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報》2014年一月號

Page 1


目錄 社會 生活 02

新移民綜援專題

文 藝

前言╱判詞拾遺╱投稿合輯╱泛評放寬綜援 限制事件──可以如此,應該如此╱紥這樣的根, 會長出什麼樣的草?──訪中大本土學社╱ 幹事 會不代表我?╱同學訪問

12 13 16 18

王維基敗部復活了, 那我們何時才敗部復活? 環境運動路上的踐行者:文思慧 瑞士公投收窄貧富差距 解放現代奴隸 歷史作為一種啟迪的資源──

39

雜評新一季《功夫傳奇》

38 沒有認真的栽培,哪有美麗的繁花 ── 介紹《菊花夜行軍》

專欄

記「公屋六十年──平安夜尋平安居」

19

國際新聞

投稿 校園

27

24

心湖淬筆╱如是我聞╱ 樂地漫步╱左翼風情畫

致基督徒:給跨性別人士一個公道

左翼 28 29 30 32 34 35

編 者 的 話 1_2-11_2.indd 2

垃圾遺棄不可怕── 訪問免費讀中大 慘綠中大── 誰來照顧素食者﹖ 點解永遠都reg唔到科? 之副學士入學生的更難處 「百萬零一夜」、人文精神, 難道僅此而已? 由校慶晚宴的醜事 再看今日的書院制 小心,漏洞出現注意

情色 22 36

是法律大,還是人民大? ──論法律與人民的距離

做愛不離「白馬王子」? ──簡評女性向AV

啊,開sem了。 明明感覺才完sem沒多久,居然這麼 快就開sem,看著其他大學居然有在 農曆新年後才開sem的,只好長嘆一 聲。 太失落,編輯們工作效率大大減 低,比原定計劃遲了一個星期才送 印,實在不好意思。對不起。

9/1/14 5:32 pm


新 綜

民 題

上月法庭判決,新移民來港一年後就可以領取綜 援,過去七年門檻是違憲政策。網上意見一面倒反 對降低門檻,沸騰的怨言漩渦裡,竟然無一絲隙縫 可容理性討論,凡有不同意見,都馬上掩沒謾罵聲 中。事態如此,你會安於不問世事,或同在FB私 下抱怨幾句?還是,你會保持清明,以批判的目光 檢視來龍去脈各方意見,然後加入討論說服他人? 先於一切立場,編委希望各位不要忽視討論的可 能。討論需要基於事實。我們不可在對法庭判決理 據一無所知的情況,評論事件。《判詞摘錄》一文 摘取判詞重點,回應誤解,務求提供堅實的討論 基礎。早前學生報於FB登出邀稿廣告收集同學意 見。投稿數量叫人失望,僅有寥寥幾篇文章,實與 網上的轟動情景有雲泥之別。投稿已於網上版全數 刊登,此處亦有文章節錄,縱使無法一如設想促成 討論,或至少可讓各位稍稍了解不同意見。編委社 論《泛評放寬綜援限制事件──可以如此,應該如 此》明確同意放寬限制,文中會逐一回應網上搜來 的反方觀點及投稿文章部份意見,並批評網上惡劣 的討論風氣。讀者如有意見回應,務必提出。另, 判決後幹事會發出聲明表示歡迎,雖然內容不見得 進取,亦同樣引發爭議,幾百名學生聯署反對聲 明,有人不同意聲明內容,有人認為幹事會做法魯 莽。編委訪問提出聯署的劉同學及學生會主席,並 加入其他同學的正反意見。

前 言

你我有否既定立場也好,應同樣理解到事件的重要 性。是否時候我讓們放下情緒,共同討論?

剛過去的十二月,最教各位印象深刻的新聞, 想必是終審法庭裁定領取綜援須居港滿七年的 規定違憲,日後新移民只要居港一年便符合資 格(下稱孔允明案)。判決出爐當日,面書上 群眾嘩然,人人留名睇香港陸沉,但實際上法 官說了甚麼呢?似乎很少人清楚。案件判詞雖 長,塞滿英文的五十幾頁紙,光聽就嚇退一部 分人。但這很可惜,內容其實頗有意思。下文 分別摘錄判詞要點,希望有助同學思考事件。

判詞 拾遺

判決準則(39及139段) 文 : 鍾 穎

這場官司打足三場,前兩場皆敗訴,直至今次 終審法院一仗。簡單地講,覆核所涉的問題, 就是七年居港規限並非常有做法。由於《基本 法》第36條保障香港居民享受當時(回歸日) 綜援計劃下的社會福利,即居港一年便合符資 格。雖然政府有權修改申領資格,但任何改動 皆受法院(憲法層面的)監管。 政府突然在03年提出七年居港規限,必須合符 以下條件,以證明政府對憲法權利(社經權) 的限制乃相稱恰當。即是說,限制必須1)謀求 一項正當社會目的,和2)其目的與規限本身有 合理關連,3)而對權利的侵犯不能明顯地沒有 合理基礎。

違憲理由:七年規定不符目的 抵觸社會政策(137段) 七年居港規定自04年生效,但該例不適用於擁 有居港權的新來港兒童(18歲以下),目的是 鼓勵幼童來港,使他們更易融入社會。政府聲 稱,引入規定的1)正當目的是節約金錢,以確 保社會保障制度可長期維持,由於當年綜援支 出大幅上升,03年度更出現財政赤字,必須減 少福利開支。

但證據顯示有關措施根本無法省錢。01至 02年的數據顯示,只有12%的綜援戶屬新 移民,支出共17億,約10億是付予新來港 兒童,為必然支出。餘下7億亦無法省卻, 因為生效日或以前成為香港(非永久性) 居民者可獲豁免。即使該7億能夠省下,只 佔02年的收入(1950億)的0.24%,可謂微 乎其微(95段)。全沒證據顯示社會保障 制度不能持續。事實上,政府承認最終省 下的金額無關緊要(immateriality of the savings)。即是說,七年規限不能達致所謂的 正當目的,措施有違2)合理關連準則。 更荒謬的是,該項七年居港規定抵觸兩項 重要社會政策,即 (i) 簽發單程證以便家庭 團聚的政策,以及 (ii) 目的為使老化人口年 輕化的人口政策。規限與政府內部政策自 相矛盾,同時違反3)不能明顯地沒有合理基 礎的準則。 持單程證來港的人當中,有六成五是女 性,當中大多是主婦。為了「湊仔」而無 法工作的母親,唯有一份微薄的綜援兩份 分,生活困苦可想而知。社福機構稱這種 現象為「煲仔飯」。若政府秉持家庭團聚 原則,便沒理由只讓新來港的貧戶小孩領 綜援,而不給來港照顧他們的母親援助 吧。連基本所需也欠缺,談何照顧?談何 團聚? 再者,根據01年的數字,新移民構成當時 九成的香港人口增長。一方面,政府望透 過單程證制度增加勞動人口;另一方面, 又想新來港兒童早點融入香港學制(59 段,人口政策報告),上大學做「高增值 人口」。政府卻不予母親支援,甚至建議 新移民:「冇錢就返大陸」,不是變相趕 走他們嗎?李義狠批措施不合邏輯,倒行 逆施(counter-productive)。

3 1_2-11_2.indd 3

9/1/14 5:32 pm


一) 肯 定 家 務 勞 動 ( 1 0 5 - 1 0 6 段 ) 社署當然不會就此罷休,當局提出七年限制有另一合 理基礎:反映居民在一定年期內對香港經濟有所貢 獻。法官直指當局無視新移民婦女作為家庭主婦為社 會帶來的貢獻:帶來年輕人口、幫助新來港兒童融入 社會、避免破碎家庭的出現,難道無法以金錢量化便 不屬經濟貢獻?

二) 七 年 居 限 即 貢 獻 ? ( 1 0 7 段 ) 李義批評當局邏輯荒謬,要求貧困的新移民先賺錢七 年,才允許其領福利毫不合理。七年規限可使一個窮 人無端變成淨貢獻者(net contributor)的想法,李義 說是純屬妄想。另一個問題是,政府認為七年規限可 核實新移民的貢獻,但期間「窮到燶」的他們應該怎 樣過活?乞食?這種思維同時違反綜援原意:為所有 香港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 社經權與人權密不可分 ★ 一) 政府無法保護社經權利(41、148段) 讀到這兒,大家可能疑問,乜法庭有權管埋呢瓣咩? 司法、行政固然分立,但同時互相牽制。就孔允明 案,包致金法官言明,法庭有責保障憲法賦予的權 利,社經權利(享有社會福利)亦在其列。綜援的性 質直接牽涉日常生活、生存,是不可或缺的基本保 障。雖然「執行和制定政策,本屬政府的份內事」, 法庭非處理資源分配的理想場所;但「當行政和立法 機關失效,無法付給憲法賦予我們的基本需要時,法 庭責無旁貸」。

二) 沒有社經權 人權從何談起 (166-172段) 附帶意見(obiter)中,包致金法官對社經權闡釋詳 盡。包引述《世界人權宣言》草擬人的話:「沒有社 經權利的人權,對多數人來說並無意義」。社經權利 重要,在於「它能保障人皆有尊嚴的生活,維持基本 所需」。另外,包法官引述聯合國人權監察05年報告 的一段話(173-178段),有指責綜援金額不足的 弦外之音。他還補一句,香港作為所謂的國際金融中 心,聽到以上的批評理應感到慚愧。

三) 社經權有進無退?(179-180段)

判詞 拾遺 (續)

《基本法》第145條說,港府可以在已有福利制度 上,自行「發展和改進」。控方據此條文,嘗試證立 社福制度理應「有進無退」,增加綜援的居港規限因 此違憲。 兩位法官對此說法有分歧,李法官不同意這個論證, 因為條文並無阻止政府在必要時減免福利(37段); 但包法官認為除非當時經濟極差,否則福利應是有增 無減。他「已準備接受,以此為基礎判決違憲」,雖 然最終選取了其他基礎(164段)。即使經濟不景, 政府要減福利,必先證明已考慮所有可行方案。

*

*

這次的判決雖然還弱勢一個公道,並不代表以後如 是。法律不是絕對權威,過半的立法會議員並非民 選、法官從未獲得授權,更莫論由一小撮政客編制的 《基本法》。或許,在某個意義上,反對判決者的不 滿是合理的,「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法官,都 不是我們的。 [1] 綜援實際金額可參考社署網頁,搜尋關鍵字「綜援」、 「標準金額」:http://www.swd.gov.hk/tc/index/site_pubsvc/ page_socsecu/sub_socialsecurity/#CSSAsr

4 1_2-11_2.indd 4

9/1/14 5:33 pm


投稿合輯(節錄)

劉穎匡 善衡中文三 要解決問題,就首先要認清問題。我們當下面對的問題是中港矛盾 已經到了臨界點,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的身分界線越來越模 糊,香港的福利正被我們認為未正式是香港人的新移民搶奪。沒有 一個有常識的人會相信這些問題能夠單靠高呼「包容」就自動可以 解決。最近好些朋友會列舉數據,證明新移民領取綜援的金額只佔 香港開支很少的百分比。這是焦點錯放的。一項政策佔開支多與少 並不能直接構成這項政策是否合情合理的理由。香港有大量財政儲 備,若論需要,應該立即撥款一千億援助瀕臨餓死的非洲飢民。非 洲飢民的生存權怎麼也比起新移民的家庭團聚權更重要吧!為甚麼 我們不這樣做?因為我們知道,一個政府的資源,應該優先用於本 土公民之上,是一個全人類的常識。因此,不同意見的朋友爭拗的 重點,根本不在於資源是否充足,而是在於哪些人屬於本土公民。 香港人的親屬並不直接等於是香港人。這是無容置疑的法律現實、 情理現實。假如任何人的親屬都直接等於是同一地區的人,世界上 所有依親移民規定就應該取消,一經DNA驗定是直系親屬,即可自 動獲發當地護照。事實上,香港人的親屬,一天未經過法定程序, 一天都不是香港人。所以,問題就在於法定程序本身。香港人的非 大陸親屬移民香港,是由香港審批的;香港人的大陸親屬申請單程 證來港,卻是由大陸審批的。香港沒有辦法審核甚麼人可以成為香 港人,是現有香港人不能接受「新香港人」擁有與自己同等權利的 一個主要原因。有人要來你家住,總要經你同意吧!你未同意就走 入你家的,始終都難以認同是你家的一分子。 為了確切解決問題,我嘗試列出我認為可以制定的審批條件,讓各 方好友可以藉以逐點討論,以免流於空談。 1.每日單程證數量應由現時150個減至100個; 2.家庭團聚比起其他移民申請優先; 3.申請家屬來港者,須證明其收入能支持其家庭在團聚後維持在貧 窮線以上水平,承諾無須依賴香港福利; 4.為照顧在港無依幼童、老人或病患者而來港之申請可豁免經濟條 件審查; 5.在有經濟條件審批的前提下,來港一年可申領綜援的規定可無須 改變。 上述第1點的目的是減緩過急的中港接觸,以免矛盾加劇。第2點的 目的是確保香港永久居民的家庭團聚需要能被優先照顧。第3點的 目的是確保新移民家庭不致陷於貧窮而生活孤苦,甚至釀成家庭慘 劇;同時避免新移民因為依賴香港福利而備受香港永久居民歧視。 第4點的目的是在極其特殊情況下作出豁免。第5點的原則是,由於 新移民申請來港時,已經過經濟條件審批,證實有能力自給自足, 萬一來港後遭逢巨變,當然應該照顧。 社會上有人批評,經濟條件審查的設立是「有錢人大曬,窮人無得 團聚」。我的倡議只是要求新移民家庭在貧窮線以上,可以照顧自 己,又怎麼能稱得上是「有錢人」呢?經濟條件審查是全球大部分 國家移民通用的規定,亦是香港對非大陸親屬移民審批時所包含的 環節,為甚麼套用在單程證就突然變得不合理呢?再者,如果一個 香港人,窮到連家都養不起,這不是政府扶貧的責任嗎?假如有人 真的因為貧窮而無法團聚,我們不是更加應該優先解決他的貧窮問 題,而不是繼續不斷製造貧窮家庭嗎?扶一個人貧容易些,還是扶 一家人貧容易些?

黃澤榕 新亞中文三 有人用數據說話,指出不少新移民並非純為討福利的「懶 人」,加上單程證配額固定,新移民無從大量湧入。換言 之讓新移民申領綜援不會構成財政負擔,政府在這方面有 能力做到人人平等。這是具說服力的,然而一切並非數字 問題,而是原則問題。有能力做,不代表應該做。全民退 保、醫保等措施是應該做,但未必有能力做;讓非永久性 居民申請綜援,則為即使有能力做,也未必應該做。 為何不該?凡事講求資格,成年香港永久性居民才符合選 民登記資格,以享投票權;代表香港出賽的運動員必須為 永久性居民,外援則須居港七年後入籍才合資格;特首候 選人須連續居港滿廿載,方有資格參選。以上顯然並非歧 視問題而是資格問題,只要該項資格訂定得合理便不屬歧 視。擁有永久性居民身份自然享有較多的權利,同時亦有 較多義務。福利非人權,毋須平等,毋涉歧視。 每個國家或地區均會定下有限制的移民及福利政策,這是 對當地居民的保障,也為防移民濫用福利。香港既非最富 裕,亦非外地之避難所,實在不可能不為福利制訂條件。 以澳門派糖為例,非永久性居民獲派的金額會較永久性居 民低;美國的食物券及貧困家庭臨時協助計畫的批核也要 視乎移民身份及居住期而定。其實本地新移民已享有免費 教育、出入境自由、醫療福利等好處,但綜援、生果金、 輪候公屋資格屬長遠補助,把申請門檻設得較嚴格實在無 可厚非。 問題是,當有新移民無法維生,政府實在無法見死不救。 孔女士遭逢巨變的處境的確值得同情,我們斷不能因個別 一人申請綜援而認定所有新移民也會申請綜援。不過現時 因個別一人而修改整個申請規則加以遷就,影響絕對深 遠。以固有道德濟弱扶傾,是應然的;但維護公民權益, 也是應然的。福利制度與人道救濟是兩回事,政府或可用 其他名目或措施為新移民紓困,而非動搖整套機制,將新 移民納入福利系統,與永久性居民平起平坐。 任何國籍人士無論選擇移民何方,都應有充足打算和準 備。移民從來有代價,家庭團聚僅為獲批來港的必要條 件,卻非充份條件。何況來港後並無退路,怎能不深思熟 慮?在政府角度是有責任和權利堵塞政策漏洞以及控制移 民的人數與質素。

5 1_2-11_2.indd 5

9/1/14 5:33 pm


黎銘澤 逸夫政政四 綜援申請亦以嚴格至不近人情見稱,老人家申請需要仔女 填寫俗稱的「衰仔紙」,宣告他們不再供養父母才會接 納。再加上現在香港社會對綜援的污名化,申請綜援絕對 不是什麼值得光榮的事情。當然我們很容易出現綜援養懶 人的想象,日常生活中亦可能認識一兩個例子,但這是我 們人一個思想陷阱,用少數極端的例子去代表整個羣體, 其實根據社會福利署的資料,濫用綜援的人只佔整體個案 的少數。再者,綜援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經濟 學經常提醒我們,人的假設正是貪得無厭,那麼怎會有人 願意長期停留在此生活上。當然綜援制度並非完美,入面 是有漏洞存在,但這些只是實行上的問題,相信沒有人從 根本上否定香港居民在有需要的情況下,獲得基本生活保 障這個想法。 無論我們喜歡與否,從大陸來港的新移民,在法理上已經 成為「香港居民」,當然不能將他們排除在外。不過這個 句子應該同很多香港人的感覺不符,問題的核心在於在很 多香港人眼中,新移民根本就不是同我們一伙,我們並不 認同他們是香港居民的一份子。這個落差建基於新移民移 民香港的制度並沒有得到我們的授權,我們並不信服這個 制度,當然不認同這個制度下移民香港的「香港居民」。 我們根本需要做的,是要收回單程證的審批權,並且將單 程證制度置於香港社會的討論,討論我們需要什麼的接收 移民制度、香港未來需要幾多移民、社會需要什麼樣的新 移民等,只有將這些問題交給社會討論,並在一個真正民 主的制度下,將民意化作政策,我們才能從根本解決對新 移民的反感和質疑,從而真正接受在此獲得我們授權的制 度下移民的新移民。

張立邦 新亞哲學三 如果真是愛香港,我們真的要想清楚我們「值得」擁有甚 麼。即使不為自己,也請為下一代想一想。我們今天擁有 甚麼?我們值得擁有甚麼?我們為甚麼還沒有那些值得擁 有的?我們處於一個怎樣的處境?在這處境我們受制於甚 麼?我覺得很難將答案連繫至新移民,畢竟如上文所言, 他們實在沒有甚麼影響力(我這樣說沒有絲毫不敬的意 思)。如果是新移民造成我們今日的現狀,那真是太好 了:無權無勢的新移民怎樣算都比誠哥英爺好對付。果真 如此,將新移民趕出香港絕對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一 了百了。當然,世事永沒有這麼理想。我們心底裏都知 道,問題不在這裏;即使本土優先,甚至將新移民趕出香 港,我們的日子亦不會好過多少。 別誤會,我不是在談論「新移民對香港有無影響」。這個 問題很明顯,大家一起生活,怎會沒有影響?但影響歸影 響,我們還是要公道些。那些在廣東道狂掃LV、隨街大 小二便的仁兄,我相信與來香港定居、生活維持不住而申 請綜援那些人不是同一伙的。假如你是來香港定居的新移 民,你敢隨街大小二便嗎?即使不怕蘋果動,跟鄰居的日 子還是要過呀,孩子將來還要做人呀。我真正想談論的 是,我們要公道些,誰令我們過得苦,要認清好好記住。

投稿合輯 (續)

陳雋熙 崇基社工三 綜援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綜援的「標籤效應」十分嚴重,近半生活在 貧窮線下的住戶即使合乎資格,也不願申請。綜援作為「社 會安全網」,但提供的生活津貼反低於貧窮線6-22%。經常被 指「唔洗做有錢收」的失業綜援個案,只佔整體8.3%,老人、 傷殘、單親個案佔整體70%以上。我永遠不會否認有人濫用綜 援,或者隱瞞資產,但其實可以現實一點。現時社會福利署有 定期抽查。市民如果有發現濫用者,舉報不就可以了?一竹篙 打一船人,把全部綜援戶視為「懶」、「寄生蟲」,才是真正 不認識社會的人。社會上一直有聲音要求改革綜援制度,畢竟 它是1993年的產物,提供的福利補貼、性質已不合時宜。這其 實也與香港政府落後的福利觀有不少關係。

新移民 因為香港沒有針對中國移民的審批權,每日150個單程證人士入 境,加上對「大陸人」的反面觀感,就自然形成對新移民的不 友善目光。所謂的「新」有多「新」,也難以定義,不過若然 在香港住滿七年也不當「新移民」為「香港人」,就似乎太過 份了。我個人認為,香港必須取回移民審批權,重新掌握香港 自身的人口控制。不過當中的審批條件,現時社會未有普遍共 識,還可以繼續討論,但於我而言,。因為條件背後一定帶有 某種價值觀,例如要經濟審查,就代表貧窮的群體未能受惠。 「來港團聚」是否合理審批理由,也顯示了我們是否願意尊重 每個人有權選擇生活之處。

人口政策 進一步討論下去,就是香港的人口政策。基本上,所有政府的 政策都與「人」的生活有關,也就是人口政策的一環。房屋、 福利、醫療等,無一不在內。可惜的是,當時政府未能預見97 年後,或是CEPA簽訂後,中國與香港可能出現的人口流動和各 種文化矛盾。床位不足,皆因政府縮減醫療開支;公屋不足, 私樓超貴,皆因政府打擊地產霸權不力;本地少數族裔難以就 業,皆因政府投放極少於種族共融……歸根究柢,作為香港最 高管理單位——政府,未能好好處理以上的民生問題。我不理 解香港政府的管治思維,但至少我知道,當社會越來越分化, 相互攻擊指責時,就只會繼續任由現時的既得利益者放肆下 去,剝奪香港人應有的美好生活。我不相信單純把新移民「踢 出香港」「消滅」,就會令港人生活更好。

結語 在這個畸型的政經環境,要重拾稍為「正常」的民生,先要對 社會未來有想像。我不知道有多少香港人曾經思考「香港」應 是個怎樣的地方。即使聽慣「金融」「旅遊」等經濟支柱,或 者「文化沙漠」等批判,但我們仍在霧中,仍然不知道未來 的路怎樣走。人就是活着為三餐勞碌,對社會未來沒有一個共 同想像。當然,要一個社會共同追求一個目標,是十分遙遠的 事。現實一點說,港人沒有想像,很大原因是未能掌握自身。 而未能掌握自身,就是因為現時政府不代表我們,不需要為港 人負責。 因此,把精力放在綜援戶、新移民等弱勢,不但無助港人重掌 命運,反會撕裂群眾,徒費時間。我認為港人必須認清真正需 要批判的對象,把矛頭指向政府。不論是佔中、投票、遊行, 甚麼也好,告訴香港政府「誰要做主」。

6 1_2-11_2.indd 6

9/1/14 5:33 pm


泛評放寬綜援限制事件── 可以如此,應該如此 文:中大學生報 截稿前的投稿量不多,反對放寬限制的文章量,比較網上留言的熱熾更 是不成比例。如果單就投稿回應,實無法呈現討論完整的圖象,編委 決定自「中大生聯署反對中大學生會聲明 要求秉持港人優先理念」的 Facebook event上摘錄反方的重要觀點,嘗試組織網上零碎的意見,並 逐一回應,展示編委立場。文內亦會引用投稿的部份觀點。

1.放寬綜援限制會使香港財政崩潰? 有一架船╱五個人坐岩岩好╱六個人坐就會沉╱ 你係船上面個五個人╱你會晤會比第六個人上 船?╱唔係mud野大愛人道同包容ge問題╱而係六 個人坐ge話╱架船會沉大家欖住一齊死ge問題 有一種論調,認為判決放寬新移民領取綜援限制,必 會引來大批新移民搶掠香港福利,香港政府面臨財政 崩潰。誰不害怕經濟衰退,不害怕政府年年赤字,然 後伸手向各位的銀包徵重重的稅?恐懼,本是今次事 件轟動社會的源頭。事實是否如此,還讓數字說話: 根據學者周基利的計算,2011年新來港定居少於7年的 綜援受助人數為:17,253人,當中八成半為兒童。依此 數字,僅佔全體綜援受助人的4%,同時即使在未有七 年限制的2002年,亦只佔15%,連政府亦承認數字根 本不高。故此,法官判詞指出,政府「七年限制可保 財政穩定」的說法並不合理。按整體公共支出的規模 看,很難想像這部份的綜援支出足以帶來甚麼危機。 根據張超雄估計,判決後政府新增開支每年不超過十 億。 實在無需低估香港財政的承受能力。光是2012至13 年度,政府便有648億的盈餘,政府現今坐擁六千億 儲備;在一小撮人手握絕大部份香港財富的當下,低 稅政策才是財政開源務求擊破的目標。比方說,香港 16.5%的企業利得稅遠遠低於他國,如挪威的28%、德 國的29.8%等。只需增加1%企業利得稅,政府已經可以 增加69億的收入[1]!資源衝突從來不在本地人與新移 民之間,而是在於貧富懸殊的兩極矛盾。香港絕對可 以負擔新增支出。 新移民佔綜援總額不高,按香港財政現況,整體福利 開支更低,縱使判決後增添開支,我們也無必要恐懼 財政困難。再補充一個基本事實:每日單程証名額仍 舊只有150人,不要想像放寬限制就有13億人湧來造成 香港陸沉。雖然,香港有能力應付新增開支,但有同 學認為,可以負擔不代表應該負擔。這當然沒錯,故 此我們接下來必須討論應然與否。

2. 新移民都是懶人? 你花錢,我找數,算什麼道理? 有同學認為,領取綜援的新移民攤大手板,只享受不 貢獻,因此不應領取綜援。我們首先質疑:這個說 法,真的有事實根據嗎?

新移民許多從事基層工作,根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 ,從事掃街等厭惡性工作的員工,有九成是新移民。 試想想,他們全部罷工一天香港會怎樣?他們的工作 於社群有莫大貢獻,卻得不到相配的回報。譬如本案 控方孔允明,雖有工作﹝清潔與看更散工﹞但付不起 貴租,平日要到收容中心睡覺。每當夜更工作,因為 收容中心在日間關門,孔甚至被迫露宿休息。在港新 移民縱使不如孔婦嚴重,亦有不少處於生活迫人的困 境。
 新移民並非偷懶,往往只是因為低學歷、人生路不 熟,未能尋得工作;又或需要撫育孩兒無法工作,才 不得不領取綜援。他們的情況與本地基層無異,甚或 尤有過之,兩者都在不利的社會條件下,無力維持合 理的生活水平。除放大個別例子外,有甚麼數據可以 証明新移民都是懶人這種印象?若無,又有甚麼理由 用雙重標準對待他們呢? 工黨秘書長郭永健指出,算上家務勞動者,新移民的 勞動參與率甚至比本地人更高。新移民中婦女佔絕大 部份,因要打理家務及照顧子女,才沒有正職工作。 一如法官所指,新移民「家庭主婦的角色有莫大貢 獻,幫助抒解人口老化、讓孩子融入本地社區、避免 家庭分裂」。家務勞動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不妨 這樣想:如果你父親出外工作,母親留家打理家頭細 務,你會說只有父親才有貢獻嗎?

3. 誰是香港人? 有指,身份問題才是爭議的重點。言下之意:新移民 並非香港人,香港政府不應幫助他們。可是,憑甚麼 說他們不是香港人? 那些來港定居的新移民,平日生活是如何模樣?其實 不難想像:來港孩子,年紀小的正在適應小學枯燥的 英文堂,背生字學文法,放學趕著回家追看動畫;年 紀中五中六的,開始為公開試緊張,瞥見巴士的補習 名師廣告不禁心動,又覺得學費太貴。母親大概是家 庭主婦,早上到街市買餸準備飯菜,晚上看TVB消遣; 如果孩子還小要送返學放學,與其他師奶交換煮食心 得、點評各間中學校風。父親平日返工要早上迫地 鐵,中午茶記,每日一杯凍奶茶;周末帶家人飲茶。 年老的在公園下棋散步。他們逛同樣的商場,記得同 樣的廣告詞,就算說話有口音、文化背景不盡相同, 難道就不算是香港人嗎?曾幾何時為移民社會的香 港,今天是否要狹窄得只論出身血統?你我的祖父母 輩大多是移民,他們或許今日講廣東話仍舊帶有半點 口音,不也是堂堂皇皇的香港人?好好認識這些新來

7 1_2-11_2.indd 7

9/1/14 5:33 pm


乍到的街坊街里,你會看見他們日漸融入 本土社群,宛若當年移民。 黃同學斷言:七年限制「不問貢獻、不問 身份認同感,而以居住年期為標準,客觀 明確,且不算嚴苛」,合資格申領綜援 者,本已活於合理生活水平之下,要他們 七年忍受如此生活,如何不嚴苛了?七年 限制是人工制定,背後必須有充份理由, 總不能說大家身分不同,為求差異便劃出 七年的鴻溝。

4. 攞綜援 = 發達? 點計都好,我見到綜援戶有人可以去跑 下步, 吹下水, 我就覺得好吸引。 另外,有人覺得判決放寬會引來大批新移 民來港「疏乎」。這些說法,低估領取綜 援的生活,事實上相當困苦。黎銘澤同學 便指出:「……綜援的金額亦只能支撐申 請者得到基本的生活需要,絕對稱不上優 越。」,並且「綜援申請亦以嚴格至不近 人情見稱,老人家申請需要仔女填寫俗稱 的『衰仔紙』,宣告他們不再供養父母才 會接納。再加上現在香港社會對綜援的污 名化,申請綜援絕對不是什麼值得光榮的 事情。」每人領取二千左右的金額[3],一 家子交租便幾近去了一半,又要承受莫大 的社會壓力,真有綜援戶過著想像中這麼 舒服的生活嗎?根據樂施會一份調查,估 計香港足足有十六萬老人家合資格申領綜 援,卻沒有領取綜援。「合資格」這冷冰 冰的定義,背後隱含的意義是:他們無法 過著文明社會接受的生活水平。連這樣的 人們都不願領取現金援助,可見其壓力之 大。

5.家庭團聚點解唔返大陸? 有人話家庭團聚重唔重要,重要,但 點解一定要黎香港團聚? 首先要理解,在現存制度下,搬上內地居 住並非普遍可能的選擇。擁有香港永久性 居民身分者,不可同時擁有內地戶籍,故 無法享用內地的醫療及其他福利。申請 單程証者,亦代表即時放棄內地戶籍。然 而,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是不可以放棄 的!孩子若在香港出生,沒有內地戶籍在 內地上學,亦只可到學費昂貴的私校。 假使內地政府改變政策,亦不代表搬去內 地輕而易舉。設想你是香港丈夫,要搬上 內地居住,先得辭去得來不易的工作,與 大部份香港認識的朋友交往隔絕,你需要 在無人無物的陌生地方重新開始。光是叫 你從黃大仙搬去天水圍,已經不是一件簡 單的事,何況搬去內地?
 子女由父母撫養成人;父母老來待子女相 伴。家庭往往是我們可以從中尋得最多依

靠的關係,所以家庭團聚是人權,而人權 需要捍衛。強迫家人隔絕三五七年,家庭 關係惡化甚或妻離子散,是不難預見的結 局。誰可承受這個責任?因此,幾乎無人 不同意家庭團聚的重要性。 黃同學與黎同學均在文中表示,爭取移民 審批權才是重點,劉同學更提出自己的準 則建議。編委自然同意收回審批權,可 是,收回不像某些人的說法,是為了阻止 新移民來港。我們需要恰當的審批條件, 不可與家庭團聚的重要原則相違背,比方 如,現今150個名額中,僅有90個用作家 庭團聚,這個比率可以提高以助團聚。因 此,劉同學提出的其中兩項條件:「每日 單程證數量應由現時150個減至100個」、 「申請家屬來港者,須證明其收入能支持 其家庭在團聚後維持在貧窮線以上水平, 承諾無須依賴香港福利」,恕難同意。 就前者論,單程證數量當然不能脫離現實 考慮,誇張一些假設,如果每日有三四千 人來港,香港自然無法承受。可是,當香 港仍有能力承擔這些家庭團聚的需要,自 應接受他們來港,特別在現今還有許多家 庭分隔兩地的情況下。陳同學指出:「香 港是眾多發達都市中,福利開支佔政府 支出最少的一個。觀乎2013年度財政預 算案,只有13.9%。……[4]財政儲備6000 億,利得稅每年900億的收入,絕對有能 力把資源分配得更好。」這說明香港的負 擔能力仍游刃有餘。 後者無疑剝奪貧窮人士的團聚權利。如果 理解家庭團聚的重要,也應該理解經濟審 批必然將無法團聚的惡果強行加諸貧窮家 庭。不是說家庭團聚可以掩蓋一切可行性 的問題,可明明香港絕對有能力處理,為 何還要讓貧窮家庭的孩子一年只能與父親 相見幾日?為何要讓漸老的家長沒有家人 陪伴?

拒絕討論的風氣 觀點回應在此告一段落,最後想處理一下 討論氛圍的問題。文章稀少懶得討論也罷 了,可是網上謾罵的情況惡劣到,叫人不 相信說話出自同校學生之口的程度。節錄 在下:

你隻左膠收皮未,講撚左班蝗蟲係外 人,你捐撚晒自己副身家比佢地先再 慷他人之慨啦,仆街

上面話你智障帶有侮辱性,特此道歉, 向真正智力障礙人士道歉,我用你冒犯 咗佢地. 直接攻擊你立場,扣一頂不証自明的帽子 拒絕討論是一種;另一種是有人拋出回應 不了的數據時,便罵你「理論化」、不「 實際」,但如上文顯示,許多複雜問題均 需澄清數字,這些只是回避討論的藉口:

好顯淺既一句野,明既自然明,唔明 既就解兩句完囉。洗唔洗咁都要理論 化成件事佢?=.=
班左膠就係事無大 少都理論化去擾亂常識架 你係咪人類? 我要睇得到既生物報告, 睇得到既遺傳學資料,唔係要你係度放 屁就證明係人類一分子 好多教授講政策都好鐘意搬"理據"同 no.既,至於個結果係咪實際?咳~ 左膠會開大技求其比幾個毫無解釋力 嘅數字出嚟擾亂視線 由你同佢講數據 開始 你就已經輸咗 佢哋嘅邏輯係 因 為我搵到嘅數據正確 所以我講嘅嘢全 部正確
同左膠講道理簡直晒時間 仲 無謂過叫梁振英聽取民意 在網上筆戰金字塔,他們還停留在最底兩 層:「Attacks the characterisitcs and authority of the writer without addressing the substance of the argument」、「Sounds something like this: you are an ass hat」。幸好,這些言論 似乎仍是少數。不過,有曰一個也嫌多, 同學看見,應該直斥其非。理性討論是公 民社會的基礎,我們作為大學生竟無力 建起可以入眼的討論氛圍,這是應該羞愧 的。 [1] 根據稅務局2011-2012 年年報,法團利得稅稅收總 額,依照稅率16.5%計算,約為1138 億元。 [2] 見「現時清潔工多為新移民」,蘋果日報。 [3] 根據社署,按三人家庭論,60歲以下照顧家庭人士 可領取2030元,健全兒童可領1850元。 [4] 原句為「以香港政府外匯儲備23000億」。實際 上,截至2013年11月30日,外匯基金總額為29500億 港元,其中有一萬三千億政府可以動用。 參考資料: 「新移民申領綜援的數字」,周基利。 「事實與偏見—論終院綜援判決」,張超雄。
「16 萬窮長者未申綜援入不敷支 三成盼靠自力」,明報。 案件法官判詞,見#J3、#106、#134:

我冇興趣同你扯一個特定人物.無聊. 你同女人都係香港人係咪你入女廁呀 傻仔. 拿, 而家同你嚟個智障教學 : 同 火星人比全地球都係你自己友,同侵華 日軍比全中國都係你自己友.同大陸人 比港九新界十八區都係你自己友,同新 移民新腥趕人比,本土香港人係你自己 友, 呢啲都要講, 你去大口環驗IQ啦

8 1_2-11_2.indd 8

9/1/14 5:33 pm


紮這樣的根, 會長出什麼樣的草?── 訪中大本土學社 文:吳彥俊

12月尾facebook上出現一個聯署活動,反對中大學生會幹 事會就今次法庭裁決所作的聲明,並要求「學生會秉持港 人優先理念,正確反映中大學生意見」。活動旋即收集到 四百多個聯署,專頁聚集了大量關於移民政策、資源分 配、學生會代表性的爭論。未幾,該活動召集人劉穎匡( 下稱劉)以「本土意識,紮根中大」為口號創立「中大本 土學社」,稱正策劃抗衡中大學生會的活動。 坦白說,聯署信中稱香港福利不應套用於新移民的觀點, 筆者實在難以苟同。但與其隔空地各自陳述或嘲諷,不如 實實在在的了解一下其想法及理據。

本土學社緣起於反對幹事會聲明的聯署活動。當時劉聽聞 不少同學都不認同聲明內容,於是發動聯署質疑該聲明的 代表性。「我當然覺得(中央)學生會係要討論政治,否 則就沒有意義,福利方面書院學生會都一直在做了。」劉 雖認同學生會有立場取態無可避免,惟強調今次聲明的立 場,未有在現莊競選政綱中提及,沒有諮詢過中大同學就 草率地出聲明。「你都可以話佢今次錯呢,就係當初份政 綱寫漏咗『新移民』嘅啫,咁如果當初你份政綱冇諗過關 注新移民,你咪直頭唔做(出聲明)都得架…明明份政綱 都大包圍架嘞 , 都包圍唔到呢個,咁冇辦法啦。」世事萬 變,如果立場在當初政綱未有提到,但又未與政綱內的原 則相違,又可否接受?「一出聲明就要take個risk,可能會 有同學反對,呢個係佢自己(幹事會)嘅政治判斷… 你可 以搞,但係搞咪承擔番個風險,而家咪個風險囉。」 其實幹事會的聲明,除了表明支持法庭的裁決外,其他對 移民政策安排的具體立場都模糊不清;劉的聯署信同樣表 明「尊重並接受」法庭的裁決,具體的分野在哪裡?我拿 出該份聲明的原文,請劉指出他不同意的地方。「冇一句 說話我可以即刻point出黎嘅,佢都寫得好唔仔細。」但按 照劉的詮釋,聲明內容不能夠兼容他所倡議的移民政策。 他覺得其他參與聯署的同學都可對同一份聲明有不同的理 解,「如果佢地(幹事會)唔認同都可以同番我講,原來 我睇錯嘞。我會即刻縮番埋。」

香港之後,仲累咗佢,累埋個仔。我覺得政府嘅政策唔應 該係要去害咗佢。」這種政策算是剝削基層家庭團聚的基 本人權嗎?「呢個世界係咁嘅,如果你窮呢,好多權利係 會失去咗,譬如你失去咗去旅行嘅權利,甚至乎你失去咗 參選區議員嘅權利,你參選區議員你都要錢架。咁呢個就 係無可否認的現實,你窮就一定好多野做唔到。」 守住一條經濟門檻,是因為新移民所申領的福利佔據了很 大的公共資源嗎?「數據我覺得唔係關鍵黎嘅,呢個係原 則問題… 政府可能有足夠嘅錢去支持埃塞俄比亞嘅居民, 點解唔即刻攞曬啲錢去資助埃塞俄比亞啲居民呢?」劉認 為,經濟門檻可以暫緩中港接觸,排解中港矛盾,並維持 香港的「凝聚」。他指本土意識是一種自我認同感,是建 立於香港人自覺獨特的身份之上。「舉個例,歌唱比賽攞 左冠軍,攞左個奬牌,你之後行出街見到個奬牌原來係通街派 嘅,你都會唔開心。」他覺得香港人希望保有獨特於他 人的權利,就是本土意識的展現,所以這種情感也值得提 倡,「因為如果香港冇本土意識的話,我地遲早會被共產 黨統戰嘅。」

未來本土學社將落力倡議經濟審查門檻,並計劃招募更多 人手,但劉尚在和社員討論長遠的路線走向。提起某些本 土派提倡利用仇恨情緒吸納支持,劉評價:「目標係正確 嘅,就係佢想提高嗰個本土意識。手段呢,未必係正確。 」但他稱自己不會批評歧視內地人的運動策略,「咁如果 佢真係做到嘅,咁樣歧視完大陸人,一年之後香港人就獨 立嘅,咁冇辦法架喎,歷史會判斷佢係勝利架嘛。而家呢 一刻我唔敢講我會認同最激進嘅手段,但我都要睇下,會 唔會係咁樣做就冇辦法呢?又或者係一唔激進,就會被共 產黨乘虛而入呢?我都判斷唔到。」 劉似乎將他所定義的「本土意識」置放為序列極高的目 標,歧視手段亦不過是因為「激進」而暫不使用。無怪乎 他會覺得,福利決策解決港人的身份恐慌,比基層的需要 更重要;因為香港人對特殊身份的重視就是他覺得重中之 重的「本土意識」。

劉認為,法庭容許住滿一年的新移民申領綜援的裁決可以 接受,但必需改動現時的移民政策。他建議在審批新移民 時加入經濟審查的門檻,確保新移民家庭能夠不依賴綜 援,養活自己。他指,扶貧應「先安內後攘外」,單單因 為「家庭團聚」而批准移民,只會擴大貧窮問題。「應該 先改善成個香港嘅經濟環境,令到佢有錢養家,咁佢咪接 埋老婆仔女落黎住囉。」那麼經濟審查門檻是在現時經濟 環境下,寧願基層家庭要同時承受窮困和分離嗎?「呢個 係社會嘅錯黎架嘛…我覺得其實佢接埋老婆落黎仲更加痛 苦… 扶一個人貧,一定易過扶一家人貧,譬如佢老婆本身 喺大陸住,可能佢耕田養得起自己,特登你就批咗佢落黎

9 1_2-11_2.indd 9

9/1/14 5:33 pm


幹 事 會 幹代事表會我不? 幹代事不 會我不? 表 幹代事表會我不? 代 表 我 ? 文:鍾穎

風波裏幾道漩渦,「反對中大學生會聲明」的聯署者齊道「中大學 生會不代表我」,有的甚至質疑「學生會的理智思維還在嗎?」[1] 。該行動要求幹事會撤回聲明,惟聯署發起至今,仍久未見幹事會 回應民意。而且,反彈該是意料中事,排拒新移民的浪潮愈演愈 烈,逆潮而上,應預好捱罵,為甚麼他們要發表聲明呢?種種疑問 下,我們相約幹事會會長鍾耀華(Eason)作訪問。 反覆細讀聲明,當中要點有三:1)政府設限理據不足;2)增加 支出微不足道和3)家庭團聚為人權,缺乏經濟保障(綜援)的人 權並無實際意義。

幹事會在聲明中表示支持判決,並略提爭取單程證審批權的要求。 問到預期反響,Eason只感嘆「其實冇諗過反應會咁大嘅」,不是 沒料到有人反對,只是想不到批評會如此激烈。他說,在草擬聲明 時,幹事不是沒有顧慮同學的想法。幹事會一向多為社會事務發 聲,如協辦「和平佔中」中大商討日、就「電視發牌風波」一事發 表聲明等,均有不少同學支持或聯署,認同幹事會抱持的價值,而 今次只是基於一貫原則發聲。他們草擬聲明時,亦有慮及同學因單 程證審批權不在香港,而對判決心存疑慮,故在聲明中增添「爭取 審批權」的訴求。 聯署要求收回聲明,幹事會未有回應。到底幹事會諗乜架呢?「成 件事仍然有好多討論空間(很多同學都沒有表態),我地唔想件事 變成幹事會與中大同學兩個陣營的對壘,咁見學生報都有向同學邀 稿,可以畀同學多D空間去表達唔同意見。」Eason解釋。

不少聯署同學留言指「中大學生會不代表我」,斥責幹事會擅用名 義扭曲了同學意願。一石激起千重浪,幹事會的代表性問題再次被 激發。 問及當初為何以中大幹事會署名發表聲明,Eason細想後逐一回 答:「首先,有關title的問題,對外聲明一向以中大幹事會嘅名 出。」而且,過往(莊期內)亦未曾有同學批評此做法。「我地嘅 決策過程,一向先由幹事出聲明,然後開會通知,全員endorse(支 持)就通過發表。」 那麼有沒有嘗試處理代表性問題呢?例如網上收集民意,才再決定

發表聲明與否。「當初同學投票已經endorse左我地行動。如果每次 行動前先收集意見,有時會錯失時機。」就目前輿論形勢,不難料 同學反彈,今次的做法未免魯莽。Eason補充說,「呢件事係好debatable,下次遇到具爭議性嘅事會多多收集同學嘅意見。」

反對者的另一項理據,是幹事會未有將「新移民福利」的議題放入 政綱,故聲明未獲同學授權。對於這項指控,Eason翻出政綱,「 其實我地嘅經濟觀寫明,一個社會應保障當地居民,只要佢有需要 嘅話。而唔係用一個數字(七年)去評核佢可唔可以得到。」而 且,只要幹事會的行動發言與政綱沒有衝突,也不見得違反承諾。 同時,他否認學生會與同學意見極為分歧,他舉例解釋,九月開學 時,學生會售賣布袋、七一拉隊遊行、以至反對梁振英出席中大晚 宴的示威,都頗受歡迎及支持。學生會的合法性源自選舉,同學認 同政綱,認受幹事會上莊後據之行動,當然有部分人以反對票表達 意願,「但唔見(投票時)有好大既反對聲音」。

分 歧 不 大 ? 咁 經 濟 審 查 呢 ? 回到聯署者的政綱,Eason說:「我唔覺得(大家的想法)有咩大 分別。睇返要求,其實同學都係支持攞返審批權同尊重判決。」筆 者卻不認同,反對者還提倡港人優先原則,蘊含新移民的需求應為 次要考慮的意思。對此,Eason認為港人優先不適用於綜援上,「 喺呢件事上面點樣優先法呢?綜援(撥款)唔係固定金額,有需要 就拎得,冇話邊個搶邊個,香港人同新移民都拎得。唔存在搶,唔 存在香港人處於次要位置呢件事。」 反對者的另一主張:移民應加入經濟審查。Eason對提議不予否 定,只是認為家庭團聚的移民不該設有經濟審查,因團聚作為一種 權利,不應被經濟狀況限制。否則會出現荒謬結果:有錢人才值得 家庭團聚。 這次事件遺留幾個問題:到底如此時機發表一份如此「debatable」 的聲明,孰好孰壞?代表同學的學生會(三莊)該何時發聲?又應 「去到幾盡」?這些問題與同學息息相關,值得深思。 [1] 其實中大學生會,共有三支莊,分別是電台、學生報及幹事會。

10 1_2-11_2.indd 10

9/1/14 5:33 pm


同學 訪問

就幹事會發出聲明,三位受訪者有不同看法:有明確支持或 反對者,亦有人尚未想清楚,但他們的意見未必能夠完全被 聲明或聯署信所涵蓋。單單注視兩大陣營的表述就會忽略了 這些未被歸納的聲音。本報以為,三個訪問雖不代表甚麼, 卻可透視今次論爭之中遺留的不同意見。以下是訪問的主要 問題:
 
1. 你支持法院判決嗎?基於甚麼理由? 2. 你認為中大幹事會就判決聲明支持,做法是否恰當?聲明 有否乖離中大學生的意願? 3. 你對「反對學生會聲明」的行動有何看法?

新工管一 (按受訪同學的意願,只登出他的院系級) (口頭採訪) 1. 我反對判決。剛來港的新移民對香港未有貢獻,沒有 協助過香港生產,沒有理由有權分享香港的援助。另 外,許多報章的報導都令我覺得有許多新移民在濫用綜 援,例如有新移民在訪問中稱自己在港只有萬多元綜援 收入,正常人辛辛苦苦打工才能得到同樣薪金,他卻形 容自己的生活比在鄉下耕田更慘;另一個新移民自稱自 己窮得只靠飲水充饑,但新聞圖片中他卻是身形魁梧。 這都令我覺得濫用綜援的新移民絶不是少數。 2. 我反對幹事會聲明的立場。其實大是大非的事,學生 有必要出聲,所以學生會出聲是一份社會責任。但這次 法庭判決具爭議性,要避免歧見的話就要先問一下同學 意見,再出一份能反映整體意見的聲明。當然我都明白 有時事件有迫切性,問得黎都蚊訓,但幹事會都要嘗試 去解決。 3. 我認同發起聯署的同學。其實住滿七年才能申請的綜 援限制的確有點「雞肋」,可能會令需要幫助的人得不 到支援,但我覺得申領綜援應該以寧枉毋縱為原則。

劉子斌,新哲學三 (口頭採訪) 1. 我支持判決。新移民的基本權利應獲得保障,有部 分新移民是打算在香港落地生根的,對正在適應香港 生活的新移民來說過於苛刻。另一方面,新聞提及 過,數據顯示政府設下規限的理據不足。(追問:為 什麼苛刻?他們也可以在其他機構拿一次性的救助? )嗯…我對其他機構的一次性救助能否完全替代綜援 有疑問。不過我對綜援了解不多,很多事情都不確 定。

李薇婷,新中文四 (書面訪問) 1. 我支持判決。首先,綜援是為了補助無法自給自足的 人們而設的,等同於對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加以援助,這 種補助不應涉及任何性別、種族等的歧視在內,而應以 真正地達至幫助社會有需要人士為宗旨。如果因為我們 歧視/排斥某人,而對其苦困視若無睹,絕對是一種乖 悖人性的行為。 2. 我一直認為中大幹事會作為一個機關,本身有其權力 發表聲明,其聲明不代表全部學生,只代表學生會內部 對這次事件的看法。而關於「乖離中大學生的意願」的 指責,我認為有人過份渲染,反應過度。需知道學生會 乃經由中大學生投票產生,而任何學生組織都該有一定 自由去發表立場。當然,如果同學不同意,有權提出反 對,但聲明的本身並沒有問題。 3. 曾經有許多人邀請我支持這次行動,然而,基於我對 於人性道德的堅持,實在無法支持這項行動。我曾經仔 細地了解過行動中的各個回應,那些回應令人非常失 望。Facebook活動內的回應大抵不離開「中港矛盾」、 「香港人才可有本土福利」等的基本立場。很簡單地 說,若然新移民有心騙取綜援,應由法律裁定之,綜援 作為一項社會福利,實在不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先入為主地以申請人的種族、性別、語言、宗教或政見 等,來定奪申請人能否得到援助。任何人都不應該在社 會議題中不分青紅皂白,自動以「中港矛盾」冠之,上 綱上線,而忽視了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權利。

2. 我個人支持聲明,學生會一向有責任對社會發聲 吧。我理解他們以幹事會名義發聲明是慣常做法,有 同學聯署反對倒是第一次。至於「學生意願」,觀感 上我覺得同學不太支持,因為同學主動發起反對聯署 實在少見,令反對聲音尤其突顯。當然,沉默也不等 於認同。 3.「反對學生會聲明」的頁面,指責學生會的候選政 綱沒有提及新移民福利,我認為沒有問題。往往很多 社會問題都是突發性的,例如反國教。不能說政綱沒 有囊括就保持沈默吧。但幹事會畢竟代表中大學生, 如果反彈太大,那收回聲明,並進行公開討論和向同 學諮詢會比較好。

11 1_2-11_2.indd 11

9/1/14 5:33 pm


, 了 活 復 部 敗 王維基 那我們何時才敗部復活

文﹕Cham

有些時候,我總忍不住感嘆節奏太快。王維基申請免費電 視失敗,民怨四起;然後有來回的對罵、遊行、留守。這 應該不過是兩個多月前的事,但一切都彷彿已經過了很 久,不過只是sem頭的事,雖說不上事過境遷,但當初的不 忿,卻是能夠急促的塵埃落定。套用哲學系老師的說法, 這一切到底是如何可能? 就在我們快要忘記之際,世事卻是峰迴路轉。平安夜前一 晚(十二月廿三日),王維基宣佈收購了有中資背景的中 國移動旗下子公司,並可利用其頻譜播放節目,預計在明 年七月一日開台。 當初,哪怕十萬人上街,群情洶湧一時,香港政府也不怎 麼打算作退讓,死要拿著牌照不放,但現在卻居然可以這 樣出現鹹魚翻生的情節,心情還是挺複雜。 說真的,我不怎麼介意香港電視能否開台。 我不怎麼看電視,平常多數是看書上網打機,無線亞視的 劇再爛其實也與我沒甚麼關係。偶爾會追的也是美劇。《 警界線》再好,也趕不上美帝的高成本制作與其成熟的團 隊吧?當然,造成這種差異的,也確是與香港畸型的電視 體制有關。 無論如何,現下無線亞視,實在是慘不忍睹。現在多了香 港電視——雖然與原來的免費電視牌有所不同,而現在這 種播放也有一些技術上的困難需要超越,但王維基既然說 得出要開台,就應該沒有問題。如果將來可以看些帶著香 港味道的高質素劇集,始終是不錯的。

更令人感到不是味兒的,卻是王維基的表現。在其收購之 後,他發表的講話,沒有半句的政治內容,絲毫不提兩個 月的抗爭。他多謝了朋友,多謝了中大三千師生在圓廣的 支持,卻完全沒有提及十多萬市民上街,沒有提及留守市 民的支持,也沒有再提及梁振英政府的不公。 如果我們嘗試回想,他由一開始便與群眾運動保持距離。 他其實一次也沒有到政總露面,他在中大時便說過,他是 生意人,不是民主鬥士。他的確批評過梁振英政府,但或 許這些就是所謂的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當事關整個香港的 穩定時,他也不能「站錯隊」。誠然,如果不是他證明了 自己的「政治正確」,他又怎可能收購有國企背景的中國 移動子公司? 但我們也實在不應對他個人有太多責難,我也不怎麼覺得 他「利用」了香港群眾;說到底,他只是商人一個。要好 好做生意賺錢,總不能與政權對著幹。所謂身在其位,就 是這個意思。只不過,我們大概一開始就不應對他有太多 期許。 但是,一番圓滑以後,他又說香港需要一個「自由自主」 的電視台,說這是「香港精神」,又強調是次收購與中共 沒有絲毫關係——這就未免虛偽了一點。不過,現下港視 贏盡自由與解放的美譽,王維基作為典型商人,自然要保 著這個image。或許這也是一種香港精神? 一切匆匆,港視電視牌照的事看來又要落幕。打好政商關 係,豪擲億元收購,商人用他自己的方法敗部復活了。那 我們呢?

但說到底,這不只是電視劇多寡的事。我會關注王維基的 事件,很大程度還是因為其中赤裸裸的不公——怎麼好端 端的,可以說成只發兩個牌照?行政會議又怎麼可能將這 個決定「保密」?難得大家都熱情起來,眾志成城,現在 看來都已被遺忘。不錯,工會代表,以及一些熱心人士, 嘴上都說仍須努力,但你我都知道,they move on。 這一切都底如何可能? 12

cusp_1_12-15.indd 12

9/1/2014 16:55:49


環境運動 路上的 踐行者﹕ 文思慧 文﹕言

「 ……現存的環保(綠色)團體,究竟是否和現在的未來的國家權力 跟前,仍以『個人修為』為活動的主調,繼續淡化市民共同參與環境 決策的方向,還是願意在參與知識化和資源匯聚(組織)化的過程 中,目標不離強化社群的環境決策力,以建立真正的綠色天地﹖ 」( 《香港綠色難產》 文思慧) 被視為本港環保及左翼思想先鋒的中大教育學院前副教授文思慧,於 去年十二月十七日在靈實醫院病逝,終年五十九歲。於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哲學系畢業的文思慧,一生介入和推動民主和環保 的運動,身體力行,引領無數人走上思考人與環境自然之倫 理價值的道路。 早在1986年大亞灣核電廠(大核)事件引起的反核運動 中,她已與同道發起聯署反對興建大核的公開信,並每 日在明報發表文章,討論與核電相關的問題。及後, 她一直關注本地環保運動的發展,反高鐵運動、福島 事件後的廢核運動均不乏她的身影。2002年,她以 47歲之齡提早從中大退休後,便在大埔租了耕地當 農夫,把環保、生態平衡、生活選擇等概念實踐 出來。 文思慧思考環保問題的前瞻性,見於她的言 行。在政府和環保團體希望市民自身提高環保 意識時,她已直指地產商為了所謂的「經濟發 展」而胡亂開發土地,是真正破壞自然生態和 社群網絡的元兇,並批評環保團體不嘗試組織市 民大眾,向政府和商家施壓。在福島事件後,文 思慧與同道隨即成立「反核之眾」和香港核能輻射 研究會,積極倡議廢核,並直斥一些科學家向利益 靠攏,為國際機構製造「專家」報告,以偏頗的方法 作出「福島事件沒有帶來嚴重的後果」的結論,更揭 發國際組織為了核能帶來的利益而打壓其他有良心的科 學家。 文思慧對環保、民主及自主性等的哲學思辯和實踐,實非 片言隻語便能道之。以下輯錄她在《思》雙月刊(69/2000 )的文章,冀能提供片鱗半爪,令大家對環境保育問題作更 深層的思考。

13

cusp_1_12-15.indd 13

9/1/2014 16:55:53


香港綠色粉刷,環保騙局 轉載自《思》雙月刊(69/2000)

文﹕文思慧

港式混水摸魚 不久前,本地一名「綠色團體」領導人獲委任為中國國家環保 局的「環保大使」(編按﹕此乃「地球之友」總幹事吳方笑薇 女士)。這位本港環保精英與本地主流環境團體及大企業的代 言人一般,經常責備本港政府未能改善環境,走向「可持續發 展」。然而,仔細看她對「可持續性」的理解,便驚覺竟然與 政府文件中的定義完全相同──她說:「可持續發展是平衡環 境、經濟與社會三方面的發展。」這樣的定義,其實是非常誤 導市民,甚至是乖離國際對環境(及經濟和社會)最低公認基 準的看法,充分暴露了假「綠色」之名,竟公然為環境、經濟 和社會方面的持續不公平政策與體制,粉飾一番。 筆者在別處曾發表過批評這類「環境、經濟、社會平衡論」的 觀點,這裏不打算重複。只想指出惟有當「人的需要」不再以 經濟與社會活動的基準,反而只有替財團增益、迫使人人多消 費才是基準之時,那些所謂經濟與社會活動才會與環境保育發 生衡突。試問在以人為本的社群生活中,在共享和互相支援的 條件下,有誰會對大家身處其中及從中得到育養的環境不加珍 愛?又有誰會因缺乏安全感而去大量佔有和囤積物質,以致不 惜損害環境?更匪夷所思的,是好端端的一個自足社群,會忽 然遠赴海外掠奪他人的天然資源,將人家的生活弄得面目全 非,甚至將自己製造的廢料毒料運到外地棄置。其中一定是經 濟與社會生活已遭嚴重扭曲;而環境破壞,不過是其中一種扭 曲的表徵。如果不去檢討和改正這種經濟與社會生活扭曲的制 度性根源,而一味去搞所謂平衡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 ,試問又豈能不是顧左右而言他,掩飾了真實的問題?甚至藉 著不知所云的「環保」道德光環,在這問題重重的建制的混水 中撈一把?!

「可持續發展」批判 如此看來,對香港的主流(由官方與環保團體合力泡製的)環 境論述(包括這些論述所衍生及維護的實際政策及行為)的「 批判」,實在甚有必要。這裏所謂「批判」,不單單是「批 評」的意思,而是採用西方(特別是歐陸的)哲學傳統──探 討某個概念在一定的理念、歷史、文化氛圍下有何限制,甚至 發掘其中蘊含的思維與實踐的陷阱。在討論以上香港環境論述 在體制與意識形態方面的保守前提下,我們亦不妨引述一下在 國際層面上,「環保」、「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概念所 討論的方向,從而對照本港的論述,探索我們可作出怎樣的普 遍與特殊的批判。 就以「可持續發展」為例,這個自一九八七年出現,並在一九

14

cusp_1_12-15.indd 14

九二年國際地球高峰會上被各國再 確認的「環保方向」,若將之對 比本港的「平衡論」,便可 見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國際 上就「可持續發展」的「 共識」──或可稱為最低 公認基準──是(一) 滿足這代人的需要的同 時,不能犧牲後代的需 要;(二)要照顧貧者 的需要。可見打從出發 點上,便已與港式既不 以規限發展於可承載 範圍內為念,亦對貧者 隻字不提的取向並不相 同。更發人深省的是,即 使是兩項國際共識的「可 持續發展」理念,同樣被指 為並未點名揭露導致貧窮的原 因,也未以全球的可持續性發展 為考慮焦點。 這些批評者認為無論是一九八七年為「 可持續發展」定調的聯合國《我們共同的未 來》報告書,或一九九二年地球高峰會上簽訂的《 議程廿一》等文件,都默許了現行國際間的所謂「自由」 貿易:讓北方國家借此為名,與南方國家內少數的富戶及其政 府共謀(當然間中有利益衝突),去剝削南方國家的自然資 源。所以,在此情況下談「可持續性」,都不過是北方國家打 掃乾淨自家境內的環境,卻持續破壞貧者生計所繫的環境而 已。 更基本的問題是,「貧窮」的情況不單不能由現行體制(包括 所謂國際間的「自由」貿易體制)所促成的「發展」去消弭, 相反,「貧窮」作為一種現代社會的綜合現象,正因此種「發 展」而生。簡言之,是現代「發展」將各地的本土人本經濟摧 毀;取而代之的,是跨國財團支配的全球一體化下的經濟── 糧食依賴,出口導向(即不再生產滿足本土人的需要的產品) ,外債高築,污染性強(這是人的生產與需要脫鉤下的必然後 果)……,都是貧窮的原因。 更致命的是,這種「發展」模式在全球製造不斷消費。原來在 本土提供的衣食住行、醫療和老少護理、人際互相支援,甚至 是娛樂文化、感情生活、乃至「環保」(這點會在以下會詳細

現行國際間的所謂「自由」貿易:讓北方國家借此為名, 與南方國家內少數的富戶及其政府共謀(當然間中有利益 衝突),去剝削南方國家的自然資源。所以,在此情況下 談「可持續性」,都不過是北方國家打掃乾淨自家境內的 環境,卻持續破壞貧者生計所繫的環境而已。 9/1/2014 16:55:54


可惜的是,在香港,「環運」的主流卻承接近十多年發展 出甘被吸納進建制(而成一「功能」、「專業」界別)的 趨勢,至今仍不見改弦易轍。加上商界財團勢力日益龐大 的大氣候和小氣候,這些團體便大多在日益貼近此等權力 中心以求存。

解釋)……,都通通成了商品,也因 而成為永不能完成的消費目標。消 費以「個人」為本,個人在社群 解體的孤立情況下,還要持續 消費才能確保「不致貧窮」 的經濟與社會地位,是一 場何等的疏離又無休止的 困獸鬥!環境生態(與後 代)既不能保護自己,就 必然成了人類「困鬥」中 的犧牲品──而財團要「 發展」時,更將操控自然 (與後代的命運)說成「 將自然資源增值」(及「 作人力資源投資」),可 謂語言與行動上的雙重暴 力!!

港式環保,為誰服務? 香港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論 述,不獨距離這一類對「發展」的批判 議題不知幾許光年,竟敢維護那剝削人與環 境的現建制(包括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意識 型態機制),可說是舉世無雙,故連國際共識的最低公 認基準也難望企及。由此看來,官方愈講環保,愈要開山闢地 讓財團大肆搜刮的舉措──如要將洪水橋村民連根拔起,去讓 地產商大建「環保城」──自然是偷換概念。但更令人觸目驚 心的是,環保團體也陷入一式一樣的思想及作風上的窠臼── 如面對地產商剷村和深入生態敏感區域大肆發展時,竟不是站 在「本土生態須與居民生活連成一體」的要求來否決。相反 地,主流環保團體倒往往只訴諸抽象的「環境影響評估」原則 和「環境管理技術」立場,去支持「發展」,從中換取一些由 它們去管理的甚麼「地球站」、「自然教育中心」,或地產商 「捐」出來作交換的生態保護點……等。這些「綠色」團體對 於像迪士尼樂園這種跨國機構在香港的肆虐,也不去點出其壓 抑本土經濟社會生活、鼓吹消費主義,以發展為名剝削為實的 真貌;反而一再發揮「平衡論」本色,講講環境管理,實質上 為有關計劃護航過關。君不見這些團體的主事人身為「環境諮 詢委員會」成員,最後還是不敢去就迪士尼計劃投反對票嗎?! 一個「保護海港」組織的主席,則倡議本港發展「邁亞米式」 遊艇停泊中心,吸引大量高消費遊客!

站(回收後的物品運他方在該處的再造工廠中怎樣污染就不顧 了)──等反環境建議。而這正符合西方國家及一些財團要推 銷其環保科技、產品的新消費潮流。對於淡出汽車文化、保衛 社區完整(不讓地產商進駐重建)等針對更根本問題的反消費 反商品化路線,則總不聞這些「綠色專業者」提出的聲音。更 駭人聽聞的是,一位向以「綠色」自我標榜的政客及其政黨, 竟然提出將食水私有化,讓鄰近地區向香港出售污染權(即香 港將毒料廢物扔在該等地區,付帳「鬆人」!)等建議。將「 綠色」幻化為剝削、欺壓的工具至如此地步;卻未聞任何「綠 色團體」提出抗議。

何日見青天? 難怪官方暨同各香港特色的環保團體、綠色政客、綠色商家, 多年來合力泡製出一幕幕「清潔空氣」鬧劇,來來去去總是指 摘的士、小巴不轉用石油氣──卻始終不好好解決有關從業員 「轉用」時需面對的困難,也從不譴責私家車文化。此外,就 是推出一個行人專用區的建議──將「清新空氣」還歸昂貴地 段的商戶,亦即將惡濁空氣(汽車)驅進非昂貴地段,或興建 更多公路,浪費更多能源,以及鼓吹行人專用區內「安心」消 費購物。至於長年飽受工廠廢氣煎熬的人士(如荃葵區居民) ,乃至長年「迎接」香港吹來的廢氣的大陸人民,以及受港商 投資的污染廠房毒害的珠江三角洲人民,則從未受到關注。至 於香港空氣質劣的一個主因──由港人投資的大陸廠房排出大 量廢氣「回流」,則更是各方諱莫如深的題材。 這個逆各國人民關注環境公義、世界公義而行的港式環境論述 與實行,看來只是香港社會在其「精英群」帶領下的觀念貧 乏、無視野、無愛心的現況的一個映照罷了。茲以第一民主大 黨黨魁的「環保高見」作結──針對空氣污染情況,該黨魁日 前破天荒地提及限制私家行駛問題,主張香港宜彷效新加坡分 單、雙數車牌行車日;但該黨魁又說,首先要讓車主換車牌, 因為他家中就有兩部單數車牌汽車,要換一個雙數車牌才能適 應新政策云云。 朽敗至此,夫復何言?!

現時世界各地環保團體正醒悟到,要「環保」便必須針對把人 抽離自土地、文化、社群、關懷、對周圍的感覺的「全球化」 趨勢,以及必須揭露由之衍生的「發展主義」的歷史定論式教 條,才能把人和自然從剝削與貧窮化的物質和道德性災難中釋 放出來。在反世貿、反世銀、抗議IMF及七大工業國等連場運 動中,世界上不少環保團體終於和工會、農民組織、居民運動 組織、反外債反貧窮反壟斷的組織、反戰反帝國主義侵略的團 體……等等,都站在同一陣線上。可惜的是,在香港,「環 運」的主流卻承接近十多年發展出甘被吸納進建制(而成一「 功能」、「專業」界別)的趨勢,至今仍不見改弦易轍。加上 商界財團勢力日益龐大的大氣候和小氣候,這些團體便大多在 日益貼近此等權力中心以求存。一方面以專家自居,不時舉 辦活動或發表建議,以引進「綠色技術」,例如引進電池汽 車、環保屋村設計──往往即是將公路移遠些、村內設回收 15

cusp_1_12-15.indd 15

9/1/2014 16:55:55


距 差 富 貧 窄 收 公投

瑞士

解放現

文﹕Man of Swiss ♥ 當香港的綜援問題鬧得熱烘烘,甚麼「濫用福利」、「福利養懶 人」和「貢獻論」等等聲音又死灰復燃之時,在地球另一邊的瑞 士所討論的,香港人必定感到匪夷所思,同樣是福利,不過不是 對無業和低收入人士的基本援助(瑞士人覺得這些討論太低層 次),而是限制企業高層薪金,以及向每個國民提供基本收入。 這裡所說的其實是兩個公投,一個是限制一間企業裡最高薪金 最多為最低薪金的12倍(一般簡稱為1:12公投),另一個是政府 無條件向每個國民提供每月2,500瑞士法郎(約22,000港元)[1]的 基本收入。雖然前者在11月24日的投票中遭否決,但支持票亦佔 34.7%,而後者則剛達公投門檻,仍待擇日投票。

仇富,並非偶然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事情的背景:瑞士本身是多間跨國企業(例如 諾華製藥、羅氏集團等)的基地。2011年,諾華行政總裁Daniel Vasella辭職時,他得到六億三千萬港元的獎金(條件是六年內不 得轉投公司的競爭對手),金額之大觸發當地人強烈不滿,令這 兩三年間瑞士人開始對國內收入的巨大差距作出反思。他們發現 企業高層平均薪水竟是他們平均收入的43倍,最低與最高薪的比 例更可達1:236,這還未計算這些高層的獎金,限制薪酬及獎金 的呼聲於是越發越大。(該比例在香港可達1:1500 [2],從沒有人 覺得是個問題。) 瑞士在3月就已有公投,成功通過讓小股東有權決定高層薪金和 禁止高層入職和離職時的大筆獎金。而同時間,歐洲各地都有這 樣的趨勢,例如法德兩國都考慮推動類似的法律。法國更剛開始 實行1:20的薪金限制。

福利,無關富裕 也許在大家的心目中,瑞士是一個風光明媚且富裕的人間天堂, 才會有這些不合情理(當然是指香港人眼中的「情理」)的倡 議。現實卻是,儘管瑞士在2011年錄得全球第一的人均財富,10 年來受薪階層只加薪了2%,高薪階層卻是10.3%。現在當地八百 萬國民中有四十萬人應付不了生活開支。 「25年前一個行政總裁的薪金僅是普通工人的六倍,現在卻是四 十多倍。」社會民主黨青年團主席David Roth說道:「我們需要 改變,否則就會像美國十年前就開始發生的一樣,一邊有人無家 可歸,另一邊卻有人手持百萬咧嘴而笑。一個富裕國家有著這種 差距是個很大的問題。」支持一方相信,1:12的限制不只能逼使 高層減薪,省下來的錢將同時讓基層加薪。 一切好像一帆風順,但各大企業又豈會坐視不理?「到處都有他 們的海報,說這只是個假希望,威脅著會撒資、會裁員,經濟會 受挫。他們在恫嚇人民。」瑞士的公共電台記者報導。瑞士人畢 竟有著失業的恐懼,面對龐大的宣傳攻勢,甚至政府與國會都站 在反對一方,結果自然是遭到否決。略提一下,1:12公投中反方 的宣傳資金是正方的40倍。常言道,有錢使得鬼推磨嘛。[3]

養懶人?毫無根據的恐懼! 至於基本收入公投的討論中,主要的擔憂來自不少大老闆,認為 政策會減低工作意欲,影響競爭力。的確,福利養懶人在瑞士也 好,香港也好也是十分普遍的恐懼。沒辦法,很多人喜歡相信自 己的直覺,誰不知數據總愛玩弄人。從來沒有證據顯示經濟好不 好與福利水平有統計上的關係,香港的福利開支佔GDP的比例是 2.23%(2011/12年度),夠少了吧?可惜人家瑞士仍穩居全球競 爭力第一(香港是第七),福利開支卻佔GDP足足26.4%。奇怪 了,為何瑞士擔心養懶人的會是好這麼多的福利?香港人懶惰點 嗎? 「其實這不是甚麼瘋狂的想法,」研究基本收入政策逾十年的喬 治敦大學教授Karl Widerquist指:「近年在非洲和印度的研究都 指出,無條件的金錢會增加勞動力。基本收入能讓你有空去提升 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最終作出更大的經濟貢獻。」

一個反對1:12公投的海報,嚇唬人 民說企業會大規模裁員(德語101 :Nein意思是No)

16 cusp_1_16-17.indd 16

9/1/2014 16:55:28


現代奴

福利,為何重要? 但談論經濟的好壞,也不及應然性本身重要。「我們要的不是最 低收入,是無條件收入,」公投發起人Daniel Straub強調:「最 低工資同樣限制自由,只不過是對於過時制度的小修小補。我們 是時候把人的勞力與收入部份分割,這已經是機器取代人類勞動 的時代,而這是一件好事,我們應當慶幸。」 要知道,「1:12」這種工資限制是基於一種邏輯:人不是貨物, 不是機器,我們不是奴隸,人付出勞力是不應如百年前的傳統經 濟學所言一般,被看成一宗買賣,老闆高高在上地付錢購買你的 血汗,收益卻全歸他一人所有。一家企業的收益,所有付出過血 汗的人都應得到相應的一份,同樣在埋頭苦幹的兩個員工(和只 負責付錢的老闆),工作量、重要性等等都總不可能相差200倍 (何況是1500倍)。 而無條件基本收入更是把整個社群視為一個整體:人類早就發展 到機器取代大部份勞動的時代,我們已經再沒有理由連基本的生 活需要也仍被「工作」這枷鎖困死。工作為的不應再是個人的溫 飽,著眼的應是一個社群應當共同努力去照顧裡面的每一個人。 「經濟貢獻」只是這些努力的其中一部份,我們不應反過來以其 決定一個人是否值得獲取這個社群的照顧。

支持基本收入公投的「終極五毛黨」在國會大樓外傾倒八百萬個五毛錢, 代表每個瑞士的國民。

結語 香港人那種「工作所得才是自己的,福利是一種施捨、免費午 餐」的錯誤福利觀,反映出的是對背後不合理分配的忽略,把人 的勞力視為買賣,一種與奴隸制無異的世界觀。相對於瑞士人把 社會視為一個整體,能夠理解在這樣一個富裕的社會,貧富差距 不是必然的,比起香港那種「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價值觀,更顯 出當地人的集體性。 其實道理十分簡單,我們需要福利,就是因為現在的財富分配是 不合理的[4],福利只為將此不合理的現狀扭轉,為低下階層取 回應得的一份(這只是從理論上說,實際上仍差得遠),就如瑞 士「基本收入倡議」聯盟發言人所說:「基本收入公投的歷史意 義,不亞於廢除奴隸制度。」 編按:瑞士有如此多公投是因發動公投只需五萬個簽名(總人口 八百萬),門檻比一般國家為低,全球每年約有半數公投在瑞士 舉行。 註﹕ [1] 此金額在瑞士只夠勉強糊口,當地一般餐飲業員工平均月 薪約3700法郎。 [2] 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年收入約1.8億,相信最少是最低薪 的1500倍(如以月薪一萬計算)。 [3] 所以榨乾窮人遠比挑戰富人容易,不過香港人似乎早就明 白這個道理。 [4] 很多人還在妄想靠「自力更生」可成為富人,忘了自己的 「力」有多少回報。

17 cusp_1_16-17.indd 17

9/1/2014 16:55:31


歷史作為一種啟迪的 資源── 記「公屋六十年── 平安夜 尋平安居」

文﹕韓冬昇

石峽尾大火、徒置區、臨屋區、廉租屋、屋宇建設委員 會、寮仔部、木屋區……這些與房屋有關的名詞都有點 似曾相識,但話至嘴邊,我們又似乎不知道它們到底是 甚麼。這些詞彙所承載的歷史,深遠地影響著現今的房 屋發展。觀乎現今世界各地的房屋政策,香港的居住問 題明顯特別嚴重。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問題在於「地少人 多」,似乎再沒有其他原因。到底那麼多香港市民難上 樓,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呢?此時,我們唯有重新認識 歷史,才能把握房屋問題的癥結所在。

去年平安夜,是1953年石峽尾大火後第六十年。「捍衛 基層住屋權益聯盟」和「青年拒當樓奴運動」在當天聯 手舉辦了「公屋六十年──平安夜尋平安居」,邀請曾 投入房屋運動的老街坊訴說當年房屋的問題。當日活動 設於石硤尾南山村旁的深水埗社區協會外,我以往只知 在南山村的小販檔大吃一頓,想不到當天能在此聽到有 關房屋的歷史。

歷史的開端 石峽尾大火是香港房屋史上的重要事件,令香港首度出 現公屋,但箇中包含了不少悲劇及不公。當年的低下階 層因欠缺政府提供的房屋保障,只好在石峽尾一帶私 自興建木屋居住,但其安全及衛生惡劣的程度可想而 之。1953年的平安夜,一名住戶燃點火水燈時,火種不 慎燒著棉胎,引起火警。不消十分鐘,火勢便蔓延六條 村,令五萬人無家可歸。當時殖民政府遲遲不願解決房 屋問題,唯有由不同的非牟利組織及聯合國捐款協助當 時的災民興建徙置大廈。在種種壓力下,港英政府才開 始願意興建公屋。現今香港樓價高企,劏房戶堪比當時 的木屋區,但政府卻仍不大建公屋。說來的確諷刺,這 種見步行步的管治思維,竟沿用至今。

街坊們的血淚 當日的活動大約三十人參加,大多都是曾參與房屋運動 的義工和老街坊,其他聽眾乃少之有少。坐下不久,街 坊們訴說自己的經歷。一名街坊道出當時她母親如何帶 著她與有殘疾的姐姐,逃出石峽尾的木屋,從此經歷著 一段「訓街等派飯」的日子。 大火後,縱使不同種類的公共房屋相繼出現,但居住環 境都甚為惡劣。街坊指出,因大火而建的第一型徙置大 廈[1]內,廁所均是同一層的居民共用。例如當女孩到 該處洗澡時,父親總要在廁外「守門口」。至於食水問 題,街坊總要提著擔挑走數層樓取水。

直至70年代後期,政府才興建一層至兩層的平樓,安 置未能即時入住公屋的居民,稱為臨時房屋區。但這些 房屋的電力卻不能負荷冷氣供應,隔音亦幾乎完全失 效。當時政府以一些木板把房屋隔開,從而分為兩個單 位。板子通常都未能隔開樓宇的頂部,毫無私隱可言。 另外,政府對於房屋問題的忽視不單在設備,政策亦如 是。例如單身人士一律不得申請公屋單位,只能居住環 境惡劣的臨屋區。因資料繁多,當日街坊對事件的鋪陳 有點零碎,鄉音亦令我聽得有點吃力,但他們都熱心地 解釋當時不公的情況。 街坊們更分享他們如何對抗這些不公的居住情況。街坊 為了爭取平等交涉,曾用垃圾車堵塞屋宇處的辦公室, 阻截員工下班。當趙先生談及自己於1993年荃灣天台屋 事件的抗爭,原有交稅交差餉的天台物業無故收到清拆 令,以街頭生活七十三天抗爭,這都不是我們可以想像 到的抗爭模式。一名街坊更引述他那當寮仔部(地政署 前身﹚親戚的話:「嗰陣收屋,好多居民都好激,擲磚 呀,玻璃樽呀都有。」可見當時居民對自己權利的保護 意識甚高。

當下的房屋問題 除了老街坊外,當日亦有一些年輕人參與,主辦單位亦 希望讓他們交流一些有關房屋議題的現況;同一政經結 構下,房屋私有化,變成商品而非權利的情況愈來愈嚴 重;青年結婚生子後被逼在工業大廈成為劏房戶,一個 單位一開四,有窗又比無窗貴;公屋的計分政策再殺出 大專學歷扣分的奇招,掩蓋了政府需要根本地解決住屋 問題──大量復建公屋。 一位老街坊談到當年的抗爭,經常有肢體衝突,說現時 的青年和當以前相去甚遠。主辦單位立即說笑,以激將 法叫年青一輩辯護兩句。但是,我想了想,實在沒有甚 麼好辯護。老街坊只說對了一半,差距不在於沒有基進 的抗爭形式,而在根本沒有人想像過房屋的運動模式。 爭取普選成為主流,作為經濟民生問題的房屋運動,卻 久被忽視。若筆者不曾聽過那晚會所敘述的史料,實難 以知道房屋施政邏輯是如此牢不可破、居民的基進抗爭 等情況。這都可以拉闊我們的想像。至於具體的解決方 案,正如第一段所言,我們只能努力地嘗試重新掌握歷 史。但是,這亦只不過是初窺其入門而已。 註: [1] 因時代變遷,徙置大廈的型態各有不同,合共有七種類型

18 .indd 18

9/1/2014 16:55:16


國際 新聞 哥倫 比亞

We are going to chop up the Nestle workers in Columbia.

相信每一位都吃過雀巢雪糕,飲過雀巢檸檬茶,但這些產 品背後竟有一些不足外人道的故事。遠在世界的另一方, 哥倫比亞有4名工人在去年11月5日開始絕食,抗議雀巢 忽視工人的尊嚴,希望逼使公司與他們所隸屬的工會組織 Sinaltrainal對話。 11月8日,Sinaltrainal便收到來自右翼武裝組織的恐嚇信 息,寫著:「You still are bothering Nestle, now there will be no more mercy! We are going to chop you up. Death to all communists of Sinaltrainal!」

南 韓

總罷工!韓國掀反 對鐵路私有化浪潮

韓國向來被視為先進民主國家,也是近年的旅遊熱點,但原來 最近韓國鐵路工會因反對首爾高鐵私有化而發起罷工,最後更 發生數天全國總罷工。 早前,韓國鐵路未有跟工會協議便通過以設立子公司方式營運 新的高鐵路線,全國鐵道工會質疑資方黑箱作業,要求協調遭 拒,加上工會認為此舉是鐵路私有化之起點,遂決定在12月9日 開始罷工。資方隨即判定此為非法罷工,解僱近8000人,政府 更拘捕工會高層。更可恥的是,政府接著出動了5000警力突襲 《京鄉新聞》大樓和工會所屬的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總部(民 主勞聯),肆無忌憚地侵害新聞自由與工會。 在警方鋪天蓋地的搜捕下,鐵道工會首席副委員長朴太萬及其 他成員躲進了當地佛教聖地曹溪寺中。曹溪寺雖然最終答應居 中仲裁,但勞資談判在首相朴槿惠的強硬下亦宣告破裂。民主 勞聯在12月28日遂決議發動總罷工,10萬人聚集於首爾廣場, 為反對黑箱作業、政府干預工運和鐵路私有化而吶喊。 鐵路私有化之所以被視為洪水猛獸,正如一位參與遊行的市民 全小姐所言:「鐵道事業關乎公共服務,政府應該讓一般民眾 都能享受低廉的大眾運輸,所以民營化是絕對不行的。」但也 有分析認為是次大罷工除了滲雜大眾對政府黑箱作業的不滿, 亦反映著韓國青年對未來的焦慮,因為韓國家庭總負債在朴槿 惠上任一年後已達1000兆韓圓(7兆港元)。 事件在朝野兩黨與工會決議成立「防止鐵路民營化」小型委員 會,朴槿惠承諾不會私有化鐵路後雖算作暫告一段落,但韓國 勞、資、政三方的對立無疑也更嚴重了。

一日後,一名在雀巢工作了25年,長期處理勞資糾紛的 公會成員Oscar Lopez Trivino便遭到槍擊身亡。據國際特赦 組織表示,超過20名Sinaltrainal的公會成員自1982年遭到殺 害,而其中13名是雀巢的員工。雖則雀巢對工人逼害的情 況尤為嚴重,但都只不過是哥倫比亞的冰山一角。據英國 非牟利組織Justice for Colombia網站,超過2500名公會成員 在過去20年內身亡,比其他國家的總數更多。

19 1_19-21.indd 19

9/1/14 5:10 pm


南 非

最大工會狠批執政聯盟 南非種族平等仍需爭取

一提南非,大家都肯定知道,深受 各方尊敬的前總統曼德拉,近日不 幸病逝。不過,正當許多人以為南 非早已享有「種族平等」時,南非 最大的單一工會,有三十三萬會員 的NUMSA(南非全國金屬工人工 會)卻公開宣佈:非洲人國民大會 (ANC)已經墮落,工會因此不會 在2014年南非全國大選中,繼續支 持ANC。NUMSA的立場,可用一句 總結:種族不平等其實仍然困擾南 非。 在爭取取消種族隔離政策方面,ANC 確實是一個進步的反對黨。不過自 1994年種族隔離結束以來,作為南 非最大政黨兼執政黨的ANC卻是每 況愈下。自曼德拉擔任總統以降, 雖然白人的優越地位不再明顯,但 一系列的私有化政策,卻令種族隔 離得以用壟斷財富的方式延續。曼 德拉任內曾接受澳洲記者John Pilger 訪問,當時直言「私有化是根本政 策,你要去欣賞」,可見反種族主 義的英雄,並無心針對經濟方面的 種族不平等。以今日南非為例,黑 人失業率高達29.1%,但白人失業率 卻只有6.1%。除此之外,當黑人家 庭年收入僅有$45,000港幣時,白人 家庭收有卻有$270,000元,盡見經濟 上的不平等。

法 國

原本,ANC一直與南非共產黨 (SACP)及南非總工會(COSATU) ,以三方聯盟的形式執政。但上面 的數字,以及2012年南非當局屠殺 罷工礦工的慘劇,均顯示NUMSA批 評ANC及SACP「腐化墜落,不再是 工人階級的盟友」,確有道理。現 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年青時曾經製 作”Hang Nelson Mandela And All ANC Terrorists”的海報,但現在他卻對曼 德拉之死大感惋惜。這種一百八十 度轉變,其實正正顯示,南非在曼 德拉及ANC管治下,早已喪失徹底對 抗種族不平等的戰意。 金屬工業一直是COSATU中,成員最 多的部門。現時NUMSA主動開火, 無用置疑地對執政聯盟的合法性造 成了重創。我們遠在另一邊大陸, 看似只是隔岸觀火,但其實南非的 政治劇變正正提醒着我們,不平等 的源頭,始終離不開政治經濟的壓 迫。 延伸閱讀: 鄭偉謙,〈曼德拉,這一個人的去世〉 ,獨立媒體 區龍宇,〈曼德拉,和理非,齋普選〉 ,主場新聞

日 本

福島核電廠事故遺禍不斷 核廢料交露宿者賣命清理

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已發生近三年,其造成的污染尚未清理完畢。據 外國媒體報導,污染預計需要30年才能清走,更要花費約9700億元, 相當於日本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最近,該地善後工作又面臨一大 困難:勞工短缺。東京電力公司指,仍需要至少1.2萬名員工的他們只 有8000名註冊員工在工作。尚欠的4000人怎麼辦?竟然是由露宿者及 失業者填上。 一間中介公司就在做這種勾當,他們以時薪6美元聘請露宿者及失業 者,而中介人每招聘一人,就可獲100美元報酬,而這間公司甚至牽涉 黑幫!據一名日本記者鈴木智彥透露,當核電廠需要大量人手,東京 電力會立刻要求外判商老闆提供人手,若然人手不足,便交由黑幫恐 嚇窮人去工作。日本警方在早前就曾拘捕一名黑幫成員,指他沒有牌 照便把人推到福島核電站工作。據警方估計,50個幫會逾千成員一直 在附近活動。 最大問題是,被召集去工作的失業者、露宿者等窮人往往未有意識到 工作的危險程度,又無佩戴保護裝備,在高輻射的環境下隨時引致各 種嚴重疾病。 而原來這與日本在事故發生後的法例修改有關。日本政府為了儘早把 核廢料處理掉,放寬了法例,令沒有大型工程經驗的公司也能參與。 外判公司一直判上判,黑幫與中介公司在其中牟利,員工薪金乃至健 康就這樣被犧牲掉了。

法 國 徵 收 7 5 % 「 百 萬 富 翁 」 稅

法國法庭早前通過,對2013及14年的收入徵收富人稅。當企業支付員工年薪 多於一百萬歐羅﹝約一千萬港元﹞,政府將就界線以上的部份薪金,向企業 額外加收50%的稅款。算上社會保障稅﹝Social contributions﹞,稅率約為75% 。相較下,香港只會對同一部份的收入徵收17%的入息稅,還有最高平均稅 率15%封頂,不愧為富人的天堂。 為何只向企業徵收?原本計劃是針對個人,不過一年前法庭裁定違憲,因為 個人最高稅率限於66%內,政府修改後變成針對企業的稅項,這稅項的總額 不得超過營業額的5%。該計劃是左傾總理Francois Hollande上台的政綱承諾, 目的在於減少財政赤字。雖然不少富人投訴,並有許多球會揚言示威,民調 顯示,大部份民眾支持政策。

20 1_19-21.indd 20

社專左 校 情性文 生 藝會別 色 翼園活 欄 17 9/1/14 5:10 pm


埃 及

不考試下場不只是F 大學生罷考遭警開槍射殺

大學生不考試會有甚麼下場?不及格?埃及人就親身測試了。在12月28日的開 羅,世界最著名的伊斯蘭教學府(亦是世界最早的大學之一)艾資哈爾大學, 一批學生杯葛考試示威,並與警察及保安部隊爆發衝突,一名學生中槍死亡, 多人受傷,至少六十人被捕。

遺禍不斷 賣命清理

在12月25日,埃及軍政府將伊斯蘭主義組織穆斯林兄弟會定性為恐怖組織,已 經引發國內大規模示威。在27日多個城市爆發的警民衝突,已造成至少五人死 亡。艾資哈爾大學作為同為伊斯蘭主義的「伊斯蘭青年」的基地,學生在期末 考試第一天杯葛考試抗議。國營報館報導指示威學生試圖阻止其他學生進入試 場,並向保安部隊擲石及燃燒車胎作為屏障,遭施放催淚彈驅趕。 但亦有報導指向完全不同的結論,一個非國營電視台播出一段錄像,顯示一棟 學生宿舍曾發生火警。示威學生組織「反對政變學生」指責警方向大樓發射燃 燒彈,發言人指警方攻入校園並襲擊和禁錮學生,一名商學院學生中彈身亡, 另有一人頭部中彈,送院搶救。

畢。據 億元, 臨一大 他們只 宿者及

「我們不會停止示威,直至我們能夠向死去的、被囚禁的英雄還一個公道。」 組織發言人說:「保安部隊和政府的部隊會繼續恐嚇學生,阻止他們行使和平 示威的權利,但我們不會害怕。」

及失業 至牽涉 ,東京 黑幫恐 沒有牌 員一直

瑞 典

意識到 引致各

儘早把 參與。 乃至健

瑞典戲院促性別平權 漫畫標準成評估指標

我們對戲院電影評級的印象,或許就只有三級與否。但在去年的十一月,瑞典 的四間戲院就引入了一套全新的評審準則,以名為Bechdel test的測試,去檢視 一套電影是否性別平等,引起瑞典社會廣泛討論。 Bechdel test驟眼看似乎是甚麼深不可測的專業測試,但原來測試條件簡單得難 以置信。只要符合一個要求:電影中有兩個有名字的女性的談話場景,而且 話題是關於男性以外。這個簡易的測試,源自Allison Bechdel1985年的漫畫 Dykes to Watch Out For。漫畫中某角色只看「及格」電影,但唯一通過的只有 已上畫六年的《E.T》,諷刺當時電影在女性角度的貧乏。 然而,四間瑞典戲院將此看來稀疏平常的測試放到今天應用,又為何會引起廣 泛討論?爭議點之一,是現實竟也如漫畫一樣,絕大部分的流行電影,由動畫 《衝天救兵》,到《魔戒》系列、《魔盜王》系列、《星球大戰》系列,再到 《月黑高飛》、《危險人物》,都不能通過測試。這無疑令人質疑電影工業是 否在女性角度方面停滯不前,亦令我們反思流行電影中女性角色之單薄乏味。 而更多的討論,就在於使用如此簡略的測試,是否真的能挑選出性別平等的電 影。部分影評人就認為這種方法過分縮略一部電影,令電影變成單單的文字與 人物;而且方向單一,只要求對話而不理內容,使測試不能分辨電影「性別平 權」與否。 就此批評,其中一間瑞典影院的負責人Ellen Tejle認為,評級的作用並不在於分 辨「好電影」或「壞電影」,而在於擴闊觀眾眼界。縱然有觀眾認為評級可以 理解但仍不太關心性別平等,Ellen Tejle始終相信觀眾會逐漸想看到更多方面女 性的故事,例如女超級英雄勇救世界、或是女教授智破奇案,最終達致電影工 業的性別平權。

17

21 1_19-21.indd 21

9/1/14 5:10 pm


是法律大,還是人民大? ——論法律與人民的距離 文︰Kenef、Joseph

對於終審法院裁定「新移民居港七年才可申領綜援」 違憲,我們左翼學會自然表示歡迎。看到這裡,相信 「本土派」的朋友已發作,痛罵「左膠學會」出賣港 人、支持港人交稅養蝗蟲。對此,我們深表遺憾。如 果大家自詡說理,那就請看下去。有時我們也實在不 明白,幾近放棄思考的謾罵,是否真的如此暢快。 有關支持新移民領取綜援的觀點,網上已有不少。除 非我們莫視新移民已是香港的一份子,強以族群作出 區分,否則以香港絕對充裕的資源,我們實在找不到 理由反對這個判決。無論如何,我們希望借此判決探 討另一個被忽略的問題:終審判決本身的合法性。終 院裁決後,社會上有不少關於法治的討論。很多被標 籤為「左膠」的朋友大讚法庭體現公義、維護弱勢, 甚至把判決說成「法治的勝利」。亦有「本土派」的 朋友指裁決縱然合法、卻非合情合理,但為堅守港人 自主和司法獨立,反對人大釋法。激進一點的排外份 子,甚至認為《基本法》並非神聖不可侵犯,亦不是 本著港人利益而制定,應該被廢除。 法律有如神諭? 認真的,我們覺得民眾對法律和法庭的不滿,相當情 有可原。相反,很多所謂的「左膠」,其實是典形的 自由主義者,對法治有著近乎拜物式的追祟。我們並 不支持諸多排外份子的見解,但在是次判決之中,我 們可以認真感受到,法律系統與民眾本身的距離。而 這一點,正是真正的左翼,亦唯有真正的左翼,才能 有系統的解釋。

年薪達300萬元,而且每年享有50個工作天假期。這些 有權為法律作出最後詮釋的重要人物,哪怕在最民主 的國家,都不是民選出來的。為甚麼如此重要的一個 部份,幾近可以沒有民意基礎?這到底是哪門子的民 主? 回頭再看,終院裁決就變成了很奇怪的一件事:突然 有一天,五位高高在上的大法官告訴我們這是違憲, 故事就完了。裁決的結果我們只能「硬食」,法官對 法律的解讀才是正確的,就像先知對神諭的解釋是唯 一的。不民主的規條,沒有民意授權的法官,這就是 我們的理想政治,我們多年以來就是被這樣告知。 法治有多正義? 除了對司法制度的質疑,很多人讚賞法庭今次的裁決 為弱勢主持公道,也頗堪玩味。 首先,判決的理據其實不是法官同情新移民慘況,也 不是他們認為社會福利是人權,而是政府實在太柒, 政策自相矛盾而且理據荒謬。包致金說得夠清楚:今 次判決並非「港人和新移民」之爭或「窮人和富人」 之爭,而是「按法理的公正立場」。(原判詞154段) 此外,判詞中亦提到「社經權」是人權,以及新移民 婦女的家務勞動是貢獻,這些在民間都博得了不少掌 聲,我們卻感到很納悶。法庭真的在維護「社經權」 嗎?它真的重視家務勞動嗎? 虛偽一:社經權好重要?

不少所謂進步的民主派,都若有若無的無視一個重要 事實:資本主義中的司法制度,從來都把一般民眾拒 諸門外。 先由法律說起。《基本法》是由幾十位中港社會名流 和商賈起草的,我們完全無份參與,現在卻成了至高 無上的憲法。就算是《美國憲法》,也只是由一班資 本家、奴隸主和律師寫的,遠遠不是甚麼「全民製 憲」。而普通的法例,差不多在全世界都是由代議士 決定,只有極少數情況會「公投」,人們才好像有點 權決定法律。 再看法庭是誰在判決?不說不知,原來終審法院法官

包致金在判詞中引述法律書籍:「沒有社經權的人 權,對大多數人而言沒有意義。」(原判詞167段)沒 有社經權,當一個人連生存也難以為繼,或者要極勞 碌才能維生,政治上的人權再多也沒用。 這一點我們自然同意,強調政治與經濟權力一樣重 要,是左翼一貫的立場。早在十九世紀,我們已是 這樣說。所謂社經權,其實是自由主義者後來才建立 的。這要到一個世紀以後,1948年通過的《世界人權 宣言》中才正式確立: 「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

22

.indd 2

9/1/2014 16:56:05


中大左翼學會專題

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 的社會服務;在遭到失業、疾病、殘廢、守寡、衰老 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況下喪失謀生能力時,有權享 受保障。」《世界人權宣言》第25條(一)

這樣回應:大部份新移民婦女是家庭主婦,需要照顧 孩子、難以工作。她們的貢獻在「幫助緩減社會人口 老化,亦幫助孩子們融入社會、避免因為家庭離散而 產生的破壞社會後果」。(原判詞106段)

談起「人權」,我們往往只會想起言論自由、遊行自 由等,卻很少想到免費醫療是人權,或公屋是人權。 先不論社經權所推舉的,只是一種經濟安全網,而 非共同享有政治經濟權力這一點,如果社經權均被保 障,那還是不錯的。

這邊廂,慈祥的法官能體恤母親的辛酸,簡直贊人熱 淚。那邊廂,就算強積金是搶打工仔血汗錢去賭,他 們退休都總算有點渣拿。而萬千師奶做足一世家務, 老來卻一無所有。

但這是事實嗎? 容我們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社經權真的被保障, 怎麼社會還是有這麼多貧窮?這麼多人生活極度困 苦?世界人權宣言不是說會保障我們的衣食住行嗎? 事實是,社經權從來都是口頭上的事。放眼世界,資 本主義式的民主國家,從來沒有打算正式落實這些「 權利」。香港雖然連代議民主也沒有,但還是徹頭徹 尾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的政府,它的法庭,自然也不 打算真正理會所謂的「社經權」。 試想想,香港有整整17萬人住在環境狹窄、衛生惡 劣、通風極差、安全欠奉的劏房,竟然無人覺得這是 嚴重違反社經權中的居住保障嗎?富有如美國,金融 海嘯後都有百萬計無家可歸、居無定所的兒童,大家 都視為理所當然。2004年港府撒銷租務管制,租金隨 時能佔住戶收入三四成、房東能輕易趕走租戶,市民 難以安居,卻無人會控告政府侵犯人權,或者覺得司 法覆核能有勝訴。因為歸根究底,大家都知道「社經 權」有多兒戲。

師奶低人一等,外傭再低師奶一等。2009年,最低工 資立法不包括外傭,政府理據是僱主已包食宿及工時 難以計算。但事實上外傭工資再難計算,政府本身都 已有一個更低的外傭「最低許可工資」,不加薪只是 藉口。2013年外傭居港權官司中,法官一致駁回外傭 的上訴,指外傭來港打工不符《基本法》24條「通常 居住」的定義,哪怕她們承受極低工資、超長工時和 次等待遇。這又是哪門子的承認家務勞動呢? 相對於政府,法律一向予人政治中立的感覺。在很多 與政府、商家對抗的情境裡,法律也確實是我們可以 使用的手段。但是,我們不用對它有過份的期許。 對於所謂的「法治」,我們也不用對之有太正面的評 價。以上的分析,正是想指出,法律系統的權力並無 真正的民意授權。法律的確為我們帶來了一些秩序, 今天法庭或許有一個較進步的判決;但在另一天、甚 或大多數時間,他們還是打著中立的幌子,無視,甚 至維護資本主義對窮人的壓迫。

終審法院都作過違反社經權的判決。2005年,終院裁 決領匯上市沒有違反《房屋條例》中「房委會需提供 適當的居住環境以及設施」。法官一致認為商場等設 施不必由房委會直接提供,由第三者提供也算合法。 結果大家都知:要向股東交代的領匯,為最大化利潤 瘋狂加租、迫死小店、名店入主,公屋居民根本難以 負擔。在法官眼中,怎麼又沒有違反社經權? 社經權之所以流於空泛,絕非偶然。有別於以前的社 會,在資本主義中政治和經濟領域是分隔開的。資本 主義賦予我們一人一票的平等政治權利(香港可能 還差一點),但我們生活基本所需的大部份商品和服 務,均是被以利潤為本的自由市場宰制。一旦認真維 護起社經權利來,工人便不會被迫出賣自己的勞動 力,也會影響資本家的利潤,所以「社經權」往往只 是說說而已:合用的時候就拿來塗脂抹粉,不合用的 時候就對窮人視若無睹。 虛偽二:家務勞動要承認? 對於有批評指新移民來港未有付出就先收福利,法官

23

.indd 3

9/1/2014 16:56:06


專欄 【心湖淬筆】 尤里安。鬻文之徒,食古 不化。

非常簡 因改造。道理 卻不是甚麼基 的 的基因 靠 代 , 時 油 那 籽 的芥花 改造技術。 因 基 物 企 植 了,變成今日 在 存 內惡名昭彰的 的地球根本不 生物,縱是業 胞 細 次 單:七十年代 單 首 他 才 其 年 遲至1982 針對細菌或 的研究部也要 改造技術只能 可是 santo),他們 on 年,工業量產 M 五 ( 等 都 再 山 要 植 種 — 驗 業龍頭孟 — 試 物細胞, 95年才面世 室成功改造植 油油菜要到19 驗 籽 實 到 花 在 至 芥 甚 的 。 有 造 有登記 基因改 芥花籽油 及藥物管理局 年代的事了, 物 網上流傳的「 十 裡 食 前 九 田 國 年 菜 美 幾 油 於 。 大 球 已 然 亦 還。消息 在1977年 ,2012年全 而不僵,謠言 友儕間穿梭往 但芥花籽油早 造產 菜還不太容易 y的 改 油 th , al 因 的 百足之蟲,死 he 三 基 造 t ; 「 改 ea 毒 是 因 愛 籽油 找基 籽油有 近再次在酷 如要強辯芥花 今時今日,要 明;二,芥花 花籽油 毒」消息,最 改造品種。假 基因改造的發 因 又沒異味的芥 是 基 酸 油 植 芥 籽 種 沒 % 花 麼 26 芥 那 有 。 僅 數 級 的 。 意是:一, 說 果 結 達科幻小 是陰謀操控的 年的配種。 物」,恐怕已 芥花籽油普及 民實行了幾千 們網上通 先 我 , 訴 種 告 配 登 ? 諾 像斯 , 從何而來 於日常生活, 大概就是芥酸 的武器再 處不在,鑲嵌 鍊脂肪酸」, 過,對抗陰謀 長 不 碳 「 。 個 的 網 18 鑿 上 過 是 鑿 天 陰謀與操控無 長 那 是天 的分子鍊 上傳言說 上謠言言之 控,但我們還 提 肪酸沒有一種 從何誕生?網 至於毒性,網 面 脂 油 上 要 籽 有 主 有 花 訊難逃美國監 只 的 裡 芥 的 頭 這 。 西,最可能 籽油成份裡 造」而成。 自欺這一項 東 花 改 括 的 芥 因 包 子 為 基 會 存 分 因 了 不 以 鍊 作 也 得 多, 子的碳氫 家把蕓苔 量芥酸才 生,陌生 要說22個碳原 加拿大的科學 就是去除了大 造」,前者陌 , 不 改 子 獎 油 因 原 中 籽 基 沒 花 「 張 芥 是 「1970年代, ,二 跟拿著一 些修辭舖 是,喂, 一是「蕓苔」 義何在,大抵 蛇蠍。有了這 芥酸。矛盾的 芥 意 同 過 「 , 視 者 毒 即 是 多 畏 兩個關鍵詞, 如 有 生 , 毒 須隱藏矛盾 證被去除的 者望之生畏, 必 論 後 任 ? ; 信 嗎 吃 得 。 在 可 描 取 覺 像 即不 肪酸」, 繪 相若。要 少可信感 成了「長鍊脂 彩談發達感想 ,自然添了不 換 合 毒 , 六 有 了 的 它 蹤 說 失 , 種 就 墊 含的亞 章中段開始 ,種類之下包 酸」二字在文 菜, 某種植物學名 油 是 有 只 還 苔 外 事似的。 蕓 另 回 實 ?其 、黃芽白, 得彷彿是兩 蕓苔能不能吃 You are what 來社會富 的菜心、白菜 後 悉 , 熟 過 們 用 我 焉永垂不朽。 半 括 於 多 囊 鏡 家 , 洋 人 泛 u 西 老 廣 , , 當 相 的菜油 十年代以後 you are what yo 想相信的事 就是中國傳統 淡出廚房,七 一邊,或許是 總是相信自己 漸 另 人 漸 的 油 情 菜 事 種子榨出來的 , ; 及 情的一邊 粟米油日漸普 you eat,是事 裕了,花生油 。 象 印 無 毫 它 對 know。 出生的一代才 湖淬筆」的 汰,主要 見於網誌「心 被其他食油淘 部 以 半 所 下 之 , 它 部 。 所 半 一樣 傳言裡 全文的上 花籽油畢竟不 ,也就是網上 (編按﹕此為 傳統菜油跟芥 分解, (erucic acid) 謝 酸 代 芥 you know」﹚ 以 t 有 難 ha 又 w , 時 e 同 「You ar 易招致心臟病 , 是帶辛臭味, 良 毒 改 有 代 實 年 確 在七十 酸。芥酸 目標。品種是 謂有毒的脂肪 良菜油的主要 改 是 曾 酸 芥 於是去除

w

no k u o y t a h w You are

【樂地漫步】 ahko,創作漫畫十多 年,依舊樂此不彼。

24

cusp_1_24-25.indd 24

9/1/2014 16:52:08


專欄 【左翼風情畫】 陳小明,常有「不左傾還是 人嗎」之嘆,正值亡命中。

旅行雜談

人想法中似乎 到現在普遍華 行 旅 人 、「 個 一 人不會悶嗎」 測幻想羨慕, 的都是「一個 及 背負過多的臆 問 被 常 , 者是奇怪 仍是勇敢又或 。 麼」之類問題 甚 玩 一個人能 風雪過後的清 的職業司機、 倦 睏 住 的雕刻 頂 , 銷員、冰雕上 澟澟北風中 頭派傳單的推 然而每當走在 街 昧平生 、 素 員 個 職 個 的 台昏睡 的母親,一 菜 買 孩 麼 小 潔工、旅舍前 住 抱 集體消失,那 的路邊小販, 如果他們突然 得 覺 工、東張西望 自 會 非 , 除 時 無意義。 營營役役之 旅行都變得毫 的人在你面前 從來 節和目的地的 時 道一個人旅行 、 知 式 你 形 , 有 景 風 的 機 將會把所 相 照 人們只淪為你 大成狂,要把 。 欲 都不可能不可 。夾好來 期緊扣的旅行 知的那種與假 熟 計劃好 們 , 我 假 了 大 慣 請 概習 提醒老公申 , 表 那些問者,大 程 生活 日 作 刻 行為日常 板 及自己的工 每分秒。視旅 期 年b女的聖誕假 一種 假 另 盡 進 用 跌 , 的快樂, 雪食大餐 於是這擠出來 到樂園遊玩滑 , 悶 苦 結 鬱 職場的 的出口,逃避 一種辛酸。 另 出 透 , 刻板

覺延誤你的行 的焦躁,必只 你 起 引 不在考 只 必 阻礙你,當然 遇上罷工, 魷魚之風險去 若然這種旅行 炒 的勞苦 升 有 職 樣 無 一 冒 為何要 那些在你家鄉 , 人 還 些 程,然而眾人 那 了 許,但是,罷 或許你才見到 半下、瞭解些 情 同 慮之列。那時 會 許 也 情況下,你 。 大眾。樂觀的 飛機返港上班 阻礙你準時上 要 不 然 罷,還是 的主題公園, 只是在逛不同 你 為 因 , 伶 旅行更孤伶 個。 這樣比一個人 兩天再去下一 忙碌工作中抽 在 後繼續期待

【如是我聞】 李維怡簡介﹕ 19歲開始參與基層社會運動,關心人民如何可以 自主的問題。近十年主要從事藝術培育、各種基 層平權運動,及與基層民眾一起搞紀錄片及媒體 創作,現為錄像藝術團體影行者之總監。書寫出 版結集有小說/詩/畫結集《行路難》(2009)、 《沉香》(2011)及《短衣夜行紀》(2013)。

,窮人死開。

是只要有錢人

,就 這當中的邏輯

炒地價, 大陸資本來港 好了?君不見 」 十年前香 土 見 本 不 「 又 就 ,真的 下發下?君 發 商 產 汗工 地 但有錢人來到 , 下 ,搞了幾多血 挨貴樓死下死 貴了幾多地皮 炒 :到 又 炒到香港基層 下 , 一 跑 開 陸 忍不住叉 資本往大 官商?(這裡 好景時,香港 土」 的 港 本 陸 「 大 的 了 人 肥 別 本往外破壞 化在中共統 多大陸基層來 資 文 幾 的 華 死 土 中 , 本 嘆 廠 持 興 支 言大事 論者,又是否 多字「本土 社」,創會宣 底香港的本土 的的問題。) 化」,凡四百 創辦「本土學 味 際 學 細 國 同 得 反 有 場 值 「 大 立 個 會 中 的 一 生 持 另 學 最近 秉 是 大 須 也 中 必 這 前 員 ? 呢 是說合資格 一句談社 而又支持以 且現時終審庭 自治」。 ,誰知到最後 治下喪失,忽 ( 主 」 據 民 論 數 「 化 七 看 的 文 以 」 華 惜我中 各行各業未滿 綜援,也可 土利益優先 文化論」及「 者,叫全香港 人來到一定拿 道出「香港本 或 窮 只 ) 又 說 , 婦 , 若 了 主 ) 失 的 援 消 卻 老人和小孩 到之 一定拎到綜 時,「文化」 還不包括看顧 ,有錢買不買 請,而不是說 ( 處 申 日 好 一 的 工 到 罷 得 際 政治 移民齊齊 「利益」是實 化。那麼,談 年居港期的新 的精神面貌, 員秉持本土文 社 求 嚇人了。 要 夠 不 「文化」是人 足 並 ,可能也 既然這學社 , 過 不 。 別 重要分 ? 「民主自治」 經濟囉。 」? 象的,除非, 的「本土學社 和找錯團結對 腳 住 不 主自 反對本土經濟 站 是 就要談談「民 經 的本土論, 。這樣,我們 的跨國企業之 到歷史和事實 吧 首 不 要 為 看 重 美 不 英 俱 以 反對 多元 聲大,事實 英文化,多有 持維護世界的 大家只談人多 組織反對中大 英語霸權,堅 對 反 即 亦 早前中大學生 , 現 治」了。 化層面上的表 濟殖民,在文 : 。 育 教 語 眼前地現實點 母 持 進駐校 票的問題,就 克 投 文化,所以堅 巴 有 星 只 團 談 財 不 先 言論,他們 要求跨國 污染香港」的 經濟的大 是2012年積極 人 層 來 陸 基 原 大 土 , 己 「 本 人 到 持 集 聽 支 社的召 然地要保護自 民都天天 合作社, 但看這本土學 嗎?當他們自 宣傳應引進本 ,每一個新移 首間引進本土 方 , 果 港 地 要 如 香 個 重 1) 是 這 之 學 愛 濟 大 文 本土經 ,有可能變得 園的主將。中 早向同學宣揚 所以「反國際 和他們的孩子 土,為何不一 白「前人」之 明 疑 否 可 是 很 怎辦? 人 場 該 的 學,若是愛本 學社 經濟的立 時,選舉時 社?到底,這 投他一票?你 社」支持本土 學 土 本 「 地社企、合作 號,那你投不 , 口 來 的 看 民 實 移 事 新 這 反 而從 保皇黨卻大打 化」的緣由? 投誰一票? 2) 如果,一個 推動香港社會 會 , 論 土 ... 本 ... 的 喎 猜你所推動 的表現 的軟實力,如 並不是愛本土 己感染新朋友 自 對 是 就 只要有錢移民 們 我 香港人,難道 心,大陸的窮 真正愛本土的 ,很多人都擔 議 爭 報 大 日 極 方 ? 起 案,引 陽報及東 斯沒有信心嗎 的新移民綜援 該學社,在太 近日終審庭判 請」 人早前亦代表 申 集 民 召 移 社 出 學 批 該 利。 擔保才 人來港會食福 條件或有人作 新移民有經濟 求 要 「 , 示 上表

有幾愛本土﹖

25

cusp_1_24-25.indd 25

9/1/2014 16:52:08


中大左翼學會

電影會:The Spirit of '45 這是英國著名左翼導演 製作的紀錄片。

片中除了講述英國引以為傲的社會福利如國 民健保制度( )的由來,更重要是一班 長者重提了 年的精神:工人階級在戰爭 中感受到集體的威力,決心團結一致,在戰 後百廢待舉之際,建立一個互相幫助、所有 人生活都有保障的社會,告別戰爭與貧窮。 對於今天視拿福利如過街老鼠的香港社會, 年的精神可謂耳目一新。

查詢最新消息 Facebook:中大左翼 E-Mail:leftbookscan@gmail.com Blog: http://leftistreloaded.blogspot.hk/ 電話:61213708(寶)

《學生報》仲有網上版,會響 常刊出版當日同步更新,網站 內仲可以睇翻以前既學生報 噶,快D click入去睇啦﹗ 網址﹕ http://cusp.hk/

Untitled-1.indd 26

9/1/2014 16:39:49


致基督徒: 給跨性別人士一個公道 文﹕KK Fung

上個月我到朋友家中,無意中翻開基督教的雜誌《天使心》8月 號第87期有關跨性別人士的訪問及探討,我希望在此分享我的 看法。 在基督教的討論中,其實很難放下我們的「前設」,而這些「前 設」都是源於聖經的。例如:我們要承認上帝的存在;上帝創造 人;或者上帝就是愛。這些「前設」當然是必須的,但其實我們 亦要意識到這些「前設」可能是我們思考的障礙呢。 回看歷史,人們很難想像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但實際上,地 球是圍繞著太陽運行(即是日心說)。我們現在當然以此為常識 吧,但當時伽利略提出了日心說因此而受到迫害。在中世紀還沒 有太空船,不能飛出太空去觀察,伽利略只有一些數據支持。結 果,科學雖然說出實話,但當時他的學說被教廷為異端邪說,因 為主流的觀念是以教廷為權威的,以教廷的看法為最正確,並且 教廷持有聖經根據來反對伽利略學說。這例子證明了教會的立場 未必是最準確。 同一道理,當我們了解跨性別人士時,首先我們可否反思何謂「 正確」,或者是「正常」嗎?想一些問題:例如「是否大眾主流 是正常?小眾是不正常?」「如果有一天大眾主流變成少數,那 麼昔日的大眾會變成不正常嗎?」「上帝是愛,所以祂所做的都 是正常,但當我們看到跨性別人士時,若覺得他們不正常,是上 帝做錯了嗎?上帝豈不是良善嗎?」倘若用哲學家蘇格拉底思辨 方式思考,我們發覺很難定義何謂「正常」,所以蘇格拉底說他 自己是無知的,這是他的智慧。因為我們日常以為理所當然的 事,其實我們沒有細心省察當中背後的理據。 在《天使心》的康貴華醫生專訪中,他認為跨性別人士要選擇變 性是神所不喜悅的,要按神的心意,嘗試重新接受自己的生理性 別。他又以《申命記》及《以賽亞書》說「易服」是上帝所憎惡 的及不能反抗上帝原有設計旨意為反對跨性別人士變性的論據。 其實他是想說明,跨性別人士若變性有違神「正常」的創造。 我們所說的「正常」,只是我們的演繹,是對是錯,在爭辯時如 同處身於迷霧中,不能即時得到答案。很多時候要下一世代如何 評價及不斷修正後才能知曉。在道德考究中,回顧歷史,無論支 持及反對都可以找到經文印證支持,例如支持或反對奴隸制度, 甚至是屠殺,皆可以有聖經經文支持其觀點。舉個例子,反對奴 隸制度說是上帝創造人生而平等的,但是支持的人認為聖經根本 早有奴隸觀念存在,若釋放奴隸將會防礙經濟發展,阻礙社會文 明,當時更有人擔憂解放奴隸會把美國的白人從本土中被排擠。 但現在普世觀念中,人是生而自由,我們毫不猶豫地認為不應再 有奴隸在這世界任何一角落存在。

我想教會也不會否認,上帝是全能全知的,而我們對比上帝當然 是有限的。聖經教導我們要謙卑,我覺得是要叫我們自覺人是有 限的,包括對真理的認知。我認為,因我們認知世界所有事情有 限,尋求真理的態度也是要用一個謙恭的心。我們未必可以短時 間內掌握真理,從歷史來看,真理是因時間不斷修正,例如我們 會吃豬肉、女性不會在教會蒙頭、也不會像摩西五經般殺害敬拜 其他神的民族。這些豈不是被修正了嗎? 我認識的跨性別人士,他們的經驗是有血有淚的掙扎。在社會 中,他們既是弱勢、也是不易被了解的一群,既然上帝創造人生 而平等,我們何不嘗試放下心中的所謂「前設」,先去了解他 們,而不去先判定他們改變性別是上帝不喜悅呢?正如《以西結 書》說的,去除石心,用肉心去體驗他們有血有淚的掙扎? 除此之外,現今基督徒必須有邏輯思考及議論技巧;在康貴華醫 生的專訪中,有一個小標題:「變性不能改變一切」。我覺得不 能以這一句說話為反對做變性手術的理由。正如你我也知道:「 信耶穌是不能改變一切」。這樣我們是否因這原因反對作基督徒 的理由?最近有基督教刊物以標題「普選非靈丹妙藥」來評價佔 中,我想,香港人也不是單純認為普選之後甚麼問題都會解決, 而是寄望普選帶來更多社會公義及長遠的幸福。同樣地,我相信 跨性別人士不會以變性手術為一個終極的解脫,但至少可以幫助 他們減輕身分認同的掙扎呢。 我覺得現時教會講台上最缺乏的是講及教會的歷史,歷史使我們 可以反思,不致重犯昔日的過錯。上週我聽了一篇道,講者說他 遇到別人恨他時,他引用了聖經「世人恨我們就是恨主耶穌了」 來安慰自己及信徒,也說明了世人恨基督徒是理所當然。雖然他 自我感覺良好,但是我心中感到失望,因為我覺得我們在信仰中 缺少了自省的能力。別人罵基督徒(例如是「耶撚」)並非無 故,倘若我們反思為何別人罵我們是「耶撚」背後的理由,願意 去改進,我想,這可以減少對立的局面。 我看完《天使心》這篇文章後,感到對跨性別人士的不公道,若 我們願意放棄我們固有的觀念,放開心懷去了解及討論,我相 信,一切的價值可以重新評估。

27

cusp_1_27.indd 27

9/1/2014 16:49:47


垃圾遺棄不可 怕 —訪問免 廢讀中大

政府於早前發 佈了有關家居 垃圾收費的諮 將於今年一月 詢文件,並 完成諮詢,預 計今年末向政 極方案」。當 府提出「終 大眾就垃圾徵 費鬧得熱烘烘 內亦有自發團 的時候,校 體「免廢讀中 大」擬定於校 垃圾徵費的計 內宿舍實行 劃。免廢讀中 大的同學,於 在網上開設專 先前已先後 頁「CU拎」 及在學生會門 cycle corner 口 擺 放 fr ee (現已被EMO 移走),嘗試 學自行作舊物 在校內讓同 循環。這一次 垃圾徵費,又 的概念?為了 是一個怎樣 瞭解更多,我 們跟免廢讀中 行了訪問。 大的Kelvin進

點解要搞垃圾

徵費?

當問及整個計 劃的目的,K el vi n 說 道 : 「 勵計劃最重要 其實成個獎 既,係令同學 有番個處理垃 並且做到減少 圾既意識, 垃圾。而且這 個計劃,亦係 垃圾回收。其 為左要增加 實我地之前有 問番D工友, 垃圾既回收量 就發覺宿舍 係低既,而且 我地之前係二 卷,都發覺二 宿有做番問 宿既同學好多 都唔知二宿既 如回收桶、廚 回收設施譬 餘桶咁,甚至 有D同學係唔 機既。呢D都 知有部廚餘 好反映到同學 無乜了解有關 回收既野。」

二宿垃圾徵費

獎勵計劃

免廢讀中大 所提出的垃 圾徵費是一 呢 ? K el vi n 解 個怎樣的概 釋道,真正實 念 行徵費需要通 架構上的問題 過太多行政 ,暫時是不可 能實行。現階 夫書院第二學 段主要於逸 生宿舍低座的 二樓進行垃圾 劃,如果宿生 徵費獎勵計 垃圾量減少至 他們所定的標 發放十元的金 準,他們會 錢獎勵。「我 地會每日收集 去磅個垃圾既 個層既垃圾 重量,而回收 箱則係每星期 磅一次。」 當問到校方 、宿舍及同 學等不同持 時,Kelvin回 分者的意見 應到,「我地 早係成立既時 中大處理垃圾 候已經認識左 既 承 辦 商 SS ID ,佢地已經答 支持。宿舍方 應會無限量 面,舍監同工 友都願意配合 過宿生會傾過 。另外都同 ,佢地都唔反 對。」至於整 費 來 源 , K el 個計劃的經 vi n 提 到 之 前 參 與了沈祖堯環 其中一份計劃 保獎學金, 書贏得冠軍, 可用作獎勵計 用;加上CPS 劃的獎賞之 O(校園規劃 及可持續發展 他們會面,並 處)先前已和 承諾左可以金 錢與人力資源 部分計劃,問 上支持他們 題不大。

文:毛

筆者不禁亦對 於回收的效果 有所疑問。我 只是把垃圾丟 們很多時後 進回收桶,卻 沒有追索到回 何去何從,那 收的垃圾的 我們怎樣能夠 確保我們丟進 圾真正被回收 回收桶的垃 ?對於此,Ke lvin提到香港的 例:「就咁講 塑膠回收作 塑膠ㄚ,其實 宜家香港回收 細分做唔同既 既塑膠,係 膠、硬度同顏 色分開處理, 收量其實係唔 以香港既回 足夠做到真正 既循環再用。 港既塑膠回收 所以其實香 一直只係作為 demo用途。 仲要做回收? (咁點解我地 )其實我地都 係想同學由基 善番個回收量 本開始,改 先,再慢慢去 改善其他問題 。」

走得更遠

當問到預計的 效果,以及長 遠的打算時, 「宜家都係由 Kelvin回應: 一層 ru n 到 覺 得 o k, 開 始 , 暫 時 都 未 知 結 果 。 如果往後 再嘗試其他層 ,甚至再遠D 為成個香港既 role model ,可以作 。其實個收費 要,可能到最 形式真係唔重 後成個校園既 垃圾徵費都係 呢。」 以獎勵形式 那免廢讀中大 進一步會有甚 麼行動?Kelv 是召集更多人 in說現在主要 參與垃圾徵費 獎勵計劃,幫 及計算的工作 助收集垃圾 。除了繼續以 往的計劃外, 備製作有關回 他們現正準 收知識的海報 ,張貼於大學 亦準備與SSID 各地。他們 合作舉辦「垃 圾tour」,跟 圾車進行垃圾 隨SSID的垃 收集。

結語 免廢讀中大這 次嘗試於校內 進行垃圾徵費 對於廢物處理 的計劃,其 關注的熱誠與 行動力是值得 可惜的是同學 讚揚的,但 的冷淡處理; 這固然是免廢 學要繼續努力 讀中大的同 跟進的問題, 但如他們所說 其實也是我們 ,垃圾處理 每個學生要去 注意並參與的 垃圾回收計劃 問題。宿舍 的成敗固然是 未知之數,但 議題的關注仍 同學自身對 然是值得期待 的。

可 惜 據 K el vi n 所說,校內同 學對於計劃的 烈。「我地搞 反應並不熱 左三次討論會 ,可惜反應就 想,黎參加既 唔算太理 同學加埋唔夠 10 個 , 當 然 亦 次既同學。網 有黎多過一 上面既宣傳都 暫時無咩人知 CU拎時反應 ,之前宣傳 好少少,不過 整體而言同學 應。始終垃圾 都係無咩反 徵費呢個議題 對於宜家大學 吸引。」 生黎講唔太

實行的漏洞?

但同學有機會 為了減少自己 樓層的垃圾數 圾丟棄於宿舍 量,而把垃 以外的地方, 整個計劃不就 義 ? K el vi n 直 變得無意 言:「咁如果 佢真係掉到其 都無辦法既。 他樓層,咁 但即使同學將 D垃圾掉到其 係宿舍外的地 他樓層,甚至 方,佢地都需 要付出個成本 而呢樣野其實 去行出去, 係令到佢地re cognize到要 圾。」 處理自己既垃

28 �������.indd 1

9/1/2014 16:19:41


慘綠中大 — 誰來照顧素食者﹖ 話說中大九月發起的「無綠不歡星期一」原來近日截止。此活 動是中大為響應由Meatless Monday在2003年推出的「無肉 星期一」—號召民眾每逢週一食素,達到健康及保護環境的目 的。同學於星期一在中大餐廳食素,便會獲得印花,蒐集最多 印花的同學能與沈校長共膳—當然也是素宴。乍聽之下,除非 同學是沈校長的狂迷,不然校方用此來推廣素食,確實有點濕 滯,事關餐廳的素食根本不能切合素食同學的需要。

餐廳素食?Orz…… 除了宣傳不足,「無綠不歡星期一」未太獲同學關注的主因是 中大的素食氛圍並不熱烈。不說其他,一於談談餐廳膳食。對 於不好素食的同學來說,中大餐廳的膳食固然為人詬病。但素 食者在中大更要面對一慘況﹕沒法選擇。不少餐廳的素食雖然 名字不同,但材料和味道其實分別不大,有些餐廳甚至只得一 款素食可供選擇,不是油菜,就是菜蛋飯。需知道素食者當中 亦分有不同類別,譬如全素食者(vegan)完全不吃肉和動物 生產出來的食品﹔蛋奶素食者(Ovo-Lacto-Vegetarian)則 會吃蛋和奶類製品。但餐廳似乎並不能針對各類素食者的需 要。譬如,Coffee Corner的意粉很多時會有蛋和帶忌廉成分 的汁,而標明為素食的冬菇湯麵,湯是牛肉湯,雖可轉清水, 但係冬菇卻用蠔油炆,所以素食者不能食用﹔UC can只得蒜 蓉炒菜心,營養單一,不足以應付同學需要。這令不少想嘗試 吃素的同學望而生畏,以為素菜就只有雜菜加蛋,既單調又難 吃。

有志者,事竟成 誠然,中大在近年的確有多辦了「綠色活動」,如「惜食在中 大──教育運動及廚餘再生計劃」和「環保之柱」等,但始終 是遠離同學。既然校方有志推廣素食,應不只辦辦《續綠中 大》[1],搞搞「無綠不歡星期一」。 從餐廳入手,中大的餐 廳可嘗試提供更多類型的素食,校方亦應盡力配合,定期收集 同學意見﹔校方亦應辦更多關於素食的討論會、講座之類﹔有 素食習慣的同學亦要努力組織,繼而向各飯堂、各個膳食委員 會委員發聲。如此種種,中大的素食氛圍方可稍稍燃起,素食 者亦不至於為吃一頓素菜而東奔西跑,走遍中大。 [1] 《續綠中大》為中大綠識辦的刊物,主要講述各種環保資訊和經 驗。

文﹕言

點解要食素? 其實,素食者食素的原因有很多,有趣的是一些受訪同學茹素 的原因並不全因為甚麼減肥、減壓、保護環境云云。反而是經 過對動物倫理和人道主義的思考。茲列出來,或可令大家對素 食作進一步的思考。

煒: ……我唔明點解你係中大見到D動物跑跑跳跳會覺得好可愛, 成個畫面好美好轉個頭你又可以大魚大肉﹖我唔認為值得用動 物既一條生命去滿足自己口腹之欲。冇錯,係口腹之欲。因為 果D遠高於我地既「需要」,我地可以靠好多野黎裹腹。而佢 命就得一條,為左你一句「好好味」,佢條命就係咁先,公平 嗎﹖值得嗎?況且,你換既唔僅僅係佢一條命,因為佢被殺前 既畜養過程每秒都係痛苦,例如作為生蛋機器既雞到佢死前都 只可以企係原位冇得郁﹔例如美國某農場嘅豬被活活扯掉睪 丸,並被摔在地上……太多太多,多得只要你願意睜開雙眼去 看,就俯拾皆是。當然環境保護、健康都係因素,不過都相對 次要得多。

麗: 係好多年前已經睇過有關factory farming對動物手法殘暴嘅 片,但當時都未有決心由自己出發去減少食肉嘅需求。但呢 段時間開始意識社會對肉類食品已經超出所需(e.g. 放題、韓 燒、茶餐廳),而呢種對肉食過度需求所產生嘅問題都有好 多。肉食嘅需求越大,對環境做成嘅問題都會越大。除左之前 所講嘅動物權益同環保問題之外,呢種現代化嘅生產模式都牽 涉人道嘅問題,例如對勞工嘅剝削同埋令到畜牧同工人之間嘅 關係產生異化﹕畜牧變成有利可圖嘅商品,而工人亦會出現 殘酷對待畜牧嘅行為(網絡上有好多呢D片)。既然覺得有問 題,就應該行動。

肉腳: 會響中大食素純粹因為鍾意食牛扒菇漢堡同乾燒伊麵。至於中 大推動素食方面,其實一直都做得唔太好。

29 �����.indd 1

9/1/2014 17:09:23


點解永遠都reg唔到科? 之

文:林君穎

副學士入學生的更難處

本學年的兩次reg科期已過,不知莘莘「孝子」在當時 有否問候CUSIS老母呢?CUSIS的效能,相信不少同學 都曾領教,並期望它會變得更快更穩定。不過對於一些 同學來說,改善CUSIS也解決不了他們的選課問題,因 為問題的核心源於reg科的次序,這導致他們較低機會 在修業年期裡入讀所有心儀科目。而這些不幸者,便是 經由副學士升上中大的同學。 每學系總有十數名,甚至數十名同學來自副學士,卻甚 少人知道他們身處的制度與一般同學有什麼不同,更莫 說他們的困苦。然而他們所承受的,或比其他同學更為 沉重。若要理解,就必先認識中大的選課機制。

修讀兩年或四年 都在最後才選課 現行的選課程序分不同階段進行,以今年為例,便依據 以下順序分了四個時段:

三年級或以上學生

了。若然不幸地,想讀的科目是每隔一年才有,那便GG 了。一名文化研究同學便曾差點永別心頭好:「除了必 修科外,文研的科目基本上都不會年年開,那科是早已 計劃要讀的,選不到實在著急,幸能在add/drop期間成 功加選。」 而且副學士入學生礙於修業年期短,每學期修讀的學分 不能太少,否則之後便會「追分追到死」,因此選不到 心頭好時往往需找其他科目取替,而通常剩下的就只有 那些長期有位而不感興趣的科目。一名藝術系同學慨 嘆:「熱門的科目來來去去都是那三、四個,揀不到便 要被迫讀『籮底科』。」那位同學指的「籮底科」是美 術史科,對於一些渴望發揮創意小宇宙的藝術系同學來 說,被迫讀一堆史科都咪話唔慘。 有兩名統計系同學更指連必修科也選不到,需要求助於 學系職員和教授。亦有哲學系同學遇到類似問題,幸好 老師見他們「咁慘」便多開兩、三個位。雖然reg科失 敗後並非毫無辦法,但不是每位教授皆願意加開名額, 而在大學通識和體育課上,加額更是難事。很多熱門的 大通,例如有關日本文化的科目、「邏輯」、「香港文 學欣賞」等,不待一年級選課開始,就已經全滿。因此 在受訪同學的失敗經驗中,大通每每榜上有名,是為重 災區。

二年級學生(舊學制)

有得揀,先至讀得爽

二年級學生(新學制) 一年級學生

雖然大部分副學士入學生因為學分豁免的緣故而能修讀 第二年課程(senior year intake),但由於中大以修業 年期(year of attendance)來計算年級,因此他們仍 被視作一年級生。根據上述的選課次序,即不論你是只 讀兩年的舊制副學士入學生,或是三年的新制副學士入 學生,還是剛考完文憑試需讀四年的新生,都同樣在最 後階段才選課。副學士入學生的reg科機會比一般同學 少,這樣的選課次序便令他們面對不少問題。

副學士入學生的更難處 筆者訪問了一些副學士入學生,他們縱使來自不同學 系,回覆卻十分一致──「未reg但想讀嘅科已經冇曬 位/得返幾個位!」「reg唔到major同UG!」「reg唔 到PE!」乍看之下與一般同學無異,你可能會說:「有 乜咁慘啫?」 我們都曾經成為一年級生,感受過心儀科目由幾十個位 變為額滿而自己還未開始選課的痛苦,但那時就算選不 到,也還有下年、下下年,甚至下下下年的機會。然而 對於今年副學士入讀舊制的同學來說,就只剩一年機會

有見及此,筆者電郵至註冊及考試組(RGS)查詢這個 選課次序的編排理由。他們回應指副學士入學生因有學 分豁免,在大通、體育和語言上的要求較一般新生低, 若他們提早選科,便會對其他新生不公平。言下之意是 大家同是新生,雖然副學士入學生有的時間較少,但學 分要求已相應減低,沒理由還能較先reg科。 RGS的回應未嘗沒有道理,而且此機制在2010年CUSIS 推出前已經過中大及書院學生會同意,相信並非草草決 定。儘管如此,它仍忽略了更關鍵的一點──甚至可說是 選課制度存在之原因──選擇的重要性。

社會學系

一般學生(三年)

副學士入學生(兩年)

51

51

工商管理系 63

58-63

藝術系

66

54-62

數學系

68

62

哲學系

66

60

63-66

57

統計學系

文化研究系 66

54

表一:舊制學生主修科的畢業要求學分

30 �����reg���������������.indd 2

9/1/2014 16:20:04


同學每年都對選課系統怨聲載道,證明他們並非對於 修讀甚麼科目毫無所謂。而副學士入學生因缺少選擇 而遭遇的慘況,並非額免一些學分便能彌補的。以舊 制課程為例,一般同學需在三年內修讀約60多學分的 主修科,而副學士入學生則需在兩年內修讀50多至60 多學分的主修科(詳細例子請見表一)──沒錯,基本 上跟一般同學相差無幾,但他們只有兩年時間,即平 均每學期需讀五科主修,真係夠曬chur。課程已經緊 張,若在整個學期,甚至一整年都要不斷修讀一堆艱 深或不感興趣的科目,真係命都冇!普通同學在愁雲 過後還可享受兩、三年漸見陽光的日子,但舊制副學 士入學生第一年的慘霧,就已等於一半大學生涯的境 況。雖然他們在翌年能首輪選課,但僅一年時間又怎 足夠把之前失落了的major、UG、PE讀完?如斯種種 突顯了「選擇」對副學士入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學分 調整並不足以解決他們的困境。 再者,這種「學分調整」的說法根本不能反映整個選課 次序的邏輯,反而受訪同學卻一語道破:「我深信reg 科次序是根據一個理由──邊個趕住畢業就應該有權reg 先。」現時越高年級越先選課的做法,大抵是為了避免 同學在畢業之時都不能修讀理想的科目。那為何談到副 學士入學生時,這個邏輯便突然不適用? 故此,選課次序實應按修業年期來編排,越接近畢業的 便越先選擇,而副學士入學新生便應與二年級同學在同 一時段。

其他可能建議:預留名額 在每學年的第一個學期,舊生多數於八月中旬選課,而 新生則較之遲個多星期。如依方才建議把副學士入學新 生放在二年級時段,他們或在入學註冊後數天便需選 課。若憂慮這樣會使他們沒有充分的時間和資源準備, 便可考慮在第一個學期的大通和體育課上為他們預留一 些名額。事實上,現時由於護理學二年制課程的同學需 到醫院實習,上課時間緊迫,大學通識教育部按護理學 系的要求,已有預留一些適合護理學時間表的大通定 額,分別給二年制入學和所有護理學同學,譬如這個學 期便共有23班大通留有名額,當中又如「香港文學欣 賞」便留了13個位給全部護理學同學。亦因如此,護理 學系的副學士入學生較少遇到上文提及的選課困難。既 然大學通識教育部對護理學同學如斯細心,也不妨考慮 把這關懷推展至其他同樣時間緊迫的副學士入學生,在 第一個學期給予他們少量名額。[1] 因效率太差引致同學發起Facebook專頁嘲諷,CUSIS都 認真「威威」。然而大家在投訴系統的同時,其實還有 一群副學士入學生需承受額外的壓力──追學分,趕畢 業,不知以後能否選到心頭好,卻要先把「籮底科」都 塞進時間表。縱然現時把所有新生皆視作一年級的做法 方便管理,且若要為副學士入學生調整或需重新諮詢學 生會及同學,但選課終究為了使同學能自由選擇有興趣 的科目,又能否因為「麻煩」而輕視選課機制的缺陷, 以及同學遭遇的困難呢? [1] 根據大學通識教育部給予的資料,現時亦有預留名額予內外 醫學全科課程的同學,以及不懂中文的同學。若在選課期後仍 有未用的預留名額,便會在之後釋出予所有同學。

31 �����reg���������������.indd 3

9/1/2014 16:20:06


「百萬零一夜」、 人文精神, 難道僅此而已? 文:守仁 中大金禧校慶活動眾多,但要數最吸引大家 目光的,一定是12月7號舉辦的「中大校友 日」。而校友日當晚,有意展現中大人文精 神的「百萬零一夜」晚會,更是相當大陣 仗。晚會前兩三天,已經開始有工友在百萬 大道上架設燈光及揚聲器等器材。到活動當 晚,平時夜裡黑漆漆的百萬大道被燈光照得 五光十色,百萬大道坐滿大批校友及同學, 三千本場刊更是一早派發完畢,可以想像活 動盛況。晚會過後,大多數人讚口不絕,但 另一方面,也有校友批評及質疑,晚會表現 的人文精神流於表面,並對晚會冷嘲熱諷。 因此,我們還是想問,「百萬零一夜」所展 示的人文精神,仍有進步空間嗎?

飲水思源的晚會 在校友日一系列表演及活動後,壓軸的晚會 有中大合唱團、新亞國樂會、CUDANSO等不 同團體演出,其中穿插中大五十年歷史。而 晚會尾聲更有黃念欣教授在畫家海潮的沙畫 表演襯托下,朗讀出小思老師為校慶而作的 詩句。 穿插於晚會中的一段簡略校史,由三書院合 組,從錢穆唐君毅諸先生,再到勞思光余英 時等人,標誌式的人與事自然少不得。作為 金禧校慶慶祝活動的重要一環,本來以為整 個活動意在展示中大過往的光輝歷史,敏感 歷史必定絕口不提,但今次晚會卻毫不避 諱。諸多節目中最令人意外的,莫過於由黃 洪教授、馬嶽教授等過往曾參與學運的教 師,在烽火台大講往事。幾位的分享不只提 提理想主義,甚至連中大「反四改三」、八 九民運等,一堆以為「唔出得街」的校方敏 感事跡也無所不談。 更難得的是,今次晚會甚有與同學、工友都 打成一片的意思,晚會內容竟然提到Med Can 檸檬批、趕校巴等校園點滴。而且,不同於

其他校方活動,經常將工友付出視作理所當 然,負責主要籌備工作的周保松教授及朱順 慈教授,不論在網上宣傳還是在活動前後, 都多次感謝工友為晚會所作的一切。這種重 視校園內各個持份者,懂得飲水思源的敏感 度,令大批觀賞晚會的校友與同學更加滿意 晚會,也直言更加「為中大人身份自豪」。

一聲感謝是否是夠? 毫無疑問,「百萬零一夜」的表演精彩,強 調基層工友的付出也值得讚賞。畢竟,官方 活動可說是近一兩年才開始重視工友的付 出,而且基本上只有「博群計劃」的負責老 師,總是有意識地強調工作人員及工友的貢 獻。以2003年40周年校慶的重頭戲,校慶博 覽會為例。當時,校方雖然有邀請公眾到中 大參加博覽會,卻未有公開向工友致謝,與 今日做法大不相同。 只是,面對批評聲音,重視人文精神的中大 人還是要問,「百萬零一夜」做得足夠嗎? 以今次校友日為例,校巴服務的需求大增, 而且事前事後工友的打掃工作亦加重。一聲 感謝,當然能令他們更好受,但除此以外 呢?有同學就表示,與其相熟的工友曾在言 談間,表達校友日工作量大增的苦況。面對 這增加了的工作量,有關方面實際上有否向 受影響的工友提供加班費或者獎金,以物質 補償來表達對工友的感謝?更進一步講,要 讓工友生活,就要知勞動有其限度,不是付 了薪資就能隨意差使。那麼,有關方面可有 扭轉「俾多少少當賠償,最緊要用盡每個工 人」這種看法?以校巴司機為例,隨意加長 工作時數,會對肌肉筋骨甚至腎功能造成損 害,那今次校友日又有否為確保各個工友的 健康,而採取加聘臨時工、調整校車班次等 比較「麻煩」的做法?

32 50���������.indd 2

9/1/2014 16:21:44


一針見血的尖銳批評 批評「百萬零一夜」的聲音,似是「雞蛋裡 挑骨頭」,又或是專門選這樣的日子來掃 興。但既然中大人覺得人文精神是中大的重 要寶藏,那就不應該對這樣的批評反感,因 為批評聲音絕非毫無道理。 批評「百萬零一夜」者,質疑尊重勞動被視 作「進步」,而不是理所當然,顯示中大的 人文精神只是流於表面,以為多說兩句感謝 就解決問題。此外,他們也質疑,「百萬零 一夜」所展現的這種流於表面的「尊重」, 對改善工友待遇並無實效。確實,這種批評 一定程度上適用於「百萬零一夜」,而且也 適用於平日的校園。要舉其他日常的校園事 件來證明這種反對聲音,實在不難。比如 校方高層曾經以種種手段逼遷工友[註1]、 校巴司機的惡劣工作環境遲遲不獲改善[註 2]…… 一時比較關心勞工,一時又對工友用盡毒辣 招式;這種對勞工截然不同的舉動,反映「 校方」不是鐵板一塊。相反,校方決策與執 行往往是由不同作風、不同想法的人交互完 成。正因如此,當整個官僚體制主要用成 本、「效益」來進行決策時,人文精神在校 園政策中自然並非常態,而只是「人治」中 的偶然。結果,要在這種情況下體現人文精 神,「百萬零一夜」所作的努力,恐怕已是 整個官僚體制下僅有的空間。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們應該接受批評,但又絕不需要因為批評 者擊中要害,就以為中大只有虛幻的「人文 精神」。中大人既然知道要重視人文精神, 那自然就要實踐之。要實踐,固然也要顧及 學業、經濟等負擔,但我們之中許多人,顯

然還有努力的空間:哪怕是在宿舍、課室、 飯堂方便工友清潔,其實也已經算向前邁一 步。 事實上,正如「百萬零一夜」晚會中,幾位 老師所分享的那般,讓中大與人文精神連在 一起,並令一代代中大人引以自豪的,其實 終究只能是師生們在面對不公義時,身體力 行的實踐。 註1. 2011年,中大校方開始陸續要求居住校內的 工友,搬離三座職工宿舍(即現時i-House 3至5 座原址),以方便改建成學生宿舍。相關做法影 響眾多工友,並因而影響校園保安等多項服務, 本應盡早公開。而除此之外,由於入住職工宿舍 的工友,多是長年服務中大的基層,而相關居住 安排又未獲校方合理保障,校方本應向受影響工 友提供合理賠償,以避免因生活開支上升而造成 「變相減人工」。不過,學生及公眾至2012年, 經〈東方日報〉報導始得知此事。當時,逼遷計 劃早在實行中,但基層關注組的成員亦有協助工 友,嘗試爭取合理權益及安排。可惜,校方高層 透過威脅、攻擊個別工友等方法,破壞談判。最 終,所有工友均在未獲合理補償的情況下遭到迫 遷。 事件詳情,可參考2012年中大學生報,11月號及 12月號的報導:〈記中大職工迫遷事件〉、〈職 工宿舍與迫遷事件概述〉及〈為何中大容不下職 工宿舍?〉。 註2. 2012年,學生報編輯曾經針對校巴司機的工 作待遇,向工友及交通組查詢。結果發現,校巴 司機的工作待遇極度惡劣,合約條款又對他們欠 缺保障。例如校巴司機的休息時間極不充足,但 飲水機及洗手間等校園設施,又極不方便他們在 短暫的休息中使用。可惜,除了因為學校多了幾 幢教學樓而稍微減輕了設施不足的問題外,許多 不足仍然未獲改善。 詳情可參考2012年中大學生報9月號報導:〈中大 校巴司機工作實況-「慳」響唔應該慳既地方〉

33 50���������.indd 3

9/1/2014 16:21:45


由校慶晚宴的醜事 再看今日的書院制 2013年剛剛過去,中大也走過50年的歷史。過去一年,中大 校方除了一系列每逢校慶必定精心準備的大小演講外,也早 準備多項活動,金禧馬拉松隊、足球邀請賽等各有精彩處。 不過,金禧校慶的晚宴居然未有邀請九大書院的學生代表, 就令人震驚。這件事看似只是校方的小過錯,但其實事態嚴 重,突顯校方忘卻中大根本,絕對令校慶活動蒙上了污點。

達官貴人比九大書院來得重要? 12月8號,一眾校方高層與本地達官貴人一同出席校慶晚宴。 上台以來一直屢受批評的特首梁振英作為大學監督,邀請他 也是不能怎樣批評的「正常事」。真正荒謬的,其實是校方 記得請達官貴人,卻竟然忘記組成中文大學的九大書院。 校慶晚宴本已搞得神秘,普通同學基本上對晚宴毫不知情。 也罷,就當將普通同學拒諸門外還勉強說得過去,五十周年 金禧校慶晚宴對學生代表的輕視,也教人詫異。晚宴請得大 批達官貴人,但中大九個成員書院學生會,卻無一人獲正 式邀請。事實上,全校萬多名學生,校方正式邀請的學生代 表,只有中大學生會會長一人。

書院代表只配做工作人員? 但原來更令人討厭的還在後頭。校方其實從未「忘記」九大 書院學生會,不邀請九院學生代表,全因他們被安排其他更 重要的角色:「學生工作人員」。 有書院一早覺得晚宴太少學生參與,但礙於書院不是主辦單 位,無法自行邀請來賓,故院方主動提出由書院學生會成員 擔任工作人員,希望讓同學協助籌備之餘,也能以學生身 份,代表書院出席晚宴。這種婉轉的做法,其實已可見書院 方面的不滿,主辦單位本應即時補救,向書院學生代表提出 正式邀請。但未料主辦單位居然沒察覺院方的建議,其實是 對太少學生參與的質疑,反而來個「順水推舟」,直接讓書 院學生會的同學去做工作人員。種種不合理的安排,顯示中 大九書院在校方眼中,似乎只是逼於無奈才要邀請的對象。 至於書院學生代表,更被當成除無償勞動以外,對晚宴可有 可無的跑龍套。

面對聯署譴責,竟仍毫無反應 知悉如此混帳之事後,九大書院學生會連同中大幹事會,向 五十周年校慶籌備委員會發出聯署信。信件重提創校歷史, 並譴責有關方面的安排,不但有負書院聯邦制,更是對學生 的輕蔑。聯署信義正詞嚴,直接指出極嚴重的問題,有關方 面本應即時補救,解決問題。不過,譴責竟然完全得不到回 應。委員會乃至校方其他部門最後仍只維持各書院學生會同 學於晚宴的工作人員身份,完全無意解決問題。而聯署信所 要求的道歉及解釋,則是至今仍毫無音信。

書院制的畸形現況

文:守仁

書院可各提名一名校董任中大校董,而五個新書院只能共同 提名一位院監會成員任中大校董。此舉矮化新書院之餘更進 一步削弱書院權力,九大書院學生會與中大學生會乃發起聯 署反對之。 兩個月內,竟然兩度逼使九書院與中大學生會出聯署聲明, 足見校方對書院制根本毫不尊重。

架空書院的長期部署 回顧中大歷史,校方其實一直架空、輕視書院。自中大成立 起,港英政府已對衝擊殖民統治,大幅提升中文地位及中國 人認同的中大深感不滿。到70年代,港府乃實行「中央集權」 ,將聯合、新亞、崇基三書院的管理統一。結果,原本獨立 運作,因而能在教育方法上突出理念,並對學生因材施教的 三書院,就變相被削權。以重視傳承中國文化的新亞為例, 學生原本需要修讀的國文科,就被水平低得多的大學中文所 取代,什麼孔孟老莊程朱陸王,自然就難以承傳了。又或以 有基督宗教背景的崇基為例,宗哲系本是表現崇基教育理念 的重要課系。可惜,中央集權後被轉為宗教系,甚至在2004年 的「殺系風波」中,被校方併入文化研究系。這種將書院教 育理念置於成本效益之後的做法,自是與創立中大的原意相 差千萬里。 可惜,因為將教學資源及設備等都統一管理,不論對校方還 是對政府都極具效率與「成本效益」,中央集權制還是被延 續下去。就這樣,書院制因為歷史而被留下來,事實上卻已 名存實亡。

忘記歷史,豈能昂首向前? 顯然,由政府與校方以成本效益,取代歷史使命與教育理念 的一刻開始,名存實亡的書院制就注定會「出事」。即使中 大已發展至九院並立,校方面對書院問題,始終只能尷尬地 面對,偶爾提提「書院制是中大特色」便已不敢多說話。 校方因為中大創校歷史而不能迴避書院制,但同時卻又想為 提升效率而架空書院。校方經歷了幾十年這樣的精神分裂 之苦,如果有哪次活動連做做樣子,邀請一下書院成員都忘 了,當然是「情有可原」了。 五十年中大歷史,固有精彩輝煌處,卻也有教人婉惜處。今 日,我們尚能有一班重視書院制,重視書院精神的同學,懂 得批評校方這種忘本的醜事,但如果連我們都像校方一樣忘 記歷史,中大書院制就真能長埋於歷史的墳墓去了。 在這個以金錢評價教育意義的年代,大概我們還是只有重拾 歷史、承擔歷史,重新舉起理想的旗幟,才能嘗試處理書院 制的歷史問題,重提前人的教育理想。 參考資料: 1.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回應〈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規程(修訂)規程〉草 案聲明

明明無書院則無中大,卻竟然在金禧校慶一事上忘本,這自 然不是一時大意所致。事實上,在校慶晚宴前一個多月,校 董會向立法會提出修訂《中文大學條例》時,竟建議四間舊 34 50���������.indd 4

9/1/2014 16:21:46


小心

讀 者 交 流 會 文:雷丁

漏洞出現注意 踏入一月,不同的學生團體幹事都準備換屆,而在月 前,伍宜孫書院的學生會幹事會進行了選舉,唯一的參 選內閣「伍賢」獲得過半數同學信任而順利當選。表面 上這只是一場普通的選舉,並無不妥。可是本報發現在 選舉的選票寫有編號,有可能暴露同學的投票意向。 在選舉過程中,票站職員在學生名單上確認投票者身份 後,會把選票上的編號抄於選民名字之旁,因此有心人 通過對比選票編號和名單紀錄,就可以找出任一選民 的投票紀錄。特別伍宜孫書院今年所有同學都能夠住宿 舍,彼此經常見面。同學的投票意向若因此泄露,可能 會在同學間感到壓力,也可能影響投票結果。 伍宜孫選舉委員會表示措施只為確保投票人數與選票數 目一致,而且資料將會保密,只有選舉委員會的成員才 能查閱。這些資料只作行政用途,並會在選舉之後銷 毀。但即便如此,在選舉途中亦有機會出問題。對此, 選舉委員會並無正面回答日後會否繼續使用這種方法。 當然,通過對比投票者身份與選票編號,的確能夠保證 一個同學只投一張選票。可是,分開登記選票編號與學 生證號碼,亦能通過對比雙方數量去檢查是否有問題。 因此,實不必冒泄露同學投票意向的風險去增加少許的 行政效果。以往在互聯網未普及之前,用這種方法去確 保同學不會在兩個票站重複投票或許是無可厚非;但在 現在幾乎人手一部手提電腦的時代,實不難運用互聯網 檢查選民有否重複投票。 除了這次伍宜孫幹事會投票外,中大其實還遍佈著大大 小小的選舉問題,沒嚴格遵守選舉的章則。有興趣學會 的前任幹事向本報透露,他們的選舉是於諮詢過後「 老鬼」們「圍威喂」間完成的。而且,他也沒聽聞其他 會員有踴躍投票;只有老鬼投票的話,票數理應不足以 令選舉合法。另外,亦有系會幹事曾表示於法定投票期 間,並沒有足夠票數令選舉合法。結果,主要由上莊以 及老鬼組成的選舉委員會便一直押後投票期限,直至他 們獲得足夠合法票數為止。而投票時沒有獨立空間、老 鬼/上莊有超過一票更時有所聞。 選舉方法有瑕疵,或者抱著漫不經心的心態舉行選舉, 往往會引致不能預料的嚴重後果。年前港大的學生會幹 事會選舉風雲或許極端,卻應為我們所警惕。執筆之 時,城大學生會編輯委員會唯一參選內閣因虛報選舉經 費而被取消參選資格,箇中認真的態度,或會令我們汗 顏。

日期:15/1/2014(ㄧ) 時間:12:00-13:00 地點:文化廣場

等 你 等 到 我 心 碎 35

��.indd 1

9/1/2014 16:20:22


做愛不離「白馬王子」? -簡評女性向AV

文:健

雖然主流AV十之八九都為男性觀眾度身訂造,但睇AV絕非 男性專利,日本大型AV片商Soft On Demand(SOD)看中 了女性這個具潛力的龐大市場,於2009年設立子公司Silk Labo,主力製作以女性為目標觀眾的女性向AV。 有人認為,連傳統的大型AV片商都開始重視女性對AV的需 求,甚至起用女性擔任製作人,嘗試創作最能切合女性需 要的AV,女性長久以來被忽視的性需要似乎逐漸被重視, 因而被視為性別平等的進步。 但到底事實是否如此?女性向AV與常見的男性向AV又有 何分別?筆者特意找了套由Silk Labo製作,名為「Good Day,Good Trip」(下稱「Good」,見附圖)的AV,以一 探究竟。

女性向AV的特色:靚仔、唯美、輕口味 看畢整套歷時近八十分鐘的AV,可從三方面概括其特色: 演員、內容及拍攝方式。 先談演員,從封面的男優大特寫已可得知,帥氣十足的AV 男優是女性向AV的主要賣點之一,如同男性向AV以美艷動 人的AV女優為招徠一樣,因此,影片中少不免男主角耍 帥、賣萌的畫面,影片後的製作花絮更成了男優的個人寫 真。除此之外,Silk Labo將最受歡迎的男優簽下,成為 專屬男優,並稱之為Eromen,「Good」中的男主角一徹便 是其中一員,公司不但會為其製作一系列AV,更會仿傚主 流AV片商宣傳AV女優的方式,舉辦見面會等親近影迷的活 動。 至於內容方面,則以「輕口味」為主,不會「一開波就埋 牙」之餘,各種常見於男性向AV的「激烈」情節,諸如顏 射、多P、強姦等,亦絕跡於此,輕口味的內容,務求女 性觀眾能看得開心、舒服。以「Good」為例,影片最初先 以數段郊遊、拍拖的劇情,逐步營造出日常情侶間的甜蜜 及溫馨,最後才於浪漫的環境及氣氛下緩緩脫下衣服。而 男主角於做愛的過程中,每進一步都先徵求女主角的同 意,以突顯其細心、溫柔的一面,並嘗試表達出對女主角 的尊重。完事後,會以男女主角的甜蜜對話或擁抱作結, 對比起普遍AV中男優「射完就走」,只剩下女優滿身精 液,癱瘓床上/地上的畫面,的確更為貼近日常情侶做愛 的模樣。 最後,於拍攝方式上,明顯與普遍的男性向AV有所出入, 譬如經常出現女性視點的主觀鏡頭,讓觀眾看清楚男優的 俏臉及表情,亦讓女性觀眾能代入其中;做愛期間極少出 現性器官的特寫,取而代之的是熱吻時的面部特寫;加入 不少柔鏡,拍攝出最唯美的畫面,再配上柔和的背景音 樂,近乎偶像劇一樣。 總括而言,以上特色均是嘗試針對女性心目中最理想的性 幻想而設,在男性主導的AV工業中開闢出切合女性需要的

產品。然而,這種女性向AV的出現能否看成性別平等的進 步呢?

女性的情慾需要-長久被忽視的盲點 主流AV最大的問題在於,以取悅男性為拍攝前提下,女性 只會被視為洩慾工具,女性於色情電影中往往缺乏對自身 情慾的自主,甚至連基本的人格都失蹤,不論被描繪成純 情還是淫蕩,都只是為滿足男性性幻想而現身熒光幕前。 再加上這些AV的性愛場面中,對女性都甚為粗暴,不但經 常出現凌辱女角的情節,更放大了當中虐待女性時男性的 快感,及將之當成女性獲得愉悅的途徑。 現實中被虐而得到歡愉者固然大有人在,但重點是這些AV 當中並不在乎女性是否享受,甚至是否自願接受粗暴對 待,我們從中只能看到男性以女體發洩性慾的部份,這大 概亦是大多女性難以從主流AV中獲取愉悅的原因。 為了抗衡這種由男性主導、貶抑女性的色情工業,早已有 女權人士提倡拍攝性別平等的色情電影。在這種理想的色 情電影中,女性做愛並不只為侍候男性,同時亦是追求自 己的性快感,男女雙方均能平等地決定如何做愛,共同尋 求性歡愉。 女性向AV似乎比傳統AV能符合以上理想,例如摒棄了不少 忽視女性性慾的拍攝方式。譬如說,對不少女性而言,「 插入」並非唯一的快感來源,反而各種插入前後的過程, 例如親吻、擁抱、前戲,或是完事後的溝通等,更能讓其 感受到做愛的歡愉,「Good」中便有呈現出這些女性的真 實感受。此外,拍攝上亦捨棄了性器官特寫鏡頭,讓鏡頭 回到男女主角的表情及反應之上,從而呈現出做愛期間流 露的情感。 然而,儘管女性向AV以較平等的方式表達兩性間的情慾關 係,但將之視為最「理想」的AV,則似乎過於樂觀,尤其 當它無法擺脫商業AV的另一大問題-性別定型。

硬幣的兩面-咪又係性別定型 觀乎女性向AV的賣點:靚仔、唯美、浪漫、輕口味等,全 建基於片商假定女性最想看什麼AV而選材,但女性實有千 百萬種,每人的性喜好亦不盡相同,誰說女性只能在無菌 的童話式性愛中找到歡愉?說穿了還不過是最保守的性別 定型。 不論男性向還是女性向的AV,於賺錢的前提下,都偏向配 合最典型的性別定型,只因普遍人早已對此習慣:男性主 動、女性被動;男性剛強、女性柔弱;男性衝動、女性矜 持等,久而久之,大多數人的慾望亦被訓練至只能建基於 這些定型之上,片商為求消費者願掏荷包買碟,又怎會冒 風險挑戰這些性別定型?最終由製作至消費的循環中,性 別定型又再一次被鞏固,無日無之。

36 �����������.indd 2

9/1/2014 16:40:27


在性別定型的陰霾下,男性主導的主流AV雖然看似覆蓋了 男性的各種性幻想,但其實同時間亦將其性幻想空間不斷 收窄,例如當男生自小觀看這些主流AV長大時,他們於情 慾上追求的,往往只是少數符合典型性別定型的女性,諸 如美麗、白晢、大胸、瘦弱等的「性感」女性。同時間, 他們於性事上,亦往往被模塑至主動、強悍、剛猛等的位 置上,不但抹殺了情慾上的其他可能,更可能不自覺地將 AV中忽略女性需要的性愛模式視為正常。相同的邏輯亦能 套用至女性向AV,因此,女性向AV儘管貌似要充填長期被 忽視的女性性幻想,但亦同時間令這些性幻想變得更為狹 隘。 實際上,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向AV,那些被性別定型所推 崇的性幻想,偏偏最遠離現實,任誰都知道那些白馬王子 般的帥哥,與性感美艷的女生,日常生活根本難以遇見, 而那些並不「完美」的人,才是最有機會與我們做愛的 人,假若我們心目中最理想的性愛,永遠只能是商業AV中 的「理想」性愛,我們的性生活又怎可能被滿足?而假若 我們正是那種不「完美」的人(尤其「完美」的標準高到 離譜),對自己(性愛上)的自信又如何建立?

但最重要的是,以上各種對「那個人」的描述都並非固 定,上部電影與下部電影中出現的形象可完全不一,故 此,任誰都無法為這種多元、複雜的身份作定型。但不論 看上去如何,他們於電影中仍然被認為是「性感」的,而 且他們的情慾仍然是備受肯定的。 誠然,就以上的描述,亦不難想像這些Queer Porn至今仍 處於小眾的實驗階段,雖然有著抗衡主流色情工業的基進 意義,奈何始終難以為普羅大眾帶來性慾上的刺激,但作 為發掘更多色情電影可能的嘗試,我們亦不妨對此了解更 多。 參考資料 O'Connor, Russell (2013). “What Does Feminist Porn Look Like?”.

男性向/女性向AV,只是硬幣的兩面,都無法抽離於性別 定型的框架,若論女性向AV是否性別平等的象徵,那極其 量只代表男與女都(較為)平等地受商業AV逼迫,我們追 求的是如斯「平等」麼?

結語:AV還有什麼可能? 只要AV繼續於商業邏輯下生產,似乎便難以逃離性別定型 的僵局,儘管如此,仍有色情電影製作人嘗試發掘出性別 平等中最「理想」的出路。 然而,這些色情電影製作人的野心遠不只於純粹破除傳統 的男女性別定型,他們更理想的目標在於將情慾從各種規 限、身份及定型之中解放出來。因此,他們拒絕承認任何 固定的性別/性取向/性喜好/性慾等,而這種反抗一切 性別身份及定型的概念源自「酷兒」理論,故通常會被稱 為「酷兒色情電影」(Queer Porn)。 在Queer Porn之中,演出的主角難以被任何身份標籤,什 麼男性/女性、異性戀/同性戀、施虐/被虐等等的性別 身份都不再適用,舉例而言,他們可以是男性打扮、擁有 女性性徵、佩帶假用具「幹」著另一看似是男人的人;他 們可以是同時擁有男性及女性性徵,與多個看似典型男性 做愛的人,下刪一千種可能性。 37 �����������.indd 3

9/1/2014 16:40:31


沒有認真的栽培,哪有美麗的繁花 –介紹《菊花夜行軍》

文:韓冬昇

看到我歸來你會難捱/對不?母親/看到我耕田你會不服/是不? 父親/再怎麼抑鬱也要回來/跟你們一起/[1] - 《阿成想愛耕田 》 《菊花夜行軍》是交工樂隊繼《我等 來唱山歌》後,在2002年發表的專 輯。[2]交工樂隊是為了重建客家文化 及表現對美濃農民的關注而成立。專輯 以客家曲風揉合搖滾的實驗創作,不時 帶著鐵牛聲、人聲等自然音,模擬農村 情景。專輯共收錄了十首曲,均是客家 曲風與搖滾樂所組成,當中不乏大鼓、 簫、月琴和胡琴等客家「八音」常用樂 器。

美濃是專輯的泥土 這張專輯在台灣被奉為史詩式的巨著, 而一切成功,都要從製作因由說起。 九十年代初,為了維持重化工業的運 作,當時的水利部門計劃在臺灣美濃興 建大型水庫,破壞了不少客家農民的 生計。當地農民亦因此反抗,而填詞人 鐘永豐便曾在反水庫運動協助組織工 作。途中,他拉攏美濃的歌手林生祥( 後來成了交工的主音)共同構思創作音 樂。1999年發表的《我等就來唱山歌》 便是特為宣傳反水庫運動而創作的。他 們亦因此獲得2000年金曲獎的最佳作曲 人和最佳製作人的獎項,為運動帶來不 少宣傳能量。 以歌曲作運動動員抗爭,交工樂隊已經 展現了過人的創作表現。但運動總是有 起有跌,在反水庫運動較為暗淡時,他 們依然沒有失卻創作重心──重建客家 文化及反映農民生活苦況。他們意識到 除水庫問題外,美濃農民更面臨種種壓 逼。70年代起,城市的急促發展,農村 青年都帶著抱負到城市發展。80年代 後,經濟泡沫化,大量農村青年失業, 只好回鄉種田。他們共同面對著種種如 再就業、家庭、婚姻等心理掙扎,亦令 當地男性農民到東南亞買妻。所以,這 專輯便是以這些農民為對象,根據真人 真事改編,唱出一個關於阿成的故事。

菊花夜行軍的花語 這專輯最出色的地方,莫過於專輯的歌 詞。它充分體現農民的各種苦難。像我 一個無憂無慮的大學生,雖則總會對 將來的生計焦慮,但憂心總只停留於一

份莫明與空洞的內容。我只知道將來的 生活難免要面對日復日的工作和高企的 樓價,但到底生計壓力如何摧殘人的心 靈呢?我從不知道。在《風神125》一 曲,阿成在回鄉前,唱道:「送我出莊 妳講過的話/我一刻也沒忘/但是母親這 十年日子/我像無主遊魂/工作幹過一樣 又一樣/哀哉!沒半樣有希望」面對經 濟不公,阿成重重地被拋棄了。可是, 他面對的壓力,不僅如此。當他打算回 鄉種田,一手一腳以血汗換取收獲。她 母親卻在《愁上愁下》一曲心忖:「做 人父母真波折/整夜翻轉心事多/愁子耕 田沒出息/窩在山寮無妹娶」,成為了 他另一種負擔。回鄉後,他的憂慮殘酷 地實現了。他只能在《阿成想愛耕田》 一曲只能向父母唱道:「我不是不孝不 是差勁/我不是怕苦不是懶惰/我只想走 在田埂/料理田地料理自己。」他那陷 於城/鄉囹圄之間的掙扎,雖是我這些 城市人不能完全感受,但家庭與經濟的 雙重壓力,我深感是同出一徹。

認真、真誠的栽培 這些細緻的描寫,難以在此一一盡錄, 但一字一句都表現了當時臺灣農民的苦 況。而且,這亦反映了交工樂隊在創作 過程中,認真地搜集資料。難得的是, 他們沒有放棄對政治形勢的批判。與專 輯同名的《菊花夜行軍》一曲中,WTO 對農業造成的破壞,以國際歌配上「重 工輕農」的政令作對立[3],都是具歷 史性的資料補充。當中值得一提,他們 曾經邀集同好開辦「客家八音研習班」 ,研究客家八音的社會文化意涵與音樂 特性。他們更去拜訪臺灣其他語系的民 謠傳統,務求彰顯客家文化的特性。 他們能創作如此細膩的作品,全有賴於 他們有數項創作共識。據鐘永豐的文章 《菊花為何夜行軍》表示:(一)體裁 上以弱勢者、邊緣者為主角,反映其處 境和觀點;(二)音樂上以民謠為基 礎,並展現傳統民謠與當代社會對話的 可能性;(三)敍事上採用農民、工人 的語言與大眾對話;(四)功能上為各 種進步運動發聲。這些創作觀點和角 度,都是現今作品甚少採用。

有待綻放的種子 我對於此專輯的敬重源自兩點,一是來 自那為勞動者發聲的創作重心,二是認 真的創作態度。現今香港也有不少關心 社會的作品,如Kolor的〈侯鳥〉 – 一 首訴說內地農民工苦況的歌曲。但作品 帶著青春熱血的曲風,工作情況亦未有 詳細交待,農民工的形象未免有點模 糊。也許Kolor的立心也是良好,但這 種不深刻的表達,難免令聽者的感動只 停留於歌曲,而非那些工人。或者,《 菊花夜行軍》能作為參考,讓本地音樂 拉闊創作的維度,帶來更多有關音樂的 功能性及社會性的討論。 註: [1]所有歌詞原文為客家話 [2] 交工樂隊的「交工」指的是「交換勞力」。 此取自於台灣美濃菸農在農忙時期,田地裡的工 作又粗重又煩瑣,需要大量人力勞動,非單一家 庭所能負擔。農民們於是互助組成「交工班」合 力收割農作。 [3]國際歌是一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常用的歌曲。 因國共內戰,國際歌一度再臺灣禁止。交工樂隊 在頒發的重工輕農的政令後配上此曲,無疑再訴 說一次勞動者的反抗永遠不會被磨滅。 參考資料: 1.《菊花為何夜行軍?》鐘永豐 2.《看見音樂 聽見影像 在聽過菊花夜行軍之 後》

藝人:交工樂隊 出版:大大樹製作 年份:2001

38 ��������������� – ���������.indd 1

9/1/2014 16:39:50


功夫

傳奇

第三季 雜評

文﹕黃漢彤 第三季《功夫傳奇》開播,自12月21日逢星期六播映, 全季共五集。這套港台功夫紀錄片,先在海外奪得大 獎,後獲Discovery買下一二季版權,著實威風。我自第 一季便於Youtube追看至今,的確有其看頭。港人向來慣 於自電影接觸功夫,甄子丹「一個打十個」固然精彩, 畢竟與功夫真實面貌相距不只千里,常人自然誤解多 多,今有紀錄片一探究竟,有助推廣武風破除迷思。 《功夫傳奇》點子抄自外國武術節目Fight Quest:一集 介紹一項功夫,主持親至當地接觸、練習甚至挑戰當地 武者。抄,不代表沒特色。前兩季,《功夫傳奇》聚焦 中國功夫,拆解神秘面紗下的種種誤會,包括太極、形 意、詠春等等。譬如太極一集,其剛烈威猛與常人想像 中慢吞吞的老人操大相逕庭,砲捶呼呼轟然有聲、摔跤 技法靈巧迅捷。又如白鶴拳一集,原來空手道是白鶴拳 從中土傳去演變而成的拳種,該集似有尋根況味,呈現 功夫的歷史維度。

全新一季 第三季有甚麼特色?兩季十集下來,許多常見中國功夫 已經說過,第三季放眼世界探索國外功夫,包括桑博、 合氣道等。第一集講述港人熟悉的泰拳,主持有料依 舊,兩位都是教練級的學武人,用語、見解絕非外人看 熱鬧的路數,光是講得出一場比武此間優劣在於重心傾 前放後、距離拿捏精準與否,與許多飲食節目裡,主持 大呼小叫只道好吃好吃卻不知妙處何在,已經大不相 同。 我素來不喜前兩季試手過於隨便,規則不明確、不戴護 具、不打頭。許多重要質素均無法體現,比方說,因為 沒有直接打擊,我們難以衡量武者的耐打能力。或許泰 拳拳手更慣於明刀明槍,今集就有一場頗不錯的擂台 賽。唯有在認真的對打裡,技術與體能的展現才最全 面。 可惜這集觀賞鬥雞一幕猶如旅遊節目,突兀得不得了, 製作勉強將當地風土人情與功夫扯上關係,在我看來, 是浪費節目時間。或是我要求太多,不過每集僅用40來 分鐘介紹一種功夫,本已蜻蜓點水。比方說,泰拳擅肘 擊,前季介紹過的八極拳也擅肘擊,兩者技法上有何不 同?各自優點為何?可以鑽研的題目總不能窮盡。

傳承或傳奇 節目間接回答一個問題:當下需要自保的機會不多,學 功夫還有甚麼意義呢?試想象,眼前一位泰拳手的拳頭 在你眼前晃動,或許下一刻,他雙手倏然伸出將你上身 拉低,一膝頂中你柔軟的胃部,又或許拳頭上最堅硬的

cusp_1_39.indd 39

食中指骨將擊中你脆弱的鼻樑──這種恐懼,與打一場 羽毛球大不相同。武術的心智鍛鍊,有一大部份是從跨 越恐懼而來。功夫可強身健體、盛載綿長的歷史底蘊, 更不用多提。這些便是功夫在現今社會的意義。特別是 香港仍舊保存許多傳統功夫的根脈,我們應該如何保留 這些重要文化,並發揚其意義呢? 可惜,相比第三季介紹的大路功夫如泰拳、跆拳道,香 港傳統武術的傳承實在悲涼。頭一二季,節目已經有意 無意突顯此一問題。白鶴拳一集,香港老師傅要窩在工 廠小小一間貨倉教拳,較之台灣食鶴拳的傳人被視為國 寶,情況大不相同。內地功夫傳承不見得好,可是陳家 溝或其他功夫學校至少辦得甚有規模。香港並非全無練 武風氣,亦有一班年青武者﹝如一眾主持﹞願意承傳。 不過香港市場大多被外國功夫進佔,本地功夫幾無生存 空間,遑論發揚。 流行全球的跆拳道,南韓政府在背後出力不小。先是派 出大批教練出海外傳授技術,又爭取成為奧運比賽項 目,雖然運動化的極致漸與功夫本意走遠,至少無失傳 之憂。在台灣,外國功夫如跆拳道更為盛行,不過傳統 功夫亦有一席之地,文化大學甚至開辦國術系招收有志 傳承功夫的學生。正因為未必具有商業價值,政府才更 應出手保存瀕危的傳統文化。一部 紀錄片,最大作用究竟在於紀 錄,所謂「傳奇」,彷彿意味 終將消逝。如何承接傳統甚 至發揚光大,不可在此暫 停思考。 話說回來,中大雖有不少 國術團體,聲勢較之其 他莊並不浩大。開辦國術 系似乎天方夜譚,但假若 體育堂不限於籃球游泳而 有詠春、太極等中國功夫可 選,為推廣國術出一分力,也 算不負「中文」二字吧。

39 9/1/2014 16:48:38


徵稿 中大學生報現正接受投稿,評論類文章,如藝評、社評;及創作類文章,如散文、詩 詞等,均為徵稿目標.字數則以三千字為限(約為學生報兩版長度),可以圖片點 綴,歡迎各初試啼聲以及妙筆生花的作者。另外,來稿請註明所投版面。最後,我們 將不定期就個別題目徵稿,請密切留意有關公佈。

投稿截止日期為常刊出版月份之22號。本刊不接受已公開發表之作品(包括網上發 表),並請勿一稿兩投。不設退稿,投稿者如在該月25號前未獲採用通知,作者可另 行處理。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聯絡電話、通訊地址或電郵地址,一併寄往電子郵箱:cusp@ cusp.hk或中大學生報會室,《中大學生報》編輯部收。

創作無界,然而版面有限,不得已而設規。

出版 資料

1_back.indd 40

出版:第四十三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川」╱地址: 香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307室╱電話:26036404╱電郵:cusp@cusp.hk╱承印:唯 美印刷製作有限公司(96810604) celiasang@wellfitpro.com╱廣告聯絡 : Johnny 92349822╱Clark 61886652╱編輯/作者 : 郭鎮齊、韓冬昇、孫銘希、戴鑫權、 勞東來、陳仁傑、黃漢彤、黎梓聰、莊庭匡、倪德健、林君穎、陳樂行、許 閱、李昆澤、吳彥俊、劉偉琪、徐瑋延、鍾穎、朱浚鋒、陳泳言、覃俊基 ╱客席作者:李維怡、Julian、ahko、陳小明╱鳴謝:麗、煒、陳欣儀、蕭 、Kelvin、Ventus、 肉腳 、 Eason 、所有其他投稿和接受訪問的同學

9/1/14 5:11 pm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