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252

Page 1

專業科目準備方向 壹、民法概要準備方向 ............................................................... 前 1 貳、刑法概要準備方向 ............................................................... 前 3 參、訴訟法概要準備方向............................................................ 前 6 肆、刑事訴訟法概要準備方向..................................................... 前 8 伍、法院組織法準備方向.......................................................... 前 10 陸、強制執行法概要準備方向................................................... 前 12 柒、行政法概要準備方向.......................................................... 前 13

第壹單元

民法概要

 99 年民法修正重點研析 ...................................................................3  101 年民法修正重點研析 .................................................................7  102 年民法修正重點研析 ...............................................................10  103 年民法修正重點研析 ............................................................... 11 99 年「民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12 100 年「民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20 101 年「民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27 102 年「民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35 103 年「民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43

第貳單元

刑法概要

 102 年刑法修正重點研析 ...............................................................53  103 年民法修正重點研析 ...............................................................55 99 年「刑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65

-目錄 1-


100 年「刑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74 101 年「刑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82 102 年「刑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90 103 年「刑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97

第參單元

訴訟法概要

 101 年家事事件法修正重點研析 .................................................. 107  102 年民事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 109  99 年刑事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111  101 年刑事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 114  102 年刑事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 115  103 年刑事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 117 99 年「訴訟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123 100 年「訴訟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131 101 年「訴訟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141 102 年「訴訟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149 103 年「訴訟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158

第肆單元

刑事訴訟法概要

 99 年刑事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 參 111  101 年刑事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 參 114  102 年刑事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 參 115  103 年刑事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 參 117 99 年「刑事訴訟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171 100 年「刑事訴訟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177 101 年「刑事訴訟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186 102 年「刑事訴訟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198 103 年「刑事訴訟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 207

-目錄 2-


第伍單元

法院組織法

 96 年法院組織法修正對四等考試之影響 ......................................215  97 年法院組織法修正對四等考試之影響 ......................................217  99 年法院組織法修正對四等考試之影響 ......................................219  100 年法院組織法修正對四等考試之影響 ....................................221  101~102 年法院組織法暨相關法規修正草案對四等考試之影響 ..223 99 年「法院組織法」試題暨解析 .................................................230 100 年「法院組織法」試題暨解析 ...............................................238 101 年「法院組織法」試題暨解析 ...............................................246 102 年「法院組織法」試題暨解析 ...............................................254 103 年「法院組織法」試題暨解析 ...............................................263

第陸單元

強制執行法概要

 100 年強制執行法修正重點研析 ..................................................271  103 年強制執行法修正重點研析 ..................................................273 99 年「強制執行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274 100 年「強制執行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281 101 年「強制執行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287 102 年「強制執行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293 103 年「強制執行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301

第柒單元

行政法概要

 99 年行政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 311  100 年行政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314  100 年行政罰法修正簡要說明 ......................................................319  102 年行政訴訟法修正簡要說明 ..................................................319  102 年行政程序法修正簡要說明 ..................................................320  103 年行政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321

-目錄 3-


99 年「行政法概要」試題暨解析(法警) .................................. 323 99 年「行政法概要」試題暨解析(執行員) ............................... 331 100 年「行政法概要」試題暨解析(法警) ................................ 337 100 年「行政法概要」試題暨解析(執行員) ............................. 345 101 年「行政法概要」試題暨解析(法警) ................................ 353 101 年「行政法概要」試題暨解析(執行員) ............................. 362 102 年「行政法概要」試題暨解析(法警) ................................ 368 102 年「行政法概要」試題暨解析(執行員) ............................. 376 103 年「行政法概要」試題暨解析(法警) ................................ 384 103 年「行政法概要」試題暨解析(執行員) ............................. 390

-目錄 4-


前1

專業科目準備方向 壹、民法概要準備方向 準備四等考試當中,民法算是一科非常令考生頭痛的科目,光是法條就超過 一千兩百二十五條(本文加新增條文) ,要每一條都看過熟讀大概也不容易,所以 不免有考生看到民法就放棄了!其實不論是哪一科,基本功夫準備好,接下來都 能「一法通萬法通」 ,換句話說,體系建立好,掌握好整體法律規範之架構,考試 時便能隨機應變。如何建立體系,其實是讓考生不容易克服的關鍵之一,不用說 是非本科系之考生,即便是法律系本科生者,體系不佳者亦大有人在,其實所謂 體系,不過就是整個法律規範在讀者心中的一個地圖,可以回顧此一法條從何而 來,指引讀者應走向何方,使讀者在茫茫法海不致於迷路的「法海羅盤」 。一言以 蔽之,當你看到一個題目,遇到一個問題,可以藉助體系瞭解從何下手,如同醫 師治病也要對症下藥一般。建立體系的基本步驟其實並不困難,不過卻是他人無 法代替的工作,那就是讀者必須動動腦筋想一想,法律為何要如此規定?為何民 法一共有五編,那並不是隨隨便便所定出來的,如果讀者可以站在立法者的立場 思考,相信不難理解法律體系其來有自。比方說整個民法總則的編排,便是從權 利主體(人) 、權利客體(物) 、法律行為(意思表示為主)三大重點加以編排。 又如「旅遊」本質接近承攬,故置於承攬章之後,亦是一種體系上的編排。所以 唸書前必須先動腦想一想,為何民法要這樣排列,才可以知道體系為何。 我們出門旅行,常會看到風景區地圖上有標示「目前所在位置」 ,可以讓人知 道自己從何而來,可往前方,至於唸書的過程當中,也要不時回顧「目前所在位 置」,假如說你唸到「代理」,就必須知道代理制度(制度目的)從何而來,代理 又與委任有相當接近的關係,亦可一併加以理解及比較,如此才能融會貫通。關 於四等考試的準備上,基本概念是必須具備的,因此王澤鑑老師「請求權基礎」 的概念便是貫穿民法的一套基本原則,可以幫助大家檢驗請求權基礎,對以後從 事實務工作亦有幫助,希望大家可以加以思考。 一、準備方法 從考古題的分析可大致歸納出,早期命題偏向基本概念的申論、比較題型,


前2

著重考生對於重要法學基本概念之掌控,故準備上可謂是「背多分」時代。 但從近幾年的命題紀錄來看,題目夾雜著基本概念比較之申論題型(傳統), 並多有實例分析題型於其後,從某種意義來說,題型相較於以往可謂較靈活而富 有難度,並非僅徒事記憶即可拿取高分,尚須考生對於案例事實所涉及爭點能有 一定的掌握度。 而在面對考試上,藉由考古題歸納出未來的命題重點,以調整今後準備方向 及計畫,更是首要的第一步。 「考試首重效率,平日準備亦然。」而民法概要一科,原則上出四題,分別 是民總、債編、物權及身分法各出一題,每題配分二十五分,故在時間分配上, 當然先冷靜分析每編投資報酬率後,再擬定計畫,方能事半功倍。就法條分析配 分來看,總則、身分法、物權、債編,可為大致準備上之順位。考生或可循此順 序,作為準備上參考。 民法總則既然是整部民法的基礎,自然應該念到滾瓜爛熟,雖不至倒背如流, 亦應該十分熟悉,所以民總一定是第一個要準備的部分,也要花較多時間,否則 念到後頭又忘記民總的東西,就難有功效。債編部分原則上先需對債編總論熟讀, 如契約、侵權行為等,至於債各如果時間不足,就選擇一些比較重要的契約,如: 買賣、租賃、承攬等加以研讀,至於修法的部分亦不可放過,其他部分大概有個 印象就差不多了。物權編的部分大致上也是以物權通則以及所有權、抵押權為中 心,其他部分大概是地上權以及占有比較重要。親屬、繼承部分,實際上是投資 報酬率頗高的部分,也容易理解,不過比較會出實例題,分析一些親屬關係或是 遺產繼承的問題,所以要著重實例演練。 法條要不要背,一直是唸法律時的問題,筆者其實不建議考生把法條一條一 條生吞活剝般的背起來,如果體系先建立起來,再加以理解各個法條的含意,常 用的法條大概就可以背起來了,這個背法條問題與其說是記憶力的問題,不如說 是熟悉度的問題,時時複習,所謂溫故知新,法條自然就記起來了。不過如果條 號不熟,建議考生考試時還是不要亂引用條號比較好。 二、臨場實戰 如果有參加考試經驗的考生,或許或多或少會覺得,平時準備時都已經背得 滾瓜爛熟,實際到了考場卻未必能夠發揮,因此表現得不理想而名落孫山,其實


前3

如果事先做好沙盤演練,多作各種考古題的練習,到了考場上也不會因為臨場表 現不佳而錯失良機。 在此先給考生一個觀念,國家考試申論題類型的考題,以司法考試為例,多 為四大題,每題二十五分,因此在應試作答時務必分配好作答時間及篇幅,切記, 寫得再多,老師一題還是只能給你二十五分(實際上也不可能給到二十五分) ,所 以就算你非常會寫這題,分配的時間、篇幅到了,還是要收尾趕快寫下一題,切 記每題都要作答,不要有留下空白,若有不會的題目暫且保留篇幅,待其他題目 答完再回頭寫,不要浪費時間又寫不出東西,還耽擱到其他題目的作答,便是雙 重損失了!四等考試的題目,看似較簡單,其實要發揮得好亦不容易,因為四等 考試的題目多為申論簡答題型,縱使是實例題,其實法律關係並不複雜,筆者認 為多屬「假裝成實例題的申論題」 ,坦白說,如果只是簡單寫寫法條、下個結論, 分數大概高不到哪裡,若是要與眾不同、脫穎而出,實在不能只寫這樣,最好分 點分段,能夠談談立法理由、制度目的,或是比較一下類似概念,最後自己舉個 實例,以收畫龍點睛之效,應該可以拿到比較理想的分數!最後,字跡工整、分 析立論清晰,應該都是奪分的利器,有賴考生平時多多練習。

貳、刑法概要準備方向 對一般考生而言,刑法可謂比較生活化的一科,畢竟故意、過失、既遂、未 遂、共犯、正犯等觀念,都常常在社會版新聞上看到,不論是強盜、殺人、竊盜、 妨害性自主等,大家也都不陌生,然而要把刑法準備好,卻不像一般人看電視新 聞那麼簡單,考生們還是要花點功夫。 一個基本的問題是,很多人在新聞媒體上吸收了錯誤的資訊,連帶的一些很 基本的東西也搞錯了,在此先提醒大家,新聞媒體上報導很多罪名都不是很精確 的,最常見的大概就是把「過失致人於死罪」簡化成「過失殺人罪」 ,實際上法條 並無「過失殺人」之用語,又如「毀謗」他人名譽構成「誹謗罪」 ,而不是「毀謗 罪」 , 「妨害名譽」 、 「妨害自由」 、 「妨害性自主」 ,而不是「妨『礙』」 ,這些基本的 觀念應該是一開始就要釐清的。 刑法一科,大致可分為刑法總則與刑法分則,通常各出個兩題,總則的題目 有時為犯罪論及刑罰論各一題,早期題目相當死板,例如: 「何謂法律競合?」 、 「保


前4

安處分與刑罰有何區別?」所以基本定義及法條的背誦必須具備,不過近年來倒 是有比較靈活及理論化的趨勢,例如出過「何謂原因自由行為」 、「何謂不罰之後 行為」 ,深度並不遜於其他司法考試,故除考前針對考古題作演練外,平時即需加 強體系概念的研讀。刑罰論的部分,考生也不再像以往當「背課漢」就可以「背 多分」,近年來刑罰論的考題也逐漸靈活,例如:91 年度「緩刑與假釋制度的目 的各為何?」若是只有背誦法條恐怕看了會傻眼,而刑法分則的考題也有同樣的 趨勢,只考構成要件背誦比較的題目恐怕已經落伍!所以在考題日趨靈活的狀況 下,考生要有心理準備,甚至不妨以律師、司法官考試的題目來練習,也許一開 始比較辛苦,但絕對會有豐收的成果。 一、準備方法 因應近年來的考試趨勢,刑法理論基礎是必須加以理解的,畢竟考試已經逐 漸跳脫早年重視背誦或是申論的題型,考生也必須理解法條背後的含意,才有辦 法理解。刑法總則大致上分為犯罪理論跟刑罰理論,犯罪論的部分,條文雖然不 多,不過就是總則編區區幾十條條文,但卻是微言大義,所以一定要從基礎理論 開始研讀,只背法條是沒用的,另外實務見解也要熟悉,詳細的字號不一定要記 得,至少實務界的態度如何必須理解。 實務上有很多五花八門的刑罰論問題,執行、累犯、緩刑、假釋均跟實務工 作有關,因此必須熟悉,對工作與考試都有幫助,法條及實務見解盡量背熟,不 過近年來刑罰論此一部分也有以「基礎理論」為命題重點之題型,如「緩刑與假 釋制度的目的各為何?」,非理解其制度目的無法回答,亦須注意。 刑法分則大致上分為個人法益、社會法益與國家法益,除了構成要件的記憶 之外,相關時事也必須關心,例如:大法官會議解釋釋字第 509 號對誹謗罪的影 響就是個好例子。此外,最近刑法修正的重點,主要是竊盜罪與醉態駕駛的部分, 近年增修的條文千萬不要錯過,好好把握才是! 基於準備考試之一本書主義,讀者除勤練本書之考古題外,不妨選擇一本教 科書為底本,仔細精讀,如林山田教授的「刑法通論(上) 、 (下)」 、 「刑法各罪論 (上)、(下)」,以及林東茂教授的「刑法綜覽」等。就初學者而言,保成出版的 「刑法概要」 ,有體系表及概念圖表比較,對於刑法教科書之閱讀頗感艱澀之讀者 毋寧是一本最佳的入門書。


前5

二、臨場實戰 考試題目大致不外乎申論題、比較題及實例題,一一說明如下。首先,刑法 條文只有三百多條,扣掉一些不常出的部分大概只剩不到三百條,建議考生越熟 越好,不論任何題型,法條背熟都是好的開始。 不過,如果只有背熟法條,寫不出其他料來的話,大概也沒有好的分數,答 題時應該要多多留意。首先,四等考試與律師、司法官考試不同之處,大概是比 較不重視學說流派,所以答題時只要舉出正反兩面說法及實務見解為何,大致已 經差不多了,較不需擔心出題老師的看法,原則上考生儘管採取通說見解,不用 費心猜測出題老師。此外,針對申論題,重要的是思考過程,因此在準備考試時 就必須留意,不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若是能自己舉例更好。最後一定要下 個結論,讓改題老師知道你的看法。 「比較題」是四等考試的常客,實際上卻也不好寫,例如「中止未遂與普通 未遂應如何區別」?「防衛性緊急避難」與「攻擊性緊急避難」 ,二者有何區別? 誹謗與侮辱罪有何區別?等等均為近年來出過的比較題,寫比較題的一個重點 是,觀念必須清楚,所以在破題之時,應該先對兩者簡單扼要下個定義,然後再 分點分段列出幾個項目加以比較,其實比較題容易寫得亂七八糟,漫無章法,考 生應該先稍微思考一下要比哪些重點,以免到頭來不知道「誰人甲我比」 ,比得不 知所云。 實例題有些小地方容易讓人忽略,比如說「甲為殺乙,特購槍彈一套,於某 日郊區找到乙,即開槍射擊,……」(71 年度第 3 題),一般人只重視甲犯殺人 罪與否,卻忽略甲持有槍彈,係觸犯刑法第 187 條加重危險物罪以及槍砲彈藥刀 械管制條例中持有槍砲、彈藥罪,這些小細節必須注意。另一個大家常常忽略的 重點是競合,當你寫完一題實例題,行為人同時構成數條犯罪時,千萬別忘記要 競合,這也是實務上常遇到的問題。 至於解題的重點,當然是要把犯罪事實搞清楚,再予以適用法律,通常依照 犯罪三階段論加以檢討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及有責性,大致上是四平八穩的。 不過比較有問題的通常是共犯,此時要考慮從那個人開始著手解題比較妥當。解 答的時候,必須加以檢討,題目中某人的行為可能構成何種犯罪,如果不構成, 重點何在?通常考試題目的設計,未必是要你回答行為人構成何罪,而是行為人


117

103 年刑事訴訟法修正重點研析 第 119 條(免除具保責任與退保) I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入監執行或因裁 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Ⅱ被告及具保證書或繳納保證金之第三人,得聲請退保,法院或檢察官得准 其退保。但另有規定者,依其規定。 Ⅲ免除具保之責任或經退保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之保證金發還。 Ⅳ前三項規定,於受責付者準用之。 一、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包括經諭知無罪、免訴、免刑、緩刑、 罰金、易以訓誡或不受理之判決,即第 316 條所列之擬制撤銷羈押之原 因,凡經發生此等免除具保責任之事由者,具保人即不再負保證之責。 有罪判決確定而入監執行者,並非第 316 條所列舉之情形,基於具保目 的在保全審判之進行及刑罰之執行,被告於本案有罪判決確定而依法入 監執行時,因已無保全刑罰執行之問題,具保原因已消滅,自應免除具 保責任,另他案有無具保之必要,檢察官或法院應另行審酌,爰修正原 條文第 1 項,以求周全。 二、基於具保為羈押之替代處分,以財產權之具保處分替代人身自由之羈押 處分應屬被告之權利,於受准許具保停止羈押之裁定後,被告本得自由 選擇是否接受,於具保停止羈押後,倘因個人因素或其他考量(例如家 庭因素、財務因素等) ,被告無力負擔具保金或面臨具保金之返還義務, 被告亦應得選擇退保而接受羈押之處分,爰修正原條文第 2 項。 三、原條文第 3 項及第 4 項未修正。


118

第 119 條之 1(刑事保證金之存管、計息及發還作業辦法) I以現金繳納保證金具保者,保證金應給付利息,並於依前條第三項規定發 還時,實收利息併發還之。其應受發還人所在不明,或因其他事故不能發 還者,法院或檢察官應公告之;自公告之日起滿十年,無人聲請發還者, 歸屬國庫。 Ⅱ依第一百十八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息併沒入之。 Ⅲ刑事保證金存管、計息及發還作業辦法,由司法院會同行政院定之。 一、本條新增。 二、刑事保證金,係具保人為被告免予或停止羈押之目的而繳納,具保人繳 納後,在未經依法沒入前,國家委由代理國庫之銀行加以保管,保證金 仍屬具保人所有,於代理國庫之銀行保管期間,自得生有利息,且屬具 保人所有,參照提存法第 12 條之立法例,該保證金自應給付利息。於 發還保證金時,應連同實收利息一併發還。惟應受發還人所在不明或因 其他事故不能發還時,其通知之程序及歸屬,應明文規定,以杜爭議, 爰增訂第 1 項。 三、具保乃為確保被告不致逃匿,若具保之被告逃匿而予以沒保,自不宜因 代理國庫支付之利息而獲有利得,明定實收利息併沒入之,方符事理之 平,爰增訂列為第 2 項。 四、偵查中經檢察官命具保而繳納之刑事保證金,係由各檢察機關依「檢察 機關財務收支處理要點」之規定暫收並存放於國庫保管,有關開立機關 專戶計息之細節,則涉及財政部主管之公庫法、國庫法、「財政部委託 中央銀行代理國庫契約」及「中央銀行委託金融機構辦理國庫事務要點」 等相關法令之規定,宜由司法院會同本部、財政部、中央銀行及行政院 主計總處等行政院所屬機關就刑事保證金之存管、計息及發還等等細節 性事項共同研商訂定法規命令供各法院及檢察機關共同遵循,爰增訂第 三項「刑事保證金存管、計息及發還作業辦法,由司法院會同行政院定 之。」


119

第 253 條之 2(緩起訴處分之被告應遵行事項) I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者,得命被告於一定期間內遵守或履行下列各款事 項: 一

向被害人道歉。

立悔過書。

向被害人支付相當數額之財產或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

向公庫支付一定金額,並得由該管檢察署依規定提撥一定比率補助相 關公益團體或地方自治團體。

向該管檢察署指定之政府機關、政府機構、行政法人、社區或其他符 合公益目的之機構或團體提供四十小時以上二百四十小時以下之義 務勞務。

完成戒癮治療、精神治療、心理輔導或其他適當之處遇措施。

保護被害人安全之必要命令。

預防再犯所為之必要命令。

Ⅱ檢察官命被告遵守或履行前項第三款至第六款之事項,應得被告之同意; 第三款、第四款並得為民事強制執行名義。 Ⅲ第一項情形,應附記於緩起訴處分書內。 Ⅳ第一項之期間,不得逾緩起訴期間。 V第一項第四款提撥比率、收支運用及監督管理辦法,由行政院會同司法院 另定之。 一、配合預算法,建議收支納入國庫,爰修正原條文第 1 項第 4 款,明訂向 公庫支付一定金額,並得由該管檢察署視需要提撥一定比率補助相關公 益團體或地方自治團體。 二、原條文第 2 項至第 4 項未修正。 三、增訂第 5 項授權行政院會同司法院另訂收支運用及監督管理辦法。


158

103 年「訴訟法概要」試題暨解析 類科:執達員、執行員

1 甲起訴主張乙向其購買貨物一批,雙方約定貨款為新臺幣(下同)100 萬 元,然甲將貨物交付予乙後,乙至今未償付該貨款。甲遂以乙為被告向管 轄法院起訴請求給付該 100 萬元貨款,乙除否認該 100 萬元貨款債權外, 並主張如法院認為系爭貨款債權存在,則以其對甲已屆清償期之 100 萬元 借款債權為抵銷。試問:如甲否認該 100 萬元借款債權之存在,得否追加 起訴請求確認甲、乙間 100 萬元借款債權不存在?

本題考點單純為「訴之變更、追加」,參民事訴訟法第 255 條。學說上「請 求基礎事實同一」相關理論亦請列示作為作答內容。

 按民事訴訟法第 255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 訴變更或追加他訴。惟追加之請求與原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 限。  何謂請求基礎事實同一,學理及實務上之見解不一,分述如下:  甲說: 所謂請求基礎事實同一,係指與起訴事實同一之社會事實。


159

 乙說: 認若前後二訴之「主要爭點共通」、「訴訟資料共通」且「實體法上利 益於社會生活上可認具同一性」時,即可認具請求基礎事實同一之關 係。  丙說: 為擴大訴訟制度解決紛爭之機能,請求基礎事實同一應解為「判決中 隨當事人陳述範圍之擴大所可能涉及之所有基礎事實資料」而言。  管見以為,考量訴之變更、追加之制度乃在追求訴訟經濟與避免裁判矛 盾之目的,法院於決定是否准予原告變更或追加時,首應考量前後訴之 訴訟資料是否得以流用,不宜過度放寬認定標準,以避免延遲本案程序, 並符合民事訴訟法第 255 條第 1 項原則禁止變更追加之立法原則。  本件甲起訴之原請求為其對乙之貨款給付請求,而其所欲追加之新請求 為確認乙對甲系爭外之借款債權不存在,兩者不具主要爭點共通之情 形,訴訟資料無相互利用之可能,基於上開說明,甲應不得對乙追加起 訴請求確認乙對甲之 100 萬元債權不存在。  結論:甲應不得對乙追加起訴請求確認乙對甲之 100 萬元債權不存在。

2 旅客甲在 A 豪華郵輪上摔傷,擬向船籍所在地之 B 地方法院提起侵權行為 損害賠償訴訟,請求船公司乙賠償甲看護費、勞動損失、醫療費、精神慰 撫金共新臺幣(下同)1200 萬元。A 之所在地管轄法院為 C 地方法院。甲 先就其中 900 萬元提出假扣押聲請。請附理由說明:甲得向何法院提出假 扣押聲請?由 B 或 C 法院裁定准許假扣押效力範圍有何不同?其聲請狀內 依法應否表明假扣押標的及其所在地?


160

本題考點單純為「假扣押」之相關規範,同學應將民事訴訟法第 524、525 條相關內容熟記。

 甲得向 B 或 C 地方法院聲請假扣押:  按民事訴訟法第 524 條第 1 項規定,假扣押之聲請,由本案管轄法院 或假扣押標的所在地之地方法院管轄。  本件甲於 A 豪華郵輪上摔傷,擬向船籍所在地之 B 地方法院提起侵權 行為損害賠償之本案訴訟,則 B 地方法院依民事訴訟法第 524 條第 1 項規定為該假扣押程序之有管轄權法院;另因 A 豪華郵輪具金錢價 值,亦得為假扣押之標的,故甲亦得以其所在地之 C 地方法院為管轄 法院聲請假扣押。  結論:甲得向 B 或 C 地方法院聲請假扣押。  B 或 C 地方法院裁定准許假扣押裁定之效力範圍,及甲之聲請狀內應否 表明假扣押標地及其所在地,分析如下:  B 地方法院准許假扣押之裁定:  按向本案應繫屬法院聲請假扣押者,債權人無須陳明具體財產,亦 即無須於聲請狀內表明假扣押之標的及其所在地,法院所為准許假 扣押之裁定中,亦無庸指明扣押何項財產,於後續保全執行程序中, 債權人得於債權範圍內,就債務人之一切財產為假扣押。  本件 B 地方法院為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訴訟之本案應繫屬法院,甲若 向 B 地方法院聲請假扣押,則無須於聲請狀中表明假扣押標的物及 其所在地。B 地方法院准許假扣押裁定之效力則於債權範圍內及於 A 遊輪及乙公司之一切財產。  C 地方法院准許假扣押之裁定:  按民事訴訟法第 525 條第 3 項規定,向假扣押標的所在地之法院聲


161

請假扣押者,債權人應於聲請書狀內記載假扣押之標的及其 所在 地。且法院亦須於准許假扣押之裁定中具體指明財產內容,後續保 全執行程序,亦僅得就該特定財產為執行。  本件甲若向 C 地方法院聲請假扣押,則須於聲請狀內表明假扣押標 的即 A 遊輪及其所在地,始為適法。而 C 地方法院准許假扣押裁定 之效力範圍則僅於債權範圍內及於 A 遊輪,而不及於乙船公司之其 他財產。

3 刑事訴訟法的目的為何?(至少寫二個)並試從刑事訴訟法法條或歷年大 法官的解釋文中各舉出三個條文或解釋文加以佐證。

本題僅是基本的申論題型。

刑事訴訟法之目的,在於「發現真實」及「保障人權」之間的平衡。蓋因 國家之制度維護,有賴公法之公權力執行,國家不應放任任何行為人之犯 罪行為;然而在發現追訴犯罪者之犯罪行為時,又不得以此理由而任意侵 犯行為人、甚或無辜者之人權保障。是故若謂刑事訴訟法為憲法之試金石, 一點亦不為過。 以我國刑事訴訟法為例,表現於如下兩大方向:  強制處分: 所謂強制處分,乃刑事訴訟程序中,國家為保全證據、確保將來刑罰權 之執行所為之強制措施。對人身方面,諸如傳喚、拘提、逮捕及羈押(刑 訴§71~§121);至於對證據保全上,諸如搜索、扣押等是(刑訴§122 ~§153)。是故相關之大法官會議解釋文及其修正案之新法規一再強調


162

如下原則:  釋字第 392 號解釋及刑事訴訟法第 93 條規定,強調「羈押」處分對於 受處分人之自由權利之限制:  釋字第 392 號解釋文強調,憲法第 8 條第 1 項、第 2 項所規定之「審 問」,係指法院審理之訊問,其無審判權者不得為之,則此兩項所稱 之「法院」,當指有審判權之法官所構成之獨任或合議之法院之謂。 法院以外之逮捕拘禁機關,依上開憲法第 8 條第 2 項規定,應至遲 於二十四小時內,將因犯罪嫌疑被逮捕拘禁之人民移送該管法院審 問。  因此導致本法修正案中,強調「法官保留原則」於刑事訴訟法第 93 條第 2 項:「偵查中經檢察官訊問後,認有羈押之必要者,應自拘提 或逮捕之時起二十四小時內,敘明羈押之理由,聲請該管法院羈押 之。」  釋字第 535 號解釋及刑事訴訟法第 130 條至第 131 條之 1 等規定(要 式搜索之例外),強調「羈押」處分對於受處分人之自由權利之限制:  釋字第 535 號解釋文強調,警察勤務條例規定警察機關執行勤務之 編組及分工,並對執行勤務得採取之方式加以列舉,已非單純之組 織法,實兼有行為法之性質。依該條例第 11 條第 3 款,臨檢自屬警 察執行勤務方式之一種。實施臨檢之要件、程序及對違法臨檢行為 之救濟,均應有法律之明確規範,方符憲法保障人民自由權利之意 旨。  因此導致本法制定完整之「例外之不要式之搜索」之原則例外法則:  附帶搜索:檢、警於逮捕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執行拘提、羈押時, 雖無搜索票,得逕行搜索其身體、隨身攜帶之物件、所使用之交 通工具及其立即可觸及之處所(刑訴§130)。  逕行搜索(刑訴§131Ⅰ,對人之處分):檢、警因逮捕被告、犯 罪嫌疑人或執行拘提、羈押,有事實足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確實 在內者;或因追躡現行犯或逮捕脫逃人,有事實足認現行犯或脫 逃人確實在內者;或明顯事實足信為有人在內犯罪而情形急迫者。


163

 緊急搜索(刑訴§131Ⅱ,對物之處分):檢察官於偵查中確有相 當理由認為情況急迫,非迅速搜索,二十四小時內證據有偽造、 變造、湮滅或隱匿之虞者,得逕行搜索,或指揮檢察事務官、司 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搜索,並層報檢察長。  同意搜索(刑訴§131-1) :搜索,經受搜索人出於自願性同意者, 得不使用搜索票。但執行人員應出示證件,並將其同意之意旨記 載於筆錄。  釋字第 654 號解釋及刑事訴訟法第 34 條之 1 規定,強調「被告之律師 權利」:  釋字第 654 號解釋文強調,刑事被告應享有充分之防禦權,包括選 任信賴之辯護人,俾受公平審判之保障。而刑事被告受其辯護人協 助之權利,須使其獲得確實有效之保護,使能發揮防禦權之功能。  因此導致刑事訴訟法修正第 34 條:「辯護人得接見羈押之被告,並 互通書信。非有事證足認其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 證人者,不得限制之。」以及增修第 34 條之 1: 「I限制辯護人與羈 押之被告接見或互通書信,應用限制書。Ⅱ限制書,應記載下列事 項:一、被告之姓名、性別、年齡、住所或居所,及辯護人之姓名。 二、案由。三、限制之具體理由及其所依據之事實。四、具體之限 制方法。五、如不服限制處分之救濟方法。……。」等規定。  調查證據:  釋字第 384、396 號等解釋及刑事訴訟法第 155 條第 2 項規定,強調「被 告之無罪推定及非法證據排除」:  釋字第 384、396 號等解釋文強調,刑事訴訟之目的,固在發現真實, 藉以維護社會安全,其手段則應合法純潔、公平公正,以保障人權, 倘證據之取得非依法定程序,而法院若容許該項證據作為認定犯罪 事實之依據有害於公平正義時,因已違背憲法第 8 條、第 16 條所示 應依正當法律程序保障人身自由、貫徹訴訟基本權利之行使,及受 公平審判權利之保障等旨意(釋 384、396、418 等解釋部分釋示參 考),自應排除其證據能力。


164

 是故刑事訴訟就犯罪事實應以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其犯罪 事實(刑訴§154Ⅱ)、以及刑事訴訟法第 155 條第 2 項:「無證據能 力、未經合法調查之證據,不得作為判斷之依據。」之規定而不得 採為證據。  釋字第 582 號解釋及刑事訴訟法第 287 條之 1、第 287 條之 2 規定,強 調「共同被告間之自白不可濫用」:  釋字第 582 號解釋強調,刑事審判上之共同被告,係為訴訟經濟等 原因,由檢察官或自訴人合併或追加起訴,或由法院合併審判所形 成,其間各別被告及犯罪事實仍獨立存在。故共同被告對其他共同 被告之案件而言,為被告以外之第三人,本質上屬於證人,自不能 因案件合併關係而影響其他共同被告原享有之上開憲法上權利。  是故刑事訴訟法增修第 287 條之 1:「I法院認為適當時,得依職權 或當事人或辯護人之聲請,以裁定將共同被告之調查證據或辯論程 序分離或合併。Ⅱ前項情形,因共同被告之利害相反,而有保護被 告權利之必要者,應分離調查證據或辯論。」第 287 條之 2:「法院 就被告本人之案件調查共同被告時,該共同被告準用有關人證之規 定。」  釋字第 181、238 號等解釋及刑事訴訟法第 379 條第 10 款規定,強調 「證據之認定本質」:  釋字第 181 號解釋強調,依法應於審判期日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 致適用法令違誤,而顯然於判決有影響者,該項確定判決,即屬判 決違背法令,應有刑事訴訟法第 447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之適用。  是故刑事訴訟法第 379 條第 10 款之情形者,究屬判決違背法令?抑 係訴訟程序違背法令?若原審於審理時,未調查證據致有依法不應 為判決而為判決之違誤,顯然於判決有影響者,該項確定判決,即 屬判決違背法令。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