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共筆特展專刊-試閱

Page 1

輩 出 承 啟

臺 南 風 土 描 繪

継 承 さ れ る

Tainan as a Collective Memory 輩 出 承 啟 的 臺 南 風 土 描 繪

特展 專刊

台 南 風 土 描 写 The Superimposed South:

特展專刊

Tainan as a Collective Memory

The Superimposed South:


目 次

Contents

館 長 序

現 在進 行式的臺南共筆/林崇熙

2

現在進行形の台南共筆/林崇熙

合 辦 單 位 序

挖 掘記 憶 無限延伸— 致 「南 方共筆:輩出承啟的台南風土描繪 特 別 展 」 / 吉 田 憲 司

6

「南方共筆:継承される台南風土描写特別展」によせて または ごあいさつ/吉田憲司

合 辦 單 位 序

文 史協 會一甲子─ 寫 在「 南方共筆:輩出承啟的臺南風土描 繪 特 展 」 之 前 / 連 風 彥

10

還暦を迎える文史協会̶「南方共筆:継承される台南風土描写特別展」によせて/連風彦

導 讀

從 外人 到在地視角的轉換─「南方共筆特 展 」 中 的 臺 南 風 土 描 繪 / 陳 怡 宏

16

外来者から在地的視野への転換:「南方共筆特別展」における台南風土描写/陳怡宏

導 讀

探 尋照 片檔案的可能性─內田勣藏品所刻 畫 的 臺 灣 風 景 / 野 林 厚 志

24

写真アーカイブスの可能性を探る­内田勣コレクションに刻まれた台湾の風景/野林厚志

導 讀

一 方風 土一方人/葉瓊霞 風土、そして人/葉瓊霞

14

40


總說

46

流動的臺南

50

初見臺南第一眼

54

流動する台南

台南の第一印象

干治士牧師眼中的平埔族|カンディディウス牧師の見た平埔族 郁永河的奇幻旅程|郁永河の不思議な旅 皇家攝影師湯姆生的南部之旅|王室カメラマントムソンの南部の旅 日臺文人交錯視角下的臺南|日台文人の視線が交錯する台南

在臺日人的臺南研究:蠟燭老師內田勣

66

在台日本人の台南研究:蝋燭先生内田勣 古都探查|古都探査

探險 VS. 生活:內田|探検 v.s. 生活:内田 內田老師的地理課|内田先生の地理授業 內田的臺南觀察|内田の台南観察

臺南人的臺南研究:臺南市文史協會的 先 行 者 們

104

台南人の台南研究:台南市文史協会の先駆者たち

從單打獨鬥到團體協作|孤軍奮闘から一致協力へ 共說臺南事|共に台南を語る 臺南研究先行者們的交遊網絡|台南研究先駆者達の交遊ネットワーク 腳踏實地的田野踏查|地道なフィールドワーク 鄭成功研究|鄭成功研究 宗教民俗研究|宗教民俗研究 安平研究|安平研究 臺南平埔研究|台南平埔研究

百花齊放的臺南達人們

136

附錄:臺南文史研究相關大事年表

142

謝誌

146

百花斉放する台南の達人たち

15


導 讀

從外人到在地視角的轉換— 「 南 方 共 筆 特 展 」 中 的 臺 南 風 土描繪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副 研 究 員

陳怡宏

前言 臺 灣 在 17 世 紀 其 他 外 人 大 規 模 接 觸

前, 關 於 這 塊 土 地 發 生 的 事 情, 主 要 依 靠 原 住 民 的 口 傳 傳 說, 以 及 來 過 這 塊 土 地 的 外 人 口 耳 相 傳 與 少 數 文 人 記 載。17 世 紀

後, 臺 灣 逐 漸 躍 上 國 際 舞 台, 因 此 開 始 有 許 多 外 人 的 關 於 臺 灣 風 土 的 記 述。 臺 南 作 為 當 時 最 早 與 外 人 接 觸 的 地 區, 在 不 同 時 期, 不 同 的 人 群 留 下 許 多 關 於 臺 南 的 風 土

描 繪, 數 百 年 來, 這 些 描 繪 經 歷 了 從 外 人 到 在 地 觀 點 的 轉 變,「 南 方 共 筆: 輩 出 承

商、 教 書 等 目 的 移 居 臺 南。 戰 後 則 有 外 省

移民遷至臺南,晚近則有外籍移工、配偶,

甚至原住民到臺南。近年則有許多如港澳、 外國或島內其他居民移居臺南。數百年來, 時 空 的 流 動, 不 同 世 代 的 觀 察 紀 錄 者, 共 筆出一幅幅多元的臺南風土像。

外人眼中的臺南 17 至 19 世 紀, 許 多 人 來 到 臺 南, 留

啟 的 臺 南 風 土 描 繪 特 展 」( 以 下 簡 稱 本 特

下臺南的第一印象。1603 年陳第隨沈有容

並著重突顯 20 世紀近代臺南研究出現的歷

因 而 留 下 了〈 東 番 記 〉, 是 漢 人 最 早 描 寫

展)即試圖展示這些風土描繪的變化歷程, 史脈絡。

流動的臺南 如 果 我 們 從 時 間 的 縱 深 來 看, 不 同 時

期 的 臺 南, 有 著 不 同 的 空 間 指 涉, 時 而 擴 大, 時 而 縮 小, 日 治 初 期 的「 臺 南 縣 」 甚

至 包 含 嘉 義 到 屏 東 地 區; 而 所 謂 的「 臺 南 人 」 也 是 不 斷 地 變 化 著。 從 早 期 以 平 埔 原 住 民 為 主 體, 荷 蘭、 日 本 人、 漢 人 來 臺 南

定 居, 清 代 的 大 量 漢 人 移 民 成 為 臺 南 社 會

16

主 體 居 民, 日 本 時 代, 日 人 由 於 公 務、 經

為 了 驅 逐 倭 寇 而 至 臺 南 安 平 一 帶, 沈 有 容 臺 南 平 埔 族 為 主 生 活 的 著 作。 荷 蘭 人 到 臺

南 建 立 據 點 後, 向 原 住 民 傳 教, 牧 師 干 治

士 於 1627 年 抵 臺, 至 新 港 等 社 宣 教, 學

習西拉雅語,1628 年完成〈福爾摩沙島的 論 述 與 簡 史 〉( 又 稱〈 臺 灣 略 記 〉), 主 要記述當時臺南一帶 8 個村落中西拉雅人

的 生 活, 其 記 載 宛 如 民 族 誌 一 般, 詳 述 經 濟、信仰及兩性關係等。

17 世紀末,清帝國將臺灣納入統治版

圖, 一 場 福 州 火 藥 庫 的 爆 炸, 浙 江 人 郁 永

河 請 命 至 臺 灣 北 投 採 硫, 選 擇 先 到 臺 南,


然後由臺南一路往北的行程。這一段路程, 最 後 寫 成 了《 裨 海 紀 遊 》 一 書。 書 中 記 載 平 埔 村 社 情 形, 也 留 下 對 府 城 的 印 象, 從

地理老師內田的臺南研究 1920 年 代 後, 由 於 臺 灣 治 安 穩 定,

漢 人 的 角 度 描 述 當 時 的 臺 南 風 土。 此 外,

在臺灣旅行或者定居對於日人來說不再是

也 形 成 重 要 描 繪 臺 南 風 土 的 文 本。 這 些 方

都 形 象, 也 從 臨 時 的 博 覽 會 逐 漸 規 劃 為 實

漢人的方志及采風圖傳統在清代統治時期 志主要從統治者及文人角度來觀看地方。

19 世 紀 中 期, 由 於 清 帝 國 與 外 國 簽

訂 條 約, 開 放 臺 灣 港 口 通 商, 因 此 西 洋 人 又 再 次 重 返 臺 灣, 除 了 經 商 外, 也 有 許 多 基 督 教、 天 主 教 傳 教 士 紛 紛 到 達 臺 灣, 此 外 對 臺 灣 有 興 趣 的 攝 影 師、 探 險 家、 科 學 家 也 紛 紛 至 臺 灣 探 查, 這 些 洋 人 也 留 下 了 對 於 臺 南 的 風 土 描 寫。 本 特 展 選 擇 了 後 來 曾 擔 任 英 國 皇 家 攝 影 師 的 湯 姆 生(John Thomson), 於 1871 年 的 南 臺 灣 之 旅, 從 府 城 出 發, 沿 路 經 拔 馬、 木 柵 等 地, 最

終 到 達 甲 仙 埔, 留 下 當 時 臺 南 及 平 埔 族 群 的重要影像資料。

1895 年,清日甲午戰爭,清帝國戰敗

將 臺 灣 割 讓 日 本, 日 本 占 領 臺 灣 後, 許 多 記 者 跟 行 政 官 僚 到 臺 灣 進 行 踏 查, 留 下 日

人 觀 察 下 的 奇 風 異 俗 紀 錄, 同 時 也 要 求 當 地 的 文 人 提 供 當 地 資 料, 因 此 在 臺 南 也 留 下許多文史紀錄的資料。

畏 途。 為 了 推 展 觀 光, 官 方 強 化 臺 南 的 古 體 的 臺 南 歷 史 博 物 館。 同 時 也 有 許 多 日 本 人 因 工 作 定 居 臺 南, 並 開 始 對 臺 南 留 下 研 究 紀 錄。 如 1930 年 代 任 職 於 中 學, 如 南

一 中( 戰 後 改 為 南 二 中 )、 臺 南 一 高 女 的 老 師 們, 形 成 了 臺 南 研 究 的 社 群, 如 南 一

中的歷史老師前嶋信次與地理老師內田勣 (1906-1947) 等 都 是 當 中 的 活 躍 者, 本 特 展 展 示 以 內 田 為 例, 由 於 身 材 的 關 係, 內 田 被 學 生 暱 稱 為「 蠟 燭 」。1934-1940

年 內 田 於 臺 南 教 書 期 間, 以 臺 南 為 中 心, 在 臺 灣 各 地 進 行 地 理 為 主 的 文 史 研 究, 並

留下許多珍貴的地理學視角的踏查照片資 料 及 論 文, 現 存 日 本 國 立 民 族 學 博 物 館。

這些日籍老師的研究(如歷史學、地理學、 考 古 學、 民 俗 學 等 ), 也 開 啟 其 所 教 授 的 臺 籍 學 生 或 人 士 對 於 臺 南 的 研 究 興 趣, 例

如戰後參加臺南市文獻委員會及臺南市文 史 協 會 的 黃 天 橫 先 生 即 是 一 例, 而 如 國 分

直一的臺南考古研究也影響了後續臺南考 古研究。

綜 觀 17 到 19 世 紀, 許 多 人 初 見 臺 南

臺南市文史協會先行者的臺南研究

獵 奇 等 ) 而 留 下 臺 南 風 土 紀 錄, 這 些 資 料

1930 年 代 起, 日 本 官 方 從 各 種 展 覽

第一眼,因各種目的(如傳教、統治需要、 或 多 或 少 戴 著 異 族 的 眼 鏡, 但 也 留 下 珍 貴 的文史資料,留待後人再詮釋。

會 開 始, 逐 漸 整 備 為 具 體 的 臺 南 史 料 館、 歷 史 館, 顯 示 官 方 開 始 重 視 臺 南 文 史, 其

17


中臺南在地文史研究者如石暘睢等人也扮

古 蹟 修 復 時 因 石 暘 睢 指 導, 得 以 挖 掘 普 羅

灣 文 化 三 百 年 記 念 會, 遴 聘 石 暘 睢 擔 任 籌

暘 睢 的 指 導 及 提 供 資 料 下, 繪 製「 臺 南

演 重 要 角 色。 如 1930 年 臺 南 州 市 主 辦 臺

備委員,1931 年臺南市史料館(臺灣史料 館)亦聘請石氏擔任臨時職員。1935 年始 政 四 十 周 年 記 念 臺 灣 博 覽 會 臺 灣 歷 史 館, 石 氏 亦 擔 任 委 員, 開 闢 大 南 門 碑 林。1937

年 臺 南 市 歷 史 館 成 立 後, 也 聘 請 由 石 擔 任 館 員。 亦 即 官 方 進 行 臺 南 相 關 的 展 覽 會 或

博物館時,也需要倚賴臺南人的臺南研究。 同 時 期, 曾 參 加 臺 灣 民 眾 黨 等 政 治 社

會 運 動 的 莊 松 林, 後 來 也 開 始 將 視 角 轉 向

臺灣文獻文物的整理,1929 年石氏與之結 識 於 興 文 齋 書 局, 兩 人 便 互 相 切 磋。 日 人 教 師 前 嶋 信 次 後 來 也 與 莊、 石 氏 相 識, 成

為學術交流伙伴。1936 年臺南藝術俱樂部 成 立, 並 附 設 臺 灣 文 獻 整 理 委 員 會, 莊 氏 與石氏也都參與其中。

另 一 方 面, 二 戰 時 期, 以 在 臺 日 人 學

者、藝術家為主,如金關丈夫、國分直一、 池 田 敏 雄、 立 石 鐵 臣 等 人, 結 合 了 對 臺 灣 文 史 民 俗 有 興 趣 研 究 者, 創 辦 了《 民 俗 臺 灣 》 雜 誌, 共 發 行 五 卷, 這 是 以 全 臺 民 俗 文 化 研 究 為 主 的 刊 物, 其 中 亦 刊 載 不 少 石 暘睢及莊松林等人的臺南文史相關文章。

在 二 戰 期 間, 臺 南 市 長 羽 鳥 又 男 為 保

存 臺 南 古 蹟, 積 極 向 總 督 府 爭 取 許 可, 進 行 如 赤 崁 樓 等 古 蹟 修 復 工 作。 臺 南 市 役 所

任職的盧嘉興(1918-1992)也參與其中, 這 些 珍 貴 的 修 復 設 計 圖 紙 即 由 盧 氏 珍 藏。

18

民 遮 城 史 蹟。 盧 氏 本 人 在 日 本 時 代 也 在 石

十 二 勝 景 圖 」 等 藝 術 作 品。 戰 後 盧 嘉 興 更 集 中 心 力 手 繪 臺 南 相 關 地 圖 及 考 證, 為 臺 南研究留下深厚基礎。

1951 年 4 月,臺南市文獻界同好,成

立 臺 南 市 史 料 編 纂 委 員 會, 隸 屬 臺 南 市 政 府 教 育 科,5 月 以 蒐 集 地 方 史 料 以 作 為 後

續 方 志 編 纂 為 目 的, 成 立 臺 南 市 文 獻 委 員

會, 而 臺 南 縣 也 成 立 臺 南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兩 會 並 創 辦 刊 物《 臺 南 文 化 》 與《 南 瀛 文 獻 》, 提 供 戰 後 臺 南 地 方 研 究 者 的 交 流 園 地。 由 於 官 方 體 制 在 行 政 程 序 及 研 究 方 向 上 仍 有 所 牽 制, 因 此 許 多 文 獻 委 員 另 於 1958 年 6 月 成 立 了 民 間 的 臺 南 市 文 史 協

會, 顏 興 為 第 1 屆 理 事 長, 許 丙 丁、 莊 松

林 為 常 務 理 事, 石 暘 睢 等 人 為 理 事。 至 今

成 立 滿 1 甲 子, 為 臺 灣 最 早 成 立 之 文 史 協 會, 積 極 蒐 集 臺 南 相 關 文 史 資 料。 從 戰 後

的動向可見由官方到民間都有臺南當地人 士參與,試圖將臺南研究組織化的努力。

1951 年前後設立的臺南縣市文獻委員

會 及 後 續 於 1958 年 成 立 的 民 間 社 團 臺 南

市 文 史 協 會 成 立 後, 相 關 成 員 積 極 進 行 田

野 踏 查, 並 且 留 下 豐 碩 的 研 究 成 果, 他 們 早 期 以 石 暘 睢、 莊 松 林 為 中 心, 形 成 研 究 社 群, 積 極 展 開 各 種 調 查, 以 石 氏 為 中 心 的「 赤 崁 夜 談 」, 也 逐 漸 成 為 臺 南 文 史 社 群的重要活動。


透 過 臺 南 及 臺 灣 各 地 田 野 踏 查, 他 們

藝 術、 劇 場 表 演、 影 像、 茶 藝、 文 創 等 不

宗 教 民 俗 文 物、 安 平 研 究、 臺 南 平 埔 族 研

臺 南 的 獨 特 魅 力, 也 吸 引 著 島 內 外 的 人 移

開 創 許 多 臺 南 研 究 的 課 題, 諸 如 鄭 成 功、 究 等 議 題。 在 官 方 並 未 充 分 鼓 勵 臺 灣 地 方 文 史 研 究, 甚 至 對 於 研 究 題 材 多 所 限 制 的

當時,他們腳踏實地進行臺南的田野踏查, 並 蒐 羅 史 料 文 獻, 並 透 過 不 同 的 專 長, 諸

如 寫 作、 繪 畫、 攝 影、 雕 塑 等, 開 始 了 名 實相符的南方共筆。

同的面向,描繪著他們心目中的臺南風土。 入 或 觀 察 臺 南, 勾 勒 出 屬 於 他 們 自 己 心 目 中的臺南風土像。

小結 由 上 可 知, 本 特 展 簡 述 不 同 時 代 的 人

1930 年代前後所開始的,臺南人的近

群, 關 於 臺 南 風 土 描 繪 的 幾 個 階 段。 從 荷

市 文 史 協 會。 綜 觀 其 根 源, 一 方 面 有 來 自

描 繪, 再 到 清 末 開 港 通 商 後, 來 自 世 界 各

代 臺 南 研 究, 最 後 集 結 於 1958 年 的 臺 南 漢 學 的 傳 統, 如 方 志、 南 社 及《 三 六 九 小

報 》, 也 有 臺 灣 人 的 社 會 文 化 運 動 根 源, 如 臺 灣 文 化 協 會 等。 另 一 方 面, 也 受 到 在 臺南日本教師所帶來的近代學術研究影

響, 諸 如 近 代 歷 史 學、 考 古 學、 地 理 學、

民俗學等。正是這些不同學科及不同族群、 國 籍 研 究 者 的 互 相 交 流, 方 才 匯 聚 成 近 代 臺南研究的多元面貌。

進行式:當代的臺南達人們 1990 年代,政治上解嚴,社會上各種

力 量 也 逐 漸 獲 得 解 放, 除 了 官 方 推 動 社 區

總 體 營 造、 前 臺 南 縣 政 府 則 成 立 了「 南 瀛 國 際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研 究 中 心 」, 積 極 鼓 勵

臺 南 文 史 研 究。 此 外, 民 間 也 紛 紛 成 立 各 種 地 方 文 史 協 會、 工 作 室 等, 臺 南 文 史 研 究 進 入 多 元 發 展 的 時 期, 出 現 更 多 的 臺 南

西時期殖民者傳教士到漢人對臺南風土的 地 的 外 國 人 對 臺 南 的 第 一 眼 印 象。 到 了 日 本 時 代, 日 本 人 從 最 初 統 治 目 的 而 觀 察 臺

南, 到 為 促 進 觀 光, 型 塑 出 古 都 臺 南 的 意

象。1930 年代起,在臺南的日人老師們如 內田勣也開始研究臺南。1930 年代起,臺 南 人 自 己 也 開 始 研 究 臺 南, 並 在 1950 年

代 形 成 各 種 組 織 團 體。 如 隨 著 修 史 目 的 而

出 現 臺 南 縣 市 文 獻 委 員 會, 以 及 至 今 成 立 60 周年的臺南戰後第一個文史社團―臺南

市 文 史 協 會。 代 表 了 從 單 打 獨 鬥 到 文 史 社 群 形 成 的 歷 程, 也 因 而 出 現 了 臺 南 人 對 於 臺南風土的系統性描寫。90 年代後,隨著

政 治 解 嚴, 政 府 與 民 間 開 始 社 區 總 體 營 造

運 動, 進 入 百 花 齊 放 的 年 代, 更 多 的 臺 南

達人們從不同層面訴說著他們心目中的臺

南故事。如今,有許多各地的島內外移民, 懷 抱 著 不 同 的「 臺 南 夢 」 前 來 臺 南 定 居, 繼續進行屬於他們自己的臺南風土描繪。

達 人 們, 從 文 化 資 產、 文 學、 音 樂、 視 覺

19


在 臺 日 人的臺南研究: 蠟 燭 老 師內田勣 日本時代有許多日本人因工作定居臺南,開

始 記 錄、 觀 察 臺 南, 其 中 1930 年 代 任 職 於 臺 南

州立臺南第一中學校(簡稱南一中,現為國立臺 南第二高級中學)、臺南州立臺南第一高等女學

校(現為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的日籍教師們, 例如前嶋信次(歷史)、內田勣(地理)、國分 直一(考古)等,形成了臺南研究的重要社群, 也開啟臺籍學生或人士對於臺南的研究興趣,臺 南市文史協會的黃天橫先生即是一例。

地 理 老 師 內 田 勣(1906-1947) 任 教 於 南 一

中,由於身材的關係,被學生暱稱為「蠟燭」。 在臺南教書期間(1934-1940),以臺南為中心, 到臺灣各地進行地理方面的鄉土調查,並留下許 多地理學視角的珍貴踏查照片及研究論文,現存 於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66


67


探險 VS. 生活:內田

畢 業 日 本 京 都 帝 國 大 學 史 學 科( 地 理

探 検 v. s . 生 活 : 内 田

京都帝国大学史学科(地理学専攻)を卒業

學專業)的內田勣,1934-1940 年間於南一

した内田勣は、1934 年から 1940 年までの間台

理 老 師。 課 餘 之 後, 喜 好 爬 山、 攝 影, 也

の授業を担当していた。授業の合間に、内田は

帶 著 相 機 走 過 高 山 與 平 原, 以 地 理 學 者 角

練習、滑空士の資格も取得した。カメラを手に

中( 現 為 國 立 臺 南 第 二 高 級 中 學 ) 擔 任 地 學 習 滑 翔 機, 取 得 滑 空 士 證 照。 內 田 常 常 度, 拍 下 許 多 珍 貴 的 臺 灣 影 像, 也 寫 下 詳

細的旅遊過程。旅遊、探險與教書的日常,

就 是 他 在 臺 的 生 活, 也 是 在 臺 日 人 生 活 的 縮影。

南一中(現在の国立台南第二高級中学)で地理 趣味の登山、写真撮影をしたり、グライダーを 高山、平野を歩き回り、地理学者の角度から多 くの貴重な台湾の姿を撮影、また詳細な旅行記 も残している。旅行、探検、授業が、彼の台湾 における日常生活であり、またそれは在台日本 人の生活の縮図でもあった。

1937 年 7 月內田勣攀登合歡山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藏

76


內田勣使用的 Compur 相機及底片匣等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藏

內田勣(右 1)與同校歷史教師前嶋信次(左 1)等人於屏東大樹林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藏

77


內田勣繪製的臺南市亭仔腳分布圖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藏

96


亭仔腳的起源

臺南的亭仔腳

1937 年 1 月 17 日內田勣拍攝。內田定義其為 A 型亭仔腳,常見於農村易遭日曬的牆面的作法, 記錄說明:「攝於臺南州曾文郡下營庄橋頭子, 這棟房屋是面南」。

1937 年 1 月內田勣拍攝。內田定義其為 B 型亭 仔腳,記錄說明:「並非以可於屋簷下通行為目 的的亭仔腳例子,位於明治町(今臺南火車站前 延伸至成功路一帶),道路為南北走向。」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藏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藏

臺南的亭仔腳

臺南的亭仔腳

1937 年 1 月 15 日內田勣拍攝。內田定義其為 D 型亭仔腳,記錄說明:「屬於舊式體系,僅興建 與住家分開的屋頂(如眼前這間),以及自屋簷 延伸的(如第 2 間)等(臺町,今臺南市民族路 兩側),道路為南北走向」。

1937 年 1 月 內 田 勣 拍 攝。 內 田 定 義 其 為 E 型 亭 仔腳,記錄說明:「末廣町(俗稱銀座,今臺南 市中正路林百貨對面)風景。以亭仔腳來說是最 先進的」。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藏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藏

97


臺灣大戶人家的喪禮 1935 年內田勣拍攝,記錄說明:「棺材係以巨大 木材製成的誇示物,因此很重。上方有如同人偶 戲劇的裝飾,攝影於臺南明治町通。隊伍的前方 有吹奏樂隊吹奏進行曲,棺材後方則有同族的家 屬披麻帶孝跟隨,其中有女性嚎啕哭泣」。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藏

98


臺南媽祖遶境 1934 年內田勣拍攝,記錄說明:「小孩 vs 大人」。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藏

99


共說臺南事

早 期 以 石 暘 睢、 莊 松 林 為 中 心, 積

共に台南を語る

当 初 は、 石 暘 睢、 荘 松 林 を 中 心 に 各 種

極 展 開 各 種 調 查, 同 時 眾 人 常 於 石 暘 睢

調 査 を 精 力 的 に 展 開、 ま た メ ン バ ー は し ば

號 稱 為「 赤 崁 夜 談 」。 藉 由 這 些 先 行 者

ぞ れ の 新 発 見 等 を 披 露 し あ っ た て い た が、

各種課題,在官方並未充分鼓勵臺灣地方

先 駆 者 達 の ネ ッ ト ワ ー ク を 通 じ て、 そ の 台

的住所聚會,閒話、分享彼此的新發現,

し ば 石 の 自 宅 に 集 ま り、 閑 談 し な が ら そ れ

們的交遊網絡,觀察他們對於臺南研究的

こ の 集 会 は「 赤

研 究, 甚 至 對 於 研 究 題 材 多 所 限 制 的 當

時,他們透過不同的專長,諸如寫作(顏 興、莊松林、石暘睢、江家錦、盧嘉興、

連 景 初、 林 勇、 楊 森 富 等 )、 繪 畫( 蔡

南 研 究 の 各 テ ー マ を 観 察 す る こ と に よ り。 政府が台湾の地方研究に消極的なばかりで は な く、 む し ろ 研 究 の 題 材 に 制 限 を 加 え て い た 時 代 に あ っ て、 文 史 協 会 の 人 々 は そ れ ぞ れ の 専 門 知 識 ̶​̶ 執 筆( 顔 興、 荘 松 林、

草如)、攝影(黃天橫)、雕塑(邱火松)

石 暘 睢、 江 家 錦、 盧 嘉 興、 連 景 初、 林 勇、

相符的南方共筆。

天横)、彫刻(邱火松)を活用し文史調査、

等, 進 行 文 史 調 查 與 創 作, 開 始 了 名 實

楊 森 富 等 )、 絵 画( 蔡 草 如 )、 カ メ ラ( 黄 創 作 に 励 み、 文 字 通 り 南 方 共 筆 の 道 を 切 り 拓いたのである。

116

夜 談 」 と 呼 ば れ た。 彼 ら


臺南研究先行者們的交遊網絡

臺南縣、市文獻委員會成員與臺南

台南研究先駆者達の交遊ネット ワーク 台南県、台南市の各文献委員会委員と台

市文史協會成員多有重複,他們有著臺

南市文史協会会員は多くが重複している。彼

深厚的情誼,各自運用自己的專長展現

厚い友情を育んでいた。各自がそれぞれの専

南文史的共同興趣,相互之間也發展出

らは台南の文化、歴史に対する関心を共有、

對於臺南文史的熱情。

門知識を通じて台南の文化、歴史に対する情

蔡草如繪〈石陽睢〉

施博爾(右 2)離南返荷時,與黃天橫(右 1)、 莊松林(左 2)、江家錦 ( 左 3) 等人合影

為 1965 年《南瀛文獻》第 10 卷發行 石暘睢逝世週年紀念特輯特別繪製。

熱を表現したのである。

黃隆正先生 提供

蔡國偉先生 提供

117


百花齊放的臺南達人們彩繪地圖 除圖中所列團體外,還有聚珍臺灣、台南

TCRC Livehouse、林檎二手書、府城舊冊店、

史 協 會,321 巷 藝 術 聚 落、 海 安 路 藝 術 造 街、

和堂、後壁林宗範月琴工作室……等,無法逐

政大書城、馬路楊檳榔會社、台南市鳳凰城文 正興街、信義街、新美街(米街)、銀同里、

蝸 牛 巷 等 藝 文 巷 弄,Room335 Livehouse、 140

Nan-Nan 南 南、 普 濟 文 史 研 究 協 會、 佳 里 吉

一列出的各類團體與個人,正在共同描繪著臺 南風土。


圖 示

14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