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 欢迎不同见解对文章争鸣讨论
争鸣 2014 年 4 月 23 日
Op-Ed
实 习 编 辑 / 包 原 铱 Email:baoyuanyi_mw@163.com
听觉 “进化论”
A3
一周论语
□高贺杰
人工智能
许多年前,当还在读中 学的我第一次听到俄罗斯作 曲家佐罗塔约夫为巴扬手风 琴写的《奏鸣曲第二号》时, 内心充满着惊讶与不解:没 有熟悉的旋律,也没有通过 脑海推理就能基本“预测”的 和声走向,没有习惯的音色, 更没有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节 奏模式,甚至这里面的很多 乐句都像是让人充满陌生与 未知感的“外星语言”。事后 我才知道,这部作品只不过 是作曲家一部具有某种新古 典主义风格的作品而已,换 言 之,与很多真正意义上的 现代音乐作品相比,它的表 达方式其实还是相当克制与 中庸的。但就是那些让我几 乎完全陌生的音乐语言,几 乎完全颠覆了我的音乐听觉 认知经验。 随着后来接触音乐作品 的机会逐渐增多,我有机会 听到更多的、可被笼统地称 之为“现代派”的音乐作品, 从勋伯格以十二音技法写出 的一系列作品,到梅西安那 些充满着宇宙、自然与宗教 气息的作品;从古柏杜丽娜、 施尼特凯那些并不长的室内 乐,到武满彻、尹伊桑乃至一 些中国作曲家模仿性的冗长 创作。还有很多作品,几乎 抛弃了我们一般对声音表现
方式可接受的范围,如以静 默和偶然性音响侵入而众所 周知的约翰·凯奇的《4 分 33 秒》以及李盖蒂在舞台上摆 满秘密麻麻节拍器而充满爆 豆般“咔嗒”声的《为一百个 节拍器而作的交响诗》等。 身处音乐学院的人,更 能听到一些“身边”作曲家们 新鲜出炉的作品。在这些我 至今很多都记不清名字的作 品中,有一些——或许是由 于他们的音色充满新鲜感、 表现方式透露着作者的想象 力,一系列独特的语言虽然 出人意料但又是如此有机地 被作曲家统一在作品中,带 给人新鲜奇幻的聆赏效果 ——真的曾吸引我、打动我; 而更多的,则让我在最初稍 有的惊诧过后,逐渐变得麻 木乃至沉闷。 必须承认,我真的没有 理解作曲家们那些让我觉得 无趣的作品的意图,但更须 承认的是,这些作品让我越 来越觉得困惑。这种困惑甚 至首先来自于它们的形式: 无论是语不成章看似怪异的 旋律,还是在舞台上敲打钢 琴盖、用指甲挠拨琴弦,或者 拿着提琴弓试图锯开钢琴 腿,亦或拎着木管乐器站在 舞台与观众席的通道上独自 垂泪……种种表现手段极尽
所能地标新立异、推陈出新, 但又那么的缺乏新意。 剖析起来,这种“无趣” 大概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 从 内 而 言 ,在 听 者 自 身。无论是否意识的到, 我们 都应当承认人的听觉感官是 存在某种“进化”能力的。就 好像, 几十年前第一次听高分 贝、重低音的“迪斯科”音乐, 很多人会觉得刺激得受不了; 但现在, 就算整晚泡在震耳欲 聋的酒吧和舞厅, 一些人照样 沉稳平静。说到底,那些“怪 异”的声音,第一次听或许还 会让人有新鲜感,但听得多 了、刺激得多了,也就变得越 来越迟钝与麻木。 从外而看,在创作者本 身的意图。应当说,就算有 的时候“手段”本身可以成为 表现的“意图”,任何表现方 式最终仍都是为所表现的那 个意图而服务的。只要明白 了这个道理, “ 手 段 ”与“ 意 图”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更 好厘清。好的作品,一定是 言之所云、言而有物的,它可 以用你从来没听过、没想到 过的方式和“声音”去诉说, 但当它说出来之后,你一定 能抓住它的想要表达的那些 观点。之后,你可以被它的 观点打动、认同,也可以持否 定态度,但在那些“好”的作
品中,你至少可以知道它想 要说什么。相反,不好的作 品,无论它运用哪种手段来 表达和诉说,你都无法抓住 它的意图,最后,无论是怎样 “新”的音响,都只能沦为空 洞的物体振动而已,无法与 人的心灵相通。 在人类学的理论中,人 们一直对“进化论”持有谨慎 的态度。当将这个部分肇始 于达尔文著名的生物学发展 理论,运用到对社会文化形 态的分析与认识的时候,人 们往往发现它具有很大的危 险性:在文化自身的价值与 存在意义面前,我们不能够 简单、武断地以自己的文化 价值观去评价乃至批评他人 的文化系统。就好像有人喜 欢西服革履、牛排红酒,有人 喜欢卷起裤管蹲在街边吃烧 烤,各有各的趣味。反之,则 会出现以种种冠冕堂皇名义 而试行的个人意志强加他人 的 行 为 ,其 后 果 不 言 而 喻 。 然而在音乐中,特别是人的 听觉感中,这种“进化”却又 是真实存在的:看似新鲜乃 至怪异的音乐方式,如果没 有真实丰满的内在思想作支 持,作曲家们偶尔使用一次, 或许还能换来一些猎奇的关 注,但如若重复使用,恐怕就 只能“后果自负”了。
不敢的是调侃,对于另类手 法则避而远之。 在我看来,传统的乐界, 包括完整的产业链诸如乐 团、经纪公司、出版、乐器和 教育,除了“王婆卖瓜自卖自 夸”,和“卖艺人卖曲目卖八 卦 ”以 外 并 无 其 他 营 销 谋 略。但乐界本来并非如此缺 乏创意。早在瓦格纳时代, 他就利用封闭传销渠道、独 家演出剧场、专属演出剧目、 饥饿式销售法以及不经意地 通过评论界有意打造的对立 面,对苦心经营的剧院和音 乐节作了超前意识的推广。 人们能从如上这些专属性和 阵营划分上感受到 120 多年 后苹果电脑以 iPod 重整威风 时对瓦格纳营销哲学的开发 利用。瓦格纳的经营理念后 来催生了音乐剧产业规则。 除了卡拉扬和谭盾,少有后 来人能够继承瓦格纳的商业 头脑。乐界在经营理念上最 后一次超前于其他产业,终 结于 1883 年。 这又让我想起了乐界在
管理人才构筑上的固步自 封,长久以来依靠体系培养 再生,循环利用。就像一位 香港的唱片界高管在 Naxos、 环球和百代之间来回跳槽了 三四趟,虽然薪水随行就市 地上涨,但除了日益积累的 经验和人脉,并不能为产业 和东家注入新风。当胆略逐 渐让步给守卫,能力悄然让 位于经验,古典音乐界成为 夕阳产业也是大势所趋。 唱片工业上其实有一个 营 销 乱 象 ,那 就 是 拿 索 斯 。 这家起步于香港的公司左右 了全球的独立唱片命脉,如 今在实体、渠道和在线领域 的业务都节节攀升,无疑得 益于当家人克劳斯·海曼的 高瞻远瞩。2012 年,他出版 了自传《克劳斯·海曼:拿索 斯发家 25 载》。扉页自问道 “人们问我为什么会成功?” 下面是海曼的三句回答: “一,我不识谱;二,我不会乐 器;三,我从没在这行干过。” 用于自勉,也送给所有在这 行干着的前辈音乐人。
乐界急需营销天才 □唐若甫
最近的一次差旅把我带 到昆明。工作之余我报了一 个团,赴九乡溶洞猎奇。这 是我在高中毕业后报的第一 个旅行团。在防盗防火防导 游的指导思想下,临时拼凑 在一起的人们对导游推荐的 两处购物都无动于衷。临近 解散前,导游把我们带到最 后一个非强制购物点,位于 昆明市中心的玉石销售商 铺,并说“这里的购物和我毫 无关系,随便你们买不买”。 加之商场内的一位能言善辩 的导购把导游一顿高端黑, 于是人们开始大方出手,30 多人几乎包办了一个柜台。 这种典型的激将法将导 游和导购置于对立面,从而 对“凡是导游说的都不足信” 的先入之见做了无形之中的 铺垫。在“敌人的敌人就是 朋友”的心理预设下,人们的 戒心最终被消除。我虽然因 为对饰物毫无兴趣没有开 动,缺乏刚性消费动力,但也 已被导购忽悠地云里雾里。 导游和导购的这种里应外
合,无疑是极其有力的营销 手段——看似是竞争对手, 其实是一条裤裆。消费者愿 意埋单就是胜利。 这一经历对我的触动很 大,同样的营销之道在古典 音乐界其实有着很强劲的应 用 天 地 ,但 并 无 实 际 发 挥 。 一些完全可以借助竞争关系 掀 起“ 血 腥 风 雨 ”的 位 于 北 京、上海、杭州、西安和广州 的同城德比,无论是个人还 是机构,长久以来一直保持 着场面上的睦邻友好关系, 偶也有一些风吹草动还是旗 下员工和粉丝在网上的口水 仗。没有后台的乐评人稍有 介入或借题发挥,便会被轻 而易举地冠上“搅屎棍”的称 呼 ,被 当 作 外 星 人 一 样 看 待。业界对非常规营销手段 的不解和惧怕,来自于管理 层的保守和洋洋自得。不管 是对新媒体的应用,形象的 重新设计,还是新闻或产品 发布,乐界似乎永远在拾人 牙慧,走在其他产业之后,更 多的是模仿,少有的是创新,
据国外媒体报道, 为了重振日趋下滑的音 乐下载销售服务,苹果 将 与 Shazam 合 作 ,在 iOS 8 中内置歌曲识别 功能。消息人士称苹果 最有可能通过 Siri 来实 现 这 个 功 能 ,iPhone 用 户可以打开 Siri,询问: “ 这 是 什 么 歌?”设 备 就 会自动对音乐进行分析 和搜索。 歌曲识别能不能挽 救音乐下载业务的颓 势?难说。不过同样是 歌曲匹配功能,苹果这 个语音询问就比 Shazam 软件自带的按键搜索显 得更“人工智能”。只是 但愿在你开启 Siri,问出 问题,Siri 缓冲许久听懂 问题,然后开始识别并 匹配音乐的时候——那 首歌还在播。
持证上岗 据台湾媒体报道, 台湾文化主管部门将推 出影视音人才旗舰计 划,并率先推出流行音 乐人才职能基准认证 制 度 ,未 来 将 通 过 上 课 、受 训 来 完 成 认 证 , 最快明年实施。对此, 台湾音乐圈持不同意 见。大多数人认为“出 发 点 虽 好 ”,但 证 照 制 度对于业者来说, “没 有 实 际 帮 助 ”,音 乐 圈 良莠不齐,证照制度推 出需教育先行。 如 此 说 来 ,今 后 台 湾流行乐坛也要“持证 上岗”了。管你是周华 健 还 是 周 杰 伦 ,没 证 ? 不好意思,不合格。看 来人民大学天桥下的办 证大军,可以往台湾拓 展业务了。
再见切克闹 日本媒体报道称, 韩国放送公社(KBS)近 日将含有日语表达的歌 词定性为“不适合播放 的内容”,并对此类歌曲 进行了限播,引起广泛 关注。对此,日本出现 了“韩国还在歧视日本” 的批评之声,很多韩国 市民也表示,这一做法 很可能导致韩国被误解 为“固步自封的国家” 。 假如被限的是歌曲 中的英文词汇,倒很可 能对歌曲创作是件好 事。起码人们的耳朵 不 用 整 天 忍 受“ 药 药 , 切克闹”和“闹太套”的 折磨了。 贝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