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 第一篇 行政法緒論.......................................... 1 第一章
行政與行政法 ................................................. 3
第一節 行政之概念 .................................................................................... 4 第二節 行政行為公法及私法之區分 ........................................................ 7 第三節 行政之分類 .................................................................................. 15 ◎重要議題-行政機關行為形式選擇自由與組織形式選擇自由 ...... 21
第二章
行政法之法源 ............................................... 35
第一節 成文法源 ...................................................................................... 40 第二節 不成文法源 .................................................................................. 44 第三節 行政法之一般原理原則 .............................................................. 51 ◎重要議題-層級化的法律保留,大法官釋字第 443 號解釋 .......... 53 ◎重要議題-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 77 ◎重要議題-信賴保護的要件 .............................................................. 83 第四節 行政裁量與不確定法律概念 .................................................... 107
第三章
行政法律關係 ............................................. 134
第一節 行政法律關係的意義 ................................................................ 134 第二節 人民的公權利 ............................................................................ 138 第三節 人民的公義務 ............................................................................ 146 第四節 特別權力關係 ............................................................................ 147
第二篇 行政組織法...................................... 171 第一章
行政主體與內部組織 ............................. 173 –目錄 1–
第一節 行政組織概論............................................................................. 173 第二節 行政機關之分類......................................................................... 183 ◎重要議題-委員會是行政機關還是內部單位 ................................. 184 第三節 行政法人 .................................................................................... 190 第四節 公物 ............................................................................................ 197
第二章
行政主體與內部組織 .............................. 207
第一節 行政機關相互間關係................................................................. 207 ◎重要議題-職務協助(特性:被動性、臨時性、輔助性) ......... 210 第二節 行政機關之管轄權..................................................................... 212 ◎重要議題-組織法不得代替作用法授權......................................... 213 第三節 行政機關管轄權移轉................................................................. 218 第四節 非管轄權限移轉之類型 ............................................................. 235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 249 第一章
行政處分 ..................................................... 251
第一節 行政處分的意義......................................................................... 251 ◎重要議題-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之意義及類型 ......................... 265 ◎重要議題-多階段行政處分 ............................................................ 272 ◎重要議題-多階段行政處分之救濟................................................. 273 ◎重要議題-事實行為與觀念通知..................................................... 279 ◎重要議題-檢舉別人被拒絕,拒絕是個行政處分嗎? ................. 283 ◎重要議題-重複處分與第二次裁決................................................. 291 第二節 行政處分之類型......................................................................... 294 第三節 行政處分之生效與效力 ............................................................. 302 ◎重要議題-行政程序法上之送達..................................................... 304 第四節 行政處分之附款......................................................................... 311 ◎重要議題-負擔與廢止保留之區別................................................. 315 第五節 行政處分之瑕疵......................................................................... 325 ◎重要議題-何謂作成限制或剝奪人民自由或權利之行政處分 ..... 334 第六節 行政處分之廢棄......................................................................... 342 –目錄 2–
◎重要議題-何謂知有撤銷原因? .................................................... 345
第二章
行政契約 ..................................................... 369
第一節 行政契約的意義 ........................................................................ 369 ◎重要議題-公、私法契約的判斷-健保局與醫療機構 ................ 375 ◎重要議題-行政處分和行政契約併用禁止原則? ........................ 376 ◎重要議題-修正式雙階理論 ............................................................ 387 第二節 行政契約之種類 ........................................................................ 388 第三節 行政契約的合法性要件 ............................................................ 393 ◎重要議題-行政契約是否有法律保留原則之適用? .................... 394 第四節 行政契約關係之進展 ................................................................ 402 第五節 行政契約請求之貫徹 ................................................................ 405
第三章
行政命令 ..................................................... 415
第一節 法規命令 .................................................................................... 416 ◎重要議題-行政機關訂定法規命令裁量權與再授權禁止原則 .... 419 ◎重要議題-可否於網站上公布代替政府公報或新聞紙? ............ 422 ◎重要議題-命令發布,內容不得牴觸母法規範目的或增加法律所無 之限制........................................................................................... 423 ◎重要議題-人民是否有法規命令制定之請求權? ........................ 427 第二節 行政規則 .................................................................................... 431 ◎重要議題-行政機關違反裁量基準表之效果-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435 ◎重要議題-行政規則之生效僅能以下達方式? ............................ 437 ◎重要議題-行政規則不得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或牴觸法律之 目的 ................................................................................ 439 第三節 職權命令容許性 ........................................................................ 448 第四節 行政命令的國會監督 ................................................................ 452
第四章
行政計畫 ..................................................... 460
第一節 行政計畫的意義 ........................................................................ 460 第二節 行政計畫之種類 ........................................................................ 461
第五章
行政事實行為 ............................................. 473
第一節 行政事實行為的意義 ................................................................ 473 –目錄 3–
第二節 行政指導 .................................................................................... 479 ◎重要議題-行政指導與依法行政原則............................................. 483
第六章
行政程序法 ................................................. 485
第一節 行政程序法之目的與適用範圍 ................................................. 485 第二節 行政程序的開始及進行 ............................................................. 491 ◎重要議題-正當行政程序 ................................................................ 491 ◎重要議題-行政檢查(行政調查)................................................. 496 ◎重要議題-行政機關程序行為 ........................................................ 503 第三節 閱覽卷宗與聽證程序................................................................. 504 ◎重要議題-政府資訊公開法與行政程序之公開閱覽卷宗 ............. 505 ◎重要議題-政府資訊公開請求和閱覽卷宗可否併行請求? ......... 507 ◎重要議題-聽證與公聽會 ................................................................ 510 第四節 行政程序重新進行..................................................................... 515 第五節 公法上請求權消滅時效 ............................................................. 521
第七章
行政執行法 ................................................. 532
第一節 行政執行的概念......................................................................... 532 ◎重要議題-行政執行機關之認定..................................................... 533 ◎重要議題-債務人異議之訴 ............................................................ 538 第二節 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 543 ◎重要議題-罰鍰處分具執行力後義務人死亡,得強制執行? .....544 第三節 公法上行為不行為義務 ............................................................. 553 ◎重要議題-執行機關可否代履行? .............................................556 第四節 即時強制 .................................................................................... 568 ◎重要議題-即時強制與直接強制、代履行之差異 ......................... 569
第八章
行政罰法 ..................................................... 574
第一節 行政罰總論................................................................................. 574 ◎重要議題-裁罰性不利處分與管制性不利處分-行政罰的判斷 . 578 ◎重要議題-接續違法行為之行為數認定......................................... 598 ◎重要議題-連續處罰之性質 ............................................................ 602 第二節 行政罰之責任主體與歸責要件 ................................................. 623 –目錄 4–
◎重要議題-違規行為人之「行為責任」與「狀態責任」 ............ 624 ◎重要議題-法人義務人與所屬員工共同從事違法行為可否以
本條分別處罰? ........................................................ 637 ◎重要議題-教唆、幫助行為是否處罰? ........................................ 637 ◎重要議題 1-董事代表人行為導致法人被罰 ................................. 639 ◎重要議題 2-董事代表人監督職員不周,導致法人被罰 ............. 639 第三節 阻卻違法事由 ............................................................................ 641 ◎重要議題-欠缺期待可能性(106 年地特三等) ......................... 642 第四節 行政罰之裁處程序 .................................................................... 643
第四篇 行政爭訟法...................................... 651 前言 ............................................................................ 653 第一章 訴願法 ......................................................... 654 第一節 訴願基本概念 ............................................................................ 645 ◎重要議題-原處分機關的認定 ........................................................ 660 ◎重要議題-特殊的訴願管轄 ............................................................ 664 ◎重要議題-土地徵收事件之救濟 .................................................... 666 第二節 訴願的類型 ................................................................................ 672 第三節 訴願審議程序 ............................................................................ 674 第四節 訴願之決定 ................................................................................ 677 ◎重要議題-遲到的原處分決定 ........................................................ 680 ◎重要議題-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 682
第二章
行政訴訟法 ................................................. 697
第一節 提起行政訴訟要件與程序 ........................................................ 697 第二節 行政訴訟之類型 .........................................................................711 ◎重要議題-已執行完畢的行政處分與撤銷訴訟 ............................ 714 ◎重要議題-外籍配偶申請居留證遭拒絕,本國籍配偶得否以 自己名義提起課予義務訴訟? .................................... 718 ◎重要議題-已消滅的行政處分 ............................................................ 724 ◎重要議題-結果除去請求權 ............................................................ 727 –目錄 5–
◎重要議題-公法上不當得利之返還................................................. 729 第三節 其他類型的行政訴訟程序 ......................................................... 733 第四節 行政訴訟之再審......................................................................... 739 第五節 暫時權利保護............................................................................. 741
第五篇 國家賠償法 ..................................... 759 第一章
國家賠償法 ................................................. 761
◎重要議題-國家賠償與行政訴訟之關係,論第一次權利保護 優先性 ....................................................................................... 762 ◎重要議題-國家賠償採取雙軌制與行政訴訟法第七條規定 ......... 766 ◎重要議題-審檢人員之國賠責任..................................................... 773
第二章
行政補償 ..................................................... 796
第六篇 公務員法 ......................................... 805 第一章
公務員法 ................................................. 807
◎重要議題-上級違法命令,該如何處理?..................................... 824
第二章
公務員法 ................................................. 832
第一節 公務員之責任............................................................................. 832 ◎重要議題-公務人員退休後之懲戒與政務人員懲戒措施 ............. 838 ◎重要議題-公務人員考績法中免職處分應遵守正當法律程序 (※重要) .................................................................... 843 第二節 公務員權利保障與救濟程序 ..................................................... 850 ◎重要議題-復審和申訴差別 ............................................................ 852 ◎重要議題-教師與學校之法律關係................................................. 860
附論
............................................................. 879
第一章 第二章
行政法答題思維 ......................................... 881 行政法問題模式與思考方式 ...................... 888
◎重要議題-關於合法性思考步驟:從形式到實質 ......................... 899
第三章
最新試題 ..................................................... 913 –目錄 6–
218
第二篇
行政組織法
行政程序法第 18 條: 「行政機關因法規或事實之變更而喪失管轄權時,應將案件移送有管轄 權之機關,並通知當事人。但經當事人及有管轄權機關之同意,亦得由 原管轄機關繼續處理該案件。」
第三節
行政機關管轄權移轉
同學已經學習過管轄權的概念,此節則要來討論「管轄權移轉」。管轄 權的移轉,最直白的理解就是行政機關將自己的行政任務移轉給其他「機關」 或「私人」來執行,例如某項決定可能是由 A 機關來作,卻交由 B 機關來 執行這件任務,但這樣的解說並無法讓各位理解管轄權移轉到底是以怎樣的 方式呈現?用比較學術的說法就是管轄權經合法移轉予其他行政機關或私 人後,原管轄機關在移轉之期間內就喪失執行該行政事務之權限,並由受到 移轉的機關成為新的管轄機關,享有執行被移轉行政事務之權限,而且受移 轉的機關或私人得以自己名義執行之。
管轄權限移轉
執行權移轉 (受移轉機關得自己決定)
執行名義權移轉 (受移轉機關得以自己名義 對外作成決定)
一、管轄權限的變更
管轄恆定原則:(建議可背) 行政程序法第 11 條第 5 項規定:「管轄權非依法規不得設定或變更。」 也就是行政機關之管轄權限,皆應以法規為依據,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 不得透過協議、契約變更管轄,行政機關和人民間也不能以協議方式變 更管轄權,即謂管轄恆定原則。 管轄恆定原則,具有保障人民權益之作用,不使人民因為不熟悉機關的 權限分工及行政程序遭到不利益,同時也強調行政機關的權限不受到其
第二章
行政主體與內部組織
219
他機關的侵越 5。
小叮嚀 不過,同學千萬別誤會,管轄恆定原則並非表示管轄權不得移轉,此原則禁 止者乃是不允許行政機關自己片面或由當事人依協議變動而已,倘若因管轄 權規定本身修正或是明文授權得變更管轄權者,則不生違反管轄權恆定原則 之問題。
管轄恆定原則之例外: 關於管轄權之規定,具有拘束力,行政機關不得侵犯其他機關的管轄權 限,亦不得任意放棄自身的管轄權,但行政機關在法律授權的情況之 下,可將自身管轄權移轉予其他機關或是私人,此為管轄恆定原則之例 外。相關內容詳參下述。
小叮嚀 各位在學習此處時,必須要體系性的思考,也就是除了組織法之外,同時要 想到救濟程序的問題,當管轄權移轉時,要找何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何機 關為行政訴訟被告機關? 相隸屬機關:權限委 任(行程§15I)
管轄法定原則 (§11I) 同一行政主體 下移轉 法定管轄機關
管轄恆定原則 (§11V)
管轄恆定之例 外(管轄權移 轉)
5
不相隸屬機關:權限 委託(行程§15Ⅱ)
不同行政主 體間
地方自治團體之委 辦(地制§2)
委託給私人 或團體
公權力委託(行程§ 16I)
蕭文生,行政法—基礎理論與實務,五南出版,頁 145。
220
第二篇
行政組織法
管轄權移轉之共同合法要件: 必須依據法規移轉權限之一部: 按行政程序法(以下簡稱行程法)第 11 條第 1 項及第 5 項規定, 「行 政機關之管轄權,依其組織法規或其他行政法規定之。」 、 「管轄權非 依法規不得設定或變更。」此為管轄法定及管轄恆定原則之明文,即 行政機關依法必須遵守法定管轄權之設定,非依據法律明定或法規授 權,不得逕自將管轄權限變更或移轉於他機關或私人。此外,行程法 中關於權限移轉之規定,並不能概括作為權限移轉之依據,仍必須有 個別作用法之依據或授權方得為之。 次按行程法第 15 條第 1、 2 項及同法第 16 條第 1 項之規定,行政機 關依法移轉管轄權限時,僅能移轉權限之一部,而不能移轉權限之權 全部。 權限移轉後必須踐行公告程序: 按行程法第 15 條第 3 項及同法第 16 條第 2 項規定,「前二項情形, 應將委任或委託事項及法規依據公告之,並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 紙。」 、 「前項情形,應將委託事項及法規依據公告之,並刊登政府公 報或新聞紙。第一項委託所需費用,除另有約定外,由行政機關支付 之。」因此不論行政委任、委託或公權力委託私人之情形,均須踐行 公告並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之程序,目的乃必須讓人民知悉管轄權 限移轉變更後行使公權力之機關為何。
第二章
行政主體與內部組織
221
《圖解:管轄權限移轉—委任、委託、公權力委託與委辦》
上級地方自治團體
下級地方自治團體 委辦
委辦
行政主體(國家) 委託
(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
委任
公權力委託私人 (行政機關)
(私人或團體)
二、同一行政主體下之管轄權移轉—權限委任
概述: 行政程序法第 15 條第 1 項規定: 「行政機關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 分,委任所屬下級機關執行之。」行政機關將權限之一部委任其互相 隸屬之下級行政機關以受任機關名義執行者,稱為權限之委任,權限 委任並應將委任事項及法規依據公告並刊登政府公報(行程§15Ⅲ參 照)。 機關委任必須由所屬下級機關執行,故必須有隸屬關係方足稱之,同
222
第二篇
行政組織法
時並以受任機關之名義為之。至於依法規,乃是指「個別作用法」授 權,而非組織法,例如經濟部委任經濟部水利署所屬各水資源局及河 川局辦理核發土地使用現狀未違反水利法規定之證明文書,乃依據水 利法第 97 條之 1 規定,而水利法即屬作用法性質。
實例 汽車燃料費之徵收及分配辦法規定,公告委任其所屬公路總局辦理汽車燃 料使用費徵收之事項,交通部公路總局為辦理該徵收委任事項,乃以交通 部公路總局名義為徵收機關,製作汽車燃料使用費繳款書(通知),並蓋 用徵收機關即交通部公路總局局長之印章。人民提起救濟時,應以受委任 機關交通部公路總局為行政處分機關。 臺北市河川之規劃及行政管理事項,係由水利法之直轄市主管機關,由臺 北市政府委任管理機關,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辦理,因此,臺北市政府的 工務局為臺北市河川之規劃及行政管理事項之主管機關。 捷運工程局和臺北市政府: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03 年度訴字第 1056 號判決: 「況依協議價購優惠辦法第 2 條之規定,本辦法之主管機關為臺北市政 府,並委任本府捷運工程局執行。按依行政程序法第 15 條第 1 項之規定, 行政機關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任所屬下級機關執行之;訴願法 第 8 條則明定,有隸屬關係之下級機關依法辦理上級機關委任事件所為之 行政處分,為受委任機關之行政處分,其訴願之管轄,比照第 4 條之規定, 向受委任機關或其直接上級機關提起訴願。參諸前揭規定,被告(編按: 台北市捷運工程局)為臺北市政府所隸屬之下級機關,其依法辦理上級機 關所委任之捷運用地徵收、協議價購等公共事務,自有為前開協議價購之 意思表示、行使公權力之權限,其屬本件協議價購法律關係之主體無誤。 被告抗辯其非主管機關,非本件系爭土地協議價購法律關係之當事人云 云,尚難成立。」 勞動部委任所屬勞動部勞動利發展署辦理職業訓練資格審定、審查及發證 事項。(勞動發訓字第 1050509065 號)
權限委任特徵: 特徵:(管轄權限移轉)
第二章
行政主體與內部組織
223
委任機關和受委任機關為上下隸屬關係。 委任為管轄權限之一部,不能為全部。 所為行政處分為受任機關名義(具有實質決定權)。 救濟應依訴願法第 8 條規定,向受委任機關之直接上級機關提起訴願。 委託事項及法規依據公告之,並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否則不生效 力。(行程§15Ⅲ)
三、同一行政主體下之管轄權移轉—權限委託
概述: 行政程序法第 15 條第 2 項規定: 「行政機關因業務上之需要,得依法 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託不相隸屬之行政機關執行之。」行政機關 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委託其他不相隸屬之行政機關,並以受委託機 關名義執行,稱為權限委託。權限委託必須是「同一行政主體(公法 人)下不相隸屬之行政機關」。又因為不相隸屬行政機關 ( 平行機關 ) 間之委託並無強制性,成立委託關係原則上必須要雙方同意,原則上 必須要以行政契約建立委託契約 6。 我國學說通說認為權限委託屬於「管轄權限移轉」的類型,而不屬於 德國法上的「權限代理」,也就是受委託機關得以自己名義執行,而 非立於委託機關代理人地位以委託機關名義執行委託機關之權限。惟 訴願法第 7 條之規定:「無隸屬關係之機關辦理受託事件所為之行政 處分,視為委託機關之行政處分,其訴願之管轄,比照第四條之規定, 向原委託機關或其直接上級機關提起訴願。」有違管轄權移轉之理 論,不應該視為委託機關之行政處分,而是受委託機關之行政處分比 較恰當,因此,學說上有認為訴願法第 7 條僅是「認定訴願管轄機關」 之特別規定,而不改變在權限委託的事件中,行政處分實質上仍為受 委託機關以自己名義作成之本質 7。 ※所謂權限代理(Mandat),指【享有管轄權之機關賦予另外一個公 法上主體代理權,由其以原管轄機關之名義代理執行權限之法律行 為】,和民法上的代理的制度相似,均屬於代理人以本人名義對外 為法律行為,將法律效果歸屬於本人之制度 8。 6
陳敏,行政法總論,頁 954。
7
詹鎮榮,論行政機關管轄權之移轉,《行政法總論之變遷與續造》,元照出版,頁 74。
8
詹鎮榮,論行政機關管轄權之移轉,《行政法總論之變遷與續造》,元照出版,頁 69。
224
第二篇
行政組織法
至於依法規移轉,和權限委任相同,乃是指「個別作用法」授權,而 非組織法,例如過去勞委會授權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所屬勞動檢 查中心執行各加工出口區及園區之勞動檢查業務,即依據勞動檢查法 第 5 條第 1 項規定之授權。
實例 法務部委託勞委會辦理律師聘僱外國人從事助理或顧問工作申請案件審 查費徵收等事項。(法檢字第 10104154560 號) 國防部委託海巡署辦理東、南沙地區之重要軍事設施管制區之檢查、管制 事宜等相關業務。(國作聯戰字第 100000062 號)
實務見解 發文單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發文字號:勞職管字第 1020506540A 號 旨:依據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第 6 條、科學工業園區勞工業務
要
處理辦法第 3、4 條、行政程序法第 15 條,委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所屬 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等,執行區內事業單位聘僱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之許可業務 主
旨:公告本會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四月一日至一百零四年三月三十
一日期間,委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所屬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中部科學 工業園區管理局及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執行區內事業單位聘僱外國人 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之許可 業務。 依據:一、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十二款、第十九款及 第三項。二、科學工業園區勞工業務處理辦法第三條及第四條。三、行政程 序法第十五條第二項、第三項。
權限委託特徵: 特徵:(管轄權限移轉)
第二章
行政主體與內部組織
225
行政機關之名義機關為受委託機關,但訴願法有特別規定 9。 僅能委託管轄權限之一部,不能全部。 實際執行機關為受委託機關。 訴願管轄機關為原委託機關或原委託機關之直接上級機關(訴願 §7)。 應將委託事項及法規依據公告之,並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否則不 生效力。(行程§15Ⅲ)
實務見解 最高行政法院 93 年 5 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法律問題: 農民健康保險,依農民健康保險條例第四條第一項規定,由中央主管機關 設立之中央社會保險局為保險人。在中央社會保險局未設立前,業務暫委 託勞工保險局辦理。勞工保險局辦理農保業務所為之行政處分,依本院八 十九年八月二十九日八十九年八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宜以勞工保 險局為處分機關。但依本院最近判決,多數維持高等行政法院見解以內政 部為原處分機關列為被告,有無變更該決議之必要,敬請討論公決。 決
議:
農民健康保險條例第四條第一項規定:「本保險由中央主管機關設立之中 央社會保險局為保險人。在中央社會保險局未設立前,業務暫委託勞工保 險局辦理,並為保險人。」並依勞工保險局組織條例第二十條第一項規定, 勞工保險局設受託業務處,全權辦理農民健康保險事項。立法委託勞工保 險局辦理農民健康保險業務,並授與農民健康保險之保險人之法律地位。 勞工保險局以保險人地位承辦農民健康保險,則就有關農民健康保險事項 所為之行政處分,自以勞工保險局為原處分機關,並以農民健康保險之中 央主管機關內政部為訴願機關。(※注意:本號決議結論和訴願法第 7 條 規定並不相同) 參考法條:勞工保險局組織條例第 20 條(84.11.08)勞工保險局辦事細則 第 14 條(90.10.12)訴願法第 7 條(87.10.28 版)行政程序法第 15 條(88.02.03 版)農民健康保險條例第 4 條(89.06.14 版)
9
訴願法第 7 條規定:「無隸屬關係之機關辦理受託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視為委託機關 之行政處分……。」
226
第二篇
行政組織法
本號決議評析: 此號決議認為關於農民保險業務部分乃是由「法律直接委託特定機關方 式」 ,和行政程序法第 15 條第 2 項及訴願法第 7 條所指之「委託」有所不 同,也就是若是直接基於法律之明定,則非屬權限委託之看法。學說上則 認為恐有誤解行政程序法第 15 條之意旨,換句話說雖然立法直接明定將 特定業務交由特定行政機關辦理,但仍然必須由原管轄權機關作成特定移 轉行為(例如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方能發生移轉之效果,目的是考量「行 政彈性」和「行政專業」兩項因素後的妥協和調和結果,一方面授權原管 轄權機關可以於業務的需要移轉管轄權,另外一方面又指定受移轉機關, 避免原管轄權機關恣意地將權限移轉給全然不具執行該行政事務能力或 專業性的其他機關。所以法條逕行指定受委託機關,不應該被解讀為法定 委託,只是一種「限制受委託機關範圍」之規定而已,仍必須有中央主管 機關將該權限移轉予勞工保險局之行政行為介入 10。 本號決議的訴願管轄權機關以農民健康保險之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為訴 願機關,和訴願法第 7 條規定並不相符,關於此部分的評論,同學可以參 下述決議的評析,都可以相互援用喔! 最高行政法院 99 年 6 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法律問題: 國民年金保險,依國民年金法第 4 條之規定,由中央主管機關委託勞工保 險局辦理,並為保險人。勞工保險局以保險人地位承辦國民年金保險,則 其就有關國民年金保險投保資格事項所為之核定,如與被保險人發生爭 議,被保險人經內政部爭議審議程序後,對於審議結果仍有不服,應向何 機關提起訴願? (※注意:本號決議結論和訴願法第 7 條規定並不相同) 決議: 國民年金法第 4 條規定:「本保險之業務由中央主管機關委託勞工保險局 辦理,並為保險人。」勞工保險局組織條例第 20 條之 2 規定: 「本局為執 行受委託辦理國民年金之承保受理、給付審理、財務及帳務、基金管理運 用等相關業務,設國民年金業務處。」係以立法委託勞工保險局辦理國民 年金保險業務,並授與國民年金保險人之法律地位。勞工保險局以保險人
10
相關評論請參詹鎮榮,論行政機關管轄權之移轉,《行政法總論之變遷與續造》,元照 出版,頁 89~90。
第二章
行政主體與內部組織
227
地位承辦國民年金保險,則就有關國民年金保險事項所為之核定,自以勞 工保險局為原處分機關,並以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為訴願機關(本院 93 年 5 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參照)。 查國民年金法第 5 條固規定,國民年金保險爭議事項,被保險人及受益人 對保險人所為之核定案件發生爭議事項時,應先申請審議,為訴願之先行 程序。又依內政部國民年金監理會設置要點第 1 點規定,國民年金監理會 係由內政部依內政部組織法第 9 條規定所設立,為內部單位。惟依國民年 金爭議事項審議辦法第 9 條規定,國民年金監理會為審議爭議事項,應由 中央主管機關遴聘審議委員,以合議制方式審理。是國民年金爭議事項雖 係以內政部名義作成決定,且內政部訴願委員會與國民年金監理會均為內 政部內部單位,然因其組成人員不同,故內政部國民年金監理會作成審議 決定後,被保險人及受益人對審議決定如有不服,仍應向內政部訴願委員 會提起訴願,由內政部訴願委員會依法作成訴願決定,並不影響行政監督 之層級性。 另查訴願管轄權為法定權限,不具法定管轄權者所為之訴願決定屬管轄錯 誤,原判決如予維持者,本院應廢棄原判決並撤銷訴願決定,以維護當事 人權利。 本號決議評析: 此號決議亦和最高行政法院 93 年 5 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內容相 同,採法定委託之方式移轉管轄權,相關評論請參前述決議之評析,除此 之外,本號決議在訴願管轄機關的認定上是有疑義的,因為如果是屬於行 政程序法第 15 條第 2 項之權限委託,則按照訴願法第 7 條之規定,應視 為原委託機關「內政部」之行政處分,而應以原委託機關內政部之直接上 級機關「行政院」提起訴願,方為正確,反而是由原委託機關內政部取得 訴願管轄權限,上開決議見解未能使管轄權移轉理論與訴願管轄判斷獲得 體系上一致上的判斷。 不過此號決議亦有優點,讓國民年金業務引發之爭議事件,由其實質決定 機關(勞保局)承擔原處分機關之職責,另外一方面讓法定業務主管機關 內政部於訴願程序中扮演監督者之角色,更能兼顧「權責相符」和「專業 監督」之需求 11。
11
林三欽,權限移轉與訴願管轄,《行政爭訟制度與信賴保護原則之課題》,新學林出 版,頁 36。
228
第二篇
行政組織法
小叮嚀 注意一下,本號決議內容,國民年金開辦時的中央主管機關是內政部,配合 政府組織改造,102 年 7 月 23 日起變更為衛生福利部;地方主管機關則是各 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因此,有關國民年金的制度設計及法令解釋,目前 是由衛生福利部所負責。國民年金是由中央主管機關委託勞保局辦理,並為 保險人。也就是說,國民年金的加、退保、繳款單寄發、保險費收繳及給付 發放等相關作業,是由勞保局依據國民年金法的規定辦理。(資料來源:勞 動部勞工保險局) 我國最高行政法院 96 年判字第 1916 號判例指出:「有管轄權之機關除 依行政程序法第 18 條規定喪失管轄權外,不因其將權限之一部委任或 委託其他機關辦理,而發生喪失管轄權之效果。縱其未將委任或委託之 權限收回,仍得自行受理人民之申請 案並為准駁之決定」學說對此判 例,多採取批判態度,認為此判例對於管轄權移轉制度之旨趣有所誤 解,原管轄權機關在移轉之期間內即喪失執行該行政事務之權限,取而 代之,獲得權限移轉之行政機關則成為新的管轄機關 12,且將造成管轄 權限疊床架屋,妨害行政效率。
四、不同一行政主體間之管轄權移轉—公權力委託(行政委託)
新聞案例 一名女網友在台大批踢踢 po 文表示,突然想到機車排氣檢驗過期了,要 到家裡附近一間機車行驗車,她拿了證件就準備出發,出門時看見天氣不 錯,決定「走路」過去。抵達車行後,她跟老闆說要驗排氣管,老闆左看 右看,問說:「小姐,你的機車勒?」她只好散步回家,Google 另外一家 再出發。
(蘋果日報,2015.10.25)
臺北市吳先生向《蘋果》投訴,今午 3 點多他搭乘捷運紅線從民權西路站 時,看到有一個看來像外籍的小男孩在列車上吃東西,列車快到臺北車站 時,有一位民眾上前制止,並向外籍母親指著列車上禁止飲食的告示牌,
12
詹鎮榮,論行政機關管轄權之移轉,《行政法總論之變遷與續造》,頁 64~65。
第一章
◎
行政處分
279
-事實行為與觀念通知
事實行為
觀念通知
案例 甲公司欲於 A 市某地申請開發興建大型購物中心,經 A 市建築主管機關依 法定程序審查後,發函甲公司,其函文意旨:「台端建築執照申請案,依法 應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後,始能發給建築許可,敬請諒察。」請就該函 文之法律性質及其法律效果,以及甲公司得否對之提起行政救濟,分別詳述 之。 剛剛上述提到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依其意思所為的法律行為,原則上必須 具備規制效力(法效性),此規制效力乃因行政機關之意思所產生;那反 過來說,如果某個行為雖然是行政機關的意思所產生,但並不會產生任何 的法律效果,那就稱為「事實行為」,或者某個行為根本並非行政機關所 對外的意思表示,而是「直接依據」法律產生效果,而不是基於行政機關 的意思,那也不會是行政處分 14。 例如: 行政機關寫公文建議運動選手相忍為國。 非行政處分,因為沒拘束力,只是建議。 民眾寫信問法務部為何不執行死刑,法務部回函:假的,暫時的。 14
這邊我寫的很白話,考試時同學不要引用這段去寫考卷喔^__^,只是為了幫助各位理 解。
280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非行政處分,因為對該民眾並未產生任何權利義變更效果。 小強邊騎腳踏車邊抓寶可夢,警察見狀上前,小強以為警察要開他罰 單,警察此時開口「建議」小強說:「要抓去別的地方抓,別擋路,台 北市政府有可達鴨。」 非行政處分,因為只是表達一定希望,並無強制力或法效性。 小花和阿宅在路邊抓到寶可夢的神級野怪—超夢,興奮大叫:「花了洪 荒之力終於抓到啦~~」,此時環保局稽查人員經過,斥責這些怪物都是 垃圾,一定要全部回收,並對小花和阿宅說:「命你們兩個現在交出超 夢位置,否則我要依法開罰。」小花和阿宅表示無言。 環保局人員表示的內容為行政處分,因為已經產生規制性,如果小花和 阿宅不配合就會遭受財產上的不利益,因此他們受有為一定行為(交出 超夢位置)的義務,應屬行政處分。 觀念通知為行政機關雖表達一定意思於外,例如就特定事實的觀念向特定 人表達之意思。觀念通知和行政處分最大不同在於,觀念通知欠缺法效 性,屬於行政機關就特定事實之認知表示,此表示並不會對相對人產生特 定法律效果,僅是一種事實行為。 不過我國實務的邏輯就是「如果法律有規定特定效果」才會是行政處分, 如果法律沒有規定會產生何種效果,那僅為觀念通知 15。但事實上,法律 有無規定效果與是否為行政處分的認定並無必然關係,因為法律有無規定 特定效果,僅為行政處分之作成「合法與否」之問題,換句話說,行政機 關本於管轄權,若作成特定影響人民權利義務效果之決定,就應為行政處 分,至於法律有無允許則為是否遵守依法行政之要求。 雖然觀念通知的判斷最直接的理解為是否為行政機關不具有法效性之意 思表示,但是否具有法效性的判斷是件難題,因為除了上述實務上會以法 律有無明定特定行為效果外,就算如此,行政機關公文的回覆型態,往往 讓人民無法明確知道行政機關是否有「核准」 、 「拒絕」人民權利之行使或 是「創設」人民之義務,也因為這樣,傳統學說及實務發展出以下判斷是 否為觀念通知的標準: 事件原因說: 人民申請作成行政處分者,拒絕其申請之答覆亦屬行政處分;反之,人 民申請作成事實行為,拒絕之答覆則屬事實行為(觀念通知)而非行政 15
這句也是很白話,拜託考試別用喔,幫助各位理解而已。
第一章
行政處分
281
處分。 有無准駁說: 行政法院實務曾認公文書中若已為具體准駁之表示,將對相對人之權益 有所影響,而致生法律上之效果,故屬行政處分;若未有准駁之意旨, 則應屬觀念通知。 綜合考察法: 學者為避免實務上在用字遣詞上刻意避免否准之字樣,使得人民喪失救 濟之機會,認為關於法效性之判斷宜採取從寬、實質的綜合認定方式, 不拘泥於公文書所使用之文字:應本客觀主義之精神予以分辨,探求行 政機關之真意,參考是否有後續處置(惟先前行為已明確發生效力者, 則不受有無後續行為之影響)等因素來綜合決定。 (釋 423 號解釋參照) 意思表示說(主觀說): 當行政機關作成某一決定時, 「意欲」該效果發生(有意造成規制作用) ; 也就是說行政機關主觀上透過此一行為造成人民權義的規制或改變,此 時即應屬一行政處分。主觀說強調行政處分係一以意思表示為核心的法 律行為。 保護規範理論: 除了上開方式外,學說對於檢舉或申請函復性質之判斷,有採取保護規 範理論判斷之。此說認為,函復之性質必須視檢舉或申請人對於系爭事 項是否存在公權利而定:倘若就人民檢舉或申請事項,行政機關若依法 有受理、調查、作成決定之義務,且檢舉或申請人之權利應受該當法律 保護者,則行政機關對於該檢舉或申請事項所為拒絕處理之答覆,顯然 對檢舉或申請人之法律地位有所影響,造成檢舉或申請人權義上的規 制,應具行政處分之性質;反之,檢舉人或申請對此事項並無公權利之 存在,此一回覆僅是不具規制作用的觀念通知。換言之,行政機關對人 民函復之性質應視該函復是否對檢舉或申請人發生法律效果而定,至於 是否發生法律效果,則須視相關法律是否賦予原檢舉人「請求權」而定。 而公權利的討論,便是保護規範理論的探求了,亦即,須檢討法律是否 賦予檢舉或申請人是否有向該機關主張之權利。 至於以上要採哪一說,筆者認為【有無准駁說+綜合考察法+保護規範理論】 應該是可採的思考方法,簡單來說就是行政機關的回覆是否會影響人民的 權利義務(也就是有無法效性),至於人民是否有權利,如果無法從法規 明文得知,就必須借助保護規範理論,再透過客觀觀察整體公文(釋 423
282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解釋),就能得知是否為行政處分囉!
案例 行政機關對人民闡述特定事實或法律的解釋。 檢舉不成立之函覆,非行政處分(最高行 99 年 6 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 地政機關的土地測量後發給的複丈成果圖。 縣政府發函檢送「農地重劃土地價款收入專戶繳款書」,限參與重劃人於 特定日期前繳納差額地價,逾期未繳納,將依法處理,其性質屬縣政府本 於已確定之差額、地價債權請求參與重劃人履行給付義務之觀念通知,並 不發生何法律效果,非屬行政處分。(最高行 104 年 2 月份庭長法官聯席 會議決議) 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向主管機關申報,主管機關同意申報或不同意申報, 僅為觀念通知,非行政處分 16(最高行 103 年 9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 會議)
16
最高行政法院 103 年 9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內容(節錄):又於人民向行 政機關陳報之事項,如僅供行政機關事後監督之用,不以之為該事項之效力要件者, 為「備查」,並未對受監督事項之效力產生影響,其性質應非行政處分。公寓大廈管理 委員會之成立,係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28 條第 1 項(或第 26 條第 1 項、第 53 條、 第 55 條第 1 項)規定,經由召集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並依同條例第 31 條所定人數及區 分所有權比例之出席、同意而決議為之,屬於私權行為,其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施行 細則第 8 條及公寓大廈管理組織申請報備處理原則第 3 點、第 4 點規定程序申請報備(報 請備查),係為使主管機關知悉,俾便於必要時得採行其他監督方法之行政管理措施, 核與管理委員會是否合法成立無涉。故申請案件文件齊全者,由受理報備機關發給同 意報備證明,僅係對管理委員會檢送之成立資料作形式審查後,所為知悉區分所有權 人會議決議事項之觀念通知,對該管理委員會之成立,未賦予任何法律效果,並非行 政處分;同理,主管機關所為不予報備之通知,對於該管理委員會是否合法成立,亦 不生任何影響,仍非行政處分。
第一章
◎
行政處分
283
-檢舉別人被拒絕,拒絕是個行政處分嗎?
針對人民申請行政機關作成特定行為,而行政機關的函覆性質為何?學說上 有採取「有無准駁說」之立場,也就是行政機關對人民的申請如果有所准駁, 應該就是行政處分,反之則僅為觀念通知。但實務依然維持一貫的立場,法 律如果沒有規定產生何法律效果,則非行政處分。 實務見解,針對公平交易法部分: 最高行政法院 99 年 6 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決議要旨: 公平會所為「檢舉不成立」之函文非屬行政處分,檢舉人如對之向行政法 院提起撤銷訴訟者,行政法院得以不合法裁定駁回其訴。 理由: 所謂「行政處分」 ,依訴願法第 3 條第 1 項及行政程序法第 92 條第 1 項規 定,係指中央或地方行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 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而言。 公平交易法第 26 條,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違反本法規定,危害公共利 益之情事,得依檢舉或職權調查處理。乃明定任何人對於違反該法規 定,危害公共利益之情事,均得向公平會檢舉,公平會則有依檢舉而為 調查處理行為之義務。至於對檢舉人依法檢舉事件,主管機關依該檢舉 進行調查後,所為不予處分之復函,僅在通知檢舉人,主管機關就其檢 舉事項所為調查之結果,其結果因個案檢舉事項不同而有不同,法律並 未規定發生如何之法律效果。縱使主管機關所為不予處分之復函,可能 影響檢舉人其他權利之行使,乃事實作用,而非法律作用。系爭復函既 未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自非行政處分。檢舉人如對該復函向行政法 院提起撤銷訴訟,行政法院得以其並非行政處分,而以不合法裁定駁回 其訴。 另查「法律規定之內容非僅屬授予國家機關推行公共事務之權限,而其 目的係為保護人民生命、身體及財產等法益,且法律對主管機關應執行 職務行使公權力之事項規定明確,該管機關公務員依此規定對可得特定 之人所負作為義務已無不作為之裁量餘地」,則該「可得特定之人」得 向該管機關請求為特定行為(「保護規範理論」),司法院釋字第 469 號 解釋足資參照。查「檢舉人」本非「可得特定之人」;而行為時公平交
284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易法第 19 條、第 22 條及第 24 條規定,縱有保護人民生命、身體及財 產等法益之目的,惟各該法律對主管機關應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之事 項,並未明確規定,難謂該管機關依此規定對人民負有特定作為義務而 無不作為之裁量餘地。是檢舉人以第三人違反公平交易法第 19 條、第 22 條及 24 條規定,而依同法第 26 條規定向公平會檢舉者,本非主管機 關應依檢舉、以檢舉人與被檢舉人為處分對象、作成有個案規制效力之 行政處分以及作成如何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規定,又縱依前開司法院釋字 第 469 號解釋意旨(「保護規範理論」),亦難認定該檢舉人得請求主管 機關為特定有利於自己而不利於第三人之行政處分。是檢舉人如依行政 訴訟法第 5 條之規定,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請求主管機關應為行政處分 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其起訴亦不備訴訟之要件,應裁定 駁回其訴,併予指明。 學說見解: 學說認為,檢舉函覆的性質,要探討除了「函覆」本身是否有損及當事人 之權益外,主要關鍵在於檢舉之理由和法律依據,檢舉人所依據的法規是 否為一種「保護規範」,換言之,該法規除維護公益之外,是否有兼及保 護檢舉人之意思,如果有,行政機關的函覆即有認定為行政處分之可能 性。也就是說檢舉所依據的法規,如果有「課予主管機關處罰被檢舉人之 作為義務」,且所保護的法益除了公益外,也包括「檢舉人」的私益,則 檢舉的提出無異於保護請求的行使,而檢舉事項不成立等於否決當事人的 請求,則該檢舉函覆應該屬於行政處分。 其他案例: 菸酒管理法第 43 條規定: 「Ⅰ檢舉或查獲違反本法規定之菸酒或菸酒業 者,除對檢舉人姓名嚴守秘密外,並得酌予獎勵。Ⅱ前項對檢舉人及查 緝機關之獎勵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實務見解認為,並未賦予 一般人民保護其獎勵的請求權,故主管機關就人民有關該條規定所為檢 舉事項之函覆,並非行政處分。即使有檢舉獎金,但實務上認為僅是一 種「反射利益」,非公權利或法律上利益。 最高行政法院 101 年度裁字第 1004 號判決裁定: 「至於本件有關檢舉人 依使用中汽車排放空氣污染物檢舉及獎勵辦法,於其所檢舉之案件經主 管機關查明屬實,得就該案件經檢驗不符合排放標準或未依規定檢驗 者,依法處罰,發放一定之獎勵金,乃屬檢舉人對主管機關職務之執行 所享有之反射利益,並非直接利益。故抗告人因相對人對其系爭檢舉事
第一章
行政處分
285
件之處理結果,得否依上開獎勵辦法分配一定比例之獎勵金,並非空氣 污染防制法第 42 條第 2 項所要保護之範圍,抗告人自不得執該獎勵辦 法而認其因相對人之系爭函文有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到損害。」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00 年度簡字第 136 號行政裁定(節錄) : 「按使用中 汽車排放空氣污染物檢舉及獎勵辦法第 1 條規定:『本辦法依空氣污染 防制法(以下簡稱本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第 2 條規定: 「本辦法係為鼓勵人民向各級主管機關檢舉有污染之虞之車輛,由直轄 市、縣(市)主管機關通知被檢舉車輛至指定地點檢驗,經檢驗不符合 排放標準或未依規定檢驗者,依法處罰;提出檢舉之民眾由各級主管機 關給予獎勵。』復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1 條規定:『為防制空氣污染, 維護國民健康、生活環境,以提高生活品質,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 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足見,上開法令賦與主管機關透過人民之 檢舉處罰被檢舉人之職權,旨在維護公益。雖使用中汽車排放空氣污染 物檢舉及獎勵辦法第 7 條第 1 項規定: 『經人民檢舉,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通知檢驗之案件或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評定污染減量 成效績優者,檢舉人得領取獎勵金、獎章、獎品、獎狀、錦旗、獎牌等 獎項。』然觀諸使用中汽車排放空氣污染物檢舉及獎勵辦法之規定內 容,旨在規範行政機關如何處理檢舉案件及獎勵金、獎章、獎品、獎狀、 錦旗、獎牌等獎項之核發等事項,並未賦予檢舉人得向行政機關請求對 被檢舉人作成裁罰行政處分之公法上請求權。故此所謂『檢舉』,應是 單純『密報』之事實行為,其作用僅在促使主管機關注意執行職務。另 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42 條第 2 項規定: 『人民得向主管機關檢舉使用中 汽車排放空氣污染物情形,被檢舉之車輛經主管機關通知者,應於指定 期限內至指定地點接受檢驗,檢舉及獎勵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僅是對汽車使用者課以一定之作為或不作為義務,及課以主管機關管理 相關汽車排氣檢驗之作為義務,但行政機關就如何執行管理仍具有裁量 餘地,亦即此等法規規範目的並未要賦予人民有請求行政機關作成裁罰 行政處分之公法上權利。因此,檢舉人依上開使用中汽車排放空氣污染 物檢舉及獎勵辦法,於其所檢舉之案件經主管機關查明屬實,得就該案 件經檢驗不符合排放標準或未依規定檢驗者,依法處罰,發放一定之獎 勵金,乃屬檢舉人對主管機關職務之執行所享有之反射利益,並非直接 利益,故檢舉人之私益顯未在上開法令之保護範圍。從而,原告因被告 對其系爭檢舉事件之處理結果,得否依上開獎勵辦法分配一定比例之獎
286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勵金,並非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42 條第 2 項所要保護之範圍,原告自不 得執該獎勵辦法而認其因被告之系爭函文有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到損 害。」 學說評論:學說認為,如果檢舉人檢舉成功,被檢舉人因此遭受處罰, 法院當然應該審查檢舉人在實體上有無請求檢舉獎金或請求多少額度 之權利,雖然檢舉人並無請求受理檢舉機關對被檢舉人作成裁罰處分之 主觀公權利,但此並非表示,檢舉人就其是否符合核發獎勵金規定之事 項,在法律上無法為任何主張。只要檢舉獎金的規範目的兼具有保護檢 舉人之利益,因此檢舉人當然可依據檢舉獎金之規範,請求法院就其是 否符合該條規定並得享有獎勵金之爭議,作出實體判決,亦即此時乃涉 及檢舉人實體上有無理由,而非形式上是否具備訴訟權能之問題。
汽車燃料費使用通知書為行政處分:
實務見解 最高行政法院 101 年 7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依民國 73 年 1 月 23 日修正公布之公路法第 27 條第 2 項及 95 年 10 月 17 日 修正發布前之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下稱徵收及分配辦法)第 11 條第 3 項、第 3 條規定,經徵機關公告開徵各期之汽車燃料使用費,為行政 處分,發生經徵機關之各期汽車燃料使用費請求權。而依上開徵收及分配辦 法第 3 條規定,汽車燃料使用費因不同之汽車種類及其耗油量(按汽缸總排 氣量、行駛里程及使用效率計算)而有不同。是以經徵機關在公告開徵汽車 燃料使用費後,再寄發繳納汽車燃料使用費通知書命汽車所有人繳納(給付 要求),該通知書具有具體確認其對汽車所有人,依其汽車種類及耗油量, 計算得出之汽車燃料使用費債權存在及其範圍並命給付之法律效果。該繳納 汽車燃料使用費通知書是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就特定具體之公法事件,所 為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自為行政處分(行政程序法第 92 條 第 1 項及訴願法第 3 條第 1 項)。經徵機關如未合法送達汽車燃料使用費繳 納通知書,其首次合法送達之催繳通知書,雖名為「催繳」,因其具有上述 具體確認其對汽車所有人之汽車燃料使用費債權並命為給付之性質,為行政 處分。
第一章
行政處分
287
地政事務所在土地登記之註記: 最高行政法院 99 年 3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地政事務所在土地登記簿標示部其他登記事項欄註記:「本土地涉及違 法地目變更,土地使用管制仍應受原『田』地目之限制」,法律並未規 定發生如何之法律效果。該註記既未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自非行政 處分。地政事務所拒絕土地所有權人註銷系爭註記之要求,係拒絕作成 事實行為之要求,該拒絕行為亦非行政處分。系爭註記事實上影響其所 在土地所有權之圓滿狀態,侵害土地所有權人之所有權,土地所有權人 認系爭註記違法者,得向行政法院提起一般給付訴訟,請求排除侵害行 為即除去系爭註記(回復未為系爭註記之狀態)。
小叮嚀 實務維持一貫的看法,只要法律沒有規定註記能產生何種效果,那行政機關 的註記就不會有任何法律效力,當然不是行政處分,至於如果有人買賣土地 看到這個註記而不敢買賣,那只是事實上效果!
行政機關催告人民辦理戶籍登記: 最高行政法院 104 年 11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甲說:否定說 該催告僅在通知甲辦理撤銷登記,否則將依法逕為登記,並未就甲申 請之具體事件有所准駁,或對其權利或利益發生任何法律效果,自非 行政處分。 乙說:肯定說 行為時戶籍法第 48 條: 「Ⅰ戶籍登記之申請,應於事件發生或確定後 30 日內為之。但出生登記至遲應於 60 日內為之。Ⅱ前項戶籍登記之 申請逾期者,戶政事務所仍應受理。Ⅲ戶政事務所查有不於法定期間 申請者,應以書面催告應為申請之人。……Ⅳ有下列應為戶籍登記情 形之一,經催告仍不申請者,戶政事務所應逕行為之:……六、遷徙 登記。七、更正、撤銷或廢止登記。」根據上開戶籍法之規定,甲之 戶籍登記有應為撤銷登記情形時,甲應於法定期間內為撤銷登記之申 請;逾期未申請者,戶政事務所應以書面催告甲為申請;甲經催告仍 不申請者,戶政事務所應逕行為撤銷登記。從而,戶政事務所催告甲 為申請,發生甲如仍不申請,戶政事務所應逕行為撤銷登記,而甲負
288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有容忍義務之法律效果,該催告為行政處分。 決議: 所謂行政處分,依訴願法第 3 條第 1 項及行政程序法第 92 條第 1 項 規定,係指中央或地方行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 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而言。故行政機 關如係以作成終局決定為目的前所為之指示或催告,因不發生規制效 力,自非行政處分。本件催告函僅在通知甲申請撤銷登記,如逾期仍 不申請,將依法逕為登記。查 100 年 5 月 25 日修正公布之戶籍法第 48 條第 4 項第 7 款所定之撤銷登記事項,依同法第 23 條規定,於法 定事由發生時人民即有申請登記之義務,並非因戶政機關催告始創設 之新義務,尚難謂該催告對受催告者產生有容忍戶政機關逕為登記之 義務,足見該催告函尚未發生獨立之法律規制效力,自難認為行政處 分。又依行政程序法第 174 條本文規定,受催告人對系爭催告函之事 由得於逕為登記之終局決定一併聲明不服,當不致有對當事人行政救 濟權保護不週之虞。
小叮嚀 決議的見解是認為,人民戶籍登記的義務是「直接依法律」產生的,並非因 為戶政機關的催告而創設,所以催告只是督促、重申這個義務,是一種觀念 通知。
對於人民陳情之函覆實務認為僅為觀念通知:
實務見解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00 年度訴字第 2174 號行政判決(節錄):「原告請求 撤銷行政院 100 年 11 月 3 日院臺訴字第 1000103402 號訴願決定、被告財政 部 98 年 4 月 16 日函、被告內政部 98 年 9 月 28 日函部分: 按『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之違法行政處分,認為損害其權利或法律上之 利益,經依訴願法提起訴願而不服其決定者,得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 訴訟。』 、 『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十、起訴不合程式 或不備其他要件者。』行政訴訟法第 4 條第 1 項、第 107 條第 1 項第 10 款分別定有明文。是得依法對之提起撤銷訴訟之標的乃『行政處分』。而
第一章
行政處分
289
所謂行政處分,依訴願法第 3 條第 1 項規定及行政程序法第 92 條第 1 項 規定,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 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而言。而所謂『觀念通知』或『意思 通知』者,係指行政機關就特定事實之認知或對一定事項之觀念向特定人 為表達而言;觀念通知或意思通知並不具有發生法律效果之意思,故不屬 行政處分,此參照最高行政法院 44 年判字第 18 號、62 年裁字第 41 號判 例意旨即明。因此對非屬行政處分之觀念通知或意思通知提起行政訴訟法 第 4 條第 1 項之撤銷之訴,屬起訴不備其他要件,應予駁回。 查被告財政部 98 年 4 月 16 日函係就原告陳情主張系爭土地應有都市計畫 法第 42 條之適用加以函復,其意旨略以: 『主旨:有關貴事務所函請臺灣 銀行停止標售台北市○○區○○段○○段 47-2 地號等 10 筆土地及查明該 等土地是否有都市計畫法第 42 條之適用乙案,復請查照。說明:一、復 貴事務所 98 年 2 月 17 日華師字第 980217 號函。二、依國有財產法第 4 條規定略以,國有公用財產係指各機關、部隊、學校、辦公、作業及宿舍 等公務使用;或直接供公共使用;或國營事業機關使用,但國營事業為公 司組織者,僅指其股份而言。有關臺灣銀行所有之土地,屬公司私有財產, 其處分不適用國有財產法,前經本部國有財產局 98 年 1 月 6 日臺財產局 管字 0000000000 函復貴事務所在案,仍請查照,至請臺灣銀行停止標售 旨述土地乙節,請逕洽該行辦理。三、至本案土地是否應為都市計畫法第 42 條規定優先劃為計畫道路及公園用地使用乙節,業經臺北市政府都市發 展局 98 年 1 月 21 日北市都規字第 09800066700 號函復貴事務所略以:同 小段 47-2、51-3 及 54 地號 3 筆土地為第 3 種住宅區,其餘 47-3 地號等 6 筆土地均為道路用地,另 55 地號係屬第 3○○○區○○○○○道路用地應 依建築線或俟地籍測量分割後,再確定。前開住宅區土地非屬公有,自無 都市計畫法第 42 條之適用。貴事務所倘仍有疑義,請逕洽主管機關內政 部或再洽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澄清。』至原告向被告內政部請求解釋系 爭土地是否為土地法第 10 條規定之國有土地,以及該法條所稱之人民意 義為何等事項,被告內政部以 98 年 9 月 28 日函加以函復,其意旨略以: 「主旨:貴事務所函詢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坐落臺北市○○區○○ 段○○段 47-2 地號等 10 筆土地,是否為國有土地疑義及土地法第 10 條規 定之『人民』定義為何乙案,復請查照。說明:一、復貴事務所 98 年 9 月 17 日華師字第 980917 號函。二、有關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之土 地,非屬土地法第 4 條規定之公有土地,本部業以 98 年 7 月 3 日內授中
290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辦地字第 0980046562 號函復貴事務所在案。而土地法第 10 條規定:『中 華民國領域內之土地,屬於中華民國人民全體,其經人民依法取得所有權 者,為私有土地。…』表示國家於一切私有土地,保持一種最高支配權, 國家代表人民全體。因此,土地屬於人民全體,也表示國家擁有最高土地 所有權,而人民可依法取得土地所有權,受法律之保障及限制。至條文所 稱之人民,除自然人外,尚包括依民法或其他法律規定成立之法人。併此 敘明。』等語。核上開財政部 98 年 4 月 16 日函及內政部 98 年 9 月 28 日 函,其內容均僅係就原告對於行政法令之適用、行政違失之舉發或行政權 益之維護所為之陳情事項所為之答覆,衡之行政程序法第 168 條規定: 『人 民對於行政興革之建議、行政法令之查詢、行政違失之舉發或行政上權益 之維護,得向主管機關陳情。』意旨,被告財政部及內政部就原告上揭陳 情事項所為函復均僅為單純之事實敘述及觀念通知,並未因而產生任何公 法上法律效果,其性質非屬行政處分,不得據以對之提起訴願及行政訴 訟。行政院之訴願決定以上開 2 函文非屬行政處分,而為訴願不受理之決 定,核無不合。原告猶對非屬行政處分之上開函文提起撤銷訴訟,屬起訴 不備其他要件,且無從補正,原應裁定駁回其請求,爰依程序較裁定更為 慎重之判決予以駁回。」
第一章
◎
行政處分
291
-重複處分與第二次裁決
「重複處分」與「第二次裁決」乃是針對特別盧小小(意思是死纏爛打)的 老百姓,針對申請案件重複提出申請,而行政機關對於這種重複提出申請的 情形,所為的「回覆」,探討該回覆之性質是否屬於行政處分或不具法效性 的觀念通知。 重複處分: 重複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對人民之請求事項,於第一次准駁之裁決後,對於 其後就同一事件提出之相同請求,於答覆申請人時,僅重申先前所為之確 定處分,而未重為實質決定,通說認為在性質上僅為一種觀念通知,而非 行政處分。換言之,重複處分是本於現有之法律及事實狀況,在原處分外, 並無增加新的規制效果,重複處分不影響原處分之形式及實質存續力。 但學說上有認為重複處分之性質屬於「行政程序形成效果之行政處分」, 也就是具有拒絕「已終結程序之重新進行」效果。 第二次裁決: 第二次裁決是指在原處分發生形式存續力後,重新為實體審查並作成決 定。縱使結果與第一次處分內容相同,其仍發生法律效果而為一項新的行 政處分。
小叮嚀 反過來說,如果事實和法律有變更之下,行政機關作成一個全新的行政處 分,則是「全新的行政處分」而非第二次裁決。
實務見解 最高行政法院 105 年度裁字第 516 號判決裁定(節錄): 「查人民對同一事實先後提出申請,行政機關對於人民請求事項,於核駁 後,對於其後重複提出之請求,答覆申請人時,僅重申先前所為之確定處分, 而未為實體決定,因其性質僅屬觀念通知,而非行政處分,即學說上所稱之 重複處分。但如行政機關於第一次裁決後,對於重複提出之請求為重新之實 體審查,並予裁決,其結果雖與第一次裁決相同,惟因另發生公法上之效果, 故仍為一新的行政處分,即學說上所稱第二次裁決。對重複處分不得提起行 政爭訟,第二次裁決則允許提起行政爭訟。」
292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判別標準: 原處分機關有無重新作成實體審查。 前後主文(主旨)有無變更。 理由或教示記載有無改變:如從理由可推知曾作實體審查者,或者原本 未記載救濟教示、記載期限錯誤,而後更正者,均為「第二次裁決」。 內容是否在法律上作有意義的改變:例如原處分外另再增加條件、期限 等附款,亦為第二次裁決。 兩者區別實益: 如果屬於重複處分,訴願期間仍自原處分生效時起算;若為第二次裁決, 則訴願期間應該以該裁決生效時起算。但有以下兩個例外: 拒絕依行政程序法第 128 條重新進行行政程序的意思表示,即程序性質 的行政處分(詳細後述)。 第三人效力處分(在原處分未送達該第三人,而重複處分送達的情形)。
第一章
行政處分
293
壹、測驗題型 下列何項為行政處分? 相關資料 三年
立法院通過決議請行政院提供施政計畫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與出國進修公務員約定須返國服務
交通部公路總局通知汽車所有人繳納燃料稅
行政機關
催告受處分人如期繳納罰鍰 下列何項行政行為為行政處分? 用疑義
財政部答復國稅局有關稅法適
法務部否准暫緩執行律師懲戒委員會決議確定之懲處
台北市政府通盤檢討台北市大安區都市細部計畫
勞工保險局
拒絕給付勞工家屬喪葬給付 下列何者並非行政法院所得審查之行政處分? 師登錄之申請
高等法院否准律
立法機關首長對所屬職員之免職處分
國派遣之使節予以拒絕
對於外
監察院對於違反公職人員財產申報義務
公務員之罰鍰
貳、申論題型
一、何謂重覆處分?何謂第二次裁決?試分析兩者之異同及區別之實益。 【 94 地特三等】 二、 甲(人民)就土地塗銷登記事宜向乙(縣政府)陳情,經乙函復謂: 「…… 台端如認該項登記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仍請向法院為塗銷登記之請 求,俟獲有勝訴判決後再據以辦理」等語。請問:乙函復之性質為何? 若甲認為乙函復違法,有無主張權利保護之途徑? 三、 各類行政法規常規定得對檢舉人發給檢舉獎金,甚至有所謂「檢舉達人」 之獎金年收入高達新臺幣百萬之鉅。試問決定是否發給檢舉獎金之法律 性質為何?如行政機關對檢舉人提出之檢舉認為不成立違法而函復不 給予檢舉獎金者,檢舉人能否請求救濟? 四、試附理由說明下列行為,應屬何種行政行為?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所為之颱風警報。 主管機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規定,將某私有民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