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壓迫者教育學:五十週年版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 著 方永泉、張珍瑋 譯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Copyright © Paulo Freire and Estate, 1970, 1993 and 2019 This transla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Bloomsbury Publishing Inc. through Andrew Nurnberg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Complex Chinese Language Copyright © 2019 Chu Liu Book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受壓迫者教育學 / 保羅 . 弗雷勒 (Paulo Freire) 著 ; 方永泉 , 張珍瑋譯 . -- 初版 . -- 高雄市:巨 流 , 2019.12 面 ; 公分 五十週年版 譯 自 :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50th anniversary ed. ISBN 978-957-732-586-0(平裝)
受壓迫者教育學: 五十週年版
1. 教育哲學 520.11 原 著 書 名 原 著 者 譯 者 責 任 編 輯 封 面 設 計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 方永泉、張珍瑋 林瑜璇 黃士豪
發 行 人 總 編 輯
楊曉華 蔡國彬
出 版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80252 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 57 號 2 樓之 2 電話:07-2265267 傳真:07-2264697 e-mail: chuliu@liwen.com.tw 網址:http://www.liwen.com.tw
編 輯 部
10045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 57 號 10 樓之 12 電話:02-29222396 傳真:02-29220464 01002323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劃 撥 帳 號 法 律 顧 問
林廷隆律師 電話:02-29658212
出版登記證
局版台業字第 1045 號
108017903
ISBN 978-957-732-586-0(平裝) 初版一刷 •2019 年 12 月
定價:350 元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本書如有破損、缺頁或倒裝,請寄回更換)
獻給受壓迫者,以及那些與他們 一起受難和作戰的人
目錄 五十週年版導言
多納度.馬賽多(Donaldo Macedo)
三十週年版臺灣中文版序
伊拉.索爾(Ira Shor)
譯序:弗雷勒與《受壓迫者教育學》
方永泉
001 035 043
前言
071
第一章
079
受壓迫者教育學辨正;壓迫者與受壓迫者間的矛盾,以 及這種矛盾是如何克服的;壓迫與壓迫者;壓迫與受壓 迫者;解放:不是一種恩賜,也不是自我的成就,而是 一種共同相互的過程
第二章
113
做為壓迫工具的教育「囤積」概念─它的預設─一 個批判;做為解放工具的教育「提問」概念─它的預 設;「囤積」概念與師生矛盾;「提問」概念與師生矛盾 的超越;教育:一個相互的過程,是以世界為其媒介; 人即一種未完成的存有,他們覺察到本身的不完美,而 試圖變得更為完整與人性化
第三章 對話學─教育的本質即自由的實踐;對話學與對話; 對話與方案內容的尋索;人與世界的關係,「創生課 題」,與教育方案的內容即自由之實踐;「創生課題」的 探究及其方法論;藉由「創生課題」達到批判意識的甦 醒;探究的不同階段
133
177
第四章 反對話學與對話學構成了文化行動理論中的對立理論: 前者即壓迫的工具,後者即解放的工具;反對話行動理 論及其特徵:征服、分而治之、操控與文化侵略;對話 行動理論及其特徵:合作、聯合、組織與文化統合
「戰鬥還在繼續」:《受壓迫者教育學》的後記 伊拉.索爾(Ira Shor)
243 249
訪談當代學者
瑪琳娜.阿帕里西奧.巴伯蘭(Marina Aparicio Barberán) 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古斯塔沃.E. 費雪曼(Gustavo E. Fischman) 拉蒙.費萊察(Ramón Flecha) 羅納德.大衛.格拉斯(Ronald David Glass) 瓦萊麗.金洛克(Valerie Kinloch) 彼得.梅奧(Peter Mayo) 彼得.麥克拉倫(Peter McLaren) 馬戈.岡澤-雷伊(Margo Okazawa-Rey) 英文版初版序(1970)
理查.索爾(Richard Shaull)
271
071
前言
這篇介紹《受壓迫者教育學》的前言,源於我在這 6 年政治 流亡過程中的觀察,透過這段時間的觀察,使我先前在巴西所進 行的教育活動的意義更加豐富。 在分析覺醒 (conscientização)1 角色的訓練課程及解放教育 的實際實驗中,我遭遇到了本書第一章中所提之「恐懼自由」的 問題。一些參與訓練課程者常常注意到「覺醒 的危險」,這顯露 出他們對於自由的恐懼。他們說,批判意識,即是無法無天。其 他人則再加上,批判意識會導致社會脫序。不過有些人也承認: 為何要否認它?我過去是害怕自由,但我現在不再害怕! 在這些討論中之一,人們所爭論的是:對於某一特定不公義 情境的覺醒 是否會使他們陷入「毀滅性的狂亂」或是導致「他們 世界的全面崩潰」。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一位曾擔任過多年勞工 的人說出:「或許我是此地唯一來自勞工階級的人。我不敢說我 已完全瞭解你們剛才所說的,但我能告訴你們一件事─當我開 始這個課程之時,我是天真的 ,而當我發現到自己是如何的天真 時,我開始變得有些批判性 。但這個發現並沒有使我成為狂熱分 子,我也沒有感到任何的崩潰。」
1 覺醒 一詞係指學習去覺察社會上、政治上及經濟上的矛盾,並且採取行動, 反抗現實中的壓迫性因素。見第三章。─英譯者註。
35
072 受壓迫者教育學
36
對於覺醒 可能後者的疑慮,隱含著一個疑慮者隱而未顯的前 提:對於那些身為不公義的犧牲者來說,最好就是不要發現他們 自己是犧牲者。然而事實上,覺醒 並不會導致人們「毀滅性的狂 亂」。相反地,它會使人們以負責任之主體 2 的身分進入歷史過程 中,覺醒 可以幫助人們尋求自我的肯定而避免盲從。 批判意識的覺醒之所以會引致社會的不滿,原因即在於 這些不滿其實正是構成壓迫性環境的一部分。
3
對於恐懼自由的感受,其擁有者不一定會察覺到,但會使得 他處處戒慎恐懼。這樣的個人在現實中總想尋求避難所來保證自 己的安全,他或她寧可將自由視為危險的。如同黑格爾(G. Hegel)所說的: 唯有藉著生命的冒險,才能獲得自由……那些未將自己 生命做為賭注的人,也許仍然無疑地可以被認定為一個 人(a Person),但他並沒有獲得做為一個獨立自我意識 時所認定的真理。4 人們很少公開承認自己對於自由有所恐懼,不過常常在無意中將 其偽裝起來─以一種自由的捍衛者身分出現。他們將其疑慮用 2 主體 係相對於客體 而言,所指的是那些主動認知瞭解與行動之人。客體 則是 那些被認知瞭解與被動受到影響之人。─英譯者註。 3 見 威 弗 特(F. Weffort) 於 弗 雷 勒《 批 判 意 識 的 教 育 》(Educação como Prática da Liberdade)一書之序言(Rio de Janeiro, 1967)。
4 見黑格爾,《精神現象學》(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New York, 1967), p. 233。
前言 073
一種鄭重其事的態度掩飾起來,因為這種外表比較適合自由的守 護者。但他們卻將自由與維持現狀混為一談;乃至於當覺醒 可能 會對現狀造成一些威脅時,似乎就會對於自由有所妨礙。 光只有思想或是研究,並不能創造出這本《受壓迫者教育 學》;它植根於具體的情境,並且描述了勞工(農民或都市內的 勞工)及中產階級人們的反應,這些都是我在教育工作中直接或 間接觀察到的。由於不斷的觀察,使我能有機會修正或確認這本 具導論性質作品中的論點。 對於許多讀者來說,本書中的論點或許會帶來負面的反應。 有些讀者可能會認為我關於人類解放的論點,純粹只是理想;有 些人可能甚至會認為關於存有志業、愛、對話、希望、謙卑、憐 憫等問題的討論,只是「瞎說」而已。其他人則可能不會(或是 不希望)接受我對於那些維持壓迫者之壓迫狀態的批判。因此, 這篇具實驗性質的著作其實是為基進主義者(radicals)而寫的。 我很確定,包括基督教徒或是馬克思主義者,容或他們是部分或 是完全地不同意我,他們仍都會讀到最後。但是對於那些獨斷 的、封閉的與「非理性」的讀者來說,他們將會拒斥我在本書中 所欲開啟的對話。 源於狂熱心理的門戶之見者,總是自我設限;而受批判心靈 所滋潤的基進化(radicalization)卻是充滿創造性的。那些劃地 自限的門戶之見會造成神祕化與疏離化;而基進化則進行批判與 解放。由於基進化會促進個人對於所選擇立場的投入程度,因而 會使得他能更加努力去改變外在具體的現實。相反的,抱持門戶 之見的看法者,由於神祕化及非理性的結果,他們會使得現實成 為一種假的(也就是不可改變的)「現實」。
37
074 受壓迫者教育學
無論在任何時候,門戶之見對於人類的解放來說,都是一種 阻礙。不幸的是,右派分子並不能招引出它真正的對立面:追求 基進的革命分子。某些革命分子在回應時,常常墜入門戶之見 中,而變得比較反動。儘管如此,此等可能性也不應使基進主義 者變成菁英階級溫馴的爪牙。在從事解放的過程中,面對著壓迫 者的暴力,他不能一直保持被動的狀態。 38
另一方面,基進主義者也不是一個主觀主義者。對他來說, 主觀的層面僅只存在於與客觀層面有關的時候(具體的現實,正 是他分析的客體或對象)。在一個辯證性的整體中,主觀性與客 觀性共同參與,產生了與行動結合的知識。反之亦若是。 對於抱持門戶之見者來說,由於受到非理性的蒙蔽,他並未 察覺到現實的動態性─要不然他也會曲解它。即使他能夠辯證 地去思考,也是以一種「馴服式的辯證」去思考。右派的門戶之 見者(我早先曾稱之為天生的門戶之見者 5)企圖減緩歷史的進 程,以「控制」時間從而去馴服人。而由左派轉向門戶之見的 人,當其嘗試辯證地去解釋現實與歷史時,完全地走叉了路,因 而墮入了命定論的立場中。 右派的門戶之見者不同於左派的故步自封者之處在於:前者 想要去馴服控制現在,如此可使得未來亦被再製為「馴服的現 在」,而後者則是認為未來業已預定 ─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命 運。對於右派的門戶之見者來說,「今日」與過去緊緊連接,是 既定的、不可改變的;對於左派的門戶之見者來說,「明日」事 先即已命定,也是不可更動的。無論左派或右派的門戶之見都是 反動的,因為它們的基礎是源於錯誤的歷史觀點,這使得他們所
5 見《批判意識的教育》 。
前言 075
發展出來的行動形式會否定了自由的存在。一位想像著「馴服 的」現在的人與另一位想像著命定的未來的人在一起,並不表示 他們就會袖手旁觀(前者期待現在將會繼續下去,後者則等待那 「已知的」的未來經過);相反地,由於他們將自己封閉於不能逃 脫的「確定性循環」(circle of certainty)中,這些人「造就」了 他們自己的真理。這種真理不是男人與女人經過奮鬥、遭遇危險 時所建造的未來的真理;它也不是男人與女人並肩作戰、一起去 學習如何建造未來的真理─它不是群眾接受的既有事物,而是 人們所主動創造出來的事物。無論左派或右派的門戶之見都將歷 史視為禁臠,其中並無任何群眾的參與─群眾是另一種反對他 們的存有方式。 右派的門戶之見者,是將自己封閉於「他的」真理中,其目 的僅在履行他天生的角色;左派的門戶之見者,則是固執地否定 他生來的角色。因為他們一直在「他的」真理周遭打轉,所以當 其真理受到質疑時,他們會感到受威脅;他們認定那些不屬他們 真 理 的 一 切事 物都 只是謊 言。 如同一 位 記 者 艾夫 斯(Marcio Moreira Alves)所告訴我的:「他們患有一種不疑的疾病。」 「確定性循環」會使得現實被囚禁起來,而致力於人類解放 的基進主義者則並未成為封閉於「確定性循環」中的囚犯。相反 地,當他愈基進的時候,他所進入的現實也就愈加完整,他會更 清楚地認識現實,並且更能去改造它。他並不懼於迎向未知世界 的挑戰,也不畏於聆聽、目睹這未知的世界。他並不害怕與人們 相遇,也不恐懼與他們進行對話。6 他不會將自己視為歷史與群 6 「只要理論知識仍然掌握在一小撮黨的『學究』中,黨終將面臨走錯路的危 機。」 參 見 盧 森 堡(Rosa Luxembourg) 的《 改 革 或 革 命 》(Reform or
Revolution), 引 自 米 爾 斯(C. Wright Mills) 的《 馬 克 思 主 義 者 》(The
39
076 受壓迫者教育學
眾的領主,也不會將自己視為受壓迫者的救星;但在歷史中,他 會與受壓迫者在一起進行戰鬥。 在下面篇幅中提出的「受壓迫者的教育學」,所要勾勒的正 是基進主義者的工作大綱,這在門戶之見者的手中是無法實現 的。 如果有些具足夠批判力的讀者能夠因著本書而改正自己原先 的錯誤與誤解,加深對自己的肯定,並且指出我所未注意到的層 面,筆者就心滿意足。雖然有些人可能會對我並沒有實際參與革 命性文化行動的經驗,而對我的討論權利有所質疑,不過儘管我 個人並無實際參與革命行動的經驗,但卻也不應因而否定我在此 40
論題上進行反省的可能性。更進一步來說,以我做為一個運用對 話式與提問式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資 料,這些資料對我形成了挑戰,並使我大膽地在本書中做出一些 主張。 藉由本書,我至少希望下列的信念能一直持續下去:我對於 群眾的信賴、對於所有人們的信念,以及對於創造新世界的信 念。透過這個新世界可以使得人們在其中更容易去愛。 在此我要表達我對於我的妻子艾爾莎(Elza)的感激之意, 她是本書的「第一個讀者」,感謝她對於我的作品的理解與鼓 勵。我也想要感謝一群朋友對於我的手稿所提供的意見,冒著可 能會遺漏掉某些名字的危險,我必須提出考汀荷(João da Veiga Coutinho) 、索爾(Richard Shaull)、蘭姆(Jim Lamb)、拉穆斯 夫婦(Myra and Jovelino Ramos)、塔索(Paulo de Tarso)、阿方 索(Almino Affonso)、山派歐(Plinio Sampaio)、艾納尼.菲歐 Marxists)(New York, 1963)。
前言 077
利(Ernani Maria Fiori)、葛加多(Marcela Gajardo)、荷西.菲 歐利(José Luis Fiori) ,與查卡利歐第(João Zacarioti)等人的 名字,對他們表達我的感謝。不過本書所做主張的責任,當然仍 屬於作者個人。 保羅.弗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