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Page 1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周鎮忠、楊培珊、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主編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出版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 周鎮忠, 楊 培珊,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主編. -- 初版. -臺北市: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高雄市] :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21.01 面; 公分 ISBN 978-957-8819-41-2(平裝) 1.社會工作 2.文集 547.07

109021573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初版一刷.2021年1月

主編 審閱者 執行編輯 出版者 合作出版者

周鎮忠、楊培珊、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古允文、周鎮忠、高永興、楊培珊 吳淑慈、連穎、黃雯意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57號10樓之12

電話

02-2922-2396

傳真

02-2922-0464

e-mail 網址

chuliu@liwen.com.tw http://www.liwen.com.tw

ISBN 978-957-8819-41-2(平裝)

定價:450元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本書如有破損、缺頁或倒裝,請寄回更換。


目 錄 推薦序一 / James Midgley

i

推薦序二 / Jo Spangaro

vii

推薦序三 / 古允文

ix

推薦序四 / 李禮孟

xi

主編序 / 楊培珊

xiii

謝誌 / 林文賓

xvii

理念篇 1.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

003

/ Manohar Pawar(國際社會發展聯合會 主席) 2. 經濟成長與社會總體發展共同演進的推手─社會經濟

027

/ 胡哲生(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理事長) 3. 亞洲社會企業發展:為發展性社會工作帶來的洞見與學習

051

/ Marie Lisa M. Dacanay(亞洲社會企業研究所 主席)

本土篇 1. 以在地投資活化社區產業

065

/ 高永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執行顧問) 2. 公私協力推動偏鄉區域創新:梨山長照交通接送個案

077

/ 侯勝宗(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 特聘教授) 3. 社會工作的創新實踐:南投埔里鎮厚熊笑狗生活照顧體系 / 梁鎧麟(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專案助理 教授)

103


4.「錢盡」與「前進」?! 談經濟弱勢戶就業困境與培力

121

/ 林祈妏(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北區區長室 高專) 、王珮君(伊 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恩望身心障礙者人力資源中心 主任)、林易萱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恩望身心障礙者人力資源中心 組長) 5. 自立培力•遊戲自在:發展性社會工作於智能障礙者社區居住之

141

運用 / 徐慧敏(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新北區區長室 特專)、簡仲君(新 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新北市汐 止秀峰家園 組長)

海外篇 1. 閃亮星星的孩子

163

/ 陳進松(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賽馬會心志牽社交能力發展及就 業支援中心 經理) 2. 社會共融餐廳:以香港扶康會社會企業餐廳案例說明

185

/ 麥潤芸(香港扶康會 副總幹事)、蕭慶華(香港扶康會 服務總 監) 3. 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從精神障礙轉變到精神健康

199

/ 黃素娟(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社會企業 總經理)

對話篇 1. 綜合座談:能力的培養與建立─跨領域合作所需的知識、技能、 工具及資源 / 周 鎮 忠( 美 國 加 州 大 學 柏 克 萊 分 校 社 會 福 利 學 院 教 授 )、 Manohar Pawar、Marie Lisa M. Dacanay、胡哲生、黃秉德(伊甸 社會福利基金會 常務董事)、楊培珊(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 系 教授)、侯勝宗

217


推薦序一

發展性社會工作源自於該專業領域一直以來不斷努力地促進漸進式社 會變革。這樣的變革目標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當時的社會工作者開始提 倡改善當地的生活條件、提高社區參與以及強化政治參與。睦鄰之家、社 區中心和地方組織被認定為社會工作者可以實現此一目標的主要實踐方 法。這些實踐方法與社會個案工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個案主要都是 在處理個人及其家庭所面臨的個人問題。個案處理方法側重於病症而忽略 優勢,並且將醫生拿來和社會工作者作為類比,他們都是利用自己的知識 和治療技能來幫助個人解決問題,從而修復社會問題。然而提倡替代性社 會變革方法的擁護者卻認為,致力在社區級別推動集體行動才是實現社會 進步的最佳方法。隨著時間推演,倡議變革者與其他追求進步的政黨、工 會和行動主義者展開了合作,共同敦促國家通過社會政策和計畫,以利用 政府的權威和資源來改善公民的福祉。隨後許多政府陸續頒布了漸進式立 法、設立了社會服務行政機構,並提撥預算來解決緊迫的社會需求;這些 政府經常被譽為是福利國家,大家都相信這些國家將迎來一片繁榮的新時 代。 社會服務的擴展和社會支出的增加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他們認為社會 福利是個人的問題,不應該由政府負責;這些人聲稱如果人們肯努力工 作、謹慎地為未來做好儲蓄,照顧好自己和家人,而不是依靠國家資助的 社會福利計畫,社會就會變得繁榮。他們堅信這些社會福利計畫會對人們 的工作態度、依賴性和其他的社會問題造成負面影響。有些人指責政府的

i


ii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擴展作為,認為福利服務的成本過高會損害經濟,他們認為如果要發展經 濟並創造富裕社會,政府就應該縮減在社會福利上的支出。然而這樣的論 調也遭到了許多人的反駁,後者認為政府在道義上有責任照顧需要幫助的 人。此外,有部分人表示社會福利支出實際上有助於經濟發展。社會支出 並沒有耗盡經濟的活力,反而增加了需求和消費,進而促使產量提升;另 外這些支出也會用於投資人力資本、創造就業機會以及促進經濟和社會穩 定。社會工作者就是站在這個論點最前線的人,倡議將過去專注於治療病 理問題的傳統社會工作重新聚焦,改為利用人們的優勢和能力。這種方法 就被稱之為發展性社會工作,致力找出可以同時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 踐策略。 發展性社會工作首先出現在「南方世界」(Global South)的發展中國 家,這些國家最初引入社會工作是為了處理諸如少年犯罪、家庭破裂、藥 物濫用和無家可歸的流民之類的都市化問題,由於城市吸引了大批農村移 民前來尋找工作機會,都市人口急遽成長,解決這些問題就變得至關重 要。當時,人們普遍認為社會工作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方法,包含政 府、國際機構、非營利組織和宗教相關組織在內等各種組織都出手協助建 立了專業的社會工作培訓學校及實踐機構,以便培育社會工作者來解決這 些問題。社會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住宿和諮詢服務,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向 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提供了社會援助;但是沒多久,大家就發現這些干預措 施費用驚人,而且只能幫助到一小部分的弱勢族群。此外,農村貧困、健 康狀況欠佳、營養不良和貧困等更廣泛的社會問題都被忽略了。正是在這 樣的背景之下,社會工作學者和實踐者便開始以批判性的角度評估社會工 作的傳統角色,進而提出替代方案,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發展性社會工 作。從那時起,發展性社會工作也開始為一些西方國家的社會工作教育和 實踐注入了新的觀點。新的觀點也很符合社會工作開始注重人們的優勢和 能力的趨勢,而不再只是聚焦於治療病症和人身缺陷;另外也針對福利服 務具有負面社會和經濟影響的說法提出了反駁。


推薦序一

發展性社會工作主要是在社區級別上運作,但同時也對國家級別的社 會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有所關聯。此外,發展性社會工作也為尋求串聯社區 實踐與更多經濟計畫的發展性社會工作者提供了相關資訊。作為一個仍在 持續進化的專業,新的干預措施不斷問世並接受考驗,發展性社會工作是 一種社會創新的形式,不僅為傳統的社會工作實踐帶來了重大的變化,同 時也為改善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做出了貢獻。這其中許多的創新都是通過個 人、非營利組織和社區團體的創造力和努力所實現的;確實,企業家精神 是發展性社會工作的顯著特徵,有許多範例都能說明企業家的領導能力如 何塑造出新穎的社會工作實踐方式。 此外,發展性社會工作具有鮮明的特色,它會尋求提升案主的能力並 運用他們的優勢,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其病症和缺陷;然而,它並不排斥臨 床實務的需求,而是要求謹慎採用,且應該在社區環境中實踐。除非是特 殊情況,否則發展性社會工作拒絕使用住宿式照顧和辦公室諮詢。此外, 它會優先考慮採用可促進案主參與生產經濟來改善其生活品質的干預措 施。社會工作者尋求幫助的許多家庭,收入都比較低且難以維持生計。發 展性社會工作者認為,這些家庭面臨的問題與貧困有直接的相關性,所以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採取能夠增加他們的收入和資產的干預措施。發展性社 會工作也致力透過獲取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的資源來進行社會投資,這些強 化後的能力可透過各種方式對社會福祉做出正面的貢獻。另外,發展性社 會工作也致力於提升預防能力;遺憾的是,預防工作在當今的專業社會工 作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發展性社會工作可以透過兒童福利的實踐來說明,兒童福利是社會工 作的主要領域之一。在大多數的國家,兒童福利的重點服務對象主要是受 虐待和被忽視的兒童,兒童保護機構會僱用專業社會工作者來進行家訪和 調查,如果有發現上述情況就會將兒童從家中帶走。經過法院開庭審理 後,兒童可能會被安置在永久性的住所或寄養家庭。發展性社會工作者則 是採用另一種方案,其中由社區營運的托兒中心是社會工作干預措施的焦

iii


iv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點。托兒中心會提供學前教育、營養品和健康檢查,以解決貧困家庭兒童 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這些機構非常需要擁有輔助性專業知識的托兒工作 者、教師和醫護人員,以及在專業合格人員的監督下工作的當地志願者; 而除了改善兒童的教育、健康和營養之外,中心也能促進臨床介入。工作 人員和志願者經過培訓後,能識別被忽視、虐待或有特殊需求或經常缺勤 的兒童,並由具有專業證照的社會工作者進行調查,以診斷問題原因並尋 求解決辦法。 發展性社會工作者所採用的另一個類似的社區導向策略,是為患有精 神健康問題的對象提供服務。針對這些案主,傳統的治療方式往往都是送 入收容機構和提供大量的諮詢,但是發展性社會工作者則是利用社區中心 以及在心理健康消費者之間建立支持小組與合作企業,從而在社區環境中 提供臨床治療。案主可以在精神健康消費者之間建立強大的人際網絡,並 透過參與生產經濟活動(例如餐飲業、經營咖啡廳和餐廳、並從事小規模 ,建立起相互依存的關係並培養自信心,從而建立 的手工藝和製造工作) 正面的生活體驗。這些活動加在一起都具有預防性、福利性和發展性的元 素。通過在小組環境中工作並獲得同儕的支持,只有極少數的心理健康消 費者曾遇過臨床發作情況;此外,生病的人也可以獲得積極正面的支持網 絡。 這些只是採用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兩個實踐領域,但其實還有其他的示 例。我很幸運能與其他的同事一起為社會發展工作做出貢獻。我從同事那 裡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們對社會工作的傳統方法提出了質疑,並在我開始 撰寫這個主題的相關文章之前就提出了可行的替代方案。我很感謝他們幫 助我闡明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實踐方法。我也借鑑了自己多年來 在南非開普敦非正式移民區中作為專業社會工作者執業的經驗,我在那裡 意識到,除非採取更廣泛的政策和計畫來解決貧困和資源匱乏的根本問 題,否則我們無法透過直接的社會工作實踐來解決案主面臨的問題。儘管 這需要政府以漸進式發展政策的形式來進行干預,但我知道社會工作者如


推薦序一

果能夠幫助案主從事改善生計的活動,就可以發揮更有效的作用。我還認 知到,社會工作者應該專注於案主的優勢而不是病症,利用社區級別的干 預措施並促進當地人的參與,以滿足社區的需求。 多年來,我與世界各地的同事分享了我對發展性社會工作的看法,而 他們與我分享的經驗和思想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很幸運地在幾本出版物 中推廣了發展性社會工作的觀點,特別是我與加州柏克萊大學前博士生 Amy Conley Wright 共同編輯的《社會工作與社會發展》(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牛津大學出版社於 2010 年出版)。書中指出這種發展 性策略可應用於社會工作實踐的專業領域,例如兒童福利、精神健康、人 口老化,以及身心障礙者的社會工作和其他的矯正工作等等。這本書的幾 位同事都是柏克萊的學生,他們都對社會工作的發展性觀點提出了許多發 人深省的看法。我還要感謝台灣的同事,特別感謝羅秀華教授將這本書翻 譯成中文,有機會讓更多讀者看到。另外也要感謝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對 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支持,並多次贊助了相關主題的研討會和出版物。在台 灣乃至整個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周鎮忠教授在促進發展性社會工作思想 方面發揮了領導性的作用,我非常感謝他在專業領域的付出,以及對我個 人所給予的幫助。 我很榮幸能為這本重要的著作《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 話》撰寫簡短的前言,這本書中探討了許多重要的議題。除了闡述發展性 社會工作、社會創新和社會企業家精神的理論章節之外,書中還提供了一 些有趣且實用的個案研究,涉及發展性社會工作實踐的不同面向。本書章 節介紹了地方投資在振興社區產業上所扮演的角色、長期護理運輸服務、 共同生活社區照顧、協助財務有困難的對象提升能力和就業、自主生活和 娛樂活動、兒童發展、身心障礙者的餐飲服務就業機會以及促進精神健 康。此外,本書最後總結了關於發展性社會工作中的賦能和能力建構的綜 合座談。本書由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士、教育工作者和專業領導者所共同撰 寫,集結了一系列為該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的章節。在此恭喜編輯和作者

v


vi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編寫出這本內容豐富且實用的好書,任何有興趣瞭解發展性社會工作的人 都應該拜讀此書。非常感謝他們和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了這個機會, 讓我們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角度檢視發展性社會工作及其引發的多個議題。

James Midgley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學院教授 社會福利學院榮譽退休院長


推薦序二

由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和國立台灣大學於 2019 年 11 月在台北聯合舉 辦的「2019 發展性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與社會創新的對話」為我們提 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能夠進一步展示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最新思想、研究 成果和發展進度。本次研討會由來自全球的演講者在共同的平台上分享經 驗,讓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之間進行了一次真正的對話。本書中所 收錄的研究論文足以代表發展性社會工作實踐和社會企業的廣度及深度, 內容提供了多樣化的應用案例,包括:社區交通、當地對社區產業的投 資、老年人共同生活空間的社會設計、社區餐飲、自主生活、精神健康和 社區就業專案等等,僅在此列舉幾個實踐領域。 發展性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重要實踐領域,旨在理解社會功能障礙 的根本原因並對此採取行動。它的出現反映了社會工作再次重拾對社會、 政治和經濟層面的重視;發展性社會工作可以幫助服務工作者瞭解客戶的 優勢和潛力,並為服務工作者提供相關工具和技能,讓他們可以幫助客戶 完全融入社區的社會和經濟生活。 透過和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與國立台灣大學合作,臥龍崗大學的社 會工作小組很榮幸有機會能參與此次的知識交流。包括 Lynne Keevers 教 授、Peter Camilleri 教授和 Amy Conley Wright 博士在先前會議上的演講都 是書中的眾多亮點之一。更重要的是,臥龍崗大學的社會工作學系學生獲 得了慷慨的贊助,成功建立我們的國際交流計畫,接待來訪的學生訪問台 灣並親身體驗發展性社會工作,包含探訪農村社區。這樣的互動象徵著社 vii


viii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會發展的目標,即攜手建立新的國際關係,尋求提升社會正義,並且在全 球範圍內滿足基本的人類需求。 本書收錄的論文證明了發展性社會工作所能發揮的力量,通過將賦能 與協作擺在第一位的各種策略,從而改變最弱勢群體的生活。

Jo Spangaro 臥龍崗大學健康與社會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推薦序三

這幾年在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努力之下,透過主辦國際研討會邀請 國外重量級學者與代表性的非營利組織來台,與國內學者與組織共同交 流,將發展性社會工作的理念與實務完整詮釋,成為重要的社會工作取向 之一,成果斐然!尤其彌足珍貴的是不同於一般的研討會結束之後船過無 痕,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更動員與會的學者與非營利組織將論文進一步改 寫與完善之後,結集成冊出版,讓智慧能夠傳承與推廣,更是令人動容。 仔細算來,這已經是第三本由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出版的發展性社會 工作論文集了!不同於前兩本論文集以推廣發展性社會工作的理念為主, 這本論文集以《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為名,希望為發展 性社會工作尋得創新性的經驗與措施。 「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是近年來社會科學的重要變化,一 方面在 21 世紀起始,前一世紀舊的貧窮問題尚未達到令人滿意的解決之 際,新的貧窮問題卻不斷湧現;另一方面我們過去所建立起來的社會工作 與福利制度,在解決新的貧窮問題上卻有效用遞減的情形,這幾年台灣不 斷興起的青年貧窮、工作貧窮、社會安全網、年金改革、長期照顧等,都 意味著我們必須有新的政策思維與工作方法,才能因應新世紀的社會需 求。 這本論文集合了新的社會創新理念、本土的經驗案例、與海外的創新 方案,可以作為推動發展性社會工作的重要參考。因此,我願在此極力推

ix


x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薦這本書,更預期這本書將為台灣與海外的社會工作教育,起了相當重要 的推動作用。

古允文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理事長


推薦序四

台中市長照 2.0 交通補助以「趟」為單位,民眾每個月有 8 趟次的交 通補貼,每趟由政府補貼服務單位 300 元。然而,若是從梨山下台中,單 趟路程長達 100 公里,這類無利可圖的服務需求一般業者避之唯恐不及, 卻造就了「小驢行」以移動服務媒合為使命的社會創新典範案例。 侯勝宗老師在研討會中分享了「小驢行」社會創新的經驗,以移動帶 動區域創新,在 2019 年創造了超過 2 萬 2 千次的接送服務。侯老師多次 強調「價值共創」是公私協力夥伴關係實現區域創新的先決條件;事實 上,這場 2019 發展性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的許多分享人都不約而同地指 出價值共創的重要性,使人不禁思考為何「價值共創」那麼重要,以及參 與公私協力的夥伴如果缺乏價值共創的認知與實踐,會變成什麼情況呢? 如果要促進價值共創,又需要怎樣的設計思維呢?如何在不同的議題與場 域裡建立具價值共創的跨部門協力系統呢?如果這些問題牽動了你的好奇 心,這本論文集裡面的文章絕對能滿足你的求知慾。 這場發展性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的副標題是「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胡哲生老師的專題演講指出了社會創新的社會意涵,引導我們對經濟主導 邏輯與國民所得掛帥的成長思維作批判思考,改以較平衡的社會經濟主導 邏輯與生活品質為先的觀點看待社會發展。從這個視角出發,「小驢行」 或「厚熊笑狗」正是社會創新的關鍵成功案例。 梁鎧麟老師所分享的埔里鎮厚熊笑狗生活照顧體系,背後的大哉問是

xi


xii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如何擺脫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思維,來發展友善高齡的社會經濟模式, 是暨大、愚人之友基金會、埔里基督教醫院與在地社群網絡共同思考的問 題,因為唯有如此,長輩的生活才能夠避免被『商品化』。否則,當所有 的服務都被貨幣計價後,對於偏鄉的長輩來說,在資源高度分布不均的情 況下,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富,老後能夠擁有有品質的生活嗎?」厚熊笑狗 與小驢行對這個大哉問提供了堅定的答案與作法,如同本書集結了台灣、 香港、菲律賓、澳洲的發展性社會工作在不同領域所展現的社會創新模式 與經驗反思,邀請您細細品讀。

李禮孟 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主編序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於 2014 年首度舉辦「發展性社會工作:理念與 實務的激盪」國際研討會,當時提出「發展性社會工作」概念可說是石破 天驚的創舉,引起諸多迴響;之後於 2016 年再度以「全球應用•發展對 話」主題、2019 年第三度舉辦國際研討會,提出「社會創新」的主題。 這三次國際研討會,逐步累積出更寬廣的概念範疇與實踐領域,但始終如 一的是,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核心精神,就是「對話」、「共生共融」、「在地 紮根」與「不斷創新的改變」。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三次研討會的發表論文,都在基金會同仁的高度 專業協助之下,以專書論文集的形式正式發表,不讓研討會中的精闢發 言,在一天半的熱鬧之後就消失而無從參採或引用,這實在是非常大的一 項工程,甚至可說是台灣社工界近年來碩果僅有的大建設,趁此機會,我 要特別給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全體同仁,熱烈的掌聲以及一個大大的擁 抱,你們真棒!多年以來,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非常榮幸能成為伊甸社會 福利基金會的忠誠伙伴,我系古允文教授、鄭麗珍教授、以及我系多年好 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周鎮忠教授,長期在「發展性社 會工作」這個主題上,亦師亦友地陪伴基金會同仁,2019 年本人有幸能 躬逢其盛,接下前輩教授系主任的棒子在台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舉辦國際 研討會,同時也非常榮幸擔任 2019 研討會論文集的主編,繼續協力辦好 這項有意義的工作,更豐富了台灣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文獻與資料庫。 2019 年會議邀請到國內外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專家學者,內容精采絕 xiii


xiv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倫,本人全程參與,見證了研討會現場熱烈的氛圍,以及不同世代的社會 工作者所共同擁有的願景與目標:改變社會結構性貧窮、提升個人發展與 福祉、以及不斷地以社會創新來因應變動中的全球與亞洲國家內部的經濟 與社會難題。這些精彩的報告,不僅僅推促著社會工作者向前奔跑,也激 勵著我們每一位回到社會工作的初衷本懷,無論是在兒少、老人、精神康 復者、智能障礙者、弱勢者就業與培力、資源缺乏的偏遠社區工作、新興 的社會企業等,都能以本次大會的主軸精神,在永續性與適切性的標準 下,不斷的精進、調整服務內容與服務輸送的模式。 這本論文集包括理念篇、本土篇、海外篇、以及統整性的對話篇,會 議講者們將會議報告精心整理為論文,共計 12 篇文章,不但將發展性社 會工作的核心理念再次做一個整理,同時介紹近年國內和國外的實際案例 分享,是理論與實務對話的典範,這樣的對話非常值得各位讀者細心閱讀 (對,要閱讀喔)與反思。同時,亦可作為各單位彼此之間交流分享時的 參考,以刺激出更多的創新火花,與有效執行的方法。 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實務經驗分享,以及工作同仁的現身敘事,是 2019 年研討會的閃閃亮點。在本論文集中,我們可更深入瞭解伊甸社會 福利基金會長期投入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成果,包括經濟弱勢戶的就業培力 與脫貧、智障者的自立生活,以及這次代表團聲勢龐大的香港伙伴們所分 享的自閉症朋友們的社交發展計畫、社會共融餐廳、及由精神康復華麗轉 身為精神健康的工作模式等,都是非常令人驚豔的社會創新。這些實務計 畫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發展性社會工作中強調的「伙伴關係」與「資源 網絡」,換句話說,在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實踐路途,社會工作者必須彼此 合作,同時也要突破我們的同溫層,牽起企業、政府、社區各種資源伙伴 的手,才能共創美好新世界。但挑戰的是,在牽手的同時,社會工作者也 要保持我們的獨立性與倡議性,以免反而受制於政府的階層管理及資本主 義的泥淖之中。


主編序

在 這 篇 序 文 的 最 後, 我 想 再 次 強 調, 社 會 工 作 的 本 質 永 遠 是 “progressive” 激 進 的, 我 們 致 力 於 挑 戰 既 有 的 不 公 平、 不 正 義、 與 限 制人類發展與解放的框架與元素。根據 Merriam-Webster 辭典的解釋, “progressive” 必須是有進展的,因此社會工作者必須時時保持敏銳與警 覺,不能耽於每天重複性的工作流程中而原地踏步,只求每年的預算達 標,計畫核銷順利就好;就如演講人之一,亞洲社會企業研究所主席 Marie Lisa M. Dacanay 所強調:「社會創新必須讓社會產生變革或轉型」, 而這指涉的變革或轉型,是直指主流社會的,而不是只在社會工作者自己 的單位或圈子之內。 再者,“progressive” 必須是能運用或連結新觀念、新知識發現、及能 掌握新契機的,社會工作者所對應的總是社會中弱勢、缺乏、不被看見的 人群和他們的需求與夢想,如何能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我,也挑戰我們 的專業,俾利於更好的服務成效,以免永遠追在社會問題的後面氣喘噓噓 地追趕,卻無法打破貧窮、歧視、創傷與孤獨的循環。正如伊甸社會福利 基金會董事黃秉德教授所看見的,目前社會創新的投入規模不足,以及逢 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侯勝宗教授所體驗到的社會在創新典範 轉移過程中的動能不足,以及不同部門之間合作的困難,都挑戰著發展性 社會工作現在與未來是否能真正成功翻轉主流社會結構性壓迫所產生的 「弱勢人口」與「社會問題」。 正如大會主題演講嘉賓國際社會發展聯合會主席 Manohar Pawar 所高 聲呼籲的:「發展性社會工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創新;當社會創新之 風吹起時,請隨之而飛。」各位親愛的社會工作者與伙伴們,希望這本論 文集能成為您飛翔時翅膀下的風!

楊培珊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xv



謝誌

「發展性社會工作」一詞的問世,來自 2010 年 James Midgley 教授正 式提出的相關理論、運作與技術。其重點是跨學科的整合,認為應將社會 發展與經濟發展合為一體的兩面,強調優勢觀點及充權觀點,運用社會投 資,以提升當事人的能力,促進他們社區生活與經濟活動之參與。這些理 念,與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長年投入各項社會服務的體會不謀而合。但坦 誠的說,在日常實踐及累積中,我們也看見實務工作者應用發展性社會工 作的結構性困難與專業性限制。 資源條件不穩定是非營利組織的常態,導致社會投資的運用,難免捉 襟見肘,此屬結構性困難;台灣社服實務工作者的養成,多半是強社會而 弱經濟、先照顧而後重建,對社會投資並不熟練,此則顯示了專業性的限 制。然而我們認為,投入發展性社會工作,有利於更準確地回應需求,對 當事人與社會創造整體的影響力,所以眼前的困難與限制,正指出了社福 界需要持續精進的方向。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引進發展性社會工作已邁入第 10 年,其間辦理多 次國際研討會、出版專書、進行內部培訓,目的在於推廣發展性社會工作 的理論、方法與分享案例,與各界共同探討社會服務的需求變化及趨勢, 重新檢視並鑄造具有時代價值的專業核心能力。繼 2013 年、2015 年,伊 甸於 2019 年 11 月辦理「第三屆發展性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與社會創新 的對話」,從社會工作的角度向社會創新發起對話,象徵我們已經看見且 深知,為尋求社會問題的解決,跨界跨學科的連結與同工,極其重要。 xvii


xviii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本書集結了研討會發表文章及演講、論壇記要。發表文章區分「社區 參與及自立生活」、 「社區產業」、「就業與扶貧」、「社會企業」四個主題, 可一窺澳洲、菲律賓、香港、台灣等四個國家地區發展性社會工作現況, 助力建構實務知識,甚至可望轉化為發展性社會工作實踐指南;演講、論 壇記要則分列為「理念篇」及「對話篇」,一番真誠交流,可讓我們聽見 學術界、實務界、工作者、關懷者、當事人對社會服務議題異同相間的闡 述,讓真正的問題無法遁形。 本書之出版,記錄著發展性社會工作其中一段精彩的探索與實踐歷 程。我謹代表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向諸位不計成本、辛勤貢獻的先進及夥 伴,致上誠摯謝意。首先,感謝本書編輯小組成員,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 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周鎮忠教授、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楊培珊教授、古允 文教授,以及本會高永興顧問,自 2019 年辦理國際研討會以來,便給予 伊甸相當多的鼓勵與支持,對文章校潤稿、編排,更是不吝提供寶貴的指 導。同時,感謝所有作者惠賜文章,讓發展性社會工作的經驗與知識,有 機會創造更廣泛的交流。在此亦特別感謝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 利學院 James Midgley 教授、澳洲臥龍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Jo Spangaro 教 授、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古允文教授與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李禮孟副 教授撰寫推薦序,增添學養榮光。又及,感謝巨流出版社團隊協助專業編 輯及設計,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 伊甸基金會創辦人劉俠女士曾寫過一段文章: 「在我的構想中,果園、蘭圃、鹿場及所有的工廠最好都能集合 在一處,規劃成一個社區。有宿舍、餐廳、運動場、娛樂室等一 切設備,至於日常生活,從採買、做飯、打掃、佈置及整理環境 等等,除了有專人督導外,一切要訓練他們自己負責,自己管理 自己。在這裏,誰也不是大少爺,誰也不伺候誰,誰也不依賴 誰。


謝誌

讓孩子們盡量發揮他們的想像力,設計他們的家,使得整個社區 美輪美奐,有如一座大花園。有一天也可以對外開放,成為社會 大眾一個遊樂休閒之所。」 這是身障者劉俠的〈夢中伊甸〉,描繪了她心目中的平等與融合社 會。換個角度來看,它也是一幅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實踐藍圖:透過開發地 方特色,形成「社區產業」,並規劃「就業」機會,僱用身心障礙者、弱 勢群眾,協助「脫貧」,更透過完善的設計,發揮「社會企業」永續影響 力,以助力所有成員都能實踐「自立生活」。所有的工作、方法,終極目 標就是建立真正的平等與融合社會。 發展性社會工作不只是一個工作方法,更觸及典範的價值。本書的面 世,揭露了發展性社會工作此時此刻的運用與延伸,而這趟旅程將持續不 懈。祝福所有步履於發展性社會工作道路上的人們,即使各自身處世界不 同角落、社會不同位置,終能敲響希望的鐘,震碎貧窮、被剝奪和絕望。

林文賓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xix



理念篇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 Manohar Pawar*

「發展性社會工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創新;當社會創新之風 Manohar Pawar(2019)

吹起時,請隨之而飛。」

摘 要 我們目前所面對的社會經濟、政治和環境條件,到處都能看出發展性 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必要性。如果把這兩個概念放在一起,就有機會能 改善和維持人們及其社群的生活品質,以及改善他們所生活的自然環境。 透過探究歷史和現今的脈絡,釐清發展性社會工作、社會發展以及社會創 新的概念,本文認為社會發展之創意應用在發展性社會工作中日益重要。 本文點出了脈絡的重要性和創新的特定條件;此外,本文也以批判性的角 度討論了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一些瓶頸和機會。最後,文中認為 發展性社會工作是一種創新,各個專業機構和其他相關機構都必須以更積 極主動的態度去採納和適應發展性社會工作,從而為全民福祉和永續環境 做出貢獻。

*

澳洲查爾斯特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國際社會發展聯合會主席。 003


004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首先,我要感謝周鎮忠教授為我介紹,以及主持這場綜合座談會,我 非常榮幸能在第三屆國際研討會「發展性社會工作研討會:與社會創新的 對話」中為大家演講。我很高興能來到這裡,這是我第一次來台灣台北。 當我踏出機場時,看到了手上拿著我的名牌的志工,我感覺自己好像沒有 出國似的,這種有人打招呼和接待的感覺,我彷彿就像是回到家一樣,而 且志工還陪伴我到飯店,確認我安全抵達了目的地,非常感謝你們的用心 和熱情款待。帶著親切和尊重的態度接待客人已經深植在我們的文化當 中,而這是我們應該學習且珍惜的價值。而在這樣的實務操作中,其實也 存在著創新的元素。 在我開始演講之前,我想先感謝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成亮董事長, 以及 Ivy Chen、Emma Lee、Elieen Lu 女士,感謝你們的照顧,以及花費 這麼多時間與我溝通,我想感謝他們的付出和努力。另外我還想感謝這裡 的所有貴賓、國際執行委員會、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各個大專院校的 與會來賓。雖然我無法記住所有人的名字,但我很感謝大家在今天這個早 上來參加這個重要的研討會。 在看過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業務之後,我發現他們的服務內容深得 我心。我在 1983 至 1984 年畢業時,我做過的其中一個工作是職業重建和 就業輔導專員,當時我服務的機構是印度孟買的 NSD Industrial Home for the Blind 。我主要的工作是負責為視障人士尋找就業機會,那是一間專為 視障人士設立的安置機構,我在那裡工作了約一年半的時間。在那段工作 期間內,我拜訪過不少公司,請他們提供工作機會給視障朋友,他們需要 的並不是安置,而是一個工作機會。他們可以從事許多的工作,是真的可 以。但是在那一年之內,我卻只能幫一位視障人士找到工作,這足以看出 社會、職場和僱主看待身心障礙人士的態度。在我離職之後,我總覺得自 己雖然在那裡工作了一年半,卻沒有做出足夠的成績,我每天都去拜訪這 麼多家公司,但卻沒有任何公司願意提供工作機會給身心障礙人士。我的 失落感非常強烈,我在那個機構工作了一年半,領了一年半的薪水,但我 只幫一個人找到工作,因為只有一位僱主願意給予機會。我覺得伊甸社會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

福利基金會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他們的努力應該要被大家看見以及獲得支 持。 同樣地,我自己的家人也有身心障礙者。我的年邁祖母有一次摔下 床,導致髖骨骨折,於是她臥床養病超過十年之久,我們這些孫子也無法 為她提供或規劃妥善的照顧,因為我們多數人都去了外地工作,這是現代 社會的趨勢。雖然有些老年人可能無法對生產經濟做出直接的貢獻,也可 能無法就業也無法創造收入,但我們還是應該要照顧他們,特別是如果他 們患有身心障礙的話。這是我透過自己幫助身心障礙人士和照顧年長者的 生命經驗,而有了這樣的領悟(請見 Pawar, 2017a;https://www.youtube. com/watch?v=dH_IBqMpfuk) 。所以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在我心中有著很 特殊的地位,基金會做得很成功,僱用了 3,000 多人來服務身心障礙社 群,以及照顧了許多的弱勢族群。 「發展性社會工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創新;當社會創新之風吹起 時,請隨之而飛。」(Pawar, 2019)我特別為我的主題演講創作了這個口 號,我要在此把這個口號獻給這個研討會,獻給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我 要向他們表達祝賀,他們擁護了社會發展的理念和發展性社會工作,並且 在這些領域做了很多的實踐。我從未見過有任何一個如此投入於落實發展 性社會工作的非政府組織,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透過具有重大意義的方式 執行發展性社會工作,不但向大家展示了實踐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可能性, 同時也展示了實踐的方法。其實,許多社工學校和類似政府與非政府組織 如果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以及幫助弱勢族群,都能以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作為榜樣。 我的演講題目是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我很喜歡這屆研討會的 主題:「發展性社會工作研討會:與社會創新的對話」。「對話」這個詞暗 示著這個主題

議題是可以開放討論的,其意義可以透過對話的過程演

變,而不是已經有了結論或判斷;另外這也暗示著大家都能有自己的詮 釋,所有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我覺得結合這些字詞是很棒也很重要 的,因為我們就是在討論、探索這個主題的意義,試圖去瞭解其中的含

005


006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意,這並沒有一種結論性的斷論,所以我們可以合作探討其中的意義。以 這個觀點來看,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政治和生態脈絡之下,本文要討論發 展性社會工作、社會發展、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之主題。此外,文中還會 討論創新所需的條件,以及為何創新講求特定的脈絡,另外本文也會分析 採納和適應發展性社會工作的瓶頸,以及探索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 的機會。文中認為發展性社會工作本身即是一種創新,遺憾的是,我們花 了很多時間在採納和適應上,現在應該要把握時機,努力追上伊甸社會福 利基金會的腳步。

壹、社會經濟、政治和環境脈絡 發展性社會工作和創新的實踐及其應用常見於普遍的社會政治、經濟 與環境的脈絡之中,認識這些脈絡很重要,因為對脈絡的認識與否能夠促 成或阻礙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實踐與創新。雖然基於探索的目的,我們可以 透過社會政治、經濟和環境的角度來勾勒出這些脈絡,但其實這些脈絡之 間關聯是環環相扣的,彼此之間還會產生正面與負面的影響。我們可以透 過兩個廣泛的社會力量來探討社會政治的脈絡:地方

國家認同與全球

化。貿易自由化和數位科技的採用促進了全球化的進展,而全球化的發生 讓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社會文化之間的交流變得頻繁,就連生產 商品和服務並送達世界各個角落的所需時間也大幅地減少了。歷經約三、 四十年的外包作業後,這個全球化的過程逐漸將各種生產手段(土地、人 力和資本)轉移到世界各地。更重要的是,隨著大家都轉向南方國度尋找 便宜的人工、數位科技的創新、汽車機械化以及人工智慧的問世,「人力」 這種生產手段慢慢地在這樣的過程中失去了重要性。因此,這樣的現象導 致了生產、消費、獲利和財富累積都集中在少數人身上,另外這也促使了 文化帝國主義的崛起,通常影響是從北方國家到南方國家,和

或西方國

家到東方國家。 這個全球化的過程在經歷過一段時間後,通常在世界上特定幾個地方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

都會出現失業率攀升與收入不敷使用的問題,特別是在歐洲和美國;因為 經濟的停滯不前或成長速度過於緩慢,導致一些民眾對於大型的政黨和政 府的期待落空,心生不滿。在某種程度上,全球化也腐蝕了地方性、民族 性和認同感,大家可以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中發現當地語言、宗教和社會文 化習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現象。這些社會經濟的過程讓受到影響的人們 改變了看法,而他們對社群中所謂的「自己人」和「外人」、全球化、自 由化與自由貿易的態度也有了轉變,且他們對各個政黨和政府體制的不滿 似乎也與日俱增。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某些政治領袖和政府「不近人 情」。 就我的分析來看,這樣的過程在經歷過一段時間後,會產生民族主義 和民粹主義潮流,藉此對抗全球化的勢力及其帶來的後果。有些精明的政 客發現某些選區擁有這些問題與類似問題,於是他們似乎利用了民眾日益 不滿的情緒,透過承諾開發就業機會、重振當地的產業和貿易,以及促進 某些政策(Fenger, 2018;Ketola & Nordensvard, 2018)來保護當地和國家 利益,藉此安撫人民的創傷情緒;例如,建立國界邊境圍欄、對船民進行 差別待遇或拘留、限制自由貿易、提高關稅、限制特定人民無法享有國家 提供的社會保障福利,以及增加本國居民的權利使其優於外來移民,進而 導致公然的歧視問題。這種由民族主義支撐的民粹主義潮流讓保守黨的勢 力崛起,這些政黨對於右翼思想存在著隱晦或明顯的好感,而右翼思想接 連帶來了種族歧視、偏執、反猶太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等問題。從本質上 來說,這種思想已經導致或有可能導致基於種姓、宗教、膚色、血統、語 言、城鄉出身和其他社會文化習俗的歧視。這些過程會給特定的弱勢族群 造成極大的不安全感,例如移民、難民、尋求庇護者以及其他的少數族 群。過去 150 年來,一個文明化的社會(和

或正邁向文明化的社會)在

人權、社會正義以及平等方面所形塑的價值和達成的成就,似乎在保守化 的過程中逐漸遭到破壞。 除了這些令人擔憂的社會政治過程外,儘管人們的收入、生產力和 消費力都有所提升,經濟不平等的現象卻仍持續惡化。世界上最富有的

00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