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申論題 .................................................. 001 第一章 總則編
Q01:檢察官得否獨立聲請死亡宣告,該死亡宣告之效力是否及 於他住居所? ............................................................................ 003
Q02:受輔助宣告之人,突然清醒,未經輔助人之同意,授權與 第三人之效力為何? ................................................................ 006
Q03:輔助人是否具有代理人之地位? ............................................. 010 Q04:人格權受侵害,若違反比例原則,是否具有不法性? .......... 013 Q05:董事因執行職務致第三人受損害時,法人是否負連帶賠償 責任? ....................................................................................... 017
Q06:買賣血液是否違反公序良俗? ................................................. 020 Q07: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買賣契約,未經法定代理人之同意, 法律效果為何? ........................................................................ 023
Q08:附有負擔之贈與,是否純獲法律上之利益? ......................... 026 Q09:限制行為能力人因限制原因消滅後,承認先前之契約,法 律效果為何? ............................................................................ 029
Q10:單獨虛偽意思表示,若表意人係屬過失,法律效果為何? .. 033 Q11:通謀虛偽意思表示,得否對抗善意第三人?.......................... 037 Q12:動機錯誤與詐欺(第三人)之適用? .......................................... 040 Q13:競業禁止條款之適用? ............................................................ 044 Q14:濫用代理權之適用? ................................................................ 047
-目錄 1-
第二章 債編
Q01:關於意思實現,學說上有不同見解,法律效果為何? .......... 051 Q02:無因管理準用委任規定之適用? ............................................. 054 Q03:數人涉及不當得利,是否須負共同連帶責任? ..................... 057 Q04:侵權行為與人格權之適用? .................................................... 061 Q05:僱用人與受僱人是否負連帶責任? ......................................... 066 Q06:論物之瑕疵,就民法與消費者保護法之差異性 ................... 070 Q07:第三人利益契約,法律效果為何? ......................................... 076 Q08: 忘恩負義條款,法律效果為何? .......................................... 080 Q09:占有連鎖,法律效果為何? .................................................... 085 Q10:旅行契約所涉及消費者保護法與僱用人之連帶責任問題 .... 090 Q11:委任契約與定型化契約條款之適用? ..................................... 096 Q12:金錢寄託與債權之現占有人之適用? ..................................... 100 Q13:場所主人與消費者間法律關係 .............................................. 104 Q14:契約當事人一方違反誠信原則,他方得否請求居間報酬? .. 110 第三章 物權編
Q01:給付之訴經確定判決,是否不待登記即取得所有權? .......... 115 Q02:越界建築與時效取得之適用? ................................................ 118 Q03:共有人在共有土地上興建房屋,是否涉及越界建築之問題? ..................................................................................... 122
Q04:未經他共有人之同意,所為契約效力為何?又共有物之管理 是否得單獨為之? .................................................................... 125
Q05:共有人得否處分其應有部分?若房屋經法拍而造成與土地不 同所有權人時,是否成立法定地上權? ................................. 129
Q06:抵押權受其影響時,抵押權人得否排除地上權或併付拍賣 地上建物?................................................................................ 133
-目錄 2-
Q07:抵押權效力是否及於從物或附屬物? ................................... 137 Q08:關於抵押物滅失時,抵押權是否隨之消滅?又保險賠償金 是否為抵押權效力所及? ...................................................... 141
第四章 親屬編
Q01:登報斷絕父子關係,是否涉及違反公序良俗? ................... 145 Q02:限制行為能力人使用詐術,使第三人誤信有行為能力,關 於婚約效力為何?若無效時,得否請求損害賠償? ............ 148
Q03:受監護宣告之人突然清醒,向戶政機關所為結婚登記,效 力為何?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妻之受胎,是否推定為婚生 子女? ..................................................................................... 151
Q04:當事人一方拒絕辦理結婚登記,他方得否訴請履行結婚登 記?又離婚未至戶政機關辦理登記,效力為何?................ 154
Q05: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配偶之一方得否請求夫妻剩餘財 產分配請求權?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得否繼承之? 157
Q06:夫妻間難以維持共同生活之重大事由,且婚姻已生破綻無 回復之希望,有過失之一方不得訴請離婚,若雙方均有過 失,則較重之一方,不得訴請離婚? ................................... 161
Q07:子女姓氏由父母協議,協議不成立,則抽籤決定。若子女名 字爭議不休,民法並未明文規定,得否類推適用民法第 1059 條之規定? .............................................................................. 166
Q08:欠缺真實血統之認領,是否發生認領之效力?又出生回溯 181 日至 302 日期間而受胎,是否推定為婚生子女? ......... 169
Q09:收養與自己有真實血統之關係,是否發生收養之效力?又 收養我國通說見解係採個別收養說或者是一體收養說? .... 172
-目錄 3-
第五章 繼承編
Q01:甲與丁間關係是否姻親關係?又 A 男先於甲死亡,涉及代 位繼承之問題? ...................................................................... 176
Q02:重大虐待之行為是否成立喪失繼承權?又被代位人先於被繼 承人前死亡,究竟採本位繼承或代位繼承,請敘明理由? ... 181
Q03:遺囑否認婚生子女關係,是否發生否認之效力?又重大虐 待之行為是否成立喪失繼承權?........................................... 185
Q04:配偶與第三人合意性交,原告於離婚訴訟中死亡,配偶是 否喪失繼承權? ...................................................................... 190
Q05:關於出國遊學是否有歸扣之問題?又同時死亡,直系血親 卑親屬得否行使代位繼承權? .............................................. 193
第二單元 選擇題 ................................................. 199 第一章 總則編 第一節 法例 ........................................................................................ 201 第二節 權利主體 ................................................................................ 202 第三節 權利客體 ................................................................................ 205 第四節 法律行為 ................................................................................ 207 第五節 期日與期間 ............................................................................ 231 第六節 消滅時效 ................................................................................ 231 第七節 權利之行使 ............................................................................ 235
第二章 債編 第一節 通則 ........................................................................................ 236 第二節 各種之債 ................................................................................ 260
-目錄 4-
第三章 物權編 第一節 通則 ........................................................................................ 275 第二節 所有權 .................................................................................... 278 第三節 地上權 .................................................................................... 286 第四節 不動產役權 ............................................................................ 288 第五節 抵押權 .................................................................................... 289 第六節 質權 ........................................................................................ 294 第七節 典權 ........................................................................................ 296 第八節 留置權 .................................................................................... 297 第九節 占有 ........................................................................................ 299
第四章 親屬編 第一節 通則 ........................................................................................ 301 第二節 婚姻 ........................................................................................ 302 第三節 父母子女 ................................................................................ 313 第四節 監護 ........................................................................................ 320 第五節 扶養 ........................................................................................ 322 第六節 家 .......................................................................................... 323 第七節 親屬會議 ................................................................................ 324
第五章 繼承編 第一節 遺產繼承人 ............................................................................ 325 第二節 遺產之繼承 ............................................................................ 327 第三節 遺囑 ........................................................................................ 333
-目錄 5-
申論題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
002
第一單元
申論題
第一章
第一章
總則編
003
總則編
01 ★檢察官得否獨立聲請死亡宣告,該死亡宣告之效力是否及於他住居所? 甲原住居於 A 地,於民國 90 年 3 月間出外購物而失去行蹤已逾 7 年, 迄今仍無音訊,惟其配偶乙深信甲仍存在,不願向法院對之為死亡宣 告之聲請,則檢察官得否不顧乙之反對,逕向法院聲請對甲為死亡之 宣告?若甲經法院為死亡之宣告,嗣發現甲仍存在而在 B 地生活,並 在該地向丙借款新台幣 30 萬元,則該借款行為是否不生效力? 【102 高考戶政】
解題技巧 用心體會每一個字時,找出相關的法條、學說與實務見解: 甲原住居於 A 地:這句話會讓你想到什麼?民法第 20 條或者是民法 第 8 條? 已逾 7 年:這句話會讓你想到什麼?是否符合死亡宣告之法定期間? 檢察官得否不顧乙之反對:這句話會讓你想到什麼?若未經利害關係 人之同意,檢察官可否獨立向法院聲請死亡宣告? 甲仍存在而在 B 地生活:這句話會讓你想到什麼?死亡宣告裁定之 效力是否及於其他住居所?若不及於其他住居所,丙所成立之消費借 貸,效力為何? 破題方法(思考方向),並參考拙著《民法(爭點&實例)》: 甲原住居於 A 地:死亡宣告,係指失蹤人離去最後住所或居所,而 生死不明,法律上為期早日確定身分上及財產上之法律關係,使利害 關係人得聲請法院為其死亡之宣告。 已逾 7 年:一般人失蹤滿 7 年。換言之,民法並無明文規定,一般認 為應以失蹤人離去最後住所或居所後,最後得知音訊之時起算。
004
第一單元
申論題
檢察官得否不顧乙之反對:檢察官代表國家公權力,行使其職權,不 論有無利害關係人,均得獨立聲請。惟利害關係人有徵詢意見時,衡 酌情況加以決定。但若失蹤人之配偶或子女僅係基於保守觀念不為死 亡宣告之聲請,為避免使失蹤人之法律關係久懸不決,檢察官仍得死 亡宣告之聲請。 甲仍存在而在 B 地生活:失蹤人經判決為死亡宣告後,即以判決內 所確定死亡之時,推定死亡。該判決有絕對效力,即不問對何人均有 效力。惟死亡宣告之判決以原住居所為中心的法律關係,並不及於其 他住居所。換言之,死亡宣告效力不及於其他住居所,人之權利能力 始於出生,終於死亡,丙所為消費借貸契約,仍為有效。
擬答 分數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檢察官得向法院聲請死亡宣告: 民法第 8 條第 1 項規定,失蹤人失蹤滿 7 年後,法院得 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為死亡之宣告。法院得 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為死亡之宣告。所謂利 害關係人,係指私法上之利害關係人。換言之,具有身 分上或財產上利害關係之人。依題意,甲失蹤已逾 7 年, 配偶乙與甲間具有身分關係,係屬利害關係人,得向法 院為死亡宣告之聲請。故乙得向法院聲請甲為死亡宣 告,經裁定確定時推定甲死亡。 檢察官聲請死亡之宣告,是否應尊重利害關係人之意見: 輔助地位說:基於尊重利害關係人之意思,若不願聲 請死亡宣告時,檢察官不得向法院聲請之。 獨立地位說:利害關係人有徵詢意見時,衡酌情況加 以決定。但若失蹤人之配偶或子女僅係基於保守觀念
第一章
總則編
005
不為死亡宣告之聲請,為避免使失蹤人之法律關係久 懸不決,檢察官仍得死亡宣告之聲請,此說為通說見 解。 管見認為,甲妻乙執著甲仍生存之想法,不欲向法院 聲請死亡宣告,致與生存者間身分及財產上關係無法 確定。故檢察官基於公權力,自得向法院聲請甲為死 亡宣告。 ◎裕樹老師講呼你聽 本段的爭點在於何者得向法院聲請死亡宣告?依民法第 8 條規定, 利害關係人得向法院聲請死亡宣告。此利害關係人,係指私法上利 害關係人而言,包括身分上或財產上之利害關係人。 本段的爭點在於檢察官得否獨立向法院聲請死亡宣告?學說上二者 意見:一、採獨立地位說,無須經利害關係人之同意,檢察官得聲 請之。二、輔助地位說,須經利害關係人之同意,檢察官始得聲請 之。建議考生若涉及學說與實務爭議時,至少提供兩說以上之見解 後,並提出個人見解詳細附理由說明之。 消費借貸契約,有效: 民法第 9 條規定,受死亡宣告者,以判決內所確定死亡 之時,推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之時,應為前條各項所 定期間最後日終止之時。但有反證者,不在此限。依題 意,甲在 90 年 3 月失蹤,一般法定期間滿 7 年,利害關 係人得向法院聲請死亡宣告。故乙向法院聲請甲死亡宣 告經裁定時,推定甲死亡時間為 97 年 3 月下午 12 時整。 民法第 6 條規定,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同法第 474 條第 1 項規定,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 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
006
第一單元
申論題
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之契約。所謂死亡, 包括死亡宣告在內。惟死亡宣告實際上生存時,權利能 力仍存在,不受其影響。換言之,死亡宣告之效力,僅 以住所為中心之私法關係,趨於消滅。依題意,甲在 90 年 3 月失蹤後,居住於 B 地生活,同時向丙借款新台幣 30 萬元,死亡宣告之效力不及之。故甲與丙成立之借貸 契約,不因死亡宣告之判決而失其效力。 ◎裕樹老師講呼你聽 本段的爭點在於死亡宣告經法院裁定時,推定死亡之時間點為何? 考生須特別注意,死亡宣告裁定時,推定死亡時間點為法定期間屆 滿當日下午十二時整。 本段的爭點在於死亡宣告裁定後,失蹤人在住居所以外其他地方所 為法律行為之效力?真實死亡,不包括死亡宣告在內。主要是,死 亡宣告係推定死亡的概念,實際上失蹤人有可能在其他地方生存。 依民法第 6 條規定,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不能剝奪當 事人權利能力。本條立法理由,乃死亡宣告裁定效力不及於其他住 居所。
02 ★受輔助宣告之人,突然清醒,未經輔助人之同意,授權與第三人之效 力為何? 甲因精神障礙,受輔助宣告,於心智清醒時,未經輔助人允許,妄以 授權書將代理權限授與給乙。假設乙無過失不知甲受輔助宣告,以甲 之代理人名義與善意之丙訂立買賣契約,以新台幣(下同)1000 萬元 出售甲所有之 A 地於丙,並將 A 地所有權移轉登記於丙。丙向銀行貸 款 1000 萬元,於訂立買賣契約時交付予乙,因此支付利息 10 萬元及 代書費用 5 萬元。嗣後,丙與丁訂立買賣契約,將 A 地賣給丁,雙方 約定買賣價金 1600 萬元。甲之輔助人發現後,主張甲是否輔助宣告之
第一章
總則編
007
人,其代理權授與行為無效,並拒絕承認乙之無權代理行為,乙與丙 訂立契約之效力不及於甲。請問丙得主張何種權利?
解題技巧 用心體會每一個字時,找出相關的法條、學說與實務見解: 受輔助宣告:這句話會讓你想到什麼?民法第 15 條之 1、第 15 條之 2? 心智清醒時,未經輔助人允許:這句話會讓你想到什麼?是否回復常 態而發生效力? 授權書:若未經輔助人允許授權行為係屬何種行為(單獨行為)?又 法律效果為何? 乙無過失:若授權行為無效的話?乙無過失這句話,是否成立實務見 解(56 台上 305 判例)? 善意之丙:丙善意若有過失的話,相對人是否受保護之對象? 支付利息 10 萬元及代書費用 5 萬元:看見阿拉伯數字,想一想與何 者有關聯?如信賴利益損害賠償、履行利益損害賠償、固有利益損害 賠償等? 價金 1600 萬元:看見阿拉伯數字,想一想與何者有關聯?如信賴利 益損害賠償、履行利益損害賠償、固有利益損害賠償等?
破題方法(思考方向),並參考拙著《民法(爭點&實例)》: 受輔助宣告: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 意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者,法院得因本 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檢察 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輔助之宣告。 未撤銷前之效果:經撤銷宣告後,失其效力。此與民法第 114 條撤銷 有所不同,不發生溯及之效力。至於其在受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後, 縱然精神狀態事實上已回復正常,在該宣告未撤銷前,並不當然回復 行為能力。
008
第一單元
申論題
單獨行為:第 78 條至第 83 條規定,於未依前項規定得輔助人同意之 情形,準用之。換言之,受輔助宣告之人未經輔助人同意而為民法第 15 條之 2 第 1 項所列之行為,分別準用民法第 78 條至第 83 條規定。 法定責任:不以無權代理人有過失為要件,係採無過失責任、法定擔 保責任。惟無權代理不以有故意或過失為必要,仍對其相對人負損害 賠償責任。 善意之第三人:相對人須為善意,有無過失在所不問。 損害賠償:認為應負履行利益之損害賠償責任。但相對人已依民法第 171 條規定撤回其意思表示者,不得再請求損害賠償。
擬答 分數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民法第 15 條之 2 第 2 項規定,第七十八條至第八十三條規 定,於未依前項規定得輔助人同意之情形,準用之。同法 第 103 條規定,代理人於代理權限內,以本人名義所為之 意思表示,直接對本人發生效力。換言之,代理權授與, 係屬單獨行為。依題意,甲因精神障礙,受輔助宣告,於 心智清醒時,未經輔助人允許,妄以授權書將代理權限授 與給乙。惟甲心智清醒,尚未撤銷輔助宣告前,其意思表 示仍須經輔助人之同意,始符合本條之立法理由。故甲代 理權授與乙之單獨行為,未經輔助人事前之同意,該授權 行為無效。 ◎裕樹老師講呼你聽 本段的爭點在於單獨行為是否應經輔助人之同意始生效力?單獨行 為之立法理由,乃單方意思表示,始生效力。換言之,儘早結束法 律關係,使法律關係迅速明確。惟受輔助宣告之人所為單獨行為, 準用民法第 78 條之規定,應經輔助人之同意,始生效力。
第一章
總則編
009
確認爭點之方向時,解題過程中必須詳細附加理由,如上述中黑色 粗體字。透過詳細的說明有助於典試委員了解考生是否掌握法條的 觀念。 民法第 110 條規定,無代理權人,以他人之代理人名義所 為之法律行為,對於善意之相對人,負損害賠償之責。無 權代理人責任之法律上根據如何,見解不一,而依通說, 無權代理人之責任,係直接基於民法之規定而發生之特別 責任,並不以無權代理人有故意或過失為其要件,係屬於 所謂原因責任、結果責任或無過失責任之一種,而非基於 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故無權代理人縱使證明其無故意或 過失,亦無從免責。依題意,甲代理權授與乙之行為,係 屬無效。乙以甲之名義為法律行為,係屬無權代理,縱乙 並無故意或過失,本條係採法定擔保責任,仍應負損害賠 償責任。故輔助人拒絕承認時,對甲不生效力,丙善意之 第三人,縱有過失仍得向乙請求損害賠償。(56 台上 305 判例) ◎裕樹老師講呼你聽 本段爭點在於無權代理人是否採無過失責任?參考實務見解 56 年 台上字第 305 號判例,認為無權代理並非侵權行為之範疇,縱使證 明該行為無故意或過失,亦無從免責,學說上採法定責任。 本段爭點在於相對人為善意第三人是否受其保護?本條立法理由, 乃相對人係善意第三人即可,縱有過失時,仍有本條之適用,以貫 徹保護善意第三人之意旨。 確認爭點之方向時,解題過程中必須詳細附加理由,如上述中黑色 粗體字。透過詳細的說明有助於典試委員了解考生是否掌握法條的 觀念。
010
第一單元
申論題
惟損害賠償之範圍,實務與學說不同見解: 實務見解:相對人依民法第 110 條規定,請求損害賠償, 不得超過契約有效利益之程度(僅得請求信賴利益損害 賠償)。(85 台上 2072 裁判) 學者見解:所謂賠償應包括信賴利益(行為時不知無代 理權),否則應負履行利益損害賠償。 管見認為,認為應負履行利益之損害賠償責任,較能保 障相對人之權益。故丙得向乙請求履行利益之損害賠償 600 萬元及支付利息 10 萬元及代書費用 5 萬元。 ◎裕樹老師講呼你聽 本段爭點在於本人拒絕承認時,相對人得否向無權代理人請求損害 賠償?換言之,損害賠償之範圍,學說與實務有不同見解?考生解 題時必須將實務與學說分別討論,並提出自我的見解,始能獲得高 分。
03 ★輔助人是否具有代理人之地位? 受輔助宣告之某甲,徵得輔助人乙之同意,在銀行活期存款 100 萬元。 試問:甲每月欲提款 1 萬元作為日常生活所必需之費用,此提款是否 仍須徵得輔助人乙之同意?又乙為保障甲之利益,基於輔助人之地 位,得否主動代理甲提款?
【103 司特書記官三等】
解題技巧 用心體會每一個字時,找出相關的法條、學說與實務見解: 輔助人乙之同意,在銀行活期存款 100 萬元:這兩句話會讓你想 到什麼?經輔助人同意,受輔助宣告之人與銀行成立消費寄託契 約,其效力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