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風情趣…
本產牛肉料理的專 賣店,只選用現宰 的溫體牛肉下水川 燙。
嚴選牛腩及大骨和多 種中藥材料來熬煮湯 頭
清燙牛肉湯是討海人的傳統早 餐,也一個安平的討海人用心 鑽研湯頭,積極尋找優質肉源, 它就位在承天橋口。
安平樹屋是原英商德記洋行倉庫,日治時期 安順鹽場的日曬鹽經鹽水溪運過來所堆置之 鹽倉,位於河畔的左岸,隨二次大戰後安平 鹽業的沒落,它的價值因失去功能,而陷入 被遺忘的命運,也因為如此回歸到大自然場 域,鳥兒來了,樹的種子也跟著來了,在大 自然的孕育之下,在時間與空間碰撞的火花 之中,是樹?是屋?令人難以分辨,它們因 人的干擾減少而茁壯成長,成為了大自然回 饋給人們的禮物,是生命力的展現,是心靈 悠然的好地方,到安平樹屋可以看到生命的 喜悅,享受微風吹拂、聽鳥語呢喃、看溪水 流緩而過、群鳥覓食於河畔濕地,美景天成 是大自然最佳的禮讚。 樹屋的樹齡是個謎,可能百年以上,也許未達百歲,可是絲毫未減其令人 驚艷的地景空間。像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又像是龍貓隱身的樹林,看那 盤根交錯、渾然天成的樹根彷彿是小龍翻騰,生長下垂的氣根(鬚根)密 布其中,極像是井然有序的守衛般,排班站崗。 向上提昇的設計理念,搭建空橋的構思,讓人有新的不同視野,看樹、 看屋、看天空,樹屋就是這樣長大的呀!綠影盈目的視野,開啟人們久居水 泥叢林的封閉空間,眼睛為之一亮,是有益健康的,這就是健康綠生態。
「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是形容安平樹屋的最佳語彙,一座隱身於 德記洋行後的廢棄建物,因生命的包容、生命的侵略,少了人為的干擾,在 時間的淬鍊之下,百坪的倉庫空間完全被樹覆蓋包圍,根是牆的一部份,有 端莊的跨坐於牆上呈現直角狀,有的輕鬆自然垂靠於牆邊,一片由樹幹形構 包圍的牆就這樣成為進入樹屋的焦點所在。
朱玖瑩(1898~1996)湖南省長沙縣人,1968 年自財政部鹽務總局局長兼臺灣 製鹽總局總經理退休後,隱居臺南市安平區,是臺南市的書法大師,其故居 就在安平樹屋旁,也就是緊鄰德記洋行隔壁的日式造型的二層樓建物,自 1996 年大師過世後,此屋一直空著無人居住,經二年多規劃整修與復原, 於 2009 年開放參觀,建物空間內主要是展示大師生平的書法墨寶,亦可仔 細看看大師自退休隱居的生活環境,那方正的格局與明亮的採光,不因翻修 而消失,仍一如從前。
規劃於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內的觀夕平台,三角形的平台採用的是南方 松木建材為鋪面,兩側的防風林營造出綠意盎然的景色,平台前就是湛藍的海 洋美景,來到這裡還能在沙灘上玩沙,捲起褲管延著岸邊踏浪,日出晨曦與夕 陽黃昏時天空雲彩變化也相當動人,而觀夕平台的周圍運用的是低光源走廊設 計,讓這裡不僅可以欣賞日間美景,夜晚的天空中也有閃耀的點點星辰,是許 多民眾假日休閒遊憩的場所。台南安平的「觀夕平台」,有絕佳的地理位置,海 岸美景可以盡收眼底,也成為賞夕陽觀星的好去處。 這裡有廣大的沙灘,大小朋友可以赤著腳在沙灘上追逐奔跑。 逐沙、踏浪、看海,同時聽著海浪拍打聲,便覺得心曠神怡。 日落時分到來,橘黃色的太陽讓天空及海面成了一片金黃。 安平地區因為地形因素,所以「安平夕照」曾是台灣八大美景之一,每年的最 後一道夕陽,也常常落在安平呢! 來到觀夕平台您不但可以在沙灘上玩沙,或是捲起褲管延著岸邊盡情的奔跑或 踏浪,徹底地享受與大自然共舞同歡的樂趣。 到了夜裡,觀夕平台的燈塔將其點綴得更加美輪美奐、繽紛絢爛,氣氛看來浪 漫不已。情侶間可以相互結伴到此處攜手同走,同時抬頭望向天空那點點閃爍 的耀眼星光,會感覺到有著它們的陪襯之下,使得觀夕平台的氣氛顯得更加柔 美甜蜜。
鹿耳門位於台南市西北端, 距離市區約十公里。在三百 多年前的荷蘭人據台期間, 南從二仁溪、北至將軍的海 岸線向內退縮,凹陷成為寬 闊的港灣,當時稱為「台江 內海」,荷蘭人在台江內海 的大員(約現今的台南市安 平地區)建立「熱蘭遮 城」,作為政經中心。台江 內海有數座島嶼,在北端加 荖灣及北汕尾兩座島嶼間之 港灣,水路迂迴狀似鹿耳, 因此當地人遂取「鹿耳門」 一名。
鹿耳門雖然港灣面寬闊,但水底鐵板沙線縱橫排列,加上左右兩端盤曲,非熟悉此地水路 者,經常會擱淺而動彈不得,因此行船至此,必插竹繫布為幟,俗稱「蕩纓」 ,且需待漲潮 時才可順利通行。鹿耳門的地理形勢有如天險,易守難攻,鄭成功得天時率軍由此長驅直 入,攻克普羅民遮城,圍困熱蘭遮,讓荷蘭人俯首稱臣,拱手讓出江山。史書記載國姓爺鄭 成功當年攻略澎湖後,於 4 月 30 日率領舟船行抵鹿耳門外,因水淺而無法入港,國姓爺換 乘小船登陸鹿耳門港南岸之北汕尾嶼,恭置香案,祝告天地,祈求隨艦保護的天上聖母神靈 庇佑:「…望皇 天垂憐,列祖默佑,助我潮水…〈楊英《從征實錄》〉 。果然,不久潮水洶湧 而入,水漲船高,大軍順利進入鹿耳門,登陸北汕尾,繼而展開圍城之戰,迫使荷蘭人棄城 投降。荷蘭人在據台 38 年之後鎩羽而歸,國姓爺進駐大員(台灣),台灣正式進入了明鄭時 期。
鎮門宮是一座矗立在鹿耳門溪口旁的小宮廟,外觀仿明式建築,面對著府城天 險石碑,是主祀開台英雄鄭成功的一座宮廟,此處有個全台灣唯一的特色,就 是有兩位「赤腳西洋門神」,為何會有西洋門神,其實只是繪師林中信的一個想 法,他認為鄭成功打敗荷蘭人,就應該由荷蘭人來服侍,在他的想像中,當時 荷蘭人落敗而逃,連鞋子掉了也來不及穿,所以就沒有畫上鞋子。 還有關於荷蘭門神鞋子的趣聞,祂曾託夢給信徒,說沒穿鞋會冷,也不方便抓 賊,於是在 2003 年時廟方舉辦門神祭,摺了紙鞋燒給荷蘭門神穿,當時新聞一 出轟動全台,因此有許多信徒寄來各式的鞋子送給門神,後來以擲茭的方式請 門神做選擇,挑了三雙鞋,還陳列在廟內。鎮門宮二樓祭祀著鄭成功的母親翁 太夫人,兩側依然隨侍著兩位荷蘭門神,耳順及鹿風,他們可是有著市長親自 頒發的榮譽市民證書,也是全台的創舉。 鹿耳門港道因地勢險要,為臺灣(台江內海)對外進出門戶,亦為古臺灣八景「鹿 耳春潮」與「鹿耳連帆」所在地,也是鹿耳門溪口為眾人欣賞夕陽美景的重要地 點,傍晚時分可觀賞到西斜的落日、歸航的漁船、橫臥的竹筏與遍植河道的蚵棚構 成的美麗漁村風情。
創始人周進根先生表示,早在 五十年前他的父親就從事魚丸 類小吃,周進根接手後就在觀 音亭旁賣起自助餐,而蝦捲便 是其中一道菜,由於蝦仁料好 實在,風味又獨特,許多食客 專點蝦捲吃,所以便改為專賣 蝦捲。用本身之姓氏〝周〞為 店號,取名為〝周氏蝦捲〞。 五十年老店的台南周氏蝦捲, 堅持傳統風味,嚴選上等新鮮 食材製成。蝦捲的內餡,是以 每公斤約一百尾的新鮮火燒 蝦,加上上等豬絞肉、魚漿、 芹菜、蔥等材料充分攪拌混 合,外皮則以豬腹膜(台語俗 稱:網西)包裹後,在裹上一 層特製裹粉,下鍋油炸而成。
火燒蝦體型肥大,肉質鮮脆多汁,加上「周氏蝦捲」大膽用料,從這裡出品的 蝦捲,保證能讓饕客每一口都嚐得到鮮甜蝦肉的幸福滋味。 周氏蝦捲除了蝦捲以外,還有魚羹、擔仔麵、蝦丸及虱目魚丸湯亦受顧客的喜 愛。
明延平郡王祠是唯一官建紀念國姓爺鄭成功之專祠,但卻未列級古蹟,僅為府 城史蹟,實因今日所見到的「延平郡王祠」是民國 53 年(1964)重修竣工落成 之現貌,就建築本體而言,由閩南式改建為北方宮殿式,徹底改變其形貌。但 此地點確實是 1662 年所建「開山王廟」之遺址,祠中眾多的匾聯文物豐富精 彩,這是不容否認與抹煞之事實,再加上鄭成功在臺灣開發史上之特殊地位, 延平郡王祠終於在 2010 年 8 月 17 日臺南市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物,從此受公 部門的特別關照而實至名歸。
甘輝與萬禮二位將軍塑像於日大正 3 年(1914)8 月由佛像雕塑家蔡培所 製,是由正殿主神鄭成功陪祀神像所移出改塑的,光復後曾由其子蔡心修 復。甘輝將軍手持帥印為文官(兵權),立於入正門的右邊,萬禮將軍手握 尚方寶劍為武官(軍紀),在進正門的左邊,呈現出專祠的豪氣與莊嚴。
前身為「臺灣史料館」,日治昭和7 年(1932)創設於安平古堡 內,乃臺灣早設立之博物館。其後一度遷移,重新建館,改稱「臺南市歷史 館」;民國34 年(1945)再度遷移至赤崁樓重新規劃;至民國53 年(1963)各界重修 延平郡王祠,以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並一併設計興建新館用以容納日漸增加 之館藏,乃遷館於現址,並改名為「臺南市民族文物館」,自此珍貴的文物與史 料伴隨著名勝與先賢,相互輝映。 民國 92 年(2003)重新修繕整理,正式更名為「鄭成功文物館」,與延平郡王祠同 時於民國 89 年(2010)8 月 17 日公告為歷史建物,其宗旨在於認識鄭成功在臺 灣文化資產中的重要性,並宣揚臺南市文化資產的價值,在館藏中認識臺灣文 化的樣貌。
建於明永曆19年(1665) 為國 家一級古蹟(國定古蹟),有「全臺首 學」之稱,當時參軍陳永華力倡興學以育 人才,鄭經應允,擇地建廟設學行教化, 為明鄭時期之最高學府。清末之前亦是臺 灣官辦之最高學府「臺灣府儒學」所在, 是培育知識分子的搖籃。 樸實的地方性風格,不只在臺灣孔廟建築 中獨樹一格,也是傳統建築中最經典的代 表作。 泮宮石坊
主祀至聖先師孔子,主祀處只有孔子 牌位而無塑像,乃因明世宗嘉靖9年(1530)輔臣 張璁議正文廟祀典:去塑像,設木主,罷封 爵。神龕上繪有八卦、太極圖係整建時添加 之,前方小香爐則是原府學福德祠所有。 孔廟建築群之中心,從建築形制言為歇山重簷屋頂,其兩側挑簷直接由山牆 懸出,上、下簷的出簷深度相近,兼具厚重、敦實、簡潔、大方之特色。整 個建築體由紅瓦、朱牆與白色地面組成(朱紅乃傳統孔廟之主色,乃因孔子 出生年代之周朝特別崇尚朱色之故)。 -孔子(西元前551~479年),春秋時代魯國人,今山東曲阜縣 人,姓孔名丘、字仲尼,享年73歲。為國史上首位提倡平民教育與一代儒學 宗師,其仁愛思想與忠恕之道影響後世甚巨。以六經(詩、書、易、禮、 樂、春秋)教育學生,「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之教育理念,使他成為 萬世師表。 孔子一生重德育,認為道之本在「仁」,而「孝悌」是行仁的根本與做 人準則。在施政上主張「德化」、「禮治」,反對法家以「法」治國。名言 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 罔,思而不學則殆」、「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 流傳後世。
釋奠以祭孔子而設有禮樂局,清乾隆14年(1749),巡臺御使楊開鼎大 量整備禮樂之器,清乾隆42年(1777),知府蔣元樞更遠至蘇州製造禮 樂諸器,到清道光年間往閩、浙聘師,依山東曲阜傳來古制,乃教諸 生以習禮樂、佾舞,至是樂局呈具規模是為以成書院之前身。
書法之美:明倫堂隔屏上刻製 仿元代畫家趙孟頫所書之 《大學》首章全文。
古木參天,朱牆紅瓦杏壇夏蔭。
! 特色提示、現場賞析
「莉莉水果店」店址位於「台南孔廟」對面,一旁則是「愛國婦人館」,是與古 蹟為鄰的店家,當然莉莉本身同樣充滿歷史,目前已達 70 歲了,是聞名遐邇的 水果店,國內外遊客造訪府城都會來朝聖! 「莉莉水果店」創業於 1947 年(民國 36 年),店家官網介紹其日治時代即在南 門市場經營蔬果攤,創辦人李澤先生因身為物產公司董事,對於水果批發採購 方便,也在住家現址開設水果店,並以長女小名「莉莉」為店名。父親的水果 事業、女兒莉莉買了一台果汁機,然後開啟打果汁的潮流,而水果店當時也兼 賣擔仔麵等餐食,爾後轉型賣月結包飯(自助餐),生意非常好!
The 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