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1
2018/8/22 下午4:47
50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1
2018/8/22 下午4:47
︱第50期‧中華民國107年︱ 出版機關:國立國父紀念館 發 行 人:林國章 總 編 輯:楊同慧 編輯委員:鄒求強‧黃淑薰‧王定亞‧楊得聖‧王介豪 王秉倫‧龔錫家‧呂寶毅‧蘇麗萍 執行編輯:吳雪慧 發行地址:11073臺北市信義區仁愛路4段505號 電話:(02)2758-8008 傳真:(02)8780-7568 E-Mail:sun@yatsen.gov.tw 網址:http://www.yatsen.gov.tw 美術設計:鼎峰國際企業 (02)8221 6807‧胡秀芬 印刷:捷騰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02)2368-5353 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網址:http://www.govbook.com.tw 地址:10485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09號1樓 電話:(02)2518-0207(代表號)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 網址:http://www.wunanbooks.com.tw/wunanbooks 地址:40042臺中市中山路6號 電話:(04)2226-0330(代表號) 大手事業有限公司(博愛堂)國父紀念館門市 電話:(02)8789-4640(代表號) 中敦國際股份有限公司BigTom翠湖店 網址:http://www.bigtom.us/ 地址:11070臺北市信義區松隆路60號2樓 電話:(02)2345-4213(代表號) 定價:每本新臺幣壹佰元整 中華民國107年8月出版 中華民國87年5月16日創刊 GPN:2009001483 ISSN:1562-7896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 ●●本館保留對本刊依法享有之所有著作權利。 ●●本館「中山學術資料庫」中的〈孫學期刊〉論文查詢系統,免費提供本刊 各期全文檢索服務,可查詢作者、標題與完整內文,亦可複製成文字檔, 歡迎讀者依著作權法合理使用。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2
2018/8/22 下午4:48
館刊
50 特別企劃 004 文化博愛 幸福芬芳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發行50期回顧報導 ◎吳雪慧 / 王秉倫 006 中山傳承 喜迎 5 0 ◎劉碧蓉 008 社教文化洪流 藝術美學長廊 ◎梁竹生 / 吳雪慧 011 百花齊放的年代 ─ 見證臺灣表演藝術發展的舞臺 ◎蔣燕美 / 王介豪 016 館刊 5 0 重要文藝紀事 ◎吳雪慧 / 張凱傑
走 入民國 028 民國演義 ◎編輯室 本期主題:孫中山與海上交通 030 孫中山的海洋意識喚醒國家航向海洋 ◎許世宗 033 孫中山與中國海軍建設 ◎鍾文博
藝 展風華 036 大地之頌 ─ 林象元現代水墨作品賞析 ◎林象元 042 以陶寫意 問道人生 ─ 靖翁陶藝創作賞析 ◎許光廷 046 陳美惠彩繪人生與迴旋 ◎陳美惠
演 藝經典 052 穿透人心之生命樂章 ─ 胡笙風動新生命音樂會 ◎王美華 054 鄧麗君65週年紀念 ─ 母親節公益演唱會 ◎郭心怡
文 化饗宴 056 跨域整合的文化發展 ─ 從旅遊文化談起 ◎楊志誠 060 活化老建築「和合青田」─ 清幽瓦徑 茶韵潤心 ◎張芳庭 064 畫說「社會情境 人文映象」◎張美榆
國 館紀要 070 記憶的交織 ─ 追思王大閎先生 ◎黃瑋庭 074 文化饗宴 與館同慶 ─ 本館46週年館慶舉辦系列活動 ◎彭婷婷 077 「孫中山民生思想的省思研討會」紀實 ◎呂淑芳 080 「國家永續發展 ─ 軟實力的構建學術研討會」紀實 ◎邱啟瑗 082 2018華藝采風 ─ 造之風華 四季添彩特展 ◎王淑娟 088 「原音墨舞 ─ 館慶拓碑體驗活動」紀實 ◎姜波英 092 拓碑體驗活動 ─ 乾拓法種子學員教育訓練 ◎蔣燕美 094 翠湖荷茶趣 荷葉飄茶香 ◎劉寶元
歷 史櫥窗 096 中山歷史小說:求救信(上)◎林純如 102 國父紀念館建築模型修復記 ◎謝政達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3
2018/8/22 下午4:48
0
文化博愛 幸福芬芳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發行50期回顧報導 吳雪慧 / 王秉倫
緣起:館訊肇始 館刊發皇 民國61年(1972)國父紀念館建館,走過草創發展的前19年,在鄭吉男代理館長的提 倡與籌備下,民國80年館長高崇雲博士初掌館務,10月本館《館訊》正式創刊,內容以理論 與思潮、史料史論、人物專訪、藝術天地、文化生活等為題材,在發揮社教功能、弘揚中山 思想及推廣文教活動等多方面,開創新的里程。 為順應社會的脈動與館務的發展與調整,民國87年5月曾江源館長將本館《館訊》更名 為《館刊》迄今,本刊專欄內容日趨多元及生活化,呈現給讀者更具豐富性、文化性及藝術 性的內涵。 回首過往,本館《館刊》的發行,雖然經歷長期的半年刊、短暫的季刊,以及目前每年 發行3期,但本刊堅持中山思想的弘揚與推廣文化藝術的編輯方針,卻更加溫柔而堅定。 一、館訊新創 中山闡微(民國80年至86年) 本館《館訊》在發行7年之間共計出版14期,以推動孫學及中山行誼、理論思潮及宣揚 史料為主,推廣擴大本館功能之目標為輔,充分顯現本館在學術化、國際化、專業化及藝術 上之卓越貢獻。 二、館刊繼起 孫學薪傳(民國87至100年) 民國87年5月16日館慶當日本館《館刊》創刊,當時本館已改隸教育部逾10年,故本刊 宗旨除弘傳中山思想學說外,亦兼負當代社會文化及藝術教育之責,承蒙藝文界專業人士共 襄盛舉、踴躍賜稿,使本刊內容得以豐厚充實,成為推廣社教、藝文傳播的重要雜誌。 本館學術期刊《孫學研究》於95年創刊,登載孫學專業性的學術論文。因應此一發展, 本館《館刊》適時調整孫學專欄的名稱,從「孫學闡微」(第1~16期)改為「孫學專論」(第 17~21期),之後又陸續調整為「孫學探索」(22~24期)、「中山學園」(第25~45期), 到第46期刊起改以「走入民國」,以較輕鬆的寫作方式,詮釋民國歷史、國父思想與行誼, 使讀者能平易閱讀,燃起認識中山思想與民國歷史的興趣。 三、文藝深耕 多元新貌(民國101迄今) 民國101年歡度40週年館慶的同時,本館並配合政府再造而改隸文化部,業務組織有重 大的變革,但維持紀念弘揚中山思想的核心價值不變,同時積極配合文化政策,連結與再現 土地和人民的歷史記憶,深化社區營造發揚在地文化,提昇文化內涵並提振文化經濟,館刊
國立國父紀念館
內容因而更加多元豐厚。 本刊為充實展覽、劇場、文化等不同面向的內涵,以本館相關展演文藝活動為核心,分 類新增了「藝展風華」、「演藝經典」、「文化饗宴」及「歷史櫥窗」等專欄,多方邀稿,
50
4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4
2018/8/22 下午4:48
企
50
劃
|
別
|
館刊
特 |
採專文報導、主題探討等方式,讓更多創作者藉本刊的專欄園地,傳播創作理念或思想觀念, 並藉由多元圖文、時尚設計的版面吸引更多讀者,以輕鬆親切的方式閱讀本刊,達到「文化 即生活,藝術即美學」的目標。 代結語:策進提升 知識共襄 自民國87年至今,本館《館刊》走過20年,總計發行50期,不斷蛻變、不斷新生,跟隨 社會的脈動與時代的趨勢,本刊與時俱進。尤有進者,結合資訊科技,民國104年起,在本 館「中山學術資料庫」的《孫學期刊論文查詢系統》中,可以完整檢索、閱讀本館各期《館訊》 及《館刊》,(網址:http://sunology.culture.tw/)提供讀者強大便捷的檢索服務,以及親 切近用的閱讀功能。 中山先生的「博愛」思想,實踐在文化層面,即是「文化博愛‧友善平權」。《館刊》 發行50期的此際,本刊將不斷精進,期能以更優質的內涵,傳述國父與民國歷史,豐厚在地 文化與藝術,營造「文化博愛‧友善平權」的藝文天地;期待臺灣這片美麗的土地,在文化 多元的沃土上,開滿幸福的芬芳花朵。(吳雪慧/本館推廣服務組聘用編審;王秉倫/本館推廣 服務組組長)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訊》創刊於民國84年10月。
5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5
2018/8/22 下午4:48
0
中山傳承 喜迎50 劉碧蓉
《館訊》的誕生 國立國父紀念館是一所紀念孫中山的名人博物館,民國61年(1972)開館,在弘揚中山先生 博愛、服務、平等的使命下,興建時已定位兼具表演、展覽及教育文化、觀光園區等多元功能。初 期屬臺北市政府管轄,民國75年改隸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的社教機構,民國101年再屬文化部藝術發 展司。 一個機關的存在,就需要一本刊物來記載、傳播這個機關的理念與活動訊息。因此,紀念館發 行的《館訊》或《館刊》,當然就要以孫學研究、藝文展覽、表演藝術、民眾參與及觀光文化為刊 載內容。雖是如此,紀念館卻遲至民國80年10月,才開始有自己的機關報「館訊」的發行。惟發 行2期的黑白頁後就停刊,至民國84年元月,改以彩色版面、季刊形式繼續發行,至86年9月為止, 共刊出14期。 自《館訊》發刊以來,即以「理論與思潮」、「史料史論」、「人物專訪」、「藝術天地」、 「文化生活」「中山迴廊」、「公園漫步」等專欄,向海內外孫中山研究、藝文研究等學者邀稿撰 文。其中,有關孫學研究的論述,主要集中在「理論與思潮」、「史料史論」上;對於中山思想活 動業務的推展與報導,則以「中山迴廊」來刊載。 改版為館刊,傳達孫學理念 隨著民主化的擴張,政府宣布開放黨禁、大陸探親等戒嚴令之解除,臺灣社會面臨巨大變遷, 讓兩岸學術交流更為頻繁。紀念館自民國83年起,開始聘請海內外孫中山相關紀念館的館長,參與 館內所舉行的小型學術研討會,最早來臺參加者是日本孫文紀念館的山口一郎館長以及翠亨孫中山 故居的蕭潤君館長。民國87年元旦,紀念館更擴大邀請海內外的孫學研究學者來臺北,參加「孫中 山與現代中國」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自此開啟紀念館與中國大陸學術交流之熱潮。 就在紀念館建館26週年之際,為使刊物在「質」與「量」上有所提升,民國87年5月,乃將《館 訊》改版為《館刊》半年刊,出刊日訂在5月16日的館慶及11月12日的國父誕辰紀念日。 自《館刊》發行以來,刊載的期數總不間斷,從民國87年的創刊號至100年的11月,以半年刊 共發行了28期,民國101年(29期),曾坤地館長到任後,將半年刊改為春、夏、秋、冬4期的季刊, 此季刊方式維持至103年(40期),至民國104年的第41期再改回半年刊,出版2期,至105年的43 期,再改為1年3期發行至今。 改版的《館刊》,雖以直式版面呈現,惟發行10期後,就改為橫式撰寫。刊物的內容還是維持 在介紹中山先生革命事蹟、史料介紹及孫中山思想研究,兼及藝術表演及展覽等藝文活動報導。其 中「專論」、「孫學闡揚」、「中山學訊」及「孫中山紀念地巡禮」等欄位,就是刊載中山思想的 文章及訊息報導,同時以相關專欄來記載、報導紀念館推廣藝文及文教活動,發揮紀念館的社教、 藝文功能。
國立國父紀念館
孫學報導特色 此後,紀念館雖在民國95年11月,創立發行《孫學研究》的學術專刊,但《館刊》仍持續刊
50
6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6
2018/8/22 下午4:48
企
50
劃
|
別
|
館刊
特 |
載中山思想文章及訊息。其徵稿還是環繞在孫中山的歷史事蹟及其思想、藝展活動、大會堂的展演 活動和兩岸學術研討會的報導為刊載內容。同時以「孫學闡微」、「中山學訊」、「中山學園」、「孫 中山紀念地巡禮」及「走入民國」、「國館紀要」等不同欄位,刊出紀念館所舉辦的中山學術與交 流等活動。可見紀念館的《館刊》一直發揚著建館宗旨,只是在欄位、內容及期數上稍有小變化。 自從兩岸合辦學術研討會以來,「孫學闡微」成為參與研討會上,兩岸學者論文修正後投稿的 園地;「中山學訊」、「中山學園」則是刊載紀念館在國內外舉辦學術研討會盛況訊息之內容。 其中最有特色者,乃報導全球孫中山紀念館園地的「孫中山紀念地巡禮」,在此欄位上先後刊 載過臺灣、香港、澳門、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廣西、南京、上海、武漢、 北京等地的孫中山相關紀念館,讓讀者瞭解到孫中山對近代東亞國家發展的影響力。 近年來更以「走入民國」,讓讀者瞭解民國建立的艱辛史,以及孫中山的歷史故事。還有在「國 館紀要」上,記載著館的活動訊息,讓讀者瞭解館的發展近況,知曉紀念館的變遷發展,進一步從 中體會到紀念館與國家發展的關聯。 紀念館雖建館於戒嚴時期,隨著臺灣多元文化發展後,其業務也有所變化。在孫學發揚上,從 早期的「理論與思潮」、「史料史論」、「中山迴廊」,到後來的「專論」、「孫學闡揚」、「中 山學訊」、「孫中山紀念地巡禮」以及近期的「走入民國」、「國館紀要」等欄位。《館刊》一直 堅守著發揚孫中山的博愛、服務、平等精神的建館宗旨。在迎接國父紀念館《館刊》出版50期之際, 衷心祝福國父紀念館館務昌榮,刊物永續經營。(劉碧蓉/輔仁大學進修部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
民國87年5月,本館《館訊》改創為《館刊》發行。
7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7
2018/8/22 下午4:48
0
社教文化洪流 藝術美學長廊 梁竹生 / 吳雪慧
民國61年國父紀念館開館,建館宗旨為紀念孫中山先生,並設置史蹟展覽室,展出中山先生的 生平、事蹟及思想文物的蒐藏研究,推廣中山思想是第一要務,但更賦予寓教於樂。隨著社會的變 遷,展覽加入文化藝術,用以強化宣揚中山思想,「以藝弘道」是國父紀念館未來努力的大道。 國立國父紀念館(原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於隸屬教育部時正名,為充分發揮其社教及文教功能, 極力協助藝文團體走向國際、加強推廣生活美學教育,聯合民間力量廣辦國際展覽。近年來,改隸 文化部後,為提升更優良之展覽空間,數次整修、更新及開創更多的展覽空間,期能讓更多的本土 及國際藝術家與文化團體有更好的展覽場地。這46年來,國父紀念館展覽空間的開創,可略分為以 下之說明。 一、「逸仙」事 草創期 國館於46年前在臺北市平地拔起,館建築完成後,由王雲五先生呈獻政府。這是多少人的付出 才有的成果,先賢事蹟實應列入史冊。 開館的施俊文處長時期,展覽由零開始,整修1樓東、西展覽室,定名為第1、2展室,併同1 樓東、西走廊展出國父史蹟。接著,規劃2樓大餐廳為畫廊使用,確立國館展出史蹟及藝文雙線路。 中山畫廊成立後,更籌辦多位名家如黃君璧、孫雲生、張大千⋯⋯的展出,中山畫廊儼然為當時國 內最好的畫廊。 黨政合一共創佳績的童館長啟祥,接續擴充3樓東側三展室(今逸仙藝廊)、西側四展室(今 德明藝廊)及五展室(今館史室),地下層六展室(今翠溪藝廊)及七展室(昔載之軒,今立德餐 廳)。展場完工後,童館長積極尋求執政黨合作辦理展覽。首先,與中央黨部秘書處合作,由黨部 負責提供國父紀念館內孫逸仙圖書館圖書,國館則負責場地及人力、經費支出,雙方合作,共同開 啟孫學之專業圖書館大門;與黨史委員會合辦國父史蹟展,接著與中央黨部大陸工作委員會簽約, 成立「大陸問題研究中心」,該委員會負責六展室之展覽,辦理認識大陸等知匪仇匪相關展出。另 外,又與行政院新聞局合作成立「政績宣揚協調會報」,辦理政府宣傳事宜,在此期內辦過「十大 建設成果展」及「建國七十週年大展」,成效卓著。 二、「藝」起來 轉型期 化危機為轉機的王館長清波,因應國館必須關館進行館建築主體大整修,強調於關館期間展覽 組應將「來館看展覽」之觀念改為「館藏送到家」,於是首創「國父史蹟國內巡迴展」,將展覽送 到花東及澎湖等偏鄉展出,並輔以優秀之館員負責現場導覽解說,同時在地承辦單位也邀請該鄉鎮 知名藝術家聯誼交流,此行促成日後國館辦理「鄉土藝術展」及各地方名家到國館甚至走進總統府 的展出,助益甚巨。 寓教於藝,擁抱國際的高館長崇雲見國內巡迴展成效卓越,開始策劃將巡迴展邁向國際,宣
國立國父紀念館
揚國父思想,同時將國父紀念館推向國際舞臺。雖然海外巡迴展以文化藝術宣慰海外僑胞為目標之 一,同時,高館長希望協助優秀之本土藝術家有機會赴海外展出,鼓勵藝術家隨團參展。回想當時 不論是在美加地區、日本、韓國、東南亞或英、法和比利時展覽,場場反應熱烈,造成僑界轟動,
50
8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8
2018/8/22 下午4:48
企
50
劃
|
別
|
館刊
特 |
各地華文媒體大幅報導,國父紀念館之文化播種之行,成果豐碩,慰問僑胞,功不可沒。 為強化藝術展出,高館長協調駐館各單位,策劃館內的展廳重新規劃,例如:經大陸工作會同 意交回地下樓六展室,經新聞局政績宣揚小組同意交回3樓東側第三展室,及西側第四、五展室。 規劃重整後,展場重新命名,以發揮藝展功能,第六展室更名翠溪藝廊規劃成為立體作品及小件展 品展示空間,3樓東側場地更名為逸仙藝廊及西側展廳更名為德明藝廊。 位於2樓之中山畫廊先後成功辦過多檔國際展,即便如此,有許多高水準國際展來臺尋找展場, 國館雖具交通地利之便,卻仍無法得到主辦單位之青睞,而轉向故宮博物院或歷史博物館展出,其 主因為國館場地無法達到恆溫恆濕標準,長期展出不利展品維護。當時教育部社教司正辦理社教館 所升級計畫,國館極力爭取經費,針對弱點進行全面整修,於中山畫廊設立獨立空調系統,南、北 畫廊加裝自動門,可達24小時掌控恆濕恆溫要求,此外,其他展牆與設施亦一併改善。 2000年,中國文化大學引進「東京富士美術館珍藏西洋名畫展」,日本富士美術館策展專業 人士親勘場地,要求國館填具書面條件狀況表,重點即在溫、濕度的控制情況,並要求國館應在展 場指定地點裝設24小時濕度偵測器,及每3小時檢查指定點溫度乙次,如有異常,即時通知日方駐 展技術人員,必要時可以停展,該展為期兩個月,展出期間一切良好,經此考驗各界認可本館畫廊 具有國家畫廊設備標準。 國館除提供展覽場之外,也充分運用空間,將東、西兩廂及走廊規劃成展覽場域。於2009年, 國館與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聯合策劃於2樓西廂展出「民主捷克‧文化捷克-捷克脫離鐵幕瓦解20 周年暨文化珍寶影像特展」,引起熱烈迴響。 於2011年5月20日,國父紀念館改隸文化部,為推廣本土藝術及深耕文化,提供更專業且適合 辦理大型展覽之藝廊,本館將1樓空間重新規劃,原辦公室晉升為一接近二百坪展覽空間之「博愛 藝廊」。另外,於建國百年時,與美國在臺協會舉辦「孫中山先生與美國」展、「土耳其共和國國
逸仙書坊展出「孫中山先生與美國」。
展出「土耳其共和國國父-墨凱爾成就及生平展」。
9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9
2018/8/22 下午4:48
0
父-墨凱爾成就及生平展」及「永續經國-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特展」的逸仙書坊,經 整修後做為推廣服務組、綜合發展組及人事室辦公空間,2樓生活美學空間更名為「文華軒」。 三、戶外秀 藝遊趣 除了室內的展覽空間外,國父紀念館展品審查委員張炳煌向日本創價佛學會創會會長池田大作 先生建議在中山公園,建一仿古「曲水流觴」作品,設立碑林,幾番協商後經本館認同,選擇先烈 (賢)書法作品立碑,命名為中山碑林。 中山公園內也有其他藝術作品展示,如:歐豪年文教基金會捐贈本館廣州大學美術系教授曹崇 恩之作品「國父聽太平老兵議革命事」雕像,南京大總統紀念館贈送本館複製南京市新街口豎立之 國父銅像(東側);另一座像是北京市孫中山紀念館複製該館內正廳中山先生漢白玉雕像(西側, 中山碑林前)。 園區內也展出本土藝術家王秀杞老師之親情系列作品,王老師雕塑作品十分引人注目,常常可 以看到有觀眾與之合影留念。另外,原立於仁愛路及復興南路圓環之于右任銅像,因道路使用者交 通安全考量,市政府決定拆除,引發藝文界護像風潮,經本館同意,選定翠湖旁重新樹立,並加上 于老書法作品六件,營造藝術公園氛圍,供民眾欣賞,亦另為誌拆除遷移始末,並於銅像前保留原 已破碎之碑,以供見證歷史。 期許 國父紀念館秉持天下為公之精神,傳頌博愛中山情,國史、館史合奏交鳴走過46年,今欣逢館 刊創刊50期,身為中山大家庭成員,相信這是一屬於市民全享的館,值此佳日,期盼國館文化及藝 術這畝田開花結果,欣欣向榮。(梁竹生/本館前展覽組組長;吳雪慧/本館推廣服務組聘用編審)
國立國父紀念館
文華軒。
環境幽美的于右任銅像園區。
50
10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10
2018/8/22 下午4:48
50
劃
|
企
百花齊放的年代
別
|
館刊
特 |
見證臺灣表演藝術發展的舞臺 蔣燕美 / 王介豪
前言 政府為紀念國父百年誕辰規劃興建國父紀念館,經公開徵圖由知名建築師王大閎先生獲 選負責設計,1965年先總統蔣中正先生主持奠基典禮,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座落於 臺北市東區的國父紀念館擁有優質展廳、放映室、演講廳及圖書館等設施,為兼具名人紀念 館與藝文殿堂特色之館所,是一座廣具專業性與多元功能的文化藝術機構,其中最具代表性 功能的空間「大會堂」,在民國60年代初期,本館「大會堂」的啟用,除了提供國家集會場 所外,更對臺灣表演藝術的發展,適時提供了重要的舞臺。
大會堂空間配置與設施 依據「國父紀念館設計原則提要」之決議,國父紀念館內應有大會堂一所,作為開會、 演講、音樂演奏、戲劇演出、舞蹈表演、歌詠表演及放映電影等多目標之使用,舞臺應建為 現代化之迴轉舞臺,觀眾容量以2,500至3,000人為度,後臺應有適當之深度俾隔為房間,以 供演員化妝休息使用,堂內應注意消除迴響,並具有電影放映、新式銀幕、空氣調節、燈光、 擴音、隔音、遮光等設備1。可見,大會堂設計之初即定位為多元功能與文化藝術推廣用途。 國父紀念館館體建築長、寬各約100公尺,建築的核心主體「大會堂」佈局採取南北中 軸線對稱,位於建築平面中心,其形狀接近橢圓形大跨距的空間,觀眾席鄰著樂池自1樓向4 樓展開,沒有樓層分隔,無論舉辦集會、頒獎活動,或是各類型藝術演出活動,表演者與觀 眾有齊聚一堂,融成一氣的臨場氣氛。 劇場管理組職掌與業務 「國立國父紀念館組織法」於2012年5月20日生效,本館改隸文化部,設置劇場管理組, 其掌理事項包含:一、年度演出計畫之擬定。二、節目演出現場舞臺監督及觀眾服務。三、 節目演出之舞臺機械、燈光與音響之維護、管理及操作。四、表演活動之規劃製作及演出執 行。五、其他有關劇場管理事項2。 本館大會堂室內總面積2,844平方公尺,可容納觀眾2,518席,大會堂除配合政府推動文 化政策,舉辦重要慶典與頒獎典禮外,其餘檔期皆開放各界申請租用。近年來臺灣北、中、 南部陸續興建展演場館;1980年代各縣市興建啟用的文化中心,近年來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 共同努力下先後完成設備更新與修繕;原有的舊場館,如中山堂於2011年經過為期4個月之
1 徐明松編(2007)。《國父紀念館建築始末-王大閎的妥協與磨難》。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頁3-2。 2 國立國父紀念館。https://www.yatsen.gov.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1&Itemid=141 (瀏覽日期:2018/06/26)。
11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11
2018/8/22 下午4:48
0
整修,新增3、4樓之空間,經妥適之規劃,呈現不同面貌;1987年啟用的國家兩廳院,也於 2015年6月起耗資約6.2億元,分階段展開大規模內部設備提升工程,並於2017年3月以全新 面貌重新啟用。在臺灣新舊展演場館呈現嶄新競合的環境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以觀眾席規 模、場租合理不貴、交通便捷、停車便利之優勢,甚受演出團體熱愛而維持高度使用率,平 均每年演出高達150場次以上、服務觀眾約28萬人次。 多元社教功能與文化藝術發展 「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使用管理要點」第二條載明:「本館大會堂以提供政府機關辦 理國家重要慶典、集會、紀念活動及政令宣導為優先,並供經主管機關核淮立案之團體、學 校、法人舉辦之文化藝術教育活動或集會典禮之用3」。統計2014年至2016年大會堂演出共 395場次4,活動使用單位以法人團體所占36%最高(包括財團法人、社團法人、協會、基金 會、政黨等),法人團體多為非商業演出性質,但因組織目的各有不同,而其舉辦之活動也 較為多元;藝術經紀公司使用率為30%,專業劇(樂)團使用率為21%,學校使用比率為7%, 由此可見,大會堂除了是政府推動文化藝術施政與社會教育之重要平臺,也是無法在實驗劇 場、專業劇場取得演出機會之法人團體、公益活動、機關、學校、公司企業等單位所熱愛之 演出場地,更是許多國際性及實驗性節目演出催生的基地。 見證民主轉折 接軌世界的舞臺 1978年,蔣經國先生與謝東閔先生於此宣誓就職第6任總統、副總統;1990年,李登輝 先生與李元簇先生亦於此殿堂舉行正、副總統就職典禮。1992年,前英國首相「鐵娘子」柴 契爾勛爵訪華期間,於9月1日在本館大會堂發表專題演講「柴契爾主義的基本原則」,提出 對開發中國家民主政治的建言;1994年3月11日,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到訪亦在此發表他對 東亞局勢看法的重要演說,國父紀念館「大會堂」成為世界領袖名人來臺訪問最重要的發聲 舞臺。 邂逅演藝風華 1979年,第1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首度移師國父紀念館大會堂,邀請好萊塢巨星伊莉莎白 泰勒出席盛會,亮麗耀眼的場地及名人加持,使金馬獎頒獎典禮得以揚名國際。電視及廣播金 鐘獎自第15屆至今第53屆,幾乎都在本館舉行。此外,歷年來各個不同領域的頒獎典禮,包 含金曲獎、金鼎獎、孝行獎、金獅獎、師鐸獎、神農獎、薪傳獎、金安獎、國家發明獎、亞太 影展都曾在此舉行,尤有進者,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華人最高獎金的唐獎也在此盛大舉行。
國立國父紀念館
3 102年12月30日國立國父紀念館國館綜字第1023002248號令發布。 4 參見《公立文化機構表演空間營運模式之研究-以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為例》,頁60。
50
12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12
2018/8/22 下午4:48
企
50
劃
|
別
|
館刊
特 |
1973年,臺灣第1位出國深造的鋼琴家陳必先返臺,在大會堂舉辦鋼琴演奏會;同年年底倫敦 芭蕾舞團在此登臺;1979年,「雅音小集」郭小莊小姐領銜以創新方式詮釋戲曲劇情與劇中人物, 改變京劇「一桌二椅」的刻板模式,讓京劇在臺灣的現代劇場重生;1980年,第1屆國際藝術節, 寶島的民眾得以藉此欣賞全世界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1981年,楊麗花主演「漁孃」,首度將歌仔 戲帶入現代劇場;1983年,羅斯托波維奇指揮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奏馬水龍的「梆笛協奏曲」, 透過衛星轉播至美國PBS公共電視網;1984年,祖賓梅塔率領紐約愛樂首度訪臺,當時數千樂迷無 懼烈日,瘋狂排隊購票;1986年,日本白虎社的演出,為了能更貼近觀眾,舞臺向前延伸設計,第 1排的觀眾緊鄰舞臺前緣,觀者充分感受到臺上演員的呼吸和脈動,開創臺灣當代表演藝術的新歷 史;同年,朱宗慶打擊樂團創團首演,邀來日本北野徹打擊樂團來臺與年輕的團員們合作演出,開 啟臺灣打擊樂發展的大門。此外,代表不同年代的國、臺語經典歌曲及民歌演唱會,本館大會堂更 是首選的演出場地。
蔣經國先生於本館大會堂宣誓就任第6任總統。(1978/05/20)
李登輝先生於本館大會堂宣誓就任第8任總統。(1990/05/20)
英國柴契爾勛爵訪華專題演講。(1992/09/01)
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訪華專題演講。(1994/03/21)
13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13
2018/8/22 下午4:48
0
大會堂對臺灣表演藝術發展的時代意義 臺北地區與本館大會堂同質性較高之藝文活動演出場地包括國家劇院(1987年成立,1522 席)、臺北國際會議中心(1989年成立,3100席)、城市舞臺(前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文化活動 中心,1002席),及尚未完工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從專業劇場角度而言,國家劇院設備最完善, 適合各種創作劇演出,惟自製性節目占大部分檔期,開放申請的檔期較少,相對壓縮到創作劇團與 藝術經紀公司製作節目的空間;國際會議中心具會議功能,檔期安排以會議、研討會、產品發表會 為主,該中心舞臺及側臺空間不足、觀眾席太深,以致觀賞視線不良,不適宜戲劇類節目演出; 城市舞臺觀眾席位少,較無法滿足商業演出;預計2021年正式營運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 1500席、鏡框式中劇場800席、多形式中劇場800席),若有大型演出,可將其中兩個劇場組合成 2550席,長65公尺、寬18公尺,如此「超級大劇場」是否適合各種形式的表演有待觀察。 綜上所述,國父紀念館大會堂與上述場館在規模與功能上有明顯的區隔,「大型」、「多功能」 適合各類型演出的優勢展現無遺。回顧國父紀念館大會堂(1972年成立,2518席)風光的伴隨著 臺灣表演藝術起步,承擔臺灣表演藝術的成長,海內外各類表演在此舞臺綻放光彩、接軌國際;各 類獎項融合本館國家意象更顯意義非凡;近年來,大會堂更是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結語 近年來臺灣表演藝術持續成長,政府也因應表演藝術產業的發展,編列高額經費在北、中、南 都會區興建場館。目前本館大會堂與臺灣諸多新舊場館形成競合態勢,縱使現今表演藝術形式日益
國立國父紀念館
第二屆唐獎頒獎典禮。(2016/09/25)
50
14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14
2018/8/22 下午4:48
企
50
劃
|
別
|
館刊
特 |
多元,劇場設計亦朝專業化發展,然而本館大會堂的重要性一如建館最初定位,除為國家重要集會 場所外,也是文化藝術展演重要的場館,不但未被專業與新建劇場取代,反而因沒有太多專業劇場 的限制,為機關、學校、法人團體、公益活動、創作劇團、商業演出或檔期較長的節目(活動)提 供絕佳場地,本館大會堂多元劇場功能長期以來不斷順應臺灣社會發展需求,對臺灣表演藝術的發 展之貢獻,具有時代意義與使命。 為進一步滿足現代、多元、創新的表演活動需求,本館近來特規劃以大會堂為中心結合周邊空 間(包括中山講堂、演講廳、生活美學等公共設施)進行改善,除提升服務品質、強化現有功能, 並將進行觀眾服務設施、場域表演系統、演出支援設備⋯⋯等進行更新。預期大會堂改造重新啟用 後,除達成「提升展演設備效能、改善民眾觀演品質、加強公共安全與永續性能」等目標外,更能 全面提升大會堂軟、硬體服務機能,符合文藝發展需求並擴大創收實效。 (蔣燕美/本館推廣服務組約僱助理;王介豪/本館劇場管理組組長)
法文經典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右),觀眾熱烈回應謝幕(左)。
大會堂演出音樂劇《風中浮沈的花蕊》,演畢舉辦簽名會。
大會堂演出法文經典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演畢舉辦粉絲見面
(2018/04/22)
會。(2018/05/27)
15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15
2018/8/22 下午4:48
重要文藝紀事
0
87年 1
創刊號 啟動終身學習與學習社會 教育部林清江部長鼓勵人們在資訊社會中,應該要有 人文的關懷、國際的意識、民主的參與和新知的需 求。本館致力於推動「終身學習」理念,於87年5月 16日將《館訊》改版為《館刊》,除原本弘揚中山思 想論文外,並增加文化及教育等專欄。
慈悲 智慧:藏傳佛教藝術大展 本館與中國時報合辦藏傳佛教藝術展,讓民眾欣賞有 別於傳統恬靜詳和、清幽淡雅的佛畫像,得以直觀西 藏藝術作品,捕捉作品中動人的美感。為豐富大展內 容,除邀請7個國家的博物館共襄盛舉外,並自民間 收藏家借展,共計展出181件文物。
本館「中山國家畫廊」更名啟用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題字,本館中山畫廊正式更名為 「中山國家畫廊」。
2 引君入夢 ─ 1998紅樓夢博覽會 本館與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合辦展出,主題分為5部分: 「包衣世家」介紹曹雪芹家世、「秦淮舊夢」談曹家 的鼎盛及曹雪芹的江南生活、「燕市悲歌」介紹曹家 的落敗及其坎坷人生、「曠世奇書」展出乾隆時期甲 戌本及紅樓夢早期抄本和多種刻本、「百年紅學」則 有近代港臺大陸及海外紅學專家藝術作品100種。
李斌恭繪「國父」巨幅油畫贈送本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邀請華裔美籍畫家李斌先生, 駐館費時兩年創作後轉贈本館。 本畫作通過形象思維的繪畫藝術形式,呈現壯烈的歷 史紀實,讓觀者感受先賢先烈為創建民國前仆後繼, 磅礡氣勢之革命生命力,藉以激勵人心,共同實現天 下為公之理想社會。
50
16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16
2018/8/22 下午4:48
|
50
劃
88年 5
舉辦社區博物館嘉年華,邀請臺灣民俗北投文物館、 袖珍博物館、奇美博物館、李梅樹紀念館、坪林茶業 博物館、河東堂獅子博物館、樹火紀念紙博物館、順 益原住民博物館、鴻喜美術館及實踐大學服飾博物館 等共同參展,藉由體驗活動,讓民眾對社區的博物館 有初步的接觸及認識。
企
| 社區博物館嘉年華
別
|
館刊
特
3
曾侯乙「編鐘編磬」古音重現
89年 6
紀念國父逝世音樂會,由國立臺灣藝術學院中國音樂 系國樂團以曾侯乙之墓出土的編鐘複製品演奏,共計 於本館演出20場。
林風眠百歲紀念畫展
90年 7
展出林風眠(1099-1991)一生中各階段的代表作品 共計68幅。林風眠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發展先驅」, 在中國近代美術及教育發展上,占有舉足輕重之地 位,其一生行路坎坷,但在他筆下作品表現創新的風 格和意境,永恆的色彩和線條,呈現一幅幅饒富創意 之畫作。展覧為本館與民生報合辦。
群仙會蓬萊 ─ 山西永樂宮壁畫大觀 山西永樂宮壁畫是大陸現存規模最大,藝術水準最 高,保存最完整的作品。本館與沈春池基金會合辦展 出壯觀華麗的壁畫,以及永樂宮的鎮館之寶-漢白玉 晶雕之呂洞賓神像,座高145公分,重343公斤。
8 王者之王‧拿破崙大展 拿破崙(Napoleone, 1769-1821)出生於科西嘉島, 在法國革命時期參加革命軍崛起;西元1815年,滑鐵 盧之役戰敗,被流放於聖赫勒那島,終至老死。本次 與中國時報合辦展覽,展出近兩百件文物及藝術品, 讓觀者能進一步認識這位愛好閱讀、鑽研學術、致力 更新典章制度、推動司法改革,頒布《拿破崙法典》 的法國軍事家、政治家及法學家。
17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17
2018/8/22 下午4:48
重要文藝紀事
0
91年 9 圓明園重現臺灣 ─ 保利博物館石佛青銅珍藏展 位於北京圓明園海晏堂噴泉池的水力鐘和12生肖獸首 銅像報時噴水,是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設計,法國耶 穌會神父蔣友仁監督修建,其中失落的牛、虎及猴頭 像青銅獸首是第1次在海外公開展出,此展讓國人大 飽眼福,並重新審視對國寶及文物資產的珍惜。
魔法花園:安徒生童話繪本原畫展 安徒生童話給每個人的童年編織了美好的夢想世 界,本次特別展出獲譽為兒童文學諾貝爾獎的「安 徒生插畫家大獎」(Hans Christian Anderson Awards for Illustration)得主:依卜‧斯旁‧奧爾森(1972年)、 斯 凡‧奧 特(1978年)及 利 斯 白‧茨 威 格(1990年 ) 等國際大師的作品,另邀請15位國外著名插畫家的插 畫原作237件以及幾米的1幅作品,喚起觀眾對童年 的回憶及增加對繪本的興趣。
10 聖堂教父:義大利藝術國寶 ─ 喬托 畫家喬托(Giotto di Bondone, 1266-1337)其傳世作品 全是教堂中的壁畫。此展與帝門藝術中心和義大利帕 多瓦文化基金會合作,透過當代電腦科技,使臺灣民 眾有機會進入全球聞名的聖克羅維尼教堂,親身感受 喬托作品的恢弘氣勢及動人美感。
92年 11
新加坡晚晴園舉辦研討會暨巡迴展 本館第1次赴新加坡晚晴園舉辦「孫中山思想與東西 文化」研討會及「藝術與心靈之美」展,除展出國父 畫紀作品,也包含李奇茂、張炳煌、王南雄及羅振賢 等藝術家作品,同時邀請李奇茂教授與新加坡廖寶強 教授現場揮毫藝術交流,博得滿堂喝采。
93年 14
第一屆近代中國思想與制度學術研討會 國立國父紀念館
本館與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合辦兩天共6場的會 議,該研討會中發表17篇論文,約百餘位兩岸學者及 研究生參與。
50
18
國父紀念館50期館刊_210x297mm_112頁.indd 18
2018/8/22 下午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