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u
s s
a
t c
u
l
i
o l
p
e
n
n t
u
e r
e
目錄
Contents
發行人的話
千錘百鍊 點石成金 傅崐萁(Fu, Kun-Chi)
From the Publisher 編輯室報告
Tempered repeatedly with Mida’s hands
磊積經典 創造未來 陳淑美(Chen, Shu-Mei)
From the Editor
Contents
006
Accumulate classics Create the future
010
花蓮石雕發展史
Hualien Stone
花蓮 Stone 楊正端(Yang, Cheng-Tuan)
014
The history of Hualien stone sculpture development
花蓮石雕藝術發展大事記
036
Memorabilia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one sculpture in Hualien
人 ╳ 石雕 People
╳
Stone sculpture
廖清雲
Liao, Ching-Yun
040
許禮憲
Hsu, Li-Hsien
048
邱創用
Chiu, Chuang-Yung
056
柳順天
Liu, Shun-Tian
064
約瑟夫 • 維希
Joseph Visy
072
林樹德
Lin, Shu-Te
078
黃河
Huang, Ho
082
蔡文慶
Tsai, Wen-Ching
088
林忠石
Lin, Chung-Shih
094
劉金德(沙仁)
Liu, Chin-Te(Sha-Ren)
100
莊丁坤
Chuang, Ting-Kun
106
楊正端
Yang, Cheng-Tuan
112
馮朝宗
Feng, Chao-Tsung
118
鄭詠鐸
Cheng, Yung-To
124
向光華
Hsiang, Kuang-Hua
130
鄧善琪 & 李紫晴
Teng, Shan-Chi & Li, Tsu-Ching
136
魏永賢
Wei, Yung-Hsien
144
林慶宗
Lin, Ching-Tsung
150
卓文章
Jhuo, Wum-Jhang
156
黃清輝
Huang, Ching-Hui
162
廖文仁
Liao, Wen-Ren
168
吳明聲
Wu, Ming-Sheng
174
彭郡茹
Peng, Chun-Ju
180
林立仁
Lin, Li-Jen
186
邱裕欽
Chiu, Yu-Chin
192
王標
Wang, Biao
198
葉權賢
Yeh, Chuan-Hsien
204
空間 ╳ 石雕 Space
╳
Stone sculpture
太魯閣國家公園
Taroko National Park
212
七星潭風景區
Qixingtan Scenic Area
220
花蓮市區
Hualien City
232
吉安鄉
Ji-an Township
248
鯉魚潭風景遊憩區
Liyu Lake Scenic Area
256
東華大學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270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East Coast National Scenic Area
276
臺 11 線
Highway No. 11
284
臺9線
Highway No. 9
294
發行人 006
的話
千錘百鍊 點石成金 花蓮縣長
2017 年,根據《天下雜誌》以經濟力、環境力、施政力、文教 力、社福力等五大面向,涵蓋客觀指標及居民主觀感受等共 68 項 綜合評比,做出 23 縣市競爭力排名,花蓮縣位居六都以外 16 個縣 市中前 5 名,其中文教力評比更高居第 2 名,顯示花蓮鄉親對於文 化教育的肯定及感受。文化財,雖是無形、CP 值最難計算的投資, 卻是人們的精神食糧,也是永恆而無價的饋贈。 眾所周知,花蓮是美石寶玉的故鄉,擁有世界級品質的豐沛礦 脈,早期為石材加工業重鎮,近 20 年來朝向工藝層次發展,進而 發展為藝術產業,成為臺灣石雕藝術的主導縣份,也是培育石雕藝 術家的重要搖籃。 崐萁主政八年來,見證到很多西部、北部甚至國外藝術家,因 受到花蓮壯闊、優美的自然環境所召喚,紛紛移居到花蓮來生活, 做為創作基地,豐富了這裡的城市文化;特別是本地石雕藝術家, 透過歷屆「國際石雕藝術季」的經驗激盪,與各國藝術內涵接軌與 融合,不斷自我精進、接受淬鍊,往外發展,走到外縣市、國際上, 在藝術市場、公共藝術、國際創作營等各種平台上,發光發熱、表
典 石
現精湛。 這些年來,常有國際間知名的石雕藝術家慕名前來花蓮參訪、 創作,甚而參與本縣舉辦的多場大型石雕競賽與創作營, 為這塊土 地留下許多精采、風格多元的大型石雕藝術品。20 多年來,透過舉 辦 11 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已為花蓮累積 144 件大型石雕, 矗立於本縣海岸與縱谷之間,造訪花蓮的遊客無論走到七星潭、太 平洋公園、鯉魚潭、太魯閣、台九線等公共空間,都可以欣賞到這 些美麗作品,本縣儼然已成為一座大地博物館。美哉花蓮,石雕壯 遊之城! 石雕藝術,是我們花蓮獨特的文化,是花蓮的驕傲、花蓮的瑰 寶,我們除了透過持續舉辦國際石雕藝術季、石雕展覽、人才培育 等活動,以實際行動來支持這門藝術發展,也盼望將過去累積及現 在 地 發 工 行 作 人 室 的 田 話 調
有的資源,加以盤點、論述、出版,彰顯在地的主體性,讓每一位 鄉親珍惜腳下的鄉土。 《典石》一書之付梓,展現出花蓮作為一座國際石雕城市的視 野及格局,讓人對花蓮石雕藝術的未來充滿期待與想像。崐萁衷心 盼望持續透過美好的藝術活動,營造花蓮成為更富文化底蘊,更和 樂幸福的城市。 007
From the Publisher
008
Tempered repeatedly with Midas’ hands Fu, Kun -Chi
Hualien County Mayor
In 2017, according to CommonWealth, the 68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s of five orientations, including economic capability, environmental capability, governance capability,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apability and social welfare capability, covering objective indexes and resident’s subjective feelings, 22 counties and cities are ranked for the competitiveness. Hualien County is the top 5 of 16 counties and cities, 6 special municipalities not included, and the evaluation of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apability is No. 2. Although cultural property is intangible and the investment which is the most difficult to calculate the cost–performance ratio, it is people’s spiritual food and also the eternal and priceless gift. As we all know, Hualien is the home of beautiful stones and gems. It has rich veins which has world-class quality. In early times, Hualien was stone processing center and in the past 20 years, it developed to the craft level, then into the art industry. It has become the leading county of stone sculpture in Taiwan and an important cradle to cultivate stone sculptors. Kun-Chi has presided eight years and witnessed many western, northern and even foreign artists emigrate to Hualien as the creation base, which enriches the culture of this city. Especially the local stone sculptors, through experiences of “International Stone Sculpture Festival”, they connect artistic connotation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constantly self-improve and undergo the training. They also develop outward and go on platforms of the art markets, public art and international symposia. They all have excellent achievements. Over the years, international well-known stone sculptors often visit Hualien and
典 石
even participate in many large-scale stone sculpture competitions and symposia. They leave lots of fine and various large-scale stone sculptures. Over the past more than 20 years, for 11 sessions, “Hualien International Stone Sculpture Festival” has accumulated 144 large stone sculptures which are set between the coast and the rift valley. Visitors can enjoy these beautiful works in Qixingtan, Pacific Landscape Park, Liyu Lake, Taroko and Highway No. 9. The county has become a museum of the Earth. Beautiful Hualien, the city for stone sculpture tour! Stone sculpture is the unique culture of Hualien, also the pride and treasure of Hualien. We continuously hold activities, such as International Stone Sculpture Festival, stone sculpture exhibitions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t. We also look forward to counting, discussing and publishing the resources, which are accumulated in the past and at present, to highlight the local subjectivity and let every resident cherish the land.
Hualien Stone Sculpture shows the vision and pattern of Hualien as an international 在 地 發 工 行 作 人 室 的 田 話 調
stone sculpture city. Let people have anticipation and imagination for the future of
Hualien stone sculpture. Kun-Chi sincerely hopes Hualien to become a more cultural and happier city through wonderful artistic activities.
009
編輯室 010
報告
磊積經典 創造未來 花蓮縣文化局 局長
石雕,是一門入門門檻很高的藝術,因為它的使用工具粗重且 危險,並不如繪畫、書法般容易信手拈來開始學習,需要漫長時間 的養成,除了要認識了解各類石材的特性,也需熟練各類工具,如 鑿、鑽、鋸、鎚、研磨機等,才能克服堅硬的石材,適材適性,學 習過程中免不了具有一定程度的傷害風險,因此每件石雕作品的誕 生都很不容易。 花蓮素有「石頭的故鄉」美稱,地利上豐富的礦脈及周邊活絡 的石材產業,是石雕藝術選材之重要資源。幾十年來許多石雕藝術 家因便利性及整體氛圍,選擇在這裡成立工作室,長期從事創作, 地理上儼然成為石雕藝術家養成之基地。 另外,自 1995 年花蓮石雕藝術家自發性地聚集於東海岸,發 起首次石雕戶外創作公開賽,使花蓮的大理石跳脫出傳統的石材定 位,開啟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的序曲,經過 20 幾年的雕琢、累積, 無數國、內外大師的石雕傑作散布在花蓮的各景點角落或成為花蓮 縣石雕博物館藏,與花蓮這座城市融合。石雕創作不再只是藝術家 的事,而已成為花蓮人生活中所知所感的一部分。
典 石
過去 102 年至 105 年,花蓮縣文化局為開啟新頁出版全國第一 本以「石雕」為主題的季刊《典石》,四年來從各種面向切入探討 石雕藝術、介紹花蓮石雕藝術的面貌,共出版 「石雕聚落」、「國 際石雕」、「石雕收藏」、「風格石雕」、「公共空間」、「石雕 城市」、「石雕文創」、「藝術向東」、「生活石尚」、「信仰之 美」、「天地人間」、「世代女力」、「新石代」、「石雕人間」、 「區域藝境」及「變與不變」計 16 冊刊物,內容豐富且極具深度, 除了使石雕藝術創作者有機會被更多人認識外,也成為國內石雕研 究的重要參考文獻。 身為地方文化事務陪伴者,花蓮縣文化局有責任將這屬於臺 灣本土獨特的藝術寶藏介紹給更多人認識。延續過去季刊的研究基 礎,今年我們轉型以區域概念,聚焦並完整介紹花蓮石雕藝術,內 容包含花蓮石雕發展史、年表大事記、石雕家採訪、公共空間石雕 在 地 編 工 輯 作 室 報 田 告 調
作品介紹及索引地圖等,瀏覽本書等於將花蓮石雕藝術資料庫盡收 眼底。 謹將這本書獻予國內、外優秀的石雕藝術家們,謝謝您們曾在 這塊土地努力創作而留下美麗作品。也感謝廣大熱愛、關切優質文 化生活的欣賞者、收藏家、鄉親朋友,因為你們的共鳴與欣賞,藝 術家芳美的創作腳蹤更為堅定。 011
From the Editor
012
Accumulate classics Create the future Chen, Shu -Mei
Director-General, Hualien County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Stone sculpture is the kind of art which is difficult on the threshold because its tools are heavy and dangerous. It’s not as easy as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t the beginning and it takes a long time to learn.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one materials, the creator has to be skilled in various tools, such as the chisel, drill, disc, hammer and grinder, to choose suitable material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re will be a certain degree of injury and risk, so each stone sculpture is very difficult to produce. Hualien is known as “The hometown of stone”. Rich veins and the active stone material industry are important resources to select the materials of stone sculpture. For decades, many stone sculptors set up studios here because of convenience and the overall atmosphere and are long-term engaged in creation. It has become the base of cultivating stone sculptors. In addition, since 1995 Hualien stone sculptors spontaneously have gathered in the East Coast and launched the first Stone Sculpture Open Competition. This event makes Hualien marble to jump out of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 and opens the overture of Hualien International Stone Sculpture Festival.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carving and accumulating, countless masterpieces are scattered in the scenic corners of Hualien or collected by Hualien County Stone Sculptural Museum to be merged with the city. Stone sculpture creation doesn’t just matter with artists but becomes a part of what Hualien people know and how they feel in their lives. In order to start a new chapter, Hualien County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published
the country’s first quarterly Stone Art Collection with the theme of “stone sculpture”
典 石
in 2013. In the past four years, we explored stone sculpture, introduced the forms of Hualien stone sculpture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published 16 volumes, “The stone sculpture village”, “International stone sculpture”, “Collections of stone sculpture”, “Styles”, “Public space”, “The city of stone sculpture”, “Culture and creativity of stone sculpture”, “Art East”, “Stone fashion life”, “The beauty of faith”, “The Universe and Saha World”, “Female energy of generations”, “New generation of stone sculpture”, “Character stone sculpture”, “Regional art space” and “To vary and not to vary”. The content is rich and in-depth. It provides stone sculpture creators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be known more and it also becom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domestic stone sculpture research. As a companion of local cultural affairs, Hualien County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introduce the unique art treasures belonging to Taiwan. Continuation of the past research foundation, this year, we transform into a regional concept, focus and completely introduce Hualien stone sculpture, including the history of Hualien stone sculpture development, memorabilia of chronology, interviews of stone sculptors, introduction of stone sculptures in public space and 在 地 編 工 輯 作 室 報 田 告 調
the map of stone sculpture. Browsing this book is equal to view whole Hualien stone sculpture database. We would like to dedicate this book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excellent stone sculptors. Thank you for your efforts in this land to create and leave beautiful works. Also thanks to the vast number of appreciators, collectors and friends who love and concern about the cultural life. Because of your resonance and appreciation, the artists’ steps of creation will be more firmly. ously support Taiwanese stone sculpture.
013
花蓮石雕 014
發展史
花蓮 Stone 主編
倚山面海的花蓮素有石頭故鄉的美譽,得天獨厚的礦產與大理 石業,成就石雕藝術發展的條件。多年來觀光與石藝一直是花蓮的 重要產業政策。三十年前七星潭還是軍事管制區,臺 11 線尚未拓 寬,茂密的木麻黃蜿蜒在鹽寮公路兩側,如今這些地區已成旅遊勝 地,漫步於此除了能觀賞海天一色的美景,還能欣賞設置於山海之 間的石雕藝術,形成花蓮特殊的人文景觀。 本文試從花蓮縣境內之宗教石雕、景觀雕塑與公共藝術、石材 與石藝產業、國內石雕藝術創作、花蓮石雕人才傳承、花蓮縣石彫 協會以及花蓮石雕博物館等七個面向來論述花蓮石雕的發展樣貌。
一、花蓮宗教石雕探源 探尋花蓮早期的石雕樣貌,離不開民間器物及宗教廟宇雕刻。 花蓮地區建於清朝咸豐、光緒年間的古廟,有十六股延平王廟、 光復保安寺、瑞穗青蓮寺、玉里協天宮……等,一百多年來花蓮古 廟因地震、颱風、老舊而數度改建,目前廟宇主體建築規模多數新 穎,近二十年來翻修多採用大陸石雕。想一窺日治時期結束後半世
典 石
紀花蓮雕刻之樣貌,可至香火鼎盛的吉安慈惠堂,其龍柱、石獅、 龍虎牆垛的花草鳥獸、歷史人物故事等雕刻,造形繁複、刻工精緻、 巧妙生動、采飾富麗,展示傳統石刻師傅技藝和寓意吉祥的流通樣 式。 日治時期,美崙山花蓮港神社(現為忠烈祠 ) 建於 1905 年, 神社前一對石雕狛犬輾轉變賣,由高雄岡山壽天宮後方福德祠所購 藏。此外,新城神社(現為天主堂)、豐田神社(今碧蓮寺)可見 以混凝土仿製石雕質感之鳥居、狛犬、石燈、手水舍等。 吉安慶修院為日治時期吉野布教所,1997 年花蓮縣政府將其列 為三級古蹟,2003 年修復完工,現為東部唯一保留日式木造的佛教 寺院,院內源自日本四國八十八座寺院之佛像尚有部分為日治時期 混凝土塑造。難能可貴保存者為「不動明王」石刻像,歷經百年已 見龜裂痕跡和風化現象,為保護古雕像現已移置迴廊 下玻璃罩內,此雕像有別一般不動明王之威猛造形, 略顯清瘦卻更有悲憫之情,堪稱慶修院鎮院之寶。
花 蓮 石 雕 發 展 史
二、花蓮的景觀雕塑與公共藝術 1967 至 1970 年,臺灣知名雕刻家楊英風以花蓮 出產的大理石、蛇紋石之原石或碎片等材料拼貼在 鋼筋水泥結構上,陸續完成四件大型景觀雕塑,可算 是花蓮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最早的藝術作品。
— 楊正端 • 不動明王(復刻)
015
016
《昇華》榮民大理石工廠大門景觀 地標。 《魯閣長春》花蓮航空站水池造景, 《太空行》航空站牆面浮雕。 《大鵬》位於臺 9 線花蓮航空站入 口處。大鵬取其飛揚四海、遨遊長空的 意思,象徵航空事業的精神。從其曲折 的三角造型、石材質感及空間配置呈現 現代雕塑本質。 — 楊英風 • 昇華
1967 年楊英風受邀擔任榮民大理石 工廠顧問,受花蓮太魯閣啟發,創作山 水系列石雕作品,也因工作機緣成為花 蓮石雕家創作的導師。他以石片拼貼的 景觀雕塑引領風潮,隨後數年花蓮境內 出現許多類似技法的大型雕塑,如:柳 順天《祥龍》與《瑞鳳》、《開拓者》, 石炳輝《風帆》、《雙眼》,許禮憲《孔 雀開屏》等作品。
— 柳順天 • 祥龍
花蓮石雕前輩林聰惠在 1980 年代受 政府委託之創作:花蓮文化中心圖書館 前孔子像、花蓮火車站前國父像、花蓮 師院的蔣中正像等,相較於同時代的偉
典 石
人銅像,花蓮以大理石雕刻偉人雕像的風 格確實獨樹一格。 1985 年花蓮文化中心廣場豎立起一 座大型石雕《太魯閣峽谷》,這是林聰惠 結合園林造景手法改造的空間藝術作品, 以六塊大理石堆砌,呈現峽谷粗獷原始 面貌。1989 年,林聰惠創作花蓮火車站 《人之旅》、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泰 雅族舂米》,以局部精雕但多處保留粗獷 雕鑿痕跡的石刻人像,亦是相當成功的公
— 林聰惠 • 泰雅族舂米
共藝術作品。 1998 年《公共藝術設置辦法》通過,正式開啟全國公共藝術設 置之門。實施至今,全臺已設置三千多件公共藝術作品,每年持續 穩定成長二至三百件。花蓮僅設置百餘件,比例偏低。
三、花蓮石材產業發展──建材、石藝與寶石 花 蓮 石 雕 發 展 史
五〇年代起政府積極建設臺灣,花蓮蘊藏豐富石礦,自然成為 經濟開發重點。 1961 年,榮民大理石工廠在花蓮設廠,從原石開採到裁切、車 床、噴砂、特殊加工、雕刻等一應俱全。歷經數十年榮景,九〇年 代後期,因經濟不景氣,產業轉型等致使大理石需求銳減,加上設 備老舊、無意轉型等因素下,於 2003 年關廠。 017
018
觀光、水泥、石材業是花蓮主要的經濟產業,美崙工業區和光 華工業區是專業石材加工區,主要生產建材,八〇年代極其興盛; 現今美崙工業區已不專於石材業,光華工業區則轉型為樂活創意園 區,成為多功能複合產業之工業園區,目前有國內、外作家之大型 石雕作品陳列於園區內,形成一處小型石雕景觀公園。 早年花蓮建材與石藝產業蓬勃發展時期,石藝品除大量外銷 外,也帶動內銷需求,花蓮隨處可見石藝品特產店。但石雕藝品業 易受景氣影響,如中美斷交、中日斷交、能源危機、921 大地震、 開放陸客等,往往石藝品交易一片榮景熱鬧,頓時又陷危機。 玉石、寶石、奇雅石,豐富了花蓮的賞石文化。1969 年至 1975 年間曾大量開採產於壽豐鄉豐田的臺灣玉(又稱閃玉),曾使壽豐 吉安一帶石藝品工廠林立,製品大量外銷出口。如今只剩少數轉型 成觀光客磨製玉石體驗的 DIY 工廠。 立霧溪、三棧溪和木瓜溪盛產薔薇輝石,因色澤桃紅被稱為「玫 瑰石」,又因富含黑色氧化錳,形成千變萬化的圖樣。玫瑰石開採 在九〇年代達到高峰,目前花蓮則禁止機械開採。 臺灣墨玉是蛇紋石共生礦,外觀主體為黑色,經雕刻琢磨常呈 現半透明黃綠或墨綠色,也因含有天然磁鐵礦而具磁性,翠綠透光 質地中點點墨染,高雅內斂,極具開發潛能。2014 年花蓮縣文化局 策劃「玉質臺灣──文創特展」,以墨玉為主角,呈現一場具時尚 現代感的「璽宴」,展示了石藝文創的新走向。
典 石
— 玉質臺灣 • 文創特展
四、花蓮石雕家與國內石雕發展關聯 探源臺灣近代美術發展歷史,第一位現代雕塑先驅為黃土水, 他擅長木雕與泥塑,水牛系列最著名,石雕作品僅留有《男童頭 像》、《女孩胸像》及《甘露水》三件,《甘露水》不僅是代表作, 花 蓮 石 雕 發 展 史
也開啟臺灣石雕藝術扉頁。 黃土水後數十年臺灣雕塑家均以泥塑鑄銅為主要媒材,至六〇 年代花蓮開始開採大理石,石雕才漸成風氣,早期以工藝商品為主, 僅林聰惠、廖清雲、郭清治、許禮憲等開始個人石雕創作,是花蓮 石雕創作第一代拓荒者。 1981 年南投草屯手工業研究所(今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 019
020
心)在省主席謝東閔指示下,計劃成立臺灣第一座石雕公園,每年 徵選模型,完成大型戶外石雕作品共 22 件,目前陳列於國立臺灣 工藝文化園區與中興新村廣場。 八〇年代臺灣經濟起飛,畫廊林立,藝術市場活絡,文化蓬勃 發展,全國各地文化中心及美術館紛紛成立。1983 年臺北市立美 術館成立,以雙年展方式一連舉辦四屆現代雕塑大展。1988 年臺中 省立美術館(今國美館)成立,1993 年起連續舉辦四屆雕塑大展。 1994 年高雄市立美術館開館,三度辦理「國際雕塑創作研究營」帶 動石雕藝術走向現代化和國際化。 八〇年代許多大型企業也紛紛挹注經費於藝術活動,如 1988 年南投九族文化村連續二年辦理雕塑大展,甄選大型雕塑作品,許 禮憲以《豐年》及《髮舞》連續二屆獲首獎肯定。 進入九〇年代的花蓮,雕刻市場勃興,再加上國內外藝術創作 類型引進,許多花蓮石雕家積極投身創作行列。隨著兩岸開放,兩 地石雕家建立起交流與分工的合作模式──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 供應方式,衝擊花蓮石雕產業發展。 1995 年起花蓮開始辦理二年一次的「國際石雕藝術季」,至 2017 年已舉辦了 11 屆,歷時逾 20 年,這項活動不但改變了花蓮石 雕的創作面貌,也影響了國內企業,如 2006 年高雄義守大學舉辦創 作者多達 28 人的國際石雕藝術節,2010 年至 2017 年,新竹 BenQ 企業舉辦五屆國際雕塑營,花蓮石雕家不僅為入選常客,其活動策 劃及現場管理執行也可看到花蓮石雕家的參與。
典 石
— 2015 石雕藝術營人才培訓計畫
五、花蓮石雕人才傳承 1968 年玉里高中成立,1974 年設立全國唯一的「石工科」, 1986 年改制為「美工科」,許多歷屆學生藉著石雕項目參加「國際 技能競賽」,獲獎直接升學保送國內大學。邱創用為創科導師,至 今玉里高中校友在石雕界成就不凡,在國際雕塑營或公共藝術創作 上也成績卓越。後因少子化與師資改變等影響,2005 年美工科改制 廣告設計科,玉里高中石工科走入歷史。 花 蓮 石 雕 發 展 史
花蓮石雕人才傳承的另一管道,即工廠見習。從學徒見習、擔 任助手開始,學習師傅專精的機具操作技巧,其後再逐步從工藝品 代工轉型到石雕創作。早年榮民大理石工廠提供了許多雕塑者工作 機會,花蓮二位前輩石雕大師──林聰惠和許禮憲,亦曾在美崙工 業區成立工廠,教導學徒各種雕塑技術、美學觀念。 石雕薪傳是一項需長時間耕耘才能有成就的志業,創作過程 021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典石 / 花蓮縣文化局編著 . -- 初版 . -- 花蓮市 : 花縣文化局 , 民 106.12 面 ; 公分 ISBN 978-986-05-4092-5(精裝) 1. 石雕 2. 作品集 934
106021344
H u a l i e n
S t o n e
S c u l p t u r e
指導單位
文化部
編 著 者
花蓮縣文化局
發 行 人
傅崐萁
總 編 輯
陳淑美
副總編輯
曾之妤
行政編輯
蔡樹芬
企劃編輯
馬成怡
主
編
楊正端
責任編輯
林鍾妏、劉欣穎、林美蘭
採訪編輯
黃怡婷、張 湛、莊克柔
翻
譯
蘇祥慧
攝
影
古偉浩、李金雄
設
計
劉亭麟
顧
問
蔡文慶、黃清輝、吳柏熹
印
刷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出
版
花蓮縣文化局
版
次
初版
發行日期
中華民國 106 年 12 月
發行數量
1000 本
工 本 費
新臺幣 500 元
GPN: 1010601997 ISBN: 978-986-05-4092-5(精裝)
著作財產權人
花蓮縣文化局
欲利用本書全部或部分內容者 需徵求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或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