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監獄學導論 ............................................ 001
申論題 ........................................................................... 003 選擇題 ........................................................................... 011
第二章
犯罪矯正與刑事司法體系 ..................... 013
申論題 ........................................................................... 015 選擇題 ........................................................................... 028
第三章
犯罪矯正模式 ........................................ 033
申論題 ........................................................................... 035 選擇題 ........................................................................... 050
第四章
監獄行刑與處遇制度 ............................ 057
申論題 ........................................................................... 059 選擇題 ........................................................................... 107
第五章
監獄的社會與次級文化剖析 ................. 131
申論題 ........................................................................... 133 選擇題 ........................................................................... 156
第六章
監獄戒護事故成因與預防對策 ............. 165
申論題 ........................................................................... 167 選擇題 ........................................................................... 188
第七章
特殊受刑人的處遇對策 ........................ 195
申論題 ........................................................................... 197 選擇題 ........................................................................... 227
第八章
毒品犯與當前毒品政策 ........................ 239
申論題 ........................................................................... 241 選擇題 ........................................................................... 255 –目錄 1–
第九章
少年犯罪矯正之挑戰與發展趨勢 ......... 263
申論題 ........................................................................... 265 選擇題 ........................................................................... 276
第十章
監獄領導統御與管理模式 .................... 279
申論題 ........................................................................... 281 選擇題 ........................................................................... 289
第十一章
受刑人的基本權利與救濟 ................ 293
申論題 ........................................................................... 295 選擇題 ........................................................................... 304
第十二章
社區處遇制度 .................................... 309
申論題 ........................................................................... 311 選擇題 ........................................................................... 333
第十三章
監獄受刑人擁擠之原因與對策 ......... 339
申論題 ........................................................................... 341 選擇題 ........................................................................... 346
第十四章
矯正機構民營化 ................................ 349
申論題 ........................................................................... 351 選擇題 ........................................................................... 355
第十五章
兩極化與重刑化刑事矯正政策發展 . 357
申論題 ........................................................................... 359 選擇題 ........................................................................... 364
第十六章
犯罪矯正的發展趨勢 ........................ 367
申論題 ........................................................................... 369 選擇題 ........................................................................... 376
附錄
107 年司法特考解答 ................................. 383
107 年監獄官-監獄學解答 ......................................... 385 107 年監所管理員-監獄學解答 ................................. 397
–目錄 2–
第一章
監獄學導論
002
3Q 監獄學概要(申論&測驗 混合題)解題書
第一章 監獄學導論 003
1 我國犯罪矯正機構(Corrections Institution)有哪六類?請說明之。 【自編】
擬答 分數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一 監獄: 意義: 依據監獄行刑法第 1 條之規定: 「徒刑、拘役之執行,以 使受刑人改悔向上,適於社會生活為目的。」因此,監 獄監禁受刑人之目的在於: 促其化除惡性、改邪歸正,無再犯之虞、無社會之反 感。 另使其具有謀生技能,有固定住居所,無不良社會觀 感,促其在自由社會中和諧適應現實生活。 現況:目前計有台北、桃園、桃園女子、新竹、台中、 台中女子、彰化、雲林、雲林第二、嘉義、台南、台南 第二、高雄、高雄第二、高雄女子、屏東、台東、花蓮、
004
3Q 監獄學概要(申論&測驗 混合題)解題書
宜蘭、基隆、澎湖、綠島、金門、明德外役、自強外役、 八德外役等 26 所監獄。 技能訓練所: 意義:係執行強制工作及感訓處分之處所,其目的在於 訓練受處分人謀生技能及養成勞動習慣,使其具有就業 能力。 現況:目前計有東成、岩灣及泰源三個技訓所。其中: 泰源技能訓練所:收容強制工作受處分人。 東成及岩灣技能訓練所:因 2009 年已廢止「檢肅流氓 條例」,以收容一般受刑人為主。 少年矯正學校: 意義:為使少年受刑人及感化教育受處分人經由學校教 育矯正其不良習性,促其改悔自新,適應社會生活,亦 即對於觸法或虞犯的少年收容人,透過學校教育與行刑 矯治之方式,完成國民教育,矯正不良習性,具有技藝 之長,重新適應社會生活。 現況:目前有誠正(收容感化教育少年) 、明陽(收容少 年受刑人)二所少年矯正學校。 戒治所: 意義:戒治所是專門負責吸毒犯心理戒治的場所,在獨 立的戒治環境下,對毒品犯進行心理、宗教、勞動、運 動等多元化治療、復健,才能達成心理戒治的目的。 現況:目前成立新店、台中、高雄及台東四所獨立戒治 所,以專責化毒品戒治業務,提高戒毒成效。 看守所:
第一章 監獄學導論 005
意義:看守所為羈押刑事被告之處所,刑事被告於訊問 後,檢察官認為有脫逃或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 共犯或證人之虞,或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 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經聲請法官裁定後,予以羈押 之。故看守所係為了保全證據發現事實,便利偵查或審 判中司法工作之進行,以杜絕逃亡、避免串供滅證,防 範未然,確保犯罪人於法官判決有罪後國家擁有刑罰權 之執行。 現況:目前計有基隆、台北、台北女子(原士林)、新 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嘉義、台南、屏東、花 蓮等十二所獨立看守所。 少年觀護所: 意義:以協助調查依法收容少年之品性、經歷、身心狀 況、教育程度、家庭情形、社會環境及其他必要事項, 供處理時參考,並矯治被收容少年之身心,使其適於社 會正常生活為依歸。 現況:目前計有台北及台南二所少年觀護所。 少年輔育院: 意義:係依據「法務部矯正署少年輔育院組織準則」設 立,為執行感化教育之處所,其目的在矯正少年不良習 性,使其改悔自新,授予生活智慧,俾利自謀生計,並 按其實際需要,實施補習教育,使其有繼續求學機會。 現況:目前有桃園及彰化二所少年輔育院。
006
3Q 監獄學概要(申論&測驗 混合題)解題書
林茂榮、楊士隆(2007),監獄學,五南出版社,P.77~78。
2 何謂開放式刑事執行制度?有何優點與缺點?並評述我國之外役監 制度
【89 年監獄官 I】
擬答 評分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二 開放式刑事執行制度意義: 所謂開放式刑事執行制度,係指我國的「外役監獄」制 度。 其特色在於打破傳統監獄所具的圍牆、崗哨,將物理的 拘束力減少,增大對收容者之信賴。 根據 1955 年聯合國第 1 屆防止犯罪暨罪犯處遇會議紀 錄,認為開放式刑事執行機構之特徵,乃在無物質上或 實力上防範脫逃之設施,如圍牆、栓鎖、鐵柵、武裝或 其他特別戒護人,此制以受刑人之自我管制及對於群體 生活之責任為基礎,鼓勵受刑人運用所獲之自由,而不 流於濫用,是為開放式執行機構與他種執行機構相異之 處。 開放式刑事執行制度之優缺點: 優點: 有益於受刑人之社會復歸:因其執行環境與一般自由
第一章 監獄學導論 007
社會相類似,受刑人具有經常與外界社會及其家庭接 觸之機會(如定期返家探視、與眷同住) ,故遠較已往 之傳統機構性處遇更有益於與外界社會之接觸聯繫。 強調自律:開放式處遇,不以圍牆、鎖鏈威脅受刑人, 不傷受刑人之自尊心,亦可啟發其責任感與自律,尤 可增進與機構職員相互間之信賴關係,不但有益於受 刑人之身心健康,亦頗有利於其改善。 節省國家刑罰經費:開放式處遇,無須物理性戒護設 備及過多戒護人員,可省相當人力及物力,顯較傳統 機構性處遇來得經濟。 減少傳統機構性負面標籤:開放式處遇,施以犯罪惡 性輕微的犯罪人自新機會,可避免由短期自由刑所生 之惡性感染及重返社會困難等弊端。 缺點: 開放式執行機構,無有形的防範脫逃戒備,不但容易 誘發受刑人脫逃,且對機構設置當地之社會亦容易引 起人們不安心理。 開放式處遇,受刑人與自由社會接觸之機會多,亦容 易有不正當的接觸而影響其處遇效果。實務上經常發 現受刑人返家未歸、外役作業犯罪之情形。 開放式處遇,受刑人雖受拘禁之執行,但身體不受有形 的拘束,亦可自由出入社會,甚至獲假回家,與監禁刑 之本質有悖,亦減弱刑罰之儆戒(即一般預防)之作用。 現行我國外役監獄之評述與發展: 面臨之瓶頸包含:
008
3Q 監獄學概要(申論&測驗 混合題)解題書
作業型態仍然多為農牧,無法符合社會市場需要以及 時代潮流。 由於外役監獄大多地處偏遠,無法結合社會資源開辦 技能訓練。 由於傳統閉鎖式監獄的處遇也較外役監為佳,導致外 役受刑人遴選困難。 未來外役監獄應朝向工業性外役監獄邁進:所謂工業性 外役監係結合工業區而設立的外役監獄,透過工業區的 勞力提供及資源運用,以提昇外役監獄受刑人生產力與 作業技術,達成技能訓練及就業輔導雙重目標。
張甘妹(1997),刑事政策,三民書局,P.335~356。
3 先說明監獄學與犯罪學之意義,次說明兩者有何關係? 【84 年監獄官薦任升等改編】
擬答 評分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三 監獄學意義: 監獄學乃研究刑事執行機構之原理、原則及其組織、目 的、運用方法等之一種科學。論其範圍,凡是刑事執行 機構之一切原理、原則、主義學說及其法令之智識,無
第一章 監獄學導論 009
不包括在內。 係指一門專門研究犯罪矯正機關之組織、原理、制度、 管理、設施及收容人感化、處遇的綜合科學。舉凡矯正 機關設置之目的、建築型態、感化教育、戒護管理、技 能訓練、衛生醫療、給養保健、在監權益、假釋審核、 違規懲處,出獄更生保護銜接等,均為研究之範疇。 綜觀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矯正機構組織與原理、對受刑 人文化與生態、對各類型受刑人犯罪原因與處遇對策等 題材之探討與實證性、科學性之研究,過程客觀嚴謹, 足資證明監獄學亦為一門新興學科,值得吾人重視。 犯罪學意義: 犯罪學乃研究犯罪及犯罪人的經驗科學,它研究一切與 犯罪的形成、犯罪的抗制與預防,及犯罪人的處遇有關 的在人群社會的狀況及條件之經驗科學。 以實證而具有科際整合之方法,及多元性之理論,對於 一切法律規章及社會規範相違反之行為,以及犯罪人的 人格及其週遭的社會環境,做客觀而整體的深入研究, 並以其研究所得,建立犯罪理論體系,且對犯罪抗制與 預防提出具體而可行的建議,以供刑事立法、刑事司法 與社會政策上之參考。 兩者關係: 犯罪學之研究在於犯罪之預防與矯治,而監獄學則著重 於犯罪受刑人之感化與矯正,以免繼續危害社會。 一般而言,犯罪學中有關犯罪原因的探討以及特殊犯罪 人的矯治,即是監獄學核心探討的課題,因此兩者關係
010
3Q 監獄學概要(申論&測驗 混合題)解題書
非常密切。 因此,監獄學可以說是犯罪學的一部分。
黃徵男(2007),21 世紀監獄學,一品文化出版社,P.2~3。 蔡德輝、楊士隆(2006),犯罪學,五南出版社,P.7~8。
第一章 監獄學導論 011
下列哪一個場所是執行自由刑、限制受刑人自由,加以輔導、 教化及矯治,促使其能改過遷善,適於社會生活的地方? 中途之家
法院
監獄
看守所
監獄是執行自由刑的場所,所謂自由刑,係指剝奪犯罪人身體
行動自由的刑罰,應包括哪些部分?徒刑拘役易服勞役 易服社會勞動
下列哪一位認為「對不良少年及貧民之勞動訓練,以及提倡教
誨、作業與縮短刑期以獎勵人犯之自新,實為監獄學之鼻祖」? 龍布羅梭
邊沁
約翰霍華德
貝加利亞
「一門專門研究犯罪矯正機關之組織、原理、制度、管理、設
施及收容人感化、處遇的綜合科學」,此係對於哪一學門之描 述?
犯罪學
監獄學
社會學
管理學
對於監獄學的研究範疇,下列何者有正確? 業務分析 展方向
犯罪矯正實務之探討
犯罪矯正機構
分析未來犯罪矯正的發
以上皆是
下列哪一位學者提出圓形監獄(Panopticon)的概念,並且主張 用紀律管理取代虐待管理人犯? 翰霍華德
貝加利亞
龍布羅梭
邊沁
約
012
3Q 監獄學概要(申論&測驗 混合題)解題書
第二章
犯罪矯正與刑事司法體系
014
3Q 監獄學概要(申論&測驗 混合題)解題書
第二章 犯罪矯正與刑事司法體系 015
1 何謂機構性(Institutional Treatment)處遇?在犯罪矯正之功能為何? 【100 年原特改編】
擬答 評分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一 機構性犯罪矯正之意義: 監獄是一種場所,具有一定的人和物:人的部分包含管 理者與被管理者(即受刑人) ,物係指設備或設施,一般 而言係指公營造物,包含圍牆、崗哨、舍房、工場及禮 堂等。 監獄是執行自由刑的場所:所謂自由刑,係指剝奪犯罪 人身體行動自由的刑罰,包含徒刑、拘役兩種。因此, 監獄是執行自由刑的場所,原則上其他刑罰種類不得在 監獄執行。 監獄之目的:以限制受刑人身體行動自由為手段,以便 於教化與矯治,使受刑人改過遷善、適於社會生活為目 的的場所。
016
3Q 監獄學概要(申論&測驗 混合題)解題書
機構性處遇之重要功能: 應報(Retribution):所謂應報,係指犯罪人為其犯罪行 為付出等同代價之意。是指被害人透過公權力作用對於 犯罪人所為之一種反應,雖然不一定能達到嚇阻犯罪或 維繫良好社會秩序的目標,然而卻能滿足被害人心靈上 之創傷,並防止被害人藉助私力方式對加害人進行報復。 嚇阻(威嚇)(Deterrence): 嚇阻又分為一般嚇阻與特別嚇阻二大類: 一般嚇阻係指透過刑罰的明示、執行,嚇阻一般社會 中潛在性的犯罪人,使其不敢輕易從事犯罪行為,亦 即古諺中「殺雞儆猴」觀念。 特別嚇阻乃指透過刑罰嚴厲性及被剝奪自由之痛苦 性,使其感受犯罪並不是一件值回票價的行為,進而 達到威嚇之目的使其未來不敢再違犯犯罪行為。 監禁(隔離)(Incapacitation):自古以來,一般人民有 所謂「眼不見為淨(out of sight, out of mind)」之觀念, 不願意與犯罪人同住在一起,而情願將其隔離至看不到 且較安全的監所中,完全與社會隔離,避免危及社會大 眾之安全。 教化(矯治)(Rehabilitation):由矯正當局對犯罪人施 以醫療、教育、教誨及技能訓練,在細心照顧下,接受 適當之處遇與治療,使其在行為態度與品行上獲得寶貴 之成長與改善,出獄後具一技之長,不至於再為犯罪行為。
第二章 犯罪矯正與刑事司法體系 017
黃徵男(2010),21 世紀監獄學,一品文化出版社,P.23~32。
2 刑事司法體系包括警察、法院及矯治三個主要次系統。雖然各次系統 具有不同之機構管轄、目標、角色、人員等問題,但如果以系統觀念 做為基礎,協調統合其防治犯罪之努力,將有助於提昇刑事司法體系 之效能。請說明警察系統與矯治系統如何相互協調合作,以提升刑事 司法體系犯罪防治之效能。
【97 年警大博士班】
擬答 評分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二 系統觀之概念: 系統觀念係分析刑事司法的五種觀點論之一,強調的是 前後脈絡關係(context) ,這種觀點是將整個刑事司法程 序看成是「狀似分開卻互相關聯」之警察、法院、矯正 等不同部門所組成,這些不同部門共同合作以達成犯罪 防治的目標。 在此觀點中,關心的是「整體狀況」 ,分析者不僅要考慮 刑事法的改變如何影響警察的執法行為,同時更要考慮 檢察官、法官、矯正人員如何適應警察執法行為的改變。 警察部門應有之作為: 斷絕犯罪源頭,減少入監人數: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15 條之規定,對於執行完畢或假釋出獄之殺人犯、強盜犯、
018
3Q 監獄學概要(申論&測驗 混合題)解題書
強制性交犯、擄人勒贖、組織犯罪及毒品等重大犯罪人, 得定期查訪並加以監控;而警察機關對於上述犯罪人究 何時出獄並無所悉,此時有賴矯正機關以專函通知所在 地之警察機關,以使警察機關能事先預防。 強化一般嚇阻,降低犯罪人數:警方強化社區警政及守 望相助、增加錄影監視系統、提高見警率等措施,抑制 一般潛在性犯罪人之犯罪慾望,進而放棄犯罪;而矯正 機構平日應加強對受刑人之道德及法律常識宣導,使渠 等瞭解只要犯罪,隨時有可能迅速被警方所逮捕,犯罪 並不是件值回票價的選擇。 協助矯正機構之間接調查:監獄依「受刑人調查分類辦 法」之規定,受刑人之間接調查可請求轄區之警察機關 提供報告,例如:其在社區之素行、生長環境背景、家 庭狀況等。如警察機關所提供之資料越是詳細,矯正機 關對於該犯之生、心理狀況越能掌握,以利輔導教化。 與矯正機構簽定「支援協定書」 :監獄為加強受刑人之戒 護及安全戒備,得請求當地警察機關協助辦理,其辦法 由法務部及內政部訂之。實務上矯正機關與警察局訂有 「支援協定書」 ,萬一監獄遇有緊急情況,警察機關可就 近予以適當之協助,以維監獄安全。 矯正機關應有之作為: 強化輔導教化效能以避免再犯,減輕警察之負擔:監獄 行刑之目的在使受刑人能改悔向上,出獄後適於社會生 活而不再淪為犯罪。若監獄於行刑過程中促使犯罪人再 社會化(特別威嚇) ,使其出獄後不具反社會性,那麼刑
第二章 犯罪矯正與刑事司法體系 019
事案件將大幅減少,警察之勤務也跟著減少。 矯正實務機關配合警方辦案查察線索:實務上,入監之 人犯常有另案為警察機關偵查中,或亟需人犯配合偵 訊、或以證人身分釐清案情等等。對於警察之一般性借 訊、提訊,矯正機關應本著互助之精神,協助警察同仁 完成整個偵訊流程。 函知警察機關特殊已釋放人犯之動態:矯正機關對於傳 染病者(例如:愛滋病) 、精神病者、重大犯罪者之釋放、 應依規定函知住所、居所之警察機關,以利其進行保護 管束或查訪,及早將這些特殊分子納入正式監控。 結論: 警察是整個刑事司法系統之第一道防線(犯罪人輸入), 而矯正機關猶如最後一道關卡(犯罪人輸出) ,警察人員 執法之嚴格或寬鬆,將會影響到進入矯正機關之人數, 矯正系統將繼續承接處理其它犯罪人,此即是所謂的銜 接性效應。 故雙方必需相互協調合作,一方未發揮功效,將導致另 一方之壓力。
許春金等(2006),刑事司法-體系、組織與策略,三民書局, P.9~10。
020
3Q 監獄學概要(申論&測驗 混合題)解題書
3 何謂「刑事司法漏斗效應」?並說明影響漏斗效應的主要因素有哪 些?
【97 年台北大學碩士在職專班】
擬答 評分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三 刑事司法漏斗效應意義: 所謂刑事司法體系,大體上指警察、檢察官、法官、矯正 機構,這些機構的功能如同一個過濾網一樣,釋放某一部 分人,但卻也使下一個機構繼續處理另一部分人(即是銜 接性效應) ,這種在每一過程中人數不斷縮減之現象,即是 所謂的漏斗效應。 影響漏斗效應的主要因素: 警察部門: 刑事司法的第一道防線。犯罪嫌疑人經過警察機關之 偵查、逮捕行動,而逐步進入刑事司法流程,可見警 察人員在刑事司法中扮演守門員之角色,具有強大的 自由裁量權來決定案件是否進入刑事司法體系的處理 流程。 例如:警察強力掃蕩各種犯罪,將使法院及檢察署訟 源大增;若警察適度使用微罪不舉政策,一些情節輕 微之案件將自此排除,進而紓解法院之負擔。 檢察部門: 在刑事司法體系中,檢察官具有多重角色:偵查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