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報2013年10月號

Page 1

十月號 免費取閱

?

10_cover.indd 1

4/10/13 6:15 AM


目 錄

社會 P03 P04 P06 P08 P11 P12 P13 P15 P16 P16 P16 P17 P17 P17

非暴力專題前言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訪問陳健民 馬丁路德金,甘地,激進的無名氏們 何必作繭自縛:談「和平理性非暴力」 出左半斤力,攞得嗰半両――當強積金沖上遣散費/長服金 長遠房屋策略:凝聚共識、建設霸權 長策會拒絕租務管制 反映政府房屋思維 「和平介入敘國」老貓燒鬚 山姆叔叔經典事件回顧 聯合國農糧組織被廢武功 非洲糧荒又再繼續 領匯事件英國再現? 「女皇的頭冠」被出售 台灣退休保障改革 學埋香港啲衰野 執行方式以外的另一維度――地點之爭論 哥倫比亞政府認錢不認人 示威蔓延全國 極右勢力抬頭 排外問題極嚴重

P18 P18 P19 P19

如是我聞 心湖淬筆 樂地漫步 左翼風情畫

專欄

左翼 P20 那些披著羊皮的狼──略談「溫和排外」政客的危險

校園 P23 P24 P26 P26 P27 P28 P30 P30 P30

宿舍煮食話咁易──Sakeé One Cup清酒煮蜆 加完兩蚊又兩蚊,有冇問過我地先──談飯堂加價 龐CAN,可一不可再的味道 和聲滬軒食評 中大狂舞派?!── Dance Soc在龐萬倫的日子 只想別辜負時代――訪問逢時書室籌辦人 進擊的伍宜孫 肓目.中大.諗 新亞第五宿諮詢會:我地究竟有無得揀

情色 P34 交換經驗──童年情慾 P36 台灣三溫暖遊記

性╱別 P38 多元伴侶婚姻草案

文藝 P40 「影像·感動·思索·行動」──社運電影節 P41 社運電影節的開場-沉重而絢爛的十二月 P42 告別消費式觀賞:由重看宮崎駿開始

生活 P44 埋藏在歷史之中的豬籠車 P46 為社區種一朵怎樣的花?──訪問「趁墟@北區」,反思抗 爭的必要

編 者 的 話 10_2.indd 2

九月開學,校園人頭湧湧的程度幾乎可以用「令人惶恐」 來形容。

如火如荼推進的超長傾莊期﹝九月至十二月,逢星期一 四﹞,讓我們認識了不少新生的面孔。

暑假沒有長期待在校園的同學大概不能明白,但一眾編輯 都表示了相同的感受。足足一個暑期在中大﹝或者更精準 地說是范記﹞追趕出版進度,我們已經習慣了通頂一夜工 作晨光初露時,了無人煙如身處曠野的校園。與之相比, 現在的校園可說是人滿為患,校巴擠得要死;coffee con 外的人龍竟可以打上兩個蛇餅。

慒懂之處自然有,一如我們當初入學之時,卻也絕非一片 空白毫無想法。嘗試在他們面前裝出一副老練的樣子,自 是出糗居多,可說是另一層面的「令人惶恐」。 討論、共同學習、自我省思,對現莊還是來傾莊的同學們 都是一樣吧。最大不同之處,大概是我們現莊多了一份尋 覓同路人的快樂,畢竟這是思考與孤獨伴隨的時代。

人多固然有其不便,但人多也是新關係展開的契機。 以報社來說,下莊是我們最要緊的新關係。一開學就開始

4/10/13 7:46 AM


非暴力 專題

前 言

暴力。 某些詞彙總是帶著強烈的情緒。無論我們怎樣將裝扮、稀釋,熔鍊,暴力一詞還是 帶著令人顫慄的意象。流血、疼痛、撞擊、破壞——彷彿在我們的基因深處,已經 刻有咒語一樣的教條,教我們恐懼暴力、厭惡暴力、敬畏暴力。於是,我們往往只 能沉默。

但如果我們從神話的敘述走出來,走進歷史的維度,便會發現人類的故事充滿著暴 力。但它不單只在暴君、劊子手、野蠻人手裡,它還在農民、工人、義士、君子的 手裡。它不止是代表屠殺、血腥、它還代表著守護、抗爭。它不止是象徵欺壓,它 還象徵著希望。

佔領中環的運動,可謂討論得如火如荼。看似與別不同的抗爭方式,牽起了一陣陣 的煙火。建制派大舉組織與動員,指佔領中環會搞亂香港;那邊廂,「佔中三子」 大力宣傳公民抗命,認為愛與和平終會感動群眾。結果,我們就這樣看著一場名為 非暴力的泥漿摔角。他說會亂,他說不會。

但我們能否在這裡稍作放肆?為甚麼暴力——那怕只是一點點的衝撞——都不被允 許?歷史經驗到底告訴了我們甚麼?面對一場或許決定我城前途的運動,我們是不 是可以尋根究底一點,暫時放下那些先天的厭惡,好好去想清楚有關暴力的種種?

我們正是帶著這樣的心態,去構作這個專題。第一篇文章,是訪問佔中三子之一, 本校社會系的老師陳健民教授。在該訪問中,陳健民老師談了很多平時沒有機會展 現的想法,比如如何看待暴力,佔中的策略想像等等。第二篇文章,則是嘗試從歷 史角度去評價兩位非暴力的代表人物:甘地與馬丁路德金。細看歷史的話,便會發 現他們的非暴力運動,如果沒有其他更激進、更衝突式的抗爭所支持,根本難以有 現在的成效。最後,我們嘗試從政治道德的角度,去反思一些比較激進,擁抱衝突 的抗爭。我們會嘗試去說明,他們是在道德上站得住腳的。

誠然,我們也不打算隱藏我們的立場:我們認為,是時候要擺脫和平、理性、非暴 力的教條了。我們必須承認,激進的抗爭很多時候都有其必要性。我們不能擔保可 以說服大家,但這最少是我們長考以後的結論。

10_3.indd 3

4/10/13 7:45 AM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訪問陳健民 坦白說,我一直以來都不明白佔領中環 希望憑什麼可以爭取到普選。 現時佔中三子一直強調佔中是一個公民 抗命,所倚望的是參與者主動犯法、自 我犧牲被拘捕,能夠帶出一種「道德感 召」。 「感召力量」卻是如此模糊不清。它具 體而言究竟是指佔中參與的人數、純粹 民意及輿論取向、抑或是什麼更強大的 影響力,足以迫使政府交出令人接受的 政改方案?另外,不少人批評運動又重 新走向和理非非,政府最後隨意耍耍手 段,大概又是和平散去,沒有太大作 用。於是,我們決定去訪問佔中倡議人 之一,中大社會學系的陳健民教授,他 用非暴力這個原則約制佔領中環運動, 預期可以達到什麼效果呢?

深入討論非暴力佔中的成效之前,要先 說清楚陳健民所理解的「非暴力」是什 麼。「就暴力來說,傷害他人生命、針 對他人身體進行肢體衝突,一般都會覺 得是暴力。但在這以外,譬如是推鐵 馬、衝破警界線,這些我覺得放在不同 社會裡有不同的定義。」他指從台灣社 會的抗爭經驗來看,推鐵馬不算是暴力 的行為,但放入香港社會,零五年韓農 反世貿示威者衝破警方界線的行為已被 視為很暴力。「在香港這個脈絡之下對 於公民抗命的定義必需收到很窄,因為 香港是一個很保守的社會。如果與警察 互相推撞,或者推鐵馬,像韓農一樣, 其實就可能己經失去了公眾對你的同 情,以及公民抗命希望帶出的反思。」 另一方面,他認為抗爭不一定要限制在 非暴力的教條下。他引述南非曼德拉 反種族隔離時,和平主義抗爭、武裝運 動、與政府談判等手法都用過,「我其 實很同意曼德拉,這些原則其實都不應 用到最高位置,而是在不同的context 下,判斷哪一種最有果效。」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04 翼園活 欄

10_4-5.indd 4

不過,基於現時形勢判斷,他認為佔中 需要用最溫和的方法才能夠迎合群眾, 因為要說服群眾支持公民抗命已很難。 他之前做過的民調發現,只有約20%支 持使用激烈抗爭手法;最近七月的民調 中,支持數字亦只上升到30%,「香港 過往有60%是支持民主的,而今日只有 30%支持,證明有30%是支持民主而不支 持這一種激烈的手段,所以香港是很溫

和,很保守。所以我們針對的就是這一 群,我們放棄那些不支持民主的,沒有 可能一個運動就能夠警醒他們。」所 以,他採取相當溫和的論述。 陳健民指,即使避開公眾心目中的暴力 行為,都可以達成公民抗命之目的, 因為就算不衝鐵馬,人群停留已塞住了 馬路。「中環皇后大道中被封,我們就 去干諾道,去最主要的地方坐......最 重要是有群人違反指令,所以一定不會 留在示威區。」他計劃佔領中環行動將 會在參與者被拘捕或自首之後就馬上結 束。

但是較易接受的抗爭方式,不一定是最 有效的方法,遷就或者可以省卻遊說 的難度,卻不免受到公眾的期許所制 肘。陳健民選擇迎合公眾對於非暴力的 想像,乃源自佔中運動必需主流化的看 法。「民主運動需要有個legitimacy。 民主運動都冇超過半數人支持你,你講 什麼民主運動,最不民主就是你們。」 他認為過度激進會被邊緣化,反令社會 上的反佔中的論述聲勢更強。

訪問: 聰、韓冬昇、篤 文:篤

有別於一般集會,雖然以前香港亦有出 現過佔領運動,但佔中確是首次大規模 的佔領運動。不過佔中一直強調「佔 領」,原來並非旨於阻礙社會運作。「 我不認為中共不能承擔癱瘓管治中心的 經濟成本。你要明白中共的財大氣粗。 八十年代初的討論,認為中國不會收回 香港,因為香港當時提供大陸三分之二 的外匯,我們的經濟地位對當時的中國 極有決定性。三十年之後你看看中國的 經濟實力,我不太相信香港通過經濟自 殘的方式他就會害怕你。」他甚至覺得 不一定要進入中環,強調中環這個核心 商業區,目的只在引起社會討論及反 思。 陳健民認為現時對於佔領中環的討論已 經觸動中共的神經。「我想大家都見得 到,其實十幾年裡,解放軍從不會對著 中環演練,而且周融那種人不斷講『會 亂』、『唔好搞到解放軍出黎』。上到 北京,張德剛支持警隊依法執政,暗示 要用勁的方法對付我們。」中共要麼在 運動發生前擊垮運動,要麼和泛民溝 通,試圖阻止佔領發生。他認為,只有 明確表明佔中為他們最後的手段,中共 才願意面對面直視泛民的普選要求。

「主流的人去做一些犧牲,會對其他人 做成一些影響。例如長毛等等,別人會 覺得他是marginal,與自己無關,沒有 認同感,甚至覺得他只是會做呢啲。沒 有人expect大律師會坐在馬路中間,才 會有一種反思,因為和他的常識差別太 遠,法律教授教你違反法律,會刺激他 去想香港發生了什麼事。」主流的支持 除了體現於到場聲援的人數上,誰參與 被拘捕、自我犧牲的過程都重要,「我 希望佔領中環不止有一群人坐在這裡, 那群人首先要是主流社會的人,北京會 驚的,嘩呢班係律師喎,教授喎,醫生 喎,是所謂社會的中流砥柱,如果連社 會裡他認為最中流砥柱的人都作反的 話,這個社會能不能再管下去?」(註 1)

從佔中到普選,這麼近那麼遠

「公民抗命最主要是一場覺醒運動,我 第一波發一發,社會就會討論你為何要 這樣做,便會想引起第二第三波,這個 過程可以持續幾年,不知直至何時。」 原來在陳健民只將佔中理解為整個民主 運動的起點,「運動就會有生命力,會 持續下去。我不知要何時何日才發展到 那個地步,就正如我的想像一樣,真的 是整個香港都動起來,而且比初初那一 波來得更激,無論數量或者動作。」

說到底,社會運動必然離不開直接或者 間接施壓,藉此迫使政權屈服。集會、 遊行所表現的不止是民意,更展示動員 能力,代表著對政權潛在的威脅,是一 種較為間接施壓;堵路、佔領、罷工、 罷課之類,阻礙社會運作的行為,則直 接對政權造成威脅。

如果一定程度癱瘓香港經濟都沒有太大 成效,又何以見得中共會因為一群專業 中產自首而跪倒?出乎意料之外,原來 陳健民對佔領的實質成效頗為悲觀,「 如果去到佔領中環,已經基本上是一個 不肯給你真普選的情況,整個政改的事 可能已經close,所以我們才要走到這 一步。」他不完全認同戴耀廷「愛與和 平能夠穿透坦克車」的講法,「引發其 他人的良心思考是有用。但你問是否能 引發共產黨的良心?對不起,我不覺得 是這麼有效。」 如此看來,佔中帶來普選的機會甚小, 那為何要佔中?

4/10/13 6:02 AM


佔中將非暴力的定義收得如此狹窄,不 斷重提愛與和平的教條,會否扼殺未來 更激進抗爭的可能?「一個階段一個階 段,曼德拉都是這樣,一個階段重在和 平力量,變相就會令暴力運動被排斥。 運動失敗之後社會才有基礎去反思, 不必太擔心人反思的能力。」陳健民卻 似乎未確定自己會否投身下一階段「更 激」的運動,「如果爭取民主不成,沒 有發生很大的悲劇(意指解放軍鎮壓、 武力清場),我最有可能的想像就是, 我交個場畀啲年青人。我呢代人已經盡 咗我自己的方法,用和理非非去爭取民 主,而我亦都覺得我自己的精力都己經 用盡。」

是就有運動必須主流化的想像,為吸納 更多人接受,將運動變得更加温和,換 取民調數據的支持,證明自己是正義之 師。

現時,單單通過支持佔中的民調、或者 傳媒為佔中做勢,佔領行動本身卻是拘 捕就和平散去、等下一波運動,又如何 施壓,如何成為籌碼?訪問中陳健民認 為香港經濟自殘不足以令中共懼怕,這 實際上取決於佔據的時間。難道中共就 會任由一大群人在中環堵塞幾個月?但 如果參與者被拘捕就自行清場,結果佔 領中環的時間全由政府控制,中共當然 就不會感到受威脅。

作為一個頗有人氣,而且關心時事的教 授,陳健民大可安坐家中,每每痛陳利 弊就可。但陳健民沒有這樣選擇。自佔 領中環運動開始,他就親自參與,付出 龐大心力,遊走於各方的論壇,承受著 各種恐嚇與壓力,更甘願為公義賭上自 己的教籍,一切只為他良善的立意。這 看似簡單,但其實真的很不容易。這實 在教我們無言。 而佔領中環運動走到今日,成功引發各 種對於抗爭手法的省思,重新將社會運 動帶到公眾的討論眼前,DDay的討論亦 確是一個推動參與式民主的重要嘗試。 之前有評論批評佔中運動「中產離地」 ,陳健民就有嘗試基層婦女組織交流佔 中理念,嘗試將佔中推廣到基層。如果 說犧牲還可以靠一股熱血,那麼在如斯 的壓力下還可以兼聽則明,就更是氣度 的表現。 然而,他似乎卻未有確切地交代清楚佔 中的運動實際上是希望營造哪一種力 量,又如何能夠藉之達到普選。他提 到佔中成功引起中共的擔心,迫使它與 泛民展開談判,似乎對佔領行動前就用 談判之法爭取到普選尚抱有一定信心。 但與此同時,又悲觀地覺得佔領行動之 時,中共對於政改方案的讓步很可能已 經「close」了,所以只寄望於感召出 下一波運動。 陳健民以佔領行動為最後手段的談判籌 碼,卻深明現時計劃的佔領行動對政權 起不了威脅。於是這個籌碼只建基於佔 領行動之前的隔空論述,彷彿爭取到論 述上的勝利就可以向中共施加壓力。於

10_4-5.indd 5

然而,如果只是追求輿論支持或者撐場 人數,佔領中環實際上與慣常的集會沒 有太大分別。即使是希望通過談判來達 致普選,都要確切地捉住足以威脅政權 的籌碼。現時中共或用軍演恫嚇,或利 用傳媒製造反佔中的聲音,可能是希望 借公眾擔心動亂發生的情緒,將希望迎 合公眾佔中運動推向對他們威脅更少的 非暴力運動,而這些「準備」似乎亦與 「讓步」相差甚遠。

民意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實質上有關如 何施壓的問題才是運動的根本,而現時 的佔中計劃未能交出實質的施壓方法。

公 眾 並 非 不 能 被 說 服 再好的策略都要群眾支持。正如陳健民 的判斷,香港社會對於暴力的界線的確 十分保守,但組織者如果認為某種策略 有效,就要抱有說服群眾支持的決心。 如果能夠交出運動成功可能的展望,理 應可以說服群眾參與運動。其實現時 民調中,激烈抗爭的支持度甚低,大有 可能是因為公眾認為激烈的抗爭沒有果 效,不足以動搖政權,而正正就是無法 看到佔領中環如何能對北京施壓所致。 其實佔中三子提出佔領中環的概念,一 路到此,無論結論如何,都已為公眾成 功開拓不少對於抗爭手法的想像。然而 訪問過後不久,讀報聞得戴耀廷正在研 究參與者自綁,並與警方商討被捕後警 方鬆縛,無疑令運動更加溫和,博取更 多公眾同情。但如果運動走向與警方「 理性商議」部署,犯法、拘捕通通都成 為儀式,就連佔中運動僅有的抗爭意味 都失去了。 註1:這裡陳健民界定律師、教授、醫生之類 社會精英為「主流的人」,更能引發公眾反 思以及令北京恐懼。中大學生報九月號曾撰 《佔領中環──論運動轉向的可能》一文, 提到基層作為運動主體的重要性,佔中要動 員群眾支持斷不可能只爭取普選。本文集中 討論佔中以非暴力為原則的成效,故暫不在 此鑽深討論。

陳健民認為,就算佔中失敗,尚可寄望 下一波的運動。然而所謂下一波運動, 不知何時才可見苗頭。佔中花了年多時 間準備,要借助傳媒造勢,社會注意力 都被扯到這個運動上,如果依然沒有成 果,群眾難免會感到沮喪,士氣受打 擊,下一波運動可能就要用更多時間重 新組織。群眾對佔中失敗或會有反思, 但亦不能忽視之後轉趨政治冷感,動員 困難的可能。 如果希望佔中會成為一個更巨型民主運 動的起點,失敗之後催生下一波的運 動,可以先行聲言佔中是最後一場和理 非非的運動,如果失敗,下一波行動將 更為激進。除了可以向中共展現出持續 抗爭、行動將會升級的決心,更在公眾 心中先打個底,不至於在佔中失敗之後 要由零開始重新籌組。無論如何,起碼 都不應該過份強調極為狹窄的非暴力教 條,扼殺之後其他抗爭手法的合理性。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05

4/10/13 6:02 AM


馬丁路德金,甘地, 激進的無名氏們 由於佔中不斷強調非暴力的重要,甘地 和馬丁路德金的行為經常被援引。固然 他們是很了不起的領導者,但是非暴力 的作用還是不能被過份誇大。在兩宗歷 史事件中,其實是有不同形式的行動令 運動成功。但是,現今似乎都沒有文章 詳細闡述過。所以,以下將會花點筆墨 說說兩個人物,亦讓一些以激進手法作 抗爭的人不再以無名氏的身份被遺忘。

驅者。當時,他嘗試組織近200人的黑 人武裝護衛隊(Black Armed Guard), 保衛社區免受種族襲擊。他們除了簡單 以沙包加固房屋的防禦力外,更不惜以 火力較強的步槍取代手槍。對於他們而 言,流血衝突作為自衛和抵抗再也合理 不過。

但當群眾愈來愈被打壓得厲害,但制度 依然如頑石般毫不動搖,憤怒和熱切要 改變的心頓時令他們不再甘於捱打。群 眾開始愈來愈認為非暴力再也行不通。 武裝除了作防衛外,亦開始以騷亂和破 壞的形式出現。

美國內戰結束後,總統林肯頒報解放奴 隸宣言,久作為奴隸的黑人終於獲得了 公平的政治及經濟權利。可惜,長久建 立的歧視風氣還是深深刻在白人心中, 黑人在社會上還是會遇到不少的侮辱和 欺壓。 直至1950年起,日久積累的怨憤開始湧 現,形形式式的示威行動不斷增加。馬 丁路德金亦在當時有感不滿,毅然積極 投入黑人民權運動。當時,他組織了不 少行動,包括巴士杯葛行動和於午餐時 段靜坐餐廳的行動。這些行動都貫徹了 非暴力的原則,藉此抗議不公平的種族 隔離政策。「自由乘車者」 (Freedom Rider)更是另一種較嶄新的運動形式, 抗爭者集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旅遊,以 反抗交通運輸工具內的座位分隔以種族 作判定。這些行動不但成功激發了黑人 群眾抗爭的決心,亦同時獲得了某些白 人的支持。慢慢地,示威行動愈來愈多 人參與。

但是,這些強調非暴力的行動還是遇到 了不少局限,首當其衝,便是毫不還擊 的原則令群眾少不免傷亡。由於白人種 族群主義者對於運動的極度不滿,所以 他們經常會襲擊示威者。死傷的比率隨 著形勢發展愈來愈高。因此,黑人群眾 開始認為非暴力並不能保障自身的安 全。當時曾經作出調查CORE(Congress of Racial Equality)這非暴力組織內低 下階層的義工,大多父母最擔心不是子 女因抗爭而被逮捕,而是因非暴力組織 的影響而受更大危險。他們大多不支持 非暴力的抗爭手法。 然而,不斷被攻擊令黑人群眾開始感到 氣餒,他們難以在抗爭的過程獲得成功 的感覺,維持著抗爭的熱情。團體有見 及此,認為必需開始進行武裝防衛,除 了純粹為自身安全外,還有是要喚回這 份熱情。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06 翼園活 欄 10_6-7.indd 2

羅伯特·威廉(Robert Franklin Williams)便是其中一個堅持武裝防衛的先

整場1963年的伯明罕運動,更是催化了 這種趨勢。 起初,馬丁路德金帶領群眾在當地罷 買,遊行,佔領圖書館和餐廳。由於這 幾種行動同時出現,令此次運動規模甚 大。當局有感壓力甚大,決定採取嚴厲 的措施,馬丁路德金本人亦在其中一次 抗爭中被捕。這個消息激發了大量學生 罷課遊行,警方便立即以水炮和警犬攻 擊示威者。當時,小型的對抗行動已開 始有了苗頭。幾日後,3K黨[1]發動了 針對運動領袖的炸彈襲擊。久被欺壓的 怒火終再也按捺不住,伯明罕騷亂便是 在當天爆發了。2500名群眾開始聚集, 堵塞警車進出以及焚燒車輛。對於當 時的詮釋,一位激進行動主義者麥爾 坎‧X (Malcolam X)[2]曾經說過:「伯 明罕事件的教訓,便是黑人不再懼怕於 白人的陰霾之中。一旦被挑動,他們將 會以暴力還擊。」 雖然這次騷亂很快便被消解,但卻根本 地改變了當時非暴力和與馬丁路德金 等溫和派的意義。非暴力不再是唯一向 政權施壓的主因,激進行為變得更有力 量。溫和派的意義就在於正好在激進派 和政府之間,掌握較好的身位和政府作 談判。所以在暴亂的數天後,總統甘迺 迪便立即就著此問題與他們展開談判。 事實上,因激進事件而令政府讓步的故 事不僅止出現一次。1968年,馬丁路德 金被刺殺後,超過150個城市因而爆發 了騷動。以華盛頓的動亂為例,有1097 人受傷,6100人遭到拘捕,1200座建築 物遭到破壞,造成2千7百萬美元損失。 此時,久未被通過的禁止房屋買賣歧視 法案立即得以解決。激進行為的力量再 次得以證明,當權者的壓力的確來自於 社會不穩本身。或者正如美國歷史學家 William L. Van Deburg所言,「這些 行為再向我們示範了一次,假如沒有任 何激進行為的威脅,白人的權力核心不

文 : 韓 冬 昇

會願意作出任何有意義的讓步。」

19 世紀中期,印度正式列為英國的殖 民地。由於殖民政府一直希望在印度榨 取更多的資源,所以當地人民的待遇一 直都非常不堪。驅逐殖民政府的想法慢 慢湧現,繼而引發大大小小的抗爭。他 們希望奪回國家的主權,令印度再次獨 立。可惜,當時抗爭人物都是只是政黨 內的人或是一些政治意識較重的組織, 普遍群眾的參與並不甚高。 當時成功令群眾正式積極投入運動的 人,便是甘地。他擁有著印度教的宗教 背景,令他擁有了相當大的政治魅力, 不少群眾都深感認同。最著名的事件, 無疑是他因抗議「食鹽專營法」的發動 一連串連動。當時由於鹽稅極高,印度 人民根本難以負擔。甘地提出抗爭,帶 領群眾到海邊自行製造私鹽,罷買官方 的食鹽。在其中一次抗議鹽稅的遊行 中,有5萬多的人民跟隨在後,令當局 大震動。所以,殖民政府會不斷對遊行 作出干預或者阻礙。 後期,當局認為壓力大,更派軍隊亂槍 掃射。由於他們都堅持著非暴力原則, 不作抵抗,因而不少死於亂射之下。此 事在國際間造成轟動,有近1350份報紙 報導。由於國際壓力甚大,總督最後亦 要與甘地商討如何改善鹽稅的問題。

滿 地 開 花 的 激 進 行 動 甘地的成功在這次的運動得到肯定。但 是事實上,他在整場獨立運動途中遇到 了不少批評,在他第一次發動的「不合 作運動」亦已經如此。當時,他僅僅在 持續兩年後便把運動結束。原因只是因 為當時曾經爆發了一次衝突,接近3千 個示威者與警察打鬥,造成23名警察死 亡。甘先生認為此次事件發生與一直堅 持的非暴力原則不相符,毅然放棄了運 動。[3] 但是,當時有其他組織卻認為甘地不應 該如此放棄運動。一來這會減低了對於 政府的壓力,二來這會使一直支持的群 眾感到氣餒。所以,當有示威者最終被 裁定要接受死刑時,立即爆發不少示 威。印度社會主義者黨聯更是將警察的 死定性為「合法謀殺」,然後組織了大 罷工。 因為此次事件,暴力與否的討論愈來愈 多,武力的抗爭亦變得愈來愈多。1925 年,有組織搶劫火車,奪取英國國庫以 購買武器。1929年,有組織炸毀當地的

4/10/13 6:08 AM


中央立法院(Central Legislative Assembly),並派發單張,表明「讓聾的 人聽見我們的聲音」。這十年期間發生 了很多零零星星的暴力示威,攻擊警察 局亦是一些等閒事。以武力作手段的革 命組織亦相繼成立。

但是,武力事件還是不能令英政府屈 服,而英軍對於示威者的施壓卻愈來愈 嚴重。當時,以甘地為首等溫和派等 首領遭到拘捕,群眾一下子大受打擊。 結果,武裝的軍事行動成為了當時群眾 的唯一依賴。領導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Azad Hind)和印度國民軍(Indian National Army )的鮑斯(Subhas Chandra Bose)展開武裝革命。他認為非暴力的 行動再也行不通,武裝革命才是徹底的 辦法。他便帶領著國民軍進行遊擊戰, 由東南亞向印度推進。 國民軍在多次戰役中取得勝利,曾經成 功奪回因帕爾(Imphal)和兩個島嶼,把 低落的情緒一再喚起。雖然大不列顛國 最終也把這支軍隊擊敗,但是群眾在當 中感受到成功的氣息,騷亂和武力的破 壞開始到處漫延。隨著領袖鮑斯突然遭 到空難,群眾憤怒以及熱切的情緒再也 按捺不住。騷亂及武力抗爭頓時四處湧 現。1946年的皇家印度海軍兵變,英屬 的印度兵進行全體的總罷工,更是一再 施加了壓力。雖英政府再一次壓下了騷 亂,但已經再難以保持穩定的權力。最 後,英政府亦只好與溫和派共同商議撒 出印度的事。 結局也與馬丁路德金的成功一樣,溫和 派再次充當了協商的角色。真真正正對 於政權的施壓,仍是那些種種擾亂社會 運作,乃至到武力的行動。

歷史重覆絕非偶然,當中一定有其因果 關係。兩場運動的成功,都有不少激進 團體共同向當權者施壓,他們充當了整 場運動不斷施壓的角色。非暴力強調的 感召力量,固然有一定程度喚起群眾爭 取的作用,但要真正獲得改變,這是遠 遠不夠。令當權者懼怕的,無疑是社會 的不穩。 而且,非暴力行動失敗的話會容易令群 眾氣餒。馬丁路德金難以保衛黑人的安 全,令父母擔心他們子女的安危。甘地 的退出印度運動失敗,曾經令群眾大受 打擊。抗爭的熱情假若不能維持,對於 運動是有著沉重的影響。

10_6-7.indd 3

另外,抗爭者解放的感覺,亦通常要依 靠物理性的抗爭再得以建立。這聽起來 似是有點抽象,但仔細留意黑人民權運 動便能明白。黑人一直受到警方打壓, 被如3K黨等恐怖團體襲擊。久被種族主 義欺壓而形成的恐懼感和無力感自然 地鑽進他們體內。所以,除了要改變制 度,群眾還需要自我覺醒,才能鼓起勇 氣抗爭。實質的反抗往往能夠給予這份 力量。廢奴主義者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Douglass)回憶起他動身對抗奴隸主 鞭打時,他從此獲得了抵抗的勇氣。另 一方面,奴隸主不得不作出退讓,也是 大大加強了德里克的自信。相比之下, 我們很難想像,如果德里克進行「非暴 力」抗爭會有同樣的結果。 通過上述兩個故事,無論是激進行為本 身的力量或是爭取群眾支持的意義上, 都不完全是負面。當然,由於某些激進 行為需要伴隨著沉重的代價,如何好好 地利用是需要作詳細的判斷。但問題 是,運動的論述絕不能輕易能讓非暴力 的說法成為鐵規則,輕易蓋過了任何激 進的可能。某些所謂的武力行為,如拒 捕更沒有換來太大的損失。非暴力與暴 力之間有很多不同的可能。例如宣稱假 若絕對和平的行動失敗後,會立即進行 激進的抗爭;或者像韓農一樣在武力抗 爭之先把花朵送給警察,都是可以參考 的做法。 無論如何,我們要緊記,在印度人民和 黑人群眾的解放史上,有著如羅伯特· 威廉和鮑斯等無名氏們的血汗。 註 : [1]3K黨 全寫為Ku Klux Klan,主張白人的 種族主義組織,實施私刑和各種暴力行為, 曾在民權運動時間不斷刺殺運動的組織者。 [2]麥爾坎‧X(Malcolam X) 激進運動主義 者,「伊斯蘭國度」(Nation of Islam) 的領導者,致力推動民權運動。他認為只有 暴力的行為才是運動的正確途徑,曾與馬丁 路德金公開辯論運動策略。有一句著名的格 言為「採用任何的手段」(any means necessary) [3]往後再爆發任何暴力的傷亡事件,甘地都 沒有暫停他的非暴力運動 參考資料: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John A. Kirk 2005 Negroes With Guns. Robert Franklin William 1962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07 4/10/13 6:08 AM


何必作繭自縛: 談「和平理性非暴力」 佔領中環發起人把這場運動命名為「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簡稱「和平 佔中」,強調所謂的「和平理性非暴 力」。不論是支持或反對者對佔中的 觀感和佔中發起人的取態,都反映社 會主流似乎並不支持一些較為激烈的 抗爭行動。 「和平佔中」成為社會的熱話已經好 一段時間,但長久以來,我們對於甚 麼激烈程度才合理、甚麼時候採取甚 麼策略才最有效等問題,都缺乏討論 的空間,但這些問題其實是值得討論 的。 這些其實不是甚麼抽離的問題,而是 我們常常看到,甚至親身經歷的。香 港特首的認受性低,人所共知,因為 梁振英不是由你和我選出來的,所以 我們的意見於他如浮雲,我們唯有借 他出席公開場合的機會向他請願。豈 料,警方把我們的活動範圍限制在遙 遠的示威區內,又築起重重鐵馬,我 們連身材高大的梁振英的頭頂也看不 見,更遑論向他表達我們的意見。我 們只是為了表達意見才離開示威區, 衝向梁振英的所在。難道這也是暴 力、不道德?警方設置障礙,又是否 必要,是否合理? 在香港,推鐵馬、堵路、衝擊警方防 線等行為是「非暴力」所不容許的, 但這些較激烈的行動又是否暴力?在 大陸、台灣、南韓等香港的近鄰, 這些行動其實只是「小兒科」。今 年8月18日,台灣就發生了「818拆政 府」事件,竹南鎮大埔里的居民反對 政府區段徵收與強制拆除房屋,號召 了2萬人參與晚會,後來有數千人突 破警方防線翻越圍牆進入內政部大樓 靜坐抗議,癱瘓內政部辦公。2008 年,逾萬名南韓示威者佔據了首爾市 道路幹線要衝,要求「抵制進口美國 牛肉」,又企圖用繩索把當局用來作 路障的巴士拉翻。可以看出,香港人 對於社會運動形式和「暴力」的想像 與其他地方有很大差別,似乎值得我 們好好思考。

直覺不會告訴我們…… 很自然地,當看見衝突、打鬥、受傷 這些場面時,哪怕只是看新聞,我們 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或者厭惡。

╱ 可是,這些直覺令我們忽略了某些時 候使用武力是正當的。比如說,如果 夜晚回家時遇到不良份子的挑釁和攻 擊,我們會自衛反擊;發現扒手偷走 電話錢包時,我們會用武力制服他。 當政府侵犯人的自然權利,執行暴政 之時,發動革命也可以是一個正當的 行動,我們不會批評發動多次反清革 命的孫中山是搞亂社會的暴力分子。 舉出極端的例子是要指出,在社會運 動上,所謂「暴力」與否,不是非黑 即白。

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 我們常常把一些衝突行為視為暴力, 若想深一層,這些行為其實也有程度 之分,而我們可能會發現有些衝突行 為,在某些情況下,是正當和可能 的。

在香港,法例雖然聲稱我們的集會自 由受到保障,但實情是只是有限度的 保障。我們的確可以遊行集會,但必 須向警方申請,否則可能會被控非法 集會罪。而且,即使預先向警方申 請,集會的範圍會受到嚴格限制,示 威區往往遠離目標地點和人物。警方 甚至會使用緊迫的策略,收窄群眾的 空間,打擊士氣。原本就希望和平地 向當權者表達訴求的示威者其實相當 無奈。 示威者要突破警方封鎖的原因是警方 對示威者的封鎖本身已經是一種暴 力,是政府運用武力的壟斷,去限制 人表達意見的權利、集會自由,以至 人身自由。為甚麼一個市民行使他應 該受到保障的集會自由時,必須被限 制在某一特定區域,否則就會招來警 察的攻擊?難道在示威區以外的所有 人都沒有這個權利? 封鎖示威者只是借「維持秩序」這冠 冕堂皇的藉口,打壓反對聲音,保護 當權者的行動。示威者要翻越、推倒 鐵馬,只是別無選擇。如果可以的 話,誰會不想舒舒服服地坐下來與政 府交換意見?

文 : 聰

當然不是說殺人越貨之後的拒捕,而 是指當示威者希望向政府表達訴求, 但警方前來清場,甚至用「非法集 會」為由拘捕示威者,示威者堅持留 在原地,拒絕警方的拘捕。 其實《公安條例》的部份條文,包括 遊行示威的申請制度,早於1995年已 因為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 約》牴觸而被廢除。只是1997年,缺 乏民意授權的臨時立法會重新制訂。 一直以來都有人質疑《公安條例》與 《基本法》保障的集會自由有衝突, 甚至是對人基本權利的侵犯。至少起 碼,香港人在示威區以外沒有集會自 由是荒謬的。 面對警方不合理的拘捕,示威者堅持 留在原地只是為了有效表達意見,而 且這樣的拒捕是有正當性的,因為示 威者只是在行使他應有的集會自由, 保障自己的權利不受不合理的法例侵 犯。反而,示威者本身可能只是在靜 坐,混亂場面是由警察一方挑起的, 看在普羅大眾的眼中,卻竟然歸咎於 示威者的激進行為。

很自然地,我們會覺得不應該去毀壞 政府或商業機構的財物(properties) ,但原來有很多人會理性地利用這種 方式去表達對制度的控訴。我們也未 必一定會同意行動者使用這種方法去 表達不滿,只是他們背後傳達的訊息 實在值得深思。 有人認為,一些對人命構成傷害的財 物(properties)不應該存在,而擁有 者也沒有權擁有這些剝奪他人生存權 利的財物。一個主張非暴力運動的美 國反戰團體War Resisters League 於1986年出版了《War Resisters League Organizer’s Manual》,其 中對於毀壞財物的運動策略有深刻的 分析。他們指出,有一些財物根本沒 有存在的權利,例如是核武器、納粹 集中營等危害他人的財物。由於受到 傷害的只是這些害人的財物,而非人 命,所以一場涉及毀壞財物的運動, 仍可被稱為非暴力。他們又認為保護 納粹集中營的圍牆就是保護這殺人兇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08 翼園活 欄 10_8-9.indd 8

4/10/13 7:47 AM


手的幫凶,於是對圍牆的毀壞同樣可 以接受。 除了直接剝奪生存權利的財物之外, 有人也認為一些侵犯他人權利、用不 義的方式賺取、或對他人造成壓迫的 財物,也是擁有者不值得擁有的,所 以破壞他們也沒有問題。2010年歐洲 債務危機爆發之後,希臘發生大規模 示威,抗議政府實施財政緊縮措施。 其中,有示威者打破銀行的玻璃,又 向銀行丟雞蛋和塗鴉。他們會認為在 不公的制度裡,一些財團、金融機構 可以利用制度容許的方法,合法地進 行如同掠奪般的行為,所以那些財產 是他們不值得並且不應該擁有的。一 方面,這是他們無力的控訴。另一方 面,是揭示制度問題,對制度作出根 本挑戰的非常手段。 從幾個簡單的例子可以歸納出,一些 所謂「暴力」的衝突行為,在特定情 況下可以是正當的行動,而其實建制 強調的所謂秩序、和平,保護和包裝 的正正是對我們造成壓迫的一切,例 如是打壓反對聲音,這才是真正的暴 力,才是把人逼上梁山的元兇。

談到這裡,即使不是誤信親建制人士 的「動亂」、「暴徒」之說,很多人 也會認為那些「激進」的行動會擾亂 社會秩序,因此不可接受。 然而,對於所謂的「秩序」,許多時 候只是我們出於直覺地擁護。我們會 把秩序的擾亂聯想為秩序崩潰、社會 大亂。其實「擾亂社會秩序」也有程 度之分。我們所接受的擾亂行為,在 大多數情況下只是一些對社會運作的 窒礙,不代表要進入無政府狀態,也 不是暴動那種完全失控的狀態。極端 的行為例如騷亂、肆意殺人放火搶掠 等,始終難以脫離道德的規範。 無可否認,一些社會運動的策略是透 過有限程度地擾亂秩序,對目標施加 壓力。以佔領中環提議的堵路為例, 香港人要爭取普選,而不民主的政 治制度令政府可以漠視民意,香港 人的一般的和平集會已經做了很多 年,但要數真正有效令政府聽取意見 的,幾乎沒有。這反映出民意長久受

到漠視,而群眾和政府在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上十分不平等。 這時,單靠和平的手段已經不會有效 果。有限程度的秩序擾亂,就是群眾 為了在不平等的制度下增加議價能 力,迫不得已的選擇。 的而且確,這種行動會影響其他市民 的生活,但相對而言,政府面對的壓 力、代價都大得多。社會上有一群人 冒著被捕和被其他市民唾罵的風險代 價都要走上街頭堵路,反映出政府是 如何對市民的聲音視而不見,可以說 引起的一切後果都是政府造成的。再 者,堵路者通常都會事先提供一個極 速解決問題的出路--談判,如果政 府果斷而有誠意地開展談判,一切就 不會發生。有人也會指責堵路者以要 脅政府,但其實聆聽是政府的責任, 要用上要脅的手段才迫使政府聆聽, 其實十分可悲。 2010年的巴士工潮帶給市民的影響其 實更加普遍和明顯,當中幾間巴士公 司員方要求跟隨通脹加薪2.2%,但資 方強硬表示只加薪1.8%。其中部分九 巴車長於8月9日停站時多留10秒。用 上這一招的原因是工人和公司的議價 能力有極大的差距,新巴職工會更指 公司向合約制員工施壓。巴士公司仗 著自己的議價能力高,長期無視工人 的訴求,要負上很大責任。這類行動 的確會對市民造成實際影響,但如果 資方肯即時與工人談判,不糾纏於那 0.4%的差異上,這些影響根本不會出 現。再者,巴士司機並非不覺得有問 題,有參與工業行動的車長在巴士站 向乘客派發道歉信,向市民說明巴士 司機的處境,希望得到諒解。這只是 被迫踏上的一步。

突行為都乾脆當成是暴力,局限了我 們對社會運動的想像。 並非否定溫和手段的作用,只是在不 同情況、不同目標之下,我們應該以 有效而合理作為判斷的準則,採取不 同行動。例如當政府對意見的態度相 對開放,而我們只是希望對現況作出 很少的改變,一個較溫和的遊行集會 也可以是有效的行動;但而香港的情 況而言,政府對民意視若無睹,溫和 的行動得不到政府的重視,而我們要 由無至有爭取普選,則可能被迫在必 要的時候借助更激進的行動去向政府 施加壓力。 我們活在既有制度的框架之內,受到 媒體長期的渲染,而主流媒體和話 語權,就正正掌握在既得利益者的手 中,因此社會的主流傾向於保守,以 致排拒「暴力」或較激烈的抗爭形 式,是可以理解。但如果我們繼續盲 目地跟從主流的路線,不作獨立的思 考的話,許多被香港人視為「暴力」 的合理行動,只能永遠繼續被視為是 「暴力」。當合適時機來臨時,這些 合理而有效的行動不能納入策略考慮 中,局限了運動的走向。最終我們只 會繼續「和理非」,繼續被政府無 視,任由社會停留在現在的不公之 中。

我們對暴力有一種自然產生的恐懼, 以至我們在尋求社會轉變時都不敢觸 及這個話題。打開電視機,電視新聞 報導面目猙獰的示威者兇狠地衝擊警 方封鎖線,推倒鐵馬,警察強行抬走 坐在地上的示威者,又有人坐在馬路 中心堵路,場面非常混亂。傳媒的報 導往往只聚焦在衝突的場面,卻不問 示威者為何選擇這樣做,根本無助我 們思考問題。結果,大家都停留在那 原初的恐懼中,連一些稍稍激烈的衝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09 10_8-9.indd 9

4/10/13 7:47 AM


���-5 1

4/10/2013 7:09:17


出左半斤力,攞得嗰半両 當強積金沖上遣散費/長服金 近日有報導指政府將強積金「對沖」遣散費,帶頭剝削打工 仔的利益。截至去年六月,多個政府部門均以強積金供款, 抵銷須向非公務員合約制員工(NCSC)支付的長期服務金及 遣散費,當中教育局於零九至一零年度支付的一百萬元遣散 費及長服金中,約九十六萬元利用了強積金供款對沖,實際 支付不足四萬元。 以社會福利署為例,任職署方保障部社區工作幹事十三年的 曾先生遣散後,本來能取得八萬六千元遣散費,而當時政府 強積金供款的累算權益約有十萬五千元,政府便用了大筆供 款用作遣散費。[1] 正如中大員工總會所說﹕「強積金是為退休生活作財政準 備,而遣散費是為照顧工人被解僱/遣散後的即時需要。」 [2]強積金又怎能代替遣散費或長服金呢﹖那不就表示著員工 無法取回應得的遣散費或長服金嗎?

可是,政策卻明明白白地登在《僱傭條例》上﹕ 「僱主可使用其為僱員向強積金計劃繳付的僱主供款所產生 的累算權益,抵銷根據《僱傭條例》(香港法例第57章)須 向僱員支付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 一般來說,遣散費和長服金的計算方法是這樣的﹕

日薪或件薪 僱員:

最後一個月的 工資 x 2/3

x

可追溯的服務年資

僱員最後工作 的30個正常工 x 作日中由僱員 選任何18天工資

強制性供款 僱主部分

僱員部分

不足$6,500

有關入息 x 5%

無須供款

$6,500至$25,000

有關入息 x 5%

有關入息 x 5%

超過$25,000

$1,250

$1,250

根據條例,員工在連續受僱不少於2年或5年後,若被公司解 僱,可分別獲發遣散費或長服金,而僱主那5%的強積金供款 可以用於「對沖」遣散費或長服金。若僱主供款部份的強積 金未能全數抵銷遣散費或長服金,他便須補回餘額;如遣散 費或長服金款額不多於僱主的供款,餘下的僱主供款則會保 留在員工的強積金帳戶中。試想想,人到中年時被炒退,更 發現十多年來的退休積蓄無故蒸發近半,這種情況是多麼不 公?更甚者,不少員工不止被對沖一次。 以外判工連姐為例,年屆六十的連姐零二年起在康文署公園

mpf.indd 11

近年來,不論政府抑或私人機構,均採用大量外判制及合約 制,大批勞工每兩三年便會被遣散一次,以致強積金不斷被 對沖,打工仔則成了制度下的「爛頭卒」。[3]

千絲萬縷的退休保障史 雖然政策如斯變態,但若溯洄當年遣散費、長服金和強積金 制定時的情況,或有助我們理解更多這些年來政府與民間團 體間的拉扯。

然而,自八十年代末起,大量工廠北移,很多工齡長的工人 被遣散。而遣散費與長服金兩者只可擇一,很多工友最後只 好拿遣散費。換言之,長服金被用作了遣散費。更甚者,有 僱主故意在工人工作不足五年時解僱他們,隔一段日子後又 重新聘用,來逃避支付長服金。如此一來,資方利用長服金 的漏洞,令其失去了員工退休保障的功能。 及至九十年代,民間要求退休保障的呼聲日益增大,但政府 卻為平衡大商人的利益,寧願摒棄全民受惠的「老年退休金 計劃」,指由於公眾對老年退休金計劃的意見過於分歧,於 九五年改推今天怨聲載道的強積金。[4]

可追溯的服務年資

至於強積金的算法則是﹕ 每月有關入息

負責外判清潔工作,到零五年由另一間外判公司承辦,原公 司便將三年來為連姐所供的強積金,對沖遣散費補償予連 姐。三年又三年,連姐又被承辦公司遣散,二萬多元的僱主 強積金供款又被對沖。十一年來,連姐的強積金戶口不斷被 對沖,加上再扣除高昂的行政費等,令其強積金戶口剩餘二 萬多元,當中還有六千元是零八年財政預算案中「派糖」時 取得。

早於八十年代,港英政府便提出了「長期服務金」回應爭取 退休保障的民間團體,指若員工與僱主簽約滿五年以上而不 再續約,便可獲得長服金,並認為這能發揮退休保障的效 果。

魚目混珠的法定變態事

月薪僱員:

文﹕言

當時,由唐英年出任主席的《強積金條例草案審議委員會》 已著力草擬強積金對沖遣散費或長服金的政策,更指「此項 政策的目標,在使僱傭條例內一項行之已久的規定得以繼續 實施。」[5]何謂行之已久的規定?當然是上面所說的,根 本不能保障員工的長服金和遣散費「二擇一政策」,現在只 是加上強積金而已。而當時不少企業鑒於對沖機制才贊成推 行強積金計劃,誰最受惠昭然若揭。

結語 根據積金局的資料,截至2012年,用以對沖的供款已高達 187億。換句話說,每當有打工仔提取2元的強積金作退休 用,就有1元被僱主提取用作抵銷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其 實,即使打工仔被炒退後可即時取得一筆錢,但長遠來說是 失去自身的退休保障。政府為省錢偏偏拿打工仔開刀,令打 工仔攞得嗰半両,更令老者不能安之,其理財之道不可不謂 「高明」﹗ [1]﹕〈政府帶壞頭強積金對沖遣散費〉太陽報 2013年9月7日 [2]﹕資料來自中大學生報的電郵訪問 [3]﹕資料來自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勞look天地間第七十七期》 [4]﹕http://binaminor.blogspot.hk/2008/03/blog社專左 校 post.html 情 性文 生 [5]﹕立法局議事錄(1995年7月26日) 第231頁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11 2013/10/4

01:20:31


長遠房屋策略:凝聚共識、建設霸權 文:Henry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簡稱長策會)於九 月三日發表了130頁、題為《凝聚共識、建設家 園》的諮詢文件,當中推算未來十年整體房屋 供應目標,為47萬個單位。預計公私營房屋的 比例是六比四,也就是公營房屋約有28萬個。 香港的房屋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高企樓價,相信 這點眾所周知。儘管房屋供應量看起來像是距 離大家十分遙遠,但這些毫不起眼的數字,斷 定了的卻正正是未來整整十年香港的房屋供 應,影響的是整整十年,甚至是更長久的樓價水 平。相比起十多年前長策會估算的八十餘萬供 應量,現在的房屋需求竟只稍稍多於一半。可 以想像,兩種估算的影響將會是差天共地的。

主要成份

細節

需求量

住戶數目的 淨增長 受重建影響 的住戶 居住環境欠 佳的住戶

未來十年的住戶增 長估算 預計因單位被拆卸 而需要安置的住戶 居住在臨時構築 物、非住宅大廈、 與其他住戶共用或 分間單位的住戶 由流動居民、非本 地學生及外地買家 造成的需求 總計

271,950 至 316,950 46,300

其他

74,900

27,000 至 42,000 20,150 至 479,250

表一:諮詢文件計算出的房屋需求量,加上 估算的5.2%私人市場平均空置率,得出供應 量為440,000–500,000,中點數470,000。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12 翼園活 欄 .indd 12

數字會說話:文章開首提到,十年的公營房屋( 請注意:所謂「公營房屋」除出租公屋外也包括 居屋)將有約28萬個,但現時輪候公屋的住戶已 有23萬個,也就是就算建成的公營房屋 全部是 出租公屋[1],加上未來再沒有人申請(而事實

上輪候住戶增長每年數以萬計),也 需要八年多才能讓現時輪候的家庭全 部上樓,更何況,明明有需要但自知 機會渺茫而沒有申請的人不計其數。 上述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整份 文件中,同樣的錯誤不斷重覆:對 於數量龐大的潛在需要,文件幾 乎隻字不提,令數字被嚴重低估。

「 我 都 想 結 左 婚 可 以 搬 出 嚟 住 架 」 諮詢文件中,美其名地使用了2011人 口普查的數據,找出了過去十年的實 際住戶數目增長作為基數,然後再加 上一堆什麼空置率、人口老化等等的 因素倍大。問題就在於,實際增長 數根本無法涵蓋潛在的需要,也就是 原有家庭中希望獨立居住,例如是因 結婚、家居狹窄等等,卻因經濟原因 而無法遷出的住戶。須知道,在過去 十年的高樓價政策下,這些住戶的數 目必然極高。諷刺的是,政府其實亦 曾經考慮這方面需求,比如是98年 的文件就有提及。這也能解釋為何 98年時對房屋需求的估算能夠比現 在高出如此多。反而在現在的這份 文件,這些需求卻是完全被忽略。 至於所謂的「居住環境欠佳」則更是 離譜。諮詢文件中,此部分所佔最多 也是最重要的是所謂「分間樓宇單 位」的數字。很簡單地說,大家在電 視中所見環境惡劣的劏房,其實並不 是因有沒有「劏」而令其環境惡劣, 而是因空間過於擠逼,而如果基於這 因素考慮,則一個三百呎、沒有分間 的單位,如住了六、七個人,也很明 顯是「環境欠佳」的。文件這種什麼 分間云云根本是轉移視線,營造出似 乎是要「解決劏房問題」的假象,實 際上則嚴重低估此類住戶的需要。

2013/10/4

01:58:13


環 境 欠 佳 的 不 只 是 劏 房 所以,我們所考慮的從一開始就應是人均居住 面積。現時香港整體人均居住面積約平方161 呎,但考慮到有人居住於過千呎大宅,相信很 多住戶單位其實小於平均,甚至狹窄得難以接 受。相信各位亦會接觸到不少來自這些住戶的 同學,靠「人均實用面積夠低」而湊夠宿分的 同學就為數頗多,比如筆者的舊室友就是因家 中人多而令人均居住面積極小。不難發現, 居住環境擠逼卻又不是分間單位的住戶其實 十分普遍,而且對於新單位的需求亦極高。 故此,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處理什麼分間或是工廈 住戶,而是最低人均居住面積。而如果這部分 的需要不計算在內,情況則等同沒有處理一大 部分的劏房戶,最後問題根本不會得以解決。 我們也可對比一下其他地方,例如內地城 鎮及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積分別為381及 323平方呎,與香港相比相差足足一倍。 可以看出,香港在這方面實在極為落後。

說到底,其實政府要做出如此保守的推算, 純粹是為繼續其高樓價政策,保護各大地產 商的利益。同一時期政府還在推出什麼「劏 房合法化」,其實是同出一轍:在不斷推高 樓價的政策下,窮人根本買不起大小合理的 單位,劏房就成為必然會出現的副產品。所 以說,政府口中的所謂「積極解決劏房問 題」,其實不過是用各種手段合理化、合法 化其存在,令高樓價政策得以維持下去。 無可否認,要讓低下階層的居住環境大幅改 善,就需要大幅壓低樓價。有樓人士也許將蒙 受不少損失,但請不要忘記,現在的樓價本來 就是高得不合情理,為了樓價繼續上升,代價 不只是低下階層要繼續受苦,甚至是越來越多 的人將會上不到公屋,屈居於惡劣環境之下。 當然,就算供應量提升,如果香港的房屋策略 仍然是以私人市場為主導,炒賣或是地產商 囤積單位等仍可以繼續推高樓價,造成各種問 題。但是如果連這一步也做不到,所有什麼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等都只會是空話。 [1] 諮詢文件以「保持一定彈性」為由沒有對 於出租公屋與居屋的比例作出任何承諾。

長策會拒絕租務管制 反映政府房屋思維 文:來 上月,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發表未來十年房屋策 略的諮詢文件,以房屋供應為重心;與此同時, 長策會公開拒絕了民間有關重新實施租務管制的 訴求。在現今租金瘋狂上升之際,政府只集中研 究未來供應,拒絕討論直接針對租金的政策, 是遠水不能救近火也。筆者希望向同學介紹租 務管制是甚麼,然後探視政府在租務問題上的 思維,共同思考這個與你我息息相關的議題。

蒸 租 近 要 況

樓 對 於 大 學 生 , 可 說 是 這 麼 遠 那 。畢業生即使不用馬上搬離家住, 開始為租樓打算,所以租務市場的 和相關政策,與我們其實息息相關

金 麼 也 現 。

圖:美聯樓價走勢圖 近年的租金水平自沙士後一直向上,沒有下調的跡象,早已超 過97年的高位。筆者觀察,現時租住一個兩百呎的唐樓高層單 位,沒有升降機,需要約四千元;低層的話可貴多一兩千元。 租金高漲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租客真實感受得到,基層市民 更是苦不堪言。低收入士租不起大單位,只能蝸居劏房,但劏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13 .indd 13

2013/10/4

01:58:13


房呎價甚至比豪宅還貴。而業主加租頻繁,有些 人可能住了一年就要另覓較便宜的新居。租金 是個迫切的、每天都在惡化的問題,需要想辦 法即時對抗,所以民間便有人提議租務管制。

租務管制具體來說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是把業主 每年加租的幅度限制在某個百分比以下的「租金管 制」,有些地方也會把租金限制在某個「市值金額」 以下;第二是限制房東終止租賃「租住權保障」, 常見方式是,假如租客願意付某個市值金額,房東 便必須與其續約,除非有特殊的、合理的理由,例 如收回單位自住。這些措施的目的,首先是要把租 金控制在一個可負擔而且穩定的水平,其次是平衡 租客和房東的議價能力,因為租客必須找地方住, 議價時往往處於弱勢,租金幾乎完全由業主話事。 反對租管最常見的理由是典型的自由市場理論,認 為低於市場均衡價格會導致短缺、業主因為沒有利 潤而減低維修保養的意欲等等。在香港的環境下這 些理論卻未必準確,因為現時的市價根本過高,即 使壓低租金水平,業主很可能還是有利可圖,那麼 人為短缺和減低維修意欲的預言就未必會實現。 市場理論背後的思維,是將房屋視為跟衣服、私 家車、電話一樣的普通商品,應該由市場自由 調節。但房屋不能當成普通商品,因為房屋是 人安身立命的生活本錢,顧客(租客)不能隨 便說不租屋,否則他就要流落街頭。既然沒有 選擇的自由,就不應該套用自由市場的邏輯。 支持租管的看法則認為,房屋是珍貴的社會資源, 業主利用房屋賺錢,就要付上某種社會責任;而 租客是有權要求一個安穩的居所。這個權利的意 識不在香港人的常識之內,但美國的住屋法例早 已秉持類似精神。其精神是房東一定程度上擁有 決定租戶生存條件的能力,因此法例規定房東 必須保證租戶有一個安全、舒適、健康的生活環 境,稱為「適住性義務」,必需負責維修、保 安;此外也不能隨便終止租賃。租務管制的基本 精神是要求業主履行社會責任,維護租客的生活 權利;學術一點去說,是將房屋「去商品化」。

長策會認為,租金管制主要針對續租時的租金, 可能令業主對新租客在開始協議租賃時盡量提高 租金;而租住權保障或會令業主不願意出租其單 位,反而會減少了供應,推高租金,效果適得其 反。這其實就是前文所述的典型反對論點,與特 區政府長期以來的思維一脈相承。特區政府在房 屋土地政策上一直強調市場的重要性,例如梁振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14 翼園活 欄 .indd 14

英政府一直以「增加土地供應」去回應房屋問 題,對於復建居屋、增建公屋非常「謹慎」。 英、美、德、法等西方大國都有實施租管,雖然各 地有成功有失敗,但大體說明了租管不一定如長策 會所言「適得其反」。即使在香港,租務管制亦非 新鮮事。早於20年代早期,殖民地政府因應大量戰 爭難民湧入,導致房屋短缺,租金騰貴,便曾制訂 《租金條例》以遏止租金升幅;到1945年,政府再 推行《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規管租金升 幅,並於1973年起為住宅租客提供租住權保障。 1998年,特區政府撤銷租金管制,當時原因有 三項:租金應交由市場調節、供租住單位供應 量增加、和減少對受管制樓宇(即第I、II部 的戰前後樓宇)的業主不公平。頭兩項表現了 市場思維,至於第三項則顯示政府考慮業主利 益多於租客權利。2004年,當局認為住宅供 應量增加、租金下滑(見上文走勢圖)以及 公屋輪候時間縮短,租客已經不是處於弱勢, 於是進一步取消租住權保障。但這些理由今 天已不適用,政府是否應該再推租住權保障?

如果放到一個更宏觀的經濟發展脈絡去看,或可 理解何以特區政府不願實施租務管制。香港自80 年代工業式微後,現在的經濟發展主要由服務業 和房地產帶動,當中不少是投機性活動。而近十年 政府開展一系列市區重建項目,興建簇新的大商 場和豪宅,也是圍繞這個經濟模式。如果實施租務 管制,會減低樓宇交易價值;而續租權保障又會對 市區重建構成障礙,令市建局必須付出巨大成本安 置或賠償租戶。香港整體經濟模式的轉變,或可 解釋特區政府為何在回歸後迅速撤銷有幾十年歷 史的租務管制,維持並進一步地將房屋商品化。

如今長策會在未有廣泛公眾討論的情況下斬釘 截鐵地拒絕租管,顯示政府的市場主導及房屋 商品化的思維會維持下去,無意認真考慮所有 緩和租金、協助低下階層的可行性。我們不應 該在此階段停止,反而應該借機思考房屋的市 場主導政策是否最合適,不只是包括租管這一 項政策;畢竟你我都終會受房屋政策影響。

參考資料: 1.《美國研究》2010年第2期:《美國住宅租賃 法律制度研究》 2. 葉寶琳:租務管制還有很多可能 3. 東方日報 2013年6月28日:〈呎租$30 劏房 貴過豪宅〉

2013/10/4

01:58:13


不過,普京領導的俄國忽然實行「讓巴沙爾在國際監察下銷毀化 武」的建議,結果叫停國際軍事介入。山姆叔叔這次可說是老貓燒 鬚,無法再扮演「國際警察」。 敘利亞內戰事件細節複雜,一篇文章當然難以交代,但近一兩個月 情況大起大落,與其拿出花生爆谷等看下場大龍鳳,倒不如把握機 會,簡單回顧山姆叔叔在敘利亞危機上的種種,方便認識敘利亞內 戰。

1.「阿蓋達份子都係反對派?你你你你你你嚇鬼 呀?」

早前有記者訪問共和黨議員麥凱恩,直接問「你們怎麼會支持阿蓋 達份子呢?不怕他們得勢後變成下個拉登嗎?」 只見麥凱恩議員對着鏡頭,一臉無奈:「你從哪兒聽來這種謊話? 我去過敘利亞會見反對派,你說的絕不是真的!」 不過,正如記者所言,普通人其實不難知道反對派中有阿蓋達份 子:喂,維基百科都有寫啊! 美利堅一直說九一一恐怖襲擊是阿蓋達份子所為,十數年間更在中 東多國圍剿其殘餘勢力,如今又支援他們,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件 怪事呢? 嘿!這就是美國的偉大之處了,居然拋開一切恩怨情仇,為了民主 自由而支持阿蓋達份子,多有氣量!

2.「雖然我地用錯左假證據,不過真係死左好多人 喎!」 內戰爆發以來,西方媒體多次引用一名自稱Syria Danny 的反對派所 提供的資料。不過最近,他竟被揭發原來是一個演員![註1] 觀乎他的講法,最常見有「歡迎包括以色列在內的一切外國武裝支 援」、「代表敘利亞人民要求西方設立禁飛區」等等。 什麼?這些講法跟利比亞「被革命」時差不多?喂,別亂說!雖然 Syria Danny不時被指說法自相矛盾,但演員想必只是他投身民主前 的副業而已! 至於美國國務卿克里失手一事,也絕對不代表西方國家掌握的證據 有錯! 化武事件曝光後不久,克里表示他們已經取得了證明巴沙爾屠殺平 民的證據。隨手一揚,克里拿出一堆相片做證,並要求記者會上的 人用良心看看現實。其中一張攝於停屍間的照片,幾百具置於白布 袋內的遺體作出無聲的控訴,似乎在附和着克里的請求。 但奇怪在,克里手中的證據,居然是攝影師Marco Di Lauro十年前在 伊拉克拍下的![註2] Marco本人在網上對克里冷嘲熱諷,批評美國 做假證據,終究只是在找借口開戰。 唉,Marco太偏激啦。克里他們必定只是大意罷了。不能因為用錯相 片信錯證人,就認為熱愛民主自由的歐美諸國不知道敘利亞境內的 慘況嘛!

3.「仲等聯合國同民意授權?收皮啦,救人要緊! 」 化武事件後,反對派指責政府軍,但政府軍又指他們手上的化武都 是制服反對派時所檢獲。講多無謂,聯合國決定派出調查團進入敘 利亞取證。但正當國際社會建議為化武報告再等三星期時,奧巴馬

和 平 介 入 敘 國 老 貓 燒 鬚

話說,美國及其盟友一直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但其實「敘利亞 反對派」是個如同「泛民主派」一樣的概念,實際成員的門派分野 雜多。除了最為人知的FSA(自由敘利亞軍)之外,反政府勢力當中 更有大批極端伊斯蘭份子,不少更直屬於阿蓋達一系。

敘利亞內戰持續兩年多,死傷不止,近日更爆出使用化學武器屠殺 平民的人道危機。一時間,英美等國的救世情懷再被挑動,繼年前 介入利比亞內戰後,欲再擔起和平使者的角色,武裝介入敘利亞, 準備「打場人道戰爭」(To fight a humanitarian war)。

山 姆 叔 叔 經 典 事 件 回

勃然大怒,直指美國已經掌握關鍵證據證明巴沙爾是屠夫,當下 唯一任務就是要盡快進軍敘利亞,「解決人道危機」。 其後普京曾要求美方出示證據,但美方無意為救人命而多費唇 舌,直接向俄國拋出一句「唔俾你睇!」就解決了普京,處處見 其堅定意志。 但世間事瞬息萬變,在英國國會否決出兵後,美國國務卿克里又 被記者挑戰。 這次克里未有因盟友無力協助而退縮,反而在未清楚是否政府軍 用化武時,厲聲應曰:「唔打仗?除非巴沙爾銷毀化武啦!」 這個建議如黑夜中的螢火蟲一般突出,俄羅斯、聯合國等多方面 即時配合。 更離奇的,竟然連巴沙爾都積極配合,安排國際社會監察銷毀化 武的進程。 就這樣,敘利亞從戰爭邊緣回過氣來,敘利亞危機又回到「以政 治手段解決」的較穩定狀態中。 回頭再看,我們要小心有人抹黑歐美諸國,說他們是為了搶石 油、賣軍火、加強對中東控制才會無視種種疑點,甚至在僅有9% 公眾支持[註3] 下也非軍事介入不可[註4]。克里他們想必是因 為太關心敘利亞人民,才忽略了和平解決化武事件的可能性。但 歐美諸國的官員全都懷着滿腔熱血,以赤子之心拯救世界,大家 要對他們今次的大意表示理解啊!

後記: 兩年來,歐美諸國一直飽受攻擊。有時是俄羅斯,嘲諷他們正把 聯合國改造成國際聯盟 [註5];有時是獨立媒體,質疑奧巴馬警 告潘基文指調查團易被攻擊,不宜前往敘國的說法其實是想阻止 調查,以免調查團證明巴 沙爾沒有使用化武,會打 亂出兵計劃……[註6] 但我們知道,歐美諸國是 不會把自由民主當成口號 來欺騙大眾的! 上世紀開始,越南、黎巴 嫩、伊拉克、阿富汗、利 比亞、埃及等等,一個個 「輸出自由民主」的範 例,無不說明了自由鬥士 的堅定信念。

來啊,熱愛自由的 人,一股熱誠地追着星條旗跟米字旗跑吧!!! 註1. http://intellihub.com/2013/08/29/cnn-correspondent-syriaexposed-actor-caught-multiple-lies/ 註2. http://stevengoddard.wordpress.com/2013/08/31/breitbartjohn-kerrys-syria-proof-was-a-recycled-iraq-photo-from-10-yearsago/ 註3. http://www.slate.com/blogs/the_world_/2013/08/26/only_9_ percent_of_americans_support_war_in_syria_will_they_rally_round_ the.html 註4. 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sep/10/defencesecretary-weapons-priority-britain 註5. 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sep/12/vladimir-putinamericans-syria-means 註6. http://www.policymic.com/articles/61295/media-tells-us-thatsyria-used-chemical-weapons-but-look-what-the-un-says

文:守仁

延伸閱讀: Slavoj Zizek,”Syria Is A Pseudo Struggle” 長期跟進: http://www.progressivepress.com/blog/dirty-war-syria

julia.indd 15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15 2013/10/4

01:26:16


國際 新聞 英 國

領匯事件英國再現? 「女皇的頭冠」被出售

英國政府早前宣佈,要將皇家郵政﹝Royal Mail﹞上市,正式推動最 後一個大型國企的私有化。其實自戴卓爾上台以來,英政府已經 售出許多大型國企,但即使是風雷厲行的戴卓爾,當年也不敢動 「女皇的頭冠」﹝皇家郵政的標誌﹞。 私有化有甚麼問題?大家看看領匯就可知一二。正如領匯上市後 商場租金翻升幾倍,私人企業必然將商業利益置於公共利益之 上。原本英國寄郵件去任何地方都是同一個價格,私有化後,不 難想像郵價會增加,效益較小的偏遠地方則可能不會再得到服 務。何況英國鄉下的郵局除了提供郵政服務,還有儲蓄所、代銷 點、養老金領取處、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功能,但這些郵局大多靠 補貼維持經營,私有化後怎可能繼續開下去呢? 皇家郵政的15萬員工更是首當其衝。其他國家的經驗早已表明, 郵政私有化只會讓郵政工人的工作待遇大幅下滑,全職工人會被 逐漸辭退,而以薪金較低的兼職及臨時工代替。英政府雖然以上 市後10%的股權利誘工人,嘗試打擊工人反對聲音的士氣,投票結 果還是顯示有96%的員工反對私有化。工會在9月20日向所有會員 發出是否罷工的投票單,預計在10月初作出決定。

非 洲

聯合國農糧組織被廢武功 非 洲 糧 荒 又 再 繼 續

講起「撒哈拉」,中學地理書都教 落唔少。溫差大、窮人多、雨水 少……聽下聽下就識講果邊耕唔到 田。講多兩句,仲隨時會有人開始 批評非洲人懶呀,話咩「一年到尾 都要人送糧食」。 嘩,推理能力咁強,唔知佢地點睇 聯合國農糧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嘅講法?事 緣九月初,FAO公開呼籲國際社會快 手捐錢,支援新一波救濟,透過籌 1.13億美金,以擴建糧倉、修葺灌溉 系統等方法,去支援六百幾萬個生 活於撒哈拉沙漠一帶嘅農夫。FAO講 到明,撒哈拉沙漠一帶仲有一千幾 萬人面臨飢荒,不過國際社會反應 唔大,而家先籌到$1940萬,得17% 左右。 FAO為左令人知道捐錢真係幫到手, 已經交代其實撒哈拉地區耕到田,

台 灣

收成好嘅時候,粟米同高粱產量甚 至足夠儲存好幾年。而且,好多農 民自己都有田,真係可以自力更 生。但原來,因為國際社會長期唔 肯資助,撒哈拉農民冇能力儲起食 糧,結果一遇到糧荒,只能賣哂全 屋家畜同種子,自斷米路先可以唔 捱餓。FAO話,2012年其實收成大 好,但農民唔係為左還清以前飢荒 欠落嘅債而被逼打散工,結果好多 人唔係有田冇得耕,就係有時間耕 田,但因為冇能力復修基建設施, 而又影響收成。 2013年10月,撒哈拉地區就會迎 接長達半年嘅耕種週期。今次如果 國際社會快手捐埋錢,其實就可以 從根本上解決撒哈拉地區嘅困難。 嘩,咁簡單咁直接,但又有錢都唔 肯捐,你話到底非洲糧荒係天災, 定係人禍?

台 灣 退 休 保 障 改 革 學 埋 香 港 啲 衰 野

台灣勞保﹝類似香港的強積金﹞要 求勞工每月供出6%薪金,勞工可自 行決定是否提撥更多,最多可以再 多供出6%,存款將按一定利率﹝現 為1.0935%﹞乘大,退休時可每月提 領。台灣勞委會宣稱以往勞保投資 太保守、回報率太低,所以選擇自 行提撥薪資投資的比例不高,因而 提出「自選自提方案」改革,令勞 工增加誘因投資勞保。 所謂「自選自提方案」,即開放讓 勞工自行提撥的薪資選擇投資類 別,例如保守型、穩健型及積極型 等。乍聽方案似乎惠及民生,因為 勞工多了選擇──事實上,原來的 舊制勞保有最低保證收益,即使勞 保投資虧損,勞工也不會虧到,因 為利率是固定的;新制下勞工不再 享有最低保證收益。比較熟悉強積 金的同學可能已經發現,這不就是

香港的強積金投資嗎?上個月的新 聞才說強積金又虧損了,工人的血 汗錢無辜損失不少,台灣步上後塵 的時間也不遠了吧,雖然他們還不 至於要被強迫「投資」,可以自己 決定提撥的份額。 當然,舊制勞保僅僅是略佳的方 案,畢竟1%左右的利率連通脹都無 法抗衡,這才是勞工多不願自行提 撥薪資的真正原因。理想的勞保應 能保障勞工的存款至少不讓通脹蠶 食。 說起來,多少人期望可以在退休金 的投資賺錢呢?大多人其實求個安 穩便足,供幾多就能拿回多少已經 不錯。政府搞出這些招數,只是意 圖讓銀行在別人的退休金上敲一筆 罷了。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16 翼園活 欄 10_16-17.indd 16

4/10/13 6:15 AM


武功 續

瑞 典

執行方式以外的另一維度 ― ― 地 點 之 爭 論 極 右 勢 力 抬 頭 排外問題極嚴重

香港――通常以「在公眾地方行為 不檢」作檢控,最高判監6個月及罰 款1000元。雖然「活塞男」一例單 純以賠償康文署作結。

原來,瑞典的地區法院宣判了一名 被控性侵犯(sexual assault)的男子 無罪。事發在六月,該男子在斯德 哥爾摩的海灘自瀆,因而被捕。法 庭判詞認為雖然證實了男子在公眾 地方自瀆,但由於他自瀆時並沒有 侵犯到任何對象,是故不構成性侵 犯。

即使有其他地區的例子,瑞典的檢 察官仍決定放棄上訴。他雖認為這 事是為「行為不檢」(disorderly conduct),但他依然尊重法院的判決及 判詞。

不是在說笑,極右排外的法西斯真的在冒起。

其實這件事的價值並不在於內容的 奇異或判決的結果,而在於整個司 法程序在巨大的道德及輿論壓力下 獨立運作。即使在我們認為思想前 衛的北歐,也並非完全接受這次的 判決,當地就有一些保護兒童機構 則聲稱行為會危害到兒童心靈。反 觀香港,雖然普遍而言甚少未審先 判,但當涉及道德問題的時候,情 況則不一樣。

這並不是甚麼單一事件。早在一月便有一個巴基斯坦的工人遭金 色黎明黨人殺害。她也不是甚麼極端小型組織,而是一個在國會 有18個議席,經常行使暴力排外的全國第三大黨。哪怕在這次謀 殺後支持率急跌,她仍擁有超過10%的全國支持。

但假如這行為在其他地方發生,又 會面臨甚麼後果? 印尼-網上流傳的是砍「首」,似 乎符合大眾對當地的印象。但官方 回覆最高刑罰為監禁32個月。 英國-1885年曾因法律漏洞將 單純的自瀆定為合法,但公眾自瀆 則由於「危害」到公眾而要監禁1 4日。 美國德克薩斯州-2014年起禁 止除捐精外多種男性自慰行為,刑 罰為監禁兩年

革 野

希 臘

自諾貝爾和平獎後,瑞典再次出現 在香港的報章上。但這次由於種種 原因,只落得成為花邊新聞,甚至 可能不少人都未有為意。

哥倫 比亞

當然,公開自瀆是否侵犯到他人仍 未有公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 並不希望香港成為一個「念力打 J」也犯法的城市。

話說金色黎明,可是有三十餘年歷史。一直以來,這個極右排外 組織不過是處於希臘政治的邊緣。直至2009年,它的支持率還不 過1%。但自從希臘的經濟危機出現以後,人心惶惶,大量國民對 既有建制感到失望,排外的情緒亦急速滋長,金色黎明的支持率 亦因此急升。在是次謀殺之前,她的支持率高達15%。 他們每每都高舉著「希臘人優先」的策略。一方面他們會對「希 臘人」大開方便之門,例如推動一些食物派發行動,但只有希臘 人才可領取;另一方面則強烈針對其他國家/民族的移民(如埃及 人、穆斯林),其恐怖的程度從以下例子可見一班:移民工如不 服僱主安排,僱主竟可以以「找金色黎明」作脅迫,不果的話, 這些移工們在回家的時候便會被身穿黑衫的金色黎明黨人毆打。 除了排外,金色黎明亦旗幟鮮明地反對同性戀、以及左翼份子。 同性戀者被群毆,工會份子在派單張時遇襲,也是相當常見。

哥倫比亞政府認錢不認人 示 威 蔓 延 全 國

哥國去年與美國、加拿大和歐盟等 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帶來國內 種種問題,至八月十九日終於爆發 示威,並在僅僅兩星期就發展成全 國性的抗爭。

地農民毫無能力與進口貨競爭,在 瀕臨破產的情況下,只好奮起反 抗。

「要送兒子上學,或是把屋子裝潢 得好看一點,唯一的選擇是種植古 柯(提煉可卡因的原料)。」一名 當地農民如是說。種植古柯當然是 非法,農民因此大多安份地種洋蔥 和馬鈴薯,去賺取微薄的收入。

八月十九日的農民大罷工只是起 點,示威者用樹幹、焚燒車胎等堵 塞主要公路,衝突中至少一名警員 與一名示威者喪生,百多人被捕。 後來總統試圖淡化事件,公開指「 並沒有所謂全國農民工潮」,卻反 而火上加油,令示威蔓延至各大城 市。

但安份守己給他們的不是政府的幫 助,反而是一個自由貿易協定,開 放了哥國的市場,免除了多個歐美 國家的進口關稅,結果是令整場貿 易遊戲變得更為不公平:歐美國家 的農產品一向有政府補貼,在免稅 後就得以以更低價在哥國出售,當

在八月二十九日多個城市舉行的遊 行,得到學生、工會代表及土著居 民等近二萬人聲援罷工農民,甚至 部分支持自由貿易的派別也承認農 民受害極深,但政府一方似乎仍未 肯認錯,反而轉移視線,指責左翼 遊擊隊發起這些示威。

10_16-17.indd 17

希臘的新聞,大概都圍繞著其經濟危機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但近 日最大新聞,卻居然是一個玩hip-hop的音樂人在街上被人用刀插 死。費薩斯(Pavlos Fyssas),是著名的反法西斯音樂人,而殺害它的 人,則是極右組織金色黎明黨(Golden Dawn)的支持者。

事態會發展至此,與政府與警察的縱容實有相當關係。早前更有 高級警員透露,警察內部有不少人認同金色黎明的做法。更有影 片流出,展示金色黎明在「行動」的時候,警員每每袖手旁觀。 這次謀殺,確實引起相當的迴響。有超過一萬人參與以後的反法 西斯遊行。然則,翌日又有一名年青女子,因穿著反法西斯襯衫 而遭兩個金色黎明的成員以刀割傷。現下政權終於採取行動,逮 捕了金色黎明的主席和數位高層,但它仍有大批支持者在庭外聲 援。 It is happening.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17 4/10/13 6:15 AM


也來談談情 (按:前陣子有個訪問,被問「情為何物」,因字 數問題沒刊全,現整理刊出)

如是 我聞

19歲開始參與基層社會運 動,關心人民如何可以自主 的問題。近十年主要從事 藝術培育、各種基層平權 運動,及與基層民眾一起 搞紀錄片及媒體創作,現 為錄像藝術團體影行者之 總監。書寫出版結集有小 說/詩/畫結集《行路難》 (2009)、《沉香》(2011)及 《短衣夜行紀》(2013)。

對認識而尚在你身邊的人的情:每兩個人之間,只 要願意真正溝通,互相留意和觀察對方的需要和想 法,就都會有一種情。這種情是沒有名字的,但又 只存在於兩人之間,只有程度而沒有種類的分別( 既然世上無完全一樣的二人,那麼每二人之間都 不同,故也無類可分,這樣理解最如實吧)。對於 很想慳力的人來說,當然要分類,這才可知「行為 指標」,才「最有效率」。可我卻覺得,「行為指 標」只有在具體了解和觀察對方後才能得知。這就 是我所理解的,真正的「仁」和「禮」。 對認識而分開了的人的情:生命中總會有些人,雖 然重要,但也會因惡劣溝通等問題而生死不復相 見,而且可能怨念甚深。遇上這種情況,情的作 用,就是記住對方的好,記住自己從對方身上學到 的處事經驗。同時,盡量不擴張自己的怨念,因為 越不相見,聯想空間越大,搞不好連記憶都被慾望 扭曲掉。這樣做不單是為避免進入情緒錯亂;更重 要的是,學習尊重自己與對方的共同經驗。這樣, 才能學習如何發展恰當的信任,不會終日懷疑猜 忌。 對不認識的人的情,就是對往生者(歷史)和陌生 人(世上的其他人)的情:沒有這種情,所謂的「 公義」、「權利」、「平等」、「自由」就不存在

了,因為所有的「公」義,都只不過是「自己友」 所屬物。同時,忘掉歷史,便無法了解現在和將 來,不會知道現在的生活(不論好或壞的方面), 是如何在歷史中慢慢發展形成的。 這裡有一點要澄清,社會運動裡常出現某些群體要 爭取自己的權利。我想說的是,就是因為社會有不 平等,某些弱勢群體在政治經濟和文化資源上都不 能獲得人應有的基本,所以要去爭取。其「公」的 意義在於,不讓「有人可以成為次人類」這種概念 獲得合法性。 另外有一點就是,對當權者或加害者有情嗎?我的 想法是,有,只是,情不是「人家都有難處」的寵 慣。情也有其嚴厲的一面:大家都是人,有人挾著 特權而且做出不義之舉,便理當負責。當然,如何 介定「特權」、「公義」,是爭論不休的智性問 題,但有爭論,社會才有多元。

對大自然,和一切無形未知事物的情:這是一種與 宗教和科學範疇有關的情。對未知事物的情,是謙 卑和好奇心,這才是科學精神的源頭。對大自然的 情,是一種感恩心和謙卑:我什麼都沒做大自然已 提供了我資源,故我雖渺小但也可盡力為世界提供 一點點資源吧。 這些啊,都是說的容易做的難,就共勉之吧。

劏房雜記之三

心湖 淬筆

劏房生活,迷幻得幾似真人版孖寶兄弟。除了處處 問題水管,早陣子滲水滲個沒完沒了的天花角落還 長出了蘑菇,一生就是三顆。說不定屋裡遲些可以 玩踩烏龜頂金幣,天。

鬻文之徒,蝸居腐海中。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18 翼園活 欄 10_18-19.indd 22

就在發現蘑菇的同一天,政府新一輪「長遠房屋策 略」推出諮詢文件。文件建議之一,是為合乎安全 水平的劏房登記發牌,簡言之即允許繼續經營,劏 房合法化。屋裡生菇,叫不叫安全?不會塌樓,不 會火燭,似乎滿足政府時刻強調的「消防安全」和 「結構安全」了吧?但換一換場景,假如某某新樓 盤頂層特色戶入伙之際被揭發天花板生機旺盛,保 證輿論譁然,即時見報——會不會令炒家回頭是岸 另作別論。 千等萬等,等到師傅上門檢查,治標方案不外剝開 泥灰找出滲水位置,鑿個洞重新灌水泥塞住。不過 水塞住了會否被擠到另一處繼續滲漏,只是遲早問 題。治本方法嘛,就是跑上天台掀開整片地板重新 舖設,花錢不在話下,唐樓本身就是鹹水樓,先天 不足,修繕一番也撐不了多久。香港地,買樓是投 資,投資講究回報,業主豈會為一棟醫返嘥藥費的 舊樓救亡?鄰家單位剛從業主親戚交回業主本人收 租,立即加租四成,隔壁金毛紋身老兄一談起就怒 火中燒,炒蝦拆蟹。

業主也有業主的說辭。日久失修,如果三不五時塌 塊石屎下來砸傷租客,買了保險也賠不了多少。怎 麼辦?召喚市建局收購,自己拿錢走人一拍兩散。 這一招還要是區議員大力教唆的。於是,忽爾樓下 貼滿某議辦的海報,呼召業主們申請市建局的「需 求主導」重建計劃,議員親自落廚教你填表格領賠 償,拍心口說現在哪個哪個地盤是自己先前「成功 爭取」的功績。簡報會上,收購過程銀碼多寡談得 熱烈,至於租客下場如何,一句「市建局會處理」 輕輕帶過。 「劏房租戶必上公屋」?通常因果恰恰倒過來,上 不了公屋才要住劏房。來港未滿七年的新移民固然 不能上樓,入息稍過上限的更是連申請也沒希望, 何況市建局對「自住物業」的賠償價較高,業主趕 在凍結人口前逼遷再放些衣服牙擦偽裝成「自住」 的例子也不罕見,慘遭逼遷的租戶根本不在官僚紀 錄之中,自然不獲安置。何謂風險?這就是。經濟 學課本入門談及「企業家」,每每將之定義為「風 險承擔者」,可現實裡承擔風險的又豈獨他們。九 十年代工業北移,打爛了多少工人飯碗?巨輪之 下,工人也罷,居民也罷,皆棄子矣,倘若馬利奧 兄弟如今身在意大利,恐怕不會有好日子過。 數著蘑菇,幾時才生到足夠建議劏房合法化的長策 會委員一人一顆給我吞下去?大概也不須等多久。 各位尊貴的委員,我祝你們多福多壽,冚家平安。

4/10/13 2:10 AM


專欄 樂 地 漫 畫 a

h

k

o

創作漫畫十多年, 依 舊 樂 此 不 疲

無可救藥的編輯狂 前人說此行如死人化妝師。一段又一段稿放在編 輯枱上如屠房的豬,先體檢清楚沒有公司不容的 人與物,再仿如在案發現場般用題目包裝成驚天 地泣鬼神,數數手指掂量字數,又送走。坐在生 產線的中端,距事件那麼遠,隔讀者又那麼多 重。凌晨放工在旺角茶餐廳吃早餐B時看到別人 打開報紙咀嚼自己泡製的屍體,那種影響了人, 但不是自己想法影響了別人的狀態,科幻而真 實。驟然自覺純粹是工具,就如橫陳餐桌上的刀 叉。報章編輯所做的文字工作,不是普渡文化的 大渡海。 的確,有時幫忙做寫手,為稻梁謀又滿足興趣, 那種大發言論還有錢收的爽皮之處,正是因為諸 位看著那些才子才女每天高潮呻吟還樂此不疲。 可是客觀去看,那種李純恩式的批評,又或者陶 傑般的抽水,寫定十份八份,又有何意外?作家 生產差不多的評論,大家還是差不多地看。靈感 對於生產來說是敬陪末席的。 翻過幾本編輯學導論,上面呢喃著「編輯枱很神 聖」之類的宣言,不管你信不信,人家反正就信

10_18-19.indd 23

了。也許吧,也許編輯很神聖,如果不是為生產 利潤、如果不是為老闆鞏固影響力,如果世界不 是這樣的世界。對,總是要把事情連上生產呀、 資本主義呀去想的習慣,大概很不浪漫。不過容 我偏執,要是編輯每天做的增補刪改鋪排真正出 於自己的專業判斷,而非老闆意旨,那時才談浪 漫神聖,不遲。

左翼 風情畫

X

Ming

同陳嘉銘一樣契弟。近排有 個叫惟工新聞嘅FB PAGE,好 好睇,畀個LIKE佢,唔該。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19 4/10/13 2:10 AM


那些披著羊皮的狼 —— 略談「溫和排外」政客的危險 文﹕覃俊基、李嘉譽

前言 大概在八月底,社運人士及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毛孟靜等人聯手發 起,呼籲一人捐一百元,在香港及台灣報章刊登半版聲明,提出反融 合拒赤化及要求梁振英下台。最後共計有三百餘名市民支持。 倒梁的聲音,由他接任特首開始便出現。作為非民選特首,這樣的情 況並沒甚麼特別之處。不過,這份聲明的著眼點卻有別於一貫以民 主、反共為基調的倒梁論述。聲明指出,現下香港的問題,在於沒有 單程證審批權,以致人口壓力大增。香港的土地發展、房屋問題,均 源自於此。這種施政方式,是要配合國內,並非港人優先。是故,撤 換中共棋子梁振英,是最合理的出路。 然則,這聲明即認為,香港的諸多問題,均是源自大量的新移民湧 港。這種將問題歸咎於新移民的說法,實在難掩其排外的意味,亦因 此引起不少爭論。老實說,這套將香港的房價過高、肆意發展的畸型 施政,說成是由人口太多導致,根本完全站不住腳。香港近十年的人 口增長偏低,只有0.58%,在全球230多個國家中排第130位——怎麼 可能會有「人口壓力」?問題根源還是在於政府不願拖低樓價,影響 大地產商利益,即使是坐擁大量土地,也不願多建房屋。這就是所謂 地產霸權的其中一個結果。 雖然此觀點本身不怎麼嚴謹,但它卻代表了排外論述又再添置一個新 的面向。筆者希望借此事件,對本港近年排外思想的發展稍作勾劃, 並嘗試指出這種觀點的出現並不是偶然。 另一方面,除卻思想本身,排外政客的出現也是值得令人關注的現 象。同理,如果以上排外論述的出現有其結構性的因由,這些政客的 出現,也很大程度是形勢使然。筆者希望論斷,這些機會主義者的出 現,會進一步令排外論述主流化。這實在值得我們警惕。

第一部份:排外論述的發展 其實只要大家年長一點,就會發現「排拒大陸人」的風氣其實是相當 近年的事。當然,將大陸人與香港人區分,甚至是帶一點貶義「阿 燦」的說法,早在七十年代就有。但這極其量只是某種自我優悅的心 態,並未牽涉太多厭憎的情緒。甚至在六四事件的時候,有近百萬人 上街遊行,支援內地同胞。 一直到99年的居港權事件,排外論述才真正冒起。政府謊稱將有167萬 人來港,將會耗用近7100億公帑的說法,令剛承受金融風暴的港人大 為恐慌。隨著香港的經濟環境日漸變差,這些情緒亦在不斷積累,直 到近一兩年徹底爆發。起初,批評多集中在少數大陸人的「不文明」 習慣,但隨著兩地交流越來越多,生活上的矛盾亦開始進入排外論 述。比如說,「雙非」孕婦令香港人無床位;自由行、水貨客令到香 港烏煙瘴氣,香港的商舖「只賣金與奶粉」等等。而最近這份聲明, 則將問題上升至房屋與發展的層次。 某程度來說,現下的發展可謂必然。一直以來,中港之間的文化矛盾 就沒有好好梳理,這些樊籬其實就如潛藏的地雷一般。一經觸發,必 然引爆。我們現下無論怎樣努力排解,也實在難敵積累了多年的偏 見。

另一方面,單純的文化偏見本身終究難以挑起真正的矛盾。生活 面向的衝突才是最貼身,挑起負面情緒的藥引。然則,無論是孕 婦、水貨客、或是自由行,對香港市民固然有一定的影響,但無 論從廣度與深度來說也是相當有限。排外論述要再進一步,自 然會慢慢指向一些宏觀制度的問題。考察外地情況,通常都是兩 種:一是飯碗、二是福利。前者在港並不適用,後者則因為香 港本來就沒甚麼福利,而新移民拿的福利就更少所以難以成氣 候。排外政治往往都是情緒政治,那麼,排外論述嘗試將矛頭 指向香港人最關心的問題——房屋與土地——可謂順理成章。 但論述終究是人構作出來的。以上的發展過程,不單是因為極端右翼 的狂罵,更是有賴於機會主義的政客。

第二部份:機會主義者的出現 說起排外論者,我們自然會想起陳雲。他網上的歧視言論往往令人嘩 然,對於他的政敵——無論是所謂「左翼」或「大中華膠」——他 總是用詞狠辣狂放。他的《城邦論》——撇開其論述質素,始終是唯 一一本表述香港自治的立場、政策的論著。我們自然不應低估其影響 力,但我們不能忘記,他始終不是政治人物。他沒有所屬的政黨或群 眾組織。陳雲的炫目,往往令我們忽視了一些比他溫和,但在選舉、 實際政治與群眾運動中更具影響力的人物。 在立場上他們不會怎麼激進,但總會利用群眾的情緒以增大自己的政 治資本。這些機會主義者的出現,是代議民主政治的根本缺憾之一。 我這裡指的,是在今年二月成立「香港本土聯盟」的兩位議員,新民 主同盟的范國威,以及公民黨的毛孟靜。 范、毛二人,在今屆立會選舉中,已是力撐港人優先、反對大陸化等 議題。在所有中港矛盾的議題中,勢必見到二人的身影。早在上年一 月左右的「雙非孕婦」事件中,范國威便在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 發起簽名運動,要求政府考慮修改《基本法》,禁止在港出生的「雙 非」子女擁有居港權。其後一眾關於水貨客、奶粉的爭論,毛、范二 人便是在那時組建「香港本土聯盟」,指長遠目標是要反對現下的 「一簽多行」,認為大量陸客來港才是問題的核心,故此需要對症下 藥。 他們二人亦常針對繁簡字、大陸/香港用語的問題。將軍澳新開幕的 商場PopCorn內的agnès b. Cafe,其餐牌上只有英文及簡體字,而食 物的中文名稱均為中國大陸用語,范國威亦隨即在網上批評。他們二 人亦曾去通信事務管理局,希望引起公眾關注本地新聞界日漸慣用大 陸譯名及措詞(如適當/適切、釣魚台/釣魚島),希望可以避免使 用大陸用語,保衛香港本土語言。 最後,他們亦是文首提及的聲明的發起人之一。

機會主義者的特徵 乍看之下,范、毛二人所推舉爭取的,均沒甚麼問題。畢竟,床位不 夠,奶粉短缺,房價高企甚至用詞不當,均是實在的問題。與某些 極端的「本土論」者相比,他們的說法也不怎直接歧視新移民或國內

20

.indd 2

4/10/2013 4:20:41


左翼學會專題 人——他們甚至會澄清自己並不針對大陸人。可是,這種看似理性溫 和的表象,卻是機會主義者的包裝。 甚麼是政治上的機會主義者呢?就讓我們從維基百科的定義開始說 起: ...a trend of thought, or a political tendency, seeking to make political capital out of situations with the main aim being that of gaining more influence, prestige or support, instead of truly winning people over to a principled position or improving their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一) 增加自己的影響力,不旨在令群眾真正認識 為甚麼說范、毛二人是機會主義者呢?簡而言之,就是他們把握好每 一個時機——哪怕可能是影響很小的事情,去迎合港人某些排拒大陸 的傾向,挑動情緒,好增加自己的「政績」。 本來,拿個別事件來做文章也不是甚麼問題。以小見大也可以是一個 讓群眾理解清楚的做法。但是,他們並沒有借此去刻劃出宏觀的問 題,然後引人深思,反而往往將不同的問題,約化成「香港被大陸入 侵」,繼而透過強調這個意象引起市民的保衛情緒。 諸多被他們借題發揮的議題,其實有相當多的討論空間。比如說,床 位不夠,怎麼可能只談內地孕婦,而不說明政府減省公共(醫療)開 支,削減床位的問題?例如說水貨客,如果政府一早做好疏導管理, 比如說擴大閘口,甚或在火車站開闢一些專有區域,我們和水貨客還 會有這麼多衝突?奶粉的問題就更離譜,稍為去想像一下,就應該知 道香港這麼一個國際城市,怎麼可能沒辦法輸入足夠的奶粉?傳媒後 來也揭發了奶粉短缺的問題,是與生產/銷售商的經營手法有關。硬 將問題約化,然後將責任扔於最顯眼、最容易受落的新移民、國內人 上,政治上自是方便之極,但實則讓市民無從認清問題的根本。 文化問題則尤甚。就香港、國內的用詞問題上,有一些的大陸用語在 港使用的話,固然有問題(比如外語字以普通話音譯就不合港情), 但有一些用詞,可謂為反而反。必須要說明的是,語言的用法是流動 的,會隨著歷史,社會文化而改變。是故近十年廣東話才有種種歐化 詞、日語詞的出現。隨著香港與內地的交往越來越多,語言的融和本 就無可避免,我們可以case by case去考察。但若硬要將兩地用語區 分,然後堅持所謂香港,那除了挑起情緒之外,根本無助市民理解語 言與文化的問題。 容我不厭其煩在此重提,從政者的責任,是在於讓群眾好好理解問題 的根本,然後與之一起,據之以理力爭;而不在於以最簡單、最容易 觸動群眾的方式去爭取支持。這種捨難取易的方式,正正就是范、毛 二人所選取的機會主義道路。 (二)在香港的情況下,不會過份激進 另一方面,范、毛二人的政治立場,鮮明之餘卻還是甚為溫和。這也 是機會主義者的特質之一。以上提到,機會主義者的最大目的,是去 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在香港,排外的情感固然累積到一定的程度, 但香港沒有如法西斯般的傳統。因而,即使近年政治氣氛稍有激進 化,但大體而言還是溫和。所以如果要爭取普通市民支持,他們在利 用排外情緒之餘,還必須擺脫歧視的標籤,將自己包裝成理性溫和, 只是實是求是地爭取所謂「本土」、「香港人」的利益。

主流化以致右傾 這些「軟性」的排外論述其實相當危險。諸如陳雲之流的瘋狂說法, 或許有一定的偏鋒支持,但在此時此刻的香港,終究流於邊緣。真正 植入群眾心底的,卻是這類機會主義者的言論。它們為排外的說法給 了一頂respectable的高帽,一種正當性,使他們可以進入主流政治、 以及主流傳媒——他們亦正在如此,令大部份人可以更順滑地將問題 諉過於內地人,堂而皇之地貶低大陸人及其文化。反過來說,極端的 右翼思想如陳雲之流,亦可以更自在地傳播。換言之,這正是整個政 治光譜右傾的趨勢。 這種現象,早已在不同的時空發生過。最近的例子便是希臘。現下 的金色黎明黨(Golden Dawn),是希臘惡名昭著的新法西斯組織。它 們極端排外、反同性戀,並且向反對他們的勢力(左傾團體)施以暴 力。毆打、破壞,甚或謀殺都是他們慣用的技倆。但如斯恐怖的組 織,卻可以獲得近15%的國民支持。誠然,希臘的經濟問題是他們得以 崛起的最大原因。但更重要的一點,是當下中間偏右的執政黨,為了 爭取支持,也在自己的政綱批評外地移民,以迎合某些因經濟問題而 爆發的排外情緒。有論者指出,就是在這種排外情緒的主流化的情況 下,金色黎明才得以乘勢而起。

結語 對於排外思想,我們往往會有種想像,認為是人的偏見造就出來。這 種想法固然沒有錯,但卻不是事實的全部。人的想法從來就受社會 結構、經濟環境所影響。只要稍為對歷史有認識,便會知道排外與經 濟危機有緊密的關連。此文的觀點,也是這種想法的延伸。現下排外 思潮的種種發展,包括諸多機會主義者的出現、排外思想主流化等 現象,正是排外勢力欲意擴大,和政客意圖增加影響力交互影響的結 果。 左翼經常強調,面對社會問題我們要窮其根本。如果我們希望根治排 外的問題,便需要對這個社會現象有更根本的認知。亦正正是因為這 種認知,我們才認為不可以因為范、毛二人的排外論調比較間接、溫 和就掉以輕心。相反,我們必須更加堅決的反對他們。不是因為他們 如陳雲一樣瘋狂,也不是因為他們是卑鄙的陰謀家,而是因為就實際 發展來說,他們才是令排外思想得以主流化的最大元凶。It’s nothing personal。 當然,此文不過是個簡述,因為時間與篇幅所限,有很多的細節與比 較都沒有做到。比如說范、毛二人的政黨與群眾背景,其餘有排外 傾向但卻以不同形式出現的主流政治人物(如黃洋達、甚或譚凱邦) ,我們也沒有作出分析。唯願這篇短文能為讀者們提供一個思考的起 點。 執筆之際,正值金色黎明的支持者當街殺害一反法西斯音樂人。其氣 焰之盛可謂令人瞠目。香港當然不比希臘,我們大概也很難想像法西 斯可在港生根。不過,五年以前,希臘人大概也想不到今天。每念及 此,總是不寒而慄。

唔緊要,有機會就 去馬啦。理得佢啱 定錯!

喂,我哋又撻Q 啦!竟然被梁振英 串返我哋。 (設計對白)

范、毛二人不止一次否認自己歧視國內人,但在他們肆意利用這種形 象,將情緒置於真正的分析之上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加劇族群歧 視。就文化而言,不去鼓勵民眾思考因中港互動而產生的文化問題, 反而利用因恐共情緒、對國內文化的不解,教條地反對所謂的簡體字 和大陸用語,這毋寧是歧視國內的文化。就經濟問題上,他們不向群 眾解釋種種社會矛盾的因由,不將矛頭指向政商一體的根本,反而利 用因為港人與國內人的衝突,而暗指問題是新移民、水貨客、自由行 旅客太多來獲取群眾支持。他們或許沒有如陳雲一樣指大陸人不可救 藥,但說到底還是如假包換的排外。

21

.indd 3

4/10/2013 4:20:41


社運電影節—委內瑞拉系 列:建設中的自治區 日期︰9/10 (三) 時間:7:30pm 地點:文化廣場 導演及製作: Dario Azzellini,Oliver Ressler 語言: 西班牙語、 英語/中英文字幕 片長︰ 94分鐘 委內瑞拉民眾在查維斯十年任期內以「人民公 社」的模式進行生產,許多人認為委內瑞拉的 經濟會被這種福利主義拖垮,但結果委內瑞拉 的人均生產總值在提升了一倍。究竟為何如此 呢? 這次左翼學會與大家一同觀看社運電影節舉辦 的一齣電影,細看委內瑞拉的經濟奇蹟。

聯絡人︰61213708(寶) Facebook︰中大左翼 E-Mail︰leftbookscan@gmail.com

研習左翼三︰對社會主義的誤解 日期:16/10(三) 時間:7pm 地點:Lady Shaw Bld G36 社會主義 = 支持中共?社會主義 = 無私有財產? 社會主義 = 太理想化?社會主義 = 無效率? 大家對社會主義就是有太多誤解。我們左翼學會將會 搞一個左翼誤解問答大會,歡迎你來一起討論、爭 辯、挑機。

研習左翼四︰階級政治 日期:23/10(三) 時間:7pm 地點:Lady Shaw Bld G36 資本主義社會爛透,而代議民主卻不能根本地解決資 本主義的問題。那麼我們要如何另覓出路?左翼學會 的答案很簡單:階級鬥爭。但為何左翼學會要如此重 視階級?在最後一次研習左翼,左翼學會將解釋階級 政治在現今社會的重要性,萬勿錯過!

左翼學會十月活動

cusp_10_p22.indd 22

3/10/2013 15:43:37


宿舍煮食話咁易 —— saké One Cup清酒煮蜆 文:cooking melon 對一般人來說,要自己煮食,一餐兩餐大概不成問題, 但說到一個星期三到四天,可就難說了:又要諗煮咩, 又要諗煮幾多,又要預時間買餸同煮食,又要洗碗…… 種種的「麻煩事」都好像要把我們推離煮食的懷抱。但 過去的一年經驗告訴我,煮食根本就不是什麼複雜的 事。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讓我用一個實例告訴大家,煮食 其實不必費那麼多的功夫。 清酒煮蜆相信大家都聽過或在日本餐廳吃過,蜆肉充滿 濃濃的酒香,而湯汁則因蜆肉而變得清甜鮮美,送飯一 流。這樣小小的一窩可以索價一百,但其實自己煮的 話,每人平均才廿元,煮起來才20分鐘。當然買餸, 洗碗也是要時間的,但若然你可以和宿舍的同志分工 合作,自己煮食分分鐘又比去canteen食還要快,還要 平。

大埔街市簡易地圖

saké One Cup清酒煮蜆 份量

四人

材料

蜆 (2斤/$20) 大關 saké One Cup清酒 (180ml/$20) 雞湯(200ml/$10) 少量調味料(蔥、薑、指天椒、生 抽) ($7)

準備時間 平均每人

20分鐘 17大元正

材料乍看很少,但要幾時買,怎樣買呢?去中大百佳 買餸又要排隊,食材又不新鮮。大埔街市不過與大學 一個火車站之遙,去買個餸來回才45分鐘不到,而且 落堂大多在6點左右,此時正值街市收檔,很多東西都 會大平賣。蔥、薑、指天椒,隨便在菜檔就能找到。 回到宿舍,你只需要一把刀,一個鍋便可以完成所有事 情。把蜆浸在鹽水10分鐘,讓它把裡頭的沙吐出。在這 10分鐘裡,把兩條蔥和兩條指天椒切粒、薑切片。完 成後,把薑片下鍋先爆香,然後加入蜆(不要鹽水)和 辣椒(不吃辣的可以把籽去掉),再把清酒和雞湯倒下 去,關蓋直至所有蜆蓋打開,最後加入蔥粒,以生抽調 味,便完成了。如有蜆沒有開蓋,大概是死蜆,進食前 將之棄掉。 以同一個鍋煮飯亦同樣簡單,洗好米放進去,再倒水蓋 過米約1cm,大火關蓋15分鐘即成。一個鍋可以煮的當 然不只白飯和清酒煮蜆,白汁煙肉意大利粉、薑黃飯、 迷迭香煎雞扒、鮮水蟹粥等等都不是難度。若自己有電 飯煲,更可以同時滾湯蒸蛋,自己煮兩餸一湯也是手到 拿來。 當然你可能會想不到煮甚麼,又或者不知要怎樣煮。要 找食譜十分簡單,在google搜索白汁煙肉意大利粉(或 carbonara),便有成千上萬個有用網站提供一系列的食 譜,例如daydaycook.com或allrecipes.com,都有圖文 並茂的說明。真的看不懂食譜,只要到Youtube找找, 便有片段讓你照做——這樣就不可能不懂得煮了吧? 還在等什麼呢?清酒煮蜆和雙蛋雙腸飯,你總不會不懂 得選擇吧?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23 cusp_10_p23.indd 23

4/10/2013 2:51:24


加 有 完 冇 兩 問 蚊 談 過 又 飯 我 兩 堂 地 蚊 加 先 , 價

文﹕徘徊於殘/索到爆之間的懶JJ 我想各位都有過相似的經驗:一段時日沒去某家餐廳吃東西,突然心血 來潮想吃那裡的豆腐火腩飯,豈料一坐下來,就發現餐牌全都更新了, 豆腐火腩飯再不是三十蚊有找,兩元雖說不是甚麼大錢,不過下意識仍 想把多花的錢補回來,便一反慣常不要加一蚊的凍檸茶少甜,轉叫免費 熱奶茶。 換個場景,當這種情況在中大的飯堂發生,自然更加肉赤。九月開學見 不少canteen都加價了,有些的增幅還遠超其他。飯堂的食物本來就比 市面便宜,同樣加價兩元,飯堂的價格升幅比例即會高出市面。可能你 會說:「幾蚊啫,是旦啦」,但各飯堂的「頹飯」長期有固定客源,證 明對好些同學而言,幾蚊並不如此「冇所謂」。更何況,一日三餐計下 來,一個月就可能有上百元的差距。 膳食加價關乎全中大同學的荷包健康,茲事體大,幾位編輯去信書院學 生會查問各個飯堂的價格增幅,得出數據如下:

加價一覽

地點

近期價格增幅

本部餐廳 [除Med Can 平均加價5%,五毫至六元不等 沒有呈請加價] 如玻璃屋的鐵板單價由$27升至$29 、coffee con的意粉平均加$1 崇基眾志堂 個別加價3%-16%不等,五毫至三元 不等 如受同學歡迎的豬扒包和西多士由$8 升至$9 聯合餐廳 平均加價少於5%,按價格分段增幅 如$15以下只可加$0.5,增幅最多不超 過$1.5 調整售價後,承辦商須提供特價早餐 及學生優惠餐 逸夫餐廳 本學年未有加價,最近的價格調整是 在上學年,平均加價10% 以兩餸飯為例就由18元增加至19.8元 新亞餐廳 因會議紀錄未通過,新亞膳委的學生 代表拒絕公開 晨興餐廳 本學年有加價,無法知悉升幅平均 值,因晨興膳委的學生代表在加價一 事上沒有參與權 例子有薄餅意粉套餐由$30加至$32 善衡餐廳 查詢不果 [截稿前未有答覆] 和聲餐廳 未有加價 [本年四月開業] [由於伍宜孫書院和敬文書院未有飯堂,故只列出七間書院及本部飯堂之 加價數字] 綜觀上述數據,新學年各院膳堂的價格升幅紛呈(本部醫學樓膳堂、和 聲膳堂及逸夫飯堂除外),平均增幅為~5%-10%。各款食物加價五毫至六 元。

24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cusp_10_p24-25.indd 24

4/10/2013 4:32:31


蝦我窮苦書生牙?幾蚊都出古惑! 老實說,一個飯/餐加兩蚊,對於趕上堂趕活動的同學而言, 其實是別無他選,只能全盤接受。而且,有某些飯堂的食物價 格增幅是遠多於一兩蚊,所謂的平均增幅數字只是幻象。例如 本部「玻璃屋」的鐵板餐由$32加至$34.7,但小菜/焗類/日式/ 鐵板套餐的批准平均升幅為4.58%,實際升幅則是8.4%。筆者透 過本部膳委的學生代表得知,4.58%只是某類食物的平均加幅數 字,實際上個別的增幅卻可「幾款加些少,一款加多多」以達 標。每日食一餐玻璃屋的老鬼指,「受歡迎的食物款式加得特 別多!」例如最對他口味的新彊羊脾飯去年售價$19.5/ $22 [1] ,本年一登龍門升價至$26,增長達三成!但又吹佢唔漲,佢跟 足「規距」架! 新亞餐廳出「古惑招」變相加價更是天怒人怨。新學年開始不 久,同學即投訴新亞的茶餐和部分的午餐不再有免費茶水, 只有汽水毋須額外加錢,而且杯子份量比從前約少了三分一, 另叫凍飲加六、熱飲加五。這種古惑招令不少同學拍案叫絕! 某位友人即表示「大熱天時,我叫你個下午茶都係為左杯凍奶 茶(憤怒表情)」,十幾蚊一份茶餐,加六蚊即加近四成!本 報向新亞學生會查詢膳委討論加價的會議紀錄,學生代表說因 會議紀錄未經法定通過,不能公開;面對上述古惑招的處理方 法,有關方面在截稿前仍未回覆。所以新亞飯堂這種做法啱唔 啱數... SORRY, CAN'T TELL!

價格有人管?不過......輪唔到我地 上文提及,其實各大書院皆設有膳食委員會,當中設有約干學 生代表、校方及教職員代表,負責處理膳食事務。但各個書院 的膳食委員會之間並無溝通機制,即使同樣會考慮學生的負擔 能力、飯堂的經營困難,同一份西多士,崇基眾志由加一蚊, 聯合則加五毫。理應負責監控的膳堂委員會的會議資訊毫不透 明,登上絕大部分的書院網頁都找不到膳堂委員會的會議紀錄 和聯絡方式,在學生報工作的筆者索取資料時亦需人搭人,由 書院學生會取得學生代表資料,才取得部分書院如崇基、聯合 的新批售價一覽,可想而知,一般同學即使好奇亦無從入手。

並當場派發參考資料,同學根本無法即場反駁。晨興的諮詢極 為馬虎,一般同學無從得知飯堂呈請加價,更不知自己有權SAY NO,往往是看到新餐牌時才「被通知」,無奈硬食。當然,並 非所有膳委都毫不重視學生意見,另一例子中,逸夫的膳委會 舉辦了「與承辦商對話」茶敍,邀請同學對承辦商發表意見, 雖然問了幾位逸夫人都表示沒有聽過這事,但總比假詻詢來得 誠懇。

出句聲都好應該啫 在中大出沒了十年的老鬼說,飯堂近乎每年都會加價。你諗下, 大學三年,加完兩蚊又兩蚊……小數怕長計,個度分分鐘比多成 千銀!所以話,飯堂的營運報告理應可以公開索取、加價呈請也 該提早諮詢,最好就唔單只學生,工友職員都可以出句聲。沈校 長話齋,理想的大學是將年輕人的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揮。 講得好!理想,一於由食開始!

財政透明才是王道! 要判斷飯堂加價是否合理,飯堂的營運報告又怎可僅在膳委會的 小圈子傳閱呢?同學怎知道所謂的財政困難是虧損抑或賺少左 咋?可惜,膳食供應商往往表示那是商業秘密,不能向同學公 佈。筆者不是任何情況下都反對加價,但容我問一句,為何食材 升價--比方說,使飯堂每月利潤減少兩萬,賺得廿萬--就要 批准飯堂加價?為何大學有義務維持飯堂利潤?我們不應本末倒 置,當初學校願以低價租讓地方予膳食供應商營辦飯堂,正因供 應商承諾接受價格管制,為員生提供實惠餐飲。在此前提下,提 供價格相宜的食物實屬供應商的責任。 [1] 筆者走訪玻璃屋的一眾熟客後發現新彊羊脾飯有兩個價錢, 同樣道理亦適用於咖哩牛腩飯,報社老鬼說兩個版本的調製方 法有所不同。

其實十餘名膳委中只得兩至三位學生,影響力不大──晨興的 學生膳委甚至只是列席代表,沒有參與會上投票的權利,院方 亦拒絕事先發放加價資料給同學,只在上課時間搞場假諮詢,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cusp_10_p24-25.indd 25

25

4/10/2013 4:32:35


龐CAN

,可一不可再的味道

文:名都費事改的懶JJ

炒的痕跡,些許栗米青豆藏在十幾顆鬆散 的淡黃色飯團中,米飯咬下去又熟又爛, 習慣加飯的男友吃了一半就放下匙羹。

新近落成的龐萬倫學生活動中心,夾在眾 志堂和崇基圖書館之間,偏偏奇峰「凹」 出,建築物前有塊偌大的空地。位於中心 二樓的龐CAN,是鄰居眾志堂的分流,讓在 YIA、ELB上課的大批學生不用全部擠在眾志 堂。比起眾志堂的人患和嘈雜,龐CAN實在 舒適得多。

與此同時,與K比鄰的X奮戰肉醬意粉,誰 料肉、醬、茄汁和意粉的味道在口腔裡各自 為戰,茄汁更是一味死甜,肉醬風味盡失。 幸好Y的蘿蔔牛腩飯總算無驚無險。未有 汲取教訓的小妹,隔天仍是隨心點了魚香茄 子飯,結果享用到梘水味茄子,簡直沒齒難 忘。

龐CAN的氣氛很寫意,只嫌藍加橙的色彩配 搭失和。龐CAN面積和眾志堂相若,桌椅卻 擺得異常開闊,向後伸開手臂也碰不到鄰 桌,絕對是說三道四的勝地。

上述的故事教導我們,到龐萬倫或任何未曾 光顧的飯堂,避開講究技巧和材料的飯餸最 為保險,例如需要幾種材料混和的汁醬。第 一次去龐CAN,外貌平平無奇的雪菜肉絲米 粉就爆冷跑出──首先米粉上竟然有兩件豆 卜,食雪菜肉絲米居然有雪菜肉絲以外的驚 喜實在出人意料;雪菜肉絲米份量均足,可 謂合乎社會公義;最欣賞的是它條理分明的 肉絲,絕非shaw can般纏繞一團的曖昧狀 態,肉絲質感清晰彈牙。如此一碗米粉,賣 廿元正,實在不錯。不過並非每碗麵都獲得 厚待,只有麻油和辣油味道的擔擔麵和淡味 量少的上海排骨湯麵都是冷宮待遇。

聽聞龐CAN由主理新亞餐廳的生利集團營 辦,心想食物質素應該有保證。於是小妹兩 次下山試食,先是一行七人的午餐,之後有 獨闖龍潭的晚飯。不幸地,新亞的兩餸飯跟 龐CAN的特價飯相比,品質真是天與地。 先由飯菜粉麵說起吧。當日男友穩陣起見 點了楊州炒飯,得到的成品卻絲毫沒有拌

和聲滬軒 食評 文﹕Very Melon

和聲滬軒是全中大唯一一家上海菜館,剛開 業一個月不到。雖然價格比起中大的staff can都要貴,而且地點又偏遠,但也許是新 鮮感作祟,每天都有不少人光顧,當中更有 不少學生。為了一睹其盧山真面目,筆者與 友人到菜館吃了兩頓晚餐。 拿起菜單一望,會發現菜色的價格普遍都不 便宜,某些小菜如清炒蝦仁更索價近百元, 但也不難發現一些比市面上海菜館要實惠的 選擇,如40元6件的小籠包、24元一碗的擔 擔麵等。若不點太多小炒/前菜,要吃得飽 大概需要90大元。 雖然人多,但食物也來得相當的快。點過的 食物當中不乏在上海餐館常見的菜色,如小 籠包、擔擔麵、生煎包等等。 筆者最喜歡的菜色是紅燒東坡肉(25元/ 份)。豬肉是一人份量的,但兩人分著吃也 沒什麼問題。豬肉有著分明的肥瘦比例,一 咬下去便是滿口的油香,雖然瘦肉的部分不 很腍,但醬汁十分香濃惹味,肉也夠入味 了,用以佐飯一流。

26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cusp_10_p26-27.indd 26

「下午茶千祈唔好喺度食,嗌乜都係得一 小堆畀你咋(汽水仲要溝水)。午餐同晚 餐既特價飯都叫OK既。」第二次獨闖龐CAN 結識的DANCE SOC朋友兼長期食客教路。 「之不過,有眾志,為乜要食龐CAN咁傻豬 呀?」

帶肉的鮮味,餡料也足,這種品質可與翡 翠小籠包看齊。 想要吃得又平又飽,筆者推介24元一碗的 擔擔麵。麵條較平時吃到的要粗,並沒有 煮得太腍。湯汁本身的味道很濃,但質地 似乎有點稀,主因是麻醬不太夠,所以掛 麵能力普普,吃起麵來不夠味道。但擔擔 麵勝在份量足,而且貼心地有大中小辣可 以選擇,大部份人都能接受。 其他試過的菜色都正正常常,但篇幅所 限,在此就不贅了。試過的菜色整體來說 還是看得出餐館的誠意:火腿扒津白的金 華火腿十分鹹香,生煎包是手包現煎的而 不是用現成的等等。要一提的便是蔬菜類 的菜式並不是特別新鮮,而且價格不低, 可免則免。 平常在中大較難吃到十分精緻的菜色,現 在和聲書院為我們提供在中大裡組聚、食 開sem飯時,除staff can以外的另一選 擇。地方的確離大部分宿舍遠,但吃完飯 可以順路上兩層到平台吹風談心,盡情享 受和聲獨有的婆娑樹影,人傑地靈之感。

小籠包(40元/6件)也是不錯的選擇。小 籠包的皮頗薄,還微微透光,但夾起時卻又 足以承載起包裡的肉汁,肉汁還算多,而且

4/10/2013 4:56:45


「黃修平導演路過香港理工大學時,赫然發現 7-11對開的空地上,有一群年輕人正在起勁地 練街舞,他們是理大舞蹈學會的成員。好端端 的為何不留在排舞室練習呢?」──〈《狂舞 派》的狂〉,陳若谷 電影《狂舞派》講述一群充滿熱誠的年輕舞者克服在大學 練舞被趕等不同的困難,追尋自己的理想。其實除了理 大,或許中大也有潛質拍出另一套《狂舞派》。 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舞學會(Dance Soc),因上個學期尾 李慧珍樓停用,遷往位於龐萬倫學生中心的新屬會室,而 練習場地亦改為龐萬倫3樓鏡房。但可能你也曾看見他們 在校園不同的角落練舞。「好端端的為何不留在排舞室練 習呢?」我們訪問了兩位Dance Soc的同學,希望可以從 他們的例子揭示龐萬倫的管理問題。

「其實你地喺邊度練舞?」 「以前就喺李慧珍樓鏡房嘅,而家佢鎖住曬,就要喺龐萬 倫book鏡房用。」 「龐萬倫鏡房又新又大唔係仲好咩?」 「以前喺李慧珍就好自由,冇咩監管,基本上想用就用 得。而家龐萬倫要book場,好多手續同限制,例如book好 左夜晚8:00 - 10:00,到時仲要搵OSA職員辦領場手續, 又要交$200按金,又要齊人,開門俾我地用嘅時候已經 8:15,9:45就會有職員催我地嘢野走,book兩 個鐘,得返個半鐘用炸。走之前仲要 俾職員check過,冇郁過房入面 嘅野,冇整污糟塊鏡先可以拎返 $200走。 而且,龐萬倫間鏡房有一半都擺 左啲扣住曬嘅凳,OSA話間房係多 用途房,會有講座呀個啲喎,所以 唔俾我地郁,會阻住我地跳舞。試 過搬開左,臨走幫佢砌返好,後來佢打電話 黎話D凳有D唔同,叫我地返去再排過。 仲有,我地book場有quota限制,一星期只可以用一次, 但係你知啦,我地dance soc幾乎日日都要練舞,其他時 候唯有自己再諗辦法搵地方練啦。」

「龐萬倫鏡房唔比你地用,但係真係時時都有人用咩?」 「梗係唔係啦,其實都唔係好多人會用,不過唔知點解 唔比我地用。因為我地曾經向OSA投訴過租場嘅問題,所 以佢地派過人同我地傾。我地問點解冇人用個時唔可以 比我地walk-in用,好似籃球場咁,都係walk-in架啦。 佢話因為棟野新,驚有損壞,又唔知搵邊個負責,所以 喺規管上要嚴格啲。好唔合理囉,明明籃球場都係walkin,因為新,所以就驚爛?咁佢走廊有人行都會爛架啦。 其實我地唔通會喺塊鏡度畫畫咩,我地要用加嘛,點會 整爛佢。以前喺李慧珍都係我地用完自己抹返塊鏡啦。 我覺得租場嘅制度可以好啲囉,例如有啲屬會分明係對鏡 房有較大需要,好似Dance Soc、精武、柔道咁,單單用 quota同先到先得都唔係最合理嘅分配方式,應該加上需

cusp_10_p26-27.indd 27

中 大 狂 舞 派 ? !

要程度去衡量。」

「咁冇得用鏡房嘅時候,你地會去邊度練?」 「我地唯有出去租政府體育館用啦,放左學經常要去唔同 地方練舞,例如:西環、竹園、紅磡、將軍澳、鯉魚門等 等,港九新界都有。除左時間同體力之外,經濟負擔都好 重,因為除左場租之外仲要租音響,計計埋埋每個星期 可以花過$1000,啲錢最後都係我地自己夾返出黎。有時 為左慳返租音響嘅錢,我地要自己搬啲音響出去用添。 點解我地成日都要transit?就係因為龐萬倫鏡房根本唔 favour我地用,甚至好似都唔係好想比我地book到咁。大 學嘅設施唔係應該比我地用咩?」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你地有冇試過用空地或者龐萬倫入面嘅公共空間呢?」 「有呀!我地試過用YIA同伍何曼原個3樓平台,只係熱下 身,就有職員黎趕我地走。(佢用咩理由?)佢話呢度係 空心嘅,靠條柱支撐住,可能會冧喎!咁啲人行過都好危 險啦,唔好喺果度dem beat添呀!」(按:舊年曾經見過 有人夜晚喺個度練beat,小心呀你地!)

文 我地都試過用龐萬倫入面冇擺野嘅公共空間,過左一陣就 ﹕ 會有職員睇到CCTV黎叫我地唔好嘈同趕我地走。試左幾日 聰 之後,原位就突然擺左啲枱喺度喇。

人 地 入 黎 探 下 你 地 姐 > < 「你地喺入面仲有冇咩不愉快嘅經歷?」

在 龐 萬 倫 的 日 子

「我地間Soc房喺入面啦,用CU Link拍 卡入嘅,點知原來職員都可以隨便拍 卡入黎。有時晏晝喺入面,冇啦啦會 有個姐姐開門入黎,望左幾眼,唔知喺 度check我地定咩,之後就走左。我覺得 我地喺Soc房入面做野應該有啲私隱囉! 仲有一次有個莊員喺Soc房過夜,半夜竟然有職員 1個鐘入左去4次,叫佢唔好喺度訓覺添。(按:咦?半夜 都有職員,即係可以開24小時?)」

後記 其實,Dance Soc的例子並不特殊,新落成的龐萬倫對於 設施的規管十分嚴格,不同的使用者都會遇到不同的問 題,例如感到被監視、租用手續繁複、不同屬會要共用 Soc房、不合理的開放時間等。種種問題在於學生事務處 (OSA)在管理龐萬倫時的心態,並非方便同學使用、提 供活動交流的場所,而只是想讓新的大樓永遠新下去,讓 龐萬倫成為一個虛有華麗的外表,卻不服務同學的空殼。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27 4/10/2013 4:56:45


只 想 別 辜 負 時 代 訪 問 逢 時 書 室 籌

― 辦

― 人

訪問:林君穎、來 文:來

聽說有同學自發地要在中大搞一間叫「逢時書 室」的新書店。書店現在仍在洽談階段,尚未 落實在中大生根,但逢時的Facebook專頁已經 累積過千個like了,而他們第一次的試賣活動 反應也很好,相信不少同學都對其有興趣。學 生報今期找來逢時其中兩個創辦人,梓明和 Lillian,為大家講解一下他們的理念。

之所以會有開辦書店的念頭,梓明說最基本的 原因是喜歡書,覺得書本是知性交流的重要媒 介。不過要推動閱讀文化,可以搞活動,例如 讀書會、作者分享會,未必要搞書店。對此梓 明和Lillian沒有直接回應,不過他們觀察到 中大有一片不錯的文化土壤,「中大有很多文 化團體,例如書寫力量、文化眾讀,大家都圍 繞差不多的目標做,分薄了力量,希望逢時可 以推一下,令這些事更有回報。」他們的願景 是,逢時除了賣書,還可以作為匯聚現有的文 化活動的地點,相得益彰。 但現在大學不是沒有書店,是不是覺得現在的 書店有甚麼不足呢?梓明如此回應:「不能說 是不足,只是大家側重點不同。大書店是希望 提供盡量多的選擇,逢時則更著眼於延續閱讀 分享的過程。」逢時希望把人拉入去閱讀的循 環,使新讀者進入讀書的世界。換言之,他們 心目中對閱讀文化有自己一套看法。

所謂閱讀的循環,是指一個「相遇‧發現‧閱 讀‧思考‧分享」的歷程。在逢時眼中,閱讀 不只是把書讀完,而是加上思考和分享,最終 使更多人遇上適合自己的書。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28 翼園活 欄 10_28.indd 28

逢時特別會用書單的形式去為書「分類」。書 單像一個playlist,用意是把不同書組合起 來,為書添加資訊、意義和詮釋的空間。「書 單的核心不是書本身,是組合,是個發現的過 程。」梓明說。書單可以在網上分享,任何人 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或修改他人的書單。梓明 強調,書單不會有篩選,任何奇怪的主題都可 以,甚至例如「十本流落荒島也不會看的書」 。 此外,在逢時的書店裡也會用書單去陳列書 本。梓明特別強調,書要盡量封面向外,不要 背對讀者,這樣才可以一目了然。在書的旁 邊,或會擺放和擺賣與書單相關物品。這些設 計的目標,是要創造一個與書相遇的特別經 驗。書店還包括一個舒服的閱讀空間,同時可 以讓人輕鬆地交談;以及一個小講台,讓不同 人和團體去分享。這個小講台尤其可以讓校內 的文化團體舉辦各自的活動,從而做到匯聚文 化活動的目標。

正 確 的 時 間

正 確 的 地 點

聽完對逢時的整體描述,筆者想了一想,覺得 可能有點兒理想化。不少人喜歡簡單直接地尋 找書本,未必會欣賞書單這個做法;而且要實 踐逢時的理想,需要一班熱衷分享的讀者,問 題是有多少這樣的讀者?怕不怕,最後只有少 數人投入這個閱讀的循環,而大部分人只當逢 時是間純粹有點特別的書店? 梓明說,如果結局真是如此也沒有辦法。但以 他觀察,他相信中大真的有這麼一班讀者去支 撐逢時;逢時是應運而生,而不是開創先河。 「其實可能一直有班校友教授都想做,有書、 有想搞的人,就只是差了一個搞手。」Lillian 說。「我們覺得自己不是生不逢時,而是生得 正合時候,一切條件都在。」梓明一句簡單的 歸納,為逢時的名字下了最好的註腳;至於這 個判斷是對是錯,便留待時間去解答了。

開 店 之 路

只 差 幾 步

逢時的班底有3個核心成員,共有6-8個主力成 員,當中有像Lillian般的本科生,也有畢業 生,譬如梓明便是剛畢業的聯合校友。有理 念,有願景,不代表有很多資源。他們目前的 財政來源,就是他們自己。「現在沒甚麼,只 好食少餐飯,買少個玩具。」梓明笑說。截至 現在,逢時只在新生註冊日搞過一次試賣,成 本有限,但假如他日真的營運,就不能食少餐 飯解決了。他們初步計劃從中大和坊間參加不 同的活動資助計劃,作為日後的資金來源。 不過財政還是後話。中大雖然地大,要找一個 地方開書店也非易事。今年2月,逢時的同學們 在一個校長與學生對話的活動中「捕獲」了校 長,向他介紹了他們的夢想。校長也覺得逢時 很有意思,可惜在大學管理範圍未能批出一個 空間。「當然要不要開一間書店,不是校長一 個人可以話事。」梓明用體諒的語氣說,此後 他們接觸了不同書院,雖然也未能如願以償, 但他們沒有感到挫敗,因為整個過程中有很多 人,包括書院、教授、校友等人協助他們,給 了他們各方面的寶貴意見,譬如說營商的知 識。Lillian和梓明特別希望在此感謝一路幫過 他們的人。 皇天不負有心人,現在他們正跟善衡書院商 討,並且進展良好,有機會在今個學年內見到 書店。被問到他們認為自己是如何可以打動院 方,Lillian說,院方不是要他們有很完美的計 劃書,而是想看見他們是認真想做這件事,不 是玩玩下的。

筆者從訪問中,也看得出他們不是玩玩下的, 縱然未至於「去到好盡」,又有不少人相助, 他們付出的心機時間是看得到的。不過,匯聚 文化活動,推動分享文化,始終不會是容易之 事。筆者期待逢時的成績,也祝他們早日實現 夢想。

4/10/13 6:09 AM


中大學生報 讀者交流會 日期﹕10月16日 時間﹕中午12時30分 地點﹕本部文化廣場 就十月號的文章、版面、風格, 以至理念表達您的意見,一起打造更好 的學生報。

一 約 既 定 , cusp_10_29.indd 29

萬 山 難 阻 。 3/10/2013 17:10:12


盲目.中大.諗 文:雷丁

校園 散打 進擊的伍宜孫 文:雷丁

入伙一個多月,伍宜孫社區多次出現內部問題。西 座升降機故障、淋浴水壓不穩定,令一些宿生也不 知道住宿還是不住宿好。一波接一波,在剛過去的 9月10日,整棟大樓的淋浴毫無預兆的停水。面對 生死攸關的狀況,伍宜孫的同學動起來了。 伍宜孫臨時宿生會在11點44分向同學發出戰場匯 報,指宿舍失去了淡水補給。在12點左右,面對 嚴峻挑戰,伍宜孫配備智能手機的水源探索部隊開 始向四周出發,希望能夠洗上一個澡。伍宜孫的先 頭部隊向鄰國逸夫和聯合的國宿、陳宿乃至伯宿求 援,有求水若渴的探子據稱更曾經向遠達本部范克 廉樓查詢。 在內應的協助下,伍宜孫的同學終於進入各宿, 並獲得淡水補給。宿舍方面於大概凌晨2點搶修完 畢,四周的部隊亦陸續撤回宿舍。 伍宜孫的宿舍入伙一段時間,內部還有不少問題未 處理好。宿舍未準備好,卻開始讓同學入宿。不入 宿,被視為放棄宿位;入宿不住,卻要繼續收費; 入宿住,卻又要忍受不足,這如何是好?而更重要 的是不單影響了同學,也令工友辛苦。或許伍宜孫 應該在宿費作出某些調整,以作補償。

烈日當空的百萬大道下,中大的同學在第二天的藝 墟信步而行。3點左右,在科學館對出,一群十多 個穿著黑衣的同學在百萬大道上進行了一場Time Freezing的快閃行動。參加的同學首先戴上寫著不同 社會議題的黑布,例如「功能組別」、「普選」、「 經濟民主」等,然後定格(Freeze)兩分鐘,跟著慢 慢走向烽火台,途中向學生派發黑布和單張。最後於 烽火台前舉起黑布,面向百萬大道。 發起行動的是一個名為「中大諗!」的組織,在 Facebook上設有專頁[1]。專頁上表示行動的目標是 「帶出關心社會的反思,讓大家停下來思考個體與社 會的關係」。作為一個從未在中大試過的形式,發起 人希望該行動能在中大內引起討論,讓大學生更加關 注社會事務。 可是,觀乎「中大諗!」的專頁以及行動,組織的概 念並不具體;快閃行動這種形式也不容易清晰的表達 出理念。據筆者當日在場的觀察,圍觀的人不多,只 有很少數的人接過單張、黑布;即使有留意的也不清 楚究竟在做甚麼,更有同學以為是一些學會的宣傳。 特別是在單張上只寫上「大學生,你還要盲目下去 嗎?」的口號,也的確會令人摸不著頭腦。 發起人承認快閃行動只能引起同學興趣,單靠一次十 多分鐘的快閃行動亦難以引起同學反思。但他同時認 為若多舉辦幾次快閃行動,就能引起同學的反思。除 了快閃行動以外,「中大諗!」在中大亦有其他行 動,例如在火車站外地面貼上「普選由XX話事!」 的字句、在民主牆上貼上「普選只差一步!」的圖案 和字句。發起人希望將來能在民女再舉辦一次更多人 的快閃行動,而同時亦會在中大各處擺設街站以及繼 續進行其他「行為藝術」,並可能淺化信息,讓同學 更容易進入。 儘管「中大諗!」的同學表示「哪怕只有一個人因為 我們的行動改變了小小的想法,作出了小小的改變, 已經是我們壯大的勝利」,但到現在行動的接觸面都 太小。對此,「中大諗!」若再淺化論述,只停留於 以行為藝術吸引同學注意,實在有點浪費。反之,「 中大諗!」應把握這個機會讓不同的議題發酵,不僅 僅停留在抽象的「關注社會」之中,提供方法讓同學 能夠接觸到深入的議題論述。例如派發關於那些議題 的文章、在Facebook Page上提供不同方面對於除了 政改以外的議題的論述,最低限度亦可以在派發的單 張上提供初步的不同的說法。因為這樣,同學才能全 面的了解到議題的重要性和切身度,這樣才會令同學 有動力真的走出來,參與改造社會。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 園活 欄 30 ����.indd 2

4/10/2013 2:30:34


新 亞 第 五 宿 諮 詢 會 : 我 地 究 竟 有 無 得 揀 ? 文 : 新 亞 小 矮 人

備受爭議的新亞第五宿,其諮詢會終在9月 17日夜晚六點於知行大廳舉行,會上展示 了宿舍設計的初步定案。從現場所見,大部 分在席者俱為院方代表、教授,例如何培斌 教授、紫霞宿監林漢明教授、郭婉鳳女士等 等。同學只有少數,相信不足十人。當日公 佈的唯一方案中,第五宿將由四棟重疊交錯 的闊建築構成,外牆未有定案,並建於現蒙 民偉樓旁網球場與對出一片空地。而為了回 應師生校友對水塔景觀的憂慮,新亞院方遂 要求建築師在設計時,宿舍最高點不得高於 水塔底部。以當日模擬圖所見,從百萬大道 邵逸夫堂處望去,新亞水塔雖非最早方案中 宛如被攔腰截斷,但仍如有一灰白色底座, 一直以來綠蔭環繞,與自然共融的景觀亦被 破開。

結語 如今新五宿事宜繼續在快速進行中,但我們 能做到的卻非單單旁觀。早前在九月號文章 提到的山村徑替代方案,將可令學生短期內 有宿位,又免除對水塔景觀破壞。新亞院方 卻斷言此只能作為短暫方案,這其實非真正 處理問題,回應爭議。若然院方繼續在新亞 人未清楚表達自身意願就讓工程上馬,能溝 通院方、同學、校友的新亞學生會或應該發 揮更大作用。但這件事更仰賴每一個同學的 關注,因為只消我們短暫的沉默,這項備受 爭議的工程,便將在缺乏廣泛認受之下正式 上馬。

筆者訪問了多位當天未有出席諮詢會的新亞 同學,超過一半均不了解新方案內容,大部 分亦指未有接收過從新亞院方發布的有關第 五宿爭議的詳盡資料,或討論整理。從以上 結果,或可管窺是次事件中有關諮詢問題的 端倪。

諮詢才是大問題 為提供更詳盡報導,筆者向設計師Angela索 取簡報資料以提供深入報導,可惜對方以「 設計未定實」、「不方便」為由拒絕。其後 致電校園發展處相關負責人,對方則稱交由 新亞院方向同學發放資訊為宜。最後致電新 亞書院簡太,她則直接拒絕提供簡報,並指 由於要立即收集整理諮詢會得出的建議,然 後與建築師定實方案,再立刻趕及十月內的 schedule把方案提交立法會通過,同學有任 何建議的話,應直接向書院或「第五宿關注 小組」提交。但弔詭的是,若然同學本身未 接觸過第五宿相關資訊,或當天未有出席諮 詢會,他們又如何對新方案作出任何建議或 批評? 一直以來,新亞院方除了僅兩次以massmail 通知同學參與諮詢會外,其餘時間皆未有嘗 試對有關第五宿的爭論整理給一般同學。是 故,同學根本不理解事件中的利害關係,又 何以能持續關注事件?況且新亞院方大可在 諮詢會前後將新方案資料發到同學電郵,給 予一定時間讓同學發表意見。但現在不但 完全未見有新方案相關資訊,院方更以「趕 schedule」為由拒絕提供整全的簡報供同學 了解,究竟是次諮詢乃認真徵求意見,抑或 走過場,實在令人疑問。 再推深一層,縱使有向同學提供資料,但我 們真的能有所選擇嗎?新亞院方即使曾在5 月16日的會議上答應過會有更多選址的選項 提供給各位師生校友,但在當日,設計師卻 只簡介了一個方案。開放一個選項,然後只 容許我們在其中小修小改,不禁令人疑問, 究竟新亞院方有否真心實意地讓同學作出真 正的選擇?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31 ����.indd 3

4/10/2013 2:30:35


���-4 1

4/10/2013 7:06:56


質疑·判斷·介入·中大學生報

10_33.indd 33

4/10/13 8:14 AM


若你喜歡怪人 其實我很美

交 換 經 驗 :

文:林君穎 有一些經歷,自小便埋葬心坎,羞於對任何人說。大概是因為那 不安感太深刻,才令幼稚園的記憶凝結至今。 猶記得每當電視播放籌款節目或頒獎典禮,我都會注視著畫面內 的女明星。他們盛裝出現,秀出豐滿的乳房和白皙的玉背,性感 又漂亮。我不期然會渴望他們穿少一點,甚至脫光,更會幻想有 意外令他們的衣飾墜下。那不是麻甩佬才有的想法嗎?我感覺自 己異於一般小孩。不只渴望觀看裸體,我還喜歡繪畫它。隨意撿 起白紙,我便會畫些沒穿衣服的人像。媽媽看到,便會叫我「唔 好畫埋曬D咁既野」。他沒解釋為何,懵懂的我並不明白畫下畫 有什麼錯。然而,類似事件卻接連發生。

童 年 情 慾

每晚睡覺前,我都會趴在床上,腰部前後挪動,以手指隔著褲子 按壓陰唇。我忘了如何發現撫弄下體的快感,也想不起如何設計 這套複雜的動作(可能跟我趴睡的習慣有關)。當時我根本毫 無「自慰」的概念,只知道那樣很舒暢,又會讓怕黑的我更易入 睡。因此,即便同睡子母床的家姐就在身旁,我仍會偷偷摸摸地 進行。終有一次因動作太大而被他喝令:「唔好un啦!」我馬上 不敢亂動,心怦怦怦怦的跳個不停,深怕他責斥我這怪異的行 為。 除了自慰這與眾不同的娛樂,我也有玩「小女孩的玩意」 ,Barbie便是其中的例子。其他女童都為Barbie設計溫馨悠閒的 富貴橋段:high tea、shopping、遊車河,把自己對美好生活 的憧憬投射到Barbie身上。我也把自己當作Barbie,只不過表演 的並非美好生活,而是性幻想,幻想自己被虐。對我而言,跟 Barbie玩非禮和強姦、剝佢光豬才是我一般的玩法。 我經常因那些行為而困惑。一方面,我從中得到歡愉,並清楚地 了解我並非「貪得意」才繼續,而實實在在地擁有那些慾望,也 實實在在地享受當中的過程。另一方面,我自覺那並非「正常」 ,起碼我從未由家人、老師或同學口中聽說過跟我一樣的小孩。 種種規範下,負面情緒總是壓倒性的勝利,使我把全部感受一口 嚥下,只能每天迎擊愉悅與羞愧之間的矛盾。 或許說到底,我之所以感到不安,是源於沒人曾告訴我情慾是什 麼一回事。我一直自己一人惆悵,直到遇到一位同樣在幼稚園已 懂自慰的男生,就像外星人在地球找到同鄉般,才知道自己並非 孤單。 人漸長,我愈漸了解自身的情慾,發覺現今對同性有慾望、比較 M等特性,是兒時行為的延續。而我「發明」的自慰方式,也一 直沿用至今。重觀那些體驗,其實並不變態,地球人大抵也會和 外星人走向相近的道路。 有人說孩童不該有性慾,我卻慶幸情慾種子早早萌芽。縱然它並 非茁壯成長,但仍令我得到深刻的情慾經驗和理解。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34 翼園活 欄 ���������.indd 2

4/10/2013 2:30:21


無形的監獄

倚天(差少少)屠龍記

文:秋天的童話

文:健

大約小三的年紀,是網路剛開始普及,平常除了討論線上遊戲以 外,還有那咸濕的話題。很多時候,一班男同學會聚集在班房的 一角邊說邊邪笑,而女同學們聽到當中咸濕的內容時便會指責男 生們「好核突」、「講埋D咁既野」。經常在旁聽著的我,為了 滿足好奇心,亦為了與他們有共同的話題,所以便用家裡頭剛買 來的電腦,在網路搜尋器搜尋「色情」二字。出現在眼前的.是 林林總總的色情照片和影片;當看著異性的裸體照,瀏覽著激情 的性愛片段,就像腦充血一樣,面紅耳赤,越感興奮,只想看更 多更多。

自古多少英雄,褲甫褪下,手到拿來,應聲而出,「打飛機」儼 如走路呼吸般自在。奈何,楊過練成神功,都尚有神鵰指引,我 欲與「鵰」作伴,共探歡愉,卻從來拜師無門。要學會自慰,往 往只能自己摸著_頭過河,稍有不慎,便「一失足成千古恨」。

那時候我不懂得如何刪除網頁瀏覽記錄,徬徨之際,想起那就算 我做錯了事,仍會努力去諒解我、明白我的父母,以為向他們自 首看過色情網頁能換來從輕發落。沒想到,父母不但沒有嘗試去 理解我的行為是出於好奇,一來便是驚訝的問「你在哪裡學的? 是哪個同學教壞你的?」,然後就是一些「細路仔唔應該睇呢D 野」、「就算係爸爸媽媽,由細到大都唔會睇呢D野」、「正當 人家唔會睇埋D咁既野」的訓話。結果,他們為了禁止我再瀏覽 色情網頁.竟要求網路供應商封鎖所有關於色情的資訊。 對於父母的反應,我感到十分茫然。忐忑不安、被好奇心殺死的 我,根本不明白自己做錯甚麼,一直很想向父母追問究竟。但在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我們家裡便一直對有關性的話題避談;每逢 看到電視上看到一些含有色慾的情節時,全家人便會不自然的靜 默下來。我和父母之間開始有了一層隔膜:我不再與他們無事不 談,通通不提,只剩下一些日常生活的普通對答。父母一直的避 談,使我也不敢問自己做錯甚麼。 在網站被封鎖之後,我曾有段時間悶悶不樂。因著同一故事、同 一片段,在自慰的時候不停地重覆,令我很需要新的以及更多性 幻想片段,使我想看更多的色情片段,以令我再次有那種腦充血 的興奮感覺。沒有勇氣到報攤買色情雜誌的我,為了看色情片 段,不斷的在網路上努力尋找,希望找到未被封鎖的色情網頁。 有試過找到,但很快又被封鎖;希望放縱性慾,卻又持續地得不 到滿足。十八歲前的八年,我就如一個囚犯,不停的嘗試逃獄, 為的就是那獲得自由的愉快感覺。十八歲過後的某一天,我如常 地逃獄,本來不知道那網路封鎖在我滿十八歲後便會無效,才發 現沒有了欄柵,我終重獲自由。那感覺是無比的暢快! 這件童年往事,不單使我的性知識貧乏和對性有著避諱,更使我 從那以後很多事情都不會告訴別人,慢慢開始與父母疏遠,覺得 他們不可靠。母親每抱怨「她對於我的了解越來越少,好像沒了 個兒子」,我總有千言萬語想跟她說,但最終還是把話兒吞到口 裡。為什麼不能了解我的想法,打開心窗談性,一出言便是阻 止?

欲於校內老師身上習得自慰,無疑是傻的嗎。回顧我小學的性教 育,大概只有小五常識課本上兩頁性器官橫切面圖、講解夢遺及 月經的教育電視,以及健康檢查時教過翻開包皮清洗龜頭等等 「性器官教育」,極其量只是生物學的延續。但對於真正觸及「 性」的事情,諸如性慾、性行為、自慰等,老師們都絕口不提, 彷彿小學生都無性需要,教都唔識。 然而,性慾的開發,並沒被無性的「性教育」所窒礙。小五時我 學會了上網看H漫,雖然看不明白性愛的畫面,但赤裸的女體、 挑逗的文字,已足以令我臉紅、心跳加速,亦逐漸意識到褲檔間 會變硬。看H漫雖覺興奮刺激,但那時的我並未有自慰的概念, 起初只是純粹眼看,手不會動。 直至一次,我無意間隔著褲子,觸碰到勃起的下體,舒服的感覺 驟然而起,於往後看H漫時,都會下意識地用手撫摸、搓弄下 體,直至家人回來方被迫終結。隨著這個習慣,我迎來了突如其 來的首次射精,還記得我「走火」之際,驚惶失措,天真地想用 手阻截液體繼續流出,另一隻手則忙著關掉電腦,深怕家人撞 破,狼狽過後,我迫不得已把沾滿精液的睡褲扔掉,此後好一段 時間不敢再上咸網。 雖敗走電腦旁,但仍難忘首次高潮的快意,惟有轉戰浴室,開展 追求高潮的自慰之旅。我脫光衣服走進浴缸,但沒有如「正常」 般以手套弄陰莖,一是未學過,不知應當如何自慰;二是當時的 我從未成功褪下過包皮,只要略翻開一點便感疼痛,不敢用手直 接套弄。已忘了細節,但經過一番摸索,我終於「無師自通」了 種頗特別的自慰方法:我會蹲下來,將勃起的陰莖放於兩邊大腿 之間,並夾在其中,然後將臀部前後移動,以花洒上沖下來的水 作潤滑,從磨擦中得到快感,直至射精。 我以這種自創的招式自慰了一段時間,直至發生了意外:浴缸濕 滑,其中一次進行途中,腳猛然一跣,屁股倒只是摔痛了一下, 但更嚴重的是,從未翻開的包皮,於意外期間被完全褪下了,首 次完整地露出了龜頭,包皮迅速褪下來時那撕裂的痛楚令我差點 大叫出來,但怕驚動父母,只好咬著牙,死命地忍。其後的一個 月,包皮無法翻回去,敏感的龜頭不斷受刺激,每次勃起時更如 被針刺般,難受萬分。 故事說下去,包皮回到原位,我也學會了「正常」地以手自慰, 過往探索身體的瑣碎,都已成青澀的過去。但每次回想浴缸失足 的意外,都不免流ㄧ額汗,那次「幸好」只是扯開了包皮,而 非折斷陰莖,否則未練神功,就已被自宮。若有機會為人師表, 我定必將對性的所學傾囊相授,免得後人重蹈覆轍,喊都無謂。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35 ���������.indd 3

4/10/2013 2:30:22


台灣三溫暖遊記

文:毛

在一間間蒸氣迷漫的密室內,我們赤裸著身子,圍在一塊兒聚餐。--《孽子》白先勇

七月的台灣,是令人煩厭的悶熱天氣。機緣 巧合下,今年暑假和系內朋友一同前往了台 灣旅遊。 白天平常的遊覽旅遊區、古舊小街;巷弄裡 總是有些小店,賣著魯肉飯。到了晚上,旅 伴們去夜市繼續傍晚的戰鬥,我則跟他們分 道揚鑣,一個人在街上溜達,稍微輕快的腳 步前往已經鎖定的同志三溫暖(即香港所指 的桑拿)。 同志三溫暖,最基本的想像,就是一個讓顧 客交際、性愛的地方吧。記得兩年多前,對 同志三溫暖有著這樣想像的自己,就如同大 部分人所想的噁心與懼怕;不了解為何一個 人,可以容忍與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逢場做 愛。但突然間的失戀,使自己迷失,彷彿要 透過胡亂性愛「作賤自己」,才能從悲傷中 釋放,那才是第一次真正踏進同志三溫暖的 契機。既然是抱著這樣的心態,當時我恐怕 只是熱烈的渴望著被撫摸、擁抱;雖然性愛 的過程很是滿足,對於自己卻是越感惡心與 不安。 但回到這一刻,經歷過不少碰撞、困惑,我 已經漸漸轉化成一個好好地理解性慾的個 體,因而早在香港的時候,我便安排這次到 訪三溫暖,希望留下快樂的經驗。 從旅館門口轉右,走過兩個街口,便見到在 小巷旁邊的那間三溫暖。走進一樓的入口, 攀上樓梯;跟老闆打個招呼,拿過置物櫃的 鑰匙,旁邊就是放毛巾的木架和置物櫃。脫 去衣服,圍上放在櫃檯旁、泛著洗衣液香氣 的黃色毛巾,便走進休息區。 置物櫃後面整個二樓,都是休息區。除了洗 澡的地方,還設置了卡拉ok房、影視房等 娛樂。 逛過一圈,不難發現店家在細節處總為顧客 設想。比方說一入門口所拿到溫暖而乾爽的 毛巾,雖然古舊卻打掃乾淨的木製置物櫃, 在休息室提供給顧客的冬瓜茶、零食,以至 方便客人的即棄鬍鬚刀、牙刷,處處都是店 家的心意;井井有條的格局,實在是令人有 回到家的溫暖感,散發著一股「古早味」。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36 翼園活 欄 �������.indd 2

這些完善的設備,吸引了不少的顧客光顧、 社交。男士們偶爾會聚在一起,看著電視聊

天、談著當天的新聞;另一邊的卡拉OK房亦 很是熱鬧,一位老先生唱著聽不懂但悅耳的 台語歌,旁邊坐著躺著的人都在細聽;甚至 看到一位中年稍微有點禿頭的先生,在為另 一位年紀較大的先生按背、拉筋。他們對這 個空間的熟悉、自在,可以感受得到這裡為 顧客所帶來的歸屬感。整個環境裡,都是一 副休閒的景象。 實際上,同志三溫暖這個空間,對於沒有手 機,沒有同志社團,沒有同志遊行,甚至同 性戀仍然是罪行的年代成長的上一輩同志, 可以說是其中一種能夠滿足身體以致心靈的 存在。 當初同志三溫暖僅僅是讓不被認同,亦無處 尋找相同處境的男性光顧、性愛的地方;由 於聚集著無須掩飾身分的男同志,漸漸的同 志桑拿成為了男同志在性愛以外,結交朋 友,組織人際網絡的公共社區。在那裡,他 們有機會認識到懷著同樣故事的朋友;而當 不能和親友分享這些親密經驗的時候,這些 空間裡遇到的朋友便支撐著其同志身分,稍 能從異性戀的世界幻象中喘息。私密的性愛 空間與公共場所的界線,在這裡早已變得模 糊。 ---------------走上三樓是黑房區。一般的同志三溫暖的設 施,基本上與普通的桑拿差不多,但多了不 少暗角,黑房等私密空間,讓人看中對象 後,可以進內做愛、交纏。 可能是假日的關係,在三樓的顧客有點多。 陰暗的燈光,塗上綠色油漆的走廊裡,各種 的顧客在徘徊:這間三溫暖裡主要是三十多 歲的男性,偶爾也有和我年齡相近的男生; 互相觀望,搜尋著這夜共渡春宵的對象。 有時我會猜測前面遇見的先生,到底懷著怎 樣的故事。曾經聽說過在家人壓力下成家立 室的人,去三溫暖用性愛尋求安慰;有著開 放關係的情侶;也有人只是為找個地方,選 擇不做愛,只與人相擁,去滿足親密的感 覺。當中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情慾關係, 並不能由外人細說,也不多被談及。不過說 到底,單純尋找性愛的也是佔大多數,畢竟 三溫暖是個尋找樂趣的地方;當然整個過程 都是強調有套性愛的,安全要緊啊。

4/10/2013 2:31:39


逛過一輪以後,偶然遇上一位約四十多歲的 先生。古銅色的皮膚,還算壯健的身軀,頭 上開始有些許白髮。從前的我,應該立即轉 身離開吧,畢竟年紀差太遠;但年紀比較大 的先生,豐富的經驗總是為我帶來刺激暢快 的回憶;又如曾經遇上過身形比較肥胖的 人,卻偶爾的發現比起那些在廣告上常看到 的滿身肌肉、看似完美的身材,在擁抱的時 候反而更有安全感。種種經驗告訴我,平常 直覺覺得醜陋,不完美的身材、臉孔,可能 擁有自己所想象以外的優秀之處啊。 我們對望著,他的雙眼似乎稍微一亮,便往 我走來,手搭在我的肩旁。我正伸手撫摸他 的前臂,冷不防他便吻上了我的唇。雖然不 算是完美的身材,但唇上的濕潤,加上他老 早不安份的雙手,在我身上四處遊走的觸 摸,早已把我的理智推開。很快的就被半推 進了旁邊的房間。 一輪激戰。猛烈而溫柔的進攻,雖然有點令 人喘不過氣,卻也舒暢;在我感到不適或是 稍有痛楚的時候,他總會放慢,順勢的撫摸 我的臉讓我放鬆;衝擊的同時與他十指緊 扣,緊貼的手臂之間感受到他留下的汗;在 親吻的時候,口裡嚐到他吸菸後淡淡的的菸 草甜味。這些種種,也是我漸漸在三溫暖, 或是其他性愛經驗中發掘,深深喜愛的細節。 三溫暖就是一個這樣容許人與人交際,相 擁;在短暫的性愛交流裡,總是有種種精彩 體驗讓人學習、期待。

偶爾的在光顧三溫暖的經驗裡,會遇到一些 值得深交的對象,是單純的性愛以外的小小 幸福。剛剛遇上的這位Danny先生,從他的口 裡,可以感受到他經歷多年以後,對自己性 向的看法:由年輕時的迷惘,渴求父愛式的 愛慾;家裡逼婚的不安;到現今獨身一人, 卻自在自主的生活。當然,也會談到我倆其 他面向的生活,畢竟同志只是我們各種身分 的其中一小個。 他推薦了我往台東走,去泡冷泉,又說到附 近的美食景點;我跟他說了我在香港的學 業,這邊的遊歷。我們初次見面(和做愛) ,卻像已認識很久的親暱,可能是台灣人都 很親切吧。 像這樣跟這些陌生的個體傾訴、相擁,看似 奇怪,但實際上建立一段親密的交際,可以 是很自然的發展。想起台灣旅程中所遇到的 各式各樣熱情的人,在見面一刻,已經向我 們打開心扉,不絕的介紹台灣風景,也不忘 分享自己的獨特故事。如此自然平常的交 流,無論在哪兒也是快樂的經歷。 不知不覺的,跟Danny先生聊天已久,似乎是 回去旅館的時候。跟他示過意後,他笑著親 了我的乳頭,逗著我笑。站起身來,我圍上 毛巾,親吻道別過後,便離開房間。下去梳 洗以後,我便帶著快樂與溫暖的心情,離開 了三溫暖。

---------------性愛過後,我們擁抱著聊天。我撫摸著這位 叫作Danny的先生稍為有些皺紋的眼角,跟他 說起自己是旅客的身分。於是話題轉到了我 在這間三溫暖的見聞。「這邊的人啊,有些 都互相認識的。我自己就比較習慣自己一個 人。」當我講起在休息室,看到那對在按背 的朋友的時候,他跟我說。 有時我也認同比起單純的性慾滿足,三溫暖 作為區隔著外面社區的私密空間,可以讓顧 客更舒適的展現自己,不用活在各種面具之 下,包括純潔的性愛觀、包括性傾向;暫時 脫離了道德枷鎖,至少當下的壓力可以被紓 緩。

�������.indd 3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37 4/10/2013 2:31:43


多元伴侶婚姻草案 文:毛 於上年九月,台灣的//別組織「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下稱「伴侶盟」)發動了一個名為「多元成家,我支 持!」的聯署行動,嘗試將伴侶盟所制訂的民法修正草案 送進台灣的立法院審議。

草案簡介 制訂草案的最主要目的,是要擴闊在法律之下「多元成 家」的可能性。 大部分人一聽到「成家」,想起的一定是「拍拖結婚生 仔」三部曲吧?然而現實上,我們應該怎樣去界定一個家 庭?互相照顧、分擔家務、共同承擔家中財政問題,這些 也是很容易就想到的「家庭」特質。照這樣說,我們身邊 遇見過同樣單身的兄弟姊妹共同居住於一住所,共同生 活;又或者是選擇不結婚的伴侶;甚至只是同居良久的朋 友等等的生活模式,這些不就是沒有結婚卻也「成家」的 例子嗎?他們互相照顧、共同生活,與一般婚姻產生的家 庭無異。伴侶盟制訂的草案,嘗試由這方向出發,為不同 的家庭模式爭取相應的責任福利。 草案當中除了包含「同性婚姻」的部分,亦加入了「伴侶 制度」與「多人家屬」共三部分的草案內容。 同性婚姻的部分,最主要是把原有一男一女的既有模式, 改變成不同性別的兩人都能夠結婚。除了同性伴侶,跨性 別人士或其他性別的人,也能自由結婚成家,享受婚姻的 權力與義務。 另一方面,伴侶盟同時設立了一套能夠納入不同親密關係 的「伴侶制度」,能夠讓情人、好友、以至姐妹都能夠透 過法律成為「伴侶」。和婚姻制度的不同之處,在於伴侶 制度強調伴侶去自行協商兩人居住的安排、遺產繼承、財 政分擔等等的分工,尊重兩個人之間溝通出來的意願,去 制定適合的伴侶模式。 而多人家庭制度則是嘗試打破「家」只限於親屬關係的基 礎,而是以永久生活為目的,不論是有沒有血緣關係的朋 友、情人,還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只要彼此看待為家庭 成員便能「成家」。 草案當中的實際細節,需要配合台灣的法律制度論述,在 這便不多詳述。

多元家庭是常識吧? 草案的聯署總人數已達十一萬多,藝人如林宥嘉、張惠 妹、S.H.E.、蕭亞軒等等均參與連署,牽起了於網上媒介、 電視與報章一定的曝光率。另一方面,草案亦激起社會廣 泛討論,當中涉及「婚姻」的本質等等理念上的問題之 餘,亦有對方案實際運作細節的討論、質疑。為何對於香 港群眾如此陌生的討論,能夠在台灣受到如此關注?

相比起香港,台灣在性/別方面的討論氛圍,以至實際的 制度實施,比香港也是絕對濃厚、成熟。 單單在制度層面,早於2003年,台灣立法機構便通過了保 障不同性傾向的師生在教育場所工作或受教權益的方案, 並要求教育機構實施反性別歧視教育;2007年則通過《性 別工作平等法》保障於工作場所上不會因性傾向而遭到差 別待遇。而在2010年,台灣的教育部門便提出自2011年 起,應於教科書加入反歧視與人權的內容,讓學生由小學 階段開始接觸性/別議題,並提供《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 冊》,讓教師制訂有關題材。 而於社會層面,對於性/別的不同論述亦是相當蓬勃。台 灣除了有不少的學者、組織,就著性/別議題的不同面向 寫文章,為華人社區提供相當有價值的論述外,不同的大 學也有各自的同志社團,或是性別研究社,在學校環境裡 一同討論性/別議題。 反觀香港,性傾向歧視法在上年年尾才首次於立法會中提 及,但諮詢亦如大家所知被否決;教育方面,莫講小學, 於中學的層面,也鮮有由教育機構提供的資源;連梁美芬 議員也說過中學生不應該談戀愛,性向教育也應該等大學 才來教授啊[1]。雖然香港的性/別運動於近年在媒體的 曝光率稍有起色,但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啊。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上面介紹台灣的方案,並不單單的鼓勵我們反思施行這些 制度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伴侶盟所提倡的論點,確實地 給予了處於香港的我們前衛嶄新的視角。 就如前面所講,家庭並不單單只是由一男一女結婚產生; 香港時下制度照顧的,卻就只有一男一女結婚而成的家 庭。 譬如住屋:假如你並沒有打算結婚,只是與伴侶維持同居 關係,你就不能以家庭單位去申請輪候公屋而需要以單身 人士身分申請;又譬如保險,你會失去受伴侶僱主提供的 醫療保險保障,或是人壽保險的利益等等。當然最終可能 大部分人會選擇結婚,但同性伴侶、跨性別伴侶,或者其 他種種沒有被包括的家庭呢? 現今的香港,對於同志平權的討論似乎漸趨熱烈,而在這 重要時刻,我們是否有必要把運動的討論擴大,嘗試讓更 多的群體納入我們的平權運動之中? [1]:見於網上文章《梁美芬:中學生不應談戀愛 性向教育 等大學》,主場新聞 延伸閱讀: 《中大學生報》13年3月號,《「你今日排咗公屋未呀?」 之 明益家庭多》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38 cusp_10_p38.indd 38

4/10/2013 2:50:26


「影像·感動·思索·行動」 社運電影節 文:澤 前言 他們相信,每一套影片裡的生命都不是一 件被觀賞的客體,而影像可以令人感動, 感動是思索和行動的起點;他們相信,縱 然社會上傳播權力充滿不均,但窮人仍然 可以搞得成電影節。於是,他們開始在各 大專院校以主題選片播放,後來在藝術場 地、抗爭中的社區亦會放映,並設映後討 論會,希望透過影像藝術介入、探討、思 考社會生活。這就成為了最初的社運電影 節。 走到了第十一個年頭,社運電影節一群籌 委有人離去有人加入,資助依然極低,人 手仍舊不足,去年在匯豐銀行總行門外放 映時更被暴力清場。這群人在努力什麼? 他們對這個社會乃至「影像」「討論」「 傳播」等又有何理解?

影像展現可能 當藝術/電影被定義為高尚、精英的玩 意,或成為文化產品;當社會事件一再 被主流媒體簡化成感官刺激或可消費的悲 情,真正屬於「我們」的真實片段,由「 我們」述說自己故事的機會往往寥寥可 數。例如在社區承受或逼遷或租金狂飆壓 力的小市民,在主流傳媒前往往被悲情 化,成為「發展」下必要的陣痛。他們細 碎的真實日常、緊密的人際網絡卻被隱 沒、遺忘:街頭巷尾的小本生意,左鄰右 里的互相笑罵,或者又要接仔女放學又要 做百般家務的師奶,通通在其中消失。 由此,電影節播放的俱為紀錄片,或你和 我手執DV攝獲的每幀影像。不論是回到抗 爭現場,紀錄底層真切的壓逼,或直面不 同人在資本與權力下所遭受的摧毀,每一 部電影都嘗試以群眾或「人」本身作立足 點,並於各類可能中探索,從而作出必要 的整頓與反思。片種,則既有本地社運紀 錄片,一開始亦有商業片(例如《幽靈公 主》、《大砲之家》)。另外,電影節並 無競賽單元,因每一套影片間無高下之 分,亦非競爭關係。

討論帶來連結 觀看,然後遺忘—在我們速食的閱讀方式 下,影像往往只是被消費的對象。我們沒 有想過影像所呈現的別人的痛苦,可能是 別人替代了我們承受本需共同面對的壓

���·��·��·���——�����.indd 1

逼。我們更沒有嘗試從影像中,反思不同 生活模式或出路的可能。討論,則讓我們 能夠透過語言表達、整理或深化想法,並 在與不同人交流時回省自身。 是故在每次放映後皆有討論會,或回到 抗爭現場,或到影片主題相關的地方播 放,因影片故事正正在該社區、空間發 生,使放映的空間本身就是影片放映的重 要部份。例如影片〈順寧道走下去〉,在 長沙灣重建地盤外的空地播映。與其說是 放映,不如說更像一次回到現場的街坊 聚會—曾經或正在受重建影響的街坊,一 起觀看以往的經驗。街坊在映後討論也自 發分享經驗並互道近況,尋索如何連結互 助;在學校—因為院校學生也是電影節對 象,不少社會運動參與者往往自大專院校 時開始認識和參與相關議題;也在藝術 場地—作為橋樑,讓常在藝術場地的人也 能接觸相關議題。而且討論形式有時不囿 於群眾間對談,亦有劇場和workshop。再 者,縱使籌委亦無從預測觀眾將是何人, 有何想法,所有人都要用心了解、聆聽對 方。

結語 社運電影節不在主流媒體中宣傳,因在追 求亮點、銷量的意識下,這些媒體根本無 法完整表達他們想帶出的意念。所以那裡 的觀眾有時十指可數;電影節亦絕少播放 充滿感官刺激的影像,因在電影生產工業 與市場中,這些影片早就帶來足夠多的快 速消費。 可是,堅實的傳播從來就能在每個真實的 人之間建立,在每個社區網絡中慢慢連 結;而苦悶重覆,更正正是日常的應有面 貌—當虛妄而短暫的消費娛樂,浮誇而龐 雜的媒體資訊早就充斥時,我們實在不必 迴避,那些當下共同面對的失落—因為只 有枯燥過後的沉澱,才能成為思考種種未 來可能出路的起點。

【觀影線索】 從第十屆開始,貫串每一套影片的,是「 觀影線索」。每一個線索都可以是獨立的 主題,但不同線索卻可能指向同一部電 影,或曰每部電影都牽涉多條線索。以此 突出許多問題,都是多重而交相糾纏的。 例如,開幕電影《沉重而絢爛的十二月》 ,探問了韓農與港人在05年世貿部長級

會議的抗爭,在共同的敵人——資本全球 化下,如何被剝削生計,生態又如何被破 壞;紀錄了面對掌控巨大影響力的主流傳 媒以偏概全,製造恐慌時,人民對自身力 量與出路的思索。「全球化」、「媒體」 、「勞工」、「環境」「另類出路」就是 貫串期間的關鍵線索。 來到今屆,電影節將影片組織成七條觀影 線索。包括: 全球化:貫串整個電影節,我們觀照全球 化下,人如何被資本推著走,資本流過各 地又對人與生態帶來何種摧毀。 勞工:透過《寶石微塵》等片,觀看有血 有肉的勞動者在或本地或外國如何痛苦如 何受壓,又何以無法如資本般自由流動。 媒體:大眾媒體掌握巨大影響力,卻往往 將社會弱勢污名化,或透過截取聲畫,對 事理扭曲,以偏概全。我們嘗試探討究竟 媒體在社會議題的討論與發展中扮演何種 角色。 環境:不論是土地規劃或能源使用,都與 每個個體緊密相關。可是有權策劃的人, 對環境安排的理解往往與切實受到影響的 人有所不同。核能、農村、土地,人在其 中如何自處? 性別:社會往往對男/女進行定型,施加 無謂的框架與要求,人由此備受壓逼。 《法國清潔女工抗爭》看這群女性除了面 對勞動的壓力外,與這種定型又有何種張 力? 另類出路:痛苦的觀看過後,我們是否無 從改變?或,縱有改變,又能拓展多少另 類可能,跳出多少既有框框?影片諸如《 鐵怒沿線.三谷》嘗試真實地展現片中人 對生活模式的反思與實踐。 商討:互相討論,似乎成為了選舉不足的 補全。但商討本身的細節,我們卻少有注 意。人微則言輕,什麼樣的說話出了口會 被聆聽,而不致成自說自話?除了有影片 展示不同試驗,將有工作坊,讓我們親身 體驗並找出平日溝通時忽略的細節。 鳴謝影行者selina與自治八樓terry為筆 者提供資料,分享經驗。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39 4/10/2013 2:31:02


貿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作為全球化之下一個 國際官方組織,透過不斷制定國家之間的貿易協 議,聲稱要達成「開放、平等、互惠」的國際貿 易等目標。然而,其規定卻直接導致了眾多國家 的內部問題,韓國的農民便是受害者之:一方面 降低關稅,讓外國農產品打入韓國市場;另一方 面卻未能監管補貼問題,令外國農產品能以不尋 常的低價「擊敗」韓國農產品。此外,財雄勢大 的國際資金在世貿護航下,輕易操控市場,造成 物價及樓價暴漲等問題。韓農在生計大受影響、 農地被虎視眈眈的惶恐之下,情況自然苦不堪 言,更有不少輕生的個案,以死控訴「開放、平 等、互惠」的世貿所致的不公。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世貿在香港舉行會議。以韓 農為首的眾多受害者,就藉此機會發出他們奮力 的吶喊,以抗議世貿。而由民間傳媒所拍攝的《 沉重而絢爛的十二月》,就是廿多 齣短片剪輯而成的紀錄片,時間線 橫跨會議前後,記下整場事件被人 遺忘,或甚未被人知悉的,以影像 參與了這場運動。

社 運 電 影 節 的 開 場

同時,電影亦有香港建築工人的訪問。他指出在 世貿影響下,香港的建築工序被分到世界各地, 以致本來可讓數十人「搵食」的工地,只剩下數 個職位。這固然是深受世貿讚許 的「最自由經濟體」之故。 由是觀之,眾多的弱勢者都受著 同一根源的壓迫。

在觀畢整套電影之後,我們應理 解到「全球化」之下,我們其實 是壓迫者與被壓迫者。 一方面,我們每日享受著「世界 貿易」所帶來的廉美貨品時,背 後就有著眾多如韓農一樣的受害 者。當然,這並非指責人不應有 需求,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將所有 人打進世貿的一方。只是,我們 既然無法完全去除這種欲望的時 候,那麼對蒙難者抱有一絲憐憫 與關心也不算苛求吧。 我們亦是被壓迫者。以香港為 例,不單如前所提及,有不少工 人受害,即使是普羅大眾,相信 也必受物價與樓價的高漲所影 響。作為最「自由」的經濟體, 國際資本流動影響更深遠。因 此,同為被壓迫者,關心同一陣線的人是理所當 然的。

片名:《沉重而絢爛的十二月》|共同創 作:反世貿錄像遊擊隊 |製作:錄影力 量(影行者前身)及八樓(自治八樓前身) |語言:廣東話/英語 (中/英文字幕) |2005/香港/150分鐘/彩色

而另一個壓迫者則為主流傳媒。重溫當時主流報 章及電視台的報導:報章頭條就是示威者湧向警 察的照片,電視新聞就是搖晃的鏡頭下頭破血流 的示威者搶奪警方盾牌。整場運動彷彿只是短暫 而暴力的韓農示威。然而,電影卻將另一種真相 顯露給我們:面對警方防線,示威者只如七一大 行街一樣高呼「開路」或問侯。韓農亦並非獨 行,示威者有來自英美、台灣、日本、東南亞、 亦有香港。而示威內容上,也並非只有單純的衝 擊與遊行。他們會唱歌跳舞,會三步一叩,會靜 坐‥‥‥ 但「非常危險」的警察與主流傳媒的過濾其實絕 非偶然。兩事同時出現其實是由於這次運動關乎 到一個巨大的壓迫者—世貿。透過前言所述的手 段,維持現有的制度—即容許少數國家的富人 繼續剝削的制度。因此,警察及主流傳媒只是吃 人的制度下的爪牙,我們更應反抗的是制度的元 兇—世貿。

������������������.indd 1

電影中訪問了一位日本露宿者,他專程到香港聲 援被捕人士。在問及為何會遠道而來時,他則提 及世貿引入大量的資本流動,令日本物價、樓價 及就業職位失控,令不少日本人沒有工作,即使 有也可能付擔不起房價物價而要「住在」公園。

在整部電影,最為明顯的壓迫者, 就是香港的警察。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 園活 欄 40

如文首所述,韓農在一切世貿帶來的政策之下生 計被毀,亦難以再找尋別的出路,部分韓農於是 步上不歸路。然而,世貿影響的不僅是韓國一 地,日本以至香港都有著不計其數的受害者。

原在正常遊行的示威者突然就遭警 察施以胡椒噴霧、警棍、水炮及催 淚彈。每個警察都穿帶著頭盔、避 彈衣及盾牌,更有警察帶備了槍 支,人數上似乎更遠多於示威者。 這些舉動,或者都可以用「我當時 很危險,生命受到威脅」去解釋, 即使他們面對的是手無寸鐵的示威 者。但電影卻捕捉到警察在開水炮 時面帶微笑的奇怪景象,更有警察 驅逐民間記者時不停重覆示威地點 「非常危險」。在聲援被捕者的行 動中,更以「製造噪音」為名拘捕 示威者,取證時卻意圖帶走示威用 的標語。

在電影中,最為突出的被壓迫者,就是眾多的韓 農;但被壓迫者,並不止於此。

而此文章則嘗試抽出電影中兩大相 連的要素:壓迫者與被壓迫者。

沉 重 而 絢 爛 的 十 二 月

最後,則諷刺地回到世貿所提倡的「全球化」。 現今的「全球化」其實只是「資本全球化」。在 世貿的協助下,以金錢作武器的企業跨越國界 進行無差別的掠奪、壓榨、操縱。電影的每個片 段,如和善的韓農要到香港三步一叩,正控訴了 這種不公。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對抗世貿這不公 的源頭,亦同時要關心眾多在「全球化」下的鄰 居。今年,世貿會議將會於12月在印尼峇里舉 行,希望大家屆時能多加留意。

文 : 文 若 4/10/2013 2:30:48


10_movie_ad.indd 1

4/10/13 7:42 AM


九月初,宮崎駿宣佈以後將不再執導長篇電影。動畫巨 人的引退,理所當然地掀起了一系列關於其作品與個人的 討論。然而,對普遍觀眾而言,他仍舊只是一個「畫面好 正、令人好感動」,偶爾講些環保之類信息的導演。雖然 宮崎駿作品的真正定位在評論界中仍多有爭論,但無疑普 遍觀眾只落於極表面的解讀。與其再寫一篇不能進入觀眾 觀賞經驗的致敬文章,不如由重看宮崎駿開始,認真檢討 消費式的觀賞;透過停止將宮崎駿當成純粹的娛樂,來向 他致以真正的敬意。

不是純粹娛樂:以《天空之城》為例 公眾這種消費宮崎駿的傾向,可以用《天空之城》解釋。 《天空之城》大概是和《風之谷》一樣深入民心的宮崎駿 作品,八十年代在香港上映時居然收一千三百萬,在當年 的外語片票房中名列前茅。[1] 不過,它的普遍定位基本只 是「有點意思的合家歡娛樂片」,而且何謂「有點意思」 卻往往未獲說明;結果片中許多值得深思,或常被評論家 提及的細節基本上從未進入公眾討論。 舉例說明之。 《天空之城》當然以冒險動畫片的形式推進劇情,但圍繞 其核心的,卻是「人 / 幸福 / 科技」之間的辯證思考。在片 首介紹製作團隊的過場動畫中,快速地描繪了天空之城的 過去與未來:人類先製造了風車,繼而開始用上同樣的技 術開發工業機器並向地底的資源進發,其後續用同樣的技 術轉向天空。不難想像,好好的卻要離開土地轉向天際, 其實反映着工業發展的常見邏輯,即不停用新科技超越限 制(包括資源與空間的開發)。但連繫到女主角希達在天 空之城拉普達時說的「人不能離開土地生存」,便知這種 發展方式必定有其局限:對自然的操縱並不能改變人活於 自然之下這個根本關係。透過破壞自然來控制自然,最後 只會破壞自己。結果,片首的過場動畫的最後段,曾經「 擁有一切」的拉普達人被逼回到地上,而作為拉普達王族 的希達,又重新坐到了與「先進科技」無可比較的古舊風 車旁邊。 身為一個曾經的馬克思主義者,宮崎駿這種對「人/幸福/ 科技」之關係的討論,似乎與法蘭克福學派提出的「工具 理性」批判類似。如果對科技盲目崇拜,以為它只有好 處,其實就會為人類帶來悲劇。在男主角巴魯帶着希達到 礦洞裡去時,長年接觸自然的波姆老伯就說過,飛行石這 種極致的科技,「光芒太強,令他不能直視」。作為延伸 說明的,是在拉普達的控制室中,樹根一次一次地提醒穆 斯卡上校「自然的限制」,但任由穆斯卡怎樣否認之,當 飛行石脫離穆斯卡控制時,他便又如波姆老伯一樣,無法 承受飛行石的強光。 雖然宮崎駿似乎未有就「人 / 幸福 / 科技」的問題提供一 個明確的回應,但可以想像,如果科技既能為人類帶來幸 福(例如,以巨人兵保護鳥巢表達),又能為人類帶來毀 滅(例如,巨人兵的破壞力),則人類幸福的關鍵在於人 必須認識理性的局限以及與自然的關係(片首動畫回歸陸 地,以及巴魯與希達毀滅天空之城的舉動),了解到人的 幸福就在人本身,繼而對作為工具理性的科技進行揚棄。

成因複雜的消費式觀賞 毫無疑問地,以上解讀只是筆者的粗淺嘗試,亦絕非一個 壟斷性的閱讀方法。不同人對文本可以有不同的閱讀,但 顯然普遍觀眾連宮崎駿最基本的,出現於作品中的信息也 未能觸及。但消費式觀賞何故成為常見習慣?一句「觀眾 衰囉」,實在也太隨便。 要解釋這種習慣的成因絕不容易,但市場宣傳方式以及觀 眾的警覺性似乎是兩個易於進入的論點。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42 翼園活 欄 ����������������.indd 2

影響思考的市場宣傳 市場宣傳手段早已脫離「說服觀眾」的日子。真正「成 功」的宣傳,追求繞過公眾對成品多加思考的方法;只 要令顧客覺得值得付錢,就叫做任務完成。如此一來, 宣傳一方當然需要以「容易入口」的方式製造噱頭。只 不過,這種做法和嘩眾取寵、庸俗等負面字詞的分野恐 怕不大。 以《崖上的波兒》在香港上畫時鋪天蓋地的宣傳為例, 似乎就不難說明消費式觀賞的一大成因。比如說,日本 評論界方面對《崖上的波兒》其實不乏負面評價,例如 有極銳利的批評就指,劇情設計顯示波兒終究只是活在 成人世界的陰影中,享受着一片受控制、受操縱的虛幻 自由,質疑宮崎駿的童話已變質。 [2] 不過,回想那留在記憶中的,香港的宣傳方針卻只是「 波兒主題曲由謝安琪演唱」、「波兒主題曲洗腦功力強 勁」、「唱波兒主題曲的日本小女孩好可愛」之類。對 作品本身的探討與褒貶幾乎絕跡於公眾之中,就算有所 提及,也只是極籠統地說「有關環保呀」之類,建立在 「宮崎駿開口閉口必講環保」等既有錯覺之上的宣傳語 句。事實上,評論界的認真討論中幾乎完全否認這種「 波兒講環保」的說法,可見香港的市場宣傳早已習慣不 管三七廿一,以「宮崎駿套餐」做宣傳:知名大導、環 保和平等經典信息、合家歡週末娛樂…… 如此一來,觀眾的思考空間被加以引導,關心的內容與 思考的方向慢慢與宣傳的膚淺同化,也就不難理解了。

告 別 消 費 式 觀 賞 :

由 重 看 官 崎 駿 開 始

文 : 紅 豬

4/10/2013 7:44:15


自身省察的麻木

改變自己作為真正的致敬

當然,市場宣傳竟然真的能代替我們自己的思 考,其實也顯示觀眾自己缺乏警覺性,不能把 責任完全推在市場營銷手法上。文本不能抽空 於時代本身。作品既會從歷史吸收養份,亦不 免有回應時代的傾向。所以,將作品約化成娛 樂對象,既是對「影片不是純粹娛樂」這點不 夠敏感,更是歷史感與對當下處境之警覺的缺 乏。

儘管宮崎駿作品的真正信息及其本人的真正定 位在評論界中一直大有爭議,但我們都能肯 定,如果要給大師一個恰當的評價,觀眾必須 努力理解自己身處的歷史與時代處境。雖然普 通觀眾要如評論家般敏銳深刻地探討作品實在 不甚可能,但至少我們都可以嘗試放棄一種消 費娛樂的心態,以一種認真看待文本的態度, 試着把握作者提供的思考機會。只有如此,我 們才能真正的告別一個被誤判的宮崎駿,繼而 讓自己作為一個嚴肅的觀眾去給他真正有價值 的評價。

還是以《天空之城》為例。曾經受過原爆,日 本人似乎從歷史中明白了科技作為一種雙刃劍 是怎麼回事。《天空之城》中穆斯卡向將軍展 示拉普達的破壞力一幕,不少日本觀眾就曾指 畫面令他們聯想到原爆後的蘑菇狀雲霧。相比 之下,「缺乏經驗」的香港觀眾仍處於一種對 科技的盲目崇拜之中。但其實回望日常生活, 「科技制肘人」其實不難理解。就像手機本身 原本是為了方便人之間的交際,但現在即時通 訊的發達卻令人沉迷於與手機「交流」,人與 人之間越發疏遠。 宮崎駿說過,「當今,幻想的作品 (Fantasy)很難做,至少我這樣覺得。在大 家過得很開心的時代,沒察覺到絕望的時候, 用幻想來告訴大家,其實世界末日不遠喔!就 像《風之谷》那樣(笑)。」 [3] 他本人的說法,對照觀眾的理解與反應,無奈 地顯示了缺乏自省能力的觀眾,被局限在影像 的表面,而無法明白到影片中的世界不是狂 想,卻是現實之倒影。結果,宮崎駿刺激觀眾 離開現實與表象去思考的意圖,就被一個更荒 謬的現實所消滅。

堅持與妥協的交織 在《風之谷》進入美國市場時,進口商曾打算 刪改影片,讓它「更適合觀眾」。但吉卜力工 作室只同意配音,拒絕刪改的要求,最後更有 成員送上一把象徵「NO CUTS」的武士刀給進 口商。直到今天,「無刪改政策」仍然是吉卜 力與海外進口商的主要協議,工作室上下也始 終拒絕附和盲從歐美品味的「國際化」邏輯, 堅持唯一打動人心的是「人類超越種族與文化 的共同特性」。

1. 參考自網上篇章,《淺談日本動畫在香港票 房由《天空之城》說起》 2. 參考自張彧暋:宮崎駿與波兒的幻想政治學 3. 參考自張彧暋:《告別末日:日本虛構之時 代的總檢討》 http://issue.cw.com.tw/issue/hope/k22.jsp 4. 參考自網上篇章,《宮崎駿電影:「靜魅 力」吸引全球影迷》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張彧暋:宮崎駿與波兒的幻想政治學 .張彧暋﹕宮崎駿在放什麼飛機? .張彧暋:《告別末日:日本虛構之時代的總 檢討》 .網上篇章,《宮崎駿的創作團隊》 .2011年中華傳播學會發表論文,《宮崎駿動 畫作品如何召喚幼童參與:以吉卜力工作室製 作《崖上的波妞》之敘事策略為例》 . http://www.nausicaa.net/miyazaki/essay/

不過,亦不必將宮崎駿視為一個不吃人間煙火 的文化救世主。因為儘管宮崎駿為了嘗試刺激 觀眾思考而有所堅持,在商業市場中的他也不 免有所妥協。 宮崎駿及其團隊有時也成為加強消費式觀賞的 幫兇。在宣傳《崖上的波兒》時,監製鈴木敏 夫就一直在宣傳上故作神秘,並透過找小朋友 和明星合作唱主題曲等方法製造噱頭,同時禁 止以手機下載主題曲,以此進一步鼓起觀眾的 好奇心與消費慾。直至電影上映前一個月,公 眾興趣最大時,鈴木敏夫才一舉開放手機下 載。 [4] 宣傳很難完全不做,但這種做法,明 顯已有「將噱頭蓋過作品本身」的強烈傾向。 換言之,在市場佔決定性的當下,連像他一樣 地位的大師,其實仍不免身處既反對,又促成 消費式觀賞的夾縫之中。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43 ����������������.indd 3

4/10/2013 7:44:16


文﹕雷丁

埋藏 在歷史之中的

數個星期前,我與父親相約在上水廣成冰室吃午 餐。在等位之時信步而行,漫無目的地閒逛上水 舊區。走到巡撫街上,無意看到一輛藍色貨車正 在泊車,定眼一看,竟發現貨車的貨斗坐有數名 老人在歡笑聊天!平常只見貨車載貨,最有機會 的活物都是魚或是狗,竟然在貨車中看見人,令 我極其驚訝。當時以為只是司機人好讓老人家乘 順風車,回家一問父親,竟發現這種車大有來 頭,原來是以前的主要交通工具-豬籠車(又稱 鄉村車)。 按捺不住好奇心,我特意重回上水,在巡撫街上 登上這架隱世車輛,踏上往馬草壟(信義新村) 的路線。

作為社區的載體 一上到豬籠車,我隨便選擇了一個位子坐下,看著車裡面 這種很天然很手工的佈置,就像是司機一手一腳搭建而 成。我發現豬籠車裡面沒有冷氣,反而令我感到一種舒 暢。而剛上車的時候,車上只有兩三名婆婆,正在聊得歡 暢,我礙於害羞,並為免打擾他們的對話,就在車上繼續 觀察。

由外面看進去, 可見豬籠車是由 貨車改裝。

坐我旁邊的姨姨一直歡快地跟坐對面的婆婆聊天,而且看上 去很和藹可親,說話又不是很大聲,因此當她們談話告一段 落之後,我鼓起勇氣向她詢問豬籠車的點滴。「呢架車都成 幾十年囉,我細細個已經開始搭呢架車出入」,她面帶笑容 的說,「日日都同其他乘客見面,點都會傾兩句,傾下傾下 就熟左。」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44 cusp_10_p44-45.indd 44

裡面可見由木板和角鐵組成的椅子;車頂則加裝兩條圓鐵,並繫上 麻繩,讓乘客可以抓著繩子保持平衡

這時候司機回來把車子開出大路,向馬草壟進發。路上, 在嘈吵的引擎聲和門因慣性而開關的聲音中,我不得不把 聲音提高,才能繼續和姨姨對話。她說,現在乘客越來越 少,大多數都搬了出去,但是沒有離開的人互相都十分熟 悉。豬籠車駛至一個街口停下,一位婆婆下車,我才知道原 來不是所有人都居住於同一條村,這下令我更感受到乘客之 間的一種很強的聯繫。 我望出窗外,看著沿途的風景不斷後退。無意中看到一個橫 額,上面寫著「不遷不拆」之類的字句。我問姨姨才知道原 來經過的地方,都是新界東北發展影響到的地區。我更仔細 觀察,發現沿途大部分的士多都關了門。一條村中的士多, 是一個讓所有村民聚集的地方。在以往的鄉村,士多多是村 長所開,村民有空都會去坐坐,聯繫感情。士多的關門,就 表示著一條村的聯繫逐漸消失。我不禁聯想,豬籠車跟士多 的效果差不多,都是給了一個居民可以一起聊天的場所。而 且當初馬草壟是在禁區裡面,能夠乘搭這輛車的也只有禁區 裡的居民,令居民的聯繫變得很強。 到了信義新村總站,我下車想訪問司機,他卻要趕去漁場工 作,不接受訪問。幸運的,我遇到他的母親,並跟她談了一 會,了解到原來她兒子(郭生)除了駕駛豬籠車,亦須同時 照顧漁場,才能勉強糊口。之後他的母親著我去村口那邊找 村長,說我可以從村長那裡了解更多關於豬籠車的故事和歷 史。於是我走向豬籠車進村的的方向,看到在路旁的村公所 就走進去。在裡面我看到黑白髮混雜的村長,我就膽粗粗的 走過去問他關於豬籠車的故事。他點起一支煙,緩緩的跟我 說豬籠車已經服務這條村五六十年了,是村內主要的交通工 具。「依家都有小巴來往,但係一日得五班,所以主要都係 靠呢架車(豬籠車)出入。」村長抖抖煙灰繼續,「而且豬 籠車先五蚊,小巴要六個幾,豬籠車平過小巴。」 回程的時候,我在車上想著豬籠車價錢比較便宜,班次又開 得密,賺不了多少,實在很難想像司機為甚麼要繼續做下 去。於是回到上水之後,我訪問了回程的司機馮生。他印證 了駕駛豬籠車不能賺到很多錢,一天收入只有大概一百多。 但馮生補充:「賺得少都要做架,要搵食架嘛。」唔轉行做 小巴司機?「做小巴司機會少左熟人無咁開心」,馮生笑著 說,「當年移民潮無移民,係因為我無錢,同埋嗰邊都無熟 人,係呢邊(駕車)有熟人開心啲。」社區中的緊密聯繫, 隨著舊的鄉村消失,新的割裂的屋邨林立而逐漸消逝。 4/10/2013 4:11:44


豬籠車

豬籠車冷知識: 香港五十年代的時候,由於二戰和國共內戰的關係,很多 內地的人逃難到來香港,其中不少定居於新界北方,耕田 為業。當時交通不方便,各個鄉村為了把農作物送到墟市售 賣,豬籠車就應運而生。 一開始豬籠車是白牌(無牌)行車,後來政府發出了「超額 載客許可證」,讓本身只能載5名乘客的貨車能夠載客超過 20人。於是,各個鄉村陸陸續續都出現了這種車輛,最高峰 時期香港有超過180架。 車廂和駕駛 室之間打通 一 個 小 窗 口,讓乘客 上車的時候 能夠通過窗 口交錢

可是,政府政策把香港產業結構從農業變為工業再變為服務 業(地產業),農業漸漸式微,越來越少人耕種,作為農村 與墟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也越來越少人乘坐了。從高峰期的 180架,到現在只剩下3架,服務粉嶺和上水的兩條線路。而 其中兩架,就是由馮生和郭生駕駛的從上水到馬草壟的路 線。

容許社區自行發展的時代

結語

豬籠車便宜、班次密、聯繫著一個社區,飽含人情味,但 至今全港卻只剩下3部。可想而知,豬籠車其實有著它的局 限。豬籠車作為一種接載乘客的交通工具,有著沒冷氣、行 車嘈吵、沒軟坐墊、沒安全帶等等的問題,令它有著被取 代的合理性。但並不能單單把豬籠車看作一種交通工具,來 斷定應否保留。風聞政府基於安全理由,將於明年不再讓豬 籠車續牌。但即使在村民當中,對於應否保留豬籠車都有分 歧,為甚麼政府不諮詢村民的意見,共同討論豬籠車的去留 呢?

隨著司機們年事已高,豬籠車亦不可逆轉的走進歷史。禁區 解封,沿線的新界東北開始發展,交通想必越來越方便。「 如果啲小巴開到入去,我地都無得做啦」,馮生說,「到時 就去做小巴,又好搵啲。」馮生補充,「始終無咁自由,又 無咁熟,但係都要搵食嘛。」其實我實在十分喜歡這輛車, 不僅是因為他的歷史特殊性,更是因為能夠在現在事物倒模 化的社會中,還能找回一絲絲天然的感覺。唯望豬籠車的消 失,不會代表社區自發成絕響。

馮生回憶當年他在上水做汽車維修,但因興建天平邨而被政 府收地,只獲賠償搬遷費。左思右想之下,覺得其他的工作 都不太好,想起曾經維修過的豬籠車,便毅然向車主買下來 駕駛。駕著駕著,一晃就幾十年了。同樣駕駛這條線的另外 兩位司機都去世了,剩下馮生和郭生仍然繼續。

[1]:〈 周日休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鄉村〉 蘋果日報 26-5-20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travel/ art/20130526/18271659

「以前我們求其都搵到份嘢做」,馮生笑著說,「依家連做 咕哩都要有好多學識,又要考牌,規管多了很多,難左搵嘢 做。」仔細想一想,像豬籠車這種從社區自發出現的東西, 到現在已經幾乎絕跡。現在社會的發展,似乎越來越著重有 效管理,對於自發出現的事物都加以規管,並慢慢取締(例 如小販)。政府的官方說法是因為「現行的政策是逐步以公 共交通工具取代以超額載客許可證接載乘客的貨車。故此, 除了續牌申請外,運輸署已停止發出新的超額載客許可證。 」[1]。但為甚麼過渡性的措施不能變為永久?或許是政府 認為這種從社區自發出現的交通工具,並沒有很制度化或系 統化的管理;相較小巴、巴士的交通工具,看似沒有秩序, 也因此難以規管,所以希望把它取締(就像工廈的藝術空間 一樣)。

•香港巴士大典---鄉村車 http://hkbus.wikia.com/wiki/%E9%84%89%E6 %9D%91%E8%BB%8A •香港巴士大典---馬草壟鄉村車 http://hkbus.wikia.com/wiki/%E9%A6% AC%E8%8D%89%E5%A3%9F%E9%84%89%E6%9D%91%E8%BB%8A

把「自力更生」掛在口邊的是政府,扼殺這種社區為本的發 展模式的又是政府。社區民眾對於自己社區的了解必然最為 透徹,對自己社區的發展亦應當有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可 惜的是現在的發展模式對於社區的關注實在欠缺,亦扼殺了 社區的創意。更重要的是,這種由上而下的發展模式,容易 造成官僚的做法,政府強推政策,不聽你的意見,利東街的 發展就是一例。

參考資料:

圖片均來自: • 網誌「被遺忘的公交」http://forgotten-transport.blogspot.hk/ •〈 新聞故事:全港剩三輛將駛進終站〉東方日報 22-6-2013 http:// 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622/00176_141.html •〈 新聞故事:鄉車老人滿載溫情〉東方日報 22-6-2013 http:// 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622/00176_140.html •〈 周日休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鄉村〉蘋果日報 26-5-2013 http:// 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travel/art/20130526/18271659 •〈 東北農工商:古洞鄉村車歷久不衰〉新界東北區報 14-12-2012 http://nentnewsletter.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9885.html •〈 [多圖]曾被遺忘的公交:鄉村車〉香港巴士論壇 http://www.hkbf. org/t560691.htm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45

cusp_10_p44-45.indd 45

4/10/2013 4:11:44


為社區種一朵怎樣的花? 訪問「趁墟@北區」 反思抗爭的必要

文:Wiki

最近,在Facebook發現一個名叫「趁墟@北區」的page,細看簡介 說道:「本專頁期望以文字、圖像、影像記下石湖墟、聯和墟的點 滴。」了解之下,發現原來是一個由北區居民自發的記錄社區變遷 的活動,計劃每月訪問一個區內的老店,把故事上載到Facebook page和網站,推出以來社區迴響不俗,至今已有800個Like。 筆者自小亦在北區長大,近年有感區內變化很快很快,很多事物未 及回憶、細看已經消失,如彩園街市、龍豐路旁與上水廣場的店舖 等。一些本感到理所當然存在的事物,當她們消失後,方才感到若 有所失的惆悵。 難得發現一群有心人,同樣有感社區變遷急速,希望為她留下記 錄。不禁好奇,於是特意邀請計劃的一眾成員進行訪談,希望了解 到底是什麼驅使他們發起行動?而他們計劃呈現的又是怎樣的社 區?

團隊

構思的萌芽與實踐

訪談當天有三位成員出席,分別是發起人Elton和另外兩名成員阿 綽和Mag。初步了解後,得知「趁墟@北區」團隊共有十人,當中九 人都是北區居民,年齡介乎二十多至三十多歲之間,各有專長。他 們各有現職在身,當初之所以組合起來籌劃這個活動,全因Elton 的一個構思。 Elton說到,去年看到一本名叫《推土機前種花》的書,書中講述 深水埗區一眾街坊面臨重建時與市建局周旋、抗爭的經過,回想近 年北區的變遷、新界東北發展的爭議,使他感受甚深,因而想為自 己成長的社區「做一點事」。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46 翼園活 欄 .indd 46

由於計劃才正式開始不久,現階段只訪問了一間位於上水石湖墟的 「張秋記」涼茶店,以文字、照片和影片為記錄形式,道來老闆娘 「秋嫂」賣涼茶養活七名子女的半生。全文全片強調社區情懷,訴 說老店變遷:影片片長約5分鐘,展現部分涼茶製作的過程、輯剪 了秋嫂的談笑;文章部分則補充更多的細節,同樣注重社區人情味 的勾劃,輔以相片數楨。

2013/10/4

01:20:07


理念

請將生活還給我們

問到北區為甚麼特別值得記錄,他們的答案十分直接:「因為 這是我們成長的社區。」他們選取作訪問的店鋪都有一些共通 點,「會找一些和自己有關係的,譬如小時候去那裡飲茶」, 此外「亦可以見證到社區的轉變,例如張秋記因地產轉變而搬 了好幾次,現在要寄居茶餐廳內。」說到底,其實都是一些在 成員的成長經歷中佔一席位的店舖。 Elton指出,現時香港的社區規劃和發展並不是從「人」的角 度出發,例如新市鎮的規劃只是將人放在同一個地方,解決他 們的住屋需要,當中缺乏人情味。「例如粉嶺,全是天橋搭天 橋,沒有街道,而且很多連鎖店鋪。」 他們想強調的,是發展的同時不能忽視作為社區最重要載體的 「人」。為誰發展?為何發展?是他們想提出的質疑。時日過 去,社區變遷和發展是當然的,但是現今這種大財團壟斷式的 發展模式,逼使小商舖無所立足之地,並使社區單一化、割切 社區聯繫,如此「發展」,無疑是一種倒退多於進步。 然而,他們認為自己的力量有限,對於社會規劃的大環境抗衡 力量微弱,目前唯一可做的,便是在老店消失前為她們留下剪 影作一記錄存證。因此,他們希望能藉著記錄舊墟小店,喚起 人們的舊區情懷,同時對現行的發展模式進行反省,而這種喚 醒亦不失為一種「軟性抗衡」。

啲。同一條天橋,有人只視為移動的通道,有人視為搵食的空 間,有人視為朋輩的聚腳地,有人視為逃離家庭的場所,由此 化成社區人事交錯的場域。 對秋嫂而言如是,好端端的涼茶多年來不斷搬遷,以至現今屈 於茶餐廳一隅,背後潛藏的是多少故事和無奈。在鏡頭前,她 是如此說的: 「其實市政局啲人通常都扮睇唔到。佢地知小販搵食艱難,咪 隻眼開隻眼閉。只係有時風聲緊,就要係咁咦捉下人交差。」 多年後,退休的小販隊阿sir竟成為秋嫂的顧客,故事背後的 複雜性不難想像,但影片卻只以兩三個鏡頭輕輕帶過,沒有進 一步梳解,可見對社區的理解未及深入。

「我們想為社區種一朵小花,保留一點希望吧。」 「可以再行多步嗎?」 「未去到那麼長遠,網上平台做不到。」

反思

社區的複雜性

訪談之間,在他們的言談及語氣中,總是透露出絲絲的無奈。 老店的無奈結業教人同情,目睹一切,但奈何力量微小而別無 對策。固然,團隊的行動立意是好的,然而單是記錄而未有進 一步行動,對於保存社區的作用始終十分有限。同樣作為北區 成長一分子的我,亦感受到一股無力感。 從來無人能保證抗爭必會得到勝利。但是,嘗試介入多少會為 事情帶來轉機。為了自己所珍視的一切,或許我們可以嘗試走 前一點。 要介入,先要了解個人與社區的關係。現今對「社區」的理 解,很多都只從溫情出發,懷緬一番。然而,社區是實踐生活 的地方,是我們與他人、環境產生無限交集的地方,當中的 人、事、地關係極為複雜交錯。作為一個實踐喜怒哀樂的生活 場所,我們對於一個社區的感情,亦理應包含了生活中的各樣 情感,並不只有單純的溫情。 譬如街道。小時候家住公共屋邨,連接火車站的天橋,日間承 載絡繹人潮往返,上班上學抑或閒逛停駐。一到晚間,天橋立 刻換上另一道光景,十多檔小販一排列開售賣各式街頭小吃, 吸引不少來自附近屋村的居民光顧。面對客人時,他們是競爭 對手,各使出搵食技倆,我有我做你有你做;面對食環署和鄰 近領匯的掃蕩,他們是並肩戰友,同聲同氣、互相「睇水」。 至於小販與客人間,既是主顧亦是噓寒問暖的街坊,買賣時攀 談幾句,原來大家都係住呢頭,咁夜收工同感搵食艱難。同一 橋上,間中又有三五成群的街童遊蕩或幫襯,買幾粒魚蛋後轉 移場地到附近公園hea,街坊口中的「飛仔」,小朋友要小心

.indd 47

抗爭

一退你就輸成世

若果我們都同意「生活」並不只有微笑與溫馨、承認社區的 複雜性,也許就明白為何需要試著抗爭。上述例子中,街道 是小販們搵食維生的場所,在這裡他們只要願意付出勞力必有 回報。於街童而言,天橋是他們逃離家庭壓力的聚腳空間,是 社區人際網絡的織網。一個地方,因著街坊累積的日常經驗和 情感,鑄成無可替代的公共空間。諸如發展、重建、逼遷所做 的,失去的並不是簡單的社區回憶或人情味,而是作為我們生 活及情感依賴的一部分。 在《推土機前種花》一書中的深水埗街坊們,面對市建局的強 行收樓清拆,為我們很好地示範了守護自己的社區和生活的各 種方式。例如,為了讓公眾知道他們社區的故事,他們將自己 的商店畫成一幅圖畫在大街上展出;後來一群老街坊又想到晚 上在街上玩皮影戲,希望政府明白他們心目中的老社區規劃。 又如一位叫黃乃忠的賣花牌老人,他代表整區的街坊跟政府打 官司,雖然最後街沒有了、家沒有了,但官司仍要繼續打。一 些居民在開街坊會時甚至出現很激進的想法,例如如果政府來 收樓,就從家中跳下去,念頭當然立即被制止! 從以上可見,面對制度下推土機的壓迫,其實我們仍有很多的 事可以做,仍可作很多的掙扎。若一開始便妥協、不反抗,只 會愈退愈後。況且更重要的是,深水埗街坊們經歷一連串抗爭 仍未能抵擋推土機的巨爪,更難以想像若一開始便妥協的話會 有怎樣的後果,可能連稍為合理的賠償也沒有。 對比之下,「趁墟@北區」團隊所做的實有不足。但是,他們 起碼願意嘗試了解自己的社區、反思變遷的推手,這比起不少 無所行動的人已行多一步。然而,守護我們的社區,守護我們 所珍視的東西,單是記錄並不足夠,也許我們都應該反思更 多,然後再行多幾步。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47 2013/10/4

01:20:08


報社 傾莊

逢星期一四 晚上7點 范記三樓

7/10 淺談社會運動

10/10 社運電影節

社會運動的目標是改變社會,聽上去理所當然地指向 大問題大結構,而為了對當權者產生最大的影響,採 取佔領、阻街等較激烈的手法似乎無可避免。然而, 坊間不少團體嘗試組織街坊,就迫切的生活問題﹝如 交通津貼、子女的課外活動津貼等﹞抗爭,這類抗爭 既不是以解決宏大的社會問題為主要目標,亦甚少採 取激烈的抗爭手法,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它們呢?

[掃除外判–法國清潔女工抗爭 (BIG SWEEP-UP IN SUBCONTRACTING)] 2002年3月,法國AccorHotel的外判清潔女工發起罷工。當 中,大部分工友都是來自非洲的黑人婦女,這是她們人生 中首次參與罷工,爭取合理及固定的工作時數和待遇。 電影除了外判問題外,還涉及族群歧視、基層婦女角 色、和福利制度問題等不同議題。當晚七點半,我們 將會在文化廣場一同觀賞該電影,並於放映後討論一 下香港的外判勞工和基層婦女面對的問題。

17/10 中大應該點管治?

21/10 中港矛盾

被視為「梁粉」的鄭國漢成為嶺南大學校長,引來極 大反對,有人指學生「校園民主化」的訴求荒謬,校 長人選甚麼時候可以由學生來決定?除了校方和學 生,校園管治還有甚麼重要的持份者呢?我們將會討 論到底校園不同的持份者,對學校的管治理應有多大 的影響。

「中港矛盾」絕對是香港近年政治討論的關鍵詞:「蝗蟲 論」、「自由行」、「國民教育」、「新界東北」、「奶粉 荒」......每一個問題,都有其複雜的成因及爭論──更重要 的是,在激烈的摩擦中,誰是最大的受害者?我們將嘗試探 索該如何看待這些政治動盪。

24/10 同志平權

28/10 文藝

近年有名人如黃耀明等公開「出櫃」,並支持同志平 權運動,一時同志議題再次進入公眾討論。同學對同 志平權的理解有多少呢?進一步說:「同志」,是否 僅僅限於同性戀?

無論在我們的中學教育裡,還是日常生活裡,「文 藝」就如一個神聖的領域,裡面自有一套美的標準, 或許不只一套,但總之都是熱衷文藝的人才能理解的 東西。儘管對文藝的美我們不甚理解,亦不求甚解, 但那些懂文藝的人,卻又常常稱聲文藝有益於每個 人,以致於要將文藝普及化。 到底文藝的價值何在?美的標準又有沒有客觀性可 言?神聖的東西又有可能普及嗎?這次傾莊,讓我們 試試踏入這個神秘領域,咬開文藝的神聖面紗。

31/10 房屋政策 瘋狂的昂貴樓價向來是香港極嚴重的社會問題,根據 港大統計,香港劏房住客的數量竟達十五萬之多。無 疑,房屋政策在解決居住問題上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但我們對香港的房屋政策又知道多少呢?問題出在何 處?

出版 資料 10_48.indd 48

出版:第四十三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川」╱地址:香港 中文大學范克廉樓307室╱電話:2603 6404╱電郵:cusp@cusp.hk╱承印:唯美印刷 製作有限公司(9681 0604) celiasang@wellfitpro.com╱廣告聯絡 : Johnny 9234 9822╱Clark 6188 6652╱編輯/作者 : 郭鎮齊、韓冬昇、孫銘希、戴鑫權、勞東 來、陳仁傑、黃漢彤、黎梓聰、莊庭匡、倪德健、林君穎、陳樂行、許閱、李昆 澤、吳彥俊、劉偉琪、徐瑋延、鍾穎、朱浚鋒、陳泳言、覃俊基╱客席作者:李 維怡、Julian、ahko、陳XMing╱鳴謝:尤、豬籠車司機馮生、博客「被遺忘的 公交」、Selina、Terry、Lillian、梓明、陳健民、CUDanso Dancerous

4/10/13 7:45 AM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