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HER REALM 1. Another world for mythical creatures 2. Demon world 3. A dimension of Evil or Imagination - urbandictionary.com
「對 網 路 世界的思考,令 人焦慮不安卻扣人心弦。」 英國《電訊報》
在可見的近未來,全世界的人類幾乎依靠網絡生活,不論 工作︑讀書,或其他一切的社交活動,均在稱為「The Nether」的全球網絡系統內進行︒當中出現了一個超真實 體感區域「密園」,一間十八世紀維多利亞風格的虛擬大 宅,登入的客人可以飾演任何角色,與住在大宅裏的小孩 互動,客人可以對他們做任何事情,甚至砍人或強姦,滿 足一切慾望︒另一方面,現實是個幾近凋零的世界,某些 人開始嘗試選擇「Crossover」,以生命維持器保存肉體, 精神永遠停留在「The Nether」內︒ 探 員 Morris在 查 探 「 密 園 」 有 否 違 法 行 為 , 並 和 創 造 「 密 園」的賈先生爭辯,當虛擬感覺與真實無異,網路傷人及 犯罪,是否要受到管制︖虛擬網絡構成應否等同真實︖真 實是什麼︖
角色 賈先生 Sims Morris 杜先生 Doyle 栗 子 W o o dn u t 瞳 瞳 Ir i s
/ / / / /
吳偉碩 蔡運華 胡智健 陳瑋聰 丁彤欣
逃 避自我、父 親的愛、欲 求未滿,觀
在看着疑幻疑真的甜 蜜 城 堡、正 義 指 爪 的 延 伸,
針 鋒 相 對 不 斷戮破幻象,同時也在審視着現實世界的荒誕和 荒 涼。尤 其 在 iphone 十 周 年,人類沒有網絡似乎活不下去的2017。 梁 偉 詩(香 港 藝 評 人)
楊振業 的 The Nether 《禁色極樂園》設定了未來虛擬現實 (Virtual Reality) 的科技發 展到和真實世界一模一樣︒虛擬現實是一個矛盾的概念,玩家戴 上眼罩,知道所有的經驗都是假的,但由於所有感官被支配,玩 家拿著控制器可以和虛擬世界裏的事物互動,便會信以為真︒現 在仍未發展到有玩家非常沉迷的階段,但試過的人都會驚嘆這種 經驗︒《禁》劇裏描述的世界雛形,已經出現了︒ 有關虛擬現實,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約兩年前,那時這種技術剛 開始受人注意,我在外國一間Gallery,裏面放了四幅Oculus DK2虛擬眼鏡︒很多參觀者排隊去體驗這種新技術︒我看著面前 四個人坐在凳上戴著VR眼鏡,四個人的身體形態動作反應不一: 一位應該是在沙灘看日落︔另一位在森林探險︔一位在外太空漫 遊︔另一位正探訪敍利亞難民營︒我心想:這不是最基礎的演員 訓練嗎︖給演員一個given circums tan c e,想像自己成為另一個 人 , 身 體 動 作 透 露 著 身 處 的 環 境 ︒ 分別是:VR眼鏡代替了演員 的想像力︒ 做劇場的人會問,VR如何應用在劇場裏︖是否給入場的觀眾每 人一幅VR眼鏡︖我不肯定,我想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將劇場 經驗,放進VR裏︒現在的VR就像一百年前的電影,它會自成一 體,有自己的語言,成為一門藝術︒ 劇場本身是一個虛擬現實︒演員是真的,角色是假的︔情感是真 的,故事是假的︒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觀眾會思考會被感動,是 因為他/她願意去相信,台上的一切︒ 感謝演員,設計師,前後台同事,所有來看戲的朋友︒現實越 來越嚴酷,我們在做的事情是那麼脆弱︒我願意相信,我們在 一起,做著可以是最簡單細小的事,就會產生力量︒
Pa p r ik a St u d i o 由香港多媒體設計師及劇場導演楊振業 Adrian Yeung 成立,為 重點發展媒體及劇場視覺美學的機構,以探索不同媒介,尤其是 當下新科技媒體與劇場之間的互動可能︒「Paprika」概念源於 日本著名動畫導演今敏的同名電影,象徵着媒體介入劇場的創 作,猶如以夢入夢的層層堆疊過程,在描繪夢中夢的形狀的同 時,引領觀眾進入(或逃離)多重想像的世界︒ 作品以實驗性的劇場創作探討現今科技的命題,近期演出包括 2016年以經典默劇演員差利卓別靈為靈感,重新演繹現代網絡虛 擬版本《摩登時代》︔2015年以實時影像的劇場形式重現小津安 二郎的靜謐優雅的電影美學《小津風景》︔2012年以意大利電影 導演安東尼奧尼作品為靈感,質問現今社會影像真實性的《安東 尼奧尼猜想》等︒
演出製作名單 編劇 粵語初稿翻譯 導演 / 聯合錄像設計 監製
珍尼佛.哈莉(Jennifer Haley) 葉靄雯 @ 卓劇場 楊振業 陳偉基
吳偉碩︑蔡運華︑胡智健︑陳瑋聰︑丁彤欣
演出
美術指導 / 聯合錄像設計 李天倫
阮漢威
佈景設計
羅文姬
燈光設計
陳偉發
音樂設計 服裝設計 聯合錄像設計 化妝設計
岩井 REMU
黃淑屏 (Joyce Wong)
Gloomy Kwok, Sakura Sin, Snow Lam
化妝師 宣傳品設計 宣傳及演出攝影 宣傳錄像設計 製作經理 / 舞台監督 執行舞台監督 助理舞台監督 行政助理
鄭文榮
馮明珠
YC Kwan
許康年 郭偉文 吳嘉雯 盧子晴 王禧彤
The Nether © 2017 Samuel French All Rights Reserved.
卓劇場 /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 電影文化中心 / 城市當代舞蹈團 / 同流黑盒劇場 / WATTASIA / 黎德威 / Michael Yung
珍尼佛.哈莉
(J e n n if e r H ale y) 編劇
珍妮弗·哈利(Jennifer Haley),美國舞台電視劇劇作家︒作品 大多深入探索虛擬現實如何突出身份和慾望,及對人際倫理關係 的影響︒她憑劇作《 The Nether 》獲得蘇姍・史密夫・布萊克本女 作家年度大獎 (2011-12)及美國喝彩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2013) ︒其 他劇場作品包括《Neighborhood 3: Requisition of Doom》︰一 個關於玩電子遊戲成癮的恐怖故事︔《FROGGY》,混合互動媒 體設計和現場音樂演出的黑社會驚悚故事 ︒近期則參與美國收費 電視公司 Netflix 驚慄奇幻劇集《Hemlock Grove》(第二季)︒ 珍妮弗曾於多間戲劇學院︑戲場包括Center Theatre Group︑ Royal Court Theatre等工作︒她是紐約市「新戲劇人」組織成 員,居於洛杉磯,並創立「劇作家聯盟」︒ 照片來源︰http://jenniferhaley.com/bio
楊振業
導演 / 聯合錄像設計
楊振業畢業於香港大學計算機工程系,現為多媒體設計師及劇場導
演,導演作品多以實驗性的劇場創作探討現今科技的命題︒2016年導 演《摩登時代》,以經典默片演員差利卓別靈為靈感,重新演繹現代
網絡虛擬版本的《摩登時代》︔2015年導演《小津風景》,以現場拍
攝重現小津安二郎的靜謐優雅的電影美學︔2012年,他導演的《安東 尼奧尼猜想》,以意大利電影導演安東尼奧尼作品《春光乍洩》為靈 感,以劇場手法質問現今社會影像的真實性︒同時身為多媒體設計 師,楊氏設計作品包括劇場︑舞蹈︑音樂演出,合作單位包括進劇 場︑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多空間︑城市當代舞蹈團︑楊嘉輝︑梁基 爵等,其多媒體設計曾於卑爾根︑巴黎︑南特︑聖保羅︑克拉科夫︑
新加坡︑台北︑高雄︑北京︑廣州︑澳門等城市演出︒2014獲得亞洲 文化協會的獎助,往美國紐約考察當地新媒體與劇場藝術︒
吳偉碩 演員
大專新聞系畢業,曾習現代舞並撰寫舞評多年︒後把興趣延伸至戲劇 表演,先往倫敦攻讀東西方戲劇碩士課程,再赴新加坡接受東西方多 種傳統和當代劇場表演體系之訓練︒以其獨豎一幟的創造力︑表演能 力和對身體表演文化研究所得,與不同類型導演及藝術工作者合作, 參與不同類型︑不同風格和跨媒界的演出與導演項目︒並多次受邀遠 赴亞洲和歐洲多個城市演出︑參與創作交流︑研討會議和教學工作︒ 曾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從事全職教學工作︔目前出任鄧樹榮戲劇 工作室形體戲劇訓練學校導師︒多年前成立香港表演研究中心,進行 表演理論,技法︑美學,融合和應用等實踐研究,並把研究結果變成 系統化教育內容︒
蔡運華 演員
2013年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戲劇)」得主︒憑《金龍》提
名第23屆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憑《奧利安娜》提名第二屆香港小劇 場獎最佳女主角︒蔡氏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04 年冬天投身劇場工作,成為職業演員,其涉獵的演出風格多樣化︒ 近期演出有香港藝術節《香港家族三部曲》︒其他包括小城實驗劇團《
黑湖》︔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後殖民食物與愛情》︑《hamlet b.》︔風 車草劇團《只談喜愛不談戀愛》︔林俊浩舞蹈劇場作品《Pretext
-
Tri(o)work》︑《ODDs》等︒2010年冬天與陳彥聰先生成立創作單位 「后花園」,編︑導︑演《夜靜無風 A Missing Story》︑《白夜行》 及《夜車》︒ 其他影視作品包括《100毛 x Reneex膠原自生》廣告︑ 香港電台《那些年那些歌—王菲篇(給自己的情書)》︑Rubberband 《挾持》MV︒現為香港賽馬會六合彩主持︒
胡智健 演員
演員︑導演及戲劇導師,基督徒,第六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男演員 獎得主︒現為凝動劇場藝術總監及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表演藝
術課程導師︒現正於哈德斯菲爾德大學修讀碩士 Ensemble Physical
Theatre課程︒近期讀劇及演出包括:再構造劇場xFelixism Creation《未來簡史》︔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西邊碼頭》(Franck
Dime ch 導 演 ) ︑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進劇場《樓城2015立夏 版》︒近期導演作品包括:凝動劇場《追龍》︑《少年一心的煩惱
》 (國際綜藝合家歡2015委約節目)︔香港兆基創意書院《Love and
Information》 ︒除創作外,正致力研究 Pre-expressive Training 和 有關表演的專業訓練︒
陳瑋聰
演員
現為樂團The Interzone collective成員︒ 2016年4月發表第一個舞讀劇場作品《 無語鹿》糅合詩︑handpan音樂與形體︒ Interzone Collective Facebook: theinterzonecollective 曾參與演出包括: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西邊碼頭》︑《 金龍》(2016重演)︑《後殖民食物與愛情》︑《石頭與金子》︑《電子城 市》︑《醜男子》︑《中國式魔幻》︑《新文本沙龍2014 愛情故事》︑《讀 劇沙龍Aftertaste》︑《金龍》及《誰殺了大象》(中國巡演)︔愛麗絲劇場 實驗室《哈姆萊特機器》︑《伽利略傳》︔浪人劇場《隕石旁的天際》︔國 際綜藝合家歡—凝動劇場《少年一心的煩惱》︔英皇娛樂《杜老誌》︔香港 藝術節《森林海中的紅樓》︔天邊外劇團《禁葬-安蒂岡妮》︔大細路劇團 X天邊外劇團《短鼻子大象小小》︔新域劇團《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畢業 作《李逵的藍與黑》獲第二十二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整體演出及十大最受 歡迎演出︒在學期間獲取多個獎學金,包括張達明劇作獎學金︑戲院學院 院長獎學金︑高膺伉儷獎學金︑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獎學金及匯豐銀行 慈善基金 ── 香港與內地學生交流獎學金︒ 曾參加《劇場裏的臥虎與 藏龍》,至今發表了兩個劇本-《無他,我家…》及《豬狗》︒
丁彤欣
演員
應屆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學士學位畢業生,主修表演︒校內演出
包括《海鷗》︑《魔零》︑《仲夏夜之夢》︑《Cabaret - Songs for
A New World》︑《青鳥》︑《家和萬事興》等︔校外演出包括編
劇工場《鰻魚安魂曲》︑中英劇團《35周年誌慶版:嬉春酒店》︑ 7A戲劇組《灰闌》重演 等及曾參演電影《29+1》︒演唱會演出包括 《2016林海峰是但噏廣東話演唱會》︑《Mark
Lui
Thank
You
Concert》︑ 《RubberBand Easy Concert》︒在校期間,曾獲「成 龍慈善獎學金」及「演藝學院友誼社獎學金」,並先後往珀斯︑泰 國及印度作演出交流︒另外曾獲第五屆明日之聲流行曲歌唱比賽冠
軍︑校園金曲菁鶯獎大賽(港澳賽區)亞軍及台風獎︑第八屆中國音樂 金鐘獎流行音樂大賽(港澳賽區)亞軍︒Facebook : Tunes Ting
陳偉基 監製
劇場策劃人及監製,曾為多個香港及台灣藝團及獨立電影監製節目, 合作單位包括新視野藝術節︑國際綜藝台家歡︑台灣國家兩廳院︑莫 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再構造劇場︑前進進戲劇工作坊︑進劇場︑香港 戲劇創作室等︒陳氏同時以獨立製作公司FELIXISM CREATION身份策
劃節目,包括︰《出入之間》(台灣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2017)︑《未 來簡史》(新視野藝術節2016)︑《夢外之境》(台灣兩廳院國際劇 場藝術節2016)︑《做什麼也改變不了我的世界》(鮮浪潮創作比賽 2013公開組最佳攝影)等︒陳氏同時是藝評人及插畫師,2016年獲藝 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新秀獎(藝術評論)」︒現為「香港小劇場 獎」及「IATC劇評人獎」評審委員,《Art
Plus》藝評專欄作家︒
同時,陳氏於台灣及香港發展壁畫︑插畫及漫畫計劃︒ www.felixism.com
葉靄雯 @ 卓劇場
粵語初稿翻譯
英國倫敦城市大學文化政策與管理碩士,台灣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 學系學士︒熱愛文字︑錄像與圖像創作,曾參與多項戲劇及錄像作品 的製作︒近年把埋藏於腦袋瓜良久的一些故事化成劇本,並有幸於不 同平台上發表,當中包括舞台劇《夕陽事兒》︑《我城故事》︑廣播 劇《好心之家》 等,並為若干澳門學校巡迴演出編寫劇本︒
李天倫
(Otto)
美術指導 / 聯合錄像設計
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先後取得藝術學士(BA)及藝術碩士 (MFA)︒曾任 職電腦動畫設計工作,經歷著每天面對屏幕影像的生活,使其創作一系列 以「像素」為主題的早期作品,透過轉化平面的電腦影像成立體雕塑,演 繹現今生活上虛擬與現實間的連繫︒作品主要探討不同類型影像的生成 方式,與及其多重解讀跟我們自身的關係︒透過 實體雕塑︑虛擬模型︑數位 影像︑互動裝置等不同的創作媒介,演繹影像的各種可能性︒在不斷重複 的記錄︑拆解與重塑的過程當中,引起我們對於空間︑時間︑身體感觀與 媒體本質的反思︒近期創作主要記錄城市環境中的聲音變化,透過電腦 程 式把各種聲音呈現為不同形態的「音域」雕塑,藉以展現人與城市︑感觀與 媒介的互動關係︒曾參與展覽如第二届 CAFAM 未來展:創客創客-中国 青年藝術的現實表征 (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因地制宜-兩岸四地 藝術交流計劃 2014 (何香凝美術館)︑ Hong Kong Eye (The Saatchi Gallery, London)︑deTour 2012 (前灣仔警署)︑One -李天倫的足球藝術展 (澳海城 OC藝廊) ︑尋樂 ・ 經驗 —「香港藝術:開放 ・ 對話」 展覽系列(四) ( 香港藝術館)︑聽到嗎︖八十後當代藝術家聯展 (Contemproary by Angela Li Gallery,香港) ︑再織城市-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 香港中環中區警署)︑Reborn-絲路之旅藝術展 (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 2003︑04︑06︑07 及 08 年度伙炭— 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等︒
阮漢威
舞台設計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現為自由舞台工作者,香港演藝學 院客席講師及舞台攝影師,為不同專業表演藝術團體作攝影師,並 為劇場教育工作導師︒其舞台攝影作品曾分別在台灣及日本隨藝團
展覽︒2010年開始個人攝影計劃《Black List》,在同年舉辦展覽及 出版攝影集︒
羅文姬 燈光設計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獲頒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舞台
燈光設計︒近期參與製作包括中英劇團《巴打修女騷一SHOW!》︑《 谷爆笠水帶位員》︑《相約星期二》︑映畫劇場《小津風景》︑浪人劇
場《裸「言泳」無邪》︑《縫身》︑《十年︒寒︒笑》及《體育時 期2.0》︒
陳偉發 音樂設計
第二次與楊振業合作,前作是《小津風景》︒
鄭文榮 服裝設計
鄭文榮主修純藝術織物及布料印花技術︒曾先後畢業於巴黎L’Ecole
Supérieure des Arts Appliqués Duperré,L’Université de la Sorbonne
及英國The Somerset College of Arts and Technology︒熱衷於探索時裝
與劇場間的互動關係,亦定期於巴黎展出其個人時裝系列︔而為劇場 演出設計服裝的藝團包括進劇場︑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演戲家族︑香 港藝術節︑城市當代舞蹈團︑天邊外劇場︑多空間及香港話劇團等︒
岩井REMU
聯合錄像設計
又名吳小肥,香港劇場 / 映像人,現為跨媒介藝術單位「近未來事務
所」創作主廚︒作品主題觸及人類處境︑消失城市︑個體回憶等︒劇 場導演近作:《放屁蟲──第二千零四十七個回合之牛間失格之末日 大戰終了外傳 Hemispherical Red and Black – A 2047 Odyssey》
(2016)︔《新生活 The Dawn》(LCSD新能量系列:一張紙劇場,2013)
及《姆明咖啡館 Moomin Café episode 1224》(超連結實驗劇場節 2009)︒主要映像創作:與王榮祿合作的舞蹈錄像《10夜Nights》及實
驗短片《我(看著你看著我)∞ I'm looking at you looking at me looking
∞》先後參展多個國際錄像節︒《查無此地 No Such Place》2013年於
英國卡地夫 Chapter Arts Centre 公開放映︒《The True Color of
Emptiness》2014年入選「鮮浪潮國際短片節」︒2015年,分別於「 西九新作論壇:光影舞蹈」及 芬蘭 Malakta Art Factory MDFL 駐村 期間,先後創作兩條舞蹈映像:《靈魂只是以太的一個碎片
Soul
is
Just a Fragment of Ether》初版首映於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2016︔
2017年《無用機器 X Exit - Useless Machine》入選「第17屆 WRO 波 蘭媒體藝術雙年展」,於波蘭 Wroclaw 作公開放映︒
黃淑屏
( J o y c e Wo ng )
化妝設計
曾於航空公司任職空中服務員︒訓練期間,被安排於兩間國際知名 化妝品公司學習個人化妝,自此對化妝產生濃厚興趣︒多年來不斷
進修,成為英國 ITEC 化妝文憑導師︑City & Guilds 專業培訓導師
及評審︑澳洲 Central TAFE 專業培訓導師及評審︑香港資歷架構專 業教學及培訓導師︒從事化妝造型及教學工作十多年,帶領著 Joyce Image專業團隊為不同類型的時裝表演︑舞台表演︑廣告製作︑人體
彩繪等提供化妝︑髮型及造型設計︒此外更會為大學︑專上學院︑ 大型機構提供專業形象培訓,同時為兩本國內時尚雜誌的化妝專欄 作家︒
2007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
科藝學院
證書二年級,主修技術管理︒近 來 參
與的專業藝術團體或製作,包括︰亞 洲青年管弦樂團2011-2015︑葉氏兒童 合唱團︑BTH
THEATRE︑SING
FEST︑7A班戲劇組︑孫燕姿世界巡迴 演唱會︑李敏鎬香港演唱會︑鄭容和
郭偉文
製作經理 / 舞台監督
One fine Day演唱會 等等︒現為自由 身舞台工作者︒
吳嘉雯,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獲頒藝 術學士(榮譽),主修藝術︑項目及舞 台管理︒
在學期間曾參與製作包括﹕
《羊泉鄉》︑《電子城巿》︑《人間煙 火》︒畢業後與不同劇團合作, 包括荒
原創作《寶哥》︑一路青空《曇花戀》︑ 澳門文化中心15週年音樂劇《我要高8
吳嘉雯 執行舞台監督
度》 ︑大細路劇團《贏在起跑線》及《
大細路奇趣博物館之旅》︑香港話劇團
《失禮‧死人》及《五月的梅子》︑7A 班戲劇組《大笑喪》︑W 創作社《小人 國6》及前進進戲劇工作坊《電子城巿
Director’s Cut》(香港及北京演出) ︑《石
頭與金子》︑《後殖民食物與愛情》及 《金龍》(2016年重演)等,現為自由身劇 場工作者︒
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
主修音樂教育及藝術︑項目及舞台管 理︒參與製作包括:《破地獄與白菊 花》(九重地獄版)︑鄧樹榮戲劇工作
室《鄧樹榮專業演員實驗室展演 : 我
點解要係 Steve Jobs 》︑《進念二十
面體x香港兒童音樂劇團《大冬瓜唱
盧子晴
遊香港》及多個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及 舞蹈作品 ︒
助理舞台監督
P a p r ik a S t u d i o
THE NETHER 2017 Hong Kong
Email: paprika.studio.hk@gmail.com Facebook Page: Paprika Studio Production