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711

Page 1

【刑法總則速成】 第一篇

行為論 ........................................................ 001 行為論 ............................................................... 003

第二篇

構成要件 ..................................................... 009

01

主體、客體、結果、其他要素 ............................ 011

02

因果關係 ........................................................... 014

03

客觀歸責  :製造法不容許的風險 .................... 018

04

客觀歸責  :風險實現結果 ............................... 024

05

客觀歸責  :構成要件效力範圍內 .................... 034

06

回溯禁止原則 vs. 客觀歸責 ............................... 039

07

預備 vs. 未遂 .................................................... 042

08

不能未遂 ........................................................... 047

09

中止未遂  :未了未遂 ...................................... 055

10

中止未遂  :既了未遂+防止結果發生 ............. 060

11

中止未遂 :既了未遂+結果不發生,但與中止 行為無關 ........................................................... 062

12

中止未遂 :既了未遂+結果發生,但無因果關 係或客觀歸責 .................................................... 065

13

中止未遂  :預備 vs. 類推適用中止未遂? ...... 069

14

未遂犯的處罰根據 ............................................. 073

1


2

15

過失犯 vs. 未遂犯 .............................................. 075

16

舉動犯 vs. 未遂犯 .............................................. 076

17

故意  :知 ........................................................ 078

18

故意  :欲 ........................................................ 081

19

故意  :直接故意、間接故意 ............................ 085

20

故意  :擇一故意、概括故意 ............................ 087

21

故意  :事前故意?事後故意? ........................ 088

22

故意  :意圖 vs. 故意 ....................................... 090

23

過失 ................................................................... 092

24

構成要件錯誤  :客體錯誤 ............................... 094

25

構成要件錯誤  :打擊錯誤 ............................... 101

26

構成要件錯誤  :行為錯誤 ............................... 113

27

構成要件錯誤  :主體錯誤 ............................... 114

28

構成要件錯誤  :包攝錯誤 ............................... 116

29

加重結果犯 ........................................................ 117

30

不作為犯  :保證人地位 ................................... 126

31

不作為犯  :作為可能 ...................................... 137

32

不作為犯  :不為期待之行為 ............................ 141

33

不作為犯  :正犯 or 幫助犯 .............................. 142

第三篇

違法性 ........................................................ 149

01

正當防衛  :現在之侵害 ................................... 151

02

正當防衛  :不法之侵害 ................................... 155

03

正當防衛  :針對侵害者 ................................... 158

04

正當防衛  :適合性 .......................................... 159

05

正當防衛 :在效果相近的前提下,選擇最小侵 害的手段 ............................................................ 160


06

正當防衛  :極端失衡 ...................................... 165

07

正當防衛  :兒童或無責任能力人 .................... 166

08

正當防衛  :親屬 ............................................. 169

09

正當防衛 :意圖式挑唆防衛 vs. 非意圖式挑唆 防衛 .................................................................. 170

10

正當防衛  :防衛意思 ...................................... 172

11

緊急避難  :現在之危難 ................................... 178

12

緊急避難  :針對任何人 .................................. 180

13

緊急避難  :適合性 ......................................... 182

14

緊急避難 :在效果相近的前提下,選擇最小侵 害的手段 ........................................................... 183

15

緊急避難  :優越利益原則 ............................... 184

16

緊急避難  :手段相當性 .................................. 192

17

緊急避難  :特別義務 ...................................... 193

18

緊急避難  :避難意思 ...................................... 194

19

緊急避難  :自招危難 ...................................... 195

20

緊急避難 :對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主張正當防 衛或緊急避難? ................................................. 202

21

緊急避難  :過失 vs. 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 ....... 204

22

依法令之行為  :逮捕現行犯、傷害現行犯 ...... 207

23

依法令之行為  :自助行為 ............................... 213

24

依法令之行為  :其他法令規定 ........................ 216

25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誤想防衛、誤想避難) ...... 218

26

反面容許構成要件錯誤(偶然防衛、偶然避難) .......................................................................... 239

27

依所屬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職務上行為 ................. 246

28

阻卻構成要件同意 vs. 得被害人承諾之行為 ....... 248

3


4

第四篇

罪責 ............................................................ 255

01

責任能力 ............................................................ 257

02

原因自由行為 ..................................................... 261

03

責任條件 ............................................................ 277

04

不法意識 vs. 禁止錯誤 ....................................... 280

05

防衛過當 ............................................................ 282

06

避難過當 ............................................................ 293

第五篇

競合論 ........................................................ 299

01

行為數 ............................................................... 301

02

實現 1 個構成要件 vs. 實現數個構成要件 ........... 304

03

法條競合 ............................................................ 306

04

想像競合 ............................................................ 310

05

不罰的前行為、不罰的後行為、相異犯罪階段的 諸行為 ............................................................... 312

06

數罪併罰 ............................................................ 319

07

犯意變更 vs. 另行起意 ....................................... 322

08

繼續犯 vs. 另行起意 .......................................... 329

09

繼續犯 vs. 夾結理論 .......................................... 332

第六篇

共犯論 ........................................................ 337

01

正犯  :犯罪支配力 .......................................... 339

02

正犯  :間接正犯.............................................. 341

03

正犯  :共犯逾越.............................................. 350

04

正犯  :共同過失犯?共同加重結果犯? .......... 353

05

正犯 :共謀共同正犯?預備共同正犯?共同教 唆犯? ............................................................... 356


06

正犯  :共同正犯 vs. 承繼共同正犯 ................. 364

07

正犯  :共同正犯 vs. 身分犯 ............................ 369

08

正犯  :共同正犯 vs. 己手犯 ............................ 376

09

正犯  :共同正犯 vs. 打擊錯誤、客體錯誤 ....... 378

10

教唆犯  :教唆行為 ......................................... 380

11

教唆犯  :正犯著手不法行為 ............................ 384

12

教唆犯  :教唆故意、教唆既遂故意 ................. 391

13

教唆犯  :特定人、特定罪 ............................... 394

14

教唆犯  :共犯逾越、教唆之不足 .................... 395

15

教唆犯  :過失犯、加重結果犯 ........................ 399

16

教唆犯  :教唆犯 vs. 客體錯誤、打擊錯誤 ....... 400

17

幫助犯  :幫助行為 .......................................... 411

18

幫助犯  :片面幫助 ......................................... 415

19

幫助犯  :幫助犯 vs. 客體錯誤、打擊錯誤 ....... 418

20

幫助犯  :其他要件 ......................................... 420

21

間接參與行為、連鎖之共犯、輾轉之共犯 .......... 420

22

共犯脫離及中止 ................................................. 426

第七篇

刑法的效力範圍 .......................................... 437

01 02 03 04

刑法地的效力  :我國領域內犯罪 .................... 439 刑法地的效力  :我國領域外犯罪 .................... 444 外國裁判的效力 ................................................. 446 刑法時的效力:從舊從輕原則 vs. 空白刑法 ....... 448

第八篇

公務員 ........................................................ 451

01 02 03

公務員  :身分公務員 ...................................... 453 公務員  :授權公務員 ...................................... 454 公務員  :委託公務員 ...................................... 460

5


6

第九篇

沒收 ............................................................ 463

01

違禁物沒收 ........................................................ 465

02

犯罪關聯物沒收 ................................................. 466

03

利得沒收  :要件.............................................. 470

04

利得沒收  :計算.............................................. 472

05

利得沒收  :追徵.............................................. 476

06

利得沒收  :發還被害人 vs. 排除沒收? ........... 477

第十篇

刑罰論 ........................................................ 483

01

自首 ................................................................... 485

02

累犯 ................................................................... 490

03

強制工作及準累犯.............................................. 493

04

追訴權時效  :起算及消滅 ............................... 496

05

追訴權時效  :停止及繼續 ............................... 499

06

行刑權時效 ........................................................ 502


第一篇

行為論

行為論



第一篇|行為論

3

行為論 第 1 條(罪刑法定主義) 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 處分,亦同。 大一的第一堂刑法總則課,教授就問同學們: 「刑法要處罰的是行為?還 是行為人?」當下真的考倒全班了,我在腦海中快速正反思考著: 「應該 不是行為,因為坐牢的是人」、「應該不是人,因為原則上每個人都不用 受罰,只有犯罪行為的人才要坐牢」,最後我終於在§1 的前二個字找到 答案「行為之處罰……」 ,原來刑法要處罰的是行為,只不過透過把那個 人抓去坐牢來間接處罰他過去犯過的行為。 既然§1 明文規定我們要處罰的是行為,那麼何謂刑法的行為?有好幾 種學說,但強烈建議大家只要學第一種即可: 一、因果行為論 基於意思決定的身體上動靜,就是行為。行為論是用來快速過濾篩 選的,把一些不可能成立犯罪的行為快速刪掉,所以越簡單越好, 而因果行為論就是最簡單易懂好操作的理論。 二、目的行為論 有目的才是行為,沒目的就不是行為。但過失犯常常是沒有目的, 就想我們漫無目的走在街上不小心撞到別人,或漫無目的放空發呆 而過失少做什麼而闖禍,照這定義很多過失犯根本不是行為,當然 也不可能成立犯罪行為,哇塞,全都無罪啊?當然你也可以硬講: 「走 路、散步、放空、發呆也是目的啊」 ,但若要如此擴張目的之定義, 那變成什麼都是有目的,睡覺或喝醉或為了手術而全身麻醉的昏迷 中也是有目的,那人類的全部舉止都是行為了,這種行為理論就失 去快速過濾篩選的意義了。


4

刑法總則速成

三、社會行為論 人類意思能支配,且有社會重要性的才是行為。但何謂社會重要性? 這麼抽象的名詞就可以吵很久了,這種行為理論就失去快速過濾篩 選的意義了。 四、人格行為論 必須足以表徵人的心理、精神活動的才是行為。同上,何謂足以表 徵人的心理、精神活動?這麼抽象的名詞就可以吵很久了,這種行 為理論就失去快速過濾篩選的意義了。 為什麼我會強烈建議大家只要學第一種因果行為論即可,因為實務 向來採這說,而學術實質上也是以此為通說(雖然有些教科書說通 說採社會行為論,但事實上我認識的教授大多還是習慣用因果行為 論在思考),讓我們來分別玩看看: 例題

因果行為論

社會行為論

主觀上甲有要揮拳的意

揮拳是人類意思能支

思決定,客觀上拳頭因

配,且有社會重要性,

而揮出,是行為

是行為

媽媽故意不餵小嬰兒,

主觀上媽媽有不再餵奶

不餵是人類意思能支

導致小嬰兒幾天後餓死

的意思決定,客觀上媽

配,且有社會重要性,

媽不再碰奶瓶,也不再

是行為(不作為)

甲揮拳打乙

碰小嬰兒,是行為(不 作為) 甲用力推乙,乙撞傷丙

主觀上乙並無要用身體

物理上的強制力並非人

碰到丙的意思決定,客

類意思能支配,雖有社

觀上身體瞬間移動,非

會重要性,非行為

行為 黑道老大用槍頂著乙的

主觀上乙有要拿刀及刺

雖然有間接強制力,但

頭: 「你若不用刀刺丙, 入 丙 身 體 的 意 思 決 定

要不要拿起刀?要刺向

我就開槍」 ,乙只好拿刀

(雖然是被逼的,但最

何方?仍是人類意思能

刺丙

後乙仍作出刺人保命的

支配,且有社會重要

意思決定) ,客觀上也真

性,是行為


第一篇|行為論

5

的拿起刀刺向丙,是行 為 甲妻熟睡或夢遊時伸長

主觀上甲妻並無伸長右

熟睡或夢遊時的身體動

右手,翻身,巴到旁邊

手的意思決定,客觀上

作並非人類意思能支

的乙夫

右手因而巴出,非行為

配,雖有社會重要性, 非行為

甲受電擊或痙攣發作,

主觀上甲並無伸長右手

無意識的反射動作並非

突然伸出右手揮到路過

的意思決定,客觀上右

人類意思能支配,雖有

的乙

手因而揮出,非行為

社會重要性,非行為

甲色瞇瞇看著前方的短

主觀上甲有強脫她衣服

幻想是人類意思能支

裙美女,在腦海中幻著

及強……的意思決定,

配,但無社會重要性,

強脫她衣服並性……的

客觀上並無任何舉止,

非行為

畫面(每個男孩的夢想

非行為

及成長過程及日常生 活,咳咳)

從上述比較可以發現因果行為論和社會行為論的判斷結論幾乎必定完全 相同,但因果行為論在判斷上超級簡單易懂易上手。反之,社會行為論 的答案及推論內容看似簡短,但每個答案及推論內容本身都是價值判 斷,好像都有很大的解釋及辯證的空間,所以在思考過程你必定會停頓 一下並擔心著: 「這算能支配嗎?這算有社會重要性嗎?這算無社會重要 性嗎?」雖然最後仍可找到答案,但整個過程會毛毛的,所以怎麼比都 還是因果行為論最適合審判實務的操作,當然也最適合在考場邊看邊想 邊寫邊發抖且六神無主的考生。 林鈺雄教授在書中舉過一個很棒的例子,媽媽在房間內點蠟燭,然後媽 媽和小嬰兒都睡著了,媽媽睡夢中不小心碰翻蠟燭起火,不小心燒死小 嬰兒,媽媽是否成立過失致死罪的犯罪行為?媽媽有刑法上的行為嗎? 那要看你從那個點切入: 切入點

因果行為論

社會行為論

媽媽睡夢中,手腳不小

主觀上媽媽並無伸長手

熟睡時的身體動作並非

心碰翻蠟燭

腳的意思決定,客觀上

人類意思能支配,雖有


6

刑法總則速成

手腳因而碰翻蠟燭,非

社會重要性,非行為

行為 媽媽點蠟燭

主觀上媽媽有點蠟燭的

點蠟燭是人類意思能支

意思決定,客觀上媽媽

配,且有社會重要性,

也拿起打火機點蠟燭,

是行為

是行為

但點蠟燭是完全合法的

但點蠟燭是完全合法的

行為,不構成任何犯罪

行為,不構成任何犯罪 媽媽點蠟燭後,要睡

主觀上媽媽有不吹熄蠟

不吹熄蠟燭就直接入睡

前,沒把蠟燭吹熄,就

燭就直接入睡的意思決

是人類意思能支配,且

倒頭入睡

定,客觀上媽媽也直接

有社會重要性,是行為

躺在床上睡,是行為(不

(不作為)

作為)

所以必須要先切出正確的時間地點行為後,才能用行為論去判斷某時某 地某人某動靜舉止是否為刑法上的行為。 甲開車超速撞到乙車,乙車向右撞到丙車,乙、丙因而受輕傷,試問 甲、乙的刑責?【某年四等略改】 甲開車超速撞到乙車,最後導致乙、丙受傷,甲顯然成立§284 過 失傷害罪。 乙是否成立§284 過失傷害犯罪行為?要先判斷乙是否有刑法上的 行為,分述如下: 題目

因果行為論

社會行為論

甲車撞到乙車,乙車向

主觀上乙並無要讓車右

物理上的強制力並非人

右撞到丙車,丙因而受

轉的意思決定,客觀上

類意思能支配,雖有社

乙車瞬間向右移動,非

會重要性,非行為

行為


第一篇|行為論

7

所以乙車右撞並非刑法上的行為,乙既然無「行為」,乙當然不可能 成立「犯罪行為」,所以乙無罪,也不用再浪費時間討論乙是否符合 §284 的構成要件了。 某轟動社會重大案件開庭,媒體知悉關鍵人士即將出庭,於是擺好陣 仗準備以緊迫盯人的方式強勢採訪。當該關鍵人士出現後,法院門前 一片混亂,媒體記者、法警與抗議人士等推擠成一團。正當此際,法 警甲發覺背後被金屬器物猛烈撞擊了一下,回頭一望,看到攝影師乙 正拿著攝影機就在自己身後不斷往前擠壓……乙雖明知自己用攝影 機撞擊前方法警,但認為自己並無惡意,再加上必須往前推擠不然將 無法進行攝影,於是順手將攝影機在甲頭上橫擊過去。甲應聲倒地, 而乙也順利往前繼續採訪。不料數日後法警甲因顱內大量出血而死 亡。試問:攝影師乙以攝影機第一次撞擊法警甲背部之行為是否構 成犯罪?【95 律略刪】 題意不明,但極有可能是後面的人推擠乙而致使乙自然地往前撞到 甲,這樣的動作主觀上並非基於乙的意思決定而產生,物理上的強 制力並非人類意思能支配,所以無論是採因果行為論或社會行為論 皆非刑法上的「行為」,故乙不成立犯罪行為,乙無罪。 退一步而言,縱使是行為(假設語氣),乙亦無故意過失,故乙不 成立犯罪。


8

刑法總則速成


第二篇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主體、客體、結果、其他要素 因果關係 客觀歸責:製造法不容許的風險 客觀歸責:風險實現結果 客觀歸責:構成要件效力範圍內 回溯禁止原則 vs. 客觀歸責 預備 vs. 未遂 不能未遂 中止未遂:未了未遂 中止未遂:既了未遂+防止結果發生 中止未遂:既了未遂+結果不發生,但與 中止行為無關 中止未遂:既了未遂+結果發生,但無因 果關係或客觀歸責 中止未遂:預備 vs. 類推適用中止未遂? 未遂犯的處罰根據 過失犯 vs. 未遂犯 舉動犯 vs. 未遂犯 故意:知 故意:欲 故意:直接故意、間接故意 故意:擇一故意、概括故意 故意:事前故意?事後故意? 故意:意圖 vs. 故意

構成要件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第二篇

23 過失 24 構成要件錯誤:客體錯誤 25 構成要件錯誤:打擊錯誤 26 構成要件錯誤:行為錯誤 27 構成要件錯誤:主體錯誤 28 構成要件錯誤:包攝錯誤 29 加重結果犯 30 不作為犯:保證人地位 31 不作為犯:作為可能 32 不作為犯:不為期待之行為 33 不作為犯:正犯 or 幫助犯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