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溪》桃園客運

Page 1

桃客記憶特輯 移動光影 從水運到陸運

通行百年 桃客與大溪的相遇

居民的桃客故事

印象日常

往來之間

客運

他們的工作現場

沿途風景 輕便鐵道

車站變遷

18. 20 2018.18.18.


11 期

01

一些照片 移動光影-從水運到陸運

02

一個故事 通行百年-桃客與大溪的相遇

04

一種生活 印象日常-居民的桃客故事

06

一份工作 往來之間-他們的工作現場

08

一些記憶 沿途風景-輕便鐵道 x 客運 x 車站變遷

7

5

3

1

8

6

4

2

9

2018 年 11 月 出版

I   S  S   N | 2520-4572

文字編輯 | 朱倢平、王玉妮 美術編輯 | 林語揚、梁羽彤 封面設計 | 林語揚

印 刷 | 紫晶數位有限公司

2

1 年, 輕 便 鐵 道 角 板 山 線 正 式 開 通。 ( 國 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執行主編 | 莊淳閔

3

年, 大 嵙 崁 溪 渡 船 頭, 船 隻 可 一 路 通 行 至臺北大稻埕。(國立臺灣圖書館提供)

製作單位 | 紫晶數位有限公司

4

年 的 大 嵙 崁 溪 渡 船 頭, 照 片 中 可 見 供 兩 岸通行的橋梁。(國立臺灣圖書館提供)

聯絡電話 | 03 388-8600

5

年至 年 間, 桃 園 軌 道 株 式 會 社 車站前停靠輕便鐵道車輛。(桃園客運提供)

地 址 | 335 桃園市大溪區普濟路 11 號後棟 2 樓

6

年 代 桃 園 客 運 所 使 用 的 木 造 車 體 巴 士。 (桃園客運提供)

企劃編輯 | 陳佩歆、温欣琳、吳玲育

7

年代桃園客運常見的金屬車體巴士。(桃 園客運提供)

編輯委員 | 許 主冠、陳邦畛 ( 陳板 )、銀色快手、陳家豪

8

年 代 的 大 溪 橋, 此 時 輕 便 鐵 道 已 幾 乎 全 面停用,橋梁僅通行汽車。(江家田提供)

總  編  輯 | 陳倩慧

1 9 6 0

年 代 桃 園 客 運 車 掌 小 姐 的 裝 扮。

出版單位 |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9

年, 桃 園 客 運 公 司 大 溪 總 站 女 職 員 一 同 合影留念。(李芳君提供)

指導單位 | 桃園市政府、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楊素珍提供)

G P N | 3810600417

1 9 5 7

1 9 5 0

1 9 7 0

1 9 4 0

1 9 2 0

1 9 4 3

1 9 1 8

1 9 1 5

1 9 0 9


1

撰文

陳家豪 │ 編輯部

年, 滬 尾 開 港 通 商 後, 大 溪 因

1 8 6 0

世 紀 初 期 起, 因 日 本 殖 民 者 的 各 項 交 通 建 設 而 使 年, 桃 園 簡 朗 山 與 大 溪 呂 陸 運 越 趨 受 到 重 視,

動,是大溪早期繁榮的主因。

貨 物 集 散 中 心 暨 轉 運 站。 而 水 運 及 其 相 應 而 生 的 商 業 活

鄰 近 樟 腦 與 茶 葉 產 地, 成 為 內 陸 河 運 網 絡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此 時 大 致 成 形。

入 大 溪 地 區, 除 河 運 外, 多 條 聯 外 與 進 入 山 區 古 道 也 於

往 南 跟 竹 塹( 新 竹 ) 相 連 接。 清 中 葉 以 來, 墾 戶 紛 紛 進

大 嵙 崁 溪 的 河 運 紀 錄, 最 早 可 追 溯 自 荷 治 時 期, 由 大 溪 的 河 西 粟 子 園 與 埔 頂 地 區, 向 北 和 滬 尾( 淡 水 )、

從水運到陸運

移動光影

/ 一些照片 /

1 9 0 3

年, 輕 便 鐵 道 角 板

1 9 0 9

年 就 開 通, 這 是 臺 北 以 外 最

1 9 2 3

年 代 都 還 持 續 營 運。 而 大 漢 溪 的 河 運 功

年 桃 園 大 圳 興 建 之 後 就 大 幅 衰 退, 大 溪

1 9 4 0

運、汽車運輸負責客運的分工模式。

聯 外 交 通 全 面 進 入 陸 運 時 代, 並 且 形 成 輕 便 鐵 道 負 責 貨

能在

一直到

件 較 不 便, 桃 園 到 大 溪 以 及 大 溪 到 角 板 山 的 輕 便 鐵 道,

早 的 第 一 條 汽 車 運 輸 路 線。 因 為 大 溪 靠 近 山 區, 交 通 條

車運輸路線更早在

整 個 大 桃 園 地 區 的 輕 便 鐵 道 運 輸 系 統, 約 莫 在 1 9 3 0年 代 陸 續 被 汽 車 運 輸 所 取 代, 桃 園 到 大 溪 的 汽

關係,該路線也成為日本殖民者進入山區的重要途徑。

源 相 關, 更 與 當 時 臺 灣 總 督 府 的 理 蕃 政 策 有 密 不 可 分 的

山 路 線 開 通, 其 營 運 不 僅 與 角 板 山 的 林 業 資 源 及 觀 光 資

水 路 貨 運 功 能 為 主 要 目 的。

輸, 最 初 營 運 的 路 線 為 桃 園 至 大 溪 粟 子 園 地 區, 以 分 擔

建 邦 等 人 發 起 桃 崁 輕 便 鐵 道 會 社, 開 始 經 營 輕 便 鐵 道 運

2 0

1 9 1 9


2

/ 一個故事 /

通行百年

攝影│彭行之 撰文│陳家豪、編輯部 摘引│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大溪交通運輸發展調查研究案

- 桃客 與大 溪的相遇

張照片:平房式車站、木造牛頭汽車、美麗的車掌小姐、 排隊等著上車的人們。畫面中的車站正是桃園客運大溪 站,桃客最早建成的兩個車站之一,曾肩負最為繁重的 客貨運量,走過百餘年,至今仍屹立當地,在大溪交通 歷史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位置。

桃園客運名稱演變

1950 年代的某一天,攝影師鄧南光拍下了這麼一

照片提供│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

1903 年 桃崁輕便鐵道會社 1912 年 桃園輕便鐵道公司 1920 年 桃園軌道株式會社 1943 年 桃園交通株式會社 1946 年 桃園交通有限公司 1947 年 桃園汽車客運股份 有限公司


3

由「桃崁」開始 從輕便鐵道到汽車客運 故事要從桃園客運(以下簡稱為桃客)的前身「桃崁輕 便鐵道會社」說起。大溪市鎮的興起繁榮,是因鄰近大漢溪 與多項物產產地,而成為臺灣北部內河航運最重要的轉運 站,其地理位置與區域交通的發展更迭有著密切關係,桃園 地區第一條輕便鐵道與第一條客運路線,皆是為連結大溪與 桃園而誕生。 20 世紀初,日本政府因軍事需求在臺灣引進輕便鐵道 系統,因依靠軌道與人力運行,又被稱為「輕便車」或「臺 車」。1903 年,以桃園簡朗山、大溪呂建邦等人為核心的 臺籍菁英,在官方的鼓勵下,籌組「桃崁輕便鐵道會社」,

桃園客運大溪站歷經兩次翻修,現今門面為仿牌樓立面形式。

顧名思義,運行範圍是「桃仔園」至「大嵙崁」,開始了桃

第一座廣義上的大溪橋,推測建造於清代或更早,以

園第一條輕便鐵道的營運。

石堆竹木等材料搭建簡便橋梁,被視為大溪橋的前身。直

輕便鐵道營運首要目的是貨物轉運,以茶葉為大宗,在

到日治時期,輕便鐵道系統開始運行於大溪地區,現今人

水運之外開闢陸路運輸,由大溪抵達桃園後,便可銜接當時

們所指的、更具現代化意涵的「大溪橋」,才正式走上歷

已鋪設好的縱貫鐵路,以向外擴散輸送。往後幾年間,輕便

史舞臺。

鐵道陸續鋪設至龍潭、角板山、龜山、大園、蘆竹、八德、

1912 年之前,如果要由桃園搭乘輕便鐵道至大溪,必

鶯歌、新莊等地,商務活動頻繁的大溪,亦成為陸路運輸的

須於河西的粟子園換成渡船,才能接駁進入大溪市街,因

重要節點,與桃園同為運量最大的兩個站點,而除了貨運

此當時的桃客決定重新架設可延伸輕便鐵道的木造橋梁。

外,搭載乘客的功能也越趨受到重視。

不過由於結構仍相對簡易,當 1923 年開通汽車客運時,

與此同時,隨著殖民政府對公路系統修築的逐漸重視,

乘客仍須於粟子園換乘輕便鐵道才能過橋。這也促使桃客

日文稱為「自動車」的汽車逐漸活躍於臺灣,在當時地方政

於 1926 年與大鶯自動車株式會社合作,改建原大溪橋為

府新竹州廳的推動下,1923 年汽車客運開始營運,仍舊首

「大溪汽車專用橋」,也是當時臺灣第一座同時可供輕便

選往來桃園與大溪的路線,這是當時臺灣在臺北以外的第一

鐵道與汽車通行的橋梁。

條汽車客運路線。

此時的大溪橋整體仍以木造結構為主,容易因大漢溪

當時大溪與桃園的輕便鐵道與汽車客運兩種路線,皆位

水暴漲及風雨等因素毀損,不僅在修復上耗損大量人力與

居載運量的首位,因此甚至曾一度有著將人力輕便鐵道升級

經費,也嚴重影響大溪對外交通。因此,1931 年由地方

為「電車」的計畫,儘管後來計畫夭折,仍能從中看出這個

居民發起請願,改建大溪橋為鋼筋水泥橋,1934 年正式

路段的重要性,及大溪當時往來繁榮的地方特質。1940 年

落成;為了盛大慶祝,不但舉辦了為期三天的「竣工紀念

代,輕便鐵道逐漸被時代淘汰,紛紛結束營運,1947 年,

展覽會」,還曾為此特別優惠客運票價。

「桃園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改定名稱並延續至今。

鋼筋水泥製的大溪橋,守護著地方居民的日常通行,

戰後,桃客始終是擁有最多大溪聯外交通路線的客運業

從日治時期走入戰後。1960 年代,因橋墩老舊、搭配通

者,作為大溪居民外出及外地觀光客前來旅遊的主要選擇,

行的大慶洞限制車體高度、車流量漸增等因素,地方政府

到 2018 年正好滿 115 年。

於是準備籌建新的替代橋梁。1986 年,武嶺橋一號橋落 成,並在初期以單向通行的方式與大溪橋配合使用。1994

空間軌跡 數代「大溪橋」的不同面貌 除了交通工具的形式外,橫跨大漢溪、連接河西與河東 地區,作為進入大溪市街重要通行道路的「大溪橋」,也見 證了大溪在不同時代,陸運交通的更迭改變。

年,緊鄰旁側的武嶺橋二號橋完工,武嶺橋正式完成雙向 通行,取代大溪橋成為進入大溪市街的重要通道。而交通 功能漸失的大溪橋,則在 2001 年改建為步行橋,以象徵 老街的牌樓立面進行裝飾,透過其觀光性延續背後的歷史 價值。


路 壢

「車一路開到角板山, 我們就一路暈到角板 山。」

國 小 的 時 候, 我 和 弟 弟 暑 假 都 會 坐 桃 客 去 復 興 鄉 度 假, 外 公 當 時 在 復 興 鄉 當 林 務 局 主 任, 公 務 人 員 分 配 的 日 式 宿 舍, 就 成 為 我 們 過 暑 假 最 好 的 去 處, 對 平 時 住 在 街 上 的 我 們 來 說, 日 式 榻 榻 米睡起來感覺特別不一樣。 我 還 記 得 那 時 候 從 大 溪 坐 桃 客 過 去, 往 復 興 鄉 角 板 山 都 還 是 石 頭 路, 山 路 窄 小, 會 路 過 現 在 的 慈 湖, 當 時 叫 做 草 嶺, 從 那 邊 開 始, 一 直 到 三 民 的 老 茶 廠, 沿 路 兩 邊 山 坡 都 種 滿 了 茶 葉。 那 時 百 吉 的 隧 道 還 沒 開 通, 車 必 須 繞 著 山 坡 行 駛, 路 途 格 外 彎 曲 顛 簸, 一 路 開 到 角 板 山, 我 們 就 一 路

山 板 角 往

小 學 的 時 候, 我 父 親 在 大 溪 菜 市 場 做 魚 貨 生 意, 那 時 候 比 較 偏 遠 的 地 區, 例 如 三 層 福 安、 復

興 水 流 東、 角 板 山 的 顧 客, 會 到 我 家 來 批 海 鮮 回

去 賣。 他 們 會 寄 存 箱 子 或 桶 子 在 店 裡, 每 天 一 大

早, 爸 爸 就 叫 我 們 拿 著 裝 滿 海 鮮 貨 品 的 箱 子 去 桃 客總站託運。

那時的司機很有人情味,只要跟司機講一聲, 就 能 把 箱 子 搬 上 車, 讓 貨 品 跟 著 早 班 車 一 起 上 山

去, 一 站 一 站 地 卸 貨, 由 等 在 停 靠 站 的 顧 客 領 回

去。等到晚班車時,再一站一站把箱子收回大溪。

然 後 我 們 會 走 路 去 客 運 站, 幫 忙 把 箱 子、 桶 子 抱

回 來, 一 靠 近 就 會 聞 到 的 那 種 客 運 汽 油 味, 到 現

在都還令我印象很深刻。

註:大溪國中在 1975 至 1992 年間曾名為武嶺國中。

1970 年代

暈 到 角 板 山。 現 在 回 想 起 來, 那 些 搭 車 上 山 度 假

大溪總站

的夏天,真的是非常快樂的童年記憶。

慈湖

康莊路

、龍潭

往石門水庫

新街尾 大溪菜市場

台北

街 平

中央路

「民國 77 年 6 月,國中三年級,我在 大溪國中使用的最後一張桃客月票。」

王旭蓉

峽、 往三

李雅慧

大溪國中 上街

4


5

居民的桃客故事

乘 車 方 向、 車 票 顏 色、 引 擎 運 轉 的 聲 音、 山 路 顛 簸 令 人 暈 車 的 感 覺 ……, 一段段日常印象拼貼出大溪人與桃客的 記 憶 故 事。 桃 客 作 為 大 溪 重 要 的 聯 外 交

「隨著車掌小姐的哨 音 關 起 車 門, 公 車 駛 離還在睡的老城。」

3

0 的 公 車 到 學 校 上 課。 幸 運 的 話 就 能

5

通 方 式, 多 年 來 不 只 載 著 人 們 往 來 老 城, 也 乘 載 著 無 數 情 感 與 生 命 經 歷, 我

天 才 濛 濛 亮, : 0 , 我 就 必 須 毫 不 猶 豫 的 起 床、 梳 洗、 裝 便 當、 背 書 包 衝 出 家 門, 快 步 趕搭

5

「貨品跟著早班車上 山 ,一 站 一 站 卸 貨 。」

昏睡應和著。桃客公車陪我度過漫漫求學路。

剪 票、 哨 音 關 車 門 的 穩 定 節 奏, 一 車 的 搖 頭 晃 腦

比 這 更 美 的 地 方 了 —— 故 鄉 大 溪。 早 餐 陸 續 吃 完 後,聊天聲音漸低,只聽見公車停靠煞車、上車、

間 的 景 象 總 讓 我 感 動 驕 傲 莫 名, 心 裡 浮 現 再 也 沒

到 東 昇 的 紅 色 朝 陽 與 雲 彩, 映 著 城 區, 這 天 上 人

重 奏 已 然 拉 啟 序 幕。 車 行 將 至 崎 頂 上 坡 段, 可 看

城, 學 生 聊 天 吃 早 餐 與 老 爺 公 車 的 各 式 聲 響, 多

司 機 通 常 最 後 才 出 現, 引 擎 發 動 隨 著 一 聲 車 掌 小 姐 的 哨 音 關 起 車 門, 公 車 駛 離 還 在 昏 睡 的 老

沒得閒,留意著誰沒搭上這班公車。

找 個 靠 窗 的 位 置 自 在 地 享 用 美 味 的 早 餐, 眼 睛 也

肩 背 車 票 零 錢 袋 的 車 掌 小 姐 快 快 出 現, 讓 我 上 車

盼望著灰色帆船帽、白襯衫、灰裙子、頸掛哨子、

今 讓 我 難 忘。 而 桃 客 總 站 內 已 排 起 隊 伍, 我 引 頸

買 到 頂 街 外 省 阿 伯 的 韭 菜 煎 包, 那 香 辣 的 美 味 至

5

們 透 過 徵 文、 分 享 會、 訪 談 等 方 式, 讓 在地居民親自訴說自己的桃客記憶。

「那位婦人坐在票亭 裡賣東西,彷彿自成 一個豐足的小世界。」

我 在 大 溪 出 生, 在 大 溪 讀 幼 稚 園 及 小 學, 小 學 時 期 每 週 會 去 桃 園 學 鋼 琴, 往 返 大 溪 與 桃 園 就 是搭乘桃客。 當 時 搭 車 的 位 置, 是 在 大 溪 康 莊 路 上 的 TINA 麵 包 茶 屋 及 小 玲 冰 菓 室 一 帶, 有 個 小 票 亭, 乘 客 要 先 向 票 亭 買 票, 然 後 上 車。 票 券 為 小 小 的 長 方 形,好像有兩種,一種是黃色,另一種是粉紅色, 我記得我好像都買黃色的票。 小 票 亭 除 了 賣 票, 也 兼 賣 零 食 和 報 紙 雜 誌, 零 食 排 在 票 亭 的 玻 璃 櫃 裡, 報 紙 雜 誌 一 份 份 夾 在 票 亭 拉 出 的 鐵 絲 上, 恆 常 由 一 位 中 年 婦 人 販 售。 那 位 婦 人 坐 在 票 亭 裡 賣 東 西、 收 錢、 找 錢, 被 花 花 綠 綠 的 糖 果 餅 乾、 雜 誌 封 面 圍 繞, 彷 彿 自 成 一

1970 年代

1960 年代

1980 年代

個 豐 足 的 小 世 界, 讓 當 時 的 我 有 一 點 好 奇, 也 有 一點羨慕。

游桂英 邱瓊淑

施惠淇

印象日常

/ 一種生活 /


6

/一

工作 /

往來之間

- 他們的工作現場 車來車往、日復一日,日常生活穩定運行的背後,總有一群人默 默付出,桃客大溪站歷經百餘年,透過站長、駕駛員與車掌小姐這些 或仍持續著、或已消失的職務,展現不同的生命經驗,從他們的記述 中,重現桃客大溪站的工作現場,並看見在車輛往來路程中所累積的 記憶景象。

職務 領帶

白襯衫

負責所有站務人員與行 政的統籌分配,以及對 外的溝通窗口。

資歷

站長│呂芳雄

1968 年至 2002 年服務 於 桃 園 客 運, 曾 任 稽 查 員、 站 長、 副 總 等 多 項 職務。

深藍長褲

出 身 八 德、 退 休 後 搬 至 大 溪 的 呂 芳 雄, 在

桃客任

他 擔 任 大 溪 站 長 期 間, 員 工 編 制 曾 高 達 200 人 左 右。

職 三 十 多 年, 與 擔 任 遊 覽 部 車 掌 小 姐 的 妻 子

因工作

此 外, 大 溪 每 年 農 曆 六 月 廿 四 日 關 聖 帝 君 聖 誕 慶 典,

業 務 而 結 識, 他 笑 言 自 己 在 桃 客「 從 單 身 到

成家立

也 是 他 們 繁 忙 的 大 日 子, 城 區 內 交 通 管 制, 大 溪 站 會 於

業 」。 自 1983 年 起 擔 任 大 溪 站 站 長 約 7 年, 呂 芳雄表 示 大 溪 曾 是 桃 客 收 益 最 好 的 幾 個 站 之 一, 在 個 人自用 車 尚 未 普 及 的 時 代, 可 觀 的 旅 遊 人 潮 帶 動 整 體 發 展,

信 義 路 上 設 置 臨 時 停 靠 點, 並 因 應 遶 境 結 束 時 間 加 開 班 次, 營 運 到 深 夜 十 一、 十 二 點 是 常 有 的 事, 體 貼 同 事 加 班 的 呂 芳 雄 還 會 特 別 請 人 炒 米 粉, 宵 夜 加 餐 帶 來 熱 鬧 溫 暖。


7

資歷

司機帽

2003 年擔任桃園客 運駕駛員至今。

白襯衫

職務

駕駛員│黃清波

曾負責駕駛大溪-復興、 大 溪 - 中 壢、 大 溪 - 桃 園等路線。

深藍長褲

土生土長大溪人的黃清波,在桃園客運擔任駕駛

1960 年代熱門一時的石門水庫路線,來訪大溪的旅

大溪因地理位置優勢,早年除了是貿易轉運樞紐 員超過 15 年,他對在桃客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人親

人 始 終 在 桃 客 乘 客 中 佔 有 相 當 比 重。 以 前 負 責「 跑

外,觀光旅行帶動的車流人潮也相當可觀,不論是從 土親」,既可以服務家鄉,又能透過接觸不同的乘客

山 上 」、 目 前 正 勤 奮 自 學 英 文 的 黃 清 波 笑 著 說, 接

而開拓視野。

觸 這 些 旅 行 者 正 是 他 工 作 獨 有 的 樂 趣, 尤 其 是 遇 到

大溪因地理位置優勢,早年除了是貿易轉運樞紐 外,觀光旅行帶動的車流人潮也相當可觀,不論是從 日 治 時 期 就 一 直 相 當 受 歡 迎 的 復 興 角 板 山 路 線, 或

許 多 欲 入 山 的 外 國 旅 客, 黃 清 波 會 主 動 向 他 們 介 紹 在 地 文 化、 景 點 特 色, 不 僅 是 與 家 鄉 建 立 另 一 種 層 次的連結,也能讓更多人體會到桃客濃厚的人情味。

灰色船型帽

資歷 1966 年 至 1969 年 間

白襯衫

在桃園客運擔任車掌小 姐,負責大溪-桃園線。

收車票用的小桶子

職務

哨子 車 上 服 務 員, 負 責 剪 票、 協 小黑皮包

車掌小姐│楊素珍

助司機及車輛的清理等等。

灰窄裙

車 掌 與 隨 車 服 務 員 這 項 職 業, 最 遲 出 現 於 1930

剪票,由於站點格子小而密集,如何在人多擁擠的路

年代,於 1970 年代初期逐漸停止,通常由女性擔任,

段精準剪票,並防止有人違規跑票,都是車掌小姐的

被慣稱為「車掌小姐」的她們,是當時搭乘客運時格

挑戰。

外 美 麗 的 風 景。 楊 素 珍 分 享, 當 時 的 桃 客 車 掌 分 為 一般部與遊覽部,她被分配至一般部,專責大溪往來 桃園的路線,一天大約需要跟四到五趟車,主要工作 是售票、剪票。車票印有沿線各站,需在乘客上車處

為了讓整趟路程更加順利舒適,車掌小姐的工作 項目也包含:透過哨音協助駕駛員確認車況、在乘車 尖峰時段有效率地替乘客安排座位、每兩個月交班時 清潔車廂內部等等。


8

/ 一些記憶 /

沿途風景

-輕便鐵 道 客運 車站變遷 桃 園 ─ 大 溪 ─ 復 興 的 交 通 運 輸, 自 日 治 時 代 以 來 歷 經 輕 便 鐵 道、 汽 車 客 運 的 發 展, 設 立 的 站 點 則 隨 著 產 業、 聚 落 的 變 化 而 有 差 異。 日 治 時 代 桃 園 ─ 大 溪 的 多 數 輕 便 鐵 道 站 點, 後 來 也 是 汽 車 客 運 的 站 點, 戰 後 則 因 社 會 形 態 改 變, 而 增 加 許 多 延 續 至 今 的 停 靠 點。 這 條 路 線 上 美 麗 的 風 景, 同 樣 幾 經 時 代 更 迭, 現 在, 就 請 與 我 們 一 起 尋 找 站 點 中 隱 藏 的 時 空 線 索 吧!

要仔細觀察 風景喔!

早 期 站 點 多 設 置 於 聚 落 與 物 產 產 地, 頭 寮 昔 日 為 煤 礦 產 區、新峰盛產樟腦、水流東則盛產茶葉。 路線上灰褐色風景插畫,象徵已經消失的地景,例如曾遍 植黃麻的蔴園;已成為大成社區的大成磚廠;大溪老茶廠前 身的角板山製茶工場;以及曾接待日本皇室的角板山貴賓館。 也有些站點已經撤站,如已填平的辨天池、改道前通行大溪 橋所經過的大慶洞口與粟子園。 戰後國民政府來臺帶來新站點,如軍事性質的團管區,安 置軍眷的陸光四村、僑愛新村與太武新村。此外 1960 年代 蔣中正設慈湖行館,新埤改名為慈湖。

慈 湖 日治時期設立的輕便鐵 道或汽車客運車站,多 數仍延續至今。

桃崁輕便鐵道會社最早設 立的二個車站,代表當時 重要的樞紐地位。

戰後汽車客運陸續增加 的較大站點,可以看見 地方發展軌跡的縮影。

現行客運汽車路線,5096 為桃園至大溪,5104 為大 溪至復興。

百 吉


9

已撤站

大成社區

已撤站

已撤站


Q&A

桃園-大溪-角板山 旅途所見好風景

臺北的許小姐:

看到精緻的插畫跟編排,就想看看編輯 編輯從新北市騎臺三線 前往大溪採訪。

甘苦談,請達成我的心願吧~

這次貓館員加菲帶著「一些記憶」地圖,完成了一趟大 溪到角板山的桃客之旅,跟著貓貓的腳步,你也來幫忙 解謎,破解這一路上相對應的幾個地點與重要風景吧!

風景或地標

站點

桃園客運 - 桃園客運桃園總站 大湳 -

更寮腳 - 更寮腳菜市場 僑愛 - 僑愛佛教講堂 新街尾 -

輕 便 雨 衣 只 擋 住 上 半 身, 為 了不讓接下來的採訪被濕答 答的褲子影響,他決定…

頭寮 -

- 福安宮

新埤 - 慈湖

- 百吉隧道

水流東 -

角板山 - 角板山貴賓館

換一件全新的褲子 !

-勘誤訊息- 第 10 期「 好 農 特 輯 」 第 1 頁 農 具 圖 說 解釋有誤,經讀者邱先生提醒修改如下: 圖 2:割草用的刀子。 圖 3:劈柴用的小斧頭。 圖 4:石磨把手,可連接單人手推。 非常感謝熱心讀者的協助校正。

歡 迎 掃 描 QRcode 說 出

你 的 意 見 或 問 題, 一 起 來豐富《一本大溪》吧!

解答 :1. 桃園市立圖書館大湳分館 ( 八德中正堂 ) 2. 慈康觀光陸橋 3. 三層 4. 梅鶴山莊 5. 八結 6. 角板山工場

從晴空萬里一路騎進午 後雷陣雨中。

團管區 - 桃園市後備指揮部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