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立 臺南 大 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 碩 士 論 文
台南市安南區陣頭與村落關係研究
Processional troupes(Din-Tau)and villages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 Annan district of Tainan City
指導教授:賴志彰
教授
研 究 生:吳春燕 中 華 民 國 一百年 七 月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Culture
Processional troupes(Din-Tau)and villages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 Annan district of Tainan City
台南市安南區陣頭與村落關係研究
Advisor:Professor Lai,Chih-chang Student:Wu,Chun-Yen
July 2010
台南市安南區陣頭與村落關係研究
Processional troupes(Din-Tau)and villages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 Annan district of Tainan City
by Wu,Chun-Yen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Master of Arts degree in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Caultu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July 2010 Advisor: Professor Lai,Chih-chang
中華民國一百年七月
台南市安南區陣頭與村落關係研究
學生:吳春燕
指導教授:賴志彰
摘
要
位於大台南市略偏西南臨海地帶的安南區,北以曾文溪與七股區為鄰,以國聖大橋 為其往來的交通要道,南則以鹽水溪為界,與台南市的北區、永康區相隔,安南區由前 身台江內海,神奇的浮覆造陸下,誕生了一片海埔海生地「菅仔埔」,並在此兩條綠色 水道曾文溪與鹽水溪的沖積蘊育下,猶如兩河流域般,創造了一塊世外桃源,而地域文 化形成的特色有海口鹽地、農耕、漁業並行的生態景觀外,歷史文化的豐富度亦是相當 的精采,所以將一庄一特色分述在安南陣頭與村落關係篇幅內。 生活即文化。為宗教活動土城仔香和西港仔香及台江迎神祭而生的陣頭「逗鬧熱」, 就是安南區的陣頭文化。安南區內的庄頭陣,也就是庄內子弟自組的陣頭組織。直至今 日數量仍為其可觀,與鄰近區域相較起來,尤其安南區是都會型與鄉村型的二個集體 合,還能保有這樣多的陣頭組織是值得喝采,更是須大家共同關注的,能否永續傳承保 存此無形文化資產在安南區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透過本研究調查安南陣頭與村落之 間,濃郁的情感,留下記錄影像,提供日後對此區域,作深入研究的一個歷史文化的多 元面相參考。
關鍵詞:陣頭、庄頭陣、土城仔香、西港仔香、安南區
I
Abstract Annan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ainan southwestern coastal zone, its north is adjacent to Zengwen River and Cigu District, Guo-Sheng Bridge is traffic arteries between; its south across Yanshuei River connects the North District and Yongkang District of Tainan City. Annan District was from the former Taijiang Inner Sea(lagoon), magical floating cover made into land, the birth of a tidal sea habitat named "Kua Ah Po" such as Mesopotamia, it was nurtured by the two rivers Zengwen River and Yanshuei River to create a piece of paradise, specially with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of sea salt, farming, fisheries in all parallel ecological landscape, also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ichness is quite interesting, therefore one village one specialty describing at the Annan processional troupes (Din-Tau 陣頭)and villag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ide the chapters. Life, that is culture. Annan processional troupes(Din-Tau 陣頭) is a religious and cultural activity for example TuChen-hiunn(TuChen religious festival) ,Sigang-hiunn (sigang's religious festival). The Annan village processional ceremony(Tau-Din) means the deities army which was organized by their own village boys. Till now, the number is still considerable in Annan district, compared with neighboring regions, Annan District is two types metropolitan and rural collective cooperation, but to maintain so many troupes organization is worthy of applause, attention and concern! The ability to continuously save the Annan intangible cultural assets will be an important issue, through this study investigating Annan troupes and the village in strong emotions, making a deep study of a diverse history and culture, recording multi-cultural images, and offering future reference.
Keywords:Cultural troupes(Din-Tau),village processional ceremony(Tau-Din), Annan District,TuChen-hiunn(TuChen religious festival) ,Sigang-hiunn (sigang’s religious festival)
II
誌
謝
終於完成了,心中的大石塊如釋重擔的被放下來囉!這麼多的日子以來,一直在想 如何計劃執行論文題目的田調?架構如何編排進行?撰寫步驟的順序為何?腦袋瓜都 快被折磨的差不多了,還好有所內老師們的教導,尤其是指導教授賴老師的督促與提 攜,同學之間的相互勉勵,使在學習的路上,都能順利前進,尤其是深深受到,田調中 時常聽到的一句諺語:「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的鞭策下,一定要不落人後的完成 即定要做的志業:「我要二年內完成學業」。 觸發論文題目的方向是要感謝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因舉辦了西港香攝影的課程, 讓我能近距離用心的欣賞到陣頭之美,深深的吸引投入,進而對自己生活的空間安南區 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行陣頭文化的探討。感謝接受訪問侃侃而談的耆老們,還有用心指 導的教練及廟宇負責的人員提供寶貝的資料作為參考。 每到村落田調時,入廟宇敬拜神明時,定會禱求著能順利完成學業,讓事情可以如 願達成,有拜有保庇!在媽祖、王爺、保生大帝等眾神明的加持下,總是遇到貴人相助, 如聆聽了二位大師級的教授劉益昌及謝國興之相關地域研究的講座,榮欽、景湖、祥雯、 名宏、源謀、明賢等大哥們適時贈予重要之相關書籍,還有秀芳姐的幫忙及家人的精神 支持,這些有形和無形的助力,都是要感謝的對象,總之抱持著感恩的心,向助我的人 們,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謝謝您們 !
III
目
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誌謝…………………………………………………………………………….. Ⅲ 目次………………………………………………………………………………Ⅳ 表目次……………………………………………………………………………Ⅴ 圖目次……………………………………………………………………………Ⅵ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5
第三節
研究背景與範圍………………………………………………….9
第四節
安南村落地域景觀的形成……………………………………….24
第五節
文獻探討回顧…………………………………………………….32
第二章
安南區陣頭與西境村落關係…………………………………….35
第一節
土城仔庄遠東第一大媽祖廟…………………………………….36
第二節
學甲寮庄永續傳承的金獅會…………………………………….47
第三節
公親寮庄媽祖宮庄遼闊庄落…………………………………….55
第三章
安南區陣頭與東隅村落關係…………………………………….69
第一節
海尾寮庄保生大帝大廟興學…………………………………….70
第二節
溪心寮庄武動文化的新傳承…………………………………….76
第三節
安順寮庄巷弄裡的精神堡壘…………………………………….81
第四節
和順寮庄宋江鼓花文武兼備…………………………………….94
第四章
安南陣頭的組織………………………………………………….107
第一節
陣頭之分布……………………………………………………….107
第二節
陣頭之類型……………………………………………………….111
第三節
陣頭與村落的關係……………………………………………….121
第四節
安南陣頭的承續………………………………………………….131
第五章
檢視陣頭文化在安南…………………………………………….137
第一節
人群與地方的關係……………………………………………….137
第二節
外來產業的衝擊與社區活動…………………………………….139
第三節
陣頭文化的推手與庄民………………………………………….141
第六章
結語-安南陣頭的文化傳承………………………………….....145
參考文獻………………………………………………………………………….151 IV
表
目
次
【表 1-1】安南區陣頭調查樣本………………………………………………....6 【表 1-2】安南區之行政劃設變遷時間一覽表………………………………....15 【表 1-3】安南區庄、寮歷史變遷表 (空間)…………………………………...19 【表 1-4】台南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順位………………….…………………...22 【表 1-5】安南區內文化機關一覽表………………………………..…………..23 【表 1-6】安南區水文河川一覽表……………………………………………....26 【表 1-7】安南區河川現況表…………………………………………………....27 【表 2-1】土城仔庄舊村落陣頭現況表…………………………………..……..46 【表 2-2】學甲寮庄舊村落陣頭現況表…………………………………………54 【表 2-3】公親寮庄與媽祖宮庄舊村落陣頭現況表……………………………68 【表 3-1】海尾寮庄舊村落陣頭現況表…………………………………………75 【表 3-2】溪心寮庄舊村落陣頭現況表…………………………………………80 【表 3-3】安順寮庄舊村落陣頭現況表…………………………………………93 【表 3-4】和順寮庄舊村落陣頭現況表……………………………………........106 【表 4-1】安南區陣頭一覽表……………………………………………………109 【表 4-2】安南區武陣頭一覽表(1)…………………………………………..112 【表 4-3】安南區武陣頭一覽表(2)…………………………………………..114 【表 4-4】安南區金獅陣祖師爺…………………………………………………115 【表 4-5】安南陣頭與村落關係表………………………………………………121 【表 4-6】嘉義縣 16 個鄉鎮陣頭組織一覽表…………………………………..133 【表 4-7】安定鄉陣頭一覽表……………………………………………………134 【表 4-8】七股陣頭一覽表………………………………………………………135 【表 4-9】安南區與周邊鄉鎮陣頭組織比較表…………………………………136
V
圖
目
次
圖 1-1
西港香(2009 年)牛犁陣……………………………………………..4
圖 1-2
西港香(2009 年)百足真人蜈蚣陣......................................................4
圖 1-3
西港香(2009 年)宋江陣……………………………………………..4
圖 1-4
西港香(2009 年)金獅陣……………………………………………..4
圖 1-5
安南區之行政區域圖…………………………………………………...8
圖 1-6
安南區交通要道圖……………………………………………………...8
圖 1-7
1626 年福爾摩沙荷蘭人港口描述圖…………………………………...9
圖 1-8
澎湖群島附近海域蔚藍的顏色(左)與黑水溝的海水顏色(右)...11
圖 1-9
1790 年皇輿遐覽臺灣前後山圖………………………………………...11
圖 1-10 1636 年與 1904 年疊圖後的安南區…………………………………….12 圖 1-11
安南區域水系圖………………………………………………………...21
圖 1-12
大台南行政區域圖……………………………………………………...21
圖 1-13
蚵田……………………………………………………………………...25
圖 1-14
曾文溪上游……………………………………………………………...27
圖 1-15 2009 年西港仔香官將首………………………………………………...29 圖 1-16 2009 年西港仔香職業跳鼓陣…………………………………………...29 圖 1-17 2009 年西港香送王繞境儀……………………………………………...30 圖 2-1
土城仔庄區域現況圖…………………………………………………...37
圖 2-2
溪埔仔福聖宮…………………………………………………………...38
圖 2-3
郭份寮金獅陣…………………………………………………………...39
圖 2-4
城北里活動中心………………………………………………………...39
圖 2-5
蚵寮角白鶴陣…………………………………………………………...40
圖 2-6
城中里活動中心………………………………………………………...40
圖 2-7
虎尾寮宋江陣…………………………………………………………...41
圖 2-8
舉行入館儀式地………………………………………………………...42
圖 2-9
城南里活動中心………………………………………………………...42
圖 2-10
城西里活動中心………………………………………………………...42
圖 2-11
西北寮蜈蚣陣……………………………………….…………………..43
圖 2-12
砂崙腳清聖宫……………………………………….…………………..44
圖 2-13
砂崙腳八家將……………………………………….…………………..44
圖 2-14
下十份塭聖安宮………………………………………………………...45
圖 2-15
十份塭清安宮…………………………………………………………...45 VI
圖 2-16
學甲寮庄區域現況圖……………………………………….…….……47
圖 2-17
學甲寮慈興宮
圖 2-18
學甲寮村落的壓勝物……………………………………….….………49
圖 2-19
安符儀式………………………………………………………………..49
圖 2-20
溪南寮興安宮…………………………………………………………..51
圖 2-21
馬草水的祭祀…………………………………………………………..51
圖 2-22
金獅會的成員…………………………………………………………..51
圖 2-23
蜈蜈陣百足真人………………………………………………………..53
圖 2-24
自備造價不低的戲服…………………………………………………..53
……………………………………….….………49
圖 2-25 公親寮庄與媽祖宮庄位置圖…………………………………………..55 圖 2-26
團員合照………………………………………………………………..57
圖 2-27
陣頭彩牌………………………………………………………………..57
圖 2-28
天子門生母子檔………………………………………………………..57
圖 2-29
武聖廟神榕園…………………………………………………………..59
圖 2-30
神榕鬚根 水牛舊照…………………………………………………....59
圖 2-31
新造型松鼠覓食………………………………………………………..59
圖 2-32
池王聖誕
圖 2-33
松王公聖誕……………………………………………………………..60
圖 2-34
宋江陣朝拜儀式………………………………………………………..60
圖 2-35
父子檔…………………………………………………………………..60
圖 2-36
陣式開始前的儀式圖…………………………………………………..60
圖 2-37
1/15 開演中的跳姿……………………………………………………..60
圖 2-38
朝興宮的廟埕…………………………………………………………..62
圖 2-39
黃腳巾的金獅陣………………………………………………………..62
圖 2-40
特殊的田都元帥祭祀…………………………………………………..62
圖 2-41
村落內的文化傳承-鹿耳門詩牆……………………………………..64
圖 2-42
鹿耳門溪出海口………………………………………………………..64
圖 2-43
鹿耳門天后宮…………………………………………………………..65
圖 2-44
南寮永鎮宮……………………………………………………………..66
圖 2-45
北寮鎮安宮……………………………………………………………..66
圖 2-46
四草大眾廟……………………………………………………………..67
………………………………………………………..60
圖 2-47 綠色隧道在廟旁後方……………………………………………………67 圖 3-1
海尾寮庄…………………..……………………………………………..70
圖 3-2
海尾信仰中心朝皇宫………………………………..…………………..71
圖 3-3
朝皇宮內的學堂………………………………………………..………..72 VII
圖 3-4
海尾吳的日式洗石子建築………………………..……………………..72
圖 3-5
海尾台江分校車鼓陣
圖 3-6
鎮安堂飛虎將軍…………………………………………………………74
圖 3-7
飛虎將軍聖誕……………………………………………………………74
圖 3-8
溪心寮庄現況圖…………………………………………………………76
圖 3-9
溪心寮保安宮…………………………………………………………....77
圖 3-10
十三佃慶興宮現貌………………………………………………………79
圖 3-11
十三佃慶興宮暗館練習…………………………………………………79
圖 3-12
建興武館宋江陣組訓……………………………………………………79
圖 3-13
教練們的招式示範………………………………………………………79
圖 3-14
安順寮庄現況圖…………………………………………………………81
圖 3-15
布袋嘴寮代天府交陪廟…………………………………………………82
圖 3-16
布袋嘴寮代天府殿內木雕柱……………………………………………82
圖 3-17
布袋嘴寮代天府…………………………………………………………82
圖 3-18
新寮鎮安宫 …………………………………………………………......85
圖 3-19
新寮金獅陣………………………………………………………………85
圖 3-20
新寮八音團………………………………………………………………85
圖 3-21
總頭寮興安宮……………………………………………………………86
圖 3-22
安順教會…………………………………………………………………86
圖 3-23
草湖寮代天宮……………………………………………………………88
圖 3-24
安中教會…………………………………………………………………88
圖 3-25
陳卿寮現之位置圖………………………………………………………88
圖 3-26
江陣成立的文案資料……………………………………………………89
圖 3-27
陳卿寮宋江陣……………………………………………………………89
圖 3-28
鼓亭隊……………………………………………………………………89
圖 3-29
南路寮保鎮宮……………………………………………………………90
圖 3-30
南路寮保鎮宮田都元帥的神案桌………………………………………90
圖 3-31
溪頂寮保安宮……………………………………………………………92
圖 3-32
溪頂寮保安宮暗館練習…………………………………………………92
圖 3-33
和順寮庄現況圖…………………………………………………………94
圖 3-34
新和順保和宮……………………………………………………………96
圖 3-35
舊和順慈安宮……………………………………………………………98
圖 3-36
舊和順慈安宮鼓花陣練習實況…………………………………………98
圖 3-37
五塊寮慶和宮……………………………………………………………99
圖 3-38
五塊寮慶和宮看台史博…………………………………………………99
………………………..……………………..73
VIII
圖 3-39
中洲寮社區地圖…………………………………………………………101
圖 3-40
中州寮保安宮宋江陣暗館練習…………………………………………102
圖 3-41
中州寮宋江陣子弟………………………………………………………102
圖 3-42
外塭和濟宮………………………………………………………………103
圖 3-43
外塭和濟宮師傅指導……………………………………………………104
圖 3-44
外塭和濟宮暗館練習……………………………………………………104
圖 3-45
外塭崇聖宮………………………………………………………………105
圖 3-46
外塭崇聖宮田府都元帥…………………………………………………105
圖 4-1
安南陣頭分布位置圖……………………………………………………110
圖 4-2
十二佃宋江陣擺陣……………………………………………………....114
圖 4-3
十三佃宋江陣對打………………………………………………………114
圖 4-4
2009 年大竹林金獅陣壓軸的獅旦表演…………………………………115
圖 4-5
2009 年西港仔香白鶴陣…………………………………………………116
圖 4-6
2009 年西港香八家將紅褲草鞋…………………………………………117
圖 4-7
2011 年蕭壠香百足真人之盛況…………………………………………118
圖 4-8
2011 年蕭壠香蜈蚣陣第 108 位…………………………………………118
圖 4-9
公親寮天子門生專屬樂器………………………………………………119
圖 4-10
天子門練習實況…………………………………………………………119
圖 4-11
舊和順練習現況…………………………………………………………119
圖 4-12
職業團跳鼓陣……………………………………………………………126
圖 4-13
宋江陣表演老當益壯……………………………………………………126
圖 4-14
鑽蜈蚣座求平安…………………………………………………………127
圖 4-15
送王儀式…………………………………………………………………128
圖 5-1
安南區教會一覽圖………………………………………………………138
圖 5-2
台江文化季海報…………………………………………………………140
圖 5-3
草湖寮廟宇活動…………………………………………………………140
圖 5-4
何國昭教練………………………………………………………………142
圖 5-5
林昆炎教練………………………………………………………………142
圖 5-6
溪南寮金獅會的教練群…………………………………………………142
圖 5-7
池王祈福祭活動文宣……………………………………………………143
圖 5-8
十二佃宋江陣遶境安營(一)…………………………………………144
圖 5-9
十二佃宋江陣遶境安營(二)…………………………………………144
IX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以社會演進歷程的整個面向而言,維繫社會治安及人們心寧安定的重要單位,除了 政府機關公權力的介入外,神明的「仲裁」力與「保佑」力亦是不容輕忽的,即所謂的 「要人嘛要神啦!」、「有拜有保庇」,所以「廟宇」這個宗教信仰的單位,佔有舉足輕 重的地位,而且它還有其更大的功能,凝聚社區住民的人群性和區域整合的地域性。區 域整合的地域性功能表現在祭祀圈與信仰圈 1 的建構;呈現凝聚社區住民的人群性的表 現,則是村落庄內廟宇對神明聖誕、云庄祈福、進香(請火) 2 、祈安建醮等祭祀大典 的舉辦,每每祭典的大日子(信仰性與習俗性),便糾集村落住民,有錢出錢、有力出 力,熱鬧的、膨派的將廟會祭典儀式辦好,如都會地區台南府城農曆 3 月 23 日迓媽祖, 自古有言「台南迓媽祖,無旗不有」 、 「安平迓媽祖無旗不有」 ,3 還有偏遠地區的建醮活 動 4 更是吸收無數人潮前往觀看,這就是台灣民俗宗教文化的「社會圖像」 5 。 社會圖像裡有對天、地、神明及祖先、鬼、神慎終追遠的民間信仰 6 祭祀外,它是 會經由傳承保留下來的民俗文化;陣頭(藝陣)之美則就是這社會圖像中的民俗文化之 一,民俗藝術價值裡庶民文化的表現,是台灣文化獨有的特色之一,在《出生在她方》 7
乙書中的作者約翰娜有生動的描述。民俗文化是人與人、居民與村落、村落與廟宇、
廟宇與神明相互之間連繫的重要潤滑劑。人與人之靠陣頭的操練了解彼此,有了互動。 村落庄民依賴著、看著、參與著代表村落公廟的陣頭操練、開館及隨神明出巡,彼此擁 有相同信仰,建構住民與村落的臍帶關係,共同為廟宇神明之神聖的活動而有了互動。 1
祭祀圈指地方社區居民基於對天地神鬼的共同祭祀,所形成的義務性的祭祀組織。信仰圈指以單一神明
及其分身的信仰為中心,由區域性的信徒或區域範圍內的庄社所形成的志願性的組織。林美容, 《祭祀圈 與地方社會》2008.11,p.10。 2
進香亦可稱請火,有謁祖之意。黃文博《南瀛刈香誌》,1994,p12。
3
范勝雄, 《府城的節令民俗》,台南市政府,1992.07,p69。 蘇厝長興宮三年一科瘟王祭。
4 5
林美容, 《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博揚文化,2008.11,p3,指一個社會中大數人共享、共同認知,一再
重複出現的一些社會活動的場景和印象。 6 7
見黃源謀, 《台灣通史》,新文京開發,2011,p229 民間信仰。 這是一位法國女子,回台找尋與父親在兒時看廟會的記憶著作,大辣出版,2004.07。 1
廟宇與神明藉由廟會迎神賽會的藝陣活動,展開了信仰圈、祭祀圈的區域界定,如組訓 參加遶境、交陪、進香、會香等宗教科儀。廟宇與神明關係由陣頭的表現,活絡廟宇的 慶典活動,吸引熱鬧人潮前來觀看,如台南地區五大香 8 ,西港香、土城香、蕭壠香、 麻豆香、學甲香的舉辦萬人鑽動場面熱絡非凡,讓所祭祀的神明,看到眾子弟為慶典活 動,努力操練的成果,是虔誠!是團結!是來自原鄉所帶來的生命力,一代傳一代!是 村落、庄民的真情ㄟ發心! 2009 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無形文化資產「台灣第一香」的榮耀予西港仔香 時,其中陣頭文化成為了大家注目焦點,是顯學!是一直持續由村落組訓,或外聘職業 藝陣代表角頭廟的誠心參與,整個儀式慶典的進行,各陣頭的展演呈現出生命力,有律 動、有節奏、有矯捷的身手、靈活的身影,是社區居民男、女、老、少,對廟宇神明、 聚落團結自動自發對神明虔誠信仰之表現,為凝聚村落民眾最佳互動「大社團」的活動。 也是來自各地文化工作者寫實記錄的拍攝重點時刻(如圖 1-1~1-4) ,三年一次的活動, 錯過了下回 2012 年才能再拍攝到如此精彩的畫面。 參與西港仔香攝影在 2009 年,當時聆聽林茂賢老師的講座時收獲良多,猶記的一 句話:「藝陣是一場又一場的行動舞台表演。」實際參加後體會更深,是觸發本論文撰 寫的動機之一!雖每年內門有宋江陣武術大賽的舉行,就以 2007 年為例,其主題為「嗆 功夫。練家子內門英雄會」9、2009 年主題為「WHO哈。內門陣義」10 等,那只是侷限於 地方性的武陣比賽表演,非傳統民間聚落,在地居民自動發起的陣頭組織,是含創意武 術走向學校社團組織的展演,非出於在地住民的集體活動,它只是藉由內門地區的廟會 活動,宣揚無形文化資產的精神,衍生出來的年度活動,受限於主辦單位與參加團體的 意願與牽制,上至政府文化主管機關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交通部觀光局等,下至學 校社團如全國大專院校國立台南大學、實踐大學、正修科大、內門國中宋江陣等的支持 參與。迎神廟會是在地聚落居民的大事,是人們生活的一部份,就如林茂賢教授對台灣 的藝陣所下的註解: 「迎陣頭、鬥鬧熱是傳承社會中的嘉年華會,是常民生活的精采縮影,也是台灣人共同 記憶。」 11 8
主要區域在八掌溪以南到曾文溪兩岸的台南市。黃文博《南瀛刈香誌》,1994,p14。 見高雄內門宋江陣導覽手冊。 10 見高雄內門宋江陣http://who-ha.tw.tranews.com/index.asp。 11 林茂賢,〈推薦序--台灣的行動劇場──民俗藝陣〉,《台灣的藝陣》,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9
2
在台南市西港區鄰近區域的聚落安南區,是台江內海浮覆後所形成的海埔新生地, 安南區域的村落們各自以交陪境、分香廟、或信仰圈或祭祀圈的脈絡,出動自己廟宇的 陣頭,無此組織者以外聘代表廟宇的方式,參與此次盛會,據廟方慶典資料記錄,由在 地自我組織陣頭隊伍的有公親寮「天子門生」、公塭仔萬安宮「百足真人」(蜈蚣陣)、 溪南寮興安宮「金獅陣」等。 在 2010 年庚寅年學甲慈濟宮開基保生二大帝下南巡(安南區域巡禮) ,慶典期間為 4/16~4/18(農曆 3 月 3 日~5 日) ,安南區域各聚落廟宇,所專屬陣頭更是無不熱烈加入 參與遶境的行列,12 據說「溪心寮庄」十三佃就是為迎接此慶典,於今年 2010 年 4 月成 軍屬於庄頭自己的宋江陣 13 ,在這現代競爭激烈,庄頭民眾彼此缺少互動的社會中,有 近十幾位的當地住民加入參與誠屬不易(田調 2010.07.19 採訪);而到底是什麼力量支 持著安南區各聚落陣頭的永續傳承,是居住在此地的人們對在地的認同感?是陣頭本身 具有濃厚的民俗文化或在地角頭廟(廟老大)所帶來的重大影響?能否以此陣頭組織發 展成安南區域的地域文化代表?以此為研究的主要核心議題,而地區的廟宇則以地方代 表之公厝-主廟為研究調查主體,而新興私人廟宇信仰、角頭廟的宫、壇等,不在討論 範圍內。以舊有安南聚落為調查研究空間,藉各庄頭之陣頭組織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 實地踏查了解並建立安南區完整的陣頭文化之調查,和廟宇與村落之間的影像記錄,從 中發掘被忽略屬於在地文化的獨特性。 對安南區域的民間傳統陣頭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是想嘗試由田野調查,走訪各聚落 信仰中心所組成的陣頭有白鶴陣、金獅陣、宋江陣、蜈蚣陣等,在其聚落中究竟是扮演 何等角色地位,展現出什麼樣的特色,能否持續在村落之中,是住民對神明虔誠信仰的 實踐表現?相信透過文獻史圖和口述田野訪談,擷取不同的新影像,建立真正安南區域 在地的故事,有歷史、有傳承,並且藉由村落陣頭的組成與參與操練成員的研究調查, 嘗試由各聚落信仰中心組成的傳統陣頭,在其聚落扮演的角色,是展現出什麼的特色? 而能否持續在聚落之中,聚集著住民對神明虔誠信仰的實踐表現?及對安南聚落近百年 來的形成,也就是在歷史性上,有拓墾(二次移民) 、鄉土(台江內海的浮陸) 、民俗(香 科廟會)、生活(行政區域的變遷及人口的增加)等不同的面向,來做深度的研究與探
2003.11.1,p4-5。 12
土城仔的舊村落皆未參與之,見開基保生二大帝安南巡禮導覽手冊。
13
中華日報陳治交採訪報導 2010.04.10。 3
討試圖建立安南聚落各所屬陣頭(藝陣)關係之脈絡,與地理分布地緣關係,有過去的 記錄(因何而成軍?)與現在的近況(練習操演、開館展演)和未來的共同展望(永續 傳承)。
圖 1-1 西港香(2009 年)牛犁陣
圖 1-2 西港香(2009 年)百足真人蜈蚣陣
圖 1-3 西港香(2009 年)宋江陣
圖 1-4 西港香(2009 年)金獅陣
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文以台南市安南區為主要研究區域,並以當地之大廟、公廟、為其對象,與陣頭 的組織「有」 、 「無」做為研究主軸切入,調查時間以各庄目前陣頭之現況為主體,以田 野資料和文獻資料為輔,因有些廟宇本身缺乏相關文獻記載,反映台灣民間寺廟只重視 活動的籌辦未重視資料的記載和保存,使「陣頭」之永續傳承受到時間的考驗,期以現 有的記錄做為研究調查的基本資料,從中整理、歸納、分析、探討為研究調查探討的方 式。首先是以安南現行的行政區域與舊有聚落之間的相關性,作比對,求其資料的完整 性後,做為田調的基本樣本,以大庄落下區分其各個庄落的舊村落(也就是各庄各寮), 一一進行訪查,並進行訪談記錄與實際現場庄廟現況的拍照,為輔助記錄。
研究調查之作法有下列幾項步驟: 一、先資料蒐集由地方志 14 和相關文獻資料或參考現今以相關論著,來了解研究區域之 變遷過程,和基本背景資料,編製出【表 1-1】安南區陣頭調查樣本,做為研究調查之 採訪基本資訊。並以行政區域的劃設見圖 1-5、相關之安南區交通要道圖 1-6,依表圖索 驥,有空間順序、地理安排及村落名稱與當地主要廟宇,作為輔助田調之相關資訊。
二、依安南區陣頭調查樣本,找尋相關資料線索,面相是多元的,可以發現有關的被遺 失的重要資訊。以比對、歸納、分析做田調資料的驗證,做為探討本研究的討論議題之 第一手史料資訊,實地進行聚落陣頭訪談以村落耆老及陣頭組組織之成員為田調時之主 要對象。
三、將採訪之田野調查的記錄列為研究調查之重要資訊,將訪談陣頭成員和廟宇主事及 村落居民之資料收集外,並蒐集當地相關所印製的文宣及活動 DM 如農民曆、廟宇簡介 年度活動台江文化祭等,依聚落陣頭訪談記錄之資料,整理、歸納出有系統的安南村落 與陣頭組織資料內容。
四、資料驗證與分析,比對與文獻資料之間的出入,以表列方式呈現出安南區所有陣頭 14
地方志為林德政總纂修, 《安南區志》,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 5
的完整正確性與現況。成為安南區完整記錄的文化財,是推動保存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要 依據,突顯安南區之陣頭組織之重要性,做為公部門在保存地域文化的考量要素之一。 【表 1-1】 庄名
安南區陣頭調查樣本
聚落名稱
里次 現行政區域(里名)
土城仔角、中州角
1 城東里
郭吟寮
2 城北里
蚵寮角
3 城中里
鄭仔寮、虎尾寮
4 城南里
港仔西
5 城西里
西北寮
6 青草里
砂崙腳、十份塭、下十份塭
7 砂崙里
主要廟宇
正統土城鹿耳門聖母廟
土城仔庄
溪埔寮
學東里(原學西里)
角頭廟:清聖宮、清安宮、聖安宫 福聖宮
學甲寮
8 學東里
慈興宮
學甲寮庄 溪南寮
9 南興里
興安宫
10 公塭里
萬安宮
11 公親里
清水寺
公塭 公親寮庄 公親寮
12 佃東里 南天宮 十二佃
13 佃西里 14 淵東里
本淵寮 媽祖宮庄
15 淵西里
朝興宮
16 淵中里 17 顯宮里 媽祖宮
18 鹿耳里
鹿耳門天后宮
北、南寮
19 鹽田里
南寮永鎮宮、北寮鎮安宮
北汕尾
20 四草里
四草大眾廟
海尾寮庄 海尾寮
21 海東里
朝皇宮
22 大安里 23 理想里 6
24 海西里 25 溪東里 26 安富里 27 溪墘里 溪仔漧
28 國安里 29 幸福里 30 海佃里 31 海南里
溪心寮庄
溪心寮
32 溪心里
保安宮
十三佃
33 原佃里
慶興宮
布袋嘴寮
34 布袋里
代天府
新寮
35 長安里
鎮安宮
總頭寮
36 總頭里
興安宮
37 鳳凰里
安順寮庄
草湖寮
38 梅花里
代天宮
陳卿寮
39 頂安里
保山宫
南路寮
40 安慶里
保鎮宮
41 安東里 42 安和里 溪頂寮
43 安西里 44 溪北里 45 溪頂里
保安宮
新和順
46 新順里
保和宮
舊和順
47 安順里
慈安宮
五塊寮
48 東和里
慶和宮
和順寮庄 49 州南里 中州寮
50 州北里
保安宮
外塭
51 塭南里
和濟宮
7
圖 1-5 安南區之行政區域圖
圖 1-6 安南區交通要道圖
資料來源:安南區公所官網
地圖來源:Google 搜尋
8
第三節
研究背景與範圍
台南市安南區為本論文之研究的範圍,其形成的地域文化擁有豐富而多元的特色 ,有地質地形變遷的形成史 15 ,二次移民的聚落發展史 16 ,和廟宇信仰的神明特殊性也 建構了安南地區相當有性格的陣頭文化,還有因地理的變遷也是安南區帶有鹽文地帶的 文學氣息之原因,相對的生產農耕 17 到精緻農場開發,養殖、漁撈業的發展及走入歷史 的鹽田文化 18 在安南區都看得到,而都是因安南區的前世為一片汪洋大海,「台江內海」 的原故。所以「台江內海」為本文研究的背景,安南區行政劃設的變遷及區內各村落的 發展是本論文研究的範圍。
一、台江概述 形成於古曾文溪 19 和台南台地之間的海域「台江內海」 ,簡稱台江、或稱內海,是濱 臨外海沙洲及陸地所圍成的潟湖 20,是台灣歷史發展上具舉足輕重的地位。在 1626 年福 爾摩沙荷蘭人港口描述圖中,台江內海上有三桅的大帆船可以泊船其中,圖上左邊有描 述麻豆社、蕭壠社、目加溜社等,日人與荷人的人數也詳載其中。右邊岸上的住民為漢 人及海盜村落,進入台江內海的門戶就位於內海與外洋之間,見圖 1-7。
圖 1-7 1626 年福爾摩沙荷蘭人港口描述圖(內海為台江內海) 圖片來源:縱覽台江大員四百年特展 15 16 17 18 19 20
翻拍增修
許榮中, 《台南縣的海岸、沙洲及潟湖》 ,台南縣政府、國立中山大學,2001.06。 吳茂成主編,《台江庄社家族故事》,安東庭園社區管委會,2003.11。 顏素麗, 《台南市安南區農田水利與聚落發展之研究》 ,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2004 年。 郭忠誠等, 《八十五年全國文藝季「發現北汕尾」系列活動鹽田采風》,台南市觀光協會,1996。 源於阿里山系,是台灣各大溪流中改道次數最多的一條,舊稱有漚汪溪、灣裡溪。 急水溪與曾水溪之間的瀉湖稱為倒風內海。約在今之布袋港與雲、嘉間的笨港處。 9
台江對於台灣整體歷史的重要性是長時間而且是具有人文意涵的,實質內容可從地 質學與地形學的觀點切入外。考古學調查研究台江不同時期周邊人群聚落做為證據,了 解台江演變過程,並從人類學的角度探討台江內海因海埔新生地的大量形成,所帶來的 移民社會的影響,如姻婚、習俗、生業、宗教等。在考古學家的觀點:古代台江,是過 去人群的內海,並與外洋形成清楚的互動關係,如新石器時代早期大坌坑文化人群,即 曾透過此種環境體系連接澎湖,並與亞洲大陸東南沿海(今福建、廣東)的人群形成複 雜的互動關係,史前時代經過黑潮與季風所形成的海域交通體系,同樣與亞洲大陸東南 沿海或菲律賓地區形成南海互動圈。 21 見圖 1-7。 台江是台灣西南海岸地帶,人類與文化進入的潟湖入口,開啓台灣史頁的主要場 景,17 世紀荷蘭人進入台灣的重要舞台,在《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一冊》22 有此記載著: 「一六二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星期三上午,余等向福爾摩沙島航行,正午於臺窩灣港(安 平)北方約計二哩地點,靠近島嶼,朝向該港前進。來至附近港灣時,余為測量而先乘 小艇出發。來至距陸地約計三分之二哩地點,發見水深不過二尋半(十五呎) ,即對..... 進入港內發見有水深六、七至八尋而便於船舶泊碇之處。灣廣大長約三哩而概不甚深。 但是灣口附近有船可泊碇之圓形魚筌狀之處,廣為古地林格砲之中彈距離,深為十尋或 五尋至八尋,港之入口,寬有如大網之長(二四○公尺) ,兩岸之間深十尋至十一尋, 有如上述,為十呎至十二呎,而洲長為二分之一哩,又寬為大網之長度。...」。 這是西方荷蘭文獻上最早對台江內海有清楚的文字描述,有水深之測量六尋至八尋可讓 船隻下碇的便利港灣。 方志中最早有關台江內海的文字敍述,在 1747(乾隆 12 年)重修臺灣府志(范志) 中撰文為:「在縣治西門外。大海由鹿耳門入,各山溪之水匯聚於此。南至七鯤身,北 至蕭壠、茅港尾」(卷一/封域/山川/臺灣縣) 。台江內海外受黑潮支流由南向北及沿岸流 影響,加上季風影響形成的沙丘,構成一個外洋與內海的世界。外洋是黑潮和海底地形 所形成的強勁水流黑水溝 23 如圖 1-8。
21
參考劉益昌,〈從長時限發展過程談台江的概念與人文意涵〉, 《2011 黑面琵鷺與沿海濕地保育國際研
討會》之發表 2011.04.08。 22
《巴逹維亞城日記第一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發行,翻譯者郭輝,1960 年,p9~10。 黑水溝乃澎湖群島與台灣之間的隔離水道,南寛北窄,深不可測,因水面呈現黑色而得名, 素有「鬼 域」之稱,自古流傳許多神說傳說。沈文台,《煙墩二百年》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98,p66~67。
23
10
圖 1-8 澎湖群島附近海域蔚藍的顏色(左)與黑水溝的海水顏色(右)
2011.06.06 攝
十七世紀台江內海的範圍,大抵北自漚汪溪口,南至二層行溪(二仁溪)口之間, 西臨濱海有一些島嶼分佈其中,隔南北向條狀沙汕由南至北七昆身、北汕尾、鹿耳門、 隙仔、茄老灣(海翁線)、海翁線、馬沙溝、青昆等,穿越沙汕的缺口水道,進入平靜 的內海,內海邊及港汊,溪流則形成重要的聚落。東接陸地羅列有卓加港(七股區篤加) 、 含西港(西港區蚶西港)、菅寮港(安定區管寮)、新港(新市區)、大橋(永康區大橋 里) 、直到府城西緣(中西區西門路)一帶及其南郊瀨口(南區鹽埕南端) ,宽約五公里, 24 長約三十公里,面積為一萬五千公頃, 見圖 1-9。
圖 1-9 1790 年皇輿遐覽臺灣前後山圖 圖片來源:縱覽台江大員四百年特展 翻拍
1979-81 年范勝雄透過府城相關的研究,指出十七世紀台南港口包括前期之大員港 (1602~1661 年,明末及荷據時期) ,以及後期之鹿耳門(1661~1823 年,明鄭清代康雍 乾嘉時期) ,台江建構府城之「半月沈江」勢,25 台江變化雖未圖繪資料,但文字說明詳 24
吳建昇, 〈道光三年以前清廷在台江內海周圍的軍防〉 ,《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台灣史國際學術 研討會,2010,p126。 25 1807 年謝金鑾之《續修臺灣縣志》卷一地志城池目云:臺灣府「城周 2520 丈,弧其東南北,而弦其 西,俯瞰臺江,形家以為半月沈江之勢」 。 11
細。有關府城海岸線的變化,指出赤崁聚落(荷據時期)海岸,承天街坊之海線(明鄭 時期)、「台灣府城」(清代康雍乾嘉時期)之海線,以台南海岸地形變遷概要表、台南 市海線推移概要表指出各階段的海岸型態與地理位置。 2007 年 6 月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高祥雯碩士論文,利用影像幾何改正的技術,來解 讀荷據時期大員的空間,其中對十七世紀的台江內海進行古地圖的比對,1636 年大員海 港圖與當代之測繪圖 1904 年台灣堡圖互為比對。由於科技進步,測量科學有電腦的輔 助,得到許多新的成果,台江空間變遷因得到測量科學的幫助,將古地圖與 1904 年之 實際測繪資料疊合,重新思考古代台江的空間如圖 1-10。
圖 1-10 1636 年與 1904 年疊圖後的安南區 圖片來源:高祥雯〈時間序列地圖探討臺江內海的空間變遷〉 乙文中1636年臺灣西海岸手繪海圖與 1904年臺灣堡圖疊圖 結果,加以增修。
當時的內海沙汕上,早於清初就有漁民為討海捕撈之便,在台江內海外圍沙汕搭建 草寮暫居,如清康熙年間郁永河《裨海紀遊》載:「迎岸恉淺沙,沙間多漁舍,時有小 艇往來不絕。」26、雍乾年間尹士俍《臺灣志略》亦載: 「距鹿耳門二十里許,北有沙汕 一道,多漁舍,名曰『隙仔口』。」 27 因台江內海周圍地區開發很早,在 1823 年(道光 三年)台江浮覆後(根據專家、學者研究,十七世紀台江內海的最大範圍,若照現在行 政區域劃分,涵蓋台南市安南區全部、部分的安平區北部、中區、西區、南區與七股區 全境與局部的將軍區、佳里區、西港區、安定區、新市區、永康區等,以及高雄市茄萣 29 區北側的局部。)28 安南庄落的住民幾乎是由其周圍地區,二次移民 至安南區域拓墾,
26
郁永河, 《裨海紀遊》(1698) ,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文叢 44 種,1959,p8。
27
尹士俍, 《臺灣志略》(1738)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p11。 劉益昌講座,〈從長時限發展過程談台江的概念與人文意涵〉, 《2011 黑面琵鷺與沿海濕地保育國際研
28
12
拓墾之移民來自學甲中州、漚汪、七股、佳里等…,也就是以北最遠有自嘉義東石、布 袋嘴,往南則以高雄內湖地區為界,極大數為學甲中州偏多。
二、台江變遷-菅仔埔「安南十六寮」 台江浮覆滄海桑田的大變遷,吸引墾戶及佃農前來拓墾,其變遷大致過程主要是曾 文溪水數次的改道: 30 1.
西元 1823 年(清道光 3 年)7 月,台灣大風大雨,帶來超豐沛水量,造成嚴重的土
石流,河水挾著土石氾濫成災,曾文溪(上游稱灣裡溪、下游名漚汪溪)第一次改道, 經今之公親寮、學甲寮南邊,由鹿耳門入海;同時有二支流,其南支流轉南出安平,其 北支流則由蚵殼港向西至今永吉村(公地尾)轉南合主流由鹿耳門入海。使台江內海迅 速淤塞,陸浮新增大量的海埔新生地,也造就了今大部分的土地雖然土壤鹽分甚高,不 利一般農作物生長,不過仍紛紛吸引墾民湧入搭寮建廟、築堤闢塭,使曾經汪洋浩瀚的 台江內海,逐漸化為魚塭園田,隨著移民不斷的增加,開始出現了大小不一的聚落。 2.
1871 年(清同治 10 年)曾文溪第二次改道,主流改由原北分支流今永吉村轉南過
土城東邊由鹿耳門入海,故其下游稱鹿耳門溪。 3.
1904 年(清光緒 30 年)下游自永吉村轉三股仔經國聖港入海,是為曾文溪第三次
改道,下游稱為三股溪。 4.
1911 年(日明治 44 年)曾文溪(青暝蛇)第四次的改道。下游改自永吉村向西經
十分塭青草崙入海(今台南市七股區十份村五塊寮與安南區土城青草崙之間)。此次改 使土城與七股劃分為不同隸屬縣市。也使台江內海縮小至現在的內海仔「七股潟湖」。 在台江浮覆的過程中,遷徒而來的先民最初先只有季節性漁民所搭的草寮,當部分 漁人逐漸熟悉沙汕環境後,遂有先民攜眷遷移至內海沙汕定居,並在此以捕撈、採集或 經營魚塭養殖為生。 如北七股西寮村、頂山仔陳家等。31 土城仔庄的港仔西是庄內外搬 至此,以討海為生,這股由北而南、由東向西的流動遷徒,連帶將其原鄉宗教文化、族 群認同等意識形態帶到了新墾地,如北門區的南鯤鯓代天府池府王爺分香至十三佃、外 塭崇福宮的王爺信仰,學甲區慈濟宮保生大帝分香至中州寮保安宮、溪頂寮保安宮等。 討會》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11.04。 29 這股由東向西,由北而南的流動遷徒,也連帶將其原鄉宗教文化、族群認同等意識形態帶到了新墾地, 這是台灣「二次移民」的情況。節錄許献平總編輯,《七股鄉志》,南縣七股鄉公所,2010.11。 30 許榮中, 《台南縣的海岸、沙洲及潟湖》 ,台南縣政府、國立中山大學,2001.06。 31 同前註。 13
這是台灣「二次移民」的情況,許多移民皆以「宗族」為單位的移動,並成為浮覆地之 聚落或聚落角頭的核心族群,此除反映原鄉宗族因為族親衍繹、生齒浩繁,以致原居地 已無力供養,部分居民必須向外遷移,也同樣顯示移民之間透過宗族血緣的認同,以凝 聚移民的聚落向心力,並將原鄉強大的宗族力量,做為其在浮覆地上競爭的後盾。 32 像 安南區海尾寮庄的「海尾吳」、「將軍吳」,十二佃的「漚汪高姓」等家族。 台江形成一片陸埔的同時,台灣綠色原鄉的先驅植物五節芒(菅草、菅芒) 33 ,在 此地大量生長,菅芒花迎風搖曳而水煙土塞、水波不在,它亦是拓墾者搭建草寮的主要 素材,故而這一大片的新生地人們稱為「菅仔埔」,為台江浮覆地的最早地名。也是日 後形成安南十六寮的前身。安南十六寮是台南市安南區聚落的代名詞,其名詞由來典故 為何?出現何時?是指何區域? 在作者黃文博(1994) 《南瀛刈香誌》乙書中,定義安南十六寮為「總頭寮、溪心 寮、鄭仔寮、虎尾寮、郭份寮、蚵寮仔、中洲寮、學甲寮、公親寮、西北寮、什份寮、 溪南寮、本淵寮、溪頂寮、五塊寮、新寮」;林德政總纂修(1999) ,《安南區志》台南 市政府秘書長前安南區區長郭春雄序文中指出,安南十六寮為「安順庄東八堡、西八 堡」;在民間流傳諺語中對安南十六寮之詮釋為「安身立命起草寮,地號出名十六寮, 中州五塊公親寮,和順南路陳卿寮,總理府衙溪頂寮,草湖布袋嘴新寮,總兵鎮守總頭 寮,學甲溪南溪心寮,鹽田官衙本淵寮,大道公廟海尾寮」 34 。以民間流傳較為在安南 區住民口語中傳誦。其三者之間的差異在於最前者把土城庄仔的鄭仔寮、虎尾寮、郭份 寮、蚵寮仔、西北寮、什份寮列入十六寮之中,就 1920 年行政劃設而言屬於台南州北 門郡七股庄見【表 1-2】。民間流傳諺語安南十六寮最吻合 1920 年的行政劃設。而其東 八堡與西八堡合為十六寮,就東八堡而言:溪頂寮、中洲寮、外塭仔、總頭寮、什三佃、 布袋嘴寮、新宅、新和順、舊和順, 35 與其【表 1-2】之 1931 年之行政劃設雷同,故所 謂的安南十六寮,可能乃為村落間互動的一個集體代名詞,無所謂絕對的那個村落,只 要彼此有互動,信仰圈、交陪境有往來,應是可以安南十六寮來稱呼之,因 1938 年安 南區合併為台南州新豐郡安順庄時,其村落數即達 35 個之多,而實際田調時採訪,每
32
節錄許献平總編輯, 《七股鄉志》,南縣七股鄉公所,2010.11。
33
五節芒(菅芒)秋天開花,植群形相為落葉闊葉林栓皮櫟型。是一種野生植物,似蘆葦但較高大,花 柄可作掃帚、莖硬直如管可蓋屋。參考網站:台灣大百科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452 34 吳茂成主編,《台江庄社家族故事》,安東庭園社區管委會,2003.11,p11~12。 35 見舊和順 慈安宫沿革簡介石碑。 14
個耆老們皆口述其村落為:「安南十六寮」。
【表 1-2】
安南區之行政劃設變遷時間一覽表
西元年代
名稱
1683 年前 (明鄭時期)
天興州(台江內海)
1786(清乾隆 51 年)前
諸羅縣(台江內海)
1787(清乾隆 52 年)
嘉義縣(台江內海)
嘉義縣西港仔堡(五庄)
台灣縣外武定里 和順寮
溪心 海尾 媽祖 安順寮庄
1823 年(清道光 3 年) (十庄十三寮)
庄
寮庄 寮庄 宮庄 學甲寮 土城 青草崙 十份塭
布 和 五 中
溪
南 陳 草 總
順 塊 洲
頂
路 卿 湖 頭
寮 寮 寮
寮
寮 寮 寮 寮
溪
海
本
心
尾
淵
寮
寮
寮
公親寮庄 庄
新袋
仔庄 庄
庄
寮嘴 寮
鹽水港廳西港仔堡(五庄)
台南縣外武定里(五庄) 溪心 海尾 媽祖 和順寮庄
安順寮庄 寮庄 寮庄 宮庄
1895~1900(日治) 布 和 五 中
溪
南 陳 草 總
順 塊 洲
頂
路 卿 湖 頭
寮 寮 寮
寮
寮 寮 寮 寮
溪
海
本
心
尾
淵
寮
寮
寮
新袋
公親寮
學甲寮 土城 青草崙 十份塭
庄
庄
仔庄 庄
庄
寮嘴 寮
台南廳蕭壠支廳西港仔堡
台南廳外武定里 海
和順寮庄
溪心 尾
媽祖 公親 學甲寮
寮庄 寮
宮庄 寮庄 庄
安順寮庄
1901~1920 庄
青草崙 十份
(十庄十六寮)
土城仔庄 庄
布 和 五 中
溪
南陳草總
順 塊 洲
頂
路卿湖頭
溪
海
心
尾
新袋
本淵 公親
寮嘴 寮 寮 寮
寮
寮寮寮寮
塭庄
溪 學 南 甲
寮 寮
寮
寮 寮 寮
寮
1920~1930
台南州新豐郡安順庄
台南州北門郡七股庄
15
(十庄十六寮)
溪
海
心
尾
和順寮庄 安順寮庄
公 學甲寮 親庄
土城仔
青草 十份
庄
崙庄 塭庄
媽祖宮庄 寮
寮
寮
庄
庄
庄
和
五
中 溪南 陳 草 總 新 布
溪
海 本淵寮
公溪 學
順
塊
洲 頂路 卿 湖 頭 寮 袋
心
尾
親南 甲
寮
寮
寮 寮寮 寮 寮 寮
寮
寮
寮寮 寮
嘴 寮
台南州新豐郡安順庄
台南州北門郡七股庄
1931~1937(十庄)
溪海
(昭和六年堡圖上記載 的村落)
公 學甲寮
心尾
和順寮庄
親庄
草 十份塭
土城仔庄
媽祖宮庄
安順寮庄
青
寮寮
寮
崙庄
庄庄
庄
庄
新 舊 五 中 外 溪 南 陳 草 總 新 布 溪 海 溪 北 南 媽 本 十 公 溪 學 溪土中郭蚵虎鄭港青 砂 下
十 和 和 塊 洲 塭 頂 路 卿 湖 頭 寮 袋 心 尾 仔 汕 、 祖 淵 二 親 南 甲 埔城州吟寮尾仔仔草 崙 十
份 順 順 寮寮
寮 寮 寮 寮 寮
嘴 寮 寮 墘 尾 北 宮 寮 佃 寮 寮 寮 寮仔角寮角寮寮西崙 腳 份
塭 寮寮
寮
寮
塭
角
台南州新豐郡安順庄 溪
公
心 海尾
和順寮庄
安順寮庄
親 學甲寮
土城仔庄
媽祖宮庄
1938~1945(八庄)
寮 寮庄
寮庄
庄
庄
新 舊 五 中 外 溪 南 陳 草 總 新 布 溪 海 溪 北 南 媽 本 十 公溪 學 溪 土 中 郭 蚵 虎 鄭 港 青 砂 下 十 和 和 塊 洲 塭 頂 路 卿 湖 頭 寮 袋 心 尾 仔 汕 、 祖 淵 二 親南 甲 埔 城 州 吟 寮 尾 仔 仔 草 崙 十 份 順 順 寮寮
寮 寮 寮 寮 寮
嘴 寮 寮 墘 尾 北 宮 寮 佃 寮寮 寮 寮 仔 角 寮 角 寮 寮 西 崙 腳 份 塭
寮寮
1946~1947(進民國)
寮
寮
角
塭
台南縣新豐區安順鄉(39 里) 新安東州州塭塭安安安頂總長布溪原海海海四鹽顯淵淵淵佃佃公南公學學城城城城城青砂
原佃里舊名十三佃 順順和南北北南西東慶安頭安袋心佃南西東草田宮西中東西東親興塭東西東北中南西草崙
1947~2011
台南市安南區(2011 目前行政區劃分 51 里)
16
新 安 東 州 州 塭 安 安 溪 溪 安 安 頂 鳳 梅 總 長 布 溪 原 海 幸 海 國 海 海 理 大 溪 安 溪 四 鹽 鹿 顯 淵 淵 淵 佃 佃 公 南 公 學 城城城城城青砂 順 順 和 南 北 南 西 東 頂 北 和 慶 安 凰 花 頭 安 袋 心 佃 南 福 佃 安 西 東 想 安 東 富 墘 草 田 耳 宮 西 中 東 西 東 親 興 塭 東 東北中南西草崙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台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之調查》,2001。改修編製
三、安南區的形成 清治以前的安南區就康熙輿圖來看安南區域的範圍,核對相關文獻記載,指出安南 區全區為台江內海的一部份,易言之,當時除有鹿耳門嶼沙汕外,安南區土地的生成是 為海埔新生地,滄海桑田尤如天上送的一份禮物,見【表 1-2】安南區的行政劃設變遷 時間一覽表。 1661 年(明永曆 15 年)鄭成功入台,行政劃設為一府二縣,當時安南區之範圍歸 屬於承天府天興縣管轄。 1664 年(明永曆 18 年)鄭經退守台灣升天興與萬年二縣為州,設澎湖及南、北路 安撫使,府治周圍規劃 4 坊 24 里,對於台地採取「設四坊以居商賈,設里社以宅番漢; 治漢人有州官,治番民有安撫」 36 當時安南區之範圍屬天興州武定里所轄。 1684 年(清康熙 23 年)台灣正式入清版圖,改設一府台灣府,三縣鳳山縣、台灣 縣、諸羅縣,安南區當時仍為台江內海的一部份,所以劃設為台灣府諸羅縣之範圍。 1764 年(清乾隆 29 年)37 以後,移民大量來台入居,使台江北岸人口激增..., 為今之佳里區以西的範圍,也包含部分七股區的範圍,是安南區住民的先祖陸續由北 門、將軍、漚汪及佳里、七股等地遷移而來的開台祖。 1788 年(清乾隆 53 年)以後,因地方民眾在林爽文事件中平有功,清廷嘉勉地方, 諸羅縣改為「嘉義縣」。 38 故安南區之行政劃設成為了台灣府嘉義縣。 1823 年(清道光 3 年)7 月,曾文溪下游因山洪沖毀蘇厝西岸,之後改道折向西南 經由鹿耳門溪入海,導致台江內海濱沙於塞,浮覆成陸,造就安南區的台江陸浮地。為 解決新移民在台江浮覆地上爭墾糾紛,重定縣界為當務之急,於是在 1835 年(清道光 15 年)確認嘉、台兩縣以曾文溪為界,而曾文溪以北屬嘉義縣的範圍,七股區之安定里 分為西港仔保與安定里西保,相鄰的土城區歸為西港仔保之行政劃區,曾文溪以南的新 浮覆地新設為「外武定里」,屬台灣縣之行政劃設。 36
高拱乾, 《臺灣府志》,1695,p5。
37
余文儀, 《續修臺灣府志》 ,1764, (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文叢 121 種,1960) ,p72。 《清高宗實錄選輯》 ,(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文叢 186 種,1964),p544-545。
38
17
1874 年(清同治 13 年)同光以後牡丹社事件,日軍犯台,清廷派沈葆楨來台灣籌辦 海防,也為當時的行政區劃做了建議調整,於是在 1885 年(清光緒 11 年)中法戰爭結 束後,原台灣府改稱台南府,原台灣縣改稱安平縣.而台南府下轄有安平、鳳山、嘉義、 恆春等 4 縣及澎湖廳,因此安南區改由台南府所管轄。 1887 年(清光緒 13 年)臺灣建省,原臺灣府改稱臺南府,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 台江之和順寮庄、安順寮庄、溪心寮庄、海尾寮庄、媽祖宮庄等五大莊屬安平縣外武定 里;另台江之公親寮庄、學甲寮庄、青草崙、土城仔、十份塭庄等以鹿耳門溪為界則屬 嘉義縣西港仔堡。 1895 年(清光緒 21 年、日明治 28 年) ,清廷因清日甲午戰爭(1894) ,簽訂「馬關 條約」 ,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日人治台 51 年間(1895~1945) ,地方行政區劃屢次 更改安南地區的行政隸屬也隨之變動,1895~1901 由台南府改隸為台南縣旋不久改為台 南民政支部等,北台江之外武定里及西港仔堡皆屬臺南管轄見【表 1-3】。 1920 年(日大正 9 年),台灣總督府以勅令第 218 號公布新修訂之地方機關組織規 程,重新調整台灣的行政區劃,廢除台灣西部的 10 廳,新設台北、新竹、台中、台南 及高雄 5 州,及花蓮港、臺東兩廳;依此規定,在州下設郡、市、郡下設街庄,同時為 避免混淆,也將原有之街、庄、社、村改為「大字」 ,並將其他小聚落(土名)改為「小 字」地名。 39 原外武定里之和順寮、安順寮、溪心寮、海尾寮、媽祖宮及西港仔堡之公 親寮、學甲寮合併為新豐郡安順庄,原西港仔堡之土城仔則併入北門郡七股庄。郡設郡 役所設郡守一人,轄有安順庄、永康庄、歸仁庄、仁德庄、永寧庄等。庄設有庄役場, 庄設庄長一人、助役一人,相當於現在的區公所,所以當時安南區全區之地方行政,是 由「安順庄役場」統合。
39
臺灣總督府利用大、小字之制度,將地籍(番地)與戶籍(番地)合為一體,使之具備獨立的地籍及戶 籍條件,結合地籍編號番地及戶籍編號番地為基礎,一直延用至 1945 年,甚至戰後,國民政府亦一度延 用此一制度,將大小字,改制為地段、小段之制度。 18
【表 1-3】 安南區庄、寮歷史變遷表 (空間)
吳春燕整理
1897 年國 會圖中的 安南區
1901 年台 南縣管內 圖的安南 聚落
19
1921 年台灣全圖新 豐郡之安南聚落
1937 台南州管 內地圖 之安南聚落
1938 年(日昭和 13 年) ,土城仔劃入安順庄,合成八大村落。1945 年(民國 34 年) , 臺灣光復,臺南州回復臺南縣,新豐郡安順庄改為新豐區安順鄉。1946 年(民國 35 年) 3 月 10 日,安順鄉奉令劃歸臺南市管轄;為茲紀念,取安順之「安」與臺南之「南」, 20
合稱為「安南」區。民國時期的安南區,光復後由安順庄改為更名為安順鄉,而後安南 區,所以其行政中心分別是由「安順鄉公所」 、 「安南區公所」所統合,目前設有區長一 位、秘書一人,下有各課室處理全區之相關業務。 1947 年,原台南縣新豐區安順鄉併入台南市,為安南區之前身,並重新劃分為東、 南、西、北、中、安南、安平等七個區。安南區有 39 里。全區地勢平坦,沒有任何山 脈;安南區位處東經 120.18 度、北緯 23.05 度,幅員廣闊,東接永康、新市、安定, 北隔曾文溪與西港、七股為鄰,西邊延伸至台灣海峽,南以鹽水溪為界與本市安平、中 西、北區三區銜接,今安南區四草地區的四草湖與七股區之七股潟湖為古台江僅存之遺 跡。區域內由北而南有曾文溪、鹿耳門溪(沒源頭的溪流)及鹽水溪等三條河川經過, 安南區境內不僅是該三條河川的下游,西邊正好也是於三條河川的出海口見圖 1-11。 2010 年 12 月 25 日,原臺南縣與臺南市合併,全市共分為 37 個行政區域,見圖 1-12。 安南區行政劃設有 51 里如圖 1-5。台南市行政區域中排名第六名【表 1-4】,也是 6 個 (北門區、將軍區、七股區、安南區、安平區、南區)臨海的區域之一。
圖 1-11 安南區域水系圖
圖片來源:http://taiwanarmap.moi.gov.tw/moi/ProjectImage1/a71.png
圖 1-12 大台南行政區域圖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官網 21
增修
【表 1-4】台南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順位(單位:平方公里) 區別
面積
區別
面積
區別
面積
區別
面積
南化
172
大內
70
鹽水
52
安定
31
白河
126
六甲
68
仁德
51
山上
28
東山
125
龍崎
64
新市
48
南
27
七股
110
新化
62
北門
44
東
13
楠西
110
柳營
61
將軍
42
安平
11
安南
107
歸仁
56
永康
40
北
10
玉井
76
善化
55
佳里
39
中西
6
左鎮
75
學甲
54
新營
39
後壁
72
麻豆
54
西港
34
官田
71
關廟
54
下營
34 總面積
2,190
資料來源:參考許榮中,《台南縣的海岸、沙洲及潟湖》,台南縣政府、國立中山大學,2001.06,p5。
對外交通有西濱公路台 17 線,北接七股區可進入台 61 線至布袋、東石、雲林口湖 等地,台 17 線南達高雄市茄萣區、台 19 線北通西港區,轉入台 1 線往北到永康、新市 等地,南往高雄,安南區位於西部幹線濱海之交通要道上見圖 1.6。 安南區公所為區內主要行政機關,位於安南區之中心道路安中路二段 40 ,其路段全 長有六段,直達土城鹿耳門聖母廟為遠東第一媽祖大廟;行政大樓一樓為安南區戶政事 務所及調解委員會,二樓為安南區公所行政業務中心,三樓為里辦公處(行政區域有 51 個里)及台南市圖書館安南分館,四樓為集會堂,還有衛生所、地政、戶政、國稅局安 南稽徵所、稅捐處安南分處等機關相當完整,儼然是個獨立的行政體系。水利會工作站 有安南、公塭二站,農會辦事處安南、土城、和順、安順等四處、電力公司有安南、和 順二分所,亦有公用事業單位中華電信安南服務中心及郵局六個支局。警政第三分局, 41 九間派出所,消防局有三分隊駐守。康寧 、興國二所大學教育機關及成功大學安南校
區水工試驗所,公、私立高中各一所,四所國中、十三所國小、三間托兒所,各階段之 40
古稱為十字路,見吳茂成主編,《台江庄社家族故事》 ,安東庭園社區管委會,2003.11,p87~89。
41
2011 年 2 月立德大學更名為康寧大學,2008 年創下資源環境學系最低錄取分數 7.69 分個位數的個案 記錄。 22
教育學程皆有具備,還有特殊教育機關台南啟智學校,是擁有完整全人教育的地域見【表 1-5】。還有其他事業單位:台南市肉品市場、科工區服務中心、台南市綜合農產品批 發市場等;興建中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與安南醫院,即將帶安南區走向有深度的歷史 文化及優良醫療品質的新境界,還有區內西邊臨海部份直達七股區潟湖是第八座台江國 家公園劃入生態保育的範圍。 【表 1-5】 機關單位
學校
安南區內文化機關一覽表 數量
吳春燕 整理編製
名稱
大學
3
康寧大學、興國管理學院、成功大學水利工程系
高中
2
土城(公)、瀛海(私)
國中
4
安順、安南、海佃、和順、
國小
13
海佃、海東、長安、安順、和順、安慶、青草、土城、 南興、安佃、顯宮、鎮海、學東
其他
托兒所
3
第四、第五、第六
特殊教育
1
啟智
文化、生態保育機關
2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台江國家公園
資料來源:安南區公所官網
23
第四節
安南村落地域景觀的形成
台江內海變遷,廣大的陸浮地形成,河系溪流的改道,亦是滄海桑田的重要形成要 素之一,而安南俚語: 「沉洲仔尾浮安順庄」42 形容台江內海變動的最佳語彙。安南區就 是在自然環境變化下淤填而成,區內的有三條河川,由北而南為曾文溪、鹿耳門溪、鹽 水溪横流其中,對本區現有的經濟活動和自然生態及歷史文化亦有重大的影響。海埔新 生地,是曾文溪入海處所形成之堆積平原與三角洲,全區地勢低平適於農業經營,由於 沿海地區因地勢低窪,加上排水困難,每每因颱風來襲,雨量增多易排水成問題,造成 水鄉澤國,又逢漲潮時更易發生海水倒灌之困境。安南區西邊處濱海地區,多為魚溫養 殖區和潮汐灘地沙洲,生態環境多樣化,全區約有農地 2,449 公頃、魚塭 3,022 公頃、 科工區 709 公頃及野生動物保護區 523.848 公頃,其餘則為社區、道路河川及公墓用地。 43
台南地區氣象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溫度約攝氏 23 度以上,夏季更可達 34 度全年高
溫炎熱。降雨集中在六月到十月,旱季為十一月到隔年五月,因而水量分配因降水季節 而不均,影響了本區的農業經營,所以水利工作站的配水工作,更顯得重要,而休耕輪 作也是常有的現象。故而形成的獨特性、多元性、豐富性的地域文化。
一、海口鹽地農、漁業 鹽分地帶指的是土壤母質多為曾文溪所挾帶的沖積物,砂、頁岩居高,且含鹽分高, 因流域有泥岩區(玉井、新化等地),有大量鹽類含量,遇降雨即溶入溪流中,沈積於 下游區域安南區,且又受海水漲潮沿河流逆流而上,於是土壤中積有大量的可溶性鹽 類,故有「鹽分地」之稱(澁谷紀三郎,1950:28),直至嘉南大圳興建,以淡水灌溉, 洗去鹽分,使土壤逐漸有受改善,而增加農產收成。 曾文溪以南的台南市安南區是個土地貧瘠人口稀少的偏僻漁村,先民先以搭草寮為 安身立命的棲身之所,之後才有竹籠茨,而後磚造房屋。 44 區內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從海 埔新生地中慢慢開發出來的。遠在三百多年前,當年鄭成功率領部眾渡海登陸的鹿耳門
42 43 44
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 資料來源:安南區公所官網。 陳秀慧, 《臺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營建儀式之研究》,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2007 年。 24
港,鹿耳門的位置在曾文溪以南鹽水溪以北的「北汕尾」一帶。西元 1823 年(清道光 年間)鹿耳門與禾寮港等地的港口,於一次颱風所挾帶的大量豪雨,造成洪水氾濫成災, 使整個北汕尾一帶大幅度變遷,幅員遼闊的台江內海,浮覆成地滄海桑田。 北汕尾一帶縱橫交錯,分布的大小河流,在漫長的一、二百年歲月中,經過多次河 床淤積阻塞、河流改道之後,溪流河域與地形地勢不斷更迭,最後才形成由曾文溪將安 南、安平與七股、將軍、北門等地分隔成為壁壘分明的地理形勢。曾文溪南岸的安南, 北岸的七股、將軍、北門等幾個區,臨台灣海峽西端,土地較之貧瘠,不利農業的耕作 經營,鹽田面積分布最廣之地,到此地首入眼廉的是星羅棋布、廣袤寛闊鹽田,早年被 老一輩人家稱為「鹽份地帶」。台灣西部濱海地區,因鹽份地帶的土地含鹽量過多,農 作物無法生長,直到國民政府的入台,改善曬鹽人家的生活外,發展水利,利用引水灌 溉沖洗方式,沖洗土壤鹽質增加農耕面積,現今農業是安南地方的主要發展,如玉米種 植、洋香瓜類、二期水稻等,因鹽份的關係出產的番茄、蔥及蒜特別有不同於其他地方 的美味。近幾年來,農民種植洋香瓜,聖女小番茄;紅龍果也頗富盛名,蔥蒜之作物是 其經濟收入之來源,目前更推廣精緻觀光有機農場如安南區有機藥草產銷班 45 為健康而 種、開心農場安南蘋果棗、科技農園。 46 漁業方面分成「近海漁業」和「水產養殖」兩種,近海漁業之作業擁有兩座漁港, 一為「鹿耳門漁港」、一為「四五堡漁港」進行漁撈,也進行近海之牡蠣養殖,散佈於 安南地區海面上之浮棚式的養蚵方式, 47 形成獨特南台灣西海岸的景觀特色,也是行銷 台灣影像,鳥瞰的美景「蚵田」如圖 1-13。其養殖作業最怕西南風所造成海浪的為害, 俚語如是說著: 「四月二十四泳仔大肚,四月二十五泳仔出世,四月二十六,泳仔開目」。 48
在近水產養殖方面,主要是在漁塭內進行,漁塭主要分佈在四草、顯宮、土城、學甲
寮一帶,盛產草蝦、虱目魚、石斑魚等。
圖 1-13 蚵田
散佈於海面上一畝畝亦是景觀之一
45
社區大學台江分校海尾朝皇宮開設草藥班。 台南市刊,《E 代府城》 ,台南市政府,no.41、45。 47 許榮中, 《台南縣的海岸、沙洲及潟湖》 ,台南縣政府、國立中山大學,2001.06,p139~143。 48 泳仔為浪湧之意。林德政總纂修, 《安南區志》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 46
25
二、生態景觀 在安南區域中有兩個國家級的生態景觀保護機關,台江國家公園 49 以保育為主與雲 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 50 則以遊憩行銷為業務重心,其主要是保護台灣的沙洲、潟湖及溼 地與維護發揚特殊宗教活動及鹽產業文化。在安南區國際級的生態景觀為四草溼地,鹽 產業文化是四草鹽田文化村在安南區四草村落內的南寮及北寮,即使停產曬鹽,已遷村 的南寮,但落款於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安順鹽場鹽工新村落成記念陳誠題之石碑仍 高聳站立於其中。51 台南地區曬鹽地南寮,目前成為觀光生態景點「野生動物保護區」。 安南區重要河川曾文溪,是安南區之北界與七股為鄰,近年來七股河口沙洲、濕地 是各種水鳥及核心物種黑面琵鷺棲息地;南則隔鹽水溪與府城舊城北區為界,是目前推 廣節能減碳到南科的自行車步道; 52 「府城天險」鹿耳門溪出海口是鄭成功登台的歷史 文化景觀區, 53 使安南在台灣的西海岸之生態景觀上佔有一席之地見【表 1-6~7】。 【表 1-6】
安南區水文河川一覽表 曾文溪
吳春燕整理編製
鹿耳門
鹽水溪
溪流舊名
灣裡溪
新港溪
流域長度
138.47 公里
無源頭之溪流
41.3 公里
流域面積
1,176.64 平方公里
6 公里
343.17 平方公里
流經地區
嘉義縣、台南市、 台南市安南區
台南市北區和安南、
高雄縣
安平、新、關廟、歸 仁、新市、永康等區
支流
後堀溪、菜寮溪、 無
潭頂溪、虎頭溪排
官田溪
水、大洲排水、永康 排水、柴頭港溪、鹽 水溪排水(嘉南大圳)
功能
水庫、水源、灌溉、觀
生態、觀光
光休閒
49 50 51
水利灌溉,文化、生態 特質觀光休閒
成立於 2009.12.28。 成立於 2003。 日治時期之台灣製鹽會社安順鹽田,郭忠誠等, 《八十五年全國文藝季「發現北汕尾」系列活動鹽田采
風》,台南市觀光協會,1996。 52 53
台南市刊,〈鹽水溪與喜南大圳鐵馬溪遊記〉, 《E 代府城》,台南市政府,no.41。 鹿耳門天后宮文化手冊《台灣之門-鹿耳門》,p20~22。 26
【表 1.7】
曾文溪出海口
安南區河川現況表
吳春燕攝、製
鹿耳門溪河道
鹽水溪
曾文溪是台灣第四大河川,發源處是阿里山的水山,上游至玉井稱後大埔溪,嘉義 縣大埔鄉內曾文水庫,是今日平原地區飲水灌溉主要水源,有著名風景區如圖 1-14。曾
圖 1-14 曾文溪上游在嘉義大埔鄉 攝於 2011.05.26
文溪支流後堀溪,流經南化、玉井鄉境,南化水庫為此支流重要水庫。中游丘陵水力資 源豐富,玉井以下到麻豆、西港,主要支流菜寮溪(鏡面水庫)、官田溪(肩負灌溉嘉 南平原重責大任烏山頭水庫)。麻豆以下,下游經西港區檨仔林、佳里區子龍廟、學甲 區等地,由將軍區馬沙溝入海,稱漚汪溪,亦稱灣裡溪,是曾文溪改道最大的地區。 1823 年(道光三年)改道西南流,入台江內海,原檨仔林以下成斷頭溪,稱將軍溪, 光緒末年再度改道,由檨仔林向正西直流,七股入海。在道光三年後原入台江內海的下 游,又成斷頭溪稱鹿耳門溪。日治時期曾文溪數次改道,因河道蜿蜒曲折且河面狹窄, 洪水宣洩緩慢是台灣各大溪流中變化改道次數之冠, 54 曾文溪水系水利充分使用,建有 蓄水設施四大水庫,上游有曾文、南化二水庫,中游部份有鏡面、烏山頭二水庫。地形 在上游河床由巨石構成,中游為丘陵及台地地形,下游則是盛產稻米的嘉南沖積平原。 台灣開墾最早的地域之一,人文與自然風光薈萃,是台灣王爺信仰的重鎮,入海口在台 南市安南區和七股區之間,形塑獨特鹽分地帶的文學 55(安南、七股、北門、將軍) 。河 54
見二、台江的變遷-菅仔埔安南十六寮,許献平總編輯, 《七股鄉志》 ,南縣七股鄉公所,2010.11,p91~94。
55
筆名鹿耳門漁夫,蔡奇蘭 1944 年土城仔人:想起當時渡台的心肝,海風陣陣寒,破裘破褲跟整串,佛 27
口的潟湖地形有國際級(曾文溪口,四草生態保護區)及國家級(七股及鹽水溪出海口) 的溼地景觀,興盛了養殖漁業及觀光業,每年十月至隔年四月,瀕臨絕種的冬候鳥「黑 面琵鷺」都會從中國北方、朝鮮半島來此度冬。目前流經安南區公親寮、學甲寮、青草 崙、最後在青草崙出海,在安南區境內全長約有十幾公里。進入台灣海峽,出海口寬廣, 能見度好時可清楚看見北岸七股區。 鹽水溪:發源地於台南市左鎮區分水山之北麓,上游菜寮溪有出土化石而著名。清 道光年間,因大暴風雨的來臨,使菜寮溪在隙仔口,今山上區豐德村改道,而注入曾文 溪,故鹽水溪上游改為許縣溪,鹽水溪在新化區的支流有鹽水埤、虎頭埤兩水庫。 56 入 海口於今安南區與安平區交界之四草大橋處。在安南區與永康區和北區及安平區之鹽水 溪北岸是文化團體正在推廣至南科,上班族的自行車道。 57 管轄單位為第六河川局。 鹿耳門溪:為無源頭之溪流,其河川之形成乃是因曾文溪於道光三年(西元 1823 年)改道西南流,入台江內海之河道。可是在光緒末年曾文溪再度改道,由西港檨仔林 向正西直流,由七股入海。使道光三年後原入台江內海的下游河道,成斷頭溪稱之為鹿 耳門溪。出海口長年以來都是漁民膠筏出入的主要航道,更是許多蚵民賴以維生的交通 咽喉,其鄰近水域是當地蚵民養殖的主要區域,每年約有二、三億的產值,是藉由鹿耳 門溪出海口作為牡蠣養殖作業的必經航道,冬季適逢蚵苗下種時期,當地蚵民更是利用 此一時節進行繁殖作業,近年航道因泥沙淤積,造成膠筏無法順利出入航道,嚴重影響 牡蠣的養殖並影響當地蚵民的生計。
三、團結象徵的陣頭組織 宗教方面土城仔香和台江迎神祭及保生大帝安南巡禮等大型廟會活動,在安南區 域裡依時序在被舉辦著。安南區之陣頭組織因應這些大型廟會被召集團練。陣頭之意義
祖紅嬰包被單,破加志是置碗盤,一支貢弦彈又彈,兩隻老雞來作伴,種子湠又湠,若是壞去,要按怎? 這是阮過來這邊的飯碗,老祖公真艱苦,竹仔腳做便所,囝仔嬰無穿褲,跑前跑後,都土路,豬母豬子 亂是撞,西北雨落這粗,歸身軀濕漉漉,阮只有一條褲。啊,來到這,你我都同聲,五百年前,咱是煮 一鼎,喚勢你房通阮廳。見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 56
石萬壽, 《臺灣早期開發雲嘉南地區》,台北市:臺灣書店,1991.6.30,p15~18。 見台史博志工園地,創刊號,2009.01。主題為「節能減碳騎單車,走讀台江」 ,主辦單位為台灣歷史博 物館。
57
28
是由藝陣而來,而所謂藝陣乃是藝閣與陣頭之合稱,「藝閣」為裝飾性的展示裝置(如 蜈蚣棚或花車遊行);「陣頭」指在廟會香陣(出香、進香、刈香的隊伍)「前頭」、「裏 頭」護衛神轎或從事活動表演的各種團體。 58 而在《七股鄉志》中對藝陣之詮釋則是: 分為「藝閣」、「陣頭」兩種。藝閣之「藝」是指為裝飾性的藝術而言;「閣」乃架子上 置放食物的木板,故藝閣又稱為藝術之閣、詩意之閣。藝閣之引入相傳是由信徒從泉廈 傳入臺灣,至今已有超過 300 年的歷史。明清之際,先民渡海來台,隨神明出巡護駕的, 則是民間的各種陣頭。 59 藝陣也為雜伎之一種,雜伎起源於秦世,盛於漢謂之百戲,有 舞蹈的成分,時至今日民間集體迎神賽會文、武藝陣,多少有古早傳統的影子。 60 「陣 頭」在臺灣民間信仰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早期農業社會裡,它是迎神賽會酬謝 神明恩典的儀禮。亦是農業社會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娛樂。綜合以上之說明,「陣頭」乃 是庶民生活中的一部份,簡言之生活即是文化,所以陣頭文化是表現於迎神廟會裡一種 庄民集體活動的表演團隊,亦是謝國興教授所言之「庄頭陣」。 61 陣頭的種類很多,依形式有宗教儀式、歌舞小戲、音樂演奏、雜技表演類型區別, 依功能區分,主要是鎮邪除煞、歡樂熱鬧型兩類。 「庄腳人」習慣用文陣、武陣作區分, 武陣(宋江陣、金獅陣、八家將等)本質為宗教儀式性陣頭如圖 1-15,文陣是輕鬆、趣 味性的「熱鬧陣」(牛犁陣、鼓花陣)圖 1-16。
圖 1-15 2009 年西港仔香官將首 58 59 60 61
圖 1-16 2009 年西港仔香職業跳鼓陣
參考謝國興講題〈臺灣南部民間信仰的傳統與傳承〉乙文,2011 年南臺灣歷史與文化學術討會。 許献平總編輯,《七股鄉志》,南縣七股鄉公所,2010.11。第二章七股鄉的藝陣。 林京珍, 《新營市志》,新營市公所,1997,p11-24。 同註 58。 29
「廟會」專指定期或不定期,因神誕慶祝或請神(請水) 、謁祖(進香)、做醮(祈
安清醮、送瘟王醮、平安祭典等),舉行宗教科儀法事,並進行一天或一天以上的神明 出巡繞境活動。動員聚落(村里、鄉鎮甚至跨縣市)居民參與,神轎(神明) 、藝陣(陣 頭)齊出,香陣成列,始得稱為廟會,一般或稱為迎神賽會,台灣多稱「鬧熱」,如迓 媽祖、進香(刈香)、送王等。 台灣縣志(康熙 59 年) :臺尚王醮,三年一舉,取送瘟之義也.附郭鄉村皆然.境 內之人,鳩金造舟,設瘟王三座,紙為之.延道士設醮,或二日夜、三日夜不等,總以 末日盛設筵席演戲,名曰請王...酒畢,將瘟王置船上,凡百食物、器用、財寶,無 一不具.十餘年以前,船皆製造,風篷、桅、舵畢備.醮畢,至大海,然後駕小船回來. 近年易木以竹,用紙製成,物用皆同.醮畢,抬至水涯焚焉.凡設一醮,動費數百金, 即至省者亦近百焉。 廟會型態與科儀法式有神明誕辰例行繞境:台南府城大天后宮「迓媽祖」 (府城內 繞境) 、台中大甲鎮瀾宮北港進香、新港會香(步行八天七夜) 。定期舉行祈安清醮或王 醮:3 年(台南曾文溪流域, 「西港香」王醮、屏東東港東隆宮「迎王平安祭」為代表)、 4 年(雲林馬鳴山鎮安宮清醮)、12 年(台南縣關廟山西宮、台南市灣裡萬年殿王醮) 等。不定期與舉行:廟宇新建或整修完成建醮,神示進香、過爐或請水、建醮。建醮科 儀法式:請神、造王府、取王船龍骨、豎燈篙、王船出廠、起鼓、宴王、入醮(分三、 五、七、九朝醮)、送火王、放水燈、普渡、繞境、送王如圖 1-17、蹈火、謝燈篙等, 前後三個月到半年不等。
圖 1-17
2009 年西港香送王繞境儀式
繞境與陣頭表演, 「繞境」為除瘟、驅邪、鎮煞、祈福之宗教性儀式,即古代之「行
30
儺遊神」。原始戲劇音樂舞蹈的孕育與發展,多數源自宗教儀式與活動之需求,因此完 整的廟會活動必然包括宗教科儀法式與自發性的各式技藝、戲劇、音樂、舞蹈之表演, 聚落居民為了廟會臨時召集村里組織表演團體,娛神娛人稱為庄頭陣。 62 這就是本論文 所要調查的主要議題內容,在二次移民中的安南區中「庄頭陣」由聚落住民自發性的組 織於今日,是否仍是維持著成隊時的宗旨?象徵團結的陣頭文化之多元面向的特色,是 否像庄腳巾(陣頭人員繫纏次腰間的腰布)一般,「西港仔香」香境的各庄陣頭,除職 業陣外,大多各有其專屬顏色的腳巾,尤其武陣更為明顯,凡同祖或有交陪淵源(結盟) 的村庄,會選擇同一顏色的腳巾,作為共同的代表符號。63 有紅腳巾、黃腳巾、青腳巾、 藍腳巾、綠腳巾等,不輕言放棄組訓參加與更換腳巾顏色!
62
節錄謝國興講題〈臺灣南部民間信仰的傳統與傳承〉乙文,2011 年南臺灣歷史與文化學術討會。
63
黃文博, 《南瀛刈香誌》,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4,p294。 31
第五節
文獻探討回顧
本文之研究主題是以安南區當地現存的陣頭組織與其村落之關係為主軸,進行全面 性的訪談調查,並輔以相關之重要的書籍文獻做為核對與參考,期能藉由各庄落之現況 與陣頭之間鬆、緊關係的研究,對安南區的陣頭能展現其更清楚的脈絡特色及文化意 涵。
一、安南區之地域和村落空間的形成 本論文之研究架構是以安南區之前世與今生,做為研究背景與範圍,參考文獻以對 安南區前世「台江內海」之相關論述的議題,為首要觀閱的重要對象,並積極參與有關 之研討會,節錄其相關內容做為本文之重要參考,就其文獻有:不著撰人之《臺灣采訪 冊》、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中譯本)》、村上直次郞譯已絕版之《巴達維亞城日記第 一冊》、范勝雄《府城叢談 3:府城文獻研究》、沈文台《煙墩二百年:台灣地區燈塔巡 禮》 、郁永河《裨海紀遊》 、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 、連橫《臺灣通史》 、許榮中《台 南縣的海岸、沙洲及潟湖》等,對台江內海的描述及道光三年前台江內海的變遷經過為 論述之依據。 在 2010《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吳建昇〈道光三年以 前清廷在台江內海周圍的軍防〉乙文有台江內海的論述,《2011 黑面琵鷺與沿海濕地保 育國際研討會》劉益昌〈從長時限發展過程談台江的概念與人文意涵〉的講座,提出了 對台江內海加入考古觀念的人文意涵,昇華了台江內海所帶來的地理空間觀。2010 南台 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高祥雯〈時間序列地圖探討臺江內海的空間變遷〉乙文,以 最新科技之疊圖方式對台江內海有不同的詮釋方式,這些都是在撰寫時所引用與參考的 重要文獻。 在安南區的行政劃設方面,則是以專書如北門郡役所編《北門郡概況》、台南州役 所《台南州概況》 、台南州役所, 《台南州要覽》 、許淑娟、李明賢、鄭全玄、孔慶麗, 《臺 灣地名辭書卷廿-臺南市》、新豐郡役所編,《新豐郡要覽》、台南市政府《台南市安南 區傳統民宅之調查》等,了解安南區今生之變遷經過。而在相關安南區村落論述方面的 論文集有臺南大學碩論:翁育民《臺南市安南區食水堀之形成與變遷》 、陳秀慧, 《臺南 市安南區傳統民宅營建儀式之研究》、陳素雯《臺江內海浮覆地社會經濟變遷之研究- 32
以臺南市安南區為例》及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論陳胤霖,《臺南市安南區傳統 村落祭祀空間之研究》,對安南區聚落的變化有相關篇幅論述,是參考的資料必讀之依 據。 安南各庄、寮結庄探討與田野調查,參考人類學、歷史學、民俗學等相關學術文獻 如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 、黃卓權《進出客鄉;鄉土史田野與研究》 ,李奕園《信 仰文化》 、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 ,對村落的祭祀信仰及社會互動觀察有很大助 益。 目前安南區各里與其舊村落的現況除現場訪談耆老,再配以文獻資料與之核校,如 吳茂成主編《台江庄社家族故事》、吳茂成主編《公親寮社區博物館導覽手冊》、《臺境 之南-府城地名的故事》乙書內吳炎坤〈開荒墾埔〉乙文,清楚了解安南區之舊庄寮之 間的互動關係,尤以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是研究安南區志的不二法門,葵花寶 典是也!只是誤植與遺漏也不在少數,故謝國興在《台江庄社家族故事》乙書〈台江研 究資料與研究導論〉乙文曾云:「縣市志及鄉鎮(區)志應該是研究區域整體變遷的入 手材料,因編輯體例、時間、篇幅的種種限制,目前都還達不到理想。成功大學林德政 教授主纂的安南區志(1998 年出版)雖然篇幅不少.....參考價值十分有限。」。 安南區多元的文化意象和村落地域景觀,有鹽田、漁業及目前最夯的生態景觀,是 在聚落空間發展的環節之一,所以其文獻的引用參考有黃嘉隆、高祥雯編輯《紅樹.綠 水.白羽~四草生態.文化導覽手冊》 、郭忠誠等《八十五年全國文藝季「發現北汕尾」 系列活動鹽田采風》、亞豋民俗文化工作室《鹿耳風華老照片集錦專輯【參】》、張復明 等主筆《臺灣。鹽:鹽來如此》、溫福興《臺南之美》。
二、與廟會文化關係之文獻參考 在聚落內的廟宇,對村落形成歷史變遷,祭祀的神明之由來,和廟宇之沿革,有的 會巨細靡遺刻製在石碑鑲嵌於廟內的牆壁上,例如十二佃南天宮、新寮鎮安宮、總頭寮 興安宮等...,或印製在自製的文宣、手冊上,如鹿耳門史蹟研究會《認識鹿耳門- 鹿耳小志》、鹿耳門天后宮文化手冊《台灣之門-鹿耳門》,和正統鹿耳聖母廟沿革誌、 台南市安南區本淵寮及朝興宮沿革誌,及台南溪埔仔福聖宮農民曆等...,是很重要 的參考文獻。 在迎神廟會的活動上,依循歲時節令的民俗慣習,參考的文獻有范勝雄《府城的節 33
令民俗》、《府城的寺廟信仰》,陳正之《民俗思想起-消失中的常民生活文化》等及廟 宇在廟會活動上的資料手冊和記實專書,有台南市媽祖宮鹿耳門天后乙西年開基鹿耳門 媽出巡-台江迎神祭、學甲慈濟宮開基保生二大帝下南巡-安南巡禮導覽手冊、黃名宏 等作,《蕭壠香-佳里玉勒皇勅金唐殿乙西香科五朝至醮記實》、陳丁林,《蘇厝長興宮 庚辰科瘟王祭
王之醮》、林京珍,《新營市志》等。
三、與陣頭文化相關的文獻 陣頭文化是常民文化的生活表現,本論文是以專家學者對陣頭的定義與相關重要論 述及著作為參考,並藉由實際走訪所得的資料,來論述探討台南市安南區的陣頭所帶來 的文化意涵與村落之間的關係。並時常參與學術研討會獲取最新相關陣頭研究資訊,如 2011 年南臺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過程,謝國興老師〈臺灣南部民間信仰的傳統與傳 承〉的講座,分析二仁溪流域的陣頭。 陣頭的研究專家學者很多,文獻的參考有吳騰達《台灣民間雜技》、陳正之《樂韻 泥香:台灣的傳統藝陣》、陳丁林《南瀛藝陣誌》、黃文博《南瀛刈香誌》、黃文博〈曾 文溪流域的王船信仰〉 、黃文博《台灣信仰傳奇》 、陳丁林《蘇厝長興宮庚辰科瘟王祭- 王之醮》、臺南大學碩論黃名宏《吟歌演武誓成師-西港仔香境傳統陣頭的宗教性格》、 及台史博志工園地的《西港香學習成果專輯》還有台南市刊《E 代府城》第 41、45 期 的陣頭介紹等。 最後如何呈現安南陣頭文化特色,從周遭的鄉鎮比較來突顯,於是引用自安南村落 以北之二次移民的原鄉地為並範圍,採用李淑卿纂修《嘉義縣志卷十一,藝術志》的陣 頭資料,從質量面來作相互比較。其次是黃阿有等著《安定鄉志》和許献平總編輯《七 股鄉志》,台南市安定區、七股區兩地的陣頭也列入參考,台南市安南區陣頭文化「庄 頭陣」在庄在地子弟的參與,在質與量上皆比所選之區域多,而且與村落的關係有著濃 厚的情感!
34
第二章
安南區陣頭與西境村落關係
安南區域廣大,田野調查的資料經蒐集、收納、整理後,彚編撰寫分為兩部份,分 列於二章節之中,此章節以四大庄落為主題,有土城仔庄、學甲寮庄、公親寮庄和媽祖 宮庄,併入在安南區的西境村落上,公親寮庄和媽祖宮庄所屬之村落的東界,正好將偌 大的安南區分為東、西二半部見圖 2-25 公親寮與媽祖宮庄位置圖。西境的村落面積佔有 安南整個區域的三分之二,所以安南區之生態景觀分佈於其中,由北而南的三大河川曾 文溪、鹿耳門溪、鹽水溪出海口就在西邊的海域。進入台灣歷史文化的舞台入口,有 1624 年荷蘭人入台,防守的海堡遺跡;1661 年鄭成功驅荷入台的登入地「府城天險」鹿耳門 溪;至今國際保育動物黑面琵鷺以西邊曾文溪口為冬渡的停靠站,在自然的生態加分 下,為有豐富傳統陣頭組織的安南區加分。 在走訪安南宗教文化聖地有土城的鹿耳門聖母廟和顯宮里的鹿耳門天后宮是安南 地區的公廟,有媽祖、王爺、佛祖等眾神明的保佑加持外,安南傳統陣頭由在地子弟所 組訓的庄頭陣更是一大特色,在西境村落有參加不同信仰圈香科的二大蜈蚣陣,一是土 城香的西北寮村落,另一支是西港香的公塭仔村落。武陣方面有宋江陣、金獅陣、白鶴 陣等,在庄、在地子弟虔誠的為香科活動操練出陣,是真誠、是責任、也是義務、更是 權利。 在西境村落看到的農耕、漁撈,遼闊的土地有一畝畝的耕作有蔥、蒜、玉米、香瓜、 蕃茄等,一區一區的漁塭有著鱸魚、虱目魚、文蛤的養殖,因是鹽分地帶所以豐收的作 物帶有不同的美味口感,這是安南產業的特色,是有神明護守的地區,所以安南子弟為 神明慶祝感謝的活動,是發自內心、發自真心,所以庄內子弟參與陣頭的活動,是一代 傳一代有阿公、有阿爸,傳子、傳孫、傳伯、傳姪、全庄一家親。 所以在此章的安排篇幅上,各節之撰寫標題以其特色而命名,並依序列出各村落地 理、位置的特色,區內陣頭的組織情況及村落相關之歷史人文分述如下: 第一節:土城仔庄的信仰中心,及庄內各角頭的陣頭現況。 第二節:陳述學甲寮庄各村落陣頭現況外,看到了文化傳承的向下紮根。 第三節:公親寮庄與媽祖宮庄二庄陣頭與村落關係撰述。
35
第一節
土城仔庄「遠東第一大媽祖廟」1
土城仔庄位於安南區的西北邊,與青草崙庄和十份塭庄在日治時期 1938 年之前, 是分別同隸屬於台南州北門郡 2 七股庄,1920 年前再與學甲寮庄及公親寮庄,同劃設為 台南廳蕭壠支廳西港仔堡、在 1900 年前是屬鹽水港廳西港仔堡、1823 年(道光三年) 浮覆地的形成歸劃為嘉義縣西港仔堡。 1938 年(昭和十三年)行政區域調整將土城仔、青草崙和十份塭三庄合併劃設為土 城仔庄,與安南區域中的另七個庄落,和順寮庄、安順寮庄、溪心寮庄、海尾寮庄、媽 祖宮庄、公親寮庄、學甲寮庄等,同被台南州新豐郡安順庄所管轄見【表 1-3】 。土城仔 是土城之舊稱,其地名來源《安南區志》上云: 是荷蘭人駐屯臺灣時,為監視古鹿耳門港出入船舶,而築一座土牆形似城堡,因築 城材料全為泥土,土城二字即因此而得名。 土城仔地理位置於台南市安南區西北隅,北隔曾文溪與七股區為鄰,西臨台灣海 峽、東接學甲寮庄與媽祖宮庄,境內有 12 舊村落,由東至西之村落分別為溪埔仔 3 、土 城仔角、中州角、郭吟寮 4 、蚵寮仔、虎尾寮、鄭仔寮、港仔西、西北寮(青草崙)、砂崙 腳、下十份塭和十份塭 5 。十份塭又稱為「上十份塭」未加入土城仔庄主廟,正統鹿耳 門聖母廟 6 的信仰祭祀圈,屬西港仔香 7 慶安宮的信仰祭祀圈範圍。十份塭雖離下十份塭 不遠,卻未劃入土城仔庄內,村落組織之劃分頗為有趣,在田野調查之中,知曉的耆老 們都有著一致的說法,土城仔主廟鹿耳門聖母廟,角頭有 11 個,第 12 個舊村落十份塭, 有趣的境內定義為:「十份塭廟無份,派出所有份。」。 8
1
見鹿耳門史蹟研究會,《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沿革誌》 ,台南,2005,p71。 1920 年(大正 9 年)台灣總督田健治郎將全台分 5 州 2 廳,台南州管轄 10 郡,由北而南分別為虎尾郡、 斗六郡、北港郡、嘉義郡、東石郡、新營郡、北門郡、曾文郡、新化郡、新豐郡。 3 《安南區志》 、《台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之調查》專書中未出現此村落名。 4 《台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之調查》乙書中未出現此村落名。 5 經實地採訪及參考相關分獻黃文博《南瀛刈香誌》、 《安南區志》、 《台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之調查》。 6 名稱在廟宇自行印製資料有台南市安南區正統鹿耳門聖母廟(2005 年)、台南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2007 年) 、台灣台南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2010 年) 2
7
黃文博《南瀛刈香誌》 ,p10,1994。 「香」 (hiun1),是刈香(gwa2 hiun1)亦作「割香」 ,西南沿海一帶 對神明「遶境」活動的特有稱謂。 8 曾詢問其他地區的耆老,有的並不清楚。 36
圖 2-1 土城仔庄區域現況圖
吳春燕繪製
土城仔庄的村落位置見圖 2-1,各角頭村落與其陣頭的調查如下:
一、
溪埔仔(學東里)
溪埔仔的人口聚集是由台南佳里、西港、七股 9 等區所遷入,原屬學西里的行政劃 設,因在人口數上自 1946 年至 1976 年的數字呈現成長不多的現象 10 ,於是 1976 年之後 併入學東里,為土城仔 11 角頭之一,角頭廟福聖宮位於城北路 756 之 1 號,由學西社 區發展協會與福聖宮管理委員會共同管理發展。主祀五府大將是日治時期(1920 年)庄 內先輩黃焦、黃象等 12 人合議自南鯤鯓代天府所迎的,1934 年再迎李府千歲,成立千 歲壇,賜福村民。1937 年再迎城隍境主。福聖宮建於西元 1982 年(民國 71 年)9 月, 1984 年(民國 73 年)10 月 30 日安座落成如圖 2-2,鎮殿神明天上聖母、李府千歲、池 11 「無自組陣頭組織, 府千歲、萬善爺、五府二大將、城隍境主。 受訪者福聖宮總幹事言:
如有需要視情況(經費)外聘文陣或武陣頭參加土城香」。
9
10
見〈溪埔仔福聖宮沿革簡介〉, 《台南溪埔仔福聖宮農民曆》 ,福聖宫管理委員會,2011。 見安南區公所各里人口統計,1946 年男女人口合計數為 642 人,1956 年 679 人,1966 年 863 人,1976
年 916 人。 11 〈溪埔仔福聖宮沿革簡介〉, 《台南溪埔仔福聖宮農民曆》,福聖宫管理委員會,2011。。 37
圖 2-2 溪埔仔福聖宮 2011.02 拍攝
二、
土城仔角與中州角鬥牛陣(城東里)
據在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右側鼓樓廣場聚集休閒的耆老們言,土城仔角與中州角的住 民,有自學甲中州移遷的陳姓,和來自大竹林的郭姓人士。 12
《安南區志》 記載:中州仔角以姓陳居多,來自台南學甲中州,即所謂「中州陳」 。土城仔角 以郭姓居多,來自西港大竹林。(耆老所言與之相符) 祖厝在土城仔角現居十二佃的郭先生,是來自大竹林的大祖與二祖所繁衍的支系,
與由土城仔角發展至郭份寮 13 、西北寮的郭姓族親,在每年的農曆 10 月 01 日會舉辦祖 公酒宴,每人交三百元為經費,當日郭姓宗族齊聚一堂,在政壇活躍人士有市議員郭信 良(郭份寮)、郭清華(西北寮)及已卸任的安南區區長郭瑞源。村落無陣頭的組訓參 與主廟活動。14 土城仔角祭祀神明為郭聖王、媽祖、佛祖,由值年爐主 15 負責一切事宜。 16
中州角以前有自組鬥牛陣 17 參加土城仔香科,不是公司所組織的 18,因對外表演機會 不多收入不敷支出,故無法繼續傳承;消失在何時?無相關文獻資料可供考證調查,傳 19 已停有十多年了! 目前是老大(一般為里長也可能是參與廟內事務之有力人士)外聘
12
林德政, 《安南區志》,台南市安南區公所 1999,p35。 《安南區志》 ,郭份寮書寫為郭吟寮 p34~35。 14 民國 15 年次 86 歲土城角郭姓耆老口述。 15 爐主有祭祀對象,無一特定廟宇,每年的特定日期可能是神明選定或神明聖誕或約定成俗,以擲筶抽 籤方式決定值年爐主。 16 同註 14。 13
17
18 19
黃文博, 《南瀛刈香誌》,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4,p349 為牛犁陣,《安南區志》記載為鬥牛陣。 爐主制度稱之為公司。 民國 16 年次 85 歲中州角陳姓耆老口述。 38
陣頭參加土城仔香。目前土城仔香的參與,外聘職業陣頭經費在 8~10 萬內。 20 中州角 主祀神明為保生大帝和中壇元帥(太子爺),無自有廟宇由值年爐主負責,鹿耳門聖母 廟為主要信仰中心的公廟。 21
三、
22
郭吟(岑)寮 金獅陣(城北里)
此村落以郭姓居多,來自嘉義東石,而後再入墾土城仔為今之郭吟寮,當地耆老皆 言為郭份寮,大陸原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東石鎮南門外十八都。 23 村落有自組「金獅 陣」陣頭隊伍見圖 2-3,參加三年一科土城香的香科活動。屬黃腳巾之師承派系,目前 不外聘師父教授,由前輩自行傳授。入館方式是在村落中的爐主 24 家舉行敬拜儀式,操 練兵器亦集中由爐主(村落神明池府千歲、李大王、郭聖王) 25 保管,再至主廟鹿耳門 聖母廟舉行開館。成立於何時並無正確資料文獻可以清楚了解,但可確定其成立之際, 是為參加西港仔香而成軍 26 ,目前只參加土城仔香陣頭才會開館操練。陣頭成員皆為村 落住民郭姓為多數,少數 隊員同為城北里之里民,操練地點為城北里活動中心圖 2-4。
圖 2-3 郭份寮金獅陣 資料來源:2007 年 鹿耳門聖母廟農民曆
圖 2-4 城北里活動中心
20 21 22 23
由耆老口述得知。 民國 16 年次 85 歲中州角陳姓耆老口述。 依照林德政,《安南區志》書寫。 林德政, 《安南區志》,台南市安南區公所 1999,p34。
24
爐主:郭吟寮郭姓,林德政, 《安南區志》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 1999。有祭祀對象無一特定廟宇,每年 正月以擲筶抽籤方式決定值年爐主。 25 曾任爐主,郭太太口述。 26 先有蚵寮宋江武陣的成立,而後才有郭份寮自己組陣頭的發起,顏大鎰, 《台南土城仔香醮陣頭之研 究》,立德休閒管理研究所碩論,2011.01,p29。 39
四、
蚵寮角白鶴陣(城中里)
村落住民大部份自北門南鯤鯓蚵寮遷入,以王姓為主。村落主祀神是從北門蚵寮請 來的李府千歲,還有佛祖、虎爺等供奉在值年爐主家中。 27 組訓有黃腳巾的「白鶴陣」 陣頭隊伍見圖 2-5,傳授師父為樹仔腳中州里人,目前是何師傅建興師帶領訓練。原先 為宋江陣之陣頭形式,組陣時間約在 1940 年後(民國 30 年代) ,在 1946 年首次參加西 港仔香, 28 由台南縣安定鄉師父傳授。自隨土城仔庄拒加入西港仔香後,為突顯且增加 熱閙,由宋江陣改為白鶴陣,約有六十五人參加此陣為土城仔香的一大特色。其入館儀 式同郭份寮,於城中里活動中心圖 2-6 處舉行操練儀式,其祖師爺為田都元帥,入館時 以紅紙書寫田都元帥代表神像。 29 村落名稱耆老稱為蚵寮仔,同為《安南區志》中的稱 呼,主廟鹿耳門聖母廟則稱為蚵寮角 30 是指同一村落。
圖 2-5 蚵寮角白鶴陣 資料來源:2007 年鹿耳門聖母廟農民曆
圖 2-6 城中里活動中心
27 28 29 30
王姓住民口述,地點城中里活動中心。 顏大鎰, 《台南土城仔香醮陣頭之研究》 ,立德休閒管理研究所碩論,2011.01,p35。 同註 27。 角、角頭,台灣鄉土用語,是農業時代以農路劃分限為區域,組成多半有血緣或地緣關係。 40
五、
鄭仔寮、虎尾寮宋江陣(城南里)
鄭仔寮與虎尾寮同屬城南里城西路上,但村落之區分相當明顯,田調採訪耆老時, 明白指出鄭仔寮沒有陣頭組成 31 ,住民為陳與鄭二姓居多,參與香科以外聘職業陣頭為 主。 虎尾寮以蔡姓為主(99.11.02 受訪者蔡先生年齡是 19 年次 81 歲,宋江陣拿耙第二 科參加西港香) ,丁口約有 2,000 人,來自北門南鯤鯓和新塭西北海岸,以正統土城鹿耳 門聖母廟為主要廟宇。自組陣頭隊名為「虎尾寮宋江陣」圖 2-7,只參加主廟聖母廟舉 辦的土城仔香遶境出巡(三年一科),設立時間是參加西港香開始,正確於何時不可考 (據活動中心管理人員說參加西港香有 4 科,而土城香開始於 1959 年,所以推算成立 約於 1948 年)!成員來源以在地的蔡姓庄民為主,年齡最大約 40 歲最小 17~18 歲。教 練來自海寮南部新庄為紅腳巾之師承派系,陣頭之組成與原鄉北門南鯤鯓並無關係。經 費的來源,自籌丁錢 32 每丁收 1,000 元(自城西焚化爐給付一里補償金 550 萬後,不再 收丁錢) 33 。 不知何時起,因應時代需求,由無給職改為一次約 2~3 萬給付給成員。成員人數 約 50 人,由區域老大蔡順來 (里長,行政人員指參與廟會分香選爐主)指定,陣頭要 去村庄的精神象徵榕樹處拜拜為入館儀式圖 2-8。陣頭所用之武器用具放置於城南里里 民活動中心,村落主祀神明為伍王爺。成員來源以前世襲由蔡姓參加,現在開放少部份 有意願者參加,以補齊不夠之人員。固定練習時間於香科前二個月,地點活動中心廣場 圖 2-9,固定開演於三年一科的土城仔香科。
圖 2-7 虎尾寮宋江陣 資料來源:2007 年 鹿耳門聖母廟農民曆
31
《安南區志》上記載鄭仔寮是牛犁歌,與實地田調蒐集有出入。 丁錢稱作「題丁」或「撿丁錢」 ,即按域內每戶男丁人數來收錢。丁口錢則是女人也要收錢,有的為男 丁之半數、有時只收已婚之婦女、有時按人數都收一樣。見林美容, 《祭祀圈與地方社會》, 博揚文化, 2008,p147。 33 城南里活動中心管理人員口述。 32
41
圖 2-8 舉行入館儀式地
六、
圖 2-9 城南里活動中心
港仔西跳鼓陣(城西里)
港仔西之地名由來在《安南區志》上的記載為:「因該地位在「竹筏港」以西而得 名,位於土城的最西邊。」。據訪談資料顯示,其區域住戶多為土城仔庄內,外搬至此 地的,以討海為生,因此地濱臨台灣海峽。 此村落之陣頭組成據 2010.11.02 受訪者王先生 (年齡民國 25 年次 75 歲地點城西路) 言:為「大鼓花」 34 圖 2-10,已停組訓達三科香(9 年)因受訓之子弟已成年,無培訓 接續者。主要是參加正統土城鹿耳門聖母廟舉辦的土城仔香,設立時間是在停止參加西 港仔香時,1960 年所成立的,以參加土城香而組陣。成員來源是在地,在學的庄民,年 齡分佈為 11~12 歲,經費的來源庄內自籌。亦有分期給傷藥錢,為文陣形式,成員人數 為 10~20 人,目前以外聘職業鼓花(此隊在海尾)一般以三天 20 萬來支付外聘費用, 參加土城香。
圖 2-10 城西里活動中心存放的跳鼓陣之器具
34
《安南區志》記載為七子文生,與田調相異,受訪者王先生、郭吟寮郭先生皆言為鼓花。 42
七、
西北寮蜈蚣陣(青草里)
西北寮另名為青草崙,位在安南區之最西北邊臨曾文溪,其地名來源因西邊有一土 崙,生長青草及林投樹,因而有青草崙之地名,又因在安順庄(安南區)之西北,西北寮 之地名為耆老們的常用語。 村落有代表香科象徵的蜈蚣陣 35,所以西北寮的蜈蚣陣圖 2-11 是土城香很重要的陣 頭之一,而蜈蚣陣上的小孩定為西北寮男丁之子弟,且須抽柱仔頭 36 及板頭內的位置。 受訪耆老說:即使搬離不居住在當地的男丁也可,人數不足時開放給出嫁的女兒之子女 (參與西港仔香之公塭與溪埔兩村落,亦有相同之模式) ,總之有著極為嚴謹的村落地域 觀念,不開放外庄人士參與之。2011 年 2 月 18 日打破金氏記錄的蕭壠香蜈蚣陣總長為 201.8 公尺,由境內寧安宮主辦,只要想參加者年齡達能在板車上坐著及到國小五、六 年級生之內,每人繳交一萬元即可參與,不限庄內居民,這樣子!少了與聚落之間的緊 密關係,彷彿凝聚力在鬆散中漸行漸弱。 坐上蜈蚣陣的小孩其服飾裝扮,訪談聖母廟秘書、在地住民李先生與郭先生,言有 分往溪北 37 區域的是羅通掃北戲碼服飾,往溪南方向的是薛仁貴征東裝扮。耆老言談中 亦云,因西北寮因庄內人口少,曾聞不願參與,當時神明不允,於是要求神明坐鎮此村 落,故在土城香科前四個月及後四個月,西天佛祖須被請至坐鎮西北寮庄內。其蜈蚣陣 之規模為 18 節 36 人,人數為三班輪流故需有百人以上,年齡為國小三年紀至國小六年 紀,聽說雖為三班輪流,亦有人尚未輪流坐上陣的可見參加之踴躍,此陣為裝輪推動見 圖 2-6。 (鹿耳門聖母廟有補貼經費,一天 1,500 元之工錢計,一次 150 天,外加與武陣 相同的補貼六十萬,之前為 16 節 32 人)
圖 2-11 西北寮(青草崙)蜈蚣陣 資料來源: 2007 年鹿耳門聖母廟農民曆
35
以傳統習慣與信仰經驗觀察,構成「刈香」的基本條件,大致有四:一、人群廟(元廟、大廟)主辦, 轄境角頭廟參加。二、香期………四、香陣結構龐大而嚴密其中必有「蜈蚣陣」 。黃文博, 《南瀛刈香誌》,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4,p12。 36 抽柱仔頭:抽簽決定資格,比如有五戶用抽簽方式中簽者稱之為柱仔頭。也安排車陣上的位置。 37 溪北是指曾文溪以北之區域,如七股。 43
八、
砂崙腳八家將、十份塭、下十份塭(砂崙里)
(一)砂崙腳 位土城仔北邊,據《安南區志》中記載,1834 年(清道光十四年)就已有陳姓人士 自佳里南勢寮至此開墾」。主要角頭廟宇清聖宫圖 2-12,主祀吳府三千歲和李府大神及 金虎將軍。田野採集受訪者陳先生,清聖宮廟祝,佳里南勢寮人;村落有自組八家將陣 頭組織圖 2-13,成軍於 1967 年(民國 56 年),最大 34 歲最小高中生共 11 人,為在地 子弟,土城香時才組隊開練一個月,聘請師父為佳里人,開館 5 天傷藥錢 10,000,一陣 約 20~30 萬支出。三年一科土城仔香時,才會參與前後同期間的交陪境活動,全部村落 有約 600 人,每年丁錢 1,000 元, 香科那年丁錢 2,000 元,一年丁錢收約 53~54 萬元。 陳先生表示會永續傳承,第一屆成員已有達 70 歲以上了。
圖 2-12 砂崙腳清聖宮
圖 2-13 砂崙腳八家將 資料來源:2007 年鹿耳門聖母廟農民曆
(二)十份塭、下十份塭 十份塭庄開發,始自清道光年間,後逐漸形成聚落,住民有自學甲中州陳姓與七股 西寮庄陳姓等地遷入,當時聚落已開墾之地荒地成良田,濕地成魚塭,於是商議劃地為 十,各平均分股,號稱「十份塭」,此乃地名之由來。但因受曾文溪水道大洪之苦,曾 數度搬遷,於是西寮籍陳姓、蕭壠外渡頭陳姓等人,另起爐灶而遷出,號稱下十份塭。 十份塭角頭主廟為清安宮圖 2-14,建於 1965 年(民國五十四年) ,主祀謝府元帥及雷府 元帥。1938 年併入土城仔庄,屬西港香之信仰祭祀圈。鹿耳門聖母廟之香科範圍,耆老 之回憶如是說:「十份塭仔,廟無份派出所有份;下十份塭,廟有份,派出所無份」是
44
為有趣的祭祀圈劃設方式。此二村落有其各自的角頭廟無自組陣頭的隊伍,下十份塭聖 安宫圖 2-15 主祀謝府元帥(謝玄),土城香科則是外聘鑼鼓隊。 近幾年來十份塭亦有參加土城仔香醮、遶境、云庄,同為曾文溪以南的土城區域, 藉著三年一科的活動,為庄內民眾祈福,廣結善緣為廟方營造交陪境,亦是件好事,所 以隨著廟方管理人員與主事者之見解不同,將擴大有融合的結果!
圖 2-14 下十份塭聖安宮
圖 2-15 十份塭清安宮
小結:土城仔庄的舊村落現在行政劃設,分屬於安南區域的八個里 38。土城仔庄的陣頭 之組訓成立,原是以參與西港仔香為主而成軍,後來因故脫離西港仔香科體系之後,以 土城仔庄為主體,自成香科體系遶境、云庄 39,村落庄內陣頭之組成,以【表 2-1】呈現 詳細現況資料。
38 39
在土城仔庄的說法為 7 里 11 角頭,學東里及十份塭不列入。 亦稱運庄,角頭性遶境之意,黃文博, 《南瀛刈香誌》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4,p18。 45
【表 2-1】 名稱
土城仔庄舊村落 陣頭現況表
溪 埔
土 城
中 州
郭 吟
蚵 寮
虎 尾
鄭 仔
港 仔
西 北
砂 崙
下 十
十 份
寮
仔角
角
寮
角
寮
寮
西
寮
腳
份塭
塭
劃設
學東里
城東里
城東里
城北里
城中里
城南里
城南里
城西里
青草里
砂崙里
砂崙里
砂崙里
廟宇
福聖宮
清聖宮
聖安宮
清安宮
陣頭
無
八家將
無
無
吳府三
謝(玄)
謝府元
千歲
府元帥
帥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無
現況 主祀
鬥牛陣
金獅陣
白鶴陣
宋江陣
已解散
黃腳巾
黃腳巾
紅腳巾
無
大鼓花
蜈蚣陣
已解散
天上聖母、
李府元 帥
副祀
五府千歲、佛祖、千手千眼觀音、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南、
李府大
電府元
北斗星君、斗姥元君、月下老人、六十星宿等
神金虎
帥
將軍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祭祀圈
慶安宮 西港香
安南區
無記載
志陣頭
有此地
南瀛刈
無
鬥牛陣
金獅陣
白鶴陣
宋江陣
牛犁歌
七子文
蜈蚣陣
八家將
蜈蚣陣
八家將
生 牛犁陣
金獅陣
白鶴陣
宋江陣
跳鼓陣
香誌
46
無
無
第二節
學甲寮庄永續傳承的金獅會
學甲寮庄開發於清道光年間,行政劃設為嘉義縣西港仔堡,同時期還有公親寮庄與 青草崙庄與十份塭庄。進入日治時期西元 1895 年與土城仔庄同屬鹽水港廳西港仔堡, 1901 年改隸為台南廳蕭壠支廳西港仔堡,當時此庄已分有二個舊村落一為學甲寮,另為 溪南寮;直到西元 1920 年(日治大正九年)行政劃設隸屬為台南州豐郡安順庄,不再 與土城仔庄、青草崙庄、十份塭庄同屬台南州北門七股庄了見【表 1-3】 。 進入民國時期西元 1946 年行政區域改為台南縣新豐區安順鄉,此時在學甲寮庄處 出現了公塭仔此村落。 40 有文獻資料 41 在把公塭仔併入公親寮庄,就圖 2-16 學甲寮庄區 域現況圖上之位置而言,與公親寮中間隔有佃東、佃西二里(為十二佃之區域),屬公親 寮庄與實際不甚合理,故將其歸屬為學甲寮庄之所隸舊村落之範圍,調查研究與編撰之。
圖 2-16 學 甲 寮 庄 區 域 現況 圖 吳春燕繪製
一、
學甲寮宋江陣(學東里)
學甲寮所在位置為學東里之行政劃設見圖 2-15,學東里是 1976 年後學東里與學西 里(土城仔庄角頭的溪埔仔)的合併,所以學東里為土城仔庄之信仰祭祀圈的一部份, 學甲寮西邊與土城仔庄為鄰,北緊靠曾文溪堤防,以曾文溪為界與七股區為鄰。東邊則
40 41
《安南區志》上未載明公塭仔詳細結庄歷史。 《台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之調查》p22。 47
是溪南寮舊村落。 學甲寮的信仰中心慈興宮圖 2-17 主祀神明池王爺,副祀中壇元帥、保生大帝、如來 佛祖、田都元帥等,廟埕是在地人士退休人員休閒聚集的地方,2010 年(民國 99 年) 詢訪學甲寮當地人士黃先生(年齡民國 26 年次 74 歲))。在《安南區志》記載: 「學甲 寮大部分是從今台南縣學甲鎮遷來,一位名莊朝的先民,首先從學甲遷入,之後,黃笑 和黃文治等人,從「苓仔寮」 (今學甲區以西)遷入、...,庄內居民以黃姓為大姓, 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姓黃。」這與訪談黃先生的內容相近不遠。黃先生言:庄內 住民由原鄉地佳里、將軍、七股蚶寮至此拓墾,姓氏有莊、黃二姓。 此庄落正位於安南區連外交通的要道,由公學路四段左轉接國聖大橋通往七股區北 上,右轉為台 17 線南下可直達到安平區、南區。在公學路四段與安明路交叉路口,有 九層的虎塔避邪鎮壓圖 2-18,是村落裏人們口中的「虎將軍」,保護來往行經國聖橋交 通要道之人車平安,此地因有高低差路面易有衝撞之危機,故而有虎將軍的護衛據說相 當靈驗。每年農曆 9 月 9 日中壇元帥聖誕日,會舉行安五營活動儀式,到西營虎塔重新 啓動安符儀式圖 2-19,此時並無宋江陣出陣展演,響亮的鑼鼓齊鳴劃破寧靜的夜晚,執 事人員依程序進行保庇境內平安的活動,十分的獨特。 學甲寮約於光復後西元 1949 年(民國 38 年)間 42 成立宋江陣參與西港香,目前的 成員仍是以在地庄民為主。第一屆成員至今已有 83 歲(生於 1928 年),成員年齡分佈 最大 50~60 歲,最小則有 17~18 歲。 43 宋江陣成軍時,師父是七股竹仔港村,為青腳巾 師承系統,而現任師父為下營區麻豆寮人擔任。現在宋江陣只有土城仔香(三年一科香) 舉辦時才有召集成員開館練習,是土城仔香的開路先鋒官。 目前有分期給成員傷藥錢津貼。之所以成立宋江陣,而不成立獅陣,原因是因為傳 統有句諺語: 「獅頭獅尾不可散」 ,而宋江陣無此禁忌,是可以叫停的。成員人數約有六 十人是學甲寮庄內人士,以參加宋江為榮,固定練習時間為香科前二個月,開演時間也 只有參加土城香時才進行組訓活動。
42 43
正確成立年代不可考,只能以耆老口述方式得知,受訪者:黃先生在地學甲寮人士。 耆老口述。 48
圖 2-17 學甲寮慈興宮
圖 2-18 學甲寮村落的壓勝物
二、
圖 2-19 安符儀式
溪南寮金獅陣(南興里)
溪南寮早年是由大陸先民隨鄭成功延平王率師渡海來台,後擇佳里鎮定居之。清道 光年間再拓墾於七股地區,當時分佈於各村庄村落有七股 72 份竹橋、埔頂、塭仔內蚶 寮、樹仔腳等地;主要姓氏黃、施二姓,並從佳里港墘子大陸先人所請來的神明,請至 興安宮 44 供奉圖 2-20~21。主祀普庵祖師、副祀有黃府千歲、李府千歲、黃府大千歲、吳 府千歲、福德正神、太祖仙師、黑虎將軍。廟宇右邊祭有馬草水的固定儀式,是一相當 樸實而續承傳統的村落。據訪談資料顯示此村落是先有文陣,但不知何時成立的,陣名 喚為陳三五娘 45 ,是參加西港香的慶典活動而成軍。 溪南寮耆老黃自在先生在訪談中,言其村落只參與西港仔香,自組文陣「陳三五 娘」 ,由庄內人士一律男性在反串。因走溪流 46 的關係,自遷村後(原村庄位置現是曾文
44
現興安宮建於七十年代,落成啓用於 1985 年(民國七十四年),之前先是以公厝方式,供奉之。1961 年(民國五十)建南安宮,神威顯赫有口皆碑,重建後更名興安宮。 〈溪南寮興安宫沿革〉 45 陳三五娘文陣,一律男性反串,這是耆老黃自在(1999 年東區公所職員退休,1938 年(民國 27 年次)) 口述,當時其父為拉弦,自己則為吹評仔(笛子)。 46 日治時期昭和三年(1928 年)六月曾文溪氾濫成災。 49
溪溪流河道內),同屬西港慶安宮系統的埔頂、塭仔內蚶寮、72 份竹橋村牛犁陣、樹仔 腳白鶴陣、及溪南寮五村落,因西港仔香:溪南寮、72 份竹橋與樹仔腳合為同一座轎 47 的情況下,競爭激烈的陣頭,帶來「輸人不輸陣」的心理影響下,溪南寮於 1946 年金 獅陣成軍了。 為參加三年一科西港仔香醮而有武陣組織,成立之時由烏竹林師傅教授,其師傅派 別為「紅腳巾」之系統。金獅陣主神為太祖仙師供奉在其右側殿堂,操演之武器亦陳列 於旁。而表演所用之獅祖(獅頭),是紙糊製而成,每三年更換一次。陣頭表演只有在 西港香三年一次(自許是參與西港香乃為溪南的代表陣頭),和媽祖宮出巡及西港香科 年時的交陪境廟宇活動等。 溪南寮的金獅陣成員約 55~60 人,全為庄內的在地子弟,村落人士有傳承的觀念, 所以現有父子檔同在陣頭展演著。溪南寮的成員配置是以體格的壯碩來決定,以 50 歲 左右為考量,因陣頭的展陣所要的時間約有 1.5 時左右,所以可能會依年齡而要變動其 角色如拿重兵器的,換為拿盾與短刀輕兵器的,減少操演時所耗用的大量體力。 48 目前 成員津貼大約為一萬伍至二萬元不一定的金額 49 。 對西港香而言有著極高度的參與感,並虔誠信服著王爺的神力。香客在西港香活動 中,隨身錢財被扒手竊盜,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扒手無法逃離現場,受神明的加持失主順 利找回失款,這是田調中耆老對其神明崇敬的舉例說明。 50 所以溪南寮的金獅陣出陣時 間只有西港香之香科活動,還有參加媽祖宮的重大慶典,因與媽祖宮有著不一樣的感 情。相鄰不遠的土城仔香之參與,望之卻步,聖母廟主事曾提及至興安宮遶境,但傳承 祖先的遺訓無人願承諾,故土城仔香連過境都不行! 51 據說在移民開墾過程中,鹿耳門下游一帶,出現了較多浮覆地,因土地糾紛引發械 鬥衝突時而發生,以台江北岸的「郭黃械鬥」最為著名。遠在道光年間大竹林、郭份寮 之郭姓墾戶,不願與樹仔腳、溪南寮等黃姓併墾,結下了恩怨。日治初期郭、黃兩姓庄 頭又因土地界址引發了庄拼庄、姓拼姓。當時除有洪理、黃軍等「十六股首」 ,召集「埔
47
興安宮廟內有此座轎。
48
田調黃瑞同口述。 視此開館活動,所收取捐款的金額,不收庄內居民丁錢,靠內、外庄人士捐贈,有時外庄人士的捐款 比庄內之捐贈還多。田調訪談黃先生。 50 耆老黃自在口述,1999 年東區公所職員退休,生於 1938 年(民國 27 年次)。 51 同前註。 49
50
頂黃」族人建立七十二份、三股仔、溪南寮外,另有來自學甲頂溪洲寮的墾首郭畝使, 以墾號「郭義昌」招佃開墾土城仔、學甲寮等地。樹仔腳、塭子內、七十二份等地黃姓, 認為其股首黃軍所申請的墾地,被西港大竹林、大塭寮的郭姓佔墾,以致雙方發生械鬥。 郭姓為防止黃姓攻擊,構築土城保其墾區佃戶,此即土城仔村落的由來。後經官府勘界 立碑,使郭黃衝突暫告一段落,卻埋下了西港慶安宮香境內,黃(樹子腳、塭子內、七 十二份、溪南寮、埔頂)、郭(大竹林、大塭寮、郭份寮)之間長期紛爭的種子。聚落 拼庄重要事件,日治初期演變劇烈「西港仔黃郭相邰十三冬」。 52 受訪數位溪南寮的人士,其中黃瑞同 53 先生是金獅陣的隊員,目前為陣頭教練團之 一,負責自我傳承。也是溪南寮金獅會 54 的教練,是金獅陣獅兄、獅弟,一群愛好武術 的成員,三至五人聯合自行出資、花時間培訓社區小孩,溪南寮金獅會是做為未來溪南 寮金獅陣成員的接班人,是溪南寮陣頭的傳承,使民俗文化不會因時代的變遷而斷層。 已退休的黃自在先生,稱為在叔,任顧問職,貢獻經驗傳承。溪南寮金獅會默默的經營, 至今也達八年之久,連電視台節目也聞其名聲來採訪,鄰近村落的家長聞聲而來,出面 要求讓子弟也能加入,以免流入電玩之列,又可習得一身好功夫,使原只是社區的培訓 成員的動機,已擴大到 13 佃、總頭寮、土城、學甲、安定等地區的子弟也前來參訓。 成軍在 2003 年的溪南寮金獅會,目前學員人數約有 40 人,這是黃水樹教練身兼館 長對成員細心的一筆筆親手記錄,其間有的學員成為了教導學弟的學長-獅兄。而且館 長無償提供場地供金獅會的小朋友使用,甚至自籌經費購入武器傢伙供練習使用,還有 些武器是 DIY 製作。在每逢星期五、六晚上八時在溪南寮的訓練場地上,有著一群未來 的武術高手,正高聲喊出氣勢,手拿兵器勤奮的練習著圖 2-22。
圖 2-20 溪南寮興安宮
圖 2-21 馬草水的祭祀
圖 2-22 金獅會的成員
52
黃文博, 《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p314;黃文博, 《南瀛刈香誌》 ,p297~315。
53
新寮早餐店老闆,溪南寮人。 金獅會的成員,原是溪南寮小學在學生。
54
51
三、
公塭仔百足真人(公塭里)
公塭仔今之公塭里,亦稱公塭,位於公學路五段,十二佃與溪南寮之間。《安南區 志》記載其地名之由來: 「因為本區擁有一座很大的魚塭,由庄民共同經營,並同所,有所以稱為公塭仔。」 在走訪其村落未見其魚塭,也許是物換星移已成為農耕地了。其居民由何地而來?與鄰 近十二佃村落的耆老交談及村庄主廟萬安宮石碑上文獻記載 55 皆相呼應是由西港區蚵仔 殼港搬遷而來,因原居地目前已在今曾文溪的河道之中。在稗官野史中對蚵殼港是有著 令人驚駭的傳聞:西港地區的蚵殼港於日治末期,因生活上十分的困苦,淪為光明正大 打家劫舍之搶匪 56,會通知對方於某日某時將率眾行搶,而且還會行打面 57 的裝扮。所以 進入此村落有讓人須「小心翼翼」,生怕有所言詞不當,造成誤解。 公塭仔萬安宮石碑上記載著公塭仔的村史: 「公塭仔萬安宮創建西元 1661 年,溯自蚵殼港延續當時分為五角頭,蚵殼港部落為四 角頭,公塭仔部落即為一角頭,每三年一香科參加西港 24 庄遶境刈香,且自食其力自 組一隊蜈蚣陣參與慶典遊行,迨至蚵殼港被洪水沖失.....於再度浮覆之後回歸故 土搭寮居住為溪埔寮。」 58 曾文溪的改道是居住在沿岸的居民,難以抺滅的夢魘,深怕著溪水氾濫成災,淹沒 辛勤打拼的成果,所以神明的護佑,尤其是水神媽祖、王爺的信仰,於安南區域菅仔埔 59
之地拓墾,搭草寮安身立命求平安佔有很大的分量。萬安宮奉祀主神就是原蚵殼港廟
的溫府千歲和台南大天后分靈的天上聖母及楊府太師、中壇元帥、溫府千歲、福德正神、 註生娘娘。 60 此村落另一傳說:十二佃村落祭溪防止因曾文溪改道使堤防崩潰全庄不保,由武聖 關帝爺發起祭溪,以鍋蓋七星燈,保護於鍋中防止熄滅對著自植的三株榕樹。關帝神明 指示,須除榕樹根後三節溪水會轉彎以保平安,結果十二佃村民因自顧不瑕,未除三節 榕樹根,導致沖毀掉了蚵殼港,也就是在今天曾文溪的河道之中的村落,於是住民才移
55 56 57 58 59 60
萬安宮石碑〈公塭仔萬安宮沿革誌〉 於 12 佃訪談時,現年八十多歲的高先生,言當時宋江陣之成立,就是為防範蚵殼港的行搶。 彩繪臉部作偽裝用。 萬安宮石碑〈公塭仔萬安宮沿革誌〉。 早期對安南區台江浮覆新生地的稱呼。 同註 48。 52
到現公塭仔之地,開拓另一新的殖墾新事業。 61 公塭仔萬安宮蜈蚣陣百足真人的陣頭,是公塭仔延續原蚵殼港村落參與西港香的遶 境與進香活動,目前是西港區溪埔寮與安南區公塭仔合辦的。一陣約有 400 萬花費,一 陣有 33 節 66 人小朋友 62 ,參與百足真人蜈蚣陣遶境活動圖 2-23,坐上座騎的人家是祖 先所留下的模式,採訪到乙戶人家詳實的描述參與內容:「一定是庄內小孩才能有資格 坐上蜈蚣陣,若家中無相符年齡者,開放嫁出去的女兒之小孩是可以參與之。不須繳任 何費用,但要自備戲服,而且戲服角色是祖先留下的規定,薛丁山裝扮,家中有二套大 的一套小的共三套,扛工需自行負責,所以西港仔香出陣時是全庄都要參與的,一次人 數約 500~600 多人, 63 若科年舉辦時,無適齡小孩參加時,那是須將「份」讓出的,而 新加入者須給廟方支付扛工費用的開銷,扛工費 64 一天 2,500~3,000 元」 。講述者全家洋 溢著愉悅的笑容,彷彿重回當時準備參加廟會的情景一樣,熱情開心的展示著家中小孩 當時十分討喜的裝扮照片,是有被評選為最佳鏡頭流傳於網站上的哦!平均每個小孩可 參加三科,此戶數位眾多的小孩當場穿起戲服讓筆者拍照圖 2-24,好像是為明年的西港 仔香加溫排演一番! 這是一個充滿凝聚力量的村落,藉參加萬安宮的廟會活動,活絡全村落住民的情 感,全庄住戶可以為宗教活動停下手邊工作,共同參與西港仔香祭祀圈的活動(須花費 三天半的時間),陣頭組織與村落之間那股神奇魔力,令人不可思議!
圖 2-23 蜈蚣陣百足真人
61 62 63 64
圖 2-24 自備造價不低的戲服
摘自耆老黃自在訪談回憶。 人數分配據公塭仔庄內住民口述,溪埔寮名額為 20 人,是祖先傳流下來的規定。 公塭仔庄內住民口述。 訪談參與庄內一戶在地住家。 53
小結 學甲寮庄有三個舊村落,原先都是西港仔香系統,但隨著土城仔香的出現與盛行, 現在已是分屬於兩個不同的香科系統,一為土城仔香的開路先鋒官學甲寮慈興宮,陣頭 組織為師承青腳巾的宋江陣,另為西港仔香的溪南寮興安宮、公塭仔村落,溪南寮陣頭 類型為紅腳巾的金獅陣,公塭仔萬安宮則是與西港區溪埔寮合辦的百足真人蜈蚣陣見 【表 2-2】之現況表列說明。
【表 2-2】
學甲寮庄舊村落 陣頭現況表
名稱
學甲寮
溪南寮
公塭仔
劃設
學東里
南興里
公塭里
廟宇
慈興宮
興安宮
萬安宮
陣頭現況
宋江陣
金獅陣 紅腳巾
蜈蚣陣(百足真人)
主祀
池府千歲
普庵祖師
天上聖母
副祀
保生大帝、如來佛
黃府千歲、李府千
楊府太師、中壇元
祖、田都元帥、註生
歲、黃府大千歲、吳
帥、溫府千歲、福德
娘娘、福德正神
府千歲、福德正神、
正神、註生娘娘
中壇元帥
太祖仙師、黑虎將軍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土
慶安宮西港香、媽祖
祭祀圈
青腳巾
慶安宮西港香
城香
宮出巡
安南區志陣頭記載
無記錄
金獅陣
蜈蚣陣
南瀛刈香誌
宋江陣
金獅陣
與溪埔寮合陣蜈蚣陣
54
第三節
公親寮庄媽祖宮庄幅員遼闊
公親寮庄只討論公親寮一個單獨的舊村落,有的篇幅把公塭仔劃入此庄, 65 不合區 域之相關位置見圖 2-25,且公塭仔庄人皆知悉自己所在地為公塭仔,而不知有歸屬公親 寮庄。公親寮 66 行政劃設為公親里,住民何時移入此地拓墾,據《安南區志》記載: 「.. 先民在公親寮從事耕種已有二百五十年以上....」 , 〈公親里清水寺沿革誌〉上記錄 為: 「..本里名稱由來,距今約有貳百伍拾餘年前...」 。由上述之文字描述推論公 親寮之建庄歷史,早在台江浮覆道光三年之前,而其名稱未曾有變動過(地名由來是為 人排解土地界址之紛爭,而有公親寮之美名),亦未增加村落之行政劃設,位於安南區 的東北隅,東、北接鄰安定區新吉里,西臨西港區。在清初為諸羅縣所管轄,至 1823 年(道光三年)後隸屬嘉義縣西港仔堡,在 1920 年併入台南州新豐郡安順庄見【表 1-3】 。 連接公親寮的主要道路為公學路一段,暗暝八時暗淡的街道即少有人、車通行,至今還 是都會區典型的農村聚落。
圖 2-25 公親寮庄與媽祖宮庄位置圖
吳春燕繪製
65
《台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之調查》 ,2001,p22。《台江庄社家族故事》,2003,p62。 地名由來據傳說,是當年拓墾時清乾隆時期,其東、西兩邊村落為海埔耕地而爭,本村落先賢充當協調 人,故被喚有公親寮之美名。清水寺石碑〈公親里清水寺沿革誌〉,1987.10.15。 66
55
公親寮居民大致由學甲中州、將軍、北門等地移民拓墾而來,姓氏中以李姓與王姓 為多數。自組陣頭名為天子門生圖 2-26 亦稱為天子文生,參與西港仔香科,陣頭組織含 後補人員約 30 人左右,受訪者是清水寺廟宇管理人王先生(廟創立 1957 年,1985 年重 建於現址,主祀清水祖師,西元 1818 年先民自南市六甲區赤山龍湖巖分靈而來) ,今年 83 歲(民國 18 年次) ,在主祀神明清水祖師的保庇下身體健康,且很熱心的展示著團員 所用的樂器,娓娓道來其陣頭目前的狀況:陣頭在建廟前就有了,成立於日治時期至於 確切時間不得而知,現由公親寮村落的隊員庄民自己傳授教導,而且還印有眾多歌譜, 作為組訓用。這是區域住民的自我參與,義務參加廟會活動,至今雅樂飄揚。樂器彈奏 有 9 人,月琴 2 支、三弦 1 支、笛子 2 支、殼仔弦 2 支、大廣弦 2 支,加上歌者 12 至 13 人故共有 21 人,外加後補浩浩蕩蕩的文陣,為參加西港仔香而成軍,所以王先生還 小心翼翼的拿出專屬陣頭前的彩牌如圖 2-27,是庄民的驕傲。 目前由隊員黃秋蘭 67 女士負責召集練習的重任,在香科前 3~4 個月即展開密集訓練, 以達成虔誠的、榮耀的參加刈香活動。插曲一則黃秋蘭的兒子吳清吉也是成員之一,負 責樂器為笛子,母子檔的陣頭成員是目前採訪陣頭中唯一的圖 2-28,增加陣頭文化在安 南區域的精采度。天子門生陣頭的變化,主要是以前由男性參與任樂師與歌者,改為小 女生 68 擔任歌者,也就是曲樂的演唱者,目前是婆婆、媽媽班為主唱。除為西港仔香組 陣外,在科年時會安排到台南市六甲區赤山龍湖巖三年一次的請火 69 。至於土城仔香曾 有二次的參與,非以地方廟宇的身份參加,乃是受邀於友廟(廟方郭委員的人脈關係)。 不定期的西港千歲爺聖誕 70,經曲腳 71 大家的同意才組陣,還曾組隊對外參加比賽。目前 是老隊員自願義務傳承給新隊員,在新進人員召募不易,而老隊員年齡增加中,實為此 隊的隱憂。目前已培訓女性樂師,以補齊男性樂師召募的困難,黃女士還說,不收庄內 女兒,只收媳婦因女兒會出嫁,離開公親寮,而媳婦則可留在當地沒有斷層的困擾,有 趣的是團練時間選在星期日晚上,不同於武陣於周未就休假的練習,原因是此時間是媽 媽桑們,在家裡無事一身輕的休閒時刻。
67
是公親寮的女兒、也是媳婦,現 63 歲,目前是天子門生傳承的重要靈魂人物。 黃秋蘭女士由 13 歲就加入天子門生擔任歌者角色 69 請火日期為農曆元月六日,主祀神自六甲區赤山龍湖巖分靈而來。 70 清水寺與西港的信仰關係,黃秋蘭女士口述。 71 黃秋蘭女士口述,對團員的稱呼。 68
56
圖 2-26 團員合照
圖 2-27 陣頭彩牌
圖 2-28 天子門生母子檔
後記:因隨時代的變遷,原為神明熱閙的陣頭,現也開始人性化的由廟方提供津貼補助 因請假被扣的薪資,已歷三科了平均每人有萬元以上 72 ,雖是如此,人員培訓召募還是 實屬不易尤其是男性樂師。 媽祖宮庄有六個舊村落,最北的村落十二佃,東邊與公親寮相鄰。其中南寮、北寮 同屬一里,故合併為一個舊村落討論之,幅員遼闊的媽祖宮庄,村落依序見圖 2-25 由北 而南分別為十二佃、本淵寮、媽祖宮和南、北寮及北汕尾等地,此庄之村落橫亙分布於 安南區域的中心位置,有濱台灣海峽(北汕尾) ,臨曾文溪流域(十二佃) ,大部分面積 以農耕為主,主要作物為蔥、玉米、稻米、甘蔗。
一、
十二佃(佃東、佃西二里)
十二佃位於安南區正中區位偏北緊接曾文溪河道,左為公親寮,右為學甲寮,行政 劃設二里佃東與佃西見圖 2-25,是一農業聚落。地名來源據《安南區志》有此段記載: 「..隨鄭成功來台的福建漳、泉州人,有程、高、毛、許、吳、陳等六姓十二人,經 台南縣將軍鄉之漚汪及馬沙溝等地遷到本地,故命名為十二佃....」據採訪:其移 民,許姓來自七股大潭寮、高姓則自將軍漚汪,現佃東里之里長為程姓,來自將軍區 73 口寮、毛姓則由將軍區苓仔寮而來等,於 1875 年(光緒元年)創建南天宮之際即已移 入拓墾。在十二佃子弟高振嘉 74 的蒐集故鄉資料中,有詳載著十二佃的故事乙文雖未對 外發表,但可為社區的再生注入一股活力,為此地的文史留下記錄,也就是在地人記錄 在地事,南天宮石碑〈十二佃南天宮沿革誌〉即是高振嘉十二佃子弟所敬撰。筆者之兄 長們,為十二佃的新住民亦有近二十年之久,故對此村落已厚植乙份更深的情感與了 解。南天宮主祀神明池府千歲(位於泉州草同馬巷建築單簡廟宇,是書寫著代天巡按池 72
有的團員會回捐給廟方,因發願純粹是為神明而服務的,黃秋蘭女士口述。 2010.12.25 縣市合併,為台南市故鄉改為區之行政劃設。 74 十二佃人,曾任職於台南師範學院。 73
57
府千歲的祖廟,台灣各地皆有到此地過爐,傳說逃難漂到安平,由庄內高姓居民請來祭 祀的) 75 、同祀天上聖母、文衡聖帝、玉皇上帝、范府千歲、田都元帥、吳府千歲、鎮 海三元帥、中壇元帥。 十二佃神榕是在清末曾文溪改道,洪水危及村落為防止曾文溪(有青暝蛇之稱)來 襲,經池王爺及關聖帝君共同指示種榕治水,當時植有三株。神榕為第一株亦為最靈驗, 第二株現已無存,第三株位於西邊較為小株。由於神榕生長茂盛盤旋,是無法入內的, 因日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駐兵於此,於是才有道路進入,現行進之走道是戰後再行整 理的,安南區海尾之同安路鎮安堂飛虎將軍的日軍飛機,傳聞就是在神榕附近的上空被 美軍所砲擊的。 神榕是十二佃南天宮神明指示所栽植,它之靈驗曾醫治了罕見的皮膚怪病,香火之 興盛,曾於七○年代是台南市的觀光景點之一。所以十二佃村落東側神榕的武聖廟圖 2-29 及西側福德祠,是十二佃境內遶境祭祀所屬重要的廟宇。採訪神榕傳說:西元 1975 年(民國 64 年) ,十二佃當地有一孩童,生了一種莫名的病,皮膚上有眾多紅斑腫,府 城內的韓石泉之子,皮膚名醫韓中成斷定無藥醫治,在求醫無門下,去向松王公(十二 佃神榕)祈求,擲杯問醫,立酬神演三天戲還願,擲無指示,改以登報三日達謝松王公 醫治時,得到聖杯的醫治方法,其法是以榕鬚根熬水服用後而痊癒。經登門向醫生告知 病癒消息,實令醫界嘖嘖稱奇,成就了十二佃神榕的傳說,其園內廟宇就是於當時被建 立起來,其地基中空,仍為錦蛇之洞穴。在當地民眾請求剪鬚根治病時,須擲杯允諾才 能為之。目前產權歸市政府所有,因於施治明市長任內時,劃入公園預定地,於是廟方 將其土地售予政府,言其廟宇不能拆除,目前公園歸由地方里民自行管理整頓。地面積 約九分至一甲,增擴有二丈約六、七分(一丈為 12 尺) 。榕樹之鬚根生長所形塑的造型 有多樣奇景,有大力神、猛虎下山,水牛沐浴、天馬行空、穴隱靈龜...等 36 景 76 圖 2-30,尉為台南市觀光奇景之一。現因榕樹枝幹的老化,舊造型雖消失,新枝幹的景 觀卻在蘊量之中,松鼠覓食的外觀儼然活現如圖 2-31,據說蛇行銜食正將成型。
75 76
前廟宇主委吳達雄先生口述,曾經王爺指示,揹著王爺搭機回祖廟過香。 〈台南市十二佃武聖廟神榕簡介〉 ,十二佃南天宮武聖廟神榕開發委員會,1976。 58
圖 2-29 武聖廟神榕園
圖 2-30 神榕鬚根 水牛舊照
圖 2-31 新造型松鼠覓食
第一屆宋江陣 1946 年(民國 35 年)成立 77,成員高海川於 2010.10.11 日所採訪的耆 老(1926 年生現今 85 歲) ,第一屆目前只剩三至四位成員了;拓殖於十二佃是由高海川 阿公來自將軍區漚汪里西甲地區,當時建竹仔住屋別稱竹籠茨 78 ,到自有能力時改建磚 屋,當時土地的取得為插地圈圍的,至今有四代至五代了。當時宋江陣的成立是為保衞 鄉里,由高茂林(位於食水窟後方)和高學甲(當時有 120 甲土地之多,大厝五開間及 伸手護龍)共同發起,當時約有 300 戶義務參與。 在光復的隔年有蚵仔港人(在日治時期有此村落,今蚵仔港人已散村,搬至公塭仔 及溪埔寮二村落,而蚵仔港目前位置在曾文溪流道內),會出來打家劫舍(警員不負責 此事) ,日落時到家中威脅,拿著黑油火把(柏油)打鼓陣,打面 79 搶吃搶錢,在村庄內 人們的共識下而有宋江武陣的成立,讓盜匪不敢前來,產生嚇阻的作用。當時有四十天 的訓練和暗館(拳術)集訓,教練為佳里南勢寮人(同漚汪三甲宋江陣的教練)與中州 寮的教練同為佳里南勢寮人,是師兄、師弟有交陪。現大廟廟會活動時,外聘佳里南勢 寮林昆炎師傅,林師傅在安南區有指導中州寮、溪頂寮、本淵寮屬黃腳巾系統。 十二佃於早期有大砲武裝防衛,今十二佃一處九樓建物是昔大砲放置地方。《安南 區志》人物篇記載十二佃名人,吳丑(1917~)安南區十二佃人,由將軍區馬沙溝遷到 十二佃,祖籍泉州府同安縣南門外石林鄉十八都,曾為十二佃之佃西里長(三十歲), 與黃仲甫與高龍穫發起組織南天宮宋江陣並有實際參與,擔任「槌」的角色,南天宮的 宋江陣是聘請佳里番仔寮的師傅來教導的,師傅是有名的楊江師父子,在安南區教過好 80 81 幾團的宋江陣,和順寮是他們教的。 與田野調查上有出入,有趣的是高朧矆 為 12 佃
77
南天宮石碑〈十二佃南天宮沿革誌〉記載。 安南區傳統民宅之一,為木構造之民宅,陳秀慧,《台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營建儀式之研究》 ,臺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2007。 79 彩繪臉部怕被親戚認出,據傳海尾寮吳仔營認出是其表親,當場被所認之人斧頭一砍斃命。 80 林德政,《安南區志》人物篇 p826~827。 81 同前註,人物篇 p823。 78
59
之重要人物,父為高茂林,與耆老所言有相關連,只是高朧矆與高龍穫不知是否是其筆 誤? 宋江陣出陣每年有新年農曆 1/9 天公生、6/18 池王爺聖誕遶境和安五營圖 2-32,1/15 松王公生圖 2-33、圖 2-34,和 12 年一次(蛇年)建醮及不定期參與媽祖宮出巡、四草 大眾廟大眾爺出巡。出陣次數是查訪所有安南區之村落最多的,成員是庄內民眾所組 訓,普通出陣自行由先輩傳授。(重大慶典一次支付每人約 20,000 元,與往日義務性的 性質已有所不同了!1984 年時就有 5,000 至 10,000 元傷藥費補貼,現在一出場有陣式演 練者津貼每人 1,000 元,其他不付費) 82 。十二佃曾有囝仔陣,因經費及人數的問題已 解散。
圖 2-32 池王聖誕
圖 2-33 松王公聖誕
圖 2-34 宋江陣朝拜儀式
十二佃的宋江陣有父子檔,並同時在陣內居其重要位置,如毛家父子檔圖 2-35,而 其阿公生前亦是成員之一,且留下有親自手繪的珍貴宋江陣陣式配置圖(其陣為 42 人 加鑼鼓 4 人一陣共有四十六人,不同於一般三十六人的陣式圖 2-36、圖 2-37) 。是擁有 傳承制的美好佳話的隊伍,佔有三分之一强,父傳子再傳孫位於海佃路 4 段的毛家即為 此例,毛家祖父為第二屆掌頭旗,在 70 歲時往生,目前父 62 歲(民國 39 年次生肖屬 虎),16 歲時為第二科醮,25 歲加入宋江陣 28 歲正值第三科醮。子於三年前加入現年 二十八歲(民國 71 年次)。
圖 2-35 父子檔 82
圖 2-36 陣式開始前的儀式圖
訪談宋江陣成員。 60
圖 2-37 1/15 開演中的跳姿
十二佃有開館無謝館,因王爺不准,故而宋江陣隨時可以操演。團員有一股莫名的 力量,會依指示參與練習操演,日館 45 天或暗館 2~3 個月 只要是香科舉行才有訓練, 如 12 年一次的建醮或媽祖宫台江迎神祭、四草大眾爺出巡。所以在十二佃這個村落有 陣容堅强的宋江陣頭外,七寶塔、土地廟、神榕、食水窟 83 等可以成為十二佃的重要文 化產業。還有南天宮內的鎮海三元帥為四草大眾廟大眾爺的兄弟,傳說南天宮的開基鎮 海三元帥曾指示要找尋兄弟,言四草大眾廟為鎮海大元帥,南路寮保鎮宮為鎮海二元 帥,安定區大同村鎮安宮為鎮海四元帥,七股區大潭村龍安宮為鎮海五元帥,因是同為 一塊原木所雕刻而成的神明像,為交陪的廟宇增加了更深的感情。宋江陣祖師爺祭祀於 南天宮與柛榕武聖廟內二處。
二、
本淵寮金獅陣(淵西、淵東、淵中三里)
本淵寮上接十二佃,下鄰海尾寮與南、北寮,右邊溪心寮,左邊為學甲寮與媽祖宮 見圖 2-25,是安南區中的大聚落,拓殖先民是由唐山過海的漁民定居於此,以討海捕捉 魚為業。主要姓氏有黃、顏、杜 84 。在《台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之調查》台南市安南區 行政區域變遷表上記載,行政劃設現在的三里,其中淵東里與淵中里是由溪心寮的部份 地方併入本淵寮,換言之本淵寮於 1931 年(昭和六年)的資料看,本淵寮是地跨二庄 溪心寮庄與媽祖宮庄之區域,所以本淵寮位居安南的重要中心位置,現安南區的行政機 關都在此區域設置,有警察局第三分區、消防分隊、安南地政事務所、安南衛生所等機 關,此地有安南最早的正式學校,海東國民小學,安南國中。 地名的由來是與府城優貢生 85 「黃本淵」有關,有二種說法,一為紀念黃本淵來此 在聚資耕作結庄,二黃本淵為百年前朝興宮附近漁港的負責管理之人,大家若有疑問, 都會向黃本淵請益,故有本淵寮之稱。 86 就其村落設有黃家宗祠三岳堂 87 ,原以為是黃 本淵家族之祀廟,詢問後才知為當地黃氏家族為遙祭大陸黃家唐山祖之廟宇,故以第二 個之地名由來較為可採信之。 83 84 85
翁育民, 《臺南市安南區食水堀之形成與變遷》 ,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2006 年,p98。 2010.07.12 廟祝陳先生口述。 優貢生是指每三年由各省學政從儒學生員中考選一次,同治中規定,優貢經廷試後可按知縣、教職分
別任用。 86
王瑞麟:黃瑞欽編輯,《台南市安南區本淵寮及朝興宮沿革誌》,本淵寮朝興宮管理委員會,2010。 〈黃家宗祠三岳堂建廟碑記沿革〉 ,黃家宗祠三岳堂新建董監事會,2004。黃氏原始遠祖,三岳大帝, 華山西岳為五嶽之一,排為第三,華山山神「少昊」,即為三岳大帝。 87
61
本淵寮信仰中心創建於 1798 年(清嘉慶二年)稱王爺廟 88 是朝興宮的前身圖 2-38, 主祀梁皇武帝、普庵祖師、楊府太師三位尊神。經年久失修廟宇傾頹,後在黃本淵率領 庄民下,籌建了新廟,1837 年(道光十七年)落成,並加奉中壇元帥、福德正神,這是 庄民口中的公厝。於 1906 年(明治 39 年)再次重修落成,正名為「朝興宮」,加供奉 茹萊佛祖及田都元帥。現之莊嚴大廟是自 1973 年朝興宮第三次重建完工落成後,再次 於 2007 年(民國 96 年)整修而成。在廟方文獻資料上記載:成立民間團練「金獅陣」, 類以宋江陣,成立有九十多年,成員都是本淵寮當地青壯年....是朝興宮慶典中獨 特的表演活動。 89 經查訪以黃腳巾為師傳系統圖 2-39,正確成立於何時則無文獻可考; 一般宋江陣的祖帥爺為田都元帥,而據上述廟宇資料供奉田都元帥於 1906 年,故有可 能成立之初應是宋江陣之民間團練,來挺身保衛家園,所以亦是成立之年,所以陣頭組 訓至今已有百年了,但缺少佐證資料,無法得知何時改為金獅陣。祭祀獅陣之獅頭為其 祖師爺的象徵,同溪南寮之祭祀,所不同的是本淵寮為田都元帥圖 2-40,溪南寮則是太 祖仙師之稱呼。
圖 2-38 朝興宮的廟埕是日、夜熱閙繁華的小市集。
圖 2-39 黃腳巾的金獅陣
88 89
圖 2-40 特殊的田都元帥祭祀
王瑞麟:黃瑞欽編輯, 《台南市安南區本淵寮及朝興宮沿革誌》 ,本淵寮朝興宮管理委員會,2010,p6。 同註 87,p9~10。 62
金獅陣開館時間為每年 6/19 茹萊佛祖誕辰,90 並同時舉行安五營活動約於下午五時 開始,因無練習所以陣頭花費約 20~30 萬。固定 12 年一科建醮(牛年)普庵祖師聖誔 日,有組訓一次花費約 200~300 萬,故在經費的關係下,其他時間不一定會參加出陣, 視情況而定,沒有參加土城香,西港香 2009 年有參加,會不會再參加則不一定,媽祖 宮的活動也不一定,不收丁錢,廟方收入主要是以香油錢、光明燈、安太歲為主。 91 本 淵寮之祭祀圈遠至西港香和媽祖宮。金獅陣成員目前年齡最大約 55 歲,最小有國中一 年級生,教練外聘有來自海寮、菅寮、西港等師傅,中洲寮的林教練,亦有到本淵寮教 授其金獅陣。經費支付由廟宇統籌支付傷藥錢,其多少不一。組織約有六十多人,開演 五十人,陣式上場三十六人。
三、
媽祖宮(顯宮里、鹿耳里)
媽祖宫亦稱為媽祖宮仔也可喚為顯宮 92 ,位在鹿耳門溪旁的村落,建有一座古色古 香的大廟,名為鹿耳門天后宮,其村落的歷史源流應是台灣歷史發展的重要場景之一, 鄭成功率四百艘軍艦,士兵二萬五千人入台驅荷的登陸處「鹿耳門」。沿著鹿耳門溪向 西行,即可看見府城天險鹿耳門溪出海口,此地建有創廟不久的鄭成功紀念廟宇,二樓 主祀鄭成功之母翁太妃田川氏,是座擁有唐式和日式風格的鎮門宮 93 ,前幾年還為洋式 畫風的鹿風、耳順二位赤腳門神舉辦贈鞋儀式。 94 在鹿耳門溪出土的石碑及專家學者們的古今文獻對照,引起了土城與媽祖宮對正統 頭銜之爭,土城方面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設立鹿耳門史蹟研究會,由黃典權教授領軍,發 表《認識鹿耳門-鹿耳小志》引用古今地圖以疊圖方式,導以正聽,今之鹿耳門溪非古 之鹿耳門溪,文獻資料觀喜、方傳穟、鄧傳安〈議建鹿耳門砲臺〉,蔣元樞〈新建鹿耳 門公館圖說〉等論述,考證土城鹿耳門聖母廟,才是古之媽祖宮鄭成功登陸處。鹿耳門 天后宮方面則有台灣大學教授楊雲萍撰有〈鄭成功登陸地點紀念碑文〉、國立成功大學 教授石萬壽撰〈重建台陽鹿耳門天后宮碑記〉等形成了兩路不同的論證圖 2-41~42。物 換星移滄海桑田,兩地居民堅持其自身所在為正統鹿耳門的說法,在田訪之中時有耳 聞,因是研究陣頭文化與村落的研究,其地理與歷史之爭不在討論範圍,但可確信的是 90 91 92 93 94
王瑞麟:黃瑞欽編輯, 《台南市安南區本淵寮及朝興宮沿革誌》 ,本淵寮朝興宮管理委員會,2010,p5。 朝興宮主委口述。 林德政,《安南區志》,安南區公所,1994,p44~p47。 始於安座大典於 1990 年(民國 79 年)蚵民基金會贈匾。 中時,18 版雲嘉南新聞, 〈赤腳荷蘭門神 許添財代選鞋〉 ,99.02.24。 63
神明是慈悲的,有則創新的傳說流傳在中立的住民心中:「祖先曾這麼說過...當時 在北汕尾有一座來自湄洲媽祖的廟宇因大水患來勢汹汹,而廟公一緊張,不小心將媽祖 的頭、身給分開了,結果「頭」到了土城,所以被形塑了軟身的鹿耳媽;「身」到了媽 祖宮天后宫於是為湄州媽加上的頭...兩者的關係是如此的緊密,為什麼會如此的惡 化呢?全是人為關係...媽祖會很生氣的呀!神明是慈悲的,救苦救難的!」。 95
圖 2-41 鹿耳門溪出海口
圖 2-42 村落內的文化傳承-鹿耳門詩牆
親訪媽祖宮住民林先生約六十歲左右(民國 40 年次) ,這村落居民有來自將軍苓仔 寮、漚汪、南鯤鯓港仔頭等地,媽祖宮主廟是天后宮圖 2-43,因居民不多且以漁撈為生, 所以並無陣頭組織 96 ,以外聘職業陣頭參加慶典,林先生所知安南區之陣頭組織竟如數 家珍道出有:本淵寮朝興宮(獅陣)、海尾朝皇宮(宋江)、溪頂寮保安宫(宋江)、和 順寮舊和順慈安宮(大鼓花) 、12 佃南天宮(宋江) 、中洲寮保安宮(宋江) 、13 佃慶興 宮(宋江)、陳卿寮(宋江、鼓亭隊)、新寮鎮安宮(獅陣)、外塭和濟宮(二間廟)宋 江、公親寮清水寺(天子門生) 、新順里(宋江) 、土城聖母廟(有三陣獅陣、宋江、鶴 陣)共 17 陣之多,問其何以知道?因自年輕時就對陣頭有喜好觀看的嗜好!民俗文化 的維護者,不禁感佩林先生對在地文化的重視。 鹿耳門天后宮於 1984(民國 73 年)甲子年舉辦羅天大醮,媽祖出巡安南區,當時 純粹的民間宗教活動,卻留下安南區境內的諸多記憶,於是在 2005 年(民國 94 年)舉 辦了乙酉年媽祖宮「開基鹿耳門媽」出巡台江迎神祭,香科路線遠及山上區、大內區、 善化區等地 97 ,在安南區域形成另一不同於刈香的形式宗教民俗活動,據傳鹿耳門天后 宮媽祖要求於 2012 年要出巡,若有成行,2012 年將是安南區域的宗教文化年,因有西 港仔香、土城香、媽祖宮出巡即將營造安南區域的廟會大熱閙。
95 96 97
土城仔角人,現住十二佃,郭姓人士口述。 曾向廟方管理人員確認,亦不會自組陣頭。 見乙酉年開基鹿耳門媽出巡-台江迎神祭資料手冊。 64
圖 2-43 鹿耳門天后宮 佔地寛廣
四、
南、北寮(鹽田里)
日治時期,日人基於國內食鹽及工業需要,先成立台灣製鹽會社,積極開闢新式鹽 場,在當時 1919 年(日大正八年)申請開闢至 1923 全部完工,行政區屬台南州新豐郡 安順庄故命名為「安順」鹽田。日人召募北門鹽田之鹽工及附近村民遷移至此,從事晒 鹽的工作,形成聚落社區發展,有南寮、北寮與顯宮的三個村落 98 。隨人工成本的提高 及拜科技工業之賜,機械採收取代的人工曬鹽,安順鹽場在 1995 年(民國 84 年)結束 生產,且規劃成台南科工區及野生動物保護區,原南寮村落則以易地方式,全部居民皆 已搬遷至北寮附近,其原址規劃成為鹽田文化村和野生動物保護區部份區塊,雖目前 南、北寮村落的主祀廟宇比鄰而居,卻各自有其信仰祭祀的區域劃分。 南寮主要廟宇為永鎮宮,舊廟 1952 年建於原址未拆(在鹽田文化村內) ,新廟現址 在科工區聯外道路上,是新建的建物,主祀廣澤尊王,再加上廟方的對外交陪境的拓展, 及未來入住科工區住户的增加,將成為安南區境內最年輕的社群。在與永鎮宮幹事吳丁 加先生訪談下,其南寮與北寮並沒有陣頭組織,且未來南寮亦不可能有這樣的組織計 劃,外聘職業陣頭一天費用,視時間長短為二萬至三萬元不等,不用動員村落住民,而 自組陣頭則師傳的聘請,在時間上的配合是很大的考驗,經費亦是問題,現在走入工商 科技社會,人們參與可能性不大。 參與祭祀活動以四草大眾廟為主,曾言四草大眾廟是安南人的廟,在過年期間、清 明、聖誕都會擔著祭品去拜拜。目前南寮以廣結善緣為主,所以在新廟 2002 年重建成 時,參加土城香已參與二屆了。 北寮位於科工區內的鹽安路,居民是由北槺寮、北門蚵寮、溪北一帶遷移過來,同 98
郭忠誠等,《八十五年全國文藝季「發現北汕尾」系列活動鹽田采風》,台南市觀光協會,1996。 65
南寮之住民皆以晒鹽為業。境內廟宇鎮安宮原是由爐主輪流供奉,而後公厝祭祀,目前 廟宇乃於 1995 年動土興建的 99。主祀神明有池府千歲,同祀觀音佛祖、朱府千歲、江府 聖仁、福德正神、註生娘娘。有趣的是此二廟建廟經費皆是神明自籌而來,指示自有信 徒捐獻圖 2-44、圖 2-45!
圖 2-44 南寮永鎮宮
五、
圖 2-45 北寮鎮安宮
北汕尾(四草里)
北汕尾為四草 17 世紀時的古地名,位於是安南區之西南隅,西濱台灣海峽,南隔 鹽水溪與安平相鄰,在 1627 年荷蘭時期曾於北汕尾島上開設商館,並在沙汕上築有海 堡稱之為寨布夫(Zeeburg) 100 目前還有其遺跡供遊者探訪。 北汕尾島上古戰場 101,鄭成功率軍入台與荷軍大戰之地,海盜入台的門戶,無數亡 魂多白骨,四草大眾廟旁曾有眾客叢葬,經主神指示,重新收納,建有佳靈海城以慰亡 魂,而荷軍專屬骨甕則培墩為安,建於大眾廟後方,外型加上歐洲專有的風格圖案極為 特殊。 早期四草至安平是須由竹笩擺渡為交通工具,這種方式直到 1970 年(民國 59 年) 還存在。 102 1996 年四草大橋的完工,開啓了四草直通安平的便利交通網。四草地名的 由來說法有二,主要是北汕尾嶼上有草海桐植物,土名為「草」,一說有四株,故稱為 四草。二說自稱是「草裡」人,「去草裡」為四草之諧音。因台江陸浮,曾文溪改道, 居民四散而可能荒蕪一段時間,目前四草的居民是清末光緒年間,才陸續由馬沙溝、蚵 寮、青鯤鯓移墾而來,主要姓氏:吳、王、陳,這是受訪者王先生(約 1946 年生 65 歲) 口述告知。直至 1917 年(日大正六年)日人開發安順鹽田時,四草地區漁戶也是人口 99
台南鹽田鎮安宮農民曆,2010。 村上直次郎譯,《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一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0,p18。 101 黃嘉隆、高祥雯編輯,《紅樹.綠水.白羽~四草生態.文化導覽手冊》 ,2002,p8。 102 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p49。 100
66
數不多,所以當時四草大眾廟仍由安平二鯤鯓人氏輪流管顧。 103 四草大眾廟創建於 1817 年(清嘉慶 22 年)圖 2-46,主祀鎮海大元帥陳酉,清康熙 年間府城力士,因助清軍平朱一貴之亂有功,至朝廷任官,傳因受誣而回台時投海自殺, 遺體挺立漂泊至北汕尾島,而後受諡封為鎮海大元帥,表彰其忠肝義膽。104 劉良璧《重 修福建台灣府志》,1742 年,及謝金鑾、鄭兼才《續修臺灣縣志》,1807 年,有傳。再 據後人考證資料,陳酉是府城普濟殿一帶人士或言立宅於鎮北坊,105 無論何者論證之真 偽,皆可以確定陳酉是台灣人,仍台灣人成神之人,分靈於安南區域數間廟宇是為其公 廟與主神,所以有大眾爺聖誔之廟會慶典和出巡,安南相關之廟宇皆會參與盛會。 受訪耆老曾言有陣頭組織八音團,純業餘團體,由於四草居住人口不多,且分散區 域範圍較廣,人員的召集不易而無人傳承下,已結束十幾年了。目前廟會陣頭為外聘文 陣,如素蘭要出嫁,一團支付約 25,000 之費用,廟宇不收取庄內丁錢,以生態旅遊為廟 方最大經費來源,坐膠笩遊舊港道:綠色隧道,又台南市野鳥學會統計,每年到四草及 曾文溪口度冬的雁鴨科鳥類,約有二萬隻之多,黑面琵鷺是四草的嬌客,高蹺鴴穿梭在 四草上空,皆是四草生態之珍貴鳥類。除紅樹林綠色隧道圖 2-47,四草砲台古蹟等,坐 膠笩遊四草湖體驗先民漁業養殖辛酸,亦是不錯的遊程,也是目前四草村落轉型發展的 方向。
圖 2-46 四草大眾廟
離四周住民有段相當距離
圖 2-47 綠色隧道在廟旁後方
103
104 105
摘錄四草大眾廟簡介。 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p49。。 同註 102。 67
小結: 【表 2-3】
公親寮庄與媽祖宮庄舊村落陣頭現況表
名稱
公親寮
十二佃
本淵寮
媽祖宮
南、北寮
北汕尾
劃設
公親里
佃東里、
淵 中 、 淵
顯宮里、
鹽田里
四草里
佃西里
西、淵東里
鹿耳里
南天宮
朝興宮
天后宮
北寮鎮安宮
大眾廟
廟宇
清水寺
南寮永鎮宮 陣頭
主祀神
天子門生
清水祖師
宋江陣
金獅陣
黃腳巾
黃腳巾
池府千歲
梁皇武帝
南海佛祖
副祀
無
無
八音團 已解散
鹿耳門媽
南寮
普庵祖師
廣澤尊王
楊府太師
北寮
茹萊佛祖
池府千歲
鎮海大元帥
天神太子
天上聖母
田都元帥
鎮殿媽祖
南寮:
二元帥
黑虎將軍
文衡聖帝
中壇元帥
關帝聖君
上帝公
四元帥
福德正神
玉皇上帝、
福德正神
延平郡王
媽祖婆等
五元帥
註生娘娘
范府千歲、
淵海佛祖
水仙尊王
北寮:
岳帥
田都元帥、
太歲星君
四海龍
觀音佛祖
吳府千歲、
觀音佛祖
朱府千歲
鎮 海 三 元
三官大帝
江府聖仁等
帥、中壇元
南 北 斗 星
帥
君、福德正
福德正神
神 、 財 神 爺、月老公 臨水夫人 註生娘娘 太歲星君 文昌帝君
祭祀圈
慶安宮西港
媽祖宮
媽祖宮
香
四草大眾廟
西港香
安南區志記載
天子門生
宋江陣
金獅陣
南瀛刈香誌
太平歌
媽祖宮
媽祖宮
四草大眾廟
四草大眾廟
無記錄
2009 西港香參加遶境活動民俗遊藝團體一覽表,列台南市公親寮為天子門生,本淵寮朝興宮金獅陣。
68
第三章
安南區陣頭與東隅村落關係
本章節撰述安南區域的東半部,有海尾寮庄、溪心寮庄、安順寮庄及和順寮庄,以 四大庄落為主題。東隅的村落面積僅有安南整個區域的三分之一,卻是安南區人口大部 分主要集中的區域,工廠林立分佈在和順工業區、總頭寮工業區、安順工業區等地。行 政文化機關位於此區的主要交通幹線安中路上,有區公所、戶政、地政、稅務機關、圖 書館等。重要聯外道路有台一線、國道等,是安南區新住民增加最多的地方,因有和順 國宅的興建及區域的新開發。新住宅不斷的在建築中,所以農田景觀漸漸的在消失之 中。而不同宗教的進入如教會的設立,在安南區五間教會就有三間在此東隅的村落。 在走訪安南東半部的宗教文化聖地,以祭祀保生大帝的廟宇為主如海尾朝皇宮、溪 心寮保安宮、總頭寮興安宮、陳卿寮保山宮、南路寮保鎮宮、溪頂寮保安宮、新和順保 和宮、舊和順慈安宮、五塊寮慶和宫、中州寮保安宮、外塭和濟宮等,皆是保生大帝信 仰的祭祀圈,在農曆三月份保生大帝聖誕時是安南東隅的村落最鬧熱的時刻。 安南傳統陣頭由在地子弟所組訓的庄頭陣,在東半部呈現的是宋江陣,是一大特 色,而新寮的金獅陣就不同於宋江陣,是東隅的村落唯一的金獅陣頭。舊和順的大鼓花 陣清一色的男性隊員也是此區域的唯一,所以豐富的陣頭組織展現在東隅的村落裡。 豐富的陣頭文化在此東半部所面臨問題是人員召訓的不足,及文化傳承的困擾,因 傳統農耕與漁撈的產業結構變化,被工業進步的產業所取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 生活成為分秒必爭的上班族,參與廟會活動的時間機會減少了,陣頭的組訓因人員的退 休而召訓困難,於是外庄人員的參與成為必然的勢趨,以前的義務加入也受到時代的考 驗! 東隅村落內陣頭的組織情況及村落相關之歷史人文及地理、位置的特色分述如下: 第一節:海尾寮庄保生大帝大廟興學的文化活動與地方上陣頭組織的現況。 第二節:溪心寮庄新成軍的宋江陣大事記。 第三節:安順寮庄陣頭組織與村落關係的撰述。 第四節:有文陣與武陣的和順寮庄陣頭組織。
69
第一節 海尾寮庄保生大帝大廟興學 海尾寮庄有二個舊村落見圖 3-1,在 1931 年前只有海尾寮,在 1931 年(昭和六年) 台灣堡圖上記載的村落,多出了「溪仔墘」這村落 1 ,這村庄的範圍剛好是位於嘉南大 圳(鹽水溪大排)2 以南,鹽水溪以北的區域。1931 年正是嘉南大圳,於 1920~1930 年間 由八田與一 3 興建完成引曾文溪、濁水溪灌溉農田工程的隔年,故可以推論說:溪仔墘 是嘉南大圳在歷經十年的艱鉅辛楚完工後,所形成的村落,由於溪仔墘雖擁有目前七個 里的廣大面積,但於 1946 年前的人口登記數上只有海南里,並無其他六里的人口資料 數據,這六里由東而西分別是溪東里、安富里、溪漧里、海佃里、幸福里、國安里,他 們皆是自 1976 年(民國 65 年)後 4,才陸續因行政劃設而產生的新社區。同時隸屬海尾 寮的海東里、海西里、理想里與大安里四里,其中理想里與大安里一樣是 1986 年(民 國 75 年)後 5 ,被劃設而出的新社區。
圖 3-1 海尾寮庄
吳春燕繪製
1
見台南市政府,《台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之調查》,2001,p22~22。 在地的稱呼。 3 陳正美, 〈嘉南大圳與八田技師〉 ,《南瀛文獻第 3 輯》 ,台南縣政府,2004.09,p32~79。 2
4
見安南區公所各里人口統計。
5
同前註。 70
所以說溪仔墘整個區域,全是屬海尾朝皇宮祭祀圈之範圍,換言之整個海尾寮庄的 二個村落海尾寮、溪仔墘皆是以朝皇宮為主廟、大廟。也許是這樣在《安南區志》中所 列的 27 個聚落,未論及講述到「溪仔墘」名詞的記載,而在宗教篇登記立案之寺廟一 覽表中才出現此一詞彙 6 。
一、 海尾寮宋江陣(海東、大安、理想、海西、溪心里一部份以舊時十 字路為界,海中街以南為海尾寮,北為溪心寮) 這是受訪者朝皇宮吳主委詳細告知海尾寮所屬區域之行政劃設。海尾地名的由來, 有三種說法,綜合起來就是在因地處海邊,為海水之尾,搭建拓墾草寮,故名喚為海尾 寮,亦可稱椪舍寮紀念府城首富吳椪舍 7 ,招募將軍區吳姓族親開墾結庄海尾,所以在 海尾寮朝皇宮圖 3-2 大廟興學之社區大學台江分校中,設有椪舍學堂圖 3-3,因還是公厝 時,即為海尾民眾集會場所的中心,設有傳統漢學的教授講堂,於是廟方為緬懷過去, 發揚海尾的文風氣息,感念海尾人才輩出的貢獻,大廟興學是海尾寮現今極力推廣的活 動。 海尾朝皇宮創建於 1878 年(光緒四年)主祀保生大帝(海尾大道公) 。開基保生大 帝是分香自府城良皇宮下大道 8 ,不同於其他聚落,分香於學甲慈濟宫。並奉祀南海觀 音佛祖、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中壇元帥、虎爺、田都元帥,2001(民國 90 年)建太 歲殿奉祀斗姥元君、南斗、北斗、太歲星君等庇佑境內平安與地方繁榮。主要居民以吳、 楊、周、蘇和郭五大姓,其中以將軍吳姓為海尾之代表姓氏,直至今日「海尾吳」仍是 海尾地區人們的常用詞圖 3-4。
圖 3-2 海尾信仰中心朝皇宫
6
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p408~409。 另為吳膨舍,將軍庄人見林德政總纂修, 《安南區志》,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p20。 8 見〈海尾庄拓墾守護神-大道公傳奇〉,大海尾文化營造發展協會敬製。 7
71
圖 3-3 朝皇宮內的學堂
圖 3-4 海尾吳的日式洗石子建築
吳主委口述:海尾寮的宋江陣,承傳已有百年之久,起源於清未時溪北(曾文溪以 北)會搶奪溪南村落的財物(曾文溪改道多次,據說現溪南寮為當時的溪底),而且會 發通知,何年何月何日要進行搶劫(好誇張),所以當時有宋江陣之組成,來保衛鄉里 (與十二佃的耆老所言相同 9 ),但正式記錄卻是成立在 1938 年(民國 27 年)朝皇宫廟 內資訊,之前歷史為之空白。師承於七股海邊的村落龍山地區,是藍腳巾系統,何因不 可考。目前製有操練手冊由資深成員依冊教導,陳卿寮及總頭寮之宋江陣是出自海尾宋 江的系統亦屬藍腳巾。一陣圈內為 34 人(十二佃旗在大邊故人數為 42 人,海尾旗在小 邊正八卦陣式),加上補充遞補人員總人數為 70 人(大多數為海尾庄內人)。目前一陣 出動的經費動輒百萬元,成員傷藥津貼之給付,以成員的出席簽到和表現認真與否評分 優劣不等,而發放之金額為二萬至一萬之間。會出陣時段為三年云庄一次(2012 即將舉 行),同年若友廟大活動(三天以上)時會配合出陣,海尾六年一次建醮香科在兔年與 雞年(無遶境則無出陣),及參加不定期媽祖宫的出巡、四草大眾廟。2010 年學甲興濟 宮的安南巡禮,因參加護駕選拔入選,所以宋江陣才有出陣繞境。還有參加與之有歷史 淵源的土城仔香活動為主壇護駕,因日治時期實施,將廟宇神明集中收集於役所中,以 破除民眾的信仰,而且還於神像上畫臉以示懲戒,而海尾朝皇宮的保生大帝當時有賜符 予土城仔聖母廟媽祖,過橋燒符,而安然渡過此劫,於是土城仔自辦香科時請海尾朝皇 宮為主壇護駕,其間雖有惡交停止參加達三十六年之久,但土城仔香的主壇護駕一直空 9
見本章第三節第一段十二佃。 72
著以示重視。 在 2008 年(民國 97 年)成立車鼓陣含有跳鼓的陣式,是大部份庄內年齡 50~60 歲 婦女組成,目前時常參與邀請對外表演,有現代舞蹈的跳法(由天鵝湖舞者董老師教導) 配上傳統陣式(南區北極殿之車鼓陣指導及嘉義和彰化的老師),一陣約 30~40 人,廟 方不支出經費採取自行組練,屬台江分校社團的成分。
圖 3-5 海尾台江分校車鼓陣 翻拍社團展示照片
由此可知海尾在安南區域是社群意識相當前衛的村落,而宋江陣的發揚與傳承是不 遺餘力的在推廣,甚至還派師指導陳卿寮與總頭寮,對海尾寮宋江陣,有著如此的諺語: 「未曾看過海尾斧,也要聽過海尾鼓」,可見是上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只是筆者疑 惑著為何在林德政總纂修的《安南區志》內卻隻字未提到有宋江陣之組織,只有提到酬 神平安戲的地域文化的傳統。 在海尾村落裡有一段傳奇的故事,那就是朝皇宮保生大帝收了一位日本飛行員成神 之過程,是海尾在地角頭廟宇「鎮安堂」10 ,位於大安里同安路上。話說在 1944 年(昭 和 19 年)美軍對台展開大規模空戰的同時,由日本從軍到台灣的杉浦茂峰,於 10 月 12 日當天上午架著戰機迎戰美軍,二軍在槍林彈雨中應戰,於你來我往的纏鬥中,身為日 軍的杉浦茂峰戰機被擊中了,戰機尾翼著火正要墜落於海尾寮庄的同時,杉浦茂峰眼看 若就此墜落後果嚴重,不願此村落人員受到重大傷害,沒有立即放棄跳機求生,試圖將 戰機拉高,轉變方向,往外圍東邊魚塭、農地而去,此時杉浦茂峰雖逃過戰機的高空爆 炸,卻未躲過美軍的掃射,從空中墜落於今之廟地一帶(同安路附近)而陣亡。二次大
10
見鎮安堂虎將軍廟中日文簡介。 73
戰結束的數年後,此地在繪聲繪影的傳說中有位白帽白衣之人,經常流連在養殖場附 近。經請示海尾朝皇宮保生大帝才知是,陣亡之杉浦茂峰顯靈,要求安居此地,於是台 灣神、日本魂-杉浦茂峰於 1971 年(民國 60 年)被建祠祭祀,並受保生大帝的封賜為 鎮安堂飛虎將軍圖 3-6,於當時中、日民眾爭相前來的參拜團不計其數圖 3-7,飛虎將軍 成為的此區域守護神之一,於是 1993 年(民國 82 年)由小祠擴建為境內的廟宇,隸屬 朝皇宫管理委員會,海尾同安路上鎮安堂飛虎將軍,那殞落的戰士,躍升成為鎮邪安民 的日本人台灣神明。
圖 3-6 鎮安堂飛虎將軍
圖 3-7 飛虎將軍聖誕由日方送來的軍裝
二、 溪仔墘(溪東、安富、溪墘、國安、幸福、海佃、海南) 溪仔墘此村落北接海尾寮舊聚落與鹽田里相鄰,南隅為嘉南大圳(鹽水溪大排)。 西鄰四草里,東邊與安順寮庄相接地域廣闊,海佃路為其主要連外道路南接文賢路北連 公學路,是生活機能食、衣、住、行樣樣方便的新興社區,尤其目前西邊臨中華西路第 十八期市地重劃(九份子)正在其區域內,勢必為此村落的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助益。 溪仔墘擁有七個里的行政劃設,無自組陣頭組織,歸屬海尾寮朝興宮的祭祀圈範 圍,也許隔嘉南大圳與海尾寮為鄰,又因與公廟有段相當遠的距離,而且各式各樣的新 74
建樓房林立,遷入來自各地的新住民。所以私人祭祀神明的宮、壇興起 11 ,形成新的角 頭,似乎海尾寮朝興宮要擴及其信仰祭祀圏,可能要更熱絡些才是。
小結: 海尾寮庄的宋江陣是聞名於安南區域,甚至還留下可貴的陣式與操演手冊,公開呈 現展示在朝皇宮的廟內,對文化的傳承不遺餘力【表 3-1】 。
【表 3-1】
海尾寮庄舊村落陣頭現況表
名稱
海尾寮
溪仔墘
劃設
海東、大安、理想、海西、 溪東、安富、溪墘、國安、 溪心里一部份
幸福、海佃、海南
廟宇
海尾朝皇宮
陣頭
宋江陣 藍腳巾、車鼓陣(新成立)
主祀神
保生大帝
同祀
南海觀音佛祖、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中壇元帥、 虎爺、田都元帥、太歲星君
祭祀圈
媽祖宮出巡、四草大眾廟、土城仔香、學甲慈濟宮 安南巡禮
安南區志記載
無
南瀛刈香誌記載
無
11
前溪墘里里長夫人口述。 75
第二節
溪心寮庄武動文化新傳承
溪心寮庄擁有二個舊村落溪心寮與十三佃,即是目前行政劃設為現在的溪心 里與原佃里二里圖 3-8。溪心寮庄左為媽祖宮庄、南為海尾寮庄和右邊及北方的安順寮 庄所圍,據資料記載是因曾文溪改道,在安南區形成南、北水道各一條,中間為浮覆地, 「溪心」聚落就是位於其浮覆地,於是因位置而得其名 12 。
圖 3.-8 溪心寮庄現況圖
一、
吳春燕繪製
溪心寮(溪心里)
溪心寮建庄拓墾始於何時無文獻可查,只知村落住民來是學甲中州及七股口寮二地 的陳姓人士為主,亦有周、何、吳等姓氏陸續前來,傳說因當時住於溪洲浮覆地,居民 有著不安全感,惟恐河道潰堤家園付之一炬,於是夜裡會派人輪流看守,懸掛於水道處 竹林上的煤油燈,若燈掉下來表示堤防不保,必須即刻逃命,為求老天爺保佑,村民會 於農曆正月初三酬演「天公戲」 13 ;並奉請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中壇元帥、黑虎將軍 鎮守溪心寮。之後以爐主方式祭祀之,再來村民集資購地,惟經費受限,所以建成貌以
12 13
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p24~25。 開基保生二大安南巡禮導覽手冊。 《安南區志》記載為正月初一,資料互異! 76
民宿的廟堂為信仰、集會中心,稱為公厝的「保安堂」 14 ,所以會上白礁謁祖,和原鄉 學甲的感情緊密連繫。2006 年管理委員會主委倡議重建以利廟務推動,經過信徒大會通 過 2008 年開工建造,2010 年拍攝時已是嶄新的巍峨殿堂圖 3-9!。 日治時期此溪心寮區域與海尾交界有一重要道路「十字路」,即現在的安中路與海 佃路交叉口一帶,這十字路為安南區的行政要地,庄役場(區公所) 、組合(農會) 、監 視所(水利會)、出張所(台糖)等皆設此地。光復初期十字路更是十分熱鬧,有第一 家的自轉車店和眾多的店舖剃頭店、打鐵店、西裝店等 15 。由上述看來,應是個區域發 展社群力強的村落,但據受訪者陳主委(年齡 70 歲移民至此今,屬第三代了)表示: 溪心寮因人口不多聚落 90 戶 500 人,無自組陣頭的組織,目前廟會活動外聘職業團開 路鼓,一天 15,000 的費用。
圖 3-9 溪心寮保安宮
二、
十三佃宋江陣(原佃里)
十三佃是緊臨總頭寮總頭里、草湖寮鳳凰里與新寮長安里,與同屬為溪心寮庄的溪 心里為伴,庄內主要姓氏是莊、將軍吳(沿革碑上的查創者亦為吳、莊二姓),原以為 同溪心寮一樣建庄時間不可考,但其廟內的沿革石碑註明了十三佃之由來〈原佃里慶興 宮沿革〉: 世宗皇帝雍正公元 1723 年,前先民吳、莊、蔡、楊、周、姓等十三人,來耕此菅 仔埔耕成畑,為此十三人名曰十三佃庄。宣宗皇帝道光公元 1821 年,建造乙草厝為做 14
開基保生二大安南巡禮導覽手冊,p18。
15
吳茂成主編, 《台江庄社家族故事》,安東庭園社區管委會,2003.11,p87。 77
公厝(現時廟前路南邊) ,恭奉池府千歲、黑虎將軍。民國 8 年乙未年公元 1919 年,恭 奉吳府千歲、中壇元帥。民國 21 年壬申年公元 1932 年,黃炎、唐讚、鄭長等發起籌募 公厝改建做廟,名曰十三佃廟(現址),民國 62 年癸丑年公元 1974 年,莊登坐、吳塗 水發起籌募重建現在慶興宮,恭奉李、朱、范合成五府千歲及天上聖母、福德正神、註 生娘娘。民國 67 年戊午年公元 1978 年,莊南波等發起籌募建造鼓樓。 吳江本、莊永寧
查創
中華民國 73 年 3 月 由沿革內文可知結庄於 1723 年雍正年間,但令人置疑的,是十三佃其位置是在台 江內海的範圍,比浮覆地的生成提前 100 年,且癸丑年應為 1973 年而誤植為 1974 年。 在開基保生二大安南巡禮導覽手冊中對十三佃的沿革簡介有不同的說法,為道光年 間才結庄,較前者為合理。信仰神明池府千歲,同祀則來自北門南鯤鯓代天府的吳府千 歲,太子爺分靈自台南市昆沙宮等,增祀李、朱、范合為五府千歲。並陸續迎奉福德正 神、註生娘娘,及分靈自鹿耳門天后宮的天上聖母。 在受訪者吳先生廟公和宋江陣新成員(年齡 25 歲) ,在熱心告知下,才知此村落於 2010 年自組了一支宋江陣為紅腳巾的師承派系,教練來自中州寮和安定區,由何國昭師 傅為總教練,是這工商科技社會的時代下,難能可貴的表現「武動!新風貌」。同時入 祀宋江陣祖師爺田都元帥。庄內居民約有十餘人參與,其餘為外聘,經費來源為私人贊 助,成員津貼為 3 個月 2,6000 這是保生大帝安南巡禮活動的出陣。在 2011.06.14 南鯤鯓 請火則為「包紅」 16 。 而這次的自組陣頭為慶興宮圖 3-10,因武動帶來了新風貌,沿革變了,在中華日報 記者陳治交的報導內容為: 創立於清嘉慶二十五年的安南區什三佃慶興宮,為了參加今年四月「學甲慈濟宮開基保 生二大帝安南巡禮」,廟方籌組的宋江陣十日由市長許添財授旗、開館;慶興宮宋江陣 三十六將一半以上擁有大專學歷,期望在短短三個月的集訓,成為安南區一支相當優質 的武陣。適逢學甲.....慶興宮池府千歲指示成立宋江陣...成立宋江陣為地方 大事,慶興前往開基玉皇宮「請火」 ......。上述創立日期嘉慶 25 年為西元 1820 年比廟方之沿革時間為晚了 97 年,與浮覆時間提早 3 年,因為地方大事登上報面,造 成十三佃新風貌提高了知名度。 16
台灣民間用語,紅包金額隨意。 78
由各地之武陣愛好者所組成圖 3-11,有來自六塊厝、外塭、安定和十三佃在地庄民, 及建興師於不久前所解散的囝仔陣,也就是新寮已長大的囝仔宋江陣 17 。大家在練習中 產生了濃烈的同袍弟兄之情,於是 2010 年 11 月在二次的展演後,以歸屬為建興武館的 社團組織圖 3-12~13,為持續發揚宋江陣的永續傳承生命而努力,成為了半業餘的身份, 2011 年在十三佃第三次開陣,參與保安大帝聖誕之後,即接受各地廟宇的禮聘開演武 動!2011.04.28 安吉路上一家交通公司停車場傳出了鑼鼓喧天,吆喝聲此起彼落,原來 是十三佃的宋江陣,正加把勁的為明天應聘北上展演而努力中,詢問黃教練 18 還是十三 佃慶興宮的宋江陣嗎?因領隊莊先生是十三佃的子弟,出錢出力的為宋江陣付出,所以 十三佃慶興宫的徵召,當是義無反顧情義相挺!
圖 3-10 十三佃慶興宮現貌
圖 3-12 建興武館宋江陣組訓
圖 3-11 十三佃慶興宮暗館練習
圖 3-13 教練們的招式示範
17
詳載於本章第六節(二)新寮(長安里) 。
18
黃名宏先生,著有《吟歌演武誓成師-西港仔香境傳統陣頭的宗教性格》,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
論,2009 年。 79
小結: 溪心寮庄溪心寮與十三佃這兩個村落,以十三佃的庄名在相關文獻資料上,比溪心 寮之名出現較晚 19,就其十三佃之文獻資料卻比溪心寮結庄時間早,但在林德政總纂修, 《安南區志》中並未有其相關記錄。2009 年十三佃成軍一支武陣【表 3-2】,成為安南 區大事記。
【表 3-2】
溪心寮庄舊村落陣頭現況表
名稱
溪心寮
十三佃
劃設
溪心里
原佃里
廟宇
保安宮
慶興宮
陣頭
無
宋江陣 紅腳巾(99 年成立)
主祀神
保生大帝
池府千歲
同祀
中壇元帥、黑虎將軍、福德 五府千歲、福德正神、註生 正神、註生娘娘
娘娘,天上聖母
祭祀圈
媽祖宮出巡、四草大眾廟、學甲慈濟宮安南巡禮
安南區志
無
19
無
台南市政府, 《台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之調查》 ,2001,p21。 80
第三節
安順寮庄巷弄裡的精神堡壘
安順寮庄依現況圖 3-14 的分布,位置在安南區略偏東南一帶,有七個舊村落,分別 由北而南為布袋嘴寮、新寮、總頭寮、草湖寮、陳卿寮、南路寮、溪頂寮。其中草湖寮 之區塊在《安南區志》中的描述是個變化很大的村落,原併入安順寮庄頂安里後又與溪 心寮庄的十三佃合為原佃里,不久又回屬頂安里,終於在因國宅的興建,入住新住民人 口數增多,於是獨立設鳯凰里和梅花二里,所以在陣頭的調查整理中,將草湖寮列入安 順寮庄討論之。 陳卿寮與南路寮於日治時期有著「頂安順寮」與「下安順寮」的別稱。 20 溪頂寮所 在位置行政劃設有五個里,每里雖區域面積不大,卻是人口數量密集的區域,隔鹽水溪 與北區和永康區為鄰,安和路為其主要交通要道「縣道 19 線」 ,過鹽水溪橋接中正南路 可上國道中山高速公路,是安順寮庄所有村落中,人口、商業、產業發展的集中地區。
圖 3-14 安順寮庄現況圖
20
吳春燕繪製
見 1901 年台南縣管內圖,p22。 81
一、
布袋嘴寮(布袋里)
布袋嘴寮行政劃設為布袋里,西接新寮、南臨總頭寮、東與中州寮為鄰、北通安定 區沙崙。村落住民以蕭姓人士為主,開庄拓墾始於何時傳說各異 21 ,但可以肯定的是來 自原鄉地為嘉義縣 22 布袋嘴。村落主廟為代天府建於西元 1969 年,主祀朱府千歲配祀中 壇元帥、池府千歲和黑虎將軍等,而現今代天府則是西元 2000 年由當地住民蕭順治捐 贈、蕭富雄設計,廟內大量使用木雕裝飾,尤其由整棵原木穿鑿而雕刻的百鳥朝鳳柱如 圖 3-15~17,不同於其他所見過的廟宇,令人有耳目一新。殿內供奉神明有李、池、吳、 朱、范五府千歲、及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中壇元帥、黑虎將軍等。2010 年 10 月 14 日受訪者里民蕭勝三先生,言其村落無陣頭之組訓參與廟會活動,是以外聘方式,主要 是文陣如開路鼓,目前舊村落只有 30 戶,其餘為新遷入住民附近為工業區,組隊訓練 機會不大。 布袋嘴寮因於二次大戰後,初期連續十年間高中六位大學生,為安南區之冠,故有 大學寮之稱 23 ,村內保有百年魚木樹、百年土井、百年刺竹林、百年土埕等 24 成為社區 的一大特色。
圖 3-15 布袋嘴寮代天府交陪廟
二、
圖 3-16 布袋嘴寮代天府殿內木雕柱
圖 3-17 布袋嘴寮代天府
新寮金獅陣(長安里)
新寮區域位置是安順寮庄北隅的一個村落東臨布袋嘴寮,北接公親寮、南往 溪心寮西到十二佃等地,結庄時間在重建鎮安宫碑記如是寫著: 本宮奉祀
媽祖溯源自清康熙丁卯年由泉州府南安縣水頭鄉鄭献祥祖奉請 聖像率族人
21
《安南區志》記載為光緒年間蕭姓夫妻,自嘉義布袋嘴南遷至此。布袋嘴寮代天府出版之沿革則是十八 世紀未年蕭廷直背負姪子蕭鴻行率三弟廷蔥、四弟廷按和親族蕭漢興等人於此墾殖,念及故鄉情,定名 布袋嘴寮。 22 諸羅縣於 1787 年(乾隆 52 年)林爽文事件後改名為嘉義縣 23 開基保生二大安南巡禮導覽手冊,p20。 24 〈布袋嘴寮沿革-咱的鄉土咱的愛〉,布袋嘴寮代天府印製。 82
及鄉親渡臺初散居於西港中州等地方後遷往口寮迨嘉慶癸酉年再由鄭強
鄭彰
謝雲及林黄陳等姓族人移住現址從事墾拓謂之新寮庄結社草創之初乃將
聖像春祀于
鄭姓祖厝至咸豐辛亥年始由黃老生 宮
鄭錦 鄭年
鄭海
鄭讚等發起建築公厝以祀之回憶本
媽祖自渡臺以來時顯神蹟庇祐庄民尤其在滿清時代政治窳敗治安不良秩序紊亂常
有盜賊犯境以及庄中大小事情咸依神靈指示 進行使庄得以安居樂業成為本庄信仰 之意旨及由主事人鄭春吉
鄭金
聖神到民國第己巳年公厝狹小有失崇祀
鄭大步
鄭崑
鄭連只
黃猛
鄭德火
聖神
鄭大陣等
籌備再建規模增大始稱為鎮安宮歷經四十餘年居民日益榮盛因廟基過低有碍觀瞻里民 及提議重建遂於民國第一己酉年六月成立重建委會董其事者.........於民國 第一壬子年十一月廿六日重建慶成奉安
聖像而今廟貌一新巍峩壯麗丹漆輝煌楹桷燦
爛神光赫濯益堅里民信仰行善之心則神力昭布以集未艾之庥降無疆之福焉是為記 於慶成前廿三日
鄭水發
敬撰書
由上碑記之內容得知記載新寮村落的草創結庄,是形成於嘉慶癸酉年即西元 1813 年, 由口寮(將軍區)遷移而來的!信仰中心亦是先由公厝 1851 年(咸豐元年)而後建廟 1929 年(民國己巳)稱為鎮安宮圖 3-18,主祀上天聖母、天虎爺、保生大帝、關帝公、 周倉、中壇、獅祖。 今之廟堂仍重建於西元 1972 年。庄內人士有感文化傳承的重要,把其金獅陣成立 時間,經實地耆老指導與資料的給予,刻製了新寮鎮安宮金獅陣史略於左側廂房,讓村 內的民俗文化得以詳實記載,不致因口述的流傳,而使陣頭文化傳承之接續產生脫節的 情形。 「新寮鎮安宮金獅陣史略: 新寮鎮安宫金獅陣成立於民國 37 年(1948)時值台灣光復,治安乏善可陳,地方 為强身衛家,守望相助,安居樂業,並配合廟會活動,熱心人士發起成立金獅陣之議。 是時里長鄭大步筅生及地方有志人士鄭鶯寶、鄭瓶、鄭江山、黃進等諸位先進大力鼓吹, 全里熱烈響應,一時有錢捐錢,有力出力.即成立籌備會,幾經磋商研討,金獅陣於焉 誕生。 隨即延聘台南縣安定鄉菅寮村吳文喜、郭旺朝、郭羅漢三位名師負責武術指導及陣 頭演練...金獅陣誕生迄今將屆六十年,其間成員迭遞補頻繁,然而並未做詳實記 載。.....所幸獲悉曾為本金獅陣畫陣圖林德源先生有完整資料,遂就教之。由於 林先生慨然應允提供此珍貴資料,以及鄉親從旁指導迷津與義順先生熱心協助,此得來 83
不易之成果,..... 。新寮鎮安宮金獅陣,既有如此輝煌歷史,薪火相傳,宜益 加發揚光大。同時誠摯期勉年輕夥伴,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西旁角鄭江山敬撰
民國九十九年元月」
慶興之餘,以為此村落的田調順利,因有前輩已將在庄的歷史文化完整記錄,殊不 知在看了廟方印製文宣中,還有另一不同的陣頭「八音團」的文陣,有感未能在碑記上 讓文武雙全的陣頭文化留下記錄實屬可惜。 在實際走訪中受訪者為總務、副總幹事林朝華表示:新寮於(遶境出巡)雞年 12 年一次建醮,6/25 虎爺生安五營、鹿耳門媽祖宮出巡和西羅殿郭聖王二太保聖誕,金獅 陣會出陣展演圖 3-19,黃腳巾之師承派系。成員來源是在地庄民,早期來自管寮師父, 因管寮原為宋江陣後改為獅陣,所以有獅陣宋江之稱。年齡分佈最大 65 歲、最小 30 歲, 現教練為來自佳里番仔寮。與其他藝陣的不同處是為母獅陣因第二個為盾,若為耙則是 公獅如烏竹林。成員人數六十人,角色扮演傳承或指定看外形與體形。 曾訪談乙位九十多歲的金獅陣成員,但記憶老化無法回答過往之事,所以再一次經 由廟宇相關資料如碑記與廟方管理人員尋問金獅陣所知的近況:新寮只有逢雞年 12 年 一次的建醮時,和鹿耳門天后宮(註:訪談時稱為媽祖宮)活動與四草大眾廟出巡才有 開館出陣。其組訓召募成員皆 100%為庄內住民,是傳承的機制有父親介紹兒子,參加 動機為自願參加,雖領有津貼傷藥補助,但世襲傳承和强烈的在地意識,使新寮的陣頭 召訓皆能順利達成。 鎮安宮設有文陣「八音團」圖 3-20,現由八十歲的鄭先生負責團員的連繫召集工作, 練習皆在廟方提供的場所,成立於何時?鄭先生說已有五十多年了,又言大概與武陣同 時間成立的!在神明聖誕時會參與演奏,每年約三次有媽祖和太子爺及虎爺聖誕。對外 接受付費聘僱(有庄內與庄外不同價錢),已有半職業性質,但據鄭先生言以喪事之需 求最多,問其是否會有人員不足之慮?回答著:若人員不足只好解散。目前正新進一位 成員未滿七十歲。 另庄內有位林明全先生因其子弟(一位國小四年級、另一位國小六年級)有興趣於 陣頭活動,拜師於红腳巾的何國昭醫師(建興師),成立小小宋江陣,隊員有來自附近 之村落如安定鄉六塊寮,其團達有五年之久操練培訓,曾參加新寮廟宇活動,而深深烙 印於新寮庄民的印象之中;可惜的是小孩們長大成人,目前已是高中生、大學生忙於自 我學業,互動力不夠,此團體就這樣,不再組合練習了,約有六、七年之久,換言之成 84
軍約在 1987 年,依林明全先生如是說而推斷 之。
圖 3-18 新寮鎮安宫
圖 3-19 新寮金獅陣(資料來源:新寮簡介) 圖 3-20 新寮八音團(資料來源:新寮簡介)
三、
總頭寮(總頭里)
溯自 1800 年(嘉慶年間)先民前後入墾荒蕪草創結庄,聚落先稱大寮,到 1851 年 (咸豐年間)有公舘頭銜林總,成名即改稱總頭寮 25 。1847 年(道光 27 年)始有吳藤 感住戶日多,村民大部份由北門區方面遷來,遂發起組織十七人大道公會,從學甲慈濟 宮分香,建竹造公厝,安神令而奉祀。以祈求保境佑民。相傳 1862 年(同治年間)外 塭仔、中洲寮、新舊和順、總頭寮、十三佃合稱五保,因地主易人而施以實物三七重租, 致民不聊生,由中州寮林用挺身,訟告台南道台,受學甲二大帝之顯聖化身老翁助告, 故有五保聯合每逢保生大帝聖誕往學甲進香,並順邀二大帝蒞境遶遊。 1931 年(日昭和 6 年)改建磚造取名為興安宮圖 3-21。現廟三開間建築格局二樓為 高度之挑高台基的廟堂仍於 1976 年(民國 65 年丙辰年)重建之樣貌。2011.07.18 曾訪 問總頭寮興安宮蕭廟祝(年齡 73 歲)地址在長溪街二段 561 號,其原鄉地來自布袋、 北門、漚汪,姓氏為蕭、施、林,並以施姓為主,有流傳諺語:「總頭寮,施一半」。 26 主祀保生大帝誕辰於農曆 03.20、玉皇上帝 01.09、池府元帥 06.18、黑虎將軍 06.25、 25 26
興安宫廟內石碑,〈興安宫沿革〉 ,1976。 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p10。 85
中壇元帥 09.09,而田都元帥在廟側殿聖誕為 06.11。曾有陣頭組織失傳於建廟後,目前 參與陣頭為外聘的開路鼓或車鼓陣或大鼓陣等不同的選擇,由委員們決定之。聚落人口 約有 90 戶 500 人(興安宮之信徒)也許是人員組訓不易,或經費的不足,在無息中陣 頭自然而然的消失。訪問一位頭屆的成員,言大約在 22 歲時參加,現年 85 歲(民國 16 年次)於是推算出,總頭寮的宋江陣大概成立於 1948 年(民國 37 年)。興安宮沿革石 碑上所落款年為歲次民國丙辰年季冬之月吉置,即是 1976 年(民國 65 年)12 月,故推 算其陣頭停演至今已有 35 年以上之久。 總頭寮境內出現一個不同的信仰組織,也許可能也是陣頭消失原因之一,此信仰組 織為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安順教會(原名總頭寮會) 27 。1901(明治三十四年)長老會 總頭寮教會在總頭寮設立圖 3-22,是為基督教進入安南區之始。位於安南區長溪街二段 四七三號。創立人為黃水加,由將軍區埔頂遷入溪頂寮,因眼疾到今新樓醫院就醫,學 習羅馬字,並接受英籍甘為霖牧師教導學習點字,研讀聖經。往來總頭寮和溪頂寮間傳 教。於是與妻施元良在總頭寮受甘為霖牧師協助下,建立教會,1910 建新禮拜堂,今之 現貌為 1995 年重建之,與加拿大「台光教會」結為姐妹教會,設有安安幼稚園。
圖 3-21
四、
總頭寮興安宮
圖 3-22 安順教會(與興安宮相距不到百米)
草湖寮(鳯凰里、梅花里)
草湖寮東為陳卿寮、南路寮,西為海尾寮庄北接十三佃,南臨溪頂寮(見圖 2-52) ,其現況之發展仍是因 1980 年間國民住宅興建有 1812 戶數 28 之多,造就此地區的 快速成長,原是依附於頂安里或原佃里二里之間變動的社區,在人口數高成長下,至 1990 年成立了二個里之行政劃設鳯凰里與梅花里。草湖寮的地名由來是日治時代魚溫成湖, 27 28
同註 110,見 p440。 蘇明吉, 《安南區志》,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區,2005。 86
四邊搭有草寮,因而得名草湖寮,到底此村落始於何時無文獻可考,據傳是由王姓夫婦 於 1722 年間(康熙未年)先行由將軍區漚汪竹仔腳遷移而來建村 29 的。 受訪者王周金樱 79 歲屬猴(不識字,年齡以生肖推定之) ,陳卿寮人嫁至草湖寮(王 姓第四代),當時的食、衣、住、行簡單,草湖寮有 17~18 戶人家,以農為業,種植稻 米和蕃薯甘蔗為生,收入以甘蔗和稻米的販賣為主,也有養豬,雞鴨自己食用,當時有 自用地、還有農場地(會社種甘蔗用,當時佔地為今果菜市場 30 及和順國宅至安慶國小 之範圍)。有牛車和自行車代步,一般為走路,到府城耗時為一天,早期到府城水仙宮 口,採買數天的生活所需菜、魚、肉等,晚期就近在溪頂寮採買。學區為和順國小,但 為躲盟機空襲疏開 31 ,大多未就學。 農產耕作甘蔗部份是交會社,經過磅後有二種方式領款,一為現金二是領糖包,自 行依有利方式選擇。採收後送到甘蔗埕有二處,一為現溪心寮(十三佃與溪心寮交接地 方)二為本淵寮海東國小附近,用吊車送走。收成一分地大約每年(一年一收)有上千 元。 草湖寮的連外道路早期是沙石路,是因國宅的興建帶來人潮,慢慢形成現有熱閙景 觀,最早的道路只有廟前的這條路,也只有王姓人家十幾戶在居住,嫁入草湖寮的婦女 為周遭聚落的住民,有海尾、公塭等地。當時的建築物為竹籠茨,用水取自雨水的公堀 地(目前蓋鐵皮工廠),乾旱時掘井取水。水和電的設備是生了 4 個小孩後才有,早期 是用番仔油!育樂:窮鄉僻壤,幫忙耕作,躲空襲時還身上背一個,手帶二個到橋洞或 防空濠也有在自家挖洞自保。當時未建國宅時的景觀是路上全都是防風林木麻黃樹種。 信仰中心為代天宮見圖 3-23 建廟落成五朝祈安清醮於 1990 年(民國 79 年)舉行, 主祀李府千歲,奉祀有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及天虎將軍。受訪者代天宫廟祝說:無陣頭 組織,因為舊村落的人數極少,新住民則是來自各地人士的大量遷入,亦有教會組織 32 圖 3-24 及私人壇、宮的設立,所以未來組陣頭的可能性是趨近於零。
29
見王安然〈草湖寮社區來源〉,王安然,1990.11。 果菜市場為台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簡稱,1990 自台南市西門路一段遷場啓用。 31 20~30 年代在地人的習慣用語。 32 1984 (民國七十三年)基督教路德會安中教會成立,地點在安南區安中路一段 700 巷 404 號一樓,為 台南市路德會頌恩教會(南市實踐街三十九巷)的子會。 30
87
圖 3-23 草湖寮代天宮(舊社區巷弄內)
五、
圖 3-24 安中教會(國宅內)
陳卿寮宋江陣(頂安里)
安順寮庄的陳卿寮位於北安路、怡安路、安中路、長溪路四方交會之地見圖 3-25。 昔時是青蔥飄香、槺榔的故鄉有著綁掃帚技藝的庄頭,所以諺語「別的寮博局飲燒酒, 陳卿寮擔菜賣蔥綁掃帚」就是陳卿寮樸實的實照。地名來源據說約在 1860 年前首由陳 卿來此拓墾成戶因而得名。 33
圖 3-25 陳卿寮現之位置圖
2010.08.15 訪陳卿寮中心大廟保山宮的會計謝小姐 (年齡約 50 歲),地點於怡安路 一段 385 巷 46 號廟內。言其庄落主要姓氏為陳、蘇、謝等,自原鄉地七股、溪北、學 甲遷移結社,現建築外觀三開間格區重建於 1980 年,主祀觀音佛祖,傳說是在 1860 年 33
見《陳卿寮傳奇-尋回台灣海棗》活動手冊。 88
自大陸南海普陀山漂流而來 34,亦祀有保生水帝(與南路寮、新和順輪流合祀之) 、清水 祖師、朱府千歲、文殊菩薩、福德正神、註生娘娘、田都元帥。 陣頭組織為宋江陣藍腳巾圖 3-26,師承於海尾宋江陣的藍腳巾,師傅海尾許加再, 設立時間約已有 65~67 年 35 。成員來源分佈在地庄民,宋江陣的開演目前(一次花費達 200 萬之多)已停約有四、五年(組訓時間視佛祖的神明指示) 。年齡 分佈最大 42 歲最小 23 歲,成員權利與義務為巡禮時工錢一天 2000, 練習時間不計入津貼計算。成立的動機為香科、交陪境,與其他藝陣 的不同處是藍腳巾(同海尾寮庄)年歲以 45 歲以下為多,成員人數 有六十人,角色扮演傳承或指定看外形與體形,成員來源有父親介紹 兒子參加,操練與開演時間香科前三至四個月,目前 2010.宋江陣將 參加普陀山過爐 36。有鼓亭隊的成立 2003 年圖 3-28,至今已 7 多年了! 成員有十幾位,鼓亭隊固定由社區人員組成,在每月農曆的初一、十 五晚上七點~八點是團員練習。 圖 3-26 陳卿寮 宋江陣 資料來源:陳卿寮介紹
翻拍
圖 3-27 宋江陣成立的文案資料 (甲申年為西元 1944 年)
圖 3-28 鼓亭隊 資料來源:陳卿寮介紹 翻拍
34
又稱「不肯去觀音」 ,據說於 1096 年就漂流於海浪中,於 1860 年登陸陳卿寮。見《陳卿寮傳奇-尋回 台灣海棗》活動手冊。 35
訪談王清泉(宋江陣成員)於 1946 年(民國 35 年)成軍,由將軍區移民而來,發起人為蘇天(保正),
廟內文案記載為中華民國甲申(1944)年成立見圖 3-27。 36
弟子有心走不到(無法到普陀山) ,學甲赤山,受訪者會計謝小姐,2010 年。 89
六、 南路寮(安慶里) 位於溪頂寮以北,東臨新和順舊村落也就是和順寮庄,陳卿寮以南的方位。其居民 是清朝中葉由今高雄市湖內區圍仔內庄人北上遷移而來,故名為「南路寮」 。37 又開基保 生二大帝安南巡禮導覽手冊,南路寮保鎮宮圖 3-29 的沿革簡介,記載為清道光年間,由 王族人攜家帶眷由文賢里圍仔內,即今高雄縣湖內鄉大湖村至此開墾,並由湖內鄉慈濟 宫奉請保生大帝入祀,與新和順及陳卿寮合拜大湖的保生神明每年一科三庄輪流供奉稱 為「三庄頭公」 ,保生聖誕活動乃至內湖慈濟宮謁祖。受訪者陳生先(廟方理事)告知, 陣頭組織現已無組訓,詳細開始與停止年代不可考,雖已停組,但因無謝館,所以可以 有隨時開館的動機,同溪頂寮師傅教導黃腳巾派系,香科活動參與媽祖宮及四草大眾廟 (每年前往參拜因祀鎮海二元帥是其分靈而來),不收丁錢,但每季有一次的平安宴活 動,須繳交參與權 500 元。 在其廟內祭祀的田都元帥的神桌上刻有贈予者的落款年為民國己未年即是西元 1979 年圖 3-30,可推論至今應是快達 30 年之久,在受訪者的意思下是有機會啓動陣頭 的開演,只要經費上沒問題,委員們的同意應是可被推行的。目前輪到主科時,以外聘 陣頭為主,有大鼓花或官將首等文陣頭。 在陳梅卿〈台南市保生大帝諸廟宇初探〉一文中提及南路寮保鎮宮之大多數信徒來 自於北門地區,少數來自大湖(高雄市湖內區) 。38 由此來看南路寮此村落在面臨陸續多 數入住不同地區的住民,使廟之凝聚不足,亦可能是陣頭停擺的主因之一。
圖 3-29 南路寮保鎮宮 現貌於 1995 年安座
圖 3-30 南路寮保鎮宮田都元帥的神案桌
37
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P14。
38
陳梅卿, 〈台南市保生大帝諸廟宇初探〉 ,《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
P20。 90
七、 溪頂寮宋江陣(安東里、安和里、安西里、溪北里、溪頂里) 溪頂寮為安順寮庄最南邊的一個舊村落,右為和順寮庄的新和順,左接海尾寮庄的 溪仔墘。原其行政劃設以安和路(中央公路) 39 為界有安東和安西二里,1976 年後因人 口增多而陸續將安東里劃分為安東和安和二里,安西里則增分為溪北與溪頂三里,使溪 頂寮的行政區域成為五里。溪頂寮為日治時期 1920 年(大正 9 年)安順庄之庄役場 40 設立的地方(今安順派出所旁),後改至溪心寮的十字路處,即是在安中路與海佃路交 叉路口處,現今安南區公所之附近位置。 有關地名的由來在《安南區志》記載:為清道光年間先民最早自西港窟仔頭徐、之 後北門溪頂寮吳、雲林泊仔寮吳,及將軍吳等至此地拓殖時,在鹽水溪溪頂浮出的沙質 土地上搭寮居住,因地勢低彷彿在「溪頂」,所以取名為溪頂寮,鹽水溪帶來水源,但 也帶來氾濫成災的生命財產損失。溪頂寮是台江浮覆的一方土地,最早由徐群先生與其 徐氏家族於道光年間至此開墾,咸豐年間更有許多佃農聚結成庄,故尊徐群為徐總理(地 方士紳受政府委管地方事務) ,有徐群寮之稱。41 溪頂寮之有名地方子弟有市議員吳振福 (第 9~13 屆) 42 、中研院研究員近代史博士謝國興 43 等。 在安和路上的中安宮 44 插著招收宋江陣成員的旗幟時,宣告著溪頂寮的宋江陣即將 武動起來,2011.02.21 溪頂寮保安宮圖 3-31 的廣場上於晚上 8:00~10:00 正鑼鼓喧天,成 員們揮動著傢伙勤練陣式為迎接溪頂寮三年一科香,保生大帝聖誕慶典而努力以赴!受 訪者吳先生宋江陣主事成員之一,約 40 歲左右,宋江陣開館時間有參加安南巡禮(學 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南下出巡) 、媽祖宮(媽祖出巡台江迎神祭) 、四草大眾廟(大眾爺出 巡)及每年上白礁謁祖當年遇有香科(學甲香)時。宋江陣出陣費用約有 200 萬。最小 成員 16 歲,因位於都會區又都市人不願練習,因體力的支出喊「苦」 ,所以目前是隊員 找隊員方式增補不限本庄居民,主委責任不會斷層,會持續下去承辦。主祀神為學甲保 生大帝,保生二大帝為上大道的興濟宮分靈而來,三帝來自學甲。 39
安南區早期的重要道路北往安定、西港,南過鹽水溪太平橋,通台南市舊城區,有中央公路之稱。
40
庄役場(同今之鄉公所)日治時期的行政中心,加藤光貴著:黃秉珩翻譯, 《昨日府城.明星台南:發
現日治下的老台南》 ,台南文資協會,2007.12,p59。 41 42 43
謝國興, 〈台南市安南區地名史 溪頂寮〉 ,廟方印製資訊。 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P19。 吳茂成主編, 《台江庄社家族故事》,安東庭園社區管委會,2003.11,p19。
44
中安宮於光緒年間曾是保安宮用地,於 1923 年(大正十二年)遷回現址,目前中安宮主祀中軍元帥(五 府千歲先鋒官)分靈於高雄區湖內里大湖碧湖宮。 91
圖 3-31 溪頂寮保安宮面對嘉南大圳
宋江陣成軍於 1856 年(咸豐 6 年)也就是保安宮搭蓋公厝時就已有此組織的成軍, 成隊原因傳說是原要招歌仔戲班的組戲團文陣,有人建議要學歌仔戲,考慮不如組隊學 可練身的宋江陣,再幾經討論,聘七股鄉師傅前來教導。 45 師傳派系為黃腳巾,現今師 傅是前輩一半傳承,一半拳術、陣式外聘佳里南勢寮林昆炎師傅。雖位於學校附近,可 吸收學生從小默化延續傳承,但越近都會區雖人口多,卻不易招收成員。宋江陣圖 3-32 目前由陳杏源先生負責召集在地庄民和少數安南區的居民。丁錢每人 100,每年 7、3 月 收,給付成員津貼,視經費多寡有 26,000 至 14,000 等,不定的金額。
圖 3-32 溪頂寮宋江陣暗館練習
小結: 安順寮庄在安南區域的發展歷程中,佔有極為豐富的歷史,尤其是各舊村落「庄名」 的命名極為有趣懷舊,如布袋嘴寮、南路寮紀念原鄉地、陳卿寮、徐群寮(溪頂寮)、 總頭寮紀念人名等;另一特色中心大廟位於巷弄內的廣大空地上。七個舊村落擁有陣頭 組織就有五支武陣隊伍,幾乎是一寮一陣 46 【表 3-3】。 45 46
摘錄溪頂寮保安宮未江陣顧問芳名錄。 草湖寮因人口數的關係,行政劃設是附屬於其他區域的見本章第六節四小段之敍述。 92
【表 3-3】
安順寮庄舊村落陣頭現況表
名稱
布袋嘴寮
新寮
總頭寮
草湖寮
陳卿寮
南路寮
溪頂寮
劃設
布袋里
長安里
總頭里
鳳凰里
頂安里
安慶里
安東里安和里
梅花里
溪北里西安里 溪頂里
廟宇
代天府
鎮安宮
興安宮
代天府
保山宮
保鎮宮
保安宮
陣頭
無
金獅陣
宋江 陣 藍腳
無
宋江陣
宋江 陣 黃腳
宋江陣
黃 腳 巾 八音
巾已解散
藍腳巾鼓亭隊
巾已解散
黃腳巾
李府千
觀音佛祖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歲
保生大帝
鎮海二元帥
團 主祀神
同祀
朱府千歲
上天聖母
保生大帝
中壇元帥
天虎爺、保
池府元帥
福德正
清水祖師
註生娘娘
太子爺
池府千歲
生大帝、關
黑虎將軍
神註生
朱府千歲、文殊
土地公
田都元帥
黑虎將軍
帝公
中壇元帥
娘娘天
菩薩、福德正
黑虎將軍
周倉、中
註生娘娘
虎將軍
神、註生娘娘、
福德正神
壇、獅祖。
福德正神
田都元帥
註生娘娘
田都元帥 祭祀圈
媽祖宮出巡、四草大眾廟、學甲慈濟宮安南巡禮
安 南 區
無
志
宋江陣獅陣
無
無
宋江陣 35 年成 立
93
無
無
第四節
和順寮庄宋江鼓花文武兼備
和順寮庄位於安南區域極為東北隅的地方,北接安定區、新市區,南臨永康區,有 相當方便的交通網絡,由五塊寮(東和里長和路)可接國道一,另有安南區中央公路之 稱的「安和路」貫穿其中,目前此區域正蘊量成為安南區的重量級的文教區與醫療區, 在長和路上和順寮農場範圍內,緊鄰體育藝術公園,一座建築新穎,佔地約 20 公頃國 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即將於 2011 年 10 月開館。安南醫院亦正興建,吸引新興住民入住, 現仍持續增加之中,大體而言和順寮庄大部分的土地其地置正在嘉南大圳、鹽水溪之 間,充足水源便於農耕,有台江埔地「兩河流域」之稱。 47 和順寮庄舊村落有新和順、舊和順、五塊寮、中州寮、外塭等五個村落圖 3-33,地 方主廟特色乃以保生大帝為其主祀神明,農曆三月份保生大帝聖誕慶祝是和順寮庄大事 記(庄落間會錯開日期不會集中在保生大帝的聖誕 3 月 15 日)!
圖 3-33 和順寮庄現況圖
一、
吳春燕繪製
新和順宋江陣(新順里)
新和順行政劃設為新順里,地名的由來是為區分原「和順寮」 (今稱舊寮,安順里),
47
吳茂成主編, 《台江庄社家族故事》,安東庭園社區管委會,2003.11,p35。 94
時人稱為「新和順寮」。 48 它有著謎一般的身世,在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聚落與 社區發展篇中它是被缺漏未寫入,但在宗教篇中對新和順保和宮有此記載: 「本廟創於清朝光緒年間,是新和順地區的信仰中心,新和順包括新和順、新宅、 三塊厝等三個小聚落。初建時只是一間簡陋的茅屋,日據時代昭和八年(1933 年),改 為磚造廟宇,.....。本廟主神保生大帝,來自台南市頂大道「興濟宮」。而由於 新和順地區古時居民以楊姓為主,所以本廟也供奉二郎神君....本廟擁有宋江陣。」 陳梅卿〈台南市保生大帝諸廟宇初探〉乙文中,論述新和順是如此記載: 「居民來自北門地區,如人口最大的楊姓來自福建漳洲海澄, 49 先到漚汪番仔寮, 之後於第二次移民時來此,因移民攜香灰來台而祭拜大道公。先組織神明會後於 1937 年建公厝,1991 年建廟」。 新和順保和宮廟內石刻沿革誌內容則為: 「本宮草創於清道光年間,初期自「湖內鄉圍仔內慈濟宮」分靈保生大帝(俗稱三 庄頭公) ,自古以來與南路寮「保鎮宮」 ,及陳卿寮「保山宮」共同祭祀,保生大帝金身、 每三年一次,輪流供奉與主祀,迄今已歷一百多年歷史,三庄(宮)依舊延續著老一輩 們的傳統,文化的傳承,香火的延續。於日明治 24 年(清光緒 25 年,西元 1899 年)肇 建「木造結構公厝」;兼為義塾之學堂,境民信仰虔誠,香火旺盛。民國 16 年(昭和 2 年,西元 1927 年)....至府城祀典興濟宫..分靈保生大帝...」。 上述三者《安南區志》 、 〈台南市保生大帝諸廟宇初探〉 、 〈保和宮廟內石刻沿革誌〉內容 互不相符合,差異甚大。依南路寮與陳卿寮的田訪調查,實有輪流合祀之事。吳炎坤著 〈開荒墾埔〉50 乙文中,省略新和順與舊和順未論述。又吳茂成主編, 《台江庄社家族故 事》未論述與南路寮保鎮宮合祀保生大帝之事。 有關保和宮組圖 3-34 訓陣頭始於何時?在採訪主委的言談中,宋江陣已有 10 年以 上未組訓出陣,其成立約有 60~70 年,這次是因應安南巡禮,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南巡, 宋江陣再度出陣,出陣人數為 46 人外,加上一些帶路等人員共 65 人之多,一次花費約 200 萬之多,故在經費考量下,不舉辦的可能因素大大提升。另王姓與陳姓耆老皆為 19
48 49 50
見保和宮沿革誌文宣。 在保和宮沿革誌上的記載為番仔寮『蕭壠』之楊氏族人遷入結庄。 詹翹、范勝雄、何培夫、曾國棟、吳炎坤等著, 《臺境之南-府城地名的故事》 ,台南市,南市文資協會,
2010.10,p93~107。 95
年次現 82 歲,在約二十幾歲時加入為宋江陣第二屆成員,教導師傅來自佳里番仔寮的 尫仔師,師承派系為黃腳巾,陳先生還依其記憶手腳不由自主的比劃著!故由此推其成 立時間應與陳卿寮、南路寮陣頭成立之時間相繼不遠約 1940~1950 年間成立。因與南路 寮、和陳卿寮輪流合辦前往湖內謁祖,所以每年會熱閙至湖內慈濟宮請回保生大帝活 動,並也有參與媽祖宮的出巡與四草大眾爺,37 年次楊姓耆老曾言參加過土城香科數 次,目前無參與。其次是佳里番仔寮應元宮謁祖,但不一定會出陣頭,目前師父為陣上 的成員...,給付成員的傷藥津貼約 1~2 萬元不等,及目前廟宇每年只收一百元的丁 口錢作為天公生的費用支出。真的!廟宇的委員們是陣頭組訓與否的重要關鍵者,而經 費的有、無更攸關著陣頭的存廢!
圖 3-34 新和順保和宮華燈初上 廟程寬大,並無出租攤販林立。
二、
舊和順寮鼓花陣(安順里)
舊和順南緊鄰新和順,北接中州寮、東臨五塊寮,以安和路為其主要對外之交通要 道,為與新和順名稱有所不同,仍以新、舊來區別命名。現在和順寮為舊和順代稱,亦 51 可稱為舊寮。 當地的住民是由清道光年間,由學甲、中州先民陳姓、邱姓遷徒至此拓
墾。行政劃設為安順里,此區域的信仰中心大廟為慈安宫圖 3-35,前身公厝廟名「安保 宮」,主祀保生大帝,是隨鄭成功來台登陸於頭前溪上岸的。所以慈安宮的鎮宮之寶, 為來台已歷 300 多年的保生大帝神像,其二是廟內獨步全台的 36 天罡 72 地煞浮雕壁塑。 52
其第三寶為聞名於安南區的舊和順「鼓花陣」 ,亦謂「大鼓花陣」是清一色的男性成員。
51
以舊的材料搭寮居住,稱為舊寮。見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P14。 慈安宮沿革簡介。
52
96
受訪者教練陳先生(退休成員)告知目前是成員升教練自行傳授,無外聘師父。陣 式有七星、八卦、開城、四門等所以是小型的武陣操演。擁有武陣的陣法,而無武器的 對打操演,一般跳鼓陣是不能到神壇前的且無陣式可言。舊和順鼓花陣是保生大帝欽點 組隊的,所以是可入殿參拜保生大帝的,為駕前專屬陣頭,不同於一般鼓花陣的!每年 3/18 出陣及參加友宮活動,上白礁請保生大帝,媽祖宮請媽祖觀戲,及四草大眾廟和安 南巡禮,學甲香只參加最後一天的遶境。 曾任總幹事的邱連興先生,云舊和順有二陣,一為八音團但已停擺、消失約 40 年 之久,目前的大鼓花是師源於西港區雙張廍圖 3-36,相關文獻記載是成立在光緒末年 間。 53 出陣時間為主神保生大帝聖誕 3/18。東八堡 54 成員舊和順與布袋嘴、新宅三庄流 輪主科上白礁,輪到主科時才有出陣,2011 年正好為主科,於是正招兵買馬,喚回成員 展開緊鑼密鼓的加強操練。陣頭出陣 20 人,大約 20 萬費用,平均年齡 20 歲最大年齡 為 30~40 歲,廟方支付服裝傷藥、三天津貼,在傳承上由廟方主事找人,成員無限制但 最好本庄,目前無外庄成員。王母娘娘加持指示不接喪事,主科時可接受友宮外聘到外 出陣,只要成員們同意。 有趣的村落習俗,廟方收丁錢,要給丁肉,因不方便現在這個時宜,所以不發丁肉, 故而不收丁錢了。10 種的陣式操演,師傅是成員們自行傳授目前有三位,2011 年的開 館為 02/13,鼓花陣曾停陣有十年之久,現恢復出陣,令人信心大增,這令人一致推讚 的鼓花陣再展雄姿。 教練陳先生說:不收女生傳承傳統,是保生大帝神明所指示的,因女子入殿有不方 便之事宜。期許著能整批的訓練,正面且長久發展,因找人員不易因有意願,且須父母 同意,受訓時間生手二個月,老手則基本一個月即可,曾到學校表演招收學生以發揚此 項文化的資產。
53
同註 136。 東八堡:溪頂寮、中洲寮、外塭仔、總頭寮、什三佃、布袋嘴寮、新宅、新和順、舊和順。見舊和順 安宫沿革簡介石碑。 54
97
慈
圖 3-35 舊和順慈安宮
三、
圖 3-36 舊和順慈安宮鼓花陣練習實況
五塊寮(東和里)
五塊寮行政劃設為東和里,人口數不多至 2010 年 1028 人, 55 位於安南之最 東境,廣大的空曠之地帶來發展的遠景,如在 2011 年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56(簡稱台史 博)即將開館,周邊房屋的興建林立,為五塊寮帶來不可預知的繁榮景象圖 3-37~38。 交通以長和路為聯外道路,東接永康區,國道一和台一線巿,西接安南區之中央公路安 和路,再向西通公學路與國道三相接軌,便捷的交通網是和順寮庄未來極具潛力發展的 契機。 五塊寮村落名稱由來,在廟方石碑上有〈慶和宮碑記〉乙文記載如下:同治元年五 姓祖先居此故曰五塊寮。因為記載五姓祖先,就其捐款人名姓氏以曾姓、林姓為多,經 現場田調亦為如此大姓曾來自(漚汪) 、林姓則來自(學甲中州獅頭林) ,地名由來為「五 間厝」之典故。 慶和宮為信仰中心其神明由來在〈慶和宮碑記〉上為如此寫道: 「本廟初建同治元年五姓祖先居此故曰五塊寮由府城頂大道興濟宫迎奉保生大帝中壇 元帥觀音亭朝奉如來佛祖迨至民國十三年改建公厝由來悠久香火日漸鼎盛民有疑難或 坎坷屢求奇效是時居民九十餘戶向外募捐共得六百萬元於民國戊午年孟夏鳩工奠基同 年臘月入廟大典翌年峻事落成(本年物價白米每斗十四台斤一百三十元)....本里 慶和宮廟前地號台南市和順寮段 1120~4 為曾華曾萬教與曾中和之所有願出售做為本宮 廟場言明每分地新台幣壹拾萬元附註曾中和之地與曾萬教互換耕地故由曾萬教出售各 取款人如下曾萬教子曾豐章壹拾萬貳仟元 67、10、09 曾華子曾糞伍萬元 67.11.17 以上 為取款日期因此地為共有地無法分割登記為恐無憑特立此碑為据」 55 56
資料來源:安南戶政人口登記。 在東和里,長和路一段 250 號,,官方資料 2011.10.29 開幕。 98
上述碑文得知主祀神明保生大帝自府城興濟宫分香而來,中壇元帥亦是每年至興濟宮過 爐,如來佛祖由觀音亭分靈奉祀,五塊寮的慶和宮之神明與先民遷出地並無相關連繫, 反而是與距離不遠的府城區有著極濃厚的祭祀分靈關係。後段之記載呈現出住民與廟宇 的緊密關係,連土地之買賣、取款石碑上也留下永久的記錄。 五塊寮慶和宮無陣頭組織,迎神廟會陣頭以外聘大鼓花、八家將等不設限何地、何 團,由委員開會決定。不參加土城香、西港香,但如有邀請會參加。亦會外聘佳里興子 龍廟宋江陣因神明有託夢,為交陪境(支付象徵費用)只有過爐(興濟宮) 、請水 57(每 年一次,神明指示,何時及何地,不一定是曾文溪,作用是去溪圳請水鬼,地方頭目神 明的兵神)時才外聘宋江陣。目前無固定時程,特殊情形才請(由中壇元帥決定大小事) 。 58
交陪境有四草大眾廟、媽祖宮天后宮。
圖 3-37 五塊寮慶和宮
四、
圖 3-38 五塊寮眺望台灣歷史博物館
中州寮宋江陣(州南里、州北里)
中州寮 59 是和順寮庄中,一個充滿活力的村落,因其住民對自己的社區做了,詳細 地理勘查外,亦製作了內容豐富的中洲寮社區地圖,圖中把中州寮重要景點及交通要道 有清楚的描繪見圖 3-39。 結庄於清咸豐年間是為《安南區志》內之記載,在廟宇石碑〈中洲寮保安宮重修碑 記〉乙文: 「中洲寮保安宮奠基於清光緒元年(西元 1875) 。道光三年台江內海浮覆,來學甲中州 57
因五塊寮附近水系有鹽水溪、鹽水溪大排(嘉南大排) 、安順寮大排、大州排水渠,早年未整頓前時常
有水患,里諺「大州崩溪岸,塗溜掠規擔,安南區生命財產損一半」 。見吳茂成主編,《台江庄社家族故 事》,安東庭園社區管委會,2003.11,p39。塩水溪整頓後五塊寮免於水患。 58
五塊寮耆老訪問記錄。 中州寮州字有二種寫法,另一為加上水部之洲字,舊有資料文獻為州字,官方行政劃設為州字,而廟方 現有資訊為洲字,為求一致性採無水部之州字,有關廟宇名稱依其資訊。 59
99
的林姓與邱姓先民攜同原鄉神明,相繼進駐拓墾,為中洲寮地名之始。 道光年間,墾佃訴訟期間,庄民有於感於原鄉神明顯化相助,對保生大帝信奉銏加虔誠, 林姓先民亦將隨同入墾之保生大帝、黑虎將軍轉為公祀,於今保安宮東北角處搭寮設 殿,安奉神位,廣佑中洲寮庄民。」 上文記錄中州寮結庄在道光年間,且其庄名是記念原鄉而命名為中州寮,信仰中心保安 宮主祀神明保生大帝分香至學甲原鄉地。 中洲寮保安宫有陣容堅強的宋江陣,而且管理規範列入在管理委員會章程之中第五 章第二十條第二章宋江基金:由委員、顧問及各界樂捐專用於宋江人員所有開支, 60 是 有明文規定的。成立時間在〈中洲寮保安宮沿革〉文中言: 「民國五十七年歲次戊申三月,信徒集合,決議重建....同年十二月正殿落,成迎 神入廟,再雕塑福德正神、註生娘娘、田都元帥、宋江爺共四尊神像...供奉。」 61 由上文推論供奉宋江陣祖師爺,田都元帥、宋江爺入祀時間為組訓成陣的時間 1968 年 (民國 57 年) ,雖設立時間不可考,但有一說,未建公厝時就有宋江之組織,做為自衛 功用,公厝建於日治時期 1923 年(大正 12 年) 。 62 中州寮宋江陣陣頭展演時間為每年農曆 3 月 16 日至學甲請大道公外,還有媽祖宮媽祖 出巡。曾訪成員蔡先生言,中州寮宋江陣在近 20 年內,每年保生大帝聖誕在 3/16~17 日 會到學甲請二大帝及交陪境之聯誼,雖沒參加西港仔香也會受邀至西港為王爺祝壽,有 開館(2011 年為 3/25)圖 3-40 也會有謝館之儀式,目前成員有外聘非本庄之人,因現今 工商社會是很難招募的,目前仍有父子檔成員在隊上。師傅為佳里番仔寮林昆炎先生, 師承為黃腳巾,當天巧遇榮獲內門宋江陣創意大賽得主國立台南大學宋江陣成員陳彥廷 圖 3-41,才知中州寮宋江陣亦是培訓參加內門比賽的搖籃,中州寮的宋江陣子弟文武兼 備!
60
見中洲寮保安宮 2010 年歲次庚寅年虎年農民曆,p9。 見中洲寮保安宮 2010 年歲次庚寅年虎年農民曆,p11。 62 同前註。 61
100
圖 3-39 中洲 寮社區地圖
資料來源:台南市和順國民小學、州北和州南二地社區發展協會 、
州北和州南二里辦公室
101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圖 3-40 中州寮保安宮宋江陣暗館練習
圖 3-41 中州寮宋江陣子弟為國立台南大學學生, 勇奪內門比賽第一名
五、
外塭宋江陣(塭南里)
外塭為昔台江內海之港墘地,北鄰安定區、西接中州寮、東則與五塊寮相連 見圖 2.71。因舊有一個大魚塭名叫「外塭仔」而得名。 63 就其行政劃設原有二里環福路 以南為塭南里、以北為塭北里,因塭北里的人口數有遞減未增,於是 1976 年後併入塭 南里。 64 境內於 1970 年(民國 59 年)興建有推行小康計劃改善貧民生活條件之平價住 宅喚為大同新村,是安南區域也是台南市最早的國宅。 65 外塭村落先民的遷徒來自地和何時結庄及宋江陣的組訓,廟宇內的〈外塭和濟宮沿 革碑記〉乙文中記載: 「外塭結社於乾隆 34 年(則民前 148 年)由父老招集四方移民陸續版築(信徒由學甲、 北門、將軍、佳里等地區隨鄭成功開台之軍民子孫移民)乾隆時代是一片海埔新生地俗 稱「菅仔埔」土地鹽份濃厚,不能耕種作物。因此築堤做魚塭養魚,魚塭外蓋草寮居住, 有內塭、外塭之分(本村落,謂之外塭庄) ,外塭地勢高阜結成庄社遠近來歸-偏閻里, 父老教育孝弟,化育善良之美俗。 信仰:一、人口漸增為思念故鄉(漚汪堡中洲、頭港)和鄰近鄰近村落(十六寮)向學 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吳真人)虔請香灰回里,彫塑神像(傳聞中頭港居民為求乞香灰拒 乞而引起糾紛所因後,保生大帝化為一老人排解糾紛而順利求乞香灰)。 63
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P12。 見安南區戶政人口統計資料,塭北里 1966 年人口數為 1,004 人,,1976 年人口數為 898 人。 65 在蘇明吉, 《台南市國宅發展之始末》 ,2005 年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出版,介紹台南市國宅萌芽時期為 民國 64~70 年,所以 1976 年的大同新村為台南市國宅之始祖。 64
102
二、每年向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分靈在各村落奉拜,因當時沒有廟宇由村內之爐 主負責奉敬,每年農曆三月十九日為保生大帝聖誕臨時蓋壇拜祭。到民國十八年尤忠 賢、葉屋、蔡源龍、王炎、黃勝發動募建完成。 沿革:建廟寅筮民國十六年歲次丁卯年孟春破土鳩工及募捐工程順利,迨民國十八年中 秋竣工,廟號:和濟宮,擇日慶祝落成安座,神威顯赫。...... 民國七十二年改選管理人:黃明 為團結力量鍛鍊身體,組「宋江陣」以提高民俗活動。 重建寅筮民國七十七年歲次戊辰桐月捐款多足破土開工,工程順利,至八十年晚春遂成 美侖美奐落成安座.......。 董事:蔡角:蔡丁欽、王其河、楊進發 尤角:邱振名、唐朝旺 黃角:林春枝、邱清道 葉角:陳再來、郭順孝、葉溪泉 中華民國八十年辛未年十月十六吉置」 閱讀上文外塭結庄始於乾隆年間,先民姓氏以蔡、尤、黃、葉、許等, 66 而上文中和濟 宮的董事有蔡角、尤角、黃角、葉角,卻無許姓角列入碑記之中,乃因建有自己祭祀廟 宇崇聖宮,由南鯤鯓奉請而來的池王爺。大廟和濟宮圖 3-42 主祀保生大帝,由學甲慈濟 分靈而來,建廟始於 1927 年(昭和 2 年),完工安座於 1929 年。
圖 3-42 外塭和濟宮
66
見吳茂成主編,《台江庄社家族故事》,安東庭園社區管委會,2003.11,p41。 103
和濟宮宋江陣於 1983 年(民國 72 年)組陣,因成軍晚所以組訓展演除廟宇本身需 要外,至今只有參加的香科為媽祖宮和四草大眾廟及保生大帝安南巡禮。2009 年因入座 保生大帝新神像,須連續三年出動至學甲慈濟宫過爐,所以 2011 年為第三年的出陣圖 3-43~44。廟公陳阿揚現年 73 歲(28 年次)為第一屆成員,參加過鹿耳門天后宫舉辦的羅 天大醮,也參與舊和順三年一科建醮。
圖 3-43 外塭和濟宮師傅指導
圖 3-44 外塭和濟宮暗館練習空位為缺席者
成員以庄內人為主,一、二位外庄人。原創隊時師聘西港檨仔林人士,為紅腳巾派 系,雖 36 人陣式但實際人數 50~60 人,大旗 3 人、斧 3 人、鑼鼓 3 人二組替換,打拳 的等...。目前則由何國昭(建興師)指導。祖師爺為宋府元帥,成員年齡最大有 50~60 歲最小亦有 20 歲左右。一次出陣約 300 百萬(現不收丁錢,以廟埕出租收入及香油錢) , 成員津貼約 2 萬,以 2010 年保生大帝安南巡禮 2 個月 25,000 以上,今年因只有一天津 貼為 4,000。
67
外塭的角頭廟崇聖宮圖 3-45(原塭北里)由許姓人士所建,該廟清醮於 1989 年,68 67 68
廟祝口述。 見〈外塭仔崇聖宮池府千歲己已科七朝謝恩祈安清醮樂捐芳名錄〉匾。 104
公厝興建無資料可循,主祀池王爺。組有宋江陣圖 3-46,成立於癸亥年 9 月 6 日(1983 年) 。69 同外塭主廟和濟宮宋江陣成立時間,此時「輸人不輸陣」可以貼切形容許角的心 意。奉祀有祖師爺田都元帥。師承派系為紅腳巾傳承師傅為何醫師建興師!組訓出陣有 媽祖宮 四草大眾廟及北門南鯤鯓,看神明意思由委員、董事叫人組訓操練。廟方以收 丁錢為收入,但不易因目前祭祀圈之住民為外來之新住戶。
圖 3-45 外塭崇聖宮
圖 3-46 外塭崇聖宮田府都元帥
69
見〈外塭崇聖宮宋江陣基金捐款者芳名〉匾。 105
小結: 和順寮庄的村落除五塊寮未有陣頭組織外,其餘四村落皆有陣頭的團隊,象徵著 村落團隊的向心力【表 3-4】 。
【表 3-4】
和順寮庄舊村落陣頭現況表
名稱
新和順
舊和順
五塊寮
中州寮
外塭
劃設
新順里
安順里
東和里
州北里、州南里
塭南里
廟宇
保和宫
慈安宫
慶和宫
保安宫
和濟宮
崇聖宮
陣頭
宋江陣
大鼓花黃腳巾
無
宋江陣
宋江陣
宋江陣
黃腳巾
八音團已解散)
黃腳巾
紅腳巾
紅腳巾
主祀神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池王爺
同祀
西方佛祖
謝府元帥
中壇元帥
中壇元帥
福德正神
王禪老祖
中壇元帥
田都元帥
黑虎將軍
註生娘娘
二郎神君
黑虎大將
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
田都元帥
黑虎將軍
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中壇元帥
太歲星君
宋府元帥
註生娘娘
五文昌
保生大帝
福德正神 田都元帥 太歲星君 祭祀圈
學甲安南巡禮
學甲
媽祖宮
媽祖宫
媽祖宫
學甲
學甲、媽
南鯤鯓、
媽祖宫
祖宫
媽祖宫
宋江陣
無此廟
西港香 安南區志
宋江陣
無
無
宋江陣
106
第四章
安南陣頭的組織
走訪安南區舊 8 大庄落的陣頭與村落關係現況,可以了解到安南區豐富的陣頭數 量,文、武陣皆有,武陣之數量大於文陣之數,是否意味著安南區是二次移民的拓墾區, 面積廣大,當時又地屬偏僻住民分散而居,所以需要自組陣頭來捍衛村落成分居多,還 是依循神明的指示,保生大帝?媽祖?王爺?等武動起來呢?是住民出自志願的凝聚力 的表現,對神明虔誠信仰的表現嗎?廣闊的安南區其陣頭的分布與類型總體而言,所呈 現的又是什麼樣的意象?與香科的關係又是如何?透過現有田野調查的資料,吟歌演武 的常民生活陣頭文化來分析、歸納,話安南!
第一節
陣頭之分布
依安南區陣頭調查樣本【表 1-1】所列之庄落,8 大庄落的 38 個庄寮舊村落,土城 仔庄之土城仔角、中州角、郭吟寮、蚵寮角、虎尾寮、鄭仔寮、港仔西、西北寮、砂崙 腳、下十份塭、十份塭、溪埔寮等 12 個角頭,現擁有 5 陣頭來參加土城仔香的庄頭陣 1 。 有郭吟寮的金獅陣、蚵寮角白鶴陣、虎尾寮宋江陣、西北寮蜈蚣陣、砂崙腳八家將,其 中蚵寮角的白鶴陣是南台灣僅有的白鶴陣二陣之一。 2 只為參加三年一科的土城仔香而 組訓開館。 3 學甲寮庄 3 個舊村落學甲寮、溪南寮、公塭,各有其陣頭的組織學甲寮為宋江陣, 溪南寮金獅陣、公塭蜈蚣陣(與西港區溪埔寮合組)。公親寮庄則為文陣「天子門生」。 在幅員廣闊的媽祖宮庄有 5 個舊聚落十二佃、本淵寮、媽祖宮、北寮及南寮、四草(北 汕尾),其陣頭只有十二佃的宋江陣和本淵寮的金獅陣 2 陣,但此庄有 2 間屬於安南區 4 之人群廟、大廟 ,鹿耳門天后宮、四草大眾廟。海尾寮庄海尾與溪仔墘 2 個村落,只
有 1 支陣頭組織海尾宋江陣。位於安南區域中心位置的溪心寮庄其村落溪心寮與十三 佃,原無陣頭組織,但在 2010 年成立的一支十三佃宋江陣,而又因成員的感情在師傅 的帶領下,日愈倍增故而 2011 年改組為建興武館自我訓練,雖不直屬廟宇為名,仍以 1
由角頭子弟臨時組成的團體,不是職業化的藝陣,虔誠之心,由此可見,稱庄頭陣. 另一陣七股樹仔腳白鶴陣。 3 凡參加某種盛大慶典的庄頭子弟班,於慶典舉行之日之前,前往主廟作全套表演,行拜廟謁神之儀,以 示真正成陣,參與慶典請之開館。簡言之由神明驗收其操練成果。 4 以信仰帶、祭祀圈而言,亦為元廟或權威廟。 2
107
十三佃慶興宮徵召之需為首務(因經費支持者莊先生為十三佃子弟)。 安順寮庄 7 個舊村落布袋嘴寮、新寮、總頭寮、草湖寮、陳卿寮、南路寮、溪頂寮 等,其陣頭組織原是精彩豐富,但因時空的變化,使原本幾乎一寮一陣的美名,因總頭 寮及南路寮的動員不佳而停擺約有 30 年以上,目前為新寮金獅陣、陳卿寮宋江陣、溪 頂寮宋江陣 3 陣。和順寮庄的新和順、舊和順、五塊寮、中州寮、外塭等 5 個村落,有 新和順宋江陣和舊和順大鼓花、中洲寮宋江陣及外塭有二陣同時成立於 1983 年(民國 72 年)紅腳巾的宋江陣。 故綜合上述之調查研究安南區陣頭之現況,以文、武陣來區分文陣有 2 陣、武陣 17 陣;藝閣則有 2 陣蜈蚣陣分別是西北寮與公塭的蜈蚣陣。武陣則是砂崙腳八家將 1 陣; 郭吟寮、溪南寮、本淵寮、新寮 4 陣金獅陣;蚵寮角白鶴陣 1 陣;虎尾寮、學甲寮、十 二佃、海尾、十三佃、溪頂寮、陳卿寮、新和順、中州寮、外塭(加塭北)等 11 陣宋 江陣。文陣方面則有公親寮的天子門生、舊和順大鼓花共 2 陣。其次再廣義的將學校和 順國小的獅陣及具有傳承培訓的溪南寮金獅會加入,新寮的八音團(平均年齡 60 以上) , 陳卿寮鼓亭隊(娘子軍)及海尾剛成立不久的社區大學之車鼓陣,也就是兒童隊 2 陣、 文陣 3 陣;安南區的文武陣頭共有 24 陣,加上含藝閣的藝陣組織全部有 26 陣,而原有 其陣頭組織因其他因素而解散的則有 5 個村落分別是中州角、港仔西、北汕尾、總頭寮、 南路寮見【表 4-1】。 26 陣的陣頭組織,在安南區的東半部之聚落較為密集,組織數量較西半部之村落為 多,尤其靠近曾文溪的北邊村落又比南邊村落組織,陣頭集中分布在安明路西濱公路台 17 線以東,極少數在台 17 線西邊見分布位置圖 4-1,西北部以土城仔庄的庄頭陣為主。 安南陣頭就其分布的地理位置而言,整體上是以靠近溪北七股、安定、西港等地的聚落 如和順寮庄、公親寮庄、學甲寮庄等,和遷移的原鄉地彷彿有其地緣的關係,可能也許 是以利師資的聘請與香科的參與;陣頭分布所在位置大都是在安南區的主要交通要道 上,如有「中央公路」之稱的安和路和「十字路」安中路及安明路台 17 線。
108
【表 4-1】 聚落
庄名
安南區陣頭一覽表 陣頭 武陣
土城仔
學甲寮庄
合計
現存藝陣
中州角
牛犁陣
郭吟寮
金獅陣
1
蚵寮角
白鶴陣
1
虎尾寮
宋江陣
港仔西
鼓花陣
西北寮
蜈蚣陣
砂崙腳
八家將
學甲寮
宋江陣
溪南寮
金獅陣
藝閣
其他
備註
文陣 已解散
1 已解散 1 1 1 金獅會(囝
1
仔陣) 公塭
蜈蚣陣
公親寮庄
公親寮
天子門生
媽祖宮庄
十二佃
宋江陣
本淵寮
金獅陣
北汕尾
八音團
海尾寮庄
海尾寮
宋江陣
1
溪心寮庄
十三佃
宋江陣
1
安順寮庄
新寮
金獅陣
總頭寮
宋江陣
陳卿寮
宋江陣
南路寮
宋江陣
溪頂寮
宋江陣
1
新和順
宋江陣
1
舊和順
鼓花陣
1
中州寮
宋江陣
1
外塭
宋江陣
2
和順寮庄
八大庄
合計
1 1 1 1 已解散 車鼓隊
八音團
1
已停35年
鼓亭隊
1
已停30年
6
1 和順國小獅陣
11
2
109
2
21
5
5
圖 4-1 安南陣頭分布位置圖
說明:安明路為西濱公路台 17 線,向南過觀海橋為中華西路安平區,向北過國聖橋為 七股區。 海佃路與安中路相會處為安南區之十字路,庄役所所在地,今之安南區之行政中 心位置,有區公所、戶政、地政、衛生局等單位。海佃路向南過鹽水溪橋為北區 文賢路。 安和路有安南區之中央公路之稱,向南過太平橋接台南市北區公園路與西門路, 亦可經六甲頂轉台 1 線接國道 1 高速公路(永康區) 。安和路向北則為往安定區、 西港區、佳里區等地,為台 19 線。 安南區內東西向主要道路為安中路及公學路貫穿全區。
110
第二節
陣頭的類型
由【表 4-1】得知安南的陣頭類型,是非常的傳統陣頭組織與內門的創意宋江武術 表演不同,所有的陣頭組織資料經田野調查的訪問與蒐集,是村落的住民發自內心的參 與,是在地子弟的發願,也是神明所選的因曾有成員言:「操練辛苦沒自由,故有蹺班 不想練習,身體卻微恙不舒服,結果向神明請示,只要準時暗館練習即可,結果病痛不 藥而癒,事後回想是王爺在處罰」 。亦有自願參加代替父親在陣頭的崗位「頭旗」 ,曾受 家人勸退因心痛愛子辛苦演練,媽媽欣慰得意說:當時躲在房間不出門做無言的抗爭, 最後兒子如願成為宋江陣的乙員! 5 安南陣頭有宋江陣與金獅陣及八家將、白鶴陣、鼓花、天子門生、八音團及蜈蚣陣 (棚)等不同類型,就如林茂賢教授對陣頭分類: 「有宗教性陣頭與表演性陣頭兩大類」 ; 安南陣頭組織,在宗教性陣頭主要功能在增加熱鬧或扮演護駕角色,如武陣宋江陣、金 獅陣等;表演性陣頭則其作用除熱鬧之外,更具有表演藝術功能如百足真人蜈蚣陣,每 個小朋友穿戴戲服般的衣裳猶如粉抺上場表演無台詞的戲劇。 6 安南陣頭其獨特內容分述如下: 一、
宋江陣 在安南陣頭有 11 陣宋江陣,分屬於 7 個大庄 11 個村落,見【表 4-2】安南區武陣
頭一覽表(1) ,以大聚落、舊村落庄名、腳巾、師源及現況的師資及成立時間來清楚顯 示,其陣頭組織的特性及完整資料。而所謂「腳巾」是繫於腰帶如毛巾材質的布條,全 隊成員顏色一樣,有雙重的意義:是武術指導的師源派系,是村落之間情意相挺的符號 之一,所以同屬顏色的腳巾有著難以切割的相同情誼,如十二佃、溪頂寮、新和順、中 州寮皆同屬黃腳巾,在成員的支援上及師資指導是可以相通的,因師同一系,在田訪時 曾遇佳里的番子寮林昆炎師傅就曾指導過這四個舊村落!
5
十二佃毛先生家人田訪口述。 沿街機動表演的民俗藝陣就是台灣式的「行動劇場」。
6
111
【表 4-2】
安南區武陣頭一覽表(1) 宋 江 陣
聚落
土城仔
學甲學
媽祖宮
海尾寮
溪心寮
安順庄
庄
庄
庄
庄
庄
庄名
虎尾寮
學甲寮
十二佃
海尾寮
十三佃
陳卿寮
溪頂寮
新和順
中州寮
外塭
塭北
成立
1948 年
1949 年
1946 年
1938 年
2010 年
1944 年
1856
1944
1968 年
1983
1983 年
年
年
時間
和順寮庄
年
腳巾
紅腳巾
青腳巾
黃腳巾
藍腳巾
紅腳巾
藍腳巾
黃腳巾
黃腳巾
黃腳巾
紅腳巾
紅腳巾
師源
不可考
七股竹
佳里番
七股龍
何國昭
海尾
七股
佳里番
不可考
西港檨
何國昭
仔港村
仔寮
山
海寮新
下營麻
佳里番
隊員傳
庄
豆
仔寮
承
現師
仔寮 何國昭
海尾
仔林
佳里
佳里番
佳里番
林昆炎
仔寮
仔寮
何國昭
何國昭
宋江陣的由來一說:普遍認為是源自於《水滸傳》中宋江,征討方臘攻城的武陣, 乃入雲龍公孫勝所創。在社會動盪不安的宋元時期,標榜「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梁 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漢,深得民眾青睞,人們效法其精神,將之神格化並融入武術訓練, 具有團結鄉民、保衛地方的功能。 二說:是源自明代的軍事訓練,明朝戚繼光平倭寇後,士兵將軍中的「藤牌舞」流 傳至民間,逢年過節表演並進行競賽。後來明鄭軍隊沿用,發展出陣式表演雷同的「五 花操兵法」 ,用各種武器、陣式變化,操練士兵攻守、防禦之法。宋江陣流傳到台灣後, 隨時代之更迭,演練方式亦隨之而異,不僅除側重軍事訓練外,也成為農閒時期農村子 弟學習武藝的活動;清代台灣治安欠佳,民眾自組武力以自衛;日治時期因高壓統治, 怕被視為抗日組織,於是轉變為廟會娛神的陣頭表演;時至今日工商發達的社會,宋江 陣之軍事訓練及武力自衛的意涵已全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為民間宗教活動,迎神賽 會遶境進香的酬神、娛人的武術表演性陣頭。 宋江陣所持用之兵器,多半跟水滸傳人物所使兵器有關,另有些是農業社會常用器 具或是用來防禦之武器,如:頭旗(宋江)、雙斧(李逵)、雙刀(朱武)、雙劍、齊眉 棍(盧俊義) 、鉤鐮槍(徐寧) 、叉(解珍) 、月牙鏟、躂刀、藤牌、關刀(關勝) 、…等。 其組成人數通常以 36 人、72 人為主,亦有 32 人的陣式,有的甚至多至 108 人,在十二
112
佃的宋江陣則演變為 42 人的陣式 7 ,不過也有些認為人數不應為 108 人,因演練過程中 容易受傷,人員召集不易、場地展演不便。另外在排列陣法上,不能出現五列陣式,因 「五」與「無」諧音,隱喻其一無所獲,相傳若以五列陣式出戰,皆鎩羽而歸。 宋江陣所奉之祖師爺為「田都元帥」 8 (如學甲寮慈興宮、十二佃南天宮、海尾朝 皇宮、十三佃慶興宮、溪頂寮保安宮、陳卿寮保山宮、新和順保和宮、中州寮保安宮、 塭北崇聖宮),俗稱「宋江爺」、亦稱宋府元帥(如外塭和濟宮)。相傳田都元帥,最通 行的說法有三,一是:田都元帥乃家喻戶曉唐朝之忠烈樂官雷海青,幼時即能精通樂律, 死後奉為音樂之神,故民間戲曲大多以祂為祖師爺。是眾多戲曲、南北管、西皮亂彈祖 師、宋江陣守護神,是著名的戲神。二是,田都元帥是漢朝的謀臣陳平,傳說漢高祖討 伐匈奴時,被冒頓單於圍困,陳平製造了許多美女形狀的傀儡,在城頭揮舞。並欺騙單 於之妻閼氏:漢要獻給匈奴大量的美女以媾和。閼氏怕自己從此失寵,於是勸冒頓單於 退兵。而陳平也因此軍功,被視為「元帥」,也被奉為戲劇之神。因「陳」、「田」古音 相同,故世人尊稱其為「田都元帥」 。三為: 「田都元帥」為主音樂之神翼宿星君的隱晦 稱法,「田」來自「翼」字中間。以毛蟹吐的唾沫為生。故其神像的臉上,常繪有一隻 毛蟹。而信奉他的劇團人員,也往往不食毛蟹,以報毛蟹之恩。另一說,田都元帥臉上 所繪的蟹,是因為田都元帥生前,在皇宮御宴時,不勝酒力醉倒,於是在妃嬪戲弄之下, 臉上被毛筆畫上一隻蟹。 9 宋江陣演出前集合所有武器以鞭炮圍繞炸,此儀式稱「發彩」,隨後擂鼓,隊員齊 聲高呼並取回兵器,成員手持各式兵器排成二列,由掌頭旗者領隊排成圓圈向宋江爺行 禮,之後做各種陣式表演見圖 4-2,如:八卦陣、蜈蚣陣、黃蜂結巢、五花陣、排城、 攻城...等,並搭配單人或雙人以不同武器對打,最後眾人以舉兵器歡呼收場。在鑼、 鼓、鈸的樂聲中,表演者舞動手中兵器相互過招,搭配變化無窮的陣式,每每吸引民眾 駐足觀看。除了領頭之頭旗和斧外,為增加對打之可看性,頭旗領長兵器,雙斧領短兵 器,列陣對打見圖 4-3。頭旗、鉤鐮槍、耙、大刀、躂刀、齊眉棍等屬長兵器。雙斧領 銜之掃刀、雙刀、雙眼、盾牌等為短兵器,其中大刀對雙刀,齊眉棍對刀演,耙對盾牌, 對打精彩。
7 8 9
十二佃毛先生之父記錄其第一屆成立時的宋江陣陣式人數為 42 人。 范勝雄, 《府城的寺廟信仰》,台南市府,1995,p122。 同前註。 113
圖 4-2 十二佃宋江陣擺陣
二、
圖 4-3 十三佃宋江陣對打
金獅陣與白鶴陣
安南區陣頭有 4 陣金獅陣和 1 陣白鶴陣及 1 陣八家將,分屬於 4 個大庄 6 個村落,見 【表 4-3】安南區武陣頭一覽表(2),金獅陣有郭吟寮、溪南寮、本淵寮、新寮等四個 村落。白鶴陣為土城仔庄的蚵寮角,是由宋江陣改為白鶴陣的,上述之陣頭除溪南寮為 紅腳巾外,皆為黃腳巾,不知在成員的支援上是否可以相通,因師同一系?與宋江陣所 不同的是獅旦、獅頭代替的宋江旗與雙斧。八家將則是與宋江陣截然不同的武陣,分述 如下: 【表 4-3】
安南區武陣頭一覽表(2)
陣名
金獅陣
白鶴陣
八家將
聚落
土城仔庄
學甲學庄
媽祖宮庄
安順寮庄
土城仔庄
土城仔庄
庄名
郭吟寮
溪南寮
本淵寮
新寮
蚵寮角
砂崙腳
成立時間
約 1941
1946 年
1906 年
1948 年
1940 年
1967 年
腳巾
黃腳巾
紅腳巾
黃腳巾
黃腳巾
黃腳巾
師源
管寮
烏竹林
海寮、管寮
管寮
樹仔腳
佳里人
現師
舊人帶新人
舊人帶新人
佳里
佳里番仔寮
何國昭(何建
佳里人
興)
金獅陣是由南部最早之金獅陣烏竹林廣慈宮為主,曾為金獅陣之組訓,師資遠至新 竹前來傳授。10 是擁有宋江陣的強大堅容,及有舞獅的表演之結合。 「獅」百獸之王有吉 祥之象徵,為廟會活動不可或缺的陣頭之一。台灣的舞獅相傳在清朝初,隨來台之先民 進入,這帶熱鬧氣氛,又有武術基礎的獅陣,就是今日形成在各村庄之陣頭組織的「金 10
陳丁林, 《南瀛藝陣誌》,台南縣:南縣文化,2007,p48。 114
獅陣」。 異與宋江陣的是金獅陣所需要的人數,除多了獅頭與獅尾的人員外,還多了一個獅 旦,一位由藝高膽大的小孩所裝扮,在行進中站於大人肩上,不時揮舞著彩球,是大家 的注視的焦點,也是陣頭之所以迷人的地方如圖 4-4。獅旦一般年齡為國小六年級以下 之兒童為宜,郭吟寮金獅陣獅旦選用聽說由「獅祖」自選,開館時間將到時自然而然就 出現。 11
圖 4-4 2009 年大竹林金獅陣壓軸的獅旦表演
金獅陣的祖師爺在溪南寮為太祖仙師、新寮為獅祖、本淵寮則為田都元帥見【表 4-4】,皆是以可愛造型的獅頭作為奉祀。(郭吟寮及蚵寮角因無角頭廟,以值年爐主負 責入館儀式的事宜,舉行的地方,為里民活動中心,其陣頭的祖師爺郭吟寮為獅祖,蚵 12 寮是田都元帥,開館儀式舉行在主廟土城鹿耳門聖母廟。) 不同的祖師爺稱呼,在謝
國興教授的解答下為同一人「田都元帥」 ,是為了區分做不同的稱呼與造型,13 而太祖與 祖之稱呼是否有原住民對其祖先神明的含意,也不無可能,是另一有趣的研究主題有待 探討! 【表 4-4】
溪南寮太祖仙師 11 12 13
安南區金獅陣祖師爺
本淵寮田都元帥
曾任爐主郭太太口述,家中小孩曾任二次香科的獅旦。 田調採訪住民口述。 節錄謝國興之講座,2011 年南臺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115
新寮獅祖
白鶴陣與金獅陣一樣衍化自宋江陣,基本上與宋江陣類似,下場表演人數大略相 同,所不同的是白鶴陣以一頭高大的白鶴,展開雙翅以又跳又舞的方式,帶領著長長的 隊伍,浩浩蕩蕩的前往神明廟前,展開一次完美的操練。在白鶴之前有一白鶴童子引路 圖 4-5,頭戴面具,時而引路,時而與白鶴對舞,亦是引人注視的目標。尢其是以竹編 骨架,外覆白布加描繪而成的白鶴造型十分的討喜如,鶴吉祥意涵為長壽,所謂松鶴延 年。
圖 4-5 2009 年西港仔香白鶴陣
相當引人注目
八家將為家將的一種,有的以家將陣來總稱,八家將為泛稱。 14 家將是源自台灣本 土特有的宗教性陣頭,是指司法類神明的專屬部將,負責保護主神並執行驅逐邪煞、緝 拿惡鬼的任務,其地位相當於人間的警察。台灣早期家將多由還願之信徒所扮演,參與 遊街,藉以酬神還願。八家將、什家將、官將首、五虎將,一般都歸類為家將。八家將、 什家將只是區別人數不同,八家將主要由八位神將組成,什家將的「什」指人數眾多之 意。官將首形成較晚,只需三至五位即可成隊;至於五虎將有五位,人扮神將,出陣時 身穿武將盔甲,手持關刀,僅存於屏東地區。 八家將是穿紅褲、草鞋圖 4-6,范謝將軍露肩,成員有甘、柳將軍、范、謝將軍及 春、夏、秋、冬四神。什家將綁腿穿草鞋,范、謝將軍和甘、柳將軍肩膀露出,其成員 除文、武差,甘、柳將軍,范、謝將軍及春、夏、秋、冬四神外,再加上文武判官。官 將首則是帶獠牙,手拿三叉尖槍及手銬刑具。家將手執黑令旗,因令旗代表主神,也有
14
陳正之, 《民俗思想起-消失中的常民生活文化》,南投市:台灣省政府,2000.12,p100。 116
認為黑令旗的作用是掃路,即潔淨之意。八家將與什家將又有文陣、武陣之分,文陣僅 化妝遊行,武陣則會起乩並以「五寶」 15 自殘,官將首與五虎將則純屬化妝表演之宗教 陣頭不會起乩。家將團的規範和禁忌是所有陣頭中最多的,是融合多種藝術的表演團 體,例如家將臉譜是彩繪藝術;隊形變化、台步是民族舞蹈;身段動作則是武術展現, 融合各種豐富的表演藝術。
圖 4-6 2009 年西港香八家將紅褲草鞋
三、
其他 安南區二陣的藝閣「蜈蚣陣」,有西北寮(青草崙)及公塭仔,前者為土城仔香專
屬,後者與溪埔寮為西港仔香而合組。「蜈蚣陣」也稱「蜈蚣棚」、「蜈蚣閣」或「百足 真人陣」,民間相信「蜈蚣陣」是王爺的開路部隊,具有驅邪逐魔、除災解厄的神力, 是源自民間「以毒攻毒」的觀念,蜈蚣陣由多張藤椅串聯而成,一節一節狀似蜈蚣。流 傳在民間的習俗,參與蜈蚣陣的孩童可保平安、健康與智慧,因此很多家長均極力爭取 讓孩子擔任蜈蚣陣的一員,其費用的繳交因所屬單位而有不同,就了解西北寮及公塭仔 是不須繳交費用,不似 2011 年蕭壠香的百足真人見圖 4-7 及圖 4-8,參加者是需付費用 (2011 年參加者小孩一位一萬元)。
15
五寶為七星劍、鯊魚劍(骨刀) 、銅棍「狼牙棒」 、月斧(月眉斧)和刺球(紅柑)等五樣,見黃文博, 《台灣信仰傳奇》,p14~26。 117
圖 4-7 2011 年蕭壠香百足真人之盛況
圖 4-8 2011 年蕭壠香蜈蚣陣第 108 位
公親寮的天子門生與舊和順慈安宮的大鼓花,其特色是為廟會香科而成軍,而且是 至今未曾解散,定期的為廟會活動如期特訓,提供成員最佳的表演。所以陣頭遶境,是 他們一個小型的公開表演舞台。 天子門生有天子文生之稱,相傳他是明朝大官鄭元和。在民間的許多戲曲劇本中, 有許多關鄭元和的記載,主要的描述,為鄭元和是落第秀才,流落街頭,在某風雪中幸 為丐幫弟兄所救,並得以和李亞仙結為夫婦,在其鼓勵之下奮發上進,終於考取狀元, 位晉三公,死後還被追封為「天子門生」。鄭元和為了報答丐幫弟兄的救命之恩,便傳 給他們唱曲演奏之法,而發展為今日之太平歌,故亦可稱之為太平歌陣。 16 天子門生陣 的伴奏樂器都是傳統的絲竹樂器,如殼仔絃、二絃、月琴等見圖 4-9,因不易學習,以 至於老兵凋零,新兵招收困難,加上唱曲的人數有些年紀大了,還有傳統樂曲不易為社
16
見陳丁林, 《蘇厝長興宮庚辰科瘟王祭》 ,2000,p219~220。 118
會大眾接受,所以原是男姓樂師目前有女性加入學習,唱曲成員也以嫁入公親寮的媳婦 為主圖 4-10,故而地處於安南村落較偏遠的公親寮,能將此文陣組織傳承下來,實為可 貴。
圖 4-9 公親寮天子門生專屬樂器
圖 4-10 天子門生練習實況
鼓花,在「咚、咚、咚」的鑼鼓聲中,有節奏的跳躍、進退、舞蹈腳步,成員手敲 鑼,胸綁鼓,轉涼傘,在場子中依陣式而變換隊形,有鼓聲、有鑼聲,鑼鼓齊鳴,現場 熱鬧的氣氛,感染著現場觀看的人們。鼓花、花鼓、跳鼓皆是其稱呼,在陳丁林,《南 瀛藝陣誌》對「弄鼓花」言:福建漳州一帶的「大鼓涼傘」,不用音樂伴奏及演唱的舞 蹈形式。表演之時兩人一對手,一人持涼傘,一人抱大鼓,涼傘打迴旋,大鼓雙面打, 另有打鑼手三、四人、圍住大鼓、邊打邊舞,其狀天真浪漫。所以練習時在旁觀看的小 朋友,也不禁,手舞足蹈起來圖 4-11。舊和順的大鼓花陣清一色的男性成員,不同與女 子跳鼓陣的隊伍,是依拜廟、開四門、踏七星、擺八卦等陣式操練,蘊含著傳統文化習 俗,是台灣民俗技藝中的重要項目。
圖 4-11 舊和順練習現況
119
八音團在安南區,目前只剩新寮八音團有在運作,而北汕尾(四草里)及舊和順(安 順里)之八音團在田野調查時,耆老們告知已解散不復見了。所謂八音是古代樂器分類 法一個名稱,遠在西周就已出現,八音 17 為何茲列如次: 金:鑄以銅、鐵之器也,如鐘、鑼之屬也; 石:堅石琢之,磬之屬也; 絲:蠶絲為弦,繃而成器,琴瑟琵琶,皆出此類; 竹:削竹為管,鏤孔出音;羌笛、洞簫之徒; 匏:匏瓜失水成器,後有拓焉,凡簧片成音者,如笙竽等,俱為匏類; 土:陶土塑之,歷火彌堅,塤音優美,當世少聞; 革:殺獸制革,張而成鼓; 木:斫木留空,鏗然有聲,木魚、梆子之謂也。 等八類,它是民間器樂樂種,或是演奏形式的名稱。現則樂器由八件組成,或取其樂器 齊全之意,皆謂為八音之意。由於是起源於中國古音樂的一種,在文化的傳播遷移中, 由中原南遷福建、廣東到台灣,又隨台灣濟發展農業到工業社會,再到科技工業,傳統 八音的傳承受到了後繼無人的窘境考驗。八音主要樂器有嗩吶(吹奏樂器)、簫(絲竹 吹奏樂器) 、三弦(彈撥樂器) 、二弦(拉弦樂器) 、殼仔弦(木製拉弦樂器)等五種「文 牌」加上鑼、鈸、銅鐘等三種「武牌」合為八音樂團,有時因區域屬性不同,所用之樂 器亦有所變化之。 八音相關文獻是為「客家八音」,流傳於桃園、新竹、苗栗等客家庄之縣市,是客 18 家庄喜慶場合不可式缺的音樂,亦為戲劇的後場音樂。 其實八音在早期傳統婚俗六禮
中,親迎隊伍中前導的重要角色。隨著西方習俗的引進,八音為西樂所取代。新寮八音 團的業餘表演也面臨了考驗。 19
17 18 19
維基百科 陳正之, 《民俗思想起-消失中的常民生活文化》,南投市:台灣省政府,2000.12,p106。 新寮八音團鄭先生口述。 120
第三節 陣頭與村落的關係 由陣頭的調查發現陣頭的成立大部份是在日治時代結束前後所成立,最早成立有資 料可有循的為溪頂寮,是為保家衛庄,是為廟宇的熱鬧出一份力量,是輸人不輸陣、輸 陣歹看面的情結下,組陣參加迎神賽會的,由【表 4-5】可看出那個村落是最早結庄, 最早有陣頭組織,又那個村落的陣頭出演的次數最多,及與安南區周遭的香科關係。
【表 4-5】 聚落名 土城仔庄
庄名
安南陣頭與村落關係表
吳春燕製
結庄時間
廟宇
建廟時間
主祀神明
陣頭名
成立時間
武動時間
香科
郭吟寮
不可考
鹿耳門聖
1661 年現
媽祖
金獅陣
1941 年
土城香
土城香
蚵寮角
不可考
母廟
廟建於
五府千歲
白鶴陣
1940 年
土城香
土城香
虎尾寮
不可考
宋江陣
1948 年
土城香
土城香
西北寮
不可考
蜈蚣陣
1969 年
土城香
土城香
砂崙腳
1834
八家將
1967 年
土城香
土城香
1981 年
清聖宮
1999 年 20
吳府千歲
及科年之交陪境
學甲寮庄
學甲寮
1823 21
慈興宮
1937 公厝
池府千歲
宋江陣
1949 年
土城香
土城香
溪南寮
道光年間
興安宮
先公厝
普庵祖師
金獅陣
1946 年
西港香
西港香
1980 建廟
王爺
媽祖宫出巡
媽祖宫出巡
萬安宫
1661
天上聖母
蜈蚣陣
不可考
西港香
西港香
清水寺
1957 年公
清水祖師
天子門生
不可考(日治
西港香
西港香
厝 1985 建
南海佛祖
時期)
科年請火
1820 年 公塭
1661 前, 但遷移現 址不可考
公親寮庄
公親寮
1823 前
廟 22 媽祖宮庄
十二佃
1875 年前
南天宮
1875
不定期受邀
池府千歲
宋江陣
1946 年
1/09 天公生
媽祖宮出巡
1/15 松王公生
四草大眾廟
6/18 池王爺生
蛇年建醮
20 21 22
砂崙腳玉勒清聖宮沿革石碑。 學甲寮慈興宮沿革誌石碑。 吳茂成主編,《公親寮社區博物館導覽手冊》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4, 121
媽祖宮出巡
四草大眾廟
本淵寮
海尾寮庄
海尾寮
1798 年前
1878 年前
朝興宮
朝皇宮
1798 年
1878 年
普庵祖師
保生大帝
金獅陣
宋江陣
1906 年
1938 年
6/19 佛祖生
西港香
牛年建醮
媽祖宫出巡
三年遶境一次
媽祖宫出巡
兔、雞年建醮(遶
四草大眾廟
境才有出陣)
土城香
媽祖宫出巡
四草大眾廟
土城香
溪心寮庄
安順寮庄
十三佃
新寮
1723 年 23
1813 年 24
慶興宮
鎮安宮
1932 年
池府千歲
1851 公厝
上天聖母
1929 建廟
保生大帝
宋江陣
金獅陣
2010 年
1948 年
請火
保生大帝安
保生大帝安南巡
南巡
6/25 虎爺生
媽祖宮出巡
媽祖宮出巡
西羅殿郭聖王生
雞年建醮
陳卿寮
1860 年
保山宮
1980 重建
觀音佛祖
宋江陣
1944 年
保生大帝 溪頂寮
1823 年後
保安宮
1856 公厝
保生大帝
視佛祖指示(有
停組現象)
宋江陣
1856 年
三年建醮一次
媽祖宮出巡
保生大帝安南巡
學甲香
媽祖宮出巡
保生大帝安
學甲香
南巡
四草大眾廟
和順寮庄
新和順
不可考
保和宮
道光年間
保生大帝
宋江陣
公厝
舊和順
23 24
道光年間
慈安宫
不可考
保生大帝
見原佃里慶興宫沿革,雍正公元年。 見重建鎮安宮碑記,嘉慶癸酉年。 122
鼓花陣
約 1944
保生大帝安南巡
媽祖宮出巡
年
媽祖宮出巡
四草大眾廟
四草大眾廟
保生大帝安
(有停組現象)
南巡
3/18 保生大帝聖
四草大眾廟
誕
保生大帝安
光緒末年
四草大眾廟
中州寮
外塭
外塭
1823 年
1769 年 27
不可考
保安宮
和濟宮
崇聖宮
1875 年 25
1927 年
1989 年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池府千歲
宋江陣
宋江陣
宋江陣
1968 年 26
1983 年
1983 年
(塭北)
保生大帝安南巡
南巡
3/16 保生大帝聖
媽祖宮出巡
誕 媽祖宮出巡
保生大帝安
保生大帝安南巡
南巡
新神像請火
媽祖宮出巡
媽祖宮出巡
四草大眾廟
四草大眾廟
保生大帝安
保生大帝安南巡
南巡
媽祖宮出巡
媽祖宮出巡
四草大眾廟
四草大眾廟
北門南鯤鯓請火
8 大庄
21 村落
在上述資料亦可得,陣頭的成立與主祀神明並沒絶對的必然關係,主祀媽祖、保生 大帝、佛祖及王爺皆可能成立陣頭,也許是共同的出發點,不是保家衛庄,就是遶境的 武陣(宋江陣、金獅陣、八家將等)宗教儀式性鎮邪除煞,文陣是輕鬆、趣味性的「熱 鬧陣」(天子門生、鼓花陣)。 西南部有五大香科,稱為南瀛五大香,這五大香科乃是指台灣西南沿海地區五個重 要的廟宇之遶境祭典,分別是學甲慈濟宮學甲香、佳里金唐殿蕭壠香、西港慶安宮西港 仔香、麻豆代天府麻豆香、土城鹿耳門聖母廟土城仔香。而安南區陣頭的參與有學甲慈 濟宮學甲香、西港慶安宮西港仔香、土城鹿耳門聖母廟土城仔香外,還有不定期的鹿耳 門媽祖宮的出巡又稱為台江迎神祭,及四草大眾廟大眾爺出巡。由【表 4-5】可看出安 南陣頭文化與香科有著相關的密切的地域關係,參加西港慶安宮的西港仔香集中於曾文 溪岸的舊村落有溪南寮與公塭及公親寮及 1958 年前的土城仔庄的村落。1959 年土城鹿 耳門聖母廟自籌土城仔香,參加村落為曾文溪沿岸與鹿耳溪以北之舊村落,彷彿區域範 圍跨不過鹿耳門溪也許是因地域關係吧! 安南區域的村落除土城地區外,所謂東八保西八保 28 、安南十六寮地區對顯宮鹿耳 門天后宫媽祖出巡與四草大眾廟大眾爺聖誕節慶活動 啟起了安南區域的陣頭組訓,武 25 26 27 28
見中洲寮保安宫重修碑記。 見〈中洲寮保安宮沿革〉 ,中洲寮保安宮 2010 年歲次庚寅年虎年農民曆。 見外塭和濟宮沿革碑記。 「保」同「堡」,同「庄」即「莊」意,東八保見本文 p98 舊和順介紹。 123
動安南熱鬧廟會之氣息,地區之明顯劃分實形成特有的象現,藉由西港仔香 、土城仔 香與學甲香上白礁及媽祖宫出巡等相關活動之深入探討 呈現安南陣頭的特殊性和與其 他區域相比之未來潛力性!
一、西港香 西港慶安宮由西港仔街、瓦厝內、南海埔、堀仔頭和茄苳腳等所謂「五角頭」共同 管理,創建於康熙 51 年(1712) ,主祀神明為天上聖母、城隍境主和中壇元帥,一般認 為城隍境主和中壇元帥可能隨鄭軍而來,但天上聖母則是分靈自鹿耳門天后宮,這也就 是每屆刈香前必先至鹿耳門「請媽祖」的歷史背景。 29 西港慶安宮的刈香遶境活動,一 般叫「西港仔刈香」,俗稱「西港仔香」,起源於乾隆 49 年(1784)八份姑媽宮甲辰科 的香科繞境,道光 3 年(1823)第 14 科起由慶安宮接辦,道光 27 年(1847)因重建廟 宇落成而舉行首科王醮,開始有王船祭典,並擴大遶巡香境,爾後逐次擴展,香境含蓋 96 村鄉,成為「台灣第一大香」。 「西港仔香」主要內容分「媽祖香繞境」及「王醮」兩部份。刈香繞境可分:南下 台南一帶的「南巡」 、前往鹿耳門天后宮的「請媽祖」 ,和一連 3 天的轄域遶境,多由香 境各庄總動員。刈香繞境場面浩大,範圍遼闊,參與的陣頭中,有許多是各村莊自組的 陣頭;由於拓墾、血緣或遷庄等互動關係,致使香境庄與庄、廟與廟之間,產生榮辱與 共的共同情感,堪稱是「西港仔香」最大的特色。 「王醮」部份則由道士團進行,除了道士團的科儀外,「王府」內有「王府行儀」, 主軸則是王船祭典。西港迄今仍維持相當傳統的祭儀,諸如龍骨祭活動,再如拍更鼓、 旗牌官、請王、拍船醮等等,也都沿襲古制,中規中矩。最後壓軸的燒王船,則由香境 各庄庄民合力齊拉到南海埔曾文溪畔舉行,恭送千歲爺回天庭繳旨,場面盛大,蔚為民 間信仰奇景。 2009 年(民國 98 年) 「西港刈香」經文建會評定為重要的民俗活動,為國家級重要 的無形文化資產。文建會是以西港香「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 型特色」 、 「人民重要信仰儀式,顯示藝能特色」 、 「民俗藝能之發展與變遷,其構成上具 有地方特色,且影響人民生活」等 3 項理由,將其指定為國家級重要民俗活動,並以西
29
由於在 1940 年,西港仔香因鹿耳門溪的請水交通不便,易「請水」為「請媽祖」 ,迎請「鹿耳門媽」 的土城仔保安宮媽祖(聖母廟的前身),並尊為「主壇」,見黃文博,《南瀛刈香誌》。也許就是土城仔庄 陣頭的成立之年,也是引發與媽祖宮,正統之爭之導火線。 124
港慶安宮為其保存團體。俚語: 「西港仔香刈 蕃薯不免剉」就是在形容敲鑼打鼓響雲霄, 西港區慶安宮三年一科西港刈香的熱鬧情境,農事暫停的畫面。榮獲行政院文建會,國 家指定之重要民俗文化資產,2009 年 5 月 3 日是慶典授證日。是西港玉敕慶安宮的大事 記,也是在參與西港香盛會之後,人們皆會有一致同感:不愧是擁有台灣第一香的榮耀。 維持 225 年三年一科王醮科儀的儀式,具備著傳統、歷史、文化和藝術之文化資產重要 意涵。 2009 為期二個月陸陸續續的活動(主要活動是遶境三日香和送王之儀式,重頭壓軸 日有五天),而活動前長時間的籌備工作,考驗廟方所有工作人員的智慧、體力與財力, 所以非有魁梧、壯碩的外型和超强體力,似乎會被繁瑣的工作給累壞呢!進入西港區 內,有豎立於路口高聳的入境牌坊對聯,橫聯寫著: 「恭祝西港玉勅慶安宮 96 村鄉己丑 香科五朝王醮大典」(敕、勅意同音同)。 牌坊左、右聯書寫內容: 「代遠年長三年醮典成規範」(2009 年為七十六科,始於乾隆 49 年西元 1784 年)。 「天高地厚 9 6 村鄉賴帡幪」(帡幪意上面四旁一起遮蔽的帳幕,慶安宮的王醮庇護著 96 個村莊)。 藝陣排場聲勢大,廟會熱鬧吸引觀看的人潮,不管是抬神轎或進香之藝陣團體,他 們的擧手投足之間,都有其神聖涵意、肢體的動作像是表演,就如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 文學系林茂賢老師說: 「是街頭表演藝術,以行動劇場表達著」 。他們沒有舞台,廟前廣 場就是最佳的舞台場所,到訪的香客及遊客就是最佳的觀眾。其實在生活週遭,曾看過 遶境遊行、廟會慶典,卻未曾深入靜心觀看和了解,只感覺藝陣排場聲勢大、遊行隊伍 變化多,可由文化古都台南府城迓媽祖俗諺形容得知: 「安平迎媽祖百百旗有了了」 、 「安 平迎媽姐台南覆地虎」、「台南迎媽祖無旗不有」、「安平迎媽祖無旗不有」、「輸人不輸 陣」。 西港仔香有太多值得去探討的文化精髓與內涵,可用文字、影像為我們的傳統、文 化及走過的歷史,留下個人專屬的生活記憶,亦用感性、知性的語彙介紹,值得保存的 文化習俗,傳承老祖宗留下的民俗技藝、廟會活動,因為若將其流失和淡忘,那就很難 再找得回來了。參與西港香盛會交陪廟宇多,所推出開館的藝陣相當豐富,蚶寮「福安 宮」鼓花陣的「開館」 (由 96 庄頭自組藝陣參與刈香,經訓練後,首場表演由王爺驗收, 稱之為開館)。位於路竹的金鷹職業藝陣受蚶寮「福安宮」廟宇的僱用,在選定的吉時 125
中,藝陣隊伍展開,開館的表演,團員們賣力的「跳鼓陣」加上特技表演見圖 4-12,大 家給予眾多熱情的掌聲,但因不是村莊民眾的組團表演,所以在地感情的凝聚力,於分 秘必爭的社會中好像漸行漸遠。
圖 4-12 職業團跳鼓陣 大寮「龍安宮」宋江陣,這是令人振奮的,因這是由村莊民眾所組成的團體,為廟 宇刈香活動集訓,呈現出力與美,也感受到老、中、青三代傳承的精神發揮。看!每位 參與宋江陣的成員兵器的操練與對打,陣法擺開架勢,整個陣頭的氣勢鋭不可擋,見圖 4-13。圑團圍觀的民眾,從開始到結束,或站或坐,甚至利用椅凳、階梯搶得最佳視野, 目不轉睛的欣賞,這就是展現集訓最佳成果的時刻。
圖 4-13 宋江陣表演老當益壯 西港香三年一科的不間斷,保存了獨特難得一見的藝陣圑體文化傳承呈特色,如白 鶴陣,主要是以裝扮雙手展翅的白鶴為頭旗,再加上宋江陣成員的操演,助長其陣頭的 威猛與特殊。又五虎平西是馬匹配上古代武將濃粧登場,加上擔糧秣的火伕,彷彿是穿 越時空的嘉年華會。百足真人的登場,則是另一高潮場景,六十六位的小朋友穿著古早 服飾(戲服配上現代用品有墨鏡、奶瓶、奶嘴)十分醒目,分坐在三十三節象徵蜈蚣身 體的手推車上,家長加上親朋好友圍觀,整個廣場人潮擁擠、人聲鼎沸。在可愛的小朋 友分送糖菓下熱鬧展開,繞慶安宮三圈,霎時浩大隊伍在改裝的牽引機帶動下,蜈蚣動 126
了,祈福、保平安的百足真人,要參加百足真人活動的小朋友,可是有條件的哦!是由 這六十六位的家長(經實地採訪,若家中小孩大到無法參加時,可推薦親友小孩上陣), 有退出時才能補上經廟方許可的其他家長。繞過蜈蚣身體,可以保平安,虔誠的信眾, 一節一節的繞過蜈蚣時,這文化傳承的特色見圖 4-14,因為這就是「常民文化」,祈求 庇護、擁有福氣,誠意會感動老天爺的(心誠則靈)。
圖 4-14 鑽蜈蚣座求平安 「西港仔香」緊湊的活動行程真實接觸會永難忘,有豎燈篙、造王船、藝陣開館、 請媽祖、繞境、送王等活動,接觸幾場藝陣的開館,和請媽祖的浩浩蕩蕩行進隊伍,及 燒王船儀式的全程紀錄,真實接觸至今仍是記憶猶新。在請媽祖的過程中,有拿著掃帚 的阿桑在接迎隊伍到達時,象徵清除路面的動作;受傷行動不便的患者,等候著神明到 來的象徵醫治和護佑;路旁鮮花、素果、一柱清香,恭迎著繞境到來的眾神明;是虔誠 是信仰。 送王的過程中,隨著王船的移動,信眾虔誠的亦步亦趨,跟隨在送王行列中,「順 風相送國泰民安、驅邪除魔合境平安」,民俗文化表現在廟宇活動之中,文化的傳承就 要靠有心人士的不斷努力,不愧為台灣第一香「西港香」!送王儀式的燒王船、遊天河 見圖 4-15,沿途由主會、船長等神職人員撒冥錢借路驅魔之俗(現衍生為撒金紙做為平 安符,故民眾爭相索取平安符);乩童在神明加持,全程值勤狀態下而血跡斑斑,加添 了送王過程中的熱閙、神秘、禁忌;當熊熊大火在王船上燃起,堆放在旁象徵添載器物 的紙錢,也跟著王船一起,化為陣陣煙霧直達天庭時,壯觀場面非筆墨能鉅細靡遺詳述 之,唯有真實參與才能感同身受! 30 而且是三年後才能再見的!
30
見《西港香學習成果專輯》,台史博志工園地,2010.06。 127
圖 4-15 送王儀式
二、土城仔香 土城鹿耳門聖母廟「土城仔香」。主辦廟宇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土城仔香亦稱土城 香,由祀奉天上聖母媽祖的土城聖母廟所舉行,其原本參與西港香,而後於 1959 年脫 離西港仔香,獨立舉辦,1961 年(民國 50 年)後每逢丑、辰、未、戌年農曆三月舉辦 土城仔香醮「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 遶境區域為土城仔庄之 11 角頭外,亦包含溪北,也就是曾文溪以北的七股區,與 西港仔香有重疊之區域,如樹仔頭、後營等村莊,香科的舉行,主廟是有經費補助,西 港仔香的補助須以蓋章為憑,所以為了有經費補助,有重疊之現象不足為奇。 土城仔香,據訪,各角頭的武陣補助一陣為六十萬,而一陣之花費動輒百萬,所以 須靠庄內外之善心人士捐助。溪南寮鄰近於土城仔庄,但是並不參與其香科,原因可能 有「黃、郭相刣十三冬」的心結,亦傳說鹿耳門聖母廟的王爺之王船遊曾文溪,結果隔 年堤毀庄廢於是產生的間隙!其次與媽祖宮天后宮的正統之爭,產生的安南十六寮的所 屬問題(似聯境問題),另一傳說是七七四十九天的羅天大醮,於蘇南成任市長時就有 屬意要土城承辦,但因經費人員問題而作罷,隔幾年卻由媽祖宮承辦,也許這也是原因 之一吧!在庄民互動面上,土城人有娶媽祖宮人,但媽祖宮女子少嫁土城仔庄的男子! 代表香科的蜈蚣棚由青草崙西北寮的庄民所負責,原由 32 人的車陣,目前提升為 36 人,土城仔香辦第一屆時戲服為嘉慶君遊台灣,目前有羅通掃北、薛仁貴征東等不同 的戲碼,平均小孩年齡為國小至國小六年級內,主廟有補助經費,所以訪談的耆老們, 皆言:「西港仔香賺錢,土城仔香了錢」。 土城仔香對參加的友廟,皆是有補助的如南寮永鎮宮轎班三天,陣頭三天平均一天 花費六萬,土城聖母廟有提供補助。這樣的補助,在土城仔香上的總花費達三千萬,費 用的來源則由平時的香油錢及過年的收入,據傳經濟不錯時,過年三天有五千萬收入, 現較差過年期間收入只有一億元左右,因應維護廟宇建築修護工程與人事費用及三年一
128
科的土城仔香及過年期間的國際煙火秀,收入方面較為吃緊。土城仔香行進路線第一天 往溪北繞境七股區、第二天安南區走大眾廟、永鎮宮、鎮安宮,海尾海佃路各巷各街入 廟參拜,本淵寮、十二佃、農場寮之後入廟。第三天遶境土城各角頭。藉由安南區遶境 誠意打動各廟,希望各廟宇能出轎、出人參與土城香的活動。 31
三、媽祖宮出巡(台江迎神祭) 位於媽祖宮庄今之顯宮里,有一座巍峨的廟堂,是安南區各村落的中心大廟,尤其 是鹿耳門溪以南的區域,此地有著台灣之門「鹿耳門」,也就是鄭成功登陸地的重要歷 史場景;但有很大的爭議,因隨時間與空間的變化,水災氾濫成災,河道嚴重變遷,這 歷史的場景成為了土城仔庄與媽祖宮庄的難解課題,二方各自有其專家學者立論支持, 所以有關信仰部分就交給信徒自我選擇。故在安南區另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安南十六 寮,因安南區的媽祖遶境區域為安南十六寮,相對的西港仔香及保生大帝的安南巡也是 以安南十六寮為其主要之香路,就如筆者所田訪的資料,所有的村落也都自稱為安南十 六寮之一,所以廣義的解釋只要是安南區之村落皆為十六寮之一,十六只是多數之代表。 鹿耳門天后宮重要的祭典除三年一科的「西港仔香」來遏祖外,並會恭請「鹿耳門 媽」前往「御駕蔭香」 。32 於是 1984 年(民國 73 年)甲子年,鹿耳門天后宮舉辦七七四 十九天的羅天大醮之創舉,也就是田訪資料中,庄民口中的媽祖宮出巡。當時也促使了 外塭地區的二支陣頭的成立。之後於 2005 年(民國 94 年)乙酉年舉辦了第二次「開基 鹿耳門媽出巡-台迎神祭」的活動,再度牽引著安南十六寮的子民們,台江區域、寺廟、 村落觀念的厚植,將南台灣廟會文化活動推向國際舞台。 33 故而鹿耳門天后宮媽祖出巡 是由媽祖指示日期非固定形式舉行,目前已預定即將在 2012 將舉行台江迎神祭。
四、四草大眾廟大眾爺出巡 四草大眾廟在《安南區志》的記載上,創建在 1817 年(清嘉慶 22 年)。但在其廟 方簡介記錄為本廟始建於 1700 年(康熙 39 年)由台廈道王之麟奉命建造。在《臺灣文 獻》石萬壽之〈臺南市宗教誌〉乙文中北汕尾島的鎮海廟建於嘉慶年間。故而只能推測 四草大眾廟是安南區歷史悠久的寺廟之一,早於道光三年安南區浮覆地形成之前就已有 31
南寮永鎮宮總幹事所提供的資訊。 見《台灣之門-鹿耳鹿》耳門天后宮文化手冊。 33 見《乙酉年開基鹿耳門媽出巡-台江迎神祭》資料手冊。 32
129
此廟,所以在田調時,耆老們有言及: 「咱安南區ㄟ大眾爺」 ,所以在 1996 年、1999 年、 2007 年三次的台江出巡,非固定形式的舉行,是由神明指示舉辦的。活動舉辦時安南區 參與的村落為數眾多,蔚為奇觀,也是人們口中所參與的廟會活動之一。
五、保生大帝安南巡禮 在安南區域保生大帝的信仰中,先民是自學甲、北門、將軍、佳里、七股、溪北等 地二次移民至此,安身立命搭建草寮,而後成為萬人大區的新天地,所以保生大帝的庇 佑是為移民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仰,所以無論是分靈來自學甲慈濟宮,或是府城興濟 宫(頂大道公) 、良皇宮(下大道公) ,及高雄湖內慈濟宫,在陳梅卿教授於〈台南市保 生大帝諸廟宇初探〉乙文中,安南區之寺廟記載為 12 間之多。34 在表 4-5 安南陣頭與村 落關係中,保生大帝的祭祀亦有 8 間之多,所以學甲慈濟宮與台南市安南區有很深的歷 史淵源,每年按傳統慣例, 「上白礁謁祖尋根祭典」35 安南區之中州寮保安宮、溪頂寮保 安宫、外塭仔和濟宮、舊和順慈安宮等皆會堅守其不忘本、緬懷故里、感謝保生大帝的 庇佑群黎蒼生。於 2010 年學甲慈濟宮舉辦了,台江十六寮安南巡撫之正統古禮,展現 保生大帝顯赫神,維護優質宗教信仰,凝聚信徒向心力。 36
34
陳梅卿, 〈台南市保生大帝諸廟宇初探〉 , 《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 ,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
35
上白礁謁祖祭典由台灣台南縣學甲鎮慈濟宮所舉行,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舉行,即當地所稱上白礁活
動,於當地將軍溪畔「頭前寮」舉行祭典,隔海遙祭保生大帝祖廟,即中國大陸福建白礁慈濟宮。每隔 數年,不定期舉行刈香,擴大為三天遶境廟會,即臺灣西南五大香科之一的「學甲香」 ,學甲香為四年一 科。 36
學甲慈濟宮開基保生二大帝下南巡,《開基保生二大帝安南巡禮導覽手冊》,2010。 130
第四節
安南陣頭的承續
在《安南區志》上對於陣頭的呈現是沒有專屬的篇幅介紹,只是在聚落介紹中,順 筆提到 p5~52;新寮鎮安宮宋江陣、獅陣;本淵寮成立有一個類似民間團練的「金獅陣」 ; 土城各角頭均有藝閣分佈,在武陣部份,虎尾寮角是宋江陣,蚵寮角是白鶴陣,郭岑寮 是金獅陣;在文陣部份,西北寮是蜈蚣陣,中州仔角是鬥牛陣,鄭仔寮是牛犁歌,港仔 西是七子文生,砂崙腳是八家將。共有 11 陣。 而在宗教篇 p393~443 登記有案的寺廟概況說明段落中,約略提及或重複之,有新 寮鎮安宮擁有宋江陣與獅陣,廟裡遇有慶典或廟會,兩個陣頭都會出動。公塭仔萬安宮 自力組成一隊「蜈蚣陣」;陳卿寮保山宮宋江陣成立於民國三十五年,迄今已經五十 年,...現任師父是許海吉與郭家冬兩位先生。外塭仔和濟宮擁有一實力堅強的宋江 陣;中州寮保安宮擁有宋江陣,有節慶即出動操演,所有宋江陣成員大小事務,一概由 管理委員會委員負擔;新和順保和宮擁有宋江陣;十二佃南天宮陣頭方面,廟方擁有實 力堅強的宋江陣,由十二佃子弟組成,遇有廟會節慶,均出動隊伍參加演出。 公親寮清水寺擁有一個陣頭「天子門生」 ,主要是演唱「太平歌」 ,成員都是公親寮 人,約有十五人,樂器於在廟裡,練習時間多在晚間,場地就在廟埕。所以在宗教篇之 記載有 7 支陣頭組織,故《安南區志》上之有關陣頭隊伍總計有 18 隊。與實際上是有 所差異的,經實地走訪的田調資料共有 26 隊的現存之藝陣組織,已解散的有 5 陣,換 言之共有 31 陣的隊伍在安南區域上出現,是眾多的在地庄頭之民眾實際參與的,少許 是因人數不足,而由外庄成員湊足的。 陣頭在各地的文獻上,其所佔的地位是歸屬何等級?當地是如何看待之?試著就安 南區的住民之遷移而來的原鄉,來做為分析以佐證資料。安南區二次移民是由北而南, 只有南路寮一個村落為南而北,故資料的選用以有完整介紹陣頭之地方志書為主,安南 村落中最北的是郭吟寮嘉義縣東石鄉移民拓墾,故以嘉義縣政府於 2009 年所出版的《嘉 義縣志》來與安南陣頭組織比較之。 《嘉義縣志》對陣頭的描述則是歸類於〈藝術志〉第三專篇中之音樂舞蹈,第五節 民俗藝陣,專節陳述之,並將其分類的方式作了下列之介紹:關於台灣的藝陣種類,因 旨趣不同有不同架構,但內容上是相仿,如武陣、文陣與其他藝陣之分,有從雜技的角 度來分類及從事相關研究者,有依其性質之分而宗教類、音樂類、歌舞小戲類、遊藝類、 131
武術類、體育類、喪葬類及其化等八種型態者。多樣的內容呈現了台灣民間迎神賽會及 遊藝活動豐富的表現和活力。」 嘉義縣的藝陣內容主要有:獅陣、龍陣、宋江陣、車鼓陣、鬥牛陣、牛犁陣、八家 將、牽亡陣等,其中以「武陣」居多, 「文陣」較少。在各鄉鎮當中根據調查資料顯示, 又要以新港鄉、朴子市、民雄鄉、東石鄉等地的民俗藝陣最為發逹。由於藝陣存在及活 動的場合,主要就是在民間廟會當中,而這幾個鄉鎮的廟宇數也是嘉義縣各鄉鎮當中比 率最高的,此外這些鄉鎮也都擁有歷史悠久、香火鼎盛的宮廟,如新港的奉天宮、朴子 的配天宮、民雄大士爺廟、東石的港口宮、布袋新塭喜應廟等,這樣的一種對應關係, 充分說明了二者久間互動及依存的事實。 基於宗教與儀式上的屬性,藝陣這類民俗活動,在平時,往往是隱沒在鄉間當民生 活當中的,到了廟會及慶典活動之前,才一一浮現出來。傳統藝陣的活動,在目前這個 變遷快速的現代社會中,雖然因為就業、謀職等因而導致的人口外流趨勢,使得年輕一 輩對這項活動的接受度和參與度都相對的降低,呈現了認同與凝聚加不足,甚至青黃不 接的現象,但是在表演與內容上無法在現代社會中找到一個美學與價值上定位,則可能 才是主要的關鍵所在。有關嘉義縣民俗藝陣的相關團體資料係根據民國八十六年《嘉義 縣戲曲音樂資源調查研究》的資料為基礎,對於其中原來資料就不全的檔案,再重新予 以確定。原來資料所載不明者以(原缺)不詳記之。 由上文之敍述與表格整理,在偌大的嘉義縣 16 個鄉鎮中其陣頭的成立,扣除失聯 或解散者達 16 組之多,再扣除建構在學校國小、國中的組訓獅陣、宋江有 19 組之數, 所剩之陣頭真正屬於在地庄民的組成宋江和獅陣或車鼓,包括職業專業團只有 22 組隊 見【表 4-6】。
132
【表 4-6】 區域
嘉義縣 16 個鄉鎮陣頭組織一覽表 藝閣
獅陣
車鼓
龍陣
吳春燕製 其他
宋江
學校
廟宇
2
1
3
大埔
1
1
太保
1
大林
六腳
2
1
2
廟宇
1
5
2
水上 中埔
學校
合計
4 1
1
2
2
布袋
1
1
2
民雄
3
3
竹崎
2
2
朴子 東石
1 1
鹿草 番路
1
1
1
2
2
1
3
2
溪口
2 1
新港
2
義竹
1
合計
17
3
1
1
1
1
1 11
3
2
說明:表內已扣除失聯、查無資料等
1
2
5 2
2
3
41
資料來源:《嘉義縣志》, 〈藝術志〉,2009。
其二安定區在安南區周邊位置,並有剛完成不久的《安定鄉志》,必有對現有之陣 頭有專篇之描述,將並列入分析資料中。《安定鄉志》有關陣頭的呈現撰寫,是分類於 第肆篇文教篇中之第二章藝文活動章內的第三節藝陣,專節介紹,主要是將仍存在之陣 頭組織做一一的陳述 p226~233,武陣為蘇厝村長興宮宋江陣、蘇厝村玉勒真護宮宋江 陣、安定村保安宮宋江陣與金獅陣(二陣)、南安村南安宮宋江陣、港尾村福安宮宋江 陣、大同村鎮安宮金獅會、中榮村順天宮宋江陣、六嘉村金安宫宋江陣、港南林慈安宮 金獅陣(二陣)、新吉村保安宮宋江陣、管寮村聖安宮金獅陣、文陣則是海寮村普陀寺 八美圖和南樂清和社等有 13 隊武陣和 2 隊的文陣組織合計有 15 陣見【表 4-7】。
133
【表 4-7】
安定鄉陣頭一覽表
吳春燕製
安定鄉
武陣
蘇厝村長興宮
宋江陣
1
蘇厝村玉勒真護宮
宋江陣
1
安定村保安宮
宋江陣、金獅陣
2
南安村南安宮
宋江陣
1
港尾村福安宫
宋江陣
1
大同村鎮安宮
金獅陣
1
中榮村順天宮
宋江陣
1
六嘉村金安宫
宋江陣
1
港南林慈安宮
金獅陣二陣
2
新吉村保安宮
宋江陣
1
管寮村聖安宮
金獅陣
1
海寮村普陀寺
文陣
八美圖、南樂清和社
合計
合計
2 15
資料來源:黃阿有等著,《安定鄉志》,臺南縣安定鄉:南縣安定公所,2010.12。
第三則是以七股區為分析對象,因七股區以安南區僅以曾文溪為界,且有剛完成的 《七股鄉志》,內必有七股區最新之資訊。《七股鄉志》不同於《安定鄉志》,是把有關 陣頭的篇幅,以藝術篇來論述著七股藝陣,並以頭陣的類型來述說之 p390~396,與《嘉 義縣志》相同的是從藝陣的釋意開始,藝陣分為「藝閣」 、 「陣頭」兩種。藝閣之藝是指 以南管樂器彈唱的藝旦;「閣」乃架子上置放食物的木板,故藝閣又稱為藝術之閣、詩 意之閣。藝閣之引入相傳是由信徒從泉、廈,傳入臺灣,至今已有超 300 年的歷史。 陣頭是迎神賽會中,隨神明出巡之護駕,所以「陣頭」在民間信仰中,扮演相當重 要的角色。其精采的演出甚具觀賞性,是當時淳樸社會的主要娛樂。宋江陣有大寮龍安 宮、頂山仔代天府、大潭寮龍安宮、篤加文衡殿宋江陣;白鶴陣為樹仔腳寶安宮一陣。 金獅陣與獅陣有竹仔港金獅陣及建功國小舞獅隊。跳鼓陣為三股國小的社團組織;職業 專業團有謝志忠之高蹺陣的陣式傳承為最著名;牛犁陣則有竹橋慶善宮牛犁陣和大潭寮 龍安宮牛犁陣及竹橋國小牛犁陣為永續傳承而於 2006 年 6 月才成軍。共有武陣 6 陣、 文陣 3 陣(含職業陣)學校團體 3 陣合計 12 陣見【表 4-8】。
134
【表 4-8】七股陣頭一覽表 武陣
吳春燕製 文陣
學校團體
合計
大寮龍安宮
宋江陣
1
頂山仔代天府
宋江陣
1
大潭寮龍安宮
宋江陣
篤加文衡殿
宋江陣
1
樹仔腳寶安宮
白鶴陣
1
竹仔港
金獅陣
1
牛犁陣
2
建功國小
舞獅隊
1
三股國小
跳鼓陣
1
職業專業團
高蹺陣
1
竹橋慶善宮
牛犁陣
1
竹橋國小
牛犁陣
1 12
資料來源:許献平總編輯, 《七股鄉志》,南縣七股鄉公所,2010.11。
為增加分析資料的廣度與深度,曾將範圍擴至更遠的地區,如離島澎湖,分析資料 以許祐愷總輯,2009, 《重修白沙鄉志》 ,為主,並無論述到地方的陣頭組織無法搜尋引 用。王振勳,2002, 《苑裡鎮志》 ,只有在民俗藝能篇幅論及地方團練壯丁團,為武館形 式如欽習堂白鶴拳、水軒堂猿鶴拳、永春堂之永春拳,在每年的 3 月 23 日時會以獅陣 出門沿途打比功夫,無陣頭組織之陳述,所以亦無法引用。陳瑤溏,1998, 《清水鎮志》 也無相關記載。北部如新北市的三重區 37、桃園縣大溪 38 等地有陣頭之組織,類型為文陣 性質居多,不同於南部之武陣組織,如大溪的旗陣、鼓陣、大仙尫、獅陣,三重的哨角 隊、神將、鑼鼓、獅隊、龍隊等,無專章介紹亦不知是否為庄頭陣,無法比較分析。 《新營市志》對地方陣頭的介紹,撰寫於拾壹風土民情的第五章民俗技藝第四節藝 雜伎之中,內容只有對藝陣類型介紹陳述外,只有簡略提到地方的陣頭,宋江陣有新興 國小、同濟宮、通濟宮、土庫里、太子爺廟等五陣,牛犁陣為新營市之埤寮及太子社區, 總計武陣五陣,文陣二陣。 37 38
鄭懿瀛文字撰稿, 《三重市志續編》,三重市公所,p167。 吳振漢, 《大溪鎮志》,大溪鎮公所,2004,p103。 135
因此上述由嘉義縣各鄉鎮到台南市的安定區和七股區及新營區,與安南區之陣頭的 組織隊伍之數量和類型,進行比較分析後足以證明台南市安南區的陣頭豐富度之強,更 以安南陣頭文化有武陣 17 隊、文陣 4 隊共有 21 隊為代表,外加和順國小獅陣、金獅會 的武陣培訓先修陣、海尾車鼓陣和陳卿寮鼓亭隊及新寮八音團,總共有 26 隊的堅強陣 容是為安南陣頭突顯而出的原因所在【表 4-9】 。
【表 4-9】安南區與周邊鄉鎮陣頭組織比較表 地區
安南區
嘉義縣
安定
七股
新營
陣頭 文陣
9
36
2
6
5
17
5
13
6
2
26
41
15
12
7
武陣 合計
136
第五章
檢視陣頭文化在安南
第一節
人群與地方的關係
樸實農、漁產的安南聚落,保有其舊有聚落的風貌,稱呼其聚落仍是維持著舊名, 如海尾、本淵寮、十二佃、十三佃、新寮、中州寮等。聚落目前仍是以廟宇為其信仰的 中心,居民互動的重心地,强而有力廟方廣播系統,影響著住民的生活,移動式的販賣 車,有新鮮魚隻、蔬果、名產豬腳,皆可透過廟宇裝設的自助廣播,銷售予住民,而廟 宇的祭典廟會,熱絡著地廣人稀的安南鄉民。 「陣頭」 (藝陣)的成立與傳承則是考驗著 聚落住民的認同感與凝聚力的表現。 就其安南地區的人口成長率,從 1944 年到 2010 年的成長,由 35,638 人到今天的 177,432 人成長了 4 倍之多,1 那陣頭的數量應是隨著人群的聚集增多,而呈直線的上升 才對,但實際上卻新增的極少,直至目前 2011 年為止只有溪心寮庄的十三佃村落於 2010 年成立了宋江陣。解散反而多於新增,位於安南東境村落安順寮庄的總頭寮與南路寮, 陣頭組織宋江陣已停止組訓長達有二、三十年之久。 武陣:宋江陣、金獅陣本質為鎮邪壓煞的宗教性陣頭,也是神明代天巡狩過程中的 禁衛軍,更守護鄉里的重大使命。36 人為基本成員,儀式排演中同時有武術技藝表演, 加上排陣、走位、隊形變換,因此也是熱鬧陣。組織訓練不易,所需費較多,需賴宗教 信仰與鄉土認同支撐。儀式、禮數繁複,容易培養具感染力的群眾熱情與社會集體情緒。 所謂庄頭陣的意義在宗教信仰層面:為神明服務。於社會面上是由共同出錢出力組織訓 練陣頭的過程,鎔鑄個人成就感與團體榮譽感,增加聚落居民的區域認同與鄉土感情, 群體意識與內聚力也同時得到强化。它是陣頭成員的角色扮演:人生有各種舞台,廟會 讓不少中下階層民眾找到情緒宣洩的場域,也是生活中難得扮演要角的機會,無論是辛 苦扛神轎,或汗流浹背的陣頭表演,從中可以得到自我價值肯定。 所以參與陣頭的另一收獲就是情緒的舒緩,找到人生的另一個舞台,也許那是文化 得以繼續傳承的因素之一。但也受到人群與地方關係的淡薄,地廣的安南區住宅建築的 開發,新社區的增加由外地搬遷而來的新住民,由各地而來,於是參與廟宇事務彷彿不 再是那麼的重要,陣頭的組成則面臨極大的考驗!如丁錢的收取,是考驗廟方處事人員
1
資料來源:安南區戶政資料。 137
的智慧,收多村民給付意願有待考慮,收少經費不足,不收則廟宇的財源靠地方人士的 捐助。在田調訪談中已有眾多廟宇不收丁錢,而以開發財源收入為另一方式如出租廟埕 收取租金如本淵寮朝興宮、中州寮保安宮、外塭仔和濟宮等,還有出售金紙收取香油錢、 與獨特的供品如新寮鎮安宮的文昌禮儀等,四草大眾廟則是以發展生態觀光坐竹笩遊台 江、綠色隧道為廟方收入! 其次是另一信仰的興起,隨著人口的增加,也就是來自各地新住民的遷入,在《安 南區志》中介紹有四間的基督教會,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安順教會(總頭里)、和順基督 長老教會(州北里)、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市基督教路德會所(鳯凰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安南教會(淵中里)。目前由於建屋增多,新社區的興起,一棟外觀搶眼的建築坐落在 本淵寮,其實它是教會之一,真耶穌教會安順教會(淵東里)見圖 5-1 教會一覽圖。令 人不禁思考著人口變化及地區發展,人口遷出與外來新住民的危機,及不同宗教信仰傳 入,會不會左右了陣頭永續的傳承?
圖 5-1 安南區教會一覽圖
138
第二節 外來產業的衝擊與社區活動 安南區西邊臨濱海地區,多為魚溫養殖區和潮汐灘地沙洲,生態環境較為多樣化, 全區約有農地、魚塭,農業區,農產品以甘蔗、玉米、花生為主,蔬菜作物如蘿蔔、花 椰菜、茼蒿等也不少,水果、牧草、花卉亦在培養種植,稻田是農耕之一,近幾年來, 農民種植洋香瓜,聖女小番茄;而紅龍果亦頗富盛名,蔥蒜之作物是其經濟收入之來源。 漁業方面有分成「近海漁業」和「水產養殖」兩種,近海漁業之作業擁有兩座漁港,一 為「鹿耳門漁港」一為「四五堡漁港」從事漁撈外也進行海上牡蠣養殖。水產養殖方面, 主要是在漁塭內進行,漁塭主要分佈在四草、顯宮、土城、鹿耳一帶,盛產草蝦、虱目 魚、石斑魚。 受安南地域面積的廣闊,科工區 709 公頃的開發,位於鹿耳門溪附近,為智慧型工 業區,計畫引進的外來產業有通訊工業、資訊工業、軟體工業、消費性電子工業、半導 體工業、精密 機械工業、自動化工業、航太工業、高級材料工業、特用化學品工業; 製藥、醫療、生物、保健、污染防治、光電等優勢工業。及野生動物保護區 524 公頃的 劃設, 2 是促進觀光產業的興起,如鹽田文化村即是已停產曬鹽南遷村的南寮,西濱沙 洲候鳥的渡冬棲息,台江國家公園的範圍劃設,為觀光產業的發展帶來鼓舞的功用。 安南區在外來產業的衝擊之下,傳統的農漁社會面臨了挑戰,農地耕耘的面積隨著 農地的出售而減少,目前農地耕作年齡的老化更是問題之一,年輕人不願投入農漁生產 (雖有報導年輕人走入農村但畢竟是少數),改變了傳統社會農漁產業的結構,走入工 廠,舊有社區人口外流,考驗著村落廟宇對社群脈絡的凝聚力。新興社區方興未艾(九 份子重劃區),私人的小型宮、壇興起,對分散了對社區主廟向心力。陣頭之組成與傳 承,更有的因年齡層的差距有斷層之危機。升學就業的號召,影響陣頭組織成員的招收 不易,猶以補助津貼的多少,可能也成為加入陣頭組織的誘因,殊不知,早期的陣頭成 員是一切自理,為迎神賽會之事而無給職的貢獻己力,故它再再都是考驗,經費來源不 足的舊村落的廟宇主委,如新和順之宋江陣的組訓,完全視經費的收支在運作,所以何 時宋江陣會出陣展演的答覆,是未知數!
2
資料來源:安南區公所官方網站。 139
還有目前的社區互動活動,是朝向文化發展之路線,擁有陣頭組織之文陣陣頭的化 妝、服飾、道具等外在形式之美;戲曲、舞蹈表演者的演技、歌舞藝、彈奏、樂音等聆 賞之美;宗教儀式性陣頭(如八家將)的威儀肅穆、舉手投足、是一種嚴謹之美;宋江 陣與獅陣的技藝與精神是力與美的結合,似乎不被推廣,卻只有在大型廟會、香科時才 被提及。2008 年舉辦的大道公保生大帝生日是「鐵馬台江遊學趣」,以認識台江文化為 主軸。2010 年的台江文化活動為「迓大道公學甲二大帝南巡台江遊學路」,强調文化資 產廟宇神明和先民二度移民,台江土地建家園的文化歷史,遊憩生能景點,各村落的陣 頭之美是未被排列在內。2011 年主題為「台江文化季」圖 5-2,是集藝文大會串,台江 童樂會等,號召的是文化建醮,百年樹人,但在地的文化尤其是可以吸引目光的陣頭之 力與美,不曾規劃在內,令人可惜扼腕! 塑造一個內門風格的台江陣頭武陣,屬於台江獨有的傳統陣頭應是可行才是!目前 2011 社區廟宇神明聖誕的舉辦,活動重點以含有比試運氣的擲筶比賽圖 5-3。安南陣頭 的發光發熱真的有待人們的努力了,若能將各庄的陣頭,各自的特色適時規劃展現給與 會的人員,必有永續傳承的無形鼓舞,因輸人不輸陣!
圖 5-2 台江文化季海報
圖 5-3 草湖寮廟宇活動
140
第三節
陣頭文化的推手與庄民
安南的文化何在?陣頭與村落的密切關係就是庶民文化,二次移民,集南瀛的西部 沿海村落的融合再延伸。廟會與陣頭的組合,這美麗的嘉年華會,雖是在車水馬龍的道 路中阻擋的交通,但那種熱鬧鑼鼓齊鳴的聲響是多麼令人興奮,這是台灣文化的一種, 難怪來自異國的人們對此民風異俗那麼的著迷! 而安南廟會陣頭文化,能充實所欠缺的民俗文化根基,所以讓它的發揚傳承更是顯 得重要,因對安南陣頭文化深度走過,更能領悟對這塊土地的感情,如此濃烈,因為瞭 解,更加疼惜。對陣頭文化的傳承重要的是在推手與庄民的參與。庄民的參與,加溫的 參與人群的熱情,如西港仔香的實地參加看到西港村民的全面投入,帶給到訪人們認識 在地的文化精神的呈現,認真的住民共同為文化傳承努力是最棒的。 溪南寮的金獅陣成員,成立金獅會訓練的小朋友,武術從小紮根培訓金獅陣的接班 人,自我奉獻精神為發揚傳承是令人敬佩與贊揚的。陳卿寮鼓亭隊由婆婆媽媽們領軍, 每月初一與十五在廟內固定的練習,和公親寮的文子門生在香科舉辦半年前的集體相約 練習,為每次的展演做最好的準備,庄頭陣由庄民發自內心發起的陣頭組織。公塭與西 北寮的住民分別為其香科活動前者西港香,西北寮為土城香,全體庄民共同為蜈蚣陣而 全體總動員,帶領小孩穿上戲服,登上座騎與神明共同云庄、遶境保平安、驅邪魔、鎮 宅除煞,與子女們有共同的生活記憶,這就是文化記憶,共同讓文化傳承共譜出美好的 風俗習慣是最棒的,值得喝采。 安南陣頭的推手之一,就是教練群們,在田訪中何國昭教練建興師,時常出現在鏡 頭裡。何國昭綽號「建興師」 (民國 13 年次現年 88 歲)圖 5-4,本是新吉村人,幼時隨 父親至廈門工作,對中國武術有了興趣,於是在廈門學習拳法,光復後回故里,在從醫 之際協助宋江陣的組訓(紅腳巾),至今達五十多年之久,不僅止於新吉村,附近村落 陣頭如紅腳巾宋江陣、蚵寮白鶴陣,建興師都不計辛勞的指導,為陣頭的傳承有了很好 的典範,設有建興武館教授拳法。 佳里林昆炎教練以訓練陣頭組織為主要工作,二十歲左右就開始從事教練工作,在 溪頂寮、中州寮等訓練暗館場地有其身影圖 5-5。尤其是中州寮宋江陣子弟,就讀國立 台南大學參加內門宋江武陣比賽爭光得名,林師傅露出得意的笑容。 溪南寮金獅陣的成員黃瑞同(約五年級生)是其村落陣頭組織的教練,白天雖忙於 141
工作,每逢星期五及星期六晚上不忘抽空指導溪南寮金獅會的子弟兵,還有黃水樹金獅 陣成員之一,也是金獅會館長,免費無私的提供器材與場地。黃自在長輩也為顧問指導, 他們的投入使人感動與佩服圖 5-6。 舊和順慈安宮陣頭組織大鼓花陣,陳教練曾是成員之一,目前身為教練的期許,是 能持續而且有新血的加入慈安宮的鼓花陣,使代表舊和順慈安宮的陣頭組織鼓花陣,能 持續下去為文化傳承共同盡份心力。
圖 5-4 何國昭教練
圖 5-5 林昆炎教練的現場指導
圖 5-6 溪南寮金獅會的教練群
陣頭組織除庄民的參與與參與家人的支持外,重要的推手就是廟宇主委的推動力, 若無使命感與傳承感,及與經費的籌措,一場精采的廟會陣頭展演的活動也無從啓動。 所以安南陣頭文化是在地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營造產生出來的,是生活也是文化。 如草湖寮的地方廟宇代天宮為代表,因區域內無陣頭的組織,再加上整個社區居民,新 住民人數是在國宅興建 1980 年完成後,迅速成長的,所以村落舉辦的廟會活動自然而 然的,思考方向不會以傳承無形文化資產的陣頭,操練展演列為活動的項目之一,而是 142
以靜態的集合住戶以集體的方式前往南鯤鯓謁祖為神明祝壽暖身、或請住民各備辦拜拜 物品以表虔誠,甚至舉辦到廟口「擲杯比賽」報名繳款取得比賽資格,勝者獲轎車、機 車、電視..等,以參加者能有獲得優渥奬品為號召,使之成了另類的新興廟口文化, 而集眾住民凝聚向心力的陣頭組訓,對草湖寮這個舊村落,新社區已是遙遠不可期了! 南路寮保鎮宫位於長溪路一段 168 巷 192 號巷弄內,雖巷弄裡出奇的安靜但廟宇之 華麗與巍峨,呈現出南路寮住民對神明虔誠的表現,殿內有著田都元帥的案桌,是令人 有希望會能再現南路寮宋江陣陣頭的氣勢,可是看著南路寮保鎮宮的年度計劃通知,卻 令人感到失望,因宋江陣祖師爺田都元帥的六月十一日的聖誕慶祝,已不再年度記事 內,不似總頭寮興安宮雖陣頭已停組一段相當久的時間,而田都元帥的聖誕仍是列入廟 內重要記事,所以廟方的主事者對「陣頭」這件事而言,是很有分量的影響權,是個傳 承文化資產的重要推手! 在媽祖宮庄的十二佃南天宮的廟會活動中,宋江陣的展演是一年三次,次數之多所 需的人力、物力必比其他村落為多,但所得的效益卻是無形潛在的,由參與的熱情庄民 就可看出其成效,而經費的來源在主委的開源節流下,活動舉辦有聲有色,在此次池王 祈福祭 6 月 18 日在開源方面以點文昌燈、財利燈及光明燈,參加庄民可隨意捐款「緣 金」 。舉辦「過七星平安橋」 ,每人持替代生肖,轉化惡運,保佑未來運勢平安,而替代 生肖隨緣添香油錢,還有席開 40 桌的平安宴增加參與人潮,拓展開源之路,而此時的 宋江陣成員展演為池王聖誕活動圖 5-7 揭開序幕,遶境及云庄安五營的活動持續到晚上 十點,仍是鞭炮聲不絕、煙火的劃破夜空,這樣的陣頭組織與村落產生了緊密的關係, 也為安南陣頭的文化寫下了精采的記錄。
圖 5-7 池王祈福祭活動文宣 143
圖 5-8 十二佃宋江陣遶境安營(一)
2011.07.18
圖 5-9 十二佃宋江陣遶境安營(二) 2011.07.18
144
第六章
結語-安南陣頭的文化傳承
一、傳統陣頭代表安南信仰文化! 在內門宋江陣的創意武術大賽,成為大專院校爭相參與的同時,在傳統陣頭的衝擊 是相當大的,再加上電音三太子的國際風潮帶動下,影響了傳統陣頭的式微,如何振興 起擘在安南陣頭與村落的關係中,看到了傳統陣頭的生命持續在發光之中,就以土城仔 庄的五陣頭而言,所有村落陣頭其自我的特色,使之擁有台南地區西南部五大香之一的 美名。土城仔庄目前三陣武陣,分別為郭吟寮金獅陣、蚵寮角白鶴陣、虎尾寮宋江陣, 和西北寮蜈蚣陣、砂崙腳八家將二文陣,三陣武陣二黃一紅的腳巾系統,加上二陣文陣, 總共有五陣陣頭,為土城仔庄凝聚在地住民的向心力與宗教信仰的虔誠,及常民文化之 永續傳承而努力,其中三武陣於蘇厝長興宮三年一科王醮時會輪流出陣(之前是全部參 加但費用龐大改為輪流方式) ,1 而成立的時間以蚵寮宋江(土城香時改為白鶴陣)為先, 其次為郭岑寮獅陣而後才是虎尾寮宋江,這三武二文的陣頭文化,為土城仔庄凝聚了在 地住民的向心力與呈現了宗教信仰的虔誠。 再以學甲寮庄的三個村落有著一個神聖而共通的特質,也就是陣頭的組訓,是為了 其所屬的信仰圈內香科而準備,不會特意組訓參加其他廟宇的廟會活動,是劃分祭祀圈 非常明顯的村落。有成立囝仔陣溪南寮金獅會,切磋著武藝,為未來傳承而努力。佔地 面積不大的公親寮村落,雖入夜後,街路上沒有熱鬧的人潮,廟埕也沒喧囂的販賣聲, 出奇的平靜,但村落社群的凝聚仍可在廟會,陣頭的組訓上活絡呈現。幅員廣濶的媽祖 宮庄,由北而南的村落面積橫亙於安南區域的正中,此區域擁有二個安南區域的大廟、 主廟,主祀媽祖的媽祖宫鹿耳門天后宮,與主祀鎮海元帥的四草大眾廟,尤其此二間廟 宇的活動,安南區媽祖宮庄以東的廟宇幾乎全數參加.....等,是在地居民持續在 為文化傳承而努力,所以傳統陣頭的承續是安南全體住民的對在地文化的認同。
二、特定區域性祭祀信仰圈 在安南區二間公廟一為土城鹿耳門聖母廟,另為顯宮鹿耳門天后宮,前者為土城仔 香,後者是台江迎江祭,二者在活動舉辦時是互不參與的,也就是土城的 7 個里 11 個 1
田野採訪,虎尾寮城南里活動中心王先生口述。 145
角頭的村落不會參加台江迎江祭;土城香舉辦時,台江迎神祭參與的廟宇村落大部份是 不參加的,也是耆老們所說的安南十六寮。在訪談的過程中,也有二個廟宇的活動都參 加的。所以一股强烈的社群意識,藉由陣頭文化的研究,見識到當地村落在地觀念的傳 承力,也感受到因時代的變遷與廟宇的承續問題,廣闊交陪廟宇的拓展是必需的。 所以區域整合可以從零到無限大,創造安南傳統的保存者與融合的先驅者,在學者 與大眾一致認為南台灣是藝陣之鄉,尤以曾文溪以南,二仁溪以北的區域保存最多,最 為精彩。在黃文博,《南瀛刈香誌》是對南台灣五大香系西港仔香、麻豆香、蕭壠香、 土城仔香、學甲香等,做精采調查,並詳細完整記錄。在陳丁林,《南瀛藝陣誌》則是 對藝陣的類型清楚介紹外,再以某庄之陣頭做代表,對區域內的庄頭陣無全面的記錄。 安南區聚落的陣頭數量豐富,各有特色,論及安南區陣頭文化,如同安南區形成的歷史 文化一樣亦有其精采度,所以藉由本調查研究,試圖在傳統農漁景觀消逝之前,為此「地 方」,之傳統的陣頭組織做一個基礎普查和收集整理,得以提供日後對此區域,所走過 的歷史文化之歷程有個完整記錄,對永續傳承的地域有加分的作用,那消失不再組隊的 區域,有鼓舞的效益。區域整合具有無限大的激勵,其間的寬廣是自由與彈性及極限的 挑戰,考驗執事者的柔性溝通與果決的判斷,讓安南區的陣頭持續能發光發熱,不再受 土城仔香、西港仔香、台江迎神祭、學甲慈濟宮安南巡禮等不同地域的劃分,同時不受 限經費、主事人員的召集,而是一定會「動起來!」的團隊組織,打響安南陣頭的文化 傳承。
三、安南陣頭在地文化資料庫的意義 十二佃的宋江陣活力十足,平均一年出陣的機會遠大於其他村落,居民配合度 極高,而且是當地在庄民眾,在加上十二佃祭溪及植樹神榕的故事,是個文化潛力深厚 的區域。本淵寮的金獅陣亦是當地特色之一,居民的遷入異於安南區域其他村落的二次 移民(七股、北門、佳里、將軍等)是直接由唐山而來的唐山祖,對四草大眾廟的廟宇 活動未有積極參與,不知是否就是其原因之一?海尾,雖無十二佃的宋江陣每年至少三 次的出陣,但將其宋江陣的藍腳巾亦傳授到陳卿寮與總頭寮二個庄頭裡。民俗技藝的傳 承與村落間的情感精神永長在!十三佃 2010 年新成立的宋江陣是庄內大事記。和順寮 庄有文有武的陣頭,尤以中州寮每年固定於保生大帝聖誕出陣展演,為村落迎神賽會的 活動,增添熱鬧氛圍與民情風俗的特色。境內的和順國小在家長委員會經費協助下(非 146
官方),有獅陣及鼓隊並有受邀比賽表演如大甲舞獅擂鼓錦標賽,入隊成員是三、四年 級 10 幾歲的小朋友,亦參加中州寮廟會(有津貼可領),令人感到社區的生命活力。 以上的資訊皆是在安南陣頭與村落關係研究中所蒐集、匯整出來的。而安南區之陣 頭組織完整的建構出來,是可以給相關單位如文化局、文建會、做為地方發展文化傳承 的重要歷史資料,使之薪火相傳不間斷! 又如安順國小於《安南區志》上記載為有獅陣的社團組織,但實際採訪卻是獅陣及 舞龍陣早已於 1999 年(民國 88 年)就停止,獅陣有七隻(財產歸教務單位管理),龍陣 有綠色、金色共二隻,它們還嶄新的束之高閣。何時成立?管理人員無法告知,但可以 知道是安順國小於 1994、95 年(民國 83、84 年)是教育局指定發展民俗技藝的重點學 校,之後因無經費補助而停擺之,問管理人員復訓的機會有多大?答案是若有經費的挹 注必能馬上動起來,因師資不成問題!所以若能由教師們串聯起來,必能成功的推廣民 俗文化,相信文化資料庫的建立必是一定要的。
台南市安南區擁有全台灣所有地區,最有歷史文化的造陸奇蹟,一片新生的海埔地 有九成以上土地含鹽分度高,所以全區西半邊沿海的部分只能做為鹽田和魚塭,農耕則 分佈於河川曾文溪及鹽水溪以及嘉南大圳渠道之流域,而自此菅仔埔開墾的先民,建構 了安南地域的二次移民的文化,有來自嘉義東石、布袋嘴、學甲中州、北門、七股、佳 里等地,而且帶來不同村落區域建構不同安南陣頭文化猶如舊府城區的聯境組織。 陣頭組織亦是庄頭陣,因應村落由最早為捍衛功能組成的民防組織,也是宗教祭祀 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的民俗表演,是代表保生大帝、王爺、媽祖等神明遶境的祈福驅 邪除煞的先鋒組織或是遊藝代表,是給一同遶境的交陪境眾神明觀看的,民眾是沾其福 份而欣賞力與美的結合,就像靜態的歌仔戲與布袋戲在面對廟宇前的固定戲台,是給神 明看的娛樂節目,信徒因沾其福份而有能欣賞的機會一樣,神明欣賞,人也要看! 保生大帝的信仰在安南區村落呈現出更虔誠,幾乎在安南區域內東境的村落有陣頭 組織就有八間主祀保生大帝的信仰,與學甲慈濟宮、湖內慈濟宮、府城興濟宮等淵源極 深,所以自保生大帝聖誕農曆三月份,可說是安南區的嘉年華會,若能加上陣頭文化的 精髓,必能使安南的陣頭之永續傳承不會斷層(目前新和順保和宮宋江陣、外塭崇聖宮 宋江陣有經費的危機,舊和順慈安宮鼓花陣、外塭和濟宮宋江陣有成員召集的困難,陳 卿寮保山宫宋江陣也有七、八年未組訓了)。 147
神明是慈祥的、助人的、是信眾賦予的神蹟顯現,沒有所謂唯一的,就如鹿耳媽是 可以有數個甚至百個分身,來庇佑眾信徒,還可以飄洋過海到不同的國度宣揚救苦救難 的慈悲心,台灣的媽祖不就是如此,由湄洲媽渡過黑水溝在台灣護衛千萬子民嗎?而成 為關渡媽、大甲媽、彰化媽,北港媽、新港媽、鹿耳媽、媽祖宮媽;保生大帝也是如此, 關公、恩主公、武聖、伽藍爺、文衡帝君不也是如此嗎?王爺信仰由三千歲到五府千歲 亦是如此的。 在台灣王爺與媽祖信仰各佔有一席之地,北媽祖、南王爺。看!由早年的祖先渡海 來台,拓土耕耘建家園,自成社群繁衍子孫,由安南流傳的俗語中看到聚落在打拼中建 立, 「無田無園盡看鹿耳門」 、 「總頭寮施一半」 、 「沉洲仔尾浮安順庄」 ,各路神明也在先 民身、心、靈的需求下由平安符、香火、爐主、公厝、建廟、公廟下成為台灣廟宇蓬勃 興盛的原因,也是現今農曆三月份迎神廟會,鑼鼓齊鳴慶聖誕的感謝表現。所以安南區 域各個庄落的整合串連,必使安南從零走向無限大的繁華新風貌,也成為大台南的璀璨 之星,因保存村落舊有名稱及數量可觀的各庄村落自組民俗文化「陣頭」 ,4 文陣(含藝 閣 2 陣)17 武陣,再含囝仔陣及其他陣頭的組織共 26 支陣頭見安南區陣頭一覽表【表 4-1】 ,足以傲視其他地區的聚落。只是有些團隊三年一次香科才出動,間隔時間長而召 收人員不易,組訓受阻產生斷層,若能透過官方網絡加以連繫,擬定計劃專案,建構台 江陣頭文化圈,撥出補助款,必能舞動安南藝陣新氣象。 走過更知情濃,尋求一個最符合歷史發展軌跡,代表安南區之台灣歷史演進的路線 後,就會有深刻的領悟,認識這塊土地所發生的每一個與歷史、文化、藝術人文、自然 生態及地方產業有關的故事。關懷鄉土共沐浴在安南民俗文化中,信仰宗教可以實踐完 美人格,讓生存的價值有意義,重倫理、知守法、明教道、曉禮義讓人們尋回失去的真 心,提昇文化素質,增進人與人之間親切濃厚的感情。深耕文化的一畝田,農業社會時 代人們以記憶來記錄一切事物,工業社會人們以文字記錄一切事物,而廟會活動源於先 民的拓殖農耕時代,於是在世代交替中漏失了相當多的資訊也創新無數的方式,所以一 切都可從現在保存記錄成為資料庫開始,為先民所走過的足跡,做完整的採訪記錄。為 傳統民俗文化的永續傳承而努力加油! 明年 2012 年,是安南區域的熱鬧年,因三年一科的西港仔香、土城仔香及將到來, 加上不定期由鹿耳門天后宮主辦舉行的台江迎神祭,已敲定於 2012 年舉行,而安南區 的陣頭,正分屬於此香科,甚至有重疊,此時出動的「陣頭」必是空前鑼鼓喧天非凡的 148
響亮,這就是安南區無形文化資產。 將「陣頭」活動的永續傳承與發展,列入無形文化資產的可能性(庄落成立囝仔陣、 與國小獅陣),是值得被討論的。內門的創意宋江陣,它沒有庄頭陣的特色,大甲鎮瀾 宮的迓媽祖是有媒體在大肆宣傳的,白沙屯保持傳統的遶境是民俗民情的表現! 由在地文化機構帶領,為永續傳承的根基。在地文化是在地的驕傲與尊嚴,若在地 文化以陣頭文化為代表更有其時代的意義,永續傳承宗教的多元化,陣頭文化是幸福社 會的塑造者,是可以被帶動走向文創產業觀光路線、社區營造的。「庶民生態」是民間 底層的聲音反映了時代的脈動,踏實的腳步純樸的情感,真實的生活,樂天的人生觀, 可以給現代社會一些思索和啓示,而這些是先民留下最為珍貴的文化資產,從族群到聚 落,從產業到生活,再從人民到信仰,有挖掘不完的素材與園地,共擎「安南陣頭文化 傳承」的大旗,文化是千秋事業,是多人一起努力的成果,是人文教育的一環,有著生 活美學的重大意涵,在傳統與現代的衝突中追尋民俗陣頭的足跡。 在敬天法祖、崇功報德之餘闡揚祖先的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啟山林,開疆土之際, 借由廟會之活動發揮團結精神,在交陪境之交往,促進族群融合及有關公益慈善事項, 舉辦武陣大會及提供陣頭表演的舞台,能在自我才能上獲肯定外更可精益求精.有良性 的鼓勵,積極的成長。一間廟勝過三間分局,宗教力量的不可思議,扮演著教化人心的 信仰中心,武陣由先民捍衛家園的成立宗旨,到目前的神祇兵將,是重要的民風良俗, 實有永續傳承之必要和發揚光大之意義,是神力、人力、神恩、人恩的大結合,表現了 團結力量大。 一場迎神廟會,是眾人的誠心與團結的表現,出錢出力的無怨無悔,有人就會形成 群聚,有群聚就有村落,有村落就有廟宇,有廟宇就能凝聚眾人的力量,有力量就好辦 事,廟宇宗教不是迷信,是精神的寄託,而廟會的舉辦是聚集信徒的方法。陣頭的展演 無論是自組、或是外聘,它是大家注目的焦點,所以陣頭是不可或缺,尤是自組的業餘 表演,才是民俗文化的精髓內涵,但拜科學昌明,資訊發達、知識爆炸,宅男宅女的數 量日愈增多,一指通解決食、衣、住、行、育、樂的問題,宗教活動的參與相對的減弱, 甚至視為迷信,新世代中無法理解遺留下來的傳統思想與文化,殊不知,人際關係的網 絡建立,廟宇宗教可是擁有極大的神奇力量。宗教文化任重道遠,緊扣著社群聚落間的 情感交流。喚起老祖宗們的智慧與經驗不要使它們在我們生活中一點一滴中流逝。 記憶與記錄都是保存資料的方法,只是記憶容易在時光之中流逝淡忘,惟有在記錄 149
下,才能對傳統文化保存與研究盡乙份微簿心力,宗教歷史與文化傳承的並行是庶民生 活的極致表現,越多人參與,活動才能辦得越大,神威也就越顯赫。所以當接觸廟宇迎 神賽會時,可要停下腳步,融入其中,欣賞「數大就是美」富有力量與團結之意涵,是 野外大型行動劇團表演的展現。
150
參考文獻: 一、
專書書目
不著撰人,《臺灣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尹士俍,《臺灣志略》(1738),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p11。
王振勳,《苑裡鎮志》,苗栗縣苑裡鎮公所,2002。 北門郡役所編,《北門郡概況》,成文出版社,1985。 台南市政府,《台南市區里簡介》,1984。 台南市政府,《台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之調查》,2001。 台南州役所,《台南州概況》,中國方志叢書,第 264 號,成文出版社,1923。 台南州役所,《台南州要覽》,中國方志叢書,第 265 號,成文出版社,1923。 石萬壽,《臺灣早期開發雲嘉南地區》,台北市:臺灣書店,1991.6.30。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中譯本)》,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 村上直次郞譯,中譯郭輝,校訂:王詩琅.王世慶, 《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一冊》 ,臺灣省 文獻委員會,1970。 沈文台,《煙墩二百年:台灣地區燈塔巡禮》,台中市:省新聞處,1998。 范勝雄,《府城的節令民俗》,台南市政府,1992.07。 范勝雄,《府城叢談 3:府城文獻研究》,台南,日月出版社,1997。 范勝雄,《府城的寺廟信仰》,臺南市,南市府,1995。 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板橋:稻鄉出版社,1992。 李淑卿纂修,《嘉義縣志卷十一,藝術志》,嘉義縣政府,2009.12。 李奕園,《信仰文化》,台北市:巨流圖書,1978。 林德政總纂修,《安南區志》,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 林衡道,《臺灣歷史民俗》,台北,黎明文化,2001。 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博揚文化,2008。 林京珍,《新營市志》,新營市公所,1997。 林朝成、鄭水萍,《安平區志》,安平區公所,1998.06。 吳騰達,《台灣民間雜技》,台北,漢光文化,1995。 吳茂成主編,《台江庄社家族故事》,安東庭園社區管委會,2003.11。 吳茂成主編,《公親寮社區博物館導覽手冊》,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4。 151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編撰,《南投市志》,南投市公所,2002。 郁永河,《裨海紀遊》(1698),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文叢 44 種,1959。 約翰娜,《出生在她方》,大辣出版,2004.07。 亞豋民俗文化工作室,《鹿耳風華老照片集錦專輯【參】》,台南市安南區鹿耳社區發展 協會,2008。 連橫,《臺灣通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許献平總編輯,《七股鄉志》,南縣七股鄉公所,2010.11。 許榮中,《台南縣的海岸、沙洲及潟湖》,台南縣政府、國立中山大學,2001.06。 許淑娟、李明賢、鄭全玄、孔慶麗,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臺南市》 ,南投:臺灣省文獻 委員會,1999。 許祐愷總輯,《重修白沙鄉志》,澎湖縣白沙鄉公所,2009。 陳正之,《樂韻泥香:台灣的傳統藝陣》,南投,省新聞處,1995。 陳丁林,《南瀛藝陣誌》,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 陳丁林,《蘇厝長興宮庚辰科瘟王祭
王之醮》,蘇厝長興宮,2000。
黃卓權,《進出客鄉;鄉土史田野與研究》,南天書局,2008.08。 黃文博,《南瀛刈香誌》,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4。 黃文博,《台灣信仰傳奇》,臺原出版社,1989.08。 黃名宏等作,《蕭壠香》,南縣佳里玉勅皇勅金唐殿,2006。 黃阿有等著,《安定鄉志》,臺南縣安定鄉:南縣安定公所,2010.12。 黃源謀,《台灣通史》,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黃嘉隆、高祥雯編輯,《紅樹.綠水.白羽~四草生態.文化導覽手冊》,2002。 鹿耳門史蹟研究會,《認識鹿耳門-鹿耳小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2006。 郭忠誠等, 《八十五年全國文藝季「發現北汕尾」系列活動鹽田采風》 ,台南市觀光協會, 1996。 詹翹、范勝雄、何培夫、曾國棟、吳炎坤等著, 《臺境之南-府城地名的故事》 ,台南市, 南市文資協會,2010.10。 曾子良、劉元立責任編輯, 《高雄傳統藝術:高雄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 ,宜蘭縣五結 鄉:傳藝中心,2006。 張復明等主筆, 《臺灣。鹽:鹽來如此》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09.10。溫福 152
興,《臺南之美》,台南市政府。 新豐郡役所編,《新豐郡要覽》,新豐郡,1936。 蔡相煇,《臺灣的王爺與媽祖》,台原出版社,1989。 劉枝萬,《台灣民間信仰論集》,聯經出版社,1983。 盧嘉興,《鹿耳門地理演變考 附續考》,中國學術著作奬助委員會叢書,台北;中國學 術著作奬助委員會,1965。 顏大鎰,《台南土城仔香醮陣頭之研究》,立德休閒管理研究所碩論,2011.01。 韓國棟總編輯,《走讀台灣臺南縣 1》,國家文化總會,2010.12。 韓國棟總編輯,《走讀台灣臺南縣 2》,國家文化總會,2010.12。 鍾廣吉,《台灣的化石》,遠足文化,2006.08。 蘇明吉,《台南市國宅發展之始末》,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區,2005。
二、
雜誌期刊
中時,18 版雲嘉南新聞,〈赤腳荷蘭門神
許添財代選鞋〉,99.02.24。
台史博志工園地,創刊號,2009.01。 台史博志工園地,《西港香學習成果專輯》,2010.06。 台南市刊,《E 代府城》,台南市政府,no.41、45。 吳建昇, 〈道光三年以前清廷在台江內海周圍的軍防〉 , 《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 ,台 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 范勝雄,〈臺南市安南區之寺廟信仰初探〉,44 卷,23 期,《臺灣文獻》,1993。 高祥雯,〈時間序列地圖探討臺江內海的空間變遷〉,南台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0。 許淑娟,〈由村廟看同庄意識-以臺南市安南區為例〉,《地方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2001。 陳正之,《民俗思想起-消失中的常民生活文化》,南投市:台灣省政府,2000.12。 陳梅卿, 〈台南市保生大帝諸廟宇初探〉 , 《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 ,台灣史國際學術 研討會,2010。 陳正美,〈嘉南大圳與八田技師〉,《南瀛文獻第 3 輯》,台南縣政府,2004.09。 陳登風,〈鹿耳門媽祖廟紛爭的沿革〉,《臺灣第物》,40(1):79-122,1991。 陳登風,〈「港仔西」庄落舊地名述源探究〉,《臺南文化》,新 36:65-70,1994a。 153
陳登風,〈四草庄聚落的創置及時期略述〉,《臺南文化》,新 37:181-184,1994b。 黃文博,〈曾文溪流域的王船信仰〉,《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 文化建設委員會,189-214,1995。 黃世祝,〈台南市安南區(原台江地區)拓墾的空間研究初探-以學甲鎮中州陳姓族人 為例〉,學報第一期,鄉土文化研究所,1999。 張瑞津、石再添、陳翰霖〈臺灣西南部嘉南平原的海岸變遷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地理研究所研究報告,第 27 期,1997。 趙文榮, 〈清代台南地區移墾社會的建立(1683~1895)〉 ,學報第一期,鄉土文化研究所, 1999。 戴文鋒, 〈漁村廟宇文化初探-七股鄉為例〉 ,九十一年度南區中小學鄉土藝文研習會論 文集,2002。 盧嘉興, 〈曾文溪與國賽港〉 ,盧嘉興《輿地纂要》 台南縣政府 南瀛文獻叢刊 2,1981。 劉益昌,〈從長時限發展過程談台江的概念與人文意涵〉,《2011 黑面琵鷺與沿海濕地保 育國際研討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11.04。 謝國興, 〈臺灣南部民間信仰的傳統與傳承〉 ,南臺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2011.06。
三、
學位論文
王郁雅,《台南市保生大帝信仰研究》,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2001 年。 高祥雯,《荷據時期大員的空間變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1996。 翁育民,《臺南市安南區食水堀之形成與變遷》,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2006 年。 陳胤霖,《臺南市安南區傳統村落祭祀空間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論, 2001 年。 陳秀慧, 《臺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營建儀式之研究》 ,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2007 年。 陳素雯, 《臺江內海浮覆地社會經濟變遷之研究-以臺南市安南區為例》 ,臺南大學台灣 文化研究所碩論,2004 年。 黃名宏, 《吟歌演武誓成師-西港仔香境傳統陣頭的宗教性格》 ,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 所碩論,2009 年。 顏素麗,《台南市安南區農田水利與聚落發展之研究》,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154
2004 年。 謝美華, 《臺南市安南區聚落發展演變與居民生活空間調查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碩論,2001。
四、
其他
廟誌: 正統鹿耳聖母廟沿革誌。 台南市安南區本淵寮及朝興宮沿革誌。 台南土城正統聖母廟農民曆,2005、2007、2010。 台南市三郊鎮港海安宮農民曆,2011。 台南溪埔仔福聖宮農民曆,2011。 台南鹽田鎮安宮農民曆,2010。 台南市媽祖宮鹿耳門天后乙西年開基鹿耳門媽出巡-台江迎神祭。 鹿耳門天后宮文化手冊《台灣之門-鹿耳門》。 學甲慈濟宮開基保生二大帝下南巡-安南巡禮導覽手冊。 學甲慈濟宮農民曆,2011。 網頁: 〈中華電子佛典學會〉 〈中華博物文字庫工具書〉 〈台灣大百科〉 〈西港仔刈香部落格〉 林茂賢,〈台灣的民俗藝陣〉 〈臺灣民俗文研究室〉 〈臺灣海外網〉 〈簫堯藝文網界〉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道教全球資訊網〉 〈維基百科〉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