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犯罪學 ........................ 1
第一章 犯罪與犯罪學之概念 ................................. 3 體系重點整理 ............................................................ 3 重點掃描 .................................................................... 4 申論題 ........................................................................ 5 第二章 犯罪現象分析與相關因素 ....................... 10 體系重點整理 .......................................................... 10 重點掃描 .................................................................. 11 申論題 ...................................................................... 12 第三章 犯罪學理論之起源與發展 ....................... 16 體系重點整理 .......................................................... 16 重點掃描 .................................................................. 18 申論題 ...................................................................... 19 第四章 犯罪生物學理論 ....................................... 24 體系重點整理 .......................................................... 24 重點掃描 .................................................................. 25 申論題 ...................................................................... 26 第五章 犯罪心理學理論 ....................................... 29 體系重點整理 .......................................................... 29 重點掃描 .................................................................. 31 申論題 ...................................................................... 32 ─目錄 1─
第六章 社會結構理論 ........................................... 38 體系重點整理 .......................................................... 38 重點掃描 .................................................................. 41 申論題 ...................................................................... 43 第七章 社會過程理論 ........................................... 48 體系重點整理 .......................................................... 48 重點掃描 .................................................................. 51 申論題 ...................................................................... 53 第八章 社會衝突理論 ........................................... 57 體系重點整理 .......................................................... 57 重點掃描 .................................................................. 59 申論題 ...................................................................... 61 第九章 理性選擇理論 ........................................... 64 體系重點整理 .......................................................... 64 重點掃描 .................................................................. 65 申論題 ...................................................................... 66 第十章 發展性理論 ............................................... 72 體系重點整理 .......................................................... 72 重點掃描 .................................................................. 75 申論題 ...................................................................... 76 第十一章 犯罪整合理論 ....................................... 85 體系重點整理 .......................................................... 85 重點掃描 .................................................................. 87 申論題 ...................................................................... 88 第十二章
被害者學與環境犯罪學理論 ............... 92 ─目錄 2─
體系重點整理 .......................................................... 92 重點掃描 .................................................................. 96 申論題 ...................................................................... 98
第十三章 白領犯罪 ............................................. 103 體系重點整理 ........................................................ 103 重點掃描 ................................................................ 106 申論題 .................................................................... 107 第十四章 暴力犯罪 ............................................. 110 體系重點整理 ........................................................ 110 重點掃描 ................................................................ 112 申論題 .................................................................... 113 第十五章 財產犯罪 ............................................. 119 體系重點整理 ........................................................ 119 重點掃描 ................................................................ 120 申論題 .................................................................... 121 第十六章 幫派與組織犯罪 ................................. 124 體系重點整理 ........................................................ 124 重點掃描 ................................................................ 125 申論題 .................................................................... 126 第十七章 少年犯罪 ............................................. 132 體系重點整理 ........................................................ 132 重點掃描 ................................................................ 134 申論題 .................................................................... 135 第十八章 女性犯罪 ............................................. 140 體系重點整理 ........................................................ 140 ─目錄 3─
重點掃描 ................................................................ 141 申論題 .................................................................... 142
第十九章 無被害者犯罪 ..................................... 147 體系重點整理 ........................................................ 147 重點掃描 ................................................................ 148 申論題 .................................................................... 149 第二十章 犯罪防治對策 ..................................... 154 體系重點整理 ........................................................ 154 重點掃描 ................................................................ 156 申論題 .................................................................... 157
第二部分
監獄學 ....................... 163
第一章 監獄學導論 ............................................. 165 體系重點整理 ........................................................ 165 重點掃描 ................................................................ 166 申論題 .................................................................... 167 第二章 犯罪矯正與刑事司法體系 ..................... 173 體系重點整理 ........................................................ 173 重點掃描 ................................................................ 175 申論題 .................................................................... 176 第三章 犯罪矯正模式 ......................................... 180 體系重點整理 ........................................................ 180 重點掃描 ................................................................ 184 申論題 .................................................................... 185 第四章
監獄行刑與處遇制度 ............................. 191 ─目錄 4─
體系重點整理 ........................................................ 191 重點掃描 ................................................................ 195 申論題 .................................................................... 196
第五章 監獄的社會與次級文化剖析 ................. 203 體系重點整理 ........................................................ 203 重點掃描 ................................................................ 206 申論題 .................................................................... 207 第六章 監獄戒護事故成因與預防對策 ............. 213 體系重點整理 ........................................................ 213 重點掃描 ................................................................ 215 申論題 .................................................................... 216 第七章 特殊受刑人的處遇對策 ......................... 223 體系重點整理 ........................................................ 223 重點掃描 ................................................................ 227 申論題 .................................................................... 228 第八章 毒品犯與當前毒品政策 ......................... 237 體系重點整理 ........................................................ 237 重點掃描 ................................................................ 239 申論題 .................................................................... 240 第九章 少年犯罪矯正之挑戰與發展趨勢 ......... 246 體系重點整理 ........................................................ 246 重點掃描 ................................................................ 247 申論題 .................................................................... 248 第十章 監獄領導統御與管理模式 ..................... 251 體系重點整理 ........................................................ 251 ─目錄 5─
重點掃描 ................................................................ 253 申論題 .................................................................... 254
第十一章 受刑人的基本權利與救濟 ................. 258 體系重點整理 ........................................................ 258 重點掃描 ................................................................ 262 申論題 .................................................................... 263 第十二章 社區處遇制度 ..................................... 268 體系重點整理 ........................................................ 268 重點掃描 ................................................................ 271 申論題 .................................................................... 272 第十三章 監獄受刑人擁擠之原因與對策 ......... 278 體系重點整理 ........................................................ 278 重點掃描 ................................................................ 280 申論題 .................................................................... 281 第十四章 矯正機構民營化 ................................. 284 體系重點整理 ........................................................ 284 重點掃描 ................................................................ 286 申論題 .................................................................... 287 第十五章 兩極化與重刑化刑事矯正政策發展 .. 290 體系重點整理 ........................................................ 290 重點掃描 ................................................................ 292 申論題 .................................................................... 293 第十六章 犯罪矯正的發展趨勢 ......................... 296 體系重點整理 ........................................................ 296 重點掃描 ................................................................ 297 ─目錄 6─
申論題 .................................................................... 298
第三部分
監獄行刑法 .................. 301
第一章 通則 ........................................................ 303 體系重點整理 ........................................................ 303 重點掃描 ................................................................ 304 申論題 .................................................................... 305 第二章 收監 ........................................................ 314 體系重點整理 ........................................................ 314 重點掃描 ................................................................ 315 申論題 .................................................................... 316 第三章 監禁 ........................................................ 322 體系重點整理 ........................................................ 322 重點掃描 ................................................................ 323 申論題 .................................................................... 324 第四章 戒護 ........................................................ 332 體系重點整理 ........................................................ 332 重點掃描 ................................................................ 334 申論題 .................................................................... 335 第五章 作業 ........................................................ 346 體系重點整理 ........................................................ 346 重點掃描 ................................................................ 347 申論題 .................................................................... 348 第六章 教化 ........................................................ 356 體系重點整理 ........................................................ 356 ─目錄 7─
重點掃描 ................................................................ 357 申論題 .................................................................... 358
第七章 給養 ......................................................... 361 體系重點整理 ........................................................ 361 重點掃描 ................................................................ 362 申論題 .................................................................... 363 第八章 衛生及醫治 ............................................. 368 體系重點整理 ........................................................ 368 重點掃描 ................................................................ 369 申論題 .................................................................... 370 第九章 接見及通信 ............................................. 379 體系重點整理 ........................................................ 379 重點掃描 ................................................................ 380 申論題 .................................................................... 381 第十章 保管 ......................................................... 385 體系重點整理 ........................................................ 385 重點掃描 ................................................................ 386 申論題 .................................................................... 387 第十一章 賞罰及賠償 ......................................... 389 體系重點整理 ........................................................ 389 重點掃描 ................................................................ 390 申論題 .................................................................... 391 第十二章 假釋 ..................................................... 398 體系重點整理 ........................................................ 398 重點掃描 ................................................................ 399 ─目錄 8─
申論題 .................................................................... 400
第十三章 釋放及保護 ......................................... 403 體系重點整理 ........................................................ 403 重點掃描 ................................................................ 404 申論題 .................................................................... 405 第十四章 死亡 .................................................... 407 體系重點整理 ........................................................ 407 重點掃描 ................................................................ 408 申論題 .................................................................... 409 第十五章 死刑之執行 ......................................... 412 體系重點整理 ........................................................ 412 重點掃描 ................................................................ 413 申論題 .................................................................... 414 第十六章 附則 .................................................... 416 體系重點整理 ........................................................ 416 重點掃描 ................................................................ 417 申論題 .................................................................... 418
第四部分
模擬選擇題庫 ................ 421
一、犯罪學選擇題庫 ............................................. 423 二、監獄學選擇題庫 ............................................. 431 三、監獄行刑法選擇題庫 ..................................... 439
─目錄 9─
─目錄 10─
第一部分
犯罪學
002
第一部分
犯罪學
第一章
第一章
犯罪與犯罪學之概念
犯罪與犯罪學之概念 體系重點整理
犯罪之定義 VS.犯罪學定義 犯罪學研究目的 VS.犯罪測量目的 犯罪現象七大特性 犯罪黑數 VS.犯罪灰數 VS.刑事司法漏斗效應 犯 罪 與 犯 罪 學 之 概 念
官方統計 犯罪三大測量方法
自陳報告 被害統計
意義 犯罪預測
型態 優、缺點 功用 一致觀
犯罪觀點論
互動觀 衝突觀
003
004
第一部分
犯罪學
重點掃描 一、犯罪與偏差之關係:包含關係、交叉關係與刑事漏斗效應之解釋。 二、犯罪現象的特性:普遍性、相對性、複雜性、變異性、流動性、感 染性、低威嚇性。 三、犯罪學定義:研究犯罪現象、了解犯罪原因之科學,並提供犯罪防 治對策與處遇犯罪人之程序。 四、 犯罪測量的方法及優缺點:官方犯罪統計法、自陳報告犯罪統計 法、被害者犯罪統計法,此三類犯罪測量方法各自的優點與限制。 五、犯罪黑數定義、特性與發生原因。 六、 犯罪預測之意義與類型:依對象人數多寡區分集體預測與個別預 測,其中個別預測可再區分早期預測、判決預測、假釋預測等。 七、犯罪學觀點論:一致觀、衝突觀、互動觀三者理論的基礎、對犯罪 的定義、處理及預防等。
第一章
犯罪與犯罪學之概念
申論題 試題 1 在犯罪學的研究當中,所謂的犯罪黑數(dark figure of crime)是指什麼? 犯罪學家運用什麼樣的資料來源嘗試測量犯罪黑數?探討犯罪黑數的重 要性及限制各為何?
【106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班改編】
擬答 分數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犯罪黑數之意義: 所謂「犯罪黑數(Dark Figure of Crime)」係指已經發生的 犯罪事件,由於種種因素,未被發現、已發現但未報案、 已報案但未為官方登錄的犯罪案件數之謂。 測量犯罪黑數之方法: 自陳報告:是以犯罪人或非犯罪人為研究對象,在保證 嚴守秘密的情況下,請他們就某一時期內未被發覺的犯 罪行為誠實報告。該調查方式於 1940 年代引進,之後並 廣為應用。 被害調查:是以問卷或訪談的方式,由每一個人或每一 戶,說明在某一時期內自己的被害經驗。被害調查於 1960 年代引進,為獲取犯罪統計第三個重要方法。 犯罪黑數之重要性: 犯罪黑數之研究開拓犯罪學上之新領域,如哪一種類型 之人被害而無法進入官方資料。 犯罪黑數之研究能彌補官方統計在輕微犯罪上之數量。
005
006
第一部分
犯罪學
犯罪黑數之研究,可以了解警方在偵辦案件中,辦案精 神以及態度,一步了解正式的社會控制部門是否有效地 運作。 犯罪黑數之研究,可以獲知社會大眾法意識是否轉變, 亦即進一步了解人民對犯罪告發之意願。 犯罪黑數之研究,使得國際間之犯罪問題,可以做進一 步之比較分析。 犯罪黑數在研究上之限制: 犯罪黑數的研究極少觸及菸毒、經濟、政治以及組織犯 罪。 有相當數量的犯罪,既不出現於官方統計,也不會出現 於犯罪黑數之研究,如家庭竊盜、家庭暴力。 研究者有時無法充分引導被研究者回答問題,造成無法 達成研究目的。 各研究的問卷設計(問題的陳述)並不一致,無法將研 究發現或結果整合、比較。 自陳報告的研究方法有重大缺陷,例如青少年逃學、逃 家行為,是否等同犯罪,值得商榷。 就被害者調查而言,被害人已死亡,對於犯罪現象全貌 的了解難以還原。
參考資料 林山田等(2009),犯罪學,三民書局,P.161~P.170。
第一章
犯罪與犯罪學之概念
試題 2 試說明犯罪觀點論之三個觀點,如何看待犯罪之定義?理論基礎為何? 又有何犯罪防治對策?
【106 犯罪防治警察官改編】
擬答 分數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犯罪之定義: 一致觀的犯罪論: 採法律觀點和價值一致的犯罪定義,認為犯罪乃違反 刑事法,且為社會共同一致譴責的行為。 刑事法事實上反映了社會全體的價值觀、信仰與意見 等。故稱之為一致觀的犯罪論。 互動觀: 犯罪是一種社會建構,並無本質上犯罪的現象,定義 上較傾向衝突觀。 犯罪與法律乃獨立於絕對的道德律,乃是社會上有權 者的思想意識型態,然後以其特有的影響力將犯罪定 義強加於其餘的人身上。 犯罪者由於違反社會規範,社會揀選將之標籤為偏差 行為者。但在界定犯罪的過程中,並無政治和經濟的 動機。 衝突觀: 犯罪是不同利益團體間互相衝突的結果。 犯罪是有權有勢者掌握刑事司法,為維護自己的利益 而犯罪化低階層者某些行為之價值觀的體現,而非全
007
008
第一部分
犯罪學
民一致通過的信仰或價值觀。 犯罪之所以為一個法律定義,實乃統治階級創立的結 果,犯罪意義實質包含統治階級利益相衝突的行為。 理論基礎: 一 致 觀 : 源 起 社 會 功 能 學 派 ( Functionalist School of Sociology) ,社會每一部分的改變對社會其他部分產生重 大影響,而在完整且功能正常的社會裡,社會成員對於 規範、目標、價值、習俗等有一致的見解。 互 動 觀 : 源 自 於 社 會 學 形 象 互 動 理 論 ( 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其所反映的乃是社會上有權者(道 德企業家)的思想意識型態,然後以其特有的影響力將 犯罪定義強加於其餘的人身上。 衝突觀:原自自於馬克思衝突學派,擁有足夠政治與經 濟力量的團體將會利用刑事司法維護自己的權益,刑事 司法被視為有權者及有錢者維護自己利益而犯罪化 (Criminalization)低階層者某些行為的價值觀之體現, 並非全體共同一致的價值觀。 犯罪防治對策: 一致觀:主張應從家庭學校與社區等非正式社會控制手 段來預防犯罪,對於已經犯罪或經常累犯之犯罪人,則 主張採取嚴厲的社會控制機制(如刑事司法體系)來嚇 阻犯罪。 互動觀:主張刑事司法機構對於違法者愈少干預愈好, 避免被標籤、烙印,逐漸落入犯罪副文化中。因此主張 4D:除罪化(Decriminalize)、非機構化(Deinstitute)、
第一章
犯罪與犯罪學之概念
適法程序(Due process)、轉向處遇(Diversion)等來處 理犯罪問題。 衝突觀:由於衝突觀的犯罪理論傾向於社會經濟及政治 導向的犯罪理論,而非法律導向,因此主張犯罪防治應 從改造階級、改造貧民區著手,強調政治與經濟體質的 改變,必要時進行國家體制之改變以達階級平等亦在所 不惜。
參考資料 許春金(2017),犯罪學,自印,P.42~P.45。
009
010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犯罪學
犯罪現象分析與相關因素 體系重點整理 犯罪件數:294831 件
一、台灣近年犯罪狀況及分析 (2017 年 12 月出版之中 華民國犯罪狀況及其分 犯 罪 現 象 分 析 與 相 關 因 素
析)
犯罪熱點:六都 犯罪率:每 10 萬人中 1254 件 監禁率:每 10 萬人中 265 人 超收率:9.7% 犯罪時鐘:刑案平均每件發生 時間相隔 2 分 4 秒 酒駕犯罪:近 10 年大幅成長
二、重要犯罪類型 (2017 年 12 月出版之中 華民國犯罪狀況及其分 析)
毒品犯罪:近 10 年大幅成長 竊盜犯罪:近 10 年大幅下降 詐欺犯罪:近 10 年大幅下降 暴力犯罪:近 10 年大幅下降
性別與犯罪 三、重要的犯罪相關因素
年齡與犯罪 家庭與犯罪 大眾傳播與犯罪
第二章
犯罪現象分析與相關因素
重點掃描 一、 我國目前整體犯罪現象:犯罪集中在高經濟活動與人口密集的都 市,近 10 年犯罪率呈現下降趨勢,但就長期趨勢觀之,犯罪率仍 呈現增加情況。 二、不同犯罪類型的發展趨勢:以竊盜、毒品、詐欺及公共危險罪四者 為最多。 三、不同因素與犯罪之關係:性別、年齡、家庭、季節、地域等因子與 犯罪之關聯性。
011
012
第一部分
犯罪學
申論題 試題 1 請說明社經地位與官方統計及自陳報告偏差行為統計之相關性。 【106 監獄官升等考】
擬答 分數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實證研究指出: 許多研究指出,社經地位(包含教育程度、收入及職業狀 況三項指標)是促使個體從事犯罪行為的原因。傳統上, 犯罪似乎與低社經地位有高度關聯性。蓋低社經地位者因 為社會結構的不公平,再加上無法透過傳統合法的方法, 如教育、就業改善自身的條件與生活品質,遂以犯罪方式 改變自己的生活品質。 犯罪統計資料顯示: 官方統計資料:一般而言,官方統計資料顯示,犯罪者 泰半處於低社經地位,所以社經地位與官方犯罪統計資 料呈現負相關。例如:民國 104 年警方所逮捕的犯罪嫌 疑犯中,低社經地位者(國中及高中程度以下、無業或 工礦業以及收入不穩定或低於最低工資標準)所占比例 較高。 自我報告資料:認為偏差或犯罪行為與社經地位並無任 何關係存在。如學者奈爾(Nye)與修特(Short)在 1950 年代以及高德(Gold)與威廉(William)在 1972 年之研
第二章
犯罪現象分析與相關因素
究發現,社經地位與自我報告犯罪行為並無顯著關係存 在。 綜合上述: 社經地位與官方犯罪統計有顯著的負相關,但卻與自我 偏差報告行為統計不相關或弱相關。 兩者之所以有兩極化之結果,乃二者所衡量的領域不同 所致,即官方統計所衡量泰半較為嚴重的犯罪行為,而 自我報告所衡量則是較輕的犯罪行為。 然而一般相信,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結果所導致的社經地 位差異與壓力,將會導致犯罪現象愈趨嚴重」是獲得實 證研究之證實。
參考資料 許春金(2017),犯罪學,自印,P.126~P.129。
試題 2 試以大眾傳播媒體與犯罪少年行為學習的三項說法:促進說;抑制 說;以及無關說,分別闡述少年暴力行為的成因。
【93 監所員】
擬答 分數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促進說: 此派學者以班都拉(A.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為代表。 班都拉認為個體行為的發生主要是向環境學習而來的,
013
014
第一部分
犯罪學
來源有三: 家庭重要成員所提供之行為:如父母、兄長。 立即的生活環境:包含周遭鄰居、朋友、同儕。 大眾傳播媒體:如網路、電視、書籍與雜誌。 其中大眾傳播媒體,電視、電影及其他傳播媒體常將暴 力或犯罪行為描述成可接受之行為,而暴力英雄則未受 到法律或社會之制裁,則少年將容易學習到以暴力或犯 罪行為來處理日常事務或人際關係而不自知。 因此,該理論主張大眾傳媒與促進犯罪少年行為息息相 關。 抑制說: 此派以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therapy)為代表。 認知行為療法主張,大眾傳播媒體如電視、報紙及網路 新聞中,除將暴力或犯罪行為予以報導呈現外,也隨之 報導犯罪後的結果,如被捕、被判處徒刑以及身陷監禁 等,這樣的畫面或報導,與犯罪行為相連結,如同該法 所主張之系統敏感化以及嫌惡治療法,將足以抑制一般 潛 在 性 少 年的 違 法 意 圖或 動 機 , 在促 其 衡 量 利弊 得 失 後,放棄而不從事犯罪行為。 無關說: 此派以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 Freud)心理分析學 派為代表。 佛洛伊德心理分析學派主張,少年會從事犯罪行為,與 外在環境如大眾傳播媒體無關,而是與少年兒童早期的 不良經驗或是慾望未滿足有關。
第二章
犯罪現象分析與相關因素
換言之,心理分析學派認為人之所以犯罪,是由於內部 心理衝突、情緒問題、缺乏安全感、能力不足、自卑感 過重、以及潛在之情緒等問題所致。所以心理分析學派 主張外在犯罪行為應從內在生命經驗分析。
參考資料 蔡德輝、楊士隆(2013),少年犯罪,五南出版社,P.197~P.199。
015
016
第一部分
犯罪學
第三章
犯罪學理論之起源與發展 體系重點整理 人性五大假設:自由意志、理性思考、追求快 樂、趨樂避苦、自我利益 犯罪原因的看法:人是理性選擇犯罪的 強調人性五大假設:自由意 志、理性思考、追求快樂、趨 樂避苦、自我利益 理論要義
刑罰目的→罪刑均衡 刑罰功能→預防犯罪,而非報復 刑罰主張→實施自由刑 刑罰原則→罪刑法定,法律之 前人人平等
一、古典學派
刑罰原則方面 貢獻(主要是 犯 罪 學 理 論 之 起 源 與 發 展
刑罰方面)
刑事偵查方面 刑事責任方面 刑事執行機關(監獄)建築 刑事犯罪預防策略 刑罰特性之影響
對犯罪矯治之影響
刑罰原則之影響 主張自由刑之影響 監獄建築之影響
人性假設:認為是受到生理、心理因素影響 非自由意志、理性選擇 犯罪原因的看法
生理、心理異常以及外 來力量導致犯罪
第三章
犯罪學理論之起源與發展
強調犯罪是由生、心理及外在 因素引起 排斥自由意志說
理論要義
排斥消極監禁 主張探討犯罪成因應多元 主張科學研究及分類處遇
二、實證學派
犯罪成因說引發犯罪學研究新視野 開創現代實證學派 科學方法及科際整合觀點帶動犯罪 貢獻
學發展 主張教育刑及醫療模式 行刑處遇個別化落實 啟發社會角度探討犯罪定義 建立調查分類制度
對犯罪矯治 之影響
各類矯治處遇之推行 技能(職業)訓練之落實 假釋、縮刑制度 更生復建計畫
017
018
第一部分
犯罪學
重點掃描 一、古典犯罪學理論在人性的假設、對犯罪原因主張、對刑事政策及矯 治工作的影響。 二、刑罰嚇阻犯罪三要素:嚴厲性、迅速性、確定性。 三、實證犯罪學派對人性的看法、對犯罪原因的主張、代表人物、對後 來犯罪學研究的影響、代表人物及其個別主張,其中尤以龍布羅梭 (Lombroso)之理論要點、對犯罪人分成五類(生來犯罪人、準生 來犯罪人、心神喪失犯罪人、激情犯罪人、偶發犯罪人),以及對 後來犯罪學研究之引領,仍為考試的命題焦點。 四、古典與實證犯罪學之比較。
第三章
犯罪學理論之起源與發展
申論題 試題 1 犯罪學古典學派與實證學派的差異為何?其對犯罪矯治工作有何影響? 請比較說明之。
【97 原特】
擬答 分數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古典與實證學派之差異: 興起年代與代表人物: 古典學派乃興起於十八世紀啟蒙時代,代表人物為貝 加利亞、邊沁。 實證學派乃興起於十九世紀,代表人物為龍布羅梭、 費利、加洛法羅。 理論基礎: 古典學派建構在犯罪行為之上。 實證學派建構在犯罪人之上。 犯罪原因論: 古典學派認為人是自由意志有理性的主體,有能力選 擇為善為惡的能力-自由意志論(非決定論)。 實證學派認為人的行為是受其生理、心理與環境之因 素所決定-原因決定論。 刑事裁量依據: 古 典 學 派懲 罰 應 以 犯罪 所 造 成 之客 觀 損 害 為考 量 基 礎,需一視同仁,不宜異同-採罪刑均衡、罪刑法定
019
020
第一部分
犯罪學
與定期刑。 實證學派懲罰應依行為人主觀惡性作為刑罰裁量依據 -採不定期刑、個別化處遇。 刑事責任: 古 典 學 派認 為 犯 罪 人對 其 違 反 理性 之 行 為 應道 義 負 責。 實證學派認為犯罪人應對其犯罪之行為應社會負責。 對矯治工作的影響: 古典學派: 主張國家應置有刑罰才能達到嚇阻犯罪人之效果,刑 罰要愈嚴厲、迅速與確定,愈能嚇阻犯罪。 主張刑罰應該符合罪刑均衡、罪刑法定與定期刑之原 則,監獄行刑無教化矯治可言。 主張廢除死刑,認為天賦人權以及國家禁止人犯採取 殺人解決紛爭,國家更應帶頭禁止死刑制度作為刑罰 之手段。 邊沁主張興建現代化設施之監獄以及圓形監獄的提 倡,促使監獄建築邁向現代化。 實證學派: 主張犯罪人應視為病人,而監獄應該具備如醫院般醫 治病人的功能,所以提倡醫療模式於監獄中實施。 強調個別犯罪人之研究與個別化處遇,設置調查分類 制度,運用相關學科研究犯罪人之原因,主張藉由教 化矯治、技能訓練與專業化處遇來協助其化除惡性、 改過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