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Page 1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1 -


目次

Contents 市長序 眷人·移人·桃園人 讓他鄉變「家」鄉

04

局長序 憲光二村,移民博物館進行式

06

桃園—保存臺灣眷村文化的旗手

08

眷村是什麼

10

眷村大事紀

12

桃園眷村分布圖

14

桃園眷村精采老照片

16

眷村鐵三角

18

憲光二村—臺灣珍貴族群記憶的歷史現場

20

憲光二村村史

22

建築風貌

26

建築語彙

28

Mayer’ s Preface

We Are All Immigrants

Director’ s Preface

From Prove to Improve

Early Advocate Movement

What are Militar y Dependents' Villages

Timeline of Militar y Dependents' Village Histor y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Taoyuan Militar y Dependents' Village Original Map

Past Time

Militar y Dependents' Village Iron Triangle

Memory and Remarkable It Takes a Village

Architectural Print

Architectural Contents 30

登錄歷史建築

Historic Buildings Registration

32

憲光村民說

We Have a Life Here

34

植物簿記

Tree’ s Diar y

- 2 -


多方就位擁抱未來

36

五方工作團隊

38

歷年特展與社群擾動行動

40

在地能量參與:憲光二勢力

44

藝術保溫行動

46

藝術進駐增溫

48

最受劇組歡迎的拍攝現場

50

移民博物館與世界對話的基地

52

憲光二村的定錨點與願景

54

生態博物館策略 : 整個桃園就是一座移民博物館

56

移民博物館使命、目標

58

移民理論

60

國際移民博物館案例

62

臺灣移民博物館預告

70

一句箴言

72

精彩藏品

74

後記 – 憲光二村為起點;下一個世代的未來:移民博物館

78

Team Building Five as One

Place Making

Local Power Engagement

Arts in Action

Arts in Motion

The Most Popular Film Shooting Venue

Dialogue With Me

Anchoring and Visioning

Ecomuseum Strategy

Mission Statement, Purpose

The Theor y of Migration

Immigration Museums Around the World

Open Space for Taiwan Migration Museum

Just do it

Highlight Collections

Note:Toward The Future

桃園眷村文化節

Taoyuan Military Dependents' Village Cultural Festivals Since 2001

- 3 -


|市長序

Mayer’s Preface

眷 人·移人·桃園人 讓他鄉變「家」鄉 We Are All Immigrants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桃 園 市 是 臺 灣 移 民 社 會 的 縮 影, 目 前 人 口 數 約 220 萬 人, 包 含 閩 南、 客 家、 原 住 民、 眷 村 族 群 與 馬 祖、 金 門 的 移 民。 隨 著 近 年 社 會 經 濟 發 展, 新 移 民、 外 籍 勞 工 與 配 偶 人 數 也 逐 年 攀 升, 桃 園 市 記 錄 了 臺 灣 不 同 時 期 人 口 結 構 流 變, 也 因 多 元 族 群 落 地 生 根, 展 現 出 豐 富、 多 元 的文化生活面貌。 桃 園 市 眷 村 文 化 資 產, 是 多 元 文 化 匯 聚 共 生 的 歷 史 場 域, 政 治、 軍 事 與 婚 姻 移 民 等, 帶 來 豐 富 的 飲 食 文 化、 建 築 空 間 裝 飾 及 語 言 等, 形 塑 桃 園 多 元 文 化 記 憶 風 韻, 展 現 多 元 移 民 族 群 生 活 與 相 互 交 融的風采。

的 發 展 轉 化, 且 源 於 不 同 省 籍 男 性 與 臺 灣 女 性 通 婚 成 家, 使 得 眷 村 成 為 臺 灣 多 元 移 民 社 會 的 縮 影。 憲 光 二 村 保 存 活 化 再 利 用 為 臺 灣 第 一 座「 移 民 博 物 館 」, 將 成 為 臺 灣 多 元 族 群 文 化 共 存 的 見 證, 讓 不 同 族 群 的 故 事 更 廣 為 流 傳, 並 發 展 成 為 本 市 藝 術 文化新亮點。 桃 園 市 為 國 都 之 門 與 眷 村 大 市, 多 元 族 群 住 民 是 臺 灣 多 元 移 民 社 會 縮 影, 市 府 將 透 過 創 辦 臺 灣 第 一 座 移 民 博 物 館, 強 化 桃 園 多 元 族 群 間 相 互 理 解、 包 容 與 尊 重, 進 而 促 進 多 元 族 群 在 地 認 同, 讓「 他 鄉 變 家 鄉 」, 打 造 桃 園 市 成 為 最 友 善 歡 迎 移 民 與 新住民的城市。

憲 光 二 村 是 桃 園 唯 一 的 憲 兵 宿 舍 群, 也 是 全 臺 現 存 全 區 保 留 憲 兵 眷 村, 樸 實 的 建築樣貌見證臺灣 60 年代眷村生活型態 桃園市長

- 4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5 -

來源:桃園市政府新聞處


|局長序

Director’s Preface

憲 光二村,移民博物館進行式 From Prove to Improve

憲光二村自民國 95 年遷村,同年登錄為

契,大家的共同目標,即是希望一座凝聚文

本 市 歷 史 建 築, 歷 經 10 年, 文 化 局 自

化認同的「移民博物館」誕生。

104 年 向 國 防 部 申 請 代 管 憲 光 二 村, 期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望透過保存與活化憲光二村,保存桃園眷

博物館的誕生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是,值得

村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為「移民博物館」,

全力投入與追求的文化使命。感謝文化部、

記錄桃園眷村與人群移動的生命故事。

國防部與文化資產局挹注經費,各方專家學 者 給 予 專 業 意 見, 憲 光 二 村 原 住 戶 及 眷 村

催生「移民博物館」的過程,可說是公部

文化保存界的參與,每次活動都能看到越來

門、 民 間 共 同 努 力 不 懈 的 心 血 結 晶。 文

越多原住戶回到憲光二村,讓村子越來越熱

化局自 105 年起陸續展開各項推動工作,

鬧,重現過去眷村團結打拼的精神。

包括以社造為核心價值的駐地工作站;以 各種實驗開創多元可能性的藝術家創作

因為擁有共同「移動」的生命經驗,使我們

保 溫 計 畫; 再 利 用 為 移 民 博 物 館 展 示 研

此時此刻相聚在桃園這塊土地,我們的祖先

究,以及工程的規劃設計等。

雖然來自四方,可能有不同的外貌、慣用語 言或文化內涵,但對追求美好未來與生活的

這些一時之選的各方團隊與專家學者共

堅持卻又如此相似。期望經由「移民博物館」

同討論、交流,定期召開跨域工作會議腦

讓彼此能互相認識、分享與理解,每個人的

力 激 盪。 很 難 得 的 可 以 看 到, 各 團 隊 在

生命記憶宛如熠熠發光的珍珠,共同串連出

各自專業領域,在不間斷的討論中建立默

屬於臺灣人的歷史篇章。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 6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憲光二村 職務宿舍 - 7 -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 8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桃園– 保存臺灣眷村文化 的旗手 Early Advocate Movement

- 9 -


眷 村是什麼

What are Military Dependents' Villages

眷村,是指臺灣自 1945 年起至 1960 年 代, 中 華 民 國 政 府 因 接 管 臺 灣 以 及 隨 後 國 共 內 戰 失 利 遷 徙 到 臺 灣, 為 安 置 從 中 國 大 陸 各 省 撤 退 的 軍 人 及 其 眷 屬, 沿 用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日本人留下建築與設施,或陸續由部隊、 社團和居民自建的集合式住宅社區。 對眷村成長世代來說,眷村,是一個家庭 更甚於一個村子。我們清楚每家每戶每個 人的事情,父輩都經歷過生死交關的大時 代,和來自大江南北的鄰居,一同在方寸 的生活空間,養家活口,安身立命。

攝影:李俊賢 地點:楊梅埔心四維新村

- 10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11 -


Timeline of Military Dependents' Village History

後全國眷村文化保存串聯同盟成立

桃園縣 今 ( 桃園市 政 ) 府於憲光二村 舉辦第一屆「全國眷村研討會」,會

孫 立 人 將 軍 新 軍 訓 練 基 地 ,為 安 置 新 村 ,後 改 名 為 「 黃 埔 新 村 」

臺北縣政府將空軍三重一村登錄歷

部 屬 與 家 眷 ,接 收 日 軍 宿 舍 設 誠 正

第 一 個 兵 工 自 建 的 眷 村「 四 四 南 村 」 ,

錄歷史建築

經 由 民 間、 政 府 與 朝 野 共 同 推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為臺北市第一座眷村

眷村文化園區」開園

史建築。龜山憲光二村遷村同年登

化保存區,並編列 4 億元保存眷

桃 園「 建 國 五 村 」 進 駐 蘆 竹 鄉 大 華 村桃園空軍基地南側日式建築

修 法 ,加 入 文 化 保 存 精 神

動 ,「 國 軍 老 舊 眷 村 改 建 條 例 」

- 12 -

建 築。 並 為 爭 取 國 防 部 眷 村 文 化

村文化

2009 年

桃園市將大溪太武新村登錄歷史

臺北市政府將北

會」

保 存 區 ,舉 辦 「 走 過 竹 籬 笆 桃 ─園 眷村文化保存的回顧與展望研討

「國軍老舊眷村文化

歷史聚落

費補助作業要點」訂

保存計畫評選及開辦 定發布

眷村登錄文化景觀

2010 年 高雄市政府將左營海軍

設置全臺首座「移民博物館」

文化景觀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2011 年 投中心新村登錄

國防部公告選定 13 處為眷村文

2012 年

高雄市政府將鳳山黃埔新村登錄

2013 年

桃園市政府宣示於龜山憲光二村 2017 年

高 雄 市 政 府「 再 見 捌 捌 陸 ─ 臺 灣 2018 年

憲光二村第一期修繕工程動工 2019 年

1949 年 1948 年 1945 年

眷 村大事紀

2010 年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國防部實施 年

款 ,建 造 大 溪 「 僑 愛 新 村 」

婦 聯 會 發 起 軍 眷 住 宅 籌 建 運 動 、「 國 軍在臺軍眷業務處管理辦法」訂定 發布

眷村與國宅開始劃上等號

「明駝一村國宅社區」完工

中 心 登 錄 歷 史 建 築。 臺 南 市 政 府

市馬祖新村及陸光三村文康活動

桃 園 縣 政 府( 今 桃 園 市 ) 將 中 壢

村原建築設立的眷村故事館

與 協 會 推 動 ,成 立 全 臺 首 座 以 眷

陸光三村文康活動中心經由社區

以文化資產身份保留下來的眷村。

棟 眷 舍 登 錄 為 歷 史 建 築 ,為 首 座

臺北市政府將信義區四四南村

物館「新竹市眷村博物館」

新竹市成立全臺第一座眷村主題博

桃園縣 今 ( 桃園市 政 ) 府舉辦全國 首創第一屆眷村文化節

之自治會組織

國防部指示裁撤完成改建眷村

布,眷村面臨快速消失的命運

為臺南市市定古蹟

將 水 交 社( 空 軍 志 開 新 村 ) 指 定

- 13 -

桃園第一個以新制眷村改建新城 1997 年

「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公 1996 年

期 間 作 業 要 點 」(舊 制)訂 1980 年

土地興建國宅」,為十二項建

設之一「開發新市鎮、廣建國

1979 年 期的「華夏集

行政院秘書處研擬「國軍眷村

婦 聯 會 首 次 在 桃 園 興 建 眷 村 ,完 成 楊 梅「 光 華 二 村 」

2001 年

國防會議指示推動眷村改建

蔣宋美齡女士號召菲律賓華僑捐

建」專案貸款

6

地 區 最 大 陸 軍 眷 村 ,共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0 年 4

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於 1977 年 8

憲光二村建村 1968 年 龍 岡 地 區「 富 臺 新 村 」 為 當 年 桃 園 95

1967 年 1957 年 1956 年 1954 年 1953 年

民住宅」

「國軍老舊眷 村重 建試辦

定。眷 村 改 建 朝 向 私 有 化,


桃 園眷村分布圖

Taoyuan Military Dependents' Village Original Map

全臺 897 個眷村中,桃園市擁有 86 個眷村。桃園

中壢

除臨海的新屋區及靠山的復興區沒有眷村,其他區 皆有。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台貿十村

自立新村

居安新村

居敬新村

慈仁四村

建國三村

建國七村

馬祖新村

迅雷五村

建國新村

富台新村

陸光五村

華夏一村

中華新村

篤行六村

陸光六村

篤行五村

慈安四村

居廣一村

精忠六村

慈安三村

慈光十村

楊梅

- 14 -

五守新村

光華二村

成功新村

三龍新村

金門新城

四維新村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大園

建國八村 ◆

建國十一村 ◆

建國十七村

觀音 ◆

蘆竹

建國九村

建國十村 ◆

建國十六村

建國二十村

建國十九村

建國十二村

建國五村

建國六村

◆ ◆

雨後二村

建國四村 慈恩一村

◆ ◆

龜山

凌雲一村 建國二村

克勤新村

明駝一村

建國一村

陸光二村

陸光三村

貿易一村

貿商一村

精忠五村

憲光二村

桃園 ◆

八德 ◆

陸光四村

福興新村

金門二村

凌雲二村

豐林新城

光華一村

忠貞新村

貿易七村

貿商八村

篤行四村

忠愛新村

慈光六村

成功新村

建國十五村

建國十八村

建國十四村

平鎮 ◆

◆ ◆

大溪

居易新村

龍潭 ◆

龍潭新村

干城五村

中正新村

- 15 -

忠勤一村

忠勇二村

忠勇新村

忠勤二村

忠勤三村

勝利新城

勤奮新村

慈祥二村

慈湖新城

僑愛新村

太武新村

僑愛新城

慈光一村


桃 園眷村精彩老照片 Past Time

拍 攝 按 下 快 門, 凍 結 的 是 瞬 間, 呈 現 的 是 真 實。累積加乘起來,記憶和情緒湧現。

- 16 -


- 17 -


桃 園眷村鐵三角

Military Dependents' Village Iron Triangle

《馬祖新村 1957》 為安置駐守馬祖列島的陸軍第 84 師部隊的在臺眷屬而建造。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馬祖新村 2018》 桃園眷村文創園區與桃園第一座公營藝術電影館「桃園光影電影館」。

《太武新村 1964》 為經歷八二三砲戰的金門防衛司令部上校以上高級軍官眷屬設村, 特別以金門地標太武山為名。

《太武新村 2018》 規劃成立「八二三砲戰紀念館」與藝術村。

《憲光二村 1968》 桃園唯一的憲兵眷村,具有不同時期的平房式及公寓式兩種眷舍型態。

《憲光二村 2018》 規劃成立臺灣第一座移民博物館。

- 18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19 -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 20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憲光二村– 臺灣珍貴族群記憶 的歷史現場 Memory and Remarkable

- 21 -


憲 光二村村史 It Takes a Village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憲光二村為桃園市龜山區 9 個眷村之一, 興建經費由時任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主 任委員蔣宋美齡女士邀集民間單位籌募 捐款而來。最初興建了 100 戶磚造平房, 民 國 57 年 興 建 完 成, 爾 後 在 62 至 63 年又興建公寓式住宅 40 戶,因此憲光二 村共有 140 戶。在憲光二村之前已有憲 光新村及一村。 據最後一任自治會會長龔華成會長口 述, 申 請 憲 光 二 村 眷 舍 的 官 兵, 必 須 是 現 役 准 尉 以 上 的 憲 兵, 而 且 要 考 績 連 續 四 年 八 個 甲 等, 當 初 憲 光 二 村 房 舍 的 分 配 不 是 以 官 兵 階 級 大 小 而 定, 而 是 以 申 請 官 兵 的 眷 屬 人 口 數 及 收 入 為 標 準。 眷 舍依大小區分為乙、丙兩種;乙種共 30 戶,為一廳兩房。丙種 68 戶,為一廳一 房, 另 兩 戶 為 自 治 會 及 婦 女 工 作 會。 因 屬 第 十 期 興 建 眷 村, 設 備 較 先 進, 眷 舍 都 有 各 自 廁 所 及 小 廚 房。 較 早 興 建 的 眷 村 如 僑 愛 新 村, 就 沒 有 獨 立 衛 浴, 早 些 年 村 民 上 廁 所 要 到 村 裡 的 公 共 廁 所。 憲 光二村眷舍部分門牆是後來由村民自己 增 建 的, 例 如 將 前 院 及 後 院 加 蓋, 甚 至

- 22 -

有 加 蓋 至 2 樓。 由 於 當 初 興 建 憲 光 二 村 時用的木材質優,經過近五十多年,至今 房子的結構還保持的不錯。 憲光二村設有自治會,會長兩年一任,可 以連任。歷任會長先後為:張太勝、黃義 芝、 周 尚 興、 陳 萬 榮 及 龔 華 成。 自 治 會 會 長 不 好 當, 最 後 一 任 龔 華 成 會 長 任 期 期 滿 後, 因 為 村 子 沒 有 人 有 意 願 出 來 當 會 長, 於 是 憲 兵 司 令 部 就 發 文 要 他 繼 續 當,一當就是十多年。自治會沒有經費, 雖然規定每一戶每個月繳 75 元管理費, 但 錢 很 難 收, 有 些 人 就 是 不 繳, 每 月 僅 有 6,000 元的預算,連清潔工都請不起, 只好由會長兼清潔工。甚至原本要收「冬 季救濟金」也必須取消。 早年憲兵除了高層從大陸攜帶眷屬來臺 外, 大 多 數 的 憲 兵 都 是 單 身 來 臺, 因 此 住在憲光二村的官兵大都是來臺灣後才 結 婚 成 家, 取 本 省 籍 女 子 為 妻。 憲 光 二 村 村 民 和 村 外 本 地 人 的 互 動 很 好, 村 民 第二代、第三代子女因母親母語的關係, 多數會講臺語。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早年有村民在村子裡做小生意,像是賣早 點或臭豆腐。但買菜還是要到龜山街上。 當時交通不方便,休假回家及往返部隊很 辛苦;那時憲兵司令部規定,有家眷者, 每 週 可 以 回 家 兩 次, 分 兩 梯, 一 梯 是 週 三、 週 六 休 假, 另 一 梯 為 週 二、 週 五 休 假, 遇 到 節 日 還 要 留 守 值 半 天 班。 當 時 司令部配有交通車,沿途接送去司令部上 班 的 人 員。 憲 光 二 村 為 最 後 一 站, 司 機 晚上便睡在自治會的小房間,交通車便停 在村外。娛樂方面,早年憲兵司令部放映 隊會來村子,後來因為家家戶戶有電視, 電影放映也就取消了。 在環境方面;早年憲光二村環境清幽,生 活十分平靜,可謂是山明水秀;村子四周

是一望無際的田園景色。村外有條大水溝, 水 溝 清 澈 有 魚。 後 來 龜 山 工 廠 漸 漸 設 立, 水溝被嚴重汙染,村外水溝不但魚不見了, 還 臭 氣 逼 人, 於 是 把 水 溝 加 蓋, 甚 至 後 來 填 平 做 成 村 子 的 環 外 道 路 ( 現 明 德 路 203 巷 )。自從銘傳大學在龜山成立分校,村外 興 建 了 許 多 承 租 學 生 的 公 寓 宿 舍, 昔 日 的 稻 田、 草 地 漸 漸 消 失, 周 遭 住 宅 大 廈 逐 漸 林 立, 但 憲 光 二 村 村 內 還 是 保 持 著 以 往 寧 靜 的 氛 圍, 彷 彿 凍 結 的 時 光, 與 周 邊 熱 鬧 的街道形成獨特的對比與風情。

參 考 文 獻: 本 文 部 分 摘 錄 自 國 防 部 編 印《 眷 戀 ─ 憲 兵與軍情局眷村》憲光二村最後一任會長龔華成先 生口述。

為臺灣第一座移民博物館 特展所製作的憲光二村立 體旋轉模型。 - 23 -










建 築風貌

Architectural Print

憲光二村眷區內包括乙種眷舍 30 戶,丙種眷舍 70 戶。三幢 四層鋼筋混凝土宿舍(職務官舍)計 40 戶,至 1974 年(民 國 63 年)間全部建築完成,總計 140 戶。當時主要的分配 政策以有眷屬的軍、士官為主,且大多以軍階為眷舍分配標 準。憲光二村特別在於眷舍分配是以眷戶人口數為主,而非 軍階大小,申請官兵的眷屬人口數多者能分配到乙種宿舍, 而少者則為丙種宿舍。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憲光二村乙種眷舍原配置為一廳、二房、一廚、一衛,室內 面積約為 42.62 ㎡(12.9 坪)。丙種眷舍原配置為一廳、一 房、 一 廚、 一 衛, 室 內 面 積 約 為 33.38 ㎡ (10.1 坪 )。 乙 丙 種眷舍原配置皆有前後院,推測經自治會協調後統一增建, 形成現今較為整齊的窄巷風貌。北側的職務宿舍採兩戶共用 公共樓梯的雙拼或四拼形式,單戶眷舍原始配置為二廳、三 房、一廚、一衛,室內空間面積 64.79 ㎡ ( 約 19.6 坪 )。

憲光二村乙種標準立面

憲光二村乙種標準剖面

憲光二村憲光二村丙種標準立面 憲光二村房舍平面圖

乙種房舍

丙種房舍

- 26 -

公寓式房舍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臥室

臥室

前院

臥房

廁所

廚房

前院 後院

客廳

後院

廚房

客廳 廁所

憲光二村乙種標準平面

臥室

臥室

憲光二村丙種標準平面

客廳

客廳

臥室

臥室

臥室

廚房

廚房

RC 造職務官舍平面圖(2 戶緊鄰配置)

- 27 -

臥室


建 築語彙

Architectural Contents

憲光二村有許多不同於其他眷村的環境語彙,特別介紹較具特色的建 築元素,包含材料、構造、及居住方式,提供更深一步的認識。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磚、瓦、木窗為主結構。

門牌自基地東側,由右至左以 S 型排序編號 1 到 101 號,沒有 13 號。

1 到 42 號為軍官區,43 號到 101 號為士官區, 不同於一般眷村將階級混合在一起居住。

主要構造為木椼架、雙坡斜屋頂、預鑄混凝土瓦、竹筋水泥承重牆。

- 28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全村房舍以魚骨式配 置,排列非常緊密。

後增加的公寓式眷舍, 形成具有不同時期平房 式及公寓式兩種類型的 眷舍型態。

小磁磚拼花地板呈現 原眷戶獨特的美學。

圍牆上的水泥花格磚。

全村原有二口井,現 保留其中一口。

入口處紅字白牆的文化標 語,有別於其他眷村以反共 抗俄等標語。

廣播擴音桿。

外牆及室內隔間牆身為「編 竹夾泥」,其構造方式應沿 襲自日治時期之隔間牆做法。

- 29 -

門對門的空間,形塑鄰居 間的親密關係。


登 錄歷史建築

Historic Buildings Registration

憲光二村為桃園唯一憲兵宿舍群,因具兩種不同類型眷舍型態,並擁 有許多 50 年以上的老樹,保存婦聯會時期眷村樸實的建築風貌,於 2006 年 ( 民國 95 年 ) 登錄為歷史建築。 項目

內容

位置

桃園市龜山區大同里大同路 138 巷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面積

1

15,534 ㎡

興建年代 2

一層平房:民國 56-57 年 四層樓房:民國 62-63 年

構造

一層平房:木桁架、雙披斜屋頂、預鑄混凝土瓦 竹筋水泥承重牆 四層樓房:平屋頂、鋼筋混凝土、表面洗石子

眷舍種類

乙種眷舍 (30 戶 ):每戶面積 42.62 ㎡ ( 約 12.9 坪 ) 丙種眷舍 (70 戶 ):每戶面積 33 ㎡ ( 約 10.1 坪 ) 職務宿舍 (40 戶 ):每戶面積 64.79 ㎡ ( 約 19.6 坪 )

住戶背景 公共設施

男性:尉士官為主,多來自大陸南方 女性:全為臺灣女性 自治會 ×1、婦女工作會 ×1、水井 ×1、 原有籃球場,後改為職務宿舍

設計、施作單位

一層平房:國防部軍事工程局設計監造及施工 四層公寓式眷舍:新偉建築師事務所 ( 黃輝煌工程師 ) 設計監造,互助營造公司施工

眷舍分配

依眷屬人口數分配

資料來源:2010 桃園縣憲光二村歷史建築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 1. 依歷史建築登錄範圍 2. 國防部與婦聯會有關眷村興建年代資料有差異所致 - 30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31 -


憲 光村民說

We Have a Life Here

1968 年 ( 民 國 57 年 ) 移 入, 到 2006 年 ( 民 國 95 年 ) 移 出, 生 活 了 38 年 的 家。 原住戶對於憲光的生活回憶,大家說一句心底話,分享家人和村鄰居的情誼。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說實在,眷村人情味濃,住在村子時,有時候我回到家比較晚 了沒煮飯,我就一家家去串門子,直接帶著碗到鄰居家吃飯。 – 62 號村民 涂玉梅

先生有時候會跟我說他想家,但那 時沒有開放不能回去沒有辦法。 – 102 號村民 周許刊治

眷村裡的人都會互相幫忙照顧小孩。 雖然有時候也都是為了小孩意見不合 鬧得不愉快,但是還是會和好。 – 50 號村民 蕭春貴

- 32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我爸爸他會在牆上貼一個忍字,凡事不要太計 較,就是寧可吃虧也不要佔人便宜。 – 16 號村民 盧道強 ( 二代 )

結婚後不習慣的事,就是從千金小姐 要轉換什麼都得自己來。 – 68 號村民 王高花子

我們的童年相當精采,講都講不完。

相鄰的小孩會聚在一起玩,不太會吵架。 – 65 號村民 陳麗娟 ( 二代 )

我也對岳父說實話,不吹牛皮的 : 我阿兵哥 沒錢 ! 但是我有得吃,你女兒就不會餓著。 – 27 號村民 劉鴻飛

- 33 -


植 物簿記

Tree’s Diary

九重葛

憲 光 二 村 綠 樹 成 蔭, 入 口 的 白 千 層 和 活 動 廣 場 上

最豔麗,歡喜迎人。

的 大 榕 樹, 陪 伴 眷 村 孩 子 一 同 嬉 戲 與 成 長。 村 子 內 許 多 果 樹 是 原 村 人 種 下 的, 在 早 期 眷 村 生 活, 果 樹 兼 具 美 觀 綠 化 與 可 食 的 價 值。 這 些 植 栽 承 載 著 眷 村 生 活 的 點 滴, 和 移 入、 移 出 的 人 們 朝 夕 相 處,見證村子的日換星移。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芒果 青的尚好,青芒果結實纍 纍落在地上。

玉蘭花 最香,帶給居民嗅覺記憶。

構樹 榮獲最具姿態獎,蔓 延生枝跨距最大。

血桐 我有刺,樹液是紅色。

橡膠樹 憲光我最涼,村民以前 在此聊天下棋乘涼。 - 34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楊桃樹 別因為我生的地點,不來看 我,我會開花。

槭樹 秋冬不變色,四季常綠, 隱藏在角落。

琴葉珊瑚 小心,我有毒。

蓮霧 資深蓮霧樹,夏天結滿蓮霧。

白千層 最白、最會脫皮,多年來 肩負村口歡迎部隊使命。

榕樹 叫我村樹第一名, 人氣指數最高。 - 35 -


多方就位 擁抱未來 Team Building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 36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37 -


五 方工作團隊 Five as One

文化局自 2016 年起陸續展開各項推動工作,包括以社造為核心價值的駐地工作站、 藝術家實驗創作保溫計畫、再利用為移民博物館展示研究,以及修繕工程的規劃設 計等。各方團隊與專家學者共同討論、交流,一同凝聚、催生臺灣第一座「移民博 物館」的誕生。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莊秀美: 在憲光二村再利用為「移民博物館」的過程中,與各團隊腦力激盪,描繪桃園嶄新而美好的未來

想像,都令我感到心情振奮。博物館的誕生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是這樣的文化使命是值得全力投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入與追求。

黃天浩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黃天浩: 能參與憲光二村的規劃設計工作,且與大家一起發想、討論、構思與檢討未來做為移民博物館的 願景,期待很快的這個園地即將誕生,提供市民一個知性與懷舊的空間。

聚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郝秀慧: 記憶歷史並不是一套不斷重覆的僵化儀式,而是美好價值的傳遞,傳遞的目的在於分享,就在分 享的過程,舊價值得以保存,但新價值也會產生。 養雞場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 涂維政: 很高興有機會參與憲光二村轉型成為移民博物館的這段歷程,認識投入心力的優秀團隊,滿足了 我,推展在地藝術家、藝術教育、文化保存的實務需求,我們彼此因此連結。 五觀藝術事業有限公司總監 桂雅文: 我是眷村長大的。臺灣移民博物館應該是我人生最有創意的規劃之作了,從無到有,從定義到格 局,在於桃園文化局高度的信任。過去曾效力規劃 921 地震博物館 (3 年 )、臺灣棒球博物館 (8 年 ) ,一生很幸運參與一連串社會議題類博物館的催生,竭盡所學所能,使我有如同父親有了報效國 家、回饋臺灣社會的機會。

- 38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規劃設計 / 黃天浩建築師事務所

移民博物館 策略規劃 / 五觀藝術

駐地工作計畫 / 台灣古厝再生協會、 聚合文化

藝術駐村計畫 / 桃園市政府

養雞場藝術發展協會

文化局

- 39 -


歷 年特展與社群擾動行動 Place Making

還保留著眷村溫度的憲光二村,持續舉辦活動增進 原住戶、社區和學校的串連。

展覽

藝術介入空間行動 (2017)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文史特展 (2016~) 從憲光二村的文史調查與口述 訪談成果出發,策劃多場主題 特展,讓民眾一窺眷村多元面 貌。2016 年 以「 眷 人· 移 人 」 為主題;2017 年以「就是·愛憲」 為主題;2018 年以「憲光昨日 今時」為主題。

巡迴交流展 (2016~) 2016 年首次於馬祖新村舉辦 交 流 展,2017 年 以「 移 光· 出走」主題,於臺中市大家 書房與臺北市北投中心新村 展出。2018 年以「來自你的 消息」主題,巡迴臺北市湖 光新城與雲林故事館。 - 40 -

邀請不同類型的藝術家或表 演 團 體 進 駐, 用 藝 術 家 的 視角看見不一樣的眷村。視 覺藝術類型邀請菲律賓導演 Richard Soriano Legaspi 運用攝影與錄像媒材,透過 眷村的老窗戶,探討外籍移 工人權議題。

臺灣眷村博覽會 (2017) 以「走讀眷村」為題,邀請全 臺各地眷村展出眷村保存推動 成果,博覽會展覽兼具深度與 趣味,並舉辦系列座談及推廣 活動。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校園巡迴展 (2016~) 主動出擊與週邊學校合作,辦理不同主題的 巡迴展。2016 年以「消失的地景與增溫的城 市」為主題;2017 年以「學青眷潮」為主題。 讓學子能更了解自己生長的家鄉。

「移光故事」高中職學生微電 影徵件 (2018)

以「尋根」、「遷移」為徵件主題, 鼓勵同學發揮創意與感性,用影像 為工具,從日常生活中平凡無奇卻 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元素,找尋 自身及家族與桃園土地的連結。

教育推廣

青年文化資產教案推廣 計畫 (2016~) 結合學校社會課程,將生 澀的課本內容轉換為生 活,並帶領學生至眷村參 觀、採訪與報導文學撰寫, 實際體驗眷村爸爸、媽媽 的生命故事。

- 41 -


下課時光屋 (2016~) 以眷村「家」的概念出發,過 去眷村互相照應的感情,如沒 有血緣的大家庭,連結在社區、 志工與團體的力量,照顧身邊 社區孩子,延續眷村生活感。

社區擾動

社區市集 (2016、2018) 以市集擾動在地居民走入憲 光二村,一起來擺攤、交流。 2016 年以「歸巢」為主題, 結 合 東 南 亞 文 化 表 演, 與 移 工朋友一起同樂;2018 年「眷 村 Double Memory」 為 主 題, 以 創 新 與 傳 統 的 對 比, 呈現不一樣的趣味。

望見學堂 (2016~)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與桃園東南亞主題獨立書 店「望見書間」合作,以讀 書 會、 手 作 或 美 食 體 驗 方 式,讓桃園新住民有機會走 入眷村,也讓一般民眾體驗 東南亞豐富的生活文化。

文化小旅行 (2017) 與銘傳大學「創新旅遊實驗 社」合作,以創新旅遊的方 式,透過知識闖關與小旅行, 帶著民眾遊走龜山一步步回 溯龜山產業與移民歷史。

- 42 -

憲光二村·眷村迎春 (2018) 2018 年首次在憲光二村舉辦迎 春活動,除寫春聯等傳統春節 活動外,還有越南新年文化體 驗,讓民眾體驗不一樣的眷村 年節氛圍。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圍籬美化社造行動 (2018) 以「戰爭」、「移民」、「眷村」三個 主軸,邀請銘傳大學學生與社區居民, 運用創意巧思與環保材料,顛覆圍繞在 眷村週邊「鐵網」的刻版印象,創造社 區新風貌、美化環境新景點。

「慢聊」行動咖啡日 (2018) 為能讓更多人了解憲光二村與未 來移民博物館的規劃,於每月最 後一個週六下午舉辦行動咖啡 日,邀請民眾來村子品咖啡、逛 書攤、聽音樂,享受榕樹下微風 乘涼的悠閒時光。

憲光二村中秋「伴」桌 憲光二村原眷戶回村團聚,村人齊 聚一堂,互相噓寒問暖,關心著彼 此的近況,在歡樂氣氛中回憶過往 的互相幫忙的生活與點滴。

- 43 -


在 地能量參與:憲光二勢力 Local Power Engagement

來 自 各 方 多 元 背 景 的 26 位 志 工, 有 曾 經 是 住 在 這 裡 的 村 民、 附 近 鄰 居,還有許多好奇眷村生活的朋友,時常來參與各項活動,大家協力 維持五千坪村子的日常管理與現場導覽,從不居功,親身協助憲光二 村蛻變成為移民博物館的過程。是以行動來維護歷史建築的大幫手。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 44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1. 為什麼會想當志工? 張盡妹: 當志工能認識新朋友,增長知識,能學到很多東西。 周書廷: 感念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所以從 17 歲開始持續當志工至今。 楊蟬觀: 過去在我生命中曾出現一位曹媽媽,幫助我渡過困難的時刻,且不曾要求過任何回報,這讓 我感恩在心底,當時自己心裡暗自承諾,有天自己要走出來,當志工,回饋社會所需。 2. 為什麼會來憲光二村當志工? 黎慧珠: 我是外省二代,對眷村有種歸屬感,喜歡這樣的眷村氛圍。 林中信: 受電視劇《光陰的故事》影響,而且自己很喜歡老建築獨特的懷舊感,眷村的人文風情也是 我想體驗的,一方面也是因為離家近。 3. 當志工過程中,有從中獲得什麼嗎? 郭麗美: 在這裡感受到,如同從小在眷村長大的龍岡台貿十村一般的環境,格外有切身之感。 所以在 這裡,一方面養病,一 方面也學習付出。在這裡累積的情感、童年的記憶,及到成長之後, 成為老師,也學習奉獻。 唐家良: 在憲光了解眷村在全臺的分佈和各眷村的特色,及眷村改建的歷史,讓人緬懷眷戀。 林麗蓉: 當我把憲光所知的一切介紹給來參觀的遊客,儘管他們只能吸收一部分,但對我來說能把憲 光介紹出來,就是完成了我身憲光為志工的責任與快樂。 方文萱: 那裡曾經是我的家,剛好我也很喜歡當志工。 潘士瑋: 認識其他眷村及幫忙眷村文化的學者,可以由自己對遊客導覽解說時,分享自己所知的眷村 說明出來,讓遊客了解眷村,讓自己對眷村歷史有更多理解!

- 45 -


藝 術保溫行動 Arts in Action

養雞場藝術發展協會在憲光二村的「藝術進駐計畫」 ,透過 藝術家獨特的體驗和思考,嘗試重新詮釋眷村文化歷史意涵, 注入「移民博物館」敘事內容,以及回應自身所處於其中的關 係。過程中,期望以藝術活動、展覽、工作坊來連結附近社區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居民、原住戶與各界交流,拉近眷村文化與年輕世代的距離 和關係。

- 46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47 -


藝 術進駐增溫 Arts in Motio

「閃亮穿越劇 / ㄧ閃眷戀風華」沙龍展 「流 / 變 ‧Flow/Flux」上海奔放藝術村駐村交流展 「移情」 「移家」憲光二村藝術串連展 眷村蚊子電影院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眷村媽媽時尚走秀 60 年代老歌新編曲快閃活動 「眷村閃亮新星人氣獎」復古服裝攝影活動 把握「憲」在─ Kaleidocycle 童玩工作坊 水拓憲光 / 水拓工作坊 《影音自造實驗室》數位影音創作工作坊 眷村景觀切片版畫工作坊

- 48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49 -


最 受劇組歡迎的拍攝現場

The Most Popular Film Shooting Venue

電視劇傳播效應之大,憲光二村因 2008 年王偉忠 與王珮華製作的《光陰的故事》連續劇拍攝而名聲大 噪,憲光二村因此等同了光陰的故事,而《竹籬笆的 春天》和《光陰的故事》 ,也成為眷村符號般的代名 詞了。 選擇在憲光二村進行拍攝的劇組很多,舉出幾齣記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錄下憲光二村亮麗的身影,未來,以眷村為主題的戲 劇,還會不斷上映。

MV《快樂出頭天》

明堂影像有限公司

電視劇《真愛源起》 豐禾多媒體傳播有限公司 - 50 -

短片《洞》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短片《木蘭回家》 奧朵視覺工作室

電視劇《與愛同行》 院子有限公司

電視劇《阿英的成長日記》 群之噰傳播有限公司

提供來源: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 桃園市文化基金會協助影視拍攝與發展中心

電影《銀色食慾》 打打影像有限公司 - 劇照師劉人豪

- 51 -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 52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移民博物館– 與世界對話的基地 Dialogue With Me

- 53 -


憲光二村的 Anchoring and Visioning

定錨點與願景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眷村 憲光二村

桃園移民 臺灣移民 世界移民

同心圓概念 : 以憲光二村為核心,由內向外發展。

移民博物館發展架構,採同心圓式架構,以眷村為核心,逐層向外延伸擴及移民之議題。第一 圈為憲光二村、憲兵故事;第二圈為桃園移民;第三圈則為臺灣移民;第四圈觸及世界移民觀點。 整體空間規劃以「眷村」為展現核心,展示內容與活動以眷村為核心擴散,符合現地空間場所 精神。

- 54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對眷村人

這裡是留存著生命記憶的 能量中心。

對國際人士

這裡是認識臺灣多元面貌, 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

未來 Vision

願景

對社區民眾

這裡是從事社區營造實 踐,讓社區自豪的地方。

對一般民眾

這裡是透過認識移民, 回過頭來認識自己的地方。

對年輕人 對新住民

這 裡 是 能 收 集 移 民 故 事, 傳承推廣多元文化的地方。

- 55 -

這 裡 是 傳 播 人 權 教 育, 豐富學生視野的地方。


生態博物館策略 : Ecomuseum Strategy

整個桃園就是一座 移民博物館

以 憲 光 二 村 為 中 心 輻 射 出 桃 園 各 個 移 民 聚 落 點。 憲 光 二 村 是 核 心, 桃 園 各個移民聚落點是衛星,形成一個博物館體系。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 Museum Network

網路策略

跨 越 憲 光 二 村 藩 籬,「 桃 園 據 點 → 臺 灣 → 鍵 結 亞 洲 → 連 接 世 界 」, 形 塑 博物館網絡。桃園和臺灣各地移民生活聚落、國內外移民研究學者專家、 世界各地移民團體組織,都將是本館展示資源的參與者和合作對象。

→ 桃園據點

→ 臺灣

→ 鍵結亞洲

- 56 -

連接世界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分期發展 Step by Step

策略

工程期間 記憶蒐集不間斷

將分區分期進行修復工程,在修復工程期間,持續設置駐地工作站與記憶故事蒐集站,蒐集桃 園 86 個眷村與移民的生命故事,累積未來的能量。 未來移民博物館除規劃有常設展示及主題特展,包含桃園眷村、移民大歷史、憲兵故事館及資 源中心等;另規劃有文創及藝術進駐空間、社區共享中心及眷村生活體驗區,讓民眾能以實境 體驗臺灣眷村及移民的生活與歷史。

- 57 -


移民博物館

Mission Statement

使命

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座移民博物館 ? 移 動, 是 為 了 追 求 更 美 好 的 未 來 與 生 活; 移 民, 所 以 我 們 相 聚 在 這 塊 土 地 上。 藉 由 移 民 博 物 館, 作 為 互 相 理 解「 我 們 」 的 一 把 鑰 匙, 創 造 移 民 故事的對話平台。 1. 作為眷村文化歷史現場,保存眷村的場所精神。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2. 重構移民歷史記憶,凝聚臺灣身份與文化認同。 3. 與移民族群溝通對話,加強對臺灣社會向心力。 4. 作臺灣與全世界移民議題對話窗口與交流中心。

- 58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移民博物館 Purpose

目標

歷史博物館追求「真」,美術館追求「美」,移民博物館追求「善」 以此為終極關懷,移民博物館目標有四 : 1. 培養具有同理心的現代公民。 2. 追求公平正義的社會。 3. 凝聚國家認同。 4. 體現多元文化。

公平正義 同理心 多元文化 國家認同

- 59 -


移 民理論

The Theory of Migration

人為什麼遷徙 移動,是人類的本能,從有歷史以來,富冒險天性的個人、遊牧民族、遠征軍及商 人,正在全球各地移動。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社群的空間移動,或是經歷遷徙後之人群重組,是近現代顯性的社會現象之一。因 政治、戰事、經濟、宗教、家庭、對異文化的追求等因素,人們以移民、流放、貿 易經商、外籍勞力、異國婚姻、宗教朝聖與旅行觀光等形式移動。 移民學 全球化時代大規模的跨國移民現象,有來自人類學、人口學、經濟學、歷史學、法 律 學、 政 治 學、 社 會 學 等 學 者, 以 不 同 的 理 論 基 礎 及 方 法 論 進 行 研 究, 包 括 由 上 而下的宏觀取向,著重國家移民政策或市場力量的主導;與強調由下而上的微觀取 徑,聚焦於移民個體或家庭經驗層次的探索。 傳統上移民研究以人口學量性分析為基礎,對於遷移議題著重探討與文化生態的關 係、移民適應,以及移民在城市的調適等 1 。此外,有關族群意識或族群性研究的 興起,主要是近現代北美與西歐的白人世界,非白人裔移民(如華裔、日裔、韓裔、 東南亞各國住民、南亞人、土耳其裔、及牙買加裔等)永無止息的遷入影響,探究 移民裔群的生活適應、律法、社會不均、文化變遷、和祖國與移入國家認同的矛盾 等問題最為熱門 2 。 1. 李亦園 1980 〔1974〕文化人類學的人口研究。頁 417-443。台北:食貨。 2. 謝世忠 2000 國族 ─ 國家、共同體、與解構:泰中兩國的少數族群人類學社群 關係研究。發表於「『社群』」研究的省思:跨世紀臺灣人類學的展望之一學 術研討會」,台北南港,11 月 2-4 日。

- 60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61 -


國 際移民博物館案例

Immigration Museums Around the World

美國下東區移民公寓博物館 Lower East Side Tenement Museum New York, USA 這棟公寓曾是七千位美國移民初抵紐約的 住 所, 其 中 包 括 德 國 人、 愛 爾 蘭 人、 東 歐 人 與 中 國 人。 公 寓 中 蘊 含 了 大 量 有 待 發 掘 的移民故事。創辦人歷史學家亞布蘭 (Ruth Abram) 覓 得 果 園 街 97 號 為 館 址,1998 年創建了這座博物館。 使命: 保存與詮釋美國移民的個人經驗,讓觀眾與 現在和過去的移民建立情感連結,使參觀者 對移民形塑美國國家認同的重要角色,有所 了解和珍惜。 網址:www.tenement.org

- 62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波蘭格丁尼亞移民博物館 Muzeum Emigracji Gdyni, Poland 創建於 2015 年,館址位於一棟名為「航海站」 的歷史建築之內。航海站原是船隻駛離波蘭航 線的起點,建築本身訴說許多波蘭移民的命運 與滄桑故事。 使命: 旨在描述過去幾十年來數百萬波蘭移出人民的 命運。他們有的默默無名,有的在科學、運動、 學術或商業上有許多傑出成就。本館期待成為 一處邂逅和討論移民的場所,促進國內波蘭人 相互交流。 網址:www.polska1.pl

- 63 -


英國移民博物館計畫 Migration Museum Project, United Kingdom 2012 年為了在倫敦創設一座具有啟發 性與行動力的移民博物館而推動的計 畫;是一個以移民歷史為主題,由展覽 與教育活動促成的行動方案。 使命: 增進國民對英國做為一個移民國家的 認同與感念。 網址:www.migrationmuseum.org

圖片來源: 底圖:Call Me by My Name – Stories from Calais and Beyond © BrandingbyGarden 小圖(上):Humanae by Angelica Dass, part of our No Turning Back exhibition © Migration Museum Project 小圖(下):Schoolchildren attending Adopting Britain © Poppy Williams

- 64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澳大利亞阿德雷港移民博物館 Migration Museum,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阿德雷港移民博物館為全球第一座以 移民為主題的博物館於 1986 年開放。 博物館的創建始於 1981 年一份以南澳 州博物館政策與發展的報告 ,建議創 設一座民族博物館。同年,南澳洲歷史 基金會成立,並計畫在 1983 年成立移 民博物館。規劃單位選中了原為貧民庇 護所的地點,經過重新規劃整修為博物 館之用。 使命: 保存、記錄並詮釋南澳州居民的歷史與 文化多元性。 針對 1836 年以降移入並定居南澳州之 族 群 的 歷 史 與 文 化 傳 統, 提 升 民 眾 意 識。 透過活動計畫鼓勵民眾發現、探討並分 享自身的認同與文化。 研究並保存南澳州的歷史,並將之推廣 至全世界。

圖片來源: 底圖:MM_Lying-in Home building_Settelement Square_creditAndre Castelluci

網址:migration.histor y.sa.gov.au

小圖(上):MM_21 centur y galler y_credit-Andre Castelluci 小圖(下):MM_In this Place galler y_credit-Andre Castellucci

- 65 -


菲律賓華僑博物館 Bahay Tsinoy: Museum of Chinese in Philippine Life ,Philippine 為了凸顯菲律賓和中華文化的獨特融合,呈現 兩國人民在歷史上交織命運,1999 年由當地 華裔社區贊助成立。 使命: 典藏、記錄和展出華人在菲律賓社會的歷史和 文化遺產,促進華人與菲律賓社會之間的互動 與交流。 網址:www.bahaytsinoy.org 圖片來源: 底圖:1 barter topview 小圖(上):2 food vendor 小圖(下):2 vendors

- 66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加拿大移民博物館 Muzeum Emigracji Gdyni ,Canadia 為了呈現移民對加拿大歷史、文化、經濟與 生活方式的貢獻,加拿大政府於 1999 年在 哈利法克斯的 21 號碼頭創設。 使命: 探索加拿大移民的經驗,促進民眾對移民的 了解與認同。 網址:www.pier21.ca/home

- 67 -


德國不萊梅港移民博物館 Deutsches Auswandererhaus Bremerhaven ,Germany 不 萊 梅 港 是 德 國 重 要 商 業 港,19 世 紀 時 成 為 歐洲向外移民人口數最多的港口,因戰爭、種 族 迫 害、 經 濟 蕭 條 諸 多 原 因, 陸 續 約 有 700 萬 名 歐 洲 人 從 德 國 啟 程, 通 往 夢 想 中 新 世 界 「美國」。為了紀念這段歷史而創立。 使命: 培養年輕人對德國海外移民歷史的了解,精進 年輕人跨文化溝通能力。 網址:www.dah-bremerhaven.de

- 68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美國紐約愛麗斯島移民博物館 Ellis Island National Museum of Immigratio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愛 麗 斯 島 在 1892 年 至 1954 年 間 是 美 國 移 民 管 理 局 所 在 地, 也 是 多 數 移 民 踏 進 美 國 土 地 進 行 海 關 與 身 體 檢 查 的 地 點。 美 國 政 府 在 1976 年以此歷史地點為基地創建。 使命: 典 藏 與 展 示 美 國 移 民 的 歷 史 文 獻 和 文 物, 詮 釋美國多元民族社會的意義。 網址:www.libertyellisfoundation.org 圖片來源: 底圖:1 barter topview 小圖(上):2 food vendor 小圖(下):2 vendors

- 69 -


臺 灣移民博物館預告

Open Space for Taiwan Migration Museum

Tell me, 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告訴我,我也許會忘記, 讓我看到,我可能記得; 讓我參與,肯定我會懂得。 如果,沒有移民博物館, 誰來長期持續收集、記錄,述說先來後到祖先的故事; 如果,臺灣沒有移民博物館, 對下一代證明,我們歷經民主的過程何其珍貴, 從仇視對立,到懂得用同理心互相理解包容; 如果,沒有一座認真的移民博物館來傳遞這些價值, 我們如何面對歷史, 成為有希望、有遠景,未來更友善、更成熟的國家。

- 70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71 -


一 句箴言 Just do it

隨著社會變遷,全球博物館發展趨勢日漸翻轉,從

移民博物館敘事(narrative)層次不能只停留在

入已開發國家,臺灣的社會智力已經豐富到足以承

入。我並不反對用個人故事方式來架構移民博物

個人或家庭層次,會流於瑣細,大歷史一定要加

為國家發聲到為個人立傳,從大歷史到小敘事。邁

館的展示主題,但是,還是要能以個人故事來反

載ㄧ座由下而上的常民博物館了。

映大歷史敘事,因為個人故事通常只限於個人家

– 移民博物館策略規劃總顧問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庭層次,丈夫出門為國打仗,忠勇衛國,妻子在

張譽騰

家維持生計,相夫教子,太單薄了,只有以大歷 史為背景才能豐富敘事層次。

培養觀眾同理心,這應該是移民博物館的重要使

– 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教授

命。目前臺灣外來移民, 類似當年渡過黑水溝的

張茂桂

「羅漢腳」,都可稱為是「來臺祖」。我們要讓

觀眾以同理心體會外來移民現在處境,就能多少

眷村文化逐漸消失,不易複製,早期凍結靜態展

了解當年我們祖先來臺的處境。移民博物館是一

示保存,或企圖兼顧各族群政治拼盤式的展覽方

面鏡子,移民博物館要做為臺灣人的一面鏡子,

式,都已不合時宜。當前社會如何在新舊之間拿

讓我們學習以公平心態看待所有不同的移民。不

捏,進行眷村文化精神的「活保存」,才是重點。

要區分「他們」和「我們」,要設法讓所有觀眾

眷村文化保存不是懷舊,而是鼓勵文化轉化和創

知道,臺灣本來就是移民組成的國家,只是彼此

新,呈現眷村社經組成多樣性。這樣才能成為所

有先來後到的區別而已。

有眷村住戶的認同歸屬,也是臺灣多元文化的一 塊重要拼圖。

–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 夏曉鵑

– 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副教授 李廣均

- 72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桃園做為移民社會異質性高;眷村移民、工業區移 民、國際移民等多元雜揉,的確有其特殊性。展示

眷村文化要避免凍結式保存空間,要靈活整合三物

對於移民博物館要容納新住民的議題,我

( 物、文物、人物 ),用講故事方式來活潑呈現眷村

認為不衝突,只有比例的問題。不論是否

文化。

以「臺灣移民博物館」名義成立,但勢必

– 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祕書長 戴寶村

可將臺灣移民的問題納入博物館中。

– 臺北市市政府參事 謝小韞

移民博物館創立是臺灣重要里程碑,從科學角度以

基因之旅 DNA 檢定操作,榮陽基因體研究中心能

憲兵信條 : 和平、勇敢、廉潔、慧敏。

夠支援技術,期待合作。

– 憲兵史蹟館館長史政官

– 陽明大學分子與基因研究所教授

廖建達

蔡世峰

臺灣是個移民島,我們一直都在彼此瞭解和學習,

「大歷史」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來做即可。移

正彰顯了它傳之未來的社會價值。

移民博物館應以培養觀眾「在地國際觀」為目標。

期望攜手邁向友善平權的社會。移民博物館的設立

民博物館可從「小歷史」著手,專注於當代移民。

– 四方報創刊總編輯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前館長

張正

呂理政

我總覺得有人、有情感、有故事,一座城市的文化

在全國眷村活化再利用尋找出路的道路

成以及特殊的生活空間,使得眷村成為臺灣特有的

這個議題,有人的關懷,有國家的高度。

上,桃園提出「移民博物館」命題,期望

才會豐富起來。由於眷村形成的歷史背景、居民組 社區形態;來自中國各地的人文、語言及習俗等,

–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更進一步交織而成獨特而珍貴的眷村文化。

文化發展科科長 黃蘭燕

– 眷村影像紀錄創作人 李俊賢 引自 106 年「憲光二村再利用為移民博物館基 本策略規劃暨展示資料調查」專家訪談

- 73 -


精 彩藏品

Highlight Collections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 74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75 -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 76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77 -


後 記 – 憲光二村為起點;下一個世代的未來:移民博物館 Note: Toward The Future

眷村的印記 1968 年建村的憲光二村, 2006 年遷村,同年村子登錄為歷史建築,但,也沉寂了近 10 年。這 10 年 僅於低度使用,提供許多影視電影取景。也因為影像的文本傳送,成為推動村子再利用的關鍵契機:憲 光二村典範式地、象徵式地,成為一種眷村建築的印記。因此,我們怎麼能任憑村子在時移事往中頹圮? 非保留不可,非找到出路不可。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然而,偌大 5,000 餘坪的村子,將以什麼身份再登上社會舞台?身為利害關係人的原住戶的期待是什 麼?全國諸多眷村保存實例,憲光如何同中求異,發揮自身特色?

軸承啟動,五方工作團隊 開始的第一步,是 2015 年文化局成立了「憲光二村駐地工作站」,扮演社造蹲點角色的 3 位長駐村子 的夥伴:鄭秀瑛 ( 阿鹿 )、郝秀慧與楊世駿 ( 小楊 ),分別與憲光、眷村及 1949 年的大遷徙有不同的生 命經驗。工作站隨時傳回一手消息:原住戶誰又回來了、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大學老師,帶領同學挖掘眷 村故事、設計憲光 VR 體驗、文資青年教案……。就算村子沒有啟動再利用計畫,工作站是唯一不能停 下的工作。 1 年後,我們發現,人回來了,故事浮出來了,對話出現了,於是委託龜山在地的涂維政、張淑貞二位 老師帶領桃園市養雞場藝術協會,邀請年輕藝術家走進村子,用新的眼光與詮釋路徑提出對眷村新的想 像。同年,黃天浩建築師著手全村修繕的規劃設計,有著豐富古蹟、歷史建築修繕經驗,了解本案的框 架:眷村、歷建身份,總合成獨特的憲光二村場所精神。然而,我們都同意,框架不是限制,反而有助 於意義的定錨。 基於前述的階段性成果,2016 年底委由五觀藝術的桂雅文、張譽騰老師啟動「憲光二村再利用為移民 博物館基本策略規劃暨展示資源調查案」,以不同層次的視野另闢蹊徑,摸索有別於其它眷村再利用的 方向。 一路走來,團隊之間訊息互通、活動彼此支援,不定期的五方工作會議腦力激盪,所有的積累與眾人的 力量,都將成為博物館層層疊疊的養份。

- 78 -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意義的定錨點:包容與認同 閩南、客家、眷村、原民與新住民,眼睛所及的我們,誠誠懇懇地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生活。除了原住民 朋友,誰不是先來後到呢?差別只在於時間,400 年、40 年或 4 年。 戰爭移民產生了全世界獨有的眷村文化與歷史,臺灣曾經存在 800 多個沒有血緣的大家庭,彼此照應著; 眷村何嘗不是臺灣的縮影呢?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經典巨著《想像的共同體》 曾提出:「人口統計、地圖與博物館為建構民族國家三要素。」博物館是一個集國家大歷史與個人經驗 的文化有機體,再形成認識自己與觀照他人的反身鏡。臺灣長期徘徊於尋求主體認同與追溯自身歷史的 道路上,我們是否能有一座國家級移民博物館,再現臺灣移民者故事所反映各自遷徙、流離、定著的生 命經驗,呈現臺灣歷史寬廣的深刻內涵,豐富我們對不同時期「移居者」的理解、尊重及包容,使多元 族群與多元文化的對話交流、理解包容、互為主體成為一種可能。

面向未來的博物館 當眷村變成博物館,不應再是以為「物」為主的時空膠囊式的展示典藏;應以「人」為主體,成為面向 未來、對下個世代負責的博物館。更開放地容受許多移民經驗,成為對話平臺的議題式博物館。2018 年的我們聚集在此,回望做為一個原初起點的 1968 年憲光二村;下一個 50 年,臺灣會因為付出行動 的我們而更好。 文 / 黃蘭燕

- 79 -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 桂雅文總編輯 . -- 桃園市

Migration Museum in Taoyuan

: 桃 市 文 化 局 , 民 107. 11 面;

公分

ISBN 978- 986- 05- 7372- 5( 平 裝 )

指 導 單 位: 文化部、桃 園 市 政 府 、 桃 園 市 議 會 發 行 人 : 鄭文燦 編 輯 委 員: 莊秀美、唐 連 成 、 王 麗 娟 、 張 至 敏 總 顧 問: 張譽騰 執 行 企 劃: 黃蘭燕、董 俊 仁 、 陳 怡 均 整 體 企 劃: 五觀藝術事 業 有 限 公 司 視 覺 設 計: 藝朵文化事 業 有 限 公 司

1. 博 物 館 2. 移 民 文 化 3. 眷 村 4. 桃 園 市 069. 9577

總 編 輯: 桂雅文 美 術 主 編: 高挺育 研 究 員: 江旻翰 美 術: 羅彩薇 插 畫: 唐曼亞 校 稿: 吳紹芬 模 型: 邱柏瑄 手 作: 陳雅雯 特 別 感 謝: 邱傑老師、 李 俊 賢 老 師 、 張 哲 生 老 師 、 梁 銘 剛 老 師 、 賈 蘭 馨 女 士 立邦油漆、 林 務 局 農 林 航 空 測 量 所 、 桃 拾 雜 誌 、 財 團 法 人 桃 園 市 文 化 基 金 會 、 財團法人桃 園 市 文 化 基 金 會 協 助 影 視 拍 攝 與 發 展 中 心 協 力: 聚合文化事 業 有 限 公 司 – 郝 秀 慧 、 鄭 秀 瑛 、 楊 世 駿 桃園市養雞 場 藝 術 發 展 協 會 – 涂 維 政 、 張 淑 貞 、 林 家 禾 、 董 欣 宜 黃天浩建築 師 事 務 所 – 黃 天 浩 、 孔 繁 宇 印 刷: 禾創印刷設 計 有 限 公 司 出 版 日 期: 107 年 11 月 出 版 者: 桃園市政府 文 化 局 地 址: 桃園市桃園 區 縣 府 路 21 號 電 話: 03-33225 9 2 G P N : 1010701 9 6 6 I S B N : 978-986- 0 5- 7 37 2 - 5 工 本 費: 新臺幣 35 0 元 2018 年 © 中 文 版 桃 園 市政府文化局 本 出 版 品 著 作 權 所 有 未 經著作所有權人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或傳輸

- 80 -

10701963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