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09/10
編輯:《跨時》編輯委員會 美術及排版: Kensa Hung 張雋熙 電郵︰QICS14@gmail.com 網頁︰quasi-quasi.com Facebook:facebook.com/quasihyphen Facebook聯絡戶口:facebook.com/qics14
目錄
////////////////////////////////////////////////////////////////////////////////////////////////////////////////////////////////////////////////////////////////////////////////////////////////////////////////////////////////////////////////////////////////////////
封底
03
編輯室語
05
我們對於「佔領中環」的基本立場 跨時編輯委員會
12
佔中短評選輯 關於「罷工撐佔中」的inconvenient truth 蔣往
13
對於「批判地」參與的一些異議:關於立場、領導權和自發性 丁
14
對泛民10月4日戰術退卻後的政治形勢的若干觀察 趙平復
15
「法治」最終保護的,是現行的政經體制 蔣往、張本清
17
淺談香港2012特首選舉 黎珊華
19
記帳 胡清雅
21
為甚麼我們要保衛中國(下) Jude Woodward
25
中國面對歷史資本主義(下) 盧荻
29
如何重訪左翼歷史?——閱讀《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 林伯儀
蘇聯時期的諷刺海報: 「全世界資本家,聯合起來!」 “Capitalists of the World, Unite!”, Viktor Deni, 1920
徐悲鴻《愚公移山》1941
【編輯室語】 醞釀近兩年的佔領中環運動,終於 爆發了。 這場運動是檢驗香港所有政治陣 營、特別是號稱左翼的試金石。 對我們來說,是隨波逐流、全身投入 一種建立在系統地曲解民主的意義, 粉飾資產階級民主制的歷史和現實的 運動之中,在客觀上協助泛民主派奪 取香港的管治權、徹底改造香港人民 的身份認同和政治觀、世界觀,使社 會主義運動在一整代人的時間裏被打 進地獄;還是摒棄各種煽情和蠱惑, 正視慘淡的現實,嚴肅驗證這場運 動的性質和方向,堅持以工人階級 和社會主義的利益為依歸,提出相 應的立場和路線,在低谷中堅守旗 幟、在大考驗中準備未來隊伍的種 子,這就是最根本的問題。 因此,本誌編輯委員會經過討論後, 決定發表〈對於「佔領中環」的基 本立場〉,為渴望社會平等、反對
剝削壓迫、反對官僚專政、反對金 權統治,即爭取真正的、屬於勞苦 大眾的民主的人們,提供一種系統 的、扼要的思考資源。 本期刊載了首先發表在跨時網站和 臉書專頁上的四份評論佔中運動的 短篇,分別有: 丁的〈對於「批判地」參與的一些異 議:關於立場、領導權和自發性〉; 蔣往的〈關於「罷工撐佔中」的 inconvenient truth〉; 趙平復的〈對泛民10月4日戰術退 卻後的政治形勢的若干觀察〉和 蔣往和張本清的〈「法治」最終保 護的,是現行的政經體制〉。 胡清雅的短文〈記帳〉,指出了「民 運」運行的核心邏輯。 作為理解運動來龍去脈的一種參 考,本期也刊載黎珊華在梁振英 當選後不久撰寫的〈淺談香港
2012特首選舉〉。 我們一向認為,「香港問題」是「中 國問題」的一部分,香港的現狀和 出路,脫離了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 認識,是沒有可能解決的。本期將 完成連載盧荻的〈中國面對歷史資本 主義〉和伍德珠(Jude Woodward) 的〈為甚麼我們要保衛中國〉,為中 國現今所處的發展階段以及國際環 境,提供一種參考。 林柏儀的〈如何重訪左翼歷史? ──閱讀《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 詩》〉,則指出了在反帝反資社會主 義傳統失落的今天,只能夠通過反對 資產階級陣營、重建社會主義運動, 才可以使前人的信仰和犧牲,得到確 切的理解和繼承。 「不要哭,不要笑,但要理解」—— 這樣才可以汲取繼續前進的力量,共 勉之!
【《跨時》需要你的支持!】 本誌原來是香港實現會社的附屬雜誌,現在成為了獨立的左派雜誌。我們急需建立獨立的財政基礎,去維持雜誌 的運作。本誌社每期發行1500本,每期總開支約兩萬五千港元。一年六期的總開支,約十五萬港元。 我們在此呼籲,請慷慨支持《跨時》雙月刊,支持我們的工作。您可以一次性捐款,也可以每月小額捐款。 朋友們可以通過以下辦法捐助和贊助《跨時》: 現金 ●我們在香港、台灣和英國有授權義工為我們收集捐款,詳情請電郵至QICS14@gmail.com。 PAYPAL ●請到我們的網頁http://quasi-quasi.com/supportquasi/,使用裏面的捐款按鈕,用Paypal或其支援的各種信 用卡提款卡直接捐助。您可以選擇一次性或定期捐款。
香港「雨傘革命」 罷課集會和佔領區 裡示威者的心聲。
2014年 9、10月
跨時 第九期
||
04
香港政局的基本形勢和勞苦大眾的困境
我們對於「佔領中環」的基本立場 《跨時》編委會 學聯罷課期間,學生出席周保松在新亞書院的講座
2014年10月1日
2014年9月22日,學聯發動大專生罷課,抗議人大常委提出的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框架「不符合國際標準」,要求 設立公民提名特首候選人機制,為「佔領中環」運動打開序幕。2014年9月26日晚,學聯和學民思潮聯合發動群眾衝進 政府總部東翼廣場;9月28日凌晨1時半,戴耀廷宣布啟動佔領中環,要求人大常委撤回政改決定、香港政府將政改諮詢 推倒重來。 從9月27日開始,數以萬計的民眾上街遊行示威、佔據交通要道,政府派遣警察驅散群眾,拘捕多人。9月28日,職工盟 以聲討警察暴力鎮壓為由號召全港工人在9月29日舉行大罷工,要求釋放所有被捕示威者,並要求政府和警察致歉,人 大撤回政改決定和梁振英下台。教協宣布罷教,學聯宣布無限期罷課。泛民陣營總動員,展開同特區政府的全面對決。
香港同台灣 一樣,是高度依賴國 際金融資本的、具有新殖民地性 質的、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 它們都在實行某種資產階級民主 制。我們認為,香港並不存在所謂 「民主化」的問題,而只有走不走 向社會主義的問題。 無論是泛民對建制的鬥爭,還是台 灣泛綠對泛藍的鬥爭,都是資產階 級內部的鬥爭。泛民派和建制派都 不反對金權政治、都不反對在香港 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它們對於特首 普選辦法的唯一分歧,就是可否讓 反共反體制的政客有參選、甚至當 選的資格。
在「亞太再平衡」的背景之下,街頭運動如果持續發展,遲早就會提出「影子特首」和「影子政府」,要求「國際社會」承 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終於全面爆發了。北京官僚政權縱容港英技術官僚和香港資產階級十多年來的失敗統治,香 港反帝反資社會主義政治傳統的失落——即「一國兩制」累積的各種矛盾的爆發,正使香港陷入異常危急的情勢之中。
目前香港勞苦大眾面對的真正問 題,是自己沒有獨立於資產階級的 社會主義政黨,沒有統一的、反對 資本主義的工人運動,因此要麼沒 有理由參與政治、要麼就成為資產 階級民粹政治的玩物和炮灰。
面對這種非常的情勢,為了向讀者提供一種工人階級社會主義的思考資源,本誌編委會謹發表以下聲明:
泛民以通過公民提名讓反體制政
警察在金鐘向示威群眾施放催淚彈
客獲得特首候選人資格為由,發 動街頭運動,說到底就是為資產 階級的一翼爭權奪利的策略,並 為帝國主義張目。這不會增進勞 苦大眾的任何民主權利,甚至只 會使反共反中成為香港社會的絕 對共 識,實 現右派 政 變。這種 運 動,是同工人階級的利益和社會 主義的事業對立的。 在「一國兩制」之下,北京官僚政 權延續香港資產階級和港英技術 官僚的統治,使全球資本主義危 機下越加嚴重的矛盾和社會問題, 被反共陣營描述成是回歸和「政 制不民主」的結果。這種 說 法 其 實不堪一擊,資本主義制度並不 會因為任何選舉制度而不產生矛 盾、不發生危機,更不會因為反共 人士執政而竟然令「權貴」失去統 治地位。 然而,在「愛國左派」和香港資產 階級的「統一戰線」之中,效忠帝 國主義的泛民及其「左翼」,得以
將自己打扮成「弱勢」、「基層」和 「小市民」的守護者。在1990年代 世界共產主義運動走進至今還沒 有超越的低谷的大環境,和香港反 帝反資社會主義傳統被淹沒的小 環境下,泛民的反共民粹和建制的 保守維穩,成為了香港政壇的兩大 潮流。這樣,香港的殖民體制和歷 史不但沒有被清算,香港的資本主 義制度,還成為了兩大黨派的「共 同價值」。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的面 前出現了這樣的場景:建制派政治 破產,只能期待佔中自行潰散或軍 警鎮壓;泛民通過街頭運動獲得巨 大的政治能量,宣布將會發動群眾 攻佔政府機關。這場鬧劇和悲劇, 若按照其邏輯發展下去,將會對香 港、全中國、東亞甚至整個世界的 勞苦大眾,造成無可限量的傷害。 我們迫切的需要工人階級的社會 主義政治力量。
2014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香港「富豪團」, 表明中央對港政策不變。(蘋果日報圖片)
2014年 9、10月
跨時 第九期
||
06
佔領旺角現場的標語
科學社會主義對資產階級普選的基本分析
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憲政的意 義,就是將資產階級的統治,說成 是普選制的產物和結果——也就 是通過普選給予資產階級專政「合 法性」和「認受性」。馬克思認為, 通過資產階級普選「授權」的共和 國,是資產階級「統治的最強大最 完備的形式」。當工人階級獲得階 級覺悟、形成強大的革命力量,社 會進入階級對決的革命年代之時, 資產階級普選制就完成了「教育」 勞動人民(即揭露金權統治的虛偽) 的使命,「它必然被革命或者反革 命所廢除。」 恩格斯在德國社會民主黨開始成 為議會最大黨之時,明確地指出: 「普選制是衡量工人階級成熟性的 標尺。在現今的國家裏,普選制不 能而且永遠不會提供更多的東西。 不過這也就足夠了。在普選制的溫 度計標示出工人的沸點的那一天, 他們以及資本家同樣都知道該怎 麼辦了。」 (我們的著重) 恩格斯的意思十分明確:首先,就 是資產階級普選制頂多是一種「民 意調查」,展示工人階級有多支持 自己的革命政黨,在資本主義制度 之下(即「現今的國家」),它「永 遠不會提供更多的東西」;其次,
就是當資產階級普選制不能再維 持資產階級憲政的運作、革命形勢 出現的時候,它就會被工人階級革 命或資產階級反革命所廢除。 眾所週知,列寧在其批判社會民主 派投降資產階級建制的經典著作 《國家與革命》中,就複述了馬克 思和恩格斯以上的觀點,並據理駁 斥社會民主派關於資產階級普選制 「沒有階級性質」,而是「超越階 級」的「民主體制」的謊言。 換言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主要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最佳政治 外殼,就是資產階級民主制;在資 本主義制度之中,資本就是權力, 選舉就是各個資本集團較勁的舞 台;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可以利 用選舉制度批判揭露資本主義,但 一旦資產階級認為工人階級對其 構成嚴重威脅時,資產階級民主制 就會被廢除、普選制的外殼會被褪 去,換成赤裸裸的軍警獨裁——反 過來說,工人階級推翻資本主義, 也要廢除資產階級普選制,建立以 公有制為基礎的無產階級民主。 歷史進展到21世紀的今天,資產階 級普選制已經成為了帝國主義徹 底羈縻勞苦大眾、為其永遠鞏固統 治的意識形態武器。
「國際標準真普選」的現實
泛民「左翼」特別強調,「無篩選」 的「真普選」是「公平制度」,可以 抗衡商界、得到各種福利,甚至, 可以「廢 除 資 本主 義」——我 們 認 為,這 種 說 法 是 荒 謬 的。在 20 0 8 年開 始 的 這一 輪 世界資 本 主義危機的此時,這種說法是特 別的荒謬絕倫。 比方說,在歐洲,以德國帝國主義 馬首是瞻的歐盟委員會,正在對整 個歐盟,特別是其南方諸國斷行 緊縮政策:通過大規模削減公共開 支、大幅度降低工資待遇、製造大 量失業和破產,以提高資本的利潤 率。美國帝國主義政權在挽救破產 的金融資本之後,也實行了類似的 政策,造成了類似的後果。面對要 求改革政治獻金制度、結束金權統 治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美國聯邦和 各地方政府實施了斷然的鎮壓。 當然,以美國為首的各個帝國主義 軍事聯盟,除了正在侵略中東和非 洲各地之外,也正在通過「亞太再 平衡」圍堵中國。對於揭露其戰爭 罪行、外交陰謀和聯同資訊科技大 企業秘密監控全世界的切爾西·曼 寧(Chelsea Manning)、愛德華· 斯諾登(Edward Snowden)和朱
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 美國政府的回應,是監禁和通緝。 帝國主義統治階級的這一切暴行, 都由資產階級普選所「授權」的國 家機器斷然執行。缺乏問題意識和 社會主義組織的勞苦大眾,面對整 個資本主義建制及其媒體的合謀, 根本就無力抗拒,而資本主義國家 對有組織的工人抗爭的態度,就是 嚴打。 我們還可以補充,泛民陣營不少支 持者十分仰慕、甚至要求香港復歸 其統治的英國的體制,到底是怎麼 樣的「國際標準民主」。在英國,軍 警法官乃至全體公民效忠的對象, 是英王,而不是憲法(英國沒有成 文憲法)、更不是民選的下議院(即 「平民院」);上議院即「貴族院」 的議員,則是由政府推薦、英王委 任的。這種制度的設計,就是為了 選舉制度一旦因階級鬥爭激烈而「 失效」之時,軍警司法機關(即國 家機器的內核)可以用英王的名義 發動政變。 在1970年代英國工人鬥爭熾熱的 時候,就有軍隊將領放言宣稱,會 像美國支持的皮諾切特在智利發
「智利911」:1973年9月11日,智利發生軍事政變,由美國支持的軍方推翻民 選社會黨總統阿連德。阿連德自殺殉國,左派和工農運動被徹底鎮壓,數萬 人被關押,三千餘人「被失蹤」。軍政府邀請以佛利民為首的美國經濟學者, 大規模實行「新自由主義」。直至1990年,軍政府打造的政經體制成為朝野 共識之後,智利才恢復普選。
動政變一樣,粉碎左派。最後,英 國統治階級通過民選的戴卓爾政 府,用大裁員的威脅迫使英國工運 的先鋒隊礦工工會罷工,經過一年 的政治和軍警圍剿之後擊敗礦工, 促使整個政壇全面右傾,和工黨黨 內右派的崛起。 當然,這不只是歐美的問題,在我 們所處於的東亞,比方說,菲律賓 的政治體制是美國的拷貝,台灣、 韓國、日本、印尼等等統統都實行 資產階級普選,然後呢? 這些地方實際上都由親帝的大資產 階級所統治,完全不存在強大的工 人階級社會主義政治力量(韓國、 菲律賓、印尼、印度還用這樣那樣 的方式迫害他們認定的反體制左 派),勞苦大眾都處於被資產階級 所統治、剝削和壓迫的處境,他們 有形式上的公民權利,但完全沒有 實際的政治權力。 資產階級普選除了是強化統治秩 序合法性和調節社會矛盾的工具 之外,什麼都不是。 徹底一點的說,資產階級議會是資 產階級國家的外殼,資產階級政府
的首長是資本主義的大管家,資產 階級軍警和司法系統是資產階級 維持統治的暴力內核——有沒有 普選、實行怎麼樣的普選、選出了 那個黨派的人當政府首長,都不會 改變這些基本事實。 無論在理論上還是事實上,工人階 級都沒有可能通過資產階級普選 奪取政權、向社會主義過渡,這是 一百多年的歷史經驗所反覆證明 了的。資產階級面對國內外的工人 壓力,會使用福利措施緩和局勢, 但當工人組織構成政治威脅、財稅 政策影響利潤率之時,就會收回改 良措施。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福 利措施最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 後成為它們的相反。 總言之,那些宣稱選他們出來當議 員當官,甚至資產階級普選本身, 就可以實現「社會公義」的政黨政 客,是徹頭徹尾的騙子。 宣揚資產階級普選萬能論,在捨本 取末、自欺欺人之餘,還完全無助 於反抗剝削和壓迫,反而會通過加 強右派意識和選舉民粹、使勞苦大 眾更加難以翻身。
2014年 9、10月
跨時 第九期
||
08
街頭運動的邏輯 華人民主書院用以訓練佔中運動領導 者的「經典」——吉恩·夏普(Gene Sharp)等人的顏色革命戰略戰術著 作之中——多次論述使用青少年學 生包圍/衝擊政權機關的重要性。 在這種場景下,軍警不動手,就可以 大肆宣傳政權自知理虧/膽怯無能, 壯大反對派聲勢、鼓動更大規模的 衝擊行動;軍警動手,如出現大量傷 亡,則可以大肆進行輿論攻勢,呼籲 「國際社會」制裁政權、甚至承認反 對派為唯一合法政府。而即使傷亡 不大,在宣揚政權鎮壓青少年殘暴 不仁之餘,也可以為被捕的領袖們 實行政治資本的原始積累。如此通 過輿論作戰,不斷滾大反對陣營,直 至政權瓦解為止。 換句話說,當顏色革命的領導者宣 稱他們「不相信暴力」的時候,他們 在撒謊。 夏普本人就強調,他們傳播的技術 儘管號稱「非暴力」、但絕非「反暴
力」,而是以顛覆目標政權為目的的 「政治挑戰」 (political defiance)。 根據夏普的說法,「政治挑戰」的終 極任務,就是在推翻目標政權之後, 用一個「小政府、大社會」 (即公共 權力被虧空,政治日程由帝國主義 和買辦資產階級飼養的「公民團體」 所支配)的「民主」體制取代之。 夏普本人也意識到,這個過程必然 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暴力。對他來 說,這並不是要不要暴力的問題,而 是要為反對派最終奪取政權創造民 意條件。號稱「非暴力」的「政治挑 戰」,就是這種戰略的核心技術。戴 耀廷從7月就開始講的「愛與和平可 以穿透坦克車的裝甲」,只有在夏普 的戰略的語境之下,才可以得到正 確的理解。 夏普傳授的技術的一個核心,就是 佔據具有象徵意義的廣場或重要街 道,挑戰軍警執行任務的能力、進 而挑戰軍警對政權的效忠。使目標 政權失去管治能力,令社會政治經
濟秩序瓦解,讓民眾以為選舉反對 派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這就是顏 色革命的推動力。 勸諭不行,就用盾牌驅趕;盾牌驅 趕不行,就用胡椒噴霧;胡椒噴霧 不行,就用催淚彈;催淚彈不行,就 用橡膠子彈;橡膠子彈不行,就用 水砲、音波砲;接著,就很歐美的直 接掄起特製的棍子,衝進人群之中 直接打,甚至仿照美國的做法,用狙 擊手擊倒示威領袖。 鎮壓示威的「普世邏輯」,就是這樣。 夏普就是要用徒手群眾的軀體,測 試軍警部隊的底線、測試政權的底 線,並以此實現政權更迭。換句話 說,參加夏普式街頭運動的群眾,是 反對陣營領導者和他們背後的帝國 強權進行政治賭博的籌碼——這是 不以個別參與者的主觀動機、甚至 「左翼訴求」為轉移的。
「不應袖手旁觀」? 不少人因為警察鎮壓示威群眾,覺 得不應袖手旁觀、要「做一些事情」 而上街。我們認為,這種感情因素是 可以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運動的 目標到底是什麼?而「人民勝利」了 以後,到底那一些人會得益?他們有 好處,是否就意味著勞苦大眾也會 有好處? 任何挑戰政府統治的群眾運動,警 察都會因應運動的發展而作出不同 程度的打壓。運動的領導者,打從一 開始就完全清楚、並預料到警察會 用那些手段對付示威者。但警察一 使用武力,泛民就矯情的要求警察 不要動武,鼓勵人們上街「守護學 生」。這種「道德感召」,令不少通常 自認對政治冷感的民眾,忽然感到 莫名的「社會責任」,相信自己必須 參與。但這恰恰只能為泛民造勢。
警察本來就為當權者服務,警權也 不是一夜之間變強的,使用催淚彈, 不是因為香港的自由收窄了,而是因 為過往的運動未演變到這個地步而 已。既然反抗必須面對打壓,就該慎 重地想想,自己是為了什麼而犧牲。 比方說,泛民上台,會不會就帶來更 多的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不會。因 為資本主義制度根本沒有改變,只是 換了個代表不同資本集團的代理人 而已。而且,基於泛民的意識形態,他 們一旦上台,社會輿論只會更加右傾、 更加親帝。更徹底一點的說,當香港 有經過普選授權的政府之後,泛民執 政之下的香港警察,在處理遊行示威 時,因為沒有了現在的政府所遭遇的 「認受性」限制,只會同他們推崇的 歐美國家「看齊」,完全沒有忌諱地鎮 壓他們認為有問題的那些社會抗爭。
當然,更重要的問題是,中國這個官 僚畸形的工人國家、全世界最大的 發展中國家、美國戰略遏制的首要 目標,將會往何處去?會走向資本 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香港的勞苦 大眾應不應該支持顏色革命,幫助 帝國主義一統天下?還是聯合大陸 的勞苦大眾,保衛公有制、清除官僚 特權,建立工人階級的民主制度、 爭取世界社會主義? 追求社會平等的人們,必須使用自 己的智慧和行動,拒絕顏色革命的 民粹謊言,拒絕顏色革命撕裂社會、 促成親帝政變的邏輯,不要讓悲劇 發生。這樣才能真正守護青年,為真 正符合勞苦大眾利益的運動、為社 會進步的未來,保存寶貴的種子。
運動所處的國際情勢 我們的任務 有所謂社運分子很興奮的說,香港現 在是2005年年底反世貿以來第一次 出現催淚彈橫飛的情況,是很厲害的 抗爭。行動很成功,暴力要升級。 但他們有沒有想到,九年前的抗議, 反對的是帝國主義羈縻壓殺勞動人 民的「國際標準」;而九年之後的今 天,他們正在興高采烈地要求的,正 正就是同一個帝國主義羈縻壓殺勞 動人民的「國際標準」? 這種建立在群眾的政治無意識之上 的街頭運動,到底會對什麼政治勢 力有利?
運動領導的短期目標,是實行使香 港形同獨立政體的「真普選」,使香 港正式成為反對中共政權的基地; 而長期目標,就是聯同所有反共者 「 推 翻 一 黨 專 政 」,實 現 他 們 在 1989年確立的政治綱領。 這些目標,高度配合冷戰以來,以美 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勢力在世界各地 用金錢、暴力、媒體推行的「反共· 反獨裁」大業。比方說,學民思潮的 《破折號》和號稱「左翼」的《全球 化監察》,都呼籲支持者到美國白宮 網站上參加要求美國阻嚇中共不要 在香港實行「第二次天安門屠殺」的
聯署聲明。佔中支持者這種自發而 自然的行動,很純粹的證明了他們 的世界觀——一個美國是世界警察 的世界觀。同一批人同時高度評價 美國近年對敘利亞、利比亞、埃及 和烏克蘭的「民主介入」,也視那些 國家的街頭運動為榜樣。 可見,佔中,一直都不只是「香港自 己的事」。
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各種問題、以 至制度本身,只能夠通過工人階級 的自我覺醒、自我組織和自我解放 的運動,才可以得到解決。 要結束極少數資本家對絕大多數勞 動者的統治,要實現以工人階級為核 心的所有被剝削者和被壓迫者對社 會的主權,就必須打倒資產階級的政 治和思想影響,建立工人階級自己的 社會主義政黨,通過階級鬥爭積累工 人階級的政治和組織力量,最終炸 毀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使社會的 主要生產資料成為公有財產,建立 無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實現民主的 計劃經濟,推動世界革命、走向社會 主義。
我們清楚的知道,這是一個艱苦而 長遠的工作。當下我們可以做到的, 就是耐心宣傳我們的主張,讓關心 社會問題的民眾得到思考的資源, 在世界資本主義危機、帝國主義力 圖通過政治和軍事作戰維持其統治 地位的紛亂時勢之中,破除資產階 級意識形態的迷思,開闢工人階級 自我解放的道路——只有走這條路, 才能破除迷信:不靠帝國霸權,不 靠運動英雄,不靠神仙皇帝,要創 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追求社會進步的朋友們,要擺脫街 頭運動的迷思。資本集團之間的政 權更迭,從來不會改變被剝削者和 被壓迫者的處境。在這個時候,我
們需要一起討論和思考,怎樣才可 以開始重新樹立社會主義的旗幟, 讓主觀上渴求社會進步的那些青年 工人和學生,不致於淪為街頭運動 和民粹政治的新血和炮灰,而得以 成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資本主義, 反對官僚獨裁,爭取社會主義民主 的中堅力量。 為重建工人階級的意識形態、組織 和鬥爭力量而奮鬥!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跨時》編輯委員會
2014年 9、10月
跨時 第九期
||
10
資料:美國「真普選」是壟斷資本操控的金錢遊戲 ①
③
佔中短評選輯 (圖片來源:職工盟facebook page)
關於「罷工撐佔中」的inconvenient truth ① 1998年至2012年間美國選戰開支趨勢圖。 在2012年,美國國會選戰總開支為36億6千萬美元, 總統選戰總開支為26億2千萬美元
蔣往 想不到一些工會「呼籲/號召罷工」,竟然被職工盟的粉絲當成真的有很多工人罷了工。
② 美國2014年花費最多政治遊說資金的首十個團體: 1)美國商會:5437萬美元 2)全國地產商協會:2364.4萬美元 3)藍十字/藍盾 (健康保險公司聯會):1127.8萬美元 4)美國醫學會:1051.5萬美元 5)陶氏化工:998萬美元 6)全美廣播事業者聯盟:993萬美元 7)美國醫院協會:967.7萬美元 8)谷歌公司:931萬美元 9)美國醫藥研究暨廠商協會:887萬美元 10)全國有線暨電訊業協會:815萬美元
事實上,一來,十一國慶那種公眾假期萬人齊上街一定不是①;二來,太古汽水廠那個「罷工」其實是事前公 司批准200個工人請假及100個工人按章工作②、那種「勞資大家開心」式的行動都不是;三來,教協始終應該 沒有成功組織和發動到大規模的罷教,中西區及灣仔區那邊的停課不算,而教協甚至在10月4日星期四主動呼 籲下週中小學復課③;四來,國際知名廣告公司老闆麥肯(McCann)主動向員工表示大家可自決是否上班④, 而不會作懲罰,都不是罷工。 ③ 美國2012年選舉週期政治獻金人口分析: 美國人口的0.4%,給予了63.5%的政治獻金 (來源:opensecrets.org)
而剩下來的,就是社工集體請假,號稱罷工,這個我自己會存疑,大家可以看看各大媒體的報道⑤去自行判斷 一下。 然而這幾年來,香港出現幾次罷工之後,難道大家已經忘記了罷工是甚麼? 罷工/strike,是工人不上班來有效地阻礙資本主義下的生產和服務運作、爭取提高工資和改善待遇的行動, 是跟資方過意不去、跟資產階級利益有衝突的行動,因此工人是要為此付出代價的,可能會被秋後算賬,甚至 被解僱。所以基本上,罷工就不是指公眾假期裡工人集體上街,也不是指老闆點頭允許讓工人集體放假爭普選 ,亦不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教另一些東西.... 你可以說,那些是工人行動,但嚴格來說應該不是罷工吧?
(來源:opensecrets.org) ②
不過這些事例,倒是令人看見另一個事實: 某些大企業老闆和高層,以及一些中小型公司和機構的僱主裡面,都有人很樂意見到泛民運動成功的,所謂全 部「權貴」不支持「真普選民主」,似乎不是事實。 /////////////////////////////////////////////////////////////////////////// ① The Nation: 10,000 Workers Strike in Support of Hong Kong Protests http://www.thenation.com/blog/181833/10000-workers-are-strike-support-hong-kongs-protests ② 頭條日報:太古可樂200人罷工 「事前已通知公司,又引述公司代表指,理解罷工行動,已為送貨服務作出相應安排。」 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_hk/2014/09/30/303285.asp 蘋果日報:運輸社福廣告界 群起罷工 「太古可口可樂發言人指對員工參與罷工表示理解,已就送貨服務作安排。」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930/18884627 ③ 教協:呼籲中小學復課 民主教育薪火相傳 https://www.hkptu.org/?p=647 ④ 蘋果日報:運輸社福廣告界 群起罷工 「國際知名廣告公司麥肯(McCann)香港首席執行官黃光銳反對當局武力鎮壓和平示威人士,認為與戰爭無異。他前晚向員工發出短訊,表示員工可自決翌日是否 上班,強調如果認為有事情比工作更重要,公司不會責備或作懲罰。」 ⑤ NOW新聞: 社工界首次就政治議題發起罷工 「逾百名註冊社工響應社工復興運動的號召,集體請假來支援罷課的學生,他們在添馬公園與數十名社工系大專生一起集會。/有社工認為為弱勢社群爭取普選都是 他們的職責。亦有社工說,請假時沒有受到機構阻撓,不擔心罷工影響服務。」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13212
2014年 9、10月 蘋果日報:運輸社福廣告界 群起罷工 「香港政府華員會社會工作主任職系分會昨呼籲同工穿黑衫及佩戴黃絲帶,和平表達意見。如要響應社工總工會罷工呼籲,可以請假形式出席活動。」
跨時 第九期
||
12
對泛民10月4日戰術退卻後的政治形勢的若干觀察 趙平復
對於「批判地」參與的一些異議:關於立場、領導權和自發性 丁 1) 我覺得對於非革左(革命左翼) 的朋友,問題不是如何實現革左, 這不是他們的日程當中的東西。對 非革左的朋友真正的問題是,明知 革左的預測的情況準確,這些朋友 要投入/介入運動令這些預測變得 更真實,還是和革左一起嘗試勸導 民情,為停止右傾運動盡一分力? 沒有人真的要責怪參與者沒有思 考,我常到處觀察途人對於運動的看 法,我肯定他們存在思考的過程。 問題是,無論支持或反對作為思考的 資源不夠,大家的著眼點也根本不 同。大家看到的大多只是香港的小 格局,而非世界的大格局。大格局的 問題,被簡化成對中國的愛憎問 題、個人的良心問題和實際上的生 活問題,自然得出極簡陋的論述, 並隨情緒加劇社會撕裂。 所以這就是為何我等革左只能在臉 書嘴砲--我們不是泛民或建制, 在這一刻我們的力量只有這麼大。 如果以為自己有本事走捷徑,試圖 騎劫運動向左轉,下場就像「社會 主義行動」,到處都被人恥笑和辱 罵,還失去自己的立場。 2) 如果說原運動發起人(佔中三子,
學聯及學民)失去控制,不完全是事 實。他們的確無法控制群眾進退, 但他們一直是意識形勢的領頭羊。 如果他們的普選論述完全脫離參與 群眾,恐怕就是之後保護學生的論 述都不可能發生。 現在,鼓吹運動昇級,本來就是一 個失敗:佔中要打倒梁政權,不能 數之以罪,而是靠肉身成道。這個 問題明顯就是普選和佔中的理論空 洞蒼白,無法打動更多群眾參與。 唯有用犧牲的畫面,才能構成對方 有罪的證據。而這個昇級,一直都 是佔中理論框架的本身--此理論 了解警察作為國家機器的本性,利 用鎮壓作為良心感召,去除政治宣 傳以構成被鎮壓畫面,並作為最佳 的宣傳。 難聽的說法,這就是砲灰。 這也是為甚麼我不會把「旺角街頭 的民間自治」當成一回事,這依舊 是佔中框架的東西,甚至是最高層 次的表現。 3) 我說的,就是一種無自覺的問題, 如果看不到這個無自覺,自然不會 定性為泛民活動--大家都是自己
走出來,大家都有思考,但思考的 材料是蘋果日報、熱血時報,那麼 所謂自發自主,就該打個折扣。 至於戰局,的確時刻變化,但如何計 算變化,還是實力問題--比如中共 的硬實力,泛民經年的軟實力,乃至 各參與者的思想實力。要知道不難, 大是大非,盡地一鋪的時間人人都 樂於表現自己同時排斥異已。不出 三日你就知道這個社會的兩極化和 論述的空洞有多麼嚴重。這就知道 為何現在介入當中的所有事情在當 下無法扭轉Gene Sharp的局。 最後關於時機。只能說「養兵千日, 用於一時」。論述就是養兵的根本。 沒有論述,沒有同志,就談入局時 機,這是妄動。現在同志要做的, 正是制止妄動。(這個制止,也是 論述的一環)在這個局勢,沒有比 這個更正確的事了。
美國政府通過10月3日的《紐約時報》評論員文章表達得很清楚,他們主張將香港目前這種「民主運 動」蔓延到大陸去。當然,沒有說清楚的是,他們希望推翻中共政權,用貪婪、愚笨和徹底賣國的 ,由大陸的泛民分子所組成的親美政權取而代之。美國政府的根本戰略方向,是明確的,是沒有改 變的。 美國政府在10月3日說的是:現在要就若干國際問題爭取北京合作,希望香港泛民附庸不要作出一些 妨礙「現階段任務」的舉動、增加美國談判的難度。泛民立即聽命火速轉向,幾乎全體呼籲群眾撤 退,御用學者和賢達則大聲疾呼,他們不是在搞顏色革命。這是一種戰術退卻。 可以預見,泛民會在奧巴馬訪華前夕的一段時間,就中美談判的進度調節運動的強度。在奧巴馬政 府完成任務後,泛民很可能會用這樣那樣的藉口再次發動全面佔領。現在,他們就為學聯爭取到同 政府平等對話的權利,下一步應該就是徹底癱瘓議會,為事實上的影子政權鋪路。 泛民這次發動的是總決戰,是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的大手筆,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到2020年, 美軍就會完成「亞太再平衡」,將60%的軍力劍指中國,大力推動對中國的軍事包圍、經濟滲透和政 治瓦解。 在泛民的對手,即特區政府和建制派,明顯的不能影響佔領運動的青少年參與者的情況下,如果北 京不在政治上甚至在武力上大力介入,特區體制最終將難以逃避坍塌的命運。 換言之,特區體制要麼就是大變,要麼就是滅亡。泛民與建制對立的格局,會不斷激化;泛民和建 制的政治思想,會進一步壟斷輿論——直至一方徹底扳倒另一方為止。 馬克思主義者要對最壞可能的情況,作充分的心理和政治準備。
如果堅持入局意圖扭轉局勢,我不 阻止,但我必須說,除非你是和現 場的意識形態同調,否則你連在台 上發言都會被粗暴熄咪。這點我得 要說得明白,否則我也沒有維護自 己知道的事實和立場。
New York Times 10月3日評論員文章 「反左膠」的海報
2014年 9、10月
跨時 第九期
||
14
泛民法律界黑衣抗議北京白皮書(圖片來源:voachinese.com)
反佔中的藍絲帶人士支持警察執法
「法治」最終保護的,是現行的政經體制 蔣往、張本清 早前,反佔中人士堵塞通往壹傳媒 總部的道路,法院很快就接納後者 的申請,頒發了臨時禁制令。有報 導稱:
自由等)被反佔中者所侵害,反佔 中者的行動已經超出合法抗議的範 疇、造成滋擾、損害公眾利益,因 此被禁制。
「原告蘋果日報陳詞時指,接連被人 以非法手段干擾業務,作出滋擾。主 審法官余啟肇指出,新聞自由非常 重要,法庭不會怠慢去維護新聞自 由。」
按照這個邏輯,反佔中人士也可以, 而且正在向法院申請禁制令、要求 政府清場,結束佔領行動。
換言之,對法院來說,黎智英的媒體 業務及其新聞自由,比反佔中者的集 會示威自由更重要。有佔中人士因此 宣稱,儘管警察已經「淪陷」,司法 界因為還在保衛泛民的權益,所以 是「香港的希望」云云。 注意:壹傳媒出入通道被堵塞,它 的各種合法權益(經營自由、言論
這是「沒有民主的香港才會發生」 的事情嗎?不是的。任何法律的目 的都是保衛既存的秩序,而資本主 義法律的目的,就是保衛資本主義 的秩序。世界上並不存在為反體制 運動提供方便、甚至容許它們傾覆 既存秩序的法律。 比方說,2012年1月18日,英國法 院批准倫敦市要求重新管有被「佔 領倫敦」示威者佔據的街道、禁制示
威者再次佔據和宣布倫敦市有權拆除 示威者營地和禁止示威者再度紮營的 申請(City of London v Samede & Ors [2012] EWHC 34 (QB))①。法官 在判詞中,明確表示以下的「法理 邏輯」: 1)街道由法定的機構管轄維護,確 保公眾的使用權。 2)擅自佔據堵塞街道,是違法的 行為。 3)在街道上抗議的有限權利,只在 有關活動不造成滋擾,不會不合理 地妨礙公眾通行的權利時才有效。 4)對於合法管有人要求從非法佔據 者手上奪回管有權的申請,法院不得 延誤,必須立即頒發管有權命令。 5)即使非法佔據者只控制合法管有 者的部分地段,法院為驅逐前者起 見,可頒佈覆蓋合法管有者全部地
段的管有權命令,迫使非法佔據者徹 底離開(在Djemal一案中,某大學獲 得整個大學校園的管有權命令,驅逐 進行佔領活動的學生)。 6)非法佔據街道建立營地,除了侵 犯法定機構的「業權」之外,還會 違反城市規劃用途,侵犯街道週邊 商業的合法經營權利(甚至侵犯教 徒上教堂禮拜的信仰自由)。 7)非法佔據街道建立營地,並不屬 於歐洲人權公約第十條(言論自由) 和第十一條(集會及結社自由)所 保障的合法權益的範疇之內。 8)斯特拉斯堡歐洲人權法院多次不 受理示威者主張佔據街道有理的申 訴(如G v Germany (App. no. 13079/87), G and E v Norway (App. nos. 9278/81 & 9415/81);2011年 12月6日加拿大法院判定當局清除 Occupy Calgary營地合法。
9)人權公約第十、第十一條的權 利 ,受「符合法律規定」和「為民 主社會所需」的限制。對此兩條權 利的使用範圍越大,就越可能侵犯 他人的法定權益,也因此就越可能 被限制。 10)法院是解決訴訟的場合,不是 政治論壇。示威者有抗議權利,但 不能妨礙社會運作、侵犯他人合法 權利和公眾權益。
為核心的香港資本主義體制,而是 這個體制的主導權。 街頭運動的邏輯,只能激化這種維 護基本制度的政權爭奪戰。它正在 起著進一步撕裂工人階級、妨礙其 政治覺悟的作用,也因此絕不可能 產生任何進步的意義。
「佔領倫敦」的代表們不服判決上 訴,上訴法院以其缺乏法理依據拒 絕受理。 從佔中人士寄望於「司法獨立」、 反佔中人士寄望於「警察執法」的 現象,我們可以看到,這場運動對 立雙方的實際分歧,並不是改不改 變以法院、警察、監獄等強制機關
/////////////////////////////
① https://www.bailii.org/ew/cases/EWH C/QB/2012/34.html 2014年 9、10月
跨時 第九期
||
16
淺談香港2012特首選舉 黎珊華(2012年3月25日作)
編者按:這是作者在梁振英 剛當選時寫下的文章,個中 對建制派在特首選舉期間的 分裂、對「愛國左派」在「 一 國 兩 制 」之下的境況、對 泛民的民主觀和政治路線的評 論,對 了 解 當 下 情 勢 的 來 龍 去脈,有一定的幫助。經作者 同意,特此刊登,以饗讀者。 這次香港選特首,唐英年本來勢在 必得,初時梁振英可能連提名也不 足未能入閘,但在最後關頭,唐 英年大勢已去,梁振英獲得唐營 的人改投他,甚至在他勝利後,本 來支持唐營的地產商更站到梁振英 的台上慶祝梁勝出。正如何俊仁所 言,唐英年將「小事化大,大事 化災難」,僭建問題令唐英年民望 插水,亦令本來支持他的人顏面盡 失,又違反保密原則公開爆料,更 令還未表態的人不敢支持他。 在電視辯論後,兩位主要候選人 民望都下跌,距離收窄了些,但 梁振英仍是民望較高的候選人。 當梁振英真的有機會當選的消息 一出,本來甚具娛樂性的選舉頓 時變臉,「恐懼梁(狼)振英」 成為主題,網上傳出坦克車會駛 進香港、香港不能再有七一遊行 的流言,又有將梁振英比擬為要 殲滅猶太人、同性戀者和共產黨
人的希特勒,連高級公務員也發 公開信指一旦梁振英當選,多名 資深公務員會於短期內辭職或提 早退休。 這股「狼來了」的恐懼,非是競選 政綱、承諾、或任何挺梁的重量級 人士可以釋除的──因為,梁是「 嫌疑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對於追 求西方民主自由的中產和專業人士 來說,是可怕的惡夢,共產黨等 如坦克車,民主倒退壓倒一切;中 共對香港的大資產階級來說,則是 可怕可敬的對手:他們在中共支持 和協助下,在國內著實得到很多好 處,但他們卻又不能像西方民主國 家的資產階級一樣,毫不忌憚的要 政府跟著他們的指頭走,對於中國 最高領導層,他們還得必恭必敬。 因為無論如何,中國還是以主要生 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國家(即使 工人被官僚剝奪了政治權利),譬 如政府2011-2015的五年規劃中, 未曾如香港般好好諮詢商家,就 要求每年調高最低工資不低於百 分之十三,資本家的利潤直接受 到影響,但他們還沒有討價還價 的餘地。 正因為「恐共」,飽受物價高企、 天價住房、工資遠遠追不上通漲 的香港「進步人士」,難得的與 香港的特權階層:鄉紳、大地產
商、大銀行家等等同一陣線,怨 憤梁振英當選。不過,後者對梁 的反感,可以隨著體驗了新特首 維護一國兩制──香港的資本主 義制度──而 心。有人說梁振 英很計較,會秋後算帳,但從梁 振英這次選舉的表現來說,可見 他很會謀略,而且心思細密,如 果他要以行動來證明別人對他的 成見是正確的,那反而很不智, 倒不像他。梁振英也不如外界般 認為是中央的傀儡,如是的話, 他很可能不會勝出這次的選舉。 反而,他會利用或製造形勢,使 中央不得不撐他。 曾鈺成在梁當選前已經說過, 「任何人當選特首,都必須尊重 香港核心價值及市民意願,如倒 行逆施將無法管治」。即使看梁 振英的政綱,也看不出半點要改 變香港資本主義的味道,他主張 的所謂福利政策,甚至比唐英年 推出的還保守。 縱觀大部分民主選舉的國家, 候選人會因應時勢而向選民作 出表面上有所不同的呼籲或承 諾,就如英國自民黨選前許下 不增加大學學費的諾言,當選 後就增加三倍學費。如奧巴馬 說過要關閉以酷刑見稱的關塔 那摩灣軍事監獄,或表現得很體
會失業、有病不能醫、種族歧視 等等民間疾苦,但今天,軍事監 獄仍然運作如常(傳媒更已經不 再關注);而當抗議社會資源被 小部分人獨佔的「佔領華爾街」 行動漫延全國,奧巴馬對暴力清 場和大規模拘捕示威者的行動不 僅無動於衷,最近更簽署H.R. 347法案,嚴刑峻法對付在「總 統或受美國特勤處(Secret Services)保護的其他人逗留或 訪問的地方」示威者──多得普 選──在大眾的心目中,美國仍 是「民主自由」的國家。 西方國家的選舉制度無疑已到 了爐火純青境界,人們可以在 競爭期間有機會聽到一些比較 悅耳,或感鼓舞的說話,以為自 己的一票真能「改變」什麼,但 無論誰上了台,實際上卻絲毫 不動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社 會制度──貧富懸殊會繼續擴 大,財富變得更集中,霸權在 多方面建立得更穏固。給人們 留下一點幻想空間的普選,反 而給原是充滿矛盾的資本主義 制度,正當化、合理化和持久 穏定的上上策。 有些香港人批評中央干預香港事 務,令香港的「一國兩制」岌岌 可危。不過,他們可能過分輕視
中央為了維護香港的資本主義所 出的力:代表香港幾十萬工人的 工聯會,一直為「一國兩制」而 犠牲工人的利益;為了給資本家 信心,工聯會一直於工人代表集 體談判權、最低工資立法、合理的 勞工假等等事上默不作聲或妥協。 為了維護資本家的利益,本應代表 基層的「傳統左派」竟與商界、特 權階層擁護民望低迷的政府, 助其在反對聲中順利施政。而特 首小圏子選舉、立法會的功能組 別、分組點票,就正正是維護香 港資本主義的最明顯的手段。雖 然中央或「傳統左派」不敢明言, 但他們為維護香港的資本主義 制度,付出了不為人知,也不想 人知的代價。 香港資產階級這次押注錯了,是 因為中央嗎?唐英年,這位香港 資產階級的代理人,要不是真的 是如此不濟,將自己的無能完全 展示於人前,中央也用不著冒現 在這個險來令手握香港經濟的財 主們不滿。所以,資本家們比泛民 人士更知道他們不是輸給中央,而 是輸在唐英年。為了即將來臨 的普選,想必香港的大資本家 會投放更多資源培養自己的政治 人才,成立更多的智庫、政經研 究中心,主導輿論和民意,免得 再出現唐英年這樣的事故了。
對於一般市民,這個「狼來了」 的恐懼是基於事實,還是想像? 沒有一個人可以改變資本主義, 而參加資產階級選舉的人,更不 可能希望推翻資本主義。即使有 可能推出温和的福利政策爭取民 心,但主政的人根本不會動搖資 本主義的核心價值──即使不再 是小小政府,但這終究是自由市 場的主場,任何的調和政策都離 不開資本主義的範圍。言論、集 會、出版等等自由,在不違反資 產階級利益下,仍會運行禮如儀。 倒是那些反對反外傭爭取居港權 的青年,他們的自由人權,早早 被遺忘了,有誰真的在乎那真正 的民主自由。 香港未來參與政治的空間會越 來越開闊,各路人士開始招兵 買馬,「普選」這個能獲得一定 支持的議題,會有越來越多人落 力「成功爭取」。政治明星、渴 望被招攬的評論員們,一定會一 致爭取普選,務求大家將眾多的 社會問題,歸咎於「沒有普選」 這蒙騙性極高的議題上。不過, 香港的問題早早就不在於有沒有 普選,「我要普選」,你的要求 真的是這麼多而矣?
2014年 9、10月
2012年特首選舉三個候選人
跨時 第九期
||
18
記帳 胡清雅
民主運動的形式,就是它的內容,也必然是他的目的。而它的形式,是用人民 的肉身與國家機器對撞,並在一次又一次更加激烈的試探中逐漸茁壯。以血澆 灌的民運必然是嗜血的,但流血的必定是人民,而不是踏著鮮血登上檯面的政 黨與政客。這是民運必然的嗜血性,而人民真誠的悲傷與憤怒,將令民運的嗜 血顯得極度殘忍。可是,隨之而來的「民主」的內容將會更將殘忍,因為這樣 的民主,早已被人所處的社會性質所決定,而社會性質,絕不會透過民主運動 而得到絲毫改變,它只會、也只能被革命所改變,而且革的必須是資本主義本 身的命。這是號召民運的政客們最為狡猾、陰險之處,他們利用人民生活的困 頓,號召人民的悲傷與憤怒,再召喚人民衝撞國家機器,然後流血,然後以鮮 血澆灌,只為了造出自己的勢。這些正同國家買辦官僚與資本家玩博奕、搞代 議的政客們,從來不會告知人民造成困頓的緣由究竟是什麼,因為那正是他們 得以立足之處,他們害怕真正的革命。這也是嗜血的民運最深刻與無恥的欺 罔,因即便它成功了,對於更為廣大的勞苦大眾而言,作為目的的資產階級代 議民主制度,將是一場無血的殺戮。
comic by Quino
2014年 9、10
跨時 第九期
||
20
為 甚 麼 我 們 要 保 衛 中 國(下) 伍德珠(Jude Woodward)原著;吳康雄、趙平復譯;孟倫、周乙訂 編者按:此文原文“In Defence of China”在2014年5月2日發表在伍德珠女士的博客《新冷戰》上(New Cold War)(http://newcoldwar.typepad.com/blog/2014/05/in-defence-of-china.html)。伍德珠女士在2001年至 2009年期間,曾擔任英國倫敦市長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業高級顧問(相當於副市長),現為中國上海交 通大學和河北傳媒學院訪問教授。我們並不同意此文的所有觀點,但因其簡明扼要地處理了當今中國問題 爭論的各個關鍵焦點,提綱挈領地指出為甚麼左派應該保衛中國,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謹將之 翻譯分為兩部分連載,以饗讀者。
關於1914年的虛假比擬
然而,尤其令人失望的,是部分左 翼人士,竟然以 爲 此說有客觀價 值、不加批判地複述之,將《金融 時報》的這種所謂專家觀點,取代 了嚴肅的分析。 事實上,這種虛假的比擬,是爲 孤立中國和為周邊各國加強對華 軍備提供藉口而創作出來的。 今天的中國,並不是和在1914年 時武裝到了牙齒的德國(或誠然 英國)一樣的帝國主義強國。中 國被指正在大力擴充海軍。但真
正在擴充海軍的,是不斷向東亞 地區加派戰艦和潛艇的美國。在 2011年,美國共有54艘戰艦和潛 艇在菲律賓蘇比克灣停泊;在 2012年,有88艘;而單單在2013 年的頭六個月,就有72艘美國艦 艇停泊在蘇比克灣。 面對這種情勢,中國改進了海南 島的潛艇基地,並派遣一艘經改 裝的蘇聯時期航空母艦,到與其 防衛力量薄弱的商貿航綫毗鄰的 海域上試訓。中國這種遠遠比不 上美國海軍的應對的邏輯,就是 建立力量,抵制美國通過關閉南中 國海航綫封鎖中國的公開目標。 中國沒有表現出擴張主義的傾向。 中國與部分鄰國存在一些尚未解 決的領土糾紛,這不是新鮮事。 中國並沒有比之前更咄咄逼人的 試圖確立它對一些沿海島嶼的主 權,而是維持它的歷史性主張、 反對日本和菲律賓爲 了完全滿足 自己而進行(得到美國默許的) 單方面行動。日本一旦控制釣魚 島及其附屬島嶼/尖閣諸島,其領 海將會伸延至中國的近岸,使其 獲得拒絕中國船隻使用通往太平 洋的航綫的「合法」權利,同時 確保美國海軍得以進入同一片海 域。在菲律賓主張對南中國海的 一些島嶼擁有主權的事情上,也 存在著類似的考慮。
力的全球性經濟體所超越,恰好相 反,這是美國所面對的問題。中國 發展國防力量並不缺錢,反而是美 國在面臨軍費縮減。中國沒有一 個需要通過「先發攻擊」去打擊 的、來自後進國的軍事威脅(像 有人宣稱德國在1914年要對俄國 所做的那樣)——反倒是,美國 和日本國防當局之中的多數人物, 以上種種情況,無一適用於今天的 正正就是這樣的描繪,在「爲 時 中國。中國並沒有在被一個更有活 已晚」之前,爲 什麽要先發的消
不單如此,中國並沒有出現那種, 在日本正在推動著政治議程的激 烈的民族主義風潮。中國在1930 年代抗日戰爭中所展現的愛國主 義,並不是反動的民族主義,而 是完全進步的。中國的愛國主義 以尊崇其悠久文化的形式存在, 並在其洗雪被西方和日本帝國主 義宰割的「百年恥辱」的決心中 得到反映。每當往昔的殖民主宰日 本表達反攻倒算的意願時,中國都 會出現強烈的愛國主義回響。 但當然,今天和走向1914年的那 個時期,確實有一個可以比擬的地 方:那時正是最後一次世界最大的 經濟體,被另一個經濟體取代的時 候(當時是英國被美國取代)。而 今日,美國則處於被中國取代世界 最大經濟體地位的邊緣。
除來自中國的「威脅」。最後, 中國並沒有表現任何擴張領土的 傾向。 如上,在現實上硬是套用這個比 擬,根本就是行不通的。無聊地 重覆安倍和《金融時報》這些旨 在軟化反對美日攻勢的陣營的言 論,只會被世界上最反動和最危 險的勢力所利用。
美國對中國的種種要求 中國現在開始在國際政治中扮演 一個更積極和有傾向性的角色: 在支持盟友的同時,對參與美國 反中國運動的那些國家,不給予 優惠關係。
此文的第一部分,刊載在本誌的2014年6/7月號。
在這輪反中國的宣傳攻勢中,一個 越來越常見的陳腔濫調,便是將中 國和東亞的當前局勢,同第一次世 界大戰爆發前夕的德國和歐洲相提 並論。美國新保守主義的國防圈子 首先提出這種比擬,作爲他們攻擊 中國政策的藉口,右翼評論員吉迪 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 在2013年2月4日的倫敦《金融時 報》上,也對這個比擬作出了一 個典型的詳細 説 明。拉赫曼在其 〈1914年的陰影籠罩太平洋〉① 一文中主張:「[今天的中國]和第 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德國的相似 之處,是十分突出的。」。自此 之後,這種講法更加廣爲 流傳。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達沃斯的一次 會議上重複此說時,就在帝國主義 諸國之外受到了廣泛的非議。
那種指控德國要為好鬥地推動1914 年戰爭而負責的理論的根據,是德 國覺得自己「大勢將去」,只有 急速的向東擴張,才可以制止俄 國的軍事崛起,並獲得經濟進一 步擴張、挑戰美國發展的基礎。 而擊敗法國,則是避免其支援俄 國的先決條件。
「禁飛區」的決議欺騙了它們, 然後用以實行同地區穩定無關、但 強化美國及其歐洲盟友位置的「政 權更迭」目標。
以拉丁美洲為例:中國向委內瑞拉 提供了為數不少的援助,後者接受 了中國約380億美元的信貸,其中 包括在2013年12月提供的50億美 元緊急援助。中國協助古巴進行海 洋石油鑽探、投資改進西恩富戈斯 煉油廠,同時擴大了各項貿易、投 資和商業協議。厄瓜多爾在2008 年至09年間因不償還32億美元的 國債而陷入困境之後,中國滿足了 其外匯需求。
然而,中國以上的一切舉措,都不 能在客觀上被描繪成「侵略」,更 況乎「擴張」。這意味著的倒是, 美國帝國主義在使用擴張、侵略 和武力等手段恐嚇那些抵制它的 索要的政權時,再不能依賴中國 的無動於衷。在敘利亞問題上, 美國已開始直接感受到了這種轉 變,而每當中國以投資或借貸的 形式,向半殖民國家提供前所未 有 的 發 展 選 擇 時 ,美國則間接地 感受到了這種轉變。
另一個顯示中國正在轉移外交政 策重點的徵兆,就是它終止了長 年以來在聯合國的「半中立」立 場,阻止帝國主義用制裁或軍事 行動的方式攻擊敘利亞、一個它 沒有直接利益的國家。中國似乎 從聯合國此前就利比亞問題的表决 中吸取了教訓。中國和俄國認為, 美國及其盟友用一個有限的、支持
比方說,南非貿工部長羅勃·戴 維斯(Rob Davies),在2010年 8月向《金融時報》發表談話時, 就簡明直接地指出,中國更多的 參與非洲事務,大大的增加了發 展中國家的選擇,因此「只能是 一件好事」——「我們不再需要 在所有硬塞到我們面前的條款上 簽字了……我們現在可以選擇,
這是對我們有利的。」 對美國來說,這種說法的意義,是 難以高估的。美國為確保其全球影 響力,越來越逼切地尋求延緩或逆 轉中國崛起的手段,迫使中國停止 支持那些對美國不友好的政權、並 在國際事務上追隨美國的路線。 美國及其盟友的目標,是十分明確 的。首先,通過由一系列的敵對聯 盟所組成的鏈條包圍中國,形成一 旦需要或有用時,足以對中國構成 武裝攻擊或商業封鎖的真正威脅 的、充足的軍事優勢。其次,這種 軍備的擴充,特別是延伸包圍中國 的導彈防禦系統,目的就是迫使中 國從生產性經濟轉移更多的資源到 國防之上——最終像里根在1980年 代成功地對俄國所做的一樣,拖垮 中國的經濟。最後,他們希望利用 這種軍事和戰略上的優勢,向中國 施加充足的壓力,迫使中國執行有 利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各種政策。 美國想中國實施的國內政策,就是 要為帝國主義掠奪中國經濟打開大
這就意味著,如果要為1914年做 一個合理的比擬,那麽與其說中 國在扮演當年德國的角色,美國 反而更加符合這個標簽。在1914 年,雖然德國的經濟增長超越了 英國,但美國還是最具活力的經 濟體。在1870年至1913年期間, 美國年均GDP增長率達到了3.9% 的歷史性高位,相比之下,德國 只有2.8%。[原註1]
2014年 9、10月
某宣揚「中帝入侵澳洲」的電視節目
跨時 第九期
||
22
門:尤其是實現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 資本帳可兌換,以及弱化國家在中國 經濟中的角色。後一項要求,包括呼 籲大規模私有化國有企業和銀行、減 少國家主導的投資項目——同時以中 國國企擁有「不公平優勢」的藉口, 對他們實行保護主義的措施。這些政 策,將會減緩中國的整體增長率、減 慢中國在技術上趕超先進國家的速度 和改善帝國主義企業在中國國內和國 際市場上的競爭位置。 另外,美國亦試圖通過建立一系列 的,包含了南亞、東亞、北美、南美 和歐洲的大部份地區的優惠經貿集團
——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 (TTIP)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 係協議(TPP)——將中國排擠出世 界貿易之外。 帝國主義並不將其對中國的要求局 限在國內經濟的領域。在國際層面 上,帝國主義希望中國在敘利亞和 伊朗等問題上追隨它的路線;終止對 委內瑞拉、古巴、厄瓜多爾和其他左翼 拉美政府的經濟和技術援助;以及從 撒哈拉南非洲撤資。
親帝的南韓吞併北朝鮮,使美軍得以 進抵中國邊防的軟肋,達致在戰略上 削弱中國的目標。 在意識形態上,帝國主義的目標,是像 在冷戰期間孤立蘇聯一樣,將中國描繪 成危險的「擴張主義國家」,剝奪它 在國際上擁有的支持、將美國在地區 的盟國捆綁上「抵制中國侵略」的戰 略計劃。這其中的一個元素,在於在 區內煽動緊張局勢,然後使用宣傳伎 倆、動用全球媒體將中國描繪為造成 週邊關係惡化的罪魁禍首。
長遠而言,帝國主義希望通過永久分 離台灣和大陸;以及由資本主義的、
拒絕美國推動的新冷戰 美國正在積極地奠定針對中國的 一場新的冷戰的基礎,但它會否 成功仍是未知之數。儘管中國的 發展水平比美國低,中國的龐大 規模使得它已經相當強大;中國 也在與各國,特別是俄羅斯,建 立各種聯盟。然而,美國還是地 球上最強大的軍事強國。美國一 國的軍費,就高達世界總軍費的 39%(相比之下,中國軍費約佔 世界軍費的9.5%)。美國還有日 本、南韓、菲律賓等強大的地區 盟友。美國現在未必能夠把它的
戰力投射力量和這些盟友協調起 來,對中國實施有效的打擊;然 而,這就是美國在追求的目標。 我們如果要為以上種種的一切後 果做準備,那就必須放棄中國是 帝國主義國家等一類荒謬的說法 ,不要和美國國防當局和日本民 族主義者一鼻孔出氣、亂用關於 1914年的比擬。 事實上,抗衡由美國發動的,並 在英國被《經濟學人》、《金融
時報》以至BBC等許多應聲蟲所 放大的反中國輿論攻勢,已成為 越來越緊急的任務。儘管帝國主 義者還未將對中國發動全面戰爭 提上日程,他們正在積極地試圖 煽動他們在地區的代理人發動有 限的地區性衝突。要準備保衛中 國抵抗帝國主義鼓動的攻擊,就 意味著必須對美國及其盟友針對 中國的計劃進行客觀的評估,而 不是墮入帝國主義設定的反中國 陷阱之中。
美國「亞洲再平衡」才是提升衝突危險的根源 美國通過「亞太再平衡」——將美 軍全球部署的重心轉移到亞太地區 ——鼓動中國的鄰國,在地區糾紛 和競爭之中採取更強硬的態度,增 強對中國的壓力。 美國這種行動的一個後果,就是鼓 動了主張反攻倒算的日本帝國主義 民族主義的崛起,從而建立了日本 重整軍備劍指中國、加強美日軍事 聯盟、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尖 閣諸島糾紛採取更好鬥的姿態的政 治基礎。日本同時也延伸了其憲法 架構中關於「專守防衛」的定義、 擴大其進行單方面的軍事行動的能
力,並將台灣指定為美日共同防衛 關注的地區之一。 美國這種行動的另一個後果,便是 菲律賓極為尖銳的親美舉措:1990 年代關閉美軍基地的立場,在事實 上被逆轉;擴充軍備;在國際舞台 上譁眾取寵地反對中國。以最後一 項為例,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竟 然荒唐地宣稱,中國在南中國海的 行為,和希特勒統治之下的德國對 蘇台德區的做法別無二致。阿基諾 三世的公開目標,就是軟化國內反 對(目前憲法禁止的)美軍永久進 駐的聲音。
此外,美國亦在推動整個地區的軍 事化的全面升級。儘管部分出於各 國國內因素的影響,整個地區的軍 費都在上升。有分析人員估計,東 南亞國家在2011年至2012年間,軍 費上升了13.5%,達到245億美元, 預計到2016年,這個數字將會上升 至400億美元。 反對帝國主義針對中國擴軍備戰、 保衛中國反對帝國主義攻擊,是全 世界所有進步的人們的任務。
吉迪恩·拉赫曼在2013年2月4日《金融時報》上發表的評論文章。
TTIP, TPP協定覆蓋國家地區示意圖 (《華盛頓時報》)
中國不是一個新的帝國主義國家 中國以「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去 形容它正在建設的制度。總言之,這 意味著中國認為它的經濟,正處於一 個市場比其他任何機制都更有效地調 節大多數經濟功能的發展階段。再 者,無論如何,中國必須在世界資 本主義經濟中生存的事實,意味著 除非它打算重蹈斯大林「一國社會 主義」的、閉關鎖國的發展模式的 災難,那它就別無選擇、必須參與 世界市場。儘管如此,中國國家仍 然通過擁有銀行體系、關鍵的基礎 建設和生產經濟上必須的或攸關國 家安全的產品的大企業,繼續控制 整個經濟最有力的槓桿。
國內和國際的私人企業在中國的存 在,意味著一個包含買辦階層在內的 中國資產階級,是確實存在的;但這 個階級並不掌握政權、也不在決定中 國政治和經濟的走向。儘管如此,各 方勢力正在就中國經濟政策的方向, 進行著一場從未間斷的鬥爭——帝國 主義為了推翻中國國有和國家監督的 經濟體系,正在積極的介入其中。迄 今為止,這場鬥爭還沒有使中國總體 的經濟方針脫軌。 以上的情況,可以概括為由國內外 的大規模階級鬥爭的消長決定未來 路向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建設
的初級階段。但我們不需要同意這種 見解,才可以在中國與帝國主義的衝 突之中,提出支持中國的立場。 然而,即使認為中國只是一個純粹 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應當承認它是 一個曾經被帝國主義列強聯盟所侵 占、分割和掠奪,也因此苦於半殖 民世界也在承受的全部的不發達的 遺產的事實。這種將中國視為一個 半發展的或半殖民的「資本主義國 家」的觀點,起碼會容許其主張者 在中國同帝國主義之間的任何衝突 之中,採取正確的立場:反對帝國 主義、保衛中國。
//////////////////////////////////////////////////////////////////////////////////
① ‘The Shadow of 1914 Falls Over the Pacific’ 【原註 1】 Angus Maddison, ‘The World Economy : A Millennial Perspective’, OECD 2010
2014年7月22日,習近平探 訪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 斯特羅。中古兩國簽訂多項 合作協議,支持古巴實行效 法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
比較2012年美國軍費(6820億美元)與接著軍費最多的十個國家的總額(6520億美元)的示意圖。 (數據來源SIPRI) 2014年 9、10月
跨時 第九期
||
24
歷史資本主義面對中國
中國面對歷史資本主義(下) 盧荻 編者按:本文作者盧荻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系教授,專門研究中國現代經濟的發展。在 文章的第一部分,盧教授對主流判斷中國經濟的性質和動力的三大命題和結論——即甲,中 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是廉價勞動力;乙,這種增長導致兩極分化、消費不足;丙,經濟增 長因此必須依賴投資和出口擴張。因投資擴張有內在制約,出口依賴成為結構特性。因此, 在全球經濟停滯和國內廉價勞動力消減的條件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將難以持續。——進行批 判分析。然後,解釋「中國模式」並非全面市場化的產物,而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體系 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連結的特殊體制,並總結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路徑的轉變,就中國 經濟在上世紀末形成的三大元素,提出一種持續發展的展望。 這裏刊載的第二部分,盧教授分析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邏輯和進程,並提出中國工人階級推 動中國體制改革,以抵制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和促進全球進步運動的一種展望。 此文的第一部分,刊載在本誌的2014年6/7月號。
中國經濟在全球化年代的生產 率快速提升,其中應該是起到 了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是從 先進國家向中國的產業和技 術轉移。就其強調外部條件 的首要作用而言,這個判斷 與新自由主義的出口導向經 濟增長理論相一致,同時也 符合左翼批判性文獻的論調, 即因為中國接收了過多份額 的產業和技術轉移,使得餘 下的廣大不發達國家難以擺 脫非工業化的困境。 就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內在特 性看,這種產業和技術轉移並 不一定有利於世界發展,甚至 不一定對接收產業和技術轉 移的經濟體有利。關鍵是, 先進國家輸出產業和技術的 原因是利潤率下降,更根本 是經濟內部需求不足,而產 業和技術輸出勢必導致在接 收的經濟體中建立起新的生 產能力,也就是在舒緩當期 的過度積累矛盾的同時,卻 導致同一矛盾在隨後形成更 大的規模;在這種情況下, 後進國家以接收產業和技術 轉移的方式融入世界市場, 就勢必面對矛盾爆發即世界 經濟急劇波動的衝擊,勢必 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所謂 全球失衡的形成,正是這種 產業和技術轉移的結果。而 中國在全球失衡以及相應的 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中所付 出的代價,尤其是中美經濟
紐帶所體現的中國對美國的 雙重補貼,即中國向美國同 時提供廉價產品和廉價資金, 也正是它以這種方式融入世 界市場的結果。 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從之前的 「黃金時代」過渡到全球化 年代,其核心特徵是經濟的 金融化,也就是金融投機活 動愈趨佔據主導地位,包括 大量的生產性企業參與其中, 這其實是產業利潤率趨於下 降之下,資本愈來愈不願意 捆綁於產業的結果。經濟金 融化因此隱含著一個內在矛 盾,即,投機活動愈趨擠占 了生產性活動尤其是生產性 投資,其結果是愈趨削弱創 造利潤的能力,同時導致愈 趨惡化的宏觀需求不足。 然而事實是經濟金融化得到 了持續,至少是直到2007年 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具有內 在不可持續性的金融化卻持 續了二十多年。這裡的關鍵 是「剝奪性積累」概念,意 即透過新自由主義政策大幅 度降低生產性資源的成本, 主要是將原先游離於資本主義 體系之外的各種生產性資源以 掠奪方式捲入體系之內,華盛 頓共識第一代政策信條強調 市場化和貿易自由化,第二 代信條強調公共資產和資源 私有化,第三代信條強調國 際金融自由化,都是為此服
務,構成了新自由主義全球 化的主題。資本積累之能否 持續,於是就取決於這兩個 進程的相對速度,即一方面 是金融投機活動的破壞作用, 另一方面是剝奪性積累活動 的支持作用。然而金融化進 程就一如所有的投機活動那 樣具有加速推進的傾向,要 求變本加厲地推進新自由主 義全球化,金融危機本身不 會扭轉剝奪性積累進程,先 進國家反而會更加強烈地推 動這個進程。可以預見,即 使金融危機及其造成的經濟 衰退持續,諸如「我們需要 更多的全球化」之類論調很 快又將恢復它們在國際輿論 中的主導地位。 然而沒有任何道理要求中國繼 續支持這個對世界發展的破壞 愈演愈烈的全球化進程,或者 說,沒有任何道理要求中國 勞動者繼續犧牲自己,去讓 華爾街投機者及其散佈全球 各地的代理人或小伙伴坐享 暴富,去為投機活動對世界 發展的破壞影響善後。沒有 道理,也就是說不僅是不公平 不公正,同時也是不必要。從 前文的論述可以判斷,現實 上中國存在著超越繼續支持 全球化的可行性,不會出現 左翼批判性文獻所認定的前 景,即因為結構性依賴而必 須為擺脫新自由主義的舉措 付出高昂的代價。
2014年 9、10月
2010年6月,廣東佛山本田罷工現場
跨時 第九期
||
26
前景展望 上文所刻劃的中國模式模式是否 具有可行性、合理性? 單就經濟意義看,首先必須認識 到,作為一個後進發展經濟體, 中國其實時刻面對必須融入世界 資本主義體系的壓力。這個體系 並非新自由主義信條所宣揚的自 由市場經濟,而是以華爾街-美國 財政部-國際貨幣基金會綜合體為 主導的金融化經濟體系,其主導 運作邏輯是投機性的金融活動而 非生產性的投資活動,並由此引 申出對體系外圍的掠奪性積累。 對中國來說,無制約地融入這個 體系意味著巨大的風險和危害, 就像其他後進或外圍經濟體那樣, 既有可能在體系危機降臨時首當 其衝受到打擊,又有可能在被掠 奪性積累完畢之後被體系拋棄, 即使在體系的上升階段也被限定在 不平等交換和不平均發展的地位。 迄今為止,中國總體上還是能夠 抵擋這個體系的壓力,抵制了與 這種壓力相聯繫的國內外既得利 益勢力的主導,並沒有無制約地 融入這個體系,反而在不平等交 換的境況中仍是逐步發展,以至 出現了世界範圍的工業生產能力 向中國聚集的局面。這裡的關鍵
是,迄今中國的金融體系基本上 還是守住了兩道最重要的防線。 一是資本賬戶的跨境資金流動還 是受到嚴格控制,這擋住了系統 性的境內資本外逃和境外資本投 機性流入。另一是銀行部門與證券 市場基本上還是分離的,使得金融 體系免於系統性崩潰的危險,也使 得國內資本最終還是得回到生產 性投資領域,而這正是資本深化 的經濟增長路徑的必要基礎。 然而有什麼社會-政治力量足以保 證未來中國能夠維持和擴展上述經 濟發展模式,能夠繼續抵制新自由 主義化?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經濟 發展模式的基礎,主要是社會-政 治上的社會民主主義導向,這應該 可為中國借鑒。上文刻劃的發展 模式是否能在未來中國實現,取 決於能否應對國內外新自由主義 勢力的挑戰,這包括要有足夠的 社會力量控制住公共部門,使得 國家權力和政策導向免於新自由 主義化、使得國有經濟體系免於 金融化和投機化,當然也要使得 公共部門的決策階層免於官僚特 權化。由此,不僅是在經濟意義 上,而且是在社會-政治意義上, 以來自農村的勞動者的徹底融入 工人隊伍為表徵的城鎮化進程,以
2007年第二季至2014年第二季期間中國和美國的累計GDP增長率: 中國78.4%,美國7.7%
廣泛的工人參與企業管理和社會治 理為導向的制度安排,對中國未來 將是必不可少的。換言之,未來的 中國模式,不僅是經濟發展決策 上的國家主導和對新自由主義的 抵制,而且是一種越來越具有社 會民主、大眾民主意涵的模式, 這就不僅包含而且超越了黃金時代 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模式。 如果這種模式得以在中國實現, 這勢必會在系統意義上影響到全 球化和世界發展的前景。在過往 二十多年中,前文所述的剝奪性 積累的一個重要方面,正是中國 勞動隊伍的大規模捲入世界市場。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會的估算,在 1980-2005年期間,為世界市場 生產的勞動者總數翻了兩番,其 中新增加勞動者的過半數來自中 國。中國的勞動者構成了全球勞 動隊伍的重要部分,因此,前者 的組織化和收入份額的提高,勢 必大大強化後者在世界市場上面 對資本的談判地位,這意味著之 前那種以剝奪性積累為特徵的全球 化進程將受到趨於強烈的抵抗,不 容易持續下去。這將是有利於促 進世界範圍的追求更穩健、人道 和公平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路徑。
2007年第三季至2011年第三季中國、美國、日本和歐盟的累計 GDP增長率:中國累計增長超過四成,遠遠拋離徘徊在停滯邊 緣的美國和歐盟,和下降半成左右的日本
2012年4月,中共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監察部、全國總工會和全國工商聯聯合下發《企業民 主管理規定》。《規定》要求,不論國有還是私有,所有企業都要實行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 ,推行廠務公開制度,要求公司制企業設立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管理方必須將企業經營的重大事項(包括集 體勞動合同),提請職代會審議、通過、決定。官方宣布,《規定》對企業民主管理制度作出原則性、制度性 規定,為制定國家專門的企業民主管理法律法規奠定政策依據和實踐基礎。可以預見,《規定》在各地和全 國範圍內的實際內容,將會由階級力量的對比所決定。例如在高度依賴外資勞動密集企業的廣東省,落實《 規定》的立法先後因世界經濟危機和廠商(特別是港資)反對而暫緩難產。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向國家主席習近平授予該國給予外國領導人的最高榮譽「解放者」勳章。在過去十多年 來,中國通過雙邊融資合作機制向委內瑞拉220多項經濟建設和民生工程提供支持,並實行了大量合作計劃。 中委兩國貿易總額在2001年至2013年間增加了25倍。習近平此行與委內瑞拉政府簽訂大量社會經濟文化合作 計劃,加強兩國關係發展。 2014年 9、10月
跨時 第九期
||
28
如何重訪左翼歷史?
簡吉(1903年-1951年)共產主義者,革命烈士。日據時期台灣農民
──閱讀《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
運動領袖、台灣共產黨黨員,被殖民政府下獄十年。光復後積極參加 社會運動;1947年二二八時間爆發時,與張志忠在嘉義組織「自治聯
林柏儀
軍」;1949年10月任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山地工作委員會書 《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書影
台灣的左翼運動與共產黨人,如 同世界上多數地方一樣,都有著 值得紀錄的悲壯歷史。在上世紀 的二十、三十年代間,台灣左翼 受到日本殖民政權的高度鎮壓, 至四十、五十年代,則再受國民 黨法西斯政權的全面排除,留下 許多令人遺憾的悲劇。然而,假 使在走過五、六十年又經歷了「民 主化」後,這段歷史依然未能被 台灣社會所正視,豈非悲劇中的 悲劇? 作家楊渡透過採集史料、口述採 訪寫成的《簡吉:台灣農民運動 史詩》,是期望為這群台灣左翼份 子重新賦予意義的著作之一。用他 的話說,這本書是要重訪台灣長年 受到掩蓋的「左半部」歷史。其 中,曾經領導台灣農民運動和共 產黨運動的簡吉,作為關鍵人物, 更不該被這個社會遺忘。
年的台灣農民組合發展,如何逐 步左傾,與受到日本殖民政權鎮 壓的歷程。並且透過簡吉的獄中 日記和書信、友人的口述記憶, 推敲闡述簡吉的心路歷程,描繪 一位「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的 人文浪漫形象,聚焦他與家人的 互動關係。並且再延伸敘述簡吉 在1945年後,重新投入地下左翼 運動的歷程,將兩段抗爭歷程結 合在一起。 整部著作可說是文辭優美,引述 的資料也令人印象深刻,對那時 代下的鉅觀歷史與微觀個人情感 都有觸及。對有志了解台灣左翼 歷史的社會大眾,這應是值得一 讀的通俗著作。
串聯台灣兩代左翼實踐的簡吉
作為一本面向大眾的歷史傳記, 這本書的重點或許不在提出了什 麼新的學術觀點。但其中,作者 經過考證比對,指出「二二八事 件」後的台灣左翼地下黨人之所 以能順利在山區活動、將各流亡 者安排於偏鄉躲藏,和簡吉等人 於二十年代就在鄉村地區積極活 動、遺留下的人際網絡基礎,頗 有關係。這個貫時性的觀點,將 二十年代與五十年代的台灣左翼 運動串聯起來,是有其貢獻和意 義的。這也具體顯示了,台灣左 翼在歷史上雖受鎮壓,但並非全 然斷層。
《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一 書將焦點集中在1926年至1930
回首來看,頗為可惜的是,受限 於二十至五十年代台灣左翼人士
如今,簡吉或許是較為新一代所 認識了,他所參與領導的「台灣 農民組合」,也正式被寫入了歷 史教科書中。只是,簡吉與農民 組合的左翼政治思想,有機會被 台灣社會所認識嗎?我們能夠正 眼面對,作為「台灣共產黨」一 員的簡吉嗎?
遭遇政權的鎮壓,他們少有機會 能公開活動與出版,更遑論能撰寫 回憶錄留下紀錄。這導致相關史料 深受侷限,僅有極少數有機會流傳 至今(因此,近來漸漸出現的台灣 五零年代左翼白色恐怖受難者口述 史,顯得相當難能可貴)。以簡吉 為例, 他在1931年至1941年入獄 期間,曾撰寫完成《台共的十 年 》 ,卻遭日本殖民政權沒收。 他撰寫的日記、文章,也多遭查 緝或散失,如今僅有約一年份的 《簡吉日記》於2004年出版,成 為簡吉的唯一一本著作。 在這樣的資料限制下,我們不容 易探究許多細微的問題,例如: 台灣農民組合自一個素樸的農民 團體,於1927年迅速地承繼日本 勞農黨的社會主義綱領,並且於 1928年接受台灣共產黨指導,這 之中的細節歷程為何?有無發生 什麼樣的辯論?農組幹部與一般 農民,又如何看待這些社會主義 綱領? 又例如,簡吉為何在十年的牢獄 之災後,僅潛沉三、四年後,又 立即告別妻小,再次投入左翼政 治運動,甚至扛起1947年「二二 八事件」後的山地組織工作?如 此堅決,是什麼樣的心理因素與 組織因素,能促使他承擔起這樣 的志業? 在相關史料的欠缺下,這也構成 《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遭遇
的限制;這片土地上的確有著切切 實實的社會主義運動歷史,只是還 需要更多的具體血肉,化先人傳說 為當代行動者的參照資源。
藍綠右翼政治下的台灣左翼 而除了歷史悲劇導致的資料散失 外,如簡吉般的台灣左翼份子,不 見容於當前台灣主流的藍綠政治, 也是「難以重訪」的原因之一。 政權鎮壓不該是社會全面遺忘左 翼的藉口。舉例來說,同樣是左翼 長年遭受政權鎮壓的馬來西亞, 至少目前已有相當多豐富的「馬 共」史料持續出版,為大馬左翼 青年有所參照。為何台灣整體來 說,不易有相同的累積? 作者楊渡觀察到:「在國民政府的 白色恐怖鎮壓下,這一段結合農民 運動與紅色革命的反抗史詩,被壓 抑而無法伸張。在民進黨執政後, 由於台獨反中路線,再加上他們延 續了國民政府的反共意識形態,也 刻意壓抑這一段歷史,而為台灣史 研究者所忽略。」(頁16)這點 觀察,我認為大體上是正確的。 台灣的「民主化」歷程看似變革 巨大,但也有深沉「不變」之處。 以本土認同為主軸的新興右翼政 治集團,雖然曾成功挑戰了原先 的右翼政治集團,但台灣政經結 構並沒有真正的「轉型」,資本 主義階級社會依舊,親美反共依
記;1950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翌年3月在馬場町被槍決,享年47歲
舊,自然也不會真的平反左翼份 子。這樣的「不變」,仍是當前 台灣政局的現實光景,卻被激烈 的選舉對壘所掩蓋,甚至分化了 左翼的力量。 以楊渡自身為例,他的現實政治 實踐也不無矛盾。如同他坦白所 說:「本書的採訪與寫作,約莫 花了兩年半的時光,後來因故去 參與總統大選的助選,而離開了 一年半。」(頁26)而這位他去 助選的候選人,所隸屬的政黨, 竟就是「中國國民黨」──那個 將簡吉、以及成千上萬名台灣左 翼份子槍決的政黨。
遇到的剝削狀況依然長存,甚至 越演越烈......。面對壓迫現實, 左翼沒有悲觀的權利。 簡吉的時代沒有比今日容易,但 他與農民組合在有限的空間下, 都能堅定地主張社會主義,高 呼「打倒資本主義」;今日至 少相對握有「政治自由」的左 翼行動者,又豈能不多負起責 任?閱讀左翼歷史,只是這樣 任務的開端。
這象徵了為何難以重訪台灣左翼的 現實原因。因為要真正肯認台灣左 翼的歷史,就必須要全盤清算台灣 右翼政治集團的作為。但若連同情 左翼的部分作家或社運工作者,都 不乏還是會在各種「考量」下,跟 藍綠之一藕斷絲連,這又怎能讓另 一方的支持者信服? 真要重訪台灣左翼的歷史,還是 得從實際重建獨立於藍綠之外的 台灣左翼開始。只是,這巨大的 挑戰,擺在當前的現實中,或許 會有種經常性的無力感?彷彿前 景渺茫、難有希望?似乎必然會 淹沒在藍綠政治,或親中/反中 的鬥爭浪潮之中......?但無論如 何,現實仍是一再地召喚左翼行 動者:如今,台灣的農民未必好 過於簡吉時代的農民們,工人遭
2014年 9、10月
跨時 第九期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