與想法。在氣爆發生後,嚴重毀損的道路雖表面重建完成,但許 多居民心理的狀態並未平復。阿信從此出發,將所領到的賠償金、慰問金、與薪水投入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到災後空間藝術的造景當中,並邀請了張章、小許協助行政工作,並串連災區在地的彩 繪者雯秀、馮光、欣欣等人投入到災區重建彩繪行動。 阿信與自救會成員張章皆提出前鎮區竹東里是三十年未曾改變的社區,兩位參與社 區彩繪的重建者均表達是希望透過改變社區來進行災後重建療癒的效果。參與彩繪行動 的在地藝術家大多為高雄人,只有少數外地的彩繪工作者。在地成員的組成中,包含災 區居民與罹難者家屬,職業別則橫跨插畫家、學生、醫師等不同行業,參與者以高雄在 地人為多數,此次彩繪行動最大的特色是一場在地人發起的在地重建行動,其災後社區 彩繪行動的起點,可說是來自於地方認同感與災難的集體記憶。前行研究指出社區培力 時,人際之間的互動與信任會成為社區發展的社會資本,而社區營造的要素包含社區居 民願意負擔環境責任,其次為外來的單一或跨領域的專家,共同建立合作關係,完整考 慮到居民對環境需求的所有面向。21 而高雄氣爆彩繪重建團隊組成有罹難者家屬、社區的 受災戶、在地高雄人,加上外地藝術彩繪工作者相互合作的要素,因發起人與參與者包 含罹難者家屬,使得這一場在地人的在地重建行動,一開始便有社區人際網絡與地緣信 任感的基礎,而易於展開。 高雄氣爆後,凱旋路一帶道路嚴重毀損,在家(home)與家屋(house)損毀龜裂外, 更包含親人的重傷或離世。氣爆過後,重建彩繪發起行動最初的起點便是重建家園。重 建家園除了是災後復甦之外,亦是社區重建的轉機,藉此可能轉變三十多年來不曾改變 的老舊社區,並平復災後社區的緊張不安。團隊的目地希望將社區轉變成舒適、寧靜、 色彩繽紛社區,以撫平災難時混亂、焦慮、不安的心靜。張章提到在氣爆之後,對於災 區的思考則是希望著重這些比較沒特色的舊社區,思考社區該如何轉變。發起的構想, 源自於韓國的純原創性的彩繪社區,希冀竹東里可以推動並作為示範,若有可能更可推 及鄰近的里跟進。阿信則提到: 我會把一些錢拿來進行周邊環境的改造、美化……你看這個地方從災區的 舊社區瞬間變成一個很好的社區。到時候大家哪管這邊房子舊不舊、新不新, 住進來很舒服就好啦。(田野訪談,2015 年 10 月 1 日)

21 郭瑞伸、王春勝、陳香利,〈居民社區培力與社會資本、社區意識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港口社區為例〉,《公共事 務評論》,8(2)(2007),頁 97-129。

017


018

10 卷 | 第 1 期

在竹東里居住三十多年的阿信,社區彩繪行動的目的在於將舊社區轉化,從災區的 舊社區轉為舒適的生活環境。為此,阿信連繫上多年同校同學雯秀。雯秀亦住在竹東里 附近,平時進行插畫與繪本的創作,加入社區彩繪團隊之後,以滾雪球的方式串連起其 他彩繪行動者。氣爆自救會秘書張章稱她為彩繪「重建的吹笛人」,因為雯秀在得知籌 畫災區彩繪行動後,成為此次召集藝術家的核心人物,由她往外延伸聚集更多位在地藝 術家進駐到竹東里進行彩繪。過往的研究指出災難重建時的自治會 90%以上都是由男性 主導,能實際參與又有實際決策權力的重建組織之女性,卻少之又少。22 然而,女性身為 行動主體往往重建了災難後的復甦。23「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彩繪行動雖為氣 爆自救會發起,但雯秀以在地女性號召並串連社區彩繪重建行動,亦可以看見女性成為 重建主要行動者的例子。 雯秀陳述自身投入彩繪行動的原因除了是高雄人之外,也認識阿信多年,且亦有熟 識的氣爆罹難者,此種災難的共同感與情感的親近性使得雯秀投入到彩繪重建的行動中, 亦看出鄰近的人際關係構成此次社區發展的社會資本。平時進行插畫創作的雯秀與擔任 醫師的哥哥一同討論災區的彩繪行動,由雯秀負責邀請喜好彩繪的朋友參與到災區的彩 繪重建。在雯秀的邀請之下,許多高雄在地、災區藝術工作者投入到空間彩繪行動。原 住在氣爆災區的馮光投入彩繪行動是來自於自身對於災區的成長記憶: 高雄氣爆發生時我在澎湖,2014 年 12 月由澎湖回來後就開始擺攤……我 2015 年 8 月接觸自救會,然後先選牆面,再提出草稿跟住戶協調,這過程大約一 個月。進行氣爆區藝術創作的時期是 2015 年 9 月到 12 月,畫三個月,一週挑兩 天去畫,一天畫三、四個小時。我是災民,我們以前還沒有搬家之前我們住在三 多路跟福海街那裡,算是一個災區,也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如果說家鄉自己毀壞 了,那我當然想去重建,那這個就是一個人的心態吧。但那個時候我在澎湖,所 以我知道這個事情,我並不在這個地方,我的朋友邀請我們大家去參與這件事, 那我就很快樂、很投入這樣子。(田野訪談,馮光,2016 年 1 月 28 日)

22 畢恆達,〈災難與性別〉,《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3(1999),頁 1-4。 23 Elaine Enarson & P. G. Dhar Chakrabarti, Women, Gender and Disaster: Global Issues and Initiativ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9).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馮光投入災區彩繪行動,來自於「三多路的舊家是災區,可能因為這樣,我對家鄉 有個感覺:家鄉毀壞了,當然想去重建。」自己的老家就在氣爆區,行動的起點,是對 家鄉的認同感。原本在澎湖進行繪畫工作的馮光,在三多路一帶居住了十多年,氣爆不 久前搬離開此區,其行動的緣起為居住十多年的感情而回到災區進行重建工作。 另一位投入到彩繪行動者為彩繪區居民欣欣,為 20 多歲的研究生,本身即是竹東里 受災戶。她提及氣爆當時雖沒有被強制驅離,但在斷水斷電的情況下:「那個晚上都沒 睡覺,因為那個晚上完全都是救護車的聲音,整個晚上,徹夜,然後都是燒焦味。然後, 因為那時候是 8 月,超熱,結果就完全沒有電風扇,這樣子躺在床上,冒汗。」(田野 訪談,欣欣,2016 年 3 月 12 日)。從 2014 年「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團隊逐漸 形成時,從自救會發起彩繪構想到實際的行動過程中,可以看到投入者皆是因為身處在 在地家鄉的環境中,因為災難的發生,產生災難的共同感受與家園的認同感,而投入到 老舊社區的改造行動中。 漢娜.鄂蘭提到最廣義的行動,意思是「發起」、「開始」,並投身於行動。24 上述 訪談中,可以看到「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重建彩繪團隊的成員包含高雄在地 居民、罹難者家屬、災區居民,其中「災難共同感」成為投入此項行動的動機,而「改 造家園」為行動的目的。彩繪行動是對於家園的重新打造,住在英明一街現年 65 歲的居 民陳和也提到竹東里的家屋與社區已經是三十幾年的老社區,希望利用這個機會來改造 舊社區,氣爆之後的期待就是三十年的社區可以進行更新,狹窄的馬路可以重新規劃, 以解決停車與巷子狹窄的問題(田野訪談,陳和,2016 年 3 月 7 日)。除了陳和之外, 李賢等竹東里居民亦表示期待老舊社區的狹小巷弄可以翻新,讓居住環境藉此可以進行 改善。然而在重建計畫當中,市政府並沒有進行對此社區的改造計畫,竹東里居民對於 社區改造的想像,是期待解決空間的問題,此也與彩繪行動能達成的目標有所落差。然 而,此次行動與政府發起的社區總體營造的差異在於,此次氣爆後的彩繪重建行動,是 由災民、高雄在地居民、住戶為主要發起人,具有社區自發性的意義,成為另一種社區 改造的可能。社會動員並為共同的利益展開行動,分享彼此的生活並產生新的意義就是

24 漢娜 ‧ 鄂蘭(Hannah Arendt)著,林宏濤譯,《人的條件》,頁 264。

019


020

10 卷 | 第 1 期

重要的社區運動。25 在基地的公共性上,氣爆彩繪以受災地區的巷弄為基地,以社區復興與創傷療癒作 為出發點,可以說是社會力的展現。1994 年臺灣社造運動崛起,是一種新興的社會運動, 許多社區營造行動由社區工作者、醫生、校園學生進入社區,繪製社區地圖、動手整理 環境、美化家園等,形成在地面對自己的社會力,展現社區營造作為主動積極、草根性、 由下而上的集體動員。26 高雄氣爆的彩繪行動從經費到人力動員,與政府體系的社區重建 完全脫鉤,亦非由外地人前來進行災區重建,而是在地自發性的社區重建行動。從災難 共同記憶與地方認同感串連起受災居民、高雄在地與外來彩繪者的行動。

二、議題的公共性:災難記憶與重建家園 在公共性的第二層次上,「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是否在議題上具有公共性? 高雄氣爆彩繪展開彩繪的意象與意義為何?此行動達到多少程度的公共性?首先「生之 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彩繪行動有兩個目的,一是針對三十多年老舊社區的改造,二 是在災後進行創傷的療癒。重建家園、重建社區便是希望達到上述兩個目的的方式,然 而團隊彩繪家園藉由打造什麼意象來重建家園呢?彩繪行動的發起以「河流」作為主軸, 目地為撫平高雄氣爆後凱旋路形成「火河」的災難恐怖感,此構想的形成,是在 50 人成 立的團隊於臉書社團討論後,得到團隊認同、凝聚共識後展開。馮光便提到以「河流」 連貫創作者有其意義,河流本身就是孕育生命的象徵,只要有河流流域的地方,就會有 生命,以河流作為概念以撫平火河的記憶,因此河流的意象成為高雄氣爆後彩繪重建的 主題。相對於高雄氣爆現場如好幾條「火河」熊熊燃燒;馮光提到:「河能載舟,亦能 覆舟;火河傷害我們,水流則療癒我們。藝術家各自獨立創作,但會跟隔壁的人討論, 看要怎麼銜接圖畫。甚至有一些人會畫到地上,再橫越馬路到另外一個地方,用一個河 流來連接每一個人的形象、心意。」(田野訪談,2016 年 1 月 28 日)。雯秀也提到:「河 流的意象象徵生命、河流的連結,高雄也有代表性的河流,如愛河、前鎮河,因此採用

25 夏鑄九,〈做為社會動力的社區與城市:全球化下對社區營造的一點理論上的思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5 (2007),頁 227-247。 26 王文誠,〈反身性的社區營造:實踐性的地理學想像〉,《都市計畫》,38(1)(2011),頁 1-29。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圖 5 馮光彩繪作品 說明:馮光彩繪作品,於 2016 年拍攝。

河流的意象。」(田野訪談,2016 年 3 月 5 日)。可以看到行動的發想還企圖串連高雄 城市的想像。 雯秀提到雖然設定「河流」作為的家園意象,但彩繪者有自己的延伸想像空間。如 馮光在進行彩繪工作時,便以此作為延伸進行創作意念的詮釋,在氣爆之後家園毀損之 下,企圖以「家」作為核心概念的圖象進行災難的修復(如圖 5)。其牆面彩繪的右上角, 寫著「Welcome home」的字樣,馮光提到: 歡迎回家,所以藉由這幾個景色來更凸顯高雄市它主要幾個大樓(中略) 然後用很強烈,並且顏色鮮艷,而且構圖,然後去凸顯一幅畫的可看性。所以 如果妳有去看的話,妳會發現我的顏色,尤其是背景,我特別用到有點暖,但 是它的像是藍色的,慢慢呢,上面是有點紫色,所以它可以說是晚霞或者說是 清晨,剛那個旭日東升的時候。就是哪些顏色特別讓人家看起來可以快樂、或 安心。(田野訪談,馮光,2016) 居民對家園的想像,也會在與彩繪行動者互動的過程中被納入。比如現年 60 多歲的 陳和與李賢喜愛有水、很寧靜的濕地。在看過草圖,彼此提意見與討論之後,彩繪者才 展開行動。在災後重建的行動彩繪中,可以看到藝術家對在地的關心,而此「在地」的 意義更確切的說,是對創傷的家園的關切與重建想像。高雄氣爆作為集體記憶,自救會

021


022

10 卷 | 第 1 期

與投入的藝術家,以氣爆作為彩繪議題,但並非再現高雄氣爆,而是以相對於火河意象 建立水河意象,以撫平火河的創傷,從家園、地方性的認同感上去展現公共性。前文提 及氣爆災區為勞工密集度較高的地區,彩繪的竹東里為三十年舊社區,對「家」的想像 與期待,在氣爆之後為一個契機,藉此渴望有些改變。夏鑄九提及社區運動中,社區意 識的形成才是關鍵。27 在高雄氣爆的社區行動中,社區意識的形成來自於災難的共同感, 其次來自於在地土地的親近性與土地的認同。議題的公共性,是因應災難的意義而來。 議題的產生,透過彩繪行動者、罹難者家屬、在地居民、高雄氣爆自救會共同組成的社 群網路展開討論,達到共識之後,與居民進行討論,從提供牆面的居民意見中,進行修 改,來達到議題的公共性。 從「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團隊形成的過程,可以看到內部經由社群網站凝 聚共識,並因為災難的共同記憶與人際關係的親密性而展開行動,彩繪行動有兩個意義, 一是針對三十多年老舊社區的改造,二是彩繪意象在災後創傷的療癒。漢娜.鄂蘭提到 當人們集結在一起,一致行動,就會產生力量,「一群人團結在一起,不是基於很神奇 地啟發所有人的共同意志,而是基於一個合意的目標。」28 從團隊對議題的展開,是經由 討論而產生一個「合意的目標」。然而另一層面來說,當由罹難者家屬、災區居民、高 雄在地人組成的團隊前往竹東里進行彩繪時,卻已先預設好所要彩繪的主題,而非在竹 東里社區凝聚他人,失去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所提出的,將各體公民聚集在一 起共同討論公共事務,而居民參與的強弱為公共性的決定性因素,竹東里居民與團隊成 為鄰居,有不少的互動,但依然失去災後全里共同參與的契機。

三、行動的公共性:彩繪重建的社區行動與難題 (一)公共性的協商? 在公共營造與實踐公共性時,「行動的公共性」是深化社區最重要的一步,必須包 含「營造公共空間」與「營造公共生活」。29 前文提到,公共性必須互為主體,且居民參

27 夏鑄九,〈做為社會動力的社區與城市:全球化下對社區營造的一點理論上的思考〉,頁 227-247。 28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著,林宏濤譯,《人的條件》,頁 337。 29 曾旭正,《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頁 31。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與程度會決定公共性的強弱。當公共性消失,通常是民主參與的削弱,此外,當私人領 域的經濟活動成為公共生活的核心,公共的討論會形同虛設。30 公共領域的特性必須讓居 民「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形成一個社群,並在行動(action)中展現個體 的多元性,達到真正的公共性、展開「行動的生活」。31 上述的討論,指出公共性的重要 層面,亦即參與者必須成為公民、互為主體性,共同開創政治體。然而,本文在災區的 彩繪行動的訪談與田野中,發現展開「行動的公共性」有其困難與落差,而形成有限度 的公共性。此節試圖探究氣爆彩繪行動中,公共空間的打造如何影響公眾生活呢?公共 性又如何(不)可能?社區如何在災後參與營造出共同參與重建的公共性?居民如何發 聲與協商? 前文提及的臺灣戰後被去社區化的過程,使得戰後許多社區集體的社區行動日漸削 弱,雖然 1994 年政府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但在許多社區中,是沒有營造的契機。本 文所觀察的高雄氣爆重災區的苓雅區、前鎮區一帶,為勞工密集度較高的地區,「討生 活」與恢復生活秩序為災後最首要的重建議題,亦即經濟活動對於勞動階層的災民來說, 在結構與災難的因素下,災後當地生計復甦、人潮回流、減低災後的生命與經濟損失、 受損家屋的重建、回歸災前日常生活成為災後首要的議題。因此彩繪行動整里災民參與 彩繪的可能性降低,如前鎮區竹東里區住戶陳和提到自身的工作與生活: 我在小港工業區的中鋼上班,早上 6 點半左右就要出門了,怕塞車。7 點 半上班,4 點半下班,回到家裡都 5 點多。這麼早上班是因為工業區要讓通勤 時間交通順暢,中鋼、中船、台積電都在那,所以上班時間有所區隔,我在中 鋼工作將近四十年,現在 64 歲,快退休了。(田野訪談,2016 年 3 月) 本文訪談的居民表示每天朝九晚五前往小港加工區工作,大部分居民為中高齡的勞 動階級,白天忙於生活使得參與彩繪行動有所困難。因此在社區彩繪行動上,客觀條件 難以讓社區居民全部參與,而成為 30 歲左右一輩的在地人為主要彩繪參與者,有其社區 參與的侷限性。雖然災民與在地青年發起的彩繪行動無法將整體社區納入共同行動,但

30 汪暉、陳燕谷主編,《文化與公共性》,頁 42-43。 31 漢娜.鄂蘭,林宏濤譯,《人的條件》(臺北:商周,城邦文化,2015)。

023


024

10 卷 | 第 1 期

彩繪者與其他住戶會形成討論與協商。在地居民區分成彩繪者與提供彩繪牆面的參與者。 雙方討論時,會牽涉到屋主、彩繪者與計畫行動者在文化、宗教、信仰價值觀上的差異, 使得在公共討論上,有落實亦有無法達到公共性的侷限。 社區行動的公共性分為不同層次:如安排特定的程序和場合,讓公眾參與其中;或 者僅僅只是在作品完成後提供體驗、在討論階段提供參與的機會。公共性的深淺取決於 行動策略的安排以及和公眾的互動模式。32 在「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團隊中, 彩繪前會先在社區與住戶進行討論與互動,會有討論、協商、同意過程,甚至牆面屋主 若不滿意則進行修改甚至刷白。雖有階段地公共討論,但未凝聚成整個竹東里共同構思 與行動。 投入彩繪的馮光、雯秀、張章與提供房屋牆面的陳和、李賢皆提到彩繪過程是由創 作者提案先畫一個草稿,然後彩繪者、自救會成員與社區居民進行溝通,如果需要修改 就修改。討論過程會牽涉到居民的信仰、生活與價值觀而對彩繪的呈現方式有歧義,因 而必須對彩繪的元素進行討論與協商。例如社區居民若為佛教徒,會希望畫上蓮花,彩 繪者若與居民討論後,可行的話便會加入彩繪當中(田野訪談,馮光,2016 年 1 月 28 日)。 又如竹東里 60 歲的陳和本身喜愛濕地,家中的牆面彩繪上河流的意象,過程是經過溝通 同意之後才畫上,因此陳和對於過程與結果都十分歡喜(田野訪談,2016 年 3 月 7 日)。 馮光提起彩繪過程時,「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我們要提案,我們要提草稿跟住戶討 論,那一旦確定可以這樣子畫了我們才能畫上去。」(田野訪談,2016 年 1 月 28 日)。 大致上,從籌備到彩繪完成,大約兩年時間,上述可以看到彩繪行動者都要經歷過跟居 民、屋主協商討論的過程,與屋主居民討論過後,才進行彩繪行動。 在彩繪的過程可能引起災區居民的兩極反應,此過程就有討論、協商或退出的可能。 例如有一幅彩繪作品乍看上是陰鬱的色調,就可能被住戶要求塗掉或重繪。氣爆自救會 主秘張章便提到溝通方式就是「帶著彩繪者與居民見面,若居民不想進行畫,就謝謝 他。」(田野訪談,2016 年 5 月 26 日)。若屋主不同意,則彩繪行動就取消對方的牆面。 然而,若經由住戶與居民的同意後開始彩繪,亦會引發居民不同的反應。這些反應來自 於自身對家的想像、過往的生命經驗、災難過後的想法,會與進行彩繪的居民產生看法

32 曾旭正,《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頁 5。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上的分歧,馮光提到彩繪行動後居民的反應落差,比如曾經發生過住戶反應一幅機器人 兩眼空洞,看起來比較可怕的畫作,它的位置很高聳,對面剛好是公寓的樓梯間,所以 住戶爬樓梯的時候每天看到機器人,引起居民一種比較害怕的感覺,與住戶討論後決定 把原有的彩繪刷好、刷白。所以不是每一個作品都可以成型,也有居民希望參與,然後 提供他本身想要畫的東西(田野訪談,馮光)。張章面對不同意見或居民批評時,會進 一步讓竹東里居民與彩繪者互相認識與理解,然而,居民若意願不高時,彩繪團隊會直 接退出。在此情況下,社區彩繪行動將居民納入到團隊,並進行公共性的創造的可能性 就降低。 雯秀的例子則是在進行彩繪行動時會與住戶進行生活與情感交流,雯秀所彩繪的住 家住戶是一對 60 多歲的夫妻陳和與李賢。李賢白天會去當志工,陳和則在鄰近的小港 大林蒲工業區一帶的中鋼上班,四名小孩皆已經成人不住家裡,家中只有夫妻倆。雯秀 提到 李賢媽媽都會一直拿下午茶出來。第一次去畫的時候,因為她就準備了三 張椅子,可以折疊,她都放在外面,然後就說,我們要用的時候,要坐就可以 拿去坐。然後她還有一個水槽,然後就說我們要洗可以在那邊洗。(田野訪談, 雯秀) 從訪談可以看出,彩繪者與提供彩繪家屋牆面者雙方彼此的情感交流。雯秀提到彩 繪過程時跟這對老夫妻共溝通三次,住戶很喜歡濕地,有水、很寧靜的感覺(如圖 6): 我(雯秀)就構思畫第一張草圖給他們看,然後他們提一些意見,比方希 望不要畫人。我就跟他們解釋說這是一個療癒的故事、有相關性,他們可以接 受。我拿明信片給那對老夫妻看,他們就知道成品大概是這樣,他們很喜歡。 然後他們講說,媽媽的頭髮,水流是往外流,他們希望往內流,就是財不要流 出去,有一些傳統的想法。我跟他們討論之後,有改成頭髮下來以後呈扇形打 開,往這邊、也往那邊,就達成共識。(田野訪談,2016 年 3 月 5 日)

025


026

10 卷 | 第 1 期

圖 6 雯秀彩繪作品 說明:雯秀彩繪作品,於 2016 年拍攝。

在高雄氣爆彩繪行動當中,彩繪者必須與住戶溝通畫作的內容,並了解住戶的想法, 可以看見彩繪重建行動有進行階段的溝通與公共參與。雖然在此次行動中,沒有讓整體 在地居民共同形成一個團隊,並展開社區為主體的行動公共性,但居民的主體性會不斷 地以自身可能的方式介入,將自己的生命經驗影響彩繪行動。例如竹東里居民有風土上 的考量,會將自己對「河流」的看法告訴彩繪者: 例如說水,要往內流還是往外流,這件事情因人而異,那我們的感覺是應 該要往外流。水往外,然後往低處流向大海嘛。但是有一些居民他有風水上的 習俗,他們希望聚財,所以希望水是往內流的。像我畫的那一個地方,家中的 媽媽是希望往內流,但是爸爸希望往外流,怎麼辦?兩個都不一樣。(田野訪 談,馮光,2016) 在多方看法不一致時,不同看法的人會進行討論,彩繪的過程的討論與互動也使得 災難的焦慮被轉移。此時,居民主體性的展現,不在於親自投入到彩繪行動團隊中,而 是透過日常生活的參與與討論,反應自身看法而間接參與彩繪行動。

(二)聊天的意義:災難轉移與社區情感 雖然彩繪行動並未納入整個社區居民共同參與,但此行動對於居住在此的居民有何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影響?本文田野發現高雄氣爆對竹東里居民的影響較多為心理層面,至 2016 年田野訪 談,多位災區住戶都還會害怕巨大的聲響。如陳和、李賢等人提到竹東里雖然是爆炸損 毀路段的外圍,但東西飛過來、爆炸聲強烈、也看得到火光、感受得到震動,雖然大多 數里民沒有經濟與生命的損失,但精神上的恐懼感從 2014 年到 2016 年都還餘悸猶存。 社區彩繪行動除了企圖重建社區之外,比較大的意義是發揮了災難後注意力轉移的功能。 在社區彩繪展開行動時,彩繪成為災後的生活事件被討論的話題,使得地居民在災後的 彩繪行動中產生日常生活的改變。馮光提到竹東里的街坊社區在下午 4 點多的時候,居 民會出來倒垃圾而聚集在一起,也會在騎樓討論,此時社區彩繪形成一個話題性。將災 難焦慮感轉移到彩繪的話題上,變成市街居民他們閒話的內容,馮光認為將社區轉化為 戶外藝廊,若災後心情不好,也可以在社區間逛逛(田野訪談,馮光,2016 年 1 月 28 日)。 可以看出竹東里居民對於彩繪行動的討論轉移災後的心情與注意力。 氣爆之後住戶「還是很怕,但也沒有在做什麼諮商或者是有社工去做什麼引導的事 情,他還是過著日常生活的作息。」(田野訪談,雯秀)。如現年 60 多歲的居民,在災 後依然有心理擔心害怕之感,但災後的彩繪藝術行動意義之一,在於轉移災區居民的災 難焦慮與心理受創: 現在畫這個圖有沒有,就要變大家都開始看圖了,都說你們畫圖畫得怎樣, 很美喔,啊就會比較啊,就變成現在就在比畫畫了,哪一邊的畫比較漂亮。(田 野訪談,李賢) 那一段時間大家都不是很好過,而且假日我們會往郊外走走,就覺得若畫 風景、山水畫,看起來很舒服。這些畫是這個社區的特色,居民看了也很高興, 我們還會互相比較各自住家的畫,看誰家的畫比較漂亮。(田野訪談,陳和) 談到在進行災區彩繪行動時,災民會在一旁表達他們的看法 他們有的都會在旁邊發表他的想法,通常都是正面的,然後他會講,就是 他覺得妳這幅帶給他什麼樣的感覺什麼之類的;有的是會去批評,可是他批評, 不太會批評妳的,他會去批評別人的,對說什麼「喔那個怎樣、那個怎樣,可 是像哪個就很好」這樣子之類的。(田野訪談,欣欣)

027


028

10 卷 | 第 1 期

上述訪談看到彩繪行動轉移了氣爆過後「日子不是很好過」的災難焦慮感,此種 情感的抒發,是災後公共空間中一個必要也特殊的方式。整體而言,「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以社區藝術進行災區重建,企圖在公共空間進行重建工作。行 動者結合災民、在地居民等多重身分,是一場在地人的在地重建行動,但災民的差異主 體在行動中,非彩繪者有可能被排除在深入的討論與行動之外,因而失去達到公共性的 契機。然而,社區主體亦會介入彩繪的過程,進行討論,並與彩繪者建立關係,並展現 對話、討論、社區連結的可能。

伍、結論 : 高雄氣爆彩繪重建行動、意義與公共性 2014 年高雄氣爆事件後,「高雄氣爆自救會」、在地藝術家、在地災民發起「生之 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團隊,以前鎮區竹東里為核心展開舊社區的彩繪行動。本文以 「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在氣爆區進行的彩繪重建行動為主,訪問了在地藝術家、 災區居民、高雄氣爆自救會,探討災後彩繪行動公共性的可能、協商與侷限。災後重建 與社區藝術的公共性意義必須以居民為主體,亦即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討論公共事務, 維護公共福祉才具有公共性的意涵,並達到社區行動的三面向:基地的公共性、議題的 公共性、行動的公共性。那麼此次彩繪行動的意義有幾點: 首先,本文認為此次彩繪行動從經費到人力動員與政府體系的社區重建完全脫鉤, 而是一場在地人的在地重建行動。在 2014 年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 團隊以「河流」為主題在災區進行彩繪重建行動中。此次行動促使在地居民與災區受災 戶共同形成藝術公共化行動,是一場在地人的在地重建行動。 其次,災後彩繪的活化社區一來是針對三十多年老舊社區的改造,二是彩繪意象在 災後創傷的療癒。「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轉移了竹東里居民在經驗彩繪重建的 過程,居民也在彩繪過程呈現能動性,並在日常生活討論彩繪話題時轉移了災難的焦慮 感。此次行動間接使得老舊社區進行改造,並改變日常生活的話題,亦看見竹東里居民 對於重建地彩繪行動展現自身的參與。 最後,行動的公共性必須探討民眾的參與度的強弱,社區行動的公共性又分為不同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層次,如僅安排特定的程序和場合,讓公眾參與議題的討論、企劃或動手製作藝術品; 或者僅僅只是在作品完成後提供體驗、在討論階段提供參與的機會;或是社區深度自主 性與參與,總之,公共性的深淺取決於行動策略的安排以及和公眾的互動模式。33 公共性 社區培力很重要的是形成社區共識,從意識覺醒進而採取行動。「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進行了階段性的居民討論,彩繪行動者也有不少為災區災民以及鄰近的居民, 從團隊本身的運動來說,是經過討論、在地情感、災難記憶的共同行動,然而團隊未將 竹東里地居民整合進彩繪重建的公共對話中,使得部分只能間接參與的居民介入行動而 成為有限度的參與,未能完全形成社區集體的行動、互為主體的過程。然而,在竹東里 居民主動與間接參與彩繪過程中,亦看到社區主體介入彩繪時所展現了對話、災後焦慮 轉移、社區連結的可能。

33 曾旭正,《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頁 5。

029


030

10 卷 | 第 1 期

參考文獻/ 一、專書 汪民安(2007),《文化研究關鍵詞》。南京:江蘇人民。 汪暉、陳燕谷主編(1998),《文化與公共性》。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著,曹衛東等譯(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性轉型》。臺北:聯經。 陳冠華(2014),《走進內壢裡:以合作取代介入的社區藝術行動》。臺北:田園城市。 曾旭正(2005),《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臺北:文建會。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著,林宏濤譯(2015),《人的條件》。臺北:城邦文化。 謝國雄(2013),《港都百工圖:商品拜物教之實踐與逆轉》。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Elaine Enarson & P. G. Dhar Chakrabarti (2009), Women, Gender and Disaster: Global Issues and Initiativ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二、論文(期刊/學位論文) 王文誠(2011),〈反身性的社區營造:實踐性的地理學想像〉,《都市計畫》,38(1),頁 1-29。 王振寰(1995),〈國家機器與臺灣石化業的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8,頁 1-37。 吳連賞(2009),〈高雄市產業發展過程與轉型方向〉,《高市文獻》,22(2),頁 1-28。 夏鑄九(2007),〈做為社會動力的社區與城市:全球化下對社區營造的一點理論上的思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65,頁 227-247。 容邵武(2013),〈文化親密性與社區營造:在地公共性的民族誌研究〉,《臺灣社會學刊》,53,頁 55-102。 徐世榮(1995),〈試論科技在地方環保抗爭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後勁反五輕抗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18,頁 125-152。 畢恆達(1999),〈災難與性別〉,《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3,頁 1-4。 郭瑞伸、王春勝、陳香利(2007),〈居民社區培力與社會資本、社區意識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港口社區為例〉,《公 共事務評論》,8(2),頁 97-129。 陳梅卿(2016),〈從歷史學的觀點執行社區總體營造〉,《臺灣文獻》,67(2),頁 5-50。 曾旭正(2012),〈在社區重思藝術──邁向新時代的有機藝術觀〉,《南藝學報》,4,頁 63-82。 曾旭正(2014),〈營造社區公眾生活與公共空間的基本課題〉,《建築學報》,87,頁 159-174。 董維琇(2007),〈在地文化與社群參與的藝術能量:米倉藝術家社區藝術家進駐計畫〉,《視覺藝術論壇》,2,頁 13-29。 滿田彌生(2014),〈災後重建與社區活化:臺灣與日本災難重建研究與人類學的對話〉,《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16,頁 33-52。 鄭執翰(2005),〈在後勁呼吸的自由──兼論反五輕運動的歷史思考〉,《生態台灣》,9,頁 82-98。

三、網路資料 高雄市里政資訊網。資料檢索日期:2017 年 8 月 17 日。網址:http://kh.twup.org/?pn=allmap&cl=9&id=khi39#mt。 興仁國中,〈前鎮行政區沿革簡史〉。資料檢索日期:2017 年 8 月 17 日。網址:http://www.hjjh.kh.edu.tw/%E6%95%9 9%E5%AD%B8%E8%B3%87%E6%BA%90/%E6%9C%AC%E5%9C%9F%E6%95%99%E8%82%B2/1-1.htm。


高雄氣爆後「生之河流 Color River in 高雄」的彩繪行動與公共性

031


032

10 卷 | 第 1 期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 ──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 庄地方人文歷史」 撰文/鳳山社區大學講師 莊世杰

摘要 位於清代淡水溪旁之古聚落「大庄」,遠眺北大武山,清代設有路頭排(竹筏), 可東渡阿猴平原(屏東),北接蕃薯藔(旗山)與羅漢門(內門),為阿猴林(大樹) 之水路要津,於溪旁沖積平原,土壤肥沃適合耕種,自古為蔗糖產區,因地理位置重要, 人口聚集而稱大庄,此古地名從清乾隆時期沿用至今。 大庄是大樹境內唯一以「三山國王」為信仰的庄頭,據傳為蘇姓先祖由廣東潮州府 所攜至臺,於清代建廟,廟內有形文化資產,計有道光 3 年(1823)石製香爐、咸豐 7 年(1858)重修武山廟碑記,加以文獻《重修鳳山縣志》、《鳳山縣采訪冊》、乾隆《臺 灣民番界址圖》,記錄大庄人文與聚落開發。 民國 108 年(2019),嘉慶元年(1796)古地契與契尾出現,直接證據以證明大庄 聚落歷史。世居大庄之高姓人家,提供家傳八張古書契(嘉慶、道光、同治、光緒), 對 18 世紀至 19 世紀,大庄社群歷史與人文研究,深具歷史意義;古地契亦出現周邊聚 落名稱,如大樹南區井仔腳庄與北區都雅厝庄、姑婆寮庄、埔仔厝庄,希冀藉此研究, 呈現更完整大庄人文紀錄。

關鍵詞:大庄、阿猴林、武山廟、古書契、社群歷史

本文之順利發表,承蒙兩位匿名審稿人,提供審查意見與修正建議,對論文完善性助益良多,特在此致謝。 投稿日期:2019 年 8 月 28 日 接受日期:2020 年 3 月 25 日

033


034

10 卷 | 第 1 期

A Study of the Ancient Books and Leases of the Gao Family in Ahoulin (Dashu): “Dazhuang Local Humanistic Studies” on the West Bank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Lower Danshuei River Shu-Je Chaung Lecturer, Fengshan Community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ancient settlement “Dazhuang” is located beside the Lower Danshuei River in the Qing Dynasty, overlooking Beidawu Mountain. In the Qing Dynasty, there was Lutou Pai (bamboo rafts), which can cross the Ahou Plain (Pingtung) in the east, and the Fansuliao (Cishan) in the north. Luohanmen (Namon), the main waterway of Ahoulin (Dashu). It is in the alluvial plain beside the river. The soil is fertile and suitable for farming. It has been a sucrose producing area since ancient times. Its name has been used since the Qianlo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Dazhuang is the only village in Dashu with the belief of “King of the Three Mountains”. It is said that the ancestor of the surname Su was brought to Taiwan by the Chaozhoufu of Guangdong. The temple was built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temple has tangible cultural assets, including Qingdaoguang three years (1823) Stone incense burner, rebuilt the inscription of Wushan Temple in the seven years of Xianfeng Feng (1858), and included the documents “Rebuild Fengshan County Chronicle”, “Interview Book of Fengshan County”, the map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Qianlong of Taiwan, recording the humanities and settlement development of Dazhuang. In 2019, the Qing Dynasty Jiaqing (1796), the ancient title deed and the tail of the deed appeared. There were direct evidence to prov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azhuang village. The Kao Family in Dazhuang, provided eight family book deeds (Jiaqing, Daoguang, Tongzhi, Guangxu of Qing Dynasty). Itwas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history and humanities of the Dazhuang community in the 18th to 19th centuries. Names of surrounding villages had also appeared, such as Jingzijiao Village in Southern District of Dashu and Doachu Village, Gopoliao Village, Puatzu Village in Northern District. I hope to use this research to present more complete human culture records in Dazhuang. Keywords: Dazhuang, Aholin, Wushan Temple, Ancient Books, Community History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壹、前言 貳、大庄及其周邊地區地名探索 參、從古書契看大庄的地方再現 肆、田野調查建構文史脈絡 伍、新興庄〈鳳安宮碑記〉出現大庄古書契之共同人名 陸、結論

壹、前言 此研究以文獻探討為研究基底,藉文獻記載佐證其正確性。研究方法為口述訪談與 田野調查,加上八張古書契呈現的資料,期待藉本論文,呈現更完整的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大樹區(縣市合併前為大樹鄉),北接旗山相續而下的丘陵,西邊以丘陵和燕巢區ヽ 大社區ヽ仁武區ヽ鳥松區相鄰,南以曹公新圳和大寮區緊鄰,東以高屏溪與屏東市ヽ九如 鄉ヽ里港鄉相望。大樹丘陵南北綿延,清代稱「阿猴林」。1 大庄位於大樹的中部,屬檨腳里(縣市合併前為檨腳村),東臨高屏溪,西接興山里, 北臨姑山里,南接大樹里。檨腳位居南北狹長的大樹中心,重要交通路線會合地,有平 原區可供發展,日治時期大樹庄役場所在地,大庄則位檨腳東北側溪旁平原區,因水利 與位置之便,清代雍乾已成聚落。 然清代官方文獻對大庄之記載非常有限,除《重修鳳山縣志》與《鳳山縣採訪冊》 些許記載有關大庄汛塘軍事設施與三山國王廟宇,其他鮮少文字資料記載,直到高家八 張古書契出現,增添在地人文研究的一道曙光。 民國 108 年(2019)5 月,世居庄內 2 的高峻詠先生,提供家傳八張清代古地契供研究, 地契年代由清嘉慶元年(1796)至光緒 3 年(1877),古地契的出現,對大庄聚落之社 群發展研究,有最直接的證據與佐證,實為研究之一大助力,可與清代官方文獻、官修 地方志ヽ武山廟石香爐與重修武山廟碑記,共同見證兩百多年前,高屏溪中段(中游) 西岸,阿猴林大庄聚落之豐厚人文發展歷史。

1

簡炯仁於〈由謝希元墓誌銘談攀桂橋庄及阿猴林的拓墾──兼論高雄縣大樹鄉的開發〉文中指出,阿猴林範圍約於仁武 烏材林以東的丘陵地,幾乎涵蓋今大樹的全境。簡炯仁,〈由謝希元墓誌銘談攀桂橋庄及阿猴林的拓墾──兼論高雄縣 大樹鄉的開發〉,《臺灣文獻》,49(1)(1998),頁 117-143。

2

大庄位於大樹區之中區,屬檨腳里之第 9 ヽ 10 鄰。高屏溪於日治時期又稱下淡水溪。

035


036

10 卷 | 第 1 期

八張古書契年代含嘉慶元年(1796)至光緒 18 年(1892),書契分別為: 1. 嘉慶元年(1796)4 月,何寶生立杜絕賣契(內文請參酌附錄 1) 2. 嘉慶年間契尾,許日持有大庄後港墘土地(內文請參考附錄 2) 3. 道光 19 年(1839)7 月白契,許宇ヽ許賢立賣斷盡根田契(內文請參考附錄 3) 4. 道光 19 年(1839)9 月,許宇ヽ許賢立賣斷盡根田契(內文請參考附錄 4) 5. 道光 21 年(1841)6 月契尾,尤水寶持有大庄後港墘土地(內文請參考附錄 5) 6. 同治 2 年(1863)5 月典契,尤助向黃掽獅借銀,(為中人)高佃(內文請參考 附錄 6) 7. 光緒 3 年(1877)10 月,尤來發三兄弟立賣斷杜絕盡根契(內文請參考附錄 7) 8. 光緒 18 年(1892)正月契尾,高厘持有大庄後港墘土地(內文請參考附錄 8) 古文書契是研究臺灣歷史的重要索材,清代民間古地契,屬古文書之一項,乃民間 私人對土地相關問題之各項約定,包括買賣、佃租、開墾、借員與分配財產(鬮書)。 就法律層面而言,應屬民法中之民間私法,或稱之習慣法。當然,古地契亦囊括部分官 方文書,如:所有權證書、民間向官府登記土地所有權與納稅證明等。若百姓私下約定, 未向官府登記及納稅,契書上就無紅色之官印(關防),此類文書稱為「草契」或稱之「白 契」;若已向官方登記且繳稅,官府會發給繳納契稅證明,於契字尾端用印,一般均為 紅色印信(關防),稱「紅契」或「契尾」。

圖 1 《康熙臺灣輿圖》(1696-1704)局部圖 來源:筆者翻拍自鄭德慶,《從地圖閱讀高雄:高雄地圖樣貌集》(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5),頁 22-23。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就一般民生而論,民間私人對土地關係約定之地契,包含幾樣組成要素,即地契性 質、土地來源說明、土地相關資料(地界)、買賣原因、買賣雙方名稱、立杜絕賣契人、 為中人(中間人)、知見人(見證人)、買賣價格、兩造權利義務聲明、立契時間、條 件事項與簽名畫押。 以古地契之型式,主要包含賣契、給字、典契、胎契、鬮書、甘愿、貼贖與找洗等。 古地契均清楚載明上手契約,因此藉每次土地上手契約與下手契約連貫閱讀,亦可建構 土地開發和家族發展的歷史。此篇研究之八張古地契,含四張賣契(三張官印與一張白 契)、一張典契、三張契尾(官印),為大庄聚落人文發展最直接證據,對於大樹境內 之清代臺灣地方史研究,有其重要意義與指標。 長期研究大樹在地文史的羅景川老師,於民國 89 年(2000)所編著《我的家鄉── 大樹鄉》3,為地方研究之濫觴,書中羅列與介紹大樹境內老地名的背後故事,當年其有 計畫的老地名調查,讓後輩更清楚了解家鄉,從清代至今許多地名由來和沿用,與在地 文史說明,期待後輩認識地方與熱愛家鄉,但無提及大庄文史。 研讀陳秋坤ヽ蔡承維所著《大岡山地區古契約文書彙編》4,陳秋坤於導言指出,古 契約文書的豐富歷史意義,為族群的墾佃關係,提供可靠的證據。目前清代官方文獻缺 乏村莊與人民的紀錄,古契約出現,正可試圖運用民間土地開墾與繼承文書,反映村民 為生活動與家族組織,同時探討周邊地區地名與古文書的解讀。 蔡承維指出,大部分古文書都是家族的祖傳之物,經整理發現,大都有上下連貫ヽ 左右相通的特質,提及文書的蒐集與整理,均按時間與地區做分類。兩位研究者亦表達, 研究地區與周邊相關地區之重要性,故本研究亦對古地契所載地名與周邊進行研討,希 望讓此研究亦能呈現周邊相關地區關聯,讓研究更趨完善與完整。 此八張清代古地契的出現,可補清代官方之地方(大庄)文獻與之前研究之不 足,尤其古地契為該家族歷代所留存,年代近一個世紀(1796-1892),可呈現更細 膩的地方人文與當時社會與經濟脈絡,為大庄人文精確史料,對大樹研究有更進一 步的佐證。

3

羅景川,《我的家鄉──大樹鄉》(高雄:高雄縣大樹文史協會,2000),頁 9-62。

4

陳秋坤、蔡承維,《大岡山地區古契約文書匯編》(高雄:高雄縣政府,2004),頁 11-18。

037


038

10 卷 | 第 1 期

貳、大庄及其周邊地區地名探索 阿猴林(清康熙《臺灣輿圖》大樹丘陵之統稱) 內之大庄聚落,據庄內耆老口述,庄頭於清乾隆時期, 已是人口眾多的庄頭,所以才稱為「大庄」。爐主家中 供奉的老王神尊(三山國王之首、亦稱大伯公、老王爺 公),5 據傳是清乾隆年代的神尊,老王神尊,會於每 年王爺聖誕前,請回武山廟,待三山國王聖誕(舊曆二 月二十五日)當晚,向王爺公博杯,產生新爐主,再由 新爐主將老王神尊請回家中供奉,完成一年一度的大樹 中區百年慶典(元宵迎花燈)與王爺公聖誕。 乾隆 29 年(1764),《重修鳳山縣志 卷七 兵 防志 汛防篇》「大庄汛:縣東四十里,攀桂橋要地。 目兵五名。」6 武山廟中有一只石製香爐,上刻字道光 3 年(1823),廟內亦有一「重脩武山廟碑」,石碑鑲於 廟內右牆堵,年代為咸豐 7 年(1858),綜觀上述文獻、

圖 2 咸豐 7 年(1868)重脩武山廟碑 來源:作者拍攝。

番界圖ヽ香爐、碑記,可見兩百多年前的大庄,儼然已 是發展之聚落,更是人口聚集與人文匯聚的地方,因有 足夠人口與經濟發展,方能出現大廟的廟宇信仰。 光緒《鳳山縣采訪冊》:「三山國王廟,觀音里, 縣北二十一里,屋七間,咸豐七年蘇排修。」7 此紀錄 與廟中「重脩武山廟碑」之內總理蘇排,人名記載完全 相同,采訪冊與碑記,共同證明這段珍貴歷史。

圖 3 道光 3 年(1823)石香爐 來源:作者拍攝。

今之大庄,位於「檨仔腳」之東北方,於省道臺

5

神尊因年代久遠不知下落,現在則以爐主爐代替,新爐主會將爐主爐請回家供奉。

6

清.王瑛曾編纂,《重修鳳山縣志》,清代臺灣方志彙刊第 13-14 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公司, 2006)頁 273-274。

7

清.盧德嘉,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鳳山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 73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0〔1894〕),頁 177。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圖 4 大庄武山廟現址與進入村落之武山廟牌樓及「大庄」庄名標示牌 來源:作者拍攝。

29 線(原臺 21 線)與高屏溪之間的狹長河岸平原,今隸屬高雄市大樹區,中區「檨腳里」 第九鄰、第十鄰,現人口不足百戶,聽庄內耆老所述,約在一百五、六十年前的大庄(約 清咸豐年間),是個千戶的庄頭,人口有幾千人之多,但那年的一場洪水,將庄內耕地 與肥沃區皆沖走,使得大庄不再是個大村莊,人口也漸漸搬移至他處。

一、大庄聚落之古與今 不同時期之行政中心劃分,大正 9 年(1920),大字名屬檨仔腳大庄,明治 38 年 (1905),屬觀音內里檨仔腳庄大庄,光緒 21 年(1895),大庄隸屬觀音里,8 康熙 22 年(1683),臺灣納清為臺灣府鳳山縣觀音庄。

二、清代輿圖大庄周邊聚落與新吉庄鳳安宮建廟碑記探討 清康熙《臺灣輿圖》出現「阿猴林」,雍正中葉《雍正臺灣輿圖》,阿猴林出現多 個聚落(生仙坑、石壁寮、黃基崙、大坑內、土庫仔、新路埼、冬瓜寮、三腳寮、龍目井、 無水寮、大埼、大坪頂……等),顯示漢人在此期間已陸續入墾阿猴林。

8

施添福總編纂,《臺灣地名辭書 卷五 高雄縣(第二冊)(下)》(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頁 436-438。

039


040

10 卷 | 第 1 期

圖 5 《雍正臺灣輿圖》(1727-1734)局部圖 來源:筆者翻拍自鄭德慶,《從地圖閱讀高雄:高雄地圖樣貌集》,頁 28-29。

乾隆 51 年(1786)底至 53 年(1788)2 月,臺灣發生「林爽文莊大田事件」,大 樹阿猴林之三腳寮與姑婆寮等地名,躍然於歷史舞臺,可見此時大樹境內聚落已達某種 程度的人口發展;嘉慶元年(1796)之大庄立杜絕賣契出現,直接見證大庄之人文歷史 與經濟發展狀態。 大庄隸大樹中區,而八張古書契記載與北區聚落往來頻繁,如姑婆寮庄(姑山)與 都雅厝庄(溪埔),南區之井仔腳庄(井腳)出現於同治 2 年(1863)之典契。《臺灣 地名辭書》所載,北區開發由來已久,原屬居住於觀音里攀桂橋庄之墾首莊秋光所有, 《台灣私法物權篇》中之契字可以證明最晚於乾隆中期,已有莊姓族人入墾竹腳厝山頂 (三和)。《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63:1047)其後莊家將大租權悉數出售於陳連捷, 陳於道光 16 年(1836)轉售與觀音內里姑婆寮莊許協繼,即許協繼公號(《臺灣土地慣 行一斑》,1905:81),於光緒 17 年(1891)向小租戶查開戶名對名司單,合計田 354.5 甲, 園 405.2 甲,向鳳山縣衙申請執照(《台灣私法附錄(一上)》,1995:150),成為姑 婆寮庄的大地主。9

9

施添福總編纂,《臺灣地名辭書 卷五 高雄縣(第二冊)(下)》,頁 452。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大庄之地理位置於大樹中區,清代中期(咸豐、 同治)南接大樹腳聚落,北接洲仔,東鄰溪岸,西邊 接姑婆寮庄;此時期南邊大樹腳聚落與大庄有著相同 的遭遇,兩處於咸豐年間遭逢洪水侵擾,大庄聚落精 華地與武山廟皆被洪患所毀,導致人口逐漸外移沒落, 但大樹腳居民則向西邊陸地遷移約五百公尺處,重新 開墾為新興庄(新吉庄)10,新興庄之名,出現於現大 樹保安宮新廟之右牆堵所鑲之同治 10 年(1871)〈鳳 安宮碑記〉,故研究大庄聚落人文,並將新吉庄納入 一同研討。 由鳳安宮碑記清楚得知,於同治 6 年(1867)建 新廟,至同治 10 年新廟完工。碑記也清楚記載,捐金 人士與金額,一窺距今近一個半世紀前,大庄聚落與 大樹中區及周邊之往來資訊,碑記清楚記載庄名、捐

圖 6 大樹保安宮之清同治鳳安宮碑記 來源:作者拍攝。

金人姓氏、捐金之數目、商號、地方廟會組織,建廟 內大總理與外總理之職務分工。此碑記更出現大庄典契(同治 2 年 5 月)之井仔腳庄「黃 掽獅」(請參考附錄 6),可見此人於清同治年間已行走於大樹境內,足跡由南區之井 仔腳庄到中區的新興庄與高屏溪旁的大庄。

三、雍正《雍正臺灣輿圖》與乾隆《臺灣民番界址圖》 阿猴林為古大樹丘陵之統稱,出現於康熙中葉《臺灣輿圖》,康熙 24 年(1685)蔣 毓英《臺灣府志》首次出現阿猴林文字記載;雍正中葉《雍正臺灣輿圖》,阿猴林出現 十餘個聚落,北由生仙坑(興田),南至大坪頂(大樹)。

10 新吉庄(原在大樹腳聚落),與大庄聚落同遭清咸豐年之洪患而遷村,聚落向西移約 500 公尺,重從新建立新聚落, 稱「新吉庄」,有新建且吉祥村庄之涵義,此段歷史有大樹里保安宮新廟之右牆堵之鳳安宮碑記為證。

041


042

10 卷 | 第 1 期

圖 7 《雍正臺灣輿圖》(1727-1734)局部圖 來源:筆者翻拍自鄭德慶,《從地圖閱讀高雄:高雄地圖樣貌集》,頁 28-29。

乾隆 29 年(1764),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記載更多出現於大樹的聚落名稱, 大庄即於此時出現,距今二五五年,《重修鳳山縣志 卷七 兵防志 汛防篇》「大庄 汛:縣東四十里,攀桂橋要地。目兵五名。」乾隆中葉《臺灣民番界址圖》,更出現大 庄汛、大庄塘兩個軍事設施,清楚看見兩個半世紀前,位於清代淡水溪(高屏溪)旁的 聚落──大庄。

圖 8 乾隆《臺灣民番界址圖》(1760)局部圖 來源:筆者翻拍自鄭德慶,《從地圖閱讀高雄:高雄地圖樣貌集》,頁 32-33。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圖 9 乾隆《臺灣民番界址圖》(1760)小部圖──大庄汛、大庄塘 來源:筆者翻拍自鄭德慶,《從地圖閱讀高雄:高雄地圖樣貌集》,頁 32-33。

乾隆 25 年(1760)的《臺灣民番界址圖》,「大庄」應是位置重要且人口眾多之區域, 清代方設汛、塘 11 軍事設施以便管理與掌握地方情勢。大庄地理位置,東邊緊鄰淡水溪(高 屏溪),對岸為阿猴(屏東)之「鳳山八社」平埔聚落,此後至清代晚期,光緒 20 年(1894) 之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清代官方文獻皆記載大庄,但想深入了解一個區域之最重要 證據,應屬古書契(古文件與古地契),最能直接證明一個聚落之各方面狀況與情形。

參、從古書契看大庄的地方再現 一、《臺灣民番界址圖》與古書契內容,回溯大庄人文歷史 乾隆 25 年(1760)的《臺灣民番界址圖》,在淡水溪的西側,劃出兩棟房舍, 旁各立一面紅旗,寫著大庄汛和大庄塘,一看就是扼守水陸要津的官方軍事設施。

11 乾隆 24 年(1759),清廷訂番界禁例,規定臺灣民番不許結親。如要往來貿易,必取鄰戶共同作保印結,再向官方 申報,獲得執照,各地塘汛,才能驗照放行。引自鄭德慶,《從地圖閱讀高雄:高雄地圖樣貌集》(高雄:高雄市政 府文化局,2005),頁 34。

043


044

10 卷 | 第 1 期

此圖正是引發本研究的誘因和起點,從前老輩對這個小地方的傳說,由圖看見其不 簡單的過去,但高家古地契讓本研究者更有力量,為這原本有限記載的聚落,重啟 研究之門。 乾隆 15 年(1750)舉人,左營縣城卓肇昌,詩作「鼓山八詠」、「龜山八景」是膾 炙人口之佳句,其亦曾作詩詠淡水溪。淡溪秋月「一泓澄澈隱沙洲,月色冷冷泛碧流, 光浸潭空星斗闊,寒衝夜氣蘆荻秋;步溪應有懷三笑,垂釣誤看落半鉤,可是若耶清迴處, 詩人添得思悠悠。」當年縣城與阿猴(屏東)往來,需在大樹渡河,而渡口就於大庄鄰 近的大樹腳渡口,由卓舉人詩隱約呈現淡水溪與渡口景象。 大庄,對於年輕一輩大樹在地人而言,似乎是個模糊,甚至不曾聽過的地名。此番 古地契的出現,讓這裡的研究回溯一大步,也驗證許多百年以上的口耳世代傳說。 大樹境內有 18 個里,大庄只是 18 里中的一里(檨腳里),檨腳 32 鄰中的二個鄰, 人口明顯外移與地利位置不再重要,大概只有在地居民與年過半百的大樹人,才會對這 個兩百多年前的這處聚落有印象。 祖籍姑婆寮山頂莊家古厝的莊天五老先生(1920-2016)說過: 咱姑婆寮山頂下來,王爺公廟(鎮和宮)過去大路靠溪邊就是大庄,聽說 跟我們姑婆寮同樣在乾隆時期就開發,以早莊家的土地曾到達大庄口啊,都種 植水稻。莊家當時富甲一方土地,但土地沒到達到庄內,因為大庄土地幾乎都 是庄內人的,姓蘇的族人很多。這裡世代種甘蔗維生居多,也部分種水稻和小 季(短期作物),日治時期種甘蔗和香蕉居多,後以香蕉為主要農作。 莊天五老先生所述的甘蔗種植歷史,由高家八張古地契得到清楚的證明,嘉慶元年 的地契第三行即載明「年配納業主糖租壹佰陸拾伍斛」,讓此世代口述流傳獲得驗證, 糖是這裡重要經濟作物,歷經土地權之更易,仍須繳納業主塘租。 相傳蘇姓來自光東潮州府,為大庄最大姓氏,於嘉慶古地契(請參考附錄 1)的 第一行「……田壹所,坐落土名大庄社後港墘,東至蘇宅……」,清楚看見蘇姓土地 記載。文中亦記載為「大庄社」,兩個多世紀前的大庄,竟屬名為「社」,不知是否 與平埔族有所關連,清中葉的鳳山八社,由高雄平原遷移至屏東平原,亦曾在阿猴林 停下足跡。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乾隆 29 年(1764)《重修鳳山縣志》記載:「大庄汛,縣東四十里,攀桂橋要地, 兵目五名。」可見此時大庄地理位置日趨重要。蕭珍記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蕭永忠 說道: 我們屏東崇蘭蕭家先祖,於清乾隆時期就移居屏東,開基祖墳塋仍在大樹 和山(山豬窟)山區。當年蕭家先祖土地範圍,由大樹山豬窟至屏東崇蘭,墾 殖土地面積之大,有「崇蘭蕭,三天無煮未餓。」之說,往來屏東與大樹之間, 據傳就是由屏東六塊厝渡溪,由大庄附近上岸,後經姑婆寮再到山豬窟。 蕭董事長口述,更顯大庄於清代設汛塘的史實與交通之重要。

二、呈現當地土地買賣之脈絡 大庄古書契含官契(請參考附錄 1、4、7)與白契(請參考附錄 3、6),清楚記錄當 時的四方地界與姓氏和地形地貌。 官契,經報官登記之契約,官印會出現契紙之上,屬官方認定,買賣雙方較有保障。 白契,未報官認定,較不具法律效用,但於民間買賣,仍有某種程度約束力。 白契除無官方之用印外,其餘內容均相當完整,知見人、買賣雙方、為中人、代書 人等均簽字(畫押),甚至出現蓋手模(手印)之方式,均可發現當時的白契,已具某種 程度的約束力,約束買賣雙方,應執行之權利與義務。

三、「上手」兩字呈現重要資訊 清代,土地買賣需繳出上手契。此二字出現於上述古書契有道光 19 年(1839)7 月 之白契(附錄 3)、道光 19 年(1839)9 月之官方契(附錄 4)、同治 2 年(1863)5 月 之典契(附錄 6)、光緒 3 年(1877)10 月之官方契(附錄 7),均出現上手兩字,可見 重要性,完整代表此土地從前之脈絡,其中含歷次土地繼承鬮分、地界、買賣雙方姓名、 買賣金額、應繳大租數量、亦載明雙方權利與義務。

045


046

10 卷 | 第 1 期

肆、田野調查建構文史脈絡 大庄與大樹腳聚落周邊聚落均於清咸豐年間遭逢同一場洪水侵擾。大庄地理位置於 大樹中區,東鄰溪岸,西邊接姑婆寮庄,南臨大樹腳聚落,北接洲仔。大庄精華地與武 山廟皆被洪患所毀,導致人口逐漸外移沒落,大樹腳聚落居民則由東向西邊陸地遷移約 五百公尺,重新開墾為新興庄(新吉庄)。新興庄之名,出現於現大樹保安宮新廟之右 牆堵所鑲之同治 10 年(1871)〈鳳安宮碑記〉,故研究大庄聚落人文,必將新吉庄納入 討論。 而地方人文聚落研究,田野調查相當重要,期待藉在地耆老口述,更清楚此地方各 方面脈絡,因耆老常道出世代口耳相傳的在地人文和歷史事蹟。此田調部分訪談,為民 國 100 年(2011)訪談當時武山廟廟祝方老先生所述:「方家歷代之先祖,世代皆為武 山廟廟祝。」老先生口述具相當價值,其熟稔大庄在地文史與服務廟宇,所述皆受庄民 之認同。此研究亦訪談在地氏族鄭雲北先生 12,武山廟陳進傳主委。

一、大庄武山廟大伯公信仰 民國 100 年(2011),方光男老先生口述: 方家世代為武山廟王爺公(三山國王)效力,廟內的石碑上面就有兩位方 家先祖,名列第一位的方萬(觀),為石碑中捐獻最高銀兩的人,也捐獻現在 這塊廟地,讓王爺廟可以重建,因為一百五十幾年前,清朝咸豐年間的大水, 把原有的老廟沖毀了;第二位方家先祖即是當年重修武山廟的「外總理」方老 為,在武山廟重修時,被委以對外事務之重任。 一百五十幾年前的王爺廟,位於現在廟址東邊約幾百公尺處,是現在河 道的地方,且比較靠近屏東端。當年大水來的又緊又急,庄民趕緊向庄內撤 退,但卻沒有時間將廟裡重要東西搬出來,整間廟都被大水沖走,現在廟中

12 鄭雲北先生(民國 21 年〔1932〕生),原蘇姓,雲北先生從母姓,其族兄蘇雲南先生,曾任大樹鄉長。在此向受訪 者與高峻詠先生家族表達敬謝之意。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的道光 3 年(1823)石製香爐,是村民在 大水退後,於溪岸邊發現搬回來的;以早 爐主家膜拜的大伯公(三山國王之老王爺 公),據傳是清朝乾隆年間就有,要供奉 在新爐主家中,但年代久遠後,老王爺公 神尊便不知下落。 以早老輩說,大庄與屏東九如和海豐的 「三山國王廟」都有在交流,屏東的國王廟 還曾經將大庄「老王」偷偷請到對岸的趣事 流傳。 大水把靠溪岸的精華地沖毀,新廟在距 原廟幾百公尺處重建,現在武山廟的位置, 就是當年庄頭的中心,廟旁的產業道路,北 接嶺口、旗山,南接公館啊、大坪頂,可達 磚仔窯,為大樹中區南北往來的重要區域, 沿途也有交易站,供南北商旅交易,可想像

圖 10 〈大樹地理自然環境簡圖〉 來源:引自施添福總編纂,《臺灣地名辭書 卷五 高雄縣(第二冊)(下)》(南投:國史館臺灣 文獻館,2008),頁 435。

一個半世紀前,大庄的繁華。因緊鄰高屏 溪,以早水路也很發達,南北都有「路頭排」供商旅過溪,像大樹腳(大樹里)、 洲仔(大坑里)、嶺口(統嶺里),設有渡口,可載客運貨到對岸屏東平原。 大庄的蔗糖(請參考附錄 1 第三行內文)於 1796 年可見甘蔗已是重要產業,到日治 時代皆有種植,而且產量很大,臺灣總督府(1902)律令第 5 號〈糖業獎勵規則〉明定: 對於甘蔗耕作者,或是從事砂糖製造者,經臺灣總督府認可,發給獎勵金。13 可見高屏溪 旁沿岸平原為糖業之重鎮,附近檨仔腳(檨腳里)就有載糖「五分車」行進到蕃薯藔(旗 山)糖廠;庄內稻米種植少,日本時代開始栽種香蕉,這裡的土壤,可能是溪旁的沖積土 較肥沃適合種植,品質好且產量大,庄民逐漸改種香蕉為經濟作物。

13 黃致誠、薛雅惠、趙建雄,《高雄縣產業》,高雄縣文獻叢刊(高雄:高雄縣政府,1997),頁 317。

047


048

10 卷 | 第 1 期

二、大庄元宵迎花燈百年民俗 民國 108 年(2019)8 月鄭雲北先生接受訪談說,大庄在清朝,是個很大的庄頭,聽 老輩們說,那場大水來之前的大庄,戶數達幾百戶,人口數有數千人之多,但大水把精華 地沖毀後,居民漸漸遷出,現在可能沒有一百戶了,咸豐年的大水後,大庄便逐漸沒落。 雖然居民少,但是咱大庄人還是很團結,從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迎花燈」就知道,庄民 會放下手邊的工作,於遶境前一個禮拜,就自動於每天飯後到廟埕集合,一起練「獅陣」, 遶境當天由宋江獅陣護送王爺公與眾神尊神轎,到家家戶戶供庄民膜拜,達祈福平安的意 義。雲北老先生自豪說,自己年輕時,也是獅陣的拳頭師呢。 我們庄頭的元宵迎花燈,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當天家家戶戶在門口準備香 案迎接王爺公神轎,王爺大轎會在獅陣與熱鬧陣簇擁到每戶人家賜福。有「出 丁」的人家,要準備花燈跟在神轎後面溫境(遶境),意味家中的新丁,會在 眾神保庇平安長大,也讓庄內人家知道你家有出新丁,新丁於古早農業社會, 代表新力量、新希望的誕生。 大庄武山廟元宵遶境的隊伍,亦會到達鄰近的大廟,如檨腳鳳山寺與大 樹保安宮,行拜廟之儀式,延續一、兩個世紀以來,周邊社群人文歷史互動 與發展。

三、清代蔗糖種植歷史與後續期待 民國 108 年(2019)4-8 月,陳進傳主委(1958 年)口述整理,主委說:大庄現在居 民不足百戶,人口大約兩百多人,因為從武山廟的「丁錢」就清楚。小時候記憶,大庄中 很多甘蔗,庄民甘蔗都集中於現在大路旁(原臺 21 線,後改臺 29 線)近武山廟牌樓處的 會社,當時流傳有趣的一句話:「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掽。」意思為,種甘蔗到會社交 貨與秤重,記錄甘蔗重量的會社員工,跟你報幾公斤,就是幾公斤,甘蔗農不可以有懷疑 與異議,可能常有重量少報的情形,這樣農戶拿到的錢就會比較少,如此一來,會社便能 多賺取中間的重量差值,交貨的蔗農也不知正確的重量,更不敢有意見,怕會社不再收自 己種的甘蔗。日治時期載甘蔗的「五分車」就有行經大庄,鐵枝路(鐵道)就在廟的牌樓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處,沿現在大路開到旗山糖廠,製成糖後再運送到市區和其他地方。 日治時期也種植香蕉,現在大庄人種很大面積的香蕉,庄內有香蕉集散場, 就在廟後方,因本地香蕉產量很大,庄內設有集散場,香蕉都交到「駁場」,「馬 魯生」就是張萬生,整個集散場都由他經營,蕉農的香蕉,由他集中與運輸出 貨,可能這裡的土地適合吧,種植的香蕉都又大又肥又好吃,讓居民有個穩定 的收入。 聽庄內長輩說,大庄在清朝就有人口聚集,可能在乾隆時期就有,由廟內 的道光 3 年石香爐,應該年格不會差太多。以早這裡是個很大的庄頭,溪岸的 土地,年年受大水沖刷,一直往後退,耕地也一直縮小,直到建築高屏溪堤岸。 日治時期大面積種植香蕉,現在大庄人種香蕉為主要經濟作物;高屏溪攔河堰 興築後,河川局就規定,河川的土地不可種植高莖作物與長年作物,這樣影響 了農民收入,大庄居民因農作收入減少,遷出人口更加明顯。因為生育率下降 和人口外移,到今年(2019)咱大庄的人口已經不滿百,不再是個大庄頭。 但是我們還是要對自己庄頭有信心,今年咱「大庄宋江獅陣」成立滿「一甲 子」,於 108 年 4 月受高雄市文化局邀請,由林極明老教頭帶領到「內門宋江陣」 參演,這是獅陣兄弟的最佳榮譽,也是對大庄在地認同的最佳表現;於內門順賢 宮會場操演宋江獅陣,操演全程由莊世杰老師進行講解,讓在場觀眾更了解,這 個位於高雄大樹高屏溪旁的小村落,有著兩百多年的在地人文聚落故事與堅定在 地認同力量,這個庄頭因水(高屏溪)發展成聚落,也因一個半世紀前的大水, 讓大庄不在是個大的庄頭,唯能敬天畏神,期待年輕人能夠回流。 這句話道出了主委與大庄人的共同心聲,有朝一日大庄能再回以前榮景,真正大村 莊──大庄。 由上述耆老口述,年代含括清咸豐、同治、光緒到日治,近一個世紀的記憶口述, 而此八張古文書,年代有部分超過耆老口述範圍,故文獻探討與大樹境內,其他周邊聚落 田調相對重要,研究者由鄰近大樹里保安宮探得重要資料。

049


050

10 卷 | 第 1 期

伍、新興庄〈鳳安宮碑記〉出現大庄古書契之共 同人名 一、大庄武山廟重修與大樹腳遷移新吉庄之人物關聯 清代大庄與相隔不到一公里的大樹腳聚落,皆於清咸豐年間為同一場洪患所毀,大 庄武山廟於咸豐 7 年(1858)重修完成,大樹腳遷移至新興庄,於同治 10 年(1871)廟 宇鳳安宮重建完成。 研究者發現,有位井仔腳庄黃掽獅,出現於同治 2 年(1863)大庄古典當書契與同治 10 年(1871)〈鳳安宮碑記〉,可見黃掽獅於清咸同年間活躍於大樹中南區,應屬有經濟 實力與社會地位之人士,方能借銀給北區都雅厝庄的尤助(附錄 6)與捐金給中區的鳳安宮。

二、小竹里井仔腳庄黃掽獅 同治 2 年(1863)5 月,觀音里都雅厝庄尤助,以繼承自伯父位於大庄之水田,向 井仔腳黃掽獅借銀 175 大員,典契年限達十年,十年間土地權利盡付銀主,不敢議言; 由此典契看見,遠在一個半世紀前,村莊間往來頻繁,方能有此典契之成立,此契中主 要人為北區都雅厝庄(溪埔)尤助與南區井仔腳庄(井腳)黃掽獅,兩地相距約 9 公里, 走路步行約兩個小時。 尤助居北區而黃碰獅住南區,雙方卻以中區大庄的土地完成典契,明顯可見清代觀 音里與小竹里之居民互動,方能經為中人高佃之介紹讓此典契成立。清代民風純樸且社 會較為封閉,典當行為在民間雖屬普遍狀況,但以家傳土地典當借銀,通常被視為不鼓 勵之行為,故須有可信任之中間人(為中人)介紹較為保險,為中人須為典當與銀主雙 方熟識之人,方能避免日後不必要之爭端。 典契金額常達一、二百大員,有時金額甚至更大,所以為中人成典契成立之最重要 因素,因為中人要介紹此行為前,必先行了解此筆土地是否為產權清楚之土地,如產權 不清或已有典當行為,則為中人會避免與迴避,以免日後糾紛;另一方面也須了解銀主 各方面狀況,銀主經濟與財力是否有能力支付典契銀,如雙方典契契約已成立,銀主卻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發生無法支付或契銀短少之情事,這些狀況均是為中人必須先行掌握與了解,方能成為 一位稱職的交易中間人。為中人於典契成立後,常有買賣介紹傭金可得,其金額只需銀 主、契主與為中人討論同意即可,但為中人常會為其可得部分盡心力,顯示中間人之重 要與公信力,為中人亦須在契約上方簽名畫押,以表示負責。 同治 2 年(1863)典契之為中人「高佃」,即是此田最終擁有者高厘之先祖。同治 2 年當為中人,光緒 3 年(1877),高厘以 195 大員買下此田,此筆土地正式成為高家土地 流傳至今。 出現於同治 2 年(1863)與同治 10 年(1871)之小竹里井仔腳庄 14 之黃掽獅,此典 契與〈鳳安宮碑記〉證明,早在光緒之前,井仔腳已是大樹南區發展之聚落,黃掽獅方 有能力借款給北區的尤助,而尤助所典之田竟位於中區的大庄,由此典契推論,一個半 世紀前的大樹居民,境內社群彼此互動往來。 大樹南北 15 公里,東西 6 公里,地形大致分為西側丘陵山地、東側狹窄平原、南側 低緩丘陵,因地形與水源因素,各聚落以不同農務維生,黃掽獅究竟是何原因,有經濟 能力、社群關係及社會地位,借銀給(北區)尤助,且捐銀資助(中區)鳳安宮建廟, 此兩項行為中間間隔八年之久,明顯可見黃掽獅應為井仔腳庄雄霸一方的人士,亦有可 能為經營商業行為之商人,足跡達北、中、南三區。由〈鳳安宮碑記〉中得知,黃掽獅 捐金 10 元 8 角,名列第三列,由此推斷其應與此處居民有某種時間與程度之互動,廟方 方同意讓黃掽獅捐金,因從前民風純樸與社會較封閉,與外地人士互動不易。此推測仍 有待更進一步的井仔腳庄田野調查,待完成後再另文補充與探討。

陸、結論 阿猴林為古大樹丘陵之統稱,出現於清康熙中葉《臺灣輿圖》,康熙 23 年(1684) 蔣毓英《臺灣府志》首次出現阿猴林文字記載;雍正中葉《雍正臺灣輿圖》,圖中已出 現十餘個聚落(生仙坑ヽ石壁寮ヽ黃基崙ヽ土庫仔ヽ大坑內ヽ新路崎ヽ冬瓜寮ヽ三腳寮

14 井仔腳地名,最早文獻記載為光緒 20 年(1894)《鳳山縣采訪冊》。

051


052

10 卷 | 第 1 期

圖 11 乾隆《臺灣民番界址圖》(1760)小部圖──大庄汛、大庄塘 來源:筆者翻拍自鄭德慶,《從地圖閱讀高雄:高雄地圖樣貌集》,頁 32-33。

ヽ龍目井ヽ無水寮ヽ板壁橋ヽ大崎ヽ大坪頂ヽ龍船崎)。 乾隆 29 年(1764)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出現部分大樹的新聚落名稱,大庄就 在此時出現,距今 255 年。乾隆中葉《臺灣民番界址圖》,畫出現大庄汛、大庄塘兩個 軍事設施,清楚看見兩個半世紀前,位於清代淡水溪(高屏溪)旁的聚落──大庄。 地方聚落研究為大區域人文研究之基礎。陳秋坤於《大岡山地區古契約文書彙編》 一書中指出,目前清代官方文獻都缺乏有關本地區的村莊和民眾的紀錄。可知地方人文 研究,除官方文獻記載不足外,尚有部分因素亟待克服,而古書契出現正可補文獻的不 足,但古書契又不易就取得,故期待現仍存於民家中的珍貴古地契能陸續出土,為地方 研究提供第一手史料。

一、民間古書契取得不易 (一)自然因素:清代文件大都書寫於「宣紙」,宣紙材質容易受溫度與濕度影響, 產生材質的變化,紙張泛黃是常見情形,且會因保存方式與存放地方不同,導致文件潮 溼、損壞及破損情形發生,百年書契毀損相當可惜。 (二)人為因素:另一古文漸消失之原因,應屬「觀念認知」。古文書契約,幾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乎是清代留存至今,一般傳統觀念會認知為「古早的東西」,因朝代已經不同,且文 件外觀常呈現泛黃與老舊情形,大部分家族成員,也會認為古文件屬家族長輩所有, 故常於長輩「做仙」後,會將古文件、古契約一同火化,讓長輩將其所有的物件一起 帶走之觀念。 此次世代居大庄之高姓人家,願提供八張清代古書契供本次研究,為珍貴第一手史 料,由此可推測距今二二三年前,清代大庄聚落民生狀態、社會組織、繼承制度、土地 權利、農務狀況、社會經濟等方面,於古書契清楚呈現,讓有心研究地方學的學者,有 正確與可靠的參考研究依據與證據。

二、內文解讀在地文史 古書契是研究臺灣地方史的重要史料與證據,但研究解讀尚有其困難之處待解決。 (一)如何找到同一地塊之源頭,將「上手」契約連貫閱讀,藉以建構土地權利取 得與家族發展之歷史。如此研究之八張古書契(四張買賣契約、三張契尾、一張典契), 因最後此筆土地之買方,將歷次上手契約妥善保存,方能讓研究者清楚解讀與推測,再 現大庄聚落與周邊人文社群互動往來。 (二)契約文書呈現聚落組織與村莊權力之分配問題。歷次之土地擁有者,仍需再 繳納「業主」大租,從嘉慶元年(1796)至光緒 3 年(1877),期間 81 年,歷經清代四 位皇帝,仍須繳納糖租 165 斛給大租戶(業主),可見業主在一個地區之政經權力與影 響力。最後一張光緒 3 年地契,明確寫出業主許,據文獻所載,為觀音內里姑婆寮庄之 許協繼,即許協繼公號,15 道光 16 年(1836)年之後的業主許,已成大樹北區雄霸一方 大地主。

三、古書契可為日後人文研究開端 高家的清代八張古書契,呈現 18 世紀至 19 世紀,大庄豐厚人文社群與歷史內涵。

15 施添福總編纂,《臺灣地名辭書 卷五 高雄縣(第二冊)(下)》,頁 452。

053


054

10 卷 | 第 1 期

(一)古地契清楚呈現土地權利之脈絡: 1. 嘉慶元年,何寶生以自家位於「大庄」之土地,以 260 大員,賣給許日。 2. 歷經四十三年後,道光 19 年(1839)7 月,許日之孫,許宇和許賢,先口頭討論 後立一白契,想以 255 大員,將土地賣給「都雅厝庄」的尤水寶。 3. 二個月後的道光 19 年 9 月,尤水寶以 175 大員,向許日之孫購買得此筆土地。二 個月內之土地相議金額竟相差 80 大員,可見議價與成交金額,仍有相當討論空間, 只須雙方同意即可。 4. 歷經二十四年後,同治 2 年(1863),尤水寶之姪子,都雅厝庄尤助以此筆土地 向「井仔腳庄」黃掽獅典當 170 大員,典當期限為 10 年。此時出現提供這八張古 地契之高家先祖,及此典契之為中人(中間人)高佃。 5. 歷經典契成立後十四年,光緒 3 年(1877),尤水保之孫(尤來發、來旺、來寅 三兄弟),以 195 大員,將位於「大庄」之土地賣給高厘。 高厘於光緒 3 年(1877),距今一百四十二年前,取得此筆土地擁有權。高厘即是 提供此八張古書契,高峻詠之先祖。16

(二)推知周邊社群互動與發展: 1. 距今二二三年前的嘉慶元年(1796),大樹中區「大庄」,出現此筆土地最原始 交易。之後相繼出現許多庄名,如北區「都雅厝庄」、「埔仔厝庄」、「姑婆寮庄」 與南區「井仔腳庄」,相繼出現書契。 2. 此筆土地最終擁有者高厘,其族親「高佃」,於距今一百五十六年前之同治 2 年 (1863)典當契約出現,當作「為中人」。為中人就是介紹人,通常為買賣雙方 所熟識者,可見此時大樹境內,人民互動往來熱絡。 3. 黃掽獅出現於同治 2 年(1863)「典契」與大樹保安宮之同治 10 年(1871)〈鳳 安宮碑記〉,推測黃掽獅應是此時期,活躍於大樹境內之人士,亦有可能是位商 人,足跡達北中南三區。

16 高家先祖最早出現之人士為「高韮」,名列大庄武山廟之咸豐 7 年(1857)「重脩武山廟碑記」捐銀名。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三)古書契豐厚之歷史價值: 高家八張清代大庄古書契出現,讓大庄人文歷史與社群研究,向前邁進一大步,佐 證清乾隆之大庄聚落形成與發展,彰顯大庄聚落之人口組成、繼承制度、農耕狀況、土 地權利、經濟納租、周邊聚落互動情形。 誠如《大岡山地區古契約文書彙編》作者之一的蔡承維所說:「希望藉由出版, 讓這批古文書重見天日,這是當初向提供者商借古書契的承諾之一。」讓史料出土只 是我們的第一步工作,史料中所呈現的各種線索,或許對想從事大岡山地區的學者提 供一些助益,希望各學科的研究者投入後,可發掘更多古文書,使藏在民間的珍貴史 料一一重現。 從八張高家古書契看見由嘉慶至光緒,八十一年間的大庄局部,由地契的地界紀錄, 發現該筆土地東西南北的鄰近姓氏與自然地貌增加,可見土地應持續開墾與買賣,大租 仍為糖 165 斛,顯示大業主仍有一定政經影響力,蔗糖仍屬當地重要經濟作物。 三次土地買賣價格,由 265 ヽ 170 到 195 大員,推測土地價值,可能隨政局與社會 經濟現況有所波動,書契中之種種資訊,均是解讀古書契值得關注之處。 此次高家古書契出現,具進一步歷史ヽ文資與文史意義,更清楚呈現與了解,兩個 多世紀前,清代淡水溪旁古聚落之大庄地方歷史,希冀為阿猴林人文研究,留下珍貴史 料與紀錄。

055


056

10 卷 | 第 1 期

參考書目/ 清.王瑛曾編纂(2006), 《重修鳳山縣志》,清代臺灣方志彙刊第 13-14 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公司。 清.盧德嘉,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1960〔1894〕),《鳳山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 73 種。臺北: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 施添福總編纂(2008),《臺灣地名辭書 卷五 高雄縣(第二冊)(下)》。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陳秋坤、蔡承維(2004),《大岡山地區古契約文書匯編》。高雄:高雄縣政府。 黃致誠、薛雅惠、趙建雄(1997),《高雄縣產業》,高雄縣文獻叢刊第 14。高雄:高雄縣政府。 楊玉姿(2005),《高雄開發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楊護源(2016),〈清末《鳳山縣采訪冊》中的書寫觀點與社會問題〉,《高雄文獻》,6(2),頁 75-93。 鄭德慶(2005),《從地圖閱讀高雄:高雄地圖樣貌集》。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簡炯仁(1998),〈由謝希元墓誌銘談攀桂橋庄及阿猴林的拓墾──兼論高雄縣大樹鄉的開發〉,《臺灣文獻》,49(1), 頁 117-143。 羅景川(2000),《我的家鄉──大樹鄉》。高雄:高雄縣大樹文史協會。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附錄一 嘉慶元年(1796)4月 何寶生立杜絕賣契 立杜絕賣契人 何寶生,有承父鬮分,應分田壹所,坐落土名大庄社後港 墘,東至蘇宅田,西至本宅田,南至車路,北至路,併帶水堀壹口,帶竹在內, 四至明白為界。今因乏銀別創,自情愿將此田,意欲出賣,先盡問房親叔兄弟 侄人等不承受外,年配納業主糖租壹百陸十五斛,托中引就,招與許日觀,出 首承買,三面言議,實出時價,銀貳佰陸十員,其銀即日全中收訖,田隨即踏 付與買主掌管,耕作納租永為己業,保此田的係 寶承父鬮分應分的業,與叔 兄弟侄人等無干,併無重張典掛他人為得,如有不明賣主抵當,不干買主之事, 一賣千休,後來不敢再言,找洗貼贖之理,今欲有憑,立杜絕賣契壹紙,鬮書 貸繳,連共貳紙,付執為照。 即日全中收過契內銀貳百陸十大員完足再照 代書人 余秀明 為中人 洪在老 知見人胞侄 得意 嘉慶元年四月

日立 杜絕賣契人 何寶生

說明: 土地賣契,即賣田園之契約。此距今二二三年前之清代地契出現,提供相當珍貴之 第一手研究史料,讓研究者更具信心,再現大庄聚落人文。由此古地契推測其背後訊息, 此地契清楚載明立契時間,嘉慶元年(1796)完成該筆土地之交易,賣方何寶生,買方 許日觀,契約中清楚指明該土地之土名為「大庄社」,可見當時可能以「社」為聚落之 單位,亦有可能為平埔族與漢人聚集之地。由古地契可知,賣方何寶生為大庄在地人士, 以位於大庄之私有土地,賣給許日完成此筆買賣交易。 地契上清楚記載東、西、南、北方位之地界,其他鄰地居民之姓氏,已清楚出現於 買賣地契中,足以證明逾兩個世紀前,即清朝嘉慶之前的乾隆時期,大庄應屬於已開發 與人口聚集之處,居民方有能力進行土地之買賣交易行為,且此地契交易金額達 260 大 員,推測此筆交易之土地面積,應達到某種程度的範圍,亦見買方經濟之雄厚。 於配納業主糖租部分,可知距今二二三年前,此處蔗糖種植與製糖業之興盛,大租

057


058

10 卷 | 第 1 期

年代

嘉慶元年 (1796) 4月

地點

大庄

土名座落

大庄社 後港墘

契別

立杜絕 賣契

立契人

何寶生

買主

許日

何寶生將繼承自其父,位於大庄之土地,以 260 大 員賣予許日

由業主 17 掌控,一年需納糖租達 165 斛。 契文後清楚寫明,如有不明,不干買主之事,一賣千休,後來不敢再言找洗 18 貼贖之 理,以確保交易完成,避免日後賣方家屬再找麻煩與糾紛。

17 清代臺灣地權結構,以「一田二主」為主,說明如下:墾戶亦稱「大租戶」,由大租戶招佃戶為其管理土地,佃戶具 有永佃權,稱「小租戶」,小租戶再將土地轉佃第三者,及現耕戶;現耕戶繳納小租給小租戶,小租戶繳納大租給大 租戶,大租戶需繳田賦給政府,「二主」即為大租戶與小租戶。參考自楊玉姿,《高雄開發史》(高雄:高雄市文獻 委員會,2005),頁 77。 18 「找洗」乃指土地交易完成後,隔一段時日,賣主再向買主要求追加賣出金額之意。參考自楊玉姿,《高雄開發史》, 頁 77。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附錄二 清嘉慶年間 契尾,許日持有大庄後港墘土地

年代

推測為 嘉慶年間

地點

大庄

土名座落

大庄社 後港墘

契別

契尾

立契人

許日

布字編號

布字 1174 號

許日以 260 大員向何寶生購得土地後,向鳳山縣衙登記 與繳稅證明

說明: 此契約也附有官印契尾,此逾兩個世紀的「契尾」紙張,已呈現毀損情形,但契尾 編號(1174 號)仍清晰可讀,大庄港墘文字與繳納之稅金及承買人許日(觀),19 均清 楚載名於契尾文件上,證實此土地買賣之完整性,包含本契與契尾,且上方均有清鳳山 縣印(關防)之認定。

19 清代人名書寫方式,常於姓氏後加一觀字,如土地契約與廟宇碑紀。

059


060

10 卷 | 第 1 期

附錄三 道光19年(1839)7月 白契,許宇ヽ許賢立賣斷盡根田契 立賣斷盡根田契字人,觀音里姑婆寮庄,許宇 全弟許賢,有承祖父明, 買水田一所、水堀一口,坐落土名在大庄后溝墘,東至吳施,西至林家,南至 車路溝頭,北至李家田岸路,四至明白為界,每年帶納業主大租,糖壹佰陸 十五斛。今因乏銀別創,內先問房親叔兄弟,不要承受,外托中引就,向與本 里都雅厝庄 尤水寶觀,出首承買,時三面言議值價,銀貳佰伍拾伍大員正, 其銀即日全中見,兩收訖保,此田果係 宇、賢承祖父 明買得,以房親人等 無干,亦無重張點掛他人財物及施欠大租不明,如有不明等情,宇、賢等出首 抵擋,不干買主之事,日後子孫不敢言及我贖等情,永為己業,此係二比甘愿, 各無反悔,恐口無憑,今欲有憑,立賣斷盡根田字一紙,並繳上手印契,司單 二紙,鬮書一紙,合共肆紙,付執為炤。 即日全中見收過契面銀貳佰伍十伍大員正完足再炤 在場知見人 媽黃氏 道光拾玖年柒月 日全立賣斷盡根田契字人 許宇

賢 為中說合人 謝助觀 代筆人 林希五

說明: 第二張古地契,書寫時間為道光 19 年(1839)7 月,距今一百八十年,契約內文出 現新地名「觀音里」記載。此張契約為「白契」,屬買方賣方與為中人之三面事先言議(口 頭與紙本紀錄),待各方面條件都具備,方完成雙方買賣交易,故此張契約上無加蓋關 防(官印)。 細讀後發現此契約,早於正式契約兩個月前所書寫,第二張契約書寫於 7 月,而第 三張契約書寫於同年 9 月,此兩張契約中間相隔兩個月,內文大致相同,只有土地交易 價格有差別。 研究者由這兩張同為道光 19 年之古地契內文,前後對照比較,發現一個值得探討之 部分,即買賣契約成立前之「白契」,與正式完成交易之契約,價格仍有商討之空間,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年代

道光 19 年 (1839) 7月

地點

大庄

土名座落

大庄后 港墘

契別

賣斷盡 根田契 (白契)

立契人

許宇、許賢

買主

尤水寶

姑婆寮庄許氏兩兄弟,預將繼承自祖父許明之土地, 以 255 大員,賣給都雅厝庄尤水寶

且有時口頭討論與正式交易契約之價差甚大。前後兩張契約成交價格由 255 大員降至 170 大員,相差達 85 大員,足以證明距今一百八十年前之大庄聚落居民,與周邊之聚落 互動,且居民有相當經濟實力與水平。 此張白契除無官方之用印外,其餘內容均相當完整,知見人、買賣雙方、為中人、 代書人等均簽字(畫押),甚至出現蓋手模(手印)之方式,均可發現當時的白契,已 具某種程度的約束力,約束買賣雙方,應執行之權利與義務。

061


062

10 卷 | 第 1 期

附錄四 道光19年(1839)9月 許宇ヽ許賢立賣斷盡根田契 立賣斷盡根田契字人,觀音里姑婆寮庄,許宇 全弟許賢,有承祖父明, 買水田一所、水堀一口,坐落土名在大庄後溝墘,東至吳施,西至林家,南至 車路溝頭,北至李家田岸路,四至明白為界,每年帶納業主大租,糖壹佰陸 十五斛。今因乏銀別創,內先問房親叔兄弟,不要承受,外托中引就,向與本 里都雅厝庄 尤水寶觀,出首承買,時三面言議值價,銀壹佰柒十大員正,其銀 即日全中見,兩收訖保,此田果係 宇、賢承祖父 明買得,以房親人等無干, 亦無重張點掛他人財物及施欠大租不明,如有不明等情,宇、賢等出首抵擋, 不干買主之事,日後子孫不敢言及我贖等情,永為己業,此係二比甘愿,各無 反悔,恐口無憑,今欲有憑,立賣斷盡根田字一紙,並繳上手印契,司單二紙, 鬮書一紙,合共肆紙,付執為炤。 即日全中見收過契面銀一百柒拾大員正完足再炤 在場知見人 媽黃氏 道光拾玖年玖月 日全立賣斷盡根田契字人 許宇 賢 為中說合人 謝助觀 代筆人 林希五

說明: 第三張大庄古地契為道光 19 年(1839)9 月,蓋有兩枚紅色關防(官印),此地契 內文,亦有觀音里字樣,與第二張內容幾乎相同,僅交易價格有變化。 (一)第三張古地契為道光 19 年(1839),距今一百八十年,與第一張嘉慶元年 (1796)古地契,期間相距四十三年之久。 至道光 19 年之古地契已出現其他「庄」名,如許宇、許賢,兄弟倆人與其祖 許明, 為「姑婆寮庄」人,許氏兄弟將繼承自祖父 許明之土地,賣予本里「都雅厝庄」之尤水 寶。此地契除大庄地名外,出現兩個鄰近之庄名,可推測此時的「觀音里」已下轄多個庄, 居民之人口數量已明顯增加,經濟型態亦日趨活絡,且由武山廟內之道光 3 年(1823) 石製香爐可知,嘉慶至道光年間,大庄儼然是個人口聚集之大村庄,因建廟需結合眾人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年代

道光 19 年 (1839) 9月

地點

大庄

土名座落

大庄 後港墘

契別

賣斷盡 根田契

立契人

許宇、許賢

買主

尤水寶

姑婆寮庄許氏兩兄弟,將繼承自祖父許明之土地, 以 170 大員,賣給都雅厝庄尤水寶

之力與眾多資金方能完成。 (二)由地契之代書人(代筆人)書寫地契方式,遣詞用字應有固定格式,供代書 人參考。由地契簽名與畫押看見,土地買賣契約要件,須有知見人(在場知見人),即 見證人;為中人(為中說合人),及介紹人;代書人(代筆人),即書寫此文件之人; 立杜絕賣契人(立賣斷盡根田契字人),即賣方;而土地之買方,則清楚謄寫於契約內 文之中。 蓋有關防之地契,屬官方認可與認證,已具法律效用,由此可見,清代之地契,對 買賣雙方已有法律之約束力,人民已有「法」之觀念。由以上嘉慶元年古地契推測,距 今超過兩百多年前之清代大樹阿猴林,已人口聚集的區域,人文發展與日俱增,同里不 同庄之居民互動相當頻繁,農業(糖業)發展興盛,農民須繳納糖租,大業主對地方有 某種程度的經濟影響力與支配力,由嘉慶元年至道光 19 年,這四十三年間,需繳納給業 主之糖租,仍保持為定制 165 斛。 (三)研究者於民國 100 年(2011)至大庄武山廟進行田野調查,對當時的廟祝方 老先生(當年約 70 歲左右)進行口述訪談,說道:

063


064

10 卷 | 第 1 期

廟中的咸豐 7 年(1858)石碑,有先祖的名字,外總理方老為;據家中老 輩口述,乾隆時期,大庄已是個人口眾多的庄頭,以早的王爺廟,就位在全庄 的中心區,大約就是距離現在東邊約五百公尺,現在看見的河道處,一百多年 前的一場大水,把廟與耕作精華區都沖毀,現廟中的道光 3 年(1820)石香爐, 是大水退後,庄民在溪邊發現撿回來的。 老先生再敘述以前的記憶: 以早這裡種植很多甘蔗,居民也會製糖,武山廟後就設有黑糖廍製糖,可 謂大樹南北交通之中途站。日治時期鳳山郡守,每次要到蕃薯藔(旗山)視察, 中途都要到武山廟歇腳後再啟程,而歇腳之時,郡守不喝其他人奉的茶,只有 廟公(廟祝)奉的茶水,郡守才願意喝,代表對廟公的敬意。 此時老先生面帶笑意地說: 家族世代都服務於王爺公,武山廟碑記之首的方萬,外總理方老為,於清 咸豐重修武山廟時,均捐銀與居要職。 可知方姓先祖致力於廟務,已超過一個世紀。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附錄五 道光21年(1841)6月 契尾,尤水寶持有大庄後港墘土地 第十九行:計開 觀音里業戶 尤水寶,買許――水田一所,坐落 大庄 後溝墘,用價銀壹佰貳拾玖兩二錢,納――叄兩捌錢柒分陸六厘正。

布字 柒千壹佰捌號 右給鳳山縣業戶 尤水寶 准此

道光貳拾壹年陸月 日

道光 21 年(1841)6 月的文件為契尾,即報呈官府登記之文件,主要作為土地買賣 之官方證明。由三張契尾格式比較,全文內容幾乎相同。

說明: (一)「契尾」之文字敘述繁多,但觀其內文,由道光至光緒年間之「格式」與「內 容」幾乎相同,每張契尾不同之處,大約出現於第 19 行,此處清楚記載買方居住庄名、 姓名、買之土地位置、買賣價額(金額)、登記繳納之稅金、官方登記編號與登記時間。 此張契尾上蓋有七枚紅色官印,其中一枚大官印蓋於尾文處(登記時間與官方登記編

年代

道光 21 年 (1841) 6月

地點

大庄

土名座落

大庄 後港墘

契別

契尾

立契人

尤水寶

布字編號

布字 7108 號

尤水寶以 170 大員購得許氏兄弟位於大庄土地,向 鳳山縣衙登記與繳稅

065


066

10 卷 | 第 1 期

號),另外六枚中型官印,一枚蓋於最上方契尾兩字中間之登記編號,另五枚蓋於前中 後,代表本筆土地買賣交易,向官方登記之正當性,經官方加以認證,避免日後之糾紛。 (二)由道光 19 年(1839)9 月之古契約與道光 21 年(1841)6 月之契尾,明顯發 現清代「大庄古地契」,代書人所寫之每張「契約」書寫「格式」大致相同,均清楚記 載買賣雙方姓名、土地坐落位置、雙方約定事項、買賣價額與完成交易的時間;「契尾」 則清楚載明,土地購買人姓名、土地賣出人姓名、買賣之土地位置、買賣金額、繳納之 稅金、官方登記編號與縣衙登記編號。由此三張契約與壹張契尾,清楚一窺清代土地買 賣行為之約定,已相當完整與完備。 (三)由上述三張契約書均出現,每年須繳業戶之糖為 165 斛,可見兩百多年前,「蔗 糖」應為大庄重要經濟作物,故於土地買賣完成後,仍須繳納「大租」給業主。方老先 生說:「大庄古早主要種植蔗糖和一部分稻米,一直到日治時期都還設有黑糖廍,位置 在廟後方。」可見本地糖業應於清代乾隆時期已興盛,方能在嘉慶元年繳納糖租數量達 165 斛。 庄內耆老宋江獅陣老教頭,林極明先生(94 歲,1927 年生)說: 後來日治時代,種甘蔗仍然很興盛,但也種植大瓜(大西瓜)在溪岸當經 濟作物,現在的大庄居民以種植香蕉與小季為主,小季為短期作物,如刺瓜啊、 菜瓜(絲瓜)、苦瓜、皇帝豆,也有種辣椒等等,就是兩到三個月就能收成的 農作。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附錄六 同治2年(1863)5月 典契,尤助向黃掽獅借銀,(為中人)高佃 立典契字人,觀音里 都雅厝庄 尤助,有承伯父鬮份,應份水田壹所, 帶水堀壹口,土名坐落在大庄後溝墘,年納業主大租,糖壹佰陸拾伍斛正,其 東西四至,載在上手契內明白,今因乏銀費用,托中引就,向與小竹里 井仔 腳庄,黃掽獅出面承典,時三面言議,值價銀壹佰柒拾大員正,其銀契兩商, 交訖其田,隨即踏付銀主,起耕掌管,收成納租不敢異言生端茲事,其田限至 拾年終,收成明白*典主*足契面銀取贖,銀主不得刁難,至期如無銀取贖, 仍付銀主掌管,不敢阻當,保此田係是 助以伯父鬮分應份之業,與別房無干, 亦無重張典掛他人,以及拖欠大租,來歷交加不明等情,如有不明等情,助 一力抵當,不干銀主之事,此係二比甘愿,恐口無憑,今欲有憑,立典字一紙, 併繳連上手司單印契四紙,典契一紙,共伍紙,付執為炤。 即日全中交契面銀壹佰柒拾大員 完足再炤。 同治弍年伍月 日 立典契字人 尤助 為中人 高佃 知見併代書 伯父人 尤水保

內添銀字一字批明

同治 2 年(1863)5 月「典契」,屬於白契之典當契約,為典方、借銀方、代書人 及知見人各方之約定,以文字記於紙張。

說明: (一)此典契距今一百五十六年前,為同治年典當契約,看見當時民間已有借貸典 當行為,由契約內容判讀,典契應已行之有年,因約定事項都已相當清楚載明於契約內 文。於契約又出現周邊新庄頭名稱,如小竹里之井仔腳庄,而觀音里都雅厝庄,本研究 古書契已出現第二次,可知清代之大庄為觀音里之一庄。清代中葉,大樹分屬兩個里, 南屬鳳山縣小竹里,北為鳳山縣觀音里,兩個「里」又下轄多個「庄」,庄周邊又有許 多更小村落,有部分庄名甚至由清代沿用至今,如上述之井仔腳庄,今仍稱井仔腳,現 為大樹區井腳里。

067


068

10 卷 | 第 1 期

年代

同 治 2 年 (1863) 5月

地點

大庄

土名座落

大庄 後港墘

契別

典契

立契人

尤助

借銀主

黃掽獅

都雅厝庄尤助以繼承自伯父之土地,向井仔腳庄黃 掽獅借銀 170 大員,年限 10 年。為中人 高佃

(二)此典當契約清楚載明典當人(以田借銀人)、承典人(銀主)、為中人(介 紹人)、知見人(見證人)、代書人(代書)。此張典契特別之處為,見證人與代書人 為同一人,均為典當人尤助之伯父尤水保,推測可能當時立契時間相當匆促,因一般契 約均有知見人(契約見證人)與代書人,且此直式契約第三行之第 17 個字(銀)是增加 上去的字,於契約最後有清楚載明──內添銀字一字批明。 由上述典契中得知,立典人尤助以自己繼承自伯父之土地,因欠銀使用,以土地向 鄰近井仔腳庄之黃掽獅借銀 170 大員,典當期限為 10 年。典契期限十年一到,典主(尤 助)須備足契面銀 170 大員向黃掽獅贖回此田,銀主不可刁難贖田之事;但如到十年期限, 典主仍然無錢贖回該土地,則該田仍由銀主掌管使用,典主不得異議。 (三)研究者於細讀本點契內容後,提出兩點待釐清之處:1. 典契之第二行出現「上 手」契約二字,又於第七行出現「上手」司單第二次,推斷此田是否有重複典當之可能, 或有將土地權利藉典當轉移之事,仍需更深入研究。2. 本契約無承典人 黃掽獅之簽名 (畫押),於契約成立條件,出現存疑之空間,仍須再比對其它契文後探討。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附錄七 光緒3年(1877)10月,尤來發三兄弟立賣斷杜絕盡根契 立賣杜絕盡根契人,觀音內里埔仔厝庄,尤來發、來旺、來寅等,有承祖 父鬮分應份水田壹所,土名坐落大庄後溝墘,帶水堀壹口,東至吳施家,西至 林家,南至車路溝頭,北至李家田岸路,四至明白為界,年納業主許大租,糖 壹佰陸拾伍斛正,今因乏銀費用,先問房親人等不能承受,外託中引就,與大 庄高厘出手承買,三面言議,時值價銀壹佰玖拾伍員正,其銀即日全中交訖, 其田隨時踏付銀主,起耕掌管、收租納課,永為己業,壹賣終休,日後子孫不 敢言及貼贖找洗保,此田係旺等成祖父鬮分應份之業,與別房人無干,亦無重 張典掛他人,以及拖欠舊租來歷不明為得,如有不明,旺等自出首抵當,不干 銀主之事,此係兩愿,各無反悔,恐口無憑,今欲有憑,立賣杜絕盡根契壹紙, 併繳連上手司單弍紙,印契弍紙,又贖回典契壹紙,共陸紙,付執為炤。其鬮 書因前失落,不得從繳,倘日後鬮書出首,亦不得異言,合應批明再炤。 即日全中收過契內銀壹佰玖拾伍元完足再炤。 為中人 母舅高烏歡 知見人 母 高氏 來發 光緒 參年拾月 日立賣杜絕盡根契人 尤來旺 來寅 代書人 吳心維

說明: (一)由光緒 3 年(1877)之契約得知,此土地為尤來發,來旺、來寅三兄弟所「共 有」,繼承自祖父之鬮分。於此契發現共有之土地,亦能進行買賣交易,且此張地契所 記載之地界,與前張道光 19 年(1839)之買賣地契,所書地界完全相同,可知為同一筆 土地,於買賣交易中,須出示前次土地之契約(上手之契約),以證此筆土地之脈絡與 完整性。 (二)此契後兩行載明,其「鬮書」有遺失情形,倘若日後鬮書又出現,賣方亦不 得異言,不能有其他主張,以此契約所書寫之內容為主,確認不會發生反悔之情事。於

069


070

10 卷 | 第 1 期

年代

光 緒 3 年 (1877) 10 月

地點

大庄

土名座落

大庄 後港墘

契別

賣杜絕 盡根契

立契人

尤來發 尤來旺 尤來寅

買主

高厘

埔仔厝庄尤氏三兄弟將繼承自祖父之土地,以 195 大員,賣給居住於大庄的高厘

附錄之八張清代古文契(含賣斷近根田契、典契、契尾),已能了解清代土地買賣之方 式中,土地權利之完整最重要,確認土地完整與正當性,方能確保雙方權益,避免日後 可能因土地交易記載不明,所引發之爭端。


阿猴林(大樹)高家古書契研究──清代下淡水溪中游西岸「大庄地方人文歷史」

附錄八 光緒18年(1892)正月 契尾,高厘持有大庄後港墘土地 說明: (一)此筆土地於光緒 3 年(1892)10 月完成買賣交易,而契尾所書日期為光緒 18 年 1 月,交易完成到報官登記納稅,期間相隔十四年三個月之久;相較之前道光 19 年 9 月之土地交易,至到鳳山縣衙登記納稅時間為道光 21 年 6 月,期間相隔一年九個月。 (二)由上述二張契尾發出時間推斷,道光朝大約兩年之內,光緒朝竟達十四年之 久,才完成報官登記手續,其中原因有值得討論之必要。是否清朝末年,民間土地交易 量,相較之前增加許多,導致報官登記時間亦延長許多,或另有原因,如吏治效益與公 權力不彰,20 待後續再深入研究。

年代

光緒 18 年 (1892) 正月

地點

大庄

土名座落

大庄 後港墘

契別

契尾

立契人

高厘

布字編號

布字 2646 號

高厘用價銀 132 兩 6 錢正,向尤水寶等購田一所, 向鳳山縣衙登記,繳稅 3 兩 9 錢 98 厘

20 楊護源,〈清末《鳳山縣采訪冊》中的書寫觀點與社會問題〉,《高雄文獻》,6(2)(2016),頁 75-93。

071


072

10 卷 | 第 1 期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撰文/皇輿科技有限公司 廖德宗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總幹事 郭吉清

摘要 國防部史政檔案中,1945 年日本海軍物資接收目錄中留有高雄海軍水道的交接清冊, 及模糊的水道幹管系統圖,而高雄煉油廠員工也流傳半屏山有地下水庫的傳說。2015 年 11 月中油高雄煉油廠停工,2017 年 12 月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與煉油廠員工,一同勘查 半屏山地下水庫,證實文獻及傳說均是真的。這是戰後第一次正式組隊進入二戰時期的 半屏山配水池,經媒體報導,引起文史界的震憾。 本研究蒐集日本文獻,發現高雄警備府施設部(高雄海軍施設部)水道技師石井多 三的遺稿,經過爬梳及實地踏查,逐漸解析出高雄海軍水道的架構及建造歷史,水道範 圍除了大樹、仁武、左營主幹線之外,也送水至漯底山及岡山海軍航空隊,並特別為第 六海軍燃料廠建造獨立的工業水道。此外在主幹道完成之前,在軍港周遭的內惟、廍後、 右昌、岡山等地,已先行建造數個軍用的簡易水道。 本研究依據高雄海軍水道幹管系統圖及石井多三的文字稿,進行水道設施的系統性 踏查,清點既存設施,回復史實,以利後續文資保存。

關鍵詞:高雄海軍水道、半屏山配水池、石井多三、水源地

投稿日期:2019 年 11 月 12 日 接受日期:2020 年 1 月 10 日

073


074

10 卷 | 第 1 期

An Investigation of Kaohsiung Naval Waterways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Der-Tzong Liaw Staff, Royalmap Technology Inc. Chi-Ching Kuo Secretary-general, the Old City Culture Association of Kaohsiung

Abstract In the Ministry of Defense archive, there is a catalogue of facilities handed over from the Japanese Navy in 1945, and the naval waterways for drinking water in Kaohsiung and a fuzzy map of the waterway system are listed in it. The staff of Kaohsiung refinery also circulated a myth about an underground dam in the Banpingshan mountain. After the Kaohsiung refinery stopped operating in November 2015, the Old City Culture Association of Kaohsiung, along with some staff of the refinery, started an investigation in December 2017. They found the underground dam, formerly named Banpingshan distributing reservoir in the aforemetioned catalog, and proved that the myth is not just a myth. It was the first time after the World War II that an organization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of any kind in this area, and the discovery, as revealed in the media, shocked the circle of historians.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Japanese archive and found the remaining notes of Isshi Taizo, who was a specialist of waterway constructions in the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of Kaohsiung Navy Base (Takao Kaigun shisetsu bu). After field work and archival research, we were able to parse out the construction history of the Kaohsiung naval waterways and its framework. The main waterways ran through Dashu, Renwu, and Zuoying; the system also pumped water to Leidishan mountain and the Naval Airforce in Gangshan and built an industrial waterway specifically for the Sixth Naval fuel plant. Before the main waterways were constructed, the Japanese had already built several makeshift waterways around the navy base for military uses in Neiwei, Buhou, Youchang, and Gangshan. Based on the notes of Ishii Taizo and the map of the waterway system, 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this waterway system, to identify the remaining facilities and their locations and to restore historical fact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is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Kaohsiung Naval Waterways, Banpingshan Distributing Reservoir, Ishii Taizo, Water Source Area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壹、前言 貳、高雄要港及水道的興建 參、高雄海軍水道 肆、第六海軍燃料廠工業用水道 伍、岡山航空隊及岡山航空廠水道 陸、戰後的海軍水道

壹、前言 1937 年中日爆發戰爭,日本積極籌劃左營軍港為南進基地,軍港於 1939 年正式動工, 軍區範圍包括原左營萬丹港、壽山北側、舊城城區,及半屏山腹地(第六海軍燃料廠), 並增建舊城驛往桃子園及第六海軍燃料廠的鐵路支線。軍港興建計畫也導致桃子園、廍 後、舊城內的聚落,被迫集體遷村。 當時規劃駐紮在左營軍港的日本軍官兵數量八千餘人,為因應官兵及大型戰艦用水, 高雄警備府施設部先行挖掘獨立深水井數口,作簡易用水使用,再建造大區域的自來水供 水系統,稱為「高雄海軍水道」。海軍水道工程從大樹的高屏溪旁取伏流水,以鐵管輸送 至仁武進行淨水,再以鐵管送水至軍港碼頭,直到 1944 年 1 月半屏山配水池竣工,才順 利供應廍後宿舍、海軍病院、海軍部隊、軍艦船隻足夠的乾淨用水。1942 年日本海軍在 半屏山西側興建第六燃料廠,用水量比軍港還多,決定另從大寮水源地引水至第六燃料 場,是為工業用水道,1944 年竣工。當時日本海軍為埋設自來水管線所開闢的道路,稱 為水管路,仁武及鳥松均有水管路,但實際水管的配置位置,因屬海軍及燃料廠的機密設 施,且大部分埋於地面下,一般民眾無法瞭解全貌。 中油資深員工胡巨川 2006 年進行第六海軍燃料廠研究時,提到二戰期間燃料廠精製 部,曾將辦公室遷入半屏山西側中間的洞窟內,洞窟坑道很長,一邊是辦公室,另一邊是 很大的水槽。1 且高雄煉油廠健行社人員,曾進入洞內勘查,因無法看清全貌,無從瞭解 水槽作用,老中油員工傳說,半屏山有一座地下水庫。 黃文珊 2007 年進行左營眷村聚落研究,最先依據國防部史政檔案及模糊的水道圖, 繪出〈日本海軍左營軍區水道圖〉,將水道分為飲料用水(大樹水源地至左營海軍軍區)

1

胡巨川,〈詩酒簃隨筆(七)〉,《高市文獻》,19(1)(2006),頁 91。

075


076

10 卷 | 第 1 期

及工業用水(大寮水源地至第六燃料廠)。2 該水道圖標示半屏山西側有一個設施,引起 文史界興趣,但當時史政檔案難以取得,位置在管制區內,無法印證。 中油高雄煉油廠 2015 年 11 月正式停工,直到 2017 年 11 月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得以 申請進入核心廠區,進行文化資產勘查,第一次進入配水池的洞窟,發現豎井的鐵梯生鏽 及斷裂,無法深入內部,經廠方另請工程包商架設鷹架之後,安排 12 月第二次勘查,才 與廠方人員經由豎井爬梯,進入配水池內部,在強烈水電筒照射下,看到配水池內部結構 及前側三支大水管,證實傳言為真,並經多家媒體報導。 筆者從網路搜尋文獻,找到海軍施設部的水道技師石井多三的日文遺稿,敘述海軍 水道的緣由,可與交接清冊及水道幹管系統圖相互對照,逐漸釐清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 的文史。2018 年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委託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進行半屏山日治時期戰備 設施先期調查計畫,包含半屏山配水池的調查及簡圖繪製。3 2019 年筆者持續找尋文獻, 勘查大樹、仁武、岡山等海軍水道設施,及做耆老訪談,完成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貳、高雄要港及水道的興建 一、高雄要港的興建 二戰之前日本海軍有橫須賀、吳、佐世保、舞鶴四大海軍基地,為了進軍南西太 平洋、印度洋,將臺灣定為南進基地。日治後期,因應陸續爆發的戰爭,1937 年開始 規劃左營軍港,基於保密取名「F 要地」,名稱為「高雄要港」,1940 年 4 月正式動 工。軍港建設與一般港灣不同,不為經濟目的,全以戰備計畫為基礎,要求緊急時候, 船艦必須急速出港,全以作戰為目的,並考量嚴格的防備設施。 軍港基地是緩緩彎曲的砂濱海岸,海岸內側連接有小潟湖,為淤積的內港,清代稱 為「萬丹港」。日本海軍最初規劃是從海上 3 公里半,沿著 13 公尺等深線,建造延長 7,600 公尺防波堤,圍著外港,並建造船艦停泊的碼頭;軍港的後側,興建海軍辦公廳舍、海

2

黃文珊,〈高雄左營眷村聚落的發展與變遷〉(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07),頁 49-51。

3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半屏山日治時期戰備設施先期調查計畫期末報告〉(高雄:內政部營建署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委託,2018,未出版委託案)。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圖 2-1 1945 年 8 月〈臺灣地形圖〉之左營軍港及半屏山 資料來源: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專題中心提供,比例尺為二萬五千分一。

軍宿舍、海軍病院。軍港土地由高雄州知事赤堀鐵吉主辦桃子園、廍後及舊城的土地徵 收業務,於 1940 年以 1 圓 50 錢購買 1 坪民有地的方式,完成土地徵收。當時日本海軍 已有浚渫船,可作海上抽砂填土工程,但陸上工程由臺灣總督府動員國民,送來各地的 勞務奉公團(奉仕工),由直營包商承包工程,通常一批一批五千、六千的臺灣青年人, 在軍歌聲之下無奈挺身而出,以免費人力,進行港的工程設。4 左營軍港的構築,先由日本海軍的馬公要港部辦理先期工作,馬公要港部於 1941 年 10 月改設為馬公警備府,1943 年 4 月再改編為高雄警備府,馬公一地則改置特別根據地 隊。而實際負責港灣建設的單位,為高雄警備府施設部,亦稱為高雄海軍施設部,部長為 上野長三郎大佐。左營軍港 1940 年 4 月正式動工,計畫屢加修改,後因 1941 年太平洋戰

4

上野長三郎,〈港湾小ばなし 高雄軍港の想い出〉,《港灣》,48(8)(525)(1971),頁 73-74。

077


078

10 卷 | 第 1 期

爭影響,1942 年全面縮小工程,以港口、港口防波堤的構築,及港內浚深為重點,1944 年 10 月起,盟軍開始頻繁轟炸,乃於 1945 年全面停止築港工程,但建設已具相當規模, 軍港範圍包括港區用地、壽山北側、半屏山及第六燃料廠地帶,港口以西之軍區用地面積 285 公頃,構築工程雖經波折,已完成設施包括繫船岸壁、防波堤、航路及浮標設備、小 艇停泊場、船塢、起重設備、給油及給水設備、營房、倉庫、住宅、醫院、修理工廠等。5

二、高雄要港水道的興建 (一)日本海軍物資接收目錄的水道清冊 筆者收集到國防部檔案「日本海軍物資接收目錄(高雄地區)」之高雄要港水道清 冊。6 水道清冊共五頁,列出高雄要港及第六燃料廠的水道設施、所在位置、及其竣工年 月,但缺漏岡山地區的水道清冊。 交接清冊的〈國有財產引渡目錄(埋設水道關係) 高雄海軍設設部高雄地區及岡山 地區〉項下,7 有一頁管線清單,及 兩張地圖分別為〈高雄海軍水道幹管 系統圖〉及〈F 要地水道配管圖〉, 標示縮尺為二萬五千分一及一萬分 之一,地圖來自施設部的工程竣工 圖,並非交接期間繪製的略圖。幹 管系統圖標出十個編號的幹管,高 雄地區共八段,岡山地區共二段, 此為高雄海軍水道的完整供水區域。 管線清單列出十段幹管的名稱、構 造、長度、價格、竣工年月及所在 地,編號 1 為山下町至要港的送水

圖 2-2 高雄要港簡易水道設施(水源地)交接清冊 資料來源:『國有財產引渡目錄(高雄地區)』(1945 年),〈日 本海軍物資接收目錄(高雄地區)〉,《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家 發展局國家檔案管理局,編號:B5018230601/0034/701.1/6010。共 五頁,此為第一頁。

5

劉鳳翰,《日軍在臺灣:1895 年至 1945 年的軍事措施與主要活動(上冊)》(臺北:國史館,1997),頁 208。

6

『國有財產引渡目錄(高雄地區)』(1945 年),〈日本海軍物資接收目錄(高雄地區)〉,《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國家發展局國家檔案管理局,編號:B5018230601/0034/701.1/6010。

7

『國有財產引渡目錄(埋設水道關係)高雄海軍施設部高雄地區及岡山地區』(1945 年),〈日本海軍物資接收目錄 (高雄地區)〉,《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家發展局國家檔案管理局,編號:B5018230601/0034/701.1/6010。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管(1942 年 8 月 竣 工 ), 編 號 2 為左營至三塊厝送水管(1943 年 3 月竣工),編號 3 為 F 要地的配 水管(1945 年 3 月竣工),編號 4 為左營至岡山的送水管(1940 年 3 月竣工),8 編號 5 為大樹至仁武 的導水管(1943 年 8 月竣工), 編號 6 為仁武至 F 要地的送水管 (1944 年 1 月竣工),編號 7 為 大寮至 F 要地的工業用水送水管 (1944 年 3 月竣工),編號 8 為 F 要地的工業用水配水管(1945 年 5 月竣工);編號 9 為左營至岡山 的送水本管(1945 年 1 月竣工),

圖 2-3 高雄海軍水道幹管系統圖(縮圖二萬五千分一) 資料來源:『國有財產引渡目錄(埋設水道關係)』(1945),〈日 本海軍物資接收目錄(高雄地區)〉,《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家發 展局國家檔案管理局,編號:B5018230601/0034/701.1/6010。原圖模 糊不清,編號及部分線條及文字經重新描繪。

編號 10 為岡山的配水管(1945 年 1 月竣工)。水道配管圖則標示左 營軍港附近的水道配管位置,可作 詳細配水路線的研判。

(二)水 道 技 師 石 井 多 三 的 回憶 石 井 多 三 於 1939 年 至 1945 年 8 月,擔任高雄海軍施設部的 水道技師,從事臺灣全島海軍水 道(上水道)的建設與管理。二 戰後,1946 年石井多三隨部隊遣 返日本,之後擔任山梨縣甲府市

8

圖 2-4 F 要地水道配管圖(縮圖一萬分一) 資料來源:『國有財產引渡目錄(埋設水道關係)高雄海軍施設部高 雄地區及岡山地區』(1945 年),國家發展局國家檔案管理局,編號: B5018230601/0034/701.1/6010。原圖模糊不清,藍線為幹管、紅線為 配管,部分線條重新描繪,並加註地名文字。

原始文件模糊不清,左營至岡山的送水管竣工時間可能為 1940 年 3 月,但不確定。

079


080

10 卷 | 第 1 期

的水道課長。石井技師回到日本,身上並無資料,全憑記憶撰寫〈戦時中に於ける台湾 の水道(戰時中台灣的水道)〉文章,發表於 1949 年《水道協會雜誌》,在雜誌出刊前, 石井技師已過世,因此刊出的文章是遺稿。9 石井多三記錄高雄海軍水道有三個供水區域,一是左營軍港的海軍水道,每日供水二萬 噸,二為第六燃料廠工業用水道,每日供水五萬噸,三為岡山航空隊及岡山航空廠水道,每 日供水一萬噸。石井多三的文字稿與交接清冊的內容吻合,經比對水道系統圖,及現存的高 雄海軍水道設施,三者相互對照,可揭開二戰期間高雄海軍水道的神秘面紗。本研究依據〈高 雄海軍水道幹管系統圖〉及石井多三文字稿,進行踏查,重新繪製高雄海軍水道系統圖如下。

圖 2-5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系統圖 說明:二戰時期的左營軍港及岡山航空廠由大樹水源地供水,設置仁武淨水場及半屏山配水池。第六 燃料廠由大寮水源地供水,並設露天的六燃配水池,兩者均使用高屏溪的伏流水,龍泉寺水源地使用 龍目井地下泉水,供應山下町及左營軍港用水。廖德宗依據日本海軍之〈高雄海軍水道幹管系統圖〉 及交接清冊繪製,粗線為幹管、細線為配管,不同顏色線段,可區分幹管起點及終點。

9

石井多三,〈戦時中に於ける台湾の水道(戰時中台灣的水道)〉,《水道協會雜誌》,180(1949),頁 35-41。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參、高雄海軍水道 一、從大樹水源地至高雄要港的海軍水道 據水道技師石井多三對於高雄海軍水道描述,依高雄軍港的建設規模,原規劃海軍 水道每日供水四萬噸,二戰結束前完成第一期每日供水二萬噸的目標。水源地在軍港東 邊 16 公里的大樹庄,附近的高屏溪河流寬度 1.8 公里,對岸是屏東陸軍飛行場,土地為 舊河川地,有深 20 米左右之砂層。集水埋渠以地下的兩支多孔鋼筋混凝土集水管,管徑 各為 1.2 公尺及 0.9 公尺,深入高屏溪的河床下方,引高屏溪的伏流水至水源地的一個深 集水井,再以地下唧筒場的四臺唧筒(抽水機)揚程 75 公尺,將原水加壓打入管徑 60 公分的鑄鐵管進行導水,導水管延長約 5 公里越過大樹丘陵至仁武山谷的淨水場,仁武 淨水場內設置三個過濾池,為鋼筋混泥土造、覆土式,每池面積 1,500 平方公尺,場內 有耐彈式調整室及地下覆土式地調整池。接著,將淨化的用水以管徑 60 公分配水管,重 力送水至半屏山西側,再以唧筒將用水加壓往上送至半屏山山腹的隧道式配水池,容量 為 7,500 噸。再從半屏山配水池,以管線口徑 60 公分配水管,延長 5 公里,配水至海軍 宿舍、海軍廳舍、及海軍碼頭。10 日本的上水道(自來水)設施包括集水管、導水管、著 水井、過濾池、調整池、送水管、淨水池、配水池、唧筒、配水管等。11

二、大樹水源地 大樹水源地採一支管徑 1.2 公尺、長 150 公尺,及一支 0.9 公尺管徑、長 70 公尺集水管, 管材是有孔鐵筋混凝土管(ゼニスパイプ,Zenith pipe),合計 220 公尺,12 埋管深度約 9 公尺,部分集水管位在河道下方,長度有 20 公尺,這樣的設計每天可湧入七萬兩千噸的 伏流水。水源地設有唧筒場,設置於集水埋管接續處,唧筒場的地下室即為唧筒室,設置

10 石井多三,〈戦時中に於ける台湾の水道(戰時中台灣的水道)〉,頁 35。 11 依據日本上水道設施用語:集水管──收集地下的伏流水引導至取水設施的管線;導水管──將通過進水設施的水引導 到淨水場的管線;著水井──導水管進入淨水場之前的水池;過濾池──將水滲透到填充有顆粒材料的層中,以去除懸 浮物;調整池──在供水設施的中間或末端,用於儲存淨化水,以調節供水的水池;送水管──將淨化水從淨水場送到 配水池的管線;配水池──儲存淨化水的水池,依供水區域的需求分配水;配水管──將水從配水池分配至供水區域的 管線;唧筒──抽水機;淨水池──清除水中雜質,以達到飲用標準的水池。 12 〈高雄要港水道清冊〉列出水源地的集水埋管長度 300 公尺,與石井多三的 220 公尺有些差異。

081


082

10 卷 | 第 1 期

四臺口徑 250 毫米、150 馬力的三段 式渦輪抽水機 (抽水馬達),將原水 抽上地面,打入口徑 60 公分鑄鐵管, 管線埋設於道路下方,越過大樹丘 陵,經由導水路隧道,送水至 5 公里 外的仁武淨水場,揚程 75 米。13 交接清冊記載大樹水源地的事 務所、宿舍、倉庫、車庫等營舍, 於 1942 年 7 月竣工,而取水設備(集 水管、唧筒所等)於 1943 年 8 月竣 工,表示水源地的工程歷經一年一個 月。1943 年〈臺灣地形圖〉顯示已 竣工的大樹水源地位置,水道取水

圖 3-1 大樹水源地位置圖 說明:1943 年〈臺灣地形圖〉之大樹水源地位置,位在大樹庄檨子 腳的高屏溪旁,地圖可見水道取水入口、水源地內的唧筒所、營舍 位置,M 圖示表示海軍用地。地圖由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專題 中心提供。

入口在高屏溪河西側堤岸下方沙洲, 水源地的營舍區,位在唧筒所的南側。 戰後,大樹水源地由海軍陸戰隊駐守,海軍稱之為大泉營區,仍提供整個左營軍 區的用水,海軍陸戰隊早期沿用日治時期的事務所、宿舍空間,新蓋鋼筋水泥的中山

圖 3-2 大樹水源地(現稱為大樹抽水站)的抽水機房及內部 說明:左圖為大樹抽水站(大泉營區、大樹水源地)的抽水機房,原為二戰時期大樹水源地的唧筒所,設防爆鐵門,早期 由海軍陸戰隊駐守,因此建物加上迷彩,右圖為唧筒所地下室的抽水機。廖德宗 2017 年拍攝。

13 揚程指揚水的高程,表示馬達將水從低處打到高處的相對高程。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室、宿舍及一個圓形的景觀水池,地面尚留有永遠忠誠及陸戰隊隊徽的精神標語。大 泉營區占地 7 公頃,1996 年改由自來水公司坪頂給水廠進行操作,並改稱為大樹抽水 站,原陸戰隊營房成為自來水的控制室,土地所有權仍屬國防部軍備局。廠區的早期 伏流水取水設備已不使用,唧筒所地下室的下方仍有二戰時期的集水井,及 1941 年的 鑄鐵管,現況改以十口深水井抽水,匯入舊有 1,000 噸儲水槽與新設 4,000 噸儲水槽, 由唧筒所機房的抽水機作抽水,透過原高雄海軍的輸水路線送往仁武淨水場,現有唧 筒所內的抽水機均已改用新式抽水機。14 早期大樹通往仁武的興山路,因路 面下方埋設水管,海軍限制民眾的車輛 通行,沿路設海軍用地的界碑,居民稱 為「海軍仔路」,現今這條興山路的產 權還是屬於國防部軍備局,但早已開放 車輛通行。這一條管徑 60 公分鑄鐵導水 管,埋在路面下約 1.5 公尺,從路上看不 到水管。但當水管要通過河溝時,會將 水管升至路面,以明管從橋梁旁邊渡河, 過河之後,再將水管降至路面下位置。

圖 3-3 大樹區興山路的水管 說明:大樹區興山路的大樹第四號橋旁的水管(圖右方白漆鐵 管),是大樹通往仁武的導水管。廖德宗 2019 年拍攝。

南區水資源局於 2018 年完成高屏 溪伏流水工程,在大樹抽水站上游設置輻射井及集水暗管,將高屏溪伏流水導引至 大樹抽水站,自來水公司接續自 2019 年在廠區內興建大泉淨水場,並將仁武水管路 的水管改換成大口徑 200 公分水管,預計兩年完工,可增加高雄地區自來水供水量 十萬噸。

三、仁武淨水場 仁武淨水場設於仁武區土地公崎的山凹,日治時期大樹丘陵已有一條山路連接 大樹、土地公崎、烏材林的舊山路。二戰期間,高雄海軍施設部考量丘陵下坡至土

14 許勝發,〈海軍大泉營區抽水機房建築及設備文化資產價值評估〉(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託,2017,未出版委 託案),頁 17-28。

083


084

10 卷 | 第 1 期

圖 3-4 仁武淨水場的二戰時期地圖及其東側隧道口 說明:左圖為 1943 年《臺灣地形圖》的仁武淨水場,以雙虛線標示出隧道,M 圖示表示海軍用地,地圖由中研院人社中 心地理資訊專題中心提供。右圖為導水管隧道東側入口,仍保持為二戰的卵石砌擋土牆,隧道鐵門外側的水泥覆體內是一 支管徑 60 公分鑄鐵管,進入隧道內。廖德宗 2019 年 9 月拍攝。

地公崎的舊路過於彎曲,不利埋設水管,因此做一個巧妙工程設計,在丘陵地下坡 段開鑿一段 400 公尺的導水路隧道,隧道內設置 60 公分的鑄鐵管,將原水送至淨水 場,且整個淨水場設在道路內側的山凹裡面,不僅路過民眾看不到淨水場,也有利 於對空的偽裝,在 1943 年〈臺灣地形圖〉已繪出導水路隧道及兩側道路。 仁武淨水場尚保存二戰時期的導水路隧道,導水路隧道長約 460 公尺,將高屏溪的 原水導水至淨水場內。隧道出口兩側均設有卵石砌的擋土牆,隧道鐵門內有一支管徑 60 公分的鑄鐵管。隧道出口兩側(東西側)鐵門上方,各有一個石刻的題字,東側隧道口 的題字為「清冽」,西側隧道口的題字為「明澄」,署名為草書字體的「武雄書」,刻 在一塊自然石上。筆者研判「武雄」為高木武雄的署名,高木武雄在 1943 年 4 月至 6 月 擔任高雄警備府司令長官,官階為中將,15 此導水管隧道的土建工程在 1943 年 6 月前即 完工。導水管隧道的內側(西側)的鐵門伸出一支管徑 60 公分的鑄鐵管,連接到淨水池 的著水井(觀水井),著水井為磚造,再從著水井導水至過濾池。

15 高木武雄,日本福島縣人,二戰前為日本海軍軍備計畫的主持者,1942 年 11 月任馬公警備府司令官,1943 年 4 月任 高雄警備府司令官,1943 年 6 月任第六艦隊司令,1944 年 7 月戰死,追晉海軍大將。維基百科,〈高木武雄〉。檢 索日期:2019 年 8 月 22 日。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zh-tw/ 高木武雄。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在「明澄」導水管隧道口前側, 仍保存二戰時期的著水井,以觀測導 水管進入淨水池的原水是否正常,再 從著水井導水至過濾池。此著水井為 紅磚所砌,並留有鐵製爬梯,以便維 修人員爬至井底。1996 年自來水公司 接手營運之後,因改設新的導水管(從 隧道下方改至上方),此著水井即未 再使用,自來水公司在上方建一個棚 架以作保護。 淨水場設施包括磚造的著水井, 三座鐵筋混凝土造、覆土式的過濾池, 一池的面積 1,500 平方公尺,過濾量 10,000 噸,其中一池是預備用。淨水 場內設一座耐彈式的調整室(也稱為 量水所),及一座 700 噸地下覆土式 圖 3-5 仁武淨水場的導水管隧道出口兩側的石刻題字「清 冽」及「明澄」 說明:上圖為東側洞口上方的「清冽」題字;下圖為西側洞 口上方的「明澄」題字。廖德宗 2019 年 9 月拍攝。

的調整池。原水在過濾池進行過濾及 淨化之後,以高低差重力將淨化水, 再經由 60 公分鑄鐵管,送水至半屏山 西側,以唧筒加壓打至半屏山配水池, 送水管長度 8.8 公里。交接清冊記載 仁武淨水場的事務所、宿舍、倉庫、 車庫等營舍,與大樹水源地的營舍同 在 1942 年 7 月 竣 工, 而 淨 水 場 1944 年 1 月竣工,可推論水源地及淨水場 工程同時開工,而淨水場在水源地完 工後第四個月接續完工。

圖 3-6 仁武淨水場的二戰時期著水井 說明:著水井為觀測導水管送來原水的井,再將原水分配至 過濾池內,井內仍留有鐵製爬梯。廖德宗 2019 年 9 月拍攝。

085


086

10 卷 | 第 1 期

圖 3-7 仁武淨水場的量水所的外部及內部空間 說明:左圖為仁武淨水場的量水所的外貌,原為二戰時期耐彈式量水所,早期由海軍陸戰隊駐守,因此建物加上迷彩。右 圖為量水所的地下室,照片的鑄鐵管標示「昭和十六年」字樣。廖德宗 2019 年 9 月拍攝。

圖 3-8 仁武淨水場的覆土式過濾池外部及內部空間 說明:左圖為二戰時期留下來的覆土式過濾池,牆面文字標示「慢濾池」,外側是鐵門,內側是過濾池。右圖為過濾池的 內部空間,池邊設有控制閥。廖德宗 2019 年 9 月拍攝。

仁武淨水場占地約三公頃,戰後由「海軍水道所」管理,海軍陸戰隊駐守,持 續進行淨水處理,再送水至左營海軍軍區。1996 年改由自來水公司坪頂給水廠進行 操作,並新建辦公室及採用新式的快濾池進行淨水,因此二戰的淨水設施保存狀況 良好,也因人為干預少,場區林木蒼鬱,自然生態盎然,仍維持二戰時期的風貌。 據坪頂給水廠說明,在大樹的大泉淨水場竣工之後,仁武淨水場將停止使用,尚未 規劃後續處理方式。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四、半屏山配水池 2017 年 12 月,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及中油技術人員,從煉油廠區半屏山公園旁洞 窟入口,攀爬十多公尺長、坡度近 80 度的豎井,抵達半屏山配水池頂部。此深藏半屏山 的山腹內的地下水庫,位於石灰岩 50 公尺底下,內部無通氣孔,證實是交接清冊所述的 「洞窟式配水池」16,交接清冊記錄此配水池是鐵筋混凝土造,與仁武淨水場同於 1944 年 1 月完工,並為仁武淨水場人員指揮操作的設施。17 依石井多三技師記錄,水源從下淡水溪右岸大樹庄,取自伏流水,再由往西 5 公里 處的仁武淨水場進行過濾處理,自然流下往西約 8 公里處之半屏山山腰的配水池,配水 池容量 7,500 噸,隧道的內徑 8 公尺,長 150 公尺,隧道斷面呈馬蹄形。18 半屏山配水池入口為圓弧形洞口,原高度 2 公尺,已被掩埋剩約 1 公尺高,入口隧 道長約 30 公尺,盡頭有一斜坑 80 度豎井,可經由豎井中的爬梯到達配水池頂部,再經由

圖 3-9 半屏山配水池內部及其前側剖面圖 說明:左圖為配水池內部前端的送水管、配水管、及溢流管,鐵梯連接頂部的豎井。宋德威 2017 年 12 月拍攝;右圖為 配水池內部前端的剖面圖,郭吉清繪製。

16 現今日本的上水道工程用語,洞窟式配水池改稱為隧道式配水池。 17 〈高雄要港簡易水道設施(水源地)交接清冊〉將洞窟式配水池列入仁武淨水場的設施,並與仁武淨水場的事務所、 宿舍、倉庫列在一起,而配水池附近並無事務所,由此推論配水池由仁武淨水場人員指揮操作。 18 一般來說,配水池的形式分為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當在地面上難以取得土地或特別考慮周遭環境,才會採用 隧道式配水池,優點為隱密及未暴露於環境,缺點為工程成本大及維護不易。

087


088

10 卷 | 第 1 期

圖 3-10 半屏山配水池的內部及外側登山步道 說明:左圖為配水池的內部空間。宋德威 2017 年 12 月拍攝;右圖為煉油廠區通往配水池的登山步道。廖德宗 2017 年 12 月拍攝。

鐵梯爬下 8 公尺下方的配水池底部,配水池目視約 150 公尺,寬及高約 8 公尺,呈馬蹄型, 結構是鐵筋混凝土,從池壁可見模版痕跡,配水池除前方豎井可通風,並無其他通氣孔, 是一個密閉的配水池,前側有三支 60 公分口徑鑄鐵水管,研判分別是送水管(從仁武淨 水場送水至配水池)、配水管(將水配送至海軍軍區)、及溢流管(若池水過多,自然溢 流至隧道外)。送水管及配水管埋在隧道下方,溢流管將多餘的水透過豎井排出隧道。 戰後,高雄海軍水道的設施及管線,經海軍水道所進行修繕之後,持續運轉使用, 但因未知原因,半屏山配水池直接被廢棄不用,海軍部門也未列入財產或交接給中油高 雄煉油廠,因此半屏山配水池被遺忘七十年,直到 2017 年底再被發現時,在高雄煉油廠 上班的資深員工均感震驚。 半屏山配水池的高程約 70 公尺,如同一個 7,500 噸的高架大水塔,再經由 60 公分 口徑鑄鐵管高壓配水,經由左營大路、海功路,配水至海軍宿舍、海軍廳舍、海軍碼頭。 2013 年左營西自助新村眷舍拆除期間,曾發現西自助新村樹林內,有 11 支口徑 60 公分 鑄鐵管,鐵管接頭上鑄有「昭和十六年」(1941)字樣,上面有一個「水」的字樣,研 判二戰末期軍區尚有水道工程施作中,因戰爭結束而停擺,這些是二戰高雄海軍水道的 所留下來的鑄鐵管,19 現由市府文化局異地保存中。

19 郭吉清、廖德宗,《左營二戰秘史:震洋特攻隊駐臺始末》(臺北:遠足文化,2018),頁 24-26。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圖 3-11 西自助新村樹林內的鑄鐵管 說明:左圖為西自助新村樹林內的高雄海軍水道的口徑 60 公分鑄管鐵;右圖為接頭上有昭和十六年及水的字樣。廖德宗 2013 年 10 月拍攝。

五、簡易水道設施 石井多三技師敘述,施設部在海軍軍區設置五處簡易水道設施,每處一日供應約 一千噸乾淨用水,合計五千公噸。此水源採用多孔隙混凝土的側井抽取地下水,經過 濾及淨化成為飲用水。交接清冊也記錄警備府用地有五處水源地,分別為左營水源地 (1942 年 9 月竣工,位在崇實新 村)、半屏山水源地(1943 年 4 月竣工,左營大路 928 巷 31 號, 今屏山國小北側)、廍後水源地 (1942 年 8 月竣工,合群新村緯 四路)、右昌水源地—工員宿舍 (1944 年 4 月竣工,現為右昌國 小)、右昌水源地—海兵團(1941 年 6 月竣工,現為左營海軍新訓 中心),簡易水道的設施包括唧 筒所、水井、過濾池,部分水源 地另設置淨水池,以淨化水質不

圖 3-12 高雄要港簡易水道設施(水源地)交接清冊 資料來源:『國有財產引渡目錄(高雄地區)』(1945 年),《國防部 史政編譯局》,國家發展局國家檔案管理局,編號:B5018230601/ 0034/701.1/6010。共五頁,此為第四頁。

089


090

10 卷 | 第 1 期

佳的地下水。從竣工年代,研判 1940 年 4 月高雄要港施工時,依靠的乾淨用水是簡易 水道所處理的地下水,直到 1944 年 1 月仁武淨水場及半屏山配水池竣工後,大樹水源 地才順利供應每日二萬噸的用水,從〈F 要地水道配管圖〉來看,從半屏山配水池下來 的配水管與簡易水道的配水管交織相連,其配水應是相互調配。另外,1942 年高雄海 軍施設部利用內惟龍目井的天然出泉水,獨立設置另一個「龍泉寺水源地」供水系統, 與上述五個簡易水道設施成為一個完整海軍水道的配水系統。 二戰期間,海兵團及工員宿舍的水源地,遭美軍轟炸,交接狀況為「大破」, 廍後水源地為「小破」,左營水源地及半屏山水源地為「完備」,這五處簡易水道, 廍後水源地於現地尚有部分建物,左營水源地已消失、僅留舊照片,半屏山水源地 則轉型改為自來水公司半屏山加壓站,繼續使用。

(一)廍後水源地 廍後水源地配置一個唧筒所(抽水機室)、一個磚造建物的井戶(水井)、一個過 濾池,1942 年 8 月竣工。此外清冊另記錄一個廍後唧筒所,為磚造的唧筒所及鐵筋混凝 土造的淨化槽。現有位於合群新村緯四路的廍後水源地殘跡,為一個鐵筋混凝土斜屋頂 的建物,具抗炸功能,已廢棄多年,屋頂內部下方為多個蓄水池空間,其中一個乾涸水 池的底部可見鵝卵石,應是水源地的過濾池,其水井的位置及抽水機,尚未作詳細勘查。

圖 3-13 左營區合群新村緯四路的廍後水源地殘跡 說明:左圖為廍後水源地的鋼筋混凝土屋頂及上方通氣孔;右圖為斜屋頂缺口的鐵製爬梯及下方的水池。廖德宗 2017 年 拍攝。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二) 左營水源地 左營水源地位在崇實新村,此簡易水道設施包括一間木造建物的唧筒所、井戶(水 井),及磚造的過濾池及淨水池,1942 年 9 月竣工,係抽取地下水,經過濾、淨水處理, 提供乾淨用水給軍區使用。在美軍 1945 年航拍上可清晰見到兩個露天相連的過濾池及 淨水池。該簡易水道設施躲過美軍轟炸,戰後仍持續供水給附近眷村居民,據居民說 該設施是由自來水公司人員在操作。後來,眷村全面採用新式的自來水,簡易供水設 施廢棄數十年,軍方於 2009 年拆除成平地。

圖 3-14 左營區崇實新村的左營水源地舊照片 說明:左圖為水源地的木造建物的唧筒所;右圖為露天的過濾池及淨水池,水源地已於 2009 年拆除。袁英麟 2008 年 4 月拍攝。

(三) 龍泉寺水源地 內惟龍目井的泉水來自壽山山麓礁岩裂縫,早期泉水終年不竭,為內惟地區的飲用 及灌溉水源。1942 年高雄海軍施設部在內惟龍目井旁邊設置一個唧筒室(抽水機站), 抽取龍目井的地下泉水,供應海軍用水,稱為「龍泉寺水源地」,1942 年 7 月竣工,20 因 為地下水的水質佳,無需過濾處理,即可飲用,因此龍泉寺水源地未再設過濾池或淨水池。

20 龍泉寺水源地的竣工年月列於本文之高雄要港簡易水道設施(水源地)交接清冊,國家發展局國家檔案管理局,編號: B5018230601/0034/701.1/6010。共五頁,此紀錄列於第四頁。

091


092

10 卷 | 第 1 期

圖 3-15 龍泉寺水源地的舊址 說明:高雄海軍水道龍泉寺水源地舊址,位於慈壽塔北側,原是海軍抽水站, 已拆除成空地。底圖為 1984 年地形圖。

圖 3-16 龍目井旁海軍抽水站的水管照片 說明:龍目井旁的海軍抽水站,可見到抽 水機的鑄鐵管與圓形儲水池(圖上方)。 林育如 2000 年拍攝。

龍泉寺水源地的供水區域包括左營軍港及山下町,以鑄鐵管將地下泉水,配送至內 惟海軍官舍(現為自強新村)、桃子園的海軍碼頭、愛河旁的田町倉庫,及鼓山二路的 第一火力發電所(現為台電高雄營業處)附近。並在內惟的鼓山三路旁,以唧筒所將泉 水加壓往上送至壽山山腰的軍需部彈藥庫。這個取水及配水設施於戰後持續使用,並由 海軍部門自行操作,直到二十多年前,因地下水文改變、抽不到水,才撤掉該海軍抽水 站,附近居民均有記憶。21 從〈F 要地水道配管圖〉,可辨識管線是從鼓山三路經舊城南門旁,往北銜接左營 大路,再從介壽路往西通往軍區及桃子園碼頭。22 可確認內惟龍目井的水源,是二戰期間 左營軍港及軍艦使用的水源。

21 廖德宗、郭吉清,〈高雄溫泉舊址考證及泉質探究〉,《高雄文獻》,9(1)(2019),頁 136。 22 戰後內惟自強新村的居民長期使用海軍供應的龍目井泉水,知道此水源也供應桃子園軍區,因此懷疑是否有管線穿過 壽山或是蛇山下方,連接至桃子園。從日軍留下來的水道配管圖,確定管線埋在鼓山三路、左營大路、介壽路下方, 並未穿越壽山或蛇山。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六、左營至三塊厝的送水幹管 高雄海軍水道的十條送水幹管中,有一條是左營至三塊厝送水幹管,1943 年 3 月竣 工。因為仁武淨水場竣工日期為 1944 年 1 月,在 1943 年 3 月之後,可推論最早從左營 送水至三塊厝的水源,並非來自高屏溪大樹水源地,而是警備府用地內的簡易水道設施, 最可能為崇實新村的左營水源地(1942 年 9 月竣工)。 二戰期間,高雄海軍在三塊厝的主要營區為高雄通信隊,負責海外的無線電通信。23 戰後,該日軍營區改為九如新村(眷村),經國防部老舊眷村改建計畫、進行國有土地 標售,九如新村已全部拆除,現屬於中都重劃區。此外從〈F 要地水道配管圖〉,可辨 識送水管的端點,位於建國三路與愛河的東側,推測此條送水管可能也支援位在三塊厝 愛河邊的高雄第二火力發電所(現為台電公司修護處南部分處)。24

圖 3-17 二戰期間高雄市三塊厝的重要據點 說明:高雄海軍水道從左營至三塊厝的送水管,送水至高雄通信隊及第二火力發電 所。底圖為 1944 年美軍航拍。

23 二戰期間無線電是日本海軍重要的通信工具,位於三塊厝的高雄通信隊與鳳山無線電信所均是日本海軍的通信中心。 24 高 雄 第 二 火 力 發 電 所 興 建 於 1923 年, 發 電 量 1,000 千 瓦,1927 年 增 設 發 電 量 2,000 千 瓦,1931 年 發 電 量 已 達 10,000 千瓦。參考自王御風,〈日治時期戲獅甲工業區的建立〉,《高雄文獻》,5(2)(2015),頁 105-130。

093


094

10 卷 | 第 1 期

肆、第六海軍燃料廠工業用水道 第六海軍燃料廠位於半屏山西側,是航空燃料與潤滑油的製造工廠,廠區建設 由海軍及民間企業共同施作,1943 年 3 月開工。25 工業用水道則由高雄海軍施設部施 工,規劃一日可供水五萬噸,1944 年 3 月完工,一日可供水三萬噸,但受美軍轟炸, 破壞嚴重。二戰末期,物資缺乏,高雄海軍難以取得足夠的鑄鐵管,因此工業用水 道的送水管、六燃廠區配水管均使用鋼筋混凝土管。 26

一、大寮水源地 依石井多三技師敘述,工業用水道的水源地在大寮區的下淡水溪(高屏溪)右 岸堤內,舊高屏大橋下游約 300 公尺處,現為高屏大橋南側的中油煉製事業部大寮

圖 4-1 1963 年大寮水源站平面圖 說明:高雄煉油廠的大寮水源站於 1963 年仍使用 1944 年竣工的集水管及取水設施,原水 為高屏溪河床下方的伏流水。資料由中油高雄煉油廠提供。

25 林身振、林炳炎著、黃萬相譯,《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高雄:春暉出版社,2013),頁 124-125。 26 石井多三,〈戦時中に於ける台湾の水道(戰時中台灣的水道)〉,頁 37。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水源站,場區設置取水唧筒場,從此處向高屏溪的河道下方構築集水埋渠,此地的 砂層粒度與大樹水源地差別不大。 集水埋渠是兩支內徑 1.1 公尺及 0.9 公尺的多孔鋼筋混凝土集水管,埋在地下 9 公尺深,長度 200 公尺,在高屏溪堤防內有 60 公尺,堤防外的沙洲下面有 120 公尺, 埋管深度地面下 4.5 公尺,這樣的設計每天可集水 50,000 噸的伏流水。集水管將伏 流水引到場區內唧筒場的集水井內,此取水兼送水的唧筒場採半地下覆土式,以二 臺唧筒(口徑 300 毫米、30 馬力渦卷唧筒)揚水至工場內的 1,000 噸貯水池,揚程 為 12 公尺,二戰結束前一日可供水 30,000 噸;再以貯水池旁的導水唧筒作加壓至 12 公里長的送水管,送水至半屏山北側的六燃廠區。 通往六燃廠區的 12 公里導水管是 2 支內徑 0.8 公尺的鋼筋混凝土管(中油簡稱 水泥管),接著在六燃場區內的唧筒室,打到半屏山北側山坡上的 7,500 噸配水池, 依交接清冊紀錄,工業用水的送水管於 1944 年 3 月竣工。 當時日本海軍徵召民眾開闢道路,以埋設水管,即是現今鳥松區的水管路。戰 後,這套工業用給水設備,由中油進行修復,直到 1948 年才恢復供水。此位於高屏 大橋南側的取水設施,中油稱為大寮水源站,水源站早期仍使用伏流水,到了 1975 年因地震、豪雨,及盜採砂石,改變了河川水文,伏流水的出水量減少,中油才改

圖 4-2 大寮水源站集水井的外部及內部 說明:左圖為伏流水的集水井上部,取水井在圓蓋下方;右圖為取水井的內部,井壁為磚造,內有抽水的鑄鐵管及爬梯。 廖德宗 2018 年 3 月拍攝。

095


096

10 卷 | 第 1 期

圖 4-3 大寮水源站的耐彈式唧筒場及內部 說明:左圖為大寮水源站的唧筒場,為半地下式,外部為加厚的鋼筋混凝土牆;右圖為唧筒場內部,二戰期間的唧筒,戰 後均已汰換成新型抽水機,設備仍在使用中。廖德宗 2018 年 3 月拍攝。

以 19 口深水井抽取地下水,再一路泵到 12 公里外的高雄煉油廠進行淨水處理。 27 鳥 松水管路早期是 6 米寬石頭路,下方有兩支口徑 80 公分的鋼筋混凝土管,約 1961 年道路下方增設二支口徑 80 公分鑄鐵管,2018 年水管路擴寬工程,不慎敲破一支鋼 筋混凝土管、仍埋於地下,現有三支水管擔任送水任務。 大寮水源站還保留二戰期間建造的耐彈式唧筒場,及紅磚的取水井與抽水的鑄 鐵管,戰後中油持續使用此唧筒場,並全面及擴充更新抽水機設備,因此現場已無 二戰時期的抽水馬達。而大寮水源站圍牆外二戰期間建造的集水管,雖已不使用, 據中油人員說該地下集水管的結構,仍深埋在沙洲下,保存良好。

二、半屏山 7,500 噸工業用水配水池 從大寮水源地的兩支內徑 0.8 公尺的鋼筋混凝土管,送水至六燃場區內的唧筒室, 再打到半屏山北側山坡上的 7,500 噸配水池,此為露天配水池,呈馬蹄半圓形,深度 4.5 公尺,半徑 45 公尺;再從露天配水池,以配水管送水至六燃的製造廠房及六燃宿舍。六

27 林豪毅、黃文賢,〈高雄煉油廠大寮水源站不能被遺忘的故事──伏流水〉,《石油通訊》,775(2015),頁 23-33。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圖 4-4 高雄煉油廠的揚水泵場及三個配水池 說明:7,500 噸露天配水池為二戰時期設施,7,000 噸及 10,000 地下配水池為戰後所 建,揚水泵場為二戰時期唧筒所改建。底圖為高雄市 2000 年地形圖。

燃廠區配水管之主管內徑 60 公分,支管內徑為 50、40、30、20 公分不等,均為鐵筋混 凝土管,配水管線全長有 6 公里。28 交接清冊記錄六燃廠區的配水管,直到 1945 年 5 月 才全部竣工。 高雄煉油廠區也還留有揚水泵場(唧筒所),及半屏山北側山腰 7,500 噸露天配水 池及維修步道。戰後廠區用水增加,中油再增建二個地下配水池,分別為 10,000 噸及 7,000 噸,與 7,500 噸露天配水池共同調配使用,並增建淨水及給水工場,提供廠區及宿舍區 用水,廠區配水的舊混凝土管,早已全面改為鑄鐵管。 這些上水道設施見證著六燃與中油歷史,珍貴文資應加以保存。高雄煉油廠 2015 年底停工關廠,開始拆除廠區內煉製設備。2019 年高雄煉油廠產業文化資產評估計畫, 列出 92 個具文化保存價值的設施,與上水道相關者有五個,包括 7,000 噸、7,500 噸、

28 石井多三,〈戦時中に於ける台湾の水道(戰時中台灣的水道)〉,頁 37。

097


098

10 卷 | 第 1 期

圖 4-5 高雄煉油廠的唧筒所及山腰上的露天配水池 說明:左圖為建於 1944 年的揚水泵場(唧筒所),由大寮水源站將高屏溪的伏流水泵至此處,再加壓至山腰的配水池。 右圖為半屏山北側的六燃配水池,為馬蹄半圓形,深 4.5 公尺,半徑 45 公尺,可蓄水 7,500 噸。廖德宗 2017 年 11 月拍攝。

圖 4-6 高雄煉油廠總廠工廠區飲用水管平面圖及詳細圖(1992 年) 說明:資料由中油高雄煉油廠提供。

10,000 噸水池、維修步道及第一泵房(揚水泵場)。29 這套工業用自來水系統現也面臨轉 型,並持續支援大高雄用水。

29 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高雄煉油廠產業文化調查評估計畫成果報告書》(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9, 未出版委託案),頁 71-75。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三、工業用水道的鋼筋混凝土管 據 石 井 多 三 敘 述, 二 戰 初 期, 日 本 海 軍 物 資充裕,1942 年開工的高雄海軍水道,其導水 管、 送 水 管、 配 水 管 等, 仍 使 用 品 質 佳 的 高 級 鑄鐵管,到了戰爭後期,物資缺乏,因此 1943 年開工的工業用水道僅能採用品質較差的鋼筋 混凝土管(ゼニスパイプ,Zenith pipe)。 日本海軍及陸軍廣泛使用的鋼筋混凝土管, 是一種離心式鋼筋混凝土管(Hume Pipe),由 日本ゼニスパイプ株式會社所生產,用於水道 管、排水管、工場用送水管、集水管、下水道等, 是鑄鐵管的代替品。日治時期日本ゼニスパイ プ 株式會社在臺灣設有臺北工場、鳳 山 工 場。 戰後高雄煉油廠持續採用此類水管,並俗稱為 水泥管。 2018 年 6 月,高雄文史團體勘查日軍林園

圖 4-7 日本ゼニスパイプ株式會社的水管廣告 資料來源:鹽見喜太郎編,《臺灣諸會社銀行錄 (第二十三版)》(臺北:臺灣實業興信所, 1941),廣告前 15 頁。

鳳鼻頭陣地,發現日本陸軍第一野戰築城隊於 1944 年 9 月至 12 月期間,構築鳳鼻頭陣地時, 在林園沿海公路的下方,採用管徑 1.2 米的鋼筋 混凝土管,作為人員通行的隧道,該段管涵約 有 200 公 尺, 管 涵 內 部 上 方 標 示 著「 ゼ ニ ス パ イプ」。 30 因此日本海軍及陸軍在高雄地區使用 鋼筋混凝土管,作不同用途。 圖 4-8 日本陸軍鳳鼻頭陣地在林園沿海公路下 方的鋼筋混凝土管 說明:鋼筋混凝土管的管徑 1.2 米,以蹲行方式 通行,內部上方標示日文「ゼニスパイプ」。廖 德宗 2018 年 6 月拍攝。

30 宋德威,〈嘆為觀止 高雄市區地底藏著 300 公尺日軍隧道遺址〉,Ettoday 新聞雲,2018 年 7 月 5 日。網址: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705/1205858.htm。

099


100

10 卷 | 第 1 期

伍、岡山航空隊及岡山航空廠水道 一、由臺 1 及 17 省道分別供應岡山航空廠 依石井多三技師敘述,岡山航空隊及岡山航空廠(又稱海軍六十一航空廠)的 建設規劃,以一日 1 萬噸給水為目標,逐年建設。1938 年日本海軍新設岡山航空隊, 最初從岡山街的岡山水道,設置一條口徑 20 公分鐵鑄管,延長約 6 公里,送水至航 空隊內,一天供水 600 噸。1940 年再設航空廠之後,使用水量逐年增加,海軍施設 部先在隊內及廠內,設置 10 處水井,井深 10 至 15 公尺,直徑 2 公尺,一井一日可 取水 300 噸至 600 噸,並設置過濾池、淨水池、唧筒場等,組成一個一日供水 1,500 噸的水道設施。 此外,自左營軍區的高雄海軍水道,從右昌延伸設置一條長約 12 公里、口徑 20 公分鐵鑄管,沿著現在的臺 17 省道,中途設置加壓唧筒,將水道水加壓至漯底山山 腰的 3,000 噸配水池,再重力配水至岡山航空隊及航空廠,一日供水 1,200 噸。1944 年,從仁武水管路與臺 1 省道路口,沿著臺 1 省道,從高雄海軍水道設置長度 11 公 里的導水管,採口徑 40 公分鋼筋混凝土管,經楠梓、橋頭導水至岡山航空廠內之 3,000 噸貯水池,再以唧筒作配水至廠區,一日給水 7,000 噸。此導水管自 1944 年 10 月至 1945 年 4 月,遭受美軍猛烈空襲,數處被砲彈攻擊,在空襲之下,忙於復舊 作業。在隊內及廠內,尚有一處淨水池兼加壓唧筒場,且航空廠內有配電溝,兼作 隧道防空壕,隧道內徑 2 公尺、長度約 300 公尺,溝內埋設有集水管,為水道計畫 之一,工程雖已竣工,但廠內設施全被砲彈攻擊,因此該配電溝的水道並未使用。 31

二、漯底山的配水池 二戰期間的岡山航空隊(高雄航空隊)及岡山航空廠的水道,未曾曝光或有人研究。 2018 年 3 月,筆者依據〈高雄海軍水道幹管系統圖〉及石井多三敘述,實地找到彌陀區

31 石井多三,〈戦時中に於ける台湾の水道(戰時中台灣的水道)〉,頁 37-38。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漯底山樹林內的配水池,證實水 道的存在。 漯底山配水池為磚造結構, 內部有八個相接的長條形水池,每 個水池長約 20 公尺,寬 3.1 公尺, 高 3.5 公尺,估算總儲水量約兩千 多噸。配水池設四個大型通氣孔, 其中之一原有鐵梯可下到底部,但 已鏽蝕斷裂,須以纜繩垂降到達底 部。長條水池的斷面是馬蹄形,池 子之間有導流牆及導流口,以特定 的高低差,讓水源持續流動,維持

圖 5-1 漯底山配水池的位置圖 說明:1947 年航拍可見四方形、中間突起、覆土式的漯底山配水池, 地圖由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專題中心提供。

乾淨,池內並無過濾或淨水設施,是一處高地的配水池。漯底山配水池的斷面外觀與半屏 山配水池相似,直覺是同一個工程單位所設計及施工。在最北邊的水池的池壁發現有兩支 直徑均各 20 公分的鑄鐵送水管與配水管,與石井多三敘述的口徑 20 公分鐵鑄管相符。 漯底山配水池的水源,來自 1944 年 1 月竣工的仁武淨水場,筆者研判配水池開始蓄 水約在 1944 年的年中。二戰期間,日軍為防守左營軍港及岡山機場,在漯底山設有高射

圖 5-2 二戰期間高雄海軍水道的漯底山配水池 說明:左圖為漯底山配水池的入口及馬蹄形隧道斷面;右圖配水池的內部,內有導流牆及導流口,內部的積水為雨水。廖 德宗 2018 年 3 月拍攝。

101


102

10 卷 | 第 1 期

砲臺及觀測所,營區內需要大量乾淨水源及消防用水,漯底山也是高雄海軍水道的配水 區域。乾淨水源從山下以唧筒(抽水機)加壓打到山上的配水池,再以重力將水配送至 營舍及三公里外的岡山航空隊。 筆者曾訪談彌陀地區的長者,大多清楚漯底山的砲陣地位置,但均不清楚有個 日軍的配水池,因此研判漯底山配水池可能戰後即被廢棄,未曾再使用,或使用過 的時間極短。

三、岡山航空廠的配水池及淨水池 二戰時期的岡山航空廠,現為空軍航空技術學院的介壽校區及空軍第三後勤指揮部。 在美軍 1944 年岡山(OKAYAMA)地圖上繪製出六十一航空廠內輕便鐵路旁,有一處水 池,位置為現今空軍校史館西側草坪,與〈高雄海軍水道幹管系統圖〉的管線末端位置 相同,筆者研判是航空廠 3,000 噸配水池位置。而石井多三描述的隊內及廠內的淨水池, 應在高雄航空隊內,有兩個池子(過濾池及淨水池)。從 Google 地圖觀察,現地為空軍 官校空勤餐廳南側的停車場,已無二戰淨水池的痕跡。

圖 5-3 美軍 1944 年地圖的航空廠內的配水池,及航空隊內的淨水池 資料來源:地圖由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專題中心提供。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在現今空軍校史館北側 50 公尺 處,佇立一座軍用高架水塔,此為戰 後空軍單位所建造的軍用水塔。32 筆 者研判此高架水塔南側的大草坪的 下方,為二戰時期 3,000 噸配水池的 舊址,但因位於軍事基地內,未能進 去踏查。 依 石 井 多 三 敘 述, 日 本 海 軍 1940 年新設海軍航空廠,在隊內及 廠內設置十處水井,井深 10 至 15 公

圖 5-4 岡山空軍基地的高架水塔 說明:空軍軍史館旁 1970 年代的高架水塔。研判南側草坪下 方為 3,000 噸配水池舊址。廖德宗 2018 年 9 月拍攝。

尺,直徑 2 公尺,並設置過濾池、淨 水池、唧筒場等。在岡山欣欣市場舊 址(六十一航空廠工員宿舍)旁,有 一個直徑 2 公尺、紅磚所砌的水井。 筆者觀察井壁的紅磚及鑄鐵爬梯,與 仁武淨水場著水井及大寮水源地集 水井的紅磚及爬梯形式相同,且水井 位於戰前的工員宿舍區的大型消防 池(即戰後的欣欣市場)旁,研判此 為日本海軍施設部 1940 年所挖的水 井之一。可惜 2019 年因市地重劃工 程,已被拆除。在岡山空軍基地內是 否還留有二戰時期的水井,值得再詳 細勘查。

32 現有岡山空軍基地的高架水塔的建造年代不 詳,在二戰時期航拍無此水塔,1973 年航拍 才有此水塔。此外東港大鵬灣空軍基地(原日 本東港海軍航空支廠)留下一座類似規格的高 架水塔,建造年代為 1966 年。因此研判岡山 空軍基地的高架水塔建造日期為 1966 年左右。

圖 5-5 岡山欣欣市場的水井 說明:上圖為岡山欣欣市場旁的大水井;下圖為水井內部的紅 磚及爬梯。廖德宗 2018 年 9 月拍攝。

103


104

10 卷 | 第 1 期

陸、戰後的海軍水道 一、戰後的海軍水道 戰後 1945 年國軍接收高雄海軍水道設施,海軍司令部成立水道所,進行水道設施修護, 以便維持供水。依據 1948 年 5 月的國軍史政檔案,海軍水道所調查大樹至仁武至半屏山的 水道總長 11,364 公尺,當時水道的護管堤岸因 1947 年大水被沖崩六處,橋梁漂失三座,因 此提出搶修計畫,以免將到的雨季沖壞整個水道,此案經海軍總司令核准,並執行搶修完 畢。當時水道所也報告,稱由右昌經援中港、大舍甲至岡山空軍區的水道鑄鐵管,被莠民 利用夜間偷竊,盜掘過半,而當時兵力有限,海軍保護困難,因此軍方決定將剩餘的鑄鐵 水管挖掘運回水道所保管,同份報告說明其他備用水管(如龜山至三塊厝段、半屏山儲水

圖 6-1 〈海軍水道大樹仁武半屏山水管線路災害平面圖〉(1948 年) 資料來源:〈左營右沖至岡山間水管整修案〉(1948 年),《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家發展局國家檔案管理局,編號: B5018230601/0037/911.7/4010。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池的備用管)尚且完好。33 由此可見,戰後海軍水道的主幹 管(大樹至左營)及設施持續運作不間 斷,大樹水源地及仁武淨水場也派陸戰 隊駐守。文獻顯示 1948 年右昌至岡山 的鑄鐵管被盜過半進而挖除廢棄,其餘 各段的送水幹管尚能運作。而半屏山配 水池原屬於海軍的財產,戰後短暫使用 一段時間,在 1948 年高雄煉油廠復工 生產之後,海軍即廢棄此位於煉油廠後 方山腰的配水池,且半屏山配水池未列

圖 6-2 高雄煉油廠 2019 年 11 月發現廠區路面下方的高雄海軍 水道主幹管 說明:資料由中油高雄煉油廠提供。

海軍財產清冊,也未列中油財產清冊, 以致此重要設施就被遺忘,直到 2017 年 12 月才重現。 2019 年 11 月 28 日,高雄煉油廠在五輕廢氣燃燒塔北側,靠近公共管架的正下方 路面,發現漏水,經中油包商開挖後,在地面 2 公尺下方,發現口徑 60 公分鑄鐵水管。 經煉油廠與自來水公司聯繫,水公司回覆此為早年廢棄水管,已在廠區外面斷管、不 通水,經煉油廠處理之後,再回填覆土。經比對高雄海軍水道系統圖,證實此為 1944 年竣工的海軍水道主幹管,即仁武淨水場通往半屏山配水池的管線。

二、文獻及耆老訪談 筆者從高雄市電影館的眷村記憶庫,找到 2006 年崇實新村周財樂先生的口述史料。 周財樂(1924 年生),臺南山上鄉人,1941 年在高雄警備府施設部擔任工員,負責上水 道繪圖及設計工作,二戰結束回到老家。戰後又來到左營,先擔任海軍水道所的文職工 作,負責水道設施維護,後來職務提升至馬公水電所所長、海軍基地工處副處長,1970 年以中校退休,住在崇實新村 67 號。34

33 〈左營右沖至岡山間水管整修案〉(1948 年),《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家發展局國家檔案管理局,編號: B5018230601/0037/911.7/4010。 34 崇實新村的周財樂先生(1924 年生)口述稿件,訪談時間:2006 年 10 月 24 日,未刊稿。

105


106

10 卷 | 第 1 期

筆者訪談大樹區吳先生(1945 年生),他從長輩傳述及自身經歷,說明二戰期間大 樹水源地、仁武淨水場並未遭受轟炸,而大樹對面的陸軍飛機場被炸得很慘。吳先生說 仁武淨水場的過濾池,在使用一些時間後,需清理池子下方汙泥,早期海軍會僱用大樹 及仁武的工人,到過濾池下方挖除底泥。35 也訪談大樹區的王光明先生(1947 年生),曾任坪頂給水廠股長,說明 1996 年參 與協調過程,當時因海軍部門無法增加自來水產量,加上附近居民要求回饋金,海軍才 協調自來水公司接手大樹水源站及仁武淨水場的營運工作。王先生也說明早期有大樹人 在海軍大樹水源站當操作人員。36 由於國軍檔案調閱不易,從居民訪談中瞭解戰後曾持續運作的水道設施,還有左營 水源地、廍後水源地、龍泉寺水源地,現均已停止運作。

三、結語 本踏查以高雄海軍水道的主幹管設施為主,交接清冊尚有一些簡易用水設施如 大舍甲水源地、新庄水源地、深水唧筒所、橫山唧筒所、燕巢唧筒所、旗山唧筒所等, 並未作踏查及標定位置,這些水道設施與日本海軍用地相關,留待後續研究。 二戰時期的高雄海軍水道,尚在使用者為大樹水源地(大樹抽水站)、仁武淨 水場、大寮水源地(大寮水源站),因屬於公部門設施或位於管制區內,無法進行 詳細的勘查,後續應由工程或文資專家續做詳細調查。較特殊史實為日本海軍於高 屏溪旁所開發的大樹水源地及大寮水源地,均使用河床下方的伏流水,也達成戰時 用水每日 72,000 噸及 50,000 噸的目標,其工程思維可作為今日水資源使用的參考。 本研究認為高雄海軍水道中具軍事文化資產潛力的地點,包括大寮水源站的伏 流水集水設施、半屏山配水池本體、仁武淨水場之導水管隧道及過濾池與量水所、 漯底山配水池本體、及廍後水源地的殘存建物等,留待後續年輕學者專家,對此文 化資產深作更深入研究。

35 訪談大樹區的吳先生(1945 年生),訪談時間:2019 年 9 月 27 日,訪談人員:郭吉清、廖德宗、呂寅生。 36 訪談大樹區的王光明(1947 年生),自來水公司員工,曾任坪頂給水廠股長,2011 年於路竹服務所主任退休,訪談 時間:2019 年 10 月 13 日,訪談人員:郭吉清、廖德宗、呂寅生。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參考書目/ 一、專書 林身振、林炳炎著、黃萬相譯(2013),《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高雄:春暉出版社。 郭吉清、廖德宗(2018),《左營二戰秘史:震洋特攻隊駐臺始末》。臺北:遠足文化。 劉鳳翰(1997),《日軍在臺灣:1895 年至 1945 年的軍事措施與主要活動(上冊)》。臺北:國史館。 鹽見喜太郎編(1941),《臺灣諸會社銀行錄(第二十三版)》。臺北:臺灣實業興信所。

二、期刊、論文、報告 上野長三郎(1971),〈港湾小ばなし 高雄軍港の想い出〉,《港灣》,48(8)(525),頁 73-74。 王御風(2015),〈日治時期戲獅甲工業區的建立〉,《高雄文獻》,5(2),頁 105-130。 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2019),〈高雄煉油廠產業文化調查評估計畫成果報告書〉。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未出版委託案。 石井多三(1949),〈戦時中に於ける台湾の水道(戰時中台灣的水道)〉,《水道協會雜誌》,180,頁 35-41。 林豪毅、黃文賢(2015),〈高雄煉油廠大寮水源站不能被遺忘的故事──伏流水〉,《石油通訊》,775,頁 23-33。 胡巨川(2006),〈詩酒簃隨筆(七)〉,《高市文獻》,19(1),頁 81-100。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2018),〈半屏山日治時期戰備設施先期調查計畫期末報告〉。高雄:內政部營建署壽山國家自 然公園,未出版委託案。 許勝發(2017),〈海軍大泉營區抽水機房建築及設備文化資產價值評估〉。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未出版委託案。 黃文珊(2007),〈高雄左營眷村聚落的發展與變遷〉。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廖德宗、郭吉清(2019),〈高雄溫泉舊址考證及泉質探究〉,《高雄文獻》,9(1),頁 116-143。

三、文獻檔案 〈日本海軍物資接收目錄(高雄地區)〉(1945 年),《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家發展局國家檔案管理局,編號: B5018230601/0034/701.1/6010。 〈 左 營 右 沖 至 岡 山 間 水 管 整 修 案 〉(1948 年 ),《 國 防 部 史 政 編 譯 局 》, 國 家 發 展 局 國 家 檔 案 管 理 局, 編 號: B5018230601/0037/911.7/4010。

四、網路資料 維基百科,〈高木武雄〉。檢索日期:2019 年 8 月 22 日。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zh-tw/ 高木武雄。 宋 德 威(2018 年 7 月 5 日 ),〈 嘆 為 觀 止 高 雄 市 區 地 底 藏 著 300 公 尺 日 軍 隧 道 遺 址 〉,Ettoday 新 聞 雲。 網 址: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705/1205858.htm。

五、訪談紀錄 崇實新村的周財樂先生口述稿件,訪談時間:2006 年 10 月 24 日,未刊稿。 大樹區的吳先生訪談紀錄,訪談時間:2019 年 9 月 27 日,訪談人員:郭吉清、廖德宗、呂寅生。 大樹區的王光明訪談紀錄,訪談時間:2019 年 10 月 13 日,訪談人員:郭吉清、廖德宗、呂寅生。

107


108

附錄

10 卷 | 第 1 期

高雄要港簡易水道設施(水源地)交接清冊

『國有財產引渡目錄(埋設水道關係)』(1945 年),〈日本海軍物資接收目 錄(高雄地區)〉,《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家發展局國家檔案管理局,編號: B5018230601/0034/701.1/6010。共五頁。


二戰時期高雄海軍水道踏查

109


110

10 卷 | 第 1 期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 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 撰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蔡孟愉

摘要 夜市是臺灣的特色景點之一,不僅是臺灣人休閒娛樂的場所,也是外國旅客來臺, 主要遊覽觀光景點。本研究旨在調查高雄市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linguistic landscape), 研究範圍為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共計 313 家攤商,其中 239 家攤商使用看板,比率為 76.36%。研究結果分為夜市攤商類型、夜市攤商使用看板比率、夜市看板語言組合類型, 以及各類型攤商看板之語言特徵呈現,在語言特徵方面發現在以下幾點:1. 使用日文「の」 表示中文的「的」。2. 販售異國美食、商品之攤商看板偏好使用外語。3. 使用外語之看板 多有拼錯或使用錯誤的現象。4. 運用注音符號或同音字表達臺語的意義。5. 標價或品名的 字體大於店名。6. 看板上出現較多廣告詞。綜觀勞工公園夜市看板的語言景觀,在信息功 能(Information function)方面,可以了解夜市看板的語言特徵、使用情況等等。本研究 希望透過對於夜市看板的語言景觀分析,使得讀者更了解夜市看板的語言景觀,從中了解 夜市看板的語言景觀有何特色。同時也希冀本研究得以拓展高雄市語言景觀之記載,提供 對這片土地或夜市有興趣的人,相關的資料與分析。

關鍵詞:語言景觀、夜市看板、田野調查

投稿日期:2019 年 7 月 17 日 接受日期:2019 年 9 月 2 日

111


112

10 卷 | 第 1 期

Linguistic Landscape Survey of Kanban in the Labor Park Night Market in Kaohsiung City Meng-Yu Tsai Graduate Institut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kanban, in a Kaohsiung City Night Market, specifically in the Kaohsiung Labor Park Night Market. Kanban is a sign that includes characters from one or more languages to advertise what they are selling. In this market, 239 out of 313 vendors use kanban, or 76.36%.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organized in 4 parts: characteristics of night market stalls; the ratio of night market stalls that use Kanban; combinations of night market kanban usage; and language features by various types of vendors. Language features fall in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1. Use Japanese “ の ”/Represents Chinese “ 的 ”. 2. kanbans of vendors that sell foreign foods and merchandise tend to contain more foreign languages. 3. Many kanban usages include misspellings or incorrect use of foreign languages. 4. Chinese phonetic symbols or homophones are used to indicate Taiwanese. 5. The font of the price or product name is bigger than the store name. 6. The kanban incorporates many advertising words. The analysis discusses the language features and usage of the kanban in night markets in order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the kanban in night markets. The study hopes to exp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Kaohsiung linguistic landscape by provid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is city or night markets. Keywords: Linguistic Landscape, Night Market Kanban, Field Study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

壹、緒論 貳、文獻探討 參、研究方法 肆、研究結果 伍、結論

壹、緒論 夜市是臺灣的特色景點之一,也是臺灣人平時休閒娛樂的場所。過去學者曾調 查遊客對高雄市的夜市的服務品質、滿意度、消費動機等,在調查遊客的基本資料 部分,可以知道前往夜市的遊客,不僅有當地居民,也有來自其他縣市城鎮的遊客。1 而且每月前往同一夜市的平均次數,一到三次的比率高達 94.3%,學者調查臺南市 鄉鎮的夜市顧客資料,也發現每月前往同一夜市的平均次數,一到四次的比率高達 88.1%。 2 可知夜市作為休閒活動的場所之一,臺灣人前往夜市的頻率並不低。 夜市除了有臺灣當地的遊客,也有來自國外的旅客,研究者根據交通部觀光局對 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的報告,3 整理成表 1,從中可知 2000 至 2018 年,歷年來臺 旅客主要遊覽觀光景點排名,夜市連續 19 年為排行前三名,甚至至 2003 年起,連續 16 年排行第一。可見夜市不僅是臺灣人休閒娛樂的場所,也是外國旅客來臺的主要景 點之一。以 2018 年為例,來臺旅客主要遊覽景點夜市(每百人次有 81 人次)、臺北 101(每百人次有 51 人次)、西門町(每百人次有 40 人次)、九份(每百人次有 37 人次)、中正紀念堂(每百人次有 33 人次)及故宮博物院(每百人次有 33 人次)等。

1

翁翠陽、盧惠敏,〈遊客對瑞豐夜市之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2(2) (2012),頁 131-145。黃建超,〈消費者對高雄市後勁夜市重視度與滿意度比較之研究〉,《休閒運動期刊》,11 (2012),頁 27-40。

2

翁翠陽、盧惠敏,〈遊客對瑞豐夜市之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頁 131-145。王弘志、楊景如,〈台南 西北鄉村地區夜市顧客的消費動機與休閒體驗〉,《台灣首府大學學報》,3(2012),頁 63-80。

3

交 通 部 觀 光 局,〈 觀 光 市 場 調 查 摘 要 〉。 資 料 檢 索 日 期:2019 年 6 月 11 日。 網 址:https://admin.taiwan.net.tw/ FileUploadCategoryListC003340.aspx?appname=FileUploadCategoryListC003340 。

113


114

10 卷 | 第 1 期

表 1 歷年來臺旅客主要遊覽景點 年度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2000

故宮博物館

夜市

中正紀念堂

2001

故宮博物館

中正紀念堂

夜市

2002

故宮博物館

夜市

中正紀念堂

2003

夜市

故宮博物館

中正紀念堂

2004

夜市

故宮博物館

中正紀念堂

2005

夜市

臺北 101

故宮博物館

2006-2007

夜市

故宮博物館

臺北 101

2008-2016

夜市

臺北 101

故宮博物館

2017

夜市

臺北 101

九份

2018

夜市

臺北 101

西門町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本研究整理。

另外,觀光局業調查了來臺旅客主要活動,發現「逛夜市」為旅客來臺的主要活動 之一,2018 年的報告指出旅客在臺期間參加活動以購物為最多(每百人次有 94 人次), 其次依序為逛夜市(每百人次有 81 人次)、參觀古蹟(每百人次有 41 人次)、參觀展 覽(每百人次有 31 人次)、遊湖(每百人次有 16 人次)等。 夜市之所以成為臺灣的主要景點之一,莊淑姿和曾國豪認為夜市中所販賣之商品的 更新效率,也成為夜市知名度的決定因素。4 為因應外國旅客至夜市觀光,許多夜市已轉 型為觀光夜市,且為了吸引更多客群,店家大多使用看板以吸引顧客目光。此外,在全 球人口移動的情況下,夜市中除了臺灣在地的飲食以外,也能看見販售異國美食之商家, 研究者個人的經驗中發現夜市裡出現了外籍人士販售異國食品,例如日本師傅販售日式 炒麵、印度廚師販售捲餅等等。對於飲食的流動及全球化的探討,Lynne Phillips 認為移 動人口對於飲食的再製與傳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5 然而有時在夜市看見販售異國美食的

4

莊淑姿、曾國豪,〈觀光夜市之建構與再現──以高雄市為例〉,《高雄文獻》,4(3)(2014),頁 33。

5

Landry, R. & Bourhis, R. Y.,“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Journal of Language&Social Psychology, 16(1997), pp. 23-49.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

攤商不一定是外籍人士所販售,其原因可能如高郁涵在其研究中所言,人群移動對於夜 市飲食的影響:攤商藉由各種移動方式(留學、旅行……等),帶動全球飲食文化的流動, 此種飲食文化的流動包含了食材、技術、菜式等等。6 因此在夜市中能看見販售異國美食 的商家,可能是因為全球移動人口而帶來的異國美食,或是攤商藉由留學、旅行等移動 方式,學習異國的飲食文化,進而將技術、菜式帶至夜市中。 再加上翁振益、賴子敬與楊詩敏研究亞洲觀光夜市,發現在國際旅客的心中,臺灣 的夜市是具代表臺灣的文化特色且具有高知名度,且在夜市氣氛方面,「招牌、燈光吸 引人」也是臺灣夜市的一大特色。7 因此本文選用夜市的看板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夜市看 板的語言景觀呈現,了解夜市看板的語言景觀呈現哪些語言特徵、不同語言的使用情況, 探討其中的原因。

貳、文獻探討 一、夜市的定義與型態 對於夜市的定義,詹月雲和黃勝雄歸納出夜市有以下幾點特色:1. 具有攤販許可證, 且有非正式自治組織,由各縣市的市場管理處管轄。2. 營業位置於室外的空地,營業時間 以夜晚為主。3. 提供民眾休閒、社交的場所。4. 具有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功能。8 早期的 夜市主要是以流動型態的方式經營,主要提供當地居民日常用品、衣物、小吃等等,然而 隨著國際觀光的發展以及消費者行為的改變,許多夜市也改變傳統經營模式。9 莊淑姿和 曾國豪指出高雄市夜市的發展與工業發展有緊密的關係,夜市成了勞工得以享受平民消費 的地方,這也是目前楠梓區、前鎮區、小港區仍存在相當多的夜市的原因,其數量則占了 整個高雄市夜市總數的 51%。10

6

高郁涵,〈全球與在地的想像──高雄觀光夜市飲食的文化展演〉,《高雄文獻》,4(2)(2014),頁 93。

7

翁振益、賴子敬、楊詩敏,〈亞洲觀光夜市目的地意象探討〉,《餐旅暨觀光》,10(2)(2013),頁 69-92。

8

詹月雲、黃勝雄,〈觀光夜市發展之課題與對策探討──以高雄六合觀光夜市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4) (2002),頁 63-64。

9

翁振益、賴子敬、楊詩敏,〈亞洲觀光夜市目的地意象探討〉,頁 71。

10 莊淑姿、曾國豪,〈觀光夜市之建構與再現──以高雄市為例〉,頁 48。

115


116

10 卷 | 第 1 期

隨著夜市的發展與政府的推動,高雄市有些夜市由地方夜市轉為觀光夜市,如六合 觀光夜市、南華觀光夜市,忠孝觀光夜市、 興中觀光夜市以及光華觀光夜市等。11 除了 觀光夜市之外,還有不少地方夜市。目前高雄市夜市型態可分別以管理型態、管理制度、 地理空間來分類,以管理型態可分成三類:高雄市議會通過之攤販集中場(包含夜市)、 私人土地夜市、占道式夜市;以管理制度可分成立案型夜市、非立案型夜市;以地理空 間型態則可分成兩類:廣場型夜市、街道型流動夜市。12

二、夜市的語言使用情形 過去對於夜市的研究多著重於夜市發展對策、消費者滿意度或是目的地意象探討,13 較少有針對夜市語言使用情況的研究。洪惟仁曾調查桃園地區不同場所的語言使用情形, 研究發現在桃園地區的夜市裡,華語的使用情況占絕對優勢,其次是臺語,相較於餐廳 的語言使用情況,在越是鄉下的夜市,臺語使用比率越高,儘管如此,在夜市裡臺語的 使用比率也僅有華語的一半左右。14 另外,對於夜市的看板語言使用上,高郁涵的研究發現高雄的六合夜市攤商為吸引顧 客,常以「臺灣百年美食」、「傳統」、「道地」、「臺灣味」等標語於招牌上以吸引遊客, 高雄市的瑞豐夜市的攤商則會在看板上運用媒體報導作為自家產品的品質保證,在其所拍攝 販售異國美食攤商的照片中也可以發現這些攤商的看板有使用外語的情況。15

11 莊淑姿、曾國豪,〈觀光夜市之建構與再現──以高雄市為例〉,頁 51。 12 莊淑姿、曾國豪,〈觀光夜市之建構與再現──以高雄市為例〉,頁 49。 13 莊淑姿、曾國豪,〈觀光夜市之建構與再現──以高雄市為例〉,《高雄文獻》,4(3)(2014),頁 26-61;高郁涵, 〈全球與在地的想像──高雄觀光夜市飲食的文化展演〉,《高雄文獻》,4(2)(2014),頁 64-94;翁振益、賴子 敬、楊詩敏,〈亞洲觀光夜市目的地意象探討〉,《餐旅暨觀光》,10(2)(2013),頁 69-92;王弘志、楊景如, 〈台南西北鄉村地區夜市顧客的消費動機與休閒體驗〉,《台灣首府大學學報》,3(2012),頁 63-80;翁翠陽、盧 惠敏,〈遊客對瑞豐夜市之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2(2)(2012), 頁 131-145;黃建超,〈消費者對高雄市後勁夜市重視度與滿意度比較之研究〉,《休閒運動期刊》,11(2012), 頁 27-40;詹月雲、黃勝雄,〈觀光夜市發展之課題與對策探討──以高雄六合觀光夜市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1(4)(2002),頁 62-78。 14 洪惟仁,〈世紀初桃園語言社會學調查報告〉,《臺灣語文研究》,2(2004),頁 106。 15 高郁涵,〈全球與在地的想像──高雄觀光夜市飲食的文化展演〉,頁 79、89-90。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

三、語言景觀 語言景觀的概念最先是由 Landry 和 Bourhis 提出,認為語言景觀包含路標、地名、 街道名稱、商店招牌、廣告上的語言。16 語言景觀中的標誌可分為兩類,分別是私人標誌 和政府標誌,私人標誌包含商業機構的標誌、招牌、廣告看板上的廣告、以及交通工具 或私人車輛上的廣告標誌;政府標誌是指國家、市政府所使用的公告標誌,如:路標、 地名等等。 Landry 和 Bourhis 也指出語言景觀具有兩大功能:信息功能(Information function)和符 號功能(Symbolic function),信息功能是指提供該地區的語言特徵、語言社會地位、語言 多樣性,及使用情形等訊息,如私人標誌中的語言多樣性可反映出該地區的多語性質;符號 功能則是指語言景觀反映語言的價值和地位,或是象徵某一語言使用情況為強勢或弱勢。17 過去許多專家學者研究看板的語言使用現象,何信翰和林麗玉調查高雄市左營區和 林園區的臺語看板,指出在臺灣於正式場合中,多數人選擇使用華語,臺灣各族群的母 語(臺語、客語、原住民各族族語)則多使用於非正式場合的低語言,因此餐飲業等店家, 作為市民平時會去消費之處,使用臺語的機會就相對增加,也指出在能夠自由選擇的情 形下,使用高語言常會表現出「權威性」,使用低語言則會表現出「親切感」。18 所以店 家在看板上的語言選用上,可能與想表達的親切感、距離感有關。另外,何信翰調查臺 中與花蓮的臺語看板,指出通常使用外來語會給人「高級」的印象,所以高級餐廳和民 宿、咖啡廳等,經常使用外來語作為店名。19 萬宗綸研究臺北市中的看板語言景觀,發現有的地區的看板以純華語居多,有的地 區以純外語居多,其中的差異呈現了該地客群之差異,以致影響商家對於看板語言之使 用。20 從過去對於看板語言使用現象的研究,可以知道語言景觀能夠呈現真實生活對於語 言的使用情況,也能從中理解看板的語言使用與商家為吸引不同客群之目的息息相關。

16 Landry, R. & Bourhis, R. Y.,“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 pp. 23-49. 17 Landry, R. & Bourhis, R. Y.,“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 pp. 23-49. 18 何信翰、林麗玉,〈高雄市左營區 kap 林園區 ê 臺語看板使用狀況調查〉,《高雄文獻》,6(1)(2016),頁 44。 19 何信翰,〈本土語言與商業利益的結合──台中和花蓮的台語看板研究〉,《台灣文學研究》,8(2015),頁 153-187。 20 萬宗綸,〈差異的召喚:從語言地景的棲地隱喻談台北市都市空間的日常觀看〉,《環境與世界》,30(2014),頁 113。

117


118

10 卷 | 第 1 期

雖有許多學者調查看板的語言景觀,但夜市作為臺灣旅遊觀光的特色景點之一,其 語言景觀的研究並不多。尚國文曾探討旅遊區的語言景觀,對於旅遊語言景觀提出幾點 象徵功能:1. 異域情調 2. 歷史感 3. 好客。21 其中「好客」此象徵功能是指創造遊客較熟 悉的語言環境,體現友好、好客的態度。此象徵功能在 Magnini、Miller 和 Kim 的研究 中也發現,顧客對於使用自己所熟悉語言的餐廳更具好感,且更能吸引其前往消費。22 這說明了看板上的語言使用會影響遊客的消費行為,也能夠解釋為何在萬宗綸對於看板 語言景觀的研究中商家在看板語言選用上有所差異,其原因可能是商家的目的客群有所 不同。23

參、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田野調查法,研 究範圍為位於高雄市前鎮區勞工 公園旁的夜市,稱為勞工公園夜 市,其中之夜市攤商主要分布在 勞工公園旁的一德路上,故此夜 市又稱一德夜市。在勞工公園夜 市中,與一德路相交的馬路、巷 弄也有攤商,由於相交之馬路、 巷弄上的攤商數量零散,故本研 究以位在一德路上之攤商為主要 研究對象,研究範圍為圖 1 上藍 色線條呈現之地段。

圖 1 勞工公園夜市之研究範圍 照片來源:Google 地圖,索引日期:2019 年 6 月 11 日。

根據莊淑姿、曾國豪對於高

21 尚國文,〈宏觀社會語言學視域下的旅游語言景觀研究〉,《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3(2018),頁 47-78。 22 Magnini. V. P., Miller. T., & Kim. B.,“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Foreign-Language Restaurant Signs on Potential Diners.”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35(2011), pp. 24-44. 23 萬宗綸,〈差異的召喚:從語言地景的棲地隱喻談台北市都市空間的日常觀看〉,頁 97-124。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

雄市夜市型態的分類,勞工公園夜市的管理型態為占道式夜市,管理制度為非立案型 夜市,以地理空間型態分類則為街道型流動夜市。24 勞工公園夜市為地方夜市,固定每 週一晚上營業,營業攤商在每週一聚集在此,且攤商間有固定的相對位置。研究者於 2019 年 5 月 27 日及 6 月 3 日,連續兩個週一至勞工公園夜市進行田野調查,以拍照 及錄影之方式採集勞工公園夜市之語言景觀資料,加以記錄、分析看板的語言使用情 況,以及其中之語言特徵。

肆、研究結果 研究者蒐集勞工公園夜市之語言景觀,位於一德路上,且面向一德路的攤商共計 313 家,其中 239 家使用看板,比率為 76.36%,74 家未使用看板,比率為 23.64%。以 下將研究結果分為夜市攤商類型、夜市攤商使用看板比率、夜市看板語言組合類型,以 及各類型攤商使用看板之語言特徵呈現。

一、夜市攤商類型 表 2 各類別涵蓋內容 類別

涵蓋內容

數量(比率)

飲食

熟食、甜點、飲料、水果等等

198 (63.26%)

娛樂

射氣球、彈珠臺等等

19 (6.07%)

生活百貨

寢具、毛巾、鐘錶、安全帽等等

33 (10.54%)

衣著配件

服飾、鞋帽、皮包等等

47 (15.02%)

3C 產品

手機周邊配件

13 (4.15%)

服務

按摩、婚紗攝影

2 (0.64%)

其他

寵物

1 (0.32%)

24 莊淑姿、曾國豪,〈觀光夜市之建構與再現──以高雄市為例〉,頁 49。

119


120

10 卷 | 第 1 期

本研究將勞工公園夜市之攤商分為七種類型,分別為飲食、娛樂、生活百貨、衣著 配件、3C 產品、服務、其他,各類別包含之內容項目、各類別攤商的總數量與比率呈現 如表 2。由表 2 可以看出在勞工公園夜市中,以飲食類的攤商為最多,共有 198 家,比 率達 63.26%;其次為衣著配件類,再者為生活百貨類。

二、夜市攤商使用看板比率 本研究對勞工公園夜市攤商進行分類,並統計各類別的總數量及比率,以及使用看 板之攤商、未使用看板之攤商的數量與比率,呈現如表 3。從表 3 可以看出勞工公園夜 市中,飲食類攤商使用看板的比率極高,高達 95.96%。另外調查也發現飲食、生活百貨、 3C 產品、服務類別的攤商使用看板的比率高於未使用看板的比率。

表 3 各類別使用看板與否之數量及比率 類別

使用看板數量(比率)

未使用看板數量(比率)

飲食

190(95.96%)

8(4.04%)

娛樂

4(21.05%)

15(78.95%)

生活百貨

18(54.55%)

15(45.45%)

衣著配件

17(36.17%)

30(63.83%)

3C 產品

8(61.54%)

5(38.46%)

服務

2(100%)

0(0%)

其他

0(0%)

1(100%)

三、夜市看板使用語言組合類型 在勞工公園夜市中,共有 239 家攤商使用看板,其看板文字的選用上,以中文為最 多,比率為 97.9%。其次是英文,比率為 17.57%,再來是日文,比率為 8.79%,再來是 臺語,比率為 6.69%,其他語言則出現比率為 2.51%。由於看板所選用語言有超過一種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

語言的情況,故此計算的各語言使用比率之總和超過 100%。 看板及使用語言組合類型之呈現如表 4,由此表可見 12 種語言組合類型中,以「僅 有中文」之類別的看板數量最多,比率達到 69.46%,其次為「中文+英文」,比率為 12.97%,再來是「中文+日文」,比率為 6.28%。另外就看板使用語言數量的組合類型 來看,可分成僅用一種語言、使用兩種語言、使用三種語言、使用四種語言,僅使用一 種語言的組合有三種,使用兩種語言的組合有五種,使用三種語言的組合有三種,使用 四種語言的組合有一種。 表 4 看板使用語言組合類型 語言組合類型

數量

比率

僅有中文

166

69.46%

僅有英文

3

1.25%

僅有臺語

1

0.42%

中文+英文

31

12.97%

中文+日文

15

6.28%

中文+臺語

10

4.18%

中文+其他語言

3

1.25%

英文+臺語

1

0.42%

中文+日文+英文

2

0.84%

中文+日文+臺語

2

0.84%

中文+英文+其他語言

3

1.25%

中文+日文+英文+臺語

2

0.84%

在看板所使用的語言中,除了中文、臺語、日文 25 英文之外,還出現了其他語言,在 此研究中的其他語言包含法文、韓文、馬來文、以及帶有原住民文化氣味的華語詞,26 雖

25 研究中使用日文的看板包含以日文「の」取代中文「的」的看板。 26 有原住民文化氣味的華語詞:在此研究中指的是使用中文文字音譯原住民語的詞彙。

121


122

10 卷 | 第 1 期

然使用的比率並不高,但出現在夜市看板上,是個有趣的現象。若再深入分析帶有原住 民文化氣味的華語詞、法文、韓文、馬來文使用於哪些攤商,可以發現攤商所販售的產 品與其使用語言有關,如表 5 所示。

表 5 其他語言的使用情況 看板使用之其他語言

看板上其他語言之內 容(中文意思)

攤商販售之商品

帶有原住民文化氣味的華 語詞

那魯灣(你好、歡迎)

石板烤肉

法文

Creperie(可麗餅餐廳)

可麗餅

韓文

거품폭탄(泡沫炸彈)

清潔劑

看板上同時出現「韓國媽媽 最愛」之字樣

馬來文

Teh tarik(拉茶)

拉茶

看 板 上 寫「the tari」, 其 為 拼寫錯誤,應為 Teh tarik

備註

四、各類型攤商看板之語言特徵 (一)使用日文「の」表示中文的「的」 在看板上,可以看到使用日文「の」表示中文的「的」的現象。本研究將中文與日 文「の」混用的情況視為使用外文的看板,原因在於使用日文的看板總數有 21 個,其 中有 11 個看板使用到日文「の」,11 個之中有 8 個看板所使用的日文「の」與中文混用, 是用來表示中文「的」,但這 8 個看板上不僅有日文「の」與中文混用的文字內容,也 有以純日文呈現的內容。下例(1)-(3)所示為日文「の」與中文混用,用以表示中 文「的」: (1)煮の玉米。 (2)鮮の手作炸物。 (3)小章の店 例(1)是將「煮玉米」寫為「煮の玉米」,若將「煮玉米」翻譯為日文應為「と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

うもろこし」27。例(2)是表示「新鮮的手作炸物」,但是在日文的表現中,並不會 使用「新鮮」來形容炸物,日文使用「新鮮」多用以形容生鮮食物,但若要如中文表 示炸物是剛炸好的,翻成日文應該寫成「揚げたての手作りフライ」 28。例(3)則是 將「小章的店」寫為「小章の店」。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夜市看板使用日文「の」 以表示中文的「的」,由此現象可以推論臺灣人在看到日文「の」時,多將其理解為 中文「的」。

(二)販售異國美食、商品之攤商看板偏好使用外語 在勞工公園夜市中,除了臺灣在地的小吃、點心以外,也能看到異國美食、飲料等 等,例如:拉茶、日式章魚燒、可麗餅、德國豬腳等等,此類販售異國美食、商品之攤 商的看板上偏好使用外語,例子如表 6 所示。

表 6 使用外語之看板內容及其販售商品 看板使用之外語

看板上之外語內容(中文意思)

攤商販售之商品

英文

French Fries(薯條)

薯條

法文

Creperie(可麗餅餐廳)

可麗餅

日文

たこ焼き(章魚燒)

章魚燒

韓文

거품폭탄(泡沫炸彈)

清潔劑

馬來文

Teh tarik(拉茶)

拉茶

從表 6 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該攤商若要販售異國食品時,會選用外語在看板上呈現。 另外,研究者發現若是販售臺灣在地小吃或商品的攤商,看板幾乎未使用到外語,例如 滷味、土魠魚羹、刈包、米血糕、豆花等攤商的看板皆僅以中文呈現。

27 「とうもろこし」為日文的玉米,在日文的表現中,同為「煮玉米」的意思。 28 研究中的日文翻譯及用法皆已諮詢過日文為母語之人士,確認翻譯及用法的正確性。

123


124

10 卷 | 第 1 期

(三)使用外語之看板多有拼錯或使用錯誤的現象 在夜市看板所表現的語言特徵中,使用外語的看板共有 59 個,比率為 24.69%。在 使用外語的看板中,有 18 個看板的外語有誤,其中錯誤包含外文字拼寫錯誤、外文文法 錯誤、外文用法錯誤。各使用錯誤類型的看板數量及比率如表 7 所示。

表 7 使用錯誤類型之數量及比率 使用錯誤類型

數量

比率

外文字拼寫錯誤

4

22.22%

外文文法錯誤

2

11.11%

外文用法錯誤

12

66.67%

由表 7 可以看出,看板上使用外語有誤的現象以「外文用法錯誤」最多,以下例(4)(6)各舉三種類型的使用錯誤: (4)Cotton twon (5)猫背おばあちゃん焼く豚ジャーキー (6)スタッフの魂 例(4)的看板內容是販售襪子的攤商所使用,看板上同時也有中文寫著「棉花堂」, 可推測看板上所寫的英文「Cotton twon」應該是「Cotton town」,其中的「town」拼錯 成「twon」。例(5)的外文內容是日文,其攤商是販售豬肉乾,看板上同時也有中文 寫著「駝背奶奶の豬肉乾」,此看板中文的使用現象如同本節所提的語言特徵之一── 使用日文「の」表示中文的「的」。該看板上所寫的日文「猫背おばあちゃん焼く豚ジ ャーキー」翻成中文則是「駝背奶奶豬肉乾」,在日文文法的呈現上應在名詞之間加上 「の」,應為「猫背おばあちゃんの焼く豚ジャーキー」,故此屬文法錯誤的情形。例 (6)則是用法錯誤,此日文「スタッフの魂」的中文意思為「員工的魂」,所表現出來 的感覺是非常熱血,像是準備參加運動比賽時的用語。而呈現該看板的攤商是賣冰淇淋, 其所使用之外文內容跟販售產品似乎沒有相關。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

(四)運用注音符號或同音字表達臺語的意義 看板的使用文字,除了外文以外,也有使用臺語的現象,總計有 16 個看板出現臺語, 比率為 6.7%。在出現臺語的看板中,研究者發現在這些看板上所呈現的臺語多以注音符 號或同音字呈現之,以例(7)-(9)所示: (7)懷念ㄟ古早味 (8)現夯、賀呷 (9)阮厝靠這攤 例(7)是以注音符號「ㄟ」的發音呈現臺語的「的」,其中文意思則為「懷念的古 早味」。例(8)是用中文的同音字「現夯、賀呷」呈現臺語的「現烤、好吃」。例(9) 也是使用中文字「阮厝靠這攤」呈現臺語的「我家靠這攤」的意思。

(五)標價或品名的字體大於店名 在勞工公園夜市的攤商中,使用看板的攤商共有 239 家,在使用看板的這些攤商中, 並非每個攤商都會使用店名,實際使用店名的攤商共 160 家,也就是說有 79 家攤商使用 看板但未使用店名,比率為 33.05%。然而這些未使用店名的攤商多以自身所販售的商品 名稱呈現在看板上,例如:襪子、拔絲地瓜、保溫杯等等。如圖 2 所示,看板上僅呈現「襪 子」,圖 3 則呈現販售商品及售價。

圖 2 販售襪子攤商之看板 照片來源:蔡孟愉攝。

圖 3 販售保溫杯攤商之看板 照片來源:蔡孟愉攝。

125


126

10 卷 | 第 1 期

除了僅使用產品名稱呈現的看板之外,使用店名的看板中有個普遍現象,即是看板 上標價或品名的字體大於店名,如圖 4、圖 5 所示,其攤商所販售的產品名稱字體大於 店名。也有些看板只寫了「青草貼布 10 元」、「拔絲地瓜大盒 80 元小盒 50 元」等等, 如圖 6、圖 7 所示,攤商並未使用店名,僅以產品名稱及標價作為看板內容。由此可以 推論所販售的產品名稱或標價對攤商而來,可能比店名來的重要。

圖 4 販售可莉餅攤商之看板 照片來源:蔡孟愉攝。

圖 5 販售雞蛋糕攤商之看板 照片來源:蔡孟愉攝。

圖 6 販售青草貼布攤商之看板 照片來源:蔡蔡孟愉攝。

圖 7 販售拔絲地瓜攤商之看板 照片來源:蔡孟愉攝。

(六)看板上出現較多廣告詞 在看板上的文字,除了店名、商品名稱以外,研究者發現在看板上也常出現廣告 詞,例如:販售食品的攤商看板上出現「美味可口」、販售飲料的攤商看板上出現「新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

鮮現煮」、販售清潔劑的攤商看板上出現「韓國媽媽最愛」。用此類廣告詞宣傳自家 產品的優點與特色,以吸引顧客的購買。研究者統計這些廣告詞中最常出現的前四個 廣告詞為:現 V、新鮮、手工、古早味。現 V 的廣告詞包含現做、現煮、現炸等等, 統計共出現 18 次。依次為「新鮮」出現八次、「手工」出現七次、「古早味」出現六次。 另外出現超過三次廣告詞還有:人氣、獨特、特價。這個現象與姚耀光的研究結果有 相同的發現,29 在新加坡華人熟食招牌名稱的語言現象中,也有廣告詞的出現,例如: 美味、馳名、傳統、手工等等,且根據攤商對於產品所強調的內容不同而有不同的廣 告詞,可說是花樣百出。

伍、結論 根據研究結果可以知道夜市的攤商十分多元,從飲食類、生活用品類到休息娛樂類, 甚至有提供婚紗攝影、按摩服務的攤商。在看板的選用上,可以發現飲食類的攤商使用 看板的比率最高,達到 95.96%,之所以產生這個現象,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因為飲食類攤 商間的競爭性高,因此需要使用看板以區別自家與其他同質性的攤商,例如同樣販售滷 味的攤商有 5 家,販售火鍋的攤商也有 5 家,這 10 家攤商皆使用看板和店名,可能是為 了吸引顧客的同時也標榜自家與其他攤商的不同。 在 看 板 使 用 的 語 言 組 合 類 型 方 面, 以「 僅 有 中 文 」 的 組 合 數 量 最 多, 比 率 為 69.46%,此現象說明多數攤商仍以中文作為看板文字的首選,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次為 「中文+英文」的組合,顯示有部分的攤商在選用看板文字時,將英文呈現於看板上, 研究者認為這也許和越來越多外國旅客來臺夜市觀光有關,攤商可能為因應此情況,並 為了吸引外國旅客,因而在看板文字上選用「中文+英文」的組合。這個研究結果也呼 應了 Bolton 所言,語言景觀中使用英語的情況增加,顯示了經濟、文化全球化/全球在

29 姚耀光,〈新加坡華人熟食招牌名稱的語言學觀察〉,收於羅福騰主編,《新加坡華語應用研究新進展》(新加坡: 新躍大學,2012),頁 59-91。

127


128

10 卷 | 第 1 期

地化的實例化過程。30 萬宗綸認為語言景觀能與特定群體產生互動關係。31 也就是說,夜 市中的攤商使用外文,可能是為了與特定族群產生連結,例如來臺觀光的旅客。尚國文 也提及旅遊語言景觀的象徵功能之一──好客,指的是創造旅客較熟悉的語言環境,體 現好客的態度。32 但攤商選用外文的原因仍須透過訪談了解攤商的用意,本研究未針對 攤商進行訪談,因此研究者認為這方面可以再進一步探討。 在攤商看板所使用的語言中,多數的攤商都使用中文,使用看板的 239 家攤商中占 了 234 家,反之,未使用中文的攤商看板僅有 5 家,其中 3 家僅有英文,1 家僅有臺語, 1 家則是「英文+臺語」的組合。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因為在勞工公園夜市中,使用中文 的情況仍占優勢,如洪惟仁調查桃園地區的夜市,中文的使用情況比起其他語言比例仍 是最高。33 此外,販售臺灣在地小吃的看板則幾乎沒有使用外文的情況,例如滷味、土魠 魚羹、刈包、米血糕、豆花等攤商的看板皆僅有中文。研究者認為這個現象與目標客群、 中文占優勢有關之外,中文仍是勞工公園夜市攤商們主要的使用語言,萬宗綸認為全外 文的語言景觀對於只懂中文的接收者而言,難以仰賴外文符號理解。34 相對地,對於不懂 中文的接收者而言,則難以仰賴中文符號進行理解,這也突顯了中文在勞工公園夜市中 相較其他語言的強勢性。 在各類型攤商看板的語言特徵方面,研究者發現攤商使用日文「の」表示中文的 「的」,這個現象除了在夜市的看板中可以發現,在路上的店家看板也能發現,例如臺 灣的連鎖飲料店「茶の魔手」35 。使用日文「の」的情況對臺灣人而言可以理解,會自 然地將其理解成中文的「的」,但是對日本人來說則是奇怪的日文,甚至不能明白其字 面的意義。研究者發現在夜市中的看板中,在同時有其他日文文字的看板上更容易發現 「の」作為「的」的使用,研究者認為攤商可能在呈現上想要具有一致性。另外,販售 異國美食、商品的攤商看板偏好使用外語,此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是販售異國商品的攤

30 Bolton, K., “World Englishes and linguistic landscapes.” World Englishes, 31(1)(2012), pp. 30-33. 31 萬宗綸,〈差異的召喚:從語言地景的棲地隱喻談台北市都市空間的日常觀看〉,頁 117。 32 尚國文,〈宏觀社會語言學視域下的旅游語言景觀研究〉,頁 48。 33 洪惟仁,〈世紀初桃園語言社會學調查報告〉,頁 106。 34 萬宗綸,〈差異的召喚:從語言地景的棲地隱喻談台北市都市空間的日常觀看〉,頁 113。 35 茶の魔手官方網站,資料檢索日期:2019 年 6 月 14 日。網址:https://www.teamagichand.com.tw 。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

商,使用外語想傳達所販售的產品十分道地,用以吸引顧客。但是在使用外語的看板上, 常出現拼錯或使用錯誤的現象,其原因可能是直接翻譯造成不能完全呈現原文意義,或 是在拼寫過程中未注意到拼寫的錯誤,這個現象對外國遊客來說可能會造成意義上的理 解錯誤。但是攤商或消費者對於看板上外文誤用情形的態度、看法,也是值得再進一步 研究的。 在看板的語言特徵中,除了出現使用外語的現象,也有看板運用注音符號或同音字 表達臺語的意義。研究者在初次看到此類看板的內容時,儘管該看板是以中文字呈現, 但研究者並未以中文唸出,而是以臺語唸其文字,研究者認為此現象的原因還能夠再深 入討論。 在看板上的文字大小方面,發現看板上的標價或品名的字體普遍大於店名,而且在 使用看板的攤商中,有 79 家攤商未使用店名,比率為 33.05%。這個現象可能顯示標價 或產品名稱比店名來得重要,研究者認為在夜市看板的呈現方式上,可能需要利用較大 的字體呈現標價或品名吸引顧客的目光,以增加顧客購買的可能性。另外,研究者認為 夜市的攤商對於店名的存在,不像一般商家需要具有店名或標誌作為自家品牌的象徵, 再加上攤商販售的產品可能會隨著時下流行而產生變化,因此攤商在看板文字內容的選 上用,多以標價或品名呈現,儘管是具有店名的攤商,其所販售的商品及標價也比店名 來得醒目。 另外,研究者發現看板上出現較多廣告詞,而且有些廣告詞出現頻率較高,例如: 現 V、新鮮、手工、古早味等等。這些廣告詞是攤商對於自家產品的宣傳,同時也反映 了顧客對於夜市產品的需求與期待。黃建超的研究也指出消費者對後勁夜市重視度以「食 品衛生」平均數排名第一。36 這與本研究結果的廣告詞使用現象有關,在勞工公園夜市看 板中常使用的廣告詞:現 V、新鮮、手工、古早味,其中「現 V」、「新鮮」也反映出 了顧客對於夜市食品衛生的重視。但在黃建超的研究中,「食品衛生」的重視度雖為第 一,但滿意度則在 25 個項目中排名 13。37 也就是說「食品衛生」對於消費者而言固然重

36 黃建超,〈消費者對高雄市後勁夜市重視度與滿意度比較之研究〉,頁 32。 37 黃建超,〈消費者對高雄市後勁夜市重視度與滿意度比較之研究〉,頁 32。

129


130

10 卷 | 第 1 期

要,但可能未達到消費者滿意的標準,因此看板所呈現的廣告詞可能是為了迎合消費者 的期待。 綜觀勞工公園夜市看板的語言景觀,可以看出其信息功能和符號功能,在信息 功能方面,可以了解夜市看板的語言特徵、使用情況等等。符號功能方面,能夠了 解不同語言在夜市的使用情況為強勢或弱勢,就中文而言,在夜市的使用情況為強 勢,「僅用中文」的看板比率達 69.46%,若以使用到中文的看板來計算的話,使用 到中文的看板比率高達 97.9%,可知中文為夜市看板文字選用上的首選。此外,相 較於高雄六合夜市及瑞豐夜市,六合夜市的客群以「國際觀光客」和「陸客」較多, 瑞豐夜市則是「本地客」或「外縣市觀光客」較多,因此六合夜市的攤商有較多強 調臺灣、本土、傳統與道地口味的意象,而瑞豐夜市的攤商與販賣品項較「創新」、 「有新鮮感」,所以出現不少異國小吃。 38 相較於兩者,勞工公園夜市中飲食類的攤 商以臺灣在地小吃為主,同時也具有不少異國小吃,但是多數的臺灣在地小吃的看 板僅呈現中文,且在廣告詞方面鮮少強調「道地」、「傳統」,因此研究者推測勞 工公園夜市的型態並非六合夜市般具有較多國際觀光客群,而是更似瑞豐夜市屬於 具有較多「本地客」,但實際的遊客來源則需透過問卷或訪談等方式調查勞工公園 夜市的遊客基本資料,以證實遊客的來源也會反映於攤商在看板的語言選用上。 本研究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範疇,調查了夜市看板的語言景觀,雖然夜市有 固定的攤商和營業時間,但實際上夜市攤商販售的產品會隨著時下流行而產生變化, 以研究者自身的經歷,研究者平均每個月前往勞工公園夜市的頻率為一至二次,某些 攤商會隨著流行而更換販售產品,例如近期才出現「盲選」包裹的攤商,以秤重的方 式計算金額,顧客並不知道包裹中有何內容,此類攤範在本次的調查中出現了 2 家。 夜市的攤商會隨著流行有所不同,但本研究以目前所觀察的勞工公園夜市為例,然而 隨著時間的流逝,夜市看板的語言景觀會有何改變,也是個值得深入探討其後原因的 議題。 本研究希望透過對於夜市看板的語言景觀分析,使得讀者更了解夜市看板的語言景

38 高郁涵,〈全球與在地的想像──高雄觀光夜市飲食的文化展演〉,頁 82-84。


夜市看板之語言景觀調查—以高雄市勞工公園夜市為例

觀,從中了解夜市看板的語言景觀有何特色。同時也希冀本研究得以拓展高雄市語言景 觀之記載,提供對這片土地或夜市有興趣的人,相關的資料與分析。

131


132

10 卷 | 第 1 期

參考書目/ 一、期刊論文 王弘志、楊景如(2012),〈台南西北鄉村地區夜市顧客的消費動機與休閒體驗〉,《台灣首府大學學報》,3,頁 6380。 何信翰(2015),〈本土語言與商業利益的結合──台中和花蓮的台語看板研究〉,《台灣文學研究》,8,頁 153-187。 何信翰、林麗玉(2016),〈高雄市左營區 kap 林園區 ê 臺語看板使用狀況調查〉,《高雄文獻》,6(1),頁 2461。 尚國文(2018),〈宏觀社會語言學視域下的旅游語言景觀研究〉,《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3,頁 46-55。 洪惟仁(2004),〈世紀初桃園語言社會學調查報告〉,《臺灣語文研究》,2,頁 99-124。 姚耀光(2012),〈新加坡華人熟食招牌名稱的語言學觀察〉,收於羅福騰主編,《新加坡華語應用研究新進展》,頁 59-91。新加坡:新躍大學。 翁翠陽、盧惠敏(2012), 〈遊客對瑞豐夜市之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 《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2(2), 頁 131-145。 翁振益、賴子敬、楊詩敏(2013),〈亞洲觀光夜市目的地意象探討〉,《餐旅暨觀光》,10(2),頁 69-92。 高郁涵(2014),〈全球與在地的想像──高雄觀光夜市飲食的文化展演〉,《高雄文獻》,4(2),頁 64-94。 莊淑姿、曾國豪(2014),〈觀光夜市之建構與再現──以高雄市為例〉,《高雄文獻》,4(3),頁 26-61。 黃建超(2012),〈消費者對高雄市後勁夜市重視度與滿意度比較之研究〉,《休閒運動期刊》,11,頁 27-40。 詹月雲、黃勝雄(2002),〈觀光夜市發展之課題與對策探討──以高雄六合觀光夜市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 (4),頁 62-78。 萬宗綸(2014),〈差異的召喚:從語言地景的棲地隱喻談台北市都市空間的日常觀看〉,《環境與世界》,30,頁 97124。 Bolton, K. (2012), “World Englishes and linguistic landscapes.” World Englishes, 31(1), pp. 30-33. Landry, R. & Bourhis, R. Y. (1997),“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Journal of Language&Social Psychology, 16, pp. 23-49. Phillips, Lynne (2006), “Food and Globalizatio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35, pp.37-57. Magnini, V. P., Miller, T., & Kim, B. (2011),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Foreign-Language Restaurant Signs on Potential Diners.”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35, pp. 24-44.

二、網路資料 Google 地圖,〈勞工夜市〉。資料檢索日期:2019 年 6 月 11 日。 茶の魔手官方網站,資料檢索日期:2019 年 6 月 14 日。網址:https://www.teamagichand.com.tw 。 交 通 部 觀 光 局,〈 觀 光 市 場 調 查 摘 要 〉。 資 料 檢 索 日 期:2019 年 6 月 11 日。 網 址:https://admin.taiwan.net.tw/ FileUploadCategoryListC003340.aspx?appname=FileUploadCategoryListC003340 。



134

10 卷 | 第 1 期

一九三 ○ 年臺灣產業總說 編譯╱自由作家 何聰明

編譯序 本編譯文摘自日本新光社於昭和 6 年(1931)6 月出刊的《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第 十五卷臺灣篇『產業總說』,是記述 1930 年前臺灣各種產業而分由前臺北高等學校(現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三尾良次郎和臺灣總督府交通局工程師,高橋春吉兩位專家 所撰。本編譯文乃直譯與意譯的合體,亦適當調整一些文章和段落。兩位撰文人都是日 本昭和年代初期的學者和工程師,其撰文風格各異,所用的日語文與今日日本人慣用的 語文體略不同。編譯者為使讀者容易理解撰文者所用的日式度量衡,已在相關項目下面 附「頁下註」。另,編者每逢日本年號初次出現,即以(括弧)加註公曆年,然後不再 用同一日本年號而皆以公曆年表示。

氣候與產業(三尾良次郎 撰文) 臺灣的緯度相當於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印度北部、北越、墨西哥、古巴等地, 唯撒哈拉、阿拉伯、墨西哥等地若不是沙漠則半沙漠地帶,所以不能和臺灣的緯度相提 並論,但印度的恆河畔平地、緬甸、古巴的氣溫、雨量等乃和臺灣相似,可以拿來比較。 首先,值得注目的重點是與印度、緬甸等具有古代文化的地區一樣,臺灣和古巴等 新開拓的地區都是以農業為主,但不能以這些地區具有適合農業的土壤和氣候來説明。 我們可以指出,熱帶氣候是臺灣未能發展其他工商業的原因。對於製造工業的發展,熱

投稿日期:2018 年 5 月 28 日 接受日期:2018 年 7 月 10 日


一九三○年臺灣產業總說

帶氣候比起北方的溫帶氣候有許多不利的因素,連帶對於商業;尤其對於國際貿易的發 展有負面的影響。此為臺灣島上的商工業至今尚未能充分發展而仍以農業為主的原因。 昭和 3 年(1928)臺灣的農業生產額占 47%、工業生產額占 43%、林產 4%、礦產 3%、水產 3%,可見仍以農業為重心。第二位的工業生產額,則多得有一點意外,令人 以為臺灣的工業亦相當進步。事實上,工業生產額之中,大部分是砂糖及茶葉的農產加 工品,而一般工業生產額則只占 12%。那些農產加工業是為了出口所需將甘蔗及茶葉做 某種程度的加工而已,所以當然不能說是純粹的工業。 其他工業即必須從各方面取得各種原料,精密加工後製造消費商品,這種複雜工業, 本島迄今幾乎沒有,有的只有像磚塊、水泥、肥料調配等,島內所需而設的竹工,製帽 等手工業製品廠和家庭工業而已,可説近代工業製品的不出五種。

農業是主軸 就氣候而言,本島產業的主軸是農產物與印度、緬甸、古巴等地方很相似。印度、 緬甸的著名農產物有稻米、茶葉、黃麻等,而本島的主要農產物也是稻米。本島北部的 農作物也有茶葉,黃麻,雖不能和印度的產量相比,但到處都有種植。古巴的主要農產 物是砂糖,而在臺灣中南部生產的甘蔗也是僅次於米的主要農產品。如此,本島的大宗 農產物是稻米、砂糖、茶葉等可以說都是北回歸線以南地域的產品。 臺灣的農業以生產適合於其氣候的稻米、茶、砂糖、熱帶水果等為主。稻米和茶葉 在日本北部也有生產,但是砂糖和水果則只能仰賴在臺灣生產。可說,砂糖和水果就是 臺灣農業的特產物。 近年來有說,臺灣的農地開墾已到極限,耕地面積不能再增加,若是每 1 反 1 的收成 若要增加,依照遞減法則已達一定的限度;因此,於明治 35 年(1902)征討土匪告一段 落之後至今,農作物的產量比以前已經增加近八倍是異常,將來不可能再出現,就是說, 臺灣的農業已經來到瓶頸。

1

2

「反」是日本農地面積單位,「1 反」等於 9917.355372 m 。

135


136

10 卷 | 第 1 期

鑑於對岸的中國大陸及南洋各地擁有廣大市場,而那些地方又是原料產地,臺灣可 以從各原料產地進口原料,利用日本的資本和技術加工後出口到中國及南洋各地即符合 臺灣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今日臺灣工業之所以迄未能發達的主要原因是電力的不足, 所以日月潭的水力發電開發若成功即可除去發展工業的瓶頸。

產業的將來 我們應該進一步考慮臺灣的農業在需要特別專心於特殊農業的期間,臺灣和日本的 經濟有互相依賴的關係,是互通有無,有原料者和有產品者須維持互助關係,政治上也 可以維特互相親和的狀態。可是,若有朝一日臺灣成為工業發展的地方,經濟上將成為 與日本本土互相競爭的關係,而恐發生政治上的互相排斥,但這在臺灣的工業和日本的 工業同樣從事複雜工業(重工業)時才會發生。依照臺灣的氣候和其他地理條件看來, 這種情況似乎不可能發生,因為在地球上的熱帶地區如臺灣,從無重工業發展的前例。 以近代工商業為例,熱帶氣候對於經營者的精力和勞動者的勞力都有不少負面的影響。 如此觀來,要在臺灣發展工商業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臺灣的將來仍然應以發展農 業為主。臺灣優於內地各地方的條件乃其氣候所帶來的光和熱,使植物的成長迅速且茂 盛;因此,勉強將臺灣導向工商業是有違背其地理條件的。

農業 天賦的農業 能使臺灣發揮具有特色的農業是其地理緯度的氣候。臺灣本島的夏季長,冬季短, 平地不降雪,降霜的機率也很低,領臺以來只有二次結冰的紀錄。一年的平均氣溫以臺 北的 21.6 度為最低,而以恒春的 24.3 度為最高,其他地方的氣溫都在此兩地之中間。風 力則因地方而異,澎湖、恒春、新竹等地方因風力強,對於農作物的收成影響很大,因此, 不少地方為保護農作物建造防風設備。在夏、秋季節襲擊本島的颱風也使農作物遭受很 大損害。 一年的平均雨量是 2,474 亳米。南部和北部的雨期不同,北部的雨期自 10 月至翌年


一九三○年臺灣產業總說

3 月雨量頗多,尤其,基隆附近的年雨量高達 6,700 毫米。南部的雨期則在 5 月至 9 月之 間,而與北部的連日細雨相比,南部多為短時間的豪爽雷雨。然而中南部因雨量不足, 偶而發生稻田缺水的困境,澎湖島是雨量最缺乏的地方。 由於擁有高山的臺灣山脈縱貫本島南北而中央部分都是山地,看來臺灣的農業耕地 面積雖少,但西部平原的面積寬闊,其耕地面積對總面積的比例卻排名我國所屬各地域 的首位。其百分比如下:

地方

耕地

林地

其他

臺灣

22.4

69.8

7.8

朝鮮

19.7

73.1

7.2

樺太

0.7

80.6

18.7

北海道

9.1

70.7

20.2

內地府縣

17.8

56.1

26.1

昭和 4 年(1929)末,本島耕地面積為 830,010 甲 18 分,稻田和農田的面積幾乎相同, 稻田面積為 406,030 甲 58 分,農田面積為 423,979 甲 60 分。

水田和稻米的收成 水田分為一年收成二次和只收成一 次。收成二次的,第一次謂第一期收成。 在北部的第一期收成大概是在 3 月插秧後 的 7 月;第二期收成則 7 月插秧後的 11 月。 另,因為雨量和農家的經濟情況不同,和 內地的農家一樣只能插秧和收成一次的水 田即稱為單期水田,並分為春季插秧的第 一期作單期水田和在夏季插秧的第二期作

圖 1 引水龍骨車

137


138

10 卷 | 第 1 期

單期水田。雙期收成的水田有 297,697 甲 29 分,第 一期作的單期水田有 15,487 甲 2.9 分,第二期作的 單期水田有 92,845 甲 79 分。由於北部在冬季和春 季雨量多,第一期作的單期水田的插秧都在春季進 行,中部和南部則在夏季雨量多,所以第二期作的 單期水田的插秧都在夏季進行。 以上敘述了農業的自然因素,現在翻過來思考人 的因素。昭和 4 年(1929)本島的農業人口為 2,489,247 人,占本島總人口的五成六。農業人口的分布在北部 的臺北州(包括今之臺北縣市、基隆市、宜蘭縣)特 別少,只占其人口的三成六;然而,愈到中南部各州, 農民人口即愈多,占其人口的六成以上。可知,這是 因為臺北州是工商業的中心,又是經濟的樞紐,由此

圖 2 臺灣農產物分布圖

可以理解,為何臺北州能凌駕以農業為主的其他諸州 廳(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花蓮廳、臺東廳、澎湖廳)的經濟命脈。 1929 年的農業生產總額是 301,701,664 圓,明 治 35 年(1902)的 56,207,228 圓相比,增額甚多。 據傳,本島原住民自古就稻作,然後來自中國 大陸的移民亦盛行稻作。日本領臺翌年的明治 29 年(1896),臺灣已有 150 石 2 左右的年產量,足夠 島內的需求,但稻米的品質粗劣,單位面積的收成 量又少,所以總督府著手改良食米的品質和產量, 經努力研發後,終於大正 11 年(1922)前後在臺 灣成功生產和內地的米種相同的蓬萊米。之後,味 道和內地米相同的蓬萊米成為臺灣出口貨物的大 宗。之外,一向享有好評的臺灣糯米也參加出口行

2

圖 3 稻米的收成

「石」是體積 / 容積單位:1 石= 10 斗≒ 180.390684 公升≒ 150 公斤。


一九三○年臺灣產業總說

列。米的總生產金額約為一億三千萬圓,是本島農作物的大宗,其一半供應島內消費, 其餘即出口至內地。1929 年出口至內地的數量高達到 223 萬石,當第一期收成的臺灣米 出口至日本,正值內地米因收成前米價升高,臺灣米調節內地米價有功而大受歡迎。 1929 年在各州廳的稻米年生產總量和總金額如下:

州/廳

數量

金額

臺北州

1,207,441 石

24,545,328 圓

新竹州

1,316,206 石

26,852,692 圓

臺中州

1,771,408 石

35,460,740 圓

臺南州

1,039,943 石

19,783,338 圓

高雄州

969,842 石

17,977,802 圓

臺東廳

63,517 石

1,160,353 圓

花蓮港廳

112,405 石

2,089,937 圓

總計

6,480,762 石

127,870,190 圓

甘蔗 本島種植甘蔗的歷史相當長久。於第 17 世紀荷蘭人統治時代,甘蔗是重要的出口 產品;其後,鄭氏時代和清朝時代也都是重要產物。領臺(日本統治臺灣)當初,甘 蔗的耕地面積只有一萬六千甲至三萬甲,都局限於濁水溪以南的農地,而 1 甲地的產 量約在四萬斤左右。領臺後因政府對於甘蔗的耕作及生產砂糖有保護和獎勵辦法,且 經製糖公司和蔗農的努力,甘蔗耕地的面積急增,甚至於擴及全島的農耕地和稻田。 到了大正 6、7 年(1917、1918)其耕地面積超過了 15 萬甲。然後,因經濟界的變動 和其他農作物如稻米,尤其是蓬萊米稻作量的增加,甘蔗的耕地面積已有減少的傾向。 今天甘蔗的耕地約保持十萬甲,但每甲收穫量卻年年增加,到了 1928、1929 年每甲的 收穫量已突破 10 萬斤,且有持續增加的趨勢。臺灣的甘蔗耕地面積已由平面擴大期進

139


140

10 卷 | 第 1 期

入立體增大期。雖然經臺灣當局和甘蔗從業者的努力 而有如此的成長,但還遠不及世界最大砂糖生產王國 古巴和爪哇兩島的產量。在爪哇島每甲出產 21 萬斤, 約有臺灣在大正 6、7 年的收穫量 107,000 斤的兩倍。 回觀大正 9 年(1920)臺灣的甘蔗 1 甲地的收穫量僅 有四萬斤,是爪哇產量的四分之一,現在已增加到爪 哇的二分之一的產量。

甘薯和花生米 甘薯是傳統的農產品。領臺後經品種的改良和耕 作方法的改進,其農作面積和每一甲的收穫量都有增

圖 4 裁甘蔗的女孩

加。當初每一甲的收成只有一萬斤左右,現在則已達一 萬五千斤以上。明治 33 年(1900)甘薯的農作面積有 4 萬甲,而產量不過是三億四千萬 斤,但近年來其農作面積已達 127,000 甲,產量也已達二十億斤。與其他農產品相比, 甘薯的耕地面積居於第二位,第一位是稻田。甘薯的生產價格 2,275 萬圓,而居於稻米 和甘蔗後的第三位。甘薯的耕地雖普及全島,但以臺南州的產量最多,占總產量的四成 五,臺中和高雄等州的產量次之。甘薯可以生吃,南部農民還把甘薯曬乾後,切成箴形 貯藏,也可當燒酎的原料,出口至內地的關西地方。切成箴形的乾甘薯稱之「番薯簽」, 1928 年的出口量突破二億萬斤。 花生米和芝麻自古是製油用的農作物,但領臺後芝麻的生產不振,相反地,花生米 因需求範圍增大而得以擴大生產,最近的產量已達 47 萬石,是領臺初期的四倍。

麻類和茶 本島的纖維植物有苧麻、黃麻、瓊麻、鳳梨、香蕉等,但以苧麻、黃麻為主。苧麻 是原住民和大陸移民早就耕作的植物;後來,平地的耕地被逼轉耕更有利益的農作物, 如今苧麻的種植已轉至山坡地,最近的產量是二百萬斤,總價額約六十萬圓,新竹州的 南部和宜蘭是出產地。二百萬斤中供應本島紡織業的數量是約四十五萬斤,約有一百萬


一九三○年臺灣產業總說

斤則以戎克船出口至對岸的廈門,供應泉州和福州等地的手工業者。中國的長江流域是 著名的苧麻產地,但廈門等地則從臺灣進口比較方便,剩餘的約四十八萬斤出口至內地, 其價格在 15 萬圓左右,難與中國苧麻競爭。黃麻性質上適於沃田而不適於乾燥的田地, 且需要多量肥料之外,還受到印度出產的黃麻的影響,故甚少出口,只能限於島上使用。 黃麻雖在全島都有生產,但最適合於中、南部生產。 臺灣的茶葉產地是在臺中州以北,尤以臺北、新竹二州為主要產地。領臺當初茶農 誤信施肥會妨礙茶的風味,而不施肥的結果使茶田荒廢,導致產量劇減。近年來茶農已 改變想法後充分施肥,耕作方法也改進,但 1 甲地的產量則只有內地的十分之一。1928 年的茶田面積是 47,000 甲,粗茶的產量有 1,834 萬斤。

水果和蔬菜 臺灣的氣候有異於日本,可以生產熱帶水果供應日本,這是臺灣對內地的特殊貢獻。 水果有多種,例如:香蕉、鳳梨、柑橘等三種。本島上到處都有種植香蕉,連臺北地方 的人家庭園亦可以看到帶有多串香蕉的香蕉樹。臺中州的香蕉產量達全島的七成,高雄、 臺南兩州次之。香蕉的輸出量次於米和砂糖,1928 年的輸出量達 1 億 7 千萬斤,總價 1,300 萬圓,種植面積有 1 萬 5 千甲,總產量 2 億 3 千萬斤。 鳳梨的主要產地是高雄和臺中,是最有將來性的水果,可種在不適於種其他植 物的斜坡地,且能以鳳梨罐頭出口。1928 年的種植面積有 3 千甲,收成量有 36,005 個。柑橘類有小型的椪柑、桶柑等,也有大型的文旦、斗柚(柚仔)等,都比內地 產的酸味少,甜味多。極受內地人喜歡的椪柑在臺中及以北生產,文旦、斗柚等雖 在全島都有生產,但以臺南州為主。1928 年的種植面積是 2,500 甲,收穫總量達 3 千萬斤。 因為溫度變化少,蔬菜的種植期間頗長,有些蔬菜不管季節全年都可以種植,例如: 西瓜在南部的高雄州從 10 月中旬至翌年 2 月為收成期,在臺南州則自 1 月至 4 月為收成 期,在臺中州則自 4 月至 7 月為收成期,在臺北、新竹兩州則自 6 月至 8 月左右為收成期; 可說,本島沒有收成西瓜的期間只有 9 至 10 月中旬的一個月半而已。其他如咖啡,目前 在花蓮港廳試種中,據報成績還不錯,但尚未脫離存疑期。

141


142

10 卷 | 第 1 期

豬和牛 臺灣的畜產主要是豬、水牛及其他 牛隻及家禽,另有飼養馬、羊和山羊等, 但數量很少。豬肉是島民不可或缺的食 用肉,而且自古以來把豬肉當多種祭品, 故需要量很大。不只是農家不少從事工 商業的人也有不少人養豬。全島有 154 萬隻,即每 1,000 人就擁有 385 隻豬,緊 隨著丹麥的 765 隻,加拿大的 503 隻,

圖 5 養豬農家

美國的 484 隻之後,但超越德國的 258 隻。其年產額超過 1 千萬元,居於米和甘蔗後的 第三位。 1929 年臺灣的牛隻共有 389,000 隻,其中水牛有 296,000 隻,黃牛有 86,000 隻,其 他還有印度牛、洋牛、雜種牛等 7,000 多隻。水牛是熱帶特有的家畜,占牛隻總數的三 分之二以上,是本島工作家畜的主力,其體質強健笨重,合乎飼養管理,適合水田的耕 作,但其肉質不良,不適食用。黃牛的體力雖不及水牛,但動作遠比水牛敏捷,除可利 用於農田工作之外,還可以利用於拖車及其他搬運工作。黃牛的肉質優於水牛,在臺灣 食用的牛肉大概都是黃牛肉。 牛隻的數量南部多於北部,東部多於南部。牛隻的數量在 1929 年約三萬五千隻,其 生育率只有百分之九,遠低於內地的百分之十四及朝鮮的百分之二十三。這是因為大部 分來自福建的本島人不喜歡食用牛肉,因而可供食用的小牛被宰的機會少,致使未以人 為調節牛隻的新陳。

家禽類 本島的家禽類有雞、鴨、鵝、火雞等,但主要是雞和鴨。自從領臺,雞的數量逐漸 增加,到了 1929 年已有 475,000 隻,本島人每人即可分到一隻雞。鴨有產蛋用和食肉用, 產蛋用的鴨每隻年產可達 170 個左右,所以本島人使用鴨蛋者多於雞蛋。肉用的鴨早熟 又早肥,四個月左右即成熟。專業的養鴨人通常養數百隻的鴨,鴨的數目在 1929 年就有 一百一十萬隻左右。


一九三○年臺灣產業總說

由於開始不久,養蠶不太受歡迎。傳聞,劉銘傳於日本領臺前即開始獎勵,但實際上 是在領臺後的明治 40 年代(1907 年代)以後才開始養蠶。其後,養蠶業逐漸普及和發展, 到了大正 2 年(1913)生產二百多石,1922 年的產量有 1,000 石,1928 年即已達 2,500 石。

林業和水產業 林業概說 本島受惠於高溫和雨量,森林的成長快速且茂盛,又因地形垂直而富於枝節,並且 因臺灣山脈擁有很多高峰,樹種複雜,具有自寒帶林至熱帶林的一連串森林。其中最可 以利用的森林是位於 1,500 至 2,000 米高山的針葉樹林,可是在 1,500 米以下生長的闊葉 樹林即很少被利用。 森林有三大原因使其荒廢:第一是河川的氾濫,本島的河川因急流且水量多,在洪 水時期就會發生其他地域遇不到的災害。第二是本島人為了要在山坡地種植香蕉、鳳梨、 番薯、茶葉等而逐漸向山上開墾,並濫伐森林,致使山坡地的土砂容易崩潰或走山。第 三是因原住民的作農方法是在針葉樹林和闊葉樹林交接的半山腰地帶放火燒森林後,取 得新的農耕地。之外,有時他們也為狩獵,火燒山林。頭痛的是住在山林中的原住民有 十三萬人之多。 對於以上三大原因總督府正在嚴格管理林野,設置保安林區致力實行官方和民間的 造林,亦啟動治水工程等,想盡辨法維持和開發豐富的森林資源。本島使用的木材大部 分由官營機構從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等三大森林山區生產,而三大森林山區就是本 島出產木材的中心。

三大森林 阿里山位於臺南州的北回歸線下方,在海拔 1,800 米以下有暖帶林,以上的溫帶林 内有少量紅檜木,到 2,000 米附近就是紅檜木和扁柏的純森林,2,400 米附近就有鐵杉。 木材中最有價值的是紅檜木和扁柏。紅檜木是本島特有的樹木,帶有淡棕色,木質輕又 有一種香味。扁柏的木質精緻,帶有淡紅黃白色,也有香味,與內地產的檜木品質不分 上下,都耐蟻害,都長得高大,適用於建造神社、佛寺及其他大型建築,因而阿里山木

143


144

10 卷 | 第 1 期

圖 6 阿里山鐵路的木橋

圖 7 羅東貯木場

材享有高名氣。木材是使用架空式鐵索集材機分批搬運,集中至阿里山鐵道的旁邊,然 後,搬上貨車運至貯木場。貯木場內有嘉義製材工廠,可動用電力大量製造木材。 八仙山位於臺中州豐原街沿著大甲溪上游約 5 公里處,其貯木場是在豐原街。太平 山位於暢流臺北州宜蘭平原的宜蘭濁水溪上游,其面積和森林區之大有阿里山的數倍, 其貯木場在羅東街,而自羅東街到森林伐木區之間可利用 22 哩多的鐵路搬運木材。以上 主要三個山區的面積、針葉和闊葉樹的存量、製材及出貨量和金額如下: 阿里山:面 積:12,233 町 3 存積量:針葉樹 10,608,000 石;闊葉樹 11,242,000 石 製材量:伐木量 177,423 石;搬出量 48,640 石 銷售量:材積 125,915 石;價格 1,625,625 圓 八仙山:面 積:16,555 町 存積量:針葉樹 4,476 石;闊葉樹 5,764 石 製材量:伐木量 89,445 石;搬出量 53,433 石 銷售量:53,098 石;價格 499,322 圓

3

2

1 町等於 3 千坪,9,900m 。


一九三○年臺灣產業總說

太平山:面 積:55,597 町 存積量:針葉樹 21,336 石;闊葉樹 28,404 石 製材量:伐木量 156,395 石;出貨量 122,931 石 銷售量:131,365 石;價格 1,245,125 圓

水產業和養殖業 本島四周的海魚類頗多,北部海洋有鰹魚、鮪魚、蓮子鯛、旗魚、珊瑚;東部海洋 則有鰹魚、鮪魚、飛魚;西部海洋有鰡魚、鰆魚、鰤魚;南部海洋則有旗魚、鮪魚、鰹魚、 黃花魚、鯛魚、鯨魚等。其中最重要的漁獲是南北海洋皆有的鰹魚、鮪魚、旗魚及中國 東海的蓮子鯛。日本領臺以前臺灣即擁有如此豐富的海產資源,但本島住民卻注重養殖 業,而未想利用豐富的海產資源,因而迄明治 43 年(1910)左右為止,養殖業的收獲量 超過海產收獲量。然後,隨著水產事業的設備和海上漁業急速發展,1928 年的漁獲量金 額已經達到 1,300 萬圓。 本島漁業的中心是基隆和高雄兩港。靠引擎漁船的漁業大都集中在這兩港,而基隆 港的漁船在數量上領先高雄港。之外,蘇澳因最近完成漁港的建設而成為東海岸的漁業 中心;另在新竹州和臺南州,引擎漁船漁業也在逐漸發展中。南北的漁業因氣候有異, 漁獲季亦有異,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的東北季節風時期,北部的基隆附近海域漁業不振, 但南部高雄附近的漁業卻是旺期;反之,4 月至 9 月之間的夏季,因西南季節風強勁, 基隆海域的漁業旺盛,高雄海域則不振。以本島為基地的引擎漁船有 678 艘,木造漁船 有 4,300 艘,竹筏有 6,526 艘,專業從業人數有 7 萬人,兼業者有 120,600 人,他們使用 的漁網共有 19,000 張。 除海上漁業之外,也有河川湖沼的漁業,但其數量和金額即不足為道。本島人從中 國引進來的魚類養殖業仍比尚屬幼稚的海上漁業非常發達。魚類養殖業分為海水和淡水 兩種。海水養殖業者在靠近海邊開設魚塭,養殖虱目魚、鰡魚(另稱烏魚)、蝦等;淡 水養殖業者則養殖草魚、鰱魚、鯁魚、鯉魚、甲魚等。虱目魚的幼苗取自春季沿著西部 海岸北上的魚群;草魚、鰱魚、鯁魚的幼魚則從對岸的中國汕頭進口。此外,西部海岸 的淺海地區盛行牡蠣的養殖。養殖業的年產額是虱目魚 200 萬圓,淡水魚 70 萬圓,牡蠣 45 萬圓。

145


146

10 卷 | 第 1 期

水產加工業和製鹽業 水產加工業的年產金額雖有 270 萬圓,但以鰹節(乾柴魚塊) 為 大 宗。1910 年 臺 灣 從 日 本 的 土佐縣和靜岡縣引進製造鰹節技 術以來,以基隆為中心製造的鰹 節,以「臺灣節」的名稱廣受歡 迎。另有南部海岸漁獲的鰡魚卵 (烏魚子),年產金額雖不過 13 萬圓左右,但近年來已成為臺灣

圖 8 柴魚的製造

的名產,而多以贈送品的名義向內地輸出。 由於製鹽須靠陽光,所以要在西部沿海地帶製造。製鹽的方法是在海濱建造堤防, 並使用大小二種的蒸發池,靠太陽光得到母液後,將母液送進結晶池,使它成為結晶體。 結晶體雖因太大且會有泥土混入的缺點,但把它粉碎洗滌後即可成為良質的鹽。鹽的產 量雖因氣候而異,1928 年的陽光製鹽量為 2 億 4 百萬斤,靠火力的製鹽量則有 2 千萬斤。 由於鹽是專賣品的一種,必須經臺灣總督府銷售。出口給內地的鹽尚需預先與內地的專 賣局協商出口量,其數量每年超過 1 億斤。

工業與商業 工業的現狀 臺灣的工業大部分是單純的農產品加工業,而製造直接消費材的複雜工業則除特殊 的產品以外,尚未發展。製糖業是各種工業中最先進,而且規模最大。由於製糖原料的 甘蔗容易腐敗,又重又占空間之故,不如其他工業可以在都市附近集中各種生產設備, 因而只好在種植甘蔗的農場內建造製糖工廠。看來這種情形對於製糖工業頗為不便,但 對於臺灣的地方文化,尤其是對於地方交通的方便有正面的影響。由於製糖公司有私設 的鐵路長達一千數百哩,不只專用於製糖有關的事業,也對地方民眾的交通極有貢獻。 製糖工廠為獲得原料,與甘蔗產地維持適當的近距離乃有其必要。為使原料和生產更為


一九三○年臺灣產業總說

合理化,從明治 38 年(1905)以後總督府確定採取原料區域制度,即嚴格規定各區域的 蔗農必須將其生產的甘蔗出售給其區域內的製糖工廠。

製糖業 臺灣的製糖業使用進步的新式工廠生產。舊式的糖廠尚有 98 個,其中已改為新式的 有 9 個。舊式糖廠都是為應付山間僻地所需而留下來的,但就本島整體製糖業的生產量 而言,其數目不足為道。擁有新式工廠的製糖公司有下列 11 家,營運中的工廠則有 48 個: 臺灣製糖公司,工廠數:13

新興製糖公司,工廠數:1

明治製糖公司,工廠數:7

大日本製糖公司,工廠數:6

鹽水製糖公司,工廠數:6

新高製糖公司,工廠數:3

昭和製糖公司,工廠數:3

帝國製糖公司,工廠數:5

臺東製糖公司,工廠數:2

新竹製糖公司,工廠數:1

沙轆製糖公司,工廠數:1

以上合計 11 家公司,48 所工廠

公司資本總額為 2 億 5 千萬圓,實繳資本額是 1 億 6 千萬圓,堪稱是本島現有大產 業的首位,即使排進日本的整體事業中亦僅次於電力和紡織的大企業。各個製糖工廠的 甘蔗壓榨能力合計達 44,000 頓,糖的產量超過 1,350,000 擔 4 在全世界蔗糖產業中位居第 五,也供應全日本約達九成的砂糖 消費量。 近年 來 本 島 的 製 糖 工 業 已 經 長 足 進 步, 不 但 能 製 造 粗 糖, 亦 從 甘 蔗 汁 直 接 製 造 白 糖, 即 在 甘 蔗 的 耕 地 上 直 接 製 造 白 糖, 也 利 用 製 糖 時 產 生 的 副 產 品「 糖 蜜 」 製造酒精,亦利用搾乾的「蔗渣」 製 造 紙 張 及 其 他 用 途 等, 逐 漸 進 行經營的合理化。

4

1 擔 =100 斤 =60 公斤。

圖 9 甘蔗壓搾機

147


148

10 卷 | 第 1 期

製糖公司所屬的酒精工廠有 13,專賣局所屬的酒精工廠有 2,另有 16 個工廠在使用 2 億斤左右的糖蜜製造 18.8 萬石的酒精,然後出口至內地及中國南部,也將此原料出口 給朝鮮供其製造燒酎。蔗渣的其他利用亦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少量用於製造紙板的原料, 大部分蔗渣則用於製糖工廠的替代燃料。 生產一袋砂糖的費用在 8 圓左右,遠比爪哇島的 4.5 毛為高,所以本島的糖業仍需 依賴高額關稅的保護才能維持生存。這是因為製糖原料的甘蔗之成本偏高的關係,使用 原料量對製糖量的比率是爪哇的 11.82%,臺灣是 12.76%,事實上相差無幾。因此,本 島製糖業的將來並不悲觀,只要生產甘蔗的技術大為進步,將來必有可以不靠高關稅保 護的日子來臨。

製茶業及其他 明治 2 年(1869)英國人托度第一次從臺灣輸出 21 萬斤烏龍茶到美國。從此,臺灣 增加生產烏龍茶,到了日本領臺初期即已能出口一千萬斤左右的烏龍茶。出口茶葉的中 心地是臺北市大稻埕,主要產地是臺中州以北的新竹和臺北兩州。 茶葉在原產地初步加工,運至臺北市再加工包裝後出口。本島出產的茶有烏龍茶和 包種茶兩種,前者主要輸出美國,後者則加梔子、茉莉、秀英等花香後,主要輸出中國 和南洋等地。昭和 3 年(1928)的烏龍茶產量是 796 萬斤,包種茶是 740 萬斤,紅茶是 6 萬斤,綠茶是 3 萬斤,合計 1,560 萬斤,總金額達 1,040 萬圓。 罐頭業以鳳梨罐頭為主,是 比較新興的食品工業。自從引進 夏威夷種和婆羅洲種的的鳳梨以 後產品聲譽提高,已使 1928 年的 罐頭生產量達到 1,300 萬個,金額 即達 280 萬圓。除上述各種工業 之外,昭和 3 年度的各種工業生 產金額如下:

圖 10 紅酒的裝瓶作業


一九三○年臺灣產業總說

機械器具工業:6,445,408 圓 特殊工業:2,386,366 圓 化學工業:29,164,819 圓 食品工業:13,407,708 圓 紡織工業:4,012,768 圓 其他工業:23,371,625 圓 合計:78,788,694 圓 上述工業項目中,阿片、食鹽、樟腦、煙草、啤酒的酒類已列為總督府的專賣事業, 而為製造樟腦、煙草和酒各地都設有專賣局的工廠。

商業貿易 本島的氣候特殊因而有不少特殊產物。為了維持島民的生計,砂糖、茶、水果等產 物必須出口到其他地方。由於本島能生產多種適合出口的產物,所以本島的對外貿易旺 盛,即便是日本領臺以前,本島內的商人和外國商人的商業活動都相當緊密。領臺後, 順著島內各種商業的發展,對外貿易也更為活躍。1929 年,本島對外進出口和國內移出 移進物資的總金額已超過 4 億 7 千萬圓。對外出口產品是茶、煤炭、樟腦、水產物、砂 糖等;進口則包括豆粕、木材、黃麻袋、燈油、蓆子、阿片、雪茄煙等;對國內輸出品 則以砂糖、米、香蕉、酒精、帽子、 樟腦油、樟腦、番薯簽、木材等 為主;從國內輸入品則以紡織品、 乾鹹魚、木材、肥料、紙張、清酒、 小麥粉、精糖、醬油、魷魚干、 罐頭食品、啤酒等為主。 本島的特殊貿易形態是內地 和中國南部之間的中繼貿易。這 種貿易形態使本島和內地之間的 交通和貿易繁忙,並使海上運費

圖 11 出口香蕉的裝載

149


150

10 卷 | 第 1 期

減低。對外貿易的發展是基於本島商人向來已與中國南部的商人有往來的有利條件,而 在中國北部動亂不已之時期,日本與上海之間的貿易大受影響,那時以臺灣為轉運中心 的中繼貿易已有增加的傾向。主要貿易商品包括乾鹹魚、魷魚干、干貝、火柴、綿織品 及其他。中繼貿易的輸出總額在昭和元年(1926)高達 2,700 萬圓,但於 1929 年則已減 少至 1,400 萬圓左右。本島的商業總人口約有 306,000 多人,居總人口的 8.4%,比起內 地的 13%少得多。這是因為本島是依靠純農業而立的地方。

礦業(高橋春吉 撰文) 有將來性的礦業 在臺灣發現的礦物已有 69 種,其中依照臺灣礦業規則已經設定礦業權的礦物有 13 種。1930 年底本島總共有 674 個礦區,總面積有 184,890,500 坪,其中煤炭礦區的數目 及面積最大,占八成,然後以石油、金銅礦、金礦、砂金、銅礦為次序。金屬礦區限於 本島北端和東部海岸地區,煤炭礦區分布於北部和中部,石油礦區則幾乎分布於全島, 尤其中南部有出產石油的預兆。 領臺前清國只要求臺灣提供砂金、煤炭、硫磺等三種礦物。煤炭和硫磺的開掘始於 1626 年西班牙占據本島北部的時期;然後,於 1642 年荷蘭人占據本島北部的時期才逐 漸積極採掘,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大行開採。

臺灣的砂金 砂金的開採始於 1891 年夏天,清治時期於架設七堵鐵橋之際,工人偶然從河中的砂 石中發現砂金粒。同年 9 月即有數千採砂金的礦夫集聚於八堵溪口開始在河床競爭採掘 砂金,呈現突如其來的採金熱潮。明治 32 年(1899)6 月本島第一次發表礦業統計,礦 物種類有砂金、煤炭、硫磺三種,但是礦產總額僅值 111,835 圓。 現在可採取砂金的地方有臺北州的基隆河流域,金瓜石和瑞芳兩礦區內的溪流和花


一九三○年臺灣產業總說

蓮港廳的立霧溪附近。立霧溪口附近的砂金只能靠暴風或洪水等自然破壞力和淘汰力才能 採取。今日可以做洗取砂金作業的地方只有基隆河流域的砂金地,而所謂砂金地是指,從 基隆河和大被抗溪合流的地點起,沿著基隆河到下流的汐止附近長達 28 公里的河邊區間。

煤炭工業 西班牙人自占據本島基隆和淡水即著手採掘煤炭,荷蘭人取代後快速採掘,直到我 國領臺,更加快速採掘。唯當煤炭業達到空前盛況之際,受到世界大戰後的經濟經變動 和中國大陸的內亂所引起的銀價暴落,導致本島的煤炭出口運輸系統遭受莫大影響,而 不得不減少煤炭產量。1928 年秋季開始煤炭市場轉為不景氣,直到 1929 年煤炭價仍不 能挽回頹勢,遂使其年初煤炭的存庫量節節上升,煤價則節節下落,呈顯近年來稀有的 不景氣。 煤炭的產量以臺北和新竹兩州最多。可說,本島的煤炭產量是由一個島內跨州的煤 炭礦區所包辨也不為過。此煤炭礦區叫做「北部煤田」,長度有 120 公里,寬度有 32 公 里,最窄的寬度也有 8 公里,可能是第三系岩層存在的地域。此外,臺中州的集集大山 附近和臺南州的阿里山附近也有個別的煤田。 現在本島內的煤炭使用最多的單位是工廠及鐵路火車之外,使用於船隻和作焦炭的 原料等每年所需煤炭的金額是 120 萬圓左右。煤炭的用途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例如: 因甘蔗增產而需要製糖用的煤炭,為提升家庭生活所用的煤炭,為內地和臺灣間的大型 船隻航海所用的煤炭以及因本國籍和外國籍船隻停靠本島海港增多而需求補給煤炭等, 可以預測爾後在臺灣使用的煤炭量必將繼續增加。 煤炭的出口年量通常是 40 萬噸左右,自從大正 8 年(1919)至大正 14 年(1925) 為止,煤炭的出口量占本島出口貨物的第一和第二位,其金額接近一千萬圓。煤炭出口 量最高的年分為 1925 年,超過 80 萬噸。出口的目的地是中國南部和南洋地區,唯近年 來中國排斥日本貨,銀價亦降低,所以對中國的煤炭出口極為不振,以 1929 年為例,全 體出口量減至 352,000 多噸,相差很大。

151


152

10 卷 | 第 1 期

石油工業 本島的石油是約在八十年前由 苗栗地方的蕃語通事邱苟所發現。 然後,從私人經營移轉官營,官方 聘用兩位美國技師來臺。他們二位 使用帶來的美式機械在後瓏溪旁鑿 油井,但不久他們回美國之後,清 國官吏和其僱用的原住民也都留下

圖 12 出磺坑的油井

機械離開該地。那一套機械在該地被放置多年,插著鐵管的那一口舊油井到現在仍然留 在那裡。 領臺後到明治 30 年(1897),總督府以此舊油井遺跡為中心,設定礦區,並於明 治 37 年(1904)成立臺灣石油株式會社(股份有限公司)之後,將其經營權移轉給南北 石油會社,又於明治 41 年(1908)年 10 月移轉給寶田石油株式會社,然後於大正 10 年 (1921)被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合併迄今。現在這家石油公司已經開了 70 個油井,其中正 在進行採油的有 34 個。通常油井的壽命長,本島的礦業有賴於石油工業爾後的發展。 臺灣的油田幾乎占全島面積的過半,北自臺北州煤田地域,經新竹州、臺中州、臺 南州至高雄州恆春郡等本島西半部,及臺東、花蓮港兩廳的東部海岸山脈等地,分布廣 闊。其中新竹州苗栗郡的出磺坑、竹南郡的錦水、臺南州新營郡的六重溪、新化郡的竹 頭崎、高雄州旗山郡的甲仙、多山郡的千秋寮等是主要的油田。近年來受到重視的油田 有新竹州東郡的員嶋子、寶山、大湖郡的楊梅桃、臺南州新營郡的手肉崎、新化郡的九 屬林等之外,尚有許多地方有利於埋藏石油的地質構造。這些地方的地質屬於新第三紀 阿里山層,主要以砂岩和頁岩或兩者互疊而成;約有 40 條的石油脈中有不少是 8 公里至 12 公里的長度,其中出礦坑石油脈的延伸長度更達 28 公里。天然瓦斯可說是石油田的 地面表記,已在油田地區到處被發現,因為瓦斯的噴出量多,所以近年來日本石油株式 會社等公司似乎正在計劃創立可以利用瓦斯的石油瓦斯公司。


一九三○年臺灣產業總說

出磺坑和錦水 本島現在的產油地只有出磺坑和錦水兩地,前者有探油井 34 所。自從大正 14 年 (1925)第 36 六號油井成功產油後,產油量忽然增加,促使內地礦業界重視臺灣的油田。 日本石油公司也修正過去只集中於內地經營的方針,計畫擴展臺灣的礦業,並努力改善 經營的結果,逐漸成功開發優良油井,現已生產不少原油。另,大正 12 年(1923)以來, 錦水礦場於新開鑿油井之際,噴出大量瓦斯而被認為其地下有豐富的石油層,故特地招 聘兩名外國鑿油技師,以 2,500 米作為預定掘鑿深度,目前已掘鑿至 1,034 米的深度,且 發現各油井噴出的瓦斯中,每 1,000 立方英呎中含有 7 合(0.18 公升)左右的揮發油;因此, 從 1925 年以來亦採取揮發油。 由於昭和 5 年(1930)增設揮發油的採取設備,生產效果頗佳,所以新舊兩種設備 的生產量合併,現在每日可採取 9 萬公升的揮發油。據聞,為了從噴出來的瓦斯採取更 多揮發油,公司已向美國訂購工廠設備,預定於昭和 11 年(1936)年 6 月左右即可蓋完 新工廠。一旦新工廠開始生產,揮發油的日產量可望達一千石以上。 磺出坑的原油經玻美比重計(Baume’s Hydrometer)測試的結果是 38 度至 40 度的 良質石油,其揮發油及固體石蠟油的含量之多是內地產品所遠不及的;尤其,固體石蠟 油的含量比起內地產品確實多得驚人,品質和爪哇和婆羅洲出產的原油很類似,其餾出 比率是揮發油 30%、燈油 50%、發動機油 10%、停火窯殘量 8%、減少量 2%。 雖然本島的石油顯然分布在本 島各地,但實際採油的地方只有新竹 州的出磺坑;因此,政府自明治 42 年(1909)開始為獎勵試掘新油田, 對具有相當設備而已著手試掘者提 供部分試掘補助費。唯於大正 14 年 (1925)有一段時期因預算短缺而 中止補助,一直到昭和 5 年(1930) 再為獎勵既有業者而編列 10 萬圓預

圖 13 硫磺礦山全景

153


154

10 卷 | 第 1 期

算,同時政府亦為提升和發展石油事業,正在致力開發新油田。 順便一提,自從明治 42 年(1909)度至大正 13 年(1924)底為止,政府所撥出的 補助金總額為 495,200 圓,但接受補助金的試掘井卻只有 17 個。今後,臺灣礦業的發展 應由石油礦業的發展為代表。



156

10 卷 | 第 1 期

高雄市二二八史蹟探查 1 撰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蔡博任 義守大學兼任講師 杜正宇

壹、前言 二二八事件從臺北爆發後迅速蔓延至臺灣各個縣市,而高雄地區在高雄要塞司令彭 孟緝的命令下,即於 1947 年 3 月 6 日成為全臺最早的軍事鎮壓之地。高雄二二八的緣由 與歷程,在許多先進與前輩的調查、研究下,已逐漸撥雲見日,讓後輩能在此基礎上, 接續探討高雄二二八的歷史真相、公義。 2017 年 12 月 5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還原二二八事件歷史 真相乃落實轉型正義的重要事務。本研究的目標在於澄清真相與探究歷史,在轉型正義 的基礎下,彰顯公平正義,讓臺灣社會得以撫平歷史傷痕,達到真正的和解與團結。 二二八事件發生於 1947 年 2 月 28 日,大約 3 月 3 日上午,自臺北南下的群眾經臺 南分乘卡車進入高雄市區後,即揭開了高雄二二八的序幕。高雄火車站為群眾聚集及政 府派兵扼守的要地,臨近車站的高雄第一中學學生與他校聚集的學生則組成團體,要求 憲兵退出車站,但造成衝突,釀成不幸。4 日,高雄市長黃仲圖與各界代表於高雄市府(今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討論解決衝突的方案,並前往壽山的軍方要塞,與彭孟緝談判。 雙方雖有軍隊撤回營區、市府維持治安的協議,但市府對面的高雄憲兵分隊部(今高雄 市二二八和平公園之立體停車場一帶),卻仍傳來槍響,激化了衝突。 5 日,要塞司令部認為若群眾聚集壽山下,有可能闖入軍區,於是向山腳一帶掃射, 並封鎖鼓山一路,此舉造成台灣電力公司高雄辦事處駱好清組長中彈身亡。道路封鎖亦

本文初稿為執行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之「二二八事件遺址清查委託研究計畫──第二區」撰寫之文稿,初稿未 加註,僅作為遺址解說文字。後經歷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之「高雄市不義遺址基礎調查研究」,內文引注、改寫,增刪遺 址地點、並增列附錄。得以成文,感謝許雪姬、賴澤涵、黃秀政、鄭梓、蘇瑤崇教授之勘誤與指正,以及高雄市立歷史博 物館、《高雄文獻》匿名審查委員之寶貴意見。 投稿日期:2019 年 8 月 16 日 接受日期:2019 年 10 月 2 日


高雄市二二八史蹟探查

使台電員工缺糧、孤立無援。6 日,台電辦事處主任李佛續赴市府陳情,並隨市長黃仲 圖等和平代表前往壽山協商,軍方卻以攜帶槍械、意圖暗殺罪名拘留眾人,加上彭孟緝 認為高雄市府與憲兵分隊部已遭暴徒包圍、佔領,因而下令鎮壓。部隊兵分三路,沿街 掃射,釀成市府、鹽埕埔壽星戲院(今為全聯社)、高雄火車站與一中等地的悲劇。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關押犯人的臺灣第三監獄第二分監(後更名為高雄監獄,現址 為七賢路近和平路的中華電信客服中心),因分監長傅秉衡擅離職守,呂見發、呂見利 兩兄弟接手管理,事後卻因囚犯逃亡而被入罪,公開處決。高雄煉油廠則是廠內員工自 組義勇隊維持秩序,卻被認為持械危及治安而遭清算。左營舊城派出所於事發之初被群 眾包圍,意圖奪取槍枝。員警蘇進長警槍被奪走,日後竟被牽連而遭槍決。岡山教會的 蕭朝金牧師當時身兼三青團岡山負責人,除了收容因火車停駛滯留於岡山的民眾,也設 法安撫聚集於當地的青年,事後遭處決。 歷史研究不僅有時間序列,也包括空間思維。若能結合時間與空間進行探究,相信 更有益於高雄二二八之研究。本文即對高雄二二八相關史蹟進行探查。地點包括高雄火 車站、原高雄市政府、高雄要塞司令部、原高雄憲兵分隊部、高雄第一中學、台灣電力 公司高雄辦事處、原壽星戲院、原臺灣第三監獄第二分監、左營舊城派出所、高雄煉油 廠、岡山教會等。 參考文獻主要為許雪姬教授、方惠芳女士訪問,《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記錄 (上、中、下)》、1 許雪姬教授編纂,《續修高雄市志 卷八 社會志 二二八事件篇》、2 許雪姬教授撰述之《愛、希望與和平︰二二八事件在高雄》,3 以及許雪姬教授訪談之〈邱 豐美女士訪問記錄〉等;4 期刊論文則有許雪姬,〈二二八事件時高雄市的綏靖〉、5〈高 雄二二八事件真相再探〉、6 蘇瑤崇,〈新史料新觀點下的二二八事件研究──以「軍事

1

許雪姬、方惠芳等訪問,《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許 雪姬、方惠芳等訪問,《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中)》(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許雪姬、 方惠芳等訪問,《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下)》(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

2

許雪姬編纂,《續修高雄市志 卷八 社會志 二二八事件篇》(高雄︰高雄市文獻會,1994)。

3

許雪姬著,《愛、希望與和平︰二二八事件在高雄》(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00)。

4

許雪姬採訪、曾金蘭記錄,〈邱豐美女士訪問記錄〉,《高市文獻》,8(2)(1995),頁 43-73。

5

許雪姬,〈二二八事件時高雄市的綏靖〉,收入黃俊傑編,《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高雄: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 1994),頁 163-197。

6

許雪姬,〈高雄二二八事件真相再探〉,收入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紀念二二八事件 60 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 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7),頁 171-214。

157


158

10 卷 | 第 1 期

鎮壓」為例〉、7 張守真之〈高雄市區「二二八事件(高雄三三事件)」與士紳救援工作〉、8 王御風,〈二二八事件前後高雄臺籍社會領導階層之分合︰以楊金虎為中心〉、9 楊護源, 〈新聞、檔案與高雄二二八:多元史料的呈現與論述〉、10 劉恆妏,〈二二八事件中的自 新︰以臺中、嘉義、臺南、高雄為中心〉11 等;學位論文維林秀玲,〈高雄中學與「二二八 事件」〉、林碧芳,〈高雄市二二八事件參與者之研究──從政治組織的互動看彭孟緝 出兵前後〉、陳武男,〈嘉義「三二事件」之研究──嘉義民眾在「二二八事件」中的 抗爭與肆應〉等;12 其它則有〈邱豐美女士訪問記錄〉、〈顏陳秋霞女士口述訪談稿〉、 〈見證歷史的轉折──方振淵先生訪談紀錄〉等。13

貳、二二八史蹟探查 一、高雄火車站 1898 年臺灣總督府已規劃臺南至打狗的鐵路。隨著市街的發展,1930 年後市區建 設已至高雄川以東,於是日人在今高雄中學旁興建全新的車站,造型為帝冠式風格,於 1941 年 6 月 20 日竣工。當時的車站建有地下通道,可連接各個月臺,為南部重要的交 通樞紐。14

7

蘇瑤崇,〈新史料新觀點下的二二八事件研究──以「軍事鎮壓」為例〉,《高雄文獻》,7(3)(2017),頁 99125。

8

張守真,〈高雄市區「二二八事件(高雄三三事件)」與士紳救援工作〉,《高雄文獻》,7(3)(2017),頁 6-97。

9

王御風,〈二二八事件前後高雄臺籍社會領導階層之分合︰以楊金虎為中心〉,《高雄文獻》,7(3)(2017),頁 146-165。

10 楊護源,〈新聞、檔案與高雄二二八:多元史料的呈現與論述〉,《高雄文獻》,7(3)(2017),頁 127-144。 11 劉恆妏,〈二二八事件中的自新︰以臺中、嘉義、臺南、高雄為中心〉,《臺灣史研究》,21(4)(2014),頁 105-146。 12 林秀玲,〈高雄中學與「二二八事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2);林碧芳,〈高雄市 二二八事件參與者之研究──從政治組織的互動看彭孟緝出兵前後〉(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2005);陳武男,〈嘉義「三二事件」之研究──嘉義民眾在「二二八事件」中的抗爭與肆應〉(臺南: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9)。 13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研究部訪問,林婉綺記錄、莊建華整理,〈顏陳秋霞女士口述訪談稿〉,《高雄文獻》,7(3) (2017),頁 98-20;王御風、王興安訪問、莊建華記錄,〈見證歷史的轉折──方振淵先生訪談紀錄〉,《高雄文獻》, 8(3)(2018),頁 144-159。 14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高雄市發展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5),頁 911-912。


高雄市二二八史蹟探查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陳儀欲調遣鳳山部隊往北部支援,但因高雄火車站有群眾聚集, 只能作罷。於是派憲兵控制車站,並於屋頂架設機關槍。3 月 3 日上午,雄中、雄商與 雄工等高雄地區的學生,聚集於車站前,要求憲兵撤出,但軍方不理會。雙方僵持下, 學生起事,眾人衝入火車站,憲兵則以機槍掃射,小學教師顏再策中彈身亡。15 3 月 6 日下午,彭孟緝拘留前來談判的和平代表,兵分三路發動對全市的鎮壓。其 中一路為整編第 21 師何軍章團第三營,16 該營經建國三路前往火車站,抵達後隨即開槍, 民眾紛紛走避通往月臺的地下道,但仍有郭農富當場身亡。軍方找到地下道的避難群眾 後,即令眾人留置原地,並監禁一天。未及避難者則有人遭軍隊槍殺,如吳萬于、周碧 瑾與背中小孩一家三口,就死於車站旁鐵軌。7 日,軍隊雖釋放老弱婦孺,仍有一百多 名男性被視為「暴徒」,而被帶往壽山山腳的派出所監禁。 鎮壓市區後,軍方後續亦進行逮捕嫌犯與公開處決。如呂見發、呂見利兩兄弟,因 臺灣第三監獄第二分監分監長擅離職守,兩人期間被推舉代為管理,但因囚犯逃亡,竟被 認為叛國,於 4 月 14 日上午 11 點 30 分在火車站前公開處決,當時兩兄弟年僅 33 與 25 歲。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官員,挪威籍的 強森(Hans Th. Johnsen)曾見證此事: 「有兩人被指控是煽動二二八事件的 禍首,於火車站前廣場公開處決。」17 高雄火車站為高雄市重要的交 通樞紐,二二八期間因軍民都想掌控 此地,成為雙方對峙,甚至是軍隊的 鎮壓、殺戮之地。即便事平,後來仍 成為軍方威嚇民眾、公開處刑之地。 圖 1 原高雄火車站 照片出處:作者拍攝。

15 陳仁悲口述,林瑞珠記錄,〈我們的青春 二二八在雄中武裝保衛校園〉,《上報》網站,資料檢索日期:2020 年 05 月 17 日。網址: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82180 。 16 許雪姬編纂,《續修高雄市志 卷八 社會志 二二八事件篇》,頁 43。 17 〈謝愛吼呈報高雄市暴動經過〉(1947 年 3 月 12 日),收於侯坤宏,許進發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二)──國 家安全局檔案》(臺北:國史館,2002),頁 32-34;〈高雄停止衝突 路橋口地交通已恢復 來往行人不准帶武器〉, 《中華日報》(1947 年 3 月 6 日),臨時版;〈高雄暴徒二名執行槍決〉,《中華日報》(1947 年 3 月 27 日),第 2 版; 〈高雄槍決不法暴徒〉,《中華日報》(1947 年 4 月 28 日),第 3 版;〈北部宣導組在臺中 積極進行感化工作 臺南審訊事變人犯完畢嘉義市自新悔過耆老踴躍〉,《臺灣新生報》(1947 年 4 月 28 日),第 4 版;蘇瑤崇主編,《聯 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在臺活動資料集》(臺北:臺北二二八紀念館,2006),頁 31。

159


160

10 卷 | 第 1 期

二、原高雄市政府 原高雄市政府(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即日治時代建造的高雄市役所。1920 年, 行政區劃改制,設置高雄州,下轄高雄郡等地。1924 年高雄郡升格為市,市役所先置於 今哈瑪星鼓波街代天宮,十餘年後才委託大野米次郎監造新市役所。新市役所位於鹽埕 榮町,為帝冠式建築,1938 年動工,1939 年完工,是年市役所遷此辦公。1945 年國民 政府接收後,改稱高雄市政府。18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高雄市出現多起槍擊死傷事件。3 月 4 日高雄市政府召開會議, 期解決軍民對立的緊張局面,當日由黃仲圖市長、林見論副議長與陳啟川等三位代表於下 午 2 時驅車前往高雄要塞司令部協商:軍警不須繳械,即刻撤退營房;市府則需約束民眾、 不再起事。19 但 3 月 5 日要塞司令部卻派兵掃射鼓山山腳、封鎖鼓山一路,造成民眾傷亡,衝 突加劇。因此,黃市長決定於下午 2 時再次上山磋商,但彭司令不予接見,表示明日 再來。6 日上午,市民代表開會決議由市長、議長等代表前往要塞司令部談判。眾人抵 達未久,軍方突然以凃光明等三人攜械、企圖暗殺司令之名,將眾人拘留,展開對高 雄市的全面鎮壓。 軍隊兵分三路進攻市區,其中一路由壽山要塞司令部下山,經鼓山一路及大公路橋 向市府挺進,沿途開槍,到達市政府後即從大門攻入。市府內部分人士遭槍殺,其他人 則躲至市府旁的地下防空洞,有人從市府側門逃出,也有人企圖跳入愛河,卻被鐵絲網 勾纏而被槍火擊中。親身經歷者如後來擔任高雄市長的王玉雲曾見證,他當時就是從市 府後門逃出,躲到妓戶而逃過一劫。20 此地於二二八期間,不僅是高雄的官員與民眾開會討論、設法解決軍民衝突之地;

18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高雄市發展史》,頁 234-242。 19 黃仲圖、林見論、陳啟川上山之事可見於《興臺日報》。同一標題〈高市槍聲不斷情勢悽愴〉下有兩則新聞,另一則 記載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代表赴憲兵隊之事,而當天確為 3 月 4 日。梁善慶、梁金鐘父子亦曾見證高雄仕紳於 3 月 4 日上山會談,許雪姬教授認為該仕紳即陳啟川。參見〈梁善慶、梁金鐘父子訪問紀錄〉,收於許雪姬、方惠芳等,《高 雄二二八人物訪問記錄(中)》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頁 323-324; 〈高市槍聲不斷情勢悽愴〉, 《興 臺日報》(1947 年 3 月 7 日),收入林元輝編著,《二二八事件臺灣本地新聞史料彙編(第四冊)》(臺北:二二八 基金會,2009),頁 2303。 20 許雪姬、方惠芳等訪問,《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上)》,頁 214-215。


高雄市二二八史蹟探查

圖 2 原高雄市政府。 照片出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登錄號: KH2000.002.019_2。

圖 3 今日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照片出處:作者拍攝。

也是全臺因鎮壓而死傷人數最多的單一地點。21 至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外牆仍隱約可 見彈痕,二樓則有高雄二二八常設展,述說著這段悲情往事。

三、高雄要塞司令部 高雄要塞成立於 1937 年 12 月上旬,司令部位於今高雄市壽山忠烈祠後方山頂的軍 事管制區。戰後接收營區,於 1946 年 6 月 1 日設置「高雄要塞」。至年底,「高雄要塞」 直轄單位有第一、二、三總臺、守備第一、二大隊、偵測隊及通信連。是年先後調撥士 兵 2,931 人,來源為陸軍總部砲兵指揮部特務連、駐印軍輜重兵團第一、三營、陸軍 70 軍之一部、陸軍 62 軍在臺自散士兵。22 但根據「十二月份人馬統計表」,1946 年底,高 雄要塞兵力應有 3,346 名。二二八前夕(1947 年 2 月 6 日),高雄要塞有官佐 349 名, 但士兵數不詳。23

21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編, 《二二八事件資料選集(二)》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92),頁 226-227;許雪姬編纂, 《續 修高雄市志 卷八 社會志 二二八事件篇》,頁 45-47;許雪姬,〈二二八事件時高雄市的綏靖〉,頁 171-172。 22 「高雄要塞沿革表(三十六年至三十九年)」(1947 年 12 月 30 日),〈高雄要塞沿革史〉,《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檔號:B5018230601/0036/153.41/0022;楊護源,〈戰後高雄要塞的建置與改制 (1946–1950)〉,《檔案季刊》,15(1)(2016),頁 48。 23 「為函送十二月份本部及駐台各部隊人馬統計表」(1947 年 1 月 20 日),〈臺灣警備總部兵力駐地報告〉,《國防部 史政編譯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檔號:B5018230601/0034/543.4/4010/3/047;『二月份官兵人數及編 併後編餘人數列表』,〈要塞編制案〉(1946 年),《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檔號: B5018230601/0035/581.26/1040;蘇瑤崇,〈新史料新觀點下的二二八事件研究──以「軍事鎮壓」為例〉,頁 106-107。

161


162

10 卷 | 第 1 期

圖 4 原高雄要塞司令部 照片出處: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典藏。識別號: T0886_01_01_001。

圖 5 原高雄要塞司令部會議室,此會議室即是和平代表談 判與被拘押的場所 照片出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2017 年 2 月 27 日拍攝。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高雄市街出現了軍民對峙的情況。3 月 6 日上午,高雄市長黃 仲圖與議長彭清靠率李佛續(臺電高雄辦事處主任)、凃光明(高雄市府日產清查室主 任)、范滄榕(牙醫師)、曾豐明(陸軍技術官)、林界(苓雅區長)等七人,以「和 平代表」的身分赴要塞司令部談判。其他市民代表則於市府等待結果。 待和平代表進入一樓右側之會議室後,侍從官突然以凃光明「攜槍、企圖暗殺司令」 為由,當場拘留眾人。彭孟緝下令兵分三路鎮壓高雄市。一路往鼓山一路與大公路直指 高雄市府。二路行經建國三路往火車站。三路經平交道進入五福四路,各路兵力約一百 人。當日之情況,根據國家安全局檔案:「張秉承上言普誠代電呈報嘉義高雄鳳山屏東 等地暴動情況(1947.3.24)」記載:「被國軍掃蕩至死者,本市市府內五十餘人、市府 門口七十餘人、車站七十餘人外、三塊厝百餘人、其他各地數十人。拘暴徒六百餘人。」24 6 日下午,釋放被軟禁於山上的李佛續等人,25 但後來又以「聚集流氓,非法組織保安隊, 劫奪焚殺擾亂治安,提出不法條件,脅迫繳械」等理由逮捕、處決區長林界。26 高雄要塞司令部,不僅是高雄市和平代表與軍方希冀和平解決之地,但卻成高雄被 鎮壓的源點,讓高雄成為全臺最早被鎮壓的城市,可謂是軍方展開全臺武裝行動的濫觴。

24 〈張秉承上言普誠代電呈報嘉義高雄鳳山屏東等地暴動情況(1947.3.24)〉,收於侯坤宏,許進發編,《二二八事件 檔案彙編(二)──國家安全局檔案》,頁 6-7。 25 許雪姬、方惠芳,〈李佛續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3(1992),頁 214-216。 26 許雪姬編纂,《續修高雄市志 卷八 社會志 二二八事件篇》,頁 63;許雪姬、方惠芳訪,《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 物訪問紀錄〈上〉》,頁 77、87。


高雄市二二八史蹟探查

四、原高雄憲兵分隊部 高雄憲兵分隊部,後為陸軍服務社,建物已不存。疊對 1946 年 11 月 22 日之高雄 地圖(高雄要塞司令部 1586 號核准在案),原址位於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對面的高雄 二二八和平公園立體停車場一帶。1944 年,高雄州商工經濟會興建五層樓高的「高雄州 商工獎勵會館」,為當年高雄市區最高的建築。後來會館被日本陸軍徵用,國府接收後 改為高雄憲兵分隊部。27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陳儀下令讓要塞司令等地方軍事首長部署防範,彭司令即於 3 月 3 日完成準備。28 當日上午約三十名武裝軍人進入市區,緊繃氣氛乃至傍晚即爆發民 眾毆打高雄市警局童葆昭局長、專賣分局宓如卓局長及焚毀市警局汽車、包圍憲兵隊 等事件。29 4 日,於高雄憲兵分隊部頂樓架設機關槍,加強警戒。後來因軍人於市區開槍造成 市民死傷,事態惡化。黃市長盼軍方停火,故委託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官員薛禮同(A. J. Shackleton)前往憲兵分隊部談判。但在薛禮同抵達目的地前,已有民眾遭槍擊死傷,使 會談的氣氛更加緊張。談判過程中又因雙方語言問題,並不順利,加上突如其來的槍火, 乃至談判中止。30 但此事,卻被彭孟緝曲解。彭在給陳儀的「寅微(5)戌參電」中加油 添醋:「事變日益擴大,竟公舉代表至憲兵隊威脅繳槍,經許隊長拒絕。支(4 日)晚 圍攻該隊,竟夜不逞,晨突圍集結本部。」31 此說法與薛禮同大相徑庭。 因談判中止,當日市民代表會議即決議,由黃仲圖、陳啟川、林建論等三名代表, 於下午 2 時驅車前往高雄要塞司令部,與司令部及憲兵隊的代表談判,雙方條件為:要 求軍警於不繳械的情況下即刻撤回營房,市府則需要求民眾冷靜不再起事。但當日彭孟 緝卻以「因良莠分別,撲滅困難」為由,向陳儀請示進一步「有效解決」的方法,可見 鎮壓之舉早有預謀。

27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高雄市發展史》,頁 307-311;許雪姬編纂,《續修高雄市志 卷八 社會志 二二八事件篇》, 頁 90。 28 中研院近史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集(二)》,頁 226-227、521-522。 29 許雪姬編纂,《續修高雄市志 卷八 社會志 二二八事件篇》,頁 40。 30 蘇瑤崇主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在台活動資料集》(臺北:臺北二二八紀念館,2006),頁 30-31。 31 「報告高雄情況」(1947 年 3 月 7 日),〈二二八事件綏靖執行及處理報告之一〉,《軍管區司令部檔案》,國家發展 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檔號:A305550000C/0036/9999/4/2/0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 輯(四)》(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頁 521-522。

163


164

10 卷 | 第 1 期

圖 6 原高雄陸軍服務社(前身為高雄憲兵分隊部) 照片出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登錄號: KH2002.013.008_10。

圖 7 原高雄憲兵分隊部(前高雄陸軍服務社)原址現況 照片出處:作者拍攝。

6 日下午 2 時,要塞司令部突然以有「刺客」之罪名拘留和平代表,並以市政府、 憲兵隊、火車站被暴徒佔據為由,下令對市區的鎮壓。憲兵分隊部隨即成為關押、審訊 嫌犯之地。如記者謝有用就曾回憶他被抓到憲兵分隊部後,與三青團幹事楊金虎相處之 見聞。隔日審問時,軍方因楊金虎「私藏武器」,以竹棍捶打楊氏。楊金虎對憲兵說:「蔣 主席勝利前夕發表演說要對敵人以德報怨……現在外省同胞糟蹋本省同胞,本省人被外 省人欺侮,居然是以『竹』報怨。」(臺語德、竹同音),結果憲兵對他說:「楊先生, 你不要『竹』,換『柴』的!」。32 此地於二二八期間係軍方部署的要地,用武裝激化了民眾的恐慌與憤怒。聯合國代 表協商之事,竟被彭孟緝解讀為「威脅繳槍、圍攻該隊」,進而成為合理發動鎮壓的藉口。

五、高雄第一中學 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成立於 1922 年 4 月。1944 年 4 月高雄州政府於左營增設第二 中學校後,原高雄中學校即改名為「高雄第一中學」。校舍於二戰時遭美軍轟炸,毀損 嚴重。戰後一中與二中共用校地,但校務各自獨立。一中校長由原臺北二中數學教師林

32 許雪姬、方惠芳、吳美慧,〈謝有用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3(1992),頁 193-194。


高雄市二二八史蹟探查

圖 8 高雄中學(1941 年) 照片出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登錄號: KH2004.010.006。

圖 9 今高雄中學內仍遺留有彈孔之牆面 照片出處:作者拍攝。

景元出任。33 二二八事件蔓延至高雄後,一中的外省教師游毓炘於 3 月 3 日在火車站附近被毆打。 4 日上午,雄中的學生仍照常到校上課,但至下午,市區秩序明顯紊亂、槍聲作響,校 長遂下令停課,並以本省籍教師護送學生回家。當晚,有起事之民眾佔據一中作為「司 令部」。當時仍留在學校的程言、沈克琴、陳鳳翔、連尙志、郭養潞、陳錦龍等六位外 省教職員,則被集中保護於宿舍。34 5 日,蔡振興、劉裕猷、鐘茂戌等三名高一學生帶著飯糰、飲水給六位受保護的教 職員,並將他們改安置於宿舍的倉庫中。6 日下午,軍隊佔領火車站後,認為高雄第一 中學是反抗軍的司令部,便進攻學校。7 日,確認校區無人後,軍隊進入校內,並將六 位教職員護送到西子灣。12 日,軍方撤離,師生返校。當時校園一片狼籍,不僅有財物 損失,連圖書、教學儀器設備等也出現遺失或損毀。35 事後究責,長官公署教育處於 3 月 28 日下令解散一中與二中,師生聽候查問,無問 題者方可復職、復學。兩校合併為一校,前校長林景元以「領導無方」懲處,由林一鶴(二

33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高雄市發展史》,頁 771、814。 34 許雪姬編纂,《續修高雄市志 卷八 社會志 二二八事件篇》,頁 41、47-48。 35 〈二二八事件公私損失核備案(1947 年 3 月 12 日)〉,《高雄市立高雄中學檔案》,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 藏,檔號:A383051000U/0036/9999/1。許雪姬編纂,《續修高雄市志 卷八 社會志 二二八事件篇》,頁 41、 47-48;許雪姬,〈二二八事件時高雄市的綏靖〉,頁 168。

165


166

10 卷 | 第 1 期

中校長)擔任合併後的一中校長。教育處命學生限期重新登記,未於期限內登記或曾參 與事件者,均開除學籍。如一中學生蔡振興就因牽涉「拘留外省籍教師案」被捕。復學 的學生則需撰寫為二二八事件自清之日記或報告。36 二二八期間,高雄第一中學因林景元校長宣布停課,大部分師生離校返家,以致軍 隊攻堅時並無學生傷亡,可謂不幸中之大幸。但因校園捲入事端,日後清算時對全校師 生都有不小的影響。校園也因軍隊開槍,造成建築物損壞,直到今日在舊校舍紅樓的牆 上仍可見當年的彈痕。

六、台灣電力公司高雄辦事處 1919 年臺灣總督府創辦公私合營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並成立高雄支店。戰後, 1946 年 5 月 1 日設立台灣電力公司高雄辦事處,後更名為台灣電力公司高雄區管理處。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彭孟緝擔心山腳下若有群眾聚集,可能會危及要塞的安全,故 於 1947 年 3 月 5 日派兵封鎖山下町(今日鼓山路)一帶,士兵朝山下射擊,卻意外槍殺 了正在上班途中的台電高雄辦事處 組長駱好清。駱罹難後,台電總務 組陳玉波趕赴李佛續主任家中,向 他報告︰「電務組駱好清組長於上 班途中,在鼓山路陸橋下被軍方擊 斃,無法收屍;而公司內有兩百多 位員工因無法出入而缺乏食物。」 李為解決問題,6 日親赴市府拜訪市 長黃仲圖與議長彭清靠等人。此時, 市民代表會議正作出以和平代表往

圖 10 台灣電力公司高雄辦事處 照片出處:作者拍攝。

36 〈彭孟緝司令談高雄平亂經過〉,《中華日報》(1947 年 3 月 16 日),第 1 版;〈高雄市綏靖宣傳隊展開巡回(迴) 宣傳〉,《中華日報》(1947 年 5 月 5 日),第 3 版。


高雄市二二八史蹟探查

高雄要塞與軍方談判的決議,李主任即與其他 6 位和平代表一同前往。37 後續的發展讓李佛續一行人被拘留於要塞司令部,加上局勢動盪,直到下午 4、5 點 鐘,他才有機會向軍方說明台電高雄辦事處遭遇的問題。7 日,彭孟緝交代李佛續應「維 持電力供應、晚上不停電」後,便讓李帶著四包米下山。38 李氏回到台電後,即交代同 仁儘量留在辦事處過夜,以防不測。將駱氏的遺體葬於倉庫旁(數年後台電才請家屬遷 墓),並呈報總公司發給家屬撫卹金。39 事平後,高雄要塞司令部以駱氏「因公殉職」, 發給特恤費臺幣 10 萬元,交管理處轉給家屬,並致悼唁。台電公司也於年底向保險事務 所申請死亡保險金。臺灣南部綏靖區司令部則於 4 月初發函予資源委員會臺灣辦事處, 期能嘉勉李主任在動亂期間的作為。40

七、原壽星戲院 鹽埕埔的壽星戲院(後改名萬壽星戲院),於 1930 年由鹽埕劇院株式會社出資興建, 座落於高雄市北野町(今高雄市鹽埕區七賢三路 241 號),起初名為壽星座,為高雄市第二 家電影院,性質為「映演混合館」,放映中國、臺灣、西洋、日本電影。由於是日本時代高 雄地區唯一放映臺灣戲劇的戲院,特別受到市民喜愛。戰後,1947 年 2 月 14 日,國民黨省 黨部卻在未支付任何費用之下接收,成為黨產。並將所有職員遣散,更名為「萬壽星戲院」。41

37 許雪姬、方惠芳,《高雄市二二八事件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上)》,頁 29-32。 38 許雪姬、方惠芳,《高雄市二二八事件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上)》,頁 35。 39 「函送本公司死亡員工駱好清等十一名申請書廿二份暨證書十八份」(1947 年 12 月 23 日),〈職員保險〉,《台 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檔案》,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檔號:A313310000K/0036/48/1-1/1/007。 40 「 臺 灣 電 力 公 司 高 雄 區 管 理 處 李 佛 續 確 係 來 部 商 量 員 工 食 糧 及 供 電 問 題 且 該 處 員 工 照 常 工 作 請 予 獎 勵 」 (1947 年 4 月 6 日 ),〈 二 二 八 事 變 專 案 〉,《 國 史 館 檔 案 》, 國 家 發 展 委 員 會 檔 案 管 理 局 典 藏, 檔 號: A202000000A/0036/299/092/1/011;〈高雄要塞部獎電管處〉,《中華日報》(1947 年 3 月 31 日),第 3 版。 41 「派陳坤山代理本市壽星戲院監理」(1946 年 7 月 4 日),〈財營人員任免〉,《高雄市政府檔案》,國家發展委員 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檔號:A383000000A/0035/032.32/1/001/008;〈各日產電影院移轉黨營〉(1946 年 12 月 5 日),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檔案》,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檔號:A375000100E/0036/266.1/2;「電請准將高雄 市壽星戲院由原經營人承購繼續經營公免損失乞指准所請」(1947 年 2 月 20 日),〈各日產電影院移轉黨營〉,《臺 灣省文獻委員會檔案》,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檔號:A375000100E/0036/266.1/2/2/002;「電據壽星戲 院報備股東配當金已撥充為設備費轉請查照」(1947 年 5 月 23 日),〈保管〉,《高雄市政府檔案》,國家發展委 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檔號:A383000000A/0036/266.1/2/001/002;〈林孟貴:壽星戲院硬被接收〉,《中國時報》 (2003 年 12 月 20 日),A3 版;〈高雄市壽星戲院 五○年代不得了〉,《聯合報》(2000 年 9 月 2 日),39 版;〈壽 星戲歸還 憶起舊風光〉,《聯合報》(2003 年 12 月 20 日),B2 版;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高雄市舊地名探索》 (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民政局,1983),頁 2-18。

167


168

10 卷 | 第 1 期

二二八事件前,此地曾發生嚴重的軍警對峙事 件。1946 年 3 月 28 日,數名軍人到戲院看戲,肆意 坐在警官臨檢席,由於不服義警糾正,竟圍毆傷人。 此舉引來觀眾的憤怒與追打,滋事的軍人竟欲投擲手 榴彈,幸好被員警壓制。彼等見情勢不利,回營召集 三十多名同袍,由軍官帶隊包圍戲院。這批軍人還包 圍高雄市警局第二分局,並朝分局開槍,造成 3 名員 警重傷,十餘人輕傷,直到駐高雄美軍趕到後,才制 止了軍方暴行。42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6 日的鎮壓,其中一隊就途

圖 11 1951 年高雄市壽星戲院 照片出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登錄號: KH2004.009.357

經戲院進入鹽埕埔。當時,從事土木建築的光智組正 在該地開會,戲院內外人數頗多。軍隊抵達戲院,隨 即開槍掃射,光智組員工李金柱及楊紅毛當場死亡。 鹽埕埔是當年高雄市最繁華之地,有許多金飾、銀樓 及鐘錶行。軍隊鎮壓期間也曾進行不法濫殺與搶劫。 受害者家屬曾云,有士兵闖入商家,劫掠一空後,殺 害苦苦哀求的店主一家人。也有人家中遭三次劫掠, 連看店的師傅都遇害。士兵任意開槍射殺民眾,無論 在家中、在路上行走,或在田中工作都有人傷亡。還 有些中彈的民眾因無法就醫、流血過多枉死。43 悲劇落幕後,各縣市的戲院成為政府宣慰民眾 的場地之一。1947 年 4 至 5 月間,高雄市淑德女中 趙根福就率盧鶯娥、陳雲玉、張綉、黃惠花、黃善淑 等人於萬壽星戲院演講,宣揚三民主義、政府寬待 二二八事件的情形、呼籲民眾與政府合作等。44

圖 12 鹽埕埔壽星戲院原址今貌 照片出處:作者拍攝。

42 許雪姬、方惠芳訪,《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紀錄〈中〉》,頁 125-130。 43 許雪姬、方惠芳、蔡說麗,〈陳泙錄先生訪問記錄〉,《口述歷史》,4(1993),頁 374-375;許雪姬、方惠芳、蔡說麗, 〈張萬作先生訪問記錄〉,《口述歷史》,4(1993),頁 332-333。 44 〈南部宣導組抵鳳山 分區展開工作 高雄市宣傳隊普遍講演〉,《中華日報》(1947 年 5 月 3 日),第 3 版。


高雄市二二八史蹟探查

八、原臺灣第三監獄第二分監 臺灣第三監獄第二分監原為「臺南刑務所高雄支 所」,設置於 1932 年。興建於 1933 年 1 月,3 月 15 日營運,其址在高雄市林德官 169 番地(接收後地址 改為高雄市民正路 1 號,今苓雅區七賢一路與和平一 路交會處,現為中華電信公司客戶服務處第二客服中 心)。所內配置事務所一間,室內面積 109 坪,另有 獨居舍房一棟 20 房共 45 坪、雜居舍房二棟 24 房共 120 坪、工場二棟、炊事場一棟。戰後,司法行政部 將其更名為臺灣第三監獄第二分監。45 二二八事件前,高雄市治安不佳,第二分監的人

圖 13 戰後原名為臺灣第三監獄第二分監, 於 1947 年 4 月 1 日更名為「高雄監獄」 照片出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登錄號: KH2011.009.081。

犯已有七、八百人,不僅超收囚犯,衛生環境不佳, 造成許多人死亡。上級認為是分監長呂見發辦事不 力所致,故將其免職,改派外省籍的傅秉衡接任。46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分監長傅秉衡走避,分監無人管 理,四十多名重刑犯全數逃亡。47 4 日,高雄二二八處 理委員會請呂見發代理分監長,其弟呂見利管理高雄 地方法院看守所。呂見發到監獄接任後返家,當晚卻 發生越獄事件。48 6 日,鎮壓開始,呂見發因「犯人越獄」、呂見 利因「釋放看守所人犯」等罪名,兩人均遭逮捕。究

圖 14 臺灣第三監獄第二分監原址今貌 照片出處:作者拍攝。

責時,因囚犯全數逃脫,呂氏兄弟被認為有作亂嫌疑

45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高雄市發展史》,頁 378、384;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高雄市志 卷十 司法志》(高雄: 高雄市政府,1985),頁 51-53、77;臺灣省文獻會編,《臺灣省通志 卷三 政事志司法篇(第三冊)》(臺中: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頁 245-246。 46 許雪姬、方惠芳訪,《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紀錄〈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頁 145、415-416。 47 〈高雄監犯 全部越獄〉,《中華日報》(1947 年 3 月 21 日),第 2 版。 48 許雪姬、方惠芳訪,《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紀錄〈中〉》,頁 16、32、81-95、175。

169


170

10 卷 | 第 1 期

而被處死。4 月 14 日,呂見發與呂見利被槍決於高雄火車站前廣場。但擅離職守的分監 長傅秉衡,臺灣高等法院僅以「積效不彰」免除其職務。49 呂氏兄弟是澎湖人,當年曾引 薦澎湖同鄉到監所工作,事後亦遭牽連,可謂是澎湖人的受難記憶。二二八事後,部分 刑期較短的受難者,也曾被關在此監服刑,亦為受難之地。

九、左營舊城派出所 本所設置於日治時代,原為高雄西警察署轄下之左營監視區左營派出所。戰後,因 〈臺灣省省轄市警察局組織規程〉改制,由隸屬於高雄市政府的高雄市警察局第二分局 管轄。1946 年 11 月,高雄市警局另成立「第三分局」,管轄楠梓、左營、右昌、後勁 等四個派出所。50 戰後初期,舊城派出所員警未超過 10 人,以臺籍人士較多。二二八發生後,3 月 1 日上午(另一說:2 日),幫忙煮飯的阿鳳在與派出所相連的宿舍門口喊叫:「快起來, 大路圍那麼多人,聽說有人要用汽 油燒派出所。」警員蘇進長和妻子 黃碧珠趕緊起床,發現所外匯聚許 多民眾。有人要蘇進長交出槍枝, 他不同意,但警槍竟被本省籍黃姓 人士搶走,蘇進長隨即追出去,直 到晚間才追回。隔日,蘇進長把槍 交給區長阮朝臨,阮氏給他一張字 條作為證明。5 日,蘇進長上班前, 有人勸他暫時走避,但他自認槍枝 早已追回,且有阮區長字條為證,

圖 15 今日之舊城派出所 照片出處:作者拍攝。

49 〈任免卷〉(1948 年 8 月 31 日),《臺灣高等法院檔案》,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檔號:A504000000F/0040/ 人 /200。 50 許桂霖,《高雄市志 卷十一 警衛志》(高雄:高雄市政府,1986)。


高雄市二二八史蹟探查

故一如往常出勤,但值班期間卻被抓走。妻子黃碧珠四處打聽,得知蘇被拘留在前金 派出所。51 6 日中午,舊城派出所的空地四周架設了機槍,左營許多被捕的人,被帶到派出所 內偵訊。蘇進長則因「違抗命令、奪取武器、參加暴動」之名,被判死刑。52 27 日於市 議會對面的牆壁旁行刑。槍決時並未通知家人,僅知會舊城派出所。後來妻子收屍時發 現蘇進長穿著警察制服,雙手反綁,背後插著姓名牌。53

十、高雄煉油廠 1940 年,日本海軍因應戰爭之油料需求,規劃於高雄設置「第六海軍燃料廠」,並 於後勁設立「高雄燃料廠」。1942 年動工,1944 年 4 月竣工。戰後,政府接收六燃廠, 移交「石油事業接管委員會」管轄。1946 年 6 月,「石油事業接管委員會」改制為「中 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由留美燃料工程學博士賓果擔任「高雄煉油廠」第一任廠長, 該廠正式營運,日後成為中油公司的核心之一。54 高雄因二二八騷動時,廠長賓果與副廠長胡新南向海軍司令部請求派兵保護,但 遭拒絕。3 月 4 日,廠內臺籍員工為維護廠區的秩序與安全,組織了「高雄煉油廠臺 灣人守備隊」,5 日更名為「煉油廠義勇隊」。該隊設置隊長 1 名、警備隊長 1 名、 班長 6 名與中隊長 8 名。擔起廠區警戒,並要求義勇隊員「絕對不可以打外省人,要 保護他們。」 55 義勇隊為保護外省員工,則將他們集中於宿舍。根據義勇隊日後的口述,期間該隊 僅開過一槍(交付武器時僅損耗一顆子彈),趕走覬覦廠區的群眾。3 月 7 日,軍方結 束軍事行動後,煉油廠派出代表協商,軍方允諾廠方交出槍械,即可和平落幕。3 月 9 日,

51 許雪姬、方惠芳,《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中)》,頁 116-120。 52 許雪姬,《續修高雄市志 卷八 社會志 二二八事件篇》,頁 50-53。 53 許雪姬、方惠芳,《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中)》,頁 116-120。 54 謝濟全,〈半屏山下的燃燒塔(上)〉,《打狗高雄|歷史與現在》網站,資料檢索日期:2019 年 5 月 27 日。網址: http://takao.tw/under-the-flaring-ban-ping-mountain-1/;謝濟全,〈半屏山下的燃燒塔(下)〉,《打狗高雄|歷史 與現在》網站,資料檢索日期:2019 年 5 月 27 日。網址:http://takao.tw/under-the-flaring-ban-ping-mountain-2/。 55 許雪姬、方惠芳,《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中)》,頁 53-54。

171


172

10 卷 | 第 1 期

彭孟緝派人交給周石一張蔣介石的公文, 周石即交代同仁辦理。但繳出軍械後,廠 方卻被以「擁有槍械、危及安全」而遭攻 擊與逮捕。56 10 日上午,軍隊進攻廠方,擊斃了 於 北 門 執 勤 的 警 衛 楊 得 龍、 於 宏 南 宿 舍 協 助 守 衛 的 電 焊 工 王 天 炳, 以 及 西 門 口 的 工 人 林 漏 尾。 三 人 的 陳 屍 地 點, 據 楊 得 龍 姊 姊 楊 秀 香 女 士 回 憶, 楊 得 龍 當 時 在 宏 毅 宿 舍( 臺 籍 員 工 宿 舍 ) 對 面 的 油 廠 北 門 遭 軍 隊 掃 射, 楊 被 擊 中 腰 部, 俯 爬 進 廠 區, 流 血 過 多 死 亡。 另 依 王 天 炳 之 兄 王 天 良 先 生 回 憶, 王 天 炳 因 幫 忙 守

圖 16 根據家屬口述,推估楊得龍、林漏尾、王天炳三人 的陳屍地點 照片出處:作者製作,底圖為 Google 地圖。

衛宏南宿舍(外省籍長官與員工宿舍), 在 舍 區 門 口 遇 害, 被 棄 屍 於 舍 區 外 的 水 溝。 林 漏 尾 的 姪 兒 林 海 文 先 生 則 謂 林 漏 尾 陳 屍 於 廠 區 大 門 橋 下。 此 橋 若 對 照 歷 史地圖及謝濟全闡述,油廠大門即西門, 當 時 仍 有 座 大 橋, 故 林 氏 或 是 陳 屍 於 西 門橋下。 57 軍 方 抓 到 周 石, 搜 走 先 前 交 付 的 公

圖 17 高雄煉油廠之第一蒸餾廠景觀 照片出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登錄號:cca100062-hpcp2003_009_027ss-0001。

文,然後將宿舍與廠區所有人員押解至辦 公室前廣場,再點名抓走重要幹部如李福生、周石、楊凱雄、簡奢兌、黃思懋、劉條 (条)川等人。58 六人後來被移送要塞司令部。賓果廠長在多位臺籍員工的說情下,

56 許雪姬、方惠芳,《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中)》,頁 14。 57 許雪姬、方惠芳,《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中)》,頁 62-65、69-70、72、76-77。 58 許雪姬、方惠芳,《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中)》,頁 62-65、69-70、72、76-77。


高雄市二二八史蹟探查

派副廠長胡新南赴要塞司令部保釋劉條 (条)川、黃思懋與李福生。59 但周石、 楊凱雄與簡奢兌等人則被關了十天後,移 監山下的看守所,然後移至高雄監獄,最 後轉往臺南監獄。他們的處分最重,日後 都離開了煉油廠。

十一、岡山教會

圖 18 高雄煉油廠辦公室 照片出處:謝濟全先生提供。

1910 年 4 月,高再祝醫師於岡山行醫,並租地傳教。1911 年岡山教會正式建立, 1912 年以竹子建禮拜堂,1914 年改為磚造。1932 年許崑牧師引領信眾在岡山郡岡山庄 台上 806 番地,建造具巴洛克風格的正式禮拜堂。60 蕭朝金於 1940 年擔任岡山教會牧師。戰後,他被推舉為「三民主義青年團」岡山區 的負責人。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岡山地區發生了來自高雄的群眾到岡山警察分局搶奪槍 枝事件,三青團岡山區的團員則與另一群青年盤踞岡山教會。61 高雄市的動亂導致南下的火車只能行駛到岡山站,蕭牧師主動安頓滯留於岡山的旅 客,並安撫青年。幾乎每天都舉著白旗,帶領青年學生在街上宣揚和平,成為岡山地區 的重要穩定力量。 但被當局卻以「聚眾滋事」來認定之,此外,三青團與其他派系的鬥爭,乃至蕭牧 師還被冠上「毆打國軍」的罪名。3 月 10 日,傳來當局要逮捕蕭牧師的風聲,教友紛紛 勸他避難。但蕭牧師認為「我又沒做什麼代誌,我是一個傳道人,就是伊抓錯人,那也

59 〈二二八事項〉(1947 年 3 月 4 日 -4 月 17 日),《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檔案》,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 檔號:A313330000K/0036/1-19-2/1;〈高雄煉油廠義勇隊編成名冊表〉,收於許雪姬主編,《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 料彙編(五)》(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17),頁 268;賴澤涵、黃富三、 黃秀政、吳文星、許雪姬等撰,《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公司,1994),頁 123-124。 60 陳梅卿,《高雄縣基督教發展史》(高雄縣:高雄縣政府,1997),頁 35-36;臺南長老大會編,《南部臺灣基督長 老教會設教七十週年紀念》(臺南:新樓書房,2002),頁 20-21;許世旻,〈基督教在岡山──岡山教會的時空流轉〉, 《高雄文獻》,1(2)(2011),頁 153-159。 61 賴澤涵、黃富三、黃秀政、吳文星、許雪姬等撰,《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頁 126-127。

173


174

10 卷 | 第 1 期

是誤會,解釋一下就好。」62 後來,士兵搜查教會,將蕭 牧師押到岡山警察局。3 月 17 日, 於岡山教會前 30 公尺處(河華路 與壽華路交叉口一帶)槍決蕭牧 師。岡山被槍決者另有臺大法律 系學生余仁德和燈籠師傅劉登基 等人。余氏為岡山後紅人,據政 治受難者柯旗化的回憶,余氏因 於岡山里民大會批評政府而被捕,

圖 19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岡山教會 照片出處:作者拍攝。

17 日槍決。劉氏則被以「毆打國軍」帶到橋頭火車站南側槍決。63 三人的死亡,象徵著 岡山二二八的傷痕。

參、結論 轉型正義只要是強化記取歷史教訓,達成真正的和解與團結。本文探查高雄二二八 史蹟,即著眼於此,確切掌握高雄過往,彰顯公義,進而撫平歷史傷痛。文稿除用於解 說,亦可作為各處遺址之串連與導覽解說、推廣之用。期待各界師友與有志與此的朋友, 能給予意見指正,一同追求歷史真相與公義。

62 李筱峰、陳孟絹著,《二二八消失的臺灣菁英》(臺北:玉山社,2015) ,頁 256-264。 63 「呈報台灣『二二八』事變參加份子」(1947 年 11 月 28 日 ),〈拂塵專案附件〉,《國家安全局檔案》,國家發展委 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檔號:A803000000A/0036/340.2/5502.3/19/007; 「軍法處簽報受理人犯偵訊情形及名冊」 (1947 年 3 月 11 日),〈二二八事件案犯處理之一〉,《軍管區司令部檔案》,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檔號: A305550000C/0036/9999/8/3/006。



176

10 卷 | 第 1 期

高雄小故事

鳳山城垣重修記︰ 圍龜放蛇鬥風水 撰文/陳昱名

左營

清朝自將臺灣劃入版圖,初期一向不願讓臺灣州縣建 城,深怕被起義民軍利用,殊不知失去防禦的縣城,更容 易被佔領。後因朱一貴在臺灣南部舉事席捲全臺,鳳山縣署因無城垣護河可恃,首當其 衝旋即陷落,於是才在康熙 61 年(1722),由當時知縣劉光泗在興隆莊督工,以土埆建 築了臺灣第一座土堡︰鳳山縣城,其位置左倚龜山,右連蛇山,希望透過倚山而建的方 式節省經費。可是乾隆 51 年(1786)的莊大田起事時,由於蛇、龜二山之上皆無城牆防 護,加上土堡牢固程度不足,反使民軍翻越龜山進城,再破縣城。遂有遷城之議,將鳳 山縣衙遷往當時已相當繁榮的埤頭街(今鳳山區)。於是就形成我們今日見到的鳳山縣 古城遺跡有新城、舊城之分,是清代臺灣僅有的「一縣兩城池」。 不料因為新城位處平原,周遭無險可守,兵禍更盛,乾隆 60 年(1795)有陳周全、 陳光愛興兵,嘉慶 10 年(1805)又有海盜「鎮海威武王」蔡牽再破鳳山新城,道光四年 又有楊良斌起兵犯鳳山,百姓與地方官紳紛紛再議,不若遷回舊城區,可以依山靠勢, 防務布置較為妥當。 但要遷回舊城,就要改良過去土堡的缺點,於是在道光 5 年(1825)由時任知縣杜 紹祁始督建,就地取材,以咾咕石及三合土為主,建築石城,並縮小城池範圍,城垣僅 圍繞龜山,捨去蛇山,取其能使守軍不出城,便可取得龜山制高點優勢,看似較為妥當。 但民間風水勘輿論者卻傳為是「放蛇圍龜」之勢,神龜之身被圍在城內,面向蓮池潭的 龜首卻在城外,形成頸部被城牆截斷的「死龜」之局,卻放猛蛇出籠,城外的蛇山山勢 又高於龜山,不管是軍事實務上的制高優勢考量,或風水鬥法拜壇講究的居高臨下形勝 之勢,都不利防守的官府衙員。便造成許多鳳山縣衙所屬大小官員,藉口舊城區地勢低


鳳山城垣重修記︰圍龜放蛇鬥風水

窪易有水患,不願遷回辦公,就連百姓搬回舊城居住的人數也很少,致使縣衙遷回興隆 莊舊城址之議,竟不了了之,徒留新建石垣空城一座。 本文榮獲「2017 年高雄小故事」第三級佳作

參考書目/ C. Imbault-Huart 及 Camille Clement 著、黎烈文譯(1958),《臺灣島之歷史與地誌》。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御風(2012),《鳳山雙城記》。臺北︰玉山社。 蘇瑞勇(2011),〈打狗雙城記〉,《高雄醫師會誌》,20(3),頁 266-271。

177


178

10 卷 | 第 1 期

高雄小故事

龍虎塔 撰文/許玉霞

左營

「龍虎塔」是高雄市左營區蓮池潭、上顯目(hiábak)的風景,有影是「頂港有名聲,下港上出名」。佇 (在)2014 年 1 月 22 號美國 CNN 電視紹介外國人來臺灣 tshit-thô(遊玩)一定愛去的 所在。 「龍虎塔」是兩座蹲虎和龍形雕像的閣樓,有七層懸,有佛教「七級浮屠」的意思。 咱愛對龍口入去、對虎口出來。咱若是對龍口入,虎口出,就有規年迵天【(thàng-thinn) (一整年)】的好運。龍塔內底畫二十四孝的孝子圖、虎塔內底畫十二賢士和玉皇大帝 三十六宮將圖。二十四孝子圖是勉勵逐家(大家),佇(在)家己有能力的時,父母若 勇健,咱愛好好有孝序大人,有儒家孝道的觀念。龍塔內底有十殿閰王審判圖,苦勸咱 人在世愛做好代,俗語講:「細漢做好代,大漢就袂變歹,若無死後受苦楚。」虎塔內 面有七十二賢士圖,圖中畫的攏是孔子的弟子,內底 koh 有玉皇大帝三十六關將圖,欣 賞內底的圖和交趾尪仔會當小可(些許)了解儒家、道教 kap(和)佛教的思想。 佇(在)1974 年,廟內的主事按照慈濟宮保生大帝旨令指示建造龍虎塔。龍虎塔美 麗的塔身 kap 岸邊彎彎斡斡(uat-uat,曲曲)的九曲橋變成高雄有名的景點。風對水面 吹來有蓮花的芳味,野鳥 tsih-tsiuh 叫,慈濟宮念經團的歌聲,蓮池潭的水流聲,出出入 入的人聲,「蓮池潭」像咱的祖厝,收留咱神魂的所在,予咱攏(都)行袂開跤。 佇(在)1977 年龍虎塔建造完工彼冬(那一年),阮阿公 tshuā(帶)阿媽去龍虎塔 看鬧熱,逐家(大家)攏去參觀龍虎塔,去拜慈濟宮保生大帝祈求平安。哪知彼工賽洛 馬風颱來,去左營時,無風無雨;欲轉來時,雨水一桶一桶對天頂摒(piànn)落來,阿 公看毋是勢,覕佇(bih-tī,躲在)廟內避風雨,啥知溝仔水一直溢入來,廟公吩咐講愛


龍虎塔

覕佇(bih-tī)龍虎塔,逐家驚甲咇咇掣(phih-phih-tshuah,因恐懼而身體發抖),伊隨 叫逐家搧(siàn)風行到龍虎塔內底,好佳哉有七層樓懸的龍虎塔,免驚風颱 kap(和) 淹水。慈濟宮保生大帝神機妙算,逐家覕佇(躲在)龍虎塔,全部平安無代誌。 風微微仔吹來,蓮池潭美麗的蓮花,不時咧對我 tìm(點)頭,蓮花葉仔親像海面的 水湧,輕輕仔搖過來閣搖過去,日頭欲落山的景緻,滿天的紅霞(hâ),照(tshiō)著 我的身軀,彼種感覺,永遠留佇我的記持(記憶)。 本文榮獲「2017 年高雄小故事」第二級佳作

參考書目/ 維基百科.蓮池潭,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zh/%E8%93%AE%E6%B1%A0%E6%BD%AD 。 小媳婦逛大街.《高雄左營區》蓮池潭、龍虎塔、春秋閣、元帝廟,網址:https://blog.xuite.net/ya68/mygod/20939836 。 拉拉桑 's 旅遊足跡.連 CNN 都讚嘆的高雄熱門景點──「龍虎塔」,網址:https://shotrip.com/attractions/705/%e9%80 %a3cnn%e9%83%bd%e8%ae%9a%e5%98%86%e7%9a%84%e9%ab%98%e9%9b%84%e7%86%b1%e9%96% 80%e6%99%af%e9%bb%9e%ef%bc%8d%e8%93%ae%e6%b1%a0%e6%bd%ad%e3%80%8c%e9%be%8d%e8 %99%8e%e5%a1%94%e3%80%8d 。

179


180

10 卷 | 第 1 期

高雄小故事

舊城老人葉石濤 撰文/徐錦成

左營

文 學 大 師 葉 石 濤(1925 年 11 月 1 日 -2008 年 12 月 11 日)出生於臺南,他的作品大部分也寫臺南,因此他 過世後,臺南市政府為他設立了「葉石濤文學紀念館」(2012 年 8 月開幕)。然而,葉 老與高雄的關係也匪淺,他的後半生就是在高雄度過的。葉老有一篇著名的散文〈舊城 一老人〉,1 文中所指的「舊城」並非府城臺南,而是高雄左營。 〈舊城一老人〉敘述葉老每天清晨出門,沿著左營蓮池潭邊散步的路程,那是葉老 的日常生活。如果我們今天照著文章中的路線行走,將發現途中會經過一條「高雄文學 步道」(2009 年 5 月落成)。該步道並不長,只有 500 多公尺,但沿途設有 15 座以花 崗岩石材、鋼板等為媒材鑄成的藝術景觀,鐫刻著 15 位高雄在地作家的詩句或名言。而 葉老的紀念碑,就是最靠近孔廟的第一座。 高雄雖無葉老的紀念館,但一座紀念碑,其實就是文學家最光榮的墓園。有報導指 出,葉老過世後,他的遺孀陳月得師母每天都到這裡靜坐片刻,與葉老說話,彷彿葉老 仍在世上,更替這座文學碑增添浪漫色彩。2 當初「高雄文學步道」設置的目的之一,是表彰仍在世的高雄在地作家。而蓮池潭 畔恰巧是葉老每日散步之地,格外具有意義。但遺憾的是,葉老在該步道落成的幾個月 前過世,來不及親眼目睹自身的榮耀。有些文獻記載高雄市政府為了追念葉老,才在蓮

1

原載 2000 年 2 月 17 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2

見徐如宜,〈葉石濤遺孀 天天對著石碑話家常〉,《聯合報》(2009 年 3 月 23 日)。


舊城老人葉石濤

池潭畔為他立碑,這是錯誤的資訊。3 葉老的文學生涯超過一甲子,他自就讀日治時代的臺南州立二中時,即開始以日語 寫小說,戰後又學習中文寫作,跨越了語言。他都文學成就包括小說、散文、評論及翻 譯等,晚年更獨力寫出第一部臺灣文學史《台灣文學史綱》4。他的著作經整理成《葉石 濤全集》20 巨冊,5 是葉老留給臺灣最珍貴的資產。 葉老的文學碑上,寫的是他〈沒有土地,哪有文學〉一文中的句子: 台灣作家必須放開心胸 開拓更大更多的台灣時空 台灣文學才有磅礡的氣勢 擠進世界文學的大門 葉老為臺灣文學奉獻一生,他的精神至今仍引領無數臺灣人走向世界。他不只是左 營舊城一老人,更是世界性的文學大師! 本文榮獲「2015 年高雄小故事」第一級佳作

3

在王御風(文)、許育榮(圖)合著的《高雄雙城記 左營聯鳳山》(2012 年 8 月,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玉山社共同 出版)裡寫道:「在他(按:指葉石濤)過世後,市府在勝利路附近的蓮池潭特別設立了『文學步道』,加以追念。」 (頁 40),此即為誤記。

4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臺北:文學界雜誌社出版,1987)。

5

《葉石濤全集》20 冊,2008 年 4 月,文學台灣基金會策劃,彭瑞金教授主持,國家臺灣文學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共同出版。

181




184

大事紀要

10 卷 | 第 1 期

闕妙芬 整理

2019年11月///////////////////////////////////////////////////////////////////////////////////////////////////////// 11

02

.............................................................................................................................................................................

「2019 鼓山哈瑪星濱線祭」2 日至 6 日在鼓山區哈瑪星舉行,鼓山區公所安排 港祭踩街、濱線音樂會、免費搭船遊港等多項藝術表演,讓民眾認識哈瑪星傳 統文化。 「2019 年高雄市眷村文化節」2 日在原海軍明德訓練班登場,今年以「村記老字 號」為主題,由「千人包春捲」為開幕活動,市政府並籌組跨局處的「眷村文 化保存及發展委員會」,期使眷村文化得以推廣與活化。 11

04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結合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2019 跟我來.找樂去」 學童廳堂音樂會,4 日至 29 日由高雄市國樂團和高雄市交響樂團於大東文化藝 術中心、高雄市音樂館、岡山文化中心、衛武營表演廳演出,並於六龜、桃源、 旗津及林園等地區,免費舉辦音樂會給偏鄉的學童參與欣賞。 11

05

.............................................................................................................................................................................

「 第 四 屆 世 界 婦 女 庇 護 安 置 大 會 」(The 4th World Conference of Women’s Shelters– WCWS),5 日至 7 日在高雄展覽館舉辦,來自 120 個國家、1,400 位 國內外政府官員、國際庇護組織代表和企業領袖與會,探討婦女權益五大議題。 11

08

.............................................................................................................................................................................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 8 日舉辦「地方創生──跨越世代與國界的交會」國際論壇, 邀請國內外專家與青年從區域組織連結探討地方創生議題。場外展示高雄市政 府社會局輔導社區願景培力中心的成果,呈現長者服務及常民藝術課程等多元 發展計畫。 11

10

.............................................................................................................................................................................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主辦,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指導的「2019 南方鳥類論 壇」,10 日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舉行,探討氣候變遷、老年化、少子化的情況下,


大事紀要

保育團體永續發展的因應對策與方向。 11

16

.............................................................................................................................................................................

「2019 高雄水陸戲獅甲」16 日於高雄國際游泳池開幕,八支隊伍分別來自馬來 西亞、新加坡、中國及臺灣,爭奪獅王寶座。水上競技將於全球唯一 5.5 米深水 樁陣與水上樁島,在 21 支高樁上較勁,力拚最高 40 萬元的獎金。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雄厲害」系列《厷口印跡》,16、17 日邀請馬 來西亞音樂藝術家黃楚原進行跨界演出,選擇高雄在地男性對社會發展的推動 進行探討,呈現劃時代的高雄景象。 11

17

.............................................................................................................................................................................

高雄市教育局「108 年大高雄多元人才登峰培育計畫」,於 17 日至 21 日薦送 14 位學生赴日本櫪木縣,進行三項產業、三間學校「新創產業」、「工業自動化」 產業參訪、學校交流與文化體驗。 11

20

.............................................................................................................................................................................

「2019 年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頒獎典禮」20 日在高雄舉行,高雄市政府以無障 礙之家北區分院興建工程、小港區南星路第三期改善工程、臨海工業區市管道 路改善計畫、衛武營共融遊戲區等案獲得 29 項金質獎,獲得技師公會評鑑肯定。 11

22

.............................................................................................................................................................................

「駁二動漫祭──同人誌創作展」22、23 兩日在駁二藝術特區登場,超過千個 同人誌創作社團參與,匯集全臺及日本、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動漫音樂團體, 藉由慶典式活動推廣臺灣動漫文化。 11

23

.............................................................................................................................................................................

高雄市政府行政暨國際處於 23、24 日舉辦「2019 炫高雄──國際新生青春田園 趴」活動,安排 26 個國家、近二百名國際學生體驗美濃、旗山、大樹等地農事 體驗、文化行程,協助新生融入高雄在地人文生活。 11

24

.............................................................................................................................................................................

「2019 打狗鳳邑文學獎頒獎典禮」24 日於高雄文學館舉行,今年收件數共 559 件,30 歲以下的投稿者佔近一半比例,書寫出各種屬於高雄的文學風貌。

185


186

11

30

10 卷 | 第 1 期

.............................................................................................................................................................................

「2019 大寮紅豆節」30 日在捷運大寮站一號出口登場,今年以「紅豆紅了」為 主題,讓全臺看見高雄大寮區優質農產。

2019年12月///////////////////////////////////////////////////////////////////////////////////////////////////////// 12

01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結合教育局舉辦的「鮮聲奪人── 2019 高雄市歌仔吟唱競 賽」,1 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倉庫群 B9 正港小劇場舉行總決賽,初賽共 171 人報名,盼能吸引更多年輕世代投入歌仔傳唱。 12

03

.............................................................................................................................................................................

高雄市政府以「擁抱多元、共好未來」為主題,響應 12 月 3 日「國際身心障礙 者日」,與高雄市身心障礙團體聯合總會於社會局長青綜合服務中心共同辦理 「CRPD5 週年~看見多元、幸福共好」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法理與實踐研討會。 12

04

.............................................................................................................................................................................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以「建造亞洲新灣區、營造水岸新空間」為題, 榮獲「108 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團體獎」,4 日接受考試院公開表揚。 12

06

.............................................................................................................................................................................

「2019LOVE 高雄追光季」6 日晚於中央公園正式點燈,集結五組藝術團隊、三 位音樂創作者、四式燈光秀及法國巴黎藝術家設計以 LOVE 為主題的「Anooki X 光之耶誕樹」,即日起至 2020 年 1 月 5 日連續 30 天晚上,陪伴民眾一起迎 接耶誕節與跨年。 12

13

.............................................................................................................................................................................

「點亮哈瑪星──不廢搖滾嘉年華」13 至 15 日於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舉辦,將 藝術、文化、環保、市集和音樂結合成為裝置藝術成為裝置藝術,分享小農、 地方創生等理念,以及在地店家的「廢遇青市集」,推廣環保的永續精神。 12

14

.............................................................................................................................................................................

義守大學 14 日舉辦「108 南原盃──南區大專院校暨高中職原住民族運動 會」,共有十多所的南部大專院校暨高中職原住民學生組隊參與,深入部落


大事紀要

生活傳統知識。 12

20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四也文化出版公司協力出版的布農文化繪本《我的獵人爺 爺──達駭黑熊》,20 日在高雄市巴楠花部落中小學舉辦新書發表會,由布農 族耆老引領小祭司進行「火祭儀式」,及巴楠花部落中小學的古謠合唱團祈福 傳唱,認識布農文化對生態環保的重視。 12

21

.............................................................................................................................................................................

高雄市政府都發局 21 日於大樹九曲堂鐵道綠園,舉辦第一場「樹仔下 X 喜物市 集」──接連一系列結合「遊牧書房」與「創意生活工作坊」等活動,規劃打 造「遇書房」、「享空間」及「鐵馬棧」等三處共享空間,吸引大樹地區青年 返鄉,建立「地方創生基地」。 12

23

.............................................................................................................................................................................

對臺灣原住民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法國藝術家羅蘭克洛(Roland Cros),23 日將 3 公尺高的大型創作「369 像素的傳說」,於駁二藝術特區大義公園展示,融 合現代科技與排灣族的傳說,刻畫出人們與大自然的理想圖騰。 12

25

.............................................................................................................................................................................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高雄市政府共同舉辦的「2019 世界神 明聯誼會」,25 日在佛陀紀念館大覺堂登場,約七萬名儒、釋、道三教信眾彼 此交流。 12

31

.............................................................................................................................................................................

2020 年是「打狗」正式更名為「高雄」100 週年,高雄市政府 31 日舉辦「迎 接高雄更名 100 年」沙灘音樂會,以臺灣百年經典金曲,回顧高雄歷史,歡送 2019 年、迎接 2020 年。

2020年1月//////////////////////////////////////////////////////////////////////////////////////////////////////////// 01

01

.............................................................................................................................................................................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於 1 月 1 日成立「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長期照顧中心」,整合社、 衛長照 2.0 業務,於衛生局內設置長期照顧中心,統籌長照業務規劃、預算補助

187


188

10 卷 | 第 1 期

等行政,建立連續性、整合性的長期照顧體系。 01

03

.............................................................................................................................................................................

高雄市中等學校運動會 3 日於市運主場館舉行開幕典禮,共有球類、游泳、田 徑等 17 種比賽,高雄市代表隊共奪得 51 金、42 銀、59 銅豐碩成果。 01

08

.............................................................................................................................................................................

高雄市政府與和春技術學院 8 日舉辦「國民貴婦年菜」發表會,邀請名廚阿 華師(劉仁華)至國民公有市場推銷年菜,期待讓傳統市場轉型為城市文化 櫥窗。 01

12

.............................................................................................................................................................................

高雄市「體育盃」──第七屆四國五行象棋暨第五屆樂齡大學全國象棋錦標賽, 12 日於高雄科技大學建工校區舉行,全國近兩百名棋友參賽,邀請 14 位七段以 上棋士參賽,推廣樂齡關懷及各種專業教育活動。 01

18

.............................................................................................................................................................................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高雄市體育會主辦「2020 高雄運 動品牌賽事大賞──全國第 64 屆和家盃排球錦標賽」,於 18 日至 21 日舉行, 為全國年度四大排球盃賽之一。 01

21

.............................................................................................................................................................................

高雄市政府邀請紐約 StudioKCA 建築工作室、瀚亞設計公司等團隊設計,以藝 術展現臺灣資源回收的成效和保護環境的努力。作品「愛河.愛之鯨」躍出水 面 14 公尺,重量約 50 公噸,矗立於高雄愛河七賢橋南面。 01

25

.............................................................................................................................................................................

為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高雄市政府防疫指揮中心 提升為一級開設。 01

26

.............................................................................................................................................................................

高雄駁二 8 號倉庫的 M.ZONE 大港自造特區與新加坡的 EPC Consulting 團隊合 作,於 26 日至 29 日推出親子繪本式自造活動──「M.ZONE 自造光工場 」, 以光為主題,分 5 大區、7 段小故事,結合互動式活動體驗與工作坊。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昶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26 日起推出「熱雪天堂探 索樂園特展」,以「玩雪 × 探索 × 歡樂」為理念,打造南臺灣第一個以「雪主題」


大事紀要

之兒童科普樂園。 01

29

.............................................................................................................................................................................

「2020 高雄燈會藝術節」於 29 日起至 2 月 9 日為期 12 天,共有七大主題燈區, 藉由「鼠光 2020」親子互動燈飾,配合「高雄 100 無限精彩」系列活動,透 過燈會介紹高雄的山、海、河景,及人文歷史景觀及建築。 01

31

.............................................................................................................................................................................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與 KIMU 高雄獨立遊戲開發者社群共同主辦「Global Game Jam 全球遊戲創作營」高雄會場,於 1 月 31 日至 2 月 2 日進行 48 小時不 間斷的跨夜開發,以「跨夜開發.夢遊鹽埕」為概念,43 位獨立遊戲開發者推 出 8 款單機遊戲,4 組防疫主題遊戲,展現遊戲融合社會議題的創作力。

2020年2月//////////////////////////////////////////////////////////////////////////////////////////////////////////// 02

01

.............................................................................................................................................................................

服務逾 48 年的中華地下道 1 日進行填平及拆除作業,讓地下道恢復成平面道路, 工期預計 225 天,填平後可連接鐵道區的都市計畫園道。 02

06

.............................................................................................................................................................................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高雄市政府 6 日提出四大紓困 計畫,鎖定農漁產業、經濟弱勢族群、觀光旅遊產業、中小企業等領域。 02

07

.............................................................................................................................................................................

2020 高雄燈會藝術節 7 日晚邀請明華園歌仔劇總團,演出「劍神呂洞賓」劇碼, 於高雄地院前封街舉辦歌仔戲之夜演出。 02

17

.............................................................................................................................................................................

高雄市立文山高中與美國名校費爾蒙特高中(Fairmont Private School)於 17 日 簽下「雙聯學制」AP(Advanced Placement)課程合作計畫,109 學年度正式成 立「國際專班」,為南部第一所與美國學校合作雙聯學制的公立學校。 02

19

.............................................................................................................................................................................

高雄市政府 19 日召開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各型活動停辦機制共識會議,並在 21 日公告「高雄市政府各機關(構)辦理之室內活動停辦規範等防疫措施」,

189


190

10 卷 | 第 1 期

規定 100 人以上且符合「密閉空間」、「使用中央空調」、「空氣不流通無對 外窗」、「人與人距離小於 1 公尺」四項條件任一項者,一律停辦;500 人以上 室內活動一律停辦。 02

21

.............................................................................................................................................................................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21 日起拓寬高雄美濃區西門大橋南側道路,未來作為市道 181 線的替代道路,連接中壇、美濃二地。 02

26

.............................................................................................................................................................................

2020 年港都盃全國田徑錦標賽,26 日至 28 日在高雄國家體育場開賽,近四千 名國內選手參賽,已有 19 項 56 人次改寫大會記錄、1 項 1 人平大會。 02

28

.............................................................................................................................................................................

高雄市政府 28 日於二二八和平公園舉行「2020 年高雄市二二八事件 73 周年追 思紀念」,由世紀合唱團獻唱《補破網》、《平安,臺灣》二首樂曲,將象徵 和平的百合花束獻給受難者家屬代表,於和平紀念碑前獻花向的先行者致敬。

2020年3月//////////////////////////////////////////////////////////////////////////////////////////////////////////// 03

02

.............................................................................................................................................................................

高雄市政府 2 日舉行第十次防疫會議,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配合防疫會議決議, 啟動「達學堂」遠距教學平臺,共有教學影片超過 2,350 部,題庫超過 1,500 題, 規劃因疫情未能到校上課的高中以下學生,將透過線上教學在家自主學習。 03

04

.............................................................................................................................................................................

高雄市那瑪夏區公所 4 日舉辦「高雄市那瑪夏區布農族祈福驅疫祭儀」活動, 重現消失四十年的布農族祈福驅疫祭儀,透過耆老的祈福、以芒草沾水為勇士 們驅疫除病、族人的古謠合唱,藉此祈福讓疫情好轉。 03

05

.............................................................................................................................................................................

「2020 國際自由車環臺公路大賽」5 日在高雄市舉行最終站賽事,本屆賽事共 有 17 支國內外職業車隊,85 名菁英選手參賽,透過 20 種語言與歐洲電視臺、 網路、手機等直播到全世界。


大事紀要

03

06

.............................................................................................................................................................................

中華地下道填平拆除作業,平面主線道 6 日提早通車,市政府陸續施作兩側人 行道及排水溝,完工後連接原鐵道區的都市計畫園道,預計在 7 月初全部完成。 03

07

.............................................................................................................................................................................

高雄市政府於 38 婦女節前夕,7 日推動「2020 高雄婦女節」三系列活動:《希 朵社區的今時與往日》展覽、《女人.女能》影展、《她們的故事.Women 的 未來》南方「好」講堂,市政府持續推動婦女權益及平權,26 個局處共同研擬 了七個領域、27 項婦女權益政策。 03

18

.............................................................................................................................................................................

高雄市新住民辦公室 18 日喬遷揭牌,新住民專案辦公室主要整合各局處資源推 廣新住民服務,並計畫推動新住民事務委員會成立。 03

23

.............................................................................................................................................................................

「2020 年建築園冶獎」得獎名單 23 日公布,高雄市政府以 12 案得獎,其中工 務局以「前鎮區汕頭公園」、「小港森林公園」等奪八項大獎,水利局獲得二獎, 大樹區檨腳社區及阿蓮區崙港社區也為市府奪得兩座獎項。 03

29

.............................................................................................................................................................................

高雄市政府 29 日於青年節時成立青年事務諮詢會,遴選出 46 位 18 歲至 45 歲 對公共議題高度熱誠與創意的青年,包括原住民、新住民二代、客家族群等, 讓政策與市政工作集結年輕人的力量。 03

30

.............................................................................................................................................................................

高雄市政府 30 日召開第十四次防疫會議,宣布高中職以下校園暫停對外開放至 5 月 3 日止,從 4 月 6 日起所有辦公大樓實施實名登記。

2020年4月//////////////////////////////////////////////////////////////////////////////////////////////////////////// 04

01

.............................................................................................................................................................................

2020 年「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記者會,1 日在高雄市政府舉行,第三方公正 評選機制,為城市的工程品質檢驗,市政府工務局獲得各界 55 項的肯定,改善 約 351.6 萬平方公尺的道路面積。

191


192

04

04

10 卷 | 第 1 期

.............................................................................................................................................................................

2020 雄春天藝術節《舞筵自然》環境舞蹈系列節目,4 日於高雄捷運美麗島站 光之穹頂演出《生命之光》人體舞蹈劇場,強化「人、環境、藝術」的連結, 於非典型劇場空間起舞。 04

06

.............................................................................................................................................................................

高雄市鐵路地下化園道開闢工程 6 日上午舉行動土典禮,鐵路地下化後所騰空 的廊帶土地,高雄市政府規劃將軌道與兩側道路合併規劃,變更為都市計畫園 道,提升都市土地利用價值及經濟活動力。 04

08

.............................................................................................................................................................................

國立中山大學美國中心與美國在台協會(AIT),8 日至 30 日於國立中山大學 西灣藝廊共同舉辦「1979 年後美台關係特展」,回顧自 1979 年《臺灣關係法》 簽署以來,美國在臺灣工、商、衛生與醫療、文化及教育之歷史文件、老照片 等檔案。 04

13

.............................................................................................................................................................................

高雄市政府 13 日召開第十六次防疫會議,配合中央的防疫政策,明令酒店、舞 廳及男女陪侍店家禁止營業,而其他未停業的六大行業,市政府採取實名制, 進行更有效的防疫工作。 04

15

.............................................................................................................................................................................

高雄市政府設立「青年 C.E.O. 創業輔導機制」,15 日啟動青創輔導引擎,成立「創 業 O'star」諮詢服務網,聯合義守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國 立高雄科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等在地五所大學,以衛星概念提供青年創業諮詢。 04

21

.............................................................................................................................................................................

全國唯一以族語教學及文化復振為教學特色的「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 21 日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為專屬教室舉行揭牌典禮,揭牌前特別邀請屏東排灣 族巫師鄧玉雪女士為學習空間祈福,別具文化傳承的意義。 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策劃,委託美濃國小製作,《高雄 smile,美濃 style》立體 大小書 21 日發表,全書以客、華、英三語介紹,收錄 28 幅國中小學生優秀的 畫作,內容包含美濃的建築、風景名勝、民俗風情、藝術與美食五大類。


大事紀要

04

25

.............................................................................................................................................................................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邀請高雄市交響樂團、高雄市 國樂團、對位室內樂團、高雄市管樂團與鋼琴家吳亞欣,共同推出《衛武營 X 春藝線上音樂廳》,從 4 月 25 日至 5 月 30 日每週六晚間透過網路,推出六支 由不同類型的團隊,精心製作的戲劇及舞蹈作品。 04

30

.............................................................................................................................................................................

高雄市政府與高雄捷運公司、經濟部工業局聯手推動「高雄多元支付 QR Code」 服務,30 日宣告正式啟動,透過行動支付,導入智慧調度功能與大數據分析, 結合 QR Code 支付資料,提供公車業者排班調度。 高雄第 71 期市地重劃區歷經三年重劃施工,高雄市自由路與復興路 30 日正式 通車,高雄市政府與產業團體和地方居民一起出席通車典禮,分散九如路和中 山路車流,結合長明街和後驛商圈發展。

193


194

9卷|第2期

《高雄文獻》稿約 一、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稱本館)為深化在地論述、保存高雄文史資料,竭誠歡迎各界投 稿《高雄文獻》。 二、本刊為半年刊,每年六、十二月出刊。 三、投稿內容與主題:舉凡非純文學類而與高雄相關之論述、田野調查、口述歷史訪談、譯著、 史料文獻評介、社區營造、移民族群、展演評介、影評、文評與書評、未出版文稿等,均歡 迎惠賜稿件。 四、投稿注意事項: (一)來稿請勿一稿兩投,稿件請以電腦橫式繕打,須附電子檔及紙本稿一式三份。 (二)譯稿請附原文及翻譯授權書,若原文書無著作權者,應說明之。 (三)「研究論文」稿件,每篇正文以二萬二千字為限;其他類型的稿件,每篇正文以一萬字為限。 (四)所列參考書目,應以文稿中徵引者為限。 (五)來稿文責由作者自負。 (六)來稿請依本刊撰稿體例,詳見撰稿須知。 (七)各篇作者享有其著作人格權,本刊享有著作財產權。 (八)經錄用之稿件,本刊有權得增減文字與圖片。 五、稿件審查:本刊採匿名評審制,稿件經編輯委員會送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匿名審查通過後刊 印。凡經錄用之稿件,作者不得要求抽回,並須簽署著作權讓與書。 六、酬謝方式:來稿一經採用刊出,致奉薄酬,並贈當期《高雄文獻》三冊、抽印本十本,及可 能衍生之出版品。 七、稿件交寄: (一)來稿請寄至下列地址:803 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 99 號 3 樓「行政法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研究部(投稿高雄文獻)收」。 (二)有關投稿問題與意見請聯絡莊建華先生,聯絡電話:(07)5312560 轉 315,E-mail: kaohsiung.h@gmail.com。


195

《高雄文獻》撰稿須知 一、來稿請依序包括:中英文論文題目、中英文摘要(中文 500 字以內、英文 250 字以內)、中英文關鍵詞(各 不超過 5 個)、本文(圖表嵌於正文中)、參考文獻等;若本文中有圖片,請附上解析度 300dpi,並無 版權問題或已取得授權之原始圖檔;若文稿有接受相關計畫補助及需致謝辭者,請於首頁之頁下(註) 說明。 二、稿件請以 Word2000 以上軟體打字建檔,A4 紙張規格,橫排,須加註頁碼並置中。 三、本刊為雙向匿名審查,除於「投稿人基本資料表」外,請勿於投稿文內出現姓名、職稱等。 四、來文請依下列撰稿格式: (一)正文的中文字型採新細明體,英文字型為 Times New Roman,首行縮二字(全形);引用原文則改採 標楷體,短文可外加引號而逕入正文;若引文較長,請另起段落,首行縮四字(全形),第二行之後 縮二字(全形),不另加引號。正文與引用原文的字體大小皆設為 12 級。 (二)本文中的節次及子目,以五個層次為原則,次序為:壹、一、(一)、1.、(1)。字體大小:題目為 22 級字;子目依次序為 18 級字、14 級字,其餘皆為 12 級字。 (三)圖表的編號採阿拉伯數字(如圖 1、表 1)。圖片標題放於圖下置左;表格標題放於表上置中。 (四)年代部分,全文請統一書寫格式。朝代紀元後加上西曆,如:乾隆 2 年(1737)、大正 12 年(1923)、 民國 100 年(2011);或是直接用西曆,如:2011 年。 (五)請用新式標點符號。引號用「」;引號內引號用『』;書、報、期刊等採書名號用《》;論文與期刊 篇名等採篇名號用〈〉;書名與篇名連用時,可省略篇名號,如《莊子.天下篇》。 (六)註釋採隨頁附註。註腳號碼請用阿拉伯數字標示,如:1、2、3、……,並置於標點符號後。註腳文 字則置於當頁下方,以細黑線與正文分開。 (七)一般內文敘述遇數字,不完整之餘數或概略之約數、農曆年月日、屆、次、項等請用國字,如:三千 多人、約二百坪、第一屆、農曆正月十五日。遇年代(含以朝代紀元者)、完整數字者,請用阿拉伯 數字,如:大正 12 年(1923)、1985 年 4 月 17 日、23,557 人、5 位、3 輛。引文關於數字之使用則 悉依原引用文獻。 (八)臺灣之「臺」,遇書名、文章名、單位機構或公司行號名稱使用「台」者,依原書、原文,及單位機構、 公司行號公告之寫法,此外一般內文敘述一律採用「臺」字。 (九)「註腳引用」書寫,請依下列格式: 1. 華日文專書: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西元年分),頁碼。 初引:吉田久一,《新.日本社会事業の歷史》(東京:勁草書房,2004),頁 231-232。 再引:吉田久一,《新.日本社会事業の歷史》,頁 231-232。 2. 合輯:作者,〈篇名〉,收於主編姓名,《書名》(出版地:出版者,西元年分),頁碼。 初引:林玉茹,〈導讀:土地契約文書中所見的臺南縣平埔族人及其社會經濟型態〉,收於林玉 茹主編,《臺南縣平埔族古文書集》(臺南:臺南縣政府,2009),頁 23。 再引:林玉茹,〈導讀:土地契約文書中所見的臺南縣平埔族人及其社會經濟型態〉,頁 23。 3. 翻譯專書:原作者著,譯者譯,《書名》(出版地:出版者,西元年分),頁碼。 初引: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n)等著,陳思文等譯,《被發現的傳統》(臺北:貓頭鷹,


196

9卷|第2期

2002),頁 11-26。 再引: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n)等著,《被發現的傳統》,頁 11-26。 4. 期刊論文:作者,〈篇名〉,《期刊名》,卷(期)(西元年分),頁碼。 初引:戴寶村,〈大高雄市人群之歷史形塑發展〉,《高雄文獻》,1(1)(2011),頁 8-57。 再引:戴寶村,〈大高雄市人群之歷史形塑發展〉,頁 8-57。 5. 博碩士論文:作者,〈論文名稱〉(學校地點:學校系所博碩士論文,西元年分),頁碼。 初引:吳欽賢,〈日據時期高雄市都市發展與計畫歷程之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頁 22。 再引:吳欽賢,〈日據時期高雄市都市發展與計畫歷程之分析〉,頁 22。 6. 轉引自其他論文:原作者,〈篇名〉,《原期刊名》,卷(期)(西元年分),頁碼。轉引自作者, 〈篇名〉,《期刊名》,卷(期)(西元年分),頁碼。 初引:張筱衡,〈散盤考釋〉,《人文雜誌》,2(4)(1958),頁 81-98,轉引自劉啟益,〈西 周大國銅器的新發現與有關的歷史地理問題〉,《考古與文物》,2(1982),頁 43-44。 再引:張筱衡,〈散盤考釋〉,頁 43-44。 7. 華日文報紙:作者,〈標題〉,《報紙名稱》(西元年月日),版頁。 (若為一般性新聞報導,可略去作者名) 初引:〈臺灣八景請為投票〉,《臺灣日日新報》日刊(1927 年 6 月 7 日),漢文第 4 版。 再引:〈臺灣八景請為投票〉,漢文第 4 版。 8. 西文專書:作者 , 書名 . ( 出版地 : 出版者 , 西元年分 ), 頁碼 . 初引:Connell, R., Southern Theory: The Global Dynamics of Knowledge in Social Scienc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7), p. 207. 再引:Connell, R., Southern Theory: The Global Dynamics of Knowledge in Social Science., p. 207. 9. 西文期刊論文:作者 , “篇名 . ”期刊名 , 卷 ( 期 )( 西元年分 ), 頁碼 . 初引:Katz, Paul R., “Orthopraxy and Heteropraxy Beyond the State: Standardizing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Modern China, 33(1)(2007), pp. 72-90. 再引:Katz, Paul R., “Orthopraxy and Heteropraxy Beyond the State: Standardizing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pp. 72-90. 10. 網頁文獻:作者,〈篇名〉。資料檢索日期。網址:網址路徑。 (若無明確作者或篇名,可改以網站名稱替代) 初 引: 維 基 百 科,〈 中 正 紀 念 堂 〉。 資 料 檢 索 日 期:2013 年 3 月 14 日。 網 址:http://ppt. cc/8QRA。 再引:維基百科,〈中正紀念堂〉。網址:http://ppt.cc/8QRA。 11. 數位資料庫、檢索系統:作者,〈檔名〉(西元年分),資料庫(檢索系統)全稱,登錄(檢索)號。 初引:作者不詳,〈新高雄市街詳圖〉(1947),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典藏資料,登錄號: KH2003.008.344。 再引:作者不詳,〈新高雄市街詳圖〉,登錄號:KH2003.008.344。 (十) 同一註釋連續出現時,可以「同上註」表示;非連續出現,即第二次之後的引註時,請以上述之「再 引」格式表示。


197

(十一)文末「參考書目」書寫,請依下列格式: 1. 請將正文中所有引用或腳註之書目全部列出,不得列出未引用之文獻。書目列舉依序為華文、 日文、西文。 2. 華日文書目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西文書目則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同一作者有兩本 (篇)以上著作時,則依著作出版先後排列。 3. 華日文專書:作者(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者。 範例:吉田久一(2004),《新.日本社会事業の歷史》。東京:勁草書房。 4. 合輯:作者(西元年分),〈篇名〉,收於主編名,《書名》,頁碼。出版地:出版者。 範例:林玉茹(2009),〈導讀:土地契約文書中所見的臺南縣平埔族人及其社會經濟型態〉, 收於林玉茹主編,《臺南縣平埔族古文書集》,頁 23。臺南:臺南縣政府。 5. 翻譯專書:原作者著,譯者譯(西元年分),《書名》,頁碼。出版地:出版者。 範例: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n)等著,陳思文等譯(2002),《被發現的傳統》, 頁 11-26。臺北:貓頭鷹。 6. 期刊論文:作者(西元年分),〈篇名〉,《期刊名》,卷(期),頁碼。 範例:戴寶村(2011),〈大高雄市人群之歷史形塑發展〉,《高雄文獻》,1(1),頁 8-57。 7. 博碩士論文:作者(西元年分),〈論文名稱〉。學校地點:學校系所博碩士論文。 範例:吳欽賢(1988),〈日據時期高雄市都市發展與計畫歷程之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 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 轉引自其他論文:原作者(西元年分),〈篇名〉,《原期刊名》,卷(期),頁碼。轉引自作者(西 元年分),〈篇名〉,《期刊名》,卷(期),頁碼。 範例:張筱衡(1958),〈散盤考釋〉,《人文雜誌》,2(4),頁 81-98,轉引自劉啟益(1982), 〈西周大國銅器的新發現與有關的歷史地理問題〉,《考古與文物》,2,頁 43-44。 9. 華日文報紙:作者,〈標題〉(西元年月日),《報紙名稱》,版頁。 (若為一般性新聞報導,可略去作者名) 範例:〈臺灣八景請為投票〉(1927 年 6 月 7 日),《臺灣日日新報》日刊,漢文第 4 版。 10. 西文專書:作者 ( 西元年分 ), 書名 . 出版地 : 出版者 . 範例:Connell, R. (2007), Southern Theory: The Global Dynamics of Knowledge in Social Scienc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1. 西文期刊論文:作者 ( 西元年分 ), “篇名 . ”期刊名 , 卷 ( 期 ), 頁碼 . 範例:Katz, Paul R. (2007), “Orthopraxy and Heteropraxy Beyond the State: Standardizing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Modern China, 33(1), pp. 72-90. 12. 網頁文獻:作者,〈篇名〉。資料檢索日期。網址:網址路徑。 (若無明確作者或篇名,可改以網站名稱替代) 範例:維基百科,〈中正紀念堂〉。資料檢索日期:2013 年 3 月 14 日。網址:http://ppt.cc/8QRA。 13. 數位資料庫、檢索系統:作者(西元年分),〈檔名〉,資料庫(檢索系統)全稱,登錄(檢索)號。 範例:作者不詳(1947),〈新高雄市街詳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典藏資料,登錄號: KH2003.008.344。 (十二)引用原版或影印版古籍,請註明版本與卷頁。影印版古籍請註明現代出版項。


第十卷.第一期 2020年6月 出版機關:行政法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發 行 人:王御風 主 編:劉正元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編輯委員:(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王興安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李允斐 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研究所 吳玲青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莊淑姿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 許淑娟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陳啟仁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 戴文鋒 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 謝貴文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簡文敏 高苑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 責任編輯:鍾宛君 助理編輯:莊建華、毛湘萍 文字校對:闕妙芬 美術設計:薛東榮 印 製:泰銘照相製版社有限公司 出 版 者:行政法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網 址:http://khm.org.tw/ 地 址:803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99號3樓(行政法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行政辦公室) 電 話:(07)5312560 傳 真:(07)5319644 經銷編印: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802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57號2樓之2 電 話:(07)2265267 傳 真:(07)2233073 訂購資訊 定 價:新臺幣200元整 訂 閱:每年二期,定價九折 經銷商郵政劃撥戶名: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郵政劃撥帳號:41423894 本刊圖片、文字皆有版權,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翻印。 GPN : 2010001240

ISSN : 2222-8306 本期期刊為「再造歷史現場-左營舊城見城計畫」出版系列


《高雄文獻》第九卷第二期勘誤表 論文名稱

〈日治初期 高雄平原區 低丘的林野 開發〉

頁次

34

原文

勘誤

說明

Mountain Forest Management in the Low Hills of the Kaohsiung During the Early of the Japanese Era (1985-1901)

Mountain Forest Management in the Low Hills of the Kaohsiung During the Early of the Japanese Era (1895-1901)

標題年代誤植為 1985 年。

A s s i s t a n t P r o f e s s o 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A s s o c i a t e P r o f e s s o 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作 者 職 稱 誤 植 為 第 九 卷 第 N a t i o n a l K a o h s i u n g 一期作者職稱。 Normal University


「高雄小故事」創作徵件計畫 (2020 年 10 月 31 日截止,最高獎金 3,000 元)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為凝聚市民對於城市文化 的向心力,並積累屬於自我城市的文化底蘊,透過 一篇篇小故事涓滴匯流、積薄成豐,藉以通過歷史 軸線追尋探索十年前、百年前中屬於高雄的記憶, 一同找回我們心中對於鄉土的感動,形成一股由市 民自我創造城市價值的無形力量。 高雄小故事面向不限,舉凡書寫人物風俗、社 會文化、生活藝術、宗教政治、農村都市等,只要 與「歷史」相關皆歡迎來件,透過對於高雄的歷史 記憶的發掘,刻畫過往點滴,呈現自身周圍人、事、 時、地、物的感情,期盼透過一篇篇小故事的連結, 勾勒出高雄在地獨有的生命藍圖。 徵集對象:年滿 16 歲以上,喜歡書寫分享歷史記憶的民眾(每年度每人最多限投 3 篇)。 活動日期:即日起至 2020 年 10 月 31 日(週六)前收到之創作(以郵戳為憑)。

請於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網頁上,下載附件徵件計畫、報名表、授權同意書稿件及 相關附件,請親送或掛號郵寄(以郵戳為憑),並於信封上註明「投稿 2019 年高雄小故 事」,寄至「803 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 99 號 3 樓(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研究部)高雄小 故事執行小組 收」

活動報名信箱:story.kaohsiung@gmail.com(請註明「高雄小故事投件」) 詳情歡迎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網頁參考(http://khm.org.tw)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洽詢電話:07-5312560#210 余小姐。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