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目 Part I 人類學導論
1
什麼是人類學 3
2
文化 33
3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與理論 63
Part II 領會文化多樣性
4
應用人類學 107
5
語言與溝通 135
6
族群與種族 167
7
謀求生計 205
8
政治體系 241
9
性別 275
10
家庭、親屬與繼嗣 305
11
婚姻 335
12
宗教 365
13
藝術、媒體與體育 399
Part III 變遷中的世界
14
世界體系與殖民主義 439
15
人類學在全球化世界的角色 469
辭彙表 495 參考書目 503 圖片版權 527 人名索引 528 主題索引 535
目錄 譯序 i 作者簡介 ii 來自作者的一封信 iv 謝辭 vi
第一部 人類學導論
第二章 文化 33 一、什麼是文化? 34 文化是習得的 35 文化是象徵的 36
第一章 什麼是人類學 3 一、人類的多樣性內容 4 適應、變異與變遷 6
二、普通人類學 7 文化力量塑造人類生物性質 11
三、人類學的分支學科 12
文化是共享的 37 文化與本性 40 文化是包羅萬象的 40 文化是整合的 41 文化是工具性的、具適應力、 或適應不良 41
二、文化的演化基礎 42
文化人類學 12
人類及其他靈長類的共同特性 43
考古人類學 13
我們如何有別於其他靈長類 45
生物人類學或體質人類學 16 語言人類學 17
四、人類學和其他學術領域 18 文化人類學與社會學 19 人類學與心理學 20
五、應用人類學 21 六、科學方法 24 理論、關聯性與解釋 25 多變項分析 27
三、普同性、一般性與獨特性 46 普同性與一般性 46 獨特性:文化模式 46
四、文化與個體:施為者與實踐 48 文化的層次 49 我族中心觀點、文化相對觀點與人權 51
五、文化變遷的機制 56 六、全球化 57 全球化:意義與本質 58
Content 第三章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與理論 63 一、民族誌研究方法 ─人類學特有的研 究策略 64 二、民族誌研究技術 65 觀察及參與觀察 66 相處共話、訪談、訪談表格 67 系譜法 70 主要的文化報導人 70 生命史 71 當地人/民族誌研究者的信念與認知 71 問題取向的民族誌 72 長期研究 73 團隊研究 74 文化、空間與範圍 74
三、調查研究 76 四、正確與錯誤地從事人類學:倫理議題
倫理守則 79 人類學家與恐怖主義 79
五、人類學理論史 81 演化論 82 鮑亞士學派 83 功能論 85 形貌論 87 新演化論 89 文化唯物論 90 科學與決定論 91 文化與個體 91 象徵與詮釋人類學 93 結構主義 94 過程取向 96 世界體系理論與政治經濟學 97 文化、歷史、權力 98
六、今日的人類學 98
78
第二部 領會文化多樣性
二、發展人類學 113 均富狀態 114
三、創新策略 115 過度創新 115 低度差異化 116
第四章 應用人類學 107 一、應用人類學家的角色 110 早期應用方式 110 學術人類學與應用人類學 112 今日的應用人類學 112
原住民模式 117
四、人類學與教育 118 五、都市人類學 120 都市相對於鄉村 121
六、醫療人類學 123
目錄 七、人類學與商業 130
三、種族與族群 179
八、生涯規劃與人類學 131
四、種族的社會建構 183 降格繼嗣:美國的種族 183
第五章 語言與溝通 135 一、什麼是語言? 136 二、非人靈長類的溝通 137 呼喊系統 137 符號語言 138 語言的起源 141
人口普查中的種族 184 非我族類:日本的種族 186 表型與流動性:巴西的種族 189
五、族群、民族、國籍群體 191 國籍群體與想像的共同體 192
六、族群容忍與調適 193 同化 193
三、非口語溝通 142
複合社會 193
四、語言的結構 143
多元文化主義與族群認同 195
語音 144
五、語言、思想與文化 146
七、族群衝突的根源 199 偏見與歧視 199
夏比爾─霍夫假說 147
馬賽克族群關係中的爭執 200
焦點字彙 148
壓制之後的餘波 201
意義 149
六、社會語言學 150 語言的多樣性 151
第七章 謀求生計 205
性別的口語對比 152
一、適應策略 206
語言與地位 153
二、搜食 207
階層化 154
桑人:過去與現在 209
黑人英語 158
搜食經濟的相關現象 211
七、歷史語言學 161 語言流失 163
三、耕作 213 粗耕 213 農耕 216
第六章 族群與種族 167 一、族群與族群認同 169 地位的轉變 171
二、人類生物多樣性與種族概念 172
耕作型態的連續體 217 集約化: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218
四、畜牧 220 五、生產模式 221 非工業化社會的生產 222
種族不是生物上清楚劃分的現象 174
生產工具 223
解釋膚色 176
工業化經濟體系的異化 225
美國人類學會種族計畫 179
六、經濟有效運用與爭取最大利益 230
Content 其他類型的資金開銷 231
七、分配、交換 232 市場原則 232 再分配 232 相互關係 233 各種交換原則的並存 235
八、誇富宴 236
第九章 性別 275 一、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 276 二、一再出現的性別模式 279 三、性別角色與性別階層化 283 較少的性別階層化─母系與從母居社會 284 母權 285 增加的性別階層化─父系與從夫居社會
第八章 政治體系 241 一、什麼是政治? 243 二、類型與趨勢 244 三、遊群與部族 245 搜食者遊群 245 部族耕作者 249 村落頭人 249
286 父權與暴力 286
四、工業化社會的性別 287 貧窮現象的女性化 291 工作與快樂程度 292
五、超越男性與女性 294 六、性傾向 299
「大人物」 253 跨部族兄弟會 254 游牧的政治體制 256
四、酋邦 258 酋邦的政治經濟體系 259 地位體系 260 階層化的萌芽 261
五、國家 262 人口控制 263 司法 263 強制力 264 財政體系 265
六、社會控制 265 霸權與抵抗 266 弱者的武器 267 恥感與流言 268 伊博女人戰爭 271
第十章 家庭、親屬與繼嗣 305 一、家庭 306 核心家庭與擴展家庭 307 工業化與家庭組織 309 北美地區親屬關係的變遷 310 搜食者的家庭 316
二、繼嗣 317 繼嗣群體 317 世系群、氏族、居處法則 319 兩可繼嗣 320 家庭相對於繼嗣 320
三、親屬關係計算 321 系譜親屬類型與親屬稱謂 324
四、親屬稱謂 326 直系型親屬稱謂 327 二分合併型親屬稱謂 328
目錄 行輩型親屬稱謂 329
四、社會控制 378
二分旁系型親屬稱謂 331
五、宗教的類型 380 新教價值與資本主義的興起 381
第十一章 婚姻 335
六、世界宗教 382 七、宗教與變遷 386
一、什麼是婚姻? 336
復振運動 387
二、亂倫與外婚 337
綜攝現象 387
三、亂倫及迴避 341
反現代主義與原教旨主義 392
迴避亂倫 344
四、內婚 345
新時代 393
八、世俗儀式 394
喀斯特 346 王室內婚 346
五、婚姻權利與同性婚姻 348 六、婚姻如同群體結盟 350
第十三章 藝術、媒體與體育 399 一、什麼是藝術? 400
婚姻的禮物 352
藝術與宗教 402
持久的婚姻結盟 354
為藝術定位 404
七、離婚 355
藝術與個人性 405
八、多偶婚 360
藝術工作 407
一夫多妻制 360 一妻多夫制 362
二、藝術、社會與文化 408 民族音樂學 409 藝術與文化的再現 412
第十二章 宗教 365
藝術與溝通 413 藝術與政治 414
一、什麼是宗教? 366
藝術的文化傳承 415
二、宗教的表現型態 369
藝術家的職業生涯 417
精靈存在 369 力量與作用力 370
持續與變遷 418
三、媒體與文化 419
巫術與宗教 371
運用媒體 423
不確定性、焦慮、安慰 371
評估電視的影響力 425
儀式 373
四、體育與文化 428
通過儀式 373
美式足球 429
圖騰崇拜 376
什麼因素決定了國際體育賽事的成功?
三、宗教與文化生態 377 印度聖牛 377
430
Content 第三部 變遷中的世界
第十五章 人類學在全球化世界的角色 469 一、全球化 471 危機的全球化 471
第十四章 世界體系與殖民主義 439 一、世界體系 441 世界體系的萌芽 444
二、工業化 445 工業革命的起因 446
三、工業化的政治經濟影響 447
二、全球氣候變遷 472 三、環境人類學 477 全球化力量對地方自主性的衝擊 478 森林砍伐 480
四、族群接觸 481 文化帝國主義 482
五、創造與再創造文化 484
工業階層化 447
地方化的流行文化 484
現代的階層體系 448
全球的影像體系 484
四、殖民主義 451
全球消費文化 486
英國殖民主義 453
六、移動的人們 487
法國殖民主義 454
七、原住民 489
殖民主義與族群身分 455 後殖民研究 455
原住民政治中的認同 491
八、多樣性的持續 492
五、發展 456 新自由主義 457
六、第二世界 458
辭彙表 495 參考書目 503
共產主義 458
圖片版權 527
後社會主義轉型 459
人名索引 528
七、今日的世界體系 461 工業化造成的低落 464
主題索引 535
單元 目錄 領會人類學 他的母親是人類學家 22 遺世獨立並受到學者探訪的部族─人類學的夢想 38 骨骼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110 語言學家發現遠古的句法 162 種族概念錯在哪裡? 180 著火的世界 214 潛藏的女人、公開男人─公開女人、潛藏的男人 296 什麼時候兩個爸爸會比一個爸爸還要好?在女人當家的時候 322 寶貝,來加入我的遊群 342 我會得到你的,我的美人,還有你的小 R2 420 礦業是不是可持續發展的? 462
領會文化多樣性 「給我一個擁抱」 8 文化衝突:馬卡人希望回歸昔日的捕鯨活動 52 就算是人類學家,也會遇到文化震撼 68 切合文化的行銷 128 用當地的方式做谷歌搜尋 154 稀少性與貝其力奧人 228 亞諾馬米人最新消息:委內瑞拉政府接管、問題蜂起 250 全球性別差距指數 290 社會安全、親屬風格 312 五位妻子、五十五名子女 358 伊斯蘭教擴展到全球各地,適應於每個地方 388 從夜狂熱到澤西海岸 426 骨骸呈現了「高貴原始人的迷思」的某些事實 442 氣候難民的請願 474
聚焦全球化 世界事件 14 我們這個時代最致命的全球流行病 126 銀髮族與棕髮族 196 美國的全球經濟 224 新媒體的政治角色 264 全球性別差距指數 290 擴散中的福音神學教派基督新教 384 在世界什麼地方找得到工作? 450
譯序 科塔克先生所著《文化人類學》一書在 1974 年發行首版,至 2013 年已 刊行第 15 版,前後累積長達 40 餘年教學研究的心血,堪稱執北美文化人類 學導論書籍之牛耳。本書中文譯本從 2006 年開始刊行第 11 版,2009 年改版 為第 13 版,如今第 15 版改版完成,以嶄新面貌分享給各位讀者。 本書充分呈現北美地區文化人類學的風格,立基於知識傳統,著眼於 時代脈動。深入淺出介紹文化人類學的學科屬性、科學精神、理論與應用、 研究主題、當代社會議題等等,並提供進一步探索的基礎。筆者相信,華人 世界的學生及各界人士將可藉由本書,領會文化人類學的要義,進而觸類旁 通,理解運用本土及世界的民族誌與人類學理論,培養探究自身文化及異文 化的能力與胸襟。 本書第 15 版的英文書名定為:Cultural Anthropology: Appreciating Cultural Diversity。翻譯這個書名時,筆者考量 appreciating 這個字固然可譯為「欣 賞」 ,但就人類學本身重視理解異文化,並可進一步參與觀察研究的角度來 看, 「領會」是比較通達的譯法。 筆者感謝巨流圖書公司編輯邱仕弘先生對本版修訂工作的協助。本書譯 本的 2006 年及 2009 年版承蒙台大人類學系名譽教授謝繼昌先生審閱,本版 修訂期間經巨流圖書公司接洽徵詢,謝教授慨允卸下此一負擔。對於謝教授 多年來的協助與鼓勵,筆者謹此致以十二萬分的謝意。 本書翻譯內容若有未臻理想之處,敬請師長朋友不吝指正。感謝。
徐雨村 謹識 2014 年 1 月 於臺灣高雄
譯序
作者簡介 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是美國密西根大 學人類學系朱利安史都華退休榮譽講座教授,他從 1968 年起在該系任教,並 於 1996 年至 2006 年擔任系主任。1992 年他榮獲密西根大學文學、科學與藝 術學院的傑出教學獎。1999 年,美國人類學會頒給科塔克教授「麥費德獎」 , 表彰他在人類學教學的傑出表現。2005 年他獲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 士。2008 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擔任第 51 部門人類學的主任。 科塔克教授曾於巴西、馬達加斯加與美國從事田野工作。他的主要研究 興趣,在於地方文化如何被整合(以及抗拒整合)進入較大的體系中。這項 興趣將他早年對非洲與馬達加斯加的生態與國家形成的研究,連結到最近關 於全球化變遷、國家與國際文化,以及大眾傳播媒體的研究。 科塔克教授在 2006 年,依據他在巴西巴喜亞省亞潤貝持續進行的田 野工作,出版《對於天堂的侵犯:一個巴西鄉村的社會變遷》 (Assault on Paradise: Social Change in a Brazilian Village)第四版,由麥格羅希爾公司印行。 科塔克教授師生及(巴西及美國)協同研究者在「電視對巴西人行為的影 響」研究計畫中,結合了民族誌研究與調查研究。該研究成為他的《黃金 時段社會:從人類學分析電視與文化》 (Prime-time Society: An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of Television and Culture) (最新版於 2009 年由左岸出版社〔Left Coast Press〕印行)一書的基礎,這是針對巴西與美國電視節目的本質與影響,所 做的比較研究。 科塔克的其他書籍包括: 《在今日中的昔日:馬達加斯加高地地區的 歷史、生態與文化變異》 (The Past in the Present: History, Ecology, and Cultural Variation in Highland Madagascar)(1980)、主編《美國文化研究:給人類學 學生的指引》 (Researching American Culture: A Guild for Student Anthropologists) (1982) (以上兩書由美國密西根大學出版社出版) ,以及《馬達加斯加: 社會與歷史》 (Madagascar: Society and History)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他 的 2013 年最新版人類學教科書《人類學:領會人類多樣性》 (Anthropology: Appreciating of Human Diversity) (第十五版)與《文化人類學:領會文化多樣
ii
文化人類學:領會文化多樣性
about the author 性》 (Cultural Anthropology: Appreciating Cultural Diversity) (第十五版,本書) , 由麥格羅希爾公司出版。他並著有《人類本質的鏡子:文化人類學概論》 (Mirror of Humanity: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Anthropology) (2012,第八 版) 、 《人類的視窗:人類學概論》 (Window on Humanity: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2012,第五版) 。他與克塞提斯(Kathryn A. Kozaitis)合著《論 差異:北美主流社會的多樣性與多元文化主義》 (On Being Different: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ism in the North American Mainstream)(2012,第五版) ,以上皆 由麥格羅希爾公司出版。 科塔克的論文刊登於諸多學術期刊,包括《美國人類學家》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 《人類學研究期刊》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 《美國 民族學家》 (American Ethnologist) 、 《民族學》 (Ethnology) 、 《人類組織》 (Human Organization) 、 《葡萄牙語巴西人評論》 (Luso-Brazilian Review) 。他也為更通 俗的刊物撰寫文章,包括《交易/社會》 (Transaction/SOCIETY) 、 《自然史》 (Natural History) 、 《今日心理學》 (Psychology Today)與《普通人類學》 (General Anthropology) 。 在最近的研究計畫,科塔克與他的同事探討了巴西生態意識的興起、 馬達加斯加的森林砍伐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的社會脈絡,以及在巴西東北 部大眾對於經濟發展計畫的參與。科塔克教授積極參與密西根大學日常生活 民族誌研究中心,這是由斯羅安基金會所資助。運用這股力量,科塔克與他 的同事迪斯卡提(Lara Descartes)提出名為「在美國中西部一座小鎮之中的 媒體、家庭與工作」研究計畫,探討中產階級家庭如何面對工作與家庭之間 相競爭的需求,運用各種不同媒介,以計畫、經營並評估他們的選擇與解決 方案。這項研究成為《媒體與中產階級母親:工作與家庭的意象與實際》 (Media and Middle Class Moms: Images and Realities of Work and Family) (Descartes and Kottak 2009, Routledge/Taylor and Francis 出版)一書的基礎。 科塔克感謝來自教授與學生對於他所撰書籍的評論。各位讀者可藉由電 子郵件信箱與他立即取得聯繫:ckottak@bellsouth.net。
作者簡介
iii
來自作者的一封信 歡迎各位來到《文化人類學:領會文化多樣性》第十五版! 當我撰寫本書的第一版時,正值我所熱愛的學科─人類學正在急遽變 遷的年代。同事跟我都對人類學四大分支─生物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 類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的新發現與新方向感到興奮。社會文化人類學可 簡稱為文化人類學,即是本書的主題。我的目標就是讓這本書能夠掌握這些 令人興奮之處,指出文化人類學的重大改變,也同時對於核心知識及基本概 念提供堅實基礎。 人類學始終是個刺激又有動力的學科領域。我們經常用「令人著迷」來 描述它的主題。我們時常聽到關於新發現的報導(納入在本書內容當中)! 各種深遠的變遷─其中有許多關聯到全球化─影響了人類學家所研究的 人群與社會。雖然任何一本令人滿意的教科書都必須呈現文化人類學的核心 概念,但它必定也能展現人類學之於我們身處的 21 世紀世界的關聯性。因 此,我在本書其中幾章加進一個新單元「聚焦全球化」 。這些文章聚焦於這 個日益相互連結的世界,檢視了多項主題,包括全球疾病傳染、世界事件 (包括奧運會與世界盃) ,以及國際金融與品牌行銷的擴張。 本書的每章開頭都有一則「認識我們自己」 。這些文章著眼於美國學生 的經驗,採用他們熟悉的例子,呈現文化人類學如何關聯到人們的日常生 活,並為後續的討論搭好舞台。我在本書最近幾版採取這種方式,不僅追蹤 人類學的變遷,也追蹤美國文化的變遷。採用流行文化的例子,將能協助學 生瞭解並領會人類學的概念與研究取向。簡單舉幾個例子,除了較為傳統的 美國文化面向之外,本書探討了針對《星際大戰》 、 《綠野仙蹤》乃至《澤西 海岸》的人類學研究。 沒有其他學科比人類學更堅決支持或尊重文化多樣性。本書的「領會 文化多樣性」單元聚焦於人類文化的多樣形式與表現型態,這正是文化人類 學令人著迷之處。在這些對多樣性的探索之中,有些是美國學生所熟悉的現 象,例如近來蔚為流行的高中生彼此擁抱。其他的現象,例如一位土耳其男
iv
文化人類學:領會文化多樣性
a letter from the author 人擁有五位妻子、五十五名子女的這個故事,會讓學生思考跟自己迥然不同 的社會。 我撰寫這本教科書的整體目標,就是協助學生領會文化人類學及其研 究的各種多樣性。文化人類學家如何思考與從事研究?人類學家去什麼地方 做研究?我們如何詮釋所見的東西?我們如何回到自己的位置,進行比較與 分析?就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而言,人類學如何做出貢獻?為回答這些問題, 有些章節包含了「領會人類學」單元,聚焦於人類學研究與取向的價值及效 用。 我先是選擇在大學部主修人類學,然後把它當成我的專業,因為我領會 到這門學科的廣度、研究取向與內容。我知道,閱讀這本書的大部分學生不 會成為人類學家或主修人類學。對於主修人類學的學生,這本書應能提供堅 實的基礎,協助他們繼續努力。對於大部分讀者,也就是不會繼續走人類學 這條路的學生,我的目標就是針對文化多樣性、文化人類學這門學科、人類 學所能建立的知識等等,灌注一種領會的感覺,並有助於理解學生帶來課堂 的經驗。但願這門課程及本書能幫助學生以不同方式思考自己的文化,以及 這個文化在日益全球化世界中所占據的位置,並獲致更充分的理解。 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
來自作者的一封信
I
CHAPTER
人類學導論
Chapter 1
Chapter 2
Chapter 3
什麼是人類學
文化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與 理論
CHAPTER
1
什麼是人類學
人類學和其他研究人類的學科領域有何不同? 人類學家如何研究時空之中的人類多樣性?
Chapter Outline
人類學為何兼具科學性與人文性?
一、人類的多樣性內容 適應、變異與變遷 二、普通人類學 文化力量塑造人類生物性質 三、人類學的分支學科 文化人類學 考古人類學 生物人類學或體質人類學 語言人類學
四、人類學和其他學術領域 文化人類學與社會學 人類學與心理學 五、應用人類學 六、科學方法 理論、關聯性與解釋 多變項分析
認識我們自己
在你
成長過程中,最喜歡哪一種運動 ─
助於決定我們成人的性格類型。
足 球、 游 泳、 棒 球、 網 球、 高 爾 夫
在各個學科領域中,人類學最能夠提供跨文
球,或其他(或者沒有喜歡任何一項)?這究竟是
化的測試。如果我們只研究自己的同類,我們對於
因為「你是誰」或是因你在孩提時可以練習並參與
人類的行為、思想與感覺,能夠獲致多大的瞭解?
這項運動的機會所致?想一想你在個人廣告或網頁
假使我們對人類的全部理解,是依據針對美國奧勒
上,可能會運用哪些詞語來介紹自己─你喜歡或
岡州大學生所填寫的問卷而得出的話,結果會是
不喜歡的東西、嗜好與習慣。假使你出生在另一個
如何?這是一個批判性的問題,但這個問題會讓
時間或空間當中,在這些敘述項目當中,會有哪幾
你(從個體或群體角度)思考有關「人類究竟像什
項維持不變?
麼」的各種陳述的立論基礎。人類學之所以能夠發
在你年輕的時候,父母可能會告訴你,喝牛
現許多關於「成為人類究竟意味著什麼」,其理由
奶吃蔬菜能讓你長得「又高又壯」。他們可能不會
在於這個學科立基在跨文化比較觀點。如果只從一
體認到文化在塑造身體、人格特質與個人衛生方面
個文化來看,並不足以告訴我們關於「成為人類究
所扮演的角色。假使營養是成長過程的關鍵因素,
竟意味著什麼」所需知道的每件事。文化經常是
文化的指導方針也是。對於男孩與女孩而言,合宜
「視而不見的」(人們會假定它是正常的,或者事情
行為是什麼?男人與女人應該做哪些工作?人們應
本來就是這樣),直到我們將自己的文化拿來跟其
該生活在什麼地方?如何妥善運用休閒時間?宗教
他文化相比較。例如,想要理解觀看電視究竟如何
應該扮演什麼角色?人們應該如何跟家人、朋友與
影響美國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只研究現今
鄰居建立關係?雖然我們的基因特質提供了個體成
的北美地區,而是必須包括其他地區─並可能包
長與發展的基礎,但人類生物性質非常有彈性─
括其他時間(例如 1980 年代的巴西,參閱 Kottak
換言之,具有可塑性。文化是影響我們發展的環境
1990b)。跨文化測試是人類學研究的基本取向,也
力量之一,就好比營養、炎熱、寒冷、海拔高度一
是本教科書的引導概念。
樣。文化也導引我們的情緒成長與認知成長,並有
一、人類的多樣性內容 人類學家研究人類及其產物,並不受限於時間、地點,只要有值得
4
研究的現象─無論是在肯亞鄉間、土耳其的咖啡館、美索不達米亞的 墓葬,或是北美的購物商場。人類學探索了時空中的人類多樣性。人類 學研究的是整體的人類狀況:過去、現在與未來;生物、社會、語言與 文化。人類學尤其感興趣的是多樣性,這是透過人類的適應力而達成 的。 人類是世界上適應力最強的動物之一,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人 們居住在海拔 16,000 英呎(4,876 公尺)的村落,每天起床後,還要 5
再登高 1,500 英呎(457 公尺)到錫礦工作。澳洲沙漠的原住民部族崇 拜(圖騰)動物,且討論哲學問題。住在熱帶的人類可以克服瘧疾而存
PART I
人類學導論
活、人類已曾漫步在月球上。美國華盛頓史密桑尼博物館所展示的企 業號星際航艦(USS Enterprise)模型,象徵了人類的諸多渴望之一─ 「找尋新的生命與文明,大膽航向前人未曾到過之處」。我們可以發現, 所有的人類都表達了無數的期望:瞭解未知的部分、控制尚未被控制的 東西,以及為一團混亂的事物找出秩序。創造力、適應力與彈性是人類 的基本特質,人類多樣性則是人類學的研究主題。 學生們往往對人類學(anthropology)的廣度感到十分驚訝,這門
人類學(anthropology)
學科是對人類物種及其最直接祖先的研究。人類學是一門獨特的比較性
對人類及其最直接祖先 的研究。
(comparative)與全貌觀(holistic)的科學。全貌觀點(holism,或譯整 體論)係指對於人類情況的整體研究: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生物、
全貌觀(holistic)
社會、語言與文化。多數人認為:人類學的研究對象是化石、非工業化
涵 蓋 過 去、 現 在 與 未 來;生物、社會、語言
文化、非西方文化,確實有許多人類學家研究這些主題。但人類學的研
與文化。
究範圍,並不侷限於非工業化社會的人類群體:它是一門比較性的學科 領域,檢視了各種類型的社會,無論是古代與現代社會,或簡單與複雜 社會。其他的社會科學大多都將焦點放在整個單一社會,例如像美國或 加拿大的一個工業化國家。然而,人類學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跨文化研究 觀點,持續將某個社會的某些風俗習慣,和其他社會的同一類風俗習慣 進行比較。 人類與許多動物(包括狒狒、野狼、甚至螞蟻)一樣,具有社會 (society)─有組織的群體生活。然而,文化卻是人類獨有的。文化
文化(culture)
(cultures)是透過學習而代代相傳的傳統與風俗,它構成並引導了受其
透過學習而傳承的傳統 與風俗習慣。
耳濡目染的人們的信念與行為。孩童透過濡化(enculturation)過程, 在一個文化中成長,並學會這個文化傳統。文化傳統(cultural tradition) 則是經歷許多世代的發展,對各種適當與不適當的行為所產生的風俗與 想法。這些傳統回答了下列幾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做事?如何理解這 個世界?如何分辨對錯?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對於生活在某個特 定社會的人們,一個文化使他們在行為與思想上,產生了某種程度的一 致性。(本章的「領會文化多樣性」單元,討論各種由文化傳承的、關 於情感表達方式的態度,如何發生變遷。) 文化傳統的最重要成份,在於它們的傳遞方式是透過學習,而不是 透過生物遺傳。文化本身並不是生物性的,但其基礎建立在人類的某些 生物特徵上。歷經超過一百萬年的演變,人類至少具備了文化發展所需 的某些生物能力。這些能力包括學習、運用象徵方式思考、使用語言、
CHAPTER 1
什麼是人類學
運用工具及其他產品,以組織他們的生活並適應環境。 人類學面對並思索關於過去及現在的人類存在的主要問題。藉由檢 視遠古的骨骼與工具,我們破解了人類起源之謎。我們的遠祖究竟在何 時與現生猿類的遠祖分道揚鑣?智人(Homo sapiens)在何時、何地誕 生?我們的物種如何變遷?我們目前在什麼位置,要往何處去?文化與 社會的變遷如何影響生物的變遷?我們的種屬,人屬(Homo)在過去 超過一百萬年間持續變遷,人類不斷從生物與文化這兩個層面,進行適 應與變遷。
適應、變異與變遷 適應係指有機體克服各種環境力量與壓力的過程。有機體究竟如何 產生改變,以適應他們的環境,例如乾燥氣候或高海拔山區?就像其他 動物一樣,人類也採用生物適應方式。但人類的獨特之處,在於同時具 6
有生物與文化的適應方式。表 1.1 歸納了人們在高海拔地區所採用的生 物或文化適應方式。
表 1.1 (對於高海拔的)文化與生物適應型態 適應形式
適應類型
事例
科技
文化的
增壓的飛機座艙以及氧氣面罩
遺傳適應(跨越世代而產生的)
生物的
高地原住民的更大「桶狀胸部」
長期的生物適應(在個別有機體
生物的
更有效率的呼吸系統,以便從
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 短期的生物適應(在個別有機體
「稀薄的空氣」中吸收氧氣 生物的
增加心跳速率、呼吸亢進
進入一個新環境時,自動產生 的)
多山高原地帶樹立許多特別的考驗,這與高海拔及氧氣稀薄有關。 人類運用四種方式(一種文化的、三種生物的)克服高海拔地區氧氣壓 力較低的情況。在這裡舉出的文化(技術)適應的例子,是配備氧氣面 罩的增壓飛機座艙。對於高海拔情況,有三種生物適應途徑:遺傳適 應、長期的生物適應與短期的生物適應。首先,在高海拔地區的原住民 族群,例如祕魯的安地斯人(Andes)、西藏與尼泊爾的喜馬拉雅人,似 乎已獲得某些遺傳優勢,能在高海拔地區生存。安地斯人可能基於遺 傳基礎,發展出一個容量龐大的胸腔與肺葉。其次,無論他們的基因為 何,在高海拔地區長大成人的人們,相較於那些在基因上類似,但在海
PART I
人類學導論
濱平原地區長大的人們,可能有更高的生物效率。這呈現個體成長與發 展過程中,所產生的長期體質適應。第三,人類也可能具有短期或立即 的生物適應能力,當居住在平原的人來到高地,他們就會立刻增加呼吸 與心跳的速率。呼吸亢進(hyperventilation)增加了人們肺臟及動脈中
7
的氧氣含量。當脈搏也加快時,血液會更快速到達身體的組織。所有這 些不同的適應反應─文化的與生物的─都能達到一個單一目標:為 身體維持充足的氧氣供應。 在闡明了人類的歷史後,社會與文化的適應方式就顯得越來越重 要。在這個過程中,人類運用各式各樣的方法,克服他們所占據的各種 時空環境。文化適應及變遷的速率逐漸加快腳步,尤其是過去一萬年 間。數百萬年來,對於自然資源的狩獵採集─搜食(foraging)─曾 是人類維持生計的唯一基礎。然而,起源於距今一萬二千年到一萬年前 的食物生產(food production,植物栽種與動物家養),在大多數地區,
食物生產(food
只花了數千年就取代原有的搜食經濟體系。在距今六千年到五千年間,
production) 植基於植物栽種與(或)
最早的幾個人類文明體系興起了,這些文明是大型、強而有力、而且複
動物家養的經濟體
雜的社會,例如古代埃及帝國,征服並統治了大片的地理區域。
系。
到了更晚近時代,工業化生產方式的擴散,更深深地影響了人類的 生活。綜觀人類歷史,大多數的創新傳播過程,都是以犧牲先前的創新 為代價。每次經濟變革都產生了社會與文化層面的影響。今日的全球經
8
濟體系與通訊,直接或間接地,將所有的當代人類都連結到當代世界體 系中。時至今日,即使是偏遠的鄉村居民也會體驗世界的各種力量與事 件(參閱第 14 頁的「聚焦全球化」) 。對於地方人們如何適應於全球力 量的研究,為人類學帶來了新的挑戰:「由於世人在不斷變遷的歷史環 境中,重新發明他們的文化,因此世人的文化就必須不斷被重新發現」 (Marcus and Fischer 1986: 24) 。
二、普通人類學 人類學的學術學科,也稱為普通人類學(general anthropology)或
普通人類學(general anthropology)
是「 四 大 分 支 人 類 學 」, 它 包 含 四 個 主 要 的 次 學 科 或 次 領 域: 社 會
人類學的整體學科領
文 化 人 類 學(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 、 考 古 人 類 學(archaeological
域,包括文化人類學、
anthropology) 、生物人類學(biological anthropology)以及語言人類學
考古人類學、生物人類 學以及語言人類學。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此後,我們將以一個較短的術語文化人類學
CHAPTER 1
什麼是人類學
「給我一個擁抱」
我們有「平常朋友擁抱」,這可能是最常 見的,當然也有熊抱。
領會文化多樣性
幾年前,我針對在義大利的美國大學生開了
但現在也有「熊爪擁抱」,這是當一個男
一門新課程「體驗文化」 。學生每兩個星期寫一
孩彆扭地擁抱一個女孩時,他把手肘往前伸
篇報告,呈現他們所觀察到的歐洲人與美國人的
(手掌因此懸在頭部兩側,像是熊爪)。
文化差異。有一件事情確實讓他們感到印象深
也 有 一 種 擁 抱, 一 開 始 先 高 舉 雙 手 擊
刻,相較於美國,義大利的熱戀情侶公開展現感
掌,然後用拳頭對碰,接下來用手掌拍背再擁
情的頻率與強度都大得很多。
抱。
世界的各個民族與文化對於展現感情與個人
也有先握手再彼此靠在一起、從背後擁
空間,有著非常驚人的差異。在國際聚會場合
抱,而且有一種最新招式:三人擁抱─同時
(例如聯合國)的雞尾酒會,看起來好比是一場 巧妙的昆蟲求偶儀式,來自各個文化的外交官在 那裡前進、後退與閃避。當美國人交談、走路與 跳舞時,他們彼此保持一定距離。義大利人或巴 西人可能會將這種「迴避」看成是一個冷淡的訊 號。在兩人交談時,義大利人或巴西人往往會向 前,但美國人則是「本能地」往後退,遠離一個 「咄咄逼人的說話者」。 這些身體移動所顯現的並不是本能,而是文 化─經過多年暴露在一個特定文化傳統下,而 模式化的行為。然而,正如這篇對於晚近美國學 校的擁抱行為的敘述所顯示的,文化並非靜止不 動。也請你領會的是,任何一個民族往往包含著 分歧甚至衝突的文化價值。一個例子是世代多樣 性(generational diversity),這是我的一位老師, 知名的人類學家米德(Margaret Mead)所提過的 「代溝」(the generational gap)。在下文的例子, 美國人(父母及學校教職員對立於青少年)對於 公開展現感情的妥適性與關於性騷擾的關注,顯 現出世代差異。
這個學校的三年級學生施耐德說:「我們並不 會擔心什麼,我們就是走進學校,就開始擁抱」, 在最近的一個早晨七點過後不久,陸續抵達的學生 就在走廊上擁抱。「大家是夥伴朋友,我們不在乎 (別人怎麼看)。你就是到了那裡,然後跳進朋友懷 裡」。 也是有浪漫的擁抱,但這並不是這些青少年所 談論的東西。 女孩擁抱女孩、女孩擁抱男孩、男孩彼此擁抱 ─最近擁抱已成為這一群青少年碰面或告別時最 喜愛的社交招呼方式。 關於這個擁抱儀式究竟流傳得多麼迅速,有一 項指標就是某些學生抱怨有同儕壓力,必須參與擁 抱來符合團體期待。而且各個學校,從新澤西州的 希爾斯代爾高中(Hillsdale)到奧勒岡州的班德高 中(Bend),在這個人們動不動就提起法律訴訟的 時代,提防有關性騷擾與不合宜碰觸的行為─或 是訴諸於走廊(因擁抱)交通阻塞並因此導致上課 遲到的這項事實─已禁止學生擁抱,或者規定只
在紐澤西州蒙特瓦(Montvale)的帕斯凱克山 高級中學(Pascack Hills High School)發生了無數次 的擁抱,學生對這些擁抱有其分類方式:
有三位女孩或三位男孩抱在一起。
PART I
人類學導論
能擁抱三秒鐘。 這些青少年的父母在另一個世代成長,他們 的社交打招呼較有可能是握手、胸前擊掌或高舉手 臂擊掌,因此經常受到年輕一輩這種緊密的身體接
觸所困擾。貝絲•哈爾帕茲(Beth Harpaz)寫道:
並非對於電影或電視上的角色或習慣的仿效。成年
「依據我的觀察,這是一個令我啞口無言的習慣」。
人最感驚訝的是男孩非關浪漫愛的擁抱(特別是對
她是兩個男孩的母親,分別是 11 歲和 16 歲,而且
其他的男孩)。專家表示在最近一個世代,男孩變
是美聯社親子專欄作家,在她的新書《十三歲就是
得更坦然表示情感,具體表現在 MTV 電視頻道的
新世代的十八歲》(13 is the New 18)這麼寫道。 「親眼見到這種互動方式,常讓我覺得自己像 是個觀光客,置身在一個我不瞭解當地風俗也不會
《男孩浪漫》(Bromance)節目,人們現在用這個節 目名稱泛指純粹的男性朋友的感情。…… 非洲裔美國男孩與男人在數十年來,就把擁抱
說當地語言的國家裡」。但是,對於青少年來說,
當成是打招呼的一部分,他們採用「彈跳」(dap)
擁抱是流行的玩意。那麼不擁抱是什麼呢?
這個字來描述一個儀式,包括握手、拍肩膀,近年
嘉 比 里 拉 • 布 朗(Gabrielle Brown) 說:「 假 使某些人不打算擁抱其他人,而且從不擁抱任何
來再加上擁抱,這有時稱為都市青年的幫派份子擁 抱。……
人,人們可能就有點提防他們,並覺得他們怪異或
某些父母覺得弔詭的是,這個青少年世代沈浸
乖僻」。她是紐約曼哈頓拉瓜底亞中學(Fiorello H.
在欠缺面對面接觸的虛擬溝通當中,怎麼會變得這
LaGuardia High School)的高一學生。
麼急切參與擁抱。
全美各地的校長們對於擁抱可能是什麼感到釋 懷,但他們已強加限制。 紐澤西州希爾斯代爾的懷特初級中學(George
朵那•愛克納(Dona Eichner)是蒙特瓦這座 高中的一位學生母親,兒子讀一年級,女兒讀三 年級,她說:「也許因為這些孩子平日都是傳簡訊
G. White School)校長哈金里安(Noreen Hajinlian)
或掛在臉書上,因此他們不再有人跟人的真實接
說:「碰觸跟身體接觸是非常危險的領域」,她在兩
觸」。……
年前禁止學生在校園內擁抱…… 那些限制學生擁抱的學校,援引了長久以來樹
嘉莉•奧斯本(Carrie Osbourne)是李林塔爾 多 元 課 程 學 校(Claire Lilienthal Alternative School)
立的規則,反對公開展現感情,這是為了維持嚴肅
的六年級教師,她說擁抱是一項強力且正向的象
學習的氣氛,並防止人們所不想要的碰觸甚至是暗
徵,顯示孩子想要彼此扶持,打破藩籬。「而且重
中偷摸。
點在於每個人都希望覺得自己可以關心他人,無論
但支持擁抱的學生說,同學的擁抱並非浪漫或 帶有性意味,這根本就是這個世代的「hello」。
你的年紀大小,或是你有多酷,或是你認為自己有 多酷」。
喬 治 梅 森 大 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 的
擁抱是一個身體招呼,但它也轉移到網路上
社會學家貝斯特(Amy L. Best)表示,這種青少年
頭。臉書有多種應用程式可讓朋友送出擁抱,現在
擁抱反映著美國人打招呼習慣的一個全面演化,從
有數以萬計的粉絲。
1970 年代開始,人們的招呼就變得較不拘形式。 「無疑地,美國文化的身體碰觸界線已經改變」,她
本 文 出 處: Sarah Kershaw, “For Teenagers, Hello Means
說:「我們更直接展現身體,關於身體接觸的規則
‘How About a Hug?’” From New York Times, May 28, 2009.
變得更少,而且更容許接近其他人的身體」。
© 2009 The New York Times.
擁抱似乎是一個美國草根發生的現象,而且
CHAPTER 1
什麼是人類學
〔cultural anthropology〕,做為「社會文化人類學」的同義詞)。在這些次 領域中,文化人類學具有最龐大的人員陣容。大多數的人類學系都開設 這四個次領域的課程。 將這四個次領域放在同一學科中,有其歷史緣由。人類學成為一門 科學的學科,特別是美國人類學,大約可回溯至 19 世紀。早期北美人 類學家格外關注北美印地安人歷史與文化。學者對美洲原住民的起源與 多樣性的興趣,使得對風俗習慣、社會生活、語言與體質特徵的研究相 互結合。直到現在,人類學家仍在思索一些問題─美洲原住民來自何 處?究竟有多少次的遷徙浪潮,把他們帶到新大陸?在美洲原住民中, 以及他們與亞洲原住民之間,具有什麼樣的語言、文化與生物的關聯 性? 另一個使得人類學涵括四個次領域的理由,是它對於生物(例如 「種族」)與文化間關係的研究興趣。在六十多年前,人類學家潘乃德 (Ruth Benedict)認識到:「在世界歷史中,曾經協助建立同一個文化的 人們,並不必然出自同一個種族。同一個種族的人們,也並不是全部參 與同一個文化。以科學語言來說,文化並非種族的一個函數」(Benedict 1940)(請注意:歐洲並未發展出一門合而為一的四大分支人類學,在 歐洲,這些次領域往往獨立存在)。 此外有一些邏輯理由,可以解釋 美國人類學的一體性。每個次領域都 思考時間與空間(換言之,在各種不 同的地理區)中的變異。文化人類學 家與考古學家研究社會生活與風俗的 變遷。考古學家利用對現代人類社會 與行為模式的研究成果,推想過去人 類生活的可能樣貌。生物人類學家研 究人類體型的演化變遷,例如人體構 造的改變,可能跟使用工具或語言有 關。語言人類學家可藉由研究現代語 言,重建古代語言的基本要素。 這些次領域彼此產生影響,這是 由於人類學家彼此對話、閱讀專書與 期刊、並在專業機構共事的結果。普
10
PART I
人類學導論
早期的美國人類學特別關注北 美洲原住民的歷史與文化。帕 克(Ely S. Parker) 或 哈 沙 諾 安 達(Ha-sa-no-an-da, 族 語 名 字)是一位西尼加印地安人 (Seneca),他對早期人類學做出 重要貢獻。帕克也擔任美國印 地安事務委員。
通人類學探索人類生物、社會與文化的基本內涵,並思考它們間的相互 關係。人類學家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假設。最基本的觀念可能是:有關 「人類本質」的研究,不能僅憑某一個民族或文化傳統的資料,就足以 獲致可靠的結論。比較性、跨文化的研究觀點是不可或缺的。
文化力量塑造人類生物性質 例如,人類學的比較、生物文化觀點,承認了文化力量不斷塑造人 類的生物性質(生物文化觀點〔biocultural〕係指運用並結合生物與文
生物文化觀點
化的觀點,分析與理解某個特定的議題或問題)。正如我們在本章開頭
(biocultural) 結合了生物與文化的觀
的「認識我們自己」所看到的,文化是決定人類身體如何成長與發展的
點,來探討某個特定問
主要環境力量之一。文化傳統提倡了某些活動或能力,並壓抑其他,樹
題。
立了身體健康與吸引力的標準。運動(包括體育在內)受到文化影響, 有助於塑造身體。例如,美國鼓勵女子參加體育活動,包括田徑、游 泳、潛水等等,並因此成績斐然。相對地,巴西女子雖然在籃球與排球 等團隊比賽表現優異,然而在涉及個人運動的部分,其表現就不及美國 與加拿大選手。為什麼在有些國家,鼓勵女子成為傑出的運動員,但其 他國家卻不鼓勵呢?為什麼在某些國家,人們投注這麼多的時間精力在 競爭性的體育賽事,以至於他們的體格發生顯著改變? 文化對於吸引力與合宜體態所樹立的標準,影響人們對運動的參
參加 2008 年北京奧運的四位美國女子游泳選手,正在等待女子 400 公尺自由式 接力決賽。多年的競技游泳訓練,究竟會如何影響女性的表型?
CHAPTER 1
什麼是人類學
11
9
與及成就。美國人游泳或跑步的目的,不僅為了比賽,也為了保持苗條 與身體健康。巴西的傳統審美標準接受略帶肥胖的體態,尤其是女性臀 部。巴西男子在游泳與賽跑的項目創造了國際佳績,但巴西卻很少派 遣女子游泳或徑賽選手參加奧運會。巴西女子特別規避競爭性的游泳 運動,其中一項理由就是這種運動對身體的影響。經過多年游泳後,往 往塑造一種獨特身材:上半身軀幹變大、厚實頸部、強有力的肩膀與背 部。成功的女子游泳選手會變得碩大、強壯與粗線條。美國、加拿大、 澳洲、德國、北歐國家、荷蘭、前蘇聯地區經常產生這類選手。在這些 國家中,這種體態並不會像在拉丁國家一樣蒙受汙名。就女子而言,巴 西文化比較偏愛較大臀部,而不是肌肉發達的上半身。在許多巴西女子 游泳選手選擇放棄這項運動,而不是放棄她們文化的「女性嬌柔的」理 想體態。
三、人類學的分支學科 文化人類學 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是對人類社會及文化的研究,
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
這個分支學科描述、分析、詮釋與解釋人類社會與文化的相似性及
對於人類社會與文化所
相異性。為了研究並詮釋文化的多樣性,文化人類學家從事兩類研
做的比較性、跨文化的
究工作:民族誌(ethnography,建立在田野工作的基礎上)、民族學
研究。
(ethnology,建立在跨文化比較的基礎上)。民族誌提供一套對某個特 民族誌(ethnography)
定社區、社會或文化的敘述。在民族誌田野工作期間,民族誌研究者
對於一個特定文化場景
(ethnographer)蒐集資料,並組織、敘述、分析及詮釋,以建立、呈現
所做的田野工作。
一套論述,這可採取書籍、論文或影片的形式發表。傳統上,民族誌研 究者生活在規模較小的社群中,研究當地的行為、信念、風俗習慣、 社會生活、經濟活動、政治與宗教。如今,每一位民族誌研究者都會認 定,這些場景逐漸暴露在外在力量與事件之下,並受其影響。 源自於民族誌田野工作的人類學觀點,往往與經濟學或政治學的觀 點有著極大差異。這些學科領域聚焦於全國的或官方的組織與政策,以 及統治菁英身上。然而,人類學家傳統上研究的群體,大多是相對貧窮 或缺乏權力的。民族誌研究者往往會觀察並發現,對這些人的許多差別 待遇,這些人群體驗了食物短缺、飲食不足,以及其他層面的貧窮生
12
PART I
人類學導論
活。政治學家研究的對象,大都是全國性計畫擬定者所發展的計畫,人 類學家則探討這些發展計畫如何在地方層級發揮作用。 昔日的各個社群與文化並不會比現在更孤立存在。事實上,正如鮑 亞士(Franz Boas, 1940-1966)多年前提及的,鄰近部落間的接觸一直存
10
在著,並延伸到非常廣大的區域。「人類社群是在彼此互動的情況下, 而不是在孤立情況下,建構了他們的文化」(Wolf 1982: ix)。村民逐漸 參與了區域、國家與世界層次的事件。他們暴露在來自大眾媒體、遷移 和現代交通工具等等的外在力量下。隨著觀光客、發展機構、政府及宗 教人員、選舉候選人的到來,城市與國家力量逐漸入侵地方社群。這些 較大體系逐漸影響了人類學家傳統上所研究的人群與地方。對這些連結 關係與體系的研究,是當代人類學的主題之一(請參閱「聚焦全球化: 世界事件」,討論數百萬人所熟悉的世界事件)。 民族學(ethnology)
民族學檢視、詮釋、分析與比較民族誌的研究成果─從許多社會
對社會文化的相似性與
所蒐集的資料。它運用這些資料進行比較與對比,以建立關於社會與文
差異性所做的研究。
化的歸納。民族學家的視野從文化的特殊面,跳脫到更普遍的層面,試 圖找出並解釋文化的差異性與相似性,藉以測試假設、建立理論,增進 我們對社會與文化體系究竟如何運作的理解(請參閱本章最後一節「科 學方法」)。民族學據以進行比較的資料,不僅來自民族誌,也可能來自 人類學的其他次領域,特別是考古學,這個學科重建了昔日的社會體系 (表 1.2 歸納了民族誌與民族學之間的主要對比)。 表 1.2 民族誌與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的兩個面向 民族誌
民族學
需要進行田野工作以蒐集資料
運用一系列的研究者所蒐集的資料
通常是描述性的
大多是綜合性的
專指一個群體或社群
比較性的/跨文化的
考古人類學 考古人類學(archaeological anthropology,更簡單的名稱是「考古 學」〔archaeology〕)透過對各種物質遺留(material remains)的研究,重
考古人類學 (archaeological anthropology)
建、描述與詮釋昔日人類的行為及文化模式。在人類居住或曾居住的
透過各種物質遺留,對
遺址中,考古學家(archaeologist)發現了曾由人類製造或修整的器物
於人類行為的研究。
(artifacts)與物質,例如工具、武器、營地遺址、建築物與垃圾等。動 植物的遺留和古代的垃圾,都訴說關於人類消費與活動的故事。野生穀
CHAPTER 1
什麼是人類學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