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研究法(2016修訂版)

Page 1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社會工作研究法/簡春安 , 鄒平儀著 . -三版 . -- 高雄市:巨流 , 2016. 08 面; 公分

08

ISBN 978-957-732-526-6(平裝)

社會工作研究法

1. 社會工作 2. 研究方法

(2016 修訂版)

547.031

105014110

著 者 簡春安、鄒平儀 責 任 編 輯 邱仕弘 封 面 設 計 Lucas 發 行 人 楊曉華 總 編 輯 蔡國彬 出 版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80252 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 57 號 2 樓之 2 電話:07-2265267 傳真:07-2233073 e-mail: chuliu@liwen.com.tw 網址:http://www.liwen.com.tw 編 輯 部 23445 新北市永和區秀朗路一段 41 號 電話:02-29229075 傳真:02-29220464 劃 撥 帳 號 01002323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購 書 專 線 07-2265267 轉 236 法 律 顧 問 林廷隆律師 電話:02-29658212 出版登記證 局版台業字第 1045 號

ISBN / 978-957-732-526-6(平裝) 三版一刷.2016 年 8 月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本書如有破損、缺頁或倒裝,請寄回更換)

定價:550 元


作者簡歷 簡春安 Chun-an Chien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法學士(1971) 美國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社會工作碩士(MSW) (1976) East West Center Scholarship Grantee 美國凱斯威斯頓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Ph.D. (1983)社會工作博士 Fulbright Scholarship Grantee 經歷 台中市生命線協會主任 (1984-1986) 東海大學幸福家庭研究推廣中心主任(1987-1991)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1988-1993) 東海大學勞作教育指導長(1993) 東海大學主任秘書(1994)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人員協會理事長(1993-1997) 基督教中台神學院董事長(1994-2000) 長榮管理學院(大學)校長(1997-2000) 中華聯合勸募協會(United Way)理事長(2002-2008)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2008-2015) 麥當勞叔叔之家基金會董事(2013-) 花蓮門諾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2015-) 現職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1991-2013)退休 中信月刊(台灣地區)發行人(1994-) 基督教(台灣區)中國信徒佈道會董事長(2007-)


榮譽 社會工作金駝獎(1994):台灣省政府社會處頒發 高等教育領導獎(1998):美國華美學術與專業人員協會頒發 社會工作貢獻獎(1999):國際社會福利協會中華民國總會頒發 社會工作人員特殊貢獻獎(2002):內政部頒發 社會福利學術貢獻獎(2012):台灣社會福利政策協會頒發 通訊處 E-Mail: chunan@thu.edu.tw Cell phone: 0932-648-426 Office: 886-2-8512-4242 Home: 886-4-2359-3603


鄒平儀 Ping-yi Tzou 學歷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學士(1978-1982)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碩士(1983-1985)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博士(1994-1999) 經歷 實踐管理學院社工系兼任講師(1990-1992) 輔仁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1990-1993) 中興大學社會系社工組兼任講師(1992-1994) 東吳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1992-1997) 東海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1996-1998) 暨南國際大學兼任助理教授(2000-2002) 台北榮總社工室社會工作員(1985-2000) 台北榮總社工室代理組長(2000-2003) 現職 台北榮民總醫院社會工作室組長(2003-)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學科暨研究所兼任臨床副教授(2007-)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06-)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01-)



2016 修訂版序

2016 修訂版序 用淺白的文詞,來寫一般人輕易就可以看懂的研究法教科書,是 我多年來的心願,1998 年出版的時候如此,2004 修訂時如此,2013 年退休離開教職,2016 進行最後一次修訂,亦復如是,算是對社會 工作學術界的告別。 把研究法的書寫得簡單易懂,雖然得到很多讀者的歡迎,但寫作 過程卻也因此艱辛,因為把理論與抽象的概念寫成白話,甚至用生活 上的例子來說明時,馬上就失去了文詞表達的安全空間;而研究法裡 一些至今仍模稜兩可的定義、見仁見智的說法、就算能說得淺白,也 難表達得淋漓盡致。用這個方式來寫書需要不小的勇氣。所幸,這個 勇氣仍然存在,年青剛教書時如此,現在退休了,仍然如此。 謝謝鄒平儀博士在本書第十三章的貢獻,把社會工作實務同仁平 日所懼怕的統計簡要的作了介紹。也謝謝高雄醫學大學的陳政智教 授在文獻探討中,對如何在網際網路蒐集資料,作了很實用的說明, 但願對社工伙伴們在準備考試或自己作研究時有實質的幫助。更重要 的,他對本書的教學 PPT 的製作耗費了不少心力,若因此讓更多學 校老師更願意採用本書,這將是陳政智老師的貢獻。 1998 年本書初版時,有助理方婷像天使般的協助。2013 退休了, 我沒有助理,試著孤軍奮鬥,因此所造成的瑕庛或編排上的錯誤,在 所難免,請讀者們諒察。謝謝東海研究所的學生在上課時所給我的意 見,謝謝東海社工系同仁在書目格式單元中不少的建議,使本書增色 不少。 再一次把本書獻給在實務界不斷付出的社工朋友們,若能因此對 各位的進修,升學或考社工師有所助益,那將是我最大的喜樂。也期 待社工學生們,把研究法讀好,研究時不離實務,實務工作時不忘研 究,讓社工更進步,讓一代勝過一代。

簡春安 序於東海大學宿舍 May 25, 2016


2016 修訂版序/ i

第一章 社會工作與研究法 1 第一節 前 言 2 第二節 科學與研究 4 第三節 社會工作與研究 14 第四節 社會工作研究的倫理考量 29 第五節 研究的時間架構 35 第六節 研究計畫 37

第二章 理論、概念與變項 43 第一節 科學知識 44 第二節 理論與典範 51 第三節 概 念 66 第四節 變項及其類別 70 第五節 結 論 76

第三章 問題敘述與假設 79 第一節 如何尋找研究主題 80 第二節 如何確定研究的主題 83 第三節 研究主題與理論的連結 87 第四節 進行「問題敘述」的寫作 89 第五節 設定研究假設 93


第四章 文獻探討 99 第一節 前 言 100 第二節 文獻探討的目的與功能 100 第三節 網際網路資料的蒐集 103 第四節 圖書館內的探索 115 第五節 資料的整理 118 第六節 如何寫好論文的第二章─文獻探討 132 第七節 結 論 135

第五章 社會工作與質性研究 137 第一節 前 言 139 第二節 淺談研究法的哲學背景 139 第三節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的差異 143 第四節 量化研究法的適用條件及其資料的蒐集技巧 146 第五節 質性研究常用的方法及適用的條件 149 第六節 量化、質性研究法在社會工作過程的運用 153 第七節 質性研究資料之蒐集─觀察 165 第八節 質性資料的分析 179 第九節 結 論 194

第六章 實地研究、觀察研究 197 第一節 前 言 199 第二節 實地研究 199 第三節 自然觀察法 212 第四節 視覺社會學 216 第五節 觀察者 222


第六節 結 論 225

第七章 調查研究 227 第一節 前 言 228 第二節 調查研究的本質 229 第三節 調查研究的類型 231 第四節 調查研究的步驟 243 第五節 結 論 247

第八章 問卷設計 249 第一節 前 言 250 第二節 測量的定義 253 第三節 量度的性質 261 第四節 量表設計的方式 263 第五節 問卷的形式 269 第六節 問卷的信度測量 279 第七節 問卷的效度測量 283 第八節 總加量表的鑑別力(DP 值)分析 288 第九節 結 論 290

第九章 實驗研究 293 第一節 前 言 294 第二節 實驗研究的類型 295 第三節 「實驗」的內涵 297 第四節 實驗設計(研究設計) 303 第五節 一般常見的實驗設計 313


第六節 單案研究設計 329

第十章 其它常見之研究法 337 第一節 前 言 339 第二節 文化比較研究法 340 第三節 歷史研究法 341 第四節 再次分析法 349 第五節 內容分析法 356 第六節 非干擾測量 360 第七節 結 論 362

第十一章 事後回溯研究與方案評估 365 第一節 事後回溯研究法 366 第二節 方案評估 373 第三節 德懷術(Delphi panel)研究法 392 第四節 行動研究 397

第十二章 抽 樣 399 第一節 前 言 400 第二節 抽樣的概念與術語 401 第三節 如何進行隨機抽樣 404 第四節 抽 樣 407 第五節 結 論 415

第十三章 資料分析方法 419 第一節 前 言 421


第二節 統計方法在社會研究資料分析中的功能、限制與選判要點 422 第三節 資料分析的統計方法 425 第四節 實務研究與資料分析的其他議題討論 459

第十四章 論文寫作 475 第一節 前 言 476 第二節 研究論文的次序與格式 477 第三節 論文「方法論」的寫作 480 第四節 論文第四章─「分析與發現」的寫作 486 第五節 論文第五章─「結論」的寫作 493 第六節 書目與附錄 495 第七節 其 它 497

參考書目 499

名詞索引 519


Chapter

1

社會工作與研究法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科學與研究 第三節 社會工作與研究 第四節 社會工作研究的倫理考量 第五節 研究的時間架構 第六節 研究計畫


14

社會工作研究法

(二)組織化的懷疑論 在科學的領域裡,所有的證據都應該接受挑戰與懷疑,都 必須經歷嚴格的批判與審查。對理論有基本上的懷疑,對 理論一步步的加之以驗證的態度即為「組織化的懷疑論」 。 (三)不偏不倚 面對科學的非預期的觀察或新的知識與觀念,科學社群的 成員應該嚴守中立與公正的立場,也保持著敏銳的態度, 來檢視新知識。 (四)共享主義 研究是公有財,開放給所有的人使用,所以研究的過程必 須被描述,而且必須經過一種特殊的形式與規格公開發 表,否則不會被科學社群的人接受。這是為什麼研究法必 須教導何謂正確的格式,從文章的次序、寫法、應有的內 涵等均有規範,科學社群的成員必須據之以行。 (五)誠實 誠實本來就是一般的規範,但在科學社群裡更被強調。社 會工作研究者應瞭解並遵行科學社群的規範,以便能在科 學的探尋與研究的成果中得到應有的尊重。一方面面對真 理時的渴望;追求真理時的執著;學習別人研究成果時的 不卑不亢,發表自己看法時的條理井然,如此才能在科學 社群中與別人分享、競爭、砥礪、成長。

第三節 社會工作與研究 在英文的字根中 “re” 意指著再一遍、重新再一次(again, anew, over again)的意思。“search” 則指仔細精密的檢查、測試與調查。所 以我們可以說,研究有三大內涵:(1)對許多知識做仔細、系統的 研究,以建立一些事實的原理原則;(2)研究者重複的運用客觀、 嚴格及系統的程序,把研究的對象操作化或測量化(measurement);


第 1 章 社會工作與研究法

(3)對所觀察事實的假設驗證化(verifiability) ,使研究的結果有代 表性(representative)(Middleman, 1984)。總之,透過研究,我們才 有機會去證實一些重要的理論是否準確,才能開發一些結構尚未完整 或仍在摸索階段的理念,也才能使理論愈加有實務的應用性(Babbie, 1992)。社會工作同仁應被訓練,使之有能力進行研究、能測量其資 料、能證實其論點,也使研究的成果有代表性。 研究的類別很多,由於研究方法、應用性、使用場合以及經費 來源的不同,研究有不少的風貌。Beach 與 Alvager(1992)指出: 從研究方法來區分,研究可分為實證性研究(empirical research)與 理論性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依應用的程度而言,可分為基礎 性研究(basic research)與應用性研究(applied research);從使用場 合來看,可分學術性研究(university research)與非學術性研究(nonuniversity research),再從經費來源來看,也可分為公眾研究(官方研 究)(public research)與私人性研究(private research)。國內的社會 工作研究狀況依當事者的背景而有差異,有實證性研究,也有理論性 研究;有學術性的,也有實務性的;有官方的,也有私人的,但以社 會工作的本質來看,經常以應用性研究居多。 社會工作者必須作研究,藉著研究去驗證理論的真偽;去開發新 的知識領域;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實務工作裡,如此,對社會工作專 業的發展,才會有所幫助。

一、求知的目的 社會工作者為什麼要作研究?眾所皆知,社會工作專業非常重 視實務,所以我們強調助人的重要性與技巧的專業性。其實, 社會工作也是一種求真與求知的過程,為了要更有效的做好實 務,我們必須懂得更多相關知識與科學知識,以便使專業做得 更好。而懂得更多、更真的方法就是做好研究。換言之,研究 基本上就是一種求知的過程,而求知可以讓我們達到下列的目

15


16

社會工作研究法

標(the purpose of knowing): (一)敘述(description) 一個好的研究可以使我們更能客觀的敘述事實的真相、情 境、現象、過程與結果。能清楚的敘述問題是研究者(社 會工作者)最起碼的基本訓練。 (二)解釋(explanation) 除了敘述事物的現象外,更進一層的敘述是可以給予解 釋。敘述只指出發生了什麼事(what happen?),但是解 釋則更進一步,它還要說出所以然(why it happen?),告 訴讀者為什麼會如此發生?事情的前因後果是什麼?比敘 述問題更進一步,社會工作者,應該有解釋事情始末的能 力。 (三)預測(prediction) 解釋只是講出事情的始末,一般而言,它講解的是過去所 發生的種種緣由,但是它不能講到未來。能準確的判斷未 來所可能發生的事就是「預測」。所謂的預測不是江湖術 士所談的未卜先知,而是藉著數據、經驗、理論等預測未 來所可能產生的結果。當科學的程度愈嚴謹時,預測的能 力必將愈高。自然科學的預測能力遠比行為科學要大, 行為科學又比人文科學要強。社會工作藉著更嚴謹的訓練 與研究,對社會上發生的各種問題與現象,不僅敘述、解 釋,還要能預測。 (四)處遇、處置(treatment or intervention) 社會工作與其它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較大的差異,是除了 分析問題如何產生以外,還必須對問題提供解決的方案。 社會工作教育的訓練重點就是教導學生面對個人、團體與 社區所產生的種種問題時,能夠予以處置,減少問題所可 能造成的傷害,這是社會工作相當重要的特質。但是要證 明處遇是否必要、在何種狀況最為有效等問題時,就需研


第 1 章 社會工作與研究法

究來佐證。 (五)比較與評估(comparison & evaluation) 就算社會工作者能分析問題,甚至於提供解決問題的方 法,而且身體力行,奉獻付出,努力去實踐,但是他仍然 要有比較與評估的能力。在實務中,比較處置的前後有 多少差異?這些差異是否顯著?評估我們的方案是不是有 效?與所付出的時間、人力、資源成不成比率?這些比較 與評估的技巧,在研究法的訓練中不可或缺。

二、社會工作研究法的特質 為什麼要有社會工作研究法?它與別的相關學科的研究法到底 有何不同?基本上,我們都知道社會科學有多種研究方法,都 是大同小異,例如有關研究的邏輯、抽樣的原則、資料的蒐集 與分析、以及統計方法的運用,甚或是參考資料的整理與呈現 等,基本上大致雷同。但是仔細的比較各種專業的特質時,我 們仍然可以看出一些角度的差異,而社會工作研究法與別的社 會科學研究法到底有哪些差異呢?我們可以從社會工作研究法 的特質來分析: (一)研究與社會工作相關的主題 社會工作研究法當然主要是研究與社會工作相關的主題。 舉凡有關社會工作的方法有關之主題:如個案工作方法、 團體工作方法,以及社區發展與組織等;社會福利有關的 對象與人口也是我們研究中很重要的主題,如:兒童、婦 女、家庭、勞工、殘障及各種弱勢團體等;至於有關行 政、政策等間接服務方面的問題,我們也不可忽略。社會 工作的範圍堪稱廣泛,社會工作所涵蓋的層面更是繁多, 所以社會工作的研究範疇當然也就豐富多樣,大有發展的 空間,更可符合各類各樣社工專業的需求。

17


18

社會工作研究法

(二)從社會工作的角度探討別的領域的問題 社會工作專業與很多學科有密切的關聯,如心理學、教育 學、社會學、政治學,甚或是生理、精神醫學等,所牽涉 的範圍頗為廣泛。有時候,社會工作也有必要對別的相關 學科作探討,如愛滋病患及家屬的心理需求或社會需求, 全民健保對低收入戶的影響,逃學青少年的心理、社會分 析等題目,乍看之下,並不是社會工作的主題,但是針對 這些問題,由社會工作的角度去切入,勢在必行,因此社 會工作遇到此種問題時,也是責無旁貸。 (三)以 “Do” 的角度來評價社工的創新、修正與實驗 基本上,社會工作較偏向於實務,因為社會工作的精神不 只是針對各類的社會問題提出分析,更要針對這些問題 提出處置,以解決其問題,至少可以使問題的傷害減到 最低限度。若只為分析問題,或只瞭解真相所做的研究是 “Be” 的研究;當研究的目標是解決問題、改善解決問題的 技巧、增進輔導功效,或評估處置是否得當、是否合乎效 益、是否真的對案主有所幫助、其它所衍生的問題在哪裡 等……所做的研究則可稱為 “Do” 的研究,當我們對「所 做所為」負起責任,自行評估、反省,在研究上下工夫, 並把研究的成果回饋到專業時,對於社工專業的提升一定 有最起碼的貢獻。 (四)強調與社工實務的關聯,取自實務,用之於實務 社會工作研究不應該只是學院內社工教授、老師們的專 利,從社會工作的本質來說,社會工作應該取自於實務, 用之於實務。學院內的教授應該熟悉實務、瞭解實務,他 們更應該把各類的理論實務化、本土化,而這種實務化、 本土化的任務都必須透過研究的管道才能達成。從另一個 角度來說,社會工作實務工作者不應該懼怕研究、排斥研 究,他們應該更加敏感於實務上所產生的問題;這種瞭


第 1 章 社會工作與研究法

解實務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設法解決問題的過程,說穿 了,也是研究方法的應用。透過研究,不僅理論可以實務 化,實務也才可以理論化,如此,社會工作專業的水平才 能提升,社會工作專業的未來才有前途。

三、社會工作研究與社會工作實務 從以上的分析,社會工作員不僅是實務工作者,他也應該是個 研究者。社工實務的陶冶是要社工同仁有一顆溫暖的心,社會 工作研究法的訓練卻是要求社工同仁必須要有冷靜的頭腦。他 是實務工作者,也是研究者(practitioner / researcher) 。但如何 達到這種境界呢(Siegel, 1984) : (一)運用研究方法,重新審視實務的內涵 實務應該透過研究方法的考核,乍聽之下,似乎太讓實 務工作者喘不過氣來。70 年代時,Joe Fisher 的 “Is Case Work Effective?”(個案工作有效嗎?) (作者用「實證」 的方法檢視社工研究裡個案工作是否有效,結果卻是沒 效。)對社工實務者無疑是造成了震撼,當時也引起了社 工界很大的辯論,對如何才是客觀的社會工作實務評估可 以說是見仁見智,也引起了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孰優孰劣 的思考。其實,把研究法用到實務工作裡並不是就要對實 務工作評估,研究法除了評估以外還有很多的用途。但是 實務工作者每日忙碌於如何助人時,花一些時間冷靜的思 考所做所為是否達到預期的功能、用較大的企圖心去考量 如何擴大我們服務的效果時,也是理所當然、義不容辭 的。研究法用之於社會工作實務應該是利多於弊。 (二)在干預過程中,需蒐集資料,以審視干預之效果 實務工作者在服務案主時,應隨時蒐集資料,觀察案主本 身及各種情境,來考量我們對案主所提供的干預是否得到 預期的效果。如何蒐集資料?何種資料是重要的資料?資

19


20

社會工作研究法

料如何量化?如何探索無法量化的資料? 在社會工作研究 法的訓練中益形重要,實務工作者對這些任務與挑戰應早 日學習去因應。 (三)以研究的方法、技術與工具,審核干預的效果 研究法的領域中,包含著各式各樣的研究類型與研究設 計,每一種類型與設計都有其優缺點,各適用於不同的領 域與問題。當實務工作者有良好的研究方法訓練時,他將 不再畏懼於各種研究類型如何應用,也不擔心統計方法如 何實施,他更可以掌握各類研究方法的技術與工具,如此 在審核干預或處置的效果時,才能不失之於偏頗。 (四)以具體、可觀察、可測量的項目去描述案主系統性的問 題,干預的過程、目標及結果 測量(measurement)在研究法訓練的過程中是相當重要 的單元,當研究者要界定案主有什麼樣的問題,決定要處 理哪個問題時,研究者的首要任務是瞭解他的問題有多嚴 重,而界定問題的嚴重性時,便必須以客觀的態度來衡 量,所以在研究法中,一般都是以案主具體、可觀察、可 測量的問題來當作我們處置、干預的目標與對象。而干預 或處置完成時,更重要的任務是: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的處 遇是有效的?在計算是否有效時,仍然針對案主具體、可 觀察、可測量的問題項目去評估,跟還未進行處遇前的方 式一模一樣,如此一比較,再用統計的方法去分析時,大 體上我們就可以判斷處遇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 (五)當提出社工的實務內涵時,需合乎邏輯規則 邏 輯(logic)、 理 則 學(science of reasoning) 等, 乃 理 性之科學,意指正確的理論與推理。換言之,藉著演繹 (deductive)與歸納(inductive)的方法,使抽象的理論與 具體的實務間,可以循環不息。在研究的過程中,什麼問 題是我們應該拿出來探討的?問題的關鍵是在哪裡?問題


第 1 章 社會工作與研究法

應該如何進行探討?什麼才是客觀的評估與測量?在界定 這些主題時,需要合理的推理才能使研究合乎中道。而所 謂合理的推理當然也就是指研究是不是合乎邏輯?實務的 提供是不是言之成理?研究的步驟是不是能說服別人?實 務的提供是不是針對問題?是不是能做到「有識者亦若是」 的能力了。實務工作如此,研究工作亦然。 (六)需瞭解研究和實務都是應用邏輯的一種方式 從邏輯的觀點來看,演繹和歸納並不是對立,而是相輔相 成。從社會工作的角度來分析,實務與研究仍然是一體, 相互依賴,共存共亡。沒有社會工作實務,哪來社會工作 研究的主題?沒有社會工作研究,社會工作實務哪能提 升?從研究和實務的本質來分析,事實上兩者都是理性科 學的過程,一樣都是邏輯的應用。從理論到實務的演繹過 程,加上從實務到理論的歸納步驟,全然都應該是邏輯, 都應該相存共依。 (七)在定義案主的問題、蒐集資料、評估各種訊息時,須輔 以研究的方法、技術和工具,且透過此法去導引出干預的 策略 研究時,不僅過程需嚴格謹守研究法中的原則、技巧與方 法,使問題的定義適中、資料的蒐集周延、測量上客觀合 理,分析時又能準確詳實;更重要的,當研究的結果被分 析探討後,處遇的策略與方法,應該馬上擬定、安排。研 究從實務而來,有了結果以後,就要回到實務去,社工專 業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八)瞭解研究與實務是問題解決的一連串過程 社會工作是助人的專業,它是解決各類個人問題、家庭問 題與社區問題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社會工作的本質是 解決問題,因為社會工作實務也好,研究也好,都是一種 邏輯的演繹與歸納,都是問題解決的一連串過程。

2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