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108 1d109

Page 1

第零章

法學導讀 ................................................................... 0-1

第一章

法學總論 ................................................................... 1-1

第一節

法與法學 ...................................................................... 1-2

壹、法之語義與起源 .............................................................. 1-3 貳、法學 .................................................................................. 1-5

第二節

參、法系 .................................................................................. 1-12 法律之基本概念 ........................................................... 1-20

壹、法律之概念 ...................................................................... 1-20 參、憲法、法律與命令 ........................................................... 1-28 肆、法律與其他社會現象、科際間之關係 ............................ 1-30 第三節

法律之淵源 ................................................................... 1-35

壹、法源之意義及種類 ........................................................... 1-35 貳、成文法法源 ...................................................................... 1-36 參、不成文法法源 .................................................................. 1-40 第四節

法律之分類 ................................................................... 1-43

壹、國際法與國內法 .............................................................. 1-43 貳、成文法與不成文法 ........................................................... 1-45 參、普通法與特別法 .............................................................. 1-46 肆、強行法與任意法 .............................................................. 1-48 伍、公法與私法 ...................................................................... 1-50

1

貳、法律之意義、定名與依法行政 ....................................... 1-24


陸、實體法與程序法 .............................................................. 1-52 柒、其他分類 .......................................................................... 1-53 第五節

法律之制定、修正及廢止 ........................................... 1-56

壹、法律之制定 ...................................................................... 1-56 貳、法律之修正 ...................................................................... 1-59 參、法律之廢止 ...................................................................... 1-60 肆、法律之停止與恢復適用…………………………………..1-61 伍、覆議與復議 ...................................................................... 1-62 陸、命令之制定 ...................................................................... 1-63 柒、地方自治法規之制定 ....................................................... 1-63 第六節

法律之效力 ................................................................... 1-64

壹、時之效力 .......................................................................... 1-64 貳、人之效力 .......................................................................... 1-68 參、地之效力 .......................................................................... 1-70 肆、事之效力 .......................................................................... 1-70 第七節

法律之解釋 ................................................................... 1-74

壹、解釋的必要性 .................................................................. 1-74 貳、解釋的種類 ...................................................................... 1-75 第八節

法律之適用 ................................................................... 1-90

壹、概說 .................................................................................. 1-90 貳、法律適用的原則 .............................................................. 1-90 參、法律適用之方式 .............................................................. 1-91 肆、適用、準用及類推適用 ................................................... 1-94 伍、事實之確定 ...................................................................... 1-96 陸、法律漏洞的補充 .............................................................. 1-97

2


第九節

法律之制裁與責任 ....................................................... 1-100

壹、概說 .................................................................................. 1-100 貳、制裁的類別 ...................................................................... 1-100 第十節

法律關係 ...................................................................... 1-121

壹、概說 .................................................................................. 1-121 貳、法律關係之內容 .............................................................. 1-121 參、法律關係之主體 .............................................................. 1-130 肆、法律關係之客體 .............................................................. 1-142 伍、法律關係之變動(得、喪與變更) ............................... 1-147

第二章

陸、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之基本原則 ....................................... 1-153

法學各論――憲法…………………………………….2-1

壹、憲法之基本概念................................................................2-2 錄

貳、人民之基本權利義務........................................................2-6 參、國家基本組織 ................................................................ ..2-15 肆、基本國策 ......................................................................... .2-26

第三章 第一節

法學各論――民法 ..................................................... 3-1 民法五編 ...................................................................... 3-2

壹、總則編 .............................................................................. 3-3 貳、債編 .................................................................................. 3-31 參、物權編 .............................................................................. 3-91 肆、親屬編 .............................................................................. 3-122 伍、繼承編 .............................................................................. 3-137 第二節

商事四法 ...................................................................... 3-147

壹、公司法 .............................................................................. 3-147

3


貳、票據法 .............................................................................. 3-160 參、保險法 .............................................................................. 3-163 肆、海商法 .............................................................................. 3-165

第四章

法學各論――刑法 ..................................................... 4-1

壹、總則編 .............................................................................. 4-3 貳、分則編 .............................................................................. 4-47 參、貪污治罪條例 .................................................................. 4-60

第五章

法學各論――行政法 ................................................. 5-1

壹、基礎理論 .......................................................................... 5-3 貳、行政組織法 ...................................................................... 5-9 參、行政作用法 ...................................................................... 5-19 肆、行政救濟法 ...................................................................... 5-36

第六章

法學各論――訴訟法 ................................................. 6-1

壹、司法機關之組織 .............................................................. 6-3 貳、民事訴訟 .......................................................................... 6-11 參、刑事訴訟 .......................................................................... 6-26

第七章

法學各論――其他法 ................................................. 7-1

壹、消費者保護法 .................................................................. 7-2 貳、公平交易法 ...................................................................... 7-10 參、著作權法 .......................................................................... 7-14 肆、商標法 .............................................................................. 7-19 伍、專利法 .............................................................................. 7-23 陸、勞動二法 .......................................................................... 7-25

4


柒、性別工作平等法 .............................................................. 7-33 捌、家庭暴力防治法 .............................................................. 7-39 玖、全民健康保險法 .............................................................. 7-46 拾、國民年金法 ...................................................................... 7-49

嚴選例題 ...................................................................................... 8-1 法學總論 .................................................................. 8-1

第二章

法學各論──憲法 ................................................... 8-59

第三章

法學各論──民法 ................................................... 8-80

第四章

法學各論──刑法 ................................................. 8-144

第五章

法學各論──行政法 ............................................. 8-182

第六章

法學各論──訴訟法 ............................................. 8-208

第七章

法學各論──其他法 ............................................. 8-229

第一章

5


第 一 章

在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或供公眾往來之交通設備內,由其管 拾得人未於 7 日內通知、報告或交存拾得物,或經查詢仍

法學總論

理人或受僱人拾得遺失物。 隱匿其拾得之事實。

有受領權之人為特殊境遇家庭、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 依法接受急難救助、災害救助,或有其他急迫情事者。

未受領之歸屬 原則上,遺失物自通知或最後招領之日起逾 6 個月,未經有 項通知或公告後 3 個月內未領取者,其物或賣得之價金歸屬

於保管地之地方自治團體。(民§807)

受領權之人認領者,由拾得人取得其所有權。拾得人於受前

例外於遺失物價值在新臺幣 500 元以下者,拾得人應從速通知 刑

遺失人、所有人或其他有受領權之人。於下列期間未經有受 領權之人認領者,由拾得人取得其所有權或變賣之價金: (民

§807-1)自通知或招領之日起逾 15 日。不能通知或招 領者,自拾得日起逾 1 個月。 73

拾得漂流物、沈沒物或其他因自然力而脫離他人占有之物 者, 準用關於拾得遺失物之規定。(民§810)

行 政 法

準用

埋藏物之發見 訴 訟 法

民法第 808 條: 「發見 埋藏物而占有者,取 得其所有權。但埋藏 物係在他人所有之動

其 他 法

產或不動產中發見者, 該動產或不動產之所

73 例如颱風、大雨致使物品脫離他人占有之情形。

1-149


The General Concept of Law

有人與發見人,各取得埋藏物之半。」 添附 所謂添附是指權利主體把不同所有人的物或勞動成果合併在一起, 從而形成另一種新形態的物,如果要恢復原狀在事實上不可能或 者在經濟上不合理,在此情況下,則要確認該新財產的歸屬問題。 添附主要有附合、混合、加工三種方式。 附合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的物,雖 未達到混合程度但非經拆毀不能達到原來的狀態。 混合是指不同所有人的不同物互相滲合,難以分開並形成新的 物。 加工是指一方使用他人物加工改造為具有不同價值的新的物。 添 形態

內容 動產+不動產

動產+動產

加工行為+動產

動產+動產

附 所有權歸屬 歸不動產所有人 按附合時之價值相當者,共有 有主、從物關係,主物所有 按混合時之價值相當者,共有 有主、從物關係,主物所有 價值相當時,歸材料所有人 價值顯增時,歸加工人

添附之適例: 甲未經乙、丙之同意,擅自挖起乙的鐵樹,種植在丙的土地 上,鐵樹因附合而屬於丙所有。 又如,將他人的糖加入自己的咖啡中,為混合。 再如,甲將乙寄託的樹苗種植於丙之土地上,附合成為土地 之一部分,該樹苗所有權歸屬於丙所有。 另例,甲為名剪紙家,某日到郊外遊玩,一時興起欲為創作, 乃取乙寫生練習之畫紙創作,該剪紙作品價值不凡,其所有 權歸屬甲。

1-150


第 二 章

總統除犯內亂或外患罪外,非經罷免或解職,不受刑事上之訴究。 為究政治上責任,總統、副總統之罷免案,須經全體立法委員四分

法學總論

總統之罷免及彈劾 之一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二之同意後提出,並經中華民國

自由地區選舉人總額過半數之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罷免時,即 為通過。

總統、副總統之罷免

全體委員 2/3同意

選舉人 過 1/2投票

選舉人 有效票 1/2同意

立法院1/4 委員提議

通 過

刑 法

法官審理,經憲法法庭判決成立時,被彈劾人應即解職。

行 政 法

為究法律上責任,立法院提出總統、副總統彈劾案,聲請司法院大

總統、副總統之彈劾

全體立委 2/3 決議

審 查 通 過

解 職

其 他 法

大 法 官 組 成 憲 法 法 庭

訴 訟 法

立法委員 1/2 提議

聲 請 大 法 官 審 理

2-17


Constitution

審計長應於行政院提出決算後 3 個月內,依法完成其審核,並提出 審核報告於立法院。 監察委員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據法律獨立行使職權。 三、中央與地方之權限 憲法第 107、108、109 條: 中央立法並執行事項 外交。 國防與國防軍事。  國籍法及刑事、民 事、商事之法律。 司法制度。 航空、國道、國有鐵 路、航政、郵政及電 政。 中央財政與國稅。 國稅與省稅、縣稅之 劃分。 國營經濟事業。 幣制及國家銀行 度量衡。 國際貿易政策。  涉外之財政經濟事 項。  其他依本憲法所定 關於中央之事項。

2-24

中央立法並執行事項 或交由省縣執行 省縣自治通則。 行政區劃。 森林、工礦及商業。 教育制度。 銀行及交易所制度。 航業及海洋漁業。 公用事業。 合作事業。 二省以上之水陸交通運 輸。 二省以上之水利、河道及 農牧事業。 中央及地方官吏之銓 敘、任用、糾察及保障。 土地法。 勞動法及其他社會立法。 公用徵收。 全國戶口調查及統計。 移民及墾殖。 警察制度。 公共衛生。 振濟、撫卹及失業救濟。 有關文化之古籍、古物及 古蹟之保存。

縣立法並執行事項 縣教育、衛生、實 業及交通。 縣財產之經營及處 分。 縣公營事業。 縣合作事業。 縣農林、水利、漁 牧及工程。 縣財政及縣稅。 縣債。 縣銀行。 縣警衛之實施。 縣慈善及公益事 業。 其他依國家法律及 省自治法賦予之事 項。


第 三 章

為。與債權行為不同的是,物權行為會直接使權利發生變動。 法學總論 憲 法 民 法 刑 法

法律行為之數的分析 給乙 10 元硬幣 1 枚,乙給甲報紙 1 份,請問總共有幾個法律行為? 又是何種法律行為?

行 政 法

例如甲上班途中,向書報攤老闆乙購買報紙 1 份,價金 10 元。甲

向書報攤老闆乙購買報紙 1 份,價金 10 元:甲乙成立契約,為 訴 訟 法

一個債權行為、雙方行為。 甲給乙 10 元硬幣 1 枚:為一個物權行為、雙方行為。 乙給甲報紙 1 份:為一個物權行為、雙方行為。 意思表示之概念 的行為。一個意思表示包含了表示意思、效果意思和外部行為。 表示意思是表意人欲將內心意思表現於外部之意思;效果意思(亦 稱法效意思)是表意人欲發生一定私法上效力之意思;而外部行

3-9

其 他 法

意思表示是表意人將欲發生一定私法上效力之意思,表現於外部


第 三 章

消滅時效與除斥期間 是法律規定的某種權利的存續期間,期間屆滿後,權利歸於消滅。

法學總論

我國現行法上,與消滅時效類似的法律制度為除斥期間。除斥期間 在使某種權利消滅這一點上,除斥期間與消滅時效一致,但兩者存

在如下區別:

立法精神

維護時間經過後所發生之新社 會秩序

維護繼續存在之原社會秩序

適用客體

請求權

形成權

有無障礙 事由

自權利成立時起算

不生中斷或不完成之障礙事由

可以,但非經當事人援用主 權利當然消滅,無拋棄之可 張,法院不得依職權作為裁判 言,當事人縱不援用,法院也 的依據 得依職權作為裁判的依據

訴 訟 法

期間經過 之利益可 否拋棄

有中斷及不完成之障礙事由

行 政 法

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以不 計算起點 行為為目的之請求權自為行為 時起算

消滅時效期間自權利人能行使 除斥期間自權利成立之時起算 請求權之時起算

除斥期間使權利本身消滅

消滅時效的期間是可變期間, 除斥期間為不變期間,不能中 可以中止、中斷、延長 止、中斷或延長

消滅時效並不使沒有得到及時 權利存否 行使的權利本身消滅,而只是 消滅附著於其上的訴權 起

除斥期間 法

消滅時效

其 他 法

3-29


從舊從輕原則

「Ⅰ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

法學總論

刑法第 2 條: 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 Ⅲ處罰或保安處分之裁判確定後,未執行或執行未完畢,而法

律有變更,不處罰其行為或不施以保安處分者,免其刑或保

Ⅱ沒收、非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適用裁判時之法律。

安處分之執行。」 民

刑 法 第 2 條 新法B

A(5年以下)

舊法A

B(3年以下)

刑 法

裁判時

法律修正

行為時

裁判時

法律修正

行為時

從 舊

適 用

理 由

從 重

從 輕

適 用

理 由

依A效果

依A效果

禁止溯及

依A效果

依B效果

依B效果

禁止不利 益變更

無規定

訴 訟 法

舊法A

理 由

免訴判決

刑訴§302

其 他 法

裁判時

法律廢止

行為時

適 用

行 政 法

從 新 依B效果

4-5


成立三階段要件時,該於哪一階段討論呢?這個問題在學說上向

法學總論

故意和過失這兩個「主觀」上的犯罪成立要件,在我們檢視犯罪

有爭議。支持「A 圖」於構成要件者,認為過失行為不一定有罪 罪名適用。堅守「B 圖」理論者,以故意與過失乃責任輕重問題

為理由,應該有相同不法構成要件,於責任階段再予區分。本書

名之處罰,所以一開始應該就故意和過失之不同,選擇不同法條

編排按國內通說,採 A 圖作法,於構成要件階段檢視之。 民 法 刑 法 行 政 法 訴 訟 法

違法性 意義 實質違法性即「欠缺阻卻違法事由之構成要件該當行為」 ,違 成要件行為本為立法者所欲禁止,一但符合法定構成要件, 即是違反立法者之本意,在無阻卻違法事由時,行為推定為 違法。阻卻違法事由是法律賦予行為人因為某些特定原因所

4-13

其 他 法

法性無須證明,僅須構成要件該當,即刻推定違法,因為構


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依法律或法律之授權,為達特定之行政 政機關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託民間團體或個人辦理

法學總論

任務,委託私人(委託民間團體或個人)行使之行政方式。行 (行程§16Ⅰ)。例如:ETC、私立學校頒發畢業證書、私人汽

車修理廠之檢驗汽車;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有權代表政府 與大陸協商簽訂兩岸事務之協議,係因該基金會為受委託行使

公權力之私法人。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於委託範圍 內,視為行政機關。(行程§2Ⅲ) 又稱行政輔助人,乃私人或私法人,非以自己之名義獨立對外

行使公權力,而是偶而受國家機關之指揮命令,從事非獨立性

行政助手(非權限之授與)

活動,以協助完成公共任務,其行為視為係其所輔助機關之行 刑

為。例如:義勇消防隊員從事消防滅火之行為、義勇警察協助 巡邏、另有拖吊業者執行拖吊違規停車、替代役男協助執行職

委 辦

行 政 法

委 辦

訴 訟 法

下級

地治團體

乙機關

委 託

甲機關 委

行政主體

上級

行政委託

地治團體

私 人

務等,均屬行政助手之適例。

其 他 法

丙機關 本圖參陳敏教授,行政法總論第五版,頁943製作

5-13


Administrative Law

二、公務員法 意義、範圍 公務員、公務人員與公職人員之概念實有不同,就公務員而言,依 我國通說認為,有最廣義、廣義、狹義與最狹義四種不同定義: 最廣義之公務員(國家賠償法) 謂依法令從事於公務之人員。 廣義之公務員(公務員服務法) 謂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屬 之。 狹義之公務員(公務員懲戒法、公教人員保險法) 謂官等為特任、簡任、薦任或委任之文武職人員,不僅事務官, 且包含政務官在內。 最狹義之公務員(公務人員任用法、公務人員考績法、公務人員 保障法) 謂僅以文職人員中經銓敘任用之簡任、薦任、委任各級事務官為 限。

公務人員

公務員

公職人員

公職人員之範圍區分

成立-公務人員任用資格(最狹義、事務官) 積極要件(須具備之要件)

5-14


二、行政法院組織法 法學總論

通則 行政法院 行政法院組織法的「行政法院」 ,分成 3 級,並列出審判人員的數量

如下: 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亦為行政訴訟法上之行政法院)

高等行政法院,以法官 3 人合議審判案件之。 最高行政法院,以法官 5 人合議審判案件之。

審判權 依行政訴訟法第 2 條所定之公法上爭議事件。

審判長 合議審判,以庭長充審判長;無庭長或庭長有事故時,以同庭法

官中資深者充之,資同以年長者充之。

獨任審判,即以該法官行審判長之職權。 高等行政法院 設置 管轄事件 不服訴願決定或法律規定視同訴願決定,提起之行政訴訟通常訴

行 政 法

省、直轄市及特別區域各設高等行政法院。

訟程序事件。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訴 訟 法

不服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第一審判決而上訴之事件。 不服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裁定而抗告之事件。 其他依法律規定由高等行政法院管轄之事件。 組織及人員 高等行政法院亦設有公設辯護人。 最高行政法院

6-7

其 他 法

高等行政法院庭數,視事務之繁簡定之,必要時得設專業法庭。


Procedure Law

最高法院

最高行政法院 行政最終審

民、刑事最終審

智慧財產法院

智慧財產法院

智慧財產法院

民事第二審

刑事第二審

行政第二審

智慧財產法院

地方法院

訴願或先行程序

民事第一審

刑事第一審

行政第一審

智慧財產爭議案件發生

五、少年及家事法院組織法 職權 少年及家事法院,除法律別有規定外,管轄下列第一審事件: 少年事件處理法之案件。 家事事件法之事件。 其他法律規定由少年及家事法院、少年法院、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或 家事法庭處理之事件。 法官配置 少年及家事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 1 人獨任或 3 人合議行之。 準用 少年及家事法院組織法未規定者,準用法院組織法及其他有關法律之 規定。

6-10


且處新臺幣 30 萬元以上 150 萬元以下罰鍰。 法學總論

三、性騷擾之防治 性騷擾之定義與責任

敵意性工作場所性騷擾:受僱者於執行職務時,任何人以性要求、 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對其造成敵意性、脅迫性

或冒犯性之工作環境,致侵犯或干擾其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或影 響其工作表現。例如,甲女為 A 公司唯一的女性,該公司其他男 舒服。

交換式工作場所性騷擾:雇主對受僱者或求職者為明示或暗示之

性員工喜歡開黃腔,或公開討論甲女之身材及穿著,讓甲女很不

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作為勞務契約成 刑

立、存續、變更或分發、配置、報酬、考績、陞遷、降調、獎懲 等之交換條件。

受僱者或求職者因之情事,受有損害者,由雇主及行為人連 帶負損害賠償責任。雇主賠償損害時,對於為性騷擾之行為人, 受僱者或求職者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行 政 法

有求償權。

受僱者或求職者損害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及賠償義 之行為時起,逾 10 年者,亦同。 雇主應防治性騷擾行為之發生。其僱用受僱者 30 人以上者,應訂定

訴 訟 法

務人時起,2 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有性騷擾行為或違反各該規定

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並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例如, 該員工立即向雇主反映,但雇主置之不理,要求她息事寧人、勿影 響公司與客戶往來。雇主於知悉前述性騷擾之情形時,應採取立即 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否則主管機關應處以罰鍰。受僱者或求職

7-35

其 他 法

某一女性員工於下班後陪同雇主外出與客戶應酬,遭客戶性騷擾,


Important codes

者因此情事,受有損害者,雇主應負賠償責任。 四、促進工作平等措施 生理假 女性受僱者因生理日致工 作有困難者,每月得請生 理假 1 日,全年請假日數 未逾 3 日,不併入病假計 算,其餘日數併入病假計 算。併入及不併入病假之 生理假薪資,減半發給。 產假、陪產假 雇主於女性受僱者分娩前後,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 8 星期; 妊娠 3 個月以上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 4 星期;妊 娠 2 個月以上未滿 3 個月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 1 星期;妊娠未滿 2 個月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 5 日。 受僱者經醫師診斷需安胎休養者,其治療、照護或休養期間之請 假及薪資計算,依相關法令之規定。 受僱者妊娠期間,雇主應給予產檢假 5 日。 受僱者於其配偶分娩時,雇主應給予陪產假 5 日。 產檢假及陪產假期間工資照給。 育嬰假 受僱者任職滿 6 個月後,於每一子女滿 3 歲前,得申請育嬰留職 停薪,期間至該子女滿 3 歲止,但不得逾 2 年。同時撫育子女 2 人以上者,其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應合併計算,最長以最幼子女受 撫育 2 年為限。 受僱者於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得繼續參加原有之社會保險,原由 雇主負擔之保險費,免予繳納;原由受僱者負擔之保險費,得遞

7-36


嚴選例題

嚴選例題 法學總論

第一章

法學總論

第一節例題

法 民 法 刑 法 行 政 法 訴 訟 法 嚴選例題

8-1

 1. 經典作品「法意」(De l'Esprit des lois)的作者為誰? 亞里斯多德 孟德斯鳩 盧梭 洛克  2. 「法律位階理論」係由誰提倡? 洛克(John Locke) 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凱爾生(Hans Kelsen) 龐德(Roscoe Pound) 3. 下列那一種法學理論,相當程度上促成二十世紀極權主義的政治悲劇?  法實證主義 自然權利論 社會契約說 天賦人權思想 4. 清末重要的法律西化過程中所起草的數部重要法律,主要的外國顧問為  下列那一國人? 德國 美國 荷蘭 日本  5. 下列那一個國家目前的法律體系性質不屬於歐陸法系? 德國 法國 日本 紐西蘭 6. 美國獨立時制憲,將下列何者對於國家權力限制和制衡的理論納入憲  法? 洛克 孟德斯鳩 林肯 馬丁路德 7. 民國 18 年 5 月制定通過的我國民法,深受許多國家民法發展之影響;  下列何者不屬於當時立法之重要參考對象? 德國民法典 瑞士民法典 英國民法 日本民法  8. 下列何者,以批判概念法學為目標? 立憲主義 羅馬法繼受 自由法運動 天賦人權 9. 中國曾在公元 1684 年頒布〈渡臺禁令〉:凡欲前往臺灣者,需向原籍官  府申請,獲得批准始能來臺;並且亦不得攜帶家眷。依照頒布時間,請 問本法令應該是那個時期制定的? 宋朝 明朝 清朝 中華民國  下列民事裁判的法源,何者相當於自由法運動提倡的「活的法律」? 10. 法律 習慣 命令 憲法 「所有人不得  11. 公元1631年,當時曾有歐洲國家在臺灣頒布如下法律規定: 在指定地點以外其地場所或路上便溺。」依照頒布時間,請問本法應該 是由那一個國家制定的? 英國 義大利 荷蘭 瑞典 12. 「法律的生命不在邏輯,而在於經驗。」這句話可以視為對於下列何種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思想的批判? 自由法運動 立憲主義 契約自由 概念法學  請問下列對臺灣日治時期法律的敘述,何者錯誤? 日治時期,曾經實施笞刑 公元 1920 年代臺灣人民為爭取權利,曾發起「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 動」 公元 1896 年,日本發布法律第 63 號,賦予臺灣總督頒布「律令」 的權限。「律令」與帝國議會通過的法律,擁有同等效力,該號法 律,後來稱為「六三法」 日治時期,為確保臺灣人民身心健康,嚴格禁止所有臺灣人民吸食 鴉片 清朝末年(公元 1902-1911 年)進行變法修律,之所以決定揚棄傳統中國  法而繼受外國法,最直接的原因為: 歐日近代法典編纂的衝擊 傳統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 清廷救亡圖存的危機意識 圖謀撤廢領事裁判權  有關自然法的概念及理論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只有成文法才是法律 只有成文法及判例才是法律 自然法就是指習慣法 自然法論者認為有超越成文法的法律存在  中國清末法令變遷的過程中,主要參考對象為何者? 歐陸法系的成文法 英美法系的判例法 中國過去的傳統法律 西亞各國法律 1904 年,清廷成立下列何種機構,延聘各國精通法律專家為顧問,翻譯  各國法律,並籌備新法制定? 崇文館 領事裁判館 修訂法律館 法律翻譯館 我國現行民法制定,主要以 1896 年公布的德國民法草案為藍本。下列何  者,適合用來描述此一立法現象? 法律漏洞 法律繼受 比例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  歐洲大陸地區繼受羅馬法運動始自下列何者? 德國 法國 義大利 瑞士  下列何者,以批判概念法學為目標? 立憲主義 羅馬法繼受 自由法運動 天賦人權  我國現行六法全書的「基本六法」 ,完成於下列那個時期? 清朝末年的資政院時期 民國初年的大理院時期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我國、日本及歐陸諸國目前所實行的法制以成文法典為主,通稱為: 

8-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