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 001 第一節 第二節
民事訴訟之意義及基本概念 .................................003 訴訟程序之立法主義 .............................................030
第二章 訴與訴訟標的.................................. 049 第一節
訴之概念與訴訟標的理論 .....................................051
第二節
訴之種類 ................................................................065
第三章 法院 ................................................. 081 第一節
管轄 ........................................................................083
第二節
迴避 ........................................................................103
第四章 訴訟關係人...................................... 113 第一節 第二節
當事人概論 ............................................................ 115 當事人能力 ............................................................ 119
第三節
當事人適格 ............................................................131
第四節
訴訟能力 ................................................................147
第五節
代理人 ....................................................................155
第六節
共同訴訟 ................................................................169
第七節
訴訟參加 ................................................................186
第五章 訴訟程序通則.................................. 197 第一節
送達 ........................................................................199 –目錄 1–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期日與期間 ............................................................ 219 訴訟程序之停止 .................................................... 229 言詞辯論 ................................................................ 242 裁判 ........................................................................ 255 法院書記官之處分 ................................................ 266
第六章 通常訴訟程序 ................................. 27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起訴之效力 ............................................................ 273 爭點整理 ................................................................ 282 訴之變更追加 ........................................................ 288 反訴 ........................................................................ 302 訴之撤回 ................................................................ 306 依判決之訴訟終結 ................................................ 313
第七章 證據 ................................................. 347 第一節
證據通則 ................................................................ 349
第二節
舉證責任 ................................................................ 359
第三節
證據調查程序 ........................................................ 379
第四節
證據保全程序 ........................................................ 410
第八章 訴訟上和解 ..................................... 417 第一節
概說 ........................................................................ 419
第二節
訴訟上和解之要件 ................................................ 421
第三節
訴訟上和解之效力與救濟 ..................................... 425
第九章 調解程序 ......................................... 429 第一節
概說 ........................................................................ 431
第二節
調解事件之類型 .................................................... 432
第三節
調解之程序 ............................................................ 436 –目錄 2–
第十章 簡易與小額訴訟程序...................... 445 第一節
概說 ........................................................................447
第二節
簡易訴訟事件.........................................................448
第三節
小額訴訟程序.........................................................454
第十一章 上訴審程序.................................. 459 第一節
上訴審程序總論 .....................................................461
第二節
第二審程序 ............................................................475
第三節
第三審程序 ............................................................491
第十二章 抗告程序...................................... 505 第一節 第二節
概說 ........................................................................507 抗告之要件 ............................................................509
第三節
抗告程序與再抗告程序 ......................................... 511
第十三章 再審與第三人撤銷訴訟 .............. 517 第一節
再審程序 ................................................................519
第二節
第三人撤銷訴訟程序 .............................................535
第十四章 督促程序...................................... 541 第一節
概說 ........................................................................543
第二節
督促程序之聲請要件與程式 .................................544
第三節
督促程序法院之審理與裁判 .................................547
第四節
債務人對支付命令之異議 .....................................550
–目錄 3–
第十五章 保全程序 ..................................... 557 第一節
概說 ........................................................................ 559
第二節
假扣押程序 ............................................................ 560
第三節
假處分 .................................................................... 570
第四節
定暫時狀態之處分 ................................................ 578
第五節
概念區別 ................................................................ 582
第十六章 公示催告程序 ............................. 585 第一節
公示催告之意義及要件 ........................................ 587
第二節
一般公示催告程序 ................................................ 589
第三節
宣告證券無效之公示催告程序 ............................. 593
第十七章 訴訟費用 ..................................... 597 第一節
概說 ........................................................................ 599
第二節
裁判費之計算 ........................................................ 601
第三節
訴訟費用之擔保 .................................................... 619
第四節
訴訟救助 ................................................................ 626
附 錄 ............................................................. 631 附錄一
民事訴訟法申論題型答題技巧重點提示 ............. 633
附錄二
民事起訴狀格式範例 ............................................ 635
附錄三
民事委任狀格式範例 ............................................ 637
附錄四
民事訴訟判決格式範例 ........................................ 638
附錄五 附錄六
法院送達證書格式範例 ........................................ 639 小額訴訟表格化訴狀範例 ..................................... 640
附錄七
民事上訴狀格式範例 ............................................ 643
–目錄 4–
緒論
一 ◎第一節
民事訴訟之意義及基本概念
◎第二節
訴訟程序之立法主義
2
民事訴訟法概要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3
緒論
民事訴訟之意義及基本概念
◎民事訴訟制度的目的是什麼? ◎什麼是「程序選擇權」? ◎普通法院(民事法院)受理訴訟事件,認為就此案件無審判權時,應如 何處理? ◎民事訴訟程序與非訟程序有何不同?
壹、民事訴訟之意義 民事訴訟,係指國家司法機關所施行,就對立當事人間私法上之紛爭,闡 明事實、適用法律,並以判決解決其私權紛爭之法律程序。國家設立司法機關, 以公力保護私人之權利,以避免古昔社會自力救濟、終至弱肉強食之弊害。 法院
被告
原告
而在國家司法機關實施保護私權之行為時,應有一定程序,以供遵守,此 之程序,即為民事訴訟程序,主要規範於民事訴訟法當中。 正如同民法僅占整個「民事實體法」的一部,民事訴訟法亦只是全體「民 事程序法」的一環。就私法事件之程序處理而言,除了民事訴訟程序外,尚有 許多其他的程序機制。例如「非訟事件程序」 、 「強制執行程序」 、 「鄉鎮市調解
4
民事訴訟法概要
委員會之調解程序」 、 「仲裁程序」等,不一而足。上開各種程序,與民事訴訟 程序間存在一定分工配合的關係。儘管如此,在民事程序法內,不論係在理論 上或實務上,占有核心重要地位者,仍為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程序: 以確定私權存否為目的之程序。程序主要之依據為「民事訴訟法」。 強制執行程序: 以實現私權為目的之程序。程序主要之依據為「強制執行法」。 非訟事件程序: 就確定私權存否以外而與私權有關之事項,由國家機關以公權力加以干預 之程序。程序主要之依據為「非訟事件法」。
一、為什麼要學習民事訴訟法? 之所以學習民事訴訟法,絕大多數之人直觀的回答必定是:「當然是為 了考試」。但如果我們換個方式提問:為什麼考試要考「民事訴訟法」 呢?難道不能只考「民法」嗎?又或許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出這個結論: 考試之所以以民事訴訟法作為考科,必然是希望能夠篩選出「了解」民 事訴訟法的人。然而為什麼我們必須「了解」民事訴訟法呢? 在考生大致上對於「民法」的內容有粗淺的認識後,事實上已就「人與 人間在社會生活上所產生之私法上權利義務關係」具備相當程度的掌 握。然而,不論如何熟習民法的規範內容與法條解釋,對於紛爭的解決 或權利的實現而言,均仍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而已。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今天考試的題目為: 「乙向甲借款新臺幣 500 萬元, 經過甲屢次催討仍不獲清償,甲在求助無門之狀況下求助於其友人丙律 師,假設你(妳)是丙律師,應如何建議甲後續之救濟途徑?」針對這 個問題,即使你藉由民法的學習,已經能由該題目中所得的事實,正確 無誤地分析甲、乙二人間私法上的權利義務關係(諸如甲、乙間係成立 民法上的消費借貸契約、甲對乙有借款返還請求權等,甚至有些人還能 引用民§478 規定作為請求權基礎) ;然而面對傷心沮喪的甲所提出「你 說我有民法上的借款返還請求權,可是某乙都不理我,接下來我該怎麼 辦?」的問題,你可能只會提出「到法院告他」的答案;至於「到哪一 個法院告他?」、「告他要準備哪些東西?」、「接下來程序如何進行?」 等問題,則超出了你目前的知識範圍。為了使考生至少具備回答上述問
第一章
緒論
5
題的能力,在此我們將正式一同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民事訴訟法。
二、學習民事訴訟法的第一步:鳥瞰民事紛爭解決之流程 1
起訴
形式審查
Ⅱ言詞辯論程序
實質審理 Ⅰ準備程序
民事紛爭
不起訴
判決
尚未確定
上訴審
確定判決
特殊救濟程序
對應上開民事紛爭解決之流程圖,分別說明如下: 不起訴: 所謂不起訴之紛爭解決途徑,種類繁多,於考試上較重要者,例如訴訟 外和解、調解、督促程序、法院許可拍賣抵押物之裁定及仲裁程序等, 分別簡要說明如下。 訴訟外和解: 亦稱民法上之和解。即當事人約定互相讓步,以終止爭執或防止爭執 發生之契約(民§736) 。當事人間之私法紛爭,或可藉由私下成立和 解的方式解決。 調解: 法院或其他法定調解機關就當事人間之私權爭執,勸導兩造為息爭之 合意,以避免訴訟之程序,稱之為調解。調解為自治的解決私權爭執 之方法,以此方法解決私權之爭執,須以當事人兩造之合意為其基 礎。職是之故,調解機關不以法院(§403~§426)為限,即依其他 法規享有調解權限之機關亦得進行調解程序,如鄉鎮市調解條例所定 之鄉鎮市調解委員會(鄉鎮市調解條例§1)即是。 督促程序: 督促程序之意義:督促程序者,以請求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 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不經言詞辯論,依債權人之主張為基礎,向 債務人發「支付命令」 ,如債務人不於支付命令送達後 20 日內提出異 議者,支付命令即得為執行名義之程序(§508~§521)。督促程序 1
對於甫接觸民事訴訟法之考生而言,在此只須先對於民事訴訟流程有個約略的印象即 可,不必太快落入抽象法律條文構成要件之記誦。透過循序漸進的學習才能「既見樹, 又見林」,逐步達成考試高分的目標!
民事訴訟法概要
6
之立法精神,在於簡化程序,使債權人得以快速取得執行名義2,獲得 與勝訴判決相同之效果。 督促程序之流程:
)
支付命令送達債務人
債權人聲請(§ 508
債務人於 20 日內異議(§516Ⅰ)
債務人未於 20 日內異議
轉為「訴訟」或「調解」程序(§519)
支付命令得為執行名義(§521)
法院許可拍賣抵押物之裁定: 實行抵押權:抵押權人,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聲 請法院拍賣抵押物,就其所得價金而受清償(民§873) 。抵押權人 依民法第 873 條之規定,得聲請法院拍賣抵押物,而以法院所為許 可強制執行之裁定為執行名義(強執§4Ⅰ)。 屬非訟事件:抵押權人依法聲請拍賣抵押物,係屬非訟事件,法院 所為准駁之裁定,無確定實體法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性質,於債權及 抵押權之存否,亦無既判力。故只須其抵押權已經依法登記,且抵 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法院即應為准許拍賣抵押物之裁 定。 仲裁程序: 仲裁之意義:所謂仲裁,係指針對現在或將來之爭議依法得和解 者,基於當事人之合意成立「仲裁協議」,以私人為仲裁人,就有 關私權紛爭之爭議為判斷,以解決私權糾紛之程序 3。仲裁人之判 斷,於當事人間,與法院之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仲裁§37Ⅰ)。 仲裁之特色: 效率性:仲裁判斷與確定判決有相同效力,惟較訴訟迅速 4。 2 3
4
民事強制執行,須依執行名義為之(強執§4Ⅰ)。 仲裁法第 1 條:「Ⅰ有關現在或將來之爭議,當事人得訂立仲裁協議,約定由仲裁人一 人或單數之數人成立仲裁庭仲裁之。Ⅱ前項爭議,以依法得和解者為限。Ⅲ仲裁協議, 應以書面為之。Ⅳ當事人間之文書、證券、信函、電傳、電報或其他類似方式之通訊, 足認有仲裁合意者,視為仲裁協議成立。」 仲裁法第 21 條第 1 項: 「仲裁進行程序,當事人未約定者,仲裁庭應於接獲被選為仲裁 人之通知日起十日內,決定仲裁處所及詢問期日,通知雙方當事人,並於六個月內作成 判斷書;必要時得延長三個月。」
第一章
緒論
7
專業性:由對特定紛爭領域具有專門知識之專家任仲裁人 5。 秘密性:審理程序及案件資訊原則上均不對外公開 6。 妨訴抗辯:仲裁人雖為私人,惟依據仲裁協議享有判斷之權限,且 兩造當事人亦有接受仲裁之義務。如一造不遵守仲裁協議而逕行提 起訴訟時,法院應依他方聲請,裁定停止訴訟程序;並命原告於一 定期間內提付仲裁。原告逾期未提付仲裁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其 訴 7。 起訴之紛爭解決途徑: 起訴前之保全程序: 債權人固然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法院以公力保護其私法上所享有 的權利。然而訴訟往往曠日費時,在訴訟進行中,或因債務人資力減 少、或因情事變遷、或因債務人利用訴訟程序之稽延而隱匿財產、甚 至逃匿無蹤,等到債權人好不容易循訴訟程序取得勝訴確定判決之執 行名義時,常因債務人無財產可供執行而蒙受不測之損害。因此本法 允許債權人於起訴之前,於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之情 形,聲請法院禁止債務人對於其財產為處分或變更現狀之行為,以利 債權人於日後取得執行名義後,從容實行其權利,此即為保全程序。 本法所定之保全程序,包含下列兩種: 假扣押:債權人為保全其金錢請求或得易為金錢請求之請求,聲請 法院以裁定禁止債務人處分其財產者,稱為假扣押(§522~§ 531)。 假處分:債權人就金錢請求以外之請求,聲請法院以裁定強制或禁 止債務人為一定行為者,稱為假處分(§532~§536)。 起訴應以訴狀為之: 所謂起訴,即原告為確定私權,請求法院開始判決程序之訴訟行為。 5
6 7
仲裁法第 6 條:「具有法律或其他各業專門知識或經驗,信望素孚之公正人士,具備下 列資格之一者,得為仲裁人︰一、曾任實任推事、法官或檢察官者。二、曾執行律師、 會計師、建築師、技師或其他與商務有關之專門職業人員業務五年以上者。三、曾任國 內、外仲裁機構仲裁事件之仲裁人者。四、曾任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專院校助理教 授以上職務五年以上者。五、具有特殊領域之專門知識或技術,並在該特殊領域服務五 年以上者。」 仲裁法第 23 條第 2 項:「仲裁程序,不公開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者,不在此限。」 仲裁法第 4 條第 1、2 項:「Ⅰ仲裁協議,如一方不遵守,另行提起訴訟時,法院應依他 方聲請裁定停止訴訟程序,並命原告於一定期間內提付仲裁。但被告已為本案之言詞辯 論者,不在此限。Ⅱ原告逾前項期間未提付仲裁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其訴。」
8
民事訴訟法概要
原則上,起訴應以訴狀提出於法院為之(§244) ,實務上常稱之為「起 訴狀」 。起訴狀內應記載「訴之三要素」加上「原因事實」 ,以特定欲 請法院審判之紛爭事實的範圍。 訴之三要素: 當事人:以自己名義向法院請求保護私權之人(原告)及其相對 人(被告),合稱為當事人。 訴訟標的:所謂訴訟標的,係指原告為確定私權,以訴之方式, 要求法院對其所主張或否認之法律關係加以審判者。亦即原告所 主張或否認之法律關係,即為訴訟標的。 訴之聲明:所謂訴之聲明,又稱為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係指當 事人請求法院為如何內容之判決之聲明,也就是「希望法院怎麼 判」。 原因事實: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之發生,必有其原因事實。 訴 主體 當事人 客體
客體
訴訟標的
訴之聲明
原告須預納裁判費: 本法就法院之裁判,係採有償主義,即以原告向法院預納裁判費,為 其起訴所必備之程式。關於裁判費之徵收及其計算方法,依第 77 條 之 1 至第 77 條之 15 規定。 起訴之效力-訴訟繫屬: 所謂訴訟繫屬,即指訴訟存在法院之狀態而言。亦即自訴訟程序開 始,以至終結之間,謂之訴訟繫屬中。訴訟繫屬將生「恆定」之效力, 簡言之,下列事項之認定,均以起訴時之法律與事實狀態為準,不因 起訴後情事之變更而受影響。 審判權恆定(§31-1Ⅰ)。 管轄恆定(§27)。 訴訟標的價額恆定(§77-1Ⅱ)。
第一章
緒論
9
當事人恆定(§254Ⅰ本文) 8。 形式審查: 於程序法上,法院對於案件之審查模式為「先程序(形式)、後實體」。 亦即在邏輯上,須對於符合「民事訴訟法」上程序要求之案件,始得進 一步為該案件在「民法」 (或其他民事實體法)上請求有無理由之判斷。 形式審查(程序事項→合不合法) 若合法 實質審理(實體事項→有無理由)
也就是說,當你看到判決上寫「原告之訴不合法」,表示有「程序」上(例 如:民事訴訟法)的瑕疵;反之,如果題目上出現「法院認為被告的抗辯無 理由」我們「法律人」就會知道是在講因為無法滿足「實體法」上(例如: 民法)的要求而無法成立該抗辯。由此可知,學習法律就像在學習一套新的 語言,我們對於一些「遣詞用字」都有固定的用法,有時會不同於「日常生 活」用語,此一概念請考生務必銘記在心! 法院審查起訴是否符合「起訴程式」: 起訴,應由原告以訴狀提出於法院為之(§244) ,原告並須向法院預 納裁判費,是為起訴必須具備之程式,前已提及。 法院審查起訴是否符合「訴訟合法要件」: 所謂訴訟合法要件,即原告之訴在進入法院對之為本案辯論及裁判前 所必備之前提要件,主要規定於第 249 條第 1 項 9。 實質審理: 言詞辯論之準備-準備程序: 訴訟事件,如於言詞辯論前不為相當之準備,常使訴訟程序雜亂無 8
9
傳統上所稱「起訴三大恆定」,係指「管轄恆定」、「訴訟標的價額恆定」、「當事人恆定」 而言。 第 249 條第 1 項:「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 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一、訴訟事件不屬普通法院之權限,不能依第 三十一條之二第二項規定移送者。二、訴訟事件不屬受訴法院管轄而不能為第二十八條 之裁定者。三、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者。四、原告或被告無訴訟能力,未由法定代 理人合法代理者。五、由訴訟代理人起訴,而其代理權有欠缺者。六、起訴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者。七、起訴違背第三十一條之一第二項、第二百五十三條、第二百六十 三條第二項之規定,或其訴訟標的為確定判決之效力所及者。」
10
民事訴訟法概要
章,影響法院指揮訴訟及當事人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提出,其結果將導 致訴訟之延滯,有違訴訟經濟之原則。欲期訴訟程序井然有序,並便 於法院指揮訴訟,使兩造均有充分準備之機會,以促訴訟之順利進 行,實有於言詞辯論前預為整理訴訟事件事實上、證據上及法律上之 爭點之必要。 現行法中提供多樣化的爭點整理程序可供選用或併用,「準備程序」 即為實務上最常見其中之一種。所謂準備程序,係指行合議審判之訴 訟事件,法院為準備言詞辯論,使受命法官所行,以闡明訴訟關係為 目的之程序(§270~§272)。 言詞辯論程序: 言詞辯論: 法院收受訴狀,認起訴為合法者,審判長應定言詞辯論期日,以 進行言詞辯論程序(§250) ,當事人兩造於即得於言詞辯論期日 以言詞為各種攻擊、防禦之訴訟行為。 適時提出主義:於言詞辯論程序,當事人提出攻擊防禦方法,應 遵守「適時提出主義」 (§196)之原則。所謂適時提出主義,係 指當事人之攻擊或防禦方法,應依訴訟進行之程度,於言詞辯論 終結前適當時期提出之,不得逾時提出,以防止訴訟延滯。 調查證據: 調查證據,即法院查驗證據方法,使其確信應證事實有無之訴訟 行為。法院調查證據,必須查驗證據方法,因查驗證據方法所得 心證,據以認定應證事實之有無,而非憑空認定事實。 自由心證主義:所謂自由心證主義,係指關於證據之價值,非由 法律預定取捨之標準,聽任法院依其確信,自由判斷事實真偽之 主義而言(§222) 。依我國法之規定,原則上法院據調查證據之 結果,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 判決: 判決: 法院依法定方式,原則上本於當事人之言詞辯論,對於兩造所主張實 體上權利之爭執,認定其當否之意思表示,即為判決。 判決之確定: 判決處於不得依上訴程序求為廢棄或變更之狀態,稱為「確定」(§ 398) 。亦即當事人不能依通常聲明不服之上訴方法請求廢棄或變更之 判決,稱之為「確定終局判決」或「確定判決」,確定判決本身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