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共管理概論 1-1
第一章
公共管理概論 第一節 公共管理的興起背景
壹、公共管理的歷史系絡 一、公共管理的淵源─管理主義 美國盛行的功利個人主義(Utilitarian Individualism)強調成本效益權衡 及選擇的利弊計算,因此美國人相信,唯有效用及效率的管理,才能提 供給個人主義者作為財貨消費者的最有利選擇。 公共行政中的管理主義(Managerialism)即基於上述信念,相信對於公 共行政的理解應採取管理的途徑為之,公共行政的改革唯賴管理技術的 精進,並將公共行政的內涵視同如企業管理一般。換言之,公共行政的 困境在於公共組織與政策的管理不善,故解決之道應在於管理思維與管 理技術的精進。所以公共行政的重心也應當在於理性和效率,方可解決 實務上的困境。管理主義者相信,公、私部門在達成目標的手段上,皆 仰賴良好的管理,所以公共行政所運用的知識和工具,可以完全師法企 業(Businesslike)。 管理主義的信仰,依循如泰勒(Taylor)、費堯(Fayol)、古立克( Gulick)等等歷史系絡。其中古立克除了創造了著名的 POSDCORB 行 政管理箴言外,更於 1930 年代主持「布朗婁委員會」(Brownlow Committee),推動當時之行政革新,將管理主義與公共性目標結合, 使管理思潮得以擴散至公共行政的領域。這便是「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的起源(詹中原,1999)。 持管理主義觀點的公共行政,分析焦點為行政組織,主張行政問題之解 決需從行政組織內部解決,以提昇行政效能、整肅貪腐和加強便民服務 ,此種觀點實以「公共行政為國家意志之執行機制」為理論基礎,希望 針對國家統治功能和政策執行力的良窳加以診治。 二、公共管理的發展─政策執行的管理 1970 年代之全球能源危機所帶來的經濟衰退,造成美國人民對政府有效 性之質疑。同時普里斯曼(J. Pressman)及魏達夫斯基(A. Wildav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