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法規概要(基礎行政法) 第一篇 行政法緒論.......................................... 1 第一章
行政與行政法 ................................................. 3
第一節 行政之概念 .................................................................................... 4 第二節 行政行為公法及私法之區分 ........................................................ 7 第三節 行政之分類 .................................................................................. 15 ◎重要議題-行政機關行為形式選擇自由與組織形式選擇自由 ...... 21
第二章
行政法之法源 ............................................... 34
第一節 成文法源 ...................................................................................... 39 第二節 不成文法源 .................................................................................. 43 第三節 行政法之一般原理原則 .............................................................. 50 ◎重要議題-層級化的法律保留,大法官釋字第 443 號解釋 .......... 52 ◎重要議題-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 76 ◎重要議題-信賴保護的要件 .............................................................. 82 第四節 行政裁量與不確定法律概念 .................................................... 101
第三章
行政法律關係 ............................................. 125
第一節 行政法律關係的意義 ................................................................ 125 第二節 人民的公權利 ............................................................................ 129 第三節 人民的公義務 ............................................................................ 137 第四節 特別權力關係 ............................................................................ 138
第二篇 行政組織法...................................... 157 第一章
行政主體與內部組織 ............................. 159 –目錄 1–
第一節 行政組織概論............................................................................. 159 第二節 行政機關之分類......................................................................... 169 ◎重要議題-委員會是行政機關還是內部單位 ................................. 170 第三節 公物 ............................................................................................ 179
第二章
行政主體與內部組織 .............................. 189
第一節 行政機關相互間關係................................................................. 189 ◎重要議題-職務協助(特性:被動性、臨時性、輔助性) ......... 192 第二節 行政機關之管轄權..................................................................... 194 ◎重要議題-組織法不得代替作用法授權......................................... 195 第三節 行政機關管轄權移轉................................................................. 200 第四節 非管轄權限移轉之類型 ............................................................. 215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 227 第一章
行政處分 ..................................................... 229
第一節 行政處分的意義......................................................................... 229 ◎重要議題-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之意義及類型 ......................... 243 ◎重要議題-多階段行政處分 ............................................................ 250 ◎重要議題-多階段行政處分之救濟................................................. 251 ◎重要議題-事實行為與觀念通知..................................................... 255 ◎重要議題-檢舉別人被拒絕,拒絕是個行政處分嗎? ................. 259 ◎重要議題-重複處分與第二次裁決................................................. 263 第二節 行政處分之類型......................................................................... 266 第三節 行政處分之生效與效力 ............................................................. 271 ◎重要議題-行政程序法上之送達..................................................... 273 第四節 行政處分之附款......................................................................... 280 第五節 行政處分之瑕疵......................................................................... 291 ◎重要議題-何謂作成限制或剝奪人民自由或權利之行政處分 ..... 300 第六節 行政處分之廢棄......................................................................... 308
第二章
行政契約 ..................................................... 330
第一節 行政契約的意義......................................................................... 330 –目錄 2–
◎重要議題-公、私法契約的判斷-健保局與醫療機構 ................ 333 ◎重要議題-行政處分和行政契約併用禁止原則? ........................ 334 ◎重要議題-修正式雙階理論 ............................................................ 341 第二節 行政契約之種類 ........................................................................ 342 第三節 行政契約的合法性要件 ............................................................ 347 ◎重要議題-行政契約是否有法律保留原則之適用? .................... 348 第四節 行政契約關係之進展 ................................................................ 355 第五節 行政契約請求之貫徹 ................................................................ 358
第三章
行政命令 ..................................................... 368
第一節 法規命令 .................................................................................... 369 ◎重要議題-行政機關訂定法規命令裁量權與再授權禁止原則 .... 371 ◎重要議題-可否於網站上公布代替政府公報或新聞紙? ............ 374 ◎重要議題-人民是否有法規命令制定之請求權? ........................ 376 第二節 行政規則 .................................................................................... 380 ◎重要議題-行政機關違反裁量基準表之效果-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383 第三節 職權命令容許性 ........................................................................ 391 第四節 行政命令的國會監督 ................................................................ 395
第四章
行政計畫 ..................................................... 403
第一節 行政計畫的意義 ........................................................................ 403 第二節 行政計畫之種類 ........................................................................ 404
第五章
行政事實行為 ............................................. 414
第一節 行政事實行為的意義 ................................................................ 414 第二節 行政指導 .................................................................................... 420 ◎重要議題-行政指導與依法行政原則 ............................................ 424
第六章
行政程序法 ................................................. 426
第一節 行政程序法之目的與適用範圍 ................................................ 426 第二節 行政程序的開始及進行 ............................................................ 432 ◎重要議題-正當行政程序 ................................................................ 432 ◎重要議題-行政檢查(行政調查) ................................................ 437 ◎重要議題-行政機關程序行為 ........................................................ 444 –目錄 3–
第三節 閱覽卷宗與聽證程序................................................................. 444 第四節 行政程序重新進行..................................................................... 452 第五節 公法上請求權消滅時效 ............................................................. 458
第七章
行政執行法 ................................................. 467
第一節 行政執行的概念......................................................................... 467 ◎重要議題-行政執行機關之認定..................................................... 468 ◎重要議題-債務人異議之訴 ............................................................ 473 第二節 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 478 ◎重要議題-罰鍰處分具執行力後義務人死亡,得強制執行? .....479 第三節 公法上行為不行為義務 ............................................................. 488 ◎重要議題-執行機關可否代履行? .............................................491 第四節 即時強制 .................................................................................... 503 ◎重要議題-即時強制與直接強制、代履行之差異 ......................... 504
第四篇 行政爭訟法 ..................................... 509 前言 ............................................................................. 511 第一章 訴願法 ......................................................... 512 第一節 訴願基本概念............................................................................. 512 ◎重要議題-特殊的訴願管轄 ............................................................ 518 第二節 訴願的類型................................................................................. 522 第三節 訴願之決定................................................................................. 524
第二章
行政訴訟法 ................................................. 530
第一節 提起行政訴訟要件與程序 ......................................................... 530 第二節 行政訴訟之類型......................................................................... 535 ◎重要議題-已執行完畢的行政處分與撤銷訴訟 ............................. 536 ◎重要議題-已消滅的行政處分 ............................................................. 544 ◎重要議題-結果除去請求權 ............................................................ 547
附論 行政法申論題型論述教學 ................. 549 –目錄 4–
第一章
行政與行政法
21
公行政參與經濟活動,作成一時之交易行為,例如為了汰換老舊公務 車輛,將老舊公務車輛轉售。其他例如公營事業民營化而出售政府持 股、中央銀行買賣外匯活動亦屬純粹交易行為。 大法官釋字第 448 號解釋理由書:「司法院為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掌 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之審判及公務員之懲戒,憲法第七十七條定 有明文,可知民事與行政訴訟之審判有別。又依憲法第十六條人民固 有訴訟之權,惟訴訟應由如何之法院受理及進行,應由法律定之,業 經本院釋字第二九七號解釋在案。我國關於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之審 判,依現行法律之規定,係採二元訴訟制度,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分 由不同性質之行政法院及普通法院審理。關於因公法關係所生之爭 議,由行政法院審判,因私法關係所生之爭執,則由普通法院審判, 各有所司,不容混淆。行政機關代表國庫出售或出租公有財產,並非 行使公權力對外發生法律上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即非行政處分,而 屬私法上契約行為,當事人若對之爭執,自應循民事訴訟程序解決。」
小叮嚀 行政機關提供土地供人民使用,係國家對非公用之國有財產為使用、收益之 私經濟行為,而屬私法上契約行為,行政機關撤銷原同意人民之通行權並退 還已繳償金之意思通知,並非行政處分。
◎
-行政機關行為形式選擇自由與組織形式選擇自由
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 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係指行政機關為了達成特定的行政目的,可以採用不 同的行政行為形式,特別是在給付行政領域(給人民好處),行政機關可以 選擇採用公權力措施的方式,例如行政處分、行政契約。也可以採用適用私 法的方式,例如和人民締結消費借貸契約或是土地、房屋租賃契約。而行為 形式選擇自由原則不及於干預行政的領域,在干預行政領域,原則上僅得運 用公法手段。 組織形式選擇自由 9: 9
參詹鎮榮,變遷中之行政組織法—從「組織形式選自由」到「組織最適誡命」,行政法 論之變遷與續造,元照出版,頁 26~53。
22
第一篇
行政法緒論
所謂組織形式選擇自由,則是將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由行政行為層面擴展至 行政組織法領域,認為行政組織歸屬者為了完成行政任務,原則上享有「組織 形式選擇自由」 ,得選擇公法抑或私法形式之行政組織,以達成特定之行政目的 而言。例如採用傳統科層化的行政機關或是獨立機關、行政法人,甚至是私法 人型態的公司。如果是針對秩序行政任務,即以維持社會秩序和公共秩序等危 險防禦性質之行政任務,由於此種任務往往與限制、禁止人民公權利之手段連 結,為保障人權或是特殊專業性、維持政治、社會多元性等行政目的,故在行 政組織的選擇上則應以公法組織從事任務,而無法以私人組織為之;反之,若 是涉及非秩序行政任務之類型,例如給付行政,需求行政、社會行政等,則國 家可以考量目的而有不同的設計,例如為追求財務來源多元化、強調成本效益、 用人自由等,則可以採用私法人之社團法人或是財團法人。
小叮嚀 提供水資源予民眾是國家重要之行政任務,國家為了履行此種行政任務, 地方政府可以自己經營自來水事業(自來水廠、自來水事業處)或者創設 一間私法上的自來水公司,此部分是組織型態上的選擇自由。 在政府選擇公法或私法上組織後,又可以再選擇以公法方式或私法方式和 人民發生法律關係(也就是權利義務關係),如果是公法法律關係就是收 取「規費 10」;如果是私法法律關係則是收取自來水水費。 上述兩者差別在於,行政機關如何收取到此費用的手段,前者可透過行政執 行,後者則必須透過民事訴訟方式。 《圖解: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與組織形式選擇自由》 行政機關 公法組織 公法利用關係
私法組織
私法利用關係 人
私法利用關係 民
組織行政組織型之選擇 10
依據規費法第 6 條之規定,規費可以分成「行政規費」和「使用規費」兩種,像各位報 名國家考試或相關審查、檢查費用,都屬於「行政規費」;如果是向行政機關申請提供 或使用特定物品,例如戶籍謄本、影本、公報、書刊等,則要收取「使用規費」。
52
第一篇
行政法緒論
-層級化的法律保留,大法官釋字第 443 號解釋
◎
層級化的法律保留最早由大法官釋字第 443 號解釋所建立,之後再經由 多號大法官解釋補充、變更其內涵: 大法官釋字第 443 號解釋理由書(節錄):「 憲法所定人民之自由及權利範圍甚廣,凡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 均受保障。惟並非一切自由及權利均無分軒輊受憲法毫無差別之保障:關於 人民身體之自由,憲法第八條規定即較為詳盡,其中內容屬於憲法保留之事 項者,縱令立法機關,亦不得制定法律加以限制(參照本院釋字第三九二號 解釋理由書),而憲法第七條、第九條至第十八條、第二十一條及第二十二 條之各種自由及權利,則於符合憲法第二十三條之條件下,得以法律限制 之。至何種事項應以法律直接規範或得委由命令予以規定,與所謂規範密度 有關,應視規範對象、內容或法益本身及其所受限制之輕重而容許合理之差 異:諸如剝奪人民生命或限制人民身體自由者,必須遵守罪刑法定主義,以 制定法律之方式為之;涉及人民其他自由權利之限制者,亦應由法律加以規 定,如以法律授權主管機關發布命令為補充規定時,其授權應符合具體明確 之原則;若僅屬與執行法律之細節性、技術性次要事項,則得由主管機關發 布命令為必要之規範,雖因而對人民產生不便或輕微影響,尚非憲法所不 許。又關於給付行政措施,其受法律規範之密度,自較限制人民權益者寬鬆, 倘涉及公共利益之重大事項者,應有法律或法律授權之命令為依據之必要, 乃屬當然。」
小叮嚀 傳統通說對於法律保留之整理: 憲法保留:關於人民身體之自由,憲法第 8 條規定即較為詳盡,其中內容 屬於憲法保留之事項者,縱令立法機關,亦不得制定法律加以限制。(24 小時限制部分) 絕對法律保留(最嚴格的法律保留):剝奪人民生命或限制人民身體自由 者,必須遵守罪刑法定主義,以制定法律之方式為之。 相對法律保留:涉及人民其他自由權利之限制者,亦應由法律加以規定, 如以法律授權主管機關發布命令為補充規定時,其授權應符合具體明確之 原則。
第二章
行政法之法源
53
若僅屬與執行法律之細節性、技術性次要事項,則得由主管機關發布命令 為必要之規範,雖因而對人民產生不便或輕微影響,尚非憲法所不許。 給付行政涉及公益重大:關於給付行政措施,其受法律規範之密度,自較 限制人民權益者寬鬆,倘涉及公共利益之重大事項者,應有法律或法律授 權之命令為依據之必要。 相關議題:法律是否包含地方自治團體所制定法規? 地方自治團體可否透過地方議會所制定的規範限制人民的自由權利? 依據目前規定採取肯定說之立場: 行政罰法第 4 條規定:「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或自 治條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 地方制度法第 26 條規定:「 Ⅰ自治條例應分別冠以各該地方自治團體之名稱,在直轄市稱直轄市法 規,在縣(市)稱縣(市)規章,在鄉(鎮、市)稱鄉(鎮、市)規約。 Ⅱ直轄市法規、縣(市)規章就違反地方自治事項之行政業務者,得規定 處以罰鍰或其他種類之行政罰。但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其為罰 鍰之處罰,逾期不繳納者,得依相關法律移送強制執行。 Ⅲ前項罰鍰之處罰,最高以新臺幣十萬元為限;並得規定連續處罰之。其 他行政罰之種類限於勒令停工、停止營業、吊扣執照或其他一定期限內 限制或禁止為一定行為之不利處分。 Ⅳ自治條例經各該地方立法機關議決後,如規定有罰則時,應分別報經行 政院、中央各該主管機關核定後發布;其餘除法律或縣規章另有規定 外,直轄市法規發布後,應報中央各該主管機關轉行政院備查;縣(市) 規章發布後,應報中央各該主管機關備查;鄉(鎮、市)規約發布後, 應報縣政府備查。」 地方制度法第 28 條規定:「下列事項以自治條例定之: 一、法律或自治條例規定應經地方立法機關議決者。 二、創設、剝奪或限制地方自治團體居民之權利義務者。 三、關於地方自治團體及所營事業機構之組織者。 四、其他重要事項,經地方立法機關議決應以自治條例定之者。」
54
第一篇
行政法緒論
小叮嚀 地方自治團體限制人民權利必須依據「直轄市法規」或「縣市規章」。 規範層級僅有「直轄市」及「縣(市)政府」 ,至於鄉(鎮、市)則無法。 規範內容部分:僅有罰鍰(上限 10 萬元) ;若是罰鍰以外的行政罰限於「勒 令停工」 、 「停止營業」 、 「吊扣執照」 、 「其他一定期限內限制或禁止為一定 的不利處分。」
相關考題 一、假設對於檳榔業者之管理,經濟部早已本於其職權訂定檳榔業管理辦 法,惟桃園縣政府有鑑於縣境內檳榔西施穿著過於暴露,有礙觀瞻,而 經濟部所訂之辦法中對此未有明文,乃自行訂定桃園縣檳榔業從業人員 管理自治條例,於該條中限制檳榔西施之穿著,並經縣議會通過後發布 施行。請問桃園縣政府可否自行訂定此種自治條例?若經濟部修改其辦 法,加入限制穿著之規定,而其規定與桃園縣之自治條例不一致時,則 應優先適用何者?
【99 原特】
二、行政罰法第 1 條規定:「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而受罰鍰、沒入或其他種類 行政罰之處罰時,適用本法。但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者,從其規定。」 請分析第 1 條本文所謂「行政法」,是否包括地方自治立法?第 1 條但 書所謂「其他法律」,是否包括地方自治立法?
【95 高考三級】
第二章
第二章
行政主體與內部組織
189
行政主體與內部組織
《圖解》:
第一節
行政機關相互間關係
一、概述 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之間會發生各種權限互動關係,除了同一行政主體的 機關間,可能發生各種行政內部關係外;即使是不屬於同一行政主體的行 政機關間,也可能發生各種行政內部關係。
二、指揮、監督、合作關係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 14 條規定: 「I上級機關對所隸屬機關依法規 行使指揮監督權。Ⅱ不相隸屬機關之指揮監督,應以法規有明文規定者為 限。」
指揮關係: 行政主體內部,為金字塔型層級構造的行政組織,由一最高的行政機關 領導所屬下級行政機關。原則上,上級機關對於下級機關的執行法律,
190
第二篇
行政組織法
具有指揮權,得作成一般指示及個別指示。在一般指示部分,例如上級 機關可以透過發布行政規則或是通案之解釋函的形式來拘束、指導下級 行政機關的執法;個別指示,又稱為指令,指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就 具體事件應如何處理的具體指示。原則上下級機關都具有此種指示關 係,僅有於下級行政機關依法享有獨立權限時,上級機關例外不得行使 對下級機關的指揮權,例如公平交易委員會、中央選舉委員會、國家通 訊傳播委員會就不受上級機關行政院之個案指揮。
監督關係:(合法性監督與合目的性監督) 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包含了「法律監督」 、 「事務監督」 、 「勤 務監督」,其方法及名稱在實務上甚多,例如認可、備案、備查、視 察、視導等。 法律監督(又稱適法監督)指上級機關審查下級機關所為個別行為 的合法性。 事務監督(又稱適當性監督)指上級機關經由事務監督,審查下級 機關所為個別決定的合法性及合目的性,地方自治團體執行上級機 關的「委辦事項」,即應受到適當監督。 勤務監督,乃對於下級機關一般職務及人事事務之監督,例如依據 公務員懲戒法第 5 條第 2 項的處分 1或是下級機關人力、物力的使 用或配置是否合法適當 2。
小叮嚀 這邊的概念非常重要,涉及到各位將來學習行政救濟的基礎,以後教到訴願 法時,各位就可以知道上級機關的訴願委員會可以審查下級機關行政處分的 「合法性」及「合目的性」。但如果是到了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法院僅能審 查行政機關行為的「合法性」,不及於合目的性。所謂合目的性,簡單來說 就是行政機關作的可能沒有違法,但「並不恰當」 ,而行政法院只能審查「是 否違法」,不及於恰不恰當,這是基於「權力分立」的要求。 在行政監督關係中,受監督機關的行為,有時依照規定必須報請監督 機關予以「核定」或「備查」,這種方式常常在地方制度法中所見, 1
吳志光,行政法,修訂七版,頁 126。
2
蕭文生,行政法—基礎理論與實務,五南出版,頁 136。
262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勵金,並非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42 條第 2 項所要保護之範圍,原告自不 得執該獎勵辦法而認其因被告之系爭函文有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到損 害。」 學說評論:學說認為,如果檢舉人檢舉成功,被檢舉人因此遭受處罰, 法院當然應該審查檢舉人在實體上有無請求檢舉獎金或請求多少額度 之權利,雖然檢舉人並無請求受理檢舉機關對被檢舉人作成裁罰處分之 主觀公權利,但此並非表示,檢舉人就其是否符合核發獎勵金規定之事 項,在法律上無法為任何主張。只要檢舉獎金的規範目的兼具有保護檢 舉人之利益,因此檢舉人當然可依據檢舉獎金之規範,請求法院就其是 否符合該條規定並得享有獎勵金之爭議,作出實體判決,亦即此時乃涉 及檢舉人實體上有無理由,而非形式上是否具備訴訟權能之問題。
汽車燃料費使用通知書為行政處分:
實務見解 最高行政法院 101 年 7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依民國 73 年 1 月 23 日修正公布之公路法第 27 條第 2 項及 95 年 10 月 17 日 修正發布前之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下稱徵收及分配辦法)第 11 條第 3 項、第 3 條規定,經徵機關公告開徵各期之汽車燃料使用費,為行政 處分,發生經徵機關之各期汽車燃料使用費請求權。而依上開徵收及分配辦 法第 3 條規定,汽車燃料使用費因不同之汽車種類及其耗油量(按汽缸總排 氣量、行駛里程及使用效率計算)而有不同。是以經徵機關在公告開徵汽車 燃料使用費後,再寄發繳納汽車燃料使用費通知書命汽車所有人繳納(給付 要求),該通知書具有具體確認其對汽車所有人,依其汽車種類及耗油量, 計算得出之汽車燃料使用費債權存在及其範圍並命給付之法律效果。該繳納 汽車燃料使用費通知書是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就特定具體之公法事件,所 為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自為行政處分(行政程序法第 92 條 第 1 項及訴願法第 3 條第 1 項)。經徵機關如未合法送達汽車燃料使用費繳 納通知書,其首次合法送達之催繳通知書,雖名為「催繳」,因其具有上述 具體確認其對汽車所有人之汽車燃料使用費債權並命為給付之性質,為行政 處分。
第一章
行政處分
263
地政事務所在土地登記之註記: 最高行政法院 99 年 3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地政事務所在土地登記簿標示部其他登記事項欄註記:「本土地涉及違 法地目變更,土地使用管制仍應受原『田』地目之限制」,法律並未規 定發生如何之法律效果。該註記既未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自非行政 處分。地政事務所拒絕土地所有權人註銷系爭註記之要求,係拒絕作成 事實行為之要求,該拒絕行為亦非行政處分。系爭註記事實上影響其所 在土地所有權之圓滿狀態,侵害土地所有權人之所有權,土地所有權人 認系爭註記違法者,得向行政法院提起一般給付訴訟,請求排除侵害行 為即除去系爭註記(回復未為系爭註記之狀態)。
小叮嚀 實務維持一貫的看法,只要法律沒有規定註記能產生何種效果,那行政機關 的註記就不會有任何法律效力,當然不是行政處分,至於如果有人買賣土地 看到這個註記而不敢買賣,那只是事實上效果!
◎
-重複處分與第二次裁決
「重複處分」與「第二次裁決」乃是針對特別盧小小(意思是死纏爛打)的 老百姓,針對申請案件重複提出申請,而行政機關對於這種重複提出申請的 情形,所為的「回覆」,探討該回覆之性質是否屬於行政處分或不具法效性 的觀念通知。 重複處分: 重複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對人民之請求事項,於第一次准駁之裁決後,對於 其後就同一事件提出之相同請求,於答覆申請人時,僅重申先前所為之確 定處分,而未重為實質決定,通說認為在性質上僅為一種觀念通知,而非 行政處分。換言之,重複處分是本於現有之法律及事實狀況,在原處分外, 並無增加新的規制效果,重複處分不影響原處分之形式及實質存續力。 但學說上有認為重複處分之性質屬於「行政程序形成效果之行政處分」, 也就是具有拒絕「已終結程序之重新進行」效果。 第二次裁決: 第二次裁決是指在原處分發生形式存續力後,重新為實體審查並作成決
264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定。縱使結果與第一次處分內容相同,其仍發生法律效果而為一項新的行 政處分。
小叮嚀 反過來說,如果事實和法律有變更之下,行政機關作成一個全新的行政處 分,則是「全新的行政處分」而非第二次裁決。
實務見解 最高行政法院 105 年度裁字第 516 號判決裁定(節錄): 「查人民對同一事實先後提出申請,行政機關對於人民請求事項,於核駁 後,對於其後重複提出之請求,答覆申請人時,僅重申先前所為之確定處分, 而未為實體決定,因其性質僅屬觀念通知,而非行政處分,即學說上所稱之 重複處分。但如行政機關於第一次裁決後,對於重複提出之請求為重新之實 體審查,並予裁決,其結果雖與第一次裁決相同,惟因另發生公法上之效果, 故仍為一新的行政處分,即學說上所稱第二次裁決。對重複處分不得提起行 政爭訟,第二次裁決則允許提起行政爭訟。」 判別標準: 原處分機關有無重新作成實體審查。 前後主文(主旨)有無變更。 理由或教示記載有無改變:如從理由可推知曾作實體審查者,或者原本 未記載救濟教示、記載期限錯誤,而後更正者,均為「第二次裁決」。 內容是否在法律上作有意義的改變:例如原處分外另再增加條件、期限 等附款,亦為第二次裁決。 兩者區別實益: 如果屬於重複處分,訴願期間仍自原處分生效時起算;若為第二次裁決, 則訴願期間應該以該裁決生效時起算。但有以下兩個例外: 拒絕依行政程序法第 128 條重新進行行政程序的意思表示,即程序性質 的行政處分(詳細後述)。 第三人效力處分(在原處分未送達該第三人,而重複處分送達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